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检验科质量管理体系范文
时间:2023-06-06 17:57:2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医院检验科质量管理体系,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摘 要 目的:作为血站血液质量检测体系的关键部门,血站检验科担任着十分重要的职责和任务。然而,如今血站检验科逐渐暴露出很多问题,尤其在质量管理方面,探索质量管理的途径方法成为当务之急。本文就从血站检验科质量管理的重要性出发,探索其存在的一系列问题,进而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为医学研究提供理论指导。
关键词 血站检验科 质量管理 关键环节
Thinking about quality management on the key link in laboratory of blood station
Lu Jianwei
Taicang Branch of Suzhou Blood Center,Jiangsu 215400
Abstract As the key part in blood testing system in blood station,the laboratory of blood station has very important responsibility and mission.However,nowadays in the laboratory of blood station many problems exposed,especially in the quality management.To explore ways of quality management has become a pressing matter of the moment.Starting from the importance of quality management in laboratory of blood station,this paper explore a series of problems,and puts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solving methods to provide theoretical guidance for medical research.
Key words Laboratory of blood station;Quality assurance;The key link
随着我国医学的不断发展,计算机网路技术以及自动化检测设备的投入使用,血站检验科的血液质量检测技术得以提高。然而,血站检验科关键环节的质量管理方面仍然存在较多的问题,为了更好的应对这些困难和挑战,需要广大医学工作者不断思索,探究出提高血站检验科质量管理的有效途径,为广大医学事业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血站检验科质量管理的重要性
作为血液质量检测体系中的重要部门,血站检验科担任着十分重要的任务和职责,其质量管理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血站检验科的主要任务:血站检验科是血液质量检测的关键部门,担任着对献血者捐献的血液进行相关检测地职责和任务,在此检测过程中,需要按照我国相关法律法规进行相关项目的检测,确保医疗用血的安全性,避免造成患者的二次伤害[1]。
血站检验科质量管理的意义:加强血站检验科的质量管理,有利于确保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有利于保障医疗安全,进而满足当今临床对于安全有效血液的需求,促进医学进步和时展。
血站检验科关键环节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
如今,血站检验科逐渐出现很多问题,其中涉及范围包括质量管理体系、仪器设备管理、检测团队、存档体系、实验室安全防护等五大方面。
不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在质量管理体系方面,我国血站检验科仍然存在很多漏洞,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干扰,部分血站并没有建立完整的符合血站实验室特点的质量管理体系,因此相关检测人员并没有严格按照操作流程进行血液检测,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很难保障血液的安全性,从而对患者造成二次伤害。
不规范的仪器设备管理:在血站检验科实验室中,存在很多专业的设备仪器,它们大大提高了血液检测的效率,目前广大医学工作者越来越依赖这些自动化、智能化的检测设备,然而却忽视了这些设备的管理和维护,从而影响了血液检测的效率和准确性,最终将有可能造成血液的二次危害。
低素质的检测团队:伴随着医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血站检测团队的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从而适应当今医学的发展,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2]。如今,我国部分血站检测人员缺乏较系统的知识体系,对于新设备的上手速度较慢,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血液检测的效率,不能很好的为临床提供安全有效的血液供应。
非正规的存档体系:血液检测结果存档,是血站检验科工作的重要内容。然而,在当今医疗纠纷中,由于血液检测结果和相关数据的不完整和不正规,因此并不能为其提供有效的书面依据,增加了医疗纠纷的可能性。在血液的检测结果和相关数据的记录中,部分实验室缺乏完整的内容,部分检测项目、试剂和相关数据没有记录,并且没有形成正规统一的记录表格,资料保存没有做到位,随意堆放,因此造成部分数据丢失[3]。
欠缺的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作为艾滋病初筛实验室的一个分支,血站检验科应该严格进行生物安全防护管理,确保相关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目前,部分实验室在生物安全防护方面存在很大的漏洞,如实验室缺乏科学的布局,没有明确污染和非污染等各个分区,造成一定的安全隐患;缺乏系统的生物安全制度,外来人员私自随意逗留实验室,造成血液污染;保护装置较匮乏,如洗眼装置、帽子、口罩、护目镜等。以上一系列安全漏洞,都有可能造成血液污染,影响实验效果和血液检测质量[4]。
血站检验科提高管理质量的方法
面对血站检验科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和挑战,亟需突破瓶颈,探索到相应的方法途径,主要可以从健全血液检测体系、完善设备管理意识、提高检测团队素质、改进检测结果记录体系、培养相关人员责任意识这五大方面进行,逐渐解决以上的一系列问题。
健全血液检测体系:首先需要血站完善健全血液检测体系,提高检测人员的自律性和责任感,确保血液检测结果的准确有效,形成制度化、标准化的操作流程,从操作流程到质量记录,都必须严格执行,明确各个环节检测人员的职责,提高血液检测的效率和准确性[5]。
完善设备管理意识:自动化、智能化的仪器设备是血站检验科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因此血站需要严格按照ISO/IEC 15189的实验室设备要求,完善仪器设备采购、验收和使用流程,做好仪器设备的保养维护,并由专业人员做好相关记录和管理。
提高检测团队素质:为了更好地适应当今医学发展需求,血站检测人员亟需提高专业素质水平,加强技术教育培训,明确《血站实验室质量管理规范》相关内容,从而有针对性地提高自身专业技能水平,扩大知识面范围。
改进检测结果记录体系:为了减少相关医疗纠纷,血站检验科需要做好相关检测结果的记录工作,其中涉及血液的采集、加工和检测的详细记录、相关血液检测数据这两大方面,要保障完整和准确,不能随意进行涂改,严格按照相关记录标准执行,从而更好地提高血液的检测质量,为医疗纠纷提供强有力的书面证据[6]。
培养相关人员责任意识:血站检验科,可以开展相关技术教育培训,让工作人员意识到血液检测工作的重要性,培养较强的责任意识和专业技能水平,加强对先进仪器设备的操作训练,从而培养出熟练而专业的管理人员。
为了进一步发挥血站检验科的功能作用,广大医学工作者和相关管理人员亟需加强质量管理意识,积极解决现阶段面临的问题和挑战,进一步提高血液检测的质量和效率。
参考文献
[1] 郑伟,刘彦哲,杜艳丽.血站质量管理体系的探讨[J].中国医药指南,2013,(6):683-684.
[2] 魏增慧,杨春晴,董国良,等.血站检验科全面质量探讨[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2,22(10):2508-2509.
[3] 王洪涛,侯小平.检验科质量控制应与医院质量控制管理有机结合[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2,33(23):2937-2938.
[4] 陆琴.ISO管理体系在检验科质量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4,22(2):278-279.
