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商业模式的核心范文
时间:2023-06-06 17:58:1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互联网商业模式的核心,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1.互联网商业模式最核心的是“用户”战术,催生用户需求,驱动技术发展
门户网站模式、电子商务平台模式,都是互联网早期比较成熟的商业模式,并取得了巨大成功。如今在所谓中国互联网三巨头百度、阿里巴巴、腾讯“BAT”中,阿里巴巴更像网上大卖场公司,其依托的主要是电子商务这种商业模式。形态可能千变万化,但成功的互联网商业模式,既要满足用户需求,也要最终获得商业上的回报。2005年,中国网民数量首次超过1亿;2008年,中国网民总人数达到2.53亿人,首次跃居世界第一。互联网商业模式有了牢固的人群基础。2006年,360开创了杀毒软件的免费模式,短时间内成就其安全领域的市场地位。随后杀毒工具和安全软件市场盛行免费风。面向个人用户的杀毒软件,几乎都被迫从原来的几百元到几十元一套不等转向免费。好的互联网商业模式,可以催生用户需求,这种需求又可以推动技术的发展。但对商业模式来说,容易被模仿和拷贝,第一个开创者不一定能笑到最后。而对那些找不到可以盈利商业模式的互联网淘金者,最后的结局可能就是退出历史舞台,2008年、2009年曾红极一时的开心网,可以说是其中一个例证。
2.更加注重用户体验,满足中国网民独特需求,“微创新”逐渐替代“山寨”
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山寨”这个词,对中国互联网业界来说,既是一种耻辱,也是一条生路——模仿已成型乃至成功的互联网产品,创意和技术成本都很低。几乎所有重要的国内互联网应用,都发轫自国外尤其是以硅谷为象征的美国互联网。从最初的电子邮件、网页等,到之后商业应用的门户网站、搜索引擎、博客和即时通信软件,再到社交网站、微博、手机应用APP和应用商店等,都能在国外找到原型。2013年,国内网络零售交易额达到1.85万亿元,超过了约合人民币1.566万亿元的2013年美国网络零售交易额,中国成为全球第一大网络零售市场。同时,谷歌、亚马逊等国外互联网巨头,在中国基本上也输给了同类型的本土对手。更加注重用户体验,符合中国网民的行为特点和文化特色,这些中国互联网产品和服务,逐渐以“微创新”替代了“山寨”。腾讯在2011年1月21日推出了微信,这款根植于智能终端的即时通讯工具,短时间内注册用户量就破亿,截至2013年11月注册用户量已经突破6亿,其用户也不仅仅局限于中国和华人群体。
篇2
商业模式简单说来就是企业赚钱的方式,它对企业至关重要。在过去,很少有人提出“商业模式保护”这个概念。但随着互联网的兴起,这一概念慢慢进入人们的视野中。
如今,互联网行业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许多人都在探索基于互联网的新商业模式。而当个人或企业通过不断试验、研究,创造出一种新模式后,随即就有许多跟随者仿效,这使创新者很难在竞争中获得优势。
Facebook就遇到了这样头疼的事情。Facebook是美国著名的校园社交网站,在美国占有很大的市场份额。但有一件事却一直令它很烦恼:它的这种模式被大量国外企业模仿。跟随者们纷纷在自己的国家建立类似的校园社交网站。这使得Facebook在海外事业的拓展上遇到了很大的阻碍。
可见,商业模式模仿将会对创新者造成不可预计的损失。因而,很多首创者纷纷举起了商业模式保护的大旗。那么商业模式该如何保护呢?它有哪些途径可走?
走技术专利之道
互联网的商业模式依托于技术,离开一定的技术就不能构成完整的商业模式。例如,利用广告盈利的这种普遍的商业模式也需要诸如点击率计算技术、精准投放的技术等作基础。
依托于技术正是互联网模式的特殊性所在。从这个角度来看,互联网商业模式并不是完全虚拟的,它也有自己的实体部分存在。我们可以通过技术这道门槛,来拦截下模仿商业模式的追随者们。
中国政法大学冯晓青教授表示:“软件是互联网商业模式的组成部分,软件受到著作权保护。企业可以通过软件的著作权保护进而维护自己独创的商业模式,只须进行软件著作权登记即可生效。”同时,有律师也发表了相同的看法:“企业在申请技术专利时可以将商业模式和技术结合描述,从而更好地达到保护商业模式的目的。”
虽然这种方法并不能完全保护商业模式,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增加模仿难度,从而抑制对商业模式的模仿。
版权保护的可行性
互联网的商业模式除了包含软件、技术等内在组成部分外,部分互联网商业模式还包含外在表现形式,例如页面框架、布局、颜色等。一些网站为吸引游客而在网页设计方面付出很大心血,不仅网页风格独特、有吸引力,同时,网页功能的安排也符合消费者的使用习惯。虽然,外在表现形式并不是商业模式的核心,但是,这一点也不可避免地遭到一些追随者的模仿。
7月中旬,Facebook将德国一家网站StudiVZ告上法庭,称其侵犯了自己的版权。Facebook在诉状中提到,对方“拷贝了Facebook的外观、风格、特色和服务”,甚至包括自己特有的“留言墙”功能。Facebook在诉状中说,对方“克隆”自己的网站,程度之深,似乎只不过把自己网站上的蓝色主题风格变成了红色风格。实际上,StudiVZ正是Facebook校园社交网站模式的模仿者,而Facebook这一举动也被分析人士看作是利用版权来打击追随者。
可见,互联网商业模式的外在表现形式也是一条可走的途径。冯晓青教授告诉记者:“商业模式外在形式实际是一种作品,受著作权保护,而著作权不需要申请即可实现。”
有人认为:诸如网页外观之类的,只要模仿者稍微改动,就可以避开侵权风险,因而利用版权来打击追随者并没有多大帮助。对此,冯晓青教授持有不同的意见:“这种外在形式不一定要完全一样,只要符合两个标准即可判定侵权:一方面是实质性相似,即版面实质是相似的;另一方面被称为‘接触’,即在设计自己版面前见过或知道他人的页面。换句话说,如果你事先没有接触过某页面,而设计出了实质相似的也不判为侵权。”
自身预防之道
实际上,除了从法律角度保护互联网商业模式外,还可以从商业模式自身角度出发,建立商业模式壁垒,从而减少或阻止跟随者进入。
“要想争夺市场,一方面需要有好的商业模式,但仅仅这样还不够,还需要有能力和条件运作好这种模式。”通联传媒CEO史丹丹表示。
史丹丹创建了一家互联网新媒体公司,她对网络商业模式的创建和运作有多年经验,她告诉记者:“互联网新媒体模式可能很多人都知道,但不是谁都能成功。而我们的成功主要是由于一方面我们有传统媒体的支持,获得了做媒体的宝贵经验,同时,也有做广告的经验。”
的确,这些都是不可模仿和复制的。这给了商业模式创造者一个启示:创建商业模式可以根据自身的能力创造一些难以模仿的特性,从而将部分跟随者挡在门外。
博客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盛行起来。但博客的盈利模式一直前景昏暗。在不断探索的路途中,新浪提出了“利润分成”模式,即扣除成本后将广告收入与博主五五分成。
但是,这种模式有它自身的壁垒。众所周知,广告主追求的是“眼球效应”。只有拥有大量的受众基础,才能形成“眼球效应”,广告主的投放才能形成回报。因而这种模式需要很大的流量,这对于专业博客,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也只有像新浪等大型门户网站能够踏入这块土地。
商业模式专利是未来
如今,为了保护自己首创的商业模式,部分企业还加入商业模式专利申请的队伍中。冯晓青教授表示:“商业模式又叫商业方法。目前,我国已经受理了很多商业方法专利的申请。虽然现在我国还没有商业方法专利,但商业方法的模仿不利于创新,建立商业方法专利是迟早的事情,因为它符合知识产权发展规律。”
有人担心:商业模式专利建立起来后会引起现有商业模式专利申请的乱战。冯晓青教授告诉记者这是不必要的担心,他说:“专利必须符合新颖性要求,而现在这些模式在中国已经公开很久,不符合新颖性,因而不必担心这些商业模式被申请专利。”但是,冯晓青教授也表示:“这并不意味着企业可以随意跟从。互联网企业应该注重自主创新,使自己的模式超前、新颖,从而夺取市场优先地位。”史丹丹也认为单一模仿者必然要走向失败,企业要领会商业模式实质,并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做出改变和创新。
总之,商业模式需要创新,这样才能促进产业发展,而这种创新需要保护和鼓励。只有从法律、标准和商业模式自身综合考虑,才能找到商业模式保护的最佳方向。
篇3
丰富多彩的移动数据应用渗透到人们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移动互联网产业链也将伴随着业务和应用的变化而发生变化。
适合移动互联网业务的商业模式
商业模式的概念。当前,无论是在理论界还是在实际工作中,对“商业模式”、“商业运作模式”或“商务模式”(Business Model)的理解一直存在着不同的看法,甚至其叫法也不相同。但是,任何一个组织,无论是否涉及商业领域,都存在着一个模式问题。
商业模式至少要满足两个必要条件:第一,商业模式是由多种因素组成的整体,并具有一定的结构;第二,各组成因素之间具有内在联系,可以将各因素有机地关联起来,使它们互相作用,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要理解这一定义,必须抓住商业模式的两个关键特征:
(1)商业模式是一个由多种因素组成的整体的、系统的概念,包括广告费、咨询费、注册费等收入模式,向客户提供的价值(在价格还是在质量上竞争)、组织架构(各业务部门、整合网络)等,虽然这些都是商业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这只是其中一部分。
(2)在商业模式中,各组成因素之间具有非常高的内在联系,这个内在联系可以使它们互相作用,支持,而且各个因素都能够有机地关联。但是要准确的把握这一联系,还需要能够非常清晰地描述出该商业活动中所有参与者扮演的角色,以及他们之间相互的关联、相互作用,以及他们之间物流、信息流、资金流是如何流动的。
