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借贷调研报告范文

时间:2023-06-06 17:58:0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民间借贷调研报告,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民间借贷调研报告

篇1

一、民间借贷案件被告下落不明的原因

(一) 大量流动人口的存在。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人口流动速度明显加快,尤其是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的情况日趋普遍。原有的以家庭为单位,当事人居住地相对固定的格局被打破。由于流动人口登记管理制度的不健全,使得被告的下落难以查找。

(二)原告不及时。原告多数基于与被告是亲属或朋友关系,故基于“和为贵”思想,在多次索要无果后,才向法院,这时往往时过境迁,被告或变换住所,或外出务工,以致下落不明。

(三)原、被告法律意识淡薄。多数原告为了高额利息不惜冒借款不能收回的风险。而有些被告自始就有恶意欠款的打算,其目的就是将原告的金钱占为己有。持这种心态的被告,往往拿到钱后便会远走他乡,逃避债务,待原告发现后,再向法院时,被告已下落不明,难以查找。

二、民间借贷案件被告下落不明的特征

被告下落不明的事实状态是针对相对方而言的,相对方有如原告、被告的家人、亲属、朋友、邻居、单位和被告住所地村委会、居委会或者在原告所知道的被告可能接触的社会关系范围的人或者组织。现实中某人可能针对这一部分社会关系呈现下落不明的状态,而针对另一部分社会关系却不能构成下落不明的状态。也可能针对所有的人和组织都构成下落不明的状态。而从法律意义上说我们不能以所有人不知其下落为证明其下落不明的标准,只能根据案件的性质,结合生活经验法则并考虑到司法的效率来确定以哪部分人不知其下落来认定被告属于下落不明的状态。

三、采用公告送达衍生的问题及相关建议

有的法院在受理被告下落不明的案件后,采用公告送达后,未经过认真审查,特别是未证实被告是否属于下落不明的情况下,根据原告提供的借据就进行了缺席审理及判决,因此衍生出系列负面效应。

(一)处理民间借贷案件时,法院通常根据举证规则指导原告对于被告下落不明的事实进行举证,多数情况下,原告通过多方人脉关系,几经周折确实是经社区和派出所出具了被告下落不明的证据,这时法院通常不会去审查该证据的真实性,从而轻而易举的予以认定和采信。但现实生活中,因经济发展,务工人员增多,人口流动性很大,几乎没有人外出时向派出所或社区、政府等相关部门备案,这时如果要这些机关来出具下落不明的证明则缺乏事实依据。司法实践中,要求当事人出具户口所在地派出所证明,对原告来说具有一定的难度,户口登记机关往往也会因出具自然人下落不明非其业务范围,无义务出具为由拒绝。另外,有的原告为了使法院支持其诉求,不惜铤而走险刻假印章、出伪证,法院此时对该证据若予以认定,则是在实体上的错误,这对将要进行的案件审理和判决带来不小的挑战。

(二)法院依据原告提供的被告下落不明的伪证作出的判决,实际上是将不属于下落不明的被告也按下落不明对待,从而剥夺了被告的答辩权、申请回避、上诉等诉讼权利,甚至可能会导致其在财产分割、债权和债务的享有与承担等实体权利的损害,这些无疑会给法院的工作带来被动,从而引发不安定因素。

(三)现行法律法规对被告下落不明的公告没有统一方式,导致各地方法院的公告方式良莠不齐。民事诉讼法规定公告有两种方式:张贴公告或登报。但这两种方式都存在着一定的“不合理”现象。采用张贴方式公告送达的,一般是张贴在被告的原住所地或原告提供出被告可能在某地区时而在当地法院张贴栏进行张贴。试问,被告如果已离开原住所地怎么会看到法院张贴的公告?被告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又怎么会去法院张贴栏前去看看张贴的内容是否与自己有关?对于在人民法院报刊登的公告,对下落不明者,怎会人手一份法院报,又怎么会天天翻阅报纸去了解自己的公告将在哪一期被刊登?

笔者建议,应扩大公告范围,可张贴与人民法院报登报公告二者并用,另外,还应采取一些辅助措施,如得知被告的大致去向后,在其当地的影响力大和覆盖面广的报纸上予以刊登,还可将公告同时送达被告的近亲属和村(居)委会,或将公告在可能知悉被告下落不明的知情人处张贴,并送达给被告的父母或其他直系亲属。为实现审判正义和人文关怀的宗旨,尽量多做被告近亲属的思想工作,向其说明法院公告送达诉状和传票后,被告若未到庭,则无法提交答辩意见,在庭审中审判人员凭原告单方举证,对事实的认定可能出现偏差,判决结果可能无法体现公平、公正,同时说明法院审理被告下落不明的民间借贷案件适用的程序及缺席审理的法律后果,以便引起被告及其亲属的重视,发动一切可以发动的力量,尽最大可能使被告出庭应诉,争取通过被告的近亲属通知被告到庭应诉,做思想工作的过程要制作笔录装订在卷。

无论采用何 种方式公告,笔者建议,在公告的内容上应予以规范。首先,在一定区域范围内不同的人姓名等各项身份信息相同或者相似的情况客观存在,如不写明被告详细个人信息,即使被告真的看到公告,也不利于被告能够确认是其本人,也有不利于能够看到公告的被告的亲朋好友相互转告,最终不能保证被告及时应诉。因此,如在人民法院报刊登公告或在被告所在地的村委会、居委会公告、住所张贴公告的,应在公告上注明被告的个人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户籍所在地、居民身份证号码等。其次,凡立案受理后送达状副本、应诉、举证通知书,开庭传票等法律文书的,要在公告上注明原告书的主要诉讼请求、要求被告应诉和举证的期限及举证的要点,还要告知合议庭组成人员姓名、开庭日期和时间、地点以及不应诉、不举证、不出庭参加诉讼的法律后果等内容;凡审理终结后公告送达裁判文书的,要在公告上注明裁判文书判项的内容、上诉期限以及不及时领取法律文书、不在法定上诉期限内行使上诉权的法律后果等内容。

四、被告下落不明时的借贷关系的认定及审判时应注意事项

(一)在现行的诉讼法律制度中,对于被告因下落不明而缺席判决的证明标准没有明确的规定,法院在处理时都以优势盖然性的证明标准来审查证据,从而认定案件的事实。这样不乏使得判决所依据的法律事实与客观事实相差甚远。多数民间借贷案件中,原告举证存在瑕疵。原告针对被告下落不明提供的证据一般有两种,一种是被告所在地的村委会或居委会出具的证明;另一种是被告原所在地的居民的证人证言。上述两种证据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对集体印章管理混乱情况较为普遍,个别案件甚至出现了同一基层组织出具两份证明内容完全相反的证明材料。上述证明材料的证明效力,需要人民法院进一步核实;二是上述证明材料仅能证明被告在某一居住地外出后一直没有回来的事实,而不能证明被告是离开最后居住地后一直处于杳无音讯的状态,故在审判实践中仅以此作为证明被告下落不明的证据还有待商榷;三是在证明内容上,上述证明材料一般仅证明被告处于没有音讯的事实,而对下落不明开始的时间以及原因等没有说明,而恰恰这些情况对某些案件的审理结果有决定性影响。

(二)被告下落不明,原告凭一纸欠条提讼的案件在基层法院大量存在,由于被告下落不明,无法对原告的证据进行质证,法院在证据审查时一定要严格,作为定案的证据不能是孤证,法院会建议原告提供其他证据进行佐证,这就要求原告提供的证据要形成证据链,一环扣一环,最终证明其主张。法院应对原告的证据进行慎重的审查判断,在有疑问的情况下,法院依职权可以调查取证,综合判断证据效力。借据属于书证,在被告缺席,无其他证据佐证时,要凭借借据认定借贷关系,必须将借据查证属实。原告可以自己或申请法院调取存在于婚姻登记机关、派出所或其他所在地调取被告签名或指纹,从而通过司法鉴定以比对借据签名或指纹的真伪,最终确定借据的真伪。审判实践中,有的原告又向法院提供了几位借款时的在场人出庭证实,这种情况下,笔者认为只有借据与几个证人证言时并未形成证据链,因为只能证实被告借款的过程,却不能证明被告是否已还款及证人与原告之间是否有利害关系,最终导致法院对借贷关系无法认定。因此,笔者建议,当原告举证存在瑕疵时,法院依申请或依职权调查取证后仍然无法查明案件事实的,为了保护原告的诉讼利益同时也保护被告的合法利益,可适用于中止情况下的其他情形进行中止,待被告到庭应诉后或发现有新的证据时再恢复审理。这种做法虽然会影响到司法效率,但效率与同为重要法律价值的正义发生抵触时,正义应是法律的优先选择。

在此类案件的审理阶段,要严格按照规定,适用普通程序,采用合议庭进行审理,可让被告近亲属旁听案件的审理,让透明的庭审传达法院公正办案信息,使被告的权利得到最大限度的保护。将判决同时送达给被告的近亲属,向其说明判决的法律依据,尽量减少缺席审判带来的后遗症,从而做好被告的服判息诉工作。

五、处理被告下落不明的民间借贷案件的相关对策

(一)加强法制宣传。在全社会树立起诚信观念,加强对社会个人的投资风险教育和法制教育,增强民间借贷风险意识。

(二)可加强有奖举报措施的应用。将下落不明的被告的资料刊登在有关媒体上,并对及时向法院提供信息的人员予以一定的奖励。

(三)法院在审理时应对被告下落不明的案件制定统一的证据认定标准。对村委(居委)证明材料应当鉴别真伪,审查确定其效力;建议相关部门规范村委(居委)出具证明材料的格式和内容。证明材料除加盖集体组织印章外,还应该有盖章人、村委(居委)负责人的签字,进一步落实证明人责任,其证明内容中应对被告下落不明时间和原因予以说明。对于原告提供的被告下落不明的证据,法院应进行严格的实体审查。虽然原告提供的被告所在地的村委会、居委会、少数为当地乡(镇)政府、当地公安派出所出具的的证明材料,虽然上述单位的证明具有一定的真实性及权威性,但法院仍应与更加熟知被告真实情况的邻居、近亲属作进一步的了解,以确认被告确实“下落不明”,从而减小法院在审判时及审判后面临的风险。

篇2

目前,中小企业遭遇“三荒两高”,即钱荒、电荒、人荒甚至地荒与水荒和高成本、高税负。高通胀、货币紧缩、资源短缺等不利因素碰头交织,各种内忧外患掣肘中小企业遭遇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根据国家工信部出台的统计数据,今年上半年,规模以上中小企业亏损面达15.8%,同期增长0.3%,亏损额度增长率高达22.3%。而规模以下的小企业,亏损情况可能更加严重……

承担着重要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的中小企业,其生死存亡绝非小事。

未来经济的不确定性在增加,众多中小企业迫切需要在科学理念的指导下摆脱危机,成功转型实现二次创业。

本期力邀政府管理层、业界专家学者、中小企业主共同为中小企业解困转型建言献策。

船小好调头,中小企业目前的战略转型尚处起始阶段,只要政府与企业处理好这些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准确把握转型升级的内涵和方向实质,尊重企业发展规律,对市场趋势有足够的把握,有效地整合内外部资源,那么成功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尽管近期官方多次否认浙江、广东等地中小企业出现“倒闭潮”,

但中小企业正面临日益紧迫的生存困境,已是不容回避的现象。

“今年中小企业的主要压力来自于人工成本高、原材料价格上涨、人民币升值、结款趋紧、电力供应限制、赋税成本较大等压力。”日前的《小企业经营与融资困境调研报告》提出了上述观点。

由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联合阿里巴巴中国有限公司共同的这份报告,在对近期盛传的中小企业“倒闭潮”提出否定观点的同时指出,今年以来,随着宏观经济环境变化,在成本增加、人民币升值和国际环境不明朗的形势下,在连续加息及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等宏观调控的货币政策的背景中,小企业面临资金压力,仍然顽强生存,积极经营。但是小企业一直以来的融资困境却没有较大改善,广大小企业急盼资金支持。

大多数仍在积极经营

“尽管国际经济形势不明朗,中小企业正面临成本上升等困境,但是大多数小企业仍在积极经营,并不存在‘倒闭潮’”。《报告》指出,很多中小企业称其经营并不靠银行贷款,而主要是用自有累积的资金周转及亲友间的借贷。因此,中小企业的资金周转对宏观调控的货币政策并不敏感,中小企业也不会直接因为银根收紧而突然倒闭。

对于今年以来确实发生的部分小企业倒闭,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胡晓明认为原因不外有三。他说:“我们发现,小企业倒闭有这样三种主要原因:一是投资高风险行业失败;二是市场的正常淘汰,一些小企业处于饱和且竞争过度的行业,或者低产能且产业升级失败;三是小企业主动停产待机。”

中小企业“压力系数”飙升

《报告》指出,今年小企业面临的主要压力更甚从前。来自于人工成本提高、原材料价格上涨、人民币升值、结款趋紧、电力供应限制、赋税成本较大等压力,这的确使得小企业经营更加困难。

《报告》分析,以小企业面临的前三大压力“劳动力成本上涨”、“原材料成本上涨”和“人民币升值”为例,2010年以来,压力系数分别达到了81.67%、81.43%和48.11%的高值,而在2010年以前,这样的系数仅为52.10%、55.56%和32.95%。

接受实地调研的小企业主全都表示人均员工报酬较往年有所增长,其中60%以上的企业主表示,人均员工报酬增长率达10%至30%。调研发现,81%的企业主认为原材料的成本上升是企业遇到的主要困难之一。

此外,人民币持续升值、区域电力供应限制、小企业结款方式改变等原因,均在不同程度上导致小企业的经营较往年艰难。

据此,《报告》结论认为,无论是在2008-2009年宏观调控政策宽松、还是2010年至今政策开始收紧的环境下,小企业面临困境的最重要原因都是原材料成本、劳动力成本上升,其次是人民币升值、用工荒、融资成本高。宏观调控对小企业经营没有直接影响。

76%小企业成信贷“盲区”

相伴经营成本的是,切切实实的融资困难――它们正夹击着中小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报告》中明确提到,融资难、贷款成本高,以及民间借贷风险大等,依旧是困扰中小民企发展的主要因素。调查发现,63%的企业有现实的融资需求,76%的小企业的融资需求在100万元以下。

但是,由于金融机构对小企业的定义不一致且定义门槛较高,导致广大贷款需求在100万元以下的小企业,成为银行贷款的“盲区”。

《报告》显示,许多小企业习惯向亲友借贷,小企业通过亲友及民间借贷的份额达50%。而相对应的,以银行和农村信用社等传统金融机构作为主要融资渠道的仅占21%;通过小额贷款公司和典当行作为主要融资渠道的占7%;另有22%的小企业从未与以上金融机构或个人发生过借贷行为。

此外,银行贷款利率上浮也为小企业融资带来压力。今年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贷款利率上浮基本上都在30%左右,年利率到达8%左右,贴现率提高到4%至5%,小企业融资成本进一步提升。

目前,民间借贷成本已经到了月息3-9分左右,部分年贷款利率高达100%;这种高息民间借贷基本是在熟识的朋友和亲戚之间进行。

扶持中小企业之道

《报告》认为,政府此轮实行的稳健货币政策、抑制通胀的策略的影响是相对的,当然小企业目前确实遇到一些困难,如原材料采购无账期、产品应收账款账期延长,但这是中型企业信贷资金趋紧后的传导效应,可以通过适当增加小企业信贷投入的方式予以缓解小企业的资金压力。

篇3

Abstract: The private economy in Dongguan is very developed and the private capital is vast. The great demand of small and medium enterprises for money has promoted the development of private lending in Dongguan. The article made an in-depth investigation on the market of private lending in Dongguan from aspects such as mode and safety. The article focuses on the profitable private lending from an angle of intermediaries. Suggestions are made on how to guide the private capital in Dongguan and how to develop healthy market of private lending in Dongguan.