篇2
关键词:基层医院;检验科;质量管理;管理策略
社会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基层医院作为医疗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乡镇居民健康保障责任,其医疗业务越来越多,检验科的重要性日益显现。但是,就实际情况来说,基础医院检验科质量管理水平相对较低,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检验结果的可靠性,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威胁。因此,加强对基层医院检验科质量管理的研究,探索有效的管理策略,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基层医院检验科质量管理现状概述
检验工作重视不足:在我国基层医院当中,受传统因素影响,临床诊断更多依靠的是经验和简单器械,检验科的地位相对偏低,得不到相应重视,其工作诉求也难以被理解和接受,工作较为被动,质量管理自然也就无从谈起。检验科场地规模小:在基层医院中,虽然检验科是必不可少的部门,但受限于经济条件因素,许多基层医院医疗用房是较为紧缺的,无法为检验科提供足够面积的场地,只能提供有限的房间,在这种情况下,检验科的办公、标本采集以及检验、洗涤等难以规范分区,清洁区、污染区和半污染区之间没有明确划分,仪器摆放空间较为狭窄,无法规范放置,实验室环境的温度、湿度控制达不到要求,都会对检验质量造成严重影响,降低检验结果可靠性[1]。检验设备方法落后:基层医院服务的对象多是农民,主动就医意识理念较差,导致基层医院检验科的业务相对较少,检验科仪器使用率较低。同时,受制于基层医院资金紧张的情况,许多检验科采购的检验设备大多是半自动仪器,人为因素影响较大,检验质量存在隐患。此外,在仪器采购中,对仪器基本工作原理、市场情况等了解得不够全面、深入,购置的设备并不符合检验需求,甚至是淘汰设备,也会影响检验质量。最后,在日常管理与使用过程中,对仪器操作规范掌握水平低、仪器没有定期检查与维护,或者采用低档次、过期或变质的试剂等,也是检验科质量管理的重大问题,无法为临床诊断提供有效依据。检验人员素质较低:检验人员是检验科操作的执行者,检验人员素质水平与检验质量有着密切联系。在基层医院检验人员中,普遍存在着学历偏低、检验专业知识水平低的情况,人才素质水平较低,业务素质能力不强,对细胞学、微生物学等方面知识了解较少,对检验质量造成了极大影响。同时,由于基层医院的条件较为有限,检验人员缺乏进修学习的机会,其理论水平难以得到提升,即使有丰富实践经验,但由于知识得不到更新,只会机械执行操作,对检验过程中的偏差、仪器报警等问题无法准确判断,新方法、新技术应用水平较低,会对检验质量造成严重影响。
质量管理控制问题:在检验科质量管理中,质控方面存在许多不足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①室内质控问题:在许多基层医院的检验科中,其人员配置并不合理,每个实验室只配置1个人员,甚至会有2个实验室由1人负责的情况,检验人员也并不固定,轮岗较为频繁。在这种情况下,检验人员缺乏良好的责任心,缺乏检验的事前、事中以及事后审核,没有人对检验过程进行监管,实验室质控几近于无,检验结果的可靠性自然也无法保障[2]。②仪器管理问题:仪器的精确无误是检验质量的基本保障,做好仪器管理就显得十分必要。但是,在实际当中,检验室仪器管理存在许多问题,包括对仪器使用、保养等相关制度落实不到位,仪器的清洗、保养等操作不够规范、合理,在仪器校正与室内质控时,未处理比色杯、仪器管道上的污垢;仪器在使用一段时间后,会出现一定误差,未及时修正标准曲线、校正仪器或者仪器偏差校正不到位等,无法达到相应的校正目标,会降低仪器可靠性,影响检验质量。此外,在仪器使用过程中,没有准确处理异常报警问题,检验数据记录不够全面或者过于简单等,也会对检验质量产生严重干扰。③检验全过程质控问题:检验科质量影响因素包括许多方面,除了检验操作之外,检验前的标本采集、保存、运输等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一般来说,检验前误差能够占到总误差的70%。在检验前影响因素中,常见的问题有:a.标本采集方面问题,在采集前与患者沟通不到位,没有向患者告知相应的注意事项,空腹时间不足或者服用药物等,都会降低标本质量,影响检验结果准确性;采集人员在采集操作中,没有选择合适的试管、药剂或者样本量,或者对特殊标本采集缺乏了解等,造成采集失误,引起检验结果失真。b.标本保存方法问题:标本保存会对标本质量产生严重影响,在标本采集后,没做好容器密封或者未进行必要的保温、遮光处理等,没有及时将标本进行送检或者送检过程发生碰撞等,都会给标本质量带来负面影响。此外,对于一些无需及时进行检验的标本未进行分离冷藏处理,也是检验标本质量问题发生的原因。缺乏生物安全意识:生物安全防控是现代检验科的重要安全工作,但在某些基层医院中,由于领导层大多只注重医疗服务质量与水平,对生物安全防控方面重视不足,缺乏良好的生物安全意识,并没有对生物安全展开相应的宣教与培训。如此以来,导致检验人员对生物安全知识了解较少,并没有树立相应的生物安全防范观念,在日常检验工作中,没有进行必要的安全防护,在不配戴防护眼镜、穿工作服、戴手套的情况下开展工作,许多高传染性物质会对检验人员的安全造成严重威胁。医疗废物处理问题:在检验科工作中,医疗废物处理也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如果不及时处理或处理不当,也会构成污染源,对检验质量产生影响。检验科的医疗废物来源很多,包括检验后的标本、一次性消耗品等,比如检验剩余体液、注射器、采血针、尿杯以及试管等,在实际检验当中,受检验人员自身水平、监督管理等因素影响,经常会出现医疗废物处理不符合规范要求的情况[3]。
二、基层医院检验科质量管理的策略
健全检验科实验质量管理体系:①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是检验科质量管理工作开展的基本保障,在质量管理体系的健全当中,首先,需要对检验质量相关的工作都制定规范、完善的制度,比如《标本接收制度》《误差分析处理制度》等,并做好各种制度的落实,为检验质量提供良好的基础。②对检验科工作制定一套科学、可行的管理制度,结合检验科的实际工作情况,对检验科的组织管理、人员职责以及设备仪器、环境等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包括人员和岗位职责规范、检验科规章制度、试剂使用注意事项以及生物安全防护的技术性文件等等,为整个检验科工作提供有效的准则和依据。③对检验报告质量建立相应管理体制,对检验前、检验中以及检验后3个过程均制定相应的管理规范,做好标本采集、运输的控制,确保标本接收与检测的可靠,严格审核检验结果,提高发出报告的可靠性,从而有效提高检验科的质量。同时,对于标本量少的项目,需要加强标本的保存,采取批量检测的方法,避免单独检测的偶然性因素[4]。加强检验科的质量控制管理:质控管理是提高检验科质量最有效的手段,在检验科质控管理中,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①加强对医护人员的培训,使其熟练掌握标本采集、送检的正确方法与注意事项,确保标本采集的真实、可靠,从源头上控制检验质量的不良影响因素,为检验质量奠定良好基础。②加强对质控管理的宣传与教育,提高实验室人员对质控管理重要性的认识,并结合奖惩制度,调动实验室人员执行质控管理的积极性,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提高实验室质量标准。③做好室内质控与室间质评工作,严格按照质控规则,建立相应的质控图,设置相应的警告限、失控限,对检验结果进行准确、有效评价,及时发现检验质量问题,并查找问题发生原因,区分系统误差与随机误差,采取针对性纠错方法解决问题,提高检验结果的可靠性与准确性。
加强检验科仪器、试剂管理:检验仪器与试剂与检验结果质量有着密切联系,如果仪器精确度不够或者试剂有问题,都会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因此,必须加强对检验科仪器、试剂的管理,具体管理措施有:①做好检验仪器、试剂的采购工作,基层医院检验科任务并不完全相同,需要从实际情况出发,选择合适的仪器、试剂时,在采购时,选择信誉度高、有相应资质的供货商,并对仪器、试剂的性能和质量等进行严格审查,确保仪器、试剂质量的可靠。②做好仪器、试剂的档案管理,对所有的仪器、试剂进行一一建档,了解仪器、试剂的使用时间与保质期,制订合理的检查维修计划,定期对仪器进行校正与保养,确保仪器的准确性、可靠性,并根据仪器类型选择相应的试剂,试剂要保证无污染、未超出保质期,减少仪器、试剂因素导致的检验质量问题[5]。③由于大多基层医院经济条件情况较差,在检验仪器方面经费并不充足,无法采购高端检验仪器,加上检验一些项目业务量较少,检验科运行成本过高,对于此种情况,可以采取与其他大型医院实验室合作的方式,委托其进行检验,不仅能够充分保障检验质量,也可以降低基层医院的检验成本。做好检验科人员的素质培训:提高检验人员素质,对保障检验质量有着重要作用,因此,必须做好检验科人员的素质培训,具体内容:①对检验人员进行岗前培训,使检验人员掌握检验仪器操作方法、检验注意事项等内容,定期进行实践操作培训,提高检验人员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水平,增强检验人员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②对检验人员进行进修培训,包括定期到上级医院进修、开班学习班、邀请专家讲课以及学术交流活动等,开阔检验人员视野,更新检验人员知识体系,促进检验人员综合素质的提升。做好检验科生物安全管理:在基层医院检验科中,许多患者的体液、尿液和血液标本都携带有病原体,为保证检验人员的人身安全,应加强对生物安全管理的重视,做好生物安全管理工作:①对生物安全建立相应管理制度,做好生物安全的培训,提高检验人员对生物安全的认知,树立相应的意识,在日常检验工作中主动采取生物安全防护措施,为生物安全提供良好的保障。②做好实验室改造,明确划分污染区、半污染区与清洁区,做好相应的消毒工作,安装安全生物柜等装置,为生物安全的实现奠定基础。综上所述,临床检验是基层医院的重要内容,检验质量对医院工作有着重要影响,加强对检验质量的重视,充分认清检验科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采取针对性对策加以解决,是基层医院需要重视的内容,对基层医院医疗服务和质量水平提升有着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卢小林.基层医院检验科质量管理控制与对策[J].中医药管理杂志,2009,(6):546-547.