因此,商业模式在具体应用时,如果从商业组织的角度来看,商业模式是企业为公司、客户、合作伙伴创造价值的来源,是企业通过准确界定自己在价值链中的位置而获得的收益,是企业为了获利所形成的组织结构及其与合作伙伴共同形成的价值网络,是能够产生效益并继续维持的客户资源。
移动互联网产业的特点。在传统行业中,环境变化速度比较慢,而且业务模式也比较固定,基于价值链的商业模式设计可以较好的给出企业面临的竞争及获利的途径。因为传统价值链的观点可以说是一种线性的思维,即使是企业在价值链完成多个环节,都是在对上、下游企业竞争性分析的基础上经营。可是,如果环境变化快,业务模式也不是十分稳定,那么在产业链上的任何环节的主体都可能会成为强势主体。价值链理论就不能适用这种情况。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新的业务层出不穷,如LM、LBS、移动广告等融合业务。移动产业链也将伴随着业务和应用的变化而发生变化。产业链的外延不断扩大,内部也趋于复杂化。逐渐形成了一个包括通信运营商、网络设备供应商、终端设备供应商、应用服务提供商、内容服务提供商、独立软件开发商、渠道和客户在内的庞大网络。电信运营商在行业中的中心地位不再稳如泰山,内容提供商、终端生产商正在努力与用户建立更密切的关系,对电信运营商的传统强势地位逐步形成威胁。
基于价值网的移动互联网商业模式设计。移动互联网业务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使得价值链演变为价值网,网络效应得以在关系型网络中实现。
价值网是交互式的网络关系,是一种以客户为核心的价值创造体系,共有五类要素组成,主要是组织者、其他环节的企业成员(参与者)、客户、电子市场平台,以及相互之间稳定的联系与合约,如下图一所示。正是这五类要素相互支持,相互作用,组成了价值网的结构模型。价值网不是一种按顺序连接的固定链。而是一种包含客户/供应商合作、信息交流活动的高业绩网络,对客户习惯性的偏好给以快速满足,鼓励价值链成员包围他们共同的客户,以一种新的方式满足顾客的需求。
基于价值网的移动互联网商业模式是以电信运营商为组织者(其组织者的地位可能被其他参与者取代),以其自身的运营资源和业务能力,针对其目标市场寻找准确的价值定位,并以此为依据实现内、外部资源的整合,并以电子市场平台为媒介,连接其他参与者,建立起用户、电信运营商和其他参与者共同进行价值创新的价值网络商业模式。
伴随着三网融合、行业融合趋势的加快,在移动互联时代,哪个运营商能满足客户对高速、可靠与方便的要求,满足客户订制产品的要求,顾客就将他们的消费转向它。利润将流向那些能更好满足客户优先权(偏好)的业务模式。价值网的设计原则是以客户为核心的,采用存取客户信息、增进培养客户关系、实现服务与支持的数字一体化。通过控制客户接触点,同时,它也管理供应商网络,确保快速、低成本运作。在价值网的运作中,移动运营商若要保持竞争优势,应把精力放在亲自控制客户接触点、平台搭建和管理合作伙伴的能力上,凭借平台资源和客户聚合的优势,充当着新的价值网络的组织者、管理者、各种资源的整合者、价值整合者的角色。
苹果以iPhone AppStore为核心的基于价值网的移动互联网商业模式分析
随着移动互联网市场的快速发展,苹果公司在2007年推出iPhone智能手机,其定位核心是以Apple的iPod产品为原型,提供集成了iPod和智能手机两类产品功能的iPhone智能娱乐手机终端,并以终端同iTunes、AppStore在线服务的结合,向客户提供持续的固定和移动互联网内容、应用服务。
在线应用商店的产品及服务主要包括手机应用产品、在线应用服务、运营商业务、增值业务等四大部分,具体内容如图二所示:
苹果公司这种终端加内容应用的独特商业模式,正是基于价值网的移动互联网商业模式,这种模式帮助苹果成功进入移动互联网增值服务产业。我们可以将苹果基于价值网的移动互联商业模式的成功归纳为以下四点。
成为价值网的组织者。作为以iPhone产品为核心而构建的价值网,任何时候Apple都会是该价值网的核心。在角色定位上,iPhone+AppStore价值网中苹果充当综合性内容和应用的整合和在线销售平台的角色,当然这个角色在启动期iTunes导入时就已经开始具备,但随着iPhone SDK的和Apple的奖励计划、App Store的推出,这一角色被更加进一步的强化。
与应用和内容提供商联盟构建共赢的商业生态系统。在市场启动期,Apple的应用和内容服务提供方面,只包括基于iTunes的影音内容提供方和Google作为iPhone内置互联网应用软件提供商。之后,随着iPone SDK和Apple Store推出以后,应用服务方面又增加了基于iPhone SDK的第三方软件应用开发商(由于App Store没有资质限制,软件开发的厂商和个人都可以参加奖励活动和在App Stroe上销售软件)。
Apple作为价值网组织者根据客户选择的产品和服务,选择能够为其提供资源及技术支持的合作节点企业,构建业务模式。并实现整个网络价值的最大化,使网络价值在价值网所有参与者之间进行再分配,从而实现网络中所有参与者共赢。
通过iTunes和AppStore服务与客户建立直接联系。在iPhone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应用服务方面(iTunes、AppStore等),Apple始终排斥运营商,并坚决控制诸如客户身份管理和认证、账单和支付等关键点。而运营商只起到了无线网络的通道作用,但只能收取一定量的流量费用。
由于客户是创造价值的源泉,在众多的价值网节点中谁拥有掌握客户的主动权,谁就可能成为价值网的组织者。Appte正是通过紧抓客户,与客户建立直接联系,来确保自身能牢牢把握价值网的主导权。
为用户提供整体娱乐应用解决方案。Apple对市场调查和研究后所识别出的细分市场。这一客户群体不是任意的,它首先是对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给予高度重视的,其次使用产品和服务能为提供者创造价值。
篇4
关键词:企业生态位 小微网商 发展策略
我国现阶段电子商务交易规模已经从千亿数量跨入万亿数量级,伴随着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我国网商群体规模也不断发展壮大,2011年网商研究报告数据中指出,截止到2011年上半年,我国网商数量已经扩大至8300万。小微网商作为网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扩大就业、推动经济增长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驱动我国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力量。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转型,国内外市场环境的剧烈变化,我国小微网商的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难,同时网商之间竞争不断加剧,小微网商如何在错综复杂的环境中取得竞争优势,采取何种发展策略是具有重要价值的研究课题。
小微网商界定
(一)网商的定义
阿里巴巴主要创始人之一马云在2004年首次提出网商的概念,他将网商定义为:“那些在互联网上进行商务活动的企业和个人”。《2008年网商发展研究报告》中指出:“网商是指持续运用电子商务方式从事商务活动的个人,包括企业负责人、商人、个体经营者和业务操作者。”2010 年,“网商”的定义从个人进一步扩展到企业,即从自然人扩展到法人。扩展后的定义为“网商是指持续运用电子商务方式从事商务活动的个人和企业,其中,个人包括企业负责人、商人、个体经营者和业务操作者”。
(二)小微网商的界定
小微企业是小型企业、微型企业、家庭作坊式企业、个体工商户的统称。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统计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于2011年6月18日,联合印发了《关于印发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的通知》,将中小企业划分为中型、小型、微型三种类型。具体标准根据企业的从业人员、营业收入、资产总额等指标划分,结合行业特点制定。如工业:从业人员20人及以上300人以下,且营业收入300万元及以上2000万元以下的为小型企业;从业人员2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300万元以下的为微型企业(锋、吴亚萍,2013)。
结合我国小微企业的界定,本文将小微网商界定为从业人员在20人以下持续运用电子商务方式从事商务活动的个人和企业,其中个人包括企业负责人、商人、个体经营者和业务操作者。
小微网商的企业生态位分析
(一)小微网商企业生态位内涵
1996年美国企业战略专家James F.Moore 提出用生态学的观点解释与研究现代企业竞争问题,此后企业生态位的概念被广泛应用于研究企业的生存、发展与竞争问题。由于资源的稀缺性使得任何一个企业个体所能拥有的资源受到多方面因素的限制,这样企业会因为比较优势在特定的时期内具有特定的生态位。从根本上来讲,企业生态位是一个企业在企业生态系统中的明确位置,是企业竞争实力的标志。企业竞争的实质从而也就演变成为对稀有生态资源的竞争,企业在整个生态资源空间中所能获得并利用的资源空间也就成为企业在现实生态环境中的特定生态位(米俊,2012)。
小微网商所处的网络生态环境中的特定位置就是小微网商的企业生态位。小微网商利用其所处的互联网资源空间位置,在互联网网络空间中寻求商机,充分利用互联网网络空间中的信息资源,同时利用电子商务平台开展商务活动,从中获取经济利润。
(二)小微网商企业生态位分析
Marco&Roy认为企业在商业生态系统中居于三种生态位:骨干型企业、主宰型企业、小生位企业。骨干型企业在系统中居于中枢位置, 通过其拥有的技术、品牌、标准等核心能力为自身创造价值,并与其他众多的成员企业分享价值。主宰型企业在系统中拥有较为特殊的位置,通过其垂直一体化战略来达到控制、拥有甚至淘汰与消灭其他节点企业。小生位企业构成了系统的主体,通过采取高度专业化的战略,专注于狭小的细分市场,依靠骨干型企业等其他企业提供的资源,将差异化战略作为企业的重要发展战略。众多的小生位企业是商业生态多样性的体现,是商业生态系统健康、兴盛和繁荣的基础(Marco Lansiti,Roy Levien,2004)。
