安全学习材料范文

时间:2023-04-03 22:54:5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安全学习材料,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安全学习材料

篇1

一、牢固树立“安全第一,以人为本”的思想。要做到这一点,必须要从维护社会发展和稳定的大局出发,牢固树立爱护人、关心人、尊重人的观念,这是做好安全生产工作的根本所在,把职工当成自己的兄弟姐妹,从工作上、生活上关心他们,让职工感受到企业的关怀,自觉自愿地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二、健全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及各类操作规程,贵在贯彻落实。要做好安全生产,建立健全各类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是关键,有了制度职工上岗操作时才有章可依,有据可循。各类制度都是以往的经验和教训的累积,遵守规章制度才能安全生产。

三、生产职工要做到“四勤”,安全工作就有了保障。“四勤”指“眼勤、手勤、脑勤、嘴勤”。实业公司厂点多,工种繁杂,像机修、铸造等生产品种多、工艺复杂,遇到这种情况,要及时向技术人员请教,向有经验的老师傅请教,细心观察,认真学习,多动脑筋,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操作,就会避免一切安全隐患,使事故防患于未然,有力地保障了安全生产。

四、加强职工安全教育、加大安全培训力度,提高职工整体素质。要利用班前会及周五安全活动时间,对职工进行安全教育,坚持一日一题、一周一案的学习,结合事故案例向职工宣传安全的危害,让职工牢固树立“安全为天、生命至尊”的安全理念,让职工明白:安全就是效益、安全就是幸福。转变职工安全理念,变“要我安全”为“我要安全”,让职工自觉自愿地遵章守法,这样安全生产才能持久,安全生产才有保障。单位还要经常对职工进行安全培训,加大职工技能培训力度,让职工熟记本岗位各种规程,熟练操作。

篇2

一、引入生活化学习材料,让学生感受学习数学的价值。

《课标》指出:数学教学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由此可见,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将教学活动置于真实的生活背景之中,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再反过来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去解决实际问题。

如在《统计》一课中,有位教师运用教学课件呈现一副“美丽的森林”图景,图中有许多动物在过生日,创设情境导入:“在美丽的森林中,大象爷爷的生日到了,很多客人领着全家,带着礼物来到大象家给他过生日。你听,他们一起为大象爷爷唱起了生日歌。”学生也跟着一起唱起生日歌。稍作观察,教师追问:“看了这张图,你想知道些什么?”“我想知道大象家来了哪些小动物?”“我想知道小猴家来了几只?”……学生十分踊跃的提出自己的想法,场面十分热闹。教师故作茫然着说:“这张图上,来大象家的客人排列得比较乱,我们能一下子就能回答一些同学提出的问题吗?”学生边说边摇头:“不能。”教师趁机追问:“那有没有什么好办法呢?”学生马上就提出:“可以让一样的小动物排成一排,整理一下。”

在上面的教学片断中,引入学生最熟悉的生活情境,以动画形式呈现,选择学生感兴趣的“过生日”这一事件,让学生通过观察,主动提出问题,经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逐步地引入统计的知识,为后面的学习铺平道路。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有选择性地摄取生活的原料,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引导他们从观察、思考、实践中获取知识,使他们真正地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在生活体验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

二、引入趣味性学习材料,让学生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课标》重视对学生情感态度的培养,提倡学生能积极地参与数学活动。这就要求教师提供的学习材料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之上,必须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和挑战性,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进而建立其学习数学的信心。

如在《三角形的认识》这课中,有位教师设计了一个趣味游戏:猜一猜,魔法袋中是什么三角形?课件出现动画形象孙悟空,孙悟空摇身一变,出现了一个魔法袋。以孙悟空操作魔法袋,魔术袋中先露出一个直角,让学生猜是什么图形?学生都很踊跃的回答,答对了也有相应的奖励,学生情绪高涨。紧接着是出现钝角。最后是一个锐角,学生提出一些不同的答案。通过一番地争辩和交流,最后一致认为这三种三角形都有可能。此时,孙大圣又给大家带来了奖励,学生的积极性又一次被调动起来。之后,孙悟空再次追问:“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锐角,那么可以确定这个三角形是什么三角形吗?”小组讨论汇报中……

在上面的教学片断中,教师引入生活中喜闻乐见的故事人物,以变魔术为线索,并逐步地深入,使学生在愉悦的环境中自然地体会到“露出一个是钝角的时候是钝角三角形,露出一个是直角的时候是直角三角形”,加深对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概念的理解。随后,教师引导学生深入地讨论,并逐渐加深了对各类三角形的区别和认识。通过游戏情境的创设,将数学知识寓于游戏之中,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探究兴趣和欲望,赋予思维以动力,从而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培养学生在活动中思考、感悟、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引入开放性学习材料,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开放性的学习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多方面活动能力与数学思维能力,让学生能按各自不同的目的、不同的能力、不同的兴趣选择不同的数学并得到发展。因此,开放性学习材料的选择更突显出其重要性。多种解题策略、多种结果,能促使学生运用各种数学知识与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为学生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有较高的教育价值。

如《我们会当家》一课,有位老师以春游租车的例子导入,引出春游首要解决的租车问题。课件展示事先调查的市场上租车的价格和限坐人数:中巴,每辆600元(限乘28人);小巴,每辆400元(限乘17人)。租车多少不限。以本班的60名同学为例,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设计租车的方案,并选出最佳的方案。

学生主要有以下几种不同的方案:

方案一:中巴租2辆,租金1200元;小巴租1辆,租金400元;总座位73个,空座位13个,总租金1600元。

方案二:中巴租1辆,租金600元;小巴租2辆,租金800元;总座位62个,空座位2个,总租金1400元。

方案三:都租小巴4辆,租金1600元;总座位68个,空座位8个,总租金1600元。

篇3

加强宣传阵地建设

1、继续办好《芜湖路街道工作简报》,每周编印一期。将部门简报纳入其中,作为专刊,统一管理。完善采、写、编流程,明确职责。

2、街道为部分社区统一招标采购电子宣传显示屏。社区结合实际建设宣传长廊、有档次的宣传橱窗;逐步建立各类QQ联系群、社区网站等信息化宣传阵地。加强宣传阵地的使用和管理,定期更新宣传内容。

3、社区进一步加强对主次干道沿街单位、门店电子显示屏的协调,建立台账,平时加强联系,确保在文明创建、重大节庆期间为我所用,营造浓烈的宣传氛围。

规范理论学习载体

4、服务好党工委中心组理论学习。中心组理论学习重在结合实际,根据中心工作选好题,力争每次学习都能向纵深推进工作。按照上级宣传部门要求,制定学习计划、保证学习次数。宣传办做好学习材料、学习记录、学习签到的服务工作。

5、进一步规范街道机关“晨学”平台。加强《提神一刻钟》的日常组织工作,各部门要精选学习材料,做好材料审查;根据中心工作,策划几个主题学习周;对接“包河讲坛”,化整为零,分享“学餐”。宣传办做好学习记录和学习材料的收集整理工作。

6、打造“赤阑桥讲坛”。整合街道、各部门面向街居全体人员的专题讲座培训活动。统一冠名、统一组织、统一通知。精选培训专家,提高培训质量。

7、抓好社居委人员学习。宣传办精选《提神一课钟》的学习内容,不定期编写《社区学习参考》,用电子版通过QQ工作群传递,带动社区学习。各社区要建立自己的学习平台,制定学习计划。倡导参加社会工作师资格考试,以考促学。机关各部门抓好社居委相关人员业务培训工作。

