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项目评估范文
时间:2023-06-06 17:57:0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科研项目评估,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科技计划;立项评估;研究
中图分类号:G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064(2017)01-0243-01
科技计划是贯彻科技发展规划,配置科技资源的重要手段,是引导、支持全社会加强技术创新和推动科技进步的一项重要的科技管理工作。科技计划项目立项评估,是在科技项目申请立项的阶段介入,主要是对科技计划项目立项前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事先的评估。选择科学的评估方法对合理配置科技资源,进行有效的科技决策至关重要。
1 国内外科技评估方法研究现状
1.1 国外科技评估方法研究现状
目前,已被世界各国应用的科技评估方法种类较多,其中主要包括文献计量分析法、案例分析法、同行评议法、回顾分析法、数据包络分析法、层次分析法、投入产出法等等。
同行评议是目前在科技评估中使用最广泛的方法,对科技决策具有重要的调控功能,它主要用于5个方面:评审科研项目的申请;评审科学出版物;评定科研成果;评定学位与职称;评议研究机构的运作。虽然同行评议法使用范围广,但具有一定局限性,其结论具有很强的主观性,且代表性不强。
文献计量分析法是目前常用的方法之一,其主要手段是通过对已经公开出版的论文、引用频次及专利计数来进行科技评估。发达国家早在70年代就开始对专利文献做大量统计分析,进行评估与预测的工作。这种方法的缺点是如果过分强调数次,就可能产生不良影响,人为地改变文献被引频次或者是增加其作品被引用和发表的机会。
层次分析法是目前较为科学合理、便于实施的一种确定指标权重的方法,这种方法应用网络系统理论和多目标综合评价方法,提出一种层次权重决策分析方法。它能有效地将半定性、半定量的问题转化为定量计算问题,体现了人们决策思维的基本特征:分解、判断、综合、并以它的简洁性、实用性、适用性和系统性赢得世界各国普遍采用。但由于建立层次结构和构建判断矩阵的主观影响较大,使得这种方法的主观成分增大。
1.2 国内科技评估方法研究现状
科技评估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些经典的评估方法,据对收集到的文献材料统计分析显示,国内科技评估方法主要有:
同行评议。同行评议指由从事某领域或接近该领域的专家来评定一项工作的价值或重要性的机制。方法主要有通信评议、小组会议评议两种,都可用于评估科技成果、科技项目等。
指标体系评估法。指标体系评估法一般都采用量化的方法,通过科学的量化手段减少评估的主观性,增加评估的客观性。同时要设计一个计算评分的数学模型,用于处理各指标间的关系。
层次分析法。层次分析法是一种定性定量分析相结合的决策方法,对主观判断作定量描述,是决策科学中非常实用、具有很大发展前途的一种方法,尤其适用于以多目标定性为主的决策。
其他评估方法。科技评估在研究发展的过程中还形成了人工神经网络分析法、统计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动态聚类法、模糊数学法、因子分析法、多维标度法等重要方法。
2 辽宁省科技计划项目立项评估方法研究分析
2.1 辽宁省科技计划项目立项评估方法发展概述
在综合对比当前我科技评估主要研究使用的评价方法的准确性、合理性、适应性以及评价方法使用时的工作量的基础上,我省科技计划项目立项评估一般采用同行评议和指标体系相结合的方法。
这种方法是指由从事某领域或接近该领域的专家通过一组能显示立项项目与当年科技计划项目申报指南的相符程度、项目的必要性、技术路线的可行性和创新程度、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性、市场的前瞻性、科研条件的允许性以及是否有完整齐全的附件佐证材料(如科技查新报告)等一系列指标来评定科技计划项目立项的价值或重要性的评价方法,属非个人性决策,是一种由科技共同体来做出有关科学真理性评价的制度,遵循了以科学界内部的承认为依据和前提的原则。这种立项评估方法通过权威专家根据科学的量化指标来判断项目的可行性,这样的评审方法可以有效的减少评估的主观性。
2.2 存在的问题
现有的评估方法存在诸多缺陷,主要表现在: 评估专家数量有限,具有典型的“小样本”特征,其结论具有很强的主观性,且代表性不强,当增加评估专家数量时又由于研究方向和观点的不一致导致评估结论难以收敛。科技项目一般具有隐含性、超前性、探索性和不可预知性,再加上评审专家对评价标准掌握、理解不可能完全一致,难以给出确切的判断,导致最终结论中的等级评定含有不完全信息,而目前的评估方法对不完全信息难以描述,对多位专家评审意见的综合过于简单,量化信息过于粗糙。
3 科技计划项目立项评估方法的改进
科技评估是科技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科技计划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科技评估工作的重要性越发凸显,因此,建立符合我省各地市科技发展实情的评估方法尤为重要。这就要求加强对评估指标体系设定及评审专家库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通过严格的、科学的科技评估方法,监督、保证科技评估活动健康有序地发展,真正做到客观、公平、公正、科学。结合我省的省情,并借鉴国内外科技项目的评估方法,得到以下启示:
(1)结合我省各地市科技发展实际情况,对不同计划类别的科技项目进行分析,建立合理的立项评估指标体系,能够合理并且客观的反映评估对象和目的。
