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会计和成本会计范文

时间:2023-06-06 17:58:1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基础会计和成本会计,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基础会计和成本会计

篇1

[关键词]出版社成本核算

我国社会的市场经济不断的深化和发展,出版业也逐步向市场化、产业化发展。在此我们必须提高出版业的竞争力,严格控制出版成本,从外部到内部严格监控,大力运用成本核算来提高出版社的良好竞争环境。因此,强化出版社的财务成本管理已经成为所有出版业正在激烈的竞争中寻求发展与生存的重要环节。

一、出版成本与出版成本核算的概念

(一)成本的概念

成本是一个较广的概念。成本是商品经济的价值范畴,是商品价值的组成部分。人们要进行生产经营活动或达到一定的目的,就必须耗费一定的资源(人力、物力和财力),其所费资源的货币表现及其对象化称之为成本。 并且随着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成本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都处于不断地变化发展之中。泛指为获得所付出的,是因创造未来收益而发生的。

(二)出版成本的概念

出版成本是指为取得可为出版单位带来当期或未来利益的某种产品而付出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对于出版社来说,收益产生收入,收入产生过程中,成本相应耗尽。具体来说出版社的图书成本是指为生产出版物、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种耗费。

(三)出版业的两大成本

出版的主营业务成本主要分成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直接成本是指我们可以一次就分清使用的费用,即谁使用,使用在什么地方,使用多少,它可以直接计入产品的成本。例如,工作人员的审稿费、校对费、稿酬、编辑费、纸张原材料及墨汁等辅助材料的费用、工人的排版费以及出版社的印刷费等,这些均可以一次性直接分清,计入摊销的成本中。而间接费用是指不能够一次性分清楚的费用,明确不了使用者或使用范围,必须进行以分配率进行分配后,摊销在各个使用部门的费用。例如一些办公费用、电费、水费、资料费等等出版业中叫编录经费。编录经费应该采用组合的分摊方法,可按总定价、总印张、销售收入等,用组合的比例来分摊,使每一品种负担的成本更趋准确性、合理性。

(四)成本核算的概念

成本核算,对生产经营管理费用的发生和产品成本的形成所进行的核算。进行成本核算,首先审核生产经营管理费用,看其已否发生,是否应当发生,已发生的是否应当计入产品成本,实现对生产经营管理费用和产品成本直接的管理和控制。其次对已发生的费用按照用途进行分配和归集,计算各种产品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为成本管理提供真实的成本资料。

二、出版社成本核算与图书定价的问题

(一)出版发行工作中的核心问题

出版社成本的核算方法与定价问题是图书出版发行工作中的核心问题,随着经济的发展,我们国家所出台的一系列经济改革措施均不断提升着各行各业的改革效率。在过去,出版行业的成本核算与定价方法均采用完全成本法。图书在发行时按照价格统一的定价或实行毛利率的定价方法来进行核算。随着我国的会计制度的改革,出版业的成本核算开始采用制造成本法来进行核算,于是对于图书的定价发行也开始采取有限的市场定价原则。

(二)出版发行工作中的特殊问题

并非所有的出版社都遵循有限的市场定价原则来制定图书发行的价格,由于有些出版社所出版的书籍类具有特殊性,例如,学术价值、科技含量、历史价值与现实价值都很高的书籍,就不能用市场定价来进行图书的价格导向。因为这一类的图书在发行与出版时均会有较高于普通书刊、书籍、杂志等的成本。那么在进行成本核算时这样的图书由于造价的成本高,所以定价就随之提升了。

三、对出版社成本核算进行有效的控制

(一)通过对出版社成本核算,计算其实际成本

1.对图书纸张材料的成本控制与核算

材料成本是出版企业出版物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一般情况下,材料成本需占出版物总成本的30%以上。因此,降低材料成本是降低出版物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主要突破点。

这样就要求我们严格计算其材料成本,大量的图书纸张的进货成本也为材料成本的关键部分。只有增强纸张的利用率,加大产出,对所有进货进行统一的、有秩序的管理,做好出入材料的纪录。这样才能有效的控制材料额度使用率从而减小浪费,缩小材料成本的支出。

2.对图书印制批量的控制以降低成本

在需要印刷是首先进行严格的选材,然后进行最终的确定,以确保在因书中不会出现大量的浪费事情的发生,应主要考虑两个成本因素,即印制准备成本和出版物储存成本。

所谓的印刷成本是指在印刷之前的成本费用,例如墨、人工、纸张的准备等,这些均会记录在我们图书的成本中。而出版物成本则是由于大量的出版物以装订成册和装箱后,由于不能及时出货发往各地,那么就需要出版社提供存放这些出版物的地方,那么就会产生场地的租赁费用,人员的看管费用,这些也都计入在产品成本中。

只有严格的规划好印刷以及出货情况就会较少、降低出版社的成本,那么在核算上就不会存在着核算不准确的情况了。

(二)通过对出版社成本核算,编制财务报告提供依据

通过真实准确的成本核算,将其全部成本如一、如实的记录、进行核算,那么在编制财务报告时就不会存在不确定性及错误。

只有通过真是的核算其成本,才会让出版社管理层一目了然的知道出版社的支出与收入、成本的确切数。为他们今后的正常管理中提供可以考的数据,进行产销的调整,从而也是为确立良好的出版社管理提供基础

(三)通过对出版社成本核算,控制经营过程,加速资金周转

在仔细的计算出版社成本后,会对加强企业的运营产生良好的导向作用,有利于资金的回笼,为不断循环利用的资金成本提供环境。

四、对出版社成本核算的新要求

(一)为反映出版社良好的成本核算须将管理服务纳入成本核算

出版社所出版的书籍作为一种产品必然存在其成本,所以我们在出版书籍时所产生的全部直接或间接的支出,都应计入图书的生产成本。大多数出版社的成本核算都是以此为主要内容的。然而在营销的过程中也会产生大部分的服务性费用,例如调研市场,回访客户等工作人员的费用也将记录在书籍的成本中。因此,出于全面反映图书成本为经营管理服务的需要,必须把这部分成本纳入出版社的成本核算的范畴中。

(二)出版社研发成本与生产成本并重

由于出版社的营销成本比重不断上升,那么在新书籍的研发成本中,应适时的加大成本投入,加强成本核算。使出版社的运营在市场竞争中取得预期的经济效益。新型的研发与营销的形势是多种多样的,而且营销与研发也是密不可分的一体,自由不断的加强营销力度与研发成本,那么出版社的收益也会日益增大,而且此收益远远会大于生产的经营成本、费用。

(三)借助现代化资讯进行成本核算

在出版社经营模式不断扩大的条件下,对成本核算管理也需要不断的加强,对单品种书籍的成本核算要更加准确、客观、具体,以此不断的提高经济效益。合理的降低成本要从整个出版社管理与经营中找到有效的方法,进行监控与管理,使每种类的书籍得到最有序的成本核算,以最大限度的减少公共费用的均摊,较少出版书籍的成本。利用网络统一管理书籍的出版、装订等程序,严格控制成本输出,以做到最小化额度成本运用,达到最大化生产、盈利的效果。

五、结论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在出版行业的供、产、运、销、收过程中,由于图书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成本核算的内容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它服务于出版社经营管理的需要与发展。这就需要我们极大的提高管理力度,完善成本核算制度与方法,加强成本核算人员的知识涵盖量,不断的调整出版社的出品种类,质量,降低成本让其在竞争市场中的位置稳固。

参考文献:

[1]朱美华.战略成本管理,新的成本管理[J].新闻出版业会计核算办法.2007;9

[2]梁希关.树立新的管理观念 提升企业管理水平[J].农电管理.2004;3

篇2

【关键词】成本管理 企业 会计 职能 持产损益

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企业生产环境、市场环境、管理环境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传统的成本会计以历史成本为核算基础已经不能够适应现代财务管理的要求。现代成本会计在传统成本会计理论的基础上继承和发展而来,可以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及时反映资产价值的变化,具有高度的决策相关性,使资产负债表在财务会计报表体系中的地位得到巩固和加强,也提高了会计信息在经济信息系统中的地位。本文在分析现代成本会计基本概念的基础上,对现代成本会计的会计职能和应用进行了相关介绍。

一、现代成本会计概念及其职能

(1)现代成本会计的概念。现代成本会计在传统成本会计理论的基础上继承和发展而来,它以现行成本为基础,符合当前企业经济运行的条件。它可以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及时反映资产价值的变化,具有高度的决策相关性,使资产负债表在财务会计报表体系中的地位得到巩固和加强,也提高了会计信息在经济信息系统中的地位。现代成本会计是成本核算与生产经营的直接结合,它是运用专门的管理技术和方法,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对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劳动耗费进行预测、决策、计划、控制、核算、分析和考核的一系列价值管理活动。

(2)现代成本会计的职能。现代成本会计的主要职能是成本预测、成本决策、成本计划、成本控制、成本核算、成本分析和成本考核。成本决策是成本会计的重要环节,在成本会计中居于中心地位。成本预测是成本决策的前提,成本决策是成本计划的依据,成本控制是实现成本决策既定目标的保证,成本核算是成本决策预期目标是否实现的最后检验,成本分析和成本考核是实现成本决策目标的有效手段。现代成本会计职能归根到底是一种行为职能

二、现代成本会计在管理中的原则与应用

(1)会计原则。会计原则是具体确认和计里会计事项所依据的规范概念和规则。传统成本会计主要采用的是历史成本原则,历史成本原则是传统会计最基础的计量原则,也是历史成本会计模式的基础。历史成本原则要求各项资产存货按取得时的实际成本计价,一经确定就不能随意改动。无论是投资者进行投资决策,还是企业管理者自己进行经营决策,都需要依据企业资产的现时真实价值,因此基于过去的历史成本显然无法满足这一要求。事实上,以历史成本计算的资产的帐面价值不能真实反映资产价值的实际变化和现行价值,产品的价值补偿和实物补偿也不能同步进行,故企业进行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的物质基础被破坏,造成企业用得越多,亏得越多的恶性循环;此外,将当前发生的收入和过去的历史成本相配比,也会使企业虚增当期利润,不利于反映真实的经营业绩。为此,现行成本的会计模式就根本否定了历史成本的计价原则,而代之以现行成本作为计价的基础,它完全否定了历史成本原则。