[2]赵丙喜.基层医院检验科质量控制难点及对策分析[J].求医问药(下半月),2013,(1):597-598.
[3]刘玉兰.加强基层医院检验科质量管理探讨[J].中国当代医药,2011,(17):178.
[4]曾红儒.基层医院检验科管理现状分析与对策[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1,(17):2163-2165.
篇3
摘 要:探讨血站质量管理体系和维持质量管理体系对保证血液质量的作用。方法:建立和完善血站质量管理体系和维持质量管理体系,对血液制品从采集、处理、储存、运输等环节实施全程监控。结果:2008年1月~2009年12月向临床供血68 079.5 U,无1起质量事故。结论:血站质量管理体系和维持质量管理体系为血液的质量和安全性提供了保障。
关键词:血站;血液;质量管理
近年来,因输血安全造成的医疗纠纷时有发生,输血安全越来越受到临床和受血者的重视。世界卫生组织和国家卫生行政部门相继出台了多部法规文件并对血站推出了很多的培训项目,以提高从业人员血液知识和技术水平,规范采供血执业质量行为和技术行为。2006年实施的“一法两规”[1-3]中明确指出,血站必须建立一个覆盖生产和服务所有过程并持续改进的质量管理体系[2-3]。
1、 加强血站职工的管理和培训
人是整个质量体系中最为关键的因素,做好的人的培训,就把握住质量管理体系中的关键。自2006年以来依据ISO9000标准中质量管理的要素[4],建立了临床采血、输血质量管理体系和维持质量管理体系,使人员培训、质量管理全过程程序化、规范化。先后出台政策鼓励员工参加各种输血医学学历教育、轮转培训、自学、参加国内外各种进修学习班、学术会等,通过这些措施培训输血医学全面人才。近年来还加大了人员培训的投资力度,先后送270多人次到外省进修学习,先后19次请专家教授到站内讲课,进行全面系统的培训,对参与培训人员进行考核以评估培训效果,并作为年度绩效评价标准之一。
2、 加强检验科内部的质量管理
2.1 相关仪器设备的管理:主要采用了以下的一些方法:采血站专门成立仪器购置和计量管理小组,主要负责仪器的购置。对仪器设备的采购进行全程质量评价,验收合格后才能交付使用。近年来本采血中心先后添置了众多紧扣的高档设备,每次都会积极申请计量部门对仪器进行全面的检定。同时建立仪器设备档案。制定采血站仪器设备的管理制度并落到实处。
2.2 原材料的质量管理:首先保证是经自治区卫生厅统一招标中标产品,要求进货渠道正规。其次质控科还将严格把关,正对新购的原材料进行抽检,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2.3 血液检验质量管理:室内质量控制(IQC)和室间质量评价(EQA),EQA是建立IQC之上,又以服务IQC为目的的,是独立的经授权实验室监控本地区各实验室IQC实效性的一种手段,是来自于外部的非常规性的工作。其目的是回顾地了解实验结果的准确性,评价实验室的检验能力。IQC是每个实验室自身不可缺少的常规的工作内容,是质量保证(QA)起码要求之一。IQC说明一次实验灵敏度和特异性的依据,尤其是弱阳性质控品最为重要,它可以间接反应检测试剂的质量和实验室的检测水平。因此,做好IQC和EQA是输血安全的要求。严格执行《供血者健康标准》,严把体检关,坚持七项初检、六项复检,初复检同一项目采用不同厂家试剂,不同检验人员。为保证检测质量,重点抓好室内质控,积极参加室间质评。
3、 质量管理的组织与实施
3.1 为了进一步加强质量管理,血站专门成立质量考评小组,考评小组在每月底依据具体量化的各科业务考核标准,对相关业务工作考核,与相关人员的工资奖金挂钩。在这个过程中所发现的差错都得到了比较及时的改正。
3.2 质控科制订《北海市中心血站采供血全过程质量控制》工作交接单,体检、检测、采血、血液入库各个环节凭此单交接、流动,个人完成的业务项目均由本人签字,科主任对当日科室工作在交接单上签字,质控科对采供血全过程各环节审查签字。
3.3 质评小组每月组织全站职工开1次会议:总结本月的工作情况;公布有关国内外及本单位血液质量信息;各科室汇报科内本月自查自评情况。然后由质控科汇总,集中分析解决本月存在的问题。
4、 无偿献血管理工作
积极主动协助政府及卫生行政部门做好无偿献血工作;以政府或卫生行政部门的名义开展无偿献血宣传活动,制定全市无偿献血采血计划;街头采血或上单位采血。献血者征询、体检、采血、检验、发放的原始记录作为日后用血返还和输血纠纷的历史记载,献血有关档案资料要至少保存10年[5-6]。在质量管理上,无偿献血咨询ALT不合格是血液检测不合格的首要原因。ALT活性增高的原因与血液标本存放的温度、时间有密切关系。因此,ALT这一非特异性指标在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中的意义值得探讨。我国属于肝炎高发区,如果抗-HCV血清阳性或?HBsAg?阳性,合并ALT增高的献血者可能为肝炎病毒血症活动期,当抗-HCV或HBsAg?浓度低而不能检出时,ALT升高就有意义,可以避免肝炎相关疾病的窗口期所造成的漏检。
5、 结果
通过管理体系建立后的实施与执行力度的加强,提高了全站不同岗位人员的素质,增强了质量管理意识,优化了采、供血工作流程,建立良好的公平合理的科学的绩效考核机制,充分调动全体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保证了采、供血工作高质高效完成,2008年1月~2009年12月向临床供血68 079.5 U,未出现因采、供血产生的差错事故,为全市临床输血提供了可靠的血液安全和质量保障。
6、 讨论
采供血质量直接关系到患者的安危,全过程涉及到医学、生物化学、遗传学、免疫血液学、细菌病毒学及医用高分子学多种学科[7-9]。为了保证采供血的质量和临床用血的安全性就必须建立和完善质量管理体系和维持质量管理体系,对血液制品从采集、处理、储存、运输等环节实施全程监控,只有使采供血工作程序化、规范化才能为临床输血患者提供安全、优质的血液成分制品[10-11]。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血站管理办法[S].2005-11-17.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血站质量管理规范[S].2006-04-25.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血站实验室质量管理规范[S].2006-05-9.
[4] 刘海田.血液制品采集检测技术标准及质量控制实践全书[M].第3卷.北京:中软电子出版社,2003:12431280.
[5] 唐德华.医疗事故的预防和处理[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137-144
[6] 陈羽中,粟美娜,等.采供血一体医院输血科质量控制难点探讨[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杂志,2004,4:4849.
[7] 桑列勇.ALT干式生化法在献学者初筛中的应用探讨[J].中国输血杂志,2003,16(4):268-269.
