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会计师违规处理办法范文

时间:2023-06-06 17:57:4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注册会计师违规处理办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注册会计师违规处理办法

篇1

根据《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办法》(财政部令第55号),财政部对《港澳台地区居民及外国籍公民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统一考试办法》(财会[2008]4号)进行了修订。现将修STN的《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台湾地区居民及外国人参加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办法》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台湾地区居民及外国人参加

《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办法》

第一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法》和《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办法》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台湾地区(以下简称港澳台地区)居民及按照互惠原则确认的外国人(以下简称外国人)参加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港澳台地区居民及外国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且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可以申请参加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

(一)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认可的高等专科以上学校毕业的学历;

(二)已取得港澳台地区或外国法律认可的注册会计师资格(或其他相应资格)。

第四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员,不得报名参加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

(一)因被吊销注册会计师证书,自处罚决定之日起至申请报名之日止不满5年者;

(二)以前年度参加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因违规而受到停考处理期限未满者。

第五条考试划分为专业阶段考试和综合阶段考试。考生在通过专业阶段考试的全部科目后,才能参加综合阶段考试。

专业阶段考试科目为会计、审计、财务成本管理、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经济法和税法。综合阶段考试科目为职业能力综合测试。

考试范围在各年度财政部注册会计师考试委员会(以下简称财政部考委会)的《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大纲》中确定。

第六条报名时限、地点,具体科目考试时间在各年度财政部考委会的考试报名简章中明确。

第七条考试方式为闭卷、笔试。试题文字使用中文简体字。答题应使用中文,简、繁体不限。

第八条报名人员报名时需交纳相应的考试报名费。

第九条报名人员可以在一次考试中同时报考专业阶段考试6个科目,也可以选择报考部分科目。

第十条财政部考委会为报名人员集中设定考场,组织考试。

第十一条应考人员答卷由财政部注册会计师考试委员会办公室(以下简称财政部考办)集中组织评阅。考试成绩由财政部考委会负责认定,由财政部考办通知应考人员。

每科考试均实行百分制,60分为成绩合格分数线。

第十二条专业阶段考试的单科考试合格成绩5年内有效。对在连续5个年度考试中取得专业阶段考试全部科目考试合格成绩的考生,财政部考委会颁发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专业阶段考试合格证书。

综合阶段考试科目应在取得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专业阶段考试合格证书后5个年度考试中完成。对取得综合阶段考试科目考试合格成绩的考生,财政部考委会颁发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全科考试合格证书。

取得全科考试合格证书者,可以申请成为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会员。

第十三条报名人员可以按互惠原则签订的互免协议免予部分考试科目。

第十四条应考人员及组织考试相关人员,应当遵守本办法、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的相关规则、守则等,违者按照《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违规行为处理办法》予以处理。

篇2

尊敬的主席,女士们、先生们:

下午好!首先,我谨代表中国会计界对第16届世界会计师大会的隆重召开和取得的各项成果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大会组织者提供的优良工作条件及热忱周到的服务,表示衷心的感谢。

这次大会为讨论中国经济与财政、会计、公司治理等议题,专门开辟“中国论坛”,表明世界对二十一世纪中国经济的发展给予了特别关注。中国会计的发展与中国经济的发展和改革开放事业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一方面,改革开放为会计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并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另一方面,会计的发展也有力地促进了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的进程。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市场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会计职业和会计市场的发展。

应大会组织者的提议,我想利用这个机会,从以下三个方面向各位介绍一下中国的会计改革与发展情况:一是中国的会计管理体制;二是中国的会计法规体系;三是中国会计服务市场的开放。

一、中国的会计管理体制

中国的会计管理体制是依据国家有关会计法律建立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的规定,财政部主管全国的会计工作;县级以上地方政府财政部门管理本行政区域内的会计工作。中国的这种会计管理体制,充分体现了“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

财政部门管理会计工作涉及的内容主要包括:

*制定、公布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泛指财政部根据《会计法》制定的关于会计核算、会计监督、会计机构、会计人员以及会计工作管理体制等制度。其中,会计核算制度是指企业或非企业会计主体进行会计核算时应遵循的制度、准则或规定等,比如企业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制度、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政府预算会计制度等。会计核算制度构成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由财政部制定并公布。在保证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规范统一的前提下,对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有特殊要求的行业,国务院业务主管部门在与《会计法》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不相抵触的情况下,可以制定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具体办法或者补充规定,报财政部审核批准后实施。

中国的会计准则由政府部门制定和公布。这样做,可以减少准则的制定成本,缩短制定周期,及时从客观上反映市场经济发展对会计提出的要求;其次,可以利用政府的权威来推动其实施,更好地发挥其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需要指出的是,虽然中国的会计准则由政府部门负责制定,但并不说明中国的会计准则仅代表政府作为企业投资者或宏观经济管理者的意愿。在制定会计准则过程中,中国借鉴国际惯例,拟定了科学、合理的会计准则制定程序,包括项目立项、起草研究报告、草拟讨论稿和征求意见稿、对外公开征求意见、拟定草案和对外;同时,还充分利用国内外会计资源,聘请国际会计公司提供国外会计准则咨询服务,并成立国内会计准则咨询专家组,对会计准则问题进行专题研究。其中,国内会计准则咨询专家组广泛地包括企业、会计师事务所、科研院所、政府综合经济管理部门等方面的代表。在会计准则制定过程中,除认真咨询专家外,还广泛听取社会公众的意见和建议。总之,中国会计准则是中国会计界智慧的结晶,广泛地代表了会计信息相关利益团体的意愿。

*监督检查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实施。对各单位实施的监督

包括是否依法设置会计账簿,会计资料是否真实完整,会计核算是否符合会计法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是否具有从业资格等。对违法违规的单位和个人,将进行行政处罚或移交司法机关处理。比如,发现隐匿或者故意销毁依法应当保存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构成犯罪的,将依法追究责任。

对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主要方式之一就是对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进行检查。注册会计师作为对企业会计信息真实性和完整性的鉴证者,需要接受国家财政部门的监督检查。财政部门对注册会计师及会计师事务所的监督检查,限于其出具审计报告的程序和内容,并不干预注册会计师独立、公正地开展审计业务,也不对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所有审计报告再进行一次普查,而是根据管理需要有重点地进行抽查。

注册会计师行业管理体制,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法》建立的。根据《注册会计师法》的规定,财政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财政部门,依法对注册会计师、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协会进行监督、指导。注册会计师协会是由注册会计师组成的行业自律组织。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是注册会计师的全国组织,各地设有当地的注册会计师协会,比如,北京市设有北京市注册会计师协会。

财政部门对注册会计师、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协会进行的监督、指导,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制定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办法(具体工作由财政部负责);

*对注册会计师注册名单进行备案,对注册会计师协会不予注册或撤消注册,申请人有异议的,负责办理复议;

*批准设立会计师事务所;

*批准由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拟订的执业准则、规则;

*对注册会计师、会计师事务所的违规行为进行处罚;

*对非法执业机构进行处罚;

*审批外国会计师事务所来华设立机构等(审批权仅限于财政部)。

注册会计师协会的职责主要包括:

*组织实施全国统一的注册会计师考试;

*注册会计师的注册和发证;

*拟定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规则(具体工作由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负责);

*维护注册会计师的合法权益;

*对注册会计师的任职资格和执业情况进行年度检查;

*审批和管理会员;

*监督检查注册会计师准则实施情况;

*组织和推动注册会计师的培训工作;

*组织业务交流、开展理论研究;

篇3

关键词:会计师事务所声誉 培育路径

一、引言

查道林,费娟英(2004)认为,独立审计声誉是指社会公众对事务所的审计服务质量予以信任和赞美的程度,是由知名度、美誉度、客户忠诚度等内在品质构成的。企业声誉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利益相关者根据自己的直接经验、企业的行为及其主要竞争对手的相关信息而对企业作出的全面认知、评价和情感联系(秦关,2007)。借鉴企业声誉的定义,本文认为,会计师事务所声誉是利益相关者根据自己的直接经验、会计师事务所的行为及其主要竞争对手的相关信息而对会计师事务所作出的全面认知、评价和情感联系。近年来,会计师事务所声誉已得到较为广泛的关注,《国务院办公厅转发财政部关于加快发展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若干意见的通知》(〔2009〕56号)指出,“会计师事务所要确立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立足于打造‘百年老店’。” 我国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迫切需要大量高声誉的会计师事务所,但仅依靠市场的力量难以培育出事务所的声誉级差,即使能够形成也需要很长时间。在目前国际“四大”占据我国审计市场半壁江山的情况下,如何加速本土会计师事务所声誉的形成和培养,提升独立审计行业的声誉,成为一个重要的现实问题。目前对会计师事务所声誉培育的研究并不充分,本文以企业声誉理论为指导,论述了会计师事务所声誉培育的具体路径。

