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报表的应用范文
时间:2023-06-06 17:57:0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财务报表的应用,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财务报表分析;财务体系;企业财务管理
财务报表分析的内容分析方式
企业财务报表主要包含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以及所有者的权益变动表。在现阶段对于企业的实际经营状态的分析,基本上都可以通过这四项表格展现。因此,在企业财务报表的分析中,需要严格基于四个表格进行开展,以此清晰地分析和阐述企业的盈利能力、运营能力以及财务状态和偿债分析能力。企业财务人员不能仅局限于对自身主表数据的分析,还需要全面分析行业中一些规模相同的企业,特别是一些有竞争优势的企业,应着重进行财务数据的比较分析,以此帮助企业及时地发现自身经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此外,在针对企业某一个具体环节进行财务分析的过程中,还需要全面地结合企业非主表中的数据信息,实现精细化的分析,以此保障整个财务分析的完整性。企业的财务报表分析模式基本上分为三种:比率分析法、因素法、趋势分析法。首先,比率分析法是基于财务报表中的实际数据信息,将有关联性的数据进行全面地比较。此外,需应用不同比率进行合理分析。例如,在偿债能力的分析中,需要运用到资产负债率。其次,趋势分析法是将财务报表的数据以及对财务报表中的比率法,实现对比率的数据分析,需要基于不同时期,实现对企业未来经营战略的预测。调整财务报表会计政策改变的过程中,会在各个业务的初期累计基础影响数据,企业需要保障在发生会计变更后,能够采用调整的方式,使会计政策实现科学合理的落实。会计政策变更是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经常出现的情况,需要掌握以及熟悉各种会计政策变更的账务处理,还要在财务报表调整的过程中,明确注册会计师的考试重点内容。企业要保障能够正确地计算出会计政策变更的累计影响数据,并披露一些重要的数据。会计政策变更累计影响数计算会计政策变更的累计影响数,是基于变更后的会计政策,是前期最早的存留收益的应有金额与现有金额的差值。首先,变更计算分析,需要严格基于最早的会计政策分析方式。在财务报表中提供一个数据比较信息,可以在变更政策的早期,对照年初留存金额,客观反映出实际的金额内容。在留存收益金额中,主要是针对所得税后的金额进行分析,将其当作准确的实际利润与收益。
调整财务报表的格式与优势
一、调整财务报表的格式在进行资产负债表的调整过程中,需要左半部分作净经营资产,右半部分作净金融负债与股东权益间的综合,形成一个较为明确的经营公式。在资产负债表的设计中,原本资产部分需要分为金融资产与经营资产,区分为有无利息。金融资产的经营过程包含生产经营活动中的货币资金获取,以及交易性金融资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等。计算分析的过程中,需要将右侧的金融减项计算,当作净负债。原本资产负债表的部分,需要当作金融负债与经营负债。二、调整利润表正在进行调整的利润表,要将其分为经营活动与金融活动两部分,相比原本的利润表而言,区分了经营活动与金融活动的利润。企业需要将财务费用单独进行核算分析,将税前与税后的利息区分,并将所得税分为两部分。分别为经营活动利润与金融活动利润。用经营后的利润,减去金融活动中的利润,得到准确的企业税后利润。三、调整财务报表的优势现阶段开展的财务报表调整工作,能够区分出经营资产与金融资产的特征。在传统的工作模式下,负债表资产基本上是对企业中股东、有息债务债权人,以及一些无息债务债权人的资产体现,因此对于无息债务的债权人而言,并不需要进行利润的分享。首先,这样的调整形式下,有息负债权人需要进行针对性地分析。在无息负债的设计中,由于没有相应的成本,需要在实际的经营过程中,对其金融活动中的损益进行针对性地分析。其次,对于金融活动而言,实际的利息收支净额分析中,可以更加全面、准确地了解现阶段经营中的具体收益。四、财务报表调整与披露在进行财务报表的调整过程中,要能够基于追溯调整法,对会计政策在发生改变时累积影响数以及对应的变更存留收益进行分析。相关工作人员在实际的分析中,对比传统的财务报表,进行针对性地分析,以此有效地保障对其存留的实际收益进行有效的分析。财务报表中的其他相关信息,都需要统一地整理和分析。在调整财务报表的过程中,一般情况下都需要对资产负债表的相关信息,进行针对性地调整,因此在实际的分析中,要保障调整的报表内容,能够涵盖利润表、所有权益以及各种相关的项目上年数。调整年初数与上年数,是为了有效地处理一些对会计政策有直接影响的因素,将累计影响数计入变更当期中,可以实现对各种留存收益的实际分析。这样的分析方式下,并不是对变更期的实际净利润分析。在进行财务报表的披露过程中,需要企业能够有效地对财务报表中的内容进行调整,此外要加强对各种重要信息数据的披露程度。首先,加强会计政策变更的过程中,其性质、内容以及原因方面的详细分析。现阶段,需要保障当期与各个列表的前期财务报表的处理中,对其受到影响的项目与金额进行针对性地调整。例如,需要采用追溯法的方式,对内容进行针对性地分析,调整净收益工作,并不会对其造成直接的影响。其次,需要保障在进行分析的过程中,能够及时地开展针对性的追溯调整。在处理的过程中,要结合实际情况,保障变更后会计政策的应用情况,相关工作人员需要掌握。
财务报表在财务管理中的实际调整成果分析
一、财务体系的分析权益净利率是企业综合盈利能力的重要体现,基于此,对企业现阶段的托管资产的实际获利能力与企业自身运行的盈利进行综合性的分析。例如杠杆贡献率需要将经营差异率与经营财务杠杆相乘,如企业的经营差异率出现正数,无法提升,就需要增加负债权益,实现对经营差异率的控制。二、企业价值评估企业价值评估的方法有现金流量折现法、经济利润法与相对价值法三种。经济利润法需要满足企业财务报表调整要求,提升投资额。在进行计算分析的过程中,需要保障调整的财务报表中的各项数据,都与销售收入保持较高的联系,并计算出实际的调整财务报表。企业需要折现求出设计净现值,计算企业现阶段的实际价值,保障计量单位一年度的企业价值增加值计算准确。业绩的考核过程中,权责出现改变,就要将权责发生制进行统一分析,还需要将决策与考核联系起来,满足企业要求。只有保障对企业估值进行良好的分析,才可以为企业的未来发展提供可靠的数据信息。企业价值的评估方式下,可以很好地满足企业核算过程中实现价值性的分析以及评估。进入新时期后,企业间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在未来发展中,就需要重视企业的价值性评估。对一些大型企业的未来战略发展规划,进行全面价值性评估,为以后的财务工作、管理工作提供良好的数据基础,并提升企业对自身的管理效能,避免受到市场中风险的直接冲击,无法提升自身的竞争力。
MANAGE财务报表分析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现存问题
一、数据资料可比性低、准确性不足以及资料来源局限性,无法实现分类现阶段在财务报表的分析中,需要基于数据材料的对比方式,对企业的发展情况进行针对性的分析,但是在其数据材料的采集中,由于缺乏可比性,就会导致在上传时间、计价标准、规模大小上,始终无法保持统一化的处理方式。在这样的数据间,就会导致无法形成一个良好的系统性评价,进而对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的运行,造成直接的影响。数据资料的可靠性分析上,来源基本上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从而导致数据资料的使用受到直接的影响。二、分析方法不科学在进行财务报表的分析过程中,基本上会采用比率分析法、趋势分析法以及比较分析法等。在比率分析法的使用上,企业对经济活动采用的参考数据资料,基本上是历史数据资源。但是,由于历史数据资料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局限性,就会直接导致采用的比率分析法,存在分析不可靠的问题。另外,在分析中,缺乏科学合理的分析方式,导致在日后进行分析时,在换算方式的方法处理上,无法保持较高的计算效果。三、企业监督体系不完善,工作人员素质不够现阶段在进行财务部门的工作开展中,企业的经济支出、收入等,都需要对数据进行详细的记录及全面整理,这样就可以实现高效的监督管理,形成较高的准确性。这对工作人员也能起到良好的约束作用,提升工作积极性。但是,在财务报表的分析中,经常受到工作人员能力不足的影响,例如无法在采集数据资料的过程中,形成规范化的格式,导致企业的监督力度受到直接的影响。优化财务报表分析在财务管理中的措施一、优化数据分析为了保障企业对数据可比性的分析,就需要加强对各种数据类型的分类处理,将数据实现统一化的管理。在企业财务报表的分析过程中,需要积极保障数据的可比性,通过优化数据分析,全面提升财务报表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作用。二、提升会计人员的素质未来,财务工作要全面提升数据资料的准确性,提升企业会计工作人员的素质。只有充分地保障企业财务人员专业素养的提升,才可以在日常的会计数据、报表处理等环节,全面提升处理的强度及力度。另外,会计工作人员素质提升,也是提升数据利用率的关键工作开展方式,能够全面提升财务工作的合理性。重视财务工作人员的素质提升,是保障资料完整性与真实性的关键环节。三、结合现状分析在进行资料数据的处理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一些方法不当的问题,无法实现对问题的针对性处理,就会出现明显的局限性。因此,实现财务工作的高效率处理,首先,对往年的数据信息进行针对性的分析及处理,加强对各种数据分析的处理效果;其次,全面结合历史数据的各种资料及数据信息,形成综合性分析模式。这样就可以为企业未来的发展和决策,提供良好的帮助。四、动态分析与静态分析在企业的未来发展中,企业的经营及财务的活动开展,都是动态化的。但是,在一些财务的信息资料处理,以及报表的处理上,都是企业当下行为静态化的表达方式,这样就导致在进行财务报表的处理中,需要从静态和动态的双重角度进行分析,保持较好的静态处理效果。需要注意的是,在不同的处理方式下,存在一定的技术弊端,因此将以上两种基础方式全面融合,不仅可以很好地提升处理效果,而且可以形成对企业的动态化分析效果。例如,在具体实际处理中,首先,要对其出现的企业实际问题,或者对一些常见问题进行分析,制订动态化的分析报告,为之后的企业财务决策,提供良好的分析效果。同时,在处理过程中,需要充分保障整个处理过程中的可靠性、对比性以及实时性的分析效果,还要全面提升活动的指引以及导向效果。其次,加强财务报表的核心竞争力,帮助企业在未来发展中,形成较强的竞争力,针对不同的财务工作模式,从自身的利益角度出发,全面符合建设的相关要求。这样的分析方式,是现代化企业发展的重要模式,应对风险,避免出现财务报表方面的问题。
结语
综上所述,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利用调整财务报表的方式,及时地发现企业现阶段在财务工作开展的重要问题与矛盾,并基于设计的情况,实现针对性的处理,推动企业的发展与变革。
参考文献
[1]王丽,冯玉婷,刘红芬,等.财务报表重大错报风险形成路径研究[J].审计与经济研究,2019,30(05):76-84.
