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监管机制范文

时间:2023-06-06 17:59:1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新型监管机制,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新型监管机制

篇1

关键词:新农合 管理机制 现状 探究

一、喀左县新农合制度落实和经办机构的现状

(一)喀左县新农合制度落实情况

新农合制度是以农民自愿缴费,政府财政补助为依托,实现参合农民患病就医互助共济、大病统筹为内容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2006年,喀左县卫生部门组织相关人员通过到外地考察、实地调研,根据当地具体情况,决定自6月份开始开展新农合工作。 10年来,喀左县新农合在县委、县政府的全面领导下,在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不断调整和完善新农合实施方案,全力做到参合农民域内定点医疗机构就医出院后即时结报工作,推进新农合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和完善,加强新农合基金监督管理,确保了新农合基金安全有效使用,有效地保障了广大参合农民的身体健康和受益程度。新农合制度的实施,虽然一定程度解决了农民"看病难、看病贵","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但在制度实施中也出现了很多矛盾和问题。参合农民个人缴费和政府财政补助呈逐年提高趋势,但参合农民就医费用报销比例却没有实质提高;有的定点医疗机构的医疗医药费用较之以前不但没有下降反而提高了很多,参合农民就医的费用也随之提高了,这种情况的出现极大地影响了参合农民缴费的积极性;参合农民患大病重病必须到域外就医,但制度规定分级分段分比例报销,域外报销比例偏低,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

(二)新农合经办机构设置情况

新农合经办机构以县级经办机构为主导,县级经办机构按制度要求落实国家惠民政策,同时根据县级统筹地区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新农合实施方案。新农合试点及推广阶段,卫生部门是新农合的主管部门,各级新农合经办机构人员通过调配、统考入职。通过对当地县、乡两级经办机构的人员、经费及办公设施等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发现,县级经办机构一般由7-10人组成,根据业务设置科室,平均每科室工作由1-3人负责,需要管理、经办统筹地区30-50万参合农民的参合信息和报销补偿款的发放;有的乡镇新农合工作没有专职人员负责,或者临时抽调其他部门人员负责新农合工作。县、乡两级经办机构人员尚不能满足工作需要。县、乡两级工作经费严重不足,尤其县级经办机构经费短缺,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新农合对定点医疗机构的监管力度。

喀左县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和体系自2002年以后,得到逐步提高和完善。2002年成立医疗保险管理中心,由人社部门主管,负责全县城镇职工和城镇居民的医疗保障服务工作;2006年,喀左县成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中心,由卫生部门主管,负责全县参合农民的医疗医药费报销补偿工作。城镇医疗保险和新农合覆盖了全民医疗保险,两项制度在医疗保障方面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两项制度管理上处于各自为政的管理状态,这种状态导致管理部门不统一,经办机构在人员和经费配备不足的条件下重复配置,造成公共资源浪费;在城镇上学的学生可以视为城镇居民参加城镇居民医保,但学生户口是农业户口的也可以参加新农合,这样就造成学生重复参保(合)缴费,造成参保(合)人员和国家财政补助负担;两项制度都需要医疗机构定点准入,因此导致定点医疗机构重复定点、重复组建信息管理系统,造成定点医疗机构重复投入经费等。

二、完善机制,统一管理,推进城乡居民医保进程

(一)完善机制,推动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工作持续健康发展

1、拓宽筹资渠道

新农合基金能否足额筹资到位是新农合制度落实和新农合工作健康有序开展的保障。目前,喀左县新农合基金筹资渠道主要有各级政府财政补助和个人缴费,只有民政救助对象和扶贫对象由财政统一全额缴费。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各级财政补助和个人缴费额度也随之提高,这在一定程度上确保了新农合基金的使用额度。但近几年,有的统筹地区陆续出现新农合基金赤字情况,说明新农合基金现有两种筹资渠道筹集到的资金不能满足参合农民日益增长的补偿支出。为了确保新农合基金以收定支、收支平衡,在原有筹资方式的基础上还应探索其他筹资渠道,鼓励社会团体和个人资助新农合,拓宽新农合基金筹资渠道。

2、加大宣传力度

政府和相关部门要加大对全民医疗保险制度、政策的宣传,乡、村两级卫生服务机构要做好健康档案的管理工作及疾病预防的宣传工作。通过各种媒体宣传参合农民获得大额或封顶补偿案例,体现新农合制度的惠民之处,从而激发参合农民的缴费热情;加强星级定点医疗机构医疗的惠民服务,扩大参合农民对政策和受益性的知情度,鼓励参合农民就近就医,节省域外就医成本。

3、提高受益程度

喀左县新农合运行10多年来,农民个人缴费额度和财政补助力度逐年提高,而且提高幅度都比较大。但参合农民受益程度却没有明显提高,政策中只针对参合农民患大病重病比例有明显提高。补偿范围小、缴费幅度提高和补偿受益率偏低的矛盾是影响农民缴费积极性的重要原因。所以,在新农合实施方案的制定中,既要遵循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的原则,又要根据当地经济发展状况、定点医疗机构医疗水平和农民健康状况,制定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实施方案,引导医疗机构合理诊治,引导参合农民正确就医,确保参合农民从中受益。

4、推进商保范围

近些年来,商业保险机构和城镇医保、新农合在城镇职工、城镇居民和参合农民的大病救助方面进行了合作,并取得了显著成效。统筹地区可以结合本地实际,扩大业保险机构对全民医保项目的参与范围,让商业保险机构承担起除大病重病保险以外的其他保险业务。喀左县新农合中心曾试行由商业保险机构承担意外伤害保险的报销补偿工作,利用商业保险机构工作地点和工作人员配备密集的优点,解决新农合人员和经费不足的问题。推进商业保险参与范围,可以为参合农民提供更为高效、便捷的补偿服务,也提高了参合农民的医疗保障受益度。

5、加强医保基金的监管力度

新农合基金是新农合健康有序开展,是参合农民切身受益的基本保障,要提高认识,加强对新农合基金的监管力度。喀左县政府在每年制定新农合实施方案时,在参考省市县新农合指导方案的同时,根据本县往年新农合基金筹集使用情况做适当调整,使新农合制度最大限度受惠于民。喀左县新农合中心根据工作情况制定各种规章制度,不断加强对定点医疗机构的监管力度,确保新农合基金安全有效使用。

6、畅通监督检查的公示制度

喀左县政府相关部门联合卫生部门成立了监督委员会,对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的定点准入和新农合基金的使用进行监督管理;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按月公示当月参合农民住院报销补偿明细;新农合中心按季度将新农合补偿情况在县、乡、村三级公示。公示制度的实行,有效确保新农合基金在阳光下使用。

篇2

关键词:人性化;班级管理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0-126-01

一、人性化的班训,促使学生健康快乐成长

班训是从宏观上指导全班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的一个方针。人性化的班级管理离不开一个人性化的班训。2014年暑假,新一届的初一学生经过摸底考试、均衡分班之后,初一・二班四十多位学生的档案到了我的手中。我手里拿着学生的档案,脑中却在思考该怎样为这个新的班集体确定一个人性化的班训。我想到了之前在民族中学接受心理辅导培训时,实验中学一位心理辅导老师将过的一句话:“要让学生健康、快乐、自信地生活、成长。”我在纸上写下了“健康、快乐、自信”这三个词。开学第一天我就向全班同学提出了确定班训的想法。我在黑板上写下了“健康、快乐、自信”这三个词,问学生同意不同意,全班学生都同意。然后我说还应该有一个词,不过我想交给你们来确定。在我的建议下,全班学生每人在纸条上写了一个词,经过统计,“团结”这个词占绝对优势。指导全班学生成长、发展的八字班训就这样产生了。接下来我让学生去打字店把这八个字刻了出来。第二天,八个鲜艳、醒目的打字出现在了教室的墙壁上。同学们指指点点,兴奋不已。后来在一次早自习上,我为全班学生讲解了班训的内涵和意义。从此以后,我们的班集体就是按照“健康、快乐、自信、团结”这八个字去建设、发展的。

