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出口贸易投融资范文

时间:2023-06-06 17:57:1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进出口贸易投融资,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进出口贸易投融资

篇1

【关键词】汇率制度进出口贸易

一、汇率对进出口贸易的影响

汇率水平是影响进出口贸易的一个重大因素。经济学的常识告诉我们,本币升值,意味着其它国家的货币贬值,在进行出口贸易的时候,同样的货物进口国需要拿出更多的本国货币,因此进口国可能转而求其它国的商品,不利于本国的出口。而本币贬值,意味这他国的货币升值,进口同样的货品需要更多的本币,不利于他国出口。

汇率变动会影响进出口贸易以及贸易收支,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汇率变动引起收入变化,影响进出口贸易

汇率变动的最直接体现就是本币的升值或贬值。货币升值会造成进口商品价格下降,而出口商品价格上升,虽然不利于出口,但是可以改善国际收支,货币贬值则可以达到相反的效果。但是实际上,货币的贬值对收入的影响主要来自两个方面:贬值会造成进口商品价格上升,出口商品价格下降,从而使得贸易条件恶化。与此同时,在同样名义收入水平下,消费者只能购买较少的商品,也就是导致实际收入的下降,这必然导致该国支出的下降,从而改善贸易收支。另外,如该国存在尚未得到充分利用的资源,则贬值可以刺激国内外居民对本国该种产品的需求。根据凯恩斯经济学的原理,民众的经济支出会通过凯恩斯乘数而数倍提高国民收入,国民收入的提高又会提高国内支出,达到良性循环的结果。

2.汇率变动引起价格传递,影响进出口贸易

前面说到,汇率变动的最直接体现是货币的相对价格上升或下降,这首先在进出口贸易中体现出来。但在金融全球化的今天,国际市场的价格变动最终也会影响国内市场的一般价格。因此汇率的变动会引起国内一般价格水平,从而影响进出口商的贸易额和国家的贸易收支,这从以下两个方面体现:首先,货币的升值是以本币表示的进口商品价格下跌,如原料或半成品,然后通过价格传递,影响最终商品成本的下跌和价格的下跌。其次,汇率变动会使得贸易收支发生变化,如货币贬值后会出现贸易收支顺差,然后使得外汇储备增加,而外汇储备的增加,又使得央行必须通过购买外汇而在国内市场上投放更多的基础货币。显然,更多的基础货币会导致通货膨胀。近两年中国的外汇储备不断的增长,尽管不是人民币贬值的结果,但是大量的外汇储备和国际经济的变化,使得中国的通货膨胀率一直较高就是很好的说明。当通货膨胀出现的时候,其实是鼓励人们消费,因为在名义货币不变的情况下,公众更有意愿将货币转化成有形的资产,客观上又会推动物价上升。

二、应对汇率变化的一般对策

应对汇率变化的一般对策主要从进出口贸易中多样化的进口来源,结算货币的选择,以及利用各种金融工具。

1.选择多样化的进口来源

如同一国货币紧盯着另一国货币有很大风险一样,进口来源的单一很容易使得出口商转移汇率风险,甚至操纵价格。因为如果进口来源过于单一,反映了该国的某种资源对其贸易对象国或者地区的高度依赖。年底和年7月发生的两次大的石油涨价行为可以说明这一切,因为全球的石油资源过渡依赖一些产油国或地区。某些资源过于依赖单一国家或地区,必然导致企业的经营严重受制于该国的货币汇率的波动,该国进而将汇率的风险转嫁到进口商。这种单独的依赖本来就是不明智的选择,再加上当前全球经济的不明朗,进口商的经营风险进一步放大。因此,必须适当地扩大进出口业务的地域分布,在国际范围内分散原料来源和销售地点,在多个资金市场上以多种货币筹措资金,按照汇率走势和国际贸易形势,建立一定的货币组合,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分散国际贸易和投融资中的外汇风险。

2.进出口贸易中选择合理或多种交易币种

进出口贸易中的出口,特别是出口商要选择合理的货币作为结算和付款的币种,当然这一般是进出口商双方*弈的结果。因此,在有关对外贸易和借贷等经济交易中,签订合同时选择何种币种,作为计价结算的货币或计值清偿的货币,直接关系到交易双方是否将承担汇率风险。一般而言,出口贸易采取硬币计价,以防汇率贬值给自己带来损失,而进口商会选择软币,以避免升值造成的汇兑损失。如当前的国际贸易中,欧元和人民币有升值的压力,而美元贬值已经成为现实,因此出口商更多意愿是以欧元和人民币作为结算和付款的币种,而进口上则更愿意选择美元结算。当然在实际进出口贸易中,双方*弈的结果一般是约定采用一部分硬币和一部分软币,甚至多种货币计价和付款。其结果是进出口商共同承担汇率的风险,增大了谈判的成功率。在长期合同中,还可以使用货币保值的方式,即选择某种与合同货币不一致的、价值稳定的货币,将合同金额转换成用所选的货币来表示,在结算或清偿时,按所选货币表示的金额以合同货币来完成支付。还有一种降低汇率风险的办法是,出口时虽然选择了软币,但可以适当提高价格以防货币贬值风险,进口时选择了硬币,则可以适当压低价格以防范升值损失。

3.充分利用国际金融工具低于汇率风险

金融工具的出现本身就是因为汇率风险转嫁的必然结果,而通过一定的金融工具,进出口商也共同承担了汇率风险,或者向后推迟了承担汇率风险的必然结果。对于金融业发达的国家而言,积极地利用金融工具已经司空见惯,因此发展中国家对金融工具的利用显得更为迫切。这些国家一方面要加快国家的外汇市场建设,推出各类外汇业务,一方面企业则需要积极利用外汇市场及其金融衍生工具来规避外汇风险。企业可以运用远期外汇交易、外汇期权交易、出口押汇、出口商业发票贴现、无本金交割远期外汇(NDF)业务、外汇借款等多种方式转嫁汇率风险。

篇2

汇率水平是影响进出口贸易的一个重大因素。经济学的常识告诉我们,本币升值,意味着其它国家的货币贬值,在进行出口贸易的时候,同样的货物进口国需要拿出更多的本国货币,因此进口国可能转而求其它国的商品,不利于本国的出口。而本币贬值,意味这他国的货币升值,进口同样的货品需要更多的本币,不利于他国出口。

汇率变动会影响进出口贸易以及贸易收支,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汇率变动引起收入变化,影响进出口贸易

汇率变动的最直接体现就是本币的升值或贬值。货币升值会造成进口商品价格下降,而出口商品价格上升,虽然不利于出口,但是可以改善国际收支,货币贬值则可以达到相反的效果。但是实际上,货币的贬值对收入的影响主要来自两个方面:贬值会造成进口商品价格上升,出口商品价格下降,从而使得贸易条件恶化。与此同时,在同样名义收入水平下,消费者只能购买较少的商品,也就是导致实际收入的下降,这必然导致该国支出的下降,从而改善贸易收支。另外,如该国存在尚未得到充分利用的资源,则贬值可以刺激国内外居民对本国该种产品的需求。根据凯恩斯经济学的原理,民众的经济支出会通过凯恩斯乘数而数倍提高国民收入,国民收入的提高又会提高国内支出,达到良性循环的结果。

