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诈骗的建议范文
时间:2023-06-06 17:57:1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网络诈骗的建议,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我不是卡卡”为你整理了这篇市民电信网络诈骗防范意识情况调查报告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电信网络诈骗不仅给人民群众带来了精神上和财产上的损失,也影响到了整个社会的繁荣稳定。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广泛普及和信息通讯技术的迅猛发展,电信网络诈骗愈加呈现出手段高科技化、形式多样化、作案隐蔽化的特点,防范打击工作形势依然严峻。为了有效打击电信网络诈骗,有针对性地开展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宣传,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自我防范意识,远离电信网络诈骗,南京市人民政府网站于2020年11月30日至2020年12月30日在全市范围内就“南京市民电信网络诈骗防范意识情况”进行调查,调查结果如下。
一、调查结果
1、您的性别:
A、男(43.5%)
B、女(56.5%)
2、您的年龄:
A、18-22岁(8.9%)
B、23-35岁(53.2%)
C、36-59岁(30.6%)
D、60岁及以上(7.3%)
3、您的文化程度:
A、小学及以下(6.5%)
B、中专、初中(14.5%)
C、大专、高中(29.8%)
D、本科及以上(49.2%)
4、您的职业情况:
A、在校大学生(4.0%)
B、企业(33.1%)
C、学校、研究机构(7.3%)
D、政府及事业单位(24.2%)
E、自主创业(14.5%)
F、自由职业(16.9%)
5、您是否了解电信网络诈骗及其手段方式?
A、非常了解(12.9%)
B、比较了解(38.7%)
C、基本了解(33.1%)
D、不太了解(9.7%)
E、不了解(5.6%)
6、您周围是否有电信网络诈骗发生?
A、是(75.8%)
B、否(24.2%)
7、您有没有接到过诈骗电话或短信?
A、有(79.8%)
B、没有(20.2%)
8、您遇到的是何种诈骗类型(多选):
A、征婚交友诈骗(6.5%)
B、刷单诈骗(34.7%)
C、冒充“公、检、法”诈骗(31.5%)
D、冒充客服诈骗(32.3%)
E、网络贷款诈骗(29.0%)
F、招聘诈骗(30.6%)
G、中奖诈骗(25.0%)
H、其他诈骗类型(16.1%)
I、没有遇到过网络诈骗(20.2%)
9、如果您遇到疑似诈骗的电话会怎么办?
A、故意和对方斡旋(8.9%)
B、不理会,直接挂断(61.3%)
C、将电话加入黑名单或者标记诈骗电话(29.8%)
10、就个人而言,您认为您自身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的意识如何?
A、非常强(16.1%)
B、比较强(53.2%)
C、一般(19.4%)
D、比较弱(8.9%)
E、非常弱(2.4%)
11、您在何种情况下会将自己的个人信息告知(多选):
A、购买火车票飞机票、预定酒店(58.9%)
B、网上购物、订餐(39.5%)
C、办理会员卡(29.8%)
D、注册网站(34.7%)
E、填写街边发放的调查问卷(21.0%)
F、填写报名信息登记表(42.7%)
G、连接公共场所的WIFI(10.5%)
12、填写了个人信息后,您是否有注意个人信息保密工作?
A、有(64.5%)
B、没有(35.5%)
13、您是否学习了解过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的有关知识?
A、是(60.5%)
B、否(39.5%)
14、您认为电信网络诈骗频发的主要原因是(多选):
A、诈骗手段翻新速度快,形式多样,迷惑性强(49.2%)
B、个人信息泄露严重(59.7%)
C、个人防范电信网络诈骗意识较低(39.5%)
D、犯罪成本低,惩戒力度不够(52.4%)
E、电信、银行等部门存在监管漏洞(39.5%)
F、诈骗的手法简单,容易传播及被仿效(33.1%)
G、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知识宣传力度不够(29.8%)
H、接触互联网的机会越来越多,相应的风险也越来越大(21.0%)
15、在您看来,下列哪些举措有助于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多选):
A、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提高违法成本(58.9%)
B、加强反电信网络诈骗力量,并加大对其经费的投入(55.6%)
C、建立完善公安机关与电信、金融部门的联防体系(59.7%)
D、加强数据安全和个人隐私保护,严惩侵犯公民信息犯罪(55.6%)
E、严格落实电话卡实名制,增加诈骗活动的风险和难度(52.4%)
F、加强行业监管,减少行骗空间(39.5%)
G、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公民的防范意识(35.5%)
二、调查分析
本次调查参与人数124人,其中男性54人(43.5%),女性70人(56.5%)。接受教育情况:61人具有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占调查总数的49.2%,其余63人为大专、高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占调查总数的50.8%。年龄情况:18-22岁11人(8.9%),23-35岁66人(53.2%),36-59岁38人(30.6%),60岁及以上9人(7.3%)。职业情况:在校大学生5人(4.0%),企业41人(33.1%),学校及研究机构9人(7.3%),政府及事业单位30人(24.2%),自主创业18人(14.5%),自由职业21人(16.9%)。
参与调查的124人中,超过半数(84.7%)的人对电信网络诈骗及其手段方式有一定的了解,75.8%的人周围有电信网络诈骗发生,79.8%的人接到过诈骗电话或短信,这些电信网络诈骗类型主要是刷单诈骗(34.7%)、冒充客服诈骗(32.3%)、冒充“公、检、法”诈骗(31.5%)、招聘诈骗(30.6%)、网络贷款诈骗(29.0%)等方面。如果遇到疑似诈骗的电话,61.3%的人会不理会,直接挂断,29.8%的人会将电话加入黑名单或者标记诈骗电话。
