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核监督办法范文

时间:2023-06-07 16:51:0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考核监督办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考核监督办法

篇1

一、政务信息公开的内容

市扶贫办政务信息,是指我局依据法律、法规授权履行的行政职能和提供公共服务的过程中,制作、获得或拥有的信息。主要包括:

1、扶贫工作规范性文件;

2、有关扶贫工作的重要信息;

3、有关本机关的重要信息;

4、本部门制定的扶贫开发工作计划;

5、扶贫工作方面的重大决策和出台的相关政策;

6、扶贫开发涉及的行政职权及行政审批项目;

7、重大行政处罚决定;

8、承担市政府下达的重点工作和为民办实事目标及其完成情况;

9、本部门及内设机构的设置、职能以及办领导分工情况;

10、本部门的服务承诺事项及其完成情况;

11、本部门认为应当向社会公开的其他信息。

二、政务信息公开的方式

依据《条例》规定及上述应向社会公开的政务信息内容,按信息的特点主要采取主动公开和依申请公开方式予以公开:

1、公开发行的信息专刊或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公众媒体;

2、我办设立的“市扶贫开发办公室公务公开透明运行网”上进行公开;

3、机关政务公开栏;

4、机关编印的《扶贫工作简报》和《扶贫开发》专辑;

5、其他便于公众知晓的形式。

三、政务信息公开程序

(一)按照政务信息公开的有关规定,凡应向社会公开的公务信息,在制作、获得或者拥有涉及本部门的信息之日起10日内予以公开。

(二)凡公开的公务信息,一律由有关处(室)负责人预审,再报请分管领导审查。重要信息由主要领导审核批准后实施公开。

(三)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需要获取本办法规定以外的公务信息内容的,可书面或口头向综合办公室提出申请。申请应当包括下列主要内容:

1、申请人的姓名或名称、地址、联系方式等;

2、申请公开的具体内容;

3、申请要求公开的方式;

4、申请时间。

(四)综合办公室接到申请后,根据责任分工,及时责成有关处(室)予以受理。有关处(室)受理后,应及时向申请人送达受理回执,并在接到申请书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决定是否公开,并制作决定书送达申请人。

1、本部门决定公开的,应在公开决定书中载明公开的时间、场所、方式和应当支付的费用;

2、决定部分公开或不公开的,应当向申请人说明部分公开和不公开的原因,并提供相关依据。

(五)本办公务信息尚未确定是否属于国家秘密范围的,由本部门主要负责人审核后,作出暂缓公开或不予公开的决定。

四、政务信息的职责分工及审核

1、根据处室职能职责和公务信息的内容,凡属全局性、综合性的政务信息,均由综合办公室负责收集、整理、拟稿和初审;凡属业务工作方面的政务信息,由相关处室负责收集、整理、拟稿和初审。所有需以本局名义对外的公务信息,一律由综合办公室进行审核,并提出是否对外和以何种形式的建议,报经局主要领导或分管领导审核,作出是否对外和以何种方式的决定,并签署明确意见后方由综合办公室统一。

2、信息提供者应以高度的责任感对待公务信息公开工作,确保提供的原始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时效性。对在公开信息时泄漏有关秘密、个人隐私,给其他组织或个人造成损失的,应当依法承担相应责任。各处室负责人应认真审核其政务信息的内容,把好质量关。

五、政务公开的监督

1、市扶贫办公务公开的监督部门是市纪委派驻市扶贫办的纪检组和市监察局派驻市扶贫办监察室。同时自觉接受社会监督,人大、政协监督和舆论监督。

2、纪检组、监察室不仅对办机关的公务公开实施监督,同时对下属单位的公务公开实施监督。

3、对不公开或假公开、慢公开的,要按照有关规定追究有关单位和个人的责任。

六、公务公开的绩效考核

(一)市扶贫办公务公开绩效考核的依据。按照《市公务公开透明运行绩效考核办法》执行。并对本单位公务公开透明运行工作实行责任细化、量化到单位内部的每个岗位和个人,不断完善本单位的考核、监督、奖惩机制。

(二)绩效考核的内容包括:

1、组织机构。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及办事机构。

2、清理备案。按照时间和内容要求,对本部门、本单位的公开内容进行上报。

3、公开运行。包括决策、执行、结果等环节进行全程公开。

篇2

关键词:校企合作办学;法律制度;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0845(2012)04-0077-03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要求制定促进校企合作办学的法规,推进校企合作的制度化。《职业教育法》实施以来,我国国家层面曾制定了数十个有关职业教育的政策文件,2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结合各地实际也颁布实施了若干地方性法规或规章,这些政策文件和地方立法包含有大量的但成熟程度不同的校企合作办学制度。现通过对中央校企合作政策和地方校企合作立法的文本梳理,提炼出部分较为成熟的政策和法律规定,以为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法律制度的建设提供借鉴。

一、关于政府统筹扶持的制度

2002年《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国发[2002]16号)要求,在国务院领导下,建立职业教育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研究解决职业教育工作中的重大问题。2004年《国务院关于同意建立职业教育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的批复》(国函[2002]41号)同意建立由教育部牵头的职业教育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联席会议统筹协调全国职业教育工作,及时研究解决职业教育的有关问题。2004年《教育部等七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04]12号)提出,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也要建立相应的职业教育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形成有关部门分工协作、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2008年通过的《宁波市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条例》第六条也规定,市和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建立职业教育联席会议制度,统筹协调本地区校企合作的规划、资源配置、经费保障和督导评估等工作。对于职业教育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学术界多有诟病,认为这种联席会议因“不刻制印章,不正式行文”,没有实际决策权力,没有具体的执行或工作机构,并且成员单位的组成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中央层面的职业教育工作部际联席会议由教育部、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人事部、劳动保障部、农业部和扶贫办组成,却没有税务部门,导致它在实践中并没有真正地起到统筹协调职业教育工作的作用,说明校企合作工作还没有真正得到税务、财政等部门的应有重视[1]。虽然职业教育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没有起到应有的综合协调作用,但建立这种制度的宗旨应是值得肯定的。职业教育是一种跨界的教育,既跨越教育与企业,又跨越教育行政部门与人力资源、财政和税收等其他政府有关部门,需要有一个权威的综合协调机构。因此,借鉴职业教育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安排和实施的经验教训,在制定校企合作法律制度时,应明确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建立由教育、财政、税务、人力资源、科技和行业等部门联合组成的职业教育统筹协调及其具体工作或执行机构(最好隶属于政府综合部门),并负责研究和制定推行校企合作的有关政策和法律措施。

2005年《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5]35号)要求,对支付实习学生报酬的企业给予相应的税收优惠。2006年《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支付学生实习报酬有关所得税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2006]107号)和2007年《关于印发〈企业支付实习生报酬税前扣除管理办法〉的通知》(国税发[2007]42号)规定,合作企业支付给学生实习期间的报酬,准予在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2009年《甘肃省职业教育发展条例》第十九条也规定,对支付实习学生报酬的企业,给予相应税收优惠;合作企业享受税前扣除实习生报酬的税收优惠措施,体现了国家发展职业教育、对合作企业激励的态度。虽然这项措施由于在实施环节设置了不便操作、不甚合理的限制性条件,如要求企业或学校必须为每个实习生独立开设银行账户,企业支付给实习生的货币性报酬必须以转账方式支付,记账凭证应附有支付意外伤害保险费的缴付凭证,等等,使其在实践中没有得到真正落实[2],但不能以此否定这项措施本身的合理性。建议在制定校企合作法律制度时,对该项措施予以明确规定,同时对这项措施的实施条件和程序加以完善,使其能够真正落到实处。

二、关于行业协调指导的制度

行业是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力量。关于行业协会、商会、同业公会等行业组织对职业教育的协调指导作用,2002年的《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2002年的《教育部、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进一步发挥行业、企业在职业教育和培训中作用的意见》(教职成[2002]15号)、2005年的《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2011年的《教育部关于充分发挥职业教育行业指导作用的意见》(教职成[2011]6号)、2004年通过的《上海市职业教育条例》第七条、2007年通过的《天津市职业教育条例》第二十八条、2008年的《宁波市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条例》第十二条等中央政策和地方立法皆作出了规定。如2002年的《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提出,行业组织受政府主管部门委托,开展行业人力资源预测,制订行业职业教育和培训规划,指导行业职业教育、职工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及参与相关专业的课程教材建设和教师培训,等等。又如2007年的《天津市职业教育条例》第二十八条规定,行业协会、商会、同业公会等行业自律组织应当根据本市职业教育发展规划,开展行业人才需求预测,结合本行业发展需要,制订行业职业教育培训计划,协助主管部门组织、指导行业职业教育与培训工作。通览上述政策和法律文件可知,这些文件都规定了行业组织对职业教育的如下两项协调指导工作:一是开展行业人力资源预测,二是制订行业职业教育和培训规划。笔者建议,在今后制定校企合作法律制度时,对此应予以吸纳。