[8] 陈素贞.1999~2001年无偿献学者血液报废原
因分析[J].中国输血杂志,2004,17(2):116-117.
[9]Robinson?D,Whitehead?TP.Effect?of?body?mass?and?other?factors?on?serum?liver?enzyme?levels?in?men?attending?for?well?population?screening[J].Clin?Biochem,1989,26(5):393.?
[10]Lee?DH,Ha?MH,Christiani?DC.Body?weight,alcohol?consumption?and?liver?enzyme?activity-a?4-year?followstudy[J].Int?J?Epidemiol,2001,30(4):766-770.
篇4
【关键词】 临床检验;质量管理
【中图分类号】R7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8-0167-02
检验科的质量目标是能否及时向临床提供高质量(准确、及时、可靠)的检验报告,使检验结果更好地符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得到患者和临床的信赖和认可[1]。自2002年4月1日起开始实施的《最高人民法院若干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中,明确指出“因医疗行为引起的侵权诉讼,由医疗机构就医疗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承担举证责任”,这一规定被简称为“举证倒置”,即一旦发生医疗纠纷,由患者投诉,医疗机构要拿出证据证明在诊治工作中一切医疗行为是正确无误的。检验科为达到这一报告准确的目的,进行全面质量管理,包括分析前质量管理、分析中质量管理和分析后质量管理。分析中质量管理和分析后质量管理在临床检验中心组织开展的室内质评活动、室间质评活动中,经多年的努力使报告结果的检验准确性越来越高。有关单位统计临床有关检验质量的意见,50%以上是与检测标本本身的不合格有关。
分析前阶段是指从临床医师开出医嘱起始,按时间顺序的步骤,包括提出检验要求,患者的准备,原始标本的采集,运送到实验室并在实验室内传送,至分析检验程序启动,此期终止[2]。这一环节的执行涉及面广,包括检验人员、临床医师、护士、护工以及受检者本人,任一环节的疏漏和不规范均可导致检验结果的误差。以下浅析提高临床检验分析前质量管理方法。
1 加强临床实验室的软硬件建设
检验工作主要借助专用仪器和专门技术开展业务工作,因此,要争取领导的支持,不断引进先进的仪器设备,加强硬件建设。同时要制订完善的规章制度;制订专业的质量手册;设置合理的实验室工作区域,并符合有关健康、安全的要求;实验仪器的质量管理,建立仪器的相关档案、资料,健全维护制度,定期进行仪器的检定和校准;检测方法的选择、试剂的选择、使用和保存。
2 组织与检验质量有关的各种培训
分析前质量管理不仅仅是培训检验科的专业工作人员,更应在医院领导的支持下,对临床医师、护士、护工进行培训。
2.1及时组织临床医师进行新进检验检测项目的培训。医学检验项目繁多而且新项目不断推出开展,原有的项目不断被更新,有的临床医师对检验项目的临床应用评价指标不够熟悉,忽略应做的检验项目,或不完全了解检验科有多少种检查对某疾病有诊断或鉴别诊断价值。应将新的检验方法和原理,临床意义介绍给医护人员,使之能合理选择检验项目,正确分析检验结果,并用与临床诊断和治疗;有些临床医师一味追求经济效益,在下午开出血脂检查等不合适的急查项目,或其他更改患者的准备,如餐后2 h血糖,患者没有在规定时间内抽血,在遭抽血处拒绝后,医生同情谦让患者,在检验单上加开“急”,迫使检验科出没有检验正常参考值的数据,并干扰正常状态下的检验急诊次序,反而降低了患者对医生的信任,一旦发生医疗纠纷时,就使医院处于被动状态下,临床医师特别是新分配的临床医生应试行到检验科轮转一段时间,熟悉并了解本院检测项目的实验诊断原理和临床意义,以便能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体征和病史准确地选择项目用于临床工作中。
2.2对标本采集人员开展全员培训。标本的采集不仅仅是在检验科内完成,更多涉及护理人员。抽血不顺利造成标本溶血,从输液皮条内放血等都将严重影响检验结果。护士应熟悉每项实验标本的采集要求:患者的准备,患者的用药情况,标本收集时的核对,抗凝剂、保存剂的正确使用。检验科制订的标本采集须知,不仅仅在检验科门口张贴,也应对全体临床医师、护士、护工进行培训,对保证采集标本质量的相关人员落实责任制。
3 严格检测标本收入标准
一份不合格的标本无法准确地反映患者真实情况的结果。检验科应制订标本拒收标准:包括标本贴签与检验申请不一致;抗凝标本凝固;标本容器破损;标本可能受污染;溶血和脂血;延迟送达的标本等。对不合格的标本,检验科应及时与送检部门联系,建议重新核实或重新留取标本,对于特殊标本或再次取样确有困难则可与临床协商进行部分内容的检验,但必须在检验报告上标明标本不合格的原因以及检验结果仅作参考。
4 及时准确地对标本进行处理
及时处理标本、及时检测是保证检验质量的一个原则。尤其血浆或血清与血细胞的分离应及时,血浆有富含或贫含血小板之分,应从离心速度和时间加以保证。标本要及时检测,尽可能当天标本当天完成。细菌培养应该在2 h内完成接种。需要保存标本,必须以不影响结果为原则,注意因检测项目不同而异,注意不同检测项目采用不同条件。处理标本是一项细心工作,一定要加强三查三对严防张冠李戴。
分析前质量管理工作不仅是一个技术问题,更多的还是管理问题,不仅是检验工作质量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医院医疗质量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引起医院管理的重视,在有关职能科室如医教科、护理部、门诊部的重视、参与和协调下,更好地保证这一环节的质量,使检验科出据准确的临床检验报告,让它成为临床医师诊断和治疗患者的重要依据。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 血站检验科;质量管理;关键环节
[中图分类号] R446.1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3)10(c)-0154-02
血站检验科的主要任务是根据国家相关法规对献血者捐献的血液进行规定项目和方法的检测。随着我国医疗技术的不断提高,人们对血液的安全性认识也越来越高,所以对血液安全管理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血站检验科能够对血液进行相应的检测工作,保证医疗用血的安全。在临床输血中由于受到血液的感染而对患者造成二次伤害的例子还存在,所以加强对血站检验科检测前,检测中和检测后过程的全面质量管理,确保检测结果可靠、报告及时,确保符合国家质量标准的血液用于临床,才能够保证医疗的安全,降低病患的生命危险[1]。血液的安全问题直接影响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必须加强血站检验科的质量管理,提升血站检验技术,为临床提供安全有效的血液。在现代血站管理中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本文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探讨,以期找到解决问题的科学办法。
1 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 质量管理体系不健全
在我国血站检验科的管理制度上还存在着许多漏洞,质量管理体系不健全。其主要表现在:①血站检验科的管理人员在进行血液的检测时没有严格按照国家的相关规定来进行操作,检测技术人员对管理体系不熟悉,最终导致血液检测质量不符要求;②目前有些血站检验科的操作流程还不太规范,在血液的质量要求上还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不能够建立切实可行的规范性的管理体系。所以在这样的管理下就不能够保证血液的安全性。
1.2 设备管理不规范