就自身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的意识而言,16.1%的人认为自身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的意识非常强,53.2%的人认为自身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的意识比较强,19.4%的人认为自身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的意识一般。调查显示,参与调查者主要在以下五种情况下会将自己的个人信息告知,包括:购买火车票飞机票、预定酒店(58.9%);填写报名信息登记表(42.7%);网上购物、订餐(39.5%);注册网站(34.7%);办理会员卡(29.8%)等。在填写了个人信息后,64.5%的人会注意个人信息保密工作。
从调查结果来看,60.5%的人学习了解过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的有关知识。在参与调查者看来,电信网络诈骗频发的主要原因是:个人信息泄露严重(59.7%);犯罪成本低,惩戒力度不够(52.4%);诈骗手段翻新速度快,形式多样,迷惑性强(49.2%);个人防范电信网络诈骗意识较低(39.5%);电信、银行等部门存在监管漏洞(39.5%)等。对于如何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大多数人认为应该:建立完善公安机关与电信、金融部门的联防体系(59.7%);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提高违法成本(58.9%);加强反电信网络诈骗力量,并加大对其经费的投入(55.6%);加强数据安全和个人隐私保护,严惩侵犯公民信息犯罪(55.6%);严格落实电话卡实名制,增加诈骗活动的风险和难度(52.4%)等。
三、建议与意见:
关于如何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参与调查者主要提出了以下建议与意见:
第一,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提高违法成本。进一步规范完善电信网络诈骗的执法程序、执法流程、执法行为,严厉打击电信网络诈骗违法犯罪,同时加大法律法规对电信网络诈骗、侵犯公民信息等违法行为的惩戒力度,提高电信网络诈骗的违法成本,从而减少电信网络诈骗案件的发生。
篇2
根据InternetWorldStats.com的统计,过去十年,互联网使用呈爆炸式增长。用户数量由2000年的3.61亿跃升至2010年的近20亿,增长超过5倍。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为网络犯罪分子带来了新的谋财商机,并因此成为其主攻目标。互联网已经成为网络犯罪分子诱惑难挡的金钱和信息宝库。
迈克菲实验室(McAfee Labs TM)安全研究总监Dave Marcus所言:"网络犯罪是我们这个时代增长最快、最有利可图的一个行业。从2000年的"I Love You"蠕虫到如今社交媒体网站中不断演化的各类威胁,我们已经看到,网络犯罪分子及其采用的犯罪伎俩正变得日益狡猾。那些为了纯粹炫耀技术而实施破坏的犯罪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如今,谋财而又不被抓获才是网络犯罪分子关心的头等大事。"
十年一瞥
代表不同网络犯罪时代的十大威胁:
1) "I LOVE YOU"蠕虫——虚假关爱:损失估计高达150亿美元
"I love you"蠕虫(以出现在电子邮件主题行中的文字命名)在2000年爆发,数百万用户打开垃圾邮件并下载了所附的看似"爱的讯息"的文件以及一个实则带来痛苦的病毒。这个臭名昭著的蠕虫病毒使大量企业和政府机构中招,不得不关闭其计算机并清除病毒,损失估计高达150亿美元。
2) MyDoom——大规模感染:损失估计高达380亿美元
这一传播神速的蠕虫病毒在2004年爆发,在迈克菲统计的"网络犯罪损失榜"中位列榜首。该蠕虫所发送的垃圾邮件使全球互联网访问效率降低了10%,某些网站的访问效率甚至降低50%,直接影响了网络使用和在线销售,导致数百亿美金的损失。
3) Conficker——暗中破坏:损失估计高达91亿美元
这个在2007年出现的蠕虫病毒感染了数百万台计算机。与上面所述的两个蠕虫相比,感染程度更加深入,这是网络犯罪分子由"臭名昭著之徒"向"专业人士"过渡的标志。Conficker可以实现从由病毒编写者控制的站点下载并安装恶意软件。
主要诈骗伎俩:
1)假冒杀毒软件-销售假的杀毒软件是近年来最阴险、也是最成功的欺诈伎俩。网络犯罪分子抓住了用户担心自己的计算机和信息存在风险的心理,通过显示误导性的弹出信息,提示用户"购买"杀毒软件来解决安全问题,进而使其误入圈套。当受害者同意购买软件时,他们的信用卡信息就会被窃取,他们所下载的是恶意软件而非安全软件。
2)钓鱼诈骗-网络钓鱼诈骗试图引诱用户泄露其个人信息,这是一种最常见、也是最持久的网络威胁。网络钓鱼可以通过垃圾邮件、垃圾即时消息、假的朋友请求或者社交网络贴子等途径进行诈骗。
3)高仿网站-最近几年,网络犯罪分子精于创建虚假网站,这些网站乍看与真正的网站别无二致。从"高仿"的银行站点到拍卖网站和电子商务页面,犯罪分子精心部下一个个网络陷阱,期待您的"光临",一旦误入其中,您的信用卡和个人信息将被窃取。
现在,让我们前瞻一下网络犯罪的未来演化趋势。迈克菲实验室预计,以社交网络为载体的欺诈和威胁将继续保持高发态势,例如恶意链接、假冒朋友请求以及网络钓鱼诈骗。各种欺诈伎俩可能变得更加高明和个性化,在用户继续共享大量信息的情况下更是如此。
"稍等、思考、上网"用户建议
"稍等、思考、上网"是第一部旨在帮助网民安全上网的行动指南,是由私人企业、非盈利和政府机构共同创建的。该指南建议网民"稍等、思考、上网"。当您过马路时,一定会瞻前顾后确保安全。安全上网也是如此,只需采用几个基本步骤--"稍等、思考、上网"。
稍等:上网前,花点时间了解风险信息以及如何识别潜在问题。
思考:花点时间确认前路一马平川,观察警告标志,思考上网行为如何影响您及家人的安全。
篇3
关键词: 刷单诈骗 高校安全教育 工作案例
一、案例介绍
1.“老师,你能不能借钱给我。”
2015年11月13日下午3点左右,15级新生小丽(化名)哭着跑进笔者办公室,一直说着“老师,我该怎么办”、“老师,你帮帮我”、“老师,我钱筹不够”、“老师,你能不能借钱给我”之类的话,她边哭边说,语气一直很急切。笔者先是安抚了她,让她先将控制情绪,将事由说清楚,为什么那么急切想筹钱,她说自己妈妈生病住院了,家里没钱给妈妈治病,她要筹钱,她还说她跟很多同学都借了钱,“能借的都借了”,但还是不够,问笔者能不能在4点前借给她3000元。
2.“老师,对不起,我骗了你,我妈妈没生病!”
