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风险防控预案范文

时间:2023-06-06 17:57:3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安全风险防控预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安全风险防控预案

篇1

一、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淄江中学学校发生任何级别的自然灾害、公共事件、社会稳定其他各种类型突发公共事件的意识形态领域风险点。

二、工作原则

按照“见之于未萌、防止于未发”的要求,以“建制度、学制度、用制度”活动为抓手,强化问题意识、忧患意识、风险意识,加强对意识形态领域的预警监测、分析研判和风险排查,增强风险管控的预见性和主动性,坚持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推动意识形态工作任落地见效,确保意识形态工作零失误、零差错。

三、组织机构

1.意识形态风险防控工作领导机构。调整学校意识形态风险防控工作领导小组,作为全校意识形态风险防控工作应急指挥的领导机构,在局党组的统一领导下开展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校长担任,副组长由校支委会成员组成,成员由处室等相关人员组成。

2.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分管领导兼任办公室主任,相关处室单位负责人为成员,负责意识形态风险监测、监管、搜集、整理工作。

3.领导小组工作职责。组织有关处室人员,统一对外口径,确定对外内容,通过各种方式,有针对性地解疑释惑、澄清事实、批驳谣言、引导舆论。

四、应急程序

坚持以正面导向为主,把握主动权,增强事件处理透明度,以疏代堵,具体程序为:

第一步∶发现舆情。舆情监控员通过“百度"“谷歌"“有道”等主流搜索引擎搜索关键词含有“淄江中学”及淄江中学业务工作的相关信息,结合教体局预警提示,通过判断,筛选出相关舆情,记录其出处并分类(特别重大网络舆情、重大或较大网络舆情、一般网络舆情、影响较小的网络舆情),通过分类选择特重大网络舆情和重大网络舆情先报、早报,尽可能减少不良的影响。

第二步∶监测舆情。此项工作贯穿整个舆情应对处置工作,发现舆情后网评员要时刻监测舆情发展动向,直至舆情平息为止。在监测过程中发现舆情恶化、影响面扩大等不良发展趋势时要及时上报局领导小组,以便及时有效地处理。

第三步∶快报事实。发现舆情后,舆情监控员要第一时间上报校意识形态风险防控工作领导小组。较大以上网络舆情要上报区教体局。上报舆情要真实、客观,以保证会商措施更具针对性、适用性和处理有效性。

第四步∶会商措施。接到舆情上报后,学校意识形态风险防控工作领导小组要及时召开网络舆情应对会,会商出舆情处理措施。如为特别重大网络舆情、重大或较大网络舆情,要及时听取上级领导部门的会商措施并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提出合理的处理意见和建议,拿出最终处理措施。以便及时有效地对舆情加以引导和回复。

第五步∶形成通稿。经过舆情会商形成通稿,及时对舆情加以回复。

第六步∶正面回复。意识形态风险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在舆情发生后及时根据通稿,通过适当进行正面回复。

第七步跟踪引导。对舆情回复后,舆情监控员要时刻留意舆情发展动向,发现对回复提出疑问或者质疑的跟帖后,要及时、细心地加以引导,如自己对疑问或者质疑不能正确引导或者不知如何引导时,要及时上报。上报后,经学校意识形态风险防控工作领导小组会商后拿出一个合理的回复方案加以回复,从而实现对舆情的正确引导,直至舆情缓退、平息。

五、工作机制

(一)网络舆情检测

1.日常监测。将网络舆情监测作为一项日常工作进行,随时掌握网络舆论的导向、特点和趋势。一旦发现不利于社会稳定的负面舆情或重大的虚假舆情,及时反馈到引领导小组,为意识形态风险防控工作领导小组提供社会舆情方面的信息支持。

2.突发事件监测。当发生群体性突发事件时,组织对网络舆情进行不间断监控,及时、全面掌握与该事件密切相关的各种信息,给决策者在较短时间内做出正确决策提供有力支撑。

(二)网络舆情预警

1.制定危机预警方案,针对各种类型的危机事件,制定比较详尽的判断标准和预警方案,以做到有所准备 ,一旦危机出现便有章可循、对症下药。

2.密切关注事态发展,保持对事态的第一时间获知权,加强监测力度。

3.及时传递和沟通信息,即与舆论危机涉及的处室保持紧密沟通,并建立和运用这种信息沟通机制。

(三)网络舆情应对

1.针对网上出现虚假不实报道,由校意识形态风险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及相关处室及时采取措施,与刊登不实消息的相关网络媒体进行沟通,积极主动消除不利消息。

2.针对突发事件产生的网络舆情,及时汇集、整理、分析,及时与相关处室会商解决对策,及时做好与相关网络媒体沟通工作,在第一时间内发出官方声音,有效引导舆论,最大限度缩小突发事件产生的不良影响。

3.根据网络舆情反映事件的程度,由校意识形态风险防控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对外权威消息,向公众澄清事实,积极加强正面引导,消除不利影响。

六、后期处置

(一)善后工作

网络舆情引导处置结束后,意识形态风险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和相关处室负责关注网络上相关事件的舆情趋势。

(二)总结评估

网络舆情应急处置结束后,学校意识形态风险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组织有关处室对舆情引导处置工作进行全面总结和评估。对参与引导处置工作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责任考评,表彰先进,追究因工作不力、玩忽职守造成严重后果的相关领导和个人的责任。针对应急处置工作中的成功经验以及暴露出来的问题,进一步修改完善有关工作方案。

七、应急保障

篇2

【关键词】军队;内控网;信息风险;防御

【中图分类号】TN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2)09-0150-01

信息网络是我国从事军事研究工程的重要平台,网络不仅提供了广阔的资源搜寻空间,还能完成一些高难度的计算处理工作,为军事科研提供了很大的帮助。近年来军队逐渐引用内控网络,用以完成各种高难度的数据处理操作,保证数据信号的稳定传输。但由于内控网络的局限性,信息传输流程依旧面临着多方面的安全风险,及时采取针对性措施进行防御,可保障军事网络的安全性。

一、部队内控网传输的风险隐患

军队是国防事业的核心组成,军队信息化改造标志着我国军事科技发展的新方向。内控网络布置于军事基地,能够为科技研究工程提供虚拟化平台,用以完成各项成果的模拟演练,为实战训练提供科学的指导。由于军事科技水平有限,我国部队内控网络在防御功能上还存在缺陷,尤其是信息传输流程相对复杂,造成整个传输流程面临诸多风险。

1、中断风险。计算机网络是军事基地信息传输的主要平台,通过局域网可以实现多项信息的输送,保持军事科研的稳定性。由于网络信息的内容、形式、数量等多种多样,信息传输阶段易发生中断现象,即整条网络在正常状态下失去连接信号,信道内正在执行的传输命令被终止。这种情况多数是由于周围磁场环境所致,阻碍了数据信号的稳定传输。

2、窃取风险。军事科技事关一个国家的安防能力,世界各国都在加强军事体系建设,增强本国军事力量以抵制外来侵略。为了掌握对方的军事动态,黑客开始应用恶意攻击的方式扰乱网络,使军事信息在传输时被窃取Ⅲ。这主要是由于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军事竞争,不得不采取非法手段捕获信息,以保证实际战斗中掌握军事信息,信息传输面临着窃取的风险。

