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内科管理制度范文

时间:2023-06-06 17:57:3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医院内科管理制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医院内科管理制度

篇1

关键词:内蒙古医科大学 医学图书馆 学科馆员 蒙医药学

学科馆员,又称学术联络人、联络馆员、学科专家、研究支持馆员、学科咨询馆员等,是指具有专业学科背景的参考咨询馆员,是在图书馆内既有图书情报专业背景,又非常熟悉某个学科的各种文献资源,能够有针对性地为所选定的教学和研究目标提供有力帮助和信息服务的、复合型人才的学科专家群体。

自清华大学图书馆于1998年设立了学科馆员制度后,首都医科大学、沈阳药科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山西医科大学、大连医科大学等医学专科院校图书馆相继建立了学科馆员制度。

一、医学图书馆建立学科馆员制度的原因

1.学科馆员制度的建立能满足医学院校发展的多样化需求

传统医学院校的专业侧重点为临床医学、药学、生物医学、中蒙医学等学科,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上述学科已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因而增设了一些新兴医学相关学科,这就对图书馆的服务提出了新的要求;医学院校师生、科研人员在教学、科研和医疗中,为了加深专业学科知识、完成课题研究或是提高自身素质,需要图书馆提供专一化、特色化、深层次的服务;附属医院是医学高校特有的资源,为了提高业务水平、了解本领域的最新进展,以更好地为患者服务,也需要图书馆提供最新的信息。

2.学科馆员制度的建立能弥补参考咨询工作的不足

现有的参考咨询的单一化、笼统化、被动化、书本位的服务已不能满足用户的需求。学科馆员服务与此相比有其自身的优点,学科馆员信息服务走出了图书馆,走进了用户群体;学科馆员与对口院系师生、科研人员、学术带头人通过面对面、QQ/MSN、E-mail、微博、手机短信等各种手段保持联系,系统了解其研究领域与方向后,对该专业馆藏资源清点、分析后制定出下一年度专业馆藏的订购计划;通过与院系负责人、主管教授的沟通,勾画出订单目录,为采访做准备;通过开展定期的用户培训,提高用户文献检索能力;依靠扎实的专业知识及信息化技术手段将本学科海量信息进行整合、集中、分析,找寻出未知的文献资源入口,节省时间,从而更有效地配合临床工作者和医学科研人员开展工作,成为有用信息的传播者;帮助科研人员定题,通过查新判断课题的新颖性和唯一性,使馆员也参与到决策咨询与科学研究中去;将服务内容与用户的整个学术交流过程紧密结合起来,包括课题策划、内容分析、创新性论证、研究过程、、成果评价、知识产权等等,为此提供全程式的信息服务。

3.学科馆员制度的建立使图书馆员发挥所长、施展才华,提高图书馆整体素质

学科馆员制度的建立使馆员所学专业学以致用,激发馆员的求知欲和工作热情,满足其成就感和荣誉感,赋予其时代感和使命感,督促其建立自身发展计划,做到终身学习,提高其自身素质。馆员素质的提高间接提升了图书馆的整体综合素质和地位,为图书馆的发展奠定基础。

二、内蒙古医科大学蒙医药学文献资源现状

内蒙古医科大学图书馆为了保护民族医学,加强内蒙古蒙医药基础数据平台及基础资源信息化、网络化建设,将本校和蒙医药相关的各种文献进行了馆藏资源整合,进行了行之有效的工作。具体如下:

1.文献资源建设范围、方法及馆藏

(1)范围

广泛收集蒙医药学文献资源,包括古典的蒙医疗法、蒙医药古籍文献、蒙医药发展史、古代蒙药本草图片、蒙医药电子资源、蒙医验方、蒙医方剂、蒙医传统方药、蒙医药专利等;并对各资源加工整理建立数据库。

(2)方法

在各二级学院、附属医院、兄弟院校、在职和退休教师征集的基础上,向社会各相关单位收购;同时与各出版单位建立永久的联系,及时准确了解蒙医药学文献及电子资源出版目录,做到发行后即购买;并做好宣传工作,鼓励社会人士捐赠。

(3)馆藏

蒙医药蒙汉版本文献约一万册,蒙医药及相关文献资料约两万册,储备了丰富的馆藏资源。

2.文献资源管理方法和数字化、网络化建设

(1)管理方法

对蒙医药学文献及电子资源进行集中管理,编制出详尽的内蒙古医科大学蒙文文献分类、编目细则;通过耶里巴系统,使用计算机对本馆的蒙医史、蒙医古籍、现代蒙医学论著、蒙医学期刊等蒙医药学文献进行验收、MARC著录、典藏、流通;进行蒙文和汉文蒙医药学文献的双语编目;构建高效的创新型和智能型的文献管理团队,即成立了传统文献资源建设部,其成员蒙汉文兼通、具有蒙医药学和情报学专业知识背景、专业技术业务过硬、精通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从而实现了从采、编到藏的独立运行管理。

(2)数字化和网络化建设

建立了馆藏蒙医药文献全文数据库(蒙文)、传统医学文献全文数据库、蒙医药文献书目数据库、传统医学期刊书目数据库;用户通过本校图书馆馆藏书目检索,即可检索到所需的蒙医药学文献;对馆藏珍贵的蒙医药学文献、古籍通过数字化转换技术进行处理;将蒙医药相关文献数据库(汉文)(蒙文)以独立的网页在特色资源中显示,使用户快速、简便的检索到所需文献;开展馆际互借和文献传递服务,补充本馆蒙医药学资源的不足,实现蒙医药学文献信息的资源共享;积极筹备和开发蒙医药学特色库,为用户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三、以蒙医药学专业为依托建立学科馆员制度的设想

内蒙古医科大学蒙医药学院,成立于1958年,是全国西医院校中设置民族医学专业最早的系部之一,1980年被国家教委批准为全国首批蒙医学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2004年开始与北京中医药大学联合培养民族医学(蒙医学)专业博士研究生。蒙医学科是重点学科,国家教育部全国高等学校重点建设特色学科,蒙医专业是级品牌专业,蒙医诊断学和蒙医疗术学为级精品课程和自治区级教学团队。目前该学科已成为全国少数民族医学教育中历史最长、规模最大,专业人才最多,办学层次最高,科研学术水平在国内外居于领先地位的特色优势学科。2007年内蒙古医科大学成为21世纪全国高等院校蒙医药(本科)统编教材的主编单位和“十一五”大中专院校蒙古文规划教材的主编单位。学院全体教师始终坚持教学、科研、临床相结合,以科研促教学,以教学带科研。现主持国家和部、自治区级重点科研课题37项,近年来积极与国内各中医药院校、部分西医院校及日本富山医科药科大学、日本山梨大学医学院、蒙古国健康医科大学等院校在人才引进、学者互访、人才培养、科研协作、医疗合作等方面进行广泛深入的联络交流。

鉴于我校蒙医药学专业的独特优势,蒙医药学科的发展前景,以及蒙医药学文献资源服务体系的建设现状,以蒙医药学科馆员的建立为试点,进而推动我校学科馆员制度的建立,以期为我校蒙医药事业、医学事业、图书馆事业的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张晶.从科研需求角度谈学科馆员职能侧重及素质培养.高校图书馆工作,2008,28(2):74~75

[2]张淑田.当前高校图书馆员科研中存在的问题对策.河南图书馆学刊,2001,21(5):81~82

篇2

医院感染是指病人或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并产生临床症状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而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医院感染是当前医院管理中一个重要课题,已引起各国医学界的普遍重视。护士是控制院内感染的主力,护理技术操作是控制院内感染的主要环节,预防控制医院内感染既能提高医疗护理质量,又能提高护理人员素质,维护病人的医疗安全。

1 医院感染的主要因素

1.1 病原体来源广泛 环境污染严重 医院是各种病原体汇集的场所,医院的卫生设施不足或污染物处理不当,则会增加院内感染的机会。

1.2 易感人群增多 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过去的某些不治之症现在已可治愈或大大延迟病人的生存时间;因此,住院病人中慢性疾病和恶性疾病比例增加。

1.3 不合理使用抗生素 大量新型抗生素的开发使用,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导致细菌产生耐药性,破坏了正常菌群生态状况使内源性感染增加。

1.4 医院感染意识淡漠 医务人员对医院感染严重性认识不足、医院感染管理制度不健全,消毒灭菌不严格和无菌技术操作不当等。

2 建立分级监控体系

设立院内感染控制机构,健全各项管理、检测制度,消毒质控标准,控制感染源和易感人群。保证各项控制感染制度的落实。

3 医院感染的控制和预防措施

3.1 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条例规定医院感染知识培训 每月对医务人员进行消毒隔离制度、医院感染控制制度、各项灭菌技术操作培训考核,强化院感意识,同时也要重视保洁员的培训并对其进行监督指导。