关键词: 民间借贷;中小企业;小额贷款公司;村镇银行;担保公司

Key words: private lending;small and medium enterprise;small loan company;village bank;guarantee company

中图分类号:F83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34-0021-03

0 引言

2011年,温州因为部分老板的跑路而爆出信贷危机,随后鄂尔多斯等地也出现类似问题。与温州一样,东莞也同样拥有众多的制造业企业和雄厚的民间资本。究竟东莞民间借贷市场情况如何?在国家紧缩银根、制造业利润下滑的宏观大背景之下,东莞市是否也暗藏民间借贷危机呢?

1 民间借贷定义及其分类

民间借贷,是指公民之间、公民与法人之间、公民与其它组织之间借贷行为。它是民间资本的一种投资渠道,是民间金融的一种形式。

民间借贷的分类有各种不同的标准,本文在此根据是否以盈利为目的这一标准将民间借贷分为互民间借贷和盈利性民间借贷。互民间借贷是指公民之间、公民与法人之间、公民与其它组织之间进行的以互助为目的的借贷行为。主要用于亲友之间、相互间有业务往来或有关联关系的企业之间的资金互助,用于解决生活、生产上的困难,融资规模小,利息一般比较低。而盈利性民间借贷是指公民之间、公民与法人之间、公民与其它组织之间进行的以盈利为目的的借贷行为。这类民间借贷一般通过第三方进行,其利息一般较高,比如小额贷款公司、理财公司、投资管理公司、典当行、担保公司等机构所从事的借贷行为就属于盈利性民间借贷行为。本文研究的侧重点是盈利性的民间借贷行为,研究的角度是盈利性民间借贷中的中介机构。

2 东莞市盈利性民间借贷现状——从民间借贷中介机构角度讨论

随着中国经济市场化进程的加快,民间资本规模不断扩大,民间资本市场无疑已经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不可或缺的力量,在民营经济高度活跃的东莞市更是如此。民间的资金需求者和提供者越来越多,互助型的借贷显然已经满足不了市场的需求,因此东莞市盈利性的民间借贷因此发展壮大。然而,国家相关法律的规定,限制了民间资本进入银行等传统金融领域的渠道,为了合理地引导盈利性民间借贷的发展,国家鼓励设立小额贷款公司、村镇银行等机构,民间资本得到开放。

2008年5月,银监会、中国人民银行联合下发了《关于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的指导意见》并进行了全国推广。东莞市也积极响应号召,近几年来一直大力发展小额贷款公司。2009年3月,东莞市成立了广东省首家小额贷款公司——广汇科技小额贷款公司。到目前为止已经总共设立了17家小额贷款公司。贷款资金主要流向小企业、个体工商户和农户。

2009年6月9日,银监会下发了《小额贷款公司改制设立村镇银行暂行规定》。东莞市政府也积极鼓励小贷公司向村镇银行转型。目前东莞市共有三家村镇银行:东莞市长安村镇银行、厚街华业村镇银行、大朗东盈村镇银行。其中厚街华业村镇银行是由小贷公司转型而成的,是东莞市首例。东莞市的村镇银行为不少企业提供了一定的资金帮助,对其发展有一定的贡献力量。

除了这些由政府通过正规渠道引导的盈利性民间借贷之外,东莞市还存在着一些“灰色”的民间借贷组织,例如典当行、担保公司等。目前东莞市的担保公司可谓是遍地开花,其安全性是东莞市政府非常值得关注的问题。

3 政府引导型机构发展的限制

3.1 小额贷款公司的发展与窘境 被寄予厚望的小额贷款公司目前的处境越来越尴尬,在其运营和发展过程中遇到了不少困难与挑战,总结为以下几方面:

3.1.1 盈利空间受限 虽然说小额贷款公司的利率规定不能高于国家规定的民间借贷的利率上限——同期银行贷款利率的4倍,但是小额贷款公司的利率一般离这个上限还有一定距离。因为小额贷款公司主要的客户群体一般是商业银行的边缘客户,如果小额贷款公司将其利率定在基准利率的4倍,那么其偿付风险之大就可想而知。所以为了控制小额贷款公司的收回贷款本息的风险,它的贷款利率就不能过高,盈利空间就受到一定限制。

3.1.2 贷款最高额度受限 按规定,小额贷款公司单次最高贷款额度不能超过500万元。这个贷款额度对于东莞经济的发展程度和其民营资本的规模来说仍然是偏小。

3.1.3 税负成本较高 由于小额贷款公司的性质只是准金融机构,而且目前东莞市没有针对小额贷款公司制定的税收优惠政策,故小额贷款公司必须按照一般工商企业的标准来纳税。再加上小额贷款公司具有周转快的特点,而周转越快则意味着重复收税越大,这也进一步加重了小额贷款公司的税负。

3.1.4 贷款资金规模受限 根据规定,小额贷款公司属于“只贷不存”的准金融机构,不能吸收公众存款,因此其发展一直受资金瓶颈制约。小额贷款公司贷款资金来源一是股东缴纳的资本金和捐赠资金,二是金融机构的融资。东莞市第一批小额贷款公司成立的时候,规定了公司最高注册资本金,且规定了其向金融机构的融资上限为注册资本的50%。这个资本金规模远远满足不了市场的需求。2012年初广东省出台文件《关于促进小额贷款公司平稳较快发展的意见》,调高了小贷公司的注册资本上限以及融资比例。然而,由于小额贷款公司行业资本回报率普遍不高,对股东无吸引力,故小额贷款公司股东增资扩股的意愿不强。另外,融资比例的提高只是一个地方性政策,所以银行对小额贷款公司的合作始终审慎,对其融资比例不敢随意放开。最后,即使小额贷款公司能得到其注册资本100%的融资,杠杆效果仍然不够明显。

3.2 小贷公司转变村镇银行进退两难 鉴于小额贷款公司的实际困难,2009年银监会下发了《小额贷款公司转制设立村镇银行暂行规定》,允许符合条件的公司转为村镇银行,这无疑给渴望吸存的小额贷款公司注入强心剂。然而经过深入调研后笔者发现小贷公司的转型并非是一件易事,因为转制的条件苛刻手续繁琐。除了对小贷公司本身的营业时间和财务报表的各项指标提出了严格要求之外,制约转型的最重要的因素是每一家小贷公司要想转成村镇银行必须以银行业金融机构作为发起人。这就意味着小贷公司转成村镇银行之后,小贷公司交由银行控股和管理,小贷公司的股东只能以参股的形式出现,这是很多小贷公司老板不愿意接受的。另外,村镇银行存在认知程度不高、吸储难、网点少等短板。这些原因都限制着小贷公司转型。

综上,小额贷款公司和村镇银行对民间借贷资金的有一定的引导作用,对缓解中小企业难问题作了一定的有益补充,但由于种种原因的限制,自身难以发展壮大,庞大的民间借贷资金仍迫切寻找其他出路,因此推动了东莞市其他形式的民间借贷的发展。

4 民间借贷市场新发展——担保公司的“转型”

小额贷款公司发展受限,庞大的民间借贷资金迫切寻求其他出路,东莞市中小企业巨大的未被充分满足的融资需求催生了其他形式的民间借贷。很多担保公司铤而走险,开始参与到民间借贷甚至是高利贷业务中去,这就是担保公司的“转型”。

根据担保的对象(交易类型)的不同,担保公司可分为融资性担保公司和非融资性担保公司。但不管是哪种类型,担保公司合法的经营业务都只是担保业务。2010年颁布的《融资性担保公司管理暂行办法》明确规定融资性担保公司不得从事吸收存款和发放贷款活动,也不得受托发放贷款和受托投资。而非融资性担保公司缺少市场准入限制以及业务监管。因此,许多非融资性担保机构并不从事担保业务,而是以担保之名行非法吸存、非法集资来进行民间借贷活动。甚至连部分受监管的融资性担保公司也暗地里进行了“转型”。经深入调查,发现东莞的融资性担保公司主要存在着以下几种不同形式的转型:①部分由雄厚资金的企业家,自己成立担保公司来为自己的关联企业做担保,从银行获得贷款,再把资金在民间借贷市场上放贷出去,从而获利。②担保公司若给一些资质好的企业客户做信用担保时,有时会劝它们从银行申请高于实际资金需求量的贷款。比如某企业可能只需要300万元银行贷款,但是担保公司会劝服企业从银行申请600万元的贷款。假设银行贷款的年息为8%,则多出来的那300万担保公司以10%的年息,通过委托理财的形式留在担保公司里,然后再以高利贷的形式在民间借贷市场上放贷出去。这2%的收益对于企业来说具有很大诱惑力。当然最后担保公司才是最大的获利者。③担保公司将其为企业作信用担保时企业所交的保证金拿到民间借贷市场上放贷出去,从而获利。

以上三种方法虽然形式不同,但是本质别无两样,那就是担保公司在“转型”,从事民间借贷业务。目前东莞市还有很多诸如典当行、理财公司、投资管理公司等类似机构,虽然名称不同,但都是借其名儿从事着民间借贷中介业务。这都是东莞民间借贷市场的目前比较流行的形式。

5 安全性探讨

东莞民间借贷规模庞大,对民间借贷的监管体系仍有待完善,因此笔者对东莞民间借贷风险也产生了一定的担忧。但经过多方面的探讨和调研后,本文认为,东莞民间借贷市场风险总体来说仍然是可控的。归结为以下几个原因:

5.1 东莞地区的企业老板经营风格趋于求“稳”,发展资金主要来源于自身积累。当融资出现困难时,大部分企业首选收缩经营规模的策略,降低业务量,也不会去冒风险主动寻求高额民间借贷途径。

5.2 东莞民间借贷活动规模相对于东莞资本市场总量来说不算大,利率也不算太高。据测算,民间借贷资金仅占东莞资本市场总量的大概10%。而利率方面普遍在月息2%到4%,远没有温州的民间借贷利率高。

5.3 东莞民间借贷资金的流向较为安全。东莞民间借贷资金大都流向了实体经济,进入企业投资环节,不少是由于企业需要资金周转以应付短期的租金和原材料采购压力。但反观温州,根据央行温州市中心支行的报告,温州1100亿元民间借贷资金中,有20%被用作了房地产项目投资或集资炒房。

根据以上几方面的原因分析,东莞民间借贷市场的风险状况相对来说是乐观的。

6 相关建议

尽管东莞总体民间借贷情况安全可控,但是不能说是完全没有风险。故政府需要进一步引导民间借贷朝着“规范化”、“阳光化”的方向发展,东莞市政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改善。

6.1 更好地发展小额贷款公司

6.1.1 减轻税负,提高小额贷款公司经营积极性。小额贷款公司作为准金融机构却以一般工商企业的标准来纳税,严重影响了它们的盈利能力。小额贷款公司虽然还不属于正式金融机构,但它跟银行一样是以贷款为主营业务,税收标准上如此大的差异对小额贷款公司来说是非常不公平的。故本文建议小额贷款公司的纳税标准应该参照银行等正规金融机构。

6.1.2 可以适当增加区域性小额贷款公司的数量。而且小额贷款公司数量扩充以后,市场竞争可以使他们的利率适当下调,更有利于中小企业发展。

6.1.3 从根本上解决小额贷款公司的资金不足问题,最好的方式就是将小额贷款公司升格为“可存可贷”的村镇银行,这实际上也是小额贷款公司设立的初衷。然而小贷公司转型的条件非常苛刻,现有的制度大大的削弱了小贷公司转型的积极性。政府要做的应该是鼓励小贷公司向村镇银行转型,将转制的工作大范围内的切切实实的落实下去,因此对于《暂行办法》提出的苛刻条件应该在不破坏原则的基础上对其进行适当的放宽,真正地帮助小贷公司解决实问题,而不只是出台规定却得不到有效的落实。

6.2 试点与完善民间借贷跟踪监测体系,为经济决策及宏观调控提供更为全面的信息。尤其对投资咨询公司、担保公司等机构的借贷活动,各地政府和金融监管部门要依法加强监督和引导。

6.3 构建多层信用担保体系。设立包括中央、地方财政出资和企业联合组建的多层次中小企业融资担保基金和担保机构,加快设立政府出资的政策性再担保机构,健全东莞市担保体系。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真正落实风险分散,提高担保机构对中小企业的融资担保能力。

参考文献:

[1]李柯庆.民间借贷与中小企业融资研究[D].2010,4.

[2]杨佼.小额贷款公司东莞样本:生存难,壮大更难[N].华夏时报,2010,12.

[3]广东省金融工作办公室.广东省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调研报告[R].2012,11.

[4]广东省金融工作办公室.广东省融资性担保行业2011年度发展与监管情况报告[R].2012,03.

[5]陈飞翔,龙玉国.温州民间借贷研究[J].经济纵横,2010,3.

[6]夏秀渊.以小额贷款公司引导民间借贷的思考[J].货币银行,2011,5.

