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二级预防措施范文
时间:2023-06-06 17:58:1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高血压二级预防措施,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 冠心病;二级预防规范化治疗;效果随访
DOI:10.14163/ki.11-5547/r.2016.11.146
目前, 冠心病已成为人类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且随着人们生活环境的变化, 其发病率也呈显著上升的趋势[1]。因此, 探寻一种有效的预防措施强化冠心病的临床疗效十分必要。本文对纳入研究的34例冠心病患者应用了二级预防规范化治疗措施, 收效显著,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8月~2015年8月收治的68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根据双盲法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 每组34例。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确诊;对本次研究内容知情, 已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严重造血系统或消化系统疾病;合并严重血管疾病或四周血管栓塞;甲状腺疾病;支气管哮喘;心动过缓;无法配合随访。研究组男20例, 女14例;年龄40~78岁, 平均年龄(62.5± 12.7)岁;合并症:高血压20例, 高血脂20例, 糖尿病22例。对照组男21例, 女13例;年龄40~77岁, 平均年龄(62.6±12.5)岁;合并症:高血压20例, 高血脂20例, 糖尿病21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合并症等一般资料对比,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冠心病治疗方案, 建立个人随访记录档案, 并实施治疗干预指导。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实施二级预防规范化治疗措施, 具体方法:①了解患者的病情状态与生活方式, 例如:有无吸烟、酗酒、不爱活动及不规律饮食等不良生活习惯, 以及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冠心病家族史。②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进行二级预防药物治疗, 药物包括:降血脂药物阿托伐他汀(10~20 mg/d, 口服)或非诺贝特(100 mg/d, 口服), 阿司匹林(100 mg/d, 口服), 降压药物硝苯地平(30 mg/d, 口服), β受体阻断剂美托洛尔(20 mg/d, 口服), 复方丹参滴丸(10丸/次, 3次/d, 口服), 药量视情况增减, 嘱患者坚持用药。③根据美国心脏学会/美国心脏病学学会(AHA/ACC)二级预防方法开展规范化冠心病管理措施纠正患者的不良生活方式及负性情绪表现, 讲解疾病的防治措施, 并嘱其定时用药与到院复查。针对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患者, 应认真叮嘱其坚持服药, 不可自行调整药量。每天测量1次血压, 并注意做到“定时、定位、定人、定血压计”四定标准, 每1~2周测量血酯、血糖1次。④指导患者清淡饮食, 多摄入纤维素及维生素多的食物, 降低脂肪的摄入量, 合理补充优质蛋白, 同时戒烟戒酒, 保持情绪稳定,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⑤指导患者根据自身体质情况选择科学的运动方式, 例如:慢跑、步行、气功、自行车、太极拳、广场舞等。活动时间为20~30 min/次, 进行4~5次/周, 以此合理控制体重, 强化心血管系统的健康情况。⑥通过随访及时掌握患者的用药治疗效果与情况, 叮嘱患者定期到院复查, 并根据复查结果调整药物用量, 及时纠正患者的不健康行为, 使其明确的认识到二级预防措施的重要性与实用性。
1. 3 观察指标 观察对比两组患者冠心病危险因素的达标情况, 包括:血糖、血压、血脂及BMI达标率。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经6个月随访, 研究组血糖、血压、血脂及BMI指标的达标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3 讨论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 是指冠状动脉血管出现动脉粥样硬化改变而引起的血管阻塞或狭窄, 继而诱发心肌缺氧、缺血或坏死而致的心脏病。冠心病是危及人类健康与生命安全的重要疾病之一, 而科学、合理的防治方案可以有效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与死亡率[2]。
多项研究指出, 高血压能够加重动脉内皮的损伤, 继而进一步强化了动脉硬化的严重程度;糖尿病与冠心病的起病与发展具有密切的相关性;高血压能够直接影响粥样硬化斑块的发展与形成[3, 4]。可见, 上述三种慢性病均是诱发冠心病的重要因素。然而, 我国冠心病的管理措施尚未完善, 多数患者缺乏对疾病及其危险因素的了解与认识, 或对相关认识存在理解误区, 这就需要从临床中探寻出一种有效的预防措施来保障患者的健康质量。冠心病二级预防规范化治疗措施是一种新型的医疗服务模式, 它通过对患者实施药物指导、疾病知识宣教、合理饮食指导、运动指导、纠正不良生活习惯等措施, 有效提高了患者对疾病的认识水平, 强化了对药物治疗的依从性, 并发挥出主观能动意识, 合理规划生活方式。本文研究结果显示, 经6个月随访, 研究组血糖、血压、血脂及BMI指标的达标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综上所述, 二级预防规范化治疗措施能够有效控制冠心病危险因素的发生与发展, 减缓疾病进展, 适于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 王高频, 刘国銮, 杨雪佳, 等. 110例冠心病患者二级预防现况调查及随访分析.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2012, 28(4):314-315.
[2] 张晓峰, , 汤涌, 等.早发冠心病患者的预后研究.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2012(16):4744-4747.
[3] 张明明, 李玉东.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二级预防用药现状调查与规范化治疗随访研究.中国医药科学, 2015, 5(6):14-17.
[4] 丁军侠, 张宇梅, 郑立春.规范化二级预防对冠心病患者预后结局的影响.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 2015, 24(4):362-365.
