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记账教学范文

时间:2023-06-06 17:57:4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会计记账教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会计记账教学

篇1

关键词:中职教学 会计基础 快速记账 教学

会计核算贯穿于经济治动的全过程,它是会计最基本的职能。记账、算账、报账是会计执行事后核算职能的主要形式。记账是指在特定对象的经济活动采用一定的记账方法,在账簿中进行登记。

为使中职学校初学会计基础的学生容易读懂,易于理解,并通过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教学,较快掌握记账操作的技能,笔者在多年的会计基础教学中,经过反复实践、总结、探索出一套通俗易懂的快速记账教学法,现分析论述如下。

一、单式记账法和复式记账法

记账方法按记录方式的不同,可分为单式记账法和复式记账法两类。

1.单式记账法

单式记账法是指对发生的经济业务,除了有关债权、债务的现金收付业务以外,只在一个账户中进行记录的记账方法。它不能全面、系统地反映经济业务的来龙去脉,也不能对记账的正确性加以核实检查,故目前已被淘汰。

2.复式记账法

复式记账法,即对发生的每一项经济业务,都要在相互联系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账户中进行记录。如果涉及两个账户,那么计入这两个账户的金额必须相等;如果涉及两个以上的账户,则记入一方账户的金额与记入另一方账户的金额相等。

复式记账法,按记账符号和记账规则的不同,分为借贷记账法、增减记账法和收付记账法三种。我国现行会计制度规定,各行各业一律采用国际通用的借贷记账法。因此在教学中只学习借贷记账法。

二、借贷记账法记账规则

1.用“借”和“贷”作为记账符号

在借贷记账法中,账户的基本结构是把账户分为左右两方,左方称为“借方”,右方称为“贷方”,用以登记增加或减少的金额。在实际工作中,一般用“借”表示资产的增加或负债权益的减少。也就是说,在资产类账户中,用“借”表示增加数,“贷”表示减少数。在负债权益类账户中,用“借”表示减少数,用“贷”表示增加数。

在一定时期内,每个账户的借方和贷方所登记的金额合计数,叫“本期发生额”。借方金额合计数,叫“借方本期发生额”;贷方金额合计数,叫“贷方本期发生额”。在一定时期末结出的账户余额,称为期末余额,用来反映某一账户本期资金增减变动结果。期末余额分为借方余额和贷方余额两种。资产类账户,一般为借方余额;负债权益类账户,一般为贷方余额。其计算公式是:借方期末余额=借方本期发生额-贷方本期发生额;贷方期末余额=贷方期初余额+贷方本期发生额-借方本期发生额。

2.以“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作为记账原则

根据复式记账原理,对每项经济业务都要以相等金额同时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联等的账户中进行登记。记账时,对各项经济业务,一方面记入一个或几个有关账户的借方,另一方面记入一个或几个有关账户的贷方,记入借方账户与贷方账户的数额必然相等,下面举例说明。

例1.用银行存款200,000元购买原材料。属资产类账户,在丁字形账户中,记录如下:

三、借贷记账法运用实例

甲企业8月份发生的经济业务如下:

例2.8月4日将现金30 000元存入银行。

这项业务,现金与银行存款均属资产类账户,银行存款增加记借方,现金减少记贷方,会计分录如下:

借:银行存款 30000

贷:库存现金 30000

例3.8月5日以银行存款500,000元购买乙企业股票50000股,其中包括已宣告发放但尚未支取的股息8,000元。

这项业务,银行存款减少,股票增加,尚未支取股息8000元,应在增加股票内,会计分录如下: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 492000

其他应收款 8000

篇2

关键词: “会计账簿登记” “零距离上岗” 教学策略

现在的企业越来越要求刚毕业的会计人员能够“零距离上岗”。可见在会计教学中应注重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实现“零距离上岗”,即学生毕业进入企业后不再需要专门的上岗培训,直接就可以上岗,从而实现人才培养与上岗就业的零距离。教材上关于分类账簿登记方法仅简单的一句话:会计人员直接根据记载经纪业务的收款凭证、付款凭证、转账凭证逐日逐笔进行登记。学生怎么能从中领悟出登记账簿的具体方法?而会计账簿的登记又是会计人员必须掌握的会计基本技能之一。如何让学生掌握这一基本技能呢?我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出一些关于“会计账簿登记”教学策略。

一、设计“文字+图表+习题”,让学生进行课前预习

预习可以明确新课的重点和难点,发现不懂的问题,在课堂上有针对性地学习,而且有益于培养自学能力,增强创新意识。由此可见预习是很重要的。如何让学生预习会计账簿的登记呢?教师可让学生阅读文字、观察图片、习题测试三种方式结合进行课前预习。

1.文字表达准确,但枯燥难懂。

2.习题能促进学生深入思考会计的基本理论,更好地掌握会计的基本方法与实务技能。

3.在记忆的过程中,借助形象材料形成的无意识记忆,具有深刻、持久的特点。图形、图片可以把形、态等同时作用于学生的感官,使学生的积极思维同时接受多种信息。它以极鲜明的形象性和极高的刺激强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积极思维,加强学生对重要知识的无意注意,为深化学生的记忆注入了兴奋剂。

让学生将文字、图表、习题三者结合起来,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在预习会计账簿登记时把握重点难点。

例:某企业2009年3月初现金日记账余额为500元,银行存款日记账余额为978000元。本月发生下列有关经济业务:

3月1日,职工张三预借差旅费200元,经审核以现金付讫。

文字:“登记会计账簿时,应当将会计凭证日期、编号、业务内容摘要、金额和其他有关资料逐项记入账内,做到数字准确、摘要清楚、登记及时、字迹工整。”每一项会计事项,一方面要记入有关的总账,另一方面要记入该总账所属的明细账。

习题:1.会计账簿的日期栏、凭证的字号、摘要与会计凭证上的日期、凭证的字号、摘要是否相同?

2.账簿记录中的日期,应该填写?摇?摇?摇?摇上的日期;以自制的原始凭证,如收料单、领料单等,作为记账依据的,账簿记录中的日期应按?摇?摇?摇?摇上的日期填列。

学生用上述方法进行预习,明确了新课的重点和难点,带着不懂的问题走进课堂,使得课堂的教学效率得到较大提高。在课堂上,老师还可以让各个小组到讲台上找出不符合账簿登记规则之处。这样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表达能力、合作能力,而且能激发学生的课堂自主探索精神与学习兴趣。另外,学生在预习时会对会计理论感到认识模糊与不理解,我们要鼓励学生在课堂上说说预习时遇到的一些难题。课堂上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有利于老师课堂教学有针对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利用多媒体和黑板同步教学

在很多人眼中,黑板就是教师板书的地方。在黑板上,画图表讲解会计账簿的登记方法,不仅费时费力,而且学生会不清楚重点难点。因此,会计账簿在实践教学中被许多老师遗忘,老师们却忘了黑板也是学生的学习反馈之处。会计多媒体教学,形式多样的多媒体信息符号,给了学生更多的感观刺激,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视、听觉材料,可以满足不同思维方式学生的不同需求。在讲解会计账簿的登记方法时,我们利用多媒体与黑板同步教学,既可充分利用多媒体的容量大、形象直观,又可充分利用黑板来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黑板与多媒体同步如何操作呢?