(2)对科技项目进行评估时,一般都采用专家组按照既定的评估指标打分的方法,这就要求参与该项目的评估专家要独立于委托方,遵循回避原则;在选择专家时要从专家库里面选择来自被评估项目所属领域的不同地方的权威专家进行评价,必要时还需考虑财务类专家和管理类专家,这样使得专家知识结构合理化,使得评估结果更加可靠可信。
篇2
关键词: 建筑企业;科技项目;后评估
中图分类号:[TU-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2)07-0034-03
0引言
随着现代高、新、特等建筑物的兴起,建筑企业施工的科技含量越来越大。在激烈的竞争市场中,科学技术的重要性体现在了建筑企业的各个环节,一些大的建筑企业通过制定科技发展战略、投入资金成立技术中心等方式来支持企业的科技项目研发。科技项目逐渐增加,科技项目完成情况及其所带来的经济、社会效益越来越受到建筑企业的重视。尤其随着我国科技项目管理体制的日臻完善,对科技项目的评估已成为提高项目决策者和管理者的专业技术水平、改进科技项目决策和管理的重要途径。
后评估是科技项目评估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在科技项目结项一段时间后项目成果的效益和影响逐步表现出来的时候进行的,是对科技项目的目的、执行过程、效益、作用和影响进行系统分析与评估。在科技项目后评估过程中,指标体系的构建是评估的关键。建筑企业科技项目主要为应用技术研究,如:超前或储备性科技研发项目;新产品、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研发项目;技术成果的推广应用与产业化项目等。因此,本文所指的科技项目是建筑企业的应用技术研究。
1建筑企业的特点
由于建筑产品具有不同于一般商品的技术及经济特点,决定了建筑企业存在许多行业特征,因此,建筑企业的科技项目后评估也应结合建筑企业的行业特点来进行。科技项目后评估中主要考虑建筑企业的以下几个特点:[1]
单件生产、订货生产决定了建筑产品具有单件性、多样性。每个建筑项目都有其独特的用途和功能,形成的外观、结构、形状都不尽相同,各具特点。因此每个建筑产品都有不同的规模、结构、造型和装饰,需要选用不同的材料和设备构成,施工的每一道工序又各不一样,产品的内容随着工程的不同,其复杂程度也不相同。
由于是露天作业且生产周期长,建筑产品在生产过程中会对环境产生影响。建筑产品体积大,施工周期长,依附于土地,不可移动。建筑施工会对周边的环境、周围居民造成一定影响,有些环境影响甚至是长期的、永久的。因此,建筑业是对环境造成负面影响比较明显和突出的行业。
建筑产品对能源的消耗性大,节能是实现经济利益的关键因素。施工项目的投资额随项目的不同而不同,少则几百万,多则上亿元,建筑产品需要消耗和长期占用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建筑产品的这种不动产决定了产品的经济价值大,如果管理不善,容易造成工料的严重浪费,损失巨大。
建筑产品的社会性,时代性。一般的工业产品主要受当时的技术发展水平和经济条件的影响,建筑产品除此之外还受到当地的社会、政治、文化、风俗以及历史、传统因素的综合影响。产品社会性的特征,也决定了后评估社会性、动态性的要求,并且对产品的环保需求特征十分明显。[2]
2科技项目后评估原则
根据建筑企业的行业特点,设计建筑企业科技计划项目评价指标系统时,应该遵循以下基本原则[3]:
系统性原则。评估指标体系从不同侧面构成整体结构,这种结构体现出复杂、相关、递进的关系。形成的指标体系从系统的角度,能全面地、综合地反映评估项目的整体情况。指标的主要因素既能反映直接效果又反映间接效果,保证综合评估的全面和可信度。
可比性原则。对科技计划项目的综合评估只有通过科技项目之间、指标之间相互比较,才能更充分地体现出来。而建筑产品又具有单件性、多样性的特点。因此,必须考虑指标之间的可比性和通用性,还要考虑后评估与前评估、过程评估指标之间的可比性。
可行性原则。设计指标系统既要从理论上注意它的完整性与科学性,又要注意到它在现实中的可行性与适用性。所设计的指标系统应该能准确、可靠、简洁地描述评估对象和实现评估目的。
整体优化原则。对科技项目的综合评价也面临着多目标的决策,因此不能用局限性较大的单一指标进行评价,而要建立一套各有侧重,又相互联系的指标系统来反映科技项目的总体绩效。突出有限目标,尽量选择那些有代表性的综合指标,就是整体优化原则的核心。
动态完善原则。对科技项目的评估是一项长期的不断完善的动态任务,特别是针对社会性较强的建筑行业。坚持动态完善原则,根据科技项目管理的新要求和科技评估方法的变化,逐年修订指标系统和权重系数,就可能更准确地反映出各科技项目执行的总体绩效,就可以避免因仅仅关注某一年份的评价结果而出现的偶然性结果。
3指标体系[4][5]
通过对建筑企业的特点分析以及项目后评估原则分析,得出科技项目所涉及的组织、人员、资金、文档、科技成果及知识产权等内容是后评估的主要内容。同时,建筑企业科技项目成果有很强的社会性,社会效益也是考察重点。因此,建筑企业科技项目后评估体系应包括:技术价值、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组织管理和人才培养这五个方面。具体内容如下:
3.1 技术价值[6]技术价值是反映项目成果价值的重要指标,技术价值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成果的应用价值和经济、社会效益的大小。对应用技术成果而言,其技术水平的高低又集中体现在其创新程度和达到的技术经济指标的先进程度上。技术价值指标体系,主要是技术先进性、创新性、实用性、市场价值及应用推广前景、项目成果奖项等指标。
3.1.1 技术先进性技术的先进性主要从科技成果本身达到的水平、研究与实验方法的先进性上考察。包括项目起点水平,指项目在该技术领域的研究起点;技术指标水平,由该指标水平需与同类技术相比较得出;研究与实验方法先进性,指所采用的技术路线、研究方法及实验方法的先进程度,需与已知研究与实验方法相比较得出。技术的先进性水平可用国际领先、国际先进、国内领先、国内先进等来衡量。
3.1.2 创新性创新性主要从技术的创新深度、创新难度和创新广度三个方面来评估。