篇2
【关键词】 冠心病 分级 预防
一、一级预防
冠心病的一级预防—即对危险因素的干预。公认的冠心病危险因素包括:男性,有过早患冠心病的家族史、吸烟、高血压、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浓度经重复测定仍
1.血压升高、高胆固醇血症和吸烟被认为是冠心病最主要的三个危险因素。目前强调在抗高血压治疗时需同时注意控制其它危险因素,因为血压升高易伴有高血脂、高血糖、纤维蛋白原升高以及心电图不正常。
2.降低血清胆固醇实验表明,只有维持较长时间的理想胆固醇水平,才能达到预防冠心病的发病或不加重冠心病的目的。建议主要通过非药物途径在人群中预防血脂升高。首先,应广泛开展卫生宣传。血清总胆固醇水平与冠心病有极显著的相关性。当总胆固醇在5.2~6.21毫摩/升(200~239毫克/分升)或(和)LDL-C为3.4~4.1毫摩/升(130~159毫克/分升)时,可采取非药物的干预,总胆固醇≥6.24毫摩/升(240毫克/分升)的高胆固醇血症者,应在医生指导下采取药物和非药物两种降脂措施。
3.宣传戒烟和劝阻不吸烟应采取各种措施向无烟社会迈进,例如,禁止青少年吸烟,提倡中年人戒烟,劝告老年人少吸或吸低毒烟等。
4.减肥 主要是减少热量的摄入和增加运动量,超重和肥胖者应减少热量。但通过极低的热量摄入或完全饥饿以达到迅速减重的方法,是不可取的。
此外,因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始于儿童及青少年时期,故冠心病的预防应从儿童开始。重点应注意不使儿童过胖,预防血压升高及阻止儿童成为烟民。
一级预防在国外尤其在美国已经取得较好的效益。国外已经有十多个国家冠心病的发病率明显下降。一级预防的主要措施有:
(1)不宜吸烟。
(2)加强体力活动锻炼。
(3)减胆固醇的摄入。
(4)定期复查血压,一旦升高时进行防治。
(5)定期检查血脂,一旦升高进行处理。
(6)保持适宜体重,防止体胖及超重。
二、二级预防
二级预防是指对已经患者冠心病的患者所采取的预防措施,防止病情发展和病情突变;预防心肌梗死及预防猝死。主要措施有以下各方面。
1.宣教群众
对于冠心病有正确认识,既要定期复查,不能麻痹大意,又不能焦虑不安,增加思想与精神上的负担。无禁忌证时,务必采取“ABC”疗法。A即服用阿司匹林,B即用β受体阻滞剂;C为降低高脂血症。
2.改变饮食习惯
见冠心病的治疗中饮食治疗。
3.加强体力活动锻炼
根据自己的习惯和爱好,选择适合自己的体力活动。体力活动锻炼以不引起症状为限。防止超负荷强力体力活动,否则会引起冠脉痉挛、心绞痛发作,甚至AMI。
4.戒烟,防止过量酗酒。
5.防治高血压
将血压控制在满意水平(根据年龄决定),年轻人将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17.3/11.3kPa(
6.防治血脂增高
通过控制动物脂肪及胆固醇的摄入,体力活动及药物治疗,将胆固醇控制在常数170加年龄的范围内,三酰甘油升高者注意减少糖类入量,控制血糖在8.3mmil/L(150mg%以内)。有效的降脂药物为他汀类与贝特类。 转贴于
7.防止突破(冠心病事件)。
三、三级预防
冠心病有意想不到的突变,为此在入洗澡间,上飞机长途旅行,赶火车过天桥时,尽量舌下含化一片硝酸甘油片,另外避免过份喜、怒、哀、乐等兴奋交感神经的活动。
对心绞痛发作或AMI所采用的预防措施,主要为:
(1)有症状的冠心病,坚持用药,最好消除心绞痛发作,应用β受体阻滞,降低血黏度及防止冠状动脉痉挛,预防心肌梗死及猝死。不论心绞痛发作、急性心肌梗死或预防猝死,β受体阻滞剂应用越早越好。有些顽固性心绞痛,须用β受体阻滞剂将患者的心率降低到能耐受的最低限度(即不引起乏力、胸闷、头晕与血压下降为限。虽然心率不到60次/min,或保持在50~60次/min,只要无自觉症状,提示可以耐受)。国内外经验证明,β受体阻滞剂可以减少心绞痛发作,减少冠心病的猝死25%~45%;急性心肌梗死及早应用有助于缩小急性心肌梗死的梗死范围达50%以上,再梗率下降35%~40%,猝死率减少20%~40%。
(2)定期健康检查,定期复查心电图,掌握病情变化。我国国家“八五”攻关课题-急性心肌梗死的二级预防证明,不仅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可以通过二级预防减少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率(服用小剂量肠溶性阿司匹林),而且急性心肌梗死的泵衰、猝死及再梗死的并发率也是可以减少的。北京7家医院对1106例急性心肌梗死,服用肠溶性阿司匹林50mg/d,β受体阻滞剂阿替洛尔、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依那普利,随诊18.8个月,心脏性猝死24例(2.2%),心衰死亡6例(0.5%),再梗死36例(3.3%),心脏事件总计66例(6.0%)。猝死率以‰/月计算,对照组、阿替洛尔组、依那普利组分别为1.7、0.55、1.16。阿洛尔组猝死率减少67.8%。再梗死率三组间无差别,分别为3%~4%。治疗组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自身增加重,对照组为0.2%,阿替洛尔组为2.4%,依那普利为4.6%。提示左室功能下降的患者疗效更明显。
国外报道,阿替洛尔使阳性的晚电位80%变为阴性;美托洛尔能使83.9%变为阴性。
参 考 文 献
[1]李莹,王抒,陈文祥,徐晨,吕敏,李健斋.多中心临床试验研究中血脂测定室间质量控制[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4,27:656-659.