第一步,利用多媒体演示会计账簿的登记规则、登记方法。

第二步,将全班学生分为两个小组,从每一个小组抽出一位学生到黑板上填写账簿。

例如:在讲解总分类账户与细分类账户平行登记时,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学生可以直观形象地观察到如何根据期初余额表平行登记总分类账与其所属的明细分类帐。

第三步,一边利用多媒体展示各种记账凭证,一边让学生根据记账凭证登记账簿。每一小组上黑板的学生遇到难题可向本小组其他成员求救;每一项内容登记完,各个小组作出总结。黑板上和讲台下的同学填写账簿有错的扣分,总结不完整的扣分;黑板上和讲台下的同学填写账簿正确的加分,总结完整并且正确的加分。

我在采用上述方法进行教学时,碰到这样一个案例:在讲解原材料的总分类账与明细分类账时,刚开始甲小组认为这是很简单的,在讲解的时候,注意力不是很集中。甲组同学在登记账簿时,忘记根据原材料的期初余额表登记总分类账与所属明细分类的期初余额,结果被扣分。接下来在讲解账簿登记方法时,所有的学生注意力都高度集中,生怕错过了什么。黑板上的同学登记完账簿,忘记在记账凭证上注明符号,表明已经登记入账,下面的学生大声地说:“记账凭证上打√。”黑板上的同学一时反应不过来在哪里注明符号,下面有个学生一个箭步跑上去,画上“√”。

利用多媒体和黑板同步教学,不仅增强了学生之间团结合作精神,而且激发了学生课堂学习热情,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三、及时让学生实战模拟登记账簿

通过课前预习,课堂讲解,大部分学生基本能理解登记会计账簿的理论知识。但是仅有理论知识是不够的,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要求会计专业的学生能够“零距离上岗”。要使学生实现“零距离上岗”,就必须让学生实战模拟。在传统会计教学中,通常理论教学在前,而会计模拟实习和技能训练安排在一个学期末或学生即将毕业的时候,理论教学和实践训练从时间上和空间上是分开进行的,造成了理论和实践的脱节,学生不能很好地将所学理论应用于实践。在讲解登记会计账簿之后,我们让学生进行实战模拟。可以通过真实的凭证和账簿,以及财务会计软件,对这部分内容进行实践训练。这就能避免单一讲授理论的枯燥无味,同时能满足学生急于实践的心理。我们可以通过计算机模拟实验课,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应进行仿真教学,即在计算机上模拟经济业务、会计工作流程,模仿账、证、表等各种会计资料,避免教学内容上的交叉重复,并提高专业课的学习质量和学习效率。学生可以边学习理论、边实践操作,整个教学过程生动、直观,身临其境。这种“学”“用”结合的交互式学习环境,会大大地刺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学生仿真模拟登记账簿的时候,我们应该走入到学生中,了解学生还存在那些疑惑,再及时帮助他们解答。

要想让学生毕业后“零距离上岗”,备受企业青睐,我们就必须注重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多进行技能训练。在教学中还要运用各种教学技巧,如:故意停顿、故意出错、注重课堂提问等,调动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梁丽萍.会计实践性教学的现实问题与改革构想[J].南平师专学报,2006,(02).

[2]杨步刚.加强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之我见[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5,(24).

[3]高健.完善会计实验教学模式的几点思考[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7,(05).

篇3

关键词: 会计电算化 期末自动转账 思考

会计电算化是一门综合学科,以培养学生会计信息化方面的实际动手能力为目的,现在大多数高校都采用用友ERP-U8.72财务软件作为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教学软件,以企业相关案例进行实验。在近几年教学中发现,学生对于综合性和前后连贯性很强的一些业务的处理总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其中以自动转账功能的运用最为明显。针对这一问题,本文总结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难点,并找出了问题出现的原因,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

一、会计电算化期末自动转账的意义

期末自动转账是财务软件中一项强大的特殊功能。不同于传统手工转账,而是根据会计期末工作的特点,利用计算机处理数据的优势,将繁琐的期末手工转账转化为信息化自动转账。它的运用更适应现代高节奏的企业财务工作特点,以最简便的方式最大限度地满足企业财务的要求。

二、会计电算化期末自动转账的流程

会计核算期末结账前,有许多成本、费用需要结转,转账分为外部转账和内部转账。外部转账指将其他子系统(如薪资、固定资产、应收应付、存货核算等子系统)生成的凭证转入总账系统中;内部转账是在总账系统内部通过设置凭证模板自动生成的凭证。下面以用友ERP-U872财务软件为例对自动转账的应用进行介绍。

(一)自定义结转

会计月末时,经常需要重复做一些转账业务,比如:结转各种费用、计提折旧、计提借款利息等。自定义转账就是在转账设置时由自己设计一个凭证模板,包括凭证的摘要、借贷方科目、方向及金额计算公式等。

在总账系统中,选择“总账―期末―转账定义―自定义结转”命令,进入“自定义转账设置”窗口,在此设置“计提短期借款利息”的转账凭证。设置成功后,选择“期末―转账生成”命令,单击“确定”按钮,系统自动生成转账凭证,保存后凭证左上角显示“已生成”字样,这是自动转账凭证的标志。

(二)销售成本结转

销售成本结转是月末根据商品销售数量和商品的平均单价计算各类商品销售成本并进行结转。在实际工作中,有些企业商品销售成本的计算比较复杂,特别是企业销售多种商品,又必须分别计算各种商品的销售成本时,若采用销售成本结转功能模块,可以准确、快速地实现销售成本的自动转账。

在总账系统中,选择“总账―期末―转账定义―成本结转”命令,进入“销售成本结转设置”窗口,只要选择库存商品、主营业务收入和主营业务成本三个科目对应的科目编码并单击“确定”按钮即可完成设置,进入“销售成本结转设置”窗口,操作方法与自定义转账生成基本相同,只是转账类型选择“销售成本结转”。

(三)汇兑损益结转

汇兑损益结转用于期末自动计算外币存款、外币现金、外币结算的各项债权债务账户的汇兑损益,并在转账生成中自动生成汇兑损益转账凭证。

在总账系统中,选择“期末--转账定义--汇兑损益”命令,进入“汇兑损益结转设置”窗口,系统列出所有具有外币核算的会计科目。输入“汇兑损益入账科目”,并对需要计算汇兑损益的科目进行选择,单击确定按钮即可。操作方法同上,选择转账类型“汇兑损益结转”和外币币种。

(四)期间损益的结转

期间损益结转是月末将所有损益类科目的余额结转到“本年利润”科目中,以便计算当期经营成果。在会计电算化软件操作中,企业期间损益结转业务原理一致,共性较强,因此软件开发商已在系统内部设计好结转规则,用户只需输入“本年利润”科目的编码,系统即可自动定义该凭证模板。

在总账系统中选择“总账―期末―转账定义―期间损益结转”命令,进入“期间损益结转设置”窗口,选择本年利润科目。转账类型应选择“期间损益结转”。

四、期末结转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在期末自动转账教学过程中,学生进行实验时,由于对转账设置和生成中的一些细节问题不够了解和注意,在实践环节经常出现错误,致使上机操作无法正常进行。现对经常出现的问题及原因分析如下:

(一)自定义结转公式错误

进行自定义结转定义时,需要设置分录公式,学生在操作过程中经常出现“公示设置错误”的提示。这是由于公式理解错误、公式设置格式错误导致的。公式设置作为自定义转账设置的关键环节,就算一点小失误,都会造成自动转账生成的凭证与应得到的正确结果大相径庭。因此,教学过程中应加强对取数函数和不同公示的设置讲解。

