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和市政工程区别范文

时间:2023-06-06 17:58:0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土木工程和市政工程区别,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土木工程和市政工程区别

篇1

(一)培养目标和教育模式美国土木工程院校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宽泛的社会需求的土木工程人才,也就是“大土木”的范围,主要包括民用建筑、工业厂房、隧道、桥梁、海港、给排水、市政等专业。未来可能从事结构和岩土工程师、市政工程师和运输工程师等工作。我国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土木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获得土木工程师基本训练并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级土木工程技术人才。土木工程专业的毕业生能从事土木工程的设计、施工与管理工作,具有初步的土木工程项目规划和研究开发能力。由于中美两国高等教育培养目标的差异,两国的教育模式存在着较大区别。美国大学土木工程专业的本科工程教育通常采用通识教育的培养模式,而我国土木工程本科教育主要肩负着专业教育的职责。双方最大的区别在于,美国的土木工程专业的本科阶段主要通过通识教育培养健全的个体,而我国主要是培养土木工程专业型的人才。

(二)课程体系从培养目标来看,美国土木工程高校十分重视实践在教学中的地位。对比国内土木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美国的土木工程课程体系具有以下特点:1.美国高校土木工程专业的设计综合类课程学时数明显高于国内高校;2.美国高校土木工程选修课的课时数占总课时数的比例多于国内高校;3.美国高校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性教学环节占总课时数的比重显著高于国内高校。

(三)课堂教学与评价方法在美国德克萨斯大学(UTA)为期1年的访学期间,全程旁听了土木工程系的土力学和基础工程两门专业核心课程。该课程授课内容与国内高校的土力学和基础工程课程类似,是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的主干必修课。采用大班授课,每周2次共3小时教师授课,以及每周一次的2小时自习课。自习课安排博士研究生(助教)为本科生答疑,自习课还包括点名和交作业的内容。该课程的成绩分配与国内高校比较类似,其中每学期至少安排两次闭卷小测试,占总成绩的20%;每学期一次分组大作业,占总成绩的15%;自习课占总成绩5%;期末考试成绩占总成绩60%。与我国的课程相比,美国课堂教学具有以下特点:1.每堂课的课程信息量非常多,学生需要课前预习才能跟上教师的节奏;教师教学风格自由,学生在课堂上可以随时打断教师,并提出自己的意见。2.课程网络建设比较成熟。由于大量采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教学信息量大,为便于学生课后学习和复习,解决学生课堂来不及记笔记的问题,教师会在课后将课程全程录像,将笔记内容、课外阅读材料、上课讨论内容等放在课程网站上,供学生自由阅读。课表也会在网站公布,包括各课时授课内容计划、学期测试时间、大作业时间等,以便学生自习参考。3.分组大作业,培养学生团队合作能力,鼓励学生通过编程或者使用数值软件建模解决各种工程实际问题。4.强制参加自习课。对于基础主干课,自习是非常重要的。美国大学生在课余时间一般都会参加很多社会实践,对此,学校要求学生必须参加某些课程自习课。为了巩固学生的学习效果,美国高校的作业非常多,而且作业通常为综合或实际工程问题,需要学生结合教师的上课内容,查阅大量资料,通过分析问题,提出解决方案。为检验学生知识点的掌握程度,考试环节主要分为平时阶段的小测试、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三部分。可以避免学生平时不学习,在考试前突击学习的情况,保证了学习过程的连续性,确保学习效果。为综合评估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效果,对于教学方面而言,美国高校有学生评价教师的评价体系,对教师教学的各环节进行指标量化评价,打出评价等级,作为评价教师教学的重要依据之一。

(四)实践教学环节实践教学环节主要包括实验、实习和设计等,是增加学生感性认识、增强动手能力、将理论知识转换为实践知识的重要手段,美国高校的土木工程专业非常重视这一实践性教学环节。以美国德克萨斯大学为例,土木工程专业采用课堂理论学习与工程实习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学生在校期间有3—5次工程实践机会,每次2—4个月。部分学生的毕业论文(设计)可直接在相关工程和科研单位进行,真正做到“真题真做”,而且提前实现上岗培训。

二、我国高校土木工程教育的启示

(一)注重基础课程的教育,加大专业课程比例为确保通识教育的教学质量和效果,美国土木工程院校规定授课教师必须是教授或者工程界的专家,而且要求最终的教学效果必须达到优良。为提高学生对土木工程专业的认识,增加对土木工程专业的兴趣,为今后的工作和继续深造打下扎实基础,我国大多数高校已规定具有教授职称的教师必须给本科生教授相关专业的基础课,如土木工程概论和结构力学等课程,但由于师资和教学资源的不均衡等原因制约,目前主要还是以年轻教师授课为主。相比国外高校,国内高校可参照美国大学土木工程专业的课程设置情况,根据人才培养方案,设置多个课程群模块。加大专业基础课程比例,加强专业基础课教育,处理好基础与专业技能,校内与校外,知识、能力与素质之间的关系,优化课程体系结构,保证课程之间的良好衔接,整合课程内容,避免内容重复,提高课程效率。

(二)加强理论教学与实践环节的结合实践教学是土木工程本科教学中重要的环节之一,目前国内土木工程专业教学课程设置存在实践教学环节比重偏少的问题,存在学生实践训练内容较少、实习时间短并流于形式等问题。参考美国高校土木工程的教育经验,有以下几点建议:1.聘请工程单位的专家开设工程设计和施工管理类课程。以选修课的形式,通过大量的工程实例教学模式,提出实践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2.鼓励学生利用寒暑假时间去工程单位进行相关课程的现场实习,实习合格后给予一定的学分和资金资助,同时学校在学生奖学金和三好生评定等方面给予相应的考虑。3.提高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特别是鼓励年轻教师定期到相关工程单位实习,和工程单位联合申报产学研项目,将课程教学与工程项目结合,提升教师的工程实践和科研能力,在职称评审和岗位考核方面给予政策支持,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4.实行毕业论文或设计的双导师制度,即校内导师和校外导师合作指导的模式。可以将毕业论文或设计直接安排在工程设计施工单位进行,真正做到毕业课题“真题真做”,学生毕业后可以直接上岗,缩短岗前培训的周期。

(三)加强学生创新和创业能力培养大学生创新和创业训练是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最要途径之一。美国土木工程院校鼓励学生创新思维的训练,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做到因材施教,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加强有特色的本科生研究计划(UROP),UROP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首创,该计划鼓励学生在大学一年级就参加教师的研究工作,从而增长他们的学识和能力。微软公司的创始人比尔盖茨退学创业和Google的总裁布林的成功案例足以说明大学创新创业精神的必要性,这和美国的教育宗旨相吻合,能够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特长。

三、结语

篇2

关键词: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工程项目;施工成本;造价控制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TU723 文章编号:1009-2374(2016)02-0178-02 DOI:10.13535/ki.11-4406/n.2016.02.087

工程造价是指工程项目根据确定的建设内容、建设规模、建设标准、功能要求与使用要求等全部建成并验收合格交付使用所需的所有费用。按照国家相关规定,我国现行工程造价组成部分主要包括设备等购置费用、建筑安装工程费用、工程建设其他费用等。作为工程造价合理确定的主要程序与途径,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是工程造价有效控制的必要环节,利用全面、系统检查与复核预结算内容,可对存在的误差进行及时发现与纠正,进而达到工程造价合理化的目的。

1 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概况

1.1 工程造价

工程建造价格为工程造价,广义上讲建设工程造价、安装工程造价、市政工程造价等都属于工程造价。工程造价是指某项工程进行中花费的所有费用,投资估算、设计概算施工图预算、工程结算等都属于工程造价的重要内容,其主要任务就是遵循图纸、定额与清单规范等,对工程内含有的直接费用、间接费用等全部费用进行准确计算。

1.2 工程预算

在未来一定时期内对工程项目收入、支出情况做出的计划被称为工程预算。其可利用货币形式评价工程项目投入并对工程经济效果进行有效反映。作为企业管理水平提升、经济核算实行与工程成本考核与施工计划编制的重要依据,工程预算可为工程招投标报价及工程造价确定提供可靠信息数据保障。

1.3 工程结算

工程结算是指根据承包合同与完成工程量,施工企业可向建设单位进行工程价清算经济文件的办理。因土木工程建设具有较长的施工周期及资金耗用大等特点,为确保施工过程中施工企业耗用资金能够得到及时补偿,应对工程价款进行中间结算、年终结算,则竣工结算为所有工程竣工验收的方式。