篇3
冠心病预防可分为一级预防、二级预防和三级预防。
一级预防
中国有句古话叫“防患于未然”,这就是一级预防。在还未发病的时候就注重防病,把多种危险因素控制在萌芽之中,能极大程度冠心病的患病率和死亡率。
具体的预防措施有:控制高血压;早期发现和治疗血质紊乱、糖尿病;合理调配饮食,预防肥胖;戒烟限酒、控制体重;放松情绪、劳逸结合;合理安排生活;中年以后不管是否有冠心病,可以适当地服用一些益气活血的中成药,比如养心氏片等。
二级预防
冠心病的二级预防是指对已患有冠心病的患者,采取有效的措施以防止动脉粥样硬化的进一步发展,针对再梗死和猝死的一些易患因素加以防范。二级预防的目的是控制冠心病的恶化和防止并发症,使患者更好地康复,并尽量延长生命,减少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率。
二级预防包括非药物措施和药物措施两个方面。
非药物措施包括一级预防中的所有内容,但由于冠心病诊断已明确,因此在程度上要求更严格。
药物治疗措施冠心病患者应在医师指导下长期服用一些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如阿司匹林、潘生丁等,或服用一些益气活血的中成药如养心氏片等。
三级预防
篇4
高血压是心血管疾病中最常见的一种疾病,也是全世界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了解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做好社区高血压的预防和控制,对开展社区卫生服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高血压的危险因素
高血压主要为原发性高血压,占所有高血压病人的90%,是指病因未明,以血压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另一种是继发性高血压,约占总数的5-10%,是由于体内的某些疾病引起上的。在高血压患病人群中。90%找不到明显病因,但流行病学证实高血压的发生与某些危险因素有关。具体如下:
1.1 遗传因素 高血压是多基因遗传,在同一家族高血压病人集中出现,不是因为他们有共同的生活方式,主要是因为遗传因素存在。
1.2 体重超重及肥胖 体重超重及肥胖与高血压有高度的相关性。有关资料显示,超重、肥胖者高血压患病率较体重正常者要高2-3倍。我国的人群研究结果显示,无论单因素或多因素分析,均证明体重指数偏高是血压升高的独立危险因素。
1.3 不良生活方式
1.3.1 吸烟 吸烟可加速动脉粥样硬化,引起血压升高。据测抽两支烟十分钟后由于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的分泌增加,使心跳加快,收缩压和舒张压均升高。吸烟者易患高血压,而且易死于蛛网膜下隙出血,同时尼古丁还影响降压药的疗效。
1.3.2 酗酒 国外调查发现,每日饮用大量葡萄酒者,其高血压的患病率明显增加,饮酒,尤其是高度白酒,可以引起血压升高,加速动脉硬化。
1.3.3 膳食结构不合理 膳食高盐、低钾、低钙、低动物蛋白易致高血压的发生。我国人群食盐量明显高于西方国家,北方每人每天食钠盐12-18克,南方每人每天约为7-8克。而健康饮食是每天每人不超过6克。所以膳食中钠的摄入量与血压水平有显著相关性。
1.4 社会心理因素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有害的社会因素增加了高血压发病的危险性。年轻时的急躁和敌视态度与15年后高血压的发病危险显著有关。调查发现,从事紧张度高的职业,如司机、售票员,其高血压的发病率达11.30%:其次是会计、统计人员,其发病率达10.20%,这说明高血压是在从事注意力集中、精神紧张又缺少体力劳动者中易发生。
2 高血压的预防与控制措施
2.1 高血压的预防与控制策略 卫生部1998年起确定每年的10月8日为全国高血压日。世界卫生组织提出每年的5月17日是世界高血压日,说明高血压的预防和控制的重要性。时至今日高血压的患病率没有下降,反而越来越高,为此卫生部调整了高血压的预防策略,提出了六个转变:
2.1.1 由专家行为向政府行为转变 仅靠专家行为控制高血压效果不明显,必须强调政府行为,由政府部门创造支持性环境并进行必要的投入对高血压的预防有重要意义。
2.1.2 由医疗科研为主向预防为主的转变 单纯发展医疗技术方法不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而且医疗费用很高,因此开展群体预防才是根本措施。
2.1.3 由城市为主向城乡并举转变 农民知识相对不足和自我保健意识缺乏,使得农村高血压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城市,因此防治任务也很艰巨,所以必须城乡并举,分类指导。
2.1.4 由高层向基层转变 基层卫生系统既存在治疗水平不高,又存在重治轻防的思想,因此强调高血压的防治必须面对基层、面对社区、面向乡村、面向人群,充分发挥和利用三级卫生保健网络,充分发挥基层医务工作者的积极性。
2.1.5 由专业行为向群众运动转变 调动人们关心自己、争取健康的积极性,并采纳健康的生活方式等。
2.1.6 由卫生部门向全社会转变 调动全社会的积极性,结成高血压防治的统一战线。
2.2 高血压社区预防与控制的主要目标 高血压的社区预防与控制的主要目标是对健康人群通过健康促进和健康教育,防治高血压的发生;对高危人群通过危险因素干预,降低和控制高血压水平;对患病个体通过现患管理,提高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
2.3 高血压的三级预防
2.3.1 一级预防 高血压的第一级预防的主要对象是健康人群,主要措施是避免和控制危险因素。
2.3.1.1 健康教育 向社区居民传播健康知识,转变居民的健康观念和行为生活方式对高血压的预防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基层卫生组织在社区范围内开展广泛、持久的健康教育是一种投资小,效益高的预防措施。
2.3.1.2 控制体重 超重和肥胖是高血压的重要危险因素,因此,控制体重是预防高血压的有效措施之一。
2.3.1.3 改变不良的行为生活方式 人们一些不良的行为生活方式与高血压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如吸烟和酗酒和高血压的发生关系十分密切,因此戒烟和限酒对预防高血压有着重要作用。
2.3.1.4 合理膳食 合理的饮食结构有助于保持血压平稳,合理的饮食是指高纤维、高维生素、低钠盐、低脂肪饮食。
2.3.1.5 加强体育锻炼 适当运动,坚持长期有氧运动可使血压下降。
2.3.1.6 保持心理健康 及时调整情绪,适当休闲放松,保持健康心理对高血压的预防很重要。
2.3.2 二级预防 高血压的二级预防的主要对象是高危人群,主要措施是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2.3.2.1 规范化筛查 高血压筛查最简单的方法是测量血压,通过对社区人群进行规范化筛查有利于高血压的早发现和早诊断,以便早治疗。高压压规范化筛查的要求包括:A.对工具的要求,必须定期对血压计进行标准校正。B.医务人员要认真按标准材料及技术使用血压计和规范化操作。C.按新的标准规定读数和记录测量值。在测量过程中,如发现可疑高血压者,应建议在不同日重新测量三次血压,以进一步确诊。
