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中层学习材料范文

时间:2023-04-04 15:14:5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学校中层学习材料,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学校中层学习材料

篇1

电子教材走进课堂的四个重要环节

电子教材的高阅读体验和教学体验可以作为纸质教材之外的一种教材选择。那么,电子教材应该如何走进课堂呢?从笔者参与指导的几所实验学校的使用过程和效果来看,可以归纳为四个重要的阶段。实施电子教材的学校需要成立课题组,落实负责项目的领导。一般来说,选择分管教学的中层校级领导较好,自中而上的方式有利于课题的顺利开展。中层领导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他熟悉学校的教学业务流程,可以尽快确定参与课题的教师、学科内容和学生;并且,他有许多机会直接将课题的实施进展程度向校长汇报。当然,如果有相关的专家团队参与指导,会事半功倍。除了落实参与的人员外,还需要规划好对参与人员的技术培训方案,建立技术使用规范,便于师生在以后的课堂中自如地使用iPad开展教学。在设计环节,采用基于iPad的电子教材上课,主要包含以下三个层面的设计工作。教学活动设计主要是针对实施电子教材课堂教学的科任教师而言,教师需要迁移以往的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经验,听取技术专家讲解AppStore上的一些与学科教学有关的应用程序功能和iBooks电子教材的功能,对教学过程、学习过程、技术整合课程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考虑,设计出有效的教学活动。在教学资源设计方面,需要考虑iBooks电子教材内容的来源、呈现和组织方式;iPad应用程序的使用方式;演示文稿Keynote等承载和表征信息资源的工具。只有紧扣教学目标,抓住媒体资源特性,才能有效进行富媒体化的教学资源设计。

iPad电子教材的课堂教学应用方式可以借鉴一对一数字化环境下的学习经验,充分发挥基于iPad的电子教材的优势,借助iPad聚合多种媒体技术,优化课堂教学结构,促进学与教方式的转变。实施环节主要包含搭建课堂环境和课堂实施过程。其中典型课堂应用情境包含在常规课堂(学时长度以40或45分钟为一节课)中实施教学和综合实践课(跨度较大的基于主题的研究性学习活动)中实施教学。搭建课堂环境需要考虑网络、屏幕、资源同步与分发等技术方面的问题,如设置AppleTV无线投影,外网与局域网的设置和转换,多屏展示的位置、同步分发资源、调试软硬件设备等。根据TPCK(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法知识)模型,对iPad操作不熟练的教师和新教师而言,其技术教学法知识储备还不够充沛,在开展正式课堂教学活动之前,需要进行iPad课堂教学环境的先导体验,以便尽快适应新型资源呈现和媒体呈现的方式。当然,参与课题的教师最好现场观摩同伴的教学过程,并交流经验。只有教师发挥主观能动性,落实新课程理念,变革学与教的方式,才能有效提升信息化教学环境下的课堂教学质量。在综合实践课中使用,教师需要思考iPad的便携性,整合iPad提供的多种应用程序(如相机功能、Wi-Fi功能、多种应用程序功能),开展主题学习活动,组织学生分组、合作分工,协同探究,完成创意表达等活动。反思阶段是非常重要的阶段,对于中小学教师而言,反思是进行下一轮行动研究的重要基础。反思主要包含任课教师的个人反思,参与课题的教师群体反思和整个团队的反思。在实施反思的过程中,课题负责人可根据研究需要提供教学评价反思的模板,使教师的反思既有深度又有广度。当然,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有一些环节是可以并行开展的,不同学校可根据自身的情况进行调整。

基于iPad的电子教材教学功能

基于iPad的电子教材并不是孤立地在课堂上使用,从教学功能来说,它是以iBooks电子教材带动iPad上的虚拟学教具共同发挥作用,完成课堂教学活动。具体而言,从学习者的视角来看,主要有以下两个重要的教学功能。作为支持课堂教学活动的主要学习资源学习资源是指能帮助个人有效学习和操作的任何东西,包括学习材料、学习环境与支持系统。学习材料指经过筛选符合一定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可用于教学,促进学习的一切信息及其组织,包括书本、教科书、教学器具、课件等。无可非议,教材仍然是开展课堂活动的主要学习资源。iBooks电子教材继承了纸质教材的这一重要教学功能,成为电子教材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主要学习资源,它借助iPad通过内外延伸,最大化发挥学习资源的优势。向内延伸:集成多种学习材料iBooks电子教材开发制作简单,可以非常便捷地整合课堂教学需要的多种学习资源,同时还可通过网络或者同步功能,实现资源之间的互通互用。这样,整合后的教材内容充分体现了电子教材的资源属性。向外延伸:整合AppStore商店中的应用程序和网络资源iPad可以从AppStore商店中下载许多面向教育领域的应用程序,为教学提供所需资源。这些丰富的应用程序辅助电子教材发挥作用。当然,利用iPad上的网页浏览器,还可以获取更多的网络资源。只要对这些资源合理设计,便可作为扩展iBooks电子教材的重要补充资源,实现虚拟课堂与现实课堂同步进行。作为支持课堂教学活动的重要认知工具关于计算机作为认知工具的观点,乔纳森(DavidH.Jonassen)早在1996年出版的《课堂中的计算机:支持批判性思维的认知工具》(ComputersinClassroom:MindtoolsforCriticalThinking)一书中就进行过详细的描述。

他认为信息技术的认知工具作用可以帮助学生对正在学习的学科内容进行建构性的、高级的、批判性的思考。iBooks电子教材作为支持课堂教学活动的重要认知工具,它对学习的支持作用主要是:传统的师生课堂反馈主要通过言语(口语汇报)和肢体语言(举手)来完成。在iPad课堂上,借助AppleTV无线投影功能,教师可将学生在iBooks电子教材上的书写结果展示在大屏幕上,对学生的学习结果实现即时反馈。当然,iBooks电子教材还可以与iPad上的多种应用程序(如应用程序“iTeach”可提供即时互动反馈功能)配合使用,借助应用程序的即时反馈功能呈现答题结果,这样便于教师在课堂上诊断学习结果。学生通过及时反馈的数据,也便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传统课堂教学中,如果教师想记录课堂教学活动的某些环节,需要技术人员通过专门的摄像机来完成,这样非常浪费人力、物力和财力。而在基于iPad电子教材的课堂上,教师可以利用iPad自带的摄像头捕捉课堂教学活动,通过摄像功能可以非常客观地记录课堂的精彩瞬间,记录学生在课堂中生成的知识。iPad自带的Wi-Fi功能,支持无线上网,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活动时可以考虑网络功能。尤其对教授高年级的教师而言,可根据教学的需要,实施在线与离线相结合的信息收集活动,让学生利用网络收集有用的数据信息,培养学生甄别信息和培养信息的鉴别能力。自从信息技术进入到课堂中,是否有协作和展示成果是衡量课堂教学效果的两个重要指标。在电子教材课堂上,教师通过组织丰富的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利用iPad开展合作探究活动,完成学习任务,分享展示学习成果,达成学习目标,促进学生由低阶认知目标向高阶认知目标发展。#p#分页标题#e#

两种典型的电子教材课堂应用方式

基于资源的学习是按照知识贯通设计原理,以认知学习、建构主义等多种学习理论为基础,融自主、协作、探究等多种学习方式于一体的学习范式。在基于iPad的电子教材课堂中,可以从以下两个层面来理解这种应用方式。传统教材呈现方式简单,多以知识的阐述和结论为主,辅以一定的插图和作业习题,少有对教学过程和教学活动的提示及引导,仅凭教材本身提供的学习材料很难展开有效的教学过程和组织有效的教学活动。在笔者跟踪的实验校中,基于iPad的电子教材主要以教师对教学目标的理解为依据,对纸质教材内容进行重构,更加贴近实际教学需求。教师将各种多媒体学习材料整合到iBooks电子教材中,学生根据学习任务要求,有选择性地阅读学习材料,达成学习目标。这种方式既发挥了教材作为重要的学习资源的功能,同时还考虑了学习者的多样性,并提供了有选择性的服务。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来说,电子教材中提供的学习材料还不能充分满足课堂教学任务的需要,为了培养信息时代环境下学生利用技术进行有效学习的能力,教师在备课过程中会考虑选取一些潜在的学习资源,这些资源包含因特网上的学习资源或者AppStore中的应用程序。一般来说,学生在这种课堂上学习,通常需要经历“确定学习任务—提供学习来源-撰写研究结果—汇报研究结果—评价学习过程”等过程。学生通过收集信息和筛选信息,将信息处理与使用和学习发生的基本要素——电子教材建立了联系,通过与多种资源的交互深入学习某一主题;有利于提升学生课堂学习的认知参与深度和广度。基于问题的学习(Problem-BasedLearning,以下简称PBL)是让学生围绕着解决一些结构不良的、真实的问题而进行一种有针对性的、实践性的学习,即以问题作为开始、以解决问题为主线。

