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音乐学习材料范文
时间:2023-03-21 10:06:5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学校音乐学习材料,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论文摘要:自我效能实际上是指人们对成功实施达成特定目标所需行动过程的能力的预期、感知、信心或信念。新课程标准下,对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学生学习自我效能感的培养,能有效帮助学生做好未来职业规划,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助于培养符合新时代要求的新型音乐教育人才。
班杜拉对自我效能现象的发现及其理论的建构备受心理学家及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大量的研究表明,自我效能在人类个体和集体活动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当代教育尤其强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自我效能理论在这一目标的实现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该理论一经提出就被运用到教育当中。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和扩大,如何提高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学生的学习自我效能,使其能够正确认识课程改革新要求,做好未来职业生涯规划及就业准备,是值得关注和深入探讨的问题。
一、班杜拉的自我效能理论
自我效能的概念最早是由美国社会学习心理学家班杜拉于1977年在《自我效能:关于行为变化的综合理论》一文中首次提出。
自我效能实际上是指人们对成功实施达成特定目标所需行动过程的能力的预期、感知、信心或信念。理论上,自我效能具有四层含义:⑴自我效能是个体对其能做什么的行为能力的主观判断和评估;⑵自我效能是个体整合其各种能力信息的自我生成能力;⑶自我效能具有领域特殊性,即个体对完成不同的任务,或达成不同的特定目标,其自我效能判断会有所不同;⑷自我效能形成后最终会成为个体的一种内在自我信念。
班杜拉认为,人们通过各种不同的信息源获得关于自身才智和能力的信息进而形成自我效能。自我效能的信息源主要包括⑴作为个人能力指标的亲历的掌握性经验;⑵通过能力传递以及与他人比较而改变效能信念的替代性经验;⑶使个体知道自己拥有某些能力的言语说服;⑷人们在一定程度上用以判断自己能力、力量或技能状况的生理和情绪状态。
学生自我效能只是对学生完成有关活动任务的自我效能的笼统的、概括的称谓。学业自我效能就是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对自己的学习和作业能力的主观评价。影响学生自我效能形成和发展的因素,除了班杜拉提出的四种效能信息来源之外,还有一些非常具体的影响因素。包括:⑴目标设立:学生设立了目标或赋予了目标,就可能经历实现目标的自我效能感,做出尝试实现的承诺,积极参加他们认为会实现目标的各种活动。⑵信息加工:对学业材料的认知加工影响着学生的自我效能,因为在完成学习任务,进行材料的信息加工过程中,他们会获得有关自己学习情况的信息。⑶榜样:在学校情境中,学生是从同伴和教师那儿获取替代性自我效能信息,榜样在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发展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⑷反馈: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实证研究都已证明,反馈是影响学生自我效能的重要方式。⑸奖赏:奖赏实际上是一种外部强化,具有信息性和动机激发性。班杜拉指出,在个体掌握了某些知识和技能,显示出自己有能力时,外部强化的恰当运用有助于自我效能感的建立。
二、新课程标准的新要求
中小学音乐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对中小学音乐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高师音乐专业教学改革便应运而生。新课程标准下,高等师范院校音乐教育专业主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音乐教育专业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能力,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具备一定教育教学研究能力的高素质的,适应中小学音乐教学发展要求的音乐教育工作者。
高等师范音乐教育专业学生应具备坚实的专业理论基础,高超的专业技术、精湛的教学技能,由此才能胜任中小学音乐教育教学的发展。高等师范院校音乐教育是教师教育、职业教育,是培养中小学音乐教师的教育,学生将以教师为职业,并为此接受一系列的相关教育;是审美教育,因为音乐教育“以审美为核心”,审美贯穿于整个音乐教育过程;是创新教育,音乐教育是促进人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发展的教育,通过音乐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是人文教育,音乐学科是人文学科的一个重要门类,注重人类精神和人类道德的培养,是审美能力与完善人格并重的教育;是终身教育,音乐是陪伴人一生的学科,音乐教育专业是人类终身教育的基石,是终身热爱、学习、传授音乐的坚实基础。
高师音乐教育应当坚持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教学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学生个性发展;重视学生音乐实践,鼓励其音乐创造能力的发展;突出音乐专业特点,加强师范教育,提倡学科综合;立足于民族音乐,理解多元文化;紧跟社会发展,注重学科发展的教学理念,培养基础知识扎实、知识面宽、适应性广的一专多能型教育人才。