2.3.2.2 合理治疗 早期发现高血压后要及早合理治疗,同时教育病人积极配合治疗,防止随意中断治疗和停药,以减少复发和加重病情。
2.3.3 三级预防
篇5
一级预防指疾病尚未发生或疾病处于正临床阶段采取预防措施,控制或减少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预防心血管事件,减少群体发病率。
冠心病一级预防主要措施:传统危险因素包括可控制的8种因素:①高血压。②高血脂。③糖尿病。④吸烟。⑤腹型肥胖。⑥缺乏运动。⑦缺少蔬菜水果。⑧精神紧张。不可控制的因素:①冠心病家族史。②性别。③年龄。
冠心病一级预防危险因素的控制方法:第一控制高血压:
2 冠心病的二级预防
二级预防包括以下三点:①生活方式的改善:包含宜低盐、低脂,控制热量及体重,适度运动;戒烟限酒。②控制目标值:血压达标
2.1 改善预后的药物 ①他汀类药物。②阿司匹林,氯吡格雷。③β受体阻滞剂。④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类(ARB)药物。
2.1.1 他汀类药物
2.1.2 阿司匹林,氯吡格雷
阿司匹林所有患者只要没有用药禁忌都应服用。阿司匹林的最佳剂量范围为75~150 mg/d;主要不良反应为胃肠道出血或对阿司匹林过敏;不能耐受阿司匹林的患者,可改用氯吡格雷作为替代治疗。氯吡格雷:主要用于急性冠脉综合征,支架术后及阿司匹林有禁忌的患者;该药起效12 d,顿服300 mg后2 h能达到有效血药浓度。常用维持剂量为75 mg/d。一次口服;急性冠脉综合征,药物支架一般服用一年。
2.1.3 β受体阻滞剂 所有的冠心病患者均应长期应用β受体阻滞剂作为一级预防。首选β1受体阻滞剂,口服从小剂量开始,逐渐递增,使静息心率降至55~60次/min。注意事项:应用β受体阻滞剂前必须评估患者有无禁忌证。
2.1.4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所有冠心病患者均能从血管紧张素 转换酶抑制剂治疗中获益;但低危患者获益可能较小,在稳定性心绞痛患者中,合并糖尿病,心力衰竭或左心室收缩功能不全的高危患者应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2.2 改善症状的药物 ①β受体阻滞剂:美托洛尔可有效减少稳定性心绞痛的发作。②硝酸酯类药物:硝酸酯类药物能减少心肌需氧和改善心肌灌注,会反射性增加交感神经张力使心率加快,因此常联合抑制 心率药物如β受体阻滞剂或非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每天用药时应注意给予足够的无药间期,以减少耐药性的发作。
钙拮抗剂:通过改善冠状动脉血流和减少心肌耗氧起缓解心绞痛作用,对变异性心绞痛或冠状动脉痉挛为主的心绞痛,钙拮抗剂是一线药物,β受体阻滞剂和长效钙拮抗剂联用比单用一种药更有效。
3 急救方法
3.1 一旦发生冠心病如何急救 停止活动,立即解开衣扣,保证充分氧气供应,及时使用备用急救药品;如果用药后不缓解,及时拨打120,不得搬动患者。
3.2 心绞痛发作的自我急救
一旦出现胸痛胸闷(左侧为主)应原地休息,含服"硝酸甘油"等药物(一般3~5 min可缓解,药效可持续20~30 min,可重复用药2~3次);提醒注意:如果疼痛持续半小时不缓解,考虑急性心肌梗死的可能,一定要立即到医院就诊。
篇6
1 临床资料的收集
收集资料是开展慢性病管理至关重要的第一步,我中心采取:(1)通过乡村医生对管辖范围内25岁以上的常住村民发放普查体检通知单,在规定的时间内来村卫生室进行普查体检。(2)社区服务中心组织一批有经验的临床医护人员对村民进行健康体检。(3)对外出打工的流动村民。也由乡村医生通过其家属通知他们到当地医院进行健康体检。(4)个体自我检查。2009年我中心对全乡镇10个行政村普查了12 909人。占在家村民25岁以上常住总人口的80%左右。其中60岁以上3391人,占体检人数的26.27%,40~60岁的有6389人,占体检人数的49.49%。体检结果显示。高血压2687人。占体检人数的20.81%。高血糖的702人,占体检人数的5.44%。还查出高血脂487人,胆囊疾病(结石、息肉、炎症)脂肪肝1251人,另发现胆囊癌2例,肝癌3例等。通过体检及后期结果统计发现:高血压、糖尿病病人比例高,可能与以前没有开展疾病普查及慢性病防治管理:没有普及健康教育;不良生活习惯有关,如高钠饮食、高糖饮食、高脂肪饮食、吸烟、饮酒、生活不规律;对还没有出现严重临床症状和并发症的慢性病,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不治疗或不正规的治疗;许多病人没有健康意识和慢性病早期症状的知识,不去医院体检,普查时才发现。
2 开展健康评估工作
收集了全镇居民基本健康资料后,组织有经验的临床医生,对筛选出来的慢性病病人再进行全面体检,详细询问病史,了解疾病危险因素。根据个人情况,进行个体具体指导。评估工作要求如下:诊断疾病。首先确认疾病所处阶段,如高血压病人现在是处在一期,还是二、三期阶段。糖尿病病人分型和是否有并发症出现,兼症与疾病的关系:建立文字病历和电子档案管理;分类治疗;健康教育。
3 分级预防管理
3.1 一级预防 又称病因预防,即无病防病,是针对疾病“易感期”采取的措施。疾病易感期指的是有致病因子存在但疾病尚未发生,此阶段预防措施将消除致病因素,使身体状况逆转。恢复健康。具体措施:健康教育、高危人群保护、改善生活方式等。健康教育:每一年2~4次的健康宣教,发放健康资料(例如:紧张或过多食盐易发生高血压。高血压是脑卒中的危险因素以及肥胖病人易患糖尿病等。长期吸烟是肺癌和慢阻肺的危险因素,长期饮酒可致酒精性肝炎和肝硬化。高血压、高血脂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家庭因素、气候因素和社会因素等均可引发疾病或使慢性病发作和加重等)由镇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医生和村级医生共同工作,通过宣传教育,使人们懂得健康行为对健康的重要作用。高危人群保护:同时将对进入项目的慢性病高危人群和患者进行生活行为方式干预,包括指导饮食、定期体检。改善生活方式:慢性病是在日常生活中经过长期积累逐步形成的疾病。要治疗慢性病没有快速的良方。只能通过不断地改善自己的生活方式,从每一个细节做好,才能逐步降低发病率。
3.2 二级预防 即有病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患者已有病理变化,但尚未出现有确诊意义的临床症状。应对疾病进行治疗,为取得较好的预后创造条件。具体措施:首先将筛选出来的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病人的资料全部建立书面档案和电子档案,详细记录包括一般项目:姓名、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单位、职业、身份证,住址和联系方式;疾病诊断依据;通过体检调查,建立家庭健康档案,掌握慢性病的发生发展情况。对每例慢性病患者应详细记录慢性病的诊断结果。如:何时何院诊断何疾病,记录诊断依据,包括重要的辅助检查诊断依据、治疗结果、上级医院医生指导意见:引发健康疾病的危险因素:包括不良生活习惯。如吸烟、饮酒、饮食结构、精神压力、居住环境和性格等:家族史,有血缘关系的其他成员健康状况纳入慢性病管理库,用条形码,以便资料共享。通过以上措施,对慢性病病人进行系统管理。