创新深度,指研究本身的新见解,考察成果本身新见解所占的份量。除研究成果本身的创新深度外,还包括研究方法创新深度,研究方法伴随着项目研究的始终,其创新程度往往影响成果的水平和研究效率等,该指标主要从对已有研究方法可借鉴的程度去评价。技术创新是国际首创、国内首创或是重大技术改进、一般技术改进,由此来反映技术创新的深度。
篇3
关键词:项目教学法 二手车鉴定与评估 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5)04C-0035-02
一、二手车鉴定与评估课程进行项目教学法的必要性
二手车鉴定与评估是高职高专汽车电子技术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课,具有很强的综合性与实践性,重点加强对学生的应用能力、动手能力、岗位能力的培养,同时也是一门专业拓展课,是二手车鉴定评估师必须掌握的核心课程。目前汽车电子技术专业学生考取的职业资格证中最多的是二手车鉴定评估师。二手车鉴定与评估课程是一门综合型课程,考取二手车鉴定与评估师涉及的内容很多,比如汽车维修知识、汽车构造、汽车营销及资产评估,要求能准确熟练判断二手车状况,熟悉每种车型的技术特点,并掌握车辆识伪技能有良好的沟通能力。
二、项目教学法的实施
1.确定项目任务阶段。确定项目任务是项目教学法非常关键的部分,由教师依据专业培养方案和本课程专业知识模块提出一个或几个项目任务,并与学生一起讨论,最终确定项目的实现目标和具体任务。二手车鉴定与评估的教学中,把课程知识分成七个学习任务,分别为汽车基础知识、二手车市场概述、二手车评估基础知识、二手车技术鉴定、二手车评估基本方法、二手车交易实务及事故车定损评估。
通过典型的10个项目任务完成课程目标。
任务一 静态检查 任务六 清算价格法
任务二 动态检查 任务七 撰写二手车评估报告
任务三 现行市价法 任务八 二手车置换和拍卖
任务四 收益现值法 任务九 事故车碰撞损伤
任务五 重置成本法 任务十 撰写车辆损伤评估报告
2.制定计划阶段。以学生为主制定项目工作计划,确定工作步骤和流程,并注重同学之间的交流以及与指导教师之间的沟通。例如学生分组后选择车辆静态检查项目时首先组织学生分组教学,可以借助学校老师的几种车型进行静态检查,搜集车辆信息及证件手续的检查。讨论需要检查部件及小组成员的分工和岗位转换。在此阶段学生通过项目互帮互助,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知识灵活运用能力、组织能力等得到了较好的锻炼和提高。
3.计划实施阶段。学生在小组内分工后,让他们各自完成教师提供的项目工作单的前期必备知识储备。通过从车身外观、发动机室、驾驶室、后备厢、底盘五个方面对车辆进行静态检查。学生在检查时互相交流,结合平时课堂上所学的知识,选择正确的手段结合合适的汽车评估方法。比如使用重置成本法中的使用年限法。让学生现场拍照、记录和查询做出正确的判断,明确车辆的静态检查结果,做出二手车鉴定评估报告。学生根据检查的顺序由简单到复杂,由表及内。各组交流检查流程设计,指导教师辅助得出最优的检查方案。在此过程中学生有可能出现判断错误。比如鉴别事故车辆时,通过油漆脱落情况可以判定结果。查看排气管、镶条、窗户四周和轮胎等处的多余油漆来判定。如果有多余油漆,说明该车做过翻新。可用一块磁铁在车身周围移动,如遇到磁力突然减少的地方,说明该车局部补了灰,喷了油漆。用手敲击车身时,敲击声发脆,说明车身没有补灰喷漆;如敲击声沉闷,则说明车身补过灰,喷过漆。若学生分析不当,会得出错误结果。教师应及时发现问题,对学生及时指导和鼓励引导他们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
4.项目评估总结阶段。对项目实施过程以及完成的成果,指导教师应进行检查、考核和评分。师生共同讨论和评判项目执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其解决办法、成绩评定的原则和本项目的整体分析,对项目教学进行全面总结。例如在静态检查时局限在通过专用的仪器仪表去检查,如万用表、小磁铁、卷尺、小型工具箱,很容易忽略简便的诊断法即感官法。在很多情况下通过感官法就能解决问题。教师应教会学生这些方法,对解决今后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会起到很好的作用。
三、二手车鉴定与评估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单纯的课堂理论教学与实践脱离,与企业行业的需求严重脱节,达不到培养综合性人才的目的。因此,二手车鉴定与评估课程应采用现场演示教学。在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上要符合培养复合型人才的需求。
1.教师的知识面窄。教师的理论水平和实践水平直接影响到对本课程项目任务的制定、实施和测评。教师必须具备完成项目涉及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因二手车鉴定与评估这门课程比较特殊,它对综合技能的要求是非常高的,需把汽车维修知识、营销策略及资产评估等知识精通。
2.二手车鉴定与评估师资格考试过关率低。由于此项证书一般是到省部级以上地区去考取,实践操作非常难,高职学生对此证书的获取率低。即使报考的学生人数逐年增加通过率依然没上升。
针对以上情况对二手车鉴定与评估课程实施项目教学法是明智的,使学生懂得如何灵活有效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项目教学法重视学生吸收知识的情况,学生参与,相对传统的教学模式,项目教学法的学习气氛活跃,学生在愉快的课堂气氛中学习知识,不但不会感觉到无聊乏味,而且还越来越想学,在不知不觉中提高学习热情。项目教学法能促进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他们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符合企业用人需要。
参考文献:
[1]魏炜.二手车鉴定与评估课程教学设计研究[J].湖南农机,2012, 39(11).