护士在工作中应熟练并严格执行各种法律法规要求和本院感染管理制度,工作空余可翻阅有关医院感染书刊杂志,以慎独精神将预防控制感染工作贯穿于护理活动的全过程。

3.2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护理技术操作规范化 在护理工作中应特别重视无菌操作,防止细菌污染,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流程。严格“三查七对”,输液加药要坚持现配现用的原则,严格执行药物配伍禁忌。注意观察患者局部感染及病情变化,发现感染时及时通知医生处理以免感染扩散影响治疗。

3.3 加强病房管理 (1)病室定期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降低空气中细菌密度,保持相对的湿度和温度,室温控制在22 ℃~24 ℃、相对湿度55%~65%。(2)床、床旁桌椅、地面每日用1∶500“84”消毒液擦拭,一桌一布。定期用1∶500“84”消毒液喷洒作空气消毒;病室内应适宜行紫外线灯管照射空气消毒[1]。(3)保持病室内清洁区的清洁卫生,严防闲杂人员出入,治疗室布局合理,专人负责,严格区分有菌区与无菌区、清洁区与污染区,并有明显标记。进人治疗室人员必须衣帽整齐,操作前应洗手戴口罩。凡私人用物不得带进治疗室。治疗室无菌物品与非无菌物品,严格分开放置。使用无菌物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治疗室每日清扫、消毒两次,所有器械用物,每周更换大消毒两次,并注明消毒日期。体温表用有效含氯量500 mg/L的消毒液浸泡消毒30 min,或用75%酒精擦拭消毒干燥存放备用。湿化瓶用0.05有效氯消毒液浸泡30 min,1次/d,清洁晾干备用。定期进行空气消毒和空气培养。(4)住院感染、转出、死亡患者的病房应做好终末消毒处理防止交叉感染。(5)病区定期开展公休座谈会,介绍防止交叉感染的知识及措施,互相交流疾病相关知识。使患者及家属认识到减少探视人员也是防止交叉感染的重要措施。使得患者能更好地积极配合医务人员的治疗提高医疗质量,减少院感的发生。

3.4 落实加强基础护理,避免院内感染 认真执行晨晚间护理,保持病室整洁,保持患者皮肤及床单位清洁干燥。加强对卧床和危重患者的护理,定时翻身,用红花酒精按摩受压部位促进血液循环,预防压疮的发生。动态观察口腔黏膜有无破溃、感染并做好口腔护理。鼓励患者咳嗽、深呼吸,协助排背,指导有效咳嗽防止坠积性肺炎。留置导尿患者应保持外清洁干燥,每日用活力碘清洁消毒。加强各种仪器及导管的清洁消毒工作[2]。氧气湿化瓶每日更换并消毒,吸氧鼻导管及吸痰管每日更换,胸腔、腹腔置管及中心静脉插管者应观察是否通畅、穿刺部位有无渗血渗液,及时更换消毒无菌压膜、定时换药。

3.5 加强一次性医疗器具的管理 严格执行一人一针一管一带一巾,以减少交叉感染的机会[3]。医用垃圾与生活垃圾应分别放置,统一回收集中处理并做好登记工作,防止废弃物流失导致传染播散。

护理工作由于其特殊性,护理人员在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中更具有不可替代性,因此临床护士在控制院内感染中的作用不可忽视。

参考文献

1 刘蜀晋.护士在控制院内感染中的作用.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08,10(7):14.

篇3

【关键词】消毒供应中心 集中式管理 口腔感染控制[CSSD]

中图分类号:R473.7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6-0515(2010)08-293-02

口腔科消毒供应室又称消毒供应中心,是向口腔内科及口腔外科提高各种无菌器械,敷料和其他无菌物品的重要科室,其工作质量直接影响医疗和护理质量的效果,也直接关系到医务人员的健康与安全[1],口腔科消毒供应室将所有需要消毒、灭菌的物品回收至消毒供应中心集中处理,由有经验的专业人员来完成。调查资料显示,口腔科供应室集中处理理疗器械的仅占22.22%,多数医院科室自行清洗污染医疗器械。由于清洗条件不好设备不完善,清洗消毒为非专业人员,往往难以保证清洗包装质量,同时还造成资源浪费、化学消毒剂污染及工作人员潜在被污染的危险,我院口腔科消毒供应中心自2006年5月实施仅占式管理模式并对实施后的效果进行评价,报告如下:

方法

1.1实施前的准备工作

1.1.1口腔科消毒供应中心人员

加强对吸收供应中心人员的学习培训,学习院内感染知识,是实施集中式管理的重要基础。消毒供应中心人员学习专科器械及专科包的洗涤及包装等特殊要求,使消毒人员在思想上、技术上做好充分准备。

1.1.2物品

口腔消毒供应中心增设小型高压蒸汽式灭菌锅炉,一满足口腔科集中式管理的需要,如器械分类台、密封器械及回收箱、浸泡池、消洗池、存放架等。

1.1.3制度

制度管理制度,详细的工作流程和质量标准。

例如:下收下送工作流程和质量标准,器械洗涤流程达到质量标准,器械塑封及包装质量标准,灭菌流程达到质量标准。

1.2具体实施方法

1.2.1器械回收

消毒供应人员每天及时巡视如有用过的口腔器械及时回收,放入回收箱里送至污染区。

1.2. 2 分类清洗

在器械分类台进行清点,按功能、大小形状特点及污染程度进行分类,有血迹污染较重进行清洗,再浸泡用2%或二醛原液浸泡30min再按常规清洗[2]。

需要塑封来加以保护的,如牙科手机、钻头、车针,拔髓针,洗牙刀等清洗后塑封送小锅炉里烘干。

1.2.3包装和灭菌

清洗烘干后的器械进入包装间,护士检查,维护器械,包装贴上高压灭菌指示签后装入高压蒸汽灭菌器内进行灭菌,灭菌后的物品放入无菌室或无菌柜内备用。

2效果

2.1集中式管理制度的实施提高了消毒供应质量

口腔科消毒供应中心实施集中式管理后医院护理部、院内感染科每月抽样检查。10个月来实施检查10次,检查36项,合格34项,不合格2项,其中清洗质量不合格1项,包装质量不合格1项,将塑封包装后口腔器械送检细菌无一项不合格。

3体会

3.1集中式管理有效保障无菌物品供应的质量

由于消毒供应中心配备有完善的清洗、包装、消毒灭菌及运送设施,护理人员和技术工人均经过专业花的培训持证上岗,有利于形成有效规范的清洁、消毒、灭菌、收送循环系统,使物品的清洗、包装、灭菌及运送质量得到保证,尤其是口腔器械可以做到一个一用一消毒,及时方便、快捷。而且口腔器械使用后先用化学消毒剂浸泡处理,长期浸泡科降低锐利度而缩减使用寿命,实施集中式管理能有效保障无菌物品供应的质量并能及时满足临床的需求,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由于集中式管理能充分利用消毒供应中心的资源,口腔主要使用超声微波灭菌器极小型高压蒸汽灭菌器,口腔器械用后及时清洗,减少了化学消毒剂的使用,有利于环境的保护,取消了污染器械统一清点运送,避免了污染器械对工作人员、周围环境及设施的再次污染。能更加有效地实施专业安全保护。

消毒供应中心在预防和控制医院内污染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3]。采用集中式管理,可以充分发挥现代消毒供应中心的作用,保障口腔科无菌物品供应的质量,有效地预防与控制医院内感染的发生,提高医疗和护理质量。同时采取集中式管理可提高效率,节约资源降低成本。保护好环境及专业安全,从而满足现代化医院质量管理及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张秀銮 曹力 张方 消毒供应室工作质量管理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2.12(1) 56

篇4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与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公立医院内部管理已成为全国各级医院应该思考与实践的问题。特别是党的十七大五中全会通过的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了“以科学发展观为主线,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题”的国家发展战略。作为一名身处县市医院与一级医院夹缝中这一特殊环境的农村二级综合医院的管理者与实践者对医院内部的治理与改革应该进行深入的思考与研究。

