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借贷记账法范文

时间:2023-06-06 17:57:1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财务借贷记账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财务借贷记账法

篇1

借贷记账法以“借”、“贷”为记账符号,将会计科目分为两个基本部分:左方和右方,一般左方称为借方,右方称为贷方。分别用“借”、“贷”两个记账符号来表示各会计要素的增加或减少。至于“借”表示增加还是“贷”表示增加,则取决于会计科目的性质及结构。在借贷记账法下,一般“借”表示资产、费用的增加和权益、收入的减少;“贷”表示资产、费用的减少和权益、收入的增加。初学者对于此类的论述如果死记硬背不讲究技巧的话,刚开始运用借贷记账法会相当困难,因为各会计要素都包含很多会计科目,且各个会计科目的借贷方代表增减情况容易混淆。为此,一些专家及学者对借贷记账法的教学和学习方法不断的进行探索。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借贷记账法的起源和发展;二是借贷记账法中借贷符号的含义和借贷规则的介绍;三是借贷记账法在编制分录的具体应用。然而,很少有学者借助会计等式来判断经济业务会计科目的借贷方向,进而熟练掌握借贷记账法进行研究。本文针对借贷记账法中借贷方向及其代表的增减情况借助于会计等式作一探讨,以帮助初学者能迅速熟练掌握借贷记账法,进而完成业务核算。

二、会计等式在借贷记账法中的使用技巧

会计等式是运用数学方程的原理描述会计要素之间数额相等关系的表达式,包括静态会计等式和动态会计等式。静态会计等式反应的是静态会计要素,即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其表达式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动态会计等式反应的是动态会计要素,即收入、费用和利润,其表达式为:收入-费用=利润。下面笔者借助两个会计等式对借贷记账法中的“借”、“贷”方向的确定进行探讨,以达到迅速掌握此方法,顺利完成业务核算的目的。

从图1可以看出,借助两个会计等式对借贷记账法中的“借”、“贷”方向的确定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首先,将动态会计等式作一变形。将其变为:

费用=收入-利润。

其次,将静态会计等式和动态会计等式的变形等式上下对齐,在两行中显示。

第三步,从两等式的等号处画一条竖线。初学者先对会计要素增加情况的借贷方向进行记忆,竖线左边包括资产、费用,其增加在“借”方,这里的费用是广义的概念,即包括期间费用又包括成本。竖线右边包括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和利润,其增加在“贷”方。会计要素减少情况的借贷方向正好和增加情况的借贷方向相反。需要说明的是,这两个等式只需关注会计要素,无需看等式中加减符号。

第四步,基于会计等式及其变形,在借贷记账法视角下经济业务的发生主要存在三种情况的会计处理:

第一种情况,只涉及静态会计等式的会计要素中会计科目的“借”、“贷”方确定。

[例1]徐丰公司开户银行收到大鹏公司投入资金10000元。

该笔经济业务涉及“银行存款”、“实收资本”两个会计科目,这两个会计科目属于静态会计等式中的会计要素,分别属于资产和所有者权益,在竖线的左右两侧进行列示,且都增加了10000元。

根据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该笔业务的会计分录为:

借:银行存款 10000

贷:实收资本 10000

[例2]徐丰公司向银行借入三个月期限的短期借款25000元存入银行。

该笔经济业务涉及“银行存款”、“短期借款”两个会计科目,这两个会计科目属于静态会计等式中的会计要素,分别属于资产和负债,在竖线的左右两侧进行列示,且都增加了10000元。

根据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该笔业务的会计分录为:

借:银行存款 25000

贷:短期借款 25000

[例3]徐丰公司因缩小经营规模,经批准减少注册资本30000元,并以银行存款发还给投资者。

该笔经济业务涉及“银行存款”、“实收资本”两个会计科目,这两个会计科目属于静态会计等式中的会计要素,它使属于资产要素的银行存款减少了30000元,属于所有者权益的实收资本减少了30000元。在利用会计等式或会计等式的变形等式确定“借”“贷”方向时,只讨论了增加的情况,对于减少的情况,正好和增加情况确定“借”“贷”方向相反,同理,两个会计科目分别在竖线的左右两侧进行列示。

根据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该笔业务的会计分录为:

借:实收资本 30000

贷:银行存款 30000

[例4]徐丰公司向银行提取现金12000元。

该笔经济业务涉及“库存现金”、“银行存款”两个会计科目,这两个会计科目都属于静态会计等式中的资产要素,都在竖线的左侧列示,库存现金增加12000元,银行存款减少12000元,属于资产内部变化情况。

根据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该笔业务的会计分录为:

借:库存现金 12000

贷:银行存款 12000

[例5]徐丰公司向银行借入100000元直接用于归还货款。

该笔经济业务涉及“应付账款”、“短期借款”两个会计科目,这两个会计科目都属于静态会计等式中的负债要素,都在竖线的右侧列示,短期借款增加100000元,应付账款减少100000元,属于负债内部变化情况。

根据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该笔业务的会计分录为:

借:应付账款 100000

贷:短期借款 100000

[例6]徐丰公司经与债权人协商并经有关部门批准,将所欠40000元债务转为资本。

该笔经济业务涉及“应付账款”、“实收资本”两个会计科目,这两个会计科目都属于静态会计等式中的会计要素,都在竖线的右侧列示,实收资本增加40000元,应付账款减少40000元,分别属于所有者权益和负债,是等式右边会计要素变化情况。

根据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该笔业务的会计分录为:

借:应付账款 40000

贷:实收资本 40000

[例7]经批准徐丰公司将盈余公积80000元转增资本。

该笔经济业务涉及“盈余公积”、“实收资本”两个会计科目,这两个会计科目都属于静态会计等式中的所有者权益要素,都在竖线的右侧列示,实收资本增加80000元,盈余公积款减少80000元,是等式右边会计要素变化情况。

根据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该笔业务的会计分录为:

借:盈余公积 80000

贷:实收资本 80000

第二种情况,只涉及动态会计等式的会计要素中会计科目的“借”、“贷”方确定。这种情况一般指损益月末结转。

[例8]2013年12月31日,为了计算本期损益,徐丰公司将本期实现的主营业务收入82000元,营业外收入10000元转入“本年利润”账户。

该笔经济业务涉及“主营业务收入”、“营业外收入”、“本年利润”三个会计科目,这三个会计科目都属于动态会计等式中的会计要素,都在竖线的右侧列示,主营业务收入减少82000元,营业外收入减少10000元,本年利润增加92000元,是动态会计等式右边会计要素变化情况。

根据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该笔业务的会计分录为:

借:主营业务收入 82000

营业外收入 10000

贷:本年利润 92000

[例9]2013年12月31日,为了计算本期损益,徐丰公司将本期发生的主营业务成本35000元、营业税金及附加5300元、销售费用7480元、管理费用16450元、财务费用600元和营业外支出2000元转入“本年利润”账户。

该笔经济业务的发生,要求企业进行期末费用的结转,即从“主营业务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和“营业外支出”转入“本年利润”账户,成本费用支出类在竖线的左侧列示,利润在竖线的右侧列示。

根据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该笔业务的会计分录为:

借:本年利润 66830

贷:主营业务成本 35000

营业税金及附加 5300

销售费用 7480

管理费用 16450

财务费用 600

营业外支出 2000

第三种情况,静态会计等式中的会计要素和动态会计等式的变形等式会计要素混合在一起,所涉及的会计科目的“借”、“贷”方确定。

[例10]2013年12月13日,徐丰公司向东海公司销售100件01产品,每件售价300元。开出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价款30000元,税款5100元。全部款项共计35100元已通过银行转账收讫。

该笔经济业务涉及“银行存款”、“主营业务收入”、“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三个会计科目,分别属于资产、收入和负债要素,且银行存款增加35100元,收入增加30000元,增值税税金增加5100元。分析该笔经济业务涉及的会计科目的“借”、“贷”方向时需同时借助两个等式,即静态会计等式和动态会计等式的变形等式。“银行存款”和“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两个会计科目分别属于静态会计等式中的资产和负债要素,分别在竖线的左右两侧列示,而“主营业务收入”属于动态会计等式的变形等式中的收入要素,在竖线的右侧列示。

根据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该笔业务的会计分录为:

借:银行存款 351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3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5100

[例11]2013年12月31日,徐丰公司计提本期银行短期借款利息600元。

该笔经济业务涉及“财务费用”、“应付利息”两个会计科目,分别属于费用和负债要素,且财务费用增加600元,应付利息增加600元。分析该笔经济业务涉及的会计科目的“借”、“贷”方向时需同时借助两个等式,即动态会计等式的变形等式和静态会计等式。

根据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该笔业务的会计分录为:

借:财务费用 600

贷:应付利息 600

三、应用说明

使用这种方法来确定“借”“贷”方向,初学者必须注意做到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熟练掌握静态会计等式和动态会计等式的变形等式。二是熟悉各个会计要素包含的会计科目,且看到会计科目就能够归入其所在的会计要素中。三是初学者看到业务题,必须能够确定所涉及的会计科目。四是这种方法是针对初学者刚一接触借贷记账法时采用,等熟悉这种方法后,就不必再借助会计等式来判断“借” “贷”方向。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复式记账;箭头法;巧用

会计实务中最基本的记账方法是借贷记账法。借贷记账法能否正确运用,直接影响会计工作的质量。但是,在会计实务工作中,经常出现用错会计科目和用反账户借贷方向的问题。本文遵循阐明问题,分析原因,解决问题的思路,给出了用“箭头法”巧妙解决以上问题的新方法。

一、借贷记账法会计实务操作中常见问题的表现

1.不能从经济业务中抽象出对应账户

会计实务中,经济业务往往以一件件的事例出现,需要会计人员从这些经济业务事件中分析抽象出与之对应的会计账户。但是在会计实务中,经常出现经济业务和对应账户链接不起来的怪现象。如“财务费用”会计科目,就经常被错误地改用为“财务利息”。

