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工程的特点范文

时间:2023-06-06 17:57:2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建设工程的特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建设工程的特点

篇1

关键词:建设工程;电子档案;管理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时代的到来,现代通讯技术及网络技术的应用已渗透到各个领域,建设工程档案的电子化和信息化将成为必然趋势。在实际工作中,运用现代电子技术能大大提高人们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促使档案管理的根本性变革,因此,实际工作中建设工程电子文件是建设工程电子档案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充分认识工程电子文件的特点对于我们做好建设工程电子文件管理工作,维护工程电子档案齐全、完整、准确、系统,都是十分必要的。

1建设工程电子档案的特点

建设工程电子文件是指在工程建设过程中通过数字设备及环境生成,以数码形式存储于磁带、磁盘或光盘等载体,依赖计算机等数字设备阅读、处理,并可在通信网络上传送的文件。建设工程电子档案是指按照规程编制、经过验收合格并归档的电子文件的集合。建设工程电子档案是档案的一种,具有档案的一般特性,即原始记录性。同时,又具有不同于其他档案的特性,即专业性、成套性等,根据房屋建筑工程电子档案的特点,归纳起来有“七性”。

1.1专业性

任何一项科技生产活动都是在一定的专业范围内进行的,建设工程档案涉及的专业技术活动包括了工程勘察、设计、施工等专业,涉及到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勘探、测绘、水文、土建施工、设备及管线安装施工、电气仪表安装施工、设备管理等。房屋建筑工程竣工电子档案也涉及多个专业,包括地基与基础、主体结构、建筑装饰装修、建筑屋面、建筑设备安装等专业。每个专业及其施工、竣工过程中形成的电子文件是特定专业技术活动的成果,具有鲜明的专业性特征,不同专业的技术文件不能混淆在一起。由于CAD设计软件在各专业的使用中不统一,因此,电子文件在归档时应同时考虑各专业的特点。

1.2成套性

建设工程档案形成于整个建设项目,贯穿从设计、施工到竣工的所有专业技术活动,反映了建设项目从调研、可行性评估、审批、计划、勘测、施工、竣工等专业的内容,其档案记载反映了建设项目活动的全部过程和成果。房屋建筑工程电子档案是按照独立工程项目组成的一套完整、准确、系统的电子档案,它包括建设项目各专业在施工、竣工过程中形成的图纸、表格、文件材料等。

1.3阶段性

以工程建设项目为单位进行施工,有一定的基本程序,分为施工组织设计、变更设计、工程施工、工程试验、竣工验收等阶段。每一阶段都形成大量的电子文件,它们之间既有密不可分的有机联系,又有明显的阶段区分。阶段性的特点要求归档时必须与纸质档案一样进行整理分类。

1.4动态性

工程从开工、建设、验收,一直处于动态之中。在施工过程中经常出现变更设计,需要对施工设计文件进行修改和补充,以适应施工要求。这种修改的动态性要求纸质文件与电子文件的修改同时进行,做到图物相符,才能保证电子档案与纸质档案内容的一致性。

1.5依赖性

建设项目电子文件与其他电子文件一样是计算机生成和读取且用数字代码记录信息的,其归档和形成的电子档案也同样依赖于计算机系统,包括计算机硬件,由于电子文件在存储和识读方面对系统的依赖性,脱离了赖以支持的软、硬件系统后,有些文件就会变成无法识读的“死文件”,将无法对电子文件进行传递和管理。

1.6分离性

计算机系统中信息的相对独立性使得对信息的修改十分容易,而且修改之后不显示任何改动过的痕迹。同纸质档案相比,电子档案的显著特点是:内容与载体可分离,易于修改、复制且不具备直观性,易于伪造仿制以至真假难辨。因此,归档的电子文件要做特殊技术处理,以确保其凭证效力。

1.7寿命的不确定性

与纸质档案不同,电子文件的载体脆弱、不稳定,信息载体依赖于一定的硬件和软件技术,一旦该技术过时,数字载体信息就无法读出,其寿命也无法保证。因此,电子档案保护技术和措施尤为重要,档案人员应针对其特点,结合纸质档案的管理方法,对电子档案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

2工程电子档案的归档要求

2.1归档时间

建设单位应负责组织、监督和检查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的工程电子文件的形成、积累和立卷归档工作,并对其归档文件资料的内容及质量进行检查,确保文件的齐全完整。工程建设项目应在工程竣工验收备案后三个月内,将竣工纸质文件和电子文件一并向各级档案部门移交,并附有电子文件目录及说明。

2.2归档范围

建设工程电子文件归档范围,应依据纸质工程文件的归档内容,整理与纸质档案完全一致的电子档案。一是文本文件,包括重要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施工组织设计、沉降评估咨询报告、竣工验收报告等;二是CAD图样文件,包括全套施工设计图纸文件、变更设计、竣工形成的图纸文件及扫描后的图片等;三是各种检测文件,包括产品质量证明文件,原材料、质检站的各项检验检测报告等;四是各类表格文件,包括分部、分项工程质量验收记录、隐蔽工程质量验收记录、竣工验收报告等。

2.3归档方式

可分为网上和介质移交。网上移交是指有条件的地方在移交单位开通网络技术的前提下,工程项目负责人向档案部门传输电子文件;介质移交不通过网络传输,归档时将电子文件拷贝后刻录在光盘上移交给档案部门。

3工程电子档案的管理

建设工程电子档案与传统的纸质档案相比其易损性大,在保管上要求更加严格,为此应注意以下六点:

3.1电子档案的介质要求

电子档案应使用较高质量的光盘作为存储介质,质量不好的存储介质可能影响甚至危害电子档案信息的安全,作为长期保存的工程项目电子档案的存贮介质应选择高质量的CD铜质光盘。铜质光盘的保存期为80 a以上,一般光盘的保存期仅为7 a左右。铜质CD盘可以在任何硬件和软件中通用且存贮费用低、容量大、寿命长、读取速度快。

转贴于

3.2控制好温湿度

不要让光盘接触热源,光盘的盘基主要成分是聚碳酸脂,在接触热源后,会同塑料一样发生变形。为防止不适宜的温湿度对光盘载体的危害,一般要求环境温度在17~20 °C左右,

湿度在35%~45%左右。高温、潮湿的环境会影响光盘的性能和寿命。

3.3防止光盘损伤

要对光盘的反射层加强保护,如果反射层损伤,激光无法反射到光驱的光敏探头,信息也就无法读入计算机。

3.4专柜保管

光盘裸露在空气中或阳光,会导致光盘逐渐老化,反射层的铝也会在空气中氧化,缩短光盘的使用寿命。因此,光盘片应存放在具有防潮、防磁、防静电等功能的防磁柜中。

3.5日常管理要注意操作方法

管理人员不能用手直接触摸光、磁性介质,应戴手套操作,轻拿轻放。

3.6信息安全至关重要

信息技术条件下,信息的共享性、开放性决定了档案信息安全的脆弱性。因此,必须采取有利措施,加强对电子档案信息安全的管理,确保档案信息系统的绝对安全。

4需要注意的几点问题

(1)对建设工程竣工电子文件进行归档管理是当务之急,各勘察、监理、设计、施工、建设单位应将电子版工程文件及时保存下来,以便充分发挥其在检索、利用、传输、存贮等方面具有的特殊作用。

(2)档案部门应提高档案数字化管理能力,将库存的大量重要的需永久保存的纸质工程项目竣工档案,有选择地进行扫描转换为电子文件。

(3)针对建设工程电子文件多种来源的现状,要统一归档渠道,利用建设工程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系统软件,实现对建设工程电子文件的前端控制和全程管理,保证建设工程电子文件的真实性、完整性与长期可读性。

(4)在把握证实电子文件的凭证之前,计算机生成的电子文件要及时转换成纸质文件脱机保存,防止机型变化后不能使用的后顾之忧。实行“双轨制”,纸质档案和电子档案必须同时并存。

(5)电子档案最终保存在光盘中,所有电子文件必须刻盘保存(一次写入型光盘CD-R),档案人员需对其编号、排列加以整理。

(6)各级档案部门的职能应从重保管轻利用的管理模式转变为重视开发利用信息上来,工作重点是将档案中的信息通过档案人员开发挖掘出来,及时在网上提供利用,更好地体现档案的价值。

篇2

关键词:工程量清单 招投标 应对策略

一、引言

长期以来,我国的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实行的是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相适应的预概算定额管理制度,即以预算定额为依据,施工图预算为基础,标底为中心的工程计价模式和招标投标方式。这种带有明显计划经济痕迹的模式无法体现出招投标竞争的核心——价格竞争,其最大的弊端是遏制了竞争全面性,投标竞争往往是预算人员水平的较量。随着《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的出台,为规范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行为,统一工程量清单编制和计价方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一方面有利于提高建设工程招投标计价的管理水平,规范招标人和投标人的计价行为;另一方面,有利于我国工程造价管理与国际惯例的接轨。近年国家开始积极推行以工程量清单计价为主的工程造价管理模式,采用工程量清单计价招标可以将各种经济、技术、质量、进度、风险等因素充分细化并体现在综合单价的确定上,不在需要像以前定额计价那样进行套定额、调整材料价差、计算独立费等工作,使工程计价简单明了,更适合招投标工作。开展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下的招投标研究,可以使我们充分认识工程量清单计价的重要意义,有助于保证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的顺利推行,增强《招投标法》的可操作性,引导施工企业开展公平合理的价格竞争,促进工程建设招投标健康、有序、协调发展,只有这样才能推动我国工程造价改革不断向纵深发展,真正营造一个既符合国际惯例,又适合我国国情的“公开、公平、公正和诚实信用”的市场竞争机制与市场竞争环境。