网商在网络商务环境下,持续进行信息相互交换和资源配置、进行相互交易,与此同时相互之间伴随着竞争和淘汰,从而构成了一个不断完善、高速发展的以互联网为基础的商务生态系统,即网商生态系统。网商生态系统是由网商、互联网交易规则、电子商务平台、其他外部环境等要素共同组成的(叶秀敏、陈禹,2005)。本文参照Marco&Roy的生态位理论,将网商生态系统中的网商生态位划分为如下三种:骨干平台型网商、服务主导型网商、小生位网商。骨干平台型网商在系统中居于中枢位置, 通过其拥有的技术、平台资源等核心能力为众多网商提供技术与平台支持,使得系统中的各成员共同创造价值。服务主导型网商在系统中处于比较特殊的位置,他通过其强大的服务能力为系统中的所有成员提供各种服务,如电子商务安全、电子商务支付、电子商务物流等。小生位网商构成了系统的主体,此类网商通过采取专业化、个性化等战略,依靠骨干平台型网商与服务主导型网商的支持,为自身创造价值,并在系统中不断发展。众多的小生位网商是网商生态系统中最为活跃的成员,是网商生态系统价值增值的重要来源。处于小生位网商生态位的网商现阶段可以包括以下几个群体:B2B内外贸网商,B2C企业零售网商,C2C个人零售网商等。而小微网商是此生态位网商的重要组成部分。
基于企业生态位的小微网商发展策略
我国现阶段电子商务以及网商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越来越多的网商销售规模已经跨入亿级规模,2010年三分之一的百佳网商规模已经在百人以上,到2011年百佳网商企业规模在百人以上的将达到42.7%。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我国网商的发展态势较好,网商规模也在不断壮大。但是在我国网商中还存在着大量的小微网商,这些网商在大网商的冲击下,在互联网商业环境的不断变化下,遇到了前所未有的生存和发展困境,小微网商认清自己所处的企业生态位,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策略刻不容缓。
(一)多层次产品服务创新策略
面对消费者不断变化与发展的个性化需求,小微网商必须采取多层次的产品和服务策略以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从而获取企业利润,实现企业价值。另外,在同一行业网商之间的竞争是相当激烈与残酷的,小微网商由于自身的局限性,无法与大网商相抗衡,所以小微网商应选择“缝隙营销”战略,必须在网络市场中发现更为专业、个性与细小的细分市场,不断培育自身产品和服务的个性化与优势,通过多层次的产品和服务策略满足目标消费者的需求。只有这样小微网商才能在市场竞争中找到生存发展的空间。
小微网商可以采取多样多品种的标准化商品策略应对消费者迅速变化与发展的个性化需求。小微网商可以集中精力重点研究与开发自己熟悉与擅长的产品领域,在不断提升产品质量的同时,加快产品的款式、风格等外在元素的更新速度。多样化的品种和风格可以为客户提供更为丰富的选择,从而可以增加小微网商的销售额和利润。
小微网商可以采取以个性化服务为突破口的策略,将标准化商品与有个性有特色的服务相结合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小微网商在竞争中如果产品不具有独特优势,就可以依托个性化的服务,将标准化商品与有个性有特色的服务相结合来满足消费者的需要,为消费者提供有价值增值的产品,使消费者与经营者建立良好的关系,从而建立与提升客户的忠诚度,为小微网商带来丰厚的收益。专业化个性化的服务已经成为网货增值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成为小微网商获得差异化竞争优势的重要源泉。
小微网商可以采取产品部分自助定制的策略,将产品分解成为标准模块产品与自选模块产品,让消费者在标准模块产品的基础上进行自助产品模块定制,以满足消费者的不同需要。
小微网商可以采取个性化定制策略。小微网商根据自身经营的产品的特点,以及消费者的要求进行产品个性化定制,真正做到以消费者的需求为产品生产制作的出发点,为消费者量身打造符合其要求的个性化产品。个性化的定制可以完全满足消费者个性化的需求,同时可以为消费者创造良好的消费体验,从而提升客户忠诚度。
(二)多样化营销手段创新策略
小微网商应该积极开拓基于社会化媒体的营销手段,在博客营销、短信营销、搜索营销等方面进行多样化的创新。小微网商可以充分借助社会化媒体参与性强、互动性强的特性,在营销手段上大胆创新,利用微博、问答社区、社会化网络(SNS)等进行社会化营销。一方面小微网商可以较低的成本准确地定位自己的潜在消费者;另一方面,顾客可以主动参与和积极互动,这样可以使小微网商与消费者建立良好的关系,便于小微网商快速准确发现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同时对这些需求作出快速灵活的反应。通过多样化营销手段的创新不仅可以极大地提升营销效果,同时还可以使小微网商有效聚合先前高度离散的个性化需求,迈出个性化生意的第一步。
(三)多样化商业模式创新策略
互联网的出现改变了基本的商业竞争环境和经济规则,互联网使大量新的商业实践成为可能,商业模式创新被认为能带来战略性的竞争优势,是新时期企业应该具备的关键能力。商业模式创新的出发点,是如何从根本上为客户创造增加的价值。小微网商应该重视商业模式的创新。目前很多成功的网商已经在商业模式创新方面作出了有益和大胆的尝试,比如混批、预售、团购、定制等创新商业模式。
(四)多元化资源利用创新策略
小微网商处于小生位网商企业生态位,这使其一方面在资源拥有与使用方面处于劣势,另一方面其又必须依靠骨干平台型网商与服务主导型网商的服务与支持,所以小微网商必须充分利用各种优势资源,在主动与其他相关网商构建紧密的分工协作关系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利用各类电子商务经营与服务平台。小微网商可以自身的核心优势为依托与大网商进行合作,借助大网商的品牌与市场地位优势来发展自己,达到双赢的目的。另外,小微网商应该强化“小微网商”协作和联盟,实现“小微网商”深入化、多样化的合作,这样小微网商的经营能力和抵抗风险能力将大大增强。
综上,小微网商在网商生态系统中必须依靠骨干平台型网商与服务主导型网商的服务与支持,与其他处于小生位网商生态位的网商进行资源竞争,由此,小微网商在发展策略上必须培育自身的核心优势,采取多层次产品服务创新策略、多样化营销手段创新策略、多样化商业模式创新策略、多元化资源利用创新策略等,以推动自身的发展并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阿里研究中心.2008年度网商发展研究报告[EB/OL].杭州,2008
2.阿里研究中心.2011年度网商发展研究报告[EB/OL].杭州,2010
3.锋,吴亚萍.基于生命周期理论的小微企业发展[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3.2
4.米俊.企业生态位视角下的企业可持续发展竞争机制分析[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2.3
5.Marco Lansiti,Roy Levien.The Keystone Advantage,Boston,Masachusetts[M].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2004
6.叶秀敏,陈禹.网商生态系统的自组织与他组织[J].系统工程学报,2005.4
篇5
“2016年是中国电信物联网全面发展的一年,中国电信已将物联网业务提升为集团级战略性基础业务。”中国电信市场部副总经理陆良军表示。
据了解,物联网作为战略性基础业务,中国电信将进行全网集约化运营,专用网络、专用平台、专用号卡,专属资费和专业支撑其发展。在此基础之上,运营商通过构建基础设施、打造生态平台,由当前的智能管道运营商向应用数据运营转型。
中国电信物联网生态策略
在天翼物联产业发展论坛上,爱立信、英特尔、深创投等企业从立体化网络、低功耗芯片、物联网安全、物联网投资等不同角度分析了对产业发展的理解,大家一致认为,物联网不仅仅是智能硬件、基础设施、解决方案、或者行业应用,更是一个复杂的商业生态系统。
中国电信政企客户部资深专家万军表示,由于行业壁垒、技术壁垒的存在,结盟成为趋势。生态构建对物联网的快速发展至关重要。
作为万物互联中网络基础设施提供者,中国电信构建物联网生态策略是,夯实物联网(云管)核心基础产品,在此基础上,通过两大策略拓展市场:一是在主导市场,聚焦优势领域,自主开展规模性应用,直接获取规模效益。二是嵌入长尾应用,将各类基础能力嵌入到产业伙伴的物联网应用中,借力拓展业务规模。与此同时,打造新型生态模式。
在物联网芯片、模块、终端、通道、平台以及应用等一系列环节中,平台是物联网商业模式创新的核心要素。
此次论坛上中国电信正式“互联网+”能力开放平台,对外开放八类基础通信和关键业务能力。
网络是电信运营商的核心资源,网络能力是“互联网+”的关键基础设施,各行业在融合创新过程中对网络能力的新需求不断涌现。中国电信通过建设“互联网+”能力开放平台,组建集研发、服务、销售、维护为一体的专业化运营团队,向全社会提供可“被集成”的核心能力,为传统行业转型升级提供新型信息化基础设施,形成服务“互联网+”的新供给。
中国电信“互联网+”能力开放平台首批语音、宽带、视频、短信、定位、对讲、安全、NFC八类核心能力。开发者可以便捷地在平台上获取能力介绍、技术文档、成功案例等相关信息,并可与运营团队直接进行沟通和试用。
夯实基础能力 拓展应用
在开放网络能力、搭建平台的同时。在内部,中国电信通过商业模式创新、终端补贴、网络平台部署以及销售组织优化推动物联网业务发展。
在商业模式上,中国电信在探索新的模式。万军表示,与流量池模式不同,未来物联网业务模式会走向生命周期服务包模式。
网络技术上,中国电信了物联网发展技术路标,中国电信将于2016年7月启动Cat1,并于2017年上半年建成覆盖全网的基于800M的NB-IoT网络,同期也将支持eSIM,促进中国电信的物联网从过去基础薄弱走向行业前列。
在运营体系上,中国电信已经建立全国统一的运营体系,制定全国统一的模块补贴政策,按照2G/3G模块20元/模块、4G模块40元/模块的价格,执行2亿元的模块直补政策,推动行业发展。
篇6
【关键词】 物联网 商业模式 创新分析