3、操作风险。操作风险是人为失误引起的风险,研究人员在制定信息传输方案时,没有考虑数据信号的特点,编制的程序方案不符合信息的要求。网络操作时,应设备操控失误而产生不利影响,破坏了数据信息的完整性。如:计算机服务器与数据库之间,调用数据库的信息内容时,未结合服务器的功能模块,使其处于超荷载状态而发生故障。

二、信息传输风险防御的核心系统

根据部队内控网信息传输存在的安全风险,必须要设计切实可行的安全防御系统,这样才能保证信息内容的高效传输,宏观地指挥军队完成各种演练、模拟、改造等任务,建立现代化的军事基地。防范信息传输风险,需采用融入高科技的防御系统,为传输过程提供安全可靠的运行环境。

1、数字系统。内控网络自动监控需要掌握详细地数据运行状况,从宏观上控制军事基地区域的整体动态,这样才能保证传输网络控制功能的发挥。数字系统是现代军事科技的重要组成,其通过数字信号之间的转换,形成多方向的数据层面。使图像经过处理后变化为数字信号,在短时间内完成信号的传递,保护了军事数据传输的安全。

2、报警系统。为计算机网络设计报警模块,其核心功能是监控、报警,从两个方面保障部队内网运行的安全性。如:报警系统先感应到部队内控网的异常信号,再及时将情况反馈给管理中心,提醒军区管理人员采取必要的处理措施。报警系统安装于监控管理中心,在接收到异常信号后,第一时间作出报警动作,提醒指挥中心人员对网络进行检查。

3、语音系统。在小范围内建立对讲系统,实现了军事指挥中心的语音信号传输。不仅方便了各种军事信号的定点交换,也使军事科研人员的交流更加快捷。如:监控中心人员通过计算机平台监控军队调度的实况,当发现一些安全隐患或故障问题之后,可用对讲系统及时地汇报情况。对讲系统相比网络传输,语音信息的传递速度更快。

三、军事网络信息安全传输的流程

局域网运用于军事基地信息传输,有助于小范围数据资源的高效利用,保障了信号传递的及时性。当前,我国正处于严峻的军事格局,尤其是在保卫国家独立与方面,国防军队具有极为核心的作用,搞好信息化军事建设也是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的。为了避免信息传输安全风险的发生,科技研究人员需结合部队建设的要求,设计出安全、稳定、持久的信息传输流程。

1、收集环节。收集输电信号是信息传输的基本要求,引用数字化采集方案,避免人工采集中出现的失误。高科技军事系统要求对经过处理的信号进行采集、A/D转换和记录,再交由计算机处理平台加以调控,捕捉到与军事设备、传感线路等相符的数字信号,指导军队控制中心实施安防操作。

2、分析环节。接收到传输信息后,还需进一步分析、识别、归纳,才能掌握数据信息的内容。军用网络信息分析的流程:将采集到的信号传送到后续单元,对所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对历史数据和当前数据分析、比较,最终判断信息是否安全。经过这一处理流程,值班人员可系统地掌握输电设备的作业情况。

3、传输环节。前期准备工作完成,部队内网便可以对信息进行分配传输,按照各个站点的具置定点传送。信息传输过程应当添加必要的检测措施,综合l生地检测待传输内容是否安全可靠。如:计算机输出端口采用数字过滤器,检测将要传输信息内容的安全情况;站点接收端应重新过滤接收到的信息,以免扰乱内网秩序。

篇3

关键词:电力调度;安全管理;风险预控与防范;措施

中图分类号: TM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电网的快速发展加之特高压电网的建设,我国已成为世界上建成电压等级最高、结构最复杂、规模最大的特大型电网。不断提高的电力自动化水平让调度自动化系统在全国已大量应用。特别是最近几年,各等级电压变电站正在逐步采用计算机监控,大幅度减少了值班人数甚至是实现了无人值班,调度自动化各项指标逐步纳入到电力生产安全考核中,由此对于其安全可靠性有了更高要求。电力调度在整个电力系统运行中是电网倒闸操作、运行管理、事故处理的中枢指挥机构,每个调度员是保证电网安全、稳定、经济运行的直接指挥者。在实际的电网运行中,任何不规范行为都会有可能影响到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甚至是造成重大事故。如果电力调度员误判、误调、误操作,其给企业和社会带来的经济损失和政治影响是无法估量的。

一、电网调度不安全因素

1、系统运行的不安全因素

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得到重点推广,被大量应用。各等级电压变电站监控逐步采用计算机监控,少人或无人值班,加之智能电网逐步开展,不断提高的电力自动化水平无疑为电网的安全运行增加了一道安全屏障。虽然自动化程度得到了提高,但系统性风险仍然存在,不容忽视。调度自动化系统运行中的不安全因素包括系统自身缺陷和环境因素。

1.1.1系统自身缺陷

系统自身缺陷包括产品在设计阶段或者工程施工环节处理不当,留下安全隐患;无用的警告信息过多,真实的事故信号容易被这些伪信息淹没,为安全监控带来隐患;装置的老化影响到了系统的运行率和安全可靠性;目前仍在用单通道或2条通道使用同种介质的假双通道运行模式,极易造成系统通道故障,短时间内难以恢复,无法监控调度端,给调度员造成错觉,干扰正常调度。

1.1.2环境因素

包括设备运行环境得不到保证、人机混杂,加上多采用UPS提供停电时临时电源,缺乏电源维护管理措施,容易给设备的运行安全状况带来隐患。此外,众多的系统接口,若采用服务器双卡或三卡内桥式分段网络实现和公司MIS联网,没有实现物理级上的隔离,监控调度网络容易受到黑客及病毒的威胁。

2、管理的不安全因素

依据国家GB/T13816-1992《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的标准规定,生产过程中的有害、危险因素分6类;而电力调度工作中的危险因素与第5类危险因素辩识关系密切,即行为性危险。它的危害性因素包括:指挥错误(违章指挥、指挥失误、其他指挥错误)、操作失误(违章作业、误操作、其他操作失误)、监护失误、其他错误、其他行为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1.2.1管理上不安全因素亦有新模式、新装备的应用,不可避免地带来了管理方式上要发生变化。如允许在无人值班的变电站进行影响远方实时数据的检修操作,许可人在现场与集控、调度、远动人员互不沟通;调度员充当操作人员角色,在调度计算机上直接遥控等都会给安全监控、调度带来隐患,根源均是存在于管理的不到位,存在漏洞;也有一些部门不注重现场管理,不注重安全基础工作,自恃设备性能优良,数据长期不做备份,反事故措施缺乏,常以技术装备代替现场管理,掩盖安全隐患。加上运行规程编写不完善,技术管理不到位,内容过于简单,许多设备改造、变动情况没有及时编进规程中。

1.2.2存在着误下命令(即调度员没有严格遵守规程,未认真了解系统运行方式或交接班不清,误下命令;使用逐项命令时,一旦工作量过大,操作任务比较繁重,调度命令的拟写就会容易出现错误;在与现场进行核对的过程中,工作交接班没有交接清楚或现场回报不清就匆忙进行操作也极易造成错误)、误送电(调度员没有严格执行调度操作管理制度,工作许可及工作结束手续不清造成误送电;线路上如果有多个工作组在进行工作时,在工作结束时没有全部回报工作终结就送电或用户在未得到当班调度许可就在用户专用线上工作也会造成事故)、延误送电(即调度员执行意识相对比较淡薄,心理素质和业务素质较差,不清楚系统运行状况,特别是在事故处理中,不熟悉工作程序,对重要用户延误送电)。其次是管理漏洞和检修工作无计划性。