2.账户之间的对应关系不清晰,借贷方向易出错

复式记账要求,每项经济业务发生时,所引起的会计要素的增减变动情况,都以相等的金额,从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账户中进行相互关联的登记。但是在会计实务中,对应账户之间的方向出错问题极为频繁。如:在接受投资方将长期借款500万元转为投资业务的会计处理中,常出现因账户方向用反而致错的会计记录:

借:实收资本 500万

贷:长期借款 500万

很明显,会计科目正确,借贷方向用反导致会计分录出错。

二、借贷记账法会计实务出错原因分析

1.缺乏一个系统的框架结构体系来规范会计要素

财务报表是对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结构性表述报表。尤其是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完美展现了六大会计要素对于企业经营概况的描述。但对于初等会计从业人员而言,大多从事的是经济业务的基础会计处理,往往习惯于从小处着眼,不擅于从财务报表的高度来思考会计要素之间的勾稽关系。从理念上缺乏一个强有力的框架,来规范那些不同性质的经济业务及其处于变化中的会计要素。

2.会计教材根据账户的不同性质将借贷方向强行分类的方法,不利于初学者掌握

现行基础会计教材在内容编排上,先安排会计假设、记账原则等,在教材最后章节才给出财务报表,来汇总之前学习的各个环节。会计要素之间的关系在基础会计的学习过程中没有体现,账户间的对应关系也难以形成有效的互动和对应。

在教学方法上,对于该部分内容,没有开创性的归类。照搬教材,死记硬背,将下表1的格式作为记住账户“借”、“贷”方向的法宝。只介绍“借”、“贷”二字,完全失去其原始的字面意义,变成纯粹的记账符号或会计专门用语。一味强调“借”、“贷”方向与账户业务的增减无关,那么,“借”、“贷”方向与什么有关,则没有说明。

对于会计实务人员而言,这样机械的归类是不能解决问题的。因为要正确运用这张表格,首先必须按账户的不同性质强行记住它;其次还要回忆会计要素下有哪些具体的会计科目。即:需要将会计业务和对应账户及“借”、“贷”方向之间的关系理清楚。显然,以上以会计要素为单位,将增减关系强行与“借”、“贷”方向的关联是不恰当的。这样的结果是,学习者纵然背会了上表,在遇到具体的会计业务时,还是不会处理。因为该表没有找出经济业务增减变化时,引起的对应账户间的左右方向变化及其借贷方向转换之间的关系规律。

3.个别会计科目字面意思与对应的经济业务含义难以链接与理解

会计的专业性要求在会计业务实务中,采用专门的方法来记录核算经济业务。熟练、准确使用会计科目是会计从业人员的基本功。一般情况下,会计科目与经济业务之间的对应关系较为明显,如原材料、固定资产、应付账款等。但也有一些会计科目字面意思与对应的经济业务性质难以链接与理解。如:“待处理财产损益”账户,属资产类,但在盘盈时却记入贷方,盘亏时记入借方,需要特殊账户个别记忆。

4.汉语母语状况,易引发增减与借贷之间的联想

长期的汉语言习惯,使得会计人员见到“借”本能联想为增多,见到“贷”自然联想为减少成为一种本能反应,结果容易陷入会计实务处理中,不分账户,增加必记借,减少必记贷的误区,引起借贷记账方向的混乱。

三、“箭头法”建立的基础

1.观念上的创新

有效解决会计实务处理中借贷方向屡屡出错的问题,化解只能依靠死记硬背,比着葫芦画瓢的尴尬,需要会计实务工作者敢于打破常规,摒弃一切不合理的、固化的思维模式,开创性的建立一个新的框架体系,来规范会计要素的增减与账户借贷之间的对应关系。

2.理论结合实践,引入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来规范所有会计要素,开创“箭头法”表达方法,准确定位会计账户的变化

针对借贷记账法会计实务中借贷方向容易出错的难题,首先,必须分析出待处理经济业务的实质是什么;其次,确定对应账户及其性质,分析数量的增减变动情况;最后借助资产负债表中会计要素及相关账户位置,完成账户定位。利用“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这一会计恒等式原理,将经济业务进行分类,最终采用在资产负债表上添加箭头的方法,成功将经济业务引发的账户数量增减关系,转换为箭头的左右不同指向,再进一步将箭头的左右方向置换为借贷表达形式。

3.定义“箭头法”

“箭头法”是指会计实务中,以资产负债表的中轴线为基准线,用箭头的左、右方向表示会计要素代表的经济业务数量增减情况,数量增加时,会计要素的箭头方向指向外侧表示扩张;数量减少时,会计要素的箭头方向指向内侧表示收缩;最后将业务对应的会计科目进行整理,向左的会计科目记入借方,向右的会计科目记入贷方,填写相关数字,并试算平衡,完成借贷记账的一种方法。

四、“箭头法”会计实务应用流程

1.用资产负债表定位具体经济业务类型对应的账户

首先将资产负债表抽象简化成“田”字形式,明确表内各会计要素的位置。其次分析经济业务的类型,找准对应的账户名称,并在资产负债表中定位。此步骤应非常熟悉,如:支付贷款利息3000元,应马上明白,此业务将引起资产类要素下银行存款账户的减少和负债类要素下应付利息的减少。

2.根据不同账户业务量的增减情况,用箭头在资产负债表上标出方向

完成经济业务对应的会计账户在资产负债表上的定位后,以资产负债表的中轴线为基准线,引起账户业务量增加的经济业务,箭头方向向两侧水平画出,表示数量的扩张增加;反之,引起账户业务量减少的,箭头方向向中间水平画出,表示数量的收缩减少。

3.熟记“箭头法”歌谣,读写出会计分录

自创箭头法歌谣:“箭头向外表增加,箭头向内表减少;箭头向左记入借,箭头向右记入贷”。结合资产负债表的结构框架,理解记忆。根据资产负债表中对应的账户名称和画出的箭头,将箭头方向指向左的账户记入“借”方,将箭头方向指向右的账户记入“贷”方,核算出数量,保持借、贷方平衡。

4.未能在资产负债表中体现的账户处理

根据先易后难的原则,分析出经济业务涉及的所有账户后,先确定那些可以在资产负债表中体现的账户名称及其方向,然后根据“有借必贷,借贷必相等”的记账规则,“倒挤”出在资产负债表中空缺的账户及方向。

比如,企业支付行政部门电话费300元。分析:此业务引起资产类下库存现金账户减少300元,库存现金账户的箭头向内画,指向右,借入贷方;但“管理费用”不在资产负债表中,方向怎么办?可以根据“有借必贷,借贷必相等”的规则,将管理费用“倒挤”入“借”方,得出:

借:管理费用300

贷:库存现金300

五、实例演示(注:箭头的数字标号与下面每小题的编号相一致)

①大华公司收到投资款80万元。分析:此经济业务将引起资产类下银行存款账户的增加和权益类下实收资本的增加。所以,以资产负债表中轴线为基准,箭头向外侧画表扩张增加。然后将向左的箭头记入借方,将向右的箭头记入贷方,读写出会计分录:

借:银行存款 80万

贷:实收资本 80万

②大华公司提取备用金1000元。分析:此业务将引起资产类下库存现金账户增加,银行存款账户减少。以资产负债表中轴线为基准,库存现金箭头向外画,银行存款箭头向内画。得出左、右两个箭头,根据箭头法歌谣,读写出分录如下:

借:库存现金 1000

贷:银行存款 1000

③经协商,大华公司将长期借款30万元转增资本。分析:引业务将引起长期借款减少,实收资本增加。以资产负债表中轴线为基准,实收资本箭头向外画,长期借款箭头向内画。得出左、右两个箭头,根据箭头法歌谣,读写出:

借:长期借款 300000

贷:实收资本 300000

④大华公司购买5万元办公设备一台,开出3个月期银行承况汇票一张。分析:此业务引起固定资产增加,应付票据增加。画出箭头,向左的箭头记入借方,向右的箭头记入贷方。得出以下会计分录:

借:固定资产 50000

贷:应付票据 50000

⑤大华公司采购商品一批金额20000元,税率17%,用于销售,货款未付。分析:此业务引起库存商品的增加,可以抵扣的应交税费增加,应付账款增加。以资产负债表中轴线用基准,分别画出箭头,依次读出左右箭头,得出如下会计分录:

借:库存商品2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3400

贷:应付账款 23400

⑥大华公司实现销售收入30000元,税率17%,货款已收到。分析:此业务引起银行存款增加,应交税费增加,箭头向两侧画出,左箭头记借,右箭头记贷,空出收入类账户无方向,再根据“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原则,“倒挤”出主营业务收入账户记入贷方。得出:

借:银行存款 351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3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5100

⑦大华公司结转本月销售成本15000元。分析:此业务将引起库存商品的减少和主营业务成本的增加。先在资产负债表中标出库存商品的方向,箭头向内画表减少。然后根据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的原则,倒挤出主营业务成本为借方科目。得出:

借:主营业务成本15000

贷:库存商品15000

以上各例准确验证了“箭头法”的妙用:先分析出经济业务对应的会计要素,继而找出变化方向,以资产负债表为框架,用箭头画出增减方向,结合复式记账原则和“箭头法”歌谣,轻松读写出会计分录。

六、小结

“箭头法”在资产负债表的原有结构上,用箭头图示的方法将会计要素的增减变化标记为左右方向,进而将箭头的左右方向置换为借贷方向。利用箭头指向巧妙地回避了账户间增减关系和借贷之间的混淆问题。配以“箭头法”歌谣,简单明了,易学易记,在会计实务应用中极具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 掌握 会计等式 账户结构