三、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学生学习自我效能感的培养
1.正确理解新课标要求,设立正确、适度的学习目标
新课程标准提出,高师音乐教育专业主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音乐教育专业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能力,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一定教育教学研究能力的高素质的,适应中、小学音乐教学发展要求的音乐教育工作者。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学生,较长远的学习目标是学好各项专业技能,成为未来合格的中小学音乐教师。他们所受的是职业教育,他们是学习者,也是未来的参与者。为了让学生尽早地进入教师角色,就必须在高师学习阶段让他们尽早地理解新课程标准的精神与内容,了解中小学课程改革的现状和新课程标准对中小学音乐教师的新要求,帮助其做好未来职业规划。在此基础上,设立正确、适度的长期学习目标,为成为合格的中小学音乐教师做好一切准备,全面发展自身各项能力,逐步达到中小学新课标要求,有效地提高学习自我效能感。
长远目标不能及时地为学生当前的学习行为提供有效的刺激和引导,近期目标将长远目标分成若干较容易实现的阶段性目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观察近期学习目标逐步达成,体验成功的喜悦,达到自我强化的效果。这有助于学生发现自己逐步变得有职业技能,离长远目标越来越近,从而增强其音乐学习自我效能感。
2.对个人能力的准确定位
个体在身心发展、知识背景、学习能力等方面存在着千差万别。学生对自身已掌握哪些专业技能、音乐学习的能力如何,自身的优劣势是什么,必须要有一个客观、正确的认识,这对于提高学生自我效能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新课程标准下,高师音乐教育是终身教育,音乐教育专业学生必须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而自主学习显得尤为重要。“那些认为自己在理解材料时要经历巨大困难的学生较容易产生较低的学习材料的自我效能感,而那些觉得自己有能力应对材料信息加工的要求的学生就觉得自己是有效验的。”1在清醒认识自身能力的前提下,在专业学习过程中学会运用一定学习策略,提高理解学习材料的能力,将有助于提高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判断,促进学习动机的发展。
3.积极向上、成熟乐观的学习态度
情绪也是影响个体效能判断的一个重要因素。积极情绪能够增强自我效能直觉,而消极情绪则反之,引发的情绪强度越大,对效能信念的影响越大。音乐学生的学习态度对自我效能感有重要作用。新课程标准下,中学音乐课程三维目标之一“情感、态度、价值观”,要使学生达到这一目标,准音乐教师在专业学习中首先要有所体验。帮助音乐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学习观,为学生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培养师生团队合作、友爱关怀的协作精神,用积极的态度去应对学习、生活、就业的压力,从而不断促进学习发展,提高学习自我效能,形成良性循环。在未来的音乐教师职业生涯中,将自身所学所感所想传递给学生,从而达到新课标的新要求。
4.树立良好的学习榜样
“成功的榜样示范能向学生传达出他们有能力,并能激发他们去进行尝试活动;而观察到失败,则可能降低学生的自我效能感,组织学生活动。”2在学习过程中,成功案例总是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由此产生正确的学习动机来引导学习过程,得到较好的学习效果。远至中外为人类留下宝贵遗产的伟大人物,小到身边的老师、同学,他们的成功经验,行为中体现出的闪光信念,专业学习中的优秀品质等等,都可以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榜样的自我效能影响着学生,从而激发其积极的学习自我效能感。
音乐学习近期目标的达成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自我效能感,推动其对长远学习目标的完成。因此,音乐学生自身也可以成为榜样,对自身能力的肯定,可以有效促进学生逐步地完成各阶段学习目标,取得更大的学业成就。
5.及时、恰当的学习反馈和积极归因
反馈是影响学生学习自我效能的重要方式。“……归因反馈的方式和时间很重要。将学习成功归因于机遇,或将学习失败归因于能力不足,都会降低自我效能感,而将学习的成功归因于自己的能力和努力,将失败归因于努力不够,都会增强自我效能感。”3在音乐学习过程中,教师针对学习情况,及时、适度、正确地反馈学生是十分必要的。教师的反馈要准确,成功与否要清楚公正,不能含糊其词;学生的自身评价要客观,不能主观臆断。在此基础上,教师能够帮助学生进行成败分析,引导其进行积极归因,给予学生鼓励。而学生则能够对学习成功与否有客观的认识,并能将失败的原因归因于学习方法不得当,没有很好地掌握音乐学习的特殊规律,学习还不够努力刻苦,学习策略还有欠缺等因素,将学习失败的挫败感减小到最低,进而最大限度地提高学习自我效能感。
综上所述,在新课程标准下,提高学习自我效能感对于音乐教育专业学生认清新课程改革的新要求,做好就业准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高师音乐教育要重视学生自我效能的培养,激发学生积极的学习动机,从而实现培养合格的新型中小学音乐教师这一目标。
注释:
1.郭本禹,姜飞月.自我效能理论及其应用.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8,3:109.