[2]徐艳萍,王琨.审计师联结与财务报表重述的传染效应研究[J].审计研究,2019(04):97-104+112.
[3]王祥君,周荣青.政府财务报表审计与政府会计改革:协同与路径设计—基于国家治理视角[J].审计研究,2019(06):57-62.
篇2
关键词:合并财务报表;母公司理论;经济实体理论
在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下,资本市场发展迅猛,出于资源整合等多重目的的考虑,越来越多的公司采用兼并重组等方式进行合并,企业合并必然需要编制合并财务报表,而编制合并报表又涉及到合并理论的选择。虽然近年来,中国的企业会计准则也不断地进行与国际趋同的改革,对合并报表编制的理论基础也不断地进行了调整,但仍旧有争议。本文将采用案例,分别以母公司理论和经济实体理论为理论基础作出会计处理,根据会计处理结果分析两种理论的差异,并提出建议。
一、合并财务报表主要理论基础
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前,选择合适的合并理论十分重要,目前中国合并报表的主要理论有母公司理论和经济实体理论。
(一)母公司理论
母公司理论以法律层面的控制权为依据,是以母公司的股东利益为出发点,将子公司视为母公司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子公司的少数股东权益反映为集团的负债。
母公司理论的会计处理有如下主要特征:(1)对子公司的同一资产项目采用不同的计价方式,少数股东权益采用历史成本法,而母公司对应的股东权益则采用公允价值计价法;(2)在合并报表中,只反映母公司所属部分的商誉;(3)合并净利润仅列示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而少数股东收益则被视为费用处理,少数股东权益被视为负债处理;(4)母公司与子公司之间内部交易所产生的未实现内部交易损益全额抵消,无论顺销、逆销。
(二)经济实体理论
经济实体理论认为合并报表从公司总体出发,站在整个企业集团的角度,合并报表需反映所有股东的利益,控股股东与其他股东应同等对待。经济实体理论的会计处理有如下主要特点:
(1)子公司所有项目都以公允价值计量;(2)同时包含母公司和少数股东权益的商誉;(3)合并资产负债表的所有者权益项目同时列示少数股东权益与母公司权益;(4)所有内部交易都全额抵销,无论顺销或逆销。
(三)我国合并报表主要理论方向选择
中国在1995年,以母公司理论为依据,颁布并实施了《合并财务报表暂行规定》,但在2006年的企业会计准则大部分采用了经济实体理论,2014年新修订的《企业会计准则第33号》规定了具体情形下的应用,例如非同一控制下形成的合并商誉采用母公司理论,其他情形都使用经济实体理论。
我国合并财务报表准则发生变化主要的原因有:第一,从信息使用者需求的角度看,合并财务报表反映的财务信息应为企业集团内部所有股东服务而不仅为满足母公司股东的需求。母公司理论强调母公司股东的信息需求,忽略了其他报表使用者的需求。而经济实体理论能全面反映整个经济集团的财务信息,为企业集团内不论股份多少的全体股东的利益服务;第二,从国际合并理论发展来看,经济实体理论已成主流理论。在结合实际国情的前提下,与国际会计准则应逐步趋同。
二、案例分析
(一)案例背景介绍
1. 合并主体简介
(1)合并方中国东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东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方航空”),于2002年兼并重组而来。东方航空交叉上市,东方航空的控股股东是国资委。
(2)被合并方上海航空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航空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航空”)于1985年成立,并于2002年上市。上海航空的控制人是上海联和投资有限公司。
东方航空与上海航空都以上海为基地,长期以来相互竞争造成资源浪费,因此,为了提高资源使用效率,降低过度竞争,增强盈利能力进行了合并。
2.合并方案
本次换股吸收合并的对价系由东方航空和上海航空以双方的 A 股股票在定价基准日的二级市场价格为基础协商确定。东方航空的换股价格为定价基准日前 20 个交易日东方航空 A 股股票的交易均价,为5.28元/股;上海航空的换股价格为定价基准日前20个交易日上海航空的 A 股股票的交易均价,为5.50元/股。双方同意,作为对上海航空股东的风险补偿,将给予上海航空股东约 25%的风险溢价,即每股股价为5.50 * (1+25%)=6.88元,由此确定上海航空与东方航空的换股比例为 1:1.3 (6.88/5.28=1.3)。在合并前,上海航空共发行股票1,303,722,200股,合并后,东方航空的股票总数将增加1,694,838,860股,总股本将达到11,276,538,860股[1]。
根据东方航空2010年年报显示,2010年1月,东方航空完成合并,换股过程中东方航空共发行A股1,694,838,860股,计价约人民币6,847,149千元,其中1,694,839千元计入股本,5,152,310千元计入资本公积。
综上,东方航空与上海航空是非同一控制下的吸收合并,东方航空以6,847,149,000元人民币,通过增发股份的方式,取得100%上海航空的股份,原上海航空的股东成为合并后新东方航空的股东。换股吸收合并前后东方航空股本结构如表1所示:
(二)有关主体财务报表数据
本文将采用东方航空和上海航空的2009年半年度报告作为数据基础。根据报告附注,上海航空有关科目账面价值如表2:
(三)两种理论基础下合并会计处理的差异
1. 母公司理论下的处理方法
归属于母公司的商誉=投资成本-(被合并方可辨认净资产的账面价值+被合并方部分科目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之和)*持股比例=6,847,149,000-(15,953,159,378[2]+53,549,297)*100%=-9,159,559,675(元)
由于此案例属于非同一控制下的吸收合并,不必然产生商誉和少数股东权益,为了使得对比讨论更充分,我们假设此案例是非同一控制下的控股合并,如东方航空仅持有上海航空90%的股份,则有关计算如下:
商誉=6,847,149,000-(15,953,159,378+ 53,549,297)*90%=-7,558,888,808(元)
按照被合并方可辨认净资产账面价值计算归属于少数股东权益=15,953,159,378 *(100%-90%)=1,595,315,937 (元)。
2. 经济实体理论下的处理方法
归属于全体股东的商誉=6,847,149,000/ 100%-(15,953,159,378+53,549,297)=-9,159,559,675(元)
假设此案例是非同一控制下的控股合并,当东方航空持有上海航空100%股权时,计算同上述吸收合并的实例;当持股比例不足100%时,如东方航空仅持有上海航空90%的股份,则有关计算如下:
归属于全体股东的商誉= 6,847,149,000 /90%-(15,953,159,378+53,549,297)= -8,398,765,342(元)
按照子公司净资产公允价值计算归属于少数股东的权益=15,953,159,378/ 90%*(100%-90%)=1,772,573,264(元)
3. 两种理论基础处理得出的差异
当合并方100%持有被合并方股份时,少数股东权益不存在,在两种理论基础下计算得出的商誉没有差异。当合并方并非100%持股时,在同一持股比例下,以经济实体理论为基础计算得出的商誉要比以母公司理论为基础计算得出的商誉占比要大,因为经济实体理论下的商誉包括少数股东权益享有的商誉,而母公司理论则只列示属于母公司的部分;至于少数股东权益,以经济实体理论为基础计算得出的少数股东权益要比以母公司理论为基础计算得出的数值要大,因为母公司理论只计算它自身持有比例的被合并方可辨认净资产账面价值,而在经济实体理论下,会以被合并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除以持股比例得出整体的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这样的计算下,少数股东权益能够反映整体商誉以及公允价值变动。
三、结论与展望
综上,经济实体理论应是我国合并财务报表合并理论的未来选择,首先,较于母公司理论,经济实体理论利更多,相对较为全面;其次,经济实体理论更符合我国实际。我国企业股东结构和股权关系日益复杂,随着各种要素市场的不断完善,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经济实体理论显然满足企业对财务信息的需求要求;再者,经济实体理论有利于避免上市公司人为操控利润的问题发生。经济实体理论要求100%抵销,而不是按母公司的持股比例抵销,有助于抑制企业利用集团内的关联交易操纵利润的现象;最后,经济实体理论符合国际潮流,有利于增强国内外会计报表的可比性。因此,无论从我国实际或者与国际趋同的角度看,经济实体理论都是我国编制合并会计报表的最佳选择。
注释:
①中国东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换股吸收合并上海航空股份有限公司报告书,2009.
