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课题研究实施方案范文

时间:2023-06-06 17:57:4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科研课题研究实施方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科研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篇1

为更好地开展教育科研,解决日常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促进我校教师专业发展、提升我校教育质量的重要作用,经研究决定在淮滨高中开展“课堂改进”小课题研究活动。为保证此项活动持续地、富有成效地开展,现根据我校教育教学工作实际,制订如下实施方案

一、研究背景

当前,淮滨高中进入第三个历史发展时期——特色与创新发展时期,随着“教育:生命对生命的影响”教育思想的不断丰富、完善和发展,结合新的时代、新的使命,我们需要不断加深对教育、对教学的理解,要在不断的思考与探索中,提升认识,探索路径。本学期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为目的,以增强课堂教学效益为中心,坚持通过课题研究,实施科研带动,将课题研究与教育教学实际结合起来,与提高我校课堂教学效果、提升我校教师专业素养和学校教育质量结合起来,使之成为推动我校教育改革发展和质量提升的有力抓手。

二、研究内容

基于学校办学思想引领,立足我校课堂革命前期成果,围绕“课堂改进”,结合学科教学,探索课堂教学目标、学习目标的叙写,学习目标的达成与评价,课堂教学设计,课堂活动设计,课堂板书设计,学生“学习”与“成长”的评估等相关提升策略和实践路径。

三、研究目标

通过课题研究,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促进教师学习共同体的发展;通过课题研究,形成科学有效的成果,着力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关键问题;通过课题研究,营造良好的科研氛围,形成优秀的学科组文化;通过课题研究,构建具有我校特色的教科研体系。

四、参加对象

淮滨高中在职教师

五、组织与实施

小课题研究由教科室每学期研究方案,教师自行组建课题组围绕课题研究内容要求,结合本人教育教学实际申报,按要求提交立项申报书、中期报告及结项材料等。如遇到困难,可以请年级教研员、教科室专业人员给予指导和帮助,或由学校出面邀请校外专家给予指导。

本课题研究周期为一学期,具体步骤安排如下:

(1)2021年3月:教科室拟发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2)2021年4月1日-15日:教师组建课题组,申报课题(《河南省淮滨高级中学“课堂改进”小课题立项申请·评审书》见附件),于4月10日前由年级教科员统一报送教科室,教科室组织评委对申报的课题立项评审,颁发立项通知。

(3)2021年4月16日-30日:课题组组织开题报告。

(4)2021年5月:各课题组上报中期研究报告,教科室对中期研究报告进行评审,组织优秀课题组进行阶段性成果交流展示。

(5)2021年7月:各课题组上报课题成果,教科室对课题成果进行评审,对结项小课题,颁发结项证书。(此期间,教师的微课题申报及评审正常进行)。

六、条件保障

学校设立课题研究项目基金,对结项的小课题进行评奖,奖金设置:一等奖500元,二等奖300元。编印优秀成果集,优秀课题作为推荐申报上级科研课题的依据之一。

河南省淮滨高级中学

篇2

关键词:体育;课堂教学;安全事故;防范

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14)03-0030-03

一、问题的提出

学校学生的安全问题,已成为社会、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关心的热点问题,更是学生家长最为关切的问题。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际上存在着诸多的不安全因素。体育课堂已成为了学校教育教学过程中安全事故的高发地带。从实际情况分析原因有三:

1.体育学科特点。体育课堂教学具有教学活动的动态性、场地器材的复杂性、学生身体机能的基础性等特性,相对其它学科具有更多的不安全因素。

2.体育新课程背景。体育新课程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模式,体育教师对于体育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具有较大的自主性和选择权。因此在教材内容的变化和更新过程中,无论是器材的运用,还是组织练习,更多的是在尝试和摸索中实施,相应在实际教学中的不确定因素增加,同样也带来了更多的不安全因素。

3.小学生身心特点。小学生一般是6~12周岁的儿童、少年,从生理方面看,小学生的身体形态、生理机能、运动能力正是处在第二突增期初期,身体基础和运动能力还处于低下水平,尤其是小学低段学生;从心智方面看,小学生的自主自控能力较差,注意力易分散,安全意识淡薄。

由此,安全问题已成为了体育课堂教学的桎梏,严重影响和制约了正常的体育教学工作和体育教学改革,也极大地影响了学生身体机能的提高和体质增强。体育课本是最受小学生欢迎的课程,但也成为了老师和家长最担心的课程,稍不慎就会有意外事故发生,家长对老师和学校进行索赔的案例时有发生,学校和体育教师既担心又无奈。目前部分学校和教师为了尽量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在体育课中采取一些消极的预防办法,如降低教材难度即减负减量,对稍有挑战的教材干脆就去掉,更有甚者仅做一些简单的活动或采取“软禁”的手段敷衍了事。实际上,过分强调安全,不是科学积极的态度,强调“稳妥”的办法其实更不稳妥。由于学生平时没有接触过一些滚翻、跳跃等项目,自身求生能力差,有的先天胆子小,一旦遇上“意外”,缺乏应变和自我保护能力。这种因噎废食的做法是极为消极的,不适应现代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有悖于新课程理念。

因此,如何正确看待和处理小学体育教学与安全问题,减少、避免体育教学中伤害事故的发生,提高体育教学的安全性,成为体育教育工作者必须进行思考、分析、研究的重要课题。

二、体育课堂教学安全防范体系概述

体育教师、班主任(或医务人员)、学生是体系中人的因素,其中体育教师是主动因子,起到控制和调节作用。安防体系实行课前、课中、课后全程控制,最后通过课后反思总结,起到反馈调节作用,提升安防功效。并对课堂教学中的不同运动项目,提出了安全要点。

三、体育教学的课序式安全策略

(一)课前

1.掌握与安全相关的班级学生信息

(1)细致了解学生的病史状况,以便合理安排这类学生的体育教学内容,防止因体育教学安排不当而导致病症出现或加剧,引发事故。包括小学高段女生例假情况,要建立女生保健卡,通过班主任老师或学校医务室老师,准确及时的获悉信息,以便及时作出相应的教学处理。

(2)建立学生伤病、缺课通报制度。要求班主任老师、体育干部和学生本人应及时告知体育教师,避免体育教师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安排不当运动,引发伤病加剧等不安全事故的发生。

(3)了解学生现有的身体素质和现有的动作技术水平,以便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

(4)了解班级情况。本班学生的课堂常规和上课纪律如何,双差生、问题生、特殊生是哪几位,最会“惹事”的是哪几位同学,班干部能力如何,班风怎么样等等,体育老师上课之前要做到心中有底。

(5)严格请假制度,课前认真清点学生人数,落实每一位未上课的学生情况。

(6)了解学生上体育课前的心理状态。对于在上课前刚被其他老师批评过的学生,要予以关注,并作相应的处理。因此班主任老师或其他课任老师要及时与体育老师取得联系,告知情况。往往刚被老师“批”过的学生,会借用体育课机会,向其他同学“出气”,引发意外事故。

2.认真备课,合理安排教学环节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教学内容,备课要把所授内容中可能出现的安全问题写在“本课安全保护措施”栏中,对安全问题要有预见性,确保在教学中能准确无误地完成教学任务。如:跳的练习中下肢的肌肉群和膝、踝关节容易损伤,投掷练习中腰部、肩部及手指手腕易受损等,那么,就得根据动作技术要求重点安排针对性的准备活动。又如铅球练习要防止意外砸脚或脱手砸到周围的同学,这都要预先想到并考虑好采取针对性的预防。