在基于iPad的电子教材课堂中,基于问题的学习可以从如下两方面理解。在基于问题的学习中,问题情境是课堂组织的核心。所谓问题情境,就是指把学生置于研究新的未知的气氛中,使学生在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动态过程中主动参与学习,这种学习活动不仅是让学生将已有的知识灵活运用于实际,而且还营造了一种学习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机。iBooks电子教材通过改变以往纸质教材的内容呈现方式来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主要包含两种方法。一种方法是将教材内容由“直接呈现”转向“间接呈现”,教师通过提供辅助学习材料,设置问题情境,在疑难处作必要提示和引导,让学生通过调查、观察、讨论、想象等途径获取教学内容或知识。另外一种方式是将教材内容由“肯定呈现”转向“疑问呈现”。教学中的知识是应该允许被质疑的,教师通过设疑的方式,凸显问题情境,通过这种以点带面,逐渐扩展和深入的方式,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思考不同层次的问题,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学习的乐趣。在基于iPad的电子教材课堂教学过程中,学习者人手一个iPad终端,借助iPad开展自主探究与合作探究活动。这两种学习活动通常包含“根据问题情境开始解决一个实践问题,查找资料获取知识,利用不同演示工具汇报结果,反思问题解决过程,提炼所学到的知识”等几个典型环节。学习者可把iPad上的多种应用程序作为虚拟学教具,用以开展基于问题的学习,解决教学问题。这种基于问题的学习,对学习方式将产生很大的影响。从知识获取的途径来看,学习者获取的知识依赖于他自己所建构的知识意义和价值,而不是直接从教师和课本中获取知识。从学习者主体性来看,学习者获得知识主要靠自己,这自然而然地会使他们感到学习知识是自己的事,要对自己的学习负责,因此,在基于问题的学习中,学习者通过发挥自主性、主动性,主动建构知识,不断反思以及批判性地思考知识,成为学习的主人。值得注意的是,以上两种典型应用方式之间的界限是模糊的,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往往需要综合应用多种教学策略,促进课堂由预设走向生成,由授受走向建构。

篇2

【关键词】特岗教师;教学技能;提高;探讨

随着时间的推移,一批又一批老教师逐渐从教学岗位上退了下来,越来越多的年轻教师补充了进来,各学校有义务和责任帮助年轻教师尽快成长,学校教务处和各年级组要从业务学习、听课、备课等各个环节帮助指导年轻教师,使他们熟悉学校的教学常规,在实践中摸索,最终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刚刚走向工作岗位的特岗教师,教学水平整体不高,很多特岗教师在教育教学理念、方法和行为及教学实效上均有一定差距,家长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呼声越来越高,为了提高年轻教师的业务水平,调动特岗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使他们尽快成长,积极参与到教研活动中去,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开展工作。

1 在锻炼中成长

常言道,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理论只有经过实践的检验才是正确的理论,要想达到成功的彼岸就必须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年轻教师刚进校门就要走上讲台,把他们所学到的知识传授给学生,新教师在刚开始上课阶段还没有对上课形成概念,所以大多是模仿,模仿老教师的教学环节,以及在课堂上处理疑难问题和突发事件的经验,在这个阶段首先要做的就是让年轻教师学习教学理论,有的英语老师上课时心里特别紧张,一张口往往出错,很简单的课堂交际用语不会说了,语无伦次,如在早晨上课,有的年轻教师走进教室,看到几十个学生,心里一紧张,就会说出“good morning afternoon”等这种句子,有时候让学生在黑板上写完单词后,他应该说“go back to your seat,please”,但由于紧张便随口说出“sit down please”等等,这种心里压力只有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方可解决。学校可为每一位教师都定制新课程标准和《宁夏教育》,《海原县中小学教学常规》等学习材料,首先要抓的是新课程标准的学习,让年轻教师更新观念,积极探讨和参与新课程改革;其次是宁夏教育等内容的学习,让他们从中了解和掌握一些先进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目的是规范教师的行为。年轻特岗教师除了要学习书本上的理论知识之外,还要向学校的老教师虚心学习,聆听老教师的指导,老教师通过多年的教学活动的体验及经验的积累,已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老教师要不断校正年轻教师在教学中的不当做法,争取让他们的教学水平更上一个台阶。

2 强化教学常规培训

开学初每周组织开展一次教研常规活动,把全校的新教师组织起来集中培训,培养年轻特岗教师尽快熟悉业务,新教师与老教师相结合,确定教研活动主题,如何指导年轻英语教师上好课、备好教案和批改作业,通过以上各个层面各个环节的落实,从而使他们尽快胜任学校教育工作。

2.1 定期上汇报课

这里所说的听课是指每学期学校都有公开课和汇报课,首先是学校的学科带头人讲的公开课,学校的骨干教师教学经验丰富,驾驭课堂教学能力强,教法新颖,能熟练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公开课的开展有助于有经验的老教师充分施展自己的才华,把自己教学风格展示在大家面前,年轻特岗教师可以借鉴学习。然后就是新调入英语教师的汇报课,听课对象以特岗教师与新教师及及中青年教师为主,以年级组为单位,各学科同时进行听课,听课时老教师应注意观察年轻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目标的落实及教学的实效,以便在课后对教师多指导多帮助。

2.2 虚心向老教师学习

在每次听完年轻教师汇报课后,各学科教研组长安排时间进行评课,参加评课的人员有学校各级领导、教务主任、教科室主任等各位中层干部,评课活动由教研组长主持,学科老师与年轻教师面对面进行交流,首先让做课教师阐释自己的课堂教学设计思路,反思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亮点和不足,接着由其他听课教师发言,畅谈他们在听课后的收获和改进建议,最后由教研组长结合对本节课的观察进行评价,充分肯定教师的优点,重点指出影响或制约课堂教学有效的关键点,并提出具体的改进措施和意见,指导与培训相结合,真诚地帮助教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和质量。

2.3 认真履行好常规教学

篇3

关键词:云计算;数字化教学资源

本文系河北省社科联2013年度指令性课题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编号:201303023)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3年5月13日

一、云计算和数字化教学资源界定

云计算没有统一的定义,它是并行运算(Parallel Computing)、分布式运算(Distributed Computing)和网格计算(Grid Computing)的发展,是虚拟化(Virtualization)、效用计算(Utility Computing)、将基础设施作为服务Iaas(Infrastructure as a Service)、将平台作为服务 Paas(Platform as a Service)和将软件作为服务SaaS(Software as a Service)等概念混合演进并跃升的结果。

从广义上来讲,数字化教学资源是指支持教和学活动的学习材料(Content)、学习工具(Tools)和交流工具(Communications)三类资源。本文所指的数字化教学资源是狭义上的概念,指学习材料,即经过数字化处理或者经过再加工和制作的、可以在计算机网络上运行的、能够展现相关知识节点内容的各种数字化素材、课件、数字化的教学材料等。

二、数字化教学资源共享的必要性

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共享,是实现教育公平的一种途径,是教学改革和教育创新的必经之路。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建设与共享是学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内容。近年来,教育部积极推进高等教育信息化,2003年10月成立了中国开放式教育资源共享协会CORE,一个以部分国内大学及全国省级广播电视大学为成员的联合体。CORE通过吸收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为代表的国外优秀大学的开放式教育课件、先进技术、教学手段等资源,将其运用于中国教育实际,达到提高中国高等教育质量的目的。同时,将中国高校的优质课件与文化精品推向世界,为中国的教育事业服务。这种数字化教学资源共享,不仅有利于缓解教学资源的供需矛盾,减轻我国高等教育资源分配失衡问题,更有利于教育公平化和教学资源效益最大化的实现。数字化教学资源共享,提高了资源利用率,避免了低水平的重复建设,促进了资源的合理配置,优化了教学资源结构。丰富多样的数字化教学资源,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三、数字化教学资源共享现状

(一)欠缺统一的数字化教学资源交流平台。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共享必须经过互联网,现有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共享技术发展不平衡,欠缺统一的教学资源建设标准和教学资源交流平台。目前,多数高校都是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自行建立教学资源数据库,和其他高校之间很少进行建立教学资源库的合作。这就造成了高校之间的教学数据库之间的接口标准不统一,相互之间很难实现数据的交流与系统的相互操作。同时,在数字化教学资源网络接入方面,有的学校的教学资源只能通过教育网访问,有的则可以用教育网和其他网络访问。有的学校虽然设置了数字化教学资源库,但是访问时却无法连通,并且获取这些资源的访问途径相对比较困难,虽然已经设置了教学资源库,但却存在着网站访问途径不够明确的情况。有的能正常打开页面进行访问,有的则出现“该页无法显示”的情况。因此,数字化教学资源在数据库的建设、管理、共享和技术操作等层面还有待于进一步的完善。各高校数字化教学资源独立、重复,欠缺统一的建设标准和交流平台,不能提供教学资源共享的条件,是数字化教学资源共享的主要问题。