二、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下招标的特点

1、量价分离、风险分担

工程量清单招标是由有编制招标文件能力的招标人或受其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中介机构,按计价规范的要求编制拟建工程的分部分项工程项目清单、措施项目清单和其他项目清单,招标人对所提供的工程量清单的质量负责,并承担相应的风险。投标人按照招标人提供的招标文件、施工图纸和工程量清单等技术文件,根据项目和企业自身的具体情况及市场价格行情,对项目成本、利润进行分析,统筹考虑,精心拟定施工方案,并根据企业的定额,合理确定人工、材料、施工机械等要素的投入与配置,优化组合,合理控制现场费用和施工技术措施费用,合理确定综合单价和投标价。

2、合理低价中标的评标办法

传统计价模式采用的是指令性计价的模式,是工程造价计算准确度的比较,根本无法真正体现投标单位的施工、技术和管理水平。工程量计价清单模式采用的是市场计价的模式,企业通过自主计价,合理反映市场的供求关系及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竞争策略。

传统计价模式对标价的合理性,是以事先确定的标底价为准绳,接近标底价的计价是最合理的,超过规定浮动幅度标书视为无效。工程量清单计价采用的是市场价计价的模式,招标评标中对计价的评定是以“合理低标价、不低于成本价”为标准。即要求企业在投标计价时的计价不是盲目的压价,而是合理有据的低价;并且应该是不低于由报标企业自身消耗所决定的“个别成本价”,也不是反映社会平均消耗的“预算成本价”。

3、标底作用淡化

工程量清单计价,是依据工程量清单结合市场和企业个别情况确定工程造价。工程的标底一般由有相应资质的中介机构来编制,由于工程量清单计价在我国刚刚推行不久,而以往造价专业技术人员是依据图纸,根据国家工程造价管理机构的预算定额及价格信息计价,不关心市场信息,不注重资料、数据的积累以及工程造价深层次的研究与探讨,所以目前许多中介机构还没有建立起完备的工程造价信息系统,完全脱离国家预算定额,许多中介机构就无法编制工程预算了。故造价专业技术人员和中介机构还不能完全满足工程量清单计价改革后的要求。

4、合同价格模式以固定单价模式为主

预算定额计价的合同一般以固定总价模式为主,结算价为中标价加有效变更与签证。中标价一般为接近标底价或标底下浮一个合理百分数的价,评标时报价方面仅对总价评分。

工程量清单计价的合同以固定单价模式为主,结算价按中标人实际完成的合格工程工程量乘以清单报价中相应的综合单价计算,除《计价规范》4.0.9条因工程量变更超出合同规定范围综合单价需调整外,综合单价不能随便调整。所以评标时既要对总价评分,还要对综合单价进行分析评价,特别是对清单中不平衡报价的分析与处理对业主最终的工程结算价以及工程款的支付时间有很大的影响。

三、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下建筑施工单位的应对策略

在未实施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之前,以定额模式下计价取费时 ,定额计价具有很强的行政性和法令性 ,施工单位没有建立自己的企业定额 ,无法进行真正意义上的独立核算 ,即同一级别的施工单位对同一工程项目 ,在预算员计算出工程量相同或误差很小的情况下,得出的工程预结算总造价是相同的或误差很小。根本无法体现出各施工单位的个别成本和社会平均成本的差别,大家干多干少都一样。极大地约束了施工企业的主动创新与积极性。预算员的业务水平成为投标中胜出的主要因素。

实施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后 ,建设单位承担“量” 风险 ,施工单位承担 “价” 风险的新机制出台,施工单位对工程量不再承担风险,原来在招投标过程中,比拼各自预算员水平的时代已结束,即预算员的业务水平不成为投标中胜出的主要因素。各施工单位在相同的工程量清单面前比拼自己企业的个别成本价格。最终形成了“政府宏观调控,企业自主报价,市场形成价格”的有序的良性的新机制。

由于分部、分项工程量清单提供的主要是实物工程量,不考虑具体的施工方法和工艺,投标人需主动结合工程实际和自身情况,选择合理经济的施工方法和工艺,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报价,充分竞争。因此,投标人的投标工作量和风险都有所增加,必须尽快采取相应的对策:

1)组织有关人员认真学习、熟练掌握计价规范,培养适应计价规范的计价人才。

2)加强对本企业施工基础数据的积累和收集,借鉴国家消耗量定额的基础下,尽快建立自己的企业定额。企业定额在考虑实际成本之外又必然要考虑企业投入再生产的资金来源,积累企业自我发展能力,属于施工企业的商业机密。因此,根据企业定额编制出来的报价才是一个企业完成某项工程任务的成本底线。以不低于成本底线的价格中标,承包商保质保量地完成施工任务就有了经济上的保证。

3)投标报价要科学分析,认真对待,要对每一次投标进行总结反思,总结提高投标报价水平:投标之前认真审核业主提供的工程量清单,合理运用报价技巧。投标前拿到招标文件后首先核其工程量是否准确,在标前会议上将模糊不清的项目问清楚,为工程施工、 工程结算做好铺垫工作, 更重要的是为进行投标决策提供依据,合理利用投标技巧。采用不平衡报价为企业提供额外的利润空间。

4)加强施工项目管理,优化配置企业资源,靠管理出效益。特别要加强合同管理,工程量清单是一份由招标人提供的文件,是招标文件的组成部分,一经中标且签定合同,即成为合同的组成部分,因此, 签定合同前要认真分析合同条款。施工过程中对于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的变更、洽商要及时签证,为索赔做好准备工作。

5)合理利用新技术、新工艺节约施工成本,增强企业的竞争实力。我国著名的鲁布革水电站工程,以不可辩驳的事实证明企业定额不但在工料消耗与节约管理费用开支上低于国际社会平均水平,而且把采用先进工艺也作为提高企业定额水平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就与常规施工的工程费用拉开了较大的距离,不但大大降低了企业的成本支出,并且更好地保证了施工质量。。

篇3

关键词:火电基建工程图纸资源

一、引言

火电建设工程中各种资源的配置即具有很强的特殊规律,对工程建设的成败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绝不容忽视。火电厂建设工程有其固有的行业特点,其需要的资源可以分为资金、人力、机具、设备、材料、图纸,以及施工场地、空间和道路等,缺少任一资源都会对工程建设造成重大影响。本文就图纸资源的特点及配置进行分析。

二、设计工作及图纸资源的特点

图纸资源是设计单位取得必要的设计基础资料后,经过设计过程完成的,图纸是指挥现场施工的必须条件,没有施工图纸,就无法制定施工组织设计方案,无法组织材料、人力以及机械,更无法进行验收和质量控制。笔者在火电基建工程实践中总结了设计工作的特点:

1.设计周期长,时间跨度大。由于火电建设工程系统复杂的特性,设计工作量很大,而且各专业之间相互配合很多,许多卷册还需要结合现场实际进展进行设计变更,故设计周期很长,一般从初步设计开始到施工图基本完成要经过初步设计、司令图设计、施工图设计、竣工图设计等阶段,前后至少两年时间,其中施工图设计高峰就需要经过六至八个月时间。

2.设计进度受基础资料的影响很大。火电工程的设计需要设备厂家的资料才能开展,设备厂家向设计单位提交设备的大小、接口尺寸、动静荷载、电负荷等参数,设计单位才相应设计设备的位置、基础、连接管道、电源等。假如在设计过程中上述设备没有订货,或者设备厂家没有向设计院提交资料,设计工作自然无法进行。

3.各个工程的设计具有不可复制性。由于地质条件、气候环境、燃料品质和设备厂家的不同,主辅设备的参数和建筑物的结构显然不可能完全相同,系统配置也有多种方案可供选择。而且由于原始场地条件的差异,各厂附属系统的布置位置也不可能完全一样,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计。

三、图纸资源配置

1.图纸资源的特性

图纸资源即设计院或设备厂的设计成果,是一类特殊的资源,其设计特点决定了其设计工作需分步进行,图纸是随着建设进度分批提供的,不可能在施工前将图纸全部设计完成。施工中一旦某个环节卡壳,现场就有可能出现停工待图现象。从工程施工的角度讲,图纸资源相对工程是唯一的,到位得越早,越有利于施工方案和材料的准备,且其到位得早对其他资源的配置也没有负面影响。

尽管当前设计院由于工程较多比较繁忙,但相对而言,设计工作的弹性远比设备制造要大,制约其到位的主要因素还是设备的招标定货和提供设备资料的早晚。这些都需要项目公司超前策划,加强过程监督,才能保证设计进度,使图纸资源按要求配置到位。

相对设计单位的设计图纸,设备厂家的图纸也是影响工程进度的重要资源。不过厂家设备一般都是成型产品,图纸相对稳定,其交付进度是有所保障的。

2.火电工程建设各资源的配置关系

(1)图纸资源与材料资源的关系

图纸资源与材料资源之间是因果关系。要想使材料按时到场,图纸必须提前到位。按照电力建设的惯例,图纸应先于施工开始前三个月到场,以便项目公司和电建公司准备甲乙供材料。尤其对于一些制作工期较长或非通用的材料,更需要提前准备。而且图纸中的设计错误对材料准备的影响也很大,在实际工程中,由于设计本身错误或设备厂家资料错误导致的图纸和材料清册错误很常见。