2.汇率变动引起价格传递,影响进出口贸易

前面说到,汇率变动的最直接体现是货币的相对价格上升或下降,这首先在进出口贸易中体现出来。但在金融全球化的今天,国际市场的价格变动最终也会影响国内市场的一般价格。因此汇率的变动会引起国内一般价格水平,从而影响进出口商的贸易额和国家的贸易收支,这从以下两个方面体现:首先,货币的升值是以本币表示的进口商品价格下跌,如原料或半成品,然后通过价格传递,影响最终商品成本的下跌和价格的下跌。其次,汇率变动会使得贸易收支发生变化,如货币贬值后会出现贸易收支顺差,然后使得外汇储备增加,而外汇储备的增加,又使得央行必须通过购买外汇而在国内市场上投放更多的基础货币。显然,更多的基础货币会导致通货膨胀。近两年中国的外汇储备不断的增长,尽管不是人民币贬值的结果,但是大量的外汇储备和国际经济的变化,使得中国的通货膨胀率一直较高就是很好的说明。当通货膨胀出现的时候,其实是鼓励人们消费,因为在名义货币不变的情况下,公众更有意愿将货币转化成有形的资产,客观上又会推动物价上升。

二、应对汇率变化的一般对策

应对汇率变化的一般对策主要从进出口贸易中多样化的进口来源,结算货币的选择,以及利用各种金融工具。

1.选择多样化的进口来源

如同一国货币紧盯着另一国货币有很大风险一样,进口来源的单一很容易使得出口商转移汇率风险,甚至操纵价格。因为如果进口来源过于单一,反映了该国的某种资源对其贸易对象国或者地区的高度依赖。2007年底和2008年7月发生的两次大的石油涨价行为可以说明这一切,因为全球的石油资源过渡依赖一些产油国或地区。某些资源过于依赖单一国家或地区,必然导致企业的经营严重受制于该国的货币汇率的波动,该国进而将汇率的风险转嫁到进口商。这种单独的依赖本来就是不明智的选择,再加上当前全球经济的不明朗,进口商的经营风险进一步放大。因此,必须适当地扩大进出口业务的地域分布,在国际范围内分散原料来源和销售地点,在多个资金市场上以多种货币筹措资金,按照汇率走势和国际贸易形势,建立一定的货币组合,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分散国际贸易和投融资中的外汇风险。

2.进出口贸易中选择合理或多种交易币种

进出口贸易中的出口,特别是出口商要选择合理的货币作为结算和付款的币种,当然这一般是进出口商双方博弈的结果。因此,在有关对外贸易和借贷等经济交易中,签订合同时选择何种币种,作为计价结算的货币或计值清偿的货币,直接关系到交易双方是否将承担汇率风险。一般而言,出口贸易采取硬币计价,以防汇率贬值给自己带来损失,而进口商会选择软币,以避免升值造成的汇兑损失。如当前的国际贸易中,欧元和人民币有升值的压力,而美元贬值已经成为现实,因此出口商更多意愿是以欧元和人民币作为结算和付款的币种,而进口上则更愿意选择美元结算。当然在实际进出口贸易中,双方博弈的结果一般是约定采用一部分硬币和一部分软币,甚至多种货币计价和付款。其结果是进出口商共同承担汇率的风险,增大了谈判的成功率。在长期合同中,还可以使用货币保值的方式,即选择某种与合同货币不一致的、价值稳定的货币,将合同金额转换成用所选的货币来表示,在结算或清偿时,按所选货币表示的金额以合同货币来完成支付。还有一种降低汇率风险的办法是,出口时虽然选择了软币,但可以适当提高价格以防货币贬值风险,进口时选择了硬币,则可以适当压低价格以防范升值损失。

3.充分利用国际金融工具低于汇率风险

金融工具的出现本身就是因为汇率风险转嫁的必然结果,而通过一定的金融工具,进出口商也共同承担了汇率风险,或者向后推迟了承担汇率风险的必然结果。对于金融业发达的国家而言,积极地利用金融工具已经司空见惯,因此发展中国家对金融工具的利用显得更为迫切。这些国家一方面要加快国家的外汇市场建设,推出各类外汇业务,一方面企业则需要积极利用外汇市场及其金融衍生工具来规避外汇风险。企业可以运用远期外汇交易、外汇期权交易、出口押汇、出口商业发票贴现、无本金交割远期外汇(NDF)业务、外汇借款等多种方式转嫁汇率风险。

三、结束语

当前国际经济形势非常不明朗,国际金融中心华尔街被拯救,石油价格风险较高,日本经济长期的疲软以及世界经济经近几年高速发展之后也出现减缓的迹象,即使保持高速增长的中国经济,也因为内外因素出现了很大的不确定性。而当前国际经济已经融为一体,休戚相关,因此国家之间的货币比值变得比以往更加敏感。近日,美欧等六国的中央银行集体宣布降息以促进经济发展足以表明世界经济的一体化程度非常之高。但是对于进出口商而言,汇率变化的巨大风险不能仅仅靠国家的财政政策来进行规避,他们需要选择更多进口来源,需要更灵活的结算货币,以及选择更多金融工具。

参考文献:

[1]何璋.国际金融[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1.

[2]左柏云,陈德恒.国际金融.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3.

[3]孙文莉.汇率的贸易收支效应的理论演进.财贸研究,2006,(4).

[4]埃尔赫南·赫尔普曼,保罗·克鲁格曼.市场结构和对外贸易[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4.

[5]姜波克.国际金融新编(第三版)[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

篇3

关键词:跨境人民币;金融管理

一、发展跨境人民币业务的重要意义

(一)为企业的贸易和投资提供便利

首先,减少进出口企业的汇率风险。我国进出口贸易常以美元、欧元计价结算,企业以外币结算要承担汇率风险,而人民币用于跨境贸易结算,有效缓解由于持有美元等外币而导致的货币错配,大大降低企业的汇率风险。其次,降低进出口企业的经营成本。企业可节省两次汇兑所引起的部分汇兑成本。我国外汇管理规定,出口收汇须结汇,进口付汇须购汇,对银行卖出和买进外汇必然产生汇兑成本,而以人民币结算,将避免此成本的产生。例如,目前小型外贸企业的兑换成本平均2%,假设某企业每年的贸易结算量为1000万美元,使用人民币结算,就可节约兑换成本20万美元。另外,企业对冲汇率风险而开展的外币衍生品交易的有关费用也可以节省下来。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不纳入核销管理,出口仍可享受出口货物退(免)税政策,企业可根据实际业务需要将出口收入的人民币货款存放境外,使用人民币结算后,相应的资金不用进入待核查账户,对进出口预付、预收货款占总货款的比例无上限限制,较之外币结算出口收汇,采用人民币结算后,资金到账周期明显缩短。再次,有助于企业“走出去”。随着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的开展,人民币将为更多的境外投资者所接受和使用,上海企业以人民币资金“走出去”对外投资的机会大大增加,更好地推进我国企业的国际化和全球化。