听到小丽说的缘由后,笔者第一感觉是她可能掉进了短信诈骗或电话诈骗,在了解了小丽的姓名、年级专业后,笔者调出了她的家庭基本情况信息,正当笔者准备打电话给她家里人核实信息时,她突然说:“老师,对不起,我骗了你,我妈妈没生病!”
3.深陷刷单陷阱。
在笔者的追问下,小丽说出了实情――
小丽说自己一直有在关注兼职信息,最近上网时看到某网站上有一条帮电商刷信誉的招聘广告,她就加了对方号码,向QQ名叫“客服夏丹”的咨询兼职流程和待遇问题。“客服夏丹”告诉小丽每单2000元,需小丽先垫付,刷单成功后每单可以赚取120元佣金,垫付款跟佣金在刷单成功后会一起返还给小丽。随后,“客服夏丹”给小丽介绍了要刷单的公司,小丽说自己在百度搜索公司信息后才接手。随后,“客服夏丹”o了她一个网址链接,这个链接不是淘宝网、京东等网购平台的。11月12日,小丽开始刷单,通过支付宝转账到电商账户后,很快就收到了对方返还的本金和佣金共2120元。小丽继续刷第二单后,“客服夏丹”告诉小丽,由于系统比较繁忙,她第二单没刷成功,虽然小丽一直强调自己这边显示已付款成功,但对方坚持说他们公司那边显示的是“卡单”,还给她发了个“卡单”的截图,让她再刷一次试试,于是,小丽又刷了第三单,对方还是显示“系统繁忙,卡单”……经过一天一夜,小丽连续刷了5单,共计10000元。“客服夏丹”告诉小丽,根据公司的规定,要刷满6单才能把本金和提成一起还她,而且要求小丽在下午4点前下单才行。
小丽说自己刷单的钱中有7000多是跟宿舍同学借的,她说自己为了让几个舍友借她钱,还谎称有个要好的朋友急病住院急需交钱给医院才能动手术,舍友中有一位将生活费都借给了自己,所以小丽想跟笔者借3000元刷多一单,剩下的还给这个同学。
二、案例分析
随着网络购物的逐渐普及,网购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欺诈手段,有网友梳理了2015年最常见的网络诈骗方式,包括制造账户资金异常变动假象、二手交易诈骗、微信公众号中奖诈骗、二维码购物单诈骗、退款诈骗、冒充亲友诈骗、双十一刷单诈骗等。
有媒体报道过刷单诈骗案件的特点,多以高额的佣金为诱饵,绝大部分犯罪分子会打出一天在家上网兼职就能轻松赚好几百的诱人价码诱骗求职者,然后,犯罪分子会在前几次的操作中先让受害者进行小额的交易,并且交易成功后会将本金和佣金一起返还给受害者,当受害者渐渐放松警惕后,犯罪分子就会开始用高额的佣金诱惑受害者进行大额物品的交易,交易成功后便拉黑受害者的联系方式。在这种刷单诈骗案件中,受骗的多为在校大学生或刚参加工作想利用空余时间赚钱的应届毕业生,由于他们的时间比较自由,成为犯罪分子的首选目标。小丽遇到的这种情况就是典型的刷单诈骗。
三、案例解决思路及过程
在了解了事情的来龙去脉后,第一时间向领导汇报,并帮助小丽解决困境:
1.让小丽明白自己陷入了网络刷单诈骗。
小丽心里还是存在侥幸,认为自己只要再刷多一单,满足对方说的“刷满6单”的要求,对方就会将之前的本金和佣金一起返还自己。笔者先是跟小丽一起分析她遇到的情况:第一,工作轻松,佣金太高,如果真有这么轻松的赚钱渠道,对方就不用到处找人了,自己坐在电脑前动动手指每天都可以收入过千了;第二,需要自己通过支付宝垫付;第三,对方频频以“卡单”为由,让她不停重新刷单;第四,对方改口要她刷满6单才能一次性返还本金和佣金。让小丽明白自己陷入了网络刷单诈骗,意识到就算她再刷一次单对方也不会还她钱,至于第一次交易成功后对方将本金和佣金一起返还给她,只是为了让她放松警惕,好骗光她账户里所有的钱。
2.劝导小丽先与“客服夏丹”周旋,“诱导钓鱼”。
考虑到“客服夏丹”还有想继续诱骗小丽刷单的念头,劝导小丽先与之周旋。跟小丽分析,这个周旋过程是一种心理博弈过程,“一方面让‘客服夏丹’觉得你是相信她的,然后再告诉她你有点怀疑,除非她先至少返还你一单,你才会真正相信她,后面继续帮她刷单”。“客服夏丹”如果还想继续钓鱼,说不定会再扔下点“鱼饵”,那么小丽还可能拿回一点。
但小丽直接在QQ上跟“客服夏丹”说,“我已跟辅导员老师说了”,“老师说你就是个骗子”。小丽冲动的留言直接宣告笔者“诱导钓鱼”的计划失败。
3.劝小丽报警。
劝导小丽先报警处理,即使追不回自己的钱,也要通过司法程序,帮助其他人,让其他人避免陷入同样的陷阱里。同时,要将自己的遭遇告知家人和班主任,并且要将实情告知舍友,请求舍友的原谅。
在谈话过程中,笔者感觉小丽内心一直很纠结,她一方面意识到自己确实是上当受骗了,另一方面存在侥幸心理,希望对方真的可以将钱返还给自己。因此,在与笔者的整个谈话过程中,小丽直接告知“客服夏丹”自己准备报警,“客服夏丹”在得知小丽准备报警后回复小丽,表示会在7个工作日后将本金还给小丽,由于小丽没有刷满6单,因此没有佣金。
在笔者的劝导下小丽最终还是报了警,但由于“客服夏丹”承诺会在7个工作日后还款,因此构不成诈骗,暂时不能立案,需等7个工作日后,若小丽没有收到还款,才可以立案。
4.安抚与心理疏导。
