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汇票的风险范文

时间:2023-06-06 17:58:1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电子汇票的风险,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电子汇票的风险

篇1

电子商业汇票业务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颁布于2009年10月,其颁布对票据市场具有积极的作用,且随着电子商业汇票系统功能的逐步完善和齐备,电子商业汇票市场将迎来一个新的发展机遇。本文将以网上银行系统的建设、汇票业务的调整、经营收益的降低、风险管理这四个方面为切入点,来探讨《电子商业汇票业务管理办法》对银行经营管理的影响。

一、《电子商业汇票业务管理办法》颁布的意义

《电子商业汇票业务管理办法》的颁布能充分发挥商业汇票的结算和短期融资功能,提升商业汇票业务处理流程的电子化水平,更好地满足企业支付需要,拓宽融资渠道、降低财务费用,防范假票、伪造变造票据等风险,提高商业银行支付服务效率、强化资产负债管理,丰富人民银行货币政策手段。

二、《电子商业汇票业务管理办法》对银行经营管理的影响

1.促进银行加快网上银行系统的建设

《办法》的颁布要求银行的经营管理者必须重视网上银行系统的建设,重视网上业务的拓展,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建立一个强大的网上银行系统,尽快实现与人民银行的电子商业汇票系统的对接,更好地为企业提供电子商业汇票服务,增加自身的电子商业汇票业务。一个稳定、安全、可靠、便捷的网上银行系统,可以提高银行在业界的竞争力。在建设网上银行系统的过程中,要注重运用新的技术,保证与企业的资源计划系统完美结合,提高管理手段和水平,加快企业和银行间的信息共享。在建设完善网上银行系统的同时,还要注重营销手段运用[1]。《办法》颁布必然会促进电子商业汇票市场的繁荣,商业银行之间的竞争会变得越来越大,闷头搞建设容易丧失战略发展机遇,所以,银行在扩展电子商业汇票业务时应注重营销手段的运用,加快电子商业汇票业务的推广,吸引在交易中处于核心地位的企业成为我们的客户。这是因为交易核心企业的选择将会促使周边企业选择同一家银行办理电子汇票业务,继而减少接收、转发、存储电子商业汇票的流程。

2.促使银行对汇票业务进行调整

相对于纸质商业汇票,电子商业汇票具有明显优势。对于商业银行而言,电子商业汇票可以节省大量的的印刷、登记保管、远距离交付等成本,并且唯一的票据号码和严格认证的电子签名使得电子汇票更加的安全,减轻了管理负担,缩小了业务成本,从这一方面来看,银行有足够的动力开展电子汇票业务,引导企业减少对纸质商业汇票的使用。对于企业而言,电子商业汇票更容易申请,申请材料和成本少,能有效地避免损毁、遗失、被盗、被抢等意外状况的发生,电子商业汇票的手续费更低,尤其是《办法》把电子商业汇票延长至1年后,电子商业汇票更加实用,从这一方面来看,企业对电子商业汇票持开放态度,能有意识、主动地减少纸质商业汇票的使用,增加电子商业汇票的使用。综合这两方面,商业银行的电子商业汇票业务所占的比重将会越来越大,所以银行应对自身的汇票业务构成进行调整,提升经营管理水平,及时规避电子商业汇票业务中存在的风险。

3.对银行的经营收益提出了挑战

《办法》把财务公司承兑的电子汇票调整为银行承兑汇票,这一调整很大程度地释放了财务公司的功能和作用,对整个金融市场也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利用电子商业汇票,财务公司可以克服没有分支机构所带来的影响。而且财务公司系统能直接接入人民银行的电子商业汇票系统,成为电子票据市场的直接参与者,签开银行承兑汇票,使得财务公司有能力取代商业银行向其所属集团下的各企业提供电子商业汇票的开票、承兑、贴现和集中结算等服务。在这之前,这些集团企业都是银行优质客户,大量电子票据流动为银行带来了丰厚的利润。并且,财务公司所属的集团公司为了降低内部融资成本和财务管理成本确定会逐步减少对商业银行贴现和贷款、结算等业务的依赖,建立自身内部金融系统。所以说,银行的承兑、贴现、贷款、结算等业务将会有所减低,银行相关的经营收益会有所下降。

4.引导银行强化风向管理

随着电子票据市场的发展,银行的电子商业汇票的业务将会逐步增加,尽管电子商业汇票本身具有很高的安全性,但从整体业务上来看还是具有一定的风险,相对于企业金融业务,电子商业汇票业务起步较晚,在发展的过程中,确定会面对各种各样的风险。所以说,企业应强化风险管理的理念。首先,应培养银行员工的风险管理意识,除了严格执行现有的电子票据的规整和流程外,还应有计划有目标地把风险管理意识贯彻到日常工作中,尽可能避免风险的发生。建立对应的风险及评价体系,鼓励员工参与到企业的风险管理中。其次,构建健全的风险控制制度,对各个风险管理体系进行优化,提升银行资金的流动能力,拓展行政管理方式,加强调控的能力[2]。再次,创新中间业务,提高待用资产负债的流通程度,加强与理财、提供咨询服务的公司进行合作,扩展中间业务。最后,积极引进风险管理人才,随着电子票据的市场细化和分工,该领域的风险管理人才将非常紧缺,除了积极从外部引进风险管理人才外,还应注重对银行内部人才的培养,因为原有员工更熟悉银行现有的业务,对内部的风险认识的也更加深刻。

篇2

一、电子商业汇票对票据市场未来发展的影响

(一)对市场交易主体的影响

1、畅通企业融资渠道,提高资金周转速度。一是大大提高企业资金周转效率。电子商业汇票系统采用计算机网络应用系统,企业在使用过程中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交易资金在途时间大大缩短,资金周转效率明显提高。二是降低票据欺诈风险。电子商业汇票以数据电文代替纸质票据,以电子签名取代实体签章,以网络传输代替人工传递,确保了电子商业汇票使用的安全性,大大降低了票据业务的欺诈风险。三是拓宽企业融资渠道,解决企业融资难问题。电子商业汇票最长付款期延长至1年,票面金额最大可达10亿元,企业签发票据时更具灵活性。尤其是对中小企业而言,票据融资与银行贷款相比,条件比较宽松、手续比较简便、费用比较低廉,吸引力更大。四是进一步促进票据市场参与主体合规性、合法性。电子商业汇票业务规定市场参与主体必须具备一定条件才能办理电子商业汇票业务,如必须具备中华人民共和国组织机构代码、内部管理完善、经其法人授权,同时要求在银行开立银行结算账户的法人以及其他组织之间,必须具有真实的交易关系或债权债务关系,才能使用电子商业汇票。

2、创新商业银行业务,防范金融风险。电子商业汇票的推出对商业银行支付结算服务和拓展中间业务将产生积极影响。一是有利于商业银行降低业务成本。电子票据实现实时、跨地区流通使用,节省了纸质票据业务的人工成本,节约票据印制成本,降低票据保管成本。二是增强商业银行防范风险的能力。电子商业汇票系统克服了纸质票据书写、签章不规范、理解各异而带来的纠纷和兑付风险,并能够较好地规避票据遗失、损坏和被盗风险,彻底杜绝伪造、变造和克隆票据,增强业务的安全性和防范风险的能力。三是有利于商业银行创新业务,提高金融服务水平。对商业银行传统的商业汇票业务处理流程带来质的飞跃,商业银行可以借助电子商业汇票系统加大票据创新力度,更好的满足客户需要,从而提高综合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提升盈利能力。同时,付款期限的延长,也将为商业银行的业务创新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

3、有利于中央银行畅通货币政策传导。一是有利于中央银行调控货币市场能力。电子商业汇票系统的建成将使中央银行成为电子商业汇票市场的一个经常性的交易主体,未来可能成为中央银行公开市场操作的一个主要手段,增加中央银行货币政策操作的弹性和力度,提高中央银行调控货币市场的能力,畅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二是通过电子商业汇票系统,中央银行能够全面监测商业汇票各种票据行为,准确把握资金流量流向,为宏观经济决策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二)对改善票据市场信用结构的影响

由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落后等多方面原因,我国票据市场的信用基础一直以银行信用为主,银行承兑汇票始终占据商业汇票总量的绝对优势。电子商业汇票系统的建立,将改变过去票据市场信用结构单一发展的状态,企业将从效率、便利、信用、计费等各方面考虑商业汇票的使用,有助于化解目前企业主要利用银行信用融资,票据业务发展完全依赖银行信用的状况,企业信用将和银行信用呈均衡发展的态势。

(三)对促进商业汇票价格机制形成的影响

过去传统商业汇票办理中,为抢占票据市场份额,套利行为等存在市场恶性竞争和票据资金体外循环等问题,票据市场价格机制难以形成,加大了市场潜在风险。电子商业汇票系统实现商业汇票签发、流转和结算等业务的电子化处理,能够在未来较短的时间里形成全国范围的商业汇票价格曲线,有利于票据资金价格发现,并对基准利率形成机制产生积极影响,从而为市场各参与主体达成交易和准确判断票据价格趋势提供直接参考依据,推动票据市场健康,理性发展。