②15,953,159,378来自于上海航空的2009年半年度资产负债表中的总资产。
参考文献:
[1]金怡.合并财务报表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演进与路径[D].天津:天津财经大学,2012:57.
篇3
【关键词】数字教学资源库 课例 盈利能力分析
随着互联网及无线通讯技术的深入发展,数字化教学资源的优势得以显现,通过教师指导、自主学习与协作交流,学生可以从多种学习对象和教学资源获取多方面的知识,从而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为模拟、项目、案例等教学策略的普遍推行提供了必要的保障,是深化职业教学改革、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本文主要围绕《财务报表分析》课程数字化教学资源库的应用展开研究,力图推进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广泛应用,促进教学改革,提高该课程的教学质量。
一、财务报表分析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应用的优势
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囊括多重多样的教学资源,可以根据教学方法和教学目标的不同选取相应的教学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思维、领悟内在原理,从而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具体优势如下:形式多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通过教学案例库的使用,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理论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学生通过使用习题库可以及时巩固学习内容,掌握已学知识点。
二、财务报表分析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应用策略
(一)融合多种教学方法
经济环境在迅速变化,经营管理过程中的问题层出不穷,然而学生的理论学习相对滞后,如何在现实工作中处理这些问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中可以采用任务驱动、情境教学、小组讨论等多种方法,数字化教学资源库为这些教学方法提供了丰富的资源。这些多样化方法的组合对于《财务报表分析实务》这门实务性强的课程来说是较为有效的策略,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合作学习、问题探究的学习习惯。
(二)采用理实一体的架构设计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采用“实践――理论――实践”的架构,达到二者有效互动、融合,是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应用的基本思路。
首先,明确学习任务。根据学情分析、教学重难点,确定具体的学习任务。其次,根据具体的学习任务,从数字化教学资源库中选取合适的教学资源,进行有机组合备用。再其次,按照案例导入新课――理论内容的学习、实训――根据已学内容设计运用性项目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步骤实施理实一体化。
三、财务报表分析数字化教学资源应用课例――盈利能力分析
(一)教学目标
目标是教学设计的指针,本专题将掌握盈利能力衡量指标的计算和分析作为知识目标,能力上要求学生能够使用不同的衡量指标对公司的盈利能力进行分析评价。并通过案例教学拓展训练,培养学生规范表达、沟通合作、严谨实务、独立思考的品质。其中盈利能力衡量指标的分析为本次课的教学重点。
(二)设计构架
在教学设计上采取理实一体化的架构,安排一个理论任务,两个实践任务,一个理论任务也就是盈利能力衡量指标的计算分析。首先以财务辩论创设情境,引出本次课的教学内容;其次,通过微课课件的播放让学生学习理论知识并解答学生的问题;最后,通过真实公司的案例资料练习学生的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提升职业核心能力。
(三)实施过程
实施过程主要分为课前准备、问题导入、理论学习、实训巩固、应用拓展、项目作业布置几个方面。
课前准备。教师主要根据课程内容从数字化教学资源库中找到适用案例、Excel财务分析模板、微课课件等教学资源。学生准备主要是划分讨论小组,从上市公司中选取分析对象。
问题导入。课堂开始时,创设情境,将教学资源库中的案例资料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目的是为了发现矛盾,导入问题。教师首先创设投资方案选择的情境:我公司现有一笔大额闲置资金可使用,投资部的两个项目组分别提出了对徐工集团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与厦门厦工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两个公司的投资方案,假设你是公司的决策人根据利润表数据做出决策并说明原因。之所以采取小组讨论,是为了让学生们深入思考,发现不同答案。此时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
每个小组分别做陈述发言,说出自己的选择并给出决策依据。老师根据不同的决策依据,引导学生思考哪个到底应该如何判断企业的盈利能力,根据什么指标来判断,由此引入新课――盈利能力衡量指标的计算分析。
盈利能力衡量指标的计算分析就是本次课的具体学习任务。其中盈利能力衡量指标的计算是教学重点,而其对应的分析是教学难点。
理论学习。选用财务报表数字化教学资源库中盈利能力衡量指标的微课课件给学生播放,通过多媒体将理论知识更为形象生动的传授给学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对于学生观看微课课件后的问题进行解答和讲解。
实训巩固。教师根据教学内容从习题库中抽取相关题目让学生计算并分析,巩固已学习的知识。为了提高效率,达到更好的效果,采取分组速算的方式进行,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计算出指标值后,如何进行对应分析成为一个难题。通过指标含义的分析引导学生思考,得出分析结论。
应用拓展。根据课堂伊始的导入案例的相关资料,根据所学内容对徐工集团和厦工集团两个公司进行盈利能力的分析,并作出投资决策。每组派代表对投资决策进行陈述,教师对学生陈述进行点评和讲解。
项目作业的布置。指导各组根据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展开对真实公司的盈利能力的分析,做出分析报告、过程综述等物化成果。对学生提出具体要求,根据数字化教学资源库中Excel分析模板得出指标值,做出图文并茂的分析报告。
篇4
1 财务报表分析概述
对一个企业而言,财务报表分析的对象是利润表、负债表等,在对这些报表实施分析之后,能对企业的盈利水平、财务状况以及运作状况实现判定,其分析内容对企业的运营十分重要。因此,可对企业制定决策起到指导作用,为企业向前发展做出贡献。盈利水平是判断企业盈利状态的重要指标,能分析出企业在一定阶段内能运营与管理状况是否符合市场要求。在对盈利水平实施分析后,企业的管理人员可从中找出企业运营的弊端,能及时发现问题,企业就可以采取必要的手段处理问题,让企业的损失得到控制。负债能力则反映出企业在面临风险时表现出的应对能力,体现出企业能承受负债的限度,对企业后续发展产生直接影响。因此,在开展财务分析时,能对企业的负债能力实施明确判定,对企业的运行较为重要。
2 财务报表分析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作用
2.1 利润表分析的作用
利润表能体现出企业在一定会计阶段内的经营成果。对其内容实施分析后,能了解企业的经营效益、花费的成本等信息。此外,在对近几年的利润表实施观察后,总结盈利趋势的变化情况,可对今后几年的企业获得利润的情况实现判定。在对表中的各时段的数据进行分析后,可对企业今后的利润增加起到积极作用,也能让管理人员顺利处理决策问题。总之,利润表使能管理者知道某个阶段内的营收、成本等数据,可让经营手段得到灵活调整。
2.2 现金流量表分析的作用
此表能展示企业在一定会计阶段内现金及其等价物的具体情形。现金对企业的作用不言而喻,是企业的生存发展的重要条件。在市场变化十分迅速的背景下,导致较多应收账款都存在变化为坏账呆账的可能,现金和现金等价物则不同于此种情况,其流动性和支付能力十分之强,此方面实力较强的公司更具有投资说服力,让投资人产生更高的投资安全感。因为,投资者也会担心发生资金链断裂的情况。目前,全球范围内的商业银行在对贷款方进行审查时,均是以此作为审查依据。财务管理人员要对此表现出应有重视,同时对资产现金回收率等数据进行考虑,制定科学的决策。要注意各类型表格彼此存在联系,在对某个具体事项展开分析时,也要从表中将相同指标结合在一起,对变化的关联的原因实施分析,全方掌握财务信息。