篇4

平心而论,眼下影子银行的“影子”确实不太正,这主要表现为:

其一,规模过度膨胀,产生的流动性冲击力强。影子银行是一个巨大的蓄水池,吸纳了社会庞大的闲散资金。中国人民银行的一项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新增人民币贷款以外融资6.33万亿元,占融资总量的44.4%,这意味着非银行的金融机构贷款规模已经逼近半壁江山。这在客观上动摇了人民银行作为央行行使利率、存款准备金率等常规的抑制通胀手段的效果。

其二,杠杆率高,市场风险大。影子银行由于内部规制没有正式银行那样严格规范,虽说市场效益高于正式银行,但其风险和成本却没有得到很好的计量,一旦出事,就是大乱子,甚至危及社会安定。来自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的统计显示,2010年南京全市民间借贷案件的收案数量为5000多件,与2005年相比翻了一番。案件标的额也大幅上升,几十万元已成常态,几百万元甚至上千万元的案子也不鲜见。

其三,体外循环,有一定的隐蔽性。信托类理财产品属于银行的表外资产而非表内资产,不占用银行的资本金,可以用隐蔽的方式为企业提供贷款,逃避监管。国信证券的调研报告披露,2010年6至7月份银监会下发暂停银信合作通知时,信托贷款理财产品存量已很大,当时,工、建、中三大国有银行表外信贷规模分别约有3000亿、4000亿和3000亿,其中30%是融资类信托。如此庞大的资金在体外循环,游离于监管之外,确实令人担忧。

影子银行“影子”歪,危害很严重,这种高额而隐蔽的融资绕开了信贷规模控制,逃避了房地产调控政策,躲开了货币政策调控,使宏观调控效果大打折扣,也会酿成社会不稳定因素。

影子银行的“影子”有点歪,监管机制缺失是一个重要原因,因此,将影子银行纳入监管体系严加监管,以矫正其“影子”,十分必要。

但是,要想监管影子银行这个庞然大物谈何容易?

首先,存在就有一定的合理性。当下,中小企业融资难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在银根抽紧、信贷无缘的情势下,中小企业不得不铤而走险,通过影子银行这个渠道融资,即便是付高息“饮鸩止渴”,也比眼睁睁地饿死强。强大的市场需求将影子银行推向台前唱主角,野蛮生长,喧宾夺主,抢了正式银行的风光。

其次,影子银行分属几个部门管辖,银监会难有作为。例如典当行、融资租赁受商务部管理,融资担保有好几个“婆家”,金融办、财政部乃至中小企业局都能对其指手画脚。多头管理,政出多门,只凭银监会一家很难把影子银行管住。

再次,影子银行本来就有一定的隐蔽性,如果监管过于严厉,物极必反,箍紧必炸,影子银行的存在形式可能越发隐蔽而更难监管,出现“毒越肃越流,恐越反越恐”的情况,就会转为地下交易,在暗处“打游击”,与监管机构玩“躲猫猫”游戏。

有鉴于此,对影子银行采取严厉监管的措施,比如将表外资金转入表内,降低影子银行的杠杆率,打击非法吸储,强制建立信息披露制度等等,虽说很有必要,但都只是治标之策。

而治本之策是开闸放水,畅通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让中小企业在阳光下融资,并坚持“成本对称”的原则,从机制和源头上打消影子银行业务监管套利动机并防范风险传递。

要畅通融资渠道,就不能将中小企业入“另册”。虽说这几年中小企业的地位有所提高,但每逢宏观调控,中小企业总是首当其冲,是调控的受害者或是牺牲品。在较为宽松的信贷政策背景下,中小企业尚且贷款难,一遇银根紧缩,中小企业更是被勒紧脖子。而要提高就业率,就又想到中小企业,中小企业“填房”的角色难改变。

在此背景下,中小企业暗中与影子银行“勾结”,实在是走投无路之下的无奈之举。而影子银行腰缠万贯,即使是影子歪,也会有“杨白劳”找上门求贷。

要畅通融资渠道,就要将影子银行从地下请到地上。现在影子银行无法阳光化是因为金融监管和准入门槛很高,想合法化本身就很难。好多影子银行比如私人钱庄都是“潜伏”在地下,所以鬼影幢幢,诡秘而又神通。

篇5

关键词:民间融资;融资风险;规范化;国际经验。

近年来,江苏泗洪、浙江温州、广东东莞、内蒙古鄂尔多斯等地相继爆出企业资金链断裂、企业主“跑路”、民间融诉讼案激增事件,暴露出民间融资的风险已经达到非常严重的程度,引发了社会对于民间融资风险的高度关注。 随着民间融资的发展壮大,其规模越来越大、涉及的范围越来越广泛,暴露出的风险性问题也越来越显著, 规范和引导民间融资市场规范发展已经迫在眉睫。 本文在研究我国民间融资现状的基础上,旨在分析民间融资活动中存在的主要风险及风险成因,并试图探索降低我国民间融资风险的措施。

一、文献综述。

Andes Isaksson(2002)认为,民间融资活动的存在是由国家金融政策扭曲和金融抑制所致。 正规金融对民营企业,特别是民营中小企业持有诸多偏见,往往不愿对那些资质条件差的企业提供信贷支持。民间融资市场的存在有效缓解了民营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满足了民间市场的资金需求。

Mehnaz Safavian (2007) 对 29 个国家的 3564 家企业调查发现,有 57%的企业需要从企业外部融资,其中有 53%的资金来自正规金融部门,有 42%的资金来自民间融资。 企业选择民间融资与当地的金融环境密切相关,特别是税收、法规等。

高峰(2001)认为,国家和相关金融监管部门应该放松对民间金融机构过于严厉的管制,对于用途合法且不违反国家相关规定的民间金融业务创新应当给予鼓励,以扩大我国金融创新的空间范围。

陈时兴、蔡祖森(2007)认为,民间融资游离于正规金融监管之外,存在很多不规范的问题,诸如利用民间融资活动进行洗钱、集资诈骗等犯罪活动,严重扰乱了金融秩序,阻碍了经济的健康发展。

由以上国内外研究成果可以看出,现有研究更多的是从狭义视角对民间融资的某种风险进行研究,而从制度这个视角研究民间融资风险的文献较少。 本文将在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考察民间融资活动中存在的主要风险,并试图从制度这个视角探究相关风险的成因, 同时寻求推动我国民间融资活动规范化发展之路。

二、民间融资概述。

1.民间融资的含义。

世界银行将民间融资活动定义为那些没有被一国中央银行监管当局控制的金融活动。 我国中央银行认为,民间融资是相对于国家依法批准设立的金融机构而言的,泛指非金融机构的自然人、企业及其他经济主体之间的价值转移及本息支付。通俗地讲,民间融资是指游离于现行法律法规边缘地带、未受到政府监管部门完全监管的,不以银行等传统正规金融机构为中介进行的融资活动。

2.民间融资的现状。

①规模越来越大。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持续推进和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整个经济体系对金融市场的需要呈现出越来越快的增长势头,但是受现有运作模式和信贷规则缺陷的制约,正规金融机构所提供的信贷数量远远无法满足经济体发展的需要。在这种背景下,民间融资成为了正规金融领域重要而有益的补充,其规模越来越大,发展十分迅速。中国人民银行 2011 年对民间融资状况的抽样调查结果显示,至 2011 年 5 月底,我国民间融资总量已经达到 3.38 万亿元人民币。

②参与主体日趋多样化。 民间融资市场快速发展的同时,参与民间融资活动的群体也在不断扩大,参与主体日趋多样化。 参与主体的范围已经扩展到城镇居民、个体工商户、私营业主、公务员、企事业单位干部职工等。 民间融资的形式的也由最初的个体与个体之间的简单借贷发展到当前居民、企业、行政事业单位、以及正规金融机构之间的相互借贷。根据发展研究中心 2011 年调研报告,鄂尔多斯流入民间融资的资金有 30%~40%来自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贷款。

③风险性越发突出。民间融资是游离于正规金融领域之外的一种经济形式, 未被纳入到金融监管和国家信用控制管理系统,几乎不受现有金融法律法规的制约。正是由于民间融资活动的不规范,民间融资带有一定的自发性和盲目性,引发了一系列经济金融风险和社会风险。 2011 年以来,江浙一带发生了多起中小企业因无法偿还高额民间借贷利息导致资金链断裂被迫选择关门、企业主“逃跑”事件,企业倒闭、员工讨薪问题也对社会稳定造成了一定冲击。

④融资利率水平高于正规金融市场。相对于正规金融领域的借贷成本, 我国民间融资市场的借贷利率市场化程度要高得多。

我国经济近十几年的快速增长,引致社会资金需求旺盛。 美国的次贷危机爆发后,我国采取了紧缩性货币政策,正规性金融机构提供的信贷水平进一步下降,民间融资活动更加活跃,民间融资利率成本也不断上升。 温州作为我国民间融资发展状况的风向标,根据中国人民银行温州中心支行统计数据,民间融资利率水平要远远高出正规金融领域的水平。 如图所示。

三、民间融资面临的风险及其成因。

1.民间融资面临的主要风险。

①社会风险。 民间融资由过去个人之间发展到现在的个人、企业、中介、正规金融机构参与,覆盖广泛。 由于民间融资往往涉及金额较大、人员众多,一旦其中某个环节出现问题,很多家庭将面临无法承担的巨大损失。 由此产生的风险极易产生链锁反应,在社会上会导致群体性事件的发生。民间借贷在实践中容易引发高利贷、中小企业资金链断裂甚至破产以及非法集资、暴力催收导致人身伤害等违法犯罪问题,对金融秩序乃至经济发展、社会稳定造成不利影响。 这将不仅影响到社会经济健康有序的发展,也将对社会稳定产生重大冲击。

②法律风险。其一,高利借贷风险。根据 1991 年 8 月 13 日颁布的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借贷案件的若干意见》等的相关规定,民间借贷的利率最高不得超过银行同类贷款利率的4 倍。 民间借贷月利率通常维持在 2%~8%之间,但自 2010 年底,民间借贷年利率时常超过 24%。如此高额的利息既加重了借款方的融资成本和还款负担,容易诱发借贷违约风险,同时,超出正常借贷利率水平的利息亦得不到法律的保护,贷款方的资金安全也就得不到保障。

其二,违法经营风险。 民间融资游离于正规金融监督管理体系之外,受到政府、行业的监管较少,同时也有着与生俱来的隐蔽性,在诸多环节存在着违法违规操作的机会。 那些无法通过正规渠道进入金融系统的非法资金,经过民间融资活动的修饰,再度流通到市场上赚取高额收益。 此外,民间融资活动中还混杂着因赌博、吸毒等违法犯罪活动而实施的违法借贷行为。

③信用风险。 民间融资多以亲缘、地缘、业缘为纽带,信用是维系其运转的关键所在,往往缺少正规的借贷合同。 民间融资是一个信息不对称非常严重的领域,受专业水平的限制,贷款方在借出款项之前缺少必要的风险调查、 风险评估以及风险补偿机制,对借款方的信用状况、负债状况、借款的用途通常缺乏全面客观公正的了解和必要的监督。 当前的民间融资多为信用贷款,一般也不需要提供抵押担保, 这都为借款人过度借款创造了条件,也掩埋下了巨大的信用风险,容易诱发资金链断裂。

④政策风险。 受房地产价格和部分资源价格不断上涨的影响,越来越多的企业和居民将资金投入到房地产市场和资源市场进行炒作。 据调查,在浙江温州 1100 亿元的民间借贷资金中,仅有 35%的资金用于企业的生产经营,20%的资金用于房地产项目行业的投资, 另有 20%左右的资金由一般社会主体供给民间中介。 随着经济周期的波动,以及国家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和对资源性行业的整合, 房地产和资源价格将会出现不同幅度的调整。

民间融资市场会出现大幅震荡,必将对民间融资链条产生冲击。

⑤资金链断裂风险。 相对于正规金融机构的借贷,民间融资的立足点主要是满足资金短缺者小额、短期、临时性的资金需求。

根据发展研究中心调研组的研究报告,鄂尔多斯民间融资规模大约在 800~1000 亿元, 其中短期贷款的规模是正规金融部门的 3.9~4.3 倍。 民间融资活动中的借贷双方都是基于短期的经济视角, 对于未来长期的市场变化问题缺乏必要的考虑。

借款方多是在资金流动性不足时才会采用民间融资方式,往往对后期的资金本息的近期偿还问题考虑不足。 贷款方借出资金时,对借款的用途、借款者将来的偿还能力考虑较少。 借贷双方对融资安排缺乏长期合理的安排,资金链条随时都有断裂的可能性。

2.民间融资风险的制度性成因。

①行业因素。其一,正规金融门槛过高,民间资本投资渠道有限。 在管制异常严厉的中国金融领域,民间资本进入正规金融领域的准入门槛高。 民营资本要进入金融领域,只能依附于商业银行,没有独立经营的权利。 按照银监会的要求,设立村镇银行,必须有至少 1 家境内银行作为发起人。 其中,单一境内银行的持股比例不得低于 20%。 2009 年 6 月,银监会的《小额贷款公司改制设立村镇银行暂行规定》, 允许符合条件的小额贷款公司转制为村镇银行,但必须满足商业银行作为最大股东或唯一股东的基本条件。因而,在十分有限的投资渠道背景下,民间资本只能进入房地产、资源型行业,甚至于盲目地进入其他高风险行业逐利。

其二,银行利率双轨制,催生民间融资高利率。民间融资利率高是引发民间融资风险的重要诱因,而利率双轨制是民间融资高利率的重要推手。 利率双轨制问题会造成价格混乱,使得价格不能准确反映资金的供求关系。 利率双轨制在存在,使得官方利率与民间利率存在很大差距。 这种现象的产生,是由于正规金融领域对存款利率和贷款利率分别设置了上下限。 近几年,我国货币政策当局频繁采取紧缩性货币政策工具治理通胀,正规金融市场利率快速攀升。 2012 年 6 月中旬,银行间市场 7 天回购利率升至6%的高位。 面对银行信贷收紧,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变得更加狭窄,它们只得转向民间融资市场筹集资金。 民间融资市场融资利率高出官方利率 5~7 倍, 部分民间融资年利率甚至高达 30%~50%。

②法律因素。其一,法律法规不健全。目前我国还没有一部完整的、 系统的法律法规对民间融资活动做整体全面的规范和调整。民间融资活动中出现的许多问题只能参照涉及民间融资的现有其他相关法律法规加以指导,然而,针对错综复杂的民间融资环节,这类法律法规尚缺少准确的细则。而且,现存法律法规之间往往缺乏逻辑性和统一性。尽管《宪法》赋予了市场主体借贷自有资金的合法财产权利,但是符合《合同法》、《民法通则》的某些民间融资活动,仍可能被《贷款通则》等定性为非法融资活动。

其二,缺少明确的监管主体。 中国人民银行(PBC)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CBRC)是目前我国正规金融体系的监管主体,中国银行业协会(CBA)是我国银行业自律组织。 我国民间融资监管当前基本处于一种无序状态。 尽管《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和《中国人民银行法》等法律涉及到民间融资的监管,但却没有对民间融资的监管主体作明确的规定。 监督管理主权的缺失导致民间融资活动不能依据准确的法律法规判定融资双方的权利和义务,民间融资缺少有效约束,违法犯罪率显著上升,对金融市场的稳定构成了很大的威胁。