2.郭本禹,姜飞月.自我效能理论及其应用.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8,3:111.
3.郭本禹,姜飞月.自我效能理论及其应用.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8,3:112.
参考文献:
[1]A班杜拉.自我效能:控制的实施.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
[2]郭本禹,姜飞月.自我效能理论及其应用.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8.
[3]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指导 方案.
篇2
关键词:农村中学生;音乐素质品格;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3)-09-0303-03
音乐是人类最为古老的一种艺术形式,与人们的言语行为、审美观念和生活情趣等关系密切,一个人的音乐素质品格也会影响其自身的心态和气质,对于中学生来说,更会影响他们一生的发展和成长。近年来,我国中学课程改革不断深入,中学音乐教学的改革也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但是对于农村中学生的音乐素质品格实际情况来说,其总体水平也较低,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重视。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中学生创新能力和审美情趣的重要手段,更是促进中学生们个性全面发展的必由路径。因此,为有效发挥音乐素质教育在培养学生良好道德情操、提高农村中学生道德水准的价值,需要我们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加大农村中学生音乐素质品格教育的工作力度。
一、农村中学生音乐素质品格教育的重要价值
(一)有助于培养学生们良好的音乐审美素养
素质教育提倡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尤其是注重学生们音体美等综合素养的培养,而这其中音乐审美素养是学生全面素质培养的重要内容。在农村中学的音乐课堂教学中,不仅能有效培养学生们视唱练耳和合唱合奏的基本素质,更为重要的是能引导学生们了解音乐教育的发展历史,认识到不同音乐风格流派的代表作品,从而为音乐实践奠定良好的音乐知识基础。农村中学生的音乐课程知识安排中,为有效培养学生们良好的音乐审美素养,可以为学生们提供有关不同民族的音乐发展史和不同民族的音乐文化特色,从多个维度培养学生们的良好音乐审美情趣。这种在音乐人类学、音乐文化学、民族音乐学、音乐美学、音乐教育学、音乐教育心理学等多种学科覆盖下的综合性的音乐学习,有可能会更全面地提高学生的音乐文化素养。
作为农村中学生来说,其接受音乐素养提升的机会相对较少,区域内没有的音乐场所,音乐设施和音乐场地以及音乐活动都比较缺乏,学生们只有在学校中接受音乐教师的素质品格培养。在这种背景下,农村中学的音乐课堂仍然要发挥学生音乐素质品格培养的主阵地,在培养一批批优秀毕业生的过程中也发挥了重要的价值。在音乐新课程改革的推动下,农村中学的音乐课程和培养内容非常广泛,教师对学生们音乐素质培养的层面和水平不断提高。在农村中学的音乐课程目标中,不只是注重音乐课程知识和基础知识的学习,更是上升到了对学生们音乐文化、音乐风格和学生们良好音乐审美情趣的培养目标。
(二)有助于引导学生们主动参与音乐学习
农村中学的音乐课堂,其教学目标不只是教会学生们简单的音乐知识,不只是培养学生们欣赏音乐的能力,更为重要的是其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学生们对生活、对自然、对社会等美的艺术感受能力,更能有助于调动学生们对于较高层次的美的创造力和精神享受。对于音乐界的专家学者来说,音乐作为一种特殊的艺术形式,其本质是一种科学,其内容是一种哲学,其表现是一门艺术,其功能就是教育。这就说明了音乐课堂教学是发挥音乐这门艺术的基本功能价值。音乐可以最深刻、最细腻、最准确地反映人的情感,它不仅是人们精神上的一种宣泄,一种寄托,还能启迪智力,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催人奋发,提高素质。这些内容落实到农村中学的音乐课堂教学中,其实践价值就体现在引导学生们积极主动参与音乐学习,掌握音乐技巧,享受音乐魅力。
我国有着悠久的音乐教育历史传统,以孔子的六艺为例,其把“乐”作为六艺之一,看得出加强音乐学习和音乐教育的重要地位。为提高学生们主动参与音乐学习的意识,需要中学音乐教师不断创新课堂教学方式,并采取各种类型的教学方法,全面展示音乐作品的巨大魅力和震撼力。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音乐学习积极性,才能较好地引导学生们主动参与音乐学习。举例来说,可以在全校中组织班级间的音乐合唱比赛,或者举办音乐知识竞赛或歌曲的接龙等。让学生们由“听众”角色变成“演员”角色,在音乐作品体验中切实领略音乐的魅力。