(二)销售成本结转无法正常进行

进行销售成本结转设置时,学生在操作过程中集中出现两种错误:一是提示“库存商品科目、商品销售收入科目、商品销售成本科目的科目结构不同”,造成设置不成功;二是提示“收入科目贷方余额>库存科目期末数量余额”,造成无法生成转账凭证。出现上述原因在于“库存商品”、“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这三个科目的结构不相同及期初余额没有录入库存商品的数量。销售成本结转设置要求科目结构必须相同,即所有明细科目一致且都是数量核算,将三个科目增加明细账时可以使用会计科目维护中的“成批复制”功能,它可以准确、快速地实现上述要求。此外,在数量核算下,期初余额中必须录入库存商品数量及手工录入“确认销售收入”的凭证时必须输入产品的销售数量,才能在月末自动生成销售成本结转凭证。

(三)汇兑损益结转数据错误

汇兑损益结转的设置需要两个汇率:记账汇率和调整汇率。月初操作时,在“基础档案--财务--外币设置”中设置记账汇率,月末汇率发生变化,在外币设置处设置调整汇率,调整汇率与记账汇率的差额,即可作汇兑损益凭证。有些同学在汇兑结转时没有数据生成,是调整汇率没录入,到“外币设置”中录入即可。

(四)期间损益转账生成的金额错误

损益转账定义设置正确,生成凭证后发现数据与实际不符,期末转账业务的数据大多来源于账簿,在生成期末转账凭证前必须先将其他业务登记入账。造成错误的原因是在处理期末转账业务前,必须将其他经济业务审核并记账,相关转账凭证才能生成,否则就会导致取数错误。正确的方法是首先将本月填制的所有凭证审核记账,其次生成期间损益结转凭证,这样生成的凭证数据才不会出错。

五、结论

教学过程中期末处理自动转账,可以提高会计系统的工作效率。但在设置和生成过程中不注意数据间的关系和转账生成顺序,会造成凭证无法生成或生成数据错误,影响后续工作顺利进行。在实验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充分了解程序,掌握操作要点,力争全面掌握这一重要功能,进一步提高会计电算化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篇4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6-0271-01

一、教学理念

本课以《国家体育与健康标准》为依据,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究实践能力为核心,以“条幅布”为媒体,以方法为桥梁,培养学生参与竞争意识与创新能力及创造精神,激发学生主动参与体育学习的兴趣,由学生唱主角,让每一位学生都能获得心智的发展,让每一位学生受益一生。因此,设计以“条幅布”为基本教材的一堂体育课。

二、教材与教具的选择

新课程要求教师要从课程实施的“忠实取向”走向“创新取向”,要拓宽课程领域,广集课程资源,注重课程开发。因而我用生活中最常见的“条幅布”为教材,设计了单人造型柔韧模仿操、摆数字、摆算式、单人、双人、多人拔河等活动内容,都是小学生十分喜欢的一种体育活动.在教案的设计上朝着求实、拓宽、探究、创新、教改的思想开展。由于设备简单,不需要很大的场地容易开展,是小学体育教学中较好的内容.通过巧玩“条幅布”能够促进学生上下肢肌肉、关节、韧带和内脏机能的发展,对于发展弹跳力、灵敏、协调性等具有显著作用。

三、学练过程

为了更好的完成教学目标,根据我校的提出的教育改革和学科整合课题,我在体育教学中把音乐、美术、数学等科目都加入到课堂。

准备:

首先,我以英语对话的形式进行课堂常规,大大增加了学生对体育课兴趣。在《运动员进行曲》中,手持“条幅布”于头上进行螺旋跑,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活跃了课堂气氛。然后在《古筝》音乐下跟老师一起完成自编单人造型柔韧模仿操,这套操不仅锻炼了人体的各部位,而且也打破了传统的站立练习的习惯,为上课做好生理和心理准备。

课中:

由于拔河的种类和方法很多,为了使教学更切合实际,根据我校开展的拔河活动情况和学生掌握拔河动作的实际水平。在安排课时,按照由单人——双人——多人拔河等顺序练习拔河的各种方法。使学生的练习由简单逐步到复杂,并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向新的目标挑战。然后让学生充分联想:用“条幅布”我们还可以做什么练习?并练习自己喜欢的内容。

1、让学生进行友伴分组,在“条幅布”上用人体摆数字。同时让学生想一想有关人体摆数字特点、注意事项和一些练习的方法。这样不但使学生掌握了人体摆数字的方法,而且还知到了人体摆数字的有关知识。

2、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学生讨论出在“条幅布”上还可以用人体摆算式,然后找学生演示,再进行分组练习,比比哪组学的快。然后,学生可以选择老师给出不同人体摆算式的方法,也可以自由创编练习,比一比哪组学的快?哪组的跳法最新颖?在教学中,我适当的参加各组的练习,加深了师生的感情,融洽师生关系,使学生在轻松愉快中学习。并让同学将自己的跳法大胆的向其他同学展示。增强其自信心,获得成功的喜悦。通过游戏比赛的形式培养学生良好的团结合作能力。

篇5

【关键词】古筝教学;快速指序;技巧掌握

一、古筝演奏中的快速指序技法

1.快速指序技法的特征

快速指序技法是古筝演奏中相对于传统的八度对称弹奏技法而命名的。这种技法的核心体现在“快速”二字上。快速指序技法旨在突破传统手法中的“八度对称”模式以及“顺逆”关系,以“对称”、“惯性”为理论依据,以各个手指的指序组合为弹奏基础,全面调动各个手指独立进行多关节联合运动的同时,左手进入琴码右侧的演奏区域,全面参与取音,完全担负起与右手同等难度、同样技巧的技法。“快速指序”之所以“快”,是因为启用了传统古筝演奏中极少用到的无名指和小指,一指一音。比如,弹奏一上行四连音,不再使用“食大食大”指法,而用“名中食大”弹奏,多个手指并用、交替承担原来两个、三个手指的工作量,避免了反复使用某个或某几个手指所造成的过度疲劳,便于快速演奏。同时刻意地减少手腕的移位,增加一次移位所能弹奏的音符数,提高效率,提高速度。

2.快速指序技法的应用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现代筝曲创作中,快速指序就被作曲家和演奏者普遍采用,这对于演奏者弹奏古筝的基本功方面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整首曲子追求的演奏效果是在极快的时间内流畅清晰而又层次分明的流露。在实际应用和操作过程中,快速指序技法是多种繁复的高难度动作揉合体现出来的。“轮指”的演奏技巧就是其中之一,在轮指的使用中,需要演奏者协调好除尾指以外的其他四根手指的节奏和速度,注重音律的连贯性,古筝中的轮指技法的运用与琵琶弹奏中的轮指十分相似,单手和双手均可操作,还可以在四个手指兼顾弹奏的过程中,注意发挥拇指的作用,使整部曲子更显圆润丰满。

另外,钢琴弹奏中的一些技巧也可以为古筝中的“轮指”吸收,演奏者可以在演奏时注意调整手指与琴弦的角度的垂直,弹奏的力度最终落在指尖上,巧妙使用惯性的原理来操作,与钢琴还有稍微不同在于,钢琴的演奏是手指直接触及按键,而古筝弹奏时则是通过假指甲触弦,这就从另一层面上反映出古筝弹奏的注意事项较为严谨细致。其中筝曲《云岭音画》的演奏中就有使用双手轮指的片段,音符的流泻给听众呈现出一幅西南少数民族多姿多彩的风俗画卷,不紧引起了人们对大自然的无限遐思和向往之情。还有根据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这一音乐的片断改编的筝曲《打虎上山》的演奏可以说是具有很大难度的,这是将快速指序的弹奏技法与多指按弦、快四点等技巧相揉合。在这部曲子中多处采用“四三二一”的轮指技法,利用四指之间的轮流转换,奏出速度极快且清晰流畅的音符,使乐曲情境交融、层层推进,极富律动感和艺术表现力。除了以上介绍的两首曲目之外,诸如《溟山》、《临安遗恨》等现代筝曲中也一定程度上从不同侧面展现出快速指序技法的应用,十分具有表现力。