2.3 资产负债表的作用
资产负债表能反映出企业在一定阶段中的财务状况。中国的资产负债以账户式结构进行编制,可划分为左右两方,左方代表资产,右方则代表负债及所有者权益。对资产展开分析后,管理人员能知晓当前企业具备的资产类别和资金数额,此方面的企业价值也能结合财务状况分析得到判定。这些资产代表了企业的经营效益,是企业在运作中获得的成果。对资产实施了解后,可以分析出企业的关键资产、设备,同时也能对企业的经营信息实现判定,与资产周转率等信息组合之后共同分析,就能得出企业在利用资产时表现出的具体能力。右方的事项则是资产来源的体现。如果负债比例达到较高水平,企业就会面临较大风险,债权人在投资时就会顾虑重重。因此,要增加流动资产在总资产的比例,以此应对可能发生的偿债风险。如果所有者权益达到过高水平,则表明企业在利用财务杠杆时并未发挥良好效果,可能发生资产浪费的情况。要注意资产负债表的整体性,不可割裂左右的联系,放在一起综合分析才能顺利发挥作用,才可体现出某一时刻企业的财务状况和企业价值,可让财务人员对企业的资产实施科学判断,合理分析企业负债等信息,进而更坚定地履行受托责任,在决策中有效避免各类风险因素的出现。
3 财务报表分析在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3.1 报表数据缺乏可靠性
一般情况下,会计报表在编制过程中都会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其中部分数据的准确性也就难以得到保障。同时,部分财务报表的准确性也受到人为因素干扰,在制定财务报表过程中,往往因为各种人为因素的干扰,导致报表数据与真实数据之间出现差异性,这将导致报表的可信度直线下降,影响报表利用。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形成的报告难以达到精准的地步,造成数据文件的可靠性不满足现实要求,财务报表分析受到干扰,财务分析无法实现准确分析。
3.2 报表数据具有一定的滞后性
对财务报表实施分析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判定企业的在各阶段表现出的经营状况,实现对企业未来发展进行预测的目标。但是,财务报表中的很多资料均是企业以往的资料,这些数据、文件都存在时间上的迟滞,往往报表数据都是通过搜集整理而来,这些数据都是属于早期数据,并不能代表现在的财务水平。因此,可以说在很大程度上财务分析被这种过去式的数据所干扰,降低了数据的滞后性,干扰了财务分析的准确程度,为企业发展带来隐患。
3.3 报表分析方法的局限性
对比率分析法进行分析可知,其有事后分析的性质。因此,在分析过程中所用的数据信息均是已经发生过的经济活动留下的数据,在实时性上存在缺陷,存在较为明显的滞后性。同时,此种方法一般应用于负债表、利润表,主要对某一阶段内企业的财务信息实施研究,无法对企业未来的经营状况实现分析。因此,比率分析法在使用时存在较大限制。趋势分析法在使用时要依靠企业财务报表才能顺利发挥作用,局限性较大。各阶段的财务报表和数据会在通货膨胀、计算方式等方面的影响下发生变化。因此,利用此方法获得的分析成果难以具备较高准确性。此外,比较分析法主要用于企业各项经济、财务指标的分析,这些指标会在行业、区域等因素的影响下难以实现对比。在此种情况下,使其失去应用价值。
4 处理财务报表分析在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的对策
4.1 提升财务报表内容分析的客观性
在对财务报表实施分析时,要从实际出发,对报表的内容进行客观分析,不可将个人的主观因素掺杂其中。因为,客观性较强的财务报表信息能让企业的经营人员对企业的各类财务信息更加了解。同时,也能让投资人员、债权人等获得无误的报表信息,如此,才能以科学的方式开展投资等经济活动。让财务报表分析工作具备较强的客观性,不仅可以对企业的经营管理形成引导,也能为国家层面的宏观调控给予必要支持。因此,企业要对此有新的认识,让其客观性达到一定水平。
4.2 确保财务报表出报的时效性
财务报表是对企业在某个阶段的财务状况开展的分析。企业在决定推出新的决策时,财务报表的信息必须要及时、准确,由于其内容与企业的运营状况直接相关,必须经过精准分析,一旦出现差错,就会让企业做出错误决策,让企业与投资方遭受重大损失。在信息化时代,要对财务软件实施升级。同时也要提升财务人员的工作技能,如此才能让工作效率达到更高水平,为提升财务报表出报工作的时效性创造良好条件。要安排专门的工作人员对国外的财务报表出报方法进行观察,适当引进最先进的处理方法,提升财务信息的搜集速度,让报表的出报的时间得到提前,使企业在制定决策时可获得最新的财务信息,切实提高报表出报的时效性。重视现金流量指标的使用,此指标包含的信息十分重要,可促使财务评价指标得到改善,能让报表应用人员顺利判定企业的具体偿债能力,也可获得企业的盈利信息,并据此对企业未来发展情况开展合理预测,让企业的决策制定更具客观性。
4.3 重视财务报表分析方法的全面性
在开展财务报表的分析工作时,可用的方法较多,要坚持分析方法的全面性。在分析时,不可忽略报表中的附注的信息。财务报表中的数据均是企业已有信息,以货币的形式进行展示,在财务报表中占据重要地位,可使用整体数据对企业经济发展形势实施判定,也可实现对各部分信息的分析。比如,在应收账款中存在的应收明细、生产成本中包含的料工费等,这些数据都要纳入到分析之中,如此才能为企业后续发展制定政策时提供数据支持,确保企业能做出科学决策。此类数据详细地展示在财务报表的附注中。相关附注信息主要起到对报表说明及补充的作用。因此,在分析时要将辅助信息和其他信息结合在一起,如此才能得出对决策有利的信息。要将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综合应用。前者指的是利用财务报表中的既往数据,在使用科学方法进行处理后,得出能对企业决策有利的信息;定性分析则指的是分析专家的经验,对企业运营中产生的不能进行量化的信息实施本质上的分析。在财务报表中,全部数据都是量化数据,但是企业的经营发展十分复杂,存在较多无法进行量化处理的信息,比如,人才和技术等方面的因素。这些方面的信息使用定量分析的方法实施分析之后,并不能全方位反映出企业运营管理状况。因此,还需要结合的定性分析的方式判定企业经营状况。此外,在开展内部分析的同时也要兼顾外部分析。在企业经营时,企业面临来自内部与外部的各种影响,比如,存货积压、应收账款等因素均是企业需要面对的内部问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等外部问题会对报表分析工作形成干扰。因此,要对企业内、外部面对的问题进行全面考虑,确保分析达到较高水平。此外, 还要搜集企业的长期发展信息,与短期信息结合在一起,实现财务信息的总结。同时,也要坚持动态与静态相结合的方式应对财务报表分析中出现的问题。企业的发展过程具备动态特点,在对既有的静态资料实施分析的基础上,还要从动态的角度对企业未来的发展情况实施研究,使报表的分析工作更加准确,让企业的运营信息得到全方位展示,为企业从更多方面提供信息支持。
篇5
关键词:财务报表 医院财务管理 医院经营状况 经营思考
财务管理十分重要,医院的财务报表不仅能及时反映出医院经营的状况,反映收支赢损,还能对医院其它方面如人事、业务等管理起到重要的作用。学会运用财务报表对医院的经营状况进行分析,总结后提出合理化建议。医院是非盈利机构,终极目标并不是追求利益最大化,但为了维持医院正常的运转,保证为病人提供最好的医疗技术与服务,医院的财务一定要保持在一个盈利的水平线上。只有保持盈利的状态,医院才会发展,所以,医院经营管理者运用财务报表分析医院的经营状况相当重要。
一、财务报表分析的内容
运用医院财务报表分析医院的经营状况,要以会计报表作为基础,整合医院的相关资料,对医院发生过的经济活动、经营现状进行综合评价。通过财务报表的分析运用,对医院的财务活动提出合理性建议,对经营不当的部分提出改进方法。
运用财务报表分析医院的经营管理内容主要包括:医疗业务技术、医疗服务总数、医药费收支、资产负债情况、医院收支节余等。
通过运用医院财务报表来分析医院在社会效益方面,在医疗方面所作的投资变化。使医院的经营管理者时刻了解医院的经营变化,能进行快速的反应与调整。大大节省了医院的人力消耗,更好地为病人提供及时的救助与保护。
医疗在飞速发展,医院的科学技术发展也日新月异。计算机的信息网络化使医院带来新的改变,老百姓挂号就诊更方便,医院的服务更先进,医院的发展有广阔的前景,医院的经营管理者一定要学会运用报表分析医院的经营状况,为保证医院顺利运营作出自己的贡献。
二、财务报表分析的方法
运用财务报表分析医院的经营状况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一)比较分析
通过医院财务报表的财务指标上的数量进行对比,通过对比,看出前后差异。将医院主要医疗项目与选定的一个参照目标做比较,来判断医院财务现状和医院经营结果。
(二)因素分析
对医院所有的经济活动进行分解,分解出各部分因素后,按照图表方式排列,总结出这些因素对医院的经营产生的不同程度影响,以此来分析医院经营状况及原因。
(三)差额分析
又叫绝对分析法,以数字间差额大小进行分析的方式。通过分析医院财务报表中各科室项目的大小活动数额,判定医院的整体财务现状和经营结果。主要包括净值、营运资产、营业毛利等。