在进行血站设备的管理时由于管理人员管理意识的欠缺,从而导致设备的管理存在不规范的现象,尤其是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机械设备的自动化和信息化已经成为时展的潮流,仪器设备已经成为血站实验室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在实际的操作中,血站检验科在对设备的使用管理上存在较大的问题。一般管理人员都会比较重视血液的质量检测环节,从而忽视了对设备的检测以及维护,导致设备的故障率偏高。仪器设备不仅是检测血液的重要工具,还是保证血液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设备管理的好坏将会直接影响到血液检测,如果不能够对问题设备进行及时的保养、维护,将会影响检测的效率。如果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进行检测还有可能导致血液检测的结果出现错误,最终将会影响血液的安全。设备管理条例中的相关操作方法及内容不完善,工作人员不够细致,这也会对整体检验结果造成较大影响。
1.3 标本采集管理不完善
血液标本的采集管理对整体的检验质量有非常大的影响,该环节的工作大多数是基于实验室外,主要包括下面几个方面:①献血者当前的身体状态及饮食结构,如部分献血者在进行检测之前有过较为激烈的运动,这将对多数项目的检测结果造成影响,同时高蛋白、高脂、高糖的饮食也会引起患者体内谷丙转氨酶的含量变化;②血液检测工作人员可能会将血液试管标签贴错;③血站外部获取的血液检验标本在送往检验的过程中,会由于时间、运输温度等方面因素发生质量问题。
1.4 检测人员的专业素质较低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医疗设备和医学技术也在不断进步,所以检测人员的相关知识已经无法满足当前血液检测的需要。血液的质量会关乎所使用患者的生命安全,所以对其检测设备的要求比较高,相应的技术要求也就提高,尤其是一些血液检验站引进先进的设备后,检测人员专业素质问题就更加突出,检测人员不能够熟练掌握先进设备的操作流程,不了解设备的使用方法,最终会影响血液检测质量。除此之外,检测人员对国家所确定的相关标准不够了解,也导致一些问题血液在检测过程中没有被及时发现。
1.5 没有做好检测记录
对于检测人员来说,不仅需要做好血液检测工作,同时还需要做好检测数据的记录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检测数据的准确性,保证血液的质量,但是在实际的操作中,一些检测人员没有做好检测的原始记录,导致血液数据出现问题。
2 提高管理的方法
2.1 建立健全血液检测质量体系
要想保证血站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就需要建立健全血液检测质量体系,并严格实施和持续改进:①检测人员要严格自身的行为,提高自身的职业责任意识,从而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②要对操作流程文件化、制度化,质量体系一般都是由四部分组成,即质量手册、操作流程、程序文件、质量记录等,由此,要想保证血液检测制度能够被真正的执行,就要将其程序文件化,对操作人员的行为作出严格的规定,明确他们的行为准则;③要将检测制度程序化,即对检测人员的操作程序进行科学的安排,画出相应的流程图,明确展示各个环节工作人员所要进行工作,从而保证血液的质量。在严格的制度管理下,能够提高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保证检测质量,提高我国医疗水平[2]。
2.2 提高设备管理意识
在对设备进行管理时,首先应该提高管理人员的管理意识,要对设备进行及时的维护,从而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其次,要对设备进行定期的监督检测,对试管以及设备进行及时的清洗,保证设备的安全性,提升血液检测质量,最终保证人员的生命安全。设备管理人员还需要进行定期的培训,对设备的控制应该掌握在一定的范围之内,对其使用状况进行相关的记录,如果发现设备运行异常,要及时进行汇报,并且对问题设备进行及时处理[3]。第三,管理单位要引进先进的检测设备,提高检测效率,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2.3 提高检测人员责任意识
提高检测人员的责任意识就要加强对相关人员的培训,强化他们的质量安全意识。相关单位要对每一位员工的血液检测质量进行规定,使他们能够熟练掌握管理的程序以及管理的技术,从而保证血液的质量[4-5]。培训时需要结合检测的实际情况来进行,提高检测人员的责任意识,使他们认识到检测工作的重要性。除此之外,单位还需加强对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让相关人员能够掌握专业的检测技术,尤其是要加大对先进设备的使用培训,让他们能够很好地处理相关的血液检测问题,面对重大问题时能够及时做出判断,提高血液检测的安全性[6-7]。另外,还应该对管理人员的管理进行培训,让他们树立正确的操作流程意识,进而保证操作质量。做好相应的检测记录,确保检测的血液质量符合医用要求,最终保障患者的生命健康。
2.4 提高检测人员的专业素质
要想提高血站检验科的管理质量,就必须提高检测人员的专业素质,从而保证血液的质量。对于血站检测方面来说,它与许多临床医学以及基础医学有着紧密的联系,所以它所涉及的知识面比较广泛,除此之外,血液监测站的仪器一般都比较先进,而且仪器的操作也比较复杂专业,这就导致许多的操作人员无法进行正确的操作,最终会导致血液检测质量问题,所以要想提高血站检验科的检验质量还需要提高检测人员的专业素质。首先,要对检测人员进行定期的培训,提高他们对县级仪器设备的操作能力,不断满足当前我国医学发展的需要以及设备发展的需要。其次,要不断拓宽检测人员检测的专业知识,学习先进的检测技术,从而保证检测的质量。同时要将资格化培训和岗前培训相结合,在提高检测人员专业知识的同时还能够提高他们的技术水平和操作能力。除此之外,还需要树立检测人员终身学习的意识,有计划地规划自身的培训,提高自身的检测水平。而血液检测站也要有组织地进行培训,增强检测人员的检测技术水平,从而提高血液检测站的检测质量。
2.5 做好质量记录
检测人员在进行血液检测后还学要做好相应的检测记录,从而保证血液数据的准确性。其中,质量记录包括设备的确认记录、检测中的原始数据、室内质量数据记录以及试剂确认记录等。除此之外,在进行相应的记录时还需要确认检测试剂和检测设备的数据,做好相关记录。对于检测的项目、检测使用的试剂、试剂的生产厂家、试剂的生产日期、检测的方法、试剂的批号、检测的日期以及检测标准和检测人员的姓名等都要做好记录。同时,还要保持原始记录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得在原始记录上进行涂改,如果发生笔误则需要按照相关的规定来进行修改。这些原始记录能够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在发生血液质量问题时能够从中找到相关数据,提高血液检测站的检测质量。
3 总结
综上所述,血站检验科的质量管理将会影响到血液的质量,从而影响使用血液的患者健康,所以保证血液检测质量能够促使我国医学事业更好地进步与发展。提高血液检测质量不仅需要加强对检测人员的培训力度,还需要引进先进的技术和设备,规范设备管理,从而提高检测的质量和效率,确保符合国家质量标准的血液用于临床。
[参考文献]
[1] 王艳清,陈素君,廖丽梅.环境设施与献血反应调查分析[J].中国医疗前沿·上半月,2009, 4(19):128-129.
[2] 覃克文.浅谈血站检验科质量分目标的更新与实践体会[J].临床输血与检验,2011,13(3):89-90.
[3] 李瑞丽,张颖.血站检验科档案管理[J].中国实用医药,2009,4(1):39-40.
[4] 张红艳,张子海.浅谈血站实验室质量管理[J].健康大视野,2012,20(9):28-29.
[5] 程长春.血型鉴定影响因素分析及探讨[J].中国医疗前沿,2009,6(8):1274-1273.
[6] 李永福.血站检验和采血人员职业暴露危险因素及防护措施[J].职业与健康,2006,22(19):1561-1562.