国家和地方部分政策或法律文件还规定了行业组织的其他协调指导工作内容,但有的内容过于宏观或原则,缺乏操作性,还需要一定的立法考量或法律技术的处理,目前还不适宜直接转化或吸纳进法律规范。如规定行业组织应“组织和指导行业职业教育与培训工作”和应“参与校企合作项目的评估、职业技能鉴定及相关管理工作”等。

三、关于学生赴企业实习的制度

2005年的《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要求,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改革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中等职业学校在校学生最后一年要到企业等用人单位顶岗实习,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实习实训时间不少于半年;等等。2008年的《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2009年的《教育部关于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促进高等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的通知》(教高(2009)3号)等文件进一步强调了学生顶岗实习的重要意义。

一些省综合各地的地方法规或规章,还制定了除具有上述内容的其他规定。如1999年通过的《云南省职业教育条例》第十三条:企业、事业组织应当接纳相关职业学校的学生进行实验和实习,对参加实验和实习的学生应当提供符合国家规定的劳动安全卫生条件和必要的劳动防护用品,不得安排学生从事过重、有毒和有害的劳动或者危险作业;1999年的《江苏省实施办法》第三十八条规定:安排未成年学生实习的企业,应当在工种、劳动时间、劳动强度和保护措施等方面参照国家对未成年职工保护的有关规定执行;2000年的《山东省职业教育条例》第二十四条规定:企业、事业组织应当对实习学生提供技术指导,对于顶岗实习的学生应当给予适当的劳动报酬;2008年通过的《宁波市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条例》第八条和第十条规定:职业院校应当加强对实习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和安全教育,为实习学生统一办理意外伤害保险并指派指导教师,实习学生和实践教师应当遵守企业规章制度和劳动纪律,保守企业商业秘密,禁止企业安排实习学生从事不符合实习特征或者与实习内容不一致的劳动生产;2009年的《甘肃省职业教育发展条例》第十九条规定:对支付实习学生报酬的企业,应给予相应的税收优惠。

综合上述政策和法律规定,对于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政策制定和立法者的总要求是:1)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在校的最后一年要到企业等用人单位顶岗实习,高等职业学校学生实习时间不少于半年。2)企业、事业组织应当接纳相关职业学校的学生进行实验和实习。对参加实验和实习的学生应当提供实训场地、设备设施和技术指导,应当做好实习前的安全培训工作,应当提供符合国家规定的劳动安全卫生条件和必要的劳动防护用品,应当做好实习期间的学生管理工作。安排未成年学生实习的单位,应当在工种、劳动时间、劳动强度和保护措施等方面参照国家对未成年职工保护的有关规定执行。不得安排学生从事过重、有毒、有害、超时的劳动或者危险作业。禁止安排实习学生从事不符合实习特征或者与实习内容不一致的劳动生产。对于顶岗实习的学生,应当给予适当的劳动报酬。3)职业学校应当加强对实习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和安全教育,应当配合接受学生实习的单位,做好学生实习期间的管理工作。4)实习学生应当遵守企业的规章制度和劳动纪律,保守企业商业秘密。笔者建议,在制定校企合作法律制度时对上述规定应予以吸纳。

四、关于教师专业实践的制度

关于教师专业实践的制度,2002年的《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要求,要有计划地安排教师到企事业单位进行专业实践和考察,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2004年的《教育部等七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04]12号)、2005年的《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和2011年的《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完善职业教育教师培养培训制度的意见》(教职成[2011]16号)皆规定,职业院校专业教师每两年必须有两个月以上时间到企业或生产一线进行实践。2006年的《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继续要求,增加专业教师队伍中具有企业工作经历的教师比例,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积累实际工作经历,提高实践教学能力。1999年的《云南省职业教育条例》第十三条、《江苏省实施办法》第三十八条和2007年的《天津市职业教育条例》第十五条皆规定:企业、事业单位应当接纳职业学校和职业培训机构的教师实践;1999年的《云南省职业教育条例》第十三条还规定:企业、事业组织应当对参加实验的教师提供符合国家规定的劳动安全卫生条件和必要的劳动防护用品。2007年《重庆市职业教育条例》第二十七条规定:建立职业学校教师持证上岗和专业实践的制度,职业学校和职业培训机构教师应当定期参加专业实践活动。2008年通过的《宁波市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条例》第八条规定:职业院校应当建立教师到企业实践的制度,专业教师到企业或生产服务岗位实践每两年不少于两个月;职业院校应当加强对实践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和安全教育;实践教师应当遵守企业规章制度和劳动纪律,保守企业商业秘密。2009年的《甘肃省职业教育发展条例》第十八条规定:实行职业教育教师实践制度,职业教育专业教师每两年应当有两个月到企业或者生产一线参加实践活动。

对上述政策和法律规定的内容加以概括,可以表述如下:1)职业院校专业教师每两年必须有两个月以上时间到企业或生产服务一线进行实践。2)企业、事业组织应当接纳职业学校和职业培训机构的教师实践,对参加实践的教师应当提供符合国家规定的劳动安全卫生条件和必要的劳动防护用品。3)职业学校和职业培训机构应当加强对实践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和安全教育。4)实践教师应当遵守企业规章制度和劳动纪律,保守企业商业秘密。对上述内容,笔者建议,在制定政策和法规时应予以采纳。

另外,2002年的《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要求,职业学校教师职务资格评审要突出职业教育特点,改进评审办法。2004年的《教育部等七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中规定:职业院校专业教师每两年必须有两个月以上时间到企业或生产一线进行实践,并作为教师提职、晋级的必要条件。地方人事、教育、劳动保障等有关部门要按照相关教师职务试行条例的要求,制定符合实际需要的各类职业院校教师职务评聘办法。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要求,要完善符合职业教育特点的教师资格标准和专业技术职务(职称)评聘办法。2011年《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1]12号)又具体要求,要将教师参与企业技术应用、新产品开发和社会服务等作为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职称)评聘的重要内容。1997年《山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办法》第三十七条规定:职业学校、职业培训机构的专业课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要实行教师职务和专业技术职务双职称制,聘任后享受相应的待遇;职业高中的教师应实行职称指标单列,独立评审评定。

上述政策或法律规定指明了职业学校教师职务资格评审的改革方向,要求将教师企业实践情况纳入职称评审,并授权地方有关部门制定具体办法。这些规定可为中央或地方制定职业学校教师职称评定的法律制度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篇3

一、考核目标

彻底整治城市脏、乱、差现象,全面提升我镇社区城市管理水平,全面建设清洁社区、文明社区、幸福社区。

二、考核原则

1.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

2.坚持统一标准的原则。

3.坚持日常检查、社会监督与上级督办相结合的原则。

三、考核范围及对象

1.考核范围

各社区辖区内的次干道、背街小巷、居民小区。

2.考核对象

全镇九个社区。

四、考核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村镇规划建设环保站、一管区、九个社区负责人

考核办公室设在镇村镇规划建设环保站,由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

五、考核方式及方法

1.考核方式

月检查、月排名、季考核、年评比。

2.具体方法

月检查:分为暗检与明检。暗检由考核领导小组组织专职考评人员采取暗访方式考评,每月两次。明检由考核领导小组邀请建设局、财政局、城管局等相关负责人进行全面检查,每月一次。

对交办督办工作的考核:考核领导小组每月对交办督办工作进行考核,重点考核领导小组每月下达各社区存在问题的督办整改情况及县领导直接交办事项的完成情况。

六、考核计分

1.考核计分采用百分制计分方法,其中暗检占60%,明检占40%。

2.对交办督办的问题未在规定期间内整改到位的,按每处扣1分在当月总计分中予以扣减。

3.每月总计分=暗检成绩×60%+明检成绩×40%-交办督办扣分。

4.年度总计分=月平均计分+年终加分项目。

七、奖惩办法

1.社区市容环境卫生整治工作纳入年度绩效考核内容,占镇政府对社区年度考核的10分。

2.根据县财政对社区环卫工人补助的拨付情况,我镇对社区环卫工人及管理人员按10000元/年/人下拨(按一类路段3800平方米、二类路段4800平方米、三类路段5800平方米核定人数),不足部分社区收费解决。各社区根据辖区内实际情况,报送人员和相关清扫面积、收费范围到考核办公室,由考核办公室负责核实和具体组织实施。

3.考核领导小组按月对各社区进行考核,按得分高低依次排名,作为年底镇政府对社区年度考核的依据之一。

4.每月检查所扣分值与下拨各社区的总环卫经费挂钩,每扣一分则减去下拨各社区的总环卫经费中的100元,年底由考核办公室汇总。所扣资金作为年底奖金,设一等奖1个、二等奖2个、三等奖3个。