四、推动我国民间融资规范化发展。

1.完善民间融资法律法规,明确民间融资监管主体。

针对当前民间融资监管法律法规缺失的现状,应当尽快制定一部适合当前经济发展实际需求的民间融资法律。通过立法的形式,准确定义民间融资的法律地位,明确规定民间融资活动中借贷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合理规范民间融资的合同内容,从而使民间融资逐步规范。 在完善法律法规的同时,应明确民间融资的监管主体,完善一行三会对正规金融领域分业监管的格局,从而有效解决民间融资市场混乱无序的状态。

2.降低民间资本进入正规金融门槛,推动民间资本与正规金融对接。

采取合理措施去除民间资本进入正规金融领域的种种障碍,推动民间资本与正规金融机构的对接。降低民间资本参与社区银行、村镇银行等金融机构时在资本金等方面的过高标准,以及要求国有银行控股等不合理要求, 引导民间资本投入到村镇银行、社区银行的构建中,应当允许民营资本作为投资发起人并对银行实施控股。 此外,应当允许资金互助社等民间组织从银行等正规金融机构适度贷款,解决其发展过程中可用资金不足的瓶颈。

3.完善金融服务体系,营造良好金融环境。

信息不对称问题的存在也是民间融资市场风险产生的重要因素。 我国政府应当加快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为民间融资的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民间融资监管部门应当对民间融资交易活动尽快实施登记备案制度。 通过采集民间融资活动的相关数据,建立科学合理的民间融资风险监测指标体系。 通过监测系统获得的相关监测指标数据,应当及时向公众进行信息披露,从而为相关监管部门、机构、学者研究制定政策提供真实的数据支持。

4.立足国内发展现状,引进国外先进经验。

针对民间融资活动的规范化发展问题,一些国家和地区经过长期实践,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例如,日本通过颁布《无尽业法》(Mujin Finance Law),承认了民间融资活动的合法地位,并将其纳入到金融监管范围。此外,还有美国、我国台湾地区等都在治理民间融资问题方法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借鉴各国民间融资市场发展过程中的成功经验和先进模式,对于实现我国民间资本市场规范化、保障其健康有序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注:本文获国家社科青年基金项目(12CJY108)、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10YJC790241)资助。

参考文献:

[1]Michael Aliber. Informal Finance in the InformalEconomy: Promoting Decent Work among the Working Poor.Working paper on the Informal Economy,2002.

[2]邹昆仑,尤雅。我国民间融资研究最新进展及述评[J].山东财政学学报,2010,(06)。

篇6

38.8%的中小微型企业认为融资困难或非常困难

目前国内中小微型企业传统融资模式主要是银行贷款和民间借贷,而银行贷款的高门槛和民间借贷的高利息都让中小微型企业望而生畏。在当前通胀高企,信贷政策总体收紧的背景下,中小微型企业融资更加艰难。抽样调查显示,2011年,38.8%的中小微型企业认为融资困难或非常困难,比2010年上升4.6个百分点。

融资难,从银行角度看,金融机构作为企业,认为对中小微企业贷款消耗的人力、物力、财力较大,而回报较小,严重影响了对中小微型企业贷款的积极性。在各大银行放贷额度下调的情况下,向中小微型企业贷款更加谨慎。

从企业角度看,中小微型企业受自身实力限制,取得银行贷款难度远高于大型企业。银行在贷款时通常要求企业必须有不动产作抵押,而轻资产的中小微型企业因担保抵押物较少(大多数小型及微型企业无固定资产抵押物),缺乏银行认可的抵押物,难以取得银行信任,导致无法贷款。企业反映,缺乏有效的抵押和担保是企业融资难最主要的原因,在相关调查中此观点的认同率达63.6%。

中小微型企业平均融资成本上升10%~20%

由于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利率不断上调,导致中小微型企业融资成本不断上升。银行对中小微型企业人民币贷款利率普遍上浮20%以上,平均达到30%,导致中小微型企业平均融资成本上升10%~20%,而银行对大型企业贷款利率则保持不变甚至有所下调。目前,部分银行还实行了流动资金贷款“还旧借新”政策,即先全额归还到期贷款后发放新贷款。作为处于发展阶段的中小微型企业,很难预存大量现金。为获得续贷,部分中小微型企业只能求助短期民间信贷,供“过桥”之用。当前的民间借贷利率普遍上浮,月息多为3%~6%,个别甚至出现月息10%甚至更高。

此外,银行在信贷操作过程中普遍存在“批而不放”的现象,贷款不能如期发放,严重影响了中小微型企业的经营规划。同时,在融资过程中,金融机构收取大量不合理费用,例如评审费、公证费、顾问费及理财费等,也极大地提高了中小微型企业融资成本支出,导致中小微型企业不堪重负。

八成企业不同程度面临应收账期延长状况

2011年,原材料成本、人力成本上升导致上游大型企业出现资金链收紧等问题,上游大企业应付账款延期导致中小微型企业应收账款累积,账期延长,应付账款时间收紧,两头挤压,中小微型企业回款压力大。

调研中,北京某行业协会反映,协会中超过85%的中小微型企业不同程度地面临应收账期延长,应付账期收紧的状况,上游客户过去正常的回款周期在2~3个月,现在已经延长到6~7个月。甚至有部分中小微型企业应收账款已经超过企业注册资金,严重影响企业生产和再生产。

在中小微型企业流动资金普遍较为紧张的背景下,应收账款回款周期长、周转资金被长期挤占的情况严重威胁到了中小微型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相关小型及微型企业资金链断裂的风险进一步加大。以工业企业为例,数据显示:1~8月,北京市全市限额以上工业企业应收账款为2221.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8%,其中限额以上中小微型企业应收账款为1239.8亿元,占到工业应收账款的55.8%,比上年同期增长20.1%,增速高于工业平均水平15.3个百分点。

仅有12.7%的中小微型企业聘用了职业经理人

中小微型企业通常缺乏专门的融资人才,融资思路不清,方案不明,对融资有畏难情绪,多数小微企业甚至完全没有融资经验。全国工商联的一份调研报告显示,当前中小微型企业的融资非常困难,90%的规模以下企业没有和银行发生过任何借贷关系,而小微企业的这一数据达到95%。抽样调查显示:被调查企业中,57.1%的大型企业近两年进行过融资活动,而中小微型企业仅有8.9%有过融资活动,受2011年银行信贷紧缩影响,这一比重比2010年调查结果下降了3.3个百分点。

融资活动减少,一方面和紧缩的货币政策有关,另一方面受到企业缺少融资方面人才的影响。问卷调查显示:被调查中小微型企业中有12.7%的企业聘用了职业经理人。在聘用了职业经理人的中小微型企业中,过去两年中进行融资活动的企业比重达到19.7%,而未聘用职业经理人的中小微型企业中,这一比重仅有7.3%。拥有高素质人才,对引导中小微型企业确定融资方向、明确融资思路、解决中小微型企业融资畏难情绪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篇7

大浪淘沙,在模式为王的今天,任何结论只有深入实践的“内核”才能探究其实际走向。经济危机之后,大量的货币投放导致流动性泛滥、投资过度进而导致资金结构问题和周期交错困境,银行理财产品错配让市场货币流动不均衡,就连一向财大气粗的银行也突然资金链告急。这样的结果对于拥有国家信用的国有企业来说,影响不大,首先受到冲击的必然是广大的中小民营企业。

这也就产生了一种局面:金融循环过程中的主要作用方银行,为了确保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在主动“逼压”一大批民营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空间。当然,另一方面也可能是因为信息与资源的不对称,导致银行服务很难真实地、全面地链接到中小企业。与此同时,以一部分经过一、二代创业经营的企业家为代表手里又积累了大量的民间资本,他们渴望通过一种合理的方式使资本循环增值起来。特别是在互联网经济浪潮的影响,资本的作用时间和范围获得了极大的提升,当国家不能通过政策去创造某种经济趋势时,只有通过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进行自发调节。

互联网金融的网贷业务便应运而生,根据网贷检测研究机构海树网的估算,2012年国内网贷行业的交易规模估算达到200亿元以上。融360即北京融世纪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宜信公司、人人贷商务顾问(北京)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人人贷)和好贷网(安徽天宾投资咨询服务有限公司)等作为行业的先行者,已初步确立了自己的行业地位。通过对它们的解析,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出这一行业能为企业家带来真正的价值所在。

模式是关键

条条大道通罗马,任何一个行业都是通过多种模式的成功运作走向繁荣的。P2P网贷(peer to peer lending,俗称人人贷)是近年来在开辟理财新渠道、助力小微企业融资的互联网金融新模式。它是由具有资质的网站作为中介平台,借款人在平台发放借款标,投资者进行竞标向借款人放贷的行为。在整个借贷过程中,资料与资金、合同、手续等全部通过网络实现。

2007年8月,最早在中国商业化经营的P2P公司拍拍贷成立,打着“摈弃银行,每个人都有更好的交易”的口号,为网站会员提供相互借贷的平台,借贷利率完全由会员自主商定,拍拍贷负责对借款人进行风险评估,这种P2P借贷平台模式一直持续到现在。2010年5月,人人贷公司成立,初始注册资金100万,沿着这一模式,深入发展。

传统金融机构信贷投放成本高、效率低、目标不精准、无法批量获得客户,严重影响其从事小微企业信贷业务的积极性。在宜信、拍拍贷、好贷网等金融平台看来,小微企业融资和个体经营消费贷款是一个蓝海市场,但目前大多数金融机构没有投入足够的资金和精力去布局。另一方面,我国专业财富管理机构少、资产证券化水平低,受最低投资额限制等,新崛起的中产阶级与富裕阶层也需要P2P借贷平台实现收益更高的理财需求。

在利率市场化的大潮下,过去不受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待见的小微企业和个人借贷者如今成了各路资金争相抢夺的客户。不仅各家中小银行都已开始发力小微企业信贷,小贷公司和各种打着P2P名义的借贷平台也如雨后春笋。据央行数据,截至2013年3月末,全国共有小额贷款公司6555家,贷款余额6357亿元,全年新增贷款434亿元。以宜信、陆金所、人人贷为代表的P2P随之在迅速壮大,成为如今互联网金融中最引人注目的模式的同时,另一种模式也在悄然兴起。

面对眼花缭乱的信贷产品,借款人如何挑选性价比最高的产品?金融机构又如何选择优质客户?融360董事长叶大清在接受本刊记者专访时表示:“融360希望成为金融领域的‘百度加天猫’,打破资金供需双方的信息不对称,降低交易成本。”

如果说人人贷是针对买方和卖方两 个市场的话,那么融360更多的是针对买方市场,也就是贷款方服务运作的。它比人人贷晚一年成立,主要是融资贷款及信用卡的搜索、推荐与服务平台,为小微企业和个人消费者免费提供便捷、划算、安全的金融服务。目前,融360已经整合了2000多家金融机构的4000多个金融产品以及近万名金融从业人员,为中小微企业和个人提供融资。

在融360等看来,新兴的P2P借贷平台试图将借款人和贷款人直接联系起来,省略中间环节,但是由于中国个人信用体系的缺失,借贷平台在实践中以自身平台或由第三方担保机构进行担保,实质上从事着类银行的借贷业务,借款人获取资金的成本一般还要高于银行贷款。

融360的模式就是要把所有的金融机构资源整合到一个平台上,借助金融机构的信用保证和稳定的利率,为广大的资金需求者提供最合理的贷款方式,从而极大的降低市场交易成本。贷款者只需要登陆融360网站,填写一张关于贷款金额、年限、收入等相关信息,就可以向金融机构申请贷款。在申请过程中,融360还提供了货比三家的功能。比如,某用户申请2000万的经营贷款,可以快速查询有哪些家金融机构提供这种贷款,还可以细致查看贷款条件,是否需要房产抵押、担保,亦能知道放款时间,可以对比各家的成功度、贷款额度。借着这些透明的信息,申请者可以进行自主选择。

除了这两种主要模式,国内最大的P2P小额信贷公司宜信在出借人与贷款人直接借贷的模式之上,研发出另一种模式,那就是债权的转让。宜信将自有资金借给有小额资金需求的客户,双方形成一种个人与个人之间的债权关系,随后将这一债权经第三方公正,再转让给有理财意愿的客户。

当然,如众筹模式和第三方支付等,不管哪种运作模式,既在互联网金融这个大的平台上产生,就必然有其合理存在的理由,未来也不排除有更多、更有效的模式被广大的中小企业家所发现。

营利保障生命线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壤壤,皆为利往。互联网金融这个行业要想发展壮大,必然要找到其营利的空间。小米、阿里巴巴、乐视等公司抢占传统客厅市场推盒子产品,不少公司更是将“魔爪”伸向了互联网金融领域。继阿里巴巴“余额宝”和东方财富的“活期宝”之后,金融界公司也上线其互联网金融产品“盈利宝”,这些互联网金融产品的产生都是为了挖掘互联网金融这座潜在的“金矿”。目前P2P网贷主要营利模式就是人人贷这种,偏向于向卖方收取费用。具体是如何做的呢?