篇6
科尔沁区第一人民医院检验科,内蒙古通辽 028000
[摘要]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发展,我国的医疗技术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这样促使了医学检验技术的发展。检验科是医院的一个重要科室,其检验结果的准确性直接影响到对患者的诊断与治疗。因此,医院检验科的质量控制就尤为重要。然而当前医院检验科的检验质量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故本文主要是针对医院检验科质量控制难点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
关键词 ] 检验科;质量控制难点;解决措施
[中图分类号] R1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4)08(c)-0062-02
1 当前医院检验科质量控制难点
1.1 检验科缺乏高素质人才
检验科是医院的重要组成部门,对医院的运行来说,检验科的工作是相当的重要。但是当前医院检验科的高端人才非常的缺乏,尤其是对于检验经验丰富的人员更是缺乏。检验工作看似简单,实则重要,检验过程中如果出现一点偏差,就有可能导致严重的医疗事故。因此,对检验工作来说,需要人才的专业性之外,更需要其具有高尚的医德和职业素养。随着科技的发展,医学新技术也不断发展,这其中医疗手段及其医疗方法自动化程度也在提高,这对对检验人员就意味着对他们的工作要求相应的提高了。在专业技术水平和职业素养之外,还要紧跟时代,不断学习发展创新。目前来说,尤其一些基层医院,非常缺乏相应的高水平的检验人员,这就造成了医学检验的不规范和偏差,这给患者的诊治产生了非常不良的影响。
1.2 检验前的质量管理不严
检验科的检验工作要确保准确无误,其准确性是受多种因素影响的,如医疗检验人员对检验设备的操作熟悉程度、检验各个环节的技术控制以及时间的把握等,这都与检验人员的业务水平息息相关。所以,在进行检验时要对各个环节进行严格的质控与管理。而由于资金、技术等方面条件的限制,致使部分医院在检验科的质控上存在明显问题,其技术更新缓慢,管理不严,很容易造成检验结果的误差,进而影响到临床医师的诊断结果,这极大的影响了给患者的及时诊治。
1.3 医疗检验设备落后,设备维护不到位
医疗检验设备是医学检验结果准确与否的最基本的因素。当前医疗设备不断更新换代,医院应及时检验更新设备。部分基层医院由于资金不足、管理理念落后等原因,设备没有得到及时更新使用年限过长,再加上技术落后问题,导致设备维护也不到位,这极大影响了医学检验结果,同时也影响了临床医生的临床诊治效果,甚至可能贻误病情。所以,医疗检验设备的更新和维护是检验科质量控制的一个重要条件。
1.4 检验科与临床科室沟通不畅
临床检验和临床诊断、治疗、康复等活动有着密切联系,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特异性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临床诊断的正确性。例如,通过综合分析患者的血象和骨髓象,就可以对白血病进行确诊。同时,检验科的发展也依赖于各个临床科室之间的相互支持。但现实情况是检验科与临床科室间通常处于一种脱节状态、缺乏交流,对相互间情况都知之甚少。临床医生不了解检验科的检测新项目、新技术、新仪器,由于这些沟通间的不畅,最终影响的还是医师的临床诊断结果诊疗服务质量的提高。
2 医院检验科对质量控制难点的应对措施
2.1 合理调配人才
检验工作需要不同医学专业的人员协作完成。因此,对于检验科的工作来说,对人才资源的合理分配是相当重要的。同时,检验科也需要对一些出色的检验人员进行培养。我院在检验的实际操作中,就为一些缺乏相关经验的检验人员提供旁听及学习机会。通过实际学习与观察,使他们得到了许多专业知识与经验,这样很快就可以担当起科室骨干角色。对医院医疗水平的判断,完全可以依靠医院检验人员的技术水平来进行判断,所以,在医院进行组织培训过程中,对检验人员的培养是一个重点,同时,医院还要定期请一些专家进行培训和讲课。
2.2 成立质量管理小组
由科室主任担任小组组长,成员的组成主要包括生化、血液、细菌、免疫等专业负责人。实行个人责任制,各项目由相对于专业的成员负责进行检验监督工作,将抽检、检验以及写报告分开进行。如果检验过程中遇到问题,需要小组讨论解决。同时,各成员在检验过程中,还要做到监督和合作。
2.3 注重每一个检验环节
采取质量管理和控制,保证检验结果的质量和准确性。这要从整体上把握检验的每个环节,分析和研究各环节间的关系和相互影响。及时处理检验中的问题及注意细节。检验程序的步骤:①申请检验项目,申请应简洁明了;②收集受检标本,严格遵守标本收集的规定和注意卫生状况。彻底检查标本、做必要的处理;③开始检验,重复操作,确保精确度;④处理受检标本;⑤写报告,反馈检验结果并送往临床科进行记录。
2.4 加强内部检验管理
科室内质量控制能最大程度地提高医院的检验和医疗水平。有效的内部质量控制有:①严格遵守各项检验措施及检验规定;②在检验中提高检验专业知识水平,借鉴经验,参加一些专业检验培训。熟悉对各种分析仪器的操作,并且要不断去思考并提升检验仪器和设备的效果;③多次使用后,检验仪器和设备都会产生磨损,检验人员要对它们进行维护、保养和校正;④熟悉各种试剂;⑤采取稳定性好的实验方法。
2.5 规范质控管理
每个月对检验人员都进行质量控制考核。实施个人责任制,能使每个工作人员都对其检验的责任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意识到,确保将每个环节都妥善处理,当某个环节出现问题时能及时解决。加强对检验科的每台设备以及试剂的管理养护。同时,医院需要定期检查检验科室需要引进的最新设备,进一步提高技术领先水平。
2.6 加强临床交流与协作
检验科应重视提升检验人员自身的业务能力和沟通能力。加强检验科与临床科室的沟通交流,加强临床医师与检验人员对相互部门和学科的了解。由于临床医师对新项目的了解不够,检验科室有责任指导建议临床医师合理选择检验项目,同时鼓励检验人员参加临床查房和病例讨论。在接收检验申请时,检验人员发现检验项目与患者情况有异议,应及时与临床医师进行意见交流。医院可以通过组织知识讲座等活动来增进检验科与临床交流协作的机会。检验员的业务水平在与临床的交流协作中得到不断锻炼,有利于检验质量的提升和科室的良好发展。
3 结语
总而言之,当前我国医学检验正处于发展期,加强医学检验工作的质控与管理,提高医院的医疗技术水平,特别是需要加强基层医院的医学检验工作管理,合理分配检验科人才,这对医院的长足发展意义重大。
[
参考文献]
[1] 部纪春.论医院临床检验质量管理体系问题与对策[J].现代商贸工业,2011(17):309-310.
[2] 王雅丽.现代医院检验科模块化设计研究[D].重庆大学,2012.
[3] 王洪涛,侯小平.检验科质量控制应与医院质量控制管理有机结合[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2(23):2937-2938.
[4] 熊立.检验科质量管理应从质量控制到质量保证[J].现代检验医学杂志,2004(3):52-53.
[5] 李敖.医院检验科质量控制难点与对策探讨[J].生物技术世界 ,2013(8):72.
[6] 赵丙喜.基层医院检验科质量控制难点及对策分析[J].求医问药(下半月),2013(1):597-598.