禹州市中心医院于1986年2月在禹州市人民医院门诊部的基础上分立而成,在历经25年的公费医疗体制与医疗体制改革的考验与锻造和新一轮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洗礼,在历届医院领导班子的大胆创新与全院职工的辛勤努力,从一个占地不足3000余平方米仅有几张观察床、一台显微镜、一台200mAX光机发展成为占地5.6万平方米、正规病床400余张、拥有美国GE16排螺旋CT机和美国GE核磁共振、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四维彩超等40余件大型先进医疗设备的二级综合医院。年业务量从门诊不足万人发展到近20万人次,住院病人自近千人次达到了1.2万余人次,各项质量与管理指标也得到了明显的提高,基本达到了二级甲等综合医院标准。对照国家及省级医院管理标准及相关政策,从医院的硬件建设以及医院内部的管理科学性与规范性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与不足。特别是新的医改政策环境下,医院处在政府不给予经济支持,县域医疗市场集中和公立与民营医疗机构繁多的特殊环境中,夹缝中二级综合医院更需要全力一赴地响应“以科学发展观为主线,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题”的国家发展战略,在完善各项硬件设施的同时,下大力气进行内部治理结构的优化与改革,以科学的管理理念武装头脑,以严谨的管理制度与机制指导全面工作。为此,笔者提出如下拙见:

1加强职工思想政治建设

完善实施新时期价值体系教育与职业道德教育。在日常的管理工作中,不断完善新上岗人员价值观教育与医院规章制度

的教育和轮训工作,并利用适宜的时间进行轮岗培训,在轮岗期间尽可能地安排业务与服务共同到位并完善考试与考核制度。如:开展为期1-2周的导诊服务体验、1-2周的帮助入出院病人办理手续和陪检、代交费服务活动、并可安排医疗专业技术人员到病案室及质量控制部门进行为期2-4周的病案管理服务并进行内外妇儿等专业见习等,总轮岗时间可定为10-13个月,以全面培养新上岗医务人员的人性化服务意识、质量意识、安全意识等,为今后进入临床和服务岗位更好地为病人服务奠定理性基础。

2完善人才梯队建设

医院要制订中长期职工教育与人才引进和培养规划,并逐步完善实施。

2.1 在完善相关科室与科研发展规划的基础上,制定3-5年和5-10年人才教育与引进发展规划,确定年度人才培训与高中端人才引进计划,保证医院发展的人才梯队建设。

2.2 要开展现有职工的日常业务培训工作,对日常业务培训要进行逐次考核并开展年度分专业的业务考核工作。制定较为祥细的考核细则,对优秀人员进行适当奖励,对不合格的人员可采取相应的措施,以促进全员不断进取和提高。

2.3 对各专业骨干人员要有计划地进行选派进修学习,进修期满回院可开展业务操作演示和内部讲座考核,考核其实际专业操作能力,考核结果与进修费用报销比例挂钩。

2.4 培训专业技术人员还可采用请进来的方式进行职工在职教育和具体讲座,并组织上级专家实际技能带教工作。

2.5 根据医院发展需要,可采用引进、调入或人事等方式的人才引进与中高学历毕业生的接收工作。进行全面聘用制度,执行同工同酬和职称、职务能上能下的人才聘用机制。

3优化内部治理结构、提升科学管理水平

3.1 建立大管理办公室制度,优化和整合管理职能对医院现有的职能管理科室按照职责分工,进行优化整合。可建立:

3.1.1 业务管理办公室(医务科、护理部、药剂科、院感科、预防保健科);

3.1.2 质量管理与信息办公室(质控科、信息科、病案室)

3.1.3 计划与财务管理办公室(规划办、财务科、医保办);

3.1.4 执行与审核办公室(纪检部门、审计科、核算科、节能办);

3.1.5 服务与营销办公室(营销部、导诊部、客户服务与接待部);

3.1.6 后勤保障办公室(基建科、总务科、设备科、物业管理办);

3.1.7 综合办公室(党办、政办、保卫科、计划生育);

3.1.8 人事与科教管理办公室;

3.1.9 工青妇组织按原建制进行。

根据综合医院管理要求完善建立各委员会,执行例会制度开展相关工作。

3.2 明确责任,提升工作效能

医院管理办公室按职能优化整合后,分别由院级领导兼任管理办公室主任,指定一名常务主任具体实施职能管理。常务主任对职责内的各项工作建立月计划与月总结工作制度,制定职责范围内全院的工作规划并组织实施。分管院领导每月要听取1-2次工作汇报,并进行1次点评。各综合管理办公室主任要严格执行医院月述职制度,接受医院执行与审核部门的监督。

3.3 计划与财务管理办公室,要根据医院上年度收支情况制定并下达新一年度具体收支预算目标,并严格结合执行与审核管理办公室的每月报告对医院的月季消耗与节能目标进行分析,及时下发季度实际收支与控制指标,制定详细的奖励与罚则并组织实施。

3.4 执行与审核管理办公室根据日常监督与不良登记录进行月通报与处罚。

3.5 完善医院内部绩效管理机制,不断提升职工的干事创业激情。

要认真做好医院设岗定责工作,进一步细化便于考核的岗位目标与量化指标,采用有效的固定年薪与考评奖励办法进行全员的绩效管理,基本达到“能者得优酬、多劳要多得”的目标。

3.6 工会、团委组织要紧紧围绕医院党委的决策与部署开展相应工作,不断促进党务、政务、医德医风等各项工作的提升,使和谐医院建设得到落实,医院精神与医院文化得到发扬。

4打造品牌专科

4.1 坚持“人才兴院,科技强院”的原则,制定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确立以五官科、心血管内科、脊椎外科、内分泌与糖尿病等为重点的5-7个专科进行重点发展,在重视人才引进与培养的基础上,并在1-3年内达到区域名科。要签订品牌专科目标责任状,明确名科年度与阶段性工作目标,力争在教学与科研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篇5

[摘 要]目前医院的成本核算,从收入的分割到费用的分摊,从科室综合成本的确定到收入的再分配均缺乏规范性,受主观因素影响较大。医院成本核算的最终发展方向是全面成本核算。

在医疗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医院为了生存和发展,必须不断增强经营意识,调整服务结构,改善服务态度,提高服务质量,降低服务成本。成本核算是医院加强经济管理的核心,是医院实行科学管理、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最大化的有效措施之一。成本核算可以促使医院加大内部管理力度,提高市场竞争能力,使医院全体员工真正树立起成本意识、效益意识,可以充分挖掘医院人、财、物的潜力,使医院有限的资源得到最有效的利用。

目前我国完整的医院成本核算理论尚未真正建立,医院成本核算缺乏系统的理论指导,现有医院成本核算原理与核算方法都是借鉴或模仿工业企业成本核算的原理和方法。而工业企业与医疗单位相比,无论是业务性质还是核算对象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别。目前医院的成本核算,从收入的分割到费用的分摊,从科室综合成本的确定到收入的再分配均缺乏规范性,受主观因素影响较大,存在的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主观认识上的不足。目前,在医院内部,不少人认为成本核算是财会部门或成本核算部门的事,与其他业务部门关系不大。其实成本核算是涉及医院管理全方位和全过程的工作,它技术性强、涉及面广、工作量大。它涉及成本核算对象的确定、最小核算单位的划分、收入的分割、费用的分摊、成本核算系统与其他管理系统的衔接等,仅靠财会部门或某一成本核算科室无法单独完成。应在院长统一领导下,在有关科室、部门和职工的大力支持下,各职能部门分工协作,由财务部门或成本核算科室具体实施。从另一方面讲,成本核算的最终目标是控制成本,降低成本,没有全体职工的大力支持和积极参与,搞好成本核算是根本不可能的。

把核算成本与分配奖金等同起来。在有些人眼中,所谓成本核算就是通过收入分割确定收支结余,按比例计算奖金数额。他们把核算成本与分配奖金等同起来。不可否认,奖金分配与责任成本核算结合,根据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通过利益与成本责任相挂钩,可以促进各科室努力降低成本。成本核算特别是责任成本核算的重要目的之一是与科室、职工的劳动分配相结合,但这不是成本核算的唯一目的,也不是奖金核算的唯一依据。建立完整的医院成本核算体系,是医院实行科学管理的需要,更是医院在市场竞争中生存和发展的需要。

忽视差异,强调统一。由于成本核算与科室和职工本人劳动分配相结合,所以不少同志就认为既然成本核算了,大家就可一视同仁,应按一个标准、一种办法来核算成本、分配奖金。虽然改革开放已经进行了20多年,但公有制下的“大锅饭”“平均主义”依然影响很深,一些人忽视差异,强调统一,主张采用“一刀切”的办法进行成本核算。这是片面的、形而上学的、极为有害的观点。医疗单位的成本核算对象存在着巨大的差异。首先,专业方面存在差异。众所周知,医院内部内科与外科专业,无论是治疗方法还是收费标准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其次,同专业内部也存在差异。比如,小儿内科与消化内科、神经内科、呼吸内科、心血管内科等同为大内科,虽然用药机理基本相同,但是在药物用法及用量上存在着很大不同。同一种感冒或病毒感染病症,小孩的用药量仅仅相当于大人的几分之一甚至更小,而小儿内科大夫却付出了同样甚至更多的劳动和辛苦,如果按同一比例来提取奖金,那么小儿内科大夫只能得到比其他内科大夫少得多的奖金,这显然是不合理的,也是不科学的。当然,小儿外科与其他外科也存在着类似的差别。同为大外科的心外科、脑外科与普通外科之间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再次,资产配置存在差异。由于历史及现实的种种原因,医院内部各个科室在人、财、物的配置上存在着较大差别,一个大科的人员和设备配置量往往是两个甚至多个小科室的总和。人、财、物配置的差异,对经济效益的高低有着直接的影响。