(2)图纸资源与机械工器具资源的关系

对于施工工艺较复杂的分项工程,根据设计图纸的要求,会制定出不同的施工方案,必然涉及到机械和工器具的需求。比如某些混凝土预制件的制作,预制件的大小和形状的设计要考虑最终整体强度、接缝处的二次灌浆等因素,单个预制件越大就越需要大的起重工具完成吊装。再如烟道支架等,某些工程设计采用钢支架,某些工程设计采用采用混凝土支架,后者就需要准备浇筑混凝土用的模板。所以图纸资源制约工器具资源的配置,也需要图纸尽早到场以便尽早准备。

(3)图纸资源与人力资源的关系

除材料和机械工器具外,根据图纸要求制定的施工方案也会对施工人员的数量、素质提出要求。尤其是一些需要特殊工艺的项目,会要求特殊的人员施工。比如高温高压管道的焊接,要求必须使用有相应材质焊接资质的焊工完成,不同的防腐工艺、也需要不同专业的施工人员完成。

(4)图纸资源与场地道路资源的关系

在火电厂为提高土地利用率和降低投资,在设计中会尽量减少空余场地的面积,厂区内道路、通道和空地的面积很小,而且这些场地也会布置地下管道、沟道等。所以基建施工场地分为两类,一类是在建设区域外租赁来的场地,一般用于组装、制作、物资存放、办公、生活;另一类则是通过科学的施工组织设计,合理安排工序,临时占用一部分建设用地,作为另一部分施工作业的施工场地,用于机械布置、现场物资中转、施工作业。道路资源也同样,除正式道路外,在施工期间根据施工要求,也会在建设用地中开辟一些临时性通道。故而良好的设计会充分考虑到施工需要,使场地能够周转使用。

(5)设备资源与图纸资源的关系

对于同一设备,不同的厂家设计制造的产品,也有不同规格、接口尺寸、重量和控制方式,所以设计院在设计系统图纸时,必须掌握设备的具体资料,才能将各设备连接等系统。设备资料是设计图纸的前提条件。

篇4

关键词:城市景观;生态景观

中图分类号:TU文献标识码:A

城市景观生态研究作为宏观领域生态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将其理解为为了解决城市景观生态建设中遇到的诸多问题所提供的理论支持与技术支持。是运用景观生态学的原理与方法来对城市景观进行生态学的研究,为人们全面的认识与把握城市景观中的各种生态学,解决当今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和城市规划设计中的理论与实践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面对现今城市发展建设的问题,相关部门都在进行大量的研究与探索,这些研究所得出的结论都证明了现今城市中所出现的生态问题都是与城市生态景观布局错误有一定的关联。所以,本文就如何更好的根据地域性特色来建设城市生态景观进行探讨。

1 城市的生态景观系统与城市生态景观的特点

城市是城市居民与城市周围环境互相作用而成的,它是人们在改造和适应环境的过程中所建立起来的人工生态系统,城市是通过其自身的种种要素经过复杂而又繁琐的过程相互的作用所形成的具有一定组成,结构,空间格局和动态变化特征的统一体。所以,每个城市之间都存在着共性。但是由于每个城市的环境,气候,人文等因素的不同,却又各自有着自身的特点。而这种典型的和重复地出现在一定区域内,就形成了城市景观。而对于某个城市来讲,城市内部的不同规模和职能的景观要素,作为斑块、廊道和本底三类结构成文,典型的重复的结合在一起,这就形成了景观格局。城市景观自身具备着很多的特点,第一,城市景观的人类主导性。所谓的城市景观的人类主导性主要是指人类在城市中生活,其本身就会对城市景观自身的自然条件,水文状况,气候特征等一系列生态景观造成影响,而这种影响也直接反映了区域内社会的经济发展状况和人文状况。在城市景观中,主要的结构成分与景观布局都是人造或认为调整过的,所以决定是否让这种城市生态景观顺利的运行的主导权是在人类手上。而城市生态景观的生态过程本身也是极具脆弱性的,一旦人类没有认真的加以调控,那么就很容易导致城市功能的减退,并且可能直接导致城市生态环境的退化,使城市总体的可持续性和适宜程度下降。第二,城市景观的破碎性。由于城市交通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发展,城市内部的公路也是逐渐增多,并逐步四通八达的贯穿城市的每一个角落。这样便把城市本身切割成了支离破碎、大小不一的斑块的,这与大面积连续分布的农田和一些自然景观植物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由于城市生态景观的多样性与复杂性,所以就决定了城市景观斑块之间和其与其他城市外部之间的联系效率有所提高,而城市景观中的自然生态过程受到阻碍,反而提高了城市生态景观的连通性,这就成为了维持城市景观生态过程的基础。

2 城市景观结构组成

虽然城市生态景观由于地域性不同而产生很多不同,但是城市生态景观的基本组成部分却是不会变化,城市生态景观的组成要素一般按照空间结构的特征可划分为斑块、廊道和本底三类生态景观结构。斑块指的是具有不同功能和属性的、相对同质的地段或空间实体。对于城市生态景观系统有重要形象的斑块要素主要包括公园,城市绿地等。廊道指的是城市生态景观中线状或带状的景观要素,其中又以交通线路为主。城市生态景观的主体乃是城市中各种建筑物,城市道路把这些建筑物联系到一起并使城市街区拥有高度的连通度与优势度,一般就把这些街道与街区当作城市生态景观的本底。

3 城市生态景观中的“纽带”

城市生态景观中的各个要素之间都是通过各种“纽带”相互联系影响,并维持城市生态系统的运作,这种“纽带”通过大致可以分为五种,物质纽带,能量纽带,物种纽带,人口纽带。想要通过调整生态景观格局进而优化城市功能,那么就要通过仔细研究这几条“纽带”来实现。

3.1 物质纽带

城市生态景观系统中接近自然生态系统主要表现在城市园林,公共绿地以及水域。然而,认为的经营管理强度越高,物质能量的认为投入越大,那么受到的自然生态威胁也就越大。城市本身是物质和能量的消费中心,又是重要工业产品的生产中心。所以,相对于其他景观来说,物质与能量的消耗最大并且消耗速度最快。

3.2能量纽带

城市生态景观中的能量本身也是由物质来作为载体的,当物质产生流动的同时,能量也必然会随之流动。在城市生态景观中的能量更是以电力与燃料作为主体。想要更好的支持一个城市的发展,那么就必须要有一个优秀的能源供应与分配的系统。

3.3 物种纽带

保证整个城市生态可持续性发展的基础就是城市生态中的物种纽带,由于人类在城市中处于完全的主导地位,所以想要更好的持续发展城市生态建设,那么就要对城市生态景观中的其他生物进行科学的保护。如今,城市生态环境景观中的公园、被保留的自然生态绿地等自然生态环境都能够起到保护五种不被灭绝的作用。由于这种生态环境在很多城市中处于城市,所以,这些年来我国也相继的推出了城市绿地建设规划的规定,并且通过各种廊道把这些生态环境区域连接起来,用来保障物种的灵活性,以尽量保护生态景观中的物种多样性,从而保持城市的自然生态环境。

3.4人口纽带

城市生态景观环境中人口流动是十分频繁的,而且一般都是相邻的城市生态景观之间的人口吞吐量也非常大,这种情况下就需要一个发达的交通运输体系作为人口大量流动的支撑,从而保证城市生态景观中人口流动的畅通。

4 异质性的保护

异质性乃是城市生态景观的基本属性之一,城市生态景观自身所含有的异质性乃是能够维持生态景观功能的基础。所以就必须要通过有效的措施来保护城市生态景观环境中的敏感与特色的斑块,并增加城市生态景观环境中的生态环境功能斑块,用此来优化调整城市用地与空间结构,从而来维护和提高城市生态景观环境中的异质性。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想要更好的建设地域性特色的城市生态景观,那么就要掌握各个地域之间城市生态景观的共同性,只有把握了这些共同性才能更好的根据这些共同性和各地域不同的人文文化,地域文化相结合来构建属于自身的含有地域性特色的城市生态景观。

参考文献

[1]王如松. 转型期城市生态学前沿研究进展[J]. 生态学报, 2000 20(5) 830- 840.

[2]解振华. 关于循环经济理论与政策的几点思考[J]. 环境保护 (总第315 期) : 3 - 8.