一、绪论
物联网,即“物物相连的互联网”,是指通过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与成熟,物联网产业具有巨大的市场需求,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业界公认,物联网将引发继计算机、互联网与移动通信网之后的世界信息产业的第三次浪潮。
商业模式是指公司从事商业活动的具体方法和途径,是企业间竞争和产业发展的基础。我国物联网产业目前仍处于初级阶段,商业模式还未成熟,威胁与机遇并存,亟需寻找合适的商业模式来作为支撑实现物联网产业的经济价值。本文以无锡为例,在大量调查研究和对现有物联网商业模式分析的基础上,针对未来物联网商业模式发展提出了几点建议。
二、无锡物联网发展与商业模式分析
在我国,物联网的建立还不成系统,大多物联网产业依旧停留在政府项目和概念发展的层次上,仍然处于产业发展的初步阶段。尽管其市场增长速度较快,但总体规模不容乐观。由于物联网产业的兴起时间不长,国内外基本同步,是我国抢占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制高点的希望所在。
自2009年成立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国家传感信息中心)以来,无锡物联网建设发展已经初步形成了物联网人才和项目在无锡的集聚发展的态势。产业发展的载体建设和空间布局基本完善,产业发展的目标和路径初步确立,物联网企业和产业化项目不断增多,产业集群发展势头明显,部分企业显示出较好的成长性,核心关键技术研发取得重要突破。物联网产业规模快速增长,2011年全市物联网及相关产业产值达796亿元,其中核心产业实现销售收入475亿元,全市物联网产业年销售收入100万元以上企业有608家。创新资源快速集聚,全市已经聚集国内外物联网重点研发机构32家,包括中科院和新华社分别在无锡成立物联网研究发展中心和资讯中心,中国电科集团、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国家电网公司以及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等大型央企分别在无锡布点建设了物联网科研机构;全国有17所重点高校在无锡设立了物联网学院或者研究中心。
产业的发展需要良好的商业模式作为基础。作为物联网发展的排头兵,无锡物联网产业目前存在的商业模式主要由以下五种。
1、政府买单型商业模式
自传感网创新示范区建设启动以来到2012年,无锡有76个物联网应用示范项目竣工,在建或拟建的经国家立项或推广的示范项目有10个,居国内物联网重点城市前列。其中无锡机场周界防入侵工程、220千伏西泾智能化变电站已经投入试运营;“感知太湖·智能水利”工程一期已完工,整个工程2012年年内建成;“感知环境·智能环保”工程的智能中枢——环境监控中心项目2012年年内已经封顶。
上述物联网示范应用基本都是由政府买单,因为目前物联网应用刚进入交通、民航、电力、工业等民生工程、公共服务领域,催生了一大批中小企业,正处于大规模产业化初期,需要政府为物联网产业的发展提供安全保障。政府为物联网发展具有战略性、全局性、示范性和某些公共服务、民生工程买单,有助于加强产业化过程中各行业各部门之间的互动与协调,能有效地保障物联网产业的顺利发展。
2、政企合作型商业模式
中国移动运营商与无锡市政府在TD网与物联网融合项目上的合作就是典型的政企合作模式。物联网与TD网的结合将成为中国自主知识产权发展的又一里程碑。中国移动主要提供技术服务,从推动TD网络融合、提升核心技术自主创新力、引导产业链的合作与发展、促进物联网商业用途的规模化等多个方面加速TD与传感网的融合发展,倾力打造物联网产业的新高地,在我国物联网发展的新时期发挥了更加积极的作用。
这种政企合作型商业模式能很好地利用双方的优势,政府强大的资金支持与企业先进的科研技术平台,强强联合以求发挥物联网产业更大的效用。政企双方可以广泛开展示范项目合作,在工农业以及公共服务等多个领域广泛运行,其中包括环境监测、要地防入侵、智能交通、智能家居、智慧城市、社区医疗健康工程、基于RFSIM的市民卡等,由点到面,逐步推广,形成产业重点化突破和规模扩大化增长格局,以推动物联网产业链的健康成长。
3、政府扶持、市场运作商业模式
无锡市江阴申港三鲜养殖有限公司与清华同方合作开发的鲥鱼养殖监控管理系统,将于近日建成,届时可实现智能化养殖,大大提高鲥鱼、河蟹的成活率和养殖的商业效益。以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升信息化水平为目的,按照“政府扶持、院所支撑、市场运作、合作共赢”的运营管理机制,农业方面的物联网示范项目在无锡市风生水起,推动无锡市感知农业大步前行。根据《无锡市物联网应用示范工作三年行动计划》,从2012年到2014年,无锡市将重点在九大领域开展物联网先导应用示范项目,农业方面将以精准农业、智能畜牧和智能水产养殖为切入点,推进物联网行业应用,建立农业智能综合应用平台,实现对重点农产品的智能管理和辅助决策,并开展农产品的电子商务和全程溯源服务。
这种模式通过政府的作用力将物联网技术应用到农业的生产发展上,使传统农业更加智能化与人性化。促进该模式在农业应用项目中的全面实施,将进一步推进物联网技术在农业领域原材料生产与产品研发应用的结合,推动现代农业技术的快速进步。
4、厂商用户与科研机构联合推动型商业模式
2011年,有93项物联网应用示范项目在生态农业、平安家居、机杨安保等领域逐渐开展;2011年9月,国内首个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交通项目——惠山智能交通工程一期启用后,锡澄路、惠山大道等主干道的交通通行能力提高了10%以上;2011年公安部门的“清网行动”中,依托公共安全物联网平台,通过人像比对识别技术抓获了8名逃犯。“智能化”格局的构建,使人们的生产、生活更加便利。
这类应用的推动力来自众多科研成果转化生产、生活应用的需求,科研机构充分发挥自身技术优势,将科研专利出售给有需要的厂商用户,合作开发出实用性的智能化方案,如环保领域的碳足迹监控系统、智能化城市交通系统等,此类商业模式在保障民生、促进社会生产生活健康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三、我国物联网发展商业模式的选择
在市场竞争白热化、全球化浪潮席卷的今天,商业模式的重要作用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特别是产业界的高度重视。随着物联网的发展,人们关注最多的是有关物联网核心技术的突破、标准的制定或者政策的支持以及应用规模的扩大和新的应用领域所带来的新机会,但物联网商业模式创新的缺失已凸显为阻碍物联网发展最重要的问题之一。无锡物联网发展之所以取得成功,与其良好的产业发展商业模式选择有关。从无锡物联网产业的发展和现有的商业模式来看,我们认为我国未来物联网商业模式应该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政府主导型商业模式
这种由政府主导,建立物联网示范应用的模式,有助于快速启动市场,加强产业发展中各行业主管部门的协调与互动,有效化解新兴产业发展初期风险的不确定性,保障物联网产业的顺利发展。一般主要应用于物联网产业发展的初级阶段。其需求的创造作用和应用的示范作用十分明显。
2、运营商主导型商业模式
资金实力雄厚的的企业,如中国三大通讯运营商,可采用运营商主导型的商业模式,由电信运营商联合应用服务商自行开发标准化业务,建立信息化产品基础平台,形成智能终端或其它智能应用,依据定位的客户市场和客户群体共生需求特征提供全套业务和解决方案。运营商利用提供通道来收取费用,凭借公共平台,在项目运作中具有较强的竞争力。2009年,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三家通信运营商分别进驻无锡建立研究中心,这对于运营商主导型商业模式的建立将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持,更好地推动无锡“智慧型城市”的建设。
3、公共性平台服务模式
对于普遍性的行业以及该行业内大大小小的企业来说,物联网发展的难度较大,涉及硬件、软件、标准及运营等方方面面,需要公共平台的支持和服务。建立的公共平台将广泛服务于大规模的用户群体,势必将带动社会化的应用创新和生活方式的转变。对于拥有众多中小企业聚集的城市或者工业园区聚集地,适用于此类模式,政府在物联网服务平台上的大力投资和建设,对现代装备制造业、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消费电子、交通运输、民生工程及其他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发展将起到重大的推动作用。
4、特定行业自营型商业模式
各个行业都有其特殊性,而且也存在部分特殊行业资源不便在统一平台共享的特点行业企业根据其特定性及业务投资建设独立的业务平台,以运营商和服务商为通道,形成行业领域的智能化模式和应用。如金融交易信息、银行服务、电力、视频监控信息等存在保密性要求或者隐私保护需求等,
5、合作型商业模式
一些行业企业用户出于特定业务需求,但又无力投资建设独立的物联网业务服务平台,所以就寻求与系统集成商或软件产品商的合作,充分利用运营商的传感技术和运营服务能力,形成满足行业或某些特定领域需要的智能化服务方案。无锡智能公交系统便是通过无锡公交公司与系统集成商和软件产品开发商的合作建立起来的。
四、总结
适宜、高效的商业模式对于企业的发展来说至关重要。然而,目前国内的物联网产业仍处于起步阶段,商业模式不成熟,普遍存在着高投入、低盈利的现象。由此,创新的、实用型的商业模式成为大力发展物联网产业的重中之重。加快物联网产业的健康发展,务必需要开发出使政府、运营商、客户企业等多方共赢的商业模式。同时,企业在选取商业模式时需要考虑自身的发展规模,发展领域以及资金实力等综合情况,适时适当地调整发展模式。
(注:本论文为江南大学2012年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的阶段性成果,课题组成员还包括:刘熠达、王铎、郭琳。)
【参考文献】
[1] 张云霞:物联网商业模式探讨[J].电信科学,2010,26(4).