(2)在企业高层决策管理的应用。现代成本会计为有效地服务于企业的实践管理,及时提供以外向型为主体的多样化信息和相应的分析研究资料,为企业高层领导沿着正确的方向进行战略思考起到“催化剂”的作用,从而使他们能据此高瞻远瞩地对企业内外的环境和条件进行综合透视,从中了解竞争对手的长处和短处及今后的战备趋向;并了解现有和潜在顾客目前的需求及其今后的发展前景,进而洞察在今后较长时期内可能捕捉的机遇和面临的挑战。

(3)在企业成本管理中的应用。成本水平作为企业管理工作的质量体现,表明成本管理是企业管理不可或缺部分,如何将战略成本会计理论与方法正确引进和运用于战略成本会计管理是目前我国企业提高经营管理水平的重要的一步。成本会计认为采购不仅包括一般意义上的采购成本,而且包括与低质量、低可靠性和不理想的运输条件相联系的成本。因此在对成本的管理中不应仅仅要考虑采购价格,同时还应考虑到采购的原材料的质量、可靠性和送货的及时性等多种因素,这样确定的成本涵盖的内容更全面,提供的数据更实际可靠。在进行了对采购成本的归集处理工作后,还应分析价值链中采购环节每一作业与成本的关系,以作业为基础,按照因果关系把采购成本分配到其应承担的产品成本中,这样使得产品成本相关性大为增强。

(4)持产损益的帐务处理。在现代成本会计中针对持产损益的会计处理,通常有两种方法。其一,是将持产损益作为资本的调整项目列入资产负债表;其二,是将其作为当期收益的调整项目列入损益表。具体而言,第一种方法是遵循的实物资本保全观,而第二种方法遵循了财务资本保全观。

(5)在企业定位管理中的应用。在成本会计系统中,首先考虑产品在市场的定位问题,一是考虑产品类型的定位;二是考虑产品在同行业中的定位。在生产阶段,成功实施战略成本会计系统需要以高质量的经济信息为基础,并且注意收集一些信息:如产品的数量、质量、消耗、成本和生产组织等信息,财务信息,销售信息。取得信息后,根据企业内部有限资源及外部市场环境,对几不同条件下的决策目标求出备选方案。再结合具有丰富知识经验的管理者的定性分析,从各种备选方案做出恰当的评价和选择,从而确定最佳方案。同时战略成本会计系统的实施也推动了企业信息化进程。战略成本会计系统通过对反馈的信息进行分析,使整个企业各个部门之间形成纵横交错的网络,明确各部门的责任,避免不必要的成本发生,避免不必要的生产环节。

三、结论

现代成本会计是顺应经济发展,企业生产环境、市场环境、管理环境的改变而产生的,它是传统成本会计的发展,它具有不同的理论基础和计量模式。有其独特的会计程序和会计方法。在新的环境下,企业必须有与之相适应的现代成本会计技术。现代成本会计突破了传统成本会计把成本局限在微观层面上的研究,而把重点转向企业整体战略这一更广阔的领域,从而有利于企业正确地进行成本预测、决策,正确地选择经营战略,提高企业整体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成本会计;特点;企业成本管理

整体上看,伴随着企业成本管理理念的越发成熟,以及企业成本管理受重视程度的不断提升,成本会计发展环境十分良好,很多大型企业内更是设置了专门的成本会计岗位。成本会计的特点十分鲜明,其建设与应用也可以推动企业成本管理体系的形成,为企业成本管理能力提升提供有效帮助。但也要看到,从企业成本管理的角度看,成本会计建设与应用层面依然存在很多不足,借助其强化企业成本管理也具有很大难度。鉴于此,探寻出企业成本管理视角下成本会计建设与应用的策略十分必要。

一、成本会计概述

1.成本会计的特点

成本会计是基于商品经济条件下,为求得产品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而核算全部生产成本和费用的会计活动,成本会计同时也是一种新的会计理论,以及具体的会计岗位。成本会计的特点较为鲜明,概括来说,其具体特点如下:

首先,成本会计的时代特点鲜明。加入WTO后,外资涌入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新的管理理念,成本会计便是其中的代表。新时代,成本会计理论越发成熟,在国内,成本会计的时代特点也十分鲜明。

其次,成本会计系统化特点显著。很多学者倡导将成本会计从宽泛的企业成本管理中独立出来,并基于成本会计构建对应的成本会计体系。在成本会计理论越发成熟的背景下,成本会计系统化的特点也越发明显。

最后,成本会计规范化特点明显。成本会计之所以能够快速发展,与其本身具有较高的规范性具有直接关联。成本会计倡导规范化的会计核算,规范化不仅是成本会计的具体特点,同时也是其不断发展的具体优势。

2.成本会计发展趋势

成本会计的发展趋势十分良好,加之其本身具有较为鲜明的特点与优势,其发展空间也十分广阔。

国家层面对成本会计发展较为关注,2020年,财政部会计司了《会计改革与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其中指出要在积极推进政府会计准则制度制定和实施的同时,加快研究制定政府成本会计制度,这无疑为成本会计的发展创设了良好的政策环境与条件。

站在企业的角度看,经济新常态背景下,企业成本管理的重要性进一步提升,企业成本管理状况往往也决定了企业的经营管理状况。越来越多的企業在企业成本管理上十分被动,传统企业成本管理方式对企业成本管理有效性提升的贡献力也不断下降。这一情形下,成本会计在企业成本管理上的优势会被进一步放大,很多企业的成本会计建设与应用经验也表明,成本会计可以成为企业强化企业成本管理的重要媒介。伴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成功应用成本会计,成本会计的发展也将得到更多关注与支持。

二、成本会计对企业成本管理推动价值

1.丰富了企业成本管理选择

成本会计有效推动了企业成本管理是不争事实,这种推动价值首先体现在丰富了企业成本管理实际选择这一层面。现代企业管理理论中,企业成本管理一直都是基本的管理构成,而企业成本管理理论也处于不断发展的状态之中。可以对单一企业成本管理进程,以及企业成本管理成效产生影响的因素十分众多,其中,企业成本管理方式方法的选用状况,即一般意义上的企业成本管理选择影响最为显著。传统的企业成本管理方法虽然可以为企业成本管理提供一些帮助与支持,但长时间沿用下,其边际效果越来越低,借助传统手段、方法管控成本甚至带有了一定的局限性。成本会计的出现,及其在企业内的建设、应用可以帮助企业从财务层面更好实施企业成本管理,诸如对成本经营的有效核算便能够成为企业成本管理中一个新的切入点。有了更为多样的企业成本管理选择后,成本会计自然能够更好地推进企业成本管理。

2.提升了企业成本管理系统性

成本会计建设与应用对于提升企业成本管理系统性也有很大帮助,在固有的企业成本管理理念中,企业成本管理一直被放在财务管理的框架之中,从财务层面进行企业成本管理也成为了一种共识。新时代,企业成本管理地位进一步上升,企业成本管理理论中,具体的企业成本管理体系也需要构建下来。成本会计较好建设与应用下,成本会计便可以成为企业成本管理中的一个基础,这对于提升企业成本管理的系统性便有很大帮助。不仅如此,企业成本管理会计岗位的设置、对成本进行的预测与核算,作业成本法的应用等都能将企业成本管理的体系性与系统性优势有效发挥出来。所谓的推动企业成本管理更多指对企业成本管理有效性提升的促进作用彰显,成本会计建设与应用中,企业在企业成本管理体系构建上的基础会越发坚实,这也是成本会计推动企业成本管理的具体表现形式。

三、企业成本管理视角下成本会计建设与应用现状

1.成本会计人才缺口大

当前,国内成本会计人才相对较少是不争事实,这严重制约了成本会计在企业内的建设与应用,甚至成为了成本会计在国内发展的阻碍性因素。从高等教育阶段财会人才培养现状上看,部分高校虽然开设了成本会计课程,但财会人才培养上的针对性不足,很多普通高校毕业生也不具备成本会计的基本素养和能力。从企业人才培养现状上看,很多企业并未有意识地进行成本会计人才培养,成本会计人才引进上的积极性也明显不足。这一状态下,即便成本会计热度较高,得到了国家与社会的广泛关注,但优秀的成本会计人才依然较少,部分企业内,成本会计工作基本由一般意义上的财务会计负责。成本会计岗位人才数量较少时,企业很难系统地进行成本会计建设与应用。更为严重的是,在成本会计应用中一旦出现相应问题,对应问题也无法得到有效解决,这一状态下,成本会计自然无法有效推动企业成本管理水平的提升。

2.成本核算方式过于传统

依托成本会计建设与应用进行企业成本管理时,成本核算状况对成本会计应用状况,以及企业成本管理状况会产生很大影响。企业成本管理视角下,很多企业在成本会计建设与应用中存在很多具体问题,其中,成本核算方式过于传统的问题便十分显著。一方面,一些中小型企业内成本核算中对“人”的依赖性过于明显,会计电算化水平相对较低时,传统的成本核算方式方法必然会被长时间沿用,除了核算的效率相对缓慢,成本核算中出现具体失误、问题的概率也大为提升。另一方面,成本核算方式过于传统下,企业往往关注主要的资源消耗点进行成本核算,加之成本核算的时间相对紧迫,成本核算的全面性很难得到充分保障。长此以往发展下去,成本核算上存在的不足便会传导至企业成本管理层面,即便进行了成本会计建设与应用,成本会计也无法有效推动企业成本管理能力的有效提升。

3.成本核算与经营管理联系薄弱

成本核算与经营管理联系薄弱的状况也十分明显,这也阻碍了现代企业内成本会计的具体建设与应用。成本会计建设与应用中,成本核算一直是核心环节,核算结果可以对主要的资源消耗点,以及资源消耗上的时间差异,季节性特征等予以有效反映。综合对比部分企业的成本会计应用引言,特别是成本核算状况可以发现,由于成本核算方式方法较为单一,核算结果与实际间的差异率通常较大,依据精准度低的核算结果进行企业成本管理导致企业成本管理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不仅如此,较为局限的企业成本管理理念下,成本会计以及企业核心管理层往往忽略了成本核算与经营管理之间的联系,很多企业没有站在经营管理的角度有针对性调整成本核算工作开展,成本核算结果也无法给予资金等资源的合理配置,产销计划的制定等提供有效帮助和支持。因此,成本会计建设与应用更多促进了企业成本管理创新性提升,但无法为企业成本管理有效性提升提供足够帮助与支持。