3.检查场地器材的安全性

场地器材的准备是最基本的安全预防,也是引发安全事故的最主要外部因素,是可见的,也是可预防的。在上课前必须仔细做好场地和器材的安全检查,如体育器材的质量问题,安装不牢固,场地不平整等。有安全隐患应及时排除后,再进行组织教学。检查形式有肉眼查看、亲自试用、预见患排除等,如跳远沙坑里埋藏的一块石头就是隐患。

4.检查学生服饰穿戴,严禁带利器上课

上衣、裤子口袋里不要装钥匙、小刀等坚硬、尖锐锋利的物品,不要佩戴各种金属或玻璃的装饰物;头上不要戴各种发卡;不要穿塑料底的鞋或皮鞋;应当穿球鞋或一般胶底布鞋;衣服要宽松合体,最好不穿钮扣多、拉锁多或者有金属饰物的服装,有条件的应该穿着运动服;勤剪手指甲。

(二)课中

1.帮助学生树立安全意识

对学生的安全要求不能仅仅停留在口头教育上,而要明确具体的行为要求。在体育教学中,教师不仅自身要具有高度的安全意识,同时也有责任和义务教育学生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通过一些事件及时的教育和提醒,使学生思想上引起重视,才能时时保持清晰的安全意识,避免危险,促使学生高度的安全意识得以形成,防止安全事故发生。培养体育小干部,学生相互监督,共同防范,及时汇报。

2.教师要全场全程监控,及时制止和教育

体育教育首先要具有有高度责任感,爱岗敬业,切忌课中擅自离开教学区。认真把握课堂教学常规,按教师备课的思路,有效地组织,要操作规范,结构合理,纪律严明;切不可采用放羊式教学。总之,对安全事故的防范要措施落实,要求明确,态度坚决。教师要具有敏锐的眼光和预见性,对有可能要出现安全事故的学生行为要及时制止,并进行教学调整。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观察学生的身体情况,面部表情;如学生面红耳赤,大口喘气,满头大汗,说明运动负荷大了,应立即调节,采取减少练习次数,降低练习强度,缩短练习时间和距离等措施。如个别学生面色发白,虚汗满面,走路摇晃,说明他体力不支,应让其休息,并注意观察他的变化。

3.运动前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

在神经系统和其他器官系统的功能没有准备的情况下立即投入紧张的运动或比赛,由于肌肉的力量、韧带的伸展性都不够,身体的协调性差,易发生肌肉拉伤和关节韧带扭伤。准备活动的内容与基本部分内容结合不好,或缺乏专项准备活动。例如,有些教师宣布本节课的内容是排球的传、垫球,却带领学生左右压腿,忽视了指关节的放松。准备活动的量过大,进入正式部分已经筋疲力尽,超过身体承受能力,学生身体不适时,情绪不佳,体质差的学生很容易晕倒造成伤害。

准备活动还应根据运动项目的不同,重点加强某部位的活动。如急行跳远,就必须特别加强下肢关节如裸、膝等部位的活动。因此,在做准备活动时,先做一般性准备活动,再做专门性准备活动。尤其是在天冷季节,一定要做好热身运动,预热人体的运动系统和身体机能,提高人体的灵活性和柔韧性。

4.教学内容安排合理,教学方法采用得当

根据学生基础、气候情况、课程要求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把握好适宜的运动负荷。医务监督在小学教学中尤为重要,小学生正处在长身体时期,他们的内脏器官尚未发育完全,功能还比较弱;所以,要合理控制运动负荷,一般要求在有氧代谢情况下进行运动,这样更有益于儿童身体健康,平均心率在120~140次/分之间比较适宜。一节课中,如有多个运动项目,一般运动强度小的项目安排在前,运动强度大的项目安排在后,天热时运动量可相对小一点,天冷时运动量可相对大一点。

教学内容要合理安排,动作难易程度要得当。难度过小对学生没有挑战,也不利于帮助他们的身体发展和意志品质的培养,难度过大对他们既难掌握又会失去自信,心理会产生障碍也容易发生事故。所以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去要求并引导教育学生。采用的教学方法要科学、实用、安全,根据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切忌操之过急,引起学生动作变形,而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体育教学中的技术动作的掌握,都应遵循技术动作形成的规律,必须按教师的要求,做到循序渐进,用力的大小、快慢、用力的顺序、用力方法,哪个部位紧张哪个部位放松都要掌握好。

5.组织管理和队形设计科学合理

组织管理的好坏也是预防安全的有效手段。教师示范时,提前向学生讲清楚器材的功能以及危险性,提醒学生注意以防伤害事故发生。规范动作要领、严明练习纪律,明确运动信号(如手势、哨声、口令等),以免出现因为技术动作的变形、组织教学的失误和纪律性差造成学生拉伤、擦伤、脱臼等伤害事故。如徒手练习时人不要安排站得太挤;器械练习时,要反复强调安全使用器械的步骤后才能组织学生在安全范围内进行练习;行进间练习时,要明确学生练习路线,避免引起冲撞或拌倒等不安全事故,从而保证教学练习有序进行,保证教学中最基本的安全。

6.倡导情感教学,实施有效评价

教师要创设积极向上、富有激情的课堂教学情景,激发学生运动潜能和信心。对于生性胆怯的学生和体育后进生,尤其注意在帮助其掌握动作要领的基础上,更要鼓励和激发,消除其做动作的恐惧心理。对于在课堂中出现的突发事件的处理要冷静,切忌激化矛盾,要通过调查、讲解或比较等方法控制学生的异常情绪,对学生反常行为要实行有效评价,不可草率了事。不可让学生带着情绪出课堂,真正做到让学生“高高兴兴上课来,平平安安回教室”。

(三)课后

1.器材及时回收管理

下课后,体育器材要及时回收,确实不易搬运,或下节课还要继续使用的,必须有专人管理。尤其是危险性较大的器材,体育教师一定要亲自回收。

案例:五(1)垒球投掷课后,因为下节课是五(2)班的同一教材内容,所以体育老师就把垒球放在学校操场边上,自已进办公室了。没几分钟时间,有学生来汇报,二(2)班一个小同学眼睛被砸伤了。原来低段小同学见没人管理,就开始哄抢垒球,有的踢着玩,有的滚着玩,有的扔来扔去,其中一球砸到一个女同学的眼上,眼都红肿了起来,幸亏不是很严重。

2.有序组织学生课间活动

体育课一下课后,学生往往蜂涌至洗手处或厕所,学生人多,加上其他班级的学生,里面的学生挤出来,外面的学生想进去,此时学生拥挤不堪,安全隐患严重。所以当下课后,体育教师有必要进行秩序维护,以确保安全。