二、会计师事务所声誉培育意义和形成条件

(一)培育会计师事务所声誉的意义培育会计师事务所声誉有很重要的意义。(1)有利于传递审计与会计信息质量的信息。声誉的价值源于信息的不对称。由于会计信息质量水平的不可观测性,审计服务的价值在于提高企业会计信息的可信度。作为会计信息的生产和认证方,会计师事务所在降低投资者所面临的信息不对称和逆向选择中起到了重要作用,而会计师事务所的声誉就是上述信息生产与认证可靠性的保证(Titman & Trueman,1986)。公司选择会计师事务所的行为就是向投资者传递公司价值的信号,所以注册会计师审计服务的本质在于将自己的声誉品牌与客户分享。因此,会计师事务所声誉是一项重要的信号传递机制,它向利益相关者传递着会计信息质量的信号。(2)有利于会计师事务所获取审计声誉“溢价”。在信息不对称的市场上,高声誉是对高品质审计服务的一种承诺,高声誉因此能获得髙价格即审计声誉“溢价”( 李连军、薛云奎,2007)。此外,声誉机制的核心在于使审计市场的利益相关者对会计师事务所声誉的拥有者形成一个稳定的预期,一个具有良好声誉的会计师事务所易于获得他人的信任,有利于与其客户建立长期的合作,良好的声誉可以为会计师事务所带来长远的利益。所以,审计声誉与其拥有者的未来收益流密切相关,审计声誉投资可带来“声誉租金”。(3)有利于吸引优秀人才并维持职员的忠诚度。事务所良好的声誉能够吸引优秀的员工并提高员工士气。外部人员对拥有良好声誉的会计师事务所的评价能提升员工的心理满意度,从而对事务所有更高的认同度。声誉卓著的会计师事务所能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较高的报酬和广阔的发展空间,所以能吸引并留住优秀人才。(4)有利于降低会计师事务所的经营风险。良好的声誉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外界经营环境恶化给会计师事务所经营活动带来的压力。良好的声誉能培养客户的忠诚,即使由于不可预测因素发生危机,也能获得客户的支持,有利于事务所渡过危机。因此良好的声誉起到了稳定作用,降低了会计师事务所的经营风险。(5)有利于降低市场交易成本。声誉信息理论认为,声誉的价值在于能减少信息扭曲,强化承诺力度,从而提高市场交易效率。首先,会计师事务所声誉能使审计服务购买者对它的行为形成一种长期稳定的预期,有利于减少谈判的次数和签约的频率,节省达成交易的时间,降低交易成本。其次,会计师事务所声誉不仅对事务所自身有利,还能促进社会宏观经济效率的提高。会计师事务所良好的声誉能增强利益相关者对经过其审计的财务报告的信任度,因而聘请高声誉会计师事务所的公司能获得更低的融资成本、更低的社会谈判成本、更多的商业机会。从经济学的角度看,会计师事务所声誉具有节约社会成本的效应,培育会计师事务所声誉具有积极的社会意义。

(二)会计师事务所声誉的形成条件 会计师事务所声誉的形成需要相应的内外部条件。(1)会计师事务所声誉形成的外部条件。张维迎(2002)在两个当事人的简单博弈模型基础上,将信誉机制发生作用的条件概括为以下四点:第一,博弈必须是重复的;第二,当事人必须有足够的耐心,即当事人必须注重长远利益;第三,当事人的不诚实行为能被及时观察到即信息的有效传播;第四,当事人必须有足够的积极性和可能性对交易对手的欺骗行为进行惩罚即惩罚机制的存在。博弈论(game theory)为研究会计师事务所声誉培育提供了强有力的分析工具。为促进本土会计师事务所声誉的形成,应创造声誉机制发生作用的四个条件。在市场条件不足的情况下,可以依托政府组织网络, 推动市场声誉机制的形成,加速本土会计师事务所声誉的培育和形成。(2)会计师事务所声誉形成的内部条件。会计师事务所声誉的形成需要会计师事务所长期的声誉投资,取得声誉投资回报是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声誉投资的必要条件。作为理性的经济人,注册会计师和会计师事务所是自身效用与利益最大化追求者,会计师事务所声誉能为会计师事务所带来声誉“溢价”,因此会计师事务所声誉是会计师事务所谋求长期利益最大化的手段。Mayhew(2001)通过实验经济学研究(experimental economics study)发现,回报的及时性是会计师事务所投资于品牌声誉的关键因素,回报越及时,会计师事务所采取声誉战略的可能性越大。借鉴Van Reil & Balmer(1997)的声誉管理模型,本文构建了会计师事务所声誉管理模型(图1),该模型显示了会计师事务所声誉的形成过程:首先,基于会计师事务所的历史制定会计师事务所的战略,决定进行声誉投资;其次,通过会计师事务所行为、内部与外部的沟通及会计师事务所标识等象征的组合,形成外部对会计师事务所的认同,会计师事务所的良好声誉得以形成。然后,声誉能给会计师事务所带来声誉“溢价”,使得会计师事务所实现财务绩效的提升并营造良好的会计师事务所发展环境;最后,财务绩效和会计师事务所环境反作用于会计师事务所声誉,使会计师事务所继续采取声誉战略并进行声誉投资。会计师事务所声誉管理模型显示,声誉培育需要会计师事务所制定声誉战略、进行声誉投资,并通过会计师事务所行为、内部与外部的沟通及会计师事务所标识等象征的组合,形成外部对会计师事务所的认同,会计师事务所的良好声誉才得以形成。

三、会计师事务所声誉培育路径

(一)会计师事务所外部环境培育为创造声誉机制发挥作用的条件,激励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声誉投资,应完善会计师事务所声誉培育的外部环境。根据声誉机制发生作用的四个条件,本文认为应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

(1)规定会计师事务所只能采取合伙制。目前,我国《注册会计师法》第24条规定会计师事务所可以是负有限责任的法人,以其全部资产对其债务承担责任。然而,有限责任制不利于注册会计师注重长远利益,不利于会计师事务所建立并维护声誉。为保证注册会计师注重长远利益,建议修改《注册会计师法》,规定会计师事务所只能采取合伙制,因为合伙制能提供一个追求长期利益的稳定预期和重复博弈的规则,注册会计师能因为守信而获得长期收益。

(2)建立会计师事务所声誉激励机制。会计师事务所声誉的建立需要长期的声誉投资。声誉不是一夜之间形成的,声誉的形成是会计师事务所长期提供高质量服务的结果。会计师事务所必须在信息的生产和信息质量的认证过程中制定更为严格的标准并长期遵循,方能建立和维持声誉。然而,我国本土事务所之间一直存在着低价竞争的现象(刘玉廷,2010年1月29 日),低价竞争的直接后果就是审计质量的低下,会计师事务所声誉的建立也无从谈起。针对这个问题,2010年1月27日, 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印发《会计师事务所服务收费管理办法》,规定对会计师事务所提供审计服务的收费实行政府指导价(发改价格[2010]196号)(《会计师事务所服务收费管理办法》第四条),以规范会计师事务所执业收费、遏制注册会计师行业低价竞争、提升会计师事务所服务质量。但是,该办法并没有体现声誉“溢价”的要求。本文建议,建立会计师事务所声誉激励机制,即指导价格的设定应确定最低限价,在此基础上,允许会计师事务所根据自身声誉水平,适当提高审计收费水平,这样,审计收费水平与会计师事务所声誉水平正相关,声誉水平髙的会计师事务所,其审计收费水平相应也髙。为获得更高的审计收费水平,会计师事务所必须进行声誉投资,这就形成了对会计师事务所声誉投资的激励。

(3)加强行业声誉管理与维护。注册会计师行业声誉是指社会公众对注册会计师行业信任和赞美的程度,以及注册会计师行业在社会公众中影响效果好坏的程度。良好的行业声誉是注册会计师行业的一种重要的无形资产。行业声誉的管理与维护,是会计师事务所声誉培育的重要外部条件。注册会计师行业声誉管理是对行业声誉的创建、维护和发扬,是以科学决策为核心,通过多种手段和方法,建立并维持行业与社会公众之间的信任关系。作为一种过程的行业声誉管理,包括注册会计师行业声誉的创建、维护、巩固、扩张、挽救、修复等环节;作为一种管理方法的行业声誉管理,是指通过声誉投资、相互交往、共同遵守某种约定等手段,建立和维持行业与社会公众之间的信任关系,其目标是让社会公众对注册会计师行业产生信任和赞扬。注册会计师行业声誉管理与维护的措施如下:第一,制定行规公约。行业协会依据国家的法规政策、市场的规则要求以及本行业的行业特色,制定相关的行规或公约。这些相关行规公约既包括协会章程,也包括本行业服务标准、执业标准以及其他相关标准等。行规公约的制定,一方面能为本行业会员的市场行为提供具体的模式、标准、样式和方向,从而保证本行业会员所提供的产品或服务具有统一的性能和稳定的品质;另一方面又能避免本行业会员之间的恶性竞争,维护本行业持续健康的发展,进而推动并提升本行业的声誉。目前,我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已制定了《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体系》、《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守则》、《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规范指导意见》等行规公约,会计师事务所必须遵循这些规则。行业协会的这种自律行为标准的出台不仅维护了顾客的利益,而且有利于本行业会员行为的完善。这些考虑社会影响和顾客利益的原则和规定必然会为本行业赢得社会赞誉和顾客的好感,无形中完善了行业形象,提升了行业信誉。第二,监督评价会计师事务所的行为。监督本行业会员严格执行国家相关法规政策,认真履行行规公约,敦促它们恪守信用,是行业协会自律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行业协会的监督评价主要通过严格的认证、检查、评比来完成。通过认证,阻止信誉较低或没有信誉保证的会计师事务所与个人进入协会,获得会员资格,这样会员本身就处在一个较高的行业标准上,有可靠的信誉保证。通过检查,及时发现会员中的违规失信行为,并督促其纠正,限期不改严重者,逼其退会退市。通过评比,奖励守信者,使守信得利、失信受罚,激励会员更好地进行信用自律。我国注册会计师协会规定了注册会计师任职资格、证券期货相关审计资格等,规定了会计师事务所与个人的进入资格。从2004年起,中注协建立了执业质量检查制度,开展了行业执业质量检查工作; 2005年,中注协《会计师事务所执业质量检查制度(试行)》,对执业质量的监管方法作出了具体规定,以规范执业质量检查。这些措施都有利于提升行业的声誉。第三,制裁惩罚违规会计师事务所。行使制裁权,对违反行业信誉的会员实施制裁,是行业协会维护本行业信誉的根本手段。行业协会的制裁权是行业协会作为制裁权主体而拥有的对本行业协会会员和工作人员的一种约束或惩罚的权力。制裁权的存在使得行业协会对其会员有一定的威慑力。行业协会的制裁依其性质可分为三大类:名誉制裁、经济制裁和资格制裁。名誉制裁是指行业协会因本协会会员的某些违规失信行为,而对其所采取的使其在行业内部或社会公众面前形象或声誉受到损害的约束措施。名誉制裁大致包括:警告、道德谴责、批评教育、内部通报、行业曝光等。经济制裁主要是指行业协会对本协会中的违规失信会员进行经济上的惩罚,如对其封锁行业信息、中断经济合作、切断资金技术援助、处以一定金额的罚款等。由于违规失信会员的财力不同,行业协会统一标准的经济制裁往往会导致威慑程度不同的结果。资格制裁是比名誉制裁更严厉的一种制裁,适用于违规者的行为严重妨碍了行业协会的有效运作,或对行业协会的声誉造成极其不良的影响等。资格制裁主要包括暂停会员资格、集体抵制、罢免协会的职务、禁止使用协会的公共设施、开除、终身禁入等。无论行业协会给出哪种形式的制裁,受制裁的会员都将被贴上信用不良的标签,这一标签将对其产生一系列的极为不利的影响。首先,制裁是一种警示,会导致协会其他会员在与其交往时显得格外地谨慎或干脆不与之交往,使得交易无法继续进行。其次,由于形象的恶劣或声誉的下降,客户在选择事务所时显然会将这些因素考虑进去,尽量避免与之进行交易。违规失信会员必然会因无法经营而最终走向灭亡。这些严重的后果足以使会员理性地思考其行为,在市场行为抉择中认真权衡,主动克服违规性的意愿,自觉维护行业信用,以期避免或消除因协会制裁而导致的不利影响。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的《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会员执业违规行为惩戒办法》、《惩戒委员会暂行规则》以及《申诉委员会暂行规则》,规定了训诫、行业内通报批评以及公开谴责三种惩戒的种类,这属于名誉制裁。经济制裁和资格制裁主要由中国证监会实施。惩罚机制的存在有助于会计师事务所声誉的形成。

