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智能化建设范文

时间:2023-06-06 17:57:1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财务智能化建设,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财务智能化建设

篇1

[关键词] 信息化建设财务管理;职能转变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3 . 21. 019

[中图分类号] F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3)21-0031-02

0 前 言

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高速发展的社会。企业想要在现代社会的市场环境当中进一步提升自己的综合竞争实力,那么仅仅依靠过去那种一味扩大资金投入、人员投入以及生产销售领域的粗放式经营管理模式已经无法适应企业的当前和未来发展需要。在微利时代的今天,在行业竞争白热化的现在,企业只有不断提升内部管理工作质量、实现管理工作精细化才能在市场当中立足,才能实现进一步发展。而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想要获得进一步提升,想要实现精细化和现代化就必须转变职能,充分发挥财务管理工作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重要作用。因此,如何实现财务管理职能转变已成为当前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笔者认为,想要实现财务管理职能转变,必须不断提升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水平。

1 现代企业财务管理职能转变内容分析

现代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想要实现职能转变,想要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做出更大的贡献,就必须切实加强对财务管理职能转变具体内容的了解。下面就现代企业财务管理职能转变的具体内容进行简要分析。

1.1 由被动向主动的转变

财务管理工作在我国已经推行了许多年,取得了许多令人瞩目的成绩,但不能说明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作用已经得到了充分体现。因为就目前的情况而言,许多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还没有彻底脱离财务会计基本工作模式的限制,同时在财务管理工作的观念和意识上也未能从被动转向主动。大多数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仍局限于账目记录、收支整理、凭证管理和审核等工作,处于被动管理阶段,这与现代企业财务管理职能转变的要求还相去甚远。从被动到主动就是要让财务管理工作从会计相关工作中解放出来,真正参与企业的经营发展决策,通过自身的管理工作为企业经营者、决策者提供更加及时有效、科学合理的决策依据,真正以提升企业全面经营运作质量为目标,提高财务管理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1.2 由粗放向精细的转变

过去的财务管理工作往往只关注产生实际经济效益的部门,如销售部门、生产部门等,而对于其他不会直接产生经营效益的部门关注甚少,如后勤保障部门、办公室等。但是现代财务管理工作不仅仅需要加强对直接产生经营效益部门的关注力度,更加需要进一步细化财务管理内容,要让财务管理工作渗透到经营运作的各个方面,同时还要最大限度降低财务管理工作成本,实现财务管理工作效率的有效提升,从而帮助企业用最小的付出获得最大的回报。

1.3 由执行向决策的转变

过去的财务管理工作往往就是按照企业经营者与决策者的决策结果进行工作,领导说要抓什么工作就抓什么工作,领导说要关注什么问题就去关注什么问题。虽然在执行过程中也能够对企业的经营活动产生一定的影响,但是从本质上来说这只是对命令的一种执行而非主动的管理。当今社会,企业在迎来更大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面临前所未有的竞争压力。财务管理工作应该为企业经营者、决策者提供更为及时有效的决策依据,要通过自己的日常管理工作和对市场的敏锐洞察力为企业的发展规划出谋献策,从而实现财务管理工作从被动执行到主动参与决策的职能转变。

2 信息化建设对财务管理职能转变的促进作用

前已述及,现代企业财务管理工作需要实现从被动性向主动性的转变、从粗放向精细化的转变、从决策执行向参与决策的转变。要实现这些职能转变仅仅依靠我们坚强的斗志和正确的信念还远远不足,我们还面临着许多实际问题需要解决,比如财务管理工作的职能发生了转变,必然涉及工作任务的增加和工作难度的增大,必然涉及更多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同时财务管理参与企业的重要决策的前提是真正提升财务管理总体质量。但是如何才能实现财务管理质量提升呢?笔者认为,离不开信息化建设这一重要推动力。

2.1 信息化建设能有效提升财务管理效率

财务管理工作的职能转变必须建立在具有更高工作效率的基础之上,因为从被动到主动的职能转变意味着财务管理工作所涉及的工作面变得更广,如果没有工作效率提升作为保障,就只会使财务管理工作负担加剧同时难以体现工作成效。信息化建设能够将手工会计工作内容通过财务管理软件进行处理,如凭证填制、账目记录、账目结算以及试算平衡等,计算机的运算速度不是人脑所能比拟的,且在正常情况下计算机的运算错误率也远远低于人脑,这就大大提升了财务管理的工作效率,而且财务管理软件的作用还远远不止于此,通过财务管理软件的应用,能够实现所有数据的统一口径、能够提升数据共享的效率与速度,使财务管理系统具有更强的连续性、严密性及整体性,通过提升财务管理工作效率及工作质量,使财务管理职能转变成为可能。

2.2 信息化建设能有效提升财务管理监控能力

现代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职能转变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通过自身的管理来实现对企业经营决策的有力支持,现代企业的财务管理应该渗透到企业经营运作的各个环节,为有效实现企业的当前发展目标与长远发展规划保驾护航。因此财务管理工作不仅要关注自身本职工作的质量提升,更要实现对其他部门、环节的监督控制能力提升。信息化建设能够很好地实现财务管理监督控制能力的提升。首先,信息化建设中的企业网络建设能够通过对不同等级操作人员的权责设置来实现有效避免越权操作行为发生。其次,能够通过软件的自动化运行实现对影响企业正常经营发展的各项异常数据的及时预警与抓取分析,从而实现关键环节的有效监控,不仅降低了人工监控的成本支出,也大大提升了监控工作的实际质量。再次,信息化建设对于提升企业预算管理工作监控水平也有积极贡献,通过预算编制的具体内容所制定出来的预算审批、资源消耗及成本支出等各项指标都被自动化系统严格执行,除系统最高管理人员之外,其他人都无权更改信息参数,对于超标数据,系统将在第一时间发出警告或者直接予以拒绝,从而避免超支情况发生。

2.3 信息化建设能提升财务管理决策支持质量

现代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不仅要实现对企业决策的有效执行,更要参与企业的经营决策和战略制定。如果财务管理工作质量不高,则不仅不能为企业决策贡献自己的力量,反而还会影响企业的全面发展。信息化建设能够有效提升财务管理决策支持质量,因为当今社会,企业的生存发展都必须依靠及时有效的数据信息,失去了信息,企业也就失去了生存的依据和发展的引导,信息化建设能够加强对各方面信息数据的收集,能够通过企业内部各部门、各组织的互联互通实现对各项数据信息的实时获取,如现金流向、人员动向、商品销售情况以及市场发展变化趋势等,这样财务管理部门在掌握了大量及时有效的数据信息之后,就能够通过仔细分析和研究为企业决策献言献策,使企业不断适应市场发展,从而充分发挥财务管理工作在企业经营决策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主要参考文献

[1]柯明.提高财务信息质量 实现财务职能转变[R].用友软件股份有限公司研究报告,2008.

篇2

关键词:信息技术;会计核算;智能化;信息化

截至目前,信息技术发展的快速势头不但没有减弱,反而呈现出更科学、更合理的产业布局,逐步构建出细分性质明显的产业格局。相应的,信息技术环境的快速构建和完善,在传统产业数字化、虚拟化管理方面提供了基础条件,满足了现代企业财务部门会计核算智能化的要求。它所提供的优势主要是针对会计系统、业务管理系系统、企业管理系统等有机融合,为会计核算业务方式方法的创新提供驱动力,实现实时性的动态核算,同时,结合我国传统企业转型升级的需要,为会计行业提供了解决瓶颈的方案。

一、会计核算智能化的必要性及可行性

(一)会计核算智能化的必要性分析

第一,宏观经济发展对会计信息价值的需求。“十三五”以来我国出现了经济新常态特征,社会经济发展驱动要素发生了本质转变,而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参与主体,必然面临着自身管理难度提升和市场经济适应能力削弱,在宏观经济调控影响下,开发智能化会计核算系统,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本身就是对会计信息价值的提升。显而易见的是,信息时代的最大特征是“快”,不仅仅是信息传递的速度快,对信息筛选、处理、归纳和应用的速度也在加快,企业会计核算信息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发展,也是企业与市场在发展速度层面是否同步的“晴雨表”——会计信息处理速度一旦滞后于市场发展速度,或者说宏观经济调控速度,那么必然会降低市场覆盖率和经济收益。在此基础上,实现智能化的自动会计核算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各种业务信息系统的有效衔接,既可以确保企业的生存发展所依赖的经济效益,也可以为企业决策提供有利的支撑。第二,企业管理对智能化会计核算系统的依赖。相对宏观经济而言,企业管理属于“微观”角度,对智能化会计核算系统更强调其功能性,可以帮助企业解决会计核算方面的瓶颈和障碍。目前来说,包括我国中小企业、小微企业经济体在内,都已经存在强烈的企业管理信息化意识,EFP、SAP等管理软件系统也不断引入,在供应链管理层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信息化管理系统颠覆了传统生产中的采购、销售、仓储等模式,将“物流”转化为“信息流”,从而更好地制订精细、周密的企业生产计划。相应地,如果存在企业财务会计核算信息滞后的现象,也就意味着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核心部门”失灵,这是因为信息流所产生的作用最终会汇总到“资金流”方面,会计核算业务无法保持同步,严重地阻碍了信息系统功能的有效发挥。因此,对于现代化企业而言,智能化的自动会计核算能力是十分必要的,它关系到企业是否跟得上时代脚步。