1.4 审核

审核是指为获得审核证据并对其进行客观的评价,以确定满足审核准则的程度所进行的系统的独立的并形成文件的过程。概预算审核、竣工决算审核为工程造价审核的主要内容,工程量、定额单价、材料价格、取费标准为审核的重点。在审核过程中,应以施工合同为基础,结合施工图纸、施工组织设计、图纸会审记录等相关文件及施工现场具体情况进行工程造价审核。

2 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的常见问题

2.1 工程项目建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在工程项目管理中,工程项目建设往往重视成本,而忽略内部控制,导致管理制度存在缺陷。其主要原因在于以下三点:第一,部分工程项目建设无内控制度或内控制度流于形式,仅用于外部检查,无法顺利执行;第二,制定工程项目内部控制制度,但执行效果差(管理人员敷衍不尽责、建设环境与项目规模改变);第三,行政干预、个人色彩较为严重。

2.2 工程造价审核存在的问题

2.2.1 法律法规体系不完善。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现有工程造价审核方面的法律法规已无法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存在法律法规体系不完善的现象。如企业中标后,往往会利用多种方法增加施工成本,进而对工程结算造成严重影响。

2.2.2 审核凭证不真实。工程资料凭证不足、材料不真实为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中最常见的问题,该问题的大量出现将严重影响审核工作的顺利进行。同时,部分工程因施工流程记录简便,无法达到参考的作用。由于工程签证具有极为复杂的流程,实际工作中全面落实难度大,导致签证真实性、权威性的缺失。

2.3 招投标阶段存在的问题

工程量清单报价为工程建设单位招投标的主要方法,直接工程费用、间接费用、利润与税金等为工程招投标阶段造价预结算审核的主要内容。按照工程项目管理组织、经济与技术指标进行报价自主确定。但该过程常常出现施工图与竣工图混淆、曲解合同等问题。

施工图与竣工图混淆:作为工程项目招标依据与工程施工的前提,施工图在工程造价控制中具有关键作用。竣工图主要是对竣工工程的实际情况记录,如设计变更、联系单变更等,在本质方面施工图和竣工图存在明显区别,特别是在大量、复杂土木工程建设中,二者差距较大,同时部分企业还会将取消后的施工图项目仍设置于造价,并进行工程费用的计取。

曲解合同:土木工程建设中,因合同条款较多,如承包方式、施工周期、价差造价等,为实现企业经济利益最大化,部分企业往往会产生曲解合同的意思。

2.4 施工阶段存在的问题

2.4.1 联系单变更。工程联系单变更是施工阶段图纸改变的重要依据,在工程建设中,因建设单位管理不到位,无法及时进行联系单变更,将导致多计费用情况的大量出现。

2.4.2 材料价格提高。工程造价控制中材料价格与定额消耗量对其将造成极大的影响,施工过程中,一般都会产生造价编制中材料价格、用量虚报等情况。如施工选取低等级、廉价材料,造价则对高等级材料价格进行套用。这种情况下将严重影响造价的准确性,导致施工成本增加。

篇3

关键词:范畴体系构建 DDC《中国图书馆分类法》 E1分类表 类目映射

分类号:G254.12

1、项目背景及《英文超级科技词表》逻辑结构

《英文超级科技词表》(以下简称《英表》)是“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面向外文科技文献信息的知识组织体系建设与应用示范”的主要研制内容之一。目标是建设覆盖理、工、农、医四大领域的、面向英文科技文献信息组织与检索的一部大型综合词表。该项目由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NSTL)牵头,多家情报机构分工协作,计划三年内完成。

《英表》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叙词表,从逻辑结构上看,它是一个包含4层结构的知识组织系统,自下而上依次为:词汇素材、基础词库、概念网络、范畴体系,如图1所示:

词汇素材层是按照素材采集标准筛选出的各类词汇集,包括相关专业的叙词表、专业词典、术语集、文献关键词等,叙词表是其核心构成部分。基础词库是将不同来源异构的词汇集按一定规范进行描述,并采用统一格式进行存储而形成的词汇元数据仓储。对基础词库中的词汇进行同义词归并,形成以概念为单位的同义词群,概念继承各同义词原有关系,由此形成相互关联的概念网络。《英表》对概念间关系不做梳理,因此形成的概念网络实际上是一个无序网络,没有清晰的等级结构。

为了能在一定程度上表现《英表》知识体系的等级结构,《英表》在概念网络层上设置了范畴体系。范畴体系为概念提供了分类框架,概念在统一的分类框架下归属到相关类目,按学科特征得以聚集,并借助范畴体系的等级结构由一般到具体层层展开。范畴体系是对《英表》主题概念进行组织的工具,可在一定程度上弥补概念网络在宏观知识结构表达上的不足。

2、《英表》范畴体系的功能定位及构建原则

范畴表是叙词表的基本构成部分之一,范畴体系的构建在叙词表编制工作中意义重大。在叙词表构建之初,范畴体系可起到控制词汇采集的学科范围和各学科词量基本均衡的作用;在叙词表构建过程中,范畴体系可将相关同汇聚集到一起,方便词间关系的发现和构建;叙词表构建完成后,范畴体系起到组织词表概念的作用,能反映叙词表知识体系的宏观结构,是词汇的主要索引方式之一。

一般情况下,构建范畴体系不是从零开始,可以根据拟构建叙词表的学科特征选择已有的分类体系,根据拟构建叙词表的功能定位以及词汇学科分布情况对分类体系进行调整。

《英表》范畴体系的构建需要考虑英语语言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背景,构建的分类体系要能匹配英语语言地区人们对学科知识结构的理解。同时NSTL的主要服务对象是国内用户,《英表》构建不可能完全脱离国内用户的文化背景和知识结构,因此也需要考虑国内用户对学科体系的理解,尽可能靠近国内用户熟悉的分类体系。

基于上述考虑,《英表》范畴体系的构建思路是:选择一部英语地区主流的分类表作为主干范畴表,主干范畴表要能覆盖理、工、农、医几大部类。以此为基础,根据《英表》学科规划和词汇分类的具体需求,参考其他分类体系对主干范畴表进行局部调整,形成指导《英表》词汇采集、类分与导航的范畴体系。由于《中国图书馆分类法》(以下简称《中图法》)是我国应用最广泛的综合分类法,而E1分类表是工程技术领域影响最大的词汇分类体系,因此在研究中将以这两部分类法作为主要的参考分类体系。

3、主干表选择及其结构特征

3.1 主干表选择

《杜威十进分类法》(Dewey Decimal Classification,以下简称DDC)、《美国国会图书馆分类法》(以下简称LCC)是英语地区影响很大的综合分类法,这两部分类法都有专设的维护机构持续进行维护和修订,是选择主干范畴表的主要考虑对象。

DDC和LCC在类目体系和类号体制上有着较大区别:①DDC是一部通用分类法,系统性较强。而LCC是为满足美国国会图书馆图书分类的要求而编撰的,并非通用分类法。LCC各分册由各学科专家分别进行编制和修订,没有统一的编制规则,缺乏明确的分类理论指导,系统性较差。②DDC是十进制分类体系,各级类目基本按层累制方式编号,类目体系等级分明,易于理解和使用。LCC是列举式分类体系,类目编号是一种完全的序数制,基本不能反映类目的从属关系。从类号体制看,《中图法》和DDC也更为接近。基于上述原因,本研究更倾向于采用DDC作为《英表》主干范畴表。

3.2 DDC的结构特征与局限

在DDC中,工程技术主要对应一级大类“6 Teeh-nology(技术)”(为了阐述方便,下文只列类名的中文译称),其二级类中除“62工程”外,工程技术相关学科类目还包括"64家政与家政管理”、“66化学工程”、“67制造”、“68特殊用途产品的制造”、“69建筑与施工”。62中的“621应用物理学”、“629其他各种工程”所界定的学科范围从类名难以作出准确判断,将这两个类目进一步展开,621下包含了电子、电工、通信、计算机、动力、机械等学科类目,629下包含了交通工具、铁路、公路、航空航天、自动控制等学科类目(见图2):