3.应用快速指序技法常见问题

演奏在将快速指序技法应用到实际的古筝演奏中的时候经常会出现诸如下列一些小插曲。第一,演奏者手指力度和距离的把握不到位,经常会出现手指离琴弦过高,就容易在演奏时出现手腕跳动的现象,这就要求演奏者手指与琴弦的距离把握上下功夫。第二,因为古筝的演奏是假指甲与筝弦接触,这样就很难把握用力,很容易发生倾斜,这样就对整部曲子的效果产生很大影响。第三,演奏者在轮指的使用上往往出现速度和力度不均衡的现象,这样就造成弹奏起来不够流畅,因此,演奏者须有极强的控制和协调能力,从而使每个手指的灵活性得以充分发挥。

二、正确把握快速指序技法的方法

基于演奏者们在快速指序技法应用中出现的诸多偏差,笔者认为,只有运用科学方法,掌握个中要领,加以扎实训练,才能在实际操作中游刃有余地将快速指序技法应用到古筝演奏中去,获得最佳成效。

1.保持身体的松驰

演奏者在练习快速指序技法时必须掌握一个要领,那就是保持身体的放松,只有使肩、臂、肘、腕的肌肉,充分放松,才能把所有的力量集中到指尖。任何一个部位的紧张,都会影响手指的灵活性和发挥,减弱送往指尖的力度。只有肌肉得到了放松,手指才能被积极调动起来,否则,会以臂为支点影响手腕,进而延伸影响手指,使手臂、手腕、手指全都处于紧张状态,不但会使演奏速度大打折扣,对音色也将产生很大影响。因而,应用快速指序技法时,必须努力使手臂、手腕都达到最为松驰的状态,即大臂放松下垂,小臂自然放平,形成大臂、小臂、手腕稳定统一,力量过渡自然;手指的灵活性得到充分发挥,各手指触弦力量相等、时值平均、音色统一、颗粒性强,才能确保应用快速指序技法的理想效果。

2.加强手指肌能训练

演奏者在进行手指肌能的训练的时候有很多方式可供采纳,比如快四点练习、手指指序练习以及轮指练习。具体来讲,在进行快四点练习时实际上是平衡各手指间的距离以及力度掌握,特别是在拇指的使用上,一定要摆正位置,以免打乱了其他手指的节奏,中指在练习过程中要放松,有下垂感。各个手指指尖发力,在弹奏过程中处于一种较为放松的状态,从而使各指在需要弹奏时有充分的力度,并使触弦动作更具爆发力。而手指指序练习一定要在打好贴弦练习的基础上才能进行训练,否则手指的力度和速度以及控制能力都达不到应有要求。通过这种训练,使手指更加积极主动,前一手指弹弦时,后一手指作好自然下落准备,同时弹同时下落,手指弹弦不间断。四指和二指要进行针对性单独重点训练,因为这两个手指的肌能相对比较弱,训练时注意先慢后快,逐渐加速,力度要均匀,弹出的音色要干净、统一。尤其是轮指训练时,要以指根为支点,指头运动的动作越小,速度才能越快;反之,动作越大,速度就越慢。经过系统训练,手指的主动性得以充分发挥,肌肉得到循序渐进的锻炼,在演奏快速指序时才能得心应手,最终达到甚至超过原有的速度。

3.重视双手配合练习

在应用快速指序技法时,对左、右手的要求是统一的,右手可以操作的动作,左手也必须依据同样的速度、力度以及熟练程度,保质保量地完成演奏任务。因而,练习双手快速技巧时,尤其是针对左手的训练时切忌求快,一定要从基本功抓起,均衡各个手指间的力量,注重对称与惯性。对称即是指弹奏时以腕关节为支点,做一来一回的摆动。而惯性是在保持一种运动趋势的情况下,完成多音、多指的弹奏,然后再进行对称与惯性的转换,使手随时能够调整重心及进行运动方向的转换。对称的技巧掌握十分重要,在二者的转换过程中都是不能忽略的环节。从中国传统美学的角度来讲,大美方圆也即是一种对称,可以说在许多方面都可以应用的。

练习双手快速技巧还要因人而异,根据每个人的不同生理条件,作出相应的训练计划。对于手指肌能较强的人,在强化基本训练的同时,可多向采取综合练习的方法,提高训练效率。例如在弹奏现代曲目《春到湘江》的时候演奏者就可以采用快四点的方法,这一曲目对演奏者关于行板节奏和速度的把握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特别是节奏上,应做到一个“稳”字,同时演奏者可以通过勾、托、抹等快速交替的指序手法进行适当变换调整,以使得这首曲子的演奏,能够尽可能地展现出其独特的旋律意境和思想内容。

三、结语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对文化生活水平的要求不断提高,古筝演奏者们的与时俱进及大胆尝试,使得快速指序技法日渐成为现代筝曲中广泛运用的一种演奏技巧。同时,也将古筝艺术引入到了一个全新的领域和境界,在保持传统声韵美和继承传统演奏技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扬光大了古筝作为指弹类拨弦乐器的技术优势,使其演奏速度和效果得以突破性发展创新,从而在演奏现代新创作品,以及在乐章的构思和表演等方面,给人以情感热烈、酣畅淋漓的特效,值得大力推崇和借鉴引用。

参考文献:

[1]司怡君.如何正确掌握古筝的快速指序技法[J].美与时代(下半月),2011,(04).

[2]包春吟.浅谈古筝演奏的快速掌握技巧[J].成功(教育),2010,(07).

篇6

一、现阶段会计专业实践性教学现状

1、在会计课程的教学计划上,理论性教学课时偏多,会计实践性教学课时比重不足。教育部2000年《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的附件中明确提出:学制三年的实践教学一般不低于教学活动总学时的40%。目前,高职院校传统的理论型教育模式还占居主导地位,在会计专业的教学计划中仍重视理论性教学、轻视实践性教学,会计实践性教学的课程安排所占的比重仍然达不到这一标准,这种格局与会计学科的特点是不相适应的,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实践教学的深度和广度。这种教学计划下的人才培养,根本达不到专业应用技能的培养要求。

2、会计实训资料仿真性差,可操作性不强。大部分学校建有会计手工模拟实训室,但实训资料要么是把某一企业的各项资料毫无遗漏的搬过来,这样的资料并不具备代表性;或者是在教学中教师凭空编织出一些虚假的企业现象或者是业务,不具备真实性。没有真正发挥出电算化培训室的效果来,硬件和软件都跟不上实际需求、在培训中缺少足够的模拟资料、培训过程缺乏系统性和连贯性。这些问题都会影响会计实训教学的效果。

3、“双师型”教师实践能力不强。虽然目前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比重上升,但是大部分是直接由高校的毕业生走向会计教师岗位从事教学工作,然后考取会计职业资格证书获得的“双师”资格,真正有企事业工作经验的老师很少。老师自身就没有参加过会计实践,动手能力较差,无法满足实践性教学的需要。

4、实践教学环节不规范,使得学生所学的实践性技能不全面,难以与实际工作融合。高职院校会计专业设置的主要有课堂实训、课程综合实训、顶岗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课堂实训是对课程某一专题的实训,实训部分的知识前后不连贯,没有系统性;课程综合实训具有系统性,但一般安排在第五学期,学生面临着实习和写论文的压力,实践的效果并不理想;在校外顶岗实习的实训过程中,学生按照实习单位的安排工作,没有完整地完成会计的实训任务,而且由于学生分散,实习指导老师力量不够,导致实习指导流于形式。