以上三种财务报表分析法,比较分析法与因素分析法应用的比较多。医院管理者可以以本医院的历史数据作为标准、同行业等级医院标准、对医院经营的预算进行标准等种标准模式进行分析对比。
三、财务报表有哪些指标
医院的财务报表分析主要有以下指标:
(一)资产效益
通过对医院财务报表收支总表、资产负债表进行初步分析,再结合其它各项报表,对医院资产的增减情况进行对比,同行业进行对比,计算出差异与原因。最终计算出医院的资产效益就是医院财务报表的主要指标。
(二)人力资源
医院员工人数与员工业务收入水平相比较,通过指标分析,可以明确医院职工岗位创造的价值,工作的效率。可以加强对医院员工的管理,提高各岗位的办事效率。
(三)成本
医院通过运用财务报表分析,统计出医院管理费用、业务支出、业务收入的数据。这方便医院的经营管理者更好的控制医院的各项费用支付,在提高医院经济收益的同时,减少支出,控制医院成本。
四、财务报表分析创新
事实证明,医院的财务报表分析可以使医院的经营管理者对医院经营现状快速掌握。医院的财务报表不仅能使医院完成计划预算,还可以使医院管理者把握资金的利用与使用情况。现在的财务分析比传统的财务分析进步很大,依然存在很多问题,例如:只注重财务报表的数据,却结合人力因素全面分析,医院效益评估不完整,对未来医院发展不能做出更准确的判断等。为了更好的对医院的财务报表进行分析,在多角度调查进行数据统计的同时,还要对财务报表分析进行创新。
(一)人力资源指标
现代社会是信息高速发达的时代,人力资源成为各企业发展的重点,人才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医院要更好的培养人才,知人善用,这关系到医院的发展。所以,在医院的人力资源财务方面一定要比例合适,培训、福利都体现了医院在人力资源的投入。而这项指标在短期内是看不到经济效益的,却与医院的长期发展有密切关系。
(二)服务指标
人民群众对医院的要求越来越高,医院的经营成本也越来越高,风险也随之而高。医疗技术不再是人民群众选择就医的唯一理由,医院要改进服务质量,吸引病人的同时,降低医疗成本,使医院进入良性经营循环。
五、结束语
从上面的描述中可以看出,合理运用医院的财务报表可以对医院经营状况作出详细的分析。及时调整医院各方面管理收支状况,增加或减少某些方面的财务支出,将医院的财务报表各项指标细分归类。把医院的各类经济类指标细化后,可以使医院的管理经营者更清楚的看到医院的经营现状,而不是模糊的,无法准确判断的大概数据。
参考文献:
[1]曹志茹.医院财务报表分析浅析[J].现代商业,2009,(21)
篇6
关键词:财务报表Excel比率分析
Excel Computing Application in Financial Statement ratio analysis
Abstract:In financial statement analysis and calculation, a calculation analysis is simple and easy to use tool for enterprise is very necessary. Excel office software can not only convenient to calculate various statistical data of the financial statements, can effectively and scientifically calculating enterprise debt repayment indicators, profitability and operating ability, for the user to make the right decisions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guiding.
Keywords:Financial Statements Exce Ratio Analysis
引言
财务报表的分析主要是对企业的资产负债表、利润表以及现金流量表等报表的分析,最常用的分析方法有比率分析法和趋势分析法。其中比率分析法是通过比率来反映会计指标之间相互关系的方法。它可以从偿债能力、盈利能力、营运能力等方面分析企业的经营绩效。在对财务报表填制和分析时,经常会遇到大量的的数据计算,而Excel电子表格处理软件在数据的计算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又简单易用,非常适合需要者使用。因此,将Excel软件应用到财务报表的计算分析中,能够有效而又科学地分析企业的经营绩效,指导投资者和经营者做出正确的决策。
1财务报表分析
企业乃至个人可以通过对企业的财务报表中提供的数据的计算和分析,了解企业的偿债能力、盈利能力、营运能力等情况,正确地评价企业财务状况、经营管理水平和发展前景的好坏,为做出决策提供依据。
1.1偿债能力分析指标
偿债能力包括短期偿债能力和长期偿债能力。短期偿债能力分析时通常用流动比率,即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对于债权人而言,流动比率越高债权越有保障,一般等于或稍大于2较为理想;长期偿债能力分析时通常用资产负债率,即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100%。资产负债率反映了企业偿还全部债务的能力,一般认为低于50%比较理想。
1.2盈利能力分析指标
盈利能力指企业获取利润的能力。盈利能力主要可以通过资本金利润率和营业收入利润率来分析。其中资本金利润率=利润总额/资本金总额*100%;营业收入利润率=利润总额/营业收入净额*100%。计算的值可以衡量投资者投入资本的获利能力和企业的盈利能力,一般值越大,企业的效益越好、收益越高。
1.3营运能力分析指标
营运能力的分析指标主要有应收账款周转率和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营业收入-现销收入)/应收账款净额平均余额;存货周转率=销售成本/存货平均余额,其中平均余额为相应项目的(期初数+期末数)/2而得。一般周转率高,说明企业的应收账款的变现速度快、库存适度、经营效率高。
2使用Excel进行财务报表分析时的计算应用
Excel在数据的计算管理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因它非常普及,故在财务报表的计算分析时,其非常方便可行、简单易用。下面以某包装企业的财务报表为例,将Excel应用在财务报表比率分析法中,以方便地计算出各项指标,供有关人员决策使用。
2.1偿债能力计算
使用Excel进行计算时,首先应将企业的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等数据导入或录入到Excel的工作表中。如图1所示,资产负债表中的各类合计数均可以通过Excel中的求和公式计算而得。若要分析该包装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可通过求流动比率来实现。即在目标单元格中输入公式“=C13/G10”,结果为1.64,说明该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不理想,债权人的资金安全程度较低;若要分析企业的长期偿债能力,可通过资产负债率来实现。即在目标单元格中输入公式“=G14/C21”,结果为46%,说明该企业的长期偿债能力比较好,债权人的资金安全程度较高。
图1
2.2盈利能力计算
如图2所示的利润表中营业利润的计算可通过公式“=B3-B4-B5-B6-B7-B8-B9+B10”求得;利润总额的计算可通过公式“=B11+B12-B13”求得;所得税费用的计算公式为“=B14*25%”;净利润的计算公式为“=B14-B15”。通过利润表的计算,可得知某包装企业的利润总额为 3846600元,盈利能力反映了企业经营业绩的好坏。在计算它的主要分析指标之一资本金利润率时用到了资产负债表中的单元格,故涉及到三维应用。计算时可在目标单元格中输入公式为“=B14/资产负债表!G16*100%”,求得某包装企业的资本金利润率为64%,该数值表明投资者投资带来的收益居中偏上,收益较好。
图2
2.3营运能力计算
在分析该包装企业的营运能力时,如果要计算存货周转率,可在目标单元格中输入公式“=利润表!B6/((资产负债表!C12+资产负债表!D12)/2)”,求得结果为0.14,表明该企业的存货周转率相对较低,可能存在着采购过量或产品积压等情况,应该引起重视,并分析原因以解决问题。
结语
Excel作为一种简单易用的电子表格处理工具,特别适合于企业的财务人员、经营决策者和投资者使用。当然,单纯地用比率分析法分析财务报表具有一定的片面性,若要想全面的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还可以结合趋势分析法,将企业连续几年的财务报表放在一起,同样借助于Excel进行比较分析,做出趋势图表,以获得更全面的数据。
基金项目
甘肃省教育科学规划项目--《基于移动学习的“微课程”在现代远程教育中的应用及学习模式研究》(GS[2014]GHB0280)。
参考文献
[1]邓柳燕.基于用友UFO报表构建杜邦分析系统模板[J].财会月刊.2014(03).
[2]李昱.Excel在金融企业财务报表分析中的应用[J].华南金融电脑.2008(08).