3.课堂安全教师个人反思

体育教师对于体育课堂上出现的安全隐患和处理方法,进行反思总结,以课后小记或叙事的形式进行记载,补充完善,把所得经验和新的认识运用到下次的课堂安全工作中去。

四、各运动项目安全要点及相关器材规格调整建议

五、体会和思考

体育组教师安全意识强化,经验积累丰富,安全措施到位,能及时排除安全隐患。学生通过教育强调,通过日常良好行为规范的养成,课堂上安全意识强,初步形成自我安全防护能力。做好体育课堂中的安全工作,提高体育教学的安全性,预防和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单靠宣传教育是远远不够的,其实质上是一项牵涉到方方面面的系统工程和长期工程。安全无小事,从细处入手,从多头着想,形成预防体系,落实到措施上,体现在行动上。

几点思考:

1.体育课堂安全问题如何把握好“度”?过分的强调安全,使得体育课上得越来越“温柔”,缺失了体育育人本意和特有的教育功效。

2.孩子的安全不仅是在校期间的安全,而是一辈子的安全,让孩子学会规避危险的知识,锻炼他们的身体素质,以增强抗危险和保安全的能力才是最根本的。把学生关在“保险箱”里的安全,才是最危险的。

3.家长“溺爱”的观念。现在都是独生子女,孩子在体育课中受点轻伤,就会心疼不已,甚至找到学校、老师论理;平时在课外也极大的约束了孩子的身体锻炼机会。家长的“子女观”“教育观”也有待于进一步匡正。

4.责任不清法制不健全。体育活动本身存在着风险,无论各方面措施有多到位,只要你一动,安全隐患就一定随之而来,所以,如果说只要是在体育课中发生的安全事故一定是体育教师的责任,是不客观的,需要进一步明确职责,健全法律制度。

参考文献:

[1]王占春,何彦吉.小学体育理论与方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6.

[2]王步标,华明.人体生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5.

[3]马启伟.体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4.

[4]姚鸿恩,郑隆榆,黄叔怀.体育保健学(第三版)[M],2001.7.

篇3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我国的学校体育通过十五年来的改革,已经走出了传统的教学体制,正走向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的新教学体制,我们拓展了学校体育的目标,丰富了学校体育的内容,改进了学校体育的方法,为教师教学能力的发挥开辟了新的天地,使我国学校体育的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通过改革,传统的教育体制已经向开放的新体制过渡,新的过渡性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正在实施之中。然而在传统的教育体制下出现的学生爱体育但不爱上体育课的问题却依然存在。

在新的课程标准中突出强调:"……要使课程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并在其中设立了三个层次的递进目标:一是课程目标,其中第二点指出:"要培养运动的兴趣和爱好,形成坚持锻炼的习惯";二是领域目标,其中运动参与目标的第一点指出:"要具有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态度和行为"。这也就是要求学生对体育要有一定的爱好和兴趣;三是水平目标,它指出"学生要对体育与健康课表现出学习兴趣"。可见本次体育教学改革在一定程度上就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但如何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在新的课程标准下还没有实际的、可供大家操作的东西。为此,如何采用更有效的方法和手段来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爱好,并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就非常值得研究了。

二、课题的界定

1、体育兴趣

体育兴趣是人们积极认识和优先从事体育活动的心理倾向,它是与参与体育活动的需要相联系的意向活动。一个人如果对体育活动感兴趣,就会积极参加,全力投入,活动的结果将是需要的满足并由此得到积极的情绪体验。所以体育兴趣是体育参与的基本动力之一,它影响着人们体育参与的具体活动方向和强度。

2、小学生体育兴趣

小学生天真活泼,具有好动的天性。他们对体育活动有广泛的兴趣。他们把体育看成"玩",只要能活动就感到满心欢喜,表现兴趣盎然,不知疲倦。但从小学一年级到六年级体育兴趣也有一些变化。研究表明,一至三年级为充分活动阶段,他们多选择游戏、跑步等技术简单、富有趣味的活动;四年级为变化剧烈阶段,喜欢球类者急剧增多,占53.1%,不喜欢球类的占14.4%,体育兴趣有明显分化;五至六年级为喜欢学习运动技术阶段,有更多的学生喜欢跳高、跳远、武术、球类等有一定技术、技巧的动作项目。但整个小学阶段兴趣不够稳定,对呆板单调的活动容易产生厌烦情绪。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和价值

体育的兴趣、爱好和习惯,在体育活动实践中有着不同的意义。兴趣是一种心理倾向,爱好是一种行为的积极表现,而习惯则成为生活中的"自然"行为,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我们一般是在提高人们对体育活动意义认识的基础上促进他们对此发生兴趣、爱好,以致形成了经常从事体育锻炼的习惯,成为生活节奏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的重要部分。学会体育运动的手段、方法,丰富学生的体育文化知识,这不仅是锻炼身体的需要,也是激发学生体育乐趣,培养学生终身参加体育锻炼习惯的需要。

三、课题的研究目标

1、课题研究的理论性目标

体育学习兴趣是小学生对体育学习活动产生爱好和追求的心理倾向;是学习参与的基本动力之一。宋代教育家朱熹说:"教人未见意趣,必不乐学。"可见,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学得以成功的重要条件。要想使学生主动积极地获得知识,就必须从多方面培养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兴趣,把教育提出的具体要求转化为学生内在的需要,把学生潜在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体育教学中,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和他们的认识活动中的注意力、想象力、思维力、创造力等智力因素密切相连,也和支持学生体育学习的情感、意志等心理过程直接相关,它贯穿于体育学习中的知识习得、技能掌握和身心发展之始终。因此,体育教师要对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性要有充分的认识,对于影响学生学习兴趣的原因要加以分析、研究,探索解决的方法。这对今后进一步实施素质教育,加快推动新课程的实施,提高教学质量十分必要。

2、课题研究的实践性目标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主动性。

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全面提高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使学生想学体育、爱学体育、学好体育。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和重点

一、课题研究的内容

1、小学生体育兴趣的现状调查研究

2、小学生体育兴趣培养的实践研究

3、提高小学生体育兴趣能力的操作实践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重点

1、如何提高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

2、通过学生对体育兴趣的喜欢从而来提高学生主动学习体育的动力

五、国内外研究的现状及成果

就目前来看,国内外研究此课题的很多,如:美国心理学家戴克提出的三大定律(练习律、效果律、准备律),明确提出学生学习动机、学习的兴趣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这一理论对于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质量很有价值。在日本,学校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从组织教法和安排上,越来越注重提高学生的体育兴趣。在美国和北欧一些国家的体育课以学生为主,尽情发挥学生好动的天性激发课堂气氛,以提高学生的体育兴趣。这些国家的体育课都有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注重课上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能够在愉快的气氛中进行体育锻炼

现在国内对小学生缺乏体育兴趣原因和体育兴趣的培养相关的研究很多,如:教育专家谢月芳在《关于小学生不喜欢体育课的调查分析》中分析了小学生缺乏体育兴趣的原因。她认为小学生不喜欢上体育课的原因有自身和外部两方面的原因。而关于体育兴趣培养的研究比较多比较杂。

六、选题依据

兴趣是一种心理状态,是人们力求探索某种事物和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当前体育课提倡的成功教育、快乐教育,从某一方面来说就是对体育兴趣的培养,兴趣是引导人们实现远大理想的第一步。美国教育学家杜葳曾经说过:"教师应以儿童的兴趣为中心,教师的作用是建设、引导和帮助,创造儿童喜爱的环境"。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把兴趣这一心理因素有机地结合起来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由于受教学条件所限和某些教学理论的偏差,在实际体育教学中存在着教学内容在低水平上反复、重复的现象,使一部分学生存在着偏项的现象,很多学生逐渐的对体育课失去了应有的热情。很多学生上课懒散、练习质量不高、怕苦怕累,这种现象在小学高年级中尤其突出。是什么原因使学生不喜欢体育课呢?是什么原因使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越来越差呢?再全面推广《全民健身计划》的今天,如何提高每个学生的终身体育观念、运动能力以及身体素质,体育教学是关键的一个环节。加强体育课的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显得尤为重要。