二、电力调度安全风险预控及防范措施

1、开展人员培训

安全管理终究是一项对人的管理。新形势下加强安全管理,首先是管理层要更新观念,提高素质,建立一支能管善管、思想开阔的安全管理队伍,满足新形势下安全管理工作要求,避免在思想上认识不到安全的重要性,防止疏于管理、制度措施落实不力、放任自流的现象发生。其次是职工方面,加强职工综合业务技能培训,提升职工整体素质,增强对系统故障判断识别能力和突发事件应对应变能力。落实调度员岗位责任制,提高调度员安全意识。

2、加大技改投入

自动化运行设备日常检查管理中发现的共性问题要做到迅速制定防范措施。通过技术改造减少设备自身缺陷,争取早日让新技术在生产应用中成熟起来。在设备采购环节上把好质量关,选用设计周密合理的方案和产品,严把施工关,在投如运行之前还要把好竣工验收关;运行期间坚持设备巡检制度,尽量改善设备环境。对服务器等重要设备采取冗余技术,数据备份、备品备件等均要应建立相应的制度并贯彻实施,对在运行中暴露出来的问题要及时采取措施加以整改,坚决停运或更换可能会影响到系统安全可靠性的设备,避免因设备自身缺陷而造成事故发生。

3、用制度规避风险

2.3.1搞好安全工作,不能够仅仅靠素质、科技、良心和热情,还必须要建立一套完整、行之有效的监督管理考核机制。通过建章立制,明确安全责任,做到事事有章可循,人人都有“制度就是高压线”意识。

2.3.2强化制度对现场作业过程的检查、监督,对于动态过程中发现的安全隐患要及时处理,杜绝形式主义,封堵新模式下出现管理漏洞,明确工作人员各自职责,实现由人为控制向制度控制转变,杜绝以技术装备代替现场管理的现象。

2.3.3通过完善运行值班等一系列制度,消除一切习惯性违章现象。技术措施方面要严格按照“严、细、实”要求执行“三票两制”,坚持调度命令预发制、调令复诵制、调令隔班复审、隔班预告等,严格审核调度命令票和操作票,严格进行考核,大型复杂调度操作指令票由班长、分管调度所长审核。加强分析与预控调度危险点,每项工作都要做到有危险点分析,采取切实可行的防范措施把相应的工作落到实处。

三、结论

电力调度安全管理工作是电力安全生产管理规范化的重要内容之一。搞好电力安全调度,必须认真提高调度员业务素质和安全意识,加强调度安全生产管理的重要性。遵循电网管理制度,学好专业理论知识。多做事故预想和反事故演习,持之以恒,扎扎实实的开展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 姚庆.电网调度的事故处理[J].科技资讯,2011,(18).

[2] 陈建辉.浅谈电力调度运行的稳定管理体系[J].广东科技,2009,(16).

[3] 何爱平.浅谈电力调度安全风险及防范[J].科技与企业,2012,(12).

篇4

[关键词]空中交通管制;安全风险;预警决策模式;优化方法

中图分类号:V35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34-0279-01

空中交通管制安全风险预警决策是为了提高预警精度以及预警活动的有效性,针对安全风险预警管理在预警分析以及预控对策选择阶段的主要任务,分析影响预警任务实施的相关因素,并利用科学的决策方法对涉及判断、选择以及寻优等环节进行优化选择的活动过程。近年来,随着我国实施新标准,飞行间隔不断缩小,空中相撞事故的发生概率逐步上升。各种连续发生的不安全事件说明,在当前空管安全风险压力不断加大的局面下,传统反馈式安全管理模式已无法有效应对。因此,我们必须转变管理方式,深入分析空中交通管制安全风险预警管理系统,设计管制安全风险预警决策模式,对于提高预警精度、完善风险管理体系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空中交通管制安全风险预警决策模式的基本类型

1.1基于趋势预测的预警决策模式

预测是决策的基础,对于预警决策来说,就是在空中交通管制安全风险领域,针对安全风险监控对象的类型、性质、特征,对具有历史统计数据的关键风险或风险事件运用预测技术监测风险状态,及时预警信息,并采取相应对策规避风 险隐患。这种模式的最大特点,就是在数据处理的基础上,以预测为手段研究风险预警信息的决策支持形式。

1.2基于状态评估的预警决策模式

评估是空管安全风险诊断预警的一种重要形式,而评估方法本身就是状态评价、方案优选等寻求满意解的一个有效决策工具。对于系统整体或各子系统风险状态而言,定期进行评估诊断,判断风险安全等级,适时实施风险管控策略,均是预警管理实践中的重要实现形式。这就是要从提高评估诊断精度,减少虚警的角度出发,探讨合适的方法和路径以解决在评估预警中的一系列判断、选择及寻优的决策性问题,从而达到提高预警精度的目的。

1.3基于情景分析的预警决策模式

空中交通管制的任务特征及行业特点,使其安全风险及风险事件往往是在一种动态的、特定的环境下形成和发展的。对这些特定环境下的风险进行动态的预警管理,需要以一种面向未来的决策思维在设定的情景中,进行发展可能性的判 断,它是一种面向未来可能情景的预警决策模式,这一模式不仅需要把握系统中关键风险要素之间的作用关系,通过判断各风险要素驱动下,风险事件发生发展的各种未来可能状态,在警级设定的基础上发出预警信号;而且更需要通过对未来状态的描述,选定合适的预控方案,对所估计到的未来风险进行缓解和控制。

二、空管安全风险预警决策模式目标及工作原理

空中交通管制预警决策模式的目标是针对预警管理实施阶段的决策对象, 分析对预警信号准确性造成影响的各种问题,采用现代决策技术进行优化与选择, 以提高预警管理系统的工作性能,其主要任务特点集中在漏警及虚警的防治上。根据预警决策目标的界定,预警决策模式的工作原理如图 1所示。

由图1可以看出,预警决策模式是在预警管理中,在风险识别、诊断评估阶段,为保证预警信号输出的准确性,再构指标体系、界定阈值值域、优选诊断方法的过程。在模式运行中,需要空管预警部门首先根据安全目标计划确定预警对象,通过危险源辨识广泛收集数据,再对初设指标体系进行优化选择,其目的是在数据处理的基础上,查找与预警对象在某一特定时段风险特征最相关的风险因子,实现重点监控,减少资源浪费;其次,在风险预警持续监测下,对不同类型指标确定与管制系统安全目标最符合的告警阈值,通过优选决策器进行分类决策,突破系统状态阈值后再发出预警信号,并对每次信号输出进行实际检验,通过反馈促进决策过程的不断调整和优化。

三、空管安全风险预警决策模式的优化方法

3.1明确空管安全风险事件类型

风险事件是空管安全预警管理领域的一个重要监控及考察变量,衡量风险事件的指标涵主要包括:一是目前行业内规定的事故评定指标。比如,在针对空管安全风险事故时,要根据各风险事件的类型进行统计,如设备故障、军航冲突、雷击等行业指标进行比较和监控。二是学术领域目前使用的对可能诱发行业规定风险事故的已发生的风险事件指标。例如,在预警管理领域,国内学者较多的利用一些已发生的并可能造成直接或间接损失的风险事故症候或风险事件指标,并将其应用于预警监控或风险评估中。因此,对安全状态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的风险事件不同层次及类别的指标进行统计、监控、预测,是预警管理的前提,也是进行预警信号决策及预控对策制定和优选决策的基础。