会计是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提供经济管理所需要的会计信息参与经济决策。而基础会计是高职高专教育经济管理类各专业的专业基础课,通过对该课程的学习,可以为以后的后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也为未来从事会计工作、使用会计信息奠定理论基础。但通过多年对基础会计的教学工作,发现大多数学生在学习会计基础的过程中掌握账户的结构普遍感觉难度较大,从而影响了对其他知识的理解运用。本文以工业企业的会计核算为基础进行分析。

一、账户

1.含义

账户是根据会计科目设置的、具有一定格式和结构、用以分类反映会计要素增减变动情况及其结果的载体。

2.分类

账户按经济内容分类,可以分为资产类账户、负债类账户、所有者权益类账户、成本类账户和损益类账户五大类。

3.账户的基本结构

账户的基本结构具体包括账户名称(会计科目)、记录经济业务的日期、所依据记账凭证编号、经济业务摘要、增减金额和余额等。账户通常分为左右两方,一方记增加,一方记减少。具体哪方记增加,哪方记减少,则取决于账户的性质和经济业务的类型。账户的基本结构通常可简化为丁字账户(或T型账户)表示。

4.借贷记账法下账户的结构

在借贷记账法下,账户统一地将左右两方分为借方和贷方,在丁字账中,左方固定为借方,右方固定为贷方。在借贷记账法下,不同类别账户的借贷方反映了不同的经济内容。

(1)资产类账户的结构

在资产类账户中,一般资产的增加记录在账户的借方,资产的减少记录在账户的贷方,账户的余额在借方。用丁字账表示为:

(2)负债类账户的结构

在负债类账户中,贷方记录负债的增加,借方记录负债的减少,账户的余额在贷方。用丁字账表示为:

(3)所有者权益类账户的结构

在所有者权益类账户中,贷方记录所有者权益的增加,借方记录所有者权益的减少,账户的余额在贷方。用丁字账表示为:

(4)收入类账户的结构

收入类账户指损益类账户中的收入收益类账户,在收入类账户中,贷方记录收入的增加,借方记录收入的减少,期末将收入的增加额和减少额的差额转入本年利润后该账户无余额。用丁字账表示为:

(5)成本、费用类账户的结构

成本、费用类账户指损益类账户中的费用类账户及成本类账户,在成本、费用类账户中,借方记录成本、费用的增加,贷方记录成本、费用的减少,期末将成本类账户中的制造费用按一定的标准分摊计入产品的生产成本后无余额;期末将费用的增加额和减少额的差额转入本年利润后费用类账户无余额。对于成本、费用类账户(主要指生产成本账户)如有余额一般在借方。用丁字账表示为:

二、会计等式

会计等式是指反映各项会计要素之间基本关系的表达式。由于它是用数学方程式来表示各项会计要素之间客观存在的数量恒等关系,因此,也称会计恒等式。在不同的情况下,会计恒等式可分别表述为: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利润=收入-费用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利润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

三、巧用会计等式掌握账户的结构

复式记账是会计核算方法体系中的一种基本的方法,企业会计准则规定我国企业应当采用借贷记账法作为记账方法。要想掌握借贷记账法,掌握借贷记账法下账户的结构是关键,而初学者往往难以掌握借贷记账法下账户的结构。因而如何更为方便、有效地掌握账户的结构呢?笔者认为可以借助会计等式来实现。

可以先将会计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作一个简单的移项处理,即将会计等式改为:资产+费用=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这样,由于资产和费用在等式的同一方,所以记账方向相同,即在借方记增加,在贷方记减少,如果有余额,余额在借方。负债类、所有者权益类和收入类账户在等式的同一方,所以记账方向相同,又因负债类、所有者权益类和收入类账户在等式的另一方,所以记账方向与资产类、费用类账户的记账方向正好相反,即在贷方记增加,在借方记减少,如果有余额,余额在贷方。而成本类账户记账方向与费用类账户相同,所以也是在借方记增加,贷方记减少,如果有余额,余额在借方。另外收入类账户和费用类账户同属于损益类账户,期末均应转入本年利润账户以结算企业一定期间的财务成果,因而期末结转后应无余额。

如此一来,要掌握账户的结构,就只需掌握变形后的会计等式:资产+费用=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然后再掌握一种最典型的资产类账户如库存现金的结构,这样所有账户的一般结构也就掌握了。当然,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还应注意一些特殊的账户的结构。如坏账准备、累计折旧、累计摊销,它们虽均属于资产类的账户,但账户结构正好与资产类账户的账户结构相反,即在贷方记增加,借方记减少,余额一般在贷方。

参考文献:

[1]康述尧:《基础会计》.财政经济出版社,2007

篇4

在借贷记账法中,“借”既可以表示增,也可以表示减,而“贷”既可以表示减,也可以表示增,卢卡?帕乔利提出的复式借贷簿记方法之所以几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所推崇,正是因为其“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的锱铢必较、泾渭分明的科学原理。尽管我国会计实务也曾一段时间对增减记账法和收付记账法情有独钟,但最终仍达成共识,采用了国际上通用的借贷记账法。有人以会计软件常以正、负号分别替代借、贷符号为由,企图说服人们相信这一记账法已经难以胜任新形势。应当注意的是,即使借、贷符号在数据库中不采用“借”和“贷”加以表示,也并不表明借贷记账法就可放弃。不可否认,在将借贷记账凭证的发生额登录到总账之后,对于登账后所结计的期末余额往往以正数表示借方余额,而以负数表示贷方余额,甚至在借贷库文件中只设一个金额字段,在该字段中分别以正负号表示借贷方。但所有这些标记都没能改变“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的规则,其实质仍然是借贷记账法。这里的正、负号与增减记账法的增减符号的属性风马牛不相及。

从长远来看,随着原始凭证的逐步电子化,记账凭证的自动生成势在必行,届时,何种记账方法使自动生成更可行,当然要根据其科学性而定。智能软件的设计凭借的是科学的方法和严密的思维与推断,而经过了数百年磨练的借贷记账法,无疑是未来智能专家设计会计软件的最佳选择。当然,一味否定增减记账法的科学性也是错误的。在计算机之中,当采用增减记账法填制记账凭证之后,我们完全可以编写一段简短的程序将其转换为借贷记账法下的相应记账凭证。其转换的主要依据是各该科目的记账符号与所属科目类别。以从银行提取现金为例,在增减记账法下,增记“现金”,减记“银行存款”。现金和银行存款都是资产类科目,对资产类科目,其增加就转换为“借”,其减少就转换为“贷”。依此,也可将借贷记账法下的凭证转换为增减法下的凭证。

二、“反结账、反记账、取消审核”的可行性

至今,尚有不少会计核算软件设置“取消审核”、“反记账”、“反结账”的功能。在实际工作中,这些设置的确给会计人员的会计处理带来许多方便,尽管许多学者对此提出异议,但不少实务工作者却对其依依不舍。有的学者甚至认为,在计算机特定的工作环境中,反记账的作用不可替代。其理由是,在实际工作中存在大量错误的记账凭证,如果不施行反记账的做法,则将导致账簿中存在大量无用的冗余信息,影响对会计信息的使用。

所谓电算化会计中“反记账”,事实上也就是将一批原先已经登录到账簿上的发生额从各该账户再予以扣减,使各该账簿恢复至该批凭证登账之前账簿的发生额和余额状态。毋庸置疑,没有人会赞同手工会计下采用“反记账”。对手工的账簿记录,为了保证其有案可稽,当其发生错误时,不准涂改、挖补、刮擦或者用药水消除字迹,不准重新抄写。同时,对两种出错情况的更正应当分别加以严格处理:一是登记账簿时所发生的错误,“应当将错误的文字或者数字划红线注销,但必须使原有字迹仍可辨认”;在实际工作中,由于记账凭证出错而导致账簿记录发生差错时而发生。一般采用两种方式进行相应的修改:一是红字冲销法,二是补充更正法。这些详细而又具体的规定所强调的一点,那就是对出错之处必需留有修改的痕迹。

在电算会计之中,记账错误和记账凭证填制错误仍然在所难免。虽然红线注销法在电算会计中难以操作,但对出错的电子数据,却不能不留下修改的痕迹。解决的办法只有一个,保留错误电子数据,另作更改的记账凭证,并据以登录账簿,换言之,要将正与误两张凭证同存于会计档案之中,同时,其所登录的正与误两处账簿记录并存于同一账簿之中。《会计核算软件基本功能规范》第十八条也作出与上相同的规定:“发现已经输入并审核通过或者登账的记账凭证有错误的,可以采用红字冲销法或者补充凭证法进行更正;记账凭证输入时,红字可用‘-’号或者其他标记表示”。

由上可见,不管是手工会计,还是电算化会计,对出错的修改均强调留有痕迹。事实上,电算化会计中,由于电子数据的修改在技术上可不留痕迹,因而更需要对留有痕迹予以强调。

三、产品成本计算方法是否改弦易辙

在成本核算过程中,由于各企业生产组织特点和生产工艺流程的不同,致使至今难有通用的成本核算软件面市。首当其冲的是,定制式的生产方式及由此而形成的“适时生产控制”(JIT)等生产理念和生产模式。在定制式生产情况下,按批量计算的分批法似可适用,然而,由于成本计算方法的选择除了要考虑生产组织特点之外,还应当视企业的生产工艺流程而定,即使未来企业生产快捷,但其各自的生产工艺流程的差异却永远存在。无论是单步骤连续式生产。还是多步骤连续式生产,抑或是多步骤装配式生产,都必须在这分批法前提之下再根据各自的生产工艺流程以及管理要求确定各车间、部门的成本计算方法。看来,传统成本计算方法诸如逐步结转分步法、平行结转分步法等仍有其存在的必要,只是面对日新月异的外部环境,考虑如何将新酒装入旧瓶而已。