(二)为金融机构带来新业务,推动金融市场创新

首先,跨境人民币业务的开展,能够为商业银行创造新的市场空间,带动银行的清算、融资和理财等业务的发展。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中资银行可通过为外资银行开设人民币账户收取账户费,为外资银行提供人民币获得汇兑收益,还可以经营境外企业的人民币理财业务,收取中间业务收益。长远来看,中资银行还可以发展人民币贷款、项目融资;境外机构的境内投资,包括债券投资和结算、境外债券筹资等获取投行和结算业务收益。其次,跨境人民币业务的开展,将会促进我国金融市场体系的对外开放和不断发展。跨境人民币业务的发展,要求我国为境外投资者提供境内的投融资渠道。一方面,我国需要增加境外投资者的人民币投资渠道,境内的债券市场和股票市场都将扩大对境外投资者的开放程度,包括境外人民币债券的发行、人民币QFII制度、境外人民币基金,从而提高我国金融市场的广度、深度和开放度。另一方面,我国需要为境外投资者提供境内人民币融资渠道。随着境外投资者对人民币需求的提高,产生了人民币融资的需求,要求境内提供人民币融资途径。从长期来看,我国将逐步允许境外投资者参与银行间市场(同业拆借、债券市场和外汇市场),到境内债券市场发行债券;股票市场也将为境外投资者开辟融资渠道,如“国际板”等。随着人民币双向跨境流动渐成常态,通过吸引更多的境外市场参与者,我国金融市场的国际化程度将逐步提高,包括股票市场、债券市场、外汇市场、金融衍生品市场等都将在参与主体、业务品种和交易制度等方面得到发展。

(三)促进我国国际金融中心建设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是以本币的业务和市场为基础的,跨境人民币业务的发展,无论是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还是跨境人民币投融资业务都将大力促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首先,上海将有望成为人民币国际清算中心。上海建有全国最先进的跨境支付清算体系,汇聚了大量境内外金融机构,尤其是外资银行分支机构在中国的最主要聚集地,具有开展跨境人民币清算的天然市场条件。其次,上海最可能成为人民币金融交易中心。在跨境人民币业务开展过程中,会派生出很多涉及非居民的结算、融资、投资等新业务,需要境内外银行间加强合作进行创新,培育跨境人民币业务的新增长点。这些跨境人民币业务的开展可以促进银行业的国际化,有力地促进上海人民币投融资中心建设。同时,境外人民币债权将越来越多,这将会促使我国资本市场的对外开放,推进人民币产品的国际化。境外的企业或者政府机构将通过在岸金融市场或离岸金融市场渠道开展人民币的投融资活动,境外居民对人民币产品的投资需求将促进上海金融市场的人民币金融产品创新、人民币资产国际交易市场发展,有助于加快人民币金融产品的创新、交易和定价中心建设。

二、我国跨境人民币业务的发展现状

篇4

随着国际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的爆发,国际贸易和金融之间的关系越来越明显,并且这种相互之间的关系共同作用于开放式经济的发展。本文首先详述了金融和国际贸易发展的之间的关系,进而分别国际贸易与金融的相互影响机制,从中探索关于国际贸易与金融发展的对策和建议,这些为未来我国在开放式经济中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借鉴意义。

二、金融、国际贸易、经济发展三者的关系

金融、国际贸易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之间具有密切的关系。首先,金融的发展可以调节社会的资金配置,从而达到帕累托最优,实现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其次,国际贸易则通过比较优势在世界范围内调整稀缺资源,从而产生更多的生产者剩余和消费者剩余,对本国经济乃至福利状况产生影响。此外,金融发展和国际贸易之间也是息息相关的,甚至共同作用与一国经济的发展。Beck(2002)和Riyanto(2004)分别从企业和行业方面对外源融资与出口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进一步说明了金融的发展对国际贸易的促进作用。Blackburn和Hung(1998)以及Aizenman(2003)则从国际贸易对金融发展的影响出发进行了相关研究。近年来,关于金融与国际贸易的研究仍然在不断深化。苏建平(2013)以福建省为例,研究金融发展对地区进出口贸易发展的影响,得出结论:金融发展与进出口贸易之间有着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其中金融深化更加有利于出口贸易的发展,而金融效率的提升对进口贸易的推动效应更明显。沈能(2006)认为金融发展与国际贸易在长期中存在均衡关系,无论从长期还是短期上看,我国金融规模与国际贸易正相关,且两者之间具有双向因果关系。通过金融与国际贸易的正向因果关系,共同作用于我国经济的发展。

三、金融发展与国际贸易相互作用的机制

1.金融发展对国际贸易的影响机制

金融主要通过比较优势、投资组合、汇率和金融生态的等各种传播途径来影响国际贸易的方向、规模、结构乃至贸易程度(见图1)。

首先,根据要素禀赋理论和比较优势理论,大量资金会流向国际上要素丰裕的国家,这些外源融资在某种程度上促进了其产品的生产,进而此国就具有一定的规模经济,具有这种规模经济的行业在国际市场就因为物美价廉而获得了比较优势,进而随着本国出口量的增加,国际贸易顺差就产生。随着贸易伙伴国不断的增加,其贸易规模、贸易方向乃至贸易结构都会随着这种比较优势发生改变。

其次,随着全球一体化的发展,经济体之间的多米诺骨牌效应日趋明显,即一国价格、利率或汇率的变动会波及其贸易伙伴乃至世界各国。这使得各国贸易部门获得的收入呈现不断波动的趋势,分散风险成为各国贸易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而金融通过对这些贸易部门所获得收入进行投资组合,使得其非系统性风险降到最低,实现贸易收入的保值乃至增值,国际贸易正常运行。所以一国金融结构的水平对国际贸易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即如果一国金融结构相对完善,风险规避机制相对成熟,就会使得本国贸易规模不断扩大,贸易结构日趋合理,从而促进本国经济的发展乃至国际地位的提高。

最后,金融生态作为影响金融机构运行的外部环境,其对社会资金的配置状况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这种对资金的配置会影响我国银行界的存贷款利率,进而影响金融深化和金融效率,而资金的运行状况直接影响到金融发展水平和企业的经营效益,所以对于产品进出口会起到间接的影响作用。此外,政府相关的金融政策,比如对利率的调整或者通过公开市场操作以及准备金调整等宏观货币政策来影响资金流向,站在国家的角度上对贸易结构和贸易规模实施宏观调控,使得国际贸易顺利发展。

2.国际贸易对金融发展的影响机制

国际贸易对金融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贸易规模、贸易自由度和贸易依存度的大小以及贸易结构的变化上。

首先,随着国际贸易规模的不断扩大,大量资本会涌入国内或外逃到国外,这些资本的变动会引起我国货币供给和货币需求发生变化,从而导致利率的波动。利率的不稳定会影响银行、证券和基金等金融机构的稳定乃至是股市的动荡,涉及到全国人民的整体福利。这时国家会通过财政货币等宏观调控政策来调整我国金融的发展。所以贸易规模会对我国的金融业的发展稳定与否形成传导机制。