篇4
[关键词]知识产权评估,科研立项
中图分类号:TF04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36-0175-01
我国正在加快建设创新新型国家的步伐,科技创新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战略。创新投入高、科技进步贡献率大、对外技术依存度低、创新产出高等是创新型国家的基本特征,也是政府科研工作的重要目标和主要衡量指标。通过与大中小型企业项目评估来看,无论是针对个人或项目评审,知识产权是评估基础成分的基本。我认为,应当将知识产权评估纳入政府科研立项评估体系,以知识产权的数量和质量作为政府科研立项的决策依据。
一、知识产权评估应当成为政府科研立项决策的重要依据
(一)是规避政府投资风险的重要手段
知识产权制度是保护科研创新成果的法律武器,是开拓占领国内外市场的战略资源。但在我国以往的科研立项中,不乏一些由于在选题环节出现偏差导致的重大决策失误,有很多项目在投入大量经费或者结题以后才发现是国内外已经取得了专利知识产权的技术,甚至有的科研成果在进入产业化阶段后被知识产权权利人提起侵权之诉。这不仅导致科研经费的重大损失,也影响了“走出去”战略的实施。
2014年11月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提出了“针对重大产业规划、政府重大投资活动等开展评议,规避知识产权风险”的要求。因此,在科研项目立项阶段纳入知识产权评估,有利于利用知识产权信息制定正确的技术创新战略,确定研究方向,提高技术研究和开发的起点水平,提高项目完成质量和资金使用效益,避免低水平重复研究,避免政府投资风险。
(二) 是完善科研管理体制的客观要求
知识产权保护对于激发创新活力、聚集创新优势资源、优化创新环境、提高城市核心竞争力举足轻重。知识产权的数量和质量是衡量城市创新能力的重要指标;企业知识产权创造和运用能力是城市创新能力最终体现。但是,在科技管理体制上,原有的科研管理,包括科研项目立项管理和科技成果管理,与国际上通行的知识产权制度存在许多不协调的地方。这种二者不协调的弊端导致了科技项目重复立项和某些科技成果得不到知识产权保护的现象大量存在,造成了科研资源的浪费。【张鼎映,《科技项目立项中的知识产权研究》】。同时,在科技成果转化阶段,由于没有知识产权的保护,科研人员的技术权益和经济利益也缺乏相应的法律依据,这将会扼杀社会的创新动力。因此,在科研项目立项中未雨绸缪,作好知识产权评估,是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加强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精神和依法治国精神的体现。
二、 科研立项中知识产权评估的原则和内容
科研立项(SRTP)是指科学研究或学术研究前针对具体研究课题进行项目依据、资金、人员、研究方法、技术路线、预期完成标准等进行设置、论证的第一道程序。【http:///wiki/%E7%A7%91%E7%A0%94%E7%AB%8B%E9%A1%B9】简言之,就是科技项目管理中项目的确立。知识产权评估工作应当坚持“紧扣需求、分类评议、讲求实效”的原则,促进知识产权科研立项评估与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紧密融合,并最终为项目规划、政府决策和技术研发提供决策依据。
在立项阶段,知识产权的各个种类,包括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商业秘密权、集成电路布图涉及专有权、植物新品种权等都应当成为被研究和考虑的因素。
知识产权评估不等同于传统意义上的查新检索,而是一项贯彻到科研项目实施和管理的全过程的系统工程,需要综合考量技术、法律、经济、市场等多方面的因素。笔者认为,以下应当成为科研立项中知识产权评估的主要内容:
一是项目所涉及的知识产权保护状况,包括权利类别、数量、法律状态、保护期限等;二是项目已有知识产权权利主体的合法性与权利稳定性的分析;三是项目涉及的关键技术、核心技术和主要技术的专利检索分析报告及其说明;四是项目预计获得自主知识产权的可能性;五是项目可能与他人知识产权发生权利冲突的风险分析;六是项目承担单位的知识产权管理状况和知识产权保护能力。
由于知识产权的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涉及的知识产权类别较多,技术领域广泛、专业性强,且知识产权的预期产出带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因此,对这些评估内容既可以由项目申请主体提供,也可以由决策部门委托相应的中介服务机构或者信息服务机构提供,必要时应当组织专家团队和市场运营专业人员开展专题论证。
三、 建立健全科研立项中的知识产权评估制度体系
科研项目主管部门应参考知识产权评估意见,充分考虑知识产权因素对项目的影响和潜在风险,适时调整项目决策。同时,从政府层面,应当逐步建立健全科研立项中进行知识产权评估的制度体系,确保知识产权评估的制度化、规范化和常态化。
(一)建立知识产权评估制度体系
2012年, 国家知识产权局启动了重大经济科技活动知识产权评议试点工作,主要是服务于重大经济项目投资、重大科技计划制定实施、人才引进、企业并购、进出口贸易等活动。目前,贵州、浙江等地根据国家知识产权局的要求,出台了重大经济科技活动知识产权评议的实施办法。2010年,科学技术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国家知识产权局出台了《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知识产权管理暂行规定》等规定,一定程度上为科研立项的知识产权评估提供了依据。我认为,科研立项的知识产权评估,也应走法制化的轨道,应当适时制定科研立项中的知识产权评估办法,对知识产权评估的具体条件、评估主体、评估程序、评估内容、评估意见的运用,以及因未评估而导致国家科研经费重大损失的法律责任等内容作出明确规定。
(二)加快重大经济科技活动知识产权评议人才的培养。