[2]侯晋萍.哈佛框架下的财务报表分析:以某包装企业为例[J].经济师.2012(01).
[3]乔永军.浅析企业财务报表分析局限性的原因及对策[J].新疆农垦经济.2012(07).
[4]汪飞羽,张姣.青岛啤酒财务报表分析[J].现代商业. 2012(07).
[5]崔智敏,陈爱玲.会计学基础(第四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186-189.
篇7
【关键词】信用风险 金融负债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列报
在公司主体信用风险发生变动时,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负债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会带来“反直觉”的效应。这种“反直觉”效应很容易误导财务报表信息使用者。具体来说,当公司主体信用风险下降时,信用风险下降意味着公司主体违约的可能性更小,因此其发行的金融负债的公允价值将会升高,由于金融负债价值上升,就意味着公司有可能需要以较高的代价清偿该项金融负债,因此确认了一笔公允价值变动损失。本来公司主体信用风险下降是正面的经济事实,但是却在会计上确认一笔负面的账面损失;相反当公司主体信用风险上升时,由于公司主体违约的可能性加大,因此其发行在外的金融负债的公允价值将会降低,这就意味着公司有可能仅以较小的代价即可清偿该项金融负债,因此确认了一笔公允价值变动的收益,公司主体信用风险上升是一项负面的经济事实,但是由此却在会计处理上确认了一笔正面的账面收益。这种对损益表产生的反直觉的影响一直以来都是职业团体和财务报表信息使用者争论和关注的焦点。
本文在梳理国内外信用风险对金融负债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影响的实证和实验研究的基础上,列示汇总了金融负债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列报形式的变革及其争议,旨在探讨现阶段金融负债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列报的最优形式。
对于在金融负债的初始计量和后续计量中是否应该将信用风险考虑进负债的公允价值,以及当信用风险发生变动时引起的负债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列报问题,理论和实务届对此存在极大争议。
支持者认为金融负债的公允价值应该考虑信用风险,并且需要确认由信用风险变动带来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主要有以下几个观点:
第一,信用风险应该是公允价值反映的一个组成部分。根据FASB在其的SFAS No.157公告中对于公允价值应用的解释中,主体信用状况应该是公允价值反映的一个组成部分,没有考虑公司主体信用状况影响的计量不属于公允价值计量。因此对于金融负债的公允价值计量,不管是在初始计量还是在后续计量中都应该考虑公司主体的信用风险及其变动情况。
第二,信用风险的变动会相对改变股东和债权人对公司主体资产的要求权,两者之间存在财富上的转移。公司主体信用风险上升,金融负债的公允价值会下降,债权人对公司主体在债务立即结算时的要求权则会降低,因此股东对公司主体的剩余资产要求权就会增大,这其中存在着财富从债权人到股东的转移,反之则是财富从股东向债权人的转移。由于存在这种财富上的转移,所以支持者们认为应该在会计上确认这种公允价值变动的损益,以反映其经济实质。
第三,信用风险引起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确认应该在资产和负债公允价值计量中保持匹配。当公司主体信用风险发生变动时,相对应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也会发生变动,由此带来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都已经计入到公司的净收益中,那么如果不对金融负债采取同样的会计列报形式确认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话,会引起“错配”问题,不能够全面客观地反映公司主体的财务状况,也达不到公允价值计量反映金融工具信息相关性的初衷。
然而对于这种由公司主体信用风险变动引起的金融负债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对损益表的“反直觉”影响,反对者也有其不赞成计入损益的理由,主要有如下几个观点:
第一,负面的经济事实却能够带来正面的账面收益,这种反直觉的损益表效应将会掩盖了公司信用恶化的实际状况,不利于投资者做出恰当的决策。若不是经过专业知识的训练,对于一般的信息使用者,收益意味着正面的经营业绩,使用者无法想像和理解收益也能来自于公司实际恶化了的信用状况。
第二,即使在金融负债的公允价值变动中考虑了信用风险,同样也会引起资产和负债在计量上的错配问题。对于负债在公允价值计量中考虑了信用风险问题,那么公司其他的资产,比如无形资产,商誉也会因为公司主体的信用风险变动而发生价值的变动,如果不对这部分资产计量,则同样也会引起错配的问题。
第三,对于这种由信用风险引起的金融负债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可实现性上提出质疑。SFAC No.7中强调收益只有等到可实现或者已经实现时才能予以确认。对于这种在实现性上存在很大质疑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予以确认,既不符合公允价值计量的基础:持续经营,也不能够提供更具有相关性的财务信息(Lipe,2002)。
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于2000年的财务会计概念公告第7号(SFAC No.7)中提到:一项负债的大多数相关计量都要反映负有支付义务的主体的信用状况(FASB 2000 SFAC No.7 para.78)。但是FASB在2007年的SFAS No.159中的态度十分含糊,表示仅关注与金融工具特有的(instrument specific)信用风险所引起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并要求将这一部分变动损益计入到净收益,对于公司主体的信用风险变动引起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问题一直未能在准则中予以考虑。2005年IASB在对IAS 39进行修正时,引入公允价值选择权概念(Fair value option),强调负债的公允价值应该反应包括与该项负债相关的信用风险,包括在对金融负债的初始计量和后续计量中,并且规定由公司主体信用风险变动引起的金融负债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要计入损益表。
基于对损益表产生的反直觉的效应的争议,IASB在2010年5月的征求意见稿中对由信用风险引起的金融负债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提出了新的列报形式。在征求意见稿中,FASB承认在SFAS No.159中仅仅确认了与金融工具特有的信用风险引起的金融负债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并不充分,因为这种金融工具特有的信用风险实际上仍然是来源于公司主体自身的风险,因此该问题其实仍然是由公司主体信用风险变动引起的金融负债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问题(FASB,2010a BC162)。在新提议的列报形式下,不再将这部分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计入到净收益中,而是以其他综合收益项目列示在综合收益中。并且规定在金融负债被处置以后,这部分其他综合收益不能够再转回净收益中。同时将最终确定改变的部分写入IFRS 9,而其他对于IAS 39中没有改变的部分,继续在IFRS 9中沿用,并且计划于2015年开始实施。
四、结论
信用风险对权益价值的影响有两个方面,而且这两个方面具有相互抵消的作用。一方面信用风险上升会带来公司资产公允价值的下降,这将直接导致公司权益价值的下降;另外一方面信用风险上升会导致公司负债的公允价值下降,而这意味着公司有可能以较小的现金流偿还债务,这将导致公司权益价值的上升。
由于主体信用风险的存在,金融负债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容易造成“反直觉”效应,金融负债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在会计报表中列报形式不同会影响投资者的投资判断;同时,金融负债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在会计报表中列报形式,以及导致金融负债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产生的信用风险的变动,也会对财务报表使用者的判断产生影响。鉴于以上分析,笔者认为在现阶段,金融负债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列报于“其他综合收益”中更能反映其经济实质。
参考文献
[1]国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2006).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2]IASB.Credit Risk in Liability Measurement. Staff paper accompanying Discussion Paper DP/2009/2.
[3]IASB.Fair Value Option for Financia Liabilities.Exposure draft paper ED/2010/4.London,U.K.:IASB,2010.
[4]张丽霞.金融负债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列报形式―信用风险与投资者判断[D].南开大学,2012,11.
[5]IASB.Progress report on IASB-FASB convergence work.London,U.K.:IASB,2011a.
[6]IASB.International Financial Reporting Standards No.9:Financial Instruments.London,U.K.:IASB,2011b.