成本信息细化也许是未来发展的趋势。未来市场的竞价、压价的竞争使企业不得不从内部挖掘潜力。以产品为主线,集成了产品设计/制造/控制层的“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的问世,使产品的管理决策、设计开发、加工制造等过程和经营控制等过程通过计算机科学地联结为一个整体,把管理和技术的信息直接用来控制机器进行加工,最大程度地实现了纵向集成,进而极大地提高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而在这一背景下,以作业成本管理(ABCM)与”成本企画“(TC/CD)为代表的两大成本管理方法崛起并表现出卓越的成效,并以此为基础,”作业量基准成本计算“(ABC)和”目标成本计算“崛起而成为成本计算的生力军,传统的成本计算方法无论从其形式还是内容都面临着挑战。例如,采用分批法虽然按产品生产周期计算产品成本计算最终产品,但借助于计算机的海量存储的优势,将周期再分割成若干时间段(甚至以天为单位)进行明细计算、汇总与报告,无疑更能适应成本管理的需要。同时,以最终产品为计算对象也显得粗糙与不适时宜,代之而起的则可能是细分至工序、半成品、在产品的成本计算,如此,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分配也必然要赋予新的内容。

EXCEL表处理软件在会计中的使用似乎给了我们许多的启迪。财务会计报表上的各项信息,尽可以通过公式定义的方式对其取数来源详加规定,继而运行报表生成模块,瞬间编制出所需的报表。从本质上说,辅助生产费用分配、制造费用分配以及成本计算单等账表数据都是一系列关系型二维数据,均可以使用EXCEL软件定义、计算并生成用户所需的成本信息。随着表处理软件功能的日益增强,各种产品成本的计算可望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频道点播”。

同时,由于数据仓库、数据挖掘以及联机分析处理(OLAP)等技术的采用,成本信息的电子化与实时化呼之欲出,成本计算方法可望日趋准确、科学,成本分析与管理也必将为决策者提供可靠的信息支持。

参考文献

[1]张光正浅谈电算化会计下的审计《西部资源》2011年第5期

篇5

关键词:会计学原理;会计科目;白话解读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4-0-02

众所周知,“万事开头难”,对于刚接触会计的人来说,会计学原理是一门全新的课程。对于一直固步于学堂,没有接触到社会的学生来说,会计学原理更是用来描述企业生产运营过程的一种全新的语言。而现在的学生最突出的特点是思维活跃,好奇心强,他们最不能接受照本宣科、死记硬背的教学模式。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在讲授基础概念和专业术语时不能太教条,应尽量采用一些比较直白、比较容易理解的语言进行讲解,增强学生们的感性认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以下是笔者在教学和会计实践工作中总结出的对部分名词的白话解读,写下来和大家分享。

一、“钱”的不同会计名称

同样都属于企业的钱,由于存放的地点不同,称呼它们时使用的会计名词却不同。如果存放在企业财务部门,比如出纳的保险柜内,我们称其为“库存现金”;如果存放在银行常用账户上,我们称其为“银行存款”;如果被他人借支或存放在企业其他部门,我们称其为“其他应收款”(当然“其他应收款”不仅仅指企业借出去的货币),比如个人出差借支或企业其他部门领用备用金,会计记账时,一方面是增加“其他应收款”,一方面是减少“库存现金”或“银行存款”;如果是企业销售自己生产的商品应该收“钱”但对方却暂时没钱支付,这种状况下的“钱”则有一个专有的名字,叫做“应收账款”。

即使同样是存放在银行的钱,因存放地点及用途不同,财务核算时使用的会计名词也会有不同。存放于企业常用账户,比如企业基本账户、一般账户,为企业的日常经营所储备的资金,我们称其为“银行存款”;但企业还有一部分货币资金,同样也存放在银行,我们却称其为“其他货币资金”,这类资金一般有:(1)企业因临时或零星采购需要,在注册地或所在地以外的城市开设银行账户,存放在此类银行账户里的资金,会计上核算时称其为“其他货币资金—外埠存款”;(2)企业为取得银行汇票或银行本票,按规定在银行存入相应款项,由银行出具汇票(或本票),企业即可持此票据在异地(银行汇票)或同城(银行本票)支付相应购货款。规定了这种具体用途的存款,会计上核算时称其为“其他货币资金—银行汇票(或本票)存款”。

二、“物”的不同会计名称

采购的材料,尚未运回企业或已运到企业但还处于挑选整理状态,只要没有进入原材料仓库,会计上核算时称其为“在途物资”(实际成本核算)或“材料采购”(计划成本核算)。采购回来的材料经过挑选整理或不需要挑选整理直接进入仓库的,只要进入材料仓库,会计上核算时便称其为“原材料”。还是这些材料,如果被生产车间领用了,材料实物的位置从“材料仓库”转移到“生产车间”,相应的会计核算时,材料成本也要从“原材料”科目转到“生产成本”科目。接下来,这些材料经过生产车间加工完成形成成品,这些成品的实物形态会被人从“生产车间”转移到“成品仓库”,在成品仓库里等待出售。这个转移过程,会计核算时是将“生产成本”转到“库存商品”。企业销售产品,发出商品后,该部分实物资产的价值又从“库存商品”账户转移到了“主营业务成本”账户。在该流程中,其实物的位移和账户转换的对应关系如下图:

反过来,如果有人想知道一个企业下阶段有多少材料可用,就到“材料采购”(或“在途物资”)和“原材料”账户去查找;想了解本时点生产线上有多少未完工产品,那就去查看“生产成本”账户;想了解尚有多少货物可供销售,那就要翻看“库存商品”账户了。

三、会计等式的白话解读

众所周知,“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是会计学原理中最重要的等式,是编制会计报表的依据。但对于刚接触会计知识的人来说,这个等式无异于天方夜谭,总也弄不明白为什么会出现这样一个等式。大多数会计学原理的老师在讲授这个等式时,都要求学生把它当做一个公式先背下来,然后照着套就行了。其实,这个公式和一个简单的道理不谋而合,那就是“物质不灭定理”。

这个等式右边,是告诉我们一个企业的资金来源途径有两种。

第一种是欠别人的“钱”。如果是欠银行的钱,时间在一年以内,称为“短期借款”,时间在一年以上,称为“长期借款”;如果是欠企业内部职工的工资,就形成了“应付职工薪酬”;如果是欠个人除工资以外其他的钱,则称为“其他应付款”;如果是因为买其他企业产品而形成的欠款,又有一个专门的名称,叫做“应付账款”……

第二种是股东的“钱”。如果是股东在公司设立时就投给公司的钱,叫“注册资本”;如果是公司运营期间赚钱后累计存留下来的钱,属于企业的“未分配利润”。

企业的资金来源明白了,那么这些“钱”都到哪里去了呢?等式的左边就清晰了列明了这些资金的去向。你看,如果这些“钱”还躺在企业保险柜里,就是“库存现金”;如果保险柜不安全,“钱”放到银行去了,就是“银行存款”;如果拿去买了材料,或者用去生产成了产品,就形成了企业的“存货”;如果拿去买了房产、设备,就形成了“固定资产”……

如果某个企业的资金来源和资金占用不一致,那只能说,要么这个企业的会计糊涂,要么这个企业存在贪污现象。

四、借贷记账符号的非白话解读

在整个会计学原理基础理论的讲述中,这个知识点是最难用白话语言解读的。但如果了解了记账方法形成的历史过程,也许就不觉得那么迷茫了。

我国先后沿用过增减记账法、收付记账法等复式记账方法,无论哪种记账方法,记账原理都是一样的,其中的“增”与“减”、“收”与“付”都是一种记账符号。

借贷记账法起源于13~14世纪的意大利。是由意大利佛罗伦萨的借贷资本家最先采用的一种记账的方法,他们从贷主处借入款项,计入贷主名下的贷方,归还记借方;将款项借出时,计入借主名下的借方,收回记贷方。贷主名下所记内容表示的是“借贷资本家”债务的增减变动,借主名下所记内容表示的是“借贷资本家”债权的增减变动。这时,“借”和“贷”分别表示借贷资本家与债权人、债务人之间的债权债务关系。在以后的几百年里,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借贷记账法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借”、“贷”两字逐渐失去其本来含义,变成了纯粹的记账符号。记录的内容也不仅仅局限于货币资金的借贷业务,而是逐步扩展到财产物资、经营损益和经营资本的增减变化,并广泛应用于许多行业。随后,借贷记账法传遍欧洲、美洲等地,成为世界通用的国际商业语言。

“借”和“贷”作为记账符号,都具有增加和减少的双重含义。“借”和“贷”这两个记账符号对会计等式两方的会计要素规定了增减相反的含义。“借”和“贷”何时为增加、何时为减少,必须结合账户的具体性质才能准确说明。在会计等式“资产+费用=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中,等号左边的资产类和费用类是“借”增“贷”减,等号右边的负债类、所有者权益类和收入类是“借”减“贷”增。

再次友情提示,请千万记住,“借”和“贷”其实什么也不是,只是符号而已。如果不考虑会计语言的通用性,而只是用来记录你自己的家庭开支,你可以用阿凡提,或者白毛女,也可以用阿诗玛,你爱用什么用什么,并无本质区别。

五、“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的记账规则

“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是会计填制记账凭证的依据,对于初学者来说,毋庸置疑,是一定要记住的。该规则充分体现了会计复式记账的科学思想,对企业发生的每一笔经济业务的来龙去脉都清清楚楚的描述了下来,向我们展现出了企业运营过程中形成的各种对称的平衡美。

概括的说,企业的资金运营一般都可以总结为以下三种情况:

第一种是企业的资金占用形态发生了改变,资产由一种形式转变为另一种形式。比如用企业存在银行的钱去买原材料,由会计语言描述为:

借:原材料

贷:银行存款

在该业务中,企业资产内部一增一减,一借一贷,数量相等,资产总量保持不变。

第二种情况是企业资金来源和占用相互促进,资产和权益同时发生改变。比如企业运营中缺少流动资金,由老板从自己腰包里掏出一部分钱借给企业周转,由会计语言描述为:

借:银行存款

贷:其他应付款

在该业务中,由于企业资金来源的增加带动了企业资产占用的增加,资产和权益一借一贷,数量相等。

第三种情况是资金来源途径发生了改变,由一种新的资金来源替代了一种旧的资金来源。比如上述业务中,随着企业的发展壮大,企业的流动资金缺口成持续性发展态势,企业老板想在短期内收回自己刚借出去的钱似乎没太大的希望。这时,老板就可以把自己原来暂时性借给企业钱转变也对企业的增资,这个过程用会计语言描述为:

借:其他应付款

贷:实收资本

在该业务中,权益内部由一种形式转变为另一种形式,一增一减,一借一贷,数量相等,权益总量保持不变。

六、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

一个合格的会计专业人士,不仅要能看懂报表,解释报表,最终还要学会编制报表、运用报表。而对于一个非专业人士来说,看会计报表确实是一件很让人窝火的事。但是如果用白话来解读会计报表的话,却是一件相对轻松的事了。

你看,资产负债表清楚的记录了在某个时点(一般是某个月的月底)企业静态的财务现状,表的右边描述了在这个时点上,企业的资金来源的各种渠道,以及截止到这个时点上从每种渠道聚集到企业的资金量;表的左边则描述了在同一时点上,这些聚集来的资金以何种姿态在企业展现。由于资产负债表是一种静态的报表,是同一时点同时出现的一种状态,所以表中以数字形式记录的各价值量可以互相累加。

而利润表中各数量都是企业一段时间内运营过程中某个财务指标的发生额累加形成的,是一种动态的时期指标。利润表中的各种价值量之间通过固定的勾稽关系最终计算出企业在一段时期内的经营成果,用大白话的描述也就是“这个企业是赚钱了还是亏钱了”。

当然,对于会计名词的含义,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独特的语言描述。以上笔者对部分会计名词的白话解读只是向会计入门者打开了一个通道,不至于让初学者看到条陈繁多的会计专业术语产生为难情绪,以至于发展成排斥心理。无论怎么解读,对于初学者来说,要想真正掌握这门会计语言,都要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记忆,并在练习中不断强化。

作为授课老师,我们不仅要在语言上尽量采用直白的语言把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解释清楚,在教学中,我们还要采用多种教学方法,通过多媒体讲述理论知识和演示实训过程,把一个生产型企业的资金周转周期清晰的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同学们追逐着企业生产经营的脚步一步一步去感受资金运营的过程,进一步理会这种全新的会计语言。

参考文献:

[1]刘建胜.在会计学原理教学中实施项目教学法研究[J].景德镇高专学报,2013(4).

[2]田丽娜.本科《会计学原理》精品课程建设初探[J].财会月刊,2011(11).

篇6

1.会计工作的法规体系有所改变

原事业单位会计工作的法规体系为:《会计法》《事业行政单位预算会计制度》;新事业单位会计工作的法规体系为:《会计法》《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也即事业单位的会计法规在会计制度这一层次上已与行政单位会计法规相分离,并采用“准则”加“制度”的规范模式。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与行政单位会计制度相分离的主要原因,可以归纳为这样几个方面,即事业单位与行政单位:

(1)性质不同。即事业单位属于公益性质,行政单位属于政权性质。

(2)经济业务活动的内容不同。即事业单位主要从事事业活动,生产精神产品;行政单位主要从事行政活动,维持社会运转。

(3)财务管理的要求不同。即事业单位可以严格实行“核定收支,定额或者定项补助,超支不补,结余留用的预算管理办法”,预算一旦确定,一般不予调整;但行政单位则可能不一定能严格实行如事业单位的这种预算管理办法,可能需要根据行政管理情况的变化,适当增加预算的弹性,国家不能一天没有行政管理。

(4)对市场的依赖程度不同。即事业单位,尤其是有条件走向市场的事业单位,其对市场的依赖程度要比行政单位大,也即事业单位可能会有一笔数字较大的事业收入;但行政单位没有相应的“行政收入”,只有财政拨入经费。

(5)收支情况复杂程度不同。即事业单位收入来源多渠道,如有财政补助收入、上级补助收入、附属单位缴款、事业收入、经营收入等渠道,支出使用多用途,如有事业支出、经营支出、对附属单位补助、上缴上级支出等用途;而行政单位收入的来源主要依靠财政拨款,一般只有拨入经费和预算外资金收入,支出也主要是用于行政管理方面的支出,一般只有经费支出,行政单位一般要求与所属经济实体脱钩。事业单位实行“准则”与“制度”规范模式的主要原因,可以归纳为:

(1)事业单位涉及的行业较多,如科研、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各行业在经济业务内容、活动方式、对财政拨款的依赖程度、会计核算的要求和会计管理水平等方面差别较大,必须有较高层次的会计准则规范,以确保各行业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比性。

(2)会计准则由于其层次较高,因此,内容不可能具体,为便于实务工作者实际操作,就有必要再根据准则制定制度,制度就比较详细具体,基层单位可以依照其规定具体操作。改革后的事业单位会计工作的法规体系更加完善。

2.会计与财政的关系有所改变在《原制度》中,将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的内容混合在一起,如“第四章货币资金的核算与管理”,“第五章全额预算收支的核算与管理”,“第六章预算外收支的核算与管理”等等,内容杂乱。在《新制度》中,着重规范了会计核算工作,突出了会计核算的方法,而将财务管理的要求全部纳入《事业单位财务规则》和有关行业财务制度中。这样,《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与《事业单位财务规则》和行业财务制度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通过改革,会计与财务的关系得到了理顺。

3.会计主体有所改变在《原制度》中,将事业单位的会计主体认为是预算资金活动,即“以预算资金活动作为记账主体”。这使得事业单位变成了是国家财政的一个报销单位,事业单位加强自身经济管理的观念淡薄。《事业单位会计准则》第四条明确规定“会计核算应当以事业单位自身发生的各项经济业务为对象,记录和反映事业单位自身的各项经济活动。”这就从概念上明确了事业单位是一个会计主体。事业单位会计主体的确立,有利于事业单位加强自身的经济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同时也有利于事业单位以主体的身分参与市场竞争,谋求自身发展。可以认为,事业单位会计主体地位的确立,是这次事业单位会计改革的最主要的内容之一,事业单位会计要素的改变、会计核算平衡公式的改变、预算内外资金核算方法的改革以及会计报表的改变等,都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事业单位的会计主体地位。

4.确定了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在《原制度》中,只注重对具体会计核算方法的规定,没有对指导会计核算工作的一般原则作出全面而系统的规定。这种情况对提高事业单位会计信息的质量带来很多不利的因素。《事业单位会计准则》第一次集中、全面而又系统地提出了11条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这11条一般原则是:客观性原则、适应性原则、可比性原则、一致性原则、及时性原则、清晰性原则、收付实现制和权责发生制原则、配比原则、专款专用原则、实际成本原则、重要性原则。会计核算一般原则的确定,对于统一协调各部门、各行业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具有重要的作用。

5.会计要素有所改变在《原制度》中,设置了三个会计要素,即资金来源、资金运用和资金结存。很明显,这是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产物,事业单位围绕资金运动组织会计核算,不确立事业单位会计地位。《新制度》对此作了根本性的改变,确定了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和支出五个会计要素。这五个会计要素的设置,体现了事业单位的会计主体地位,有利于事业单位的会计信息更好地满足各有关方面的需要,也有利于国际交流。

6.记账方法有所改变在《原制度》中,记账方法规定采用资金收付记账法。这与当时事业单位的资金主要依赖财政预算资金以及由此采用收付实现制的记账基础相关。《事业单位会计准则》第八条规定“会计记账采用借贷记账法”。改变记账方法的原因可以归纳为以下两个方面:

(1)目前的事业单位已经形成收人来源多渠道、支出使用多用途的基本格局,经济业务越来越复杂,资金收付记账法难以适应,而借贷记账法有一套完整、严密而科学的方法体系,能适应新形势下经济与社会事业发展的需要。

(2)目前,企业会计通过改革,已经全部采用了借贷记账法,国际上也普遍使用借贷记账法,为与国内企业会计以及与国际会计交流方便起见,事业单位也采用借贷记账法非常有必要。

7.会计核算平衡公式有所改变在《原制度》中,会计核算平衡公式为:资金来源-资金运用=资金结存。该公式是一个资金平衡公式,无法全面、正确地反映事业单位的财务状况和收支情况,没有体现事业单位的会计主体地位。在《新制度》中,会计核算平衡公式为:资产=负债+净资产。采用这个公式不仅有利于在会计核算上能明确区分债权人权益和净资产的增减变化,而且还能全面反映事业单位的财务状况,为政府提供宏观管理所需要的经济信息,为事业单位本身提供有利于加强自身经济管理的有用的信息,为有关方面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新公式体现了事业单位的会计主体地位。

8.会计科目的设置有所改变在《原制度》中,事业单位的会计科目按全额预算管理、差额预算管理和自收自支预算管理单位分别设置三套会计科目,并且还按预算内资金和预算外资金分别设置两套会计科目。会计科目的设置不可谓不复杂。在《新制度》中,所有事业单位统一设置一套会计科目,即会计科目不再按三类预算管理单位设置,也不再按预算内外资金设置,而是按新的会计要素设置。这样设置会计科目的原因,可以归纳为以下两个方面:

(1)《事业单位财务规则》取消了三类预算管理单位的区别,所有事业单位可以认为全部是接受财政的补助,无非是补助金额的多少,补助的金额也可以为零。这样,在各事业单位之间,就不再是阶梯式的差别了,而是平滑式的差别,这有利于国家对各事业单位进行更为科学的经济管理。由此,事业单位的会计科目也没有必要再区分三类预算管理单位,分设三套会计科目。