展开“66化学工程”(见图3),发现66中包含了饮料技术、食品技术、冶金、石油、天然气,与《中图法》和E1分类表对“化学工程”的界定有较大区别。“67制造”、“68特定用途产品的制造”中大部分类目和《中图法》“TS轻工业、手工业、生活服务业”下的相关类目对应关系较好(见图4、图5)。

通过对DDC“6技术”大类逐级展开,并与《中图法》(T、u、V、x)及E1分类表进行对比分析,能比较清晰地观察到DDC类目体系的结构特征。

《中图法》工程技术相关部分(T、u、V、x)和E1分类表在DDC中基本都有对应类目,d王就是说,DDC能基本覆盖《中图法》工程技术部分和E1分类表类目。

虽然DDC基本能覆盖《中图法》工程技术相关学科领域,但两个分类体系对类目的划分还是有较大不同。主要表现在:①DDC“624土木工程”在《中图法》中没有直接对应类目,在《中图法》中土木工程分散在建筑、交通、水利中。②《中图法》“TU建筑科学”在DDC中区分为工程和艺术两部分,建筑的结构、材料、施工等内容归人“69建筑与施工”,属工程范畴;区域

规划、建筑设计、建筑艺术、园林等归入“71城市及景观艺术”和“72建筑学”中,属艺术范畴。③交通运输的界定有较大区别。《中图法》“u交通运输”在DDC中被区分为若干部分。水陆空运输及车站、码头、机场的运营管理等内容主要分布在385-388,属社会科学范畴;机车、铁路、公路、船舶、汽车等属工程范畴,涉及类目625、623.8、629.2和629.3。

DDC类号体制限制了各级的类目总量,为容纳更多新兴学科,在前三级类目中出现了一些学科界定不清晰的类目,比如“621应用物理学”、“67制造”、“68特定用途产品的制造”,“629其他各种工程”等。这些类目下包含的内容非常丰富,一些工程技术基本学科门类也位列其中。类号体制的限制使得DDC学科层级较深,需要层层展开才能逐渐明了,类目导航效果不佳。图6对比了DDC和《中图法》中工程技术主要学科门类所处的层级。可看出DDC中大部分工程技术基本学科的层级都在三级以上,电子技术、电信、计算机、自动化、核技术这些学科在DDC中已经到了第5级。

4、基于DDC构建《英文超级科技词表》范畴体系

4.1 基于DDC进行类目体系重构的思路

为改善DDC导航效果,需要对DDC类目结构进行一些调整。DDC前三级类目一般不用于文献分类,仅用于类目导航,因此调整DDC上层类目的构成,重构DDC类目导航体系原则上是可行的。具体做法是:通过提升类级突出显示一批隐藏较深的基本学科门类;对类名界定不清的类目或包含学科门类过于庞杂的类目进行分拆和重组;删除或隐藏一些不必要的类目;根据需要新增类目以便归拢重组的各相关类目。

对分类法的改造须谨慎,分类法有其内在的分类思想,立类依据受主客观因素影响,经过多年发展已形成相对平衡的体系,过度改造可能破坏这种平衡,导致更多问题。因此,在DDC类目体系重构过程中,应尽量遵循以下原则:

・在不影响导航效果的前提下,对DDC中学科界定清晰的类目等同采用。对类名界定不清或学科构成过于庞杂的类目进行拆分时要尽量保证DDC三级以下类目的完整性,避免过度分拆。

・提升DDC学科门类的级位时需要参考《中图法》和E1分类表。对于在DDC中构成过于简单的类目不宜提升为工程基本大类。

・尽量集中DDC类目体系中类号靠近的相关类目,避免过度分拆。

・参考《中图法》与E1分类表对DDC相关类目进行归拢,但要避免归拢DDC中与《中图法》或E1分类表没有主要对应类目的过于分散的类目。

・归拢相关类目时尽量避免跨大类合并。考虑到《英表》范畴体系构建过程中理、工、农、医需要分工与协作,为保证几大部类相对完整,避免类目体系过多交叉,应尽量避免在理、工、农、医几大部类间跨部类归并。

DDC类目体系重构分两个阶段,首先是确定《英表》基本学科门类及其主要构成,然后对各学科细分类目进行梳理,完善类目参见体系。

4.2 工程技术基本学科门类的确定

4.2.1 从DDC前三级类目中直接提取工程技术基本学科从DDC前三级类目中提取学科界定相对清晰的类目作为首批工程技术基本学科门类,共9个,分别为:“622矿业工程”、“623军事工程及船舶工程”、“624土木工程”、“625铁路与道路工程”、“627水利工程”、“628卫生与市政工程环境保护工程”、“64家政与家政管理”、“66化学工业”、“69建筑与施32”。

“64家政与家政管理”在《中图法》中对应“TS97生活服务技术”。《中图法》第5版中将TS的类名由原来的“TS轻工业、手工业”更改为“TS轻工业、手工业、生活服务业”,并对“TS97生活服务技术”的类目作了较大改动,这一类目在《中图法》中的地位有所提升。按照不影响导航效果时尽量保持DDC原有结构体系的原则,将其入选为工程技术基本学科门类。“66化学工程”由于包含《中图法》和E1分类表中的多个学科门类,将对其进行分析,确定进一步的拆分方案(参见本文4.2.5)。

4.2.2 从三级以下的DDC类目中提取工程技术基本学科DDC部分工程技术学科隐藏在三级以下类目中,本研究将DDC分别与《中图法》和E1分类表进行映射,获取两部参考分类表的工程技术基本学科与DDC类目的对应关系,将一致性较好的学科提取出来作为第二批工程技术基本学科,学科下分类目的构成以两个参考分类体系共同对应的DDC类目为主,兼顾相邻相关类目尽量集中的原则,将邻近相关类目尽量归入同一个学科基本门类中。比如“621.37电量计算”在《中图法》“TM电工技术”中有对应类目,但在E1分类表“700电工技术”中没涉及,考虑到相邻相关类耳尽量归拢的原则,将“621.37电量计算”与621.31、621.32、621.33、621.34、621.37归入同一个基本大类――电工技术。

表1为第二批提取的工程技术基本学科门类,共11个。表中从左往右第一列为《英表》工程技术基本学科,第二列为《中图法》相应学科对应的DDC类目,第三列为E1分类表相应学科对应的DDC类目,第四列为通过分析对比确定的《英表》学科细分类目。

4.2.3 DDC 621的重组与“动力工程”的类目构成DDC“621应用物理学”中尚未处理的类目包括:621.1-621.2、621.4、621.5、621.6,这几个类目与两个参考分类体系的对应关系如下:

“621.1-621.2流体动力技术”:在《中图法》中主要入“TK能源与动力工程”;在E1分类表中主要入“610机械工程设备与动力”和“630流体、水力学、气动和真空”。

“621.4原动机和热力工程”:在《中图法》中主要入“TK能源与动力工程”;在E1分类表中主要入“610机械工程设备与动力”和“640热与热动力学”。

“621.5气动、真空、低温技术”:在《中图法》中拆分为“TP6射流技术(流控技术)”(气动技术入此),“TB7真空技术”和“TB6制冷工程”;在EI分类表中主要人“630流体、水力学、气动和真空”和“640热与热动力学”中。

“621.6鼓风机、送风机、泵”:在《中图法》中主要入“TH机械、仪表工业”;在E1分类表中主要人“610机械工程设备与动力”。

从以上分析可看出,DDC621中上述几个类目在E1分类表中主要归为动力工程,在《中图法》中则涉及到了动力工程、机械、自动化、通用技术多个大类。为保证DDC类目在重组中得以相对集中,本研究采纳了E1分类表的类目构成方案,将DDC的621.1-621.2、621.4、621.5、621.6几个类目归并为“动力工程”。4.2.4 DDC 629的重组与“汽车工程”类目的构成“629其他各种工程”因类名界定不清被分拆后尚未处理的类目包括“629.2陆用机动车和自行车”、“629.3

气垫交通工具(水陆两用气垫交通工具、气垫船)”。

在《中图法》中,DDC 629.2大致对应“U46汽车工程”,但“自行车”、“摩托车”等内容被归入“U48其他道路运输工具”;在口分类表中,DDC 629.2对应“660汽车工程”,“自行车”、“摩托车”等在E1分类表中靠类也归入660。为避免将629.2再次拆分,保证DDC三级以下类目的完整性,本研究采纳E1分类表的处理办法,将629 2独立为工程技术基本学科“汽车工程”。