篇7
【关键词】检验医学;临床医学
1实施现代化管理
随着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生物工程学、电子学等学科的发展及新兴检验技术和自动化仪器的应用,使检验医学得到迅速发展。检验医学【1】(Laboratory Medicine)是现代实验室科学技术与临床在高层次上的结合,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相互渗透的新兴学科。目前正朝着高理论、高科技、高水平方向发展。检验科的主要任务是为临床提供高质量(准确、可靠、及时)检验报告,检验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临床科室的工作,一个准确的结果,有利于医生对病人的诊疗,而一个不准确或错误的结果会给病人带来不可想象的后果,检验科除了加强科室管理,执行实验室认证后的规定,开展全程质控以外,还要收集临床科室的反馈意见,不断的学习临床知识以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而临床科室也需要检验科对结果的解释及进一步了解检验项目的临床意义,在众多相同意义项目中如何精选更有价值的项目。因此双方的紧密结合、沟通、对话、十分必要,是使整体医学诊疗水平提高的重要因素。
2实现检验医学与临床医学的密切结合
检验医学与临床医学的关系密不可分,临床实验室工作的核心是检验质量,为此检验科的负责人应主动与临床科室交流、沟通、对话、协作:(1)ISO15189文件的核心是医学实验室全面质量管理体系,强调医学检验的分析前、中、后全过程的管理【2】。在分析后质控中,要求检验人员对所测结果进行合理解释,并收集临床科室的反馈意见、接受合理建议、要求、改进检验科工作,或开展新业务,满足临床需求。在交流、对话中,检验人员还可以宣传、讲解新技术新项目的临床意义,合理及如何有效地利用它帮助临床医生对疾病进行诊断。如厌氧菌培养,虽然不是新项目,但很多医院临床科室对其使用并不多,其中有对该项目认识理解问题,也有取材等问题。一但医生发现送检的脓液培养,回报结果未生长细菌时,医生则认为检验科技术欠佳。实际上可能是厌氧菌感染而医生未申请做厌氧菌培养所致;(2)在医院的全面质量管理方案中检验科负责人参加临床会诊,病例讨论等,有利于双方沟通和提高。而检验医师更应该主动走出去,到临床科室查看病人或病例,对检验过程中的可疑结果,进行调查核实。(3)检验科主动参与协作:由检验医学的地位与作用,说明检验医学的任务绝不仅仅是被动地提供数据或结果。过去很长时期,检验科被定位于辅助科室。即检验科只能向临床医生提供所需求的检验结果,一旦检验科提供了未受指定的检验结果时,就被认为“越位”,这种片面、消极、落后于时代的偏见应予纠正。检验工作者应该具有“参与意识”,这种意识即重要,又应受到重视和提倡。
3取得相关人员的支持
检验结果的质量除了检验科应采取的必要保证措施外,还与医护等人员有直接关系:比如,病人的准备、标本的采集、传送等。都是分析前质控内容,这些环节处理不当,就会使标本在未送到实验室之前,就发生了变化而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度,如在做血糖、血脂、肌酐清除率检测时,对病人饮食应有所限制。标本采集时病人的变化,将直接影响检测结果。有报道证明病人在卧位30分钟与直立30分钟采血测胆固醇可升高9.6%,甘油三酯增加11.3%。同一病人在门诊常取坐位采血,而病房早晨常取卧位采血,故两次结果一定会出现差异。运动前后所采标本之间也存在差异。转送标本不及时也影响检测结果。夏季气温高,住院病人尿液标本送检不及时会使尿液腐败,从而影响检测结果。因此标本分析前质控至关重要,且常常被临床医生和检验人员所忽视。
4角色转换,从辅助检查到诊断疾病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看来,检验医学在现代医学中的作用愈发的明显,它不仅与病人、医生息息相关,还跟整个医院的医疗水平密切相关。准确的检验指标不仅可以评价治疗效果,而且可以指导医生临床用药,这就为提高医药的整体医疗水平提供了相当的可能。
总之,今天检验医学在现代医学中的角色已经悄然发生了变化,已经从医疗辅助角色转变为现代医疗中的重要部分。检验医学与临床医学必须紧密结合,互相渗透、沟通,相互学习,才能使以病人为中心的共同目标真正实现,才能更完美的实现检验医学与临床医学的共同发展。今天检验医学在现代医学中的角色已经悄然发生了变化,已经从医疗辅助角色转变为现代医疗中的重要部分。
参考文献
篇8
进几年来,我国《献血法》、《血站管理办法》、《血站质量管理规范》、《血站实验室质量管理规范》等相关法律法规的实施,使无常献血事业正逐步走向规范化、法制化、标准化的阶段,与此同时,加强全面血液质量管理,保证血液的安全尤为重要。我们昌吉州血站从1998年无常献血以来,对采供血过程中血液质量控制和监督管理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现做一简述。
1 领导高度重视,建立健全监督体系
血液质量是血站工作永恒的主题,是评价血站工作优劣的重要指标,对全站施行血液质量管理与监督结果的体现,是保证血液质量的重要环节。领导高度重视则是质量管理的关键,首先建立健全全面质量管理保证体系(质量手册,程序文件,操作规程,质量记录),实施质量管理目标岗位责任制,建立了以站长为核心的质量管理领导小组,形成了由站领导、质量主管、质量管理小组组成的自上而下的全面质量管理体系。对全站采供血过程进行全面的管理和监控,通过自查、互查、抽查,内部审核,质量评审、外部审核等多种形式的监控机制,来达到质量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
2 加强业务培训,提高业务素质
我站每年年初制定职工业务学习计划,并全面落实。一是根据各相关科室的业务性质,每月两次由科室主任组织本科室的职工进行业务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培训(转岗人员的培训)。二是对质量意识的教育,生物安全防护的教育,由质管科负责对全站职工进行培训。三是加强对法律法规的学习和强化医德医风的教育,由办公室负责对全站职工进行培训。四是采取送出去、请进来的办法,进行科学培训。选择有发展前途的专业技术人员,外出进修学习或入学深造。积极支持他们参加各种学术活动,以提高他们的知识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
3 强化质量管理,充分行驶质控科的职能
我们按一个办法、两个规范的要求、结合我站实际工作情况认真做好采供血全过程质量管理工作。强化质控科的管理职能,不断完善质量体系的持续改进,依据我站制定质量体系文件的要求,对采供血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分析,提出解决的措施。
3.1 在过程和产品质量监控和测量方面,质控科严格执行国家采供血的有关规定和质量标准,一是对成品血液及血液成分制品的质量进行抽样检查,二是对采供血过程中所有仪器设备进行定期监控和测量(校准),确保仪器设备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三是严把试剂、原辅材料的进货、验收、质检、确认质量关。用卫生部临检中心和北京金豪制药有限公司提供的血清盘来验证其他不同厂家试剂的特异性和灵敏度,选择质量评价较好的厂家作为首先试剂,质控科发放试剂质检合格报告单,同时在每盒试剂帖上合格标识,库房管理员做好出入库手续,检验科工作人员见试剂盒上帖有合格标识后方可使用。四是对采供血过程的环境卫生和个人卫生进行监控和测量。除此之外,我们根据采供血过程中各相关科室工作性质的不同制定一套质量监控检查标准,每月列行检查。对达不到要求、不符合质量标准的,通知相关科室查找原因,提出预防和纠正措施并跟踪验证。
3.2 调查处理差错事故、抱怨和质量投诉方面:我们过去对出现差错、抱怨和质量投诉方面,采取惩罚制度来处理和解决问题,但在实际工作中出现的差错事故,员工往往不主动上报或采取隐瞒不报的态度,这样对质控科调查核实工作带来不便,造成不能及时查找差错及抱怨原因,影响工作质量,针对上述所存在的问题,站领导进行认真分析,改变了以往惩罚制度,而是对员工进行质量文化教育和培训,以提高质量意识和管理理念,通过培训员工的素质提高了,处理问题的态度也随之改变,对出现差错、抱怨和质量投诉方面,能够主动及时上报质控科,及时查找差错及抱怨原因,提出纠正、预防措施并进行跟踪验证,杜绝类似差错再次发生。
3.3 调查处理输血反应:对临床病人出现的输血反应能及时与输血科、主治医师、护士共同讨论输血反应的原因,针对病人输血反应出现的症状和医生采取的治疗方法,结合相关实验的检测结果,分析判断输血反应的类型,并根据病人疾病不同给与临床成分输血指导,以确保合理用血,治疗有效。
3.4 不合格品的处理:包括溶血、凝块、血袋破损、成分离心破袋、医院退血等,由当事人或发现人描述出现不合格品的经过和现象,相关科室主管分析原因,提出纠正措施,质控科分别对不同的不合格品进行定性处理,并跟踪验证。
3.5 不合格项处理:按照“一个办法、两个规范”的要求,针对质量管理体系进行的内部核审、管理评审和外部审核所检查的不符合项进行限期整改修订,由质量主管和QC组长进行跟踪验证,对符合项者进行关闭,不符合项者进行再次限期整改修订,确保质量体系的持续改进。
篇9
关键词:检验医学;教育教学;教学改革
作者简介:冯倩、宋军营、任伟宏*仝岩(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检验科/河南中医药大学中医药转化医学实验室,河南郑州450000)