(四)对推动区域性和全国性票据市场的建立,促进票据业务创新的影响

一是电子商业汇票系统在设计中坚持以真实的交易关系或债权债务关系为基础,坚持真实交易关系有利于把握信贷资金的流量流向,有利于优化社会信用总量和信用结构,对控制信用膨胀、化解信贷风险也具有现实意义。二是有利于建立统一的全国性票据市场,促进票据业务创新,满足客户日益增长的支付服务需求,促进货币市场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三是电子商业汇票的付款期限延长至一年,将增加票据市场中可交易的票据数量,大大活跃票据市场,有利于票据市场的进一步繁荣和创新。

二、值得关注的问题

(一)对短期资金贷款冲击问题

电子商业汇票付款期限延长至一年,对短期贷款(期限一年以下的贷款)市场具有明显的冲击。因为目前信贷资产票据化、证券化现象已普遍存在,其主要原因就是价格差异的结果。票据融资成本较低,加上标准化的平台操作,因此,从银行自身利益看,银行会更加倾向做票据融资业务,从而改变银行的贷款结构,减少短期贷款的业务量。从企业角度看,随着企业财务管理的规范化,成本核算的精细化,企业更加重视自身的资金营运,注重资金成本,企业在贷款价格与票据贴现价格的差距寻找更佳的融资方式,票据融资利率较低,企业就更倾向于票据融资。

(二)新的业务处理模式,有待实践及理论的进一步探讨

从目前看,电子商业汇票业务只是提示付款期延长,业务处理全程电子化,但从今后业务发展的趋势看,商业银行可能衍生出更多业务处理模式。此外,电子商业汇票收费机制等问题也有待于根据实际情况进一步研究。

(三)安全风险防范问题

电子商业汇票面临的风险主要是系统运行风险和信息技术的风险,如数据文件丢失、系统运行瘫痪、网络遭遇攻击,各种病毒入侵等。因此,安全风险防范是电子商业汇票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关键,应引以关注。

(四)相关法律制度建设问题

目前票据交易主要依据的《票据法》、《支付结算办法》,都是从支付结算角度对票据进行的规范,电子商业汇票系统上线运行后,《票据法》尚未对电子票据进行一个明确的定位,票据法本身的不完善性就显现出来。

一是电子签名是否真正产生法律效力,在《票据法》中并未严格规定。目前我国现行的《票据法》并不承认经过电子签名认证的非纸质的电子票据的支付和结算方式。由于电子签名在法律规定上的缺失,将影响到电子票据支付和结算的效力及安全性,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国电子票据的发展。

二是对票据贴现业务的定位与管理处于模糊与矛盾状态,也使商业银行对票据贴现业务的管理定位不准。《贷款通则》中将票据贴现明确为一种贷款业务,应视同贷款进行管理,但实际上贴现与贷款即有相通之处也有不同点,虽然都是企业与银行之间的融资,票据贴现是将企业已经实现的销售收入进行变现,贷款是银行根据企业信用等级,通过增加企业负债而增加企业资产,两者完全不同。

(五)业务培训和宣传工作值得重视

尽管电子商业汇票所体现的法律关系、当事人的权利义务关系与传统纸质商业汇票完全一致,但由于表现形式不同,保管和传递方式不同,签章形式不同等诸多差异,也使得电子商业汇票各当事人,特别是企业对其需要有一个逐步了解,认识,接受的过程。对于商业银行业务人员来说也需要对业务处理和对客户解释有一个学习、熟知的过程,因此这些方面的业务培训和宣传教育工作值得重视。

三、几点建议

(一)完善内部制约机制,确保系统安全稳定运行

针对电子商业汇票可能遇到的各种安全威胁和风险,人民银行作为系统的开发建设者在这方面已经进行了详细周密的技术论证,做了大量应急预案,确保系统的安全稳定。商业银行应充分考虑安全因素,制定行内安全运行措施和应急方案,从岗位管理、操作管理、系统维护管理、安全管理、机房管理、设备管理、文档管理、故障处理等方面进行规定,切实防范系统运行和操作中的风险。

(二)规范票据行为,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国家有关部门应尽快补充修订有关票据的法律法规,完善关于票据承兑、贴现、转贴现,再贴现的相关内容,加强业务处理的适用性和针对性,完善各类实施细则,使票据市场在更为合理完善的法律框架下健康发展。

(三)加大宣传推广力度,增强社会认知度

一是各金融机构要从强化业务培训入手,操作人员要从熟练掌握操作程序,熟悉系统特有功能,熟知系统的会计理论等方面进行强化培训。只有业务人员具备了深厚的业务知识底蕴和高超的业务技能,才能有效引导企业充分利用好这个平台,最大程度地发挥电子商业汇票对经济金融发展的促进作用。

篇3

电子承兑汇票和纸质承兑汇票的区别:

1、电子票据和纸质票据的本质区别在于介质不一样;

2、因为电子票据无凭证所以一些纸质票据的特有操作没有了(比如票号分配,收取工本费,出入库,查询查复等);

3、电子票据不存在风险票,克隆票,基本上可以说是0风险,由此将会很快被市场认可。法律依据:

篇4

1月22日晚间农行公告,农行北京分行票据买入返售业务发生重大风险事件,涉案金额39.15亿元。

1月29日中信银行公告,其兰州分行发生票据业务风险事件,涉及风险金额9.69亿元。

4月6日银监会发文称,近日发生一起不法分子冒用龙江银行名义办理商业承兑汇票贴现、转贴现风险事件,涉及风险金额6亿元。

4月8日天津银行公告称,天津银行上海分行票据买入返售业务发生一起风险事件,涉及风险金额为7.86亿元。

……

今年以来票据市场风险事件频发,年初至今各商业银行累计涉案金额已达62.7亿元。与其他金融产品不同,票据风险事件多为金融机构内部人员与外部涉案分子内外勾结,专业性较强,隐匿于公众视线之外。但票据单笔业务涉案金额动辄上亿元,容易引起公众对涉案金融机构风险管控能力的质疑,进而降低相关银行信用等级,社会影响极其恶劣。据了解,国务院已多次批示,要求人民银行强化票据统一市场的建设。人民银行金融市场司具体负责实施,拟在年内推出票据交易所构架方案。 票据的天然优势

票据是一个较为宽泛的名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票据法》的定义,票据指汇票、本票和支票3种。人民银行《支付结算办法》进一步将汇票又划分为银行汇票和商业汇票。媒体近日说的票据风险事件中的票据,指的仅仅是商业汇票。商业汇票又分为商业承兑汇票和银行承兑汇票,银行承兑汇票的付款人是银行,商业承兑汇票的付款人是工商企业。

有这么一个小故事:在某一天某一个小镇上来了一位很有钱的旅客,他进了一家旅馆给了这家旅馆老板1000块钱,然后对旅馆老板说:我先上去看一下,如果有我满意的客房我就住下了,然后旅馆老板趁旅客上楼的间隙,拿着这1000块钱去找隔壁的卖肉的,去还他这几个月欠下的肉钱,卖肉的收到钱后就把这1000块钱拿去还给卖猪的,卖猪的又拿着1000块钱去还他欠下的饲料款。那个卖饲料的老兄,拿到1000块钱赶忙拿去付清他所欠的房钱。旅店老板忙把这1000块钱放到柜台上,以免让旅客下楼时起疑心。此时那人正下楼来,拿起这1000块钱,声称没有一间让他满意的房间,走了……这一天,没有人生产了什么东西,也没有人得到了什么东西,可是全镇的债务都还清了,大家都很开心。

如果这个旅客拿的不是1000块钱,而是一张可按期兑换1000块钱的承诺书。这个故事也完全成立。如果旅客自身的信用很好,承诺书承诺的是他自己按期付款,那么这个承诺书就可以看作是商业承兑汇票。如果旅客自身的信用不足,或者他刚到这个小镇,大家不太信任他,旅客找到当地的一家银行,交付一定保证金后由银行开出承诺书,那么这个银行开具的承诺书,就可以看作是银行承兑汇票。

旅客把承诺书给旅店老板,旅店老板再给卖肉的,卖肉的再给卖猪的……这样的过程,就是票据的背书转让。在背书转让期间,票据的持有人不断变化。在上述故事中,最后票据又流回到旅客手里。如果旅客选择了住店,那么故事就可以更改为旅店老板最后持有票据,然后在旅客离店的时候,以票据向旅客要求到期付款。如果在转让的过程中,比如卖猪的不愿意接受票据,而要求卖肉的付给他现金,那么卖肉的就可以拿着这个票据去当地的银行要求贴现,也就是支付一定利息后获得贴现资金。这样,票据就在流转过程中又完成了融资工具的职责,变成了现金。