二、提高会计专业实践性教学质量的对策

针对目前的现状,提高会计专业实践性教学质量应采取以下对策:

1、改革教学计划,增大实践性教学的课时比例。对于高职教育,坚持理论以“必需、够用”为度,实践性教学在教学计划中应占有较大比重,理论与实践教学课时的比例为3∶7,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参加实践,动手实际操作,使得实践性教学真正落到实处。只有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实践教学的质量。

2、丰富会计实训教学的内容,增强实践教学资料的仿真性。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和国家各项政策的调整,企业的发展和需求也在不断变化,所以,必须要与会计相关准则的改革相适应,对实训资料不断进行修订,使模拟资料体现最新的、现实经济活动中客观存在的经济业务内容,并以尽量真实的原始凭证的形式表现,不作任何文字提示,以增强实践的真实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为学生准备仿真的实训资料,实训用的凭证、账册、表格、图章及各种办公用品应该与企业财会部门使用的一样。同时,必须要保障所选择的资料具有客观性和实效性,能够与企业各个方面的需求相适应。只有如此,才能够真正发挥出仿真实践的效果,才能够达到最终的培训目的。

3、培养、引进有实践技能的高水平师资。学校可以通过组织各种培训、在职进修学习等途径帮助教师提高个人基本素质、更新知识体系。对于没有从事过会计工作的教师,可以选派到会计岗位上实践,在企事业单位挂职工作一年,以克服青年教师从学校到学校、从听课到讲课、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缺陷。同样学校也可以从企事业单位、会计师事务所聘请有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到学校作兼职教师。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必然会提高会计实践性教学质量。

篇7

从实施效果来看,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得以激发,但也存在一定问题:①课程重实践操作,仅靠教师单纯的课上演示效果不理想。②由于课时限制,要求学生在课后完成相关实操,学生自觉性及学习效果无法考察。③由于学生个体性差异,前端出错会影响学习的连续性,成效呈现两极分化。因此,笔者尝试将微课掌上通与翻转课堂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应用于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中,以期解决上述问题,达到优化课堂结构,提升教学效果。

一、基于微课掌上通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1.微课掌上通及其优点

微课掌上通是一个移动学习平台,为中小学老师、学生提供在线作业、公众号、答疑宝、听学宝等学习应用。截止2016年1月,微课掌上通注册用户量已超过540万,浙江、广东、山东、上海等一批省市都已经选择微课掌上通。

微课掌上通的优点主要体现在功能全面上,为家校沟通量身打造的功能包括:班级圈通知、在线布置作业、在线统计查看作业、学习圈分享、文档上传、视频、公众号、成绩单、考勤等。教师可以直接布置作业、分享学生们的课堂表现、发送通知。家长可以随时随地了解孩子的在校情况,接收学校通知、作业、考勤等信息。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通过信息技术手段随时随地学习,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

2.“翻转课堂”及其优点

翻转课堂起源于美国,是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为改变教师的教学模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在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的前提下,以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为目标,实现课堂教学从“知识传授”向“综合素养养成”转变而开展的一种教学改革。简单地说,翻转课堂利用教学视频或其他教学材料在课下向学生传递知识,课堂上师生共同开展协作学习、实践练习等学习活动,进行知识内化。

翻转课堂的优点主要有: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促进者,学生成为学习的认知主体,师生角色发生互换,可有效促进学生成为学习主要承担者,提升学习能力。在师生、生生的交流讨论过程中,增强学生探究问题能力和交流表达能力,教学目标更加注重综合素质的养成,可提升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养成。考核评价贯通整个教学过程,学习反馈及时,考核方式多样,可全面进行学习效果的考察,提升中职生学习的自信。

3.基于微课掌上通的翻转课堂模式

基于微课掌上通的翻转课堂模式是在推广运用微课掌上通的省市地区近年来兴起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结合智慧校园的硬件配置,具有携带方便、在线作业、学习圈讨论、考勤、视频等优势,为翻转课堂的实施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在翻转课堂上,知识传授通过在课前学习教学PPT及微视频完成,而知识内化则在课堂中由教师帮助与同学协助完成。

二、基于微课掌上通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

在翻转课堂教学在各地各校实施过程中形成了一些成功的教学模式,如:美国林地公园高中的“翻转掌握模式”、可汗学院模式、河畔联合学区模式、哈佛大学模式、斯坦福大学的“共同学习”模式,以及我国重庆聚奎中学的“课前四步骤、课中五环节”的操作方案和深圳南山实验教育集体的“三步五环节”教学模式等。通过对美国林地公园高中及深圳南山实验教育集体教学模式的分析与研究,结合会计电算化课程与中职生的实际情况,笔者构建出基于微课掌上通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如表1所示。

三、基于微课掌上通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会计电算化课程中应用

为了进一步探究基于微课掌上通的翻转课程教学模式在具体教学情境中的实施步骤,笔者根据上述构建的教学模式,以会计电算化中典型教学任务――“工资系统初始化”为例,进行了教学实践研究。

1.课前准备

(1)主题PPT的设计与制作――教师

该项目课程的学习主要集中在工资项目定义上,难点是O计项目的计算公式,因此,教学主题PPT主要围绕项目定义操作流程。首先,对“工资项目定义”的要求、学生认知水平和预期的学习障碍,进行知识点及重难点的划分,设定教学主要围绕公式定义中的格式规范、函数运用、校对及数据生成来进行,其中公式的函数组合运用为教学难点。其次,制作课前素本PPT,将内容框架目录化,将部分操作要点截屏制作小视频。登陆微课掌上通电脑版发送,学生均可接收。

(2)制作任务引导文――教师

为提升学生在微课掌上通观看教学PPT和小视频过程中对信息的提取能力,确保学生的学习效果,对本堂课配以任务引导文,让学生边预习边完成任务引导文中的问题,“工资项目定义”的任务引导文主要包括:工资账套初始化内容;工资项目增加、减少、修改;工资项目公式种类;常用函数的格式(重点为IFF函数的格式);公式的校对;数据生成等六个方面。任务引导文编制要保证问题设计要与微课掌上通内容呈现的顺序一致,同时要从易到难,以确保学生的学习针对性和对学习的兴趣。

(3)微课掌上通学习――学生

制作好的微课掌上通资料包括教学主题PPT和操作小视频提前2天通过电脑主控账户上传,学生凭各自手机登录先行在线预习,学生在任务引导文的指导下,明确学习内容,确立微学习目标,有针对性地观看主题PPT与操作小视频,并联系书本内容查证。同时,将完成的任务引导文在手机提交,并将遇到的困惑通过微课掌上通平台直接反馈给教师。

2.课中教学

(1)创设学习情境

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关键点在于教学内容应来自企业实际工作岗位,因此,围绕“工资项目定义”选用企业实际工作中涉及的“依职务、职称确定基本工资”作为学习情境。教师在课程之初用知识迁移法引导学生从工资项目设计讨论引出项目取数公式的设计,确定本次课程教学重点――IFF函数的运用。

(2)个性化任务指导

课程开始之前,教师对于学生反馈的任务引导文进行检查,梳理出共同的问题,同时,将学生个别咨询提出的问题进行汇总。在该过程中,笔者发现学生遇到的问题与预设情况大体相同,主要集中在项目设计的逻辑性与取数公式格式两大方面。课中,教师将两大问题按认知逻辑顺序提出,再引导学生相互交流,分组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解决这两项问题。该做法不仅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点和技能点的理解,而且对于下一个教学环节起到事半功倍之效。