七、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

1、资料文献法:广泛收集国内外关于小学生体育兴趣培养的最新理论成果和时间成果,结合本校的实际采取科学有效的方法

2、调查法:通过座谈、问卷等方式,了解小学生对体育兴趣爱好的现状,看看哪些体育项目是学生比较喜欢的

3、行动研究法:课题研究过程中对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不断采取新措施进行修正和完善,逐步形成完善、有效的实施办法

4、经验总结法: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注重的第一手资料,不断进行概括和归纳,最终提炼出切实可行的研究成果

八、课题研究的基本步骤

1、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3.9--2013.12)

(1)确定研究的对象、范围

(2)收集相关的各类资料,做好资料调查的表格

(3)制定研究方案

2、第二阶段(组织实施阶段2014.3--2014.12)

(1)将课题方案具体细化,有专人负责执行,开展全面实施

(2)开展进一步的深化研究,为结题收集充分的研究资料和阶段性成果

3、总结阶段(2014.12--2015.7)

(1)课题进入总结阶段

(2)完成整理研究资料及档案

(3)展示课题研究的成果

(4)召开结题汇报会,请专家、领导鉴定

九、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

1、课题研究报告--《小学生体育兴趣培养方略的实践研究》的研究过程和研究成果

篇4

信息技术环境是借助现代科学技术,特别是多媒体技术所创设的人一机、人一人、互动系统、信息技术环境已成为整个校园与课堂环境中最具震撼力、最具魅力的一部分、信息技术正在构造一个网络化数字化和智能化有机结合的教育环境、一座心得无限开放的平台将在这个环境中架起所有的教育资源将得到沟通、新的教学瑰丽将在这个平台上产生。

我校抓住机遇、针对教育改革热点为了构建新型的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学校实际出发、选择专业课题从信息技术环境下构建新型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作为学校的龙头课题选择本课题主要基于以下几点考虑。

1、发展信息化教育早已成为各个国家的战略之一、2000年10月26日、我国教育部决定从2001年起利用10年时间在全国中小学基本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全面实施“校校通“工程、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实现教育的跨域式发展、并提出加快信息技术教育与其他课题的整合、历史重任赋予了教育以全新的挑战。

2、信息技术为教育教学的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各学校正面临一个前所未有迅猛发展的大好局面多种形式实现与互联网的联通、建设共享的教育教学资源库、信息技术、课程整治、网络教育三大热点领域也摆在了我们乡镇小学教师面前、近年来相应的教师培训、也使我校90%以上的中青年教师能自制课件、绝大部分教师会用多媒体手段上课到因特网和校园网上查询资料和学习。

3、本课题的研究有助你不当今学习

策略的不足、能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提高课堂效率、使学生获得快乐的高效的、最佳效果学习。

二、研究目标

1、综合传统教学和网络信息教学、运用现代化教育理论应用现代教学手段、初步探索适合我校实际的五环递进教学法。2、通过课题实践探索并总结信息化时代如何改革传统的教学格式、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教学。3、完善课题实施方案、全面发展课改实验、形成有特色的年级班组获得初步的研究成果、使学生普遍养成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全新的学习习惯、在合作、探究自主学习方面获得较大的突破。4、通过课题研究的有力推动者、丰富和完善本校的教学模式、让新课改理念成为学校校本教研发展的坐标、从而在整体上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水平。

三、研究内容

本课题探求一种侧重构建信息技术环境下适合小学数学教学的课堂教学模式、应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图、文、声、形的的特点,借助计算机网络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氛围。

1、创设情境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创设

需要的情境。如:故事情境、问题情境、操作情境、生活情境、游戏情境等。让学生带着一脸的灿烂和兴奋,积极投入到教学活动中。

2、尝试教学借助多媒体出示尝试题,让学生直观感受教学就在身边,利用多媒体设置悬念,对学生具有强烈的诱惑力,激起学生探索、追求的浓厚兴趣,渴望得到答案,带着好奇心和浓厚的兴趣自主学习、尝试练习、讨论,尽量通过自己的努力找到问题的答案。

3、巩固练习利用多媒体针对课堂教

学内容,设计符合儿童知识水平、年龄特征的练习题。由易到难、由浅到深巩固课堂教学效果,学生认真思考,积极参与。

4、归纳小结采取措施帮助学生对本

课学习内容进行简单的梳理,理清知识的内在联系,指导学生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形成知识结构,促使学生知识内化。

5、反馈回授课堂反馈与课堂评价往

往是不可分割的,在注意教学反馈的时候也要注意及时评价。小学生独立自我评价能力比较低,对刚学到的知识做出评价更是困难,根据这一特点,每节课最后,根据所学内容,利用多媒体设计几道检测题,学生独立解决后,给予肯定或否定的评价,使学生在心理上获得满足,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四、研究方法

1、行动研究课题组成员不断反复的进行整合实践,并在课题组或更大范围内进行研究和批判性思考,并采取相应的行动对整合课的设计,实施不断地改造。

2、调查研究课题组成员运用观察、访谈、问卷、测试等方式收集研究问题的资料,并对搜集到的大量资料进行分析、综合、比较与归纳,从而得出研究结论。

3、通过典型的课例作全面而深入的

分析和研究,提炼相关成果。个例研究贯穿在其他的研究类型中,使研究成果更加有说服力。

4、测验法:通过进行教学测验的方法来分析比较学习的学习成绩,从而评价课题实验的效果。

五、课题管理

(一)、课题组人员分工:

课题负责人:孙文波、董春霞。职责:负责课题研究的全面工作。

课题组组长:杨晓东。职责:负责实验方案的撰写、实验计划的制定、实验过程的具体指、撰写实验报告。实验教师:梁启梅、李洪宝、赵文发、吕奎、裴志斌、宋晓辉、孙立新、王廷成、匙玉民、孔庆文、张洪瑞。

职责:参与实验过程、探索教学模式、收集整理实验资料。

(二)、课题管理措施

为了保证本课题实验的实效性,将这项长期工作开展好,制定如下措施:

1、课题组要根据总课题再设立子课

题,制定课题实施方案。

2、电教处制定技术培训方案,负责资料库、课题网站的建设,并保证硬件的维护。

3、教研组将本课题研究与教研,课堂教学有机结合,开展课堂研究实践,要求课题实验教师,认真上好课题实验课。

4、认真落实课题研究的实施情况,

每月召开一次全体课题组成员参加的课题实施情况会,汇报课题研究的进展情况。

5、加强培训和交流学习,及时聘请专家指导,提高课题组成员的信息技术环境的构建与应用能力。

6、每位教师的教研情况纳入教师教学考研中,每学期评选教研积极分子予以表彰。

六、研究计划

篇5

关键词:中考体育 ;课堂 ;提高 ;教学质量

1.前言

学校教育要坚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社会、学校、家长对学生健康素质的高度重视。实施体育考试旨在引导学生积极参加体育活动,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形成终身体育意识,达到《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有关要求,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2.方案实施后体育课堂分析