等小丽从警局回来后,将小丽约至办公室谈话,从四个方面对其进行心理疏导:第一,事情已经发生了,就要勇敢面对,吃一堑长一智;第二,作为学生,现在还承担不起那么重的经济压力,最好主动跟父母沟通,将遭遇告知父母。而且,舍友们是将自己的生活费借给了她的,所以要尽快将钱还给舍友们,这个也需要家里人的支持;第三,建议她跟舍友说实话,谎言不可能存在一辈子,与其等到被别人揭穿,不如自己先主动坦承,相信舍友们会原谅她;第四,由于小丽迫切想通过兼职赚钱还债,提醒她注意甄别兼职信息,在得到兼职信息后最好问问家人或者老师,避免因太过迫切掉入诈骗陷阱。
5.再次安抚与教育。
尊重小丽的决定,由她本人跟家人和舍友沟通。联系小丽班主任和助班师姐,请她们共同关注小丽受骗后的学习、生活情况,希望大家能给予她适当的关爱。期间,笔者一直与小丽保持电话和短信联系,小告诉笔者,家人并没有责骂她,还给钱让她还同学;舍友刚开始对她有意见,现在“好多了”,关系融洽了很多。
十几天后,感觉小丽已经能坦然地面对这次事件了,开始针对她的多次“谎言”进行思想教育。为避免小丽有太大的心理波动,整个谈话过程中笔者都没有批评指责小丽,更多的是引导她认识到自己的行为错误,由她自己分析说谎的原因和后果。小丽表示自己已经认识到错误了,也体会到了说谎带给自己的伤害,她诚恳地向笔者道歉,说自己已向舍友道歉了。
四、启示与建议
1.从案例得到的启示。
小丽的遭遇不是个案,有媒体报道,今年双十一期间刷单诈骗案件上千起,受骗者多为在校大学生,人均被骗一万元左右。虽然这类案件的发生有网络监管体制不健全、骗子手段层出不穷等社会客观原因,但从受骗大学生自身而言,“不劳而获”的想法才是导致自己上当受骗的根源。而且,不少大学生对学校的警示教育熟视无睹,面对他人受骗的经历毫无同感,当骗局朝向自己的时候则毫无防范意识;学生上当受骗后碍于面子往往不愿提及,更不用说向老师或警方求助,因此不能对其他同学起到警示作用。大学生对于这类诈骗行为的沉默助长了诈骗事件“成功率”的增长。因此,大学生应该主动关注社会、学校的安全教育和警示事件,增强自我保护意识、鉴别意识和法律意识。
2.对高校安全教育的建议。
虽然各大高校在不断加强安全防范教育,但大学生上当受骗概率仍在不断攀升。究其根源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传统安全教育手段不符合当代大学生的个性特质,“90后”、“00后”的大学生多是通过网络获取信息,他们更钟爱动漫形式,学校安全教育可以考虑摒弃传统教育方式,更多地结合新媒体开展。另一方面,传统的安全教育手段仅仅是一种外在推动力,并未从大学生内心激发其安全意识。因此,高校安全教育在固有教育的基础上,可以增加实践教育,如建立以参与式治安管理为主,以宣传教育为辅的大学生安全教育体系。
参考文献:
[1]黄如兰.大学生安全防范意识现状调查及培养途径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1(2):12-13.
篇4
近年来,虽然警方加强打击力度,相关报道也在各平台传播,但仍不断有人遭遇电信网络诈骗。对此,一位高级心理咨询师提出,梳理近年来的电信诈骗案可发现,花样百出的诈骗“套路”,主要是与公众打“心理战”。
一是抓住人“贪心”的心理弱点,如获奖信息,补助金、救助金、助学金,购物退税、退款,快递签收,提供考题,低息贷款,积分兑换、降价奖励,虚构等诈骗方式,一步步地抓住人的贪念,诱导人上钩。
二是利用人的“安全顾虑”心理,如诈骗分子冒充公检法人员、冒充领导、包裹、虚构车祸、意外急救、虚构绑架、欠费、破财消灾等诈骗方式,均以突来的“问题”,让受害者产生恐慌,短时间失去理智。
三是消费公众的“爱心”,如点赞、转发、爱心捐助等,通过虚构悲情故事、求助信息等,骗取公众的爱心。
四是利用公众的“好奇心”,包括“猜猜我是谁”,以及通过新型网络软件,引导公众通过点击不明来源网址,植入病毒程序,盗取网银密码、日常生活信息等,“此类诈骗方式隐蔽性强,传播范围广,十分值得警惕”。
不过,任何诈骗方式,最后都要落到账户、转账、密码等关键信息上来。因此,心理咨询师提醒,打铁还需自身硬,做好电信诈骗的防范,公众首先不能有“侥幸心理”,切不可相信“天上会掉下馅饼”,也不要随便轻信他人恐吓,更不要随意点击来源不明的链接、软件,“冷静不慌、耐心求证、报警求助”。
做到“六个一律”
1.接电话,不管你是谁,只要一谈到银行卡,一律挂掉。
2.只要一谈到中奖了,一律挂掉。
3.只要一谈到是公检法税务或领导干部的,一律挂掉。
4.所有短信,但凡让你点击链接的,一律删掉。
5.微信不认识的人发来的链接,一律不点。
6.所有170开头的电话,一律不接。
严防“八个凡是”
警方提示广大群众,下述“八个凡是”都是诈骗,切勿上当:
1.凡是自称公检法要求汇款的;
2.凡是叫你汇款到“安全账户”的;
3.凡是通知中奖、领取补贴要你先交钱的;
4.凡是通知“家属”出事要先汇款的;
5.凡是索要个人和银行卡信息及短信验证码的;
6.凡是要你开通网银接受检查的;
7.凡是自称领导(老板)要求打款的;
8.凡是陌生网站(链接)要求登记银行卡信息的。
能做到“六个一律”,严防“八个凡是”,基本上不会遭遇电信诈骗了!