其次,近年随着美国次贷危机和欧债危机波及全球其他国家,贸易保护主义逐渐抬头,自由贸易受到限制。贸易的自由度严重影响贸易规模,而贸易量的大小主要表现在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上,经常项目上的变动又会影响我国居民的消费储蓄以及投资结构。此外,贸易保护主义还会引起各国汇率变动,比如中美贸易摩擦中美国主动贬值以减少我国出口企业对其出口,从而保护本国产业。这些都会对我国金融发展水平产生重要的影响。

此外,随着贸易开放程度的增加,国外对我国的反倾销和反补贴案件也随之增加。杜凯、周勤(2010)、李猛和于津平(2013)等人也分别通过实证研究指出贸易壁垒对国外直接投资具有正向的因果关系。这些贸易摩擦刺激了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而对外直接投资一方面利用“己厂效应”、“水平效应”和“前后向关联效应”等作用机制,将信贷资金投入到企业生产中,解决企业的投融资问题,提高储蓄的资金利用率和转化率;另一方面对外直接投资也会对金融产生负面影响,即这种输入性通货膨胀进一步也会引起信贷约束,影响金融效率。

最后,贸易保护主义还会使得全球资源配置发生扭曲,而且这些贸易壁垒阻碍了我国产品的出口,就会促使贸易结构发生变化并促进产业升级,这时就会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将剩余产业或传统产业转移到国外,而对外直接投资又会对对我国金融深化和金融水平产生进一步的影响。

四、结论和政策

篇5

一、人民币贬值的原因

(一)经济增长放缓

我国当前的经济增长速度逐渐回落,2015年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487774亿元,同比增长6.9%。第一季度同比增长7.0%,第二季度增长7.0%,第三季度增长6.9%。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39195亿元,同比增长3.8%;第二产业增加值197799亿元,增长6.0%,第三产业增加值为250779亿元,同比增长8.4%。从2012年起我国GDP进入“7”时代,一直到现在,经济增长仍然没有突破7。目前我国的经济增长进入了中低速的增长阶段,2015年1月份到9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先上涨后下降,但是涨幅到目前为止并没有突破2%,生产者价格指数PPI呈现逐月下降的趋势。

(二)进出口贸易压力增大

2014年我国的进出口总值为26.43万亿元,相比2013年只增长了2.3%,而2014年年初定的目标为7.5%的增长,这个目标却没有达到,而这种情况已经连续出现了三年。2015年我国的进出口情况仍然不容乐观,2015年1月到10月出口同比增长只有2月是正增长,其余几个月份都是负增长,同时可以看出进出口波动的幅度很大,3月的出口增长为-15.0%,出口额为1445.686亿美元,这是从1月到10月以来出口情况最差的情况。2015年前三季度进出口增速出现了7.9%的大幅下降,年初我国的进出口目标为6%,这两者之间相差很大,出口同比下降1.8%,第三季度的出口同比下降5.6%,降幅较第二季度进一步扩大,可以看出我国目前出口面临的压力还是很大。

二、人民币贬值对进出口企业的影响

(一)进出口企业的财务风险增加

当前国际经济发展迅速,很多国内的企业选择到国外进行投融资活动,目的是获取更多的利润,2005年汇率改革之后,人民币一直呈现单边升值的趋势,在这种背景之下国内的进口商可以利用汇率的升值来进行套汇赚取套汇利益,同时进口企业可以利用利率差异获得收益。但从2014年开始汇率呈现一定的贬值趋势,2015年的汇改又使汇率短期贬值的压力变大,在人民币贬值的背景下,进口企业不仅仅得不到利率差异带来的收益和套汇收益,而且可能会因为投资汇兑而承担一部分损失。对于投融资公司,资金的周转是必须的,但在人民币贬值的背景下,一旦投资款不及时获得,那么这个公司将会面临巨大损失,会使该企业的财务链断裂。

(二)进出口企业的结汇风险加大

交易风险缘于其交易引起的以外币表示的债权与债务,当进出口企业采用外币进行结算时将要面临交易风险。目前在人民币贬值的趋势下,出口企业能获得相对较多的货款,刺激出口企业的出口,但对进口企业来讲,人民币贬值对其是不利的因素,不管是现期结汇还是远期结汇,企业在支付时都需要更多的人民币去完成这一笔订单。人民币汇率的波动直接影响了进出口企业的结汇风险,波动越大风险也就越大,在当前短期人民币汇率贬值的背景下进口企业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三)进出口企业的经营风险加大

从2005年汇率改革之后人民币一直呈单边升值的趋势,在这种背景下进口企业的进口货物价格下降,有利于进口的发展,但是对纺织服装、制造业的出口企业造成了很大的压力,2014年人民币出现贬值,2015年汇改之后的贬值无疑使得这些出口企业有了释放压力的机会,但是人民币的贬值却使得进出口企业的经营风险加大。在人民币单边升值期间,一些企业进行了结构调整,把企业的方向偏向出口,但是短期人民币的贬值使得这些企业措手不及,经营受到了严重的影响,如果进出口企业一味的去调整经营结构,转变经营模式,这些企业还将面临更大的经营风险。

三、进出口企业防范风险的措施

(一)增加金融衍生工具的使用

短期人民币贬值对进口企业是一个冲击,在现在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的背景下,汇率波动的不确定性增加,对进出口企业的影响也增加,传统的避险工具显然是不能够去规避汇率波动不确定带来的风险。常用的金融工具或金融衍生工具有外汇远期、人民币与外币期权、人民币与外币期货等,合理运用金融衍生工具会使企业合理规避汇率变动的风险。

(二)加大套期保值的产品应用

套期保值无论后续汇率如何变化都能起到保险的作用,因此在当前的背景下,进出口企业应该加大对套期保值产品的使用。在人民币汇率贬值的情况下,进口企业使用套期保值的产品能避免价格的波动带来的损失,现货交易的损失可以被期货交易的盈利来弥补,这样可以做到规避汇率的风险。

(三)企业建立健全汇率风险管理机制

企业的汇率风险管理对企业的预测预防起到关键的作用,在当前短期人民币贬值,中长期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的背景下,企业健全的汇率风险管理机制起到了关键的作用。企业应当建立单独的汇率风险管理机构,健全汇率风险管理机制,建立适合本企业的汇率风险管理机制。

四、总结

篇6

关键词:产业内贸易;影响因素;分析与研究

1产业内贸易基本点

产业内贸易又称双向贸易,主要指特定国家或特定地区一段时间内,工业产品中某一类产品既有出口贸易又有进口贸易,即按国际贸易标准分类(SITC)至少前3位数相同的产品,如中国从印度进口电子科技产品,又向印度出口电子科技产品。劳埃德—格鲁贝尔指数(GL)指数在衡量产业内贸易水平方面最具权威,惯用公式如:Bi=1-(Xi-Mi)/(Xi+Mi)其中Xi为产业的出口值,Mi为产业的进口值;Bi表示一国i产业的产业内贸易指数。产业内贸易展现了特定国家对外贸易的实力水平。