在《中图法》中,DDC 629.3的“气垫车”部分被归入U46,“气垫船”部分被归入“U66船舶工程”;在E1分类表中,DDC 629.3,归人“670船舶工程”。为避免将629.3再次拆分,本研究仍采用E1分类表的处理方法,将629.3归入DDC“623军事工程与船舶工程”。4.2.5 DDC 66、67、68的重组与“化学工程”、“轻工业、手工业”类目的构成将DDC66、67、68分拆后来处理的类目分别与《中图法》、E1分类表进行比对分析,可看出这三大类日在《中图法》、E1分类表中相对集中。在E1分类表中主要对应“800化学工程总论”、“810化学工业”、“820农业工程和食品技术”。在《中图法》中,主要对应“TQ化学工业”、“TS轻工业、手工业、生活服务业”。

E1分类表对DDC 68覆盖较差,如图7所示:

相比之下《中图法》对DDC 66、67、68的覆盖更全面(见图8)。因此本研究主要参照《中图法》对66、67、68类目进行重组。将DDC的661、662、665(除“665.5石油”、“665.7天然气及工业煤气”)、666、668和678合并为“化学工业”。将DDC的663、664、667、674、675、676、677、679和DDC68大类下除“681精密仪器及其他装置”外的其他类目(682-688)合并为“轻工业、手工业”。DDC681归入“工程技术总论及工程通用技术”(参见本文4.2.6)。

4.2.6 “工程技术总论及通用技术”的类目构成DDC每级类目有O-9共10个号,“0”为总论或通用性类目,也包括那些不能归入其他各类的类目。由于《英表》“工程技术”范围已超出DDC“62工程”,仅用DDC620不能代表《英表》工程技术总论及通用技术的全部内容。另外,DDC为文献分类法,很多加“0”复分的类目只适合对文献进行形式细分,不适于词汇分类。因此,有必要对相关的“0”类目进行分析筛选,重组适用于《英表》词汇分类的“工程技术总论及通用技术”大类。

“工程技术总论及通用技术”构成类目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①60、600、620,下属相关类目;②621、629、67、68,由于被完全拆分,这些类目在《英表》中不保留,需对其加“0”复分类目进行筛选,归入总论及通用技术;③681,之前的处理中没归人工程技术基本学科下的孤立类目。

DDC的6个复分表中除“Tablei Standard Subdivi-sions(标准复分表)”外,其余的复分表均为针对文献的形式复分表。“T1标准复分表”中除“01 Philosophyand theory(原理与理论)”和“04 Special topics(特殊主题)”外,其余均为文献的形式复分。因此,本研究对复分类目的筛选重点考虑“01”和“04”类目。

三种来源的类目汇总如表2所示:

从表2可看出《英表》“工程技术总论与通用技术”与《中图法》及E1分类表的总论性类目部分基本一致:原理(基础科学)――设计――材料――仪器与测量,但通用技术部分有较大差别。通用技术是集中还是分散,不同的分类法处理不完全一致,为了避免DDC类目体系过细的分拆与重组,尽量保持DDC原有类目构成,《英表》在通用技术部分不做大的调整。

4.3 工程技术基本学科细分类目的处理原则

DDC主要用于文献分类,有一些不适宜词汇分类的特征,为保证《英表》范畴体系相对简洁,在重组基本学科门类后,需要对各学科细分类目进行梳理。处理原则如下:①删除DDC弃用类目(在DDC中加方括号的类目)。②不再保留被完全分拆的类目,比如621、629、67、68。③增加类目用于聚拢相关各类。为保证《英表》范畴体系与DDC较好的对应关系,要控制新增类目数量,新增类目原则上不用于词汇分类,仅作类目导航之用。④如果所有子类被提升,则隐藏对应的父类。⑤隐藏部分用于文献分类的加“0”复分类目。比如“624.092土木工程师”。⑥列举子类不全、有明显遗漏的类目,隐藏其所有子类。如“622.188宝石勘探”下只列出“622.1887半宝石勘探”,则隐藏622.188下所有类目。⑦隐藏在同一大类中有明显重复的类目。比如DDC土木工程中“624.153基础工程材料”与“624.18材料”有明显重复,可考虑隐藏624.153及其下级各类。跨大类交叉的类目不隐藏,可作类目参照以反映概念的多学科属性。

5、结语与讨论

本文分析了基于DDC构建《英表》范畴体系的可行性及构建原则,通过DDC与《中图法》及E1分类表的对比分析,对DDC类目进行了类级提升、类目拆分和相关类归拢等处理,共提取了24个工程技术基本大类和一个总论及通用技术类目,并进一步提出了各学科细分类目的梳理原则。

篇4

关键词:政府投资项目 委托代建 回购

近年来,国家加大基础设施及基础产业投融资领域的改革,探索新的投融资机制,借鉴国外的融资经验和模式,涌现了很多新型的融资模式,为加快经济发展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为了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国家鼓励社会投资,放宽社会资本的投资领域,允许社会资本进入法律法规未禁入的基础设施、公用事业及其他行业和领域。同时,为了规范政府投资项目的建设标准,采取各项措施加强了政府投资项目的中介服务管理。

委托代建制(以下简称代建制)与回购(以下简称BT)模式就是在这样的技术背景和政策环境下应运而生的,但二者有一定的区别。

1、代建制

1.1 代建制产生依据

针对政府投资项目“投资、建设、管理、使用”四位一体的弊端,以及由此导致的各方行为主体责任不明确、过程无法有效控制等问题,2004年7月国务院颁布的《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国发[2004]20号)明确指出:“对非经营性政府投资项目加快推进代建制”。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已组织实施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代建制的试点,各级地方政府也在积极推进代建制,北京、深圳、宁波等地纷纷出台投资建设项目代建制管理办法。

1.2 代建制的概念

代建制是指政府投资项目按照规定的程序,通过招标等方式,选择具有相应资质的专业化的项目管理单位(代建单位),投资人或建设单位负责项目的投资管理和建设实施的组织工作,严格控制项目投资、质量和工期,竣工验收后移交给交付使用单位的制度。

1.3 代建制的实施对象

政府投资主要用于关系国家安全和市场不能有效配置资源的经济和社会领域,包括加强公益性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促进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推进科技进步和高新技术产业化。例如:政府的办公用房、环境保护、市政工程、水利设施、科教文卫体。社会福利及其他公用事业等项目。

1.4 代建制的运作模式及特点

1.4.1 代建制的运作模式

目前,代建制的运作模式主要有两种。

(1)“委托代建合同”模式。由“项目法人”(或“项目业主”)采用招标投标方式选定一个工程管理单位作为“代建单位”,与“代建单位”(受托方)签订“代建合同”。由代建人代行项目业主的职能,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办理有关审批手续,自主选择工程服务商和承包商。项目建成后协助委托人组织项目的验收。

(2) 以常设性事业单位为主,实行相对集中的专业化管理。即成立政府投资项目建设管理机构,全权负责公益性项目的建设实施,建成后移交使用单位。如深圳市借鉴香港做法,成立工务局,作为负责政府投资的市政工程和其他重要公共工程建设专门管理机构,代表政府行驶业主职能。

1.4.2 代建制的特点

(1) 业主的组织协调工作量小,但合同管理难度较大。

(2) 有利于控制工程质量。

(3) 有利于缩短建设工期。

(4) 对代建商而言,责任重、工作量大,不仅需要外部环境协调,还需要做好项目参与单位之间的协调,因此需要具有较高的管理水平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5) 由于代建模式中采取的是成本加酬金合同,在这类合同中,业主需承担建设中实际发生的一切费用,也就承担了项目的全部风险,而代建商由于无风险,其报酬往往也较低,因此,这种模式的最大缺点是业主对工程总造价不易控制,代建商也往往不注意降低建设成本。

1.5 项目使用单位的主要职责

(1) 根据项目建议书批准的建设性质、建设规模和总投资额,提出项目使用功能配置和建设标准;

(2) 协助代建单位办理规划、土地、施工、环保、市政接用等审批手续;

(3) 参与项目设计的审查工作及施工、监理招标的监督工作;

(4) 监督代建项目的工程质量和施工进度,参与工程验收;

(5) 监督代建单位对政府资金使用情况;