4.成本会计应用层面缺乏系统规划

越来越多的企业在成本会计建设与应用上报以十分积极的态度,但受制于相应经验的缺失,很多企业在成本会计应用上十分茫然,具体应用中也缺乏系统规划。正因如此,即便企业投入了大量的时间,以及人力、物力资源,但依然无法在成本会计应用上取得较好突破,成本会计也无法有效推动企业成本管理水平的有效提升。诸如成本预测、成本核算、企业成本管理决策制定以及成本会计进行的资源消耗监督等都是成本会计应用中的具体内容,将成本会计应用与企业成本管理,以及整体经营管理有效联系在一起后,成本会计应用中涉及的内容便越发多样。这表明,成本会计的应用绝非单纯甚至成本会计岗位,依托作业成本法进行企业成本管理那样简单。一旦无法结合企业自身实际进行成本会计应用上的规划,其实际应用流于形式的风险便大为提升,想要借助其应用推动企业成本管理水平的提升也会变得更为困难。

四、借助成本会计推动企业成本管理的具体策略

1.积极培养成本会计人才

知识经济时代下,无论是从成本会计发展,还是从企业内成本会计建设与应用的角度看,培养成本会计人才都是当务之急。国家出台的相应政策,给予成本会计发展的较高关注表明,成本会计建设与应用是一个基本趋势。因此,从学校教育以及企业两个角度进行成本会计人才的培养最为可取。各高校在财会人才培养上可以适度提升成本会计相关教学内容的占比,亦或是开设成本会计课程,加深学生对成本会计的了解与认识程度,并具备基本的成本会计应用能力。各类型企业,特别是生产制造类企业,其需要在企业内部设置成本会计岗位,有意识地培养成为会计人才,结合企业自身企业成本管理,以及成本会计建设与应用实际状况、需求,招聘专业的成本会计人才。一旦优秀的成本会计人才能够参与到企业的成本会计建设与应用进程中,成本会计为基础的企业成本管理体系建设会变得越发顺利,成本会计实际应用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在解决上也会更为轻松和简单。

2.依托会计电算化等多元成本核算方式

会计电算化是一个基本趋势,互联网时代内,可以应用到企业财会工作开展,以及企业成本管理中的信息技术十分多样。成本会计建设与应用中,企业也可以在会计电算化背景下多元成本核算的方式,借此提升成本核算的效率,以及成本核算结果的精准度。例如,某中型生产制造企业基于成本会计建设与应用的视角同步应用了作业成本法,作业成本法应用中,公司通过购买专业的财务管理软件等方式积极进行会计电算化建设。信息技术在财会工作开展中有效应用后,公司成本核算工作的开展大多可以在线上完成,电子计算机以及相应软件的应用更是缓解了成本会计在成本核算中的繁重压力。因此,加强会计电算化建设,借助信息技术更为效率地进行成本核算十分重要。会计电算化水平处于较高状态,成本会计人员便可以将更多精力放在其他的企业成本管理层面,这也有助于企业成本管理水平的更好提升。

3.强化成本核算与经营管理间的联系

成本核算与经营管理之间的联系需要进一步增强,这也是更好借助成本会计推动企业成本管理的重要途径。成本会计的应用要服务于企业成本管理实际需要,成本核算作为成本会计应用中十分关鍵的环节,其同时也是企业成本管理中的重要内容,加强成本核算与经营管理间的联系要注重核算结果利用价值的挖掘。例如,在每年年初,亦或是每个季度的初期,成本会计可以通过相应软件对往期预算、预算执行、成本核算、实际成本消耗状况等数据进行具体分析,做好成本预测的同时,对阶段性的成本消耗状况予以有效核算。取得核算结果,制作相应成本核算报告后,核心管理层则要制定生产、经营、管理计划,这便加强了成本核算与经营管理之间的关系。经营管理决策的制定与实施中,成本会计应用下的成本核算结果与报告也可以成为十分有效的参考,联系相应参考结果制定和实施企业成本管理、经营管理决策后,成本会计应用自然可以更好推动企业成本管理水平的提升。

4.科学规划基础上做好成本预测及成本会计应用

成本会计在企业内的应用需要得到系统规划,这是避免成本会计应用流于形式,确保其在企业成本管理中具体价值更好发挥的重要前提。具体来说,企业应当基于成本会计岗位设置、成本预测、作业成本法应用,成本核算,企业成本管理决策制定、经营管理决策调整与优化的流程应用成本会计,并对不同阶段与不同层面的成本会计应用事宜进行有效统筹。成本预测是成本会计应用中的逻辑起点,为此,做好成本预测,参考成本预测结果进行成本会计规划方案制定的做法较为可行。部分企业内,成本会计人才数量有限,成本会计应用经验较少。在实际规划中,其可以对同行业内优质企业的成本会计应用经验,以及成本会计应用基础上企业成本管理体系构建经验等进行有效借鉴。系统规划,结合预期规划应用成本会计后,成本会计为基础的企业成本管理体系全面性可以大为提升,企业成本会计建设与应用上也可以掌握更多主动权。

篇4

【关键词】高职 成本会计 教学

一、高职成本会计教学的现状

高职学校与普通的学校相比,有着独特教育理念与教育模式。随着教育体制的不断革新与完善,高职学校的教学现状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可见,高职学校在稳步发展的基础上,不仅面临着新的教育形式,同时也承载着一定的历史重任。高职成本会计教学的现状主要表现在几下几方面:

1、教学考核体制过于单一。在成本会计的教学考核中,主要采取卷面考核的方式进行考察。由于考核方式过于单一,所以对成本教学的考察有着一定的局限性。而且卷面出题的考核方法也存在着一定的弊端与不足,不能对学生的考察做出全面的评价,同时也在某种程度上出现不真实性。因此,完善职高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应转变成本会计教学考核的单一化,逐步实现成本会计教学的多样化发展。

2、学生缺乏综合性的思维能力。高职学校的学生有着相同的共性,学习的基础较差并且缺乏综合性的思维能力。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高职的学生普遍缺乏高度的学习积极性,对于成本会计的知识掌握不牢固,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可见,在职高成本会计教学中,应在传授学生知识的基础上,加强对学生综合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以便提高职高成本会计学科的教学质量,同时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

3、重理论忽实践。在成本会计的教学过程中,只注重教学理论的讲解成为教学中的薄弱环节。随着教育体制的逐步转变,教学的重心已从理论逐步转向为实践,尤其是在成本会计教学中,必须要与实际相符的实践结合起来,在实践中不断促进和完善教学模式的转变。可见,在高职成本会计教学中,应逐步转变重理论忽实践的错误观念,应在注重实践的基础上,实现高职教学体系的完整化、科学化。

4、教学模式单一化、滞后化。在职高成本会计教学中,由于教学方法过于单一和落后,所以不仅没有激发学生的浓厚兴趣,同时也严重影响了学生的教学质量。可见,教学环境在教学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与影响。会计成本教学本身就是一门相对枯燥的学科,所以更应注重教学课堂的趣味化与生动化。这样才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能增加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5、缺乏专业化教师队伍。教师在教学环节中不仅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同时也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与影响。高职教学中的教学队伍不仅缺乏专业化的理论知识,而且教学经验也相对不足。作为成本会计的教师,在拥有专业化的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更应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这样才能在提高教学的质量,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与实践能力。

6、教学体系有待革新。职高成本会计课程主要依据教材上的内容进行教学,可见,教材不仅是学生学习的理论基础,同时也决定着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向。由于职高成本会计的教材与教学内容没有与现实中企业的发展现状相适应,所以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成本会计教学理念与教学模式的更新。因此,应在逐步改革落后的教育模式的前提下,不断更新与现实相适应的教学体系。

7、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脱节。在成本会计教学中,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关系式相辅相成的。高职教学模式的完善,不仅需要教学理论的指导,更需要教学实践的检验。可见,成本会计教学不仅需要成本会计的理论知识,同时也需要与成本会计相关的教学实践。

二、加强高职成本会计教学的对策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逐步完善,高职教学中的不足与缺陷无疑影响了高职教学的正常运转。可见,加强高职成本会计教学已成为完善高职教学模式的必要手段。高职教学的发展与完善是在革新传统的教学模式下进行的,同时也需要教学理念与教学模式的有效结合。加强高职成本会计教学的对策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转贴于

1、实现课程考核多元化。在传统的考核方式中,卷面考核不仅过于单一化,而且也不能对学生做出全面的评价,可见,原有的考核方式具有局限性。所以,在成本会计教学中应增加相应的考核方式,从多个侧面对学生做出合理、全面的评价。对于最后的教学考核,不仅仅是对学生能力的测评,同时也是教师自我工作评价的有效标准。这样,教师可以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减少教学工作过程中的不足与缺陷。可见,增加课程考核的多元化,不仅能实现对学生测评的全面化,同时也能促进高职教学模式的完整性、规范性。

2、教师注重教学设计。课堂不仅是沟通教师与学生间的纽带,同时也是实现教学效果的重要环节。在成本会计的教学中,教师应注重教学课程的设计。教学设计不仅包括教学课堂的简单讲解,同时也需要对课程中的重点难点做出必要的分析。采用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以便促进学生更好的理解与学习。可见,教师的教学设计在完善高职成本会计教学中有着不可代替的影响与作用。因此,作为教师应在转变传统教学理念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和更新成本会计的教学设计。

3、构建合理化教学结构。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与完善,成本会计的实际工作内容也在日益转变,所以,在进行成本会计的教学中,应选择与实际发展相适应的教材,同时也应注意教材的难易度。在成本会计的教学结构中,应在明确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加强成本会计教学中的实践,将二者有效的结合在一起,最终实现教学结构的合理化与规范化。因此,构建合理化的教学结构不仅能提高成本会计教学的效率,同时也能实现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合理化与正规化。