(4)建立会计师事务所声誉信息披露系统。为使声誉机制发挥作用,对行规公约、认证、检查、评比结果以及对违规会计师事务所与注册会计师的处罚信息,应及时向利益相关者披露,使相关信息充分、有效、及时传播,以促使会计师事务所声誉的形成。近年来,中注协建立了行业诚信信息监控体系,实现了“全面记录、实时监控、有效披露”三大功能:一是执业信息的记录功能。全过程、全方位记录会员执业信息,保证没有应记录而未记录的信息。二是诚信信息的披露功能。在全面记录和反映的基础上,及时向公众披露会员相关信息,让公众监督、专家评判、市场选择。三是异常情况的提示功能。行业诚信信息监控体系现已投入运行,可以网上查询8.3万名执业注册会计师注册前的从业情况,注册时的基本情况、资质情况,注册后的继续教育情况、执业情况、受奖惩情况、履行会员义务等情况以及相关事务所的情况(《中国会计报》,2008年12月24日)。注册会计师声誉信息的及时、充分传播有利于声誉机制发挥作用,有利于社会公众了解与监督注册会计师行业,促使注册会计师重视自身声誉的建立与维护。

(二)会计师事务所声誉培育会计师事务所声誉培育是指会计师事务所以正确决策为核心,通过声誉投资等手段,建立和维持与社会公众信任关系的过程。声誉是一种特殊的资本,它需要会计师事务所进行长期投资。声誉的创建和维护需要大量的投入,却不能立即产生效益,可能与短期利益产生冲突。为保证会计师事务所的长期利益,会计师事务所声誉培育应从以下方面着手:

(1)制定声誉战略。会计师事务所声誉培育要求会计师事务所从长远的角度出发,长期考虑到各个利益相关方的认知与评价,并且要综合会计师事务所形象、自我认同和期望认同,使会计师事务所成为真正受人尊敬同时能够持久存在的会计师事务所。首先就是会计师事务所自身要立意“与人为善”,要制定富有社会责任感和强烈社会公民意识的战略体系,并用基于这个战略体系之上的会计师事务所期望认同成功整合会计师事务所的自我认同与会计师事务所形象,那么会计师事务所将会建立起良好的声誉。这种良好的声誉将给会计师事务所带来长久而难以模仿的竞争优势。

(2)保证审计服务的质量。充分考虑审计服务消费者的需要和利益,这是培育事务所声誉首要的核心的因素。只有审计服务质量过硬,事务所才有可能有较高的声誉。因此,在业务管理上,会计师事务所应科学地设计内部管理制度,采取有效的审计项目质量控制措施;加强对员工招聘、管理和控制后续教育等,以提供高质量的审计服务。

(3)均衡处理相关利益关系。一是均衡处理短期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蔡洪滨、张琥、严旭阳(2006)发现,经过多个时期后,所有历史清白的企业都会选择提供高质量产品,消费者的信任度稳定在一个较高的水平。同样,在独立审计行业内,会计师事务所由于坚持独立、客观、公正立场,拒绝与管理当局“合谋”可能在短期内失去部分审计业务或其他非审计业务而减少收入,但是经过长期的博弈较量,提供优质审计产品的会计师事务所将逐渐获得信任并建立其声誉,业务数量和经济收入随之也会大幅度增长。二是均衡处理会计师事务所组织的利益与注册会计师个人利益的关系。会计师事务所的集体利益与注册会计师个人利益不一致时,会产生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现象。为协调利益关系,应在事务所内部建立激励约束机制。应合理设置组织机构、明确分配制度、创新薪酬激励机制,使声誉创造的利益能够让个人和组织得到享有。对业务能力强、在社会上享有广泛声誉的注册会计师不仅要在所内进行精神表彰,还应给予适当物质奖励,努力塑造一批“品牌”注册会计师;对执业品德不高的注册会计师要批评教育削减个人收入,直至清除出会计师事务所。

(4)提高员工素质,改善事务所形象。每一位员工都是会计师事务所声誉的驾驭者,是会计师事务所声誉的心脏和灵魂。员工的执业行为是代表事务所而实施的,员工形象和行为直接影响到事务所声誉。会计师事务所应关心员工,为员工提供公平的提升机会,促进员工的身心健康;应注重提高员工素质,定期开展员工培训、规范审计程序;使员工与会计师事务所有共享目标和价值观,提高会计师事务所的凝聚力。在道德管理上,应根据职业道德规范,在事务所内部构建符合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决策流程,实施严明的职业道德奖惩制度,并通过持续的培训来强化道德标准等。

(5)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会计师事务所应积极承担社会责任,以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从而建立其声誉。如普华永道公司一直是奥委会的合作伙伴,多年来为历届奥运会提供几乎是免费的财务管理和审计服务。普华永道公司一直是泰瑞·福克斯慈善慢跑活动的积极参与者,不仅进行了市场宣传还塑造了会计师事务所形象。如老立信事务所在20世纪30年代名噪一时,之所以有如此大的影响也是因为潘序伦先生义务为“九一八”后沪上募捐审核,并向社会公布而知名的。

(6)塑造专业的会计师事务所形象。系统地持续地塑造会计师事务所在公众中清晰、公正的形象是提高会计师事务所竞争力的关键。统一专业的图形设计、专业的接待流程等,对树立会计师事务所良好职业形象都是必要的。

(三)注册会计师个人声誉培育会计师事务所的声誉通过每一位注册会计师的行为而建立起来,所以注册会计师个人的声誉管理也非常重要。注册会计师个人声誉培育包括不断提高执业能力、遵守职业道德准则、审慎执业、注意与客户沟通、树立和维护自身与会计师事务所良好形象等。注册会计师个人应从以下方面培育其声誉:

(1)提高注册会计师伦理道德素质,遵守职业道德准则。注册会计师伦理道德素质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具备良好的品行和高尚的情操;第二,有社会责任感,对国家和投资者的利益负责,注重个人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第三,以诚待人,信守诺言,具有良好的信誉。注册会计师只有遵守职业道德准则、以诚待人、审慎执业,不断提高伦理道德素质,才能建立良好的声誉。

(2)提高注册会计师知识素质,努力提高审计质量水平。注册会计师的知识素质包括学历层次、实践经历和知识结构。注册会计师应当具备的“专业知识”包括会计、审计、财务、税务、相关法律及相关知识,以及组织和企业知识、信息技术知识等相关领域。注册会计师应努力学习、不断更新知识结构,掌握本行业所涉及的专业知识和发展趋势,熟悉经济法律知识。只有知识素质得到提高, 才能更好地满足客户的需要,会计师事务所声誉才能逐渐建立。

(3)提高注册会计师技能素质。注册会计师应对复杂性和需求性不断增长的职业环境所必需的技能包括智力技能、技术和应用技能、个人技能、人际和沟通技能、组织和企业治理技能等。为提高职业技能,注册会计师应通过普通教育、职业教育和实务经历等多种途径获得,并通过终身学习不断拓展。只有培养较高水平的职业技能,才能赢得客户的尊敬,从而建立并维护会计师事务所声誉。

(4)审慎执业,树立和维护自身与会计师事务所良好形象。会计师事务所形象是会计师事务所声誉的重要组成部分,注册会计师树立自我形象就是树立会计师事务所的形象。言行举止、仪表仪态、礼仪礼节、职业道德、专业素质、敬业精神、服务理念、社交能力、工作态度、工作效率及工作责任感等,都会直接影响到会计师事务所的形象。注册会计师必须以维护会计师事务所形象和声誉为已任,敬业爱所,勤奋耐劳,尽职尽责,审慎执业、注意与客户沟通、提高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树立和维护自身与会计师事务所良好形象。

*本文系西南财经大学“211工程”三期青年教师成长项目“转型经济条件下我国会计师事务所声誉机制有效性研究——基于审计质量的视角”(项目编号:211QN09076)及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西部项目和边疆地区项目(项目编号:10XJC790002)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财政部:《关于加快发展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若干意见的通知》,〔2009〕56号,2009年10月3日。

[2]蔡洪滨、张琥、严旭阳:《中国企业信誉缺失的理论分析》,《经济研究》2006年第9期。

[3]查道林、费娟英:《独立审计声誉机制研究》,《审计研究》2004年第5期。

[4]李连军、薛云奎:《中国证券市场审计师声誉溢价与审计质量的经验研究》,《中国会计评论》2007年第3期。

[5]秦关:《管理企业声誉度》,《21世纪商业评论》2007年第36期。

[6]石瑞勇、冯景波:《我国企业声誉管理综述》,《求实》2006年第2期。

[7]张维迎:《法律制度的信誉基础》,《经济研究》2002年第1期。

[8]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中国注册会计师胜任能力指南》(会协[2007]66号), 省略.cn/topnews/200804/t20080428

_5591.htm,2007.