首先人人贷提供的是一个交易的平台,卖方是借款人的需求,买方是贷款人的资本。相较传统金融机构和贷款公司,人人贷在贷款的流程上更为简化。借款人,要想借款,只要在借款申请中要填写借款金额、期限和利率即可,其中利率是借款人根据自身情况所设定的自由浮动的利率,人人贷只给出了借款利率的上限和下限8%-24%。这是传统银行无法做到的。贷款人作为买方,就可以从这些信息中挑选适合他的借款者。同时,为了确保贷款方能够作出最合理的选择,贷款借款人必须提供包括其身份证、工作证明、收入证明和信用报告等个人资料。基于信用评分、信用历史和其它因素,人人贷会对每个贷款需求做一个等级评定,以帮助放款人衡量每个借款人的信誉。

其次,为了更好地维护平台的利益和贷款方的权益,人人贷负责为每笔通过的贷款做本金保障,当放款人投资的借款出现严重逾期时(逾期超过30天),人人贷将从风险准备金账户中向放款人垫付此笔借款未归还的剩余出借本金或本息。贷款利率的浮动范围采取了目前P2P借贷公司的通行做法,目前市场上大部分P2P借贷公司年化利率均保持在12%-22%。P2P借贷公司为了避免有高利贷嫌疑,名义利率普遍都会控制在同期银行基准利率的4倍之内。

根据人人贷2013年公布的半年报显示,截止到2013年7月15日,2013年人人贷撮合借贷交易达成10078笔,成交金额为4.7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67%。平台1-29天的逾期率为0.05%,截止到6月3日,平台风险备用金余额为978万。

再次,也就是要平台谋利,没有资金收入,如何保证为借贷双方提供最佳的服务。每个借款人需要支付三笔费用,一笔是其对放款人承诺的利息费用,一笔是对人人贷公司支付的每月千分之三的借款管理费,这也是人人贷的盈利来源。最后一笔是按照借款人AA、A、B、C、D、E、HR,7个不同的信用评级所支付0-5%的服务费,这部分资金进入人人贷本金保障计划的风险准备金账户中。P2P借贷只提供资金流转的平台,资金最终会通过第三方支付公司来实现充值、提现的过程。拍拍贷也是通过收取本金的4%方式,只对贷款人收取服务费用,从而确保借款人的积极性和利益。

相对于人人贷,宜信付给出借人年收益率,比较稳定,一般是10%-12.5%,而贷款年利率却高达22.68%,获取10%左右的息差,可见其中巨大的利益空间。在全程的服务和有效的风险防控下,平台也会获得极大的回报。在2012年P2P借贷平台借款人数量统计中,拍拍贷与人人贷(不包含线下友信平台)分别位于第一、第二位,其中人人贷的平台收入为1660万元,拍拍贷为769万元。

对话金融机构和借款人的融360,其获利的方式与上面相同的是服务费,通过撮合复杂需求用户与金融机构之间的交易,贷款获批后,融360收取贷款额的一定百分比作为返佣。目前,来自这部分的营收在整体营收中占比在15%左右。不同则是占其总营业收入80%的是,向金融机构推荐贷款客户收取的介绍费,剩下的就是其在线广告收入。

从上面不难看出,融360走的平台化营利,在所有模式中是风险是最小的,收益也是比较稳定的。而且由于是金融机构做后台,所提供的资金也相对比较充分,从几万甚至到数千万。据其公司内部数据统计,融360的月申请贷款额过百亿,足见其平台认可度在广大客户心目中已经树立了很好的品牌知名和行业影响力。

前景生机

继阿里巴巴马云将阿里金融信贷扩容,中国平安马明哲推出陆金所,人人网陈一舟4900万美元注资“Social Finance”之后,本刊记者日前从知情人士处获悉,红杉资本去年向拍拍贷注入创投资本2500万美元,并于今年7月向融360注资3000万美元。为什么风投会舍得将大笔资金投入互联网金融行业呢?

在阿里巴巴等电商平台上,有数十万的小微企业,有每年数千亿的交易额,这样的经济平台,当然需要金融。谁去给这些电商融资呢,显然平台有着天然的优势。一方面,传统银行大多数必须在实体网点才能发展客户,网商平台则可以突破时空的限制;另一方面,传统银行仍然无法突破中小企业贷款需要抵押、担保导致贷款难的瓶颈,但网商平台却掌握了金融的核心一信用,因为它们手中掌握网商交易的海量数据,通过大数据分析,能够对其违约风险作出精准的分析和识别,这是互联网金融相较传统银行业的一大优势。

“金融行业给互联网创新带来了巨大的落地空间。”叶大清认为,继零售、旅游之后,金融行业是互联网创新的下一座“金矿”。宜信公司CEO唐宁更是指出:“互联网金融推动普惠金融的发展。”国泰君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万建华则将互联网金融认为是个性化、定制化金融的一种全新展现,无疑其生命力是很强的。

从国外发展的历史来看,用户通过互联网来购买金融产品是大势所趋。来自Google的一份2011年的调查表明,在欧美,88%的网民在选择金融产品时,会在网上进行搜索、调研。这其中,66%的网民完成调研后,会直接通过网站申请金融产品。而一份来自Forrester的调研报告显示,从2007年到2012年,英国人每年至少一次网上查询与申请金融产品的比例从22%,上升为50%。

同样,风投机构的主要庄家也是极具国际化投资眼界的高手。他们迫切地想通过这些互联网金融行业开拓者的努力试水这个行业未来的发展潜力。据拍拍贷的相关负责人透露,红杉资本还投资了最大的非银行农村小额信贷机构中和农信,未来有整合线上、线下小额贷款的战略畅想。

更为关键地是,随着互联网金融业的强势发展,国家针对这一行业更为规范化的调控,将会使得以中国农业银行、光大银行和民生银行等大型银行金融机构开始涉足这个行业。它们依据自身强大的资金实力、网点布局和政策支持,可以轻松地发展自己的互联网金融服务业务。对此,风投机构通过对融360这样的垂直式金融产品搜索平台的提前投入,可以弥补自身对这一行业介入“先天不足”的缺点,从而具有先发优势。这也就使得叶大清等人在与风投机构进行对话的过程中,可以轻松地的达成合作意向。

本刊记者与京津两地数位民间资深借贷庄家交流。他们认为未来是互联网金融的春天,民间资本要想谋取更大的发展空间,最好的方式不是通过现有的银行体系,而是通过这些掌握互联网金融业先机的平台机构。其中有一位人士,已经通过人人贷、拍拍贷等平台,累计进行了数千万的资本运作,获得的收益,明显大于炒房、炒股票的收益,甚至也远高于银行的存款利息。不过,另一方面也有国内资深专家对这一行业缺乏有效的监控表示了担忧。

的确,网贷行业在国内乃至世界上的发展时间也没有超过十年。尤其在中国这样的大环境及缺乏政策规划的前提下,有时很难回避“非法集资”的这一热议。另外,当出现不良借款人后,中介平台就会承担起借贷人放贷出去的资金债务,因此,风险和利润同在,如何把握风险和更好的运营是P2P贷款平台面临的最大问题。

对于这些现实存在的问题,广大中小企业家也不要过于担心。中国包括改革开放在内到上海金融自贸区的试点,全都是由经历由陌生到成熟的过程。总理在谈及金融等领域存在风险的问题时,说道:“我们绝不能因为有风险,就放弃探索,放弃改革。只有大胆尝试,努力开拓,我们才能走出一条成功之路。”

篇8

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国家发改委资料显示,中小企业占中国企业总数的90%,它们使用20%的金融资源,创造了80%的城镇就业,60%的出口,贡献了50%的税收,创造的最终产品和附加值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60%。近一段时间,中小企业的困境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的同时,也引起中央有关部门的重视。全国工商联耗时两个多月对广东、浙江、江苏等16个省进行调研发现,中小企业特别是小型、微型企业所承受的经营压力,可能已经超过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时。尤其是浙江省,一些中小企业通过官方渠道融资越来越困难,温州等地的产业“空心化”、虚拟经济泛滥的现象也越发严重。部分企业主转向民间借贷市场,因无法偿付高额利息而选择“跑路”甚至跳楼,企业倒闭事件频频发生。

据不完全统计,自2011年4月份以来,浙江已经有20多家企业老板在借贷压力下选择“跑路”。这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当前经济环境变化对中小企业生存和发展造成的压力,也暴露出浙江中小企业发展中存在的一些固有问题和缺陷。尽管温州中小企业面临的情况,不像外界猜测的那么严重,但浙江省委、省政府仍予以高度重视:“要把这次事件,看做是对浙江经济转型升级的又一次督促和倒逼。我们既要帮企业解决眼前困难,更要帮助企业谋求长远发展。”2011年10月4日,总理在温州考察时指出,采取有效措施遏制高利贷化倾向,依法打击非法集资,妥善处理企业之间担保、企业资金链断裂问题,防止风险扩散蔓延,防范区域性风险。2011年10月7日,浙江省召开省、市、县(市、区)、乡(镇)四级政府电视电话会议,要求各级政府部门千方百计推动解决当前中小企业面临的各类难题。2011年10月12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将提高小型企业的公司税起征点,将小型微利企业减半企业所得税政策延长至2015年底并扩大范围,并将符合条件的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技术服务示范平台纳入科技开发用品进口税收优惠政策范围。2011年10月26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从2012年1月1日起,在部分地区和行业开展深化增值税制度改革试点,逐步将征收营业税的行业改为征收增值税。

融资难引发中小企业“倒闭潮”

1. 温州频现老板“跑路”事件

融资难的问题一直困扰中小企业的发展,在广东、浙江等民营经济发达的省份,问题更是凸显。尤其是2011年以来,银行存款准备金率不断的上调,造成许多银行无款可贷,尽管有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针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办法,并放宽对小企业不良贷款的容忍度,但商业银行赢利的需求使他们对中小企业贷款依然避之不及。

浙江信泰集团老板胡福林被发现不辞而别,是在2011年9月20日。身后留下刚刚落成仅两年的200余亩厂房、3000多名员工、五家子公司和刚刚在上海开业的26家美式眼镜连锁店。有网友爆料称,胡福林欠款高达20多亿:其中民间高利贷12亿,月息就高达2000多万;银行贷款8亿,月息500多万。重压之下,这个号称“在国际上有影响力的眼镜生产企业”的掌门人也撑不住跑了。胡福林的出走,虽不算最早,但最有震动性,因为信泰集团号称眼镜大王,在浙江信用中心的信誉等级是A,也是最高等级,年产值2.7亿,是中国唯一获得驰名商标的眼镜企业。据不完全统计,2011年4月份开始,温州部分中小企业的资金链出现断裂,有多达90个企业老板因欠下巨债而外逃,初步估计相关的信贷规模达到了200亿元。

一份政府机构的报告显示,温州民间高利贷中介已经出现系统性风险,全市公安系统受理的有关民间借贷的案件共7400多户,涉案金额50亿元,8月份以后趋势更加突出,当月立案超11亿元。截至2011年9月20日,当地银行上报倒闭企业32家,其中7月份以来发生23家。

温商“跑路”事件一览

【图表说明】除了不断的“跑路”事件,温州涉及民间追债的突发性诉讼也在大幅增加。据温州市龙湾法院的最新统计数据,2011年1月份以来该区民间借贷纠纷案件达692件,立案标的总额10亿元。其中9月份短短20天就有民间借贷纠纷案件190起,标的额近3亿元。而2010年,该法院立案的民间借贷纠纷案件标的总额也只有3.6亿元。

许多中小企业不仅面临融资难的问题,还受原材料和人工成本上涨的困扰,在不能从银行借款解决融资生存问题的情况下,民间借贷便成了唯一救命稻草。据阿里巴巴集团的《小企业经营与融资困境调研报告》显示,在温州等地,超过50%的小型企业通过民间借贷完成融资。而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的“跑路老板”――温州眼镜业龙头企业、信泰集团老板胡福林在接受采访时也坦言,资金链断裂主要是由于银行抽资,民间借贷无法偿还导致的。据相关的民间借贷调研报告显示,温州民间未偿贷款总量可能高达8000亿元到10000亿元,由于一些本地企业开始破产,估计2011年有10%~15%的未偿贷款将会变成坏账。有专家指出,由融资等问题引发的部分中小企业倒闭已经开始影响整个民间借贷体系的安全。

2. 对支持中小企业发展提出四点要求

在温州民间借贷危机愈演愈烈的关键时刻,给当地带去了“药方”。2011年10月3日至4日,来到浙江绍兴和温州,就经济运行情况进行调研。10月4日,在温州与部分企业负责人座谈时,就保持温州经济和金融健康发展提出了具体要求。强调要千方百计稳定人心,坚定信心,保持温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不至于带来更大的影响和损失,并要求浙江省和温州市有针对性地制定一揽子解决方案。

强调,中小企业在扩大就业、推动经济增长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具有全局和战略性的重要意义,并提出四点要求。

一要认真落实并完善对小微企业贷款的差异化金融监管政策。对符合有关条件的小企业贷款进行专项考核,提高对小企业不良贷款比率的容忍度。

二要明确将小微企业作为重点支持对象,支持专为小微企业提供服务的金融机构。要督促各类银行切实落实国家支持中小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发展的信贷政策。完善激励约束机制,鼓励各类金融机构改进对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强化银行特别是大中型银行的社会责任。按照新的企业划型标准,明确银行小微企业贷款比例和增速要求,并加强统计和最终用户监测,确保落实到位。

三要加大财税政策对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延长相关税收优惠政策的期限,研究进一步加大政策优惠力度。

四要切实防范金融风险。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要遵循市场原则,减少行政干预,降低市场风险和道德风险。要加强对民间借贷的监管,引导其阳光化、规范化发展,发挥其积极作用。大力整顿金融秩序,采取有效措施遏制高利贷化倾向,依法打击非法集资,妥善处理企业之间担保、企业资金链断裂问题,努力做到早发现、早处置,防止风险扩散蔓延,防范区域性风险。对已经发生的风险事件,要妥善处置,保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增强市场信心。

“止血”、“输血”、“造血”:浙江打出救企“组合拳”

2011年国庆长假前后,浙江省委、省政府连续召开各类会议,贯彻落实总理10月4日在浙考察调研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出台有关做好金融服务、规范民间借贷、扶持中小企业健康发展的一揽子举措。随着信泰集团等一批“跑路”企业的复工,浙江中小企业将迎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1. “止血”――“三严五禁”遏制金融机构抽资压贷

资金链断裂,是此次部分中小企业家“跑路”的根源所在。为此,危机爆发伊始,浙江省就提出,要进一步加大信贷资金保障力度,在争取更大贷款规模的同时,切实落实支持小企业的信贷政策。对出现暂时困难的可转型企业,做好融资帮扶,决不简单抽资或压贷。2011年10月9日,浙江省召开金融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工作会议,强调金融机构要切实降低中小企业融资成本,做到“三严五禁”。同时,银行等金融机构重点要在信贷规模、信贷成本、机构设置、产品开发、考核评价等五个方面落实差异化政策。拓展多元化企业融资渠道。会议强调,要规范、引导民间借贷,抓紧出台相关指导性意见;加强对融资性中介机构的管理,规范融资性担保行为;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新36条”精神;对非法集资、非法讨债等非法行为要发现一起打击一起。会议要求,各级政府、部门要为中小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加强财税政策支持和引导,对经营困难的企业,经批准,可减免、缓缴有关税费,扩大省级财政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资金的总量和使用范围,进一步优化中小企业服务,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

2011年10月10日,浙江省委、省政府还决定,由省直有关部门和单位抽调人员组建11个省直服务组,分赴各市开展“服务企业、服务基层”专项行动。同时,结合“创先争优”活动、加强政府自身建设,组织省级机关100个调查组下基层调研,转变工作作风,创新服务方式,简化办事程序,提高服务效率和能力。妥善处置突发事件,防范经济金融风险,确保经济社会稳定。与此同时,温州市政府也派出25个联络组深入银行、企业,“一对一”服务遇到困难的企业。

浙江银监局的“三严五禁”监管要求

【图表说明】“三个办法、一个指引”是指:《流动资金贷款管理暂行办法》 、《个人贷款管理暂行办法》、 《固定资产贷款管理暂行办法》和《项目融资业务指引》,这四个文件初步构建和完善了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贷款业务法规框架。

2.“输血”――破解融资难问题

为了切实加大中小企业帮扶力度,破解融资难问题,浙江省通过制订出台企业应急转贷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设立企业应急转贷专项资金,开展小额贷款保证保险试点工作,建立中小企业再担保基金等举措来支持浙江中小企业的发展。