8、大力开展社区教育工作。加大宣传引导,整合各类资源,教育重点人群,编印专门教材,确保创建“全省社区教育示范街道”取得成功。

提升对内对外宣传

9、完善机制,全员写稿,保证发稿数量。积极利用《芜湖路街道工作简报》这一内宣主阵地,将优质稿件向各级媒体投递,形成内外宣一体的机制。继续分解宣传报道任务,完善考核,定期统计、通报宣传任务落实情况,形成奖惩激励机制。

10、积极策划,定向“营销”,提高发稿质量。总的目标是:通过各类媒体,宣传各项社区服务活动,塑造辖区“幸福家园”的形象;通过党报、刊物,宣传各项工作亮点,塑造街居工作“规范、提速、创新”和街居干部“进位争先”的良好精神风貌。街居领导干部要广泛与媒体交朋友,采取“策划好找媒体”或“请媒体帮策划”的办法,争取全街宣传工作“月月有主题”。各社居委、机关部门主动与媒体建立经常性联系,有投稿邮箱系统,形成通畅的投稿网络。

11、各社居委、机关部门要善于应用横幅、宣传栏、“一封信”、座谈会、QQ工作群等为工作鸣锣开道;继续开展各类宣传日、宣传周的主题宣传活动。宣传办主动跟进中心工作的宣传,制定专门的宣传方案,有计划地推进落实。

提质文化体育工作

12、在去年成功举办的芜湖路街道辖区首届社区文化节暨体育运动会的基础上,围绕建党90周年等重大节庆,举办特色活动。做好软件资料收集整理总结工作,积极申报“全国群众文化体育工作先进街道”。

13、进一步抓好社区群众文化。各社区都要培育2-4个能够经常开展活动的文体社团;每年自行举办或配合各类社会组织开展较大规模的文体演出活动2-3次。重点培育特色文体社团,争取每个社区都有自己的“文化名片”。街道利用与省委宣传部机关党委结对共建的有利条件,对各社区社团负责人和指导老师进行培训;评选“十佳社团”,给予工作奖励扶持。

14、加强对文化经营场所管理,督促落实安全生产责任、措施,配合有关部门取缔非法文化经营场所。街道市容中队、文化站和茶亭社居委重点打击百脑汇门前盗版黄色光碟流动摊点。

15、继续开展各种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工会、团工委、妇联、文明办、文化站、社保所、老龄办、关工办等部门,根据各自职责,经常开展富有创意、富有特色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协同配合开展春节联欢会、拓展训练、文体比赛、外出学习等街、居职工自身活动,丰富职工业余文化生活,增进团队意识,激发职工工作热情。

创新宣传工作机制

篇4

一、工作方面

1、协助杨师处理三大系统日常管理工作中的被损被盗设备维护管理工作。经过多次的实践,现已能独立的处理被损坏或被盗的设施设备的整个修复流程,包括判断损坏的设备需修复还是更换,现场查看设备的恢复情况,竣工验收,计量等工作。

2、协助万师完成2016年的专项工程工作。通过参与了一个专项工程的合同谈判及合同签订相关工作后,了解了专项工程所包含的内容及所涉及的几个基本流程。

3、车载移动视频设备的日常故障维修管理工作。按照管理办法多次协调公司、驾驶员、大理监控分中心、维修人员等相关工作人员共同参与车载移动视频设备的日常管理工作及日常维护工作;现我已能熟练的做好这项管理工作。

4、负责做好科室内的安全及综治维稳工作的报表和学习材料,现已能独立做好每月科室及站点的安全知识学习材料和每季度的综治维稳报表。

6、做好站点内务管理工作。严格按照《大理管理处辖区内各站点新内务管理制度》对各收费站的内务进行稽查与监督,在季度考核中对内务建设差的站点做通报批评处理,对内务建设良好的站点加以表扬。

二、工作中的收获

1、三大系统日常养护管理工作更加熟悉,专项工程的基本流程更加清楚,有了一定的工作基础和工作经验。

2、准备工作必须要充分、全面,在做任何一件事之前都要多方面的思考。

3、管理能力、处事能力和协调能力有所提升。

三、存在的不足

1、工作的积极主动性还不够,有待加强;

2、做事思虑不够周全,粗心,缺乏经验;

3、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有待提升;

4、需进一步加强自身综合能力。

四、下一年工作计划

1、加强自身工作能力的培养,更加积极主动的向身边领导、同事学习;

篇5

一、学习材料的“生活化”是体验学习的前提

好的数学教学内容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把数学内容贴近学生生活,使数学变得有趣、生动、容易感受。因此,教师要善于分析学生已有知识、生活经验和当前要对论的问题之间的距离,进而设计有结构的学习材料。

二、“实践操作”是体验学习的主要方式

教与学都要以“做”为中心。“做”就是让学生动手操作,通过操作体验学习。学生能否真正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知识,取决于新知是教师的给予还是自身探求而获得。在教学中教师应努力优化教学过程,实施开放式教学,把课堂营造成学生的数学活动场景,把数学知识的学习、运用过程设计成一定的活动。激励学生主动参与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索求知、在活动中发现创新,提高学习活动效率。

三、合作交流――让学生体验“说数学”

这里的“说数学”指的是数学交流。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营造一种民主、和谐的氛围,给学生以心理上的安全感。教师要相信学生,并帮助学生特别是学困生树立自信心,把他们看成是知识的主动探求者。为此,教师需要有真诚的情感,表现出温暖和同情,一旦和谐气氛形成后,随之而来的是学生的自我指向的学习,即积极主动地学习。教师要尊重学生,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见解。课堂上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合作交流,能够构建平等自由的对话平台,使学生处于积极、活跃、自由的状态,能出现始料未及的体验和思维火花的碰撞,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四、联系生活――让学生体验“用数学”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体现生活性,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数学来源于实际生活,而又高于现实生活,在日常生活、生产和科技中应用非常广泛,是一门具有广泛应用性的学科。学习知识是为了运用,当学生理解掌握某一新知后,为了强化巩固,并在应用过程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应优化和重组教材中安排的各种练习,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学习和理解数学;要善于引导学生把课堂中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应用于生活实际,既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又能让学生切实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到数学的价值。

篇6

关键词:工学结合 一体化课程开发 探索 实践

教育部部长周济说: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我国目前的人才培养制度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一些人在技能方面的发展,不能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导致部分学生综合素质低,不能满足现代企业的生产要求。所以我们除了需要解决校企合作机制和实习基地建设等宏观管理层面的问题外,还需要探索符合中国国情,行业企业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体系是符合职业能力发展规律,遵循技术、社会规范相结合的培养模式。但不同的专业在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体系开发中均存在一定的共性与特性,笔者通过三年对焊接技术专业“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的探索与实践认为:制定学习领域课程方案、开发符合焊接培养特点的学材、有效的教学模式、一体化资源的建设是焊接技术专业“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的关键。

一、制定学习领域课程方案

1.行业、企业调研

工作任务来源于企业,则企业调研过程非常重要。调研前我们应先进行行业分析,然后挑选焊接专业学生就业较多的企业进行访谈。选择企业必须全面和具有代表性,应有国企、私企、大型、小型等,囊括对焊接技术需求的各个行业。通过调研,了解焊接行业企业发展状况与技术发展趋势,进一步明确全国经济与社会发展对焊接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状况,根据企业对焊接人才的要求,确定专业定位、专业建设与发展方向和专业内涵建设内容,最后按照分析研究写出调研报告。