篇4

关健词:注册奋计师法律责任成因防范

注册会计师被称为经济警察,在现经济社会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其电益与风险并存,地位与责任并重,可以说注册会计师从产生的那一刻起,就肩负走了相应的法律责任。为了保护注册会计审计报告使用者的合法权益,强化注册计师的责任意识,我国有关法律规定了沮册会计师所要承担的法律责任。解决好扫册会计师法律责任问题,不仅会影响社审计的质量,决定审计职业社会地位的低,对于我国证券市场健康有序的运行、市场经济的法制建设也将起到不可估量配作用。

一、注册会计师的法律责任范围

我国规范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的法律主要有:《刑法》、《公司法》、《证券法》、《注册会计师法》、《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等,规定注册会计师的法律责任主要包括行政责任、民事责任、刑事责任三个方面。行政责任主要包括:警告、没收违法所得、罚款、暂停其执行业务、责令停业、吊销执业资格证书等;民事责任主要是赔偿责任,是指注册会计师及会计师事务所违反法律规定,给委托人、其他利害关系人造成损失的,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刑事责任是指:注册会计师发生出具的证明文件有重大失实的,造成严重后果或故意提供虚假证明文件,情节严重等违法行为构成犯罪的,要依法承担刑事责任。

二、注册会计师的法律责任成因

1、会计目标多元化,审计风险增加

改革开放30年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逐步完善,会计主体目标由单一的经管责任向多元化发展,既为经管责任服务,又为经营决策服务,会计处理不得不在这声种要求之间予以平衡,从而增加了对会讨信息解释的可争议性。同时,市场经济斗经管责任的关系人带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受托人和委托人之间的经济责任关系也成为具有双向约束力的约定权责关系,这利平等权利,既给了受托方自主处理会计信息的机遇,也增强了委托方要求获得合理保证的会计信息的需求。这就给会计信息的理解冲突埋下了伏笔。

2、会计信息的经济后果性增加了审计法律责任

市场经济条件下,证券市场的存在使得委托方与受托方的关系变得不确定,双方的关系是否建立与解除,在很大程度上要依赖于会计信息的反映内容。因此,会计信息的决策作用变得非常重要。一项小小的错误会计信息,可能会导致整个社会资金几万、几十万,甚至几个亿的错误流向。正是由于会计信息的经济后果性日益突出,一旦产生不应出现的经济后果性,或者鉴定会计信息与使用会计信息的双方对这种经济后果性产生不同看法时,必将带来法律上的冲突。会计信息经济后果性的增大,势必会引起相关的审计法律问题。

3、市场经济主体的平等性,强化了各主体的法律责任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法律已成为调节个人与社会、秩序与自由、权威与服从三大矛盾的准则。法律地位的平等表明了受托方与委托方具有相同的经济权利。当对会计信息的理解发生冲突时,双方不再依据行政权利与级别,而更多的是依据原先制定的“游戏规则”一一法律条文来处理有关的争议。由于权利的保障及法制的完善,使得各方都有了依法自卫的勇气与能力。因此,运用法律手段来调节会计信息处理与理解的冲突,必将成为市场经济环境中最为常见的手段之一。

4、注册会计师的不规范行为最终导致法律责任的承担

由于专业胜任能力、风险意识、责任意识和道德意识的差异,导致注册会计师行业执业水平存在很大的差异,特别是注册会计师在执业过程中风险防范意识问题,以及某些注册会计师为个人谋取私利而不惜挺而走险等问题导致过失与欺诈等违规和犯罪行为的发生,使承担法律责任成为必然。

三、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的防范措施

1、严格执行审计准则

判别注册会计师是否有故意欺诈或过失行为的关键在于注册会计师是否遵照审计准则的要求执业。因此注册会计师应熟练掌握准则的各项规定及其操作办法,严格依据审计准则的要求执行业务,出具报告。遵循“独立、客观、公正”的审计准则规范,不从事不能胜任的委托业务,不对未来事项的实现程度作出保证。

2、不代行委托单位管理决策的职能

注册会计师不得以被审计单位一名管理人员的身份开展工作,不得代行管理决策的职能。注册会计师接受委托从事相关业务,是运用自己专业和经验的优势,指导被审计单位进行会计核算,或向被审计单位提供更为合理、更为科学的建议或方案,对其经营结果进行鉴证,而不是代为行使相关职能。

3、健全会计师事务所质量控制制度

质量管理是会计师事务所各项管理工作的核心。如果质量控制不严,很有可能因某注册会计师提供虚假证明报告而导致整个会计师事务所遭受法律诉讼。因此,会讨一师事务所必须建立严密科学的内部质量控制制度,并切实落实到每个人、每个部门和每项业务上,加强逐级复核力度,以降低执业风险,最大限度地减少和杜绝审计犯罪行为。

4、加强后续教育、提高专业胜任能力

篇5

1、审计风险形成的主观原因

(1)审计人员经验和能力的有效性审计工作是一项强调真实和准确的工作,旨在判断财务行为的合规性和合法性。因此,审计经验的高低对审计工作的完成至关重要。面对审计经验缺乏的现实情况,审计中也可能出现主观审计误断的现象,因此,强调审计人员的经验和能力有效性非常重要。

(2)审计人员工作责任心和职业关注状况我国注册会计师数量比较匮乏,年龄和知识结构方面都存在一系列问题,导致在实际工作中责任心也缺乏。职业关注作为一个职业概念,对于审计人员而言就要再审计过程中倘若发现疑点,则扩大范围深入审查,以防止遗漏重要事项避免了审计风险产生。

2、审计风险形成的客观原因

(1)现代审计对象的复杂性和审计内容的广泛性一方面,企业经营的状况复杂且不稳定。一是市场经济的发展,使各经济组织都在不断发展变化。经营方式发生了变化,不同行业、不同规模的各类经济组织处在不断发展变化中,给审计带来更大的难度。二是企业经营状况的不稳定,经营不善或市场的意外变化,影响和制约着企业的生产经营,这样就从客观上造成了审计风险。另一方面,审计内容的广泛性。审计对象越复杂,审计内容越广泛,收集审计证据的难度越大,审计风险也越大。

(2)审计报告的影响随着人们对审计报告的依赖程度及其影响范围也加大,人们为了提高投资的安全性,不惜支付高额费用聘请注册会计师对财务信息进行鉴证,报告的敏感性和审计风险就越来越大。

(3)法律环境的变化目前,我国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健全、不配套、不完善,造成在审计过程中遇到的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无法处理。

二、防范和控制我国审计风险的对策建议

1、建立健全审计管理制度

制定完善的质量管理考核办法,对各责任人员进行考核。规范审计业务的流程,对审计项目的立项、实施、审核等各环节都做出明确的规定。监督整个业务过程,规范执业行为,指导从业人员严格执行审计准则,保证执业质量。

2、有效开展审计风险管理

(1)加强对会计责任的监管力度现阶段,企业会计信息失真情况还普遍存在很多企业中,作为建立在会计信息处理基础上的审计工作,其产生的风险不言而喻。没有真实和准确的会计信息,审计工作的有效性也无从谈起。为了防范和控制审计风险,有必要都要加强会计核算工作,对在出现的财务工作中违规违纪的会计人员进行严肃处理。

(2)强化注册会计师行业外部监督针对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监管模式存在的弊端,可以借鉴美国对注册会计师行业监管的做法,确定适合我国的行业监管模式。

3、提高注册会计师素质

注册会计师要提供高质量的专业服务,防范审计风险,必须具备较强的业务能力。通过后续教育,使注册会计师不断更新知识和提高技能,并及时了解和掌握与本行业新颁布和修订的法律、法规制度,才能跟上经济形势发展的步伐。同时,应当正视审计工作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充分考虑审计风险因素,从而将审计风险降低到最低程度。

4、推行现代审计方法技术

(1)推行风险基础审计风险基础审计法是指注册会计师通过全方位评估被审单位财务报表存在重大差错的风险要素为基础,借以确定审计的范围、重点、时间和人力安排,达到提高审计效率。引入风险基础审计法,它有利于提高审计职业界的风险意识和减少各种风险损夫。注册会计师应根据审计项目具体情况,采用某一种审计模式或几种审计模式结合起来,以降低审计风险。

篇6

一、上市公司审计容易遇到的风险

从总体上来看,注册会计师的执业风险可分为三个大的方面:(1)财务报告风险。财务报告没有正确编制,不符合合法性、公允性和一贯性;(2)财务风险。公司面临严重财务困难,甚至失去持续经营能力;(3)欺诈风险。公司有严重欺诈、违法行为。本世纪70年代,各国审计实务普遍由传统审计转变为制度基础审计。但不论是传统审计还是制度基础审计,会计师关注的主要是第一种风险。近年来,由于现代审计都是抽样审计,当公司面临财务困难或因严重违法导致被查办时,注册会计师往往难以幸免。这是因为要找注册会计师的过失甚至串通作弊的证据并不难,国际商业信贷银行案、巴林银行案就是例证。国际五大会计师事务所都已经意识到了风险的最大根源就在这两方面,而不在财务报告本身。因此,他们开始在审计上有一个非常大的转变,那就是由制度基础审计转变为以防范风险为目的或重点的审计。

我国的证券市场目前尚处于初级阶段,上市公司的许多行为还不够规范,有些上市公司为了达到某种目的,会进行一些"非常操作",而这些"非常操作"又往往给注册会计师带来很大的风险。因此,注册会计师应当充分运用专业判断技能,对审计风险进行恰当地评估和谨慎地防范。从我国目前情况看,上市公司在以下状况或业务中,注册会计师可能面临较大风险:

(一)业务经营方面。上市公司的经济业务越复杂,注册会计师的审计风险相对就越大。有时注册会计师虽然能搜集到很多有力的审计证据,但仍难以证明其经济业务的实质。在此种情形下,注册会计师往往需冒很大的审计风险。这方面的业务和状况主要有:(1)关联方交易。没有识别关联方交易是导致审计失败的常见例子。有的上市公司通过关联方交易将巨额亏损转移到不需审计的关联企业,从而隐瞒其真实的财务状况。有的上市公司则与其关联企业杜撰一些复杂交易,单从会计方法上看,其利润的确认过程完全合法,但它却永远不会实现。已受处罚的琼民源公司,其5.4亿元的非常收益和6.57亿元的新增资本公积金就是通过关联交易取得的。由于关联交易的复杂性及内部控制、审计测试的固有限制,注册会计师并不能保证发现关联方及其交易的所有错报、漏报。因此,注册会计师对此类交易的合法性、公约性应予以特别关注。(2)非常交易。不少上市公司为了"扭亏为盈"或达到规定的配股条件,常常采用非常交易,如出让土地、设备、股权等,年末发生非常销售业务、收取政府补贴等,从而获取非常收益。对于这些非常交易的合法性、有效性、公允性,注册会计师应当给予适当关注,否则,就可能遗留巨大的风险隐患。(3)非货币易。有许多上市公司的交易业务是非货币性的,如转让土地、股权等巨额资产,没有现金流人,只是借记"应收款",同时确认转让利润。还有一些公司通过非法渠道将资金拆借出去,或者将资金投入子公司,这些资金或资本实际上已难以收回,也没有现金流入,却仍在以此确认利息收入或投资收益。如果注册会计师发现公司的主要收入是非货币性的,其正常的生产经营能力和获利能力就应当受到怀疑。(4)跨地区交易和涉外交易。许多上市公司的业务是跨地区甚至是跨国经营的。有的国家或地区可以以一元钱注册一个公司去进行数亿元的业务而没有法律限制;有的合同本身就是假的;多数上市公司在全国各地有子公司或分销点,致使审计范围受到限制,如何鉴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如何验证销售收入的实现与否,就成了严重困扰注册会计师实施审计程序的大问题。而且,有的公司没有充分认识注册会计师审计的重要性,不愿支付必要的审计费,更不要说去分销点或国外查帐的差旅费了。在审计范围受到如此限制的情况下,审计风险便在所难免。(5)主营业务严重亏损。与上述几种情况相关联的是,一些上市公司的主营业务不突出,甚至是亏损。已亏损上市公司的许多扭亏,也是通过非常交易、非货币交易、关联交易等手段而不是通过主营业务来实现的。如果出现这种情况,注册会计师均应予以特别关注。

(二)资产重组。近两年来,上市公司的资产重组行为越来越多,有剥离、有收购、有两者混合等形式。不论采取何种形式,都有可能产生很多问题,如股权变更的标志是什么?如何确定重组购买日?重组相关公司的优质资产、不良资产的计价标准是否一致?资产置换、注入优质资产、剥离不良资产、剥离非经营性资产的会计处理是否合法、合规和公允?被购并方的债权、债务是否真实?是否存在有负债或损失?重组中是否存在操纵利润、虚盈潜亏的问题?对关联单位、关联交易的界定是否准确?对关联交易的计价和会计处理是否正确?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大大增加了注册会计师的执业难度和风险,应予多加谨慎。

(三)复杂的控股关系。有的公司为了达到一定目的,会通过各种办法安排和改变股权结构,自己控制自己。致使从表面上看,有些交易是两个独立(法)人之间的交易,而实际上是关联交易。如有的公司的"儿子"、"孙子"又倒过来成了自己的"爸爸"。由于我国目前还没有披露终极所有者的规定,许多注册会计师也很少关心"爷爷"是谁,"曾爷爷"是谁,往往看不出公司安排的圈套。因此,注册会计师要特别关注由于控股关系而引起的关联交易,以避免可能存在的巨大风险。

(四)操纵市场股价。在年报或中报前,往往会发生短期内股价的急剧波动,几年来的经验证明,很有可能是有人操纵市场,以达到某种目的。而且这种操纵行为往往和操纵会计数据结合在一起,而操纵会计数据又往往和注册会计师的协助作假或过失有关,如果是这样,注册会计师就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因此,注册会计师不可妄为。

(五)会计变更和会计师变更。会计应当遵循一贯性原则,但并不是说绝对不能变更会计方法和会计估计,只要有根据,会计变更是允许的。但是有时候上市公司也会利用这一点通过会计变更来操纵利润,如琼民源在四年的时间内就更换了三个会计师事务所。如果上市公司的会计变更明显不合理,而注册会计师又不表示不同意见,注册会计师应当承担相应责任。上市公司时常变更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应当引起接位注册会计师的注意。上市公司变更注册会计师,如果原因合理,倒还可以,但如果公司屡次变更事务所及其注册会计师,(如山东的公司不找山东的事务所,今年找北京的事务所、明年找上海的事务所),这种情况下,被审计单位无正当理由变更会计师事务所及其注册会计师,则极可能是前任会计师事务所及其注册会计师与被审计单位之间,在某些重大问题处理方面存在分歧,注册会计师就应当特别当心。

(六)要求尽快出报告和过分依赖管理当局的陈述。有的上市公司往往有意无意地临时委托事务所,而且要求在极短的时间内出审计报告。如果注册会计师为了招揽业务而接受了这样的委托,往往又会由于时间紧迫而过分依赖未经证实的管理当局的陈述或解释,甚至对客户言听计从,从而丧失了应有的职业谨慎,就会冒很大的风险。琼民源案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案例。该公司1997年1月19日公布年度报告,事务所从接受委托到出审计报告仅用了一周左右的时间。这么大一个公司,又在不同地区设有分公司,一周左右能完成所有的审计程序吗?没有风险才怪呢!

(七)法律纠纷。由于种种原因,现在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介入法律纠纷,并给公司造成数量不等的负债或损失,致使公司陷入极度财务困境甚至失去持续经营能力,有的公司可能同时涉及多个法律纠纷。这时,注册会计师要特别当心,审慎考虑是否应该接受委托。已接受委托的,要注意何时需提醒公司加以披露,何时需要求公司提取必要的准备等。对几乎已经丧失持续经营能力的,更应谨慎考虑该发表何种审计意见。

(八)非法和非规范的融资行为。上市公司改制上市以前,往往没有好好想一下将筹得的资金投入何种项目,资金筹得后,又面对股民要求报酬的压力,于是,就很容易出现乱存乱投现象,各种非法和非规范的融资行为应运而生。有的将钱存在改制上市过程中帮过忙的单位,有的给集团公司长期占用,有的存在境外金融机构炒外汇,有的请证券公司炒股票等等。随着国家加大整顿金融系统的力度,以上非法或非规范融资行为派生的问题将逐步暴露,注册会计师必须加以密切关注。

二、防范和规避审计风险的对策

(一)社会环境方面。良好的执业环境是注册会计师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客观条件,只有有了良好的执业环境,注册会计师才能在执业时坚守独立、客观、公正的原则,从而使审计质量得以保证。但是,从最近几年发生的审计案例看,不少是由于会计师事务所方面及其注册会计师受到被审计单位甚至是某些政府部门的压力而不得不违规、违心出具虚假审计报告。一旦出现问题,就会使自己处于非常被动的地位。因此,注册会计师审计迫切需要一个良好的执业环境。可喜的是,新《会计法》的颁布实施,使单位负责人成为承担会计责任的主体,再加上其他相关的规定,加大了会计打假的力度,必将大大遏制会计造假的行为,从而为注册会计师审计创造良好、宽松的社会环境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篇7

关键词: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初探

一、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综合概述

1.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内涵在会计职业活动中遵守具有反映会计职业特征、协调会计职业关系的行为准则和规范,我们将其称为会计职业道德。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从属于会计职业道德,是指注册会计师在执业的过程中需要遵守该行业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表现为职业品德、职业纪律和职业责任等。职业品德是指注册会计师需要具备诚实、客观、公正等崇高的道德品质和个人修养。职业纪律则是指注册会计师在执业过程中自觉遵守行业规范,严以律己。职业责任是指注册会计师能很好的处理社会、同业和客户三者之间的关系。做好三者之间的连接桥梁和崇高的职业道德是注册会计师的根基之所在。只有具备崇高的职业道德,才能做出客观准确的职业判断。2.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注册会计师行业任重而道远,它以社会和人民的利益出发,对公共利益负责。回归注册会计师的本质可以发现该行业以维护社会公共利益为根本目标。正是因为该行业肩负责任重大,因此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意识显得尤为重要。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有五大项,即“独立、客观、公正”,“专业胜任能力和应有关注”,“保密”,“职业行为”,“技术准则”。(1)独立、客观、公正独立性是注册会计师充分发挥其工作职能的保障和基础,因此独立性包括实质上的独立性和形式上的独立性。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需要秉持“独立、客观、公正”的原则,从企业利益和社会利益两个角度出发,客观公正的发表审计意见。(2)专业胜任能力和应有的关注注册会计师为更好的在审计过程中发挥作用,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和丰富的工作经验至关重要。“专业胜任能力”无疑对注册会计师专业知识的储备情况和工作经验的丰富情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审计过程中需要注册会计秉持认真的工作态度完成客户委托的业务。(3)保密为保障工作有限的完成,注册会计师要注重对客户信息进行保密。在注册会计师与客户双方达成共识的前提下,通过双方进行充分的沟通和交流,对实际情况进行深入的了解和掌握,有助于注册会计师更好的完成工作进程。在此前提和背景下,注册会计师有责任和义务对客户的信息进行保密。(4)职业行为注册会计师的职业行为需要与本职业的基本道德素质相切合。良好声誉是注册会计师立足的前提,注册会计师通过职业行为树立良好声誉至关重要。对于损害职业形象的现象要加以抵制,这也是注册会计师对社会公众、客户和同行三者负责的具体体现。(5)技术准则注册会计师应当遵守相关的技术准则提供专业服务。注册会计师有责任在执业时保持应有的关注和专业胜任能力,并在遵守公正性、客观性要求的范围内提供优质服务;在执行审计时,还应当遵守独立性要求。