二、创设宽松的班级氛围,用爱感染学生

首先需要创设一个宽松、和谐的班级氛围,培养学生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心理。和谐的环境,包括具有人性化的学习环境,比如不同季节教室布置上的色彩和谐搭配,黑板功能分区的合理化,桌椅的整齐排列,板报排版的艺术性,教室鼓励性标语的个性化等等,这些似乎无关紧要,与教育无关,但我认为这其中蕴含着对学生生活的一种美育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良好的心境、情绪、积极的情感对学生的发展有积极的作用。创设出良好的学习环境,更有利于学生良好心境的形成,学生们在这种环境下就能自然而然地把最佳的形态发挥出来。

其次,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也包括建立平等、民主、宽松、和谐的师生关系。班主任要真正地尊重、理解、关心、支持、赏识每一个学生。生活中不能没有爱教育更不能没有爱,所以教师必须给予学生们父母、朋友般的爱。爱要不宠,爱也不能失衡。对学生的爱,是指关心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和身体状况等,而不是无纪律、无原则的溺爱和纵容。教师也是人,难免会对优生产生偏爱,但是我们必须尽最大努力克服这一点,做到公正、不偏心,重视、关心、平等对待差生。通过不断的师生交流,可以使老师提升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和尊严,既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又有利于师生之间的信任与交流,形成凝聚力。“社会不是孤立存在的,每个人都要生存在一个群体当中,并需要相互交往。只有在共同协作的基础上,善于创新,才能创造出优秀的业绩来。”班级和学生也是这样。未来的世纪,是一个需要相互合作的世纪,每个人的深造和发展都离不开别人的协作,没有协作就没有个人的发展。班集体中,学生的意见、思想相对统一。但每个人的个性、价值取向等等又是不同的。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民主、平等、诚信管理风格是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的重要基础。老师和学生之间只有建立在互相沟通互相交流的基础上,才能够形成一种和谐的关系,使班级健康稳步发展。

三、以学生为本,自主管理班级

要具备“以学生为本”的管理意识,尊重学生的个性,进行宏观管理。现代教育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强调学生在各种活动中的独立自主,探索创新等素质,班主任在班级管理过程中,不仅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发展,更重要的是至始至终要相信学生能自主管理。通常,在班主任管理班级一年后,就会对学生情况有了较多的了解。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可以改变以往绝对主导班级管理的模式,不再大量发号施令,而将班级管理的主动权交由学生民主选举产生的、热爱班级管理工作且具有一定管理能力的班长和其他班委,鼓励班干部或学生自主参与班级管理,学生自主意识较强,他们是班级的被管理者,也是管理者,一旦他们真正参与管理,班级管理效率将成倍提高,班级的发展将获得强大的原动力。让学生放手大胆的管理,并不等于放任自流,在这一过程中,我们要不断的实施引导、示范,让学生先模仿,后自主,学生在工作中必然会表现出他们年龄段所具有的稚嫩的一面,这就需要我们去指导,去组织,同时也要求我们班主任在工作中要不断创新,不断完善。

篇3

 

卫星通信以其得天独厚的优势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做出了自己的贡献,推动了经济的发展。由于卫星通信这种独特的特性使其成为目前高技术战争以及局部冲突进行信息传递以及通信指挥控制的重要通信方式,是未来军用通信网发展的保障。但目前的卫星通信在抗干扰方面的能力还有许多不足之处,需要我们建立比较强大的抗干扰能力的卫星通信系统。

 

一、卫星通信的发展状况

 

卫星通信在通信领域的意义十分重大,但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第一,数据的传输速度和效率。我们目前正处于信息化的时代,在这个时代我们的信息传输速度是非常快的。原来传统的数据传输方式是以频分复用和码分复用技术这两种技术作为制成的,但是发展到现在已经无法满足卫星通信日益增长的用户需求了。因此我们还是需要在长距离传输延时的问题上多下功夫,尽量避免传输延时对实时数据产生的影响。第二,成本与需求不成正比。当前现代的大众通信方式主要表现为移动通信和宽带互联网。在宽带领域中,卫星通信是没有光纤宽带更加方便快捷的,而且在移动通信中也比地面蜂窝移动系统的性价比低。所以造成的结果是尽管移动的长途通信费已经大幅度下降,但卫星长途通信的转发器费用并没有发生任何变化,这就在无形中提高了卫星通信系统的运行成本。因此我们需要多加努力解决这种不成正比的现象。第三,宽带IP的传输以及实现问题。目前中国的宽带IP卫星系统一般采用的是ATM的传输技术。主要是因为这种技术的性能可以支持与卫星通信系统相关的指标要求,尽管大部分的要求都十分符合,但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还是遇到了很多问题。需要我们可以实现在卫星 ATM 分层,但是由于包含ATM交换机的子网移动性管理的步骤过于繁复,需要我们尽快提出解决方案。

 

二、卫星通信抗干扰问题的概括

 

从目前卫星通信抗干扰的发展情况来看,卫星通信的抗干扰体制还是非常不全面的。然而我国在抗干扰技术的研究上还是有所进步的,例如调制解频技术、猝发抗干扰技术以及扩频通信抗干扰技术等,这些技术都是通过地面网技术逐渐发展起来的。通过不断发展应用到了卫星通信方面,从而提高了卫星的抗干扰能力。尽管如此,这些新技术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还是存在一些问题的,因此我们需要加强抗干扰体制以及卫星抗干扰技术的研究,提高卫星的抗干扰能力。

 

三、卫星通信抗干扰体制的分析

 

为了使卫星通信的抗干扰体制发展的更加完善,我们需要找的是可以有效地抵御各种人为干扰以及与卫星通信特点相等并且抗干扰能力非常强的抗干扰新技术。从通信电子的角度看,卫星抗干扰技术主要是跟踪干扰和宽带强功率干扰等技术。对于卫星通信的发展来说,为了尽量避免干扰,我们一定要考虑各种抗干扰效果、技术因素和经济因素,同时做到跟踪、测位上行卫星信号,从而使卫星通信过程不受影响或者少受影响。因此,我们一定要进一步的研究卫星抗干扰通信体制,为以后的发展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从专业技术的角度看,扩展频谱通信是目前最常用而且抗干扰能力强的一种方式,这种方法的主要内容是直接扩谱通信和跳频通信的有机组合。目前在地面网中,这种技术己经发展的比较完善,而且预计这种技术应该会成为未来卫星抗干扰体制的关键技术。为了使这种技术能够成功的移植到卫星通信中去,我们还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技术研究。同时,还要学会使用有效的网管网控技术和科学合理的组网方式,这样就可以进一步促进卫星抗干扰技术的发展。但从地面网络的方面看,实现卫星通信抗干扰体系,是需要深入研究各种技术问题的。例如扩频码的选择、跳频图案的设计以及如何与现有卫星网络的兼容问题以及数字化终端等方面进行仔细地考虑[1]。通过各种相关文献的查看以及进一步深入的研究,主要有以下几种抗干扰通信体制。主要是:(1)利用地面站来完成信号扩频的全过程,然后星上处理转发器主要是解决解扩的过程,因此我们一定要对星地一体化的研究和设计多下功夫。(2)把扩谱技术作为主要应用的技术,除此之外,以天线调零技术等抗拒强干扰技术作为辅助技术,使整个系统的抗干扰强度的范围达到5dB。(3)将扩谱信号作为上行信号,同时采用TDM信号为下行信号,这样在简化终端设备的时候就可以使抗干扰系统技术顺利完成。(4)我们在频段的选择上,应该朝着EHF段的方向发展。(5)从目前发展情况来看,我们可以实现对8一16路信号同时进行研究,而且每路信号速率可以设置成4.8kbit/s、9.6kbit/s、14.4kbit/s、 19.2kbit/s等,不仅能随机占用信道也可以按申请分配信道。(6)我们可以在70赫兹或者140赫兹中频里进行信号解扩和信号扩谱。同时采用36 赫兹或者72赫兹宽的转发器,这样就能够充分利用现有的器件和技术。