2.邀请行业企业专家共同提炼典型工作任务

根据调研报告结果,进行广泛调查和求证,组织行业和实践专家对行业分析报告初稿进行论证;此外,召开实践专家访谈会,提炼典型工作任务,并组织行业、企业、课程开发专家及骨干教师共同审定。

3.确立一体化课程框架

一体化课程框架是制定一体化课程方案的依据,首先,应组织课改专家和骨干教师根据典型工作任务进行课程转化和职业等级划分;其次,确定各等级的人才培养目标及学习内容形成课程框架;最后,组织行业企业专家,教学管理人员、课改专家和骨干教师对框架进行审定。

4.制定一体化课程方案

一体化课程方案是课程资源建设和一体化课程实施的依据,是指导开发一体化学材的基础,所以必须组织课改专家、骨干教师、行业企业专家、教学管理人员通过制定课程标准、设计学习任务、制定实施建议、考核和评价方案汇编完成。

二、开发符合焊接培养特点的学材

“学材”是广义教学材料的重要组成部分,也称为“学习工作页”。与传统的教科书相比,它是用于直接帮助学生的教学材料。合理的学习材料可以使老师授课得心应手,学生学有依据,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获得有用的专业信息;帮助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实现理论学习和实践学习的统一。但不同的行业有一定的特殊性。经过探索与实践,笔者认为以下学习材料在焊接专业教学中实施是行之有效的。

1.课题训练的学材

课题训练就是职业资格要求的每个技能项目的训练,可以单独编写成学材,配合焊接工艺指导书共同完成教学,当然也可融入综合型学材中一起授课。学生可以通过学材中的引导课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达到自主创新的学习,对比传统纯粹技能训练的教科书,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方面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2.综合型学材

综合型学材是引导学生学习和开展教学的可操作方案,是工学结合课程和行动导向教学的直接材料,应构建在课程方案的基础上,以学习任务为载体,对教学内容采用行动体系序化方式组织。只有综合型的学材才能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学材涉及的主要学习内容包括基本常识,目的是使学生掌握相关的基础理论知识,不追求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所选内容必须有用、实用、够用。如低碳钢构件的焊接,基本知识只需要学习低碳钢的性能和常用牌号、型材的展开放样及简单物体三视图、简单焊接构件图识读等;专业知识应以解决实际问题的工作过程为逻辑主线,围绕综合性专业问题组织内容。如箱体的焊接这个学习任务,可以设计明确任务、工作准备、装配、焊接、评价反馈、成果展示等六个学习活动,把每个学习活动中所必需的知识点、技能点一一剖析,融入其中。

此外,学材的版面应生动活泼,呈现方式应丰富多彩,可以用文字、图形、漫画、表格等形式,化抽象内容为直观,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创新能力,提高学习的有效性。知识层次按职业等级由浅入深,符合学生自主学习的特点,在组织学习内容的过程中应融入关键能力的培养,比如说,安全知识的学习,可以利用图文并茂的引导问题,如让学生抄写安全规程、绘制场地安全通道、设计安全标识等等达到学习目标;成果展示可以让学生以实物和PPT文稿的形式展示,培养学生的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

三、选用适合的教学模式

焊接是熟练工种,技能水平需要时间的积累,技能水平、安全意识、综合素质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达到要求,而且还是一个耗材耗能的专业,按照传统的理实一体教学方法纯粹把理论和技能训练结合在一起,形成简单封闭的学习链,把真正的岗位工作任务剥离出来,有可能把学生培养成工具或残缺不全的人。要想完成职业资格所必须的课题训练,实现学习与工作一体化,做到在有限的时间内学习更多的知识,采取有效的教学模式是非常必要的。

我们要按照确定的典型工作任务,在每个工作任务中把所必须的技能穿插到学习中,再加上必要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的学习。其中技能训练按职业资格所必备的技能要求训练,可以采用四阶段和引导课文法配合教学,使学生尽快掌握应有的技能,并同时培养学生安全规范工作的意识;学习领域课程的每个学习任务采用项目教学法,通过真实的产品任务使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完成专业知识的学习。

任务在工作和学习中与企业实际生产过程有直接的关系,学生有独立进行计划工作的机会,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可以自行组织、安排自己的学习行为;能自己克服、处理在项目工作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学习结束有明确而具体的成果展示。而且辅以场景教学法、角色扮演法,如体现生产现场、学生按照岗位需求以安全员、质检员、班组长的角色出现,体验职业岗位的情感,通过行动学习和体会处理实际问题。

四、建设一体化资源

一体化课程资源需依据一体化课程方案建设,内容主要包括师资队伍建设、学材建设、学习环境建设等,是一体化课程实施的条件和支撑。

学材指用于直接帮助学生学习的学习材料,包括工作页、作业指导书、工具书及企业技术资料等。师资队伍建设需培养教师的专业能力、企业工作能力和一体化课程开发与教学组织实施能力;学习环境建设需体现企业真实工作环境特征,融工作与学习于一体。

篇7

关键词:创新 班组长 培养机制 班组整体素质

班组是企业的细胞,是煤矿企业各专业管理的切入点和落脚点,是搞好安全生产的基础,是安全管理的基本环节,是有效控制事故的“前沿阵地”。山东能源新矿集团孙村煤矿一直注重班组长培训管理,创新机制,狠抓落实,充分利用各种资源使班组长素质进一步提高,在安全生产的最前沿形成一道可靠的安全防线。

一、加大外出培训的力度,采取“走出去“培训方式,安排全矿的正班长到省三级培训机构参加培训,安排矿优秀班组长到省二级培训机构参加培训。为了保证培训效果,采取电话了解和抽查的方式全面掌握班组长外出培训的情况,同时采用培训结束后回矿复考和汇报学习情况的方式检验培训效果,提高班组长的学习积极性。

二、采取“引进来”的培训方式,年度内由培训中心利用“周五工作制”的时间聘请专家教授集中对全矿班组长、安监人员进行管理理念培训;利用每月班组长例会的时间聘请矿领导进行安全管理知识培训;每周利用二三四班前学习的时间工区管理人员利用学习材料和远教网对班组长及职工进行安全基本知识的自我培训。

1、利用“周五工作制”的时间聘请专家教授分期分批的对全矿班组长、安监人员进行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政策、方针和法律法规、安全生产管理知识、经营管理知识、班组管理知识、防灾避灾及现场急救知识的培训。并采取了讲练结合的教学方法,让每位班组长都能够参与其中亲自实践,不仅学习现场急救知识,而且掌握了急救方法,提高了自救互救的能力,更有利突发事件的应变与处理。

2、利用每月班组长例会的时间聘请矿领导进行安全管理知识培训。一方面,矿每月召开一次班组长例会,由矿领导对本月全矿各班组的安全及生产情况进行通报,对班组管理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讲解纠正,对安全管理的基本知识进行培训。在表彰奖励先进班组及个人的同时,让先进班组长介绍经验。另一方面,在孙煤信息港上建立班组交流园地,摘登班组管理的经验供大家借鉴。各基层单位利用不同形式组织班组长进行交流,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3、每周利用二三四班前学习的时间工区管理人员利用学习材料和远教网对班组长及职工进行安全基本知识的自我培训。由各单位技术副区长负责组织制定学习计划、确定学习内容,每周集中学习三次,培训中心负责每周对学习情况抽查一次,对不按要求进行学习的工区进行考核。同时,为检验各单位的学习质量和培训效果,积极开展“以考促学”活动,每月各工区抽一名班组长参加矿上组织的抽考,考试成绩纳入绩效考核,奖优罚劣,重奖重罚,形成了“争创学习型班组”和“争当学习型个人”的良好氛围。