二、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的必要性分析

1.深化会计职业道德建设,促进我国经济长远发展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通过加快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引导市场经济走向成为必然趋势。以道德理论来引导建设积极向上、富有活力的市场经济,可以实现我国经济长远可持续增长的战略目标。并且相比于加快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其成本投入要远低于经济运行的成本投入。其次,以道德精神为主线的经济社会,形成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有助于通过人伦道德底线和职业道德引导,来维持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转,实现新经济环境下的既定目标。2.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有利于市场经济管理的高效化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之间有着必然的联系。会计职业道德纠正行业中存在的弊病。会计职业道德的建设固然重要,还需要管理者对行业规章管理制度进行落实。行业规章管理制度的强制性对维护社会经济秩序的正常运转而言意义重大。因此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对社会经济的长远可持续性发展,实现市场经济管理的高效化和智能化起着重要作用。3.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有利于应对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职业道德引导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精神支柱,虽然不具备强制性的特性,但却有较强的指导性。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才能从根本上克服市场经济存在的负面效应。职业道德建设虽具不具备法律法规所特有的强制性,但却能使人心悦诚服地接受并践行。而政策法令虽然具备法律效应,但其之所以广泛地应用在于其所具备的强制性优势。当社会经济发生波动时,在法律法规强制作用下所产生的短暂社会效应将会被打破。从道德层面入手,加快职业道德建设,增强对会计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引导,才能从根本上调节社会经济活动,克服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

三、针对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建提出的合理化建

1.改善注册会计师的执业环境目前我国现有的法律法规还不够完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还需要得到很大的提升和进步。现有的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守则,还没有建立起相对完善的民事赔偿制度,为注册会计师协助企业伪造财务信息,提供了可能,因此现阶段我国急需完善现有的民事赔偿制度。其次,要将责任落实到个人,贯彻实施责任制,从而对注册会计师对职业道德的执行状况起到一定的督促作用。第三,我国也可以设立相对独立的审计委员会。从而保证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得到保障时期是其遵守基本职业道德的前提条件。第四我国应加强对注册会计师的行业监管,加大执行力度。对出现的违规违法行为,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究。对严重的违法行为,不仅要追求其行政责任,对于造成社会后果严重的违法行为要追求其刑事责任,并处以高额的赔偿金进行惩处以绝后患。2.完善会计事务所的内部管理制度解决注册会计师粉饰财务报表等造假问题的根本办法,是要从注册会计师的认识上入手。因此完善现有的会计事务所的内部管理制度,从根本上提高内部职业道德的监管,定期对专人专员进行相应的职业道德考核,并制定相应的奖励机制,充分调动注册会计师对职业道德相关方面的专业知识进行学习的热情。第二,会计事务所要形成相应的职业道德自我纠错机制,为从根本上杜绝虚假财务报告等问题的频繁发生。在实际流程中事务所应该相应的安排,该项目审计以外的负责专员再次进行核查复审,通过第三方的监督和监管,从而杜绝审计过程中存在的不法行为。第三会计事务所内部要完善现有的薪资分配制度。薪资水平低,这也是造成部分注册会计师在巨大的利益诱惑下,铤而走险,违背职业道德,为企业财务报表粉饰的根本原因。其次,注册会计师通过完善现有的薪资分配制度,能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注册会计师行业的流动率,储备优秀的注册会计师资源,为会计事务所的长远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3.注册会计师要加强主观意识首先注册会计师要加强对职业道德和个人价值观的建设工作,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同时要形成于当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切合的价值观。通过建设正确的道德观,树立正确的人生导向,才能抵制利益的诱惑,坚守职业道德。在审计过程中坚守职业道德,杜绝违法操作。其次注册会计师要不断的加强自己专业能力的提升,丰富的工作经验和优秀的专业能力能更好的使注册会计师在审核过程中保持冷静,进行理性的判断和操作,从而坚守自己的职业道德操守。注册会计师自身的主观意识不断加强,是解决当下财务报表作假问题频发的重要举措,因此提高注册会计师对职业道德的认识工作意义重大。

四、结语

目前我国注册会计师帮助企业粉饰财务报表的问题频繁,造成的社会影响恶劣。在这种背景下,重视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建设工作显得尤为重要。注册会计师的职业行为需要与本职业的基本道德素质相切合。注册会计师要加强对职业道德和个人价值观的建设工作,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同时要形成于当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切合的价值观,为市场经济长远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高雅婷.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浅谈[J].品牌,2014,11:90-91.

[2]刘静君.我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建设探析[J].当代会计,2015,11:10-11.

篇8

 

关键词:注册会计师 法律责任 归责原则 

   根据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所做的统计,在1998年1月1日—2002年6月30日期间,注册会计师受处罚的情况为:行政处罚687人,承担民事责任1人,刑事责任22人,在审案件中被采取强制措施的47人,被追究刑事责任和采取强制措施的比例具有上升的趋势;会计师事务所受处罚的情况为:行政处罚约1073家,其中321家被暂停执业,95家被吊销许可证,195家被撤销,承担民事责任的28家,行业自律性处罚386家。在这其中,由于上市公司所提供的信息质量不高,尤其是财务会计信息常常存在着误导、虚假和重大遗漏的情况,而使注册会计师及会计师事务所遭受“牵连”、承担相应法律责任的案例占到相当大的比重。

    一、注册会计师法律资任的表现

    1.注册会计师面临的法律责任不断增加

    进人20世纪90年代以后,由于改革开放的纵深发展,市场经济建设的不断推进,注册会计师因验资业务纠纷而被推上法庭的事件越来越多,并逐渐蔓延到审计、评估、盈利预测等一系列注册会计师参与的业务之中。深圳原野公司、北京长城公司和海南中水集团公司三大审计案件发生后,注册会计师行业开始进人了法律风险急剧膨胀的阶段。之后,由于法院与注册会计师界在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问题上的认识分歧、会计信息质量日益受到重视以及政府对注册会计师行业监管的日趋严格等各种原因,注册会计师行业面临的法律责任压力不断增加。到银广厦事件发生时,不仅执业的注册会计师受到了严厉的刑事处罚,整个注册会计师行业也陷人了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机中,并且由此掀起了新一轮的诉讼和稽查风暴。

    2.注册会计师的法律责任规范不明

    为了明确中国注册会计师的法律责任,国家先后出台了《刑法》、《注册会计师法》、《证券法》、《公司法》等法律法规,但由于外部环境的改变,立法顺序的先后不同,使得这些现行法律中涉及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的条文存在不少矛盾之处。比如《注册会计师法》、《公司法》、《证券法》等对会计师事务所处罚数额是违法所得的1-2倍罚款,而《股票发行与交易管理暂行条例》则没有具体罚款范围,只规定根据不同情况单处或并处罚款;同一违法行为,如提供“虚假证明文件或有重大遗漏的报告”,《公司法》只规定对会计师事务所的行政处罚,而《股票发行与交易管理暂行条例》不仅规定了对事务所,而且规定了对注册会计师的行政处罚。而且,相关法律用语不具体,缺乏操作性。常见的是“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等等,究竟怎样才算情节严重?怎样才构成犯罪?等等,没有一个具体的标准。

3.注册会计师的法律责任与其他中介机构的法律责任界定模糊

在证券市场中,一个公司从招股到发行、上市以及定期信息披露过程中,需要按照法律法规的要求聘请多类中介机构(主要包括券商、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为其提供必要且胜任的专业服务。然而目前的情况是,券商、会计师、律师的工作并没有很好的定位,会计师与律师的业务界线原本分别是财务与法律问题,但现在他们却“开拓性”地承接既有财务性又具法律特征的“综合”业务,券商的工作是建立在会计师、律师基础之上还是兼而有之,也并不明确。正是由于对中介机构之间的业务范围和法律责任划分并不确切,且对其彼此间的工作是否以其他方的工作为依据或将作为其他方的工作依据缺乏制度上的说明,致使一旦上市公司捅了“篓子”,中介机构之间就开始互相推卸责任、寻找规避法律责任的空子。

二、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的成因

1.会计信息的经济后果性增强

在传统的计划经济条件下,会计信息的经济后果及影响范围是相当有限的,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证券市场的存在使得委托方与受托方的关系变得不确定,双方的关系是否建立与解除,在很大程度上要依赖于会计信息的反映内容。因此,会计信息的决策作用变得非常重要。一项小小的错误会计信息,可能会导致整个社会资金几万、几十万,甚至几个亿的错误流向。正是由于会计信息的经济后果性日益突出,一旦产生不应出现的经济后果性,或者鉴定会计信息与使用会计信息的双方对这种经济后果性产生不同看法时,必将带来法律上的冲突。因此,会计信息经济后果性的增大,也会引起相关的审计法律责任的加大。

2.市场运行机制不合理

首先,公司治理结构存在严重缺陷。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畸形,国有股东缺位,“内部人控制”现象十分严重。经营者集决策权、管理权、监督权于一身,由被审计人变成了审计委托人。注册会计师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迁就上市公司,默许上市公司造假,几乎成了一种“理性选择”。其次,制度改革存在舞弊。我国的上市公司大多是从国有企业转化而来。根本不具备上市条件的国有企业在短期内摇身一变成为上市公司,为了上市“解困”,只能靠作假账。最后,地方政府的不当干预。目前,我国仍然存在着地方保护主义盛行的弊病。为解决地方上的就业、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问题,为了取得更多的财政收入,地方政府往往极力支持和包庇上市公司的造假行为。这样的环境无疑又加大了注册会计师承担法律责任的风险。