5.下拨的环卫资金纳入财政预算,年底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考核检查。

八、考核监督

1.每季度末由考核领导小组办公室汇总考核情况,在次季度初进行全面讲评。

2.考核人员必须严格遵守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廉洁自律,秉公办事,必须做到“四不准”:不准接受考评对象任何形式的请客活动;不准收受考评对象的礼金礼品、有价证券等;不准向考评对象索拿卡要;不准。如有违反,严格按照相关规定从重从严处罚,并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篇4

出台背景

“历史欠账多,必须创新环保工作机制”

今年年初,广东省下达《南粤水更清行动计划》和《清洁空气行动计划》,要求在未来的三年里,广东在大气和水环境的整治工作上要取得阶段性的进展,大气环境质量、广佛跨界河流水质要有明显的改善。

而佛山的现实情况与这些工作要求相差甚远。大气环境方面,新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实施后,佛山全年达到二级标准的天数不足80%,空气中的PM10、PM2.5、O3和NO2仍未达标。近几个月在全国74个城市空气质量排名中,佛山仅排在40位左右,在珠三角城市中排名偏后(6、7名)。水环境方面,虽然佛山的饮用水源水质均保持达标,但水质有恶化趋势。佛山纳入广东省考核的40个水环境功能区水质达标率仅62.8%,广佛跨界河流水质污染严重,达标率仅8.3%,且所有内河涌为劣Ⅴ类。

针对目前佛山在水环境和大气环境方面存在的这些污染问题,结合佛山模范城市复核、生态市创建和污染减排工作,佛山有关领导及部门清楚地认识到,必须创新环保工作机制,采取强有力的措施、超常规的手段,强化考核,促进以治水、治气和强化环境监管为重点的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落实,《佛山市环境保护责任制考核办法》应运而生。

考核内容

“围绕水环境、大气环境的治理和强化环境监督管理三大块十个方面开展”

在水环境方面,《办法》规定,实施广佛跨界区域及各城镇中心河涌的综合整治,佛山各区每年至少要将两条劣V类内河涌整治至达标,2015年前佛山全市消灭劣V类水体。《办法》同时提出,在2015年前关停整合佛山所有小水厂,确保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稳定在100%,建立并完善环境事件应急机制和环境安全保障机制。

在大气环境治理方面,《办法》提出,2015年年底前完成对2005年前注册营运类黄标车的淘汰,并基本完成社会类黄标车的淘汰工作;分阶段实施黄标车限行。控制道路及工地扬尘,加强饮食油烟管理,禁止露天焚烧。到2015年,佛山全市的PM2.5平均浓度要较2012年下降6%以上。同时,推进工业污染源深化治理,完成电厂脱硫脱硝等工作,按计划完成对VOCs排放企业、重金属企业、建材行业和锅炉等的污染治理工作。

在环境监管上,《办法》则要求,佛山市、区两级环境监察能力要逐步达到国家标准化验收要求。《办法》还规定,工业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无害化处理率要达到100%;生活污水污泥、一般工业固废做到去向明确,规范处理。此外,开展生态市(区、镇)创建和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推动规范化畜禽养殖场的污染治理。将南海、顺德、高明和三水区创建成为国家生态区,禅城区生态建设得到提升。

考核方式

“分为季度考和年度考”

考核分为季度考和年度考。考核采取对各区的自评资料及相关资料审核、现场检查核查、专家评审、媒体互动、科学的监测数据和第三方量化测评等方式来评定分数。

季度考考核重点工程项目和重点工作的推进,实施量化考核,根据每项工作的完成情况逐项进行打分。季度考核的结果分为合格和不合格两个等次,80分以上(含80分)为合格,80分以下为不合格。不合格的的话,各区缴纳的100万元的季度考核金将被扣罚。

年度考的指标考核设置了环境质量、总量控制、环境建设与环境管理四类共7项指标,用科学的数据判断各区环境质量的改善程度,使考核与环境质量改善真正挂上钩,也作为下一年度项目建设的重要指引。

年度考最终得分的计分方式采用百分制,各季度考的平均分占比70%,指标考核得分占比30%。年度最终得分达不到80分(不含80分)的,考核为不合格,90分以上的为优秀。

奖惩机制

“考核与经济奖惩和行政问责挂钩”

根据《办法》规定,佛山各区每年要缴纳年度考核金200万、季度考核金100万。考核成绩合格的,考核金转到下一年、下一季;反之,考核金被扣罚并被纳入佛山市环境保护责任制考核金专门帐户。

佛山市相应设立环境保护责任制考核奖励资金,由佛山市财政每年预算1000万元和被扣罚的环境保护责任制考核金组成,主要用于奖励工作成绩突出的区、镇政府,以及对佛山环境整治工作有突出示范效应的项目。对环境保护责任制年度考核为优秀的区奖励200万元;对年度、季度工作成绩突出、对全市有示范作用、区域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的区、镇予以最高100万元的奖励,年度结余部分自动转入下一年预算。

此外,环境保护责任制考核结果作为评价领导干部政绩、评定年度考核等次和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之一。佛山市委组织部建立领导干部环境保护责任制考核工作档案,考核结果等归入档案。而且考核的对象更加广,责任更加明确。以往的考核只针对区长,这次的考核还包括了分管的副区长,而且每项考核任务都列有具体责任人,明确区长、镇长(街道主任)为考核的主要责任人。

在季度环境保护考核中,年内第一次考核不合格的单位将被通报,并由佛山市监察局会同相关部门对其分管责任人进行约谈;连续两次季度考核不合格或者年度考核不合格的单位,将予以通报批评,并由佛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对区主要责任人和分管责任人进行诫勉谈话,相关责任人不得在当年综合评优创先活动中获得表彰奖励。

挂牌督办

“每挂牌一项重点环境问题,相关单位需上交100万整改保证金”

为加强对环境保护责任制考核工作的组织领导,确保考核工作顺利开展,佛山市环保局将在环境保护委员会设立环境保护责任制督查考核办公室和环境监察分局作为佛山市环保局的直属行政单位。

按照《办法》要求,环境保护责任制督查考核办公室每月至少一次对季度考的项目实施情况组织督查,并发《督查通报》、《督办通知书》,责成被考核单位限期整改,整改不到位或未能按时完成整改的,将提请对其进行挂牌督办。

每挂牌一项重点环境问题(不含问题),各区、各镇(街)需上交100万整改保证金,由各区财政先行垫付,按期完成整改的经验收合格后解除挂牌,整改保证金全部返;反之,整改保证金将被扣罚并纳入市级环境保护专项资金。

链接

2013年佛山市第一批挂牌督办重点环境问题

一、张槎片区整治

督办原因:张槎片区的管网长期未得到完善,导致东鄱污水处理厂的进水浓度偏低,处理效率不高。张槎片区内部分内河涌收纳了大量的生活和工业污水,水质长期未达标。

督办要求:迅速编制管网完善计划,落实资金,完善管网建设。目前资金和人员已经安排到位,有关工程正在开工建设中。

二、狮山、里水片区污水处理厂进水浓度低

督办原因:狮山镇和里水镇大部分城镇污水处理厂本身选址远离居民区,管网不完善,导致长期处于低负荷、低浓度运行的状态。

督办要求:按“十二五”污水厂减排计划重点建设管网,迅速编制具体的管网计划,落实资金。

三、西溪世埠涌整治

督办原因:该河涌位于龙江镇的中心城区,长期黑臭,居民投诉严重。

督办要求:9月初完成具体的整治方案编制,落实整治资金,10月底前完成河涌整治的施工计划,年底前有具体的整治项目动工。

四、更楼河整治

督办原因:佛山全市未达到水环境功能区的四个河涌之一,且为劣五类。

督办要求:9月初完成具体的整治方案编制,落实整治资金,10月底前完成河涌整治的施工计划,年底前有具体的整治项目动工。

五、丰收涌整治

督办原因:是禅城东片区最重要的内河涌,属于与汾江河连通的重要支涌。水质长期处于劣Ⅴ类水平,是禅城区水质最差的河涌之一。

督办要求:9月初完成具体的整治方案编制,落实整治资金,10月底前完成河涌整治的施工计划,年底前有具体的整治项目动工。

六、佛山涌禅城段整治

督办原因:佛山涌禅城段目前水质为劣Ⅴ类,属于与汾江河连通的重要支涌,前段的水质较好,后段水质变差,在与佛山水道交汇处经常会有双色河的现象发生。

督办要求:9月初完成具体的整治方案编制,落实整治资金,10月底前完成河涌整治的施工计划,年底前有具体的整治项目动工。

七、佛山涌桂城段整治

督办原因:佛山涌桂城段目前水质为劣Ⅴ类,属于与汾江河连通的重要支涌,前段的水质较好,后段水质变差,在与佛山水道交汇处经常会有双色河的现象发生。

督办要求:9月初完成具体的整治方案编制,落实整治资金,10月底前完成河涌整治的施工计划,年底前有具体的整治项目动工。

八、香基河整治

督办原因:与雅瑶水道连通的重要支涌。穿过大沥的旧城区,大量的生活污水和工业污水流入,水质长期处于劣Ⅴ类,从广佛高速雅瑶立交经常可以看到其发黑发臭,对雅瑶水道的水质影响较大。