成本核算中忽视无形资产的作用和差异。在医疗单位成本核算中,一般对有形资产比较重视,对设备、房屋、建筑物提取折旧,摊入成本,而对无形资产却往往忽略不计。医院的品牌就是一种无形资产,医院内部各个科室名称不同,无形资产的含量也不同。尽管现行的医院会计制度还没有将其自身形成的无形资产列入会计核算的范围,但它会给医疗科室带来实实在在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在成本核算中忽视对无形资产的核算,是医院成本核算的一大缺陷。

上述问题的存在,影响了医院成本核算的准确性,现行的成本核算方法及奖金分配制度注重核算医疗设备、人力配置、材料消耗、水电费方面的成本差异,而对其他因素关注较少甚至不予考虑。另外,由于历史的原因和医疗行业的特殊性,目前,我国大部分医院在成本核算过程中,只将设备折旧、房屋折旧、人工成本、材料消耗、水电费用列入成本核算范畴,而数额较大、比重较高的管理费用尚未摊入成本,这样算出的成本并非完全成本。随着医院自身承受能力的增强,有条件的医院应率先推行全面成本核算。医院成本核算的最终发展方向是全面成本核算。结合我国公立医院现有的管理模式,笔者对医院成本核算提出以下建议:

严格控制卫生材料和业务费用的增长。卫生材料和业务费用是构成医疗成本的主要因素,要严格控制。这包括合理制定卫生材料及业务费用开支预算定额;定期检查有关预算执行情况,分析消耗原因;对构成业务费用的主要因素如水、电、气费,应给各科室安装计量表,做到按成本收费,对各种印刷费用和燃料费用采取定额管理,节约有奖;尽量压缩计划外开支。只有严格预算管理,严格卫生材料的购领制度和财务报销制度,才能达到控制其费用过快增长的目的。

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及时办理固定资产报废手续是控制折旧费用和修理费用的关键。对固定资产管理要制定合理的购进、维修计划,做到购置有计划,维修有依据。要避免盲目投资和不必要的设施维修;加强对设备维修人员的培训和考核,做好设备的维修、保养工作。对超过使用年限、经常需要维修的设备和无使用价值的设备,按程序予以报废,以达到控制折旧费用和维修费用过快增长的目的。

严格执行物资供应管理制度。对各种物资的采购、入库、出库,应严格按医院制度办理。计划外采购和验收不合格的物资不得办理入库手续。各种材料、物资的出库,应由使用科室主任或护士长填写领用单,经供应科室负责人审批,由记账员出具出库单(保管员、记账员、护士长三方签字),方可办理物资出库。

改革人事制度,严格控制人员增长,精简科室人员,实行竞争上岗、转岗分流,清退不必要的临时工,以达到降低人员经费支出的目的。

实现医院全面成本核算,任重而道远。成本核算的方法和标准应该统一,但奖金提成的比例不应该统一。应考虑专业的特点和差异,既要考虑经济收入的多少,也要考虑劳动量的指标;既要考虑有形资产的差异,也要考虑无形资产的影响;既考虑医院整体奖金水平,也要考虑各个科室的特殊性;既要考虑各个科室奖金的历史水平,还要考虑各个科室的现实承受能力。总之,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循序渐进,平稳过渡,不能急于求成,更不能单纯依靠收入多少、成本高低、结余数大小来核算奖金。否则,就会事与愿违,挫伤职工群众的工作热情。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在奖金核算的过程中,既考虑了成本效益指标,又结合床位占用率、医疗质量、护理质量、收治病人数、手术台次增长率以及劳动纪律、病人评价等综合因素,既避免了“鞭打快牛”,又激励了后进科室迎头赶上,充分调动起全院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医院门诊人次、床位占用率、收治病人人数、经济收入等指标都连创历史新高,医院知名度显著提高,社会影响不断扩大。

总之,医院管理是一项综合的、复杂的、系统的工程,成本核算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医院管理的核心和关键,搞好成本核算有利于促进整个医院的管理,增强医院自身的竞争力,实现医院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王伟,李学军 完善医院成本核算体系,提高医院竞争力[J] 中国全科医学,2002,(4):297-298

篇6

医院感染不仅是一个全球性有关医院人体健康的重要问题,也是医院管理与医疗质量的重要指标。医院感染不仅部分地反映了医院的医疗护理质量和声誉,还给患者增加了许多不必要的痛苦和负担[1]。为了控制感染的发生,医务工作者对其发生及相关因素做了很多研究,现综述如下。

1 医院感染的流行状况

医院感染是研究医院人群中医院感染的分布及影响分布的因素,为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提供科学依据[2]。通过不同人群、不同时间医院感染情况的比较,能及时发现医院感染的发病趋势,及是否有医院感染的聚集性发生或爆发流行,以便采取措施将其消灭在萌芽之中。

在国际上,医院感染作为一个独立学科,是从上个世纪50年代开始逐步形成的。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医院感染率低于5%[3]。内科患者医院感染部位构成为呼吸道45.5%,切口15.9%,消化道12.4%,外科医院感染率为4.3%,感染部位构成为呼吸道67%。感染管理已成为医疗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内,总的医院感染5%,切口14.4%,消化道10.2%,皮肤软组织5.9%。从以上调查结果可见,我国近几年医院感染总发病率低于国外有关报道。这并不意味着国内医院感染控制程度较国外好。主要原因可能与出院患者随访工作未到位、隐匿性感染漏诊有关系。也可能与医务人员对医院感染的危害性认识不足,或主观上重视程度不够,不愿上报本部门医院感染的发生情况等因素有关。上述结果同样显示,医院感染的部位依次为下呼吸道、切口、泌尿道、胃肠道、上呼吸道、皮肤软组织等。

2 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研究

2.1 侵袭性操作侵袭性操作因素明显增加医院感染的机会。因侵袭性操作破坏了机体的正常防御功能,为细菌的入侵打开了门户,极易引起相应部位的感染。有报道使用呼吸机的患者医院感染率最高,其次为气管切开或气管插管。泌尿道插管是引起泌尿道感染的重要原因,留置导管是血管相关性感染的主要原因。

2.2 不合理使用抗生素耐药菌株感染仍是目前医院感染的重要致病菌[4]。抗生素的广泛使用导致耐药菌株的增加和繁殖。目前普遍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不合理现象。这不但是细菌易产生耐药性,而且机体失去了抗真菌的条件,破坏了正常菌群内部各种微生物之间相互制约的条件,造成了微生物失衡,使正常情况下不致病的条件致病菌得以大量繁殖,从而引起条件致病菌和真菌的双重感染[5] 。

2.3 宿主对感染的易感性包括年龄、原发疾病的严重程度和机体免疫功能。在导致医院感染的诸多因素中,老年因素已成为医院感染中的易感因素,高龄患者是医院感染的高危人群。因高龄患者身体主要器官功能退化,生理防御能力衰退,免疫力下降,即便是微少的有毒力的微生物亦可导致感染发生。医院感染常发生在有危险的患者,这些患者常有一种以上的基础疾病,如恶性肿瘤、糖尿病等。因这些患者基础疾病严重,住院时间长,抗病能力差,使用抗生素、进行侵入性操作及化疗、放疗机会相对多,所以容易发生医院感染。

2.4 住院时间长医院是各种病原微生物流行的场所,住院时间越长,受感染的机会越多。

2.5 手术后切口感染危险因素手术后感染作为外科最常见的医院感染之,日益受到重视。手术切口感染又是最常见的外科感染之一。因此研究手术后切口感染危险因素对降低外科患者的医院感染具有重要意义。随着手术时间的延长,手术视野及各种医疗器械遭受空气污染的概率增加,手术人员身体上及手上的细菌易随潮湿的衣服和破裂的手套进入手术部位。同时,长时间手术,患者多伴有机体创伤面扩大、出血及局部血肿等,从而降低了全身和局部的抵抗力,这些都是导致术后切口容易感染的原因。