(二)会计核算智能化的可行性分析

会计核算智能化的可行性包括了技术可行性和经济可行性两个方面,简单地说,就是“性价比”的问题,它的构建依据并非单纯地会计核算功能实现,一方面要优于传统会计处理方式,减少记录经济业务事项及相关信息的流程,降低会计核算信息流管理的成本。另一方面,信息技术的应用上必须满足与企业相适应的环境特征和企业结构。结合当前我国企业组织模式及管理理念的现状分析,其可行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办公自动化为实现会计核算智能化奠定了基础。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企事业单位就普遍开展了办公自动化系统建设,其特征包括了无纸办公、局域网、邮箱系统等,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企业也逐渐基于互联网开展电子商务,这从侧面上推动了会计核算智能化的进步。也就是收,会计核算智能化的需求来源于越来越多的经济交易事项的“信息化”,基于信息技术和互联网平台的各种交易,不仅打破了传统交易模式,在记录经济交易事项及经济信息的方面,也有纸质凭证转化为电子凭证,很显然,这样的凭证体系出现之后是无法通过传统财务手段进行解决的。因而,企业网络实时管理和处理会计信息的需求不断强烈,自动采集会计核算数据源也具备了相应条件——企业的经济活动信息越来越多地被电子化,以适应会计核算核心业务的需要,而计算机程序在实现计量处理方面具有较大的优势。第二,企业信息管理系统(MIS)构建了会计核算智能化平台。鉴于我国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早于会计核算智能化的现状,可以充分利用现有的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与财务部门在各项业务上的高度协同——企业信息管理系统本质上是一类集成化信息管理系统,会计信息处理也包括在内,在出现经济业务变动的时候,会计核算工作可以直接从集成信息平台中获得数据,不仅提升了处理速度,同时也提高了精确度和真实性。

二、我国信息技术环境下会计核算智能化存在的问题

企业在市场经济活动中的最终目的是获得盈利,因此企业内外部管理的过程中,都要朝向资源和市场最优化的状态发展。企业财务部门的传统管理模式下,会计核算的职能主要是经济业务、编制记账凭证、账簿登记、材料汇编等。从技术手段上说,这些功能完全可以通过计算机软件系统实现,然而财务部门的工作并不是独立的,会计核算所提供的信息也是基于需求产生的,因此会计核算业务信息化的改革重点并不在于“功能”,而是在于“信息协同”,这一方面体现不足也是导致我国会计核算智能化出现问题的主因。

三、会计核算智能化的有效途径研究

单纯地从技术方面来说,会计核算智能化的

有效途径包括三个方面子系统开发,分别是数据采集系统、数据处理系统和终端服务系统——其中,前两个系统的设计和开发是主要内容,需要结合不同行业类型、企业规模的需要展开。

(一)数据采集系统

长期以来,我国企业财务部门在数据采集方面都缺乏主动性,基于企业管理下内外部业务事件所产生的数据存在失真特点,尤其是各部门出于自身经济利益的考虑,数据水分是客观存在且无法避免的,同时也不能完全规避一些人为操作失误。会计核算智能化是建立在终端数据收集“源头”之上的,并且,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终端数据的录入很大程度上已经不再依赖人工,利用扫描设备可以直接从条形码、二维码等途径获得数据。而这些数据进入财务数据库以后,也就形成了第一手资源,避免了中间数据传输误差和篡改可能性。

(二)数据处理系统

“智能化”作用判断的标准,主要是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程度,也是数据处理系统的主体构成部分。利用云技术可以实现各类经济数据的分析和预测,为人工智能在企业会计核算方面奠定了功能基础,包括规则集合、数据库、推理程序等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数据处理系统的“学习能力”,从而得出科学合理的财务处理结论。此外,数据采集系统还进一步扩大了会计核算业务范围,包括来自于同行业的信息、国家政策信息、市场预测信息等,都可以基于“智能化”系统发挥作用,帮助企业进行成本管理和市场决策。

(三)终端服务系统

终端服务系统可以简单地理解为“前置机”部分,它主要提供用户操作界面,实现会计核算人员和系统之间的“人机对话”,在限定权限和规则的基础上,帮助财务部门实现会计信息的正确演绎和推理。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单纯地强调财务部门会计核算工作的独立性并不现实,绝大多数会计软件系统依然主要发挥的是数据、凭证和信息入口功能。针对会计核算智能化的实践应该从软件功能扩展方面入手,一方面,扩展智能化系统的应用范围,在开发过程中预留丰富的接口机制,在后期实现多种功能的介入。另一方面,完善企业会计规则,在经济数据先对较少的情况下,不断尝试“智能化”的优势,并结合人工操作模式进行验证,如自动汇总、风险预警等,在不断增量的过程中将人工判断转化为系统智能判断.

参考文献:

[1]周峤君.网络信息技术背景下会计核算问题探讨[J].时代金融,2014,08:199+204.

[2]于力.电子商务环境下会计核算发展的思考与探讨[J].会计师,2015,03:38-40.

篇3

关键词:建筑智能化;项目管理

中图分类号: TU198 文献标识码: A

前言:20世纪80年代初,美国出现了智能建筑,在80年代末,我国也开始了智能建筑的建设,在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之下,项目工程中的建筑智能化的规模逐渐的扩大,智能建筑建设的技术也逐渐的发展,人们对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的关注度逐渐的增加。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建筑智能化系统的项目管理中出现了一些问题,我们必须要根据问题的原因制定解决的方法,以此来推动我国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的发展。

1 建筑智能化项目管理

建筑智能化系统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它是以高科技为基础,以人、环境、信息相互作用为前提的一种独特办公环境。所有的智能化建筑所期望达到的效果都是一样的。(1)将信息资源进行共享;(2)提供独特惬意的工作环境,将工作效率进行最大程度的提高;(3)利用智能化对建筑设备和建筑物进行管理,减少了管理人员,将建设的能源进行最大限度的减少,减少建设的成本,提高资金的使用率;(4)帮助建筑物适应多变的、复杂的工作性质和工作环境。

2 建筑智能化的建设项目管理内容

2.1建筑智能化项目前期管理

建筑智能化项目前期管理就是对项目进行前期策划与论证,主要表现为可行性研究和技术方案论证。由于我国起步比较晚,智能化建筑在我国的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对于智能化建筑项目的前期管理我国的具体技术和理论还需进一步完善,将对整个智能化建筑的项目管理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可行性研究就是根据现在的市场联系与项目有关的科学技术、社会体制、并根据分析、预算以及评价研究某个项目能否带来经济效益,能得到多大的效益,所以它是在投资投标之前进行的,在这个可行性研究的基础之上,利用信息技术和人力来综合论证项目是否有投资的必要,在财务上、技术上是不是能通过,分析以上的并合理的为是否能为项目进行投资提供科学依据。

2.2建筑智能化施工项目管理

在建筑智能化施工项目管理的重点主要有两个,首先技术上的管理,设计作为智能化建筑建设的起始部分,其设计的方案是否周密影响着建筑最终达成的效果。智能化建筑与一般的建筑不同,主要取决于智能两个字,一般的建筑只要有建设方给出图纸,施工队伍只要按照该图纸进行建筑就行了。然而针对于智能化建筑,必须根据建设部颁发的“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管理暂行规定”第十条规定“系统集成商必须根据工程设计单位提供的资料、图纸进行有关专业系统的深化设计,系统深化设计必须在与设计方案协调统一的条件下进行优化设计、系统调试,在系统运行之后对物业管理人员提供培训、技术支持和维护服务。”其次是实施过程管理,建筑项目是由多个专业和工种共同运行的,那么只有加强专业与工种之间的相互配合,并且在每个小的工序完成之后要进行严格的检验,看该工序是否达标,只有达标了才能进行下一个工序。在检验加强工序之间的检查与验收。

3 建筑智能化项目管理的现状

受我国社会经济的影响,我国的智能化人才培养、智能化技术发展以及智能化管理都受到了相应的限制,在这样的情况之下,我国的智能化系统工程项目管理也受到了很大影响,出现了很多的缺陷和漏洞。