督办要求:9月初完成具体的整治方案编制,落实整治资金,10月底前完成河涌整治的施工计划,年底前有具体的整治项目动工。

九、机场涌整治

督办原因:连接雅瑶水道和佛山水道的重要支涌,周边居民区和工业区混杂,水质长期发黑发臭,属劣Ⅴ类水质。通过谢边涌流入佛山水道的话,对横断面的水质影响较大。

督办要求:9月初完成具体的整治方案编制,落实整治资金,10月底前完成河涌整治的施工计划,年底前有具体的整治项目动工。

十、乐平涌整治

篇5

    目前,基层央行会计核算监督模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分散监督,二是集中监督。随着金融业务和信息技术的发展,集中监督已成为普遍采用的模式。2010年11月颁布的《中国人民银行会计核算监督办法》(以下简称监督办法),在监督理念、定位、目标、程序等方面均做了重大修改,使会计核算监督工作的指导思想更加明确,但由于缺少相应的具体操作流程或实施细则,使监督工作出现很多难点和问题。

    (一)缴存款考核监督缺位

    现阶段,基层人民银行对商业银行缴存款考核包括财政性缴存款考核和一般性缴存款考核。国有商业银行一般性缴存款准备金由总行统一进行考核,基层人民银行主要对国有商业银行财政性缴存款和农村信用社的一般性缴存款准备金进行考核。一方面,现行基层人民银行对商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法定存款准备金考核方法比较单一,主要依据商业银行、信用社每旬报送的日计表、业务状况表考核,且当前部分商业银行、信用社所报送的报表仍是手工填制而成,大大降低了报表的可信度。有些商业银行、信用社为了增加其日常可用资金,有意降低日计表各科目余额,或设立二级科目,从而达到向人民银行少缴、漏缴法定存款准备金的目的。对商业银行、信用社的日计表缴存科目余额,事后监督部门难以保证其准确性、真实性,只能照表行事,监督乏力。另一方面,会计核算事后监督子系统对农村信用社缴存款考核存在缺陷。农村信用社一般性缴存款不足时,事后监督子系统没有一般性缴存款准备金不足提示,营业部门将缴存款不足情况反馈给信贷部门,由农村信用社依据缴存款准备金不足金额和罚息率填制一般性罚没款票据入账后,事后监督部门才能发现一般性缴存款准备金不足问题,造成被动监督局面。如果核算部门或信贷部门存在漏罚问题,事后监督部门无据可查,造成监督缺位。

    (二)监督子系统存在功能缺陷

    中央银行会计核算系统日常会计核算数据备份量较大,须定期由会计、科技和营业部门进行维护——删除前期已刻录的备份数据。一旦发生此项操作时,事后监督子系统在日常监督网点柜和联行柜重要空白凭证上便会出现上一工作日已监督过的重要空白凭证数据,与当日重要空白凭证发生额不符,需事后监督人员人为干预,再次监督上一工作日发生的重要空白凭证数据,造成了事后监督情况报告表中重要空白凭证监督项发生业务笔数与当日实际发生笔数不符现象,事后监督工作人员只能手工制表说明情况,逐柜组标注上日核销重要空白凭证号段,监督主管签字确认,并附在监督情况报告表后注明监督情况。这一方式一旦形成规律,将产生对重要空白凭证管理监督审核不严或监督不到位问题。

    (三)电子对账系统制度跟进滞后

    2009年下半年,中央银行会计核算电子对账系统在全国银行间已经全面运行,实现了人民银行与各金融机构之间电算化对账管理,并相应出台了《中央银行会计核算电子对账系统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但从两年来的监督情况来看,《办法》存在一些制度缺陷。一是中央银行会计核算电子对账系统与《办法》要求上存在不明确事项。《中央银行会计核算电子对账系统》在信息查询、申请维护等模块中提供了输入打印功能,但目前《办法》没有规定事后监督部门每日应打印的报表种类,一旦对账出现某种问题以及监督超期、对账不一致等情况,备查资料将无法可查(内部网上对账无法备份);二是《办法》中未明确对账问题处罚部门。《办法》第二十八条规定:“开户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中国人民银行视其情节给予通报批评;情节严重的,中国人民银行暂停办理其会计核算业务”。而目前上级行没有明确制定相应的实施细则和管理办法,制度跟进措施比较滞后,导致对账出现问题时部门之间出现推诿,使部分对账制度难以执行到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民银行的公信力。

    二、加强对中央银行会计核算监督的几点建议

    针对目前中央银行会计核算监督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应着重建立健全中央银行会计核算监督体系,重点规范会计核算监督考核行为,使会计核算监督步入科学化、标准化和规范化的轨道。

    (一)建立较为完善的缴存款考核体系

    一是针对商业银行财政性缴存款和信用社一般性缴存款准备金考核缺位情况,建议总行尽快制定相关规章制度,明确财政性存款法律保护,并统一规范财政性缴存款科目,加强对商业银行财政性缴存款科目管理,同时要不定期对商业银行财政性缴存款行为进行检查,对出现迟缴、漏缴或不缴行为加大处罚力度,以确保国家债权人利益以及执法的严肃性和公正性。二是建议农村信用社上报日计表考核存款准备金时废弃现行的手工汇表方式,统一使用核算系统打印的报表,避免人为因素造成少缴、漏缴等差错。

    (二)研发中央银行会计核算实时综合监督系统,理顺监督时差和监督无力问题

    为了适应新形势下会计核算系统的发展需求,建立与国际会计体系接轨的长效监督机制。总行应结合公允价值的参考条件,尽早研发出综合监督系统,既满足即将上线运行的《中央银行会计数据集中监督管理系统》会计核算业务要求的实时监督内容,同时又能符合监督检查部门业务监督需求内容,保证实时监督与业务发生同步、监督信息调阅便捷、监督共享机制管理顺畅。

篇6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落实总书记“314”总体部署,综合运用法律、经济和行政手段,进一步加大环境执法力度,围绕危害群众健康和影响可持续发展的突出环境问题,集中整治重污染行业和重点流域环境违法行为,切实解决我县当前突出的环境问题,保障人民群众的环境权益,促进主要污染物减排工作的顺利实施,进一步改善环境质量,为开创我县环境执法新局面打下坚实基础,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工作重点及要求

(一)以巩固整治成效为目标,开展环保专项行动后督察

落实总书记关于加强环境违法案件后续督察工作的指示,在已开展的重点案件后续督察基础上,对环保专项行动开展以来查处的环境违法案件和突出环境问题整治措施落实情况进行集中检查。检查的重点和要求如下:

1﹒2005年以来,我县挂牌督办的典型环境违法案件和突出环境问题整治措施落实情况。对我县各类挂牌督办案件及饮用水源、造纸行业专项整治的措施落实情况逐一进行现场检查,重点检查取缔关闭、停产整治、限期治理等行政处罚措施落实情况,以及行政责任追究情况。确保各挂牌督办案件查处到位、整改到位、责任追究到位。

2﹒**年以来饮用水水源保护区专项整治各项措施落实情况。重点检查县城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违法建设项目取缔关闭措施落实情况,以整治影响饮用水源水质的污染问题为重点,开展后督察工作,并确保县城饮用水源水质主要指标100%达标。

3﹒2007年开展的造纸行业专项整治各项措施落实情况。重点检查被取缔关闭的造纸企业或生产线停电、停水、设备拆除等措施的落实情况,坚决淘汰不能稳定达标排放的环境违法企业,防止死灰复燃和落后淘汰工艺、设备的转移,巩固COD减排成效。

4﹒对于逾期未落实挂牌督办要求的案件,尤其是未能按要求取缔关闭违法企业的案件,由县政府及有关部门重新挂牌督办,限期完成。要查清原因,分清责任,按照《环境保护违法违纪处分暂行规定》追究有关街镇乡及有关部门责任人员的行政责任。

5﹒切实加强对停产整治、限期治理企业的后续督察工作。对已经完成整治的,要在一年内将其作为重点监管对象,按照对国家重点污染源的监管要求,加大监督性监测和现场巡查频次,确保稳定达标排放。对未按要求完成限期治理的一律停产整治,对未按要求完成停产整治的一律报请县政府责令关闭。