由于广州市中考体育由统一考试和体育素质综合评价两个部分组。学校要求体育教师按照初中体育教材合理地安排体育教学内容,根据教材内容制定教学计划,按照教学计划认真地进行体育课教学和开展各项课外活动,促进学生各项身体素质全面发。同时掌握一些项目的运动技能,为体育中考做好准备。在这一过程中,提高了学生体育运动能力和养成自觉锻炼身体的意识和习惯,打破了初中年级学生体育课就针对体育中考的内容要求进行上课的传统。尤其初一初二就有些教师甚至把体育课改上训练课,其结果是影响体育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违背体育教学的初衷,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也大大降低,上完体育课只会觉得辛苦、乏味,根本谈不上会喜欢体育课。[1]这种把体育课改上训练课的形式脱离了正常的教学大纲,使得学生们仅在考试的几个项目成绩突出,却未学会其他的体育项目,更遑论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了。这种情况引起了各学校的高度重视,并为此制定出有针对性的体育教学计划,学生到了初三学校还会安排行政和班主任协助,行政和班主任的加入关注学生的体育锻炼情况,在体育课上学生的积极性更高了、态度也更好了,对体育课的质量大大提高。

2.2体育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

针对广州市中考体育方案的实施,学校领导高度重视中考体育,为了提高体育教师的业务水平做了非常大的努力:征订体育教学方面的材料、组织到兄弟学校进行经验交流 、参加上级组织的教研活动等。在实施过程中,学校严格按照已制定的计划进行管理:要求体育教师备好课,上课过程中重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体育课的每个环节中,同时也要做好体育的安全措施,避免教学事故的发生。学校对体育课的重视不仅促进了体育教师的工作责任心和自豪感,同时也促进了体育老师业务水平的提高,不断地从教学目标设计、教学内容设计、教学策略、教学组织、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的具体实施、学生的反响进行反思,并在反思中积累实战经验,进而促进体育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提高课堂水平。[2]

2.3家长对休育课意识的加强

以往相当一部分的学生家长不重视孩子上体育课,认为孩子只要文化科成绩好,其余的都不重要。上体育课让小孩随便玩玩便可,生怕孩子受到意外伤害。且在周末或假期,让孩子参加各种各样的培训班和辅导班,也不让他们去外出锻炼。就在家长的默许或鼓励下,很多孩子都是只能在家里面玩,不能到“外面野”,孩子们就此迷上了各类数码产品,“宅”在家里看电视、上网、玩手机,这些现代化娱乐方式都在侵占着学生本就不太富裕的课余时间,与体育活动一起“争抢”学生,导致了很多的学生体质差的原因。然而随着广州市体育中考的深入开展,家长对孩子体育锻炼的认识也在逐步提升。现大部分家长都已意识到中考体育的积极意义了。不仅仅是为了中考的分数,关注孩子的健康才是头等大事。有些家长平时也会自觉的督促子女去参加体育锻炼,成为学生体育锻炼的指导者,促使子女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所以学生平时上体育课也会自觉的动起来,自然对体育课的质量有所提高。

2.4学生态度的转变

实施体育考试旨在引导学生积极参加体育活动,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形成终身体育意。然而现实中的学生都是迫于学校、教师和家长对于体育中考的升学压力,紧紧围绕着体育中考两个项目进行强迫性的训练,被教师和家长牵着鼻子走,结果使学生不明确锻炼的价值,在被动的情况下把体育中考当成一门应试科目,又增加了一项负担。教师和家长双管齐下,叫他练什么,他就被动地练什么,无论自身身体素质好坏或是否有学习兴趣,就是练,体育课练了课外活动还是练。久而久之,一些身体条件较差的同学,产生了自卑感,结果对体育课没有兴趣,产生厌烦心里,恐惧上体育课,导致自己的身体素质下降,直接阻碍了身心健康发展。体育考试由统一考试和体育素质综合评价两个部分组成。中考体育起到了“指挥棒”的作用。不但激发了学生参加锻炼的热情,也激发了学校坚持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积极。[3]有了体育考试和过程性评价的要求,学生们思想上重视,行动上积极参与。体育课积极参与也促使任课教师进一步增加了责任感,不仅能够保证正常的教学工作,而且课外活动时间也能积极组织和指导学生进行课外体育活动。这样既保证了学生每天有一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又密切了师生关系。所有这一切都促使学生的身体素质,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对体育课的质量自然也就提高了。

3.意见和建议

3.1广州市体育中考并不是想给学生增加压力,而是为了加入体育分数让初三毕业生有更多的时间投入到体育锻炼,为将来拥有健康的身体奠定基。应多从学生自身的身体素质考虑,学生没有那么大的压力自然就会积极参与从而提高体育课的上课质量。

3.2利用比赛训练法组织体育教学能在较大程度上挖掘学生的潜力,发展学生在较复杂条件下完成动作的能力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培养学生敢于拼搏的意志品质以及良好的体育道德作风,学生能吃苦耐劳自然提高课堂质量。

3.3体育教师在备课时应准备好有启发性激励性的教学语言,可促进学生进行积极的思维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自然课堂质量就提高了。

3.4根据学生要求,在体育课中增多体育项目,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爱好,并养成自主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锻炼习惯,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终身体育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地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4.结束语

广州市中考体育方案的实施引起社会、学校、家庭对学校体育的重视,培养学生自觉锻炼身体的习。因此广州市中考体育的“指挥棒”并不可怕,而且事实证明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我想应该齐抓共管,多方认真对待,学校严格管理,教师认真负责,共同促进学校体育课的健康发展,使学生有一个良好的平台,通过体育课来实现健康快乐的成长。

参考文献:

[1]徐大从.体育中考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策略[J].,2006.19-20

篇6

石家庄市第四十五中学、石家庄市美术职业实验学校是一所国办美术专业学校,学校以美术专业教育为切入点,从培养学生掌握绘画的一技之长到培养全面发展特色人才,努力构建美术教育一流、育人效能卓著的全国品牌学校。学校每年高考升学率都在90%以上,本科率达70%以上,一本录取率在40%以上,考入中央美院、清华大学、中国美院等名牌院校的人数每年都在100人以上。2008年、2010年、2011年,河北省美术联考状元均出自四十五中。2012年高考上线率100%,本科率87.1%,其中,升入中央美院4人,中国美院8人,天津美院20人,四川美院16人、西安美院2人、苏州大学9人??