2产业内贸易外延

2.1产业内贸易部分影响因子

产业内贸易受各种各样因素推动,其中最基本的推动因素一般来说是用户购买倾向的多样性、跨国企业投融资行为。产业内贸易产品属性集中体现在劳动密集型或资本密集型,标准技术产品或高技术产品,它们之间具有消费可替代性,或者生产过程中需要相近或相似生产要素投入。世界跨国公司的发展,资源聚合优势形成独立的内部市场与外部市场,主要指在同一产业内制成品双向流动。依据国际国内先进理论成果,依据同类商品的属性组合、品种差异、更新换代周期不同,产业内贸易差异产品可以从三个维度去区分,主要为水平差异产品、垂直差异产品和技术差异产品。国际上用户包罗万象的消费理念催生产业内贸易。上流社会消费者偏好高端商品,中产阶级消费者则选择普通产品,这种客观的消费现象引发发达国家和低收入国家进口产品等级不同,形成垂直差异。产品技术含金量不同,产品迭代版本千差万别形成技术差异产品。

2.2产业内贸易常见模式

运输、信息、管理现代化的时代,现达国家间的合作主导方式为产业内贸易,其参与国际分工途径为产业内贸易,发展中国家也加入行列。基于产业结构中的朝阳产业和夕阳产业的不平衡,初级产品和制成品之间的差异性,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为产业内贸易提供广阔场景。因而新兴科技、电子等支柱产业跨越式发展,助力规模性生产制造和消费者市场选择多样性。在国际经济贸易发展过程中,市场化竞争体系愈演愈烈,全球市场拓展机遇具有稀缺性,跨国公司正是基于各国各地域的劳动力、信息化、融资能力、工业自然资源、消费市场、投资环境等因素考虑,以最低的成本投入获取最大的利润而制订投资计划的。跨国企业集团在全球进行基本类似的投融资活动是为水平一体化模型。垂直一体化模型则根据生产经营不同发展阶段和各地要素禀赋,分散于不同国家或地区,如设立于总部和海外工厂之间的纵向分工。现代标准化和柔性制造系统的存在,使得跨国公司可以将先进的设施设备管理技术进行转移,将知识密集性高端投资定位于母国,产业链底层增值较低的劳动密集型或资本密集型则定位于海外子公司。这是发达国家惯有的投融资模式。当两方生产资源不一致,子公司就与它的母公司或另外有实力的子公司进行合作,将中间产品或零部件加工后变为制成品即为垂直型贸易。跨国企业集团的垂直型内部贸易是产业内贸易的主要表现形式。母国在投资研发机构和技术开发过程中,会保持对东道国的技术优势,自身实力也获得提升。国家的垂直型对外投融资与产业内贸易总量成正比,利于外贸竞争力的提升。与垂直型不同机制的是水平一体化模型,跨国公司在投资地区创建独立的生产体系、加工体系以及销售体系,由经济发展水平、公民收入水平、产品差异等决定的消费者偏好的影响因素拉动需求,呈现规模化发展,也是产业内贸易重要来源。规模经济的集聚效应符合帕累托定律,提升母国外贸经济竞争力。上世纪中叶美国与欧盟之间相互投资额与产业内贸易正相关上升即为佐证。在科学技术、管理理念、产业升级、生产方式、营销渠道等方面都是双赢。诸多案例证实,一国的垂直型对外直接投资愈频繁,产业内贸易额也会相应增多,对外贸易竞争力也愈来愈强盛。

2.3结合我国国情进行分析

目前,我国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制造享誉全球。但与发达国家在经济发展水平、人均收入、技术创新等方面都有一定差距。尤其是产品新技术研发上始终不具引领和知识产权优势。因而,差异产品的产业内贸易绝大部分由垂直差异产品和技术差异产品导致。而两者的机制对于我国生产力和源头技术的提升有限,更多是停留在劳动力就业解决浅层方面,拉动的是附加值低技术含量低的产品出口,如轻工纺织家庭家具行业等的制造业,形成的对外贸易循环为我国低端产品的进口满足高收入国家的低端消费群体,外国高端产品的输出满足我国上流社会阶层。而跨国企业集团在中国的投融资活动的产业内贸易基本上是垂直一体化投资形式,将高精尖核心技术掌握在母公司中,对于我国外贸竞争力提高产生不了实质性突破,加工集群式发展也推进不了产业优化升级。相反,水平一体化投资会为我们赢得吸取先进技术经验的机遇。

3应对策略建议

基于产业内贸易影响因素和我国实际国情的分析,扩大水平型产业内贸易利于提高我国的外贸发展水平和经济实体的竞争力。2016年上半年,总理提出高新技术开发区发展新战略,以上海为试点建立高新技术示范区,对已经运营的各省市高新技术开发区成绩审评,促进创新。积极推动产业升级,大刀阔斧发展高新技术,把技术优势与劳动力资源优势结合起来,在支柱性产业形成垄断性技术优势,加速硬件软件更新周期,以智能化、信息化、标准化、简约精细化流程,建设产学研平台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在高精尖产业、微电子、生物、航天、海洋等领域深入推进水平,实现产业内贸易的升级。

4结语

深度与世界接轨,由内生动力与国际高精尖技术立于同一平台,向水平型产业内贸易转化,最终提高我国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和世界贸易发言权。

作者:韩艺娜 单位:青岛港湾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篇7

2013年中国外贸的亮点与变化

2013年中国进出口贸易较上年继续好转,总体特征可以用“低速波动,调整转型”来概括。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显示,2013年1月-11月,进出口总值3.77万亿美元,同比增长7.7%,其中出口2万亿美元,增长8.3%;进口1.77万亿美元,增长7.1%,贸易顺差2341.5亿美元,扩大18.3%。进出口增幅较2012年同期高出1.9个百分点,其中出口高1个百分点,进口高3个百分点。仅从数据来看,2013年中国外贸的确存在着一些不如人意的问题,但一些新的亮点与变化,显示调整转型的效应已经逐渐显现。

较为突出的亮点主要表现在5个方面:一是月度出口创历史新高,2013年11月出口增速提升至两位数,达12.7%,月度出口值达到2022.1亿美元,首次突破2000亿美元,成为我国外贸发展史上的又一个里程碑。二是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优势仍然保持,2013年,纺织品、服装、箱包、鞋类、玩具、家具、塑料制品等7大类劳动密集型产品合计出口4181.7亿美元,增长11.1%,占出口总值的18.8%。三是中西部地区出口持续活跃,江西、河南、湖北和新疆等省区的出口增速分别为18.6%、17.9%、17.9%和11%。四是进口条件改善,能源资源性产品进口量增价减,其中,铁矿砂、煤、原油进口数量分别增长10.9%、15.1%和3.2%,进口均价则分别下跌0.7%、11.7%和4.7%。五是与欧日贸易回升,虽然前11月中欧贸易仅增长1.8%,中日贸易甚至下降6.2%,但中欧贸易自7月份恢复增长以来,月度增长速度逐月提升,到11月达到16.2%;中日贸易延续了10月份正增长的势头,11月份增长速度达到2.6%。