(三)有助于推动农村中学音乐课堂的教学改革
音乐课程是我国九年义务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内容,也是发展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必备内容。对于农村中学音乐课堂和音乐教师来说,通过实施农村中学生的音乐素质品格培养计划,不仅能提高学生良好的音乐审美情趣,更能形成一种倒逼机制,推动着农村中学音乐课堂的改革和实践,推动着农村中学音乐教师的素质提升和观念转变。根据对部分农村中学音乐教学的考察可知,部分学校对于中学生音乐教学的课程安排并不足,还有部分学校缺乏专门的音乐教师进行音乐课教学,或者在应试教育仍然比较浓的农村地区,部分农村中学的音乐课堂被别的学科教师占用,以便来应付高考,提高升学率。在这种音乐教学背景下,就要求学校和教师们更新教育观念和转变教学理念,高度重视对学生们音乐素质培养的重要价值。
农村中学的音乐课堂是学校课程体系的一个重要部分,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可以与其他学科有机结合,相互促进。比如音乐课堂与语文课堂的良好关系,语文课中的诗经、乐府、唐诗、宋词、明曲等内容都与音乐有关,而且都是可以拿来歌唱的。所以,在语文的课堂教学中,当需要提高学生们对语文教学内容的理解、体验以及对诗词歌赋的学习效果的时候,完全可以借助音乐形式增加学生的知识理解程度,加深学生们的情感体验。此外,音乐课堂与数学课堂也有着密切的联系。音乐与数学的关系主要体现在音乐理论知识方面,如曲式、和声及乐理等。这种良好的课程关系,实现两者的有效结合可以发挥较大的价值。所以,我们可以通过各种音乐形式来提高农村中学生对其他各个学科的兴趣,推动音乐课堂教学的改革实践。
二、农村中学生音乐素质品格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农村中学生音乐素质品格教育质量较低
农村中学生的音乐素质品格教育质量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包括了学生的遗传素质、家庭环境和后天的学校教育等多个方面,而在培养全体学生基本音乐素养和基本音乐素质方面时,农村中学的音乐课堂教育占据了重要的内容,发挥了主要的作用。根据相关调查研究可知,当前农村中学生的音乐素质品格教育的质量较低,与对中学生的音乐素质培养目标差距较大。一方面,农村中学生的音乐基础知识掌握水平较低,在音准、节奏、旋律模唱上,普通学生都表现较差,出现较多“五音不全”的现象,甚至有些学生对于很多连音名都不会唱,节奏感与音乐记忆能力较差。基于这种现状,中学生们的音乐素质和音乐基础较弱的情况下,就直接影响着学校音乐课堂的开展进度,无法及时有效的完成课程计划的各项内容。
另一方面,农村中学生的音乐技能水平较低。部分学生的识谱能力和背唱歌曲能力等水平较低,没有掌握科学的方法和基本的音乐意识。识谱能力和背唱歌曲是《新课标》以及《教学大纲》中明确规定的教学内容,还要培养学生们一定的歌唱能力。在农村中学的音乐课堂实践中,往往有许多学生在背唱歌曲方面考死记硬背,没有产生对于经典音乐作品的爱好和兴趣。识谱是学校音乐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学会看谱唱歌,能有效提高学生们的音乐反应能力和良好的节奏感。但是根据相关调查可知,农村中学生在对节奏、音准的把握方面水平较低,音乐记忆能力也不足,总体来说,农村中学的学生们的总体音乐素质教育质量较低。
(二)部分农村中学对音乐素质品格教育的重视不够
限于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农村家庭的基本情况,农村中学生的音乐素质教育通常只能在学校中进行,学校对中学生音乐教育的重视程度和投入程度直接影响着农村中学生的音乐素质品格水平。根据相关部门调查显示,当前多数农村地区中学的应试教育色彩仍然比较明显,在学校课程安排中仍然以高考考试科目为主,部分学校虽然设置了音乐、体育、美术等课程,在学校的课程表中也有所体现,但是具体的课堂教学实践中,部分学校没有有效的贯彻落实,从而导致了很多学校把音乐作为学校的“副科”,重视程度不够,教育效果较低。农村中学对于音乐课程的重视程度不足,直接导致了学校在音乐教学设备的配备,音乐教师的培养和相关的音乐课程保障等方面重视不足,从而就不可避免的导致音乐课程教学质量不高,考核不严,音乐课时减少,从而导致学生音乐素质不髙。