设立企业应急转贷专项资金

为了支持中小企业健康发展,温州市政府专门设立了5亿元的企业应急转贷专项资金,以加大力度帮助温州市企业解决到期银行贷款转贷资金周转困难,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该专项资金的使用对象为工商登记注册地在温州市区(含鹿城区、龙湾区、瓯海区、市本级各功能区)的工业、商贸企业。

企业申请条件为:具有良好发展基础,主营业务稳定,因对外提供担保、履行担保义务而引发资金链断裂的企业;因融资余额较大,在多家银行融资,且担保链复杂,易引发连锁反应,对行业及温州龙头企业产生较大影响的企业;主业突出且业务正常、资金周转产生困难的企业;企业未出现资不抵债的情况;申请企业在温相关银行的贷款符合续贷条件,经贷款银行审核同意并出具续贷承诺书。

企业可向派驻银行的市政银企联络服务小组提出该专项资金的申请。企业使用专项资金的时间不超过5个工作日,同期应急转贷总额原则上最高不超过2000万元,费用参照同期银行贷款利率,由受委托银行一次性足额向企业收取。

企业在提出使用专项资金申请时,需提供专项资金使用申请表、续贷承诺书、贷款合同和近期资产负债表。企业应在贷款到期日前15天向贷款银行提出续贷申请和出具贷款用途承诺书。

贷款银行根据借款企业的续贷申请在3个工作日内决定是否签发续贷承诺书。企业根据续贷承诺书向派驻银行的市政银企联络服务小组提出申请。联络组应在3个工作日内组织审核后由联络组组长审批。经审批同意后,2个工作日由受委托银行与企业、贷款银行签订专项资金使用协议书,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

专项资金使用协议书范本由市金融办、市人行、温州银监分局等监管部门审核提供。企业在续贷银行开设专用账户。贷款银行根据续贷承诺书约定和银行信贷相关规定办理续贷手续,并在约定时间内放贷。续贷资金划入企业专用账户的同时,实时还入指定账户。

开展小额贷款保证保险试点工作

为有效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2009年浙江省分别在宁波、舟山开展了城乡小额贷款保证保险和中小企业贷款保证保险试点工作,在全国首创了政府、银行、保险相互合作解决中小企业、农户及城乡创业者抵押担保不足的融资模式,取得了初步成效。数据显示,三季度浙江省企业融资景气指数比2010年同期下降15.9点;2011年上半年,浙江省金融机构新增贷款同比少增925.2亿元。中小企业特别是微型企业的贷款需求首当其冲,资金链吃紧。

2011年10月7日浙江省政府发出的一份通知中显示,根据合作贷款机构的类别,浙江省推出了银保合作以及小额贷款公司与保险机构合作两种模式,参与试点的工行、农行、中行、建行、交行浙江省分行、省农信联社及浙商银行,相关小额贷款公司与中国人保、太平洋保险、浙商保险等省内保险分支机构协商签订合作协议,建立“小额度、广覆盖、易操作、成本合理”的运作机制。

这两种模式的共同特点是银行或小额贷款公司发放贷款,保险机构对贷款本息承担保证保险责任,小额借款人则须履行诚信守约义务,按期还本付息。一旦小额借款人欠息连续达3个月以上或贷款到期后1个月内未偿还本金、银行或小额贷款公司催收未果的,可向保险机构提出索赔,同时银行或小额贷款公司要及时向保险机构提供出险、追偿情况及相关抵押物追缴、处置情况,保险机构按照约定向银行或小额贷款公司赔偿。银行或小额贷款公司与保险机构按3∶7的比例分摊贷款本息损失风险。

浙江省小额贷款试点工作相关规定

【图表说明】根据规定,贷款资金只能用于生产经营性用途,不得用于消费及其他用途。

在这份通知中,浙江省政府还对加强风险管控、建立多部门联动的失信惩戒机制和风险补偿机制、保费补贴等政策给予了明确规定。浙江省政府要求各地根据试点情况和实际需求,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逐步加大在全省的推广力度。资料显示,作为首批试点城市,宁波市从2009年8月至2011年5月已累计发放城乡小额贷款保证保险贷款近8亿,为当地758个初创期小企业、36户农业种养殖户、54个城乡创业者解决了抵押担保难题。

出资10亿元建立中小企业再担保基金

2011年10月12日,浙江省财政出资10亿元建立中小企业再担保基金,主要用于为全省融资性担保机构提供再担保服务。2011年10月24日,首届世界浙商大会上,一个总额100亿元的浙江省中小企业成长基金成立,将用于支持浙江中小企业及42个产业集群。本次大会还举行了第二届“中国・浙江成长型企业投融资大会”,着力于解决融资难题,为中小企业“解渴”,吸引浙江1000家成长型中小企业参加。

另外,浙江省还实行了社会保险“五缓四减三补贴”政策。在确保社保待遇按时足额支付、社保基金不出现缺口、保持正常运行的前提下,允许符合转型升级要求、暂时经营困难的企业,经统筹地人力社保、财政部门批准,允许缓缴应由企业缴纳的社会保险费。2011年集中减征1个月由企业缴纳的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4项社会保险费。实行社保补贴、岗位补贴,补贴资金在促进就业资金中列支,补贴标准参照当地就业困难人员社保补贴标准执行。对在岗培训所需资金,按规定从企业职工教育经费中列支,不足部分由促进就业资金予以适当补贴。

与此同时,引导行业龙头企业对本行业或关联行业出现资金链运作困难的企业进行兼并重组。鼓励原贷款银行以延长贷款期限、减免贷款利息等多种形式参与关停倒闭企业与困难企业的债务重组,支持债权人以债权置换股权的形式参与企业整合重组。

3. “造血”――加快地方金融创新

在“止血”、“输血”的同时,着眼于有效搭建民营企业与民间资金相结合的平台,浙江提出,扎实抓好“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中心”和“民间财富管理中心”两个行动计划的推进实施工作,从建立多元化机构、地方资本市场、金融创新、农村金融、公共服务平台等方面入手,形成合力,抓好一批重点金融项目的实施。争取通过3至5年的努力,把浙江打造成为“中小企业投融资先行区”和“民间资本投资高地”,切实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和民间资金投资难的“两难”问题。同时,要做强一批服务中小企业的金融机构。

就在2011年9月底,国内首家省级科技金融服务公司――浙江中新力合科技金融服务有限公司已正式投入运营。该公司是由浙江省科技厅牵头,浙江省各市县科技局支持,联合中新力合股份有限公司与浙江省科技风险投资有限公司,以及16家股东共同发起成立的。该公司与普通的银行和投资机构不同的是,它将银行、投资公司、担保公司等各类金融机构协调起来形成一个网,加上社会资本以及政府财政的支持,整合科技、金融资源,使初创期、成长期科技型中小企业所拥有的专利、技术、工艺、配方等无形资产进行资本化,从而达到资源更优利用。

与此同时,由温州市政府起草的《温州金融改革综合试验区总体方案》已递交浙江省政府,将上报国家有关部门。根据该方案,温州新增11家股份制村镇银行,变民间资金“体外循环”为资金“体内循环”。而2010年底,温州银监分局计划2年内在现有3家基础上再增5家村镇银行,分别设在瑞安、平阳、文成、泰顺和鹿城的辖内乡镇。此次递交的方案无疑大幅扩大村镇银行数量。同时,扩大小额贷款公司试点,将温州市的小额贷款公司增加到100家,以广泛吸纳民间资金,在扶持融资性担保公司的同时严格整治非法担保公司等。包括筹建在内,温州市小额贷款公司已逾30家。方案建议在温州选择几个县(市、区)各选择一个行政村或乡镇开展民间资本管理服务公司的试点,探索建立民间借贷登记服务中心等。温州市金融办相关负责人表示,温州市政府初步决定设立市县二级“地方金融监管中心”,将寄售行、投资公司、股权投资公司纳入监管范围。此前,这些实际上从事金融业务的机构长期“独立”于“一行三会”(央行、银监会、保监会和证监会)之外。而借助包括做大做强股权运营中心、出台《放贷人管理条例》及成立金融资产场外交易市场等方案,温州着力将该市打造成“民间资本集散中心”,将民间金融机构纳入监管轨道、降低市场利率和风险。

除了来自政府层面的支持和帮助,不少中小企业“抱团”互助、生产自救的举动也格外引人关注:

――来自温州的5家企业,光上控股有限公司、五洲钢业有限公司、双力集团有限公司、南华钢管制造有限公司和艳宇国际贸易有限公司,共同出资成立财务管理公司,专门负责对接资金落实,协调各银行的融资方案,提高企业的资金使用率。

――温州龙湾区30家企业携手,形成多个互保联盟、互保基金,通过企企合作、互相担保等方式,保障融资渠道畅通。

――宁海5个乡镇建立起“企业发展互助资金会”,发放救急资金的规模达10亿多元。宁海县跃龙街道商会也成立类似组织,发放近300笔互助贷款,为会员企业输送4.3亿元应急保障资金,保证企业正常运行。

这些举措,取得了明显成效:几位曾因经营陷入困境、资金链紧绷而“跑路”的温州中小企业主,在政府部门多方争取下陆续“回归”,表示将尽快处置解决企业问题。这一现象印证了广大中小企业的“信心指数”正逐步回升。

不要让民间借贷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1. 赵洪祝:像治水一样管好民间资本

中小企业面临的利润空间低、融资成本高等问题,令它们显得格外脆弱,对此,有人形象地概括为“中小企业病”。曾有温州学者预言,温州经济的活力,由营销网络、制造业、民间借贷体系三驾马车支撑。若民间金融不开放、传统制造业利润进一步摊薄,垄断行业迟迟不对民企开放,温州民资定将步入低谷乃至深渊。谁料,此预言在辛卯年一语成谶。

首届浙商大会召开前夕,浙江省委书记赵洪祝于10月21日接受了境内外媒体的联合采访,对比较敏感的民间资本监管问题进行了剖析,形象地用治水理念阐述民间资本监管问题。浙商大会召开之后,《人民日报》于2011年10月26日以《像治水一样管好民间资本》为题发表了赵洪祝的这次谈话,引起了舆论的广泛关注。

赵洪祝称,这次一些中小企业关停造成一定社会影响,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民间借贷特别是高利贷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这暴露出,民间借贷存在资金流向监测困难、风险隐患难以掌控、债务纠纷容易产生等问题。这就要求我们进一步规范民间借贷活动,加快相关方面的体制机制改革,引导民间借贷健康发展。

应该看到,民间借贷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浙江民营经济发达、民间资本雄厚,民间借贷也相对活跃。早在改革开放之初,浙江的民间借贷作为计划经济时期金融体制的重要补充,就对民营经济发展起到必不可少的作用。民间融资在一定程度上帮助缓解民营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但同时也带来了潜在风险。民间借贷的特点,可以用“水”来比喻。民间资金与水一样,可以到处流动,以各种不同的形态存在,平时难以察觉,一旦会聚起来,就可能是一股强大的力量。民间借贷与水一样,既能为我所用,也可能蕴藏和积累风险,对经济社会稳定造成冲击。

处理民间借贷问题,也要像“治水”一样,以疏导为主,趋利避害。浙江将通过“建水库、建渠道、建闸门”等一系列举措,管好、用好民间资本,让民间资本从地下“浮”出来,实现民间资本与民营经济的对接和融合发展。一方面提高对民间融资的监管水平,构建民间融资风险预警机制;另一方面合理引导民间资金流向,引导民间融资资金通过集约化管理的方式,流向初创期企业、中小企业生产经营和个人创业的短期资金周转,以及成长型骨干企业的股权、债权投资。此外,浙江还将加快地方金融创新。重点打造浙江“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中心”和“民间财富管理中心”,争取使浙江成为“中小企业投融资先行区”和“民间资本投资高地”,把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和民间资金投资难问题一并考虑、一起解决。

尽管一系列扶持中小企业的政策措施暂时遏制住了局势恶化的势头,但正如浙江省委书记赵洪祝所指出的:企业转型升级步伐不快,发展方式转变还没有完全到位,是浙江中小企业面临的最主要问题。同时,如果产品总停留在产业链低端,即使此次躲过风险,下次风险还会接踵而来。在这方面,刚完成浙江调研的中科院学者也指出,中小企业从正规融资渠道获得资金的难度还是很大,如果这一现象不加以改变,2012年上半年浙江中小企业倒闭潮的风险还将随之加大。

2. 草根金融体系建立迫在眉睫

2011年以来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备受关注,11月10日召开的国际金融论坛上,多位专家对中小企业的发展建言献策指出,建立草根金融体系,进一步改善我国小企业生存环境已迫在眉睫。

专家指出,小企业、微企业、个体户和农户可以综合概括为草根经济体。而中小企业融资难,症结就在于中国金融体系结构的失衡。在我国建立草根金融体系,突出面临机构问题、产品问题、监管问题三大问题,主要表现为,一是基层金融机构严重不足,缺乏数量众多的立足区县、街镇的小型、微型金融机构;二是金融产品体系过于强调财务报表与抵、质押;三是监管权力过于集中,使其运作不够灵活。因此建立草根金融体系是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根本出路。

对于创新多样草根金融产品,相关学者提出,首先要创新完善间接融资的金融产品,建议银监会加快总结梳理草根经济体融资需求和特点相配合的金融产品目录,同时扩大推广个人和小微企业的联保机制,发展无抵押、无担保的小型、微型信用贷款。其次,要延伸构建多层次的资本市场,来拓展小型企业直接融资的渠道。

国家行政学院相关专家指出,建立草根金融体系要从“政府对草根”与“草根对草根”两方面入手,一方面国家要成立中小企业局,专门管理中小企业贷款,从而真正降低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另一方面要调整完善金融制度,以确保小的金融机构在政策方面享有公平的待遇。

从具体实施方面来看,有专家则认为要致力于从以下四方面发展草根金融体系,首先要从数量上建立众多的草根金融机构。第二,适当发展中型银行,鼓励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股份商业银行设立分支、跨域、兼营小微型金融业务。第三,鼓励邮储银行、农信社要坚守基层,服务小微型金融的方向。第四,要大力发展新型的小微型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小金融机构,支持小额贷款公司、贷款公司、资金互助社,使草根金融机构又好又快发展。

广西、山东、辽宁创新举措为企解难

1. 广西多方联手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

2010年,广西中小企业达128.7万户,从业人员384.8万人,在壮大区域经济、促进社会就业、繁荣城乡市场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但融资难一直制约着中小企业做大做强。广西壮族自治区工信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根据调查推算,2011年广西规模以上中小企业流动资金和项目投资资金缺口约1000亿元,比2010年增加300亿元。而据金融部门测算,2011年广西全区新增贷款将比2010年少200多亿元,中小企业的资金链正遭遇前所未有的考验。