突出的变化表现在3个方面,这些变化虽然在前几年已经逐渐显露,但在2013年表现得更为明显。一是由加工贸易主导型向一般贸易主导型转变,前11个月,我国加工贸易进出口仅增长0.8%,低于外贸总体增速6.9个百分点,占我国外贸总值的比重已经降至32.6%,较上年同期下降2.3个百分点,一般贸易进出口则增长9.2%,占我国外贸总值比重升至52.8%,较上年同期提高0.73个百分点。一般贸易的上升也显示我国对外贸易正由数量扩张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二是外资拉动向内资驱动转变。我国外贸增长曾经主要依靠外资进出口拉动,2013年外资进出口增幅仅为0.9%,占我国外贸总值已经降至46.2%,较上年同期下降3.1个百分点,而民营企业进出口增长21.9%,高出外贸总体增速14.2个百分点,占我国外贸总值的33.2%,较上年同期提高了2.1个百分点。三是贸易国别地区向多元化转变。与美欧日的贸易占我国贸易总值的比重为33.42%,较上年同期减少了2.01个百分点,而与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的贸易则持续增长,与东盟贸易占我国贸易总值的比重为10.6%,较上年同期提高了0.3个百分点。

这些亮点和变化表明,对中国外贸当前低速增长态势应予以客观评价。而经过转型后的中国外贸企业已经体现了一定的抗风险能力和潜在的竞争优势,如能加快培育这些新增长点的竞争优势,形成和传统优势的相辅相成效应,则中国外贸仍有望保持可持续的增长能力。

2014年中国外贸的制约与困境

从2014年的世界经济形势来看,虽然已表现出温和复苏迹象,但全球经济仍面临基础不稳、动力不足、速度不均等问题,且新的经济增长点尚未形成,复苏进程仍然艰难曲折。这些因素致使2014年中国外贸的外部需求不容乐观,而内部结构性问题也难以在短时间内调整到位,中国外贸仍将面临复杂的外部环境和内部发展困境,尤其表现为以下3个方面。

首先,发达国家推动国际贸易规则重塑,对中国将形成新的挑战。近年来,美国为掌控国际贸易投资规则制定权,积极推动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PP)、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协议(TTIP)以及国际服务贸易协定(TiSA),涉及在竞争政策、贸易便利化、劳工标准、市场开放、环境产品等领域制定最新规则,表明美欧等国试图推动建立独立并超越WTO之外的规则体系,一旦建成,WTO规则将面临调整的可能性,从而形成全球国际贸易投资新规则。由于这些协定皆将中国排除在外,即使未来中国加入TPP,也面临市场开放和适应新规则的诸多挑战,很难发挥中国在参与制定新的全球贸易投资规则方面的话语权,对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极为不利。同时,随着中国与大国间、与发展中国家间竞争的加剧,面对的贸易摩擦还会进一步上升。截至2013年11月底,已有22个国家和地区对中国发起94起贸易救济调查,同比增长22%,其中反倾销58起、反补贴3起、双反15起、保障措施18起,2014年预计还会进一步增加,将成为中国外贸的最主要威胁之一。

其次,中国传统竞争优势持续减弱。其中最主要的是劳动力短缺和劳动力价格上涨现象突出,2013年中国已进入劳动力供给下降的拐点,且劳动力平均薪资较2010年增长了近50%。同时,资源短缺状况突出,对能源需求大量增加,而日益严重的雾霾现象也使得环境保护的压力进一步增大。此外,自2005年汇改以来,人民币兑美元已累计升值超过33%,汇率波动压缩了中国外贸企业的盈利空间,也增加了套利贸易和热钱流入的风险,2014年,随着中国经济持续向好,人民币汇率仍呈继续升值趋势。中国外贸进入了传统竞争优势减弱,新的竞争优势仍未形成的过渡期,如不大胆推动各项市场化的改革措施,中国的全球制造业中心和贸易大国地位都将面临新的挑战。

第三,海外投资、产业向外转移已成趋势。中国劳动力成本较缅甸、越南等东南亚国家高出5-7倍,一些劳动密集型产业已开始向东南亚国家转移,尤其是外资企业转移趋势明显。联合国贸发会议的《2012年世界投资报告》显示,2011年流入东南亚的外国直接投资达到1170亿美元,同比增长26%,而中国的同期增长率不到8%。东南亚国家形成了在欧美日市场与中国市场的替代效应,2010年-2013年,在我国对日本出口逐渐下降的同时,东南亚国家对日本出口增速则达到30%左右。目前劳动密集型产业占中国出口产品的70%左右,其出口直接关系到中国对外贸易的增长水平。从理论上来说,中国是工业化中期国家,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仍是中国的竞争优势,也是中国外贸出口的根本,如果不能形成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的良好环境,则产业转移还会加剧,不但会降低中国产品的国际市场份额,拖累进出口增幅,甚至有可能出现产业空心化的风险。

2014年促进中国外贸发展的主要措施

新一轮改革开放的最终目的是要解决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结构性问题。要突破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困境,政府、行业和企业应该形成合力,在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的同时,更好地发挥政府和市场主体的作用,集聚中国外贸的内生动能,培育新的增长点,形成中国外贸的持续、稳定增长态势。

一是要继续积极推动贸易便利化。宏观层面,要加强法律体系建设,继续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简化市场准入条件及政府的行政审批,提高政府对企业的服务水平。要加大市场体系建设,加强诚信体系和电子商务建设,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为企业发展营造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要通过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探索建立与国际高标准贸易规则相适应的贸易便利化促进体系,并尽快形成在全国范围的可复制局面。微观层面,从2014年起,加快推动出口贸易报关单一窗口建设,要从贸易便利化涉及的各个环节,包括政策、通关、许可、检验检疫、运输、支付、金融要求、贸易促进、电子商务、数据传输、信息提供、基础设施等入手,简化和协调贸易程序、减少贸易障碍、降低交易成本。

二是要加快推进自由贸易区战略。建立自由贸易区,通过消除与相关国家的贸易壁垒,实现地区经济一体化。自由贸易区战略应重点实现3个突破,第一,提升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合作层次,扩大市场开放,促进投资带动型贸易;第二,推动建立中日韩自由贸易区,或优先突破中韩自贸区谈判,对中韩贸易企业提供更多便利,并尽可能吸引韩国企业加强同中国高端制造业的合作;第三,与一些具有加工制造业优势的国家加强产业合作,特别要加强同欧洲及德国的产业合作,引导外资企业将中高端制造业部分留在国内,发展跨国产业链促进型贸易;第四,除上海外,创造条件增设更多的具有不同特色的自由贸易试验区,并实施积极的贸易促进战略。

篇8

一、紧扣发展主题,夯实经济基础,全力打造实力嘉荫

今后一个时期,我县将继续把经济建设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础性工作,充分发挥我县的农副、山特及矿产丰富,生态环境良好,地处中俄边界等诸多优势,大力发展以生态为依托的特色农业、以资源为依托的地方工业、以环境为依托的生态旅游业及以口岸为依托的对俄经贸产业,加快推进县域经济协调快速可持续发展。一是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继续巩固“三色经济”发展成果,大力发展“市场有需求、种植有效益、农民有经验”的优质大豆和水稻,努力打造优质粮生产大县。二是培植工业品牌,优化经济发展结构。加快大项目建设,做好民营企业大户培植工作,重点扶持1户产值超亿元、3户产值超1000万元、15户产值超500万元的企业扩大规模、加快发展,形成牵动能力强的核心企业群。三是实施精品工程,做优生态旅游产业。突出抓好恐龙国家地质公园世界恐龙园、恐龙谷、仿生态建筑景观和观光塔建设工程,其中有各个地质时期246只恐龙雕塑的世界恐龙园建成后,将申报吉尼斯世界纪录。四是发挥口岸优势,拓宽经贸合作领域。2009年,全县外贸进出口总额计划实现5900万美元,占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的25%,其中对俄进出口贸易额计划实现2500万美元,耕种俄方土地6220公顷。