新课程改革实施三年来,学校教师在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上有了很大变化,但与新课程高考的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拿着新教材,用着老办法,教师讲得清楚,学生听得糊涂,导致相当一部分学生学习不入门,因此我们要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观,确立“尊重主体、面向全体”的教育理念,在实践中探索出立足于学生终身发展的特色教学模式。

二、课堂教学的目标

1、学校目标:探索小组建设,推行“三、四、五”教学模式,不断完善发展形成学校特色。

2、教师目标:更新教育观念,不断地实践和反思形成具有本学科特色的课堂教学模式。

3、学生目标: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三、“三、四、五教学模式”的解读

(一)“三、四、五教学模式”的有效载体――导学案。“导学案”就是教师根据课标要求、学生认知水平编写的供学生课外预习和课内学习的书面学习指导方案。“导学案”包括“预习案”、“探究案”和“训练案”。导学案的设计要注意以下原则:着力点放在学法指导上;要拟定培养学生何种思维方法,训练何种能力,指导何种解题方法等;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差异;教师要以导学为方法,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

(二)“三、四、五”的含义:学习的三式:独学、对学、群学;教学的四环:预习、交流、展示、反馈。教师五导:引导、追问、精讲、点拨、评价。

四、“三、四、五教学模式”的操作流程

1、导学案使用

(1)导学案内容要求:环节完整,注意层次要求,使用方法表述要具体。

(2)导学案的格式要求:统一导学案模版,各学科要有学科特色和文化内涵。

(3)导学案的编制要求:学期初各备课组长根据教学任务布置备课组成员导学案编写任务书,学科组成员分工合作完成导学案的编写。利用学科教研活动时间开展集体备课,主备教师需要提前做好导学案、课堂探究问题及小组合作展示的具体设计,并对备课组成员进行备课说明,组员集思广益,讨论、完善和补充,主备教师要对导学案进行二次修改,最后组长审核后印刷,统一使用。

(4)导学案的使用:导学案要与上课前三天下发到学生手中,预习案一般利用晚自习的学科自习时间完成,教师布置学习任务,学生根据要求完成预习案,并由教师或学科组长负责批阅,归纳存在的问题,教师上课时要对预习案的完成情况做出总结,其中存在的共性问题要由学生讨论解决。探究案和训练案在课上对学、群学、展示、质疑、点评、评价等环节使用。

2、小组建设

这是“三、四、五教学模式”的实施核心。每组8左右,设组长一人,负责本组的日常管理。设学科组长6人,负责本学科的预习、讨论、互教、展示等。他们要协助老师带动组员预习、反馈预习情况;课上,要督促自主学习、组织合作讨论、协调发言机会;课后,要组织好复习、作业检查、小组成员帮扶,以及各项实践活动等。每个小组依据好、较好、一般、差四个层次组合,力求平衡,对学组(学习程度相当的同学组成)。小组中的每一个成员都要承担某一个方面的责任。学习小组的建立要在班主任的指导、帮助下完成,日常运转中,班主任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以确保学习顺利进行。

3、课堂操作要点

(1)根据导学案进行课前或课堂预习。要求根据学情和课标要求进行设

计,学习方式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通过学习使学生对所学内容有整体性把握,对不能解决的问题进行梳理为下步交流做好准备。

(2)小组交流。教师通过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群学,利用小组交流讨论解决本组同学自学中遇到的问题。组长具体组织,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功能,让优生影响、带动、帮助同组的人,更多的关注差生,共同去讨论去思考,共同进步。教师要及时关注小组交流情况,给予合理指导,了解小组交流情况。

(3)展示、点拨。教师组织全班交流,各小组根据合作探究情况,把成果或者本组不能解决的问题在班上进行展示,其他组进行补充、点评、质疑。展示要抓住重点问题展示,在此过程中给教师还要注意展示学生的随机性和层次性,尽可能多的暴露学生的不同思维。教师起好牵引鼓励和点拨作用。此时,教师基本全面掌握了学生自学情况,明确了全班同学都不能解决的问题,快速进行课中备课并点拨精讲。

篇7

关键词:教研方法; 研究条件;研究成果;发展教育

多年来的教研工作实践,与学校各教研组老师有过密切接触,大家对现代意义的教育研究颇有热心,也投放了很多精力,花费了很大气力,但学科教研实验操作起来,总觉得既无头绪,又无抓手,甚至如何组织都感到茫然。这个问题,究其根源,就广义上说,还属于教育研究方法问题。提及教育研究方法,就必然涉及到教育研究流程和教育研究技能等方面的理论内容。故就此教研叙事之话题,谈谈自己的体验和感受。若能对各科教研的老师们有一点点启发,亦能产生由衷的喜悦和惬意。

教研选题立项后,就要有组织、有步骤、有计划地按照本学科课题实施方案去完成研究任务。在具体研究实施过程中,如何实验操作?一要创造研究条件,二要创造研究成果。这就是本文所说的广义的教育研究方法和策略。

首先,谈谈教育研究的条件创造。在教研叙事中曾讨论过,“人本”理念,“人本”思想,都是一种现代教育科研意识,总是在指导人们去科学实践,去努力学习,去积极培养投入,去准确选拔物色。基础教育科学研究也是如此,因为,基础教育研究的对象是培养人和培养人的能力素质,研究者的自身素质和工作能力决定着研究成果的成败与优劣。所以,基础教育研究要想创造出优秀成果,首先须创造出优秀成果的因素和条件,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

1.强化自身素质。这指的是教科研课题主持人自身的素质提升问题,责任感增强问题,自身科研能力提高问题,自身申报教科研课题立项动机明确问题。作为教科研课题研究的负责人,在学识上,应是一个热爱学习的人,善于搜集、捕捉、采撷教育科研信息的人,勤于思考、反思教育教学与教研问题的人;在教育研究业务上,应是一个勤于探究的人,一个勇于实践的人,一个有心之人。一句话,应是一个对本职业务投入、执著的人。对教育研究的投入、执著,其本身就是教育业务的升华。一个教科研课题本是你的主张,是你拟定的研究方案,你就应该具有独到的研究见地,研究主见,研究思路,研究韬略,以及研究目标、内容与方法。有的课题主持人委托一名课题执行主持人,这须在你自身责任到位的前提下,要求课题执行主持人与你具有同等条件和能力,才能使课题研究创造出优秀成果来。

2.抓住研究对象。学生是教育者培养的对象,在哪些方面去研究如何培养的问题,培养什么的问题,都值得深思。诸如,优良品质的培养、学习动机与心理健康的培养、自主意识的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等等。有了培养学生的具体丰富的内容,就有了教育研究的抓手,也就充实了你的研究案例,这就为总结科研文本成果创造了物质条件。

3.看准研究资质。教科研课题组的实验老师必须具备一定的基础教育科研能力,包括组织能力、教学示范能力、教育应用文写作技能等。在吸纳基础教育科研课题组成员时,应该瞅清看准考量参研教师的研究人才资质,确保研究成果和研究任务的如期保质予以完成。

其次,谈谈教育研究的成果创造。这里所说的教科研“里”的内涵是指教科研课题实质性研究过程以及研究成果的表达形式,包括两个方面。

1.广泛开展研究实践活动。基础教育教学实践活动是一切教科研课题研究的生命源泉,提倡其丰富性,就能使教科研课题研究内容充分、翔实,且有说服力,为总结其成果提供了充足的一手材料。开展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不仅要丰富,而且要多种多样,生动活泼,具有趣味性和影响性。另外,开展那些丰富多彩的与其研究直接相关的教育教学活动要具有针对性、规范性、校本性、联系性,即开展的研究活动是解决本校教育教学及其管理的一些实际问题,或规范教育教学行为的一些对策问题,且与相关方面密切联系起来,形成一个校本研究机制的整体策略。比如,与基础教育课改的联系,与创新精神的联系,与教师专业成长的联系,与教师继续教育的联系,与教育反思及教育教学经验总结与交流的联系等。还有,开展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主题要鲜明,要明确,要扣题。某项教育活动是属哪一个行动研究的内容,活动的目的和意义是什么,有什么实践反应,有什么教育效果等,着力总结教育教学实践经验,深入探究实现未来理想教育的方略,以为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制定教育决策提供依据。