(3)项目实施体验

在实施过程中,为保证实施过程顺利完成,首先,教师引导学生探究了“工资项目定义”实施步骤,同时阐述项目实施要求――学生按提交的资料独立完成基本的范本实操,其次,分组讨论并协同完成IFF函数的公式录入与校对,要求展示成果。教师在整个过程中通过多媒体网络课件监看每组完成过程,并对有需要的小组落场指导,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从实施效果来看,学生操作规范准确,出错率低。

(4)评价反馈

教师根据学生课前的学习情况、课堂的参与情r及项目实施情况进行反馈和评价,全方位地对学生的整体学习情况评价。同时,在课堂交流讨论及项目实施两个环节中采用自评、互评和师评三方面进行考核。

3.课后巩固和延伸

课后,笔者在微课掌上通延伸性实践项目“工资项目日常调整业务”,并将任务指导性材料于微课掌上通平台,要求学生梳理该项目基本逻辑顺序与流程,为后续课程开展助力。

四、基于微课掌上通的会计电算化课程翻转课堂的实施效果分析

1.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多次的教学实践,在会计电算化课程上开展基于微课掌上通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受到了学生的喜欢,在课前学习中,本课的PPT以信息技术呈现在每位学生的手机上,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微课掌上通相关的小视频操作过程清晰明了,便于学生观察学习,降低了学习难度,提高了学习自信。其次,学生课前的在线学习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弥补了学生个体学习进度的差异,一定程度确保了学习效果。课上,分组共同协作解决问题,弱化了教师的主导地位,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喜欢这种课堂教学模式。

2.优化了课堂结构

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学生在课外使用手机通过微课掌上通主动预习,在课堂上交流讨论进行知识的内化和建构,学生积极在课前预习,向教师甚至同学提出质疑,学生互动、师生互动的时间增加了,教师和学生可以有充分的时间进行内化知识的课堂活动。学生变成主动学习者,教师的角色变成引导者、助学者。

3.提升了教学效果

通过教学实践的成功尝试,笔者先后在会计电算化其他章节尝试了该种教学模式,结果显示,2013级和2014级立信事务所专班会计从业资格考证通过率达到100%,高出同期社会平均水平五十多个百分点,印证了基于微课掌上通的翻转课堂模式应用于会计电算化课程的可操作性和实效性。

篇8

记账凭证的作用在于对多种多样格式繁杂的原始凭证的归类与整理,即将发生的经济业务所确定使用的会计科目,运用复式记账的理论编制成会计分录,作为下一步登记账簿的依据。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是会计核算工作的开始,因此如何选择记账凭证格式、怎样填制记账凭证就显的格外重要。现所有的基础会计教材中,均介绍专用记账凭证格式和填写方法,就专用记账凭证的填制,需要分银行存款收款凭证、银行存款付款凭证、现金收款凭证、现金付款凭证及转账凭证,且要分别进行编号,登记总分类账簿时,甚至还要编制汇总收款凭证、汇总付款凭证及汇总转账凭证。从反映经济业务的详尽程度来看,似乎很细致,但纵观企业、事业单位的生产经营过程,资金及资金运动贯穿会计核算的始终,是个完整的过程,如果采用专用记账对其进行记录,即将现金、银行存款及其他经济业务分别记录,主观上将连续的经济业务分为了三部分,其对应关系也显得模糊,凭证的装订也有难度。而在实际工作中,特别是如今采用微机记账的单位居多,专用记账凭证(收、付、转记账凭证)已明显落后,取而代之的是通用记账凭证。通用记账凭证的格式清晰合理,对发生的经济业务填制记账凭证时可统一编号,就手工记账而言,登记账簿时也不易漏记。对初学者来说更容易掌握,实用性强、操作简便。因此笔者认为在编写教材和制作教学课件时,结合实用与便捷考虑,应将“专用记账凭证”的相关内容予以删减,统一记账凭证,以减少多类记账凭证并存而干扰学生的学习,使初学者有更多的时间专注学习掌握社会实践中普遍使用的记账凭证知识,让复杂的事物简单化。

二、删除普通日记账凭证,直接介绍三栏式特种日记账

日记账又称序时账,按其记录的经济业务内容不同又分为普通日记账和特种日记账。但现行的教材中所介绍的普通日记账陈旧过时,已不适应实际的需要,因而有必要对日记账这部分内容进行更新。

1普通日记账应删除普通日记账是对全部经济业务,按照时间发生的先后顺序,在普通日记账里编制会计分录,作为登记总分类账和明细分类账的根据。在这种会计核算形式下,普通日记账代替了记账凭证。在现实的工作实践中,已没有单位对已发生的经济业务使用普通日记账来记录。因为普通日记账没有起到分门别类进行核算的作用,只是一个流水账的记录形式,而且普通日记账又不能完全替代记账凭证而存在,它只是一个会计发展过程中的过渡性产物。随着现代经济的不断发展,普通日记账本身作为经济业务发生以后记录的会计资料,其最大缺陷是对原始凭证的保存难度很大。因为采用普通日记账是在账簿中编制会计分录,要求原始凭证单独装订,容易造成会计记账依据的丢失,并且对会计对账、审计及查账都带来一定的难度。普通日记账的另一个缺点是作为订本式账簿,不便于分工记账。而采用会计凭证编制会计分录,其对应的原始凭证可及时粘贴到记账凭证的背面,依据其登记明细分类账簿时,也可直接依据记账凭证及后附的原始凭证登记,即方便又能进行记账凭证与原始凭证的相关内容核对一次,以减少记录、记账过程中的差错。当这种会计工作流程完全可以替代普通日记账,并又优于普通日记账的记账形式时,普通日记账就失去了存在的必要[3]。另外,此方法在实际工作中已不采用,那么,作为一个过时了的记账形式,完全可以在教学中删除。

2特种日记账的删减实际工作中的特种日记账一般专指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其格式也都选择“借、贷、余”三栏式。此三栏式的特种日记账,格式清晰、内容简洁且准确、登记容易、结账方便、适用性强,对初学者也容易掌握,有利于教学,更便于实际操作,并且已在实际工作中全面实行。反观多栏式特种日记账,登记时分“现金收入日记账”、“现金支出日记账”、“银行存款收入日记账”、“银行存款支出日记账”,对货币资金收付业务的处理是在不同的账簿中登记,余额的处理需将“支出合计”从“支出日记账”过账到“收入日记账”的“支出栏”内,再结出当日余额,看似分类较细,但对登记账簿及对账比较繁琐、复杂,对初学者来说难度较大、实用性较差,并且在实际工作中也很少被采用。笔者认为,为统一会计核算,规范日记账管理,对多栏式特种日记账内容可以删除,使特种日记账能完全统一起来,有利于教学,有利于实际操作,有利于统计工作,更有利于现金及银行存款的管理工作。

三、结论

篇9

(一)情景式教学法的内涵

实验心理学家赤瑞特拉(Treicher)发现:人们一般能记住阅读内容的10%,记住听到内容的20%,记住看到内容的30%,记住听到和看到内容的50%,记住所说内容的70%,亲身经历可以记住知识的80%,教授他人可以记住知识的90%。在此基础上,教育工作者渐渐探索情景式教学方法的应用。情景式教学法又称为情境式教学法,是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实物、图片、视频、声音等手段创设形象生动的具体场景,直观地呈现给学生,以增强他们的感性体验,从而使他们理解抽象知识或掌握复杂技能的一种教学方法。基于情景式教学法的教学,需要教师在课前准备好与教学相关的场景,这些场景包括如教学器具、相关知识点的背景素材、案例、图片、视频等,也可以在教学前联系好实地场所,带领学生体验实地场所的情景、操作实际工作的设备,以直观地理解和感悟场景,形成必要的知识镜像。通过教师对知识启发、引申和归纳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以找到答案,理解知识点,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和独立思辨的良好习惯。