票据进入融资渠道后,主要有4种业务:贴现、转贴现、买入返售和再贴现。其中票据贴现,是工商客户支付一定利息后将票据转让给银行的业务。票据贴现以后,票据进入金融机构系统内后,可在金融机构之间买卖(即转贴现),也可在金融机构之间作为资金拆借的质押品(即买入返售),还可以向人民银行申请低息资金(即再贴现)。

在实际业务中,票据贴现能为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企业提供便捷融资渠道和低成本资金,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在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改善金融机构资产均衡配置、增加投资产品、丰富宏观调控工具等方面具有天然的优势。 纸质票据的天然缺陷

目前我国票据市场已运行了30多年,形成纸质票据和电子票据并存的广阔市场,但农行、中信、天津银行风险事件中的涉案票据都是纸质票据,纸质票据实物操作繁琐,存在天然的操作风险。

纸质票据票面金额最高能达9亿多元人民币,而纸质人民币最高面额仅100元。所以我国为了防范不法分子伪造、变造票据,纸质票据由人民银行旗下的中钞公司采用证券纸彩虹印刷专业印制,印制过程中加入各种先进的防伪技术,防伪点远远超过纸质人民币。然而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由于纸质票据记载金额较大,不法分子伪造、变造纸质票据的技术也不断提高。

目前市场上最具欺骗性的有两种作案方式。一是修改一张真实的小金额的银行承兑汇票,将小金额改为较大的金额。二是直接向金融机构购买一张真实的商业承兑汇票,伪造信用等级较高的工商客户的全套签章。这两种作案方式,采用的票据都是正式印制的真实票据,非金融机构专业人士很难鉴别。

在叙做票据业务的金融机构,设有一种专业岗位,叫做票据审验岗。顾名思义,这个岗位是专门用来审验纸质票据的。风险防控能力较强的金融机构还要求该岗位必须通过考核,要求一定的工作经验,并对审验技能进行评估。但对于广大工商企业而言,很难在内部培养出能够独立进行纸质票据鉴别能力的财务人员。

纸质票据移交更是票据业务操作风险的重点防控领域。目前各金融机构叙做转贴现业务或买入返售业务都规定了要双人移交。但由于金融机构间转贴现业务金额较大,动辄上亿元,甚至几十亿元,负责移交票据的从业人员不得不承担巨大的在途风险。

票据买入返售,就是用票据作为这个金融资产中介,B用票融资,A出钱给B,到期后再一手交钱一手交货,A将票卖回给B。对于A方而言,是买入返售业务。B方,是卖出回购。买入返售和卖出回购这两个名称就是交易的两个不同方向。

目前纸票买入返售业务,行业通行的做法是:B银行将一批纸质票据质押给A银行,A银行审验无误后,向B银行划付资金(票据金额减去利息)。质押票据由A、B双方共同核签,封成一个票据包,交A银行入库保管。买入返售到期后,B银行将资金(票据金额)划入A银行账户。A银行确认资金到账后,将保管的封包票据交还B银行。如B银行违约,A银行可自行拆封票据包,行使票据权利。

在买入返售期间内,由于双人核签制度,A银行是不会主动拆包查库的。农行风险事件中不法分子正是利用了这点,在封包时内外勾结,买通了农行负责移交票据的业务人员,封入与真实票据差不多大小的废纸,鱼目混珠,达到金融诈骗的目的。如果不是不法分子的资金链断裂导致事情败露,涉案金额还可能越滚越大。

另外,纸质票据是实物票据,就必须要有保管地点和保管制度。各金融机构一般要求纸质票据入库保管,有严格的入库制度和查库制度。风险管控能力较强的金融机构,还会要求入库与查库必须多人,且在监控摄像范围内。

中信银行的票据风险事件,正是由于纸质票据库存保管环节出现了人员道德风险,由银行内部的不法分子将库存票据私自出库造成。 混乱的票据市场参与者

早期,票据市场的主要参与者仅限于工商企业和银行类金融机构。近年来我国金融市场发生了较大变化,证券、信托、财务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以及票据中介大量介入票据市场。证券、信托、财务公司可以通过资管项目介入。票据中介可以通过持股银行类金融机构介入。甚至在淘宝拍卖上,都可以直接购买金融机构的股权,花一两百万就可以摇身一变成为某个山区农信社的控股股东。这些新的机构,绕过了信贷规模的管理,绕过了监管的眼睛。

在农行、天津银行、龙江银行的风险事件中,都不乏票据中介的身影,其中龙江银行的风险事件更为突出。在龙江银行事件中,不法分子获得了龙江银行全部签章、签字的模板,伪装了全套法律授权文书,甚至伪装了一个同业账户,也就是一个金融机构开在另一家金融机构的账户,达到以金融机构身份参与票据市场的目的。

由于票据市场的参与者鱼龙混杂,市场竞争日益恶劣,合法合规经营的金融机构反而因为劣币逐良币效应,业务年年下滑。在经营业绩的强大压力下,某些金融机构已经失去了正常的风险判断和管控能力。

清单交易这个名词,也是这两年我们才听到的。所谓清单交易,就是说:我有这个票,但你看不到,你只有这个票据清单,我把清单给你,你假装有这么批票,你把钱借我,明天我再还你钱,省得交易纸票那么麻烦。他们把清单交易视为金融机构间的信用拆借,以票据的名义包装,变相经营同业拆借业务。票据业务,正是因为有票据作为标的,所以才不同于其他信用拆借。清单交易,没有任何法律效力,纯粹凭借交易双方的信用,业务风险极大。农行、天津银行票据风险事件中涉及的部分金融机构,可能正是办理的这种清单交易,根本没有见到真实票据。 票据交易所的设想

只有监管的阳光照射不到的地方,才存在暗箱交易的空间。票据交易所可将市场参与人员、流转的票据和各项票据业务置于规范的监管之下,拨乱反正,将票据业务拉回到支持实业发展的正途。

2009年10月28日,人民银行支付结算司推出电子商业汇票系统(ECDS),正式揭开电子商业汇票发展的大幕。ECDS 投产当日,20 家金融机构成为首批用户,其中包括11 家全国性银行、两家地方性商业银行、3 家农村金融机构和4 家财务公司,ECDS 正式投产并进入试运行阶段。2010 年6 月28 日,人民银行集中组织了296 家机构第二批上线,两批接入ECDS 的机构共计316 家,网点合计达到6.4681万个,316 家机构全部开通纸质商业汇票登记查询业务,其中232 家开通电子商业汇票业务,占比为73%。由于电子银行承兑汇票必须通过人行电子商业汇票系统电文流转,电子票据可以完全规避纸质票据的伪造、移交、保管等风险。

篇5

关键词:票据;实体经济;资产证券化;票据衍生品

中图分类号:F830.4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4428(2017)02-93 -02

一、票据市场对于实体经济融资的重要性

经过多年的发展,票据业务已经取代了短期、长期信贷的作用成为了企业融资中最为重要的一种方式,同时在货币政策传导工具中的地位与作用不断增强。企业保证金的存入也对可能存在的风险有了一定的把控。开票、贴现的流程、手续的便捷也极大地提高了企业融资的效率。

本文的探讨都是当前票据市场上最前沿、最与时俱进的话题,无论是产品类型、法律法规、风险问题都逐一进行了论述。在当前经济下行趋势下,实体经济的发展不容乐观,而其中最关键的原因就是融资难的问题。而让企业能够健康、良好地运转更需要资金的支持。所以,在当前阶段,降低实体企业融资成本、增加融资渠道是实现经济目标的重中之重。

二、票据支持实体经济融资的局限性

目前各大系统银行票据经营的各级分行主要还是来源于总行的资金调拨,无法从银行同业拆借市场借入资金或者自身发行股票、债券进行融资。资金来源方式单一,常常受限于总行规模的要求,给资金带来了不确定性,难以形成规模经营。同时,资金使用中还经常出现倒挂、错配等较大风险的可能,因此影响市场效率。票据的经营模式也相对滞后,创新度不高,只是对原有的传统业务简单的改进和组合,没有在实质上突破,明显制约了票据市场的快速发展。

票据法规制度的滞后,主要表现在:《票据法》中“真实贸易背景”的限定,这就将企业以融资性目的开票禁止了。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票据贴现需要贴现人提供与前手之间的贸易合同和税票,这方面主要是从风险角度考虑。但是因为票据是到期无条件兑付,所以真正的风险是在出票环节,出票环节也是对企业整个授信的完整评估,并且有保证金作为一个风险敞口,因此可以认为风险在商业银行信贷环节的前期就已经进行防控了。既然签发环节都没有问题,那就不应该在贴现环节继续要求提供税票和合同。

三、票据224号文的出台对市场的影响

近年来,票据市场案件频发,为了发挥电票系统和电票优势,防范纸票的风险,央行正式了224号文《中国人民银行关于规范和促进电子商业汇票业务发展的通知》,对电子票据的发展问题及推广策略做了详细的说明。