3 院内感染发生的常见原因

3.1 由交叉感染引起的医院感染患者入院时正处于某种传染病的潜伏期,入院后发病,此时患者就是该病的传染源。与其同室居住的患者,就有被传染发病的可能,尤以呼吸道传染病为甚。不同传染病,收容在同一病区,如果消毒、隔离不严,则易发生交叉感染。虽然病室收容同一种传染病患者,但如果感染的病原体型别不同,也会发生交叉感染,人院时诊断错误,如把一种传染病误诊为另一种传染病,也会发生交叉感染。住院患者或医院工作人员是病原携带者,患某种疾病的人,同时又是另一种疾病的病原携带者,此类感染难以查明,因为很少对在院人员做系统的带菌检查。本组病例中因交叉感染引起的院内感染例数占总感染例数的43%,是引起院内感染第一大危险因素。

3.2 条件致病菌感染许多条件致病菌,如大肠杆菌、变形杆菌等,由于患者抵抗力降低,而造成自身感染。本组病例中因条件致病菌引起的院内感染例数占总感染例数的17%。

3.3 不合理使用抗生素及化学药物 杜青云等[6]指出,抗生素的应用为引起院内感染第二大危险因子。近年来国内外医院应用抗生素品种繁多,数量大,导致抗药菌株增加。因为滥用抗生素可增大细菌的耐药性,增加患者感染的机会,增加患者的易感染性。本组病例中因不合理使用抗生素引起的院内感染例数占总感例数的36%。因此严格控制抗生素的滥用是预防和治疗的当务之急,合理使用抗生素药物在控制院内感染中具有决定性意义。

3.4 医院管理不当探视制度不严。对探视者不加管理,随意出入病房,可由探视者带入污染食物、物品等而引起医院感染。医院内隔离、消毒制度执行不严格。如医疗器械消毒不彻底;医护人员接触污染物后不洗手消毒而又去处理其他患者;食品、食具被污染未处理等都容易发生医院感染。本组病例中因管理不当引起的院内感染例数占总感染例数的4%。

4 院内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4.1 建立健全院内感染的监测系统:医院感染监测系统通过连续地观察在医院的人群中医院感染发生的频率和分布以及影响感染的有关因素,我院主要检测指标如下:①医院感染发生率:指一定时期内,在所有入院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新病例数的频率;②医院感染患病率:观察期内医院感染的总病例数占同期住院患者总数的比例;③医院感染续发率:是指与指示病例有效接触后经一个最长潜伏期,在接触者中续发病例数与接触者总数的比值;④医院感染漏报率:为确保医院感染监测资料的准确性,可以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漏报率调查。根据监测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具体措施来加强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消除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以降低或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保护医院环境殊人群的健康。

4.2 针对于抗生素的使用,采取以下措施:①开展抗生素教育;②根据抗菌谱合理选用抗生素;③科学使用抗生素;④严格掌握侵入性诊疗手段的运用指征;⑤落实消毒隔离的相关管理制度;⑥强化对抗生素的宏观管理。

4.3 加强医院管理完善各部门的规章制度:如接诊分诊制度,陪床探视制度等,切断外源性细菌污染的途径,降低感染率。首先是加强和改善基础设施,治疗室布局合理、分区明确,诊疗操作前后清洁与消毒手,除采用常规的消毒剂浸泡外,快速有效的手消毒揉搓剂已在医院广泛使用。供应室的消毒条件逐年明显改善,医疗器械普遍采用预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保证灭菌效果的安全可靠。并引进自动清洗消毒机、冲洗消毒机应用。因此既保证了灭菌前的高洁净度,同时又避免了操作者的锐器伤,提高了工作效率。医用垃圾、生活垃圾、锐器分类处理,定时回收,集中处理,回收的工作人员做好个人防护,确保回收人员的身心健康[7]。

4.4 加强医务人员的消毒隔离意识;提高医护人员对消毒隔离措施的依从性,增强各种消毒到位率,提高操作的正确性,把手消毒和空气消毒作为重点[8]。因此,在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中应重点做好以下工作:普及医院感染知识,开展全员培训,强化各级医务人员对医院内感染的主观意识,加强医院内感染的控制,建立医院内感染控制三级管理网,每月定期作治疗室空气、消毒液、物体表面、医、护、工人手的细菌监测,严格各种消毒隔离制度及无菌技术操作,努力提高业务水平。另外慢性疾病患者免疫功能低下,抗病能力差,住院时间长,也易发生医院内感染[9、10]。

4.5 加强消毒隔离,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护士应做到对所有的注射实行一人一针一管一垫一巾一带一消毒[11];对各种消毒容器定期灭菌更换,标明日期、有效期、失效期;对服药杯、血压计、压舌板、体温表等,都必须实行一人一份,并用后立即消毒处理[12]。加强各种置管的护理,操作时应严格无菌,各种引流袋要24h更换1次,患者引流液、分泌物及排泄物经消毒处理后倒掉[13]。加强一次性医疗用品的管理,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的主要措施之一是采用一次性医疗用品、卫生用品,可有效地控制医源性感染。在使用中应统一保管、严格标准、分类处理。

4.6 预防口罩造成的交叉感染陈缨等[14]在内外科5个病区随机抽取20只口罩进行晨间护理前后的菌落数调查实验,研究表明,护士戴着晨护后的污染口罩在口罩下方约30em处继续做无菌操作,其细菌污染率明显增高,给院内带来很大感染的威胁。且有研究表明,口罩细菌污染程度与清洗的频率有关,每天清洗的口罩染菌量与煮沸消毒、高压灭菌的口罩差异没有显著性[15]。因此,最好使用一次性口罩,这样可以减少院内感染发生率,提高工作安全性,同时加强护士自身防范。

综上所述,导致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主要为侵袭性操作,不合理使用抗生素及宿主对感染的易感性,住院时间长等。预防医院感染必须积极采取各种有效措施。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隔离已感染的患者。在控制感染源的同时,保护易感人群。合理使用抗生素,增加各种标本的送检率,并根据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用抗生素。尽量减少侵入性操作。认真洗手,严格执行无菌及隔离技术,加强各项操作的规范化。重视监测工作,并建立相应的管理体系。从而提高医疗护理质量,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

参 考 文 献

[1]孙伯英,李守勇.综合性医院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临床研究.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4,14(4):390—392.

[2]吴安华,任南,文细毛,等.全国医院感染监测网1998—1999年监测资料分析.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0,10(6):401—403.

[3]赵霞.2003—2006年住院患者医院感染调查分析.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7,17(9):1088—1090.

[4]范春,高燕,邱红,等.5年革兰阴性杆菌耐药性变迁分析.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7,17(10):1282—1284.

[5]漆坚,程献.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分析.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7,17(10):1285—1286.

[6]杜青云,张铭穷,黄纯,等.抗生素滥用与医院感染.中华医院管理杂志,1997,13(6):330.

[7]张蕾.医院内感染的预防措施.中国民康医学,2008,20(4):378.

[8]陶怡秀.医院感染与医院消毒效果调查.中国消毒学杂志,2007,24(6);549.

[9]史文听,史文晶,李静峰,等.2409例医院感染调查分析.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6,16(7):753.

[10]杨志辉,牟静,阮菊琴,等.2002—2004年住院患者医院感染调查.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6,16(7):755.

[11]周荣慧,白淑玲.临床护理质量评价方法与探讨.中华护理杂志,2006,41(3):246—247.

[12]毛惠芳,裘丽君.护息交流中的换位思考.实用护理杂志,2003,19(8):67.

[13]李静,李华,韩卫华.强化病房管理预防院内感染.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6,15(5):689.

篇7

【关键词】 神经内科;护理;安全隐患;护理对策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2-0790-02

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发展,神经内科的病人逐渐增多,此科患者多为老年患者。临床上神经内科的护理安全是指在神经内科护理相关的法律法规确定范围内进行各项护理措施,使患者在法律和规定的制度保护的范围以外的心理方面、生理功能、机体结构或的损害、障碍或严重造成死亡[1]。关于此科室的疾病以老年人较为多见,并多数存在意识会神经障碍及感觉功能、运动功能、认知等方面的不足,多数患者需要协助完成各项日常生活。

1 护理安全隐患的分析

1.1 外在因素 ①老年因素对疾病的影响带来不同程度的偏瘫,长期卧床的患者同时对于病床位置易发生坠床等危险、能下地行走的患者由于地面滑等因素,易发生跌倒;②脑神经受损程度所致行为异常,偏瘫、行走不稳;③癫痫是神经内科脑损伤较为常见的症状,癫痫的发作具有突然性,较容易出现咬伤及骨折等;④神经支配功能减弱易导致误吸;⑤感觉异常,四肢对冷热不敏感以发生烫伤;⑥神经系统损伤导致呼吸道功能的减退,引起呼吸道堵塞或误吸等,甚至严重窒息。神经内科病房缺少安装与疾病防护的相关装置,同时地面清洁后,会有潮湿或过度的积水等,由于患者肌肉无力等自身因素,也易发生跌倒、摔伤等意外[2]。对于患者入院时全面进行评估,有意外风险的患者禁止床下单独活动,时时要有家人或者医护人员陪伴。