3.2完善预警管理组织职能

关于空中交通管制预警管理的组织形式,行业内通常是在航空公司、机场、及管制服务单位之间设置一个实施综合管理及统一协调的管理部门,而在管制中心内部则有两种组织形式,一种是在其组织架构内专门设置一个预警管理部门统一内部预警管理工作,实行的是集权型管理模式;另一种是在安全管理部门内设预警管理职能,在各相关部门针对预警管理工作设置相应岗位,实行的是分权型管理模式。分权型管理更为灵活,但协调难度较大;集权型管理柔性不够,但协调难度较小。这样,一方面需要统一的职能管理部门加强领导,另一方面又必须具有足够的组织管理柔性,以便于快速反应。为此,就必须在组织层面进行优化,并进一步完善及清晰界定预警决策的职能。

3.2健全预警分析的决策方法库

预警的主要依据是信息,预警信息是原始信息向征兆信息转换的结果。而预警系统的分析功能就是在信息转换中的监控、识别、诊断、评价过程中,发挥告警及防错的功能。由于在预警系统运行中,必须对包括如何及时地更新预警信息库;如何定期对预测系统、预警准则、预控对策系统进行修正、完善;如何深入分析误警或漏警的原因,使预警系统趋于完善等问题进行判断和优化。因此,预警决 策模式一大目标就是针对预警决策的具体内容,综合利用现代决策技术推动预警决策方法的完善,最终保障预警系统的顺利运转。

3.4优化预控对策选择路径

当决策者接受到预警分析的信息以后,要根据告警信号在规定时期内做出准确的判断,以揭示预警信号意味着什么,寻找引起风险的原因及根源,判断预警信号潜在的规律,运用预控对策提示研究具体化的对策方案与措施,并尽快加以实施。由于,环境及条件的约束,预控对策的选择与实施必须在最优原则下进行,预警决策模式就必须充分利用决策技术,实现在管控对象、成本、社会影响等各个层 次上的协调,在快速决策与群体决策之间优化预控对策的路径,实现决策的有效性。

总之,为了防止航空器之间的相互碰撞,为各种航空器的正常运行提供有序的空中交通秩序,必须制定行科学合理空中交通管制安全风险预警决策模式,以提高预警准确度,有效规避空中交通管制安全中的各种风险,进而大大减少不安全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罗帆,杨智.空中交通管制安全风险预警决策模式[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版》2013年(02).

篇5

关键词:三阶段;风险分析;预防

Abstract: this article through to the world safe production situation analysis, narrative production safety accidents rule, and authors have cooperated-builing project reality,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three stages of risk analysis and prevention practices and the author to project implementation and effect, prove three phase risk analysis and prevention is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safety production management of an effective system and method.

Keywords: three stage; Risk analysis; prevention

中图分类号:X820.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0前言

目前全世界每年因安全生产死亡人数多大200余万人,平均每7秒死1人,每分钟死8人,每小时死500多人,每天死6000多人,相当于每天都发生一次像美国“9•11”恐怖事件那样的灾难(不包括安全生产以外的各类事故死亡人数)。

1安全事故发展的规律性

安全生产事故是意外事故,是一种随机现象。对于个别案例的考察具有不确定性,但是对于大多数事故则表现出一定的规律性。1936年,美国学者海因希里曾经调查研究了75000件工伤事故,发现其中的98%是可以预防的。在这些可以预防的事故中,以人的不安全行为为主要的事故占89.8%,而以设备和物质不安全状态为主要原因的事故只占10.2%。

2控制安全事故的发生是预防

生产安全事故属于突发事件,具有突发性、高度不确定性、破坏性、社会性等特征。对于生产安全事故的处置,从时间段上可以分为事前、事发、事中、事后等四个阶段。事前阶段,要做好预防工作,重点是预案、预控、预警;事发和事中两个阶段,由于事故的不同,可能有明显的节点,也可能是两个阶段难以划分。这个阶段重点是信息报告、抢险救援。事后阶段,重点是调查评估、恢复生产。 预防为主是安全生产的核心内容,这既是多年来安全生产工作的宝贵经验,也是生产安全事故血的教训。强化事前预防,完善事故防范机制,把预防事故发生的各项工作做到前面,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

3三阶段风险分析与预防

安徽省近来年推行的“三阶段风险分析与预防”,在建筑施工安全管理过程中起到了良好的效应,很好的为施工安全提供了管理指南,真正起到了预防作用,真正体现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国家安全生产方针。作者目前亲身经历的施工项目马鞍山长江公路大桥就是个例子,在三阶段风险分析与预防的指导下,项目安全管理工作处于可持续可控状态,未发生一起伤亡事故,甚至是轻伤事故。

“三阶段风险分析与预防”,即第一阶段预案阶段,是施工准备阶段的安全生产管理,其重点是对即将实施的工程进行总体的安全分析和专项分析,编写总体预案和专项预案。每个项目开工前,各参建单位必须根据项目自身特点,对照施工组织设计,确定可行的施工方案和安全技术措施,并对其进行风险分析。对危险性较大的工程制定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强的安全生产组织方案和事故应急预案,规范工程实施过程中的应急管理和应急响应程序。预案即预备方案,是指根据预测,对潜在的或可能发生的安全事故的类别和影响程度而事先制定的应急处置方案。从某种性质来讲,它属于工作计划的一类,但具有“方案”的专一性、专业性、周密性、时限性、集中性等要求。一般预案的编写通常结构与写法由标题、前言、主题、结尾、附件五部分组成,结合马鞍山项目工程实际,项目部按照预案编写程序编制了总体预案及防洪、防汛、防雷击、防坍塌、防食物中毒、防血吸、防交通事故、防火等八个专项预案,并有针对性的进行了演练,应急效果非常显著,尤其是项目部组织进行防洪演练,演练后针对演练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总结,吸取大量的演练经验,在2010年6月份长江百年一遇的大洪水来临,项目部及时启动了预案,顺利安全的渡过洪水期,杜绝了人员伤亡的同时最大限度的减少了财产损失。对于危险性较大的水上施工、桩基施工、墩柱施工、临时用电等工程,项目部一一制定了安全专项方案,为施工生产提供了安全技术支持,奠定了安全目标实现的基础。

第二阶段预控阶段,是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生产管理。每个月,由建设单位安全负责人主持,监理、施工单位安全负责人参加,召开月施工危险源辨识防控会,对下个月施工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危险源进行辨识,对防控措施进行分析、补充与完善,突出了下一个月内的防控重点。这就要求项目安全管理人员需要较强的专业性和施工经验,针对项目月度施工生产计划,进行风险分析与辨识,并制定针对性的预防措施,也同时让安全管理人员对下月安全管理工作的重点有进一步的认识。危险源辨识会是交通部在马鞍山大桥的试点,实践证明效果显著,施工单位通过每月进行危险源辨识分析,由驻地监理、总监办安全专监进行审批进一步完善补充,形成了较为全面的风险分析结果与预防措施,通过每月安全例会对操作队伍负责人、专兼职安全员及带班长进行交底,便于他们在下阶段施工过程中做到心中有数。