(二)欠缺保障数字化教学资源良性发展的鼓励机制。目前,国内高校的数字化资源建设缺乏持续性,一个项目建设后就失去了资金支持,无法进行实施更新和进一步的深化。反观国外,对优秀数字化教学资源采用连续基金项目的支持,通过完善的用户评价系统决定是否给予进一步的资助,这样就保证了优秀资源产生的连续性以及技术的不断进步。我国各高校的数字化教学资源缺乏用户的评价和鼓励机制,这就容易造成各个高校的建设团队在争取项目的时候,动力大,干劲足,在完成项目的时候,缺乏高质量结题的动力。并且因为评价体系的欠缺,低水平的重复性建设非常多,造成了科研资金和教师精力的浪费。

(三)欠缺数字化教学资源共享机制。数字化教学资源中,除了国家级精品课程外,可以免费使用的教学资源非常少,大多数教学资源都需要付费使用。这就存在一个问题,多数的优秀数字化教学资源库都是由重点大学开发建设的,这些机构资金充足,在学术上具有独立的见解和权威的论述,且本身具有独立的开发能力,因此对其他院校的数字资源使用较少。他们大多使用自己研制的教学资源库,即使购买其他院校的教学资源库也大多束之高阁。而其他需要这些数字化教学资源的院校或机构因为经费或其他问题无法使用,这就使得投入了大量科研资金和教师精力的教学资源库得不到充分的使用。这种共享机制的欠缺,不能完全免费地开放数字化教学资源。良好的共享机制是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和持续发展的保障,应该在版权保护、推广应用和利益均衡中找到平衡点,推进数字化教学资源共享的实现。

四、云计算下数字化教学资源共享发展建议

云计算是一个三层结构的多项服务集合,包括底层结构的基础设施服务,中层应用平台服务和顶层软件程序服务。根据云计算的技术和思想建设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共享机制,可以针对上述问题从三个方面进行设计:

(一)建立规范和技术标准,建立标准化、开放性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各高校学科种类众多,教学资源不统一,应该建立教学资源共享平台,将所有的教学资源、软件等都直接存放在云存储系统中,在多媒体教室或者实验室安装云端软件,通过网络连接云服务器系统。这样,各个实验室和教室都连在了云服务器上,可以随时从云服务器系统中运用所需要的教学资源,也可以实时对资源进行更新,提高了教学资源利用率,也有利于教学资源的更新完善。

(二)建立完善的保障和鼓励机制。由权威的机构负责组织协调,设立专门的数字化教学资源管理委员会,规范教学资源建立标准,坚持优质、共建和共享的原则,实行有效的资源评估机制,建立优质数字化教学资源的遴选机制。倡导积极合作、优势互补,鼓励良性竞争,避免低水平的重复建设。以期建立一些长期、稳定、高水平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对于优质教学资源,积极向社会公布并推荐给广大学习者使用,对优质教学资源给予奖励支持,以便进行更深程度开发。

(三)让更多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免费共享。教学资源主要是为学习者服务的,加大教学资源的免费共享,号召国家加大对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建立进行投资立项,鼓励社会各项基金、企事业单位对教学资源进行建设,增加免费教学资源的开发和研制。

主要参考文献:

[1]刘鹏.云计算[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1.

[2]韩锡斌,杨娟,程建钢.如何构建高校数字化教学资源中心[J].中国教育网络,2008.10.

[3]中国开放教育资源协会[EB/OL].

'mtro.aspx,2009.8.31.

篇4

大家好!

我校在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坚持“让每个人都能愉快地得到发展”的办学理念,进一步加强教育教学管理,深化教学改革,全校教职员工精诚团结,不懈努力,“用勤奋经营自己”,办学质量稳步提高。下面按上级要求就我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一些做法向大家做一简要汇报。

一、创新学校管理,提高管理效益

我们立足学校实际,一改过去学校处室直接管理模式为年级模块化、扁平化的实体管理,实行学校统一领导下的年级主任负责制。由三位中层正职分别兼任三个年级的级主任,负责整个年级的教师选聘、日常考勤、常规考核、课务安排、教学研究、学生管理等工作。学科组长负责指导本年级的学科教学、集体备课等工作。学校各处室的职能变为指导、监督、协调、控制和评估。管理中心的下移,减少了管理环节,更好地适应了各个年级的差异性和特殊性,激活了年级的活力和创造性。

另外,我校还注重打造团队精神,变“个人创优”为“集体创优”。改革教师工作评价机制,推行“捆绑式”考核奖惩制度。具体做法是:推行两个责任制,即以班主任为核心的整体教育教学目标责任制和以学科备课组长为核心的学科教学目标责任制。班级责任体实行导师制,每月召开一次学情分析会,分类会诊,因材施教,让任课教师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来,由原先的一人独管变为现在的多人齐管;有效分解班级协作组整体目标,使每位任课教师都有自己特定的承包学生群体,增强了责任体成员的责任感,密切了成员之间的关系,进一步优化了班风、学风、教风。

二、创新教学管理,向课堂要质量

(一)从严治教,精耕细作,优化教学常规管理。我们推行教学常规的精细化管理。在管理过程中,注重抓薄弱、抓具体、抓细微,做到细致入微的研究,精益求精地雕琢,实实在在地改进,力求教学过程整体优化;注重抓反复,反复抓,对一些解决之后容易复发的问题,增强工作的韧劲,揪住不放,狠抓不松,直到问题得到彻底解决,取得成效。比如,我们针对老师们课堂教学中的低效劳动,专门制定了“有效教学”的课堂教学规范、评价标准和管理制度,坚定不移地进行教与学方式的变革和创新,坚决刹住“以讲代学、一讲到底”的风气,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形成了以学生发展为目标,以学生主动学习为特征的课堂教学模式,课堂效益明显提高。

(二)把握年级特点,明确教学目标思路,努力实现课堂“有效教学”最大化。我们确定“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学、做、教互动“为课堂教学原则,把课堂“有效教学”最大化,作为课堂教学管理的目标。高一年级,依据起始年级的特点,“小台阶、稳步走”教学原则,做好初高中知识衔接自然、平稳过度;研究学情,调整教法,使教学适应新生;重基础、降难度,提高学生求知信心。高二年级,依据该年级教学任务重、进度快的特点,以精练、精讲为突破口,实现课堂教学效率和学生练习效率最大化。高三年级,以知识单元为单位,整体设计单元复习方案,单元复习教学采用“五环节”、“四课型”、“一检测”模式。这样做的好处是充分发挥教师在课堂上的导学、助学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充分参与课堂教学,追求复习课教学最大效率。

下面就我校高三复习课的教学模式进行一下重点介绍。

我校单元复习教学由“自主复习―讨论解疑―针对练习―拓展(综合)练习―习题讲评”五个基本环节构成。

第一个环节是自主复习。要求学生在做到“三清楚”的基础上,各学科做到“一要、一导、一保”,以确保学生学习效率。学生“三清楚”是:一是已熟练掌握的知识点要清楚;二是掌握不准确的知识点要清楚;三是未掌握的知识点要清楚。一要:要为学生设计一个具体的各单元知识点掌握情况统计表,使其做到心中有数,提高复习效率;一导:对学生自主学习给于恰当的指导是提高学习质量的关键。方法是用“学案”导学、问题情境导学等。一保:自主复习必须给学生充足时间作保证,时间应在课上,学科正课或自习课均可。

第二个环节是讨论解疑。在学生自主复习的基础上,就学生发现的自己又不能解决的共性、重点问题在课堂上,通过生生互动讨论、师生互动讨论,教师精讲等方式为学生解疑。

第三个环节是针对性练习。要求练习要针对学生、针对高考。根据学生易错、易混的知识点和高考的考纲要求去精选练习题,在课堂上进行针对性训练,通过练习发现问题。

第四个环节是拓展(综合)练习。主要目的是训练学生的知识综合运用能力。定时训练与不定时训练相结合,选题质量是关键。

第五个环节是习题讲评。采用的方法主要是“展示典型错题---学生讨论评价---教师点评总结---学生反思整理。”在此基础上,强化规范书写、细心计算等。关注点是让学生反思、总结规律,形成经验和能力。