(二)以促进污染减排为目标,集中开展对污水处理厂、垃圾填埋场等重点行业专项检查

全面落实“十一五”污染物减排任务,开展对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填埋场等重点行业监督检查,集中整治环境违法行为。检查的重点和要求是:

1﹒查清污水处理厂及其配套管网建设的基本情况,包括进出水水质、处理水量、主要污染物去除情况、污泥处置情况和在线监控设施安装运行等情况。建立环境监管档案,完善监管办法,落实监管责任。实行信息报告制度,加强对污水处理厂进出水水量、水质和污泥处置的动态管理。要落实污水处理收费政策,多渠道筹措资金,统筹安排建设城镇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提高收集率和处理率。严厉查处超标排污、直接排污和污泥不按规定处理造成二次污染、拒报或者谎报排污申报登记及运行情况、未安装自动监测设备或者按规定未与环保市政部门联网的行为,要严格按照《水污染防治法》的规定对运营单位进行处罚。对于不正常运营污水处理设施,造成污染事故且后果严重的,要依法追究运营单位和管理部门及相关责任人的行政责任。

2﹒查清县域已建成生活垃圾填埋场实际运行情况,包括生活垃圾填埋场的填埋量、雨污分流情况、防渗措施、渗滤液处理设施运行情况以及地下水监测情况,重点是渗滤液的产生和排放情况。对不符合规范要求的生活垃圾填埋场,要责令限期整改;垃圾渗滤液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处理不达标的,要依法对运营单位进行处罚。加强对已封场垃圾填埋场的环境监管,确保污染治理设施正常运行。

(三)以休养生息为目标,集中开展重点流域污染企业的专项整治

推进重点流域环境保护规划的落实,对濑溪河流域、淮远河和窟窿河区域等重点地区开展集中整治。检查的重点和要求是:

1﹒对濑溪河流域、淮远河和窟窿河区域等重点地区2007年以来新、改、扩建的工业项目进行一次全面检查。重点检查排放涉氮、磷污染物和有毒有害物质的建设项目。对水污染防治设施未建成、未经验收或者验收不合格,主体工程即投入生产或者使用的建设项目,责令停止生产或者使用,直至验收合格。

2﹒加大对列入淘汰目录中严重污染水环境的设备、工艺的监管。对违法违规建设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造纸、制革、印染等严重污染水环境的生产项目,要及时报请县政府责令停业、关闭。继续开展化工企业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坚决整顿、关闭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污染环境的各类化工企业。

3﹒严厉打击超标准排放污染物的环境违法企业。对屡查屡犯的企业采取“高限处罚”措施,对长期超标排污的、私设暗管偷排偷放的、污染物直排的、超标排入下水道危及城镇污水处理厂安全运行的、事故状态下“清净下水”收集措施不到位的、存在重大污染隐患的企业,一律停产整治。对治理无望的企业和落后生产能力,一律关闭取缔。对违法排污造成严重损失、触犯刑法的企业负责人,一律追究刑事责任。

4﹒切实加强日常监管,防止藻类大面积爆发。一是加大濑溪河流域、淮远河和窟窿河区域重点流域排放氨氮、总磷等污染物企业的整治和监督检查力度;二是加大对限制销售、使用含磷洗涤剂的监督检查力度;三是制订周密的水环境保护预警和应急预案,对藻类爆发前期及对水源地水质造成威胁时,采取必要的限产、限排或停产措施,确保饮用水源地水质安全。

三、建立和完善保障机制

(一)组织保障

1﹒强化领导。成立大足县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领导小组(以下简称县专项行动领导小组),负责统一指挥、协调专项行动,研究解决全县专项行动中的重大问题。

组长:周波县政府县长

副组长:胡华超县政府副县长

成员:李正剑县政府办副主任

李刚县建委副主任

刘守秀县监察局副局长

彭科县司法局副局长

姜永奎县市政园林管理局副局长

谷烈县农业局副局长

白德模县环保局局长

胡弘县环保局副局长

尹建华县安监局副局长

张亚兰县经委副主任

何东县工商局副局长

县专项行动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于县环保局,由胡华超兼任办公室主任,白德模、胡弘兼任办公室副主任,负责专项行动日常工作;各成员单位确定专人负责联络工作,相互配合、齐抓共管,确保环保专项整治行动任务的完成。

各街镇乡要继续按照县政府的要求,将深入开展环保专项行动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完善工作制度,制订具体实施方案,广泛动员部署,确保专项行动顺利进行。

2﹒明确职责。

环保局负责对本行政区域环境保护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并督促企业制订、完善环境污染应急预案,加大环境执法力度,依法查处环境违法行为。

经委负责对“十五小”、“新五小”企业、国家规定应淘汰的落后生产能力、工艺、设备和产品的清查,并依法报请县人民政府予以取缔、关闭。监督电力企业按照政府决定,对违法排污企业采取停电、限电措施,并协同环保部门加强对发电企业环境行为的监督管理。

监察局负责对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执行环保法律、法规情况进行监察,依法依纪追究违反环保法律法规的有关人员的行政责任。

司法局负责环保法制宣传教育、依法开展法律服务和实施法律援助,对群众维护环境权益的行为提供必要的法律帮助,为专项行动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建委负责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期的监督和指导,并对项目进行质量稽查,加强对区县(自治县)有关项目的督促和指导。

工商局负责对无照经营的行为依法予以取缔,及时依法吊销、注销被关闭企业的营业执照;严格办理登记,不得为“十五小”、“新五小”企业违规办理工商登记。

安监局要加强对企业安全生产的综合监管,严格实施安全生产许可证制度及安全生产“三同时”制度,督促企业制订、完善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预案,落实应急措施,并切实提高预案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加强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监管,继续开展化工企业安全生产专项整治,防止或减少危化生产企业安全生产事故及因安全生产事故引发环境污染事件的发生。对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可能导致环境污染的各类化工企业坚决整顿或依法提请同级人民政府予以关闭。

市政园林局组织县城三级排水管网建设,加强对城镇污水集中处理设施运营的监督管理,提高其收集率和处理率,并组织清查已建成生活垃圾填埋场的运行情况。对饮用水源保护区内的生活排污口及市政排污口予以取缔。

农业局要加强技术指导,防止畜禽养殖污染,积极配合取缔饮用水源保护区内的养殖业。

国土房管、公安、交通、规划、林业、水利、财政等行政主管部门,切实依照法律、法规规定履行各自职责,做好配合工作。

(二)资金保障

县政府设立环保专项行动资金,用于开展专项行动工作。同时,全面加强街镇乡基层环境执法能力建设,加大投入力度,按照能力与任务相匹配的原则,解决好街镇乡环保机构、编制、经费、人员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三)制度保障

1﹒考核制度。县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将按照《大足县环保专项行动考核办法》,对各街镇乡和县级有关部门的专项行动工作进行考核,年底向社会公布考核结果,并将考核结果作为年度考核的依据之一。县专项行动领导小组要将各项工作具体落实到各单位、各部门,制定大足县专项行动绩效评估和考核办法,并将其纳入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的考核范围,明确考核指标、实施细则,认真组织落实。

2﹒调度会议、联合执法和案件移交移送制度。县专项行动领导小组每月召开一次工作例会,检查工作任务进展情况,协调解决专项行动实施过程中的有关问题,研究部署各项工作。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协调配合,按照各自的职责分工,开展联合执法,严肃查处各类环境违法行为。

环保部门在查处环境违法案件的过程中,凡发现生产、销售、进口、使用属于《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工艺和产品目录》规定的,应及时移交经委;凡是因为环境违法问题关停的企业,依法应吊销生产许可证的向颁证部门移送,依法应吊销营业执照的向工商局移送;涉嫌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移送安监局;对存在重大环境安全隐患的,要报请政府挂牌督办;需追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行政责任的,及时移送监察局;涉嫌重大环境污染犯罪或者环境监管失职犯罪,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及时移送司法部门。

各经济、监察、司法、建设、工商、安监、市政、农业等有关部门要责成专人负责移送案件的受理工作,按规定程序办理移交或立案手续,处理结果及时通报县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办公室。

3﹒督查督办制度。县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将定期对各街镇乡和县级有关部门的专项行动工作情况进行督查。对督查发现专项行动开展不力、问题突出、存在严重环境违法行为隐瞒不报的,对整治重点存在薄弱环节的、对上报相关整治进展缓慢的,将通报批评并责令说明情况,重新部署开展工作。对顶着不办、问题严重的将公开曝光,追究责任。县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应落实督查督办工作,要通过层层督查,将专项行动的各项要求切实落实到基层,杜绝专项行动出现死角,公开查处一批严重危害群众健康、危害环境安全、影响社会稳定的典型环境违法案件。