整合资源,针对相关部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知识产权评估中介服务机构,鼓励通过联合培养、远程教育、专题培训、国际交流等方式开展项目评估专业人才培养和培训,建立能够提供高质量专利分析和知识产权评估服务的人才队伍,逐步建立知识产权评议专家库。鼓励和支持高校在知识产权学历教育中纳入有关项目知识产权评估的教学内容。
(三) 提升企业知识产权保护和管理的意识和能力。
研发活动是科技活动的核心和创新之源,政府对科研项目的财政支出能够发挥政府对自主创新的规划和引导作用。企业作为科研产品与市场研发的市场主体,是承担科研的中坚力量,也是科研项目重要的申报者、承担者和执行者,企事业单位的知识产权保护和管理能力直接决定着科研经费的投入产出效益。因此,要站在为行业产业发展“导航”的高度,不断提升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和管理能力,培养企业知识产权人才,引导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将知识产权的保护和管理贯穿于科技创新全过程,企业科研部门要与知识产权管理部门以及法务部门协调配合,在科研项目申报之前进行充分的知识产权论证和风险评估,提高科研项目申报水平,抢占技术制高点。
(四)搭建打造专业化、高端化的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
项目主管部门要高度重视科研项目的知识产权评估工作,加强信息沟通、数据共享等协作工作机制建设和运行,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完善知识产权数据库,为相关部门及企事业单位决策提供知识产权信息服务,降低在科技项目决策中的知识产权评估成本。知识产权管理部门要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重点产业,组织有针对性的专利态势分析和预警研究,不定期重大经济科技领域的行业知识产权现状及态势分析报告,供决策参考。
参考文献:
[1]丁荣贵等著,《政府投资科技项目治理――理论与方法?》,电子工业出版社,2012年12月出版
篇5
关键词:事业单位 科研管理 对策
科研项目管理是指课题从项目申请、立项论证、组织实施、检查评估、验收鉴定、成果申报、科技推广、档案入卷的全程管理。[1]其目的是使科研项目实行制度化和科学化的管理,保证科研计划圆满完成,出成果、出人才、出效益,提高竞争力。质监系统共有7个直属专业技术机构,这些机构大多以科研研究为主,科研项目管理是其进行科研研究的主要路径。而T机构又是质监系统直属事业单位近年来发展的典型代表,因此,研究T机构的科研项目管理过程,可深入探究质监系统事业单位科研项目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深层次原因。
一、质监事业单位科研项目管理现状
(一)注重科研项目平台建设
近年来,为提升科研水平和创新能力,质监事业单位首先是突出抓好机制创新和项目管理创新。先后出台了《科研项目管理办法》和《科 技贡献奖励办法》,建立了明确的奖励机制,有效调动全体员工从事科技工作的积极性。建立了“全方位跟踪”的科研项目管理新模式,实现了项目储备、申报、立项、研发、应用各环节的有序衔接。逐步构建了“统一管理、密切配合、协调互动、上下衔接”的科研工作新机制。为做好科研基础工作,设立了“院自立项目”并定位为储备项目,按科技含量、工作难度等区分为大、中、小型项目,给予分类指导坚持“储备一批、申报一批、研发一批”, 鼓励技术人员在院自立项目的基础上申报更高级别的科研项目。其次,加强实验室建设。为了给科研工作提供良好的基础设施和环境,T机构于2010年系统建成材料科学、化学分析、无损检测及机械电子四大类共26个重点实验室,大、中型仪器设备40多台套。此外,充分开展对外合作交流。T机构根据自主创新研发的实际需求,分别与省内外高校、合肥通用机械研究院、标准化研究所、计算技术研究所等科研机构,以及中国移动有限公司公司等大型企业合作开展科技研发共20项,建立了稳定的产学研合作关系,形成了一支由院技术人员、外聘专家顾问组成的科技开发队伍,切实提高了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工程检测研究的实力和水平。
(二)注重应用新技术应用与成果转化
科研成果的转化直接关系到质监直属事业单位的技术水平,为此,近几年来,T机构始终坚持把新技术应用及成果转化与核心能力建设放在发展重要的位置。先后成立了29个“专业小组”,在涡流检测、相控阵检测技术、声发射检测等16个“高、新、尖”的检验检测方面形成专项能力,并在其中的涡流检测、相控阵检测技术、声发射检测、埋地管道检测、导波检测技术、TOFD检测技术、磁记忆检测技术、起重机械寿命评估等8个检验检测能力和方法上形成较强优势。在总结前几年科研工作经验的基础上,为加快新技术应用与成果转化速度,2012年T机构还成立了高新技术研究所,重点将与核心能力建设有关的新技术应用、成果转化、及解决现场检验技术难题的项目作为科技攻关的重点,加大核心的能力提升的力度。
(三)注重产品研发和技术服务市场的开拓
为实现科研成果产品化与产业化的工作目标,着力培育特色技术产业,T机构坚持产品研发的公益性与提升发展形象相结合。2007年以来,以开发既有公益性质又有市场需求的应急救援指挥车、特种设备综合检测车等产品为重点。坚持技术创新与服务民生相结合,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电梯远程安全信息化监控的技术,研发了“电梯故障无线报警安抚和安全知识宣传系统”。此外,还坚持成果推广应用创新与开拓技术服务市场相结合。如应用超声波相控阵检测技术和方法对钢结构产品非常规焊缝进行质量检测;应用现有的压力管道安全检验技术和基于风险检测分析评价技术,对水电站压力钢管进行风险评估等,为培育新兴的检测市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质监事业单位科研项目管理存在的问题
科研项目是一项探索性的工作,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对专业知识依赖性高,同时,还具有不确定性及一定的风险性。正是基于科研项目的这些特点,笔者研究发现,质监事业单位在进行科研项目管理时,存在以下问题:
(一)科研项目立项评估的科学性有待进一步提高