我校单元复习课的基本课型设计为“四课型”,即自主复习课、讨论解疑课、习题课、讲评课。“一检测”即单元检测(单元过关考试)。

三、创新过程管理,关注学生发展

(一)面向全体学生。我们立足生源实际,坚持“让每个人都能愉快地得到发展”的办学理念,了“从最后一名学生抓起,从最薄弱的学科抓起,不放弃一名学生,争取使每名学生都能上本科大学”的教学质量管理理念,“把后进生当作资源去开发”,从树立信心着眼,从课堂教学着手,从分层施教着力,狠抓薄弱学科,注意做到“六个一点”:即“起点要低一点,底面要宽一点,台阶要密一点,节奏要慢一点,反复要多一点,要求要严一点”,保证课堂人人“吃得下”、“吃得饱”、“能消化”,在此基础上通过以考代练,分层辅导等形式确保全体学生都能进步。

(二)搞好各年级质量监控。高一高二年级抓好每一次月考,考前抓命题,考中抓考风,考后抓讲评和补救,始终将中下层面学生作为关注的重点,做到讲、练、考一体化。高三主要是在一模与二模之间进行5次强化训练。首先是组题。五次强化训练的试题均由学科组长牵头,力争在五次考试中覆盖所有高考考点,抓好重点,同时做好巩固训练。其次是考后分析。考后分析主要开好四个会:年级分析会、班会、对子班会、学科教研会。第三是试卷讲评。我们不断摸索,探讨试卷讲评的有效方法,形成一定的讲评模式。讲评时通过扫描展示学生答案,讲清得分点,明确存在的问题,告诉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使学生的知识能力、答题技巧在一次次考试中得以提升。第四是考前热身与考前指导。二模之后至高考,有三次热身练习,督促各个学科进行知识的查漏补缺和薄弱知识点、重点知识的强化掌握、运用;关注学生心理状态的变化并适时调整。这三次考试只有一次老师讲评,其他印发答案,学生自己解决。最后一次热身,组织一次各学科指导,由教研组长通过广播在重点题型、答题技巧、书写顺序等方面进行考前培训。

(三)强化全程备考。针对以前学校管理的重心过于偏重毕业年级,关注基础年级不够,往往导致高三教育教学“事倍功半”,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应试能力得不到有序有效的提高的弊端,我们“变一年备考为三年备考”。高一重点搞好养成教育,新生一进班就想着高考,就要有适度的高考压力;老师从高一开始就要关注高考,研究高考,立足高考抓教学,瞄准高考抓质量,夯实基础提能力。高二随课程难度增大,学习任务的加重,学生易产生两极分化,年级工作的重点转向对学生的防差补差工作,谨防学生掉队。同时,还突出一个“活”字,课堂教学适当联系高考,把近几年高考题和命题思路渗透到教学中去,增强迎考复习的针对性,使学生了解高考,适应高考,解除对高考的神秘感和恐惧感。高三是高中的冲刺阶段,我们一方面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狠抓班风、学风、纪律及生活管理等各项工作,重点做好尖子生培养以及推拉生工作;另一方面加强对高三学生的心理疏导,全面启动学生心理咨询系统,要求班主任必须下足功夫,耐心细致地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并适时加以调整,通过各种形式帮助学生减压,善待学生,关心学生,为每一个学生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四、创新教科研管理,促进教师专业水平提升

(一)扎实开展校本培训。我们以“面向全体教师,按需施教,着眼提高、注重实效”为原则,在学校领导先学一步的基础上,结合学校实际和外地先进经验,自己编写学习材料,组织全校教师开展学习。比如,开展了以更新教学观念为目的的新理念学习培训、以提高业务能力为目的的专题培训、以“爱与责任是师德之魂”为主题的师德培训、以“学习、借鉴、提高”为主题的学习培训、以促进校本教研为目的的专题培训、以提高教学能力为目的的岗位培训。此外,我们还邀请省市教科所专家到我校讲学;鼓励奖励教师积极参加研究生课程班进修学习;支持教师外出参加由教育部门组织的各级各类业务提高培训学习等。

(二)有效开展校本教研。一是搞好教学研究与常规教学的结合。我校坚持每周“三个一”活动,即每周每学科进行一次集体听评课活动,每周进行一次集体备课活动,每周进行一次学科教研活动。二是搞好小课题研究。我们以提高教学质量、解决教学改革实践层面上的具体问题为目标,以研究过程与教学过程相结合为主要形式,以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持续反思为基本手段进行教学研究。围绕“以问题促教研,以教研促教改,以教改促教学”的思路,坚持从“教学中来,到教学中去”的原则,“学校的一切都可以成为研究对象”的校本教科研理念,让教学充满研究,让研究解决问题。。

(三)加强高考命题研究。一是学校要求各学科组织老师潜心学习高考大纲,努力做到三个明确:明确大纲在题型结构、题型功能和能力层级要求上的特点;明确考察内容的重点和关键点;明确考试样题体现的特点。二是从历年来的高考试题中找共性,找差别,找变化,找趋势,通过“四找”研究和把握高考命题的角度和考查的知识点、能力点。三是通过多种途径广泛搜集高考信息,认真加以研究和筛选,从而增强教学指导的针对性、科学性和有效性。

篇5

关键词:宁波;高校;物流;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国务院通过并正式了《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明确宁波为全国性物流节点城市,并建设以上海、南京、宁波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物流区域。根据国务院《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要求,宁波市将加快物流业发展,建设交通集疏运网络,促进多式联运;建设第四方物流平台,推进企业信息化,提高服务水平;加快物流平台和基地建设,增强服务能力;发展口岸贸易和物流外包,培育物流市场;加强开放、合作,促进物流企业做大做强。

物流业的发展离不开集商贸、金融、运输、系统工程、信息技术与手段等多种知识和技能于一体,且具备对企业内外资源进行整合、对经营全过程进行管理能力和丰富经验的高级人才;具备国际贸易、国际运输和国际采购等国际物流领域的知识从事第三方物流操作的专门人才[1]。然而,国内只有很少部分本科高校开设了物流专业,每年培养的专门物流人才数量极为有限[2-3]。据专家研究显示,即使在人力资源相对丰富的上海目前拥有物流人才8万人,占第三产业人数的10.3%,而2010年上海物流人才需求量就达到了21万人。

2011年3月国务院近日正式批复《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并认为建设好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关系到我国实施海洋发展战略和完善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的全局。这无疑给宁波这个以港口、物流为支柱产业的沿海开放城市物流业的发展提供重大的发展机遇。在全国物流人才严重缺乏的背景下[4],宁波如何冲破物流人才“瓶颈”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1 推进宁波物流人才培养的意义

港口是宁波最具优势的资源,是宁波城市发展的生命线,是宁波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物流是适应现代港口功能发展的必然选择,是港口城市以港兴城的重要内容。加快发展港口物流业,对于推进宁波工业化、城市化、信息化和促进产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意义。发展港口物流业是推动港口城市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动力,是把宁波建设成为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完善城市功能的重要环节,对改善和提升经济结构具有重要作用。

浙江省交通运输厅的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11月,宁波全市物流业增加值近500亿元,物流总额占全市GDP和服务业比重分别超过10%和25%。根据《宁波城市发展总体规划》和《宁波市十一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的目标要求,2020年的宁波经济发展将达到发达国家水平,宁波将成为东北亚航运中心深水枢纽港、华东地区重要的先进制造业中心、现代物流中心和交通枢纽;宁波市在“十二五”期间将重点建设5大临港支柱产业、10大重点优势制造业行业、10大现代服务业行业。现代物流产业已成为宁波市重点扶持的10大服务产业之一。

因此,宁波市政府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与宁波社会发展相适应、与产业发展相衔接、具有区域特色的服务型职业教育”,加快人才培养,特别是加快培养熟悉物流服务对象、物流服务组织、交通运输组织管理相关业务的物流一线技能人才培养,以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2 宁波物流人才的现状

物流行业作为整合运输业、仓储业、货代业和信息业等的复合型服务产业,涉及领域广,吸纳就业人数多,促进生产、拉动消费作用大,在促进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增强国民经济竞争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5-6]。要促进宁波港口发展,港口物流人才培养是关键。调查发现宁波物流人才缺失存在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

(1)物流人才严重匮乏,将严重影响宁波物流行业发展。2010年,宁波港货物总吞吐量已超过3亿吨,集装箱运输达

1 000万TEU,将成为世界第三大港和中国集装箱第三运输港。按照国际上通行的计算标准,每增加1万个标准箱,可提供500个就业岗位[7]。宁波在未来5年内,需要相关岗位人员达25万,与之相应的港口物流人才,如交通运输、仓储等行业,大专学历以上需求量至少在2万。通过对港口及相关行业调查研究显示,宁波最紧缺的物流人才是:集商贸、金融、运输、系统工程、信息技术与手段等多种知识和技能于一体的应用型人才,具备对企业内外资源进行整合、对经营全过程进行管理的能力和丰富经验的管理人才;以及懂得国际贸易、国际运输和国际采购等国际物流领域的从事第三方物流操作的专门人才。