 

四、卫星通信抗干扰体制的关键技术

 

目前最常使用的抗干扰体制是通过上行扩谱信号和下行扩谱信号同时利用地面站进行信息的交换和发出。其中的关键技术就是上行信号扩谱技术和星上解扩技术,所选择的是跳频与直扩互相结合的卫星通道,而且运用的是先扩后跳的方式,这种方式的好处是可以更好地实现星上解扩技术和星上解跳技术。编码与变换信息的实现主要是通过把基带信号转化成供卫星通道使用的传输码,同时利用芯片技术以及软件完成。更明确的说,直接扩谱模块可以利用PN码和基带信号直接进行扩谱,这样使其的灵活性更强,适用范围也变得更广。还需要我们考虑的是预处理问题,它主要是通过软件以及数字滤波技术来实现信号的分离,随后,各路进行各自的解扩与解跳,将基带信号恢复正常,进行成帧的同时通过TDM数据运用广播的形式直接传送到地面,达到自己满意的效果。

 

结束语

 

总而言之,卫星通信的抗干扰问题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在任何一个环节都不能有差错,否则就会影响到卫星通信的质量,所以我们还需要在卫星通信的抗干扰能力方面进行更加深入地研究,实现卫星通信质量的提高。

篇4

【关键词】油管防溅盒;结构设计;应用

油田修井作业起下油管时,要将井内的油管管柱起至井口坐于吊卡上,然后使用动力钳卸开连接螺纹,再将上一根油管移走。但是由于管柱内堵塞、或者泄油器失效、或井内有一定的上涌现象等原因,当两根油管的连接螺纹卸开后,上一根油管内存有的原油等液体就会从卸开处快速流出,一方面会喷溅到现场作业工人身上,作业人员无法靠近,影响施工效率,并伤害现场作业人员的人身健康;另外一方面还会溅落到井口周围造成环境污染,浪费资源并存在安全隐患。[1]所以在上提油管时井口周围必须设置防溅溢流装置,有效的防止液体喷溅和井口周围污染。

目前,在修井作业井口安装的防溅装置有两种,分别是漏斗式废液收集器和筒状充气式起油管防溅器[2] 。漏斗式废液收集器安装于井口旁边,下端通过管线连接套管或废液罐。卸开油管扣后,上提油管的同时,将油管快速推至漏斗上端实现,实现废液收集。这种装置,操作简单,但是防溅效果较差,且废液收集效率低。筒状充气式起油管防溅器是多个环形气囊叠加后安装在井口上,利用充气、放气升降筒体高度进行收集废液和卸扣,使用过程中存在操作繁琐、工作效率低等问题。根据现场反馈情况,研制了一种新型油管防溅盒。

1.技术分析

1.1结构设计

油管防溅盒基本结构主要由防溅盒体、连接杆、操作手柄、锁定齿板、安装支架及齿轮机构等几部分组成,如图1所示。

1-防溅盒体;2-连接杆;3-操作手柄;

4-锁定齿板;5-安装支架;6-齿轮机构

1.2工作原理

通过安装支架将油管防溅盒整套装置安装在井口装置的大法兰上,将防溅盒体上的出液口与相应的管路连接,打开两个防溅动盒体之间的第一锁定块,两半式防溅动盒体在扭簧的作用下自动打开,参见图2防溅盒体结构示意图。

1-定盒体;2-第一锁定块;3-动盒体;4-绞耳座;

5-扭簧;6-下挡杆;7-出液口;

当动力钳完成油管卸扣后,此时,上根油管与下根油管没有完全分离,内部的液体尚未从卸扣处流出,操作手柄,快速转动操作杆,通过齿轮机构,连接杆带动防溅盒体向井口中心摆动,当防溅盒体下部的下挡杆与油管或接箍相碰撞时,继续推动手柄将两个动盒体合拢,盒体合拢后将已卸扣的油管和接箍抱紧密封。然后松开锁定手柄,手柄被锁定在锁定装置上,整套装置处于工作状态,不会打开。此时整套装置状态如图3、4所示。此时上提油管,油管内的液体流到防溅盒体内腔,然后通过防溅盒体下部的出液口流到预先连接好的管路中定点回收和排放。

1-定盒体;2-第一锁定块;3-动盒体;4-绞耳座;5-扭簧;

6-下挡板;7-出液口;8-拉簧;9-连接杆;10-销轴;

11-锁定齿板;12-固定螺母;13-安装支架;14-大齿轮;

15-大齿轮键;16-大齿轮轴;17-小齿轮;18-小齿轮轴;19-弹簧;

20-手柄;21-拉绳;22-操作杆;23-第二锁定块

1-油管防溅盒;2-油管吊卡;

3-轻便自封封井器;4-井口下法兰

当油管内所存液体流完后,捏动锁定手柄反方向转动操作杆,防溅盒体打开并离开井口中心转动,转动到位后,松开锁定手柄,整套装置处于锁定状态,不会自行动作,拉簧的作用力使盒体不会自由摆动,此时整套装置状态如图5所示。

1-油管防溅盒;2-油管;3-油管吊卡;

4-轻便自封封井器;5-井口下法兰

如此进行循环操作,将井内油管一根根起出,液体通过防溅盒体上的出液口流到预先连接好的管路中定点回收和排放,从而减少了资源的浪费、改善了现场施工环境,同时消除了一定的安全隐患,大大提高了现场操作工人的工作效率。

1.3主要技术参数

1.4性能特点

1)结构先进、现场可操作性强。;

2)操作手柄进行防溅盒的开启或密封,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3)防溅效果好,废液收集率高;

4)盒体密封胶块拆装、更换方便;

2.现场应用

从2011年开始,分别在长庆油田区域和大庆油田区域多个作业区使用,累计作业井次达100余次。该防溅盒可以完全满足修井作业过程中起升油管安全、环保的工艺要求,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1修井起油管作业速度相对老式防溅盒提高1/3。

2.2防溅效果好,废液收集率高,环保效果明显。

2.3 盒体密封胶块使用寿命长,并且拆装更换方便。

3.结论

3.1新型油管防溅盒在不影响修井工艺要求的前提下,大大提高了现场施工的速度,节约了作业成本。

3.2 该装置结构新颖、设计合理、安装、使用维修方便,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戴英波,刘贵阳。井下作业污染防止技术[J].油气田地面工程,2004, 23(11),38-39

[2]张方圆,罗文莉,付增,等 . 修井作业浮动式井口防溅保护器的研制[J].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2,(30)78-77

篇5

是啊,营销工作总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可惜,市场不相信“如果”,只注重结果,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衡量结果的唯一标准是:目标任务又没有达成?促销费用是不是更省?品种结构是不是更优?市场占有率是不是更高?-------

“只有主观的理由、没有客观的借口”早已是每位营销人员耳熟能详的语句。但是,如果把这种观念落实到营销工作的方方面面,如何把这种观念化为实际的执行力具体落实到行动中,如何把这种观念贯穿营销工作的每一个细节,是每个营销人员应该思索的问题。

执行力不到位,强调客观困难等问题, 重抓执行力、关注细节才是营销营销创新的最佳举措,暂总结为“十个等于零”。

一、有工作没努力等于零。

对于每位营销人来说一定要学会珍惜,学会感恩。金融危机下营销人更应该珍惜当前的机会。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懂得把握机会的人才会笑到最后,有了工作如果不加以珍惜,金饭碗也会变成泥饭碗。