第三阶段预警阶段,就是在施工现场对一线作业人员的安全交底。每天,施工单位根据当天施工内容、作业环境及当日天气情况进行综合分析,通过单元预警牌及时现场预警信息,采取相应的现场防控措施,利用一线工人业余学校、班前会指导一线作业人员合理、有效的防范安全事故。项目部针对施工内容进行了施工单元预警区域划分,划分了主桥4#边塔、3#中塔、2#边塔、拌合站、钢筋加工厂、钢结构加工厂等预警单元,在作业人员必经点设置了单元预警牌,由专职安全员结合施工内容、天气、施工环境及预控阶段分析成果进行危险因素及预控措施,组织作业人员每日在预警牌前进行班前讲话,让作业人员掌握当日施工风险及预防措施,强化安全作业思想,进而达到提高安全意识的目的,有效的减少甚至避免作业人员进行“三违”作业现象。项目部还成立了一线工人业余学校,对工人进行岗前教育、施工过程中的安全专题教育,通过安全专家或安全员授课、安全专题片放映等形式,对工人进行安全法律法规、安全技术措施、安全操作规程、季节性安全施工要点等教育宣传,进一步强化工人安全意识,推动项目安全工作得到有效的提升作用。

4结语

篇6

1.找准风险来源

工程施工企业应结合本行业、本企业的业务特点、企业内部管理特点,找准风险来源,而不能照搬教科书或其他企业的经验。工程施工项目存在合同总价高、施工周期长、受环境影响大、成本变化多等特点,这些特点使工程施工企业面临不同于其他企业的一些特点,因而有必要做到风险防控的个别化、差异化。

2.科学防控风险

工程施工项目风险防范应从科学防控的角度出发,在风险防控机制的建设上做到系统化、科学化、常态化。工程施工项目风险防范的目的是提高企业的科学管理水平,即风险防控只是手段,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才是目的。

二、工程施工企业常见的各类风险

工程施工项目是一个有机系统,需要各方面、各部门、各阶段均做好风险控制工作,才能有效完善项目管理,减少甚至消灭潜在的风险。从笔者的管理经验来看,工程施工项目常见的各类风险主要有如下几种:第一,投标风险。投标过程中存在的风险主要是由于招标人处于强势地位,买方市场因素决定了投标人的权益难以得到切实保障,投标人的信赖利益极易遭受侵害。第二,合同风险。工程施工中的合同风险主要表现为受到外界政策、经济等因素的影响,合同双方的制约责任是否平等,材料价格是否闭口等。第三,资金风险。资金风险严格来说是合同风险的内容之一,但是资金风险会关系到施工方的现金流转,交易相对方一旦在资金拨付阶段违约则会对施工方造成利益损害。第四,廉政风险。工程施工中存在的廉政风险表现为暗箱操作、权力寻租、商业贿赂等,这些风险因素的存在不但会对施工质量产生难以弥补的损害,同时还会引发其他风险如法律风险、信誉风险等。第五,安全风险。工程施工需要做好安全保障,安全保障措施如果不到位,极易发生安全事故,会对项目施工造成妨碍以及产生损害赔偿责任等重大风险。第六,支付风险。施工企业内部的成本开支和现金报销是否符合既定的规章制度和流程,直接关系到资金安全,如果支付和报销制度管理不善,将会引发一系列内部风险。第七,管理风险。工程施工企业内部管理风险也应得到重视,相关管理环节如合同管理、印章管理等也是企业风险防控的重要方面。

三、工程施工项目风险控制的具体措施

工程施工中存在的各类风险可以进一步划分为外部风险和内部风险。所谓外部风险,是指工程施工企业在与合同相对人的商业交往过程中所产生的风险,这些风险包括投标风险、合同风险、资金风险等。外部风险的防控需要加强对商业交往过程中交易相对方资质、信誉、资金的审核和考查,同时需要预先采取风险防控预案,做好商业风险的防范;所谓内部风险,是指工程施工企业在内部管理、内部运作中产生的风险,包括廉政风险、安全风险、支付风险、管理风险等。内部风险的防控需要加强工程施工企业内部管理机制建设,消除制度隐患,做到防患于未然。笔者分别从外部风险防范和内部风险防范两个角度探讨工程施工中的风险控制:

1.外部风险控制

外部风险控制应找准风险来源,针对不同的风险种类、风险性质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第一,就招标风险来说,投标人应严格审查招标人的主体资格,核实招标人建设工程预先审批手续是否完备,以防范投标过程中的法律风险。同时,还可以适当地对招标人的商业信誉及建设资金展开一些必要的调查;第二,就合同风险的防控来说,应在合同缔结过程中对每一个合同条文仔细审核,邀请法务部门在缔约阶段即提前介入。在合同解除、违约金等重要条款上应防范隐含的风险。合同履行过程中,工程施工企业应善于利用不安抗辩权、先履行抗辩权等积极主张权利;第三,就资金风险的防范来说,工程施工企业应要求对方严格按照合同约定履行支付义务,约定违约责任,并善于通过担保手段主张权利。

2.内部风险控制

内部风险的控制主要应立足以内部规章制度的建设,应建立起符合现代企业管理标准的内部规章制度,并善于结合工程施工企业的特点,防范本企业内部的各种风险。主要应采取的风险防范措施有:第一,针对廉政风险,应加强企业内部的廉政教育,促使企业内部工作人员遵守廉洁从业的各项规定。在重大事项上应强调集体决策,防范个人专断和暗箱操作;第二,在安全风险的防控上,应严格按照国家规定做好安全防范工作,并完备各类应急预案,防患于未然;第三,在支付风险的防控上,应加强内部计量支付和现金报销制度的管理,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和审批流程,使每一笔资金流向都符合规定且有案可查;第四,在管理风险如合同管理、印章管理等方面,要注重合同、印章及各类资料的使用和保管,防范商业秘密泄露,防止印章的乱盖、盗盖。

四、小结

篇7

一、减少旅客聚集

1.强化站场疏导。加强旅客引导,鼓励分散、分区、分时段候乘,避免旅客在站内过度聚集;优化站内组织,增配自动检票机、安检仪、门架式测温仪,提升进站和安检效率;减少交叉接触,发展定制客运,拓展预售客票和联网售票范围,推广电子客票、扫码进站等“无接触”售检票措施。

2.优化运输组织。结合客流流量、流向和疫情防控形势,完善运输组织方案,强化运输供给,优化运力调配,提高疏运能力。采取滚动发班、加密班次、延长车站发(收)班时间、多线运行等措施,提升客运周转效率。

3.确保运行通畅。加强与公安交警部门协作配合,强化客运场站周边交通秩序维护,强化城区道路和国、省、县干线等进出城通道的衔接,落实客运车辆通行公交车道措施,提升车辆通行效率。

二、强化客运防疫

按照最新的客运场站和交通运输工具肺炎疫情防控指南,全面落实人员、场站和车辆疫情防控各项措施。

1.强化人员防护。一线工作人员、驾驶员和乘客等三类人员严格执行全程佩戴口罩措施,高风险岗位人员穿戴防护服、佩戴防护镜和手套。

2.强化场站防控。重点做到“四个一律不得”,即:未开展体温检测(或体温检测异常)的旅客、未进行健康码查验(或健康码异常)的旅客、未进行消毒的车辆,一律不得进站,同时为无法运用智能技术的老年人等特殊群体提供人工便利;严格执行客运车辆“七不出站”规定,驾乘人员未全员佩戴口罩的客运车辆,一律不得出站。同时,场站内人员密集区域要持续通风,乘客接触设备要加密消毒频次;站场广播、宣传栏要持续宣传,强化旅客防护意识。