浙江省高校中开设物流专业的非常少,面对浙江海洋经济发展以及宁波“国际强港建设”对物流工程人才提出的更高知识和技能要求,本科及以下层次的人才规格已经远远不能满足。浙江的工程硕士(物流工程领域)人才培养规模较小,每年培养总量不足百人。当前只有浙江大学等少数几所在杭州高校开展工程硕士(物流工程领域)人才培养,浙江万里学院(宁波)经过多年的努力在2011年才刚刚取得物流工程硕士培养资格,而在舟山、台州、温州等沿海港口城市的高校还没有物流专业硕士培养资质。

(2)物流从业人员素质普遍偏低。据调查显示,宁波在主营物流企业从业人员中,直接经营物流的大专以上学历的人才占17%,但是物流专业毕业的人才还不足1%。宁波物流的快速发展与物流专业人才的严重短缺形成了明显反差,严重地限制了宁波城市现代化物流发展的步伐。物流企业整体大专学历以上员工比例不足20%,专业的物流人才比例不足3%。从事物流工作的员工多数是从企业其他岗位转过来的,在自身企业工作能够满足企业需要,但是在供应链管理,大物流的思维方面显得不足,对物流的发展不利。

(3)政府不断加大物流人才培养投入力度。2006年起宁波市政府将港口物流人才列为宁波10大紧缺人才之一,要求整合全市高校、企业等教育与实践资源,通过建立“宁波市港口物流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基地”的模式,着力培养适应港口物流产业发展需要的人才。同年5月,宁波市计划在5年内投入7 500万元经费用于10大应用型人才培养基地建设,港口物流人才培养便是其中之一。并决定从2006年起,市政府每年安排职工培训专项经费1 500万元(约200万元用于高级经营管理人员培训,约400万元用于高技能人才培训,约900万元用于生产一线工人岗位初中级操作技能培训)。其中并包含对物流人才的培训。如2008年11月21日,由宁波市物流协会与宁波市人事局培训中心联合举办的2008年《现代物流与采购管理》高级研修班在宁波市人才大厦开班。宁波市方太厨具、吉利汽车、井上华翔、韵升股份、舜发物流、宁海物流中心等23家重点企业的物流中高层管理人员40余人参加了为期6天的培训。培训特别邀请了国内知名物流专家马晓峰、邱伏生等人担任讲师,重点讲授物流与供应链管理、库存控制、采购与供应商管理、第三方物流管理等主题。而参加此次研修班的学员可以享受市企业职工培训项目30%的政府财政补助。2008年4月,港口物流人才培养基地管理委员会正式成立,它将进一步建设适应宁波经济社会发展物流管理、交通运输和航海航空技术等学科专业,培养港口物流应用型专业人才,提升教育服务于地方经济的能力。

3 浙江万里学院物流人才培养对策

宁波是一个港口城市,在发展物流方面有着很大的优势。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宁波和上海、天津等大城市比起来,没有多大的区位优势,在吸引高端人才方面也存在差距。在全国物流专业人才匮乏的现实面前,单靠政府的优惠政策来吸引国内物流专业人才助推宁波物流业发展是远远不够的。宁波市政在2006年出台了《关于加强职工培训提高劳动者素质的实施意见》,规定全市企业职工培训的目标:加快构建职工培训培养体系,发挥企业自主培养技能人才的基础作用,发挥职业院校(含技工学校)培养技能人才的主渠道作用,发挥社会性培训机构培养技能人才的补充作用,逐步完善政府引导、市场调节、企业自主、社会支持、个人努力的职工培训机制;培养一大批企业发展急需的知识型、技术型、创新型的高级经营管理人才、技能人才、生产一线工人。作为一所以培养创新型应用人才为目标的高校,浙江万里学院物流人才培养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和实践,也在这方面积累了不少的经验,具体说来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物流人才培养准确定位:立足地方产业人才需求,确定人才培养规格。物流专业自设立以来,建立并不断完善了“政、产、学、研”各界专家共同组成的专业建设与发展委员会,形成常态化的沟通平台。通过举办物流沙龙、进行物流人才需求专题调查等形式,动态掌握地方产业人才需求的特点和趋势。据此,将物流专业人才培养规格定位于:面向物流企业和企业物流管理部门中层,培养具有较强物流规划与项目管理能力、国际化的创新创业型“卓越物流师”。使人才培养定位深入植根于社会和产业需求。

(2)课程体系创新:校企共建、联合授课,课堂延伸到企业。基于企业需求确定人才培养规格,物流管理等相关专业建立了“岗位群—能力要求—课程设计”的解析矩阵,与行业专家、高校同行共同进行课程体系建设。在夯实专业基础和核心课程的前提下,面向地方紧缺物流人才需求领域,突出特色培养方向,完善“专业基础扎实、特色方向鲜明”的理论课程体系。理论课程体系按照物流管理职业岗位群需要的能力、职业素质和知识,融合物流职业资格标准,以作业流程为导向,设置课程,整合课程内容,构建与物流职业岗位紧密结合的课程体系,培养学生职业岗位群的工作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学习、适应与迁移能力。在此基础上,校企共同开发核心专业课程和实践课程,把部分专业课程学分适当放大,分两段教学,前一段为学校日常课堂学习,后一段到企业进行现场教学;根据企业拥有的资源和能力,开设对应的实践课程,让学生全程进入企业进行现场教学。

设计了多层次、渐近式、不间断的校企合作模式,全面提高企业的参与度,保证学生理论与实践能力的动态结合与螺旋式提升。如:一年级由名企老总进行专业引导,二年级组织“企业精英俱乐部”,并与物流中高端职业资格认证相对接。三年级聘请企业中层主管担任专业导师进校授课或到企业现场教学,同时鼓励学生参加物流师考试、全国物流设计大赛。四年级组织学生进行岗前实训和顶岗实习。物流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能力层次及校企合作手段如表1所示。

(3)培养模式创新:校企合作“3+1”、学历教育与职业认证“双证书”模式的有机结合。与行业、企业紧密结合,扎实开展“3+1”校企联合培养。与行业、企业紧密结合是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校企合作“3+1”模式是校企联合培养的载体,即前三学年以在校理论学习为主(企业参与),后一年以校外企业实训实习为主(学校参与)。根据企业对物流相关专业人才的需求,通过校企联合办班,进行定制化人才培养。学校先后与人保集团联合开设了“人保班”,与维科集团合作开设了“维科班”、与众信人力资源有限公司合作开设了“人力资源班”、与中国建设银行宁波分行合作开设了“金融班”等,共培训了物流金融、采购与供应链、电子商务物流、物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等物流相关专业人才150多人。

与国内外中高端职业认证机构合作,开展“双证书”人才培养。结合产业对物流人才专业技能的实际需要,与英国皇家物流与运输学会(ILT)、英国皇家采购与供应学会(CIPS)、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等权威行业机构进行课程对接和职业认证。一是与英国皇家物流与运输学会(ILT)职业资格认证实现了课程对接,ILT专业讲师为该校学生开展了授课和培训,已有20多位物流专业学生考取了ILT二级证书。二是与英国皇家采购与供应学会CIPS认证、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高级物流师认证实现了课程豁免,在校学生和毕业生,参加相应的考试,豁免一定的考试科目。

(4)教学手段创新:推进以合作性学习为特征的研究式教学改革,全面提升学生的独立动手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理论教学采用自主学习与“合作性”学习相结合的研究式教学方法。通过以知识学习为载体,培养学生获取知识能力为目标,以课程教学内容重构、方法设计为切入点,以课题性研究式学习途径延伸学科系统化的知识传授,教师导学、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性学习相结合为主要过程,形成培养学习能力的研究式教学方法。教师在课程网站上提供量大面广的学习材料与学习要求,学生利用网络获取学习资料,并利用课外时间进行自主学习以及合作性研讨,把传统的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学习。合作性理论教学的内容也可以突破原有的学科体系,进行跳跃式设计,把大量空间留给学生进行课外学习和思考,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和学会学习的能力。

实验教学采取融技能训练与创新能力培养为一体的“自主式”训练方法。倡导“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实验教学过程,实行“开放式”实验项目管理。在实验过程中,教师仅仅是出题者、组织者、指导者与裁判员,从查阅资料—制订实验方案—实施实验过程—记录实验结果—分析整理实验数据,到撰写实验报告的整个实验活动的实施主体是学生,以此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综合表达能力。鼓励学生自行选题、自行拟就实验方案、自行预备实验、自主完成实验、完成分析报告、学生自学自教;允许学生分次完成同一个实验项目,允许学生对于同一个实验项目采取不同的实验方法,用同一个实验技术解决不同的实验问题。