1.2 内在因素

1.2.1 护理人员因素 目前临床护理人员紧缺,而且科内危重患者较多,患者常伴有不同程度的意识、肢体功能、神经功能的障碍。由于现在提倡优质护理服务因此使护理工作量无形的加大,明显的出现护理人员与工作量不成比例,使基础护理和专科及时操作没能有效实施。工作量加大使护士长期处于超负荷工作状态,导致护士的心理紧张,身心疲惫,因此发生护理安全隐患明显增大,护理差错行为发生机率也变大。已有临床研究表明,护理人员业务水平及工作经验与护理差错发生率密切相关[2]。现代护理的发展、护理业务水平的加强,护理工作增大难度和风险性,护士部分存在不能主动学习,安于现状,不努力学习新知识、新理论及新技术,不积极研究护理业务技术。对专科药物知识掌握不熟练新抢救设备使用不灵活、应变能力弱。这些因素都是发生安全

1.2.2 护理管理因素 ①护理管理制度问题:护理质量管理不完善,护理质量控制管理标准不规范,质量控制活动存在的只是形式,无实际出发,因此护理人员针对责任不清,分工不明等问题为护理工作和患者带来了很多安全隐患[3]。②护士法律观念意识问题:医院内部分护士对于法制观念认识不强,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出现护理纠纷和法律问题上所起的举足轻重的作用认识不充分,以致在护理工作中不重视护理记录单的书写。③缺乏专业知识培训:随着临床医学的发展、高薪技术的在临床广泛应用,护理业务水平也必须同等加强,护理工作的难度和风险性也相应增大,有些护士主动学习意识不强,安于现状,不努力学习新知识、新理论及新技术,不积极研究护理业务技术。④科室内规章制度缺陷,个人责任心弱:有些护士责任心不强,工作不负责任,有章不偱,违规操作,给患者造成痛苦和伤害。未加强巡视病房,没有做到及时换药,出现渗液肿胀没有及时处理等。

2 预防对策

2.1 完善服务流程,建立规章制度 根据医院内的实际护理工作情况,保障患者的治疗和护理安全,提高护理的工作效率和质量,完善各项操作流程,并将常见病、多发病的护理常规下发到每位护士手里,加强各项护理常规的学习。

2.2 加强护士的法律意识 制定培训计划将护理法律法规、法制意识、护理安全防范意识、护理核心制度等内容进行学习。鼓励护理人员参加各种形式的法律知识的学习,对于《护理文书书写》、《紧急封存病历制度》、《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文件进行熟知。掌握三基三严的知识,进行各项操作时要做到严谨,三查八对。

2.3 加强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 科内定期组织人员进行业务学习培训,积极参加医院的继续教育工作,建立定期培训考核制度。通过不断努力学习,掌握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与技术能力。促进护理安全,消除护理风险因素。

2.4 评估患者危险因素 针对患者进行发生意外伤害进行评估,对于高危人群在病人一览表上做出醒目的标识。每班进行交班时要重点观察病人并采取预见性防护措施,避免安全隐患发生。为患者创造一个安全的病房环境,增设防滑垫。对意识障碍、烦躁、不合作的患者使用有栏杆的床以及约束带。注意观察约束带的松紧是否适宜,肢体的血运情况是否良好。夜间加强巡视病房,主动给予患者帮助。

3 讨论

如今临床护理当中护理安全与住院患者的生命息息相关。在护理工作中一点差池都可酿成对患者严重的伤害。因此,想要提高护理质量首要措施是保证各项护理安全性。由于神经内科的患者病情重,护士的工作压力大,往往在工作中忽略了护理安全隐患因素,护士在各项工作和护理操作中要加强责任心,努力做到细心和耐心,做到防患的措施手段。加强自身全保护的学习。在临床护理中是护理质量有所提高。

参考文献

[1] 欧双利.神经内科常见护理安全隐患分析及防范措施[J].中外健康文摘,2012,09(29):472.

篇8

一、落实护理培养计划,提高护理人员业务素质

1、对各级护理人员进行三基培训,每月组织理论考试和技术操作考核。

2、每周晨间提问2次,内容为基础理论知识、院内感染知识和专科知识。

3、组织全科护士学习了《护理基础知识》。

4、组织全科护士学习医院护理核心制度。

5、每个护士都能熟练掌握心肺脑复苏急救技术。

6、各级护理人员参加科内、医院组织的理论考试、院感知识考试、技术操作考核。

二、改善服务流程,提高服务质量

实行了“首迎负责制”,规范接待新入院病人服务流程,推行服务过程中的规范用语,为病人提供各种生活上的便利,对出院病人半月内主动询问病人的康复情况并记录访问内容,广泛听取病人及陪护对护理服务的意见,对存在的问题查找原因,提出整改措施,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半年中病人及家属无投诉,医院组织的服务质量调查病人满意率100%。

三、完善各项护理规章制度及操作流程,杜绝护理差错事故发生

每周护士会进行安全意识教育,查找工作中的不安全因素,提出整改措施,消除差错事故隐患,认真落实各项护理规章制度及操作流程,发挥科内质控小组作用,定期和不定期检查各项护理制度的执行情况,重大护理差错事故发生率为零。

四、护理文书书写,力求做到准确、客观及连续

护理文书即法律文书,是判定医疗纠纷的客观依据,书写过程中要认真斟酌,能客观、真实、准确、及时、完整的反映病人的病情变化,不断强化护理文书正规书写的重要意义,使每个护士能端正书写态度,同时加强监督检查力度,每班检查上一班记录有无纰漏,质控小组定期检查,护士长定期和不定期检查及出院病历终末质量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每月进行护理文书质量分析,对存在问题提出整改措施,并继续监控。

五、规范病房管理,建立以人为本的住院环境,使病人达到接受治疗的最佳身心状态

病房每日定时通风,保持病室安静、整洁、空气新鲜,对意识障碍病人提供安全有效的防护措施,落实岗位责任制,按分级护理标准护理病人,落实健康教育,加强基础护理及重危病人的个案护理,满足病人及家属的合理需要,上半年护理住院病人余人,抢救病人人,一级护理病人共天,无护理并发症。

六、急救物品完好率达到100%。

急救物品进行“四定”管理,每周专管人员进行全面检查一次,护士长每周检查,随时抽查,保证了急救物品始终处于应急状态。

七、按医院内感染管理标准,

重点加强了医疗废物管理,完善了医疗废物管理制度,组织学习医疗废物分类及医疗废物处理流程,并进行了专项考核,院感小组兼职监控护士能认真履行自身职责,使院感监控指标达到质量标准。

八、工作中还存在很多不足:

1、基础护理有时候不到位,个别班次新入院病人卫生处置不及时,卧位不舒服。

2、病房管理有待提高,病人自带物品较多。

3、个别护士无菌观念不够强,无菌操作时有不带口罩的现象,一次性无菌物品用后处理不及时。

篇9

关键词:医学;教学工作;临床医师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34-0037-02

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医学生在毕业前都须经历临床学习和实践,在这段时间内,学生在医院内的老师的指导下,学习临床医学的理论知识,并加强对知识的应用和实践,掌握必要的医疗技术等,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医院临床医师参与教学工作是医学教育的重要环节。本文以柳州市工人医院/广西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为例,探讨非直属医院医师在兼任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期为提升教学质量、优化教学组织提供依据。

柳州市工人医院/广西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建于1933年,是国家三级甲等医院,占地9万平方米,职工2860人,其中卫生专业技术人员2393人,高级职称人员385人,中级职称797人,实际开放病床1986张,平均诊疗人次在160万人次以上。医院设置有31个临床科室和10个医技科室,其中肾内科、急诊医学科、神经外科、麻醉科为重点专科建设项目。

一、临床医师兼任教师的现状

近年,为了促进医院“医教研”的协调发展,我院承担了广西医科大学预防医学专业临床专业课程的理论教学、临床见习,教授的课程包括内科学、外科学、妇科学、儿科学、传染病学等。目前,我院有教师784人,高级职称256人,占32.65%。中级职称316人,占40.31%;具有博士学位的24人,占3.06%,硕士学位454人,占57.91%,学士学位283人,占36.01%;35岁以下青年教师349人,占44.52%。所有理论课授课教师均由医师兼任,医师在取得高等教育教师资格证以后,经过医院评审,就可以负责相应临床课程的理论教学和临床见习带教。除此之外,我院常年有本科生、研究生、住院医师规范化培养等各类学生在医院实习,很多临床医师也参与实习、见习的带教工作,我院对带教医师的准入要求为“原则上要求高年资住院医师担任”,在实际工作中哪里有学生,哪里的医师就有带教职责。在多年管理工作的基础上,以及在广西医科大学教学主管部门的指导下,我院形成了一套较为规范的教学管理文件、教师管理文件、学生管理文件等。