二级预防将是社区服务中心的重点。每月开展4~5个慢性病管治日(就如同社区服务中心开展3次旬门诊或4~5次的周门诊计划免疫接种日一样)进行集中管治。对病情比较严重的,和已纳入管治的病人,来复查间隔时间应相应缩短,1~2周复查1次。对病情稳定的,间隔时间可以稍长一些。慢性病门诊日,慢性病人来社区服务中心复查,医生详细询问用药后的情况,结合检查和辅助检查情况。制定接下来的治疗方案及用药注意事项:明确下一次复诊日。对于三期高血压急性发作期和糖尿病急性并发症者,要及时收治人院或转入上级医院治疗。待病情稳定好转后,可回社区医院进行三级预防。
3.3 三级预防 该级预防又称为临床预防,即疾病防残,是疾病的“临床期”实施的措施。此期病人已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和体征,经过规范治疗可减少并发症和后遗症的发生。对急性发作或病情加重及严重并发症应及时住院或转上级医院治疗,尽快控制病情发展,降低并发症。待病情稳定好转,可回社区医院进行三级预防,进行药物治疗及康复训练指导。另外保健医生需指导家属帮助病人进行功能训练。以前对慢性病防治的管理,有些地方基本上是医护人员上门服务,这虽然方便病人,但很难将全镇几千慢性病病人长期管理起来,一来医护人员人力有限。二是无法及时进行辅助检查,不利于慢性病人的正规治疗和管理。现在把全乡慢性病病人集中分开在4~5次来医院管治有以下优点:大大提高了社区医院的工作效率:对需要辅助检查的,可以及时辅助检查,调整治疗方案;对三期高血压,糖尿病慢性并发症者,可以请上级临床医生会诊;更有利于慢性病的系统管理,信息化管理。
4 讨论
篇7
[关键词] 脑梗死;高血压;控制分析
[中图分类号] R743.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3)08-0131-02
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卒中的发病率呈不断上升趋势,而大量研究证明,高血压是卒中的危险因素,也是导致卒中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严重影响人们身体健康[1]。最新研究结果显示,降压治疗可有效降低缺血性卒中的发生率和复发率;因而有效控制血压对预防脑卒中的复发具有重要的价值[2]。本研究对我院2009年2月~2012年11月收治的脑梗死合并高血压病患者126例的控制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09年2月~2012年11月收治的脑梗死合并高血压病患者126例,所有患者均经颅脑CT和核磁共振明确诊断。其中男82例,女44例,年龄48~79岁,平均(67.43±5.02)岁;收缩压(160.9±9.7)mmHg,舒张压(98.6±14.7)mmHg。
1.2方法
由专业医护人员制定脑梗死合并高血压调查问卷表,交给有丰富经验和专业知识的人员进行全面调查。调查的内容包括[3]:患者的年龄、性别、血压等基本情况,卒中发生的高危因素的了解情况、高血压治疗程度以及是否受过良好的健康教育等。
1.3病情评估标准
运用完善的Rankin量表[4]:0分:没有临床症状;1分:无明显残疾,有症状,但是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不受影响;2分:轻度残疾,但无需他人帮助,可自行照顾自己;3分:中度残疾,行走无需协助,部分活动需帮助;4分:严重残疾,日常活动均在别人的帮助下才能完成;5分:重度残疾,二便失禁,一切事宜都需要别人帮助完成;6分:患者死亡。
1.4统计学处理
运用SPSS16.0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运用χ2检验,多因素分析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高血压控制情况相关因素分析
本组126例脑梗死合并高血压患者中,其中性别、年龄与高血压病的控制情况无关,而文化程度、Rankin评分、有无健康教育与高血压的治疗控制情况密切相关(P < 0.05),结果见表1。
2.2高血压控制情况多因素相关分析
以高血压服用降压药物为应变量,而以文化程度、病情、健康教育有无为自变量,结果显示,126例脑梗死合并高血压患者的文化程度、是否接受健康教育与高血压的控制情况密切相关(P < 0.05),而病情则与其相反。结果见表2。
3讨论
脑卒中又称脑血管意外,是发病较为突然的脑血液循环障碍性病症,较易复发,而复发后可加重患者神经功能障碍,因而,采取有效的措施预防脑卒中的复发,对患者的恢复及生活质量均有重要影响[5]。二级预防即在疾病的临床前期作好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三早”预防措施。了解脑卒中的高危因素,对高危因素进行及时处理对脑卒中复发具有重要的意义。常见的脑卒中高危因素有合并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其中高血压为最重要的高危因素。高血压是常见的慢性疾病,患病率有逐年增加的趋势。对于脑卒中的患者,合理使用降压药物,良好地控制高血压对预防卒中复发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调查结果显示,脑卒中患者多不了解导致其复发的主要危险因素,对危险因素预防意识不足,因而,常导致意外的发生[6]。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包括糖尿病、高血压病、高血脂症等,高血压是促使脑卒中复发的最常见的原因之一[7],因而,根据脑卒中患者病情,适当地使用降压药物、保持血压的平稳对减少脑卒中复发的几率、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本研究探讨了影响脑卒中患者治疗和血压控制的相关因素,结果显示,文化程度越高,高血压控制的比例越高;同时,受过良好健康教育辅导和病情轻的患者对血压控制较好,表明在脑卒中患者中接受健康教育对控制高血压有着巨大作用。而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文化程度、接受健康教育与脑卒中患者血压的控制密切相关,而病情的变化则与其呈负相关。上述表明,脑卒中且伴随高血压患者的文化水平、病情程度以及其对健康教育的看法与控制血压有很大的关联,因而,临床上应加强脑卒中伴有高血压患者的健康教育,提高患者的危险意识,自觉控制血压水平,以提高患者的预后和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陈惠仪,孙小霞,汤嘉敏,等. 老年高血压合并脑卒中患者自我效能与疾病知识的相关性[J]. 广州医药,2012,43(3):58-61.
[2] 胡容,周志明,翟登月,等. 社区缺血性脑卒中幸存者高血压知晓情况的调查分析[J]. 医学研究生学报,2010,23(2):167-170.
[3] Mc Alister FA,Majumdar SR,PadwalRS,et al. The preventingrecurrent vascular events and neurological worseningthrough in-tensive organized case-management(PREVENTION)trial proto-colclinicaltrials[J]. Implement Sci,2010,9(22):3654-3657.