站在业主的角度进行分析。首先,很多的业主都没有专业人才,对智能系统的定位、智能系统的功能需求了解的是少之又少。在实施的过程中,因资金的不足导致很多工程的建筑质量较低,对系统的开通率造成严重的影响。其次,对技术的采用没有进行明确的了解,不知道怎么才能使技术的性能得以最大化的发挥,对于子系统的结合、分离也没有进行详细掌握,很多业主认为只要采用了最好的弱电系统,将他们集成起来,组成的建筑智能化系统就是最好的。但是他们忽略了一个重要的问题,那就是子系统的集成,若子系统没有进行合理的集成,那么就会导致建筑智能化系统的第二次开发。第三,在设备供应商的选择上,系统集成商的选择上,具有一定的盲目性,没有相应的选择经验,在招标文件和合同方面,制定的内容都较模糊,没有进行明确的制定,在合同的签订时也出现了一些漏洞,导致在以后的建设中出现了一系列的纠纷问题。第四,在建设的过程中,没有将业主的职责、设计院的职责、设备供货商的职责、系统集成商的职责以及安装施工方的职责进行明确的划分,在出现了问题之后,不知道应该将责任归咎于哪方,不利于今后工作的开展,与此同时,也造成了一些不必要的经济损失。第五,很多承包商为了追求更多的利益,在施工的技术上以及工程的技术上,投机取巧,只保证任务的完成,对功能要求的满足没有进行判断和处理。

站在设计方面进行分析。很多的项目智能化弱电工程设计一般都滞后于机电设计和建筑设计。设计院在对施工图进行设计时,智能化系统设备不能进行图形的选择、货物的预定。致使土建设计图和机电设计图不能应用到智能系统中,在这样的情况之下,智能化系统会根据以往的经验进行操作,这样的无规范性操作导致弱电管线出现预埋遗漏的现象,电缆通道较小或者根本没有电缆通道的现象。此外,智能化设备供应商对施工图的设计出现了不合格的现象,设计出来的图纸不管是在设计的深度方面还是设计图的规范方面,都不符合国家规定标准的要求。另外,很多的设备制造商因为利益的驱使,利用合同的漏洞采用低成本、系统功能较弱、可靠性较低的设计方案。

4 建筑智能化项目管理的建议

4.1 首先从工程项目的功能定位入手,将各子系统的技术定位、设备性能的选择、性能的费用、工程的费用进行严格的控制,让总方案的设计、各子系统的设计以及智能化系统的总体工程进行优化,最大程度的减少投资的费用。

4.2 从设计开始入手,在配置工程的子系统时,要将全系统的信息互通、全系统的集成都考虑其中,把智能化系统进行统一的管理,进行各阶段、各领域的实施,将信息资源进行全局性的使用,当各个子系统形成独立的体系之后,就会出现系统重复及交错的现象,统一管理分步实施能将此问题进行合理的解决。

4.3 在施工开始之前,就采用系统工程的管理方法进行管理,并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制定实施计划,最先制定一个整体的实施计划,在此之后,制定各子系统的实施计划,在制定计划时,要将可能会出现的问题进行整体性的考虑,将会出现的问题进行协调和解决,保证施工的正常运行,避免不必要的二次返工,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

结语:

目前在我国的建筑行业当中,智能化项目还属于一个崭新的领域,在这个领域当中,需要项目管理者加强自身的学习,不断的增加自身的管理水平,培养创新的意识,这样在专业知识及现代化管理理念的共同作用下,才能使智能化项目得以不断的发展和完善,积累更多更完善的智能化项目的管理经验和手段。

参考文献:

[1]魏新亚,郭敬. 智能建筑项目管理中的新问题[J].建设监理,2002(4):61-63.

[2]罗奋生. 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项目管理的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3.

[3]郎海永. 弱电智能化系统项目管理及优化的初步探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版),2012(17).

篇4

(辽宁理工学院,辽宁 锦州 121000)

摘 要:本文旅游景区信息化、数字化和智能化这三个阶段的内涵和特征,形式和内容进行了分析,期望能为人们理解景区的信息化发展道路有所帮助。

关键词 :旅游景区;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

中图分类号:F59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5)05-0037-01

收稿日期:2015-02-09

作者简介:谢双(1993-),女,辽宁昌图人,辽宁理工学院,本科生。研究方向:旅游管理。

从发展历史来看,国内旅游景区的发展大多经历了三个阶段,即:初级的资源探寻和开发阶段,资源评价调研阶段,旅游产品设计阶段,与之相匹配的旅游形态则分别为:观光旅游,专题旅游,休闲生态旅游。在从信息化的发展角度看,景区的发展也经历了三个阶段,或者说三个层次,即信息化,数字化和智能化。从这个三个阶段的时间来看,大致从20世纪90年代互联网出现开始,到21世纪前,这十年为信息化发展阶段,21世纪的前十年,景区进入了数字化建设时期,而到2010年之后,各个景区相继进入了智能化的发展阶段。从层次上来看,这三个阶段呈现递进关系,每个阶段都有各自不同的特征,并对景区的发展发挥了不同的作用。

一、旅游景区的信息化

1.旅游景区信息化的内涵

旅游景区信息化是运用信息技术的初级阶段,指的是通过计算机软件技术、网络通信技术,以及地理信息系统等,设计出能够面向游客和景区工作人员的业务数据管理系统。由于信息技术发展水平的限制,这一阶段的景区信息化建设并没有系统性的规划和框架,信息系统的主要功能为游客数据处理、景区财务管理、票务管理等。这些功能的实现,也标志着计算机系统开始在旅游业中得以应用和推广。

2.旅游景区信息化的形式和内容

旅游景区信息化阶段的建设重点主要为:一是景区宣传资料的信息化转化,如制作景区宣传光盘等。二是在景区内发展多媒体技术,如声光电等视觉特效等。三是发展互联网技术,如开设景区网站,上传景区图片和影音资料等。

这个阶段的景区信息化发展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内容:其一,景区旅游信息建设。这方面主要进行是通过互联网或多媒体来向旅游目标消费人群进行宣传和介绍;其二,旅游景区管理建设,主要是旅游景区的各项管理,包括景区软硬件设施管理、工作人员和游客管理等等内容;其三,景区商务活动平台建设。主要包括商务信息和旅游景区信息的、交易、邀约能内容。

二、旅游景区的数字化

1.旅游景区数字化的内涵

景区数字化即是我们常说的数字化景区,指的是景区借助计算机软硬件,综合运用信息技术,如网络宽带技术,3G通信技术,3S技术(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RS,全球定位系统gps),数据库技术、无线网络技术、互联网数据处理技术等等,来对景区的基础设施、旅游环境、旅游景点的各项资源、游客活动行为、旅游管理等信息进行自动采集和动态检测,并实施数据统计和分析,从而为景区管理人员提供一个全景的景区动态信息图,帮助其做出下一步的工作部署,从而为游客提供更加便利的服务,并为景区的规划建设和管理提供决策依据。景区数字化发展可以归纳为以下三点:景区旅游资源保护数字化、景区经营与管理数字化、旅游产业整合数字化。

2.旅游景区数字化的形式和内容

从发展层次和实质来看,景区数字化已经超越了传统的管理理念和方法,可以说,这个阶段的旅游业管理模式是中国旅游业发展的一大突破和创新。景区数字化所带来的景区管理效率提升和景区资源控制精准度是非常巨大。数字化景区主要的表现形式有:景区门票的在线销售、专业化的景区门户网站、景区自动化门禁系统、移动通信平台和无线信息系统,以及集游客安全监控、景区资源监控和保护等多种功能一体的综合视频监控系统,这一系统包括了景区防火预警系统、规划检测系统、GIS地理信息系统、GPS车辆调度系统等。可以说,景区数字化建设实现了整个景区的经营管理、资源保护、人员管理等多个方面的有序化和网络化。

三、旅游景区的智能化

1.旅游景区智能化的内涵

智能旅游是一个新型的概念,被人们通常称为智慧旅游。这一概念是借鉴于“智慧城市”和“智慧地球”而提出来的。智慧化,顾名思义,它的主要特点就是方便快捷、灵活高效。这一特点的实现依赖于先进的信息科学技术和雄厚的软硬件设施基础。同样,旅游景区的智能化要实现的是一个网络全覆盖的、可以进行感知和可视的动态景区。

2.旅游景区智能化的形式和内容

智能化景区主要表现形式是在数字化景区的基础之上,增设了二维码扫描、全息幻影成像、3D实景影像、信息聚合,以及多点触控显示屏和无线热点覆盖等等,使景区更为智能化地为游客提供信息化体验和可视化的旅游信息。

篇5

【关键词】综合办公大厦;智能化;工程设计

随着全球经济的飞速发展,智能化建筑得到了人们普遍地关注和广泛地运用,而最能体现智能化建筑的要数综合办公大楼。当今社会已跨入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及智能化的时代,为了提升企业形象、提高办事效率,因此,为综合办公大楼里的工作人员营造一个安全、舒适、节能、高效的生活和办公空间是完全必要的。虽然目前由于信息技术与建筑本身完美的结合使综合办公环境有了根本性的改善,但是,我国智能化建筑在短时间内还不可能达到完美的程度,还存在诸多的问题,这需要在今后的使用过程中不断地加以改进和完善。本文针对综合办公大楼的智能化设计的构成、功能和主要特点,主要介绍了综合办公大楼的智能化的概念与在实际中的应用与发展。