2.认真整理研究文本成果。开展一切与教科研课题研究内容直接相关的丰富多彩的教育教学活动,是对本教育课题研究成果评价的实践反应,是总结教育研究成果文本的实践基础,是教育课题研究方案实施的实践过程。为此,教育课题研究成果的文本材料是系列教育教学实践活动的科学理论结晶。由于教科研实践活动的多样性,其课题研究成果的文本表达形式也表现出诸多方式。具体有教育实践活动经验总结、教育调查报告、教育论文、教育学术专著、教育叙事文集、教育随笔、教育日记、教学后记、教学设计阐述、课堂教学评析以及教育课题研究与结题验收要求相关的文本材料等。

这些教育应用文的整理撰写,需要具备一定的写作技能,运用起来还要具有规范性和示范性。因为,教育科研不仅彰显出教育实践的成果与价值,而且贵在教育科普推广的指导意义。另外,教育科研成果文本对教育研究理论文献又是一个填补与充实。从各种意义上来说,认真、系统、科学整理撰写教育科研成果文本是非常有价值的,不仅仅只是为了教科研结题验收。最有意义的是,教科研成果的获得,是一种教育阅历,是一种教育的探索,是一种教育的奉献。

篇8

一、指导思想:

今年我校的教科研工作坚持“科研兴校”,向科研要质量,切实提高科研效益,再创我校教科研工作的新局面,为提高我校的办学水平作出新贡献。

二、主要工作:

今年的教科研工作要紧紧围绕“提升我校办学层次”这个目标开展工作。具体计划如下:

1、理论学习促提高。

当今世界,知识更新日新月异,不学习肯定要落伍。作为教师要把学习放在首位,不断更新观念,用先进的科学思想和教科研理论武装自己。在教育教学中勇于探索、敢于创新,才能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创新品质的下一代。今年我们仍提倡以自学为主组织学习为辅的学习方式,认真学习新《课标》、和各类教学理论杂志等,坚持写好学习体会,努力提高教师的教科研意识和理论水平,做科研型的教师。

2、加强研究讲实效

我校现有省级课题1个,题为《现代小学生道德行为的调控的研究与实践》,至今已实施了二年多,并在上学期进行了第一次总结,课题成果相继被评为宁波市级科研课题二等奖、宁波市首届德育优秀成果三等奖、奉化市首届基础教育成果二等奖。今年我们将坚持按实施方案继续开展该课题的研究。仍将组织课题研究汇报活动,真正使课题研究为教育、教学服务,为提高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益服务。

3、严格管理求发展

教科研工作是学校工作的水平线。学校领导一贯十分重视教科研工作。今年我们将进一步严格科研常规管理,努力促进我校教科研工作健康发展,提高我校的教科研工作层次,为争创奉化市级先进教科研学校作好准备。

第一,及时收集各地教育教学改革信息,营造良好的教科研氛围,坚持做好教科研的宣传普及工作,引导教师广泛参与教科研活动。

第二,继续组织好教育、教学论文的交流、评比、推荐等工作。学校大力提倡教师参与教育、教学改革,认真实践,勇于探索,善于反思,并加以总结,撰写教育教学论文。我们将认真拜读,积极选送,充分利用,在为学校争光的同时,让更多的老师享受成功的喜悦。

第三,加强教科研工作的计划、总结、调研工作。年初制订好教科研工作计划、年末做好工作总结。今年,我们还将随机对课题研究情况进行调研。主要方式是:听课题汇报课、查看资料(包括各类计划、总结及其它相关资料)。

第四,健全科研网络机构,分工明确,职责到位。定期组织学习培训,加强教科研队伍建设。经学校领导商讨决定,课题研究人员名单如下: 李方伟 夏 波 侯军波 王优娜 孙科峰 汪 杰 孙熙芬 范明春 袁吉飞

徐治英 丁朝女 竺叶儿 李春燕

三、活动安排:

二月份:

1、 学习学校工作报告,明确本学期教科研工作的目标任务。

2、制订本学期教科研工作计划,订好课题的本年度实施计划。

三、四月份:

3、召开教科研工作会议,布置本学期工作任务。

4、教师课题研究培训活动。

五、六月份:

5、课题研究实施操作。

6、完成各类数据的统计和资料的积累,典型案例的收集整理。

七、八月份

7、召开课题组会议。交流各课题的实施情况,并予以指导。

8、开始撰写各个课题的结题报告。

九、十月份

9、各课题组作好总结工作。

10、做好总课题的结题报告。

十一、十二月份

11、参加省课题评比工作。

篇9

列为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 年课题(课题批准号ffbo11495根据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办(教科规办函[ ]16号文件)要求,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申报的省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全面质量管理的研究与应用》经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批准。今天召开开题论证会,进一步完善落实研究方案后,正式开展研究工作。下面,代表课题组作课题研究开题报告,请领导和课题组成员对课题研究实施方案进行指正、审议。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教育科研是人们探索和认识教育客观规律的有效途径,是促进教育决策科学化、推动教育科学理论转化为教育实际应用的重要手段,是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的有力措施。

《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要点》指出:要进一步规范课题管理,强化课题管理环节,确保课题的顺利进行,并力争多出精品力作,不断提高教育科研的水平和效益。这为加强课题管理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从目前国内教育科研课题管理现状来看,各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工作无论在管理思想、管理组织形式、管理程序,还是管理方式、管理手段方面,都明显落后于教育科研事业的发展。资料表明,国内外研究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总的状况是:研究人员、研究成果少,研究面窄,研究水平较低。在研究内容上:实践性问题研究多,理论性问题研究少;操作性问题研究多,宏观性问题研究少;零散性问题研究多,系统性问题研究少。

在现有的研究基础上,加强对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的规律、理论基础、发展趋势以及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的科学化与标准化等重要问题的研究,确定省级教育规划课题全面质量管理的理论基础,统一省级教育规划课题全面质量管理概念,建立一套系统化、规范化、程序化,且具有高度自我约束、自我完善机制的省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全面质量管理体系,全面提升省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的质量水平,以较小的投入获得课题成果的最大的效益,是本课题研究的根本目的,也是本课题研究的价值取向。

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申报的《省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全面质量管理的研究与应用》,经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批准,列为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 年课题(课题批准号ffbo11495)。课题主持人黄宜锋。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和条件

全面质量管理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最初应用于工业,后来从工业部门扩展到建筑业、交通邮电业、商业、服务业等众多领域,并得到许多国家的重视和运用,在日本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功。全面质量管理是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以最经济的方式让顾客、社会和组织所有成员持续满意的一种质量管理模式。它认为,质量是一个全面的、综合的概念,质量管理的内容不仅是最终产品本身的质量,还包括与产品质量有关的工序质量和工作质量,要综合考虑质量、价格、交货期和服务等等;质量有一个产生、形成和实现的过程,是整个组织活动的成果,质量管理必须对质量形成的每一个环节都加强管理,以预防为主,通过各个环节的作用,使质量螺旋上升。