二、临床医师兼任教学工作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院在师资力量、教学管理、学科建设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我院临床医师在兼任教学工作中也存在不少问题。

1.临床教师的遴选标准低。医学注重知识与经验的积累,因此临床老师的从医年限显得很重要,但目前我院遴选临床教师的标准偏低,体现在:一是带教老师缺乏遴选标准,虽然医院规定临床带教老师“原则上要求高年资住院医师担任”,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往往哪里有实习学生,哪里的住院医师就承担起带教职责;二是理论授课教师没有明确的从业年限规定,虽明确规定“要求有主治以上职称”才能担任临床理论授课内容,但这一要求对于硕士或博士学位的临床医师分别只需要两年或半年以上临床经验即可达到,这种以职称作为从事教学工作资格的规定显然与临床教学的重要性不符合。三是临床教师遴选的学历要求偏低,不利于学生科学研究的指导。临床教师遴选标准偏低将直接影响医学生的教学质量。

2.教学投入不足。临床医师每天都有高强度的医疗工作,这样会使他们对教学工作投入的精力减少,体现在:一是理论授课投入少,部分老师,特别是教龄较长的教师由于长期从事教学工作而产生职业倦怠,不重视教学效果,授课用的课件几年下来都没有更新,观点、内容陈旧;二是临床带教投入少。据与部分实习学生座谈发现,临床带教老师很少主动给学生讲解临床知识和技能。此外,部分带教老师自身尚处在完善阶段,加上繁重的医疗工作,因而没有精力也没有能力教给学生足够的知识和技能。其他具有一定临床经验的带教老师带教内容也很少考虑学生的需求,侧重于临床医疗质量和医疗风险防范。三是教学研究投入少,教学方法单一,与医院开展的科学研究相比,教学研究极少,教学方法以“灌输式”教学多见。截止目前,我院仅有孟晓燕老师《PBL结合CBS模式在内科学临床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教学研究项目获广西医科大学立项。

3.教学管理问题突出。一是临床兼任教师地位不高。医、教、研“三驾马车”是医院各项工作中的重要任务,但教学没有获得相应重要的地位,如医院教师人才项目少、教学工作在绩效考核中权重过低等情况都说明临床兼任教师的地位不高。二是教学管理制度不完善。我院教学评价体系一直沿用以背诵记忆为主的、总结性评价的卷面考试形式,大多数学生仅为了考试及格,学习知识点不牢固;评价没有及时反馈,考试结束后不知道哪一个知识点没弄懂。此外,在教学质量评价方面,虽有对于教师理论授课“听课”的要求,但在实际过程中,因为临床工作繁忙,以及医院―大学之间路途遥远,使得这一要求形同虚设。此外,为了鼓励临床教师从事教学工作的积极性,我院过多地采用了激励机制,而缺乏必要的淘汰机制,使部分无心从事教学工作的医师被“绑”在教学岗位上。

三、提高医师兼任教学工作质量的建议

篇10

要提高医院医疗保险管理水平、降低医疗成本,可引入精益管理和环节控制管理模式来做好医保基金的合理使用。阐述了二级医院通过医疗保险管理制度和政策宣教、医保定额精益管理、信息化立体网监管控制、医疗保险管理成效与考核评价体系、医疗保险基金监管与稽核、创新医疗保险环节控制等多方面齐头并进措施,将医院医疗保险工作提升到新的管理和服务高地。

【关键词】

医疗保险;精益管理;环节控制

精益管理来源于20世纪80年代的丰田生产管理,是一种注重改善质量、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的先进管理理念[1]。面对医疗保险费用的日益增长,各医疗保险管理和经办机构加大了对定点医院的管理和监督力度。医院医疗保险管理存在很大的挑战并面临着改革与创新。医院将通过以改进医疗服务、降低医疗成本、重视医疗保险精益管理、加强环节控制来做好医保基金的合理使用。精益管理作为一种科学有效的管理模式,将其应用于医院医疗保险管理,对于提高医院医疗保险综合管理水平,改善医疗保险服务质量,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2]。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北院地处新疆边疆民族地区,坐落在首府乌鲁木齐市,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社区服务为一体的二级甲等综合型医院,是医保、新农合以及商业保险的“定点医疗机构”,也是乌鲁木齐市120急救的院前急救站。近10年来,该院依托自治区人民医院强大医疗资源,坚持公益性质,以患者需求为导向,以常见病、多发病和老年病诊治为基础,承担基本医疗职能,开展特色优质医疗服务,在医院运营中不断改革创新,优化管理模式,转变经营理念,持续提高医疗质量和服务效率,让来院看病就医的患者享受三级医院的医疗服务,二级医院的医疗收费待遇。面对当前医疗保险支付方式的改革和医疗保险基金监管督导,部分大型三级医院已经开展了医疗保险精益管理和环节控制工作模式,这对医院医疗保险管理、医疗经济运行和医疗保险基金安全带来了正效应。为进一步促进该院医疗保险工作走向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信息化管理,医院在推进医疗保险精益管理方面初步建立了行之有效的管理模式。本文通过该院实施医疗保险工作成效为目标,基于医院医保定额科学、合理分配使用、医疗保险基金安全运行为抓手,不断探索二级医院医疗保险精益管理和环节控制模式。

1具体做法

1.1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宣教医疗保险政策医疗保险的政策性很强,工作涉及医疗过程的多个环节。医务人员对国家医疗保险政策正确认识、理解和掌握,是向医保患者提供医疗保险优质服务的基础。该院引入精益管理理念,通过在全院范围内对内科片区、外科片区、医技片区、护理片区和窗口收费人员组织开展医疗保险政策解读、精益管理模式和医疗服务协议专题培训,设立政策宣传栏、汇编医疗保险政策应知应会手册、在医院内外网站内设置医疗保险政策专栏等多种形式,向参保人员普及和宣传医疗保险政策和制度。

1.2以医疗保险精益管理目标为核心,坚持以患者为中心,提供优质医疗服务医院“以患者为中心”是实施医疗保险精益管理的首要原则,减少患者就医流程是节约患者时间、提高医疗服务效能是落实精益服务目标的必然要求。医院按照精益管理理念,不断优化管理模式、创新服务模式,为患者提供人性化的服务[3],医院通过改造门诊各诊室,将相关科室集中于同一区域,减少流程环节,推行挂号与收费窗口一体化、各类报告单集中在门诊大厅自助打印、设立导诊咨询台与专科分诊台等多项措施,整合窗口功能[4]。

1.3建立医疗保险精益管理考核制度和环节监控体系

1.3.1医疗保险政策的正确落实是医疗保险精益管理的重要内涵精益管理能否在医院成功推行,取决于全院职工的共同努力。医院精益管理方案制定完毕后,医疗保险办公室(以下简称“医保办”)工作人员深入临床科室解读方案内容,现场答疑解惑。患者来医院就诊,需要医务人员正确宣传医疗保险政策,严格落实医院医疗保险规章制度。因此,医院医疗保险精益管理和环节控制需要全院医务人员共同参与,形成合力。

1.3.2以医疗保险制度和考核体系为抓手,建立全方位环节监控体系强化医院医疗保险管理制度的落实和追踪,建立常态化考核体系和监控机制,这是做好医院医疗保险工作的有力抓手。医院千分质量考核中,对医疗保险服务进行全方位环节监控,加强医疗保险精益管理和环节质量控制。对每次检查中发现的医疗保险违规问题进行综合分析,存在争议的问题要经过医疗保险基金管理专家小组讨论决定,促进服务质量不断改进。若临床科室医保医师给医保患者违规使用医保基金导致医疗保险经办机构拒付的,需依据医院医疗保险管理制度追究相应的临床科室和责任医师,并进行经济处罚。

1.3.3通过推广临床路径减少过度医疗及医保费用的不合理增长2009年,原卫生部下发了《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方案》,在北京等12个省市部分医院开展了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5]。医院将临床路径这个新型的现代化模式作为规范医疗管理化一个重要抓手,对控制医疗成本、降低医保费用、保障医疗质量起到了核心作用,临床路径规范化的诊疗流程为医疗保险支付方式付费标准的制定提供了可靠依据。实施临床路径,推行临床路径探索基于临床路径的病种成本、补偿标准和支付方式,能够控制医疗保险费用的不合理上涨,减轻患者负担[6]。