(2)《事业单位财务规则》对事业单位实行“事业单位预算应当自求收支平衡”的做法,即事业单位预算内外的资金实行统一运行,综合平衡的做法。因此,会计科目也没有必要再区分预算内外,分设两套会计科目了。应该说,《新制度》科目的设置,比《原制度》更科学更简明。

篇7

关键词:会计学原理;课程;效果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会计学原理》是工商管理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也是会计学专业的入门课程,主要介绍会计的含义、会计要素、会计核算方法等基础知识,其核心是讲授会计核算方法,这门课程的学习效果对《中级财务会计》等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由于它理论性比较强,比较抽象和深奥,再加上学生对企业的运作、经营活动情况等缺乏了解和认识,所以学生普遍反映这门课程比较难。因此,如何教授好《会计学原理》这门课程,提高《会计学原理》课程的教学效果是笔者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一直努力思考的问题。在多年的《会计学原理》教学实践中,笔者进行了如下的探索。

一、密切联系日常生活案例,使理论内容浅显易懂,加深对其实用性的认识

《会计学原理》实际上主要是企业会计的基础,其会计主体主要是企业,因此,在教材中的所有举例基本都是以企业发生的经济业务为例。由于学生对企业的运作、经营活动情况等缺乏了解和认识,所以在理解时存在一定的困难,达不到预期的效果。但实际上,企业的一些经济业务和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很多活动是相同的,如果以学生日常生活中所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为例代替企业发生的经济业务,那么学生理解起来就很容易了。这方面的例子比较多,下面仅举两例加以说明:

一是在介绍什么是订本式和活页式账簿时,我们可以以学生记笔记用的订本式和活页式笔记本举例,二者的实质是一样的,唯一不同的就是纸张的格式,账簿的纸张是按账户的结构设计的,包含了账户的名称、日期、凭证种类号数、摘要、反映增加和减少以及结余等信息。

二是在讲授原始凭证的有关内容时,教材上一般都通过图示的方式列举了“入库单”、“出库单”、“限额领料单”、“增值税专用发票”等原始凭证,这些原始凭证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一般是很难接触到的,所以,以这些原始凭证为例来介绍原始凭证给学生留下的印象并不深刻。实际上,每个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都经常接触到很多原始凭证,如在商场、超市等购物时取得的“发票”,银行存、取款时收到的“回单”,从学校借款看病时打的“借条”,放假回家、返校或者旅游时购买的“车票”等,对于这些单据学生们可以说是再熟悉不过了,它们分别是学生进行购买物品、存取款、借款、购买车票等经济业务的证明,它们就是原始凭证,以这些原始凭证为例来讲解,学生们一听就懂,还让他们认识到会计学原理和人们日常生活有紧密的联系,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并加深他们对这门课程实用性的认识。

二、揭示教学和实务处理中的不同,使学生了解实际情况,为今后从业扫清障碍

由于受到一些客观条件(如时间、载体)的限制,在会计学原理的教学中采取了一些与实务不同的处理方式。比如,运用借贷记账法对原始凭证反映的经济业务的处理,在实际工作中是通过填制记账凭证来实现的,但是,在教学中是通过编制会计分录来进行的,教学中的编制会计分录就等同于实务中的填制记账凭证,只要学会了如何编制会计分录,在实务中就会填制记账凭证,因为填制记账凭证的核心就是确定应借和应贷的账户名称和金额。我们知道,记账凭证有专门的格式,包含的内容比较多,如记账凭证的名称、填制日期、凭证编号、经济业务的内容摘要、应借和应贷的账户名称和金额、记账备注、附件张数、有关人员的签章等,这些内容中最主要的就是确定应借和应贷的账户名称和金额,它的确定需要掌握和运用借贷记账法,需要对原始凭证反映的经济业务进行正确的分析,而其他内容的填列比较简单,因为原始凭证中都包含有相应的信息,直接依据原始凭证填列即可,不需要对原始凭证反映的经济业务进行分析,和借贷记账法的运用也没有关系。所以,基于这样的实际情况,在教学中就把填制记账凭证中核心的部分以编制会计分录的方式体现出来,这样,不仅可以反映出学生是否掌握了借贷记账法,还可以节约处理业务的时间,也不受没有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的限制。同样的原因,在教学中,账户的结构被简化为T字形,实际工作中账户的结构包括名称、日期、凭证种类和号数、摘要、反映增加和减少以及结余等多栏。其中,日期、凭证种类号数、摘要等相对是次要的,反映增加和减少是其主要的内容,所以,在教学中就将账户的结构形象地用T字形表示,通过T字形将账户分成左、右两边,一边反映增加,另一边反映减少。

在教学中,一定要向学生揭示教学和实务处理中的不同,以及为什么教学中要采取不同的形式,使学生知道教学和实务处理中的不同只是形式上的不同,本质上是相同的,教学中是因为条件的限制而进行的变通,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了解实际情况,增强他们的信心,为今后的从业扫清障碍。

三、揭示会计处理过程繁琐的深层次原因,使学生认识到过程的繁琐是减少错误的保障或是保持会计处理一致性的需要

在会计处理中,通过增加处理环节可以降低出错的概率,减少错误的发生,有时也是保持会计处理一致性的需要,但也使得会计处理过程比较繁琐,有时还可能与一些概念或制度发生冲突,这种情况下,一定要向学生揭示会计处理过程繁琐的深层次原因,使学生认识到过程的繁琐并不是多此一举,而是减少错误的保障,或是保持会计处理一致性的需要。

一是减少错误。比如,记账方法是指在账户中登记经济业务的方法,按照这一概念,对于企业发生的经济业务应采用借贷记账法直接在相关的账户中登记。但是,在会计处理中并不是将企业发生的经济业务直接在账户中登记,而是先采用借贷记账法填制记账凭证,然后依据记账凭证登记账户,增加了一个填制记账凭证的环节。为什么要增加一个填制记账凭证的环节?这是因为,企业有多本账簿,一本账簿里可能包含多个账户,如果将企业发生的经济业务直接在账户中登记,那么就将账户的查找、经济业务的分析和借贷记账法的运用等多件工作事项合在了一起,加大了同一时间内处理的业务量,这样就很容易导致记账错误的发生。

二是保持会计处理一致性。比如,对于财产清查中发现的盘盈和盘亏的处理,会计上专门设置了“待处理财产损益”账户,在发现盘盈和盘亏时,先将盘盈和盘亏引起的收益和损失暂时记录在“待处理财产损益”账户,待查明原因后按照规定的处理意见再从“待处理财产损益”账户转出。“待处理财产损益”账户就是一个起着过渡作用的账户,这种处理程序和实际的业务处理程序是一致的。但是,有一些财产的盘盈和盘亏的处理意见早已经在会计制度中明确规定了,如存货的盘盈按规定一般作为冲减管理费用处理,固定资产的盘亏按规定作为营业外支出处理等,对于这些在会计制度中明确规定了处理意见的财产的盘盈和盘亏,从理论上来说,可以不通过“待处理财产损益”账户反映,可以在发现盘盈和盘亏时直接将相应的收益和损失记录到相应的损益类账户中,而不需要等到查明原因后再根据原因的不同分情况处理。但是,在实际处理中,和那些在会计制度中没有明确规定处理意见的财产的盘盈和盘亏的处理一样,仍然要通过“待处理财产损益”账户过渡,虽然增加了会计处理环节,但目的是为了保持会计处理的一致性。

四、开展手工模拟实验,将理论与实践联系起来,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在复式记账、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产清查、会计报表等一整套会计核算流程的理论内容讲授结束后,学生对会计核算方法有了一定的理性认识。但是,因为存在不同的账务处理程序,而且每一部分内容都是分开介绍的,各部分内容的讲授也并不完全按照会计核算流程的顺序进行,所以学生对整个会计核算流程还缺乏系统的认识。另外,在平时的学习中,学生无法接触到实际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会计报表等资料,未能真正地填制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和编制会计报表,虽然在相应的理论学习中感觉已经懂了,但毕竟没有实际操作过,所以,学生对自己到底掌握了多少知识、实际操作能力如何普遍感觉心里没底。因此,有必要在学期结束前的一段时间内,通过选取一个具有代表性的、比较系统的大案例来开展手工模拟实验,通过实验将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联系起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学生也可以通过实验检查自己的学习情况,起到查错补缺的作用。我校早在1999年就建立了会计手工实验室,手工实验的开展使学生们得到了锻炼的机会,提高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得到了学生们的一致肯定。

五、为教师创造实践的机会和对外交流的平台,提高他们的实践经验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教师的任务,就是用切实有效的方法引导学生下水,练成游泳的本领”。要想教好学生游泳,作为教练的老师就必须要技高一筹,所以,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实践经验,尤其是《会计学原理》这种应用性很强的课程。但是,高校中的教师一般都没有从事过实际的会计工作,普遍缺乏实践经验。学校应有计划地安排教师到企业进行挂职锻炼,以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应用能力,也可以从企业、会计师事务所等单位定期聘请一些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会计人员来做相关知识讲座或实习指导教师,以弥补教师实践经验的不足,也为教师的对外交流提供了平台。

(作者单位:1.中南民族大学管理学院;2.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主要参考文献:

[1]孙淑萍.浅析会计学原理教学中的创新.中国科技信息,2007.15.