3.强化车辆管控。严格落实客运车辆趟次消毒、乘客信息登记“发车前两项制度”;严格执行驾乘人员全程佩戴口罩、严禁途中上下客、车辆每4小时通风10分钟,以及车辆途中停靠休息、就餐后司乘人员体温再检测等“运行途中四项措施”;严格执行车辆到达终到地后乘客信息移交终到地客运站、载客返程后车辆清洁消毒和趟次维护保养等“到达(返程)两项规范”。

三、严格冷链物流、集装箱货物防控

按照《公路、水路进口冷链食品物流防控和消毒技术指南》《进口高风险非冷链集装箱货物检测和预防性消毒方案》,全面加强人员防护、装备消毒和联合查验,确保运输环节安全可控。

1.严格人员防护。严格落实冷链食品运输和进口集装箱货物一线工作人员的安全防护举措,切实做好健康登记和监测,按要求进行核酸检测,加大监督管理力度。

2.严格装备消毒。督促从事进口冷链食品、进口集装箱运输的车辆采集环境样本开展核酸检测,按要求严格消毒,确保运输载体和运输环境安全。

3.严格联合检查。按照《关于开展冷链食品运输车辆联合检查行动的通知》(川交函〔2020〕593号)精神,交通运输、公安、市场监管等部门设置联合检查点,查验冷链食品运输车辆“三证明一报告”,严厉打击走私和非法营运行为。配合检查进口集装箱货物倒箱过车过程中的消毒处理措施落实情况。

4.严格应急处置。冷链食品运输环节检出核酸阳性,应及时快速启动预案,第一时间切断传播途径,隔离密切接触者。配合市场监管等有关部门,做好排查跟踪监测工作。

四、加强水上运输防控

全面掌握船舶驾驶人员及从业人员健康状况,确保船员适任;全面检查船舶安全技术状况,确保船舶合格;全面落实码头、船舶消毒,人员佩戴口罩、体温监测等措施,确保防疫措施到位。

五、加强在建项目防控

1.加强现场管理。加强施工现场防控,加强对工地、项目驻地的出入口管理,安排专人值守,做到人员进出均佩戴口罩、测量体温、规范登记。

2.加强生活区防控。做好春节期间疫情值班值守,安排施工人员有序流动,做好员工宿舍、食堂等人员密集区域的消毒、通风工作。

3.加强返岗信息排查。全面梳理近期从中、高风险地区返岗人员,按要求实施隔离措施并开展核酸检测,无问题方可进场施工。

六、确保公路安全畅通

1.确保公路畅通。坚持“一断三不断”原则,统筹做好重要生活物资运输保障和疫情防控工作。按照县疫情防控指挥部的要求合理设置卡点,并履行批复程序,不得擅自设卡阻断公路。

2.确保应急运输畅通。对运输疫情防控所需救治消毒药品、医疗救护设备器械等紧急物资的车辆,加强与高速公路管理部门的对接,执行“三不一优先”政策,保障其优先便捷通行。

七、做好应急救援准备

按照《省应对秋冬季肺炎疫情应急预案》要求,完善应急预案或操作手册,开展应急演练,做好应急准备。

1.做好一级响应准备。按最坏情况、最周全应对进行准备,一旦启动一级响应,2小时内,交通运输应急人员、设备、物资全面到位。

2.做好多点散发准备。如本县出现中风险区,分类升级如下措施:客运站渠化专用通道,物理分开中风险区旅客与其他旅客;科学规范设置留观区,保证其位置独立、远离人群、物资齐全;加密站场内消毒频次,由1天一次升级为每4小时一次。途经中风险区的城市公交实施越次消毒、全程通风。从中风险区到低风险区的客运班车,按核定座位数的50%严格控制客座率,并在最后一排设留观区。对于外地中风险区来我县的客运车辆,汽车客运站要设置相对独立的专用下客停车区,乘客全面登记信息后方可离开,车辆按要求进行消毒处理,驾驶员按要求落实相关疫情防控措施。遇疑似感染旅客,第一时间将旅客送车站留观室,并向辖区内疾控部门报告,按要求做好人员移交,全力配合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和必要的医学检查、医学观察、途径通道和留观室消毒等工作。

3.做好错峰高峰准备。针对春运期间可能出现雨雪冰冻、大雾等极端天气,提前做好路网运行调度应急准备,重点完善“警车开道、客车编队、限速运行”的应急预案,一旦客流积压,立即启动,迅速分流。

八、做好疫情防控保障

1.提高政治站位。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压紧压实“四方责任”,配合落实“四早”措施和“五有三严”,统筹做好春运及交通运输“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及人、物、环境同防各项工作。

篇8

【关键词】 石油企业 风险 风险源 控制 工作流程

随着中国的开放,越来越多的石油公司企业走出国门,参与到海外石油项目建设中。有些行业在比较舒适的地区,如金融业、计算机信息行业等,有些在自然社会环境恶劣的地区,如石油行业、工程建设行业等。但无论去哪个国家,都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风险,为了更好的识别和控制风险,以下从几个方面来浅谈一下如何规避海外工作的风险。

1 首先,确认风险点,识别主要风险源

风险,是指某一特定危害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与后果的组合。到达一个新国家前,必须要了解其自然风险、社会风险、交通风险等,确保自己处在一个安全的环境中。另外,工作开始前也要了解工作环境、工作流程、设备工艺等可能产生的危险,将其列出一个明细。

然而面对列表中一大堆形形的风险源,不可能全部采取措施进行控制。因此需要采用一些科学的方法来识别其主要风险源,以便重点进行分析。常用的风险评价方法有两类。一类是LEC、MES、ESP,这三种方法都是以LEC为基础,通过简单计算来分析,另一类是RAC、定性风险矩阵和半定量风险矩阵,都是以矩阵原理为基础。

这些方法的基本原理相同,都是首先确定危害事件的可能性和后果的严重性,然后通过各自的方式对风险的大小进行分级,并有针对性的采取必要的削减和控制措施。不同点主要在于对危害事件的可能性、后果的严重性,以及风险大小的定义和等级划分有所区别。

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性质、规模、复杂程度、风险特性、评价人员的经验等合理选用评价方法。由于这些评价方法有很好的普遍适用性,评价人员的能力和经验对评价结果产生的影响非常大,因此要选择经验丰富的人员利用“头脑风暴法”反复多次进行评价,在长期的评价积累中使结果更加符合运行经验,并逐步趋于一致。

2 其次,梳理控制点,规范工作流程线

通过各种风险评价方法,明确了企业需要采取措施控制的主要风险,下一步就是根据风险源分析产生的原因,明确控制点,规范工作流程。

例如去非洲国家工作,容易患上疟疾、马来热等疾病。这类疾病主要是由蚊虫叮咬引发的。只要抓住了蚊虫防控这一个控制点,就可以大大降低发病率。针对蚊虫防控,很容易制定一个规范的工作流程,最好各项工作都能落实到具体部门和人员:

(1)出国前人员要进行这类疾病的传播预防知识培训

(2)接种相关疫苗,确保疫苗的时间有效性

(3)到达工作国家后要求穿长衣长裤,到专门管理处领取防蚊虫剂、蚊帐、蚊香等防蚊灭蚊物资。

(4)有专人负责检查管理,确保防蚊虫物资的正确使用、功能有效、库存充足。

当控制点比较多时,可以利用时间、地点、操作等方式梳理,明确每一个控制点的工作流程。例如货品丢失的风险,可以从包装、发货、入关、运输途中、清关 、收货、仓储等控制点逐一分析。明确每个控制点经手的人和交接步骤,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形成一个良好的工作流程。