二、有能力没表现等于零。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知晓自己的长处并通过实践让自己的价值得以他人认同,才能获取更大的发展空间。所以,如果自认为是匹千里马,请先日行千里路,在展现自己能力的同时,伯乐也会出现。千万记住:潜在优势只有发挥出来才能成为优势,否则就会变成包袱。

三、有计划没行动等于零。

计划只是执行的前提,而行动才是执行的真谛,如果计划不能通过行动去实践与总结,任何完美的计划都只能是一个永不能实现的童话。所以说,营销创新的关键不是制定多么完美的方案,而是即刻行动。

四、有机会没争取等于零。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工作绝不仅仅是一份薪水,工作中,市场上涌现的种种机会同时也是培养和锻炼自己能力的一个良机,争取机会、把握机会只需要比别人多想一点、多做一点。

五、有布置没监督等于零。

工作要有布置、有落实、还要有监督,他们不能代替监督,只有通过监督总结、才可能从监督总结中发现问题、处理问题、总结经验、汲取教训。才可能在最后把工作开展得更好。在这一点上,PDCA循环系统是每个营销人员必须面对和思考的问题。

六、有进步没持续等于零。

每个人都积极谋求进步,团队才能进步,持续的进步将是团队不断成长,“无功就是过,功小也是过”,如果进步没有持续、或有一点小进步就原地不动,最终的命运只能是末位淘汰。

七、有发现没处理等于零。

面对瞬息万变的市场,任何计划在实施过程中都有可能小小的疏忽而导致整个行动的失败。所以,除了完美的计划、细节的把握及时地实施外,还需要对过程中发现的每一个小问题进行处理、弥补,以防“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八、有操作不灵活等于零。

营销重在创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切忌生搬硬套,经验主义,任何流程操作、操作,面对灵活易变的市场,才可能无差异致胜。

九、有价值没利用等于零。

营销人必须是一个会算账的好管理者:产品结构的合理性是价值,甚至公司价值也是价值,只有合理利用价值、充分发挥每个人、每件物品没一分钱的价值、甚至从无价值中挖出价值来,才算是合格的营销人员。

十、有销量没利润等于零。

篇6

关键词:移动通信 信息时代 监管

一.引言

我国通信监管的不完善不仅给通信市场和移动通信企业造成了一定的影响,而且也不利于树立政府监管的公信力和权威性,为不合理的通信市场格局的形成创造了条件。因此,如何解决政府监管中存在的问题,完善监管手段,更好地发挥监管的作用,对于稳定通信市场秩序,营造公平公正公开的通信市场竞争环境,调整市场利益格局,推动移动通信行业稳定健康发展,提高政府的监管能力和威信具有重要作用。

二.我国移动通信行业政府监管存在的问题

1.对市场和规则监管不力

通信监管机构从原来政企合一的体制下发展而来,与移动通信企业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容易被移动通信企业俘虏。一是通信市场存在恶性价格竞争;二是网间结算监管存在瓶颈;三是缺乏对通信企业的诚信监督;四是竞争规则形同虚设。从理论上讲,监管者要有独立性,要对所有被监督者一视同仁,要维护公平公正的竞争规则。然而在实践中,由于通信管理局还受政企合一体制的惯性影响,而且移动通信企业都是国有企业具有垄断性,在资源调控和分配上,政府的作用大过了市场,移动通信企业更倾向于通过利益诱惑拉拢政府监管人员。

2.缺乏充分的监督资源

由于缺乏充分的监督资源,使通信管理局的监管工作效果大打折扣。一是缺乏充分的资金;二是缺乏充分的物力资源;三是缺乏监管所需的数据和信息。从监管技术上看,在对移动通信企业实施监管的过程中需要真实、充分的数据作支撑,但是由于监管机构获取得这些数据缺乏深入的调查,使得监管结果失真;从监管结构来看,无论是工业和信息化部还是通信管理局,虽然都与移动通信企业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但是依然无法获得企业的内部信息;从获取信息的渠道上来看,政府获取监管对象信息的渠道单一,并且都是经过信息提供者加工过的,政府始终无法像电信运营商一样了解企业的成本信息及用户需求。

3.具体监管措施不到位

第一,市场准入监管不严,市场主体素质参差不齐。一方面,通信管理局关于通信市场准入的监管还不够规范化,准入审批过程中存在很大的人为因素,准入监管缺乏程序化和科学性;另一方面,对已经获得市场主体资格进入市场的移动通信企业,没有严格按照法律的要求实施监管,发现违法违规行为,没有严格运用法律进行处罚。

第二,资费监管形同虚设。当前通信监管的法律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反垄断法》和《行政许可法》,虽然这些法律法规都对通信资费有所规定,但是只要求按照成本确定资费,并没有规定根据成本核算资费的标准和方法,导致成本核算因企业而异,政府监管目标对资费的引导作用不大。

第三,缺乏促进普遍服务的长效机制。《电信条例》中对移动通信企业的普遍服务业务做出了规定,但缺乏应有的权威性和强制性,导致许多规定都无法得到贯彻实施。

第四,互联互通成为政府监管的难点。一是政府监管部门难以抵挡来自移动通信企业的阻力。移动通信企业是通信市场中的主角,是阻碍政府互联互通监管的强劲力量。二是互联互通矛盾难以解决。移动通信企业之间要达成互联互通协议,就必须通过协商或谈判,但在协商或谈判过程中存在程序不健全、地位不平等等现象。三是关于互联互通的法律规定太少。目前,《电信条例》中关于互联互通的法律规定只有一条,而且规定范围不详细,内容模糊不清[2]。

三.完善我国移动通信行业政府监管机制的对策建议

1.加强监管人才队伍建设,提高监管机构的独立性

建立工信部与通信管理局二级联动培训体系,有针对性地组织系统培训,着力提高通信监管人员的监管能力。一是自主学习与创新能力。根据自身存在的不足,有针对性地学习相关知识和技能,转变监管方式与思路;二是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移动通信企业发展变化的规律,全面系统的分析问题,抓住问题的本质;三是调研能力。监管政策的制定不能闭门造车,要建立在实证调研的基础上,要定期开展市场调研;四是统筹全局的能力。要能够有效协调国家、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处理利益纠纷;要能够灵活应对各种突发事件,提高应急管理能力;五是依法组建独立的信监会,以法律形式明确规定信监会的原则、权力范围和职责、经费来源和工作程序等内容,保证信监会的权威性和独立性。

2.重塑政府通信监管理念,制定移动通信监管制度

政府通信监管需要与时俱进地解放思想,突破传统监管体制的条条框框,从监管体制改革、通信体制改革、市场机制改革中思考政府监管的新思路;以科学发展观引领通信监管的全局,提高监管工作的科学性、有效性和全面性[3]。政府通信监管还需要多项监管制度做保障。成本分析制度,分析和评估实施监管的成本和收益,选出最优方案,以提高监管政策方案的科学性。公民参与制度,公民参与监管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高监管的透明度,利用群众的监管智慧和技能来弥补监管机构的不足。决策跟踪和反馈制度,跟踪发现政策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及时上报,第一时间解决问题,总结经验教训。落实奖惩制度,定期对监管工作进行考核,根据考核结果对监管人员实施奖惩,提高监管人员的权责统一意识。

3.建立政企互动机制,健全政府通信协调机制

政企互动就是通信监管机构与移动通信企业相互沟通、相互支持,共同维护通信市场秩序与竞争规则,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监管者要站在移动通信企业的角度制定监管政策和方案,实施监管,维护市场秩序,规范市场行为,促进新业务的开展,提高服务能力[4]。政府监管机构要充分发挥协调作用,依靠协同手段和号召力将多种监管力量粘合在一起,增强监管合力。移动通信企业要通过合法手段争取市场份额,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兼顾社会效益,不仅要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而且要保护消费者的权益,自觉遵守市场秩序和竞争规则,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获取利润,利用企业的特色和优势谋求长久发展之道。

四.结束语

从新时代全球视角下移动通信行业发展的特征来看,当前我国移动通信行业依法管理是至关重要的基本特点,调整并加强行业主管部门对移动通信行业运营的监管,必须实现"提供优质服务,逐渐迈进世界一流移动通信企业"的奋斗目标,历练企业卓越的品质,努力完成信息化高地的构建,这样才能使我国经济健康发展、聚日腾飞,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 苏少林.通信监管的探索历程[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9.