[4] 支英豪,胡万华. 颈动脉狭窄并高血压患者血压调控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探讨[J]. 心脑血管病防治,2009,9(4):249-251.
篇8
1 我国高血压患者调脂治疗现状
目前,我国高血压患者的调脂治疗等综合治疗措施尚未得到足够重视,据最新调查发现,我国门诊高血压患者合并其他脑卒中危险因素中血脂异常高达 64.12%,而接受调脂药物治疗者达标率仅44.56%。
1.1高血压患者对调脂治疗的益处认识不足 大多数高血压患者对调脂治疗的益处知之甚少,对其重要性认识不足;未能在控制高血压的同时,根据自身情况实施必要的调脂治疗。加之近期媒体对他汀类药物毒副作用的大量报道,因担心调脂药物毒副作用常自行停药,一部分患者于血脂达标后即行停药,另一部分患者更愿意服用中药或保健品,而愿意继续服用他汀类调脂药物的患者中,也有一部分患者未能依照调脂治疗目标按时、按规律服药和定期复查。
1.2 临床医师对调脂治疗的作用不够重视 近期对我国20余个城市二级以上医院的近两千位医师调查发现,39.5%的医师不了解调脂治疗的首要目标,34.5%不太清楚血脂检测对象,26.5%依据化验单参考值诊断血脂异常,9.5%使用中成药降脂,约39.5%不知道血脂复查时间,26.3%不了解安全监测指标。这说明,大多数临床医师对中高危患者调脂治疗的作用和必要性认识不足。
2 降压联合调脂治疗高血压患者获益大
2.1降压联合调脂治疗,能够有效降低心脑血管事件 在欧洲心脏病学会(ESC2011)临床研究更新会上,英国学者Peter S Sever报告了盎格鲁-斯堪的那维亚心脏终点研究降脂分支(ASCOT-LLA)终止后继续随访8年的结果证实:对于高血压患者,前期接受阿托伐他汀治疗能够产生长期益处;降压联合降脂治疗,可使血胆固醇水平正常或低于正常的高血压患者冠心病死亡和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危险在降压治疗获益的基础上再降低35%,卒中危险再降低26%。HPS和ASCOT均证实[2],对中高危心血管病患者即使其LDL-C处于正常水平他汀均能显着减少心血管事件。从而进一步证实了,对高血压中、高危患者降压联合调脂治疗,实施一、二级预防措施,能够有效降低心脑血管事件[3]。
2.2 降压联合调脂治疗,能够有效增强高血压治疗效果 高血压患者尤其中高危患者的治疗,目前主张采用综合干预的治疗措施,即降压、调脂、抗栓等治疗。Ferrier等[4]研究了在血脂正常的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强化降脂治疗对大动脉硬化和血压的影响,发现强化调脂治疗通过降低大动脉硬化性,软化血管,有益于血脂正常的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的治疗。
因此,对高血压合并血脂异常的中高危患者,应积极采取降压治疗和适度的调脂治疗综合干预的治疗措施,实现有效的增强高血压治疗效果和预防心血事件的发生。
3 改善我国高血压患者调脂治疗现状及对策
3.1依据新《指南》,正确认识高血压患者危险分层 2010年的《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简称《指南》)更加重视高血压患者的调脂治疗,建议依据有无高血压并结合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及合并其他危险因素的情况进行危险分层。其具体分层标准:高血压伴高胆固醇血症(胆固醇≥240mg/dl)和高血压伴胆固醇边缘升高(胆固醇为200-239 mg/dl)且有1个以上其他危险因素者为中危,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应控制在3.37mmol/L(130mg/dl)以下;而高血压伴高胆固醇血症(胆固醇≥240mg/dl)且有1个以上其他危险因素者为高危,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应控制在2.59mmol/L(100mg/dl)以下。上述高危高血压患者如合并冠心病,应视为极高危。在临床上,多数高血压患者合并1个以上其他危险因素,多为中危和高危患者,对合并冠心病者甚至为极高危,因此对大多数高血压患者在有效控制血压的同时,均应积极使用他汀类药物调脂治疗综合干预措施。
3.2更新防治观念,重视降压联合调脂治疗作用 新近调查发现,我国门诊高血压患者合并的其他脑卒中危险因素中血脂异常高达64.12%,而接受药物治疗者达标率仅45.13%,因此我们在重视降压治疗的同时应关注调脂治疗。调脂治疗是一种重要的预防性治疗,而心血管病的发病取决于个体多种危险因素聚集所致的综合危险。对于高血压患者,无论血脂是否正常,降压联合调脂治疗可显著降低患者综合危险,预防心血管病的发生和发展。一是对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或冠心病等危症的患者,降脂治疗属于心血管病的二级预防。已有大量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表明,无论冠心病患者是否合并高血压,他汀类药物降脂治疗均能显着降低所有原因死亡以及心血管事件的风险;二是对无冠心病、糖尿病等单纯高血压患者,调脂治疗属于心血管病的一级预防;三是在已经接受有效降压治疗的高血压患者中,两项大样本随机临床试验ALLHAT-LLT和 ASCOT-LLA评估了他汀类调脂药治疗对长期转归的效果,证实小剂量他汀类调脂药物用于高血压合并血脂异常患者的一级预防是安全有效的。
3.3 有效降压联合调脂治疗,实现靶器官保护的协同作用
对于高血压合并有高血脂患者,降压和调脂综合治疗措施主要目的为了保护靶器官。已有证据表明在血压得到有效控制的同时,加用他汀类调脂药物综合治疗措施,能显著改善糖尿病合并心脑血管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现状及发展。调脂等多重危险因素综合干预治疗,如血压降低15%和总胆固醇减少15%对心脑肾等靶器官的保护作用并非简单的相加作用,而是能使心血管事件显著降低50%以上。因此,重视患者的血压和胆固醇水平综合干预措施,是降低心血管风险,实现靶器官保护作用有效途径。对高血压患者,如果已经存在明确的冠心病等危险因素,即使胆固醇水平尚未达到异常升高水平,也应给予足够剂量的他汀类药物治疗。标准剂量的他汀药物能在降压药物的基础上可进一步减少心脑血管事件发生。业已证实,他汀类药物调脂治疗对心血管疾病危险分层为中高危患者可带来显着临床获益,而对低危患者尚无确切有益的证据,我们基于安全性以及效益/费用比的考虑,低危人群一级预防使用他汀类药物调脂治疗在临床应慎重。
3.4开展健康教育,大力提倡治疗性生活方式改变
多数调脂药物价格较贵,在使用降压药物的同时,服用调脂药物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影响长期治疗规范性,这是高血压中、高危患者治疗达标率低的原因之一。大量研究表明,治疗性生活方式改变(TLC)可有效降低血压及TC/LDL-C水平,从而降低心血管危险事件。2010《指南》已明确指出,TLC是控制血脂异常的基本和首要措施。因此,临床医生应加强对患者的健康教育,大力提倡TLC。着重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是控制饮食,减少钠盐、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的摄入;二是戒烟限酒;三按时作息,规律运动及减轻体重等。
综上所述,高血压合并高血脂对于动脉粥样硬化具有促进和加重作用。临床大多数高血压患者合并有血脂的异常,究其原因可能和二者具有相似的易感人群和社会、经济环境有关。但是相对于高血压而言,血脂异常往往没有明显的症状和不适感,更容易被患者所忽视,往往得不到适当地调脂治疗,常常导致慢性心脑血管损害,引发心脑事件的发生。-因此,在治疗高血压的过程中,要高度重视对高血压患者血脂异常的规范化调脂治疗,即在积极降压治疗的同时,合理调脂治疗,才能够全面筑起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的防线,有效减少急性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降低其致残率和死亡率。
参考文献:
[1] 胡大一.《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解读,人民军医出版社.2010-5-1.