三、采取后备人才培训方式,建立班组长后备人才库,利用培训考核和优胜劣汰方式,对素质低、考试成绩差、管理能力低的班组长进行及时的更换,打造一支高水平的班组管理队伍。

1、提升五种能力。即抓好班组长选拔任用,提高班组安全生产的组织管理能力;加强安全生产教育,提高班组职工自觉抵制“三违”行为的能力;强化班组安全生产应知应会的技能培训,提高业务保安能力;严格班组现场安全管理,提高隐患排查治理的能力;搞好班组应急救援预案演练,提高防灾、避灾和自救等应急处置的能力。

2、实行激励机制。按照既评先进、也评后进的原则,在物质上、精神上、政治上给予双向激励。对班组严格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和市场化结算,对月度、年度评选出的先进班组、优秀班组及红旗班组给予奖励。特别要加强对班组长的考核奖惩。对表现突出的班组长在入党、评先树优等方面给予优先考虑,对有一定管理水平和工作能力的班组长大胆提拔。

篇8

关于开展青工安全防护技能比赛活动总结

局团委:

接《有色地质勘查局团委关于开展青工安全防护技能比赛的通知》(西色地团[]5号)后,为进一步推动安全生产工作,增强职工安全意识,提高职工安全技能,按照通知要求,我队在全队范围内开展了“安全防护技能比赛”,现将活动情况总结如下:

一、安全知识学习培训及测试

6月份,在全队范围组织开展“学安全、懂安全、会安全”安全知识自学活动,通过悬挂横幅、张贴宣传画、办黑板报、安全知识竞赛、安全猜谜等活动,大力宣传法律法规和安全知识,对矿山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和班组长下发学习材料267本,对各单位学习人员进行了辅导学习,并对学习人员进行了考核测试。

二里河矿开展复工前外聘施工人员安全教育,分批次对外聘施工队返矿人员进行安全教育,累计培训344人次;组织清洁生产培训/!/、安全生产知识培训、尾矿库安全生产管理知识培训及法律法规知识培训,共计培训665人次;聘请宝鸡市疾控中心专家对职工进行危险化学品、“三品”和职业卫生健康知识培训,培训216人次,发放学习教材168本。

陕西震奥鼎盛矿业有限公司开展落实企业安全生产责任知识培训,共计培训364人次。

陕西华源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对各单位负责人、部门负责人和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共计34人次;对职工和施工队从业人员进行培训,共计420人次;对特种作业人员外送接受市、县组织的安全技能教育培训,共计137人次。

马泉金矿开展复工培训、岗中培训、视频培训,共计培训400人次;组织安全管理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参加陇南市安监局组织的培训班,共计34人次。

二、开展应急救援演练

7月在全队开展应急演练活动,二里河矿开展了井下炮烟中毒事故演练、消防器材使用演练;陕西震奥鼎盛矿业有限公司开展了尾矿库应急演练、井下冒顶事故应急救援演练;马泉金矿开展了尾矿库防洪防汛应急演练,提高职工应对突发事件的实战能力。

篇9

在3月份的“安全月”期间,我们班一起来认真学习安全,认真贯彻厂、车间下达的各项安全生产措施,严格按照安全要求进行工作,认真学习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杜绝了事故的发生,工作期间,经常针对天车设备和夹具进行检查,查出隐患及时汇报,及时维修,杜绝了事故的发生,为了提高班组成员的安全意识,首先从自身抓起,学习安全知识,并以班组形式进行宣传,协助班组长搞好每一次的安全生产例会的记录本和教育,刻苦学习有关安全技术知识和工作知识,按照要求读一本安全生产的书,记一次事故教训等活动。虽然3月份是我做安全员,但是逢班组召开安全会和工作上学习,我都积极参加,从不缺席。

总之这个3月份的“安全月”即将过去,但是作为我来说,会把每一天、每一月当作安全天、安全月。工作中以科学的态度老老实实地干,因为安全生产的改进和提高是无止境的,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班组的生产安全,才能不断提高班组职工的工作效益,才能为自己在工作中提供保证。

“安全生产月”就是说明了这一点。3月份的安全工作给我留下了火热的感觉,3月份的工作使我总结出关于安全生产的诸多经验。要想搞好安全,作为生产一线的职工来说,就应有搞好安全生产的目标,就得有实现目标的计划及措施。“安全措施订得详,能把事故来预防”。在“安全生产月”中,严格按照自己关于安全生产制订的安全措施:勤巡视、细查看,遇问题、不简办,不明之处、追根求源,问以明白,排除隐患,确保安全生产。正是由于自己生制订了严格的安全产措施,工作起来得心应手,安全生产才有保障。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因此,对自己的每一次操作,都要认真的去对待。

篇10

[关键词]学习对象;再利用:整体教育观;教学设计:教育技术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008(2013)02-0057-09

一、引言

数字化学习(E-learning)迅速成为广受欢迎的学习方式,不仅因为其在学习时间和空间上的独立性,而且还由于其集成了信息呈现工具和交流沟通工具。然而,要想广泛实施数字化学习,还需要在学习内容的数量和质量上下功夫。开发充足的学习内容并非是一件易事,因为其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经费投入,所需要的专业设计和开发知识也不是唾手可得的。自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许多专家都在尝试建立基于计算机辅助的设计工具和多媒体编辑系统,以便能迅捷地开发出成本更低、使用更便利的高质量学习材料。但是,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目前,设计工具和多媒体编辑系统往往缺乏坚实的教学模式支撑,很难适应不同的开发风格和迥异的专业知识层次之需要,只能应用于简单的教学。

本文将讨论另一种开发数字化学习内容的方法――学习材料“再利用”。学习材料再利用的基本思想是,一旦开发了学习内容后,所涉及的学习材料将可以在不同的学习环境中多次使用。学习材料再利用是基于学习模块化特性之上的。如果学习内容被切割成小块的、模块化的组块(通常称为“学习对象”),开发者就可以把这些学习对象组合和重组为新的学习内容。教育技术标准提供了相应的通用框架,使之在技术上促成了此种类型的再利用。“学习对象经济”一说便也应运而生,使之可再利用的学习对象能得到广泛使用,并且可以应用于不同的数字化学习系统和不同的教学目的,从而能显著地降低开发成本。此外,有人还提议利用一些智能工具,用来开发可以利用的学习对象,从而为实时的特定学习环境自动建构学习活动。

尽管学习对象再利用益处多多,但其克服开发数字化学习内容瓶颈的潜力尚未真正实现。如果学习对象真能达到“剪辑”的开发水平,那些很普通的媒体组件(如图像和视频),可以直接应用在其它教学环境中,这才是物尽其材了。本文中我们将分析在教育技术领域中为什么学习对象再利用普遍难觅踪迹的原因和可能的解决方案。

二、学习对象的现有技术途径

提出“学习对象再利用”这一概念是为了满足组织、技术和经济的需要。从组织角度看,人们越来越需要灵活的教育,灵活的教育意味着传播教学内容的学习时间和学习空间都是独立的以及出于教育上(实施评估和个性化教育)和经济上原因,密切监测学习过程也需要有一定的自由度。从技术角度看,为了满足顾客投资数字化学习不会过时的需求,数字化学习系统供应商和数字化学习内容提供者都在为互操作性和可移植性而努力。因此,应该保证不同的数字化学习系统可以互相连接(即互操作性),且能保证不同数字化学习系统可以使用相同的学习内容(即可移植性或者可交换性)。