3.市场经济主体的平等性增强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法律已成为调节个人与社会、秩序与自由、权威与服从三大矛盾的准则。法律地位的平等表明了受托方与委托方具有相同的经济权利。当对会计信息的理解发生冲突时,双方不再依据行政权利与级别,而更多的是依据原先制定的“游戏规则”——法律条文来处理有关的争议。由于权利的保障及法制的完善,使得各方都有了依法自卫的勇气与能力。运用法律手段来调节会计信息处理与理解的冲突,逐渐成为了市场经济环境中最为常见的手段之一。因此,当被审计单位出现财务危机或破产情况后,不论是信息使用者还是法官,都倾向于借助法律手段从有支付能力的注册会计师身上获得赔偿。

篇9

一、研究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是当前证券市场发展形势的迫切需求

证券市场是资源配置的场所,也是信息的聚散地。确保证券市场正常有序运转的核心基础是一套完善有效的信息披露制度,可靠的信息与投资者的信心是证券市场的两大关键因素。然而,目前上市公司所提供的信息质量不高,尤其是财务会计信息常常存在着误导、虚假和重大遗漏的情况,已成为当前证券市场的一大顽疾,也给注册会计师带来了一系列的法律诉讼,注册会计师的法律责任问题又对现行相关法律法规提出了新的挑战。

注册会计师的法律责任问题一直是西方法律界和会计界的热门议题。而我国涉及注册会计师的诉讼才刚刚开始,相应对该问题的研究也处于起步阶段。从我国目前对违规事务所的处理看,主要是行政处罚。除了验资诉讼涉及到民事赔偿外,证券市场中各违规事务所,尚很少涉及民事责任和刑事责任。而对于投资公众来说,最为重要的其实就是如何保护其经济利益。如果不追究民事责任,不管对事务所的惩罚多严重,都不会挽回其遭受的经济损失,也很难增强其投资信心。其实,从各国近几年的发展来看,加强注册会计师的民事责任已是一种主流。

二、虚假审计报告认定的法律标准

虚假报告的认定标准是明确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过程中非常重要的问题,也是会计界与法律界的诉讼争议中存在分歧与困惑的焦点所在。因为各自职业特点的限制及相互的不了解,对以哪种标准来衡量审计报告的可否信赖,注册会计师和法律专家难以达成共识。

从会计界的观点来看,判定虚假审计报告主要依据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法》(以下简称《注册会计师法》)。按照《注册会计师法》第22条的规定,判断审计报告是否虚假的关键是看其是否严格遵循了执业准则、恪尽职守。从该条可以推导出:如果存在严格遵照执业准则也不能发现的错弊,则注册会计师依照本法规定已经尽到了应有的专家注意义务,不再承担法律责任,换言之,审计报告就不是虚假的。按照《独立审计基本准则》第8条和第9条、《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七号——审计报告》以及《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八号——错误与舞弊》的规定,会计界对审计报告的真实与否的界定主要是从审计程序角度来认定的。认为由于审计测试及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固有的限制,注册会计师依照独立审计准则进行审计,并不能保证发现所有的错误与舞弊。由于审计技术本身的一些特点,如抽样审计、重要性判断的运用,以及通过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评价而确定的对其依赖程度等,使得注册会计师即使恪守执业准则,也不能保证发现公司所编制财务报告中全部的虚假或隐瞒之处,也就是说经过审计的财务报告并不意味着已经完全没有错弊,但只要仍在审计重要性标准控制之下,不会影响报告使用者进行决策,就不影响审计意见的客观公正性。即使因第三方经济利益受损而发生诉讼,也只能由被审计单位承担会计责任。也即判定审计报告虚假的关键是:①执业过程没有恪守执业准则;②不符合审计重要性要求。

不过,公众常常认为,虚假报告就是内容与事实不符,没有那么多前提条件。法律界也有许多专家对此不理解,认为法律着重的是结果而不是过程,只要结果存在与事实的不符,就应该认定为虚假报告。因此对注册会计师一再以行业准则来解释不能接受,认为注册会计师所强调的执业过程真实合法在法律上不能构成抗辩理由。

在各国法律界的研究及司法实践中,对“虚假报告”的内涵,有这样一个比较一致的观点,即构成法律客观要件的虚假陈述应同时具备两个要件:一是内容上存在虚假陈述,二是虚假陈述具有重大性。我国在《禁止证券欺诈行为暂行办法》中首次确定性地使用了“虚假陈述”一词,其含义涵盖证券公开文件披露的各种不当行为,包括不实陈述、遗漏和误导三种。不实陈述指在信息公开文件中作了“明知不实”或对事实作出错误评价的陈述;遗漏指完全或部分地不公开法定公开事项,或者没有合理根据而不公开法定事项以外的事项;误导性陈述则指公开的事项虽为事实,但由于陈述存在缺陷而使公众产生多种理解,可能形成与事实完全不同的理解。关于重大性问题,目前在法律界依然是一个探讨中的问题,定量性的标准很难找到。但从定性上来讲,大家一般比较认可美国证券法的观点,即能够影响理性投资者进行投资决策,且该信息已经决定性地改变了投资者所获得信息的组合。将该问题延伸至审计报告的认定上,即认为虚假报告的判断标准应该有两个标准:一是审计报告及所附财务报告资料存在虚假陈述内容(存在虚假陈述),二是该虚假陈述足以影响报告使用者据以进行营运决策(虚假陈述具有重大性)。笔者认为,将“存在虚假陈述内容且该内容可能导致报告使用者错误决策”列为认定报告是否虚假报告的法律要件,是符合法理的。

那么审计重要性与法律判定标准“重大性标准”之间有什么异同呢?根据《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10号—审计重要性》的规定,审计重要性指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中错报或漏报的严重程度,这一程度在特定环境下可能影响会计报表使用者的判断或决策。对特定的被审计单位,判定的审计重要性越低,需要收集的审计证据越多,而相应的审计风险就越高。对审计重要性的运用,主要取决于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计划阶段根据对客户的初步评价进行的职业判断和在审计实施过程中根据收集到的客观数据进行的适当调整。审计重要性的运用合理与否一部分取决于注册会计师的职业能力,另一部分取决于是否尽到了合理的专家注意义务。如果这两者均能恪守,则不可能出现导致报告使用者作出错误决策的虚假信息,除非被审计单位提供的财务资料中存在掩饰很好的虚假,而后者则不是注册会计师所能控制的。

从审计重要性和法律重大性的涵义来分析,我们可以发现二者的异曲同工之处。二者从概念上是一致的,均认为可能影响报告使用者进行决策的信息是重要(或重大)的,也是判断报告是否可认定为虚假报告的要件之一。不同的是,审计重要性是贯穿于审计始终的,是在财务报告到达公众之前,由注册会计师运用职业判断对客户财务报告的公允性进行鉴证,对审计重要性判断得准确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注册会计师的专业能力;而法律重大性标准则相对确定一些,它是在财务报告已经到达使用者且已经发生争议时需要考虑的一个指标。此时发生虚假陈述的信息是什么已很清晰,报告使用者据以进行的决策也已经明确,判断该信息的重要性是否足以影响报告使用者的决策相对要客观与简单一些,法律重大性标准更注重的是结果。但法律重要性标准依然是一个主观判断,其中依然蕴涵财会技术要求,对这种判断的作出还需要参考审计重要性。从这一意义来说,如果法律重大性与审计重要性一致,则审计报告依然是客观公允的,不构成虚假报告;如果法律重大性与审计重要性不一致,说明注册会计师或是职业能力不够、或是未能恪尽职守,报告构成虚假报告。由此,我们对虚假报告的认定标准的讨论可以下一个结论,即虚假报告的认定有两个法定要件:其一,报告涉及内容存在虚假性陈述;其二,虚假陈述存在重大性。

三、注册会计师出具虚假报告的法律责任性质分析

法律责任的性质取决于当事人之间权利义务关系。在注册会计师与客户之间,是明确的委托合同关系。如果虚假报告损害的是客户的经济利益,则注册会计师应负违约责任,在这一点上,争议不大。在注册会计师与第三方利益关系人(即财务报告使用者)之间的法律责任的性质问题上,各国学者的观点是不一致的。在大陆法系国家,如德国所采用的主流法律构成是“将确认为纯粹财产损失的违约责任的保护扩及第三人”,同时也利用良俗违反的侵权责任作为补充。在英美法系国家,一般认为专家出具虚假报告对第三方是一种侵权行为,专家对第三方负有信赖义务,该义务基于第三方对专家的信赖而产生。我国《证券法》规定,专家对其所出具的报告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进行核查和验证,并就其负有责任的部分承担连带责任。虽然未对法律责任性质作出明确规定,但从其宗旨分析,我国也认为专家对第三方所应承担的是侵权责任。

在证券市场中,注册会计师只是受托制作专家报告者,他与利益第三方之间不构成任何合同关系。如果依照合同违约来追究,会受到合同责任相对性原理的制约,操作性差且不合法理。如果直接据以追究专家的侵权责任,则不仅可以因直接追究赔偿责任而充分保护投资者利益,还通过明确注册会计师承担的是一种法定的强制性义务来迫使其更加谨慎地完成工作,充分发挥其社会鉴证职能,保证其超然独立性。

审计报告是由作为专家的注册会计师在充分调查取证、严格审查的基础上出具的。基于对专家专业技能、职业道德、社会声誉及其执业行为准则的社会普遍接受性等因素考虑,报告使用者不可能不充分信赖专家出具报告的真实性和合法性。报告使用者对发行公司真实财务状况有知情权,知情权能否实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发行公司与注册会计师。由于报告使用者不能直接接触发行公司财务资料,其本身在实现知情权的过程中处于弱势地位。法律为了保护处于弱势地位的第三方的利益,同时为了防止受信人即专家滥用其权力,就要求受信人对第三方负有信赖义务。基于这一法理,专家出具虚假报告构成对第三方的侵权责任,应承担因此而导致的损害赔偿责任。