此外,农村中学生对音乐课程也不够重视,据统计,多数农村中学生主观上对学习音乐有较强的意愿,但仍有约22%的学生对学习音乐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另一方面,农村中学生的家长和社会对于学校音乐教育的支持力度和认识程度也不足。在多数家长的传统教育观念中,他们眼中的音乐副科色彩更重。在家庭教育中对孩子音乐素养的培养认识不足,相应的投入也非常少,虽然有部分家长让孩子参加某些音乐兴趣小组,但是考试面前,很多家长仍然选择了参加各种补习班。总体来说,中学生家长和社会并没有给孩子们创造一个良好的宽松的音乐学习环境,没有支持学校音乐课程的开展,从而也构成了学生们音乐素质品格发展水平较低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农村中学音乐师资不足,课堂教学方法单一
据相关部门统计,当前有很多农村中学中缺乏音体美等专业教师,很多学校采取主科教师兼任音体美教师的方法,农村中学的音乐教师师资不足也比较普通,没有专业的教师资源,音乐课堂教学效果可想而知。部分学校因为没有专业的音乐教师,在每周为数不多的音乐课堂中,代课教师只是采取了音乐欣赏与音乐唱歌的方式授课,完全不符合音乐课程教学大纲的相关安排。缺乏专业的音乐教师,代课教师难以完成高效的音乐基础知识教学,也无法带领学生们进行唱游律动等相关音乐技能的学习和传授。也有一些学校仍然认为音乐教育是少部分的“精英教育”,这些现象都导致很多学校得不到系统的音乐学习,也使有些真正具有音乐天赋儿童失去了学习进一步学习音乐的机会,音乐素质得不到有效提高。
此外,农村中学音乐课堂的教学方法仍需改革,部分农村中学音乐教师的教学理念落后,教学的方法比较单一,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音乐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无法有效达到培养学生良好音乐素质品格的教学目标。在对相关文献的梳理过程中发现,音乐教师的教学观念是否先进,是否符合当前课程改革的基本走向,直接影响着音乐课堂中学生音乐素质的培养水平。举例来说,部分农村音乐教师因缺乏良好的音乐素养和音乐技能,在音乐课堂教学中也无法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缺乏对于音乐教学的基本认识和方法掌握,就无法实现对学生良好音乐素质培养的目标。在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推进的过程中,农村中学音乐教师如果不加强教学理念更新和教学方法转变,就很难适应当前的教育改革潮流。
三、农村中学生音乐素质品格教育的实施策略
(一)全面提高农村中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
为提高学校音乐课堂教学中的教学成效,首先要注重培养农村中学生们的良好音乐学习兴趣,调动学生们参与音乐课堂学习和音乐变现的积极性。培养学生们良好的音乐学习兴趣,首要任务在于农村中学的音乐教师,要求树立一种大音乐学科教育的意识。音乐教学内容不仅仅局限于音乐课程大纲和音乐教材中,教师们手中的教学材料只是学生们大量学习材料的一个组成部分,老师们还要充分开发各种音乐教学资源,只有这样才能有效调动学生们参与音乐学习的兴趣。大音乐教学的音乐学习的材料应是广泛、多样、大量的,音乐老师们可将一些经典的乐曲积累起来,编辑成册,作为学生共同的课外材料,让学生能开阔眼界,获得多角度的知识和认识,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此外,音乐教育的首要任务虽然是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兴趣,但是光凭借学生们的感性兴趣还不足,更加需要培养学生们良好的音乐表现能力和音乐作品的鉴赏能力,让学生们在掌握相应的音乐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体验到学习音乐的成就感,从而从深层次上提高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这就要求农村中学的音乐教学实践过程中,要注重对音乐课教学环境的优化和处理,塑造良好的音乐学习氛围。农村音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需要不断变换课堂教学方法,可以借鉴当前比较流行的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和铃木教学法等,把农村中学生的音乐学习从传统陈旧的教学模式中引导出来,让农村中学生们用自己身体去感受音乐,从而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让农村中学生在新教学法中直接感知音乐,体验音乐。
(二)加强对学生音乐感受美和创造美的培养力度