(一)什么是学习对象

许多学者认为,学习对象是带有教学目的的数字化信息单位。学习对象蕴含的原理主要是搭建“积木”方法。每一个学习对象都可以与其它学习对象进行重组,这和乐高积木的搭建有些相似,因此被称为“乐高法”。威利对学习对象和乐高法的属性做了三项类比:其一,不同尺寸、颜色和形状的乐高积木之间可以重组:其二,乐高积木能够以任何所需的方式重组:其三,重组乐高积木非常简单,因此,任何人都可以搭建出新花样来。这个比喻说明学习对象具有灵活便利地创建新结构的潜能。但是,这是一个被威利过分简化的隐喻,稍后我们将会对此给出进一步解释。

学习对象的外部结构必须按标准化要求来设置,这样才能称为真正的学习对象积木块,达到理想的互操作性和可移植性。“学习技术标准”(learning technology standards)旨在以统一的方式确保学习对象的开发、组织和分布。为了开发学习技术标准,出现了许多不同的组织和方案,包括:(1)官方标准组织,如ISO。CEN/ISSS。ANSI。and NEN:(2)类似于航空业CBT委员会(AICC)和IEEE,它们是开发学习对象元数据标准(LOM)的学习技术标准委员会的用户组织:(3)政府资助的方案,如高级分布式学习(ADL)计划;(4)供应商、出版商和教育组织财团,如IMS全球学习协会和都柏林核心元数据计划等,被这些不同的组织和方案所开发和提议的标准,实际上并没有被真正认可过,一些具体的要求或者规格还在不断细化和改进中。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的标准研发已经把重点都集中在学习“内容”上了,特别是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规定了不同的学习对象的连接结构,即学习对象是如何组合或重组的。第二,规定了学习对象和数字化学习系统的传播结构,即内容管理系统或传递系统是如何使用学习对象的。第三,规定了学习对象的元数据字段,即学习对象是如何被具有标签意义的“标签”标识的。教育问题很难做到在结构、传播和元数据处理方式等方面都实现标准化,通常是因为要求建立的标准做到“教育中立”。然而,即使是中立途径,也应该以保证用互操作性和可移植性的方式来提供实施各种各样教学方法的机会。首次尝试提供各式各样教学方法的机会,是通过“教育建模语言”来描述学习对象的通用教学结构,这为“IMS全球学习协会”的教学设计人员提供了输入方式。然而,IMS-LD依然保持着教育中立,它以标准化的方式提供实施教学方法的各种可能性。

因此,学习对象主要是以灵活的方式,通过技术构造积木块来创建更大的结构,当然还涉及到了能使得学习对象组合或重组的技术结构的界定和标准化问题,对非专业人员来说,其实很难确定学习内容标准化的程度是否恰当。因为标准实在太复杂,以至于只有专家才可以胜任:而且,几乎没有可靠的检测方式。通常,学习对象不同方面的不同标准间的相互关系也是不明确的,更重要的是,缺乏学习对象的教育问题依然存在。

(二)适合于分析教育观的技术途径

上述介绍的学习对象的技术途径,与素有“知识世界”和“原子论视角”的分析教育观是完全一致的,分析教育观与加涅提出的教学设计(ID)是密切相关的。通常在回答教什么问题时,依据的是学习结果的类型,尤其是指依据特定的知识元素(例如,事实、概念、规则与策略等)来加以确定。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和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很早就提出来了,并且现在仍被广泛应用。加涅还明确指出了特定的学习结果分类通常是由任务分析所决定的。加涅引入了“学习层级”的概念,以此作为任务分解的具体途径。学习层级理论认为,复杂的智力技能位于整个层级结构的上部,从属的智力技能位于层级的下部。在后续的教学设计模式研究中,进一步改善了学习结果分类,并针对特定的学习结果,细化了必要的任务分析程序,以便能够确定具体的学习内容。

根据分析教育观,通常回答如何开展教学的问题来源于加涅提出的“学习的条件”之理念,在梅里尔等人称之为“第一代教学设计模式”的许多理论中,都主张最优的学习条件主要取决于学习过程的目标定位。通过分析学习目标,教学设计者可以设计出最优地达到目标的教学方法。第一代教学设计模式假设:设计者先依据学习目标来澄清整体的学习内容,然后再开发能达到每一项学习目标的教学途径――考虑达到每一项学习目标的最优学习条件。例如,为了达到执行特定程序这一目标,教师必须先说明执行该程序的步骤,实际开展一次或者多次示证,然后要求学习者执行程序,并根据任务的业绩表现给出及时反馈。除了执行程序,其它的目标,如记忆概念、应用原理、回忆事实等都需要不同的教学方法。第一代教学设计途径可以很方便地应用到学习对象的创建中,典型的例子就是思科公司(CISCO)的“学习对象再利用”(RLO)策略,该策略明确地指出了学习目标与学习对象“一一对应”。因为每一个学习对象都代表了特定的、独立的教学片断,所以在学习活动开始之前,通过对学习对象作出选择和排序,或许可以灵活地创建更大的教学序列。

从认识论的意义看,分析教育观是一种科学的观点,这种观点可以追溯到1673年笛卡尔出版的《方法论》(1960)一书。笛卡尔的方法论倡导的是层层细分,直至分解成为一蹴而就、一说就懂的部分。但是,此种分析方法的优势反过来也成为了其劣势。正像威尔逊所指出的,“构成元素每一次减少的现象,必然导致运用重构的元素来把握其整体属性”。重构的过程只适应于一组有限的元素,对于复杂的学习情境,教学设计者面对的则是大量高度综合的多组知识元素(或是学习对象)。为了达到多重学习目标,教学设计者需要综合多个教学策略。虽然坚持分析教学观的教学设计模式有益于分析学习目标,有益于学习目标与学习对象之间的匹配,但其提供的指导的确远远不能综合大量的教学策略,使教学变得更有效、更高效、更有魅力。我们认为,处理复杂的学习情境,需要整体教育观。但在讨论整体教育观前,让我们仔细研究一下在分析教育框架下,与学习对象的使用相关的相对较小的实际问题。

(三)再利用有待解决的小问题

当前,学习对象的技术途径较好地适合了分析教育观的要求,无疑也将在未来继续促进学习材料的再利用。然而,从实际角度看,还有三个问题需要解决:(1)元数据问题,(2)排序问题,(3)交换问题。

“元数据问题”指的是,为所有的学习对象指定元数据将非常困难,需要花费大量的劳力。首先讨论一下必要的元数据字段数量问题。如果一个学习对象的开发者为其填写的字段太少,那么,其它开发者在寻找该学习对象时,很可能会淹没在大量相关的学习对象中。然而,如果使用较多的字段标识学习对象,就会大大增加与规范学习对象相关的工作负荷。虽然增加字段可以帮助其他开发者精确地找对他们需要的学习对象,但是却减少了找全所有对象的机会,因为找到具有特征a、b、c学习对象的机会可能比找到只具有特征a、b学习对象的机会小。此外,还要讨论元数据的性质。例如,明确定义的元数据字段使个别开发者想确切表达其自身的开发意图变得很困难,甚至难以成事:但模糊定义的元数据字段又会使开发者和数字化学习系统间的沟通出现问题,