篇5

[关键词] 成本会计; 现状; 改革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3 . 01. 052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3)01- 0088- 03

课程改革是本科院校教学管理和教学质量的基础环节,是专业建设的重要内容和实现教学目标及人才培养规格的基本保证。成本会计是会计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主要研究产品成本构成与成本计算。现行本科成本会计教学中存在一定的问题,必须进行全面改革,以提高教学效果。

1 成本会计课程的主要特点

1.1 课程系统性强

成本会计是以基础会计、财务会计为基础的一门专业课,与基础会计、财务会计乃至统计学都有着必然的联系,汇总性强。学生对成本核算过程的各章节内容和单一知识点理解和掌握并不难,局部的知识也很容易掌握。但学生很难把握各知识点在整个成本核算过程中的系统应用,对基础会计、财务会计的知识在成本会计课程里的合理应用束手无策。

1.2 课程内容体系庞杂,方法多,计算比重大

成本会计是以成本为对象,主要阐述了成本会计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包括成本预测、决策、计划、核算、控制以及成本分析的基本原理,主要的成本管理理念,内容十分丰富,涉及的范围较广。其中成本核算是最基础的内容,主要通过各种要素费用的归集及分配,最终计算出完工产品的总成本及单位成本,要求的是实实在在准确的数字,费用分配方法繁多,计算比重大。因此,学习成本会计,重理解,轻记忆,需要课后多做练习,尤其是计算题。通过大量的练习实现思维方式的转换,掌握重点理论和方法,使学生的基础知识更为扎实。

1.3 成本会计课程实践性强

成本会计学是一门与实际联系极为密切,操作性极强的课程。整个核算过程从原材料费用的归集及分配,辅助生产费用的归集及分配,制造费用的处理,废品损失及停工损失的处理,直到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的分配都离不开各种原始凭证的传递,记账凭证的填制,账簿的登记。学生对数据的生成途径和来源摸不着头脑,造成学生在成本计算过程中混淆成本数据之间的关系,漏记或多记数据,抽象地理解,生产过程成本计算能力不强,更不用说针对不同生产组织特点和类型的具体企业采用不同的成本核算方法了。因此,应当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 成本会计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2.1 课程培养目标定位不明确,课程内容没有定型

成本会计课程培养目标定位不够明确。主要体现在成本会计课程培养目标与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课程培养目标的界限划分不清楚,如成本核算能力是属于财务会计还是成本会计的培养目标?成本的预测、决策、控制和考核能力是成本会计的课程目标还是管理会计的培养目标?这些问题在学术界争议较多。

由于成本会计课程培养目标定位不明确,导致课程内容无法定型。关于成本会计课程内容学术界有两种观点。①成本会计归属于财务会计,其功能主要是为财务会计提供成本方面的信息。基于这种观点的成本会计内容相对较为简单,主要包括成本核算、成本报表编制、成本计划编制和成本分析等。②成本会计归属于管理会计,为企业成本管理提供信息。基于这种观点的成本会计在以上内容的基础上,还包括成本预测、成本决策、成本控制和成本考核等内容。

2.2 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单一

受传统教学方法的影响,有的教师习惯于采取平铺直叙,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没有将先进的教学方法和传统的教学方法有机结合起来。有的教师认为课件即杀手锏,采用“一本书、一个课件和一个投影仪”,坐在讲台上讲完整堂课的方式来授课。其不足之处是显而易见的:①教师没有帮助学生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没有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②教师和学生之间缺乏互动交流,学生感受不到教师的身体语言,课堂气氛沉闷。③缺少反馈环节,学生学会了多少,还有哪些内容没有掌握,教师不得而知。④学生缺乏感性认知。教学过程中所需要的挂图、凭证、表格和账簿只能靠老师口头讲授,学生看不到真实的实物,对企业、车间、仓库、流水线和工艺过程缺乏空间的概念。单调的教学方法和单一的教学手段导致的教学效果必然是学生感到枯燥、抽象和难以理解。

成本会计的教学方法虽然已经从单一的板书教学向多媒体过渡,采用了板书和多媒体两种教学方法,但从教学过程来看,板书教学有一定的局限性,而多媒体教学也不尽如人意,这主要表现在教师制作的课件质量不高:①计算过程展示不形象,很多课件能把计算公式和过程表现出来,但不能实现过程与各种表格中的数据形象的统一,给学生学习和理解带来不便,甚至出现听不懂,又无法做好笔记的情况。②各种表格中的数据,在课件中的显示不清晰,哪些是给定的资料,哪些是期初留存的,哪些是本期计算的,表现得不形象,易使学生混淆。③在课件制作中,Powerpoint格式应用不灵便,很多费用分配表无法表现,而采用Word格式连接又不太方便,所以高水平的成本会计课件的制作使用效率低。

2.3 现行成本会计教学理论与实践相脱节

在学习成本会计之前,学生虽然学习过基础会计、财务会计等基本理论与方法,但因未直接从事过实际工作,缺乏感性认识,导致理论与实践分离,其不足表现在以下两点:①产品成本的计算方法对从未接触过实际工作的学生来说,与其说是一种实用技术,不如说是纯数学的计算方法,没有某种产品的具体形象,甚至连半成品与产成品的区别都想不出。因此,教学时有一定的难度。②有些问题对实际工作者来说,一目了然,而在课堂上要费九牛二虎之力才能讲清楚。这是因为大部分教师也没有接触过实际工作,理论上是行家,实际中具体问题的处理与把握比较生疏。所以,也只能就材料讲材料,缺乏新鲜感和真实感,在授课中也有一定的难度。

3 改进成本会计课程教学的几点建议

3.1 课程培养目标改革和教学内容改革

在由《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和《财务管理》等课程组成的核心课程链中,成本会计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因此,成本会计课程培养目标应定位于:要求学生掌握较强的成本核算和成本分析能力,同时掌握成本预测、成本决策和成本控制等成本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

关于成本会计课程内容,笔者认为应采用上述第二种观点来设置。①随着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企业管理不断升级,企业对成本管理方面的人才要求也越来越高。②随着财务软件或ERP系统在企业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会计人员从繁重的会计核算中解脱出来,将主要精力放在包括成本管理在内的财务管理工作中,所以,企业对应用型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科院校作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摇篮,教学内容必须顺应企业需求而不断调整。

因此,在课程内容的确定上,确立为满足不同的目的而提供成本信息的思想,结合现代成本管理的需要,增加成本预测、决策预算、控制、分析和考核的内容,在保留成本会计传统体系中的理论与方法的同时,简化过多涉及其他管理领域的内容,扩充成本控制战略等成本管理领域的新的概念、理论与方法,使成本会计的体系内容更具科学性、实用性和前瞻性。

3.2 多种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

多年来,教师和学生都已经深深体会到了灌输式教学方法的弊端,为此我们对教学方法应该进行有益探索:

(1) 案例教学法。成本会计教学案例应具备以下特征:①真实性。成本会计案例必须来源于现实经济生活,基本情节与数据真实,不是随意编造的。只有基本情节和数据真实可信,才能为学生展示近乎逼真的经济事项情景,展示出会计事项的复杂性和矛盾性,激发起学生的兴趣,思维创新和热烈讨论,使学生实现会计理论到会计实务的飞跃。②启发性。案例教学必须包括思考题,包含的问题越能引发思考,就越能给学生留出较多的思维空间,教学效果就越好。③针对性。每个教学案例的设计,都要求在讨论中能突破课程中的某些重点、难点使学生在该课程的某些问题上有较深的理解。④参与性。会计案例的展示,应能使学生成为案例教学整个过程的“主角”,引导学生的思维和操作进入会计处理的情景之中,并运用所学知识、技能等,分析案例,与教师的引导和同学的发言产生互动。

(2) “探究式”教学方法。“探究式”教学方法的主要思想是开发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自主性、主动性、创造性,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探索和发现知识,从而达到培养学生探究式思维的目的。如在讲授产品成本计算方法的选择和应用时,可以这种方法组织教学。教师拟订调研提纲,成立学生小组,选择典型企业派学生调研。通过亲自调研学生可以了解什么类型的企业适合采取品种法,什么类型的企业适合采取分批法,什么类型的企业适合采取分步法等。这些知识不是靠背书得到的,而是通过去企业调研和探究获得的。相对而言,这种方式获得的知识和能力更感性、更实用、更能解决问题。

(3) 项目教学方法。项目教学法是通过真实或虚拟的项目,阐述所要讲授的知识和技能要点的教学方法。例如,在讲授产品成本计算方法的应用时,老师可以给出某厂某月成本核算资料。①让学生带着老师给出的思考题阅读整个项目内容。②要求学生回答该企业产品结构、生产工艺流程和生产组织有什么特点。③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企业的成本核算应采用什么方法。④给出真实的记账凭证、账页和分配表,要求学生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独立完成成本核算的任务。⑤让学生梳理整个核算过程,总结产品成本核算方法的特点。

3.3 制作高水平的成本会计多媒体辅助教学课件

目前成本会计多媒体教学效果差强人意,主要表现在课件质量差:①计算过程展示不形象,很多课件不能将成本计算过程与各种表格中的数据形象地统一,给学生学习带来不便,听不懂又无法做好笔记;②各种表格中的数据间关系在课件中的显示不清晰,易使学生混淆。所以,研制高水平的成本会计多媒体辅助教学课件迫在眉睫。针对成本会计教学体系的结构化特点,使用超文本和超媒体的教学内容组织策略,并配合建立导航图,实现成本会计知识的结构化教学。成本会计多媒体辅助教学系统应更突出地强调各种成本整体核算流程的讲解,使学生对各成本计算方法有一个完整的、系统的、结构化的理解和掌握。另外,针对成本会计教学过程中对反映成本核算各环节前后顺序的表格讲授枯燥、不直观的特点,可以设计反映成本核算数据来龙出脉的贴切动画,提高教学热情和学习兴趣,有利于教学效果的改进。