[2] 宋军.我国移动通信行业监管政策的走向及其对电信运营企业的影响分析[J].移动通信,2004(11):27-30.

篇7

加强注册会计师行业的政府监督,是我国财政部门面临的一项新任务,目前尚无成熟的国际惯例可资借鉴,即使市场经济最发达的美国,也是在安然事件后才真正重视和确立对注册会计师行业的政府监管。正如《意见》中所指出的,财政部门应通过制度创新,建立健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监管机制。行政监管的制度创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监管的目标与职责创新,做到监管与保护相结合。财政部门行政监管的终极目标应该是促进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健康发展。从长远来看,与其说是政府监管,还不如说是政府保护。其职责应限于监督和指导,而不是直接进行管理。监管的重点应主要关注行业环境(如法律环境、执业环境、税收环境)、注册会计师和会计师事务所执业质量、会计师事务所的内部管理、注册会计师违反相关行政法规的处罚。

行政监管与行业自律应以法律法规和职业道德为依据。凡是违反了行政法规、违反了国家法律的行为,应该受到行政监管,触犯了法律的还应移送司法机关处理;凡是可以在职业道德范畴内解决的问题,应充分发挥行业的自律作用,通过行业协会的诚信评价、执业质量水平的考核等,对会计师事务所、注册会计师进行约束和监督。前者解决合法性问题,后者解决效率和公平问题。

2.监管的思路创新,应该重在监控和预防。目前,监管大多在“事后”进行,往往使监管工作处于十分被动的境地。为了改变这种局面,首先应发挥好业务报备制度的“探雷器”作用,实行跟踪检查。如某一家会计师事务所通过专业判断拒绝了某客户的委托,而其他会计师事务所违背职业道德为这家企业出具了审计报告,监管部门只要掌握相应的线索,就可以利用“探雷器”进行有效的“排雷”。其次,应发挥好关注函、约谈、行政管理建议书、谈话提醒制度的作用,对未发生的事件,通过事前警示,防患于未然。

3.监管的手段与方法创新,监管要以高效率和低成本为原则,努力实现监管工作的高效率。

首先,在日常检查中,应推行例外管理,即对经常发生的、例行的、程序化的事件予以较少关注,而对例外发生的、非程序化的事件予以较多的关注,以提高检查效率。

其次,做好“两个协调”。一是财政部门与其他部门的协调。由于对会计师事务所的处罚涉及证券监管部门、银行监管部门等,财政部门应大力协调好部门之间的关系,努力构造畅通有效的协作机制,重点解决以下问题:明确界定各部门检查权限,确定各部门检点;沟通协调检查计划和检查名单,通报检查情况和检查结果;研究落实部门之间的案件移送问题;联手对有关案件进行调查和处理;接纳有关部门参加案件处理的专家论证会。二是部门内的协调,明确责任,分工监督。主要解决以下问题:①明确地方财政厅(局)和中央财政部门驻当地专员办事处的分工,切实从源头上避免地方保护主义和权力“寻租”行为;②不同部门的检查方式、检查内容应具有同质性,检查结果应具有同样的效力,避免导致双重认定;③两套机构的检查人员对于发现的共性问题,应及时通报,实现资源共享,必要时也可以互派观察员,以达到互相学习和监督的目的。

再次,发挥政府监管的权威和宣传作用,做到监管一处,警示一片。政府监管应重点抓好大案要案,树立政府监管的权威。同时加强政府监管的宣传力度,大力做好舆论导向工作。要充分利用各种宣传渠道,密切与新闻媒体的沟通与联系,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曝光,增强政府监管的影响力、威慑力和社会效果,达到严惩少数、教育多数、弘扬正气的目的。

篇8

【关键词】 银监会; 监管; 新会计准则; 政策选择

按照银监会的要求,农村信用社应从2009年起全面执行《企业会计准则》,但部分农村信用社推进步伐缓慢,甚至尚未有实质性的措施准备。基层银监部门监管政策的选择不仅要促使农村信用社科学执行新准则,更要通过新准则的实行,全面了解农村信用社的经营及风险状况,提升风险管理水平,促使其真正落实“准确分类、提足拨备、做实利润,资本充足率达标”的监管要求。

一、监管政策应防止农村信用社利用新准则的弹性空间采取各种手段调节利润

新准则出台后,会计自由裁量权加大,会计信息逐步由谨慎向中性过渡。而目前农村信用社整体实力较弱,为追求较好的财务成果,可能利用新准则进行利润操纵。银监部门要特别关注其可能出现虚饰利润的领域和环节,促使其做实利润,为正确评价风险、合理分类评级、采取相对应的监管政策提供真实的信息支持。

(一)防止利用会计政策的选择权调节利润

一是利用对金融资产的分类选择影响当期损益。新准则规定,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形成的利得或损失,计入当期损益;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形成的利得或损失,计入所有者权益;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与持有至到期金融资产之间满足一定条件时可以重分类等。农村信用社可能有选择地进行资产初始分类、重分类或终止确认,从而提前或延迟确认损益。二是利用证据收集的选择权影响当期利润。新准则规定在资产负债表日须检查资产是否减值,农村信用社可能对资产减值的客观证据进行有意识的甄别,选择性地确定是否需要计提减值准备,从而达到利润操纵的目的。

(二)防止利用公允价值的计量调节利润

在进行公允价值计量时,对是否使用公允价值计量、公允价值计量方法、公允价值估值模型等的选择时,对现行公允价值、未来现金流量、折现率的选择等具有较大的弹性空间,不同的选择将产生不同的利润结果。

(三)防止利用会计职业判断调节利润

一是不恰当地进行会计估计,主要是因职业判断能力不足或行为故意,造成高估或低估资产或负债,从而影响利润。二是对会计政策不明确事项的处理按有利于管理层的意图进行核算。如农村信用社因点多面广,存在大量的固定资产,可能套用“于每年年度终了,对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预计净残值和折旧方法进行复核”之规定,通过改变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预计净残值和使用寿命对利润进行调节。

二、监管政策应关注新准则对农村信用社资本充足率的影响,确保资本在持续稳步提升中体现稳健经营和风险补偿的作用

现行银行监管体系是建立在会计核算历史成本原则基础之上的,与新准则采用的混合计量模式存有差异,且农村信用社资本充足率本身处于较为脆弱的水平,抵御风险能力不强。因此,监管政策应关注新准则施行对农村信用社资本充足率的影响,督促其资本充足率在发展中稳步、审慎提高。

(一)关注资本充足率的真实性

一是要关注实际风险资产权重。如新准则要求,证券化金融资产的风险和报酬全部转移时可以终止确认,但农村信用社一般对证券化信贷资产提供一定程度的信用支持,可能在其风险未完全转移的情况下终止确认,使实际风险权重失真。二是要关注表外业务风险。由于农村信用社对表外业务的市场风险重视不足,更没有准确、系统的表外业务风险计量方法,使表外业务风险难以真实反映。

(二)关注资本充足率的波动性

一是公允价值的计量方法引起资本充足率波动,主要因公允价值的计量影响利润或权益,导致资本充足率波动。二是新旧会计准则对接中的波动。如新会计准则对农村信用社计提一般准备、专项准备和资产减值准备等的要求和比例都作了进一步详细的规定。最为重要的是关于一般准备金账目的调整,该科目由以前的作为支出冲抵利润项改为直接记入利润分配账目,将增加农村信用社的账面利润、每股收益、净资产,从而影响农村信用社的资本充足率。