[3]黄光宇,陈勇. 生态城市理论与规划设计方法[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篇5

论文摘要:专业特色建设,对提高本科生 教育 质量,增强社会竞争能力是十分重要的课题。本文针对建筑类高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如何体现专业特色,进行较为细致的探讨。建筑类本科院校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特色建设,不仅要注重符合社会需求、具有实际动手能力和一定创新能力的工程应用型技术人才的培养,还应注重结合建筑类院校的特点和优势,形成自己独到的专业特色。

根据教育部1998年颁布的专业目录,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由原来的十多个本科专业合并而成,可见该专业的涉及面相当宽广。其业务培养要求中指出,本专业是一个电子和信息工程方面的较宽口径的专业,学生主要学习信号的获取与处理、电子设备与信息系统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受到电子与信息工程实践的基本训练,具备设计、开发、应用和集成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的基本能力。在这样一个基本培养要求的基础上,各个高等学校如何根据自己的特色与优势,扬长避短,制订针对性更强、更切合实际地专业人才培养计划,十分必要。我们在进行多次调研和讨论的基础上,确定了我院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和重点,力求突出特色,在竞争激烈的高等教育领域站有一席之地。

1人才培养的基本定位

不同层次的高等学校应有不同的培养目标,培养模式也应多样化。安徽建筑 工业 学院属于一般本科地方院校,根据我院战略 发展 纲要及人才培养规划,确立“立足安徽、面向全国、依托建筑业、服务城镇化”的办学定位。wWW.133229.Com在学院办学定位前提下,我们对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培养定位是:具有较宽理论基础、较强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能够综合应用所学专业知识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教育教学改革的目的是:通过加强本 科学 生培养方案与工程实际的结合,注重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强化实践环节的训练,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提供更多的机会,鼓励学生开展课外实践活动,实验室成为学生动手能力训练和技术创新的主要基地。

2就业目标

比较重点院校,我院学生的入学成绩显然较低,尤其高等学校扩招以后,进入我院学习的生源质量进一步降低,如何适应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培养符合社会需求、具有实际动手能力和一定创新能力的应用型技术人才,是我们面临的、急需解决的重大课题。

经过对我院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毕业生就业情况的分析发现,我院毕业生的就业主要集中在全国大大小小的i t公司、弱电公司、设计院等部门,大多数学生从事工程设计、技术开发、系统运行与维护、技术支持等工作,因此就业单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要求较高。针对这样的就业目标,我们对本科专业的培养计划和教学大纲做出进一步调整,基本要点是:强化电子电路的设计能力;增设选修课程,拓宽知识面;依托我校与建筑相关的专业,设置智能建筑专业方向;开设其它实践性较强的课程,特别强调电子综合设计能力的培养。同时,引导学生积极开展课外科技实践活动,参加各种科技比赛。从而扩大了我院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毕业生就业面。

3专业特色建设

处在建筑类一般本科院校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特色建设,不仅要注重符合社会需求、具有实际动手能力和一定创新能力的工程应用型技术人才的培养,还应注重结合建筑类院校的特点和优势,形成自己独到的专业特色。

3.1智能楼宇控制专业方向的设立

建筑院校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如何体现它的专业特色,我们认为应紧紧依靠建筑院校的特点和优势,设立与建筑相关的专业方向。1998年我们在98级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设立智能楼宇控制专业方向,如表1所示,经过几年的建设,已基本成熟。智能楼宇控制(既楼宇自动化系统)属智能建筑范畴。智能建筑是以建筑为平台,综合应用 现代 计算 机技术、电子技术, 网络 通信技术及电气技术等方面的先进技术,使建筑物成为具有远程通信功能、办公自动化功能和建筑物自动化功能的建筑。实现建筑物自动化功能的系统称作楼宇自动化系统(或称建筑物自动化系统,简称bas)。楼宇自动化系统的含义是将建筑物内的各种机电设备以集中监视、控制和管理为目的,构成的一个综合系统。智能楼宇控制专业方向适应了现代建筑电气行业的迫切需要,满足了建筑电气行业中从事产品开发、系统集成、工程设计、施工、监理和物业管理人员对相关知识的需求。近几年,该专业培养的学生供不应求,且大部分学生被分配到建筑行业。

3.2学生能力的培养

培养工程型应用人才的总体特征是“能设计、会操作、懂管理”,综合素质高、实践能力强、有创新精神。实践教学是培养工程应用型人才的关键环节。对此,我们除了加大实践性教学环节,还对实践性教学环节进行一系列的改革。

(1)建立新的实验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创新思维

根据实验教学基本内容整体优化实验教学选题,重组实验教学,增加独立的综合实验课程,构建新的实验教学体系。整合实验室和实验教学设备,最大限度地提高现有教学设备的使用率。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使他们能从实验中领略各专业学科之间的最本质的联系和内在 规律 ,更有利于学生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如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增设信息电子技术综合实验和智能楼宇控制综合实验课程,其中信息电子技术综合实验涵盖:《computer control technology》、《dsp technology and application》、《单片机原理》、《嵌入式系统》等课程的实验,智能楼宇控制综合实验涵盖:《智能建筑设备》、《安全防范》、《电气控制与plc》、《电缆电视技术》、《智能建筑及小区总体方案设计》等课程的实验。同时,由学生参与组建我院“智能建筑实验室”的建设,目前,“智能建筑实验室”已正式批准为安徽省高等学校省级重点实验室。同样,其它信息类专业根据各自专业特点,增加相应的综合实验课程。

(2)因材施教,以“优生导师制”促进创新人才脱颖而出

为加快 电子 信息工程专业的研究和高层次人才培养。挑选优秀学生,创建各种人才创新基地班,并配备具有丰富实践(工程型)的老师作为他们的导师,指导他们有针对性地学习某些科目,或直接进入老师的科研课题组,接受科研能力的训练,接受创新意识的熏陶,进行特色培养,以充分发挥高校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設和 科学 研究等方面的优势,同时积极开展理论研究与新产品、新技术的研发,最终将基地建设成为集教学、研发功能于一体的创新人才培养基地,在信息类人才培养领域起到示范、辐射作用。由于采取因材施教,近年来,我们取得如下成果:培养的学生,分别获得“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竟赛二等奖一项”、“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竟赛安徽区二等奖一项”、“西蒙杯征文竞赛(智能建筑)二等奖一项”、“

(3)开设综合课程设计,体现职业培训技能

我国 经济 社会的快速 发展 既需要科学家,也需要工程师,但大量需要的是工程师。为提高学生的工程设计能力,在原有的毕业设计的基础上,开设部分综合课程设计。如电子信息专业开设信息电子综合课程设计和智能建筑综合课程设计等。综合课程设计覆盖工程训练的各个环节:需求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现,系统调试,系统测试与性能评估;既培养工程能力,又积累工程经验。职业化素养训练应训练学生工作的规范性,综合课程设计引入一定的 工业 界规范与标准来进行学生职业化素养训练,同时,包含一定数量的符合工业界需求的辅助工程工具的使用训练。

4结语

我们还在 计算 机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等专业开设与建筑相关和能力培养方面的课程。信息类专业开设与建筑相关的专业方向,是我院在教学方法和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所进行的一次探索和创新,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充分发挥了高校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設和科学研究等方面的优势,同时积极开展理论研究与新产品、新技术的研发,最终为社会培养出综合素质高,适应能力强的有用人才。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体现建筑内涵,是建筑类高校的优势和特色,是其它类型的高校无法比拟的,是电子信息与建筑两大学科相互渗透的具体实现。它所培养人才,将会占领它所独有人才市场。

参考 文献

[1]陈怡. 教育 本质和通识教育.全国高等学校电子信息科学与工程类专业教学协作委员年会 论文 集.2005.

篇6

关键词:建设工程 造价指标 造价控制 投资决策 招投标 工程结算 应用

中图分类号: TU7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4(a)-0000-00

建筑市场受到政治、产业等因素的影响出现了价格上的巨大波动,特别在当前通缩趋势明显、油价下滑、供求关系失衡、贷款利率高企等实际环境中,建筑行业的发展的不确定性迅速扩大和增加。建设工程造价控制工作可以有效提升建筑行业对市场变化的适应能力和应对能力,特别是建设工程造价指标的建立和编制可以更为及时而准确地反映出建筑市场、建设工程和建筑企业的实际变化情况和运行状态,使建设工程能够以更为准确、更为直观、更为科学地反应出来,应该在建设工程造价工作中强化造价指标的应用,从建设工程的全过程出发,以建设工程造价指标作为核心工具,为管理者、决策者和执行者提供更为准确有效的依据。

1建设工程造价指标的概述

在建筑领域建设工程造价指标是重要的数据,是一段时间内建设工程投入和支出在工程实际中的具体反映,是标志要素和变化的重要参考量,是动态反映建设工程造价工作的核心数据。建设工程造价指标主要内容有:价格指数、建安造价指标、项目工程指标等重要内容,是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和控制的重要参考。

2建设工程编制造价指标的要点

2.1编制建设工程造价指标的原则

编制建设工程造价指标应该遵循三个原则,第一个是适应性原则,既编制建设工程造价指标体系应该适应建设工程主管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的实际,同时也应该适应建设工程的实际。第二个原则是系统性原则,要以系统化的观点进行建设工程造价指标的编制工作,要有全局性、系统性的观点,根据建设工程所在区域和基本特点,有效针对价格涨落和市场变化,从建设工程造价的工作入手,使建设工程造价体系的编制实现系统化,提升建设工程造价指标体系的内控能力,做到建设工程造价指标的科学化和合理化。第三个原则是灵活性原则,要看到建设工程施工时间跨越大、动用要素多的特点,要在建设工程造价指标编制过程中对相关动态性因素予以重点考量,避免因市场变化、新技术应用、新材料使用而出现的建设工程造价剧烈波动,从整体上构建建设工程造价指标的动态体系,使建设工程造价指标变得更加灵活和稳定,构筑具有指导意义与参考意义的建设工程造价指标体系。