检验医学是现代实验室科学技术与临床医学的结合,是一门发展迅速、多技术多学科交叉的综合性强的医学前沿学科[1]。检验医学提供的客观数据强有力的支持了临床诊断、预后和治疗,据报道大约有60%~70%的医疗决策是基于实验室结果[2],正因为其重要性,检验医学从诊断学中逐步独立成为一个新的学科。我国检验医学发展至今已有六十余年,从繁琐的手工操作到便捷快速的仪器自动化,从检测试剂低效单一化到高效多样化,从检测方法琳琅满目到国际标准化,从闭门造车式的实验室检测到室内质控和室间质评等的实验室质量规范化。经过几代人的努力,检验医学发生了一次次质的飞跃,这些变化也造就了检验医学教育教学内涵的转变。如何培养适应新形势的高素质检验医学人才是检验医学教育的重点。纵观检验医学教育教学的发展,现将一些体会和思考总结如下。
1检验医学教育教学的发展
检验医学,又称为医学检验或实验室医学(laboratorymedicine),其发展是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临床医学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同时伴随其他学科如遗传学、分子细胞学等学科的相互渗透[3],丰富和促进了医学检验学理论知识,使得其学科建设迅速发展成为一个跨理工和临床医学多学科交叉的综合学科。
检验医学教育培养的医学生最初学历普遍不高甚至是师带徒的教育模式。1983年以来,我国高等医学院校建立起了医学检验专业,目前已有六十多所高校培养大专以上学历的医学检验专业人才,每年都有充足的生源不断加入检验界队伍[4]。自2012年教育部将原有的五年制医学检验专业(归属临床医学与医学技术类,授予医学学士学位),统一调整为四年制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归属新单独设立的医学技术类,授予理学学士学位),其学科内涵发生了根本的转变,在培养过程中更加注重技术属性。培养目标是以培养检验技师即实验室技术操作工作为主的医学人才,毕业生就业面向的主要是各级医院的检验科、生物技术公司以及独立的实验室。
随着教学目标和学制的改变,医学检验专业从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考核方式等一系列都发生了变化,原来的五年制教材压缩为四年制,有些偏重于临床医学的教材已经适当删减弱化,而医学检验技术方法,实验室质量管理课程以及实验仪器的原理操作故障说明适当增加。同时增加与临床联系紧密的实验课时,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使学生能快速适应实习或工作环境。教学方法也在与时俱进,增加了很多信息时代的元素,从传统的灌输式教学(lecture-basedlearning,LBL)到案例教学法(case-basedlearning,CBL)、问题引导式教学法(problembasedlearning,PBL)等课堂教学模式,发展到利用微信公众号发放视频微课[5-6]以及慕课[7]等网络教学模式的改革,教学方式越来越灵活多样,学生学习知识不再局限于课堂上老师的面对面讲授,更多的是自己通过各种学习平台和学习资源获取新知识。那么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和教师的角色都发生了改变,学生由以前的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学习兴趣大大提高。教师也不再是以前的填鸭式教学,他们更多的是给予学生知识的点拨和引导。
单纯以期末考试为主的考核方式不能全面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随着教学目标和教学方式的改变,有些高校开始尝试建立一种新型的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课程评价体系,即运用课堂提问、课堂讨论、课堂及课外作业、案例分析以及实验操作等[8]多方面测验学生的基础知识,科学客观的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除此之外,结合当前教学形势的变化,有学者提出分段式考核方法[9],即按照基础实验、综合实验、设计实验、临床实验四部分整合实验内容,形成全面系统的实验教学考核体系,重点考核学生的操作技能和实践能力。考核完后还要有一套考核评价体系,对考试的结果要有评价、反馈和总结。
2检验医学教育的现状
2.1检验医师人才缺乏目前检验医学本科教育培养的是检验技师,那么检验医师的重任就落在了检验医学研究生的肩上了,研究生教育专业名称是临床检验诊断学,是以培养检验医师即指导临床有方向有目的地选择检验项目,并对检验结果给出合理解释的综合型人才为主的检验教育,从而使检验报告更直接有效的参与临床的诊断和治疗。毕业生就业主要是一些综合性医院的检验科,负责检验科和临床科室以及病人的协调沟通。而如今有些高校的临床检验诊断学硕士专业更倾向于招收本科是临床医学专业的医学生,这类学生本科没有接受过医学检验的专业知识,很难适应检验医师的工作性质,而且他们毕业之后有一部分学生不愿从事检验行业,造成检验医师人才匮乏。
2.2检验医学教学内容不能满足临床的需求手工检验项目的不断减少和自动化仪器的广泛应用是各级医院检验科的未来发展趋势,由此带来检验医学专业教育教学的变革。张继瑜等[10]进行的教学调研,指出当前检验专业教学与临床相互脱节,学生在学校学到的手工检验项目如对血细胞手工计数、凝血功能测定等在临床工作中基本不用或很少用,而临床工作中的血细胞自动分析仪、自动化止凝血分析仪学生又知之甚少。这就促使检验医学的教育工作者对教学内容需要进行优化整合,对部分已被临床淘汰或使用率极低的传统手工检验项目给予删除或弱化,同时增加详细介绍自动化仪器的教学内容,使毕业生能迅速适应临床检验工作。
2.3临床实习也需要结合新形势作出相应改变临床实习是医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重要部分,是从理论到实践的升华,四年制的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在临床医学方面相对弱化,很多高校的附属医院在实习生的临床带教中可能会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术,仪器的使用、维护、保养等,但是除此之外还要强化实验室的质量管理。因为质量管理是检验医学建设的核心[11]。国际标准化组织标准(theInternationalOrganizationforStandardization,ISO)15189质量管理体系体现了国际医学实验室最新质量管理理念,提出了质量改进方法的标准[12],对检验的全过程进行质量控制和监督,确保检验结果的客观、真实、公正和准确。将ISO15189质量管理体系的先进管理理念和诸多要素渗透到日常的实习带教中,使临床教学更加科学化、规范化,已成为许多医学实验室指导教师进行实习生临床培养的新切入点[13]。
篇10
课程代码:06869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某医院检验科购置了一批100微升的微量移液器投入使用,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首次使用不须检定/校准 B.可以一直使用,无须检定/校准
C.应周期性检定/校准 D.损坏维修后即可使用,无须检定/校准
2.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对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进行认可的依据是
A.《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 B.《检验和校准实验室认可准则》
C.《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认证认可条例》
3.有关“未检出”值的处理,正确的是
A.报告为“0” B.报告为“未检出”
C.报告为“小于等于最低检出限” D.不报告
4.在LIMS基本功能模块中,实验室日常运行最为频繁的模块是
A.资源管理 B.争议(投诉)样品处置
C.样品分析管理 D.人员管理
5.仪器设备两种管理方式是
A.技术管理和硬件管理 B.技术管理和经济管理
C.技术管理和软件管理 D.硬件管理和经济管理
6.纯粹数据管理型LIMS软件的主要功能包括
A.数据采集、数理统计分析、样品管理、报表管理
B.数据采集、数理统计分析、报表管理、网络管理
C.数据采集、数理统计分析、设备管理、资源管理
D.数据采集、数理统计分析、样品管理、网络管理
7.实验室外部分析的质量控制内容一般包括
A.检测限、灵敏度、精密度和准确度控制
B.空白试验和回收率试验
C.仪器监控、环境设施监控和规范化操作控制
D.能力验证、技术审查、校准用标准的比对和实验室间比对
8.以过程为基础的质量管理体系模式包括以下四大过程
A.管理职责、资源管理、产品实现、测量分析和改进
B.组织结构、资源配置、产品实现、测量分析和改进
C.管理职责、资源管理、组织结构、产品实现
D.管理职责、组织结构、工作环境、测量分析和改进
9.实验室计量认证和实验室认可评审内容在管理要求方面包括下列内容
A.组织、管理体系、文件控制、人员、抽样
B.人员、设施和环境条件、管理体系、设备
C.组织、管理体系、文件控制、投诉、改进
D.组织、管理体系、文件控制、投诉、设备
10.我国制定的《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的国家标准》规定了分析实验室一级水的技术指标,下列选项中符合一级水的要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