做好八点,远离被骗
网络购物要谨防钓鱼网站
支招 网上购物时,首先应核实购物网站域名是否正确,审慎点击商家从即时通讯工具上发送的支付链接,谨防钓鱼网站。
妥善处置快递单、车票等单据
支招 对于废弃的包含个人信息的资料,如快递单、车票,应妥善保管或深度销毁,防止他人盗用。
身份证复印件要写明用途
支招 在提供身份证复印件时,要注明“本复印件仅供XX用于XX用途,他用无效”和日期。复印完成后要清除复印机缓存。
简历只提供必要信息
支招 一般情况下,简历不要过于详细填写本人信息,尤其是家庭住址、身份证号等。
不在社交网络透露个人信息
支招 在微博、论坛等社交网络要尽可能避免透露或标注真实身份信息,即便是“点对点”聊天,也要确保对方是自己熟悉的人。
慎在微信中晒照片
支招 微信虽有“朋友圈”,但晒个人照片时要当心被转载转发,进而被陌生人掌握。建议对包含个人信息的照片,可通过设置分组来分享。
慎重参加网上调查活动
支招 参与网上调查活动时,要选择信誉度高的网站,并认真核验对方的真实情况,不要贸然参与调查和填写个人资料。
篇5
转账时输入的金额明明是一元钱,然而瞬间卡里却被转走近6万元,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近日,杭州市公安局余杭分局破获一起被称为"一元木马"的新型网络诈骗案,揭开了这其中的秘密。
点击链接支付一元卡里少近6万
近日,杭州市公安局余杭分局破获一起被称为"一元木马"的新型网络诈骗案,揭开了这其中的秘密。
受害人小王:前不久,玩网络游戏"魔兽世界",一个游戏副本怎么也打不过去,我就想找一个团队为我代打游戏副本,然后看到游戏的公众账号里面有人在叫,15元代打魔兽世界的副本,我就联系他,然后他说可以的。
小王如约向他的支付宝里转了款。不一会,对方说钱没到账,让小王发支付记录截图给他,小王将截图发过去后,对方让他加另外一个人的QQ,称这个人是负责代刷副本的游戏客服。
受害人小王:然后我加了之后,他先发给我一个链接,就是说让我打一块钱过去,让我激活这个账号,然后我把一块钱打进去。结果发现,银行账户显示转出的竟然是9900元。
随后,“客服”称系统错误,需要小王再点击一个链接并再支付1元,才可将钱退回卡内。小王信以为真,再次支付1元,结果卡里的49500元瞬间被转走!
嫌犯建QQ群多人涉嫌网络诈骗
小王得知上当受骗了,立即向警方报警。很快,警方在浦东川沙镇某酒店内,将张某等4名嫌疑人抓获。据了解,张某位于整个网络诈骗犯罪活动链条中的最上端,角色为非法支付平台管理者,骗取的钱财首先进入他的账户,再由他向诈骗活动各环节的嫌疑人分配。
在对嫌疑人的审查中警方发现,受害人小王在联系购买代刷游戏副本过程中,点击嫌疑人所提供的链接时电脑就被植入木马病毒,之后,嫌疑人就可以将他的一元转款金额任意修改。
分工明确黑色产业链清晰呈现
据警方介绍,犯罪嫌疑人建了三十多个QQ群,有8000多个好友,有相当部分的人员涉嫌从事此类诈骗活动。通过对张某等人的审查和对案情的分析研判,余杭警方梳理出"一元木马"网络诈骗线索41条,涉及国内13个省份1000多起案件。一条以"低价售卖游戏装备"为诱饵,从制售木马病毒到实施诈骗活动、取款分赃等黑色产业链清晰呈现。
在整个诈骗活动中,最先出现的嫌疑人被称为丢单手。丢单手通常在QQ群里低价兜售游戏装备的虚假广告,引诱游戏玩家购买。
杭州余杭公安分局警察公共关系科副科长周德峰:通常上百元的游戏装备在他那里面只要10到15元,那么游戏玩家看到这个广告以后,与他联系购买,他就要求你给他转账10到15元的装备费,那么你把这个小额的钱转给他之后,他并不会实际的发货给你。
如果买家询问丢单手为何没有收到货时,丢单手就会要求游戏玩家出示付款记录截图,其目的就是要窥视其账户的余额。
杭州余杭公安分局警察公共关系科副科长周德峰:嫌疑人通过这个截图,掌握游戏玩家的账户余额,这个截图他得到以后,丢单手的任务就完成了。丢单手会把这个账户余额截图发到秒单QQ群里面。
秒单QQ群里有若干涉案人员,他们看到丢单手发来的游戏玩家账户余额截图后,如果感兴趣,就像抢微信红包一样,出来抢单。那么,抢到单的人就叫做秒单手,他通常以游戏客服的名义出现。
秒单手杨某:给他发一个病毒,就是那个软件,把他杀毒软件都关掉。
杭州余杭公安分局警察公共关系科副科长周德峰:第三个环节就是非法支付平台管理者,非法支付平台它通常会向诈骗的嫌疑人提供木马以及银行黑卡等作案工具来提升自己的人气,那么秒单手诈骗得手之后会把这个钱直接转向这个非法支付平台,来规避风险。
非法支付平台获取诈骗得来的钱款之后,截留8%到10%的提成,然后再将余款五五分成给秒单手和丢单手。制售木马病毒者主要作用就是提供一元木马链接给秒单手。他以每个木马病毒200到400不等的价格卖给秒单手,仅此一项,他就获利近3万元。
目前,网络上的一些黑色、灰色产业链很多处于无管理状态,从而在网上滋生了大量的诈骗、制假售假、贩毒等违法犯罪活动。
小编提醒大家,不明来源的链接千万不要随便去点。另外,如果有人要核实你的交易情况是否完成,但凡要发你账户的截图,尽量要截掉那些不该泄露的隐私信息。还有就是平时要做好电脑、手机等硬件的安全防护,以免被植入木马程序等。
除此之外,如何防范银行卡盗刷?