[2] 陶冶:物联网产业商业模式的探索与创新[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3(4).
[3] 杨大春:无锡发展物联网产业的竞争优势及战略选择[J].江南论坛,2009(11).
[4] 汪衣冰:中国移动在物联网应用领域的探索与实践[J].电信技术,2010(1).
[5] 王卫宏:物联网的发展与相关产业价值链[J].电信工程技术与标准化,2009(12).
[6] 侯赞慧、岳中刚:我国物联网产业未来发展路径探析[J].现代管理科学,2010(2).
篇7
那么,商业模式到底怎样理解更全面?商业模式分成哪些类别和要素呢?这篇文章,对互联网商业模式以及相关的一些概念做一下更简单易懂的解读。商业模式的定义
关于商业模式的定义,很多人给出了不同的理解。在这里我来做下整理,分析出一个更全面且更容易理解的解释。
商业模式描述了企业如何创造价值、传递价值和获取价值的基本原理。--《商业模式新时代》
为实现客户价值最大化,把能使企业运行的内外各要素整合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高效率的具有独特核心竞争力的运行系统,并通过最优实现形式满足客户需求、实现客户价值,同时使系统达成持续赢利目标的整体解决方案。--《商业模式》
在我看来,商业模式就是你如何赚钱,其核心就是三个问题:你卖什么?怎么收费?怎么卖?--《创业36条军规》
一句话,商业模式就是你能提供什么样的产品,给什么样的用户创造什么样的价值;在创造用户价值的过程中,用什么样的方法获得商业价值。--《周鸿祎自述:我的互联网方法论》
从上面的摘选可以看到,人们定义商业模式时,基本上会从两个层面来讨论:公司层面和产品层面。本文分别从这两个层面,对商业模式进行解读。
从公司层面解读商业模式
从公司层面,商业模式包含了公司运作的方方面面,《商业模式新生代》中将公司的商业模式总结为了9个版块,每个版块都代表公司运营中的核心事务。在这里将其简化,可以理解为四个核心要素:
产品:公司能提供哪些产品、服务、解决方案。
资源:公司所拥有的有竞争力的资源有哪些,比如技术资源、合作资源、政府资源、内容资源、业务资源。
客户:公司面向的目标客户群体,建设了怎样的销售渠道体系,客户关系怎样。
钱:公司的成本结构、收入来源、资本增值等跟钱有关的事务。
由于不同公司所拥有的各要素的资源和能力不同,所以才出现了各公司多样化的商业模式。那么,公司层面的商业模式,可以通过这四个要素进行归类,比如资源驱动、客户驱动、产品驱动的商业模式。下面举几个例子:
客户驱动的商业模式:一些公司没有核心产品、核心技术,要么提供一些没有技术门槛的产品和服务,要么其它公司的产品和服务。这样的公司更依赖于建设有力的营销体系维持客户关系构建商业模式。比如常见的提供网站建设的公司。比如一些提供项目外包开发、设计服务的软件、设计公司。还有一些专门为客户提供广告推广、运营的公司。这些公司的特点是:大多以接客户项目单生存。
资源驱动的商业模式:一些公司占有着得天独厚的资源,利用资源优势研发产品、提供服务、甚至获得项目订单,以资源为基础构建商业模式。一些有特定资质(牌照)的企业拥有业务资源优势,比如电信运营商、出租车公司。一些基于高校的企业拥有技术资源,比如科大讯飞、清华紫光。一些有行业积累的企业拥有内容资源。一些有政府关系或大企业关系的公司能够承接到大型项目。一些有业界口碑的企业(或高管)能够获得更多的合作资源。
产品驱动的商业模式:一些公司以研发解决行业(企业)、用户问题的产品、服务、解决方案为核心目标,利用产品的低成本可复制性构建商业模式。产品主要分为实体产品和虚拟产品两类。实体产品主要是需要生产制造的产品,比如玩具、书籍、消费品等。虚拟产品主要是以人的体力和智力转换成的产品和功能,比如电子游戏、培训课程、手机话费等。另外还有平台类的产品,用于整合多方用户需求为多方带来价值,比如百货商店、电影院、淘宝、滴滴出行等。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到,不同的企业通过不同商业要素驱动构建的商业模式,都有着不同的特点。但是无论是资源驱动、客户驱动还是产品驱动,其它的商业要素都是不可或缺的,尤其是“钱”这个核心要素。一个成熟的企业必须要考虑成本、收入、增长等跟钱有关的问题。
从产品层面解读商业模式
从产品层面讨论商业模式的前提条件是这个公司是以产品驱动的公司,其产品是自己研发并做为公司核心业务。由于目前实体产品业务也在逐步互联网化,而互联网产品已经有很多成熟的方法论来支撑互联网产品的商业模式逻辑。所以这里主要讨论互联网产品的商业模式。
在我看来,一个产品的商业模式可以拆分成用户价值、盈利模式和运营方式三个基本要素。比如,我们在讨论搜房网这个产品,会说它是一个“房产交易资讯类平台”。其中包含的信息是“房产交易资讯”--用户价值、“平台”--运营方式,而盈利模式可以进一步分析得出“广告”、“基于流量的交易分成”等模式。
下面详细说明一下这三个基本要素:
用户价值
这个产品是什么样的产品,满足了用户怎样的需求,为用户提供了哪些价值。对于用户价值的分析,首先要分析用户场景确定目标用户群体,然后分析用户需求找到痛点并分析需求的质量,然后设计产品的核心功能如何去满足用户的需求,最后要跟其它满足需求的产品(方案)相比较,建立竞争优势。
一个优秀的产品在用户价值方面应该满足三个条件:抓住用户的痛点、用户需求质量高(广泛、高频、刚需)、与其它产品(方案)相比更有竞争力。
拿滴滴最早推出的打车功能来举例。分析用户打车的场景:最早打车要么在路口拦车、要么打出租车公司电话叫车,这个场景带来的问题有:
不知道附近有没有车,不确定等待的时间。(或者附近恰好有车,前一个路口转走了的杯具)
高峰时间很难打到车。
多个人在同一地点打车时,有人不遵守秩序抢车。
拦了车之后,很有可能是黑车,跟乘客讨价还价。
招手拦车效率低,很有可能出租车看不到而错过机会。
分析以上五个问题,不难发现,前两个问题是用户迫切想要解决的问题,是打车这个用户场景的核心痛点。
接下来,分析这个需求的质量:
打车难的问题不是个例,是很普遍发生的现象--需求范围广。
很多人每天都要打车,甚至一天打多次车--需求频度高。
不打车的话就要挤公交、挤地铁,对于经济条件可以的用户来说是最好的代步选择--刚需。
所以,打车这个场景是一个广泛、高频、刚需的需求场景,需求质量高。
然后我们看看产品功能的设计是否解决了用户的问题:
用户打开APP后就能看到附近有哪些出租车,距离多远一目了然。
高峰时间可以提高价格叫车,以金钱换等待的时间。
以在线抢单的形式,出租车与乘客建立一对一的契约,解决了不遵守秩序抢车的问题。
出租车的信息在APP中都有认证和备案,排除了黑车的可能。
下单后出租车司机会主动电话联络乘客,确定位置,不会出现错过的问题。
最后,分析一下滴滴打车产品的竞争力,相比传统的招手拦车、电话预约的方式,利用手机APP打车更加便捷、效率更高,解决了很多传统打车时遇到的麻烦,竞争力更强。
盈利模式
关于产品的盈利模式,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话题,除了直接用于买卖的商品模式之外还有很多的花样,直接的、间接的、不可告人的... ...。为了能够更方便理解,在这里用最简单的方式将其分成“免费”、“付费”两种。
免费模式:
免费模式是互联网产品最常见的盈利模式。需求强调的是:这里讨论的是产品的“盈利模式”,不是“营销手段”(不是免费送个小礼品什么的、或者免费做个小项目拉住客户下个项目再赚回来什么的)。免费模式可以细分为:免费+广告的盈利模式、免费+流量的导流模式、免费+增值功能(服务)的盈利模式。
免费+广告:这是互联网最早的一种盈利模式,搜索引擎、门户网站、功能网站大多都利用这种盈利模式。无论是融入到产品中的闪屏广告页、还是损害体验的突兀的广告位,还有搜索推广、软文推广等,都是广告的一种呈现方式。
免费+流量:基于庞大的人口红利,很多软件的目标已经从单纯的付费模式转移到流量模式。流量模式的变现途径有很多,为其它产品转移用户,为服务提供商导流意向客户信息,为其它产品获取曝光,为线下服务提供商引流订单。
举几个例子:
滴滴出行的“发现”功能里,是在向各合作产品提供的服务导流。
装修管家的“申请免费报价”功能,目的是为了采集意向用户的信息,之后传递给合适的装修服务商。
驾考宝典的“百宝箱”功能里面,放置了很多与驾考功能没有任何关系的产品和服务,是为了基于其APP的高流量进行导流。
免费+增值功能:免费增值功能的利用方式也比较丰富。比如AppStore中:
提供免费的Lite版和付费购买的Pro版。
直接使用会员年费(或一次性VIP会员费)获得增值功能。
让用户直接购买一些增值功能(或服务)。
以虚拟货币的形式让用户购买增值功能。
游戏也会采用免费+付费道具的方式盈利。
付费模式:
付费模式主要为销售实体或虚拟的“商品”。以电商模式和App Store为代表的虚拟商城两种模式。用户付费购买的都是有价值的商品:实体商品、APP、书籍、音乐、游戏等虚拟内容。
运营方式
在确定了“产品为用户提供什么价值”和“如何通过产品盈利”两个要素后,策划运营方式实际上就是解决“通过怎样的方式能把产品送到用户手中”和“通过什么方式能让用户使用付费功能”这两个问题。根据产品的不同盈利模式,不同公司制定的运营方式也是不同的。
基于用户:
互联网产品最核心的资源就是用户,服务好用户是第一要务。用户运营的核心指标是用户量和用户的活跃度。所以产品运营的重点要放在“如何吸引更多的用户使用并留住他们”和“如果让现有用户更频繁的去使用”这两个问题上。
基于内容:
对于以内容为主的资讯类产品、阅读播放类产品,其核心价值在于内容的质量,不仅要把握好优质内容的来源,有时还要自己生产内容。内容运营的工作主要是内容的生产、整理、分发。一些其它品类的互联网产品,有时也会利用内容运营增加用户粘性,提升推广效果。