2.2建设工程造价指标的主要内容

建设工程造价指标的内容与建设工程的分类紧密相关,一般可以根据建设工程的不同划分为不同种类的建设工程造价指标,本研究将建设工程造价指标内容从各种类型综合起来,列为如下一些主要方面,一是,建设工程的单价指标;二是,建设工程的设备支出指标;三是,建设工程的安装造价指标;四是,建设工程项目造价指标等四项内容。进行建设工程造价指标的编制,进行建设工程造价指标的管理就应该结合上述内容有机会、有针对性地开展。

3建设工程造价指标在造价控制中的应用要点

建设工程造价指标在造价控制中的应用应该结合建设工程的顺序和关键,因此,本研究将建设工程造价指标在建设工程造价控制中应用要点列为如下一些主要方面:

3.1建设工程造价指标在决策时期的应用要点

决策时期是建设工程的前期重要阶段,直接对建设工程质量的高低、建设工程的造价控制有着重要的影响。在决策时期建设工程造价指标应用应该集中在项目规划、工程建议书编著、可行性研究三个重点方面,应该主要采用生产能力指数法和系数估算法等措施建立建设工程造价指标,提升造价指标的精确性和可靠性,为投资决策提供坚实可靠的依据,在为决策者提供像是而准确参考的基础上,体现建设工程造价指标的重要意义。

3.2建设工程造价指标在招投标时期的应用要点

招标时期是建设工程造价指标发挥作用的又一重要阶段建设工程造价指数的编制无疑为很多中小企业的报价核算提供了更加可靠而又符合自身特点的核算方法。当前我国的建筑行业基本以低价中标,而且大多采用固定的单价合同来确保价格的固定,这就要求企业在投标过程中需要对当地的各种相关的产业价格进行细致、准确地了解才不至于使得投标价格偏离实际价格太远。建筑工程造价指数正是方便企业完成这一工作的有效手段,从而为企业的投标核算提供重要、准确的数据依据。

3.3建设工程造价指标在工程结算时期的应用要点

结算时起是建设工程造价指标应该的关键时期,建设工程造价指数的引入可以使施工双方在合同签订时就将价格的浮动可能写入合同中,从而解决了原来由于合同内单一的固定价格而为最后结算造成的偏差问题。而最终核算时,双方根据具体的指数变化来进行合理的核算,从而使得无论是合同的签署还是最终核算的价格都更具科学性和合理性,保证了双方的利益。

4结语

建设工程造价指标是建设工程完成造价管理,加强建设工程全面控制的重要参照物和数字基础,为了提高建设工程造价的精确性和合理性,应该提高对建设工程造价指标的重视程度,从建设工程造价指标的概念入手,科学而合理地构建符合市场经济和建设领域实际的建设工程造价指标体系,在结合造价控制的决策、招投标、结算等不同阶段的特点,使建设工程造价指标的行业作用和重要功能得到保障,让整个建设工程造价工作变得更为通畅而准确,使建设工程的进行和整个建筑行业的发展走上规范化、精细化的道路。

参考文献

[1]沈维春,董士波.工程造价指数体系与计算模型研究[J].技术经济.2008(10)

[2]吴学伟,任宏,竹隰生.英国与香港的工程造价信息管理[J].建筑经济.2007(02)

[3]张素娥.浅析工程造价指标在项目招投标阶段的作用[J].山西建筑.2010(12)

篇7

关键词:通信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特点存在问题对策

一.引 言

随着通信行业的发展,通信市场形势发生了三大变化,即单项工程规模微型化、工程项目分散化、工程项目微利化。实施科学、高效、精细的通信建设工程项目管理势在必行。通信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与传统行业相比存在许多差异,相对缺乏现代管理理论和方法。而通信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是将信息技术、通信技术与项目管理理论相融合而诞生的一种通信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特殊形式。本文结合项目管理的定义和特点,分析了通信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特点与实施通信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必要性,并针对现阶段通信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中存在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措施。

二、项目管理的定义和特点

项目管理就是在项目活动中运用专门的知识、技能、工具和方法,使项目能够实现或超越项目干系的需要和期望。即对项目从投资决策开始到结束的全过程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和评价,以实现项目的目标。项目管理具有以下特点:①项目管理的对象是项目或被当作项目来管理的“运作”;②项目管理贯穿系统工程的思想;③项目管理组织的特殊性(临时性、柔性等);④项目管理是基于团队管理的个人负责制;⑤项目管理的方式是目标管理;⑥项目管理要创造利于项目顺利进行的环境;⑦项目管理工具、方法和手段的先进性和开放性。

三、通信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特点

通信工程项目主要包括土建工程和网络工程项目。土建工程:场地和路线的选择与购置、建筑框架、建筑设施、内外装修、配套设施、特殊装备、管道铺设等。网络工程项目大多是由于现有网络无法满足预期的用户需求,所进行的网络改建、新建、扩建、调整。通信项目除了具有项目的一般属性以外,还具有如下一些特点:①移动通信行业特点决定了工程项目建设的复杂性。工程项目实施复杂、参与人员较多、建设环节跨度大,因此需要靠多个施工队伍、设备厂家、管理机构等多方协调完成;② 高技术导向型。通信技术从最早的模拟移动网络,到GSM、CDMA,还有第2.5 代技术HSCSD、WAP等,再到已经商用的3G技术,都体现了移动通信网络技术更新快、网络设备建设、升级频繁的特点;③时效性。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应对技术实行动态控制,注重预先研究。

四.实施通信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必要性

通信运营商每年均投入大量资金进行网络的新建、扩建、升级等工程项目活动。这些活动具有项目的一次性、临时性、目的性等一般项目的特征,同时通信工程项目又具有技术导向性、项目干系人众多、专业分工细等特点,这要求通信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方法更加适合通信工程项目的特点,对通信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通信领域应用项目管理能够实现工程项目的有效管理,降低运营成本和风险,有效的利用现有资源,实现尽可能的最大效用。基于这一情况,通信建设工程项目管理逐步得到应用,已经成为运营商核心竞争能力的一部分。实施通信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实质是要将“通信项目过程”与“管理过程”紧密结合,通信工程项目的复杂性、创造性、风险性等特点决定了通行工程项目的管理与传统的企业管理模式不同,及时认清这些新特点,能够帮助通信企业能够在计划内按时完成项目目标,提高运营效率的最终目的。

五.目前我国通信建设工程项目管理存在的问题

通信行业由于计划体制的原因,一直以来都是技术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行业。在行业发展初期,各运营商在投资时更加注重速度和规模,而忽略了通信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方法的应用,这就造成了我国通信行业中项目管理水平普遍不高。同时随着近年来通信行业的不断发展,市场竞争日趋激烈,3G等新技术的应用给运营商的业务发展带来了巨大的不确定性。这些都给予通信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一个全新的研究领域,在目前已有的理论研究及实际应用中,通信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有着以下几方面不足:(1)我国通信项目的管理方式缺乏弹性,大小项目的管理方式一样,这种管理方式对于建设规模较大、建设周期较长的通信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方面能力不足;(2)通信企业在项目管理方面能力稍显不足,项目之间的时间进度关系的管理及控制方面能力比较弱;(3)缺乏项目绩效评估,项目绩效评估是保障通信建设工程项目管理实施的有效手段;(4)缺乏有效的工具方法。在项目决策的前评估过程中,主要是以经验判断为主,缺乏统一、完整、科学的分析方法,并且受到传统的预测方法和手段的限制。在项目执行过程中需要一些项目管理工具的支持,如甘特图、里程碑计划、工作分解结构、责任矩阵、网络计划技术等;(5)缺乏激励机制:需要有效激励项目参与人员发挥其能力,使项目按期推进,避免不必要的协调工作。

六、加强通信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对策

首先应从宏观上应用项目管理方法实施战略管理,将企业战略管理、项目管理、运行维护管理有机结合起来,从企业发展战略的决策开始,引入项目管理,从而有效地推进企业战略的实施。企业发展战略项目的决策直接关系企业未来的发展,这一决策必须建立在科学的、对企业生存与长远发展综合分析的基础上。项目管理中的“大管理过程、大知识领域”,其中涉及到的方法和技能,例如:组织设计、资源调配、风险管理、绩效考察等,正是对企业决策过程和决策执行的有力支持,是企业改革、创新不可缺少的管理方法。具体的项目实施过程中首先确定通信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范围。即将经营管理中的活动和任务进行分类,分清哪些活动和任务可以项目化;然后对那些可项目化的活动和任务,逐步改造经营程序,并根据管理的计划和目标,建立通信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模型,从而对实际工作进行合理分类和布局。在整个过程中要注重利用项目管理思想,加强人力资源的管理和优化人力资源配置。传统的定岗定责定编,虽然在过去的一段时期有一定的优势,但现在已不利于人才在企业内部的流动,降低了人才的利用率。而实施项目化的人力资源管理,员工以团队的方式进行组合、分派,不但可以调动员工的工作热情,激发他们的创造力,还可以将某些部门的冗员通过一定搭配,让他们在项目进行过程中不断学习、成长,进而培养出企业自己的人才,从而可以提高人才的利用率。

其次是倡导良好的沟通机制。项目沟通管理的目的是使项目组内部成员和项目干系人能及时、准确地得到他所需要的信息,并能正确地理解相关信息。良好的沟通机制是项目各干系人之间思想交流的重要保障。有效的项目沟通管理,使全体项目组成员的思想高度统一、步伐协调一致。因此,项目沟通是通信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通信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成功与否及执行好坏程度的一个关键问题。