①ATM机取款时,注意卡口、键盘是否有异样;
②无论何时何地,刷银行卡必须遮挡;
③最好将磁条卡换为芯片卡;
④要保管好绑定银行卡的手机;
篇6
一、我国金融诈骗典型手法
(一)钓鱼网站
犯罪分子在互联网上建立假冒银行及电子商务等领域的网站,并通过设置关键字等手段使该网站显示在搜索页面的首页[1],从而诱导对网站页面不了解或防范意识不强的持卡人,使其在搜索相应的银行网站时误入假冒网站,来窃取持卡人提交的银行帐号、密码等私密信息,并冒充相关工作人员或者银行客服对持卡人进行诱骗,从而盗取持卡人的账户资金[2]。
(二)违法广告
一些犯罪分子随意粘贴如"无需抵押、银行贷款"等内容的违法广告,并留下手机号码。受骗人拨打手机号码向不法分子就小广告的内容进行咨询时,犯罪分子要求客户到银行网点开设一个空白账户并开通网上银行,并提供网上银行开通信息、密码等,犯罪分子一旦得到这些信息后,便会立刻登录网上银行对客户证书进行下载。之后犯罪分子要求受骗人再开设一个账户,并存入一定金额的保证金。在受骗人将存有现金的账户绑定网上银行后,犯罪分子立刻通过网上银行将该账户的资金提走[3]。
(三)银行卡诈骗
一些犯罪分子为了骗取持卡人的信赖,将私人号码呼叫转移至银行客户服务热线,当持卡人放松时回拨持卡人电话窃取持卡人信用卡的个人信息。在此类银行卡骗局中,犯罪分子常采取两种方法对持卡人诱导,让其拨打已经过呼叫转移的号码:一是将该号码伪造成“求助电话”在银行自助服务区粘贴,并人为制造ATM机故障;二是向信用卡用户发送诈骗短信诱使其回拨。
二、网络交易的安全隐患
(一)反网络钓鱼诈骗手段缺乏
钓鱼欺诈是近年来网上金融诈骗案件常使用的犯罪手段,犯罪分子利用网络渠道(如假银行网站),对网银用户进行诱骗,从而用户资金实施盗取。随着科技的不断提升,钓鱼网站制作也更加精良,足以达到以假乱真的地步,给金融网络市场的秩序建设带来极大的紊乱。据了解,电子商务、金融证券、即时通信仍是前三名的钓鱼网站种类,而以微博用户为主要对象的新钓鱼网站有大火之势[4],钓鱼网站的热点效应依旧明显。但是目前的反钓鱼诈骗手法仍不够有效,没能随着钓鱼手段的更新而做到防御技术的创新,反钓鱼技术匮乏,反钓鱼手段也较为单一。
(二)技术外包带来安全隐患
由于我国金融建设起步晚,起点低,中小银行的风险防范技术力量必然薄弱,而且受到地域开放程度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在资金技术等方面无法和国有商业银行相抗衡,在业务导向的激励下,技术外包可极大缩短开发周期和降低人员的成本费用,但带来的却是巨大的安全隐患[5]。
(三)外部监管手段无力
银监会在2016年一月已内部下发《关于银行业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有关工作事项的通知》,规定明年起同一客户在同一机构开立的借记卡原则上不超过4张。而目前国内一些银行规定,同一客户的借记卡开卡数量最多为10张。这一规定将遏制银行卡买卖等行为,为电信诈骗设置屏障。但在银监会没有做出"4张"的限制前,同一银行对同个客户的开卡张数并没有明确的限制,大多数银行的上限是凭同一身份证最多可以开10张借记卡。银行工作人员称,收到文件后已开始对新开卡的客户执行新的规定,对存量客户中已超过4张的,并不会强行清理销户,所以这一规定在实施时肯定会面临很多"历史遗留"问题 [6],影响文件的贯彻实施。
三、防范网络诈骗案件的内控建设
(一)加强网络内控建设,提高技术水平
近年来连续发生的网银盗取案件急需商业银行网络支付的风险控制措施进行更新换代。同时,我国现行的网络法制建设落后,我们应当学习国外互联网信息安全方面立法规范的先进经验,对我国现有的网络立法进行补充。提高我国网络防御技术是至关重要的环节,商业银行应当针对目前频繁出现的网络诈骗进行分析,逐一找到对应的方法手段,不断提高风险监控技能和办理业务水平,这样才能从自身对犯罪行为进行遏制,使金融网络环境更加安全。
(二)加强银行内部监控力度
一是严格划分计算机信息系统研发部门、技术应用部门与管理部门的责任,明确各个部门人员的业务关系和岗位职责,做到岗位之间的相互牵制,保证各部门的相对独立性,以确保各岗位之间不得相互兼任而产生的内部勾结。
二是对商业银行使用的网络系统软硬件设备进行严格检查,建立和完善网络管控系统,构建完整的计算机监控系统,对计算机信息系统进行有效的用户和密码管理,对网络安全系统的进入建立恰当的授权接口,并对进入后的操作进行安全监控。
(三)加强银行卡管制