(二)独立学院学生的特点

独立学院学生往往是我国高考独木桥上的“战败者”。经过我们的观察总结,独立学院学生在传统考试和学习过程中表现出基础知识不扎实、学习兴趣持久性弱、学习自律性较差、独立学习习惯不好等问题,但天生我材必有用,他们在传统课堂学习之外表现出兴趣多样性、性格外向化、人际沟通和交往能力强、乐于动手操作、具有一定的文艺特长等优点。

(三)情景式教学法与独立学院教学的结合

结合独立学院学生的特点,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对独立学院的学生,如果以传统教师主讲的方法进行教学,课堂效果不理想。采用情景式教学法,通过各种“情景”的方式,将课堂教学目标对应的知识点在课堂前部分展现,将教师讲授为主转变为学生参与为主,教师由“讲授”的角色变为“教练”的角色,带领学生体验和感受实际工作等场景,以“动手练”来体会技能,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通过设置场景、各种角色扮演、实物展示、案例研讨、虚拟工作目标驱动等具有情景式教学法特点的教学设计,能有效地改善学生对课堂的参与性,激发和提高他们对课堂的兴趣,能较好地完成教学过程,达到教学目标。

(四)情景式教学法在独立学院应用的评价

对学生采用无记名方式问卷调查,结合独立学院教学评估系统的结果分析表明,运用情景式教学法后,学生对课堂设计的满意度、学习的自觉性、过程的积极性指标上,均比非情景式教学法对照组的评价高。情景式教学法在“基础会计学”课程考核采用非闭卷技能操作过程和结果评价,运用项目组编写的情景式教学实训教材,针对建账、记账、审核、报表编制、装订凭证的等业务单元逐项考核,结果表明,学生对原理掌握程度、操作规范性、过程参与度方面表现较突出。

二、在“基础会计学”课程中运用情景式教学法的过程

(一)教师“双备”,按教学目标设置情景

情景式教学法脱离不了情景,要求教师教学前结合情景式教学法,对“备学生”和“备课”的“双备”要求做好情景设置。此类情景包括与教学目标相关的场所、人物、事件、器具等。教师要提前准备好适合的教学场地、案例、故事、PPT素材、教学器具、人物、角色等。针对“基础会计学”教学,教师所展现的情景要能和学生生活经历相关,以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共鸣。

(二)教师引导学生进入情景,启发学生思考

教师通过与学生日常生活的经历、社会新闻事件、案例、道具、人物角色设计等,在课堂前部分进行背景的铺垫,引导学生进入情景。以“基础会计学”课程的“记账方法”定义和分类为例,通过设置情景,引发学生思考和探讨,目的是归纳出记账方法的概念,进一步引导学生理解“交易和事项”“单式记账法”和“复式记账法”的含义和差别。具体过程如下:1.情景设置一。课前联系某学生由其准备家庭某月份日常开支记录情况,或由学生准备其在校期间的生活学习开支记录。步骤一教师请学生介绍其家庭或其个人某月一定时期收支的记账情况,展示记账用的实物及具体内容。假设,学生甲提出其个人9月1日—9月10日的收支记录为:收到父母给的学费5000元,生活费2000元,学费5000全部交给了学校,饭卡充值了500元,买东西花费了400元,截至9月10日,学生甲的银行卡里有1000元,手中有现金100元。步骤二教师提出问题:从学生甲的介绍中,我们可以得到什么信息?学生甲所采用的这种方法有哪些元素?这个方法有什么特点?步骤三教师归纳学生的回答,得出记账方法的概念,即运用一定的记账符号与规则,对经济业务进行记录的方式。2.情景设置二。教师请学生都拿出手机,现场上网下载一个记账手机APP,要求学生就“步骤一”中的日常开支在手机上进行记录。步骤四教师提出问题:使用时兴的网络记账手机APP和学生甲个人所采用的记账方法,二者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讨论归纳出:二者都是一种记账方法,只是采用的介质和工具不同。步骤五教师进一步总结:上述记账方法仅设置了部分账户,反映了该学生收到款项和开支款项的交易,该方法是单式记账法,即通过设置部分账户,记录交易涉及的资金变化的一个方面。3.情景设置三。在学生甲前述的基础上,假设9月10日,学生甲从银行ATM上取款200元,准备9月11日交班费。步骤六教师提出问题:对学生甲9月10日从银行取款的这笔业务,需要记账吗?引导学生讨论该业务的性质,并归纳得出“交易”“事项”的概念和区别:“交易”与“事项”都是“经济业务”,但“交易”是指发生在两个不同会计主体之间的价值转移,如购买产品、销售产品等。“事项”范围更广泛,“事项”不仅指发生在不同的会计主体之间,像“交易”,也发生在一个会计主体内部各部门之间,如企业的生产车间到仓库领用原材料等。“事项”包括了“交易”,“交易”只是会计主体的一种外部“事项”。步骤七教师提问:会计记账的对象是会计主体的“交易”,还是“事项”?引导学生进行探讨“交易”和“事项”是否该记账。教师总结:如果仅记录“交易”不记录“事项”,则会计主体的经济业务信息不完整,所以会计应该记账的业务是会计主体的“交易”和“事项”。步骤八教师归纳:针对学生甲9月10日从银行取款的事项,需要记账。继续提问:如通过前述的记账方法,应该如何记账呢?教师引导学生在纸面或手机APP上进行操作,并当场展示其操作结果供学生讨论。步骤九教师在前述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提出“复式记账法”的做法,引导学生对“单式记账法”和“复式记账法”做比较。教师最后总结:复式记账法是对一笔“交易”或“事项”涉及资金变化的两个方面进行记录,不仅对外的“交易”需要记录,对内的“事项”也需要记录,而且可以根据记录检验其正确性。4.情景设置四。教师在课堂上展示由纸质记账凭证记录的会计分录和账簿记录,同时,在多媒体设备上演示。教师介绍:今后会计的工作都是采用“复式记账法”,通过记账凭证、会计账簿来记录“经济业务”,这是会计记账的主要“工具”。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会计核算逐步实现会计信息化。

(三)教师归纳知识点

教师在完成上述步骤后,对课堂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归纳阐述“记账方法”“交易”“事项”“单式记账法”“复式记账法”的概念,并比较“交易”和“事项”的差别,归纳会计记账工作需要记录“交易”和“事项”的要求,对比“单式记账法”和“复式记账法”,得出二者的优缺点。

三、应用情景式教学法需注意的问题

(一)情景式教学法的教学设计要与教学内容相符合

情景式教学法只是一种教学方法,在运用它进行教学设计时,不能“舍本逐末”,为了方法而偏离教学目标。需要根据教学目标设计教学环节,情景营造要与学生的认知相符,并能直观、形象地展示,以激发其参与积极性;情景选择需要和课程知识点的形成有密切关系,以利于教师在课堂上呈现知识的递进关系,得到学生的充分参与和理解。