基于数据:
很多互联网产品对于数据分析非常重视,通过数据分析可以总结出用户的使用习惯、反馈产品的功能设计优劣,分析出用户使用的频度和粘性。通过数据分析的结果,可以指导产品的下一步功能研发目标,营销活动的侧重点,甚至调整产品的方向定位。
篇8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 生态系统
随着3G业务的推广和三网融合的推进,学术界和产业界陆续开展有关移动互联网的研究与讨论.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对移动互联网的研究成为热点。本文就我国移动互联网现状和发展趋势详细阐述的基础上,分析移动互联网发展所面临的挑战、提供的市场空间和商业机会。
一、移动互联网概述
移动互联网是基于移动通信技术,广域网、局域网及各种移动信息终端按照一定的通讯协议组成的互联网络。广义上指手持移动终端通过各种无线网络进行通信,与互联网结合就产生了移动互联网。
移动互联网是移动通信和互联网两者的结合,在知识结构上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结合,其首先体现了移动互联网对人文社会科学各学科的融合贯通。其次体现了移动互联网与计算机科学、通讯工程、电子商务、市场营销、服务科学、应用经济学、数字媒体、传媒学科等多学科交叉,知识融合,技术集成。
和桌面互联网相比,移动互联网发展速度快、规模大,3G网络、社交平台、视频、网络电话,再加上日新月异的移动装置,移动互联网代表五大趋势的融合。移动与桌面网络用户使用模式的巨大差异,不仅意味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也意味着传统的互联网商业模式改变,为学科建设、商业竞争、技术革新各方面提供了更多新的市场空间和发展机遇。
二、移动互联网的生态系统
“商务生态系统”这一概念首先是由James F Moore在他的著作《The death of Competition:Leadershipand Strategy in the Age 0f BusinessEcosystem》中提出的。这个概念的灵感来自于自然界的生态系统。James F Moore指出商务生态系统正是模拟了自然生态系统中的机制。企业作为有生命的经济实体,同时还作为经济细胞,组成和推动着整个国民经济乃至整个国际经济的发展,形成一种功能协调、优势互补、和谐增长的共生共荣的生态环境。
随着移动通讯业与互联网业务的逐步融合,移动互联网生态圈带动了原有产业链从产业链向生态系统的变化。移动互联网的产业链主要包括终端制造商、移动运营商、信息服务提供商、内容提供商、芯片厂商、手机操作系统厂商、手机浏览器开发商、业务平台开发商、应用开发商等,基本上可以归纳为移动终端提供商(手机厂商)、电信运营商、服务提供商及内容提供商(IT厂商)。其关联如下图1所示:
自从苹果开创了产品形态的生态体系之后,各厂商开始争相模仿,当今正在形成的主流移动生态系统有:苹果的iOS生态系统、谷歌Android生态系统、微软(及诺基亚)的Windows Phone生态系统。
iOS是苹果的私有移动操作系统,最初是为iPhone开发的,现在主要是给iPhone、iPod touch、iPad以及Apple Tv使用。从操作系统、终端硬件的生产到软件平台,苹果对其有绝对的主导权。如下图2所示,lOS的成功除了本身领先的用户操作体验外,更在于苹果以AppStore模式团结了大批开发者,至今已为iOS设备开发了超过30万款应用,使得iOS终端的功能得到不断强化和完善。
谷歌公司于2007年11月Android手机操作系统,后转由开放手机联盟(OHA,OpenHandsetAlliance)开发,联盟成员包括终端制造商、移动运营商、芯片公司、软件公司,整体上仍由谷歌主导。由于是开放的平台,Android获得了众多终端厂商、移动运营商的支持。如图3所示,Android平台拥有松散的生态体系,由终端及硬件制造商、软件开发商(内容服务提供商)、运营商等产业各环节参与,生态圈的自由度高。由于该生态圈自由度高,具有高度可定制的主界面,因而创造出各个品牌的差异。
为了改变之前Windows Mobile系列发展的颓势,微软于2010年2月了全新的Windows Phone 7手机操作系统,简称WP7。主要的生产厂商有三星、HTC、LG。随着微软与诺基亚的战略结盟,将转由双方共同主导Window Phone系统。两家公司期望通过互相之间高度互补的资产和专长将Windows Phone打造成为“第三个生态系统”。
目前,手机厂家和用户在服务使用选择存在差异偏好,Android、iOS、Windows三大生态系统的全球市场格局还在不段变化,2011年易传媒统计,全球移动用户应用率如下图4所示。
我国移动互联网发展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第29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最新数据,如下图5显示,截止2011年12月底,我国移动互联网市场用户规模已达到3.6亿,全年市场规模达到851亿元,预计将在2012年再增长148.3%,跃升至976亿元。这标志着我国的移动互联网已经进入到全面发展的时期。当前我国移动互联网发展呈现出如下几个特点:
1、网络带宽不断提高,无线宽带广泛部署
从全世界的情况看,3G无线宽带已经日益普及。2011年,我国手机网民的规模为3.6亿人,而接入3G网络的用户总数为1.28亿,3G网络渗透率达到13.0%。同时4G网络技术已经成熟,目前美国4G网络在大城市已经进入试运营阶段,在未来5年内将广泛部署,实现98%的覆盖。而我国则在2010年底,由工信部宣布正式开展TD.LTE试验网规模试验,在上海、北京等7个城市建设试验网。
2、智能无线终端设备爆炸式增长
以苹果lOS和Google Android操作系统为主导的智能手机、ipad、智能电视技术的不断更新,极大地带动了连接移动互联网的智能无线终端的爆炸式增长。到2011年底,全球智能手机的出厂数目已经超过了台式机的数量。目前,美国手机中超过一半都是智能手机,而我国2011年智能手机出货量已经接近3千万部,市场占有率大约20%,相比发达国家还有很大发展空间。
3、移动互联网应用日益丰富,推动移动网络的发展
当前移动互联网的应用以个人娱乐、游戏等为主,同时移动社交网络、多媒体视频应用、基于位置的个性化搜索和信息服务应用以及移动电子商务应用正在迅速增长,这些在线式移动式应用大大加快了移动网络的使用。预计未来5年内,多媒体数据流量,特别是视频数据流将占到移动互联网络的70%左右。
4、移动互联网实现技术多元化
移动互联网是电信、互联网、媒体、娱乐等产业融合的汇聚点,移动互联网的实现技术多样化是一个重要趋势。其中表现在网络接入技术多元化、移动终端解决方案多样化,网关技术推动内容制作的多元化,网关技术的发展极大丰富了移动互联网内容来源和制作渠道。
5、移动互联网商业模式多元化
成功的业务,需要成功的商业模式来支持。移动应用的商业模式更为丰富,也更有挑性和想象力。目前,流量、图铃、广告这些传统的盈利模式仍然是移动互联网的盈利模式的主体,而新型广告、多样化的内容和增值服务则成为移动互联网企业在盈利模式方面主要的探索方向。
6、移动互联网参与主体的多元化
移动互联网时代是融合的时代,是设备与服务融合的时代,是产业间互相进入的时代,在这个时代,移动互联网业务参与主体的多样性是一个显著的特征。技术的发展降低了产业间、以及产业链各个环节之间的技术和资金门槛,推动了传统电信业向电信、互联网、媒体、娱乐等产业融合的大ICT产业的演进,在产业融合和演进的过程中,不同产业原有的运作机制和资源配置方式都在改变,产生了更多新的市场空间和发展机遇。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智能终端普及范围不够和渗透率低,市场占有率尚未达到50%。(2)移动互联网数据流量急剧增长,而目前运营商的网络建设滞后,无形中增加了移动互联网的运行成本。在宽带移动网络技术还不太成熟,特别是4G网络还有待开展部署。(3)移动互联网应用的软件支撑平台薄弱,还需继续和云计算技术紧密结合,适应超量移动“云”终端接入的需求。(4)移动互联网服务内容与应用方面还不够丰富和个性化,尚不能满足用户的多样性需求,缺乏优质应用和服务应用。(5)与国外业已形成的移动互联网络生态环境比,我国的产业生态环境还不太成熟,尚未形成综合系统、终端、内容和服务共同组成的垂直生态系统。
三、我国移动互联网当前问题与机会分析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传统的信息产业运作模式正在被打破,新的运作模式正在形成。对于手机厂商、互联网公司、消费电子公司和网络运营商来说,这既是机遇,也是挑战。移动互联网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影响可表现在如下几点:
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对我国社会经济产生深远影响。传统互联网多数应用将逐步转化为移动互联网的基础型应用,移动互联网应用服务的不断细分扩大了互联网企业的生存空间,促使移动互联产业联盟形成。移动互联网保证了企业可以与客户随时随地的联系,所有原有的传统应用都将建立移动化,面对移动改变生活的现状,企业必须改变营销策略,必须调整自身策略以适应这种状况。移动互联网可以满足客户的多元化、个性化的需求,可以使人们随时随地享受自己需要的服务,利用生活中的琐碎时间上网购物、手机搜索、手机游戏、GPS定位等等,大大的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从本质上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和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对整个社会经济和文化产生深远的影响。