(6) 负责政府差额拨款投资项目中的自筹资金的筹措,建立项目专门帐户,按合同约定拨款。

1.6 代建制的作用

(1) 有利于政府职能的转变。代建制界定了出资者、建设管理者和使用者的责任、权利和义务,建立了三者之间的约束机制,即适应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又有利于政府职能的转变。

(2) 提高项目管理水平。代建制选择项目管理公司全权负责项目建设全过程的组织管理。实现了项目管理队伍的专业化,从而有效提高项目管理水平,有效控制质量、工期和造价,保证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

(3) 克服“三超”现象。代建制改变了政府工程原有的由建设单位自建自用建设模式,实现了建设管理者与使用者的责任和利益的分离,避免使用单位从自身利益出发,采取“钓鱼”方式争项目,克服了过去普遍存在的建设项目“超投资、超规模、超标准”的“三超”现象。

(4) 遏制违法违规行为。代建制建立了投资者、建设管理者和使用者三者之间的相互监督约束机制,使得工程建设中的许多重要环节,诸于设计、施工、招标、材料设备采购、施工管理、竣工验收等,制止了违规行为,也从源头上遏制腐败现象的发生。

2、BT模式

2.1 BT模式的概念

BT(Build-Transfer,建设-移交)模式是BOT(Build-Operate-Transfer,建设-运营-移交)融资模式的一种演变。BT是指项目所在地方政府或所属机构(简称业主)与投资人和经营者或其组成的项目公司(即项目投资建设方,简称BT方)签订特许协议(授予一定期限的特许权),将基础设施或公用事业项目交由投资人成立的项目公司融资建设。特许期满后,按照特许协议的约定,BT方将BT项目移交给业主方,业主方以股权回购的方式分期分批支付投资人的投资额及合理收益。

2.2 BT模式的主体

BT模式中有三个主体:

(1) 项目业主。是指项目所在地政府及所属部门指定的机构或公司,也称项目发起人,负责项目建设特许权的招标。在项目融资建设期间,业主在法律上不拥有项目,而是通过给予项目一定数额的从属性贷款或贷款担保作为项目建设、开发和融资的支持,在项目建设完成和移交后,才拥有项目的所有权和经营权。

(2) BT投资建设方。BT方通过投标方式从项目所在地政府获得项目建设的特许权,负责提供项目建设所需的资金、技术,安排融资和组织项目的建设,并承担相应的项目风险。通过招投标方式产生相应的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和设备、原材料供应商等。

(3) 贷款银行或其他相关单位。融资渠道在BT模式中扮演很重要的角色,项目的融资渠道一般是投资方自有资产、银团贷款、政府政策性贷款等。而贷款的条件一般取决于项目本身的经济效益,BT方的管理能力和资金状况,以及政府为项目投资方提供的优惠政策。

2.3 BT模式的运作方式及特点

2.3.1 BT模式的运作方式

BT模式没有固定的运作方式,由项目的特点、所在地的投资环境、各参与主体的实际情况所决定。根据已实施的BT项目的实际运作特征,主要划分为四种方式。

(1) 施工二次招标型BT模式。政府通过法定程序选定仅承担投资职能的投资人(联合体),由投资人设立具有法人资格的项目公司并由项目公司作为建设单位对BT项目进行融资、建设组织和管理。项目公司自行融资、办理工程建设有关审批手续、通过公开的招投标程序选择施工承包商、监理单位和材料设备供应商等。

(2) 直接施工型BT模式。政府通过法定程序选定能够承担项目主体部分施工的投资人(联合体),投资人设立具有法人资格的项目公司对BT项目进行融资、建设和管理。

(3) 施工同体型BT模式。政府通过法定程序选定同时直接承担投资、建设管理和施工职能的项目投资人(联合体),投资人设立项目管理机构对BT项目进行建设管理。

(4) 垫资施工型BT模式。政府通过法定程序选定同时承担投资和施工职能的项目投资方(联合体),投资人直接承担项目融资和施工职能,项目的建设管理职责由政府承担。

2.3.2 BT模式的特点

由于BT模式的项目的特许权不具有获得特定经济效益的能力,BT方的投资成本和回报来源于项目收益以外、超出了项目本身的现金流的范围,不具有有限追索特点。其投资回报来源于政府部门的分期偿还,构成了业主实质上的债务,而BT方由于投资而获得债权。BT模式的风险实行有限分担,BT方在项目建设期内承担了融资、投资、支付、管理等建设风险,而其他的项目决策风险,建设期后的其他风险将由业主方来承担。

2.4 BT模式的融资过程

合作银团与BT方签订BT项目合作意向书。该意向书包括:BT方聘请合作银团为财务顾问,而银行对该BT项目提供全面的财务支持;银行承诺对BT方的流动资金提供补充贷款,在BT方提供担保的前提下给予一定额度的资金贷款以补充因BT项目而造成的其他项目的可能流动资金的需求;银团承诺对BT方提供贷款,贷款担保为业主的全额付款保证。签订BT投资建设合同,业主对BT方出具全额付款保证。BT方与银团签订财务顾问协议。银团以业主的全额付款保证为担保与BT方签订贷款协议。

2.5 BT模式的作用

BT模式的作用主要有如下五个方面。

(1) 通过BT,使未来的财政性收入即期化,扩大内需,拉动地方经济增长;而通过吸引社会资本的加入,引导了民间资本的合理投向,提高了资本利用效率。

(2) 有利于缓解政府的资金压力,转变政府职能。BT模式可将大量非政府资金引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有效缓解政府的财政压力,使政府规划建设资金不到位的项目尽早实施,提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达到规模效益。

(3) 为企业开辟了新的投资渠道。政府强大的资信能力,为投资者、金融机构、工程承包公司等提供了稳定可靠的收益预期。BT模式使众多企业通过参与基础设施建设为剩余资本找到投资途径,改变其投资渠道单一的局面;企业降低了投资的盲目性,减小了风险,保证其资本的增值。

(4) 优化资源配置,合理分散风险,BT项目投资巨大,建设周期长,引入社会资本,多方共同承担风险,获取收益。

(5)改善了基础设施硬件环境,有利于构建社会信用体系。BT模式使资源得到优化配置,将先进技术和管理方法引入基础设施建设中,保证了项目的质量和效率,能够优化和改善城市整体环境。BT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是对政府和企业信用的考验,通过实施BT模式,有助于构建良好的社会信用平台。

3、代建制与BT模式的区别

分别从代建制和BT模式的概念、实施对象及主体、运作模式、特点及作用等可以看出代建制与BT模式有如下区别:

(1) 项目产权归属不同

对于代建制而言,代建单位始终没有项目的拥有权,而仅仅从该项目得到与项目总投资成正比例关系的代建管理费(一般为总投资的2-5%)。对于BT模式而言,在项目的建设期BT方拥有对项目的所有权;在完全正式移交项目前,按照政府支付的回购款比例BT方与政府共同拥有项目的产权。

(2) 资本金出资方式不同

代建制一般来说资本金出资是由业主(地方政府)承担,银行融资可由业主(地方政府)或建设单位负责。对于BT模式,资本金和银行融资一般均由建设单位负责。

(3) 关系复杂程度不同

对于代建制而言,关系相对较简单,主要是业主和代建单位之间的关系,靠代建合同约束对方,责权利关系明晰。另外部分地市政府已就“投资建设项目代建制管理办法”和“投资建设项目委托代建合同”正式出文,个别发达城市更是针对具体类型项目制定了专门的代建管理办法或代建监管实施细则。

BT模式涉及的关系复杂,缺乏统一的法律规定。BT 模式项目涉及投资、融资、工程建设(包括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移交付款等一系列的安排和众多的参与当事人。各参与当事人在项目建设中的权利义务关系需通过一系列合同确定,所以BT模式是多个合同的组合,涉及纷繁复杂的多重法律关系。

(4) 风险程度不同

代建制有较多的法律条文约束,使得实施起来风险较小,且国内已有较多成功案例。

BT模式缺乏相应的统一法律规范,风险大,风险分担复杂,而且BT模式项目大多投资额巨大、技术复杂且建设和资金回收时间长,相关风险较大;由于BT模式运行涉及主办方、投资方、项目公司、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及材料设备供应商等众多主体,因此其风险分担也非常复杂,风险边界大。

(5) 融资主体不同

项目采用代建制时,业主方负责项目建设资金的筹措,在我国业主方往往指的是项目所在地政府,政府相对来说信誉较好,融资渠道多。

BT项目则是由项目公司和BT方共同负责项目的融资建设。尽管投资人组建BT项目公司后仅以BT项目公司的名义进行投资、融资和建设,但由于投资方必须对BT项目公司筹集建设资金提供担保且向业主承担建成BT项目的最终责任,因此实际上BT项目公司和投资方必须共同承担项目融资建设责任。

(6) 作用不同

代建制突破了旧有的管理方式,使现行的“投资、建设、管理、使用”四位一体的管理模式,转变为“各环节彼此分离,互相制约”的模式。实现了项目管理的社会化、职业化、商业化,具有突破性的变革。能够起到克服“超投资、超规模、超标准”的“三超”现象。竭制违规违法行为。BT模式主要是有利于缓解政府的资金压力,开辟企业新的投资渠道。BT模式主要是有利于缓解政府的资金压力,开辟企业新的投资渠道。

参考文献:

[1] 赵文义. 委托代建制运营特征及其法律关系分析. 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7(1):55-62.