建立能力本位的发展型、多元化、过程性的教学评价机制。教学评价以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为标准,以鼓励学生形成批判思维、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为目的,主要围绕学生对基础理论与基本方法的理解程度展开,试卷测试、平时作业与表现和合作性学习都占一定的比例。其中,合作性学习成绩包含个人学习成绩与小组学习成绩两部分,个人学习成绩的评价以个人学习报告与论文为主;小组学习成绩以合作状况、记录材料、报告结果、小组发言、讨论质疑与答问等为依据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

(5)实验平台创新:三方合作,校企共建实验室,全面提升实验效果。依托中央财政资助的“港口物流实验室”和省财政厅资助的“商贸物流实验室”,鼓励知名物流企业与学校共建实验室。基于物流企业转型升级的实际项目需求,该校与物流企业、物流软件服务商开展三方合作,并实现了“三赢”。浙江万里学院提供场地、师生研究力量,保证了项目的二次开发和持续优化,使物流企业和物流软件服务商的合作更加契合、深入和持久;同时,学校获得了免费的软件使用权和基于实际项目的实验机会,充实了实验室内涵,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实验兴趣和实验效果。目前已开展的合作项目包括:同奥林科技、宁波市口岸协会共建“国际货代实验室”,同宁波国际物流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宁波电子口岸共建“港口物流实验室”,同宁波热点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及其核心客户共建“电子商务实验室”等。

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浙江万里学院物流人才培养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近两年数据统计显示,浙江万里学院物流管理专业学生2010、2011两年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申请专利达30多项,毕业生就业率和创业率屡创新高,2011年毕业生就业率高达98%,创业率高达10.32%,毕业生主要进入政府物流管理部门、大型物流企业、物流园区管理单位等。

宁波物流人才的培养需要政府、高校和企业三方合力,才能解决好物流业对人才的需求,才能培养出大批优秀的物流人才,为宁波的经济发展提供很好的保障,构建政府、高校、企业“三位一体”的培养模式,是培养宁波物流人才的必由之路。

4 结 论

在国家大力发展海洋经济,鼓励健康发展物流业的背景下,加大港口物流应用型人才在本地的培养力度,强化港口物流人才培养的质量,是解决物流人才缺乏问题的重要举措。宁波是一个港口城市,在发展物流行业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要实现物流行业转型升级,关键是靠教育、靠科技、靠人才。作为一个以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普通高校,浙江万里学院通过多年的实践探索和研究,提出了以课程体系创新、培养模式创新、培养模式创新、教学手段创新及实验平台创新为基础的物流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出来的物流专业毕业生受到了宁波物流企业的广泛欢迎,为宁波市物流专业人才培养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张俐华,时炼波. 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发展与物流人才培养策略[J]. 企业经济,2011(5):55-58.

[2] 袁鹤平. 我国高校物流人才培养现状及措施[J]. 中国市场,2007(15):92-93.

[3] 魏隽君. 物流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 物流科技,2010(11):123-124.

[4] 王新娥,王学剑. 论新疆物流人才培养[J]. 科技信息,2009(9):512-513.

[5] 王海丽,孙浩然,王勇. 基于Logistics模型的第四方物流协同研究[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7(S1):151-153.

篇6

一、抓好常规管理,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管理理念:“一严三多三不”。严要求,多关心、多培训、多指导,不挑剔、不埋怨、不指责。

(一)进一步规范各项教学常规,使教师有章可循

备课:每周各组的集体备课时间都要得到充分保证,继续推行“集体说课、分散备课”的集体备课制度;并实行差异备课:教龄在15年以下的教师原则上必须撰写详案;教龄在15年以上的教师必须有一半以上的教案是详案,对于首次任教本册教材的应有80%以上详案;50周岁以上的教师可以写简案,要注重课型的齐全(新授课、复习课、练习课、讲评课、作文指导课、实验课等等)。课时教案重点体现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指导(体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方法及措施),习惯培养等。

校本培训:各备课组组织的集体备课活动。

课堂教学:在以往较为完善的课堂模式基础上(文史类科目教学模式“导学展示——合作交流——拓展迁移——总结反思”,数学、物理、化学等学科教学模式“目标展示——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继续推进特色课堂的创建。开展优秀特色课堂评选活动。各教研组推荐一节符合学校特色理念和新课标理念的优秀课,参加学校“优秀特色课堂教学”评比。评选过程中,各教研组研讨、探索、集思广益、吸纳精华进而总结出更为完善的课堂教学模式。强化习惯培养和落实,继续推行小组合作教学,将微笑、激励、竞争带进课堂,创造和谐愉快的教学氛围,让自主、合作、互助的学习方式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实际操作方式。坚持“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思想。注重学法指导。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渗透学习规律、学习方法和学习艺术,做到备课备教法,讲课讲学法,引导学生自主合作、主动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高效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板书设计要充分体现教学重点、知识网点和活动主线。

为了充分发挥备课组整体优势和骨干教师带头作用,提高全体教师的专业水平和课堂效率,在夯实三轮同研的基

础上,定期组织骨干教师的示范课、普通老师的过关课及青年教师的展示课。在备课、研课、磨课、上课、评课、反思过程中提高教师水平。促进教学有效性。

校本培训:各备课组组织同研一节课活动及各种展示课活动

作业教学:继续坚持“总量控制、分类布置,非双休日小学科不布置作业”的原则。要求老师把作业布置纳入集备内容,在共性分类的基础上可以有个性的内容。作业设计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渗透学习习惯的养成,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对学生作业要做到“四精五必”,“四精”即“精选、精讲、精练、精批”,“五必”为“布置学生的作业,教师必先做、有发必上收、有收必批改、有练必讲评、有错必纠正。”重视作业订正。做好学生作业情况的记录与分析,特别是对作业中出现的具有代表性的错误或独特性见解的应予详细记录,作为讲评和辅导的依据。实行“等级+评语+日期”的评价方法。提倡教师利用高效、鼓励性的评语与学生随机交流,既拉近师生距离,又鼓舞士气。提倡教师收集整理学生作业中的错题,建立“错题册”(教师的“错题册”与作业批改记录整合在一起),并帮助学生建立自己的“错题册”,学生的错题册可以与笔记本整合在一起,提高学习效率。双休日或节假日注意作业的多样性。既有巩固性的书面作业,也适当布置一些实践性、活动性、探究性作业。不仅布置读、写、算的作业,还要布置画、唱、操作、实验、调查、考察、观察等实践性作业。

每门学科都要建立书面作业本,学生保留一学期作业,学习委员保留作业布置记录轨迹。检查组将通过不定期深入教研组抽查作业和学生问卷形式监控作业布置和批改情况,并及时反馈。同时,每学期教导处将进行一次学生作业及课堂笔记展评活动。

教学反思:本学期我们继续推行教学反思制度化。引导教师写好“备课本上的反思”和“反思本上的反思。

备课本上的反思

课前反思主要结合新课标、特色理念和学生实际,实现课堂最优化;课中反思重点研究是否把着眼点放在学生身上,师生关系是否和谐民主,学生思维是否活跃,教师能否适时调节。课后反思的关键在于思考是否形成自己独到的教学风格,三维目标是否落实,存在哪些困惑及学生问题、得意片断、不良感觉等。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实际情况,不刻意要求每节课必写。提倡青年教师反思数量不少于全学期备课量的1/3,骨干教师反思不少于1/4。

反思本上的反思

一周工作的总结及学习“推荐小文章”的感受,每月4次。

单元检测:做好单元检测质量分析是提高教师及学校整体教育教学水平的有效手段。着力抓好教学质量的分析、反馈和调控。抓实每次质量检测,以反思促发展。要求各备课组每学期单元检测(包括期中和期末考试在内)不少于4次,同时加强课堂随考力度,也就是说每节课应有课堂反馈。

次检测后,坚持“站在数据上分析,跳出数据外分析”的观点,任课老师要针对存在的问题,认真分析总结,分析出问题,分析出目标,分析出措施,分析出效益。要求每一位教师,客观对待数据,主要反思自己的不足,扬长补短,促进可持续发展。

音体美及实验教学:音体美教师要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制定出各年级音体美教学计划,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写好每一课的教案,克服授课内容的盲目性、随意性,加大对音美课的随堂检查及听评课力度,学期末教导处以抽测的形式对学生进行理论及技能测试,学生的成绩同时计入老师的考评之中。体育组根据级部特点,确定训练专项,教导处每两个月对学生进行一次测试,以考评体育教师、班级和学生。

加强实验教学工作。学期初制定翔实的实验教学计划,在完成教研中心提供的实验任务的基础上创新实验教学,每周四开放所有实验室。实验教学要做到课前有通知、有准备,课后有记录、有检查。实验学科的教师要在实验教学中注重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的探究合作能力,组织学生开展各种实验比赛。并继续做好实验小助手的培训等工作,完善实验教学的校本课程,使其成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平台。