4﹒报告制度。县专项行动领导小组要确定专人负责环保专项行动信息管理工作,并通过12369信箱《环保专项行动信息管理系统》报送专项行动各项信息。每周要向市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办公室上报一次工作进展情况,每旬编发一期工作简报,并按期报送阶段报告。重要情况和工作中遇到的难点随时报告,重点环境污染问题和查处的典型案件要及时上报,不得瞒报。

(四)主要工作措施

1﹒建立完善环境保护长效机制。各街镇乡和县级有关部门要建立和完善环保长效机制,落实环境保护领导责任制,坚持主要领导对本辖区和本部门环境保护工作负总责;建立健全环境保护目标管理责任制,将环保目标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范围和干部政绩考核。县专项行动领导小组要督促相关部门加强协调配合,建立环境保护综合决策机制。

2﹒加强监督指导和考核检查。县专项行动领导小组要切实加强对各街镇乡和县级有关部门开展环保专项行动的指导,按照各阶段工作要求,制订督察工作方案,对挂牌督办案件落实情况及城镇污水处理厂、垃圾填埋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造纸行业、濑溪河流域、淮远河和窟窿河区域的集中整治等各项工作开展情况,组织多种形式的检查,及时发现和纠正存在的问题,指导各街镇乡和县级有关部门落实各项重点工作。县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将从组织领导、信息报送、阶段情况及工作总结等方面加强对各街镇乡和县级有关部门开展环保专项行动情况进行考核,切实保障我县环保专项行动取得实效。

3﹒抓好挂牌督办和案件管理。县专项行动领导小组要继续将我县群众反映强烈、影响社会稳定的重大环境污染问题作为重点查处事项,挂牌督办,落实责任,跟踪督查。挂牌督办案件要有明确的目标责任、完成时限、责任单位、督办部门、督办程序,做到查处到位、整改到位、责任追究到位。同时,要加强挂牌督办案件的管理和后督察工作,建立重点案件管理档案,完善督办制度,公示督办结果。县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将围绕阶段工作重点分期挂牌督办一批社会影响较大的环境违法案件和突出环境问题。环境污染问题不解决、环境安全隐患未整改不摘牌。挂牌督办的事项和处理结果,将向社会公布,接受群众监督,做到件件有结果,件件有回音。对逾期未完成挂牌督办工作的,要严肃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行政责任。

4﹒强化综合整治和责任追究。要综合运用法律、经济、行政等手段,加大对环境违法行为的惩治力度。在加大环境行政执法的同时,不断在产业政策、金融信贷、产品运输、流通和消费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遏制有法不依的行为。不仅要在“查”上下功夫,更要在“处”上加大力度。对群众反复投诉、严重危害群众身心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要重点查处,确保在短期内取得明显效果。要不断加大各街镇乡和县级有关部门环境违法问题的责任追究力度。对违反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出现重大决策失误,造成环境严重污染的;对环境违法行为查处不力,甚至包庇、纵容违法排污企业,致使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的;对不依法行使职权的各街镇乡和县级有关部门负责人、有关责任人员,要依法依纪追究责任。

5﹒严格污染控制和区域限批。各街镇乡要合理开发和节约使用能源资源,从源头上控制环境污染,引导企业加快节能减排技术改造,确保实现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的约束性指标。对拒不执行环境保护法律法规规定,企业违法排污屡禁不止、屡查屡犯,群众反复投诉长期得不到解决的问题,对超过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达不到濑溪河流域、淮远河和窟窿河区域控制断面水质标准的乡镇,对未完成淘汰落后产能、严重违反环境评价法等法律法规的乡镇和企业,对发生重特大环境污染事故、引发重特大的乡镇和企业,都要实行区域或行业限批。县级有关部门要搞好联查联办,对严重的违法违规行为,不仅环境评估要限批,土地供应、项目安排、资金补助、财政转移支付等方面,都应予以限制。

6﹒搞好舆论宣传,接受公众监督。县专项行动领导小组要根据阶段工作重点,结合实际,制订宣传计划,确定宣传重点,责成县级有关部门组织实施。要通过大足新闻媒体向社会公布环保专项行动进展、违法企业名单、典型环境违法案件查处情况,鼓励全社会积极参与专项行动;要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纸、互联网等媒体,加大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营造群众参与和监督的良好氛围;要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工作,在当地媒体上公布“12369”环保投诉热线电话和县有关职能部门的公开举报电话,畅通投诉渠道,积极鼓励群众广泛参与。县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将在县上主要新闻媒体设立“曝光台”,公开曝光一批严重危害群众身体健康、屡查屡犯的典型环境违法案件及其查处情况,并进行跟踪报道,保障群众的知情权、监督权。

四、工作安排

(一)动员部署阶段(即日起至7月30日)

县环保专项行动领导小组要根据本方案要求,结合实际情况,确定我县整治重点,制订具体实施方案,全面完成环保专项行动的动员部署工作。县环保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名单和实施方案在7月30日前报送市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办公室。

(二)集中检查和全面整治阶段(8月至10月)

县环保专项行动领导小组要组织县级有关部门对我县2005年以来的各类环境违法挂牌督办案件和突出环境问题整治措施落实情况、**年以来饮用水源保护区专项整治措施落实情况、2007年开展的造纸行业专项整治措施落实情况等进行全面自查,并对县城地表水饮用水源保护区、污水处理厂及垃圾填埋场、重点流域存在的环境问题进行集中整治

县环保专项行动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应当将本部门的阶段工作情况分别于8月8日、9月8日、10月8日前报县环保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县环保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和县环保专项行动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应将阶段整治情况分别于8月15日、9月15日、10月15日前报市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办公室。

(三)总结考核阶段(11月)

篇7

关键词执行力国企员工管理制度考评激励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674-1145(2016)03-000-01

一、执行力的缺失及现状

油气销售运行处于2012年4月重组整合成立,主要负责西南油气田油气营销、天然气输配气站、长输管道运营管理及原油建公司在建工程项目的管理工作。2015年7月体制机制改革又更名为油气销售中心,点多、面广、战线长,其分散性、不固定性的特点比较突出。在实际工作中,常常会感到有些制度在执行的过程当中,标准渐渐降低,越到后面离原定的标准越远;计划在执行过程当中经常延误,有些工作甚至不了了之,严重影响了部分工作的开展。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管理制度不完善

近年来,油气销售中心陆续颁布了不少具有指导性、针对性的规章制度,对工作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是,现行的管理制度,工作标准要求太多,由于形势的变化,工作要求的提高,原有的管理制度,规章要求未能很好的梳理,修改及完善,这就使得在具体执行和落实过程中,无所适从,影响工作的开展,同时这也成为少数人不认真干事的一个藉口。

(二)监督机制不足

目前,基层单位及输气站场普遍感到各类检查考核越来越多,但检查出的大部分又都是“低、老、坏”等老问题,究其原因,关键在于监督机制存在不足。。就油气销售中心而言,制定的工作思路都是对的,措施也很得力,但最终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原因就在于执行力过程中,存在中梗阻或末端堵塞现象,有政策不执行,有制度不落实,没有持续地跟进,有效监督。

(三)考评激励机制不健全

一是现有的绩效考核方式在执行中、操作上存在一些弊端,导致员工形成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干和不干一个样, 这种“大锅饭”的思想严重制约了员工的工作主动性、创造性的发挥。二是激励机制单一。激励机制主要包含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但个别员工认为精神激励平台对他们而言作用不大,思想较为消极。

(四)员工的素质还有待加强

部分员工大局意识不强,安于现状,压力不够、动力不足,对工作不主动、不迅速,工作抓一阵停一阵,紧一阵松一阵,推一推,动一动,不推就不动,缺少爱岗敬业精神和团队精神。同时,员工操作技能水平还存在参差不齐的现象,部分员工还停留在上班就是看下压力表和计算机的思想认识上,不主动学习业务技能知识。

二、提升执行力的有效方法

(一)加强制度建设 严格监督检查

严格执行内控管理,规范生产经营业务和管理行为,制度标准化工作全面推进。同时,要严格按照责任追究管理办法健全问责制度。强化制度的执行和监督,严格进行考核,对于工作中出现的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有章不循的情况,要加大责任追究的力度,保证各项工作落实到位、责任到人。

(二)筑牢思想基础,强化执行力建设

思想统一才能步调一致,执行才会更加坚决有力。一是增强责任意识。通过加大企业文化建设的宣贯力度,教育广大员工树立企业兴我荣的意识,真正做到敢于担当和直面困难,积极主动地把各项工作推向前进。二是增强“创争”意识。以开展创先争优、比学赶帮超活动为契机,抓好活动载体。三是做好榜样激励。加大对基层一线输配气站先进典型的发掘力度,做到不分用工形式,只要是有突出贡献的职工,都有机会得到认可。