篇8

一、读透教材,研透知识的连接

在教学过程中,要清楚各章节之间的联系,使知识的连接融会贯通,这样可以使学生的思路清晰,对知识的掌握更全面。本文所解析的《基础会计》教材是以立信会计出版社的基础会计(第二版)为例,该教材第一章为绪论,这一章是对整本教材的概述,主要要求学生掌握会计的产生与发展、会计概念与职能、会计对象、会计机构与职业等,其中核心的内容是会计对象,即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具体内容,即企事业单位及企业经济组织的经济活动,也是所谓的资金运动。第二章为账户与复式记账,这一章主要要求学生掌握会计要素与会计等式、会计科目与账户、复式记账。其中,会计要素是对会计对象具体内容按照经济特征所划分的基本项目。划分为六项,这六项会计要素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企业的资金运动。会计科目是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进一步分类核算的项目,账户是根据会计科目开设,具有一定格式和结构,用来记录和反映各会计要素具体内容的专门工具。设置账户,仅仅是对会计要素进行科学分类,为会计信息加工处理提供必要的“场所”,还必须采用科学的记账方式“复式记账”,复式记账采用的主要记账方法“借贷记账法”。以上两章内容之间的相互联系为:会计对象(资金运动)按经济特征划分会计要素(六要素)具体划分会计科目(格式和结构)开设账户(记录经济业务)的方法复式记账法采用(主要记账方法)借贷记账法。

第三章为制造业企业主要业务的会计核算。这一章的主要内容是会计核算的基础与制造业企业的主要业务,此章内容正是第二章的借贷记账法的具体应用,从资金筹集核算采购过程核算生产过程核算销售过程核算利润形成核算利润分配核算。要讲清楚主要业务内容之间的联系,可以采用“T”字账户的形式,从银行存款(资金筹集)在途物资(采购过程)原材料(采购过程)生产成本(生产过程)库存商品(完工入库)主营业务成本(销售过程)本年利润(利润形成)利润分配(利润分配过程)。其规律就是资金运动的方向。在讲解过程中还要注意总结每个过程中期末的结转,这也是学生难懂的要点。采购过程中原材料入库时在途物资原材料的结转;生产过程中制造费用生产成本的结转;完工入库过程中生产成本库存商品的结转;销售过程中库存商品主营业务成本的结转;利润形成过程中损益类账户、所得税本年利润账户的结转(难点、重点);利润分配过程中提取盈余公积等。

第四章为会计凭证,第五章会计账簿,第六章财产清查,第七章财务会计报告。

⑴ 会计工作的起点是填制会计凭证,是会计核算体系中的基本环节。会计凭证分为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原始凭证是在经济业务发生时取得或填制的,用以办理业务手续的书面证明,是编制记账凭证的依据。在第三章,企业的主要业务核算过程中的采购过程、生产过程、销售过程,每一个过程资金流转都伴随着不同作用的原始凭证的传递。例如:增值税专业发票、销售发票、入库单、转账支票、领料单、工资结算表等。

⑵记账凭证是根据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填制的。从原始凭证到记账凭证这一过程不是一个简单的流程,这一过程需要运用到前三章的知识内容。例如:甲公司购买原材料一批,货款20000元(不考虑税金),货款尚未支付,原材料已验收入库。对于甲公司来说,购买原材料已验收入库,是一项资产增加,款项尚未支付,是一项负责增加。甲公司作为一个会计主体,购买原材料款项在本期尚未支付,能否确认为当期支出,这涉及会计确认和计量的基础――权责发生制。而权责发生制的应用是建立在持续经营和会计分期基础上的,又涉及到会计基本假设的知识上。从以上过程可以看出,从原始凭证到记账凭证这一流程涉及到会计对象、会计要素、会计的基本假设、权责发生制等第一章内容。会计分录为:“借:原材料 20000 贷:应付账款 20000”,也涉及第二章账户与复式记账的内容。购买原材料属于采购业务的核算,也涉及到第三章的内容。

⑶ 根据审核无误的记账凭证或原始凭证登记会计账簿,通过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可以将每天发生的经济业务进行如实、正确的记录,并明确其经济责任。但会计凭证数量繁多,缺乏系统性,不便于会计信息的整理与报告。因此,必须设置会计账簿,把分散在会计凭证中零星资料加以集中分类整理,以取得经营管理所需的全面、系统的信息资料。设置和登记会计账簿要根据企业日常发生的经济业务为依据,所以涉及到第三章的内容。

⑷企业的会计核算工作要根据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然后根据审核无误的记账凭证及所附的原始凭证,及时地在账簿中进行连续登记,并应适时进行账证、账账和账实核对,做到账证、账账和账实都相符。在财产清查过程中涉及到原始凭证、记账凭证、会计账簿等资料,例如:银行存款的清查所采用的清查方法是银行存款日记账与银行对账单进行核对,这也是会计账簿与原始凭证的核对。所以涉及到第四章、第五章的内容。

⑸编制财务会计报表是会计循环最后一个阶段工作,编制财务会计报告的主要目的是为经济决策提供财务信息。财务会计信息的载体主要有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会计报告。通过日常的会计核算,企业发生的各项经济业务按照一般会计原则要求编制财务会计报告,其理论依据是会计等式,例如:资产负债表(账户式),账户左边是资产类项目,右边是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类项目,这是根据“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会计等式为依据的。其他已涉及前面所有章节的知识。

综上所述,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清查、财务会计报告之间有着必要的联系。账务处理的基本程序是:原始凭证记账凭证会计账簿财产清查会计报表。由于各核算企业规模大小、经济业务量多少不同,所采用的账务处理程序也是不同的,它融汇前面各章节的内容于其中,这是第九章账务处理程序的内容。

二、采用多样化教学方法,科学组织课堂教学

1.创设问题情景,教学中师生角色互动

传统会计教学以文字表述业务知识,通过理论讲授知识,然后举教学例子来说明,然后在以会计分录、“T”型账户来讲解会计业务的处理,教学过程抽象乏味,课堂气氛沉闷,学生普遍学习兴趣不高。例如:会计凭证的编制及登记“T”型账户,脱离实际,导致学生对会计账簿只有一些很抽象的认识。在基础会计的课堂教学中,积极主动地建构真实的情境。例如,在讲解“出差预借差旅费”这一项业务程序时,让学生去扮演出差人员的角色。首先,出差人员因公出差要从财务部门填制借款单,填好部门、事由、金额等项后,要找会计主管签字,此时,教师模拟会计主管角色,对出差事项问题进行询问,签字批准后交出纳员(学生模拟角色),出纳员方可将款项借给采购员,出纳员将款项交给采购员时,据此记账员编制的会计分录:借: 其他应收款――XX 1500 贷: 库存现金 1500 在出差回来的报销差旅费时,要将出差开销的费用以原始凭证(发票或收据)的形式交给出纳员,出纳员以原始凭证为依据登记记账凭证编制的会计分录: 借:管理费用1500 贷:其他应收款――XX 1500 通过让学生亲自体验角色,去发现预付差旅费的结算关系是企业与职工的往来结算,它的实质是企业将要发生、但尚未发生的费用。在费用尚未发生前,不能直接列为“管理费用”。以及发票的相关知识和登记记账凭证的程序。最后,教师根据学生在情景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作有针对性的指导,以达到最佳教学效果,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篇9

关键词:新会计制度;财务管理模式;模式

财务决策是财务管理的核心工作,财务决策工作的质量和会计信息的准确性、科学性有密切联系。我国自2013年颁布新会计制度以来,明确了会计行为相关规范,对财务管理工作的更新和变化产生重要影响。本文主要探讨了新会计制度下财务管理模式的探索工作。

一、新会计制度对财务管理模式的影响

(一)新会计制度对财务理念的影响

财务管理工作在新会计制度下的最终目标就是实现财务工作价值的最大化,而且财务管理工作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这也是我国财务管理理念的体现。我国出台的新会计制度对财务报表列表、中期财务报告以及财务分期报告都进行了详细的规定,而且还从多个角度进行了会计信息的分析工作,通过新会计制度的落实能够协调职工薪金福利、政府补贴等多种财务信息,为企业、政府等主体的正当利益提供保障。新会计制度促使企业、政府进行财务管理工作理念改革,在提高企业自身价值的同时为企业的成长和发展提供保证。

(二)新会计制度对财务管理目标的影响

从理论角度来讲,进行财务管理的主要目的就是保证企业利润最大化、财务工作价值最大化。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的企业数量日益增加,贯彻、落实新会计制度能够提高财务管理工作价值,对研发费用资本等多种财务信息进行管理,提高财务管理的质量。

(三)新会计制度对财务风险管理的影响

新会计制度对资产减值、计提及可转换债券等进行了规定,保证了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稳定性和准确性,提高了新会计制度下的风险防范质量。实施新会计制度的主要内容还包含了债务重组、房地产投资以及衍生工具等具体财务工作的公允价值的使用,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我国会计制度正在向着国际化的趋势发展。当在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中使用公允价值时,就需要确认企业、政府的实际收益和损失,明确不产生实际收益和损失的哪部分没有现金流作为支持,继而会增加事业单位财务部门的账面利润增加,超分配的情况发生频率会较高,会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

二、新会计制度下的财务管理方法

(一)确定新会计制度下的财务管理目标

财务管理目标和社会形态、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有直接的影响。近几年我国的社会经济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企事业的财务管理工作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知识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的比例不断上升,对事业财务管理工作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二)提高财务信息系统的管理质量

在新会计制度下,会计账务和财务报表结构的调整能够对财务信息系统功能的发挥产生影响,同时,需要有大规模的财务数据、财务信息支持公允价值计量、减值准备,也可以通过自主完善的方式进行财务功能的转换和升级。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的科技水平取得了较大的提高,在财务管理工作中应用计算机软件技术提高了财务管理的统一性、真实性和可靠性,提高了企业、政府的资金公开化程度,提高了财务管理工作的质量。因此,财务工作人员应该采取措施建立、健全信息化财务管理系统,并且在实际工作当中不断完善和更新企业、政府的财务信息系统。