在我国的《智能建筑设计标准》中定义的智能建筑是以建筑为平台,兼备建筑设备,办公自动化以及通信网络系统,集结构,系统,服务,管理与它们的最优化组合。它向人们提供了一个安全,高效,舒适,便利的建筑环境。由此可见,对智能化办公大楼概念的诠释也就顺理成章了。目前全国上下积极开展“节约型综合”的活动,笔者认为加上“节能”这一概念,才算是对综合办公大楼智能化概念的真正意义上的完整解释。

笔者参与完成的智能化工程案例中,综合智能化办公大楼是在建筑平台上,主要由三大系统构成:一是楼宇自动化系统,二是通信自动化系统,三是办公自动化系统。这三大系统和建筑物本身构成了整个智能化办公大楼。当然,智能化办公大楼不仅仅是包括这三大系统,它还包含许多其他系统,如安防报警系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建筑设备管理化系统等。

这三大系统的构成庞大而复杂。办公自动化系统被用来管理信息,帮助工作人员通过办公自动化工具有效地处理与信息有关的工作。办公大楼的通信自动化是楼内和楼外的通信枢纽,也是提高办公效率的关键之一。主要包括:数字程控交换机系统、无线信号中继系统等,各系统能确保通讯的快速、准确、及时、安全、保密等。而真正体现智能决策的是楼宇自动化系统,它是通过建筑智能化管理系统软件来实现的。

建筑智能化管理系统系统软件是面向楼宇自动化、采用子系统集成模式的、集监控与管理系统于一体的平台开发软件。具有使用简单、性能可靠、速度快、系统开放等特点。建筑智能化管理系统软件为智能化办公大楼提供了完整的解决方案,将楼宇设备自动控制系统、安保系统、火灾报警系统、一卡通系统、电子会议室系统,机房系统等传统弱电子系统的运行状态与数据汇集到中心数据库,集中统一管理,从而能够实现整个弱电系统信息资源的合理共享与分配。

以往为了实现各子系统的功能,往往需要增加许多硬件和设备,所增加的设备往往不能达到很好的效果同时又增加了投资。现在集成系统用软件功能代替硬件设备,集成系统的建立可以充分发挥各子系统的功能,不仅节约了投资,方便了管理,而且可以减少管理者的人数,提高了管理效率,同时降低了运行成本。

实际使用情况表明,智能化办公大楼确实给综合工作人员带来了好处,使综合工作人员在舒适、方便、高效的环境中工作和生活,提高了办事效率。

在目前倡导节约型综合办公的呼声下,智能化技术改造势在必行,一方面要积极进行硬件和软件的技术改造和更新,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和设备保养计划;另一方面还要加大对技术人才的培养以适应今后智能化办公大楼的维护和发展的要求。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各种应用软件的开发,人们对生活质量以及工作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今后综合办公大楼智能化的设计更趋合理和人性化,在管理上也应逐步走向完善和科学化。

坚持设计原则及建设目标。首先是智能化系统设计与综合办公大厦相匹配;智能化系统设计应该是完整的、先进的、实用的、经济的;智能化系统设计与工程项目建设地点的实际情况相适应;智能化系统选用设备品牌是主流的、成熟的、安全的、可靠的;要按智能建筑甲级标准设计。

根据实际需要,综合办公大厦宜设置以下智能化子系统:火灾自动报警及联动控制系统(由强电工种设计);建筑设备监控系统;通信网络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经营管理系统;综合布线系统;安全防范系统;智能一卡通系统;电子门锁管理系统;多媒体会议系统;智能照明控制系统;智能化集成系统;机房工程;防雷接地系统等。

严格把握各子系统设计要点。在建筑设备监控系统设计中,由于综合办公大厦一般均设置中央空调,为加强机电设备管理及节能,应该配置建筑设备监控系统。机电设备尽可能要求带通信接口,然后纳入相关系统管理。给水泵一般为变频泵,自带通信接口,纳入相关系统监控。排水设备自带液位控制器,由强电专业实施自成控制系统,电梯设备要求订货时自带电梯监测装置,公共通道、地下停车库、会议厅、多功能厅等宜采用智能照明控制系统。

计算机网络系统必须设置好综合办公的子系统。一般行政中心有内外网,且物理隔离,即有两套独立系统。对综合办公来说一般为一套系统,局部单位(如财务等)组建内网,则采用软件隔离,但要注意安全可靠。要注意办公与公共场所计算机网络系统分开。无线局域网可以设置在会议厅、多功能厅等公共场所设置无线接入点,还可考虑在综合办公楼高级管理层办公室、豪华商务套房、商务楼层设置。

综合布线系统是计算机网络系统和通信网络系统的物理支撑,是信息系统的物理通道,在现代建筑中是必需的。布线系统是隐蔽工程,埋入楼板、墙内,不易检修及更换,为使较长期使用不落后,应采用现阶段可预见的先进技术和产品。布线系统在公建项目中普遍采用,对于办公楼,每层楼面信息点数较多的建筑物一般每层设一个配线间,布线品牌应采用主流产品。对综合办公大厦来说保证人身安全、财产安全是第一位的,所以综合办公大厦安全防范系统是全方位的。

一卡通系统用于门禁、停车场管理、考勤等。

综合办公大厦智能化技术改造势在必行,一方面要积极进行硬件和软件的技术改造和更新,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和设备保养计划;另一方面还要加大对技术人才的培养以适应今后智能化办公大楼的维护和发展。

(下图系笔者参与完成的智能化工程案例)

篇6

关键词:智能化;结构化;综合布线;安全防范

中图分类号: TP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3)19-4503-03

1 工程概述

安徽省地震监测与应急指挥中心大楼位于合肥市主干道长江路西路与潜山路交口,于2012年11月正式投入使用,该工程总建筑面积约7868平方米,其中地上9层,地下1层,大楼采用钢砼框架结构。

安徽省地震监测与应急指挥中心大楼智能化工程是个庞大、系统的建设工程,体现了大型、综合性、现代化等特点,建设目标旨在使安徽省地震局能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强政府有效管理,促进政府职能转变,提高办事效率和管理水平,加强政府对信息化社会的管理和服务职能,这有利于政务信息的公开、交流,有利于提高政务办公的效率和透明度。

安徽省地震监测与应急指挥中心大楼智能化系统建设采用智能化设计的标准和需求,以基于网络的信息通信系统作为重点,包含如下子系统的建设:结构化综合布线系统、楼层交换系统、安全技术防范系统、有线电视系统、公共信息系统。在建设过程中,充分遵循了对建筑智能化进行整体规划、成熟性与先进性结合、标准化与开放性、安全性与保密性等原则。

2 各子系统建设

2.1 结构化综合布线子系统

综合布线子系统是智能化系统建设的基础,具有开放性、灵活性、可扩展性、实用性、安全可靠性和经济性等特点,具有高速和高宽带数据传输能力,全程链路性能参数为6类标准,满足模块化、积木式、标准接插件的安装要求,保证系统的扩充升级容易。安徽省地震监测与应急指挥中心大楼的网络结构采用分层星型结构,分为核心和接入两级:第一级是网络中心,为中心节点,布置网络的核心设备。第二级是各分配线间的接入层交换机,它向上通过12芯万兆主干光纤与设备间的的核心层交换机相连,向下直接与服务器或工作站连接。根据网络规划,数据总配线间设在大楼一层弱电中心机房(网络中心机房),语音总配线间设在大楼一层值班室西边。根据大楼的建筑情况和前端信息点的分布情况,在大楼一层至六层各楼层设置弱电管理间。管理间与综合布线总配线间之间的数据干线采用12芯万兆多模光缆,语音部分采用25对大对数电缆。根据实际需要,安徽省地震监测与应急指挥中心大楼综合布线系统主要由信息点设置、水平布线、垂直干线布线以及楼层管理单元四大部分组成。

1)信息点设置

安徽省地震监测与应急指挥中心大楼综合布线系统的信息点主要分为外网信息点、局内网(专网)信息点、政务网信息点、财务网信息点以及语音信息点等类型。外网信息点主要是安徽省地震监测与应急指挥中心大楼内工作人员的日常行政办公,提供互联网访问、对外行政服务以及信息公开等应用服务,对数据的安全性要求较高;局内网(专网)信息点属于内部信息点,满足局内专网应用需求;政务外网以及财务网满足专业网需求;语音信息点覆盖整个大楼各个区域,是大楼日常电话和传真通讯的基础平台。

2)楼层管理单元

楼层管理单元由各配线间构成,结合大楼建设的实际情况,在一层-六层的楼层弱点竖井内共设置6个管理间,用于管理各个楼层及区域的所有语音和数据信息点,主要设备包括配线架、跳线等。楼层管理单元提供了与其它子系统连接的手段,使整个综合布线及连接的应用系统设备、器件等构成一个有机的应用系统。管理人员只要在配线连接硬件区域调整交接方式,就可以管理整个应用系统终端设备,从而实现综合布线的灵活性、开放性和可扩展性。各楼层配线间数据、语音信息点的水平部分均采用快接式配线架管理,数据主干部分采用 19 英寸光纤配线架,语音主干部分采用110 型机架式配线架,各有过线槽。所有电缆光纤配线架、模块式配线架及 110 型配线架均以整洁而且安全的方式安装并集成在独立的19”标准机柜内。管理子系统实行双点管理单交接,管理方式按EIA/TIA 606标准。在楼层配线间和建筑物配线间进行双点管理,在楼层配线间进行交接。