“排列问题”指的是组合和排序学习对象,使其拥有更大的序列,这也不是意一件容易的事情。可以通过乐高隐喻来作解释,这个比喻只适用于构建简单结构的基本乐高积木。要想构建复杂的结构,需要相当高级的乐高积木,例如,在“专用乐高”(Technical LEGO)开发的乐高积木(如,轴、齿轮、受体、程序控制的乐高积木等)。和基本的乐高积木相比,“专用乐高”积木在外部结构上(即彼此连接的方式)是不同的,因此,并不是所有的积木元件都是可以相互组合的。此外,内部结构也是不同的(如,积木元件的功能,像轴或齿轮),因此,专用乐高积木只能按一定的方式组合排序,形成更大的元件。这说明学习对象间的差异,可能会阻止有效地排列。例如,如果两个学习对象的外部结构不同――存在难以比较的评估信息(如,一个使用的是美国A-B-C等级,另一个使用的是欧洲的10分制),它们将很难组成有效的序列:如果是内部结构不同,两个学习对象(如,一个是注释图片,另一个是一段文字)组合在一块可能产生一个无效的序列,因为两个学习对象会用不同的方式表达相同的事情,如果组合、排序内部结构不同的学习对象,会给学习者造成混乱。总之,就排列问题来说,有人认为只有较大的教学排列,如课时或课程,才可以被有效地再利用。

“交换问题”指的是,在开发者和数字化学习系统间交换学习对象是非常困难的。首先从心理学角度看,愿意分享学习对象人并不是一件习惯成自然的事情,因为这意味着要自我接纳别人的想法与见解,于是就为开发者提出了一个心理门槛,怎么让其他开发者能再次使用自己的材料。但是,另一方面,其它开发者不是很愿意接受不属于自己开发的学习对象,这称为“非我莫属”综合症。第二,组织因素,一些安全策略(如军事信息)和基础设施(如使用插件和小程序的防火墙)可能会阻止学习对象的有效交换。第三,目前的知识产权(IPRs)管理条例经常会限制学习对象的共享。

在学习对象领域,目前的观点是:未来通过新的技术解决方案、组织协议和司法澄清将会解决上述讨论的问题。然而,关于学习技术标准更根本的问题是确定学习对象的结构。就像教学设计模式有其自己的生态环境,学习技术标准也有自己的生态环境,学习对象也会有自己开发和发挥作用的情境。在新的情境中,根据特定的标准,应用学习对象结构,如果不考虑背景差异,就会违背情境规则和导致不匹配。例如,用政府和军队环境中开发的ADL-SCORM标准,来打包、描述、排序和网页,就会出现不匹配问题。因此,我们必须仔细考虑在强调合作学习的学术环境中应用中,是不是适合采用ADL-SCORM标准。所以,从整体教育观角度看,学习对象的情境问题,同样起着核心作用。

三、学习对象的整体教育观

学习对象的技术途径与分析教育观是完全一致的,然而,从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分析教育观受到了严厉的批评。近年来,多数教学理论倾向于关注真实的学习任务。这些真实的学习任务作为学习的驱动力,乃是建立在现实生活任务基础上的。通常的假设是真实的任务可以帮助学习者整合必要的知识、技能和态度来达到有效的任务表现:可以向学习者提供机会将各个具体的知识技能协调起来组成综合任务表现:最终帮助学习者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或工作环境中。

注重真实的、完整的任务教学理论在实际的教育活动中颇为常见,例如,项目教育、案例方法、问题本位学习和能力本位学习等:注重真实的、完整的任务教学理论也可以在理论模型中发现,例如,柯林斯、布朗、纽曼等人的“认知学徒理论”,乔纳森的“建构学习环境理论”,纳尔逊的“协作问题解决理论”和尚克的“基于目标的情景理论”。

(一)什么是整体教育观

整体教育观来源于“工作世界”。通常回答教什么的问题有赖于真实生活或专业任务的特点,整体教育观与社会建构主义范式是紧密相连的,其核心理念主张学习者建构知识主要是通过自身的心智活动和社会交往活动。建构主义认为,学习需要在真实生活与现实情境中因地制宜的来解决问题,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学到本领,正是这样的环境,才能拥有丰富的信息资源,才能不是简单地以对错作出评判。

在回答如何教的问题上,整体教育观主张:在资源丰富的环境中,通过认知学徒方式,学习者可以更好地综合掌握知识技能。要向学习者提供各种相关经验,以此模拟社会劳动行业的学徒制或是教师实习制等。尽管这样做的时候难以像传统意义上的实习那样使学习者完全沉浸其中,但是通过模拟和亲历体验,学习者可以体会专家的求知方式。意义是在与他人互动协商中建构的,在互动中可以从多个视角看待现实存在的问题。自我反思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必须加以训练的。最后要指出的是,只有当学习发生于非良构领域时,认知学徒制的亲历体验才是最容易的也是唯一可能的。

整体教育观的哲学根源可以追溯到整体论,整体论曾主导了古典希腊哲学,后来有一度时间不再流行了,但从20世纪后半叶起又重新崛起。整体途径主要探讨的是如何处理复杂的事物,大多数学者引入了“建模”的概念来处理复杂的问题。例如,斯佩克特“模式导向学习”(MFL)的框架表明:在学习中从具体经验到抽象推理和问题解决,每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都需要一系列的阶段,阿腾哈根提出了“模式之建模”创意,提出了教育建模的两步法,先是“现实建模”,随后再从教育视角对现实的模式再进行建模。依据教学的目的来开展建模,允许设计者对最初模式中某些要素进行取舍,确定哪些要素可以省略,哪些要素需要丰富。范梅里恩伯尔的四元教学设计模式(简称为四元教学设计模式)也提供了一系列教学方式来处理复杂的问题。

(二)四元教学设计模式与学习对象

作为整体观的典型实例,四元教学设计模式强调整体的、有意义的学习任务作为学习的驱动力。在教育计划的蓝图中,另外还有其它三项特色鲜明的成分,并由此共同组成了四成分:(1)学习任务。这是指提供给学习者的具体的、真实的和有意义的整体性任务经验。(2)相关知能。这是指帮助学习者学会完成学习任务的非常规层面,它说明了某一个领域的知识是如何组织起来的以及如何处理任务和解决问题,(3)支持程序。这是指学习的先决条件和学习任务常规层面的表现,它具体规定如何完成这些任务。(4)专项操练。这是指通过额外的重复练习,学习任务的常规层面在培训后可以达到高度自动化。

四元教学设计模式以三种方式分解复杂性:(1)搭建与学习任务紧密相关的脚手架:(2)在最佳时机呈现信息,包括了讲解相关知能和提供支持程序:(3)提供专项操练来支持常规任务层面的自动化。关于“脚手架”方面的具体落实是体现在学习任务由易到难的排序和学习支持由扶到放的演进。设计者可以使用所谓的“任务类别”从易到难对学习任务进行排序。第一个任务类别包含的是专家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最简单的学习任务。每一个后续任务包含的是复杂性程度更高的学习任务。同一任务类别的各个学习任务之间难度是相当的,可以根据相同的知识体系来完成任务,但发生在现实生活中的学习任务在相同的维度上是有差异的,采用认知学徒的方式学习时,在相同的任务类别,初始学习任务得到的学习支持程度最高,但是随着学习者已经获取的这一特定类别任务的专业知识越来越多,学习支持将会逐渐减少。学习支持与学习任务可以完全综合在一起:学习支持也可以采取外部支持的方式,例如,将问题解决过程划分为各个不同阶段的“程序清单”和可能有助于学习者完成每一阶段的“设问清单”。