通过学校音乐课堂可以有效培养学生感受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从而促进学生良好人文精神的形成,引导学生注重对人的思想的关注,树立不断追求人生真谛的理性观念,这也是当前人本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其中新的课程观念提出注重把握学生们的主体地位,课堂教学要做到以学生为本,音乐课堂教学也是如此,要把学生的实际需求作为音乐教学的出发点,把促进学生每个人音乐知识的提升和音乐技能的掌握作为最终的课堂教学目标。农村中学的音乐课堂中,也要注重培养学生们养成良好的生活态度,通过不同音乐作品的学习过程中,体会其中良好的社会品质,掌握对待社会中不同人和不同事情的价值观念,从而形成健全的人格以及宽容乐观的个性。
有效加强对学生音乐感受美和创造美的培养策略,首先要抓住农村中学的各种音乐教学实践活动,在音乐教学实践活动中让学生积极参与、主动体验,比如学唱地方音乐曲目、歌曲表演唱、音乐欣赏等方式,来促进学生们音乐素养的不断升华,同时获得感受美、创造美、欣赏美的能力,并且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在农村中学的音乐课堂教学实践中,音乐教师要通过演奏不同的音乐曲目来引导学生们积极认识自我,不断提高自我,从而实现塑造学生们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此外,音乐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还要多创造各种音乐表现机会,实现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教学目标。比如在聆听歌曲《敢问路在何方》时,可以让不同的学生以各种角色进行即兴表演,来培养孩子们的音乐表现力与创造力。
(三)要积极组织丰富多彩的音乐课外活动
为全面提高农村中学生的音乐素质品格,不仅仅要依靠学校的音乐课堂教学,更离不开课外音乐活动的补充,丰富多彩的音乐课外活动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们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有效调动学生们参与音乐和表现音乐的意愿。这就要求农村中学的音乐教师们,在制定学期课程教学计划时,充分考虑到课外音乐教学的重要价值,把音乐课堂扩展出去,设计多种多样的音乐课外活动。课外音乐活动的教学内容,通常是脱离了音乐课程教学的大纲和教材内容,是对课堂学习内容应用的良好机会。通过给学生们创造一个把课堂内学到的音乐知识和技巧应用于实践的机会,能有效补充课内学习的不足,让学生们在课外活动中全方位、多角度地领悟音乐的神韵和真谛,增强自信、陶冶情操。
通常来说,农村中学的音乐课外活动形式丰富多样,本文将介绍三种课外活动形式。一是趣味性音乐活动,游戏是学生们最为喜爱的学习形式,音乐教师把教学内容与游戏活动进行良好的结合,不但让学生们掌握了音乐知识,还提高学生们参与的积极性。比如“听旋律唱歌词”、“歌名接龙”、按照节奏说出艺术家作品等形式,这都是学生们比较喜欢的。二是专题性音乐活动,要充分利用学校的各种大型活动机会,开展相关的专题性音乐活动,比如学校的“校园歌曲大赛”、“迎新春晚会”、“歌唱祖国”等活动,能全面调动学生的热情和积极性。三是竞赛性的音乐活动,比如上面提到的“校园歌手大赛”,可以以此来推选学校中的小歌手,发挥其对引导学生参与校园音乐的重要作用。
(四)切实加强对音乐课堂教学方式的改革
提高农村中学生音乐素质教育水平,根本还是要依靠音乐课堂教学,农村中学音乐教师要切实加强对当前音乐课堂教学方式的研究力度,不断改革创新,发挥音乐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具体来说,需要采取三个方面的具体措施。一是要灵活设计各种音乐欣赏课的教学形式,通常来说,音乐教学的课型主要有两类,一是以题材为中心一类是以演唱形式为中心,第二类是以音乐作品的曲式与体裁为中心。举例来说,在我们实施“赞美伟大祖国”这种主体类型的音乐欣赏课时,就要坚持音乐欣赏与音质知识学习相互促进的原则进行。
二是要对音乐教学内容进行合理选择和安排,课堂教学内容要服务于当前教育改革的大方向,符合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举例来说,农村中学音乐教师可以把教材中那些难度不大要求不高的内容列为学生课外阅读内容,减轻学生学习负担,集中精力教好学好培养学生音乐综合素质与能力的内容。最后,要争做一名具有时代意识和科研意识的音乐教师,加强对音乐教学规律的研究和音乐教学方法的分析。要研究农村中学生的音乐学习特点,根据学生们的实际音乐表现水平和音乐知识水平,设计相应的教学策略,为学生们提供适合的音乐教学。总之,农村中学生的音乐课堂教学改革,要坚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面向全体学生,促进每个学生的音乐素质品格提升。
参考文献
[1]杨永平,康健民.农村中学生音乐素质的调查分析——以甘肃省古浪县县级中学为例[J].大众文艺(理论),2009,04:164-165.