重点加快银行卡的更新换代,可在银行卡使用时可以添加指纹验证的方式,在输入密码的同时可按指纹,进行双重验证,能极大增加支付的安全性。重点对ATM机的使用加强监控设施,实现无死角监控,并且对机器进行技术革新。
篇7
令人头痛的诈骗案件不仅屡禁不绝,还呈现出操作手段越来越复杂,行骗区域越来越广,反侦察能力越来越强的特点。究其原因,主要是犯罪分子在实施集团作案时,其首要分子在幕后组织操纵整个犯罪活动的实施:雇用人员为诈骗窝点搭设网络平台,提供电信服务器及改号服务;雇用人员负责发送诈骗信息,拨打诈骗电话并接听回拨电话;雇用人员赴各城市转款、提现,将赃款转至多个不同账户,最后通过地下钱庄转移。
在电信技术日益发达的今天,犯罪分子早就把诈骗的战场转移到电信领域,他们利用电信技术“设局”,让人们难以发觉。犯罪分子对外发送的诈骗信息、诈骗电话的内容主要涉及中奖、购车退税、电话欠费、信用卡消费、灾区募捐、网络购物、股票走势预测、彩票中奖、冒充熟人、绑架勒索等。有的犯罪分子还利用改号技术冒充国家机关、公共服务机构的电话号码行骗,事先会精心设计骗局,行骗过程中根本不与被骗对象接触,对自己实施严密伪装。
目前,由于利用电信手段实施诈骗非常隐蔽,环环相扣,很难留下诈骗的“蛛丝马迹”,因此给打击整治工作带来不小的难度。再加上电信诈骗不受地域和空间限制,诈骗的信息辐射面广,也使得发现、跟踪、打击电信诈骗存在很多的“障碍”。
在此之前,除非数额巨大,证据确凿,对电信诈骗才能依法定罪。但是对于那些大量发送诈骗短信、拨打电话的诈骗行为,如何实施处罚,我国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和处理依据,司法机关面对一些电信诈骗案件也往往“束手无策”。据悉,2009年,仅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广东5省市的群众因电信诈骗造成的损失就高达10多亿元。
电信诈骗作为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新型犯罪,犯罪嫌疑人为逃避打击,常常跨境、跨国实施犯罪,成为百姓深恶痛绝的新型犯罪。因此,保持对各类电信诈骗行为强有力的威慑作用、遏制电信诈骗高发的势头,已经成为执法部门的头等大事之一。
为有效惩治和预防电信诈骗犯罪活动,最近,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针对电信诈骗行为查处难、取证难,诈骗数额难以查清的现状,联合《关于办理诈骗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对诈骗罪的定罪门槛作出了新规定:对电信诈骗数额难以查证,但发送诈骗信息5000条以上的,拨打诈骗电话500人次以上的,或者诈骗手段恶劣、危害严重的,即可以诈骗罪(未遂)追究刑事责任。
新的司法解释体现了国家层面打击惩治电信诈骗的信心和决心,为各级司法机关提供了有力的法律武器,能够促使各级司法机关组织力量有效打击和惩治利用电信技术诈骗的行为,维护电信市场秩序和电信用户的权益,而且能够对各类电信诈骗行为形成强有力的威慑作用,有效遏制电信诈骗高发的势头。
但是,要从根本上遏制电信诈骗犯罪,仅仅靠公安机关的“单打独斗”、事后介入显然是不行的。我们认为,除了加大公安机关的打击力度外,还需各社会部门的通力配合,更重要的是广大民众要提高防电信诈骗的知识及防范意识。
近几年电信诈骗案的逐年增加,与银行的监管不到位也有关联。据了解,现在的银行虽然实行了实名制办卡,但出于部门利益,并未规定每个身份证的办卡数量,这使得犯罪分子可以盗用他人身份证办卡,从而达到洗钱目的。在这次跨境追捕中,当公安机关要求银行部门将涉案的银行卡冻结或取消时,银行出于部门利益,根本不予取消。这不但给公安机关增加了办案难度,同时也助长了犯罪分子的气焰。
因此,首先,我们应该逐步完善和落实金融、通信行业监管法规。移动通信、互联网的管理规范还有待进一步健全完善,建议通过政府牵头加强对这些行业的监督,明确其应承担的义务和应负的法律责任,对违反规定者应坚决惩处,提高违规成本。
其次,加强警示、宣传力度。这个工作主要是依靠社会各界进行声势浩大的公益宣传,普及防范知识。除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还应当依靠单位、学校、社区等组织宣传活动。在机场、车站、码头或是金融网点等场所,可以在醒目位置长期设置公安机关制作的警示牌,同时可通过移动通信部门定期发送警示短信进行宣传。
篇8
疫情最新消息:江苏新增确诊病例19例!