3)水平布线

水平布线采用六类4对非屏蔽双绞线十字或一字骨架支撑结构,支持1000Mbps的传输速率,电缆长度均为90米以内。配线间内接线端子与信息插座之间均为点到点端接,任何改变布线系统的操作(如增减用户、用户地址改变等)都不影响整个系统的运行,增减用户只需在IDF做必要的跳线即可,使系统具有灵活性,可扩展性,为系统线路故障检修提供了方便。

4)垂直干线布线

垂直干线布线包括大对数电话电缆、光纤以及连接主配线架到楼层配线间的垂直电缆终端。在保证大楼业务和办公信息点的数据传输带宽和今后网隔离及扩展需要的前提下,网络主干光缆从大楼一层网络中心机房到各个分配线间布置12芯万兆多模光缆,每套网络分别单独布置1根,满足核心交换机到接入交换机双千兆链路联网需要。语音干线根据管理间管理的语音信息点总数布置1根25对3类大对数电缆。

2.2 楼层交换子系统

安徽省地震监测与应急指挥中心大楼计算机网络由外网、专网(局内网)、政务网、财务网四个相互物理隔离的子网组成,全部采用核心-接入两层星型拓扑结构,核心交换机部署在大楼的一层网络中心机房,网络主干采用1000M以太网的技术,100M快速以太网技术到桌面。楼层交换子系统作为安徽省地震监测与应急指挥中心大楼计算机网络系统的汇聚节点,与安徽省地震局现有的计算机网络系统无缝连接,与现有网络完全兼容,实现系统的统一管理。

专网:涉及61个数据信息点的局域网接入,3、6层各一个配线间,核心机房至每个配线间都是1根万兆多模光缆,配线间至各信息点采用六类线。

财务网:涉及19个数据信息点的局域网接入,分配线间设在2层;核心机房至分配线间是万兆多模光缆,配线间至各信息点采用六类线。

政务外网:涉及30个数据信息点的局域网接入,3、6层各一个配线间,核心机房至每个配线间都是万兆多模光缆,配线间至各信息点采用六类线。

外网:涉及113个数据信息点的局域网接入;核心机房在八楼,1-6层每层一个配线间,核心机房至(1-6层)每个配线间都是1根万兆多模光缆。

2.3 安全防范技术子系统

安全防范技术系统针对大楼各出入口、地下车库、重要公共区域、各层主要通道、楼梯口等进行实时监控和防范,以达到威慑犯罪分子、防潜伏作案、防智能化作案、防暴力抢劫作案、及时处理突发事件等目的,保障楼内安全,实现对整体安全防范的有序化管理。大楼建设的安全防范子系统主要包括闭路电视监控和防盗报警。

1)闭路电视监控

闭路电视监控主要功能是对于各个现场实况进行监视,使得管理人员在中心控制室内能观察楼内重要地点的情况,对出入办公楼的人员进行监视、记录,是加强治安管理、保障人员生命、财产安全的一个重要环节。大楼监控中心设在一层值班室内,配置一套钢制电视墙用于轮流或切换显示前端摄像机的实时监视画面,配置2台16路数字硬盘录像机(带环通输出功能)用于所有重点场所的视频显示、录像。在办公楼其它位置设分控中心,分控中心采用办公楼局域网传输视频和控制信号。办公楼内所有前端摄像机监视画面全部通过同轴线缆传到监控中心,在电视墙上进行画面轮流切换和显示多路实时录像,监控中心通过矩阵键盘或软件对前端摄像机和云台进行控制,与设在该中心防盗报警系统联动,并可通过内部局域网进行网络分控。

2)防盗报警

防盗报警对任何人员非法越入进行及时报警,按不同时间段进行布防、撤防。在夜间或节假日布防时区,双鉴探测器处于警戒状态,在规定时间内对防护区实施全方位封锁,如有目标进入该区域,报警主机立即发出报警信号,报警主机可显示入侵位置,能自动弹出报警区域地图。并通过矩阵主机联动相应摄像机进行实时录像。监控中心可通过现有电话、网络等方式及时将本地报警信号传给远端公安报警中心。

2.4 有线电视子系统

有线电视子系统按照860MHZ带宽双向邻频传输要求设计,采用光纤和同轴电缆混合网(HFC)组网,选用的设备与部件具有双向性,其输出阻抗及特性阻抗为75欧姆。系统分配网络传输电缆均采用损耗小,频响好的高效专用四屏蔽物理高发泡电缆,有线电视楼层分配系统采用SYWV-75-7电缆,用户配线为SYWV-75-5电缆,所有弱电线缆需为阻燃型。

有线电视机房设在大楼一层弱电中心机房,其有线电视信号引自合肥市有线电视网,机房设有一台光端机,信号经光电转换放大及分支分配后引到各电视终端。系统共设有线电视信息点19个,用户电平严格控制在65±4dB。

2.5 公共信息子系统

公共信息子系统是一个用于数字化媒体内容与播出的专业系统,需要宣传和的内容均以数字化的方式编辑制作,通过网络化的方式传输到指定的宣传点进行播出,并以信息化方式进行集中管理,以达到信息的定向、实时更新和集中管理。根据安徽省地震监测与应急指挥中心大楼的实际需求,系统采取多媒体信息的方式,直观的显示各种多媒体信息,为到访者提供各类信息的有效平台,成为安徽省地震局的一个展示的窗口,同时软件具有多场地重复使用的特点,使得在同一时间,不同地点,实现统一宣传成为可能,并且节省了重复投资,实现了宣传的一体化。

安徽省地震监测与应急指挥中心大楼公共信息子系统采用2级结构,即“管理中心+点”模式。管理中心:位于一层值班室,架设管理服务器、媒体库,负责所有用于多媒体信息管理与素材的集中下发工作。信息点位于大楼的各个区域,用于提供面向外来办事人员的信息和面向大楼内部的培训与学习信息,并架设相关接入网络线路、显示屏幕和播放器。

3 结束语

安徽地震监测与应急指挥中心是安徽省政府“十一五”重点建设项目之一,也是安徽省重大民生工程之一,是中国地震局提升华东区域防震减灾基础能力的战略举措。安徽地震监测与应急指挥中心大楼的智能化系统建设作为其中重要组成部分,将整栋建筑建成了高技术人性化服务平台,提供了一个高效、可靠的管理手段和环境,提供了一个良好和舒适的工作环境,为推动安徽防震减灾事业持续健康发展,为开创着安徽防震减灾事业新局面起到了重要的保障作用。

参考文献:

[1] 贾冶,张颖.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局科研大楼智能化系统[J].智能建筑电气技术,2012,6(2):93-98.

[2] 徐忠森.南京市妇女儿童保健中心大楼智能化系统工程项目施工管理[J].建筑知识:学术刊,2012(11):155-156.

[3] 马凯.浅谈萧山电力调度大楼智能化系统设计[J].建筑与装饰:上旬,2009(10):89-91.

[4] 卢庆新,王杭,杨国忠,等.浙江电力生产调度大楼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J].智能建筑与城市信息,2006(5):100-103.

篇7

关键字:数字化医院; 建筑智能化; 医院信息化

引言:数字化医院作为一种全新的医院管理模式与理念,通过信息化与智能化技术的融合,改善医疗环境,提高医院服务水平和效率,促使医疗服务从形式到内容上发生结构性变化,进而达到经济与社会效益的双赢。

1.数字化医院融合架构

数字化医院是由医院建筑智能化、数字化医疗设备、医院信息系统有机结合而成的三位一体的现代医院运营体系。在新一轮的医院变革历程中,数字化已被明确定位为变革的重要环节。而信息化技术与楼宇智能化技术的快速发展,也为数字化医院的建设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越来越多的医院正致力于楼宇智能化与业务数字化的建设,以期改进就医环境、优化流程、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整合资源,提升患者满意度,向“以病人为中心”的现代化服务型医院转变。

延华智能作为专业系统提供与集成服务商,多年来在探索医院业务及智能化与信息化的融合方面进行了不懈的努力。通过深入了解各类医院各科室的工作性质、功能、流程及发展需要,并结合医院管理者的要求,提出了一套全新的医院智能化和信息化整体解决方案,它集成了医院管理流程中诸多复杂的环节,将诊疗信息化和管理智能化集为一体,“以病人中心,以医疗信息为主线”,以智能化和信息化技术为支撑,实现医院诊疗自动化、建筑设备管理智能化、管理信息集成化,并以信息的互通和互操作构架各类应用系统,形成诊疗手段完备,管理科学,信息一体化、高效节能的数字化医院解决方案。

数字化医院总体架构

2.数字化医院基础平台解决方案

数字化医院基础平台建设解决方案针对医院的基础硬件平台建设和现状,从弱电综合管线、综合布线、无线信号集成覆盖、计算机网络、数据与语音整合、信息安全、数据存储等七个方面,提出了建立医院基础平台的系统整体构架, 为医院用户提供端到端品质保证的融合数据、语音、视频等多业务的融合通信平台。