[2]李飞双.如何提高中学生的音乐素质[J].黄河之声,2009,16:64-65.
[3]王雪洁.提高农村中学生音乐素质的重要性[J].教育教学论坛,2011,19:56+49.
[4]李高兰.谈中学生音乐素质的提高[J].中小学教师培训,1999,C4:49.
[5]牛艺.浅谈钢琴教学中学生音乐素质的培养[J].艺术教育,2008,08:39.
[6]陈千红.对中学生大面积音乐素质测试的思考与实践[J].中国音乐教育,1998,05:7-9.
篇3
关键词:布鲁纳 结构主义 螺旋型 曼哈顿维尔音乐课程 音乐教育 借鉴与应用
一、曼哈顿维尔音乐课程的时代背景
曼哈顿维尔音乐课程出于曼哈顿维尔学院,建于1841年的美国纽约州,是艺术教育的高等学府。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跻身跃于世界强国,而苏联先在1957年成功地发射了史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威胁到了美国的地位,再加上美国虽然其他方面实力雄厚,可文化教育却势单力薄,这引起了美国政府的深刻反思,由此便开始了一系列的教育革新。1959年美国教育部召开了由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家布鲁纳为主席的伍兹霍尔会议,以他所阐述的结构主义课程改革为核心。曼哈顿维尔音乐课程作为美国20世纪60年代音乐课程改革指导方针的成果,结合了布鲁纳的结构主义学习理论与其螺旋型课程设计,最终由曼哈顿维尔音乐学院主任托马斯为领头展开研究与实施,历时五年,最终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优秀音乐课程范例。
二、曼哈顿维尔音乐课程的介绍
曼哈顿维尔音乐课程按照布鲁纳“结构主义”模式,条理性的课程内容、明确的课程目标与超前的理念,解放了传统的学习观念。设计多元化的培养方案和灵活的评价系统,使学生主动参与和创造。
曼哈顿维尔音乐课程设计方案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适用于学前班至小学三年级音乐教学的《交往》方案;另一部分则适用于小学三年级至初中音乐教学的《综合》方案。两个课程方案针对不同年龄,前者用于尚未成熟的儿童,后者用于心智开始萌芽的少儿,层次循序渐进。
(一)《交往》方案简介
因为《交往》方案是对于小学三年级之前的儿童,他们的思维以及智力发展正处于前运算阶段,所以这里面的方案课程内容都是相对来说简单的、直接的知识,在教师专业指导下主要是以音乐的听觉训练为重点来进行,类似于奥尔夫教学法中的律动。《交往》课程中也正是本着音乐特有的性质,让孩子们用耳朵聆听,从而达到身心发展的结合作用。
它有几个步骤:首先,以聆听音乐为手段,让儿童充分发挥自己想象力来体会音乐情感,教师并不限制或者指定想象的范围,这样有助于孩子的发展发散性思维;其次,教师在课堂上发出一些简单乐器的声音,让学生听辨,脑海中就会形成对声音的概念;再次,教师会组织学生进行即兴创作表演,创作内容很简单,把之前乐器声音加入节奏或者动作来编排,教师会进行指导和完善,引起学生的兴趣。最后,教师会根据情况对之前的教学内容进行巩固和强化。这四个步骤实际上就是教学过程,一步一步由简到繁,让学生形成一种对声音的印象,为下一步学习做好铺垫。
(二)《综合》方案简介
《综合》方案是针对心智开始成熟的少儿所制定的课程,这也正体现了布鲁纳的认知理论,教育一定要按照儿童的各个年龄段身心特点来进行。更重要的是要教给孩子们如何去学习及学习的方法,并不是亘古不变的知识。本课程方案可以说是曼哈顿维尔音乐课程的点睛之笔,之前的《交往》只是对学生学习音乐做了一个奠基,而《综合》就是拔高。
它的核心框架是按照螺旋型课程来设计的,以音乐的最基本要素音色、音高、节奏、力度、曲式及和声型为主要框架,旋转向上依次叠加深一步的难度知识,共16个层次的螺旋,每个层次都是有原先的六个音乐基本学科结构组成,在此基础上增加难度,与之对应越高就越难,涵盖的内容不仅只是音乐本身了。它要求:“1.每一层螺旋均由音乐学科的基本结构要素组成;2.每一层螺旋中的基本结构要素中所编排的音乐概念反映出音乐学科的逻辑进程和学生学习的一种水平;3.整个螺旋体系力图囊括基础音乐教育的完整内容,并促使音乐教学成为以音乐学科基本结构要素为基本单位的、循序渐进的上升过程。”
三、关于学科教学(音乐)本质的理论分析
音乐课程作为一门学科来讲,其本质一定要研究透彻,才能透过现象到达本质。曼哈顿维尔音乐课程对于学科教学(音乐)本质的特点有以下几方面:
(一)“音乐是思想的反映及表达媒介。”