四、注册会计师对第三方的法律责任所适用的归责原则及举证责任

归责原则是确定行为人民事责任的标准和规则,它直接决定着侵权责任的构成要件、举证责任、责任方式和赔偿范围等诸多因素。根据我国民法的规定,虚假报告可以归类于一般侵权行为,相应适用的是过错原则,即以行为人的过错为承担民事责任的要件,无过错即无责任。不过,由于注册会计师职业的专业技术性太强,对其行为的过错认定比较困难,且依照一般过错原则设置的举证责任给原告带来了难以完成的证明责任,原告几乎不可能以确凿的证据证明注册会计师有过错。因此笔者认为,此处更适用的是一般过错责任原则引申出来的过错推定原则。过错推定原则其实是适用过错原则的一种方法,是根据损害事实的发生推定行为人有过错,只有行为人证明自己确实无过错时,才能免除责任。过错责任的特殊性就在于它转移了举证责任,一方面免除了原告的举证责任,另一方面认可了行为人举证反驳的法律效力,有利于其进行有效抗辩。

按照过错推定原则,注册会计师承担对利益第三方的侵权责任的构成要件为:报告被认定为虚假审计报告、注册会计师在执业中未尽应有的谨慎(亦即存在故意或过失的违法行为,该行为可能是未能恪尽职守违反了《注册会计师法》及相关规定)、报告使用者(在此限于原告)发生了经济损失、该损失与注册会计师所出具报告中的虚假陈述内容存在因果关系。从法律角度来说,以上四个要件,任何一个不成立就不能构成侵权,因此,在诉讼过程中,诉辩双方必须证明自己的主张。

篇10

摘要: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审计独立性正在逐渐减弱,影响了注册会计师职能的发挥和审计结论的公正。本文阐明了独立性指数在审计中的作用,从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事务所与被审计单位关系以及外部因素三层面分析了独立性指数的影响因素,并提出了独立性指数的计算过程。

关键词 :审计;独立性指数;会计师事务所;影响因素

审计的独立性是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灵魂,是保证审计信息真实性和公允性的前提,关系着审计结果的可靠性、被审计单位的信誉以及审计事业的健康发展。因此要求会计师事务所以及注册会计师必须要具有独立性。

一、独立性指数在审计中的作用

审计独立性指数作为一个数值,可以进行横向比较和纵向比较。第一,将事务所前后各期的审计独立性指数进行比较,可以看出事务所的审计独立性是否有所提高,以及为了提升审计独立性付出了哪些方面的努力。第二,可以将前后任事务所的审计独立性进行比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事务所了解和明确可以在多大程度上利用前任注册会计师的工作。

二、审计独立性指数的影响因素

(一)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

1.事务所的规模。从总体上看,事务所的规模与审计独立性成正比例关系。事务所的规模越大,越有利于降低对单一客户的经济依赖性;同时规模较大的事务所通常为了保持自己的形象和较好的信誉,会通过保持专业能力较强、素质较好以及经验丰富的注册会计师来坚持审计的独立性,不会发生小规模事务所为了留住客户而违背独立性的事情。

2.事务所的组织结构和组织形式。目前我国绝大多数事务所还是采用有限责任制的组织形式,由于注册会计师承担的责任小,导致其责任意识和风险意识不高,可能无法及时纠正审计工作中出现的错误,最终影响到审结结果的质量。

3.注册会计师的综合素质和职业道德。审计工作需要和各行各业打交道,这就要求注册会计师具备多方面的综合素质水平,因此知识结构的不平衡是其专业胜任能力方面的最大缺陷。在审计工作中,注册会计师的社会角色以及利益关系有时会与审计工作者身份相对立,若不能处理好两者关系,必然不能保持超然独立的地位,将会危害审计工作的客观性和权威性。

4.非审计服务。非审计服务的高额经济利益,使得事务所与客户的关系越密切,甚至形成依赖情感;也会使得注册会计师在岗位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可能为保住一己之私而放弃审计工作的客观公正。同时非审计业务的加入,会冲击原有的准则体系,可能会降低注册会计师在公众心中的地位,损害注册会计师的诚信、客观、公正的良好形象。

5.审计费用的收取方式。事务所直接从被审计单位收取审计费用的形式,很容易使事务所受制于被审计单位,也容易扭曲审计委托关系,甚至出现购买审计意见的情形。面对被审计单位的潜在威胁或者潜在的或有收费,迫使注册会计师必须要满足被审计单位的某些不合理的要求,进而使审计独立性受损。

(二)事务所与被审计单位的关系

1.经济利益关系。会计师事务所以及注册会计师因持有被审计单位及其关联实体的股权、债券和其他证券以及其他债务性工具而拥有的利益,可能会因自身利益影响审计独立性。

2.贷款和担保。会计师事务所、注册会计师从审计客户取得贷款或由其提供担保,可能会对独立性产生不利影响。若向审计客户提供贷款或为其提供担保,将会因自身利益给独立性产生非常严重的不利影响。

3.商业关系。会计师事务所、注册会计师与审计客户或其高级管理人员之间,由于商务关系或共同的经济利益而存在密切的商业关系,可能因自身利益或外在压力产生严重的不利影响。

4.雇佣关系。如果审计客户的董事、高级管理人员或特定员工,曾经是注册会计师,可能因密切关系或外在压力产生不利影响。

如果注册会计师最近曾担任审计客户的董事、高级管理人员或特定员工,可能因自身利益、自我评价或密切关系产生不利影响。

5.业务关系。会计师事务所长期委派同一名合伙人或高级员工执行审计客户的审计业务,将因密切关系和自身利益产生不利影响。

(三)外部因素

1.监督机制。在注册会计师遵守执业准则、制度方面,缺乏严密、完善、切实可行的检查监督制度;在外部监督方面,监管机构各自为政,监督体系不通畅,监督重点不明确,协调性差;在上市公司信息披露、CPA 职业道德方面,我国相关法规普遍存在不够具体、可操作性不强的缺陷,没有形成专门监督会计师事务所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事项的制度。

2.市场的完善程度。目前我国资本市场还不太完善,投资者并不重视企业的会计信息、审计信息,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事务所的审计风险,也减轻了被审计单位聘请独立性较高事务所的压力,进而减少了企业审计成本。信息使用者对审计信息及审计质量的忽视,是事务所缺乏保持独立性的外在动因。同时注册会计师、审计客户及政府存在的不正当竞争的原因,也使审计工作失去了独立、客观、公正的前提,其提供的审计信息质量难以保证。

3.政府的过度干预。地方政府为了争取公司上市的机会,增加当地上司公司的数量,可能会通过某些渠道或措施干预会计师事务或注册会计师的审计工作,从而使得注册会计师的审计判断受到影响和干扰,危害客观与公正。在此情况下,面对“高独立性”的审计服务需求,会计师事务所的压力、动力不足。

4.法律环境。注册会计师行业的法律法规体系不健全,执行力度不够,对主管部门制定的法规的执行和解释有较大的随意性,这就为量刑提供了活动空间。另外现行制度下造假被发现的可能性较小,对注册会计师的违规行为惩罚力度也较轻,民事赔偿机制也不完善,从成本效率的角度,注册会计师难免会有赌博的心态。

三、独立性指数评定表的构建

(一)前提条件

想要得到独立性指数,还必须具备一些基本的前提条件:(1)建立信息的共享平台,即将记录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信息的数据库与上市公司信息的数据库联系起来,达到信息的及时传递,以及资源共享。(2)建立注册会计师的声誉和信用机制。将审计人员每次执业的情况及时详细地记录下来,建立执业记录数据库。一旦从中发现审计人员有过不良信用或审计舞弊的记录,立马将其拉入黑名单中。

(二)主要的构成因素

1.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层面:事务所的规模、事务所的组织结构和组织形式、注册会计师的综合素质和职业道德、非审计服务、审计费用的支付方式

2.事务所和被审计单位关系层面:经济利益关系、贷款和担保、商业关系、雇佣关系、业务关系

3.外部因素层面:监督机制、市场的完善程度、政府的过度干预、法律环境

(三)各项因素的权重

1.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层面的权重确定为50%。在这三个层面之中,该层面的内容属于内因,内因在事物发展过程中起决定作用,因此对事务所提高审计独立性来说,这个层面最重要,同时也容易控制。

2.事务所和被审计单位关系层面的权重确定为35%。这是由于该层面内容对事务所来说也是可以控制的,处于比较重要的位置。

3.外部因素层面的权重确定为15%。这个层面的内容属于外因,事务所无法控制,并且短时间内不太可能得到较大改善,因此权重相对可以制定的低一些。

(四)独立性指数的计算过程

首先需要由事务所、被审计单位以及注册会计师协会各派出2-3名人员组成评定小组,其次评估人员按照上述各因素进行调查和搜集、整理资料,然后采用打分法,对每个层面的不同因素进行打分,最后把这四个层面的得分分别乘以相应的权重,根据加权平均值确定审计独立性指数。审计独立性指数越高,说明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独立性越强。

每当上市公司接受审计时,可以通过审计独立性指数的评定表计算确定一个基本的独立性指数,以此来衡量这项审计业务是否满足独立性要求。同时还可以要求会计师事务所在不侵犯其和被审计单位隐私的前提下,每次审计报告时向社会公众同时附上一份“审计独立性报告”,在其中详细说明审计独立性指数的计算过程。

四、结论

本文的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第一,在影响因素上,影响因素可能并不仅仅限于本文所列的三个层面,可能还有一些亲密私人关系等比较隐蔽的因素没有办法获得。第二,在权重和打分上,权重的确定以及对三个层面的打分带有较强的主观性,很容易受个人主观色彩的影响,进而可能导致计算结果不太准确。

总之,想要提高审计独立性,需要会计师事务所、被审计单位、政府部门的共同参与,内外兼顾地进行防范,努力营造良好地执业环境。

参考文献:

[1]宋婷.对提高审计独立性新方法的探讨[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4(04).

[2]张洁云.对于会计审计独立性的影响要素及措施分析[J].财经界(学术版),20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