最后还需建立通信项目后评价管理规范和体系,一方面可以保证项目后评价所需数据的及时采集、归档,以确保数据的完整准确性;另一方面可以保证项目后评价结果能够及时有效地反馈到相关职能部门,以便及时调整相关决策,积极有效地发挥项目后维护和评价的作用。

七.结语

综上所述,通信企业有效的项目管理不仅有利于促进组织的发展和企业绩效的提高,也有助于发掘和提高员工的潜能,特别有助于将员工的个人目标和企业战略目标相结合,实现企业目标与个人发展的平衡,从而实现通信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篇8

纵观西方大陆法系国家(或地区)之民法典,建设工程合同并非一类独立的合同类型,不动产的建筑施工合同、修缮合同与完成一般工作成果的合同一样,都在“承揽合同”中加以规定(法国民法典除外)[1],即承揽合同包括动产承揽和不动产承揽,没有将完成工作成果为建筑物(或称工地工作物、不动产)的承揽合同与其他承揽合同加以区分,在法律适用上具有同一性。因此,全面了解建设工程合同,应从承揽合同开始。

1.1承揽合同的立法发展

承揽合同是以完成一定工作为目的的合同,其中,承揽人提供的是劳动,定作人提供的是劳动报酬。在人类历史上,出现承揽合同的原因有二:一是合同双方当事人地位已经平等,任何一方都不能依凭暴力占有另外一个人的劳动;二是社会分工的形成和发展,使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专长。因为承揽合同是与人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合同形式,为人们生活所必须,所以,早在罗马法中即有关于承揽合同的规定。

1)罗马法上的承揽合同。在罗马法上,承揽合同被纳入租赁合同中,成为租赁合同的一种。罗马法上的租赁可分为物的租赁(相当于现在的租赁合同)、劳务租赁、工作物的租赁(承揽人将承揽工作出租给定作人,以便完成合同所订之工作成果)。罗马法关于承揽租赁的规定已比较详细。罗马法上即已区分劳务赁借贷和货物运输赁借贷[2].在罗马法中,承揽合同被视为是劳动力租赁合同,称为承揽租赁,它的标的是一项特定的工作,而且“被视为出租者的不是提供劳务的人,而是以其名义提供劳务的人。”[3]人们已经开始探讨它与买卖合同的区别。法律还规定了某些承揽人需亲自提供劳务等。

2)纯粹承揽合同的起源。在欧洲大陆,日耳曼法时代即有承揽关系的观念,但直到中世纪才真正形成承揽合同,承揽合同分为工作物出售和付酬定作两类,承揽人有义务完成契约所约定之工作成果,定作人有义务给付报酬[4].日耳曼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继受罗马法,但仍保留了日耳曼法的精神,并因习惯法根深缔固,各邦法将承揽从租赁观念中解脱开来,成为独立的债的一种。德国民法亦采上述体例立法[5].

3)《法国民法典》中的承揽合同。1894年的《法国民法典》继承了罗马法对承揽合同的规定,仍将承揽合同规定为劳动力租赁。该法典第1779条规定,劳动力租赁主要包括约定为他人提供劳务的劳动力租赁、水陆运送旅客和货物的劳动力租赁、依包工或承揽从事工程建筑的劳动力租赁。从这一规定可以看出,在《法国民法典》中,承揽合同的种类极其庞杂,几乎包括了所有提供劳务的合同,如雇佣合同、交通运输合同、建设工程合同等。在继受罗马法体例时,也将上述体例一并继受,仍以租赁合同对承揽关系加以规范。

4)德国、日本等国和地区民法典中的承揽合同。翻开德、日各国民法典,债编“承揽”中均没有对建筑物(不动产)的承揽作出专门规定,而是把它视为承揽合同的一种,仅做了个别条文的规定。如建筑承揽人保全抵押权(德国民法典第648条);建筑物瑕疵担保责任的特殊存续期间(日本民法典第638条、意大利民法典第1668条);建筑物定作物解除权的丧失(台湾地区民法典第494条)等,此外,再无特别规定。除法律有特别规定外,建筑物的承揽应适用承揽合同的一般规定。

5)前苏联及俄罗斯民法关于建设工程合同的立法发展。前苏联把建设工程合同称为基本建设包工合同,并在民法典中将《基本建设包工》列为独立一章,位于《承揽》之后。表明该法典已将基本建设包工合同作为一种独立的有名合同加以对待,虽然在理论上,学者亦承认基本建设包工合同是承揽契约的特别种类[6].在法律规定上,基本建设包工是以法律的特别计划为前提,合同的标的是列入计划的项目(基本建设),承包人必须是有建设能力的组织,合同的订立和履行应当根据苏联部长会议所制定的规程或依照它所规定的程序进行。法律还规定了基本建设的特别拨款程序以及监督管理。正是上述特征,使得苏联民法中基本建设包工合同与承揽合同截然分开。

按苏联民法理论,基本建设包工合同的主体是公有企业、组织,属典型的经济合同。在苏联,国民经济中的合同是为计划服务的,经济合同的使命不过是完成或超额完成国民经济计划这一事业,为巩固国民经济中的经济核算制与合同纪律而服务的[7].虽然在苏联,几乎所有的合同都可被认为是执行计划的工具,但从建设工程合同的特殊性看,仍没有哪一种合同类型在计划性和国家管制方面比其更为强烈。1995年颁布的《俄罗斯民法典》将建设包工合同并入承揽合同,并区分为日常生活的承揽、建筑承揽、完成设计和勘察工作的承揽等类型,它不再将建设承揽作为与承揽合同并列的一类合同,而是其作为一种特殊的承揽合同,实质上仍将建设工程合同与承揽合同区分[8].

1.2我国建设工程合同的立法发展

长期以来,民法学界对建设工程合同的称谓不一,其一为基本建设工程包工合同、其二为基本建设工程承包合同、基本建设工程合同、基本建设工程承揽合同。工程建设合同与建设工程承包合同两者并无较大区别[9].建设工程合同是承包人进行工程建设,发包人支付价款的合同。承包人是指在建设工程合同中负责工程的勘察、设计、施工的一方当事人;发包人是指在建设工程合同中委托承包人进行勘察、设计、施工等工作的建设单位。由于一项工程须经过勘察、设计、施工等若干过程才能最终完成,所以建设工程合同包括勘察合同、设计合同、施工合同。这几种合同分别是由建设人或承建工程的总承包人与勘察人、设计人、施工人订立的关于完成工程的勘察、设计、施工等任务的协议。我国原《经济合同法》第18条已将工程建设合同作为不同于承揽合同的一类新的合同,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也把它作为一类合同单独规定。

将建设工程合同从承揽合同中分离出来,并非我国民法之首创,和其他各法律制度一样,其思想渊源来源于前苏联民法。在我国建国初期,社会主义国家的性质及法律制度的缺乏使得移植前苏联的法律制度具有可能性和必要性。应该说,我国对苏联法律的移植是从制度到理论层面的全面移植。建设工程合同作为被移植的庞大的法律体系中的一个“枝叶”,当然也一并被移植,以至一直被传承继续。在理论上,建设工程合同的计划性至今仍被反复强调、争论,没有实质性的突破。

为明确建设单位和勘察、设计、施工等单位的职责,分工协作,共同完成国家建设任务,国家建设委员会于1955年颁布的《建筑安装工程包工暂行办法》规定了建设单位发包给国营、地方国营建筑安装企业的建筑、安装工程的发包、承包、施工和竣工工程等结算手续的办理办法。该暂行办法将包工合同分为全部建筑安装工程量签订的合同和年度工程签订的合同,规定发包人和承包人在进行建筑、安装工程前必须签订年度合同[10].

1979年4月20日国家建委发出《关于试行基本建设合同制的通知》,认为必须坚持按经济规律办事,采取经济方法,充分运用合同来管理基本建设。并于同日《建筑安装工程合同试行条例》、《勘察设计合同试行条例》[11].1983年8月8日,国务院颁布了《建设工程勘察设计合同条例》,规定建设工程勘察设计合同的双方必须具有法人地位,委托方是建设单位或有关单位,承包方是持有勘察设计证书的勘察设计单位,并规定了建设工程勘察设计合同必须具备的条款。同日,国务院还颁布了《建筑安装工程承包合同条例》,规定了承包合同应当具备的条款。

为了加强对建设工程招标投标的管理,缩短建设工期,降低工程造价,提高投资效益,1984年11月20日,国家计划委员会、城乡建设环境保护委员会颁布了《建设工程招标投标暂行规定》。规定列入国家、部门和地区计划的建设工程,除某些不适宜招标的特殊工程外,均按本规定进行招标。凡持有营业执照、资格证书的勘察设计单位、建筑安装企业、工程承包公司、城乡建设综合开发公司,不论国营的还是集体的,均可参加投标。建设工程的招标和投标,不受地区、部门限制。工程项目主管部门和当地政府,对于外地区、外部门的中标单位,要一视同仁,提供方便。1987年2月10日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印发了《关于加强建筑市场管理的暂行规定》。规定在城镇和工矿区承包工程的勘察设计单位,必须持勘察设计资格证书;建筑安装企业必须持有营业管理手册和营业执照,方准进行承包业务。未取得上述证件和合法凭证者,不论何种机关、团体或个人,一律不得擅自从事工程勘察、设计和施工承包业务。严禁勘察设计单位、建筑安装企业超越资质等级和规定的经营范围承包业务。禁发包单位向无资格证书或越级的承包单位发包工程;严禁向无证单位或个人出让图章及非法转包工程。