央行的224号文规定,自2017年1月1日起,单张承兑金额在300万以上的商业汇票必须以电子汇票的方式办理;自2018年1月1日起,单张出票金额在100万以上的商业汇票必须全部通过以电子汇票的方式办理。同时,224号文中规定,自2016年9月1日起,除银行机构和大型财务公司之外的,作为银行间债券市场买卖的其他非银金融机构可以通过银行机构加入电票系统,开展电票转贴现、提示付款等规定业务。市场参与主体的增多也会令市场交易活跃度大幅提升、市场容量也将大幅增加。

四、票据市场支撑实体经济的创新模式

(一)大力推广电子汇票和商业汇票的签发

近年来,电子票据的签发量明显增多。相比于纸票,电票更加安全和便捷。所以,未来电子票据的使用频率将会大幅提高。这样在转帖现过程中丢失、损毁风险也可完全避免,所以未来电子票据必将取代纸票成为票据业务中的主要形式,中小企业也有望获得更加优质的电子票据服务。

(二)票据资产证券化作为融资新思路

实体经济良好的运行需要金融的支持,而金融在其中主要是提供企业资金方面的需求。随着票据市场的日益成熟,更多的金融机构主体愿意参与到票据业务中来。而票据作为一种到期无条件兑付的金融产品,信托、基金、保险等非银行机构可以将票资产打包成理财产品投入市场,一方面能保证一定的收益率,另一方面资金的短期回笼可以增加市场的流动性,更好地支持实体经济。而资产证券化后票据成为一种标准化的产品,在定价、交易和流通过程中会变得更加便捷。

银行票据资产在金额、期限、类别种类繁多,是非标准资产中流动性较高的。

票据资产证券化使得参与的投资者更加多元化,活跃票据市场的同时也解决了部分拥有较高信用评价基础资产的中小企业无法参与银行间债市直融的问题,极大地激活了市场的潜力。

(三)互联网票据理财创新发展

互联网票据理财是近两年兴起的一种新兴的理财方式。平台不仅仅局限于企业也针对个人投资需求,其本质上属于票据质押融资模式,主要针对实体企业提供投融资服务,即融资企业把持有的票据质押给互联网票据理财平台指定的银行或第三方由其托管,投资人通过互联网票据理财平台购买理财产品,理财的收益就是票据提前贴现的贴现利率。形式上来说就是拥有票据权利的企业为了提前贴现获得资金,而将贴现损失的提前使用资金的成本以理财收益的方式支付给投资人。互联网票据作为一种新型的票据形态,对商业银行传统票据融资业务产生一定的替代和互补效应。

(四)票据衍生品作为新兴产物对市场有极大的补充

篇6

关键词:票据;电子商业汇票;现状;发展;思考

2009年10月,电子商业汇票系统上线运行,实现了商业汇票业务全流程电子化处理,标志着我国票据尤其是商业汇票从纸质向电子化迈进的大幕正式开启。经过3年多来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银行和企业意识到,以电子商业汇票为标志的票据电子化是不可阻挡的发展趋势,不仅有效降低纸质票据业务操作风险,便利企业支付和融资行为,降低交易成本,还为金融机构业务创新提供了支持,有力的推动了票据业务和票据市场的发展。但从目前情况来看,电子商业汇票尚未得到全面认可,还未实现签发、承兑、贴现、转贴现等环节的完全畅通无阻,全面推行电子商业汇票尚存阻力。

一、电子商业汇票业务发展现状

1.电子商业汇票业务发展迅速,但总体规模有限。2013年,河北省共办理电子商业汇票承兑业务17742笔,金额3342578.88万元,同比增长48.95%和93.03%。分别占同期纸质商业汇票承兑业务量和金额的3.58%和4.64%;贴现业务1987笔,金额1370858.23万元,为去年同期的2.15倍和2.32倍,分别占同期纸质商业汇票贴现业务量和金额的0.97%和2.32%;转贴现业务4,565笔、金额3575232.23万元,为去年同期的5.94倍和3.24倍,分别占同期纸质商业汇票转贴现业务量、金额的3.09%和3.58%;再贴现业务198笔,金额164620万元,同比增长3.09倍和87.30%,分别占同期纸质商业汇票再贴现业务量、金额的4.08%和14.18%。电子商业汇票业务发展空间巨大。

2.出票企业行业集中度高,企业集团带动作用明显。目前,河北省电子商业汇票出票企业主要集中在家电、汽车等产业,以集团公司和点对点贸易固定企业使用居多,企业集团应用电子商业汇票辐射作用明显。如为汽车生产商提供零配件的供货商、从事汽车销售行业的4S专卖店或品牌电子产品直销店等。这些企业之所以使用电票,是因为占有强势地位的企业集团要求贸易伙伴使用电票结算。

3.金融机构对电子商业汇票使用度不一,股份制银行使用较多。通过对全省金融机构使用电票情况分析发现,在商业汇票业务中,股份制银行电子商业汇票的运用明显高于国有银行。以承兑业务为例,2013年全年,全省股份制商业银行电子商业汇票承兑业务量15212笔,金额2757536.16亿元,国有商业银行为电子商业汇票承兑业务量为2297笔,金额486224.97亿元,详见下表。

二、电子商业汇票发展的制约因素

1.受传统纸质票据观念制约,电子商业汇票推广存在难度。

目前市场上大多数客户还是传统纸质票据观念占主导地位,习惯于接收传统的纸票,对电子商业汇票业务的积极意义、融资功能等诸多优势认识不到位。虽然各金融机构对此业务进行了宣传,但目前普遍采用的悬挂横幅、张贴海报和发放折页等分散式宣传效果不明显,从而导致企业不敢也不愿主动尝试使用电子票据。同时,电子商业汇票业务必须通过企业在银行开办的网上银行操作才能实现。由于很多企业对网银业务的安全性疑虑较大,出于风险控制要求等因素制约,导致企业网银开通率低,直接影响了此项业务的推广发展。

2.电子商业汇票转让流通困难,企业应用电子商业汇票意愿低。与纸质票据不同,企业签发、接受电子商业汇票,以自身和交易对手均开通网银和电子商业汇票业务为先决条件。为保证票据流转顺利,只有企业自身及其上下游企业同时具备应用电子商业汇票条件和意愿,企业才可能签发或接受电子商业汇票。目前,企业网银开通率和电子商业汇票业务签约率相对较低,导致企业不敢或不愿签发和接受电子商业汇票,以避免电子商业汇票流通转让不畅而延压资金。

3.电子商业汇票业务操作复杂,影响了企业办理电子商业汇票业务积极性。由于电子商业汇票出票、收票、转让等多数操作处理均在客户端,需企业财务人员通过企业网上银行操作,且各金融机构网银界面不统一,操作要求各异,企业财务人员熟练掌握难度较大。同时,电子商业汇票业务的办理流程并未得到太多简化,要求企业在网银录入信息后,同纸票一样要到金融机构柜面提交书面材料,经过各种审批程序,手续繁琐,影响了客户办理电子商业汇票的积极性。

4.电子商业汇票转贴现渠道不畅,影响银行机构推广电子商业汇票业务主动性。由于行内系统建设等原因,部分城市商业银行、农村信用合作机构等地方性银行机构未开办电子商业汇票业务,这些银行机构恰为票据转贴现交易活跃机构。因此,电子商业汇票转贴现交易主体较少,有效的电子商业汇票市场尚未形成,难以将贴现电子商业汇票顺利转贴现出去,挤占了票据规模,致使各金融机构缺乏持有电子商业汇票的积极性,从而限制了电子商业汇票业务的发展。此外,相对纸质商业汇票,电子商业汇票盈利性较差。

5.相关电子商业汇票业务的法律法规相对滞后。随着电子票据业务的开展,现行《票据法》已滞后于票据电子化发展的要求。《票据法》规定,票据在签发、兑付、贴现等环节所记载事项和签章必须是书面形式。电子票据的签发和流通是在虚拟的网络上实现的,采用的是无纸化的电子交易方式,签章也只有通过电子签名的形式来实现。虽然《电子签名法》确定了电子签名的法律效力和肯定了数据电文法律原件形式。但《票据法》并未及时进行修订,已无法有效调整电子票据涉及的法律关系。一旦出现纠纷,将导致电子商业汇票相关主体的法律地位及权利义务模糊不清,相关的权益得不到充分保护。

三、相关建议

1.鼓励减少签发大额纸质商业汇票,强力推动电子商业汇票业务发展。建议实行大额纸质商业汇票强制退出政策,有步骤推进电子商业汇票对大额纸质商业汇票的替代,比如出台相关政策规定“单笔票据金额超过300万元的票据,使用电子商业汇票签发”等措施,推动企业使用电子商业汇票。

2.实施集团企业带动策略,改善电子商业汇票转让流通环境。电子商业汇票业务的推广要注重发挥集团企业的带动作用,采用上下游产业链推广方案,选择对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控制力强,商业汇票业务量大、有能力影响上下游企业使用电子商业汇票的重点核心企业。采取用户体验、观摩培训等方式,向重点核心企业推介电子商业汇票业务。同时,围绕上下游企业,积极提供电子商业汇票业务介绍、培训等服务,使重点核心企业及其上下游企业认同电子商业汇票业务,并将其作为贸易的主要结算方式。