工程建设企业经常暴露在条件艰苦的野外,面临的情况更加复杂。中石油借鉴西方石油公司先进管理办法,集合中国情况,推出了“两书一表”的一线管理形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其实这也是一种根据控制点规范工作流程的方式。“两书”指《HSE作业指导书》和《HSE作业计划书》。作业指导书针对常规专业风险控制,是一线员工培训教材和工作指导,是常规不变的工作流程。作业计划书针对现场具体施工情况和所处环境,是动态的,要求每接受一个新项目就要根据其所处环境制定新的计划,是针对新控制点作出的工作流程。“一表”指《HSE现场检查表》,即为检查控制各种控制点的所有表格的总称。

3 最后,考虑事发前后,形成风险控制面

前面说得再好,都是停留在预防控制上,要形成一个风险控制面,不仅要做好事前控制,更要确保事发后能果断处理,避免更大的损失,这就是所谓的应急管理。

应急管理主要包含两个方面,一个是准备阶段,一个是响应处置阶段。准备阶段要做好预防、应急资源的储备、应急演练和培训,响应处置阶段为当风险转为现实后如何处理。这些集合在一起,形成的管理文件就是应急预案。

根据前面所说的控制点和工作流程,将每个风险源产生的事件根据损失的人员、财产进行分级,确认在哪个层级启动应急预案是关键点。而不同的范围面对的应急情况也不一样,将企业、部门、个人应急需要做的所有工作,包括准备阶段的工作流程都补充进各种常规工作流程中,就形成了一个掌控事前事后的工作流程链。

根据Q/SY1002.1-2007《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 规范》标准PDCA管理模式,即:策划(PLAN)、实施(DO)、检查(CHECK)和改进(ACTION),要形成一个完美的闭合环状,企业做的最后一步就是总结经验教训,完善各个控制点的工作流程和管理状态,从点到线,从线到面,最终形成一个风险控制面。

总之,海外建设工作不仅面临着常规工作风险,结合自然风险和社会风险的新型工作风险千差万别,区分主要风险源并进行风险控制工作是一个看似简单实则复杂的工作。同时风险控制工作也是一个不断循环、不断改进的工作,这就要求企业要将一批有经验又有责任心的员工长期投入到该项工作中去。只有经常性开展风险源评估,做好控制点的隐患排查工作,有部署、有措施,稳步推进风险管理,不断修复工作流程,才能使风险控制面趋于完美,使各种风险强处于可以预防和控制的范围。

参考文献

[1] 吴苏江,邱少林,韩文成.HSE风险管理理论与实践.石油工业出版社,226-245,404-407

[2] 刘景凯. 企业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石油工业出版社,1-17,62-134

篇9

关键词:工业项目;环境影响评价;风险防范;工作重点

对于工业项目建设来说,环境影响评价是项目批复及实施的主要依据,根据不同工业项目环境影响因素差异性,在构建环境风险防范对策上,需要结合环境影响评价内容、各相关法律规范及技术要求,科学有序的进行。然而,在实施中,有些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中缺乏对相关技术规范的引用,要么过时,要么没有。如《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指南》、《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管理暂行办法》等内容,与相关工业建设项目存在不符合问题,导致环境风险突出。

一、环境风险构成及工业项目环境风险评价要求

根据工业项目环境风险评价体系,对于可能存在的环境风险主要表现在污染源、排污标准、污染控制措施、重大污染源等内容。以某城市科技工程项目环境风险分析来看,燃气及管道安全管理是重点,而对于危险品道路运输则相对较低。从构成来看,环境风险表现为具体的环境风险物质、工业生产工艺,环境受体等部分。如对于某工业企业,其生产工艺需要相应的反应条件,而对于高温、高压、易燃、易爆等风险源的防控则应该列入重点;对于某电子芯片项目建设,其危险化学品具有高毒、剧毒成分,特别是某些储罐、钢瓶是主要风险源;另外在对化工类项目中的危险化学品的风险防范上,主要从毒理特性、理化特性、贮存量、贮存方式,以及事故应急预案风险防控列入重点。随着《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相关总则的提出,对于工业项目所涉及的各类物质风险识与防范措施,主要从原材料、辅料、燃料、中间品、成品及生产过程“三废”排放物理化性质等方面来进行应对,从构成成分、分类、数量及对环境污染的持久性,以及造成事故的风险等方面,分别从工业工程、贮运工程、装置工程、辅助设施等内容进行风险评价,并逐步完善风险防控体系。

二、构建环境风险评价的具体思路

(1)风险物质的确定与突发应急预案的完善

对于工业项目环境风险的评价工作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特别是近年来工业项目爆炸、管道泄露等事故的发生,将环境风险评价及防范工作列入重点内容。然而,在项目环境影响评价风险物质确定上却存在较多问题。如某市政工程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仅将风险事故发生可能性小的危险品道路运输作为防范重点,而对于地下燃气管道工作只字不提;某液氨项目中对于液氨罐车与吸氨器直接相连,并经由混合器来输送至氨水储罐的工艺装置,未能从事故风险源液氨槽罐车进行防范,而是对氨水储罐进行安全预测,显然是因小失大;某材料项目因使用低毒己内酰胺,在次生及衍生环境风险因素防范上,将一氧化碳作为重点,而忽视了有机胺在热分解中释放无机氨的风险。同时,在工业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中,对于各类风险源临界量的确定存在模糊,如在《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识别》规范中,仅将风险识别结果Q值与1进行比较,实施上,对于冰醋酸、盐酸、硫酸、氢氟酸、溴化氢、双氧水、氨气、氯气等危险气体来说,其Q值远大于1。因此,需要从环境风险危险源辨识及危险化学品环境风险种类、临界量等方面进行严格规范,以最小临界量来建设对环境的污染。另外,对于突发环境风险应急预案的完善,需要从应急预案的内容及技术评估中,对不同突发性环境风险事故进行针对性完善。如明确总则、应急处置、预防预警机制、处置方法、应急保障、后续处置、附则、环境风险源分析等内容。

(2)引入社会公众的直接参与

从环境立法到公众参与,从环境影响评价体制建设上多存在操作性缺失问题。环境风险评价具有专业性,社会公众缺乏对其生产、工艺、污染危害的了解,更难以进行客观评价。因此,针对环境风险评价,要引入社会公众参与机制,通过企业、政府等多重机构的协同,来对工业项目可能存在的环境影响评价因素进行分析,对可能导致的进行预案处置。如某化工项目中对油漆、天然气使用较多,而对于天然气中的乙基苯、甲苯、环乙酮、乙二醇单丁醚等物质,其对环境影响较多,而对于广大社会公众,因缺乏相关专业知识,对该项目可能带来的环境风险事故缺乏认知,在无社会公众参与条件下,既损害了公众的安全,又给环境污染带来影响。因此,从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管理方法上,要明确工业建设项目可能存在的环境风险,以及拟采取对策方法,要从环境影响社会公众参与评价中,对项目实施中可能存在的环境风险进行公示,充分发挥公众对环境风险评价的监督作用,化解可能存在的矛盾。