近几年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健全了建设工程合同制度,确立了承包主体必须是具有相应资质等级的勘察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制度、招标投标制度、建设工程合同应当采用书面形式制度、禁止违法分包和转包制度、竣工验收制度、承包人优先受偿权制度等,明确了合同各方当事人的法律地位和权利、义务、责任,对提高建设工程质量起到了极大地推动作用。

从上述建设工程合同历史发展的考察,我们可以看出,建设工程合同当事人在订约相对人的选择、内容的确立上较多地受到国家计划和行政法规的干预。这说明在建设工程合同中,公法上的规定对合同的当事人的意思自治形成相当的限制。存在着林林总总的规范建设工程的法律法规以及细如游丝的强制性条文和说明,可以说,不存在任何一种比建设工程合同更多地受到限制的合同。法律管制体现在规范建筑市场的深度和广度方面,从建筑市场上的交易行为开始(包括交易准许的方式、交易双方应具备的条件、平等竞争的要求等)、合同的缔结与履行、产品的质量(如不许偷工减料、以次充好等)、交易价格(如不得哄抬或片面压低标价)到交易行为的终止(如解决工程款的拖欠问题)等整个过程都存在这种管制[12].在德国,建筑法被称为“建筑警察法”,建筑主管机关被称为“建筑警察”[13],可见,其行政管制的密度非常高,我国也毫不逊色。法律对建设工程合同管制过多的结果,不仅使无效建设工程合同层出不穷,同时也会使人对建设工程领域的合同自由产生怀疑。

笔者认为,我国民法将建设工程合同从传统承揽合同中剥离开来,强化当事人的社会责任,限制其合同自由,乃是对正义的拓展,只不过此处并非专为合同中势弱一方利益的保护,而是在于保护合同之外社会公众的利益。正是由于现代社会对楼宇、桥梁、道路等设施的依赖,才使法律对上述设施的安全性做必要之控制,以防止工程质量低劣对整个社会公众的安全构成侵害。契约正义正是为了契约自由适应新的“社会结构”及其制约文化发展而对之加以修正,以使契约自由理论更为完善。值得注意的是,法律的过多管制又造成了大量的建设工程合同的无效,从而降低了社会效率,增加了社会成本,在法学理论和实践中造成一系列无法解决的难题,似有矫枉过正之嫌。

2、建设工程合同的特点

建设工程合同是以完成一定工作为目的的合同。一方当事人完成特定的工作(为建设行为),从这个意义上说,它完全符合承揽合同的特征,但是,由于建设工程合同不同于其他工作的完成,该类合同对社会公共安全的影响较大,受到国家诸多方面的调控,所以,建设工程合同除具有与一般承揽合同相同的特征如均为诺成合同、双务合同、有偿合同外,更具有与一般承揽合同不同的特点。

2.1承包人只能是法人,而且只能是经过批准的具有相应资质的法人

这是建设工程合同在主体上不同于承揽合同的特点。承揽合同的主体没有限制,可以是公民个人,也可以是法人,而建设工程合同的主体是有限制的。建设工程合同的标的是建设工程,具有投资大、周期长、质量要求高、技术力量全面、影响国计民生等特点,作为公民个人是不能够独立完成的,所以,公民个人不能作为承建人。只有经过批准的持有相应资质证书的勘察、设计、施工单位等企业法人才可以在其资质等级许可的范围内承揽工程,成为建设工程合同的主体。法律禁止企业无资质或超越本企业资质等级许可的范围承揽工程。农村工匠经过批准可以承揽农村三层以下的农民自住房屋的建设,但他不能承揽建设工程,不能成为建设工程合同的承包人。

2.2建设工程合同的标的是特定的,仅限于完成建设工程工作的行为

建设工程合同的标的只能是完成基本建设工程的行为而不能是其他事物,建设工程本身在属性上具有不可移动、长期存在的特点。这里所说的建设工程,是指土木工程、建筑工程、线路管道和设备安装工程及装修工程,包括房屋、港口、矿井、水库、电站、桥梁涵洞、水利工程、铁路、机场、道路工程等等,其工作要求比较高,而且价值较大。对于一些结构简单,价值较小的工程项目,如居民建造自住的住宅,企业建造的临时设施等,并不作为建设工程,不适用建设工程合同的有关规定。

2.3国家管理的特殊性

建设工程合同的订立和履行,受到国家的严格管理和监督。在我国,规范和调整建设工程合同的法律法规,除了《合同法》、《建筑法》等法律外,还存在着大量的行政法规、行政规章、地方性法规以及地方性规章。上述法规中以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为主,对工程建设的各个环节都进行严格管制,其间充斥着大量强制性规定和禁止性规定,违反其中任何一项都能导致建设工程合同效力的丧失。对建设工程合同实行国家管制的理由在于建设工程合同的标的物为不动产之工程,具有不可移动性,长期存在和发挥效用,事关国计民生[14].此外,在政府作为工程建设者的政府工程,往往要纳入国家计划或地方政府计划,工程的立项、发包、承包、建设及验收都绝非仅由合同法等私法能够完全解决的。建设工程合同从订立到履行,从资金的投放到最终的竣工验收,都受到国家严格的管理和监督。

2.4建设工程具有计划性和次序性

建设工程合同是否为计划合同,学界存在一定争论。在我国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前,建设工程合同的计划性是不容否认的,各类有关基本建设的法律法规内容都是关于基本建设应遵循国家计划这一原则的体现或是具体化。例如1952年政务院财政经济委员会颁发的《基本建设工作暂行办法》中,“计划的编制与批准”一节中明确规定基本建设计划是国民经济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符合于国家一定时期的政治、经济总任务和长期建设计划。同一时期的类似文件中均有相似的规定。任何一个建设工程合同,都必须按照非常严格的基本程序订立,而且要符合国家基本建设计划。而基本建设计划属于国家指令性计划,它对有关当事人具有很强的约束力[15].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展开,有学者对建设工程合同的计划性提出了怀疑,认为随着中外合资、合作企业、外资企业、群众自己集资的建设工程的增多,及我国基本建设程序改革措施的落实,目前的建设工程合同已有相当一部分不再是计划合同[16].现行成文法中有关建设工程合同的法律规定也有意或无意地回避使用“国家计划”一类的文字,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仅在第273条中规定“国家重大建设工程合同,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程序和国家批准的投资计划、可行性研究报告等文件订立”。这表明作为国家严格控制的、计划性的建设工程合同在范围上已大大缩小。但也有学者认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工程建设合同确实不像以前那样全部严格按照具体的建设计划订立,但基本建设项目投资主体多元化,并不能改变它的计划性,国家仍需要对基建项目实行计划控制,这是实现国民经济高速有效、稳定发展的重要措施。所以,工程建设合同仍受国家计划的约束,对于计划外的工程项目,当事人不得签订建设工程合同,否则,该建设工程合同无效[17].

由于建设工程合同的建设周期长,质量要求高、涉及的方面广,各阶段的工作之间有一定的严密顺序,因此,建设工程合同也就具有次序性强的特点。例如,未经立项,没有计划任务书,则不能进行签订勘察、设计合同的工作;没有完成勘察、设计工作,则不能进行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没有经过招标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则不能进行招标投标;没有经过投标,则不能签订施工合同等。

篇9

关键词:工程项目;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O231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建设工程项目质量管理就是指确立建设工程质量控制方针采取一系列的工作措施,确保建设工程项目质量满足项目工程合同、设计文件、设计规范等要求,进而实现建设工程项目的居住、办公和生产等功能的方法和手段。建设工程项目在当前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下涉及面较广,再加上建设工程项目位置固定、施工方法不单一、生产流动大、质量要求不统一、结构类型多样、整体性较强、建设周期长、受自然条件影响较大等特点,因而建设工程项目具有较大的难度,需要建设工程施工企业加以重视,充分认识到建设工程项目质量控制的原则和措施的重要性,并积极分析和探索质量控制措施,才能促进建设工程项目质量目标的实现,促进建设工程的快速发展。

一、建筑施工中质量管控的原则

对于建筑工作的施工质量进行监管,目的是保障合同实施、质量达到相关规定的标准,因此所采取的包括监控、检测等手段措施。在工程质量的管理与监管过程中,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1)质量第一原则。 在建筑工程项目建设的过程中,对于处理投资、进度和质量三者的关系,应该始终将质量放在第一的位置,充分体现质量的重要性,全面落实质量目标。建筑工程项目质量如何,直接关系到项目的适用性、安全性和经济性,与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息息相关,因此,应该将质量第一作为质量控制的首要原则。

(2)人员管控原则。强化人员管控的施工原则,可有效提升企业的责任感,增加施工人员的责任感,强化质量第一的施工观念,通过人员素质提升来减少工程中的失误,通过提升员工工作质量来保障整个工程的有序进行和优化质量,以保障工程的整体质量。

(3)预防预控原则。坚持预防预控是施工质量的保障,减少施工质量问题出现,防患于未然。

(4)质量达标原则。坚持质量标准,落实检查制度,以数据为准绳,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国家有关标准、设计图稿、合法合同等规定的要求施工,贯彻公正、科学、守法的职业道德标准。