(二)情景式教学法要求教师带着“真情”去营造场景

要实现情景式教学法取得良好的课堂效果,需要教师带着“真情”对待课堂。教师在课外要做大量的素材收集和准备,细心留意身边的素材,有针对性地探寻企事业单位在会计工作中的实际做法。掌握学生最关心的热点话题,了解学生的兴趣,结合知识点精心运用素材、场地,将热点、兴趣等融入到情景中来,营造良好的教学“情景”。

(三)改善教学条件以适应情景式教学法的需要

在“基础会计学”课程中应用情景式教学法,首先需要将大班教学分散成小班制,方便教师和学生的互动。其次,为展示会计工作需要的场景和实物资料,需要有多媒体教学设施。第三,为便于学生校内操作,可运用模拟工作场景开展教学,这需要有全套会计工作业务所需的实物资料、器具和财务教学软件做配套。最后,为更加贴近真实工作情景,可以穿插着将一些教学场所安排在大学生创业基地等校内公司进行,有条件的地方,可以组织学生实地参观企业的会计工作场所。

(四)运用情景式教学法要求教师定位为“教练”

情景式教学法要求教师从“讲授”转向“教练”的角色,对教师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不仅需要了解学生的兴趣、企事业单位在会计工作上的具体做法,还需要结合知识点营造情景,掌握激发学生积极参与课堂的技能,掌控课程整体进度与知识衔接的关系,是兼作“导演”和“演员”于一体的“教练”。教师的“教练”角色要以学生为课堂主体,但又不能失去指导作用,以保证教学的整体质量。

(五)要兼顾课堂效率和公平之间的平衡

篇10

[关键词] 会计课程 生本教学法 中职教育

一、生本教学法概念辨析

生本教学法教学的基本含义在于,强调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中心,教师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与协调者,让学生独立地获取信息、独立地制订计划、独立地实施计划、独立地评估计划,使学生在自己“动手”的实践中,掌握职业技能、习得专业知识,从而构建属于自己的经验、知识或能力体系。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不定型的活动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使学生主动地使用脑、心、手进行学习与思考。

二、生本教学法在会计专业财会教学中的应用

1.教师示范教学

(1)“人――机”结合示范教学

多媒体教学等现代教育手段的引入,丰富了会计教学的手段。会计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会计工作的一些具体任务告诉学生,组织学生讨论要完成这些任务需要进行哪些操作,并要求学生将自己的想法付诸实施,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在此基础上,教师再借助多媒体技术以声音图像的方式示范正确的会计核算过程,由学生自行比较学习。

(2)“总――分”结合示范教学

人的认知总是伴随着从外部到内部,从简单到复杂的规律。会计教学过程中,首要问题是如何处理会计业务,给学生以宏观印象;其次,按照内在步骤分步操作,并要把握住主次,对于重要的或者容易出错的环节,要重点理解,重复训练,直至熟练掌握,在分步完成以后,再进行整体的练习,以融会贯通操作技能。如会计凭证装订示范中,引导学生独立地从打孔――穿线――打结――包装――签字盖章一步一步操作完成,这个过程中随时启发学生发现问题,对于其中的打结等关键步骤应该重点提醒,分步动作完成后,再进行整体操作。

(3)“正――误”结合示范教学

动作技能正确,操作规范科学是示范教学的基本要求,但不排除示范教学错误的操作,错误操作的示范教学如能适当应用,将能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来强化相关技能。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有意识的收集学生在操作中的错误范例,并集中进行错误示范,让学生自行讨论错误在哪里,为什么是错误的,教师再进行小结,共同得出正确的结果。这样让学生感觉这些错误原来很可能就发生在自己的身边,甚至就发生在自己的身上,从而不仅能让学生有更多的认同感,更能让学生提高警惕,引以为戒。如在示范会计记账凭证的填写过程中,教师收集学生填写的存在问题的错误凭证加以展示,让学生找出错误的地方,加以修改,以巩固记账凭证的正确填写要求。

2.学生模拟教学

(1)参与性模拟实践

会计知识和技能的实践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示范的许多时候都会采用分步骤来开展示范教学工作,对于重点步骤必须采取重点讲解,以引起学生的注意,教师的示范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掌握操作要领,所以教师实践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教师的示范和学生的模拟实践同步进行,教师示范一步学生模拟实践一步,随着教师示范教学工作的完成,学生模拟示范实践学习也完成了。

(2)自主性模拟实践

在会计学科实践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在教师示范的带领下一步一步的参与实践,逐步掌握教师所演示的动作要领。但是学生模仿实践的是分解步骤,要促进学生真正掌握实践知识和技能,还必须把这些分解动作贯穿起来,融会贯通。因此,学生在参与实践以后自己进行自主实践可以称得上“强化剂”,使学生把这些知识和技能转化到自己的知识体系中。

3.岗位轮换教学,加强合作意识

会计要和数字打交道,更要和人打交道。会计是一个综合性的岗位群,由会计主管、制单员、出纳员、记账员等若干个岗位组成,这些岗位之间相互牵制又是相互配合形成一个财务核算系统。在会计实践教学过程中突破“一人财务部”的模式,采用岗位轮换的实践教学策略,不仅能够促使学生摆脱既是出纳又是会计,既是制单员又是会计主管的尴尬处境,也能够让其能明白凭证和账簿的传递过程、岗位之间的配合以及工作岗位间的相容性。岗位轮换教学的本质是一种合作学习的形式,通过岗位之间的轮换共同合作,能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这个过程可以通过以下两种方法实现。

(1)角色扮演教学

会计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特点把学生分成若干组,每组构成一个财务部,分别扮演会计主管、制单员、出纳员、记账员等不同会计角色,开展审核原始凭证、填写记账凭证、登记会计账簿、编制会计报表等会计核算工作,使学生通过岗位角色的扮演,明确各自岗位的职责,了解会计核算的流程,培养协同合作能力,能达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自由组合成小型财务部,开展分组实践学习,每个小组由五位同学组成,分别扮演会计主管、制单员、出纳员、记账员甲和记账员乙等五个角色,按照记账凭证核算程序要求学习审核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以及编制会计报表等业务操作流程。具体操作为:会计主管对原始凭证的合法性、合理性和有效性进行审核,确认无误后传递给制单员;制单员根据经济业务性质,编制相应的记账凭证;出纳员根据制单员传递的收款凭证和付款凭证登记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记账员甲根据出纳员传递的收、付款凭证以及制单员传递的转账凭证登记相关的明细分类账;记账员乙根据记账员甲传递的各种记账凭证登记总分类账;会计主管将现金、银行存款日记账和明细分类账分别与总分类账核对,并根据核对无误的有关资料编制财务会计报告。学生通过扮演财务部的相关角色,共同合作完成会计的整个核算程序,领会岗位之间的合作性和牵制性。

(2)岗位轮换

为了完成实践教学目标,需要进行岗位轮换,小组中的每一个成员必须依次扮演5个角色,通过5轮轮换,使得每一个同学都能将所有实践内容尝试一次,从而完整地体会到会计工作中的岗位职责和内容,并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精神。

三、生本教学法教学的意义

综上所述,在生本教学法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核心、主导地位,始终是积极、主动的活动者,教师处于咨询、辅助的地位,在学生请求帮助时,提供中肯的意见和建议。组织这样的教学,教师要注重吸取传统教学的长处,既不能忽略学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又要与学生平等交往,还要在教师之间开展跨学科的协作,与社会人士进行合作,才能防止由于单一学科或职业背景而造成对学生学习活动的片面影响,从而帮助学生建构一个系统全面的知识框架,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科研能力和实践技能也能够得到相应的提高。

参考文献:

[1]赖平生.生本教学法教学法探讨[J].各界(科技与教育),20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