3.4 构建成本会计课程实践教学体系

当今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理论与实践是相互协调、相辅相成的,理论教学介绍了成本核算的基本理论与方法,而通过实践,使得学生加深了对核算方法的认识,并能通过实例灵活运用。成本会计教学应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根据理论教学的内容,设置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内容,构建课程实践教学体系,通过实验课的开设,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通过实验吸引全体同学的参与,充分调动、培养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认识到自主学习的乐趣,将原先被动的数字计算工作变得主动。

另外深入生产一线,了解真实的生产情况也尤为重要。要做好成本计算工作,成本核算人员必须了解实际生产过程,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理解书本知识并能灵活运用。因此,有条件的情况下学校应组织学生到管理完善的工厂参观学习,了解原材料怎样一步一步经过加工处理,最后完工入库。也可组织成本会计教师到企业实践锻炼,了解生产情况,这样才不至于将课讲得枯燥与空洞。

3.5 成本会计课程组定期开展教研教改活动

笔者认为,在所有的成本会计教学改革中,更加重要的是成本会计课程组老师的教研活动。因为课程组老师的集思广益,能够保证成本会计教学改革有效的实施。教研活动可以包括:定期进行企业调研,了解企业成本核算业务的新情况、新问题,对此展开科研活动,以科研促进教学;建议有关部门对教师的科研及时提供有关经费和物质以及精神奖励,定期进行校园科研成果展览,鼓励学生也参加到教师的科研活动中来;组织教学大纲的补充和修订,使教学大纲更加突出成本会计的学科特点、知识点、难点和重点,尽量体现企业客观制造环境;商讨学生成绩考核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法;进行成本会计和《管理会计》课程教学内容的协调,尽力避免教学内容不必要的重复;学内容、作业布置和批改以及考试范围、命题的难易程度和题型、题量;交流教学中的问题,并讨论教改措施;帮助年轻教师改进教学,提高教学水平。通过这些教研活动,可以有效解决教学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改进教师教学方式方法,进而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和教学水平。

主要参考文献

[1] 于富生,王俊生,等. 成本会计学[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2] 刘志娟. 成本会计[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6.

[3] 于玉林. 现代会计理论实务与教育研究[M]. 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0.

[4] 俞宏,夏鑫. 成本会计教学的体系结构创新及策略构想[J]. 会计之友,2006(6).

[5] 宋红霞,于广敏. 成本会计教学方法改革的研究[J]. 会计之友,2007(8).

[6] 陈萍. 改进成本会计实践教学之我见[J].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12).

[7] 张丽. 开放教育成本会计教法改革初探[J].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2).

[8] 王志红. 成本会计教学实践与改革思考[J].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7(8).

篇6

[关键词]就业导向 成本会计 教学改革 路径选择

一、就业导向下的民办高校成本会计教学改革的路径选择

中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的今天,也伴随着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的加剧。面对这样激烈的大学生就业市场,面对民办高校自身的就业情况,民办高校应该主动地迎接挑战,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采取一系列切实可行的对策来提供符合市场需要的毕业生。而从教学角度来说,通过就业市场反馈的用人需求信息来对各专业教学计划进行修订,可以将学生职业、就业工作中对教学工作的意见及时反馈回教学管理中,促进学校的专业改革、课程改革与学科建设,以便适应市场对专业的需要。本文仅就以我校会计或财务管理(以下统称财会)专业中的成本会计课程为例,来谈一谈民办高校在就业导向下的成本会计教学改革的内容。

二、2010届我校财会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分析

本次调查主要针对我校2010届财会毕业生,共有毕业生296人,其中本科生200人,专科生96人,共调查了260人,主要目的是通过对毕业生的就业层次,就业单位进行统计,以便了解毕业生的就业行业。调查方式主要通过毕业生上交学校的就业协议书进行粗略统计。

从统计情况可以看出,民办高校财会专业毕业生总体就业层次不是很高,大部分是中小型民营企业,在政府机关工作的毕业生仅占被调查人数的3%;从就业行业来看,到生产企业的毕业生较少,仅占5.4%,从事第一产业的几乎没有,大部分都是到非生产企业,主要集中在商贸、服务业等第三产业。因此他们涉及到的会计知识需要熟悉中小企业会计和一些行业会计,虽然各行业的会计原理相同,但涉及具体业务时的科目名称还是有些差别的,这些内容目前在我们的教学计划中没有涉及,因此根据就业情况,需要调整相应的教学计划,增减相应的教学内容,特别是传统成本会计的教学内容需要进行相应的改革。既然民办高校大部分毕业生面向中小企业,因此开设的相关课程应更多的体现中小企业经济业务的内容,以满足中小企业对财会毕业生的实际需要。

三、传统成本会计课程的演进

在20世纪80年代初,成本会计课程是从原《工业会计》课程中的工业企业产品成本核算部分分离出来的,当时采用的是完全成本法,其教学内容沿袭了计划经济条件下会计模式的内容,主要体现在核算范围上仅仅局限于工业企业生产成本的计算,而且采用的是完全成本法;在会计报表体系上将成本报表作为对外报送的会计报表之一。然而,多年来成本会计的教学内容始终不变。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新型科学技术的广泛应用,改变了传统的生产环境。自动化的制造程序、电脑控制的材料处置系统被广泛应用于生产、制造行业,有的企业实现了无人化管理。企业一旦实行自动化之后,生产力就会大幅度提升,人工成本不断减少,节省了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也解决了市场对产品多样化、精致化的需求。这样,以传统制造环境为背景、以产品生产成本为核心的成本会计教学,与社会现实需求很不相适应。为此,成本会计教学的改革势在必行。

四、现行成本会计教学面临的问题

成本会计作为财会专业的主干课程,是会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成本会计也是会计学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但是成本会计的理论和方法及应用范畴,不同于其他会计学课程。成本会计是一门集知识、技能、技巧为一体的专业课,对于学生来说,虽有会计学的功底,但要想很好地掌握成本会计这门课,还是很不容易的,特别是成本的计算方法,要想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更不太容易。但是现行成本会计教学过程也存在一些问题。 转贴于

1.成本会计教材内容不够完善

(1)缺少客观的工业企业制造环境

传统成本会计的教材内容基本不涉及或很少对工业企业的制造环境进行系统地介绍。由于缺少对工业企业制造环境的介绍,使得学生不能真正理解成本核算的内涵,掌握成本核算的方法。学生常常只熟悉教材中涉及的相关部分的成本核算,当企业制造环境发生变化时,学生不能独立的对生产企业进行成本核算并编制成本报表。

(2)缺少成本会计目标

传统成本会计的教材内容基本不涉及成本会计目标。由于缺少成本会计目标,成本管理只能局限于传统的生产成本管理,而不能更高层次地实现企业战略管理。

2.成本会计教学手段限制教学容量

成本会计主要是通过成本数据的前后勾稽关系来反映成本核算流程的,这种数据的来龙去脉又主要是通过成本核算的有关表格反映的。目前成本会计教学手段绝大多数停留在自然媒体阶段,教师受传统教学模式的课时和媒体等的限制,使得教学效果欠佳。可见,传统的自然媒体的教学手段限制了教学容量,很难体现成本会计树状的非线性的知识结构,不便于按成本会计知识的内在实质进行结构化教学。教学手段落后

3.仅侧重于生产性企业的成本核算教学

目前传统的成本会计教学还是侧重于制造业成本核算和会计报表编制,其他行业的成本核算一般不作讲授。但从目前毕业生的就业趋势看,大部分毕业生从事的非制造业会计。虽然成本核算原理相同,但不同行业的成本核算还是有些微差别的,因此根据就业需求情况,非制造业的成本核算有必要纳入成本会计教学内容。

4.实践环节不足

目前,学生实践能力欠缺是高校毕业生的一个通病,究其根源之一是教学实践环节的欠缺,成本会计课程亦然。在成本会计的教学中,尽管学校一般会安排相应的实践课时,但由于实践课时往往安排在期末考试之前两周,教学课时较为紧张;加之师生对其重视程度不够,所以实践教学效果甚微。

五、成本会计教学改革的路径选择

1.构建合理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

由于成本会计是在学习基础会计、财务会计的基础上进一步掌握的一门专业课程。它融入了多学科的知识,因此在设计培养方案时,应该从整体发展与综合性出发,合理构建成本会计的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使学生意识到基础课程的重要性,掌握基础课程的基本理论、方法,为成本会计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要注重其它学科知识在本学科领域中的应用,搞好整体优化。在课程内容的确定上,确立为满足不同的目的而提供成本信息的思想,结合现代成本管理的需要,增加成本预测、决策、预算、控制、分析和考核的内容,适当增加非制造业成本核算内容的讲授,在保留成本会计传统体系中的理论与方法的同时,简化过多涉及其他管理领域的内容,扩充成本控制战略等成本管理领域的新概念和理论与方法,使成本会计的体系内容更具科学性、实用性和前瞻性。

2.构建成本会计多媒体网络辅助教学系统

针对会计教育的特点,著名会计学家阎达五教授曾提出,“会计多媒体辅助教学将成为一种21世纪会计教学手段新模式”。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直观、具体、生动及信息量大和使用快捷、方便为特点的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已经大量的运用于现代教学中。针对成本会计系统性强、内容多的特点,教学中可以使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更生动地展现成本核算的流程,使学生对各种成本计算方法有一个完整的、系统的理解,改变过去单一的板书和抽象的讲解,提高教学效果。

3.构建完善成本会计实践教学方式

实践性教学是将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环节,是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通过实践教学,学生可以亲身体会成本会计在不同行业中的操作与应用以及在经济管理中的重要性。成本会计教学主要以制造业生产过程为例进行讲解,而学生对企业生产过程没有感性认识,因此应该让学生对制造业的生产过程有一个较清晰的认识。同时,通过实验课程的开设,了解各种凭证的来源、去向,解决学生感性不足、认识不够的问题,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并通过团队合作可培养学生的合作、协调能力。最后,针对不同生产组织和工艺过程特点具体了解企业如何组织成本会计工作、进行成本计算、编制成本报表、进行成本管理等内容的综合实践教学,这样既可以加深学生对成本会计整体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又可以对成本会计实践更好地应用。 转贴于

4.建立成本会计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同步进行的教学模式

成本会计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同步进行的教学模式,是指以完成成本会计教学内容、达到其教学目的为出发点,以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取得良好教学效果为目标,将实践教学的各种形式和手段,在成本会计理论教学的事前、事中和事后进行广泛有效的应用。比如,教师在讲授第一章成本和成本会计的理论问题前,可结合在企业产品生产过程能够观察或了解到的现象及事物,对该理论问题涉及到的知识点设计出一些具体问题;然后,学生带着这些具体问题参与产品生产过程的情景教学或多媒体演示教学;通过学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充分讨论得出问题的答案后,教师最后对该理论问题作出准确的、深入的、全面的理论联系实践的讲解。这样“理论教学中有实践,实践教学中有理论”,不仅使学生加深了对成本会计理论的理解,也提高了学生对产品成本的感性认识,同时也增强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尹瑜.试论成本会计教学改革.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8,(1).