二、建设工程质量控制措施

(一)项目决策阶段

在建设工程项目决策是在项目可行性研究和项目评估的基础上,通过相应的分析、比较对建设方案做出决策,使建设工程项目的建设与地区环境相适应,充分反映建设工程业主的意愿,做到投资、质量、进度三者协调统一。所以,建设工程项目决策阶段主要确定应达到的质量目标和质量水平。

(二)勘察设计阶段

建设工程地质勘察是指根据建设工程的要求,查明、分析、评价建设场地的地质、地理环境特征和岩土工程条件,编制建设工程勘察文件的活动,为建设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提供地质资料依据,建设工程设计是指根据建设工程的要求和地质勘测报告,对建设工程项目所需的技术、经济、资源、环境等进行综合分析和论证,对建设工程的外部形态、内部空间、细部构造、结构形式、设备安装等各个方面进行研究,构思,筹划,设计,形成设计说明书和图纸等相关文件,为建设工程施工提供直接的依据。建设工程项目的质量目标和水平,需要通过建设工程设计加以具体化。建设工程项目设计质量总的目标是在经济性好的前提下使建筑造型、使用功能及设计标准满足业主的要求,结构安全可靠。建设工程项目设计在技术上是否可行、工艺是否先进、经济是否合理、设备是否配套、结构是否安全可靠等,都将决定建设工程项目建成后的功能和使用价值,以及建设工程实体的质量。建设工程项目勘察设计质量的优劣,影响整个建设工程项目的使用功能、投资效益,关系着国家财产和人民生命安全。据人们对有关事故的调查分析,约有42%的建设工程质量事故源于设计。而在建设工程项目施工图设计中出现的问题任以建筑、结构的居多,建筑占23%,结构占37%。在建设工程中勘察设计质量既要满足业主所需的功能和使用价值,又要遵守城市规划、环保、消防等一系列的技术标准和规范。

(三)施工阶段

建设工程项目施工是指工程建设实施阶段的生产活动,按照建设工程项目设计图纸和相关文件的要求,通过一系列的建设工程项目施工过程在建筑场地将设计意图通过工程实体得到体现,最终形成建筑产品。建设工程项目施工活动直接关系到工程使用功能的保障,结构的安全可靠、建筑的艺术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建设工程施工是形成实体质量的决定性阶段。

(1)人员控制

人员是建筑工程项目质量控制的核心,更是建设工程质量控制的关键环节。控制好人员因素,主要是要控制好人员的素质,人员主要包括建设工程领导管理人员和施工技术人员,素质包括专业素质、职业素质等整体素质。一方面,建筑工程项目质量控制要加强领导层和施工人员的专业素质控制,确保领导层能够制定出高起点的质量策划,施工人员具有相关技术证书,实现持证上岗。另一方面,建筑工程项目质量控制要加强领导层和施工人员的职业素质控制,加强他们的责任意识和质量意识的教育和培训,在管理和施工过程中切实落实质量意识,将建设工程的质量与职工的共同利益结合起来,保证建设工程项目的质量及工程的顺利实施。

(2)设备材料的因素

设备材料作为影响整个建设工程项目质量的因素,对于建设工程项目质量控制具有重要的影响。控制好建设工程设备材料,要从以下儿个方面出发:

1.在购置材料设备的时候,要做好材料质量控制工作,在确保型号、规格正确的基础上,向质管相关人员申报,只有在通过审核之后才可以进行订货。

2.要确保设备材料进场的质量安全,按照订单一一检查设备材料的名称、型号、规格、数量、产品合格证等因素,并将与材料相关的数据、资料、图纸、测试结果等做好清点和存档,确保材料设备进场质量得到保证。按照有关规定需要复试的材料在监理的见证取样,送到具备资质的检测中心进行复试,复试合格后才能进行试用,如不合格要立即进行退场。

3.在设备材料使用的过程中,要按要求使用,并将暂时使用不到的材料设备做好保存管理,防止建设工程施工中出现经济上的损失,保证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及建筑工程的顺利实施。

(3)施工环境控制

建设工程项目具有工期长、露天、不可移动等特点,因而很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如风暴、湿度、地质、污染、酷暑等。因此,要结合建筑工程项目的具体特点和环境的具体情况,针对与影响环境的质量因素,做好防范和控制工作,例如,要尽量避开下雨、冰雹等天气进行露天场地施工。此外,要加强好建设工程项目团队文化建设,创设良好的人文环境和工作环境,这将有利于建设工程项目的施工效率,进而实现建设工程项目质量目标,保证建筑工程项目的顺利实施。

(四)竣工验收阶段

竣工验收指建设工程项目竣工后开发建设单位组织设计、施工、监理、勘察几大责任主体进行验收,并报请本地建筑质量监督站对几大主体的质量行为及验收程序进行监督检查.综合验收报请建设主管相关部门,对建设工程项目是否符合规划设计要求以及建筑施工和设备安装质量进行全面检验,取得建设工程项目竣工合格资料、数据和凭证。建设工程项目竣工验收阶段是保证最终建筑产品质量的阶段。

结束语

综上所述,建设工程项目质量管理创新是一项关乎建筑行业和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工作,如果不能够发展出一套适合我国国情并且能够和国际接轨的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模式,必将造成极大的社会资源浪费。不仅对人们的生活环境带来很大影响,也不利于提高建筑工程施工企业的竞争力和企业的长远发展。进行建筑工行曾项目管理创新还应当从理论上入手,并且结合建筑工程的实际情况让理论指导实际工作。这样的创新才是有针对性的、有效的,也符合建设工程项目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参考文献:

[1]李静,张菁芮.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与控制研究[J].建筑设计管理,2013,12:44-46.

篇10

关键词:林业监理;特点;工程监理

当前我国的林业重点工程均要求实行项目化管理,这对工程的质量、资金以及工程信息管理等都提出了严格的要求。而实行工程监理制对项目工程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三控制、二协调、一管理”,正是对林业工程进行科学化、正规化管理的重要保证。项目管理需要监理制,监理制与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投标制、合同制(简称“四制”)是工程项目管理的主要制度,也是国家在林业工程建设中大力推行的。林业监理是现代林业社会分工细化的产物和林业工程项目化管理的迫切要求。

林业建设的特殊性决定了林业及生态建设工程与一般的建设工程(工业、民用、建筑业)有很大的差异。因此,不能完全套用一般建设工程的监理模式,必须根据林业的特点来制订符合林业建设工程的监理模式。林业生态建设工程(主要指营造林工程)与一般建设工程的不同点如下。

1 受益人不同

林业生态工程建设项目具有三大效益,即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因此它的受益人包含非常广,生活在项目地区的人民,甚至项目以外地区的人民都能因此受益。而一般建设工程最大的受益人通常只是业主。

2 投资渠道不同

一般建设工程项目都是由项目法人自筹资金搞建设,即使是一些国家扶持的项目,国投资本也是要收回的。而林业及生态建设工程主要是由国家拨款无偿投资建设,由国家花钱买生态,建设单位没有还款压力,项目建设的好坏也很难与建设单位的利益挂钩。因此加强对林业生态建设工程的监理,搞好项目建设的进度、质量、投资控制更为重要,是国家确保资金有效投入的重要控制手段。

3 建设对象不同

林业建设工程是一个培育再生资源的生物工程,建设对象是具有生命力的“林木”,而一般建设工程的建设对象是无生命的“物”,因此绝不能把林业工程视为一般建设工程简单对待。

4 作业面积大

林业单项工程通常以县为单位,其施工作业面积在万亩以上, 而且往往比较分散、交通不便。因此林业及生态建设工程监理与一般建设工程的监理相比,投入的监理人员多,其他费用支出(如交通费、外业补助费)要大得多。

5 单位投入差异很大

一般建设工程项目,计算单位面积的投入通常以平方米为基础单位,每平方米投入至少几百元。而林业工程投入,通常以亩为计算单位,每亩投入几十到两三百元不等。一些高投入的林业工程,如城镇绿化、高速公路两旁绿化等,每亩投入最高也仅2000元左右。

6 施工队伍的差异

一般建设工程项目的施工队伍制度完善、管理规范。而林业工程的施工往往是搞群众运动,因此管理难度很大,如果管理工作跟不上,质量很难保证。

7 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划分不清

对林业工程而言,通常建设单位是林业主管部门,而施工单位也是林业主管部门,由县林业主管部门(林业局)给有关乡镇安排施工任务,乡镇政府(林业站)组织施工,进行技术指导。因建设和施工两单位同为一家,监管如同虚设,往往出现虚报造林完成面积、瞒报造林质量问题和事故的现象。

8 施工期的差异

一般建设工程的可施工期很长,一年可达9个月以上,到了冬季,无法施工了,可以停下来,明年再接着施工。而林业工程却不一样,造林季节很短,大面积的施工必须集中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否则成活率没有保证。因此前期的准备工作非常重要。例如一般建设工程材料不合格,总监理工程师可签发暂停令,施工单位可更换材料,经监理工程师验收合格后,总监理工程师再签发复工令,允许施工单位继续施工。而林业工期很短,如苗木质量达不到要求,总监理工程师如签发暂停令,重新采购更换合格苗,造林季节可能因此耽误,不能完成任务;如允许用不合格苗上山,质量达不到标准,成活率没有保证。因此林业工程监理特别强调事前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