从这句话可以看出,音乐不是教学内容,是从内心抒发出来让学生真正能体会到的情感,通过聆听和参与发现音乐的实质,而不是靠书本上的知识死记硬背来学习。
(二)“音乐是一种发展变化的艺术,它面对现实并表现现实。”
这句话的概念非常深奥,音乐是一种时间的艺术,它不是停滞不前的。它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每个人聆听同一段音乐都会有不同的触感,就算是同一个人聆听同一段音乐,如果是在不同时间,还是会有不同的感觉,这就是音乐的魅力,但有一点是不会变的,它永远是来源于生活,具有思想性。
(三)“音乐是人类不断探索,创造性自我完善的途径。”
它实际上体现的是音乐创造者的功能,人类在创造音乐时一定有他的理由和乐感,为什么有的音乐热情奔放,而有的却是忧郁缠绵,这都和当时创造音乐的人有关系,他们是为自己音乐负责的人。
以上三点诠释了音乐的本质,从专业的角度看,曼哈顿维尔音乐课程的方案对于学生和教师来讲,是非常具有挑战性的,面临的学生仅仅只是幼儿到初中并且不是音乐专业的对象,但是要求却是相当高,完全按照音乐家的标准来培养,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无疑是很好的平台。
四、曼哈顿维尔音乐课程对新课标下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启示
教学目标决定着整个教学体系的运行,也决定着教学成果好与坏。曼哈顿维尔音乐课程之所以能够在音乐教学方面脱颖而出,正是它特有的教学目标。通过深度分析和对比我国的中小学音乐课程标准,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借鉴和完善中国中小学音乐教学:
(一)让学生了解学科构架
曼哈顿维尔音乐课程以螺旋型构架为主,学生对于知识有大概的了解,不会在接受新知识时感到茫然与陌生。
(二)注重学生角色,以音乐家的身份参与学生活动。
这与我们本国音乐教育有差别,我们中小学的音乐教育相对来说不是很专业化,没有以音乐家的标准来要求学生。虽然以音乐家身份来要求学生或许太过于严格,但是对于学生来说他的学习就更加严谨化和专业化。
(三)我们要给予学生对学习材料的性质、内容及途径宽泛的选择。
学生不依赖书本,学校开设多门音乐相关的课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爱好来选择喜欢的课程,教师在教学时都会涉猎到各方面的学习内容,不用担心学生只掌握自己喜欢的课程。
(四)以学生为主体,注意内在的学习动机与鼓励
音乐课本来就是以自身参与体验才能获得感知的一门学科,它需要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所以教师在教学时形式要灵活,通过多种学习方式来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不应该只是一味的教歌唱、听音乐这些乏味的活动。
(五)注重师生互评,尊重学生主体地位。
在曼哈顿维尔音乐课程方案中,一直遵循师生互相评价的原则,他们不仅重视老师的评价,同时也关注学生对于老师教学的评价,这样有利于教育者改善自己的教学方法。
国外的音乐教育经历了多次的探索实践,形成了比较规范的体系,对于仍在摸索中前进的中国音乐教育无疑来说是一条捷径。学习和借鉴曼哈顿维尔音乐课程的优点,总结其失败和经验,对于完善我国音乐教育的各方面研究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基金项目:
本文课题名称:《国际音乐教育体系对新课程下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启示》,项目编号:2015-YJSJYJJ-03。
参考文献:
[1]李勇.试析布鲁纳认知结构理论[J].安顺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01).
[2]刘沛,牛芳.MMCP课程的目标[J].中国音乐,1991,(02).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4]刘沛.美国音乐教育概况[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
[5]肖少北.布鲁纳的认知――发现学习理论与教学改革[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