关于知能呈现的时机问题,四元教学设计模式的基本主张是,如果相关的知能呈现及时到位,那么完成学习任务就会大大简化。相关知能主要涉及解释内容领域是如何组织的模型(心智模型方面的信息)以及解释如何处理该领域问题的策略和启发式(认知策略方面的信息)。这是具有概括功能的知能,能帮助学习者完成一系列相通的学习任务或相同类别中不同具体任务的非常规层面。因此,相关知能最好在学习者开始完成某个任务类别的学习任务之前呈现,并在整个学习活动中能够随时调用。对于每一个后续任务类别,呈现补充的和精细加工的相关知能,可以帮助学习者完成更复杂的整体任务。相比而言,支持程序只需要即时呈现,来帮助学习者完成手头学习任务的常规层面就可以了。当学习者需要完成学习任务的常规层面时,最好能提供有针对性的知识技能。支持程序最好采取直接的、按部就班的或路径指引的教学形式,并且在后续的学习任务中迅速撤除。

面向整体任务开展教学的途径是四元教学设计模式的特色,这就意味着要想完成学习任务的常规层面,在可能的情况下不需要单独训练,只需要在整体学习任务的情境中加以操练就可以了。但是,如果特定学习任务的常规层面需要高度的自动化,由于相应的学习过程会涉及到大量的重复,那么光靠学习任务本身恐怕难以提供充足的操练。所以,此时可以提供额外的专项操练。专项操练之所以对整体任务的学习来说是有益的,乃是因为它有助于完成任务的常规层面,以此释放后续用于学习任务的问题解决和推理层面的加工资源。

整体化教学设计模式,如四元教学设计模式,会产生由一系列高度相关的元素组成的教学项目。因此,学习对象可以表示为学习任务、相关知能、案例研究、任务类别等。图1提供了主要的元素和“学习对象”的类型,根据四元教学设计模式,这些元素和“学习对象”在教学计划中是可以区分的(用UML语言)。很明显,这些学习对象如果在特定的情境中应用,或者是专为实现特定的教学功能设计的,再或者要与其它特定的元素相结合,则它们只能以有意义的方式使用,

(三)再利用有待解决的大问题

虽然整体教育观是当下教学设计领域的主流认识[60][611,但是,在教育技术领域还没有得到充分响应。这并不奇怪,因为,整体观影响着学习对象利用的一些基础问题。至少有三个用分析教育观处理的问题,从整体教育观的视角看迫切需要得到重新认识,即:(1)情境问题,(2)教育功能问题,(3)一致性问题。

“情境问题”指的是,缺少了显性或隐性的教学环境、目标群体和其它的情境因素,难以孤立地创建合用的学习对象。情境问题会严重地阻碍学习对象的再利用。例如,假设要创建的一个学习对象是一幅画有机器的图片,对图中机器的某一部分用颜色予以突显,并给此部分配上了说明性文字。该学习对象可以用来呈现信息,但不能用于测试,因为说明性文字不能作为反馈手段来应用:该学习对象在个人数字化学习中也是有效的,但并不适用于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因为说明性文字在教师的讲解下可能会起到画蛇添足的效果,降低教师的教学效果(在这种教学环境中可能会出现所谓的“冗余效应”):大部分学习者可以有效运用该学习对象,但对于有色盲学生来说是不适用的。

“教育功能问题”指的是很难通过技术属性来说明学习对象的教育目的,从而导致了无法最优地再利用该学习对象。像“尺寸”和“格式”这些属性在元数据中可以详细描述,但在教育功能上却很难具体加以区分。首先,这是由学习对象通常要实现不同的教育功能导致的。例如,根据梅里尔提出的“成分显示理论”,鹰的图片既可以作为“鸟”这一概念的实例运用:也可以作为一个测试项目,要求学习者在鸟的分类中区分出鹰:还可以作为对鹰作出文字说明的备用呈现手段等。此外,一个学习对象教育功能的实现可能需要其它附加的学习对象,而这些附加的学习对象是不是便于获取,则是不确定的。例如,鹰图片的教育功能可以是作为“实例”来加以应用的,但它需要同另一个带有“概括”功能的学习对象配合起来使用。

“一致性问题”可能是个棘手的问题,因为它涉及到整体教育观的核心。根据分析教育观,特定的学习对象与学习领域的特定部分是相一致的,这通常是由单一的学习目标具体规定的,学习对象和相关学习目标之间的匹配一直贯穿在整个学习领域中的。与此相反,整体观强调了学习领域不可分割的性质。特定的学习对象与学习领域的特定部分并不总是一一对应的,而是要唤起学习者构建该领域中越来越复杂认知表征的行为。作为一项规则,通常不同的学习对象旨在构建一组完全一样的表征。例如,认知弹性理论强调要想充分地表征某个领域,需要从多个视角分析同一现象,以便于能够在新的情境中实现迁移。与其相一致的是,四元教学设计模式强调了完成综合任务的有效认知表征是同多重学习任务联系在一起的,而多重学习任务本身在现实世界不同的维度中也会有所变化。因此,从整体观看,开发者的工作通常不是挂靠特定的学习对象,而是联系意义相关并且旨在构建丰富的认知表征的一组学习对象。

四、小问题、大问题与初步的解决方案

前面讨论了一些比较棘手的问题,这些问题限制了学习材料再利用的可能性,这一小节将提出四种取向来克服这些问题:(1)注重重新编辑代替再次利用:(2)把中间分析和设计产品作为学习对象:(3)强调模板代替给出具体实例:(4)技术上尽力实现自动化。就像表1中看到,所有的问题并非只有单一的解决方案。相反,可能存在多途径解决方案,可以采取多个角度促进所需的学习材料再利用,每一个问题并非只有一种解决方法,提出的每一种方法不止可以解决一个问题;不过,只有同时采取几种方法,才可以解决所有的问题(见表1)。

通常,再利用被理解为不做任何修改,只是简单的再次使用该学习对象。其实不然,再利用还可以被解释为为了满足新的需求,改变学习对象。事实上,这才是大多数教师习惯上处理学习材料的办法。教师收集有用的文章、书籍、图谱和其它的学习材料,为了适合自己的课程使用,会改变、删减、注释和润色这些材料。注重重新编辑而不是简单的再利用,有助于解决学习材料再利用中所谓的“小问题”和“大问题”。

关于“小问题”,重新编辑能增加开发人员找到有用学习材料的机会,因为这样做就不需要再费心思去找材料了。换句话说,重新编辑减少了元数据问题,因为重新编辑可以使得开发者对已存储学习对象的元数据进行处理,减弱其具体规定性。重新编辑也会影响到排列问题,因为重新编辑会以开发者彼此同意的方式改变学习对象。例如,如果一个学习对象应用的是美国A-B-C等级,另一个学习对象用的是欧洲的10分制,这时可以编辑一个学习对象使其兼容。最后,重新编辑简化了开发人员和数字化学习系统之间交换和共享学习对象。特别是“非我莫属”综合症变得不再那么重要了,因为开发者可以根据需要自由作出更改,这样开发者自然就有了一种归属感。

关于“大问题”,重新编辑学习对象减少了情境问题,因为重新编辑学习对象使之其能够适应具体的学习情境需要,例如,有一个学习对象是一组机器图片,为了帮助色盲学习者也能学懂,采用了对机器的某一部分进行色彩突显并采用说明性文字。如果要重新编辑,改动起来就很容易。同样,重新编辑也会影响教育功能问题。在上例中假如要编制测试项目,就可以对原先为呈现信息而设计的学习对象进行重新编辑。总之,注重重新编辑而非简单地再利用学习对象,可以帮助解决现在面临的大部分问题。当然,采取此种方法最重要的前提是,学习对象需要开放源代码或者开放内容。