基于以上分析,我国移动互联网需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扑捉移动互联网带来的各种机会:
1、移动互联网的自主技术
根据统计显示,有47.4%的互联网用户认为,网速是移动互联网发展急需解决的问题;有49.7%的移动互联网用户认为网速是移动互联网发展急需解决的问题。终端用户的不普及,终端及硬件不够匹配,不能提供很好的用户体验,甚至不能支撑关键功能,移动互联网就很难发展壮大。宽带无线和下一代互联网自主技术的研发,我国以IPv6路由器为代表的关键技术及设备产业化已初成规模,在此基础上,我们要研发自己的移动操作系统,中间件技术及企业级终端应用技术,形成从核心网络设备、软件到应用系统等较为完整的产业化体系,为中国参与全球下一代互联网产业竞争奠定了坚实基础。
2、移动互联网的自主产业生态
目前,移动操作系统工形成Android、lOS、Windows Mobile三大阵营,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一定的产业生态系统。中国移动也开发了开放式手机操作系统(OMS),正式基于TD制式的OPhone智能手机解决方案,但我国自主的生态产业还很薄弱。企业移动应用大部分是将企业中基于PC的应用延伸到移动终端上,而基于移动终端特点建立的原生态产业非常少。移动互联网的原生态应用开发难度大,部署难度和推广难度也很大,正因为如此,才能带来更大的商业创新,带来更大的市场价值。目前企业级移动应用市场刚刚起步,产业链各个环节的竞争格局远未成熟,面对这一历史机遇,我们要大力发展自主移动生态产业,争取在将来的移动互联的生态产业系统中占据有利的竞争地位。
3、商业模式和服务创新问题
从商业价值层面上来看.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绝不是简单商业价值的迁移,其更多的是从用户行为习惯、应用呈现方式、应用承载内容、系统性解决方案、实时性应用方案等多个角度带来的产业剧烈变革。由此所承载的产业价值的凸显’更是呈几何式的爆发增长。商业模式的研究一定要考虑客户属性、业务形式、产业链参与者和市场特征。移动互联网商业运作模式可以分为以下6种:“终端+服务”一体化商业模式、“软件服务化”商业模式、广告商业模式、电信与广电双网运营商业模式、FON类商业模式、传统移动增值商业模式等6类。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传统的信息产业运作模式正在被打破,新的运作模式正在形成。对于手机厂商、互联网公司、消费电子公司和网络运营商来说,这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4、移动互联网的安全与管理
移动互联网快速发展带来日益突出的网络安全问题。互联网上原有的恶意程序传播、远程控制、网络攻击等传统网络安全威胁向移动互联网快速蔓延。移动互联网终端和业务与用户个人利益的关联度更高,大量的用户,海量的数据,用户隐私、文化管理与垃圾短信等使移动互联网面临着管理方式、管理手段的挑战。安全问题及管理问题是移动互联网必须面对解决的问题。
5、社会经济良性融合问题
移动互联网为现代服务业搭起了广阔的服务支撑平台。各种传统的服务业或新产生的新型服务业,要依靠以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全面支撑去能满足人们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获得可需的服务。在发展现代的服务业的此基础上,努力沿产业链向下沿伸,推进农业、工业的信息化,推动和改造这些行业向现代服务业发展,实现农业、工业与信息业的融合。
本文作者:
杨晴虹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篇9
移动互联网是移动通信和互联网从终端、技术到业务的全面深入的融合。移动互联业务是当今世界发展最快、市场潜力最大、前景最诱人的业务。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的2014年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年底,中国网民规模达6.49亿;互联网普及率为 47.9%,人均每周上网26.1小时。中国 4G 用户总数达 9728.4 万户, 4G 网络的推广带动更多人上网;根据调查,2014年新网民最主要的上网设备是手机,使用率为 64.1%。手机即时通信由于其随身、随时、拥有社交属性和可以提供用户位置等特点,已经从单一的通信工具演变成支付、游戏、O2O等高附加值业务的用户入口,同时,以其庞大的用户基数为其他服务提供了巨大的潜在商业价值。
移动互联网不是简单的移动+互联网,它有很强的乘法效应。移动互联网具备了互联网的基础特征,如开放性、创新性、信息共享性、用户需求长尾化、交互性等;但是移动互联网又具备不同于互联网的本质特征,如便携性、身份可识别性、可定位性三大特征。移动互联网经济本质上是一种“离散眼球经济”。身份可识别性特征决定了移动互联网创新的一个重要方向,即基于用户身份的信息交互和社交应用,移动支付、优惠券下载、移动电子商务等也将获得巨大的发展空间。可定位性决定了移动互联网具有更大的商业价值。位置信息和身份识别的融合应用,可催生出移动信用服务、精确广告推送、基于位置的SNS等更多、更有趣的应用。
移动互联网开启一个新时代,它正在深度改变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移动互联网商机巨大。从大型机到小型机到PC再到桌面互联网,每个时代都创造了比上个时代更多的财富。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用户规模和使用场景的井喷式增长,将会带来更多的业务发展与创新机会。
在此背景下,传统的互联网企业如腾讯、新浪、盛大、搜狐、百度等都不同程度地在布局移动互联网,原有的SP业务部门在转型为移动互联网部门。大量创业者、互联网从业者甚至是传统领域的企业都在积极进入,这种投融资热度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将得到持续。
移动互联网的未来发展方向是更加社交化、本地化、移动化。资本市场正喷出互联网社交化的热浪。移动互联网社交化对电信运营商流量经营很重要。从用户的角度看,移动SNS是用户信息最密集、用户付出时间最多的平台式应用;从运营商的角度看,UGC内容是移动互联网流量的主要来源,而SNS又是UGC的主要来源。在移动互联时代,电信运营商应如何有效地开展业务经营呢?
电信运营商战略转型初见端倪
中国正从传统工业时代迈入移动互联时代,商业逻辑正在切换。在工业经济时代,稀缺资源是生产资料与货币,企业成功的关键是是产品规模化与市场细分化。由于电信运营业天然的规模经济特征,运营商必须成功地穿越行业“规模化”拐点,否则难过衰落或被吞并的下场;但基础业务同质化竞争,又必然要求企业实施差异化增值;电信运营商不可能长期安全地维持在规模化阶段,它必然要跨越多样化拐点。在移动互联时代,稀缺资源是客户的时间与注意力,企业成功的关键是客户黏着化与业务平台化。在移动互联企业的成长初期,规模化的用户注意力是最重要的,因此通过新闻、游戏、社区等各具特色的应用快速形成用户流量规模,是跨越的关键;但做到这一点还不够,企业为构建核心竞争力,还必须充分利用新经济价值要素的高度关联性,企业的商业模式必须建立在对价值链的整体理解与运用上,即打造合作共赢平台以支持价值链各要素的协同配合。
在移动互联时代,电信业将发生诸多结构性变化。在传统电信1.0时代,客户对通信的需求,主要限于语音。从语音到短信,也是在通信方面的创新。运营商提供的业务主要是与网络合一的标准化通信业务,如语音、短信,网络上的内容来自通信双方。通信双方均属于买方市场,电信运营商作为卖方为一个具有外部性的群体提供服务。在新电信2.0时代,客户的需求主要是信息需求。电信与互联网的融合,满足的是客户获取信息的需求;从固定互联网到移动互联网,则是顺应了客户信息需求个性化、碎片化的趋势。运营商提供的业务主要是与网络分离的个性化信息业务。供需双方处于平台的两端,形成两个市场。电信运营商作为平台组织者连接着两组群体,以帮助双方接触获利。
在移动互联时代,电信运营商纷纷启动转型战略。随着商业环境的演变、客户需求的变化、产品价值的变化与价值链的变动,电信运营商需要对企业发展战略进行再定义。
面对移动互联网给中国的电信运营商带来的威胁与机遇,中国电信开启了转型战略:从固网运营商到全业务运营商,带来能力边界的扩展;从ICT到3I转型体现了对转型的新认知――成为综合信息服务商。事实上,电信运营商转型战略的背后,都隐藏着对客户价值的深度挖掘。
中国移动也适时提出了业务转型的发展战略。但中国移动高举转型的旗帜唱了许多年,似乎至今还不太成功。竞争对手联通与苹果的合约机,拉走了移动不少中高端客户。腾讯公司的微信一开通,中国移动突然发现,业务还可以这样做,真正的竞争对手原来是腾讯等一批有极强实力的移动互联平台商。