(三)转变观念,提升管理者执行力

抓执行力重点是要转变工作作风,核心在干部,推进在督办,关键在问责。一是要落实“一线工作法”,牢固树立“问题在一线发现、办法在一线产生、经验在一些总结、困难在一线解决”的理念,管理人员要贴近一线,勤于调研,关注民生,不断创新管理思路和方法,培养管理艺术,提高管理水平;技术人员要服务一线,围绕解决生产现场难题,加大科技攻关力度,攻克生产技术瓶颈,推动生产顺利进行;操作人员要扎根一线,爱岗敬业,勤于学习,敢于创新,更要善于解决生产中的各种难题;二是建立科学高效督办流程。加强相关职能部门的督办职能,抓好督办工作落实情况的跟踪与汇报,提高督办效率,公开督办结果,不断提高各部门、单位执行效力, 执行力建设要成为我们作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在今后一段时间的工作中不断强化。

(四)加强队伍建设,提升员工素质

篇8

一、任期内完成下列岗位项目任务

(一)计划与运行

1、作为学校党委、行政职能和全院功能性负责人,代表学校制订后勤三年规划,每学年7月底之前完成制定学年工作计划及学期所负担则范围工作项目的春天计划,报学校审定下发。

2、参与社会市场竞争,发展学校后勤事业,每年撰写一份后勤社会化管理方面的国内外、省内外行业发展研究报告和探讨推进学校后勤社会化工作、内容操作性强的研究论文,作为理论与工作水平的内容于每年8月底前提交。

3、代表学校制订全校后勤工作建设的发展目标和全校运作协调的项目任务通知单,并负责过程指导、督办和学期学年考核评价。

(二)政策制定与制度创新

1、从经营管理角度,代表学校制定并修订完善后勤社会化运作的政策、制度和管理办法,形成完整的法规政策体系、印发全校;

2、代表学校提出后勤保障与服务发展目标、年度工作指标及工作日程、考核鉴定办法;

3、追踪校内外市场与工作实践发展状况,根据市场和上级政策的变化,及时撰写提报政策与创新报告,不断寻找发展机遇和调整运行状态。

4、监控检查、督办后勤服务工作项目在全校的运行,保证状态良好和竞争力,推动先进经验和典型案例,对出现的不健康、不和谐苗头及时提醒、修正和调度;

(三)内务建设和品牌服务

1、制定后勤党的建设工作目标、指标和扁平化管理岗位职责、项目任务书和评聘岗位,并负责全程落实、检查、督办和评价,按企业生产经营模式兑现津贴、奖惩及考核、晋级、辞聘。

2、指定后勤系统工作风气建设和品牌服务建设实施方案、争创星级文明单位和品牌服务项目工作方案。

3、制定并不断充实完善各种新实体工作机制、工作规范、营造各中心实体制定与工作创新机制和管理监督机制。

4、制定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工作成本、全岗全员满负荷工作管理办法,不允许闲岗、闲人、低效项目的出现,保证后勤系统的高校工作状态。

5、负责后勤及各中心实体所管理范围的人、财、物项目运行状态调控与优化,制定资源管理经营使用计划和预算,不断提高资源建设与利用效益。

制定后勤及各中心实体劳动纪律、人财物的使用监督、效益评价及其奖惩责任事故追究、第一责任人落实方案及具体项目责任书。

(四)第一责任人项目与指标

1、主持后勤党委全面工作,保证监督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法规及学校的各项决定在后勤系统的贯彻执行。

2、带领一班人,加强党的思想、组织和作风建设,发挥党委的政治核心作用和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指导各支部的班子建设和日常工作。

3、主持制定后勤党委发展规划、年度计划和年度总结,组织好学院党委安排的各类学习教育活动,提升全体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

4、参与讨论和决定后勤服务管理监督工作中的重要事项,支持后勤管理处行政负责人在其职责范围内独立开展工作。

5、做好本单位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用五种意识(团结协作的大局意识,爱岗敬业的奉献意识,企业化管理、市场化运作的经营意识,廉洁勤政的公仆意识,以人文本的服务意识)统领全局,带出一支吃苦耐劳、积极向上、团结奋进、清正廉明、会干事、能干事、敢成事、富有创新务实精神的后勤队伍。

6、按照党员发展工作的方针和细则要求,加强对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教育和考察工作,及时做好发展和转正工作。

7、做好统一战线工作和非党群众的工作。

8、做好党的纪律检查工作,对党员进行遵纪守法教育,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对所管辖范围内的党风廉政建设负总责。

9、坚持和健全民主生活会,认真开

展批评和自我批评。10、负责本党委干部队伍建设及各类岗位人员的教育管理、培养、考核和聘用工作。

11、加强后勤工会工作和综合治理工作。

12、负责“师苑房地产开发公司”的管理工作,在任期内保证做好新校教工生活区1500户住宅的建设与配套工作及物业管理工作。

13、负责大学建设指挥部后勤保障工作,确保新校区建设的健康发展。

篇9

一、经审组织建设情况

(省略)

二、经审制度建设情况

今年县总工会分别制定了《关于对下级工会经费审计监督办法》、《本级工会预、决算审计制度》、《工会经费审查委员会议事规章》、《经审工作档案管理制度》、《申报各种荣誉称号的审计制度》、《经审人员学习制度》、《对下审计整改意见书》,还制定并实施了对基层工会经审工作规范化建设考核办法。通过各项制度的健全完善来规范工会经审工作,促进工会经审工作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建设。

三、审查审计监督工作

,县总经审委根据关于《对下级工会经费审计监督办法》、《工会审计操作规程》和《工会企事业单位财务收支审计暂行办法》等制度、办法的规定,分别对县总本级工会经费预算执行、财务收支情况进行了审计。同时对全县应拨交工会经费的企业单位的工资总额、应上解工会经费数进行了审查、核定。从审计情况看,县总工会在促进经费收缴方面采取了积极的措施,经费收入元,上解经费,比上年增长。上年结余元,期末滚存结余元。县总工会支出结构也逐渐规范合理,财务人员整体素质逐年有所提高,财务管理工作得到了一定加强,法律、法规意识得到进一步强化。

四、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1、工会经审工作还没有真正得到工会领导的高度重视。安排工会经审主任级别高,懂业务知识、能实际具体操作的专职经审主任少。

2、经审干部队伍难以适应工作需要。①各单位经审机构多以一套人马两块牌子的方式设置配备,工作人员兼职过多,精力有限,不能较好的开展经审工作。②工会经审干部不具备会计、审计等专业技能,对工会财经法规制度不熟悉,业务素质较低,难以胜任审计工作。③有的经审干部特别是基层工会经审干部对自身工作重视不够,责任心不强,不能积极主动开展工会经审工作。

五、做好工会经审工作几点建议

篇10

“三个着力”完善机制,落实责任

(一)着力完善质量监管体系。我省政府主导、质监部门主管、纤检机构主动、相关部门联动的絮用纤维制品质量重点区域整治工作格局初步形成,但棉花质量保障体系的建立和完善任重道远。为此,我们一是主动汇报,争取当地政府对棉花质量监管工作的支持和领导。许多市州纤检局主动协调,促成市州政府牵头召开了全市棉花质量监督和纤维执法打假联席会议,分管市长亲自部署新年度棉花质量监督工作;不少市州纤检局会同市质监局督促当地政府召开了棉花质量重点区域整治专题会议,并以政府名义出台棉花质量重点区域整治方案。二是注重引导,督促企业自觉承担质量责任。市州纤检局有的联手棉花协会引导辖区内新体制企业共同倡导诚信经营;有的采取与新体制企业签订《质量诚信协议》的方式约束企业质量行为。三是完善制度,进一步完善内部工作模式。根据中纤局要求,对原《棉花加工企业履行质量义务定性判断标准》、《棉花加工企业质量档案》(纸质)等进行了修订,对新年度棉花质量监督检查的内容、程序、方法、要求进行了再完善、再统一,使之更科学、更合理。

(二)着力明晰工作目标。维护“两个安全”是纤检机构丝毫不能动摇的整体工作。为了实现这一工作目标,我们一是印发了《湖北省2011年度棉花质量监督工作意见》、《湖北省2011年絮用纤维制品执法打假工作要点》,明确全年整体工作目标和要求。二是适时下发了《2011年度湖北省棉包条码缺失、货证不同行等问题综合整治方案》、《加大监督力度,切实做好絮用纤维制品执法打假工作的通知》等12个文件,调整或进一步明确单项工作目标及要求。新棉上市前,我省将旧体制企业作为全年监管的重点。随着国储棉入储,多数旧体制企业停止收购加工,我们及时调整监管重点和目标,确保了监管工作的有效性。