[2] 付鑫,吴桂平等.辛伐他汀调脂治疗对高血压病人降压平滑性的影响,2009,6.
篇9
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s,CKD)是指以下两种情况:(1)肾脏损伤(肾脏结构或功能异常)≥3个月,可以有或无肾小球滤过率(简称GFR)下降,可表现为下面任何一条:病理检查异常;肾损伤的指标(包括血、尿成分异常或影像学检查异常)。(2)GFR<60ml/min/1.73m2≥3个月,即慢性肾衰竭(Chronic renal failure,CRF),有或无肾脏损伤证据。
慢性肾脏病是一组临床综合征,可以由各种疾病引起,在我国主要由慢性肾小球肾炎引起,近年来,糖尿病肾病和高血压肾病所引起的慢性肾脏病也呈上升趋势。这是当今社会威胁人类健康和长寿的重要新流行疾病,其所导致的心血管疾患是威胁人类健康、导致死亡的重要原因,是与心脑血管疾病等危的疾病。患了慢性肾脏病,没有及时发现,没有及时治疗、没有坚持动态监测和治疗,或者说治疗效果不好,会有很大一部分患者出现肾脏功能的下降,肾脏功能下降到一定的程度会发展为尿毒症,这个时候需要肾脏替代治疗,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透析或换肾,以维持生命,导致医疗耗费较大、生活质量低、生存时间缩短等等。此外,慢性肾脏病患者心血管并发症发生率高,据统计,有一半的慢性肾脏病患者出现心脑血管并发症,如高血压、心脏功能下降、心律失常、动脉硬化、脑出血等,导致死亡率增加、寿命缩短正因如此,国际医学界于2006年确立了世界肾脏病日,即每年的3月第2个星期四为世界肾脏病日,每年肾脏病日都确立一个主题,旨在宣传肾脏的重要地位和有关防治知识,让世人和医学界对肾脏疾病引起足够重视,达到提高人们的生存质量和延长人类寿命之目的。因此,积极探讨和研究预防本病的有效措施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要预防慢性肾脏病的发生,除注意平日摄生之外,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对没有肾病的人群(健康人群),要做好预防,具体预防措施有:
1、减少盐的摄入,饮食宜清淡。
2、平衡膳食。人吃下大量的动植物性蛋白质,最后的代谢产物――尿酸及尿素氮等都需由肾脏负担排除,故暴饮、暴食将增加肾脏负担。
3、适当多饮水、不憋尿。尿在膀胱里太久很容易繁殖细菌,细菌很可能经由输尿管感染到肾脏,每天充分喝水随时排尿,肾脏亦不易结石。
4、有计划坚持每天体力活动和体育锻炼,控制体重,避免感冒;
5、当喉部、扁桃腺等有炎症时,需立即在医生指导下采用抗生素彻底治疗,否则链球菌感染易诱发肾脏疾病。(尤其是小朋友更需要注意)
6、戒烟;饮酒要适量,避免酗酒;
7、避免滥用药物,多种药物、化学毒物均可导致肾脏损害。如长期大量服用止痛剂,不恰当的应用氨基甙类抗生素,长期、过量服用含有马兜铃酸的中草药等,可缓慢地引起肾功能破坏。
8、妇女怀孕前最好检查有无肾脏病及肾功能情况,如果有相当程度的肾脏病时(有时自己都不知道),要与肾脏专科医师研讨可否怀孕。否则盲目怀孕,肾脏病可能很快恶化引起肾功能不全。
9、每年定期检查尿常规和肾功能,也可同时做肾脏B超检查。了解疾病的家族史。从而对肾脏疾病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二、对高危人群,即患有可能引起肾损害疾患(如糖尿病、高血压病等)的人群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防止慢性肾病发生(即一级预防)。除上述措施外,还要注意:
1、应积极控制危险因素(高血压、糖尿病、高尿酸、肥胖、高血脂等),在专科医师指导下坚持药物治疗;
2、合理饮食,坚持相对应的低盐、低糖、低嘌呤、低脂等饮食;
3、密切观察自身的血压、血糖、血脂、血尿酸等指标,严格控制在正常范围以内;
4、至少每半年一次监测尿常规、尿微量白蛋白及肾功能,以便发现早期肾损害。
三、对已有早期肾病的患者要给予及时有效的治疗,重在延缓或逆转慢性肾病的进展,以期尽最大可能保护受损肾脏(即二级预防)。除以上所述各项措施外,还要注意:
1、积极治疗原发性肾脏疾病,控制蛋白尿水平:尿蛋白越多,对肾脏的损伤越大。应维持尿蛋白每日排泄少于 0.5g ,或尿蛋白/尿肌酐< 30mg/g?Cr。
2、低蛋白饮食:低蛋白饮食具有保护肾功能,减少蛋白尿等作用。通常每日每公斤体重可摄入0.6-0.8克蛋白质。对肾功能受损严重者,对每日进食蛋白质的限制应更为严格,但同时必须防止营养不良。
3、避免或及时纠正慢性肾病急性加重的危险因素:累及肾脏的疾病(如原发性肾小球肾炎、高血压、糖尿病、缺血性肾病、狼疮性肾炎)复发或加重;体内血容量不足(低血压、脱水、休克等);组织创伤或大出血;严重感染;肾毒性药物或其他理化因素致肾损伤;严重高血压未能控制或血压急剧波动;泌尿道梗阻;其他器官功能衰竭(严重心衰、肝衰竭、肺衰竭);严重营养不良等。
篇10
【关键词】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预防
心脑血管疾病是全球人口死亡的主要原因。多项研究结果提示,控制危险因素可使全球心肌梗死的发生风险降低75%,卒中风险降低85%。胡大一教授说:“预防是控制慢性疾病的最佳手段[1]”。
危险因素是指与某一疾病发病率增高有关的因素,分为可干预性和不可干预性两类[2]。不可干预性危险因素包括年龄、性别、种族、遗传因素等。可干预危险因素是主要针对的目标,包括吸烟、酗酒、肥胖、高血压、高脂血症或血脂异常、糖尿病或糖耐量异常、高胰岛素血症、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体力活动减少、情绪应激等。
预防分为一级预防:防发病,综合控制多重危险因素,预防或减少疾病的发生。二级预防是防事件,有病防变,预防和减少致残或致死率。下面就危险因素及其预防概述如下。
1 戒烟
目前我国烟民有3.5亿和被动吸烟者5.4亿。我国每年死于烟草相关性疾病者约100万,占全部死亡人数的12%。吸烟发生卒中风险是不吸烟者的2~3倍,冠心病发生风险较不吸烟者高3.5倍、死亡风险增高6倍。被动吸烟者冠心病危险升高69%、死亡危险增加30%、卒中危险升高56%,其危险呈剂量反应性增加[2]。更为严峻的是,公众对被动吸烟及其对健康危害的认知率不足25%。