[2] 兰定筠,李世蓉,何万钟. 业主工程项目采购模式与代建制制度创新的研究. 土木工程学报.2008,41(7):82-86.

[3] 陈关聚,张鹏. 扩大内需项目实施代建制委托模式研究. 科技管理研究.2010,4:167-169.

[4] 邓曦,刘幸. 政府投资工程代建制模式下的委托分析.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7,29(4):148-151.

[5] 张泽颖. 政府投资项目代建人法律地位探讨. 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9,35(6):322-324.

[6] 毛云婷,李汉华. 政府投资项目代建制中的委托风险与防范.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08,5:28-63.

[7] 黄喜兵,苏文乾. 基于委托的代建风险规避研究. 科技进步与对策.2010,27(19):44-47.

[8] 席敏, 张婉君. 我国基础设施建设中BT 模式研究.经济纵横,2005,11:20-22.

篇5

关键词:建筑环境学 核心基础课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TU-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8(b)-0126-02

Course Teaching of Built Environment

Li Shuzhan,Li Hongxin

(College of Civil Engineering, Zhengzhou University, Zhengzhou Henan,China 450001)

Abstract:In the paper,we analyzed the problems in the teaching of the course of built environment and carried out a comprehensive teaching reform form many aspects such as course orientation,course continuity,teaching methods and assessment methods combined with several years of experience in teaching.

Key Words:Built Environment;The Core Basic Course;Teaching Eeform

建筑环境学是1998年专业调整以后,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新设置的专业基础课,该课程与传热学、工程热力学及流体力学共同组成了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学科的专业基础平台,但是,唯有建筑环境学反映了本学科本质特点,是本学科区别于其他学科的核心基础。

1 课程特点及教学难点

建筑环境学课程涉及内容广泛,从与采暖空调密切相关的建筑外环境、建筑热湿环境以及由此产生的人体对建筑热湿环境的反应,到建筑空气环境,再到建筑光环境和声环境,包含了建筑、传热、声、光、材料、生理、心理等多门学科内容[1],其中很多内容都是学术界的前沿,而且很多问题仍在讨论中,这就给教学带来了很大的难度。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普遍感觉本课程信息量大而且不连贯,术语与理论公式较多,理解困难。

建筑环境学部分内容与后续专业课的教学内容重复。例如,建筑环境学在建筑热湿环境章节中针对建筑热湿环境的内、外扰量及透光围护结构和不透光围护结构的传热性能从机理分析到实际运算进行了详尽的介绍,但这部分内容在后续的“空气调节”专业课中仍将重复介绍,从而导致了课时不必要的浪费。

建筑环境学课程教学的实用性不突出。目前环保与节能减排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各种建筑环境测试、建筑及建筑设备的节能评估、节能诊断已成为社会急需的技术,但是作为其学科基础的建筑环境学课程则侧重于理论分析而缺乏实际技能和方法介绍。这往往使学生觉得课程脱离实际,没有实践操作性,因此缺少学习热情。

2 教学探讨

根据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的培养要求,结合我院的具体情况,笔者在教学中对本专业数届本科生进行了教学改革探讨,总结几年的实际教学经验,得到以下几点体会,希望对建筑环境学课程建设的良好发展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2.1 充分认识,明确定位

建筑环境学是学生真正接触本专业实质性内容的第一课[2],因此,该课程的学习是激励学生热爱本专业并由此建立社会责任感的契机。在课程教学中,特别是绪论介绍中,应采用浅显生动的讲述,使学生了解建筑-设备-环境之间的关系,使学生明确建筑环境学是建筑环境与设备专业特色与核心基础,它反映了本专业与热能动力专业的根本区别,明确本专业的根本任务就是贯彻“以人为本”的主线,营造舒适、健康、绿色的室内居住环境和工作环境,后续所有课程的学习都是围绕该目标而进行的。学生通过该课程学习,能够树立节能环保、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2.2 结合后续课程,注意前后衔接

根据教学计划安排,建筑环境学课程总学时数为48学时,课时少而内容多,因此不能面面俱到。由于后续课程中有部分内容重复,所以在本课程讲解过程中应互相结合,侧重点不同。例如,冷热负荷计算在建筑环境学中热湿环境章节占有较大部分,但是该内容在后续空气调节课程中将更加详细介绍,因此,在本课程讲解中将侧重于定义、成因分析,详细讲解负荷形成机理,而具体公式计算过程、计算机程序应用则由后续课程重点讲解。这样,“少讲”优于“多讲”,可使学生将知识点“吃透”,而不至于“囫囵吞枣”。

在教学体系设置上,应当使建筑环境学的教学内容与“空气调节、供热工程”等专业课的教学内容建立起有效的衔接。我院在课程设置上,将“建筑环境学”安排在大二第二学期,将“空气调节、供热工程、建筑环境测试技术”安排在大三第一学期。学生经过建筑环境学课程的“垫底”后,立刻接触到专业技能的训练,这样前后连贯,学生将更加清楚前期良好地建筑环境目标是如何通过后期一系列的设备技术实现,更加明确各门专业课程目的与任务,学习系统性更强。

2.3 多种教学手段应用,增强实践性

目前,建筑环境学的讲解主要依靠课堂讲述和多媒体课件的演示,虽然相比传统理论教学模式直观性增强,但仍存在不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进一步增强参与性和实践性。建筑环境学是一门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科学,要想让学生将课程的理论知识理解透彻,需要教师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将课本知识与实际生活现象联系起来,借助一些简单仪器、设计一些小实验或小调查,让学生通过切身体会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例如,笔者在课堂授课的同时,组织学生分别体会室外阳光下和背阴处体感温度差别,加深对室外空气综合温度的认识和理解;通过测试不同朝向、不同围护结构的教室的温度变化,向学生说明建筑布局、围护结构的热湿传递与建筑节能的关系;通过实地参观建材市场,使学生掌握甲醛等有害物质的来源、危害及释放特性,加深对室内空气品质重要性的感受。这一系列的观察实践活动使得枯燥的课本内容变得生动起来,使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密切联系,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可以得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2.4 课程考核方式改革,注重能力培养

目前,多数高校的考核机制是理论成绩所占比例高,因此,学生只注重学习理论知识,而忽视了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这样的考核方式必须进行改革,应把专业知识应用的程度作为考核的重点内容。我院采取的考核方式是:课后思考题作为小作业,占50%;科研论文作为大作业,占50%。通过课后思考题的论述,学生对于课本理论知识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而通过科研论文的撰写,则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工程能力。针对学生初次接触专业知识、没有撰写论文经验的特点,笔者将学生分为数组,每组建议1~2个与建筑环境学相关的科研题目,鼓励学生通过查找资料、问卷调查、简单实验操作等步骤独立完成课题,并指导学生参考固定的论文格式形成较为规范的科研论文,并进行课堂汇报。学生普遍对这样的考核方式很感兴趣,在论文选题、实践操作中不断主动提出问题并形成热烈讨论。通过这样的考核过程,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明显增强,具有了一定自我培养工程能力的素质,对后期专业课程的学习建立了充分的自信心。

建筑环境学是后续专业课程的基础,是学生初步宏观认识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学科的一个窗口,是正确合理运用暖通空调等专业技术手段的基础。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格外重视,应通过不断的教学探讨,加强该课程与各门专业课的衔接,改进教学手段与考核方法,增强课程的实践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工程能力,从而真正发挥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核心基础课程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朱颖心.建筑环境学课程建设与教学方法[J].高等建筑教育,2003,2(3):26-29.