(3)完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体系

从环境风险可能带来的社会稳定问题,也是近年来环境影响评价中的重要内容。由于不同工业项目环境风险评价工作差异性,对于专家的风险评估与社会公众的风险评估存在差异,而两者的冲突,将成为影响社会稳定性的主要原因。如某地政府在一味提升GDP增长效应中引入的重大投资项目,因缺乏环境污染评估论证,在获得项目审批权及环境、社会风险评估中“走程序”,导致后期项目建设中多项污染源引发重大风险事故,由此给社会稳定带来更大影响。可见,从维护社会稳定风险上,加强对环境风险及可能带来的重大危险源进行评估,增进广大公众对项目环境风险的认知和了解,是降低工业项目环境风险的有效路径。如政府出台《重大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暂行办法》中,将环境风险评估与社会公众参与、社会稳定风险评价作为重要内容,并从项目合法性、环保合理性、项目建设可行性、可能污染及环境事件可控性四个方面进行明确,切实降低环境风险带来的危害。

(4)构建针对性的环境监理体系

环境项目风险评价与监理工作的实施,需要从法律、法规、制度建设上进行完善。如《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管理防范环境风险的通知》中,明确提出工业项目环境风险评价具体内容,委托环境风险监理机构及监理工作。监理单位要从环境风险评价及批复文件要求上,对环境风险及防范对策进负责。如某化工项目在设计上存在固体化工危险品储藏、运输等内容,而危险源主要有烧碱、聚乙烯、片碱、苯酚等,这些固体化工品在环境风险评价上均为重大危险源,需要从环境风险评价及应急风险措施上进行完善;再如某集成电路项目中对氨、砷化氢、磷化氢使用量较大,而这些化学品也列入重大风险源,在环境监理上需要从环境风险评价、风险识别、应急处置措施上进行完善。

(5)项目竣工环评验收管理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的编制要具有可操作性,要能够根据项目建设不同阶段进行细化。如在项目竣工环保验收上,需要从环境保护设施、配套工程、环境监测装置、污染防治设备等方面进行完善。如环境安全隐患排查管理、重点环境污染点巡检、重要环保设施如供水、供电、交通、通信、监控、报警装置的维护与日常管理,对各类应急救援物质的储备及供给管理,应急演练等制度,明确环境风险防范任务,加强对各类影响因素进行监测与管理,确保各项监测设备正常、稳定、可靠运行。

三、结语

工业项目环境风险防范工作任重道远,要从思想上树立防范意识,加强对重点工业项目、重点环境污染点的风险评价与识别,完善环境风险评估体系和应急预案,切实提升工业项目风险防控水平。

参考文献

篇10

本文结合实际情况,就畜牧兽医卫生方面存在简单的问题和对策进行了分析,希望对同行有一定帮助。

关键词:

畜牧兽医卫生;存在问题;对策

畜牧兽医卫生工作主要是指和从事动物饲养、经营动物产品、饲料兽药生产、应用有关场所的环境。在畜牧兽医卫生工作开展过程中重点检查其防疫条件和动物卫生质量是否达到要求,同时还要重视畜牧兽医卫生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从现阶段畜牧兽医卫生工作现状来看,其中还存在不少突出问题,对地区畜牧产业发展产生不小的影响,需要我们及时采取措施将问题解决。

1畜牧兽医卫生工作存在的问题分析

1.1疫病容易传播

当前畜牧养殖产业向着集约化和规模化方向发展,但是很多饲养户都没有认识到畜牧兽医卫生工作的重要性,注重养殖方面的资金投入,忽视其他相关保障措施的资金投入,尤其是畜牧兽医卫生方面的投入。很多养殖场粪污处理措施不到位,污染严重,饲养条件恶劣,动物在这样的条件下生产很容易感染多种疫病,导致疫病在养殖场内大范围传播,严重危害养殖户的经济效益和地区畜牧养殖产业的安全。

1.2饲料卫生条件差,随意添加兽药等添加剂

有些饲养户为了节省开支,将动物食用剩下的饲料回收后继续饲喂动物,这些饲料在收集过程中很容易被污染,再次利用可能会导致动物疫病的发生。同时,很多饲养户存在随意使用兽药添加剂的情况。大剂量、多种类的添加,导致动物体内药物蓄积,这些药物进入人体之后给人类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2解决畜牧兽医卫生存在问题的对策分析

2.1强化科学防疫

首先,各单位要进一步明确防控责任,建立督查检查制度,对虚报瞒报防控信息、不听指挥、不认真落实防控措施造成疫情扩散蔓延的,要杀一儆百严肃追究有关领导及相关责任人的责任绝不姑息。各县(市)畜牧部门要尽快组织人员认真学习《动物疫病防控方案》、《塔城地区重大疫病防控应急预案》,并将方案和应急预案印发给每位基层兽医人员,做到人手一本,在防控工作中严格按照应急预案和技术规范做到坚决果断,科学规范,快速处置;其次,各县(市)要认真做好排查工作,摸清易感动物存栏数量,保障疫苗供应,切实做好辖区内动物免疫工作及新生幼畜的补免工作;最后,加强各公路动物卫生监督检查站工作,严格按照规定查证验物、登记备案,严肃查处各类违规、违法调运行为,对于违规、违法调运和未经检疫运输动物、动物产品或证物不符的,立即采取就地隔离措施并实施立案查处。同时,结合排查工作对我区取得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的养殖场(小区)、屠宰场、活畜交易市场进行集中审核,对达不到动物防疫条件合格的要限期整改,拒不整改的要吊销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

2.2强化监督,做好养殖环节痕迹化管理

全面开展畜禽养殖环节摸底排查。重点检查活畜禽调入调出、畜禽标识使用和养殖档案的建立、兽用抗菌药等投入品使用、休药期执行情况、产地检疫报检、跨省区引进活畜禽落地报告、强制免疫、无害化处理等情况,督促养殖者完善各项记录档案,实行痕迹化管理。养殖场所相关记录不完善的,要求限期整改完善。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一经发现,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规定严肃处理,绝不姑息,从源头把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和畜产品质量安全关;其次,各地要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对辖区内动物养殖场所经营性质、规模、防疫条件、相关资质等情况进行清查,及时更新数据库中饲养场(小区)相关信息。凡有信息资料而现在已经不经营的全部清理,规范录入监管对象基础信息和监管信息,确保数据真实、可靠、有效。对辖区内的饲养场(小区)全面进行专项风险评估,在明确风险关键点、风险等级、监管责任人的基础上,按规定实施监督检查,切实做好养殖环节动物卫生风险管理。

2.3动物卫生监督执法工作落实到位

集中抽调动监执法中坚力量对所有规模饲养场、养殖小区动物防疫条件、动物产品经营门市经营行为进行严格监督检查、再次确定风险等级。完善档案管理,更加完善建立可追溯体系,对监督过程中发现的违规、违法行为予以重拳出击。要重视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之间的衔接,对涉嫌犯罪的,一律移交公安机关处理,对违法案件事实确凿、案情重大的要及时予以曝光,以案说法,震慑不法分子。

参考文献

[1]赵阿普.兽医公共卫生面临的问题、原因及对策[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16(03).

[2]张晓利.畜牧兽医卫生检验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农民致富之友,2016(04).

[3]甘华.浅谈畜牧兽医卫生检验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5(02).

[4]马代霞,余克亮.畜牧兽医卫生检验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养殖技术顾问,201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