为此,广西将进一步加强协调与服务,通过加大中小企业贷款扶持力度、推动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开辟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渠道、建设中小企业融资平台、加大财政资金扶持等举措,全力求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

银行贷款是中小企业融资的首选。广西加强政银企沟通,在全区重点培育的1000家成长型中小企业中开展信用评价工作,多渠道采集、扩大、丰富中小企业信用档案信息。深化政银企和中介机构合作,把社会信誉好、发展潜力大、产品科技含量高、市场空间广阔的企业向银行推介,让银行和企业实现共赢。积极引导小额贷款公司、村镇银行、财务咨询机构等要发挥自身优势,拓宽服务领域,创新服务方式,与中小企业共同成长。同时,发挥自治区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金的作用,引导银行机构加大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投放。

“贷款难”很大程度上源于“担保难”。近年来,广西积极推进担保体系建设,现共有94家小额贷款公司、168家融资性担保公司、19家村镇银行和农村资金互助社,但仍难满足中小企业的资金需求。广西通过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投资担保领域,认真落实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税收减免政策,加大担保风险补偿力度,促进担保业务开展。

利用资本市场融资是最直接、最有效的资源配置方式。广西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比重很低,发展潜力巨大。广西按照“上市一批,培育一批”的原则,下大决心加快推动中小企业改造重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鼓励、支持中小企业在境内外上市;同时,加大财政资金引导力度,大力发展股权投资和私募、公募基金,推动股权投资基金与企业上市联动发展。一方面,国内外资本市场资金充足且流动性极强,而另一方面中小企业融资需求旺盛却“求钱无门”。出现资金找不到项目、项目找不到资金的情况,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信息不对称,缺少有效的沟通对接渠道。广西将以各地中小企业服务中心为支撑,整合社会资源,搭建中小企业融资平台;在广西中小企业网建立中小企业融资超市,将金融知识、政策、产品放入其中,同时邀请银行、担保机构、小额贷款公司、金融中介入驻,在线解答融资问题;探索建立中小企业融资顾问制度。自治区工信委将选聘一批金融顾问、金融中介服务机构与中小企业对接,帮助设计最有效、最经济的融资解决方案。

为便于中小企业了解掌握相关融资政策、融资渠道和金融产品,自治区工信委、自治区财政厅和广西银监局还联合编印了《广西中小企业融资服务手册》。2011年,广西将继续安排1.1亿元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支持中小企业结构调整、与大型企业协作配套、增加税收和就业岗位等项目。此外,还将增加2亿元,专门用于中小企业技术改造和流动资金贷款贴息。

2011年8月22日,广西银行业金融机构支持中小企业融资项目集体签约大会在南宁举行,21家银行业金融机构与700多家中小企业面对面、零距离沟通接洽,共签订152个中小企业贷款项目合同,签约金额63.845亿元。

2. 山东推“集合贷”信贷产品,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

中小企业融资难,很重要的原因是规模小、数量大、行业分散。为了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2011年初,山东省中小企业办与银行联合为中小企业量身定做了“集合贷”信贷产品。山东省中小企业办会同建行省分行、工行省分行确定,“十二五”期间,山东省1万户成长型中小企业和100个产业集群将受益于“集合贷”重点支持,贷款增速将高于银行全部中小企业贷款增速,主要用于中小企业的生产经营、资金周转及技术改造、厂房建设等。

“集合贷”的最大特点是将全省产业集群、特色产业中的配套企业联合起来,作为一个整体,再由政府征信推荐给银行,以充分放大中小企业的关联性、区域性优势。受益的不仅是企业,面对成千上万的中小企业,“集合贷”就像一个大筛子,将成长性好、信誉优良的企业纳入其中,不仅减少了银行与企业的沟通成本,也保证了贷款安全。数据显示,2011年上半年,这一创新的融资方式已使257家中小企业从中受益。

不仅仅是“集合贷”,2011年以来,针对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融资门槛高等问题,山东省中小企业办积极探索新型融资方式,创新融资途径,拓宽融资渠道,先后打出“集合信托”、“集合票据”、“集合债”等集合组拳,闯出了一条“集合”打破融资瓶颈制约的新路子。

2011年6月20日,山东省第一只中小企业集合信托产品――“远图一号”,在中小企业比较发达的邹平试点募集成功,邹平经验推向全省。2011年上半年,山东省又有2只中小企业集合票据注册发行,全省有34家中小企业发行中小企业集合票据33亿元,占全国发行的35%,发行规模居全国第一。

山东省中小企业办相关负责人说,“集合融资,为中小企业融资又打开了一扇窗。对大多数中小企业来说,直接融资门槛太高,间接融资又缺乏有效抵押物,集合融资可通过政府推动,会聚政府、银行、社会资金、中介机构等集体合力,把分散的中小企业集合起来抱团融资,拓展中小企业融资的渠道和空间。”

数据显示,2011年1~7月,山东省规模以上中小企业完成增加值同比增长18.1%;主营业务收入、利润、利税均增长30%以上。上半年新增民营企业5.9万户,同比增长16.7%。

3. 辽宁企业债券融资可享贴息

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辽宁鼓励企业债券融资,并给予贴息等支持。辽宁的企业债券融资可享受全省已经设立的各类贷款专项贴息支持。各级财政部门和各专项贴息资金主管部门要根据企业债券募集资金具体投向和额度,参照现行各类贴息资金管理办法的规定范围和申请程序,对企业债券融资予以贴息支持。此外,辽宁各级政府将参照鼓励企业上市融资的扶持和奖励政策,对企业债券融资给予同等扶持和奖励。辽宁还鼓励和支持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为企业发行债券提供担保服务,各级财政部门和中小企业主管部门将对开展企业债券担保业务的信用担保机构给予重点支持。

同时,辽宁还将加强对企业债券融资的监管,不断完善偿债和担保风险防控机制,严格执行从项目审核、债券发行、资金使用到债券本息兑付的全过程管理,防止资金挪用或擅自改变投向等事件发生。

篇9

关键词:民间融资;中小企业;民营银行;监管

1民间融资概述

1.1民间融资定义

民间融资是相对于国家依法成立的金融机构融资而言的,泛指非金融机构的自然人、企业以及其他经济组织之间以货币资金为标的的价值转移及本息支付行为。它处于国家正规金融机构之外,以资金筹措为主,以获得高额利息与取得资金使用权并支付利息为目的。

1.2主要形式

1.2.1 民间借贷

民间借贷主要指公民之间、公民与法人之间以及公民与其他组织之间的资金借贷关系。民间借贷有狭义与广义之分,狭义的民间借贷是指公民之间按照合同约定进行的货币或者其他有价证券借贷的这种民事法律行为,而广义的民间借贷则是指除狭义的民间借贷外的公民与法人之间以及公民与其他组织之间的货币或者有价证券的借贷行为。它是民间融资的传统方式,主要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互助型的民间借贷,另一种是高利借贷。

1.2.2 有价证券融资

最近几年民间融资出现了新的形式,如商业票据、债券、股票等,这些有价证券主要被借款人用于抵押、质押以取得借款,有些民间融资借贷双方还会约定收取一定的差额利息和手续费。这些有价证券融资方式在民间融资中较为流行。

1.2.3 票据贴现融资

由于银行汇票风险较低,加上银行办理汇票贴现需要增值税票、购销合同等,所以商业银行办理票据贴现要求严格、手续繁琐、时效性差,一些小型银行不予办理小面额票据的贴现。为了获得生产经营中急需的资金,小面额票据持有人常常会到规模较大的民营商贸行融资,既不需要增值税票,也不需要购销合同,手续简单,融资速度快。其利率一般通过面议,期限越长,利率越低,反之越高,利率受金融机构利率的直接影响。

1.2.4 企业内部融资

由于中小企业经营效益差、可抵押资产少、信用等级低等因素,使得中小企业难以从商业银行和农村信用合作社筹集资金。为了保证正常的经营活动得以进行下去,企业不得不向其职工进行筹资,有的以“保证金”为名义向职工筹资,这种资金筹集方式的利率一般略高于同期银行贷款利率。

1.3民间融资的特点

1.3.1 手续灵活、简单。

借贷双方一般为亲朋好友或者本地方的人,当资金需求者需要资金的时候,自己或者通过中介者向资金富余者说明借款意图、借款金额、借款期限、借款利息等相关事项,以口头或者书面形式达成协议。借贷过程中一般不需要复杂的手续,即使有手续也只是简单地记载一些事项。民间融资中大部分是私下达成的交易,对借款者来说,手续灵活简单。

1.3.2 利率弹性大。

总体来说,民间融资中,中小企业借款利率高而个人借款的利率则较低,前者的年利率一般在15-30%之间,后者一般在10-20%之间,前者融资金额较大,后者融资金额较小。因此在民间融资中不同借款者利率弹性大。

1.3.3 融资规模大、主体多元化。

金融危机之后虽然国家采取了积极的财政货币政策刺激经济运行,但对于个人以及规模较小的中小企业而言,要想从中获得融资上的便利还是很困难的。随着企业规模的发展,民间融资在企业生产经营中的优越性逐渐显现出来,中小企业对其的需求也逐渐增加。在需求规模增加的同时,需求主体也逐渐多样化,不仅有个人与中小企业,还有个体工商户、合伙企业等组织。

1.3.4 区域性明显。

民间融资的活跃程度与各地经济总量、中小企业发达程度以及区域金融发展水平等因素紧密相关。北京、上海、天津等一些金融生态发展较好的大城市,民间融资相对较少。中西部欠发达地区民间融资量也较小,利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而在中小企业较多的地区如浙江、广东等地区民间融资活跃。

1.3.5 呈现出专业化趋势。

民间融资的便利性已在生产生活中充分体现出来,并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同。民间融资逐渐从“地下”转向“地上”,特别是商业银行一些业务的推出以及宏观调控措施的实行使中小企业融资更加紧张。种种因素促使中小企业民间融资活动更加活跃,民间融资逐渐呈现出专业化趋势。

1.4民间融资产生的合理性

1.4.1 促进中小企业发展。

不论是经济发达地区还是落后地区,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都是普遍现象。中小企业由于自身的种种原因难以从正规金融机构获得生产经营所需资金,而此时民间融资却能解决它们的燃眉之急。无论初始投资还是后续追加资本,由于民间融资的低门槛性,中小企业均能从获得所需资金。民间融资拓宽了中小企业融资渠道,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率,促进了金融市场和金融体制的进一步优化。

1.4.2 优化资源配置。

由于借贷双方比较亲密,借款人可较方便的对贷款人及贷款项目进行评价,作出合理的投资决策,并对贷款项目进行实时监督,了解贷款人的生产经营状况,将贷款风险降到最低。民间融资中的信息优势可以使借款者对投资项目的风险、发展前景及贷款人的信用状况进行深入分析,做出最佳决策,提高了资金的安全度。所以在缺乏相关监管的情况下,民间融资为实现资源在小范围内的配置提供了条件,即民间融资优化了资源配置。

1.4.3 促进金融制度的创新。

民间融资的主要目的是满足个人日常生活的紧急开支和中小企业的生产经营所需资金的需要。我国资本充足,但存在的状况却是,一方面市场上存在着大量的闲置资本,另一方面中小企业却难以筹集到生产经营所需的资金。这种现象存在的主要原因是现有的融资制度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民间融资的发展正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这种匹配不平衡问题,它使资金最小障碍地进入所需领域,因此民间融资的发展促进了金融制度的创新。

1.4.4 提高金融市场效率。

民间融资的诞生打破了原有金融市场融资主体的垄断格局,带来了竞争性的融资环境。随着民间融资的不断发展,正规金融机构所面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正规金融机构为了提高经营效率必然会进行改革,从而促进正规金融机构的发展。同时民间融资形式的介入可以使整个金融市场体系通过多元化产权形式之间的交易最终实现其整体效率,降低金融市场风险。

1.5民间融资与高利贷的区别

1.5.1 合法性不同

民间融资属于民事行为,受到《民法》和《合同法》的约束和保护,《合同法》规定:“自然人之间的借款合同约定支付利息的,借款的利率不得违反国家有关限制借款利率的规定”。民间融资的利率可以适当高于银行的利率,但不得高于银行同期贷款利率的四倍,因此,民间融资的本金以及不超过银行同期贷款利率四倍部分的利息受到法律保护,超过部分则不受法律保护。但高利贷却是被法律所禁止的。

1.5.2 存在基础、借贷目的不同

民间融资存在的基础是社会化的大生产方式,而高利贷存在的基础却是小生产占优势的旧生产方式。民间融资主要用于生产,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高利贷则主要用于生活性消费,与生产没有密切关系。

1.5.3 对经济的作用不同

民间融资可以优化资源配置,调整经济结构,节约交易成本,保证社会大生产的顺利进行。高利贷的借贷对象主要是仅用于维持简单生产的小生产者,它具有资本剥削的性质,对生产的促进作用小。

2中小企业民间融资的原因分析

2.1中小企业自身原因分析

2.1.1 治理结构不健全。

我国的大多数中小企业没有建立起科学的现代产权制度,多为家族式经营,公司行为不规范,经营机制落后,企业集权化严重,内部沟通不畅,组织僵化,效益低下。投资者权益得不到保障,创业初期很难引入风险投资。

2.1.2 忽视财务管理。

由于多为家族式经营,中小企业的负责人常将企业的财务工作交给自己的亲信去打理,缺少内控机制,增加了财务风险。同时这些财务人员往往缺乏专业性,导致成本失控、报表失实的情况常常发生,这就使得资本的安全度大打折扣。即使有了好的项目,也没有一支精干的队伍去经营,导致技术创新的效率低下,融资能力缺乏,融资成本和风险较高。

2.1.3 规模小、实力弱。

中小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一方面中小企业的产品开发和技术创新会受到资金和能力的限制,使得企业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缺乏核心竞争力,另一方面企业在技术和规模上的劣势使得企业在规模和成本上缺乏优势。在激烈的竞争中难以实施差异化战略和成本领先战略,企业抗风险能力差。

2.1.4 退出机制不健全。

我国现阶段对企业在资本市场上公开发行股票和债券有着严格的条件限制,中小企业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与《公司法》规定的硬性条件相差甚远,由于有限的市场容量以及过高的市场准入条件致使中小企业在创业板上市的愿望落空。能不能安全地将资本从中小企业撤出,也是风险投资家考虑的重要因素,中小企业由于其较高的退出壁垒限制了较多资本的介入。