这种模式的特点表现为全面、全过程的质量管理;全员、全组织的质量管理,使质量管理成为全体成员的内在需求以人文为本的自主管理;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和手段进行管理,强调以最小成本投入获得最优化的效益和效率。全面质量管理的精髓就在于按照上述指导思想,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

全面质量管理的观念和思路,符合教育规划课题质量管理要求。教育规划课题质量同产品质量、服务质量一样,也有一个产生、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从课题研究方向的确定,到课题的申报评审、开题、中期检查、结题鉴定、成果评奖、成果推广这些环节构成了一个系统,课题质量就是在这个系统中逐步形成的。这个过程是以与课题相关的重要因素人的素质为中心,随着过程的不断发展,课题质量也在不断适应、不断改进的过程中得到提升。

作为一个质量系统,其目标实现取决于各个环节的质量保证和各环节之间的协调,无论哪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会影响到最终的质量。因此,必须将质量形成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纳入质量管理体系中,实行全过程的管理。而要实施全过程质量管理,必须重视人的因素。在研究过程中,每一个环节都要靠课题组成员去实施,都要课题所在单位和有关管理部门领导的重视和支持,并通过有效的手段加强对课题的管理。因此,课题研究过程比其它任何行业的生产服务过程都更加强调人的作用。所以,我们可以按照全面质量管理的观念建立以全面、全过程、全员为基本特征的教育规划课题质量管理体系。

本课题试图以系统科学作理论支撑,以现代质量管理理论(iso9000质量管理系统和ipmp项目管理系统理论)为具体指导,以我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的具体实践过程为主

要研究对象,探索省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现代管理的规律,建构省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全面质量管理的体系,并在其试行过程中不断地调整和改进,提高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的管理水平和效益,从而推动省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的现代化、规范化、标准化。

探索省级教育科研课题全面质量管理体系,不仅对我省省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研究质量与管理水平的提高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且,还可以为我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改革与发展提供新思路。我们将当代最新的管理科学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引入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结合教育科学规划管理活动的特殊性,在引入、消化、应用这一管理理论的过程中,无疑也会发展和丰富全面质量管理理论。

开展本课题的研究具备了较好的基础。一是课题由省教育科学规划办牵头,研究内容与承担的工作要求相一致,具有联系紧密的特点,因而有完成本课题研究任务的内在动力,研究条件和研究时间均有足够的保证。二是本课题得到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办、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和有关专家的重视和支持,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金宝成副主任,华东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熊川武教授,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副组长申纪云、王健、张作功副厅长、张学军院长是本课题组顾问。主持课题的是教科院分管科研课题工作的副院长,能有效地保证课题研究的协调、实施;三是参与研究的人员有中小学、职业学校、大学的教师、校长,有省、市、县教研管理机构的研究人员、领导,有网络计算机专家,研究力量雄厚,大家都曾在不同层面上主持和参加过国家级、省级多类教育科研课题的研究,具有丰富的课题研究和管理经验,有的已有不少科研成果。

三、课题概念界定

(1)省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的全面质量管理的内容不仅是最终成果本身的质量,还包括与成果质量有关的研究工作质量及其组织工作的质量管理;(2)省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全过程质量管理,主要是指课题指南设计、申报、开题、中期检查、结题鉴定、成果评奖、信息公布、成果推广等环节的质量管理;(3)省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全员质量管理,主要是指课题指南设计者、申报立项评审者、课题组组长、开题论证者、中期检查者、结题鉴定者、省级评奖和信息公布者等人员的管理。使以上人员树立起质量第一,人人有责质量管理的观念。(4)省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可控因素质量管理,即对影响课题研究工作和课题管理工作的可控因素(如课题质量标准、课题经费、研究进程等)实施直接或间接控制的目标管理。(5)教育科学规划课题质量标准能够量化的尽可能数量化。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理论研究

(1)省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的规律及特点。

(2)国内外科研课题管理的动态与趋势。

(3)全面质量管理理论与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

2、教育科学规划课题质量标准体系研制(本课题的核心研究内容)

课题研究工作质量标准体系研制

课题的成果质量标准体系研制

3、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全面质量管理模式的构建

依据省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全面质量的理论和教育科学规划课题质量标准体系(包括课题的成果质量标准和课题研究工作的质量标准)构建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全面质量管理模式。

4、省级规划课题质量信息管

理系统开发(包括教育科学规划网、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网络管理系统,含课题申报系统、课题信息储存、管理、系统以及课题库资料收集整理归档)。

5、试行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全面质量管理

(1)制订文件。

(2)组织培训。

(3)分组实施

(4)反馈、分析、整理信息。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与途径

本课题研究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辅之调查法、文献法、比较研究法等研究方法。具体措施是:

1、采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广泛收集和查阅国内外有关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和教育科研课题管理的研究文献资料;收集整理国际上、国家和省有关管理部门关于教育科研课题管理的文件。

2、邀请有关专家作全面质量管理专题学术报告或举办座谈,使课题组成员的掌握全面质量管理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有关专门技术。

3、运用经验总结法,总结教育科研传统管理的经验,吸取精华,为建构新的教育科研课题管理模式打好基础。

篇10

    一 科研设计的基本要素

    任何一项研究总要包括受试对象,处理因素,观察指标或效应指标三个基本要素。下面对受试对象,处理因素,效应指标的要领及要求作一简要介绍。

    1 受试对象

    受试对象是指接受实验的动物或人,亦称实验对象,研究对象或观察对象。受试对象的选择非常重要,它对实验结果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受试对象的选择合适与否,对实验成败是很关键的。如果进行动物实验,对实验动物的基本要求是对拟施加的处理因素反应敏感,反应稳定,尽可能近似与人,并且经济可行,容易获得。特殊要求是健康合格,种属一致,品系相同,年龄,窝别,体重差别不大,性别要求雌雄各半。

    2 处理因素

    就是为了不同的研究目的,加给研究对象以物理的,化学的或生物的各种条件被称为处理因素。在科学研究中,任何实验效应都是多因素作用的结果,我们要抓住主要的,带有关键性的几个因素。

    3 实验效应指标

    处理因素作用于受试对象所显示出的结果被称为效应。为了具体的,准确的反映出实验效应,就必然需要使用效应指标,指标不仅可以用来揭示实验观察对象的某些特征,也可以用来判断某些特定现象或事实的依据与标准。在医学研究中,不论那种类型的研究,要探索的因素必须通过具体的指标反映出来。

    二 研究设计的基本原则

    1 对照的原则

    就是确定实验中相互比较的实验组和对照组,对各组给予不同的处理,然后观察其效应。

    对照的意义在于通过它消除和减少实验误差。在医学研究中,除了正常解剖生理数据的调查以外,都要有对照。对照基本要求是除了实验因素作有计划的变化外,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其他条件应尽量保持一致。

    2 重复的原则

    重复是保证科研成果可靠性的重要措施之一。重复有两层含义,一是指实验过程是多次重复进行的,要做到这一点与实验的样本大小有关,样本大重复的机会多,样本小重复的机会少。二是设计中提出的方法,别人也能重复进行。

    3 随机化的原则

    就是被研究的对象样本是从总体中任意抽取的,抽取时每个观察单位都有相等机会被抽取。常用的随机化法有抽签法,抓阄法,扔硬币法,随机数字表等。具体使用那种方法,应根据实际情况来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