篇8
据的质量,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明确基本建设投资计划,提高建设项目数量统计的准确性
固定资产投资报表中的数量指标主要有“施工项目个数”和“本年投产项目个数”两项,这两项数量指标的数据来源于基建财务核算中“建筑安装工程投资”的明细科目总数,其中存在上年余额的作为“施工项目个数”的统计范围,而不存在上年余额,仅有本年发生额的作为“本年投产项目个数”的统计范围。因此,基本建设投资计划的准确严谨对统计数据的质量就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一般来说,基本建设投资计划是控制基建规模,办理基本拨款、进行基建财务核算的依据,年度基建投资计划需得到政府相关部门的批准,在批准的范围内开展工作,不能突破基建计划,保证基建计划的严肃性。基本建设投资计划主要包括以下内容:①项目规模(大、中、小型),②项目用途,③开工日期,④竣工日期,⑤概算数,⑥计划数等。根据基本建设投资计划财务部门在进行财务核算时设立基本建设项目明细资料,主要包括项目类别―新建项目、在建项目、已完工未决算项目和已决算项目,同时列举了工程项目名称、施工单位、施工内容、合同数或决算数、审定数、累计付款数、当年拟付款数、审减数及欠款数等比较详细的基本建设情况,其中对于新建项目、在建项目和已完工未决算项目,必须有合同数、预概算数,对已完工已决算项目则必须有决算数或审定后的决算数及欠款数。每月月末,财务部门根据基本建设项目明细资料核对当月的基建财务明细帐,随时掌握计划的执行情况,同时也为固定资产投资报表“固定资产投资额”一列中“计划总投资”、“自开始建设至报告期止累计完成投资”这两项统计指标提供真实准确的统计基础。
二、加强基本建设财务决算,正确确定固定资产投资额的价值
基本建设项目财务决算作为项目核算的历史性资料,其真实、公允和合理性将影响着对基本建设项目投资的评价和建设项目形成资产的真实价值的计量,按照财务报表列示的习惯通常可分为资金来源和资金占用两个方面,具体分述如下:
(一)资金来源方面
1.项目资本金
建设项目通常分为经营性项目和非经营性项目。非经营性项目的资金来源主要由政府财政资金安排,一般不涉及此方面的问题。对于经营性项目在实务中常发现项目资本金不到位或项目资本金虽已到位,但与营业执照的注册资金严重不符的情况。应按照国务院《关于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试行资本金制度的通知》(国发[1996]35号文)的规定,必须首先落实资本金,才能进行建设,资本金的计算基数是指新建项目的固定资产投资与铺底流动资金之和。
2.银行借款
经营性建设项目的资金来源除项目资本金外,不足部分通常通过银行借款补充和解决。实际中常见将银行借款利息支出全额计入待摊投资支出,没有遵循借款费用会计准则,因此对于银行借款的利息支出按照借款费用会计准则要求只能将累计资产支出的加权平均数与资本化率的乘积予以资本化,所以日常资金管理中要量用为借,以减少不必要的利息支出。对于连续超过3个月的非正常停工期间所发生的利息,借款费用准则要求暂停利息资本化,不允许计入资产价值。
对于固定资产投资统计报表中“计划总投资”一栏所填数据来源为以上两项合计,即计划总投资=项目资本金+银行借款+应计入固定资产价值的利息费用。
(二)资金占用方面
1.建筑安装工程投资
建筑安装工程投资中主要考虑按照合同规定支付预付款的比例确认先期投资的金额,中期计量支付时要严格按照甲方、乙方、监理三方确认的中期计量支付证书为依据付款,对于已预付乙方的预付款,在中期计量支付时应及时核销,以确保建筑安装工程投资确认投资额的客观准确。如果项目实施过程中涉及甲供材的,甲方与乙方在签定施工合同时未将建设项目甲供材部分涉及的营业税缴纳责任划清,应在财务核算中明确营业税的分担比例,将应纳入建筑安装工程投资的营业税计入投资总额。
2.设备投资
对于行政事业单位来说,涉及到的设备投资只要根据合同的货款支付方式,规定质保金的比例来确认投备投资的入帐价值。一般来说货款支付方式通常采用货到付款或者远期银行承况汇票方式。这样既可以节约资金使用的成本,又可以督促供货方按时按质交货,大型设备或专用设备可以采用预付款方式,质保金通常为设备定货合同的5%,验收合格后一年内付清。
3.待摊投资
待摊投资中最普遍的内容是建设单位项目法人管理费和临时占地费。建设单位项目法人管理费中最普遍的内容是建筑管理费和印花税,只要合理制定建管费和招待费的支付标准。根据投资总额的完成进度合理控制建管费和招待费的支出,对于确实必须发生的建管费超出概算的情况,应报上级主管部门和计委等部门,及时调整概算,对于支付的临时占地费一定要签定合同和协议,费用的补偿标准要逻辑合理,并要求提供正式的入帐票据,对于建设项目的各类合同应建立台帐,并根据不同的合同种类计算应交纳的印花税并及时贴花或缴纳。通过以上方法可以合理的控制待摊投资的入帐金额,保证待摊投资科目核算内容的准确客观。
固定资产投资统计报表中“本年完成投资”一栏所填列的数据正是根据基建财务核算中资金占用方面以上三项核算内容的合计数填列,即本年完成投资=建筑安装工程投资+设备投资+
待摊投资,当然,待摊投资应按照建筑安装工程投资的明细科目合理分配到各个具体项目。
三、建立竣工决算验收制度,进一步完善固定资产基础台帐
基本建设项目竣工决算验收制度是正确核定新增固定资产价值,反映竣工项目建设成果的文件,是办理固定资产交付使用手续的依据。建设单位在项目竣工验收并交付使用后必须编制竣工财务决算、竣工财务说明书和相关资料,分别报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审批,财政部门一般在审核通过的30日内批复建设单位。一般来说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完善:
1.加强基本建设财务管理,促进竣工决算验收制度的编制工作
作为基建财务核算的主体,财务部门应结合工程的实际,制定一系列切实可行的财务制度和办法,形成比较完整的制度体系,保证工程建设竣工决算验收制度顺利有效地实施。全面了解项目建设的各个阶段,各个环节,对加强财务的预算、决算管理,合理调度资金,健全内部控制制度都十分有利。
2.深化基本建设会计核算工作,全面、科学地反映建设成本,为竣工决算验收制度编制提供详细的基础资料。
在严格执行内部控制制度的同时,基建财务核算人员应到施工一线调查了解,收集大量真实的资料,掌握第一手资料,确保财务信息的准确有效。深化建设管理费及其他费用性开支的核算,对各个部门分别设置管理费明细项目,详细核算各个部门在每个科目的开支情况,对其他费用性开支项目的核算也可按项目核算,在开支时要求依据充分,审核程序到位。
3.加强会计档案的管理,完善固定资产基础台帐
加强会计档案的管理,主要包括基本建设项目档案资料的归集整,财务处理,财产物资的盘点核实及债权债务的清偿,做到帐帐、帐证、帐实、帐表相符,各种固定资产都应分门别类的逐项盘点核实,填列清单,妥善保管,按照国家规定建设固定资产基本台帐,切实反映各项固定资产的数量和价值。
通过以上工作使固定资产基础台帐能客观、及时、准确的反映符合新增固定资产标准的各项固定资产的入帐价值,从而使固定资产投资统计报表中“新增固定资产及房屋建筑面积和项目个数”这一列中所填列的各项指标有了切实可靠的数据来源,保证了各项统计数据的质量。
篇9
(一)财务报表分析指标的局限性当前大多数企业的财务分析都是对财务报表相关数据进行指标分析,通过分析得出企业的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盈利能力、发展能力情况。但是一些常用的指标存在局限性。如:每股收益=本年度净利润/年末普通股总数,在计算这个比率时,分子是时期指标,分母是时点指标,计算口径不完全一致;每股净资产=年度末股东权益/年度末普通股数,该指标是用历史成本计量的,既不反映净资产的变现价值,也不反映净资产的产出能力。
(二)财务报表分析方法的局限财务报表分析方法对于财务报表分析的准确性具有重要的影响,好的分析方法是正确分析结果的前提。企业常用的财务报表分析方法有比较分析法、比率分析法、因素分析法等,不同的方法具有不同的特点,在应用时一定要充分利用该方法的优点,尽量克服缺点。1.比较分析法的局限性企业在应用比较分析法时,不同的企业的情况不同,同一家企业不同时期也不一样,在进行比较时,一定要切合企业的实际情况,不能盲目比较。如计算方法相同、计价标准一致、时间长度相等;在进行同行业比较时,要使其具有可比性,至少应具备三个条件:同行业的业务性质相同或相似,企业的经营规模较为接近,经营方式相近或相同。这些条件自然限制了比较分析法的应用范围。2.比率分析法的局限性由于比率分析法是一种基于历史数据的分析的方法,提供信息和决策时在相关性、预见性上有一定局限性。同时比率分析法主要是对货币进行计量和分析,对于一些报表外的信息,如未做记录的或有负债,未决诉讼,为他人担保等都没有在报表中反映,所以也无法通过比率分析进行企业财务报表分析。3.趋势分析法的局限性趋势分析法主要依据财务报表的数据,由于通货膨胀、各种偶然因素、会计核算方法改变,很多时候不同的判断标准下财务分析结果也不同,因而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三)财务报表自身结构的局限性企业的财务报表是通过会计对企业内的财务进行核算,最终按照一定的规范形成财务报表。财务报表具有一定的结构,很多如非货币计量的因素,财务报表无法将其统计在内。根据《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会计政策和处理方法,这也就为企业制定财务报表的形式提供了更加自由化。即使是一个企业,在企业不同的要求下也会有不一样的财务分析结果。有时企业的会计有时为了企业的业绩,故意改变财务报表内的组成,或者有时不能够完全统计企业的全部财务情况,这直接造成财务报表的结果偏高或偏低。