听课:采用定时间、定地点的常规听课与随机听课相结合的方式,教研组长和三年教龄以内的青年教师,每学期听课评课20节以上;一般教师听课评课15节以上;负责教学的中层以上干部,每学期听课评课30节以上。通过听评课,授、听双方都能反思个人的教学行为,达到互相学习、取长补短的效果。听课时,必须有听课笔记和评议记录。评议记录要突出“三个一原则”即指出一个优点、找出一处缺点、提出一个建议。

听课班子将继续加大随堂听课的密度,坚持随听随评随检查教学常规,要求听课小组的老师、学科骨干老师以及空课的教师必须参加听评课。

校本培训:教龄3年以内的青年教师、薄弱学科的教师。

(二)抓好学生的学习常规,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品质,营造浓郁学风。

1、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a、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的教育。

b、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激发和维持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c、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不断深化学习动机。

d、利用学习结果的反馈信息,给予适当的评定

2、注重日常渗透,养成良好学习习惯。良好的习惯使人终身受益,良好的习惯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良好习惯,要培养学生课前预习、专心听课、课堂笔记、课后及时作业、自主复习的习惯,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大胆创新、敢于表达、诚实考试的习惯。要求各个学科、各个级部有针对性的目标和落实措施。教导处将通过抽查作业,民意调查,随堂听课等方式检查学生学习习惯和能力等,发现的问题将及时进行反馈,并督促教师指导学生改正。

3、学法指导,每学年之初拿出一定的时间专门进行以“学会学习”为主题的学习方法指导活动。如怎样进行预习,如何记好课堂笔记,如何有效作业,如何提高记忆效果等,在平时的课堂上亦随机给学生渗透一些实用的技巧。

4、注重细节管理,强化学生良好的学习纪律。教师应一手抓教学,一手抓组织纪律,注重细节,加强常规管理,确保纪律的落实。

5、重视辅导。面向全体,坚持集体辅导与个人辅导相结合,尤其要重视优生和学困生,要在思想上关爱他们,在学习、生活上关心他们,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三)抓常规落实,促常规工作有序高效

1、向常规管理要质量,向教学细节要效益。修改、完善《实验中学教学常规考核制度》,以制度落实为基础,强化教学工作的过程管理。实施教师课堂教学常规工作阶段性和随时性相结合的检查考核制度。周周反馈,月月汇总,提出下一阶段的学校的具体要求,并督促好出现问题的整改。

2、本学期将重点加强对教学质量的督查,跟进课堂质量。建立三条质量监控线,即问卷调查、校内教学督导以及教学质量分析。

问卷调查:即每学期末向学生发放问卷,评选最受欢迎的特色课堂。

校内教学督导:即加强对教师课堂教学的指导,重点对青年教师、薄弱学科教师课堂教学进行指导。重点要抓好听课后的评课、分析和指导,对传统的、机械的课堂模式给予最大程

度的纠正。

教学质量分析:即加大单元质量检测、期中、期末质量检测成绩分析力度。每次检测既要有数据的统计,更要有教师、学科、班级、年级、学校各个层面教学质量相关的分析报告。每次检测后,要求做到“三个聚焦”,即聚焦有问题的班级和学科,聚焦有特色的班级和学科,聚焦新教师,及时提出改进建议,引领教师调整教育教学方向。

二、加强校本教研与培训,提高教师的教书育人能力。

校本培训理念:我参与,我收获,我快乐!

校本培训原则:常态化、序列化、实效性。从日常教学工作中的每一个细节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

校本培训目的:打造和谐向上能力强的团队(以全体教师为成员的团队、以教研组长为成员的团队、以备课组长为成员的团队、以级部教师为成员的团队、以班级为单位的任课教师团队等等),提高每位教师的教书育人能力。

措施:

全员培训:

1定期组织教师召开专题交流座谈会。如:9月末10月初召开“骨干教师表彰暨经验交流”大会,骨干教师交流自己的教学心得和体会,并引领全体教师进行大讨论。学期中组织教师“谈学生学习习惯(能力)的培养”、“如何培养优等生”等专题交流活动。

2、“读书工程”提升教师的文化素养。

继续开展“周读——月读——期读”的三步走读书工程,进一步完善和利用“读书工程”平台,使其达到好书共享、解疑释惑、传递愉快工作学习信息、阶段性总结等作用。

周读:内容——经典美文。

时间——每周一第8节课。

形式——集体学习。

文章来源——面向全体教师征集。根据提供的文章数量及质量计入教师的考核。

月读:内容——教育教学理论及教学实践经验。

时间——每月一次。9月数学、体育组;10月政治、音乐组;11月物理美术组;12月史地组;2011.1月生化组劳组。

形式——教研组牵头的论坛等。

期读:内容——教育专著。

时间——假期。

形式——自学。

另外,将精彩学习材料上传校园网“教育科研”专栏,全校老师随机学习、跟帖交流,在各异思维的碰撞和交流中潜移默化地提高老师的人文素养。

3、发挥教育科研引领作用。把教育教学中带有普遍性的突出的问题及时上升为科研课校本课程汇报课暨研讨会,展示校本课程开发的成功经验、优秀成果,解决老师在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总结校本课程的实施情况。

2、“让科学伴我成长”——为学生创造展示自我的平台。各教研组根据学生爱好,结合学科特点,找出与学校特色紧密结合的切入点,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第二课堂活动。如:理化生以研究性学习小组为组织形式,根据教学目标,选定课题,制订活动方案,让学生走出校园调查、测量、搜集相关数据和资料,回校利用各种实验器材进行课题的探究和实验,学期末,以论文展示、研究性学习交流会等形式呈现活动成果,使动手实践真正成为学生科学实验、探究发现的重要渠道。同时,倡导各学科利用课活动举行1-2次有组织的学生活动,形式有:讨论、辩论、开读书会、故事会、讲演会、学科竞赛(包括英语单词竞赛、数理化单项比赛等)、实验操作比赛等等。教导处将根据各组的计划统一配档活动安排。要保留轨迹。

3、充分发挥网络对教学的辅助作用。一是鼓励所有教师参与班级博客的建设;二是利用好摩登等网络教学方式,通过网络对学生进行科学常识的普及、发散性思维的培养。让学生逐步树立起创新、发明的意识;三是利用好课件,特别是网络课件对课堂教学的辅助作用。

三、加强教研组建设,打造和谐向上的团队。

(1)、完善教研组的考核制度,定期表扬先进教研组,期末进行“业务标兵教研组”、“师德高尚教研组”、“最受学生欢迎的教研组”等不同类别的优秀教研组的评选活动,激发教师追求事业成功和打造和谐团队的热情。

(2)、继续实行教研组长及教研组例会制,学习教育理论,反馈教学中的热点问题,介绍集体备课经验,通报常规检查情况。

(3)、加强教学研究,围绕如何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积极开展教学研究工作。教研活动要做到“时间、人员、内容、效果”四落实。

(4)、各组开展“示范课”、“观摩课”、“汇报课”等教学研讨活动,提高教师教学业务水平。

(5)、积极认真参加各级各类教研活动,每次活动有计划、有主题、有讨论、有记录、有小结,杜绝随意性,加强常态课研究,开辟教研园地,打造交流平台,初步构建有效课堂教学模式。

四、中会考工作

1、全体教师要统一思想,认清具体目标,调整好自己及学生的状态。广大师生团结协作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共同努力。

2、以提高效率为立足点,以新课程及中考考试动态研究为突破口,有效提高中考学科的教学质量。各学科的教学要有总体设计、每一步的打算,将工作计划安排到周、天等,努力提高工作效率。

一是每位教师都要研究中考说明;研究考试要求;研究近三年中考试题,把握命题方向;研究中考试卷的评价与分析,掌握答题技巧;研究复习内容、复习方法,提高复习效率,。

二是认真备课,复习课教学内容密度高、教学节奏快,要达到复习课的高效率,认真备课是充分必要条件。

三是精心选题,建立习题库,确保训练的针对性。在练习题目的选择上,要对现有的成品材料结合教学实际进行加工整合,使之有针对性,切忌随便使用,高耗低效。新晨

四是上好讲评课。复习阶段一个重要的方面是优化训练,在精心设计训练习题的基础上,上好讲评课是一个必不缺少的方面,讲评课对复习课起到了矫正、巩固、补充的作用。

五是全体教师加强学法指导,向科学学习要质量。

六是向管理要质量;营造浓厚的应考、备考氛围;张弛有度,提高效率;特别关注、关心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3、努力创设和谐的工作氛围,整个力量拧成一股绳,提高教师的工作热情,及时收集和捕捉信息,指导做好教学工作。

主要工作安排:

8月:

1、学习、研讨29号文,完成学校、教研组实施方案及个人教学计划。

2、中考试题研讨。

9月:

1、初四级部进行第一次单元测试。

2、拟定教研组计划。

3、班主任主持召开班级任课教师座谈会a:进行学生情况分析b:商讨小组的划分、使用及评价方案。c:制定班级培养学生学习习惯的措施。

4、开展以“学会学习”为主题的方法指导课活动。

5、骨干教师表彰暨经验交流。

6、数学、体育组读书交流。

10月:

1、月初单元测试。

2、以教研组为单位进行骨干教师座谈会,主题:谈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或如何培养优等生。

3、政治、音乐组读书交流。

11月:

1、月中期中测试。

2、学生作业、笔记本,作业批改手册(教师错题册)展评。

3、进行备课本、反思本、听课记录本等常规检查并反馈

任课教师参与班级博客的建设情况。

4、开放骨干教师课堂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优秀特色课堂的评选活动”。

5、物理美术组读书交流。

6、体育单项测试

12月:

1、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比武

2、音美理论及技能测试。

3、史地组读书交流。

4、月中单元测试。

1月:

1、学生问卷调查。

2、进行备课本、反思本、听课记录本等常规检查并反馈教师参与班级博客的建设情况。

3、校本课程优秀成果展评。

4、生化劳组读书交流。

5、优秀教研组评比。

篇7

通过对幼教,特别是对幼教管理半学期的尝试,笔者认为,幼儿园的工作在实质体现上,与小学赫然不同。特别是处于农村和县城结合部的幼儿园,因面对的幼儿习性、家长素质不同,所要呈现出的幼教氛围也是有别于现代幼教主流的。

基于现在幼教小学化的现象严重,我首先倡导的是本真,适于儿童天性的幼教氛围,所以在管理上,有以下几个侧重点:

一、明发展方向

我所在的幼儿园处于城郊,家长普遍对幼教有小教的期待,认为从送孩子入园起,教师就应该注重传授知识。孩子的习惯养成是可以漠视的,兴趣爱好是不足挂齿的,“玩”得起劲更是不应该的。面对这样的现状,我首先梳理了幼儿园的总体特色:“儿童童年童真化、教师育人童心化、园内呈现童趣化、家长参与童乐化”,并在此总方向的指导下,与全园教师共同探讨出了我园的办园理念:健康、阳光、成长、幸福。我们希望孩子有着健康的体质、健康的心理。我们对孩子的终极希望是幸福,童蒙养正,奠基人生。三年的幼儿园生活,将给予孩子的是童年无忧的欢乐、衔接小学的认知,还有一颗与人为善的真心。

二、促互动管理

提倡自主、促进互动,因幼教是成全天性的教育。

1.园所管理的互动

(1)领导与教师的互动。我园作为新建幼儿园,教师选聘自不同的学校,新环境老师有新的期待,因此,建立教师自主发展制度尤为重要,通过给教师自主选择发展的机会和空间,能极大地激发教职工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如园中层领导通过自荐、就职演说、教师无记名投票的方式产生;教室布置,每位教师的兼职工作,都由教师自主承担,还会开展教职工专业和业余特长的调查等活动。现在逐步将园里真实的历程,教师真切的感受,孩子们真实的作品及感官需求融进环境的布置中,使布置的环境与我们倡导的理念相一致,让大家有心灵栖息的依托点,更热爱这方乐园。

(2)教师与教师的互动。建立伙伴合作制度,逐步完善互相尊重、互相理解、互相交流的意识,明确“补台不拆台,责任胜能力”的教师素养,倡导“在竞争中有合作、在合作中有竞争”的教风。

(3)园所与社会的互动。建立“实验幼儿园科学育幼,是孩子成长乐园”的社会意识,进一步渗透幼儿园不可小学化的社会观念,盘活幼儿园的资源,扩大园所的办园效应。

2.班级管理的互动

(1)教师与幼儿的互动。善于发现每个孩子的闪光点,尊重每个孩子的选择,善于找到每个孩子的最近发展区。例如,建议开展班级幼儿娱乐风采展示等活动。

(2)幼儿与幼儿的互动。善于培养孩子的语言交往能力,努力朝着让孩子“开心、开口、开窍”方向发展。在这一点上,我们教师要做更多的努力,因为我们的孩子在我们皋兰这方地域文化的潜移默化下,不善于表达。

(3)教师与家长的互动。突破我县幼教常态,各年级通过建立班级QQ群等,指导家长的育儿知识,与家长建立平等、和谐的关系。另外,请省市幼教专家莅临我园,为家长讲座,与家长互动,并开展家长育儿心得体会交流、学期家长调查问卷等活动。使家长与幼儿园贴近,呈现我园幼教全方位的生机盎然。

三、创优良队伍

我园教师大部分来自小教转岗,新环境、新工作内容,使教师们有新的工作激情,现在园里管理要做的是让老师们的工作激情不断延续,所以,除了考评上的公正透明外,更多的是体现教师的个人优势及人生价值,让教师感觉“干幼教是一种特别年轻的生活,其乐无穷。”所以园里要求教师要勤于学(从书本等资料上学、借别人的方法结合实际地学);善于看(看别人的长处、看班级孩子的发展、看自身的纵向和横向发展水平);乐于研(参与研讨的积极性、参与交流的水平是否逐步提高、实践能力是否有所进步)。

1.力求队伍综合素质有新的提高:规范言行、提高素质,从新园运行即树立实验幼儿园教职工的良好形象

(1)教师队伍。完善园梯队培养制度,明确各层次的培养标准和要求。让教师自主选择发展的层次,并列入个人一年任期目标之中。我园提出争做园级放心教师、园级骨干教师、园级精英教师的三大层次。

(2)后勤队伍。本学期逐步完善后勤人员选用制度,明确后勤人员的职责和要求,完善后勤人员的考核内容。加强对后勤人员的检查和综合考核,努力提高后勤队伍整体素质。

2.力求教育教学能力有实验创新之举:突破传统的教育观念、突破传统的课程设置、突破传统的教学方法

(1)规范年级组活动的内容、次数等,让每个教师自主选择学习材料及方向等。根据不同年级的特点,从教师观念、师生关系、教师与家长的配合等方面着手,开展实践研究,努力使幼儿园的全面工作在初始阶段就规范化、科学化。并在实践研讨过程中,把这几个关系处理得当或不得当的例子及时罗列出来,供大家讨论、分析和反思,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同时也在建园初期就形成“开诚布公”的研讨氛围。

(2)加强对“纲要”的学习和一日活动中教师回应策略的研究,要求教师在研讨活动中,做到“纲要”和“指南”两本材料不离手,并要求领导班子成员在这方面能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3)逐步完善教师常规工作考核制度。借鉴优秀幼儿园管理经验,我园借鉴“超市购物积分模式”,正在研讨建立一些有助于教师成长的考核内容与指标,对教师的日常工作进行检查和抽查,如,教师带班的精神面貌、准备工作、教研活动中每个人的发言质量、参与程度、一周或一月内班内幼儿生成活动所占的比例、与主题活动相匹配的环境创设的适宜度等,都纳入积分范畴。通过分值的高低来赢得出外学习的机会,并成为评优选先的依据,使老师们在工作中时刻能感觉到自己的付出价值,并有努力向前的动力。即引导教师“抬头看路,别只低头拉车。”

(4)倡导让教师自主选择合作伙伴,可以是本园的教师,也可以是县上其他幼儿园或市级幼儿园的教师,让幼儿园的师资质量不断提高。

3.力争课题的研究趋于常规化、科学化、园本化,把课题的实施融入一日活动中

(1)加强对课题的实践和研究。通过开展阶段研究的成果展示,初步筹划园本课程的开发。

(2)扩大对课题实施的社会效应,争取得到市县级专家的指导,使之不断规范和科学。同时提高对课题研究的深度,不只局限于课堂教学等,开展一些社会性宣传活动,让孩子真正在社会中得到学习和锻炼。

(3)将尝试对0~3岁婴幼儿家庭指导模式的研究,聘请有关专家做家庭教育的专题讲座,使我县的幼教氛围更浓郁。

四、设适宜环境

为孩子发展提供适宜和谐的环境,为教师发展提供互动和谐的环境。

1.孩子环境的创设

(1)让孩子在教师的引领下参与班级环境的创设,努力创设适合孩子需求并有利于其发展的软环境,同时极大地体现地域特色,比如我们的太平鼓、什川梨园等。

(2)不断争取资金,添置设备,优化硬环境。

2.教师环境的创设

(1)让教师根据自己的需求自主选择发展方向,自定发展目标等。

(2)通过出外交流培训,园内教师互动交流,让教师共同对园所文化进行定位,征集园风建设的口号等,让教师、孩子与幼儿园一起成长。

五、研其他工作

园所管理不仅是教育层面的管理,更是人文特色的管理,教师的日常交际、生活所需,孩子的情绪变化、发烧受伤等,都是管理者要考虑在心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