3.优化业务操作,提高企业电子商业汇票业务体验度。建议电子商业汇票用户界面指导标准,组织金融机构统一用户界面,减轻企业电子商业汇票业务操作压力。进一步完善完善电子商业汇票系统功能,开发跨行票据归集功能,通过授权实现电子商业汇票定期在主办银行归集,方便企业统一管理和使用电子商业汇票。

4.加强政策支持和宣传,引导和促进电子商业汇票推广使用。金融机构要加快自身系统建设,未开通电子商业汇票业务的城市商业银行、农村信用合作机构等要尽快接入电子商业汇票系统,增加转贴现交易主体。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电子商业汇票业务宣传和推广活动,加大各省市业务推动力度,形成推广合力,平衡业务发展,缓解电子商业汇票跨区域流通困难。同时,利用电子商业汇票系统向系统参与者定期公布电子商业汇票企业名录,减少企业间信息沟通环节,让企业和金融机构及时了解开通电子商业汇票业务的企业相关信息。

5.完善相关票据制度,构建更加有利的法律环境。建议尽快扩大对《票据法》中的“书面形式”法律条文的司法解释,使其成为既保护纸质票据,又保护电子票据为一体的法律规范。尽快建立和完善通过网银办理电子商业汇票业务安全性的法律制度。统一《电子签名法》和《票据法》中的条款,有效确立电子签名的法律效力,并要明确有关银行、客户的权利和义务,以及在出现风险时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使电子商业汇票业务拓展提供法律保障。

参考文献:

[1]金明慧.推进电子商业汇票快速发展的对策建议.黑龙江金融,2013(3).

[2]赵桂艳.打破电子商业汇票发展困局.新金融世界,2013(85).

[3]林佐明,林治非,吕楠.“欠发达地区电子商业汇票业务推广的难点及建议”.黑龙江金融,2011(10).

篇7

关键词:企业 银行承兑汇票 降低采购成本 电子银行承兑

银行承兑汇票作为一种有效的信用工具和结算手段,深受银行和企业的欢迎,对于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效率具有重要作用。

一、银行承兑汇票及其特点

银行承兑汇票就是传统的由债权人开出的要求债务人付款的命令书。当这种汇票得到银行的付款承诺后,即成为银行承兑汇票,银行承兑汇票作为短期的融资工具,期限一般在30天到180天,90天的最为普遍。银行承兑汇票由在承兑银行开立存款账户的存款人出票,向开户银行申请并经银行审查同意承兑的,保证在指定日期无条件支付确定的金额给收款人或持票人的票据。对出票人签发的商业汇票进行承兑是银行基于对出票人资信的认可给予的信用支持。

银行承兑汇票具有以下特点:

1.具备较好的流通性和灵活性。商业承兑汇票既可以对其进行背书转让,又可以申请贴现,灵活度较高,缓解了企业在某一期限内的资金压力。

2.具备良好的信用和可靠性。银行承兑汇票是经过银行核准并承诺无条件付款的,相当于将企业间的商业信用转化为更为可靠的银行信用,企业一旦收取了承兑汇票,相当于有了在一定期限内随时变现的保障。

3.降低资金成本。对于信用好、实力强的企业,只需要按规定向银行交纳保证金,就可以申请开立银行承兑汇票,开展购销业务,并在付款期限内将资金交付于银行。

4.对交易双方均有益处。对于收款人或持票人的卖方企业而言,可以利用远期付款的方式维持现有客户、积累新客户,以此增加销售额;对于出票人的买方企业而言,以有限的资金可以购进尽可能多的货物,大幅度地降低了所需货物对运营资金的占用,缓解了资金不足的压力。

二、供应商接受银行承兑汇票的基础和可行性

银行承兑汇票由银行承兑,到期时,承兑银行凭票向持票人无条件付款,委托付款人即使无资金支付,银行也可有条件地/票面金额每天万分之五计息1 为委托付款人将这部分资金垫付给持票人。因此,这种付款方式信誉度非常高。

持票人在急需资金的情况下,可选择将符合条件未到期的银行承兑汇票背书转让,还可以选择持票向银行申请贴现。所以,在购销活动中,企业采用银行承兑汇票结算方式比较容易被购销双方认可、采纳。

此外,根据我国税法中的相关规定,商业企业购进货物必须等到所购货物的货款支付完毕后,才可以抵扣增值税进项税额。此外还规定,商业企业可以在开据商业承兑汇票后抵扣货物增值税进项税额。如果供应商允许以银行承兑汇票的方式来支付货款,不但可以将增值税抵扣提前,迟延纳税,获取流动资金,而且还可以实现应收账款的快速回笼,避免形成企业坏账损失,确保企业资金链条运行通畅。

三、企业以银行承兑汇票支付货款降低采购成本分析

银行承兑汇票的票面金额由保证金和敞口两部分组成,其中保证金可视为不可回收的定期存款,可以在承兑汇票的期间内赚取利息;敞扣的性质可等同于短期信用贷款,可解决企业资金流短缺问题。

以某中型企业某月需支付的货款1000万为例,采购部门通过努力,其中有500万需支付的货款在采购价格不变更的基础上,供应商允许接受银行承兑汇票。同时银行在授信额度内允许最低20%的保证金。该企业根据自身资金流状况选取了按30%保证金+70%敞口的方案开具6个月银行承兑汇票以支付货款。那么通过这种方式节约的采购资金为:

30%保证金存款利息:500万*30%*6个月存款利率2.8%=2.1万

70%敞口节约贷款利息:500万*70%*6个月贷款利率6%=10.5万

开具500万承兑手续费:500万*手续费万分之五=0.25万

因此该企业当月可节约成本2.1+10.5-0.25=12.35万。以该企业当月需支付货款1000万计算,相当于节约采购资金1.23%。

企业根据自身现金流的状况,在银行允许的授信额度内,灵活选取保证金比例。在企业资金充沛的基础上,选取高额乃至100%的保证金,赚取承兑期间的存款利息;在企业现金流紧张的情况下,可选取较低乃至银行允许的最低保证金,可以有限的资金可以购进尽可能多的货物,大幅度地降低了所需货物对运营资金的占用,缓解了企业资金不足的压力。

四、新的银行承兑方式――电子银行承兑汇票

电子银行承兑汇票是相对于传统的纸质的银行承兑汇票而言,是纸质银行承兑汇票的继承和发展,电子银行承兑汇票所体现的票据权利义务关系与纸质银行承兑汇票没有区别,不同之处是电子银行承兑汇票以数据电文形式替代原有的纸质实物票据,以电子签名取代实体签章,以网络传输取代人工传递,以计算机录入代替手工书写,实现了出票、流转、兑付等票据业务过程的完全电子化。

电子银行承兑汇票相对于传统纸质银行承兑汇票的优点:

1.电子银行承兑汇票具有银行信用和管理方便的特点,且无假票、克隆票、瑕疵票、遗失等风险之虞,同时电票的交付不受时间与地域的限制,费用更低廉。

2.企业、银行和其他组织可以借助电脑网络通过电子汇票系统完成票据的签发、承兑、背书、贴现、质押、保证、兑付、追索等票据流通的各个流程,足不出户即可完成票据在全国乃至全球范围的流转,实时、快捷、节省地办理各项票据业务,大大简化交易过程,节

约人工成本,提高交易效率。

3.和传统纸质的银行承兑汇票相比,汇票使用期限长,付款期限自出票日起最长为1年。这样,电子汇票期限较纸质票据使用期限增长半年,利于企业短资融通。

4.电子银行承兑汇票的优点已被越来越多的客户认识并使用,并且流通越来越广,电票贴现已不再成为必要,电票交付也不受地域局限。

综上,企业可以利用自己的商业和银行信用,通过办理银行承兑汇票,减少对外采购中现金的支付,以达到筹措短期资金、节约采购成本,加速资金周转和商品流通等一系列管理目标,最终提高企业利润,实现企业效益的最大化,在近似残酷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 银行承兑汇票 风险 管控

银行承兑汇票属于商业汇票的一种,是由在承兑银行开立存款账户的存款人出票,向开户银行申请并经银行审查同意承兑的,保证在指定日期无条件支付确定的金额给收款人或持票人的票据。其流动性仅次于货币资金,而且信用高、使用方便,既可背书于上游客户,又可根据需要贴现或到期托收。

笔者所在的单位是一家钢铁企业,日前,我们在与数家同行业对标交流中获悉:银行承兑汇票在钢铁企业资金周转中均占有一定比例,有些企业货款的70%以上是通过银行承兑汇票背书获得的;而且有的企业银行承兑汇票的存量较多。

在目前经济交往中社会信用普遍缺失的情况下,相对于由银行以外付款人承兑的商业承兑汇票,银行承兑汇票的风险要小得多,而且多数企业使用ERP软件,银行承兑汇票管理由自动控制代替人工控制,管理的难度也大大降低。但是由于银行承兑汇票自身特点,企业在收取、保管及内部流转、背书或变现等环节还存在以下风险:

一、收取承兑汇票时的风险

(一)收取有瑕疵的承兑汇票。在日常业务中,根据承兑汇票贴现或托收时银行的要求,承兑汇票的瑕疵主要有以下方面:(1)《票据法》规定必须记载的七要素不全的;(2)银行未加盖汇票专用章、经办人私章;(3)票据金额、日期、收付款人名称等更改;(4)出票日期不符合常规的,如出票日为实际不存在的日期;(5)票据金额没有以中文大写和数字同时记载或二者不一致的;(6)记有“不得转让”字样的;(7)附带条件的背书或非全额转让背书的;(8)票面收款人与承兑第一背书人名称不一致或第一背书人无法辨认的;(9)背书章非财务专用章或公章的,如加盖结算专用章、财务专章等;(10)粘单断裂或磨损无法辨认的;(11)票据附带证明上的印鉴与背书印鉴不符的;(12)票据背书不连续的;(13)背书漏章或背书章重叠的;(14)背书章不清的;(15)被背书人填写错误的;(16)背书章印泥过浓导致字迹模糊或使票面污染、因骑缝间隙凹凸造成背书骑缝章内容有缺损、背书章色较浅无法辨认的;(17)粘单上的第一记载人未在汇票和粘单的粘接处签章的;(18)加盖的背书章或填写被背书人未在指定区域的等等。

(二)收取造假的银行承兑汇票。主要有伪造、变造以及克隆的承兑汇票。

(三)收取有法律纠纷的银行承兑汇票。主要有:(1)经法院公告挂失止付的;(2)有争议且未经法院判决的;(14)由公安部门临时冻结的。

二、内部流转及保管期间的风险

(一)内部流转的风险。规模较大的公司为了方便客户,财务部门派出专人负责收取银行承兑汇票,然后再移交到票据出纳,如果没有严格的交接程序并明确责任,很容易造成承兑汇票的遗失;移交途中还存在被抢劫风险。

(二)保管期间存在票据被偷盗,或出纳监守自盗,以及票据前手背书人挂失止付等纠纷的风险。

三、背书及变现存在的风险

(一)背书程序不严谨。企业将承兑汇票背书于供应商时,如程序不严谨、手续不健全,极易引起经济纠纷。

(二)票据托收不及时。票据出纳应在票据到期至少10日前办理托收手续,交由开户银行及时托收,否则就会影响到企业资金的正常周转。

(三)票据贴现提供资料的真实性。

(四)票据存在问题不能变现形成“呆票”、“死票”,不仅影响到企业资金的周转,还有可能给企业造成经济损失。

为了有效管控银行承兑汇票存在的风险,降低资金不合理占用,避免经济损失,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企业可结合自身情况采取以下措施:

1.制定合理的销售收款政策,鼓励客户多付现款。目前许多行业产能过剩,市场竞争十分激烈,为巩固并扩大市场份额,企业对客户出台了不少优惠政策,比如允许交纳一定比例的银行承兑汇票,而且视同现款不贴息。控制银行承兑汇票风险应从源头做起,在制定销售收款政策时,销售部门要和财务部门结合,将客户交纳银行承兑汇票享受的优惠额度体现在产品价格上,还可以对交纳现款给予其他优惠,鼓励客户多交现款,减少银行承兑汇票的流转量及存量,从而降低承兑汇票的风险。

2.选拔思想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财务人员办理银行承兑汇票业务,明确相关人员的责任。承兑汇票是债权凭证,一般情况下其票面金额很大,存在的风险远大于库存现金、银行存款等。所以,选拔思想素质高、责任心强、社会背景相对简单的人员从事银行承兑汇票的收取、移交、保管、背书等业务。而且,他们还要熟练掌握有关凭据的法律法规,能够辨别凭据的真伪及存在的瑕疵,使他们及时发现问题票据并将其退还客户。建立层层把关制度,即票据的收取、移交、出纳、背书、制证及审核等各环节相关人员均应对问题票据承担一定责任,并根据各自不同的环节承担不同的责任。比如,收取承兑汇票的人员对票据的真伪、瑕疵等问题承担第一责任,后续经办人员相应承担连带责任。

3.设置承兑汇票业务的不相容岗位,建立互相监督机制。产品销售人员不得兼任收取承兑汇票工作;设立票据出纳岗位,负责票据的日常保管,票据出纳不得兼任票据的制证、记账工作;票据的盘点要有票据出纳之外的人员参与,不得有出纳一人单独完成。

4.认真办理票据移交手续,及时登记承兑汇票备查簿。承兑汇票的收取人和票据出纳如不是同一人,两个人之间要严格履行移交手续,移交表要注明每张承兑汇票的号码、金额、背书人等内容,移交人、接收人双方签字后,各持一联妥善保存。

建立承兑汇票备查簿,有ERP信息系统的单位可通过“票据管理”模块代替手工的承兑汇票备查簿。备查簿的第一要求是登记的及时性,登记的内容包括票面记载的主要信息、前手背书人,以及票据的状态(在库、托收、贴现、质押等)。

5.背书转让以支付供应商货款的手续要严谨。企业将收取的银行承兑汇票多背书转让于上游供应商,用于支付采购的原燃料等款项。银行承兑汇票背书与银行转账付款有很大不同:银行转账有银行签章的付款回单,还有银行定期的对账单查实核对,而且可以将货款直接汇到供应商指定的账户,出现纠纷的可能性极小。而银行承兑汇票的背书在交到对方财务之前还需要有业务经办人,如出现意外情况,很容易引起经济纠纷。因此,要避免出现纠纷,需要做到两点:一是供应商应出具委托书,写明被委托人姓名,委托范围应包括收取货款或劳务费等内容。二是被委托人需提交供应商的加盖财务印章的财务收据及本人的身份证复印件,收据还要注明收取承兑汇票的票号、金额等信息,被委托人还要在领取的承兑汇票复印件上签名。票据出纳要将供应商的委托书、财务收据、被委托人的身份证及签收承兑汇票的复印件等原始凭证一并交票据会计编制会计凭证。

6.及时办理银行承兑汇票的托收手续。承兑汇票托收是其变现的主要手段,及时、准确办理承兑汇票的托收手续时关键。票据出纳要定期查看承兑汇票备查簿或电子台账,至少在票据到期前10日到开户银行办理托收。银行承兑汇票的被背书栏按规定由每手背书人填写,但在实务操作中到期托收时汇票的被背书栏多是空白的,需要由到期托收人逐栏填补以前各单位的被背书栏。这样做风险非常大,万一将某单位名称填错,需要追溯至该单位,由其出具加盖公章和财务预留印鉴印章的书面证明。对方单位很可能和本企业没有任何业务联系,连联系方式都无法找到,就算找到对方也可能置之不理导致托收方无法托收。所以,填写被背书栏时应慎之又慎!然后填写托收凭证,在被背书栏加盖本公司预留印鉴后交开户银行托收。票据出纳应妥善保管开户行返还托收凭证,并作为核查及入账的依据。

7.认真做好承兑汇票的盘点工作。为保证承兑汇票占用资金的安全,盘点是必不可少的一项工作。盘点必须有票据出纳以外的人员参与,这是盘点真正能起到监督作用的关键。盘点可分为定期的全面盘点和不定期的抽查。定期的全面盘点最好放在月末结账前,由参与盘点人员根据承兑汇票备查簿或电子台账登记的票据信息与库存的承兑汇票实物进行逐一核对,托收未到账及质押的承兑汇票也要根据银行等出具的托收、质押等单据信息核对。不定期抽查是由参与盘点人员随机在某日结完帐后按一定比例或一定条件从承兑汇票账备查簿选出一部分票据与实物进行核对。盘点结束后,参与盘点人员填写承兑汇票盘点表,并在盘点表签字盖章。盘点表应作为会计资料归档保存。

8.出现问题票据、意外丧失等情况应采取的补救措施。虽然在票据流转各环节严格进行控制,但是出现票据瑕疵、损毁、被盗、被前手恶意挂失、发生纠纷等情况仍不可避免。届时,可采取以下补救措施:

(1)当银行承兑汇票在本公司持有期间或贴现时被认定有瑕疵,或被前手恶意挂失,且挂失在公司收取该承兑汇票之前的,以及收取未辨识的造假承兑汇票的,公司财务部门应及时结合销售部门,通知交纳该承兑汇票的客户,退还问题票据,并要求客户补交等额款项。

(2)如在保管期间出现票据字迹不清、印章模糊,或填写前手的被背书人错误的,应结合交票客户逐家向上联系追溯,由相关的背书人出具加盖公章和财务预留印鉴印章的书面证明,保证票据能够顺利背书、贴现、托收等,减少不合理的资金占用。