目前,质监事业单位的科研项目立项评估实行两级评估制度,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如缺乏一套完整、规范的操作标准和程序,这主要是由于管理部门简单地把科研项目管理理解为评审、立项、验收,只注重项目数量,而忽视项目质量,导致资源不能合理分配;其次,评估专家具体应承担什么责任也缺乏相关标准和规范。在立项时,评估专家一般由单位内专家与单位外专家组合构成,专家们享有权利,却没有承担起相应的责任,项目的科学性、合理性与否全凭当时所下的定论,过后便不再承担任何责任。
(二)未能对资金的经费预算、使用情况进行有效监控
质监事业单位对科研项目经费的使用虽然有一套标准,但更多的是体现在报销环节上。在项目运行过程中的资金使用情况,项目的进度,阶段性成果把控不严。其原因在于,质监系统专业技术机构众多,科研项目繁多,一个个项目的跟踪需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执行起来有诸多困难,科项计划与进度脱节,导致管理部门对科研资金的动态监控难以执行,对整个科研项目的进展情况也只能通过定期汇报会来进行监控。
(三)缺乏的有效的项目申请竞争机制
这主要体现在:一是项目的申请与具体执行承担未能有效分开。在项目申请过程中,为借用专家的权威或高层管理者的权势,许多项目更愿意让“专家”、“领导”挂帅,而项目立项评估时,也会受此影响,忽视项目具体执行者的资历、经验、能力等因素;二是“公开征集”与“定向征集”没有结合,不能充分发挥科研人员的优势。一般在项目申请过程中,更多的是公开征集,而非定向征集,科研项目缺乏领域预研,未能摸清该领域的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技术发展趋势等,导致科技攻关方向杂乱无章,不能朝着同一方向钻研;三是工作研究不够规范。科研项目借助外协的力量成了一种潮流,申请者为单位员工,具体的研究工作更多的是高校等科研院所。不可否认,与外部机构的联合研发,可以在短时间内增强科技实力,提高科研效率,但当大部分的科研项目都由外部科研机构执行时,科研项目的针对性、成果转化的可操作性却大大降低了。
(四)缺乏相应激励机制与环境,员工参与科研积极性不高
科员人员不同于一般的脑力劳动者,其研究前景具有未知性,需相对稳定的科研时间与相对宽松的环境。然而,目前大部分的科研人员均是一线员工,一线员工既要承担本职工作,又要从事科研工作,两者难以兼顾,疲于应付。在一项“你愿意从事科研工作”的调查中,仅约35%的人选择同意,具体见图1。
图1:从事科研工作的意愿调查
此外,用人机制及科技评价机制也导致了科研人员缺乏团队意识。朱兆斌(2006)用人和科技评价机制存在不科学因素,决定了科研人员在项目申报、、成果报奖等方面宁为鸡头,不为凤尾,缺乏团队意识。[2]
三、对策
(一)建立科学的科研立项评估机制
科项立项评估是进行科研项目管理的第一关,要建立科学的科研立项评估机制,需进行科研项目立项前的前瞻性预见。通过运用德尔菲法、情景分析法、技术路线图法、文献计量分析法及专利地图法等技术预见方法分析,科学地遴选出适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所迫切需要的关键性技术和支撑。
其次,要建立科学合理的科研项目立项评估指标体系。评估指标体系应包括科研项目的必要性,即科研项目需不需要做,可做可不做的项目应排除在外;科学性,科研项目应该遵循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符合时间、空间的性质特点;可行性,即科研项目可落地,而不是天马行空;合理性,包括项目合乎法规,经费预算合理等;预期效用,即项目能产生的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具体见图2
图2 科研项目评价指标体系
此外,采取适当的科研项目立项评估的方法与程序。质监系统事业单位科研项目管理存在的一个问题即缺乏科学、完整的科研立项评估方法与程序。可选用的方法有专家评估法、基本评估法、同行评估法、领域评估。各个方法均有其优缺点,各单位可视实际情况,结合具体项目采用相应的方法进行立项评估。
(二)建立科研项目管理平台,加强科研计划与进度的监控
刘永成等(2011)认为加强科研项目计划的执行情况监督共有4种方式,包括会议、书面汇报、口头报告、现场督察等。[3]但这些方法各有利弊,且均没有科研项目管理平台的方便、快捷。建立科研项目管理平台,促使科研项目实现信息化与标准化管理有诸多好处。对促进科研管理决策科学化,实现科研管理创校报,促进科研成果转化等均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首先,构建科研管理的信息化平台,可以促使质监系统专业技术机构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同时,还可改善科研管理的信息的处理过程。其次,建立 服务完善的科研网络平台。通过网络化的手段,服务于各种科研活动和科研辅助活动,建立一个向不同的用户提供不同的服务内容,从而在各类用户之间搭建起一个网络化的沟通、协作与管理平台。
(三)规范科研项目立项评估各相关主体职能,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
质监事业单位科研创新的主体是员工,而科研管理理念、机制、制度创新的主体是各级管理者,尤其是分管科研管理的领导。科研项目管理如何更科学,关键在于落实各级主体的责任与权利,建设良好的科研环境。科研管理部门首先要制定长期、中期、短期的科研计划,引导员工往事业发展的方向前进。同时,还要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及时了解国家或行业的法律、法规、政策,并及时加以宣贯培训,尤其在涉及经费申请与报销方面。陈颖姣等(2010)认为在科研立项阶段,管理部门促成协作,组织协调重大项目的申请,以集中优势资源,提高中标率。[4]其次,要明确专家组或专业评估机构的责任与权利,建立项目评估负责制,改变以往光有权利,没有责任的现象。此外,应建立弹性的薪酬机制以适应参与科研的员工,将细分岗位与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培训、晋升等政策适当向这类员工倾斜,以激发其创造性及参与热情。
参考文献
[1]房卫东, 张为, 汤羿. 科研院所分支机构的科研项目管理模式研究.[J] 科技管理研究. 2010年6月: 30-34