篇7

关键词:成本核算 会计 准则

目前,我国在企业成本会计的领域内未设立专门的制度和准则,只是在会计准则以及其他相关制度中体现了成本核算的信息。2010年召开的会计管理工作计划,财政部下发了《关于调研报送企业产品成本核算与成本管理有关情况的通知》,从而制定出全国范围内适行的《产品成本核算制度》。这项举动意味着我国将出立的成本会计准则,以此规范企业的成本核算体系。

一、企业成本会计准则的概念界定

因为我国目前并未制定企业的成本会计准则,因此在开始研究这个议题前应当对成本会计准则这个概念进行清晰和准确的界定。在会计准则、会计标准、会计制度等概念的基础上,可将企业成本会计准则界定为:以企业内部的成本核算工作为对象,以准则作为基础,规范并标准化企业成本要素以及其他相关事项的计量、分派和确认等工作,其目的在于为企业提供准确的成本核算信息、指导企业的会计实务工作开展。

二、构建企业成本会计准则的必要性

1、规范企业的成本核算和成本管理制度的需要

一直以来,没有直接准则制度的企业成本核算仅仅靠会计准则、行业会计制度和税法等相关制度中的有关信息进行成本核算工作。因为没有系统而独立的成本会计准则,不同的企业会计人员在成本核算工作上使用着各异的处理方式,并且缺乏系统的成本管理环节。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以及全球化程度的日益加深,企业面临着成本核算和成本管理环节提出的高要求挑战。我国在2006年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已基本做到了与国际相关规定的统一,特别是在产品的成本构成方面,但关于成本核算的规定仍然过于模糊和分散。因此,构建企业成本会计准则有利于企业成本核算和成本管理工作的更加科学、严谨开展。

2、国家进行成本管理和监控的需要

因为我国的行业类型比较繁多,跨度较广,难免存在部分需要国家进行成本管理和监控的特殊行业以及领域。例如,国有企业、政府采购、公共事业、BOT项目和军事采购这些行业均采用成本加成的方法进行定价,因此国家必须对这些领域的成本进行合理的监控。另外,对于具有垄断性质的企业而言,企业成本会计准则显得更为重要。

三、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的构建框架

因此,在目前我国已有成本会计准则和相关制度的基础上,笔者认为现阶段在构建我国企业成本会计准则框架时,可以将以下内容纳入其中:

1、成本核算的目标与一般原则

这一项内容应当包含成本会计目标、成本核算的目标、在成本会计准则中常用的基本概念以及使用成本会计准则的条件和范围规定等。

2、成本会计制度

一项制度的制定应当考虑到最大程度的适用性和实用性,因此在构建企业成本会计准则的过程中应当充分考虑到企业在管理水平和生产特点上的差异性。制定出可供不同企业进行选择的成本会计制度,并且为企业的不同成本会计制度操作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例如,标准成本的制定、定额成本在各项差异上的分配、定额成本的制定、责任成本的界定等

3、成本计算的主要方法和辅助方法

企业在进行成本管理的过程中需要根据现实的生产组织类型、产品种类以及生产特点等因素,对产品成本的计算方法进行选择。因此在构建企业成本会计准则时,需要对成本的技术方法进行多样化,采取主要方法和辅助方法相组合的方式。主要方法包括分步法、作业成本法分批法和品种法等;辅助方法主要有标准成本、分类法和法定额成本法等。

4、成本管理

这项内容主要包括企业在可行的范围下进行成本的预测、控制、分析、考核和决策等工作,并将成本管理工作与成本会计制度相衔接。

5、成本报表的编制、呈递和披露

主要产品单位成本报表和全部产品的生产成本报表是两大主要的成本报表,企业应当仔细对其进行编制。详细周全的成本报表有利于企业进行各项内部管理工作,企业要积极响应相关部门要求呈报其产品成本报表的规定,同时也要主动向相关的监管部门披露相关的成本核算信息。这种信息披露公开化的做法有利于信息的需求者作出更为科学准确的决策,更有利于杜绝腐败现象的产生。

6、成本资料的保存

对于企业经营和生产环节中产生的各项费用,应当设立相关的费用账册和明晰账户。经过原始凭证的齐全手续和无误审查为前提,对费用项目、成本项目、车间部门等成本核算队形进行准确、及时和完整的核算工作。建立健全不同产品环节的各项财物的收发、报废、转移和领退等盘点制度,完善明晰与成本核算相关的原始记录。使得能够对成本资料进行审计审查。

总而言之,构建企业成本会计准则是一项较为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构建作为企业成本会计准则构建基础的理论体系。在制定企业成本会计准则的过程当中,应当在我国现有的企业会计准则制定模式的基础上,以政府的主导力量为主,充分进行实践调研,并在采取各方专家意见的基础上,形成尊重我国国情的科学、合理的成本会计准则。

参考文献:

[1]文孟婵.制定我国成本会计准则的必要性和框架探讨.[J].商业会计,2010,(20)

[2]夏鑫.如何有效实施企业成本会计工作[J].今日科苑,2010,(24)

篇8

论文关键词:企业成本,成本会计,会计理论,思考探究

 

当前社会经济的发展,推动了企业财务管理理论的完善。企业会计作为以企业主体的经营资金运动为对象,旨在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一种管理活动。成为促进当前企业发展的重要保障措施。企业成本是现代企业发展所涉及的重要因素,企业成本会计是针对企业成本核算为中心内容的管理活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新时期,探究分析企业成本会计理论的实践与应用,是构建科学的企业成本会计制度,优化企业财会管理,深化企业改革落实的重要实践性措施。

1 企业成本与成本会计分析

成本是商品经济的产物,是构成商品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本质是为实现特定目的而付出的相关资源的经济价值损耗。

企业成本是指相关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所消耗的人力物力等各种资源的经济价值总和。它是企业在一定范围时间内,企业产品所归集的经济价值消耗总值。现代经济观点认为,企业成本从层次上可分为直接、有形的成本和间接、无形的成本形式。

企业成本会计,是指为了求得产品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而核算全部生产费用的会计。成本会计的中心内容为成本核算。成本会计是企业成本会计人员为协助企业管理计划及控制公司的生产经营活动,并制定长期性或策略性的决策,根据经济价值的市场运作规律思考探究,以成本核算为中心内容,建立有效的成本控制方法、进行降低企业成本与改良品质的企业管理行为。

企业的成本与效益是一个互为矛盾、相互依存的统一体。总体上来分析,企业生产经营的过程,就是依照市场价值规律,追求以最少的成本消耗,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的过程。从一定程度上来说,企业成本的大小是企业经济效益的衡量尺度论文格式模板。降低成本,提高效益,是现代企业发展的重要措施。企业成本会计,就是针对企业经营过程中所发生的成本核算与管理控制所进行的财务活动。企业发展中,成本会计更加关注成本效益。

现代经济管理理论认为,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成本作为企业发展的重要构成元素,影响和制约着企业的正常运营。企业成本会计,是企业推行财务集约化综合监管的活动过程。实施企业成本会计有助于优化企业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当前形势下,各种客观因素的影响导致了企业成本会计的复杂性,探究和分析企业成本会计的标准化与规范化管理,是推动现代企业和谐发展的必要措施。

2 对企业成本会计理论的认识 企业成本会计,是针对企业成本的核算与控制进行的相关管理活动。企业成本会计理论,是实现当前企业成本会计活动的科学性与高效性的前提与基础。

2.1 关于企业成本会计的主要职能

会计的基本职能是针对相关经济活动进行核算与监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形势下,我国企业成本会计的主要职能是针对企业发展所进行的成本预测、成本决策、成本计划、成本控制、成本核算、成本分析、成本考核以及成本监督。成本预测是成本决策的前提,成本决策是成本会计的重要环节,在成本会计中居于中心地位。成本决策是成本计划的依据,成本控制是实现成本决策既定目标的重要保障,成本核算是成本决策预期目标实现的最后检验,成本分析、成本考核以及成本监督是实现成本决策目标的有效手段。

2.2 关于企业成本会计的独立性问题 市场经济环境下,成本作为企业一定时期内生产特定产品的资金耗费,在企业发展与管理过程中尤为重要。一般认为,现代企业成本管理的职能是基于企业会计管理基础上发展的,是由相关成本的会计形式共同组成的现代企业成本管理体系。企业成本会计是以实现企业经济效益为最终目的,以成本预算和控制管理为手段,致力于成本要素的反映与监督思考探究,以完全成本核算、变动成本核算及标准成本核算作为其主要内容的经济成本管理活动形式,相对于其他会计行为来说,企业成本会计具有相对的独立性特征。2.3 关于企业成本会计的目标分析 现代经济管理理论认为,企业成本会计的目标是一定时期内相关企业成本会计工作应达到的具体目的,具有历史性和时代性特征。成本会计目标是成本会计理论的最高层次,反映了特定环境对企业成本会计的要求。由于成本会计是一种对内服务为主的会计分支,不存在企业间的横向比较,成本会计的核心在于关注成本费用的计量,因此,成本会计目标应在职能范围内制定科学的根本性经济效益目标,在实施过程中体现企业成本会计的功能作用。成本会计正是从企业成本的计量、核算与监督等方面,并以经济效益为最高目标,为提高经济效益服务。