(四)财务报表分析人员的局限性不同企业对财务报表的重视程度不同,对财务报表人员的重视程度也就不同,有些中小企业一般对财务分析人员的重视程度不够,造成财务报表人员的业务能力偏低。如不能高水准、正确地对财务报表解读和分析,这将直接导致财务报表的结果和企业的实际情况存在出入,企业无法根据企业的财务报表结果进行正确的判断。
二、提高企业财务报表分析局限性的对策
(一)提高财务报表分析人员的综合素质企业要提高对财务报表分析人员综合素质的要求,企业在平时应该注意加强对财务报表分析人员的培训,提高分析人员对报表的分析能力,同时,在进行培训时还应该加强财务分析人员对市场营销、企业经营和战略管理等方面的培训,更加充分利用现代化的分析方法,使得分析结果更加准确、完善,为企业的管理提供更可靠的依据。企业在招聘财务报表分析人员时,一定对招聘严把关,选择综合素质高的员工。同时,在平时工作期间,企业要对财务报表分析人员进行不间断的培训,提高财务报表人员的综合素质,争取每个人都达到要求。让整个企业财务分析人员的整体素质都能上个台阶,企业可以适时的引进这方面的专家,对整个财务分析人员的整体素质的提高都有促进作用。
(二)采用多种分析方法,完善财务报表分析的技术方法和体系单独一种分析方法是不能准确的对财务报表进行分析的,只有建立一套完善的财务报表分析体系,才能准确地对财务报表进行分析。在进行分析时,要针对不同的情况,选择合适的分析方法,应用不同的分析方法对同一财务报表进行分析,通过不断地比较、综合,最终定出最符合企业实际情况的分析结果。在进行数据分析时可以采取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动态分析与静态分析相结合、个别分析与综合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既要注重对分析整体上的把握,又要对个别的特殊事件进行重点分析,同时还要将不同指标有机的集合在一起,进行联合分析,这样分析的更加深入,更能全方面的反映问题的实质。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应将信息技术应用到财务报表分析之中,不但能够提高分析的效率,还能提高分析的准确性。同时,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还杜绝了人为对分析结果进行干扰,大大增加了财务报表的客观、准确性。客观、准确的财务报表分析是当今企业进行管理与决策的重要依据。
(三)全方位了解企业的经营情况,全方面评价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财务报表分析人员要通过以下五个方面去掌握企业真实财务状况:一是掌握企业的经营流程及资金运作方式,顺着企业的经营流程进行账务查阅,关注企业会计账务处理的完整性、合理性及合法性;二是分析企业近三年或五年的财务报表数据,通读三张报表,即利润表、资产负债表和现金流量表,看看是否有异常科目或异常金额的科目,或从表中不同科目金额的分布来看是否异常,研究企业财务指标的历史长期趋势,以辨别有无问题;三是将企业的业绩与同行业指标的标准进行比较,如一家企业与自己比较也许进步已经相当快了,但是放在整个行业的水平上来看,就有可能会得出不同的结论;四是将企业内部的财务报表和对外公布的财务报表结合起来进行分析,通过内外的比较,找出产生差异的因素,发现“粉饰”报表、制造泡沫的现象;五是多渠道获取原始数据,确保掌握的数据更全面。这点主要是对于一些特殊机构来讲,如海关稽查部门等。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很多时候由于人为主观因素设置多套账簿,同个会计期限向不同的群体提供不同的报表,分析人员应从多个渠道,如银行、企业的相关单位、关联方获取企业数据进行综合分析。
三、结语
篇10
关键词:新会计准则;合并财务报表;影响;企业;适应
一、引言
合并财务报表指的是反映整个企业的经济现状、经营状况还有现金收支的财务报表,它是反应一个企业经济现状的重要指标。2006年财政部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具体准则和应用指南以及2014年修订的《企业会计准则第33号-合并财务报表》,对合并财务报表的合并范围以及合并程序进行了一定程度的调整,对合并财务报表的应用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本文从《企业会计准则》以及2014年修订的《企业会计准则第33号-合并财务报表》对合并财务报表所做出的调整方面出发,分析它对合并财务报表的影响,并从这些影响中分析出这样调整的意义,进而确定企业如何根据新会计准则对合并财务报表进行编制。
二、《企业会计准则》对企业合并财务报表的调整
合并财务报表是将企业的全部成员作为会计主体,运用一系列专业的方法所总结编制的,能够综合反映企业经济运营情况的重要报表。它能够从总体上反映一个企业的状态是否正常,并能够作为改善企业经营方式的依据。合并财务报表的良好编制能够有效的防止管理过程中的利润流向不明、会计信息不全等问题,是一个具有可靠性指导公司发展的财务报表。而财政部在2006年的《企业会计准则》及2014年修订的《企业会计准则第33号-合并财务报表》对合并财务报表做出一定的调整,丰富了合并财务报表的信息。《企业会计准则》在以下方面对合并财务报表进行了调整:首先是合并财务报表的合并范围发生了变化,肯定了原来的“控制”作用,并在这个基础上重新界定了“控制”的概念;其次增加了对一些特殊交易的会计处理,例如:追加投资的会计处理、处置对子公司投资的会计处理等,对这些特殊情交易的会计处理作出了详细的规定;另外,《企业会计准则》规定首次采用本准则的企业应当按照新的规定对被投资方进行新的评估,确定合并范围是否发生变化,若是在无特殊情况下发生了变化要及时追溯调整。
三、《企业会计准则》对企业合并财务报表的影响
由上文可得《企业会计准则》中对合并财务报表某些方面的改动,使得合并财务报表能够更加有效的反映企业经营发展的所有经济活动。而不同的修改对于企业的影响也是不同的。2006年的合并财务报告准则三十一条,2014年修订后的合并财务报告准则五十四条,企业财务报表的合并范围和合并程序都有较大变化。首先,重新划定了母公司的合并范围,若是母公司是投资性主体,那么不能为其投资活动提供帮助的子公司是不用编制进合并财务报表的;母公司对子公司的投资会以当期损益的方式计入。这个变动更加详细的规划了公司内部的财务状况,投资收益等,方便对财务项目的管理。其次,母公司应当统一子公司的会计政策,保持和母公司的一致。这一举措进一步加大了母公司对子公司的控制力度,也方便了母公司对子公司会计财务的管理,有利于企业内部的协调。最后,对特殊交易的会计处理方法做出了详细规定,更全面的解决了合并财务报表中一些财务纠纷的正确处理方法,也方便了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
四、如何对新的合并财务报表准则作出响应
修定后的《企业会计准则第33号-合并财务报表》在2014年7月1日应用实施,这对企业财务人员的工作方面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力,也加大了工作难度。如何使企业财务人员更快适应新的准则带来的改变,笔者经过考虑,提出以下观点。1.转变思想,在最短的时间内适应新的会计准则这次的新会计准则的核心是加强企业控制力度,为此企业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改革创新,为了促进更长久的进步,企业应当积极将新准则运用到企业的治理运营过程中,也就是财务会计信息也用来作为公司治理状况好坏的标准。此外,还可以通过推广本企业的新准则体系来扩大企业的影响能力,形成企业良好风气。2.加强对会计从业人员的培训,使其能够更好适应新的准则由于新准则加强了企业的控制力,但也加大了财务报表的编制难度,务必要做到面面俱到。为此要加强对会计从业人员的培训,让他们对新准则中作出的调整有充分的认识,此外还可以编制会计手册来显示对复杂操作的处理方法,分发给员工自己学习,这样公司培训和自己学习的方式共同进行,可以使从业人员更好地适应新准则,也使企业更好地适应了新准则的变化。3.加强财务管理,控制现金流量最重要的是加强对预算的管理,实施健全的预算体系,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计量成本;确定公平的价值体系,使得能够在市场价值变动的情况下找出最符合当前状况的价格作为计量的依据,有助于保证对合并财务报表分表的编制的准确性。
五、结语
综上所述,《企业会计准则》的对整个经济产业产生了动荡,对企业的合并财务报表方面的修改也促进了企业的对其部门的影响力与监控程度,企业的财务人员担任了编制财务报表的重要责任,更需要加强对新准则的认识了解。为了充分利用新准则带来的这些优势,企业应积极执行新准则,减少在细微处的财务操作疏漏,从而做到更好地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才能更好的适应新会计准则带来的便利,促进经济的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1]韩莹莹.新会计准则对合并财务报表的影响分析[D].合肥工业大学,2008.
[2]袁路华.新会计准则对企业合并财务报表的影响[J].现代商业,2007(,29):107,106.
[3]刘丽丽.新会计准则下合并财务报表有关问题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8.
[4]刘艳.新会计准则对合并财务报表的影响分析[J].财经界(学术版),2015(,5):150,152.
[5]钟利红.新会计准则对财务分析影响的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