(3)票据权利的行使是以持有票据为基础,如出现承兑汇票的损毁、被盗等导致丧失对票据的持有,就无法行使票据的权利。此类情况一经发生,公司要在第一时间向出票行电话挂失,并尽快向出票行提供书面的挂失止付资料,并向出票行当地人民法院提交公示催告申请所需材料,到出票地银行、法院办理相关手续,由法院向出票行出具挂失止付通知,并在媒体上公示催告。公示催告期间如没有单位申请权利,则由法院做出票据权属的民事判决书。公司以法院判决书及其他相关资料办理托收。

(4)积极应对银行承兑汇票业务的法律纠纷。票据持有者可以按照相关法律的规定向付款人提出承兑要求,其要求一旦遭到拒绝后,还可以向其保证人、背书人或者是承兑人要求偿还票据金额,这是法律赋予票据持有者的权利。所以,只要最终的持票人权利未完全实现,即使票据已经背书转让,作为曾经的背书人还要承担连带责任。另外针对丧失的票据在出票地法院公示催告的60天内有人申请权利引起的纠纷,以及银行承兑汇票在本公司持有期间被前手恶意挂失引起的纠纷等等情况,企业均应妥善保存收取及背书承兑汇票所涉及下游客户、上游供应商交易的合同、增值税发票、收据、承兑汇票正反两面的复印件等资料,以便向法院申请票据权利时提供。另外,在出现纠纷时的第一时间就要和出票行、出票地法院等取得联系,积极主张自身权利,避免错失挽回损失的最佳时机。

总之,企业的银行承兑汇票业务虽然存在种种风险,但是,只要采取及时恰当的措施,就可以大大降低风险,避免不必要的经济损失,从而保证企业资产安全完整。

参考文献:

[1]孙小梅.企业应收票据管理中的风险防范,[J]冶金财会,2009,(5).

篇9

【关键词】信息化技术 票据集中管理

票据是现代社会重要的信用支付工具,集汇兑、支付、结算、信用、融资等多种功能于一身,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票据应用的广度与深度也日益得到拓展。对于分、子公司众多,并且已经开始实施资金集中管理计划的企业集团来说,资金的集中往往带来风险的集中,票据业务的风险,与现金业务的风险一样,如果忽视管理,将很容易导致风险的蔓延与扩大,最终对整个企业集团造成损害。所以,随着现金集中管理的完成,票据的集中管理也势在必行,操作得当的话,除了能够降低风险,还可以利用票据的融资性获得可观的经济收益,从而使资金集中管理计划更加完善。

一、票据的定义及发展

根据传统定义,狭义的票据包括:汇票、本票、支票,广义的还包括提单、存单、股票、债券等等,狭义上的票据又常被通称商业票据(Commercial Paper,CP)。

中国票据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朝。清末,江浙地区经济蓬勃发展,催生了商业票据,如用于汇兑的钱票,还有商行签发给生产者的期票:“竹票”、“茶票”、“鸟头票”等等;民国时期,已有洋行及少量华商使用银行承兑汇票进行交易;1934年底到1935年初,商业承兑汇票诞生;1936年,上海银行票据承兑所创立;为与票据贴现制度相配合,1936年6月,由中国银行等多家会员银行创设了中国征信所。

1955年基本停止的商业票据承兑、贴现业务在80年代得到恢复;在1994年以前,国家推动商业信用票据化的最主要目的,是为了将商业票据作为一种安全高效的结算工具;1995年《中国人民银行法》、《票据法》颁布,初步建立了票据行为的规范及法制秩序;1997年,人民银行开始真正行使央行职能,针对金融机构开展商业票据活动制订了一系列的法规、制度,至此,商业票据的使用才开始步入正轨,票据的流通转让初步显示出了短期融资功能。

我国当前《票据法》规定的票据范围较窄,其中最具有票据“本色”特征的当属商业汇票,特别是银行承兑汇票。本文中的“票据集中管理”,主要是指银行承兑汇票。

二、商业汇票的业务概述

根据作者多年的从业经验,从事经营的企业在商业汇票的应用实践中,常见到以下一些操作:

第一,签发银行承兑汇票进行支付。以票面金额一定比例的保证金存银行,银行签发银行承兑汇票,我方持票支付货款。

第二,背书。收到下游客户的银行承兑汇票后,进行背书,支付给上游客户。

第三,贴现。收到银行承兑汇票后向银行贴现,获得票面金额扣除贴息后的现金。

第四,签发100%保证金银行承兑汇票代替支票。支票的使用地域、时限有较多限制,用银行承兑汇票能比支票、银行汇票更灵活地根据实际情况控制资金的流转。

第五,收到银行承兑汇票后,有条件地向下一手客户背书。这个“条件”最常见就是额外收取利息或贴息给下一手,可以结合经营业务的情况灵活应用。

第六,开出商业承兑汇票贴现。

第七,合作套现。向合作公司签发银行承兑汇票,对方贴现,扣除贴现息及对方收益后余款归还。操作的关键是要控制购销合同与增值税发票。不少企业都会有多块牌子,便于进行关联操作,套取资金,也设立多块牌子的重要目的之一。

第八,“买票”。我方现金较多而无业务需要开展时,由合作公司开票给我方,扣除贴现息及额外收益后余款归还对方,我方持票到期托收,赚取较高额的收益。

以上操作的特点可概括为“低信用风险、高操作风险”。由于商业汇票本身所具备的高信用性,因此风险主要体现在操作的合规性之上。《中华人民共和国票据法》于1996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尽管在2004年进行了修改,但仍有一些不适应当前经济及社会发展之处。上面的操作,相当一部分有利于促进自身的经营发展,但却属于法律的禁止行为,是否决定进行,需要企业综合权衡。

三、对商业汇票进行集中管理的必要性

通过从严管理银行账户,采取资金预算、集中支付等流程干预手段,可以相对较为容易地实现现金的集中管理。但从上述商业汇票的业务概述可知,由于商业汇票的特殊性,企业在业务实践中存在巨大的操作空间。下面以银行承兑汇票的数据为例,作进一步的说明。

作为支付工具,银行承兑汇票的笔数、比重在缓慢在下降,有数据表明:2006~2008年,票据签发的总笔数分别为119111万笔、97842万笔、88226万笔;下降的原因也很容易理解,结算工具的网络化、电子化,使企业有更多高效安全的手段可以选择。但作为融资投资及理财工具的票据业务,发展非常蓬勃。2001~2008年商业汇票(主要是银行承兑汇票)年累计承兑量由1.2万亿元增加到7.1万亿元;贴现量由1.4万亿元增加到13.5万亿元;期末商业汇票未到期余额由0.5万亿元增加到3.2万亿元,贴现余额由0.3万亿元增加到1.9万亿元,贴现年均增幅远远高于同期贷款增幅。

商业汇票集中管理的意义,概括起来就是三点:

第一,实现对所有形态资金的管控,降低资金管理风险。

第二,通过集中管理,控制操作上的合规性风险。

第三,利用票据的融资性取得更多的收益。

篇10

一、前言。

票据市场是指以实质交易为基础的、以自偿性为保证的短期资金交易或融资活动,是货币市场中最基础和交易主体最广泛的组成部分。票据市场上交易的票据主要有三种,即汇票、本票和支票,其中汇票又分为银行汇票和商业汇票。

票据市场的快速发展,对改善融资结构、拓宽企业融资渠道、优化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以及丰富中央银行货币政策手段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从金融市场参与者的角度看,相对于资本市场直接融资和银行信贷间接融资,票据融资是最方便快捷的融资方式。票据市场相对较高的收益和良好的市场流动性,又使其成为理想的短期投资工具。从加强金融宏观调控的角度看,以票据为标的物的再贴现政策是三大货币政策工具之一,是满足金融机构短期流动性需求的重要手段。从促进社会经济和谐发展的角度看,发展票据市场能够为社会提供持续丰富的短期融资渠道,优化社会资源配置。因此,许多国家和地区都通过政策扶持方式,支持票据市场发展。

国外票据市场的发展模式主要有三种:以美国为代表的放任经营模式、以英国为代表的引导专营模式和以日本为代表的强管制模式。它们都有发达的市场经济水平、健全的市场经济体制、成熟的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体系及完善的规章制度等。这为票据市场健康有序发展、支持货币政策尤其是票据的再贴现政策充分发挥效应提供了重要条件。目前,发达国家的票据市场呈现以下特点:票据多样化,融资性票据与交易性票据并存、再贴现操作方式趋同,再贴现利率多层次、中介机构多元化等。

我国票据市场起步较晚,在本世纪初开始快速增长,2001~2008年商业汇票年累计承兑量由1.2万亿元增加到7.1万亿元,年均增长29%;贴现量由1.4万亿元增加到13.5万亿元,年均增长41%;期末商业汇票未到期余额由0.5万亿元增加到3.2万亿元,贴现余额由0.3万亿元增加到1.9万亿元。2008年,票据融资高达13.4万亿元,2009年初,票据融资更是大幅增长,仅1月和2月,票据融资增加1.11万亿元。票据融资快速发展有效扩大了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票据融资已成为中小企业重要的短期融资方式。票据市场参与主体多元化,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业务创新明显加快。

二、我国票据市场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票据市场主要存在着以下问题:

1.票据的信用基础薄弱。信用是票据存在和发展的基础。良好的信用环境,是票据市场健康持续发展的前提。而中国信用制度不健全和信用状况不佳是票据市场发展的最大障碍。在企业方面,由于部分企业信用差,影响了部分票据的使用和流通,从而使市场对所有票据的信用产生怀疑,导致“劣质信用驱逐优质信用”,动摇了市场的信用基础。更有甚者,一些企业利用金融机构间信息不对称,套、骗银行信用,使银行在承兑、贴现等业务活动中采取保守原则,极大地阻碍了票据业务的发展。而且企业在被发现造假之后,受到的处罚也较少,不会影响其在市场上的信誉和生存。在银行方面,有的银行机构受手续费和赚取利差的诱惑办理超过自身能力的银行承兑汇票,一旦到期无款垫付,就借故拖延或无理拒付,造成到期承付率下降,银行承兑汇票无条件到期付款的信用基础受到质疑。即使是银行之间也存在信用差异的问题,不是所有银行的票据都可以被贴现或转贴现,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票据业务的发展。

2.缺乏全国统一、完善的商业票据市场。首先,由于缺乏统一高效的登记、托管、交易平台,票据市场处于分割状态,仅在部分中心城市形成了区域性票据中心,缺乏一个全国统一、完善的市场。

其次,票据在各行各地区之间的流动性较差。由于各商业银行票据交易的操作流程、业务制度自成体系,人为地制约了票据流通,阻碍了全国性统一商业票据市场的形成和进一步发展。

3.交易品种单一,交易主体少,信用风险集中在银行。从交易品种上看,在西方发达国家,票据市场工具和产品种类繁多,而目前我国票据市场的交易品种主要是商业汇票,银行承兑汇票占95%,商业承兑汇票在票据市场交易中只占不足5%,在单一银行承兑汇票的情况下,票据业务发展完全依赖于银行信用,既不利于银行防范票据风险,也不利于企业扩大票据融资,不利于票据市场的进一步拓展。从交易主体上看,主要是一些大中型企业和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参与票据交易,而众多的中小企业、中小商业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参与市场的程度十分有限,所占的市场份额很小。由于票据业务的发展完全依赖于银行信用,使商业银行成为票据风险的最终承担者,既不利于金融体系分散和降低风险,也不利于推动商业信用的票据化和扩大票据融资。

4.法律、法规建设滞后,票据制度不健全。健全完善的法律、法规是是稳健发展的条件,我国现有的票据法律制度僵化死板,不能适应现实的需要。我国《票据法》第十条规定:票据的签发、取得和转让,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则,具有真实的交易关系和债权债务关系。《票据法》第七十三条规定:本法所称本票,是指银行本票。这表明,融资性票据—商业本票,在我国目前是被法律所禁止的,使得长期以来,商业票据只能作为一种支付结算手段和信用工具,其作为融资工具的功能未能得到很好发挥,从而限制了中国票据市场的规模,导致市场缺乏广度和深度。

另一方面,我国没有规定相应的较为详细的操作规定、防范手段和票据责任的规定,导致票据制度被滥用,而且又无人负责。

如虽然规定票据的开出必须有真实的贸易背景,但没有规定对贸易背景的审查义务,所以导致上述有关贸易背景的规定有名无实;又如对票据质押没有规定相关的办理程序,只靠相关银行规定相应的内部工作制度,但它们的效力如何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有些规章甚至与票据法本身相互冲突。

5.交易方式落后,票据欺诈风险越来越大。我国目前票据业务还是分散在商业银行的各级经营网点,采用实物交割柜台交易。

票据从签发、承兑、背书转让到贴现、转贴现,仍采用手工操作,市场电子化交易程度很低,票据交易范围有限,交易信息不畅、不集中、不透明,缺乏有效的价格形成机制和统一控制票据风险的手段,使票据市场不能摆脱实物票据制约,难以形成统一的登记保管和交易清算体系,为个别商业银行故意压票、退票提供了机会,也为不法分子伪造、变造票据创造了机会。

6.利率机制僵化。合理有效的票据市场利率机制,有利于票据市场的流通,提高票据的收益性。1996年6月,中国人民银行取消对同业拆借利率的限制,但票据市场利率仍受中央银行管制。1998年12月,虽将贴现利率改为在再贴现利率的基础上,按不超过同期贷款利率加点生成,但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贴现利率被管制的性质。

7.缺乏权威的资信评级机构。

我国目前尚没有很权威的资信评级机构,即使是现有的信用评级公司也水平参差不齐,缺乏统一规范的管理,指标评价体系多受主观因素的影响,可信度很难令人信服,投资者只能自己通过一些渠道进行评价,风险评价成本的存在阻碍了投资者进入票据市场的步伐。

由于缺乏能在全国范围内被普遍公认的权威性资信评估机构对票据进行评级,配套的社会信用评估制度、信息披露制度等规范管理制度尚未出台,企业的信用没有一个比较权威的参照系,致使商业票据的广泛可接受性大打折扣。

三、对我国票据市场发展的建议。

第一,建立票据信用信息系统,强化信用约束,为票据业务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这套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对票据违规行为当事人的有关信息进行统计,并向社会公众提供查询,藉此规范票据行为,维护诚信的社会环境。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票据违规信息统计功能、多渠道的信息查询功能以及灵活的信息输出和报表管理功能等等。建议由人行牵头,金融机构和信誉良好的企业参加,建立金融机构之间的定期通报制度,并将其纳入企业信贷登记系统,定期公布相关企业的信用评级制度,加大信用环境治理的力度和公开性,确保信用信息的公开、公正和透明。

对恶意逃避银行债务,有不良票据行为的企业,金融机构应合力制裁。同时,对随意延压、无理拒付行为的承兑银行,要进行公开曝光,并依法给予处罚,直至暂停或取消其承兑资格。

由于目前我国信用评级机构存在规模小而松散、业务范围不统一、人员素质不高等缺陷,所以有必要在我国建立统一的票据信用评级机构。建议先由中国人民银行总行负责组建全国性的票据评级机构,当评测机制走上正轨后,再将原有的依附于银行的票据评级机构脱离银行体系,独立为中立的市场中介机构。

第二,加快跨行电子商业汇票系统的建设,推进全国统一的票据市场的形成。为了解决票据业务和票据市场现有的弊端,便利企业支付和融资行为,支持商业银行票据业务创新,中国人民银行于2008年作出建设电子商业汇票系统的决策。该系统定位于依托网络和计算机技术,接收、登记、转发电子商业汇票数据电文,提供与电子商业汇票货币给付、资金清算等相关的业务处理服务功能,并提供纸质商业汇票登记查询功能及商业汇票公开报价功能的业务处理平台。该系统建成后,将对我国票据市场的发展、对全国统一的票据市场的形成起到深远的影响。

基于我国票据市场的现实状况,建议在上海建立全国统一的票据市场。短期目标为:以电子商业汇票系统为平台,实现商业汇票签发、托管、查询、鉴证、交易、结算等业务功能的电子化处理,初步形成全国统一的商业汇票市场。长期目标应当是:建成以完善的法律法规为保障,以现代化信息技术系统为支撑,丰富的票据产品为内容,具备有效实现社会短期资金合理配置,传导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发现和生成短期资金价格等多种功能,促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

第三,丰富交易品种,扩大市场主体。一是大力推广商业承兑汇票,改变目前银行承兑汇票一枝独秀的局面,鼓励实力雄厚、资信良好的大型企业集团和上市公司利用商业承兑汇票进行融资。

二是大胆创新,积极开发商业票据业务新品种,如开展票据贴现买方付息、企业贴现回购、商业汇票保证、贷款协议回购等业务。

三是有序发展融资性票据,分阶段逐步放开,建立专业性的商业票据发行公司和规范的票据交易所,培育和拓展规范、高效的融资性票据市场。四是放宽市场准入,允许私营企业和民间票据进入市场,积极扶持对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开展票据承兑和贴现业务,并给予适当的优惠政策。

第四,逐步完善利率机制。

根据目前实际,建议逐步放宽利率浮动范围,推进差别利率,增加利率弹性,在票据市场发展到一定程度后,放开票据转让利率、贴现利率和再贴现利率的管制,以市场信息化管理为基础,由供需双方自主入市、自动议价、自愿成交。

第五,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的建设。建议尽快修订完善《票据法》,完善关于票据承兑、贴现、转贴现和再贴现的有关内容,加强适用性和针对性;完善各类实施细则,加强监管类规则的制定和执行,避免在票据业务上的无序竞争和互相压价;建立健全商业承兑汇票签证制度、市场准入和退出制度、保证金制度和抵押担保制度,使票据市场在更为合理完善的法律框架下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冯菊平,发展票据市场推动金融中心建设,文汇报,2009.06.01.

[2]欧阳卫民,我国票据业务发展及票据电子化处理的重要意义,金融时报,2009.06.01.

[3]易新,当前票据市场发展的缺陷与趋势探析。武汉金融,2007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