2.4 关于企业成本会计信息的服务性

总体上说,成本会计的任务是在企业成本会计实践中,通过相关活动行为实现关于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实际会计信息的有效提供。包括成本会计信息的服务对象、服务摘要。

2.5 关于企业成本会计的成本对象特征

现代成本会计拓宽了传统成本会计的内涵和外延,其涉及的内容包括成本预测、成本决策、成本计划、成本控制、成本核算、成本分析、成本考核与成本监督。成本对象是为了计算企业经营业务成本而确定的归集经营费用的各种对象。相对来说,企业成本会计的成本对象范围广泛。成本会计的功能就是计算产品成本,为企业财务管理服务。企业产品成本的具体含义取决于其所服务的管理目标,包括有形产品和无形产品两种形式。与有形产品相比,无形产品具有瞬时性、不可分割性和多样性特征。

2.6 关于企业成本会计的计算方法体系

企业成本会计中,成本计算具有两重性,同属于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功能范畴。因此企业成本会计系统应体现财务报告和会计管理的共性。成本会计的最终结果是形成财务报表为企业发展的最终决策服务论文格式模板。企业成本计算是为企业优化决策,有效经营和严格成本控制服务的。通常情况下,企业往往采用分批成本计算与分步成本计算方法来计算成本。基于实际需要,很多企业综合分批法与分步法进行成本计算,有些企业还采用诸如分类法、标准成本法和变动成本法等辅方法进行成本计算。

3 新形势下发展企业成本会计的策略探究  当前,企业成本会计的发展主要体现在成本会计技术手段与方法不断更新,会计电算化和信息化正在迅速发展,成本会计的应用范围不断拓展,成本控制已变得不可或缺。新乡市下,企业成本会计的发展策略如下:

3.1 继续完善企业成本会计的理论体系   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为企业成本会计的科学发展搭建了坚实的平台。现代企业改革的深化思考探究,为企业成本会计的创新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新形势下,企业必须基于传统会计理论基础上,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严谨务实,要根据实际需求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会计理论研究体系,深入企业调查研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广泛开展案例分析,从理论实践的高度构建科学高效的企业成本会计理论成果的考核、评价和激励机制,充分发挥企业成本会计的功能作用。 3.2 创新适合国情的企业成本会计方法 科学合理的企业成本会计方法,对于促进企业经济发展有着良好的推动作用。长期实践中,很多企业积累了丰富有效的成本会计经验,注重以人为本,激励全体职工共同参于成本控制,优化成本管理措施,构建成本控制激励机制,各种企业成本核算的根本目的都是为了调动企业职工的生产积极性,企业以经济目标直接与职工的切身利益相结合,职工必将在生产过程中尽量优化成本运行。企业成本会计要针对各核算环节提供信息服务,实现成本会计的分析预测功能,从而为企业决策者提供各种详实资料。

3.3 实现企业成本会计电算化和信息化 当前信息技术功能的拓展,推动了企业会计的质量效率。相对于企业财务管理来说,以电子计算机为手段的企业成本会计,加快了企业会计信息的反馈速度,提升了业务处理能力,对于及时进行成本预测、成本决策以及有效地实施成本核算与成本控制具有重要意义。实现会计电算化与会计信息化,是当前企业会计改革的重要目标,很多大型企业公司在产品市场开发中的前瞻性,需要先进、科学的成本管理方法与手段,加快企业成本会计的电算化向管理型转变,为成本会计提供可靠的信息化技术支持,成为企业会计工作的重点。 34 完善企业成本会计的法律保障体系 随着市场经济竞争环境的日趋复杂化思考探究,企业成本会计的实施也面临着各种不利因素的制约和影响。为了适应当前开放的多元化的经济环境需求,实现现代企业成本会计的发展,企业要在加强和完善成本会计的服务职能基础上,构建和规范企业成本会计的各种规章制度,完善相关法律保障运行体系,实行全方位、全过程的企业成本管理。当前信息化技术条件下,对于企业成本会计人员来说,要在具备会计职业道德的前提下,拓展业务知识,深化学习成本会计理论与方法,提高全员成本意识和素质

结束语:总之,成本是综合反映企业经营活动过程质量与效果的重要指标,成本会计作为现代企业经济管理的重要措施,是当前企业改革的重要内容。新形势下,针对企业成本会计的相关理论进行科学的分析与探究,实践和落实发展企业成本会计的有效策略,是推动当前企业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张倩倩《关于企业成本控制与管理的思考》.企业纵横.2008

[2]陈胜群《企业成本管理战略》.企业论坛.2006

篇9

    【关键词】 成本会计;教学改革;教学系统创新

    自会计学专业设立以来,成本会计学课程就被确定为该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经济越发达,企业面临的竞争越激烈,成本的作用也就越突出,成本领先战略被广泛关注与应用正是最直接的佐证。因此,会计学专业的学生熟练掌握成本核算、分析、控制的方法、熟悉成本管理的基本理论是其专业基本功的重要方面,这一点已经得到毋庸置疑的肯定。然而,近年来部分高校成本会计课程教学的现状却并不理想,以下将以高校会计专业本科段为对象就成本会计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成因分析并提出改进建议。

    一、成本会计课程教学效果的反馈

    我院成本会计课程教学改革项目组以2004到2006级本科会计学专业学生为主要对象,通过试卷分析、问卷调查、面询函证等方式对成本会计课程的教学效果进行了随机抽样调查,其结果表明目前成本会计课程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主要表现在:

    (一)理论根基薄弱、知识点的掌握限于“教条分割”

    成本会计课程相对于基础会计学、中级财务会计有其鲜明的特点,其一就是费用归集与分配、产品成本计算、成本分析和控制都往往存在一个事项有多个方法的情形,如材料费用的分配就有产量比例法、定额消耗量比例法、定额成本法、实际重量法等,其中定额消耗量比例法的费用分配率又可选用实际耗用量或实际消耗材料成本除以定额消耗量等不同形式。从调查反馈的情况来看,普遍存在着单个计算方法掌握较好,而对于各个方法产生的原理不能归纳出共性,也未能对各个方法在最终产品成本信息形成中发挥的功用形成系统化的认识。

    (二)账证意识模糊、掌握成本核算流程限于“纸上演算”

    计算量重与大量的图表运用是成本会计课程相对于基础会计学、中级财务会计而言的又一特点,产品成本的构成涉及料、工、费等多个项目,因其承担的对象不同而有不同的归集、分配和结转程序,其间需要借助各种费用计算表格完成繁多的数据处理。从调查反馈的情况来看,普遍存在着把费用分配和产品成本核算视为纯粹计算的情形,而不能很好地将单个分配表计算结果如何与记账凭证对应,也未能很好地掌握不同分配表、产品成本计算单如何与账簿结转对应关系。例如,制造费用采用年初计划分配率法分配时,各月末的账务处理在“纸上演算”中经常遭到忽略;辅助生产费用的交互分配法的掌握经常只局限于算式求解,而对于分配表中费用的转进转出往往判断失误。

    (三)管理观念缺失、分析控制的掌握限于“雾里看花”

    除成本核算外,教授成本分析、控制、计划等管理性职能的如何实现也是成本会计课程的另一特色,其中各种指标、差异以及各项因素的影响程度确定的计算方法和思维与前期的基础会计、中级财务会计等会计专业课程相比截然不同。从调查反馈的情况来看,对于成本分析、成本控制、成本计划等课程内容,一是普遍存在畏难情绪,二是认为这些内容和“会计”关系不大,因而掌握程度往往比较粗浅。

    二、成本会计课程教学现有问题的成因分析

    (一)课程教学导向的偏移

    随着国内经济形式的变化,第三产业和中小规模企业成为消化高校毕业生的主力,受其所在行业的限制和规模等因素的制约,加之将成本会计等同于工业会计的偏颇认识,使得业界对成本会计专项人才的需求有所下滑。而受近年来会计职业资格考试热潮的冲击,高校会计专业教育的导向逐渐有向应试教育倾斜的趋势。本科阶段比较密切相关的会计专业考试主要是初级会计师资格考试和注册会计师资格考试,而在这两项考试中成本会计的内容所占分值都较低,且覆盖的知识点比较集中。在这两方面因素的影响下,部分高校在修订培养方案时都对成本会计课程进行了学时压缩;学生也以应试、求职有用性高低为判断依据,对成本会计课程的学习只安排少量的精力投入。

    (二)课程教学内容设置的不合理

    目前,成本会计课程的教材版本众多,内容侧重点和难易程度各异。就内容来看,或仅注重生产费用要素的归集与分配方法以及产品计算方法,或将财务管理、管理会计的部分内容大量引入,或覆盖除制造业以外的多个行业,如此设置无疑使得成本会计课程教学的针对性变得模糊。就难易程度控制来看,存在诸如辅助生产费用分配、品种法、分批法、分项结转分步法的示例中大量运用定额数据,以回避数据计算过程,如此处理往往给教材使用者以错误信息,认为实务中的成本会计就是“一本定额走天下”。部分教材在数据位数保留和科目设置的细节上有失规范,其结果必然无助于成本会计处理严谨性训练。

    (三)课程教学重点难点处理的失当

    由于成本会计学相对于其他会计专业课程计算量大、计算方法多样化,加之受课时限制,教师在讲解过程中注意力基本上集中于公式、单个计算方法的机械灌输,不注重公式推导和其原理的分析,对于计算方法之间的联系与比较未加以引导,也漠视了对计算过程的账务体现。例如,对于制造费用期末分配与结转这样的重点项目一言带过、不做深究,造成了学生对关键环节似是而非的处理,导致不能正确计算出完工产品成本的后患;而对于辅助生产费用则采取就题讲题、要求学生记忆掌握的处理方法,其结果往往给学生造成是学数学而非会计课程的错觉。