1.4医保定额的精益管理面对医疗保险费用的持续增高,如何控制医疗保险费用的不合理支出,是医、政、保三方共同关注的焦点。该院为合理完成医保各项指标要求,防止医保超定额基金分摊甚至不能回收事件的发生,自2014年年初开始,医院将各社保部门在医疗服务协议中拨付给医院全年医保统筹额度总额拆分,按照前3年各临床科室实际发生的医疗指标为参考值取均数作为核定值进行二次分配,将总额拆分到各临床科室,给各临床科室核定收治出院患者人次、次均住院费用、药品比例和材料比例,定期对各科室的完成情况督导,制定并实施奖惩方案。2013年该院市医保结余医保定额2319484.53元(2013年市医保住院总定额为29790690元,2013年该院实际使用市医保住院定额27471205.47元,导致医保住院定额结余2319484.53元)。为了更好地用足、用好社保局分配给医院的医保定额,该院引入医疗保险精益管理与环节控制模式,经过信息化医疗保险系统环节控制和督导,2014年该院市医保超定额4692400.74元(2014年市医保住院定额为29790690元,2014年该院发生市医保住院定额34483090.70元)。通过自身前后对比可以看出:该院2014年初实行了医保定额精益管理,年初将各类社保部门分配给医院的定额进行拆分,分配到每个科每个月需完成的具体医保份额,在医院和各科室的医疗保险定额运行协议中体现每个临床科室收治各类医保患者的人次上限和下限,即控制好收治人次的左右区间,同时将全院的均费分4个档次核定每个临床科室的次均住院费用,内系各科室药品比例不超过36%,外系各科室药品比例不超过34%,外系各科室材料比例不超过20%,医保办按季度对各科室的上述业务指标进行平衡,以确保各临床科室收治的医保患者发生的医保基金既不结余也不超出核定的区间。

2创新医院医疗保险环节控制

2.1调整医院医疗保险监管的内容和方式当前“先结算,后稽核”的管理模式依然是主流,这种事后控制的管理模式主要存在以下3个弊端:一是阻碍了稽核工作效率与质量进一步提升;二是缺乏实地稽核,医、保、患3方沟通存在不足;三是只注重事后罚款的控制办法对于医院的监督作用有限,不能够及时制止和纠正不规范的医疗服务行为[7]。为了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医疗保险事前、事中、事后全方位监管,医院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2.1.1实地事前、事中监管,尽量减少事后滞后管控由医保办工作人员组成的医疗保险监督小组,每周定时到各科室监督管理,分别从有无挂床住院、空床住院、分解住院、冒名顶替住院,有无违规使用医保限定性药品,有无患者身份识别表等医保协议中规定的相关内容着手,对违反医疗服务协议相关内容的医保医师即时培训,解读医疗保险政策。

2.1.2建立信息化立体网环节控制医保办工作人员每周在医院信息系统中对自己的布点科室进行稽核,通过信息化立体网环节控制。主要针对是否合理使用限药、是否在病程记录中将所做的检查具体描述等,将违规的具体情况记录登记,对稽查出的医疗保险违规问题及时反馈、立即落实、督导整改,同时下科给违规医保医师讲解医保政策。一手抓实地监管,一手抓信息化监管,真正意义上做到了事前、事中、事后全方位覆盖的医疗保险管理模式,能更好的监督医疗保险基金的使用情况,防止基金拒付的发生,确保医院医疗保险基金安全、平稳运行。

2.2推行临床科室“行政秘书”岗位和医疗保险兼职协管员岗位,开展医疗保险落实控制医院设立临床科室“行政秘书”岗位和医疗保险兼职协管员岗位,主要负责临床科室主任行政工作的安排、处理,侧重在临床科室宣传医疗保险政策。为更好地提高“行政秘书”对医疗保险政策的知晓度,每周安排一次医保办与行政秘书的“医疗保险政策讨论会”,讨论医保政策新动态及临床医保医师遇到的医疗保险政策疑难问题。医疗保险政策的宣传工作通过医保办和行政秘书共同协作,能更好地为各科室杜绝医保限定性用药的违规使用、控制次均住院费用,严格落实医疗保险政策,减少医疗保险基金拒付等方面起到极大的作用。

2.3以合理反馈为桥梁,形成有效协作机制医院建立了医疗保险数据监测和上报机制,将数据分析结果定期向院领导、临床科室、相关管理部门在院内自动化办公,网上反馈,形成院内沟通与合作机制。医保办与各临床科室根据费用情况及科室特点有效沟通,根据实际情况适时调节管理目标和方向[8]。

3促进医院医疗保险精益管理的对策

3.1调整职工工作观念医院医疗保险精益化管理和环节控制模式的推行,需要职工不断地调整自己的观念,医院对医务人员实施常态化每季度三技考核,让其具备多技能、互有良好的团结协作能力等,不断学习业务本领来适应医院改革的新要求[9]。调整每位医务人员的思维,将其日常工作和医疗保险考核标准,医保定额管理,与能够推动医疗工作效能提升的指标联系在一起,并将上述考核指标纳入医院绩效核算和经济运行的全过程,提高医务工作者的积极性。通过激发医院内在活力,坚持“多劳多得,优劳有得”的奖励机制,调整医务工作者的工作观念。

3.2强化医保定额精益管理医院通过医保定额拆分的方式二次分配到各临床科室,确保各类社保经办机构分配给医院的医保定额既不结余,也不超出医保定额合理区间范围内的核定比例。医保工作通过精益管理和环节控制模式,一方面严格督导并控制次均住院费用,每月医院核定的内科体系的药品比例以及外科体系的材料、药品比例;另一方面将全院平均住院日和床位使用率核定在某个科学化、本土化的范围内,加快床位周转,合理控制医疗保险基金的支出。

3.3全程稽核住院医疗费用每位住院患者的医疗费用由检查费、化验费、治疗费、药品费、手术费、其他费等组成,医疗费用的增长就是其中某一项或是某几项过度增长的结果。医院医疗保险专职稽核人员采取分级、分层、包片的方式通过信息化质控和追踪,时时监管每位医保医师的医嘱和运行病历,重点稽查规范用药、合理检查、合理化验、合理治疗等医疗全过程,对过度医疗行为,严格按千分质量考核进行处罚。对违反医疗服务协议,违反医保政策和医保管理制度者从严处理,临床科室因违规产生的医疗保险基金由责任医保医师全部承担。只有将每个稽查环节控制工作到位,才能保证患者住院期间的医疗费用用到刀刃上。

3.4在不同医院之间建立医疗保险政策交流和学习的平台部分医院医疗保险管理和业务人员参加本地区举办的医保研讨会、医疗保险沙龙或培训班的形式创造工作和学习的交流平台,通过同行之间的联系与合作,达到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的成效。另外也可以通过本地区的医院协会医院医疗保险专业委员会提供的各类培训学术会议,促进不同医院,多个专业出身的医院医保管理和业务经办人员的交流与协作,相互取经,将学到的医疗保险管理经验、创新方法、工作机制带回各自的医疗保险工作岗位,从而更好地做好所在医院的医疗保险工作。通过交流平台,及时发现各自医保工作中的问题,并快速解决问题,通过持续改进,使医院医疗保险管理迈向规范化和精细化。

3.5建立医院医疗保险管理委员会定期例会制度医院医疗保险管理委员会每季度召开全体会议,讨论这一季度全院的医疗保险定额运行情况,医疗数据汇总通报,医疗保险指标分析,医疗保险稽核中存在的问题汇总,持续改进措施,由该管理委员会决定下一步需要解决的问题和工作的目标。通过医疗保险管理委员会的职能和作用,进一步推进医院医疗保险精益管理和环节控制模式向深度和广度发展。

参考文献

[1]沃麦克,琼斯.精益思想[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36-38.

[2]吕键,祖洁琛.最新国际医疗质量过程管理的精益医疗服务方式[J].中国医院管理,2009,29(6):24-27.

[3]易学明,胡新勇,杨国斌,等.以信息化平台推进数字化医院建设[J].医院管理杂志,2010,17(7):616-618.

[4]陈琳,袁波,杨国斌.医院医疗保险管理中的精益管理[J].医院管理杂志,2013,20(9):842-844.

[5]李洪涛.我国临床路径推行中遇到的问题及展望[J].中国医院,2013,17(7):38-39.

[6]李伟杨,孙铁,于晶,等.临床路径实施的影响因素及推进措施探析[J].中国医院管理,2011,31(7):31-32.

[7]彭玲,王昌明,陶秀萍,等.医院医保拒付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医院,2013,17(10):64-66.

[8]魏俊丽,赵冠宏.公立医院改革形势下北京市某医院医保管理工作实践探讨[J].医学与社会,2013,26(5):3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