三、新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改变

(一)会计主体发生了改变

从前的会计制度并没有明确区分会计主体,而是将会计主体作为简单的资金预算行为,这就导致了事业单位不够重视财务制度管理工作,其内部的财务管理人员的工作意识淡薄。但是新会计制度下会计主体被明确划分,明确规定了会计核算工作应该从事业单位自身的各项经济业务入手,准确记录和反映事业单位所进行的多项经济活动,将事业单位看做一个会计主体。确定了事业单位的主体地位后,就会促使事业单位重视财务管理工作,在事业单位内部的经济活动当中树立起自己的财务管理意识和财务管理观念,提高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质量。

(二)记账方式发生了变化

在传统的会计制度当中,事业单位的记账有纪录账目、计算账目、上报账目等多个环节,但是记账内容仅仅是在事后进行账目管理,并不是事前就进行资金使用安排,没有真正将财务管理的事前控制作用发挥出来。但是在新会计制度实施之后,事业单位的记账功能不仅仅在传统的记账内容上有所体现,而且在事业单位资金的调用方面也有所体现。事业单位是国家上级拨款单位,通常情况下事业单位的流动资金数量较大,其财务会计需要在账户上登记规划使用资金,明确单位资金的使用情况。

四、改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方法

(一)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方式进行改革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的财务管理体制正在不断发生变化,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当今时代的要求。事业单位要想取得更好的发展就要加快企业内部各个机构的财务管理模式变革,将资金配置使用管理转变为资金费用和使用效果共同管理,将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模式和自己企业的收入联系起来,并且实现与宏观经济的连接。事业单位要想取得更好的发展就应该采取措施协调内部各个单位之间的关系,在内部建立完整的财务管理机制,并且采取措施将该机制落实到工作当中,实现规范、科学地管理事业单位内部的跨级工作,强化财会人员的法制观念和财务管理意识,保证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质量。

(二)促使事业单位改变财务管理观念

事业单位要想做好财务管理工作就应该从财务管理人员入手,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财务管理意识,定期对其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财务管理观念和法律意识,让他们从内心深处认识到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我国的事业单位是我国经济的重要支柱。事业单位往往包含多个工作部门,因此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会涉及到多个工作部门的收支状况管理,在事业单位内部进行财务管理工作需要全体工作人员共同参与,才能够实现高质量的财务管理工作。事业单位应该定期对财务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和再教育,不断提高这些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和财务管理工作水平,实现资源的配置最优化,指导单位的发展。不仅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人员需要有管理意识,其他员工也要具备一定的财务管理意识。管理单位员工应该不断学习专业知识,更新自己的财务管理观念,保证自己的财务管理意识能够适合时代的发展。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我国的科学技术取得了较大的发展。而且当今时代是一个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在当今时代中事业单位要想取得发展就必须改进自己的财务管理观念和财务管理意识,不能用以往落后的财务管理观念来进行财务管理工作,应该积极进行创新,做到与时俱进,不断吸收国内外先进的管理观念,并且在实际工作当中应用学习到的知识和观念,促进自身的发展。

(三)加快事业单位财会职能的转变

要想提高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质量,就需要将事业单位的财务会计工作从报账型转变为经营管理型,在实际工作中不仅要做好记账、算账和保障工作,还应该采取措施在单位内部建立完善的资金预算和资金配置计划,在事业单位中做好财务管理的事前控制工作,将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工作重点放在参与事业单位经济管理活动上来,从而实现控制事业单位经济活动的作用和效果。

(四)会计等式和记账方法发生了改变

会计等式是由会计要素构成的,施行新会计制度后会计要素发生了变化,导致会计等式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会计要素规定了会计对象构成部分,是将会计核算对象更加具体化。会计要素能够将产权关系和其他经济关系清晰反映出来。新会计制度下的记账方法从单式记账方法演变为复式记账方法。在旧会计制度当中事业单位的资金占用和资金来源是相同的,换句话说,就是资金寄存的总额就是资金来源的总额减去运用的资金。此种会计等式记账方法具有多样性,有借贷记账法、增减记账法等多个种类。在过去事业单位当中资金来源通道单一,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这种单一的资金来源大大限制了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施行了新会计制度之后,形成了新型负债、资产构成的会计等式,随着会计制度的更新,旧会计制度也进行了更新,改变为借贷记账法。借贷记账方法和会计记账等式能够适应当今时代下的事业单位采购的需求,不断提高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人员的工作技能和专业水平,进一步提高事业单位的经济效益。

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完善,新会计制度为我国的事业单位进行财务管理工作模式的转变提供了工作依据,并且新会计制度能够影响我国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理念、工作目标以及工作风险管理,能够促进会计质量信息的提升,从而实现财务管理工作的目标。我国的经济体制正处在变革的关键时期,为了提高事业单位财务工作的质量,财务部门必须采取措施进行财务管理模式探索,保证会计工作能够符合新会计制度的相关规定,提高财务管理的工作质量。

参考文献:

[1]郑姗.浅析新会计制度下如何加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J].现代商业,2013,(36):197-198.

[2]韩爱国.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对单位财务管理的影响[J].财会研究,2014,(6):45-46,65.

[3]夏莉.基于新会计制度下的事业单位财务会计管理探讨[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4,(21):188-189.

[4]刘一民.新会计制度下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探讨[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4,(18):136-137.

篇10

【关键词】财务会计 财务会计制度 信任

一、财务会计具有信任功能的原因

财务会计的信任功能的存在就是因为委托人与人之间的信任问题。在已有的理论中,因为在委托与的关系中有信息不对称的存在,使得委托人与人之间存在道德风险,需要逆向选择。而这一逻辑的存在才使得财务会计信息体现了它的有用性。两者之间的关系决定了委托人与人之间必然存在信息不对称。但是导致道德风险的存在与逆向选择的需要一定是由于信息的不对称吗?在委托人与人之间的经济活动中存在的信息的不对称是一直都存在的一种客观现象,而发生这种存在一定主观性的选择和风险原因,其实是因为大家都由于希望更多利益流向自己,人会发生了不诚信行为,委托人则会有不信任的存在。如果两者之间不存在以上的诚信与信任问题,接下来的道德风险与逆向选择会存在吗?所以说,这种逻辑存在的实质因素就因为信任问题。那就可以说是两者之间的信任问题使得财务会计的信息发挥作用,从而财务会计具有了信任功能。

二、在财务会计系统中体现

(一) 财务会计信息的信任功能

委托人与人之间不信任的问题主要构成之一就是委托人对人的不信任。因为在人用委托人的资金在执行经济活动中,整个的活动的结果才是委托人最重视的,而整个经济活动的过程委托人基本不参与,所以不了解活动经过。因此委托人在选择人之前就要考虑到人的能力问题。怎么反映人的能力呢?财务会计信息是重要的一部分,因为它是人表现好坏的客观体现。所以在财务会计的信息体制完善中,越来越将导致委托人利益问题的其他因素区分于人的能力。

在对委托人长期的投资活动中,财务会计的信息不仅仅能体现一位人的能力。更是为人减少了委托人的不信任度。声誉是一个增加信任的重要因素,因为财务会计信息是一种历史信息,是对企业的信誉的一种体现。委托人通过有效的财务会计信息对企业未来可以进行有效的预测。这种可预测的价值使得人的不信任度降低。

委托人不仅可以才能够财务会计的信息中了解企业与人的可靠性。还可以通过制定对财务会计信息要求的规定使得委托人能有一种主动制约人的能力。因为委托人希望人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来完成利益服务,但是由于人的主观性,很难达到委托的意愿。所以需要委托人制定一些对财务会计信息要求的规章制度和,使得财务会计信息能够更好体现人的能力。

(二)财务会计制度的信任功能

委托人与人之间存在信任问题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人的不诚实守信。而财务会计信息有用性的发挥使得人的可信度增加。也就是说财务会计信息的可信度决定着委托人与受托人的可信度。那怎样才能保证财务会计信息的可信性呢?在财务会计制度中,已经对于这种信息质量有一个有效的处理过程。

在财务会计制度总则中就要求要用借贷记账法记账。按照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这一规则在两套账户里记录同一项经济活动,再通过试算平衡来核对账目。由于有两套账户的相互核对,使得会计核算的准确与合理性降低了出错的可能。借贷记账法使得企业需要用复试账簿,必须交代清楚经营过程,不能够随意虚构业务。

借贷记账法只是将经济将活动转化为财务会计信息。而财务会计准则是为整个财务会计的运行提供依据。用什么样的方法使得财务会计信息能够可靠真实反映财务会计的情况呢?在财务会计制度中就为委托人与人提供一套完整的会计准则,为会计信息的制作者提供了一个合理可靠的会计信息的处理方法就是会计的准则的基本功能。有了客观公允的财务会计信息人的情况得到真实反映,从而委托人对信息的信任度增加。又由于会计准则本身的要求使得信息具有可比性,这样让信息使用者当面对躲着人的信息时能够对信息进行比较选择。这样增加了委托人决策的可靠性,增加了对人的信任度。

经济活动的增加与社会分工的增加使得会计准则没有办法能够快速的弥补不足。有些人可能利用准则的漏洞在提供错误的财务会计信息。这时就需要外部的审计机构来进行鉴证。

三、影响信息功能的因素

(一)环境因素

在文化,经济与制度的影响下委托人与人的关系不仅受到自身方面影响也受制于环境因素。比如制度就是影响信任的重要的因素,可靠的制度能够增加双方的信任程度。还有就是人之间的竞争就能够促进人的诚信,这种市场机制中的可替代性增加了委托人与人的信任程度。

(二)企业内部控制

企业内部建立的有效的控制机制能够为财务会计的信息记录与形成提供良好的环境。如果企业内部就存在信任机制的问题,会使得财务会计信息的有用性受到除了财务会计系统以外因素的影响。这样委托人对人的控制里会消减。委托人与人之间的信任读降低。

(三)关系影响

信任也建立在关系上,越是相近的关系,信任度就越高。由于人与委托人处于不同的环境中而且层次不同,两者之间的关系是不能同质的,这样委托人与人之间的信任规则的不同。

四、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