(二)中间产品代替最终产品

虽然,通常把学习对象定义为“带有教学目的的数字化信息单元”,但是,它们一般只限于直接呈现给学习者的最终产品。当然,还有许多其它带有教学目的的信息单元,例如,情境分析的结果、目标群体分析或任务分析:对特定课时或课程学业表现和教学目标所作的描述:包括为创建学习材料提供基础的学习活动计划,等等。这些中间产品包含了丰富的信息,能够说明创建的最终产品是什么,它们哪些更适合于再利用。

关于“小问题”,中间产品有助于解决学习对象的排列问题,因为中间产品可以提供深入有效的排列,并能在最终产品的选择和排序问题上提供指导。例如,如果任务分析的结果(即中间产品)提供了决策步骤的有序序列,这将有助于每一个步骤示范(即最终产品)的查寻和排列。此外,如果有一组教学目标(即中间产品)对于新的教育项目是合用的,那么这会有利于该教育项目的课程(即最终产品)的查寻和排列。

关于“大问题”,中间产品可以帮助解决情境问题,因为它们提供了有关最终产品的丰富信息,这将有助于寻找完全适合新情境的学习对象。实际上,中间产品和为最终产品指定的元数据有相同的作用,但预计中间产品会更有效,因为它们提供了更多与内容相关的信息。例如,如果开发人员正在寻找特定类型铣床的图片,关于铣床任务分析的结果(即中间产品)可以帮助找到最有效的图片,因为任务分析的结果指明了学习者需要学会操作控制装置和显示器,因此,这些学习对象应该在图片中加以突显。通常,这类信息不是图片的元数据。此外,中间产品也可以帮助解决教育功能问题,因为它能够提供充足的信息,帮助开发人员确定最终产品是否能够实现其教育功能。

中间产品最重要的附加值很可能是它们有助于解决“一致性问题”。根据整体教育观,要想唤起学习者产生某领域丰富认知表征的多重行为,必须有相关的一系列最终产品。中间产品可以帮助更便捷的寻找到一系列最终产品,因为它们指定了最终产品是如何有意义地相互关联的。例如,中间产品可能是一份四元教学设计培训计划,这份计划指明了一项复杂技能(如搜索文献)的任务类别序列。每一个任务类别精确地指明了其中的各项学习任务的要求和标准,这样就可以简化寻找到合适学习任务(即最终产品,如案例、具体问题或模拟练习)的工作。总之,关注中间产品而不是最终产品,有助于解决特定的大问题或者学习对象的再利用。当然,开发人员以数字化的形式仔细记录这些中间产品,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条件。最好以数据库的方式记录相关的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基于计算机的教学设计工具可以帮助做好这些工作(如,基于四元教学设计模式的工具)。

(三)呈现模板代替给出实例

教师不仅可以为自己的课时重新编辑教学材料,而且还可以充分利用隐性或显性的模板。例如,达到特定类型的教学目标(如,按照成分显示理论的要求,可以包括了支持学习程序、陈述程序的一般步骤、提供范例、要求学习者执行程序等):为数字化学习设计实现多媒体呈现。注重模板代替给出实例,可以增加学习对象再利用的有效性。在“面向对象编程”(OOP)课程中可以找到类似的模板取向,它提供了处理高度复杂开发程序的解决方案,该方案是通过把软件分解成独立的便于再利用的单元实现,这些单元之所以能便于再利用,是因为它们不在局限于很细节具体的东西。

关于“小问题”,模板可以帮助解决排序和交换问题。模板相比实例而言,可以提供更好的机会有效地组合学习对象,由此减少了排序困难。例如,两个实例――一个使用的是美国A-B-C计分体制,另一个使用的是欧洲的10分制计分体制,很难排列组合在一起。如果使用的不是两个实例,而是指定了所需的计分体制的两个模板(即从列表中选择合适的选项),这就不会是排列问题了,因为只要为每一个学习对象规定相同的计分体制就可以了。此外,交换问题,特别是“非我莫属”综合症至少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解决,因为开发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来指定实例。

关于“大问题”,模板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情境问题,因为与情境相关的信息不需要出现在模板中,只出现在该模板的实例中,实例为开发人员提供了制定情境相关信息的机会。例如,如果开发人员使用模板来完成“运用程序”这一类教学目标(即给出程序的一般步骤,给出示范,请学习者展示等),这样的模板可以要求在一种情境或目标群体中用英语作出说明,在其它情境或目标群体中另一种语言作出说明。总之,注重模板代替给出实例,有助于解决排序、交换和情境问题。

(四)技术上尽力实现自动化

信息技术的进步,同样可以提供便利支持学习材料的再利用。现在,机器执行了越来越多的任务,而这些任务过去只能由人来执行,这特别有助于处理大量的信息。关于“小问题”,最好的例子就是元数据的创建和交换。当前的研究旨在开发促进多媒体内容和元数据字段语义索引的自动化分析算法。这种自动化不仅更具成本收益,而且也能产生比手工检索更客观的元数据,另一种方法是使用资源描述框架(RDF),制定不同的元数据词汇表。RDF是一种基础设施,它提供了不同的资源描述单位中元数据互操作的基础。如果不同的元数据词汇都是由RDF制定的,那么在寻找用某一种词汇表标记元数据的学习对象时,应该以另一种词汇表标记元数据的学习对象也可以找到,作为RDF的词汇表扩展,OWL是一个“网络本体语言”的实例,有助于在万维网上共享本体。

关于“大问题”,作为一种减少情境问题的方式,自动化翻译是一种做法。一方面,从口头言语到书面文本的翻译(即言语识别)和从书面文本到口头言语的翻译(即言语综合),在目标群体间增加了学习对象的再利用:另一方面,不同语言间的翻译,增加了不同地区间学习对象的再利用。

五、结束语

本文首先讨论了当下流行的学习对象再利用的技术途径。这种途径与传统的分析教育观是完全一致的,分析教育观的前提假设是学习领域能够以相对独立的学习目标或学习内容组块构成。尽管存在一些学习对象的元数据指定、排序和交换问题,但是当下流行的技术途径有助于提高教育的灵活性,改善技术间的互操作性和可移植性,还可以增加开发过程中的成本收益。然而,这似乎只适合相对简单的学习领域,而且要求这些领域能够分解为独立的部分。如果涉及的是复杂学习,也就是说,学习要能够达到高度综合的一系列学习目标,此时该技术途径就无能为力了。

注重把真实学习任务作为学习驱动力的整体教育观,在面向复杂学习时,取代了分析教育观。这种整体教育观尚未得到学习对象的现有技术途径充分支持,因为它带来了许多很难解决的问题。这些基本问题涉及到一个事实,学习对象不能完全和它们所属的情境相脱离,它们总是与特定的教育功能相关:并且可能需要相应的学习对象来达到同一学习目标。因此,我们需要反思学习对象再利用的本质。该部分讨论了未来四种解决方案的方向:(1)注重重新编辑代替简单地再利用学习对象:(2)强调中间产品的再利用代替最终设计的产品:(3)用模板代替给出实例作为学习对象:(4)学习对象再利用中尽力实现技术上的自动化。总之,这些方面协同发挥作用,可能会带来促进学习对象再利用的更好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