[2]朱兆斌. 高校科研项目管理中值得注意的问题与对策.[J] 科学学研究.2006年12月: 512-514
[3]刘永成,毛兵. 军工单位科研项目管理若干问题探讨.[J] 中国航天(英文版). 2011年 9月:43-45
篇6
摘要:基于DEA的科技项目绩效评价方法,不仅
>> 基于DEA的京津冀科技资源绩效评价技术研究 基于超效率DEA的财政科技投入绩效评价研究 基于DEA方法的电网公司绩效评价研究 基于DEA方法的ERP实施绩效评价研究 基于DEA评价的高校科技经费绩效研究 基于DEA-EFA模型的财政科技投入绩效评价 基于AHP&DEA的农业科技人才绩效评价 基于DEA的高校科研绩效评价 基于DEA的企业绩效评价 基于DEA方法的政府公共教育支出绩效评价研究 基于DEA的兰州大学教师绩效评价研究 基于DEA模型的区域技术创新绩效评价研究 基于DEA与BSC相结合的上市商业银行绩效评价研究 基于DEA的中国开放式基金绩效评价研究 基于DEA的证券公司经营绩效评价研究 基于DEA的酒店类上市公司经营绩效评价研究 基于DEA的虚拟研发联盟绩效评价实证研究 基于DEA的陕西省创业板上市公司绩效评价研究 基于DEA方法的社会企业双重绩效评价研究 基于DEA的高校二级学院办学绩效评价研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2010-04-15.
[2] 林建衡.层次分析法在高校科研项目评估中的应用[J].技术与创新管理,2004,25(2).
[3] 李茹,张丽芳,褚诚缘.科技项目模糊综合评价方法研究
[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6,(9).
[4] 吴先华,马庭淮.粗糙集理论在高科技项目评价中的应用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6,27(7).
[5] 张军果,任浩,谢福泉.项目后评价视角下的财政科技项目绩效评估体系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7,28(2).
[6] 马丽娜,李建华.科技项目评估中的层次灰色评价模型应用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08,28(5).
[7] 魏权龄.数据包络分析[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8] Charnes A,Cooper W W,Rhodes E.Measuring the Efficiency of Decision Making Units [J].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1978,2(6).
[9] Banker R D,Charnes A,Cooper W W.Some Models for Estimating Technical and Scale Inefficiencies in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J].Management Science,1984,30(9).
[10] 俞立平,周曙东,王艾敏.中国城市经济效率测度研究
[J].中国人口科学,2004,(4).
[11] 何新安,熊启泉.1992-2005年广东农业纯技术效率与规模效率实证研究[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8(1).
[12] Bradley,S.,G.Johnes and J.Millington.The effect of competition on the efficiency of secondary schools in England[J].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2001,135(3).
[13] Anersen P,Petersen N C.A procedure for ranking efficient unit in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J].Management Science,1993,(10).
[14] 武春友,吴琦.基于超效率DEA的能源效率评价模型研究[J].管理学报,2009,6(11).
篇7
[关键词] 投资项目 财务效益评估 问题 对策
虽然投资项目评估工作在我国开展已有多年,其财务效益评价的内容和方法已比较成熟,但在具体应用时也还存在不少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着评估的效率和质量。为了使项目评估工作更科学、合理,笔者根据自己近几年参与项目评估的经验,从政府、银行为投资主体的角度,以政府委托评估机构和评估专家对各单位申报的、寻求资金支持的投资项目进行评估的方式,来探讨现行委托投资项目评估中财务效益评估存在的问题,并探讨解决这些问题的具体办法。
一、现行投资项目财务效益评估中存在的问题
1.不注意区分不同投资主体的差异性。项目评估机构和评估专家,可能是接受政府或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委托,对各单位申报的投资项目进行评估;也可能是接受单位的委托,对该单位的投资项目进行评估。很明显,投资主体不同,项目评估的目的、方法、内容等也会不同。但现行投资项目财务效益评估的内容和指标主要是围绕单位本身的投资项目评估来设计,很少有以政府委托评估机构和评估专家对各单位申报的、寻求资金支持的投资项目进行评估的方式来讨论投资方法。这就造成了无论何种形式的投资,其评估的目的、方法、内容等都基本一致,财务效益评估指标设计也无差别,这种不区分投资主体的评估存在不能达到预期目的的风险。