[2] 孙春华.充分发挥建筑环境学核心基础课程的作用[J].高等建筑教育,2008,17(1):72-74.

篇6

关键词:高等职业院校;院校分工;定位;特色

一. 院校分工是实现高等教育系统结构多元化的有效途径

美国著名的高等教育专家伯顿·R·克拉克在 (高等教育系统)一书中指出:“对各高等院校进行分工已经变得越来越有必要,因为这有利于不同单位全力投入不同的工作。”①不同层次的专业培训,不同类型的、适合不同学生的教育,复杂程度不等的研究 (从最基础的理论研究到最侧重应用的研究),都可以因院校分工而得到承担.高等教育的种种功能也可以因院校分工和各司其职而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对高等院校进行分工的问题实际上也是实现高等教育系统结构多元化的问题。多元结构有助于解决高等教育中不同价值观念之间的矛盾。一个国家高等教育系统越是多元化,其调和矛盾的能力也就越强。伯顿·R·克拉克认为:“—个包容不同部门和不同程序的综合结构有这样几个好处:第一,它能立即对几种不同的需求同时作出较好的反应;第二,在出现未曾预料到的情况以后能够作出相应的调整;第三,提供较大的回旋余地,以便分别以以正义、能力、自由和忠诚的名义采取的不同行动都有用武之地。每一个价值体系都不会因和其他体系直接磨擦而付出沉重的代价,因为每一组价值观念的忠实信奉者至少有那么一块属于自己的地盘,可以避开他人的锋芒而迂回前进。”②由此可见,高等教育系统调和多种价值观念的关键在于高等教育系统结构多元化。

世界上比较成熟的高等教育体系大多是具有多元化特点的体系。例如,在德国的高等教育体系中,既有学术型大学,也有非学术型大学;在法国的高等教育体系中,既有享誉世界的综合性大学,还有两年制的技术学院;在美国的高等教育体系中,既有研究型大学,也有教学型大学或学院,还有两年制社区学院。不同类型的高等教育机构具有不同的目标定位,承担不同的任务。

二、从院校分工角度看当前高职院校定位问题

在我国,对高等院校进行合理分工、建立多元化高等教育结构是进一步发展高等教育、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重要途径,也是充分发挥高等教育在社会经济发展中作用的必然要求。尽管我国已基本形成了由研究型大学、教学型大学或学院以及两年制高等职业院校组成的高等教育结构,但在具体办学过程中,仍存在目标定位不准确、对各类院校评价标准单一、专业和课程设置雷同、教学科研缺乏特色等问题,几乎所有高校都在按综合性研究型大学的模式办学,各种类型院校分工不明确,造成高等教育资源浪费。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目标定位不准确、缺乏自身特色等问题突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目标定位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自产生到现在,目标定位一直不够明确。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一些高职院校为了提高自身的地位,盲目与普通高等院校攀比,一切都向普通高校看齐,把普通高校的培养目标作为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使高等职业教育变成了普通本科教育的“压缩饼干”。缺乏正确的目标定位势必导致高等职业教育不能扬长避短,更不能与普通高等教育互为补充、相得益彰,最终迷失方向、陷入困境。要使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首先须解决高等职业教育的目标定位问题。

(二)专业设置

脱离实际、盲目追求热门专业,结果因重复建设造成教育资源浪费,导致总体教育质量下降。如何从各高职院校办学条件出发,根据不同地区不同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状况,设置特色专业,同时根据市场需求变化及时作出调整.使专业布局更趋合理,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调整中有待解决的问题。

(三)课程设置

我国高职院校重基础、轻应用的问题仍较突出。客观原因是高职院校缺乏富有实践经验的专业课、实践课教师,无法开设更多实用性、应用性强的课程;主观原因则是部分高职院校自身定位不够准确,盲目向综合性大学看齐,盲目模仿普通高校的课程设置,使高职课程失去特色,从而导致教学内容既缺乏实用性,又缺乏理论深度。

(四)教学方面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仍然重理论、轻实践,理论课与实践课的比例没有达到规定的要求,实践课所占比例不足;教师的教学以课堂讲授为主,实践教学为辅,结果培养出来的学生往往实际动手能力不强,有些高职毕业生被称作“具有大专文凭的低级技工”。根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2002年公布的报告,在我国7000万人的技术工人队伍中,高级技工仅占 3.5%,与发达国家高级技工占40%的水平相差甚远。进一步改进教学,特别是加强实践教学,是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

(五)教师队伍建设

由于我国多数高职院校是由原中专升格而来,无论学历层次,还是实际教学水平,都与实际要求存在差距。抓好教师培训和聘任工作,尤其是加强“双师型”教师培养工作,是全面提升教师素质、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前提。

三、高职院校的特色构建

要解决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最根本的就是要使高等职业院校承认各类高校之间的分工,明确自己承担的独特任务,突出办学特色。综观德、美、日、法等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其发展过程都是一个形成特色的过程。特色是高等职业教育的生命,是发达国家高等职业教育稳步发展的秘诀。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结合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实际,笔者认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应体现以下几方面特色:

(一)正确的目标定位

正确的目标定位是高等职业教育健康发展的前提。在特定时代背景下产生的发达国家高等职业教育从一开始就有明确的目标定位:培养社会急需的非学术型实用人才。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 1997年修订的新版《国际教育标准分类》0nternational Standard Classification Of Education,简称ISCED),属于高等教育的第五层次分为A、B两种课程类型,5A的课程计划为“以理论为基础、为研究作准备、为进入高技术要求专业作准备的课程”;5B的课程计划则为“实践的、技术的、指向具体职业的课程”。高等职业教育实际上就属于5B这个层次。因此,高等职业教育应定位在培养技术型、实践型的人才。

综观各主要发达国家的高等职业教育机构,其培养目标都有别于普通高等教育机构的培养目标,大都以培养技术型、实践型人才为主。美国的工程技术人员系列中,有工程师(Engineer)、技术师(Technologist)和技术员(Technician)。美国在社区学院和技术学院里进行的高等职业教育主要是培养介于工程师和技术员之间的技术师。“技术师是典型的工程实践者,他们关心如何将工程原理应用于实践,如何组织生产人员从事生产准备工作和现场操作,他们专注于维护和改良生产设备、调整生产过程、改善加工方法和加工程序”。③法国的工程技术人员分为工程师、高级技术员、技术员三种,法国在大学技术学院、高级技术员班中进行的高等职业教育就是培养介于工程师和技术员之间的高级技术员。高级技术员的任务是将抽象的设计和理论具体化,协助工程师开展工作。德国的高校有学术型和非学术型之分。非学术型高校中的高等专业学院(即德文的 Fachhochschulen)、职业学院以培养实用技术人才为目标,即以培养工程技术人才、操作型工程师、企业和行政管理人员以及社会工作者为主。日本在短期大学、高等专门学校等机构中实施的高等职业教育也定位于培养从事实际工作的应用型高级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正是由于目标定位有别于普通高等教育,各发达国家的高等职业教育获得了自身的发展空间,既满足了个人对不同类型高等教育的需求,也满足了社会对不同类型人才的需求。

(二)灵活的专业设置

与普通高等教育不同,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不是针对学科而是针对职业岗位或岗位群的。学科是相对稳定的,而职业岗位是千变万化的。因此,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更多地是以市场为导向,基于职业分析,根据职业的变化、以及不同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同需要灵活设置专业。发达国家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都充分体现了这一特点。

德国的高等专业学院不是针对学科,而主要是针对工程领域和技术工艺领域划分专业,包括建筑工程、采矿技术、冶金技术、化学技术、电子技术、交通技术、精密技术、机械制造、纺织服装、信息技术、经济工程、企业管理、营养与家政、能源与热处理技术、食品加工、农业技术、林业技术、陶瓷和玻璃制造技术、金融、工商管理、设计等专业。为了增强毕业生的应变能力,还在大的专业领域里设置了若干专业方向,体现了其专业设置宽窄并存的原则。如机械制造专业领域设有通用机械、加工技术和自动化、加工工艺操作等专业方向;在建筑工程专业下设公共建筑工程和建筑实施两个专业方向;在交通技术专业下设陆上交通工具和空中交通工具两个专业方向。由于高等专业学院大多由各州创办,其专业设置审批权在各州教育部。各州政府往往根据本州的实际情况控制专业设置,从而使高等专业学院的专业设置带有明显的地方特色。如汉诺威应用科学大学是下萨克森州首府城市汉诺威市的第二大高校,根据下萨克森州地势平坦、森林多、河流多的特点,该校设立了建筑学、土木工程学、生物处理技术等10大专业领域。从2000/2001学年的冬季学期开始,又在前两个专业领域共同设立了一个继续教育研修专业——持久性规划与建造,以便在充分运用资源的基础上保护环境。在生物技术专业领域设立了奶制品业的食品技术专业和可再生原材料技术专业。