(三)关注资本充足率的一致性

一是公允价值的取得方法与途径直接影响资本充足率的一致性。同一农村信用社对公允价值计量标准的不同选择,可能产生不同的计量结果,不同法人机构的估值系统不同,也会产生不一致的结果,从而影响监管评级及分类监管政策。二是监管资本的数据与会计报表反映的资本数据不一致,也可能引起对信息的错误理解和判断。

三、监管政策应强化农村信用社信息披露的真实性及有效性,以满足信息披露受众各方的需求

目前农村信用社的信息披露基础很薄弱,在信息披露质量、内容、程序等方面很不规范,而新准则对信息披露的标准更严。银监部门应要求农村信用社重视和强化信息披露的制度建设,不断提高信息透明度,使信息使用者更好地行使知情权、决策权、选择权、监督权,并以此促进农村信用社提升会计和风险管理水平。

(一)强化信息披露真实性

一是管理层是否有意粉饰会计信息,这需要监管部门对农村信用社管理层及机构历史信息的全面分析和掌握来判断。二是是否有能力确保达到真实披露的水平。受现有数据资源瓶颈的制约,农村信用社长期以来主要依靠以“经验”为导向的管理方式,历史数据保存不规范、数据加工不系统,信息披露的连续性及趋势对比分析难以实现,影响信息披露的真实效果。

(二)强化信息披露的有效性

一是要求信息披露满足各方利益要求。目前,农村信用社的投资者、债权人、内部员工等获取的信息零散而不完整,对会计信息的监督作用甚微,信息披露更多考虑的是管理者的需求,可能有失公正、全面,难以达到信息披露各方的利益需求。二是要求信息披露全面。新准则要求根据业务性质分部报告并披露分部信息。农村信用社绝大部分收入来源于利息收入,传统会计核算单位难以对各分部的贡献分别核算,使信息披露难以达到新准则的要求。

四、监管政策应引导农村信用社重视新准则强化风险管理的作用,而不仅停留在会计核算的层面

巴塞尔新资本协议认为,会计标准对提高银行风险管理水平以及促进金融稳定具有重要作用,主张建立和实施高质量的会计标准,使资本比率更能充分反映银行抵御风险的能力。银行监管应从提高市场约束有效性及寻求资本配置有效性的角度出发,通过新准则的执行,促进农村信用社提高风险管理水平。

(一)走出只注重新旧会计科目对接,忽视对会计要素内涵深入理解的误区

目前,基层农村信用社的会计人员对新会计准则理解还仅仅停留在会计科目之间的对接,对会计要素的真实含义理解不深,难以针对新准则的执行,提出更有效的控制和防范风险的对策和措施,也难以通过新准则的执行提升判断、评价和预警风险的作用,使新准则的运用只停留在会计计量的低层次,难以发挥高会计标准促进高效率风险防范和高市场约束的目的。

(二)走出只注重控制源头风险,忽视后续风险管理的误区

目前农村信用社的信贷及投资、表外授信、抵债资产等领域基本形成了一套控制业务发生事前、事中风险的制度体系,但对业务发生后的市场风险判断和防范机制较薄弱,使后续管理及风险计量难度加大。因此需要通过新准则的执行提高流程管理水平及持续跟踪、识别和计量风险的能力。

(三)走出只注重短期利益而忽视持续经营的误区

由于农村信用社底子薄,目前加快改革与发展的冲动较强,且内部的考核着重于短期经营业绩,对未来风险的预测和管理缺乏科学的评价体系,致使管理层倾向于采取放大投资的模式做大做强资产规模来提升盈利空间。管理层可能故意采取偏向于提高短期业绩的策略提高利润,而忽视其发展后劲的蓄积。

五、监管政策应关注农村信用社执行新准则初始环境的薄弱处,帮助其审慎有序地推进实施新准则

由于农村信用社实施新准则还存在不少困难,导致执行成本较高,也使其缺乏动力。监管部门除了强制性地提出执行要求和时间表之外,更多的是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帮助和推进其执行,以提高风险管理水平,促进审慎经营。

(一)监管政策要有过渡时期的容忍导向与措施

一是做好新准则实施的相关配套工作。考虑到公允价值会计涉及的问题多而复杂,在将其全面运用于会计核算之前,可以进行试核算与试披露,以使农村信用社在过渡期内更好地积累经验。二是选择审慎优先的做法。对照监管资本的定义、质量标准等,对公允价值变动形成的损失,因其符合审慎监管要求,可以先予确认;对公允价值变动形成的利得,因其尚未真正实现,在会计确认的基础上,从监管资本中予以扣除,使监管资本真正能够审慎反映风险。

(二)监管政策要考虑主次与先后顺序

一是以信贷资产为主。目前农村信用社信贷资产的五级分类制度已经成熟,其风险基本暴露,监管部门对信贷资产执行新准则的操作细则、流程和执行结果等应严格要求,并适时督导和检查。二是提升其他资产的风险管理水平。农村信用社的非信贷资产、表外业务等的风险暴露及拨备仍存在诸多不足。因此,应以推进新准则的执行为契机,重点规范其基础风险计量与暴露的相关工作,对相应的风险控制政策给予调整和完善。

六、监管政策应促使农村信用社完善对优质客户的筛选和培育机制,为长远发展积蓄客户资源

新准则不仅对农村信用社会计核算提出了挑战,同时对其客户战略和产品营销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监管政策应督促农村信用社对其营销体系和价值取向进行高标准规划,建立培育和发展客户的长效机制,通过提升客户质量为自身长远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一)监管政策要促使农村信用社正确解读客户信息

农村信用社面对的都是中小企业客户,其会计制度很不健全,农村信用社要针对新形势,有意识地强化为企业提供有效信息的新理念,为正确评价企业价值和增长潜力、考察企业面临的各类风险提供依据,以利于准确甄别和选择客户,提高信贷资产质量。同时,对不能提供新准则财务信息的企业,要通过对企业原有的会计资料的转化和识辨,对其风险情况作出准确判断。

(二)监管政策要促使农村信用社针对客户特点进行产品创新

新准则涵盖的会计事项极为宽泛,而农村信用社面对的客户也千差万别,这就要求农村信用社要善于理解和运用新准则进行产品创新。如新准则单列了“生物资产”准则,这对农村信用社全面评价以“生物资产”为主要资产的“三农”企业经营情况提出了全新的要求,使农村信用社在以林权抵押、以生物资产为存货抵押等新担保品种的尝试有了更明确的制度规范。

七、监管政策应积极强化协调沟通效果,为推进农村信用社新准则的执行提供良好的外部支持环境

新准则涉及与监管政策、税务政策的协调等多种问题,监管部门应在审慎监管的前提下,在监管资本与会计资本、非现场监管体系与会计体系、税收政策扶持与合适的风险暴露等之间建立必要的联系机制,为推进农村信用社新准则的实施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一)尽快协调新准则与监管政策之间的差异

新准则出台后,相关监管口径尚未明确,贷款损失准备、资本充足率等监管指标尚未与新准则统一。如银监部门要求按五级分类的相应比例计提贷款损失准备,而新准则要求按未来现金流折现计提,会计贷款减值准备方法与监管方法发生了分离,这增加了监管部门对农村信用社减值准备计提行为的监督难度。同时,由于资产负债项目的变化与衍生工具的表内核算,对其权重和转换方式也应进行适当调整。

(二)尽快协调新准则与财税政策之间的差异

目前,税务部门尚未明确对新准则实施后的纳税处理,农村信用社在新旧准则的过渡中,需要考虑合理避税及纳税调整,其纳税会计处理极为复杂,可能因会计人员不能准确掌握政策导致应税事项处理错误而造成风险。如税法规定呆账准备只允许在风险资产的1%标准内扣除,新准则要求以公允价值来计量资产减值,同时税法规定的风险资产与新准则的规定未衔接,使纳税调整难度加大,且税法规定不能调动农村信用社充分披露风险的积极性。因此,应尽快调整新准则与财税政策之间的差异。

【参考文献】

[1] 王亚卓,莫桂莉.新会计准则变化点及案例说明[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07.105-112.