    (四)课程教学方法的单一和教学手段的滞后

    目前,成本会计课程教学任务的设计和完成基本上只依靠课堂教学来实现,而在课堂教学的实施中又主要是教师单向讲授为主。由于成本会计大量表格示范和计算的特点,使其课堂教学中对于教材的依赖性强,教师在分析众多数据在表间的结转关系时,容易给学生以“照本宣科”之感,造成课堂气氛的涣散。此外,尽管越来越多的高校都建立了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为成本会计课程的教学创造了有利的硬件条件,然而由于相关软件的利用水平不高,使得受教者能够从现代CAI技术中收益的程度大打折扣。以目前使用最广泛的,基于PowerPoint制作成本会计多媒体教学课件为例,呈现出两个极端:或是密密麻麻对教材内容的直接再现,或是仅保留章节标题及少量提示,这样的课件无疑对于解决成本会计授课难题,诸如:形象地呈现成本会计中诸多方法的“套路”,直观地演示大量数据在账表间结转等毫无帮助。

    (五)相关辅助环节的形式化

    本科阶段的人文基础素质教育结束后通常有认知实习的安排,其目的是为以后的专业课程学习提供感性认识准备,方式主要是到企业实地参观。然而,由于对认知实习环节的重要性不甚了解,学生到企业参观时往往是被动的“走马观花”,而成本会计与企业的生产流程关联密切,由于认识实习阶段的马虎应付,进入成本会计学习后面对诸多的生产术语、流程转换只能凭空想象,使得核算方法的学习最终演变为单纯的死记硬背。再者,紧随课堂教学而进行的成本会计试验往往脱离账证,成为复杂计算题的演练。

    (六)考核方式和考核内容的僵化

    目前,成本会计课程的考核基本上沿用了期末闭卷考试的传统形式,考核内容基本上是对书本知识的直接考察。实验环节的评分也仅是以低分值的形式体现在平时成绩中,对总评分起决定作用的仍旧是卷面成绩,而闭卷考试带有一定的偶然性和可突击性,不能起到应有的以考助学的作用。

    三、成本会计课程教学改革的建议

    项目组就如何使得高校成本会计课程的教学工作能更好地达到现代复合型会计应用人才的教育要求开展了调研与讨论,其间形成了一个成本会计课程教学新系统的设想,该系统的主要构成如表1所示。以下将结合演示表对整理出的成本会计课程教学改革六项建议逐一加以阐述。

    (一)对成本会计课程教学目标进行重新审视与明确

    会计专业本科教育的目标在于会计基本知识与各项技能的培养,素质教育与技能教育并重,以中级会计人员为教育成果对社会输出。成本会计课程尽管是以制造成本法以及相关理论为主要方面,但基本上是对基础会计所学的会计原则、记账方法和会计循环等的进一步诠释与应用,也是对后续管理会计等相关课程的前期铺垫,对于会计的专业思维熏陶和综合素质的养成具有其独到的作用。因此,成本会计课程一开始就有必要通过宣讲讨论等形式使受教者明确该门课程在会计专业知识体系中的作用,使教学重点放在通过课堂学习和模拟实训操练来理解各类计算后的经济实质及账务处理关系,从而达到专业思维、数据处理技能的默化提高。

    (二)对教学内容进行覆盖面的甄选与逻辑体系的重塑

篇10

关键词:现代企业;金融体系;成本会计

一、前言

从成本会计的基本职能来看,企业开展成本会计管理主要是对产品单位成本、总成本进行计算,并核算全过程费用。在企业金融活动中,成本会计发挥着重要作用,是企业实现成本控制的重要前提。但随着企业内外经营环境的快速变化以及会计电算化发展,成本会计的内涵已经得到改变和延伸,需要立足于新的企业金融体系,更加全面的开展成本会计管理工作,从而为企业经营管理决策提供更有力的支持。

二、现代企业金融体系中的成本会计特点

随着现代企业金融体系的发展和成熟,成本会计管理发生了巨大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会计电算化发展改变了传统成本会计工作方式,使成本会计核算、管理的响应速度得到明显提升,而且使成本会计人员从传统的机械化、重复性工作中解放出来,可以更好地发挥成本会计的内部控制和决策支持功能;(2)随着新型会计理论的逐渐成熟,企业财务管理体系分工更加明确,成本会计、管理会计、财务会计等不同会计种类界定清晰,相辅相成,成本会计作为会计管理的基础工作,其成本控制功能越来越突出,对企业经营效益影响显著;(3)在经济全球化、金融全球化发展趋势下,我国企业不断加快与国际市场的接轨速度,成本会计管理也体现出更多的国际化特点。特别是一些合资公司,需要采用国际规则进行成本核算管理,新理念、新方法、新技术在企业成本会计管理过程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三、企业成本会计管理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为应对现代企业金融体系发展的新趋势,企业成本会计管理都在积极做出改变。但受企业管理水平和成本会计基础的影响,各企业在成本会计转型发展过程中表现出显著差异。其中具有代表性的问题主要包括:(1)成本会计管理思想的更新速度跟不上成本会计发展速度,受传统管理思想影响,许多企业对成本会计核算缺乏重视,具体表现为缺乏资源消耗意识、缺乏过程监管意识、缺乏管理效率意识,在此影响下,成本会计核算质量和核算速度受到严重影响,进而导致成本控制效果不理想;(2)许多企业在开展成本会计管理过程中,缺乏与现代企业金融体系的联系,成本核算范畴较为狭窄,只关注于产品成本,忽略了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间接损耗,特别是缺乏基于企业价值链的成本会计管理,对企业内外资源的整合能力偏低;(3)成本会计管理过程中主体作用的缺失,现代企业金融体系下的成本会计管理需要各部门、各岗位员工的共同参与,并按照成本会计管理计划和制度,规范成本核算过程。但从企业实践情况来看,不仅人员参与度较低,而且受主观意识影响较大,给企业成本会计管理增加了许多不确定性。

四、现代企业金融体系中的成本会计应用策略

1.加强成本会计核算管理

针对现代企业金融体系下成本会计管理面临的形势和目前管理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必须积极构建新的成本会计体系,从而适应企业可持续发展需求。首先应加强成本会计核算这一本职工作,树立新的成本核算理念,调整成本会计核算结构,并采取新的核算方式,确保核算结果的可靠性。在此方面,应从以下几点着手:(1)提高成本会计人员的核算意识,加强成本会计培训,强化职业道德操守和专业知识技能,采取全面核算方法,对企业各项成本支出进行详细核算,真实反映企业成本管理过程及成效;(2)立足于新的企业金融体系,减少资金成本,加强应收账款管理,提高账款回收速度和回收率,将订单数据合理分解至各个市场链,并落实到具体会计人员身上,采用负运营等方式,降低业所资金数量,提高成本会计核算成效;(3)合理选择成本核算方法,包括分批法、分步法、品种法、简化分批法等,明确各类方法的适用范围,根据企业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同时协调好成本会计与其他会计管理工作内容,坚持“算管结合、算为管用”,确保成本计划落到实处。

2.关注于市场定位和售后服务管理

成本会计体系在现代企业经营管理中占有重要地位,在进行新产品开发、扩展企业经营业务的过程中,都需要参考成本会计的各项数据,帮助企业找准市场定位,确保投融资方案的可行性及项目回报率。因此,成本会计管理必须为企业提供高质量的经济信息,对产品成本、数量、生产情况等信息数据进行全面收集,并对企业内部资源与外部市场特点进行结合分析,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支持。关注于市场定位管理,可以充分发挥企业成本会计的决策支持功能,使企业成本控制目标能够更易于实现。另一方面,在现代企业金融体系下,为提升企业信用,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成本会计还要关注于售后服务管理。提升企业售后服务水平会在客观上导致短期成本的增加,但可以有效帮助企业争取忠实客户,建立长久合作关系,在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这对于企业的长远发展十分重要。在成本会计管理工作中,需要更多的关注于企业的长期效益。通过将市场定位管理与售后服务管理相结合,帮助企业累积竞争优势,实现健康、稳定发展。

3.引进价值链管理体系

现代价值链管理是指企业在经营管理活动中,通过对投入总成本进行考虑,关注于企业全部功能,实现对企业价值链的优化处理,最终使企业价值保持在一个最佳水平。在现代企业金融体系下,引进价值链管理体系十分重要。对于成本会计管理而言,只有在价值链基础上开展各项管理活动,实现信息共享和信息实施处理,才能提高企业内部运行效率。如果信息传递和处理出现阻滞,使企业只关注于局部功能和价值,必将会导致最终成本管理的失效。因此,基于价值链的企业成本会计管理应关注于两方面内容,一是价值信息管理对象,二是增值活动管理对象。企业应制定价值信息标准,对实际工作中的相关价值信息进行有效跟踪。并对各业务流程进行合理化设计,及时开展成本管理和财务管理工作,确保增值活动的有效进行。针对目前越来越复杂的企业内外经营环境,为实现上述管理目标,需要积极引进大数据等先进技术手段,提高价值成本分析和挖掘能力,拓展成本会计核算范围,以实现增值目标为主要目的,着眼于企业整体价值利益,进而实现经营效益最大化目标。

4.加快成本会计现代化发展

为应对成本会计核算国际化发展趋势,全面实现与国际接轨,在现阶段的企业成本会计管理过程中,必须不断创新成本会计管理理念,积极引进先进的技术手段,实现管理自动化、核算智能化、分析便捷化。其中,成本会计信息化发展是现代化发展的主要方向,随着企业整体信息化管理水平的提升,成本会计信息化已不再局限于使用信息化软件和系统,而是通过信息化技术与会计业务的深度融合,创新成本会计管理模式。为使企业信息化建设成果真正发挥作用,在继续提升成本会计信息化水平的同时,应实现制度配套和人才配套。制定适用于新管理模式的成本会计管理制度,为日常核算和信息管理工作提供指导。同时加强成本会计复核型人才培养,熟练掌握各类信息化应用技术,在新的管理环境下高效开展成本会计管理工作。利用实时反馈的成本信息数据,及时发现成本管理问题,实现对企业成本的有效控制。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比现代企业金融体系对成本会计管理提出的新要求以及企业成本会计管理存在的现状问题,可以找到企业成本会计转型发展的正确方向。在此基础上,创新成本会计理念和工作方法,关注于新经营环境下的企业价值链管理,可以帮助企业实现经营效益最大化和可持续发展目标。

参考文献:

[1]王瑶.企业管理中现代成本会计的应用分析[J].中国市场,2018(12):142+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