美国社区学院的职业教育专业设置大多从社区各行各业的需要出发,如洛杉矶社区学院是服务于大城市的一所综合性学院,因此其职业教育方面的专业设置较全面,共有36个专业,包括市场营销、消费者教育与经营、时装设计、食品和营养、食品和服务经营、烹调、食品经营服务技术、饭店旅馆经营、老年学、室内设计、婚姻与家庭、儿童培养、法律助理、行政管理、文秘、普通行政、不动产、小企业经营、会计、嗜好研究、司法管理、企业管理、儿童发展、助理教师、特殊儿童助理教师、学前儿童照顾、计算机科学与信息技术、工程学、高级工程助理、家庭与消费者研究、双语饮食服务技术、财政、经营等专业。

日本实施高等职业教育的三类学校专业设置分工明确,各有侧重。短期大学主要招收女生;因此主要设置人文、教育、家政类专业;高等专门学校以招收男生为主,因此主要设置工程技术类专业,如电气技术、机械技术、土木技术、航海技术、市政工程、造船技术等;专修学校的专业设置体现了多样性的特点,涵盖了工业、农业、医疗、卫生、教育和社会福利、商业业务、家政、文化教育等门类。

法国的大学技术学院共有24个专业,但并不是每一所大学技术学院都开设24个专业,每个学院可根据自己的教学条件和设施开设其中的一部分专业。如南特大学技术学院和蒙彼利埃大学技术学院都只设置了10个专业。

(三)实用的教学内容

与普通高等学校相比,高等职业院校的教学内容侧重实用。德国高等专业学院根据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要求,对普通大学的课程进行改造重组。以机械制造专业为例,学校将原先大学机械制造专业的核心课程——力学、机械原理和机械零件课合并成两门课:一门是工程力学,包括静力学、运动学和动力学;另一门是机械零件和设计实验。这两门课程重点讲授有实用价值的制图法,很少涉及解析法和几何原理。这种课程处理方法更加讲求实效,减少了相关课程的内容重叠,节约了理论教学时间。

法国大学技术学院的课程一般由普通课程、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三部分组成,占总课时的比例分别为17%、33%和50%。以南特大学技术学院的数据处理专业为例,该专业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全国数据处理方面的人才,它每年培养出120名能够从事创建、执行和实施信息处理系统的毕业生。该专业为学生提供三方面的课程:其一,专业培训课程,共900学时,占总课时的50%。包括算法、数据结构、文件、数据库处理、数据处理网络、计算机结构和系统、分析和设计、数据处理系统、软件开发、计算机语言的使用等科目。其二,基础培训课程,共600学时,占总课时的33%,其中数学类课程(含几何、分析、算术、数值运算、概率、逻辑、语言、图形、计算图形学、自动化等科目)占300学时;英语类课程(含实用口语、书面语以及专业英语)占150学时;表达和交流类课程(含综合记录、起草报告、就业技巧等科目)占150学时。其三,普通培训课程,共300学时,占总课时的 17%,包括经济组织、企业管理、通讯等科目。④

(四)注重实践的教学组织形式和方法

德国高等专业学院主要从三个方面加强实践教学。首先,在课堂教学方面,较少采用讲授法,更多地采用练习法和实践法,实验课占重要位置。学术性大学实验课的主要目的在于验证理论,而高等专业学院实验课的主要目的在于创造一个工作环境,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其次,在教学实习方面,非常重视并切实保障学生实习的进行。在八个学期中,每个专业一般都会专门安排两个学期实习,每个学期保证学生有 20周以上的实习时间。第一实习学期要求学生在工作现场熟悉与专业有关的所有生产过程,明确作为工程师应做的工作。第二个实习学期一般需要学生在预先设定的范围内选择两三个项目进行实习。在实习学期中,通常由教授提出实习要求,学生主动向企业申请实习岗位,企业根据学生所学专业,结合企业的实际需要,在申请者中择优录取,经学校审核后双方签订实习合同。合同包括指定兼职导师、考核、待遇、休假、解约等方面的内容。第三,在毕业设计方面,要求毕业设计在实践中完成,解决生产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学生到企业申请课题作为自己毕业设计的题目,经学校考试委员会审核批准后,与企业签订合同。毕业设计不仅要求学生独立设计图纸,而且要出样品,参与安装、加工和调试。

美国社区学院中高等职业教育也突出实践教学。一般来说,各专业实践课程约占总学时50%,但不同专业又有区别。如洛杉矶一社区学院的电气工程工艺学专业为期两年的教学计划共安排1425学时.其中理论课750学时,实践课666学时,各占 53.3%和46.7%。而该院计算机专业的教学计划共 1298学时,其中理论课820学时,实践课478学时,各占63.2%和36.8%。⑤职业教育的实践课程由学院和企业派专人指导,学生必须到实际岗位上参加生产劳动,并在实习期结束后定期返校,汇报实习情况,与教师、同学共同探讨实习中的问题,总结经验教训。有些社区学院对某些专业的职业教育实行合作教育(cooperative education)计划,学生一边在校学习,一边到相关企业工作,使学习内容在实际工作中得到应用和巩固,同时获得新的经验。这类学生往往利用假期参加实习工作,并不延长学习年限。

日本短期大学、高等专门学校、专修学校中的的高职教学分为学科教学和实习教学,其中实习教学约占总课时的一半。实习教学又分为基本技能实习和应用技能实习。实习方式主要有校内实习、校外实习和海外研修等。校内实习是指利用校内的设备进行的实践教学,其目的在于使学生实际应用课堂所学的知识并养成技能、技巧;校外实习是指利用校外相关工作场所进行的现场教学,它除具有校内实习的作用外,还能使学生了解实际工作的性质,体验工作现场的气氛;海外研修是指将学生派往国外的相关工作场所锻炼,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国际意识,提高外语水平和专业技术水平。

法国大学技术学院、高级技术员班的教学也注重实践,实践课比重约占总学时的50%。

(五)“双师型”的教师队伍

发达国家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一个成功经验,·是制定有别于普通高校的教师聘任条件和工作职责。德国《高等教育总法》第44条第3款明确规定,高等专业学院教授必须具备四个聘任条件:“高等学校毕业;具有从事教学工作的能力,通常由教学或培训中所获得的经验来证明;具有从事科学工作的能力,通常由获取博士学位来证明;至少从事过为期5年的职业实践,其中至少3年是在高等学校范围外进行,并在有关应用或开发科学知识和方法上取得特殊成就。”美国社区学院对职业教育师资的要求除遵照州政府有关颁发教师证书规定外,还特别强调实践经验,要求至少有一年以上的实践工作经历,具有相关专业领域实践经验。为吸收更多的“双师型”教师,高职院校聘请教师采取专职和兼职教师相结合的办法。兼职教师通常是企业或公司中有丰富经验的高级技术人员。美国社区学院的兼职教师多于专职教师,一般占教师总数的60%。近些年来随着入学人数的增多,教师人数也不断增加,但专、兼职教师的比例—直没有变化。⑥高职院校教师的工作职责也不同于普通高校的教师。普通高校的教师教学、科研并重,有的甚至以科研为主,而高职院校的教师以教学为主,从事的科研大多是应用研究或与教学有关的研究。例如,德国普通大学的教授每周—般上8小时的课,而高等专业院的教授每周—般上18小时的课,其教学习工作量是大学教授的两倍多。

同时,高职院校对教师的考核评价标准也应有自己的特色,不能照搬照抄普通高校的考核评价标准。

[注 释]

①②伯顿·R·克拉克.高等教育系统[M].杭州:杭州大学出版社,1994.291.287.

③W.K.Lebold.Trends in US Engineer and Engineering Technology[J].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pplied Engineering Education,1985,(11):12.

④www,iutmontp.uni-montp2.for/stage/autr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