[2] 中华会计网校.2008新企业会计准则精读精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118-119.

[3] 关新红.新会计准则下金融企业会计实务[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287-302.

[4] 马永义.新会计准则执行中热点难点问题解读[M].北京:财政经济出版社,2009.187-188.

篇9

关键词: 检验;信息化;业务管理;效率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与计算机应用技术的推广,检验机构在规范检验流程以及文字处理方面已经有了明显提升,但是由于现代检验流程衔接点多,部室之间的合作缺少协调与沟通,当委托检验达到一定数量时,检验机构便无法保证检验工作的效率。同时在处理数据问题上,由于传统的统计手段方式落后,检验信息与试验数据得不到及时的记录,相关业务部室人员对数据分析不重视,庞大的数据资源无法得到利用,这使得最高领导层需要作出决策时往往缺少了科学依据,从而增大了决策的不确定性与风险性。

1 检验业务管理的现状研究

传统的检验业务管理模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产品市场发展的需求,检验业务管理的信息化就是通过对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开发运用,实现检验技术、资金、人员、设备等各方面的信息资源进行收集、传输和共享的过程[1]。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检验机构也需要与时俱进,其中重要的一方面体现在是否实施先进的现代化检验业务管理,不同于以往的一人包干到底的模式,现代化检验机构要求从接受委托检验样品到最终出具文本报告的一系列过程分工明确,细分检验流程每一个环节的同时把握住每一个流程衔接点。一个先进的检验机构不仅仅是设备硬件与检验能力配套,更为重要的是要求检验业务管理系统达到现代化的水平,使检验工作在高质量保证下达到最高效率。

2 信息化技术建设的重要意义

信息化指的是运用智能化工具(以计算机为主)创造生产力,服务于社会的过程。进入21世纪后,国际上一流的检测机构无不使用信息化的业务管理系统,如英国ITS检测机构、法国必维国际检验集团,从接收样品到发出报告的一系列过程已达到了无纸化程度,目前我国70%的省级技术监督局完成了与下属机构的支干网建设工作,技术装备及应用能力在不断提高[2]。国内的检测机构也日益重视信息化业务管理,如2000年江苏省质检系统与软件制作企业合作推出的“纤检业务管理软件”以及2007年出台的CIQ2000检验检疫综合业务管理系统[3]。从众多事例可见,信息化技术对于检验机构的建设有着重要意义,检测机构在利用信息技术力量的同时一改以往传统的业务管理模式,紧跟科学技术的发展,也完成了机构自身能力的升级。

3 信息化于检验业务中的建设与贯彻

信息化技术的贯彻不仅仅是要求仪器分析过程的自动化,更重要的是实现实验室业务流程的规范化和信息化,并在此基础上实现实验室全面控制管理[4]。在具体的检测检验管理中,信息化技术的建设与贯彻主要集中体现在如何在机构内部建立双轨道转型机制以促进信息化技术的贯彻、如何保证原始数据得到充分利用、如何考核检验工作量以及建立检测项目动态管理这几个方面。

3.1 双轨道转型机制与操作的连续性

在具体的检验业务管理中,建立信息化检验业务管理首先需要计算机操作系统在工作全局的覆盖,同时机构自身管理制度也需要与时俱进,搭建一个相对完善的管理体系,可以让信息化技术更好地在机构内部贯彻。如何淘汰旧机制以及如何在过渡期合理操作新机制是转型的关键。 通过在检验业务管理中实行双轨道转型模式,对转型期出现的矛盾(人员不适应、业务流程管理的不熟悉)进行缓冲,对信息化技术如何深入管理结构进行探讨,与此同时通过对检验人员进行培训与提出工作要求,通过对检验机构内部制度进行规范化管理,以督查、督办的方式保证管理制度实施的可操作性与连续性,做到任务到人,责任到岗位。

3.2 原始数据的运用与搭建信息统计平台

数据之于检验机构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信息化技术所能带来的优势在实验室方面主要体现在交接时限管理(及时率)以及检验工作出错率两项指标上,及时率的掌握是提升检验效率的重要依据,实验室负责人通过掌握交接时限管理的相关数据,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提高检验工作的效率。出错率是衡量实验室乃至整个检测机构工作能力的重要指标,通过信息化技术对不同时间段的出错率的收集与分析,进而发现出错原因并进行处理。在信息化技术的帮助下,检验机构能够快速、准确地掌握及时率与出错率这两项重要指标,为检验机构内部实验室的高质高效运作打下坚实基础。

随着产品市场的迅猛发展,检验机构工作强度也相应增长,以往的季度性、年度性统计已经不能满足发展的需要,建立信息化统计平台是检验机构能够作出科学的数据分析的重要基础,在此基础之上可以根据统计数据出台针对企业、行业的质量报告,同时建立一个坚实的信息化统计平台,可以为检验机构科研发展提供可靠的后援。

3.3 检验工作量考核与项目动态管理

信息化系统可以帮助管理层更好地为人员调配岗位提供准确的信息,通过以部室为单位对检验工作量进行统计,同时结合及时率的情况,分析各实验部室工作压力与效率,适时进行调节分配,做到人员工作分配合理化,从而提升检验人员工作效率。

在具体检验业务方面,信息化检验业务系统要求将项目以及标准模板组合,操作系统可以实现标准模板应用的功能,通过具体标准建立相应模板,将模板中的项目对应单项结论,既能避免出现标准收集不全、项目价格混乱以及信息滞后等常规问题,同时为业务管理部室节约人力物力。在实际操作中,建立标准模板对检验业务管理有着明显的提升,针对常见的强制性标准建立模板,使得委托样品在合同评审、接收样品的环节中便已经解决了价格、项目对应、报告编制等问题,然而实施标准模板功能的难点在于模板建立如何紧跟产品执行标准的更新速度,随着产品执行标准出台、更新的速度加快,企业在检测样品时倾向于实施产品执行标准。检验业务操作系统应实施项目动态管理,将检测报告中的四要素(项目、单项结论、价格、标准要求)进行细分,根据所选择的产品执行标准来组合出具体的标准模板。

4 信息化技术建设的难点

4.1 最高管理者推动管理系统

无论在操作系统软件或是落实新业务管理模式,在此过程中就需要一种强制的外在力量予以推动,帮助全体员工克服以往工作以及思维方式的惯性。最高管理者的推动是检测机构实施信息化业务管理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通过从人员、物料、机器、法则、环境这五个组成部分抓管理,改变以往粗放型管理模式,共同克服在机制转型期所遇到的问题,最终实现信息化的现代管理模式,做到提升工作效率的同时保证检测工作的高质量。

4.2 高效的内部信息共享平台

为了使得检测机构内各部室之间流程运作与衔接减少工作阻力,检测机构内部有必要建立信息共享平台,虽然目前国内大部分检测机构已经能够通过使用计算机进行内部沟通与工作衔接,但是距离信息化的办公依然有着距离,强制性标准模板的归类、产品执行标准模板的建立、试验数据的系统录入以及最终出具报告时如何整理检测信息(样品信息与客户信息)等一系列过程都需要信息化系统进行统一处理,信息化的操作不仅仅是为了取代原始记录,更多地是为了减少流程衔接点、减少出错率,从而提高整体机构的工作效率。

4.3 保证机制转型的连续性

无论是采用先进的计算机操作系统,或者是实施信息化业务管理,最终目的都是为了促进检验机构转型、提升机构自身能力资质。检测机构在建立健全信息化业务管理制度时要建立好工作班子,同时注重系统与机制在试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将适用性与提高工作效率紧密结合。在过渡期中,保证新机制转型的连续性,切实让机构内部工作人员体验到系统与机制的优越性和可行性,信息化检验业务管理系统只有获得员工的认可才能得到全范围推广,进而保证在过渡期内的顺利运行。

5 总结

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计算机技术的普及,信息化技术应用于检验业务管理的优势日益体现,无论是在业务受理、样品检验、数据收集分析或者是出具文本报告的过程中。建立健全信息化检验业务管理需着眼于计算机操作系统在工作全局的覆盖以及机构自身管理体制的改进,只有把握住这两项重点才能真正实现检验机构高质量工作与高效率运作,最终实现检验机构能力、资质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徐鸿燕,王卿. 加强检验业务管理软件的检测适应信息化发展趋势[J]. 中国纤检, 2003(7):27-28.