二、大胆解放思想,抢抓发展机遇,全力打造活力嘉荫

解放思想、抢抓机遇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项重要内容。从我们目前工作实际来看,就是要加强对外交流合作,积极开展对上争取和招商引资工作。抢抓国家扩内需、保增长、调结构政策的有利机遇,重点围绕农业、交通、文教卫生、社会保障等方面,努力争取国家和省有关部门对我县各项事业最大限度的政策和资金扶持。进一步提高对外融资水平,以农产品精深加工、房地产开发、旅游等产业为重点,积极引进一批发展关联度大、牵动力强、产业链条长、市场前景广阔的投资项目,有力支持县域经济发展。2009年,全县对上争取计划实现4.5亿元,招商引资计划实现1.6亿元。

三、统筹城乡发展,塑造宜居环境,全力打造魅力嘉荫

2009年,全县计划投融资1.8亿元,完成龙翔嘉园、临江花园小区、图博馆等基本建设工程17项,施工面积10.3万平方米,实施道路、路灯、给排水、供热、绿化、环卫等市政建设工程9项,使城市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大手笔投入,推动新农村建设提档升级。近年来,我县累计投资7.3亿元用于“十项工程”建设,“路、房、水、能”等重点项目实现了全面推进。今年年初,我们在继续实行“17项31条”优惠政策的基础上,对相关扶持项目进行调整和充实,提高资金补助标准,形成涵盖农村发展各个领域的“18条”优惠政策,使政策的扶持面更广、含金量更高。在具体实施中,我们将按照设施齐全、功能完善、环境舒适的要求,加快道路、建房、安全饮水、新型能源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实施3个乡镇、45个行政村的整乡整村推进,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

篇9

一、实践教学在国际贸易专业培养中的重要性

1、国贸专业的发展现状决定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目前多数高等院校已经意识到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从专业培养方案到教学计划的制定,都纷纷向实践教学倾斜。但是许多高等院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课程设置仍然过多地沿袭了旧的做法,重理论、轻实务,课程设置的调整还很不到位,没有突出实践教学的地位,实践教学环节课时在整个教学课时中所占比例过低。有的高校即使在教学计划中明确规定了实践教学环节,但在具体的执行过程中也没有严格的质量监控体系和检查标准。我国的民办高校起步较晚,基础薄弱,国贸专业的发展较滞后,竞争的激烈性和发展现状决定了实践教学在整个教学中的重要性。

2、培养目标决定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高校是以培养实践型、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标的,国际贸易专业又是操作技能很强的应用型学科,与生俱来地具备应用型的特点。本专业的学生除了要掌握国际经济和国际贸易方面的基本理论以外,更要具备很强的实践操作能力。本专业培养的学生应在系统掌握经济学基本原理和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熟悉通行的国际贸易与国际投融资规则和惯例,以及中国对外贸易的政策法规的基础上,掌握国际贸易实务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熟练进行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融资业务的能力,成为基础扎实,知识面广,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强,能在涉外经济贸易部门、企业及政府机构从事实际业务及管理工作的应用型国际经贸高级人才。而要达到这一培养目标,仅有理论教学是不够的,因为培养学生专业能力最有效的途径是教学、研究与关注真实世界问题的结合。

3、社会的需求决定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社会产生了对人才的多层次需求。它不仅需要高层次的具有领导才能的精英群体,也需要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一线高素质员工。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国贸专业各类层次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和国际商务专业应运而生。但是,毕业生中真正从事国际贸易工作的却寥寥无几,出现了外贸行业急需要大批国贸人才,而国贸专业的学生却无法就业或不在外贸岗位就业的现象。外贸企业需要的外贸人才,不仅要懂得外贸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具有外贸业务能力。据2005年麦肯锡咨询公司对83家高等院校毕业生进行的调查,毕业生进入企业后马上能够胜任工作的仅占10%。这些年的情况也大体如此。如何培养适应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应用型国际贸易人才,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面临的一项新课题。

二、应用型高校国际贸易专业的实践教学主要内容

实践教学环节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根本途径,是学生理解、消化课堂知识的重要过程,为学生创造了广阔开放的空间、身临其境的感触和发展变化的社会经济背景,能有效激发学生的自主创新活力。

1、利用网络教学平台进行模拟训练

可以对学生进行如制单、报关、网页制作等单项实训,也可以进行综合业务实训,亦即货物出口整个流程,从洽谈签约到货、证、船、汇,直到核销、退税等环节逐一地操作,提高学生的综合业务水平。

2、课内仿真案例讨论

在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理论教学中,可以精选真实案例组织讨论。案例核心事实应接近事实,对采用的处理方式和结果可以拓展讨论。

3、组织专业讲座

请有实践经验的企业专家为学生讲授工作实例、常见问题以及新动态、新趋势等,增加学生的间接经验。

4、积极参加社会实践

假期社会实践能够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和职业道德。近年来中国贸促会商业行业分会主办的“全国商科教育学科竞赛”,是结合国际经贸专业的一项很有实践意义的行业社会活动,高校应当积极组织学生参与。

5、专业实习

安排学生到商贸流通领域进行专业实践,从而让学生了解商贸活动的一般规则和基本要求,参与进出口业务流程及各部门之间的联系,并了解行业人才的素质要求。

6、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

毕业实习是学生在毕业前的练兵,能为就业做好准备,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毕业论文的设计和制作,提高学生的专业理论水平。

三、目前国际贸易专业实践性教学环节存在的问题

1、校内实践性教学环节上存在的问题

在校内实验、实训条件方面,首先需要投入相当大的财力,建立实验室、实训室,购买适合本专业的教学软件、硬件,配套的教学设备。其次对教师的教学水平要有较高的要求。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师资队伍的质量与结构确实有所优化,学历结构与科研能力迅速提升,但真正能够胜任实践类教学课程的师资显然不足。从实践教学考虑,国际贸易专业的教师必须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同时还要有娴熟的业务经验,较强的外语说听能力,能理论联系实践地将知识与业务能力传授给学生。而事实上,许多专业老师是高校毕业后直接到高校任教的,理论功底没有问题,但在国际贸易实务、运输保险、商检报关、国际结算、商务外语沟通等领域的实践环节显然薄弱。教科书上的有些内容在文意上空洞艰涩,但只要有实践经历,通过简单的解释就能让学生理解掌握。