2.1医院公共区域智能化解决方案

医院的公共区域主要包括门/急诊大厅、候诊区、公共走廊/通道、停车场、就餐区等场所。这些公共区域是医院人员最密集的公共场所,同时又是医院多种流线的交叉点。根据公共区域与各功能科室的相互关系,通过智能化技术,从多媒体信息系统、安全防范(视频监控、门禁管理、防盗报警、巡更系统、火灾自动报警及消防联动系统)、一卡通系统、公共广播及背景音乐系统和有线电视及卫星电视系统等四个方面,提出了建立公共区域智能化解决方案的系统整体构架。

2.2门/急诊数字化解决方案

门急诊数字化解决方案既是一个面向医院医疗管理的信息管理系统,又是一个面向医疗服务的信息服务系统。方案充分利用现有计算机和网络,自动分诊、信息和语音导航等手段,设计出合理的工作流程、管理流程和数据流程,尽量避免操作的繁琐、数据的重复和信息的冗余,使患者在挂号、候诊、就医、检查等各环节都感受到安心、快捷、有序的一流医疗环境和服务水准。

门/急诊数字化解决方案包括:触摸屏多媒体导诊与查询系统、预约挂号系统、排班系统、门急诊挂号系统、分诊排队叫号系统、门诊信息系统、门急诊收费系统、门急诊医生工作站、门急诊护士工作站、门诊电子病历、门急诊药房管理系统、门急诊手术管理系统、门诊部管理系统、体检管理系统等。

2.3住院数字化解决方案

住院数字化解决方案利用先进的信息管理和智能化技术进行住院业务流程的优化与再造,业务流程涉及医疗、护理、检验检查、药房、收费和病案管理等医院多个部门,可以从整体上提高医院的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使病人获得更为适宜、便捷和质优价廉的医疗服务。

延华智能住院智能化解决方案包含了住院处管理系统、住院医生工作站、住院护士工作站、住院电子病历、住院药房管理系统、配液中心管理系统、临床路径管理系统、PDA临床支持系统、无线查房系统、RFID无线定位系统、重症监控及家属探视系统、病区医护呼叫对讲系统、可视对讲式病房家属探视系统、病案收缴归档及借阅系统、病历数据分析挖掘系统等。

2.4手术智能化解决方案

医院手术智能化解决方案根据手术部的业务流程和其功能需求,从手术洁净空调系统管理、手术室的群呼/专呼/背景音乐系统、手术麻醉系统、手术示教系统等多个方面整体建立手术智能化系统总体构架。

2.5医院医技管理解决方案

该方案为医院各医技科室提供实验室管理系统(LIS)、医学影像管理系统(PACS/RIS)、超声信息系统、内镜信息系统、病理信息系统、核医学信息系统、心电信息系统、血库管理系统等完整的数字化医技建设架构。

2.6医院物流智能化解决方案

根据现代化医院的需求和国内外医院物流发展趋势,解决方案提出院内物流信息化管理及其自动传输系统。其中医用物流传输系统用于医院内各种日常物品传送,可传送药品、医疗器械、单据、标本、血液、血样、X光片、敷料、处方等等,实现医院内绝大多数物品的自动化快速传递。而物流的信息则通过药库管理系统、设备管理系统、固定资产管理系统、物资管理系统、卫生材料管理系统、制剂和试剂管理系统的有效集成,实现物资流向监控与质量管理,达成院内物资的高效流转

2.7医院节能和设施管理智能化解决方案

医院人员密集、设备密集,医院建筑设施管理和节能的智能化解决方案通过对医院建筑设备如:HVAC设备、供配电及照明设备、给排水设备、电梯等进行统一管理,用能量计量系统对医院内的用电量、水量(冷水、生活热水)、医用气体(氧气、压缩空气、负压空气、笑气)、空调热能实现量化管理,建立自动抄表系统,即时提供系统的能耗数据,建立单床能量消耗的统计数据和节约分析的意见。是提高后勤管理效率、降低运行成本的重要手段。最终创造一个高效、节能、环保、舒适的医院环境,并对医院设施的突发事件做出紧急反应。

2.8多功能厅/会议室/应急指挥中心智能化解决方案

医院是集医疗、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等功能为一体的智能建筑,设计和配置完整的多媒体电子会议系统已成为医院内部实现资源共享,满足医院综合业务的基本要求。

本方案根据各种会议室的规模和功能定位,从多功能电子会议系统、远程诊疗支持系统、应急指挥中心等多个方面,提出了建立多功能厅/会议室/应急指挥中心智能化解决方案的系统总体构架,在满足医院日常会议需要的同时,可按需与上级主管部门或相关管理机构的应急指挥中心联网,形成统一指挥立体应急体系,提高医院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

2.9医院管理中枢智能化解决方案

信息中心机房和消控机房是医院信息系统和管理系统的中枢。机房建设和管理直接关系到医院信息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各类计算机网络、通信、自动化设备只有通过稳定、可靠的运行才能发挥其效益,机房的环境条件是设备的稳定可靠运行的基础保障。方案针对医院信息中心机房和消控机房的需求,从机房装修、机房电气、机房空调、气体消防和机房环境监控等五个方面,提出了建立管理中枢的系统整体构架。

2.10医院办公管理解决方案

医院办公管理解决方案旨在为医院提供一个专属于医院的定制开发的全数字化无纸办公办公系统。它包括了自动化系统(OA)、医务科管理系统、护理部管理系统、医院感染管理及疫情报告管理系统、医院医疗信息查询系统、医院药品信息查询系统、医院物资信息查询系统、远程医疗会诊系统、医院财务信息查询系统、绩效考评管理系统、成本核算管理系统、经济核算管理系统、医院经济和经营分析系统、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和分析系统、患者关系管理及市场预测系统等。在数据单点录入多点授权后共享的建设方针下,提高全院协同工作的效率,真正建立涵盖全院的简洁、有序、资源高度共享的办公自动化体系。

篇8

(一)过于集权化 由于我国中小企业绝大多数属于“家族式”管理模式,在企业管理过程中基本上都采取“垂直管理”的方式,中小企业主具有管理企业的绝对权力。由于财务、财务部门、财务管理在中小企业均处于核心地位,因而无论是财务决策权还是财务控制权,基本上都掌握在中小企业主以及与之密切相关的所谓“管理层”手中,特别是为了能够有效控制“财务大权”,无论是财务收支、财务拨付还是财务决策、财务规划等均由中小企业主和所谓的“管理层”负责。这种“集权化”的“垂直管理”,已经成为我国中小企业财务管理模式创新的重要制约因素。

(二)缺少规范化 随着我国科技信息化的快速发展,现代企业财务管理呈现复杂化、多样化、关联化的特点,财务部门不仅是企业的独立部门,更是企业的财务综合部门,具有财务组织、财务分析、辅助决策等重要职能,必须在规范化、精细化、协同化、专业化上狠下功夫。但我国很多中小企业在财务管理方面缺少规范化的体制、机制和制度,不仅财务组织结构简单,而且专业财务人员极其匮乏,基本上没有“管理会计”,有的甚至会计、出纳“一肩挑”。这种财务管理上的“粗线条”,不仅导致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不够规范,更使中小企业无法适应科技信息化飞速发展的形势,直接导致中小企业无法适应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

(三)缺少透明度 由于受传统观念束缚,很多中小企业都不愿意公开企业财务信息,导致中小企业财务管理透明度严重不足。中小企业缺少透明度,不仅表现在内部财务公开的不足,更重要的是很多中小企业缺少会计信息的社会披露,有的认为不能“露富”,有的认为不能泄漏企业机密,有的认为财务管理是中小企业主自己的事,根本没必要让别人知道。这种狭隘的财务管理理念,严重的制约了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成为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重要因素之一。更为重要的是,由于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缺少透明度,使中小企业无法享受到科技信息化给财务管理乃至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带来的历史性机遇,导致中小企业发展缓慢乃至停滞不前。

二、信息时代对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分析

(一)机遇分析

(1)推动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系统化。信息时代具有“地球村”的显著特点,能够无限缩小空间距离,将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紧密的联结、互动和融合起来,提升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的系统化,使内部管理更加协调、外部沟通更加顺畅。在中小企业内部可以通过财务管理科技信息化应用特别是局限网络建设,将中小企业各部门、各环节、各链条联结起来,实现平台共建、信息共享、价值共创,最大限度的提高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价值增值。在中小企业外部可以通过电子商务等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平台,实现与政府部门、供应商、广告商、行业企业乃至客户的沟通协作,还能够将财务活动延伸到全国乃至全球,实现远程财务控制。

(2)推动中小企业财务管理效率化。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这一新提法表明我国将大力实施新一轮“市场化”改革,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将日益完善,市场竞争也将更趋激烈。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通过及时获取信息来强化决策的科学性、快速性、准确性,已经成为中小企业提高市场竞争力的重中之重。信息时代特别是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为中小企业获取财务信息、整理财务信息、分析财务信息创造了有利条件,特别是电子商务、物联网的快速发展,使中小企业能够实现财务实时收支、动态结算,特别是通过对各类财务信息的收集和分析,能够为企业决策发挥重要的财务辅助作用。