2.2商业银行原因分析

由于利益导向机制,商业银行的经营策略主要是向实力雄厚、信誉良好的大型企业提供贷款以保证贷款的安全,提高信贷资金收益率。大型国有企业信息披露机制较健全,给商业银行的贷前审查、贷中跟踪检查提供了较大的便利,商业银行能够时刻根据掌握的资料了解贷款的使用情况。这一方面节约了银行的成本,另一方面提高了贷款的安全。安全性、流动性、盈利性是商业银行经营的基本原则,由于信息的不对称性,商业银行在对中小企业的贷前审查中容易产生逆向选择问题,甚至部分企业将资金投向贷款条款以外的业务,致使商业银行遭受道德风险。

2.3金融环境分析

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环境还很不健全,直接融资渠道主要是发行股票和债券,可现行的《公司法》对企业发行股票、债券的要求很高,大多数的中小企业不满足发行的条件,即使部分企业能够发行也因其前景不被投资者看好,很难吸引投资者。中小企业的股票很难达到上市的要求,一方面上市的成本太高,企业必须聘请专业律师和会计审计机构对其进行上市评估,加大了企业的资金压力,另一方即使其股票能够上市,也因其不被投资者看好而带给企业负面影响。从发行债券的角度来说,我国债券发行采取严格的行政审批制度,资信度不高的企业是不能进入债券市场的,因此从整个金融大环境来看,中小企业融资存在很大的困难。

3我国中小企业民间融资存在的问题

3.1非法集资的行为屡禁不止

中小企业进行非法集资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有着正常融资需要的集资活动,集资者由于无法从正规渠道取得资金或者由于认为正规渠道获得资金成本太高而选择非法集资的方式;另一种是无融资需求的集资活动,集资者利用虚假宣传等手段,以高额回报为诱饵向社会非法募集资金,企图以非法集资方式骗取他人资金。

3.2高利贷充斥民间市场

银根的紧缩使得银行不得不把对中小企业的贷款份额挤掉,而投向优质客户。大量中小企业涌向民间融资市场,需求量的激增使民间融资的利率“水涨船高”。不断攀升的民间融资利率加重了中小企业的经营负担,民间融资成了压榨中小企业利润的最强力量。中小企业支付高额利息获得了经营所需资金,虽然解决了燃眉之急,却肩负着重大的财务压力,当难以支付到期债务时,中小企业不得不采取借新债还旧债的方式维持生产,但很多情况下,由于高利贷对经济的巨大伤害性最终使得中小企业归于破产。

3.3引起社会问题

民间融资的法律界限比较模糊,借款手续不规范,对资金链的各个环节都很敏感,一旦某一环节出现问题,极易引发“多米诺骨牌效应”。民间融资还易导致诈骗行为,产生恶劣的社会影响。民间融资是双方当事人自发的行为,双方的权力与义务都没有法律保障,一旦出现纠纷,当事人可能采取非法律的手段去解决问题,容易影响社会治安。随着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采取民间融资方式获得资金,但问题也随之而来,虽然民间融资门槛低、效率高、手续简单,但这些也是它的缺点。借贷双方迅速达成交易,不确定因素很多,易产生“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

3.4法制化的具体实施办法不明确

为促进中小企业发展,2009年9月19日国务院了《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涉及到民间融资的有两处:一个规定主要是为了使闲散的民间资本得到充分的利用,允许民间资本进入金融市场,这为民间融资的法制化奠定了基础;另一个规定是支持与规范小额贷款公司,鼓励有条件的小额贷款公司转变为村镇银行,这也为民间融资找到了另一条渠道。这些规定虽然为民间融资指明了方向,却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民间融资问题,允许民间资本转变为银行资本只是来源上的转变,却没有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便利。

4规范我国中小企业民间融资的措施

4.1确立民间融资的合法地位

要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体系,尽快制定出《民间融资法》赋予民间融资合法的法律地位,明确民间融资的法律性质和法律地位,明确民间融资适用的原则,确立民间融资合同的主要条款,保证民间融资有合理的生存和发展空间。从法律上明确界定非法集资、非法吸收公众存款和正常民间融资的界限,允许中小企业以吸收股本金、内部职工集资等方式融通资金,通过法律手段使民间融资逐步走向规范化、契约化。

4.2引导成熟组织演化为规范的中小商业银行

当前的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一定程度上由于银行业垄断造成的,过分地追逐利益,真正为中小企业服务的银行甚少。因此应积极引导成熟的民间金融组织转化为规范运作、定位于中小企业融资服务的民营金融机构。通过改造现存的成熟的金融组织,或通过合并整合成为地方性的民营商业银行,或通过吸收民营资本改造我国现有的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信用合作社,使之为中小企业服务。

4.3完善监管方式

金融监管机构要充分尊重中小企业融资的灵活性和规律性,要采取有效的方式将其纳入金融监管的范畴中。一种方式是建立金融监测反馈系统,颁布监管指引,充分发挥银监会的金融监管作用,规范中小企业民间融资行为。银监会还应积极与人民银行、保监会、证监会等其他部门的合作,及时掌握中小企业民间融资使用状况,并将所掌握的信息及时公布,让市场公开透明化,增强市场效率。另一种方式是建立民间融资安全的运行环境,充分发挥银监会、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以及公安部门的联合力量,加强对自发形成的民间融资组织的检查,防止不法分子利用民间组织进行洗钱、诈骗等违法行为,要形成安全稳定的金融环境,保障中小企业的利益。

4.4完善民营银行的进出机制

民营银行的建立将会使我国中小企业民间融资的行为更加正式,通过民营银行的进入和退出使中小企业的民间融资行为更为规范化,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监管部门要根据民营银行的特点制定系统的经营法规完善民营银行的进出机制,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出资人及高级管理人员制定严格的信誉标准,对其建立详细的档案并定期审查;二是禁止股东高分红行为,严禁恶意抽逃资本的行为;三是将资本金进行分类,并为每类资本金设置风险系数,时刻关注资本金的安全情况,限制民营银行资本金进入高风险领域进行投资;四是进一步完善民营银行之间的关联交易管理制度,提高对关联交易的识别能力,规范对关联交易的会计核算,避免出现虚增利润或者故意增加亏损的不法行为。

4.5发展民间融资中介组织

4.5.1 信用互助社

这种组织主要是由民间资本发起的互助式信用组织,其资金来源以及借贷对象都只限于该组织内部的成员,基本上不与外界进行资金融通。中小企业可以考虑基于中小企业协会的信用互助社,相互之间筹集资金然后借给急需资金的组织成员。

4.5.2 行业协会

为了给民间融资的双方提供咨询与指导,可以尝试设立民间融资行业协会,加强民间融资行业的自律管理和制度管理,在全行业形成相互监督、互帮互助的融资氛围。该协会应该给予中小企业更多的融资指导,规范其民间融资行为。

4.6完善信用担保体系

民间融资对信用担保要求不高,即使是这样建立完善的信用担保体系仍然有助于中小企业获得民间融资。为完善中小企业的民间融资的担保体系,首先必须完善我国企业的征信体系,将中小企业的财务和业务运营信息一体化管理,做到信息透明化,减少双方的信息不对称;其次应使担保机构的所有形式多样化,不仅要有政府的参与还应有民间联合经营;最后还应发展再担保结构,由政府部门主导该机构,充分分摊风险,降低中小企业民间融资风险。

参考文献:

[1] baike.省略/view/1249649.htm.

[2] 徐慧玲.我国民间融资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中州学刊,2008(1).

[3] 李有星,张传业.民间融资的类型及其法律特征[J].法制与经济,2001(8).

[4] 人民银行南昌中心支行金融研究处课题组.当前民间融资发展状况的调研报告[J].金融与经济,2008(11).

[5] 白晓革,胡俊峰.提升中小企业民间融资能力的策略研究――基于优化企业内部机制的角度[J].企业发展,2010(1).

[6] 甘琪.中小企业民间融资存在的问题及其法律法规――以“珠三角”为例[J].

篇10

构建一个全新的金融体系,已成为浙江破解中小企业“钱荒”的首要任务。在全国率先启动“小额贷款”试点同时,浙江省又推出“股权质押贷款”政策,地方政府、企业也相继推出“救市”措施。力度之大,前所未有。

中小企业“钱荒”

今年年初,台州市椒江区7家规模企业接连倒闭。在宁波爵溪镇,之前为30个世界顶级品牌提供加工服务的企业,已有100多家停产。

短短6个月时间,许多浙江中小企业出现了资金链断裂状况,迫于无奈,只能通过民间借贷的方式来维持发展。在需求急剧放大下,浙江的民间贷款利率一般为银行利率的4倍左右,有的甚至高达10倍以上。在温州方兴担保有限公司董事长方培林看来,大部分企业借高利贷,主要用于短期的资金拆借;如果把高利贷投入生产领域,这无疑等同于“服毒自杀”。

之前,飞跃集团、南望集团资金链断裂,均出现高利贷的传闻。

而在温州,疯狂的高利贷甚至在吞噬老板的生命。7月19日,永嘉瓯北的浙江云光泵阀制造有限公司老板朱吉光,为叶姓朋友担保1000多万元高利贷,因不堪“债主”轮番逼债,在乐清一家宾馆以服毒自尽方式,结束了56岁的生命和24年辛苦打拼的企业。

“能活着就已经不错了,现在是一个‘生存为王’的时期。”温州市烟具行业协会副会长、温州日丰打火机有限公司董事长黄发静感叹说,曾占据全球市场80%份额的温州金属打火机,2003年企业数量还有1000余家,2006年降至600家左右,如今只剩下不到100家,“多年打拼下来的牌子面临消失的危险。”

今年7月份,由浙江省经贸委、中小企业局、外经贸厅、省企业联合会等组成联合调查组,深入台州、温州、杭州等地,走访10多个主要行业和数十家重点企业后,得出的结论是:浙江中小企业生存经营状况“堪忧”。其表现为:产值明显回落,效益大幅下降;出口形势严峻,增速跌入低谷;资金普遍短缺,经营难以为继;生存面临危机,关停并转增多等。

该调查报告还认为,由于资金缺口严重,许多企业出现资金链断裂,同时,由于中小企业大多互相担保,债务链错综复杂。此外,小企业处境艰难,使以往依附大企业、配套协作的产业链正在断裂,一些企业反映:现在是“不生产等死,生产是快死”。

根据报告,中小企业经营、生存的艰难状况已在不同层面引起连锁反应,影响到浙江的工业化进程、就业目标的实现和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由于中小企业盈利空间受挤压,应尽社会责任的能力弱化,加上通胀等影响,一季度浙江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仅增长1.7%、5.4%。

值得关注的是,该调研报告显示,今年浙江省工行、农行、中行、建行新增贷款由2007年的1487.27亿元缩减为1093.69亿元,减少了1/4。

小额贷款“加速”

浙江省政府日前发出通知,要求小额贷款公司试点工作积极、稳定推进,积极缓解小企业和“三农”资金紧张问题,公开、公平、公正地择优选择首批试点主发起人及参股股东,防止个人说了算,防止“暗箱操作”。

与此同时,温州市政府金融办推出《小额贷款公司试点工作材料》(试行),该材料“时间表”称:今年9月至10月,温州首批小额贷款公司经审核、依法注册登记后,正式开展小额贷款业务;明年1月以后,总结试点经验,并根据实际情况,向省政府要求逐步加大在温州推广力度。

近期,温州多数县(市、区)将分别召开会议,审议小额贷款公司主发起人和其他发起人资格,在区县一级政府审核通过之后,小额贷款公司的成立便指日可待。在之前的7月底,永嘉县就在众多申报企业中,确定了两家候选发起企业。

“公司领导对此非常重视。”正泰集团一位不愿具名的部门负责人说,“公司申报小额贷款公司主要基于:看到村镇银行的机会价值;对自己的能力、基础抱有信心;如果获准成经营主体,正泰能够更好地为中小企业、‘三农’发展做好服务。”

同样在杭州,小额贷款公司“牌照”争夺也异常激烈,余杭区近20家企业提出申请,而名额就只有1个;西湖区申报企业达到27家,其中还有2家上市公司。在这场残酷的竞争中,有“金融背景或者有银行入股”的企业在竞争中略有优势。

然而,多种迹象表明,对小额贷款公司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地方政府“意愿”与民间“反应”似乎没有达成共识。

正泰集团这位部门负责人认为,小额贷款公司对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会起到一定作用,“但到底能起到多大作用,目前还不好预测。”温州日丰打火机有限公司董事长黄发静说,“办小额贷款的手续会比较繁琐,而且一般也很难贷到一笔大额资金,如果这样,我会通过民间融资解决资金问题。”

在方培林看来,按照现有关规定,小额贷款公司赢利极为有限,根本敌不过散兵游勇的民间借贷,生存不容乐观。“想通过小额贷款公司来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这作用几乎是微乎其微的。”

构建“组合贷款”

除了备受关注的小额贷款公司外,浙江省还推出了“股权质押贷款”等措施,缓解中小企业的资金紧张问题。在地方,义乌市场推出了“商铺经营权抵押贷款”,杭州成立“小企业成长集合信托债权基金”。在企业互助上,阿里巴巴和银行合作推出“阿里贷款”等。

一张多层面、立体状的浙江式金融体系,在中小企业的“倒逼”下开始形成雏形。

6月下旬,浙江省出台了《公司股权出资登记试行办法》和《股权出质登记暂行办法》。据悉,办法出台仅仅10天,浙江省就办结全省股权出质登记的企业近22家,股权出质数额为16亿股,融资金额近10亿元。

7月15日,由浙江省工商局、浙江银监局与人民银行杭州中心支行联合制定的《浙江省股权质押贷款指导意见》正式实施,公司股东可以作担保向银行申请贷款。根据该意见,在浙江省登记注册的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东人数为200人以下的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可以进行股权出质,即以自有股权向银行申请贷款。

7月中旬,浙江省在宁波召开工业经济分析会,“呼吁民营企业和政府一道迎难而上”。浙江省中小企业局调研员赵仁春还表示,今年省财政已新增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金3000万元,累计达到6500万元。杭州、湖州等市还各设立了规模达5000万元的中小企业扶持资金。

事实上,在这一轮“救市”中,各市地方政府对中小企业率先作出了反应。

今年1月份开始,义乌市场推行“商铺经营权抵押贷款”,凡拥有义乌市场自营商位的市场经营户,都可以用商位使用权质押的形式,在相关金融机构获得资金支持。据了解,之前由于商户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导致“价格昂贵”的商位不能抵押贷款,直接影响了商户的融资状况。

8月底,杭州市西湖区政府与浙江中新力合担保有限公司共同推出的“小企业成长集合信托债权基金”也将公开发行,首期计划发行5000万元,期限为2年。募集资金计划将提供给30家符合要求的小企业使用。

另外,去年11月阿里巴巴和建设银行、工商银行合作推出了“阿里贷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