2、校外实践性教学环节上存在的问题

要使国际贸易专业的学生应用能力突出,必须建立健全良好的校外实训、实习基地。对这类基地来说,既要能配合教学需要安排生产作业周期、配备经验丰富的职业人士传授和指导实践操作,又要完成企业的工作任务和经营运作。学生到公司实习,对公司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形成一定的冲击,因而有些公司不愿意接受学生实习。同时对学生实习的管理需要严密的制度安排,需要学校、指导老师和企业的潜心合作。往往因为管理的缺失,使得实践教学环节得不到较好的效果,甚至有些内容根本无法落实。

以通常教学安排来说,大学一年级要组织学生到相关外贸企业参观学习,使学生对国际经贸活动建立基本认识,为专业课学习做好铺垫。而进出口业务涉及到商品生产、包装、运输、保险、商检、报关、制单结汇等多个环节,这一过程不可能由一次参观而达到深入全面的效果,也不可能给学生带来深刻影响。

实习阶段是国际贸易专业实践性教学最为关键的阶段。但是外贸企业除了前面分析的不太欢迎学生实习的一般原因以外,还有其特殊原因:首先,在洽谈签约环节,贸易谈判及营销策略涉及到进出口双方的商业机密,而且在谈判中也需要营造特殊的谈判氛围,一般不会让实习生亲临其境,当然谈不上实习效果。其次,进出口业务涉及时间较长,实习单位很难有一单完整的交易过程让学生观其首尾。最后,进出口贸易涉及很多部门,业务工作量大面广,所需的人力、物力较多,实习过程的组织颇费周章,如果安排不好,费时费力还不见效果。因此,大多数情况下,实习生到实习单位后,也只能感受一下外贸企业的工作氛围,要想达到真正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的效果比较困难。

四、对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改革建议

1、配备高水平的教师队伍

为了保证实践教学效果,配备一支高水平的指导实践教学的师资队伍是必不可少的。从事实践教学的指导教师不仅要有丰富的课堂教学知识和经验,更要具备丰富的实践教学能力和经验。要使教师达到相应的要求,需要不断对专业教师进行培训。首先,引导教师树立“基础理论适度、专业知识牢固、应用能力突出”的培养应用性人才的教育理念;其次,通过培训使教师改进教学能力和方法;再次,通过进修学习和到企业实践学习,提高教师自身的实践能力。与企业共建师资队伍是实践教学势在必行的选择。所谓共建,就是在校内教师“走出去”的同时,还可以以“请进来”的方式聘请既懂理论又有实际操作能力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业界人员做教师,可以在实训实习阶段请他们授课,也可以不定期请他们来校面向师生进行业务专题讲座。

2、对校内实验资源加大投入,同时进行科学整合,开设特色课程,设立学用密切结合的实践环节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在开设实践课程时,应充分考虑学校学科优势及特点,开设相应特色的实践教学环节。考虑到电子商务作为一种全新的商业运作模式,已经成为当今国际商务往来的主流,国际经济与贸易课程中的实践教学完全可以和电子商务课程整合,让学生在校期间掌握国际电子商务的常见处理方式及运作手段。在软件环境建设方面,配备世格外贸实习平台、国际贸易实务教学软件、外贸单证模拟软件、国际贸易全景仿真系统软件、电子商务实验软件、信息管理系统软件等形成软件平台和知识连锁,创造一个完全仿真的国际经贸环境,让学生掌握进出口业务在电子商务环境下的操作技能,增强涉外商务实践能力。

3、建立稳定的校外实训、实习场所

稳定的实训、实习基地是实践性教学环节顺利进行的基本保证。学校应当与从事进出口业务的企业建立长期固定的实训实习基地,与基地签订学生实习合同,落实学生实践环节的实训安排,并保持密切的沟通联络。实习结束以后,由实习基地对学生的综合表现做出鉴定。这样紧密合作的方式,便于高校和企业的及时沟通和调整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手段,可以保证学校对学生实习过程的跟踪了解。

篇10

1月18日,工业和信息化部正式宣布于上海、深圳、广州、南京、厦门、杭州六城市启动TD-LTE规模技术试验,全球主流设备厂商几乎全部参与。目前,第一阶段试验已经基本结束,下一步将以形成商用能力为目标,进一步扩大部署和应用试验规模,规模实验的开展将加速TD-LTE的产业化进程。

新4号文公布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发展再提速

1月28日,国务院正式了名为《国务院关于印发进一步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的通知》的国发〔2011〕4号文件,在国发18号文到期后,继续在财税、投融资、研究开发、进出口、人才、知识产权等方面对这两个产业的企业进行扶持。

首个国家级物联网示范基地落户重庆物联网从概念走向应用

3月14日,国内首个“国家物联网产业示范基地”落户重庆南岸茶园新区。同日,华为、中兴、海尔等41家国内外知名企业签署入驻或合作协议,总签约金额超过200亿元。该示范基地的建立,将对全国物联网产业的发展起到先导示范作用,也标志着物联网从概念真正走向应用。

27家单位获首批《支付业务许可证》万亿元在线支付市场走向规范

5月26日,中国人民银行公布了首批获得《支付业务许可证》的单位名单。其中,支付宝、财付通、快钱等27家单位获得了许可证。这是继2010年6月中国人民银行正式公布《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后,正式开始对国内第三方支付行业实施监管。

大连软交会成功举办软件企业走出去战略首次提出

6月16日~19日,以“绿色IT智能应用”为主题的第九届中国软交会召开,首次提出软件企业“走出去战略”。与会企业就抗击国际金融危机、走出国门、参与全球竞争合作开展讨论。组委会还组织了多项活动帮助企业实施海外战略,为企业境外注册、融资、劳资,开展软件进出口贸易,申请知识产权,制定技术标准等问题指点迷津。

遭遇系列挑战互联网企业集中赴美IPO潮落

7月中旬,迅雷与盛大文学双双推迟IPO的消息,瞬间冰冻了中国互联网企业赴美上市的热情。而此前,世纪佳缘、人人、当当网、网秦、淘米等多家互联网公司上市后接连破发,标志着中国互联网企业赴美IPO潮落。

中国3G用户突破1亿3G进入规模普及阶段

据工业和信息化部数据,截至9月底,中国3G用户已突破1亿户,3G用户渗透率超过10%,另一方面,国内3G用户在新增移动用户总量中的占比已超过60%,3G用户成为新增用户的主要组成部分。3G市场已进入规模普及阶段,正在迎来井喷式增长,并将由此带动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

云计算火热工程示范项目纷纷上马

“云计算”绝对是今年业界最火的词之一,各地云计算项目纷纷上马。10月26日,北京、上海、深圳、杭州、无锡五城市报送的云计算示范工程获批,佛山、杭州、成都等地也相继启动了云计算基础设施、服务平台和产业园区建设。但是,云计算项目建设仅仅是开始,应用才是核心。

团购企业盲目跟风上市不成遭遇倒闭潮

从年初的“千团大战”,到年底的纷纷倒闭,疯狂扩张的团购网站今年坐了一把过山车。截至11月底,全国有超过1000家的团购网站成为“僵尸”。一哄而上导致的低价竞争、盲目抄袭没有核心竞争力、运营成本过高毛利过低,都成为团购企业迅速“入冬”的导火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