2月15日0—24时,新增本土病例46例(江苏19例,其中苏州市18例、南通市1例;辽宁15例,均在葫芦岛市;内蒙古7例,其中呼伦贝尔市5例、呼和浩特市2例;广东3例,均在深圳市;广西2例,均在百色市)。无新增死亡病例。无新增疑似病例。
下面是疫情防控居家小贴士:
一、防疫第一,配合管理
小朋友们,在家严格按照属地、社区防疫要求,配合工作。遵守多通风,勤洗手的原则,保持个人和居家的清洁卫生。不外出、不聚集、不扎堆,安心居家学习。保持作息规律,保证睡眠时间,合理膳食均衡营养,增强自己的免疫力和抗病毒能力。
二、亲子互动,增进感情
居家学习的间隙,可适当增加亲子活动时间,提高亲子互动质量。孩子们普遍喜欢游戏,建议家长多与孩子做一些肢体互动类的游戏,在嬉笑、出汗的过程中,避免孩子产生焦虑情绪。同时,也可以适当增加听音乐、阅读的亲子活动,让孩子形成平和理性的情绪状态。
三、制定计划,有序学习
同学们,居家生活要有一份计划,有目标就有导向,有行动才能让居家生活和学习充实起来。马上行动,和爸爸妈妈一起做简单的规划:1.学习还是主旋律,每天设置固定的学习时间,让大脑保持思考、学习的状态;2.劳动也不能少,帮爸爸妈妈完成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锻炼身体又充实生活。3.适当放松,可以听听音乐,做做自己喜欢的事,调节情绪愉悦身心。
四、加强锻炼,健身悦心
适当的运动不仅可以帮你消除疲劳,提高大脑中的血氧含量,并且能够促进大脑活动,既健身又悦心。在家可以开展室内锻炼活动,保持良好身体状态。每天坚持1小时左右的室内运动,如进行垫上俯卧撑、仰卧起坐、平板支撑,还可以跳健身操、转呼啦圈、踢毽子等。有条件的家庭可以进行适当的户外锻炼,如小区里慢跑、散步等。
五、手机管理,注意防诈
学生居家线上学习期间,需要家长教育孩子正确使用手机、电脑,对防范电信网络诈骗进行教育提醒,手机密码以及银行卡密码不要轻易透露给孩子。
以下几类电信网络诈骗请学生和家长高度重视:
1.游戏账号、皮肤、装备虚假交易诈骗。
2.刷单返利诈骗、冒充熟人诈骗。
3.虚假购物诈骗、虚假中奖诈骗。
篇9
“粉丝经济”通俗而言指的是从“粉丝”那里获得经济收入,是当下火热的一种经济消费模式。艺恩咨询根据全网数据预估,2020年中国偶像市场规模将超过1000亿元,其中“粉丝经济”带来的收入约500亿。基层调研发现,当前“粉丝经济”火爆的同时,也面临诸多问题,需引关注。
一是直播打赏攀比成风,诱使走上犯罪道路。明星、网红主播借助网络直播方式,迅速吸引了一大波“粉丝”,尤其是青少年“粉丝”。为了追星,“粉丝”们频繁参与网络直播的打赏活动,有人为了占据榜一,获得主播青睐,不惜一掷千金,相互之间攀比成风。2018年央视报道,江苏一王姓的会计,因沉迷网络直播,盗取公司公款930万打赏女主播。2019年中国青年网报道的青少年肖学,深陷网络直播,为所谓的“爱情”打赏,不惜坑蒙拐骗,走上犯罪道路。近年来,因沉迷网络、打赏而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粉丝”,并不鲜见。2017年以来,仅江苏省苏州市检察机关就办理了涉“粉丝经济”乱象案件17件23人,涉及盗窃、诈骗、帮助网络犯罪活动、故意杀人等罪名。
二是网络平台监管乏力,诈骗风险系数高。“粉丝”为偶像做宣传和应援是饭圈的常态,应援站的“粉头”们经常利用网络众筹的方式,为各自的偶像打榜、应援。但网络众筹处于法律的灰色地带,加上缺乏平台监管和“粉丝”群内部监督,存在诈骗的高风险。“粉丝”为偶像进行众筹集资的平台一般有Owhat、摩点、爱豆等,Owhat平台《平台应援支持者协议》称:应援仅为发起人和支持者之间共同完成的行为,与Owhat平台无关,使用平台产生的法律后果由发起人与支持者自行承担。这就使得网络众筹项目处于无监管的状态,风险系数高。有网络统计数据显示,《创造101》决赛前夜,公开众筹的金额高达4000多万,《偶像练习生》也都筹集到了上千万的资金。近年来,关于“粉头”卷款携逃的报道并不少见,监管上的漏洞,让“粉丝”遭遇诈骗。一方面,由于“粉丝经济”早已超越传统明星的演绎活动范畴,使遵循传统分业管理原则的相关政府机构,在监管和执法上,难以做到有的放矢。另一方面,网络平台在某种程度上扮演了“推手”“诱饵”和“教唆”的角色,让“粉丝”越陷越深。无论是直播平台分等级收取会员费,主播收获“粉丝”的礼物、打赏,还是微博、网络推手、“大V”的种种包装,最终都是为了吸引“粉丝”关注,从而获取经济利益。
三是追星不够理性,破坏社会秩序。在新的“粉丝文化”结构下,明星和“粉丝”结成了一荣俱荣的利益情感共同体。前者需要流量数据来证明自己的商业价值,从而获得更多参加演艺活动的机会;后者为了让自己心仪的明星持续走红,使出浑身解数为其冲销量、刷票房、造声势,提高市场指标。但由于缺乏正确的引导,部分“粉丝”非理性追星,严重扰乱正常社会秩序,损害他人利益。“爱他就为他花钱”已是饭圈里大家追星的守则,有的“粉丝”非理性追星,不惜通过流量造假,为偶像加油助威。正是在“粉丝”这一狂热行为下,平台的数据维护业务成为热门生意,严重影响了市场的正常秩序。今年2月份,针对蔡徐坤转发量过亿的微博,人民日报提出质疑:数据造假坑了粉丝的钱,也不利于市场的健康发展。之后的6月份,警方介入调查,并查封了流量造假的幕后推手“星援APP”。
鉴此,基层建议:
一是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探索建立用户实名制和主播黑名单制度,健全完善直播内容的审核、监管制度和对违法有害内容的查处措施。每一名网络用户尤其是“大V”有义务对自己的信息承担法律责任。
篇10
1、打开手机的设置;
2、点击双卡与网络,向下滑动查找伪基站拦截;
3、进入选项界面关闭即可。
但是为了手机安全,是不建议用户关闭的。因为伪基站会伪装成运营商基站,冒用他人手机号码强行向用户发送诈骗、广告推销等信息,打开伪基站拦截即可拦截这些信息。
(来源:文章屋网 )
- 上一篇:市场监管发展
- 下一篇:妇科专科护理服务亮点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网络监督管理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