2 控制体质量
理想体质量是体重指数(BMI,kg/m2)维持在18.5~24.9 kg/m2。超重(BMI≥25 kg/m2)和肥胖(BMI≥30 kg/m2)是心脑血管病的重要危险因素。我国有肥胖者6000万。肥胖可导致高血压、高血脂和糖尿病等。体质量每增加10%,心脑血管疾病将增加约5%。建议肥胖者采用健康的生活方式、增加体力活动等减轻体质量。
3 适当体力活动和体育锻炼
体力活动减少是肥胖、血脂异常、高血压、高胰岛素血症、糖尿病或糖耐量异常的重要因素之一。体力活动与锻炼有助于增高高密度脂蛋白(HDL C)水平、增加胰岛素敏感性并加强葡萄糖代谢。规律体力活动可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目标是坚持中等强度以上的有氧运动,每天30 min,每周5 d以上,贵在持之以恒。
4 健康饮食
饮食是引发肥胖、高脂血症、高血压、糖尿病等的重要因素。饮食有节,合理膳食,以平衡膳食宝塔为标准,提倡清淡饮食,限制钠盐摄入(氯化钠
5 适量饮酒
酒精可通过多种机制导致升高血压、使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导致心律失常,降低心脑血流量,长期大量饮酒和急性酒精中毒是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之一[3]。酗酒者劝戒酒,其他饮酒者宜适量,勿饮烈性酒,以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6 合理安排工作和生活
起居有常,生活要有规律,保持乐观愉快的情绪,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激动。注意劳逸结合,保证充分睡眠。对情绪应激、精神压力、焦虑、抑郁等,加强压力管理技巧教育,参加心理社会学支持团体,进行相应的心理咨询和辅导。
7 控制糖尿病、高血压
糖尿病是心脑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我国糖尿病患者约2300万,其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是非糖尿患者群的3~4倍。长期控制血糖达标可显著降低心脑血管意外事件。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疾病公认的最重要和独立的危险因素[4]。抗高血压治疗可使卒中发病率减少38%,冠心病发病率减少25%。高血压治疗的目标从单纯血压值的降低拓展为最大程度地降低心脑血管总体风险。
8 调脂治疗 他汀类药物应用
血脂异常可增加血液粘滞度,加速动脉硬化的进程,是高血压和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与脑卒中密切相关。他汀类药(如阿托伐他汀)是HMG CoA还原酶抑制剂,能抑制LDL C的合成,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增强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的稳定性,抑制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抑制血栓形成反应等[5]。最近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的强化降总胆固醇预防脑卒中再发(SPARCL)研究结果显示,发病6个月内心脑血管患者,每天使用阿托伐他汀80 mg可以使再发脑卒中的风险降低16%,能使心血管事件下降42%,减少颈动脉内膜剥脱术56%。
9 阿司匹林的使用
血小板的激活是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环节。小剂量阿司匹林通过抑制TXA2的生成,抗血小板粘附和聚集,可防止血栓形成。大量循证医学证据显示,合适人群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可使致死性心肌梗死和卒中发生率分别下降33.3%和25%,心血管死亡减少16.7%。适合人群有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卒中等危险因素的,包括年龄(男性≥45岁、女性≥55岁)、吸烟、肥胖、高脂血症、房颤、颈动脉狭窄等,无出血倾向及其他禁忌证者均可服用。推荐剂量为每天75~150 mg,长期规范口服。
10 其他
美国国家预防工作委员会(NCPP)对多种预防措施进行了评估和排序,结果显示:阿司匹林、戒烟、酒精筛查与简要的心理咨询、高血压筛选(≥18岁)、胆固醇筛查和治疗(男性≥35岁、女性≥45岁)、肥胖筛查、糖尿病筛查等位居前列。所以我们在阿司匹林的应用、生活方式干预的同时,对相应人群进行高血压、高血脂等的筛查,有助于防治心脑血管疾病防治。上医治未病,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的认识与预防尤为关键,有望全社会共同关注。
参考文献
[1] 胡大一.科学决策循证预防.医学论坛报,2008 9 11.
[2] Barnoya J,Glantz SA.Cardiovascular effects of secondhand smoke:nearly as large as smoking.Circulation,2005,111(20):2684 2698.
[3] Mukamal KJ,Chung H,Jenny Ns,et al.Alcohol use and risk of ischemic stroke among older adults: the cardiovascular health study.Stroke,2005,36(9):1830 1834.
- 上一篇:工程建设质量安全
- 下一篇:数字经济专题培训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