(3)推动中小企业财务管理智能化。信息时代的最大特征就是“智能化”发展趋势日益显著,特别是随着云计算、WEB信息管理以及智能信息检索等技术的快速发展特别是随着我国“智慧城市”的加速推进,“智能化”越来越成为信息时代的重要标志。所有这些都为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知能化”建设提供了重要机遇和依托,使中小企业能够通过建立财务数据库、应用财务管理软件等信息化手段,实现财务信息“智能化”采集、分析和控制。特别是通过将财务管理纳入中小企业价值链管理过程当中,能够实现中小企业财务与生产、营销、人力资源等要素的深度融合,使财务管理产生价值增值,实现财务管理“智能化”水平的不断提升。

(4)推动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多元化。信息时代的快速发展,使现代企业面临更为复杂多变、异常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盲目追求利润最大化已经无法生存和发展。中小企业传统的财务管理往往以财务资本价值最大化为目标,更多的倾向于对财务本身的管理,而对顾客资源、市场销售、人力资本、市场服务等缺少内在的关联性和协同性。在信息时代,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统计、执行、控制等职能已经远远不能适应形势发展需要,必须着眼于中小企业价值最大化、合作伙伴价值最大化以及顾客价值最大化,将财务管理延伸到市场调查、预测分析、信息反馈等方面,朝着多元化财力管理方向发展,适应信息时代对企业管理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是大限度的提高财务管理效能。

(二)挑战分析

(1)信息时代对中小企业财务体系提出新要求。在信息时代飞速发展的新形势下,社会关系已经不再受到空间的限制,企业已经无法“封闭”发展,必须时刻关注市场变化,必须加强与外部的联系与协作,因而企业的生存、发展、竞争与整个社会紧密相连,对中小企业财务体系提出了新的要求。由于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基本上都处于“封闭”状态,很少主动创新财务管理体制、管理模式和管理机制,既无法及时、便捷、全面地获取市场信息,更无法通过准确判断市场做出更加科学和正确的决策。

(2)信息时代对中小企业财务安全提出新要求。信息时代要求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必须走系统化、效率化、智能化、多元化发展的道路,特别是要充分利用互联网和电子商务来实现财务管理与业务管理的“一体化”运行,提高企业财务管理质量、效率和层次。由于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水平相对较低,信息化应用能力不强,因而极易出现交易风险,特别是很多中小企业对互联网安全威胁认识不足,极易被黑客入侵,给企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

(3)信息时代对中小企业财务人员提出新要求。财务人员是财务管理的主体,因而财务人员的素质如何对中小企业财务管理水平至关重要。信息时代下的财务管理,要求财务人员必须具备财务专业素质、信息应用能力、研究分析能力、沟通协调能力、职业道德素养等综合素质,否则根本无法适应信息时代下的财务管理需要。但我国很多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人员主要从事简单的财务收支,尽管一些中小企业应用了信息化财务管理软件,但基本上被“束之高阁”,导致我国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人员信息化应用能力较弱。

三、信息时代中小企业财务管理模式创新原则

(一)坚持立足实际 我国具有法人资格的中小企业达1000多万户,尽管数量庞大、分布广泛,但规模较小、经营状态良莠不齐。在信息时代下,中小企业开展财务管理模式创新,必须从自身企业实际和财务管理实际出发,特别是要从企业需求出发,寻找合适的着眼点和突破口,既不能照抄照搬又不能完全创造,既不能盲目追求高标准又不能一味降低成本,必须认真分析自身企业财务管理现实需求和未来发展需要,采取“滚动式”投入方式,对财务管理硬件、软件、体系进行综合考虑,确保财务管理模式创新符合中小企业发展实际。

(二)坚持规划先行 由于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水平普遍较

低,特别是财务管理与企业整体管理相脱节。在信息时代下,中小企业财务管理模式创新必须着眼于企业价值链管理增值,将财务管理置于企业价值链之中,做到与生产管理、营销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信息化建设同步推进,只有这样,财务管理模式创新才能适应信息时代的需要。因此,中小企业在财务管理模式创新过程中,必须坚持“规划先行”的原则,牢固树立统筹理念,通过科学论证,准确制定具有协同性、操作性、战略性、前瞻性的企业财务管理模式创新发展规划,切实发挥规划对财务管理模式创新的指导性作用。

(三)坚持分工负责 信息时代下中小企业财务管理模式创新是一项涉及面广且复杂繁琐的系统工程,中小企业主对于中小企业财务管理模式创新具有重要的决定性作用。因而中小企业主必须提高对信息时代下财务管理模式创新重要性、紧迫性、现实性和长远性的认识,积极推动财务管理模式创新。中小企业财务管理模式创新,并不是一个人或者一个部门能够完成的任务,需要各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必须建立由中小企业主、各部门负责人、财务管理人员组成的财务管理模式创新领导小组,各负其责,各司其职,确保企业财务管理模式创新稳步推进。

四、信息时代中小企业财务管理模式创新路径

(一)拓宽财务管理职能 信息时代使中小企业财务管理流程和目标都发生了深刻变化,特别是随着财务信息更新、应用、传递速度的不断加快,必须不断拓宽财务管理职能,才能保证财务管理取得实效。中小企业在财务管理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企业内部生产、营销、人力资源以及外部采购、物流、合作等诸多因素,通过财务管理实现各方利益平衡和企业价值增值。信息时代还要求中小企业财务管理职能不断向外延伸,必须由分散式管理向集中式管理、局部式管理向全局式管理转变。要充分利用信息时代信息海量、获取便捷、传递快速的优势,将财务预算、预测、分析、控制、建议、评价等作为重要财务管理职责,制定信息时代下中小企业财务管理战略和发展规划,完善财务数据库,强化决策咨询、决策辅助、决策参考、决策分析等职能。

(二)完善财务管理体系 中小企业要主动适应信息时代对财务管理提出的新要求,将传统财务管理模式与现代财务管理模式紧密结合起来,建立符合中小企业发展实际的财务管理体系。中小企业在保持财务管理部门相对独立性的基础上,必须将财务管理置于企业整体管理之中,进一步健全和完善财务管理部门与生产部门、销售部门、服务部门、人力资源部门等各部门之间的互动和融合,形成良好的合作机制,只要与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相关的环节和领域,都要纳入财务管理范畴当中,并通过网络“虚拟办公”的形式形成有机整体,确保财务管理的灵活性和系统性。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外联”机制,通过互联网加强与政府部门、相关企业、供应商以及行业组织之间的联系,建立中小企业“财务管理联盟”,提高财务管理效率。

(三)创新财务管理平台 中小企业要把建立财务管理网络化、虚拟化、智能化管理模式作为发展方向,从中小企业财务管理长远发展战略出发,积极探索和创新财务管理平台。要充分利用电子商务平台,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信用认证、交易磋商、合同签订、财务收支等机制,促进财务管理虚拟化、远程化、实时化建设,减少财务管理中间环节,实现财务管理价值增值。要充分利用WEB信息管理技术,加强WEB财务数据库开发与应用,开发基于互联网、适合中小企业的财务管理软件,实现网上报表、网上查询、网上支付、网上采购等一系列财务管理业务,提升财务管理智能化水平。

(四)强化财务信息安全 着眼于加强信息时代下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的“安全性”,大力加强中小企业财务信息安全防范体系建设。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强化财务管理安全,必须加强财务管理人员及其相关人员的专业素质和职业素养教育,既要对现有财务管理人员进行全方位、系统化的培训,又要“不惜血本”引进现代财务管理精英人才,为中小企业财务信息安全奠定人才基础。进一步完善内部控制机制,加强财务管理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的硬件和软件投入,抓好财务信息系统管理和维护,建立全方位、立体化、多层次安全防控体系。

参考文献:

[1]杨鸿:《信息时代财务管理信息化创新研究》,《现代商业》2013年第24期。

[2]谭海燕:《信息时代下的现代财务管理改革探讨》,《科技信息》2011年第16期。

[3]张帆:《开拓财务管理在信息时代的新路》,《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年第5期。

[4]吴平:《信息时代企业财务管理的创新研究》,《人民论坛》2011年第2期。

篇9

一、酒店信息化手法展现

1、网上预订

中国的电子商务于九十年代起步,20世纪进入稳定发展阶段,如今3G的普及又使得全网全程的电子商务V5时代成型。在电子商务大行其道的年代,网上预订已成为酒店最基本的信息化步骤,在现代人随时随地上网的时代,网上预订无疑是比电话预定更便捷、更有效的手段。

2、智能化管理

酒店如何节能降耗?如何用智能化手段提高酒店管理和工作效率?如何让各个智能系统紧密互联、协调工作?酒店智能化管理系统便是用来解决这些问题的工具。其中包括:楼宇设备控制系统、安全防范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集成管理系统等,通过以上系统可以对酒店的公共资源进行科学化的管理,降低运营成本,确保酒店的安全运行。另外酒店还有一个包括数据采集、保存、处理、传输控制等的系统。从前台客人入住登记、结账到后台的财务管理、人事管理、采购管理、仓库管理都将与智能管理等系统连接融合,构成一套完整的酒店信息化体系,有效提高酒店工作效率。

3、人性化服务

酒店业是一个服务为王的行业,今天的酒店服务已经不是单一的、传统的,由员工提供端茶倒水铺床扫地等一系列人力服侍行为,而是力求从客人立场出发,通过信息化设备,提供全方位人性化服务,满足客人多样化和个性化需求。最明显的便是最近几年人气很高的数字客房,酒店客房通过客房多媒体技术,使客人能够在客房内实现电视收看、视频点播、电脑网络使用、信息咨询查看、请求服务互动、房间设施控制、酒店介绍查看等功能,提供个性化、人性化服务,满足客人高质量、高品质需求,提高客人满意度,提升酒店形象和品牌影响力。数字客房是现在酒店客房建设的核心,是酒店信息化建设的重中之重,客房多媒体“智慧e房”等也由此成为国内酒店人盛宠之利器。

二、信息化时代酒店何去何从?