其实,中国移动一直在积极推动企业转型。中国移动的发展战略定位,从早期的移动通信专家、到移动信息专家、再到现在的移动改变生活,反映了中国移动价值定位的不断超越。新电信时代可以说是变革转型的时代。但在这个过程中,不彻底的客户导向、组织利益再分配、专业障碍等多种挑战可能会严重威胁中国移动的战略转型。中国移动呼唤高水准的变革转型领导力,否则很难应付复杂多变的格局。
大凡成功的企业转型,除了要求变革领导者具备成熟的心智模式外,还需要参与转型者设计一套高水准的变革转型方案、并赋予足够的资源整合权力。现在,4G牌照发放了,在技术层面可以说中国移动、电信、联通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就看谁能在战略转型的路上走得更快。
电信运营商业务模式之变
在移动互联时代,电信运营商业务运营的成功模式可概括为“1234”。
“1”:打造1个移动互联时代的品牌。
在移动互联时代,客户需求与传统话音时代有显著的不同。这要求电信运营商要构建移动互联时代的品牌,作为整体业务的精神统领,开展全业务运营。
“2”:坚持以客户为导向,创建合作共赢平台。在移动互联时代,客户与合作伙伴都是电信运营商重要的服务对象,合作伙伴也是电信运营商最重要的客户。
移动互联时代下的合作平台是开放、共享、共赢的平台。平台模式最有可能成就产业巨头。全球最大的100家企业里,有60家企业的主要收入来自平台商业模式,包括苹果、谷歌等。平台模式的精髓,在于打造一个多主体共赢互利的生态圈。未来的平台之争,一定是生态圈之间的竞争。百度、阿里、腾讯三大互联网巨头围绕搜索、电商、社交各自构筑了强大的产业生态。
“3”:在移动互联时代,电信运营商业务领域将着力向3个方向延伸:横向产业价值链整合,纵向技术一体化融合,前向客户深度运营耦合。
国际案例表明,电信运营商的横向产业价值链整合,主要从传统的网络运营向上游内容创编与整合端延伸;纵向技术一体化融合,主要表现为从传统的固网、移动网逐渐扩展到互联网、广电网;前向客户深度运营耦合,即基于客户需求把握创新商业模式如手机广告(第三方收费)、电子支付(佣金)、位置服务(搜索+广告收费)等。
“4”:在移动互联时代,电信运营商应在四大关键领域强力推进:终端、应用、平台与管道。
终端。用户价值实现的引擎。在移动互联时代,消费者决策发生了变化。消费者购机入网过程:先选终端,后选运营商。3G时代,手机终端制式与运营商几乎成了一一对应关系。在智能手机的销售环节,3G智能手机的功能越来越强大、应用越来越丰富,需要专人在销售现场进行一对一的辅导。相应地,运营商的业务销售重心应从销售套餐转到销售手机,渠道重心从营业厅转向社会渠道,营业厅的重心从业务受理转到手机销售。
应用。持续激发用户需求。传统PC端的内容和应用基本上都已经平移、延伸到了移动互联网,两者在业务内容和体验方面趋于接近,而且移动互联网产品推出更快速、接入更方便。移动互联网,尤其是移动终端的独特优势(地理位置、摄像头、重力感应、麦克风、触摸屏等),与传统互联网相结合,带来无穷的创新空间,也蕴藏巨大的商机。由于智能手机的流行,现在的APP多指智能手机的第三方客户端;由于具备一键直达的易用性和更好的用户黏性,使得客户端成为移动互联网的应用主体。 在移动互联时代,有四大重点应用――应用商店、社交应用、位置服务与移动支付需要运营商重点布局。
平台。商业模式创新的助力。平台使开发者和消费者双边的需求都会得到更加充分的匹配。平台模式将大大拓宽移动互联网商业模式的内涵和外延。其商业模式的侧重点升级为构建包含内容、应用和终端的商业生态,盈利模式更多元,内容应用更丰富。运营商通过平台运营实现用户统一体验,通过账号经营实现多产品之间互联,可以掌握越来越多的用户消费行为和时间份额,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管道。提升用户体验的基础。智能管道不仅与流量经营、三网融合以及智慧城市等现实需求相联结,而且与业务转型相关;电信运营商需要汇集各种要素资源,在业务与终端等环节注入智能元素。 在智能管道建设上,电信运营商需要重点围绕四大环节做工作:感知、管控、分发与平台。
篇10
过去,在各行各业还未触及互联网时,不论是“To B”业务还是“To C”业务,安全行业的服务宗旨是保障“网络安全、终端安全、数据安全”,这时候的安全业务形态是机器对机器,视之为传统安全。今天,现实中的各类生活服务纷纷搬上了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安全行业服务的对象由机器转向人,保护的对象也变成人在互联网上的各种行为;与此同时,安全业务也变成以服务的形式呈现,视之为互联网安全。可以看出,互联网安全包含两层含义,一层是服务其它行业的互联网化进程,一层是安全行业自身的互联网化。
安全行业要服务好各行各业的互联网化转型,首先需要对互联网化有正确的认识。网秦移动有限公司执行副总裁李宇在接受《互联网周刊》采访时表示,信息时代进化到高级阶段就是互联网化,它是生产关系的一次革新。“互联网企业的核心是为人服务,可以从它是不是面对人,是不是服务型来判断。”他说。
互联网化进程实质上是业务形态和商业模式的改变。从根本上讲,社会上所有的需求都来自于“人”,互联网化意味着企业开始行使更深层次的使命。安全领域不乏这样的企业,致力于推动中国互联网诚信体系建设的第三方组织――安全联盟,便是一个维护互联网安全环境,保护网民权益的“互联网形态”的践行者。
互联网化是破旧立新
“互联网化不是将互联网当成一个工具或技术来附加到传统行业上,而是要进行一次产业革命。这样的革命甚至涉及到很多人们生活层面的东西。”李宇认为,互联网化需要对生产关系作出改变,传统的工业化组织的形式不再适应互联网化的需要,而且最重要的是商业模式和组织结构的改变。他说:“应该是彻头彻尾的改变,我个人不看好传统企业的‘转型’,很难从内部转,只能重新立一套。利用以前的积累,把新的生意和新的组织重新立一套队伍。”
不过网秦不需要面对这样的问题,因为其从创立伊始便定位于一家移动互联网服务商。网秦旗下拥有FLMobile、国信灵通、睿峰科技3家全资子公司,其业务包含4大块:移动广告、移动游戏、企业移动化和移动安全。据李宇介绍,网秦的战略是“平台化、多元化”,最早专注于移动互联网安全,随后走向多元化。
“互联网公司是服务人的,在服务人的体系下把不同的业务都加进来。安全业务跟我们外延的业务都有关联,比如进入企业市场是因为移动安全在企业领域的表现;涉足广告是因为原来的应用带来流量,”李宇说,“我们帮助人们实现Killing Time和Saving Time,倡导安享移动生活。”
不过,李宇并不认为传统企业都要互联网化。“未来,传统的商业模式和互联网商业模式不会统一成一个。我的核心观点是说,互联网不会替代传统行业,因为客户的需求不一样,客户有哪一类需求,哪一类商业就会长久地存在下去。传统企业不愿意采用的方式不代表落后,互联网模式不代表高明。”但他同时强调,“(理想的)未来应该是服务化的,但求所用,不求所有。”
互联网化强调服务,驱动企业由过去的以业务为主转向以客户为主。对大众而言,这种转变带来了最繁荣的“To C”经济。同时,互联网原有的安全秩序也被打破,迫使安全交付模式发生改变。
围绕互联网消费者的安全服务
“在安全联盟看来,互联网安全并非是纯技术的安全。”安全联盟总负责人代柏阳谈到传统安全和互联网安全的区别时如是说。
代柏阳同时还是北京知道创宇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成都分公司总经理,这是一家提供网站安全云监测及云防御的企业。知道创宇与腾讯、百度、金山同为安全联盟成员,宗旨是构建一个跨企业、跨行业的互联网安全标准,向网民(消费者)提供一个更好的网络安全消费环境。
代柏阳表示,企业和消费者都是互联网安全要保护的对象。越来越多的网络泄密事件说明,企业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正变得紧密。安全联盟建立了一套互联网征信认证体系,积累了2000多个行业内中小企业网站的认证信息。认证结果输出至6.5亿网民的联盟网络平台,通过QQ、浏览器、移动客户端、搜索引擎等平台,将认证数据应用于B2C、搜索引擎、社交媒体、金融平台,用于解决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互信关系,从而促成交易,规避风险。同时打击对企业有侵害的网络欺诈、假冒商品、商标、服务等侵权行为,从而双向保护消费者和企业的权益。
传统安全是以盒子的形式,完全通过技术手段实现安全防御。然而,互联网安全不完全是利用反恶意软件技术、入侵检测技术、Web漏洞扫描等方法建立黑名单,还要通过认证建立可信的白名单。代柏阳举例说,搜狗号码通使用安全联盟的数据,告知用户哪些是骚扰电话,哪些是来自正规公司的电话。
传统企业的互联网化在繁荣了互联网经济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小的问题,即如何唤起这些互联网企业的责任感?代柏阳认为,目前的互联网安全面临两大问题:一方面是“阳光下”的诚信缺失,比如大部分商城的商品评价体系名存实亡,消费者无法通过评论去识别商品或商家的服务;另一方面是“阴暗处”的勾当泛滥,仿冒、钓鱼网站造成的经济损失已达到300亿元人民币。
安全联盟希望将安全的标准和已有的数据推广开来,为各种终端展示统一的信用结果,给予消费者仿冒网站提醒,并给消费者提示真实可信的网站的链接,把消费者从一个欺诈的场景中带到安全的场景中去。通过这样的方式,浙江卫视、湖南卫视保护了它们的观众。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互联网营销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