(三)着力推动责任落实到位。目标年年定,责任年年划,落实到位是关键。一是棉花质量监管责任坚持分级落实,省局对全省棉花质量监管工作负总责,各市纤检局对辖区内棉花质量监管工作负责;絮用纤维制品监管责任以主管局文件分工为准,不是第一责任人的机构,也要做好协调、督办、服务、信息报送等工作。二是以文件方式进一步明确了省市两级纤检机构棉花和絮用纤维制品质量监管的分管领导、责任科室、负责人、配合科室、专班数量。不少市州纤检局还以《目标责任书》的方式对科室和个人的责任进一步量化。三是省市两级机构加大了工作责任落实力度和效果的随机考核频率,对责任人不在岗或监管不力的,及时督促整改,确保监管责任落实到位。

“三大措施”提升能力,规范行为

(一)以治庸为契机激发全系统“想干事”的激情。2011年3月起,我们以省政府在全省范围内开展的“治庸问责”活动为契机,着力整治庸、懒、散、软,激发全系统“想干事、干大事”的激情。一是借全省棉花质量监督暨纤维执法打假会议,全面回顾全系统监管职能履行情况,查找缺陷,剖析原因,开展“燃烧激情,推动纤检事业跨越式发展”大讨论,在全系统达成“只有不厌烦、不畏难,监管职能才能履行到位,纤检事业才能发展”的共识。二是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企业大走访、市场大调查、工作大讨论”活动,成立7个工作组,历时两个月,按照监督管理、检验检测两大块开展调研和讨论,激励干部职工在复杂的市场和监管环境下,重视困难、发挥优势、脚踏实地、锐意进取。三是召开湖北省纺织品服装及絮用纤维制品执法抽查质量状况分析座谈会,通报情况,交流经验,与100余家大中型纺织服装和絮用纤维制品企业共同探讨对策。四是利用局域网站、《湖北纤检简报》、“周末职工大课堂”、座谈会等方式开展“解放思想 燃烧激情 创新发展”大讨论,号召全系统坚持“面向产业办纤检、面向市场强纤检”的工作理念,履行好监督、执法、检验三大职能,全力打造“监督检查―质量检验―质量预警―行政执法―督促整改”的监督预警平台,切实为产业经济和地方经济发展保驾护航。

(二)以培训为手段提升全系统“能干事”的能力。针对近两年部分纤检人员变化频繁的现状,我们一是采取自学、讲课、讨论和电化教学等方式进行全员培训。培训内容和考核要求由省局统一规定,地市机构负责实施。2011年5月前,培训内容为“一法两规定一标准”,即行政强制法、质量技术监督行政处罚程序规定、质量技术监督行政处罚案件审理规定、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新棉上市前,培训内容为“一条例一办法两个系列文件”,即棉花质量监督管理条例、棉花加工资格认定和市场管理暂行办法、全国和全省棉花质量监督暨纤维执法打假会议系列文件。二是采取讲座、研讨等方式对地市机构分管执法工作局领导进行集中培训。内容包括“一法两规定一标准”和办案技巧、风险防范等,并对涉及棉花质检体制改革和集团采购纤维制品质量的疑难案件进行研讨。三是采取上挂省局的方式,对全省地市机构案件初审人员进行培训。培训内容主要为湖北省技术监督行政处罚案件和行政许可案件审理规定及对外执法文书的制作,并对近几年已评查的案卷再点评。

(三)以案件为抓手规范全系统“干成事”的行为。一是要求各地主管局对絮用纤维制品质量监管委托事项、委托权限等进行了再次明确。二是开展了以案件评查为重点的执法工作检查。在各地自查的基础上,省局根据自查和日常掌握的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抽查。全省共自查案件263件,抽查案件26件。省局及时将检查结果通报全省。三是各地对自查和抽查发现的问题制订了书面整改方案,并按要求组织整改。省局采取调看案件和实地检查的方式对各地整改情况进行了跟踪和督办,对倾向性问题给予了警示。

“三环紧扣”锁住重点,强化措施

(一)加强事前引导,营造全民关注质量氛围。质量宣传常态化,3・15期间、9月质量月和节假日,省局再次向社会公布全省纤检机构质量举报电话和信箱,并采取在线答疑、短信互动、专题讲座、摆摊设点等方式开展宣传和咨询。同时,借助主流媒体,采取专题采访、专题报道等方式,剖析产生质量问题的深层次原因,推动长效监管机制的建立。棉花质量监督工作早部署、早统一。新棉上市前,全省纤检机构有侧重地开展了棉花生产情况、品质情况、上年度经营情况调研和棉花质量监管工作回访。省市两级分别召开了专题会议。省局印发了《湖北省2011年度棉花质量监督工作意见》,并对中纤局《关于切实做好2011年度棉花质量监督工作的通知》提出具体落实要求。各地市机构也制订了工作方案和应急预案,对中纤局和省局部署再细化。絮用纤维制品质量监管以“阳光纤检”系列活动为抓手,通过流通制约生产。从2011年3月起,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了“阳光纤检进工地、进社区、进老区、进幼儿园、进高校、进民政、进商场”大型警示宣传系列活动,共深入各类场所200余个,举办知识讲座20期,提供咨询服务354次,发放宣传资料6000余份,利用网站和报刊宣传40余次。5月26日,“阳光纤检走进武商”,采取视频方式为武商集团全省各大卖场100余名质量管理人员举办专场培训;9月5日―6日,“阳光纤检走进华科大”,20多位青年质量志愿者在局领导的带领下,现场讲解“黑心棉”和劣质毛衫、羽绒服等产品的判定标准、危害及鉴别常识,共接待咨询师生及家长1000多位,湖北电视台、楚天都市报等媒体进行了跟踪报道。

(二)加强事中监督,防止质量违法行为滋生。一是坚持“扶大限小”,将棉花质量监管重点向旧体制企业,尤其是无证企业转移。新棉上市以来,省局棉花质量违法行为处罚对象90%为旧体制企业。二是切实加大棉花收购加工环节监督检查力度。新棉上市后,全省纤检机构对辖区内棉花加工企业进行了彻底排查和按企业类型分别建档,并实施分类监管。截至12月底,全省42个专班共检查棉花收购加工企业1840家(次),有证企业监督覆盖率达到100%。检查籽棉大垛2037个,抽查成包皮棉3221批,共下达《责令整改通知书》305份,办理棉花质量案件179起。三是扎实开展絮用纤维制品质量专项行动。先后开展了纤维制品生产加工企业质量保证能力专项检查、“两节”絮用纤维制品质量专项打假、全省幼儿园用纤维制品质量专项检查、全省高校学生用纤维制品专项抽查、打击“黑心棉”违法犯罪行为专项行动等活动,检查各类生产和经营场所631个(次)、检查絮用纤维制品87.13万件(床),原料243吨,办理质量案件35起,端掉“黑心棉”窝点6个,查获劣质絮用纤维制品1.3863万件(床)、原料9.3吨。

(三)加强事后跟踪,巩固质量监管工作效果。一是将棉包条码缺失、货证不同行等问题综合整治对象延伸到棉花专业仓储和旧体制棉花加工企业,并对公检和国储中发现的质量问题及时追根溯源。综合整治期间,全省共检查涉棉企业470家,检查成包棉花939批,共下达《责令整改通知书》124份,办理质量案件87起,涉案货值3466万元,查封棉花加工设备2台、棉花85吨。二是在切实加大集团采购纤维制品生产环节质量监控力度的同时,更加关注集团采购纤维制品质量监控制度全面落实情况,防止检完了事和查完放行,主动与教育和民政部门联手,督促学校全方位把好产品质量关,督促民政坚持“企业和产品两个准入”。通过帮扶,华中科技大学等高校走出了学生自愿前提下纤维制品集团采购质量监管新路子,省民政部门采购的赈灾救济用絮用纤维制品“货证同行、货证相符”率保持100%,絮用纤维制品质量监管效果得到国家六部门“黑心棉”联合督查组肯定。

“三管齐下”加强督办,巩固成效

(一)有侧重完善质量监管工作考核方式。根据2011年度全国棉花质量监督暨纤维执法打假会议的要求,结合中纤局有关棉花质量监管工作考核的意见,我省在原《湖北省专业纤检工作考核细则》的基础上,出台了《湖北省2011年度专业纤检工作考核方案》及《湖北省2011年度专业纤检工作考核细则及评分表》,重点考核棉花和絮用纤维制品质量监管及棉花公证检验工作。新的考核细则加重了监管行为规范化考核分量,补充了监管结果评价真实性考核内容,增加了探索监管工作新方法和新模式的奖励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