1、专业为本,创新为魂

信息化归根结底是科技时代的产物,技术过硬、不断创新是王道。在酒店信息化产品良莠不齐的当今,在量的基础上需要质来比肩,话语权要靠产品实力来赢取;在竞争如此激烈的数字化时代,快吃慢已成为管理者的座右铭,谁能时刻掌握潮流,谁能最先把握机遇,谁就将最先占领市场,成为行业的佼佼者,因此不断创新是酒店时刻把握信息化风向标的动力。

2、不求最贵,只求最适合自己

当各类酒店纷纷用信息化武装自己的时候,不能盲目跟风,要根据自身情况来设计,最贵的不一定最适合,比如奢华酒店,资金比较充裕,可将智能化从头武装到脚;主题酒店,重在特特色,可用信息化将自身特色进行完美诠释;而经济型连锁酒店,优势就在于方便、快捷,因此不必去跟奢华酒店的智能化设备叫板,每个酒店都有自己独有的智能style。况且像“智慧e房”等都可以根据酒店进行个性化定制的,立足酒店规模和目标,为酒店“量体裁衣”,打造最适合自己的智能化风格。

3、酒店自行监控和管理

篇10

关键字:现代企业;智能化;薪酬管理系统;整体薪酬回报

国网公司为建设“一强三优”现代企业,迫切需要优秀企业文化提供持久发展动力。如何吸引和留住优秀的人才来建设和运营国网,实现企业与职工、公司与社会共同发展,智能化薪酬管理体系是关键,用科学灵活的薪酬激励体系,强化对人才团队的管理是当前国网公司提升竞争力必不可少的环节。人力资本是企业资源中最为活跃和最为重要的因素,是第一资源,不管是操作机器,运作资本,还是掌握技术都要靠人,物质资源和资本的拥有量已经不再是现代电力企业生存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人力资源的新名词:整体薪酬回报;其包括三个主要的内容:薪水、福利和工作经验的丰富。整体薪酬回报包含直接财务酬劳、间接财务酬劳、工作内容、从属关系四个方面来整体激励职工的工作积极性。

一、目前国网公司薪酬激励体系存在的缺陷

国网公司的薪酬激励体系的执行,主要是以职工的岗位等级和工资结构为主,但是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很多时候并没有起到激励的作用。铁工资和平均主义的现象比较严重,如果按照马斯洛对需求的划分,现有的薪酬激励只能满足职工生理和安全等低层次的需要,没有激发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对企业的忠诚度不高。

(一)传统薪酬激励制度缺乏激励作用。目前企业实行的薪酬激励制度是以岗位薪点工资和奖金为主体的工资分配制度,这种制度实施初期对调动职工积极性和促进企业发展确实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这种的薪酬激励制度越来越不适应现代企业经营和管理的需要。目前国网公司各种人员的分工越来越细,专业化已经成为国网公司分工的特征。如果针对不同的专业性质的人员采用岗位薪点工资和奖金形式的薪酬激励制度显然已经失去激励作用。

(二)薪酬的认识不够全面。谈起薪酬,多数人认定就是工资奖金这种货币形式的支付,其实工资奖金只是薪酬构成中的一部分,大量的隐性的薪酬激励,例如企业对职工的肯定、工作的前景、职工生涯的规划、优秀的企业管理理念等等,这些都是薪酬的有机构成。它们属于非货币化的软性薪酬激励因素,对货币化薪酬激励起到有力的补充。在我国企业中,大部分使用工资奖金这个单一的激励形式,而忽略了职工本身有不同需求的特性。因此,这种激励制度对刚参加工作的年轻职工可能会起到作用,随着入职时间越来越长,在满足了物资需求的同时,这种促进作用会越来越弱。

二、电力职工激励薪酬管理体系制定的基本原则

从我国的实际国情和国网公司的发展情况来看,制定一套科学合理且具有积极功能的薪酬管理体系十分必要。而在制定行之有效的薪酬管理体系,势必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观念。

“你用电,我用心”,国网推出以顾客满意的经营理念已被社会广泛接受,本人认为这里的顾客不仅仅是指用电客户,还包括内部职工。职工每天要面对各方面的用电客户,作为关系国家能源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骨干企业,持续为用电客户创造价值,科学规划建设电网,都需要优秀的职工为国网公司服务,才能使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电力职工服务态度取决于企业的薪酬激励,国网公司的利润增长又来自用电客户满意,用电客户的满意又是由满意的职工所创造的,职工的满意度来自企业的薪酬激励,这紧扣的服务链中不难看出,电力职工是多么重要。

三、电力职工的智能化薪酬管理系制定和创新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电力行业之间的竞争也逐渐增加,人才竞争模式越来越多样化,而如何制定一个有利于企业发展的薪酬管理体系,符合企业职工的工作岗位,同时又符合企业的长足发展十分必要。(一)整体薪酬回报(Total Reward)是相对于已经在各大企业中实践多年的整体薪酬 (Total Compensation)概念提出的建立整体薪酬回报激励体系,真正做到以人为本。整体薪酬回报的组成要素:1、基本工资、奖金、股权等财务报酬2、津贴类的财务报酬和各种形式的职工福利3、良好的工作环境及工作内容,更多的是指职工的精神方面的支持。4、吸引人的职业生涯,还包括职工与团队及雇用关系和谐稳定等。5、满足职工对企业的归属感,使企业与职工、职工与职工以及职工与团队之间之间有较好的沟通,产生较强的忠诚度,使职工以企业为荣。它符合现代国网公司顾客导向的经营观念,这是对传统薪酬以企业领导为导向的薪酬激励观念的重大变革,使得职工增加了使命感,在薪酬中提供了发展机会的激励。(二)整体薪酬回报激励的优点是:可以满足人们不同层次的需求,更能激发职工的内在潜能。传统的薪酬激励存在着种种弊端,包括令人烦闷压抑的工作环境,领导班子一把抓的管理方式、吃大锅饭的奖励制度和虚假空泛的工作评价等。企业整体薪酬回报体系的建立,有利于克服传统的单一物质薪酬制度激励不足的问题,针对目前电力企业内部分工越来越精细化和专业化的特点,设计出多样化的薪酬方案来适应不同的职工,满足职工不同层次的需求,继而实现了薪酬的有效激励。整体薪酬回报所包含的内容涵盖了马斯洛需求层次论的不同层次,使电力企业薪酬兼具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功能。使用适当的福利激励作为对职工薪酬激励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有效增强对企业的忠诚度和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并使职工产生很强烈的归属感。高薪只是目前人才资源市场供求关系的体现,而福利则反映了企业对职工最大的关心表现,正是由于福利激励的作用,使不少追求长期发展的职工,更加认同这个隐性薪酬--福利待遇。例如,对企业青年职工比较关心自己的工作是否能提高自身能力、是否有良好的发展前途、能否充分施展自己才能的特点,针对这些先进青年可为其提供到国内外一流企业、科研机构、高校等进修深造的机会,从而使其职业生涯获得磨练、提升的机会,实现其人生价值同时企业也得到了良好的发展。整体薪酬回报是在不显著增加企业薪酬成本支出的同时,有利于提高职工的工作效率、忠诚度,使薪酬制度与企业发展密切相关,使薪酬的物资激励和精神激励功能同时发挥效用。

四、结语

综上所述,电力职工的智能化薪酬管理体系能够较好的体现薪酬本身所具有的激励功能,建立基于职位-能力-绩效的智能化薪酬激励机制,其核心在于通过薪酬杠杆鼓励和引导职工努力学习掌握胜任职位所需要的技能、知识和能力,引导职工关注绩效改进,使能者有其职,从而发挥薪酬的激励作用,保障国网公司的长足发展。

参考文献:

[1]任彦.新形势下电力企业薪酬激励机制体系的分析[J]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1年第20期,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