[2]各省质检信息化的发展状况及其主要特点[DB/OL].xxhs.miit.省略.

篇10

【关键词】建设工程 质量检测 计算机 信息系统

我国工程质量事故已经有很多血的教训,除其本质原因外,政府授权的专职机构如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站等在行使工程质量监督时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建筑工程作为系统工程,具有质量指标多、耗工料多、施工周期长、人工控制费时费力、破坏因素多等特点。建筑工程质量检测机构的职能是承担大量政府委托的建筑原材料、预制成品或半成品、竣工后建筑结构等质量监督和检测任务。其项目种类繁多,客户面广,检测费用收取时间和方式也各有不同,所以检测任务相对繁重,收费管理流程复杂,且监督员数量明显不足,给监督管理造成了相当的难度。因此,提高建筑工程质量监督工作的有效性,迫在眉睫;使用计算机信息系统实行建筑工程质量的动态监控,这项技术给工程监督人员提供了便利。

一、计算机信息管理受监单位工程的运用

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需要依据工程的基本信息来进行动态管理,一般来说,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站隶属于政府机构,得到政府的授权之后,对建筑工程进行质量监督和检测,这一系列的工作是监督站独立开展的;受监单位工程的计算机信息管理的一般流程是,首先由建设工程委托登记,建设单位工程获得一个受监代码;然后进行工程质量的监督和检测,其中,工程质量的检测包括原材料检测、建筑设备的试验、构件的检测和工程质量现场单位检测;工程质量的监督包括建筑工程施工前的审查和交底记录,对工程质量的监督情况做一个统计记录,对分部工程和主体工程的质量做一个评定,此外,还包括工程竣工的项目验收等;工程质量检测和工程质量监督是互相作用的,两者互相补充,构成了单位工程计算机信息管理流程的主体部分;除此之外,还要面对来自社会的建议或者投诉,根据建议投诉的内容进一步加强工程质量的监督;以上流程完结后,需要进行存档。利用计算机信息系统进行管理的作用是弥补人工记忆的局限,提高受监单位监督人员的效率,并且使监控更加客观,人为干扰减弱,最终使工程质量检测和工程质量监督的效果体现出公平公正、准确科学的特点。其具体的优势有以下几点:

(一)计算机信息系统可以提供直观的操作步骤和流程,对监督人员的技术要求不高,可以很容易学会计算机技术的操作;而且,增强了保密性和兼容性。

(二)其中受监代码的使用利于监督人员的档案管理,使工程不至于混淆。

(三)利用这一系统可以及时获得建筑工程质量的检测概况,自动生成试验参数和检测结果报告。

(四)质量监督人员可以加以补充,比如对施工现场的状态和出现的情况以文字和图片的形式加以呈现,便于理解。

(五)如果有查看权限,可以经过服务器在局域网上查阅相关的资料,但是没有改动权。

(六)为上级主管部门了解建筑工程的相关情况提供方便,利用MODEM可以进行远程查询。

二、计算机信息管理的特点

计算机信息管理实行的建筑工程质量动态监控,用于施工过程中各个阶段的质量评定与控制,包括各种报表的生成、各种实测数据的收集,从而对分项工程质量等级加以评判,进而对工程质量提供保证[2]。其特点包括:

(一)可以灵活采集、修改、编辑数据

传统方法中数据的收集主要依赖于各种质量评定表,由质量控制人员根据各项要求填写相应的实测数据。应用计算机信息管理实行工程质量动态监控,可以直接依照顺序提供的相关表格,在屏幕上填写对应的数据信息。

(二)系统稳定可靠,共享性强

管理系统可采用三级系统管理制,实现从底层权限到流程权限的多重管理,能够确保系统安全。为每位操作人员设定唯一的登录名和密码,各类权限必须经过管理程序的严格设定。由于该系统的数据均集中在主机端处理,要求其必须具备不间断的可用性和相对高的可靠性。要建立对数据进行多方面统计分析的能力,监控系统资源的运行状况,方便数据备份。信息管理系统还可以充分体现数据共享的优越性,同一条数据信息仅需录入一次,即可供其它部门利用,保证信息的准确性和一致性。系统各模块之间高度结合,可方便地进行各种统计分析,使管理层在任何时候都能方便地调用各种资料,为决策的做出提供有力帮助。

(三)数据结构清晰

利用计算机信息管理实行建筑工程质量动态监控,所需的数据包括基本数据、保证数据、允许偏差的实测数据等。填写时,可设计成首先填写保证数据,如不符合规范要求就不能继续填写,直至改正为止。这样可以保证每道工序都建立在质量合格的基础之上。

(四)可以生成便于长期保存的文本文件

可以设计生成如下表格:质量保证资料检查表、单位工程质量评定表、单位工程观感质量评定表、分部工程质量评定表、屋面分部工程质量检验与评定表、装饰分部工程质量检验与评定表、门窗分部工程质量检验与评定表、地面与楼面分部工程质量检验与评定表、主体分部工程质量检验与评定表、地基与基础分部工程质量检验与评定表等等,其中每项都包含着若干分项工程表。

(五)根据采集的数据,逐级生成质量评定结果

要设计为逐级生成各分项工程、各分部工程、整个工程的质量评定结果和质量等级。这样做可以排除人为因素干扰,使结果具有客观性和说服力。

三、计算机信息管理的功能

利用计算机信息管理实行建筑工程质量动态监控,可以弥补人脑记忆的不足,提高工作效率,减少人为因素的影响,增强质量监督工作的科学性、准确性和公正性。其单位工程可包括主体工程、地基基础、地面楼面、装饰门窗、煤气工程、屋面工程、电气工程、采暖卫生、电梯安装、空调通风等等,采取动态管理模式。

各模块包括收费管理、委托方信息、检测通知、分包合作、系统管理等等。每一项的工作流程均包括数据录入、表格处理、统计查询、打印报表等功能[4]。

委托方信息管理可实现对委托方基本信息的收集存档。收费管理模块其功能为自动计算委托方产生的费用、付款额登记、生成缴费单、各项费用统计查询等等。分包与合作管理模块其功能为录入分包合作项目的委托单。检测通知管理模块包括消息的录入、审核、通知、打印统计报表等功能。系统管理模块可以对数据进行各项统计,生成各类图表便于分析。整个系统采取任务流的方式,当某用户进入系统时,即可看到其已经和将要完成的任务[5]。

四、结语

由于建筑工程质量的检测和监督工作集专业性、流动性、时效性三种特点为一体,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为建筑工程的质量的动态监控提供了技术条件和许多便利,利用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可以使信息间的交流得到强化,并提高了延续性;同时使监督人员的责任得到明确划分,可以各司其职;同时有利于监督人员保持正确的职业操守,减少腐败现象的发生,防止不合格的工程“过关”,从而保障工程的质量。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