2.申报单位提供的财务报表缺乏公正性。投资项目评估中的主要内容之一就是评价项目申报单位近期的财务状况、营运能力和盈利能力。评估依据一般是单位随申报材料提供的该单位近1―2年经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财务报表及其附注等。但在实际评估时经常遇到下面一些问题:一些单位提供的财务报表或者没有经过审计,或者不全面;有些以单位内部的部门或个人名义申报的项目(如高校中各系部和个人申报的项目等)则无法提供财务报表,也就无法正确地对这些单位的财务状况、营运能力和盈利能力等财务指标进行评估;如果按现行的投资项目财务效益评估指标体系的评分标准,就会使计算结果差异很大,造成一些高质量的投资项目落选,影响评估结果的公平和公正。
3.投资项目财务效益评估指标体系不尽合理。投资项目财务效益评估包括两部分:一是项目申报单位现行的财务状况、营运能力和盈利能力评估,目的是看该单位是否具备承担投资项目的条件;二是投资项目本身的财务效益评估。目的是看投资项目在经济上是否可行,投资者可以在多个可行性方案中选择经济效益最好的方案投资。因此,投资项目财务效益评估指标也包括这两部分。财务专家根据项目申报单位提供的财务资料对每个财务效益指标评分,各项指标的分值相加,就是该投资项目在财务效益评估上的总分。理论上,投资项目财务效益评估指标设计得越合理,评估结果就越准确公平。但实际上,有些评估机构设计的投资项目财务效益评估指标体系中,前一部分所占比重太大,指标过细,有的甚至包括了几乎所有的关于财务状况、营运能力和盈利能力分析指标;而后一部分所占比重又较小。这不但加大了评估计算的工作量,而且有些财务指标在评估中的意义并不大,如企业的存货周转率、现金比率等。同时,由于投资项目本身的财务效益评估指标的比重小,评估中似在避重就轻。
4.对投资项目预期经济效益的预测较随意。有些单位在项目申报中,对该项目实施后产生的年产值、年销售收入、年利润、年税金等财务指标的预计较随意,没有经过科学的论证和调研,测算出的上述财务效益指标无科学依据。有的单位为了取得政府对项目的投资,故意高估投资项目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如果根据这种虚假的数据来评价投资项目的财务效益,不但使评估结果不真实,据此选择出来的投资项目也不是投资者要支持的项目,而且还助长了这种弄虚作假的行为。
5.评估程序设计上的问题。随着项目投资评估业在社会上的兴起,相关的评估软件和书籍也很多。但现行评估软件存在的一些不足常会影响评估效率和质量:投资项目评估工作基本上都是在计算机上完成,而现行的评估软件往往将各单位的资料及评估相对独立,即对一个单位的申报材料评估及评分确认完成后才能进入下一个单位的评估,已评估完成后的项目不能返回更改。这种缺乏比较分析而得出的结果很难做到公平准确。因为财务效益评估指标都是量化指标,需要通过计算分析才能获得。同时,有些财务效益评估指标即使量化了,也没有统一的评价标准,如资产负债率、各种周转率指标等,都需要通过各参评单位相同指标的比较分析后才能得出结论。
二、完善投资项目财务效益评估的对策
1.区别不同投资主体对投资项目评估的差异。为了针对不同的投资主体选择正确的评估方法和内容,有必要对不同的投资主体对项目评估的目的、方法、内容等方面加以区别。本文认为,接受政府、银行等部门进行投资项目评估与接受单位委托对其投资项目进行评估的区别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是评估目的不同。单位对投资项目评估的目的是为了争取投资者的投资或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贷款,而政府、银行等对单位申报的投资项目评估目的是确定要否对该单位进行投资;二是评估重点不同。单位只对投资项目进行评估,以决定是否选择该项目投资;而政府对单位申报的投资项目的评估除了要对项目本身进行评估外,还要对单位现行的财务状况、经营状况等进行评估,确定单位是否具备投资资格和项目承担的能力。以决定政府财政资金投资于哪些单位;三是评估目标不同。单位对投资项目的评估主要考虑该投资项目能否给单位带来经济效益,而政府对投资项目的评估除了考虑该投资项目的经济效益外,更要看预期的社会效益。只有掌握了政府作为投资主体、代表政府部门对投资项目进行评估的特点,才能正确地选择投资内容、评估指标和评估方法。
2.坚持财务资料的合规性和合法性。一是要求凡是具有法人资格的单位申报科研项目都必须提供近年来经审计的财务报表及附注,否则可以取消其申报资格,视财务效益评估为零分;二是以单位内部的部门或个人名义申报的投资项目,(如高校、科研单位内部部门和个人申报)可以要求所在单位签署“同意申报、给予支持”等之类的意见,并附上该单位近年来经审计的财务报表及附注,这实际上是起到了向单位通报和财务担保的作用。
3.设计一套科学合理的投资项目财务效益评估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对项目申报单位现行的财务状况、营运能力和盈利能力的评价指标应简化,分值比例较小;而反映投资项目本身的财务效益指标应较详细、具体,分值比重较大。本文设计的投资项目财务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如下上述评估指标的应用要灵活,如果投资项目投资金额小,贷款少,评估重点应看单位的获利能力和项目本身的经济效益;如果投资项目投资金额大,贷款多,评估时应重点看申报单位的偿债能力指标和项目本身的投资回收期、还款期限等。
此外,项目评估还应注意投资风险问题,即投资安全性问题,因此,有必要对投资项目进行投资安全性分析。分析方法一般采用敏感性分析、盈亏平衡分析、概率分析等。其中最简单的是盈亏平衡分析,分析指标主要是盈亏平衡点、安全边际(或安全边际率)等。
4.要求投资项目预期经济效益具有科学性和现实性,使评估项目公平合理。为了杜绝申报者在投资项目预期经济效益的预测中的虚假行为,在对投资项目进行财务效益评价以前,先组织参与项目竞争的单位进行答辩,对申报材料中有关经济效益指标的预测值进行说明和补充。再由技术评估专家、经济评估专家和财务评估专家共同对各项目可能产生的预期经济效益(包括价格、年产值、年销售收入、年利润等)进行分析论证,如果发现项目申报的预期效益太高,甚至有弄虚作假的行为,评估专家有权利进行修正,财务专家根据修正后的预期经济效益指标来进行财务效益评估和评分。本文认为这样评估得出的财务效益指标的评分才公平合理。
5.完善评估软件的设计。评估时应该设计一个预评分过程,待各项目都预评完后,财务专家才根据所申报项目财务指标的总体情况,对各项目的预评结果再进行比较修改,确定无误后最终确认,确认后的结果就不能再进入程序修改。
项目评估工作中,财务上是否可行是对项目进行投资决策时考虑项目取舍的一项重要内容,在评估时,应根据市场、技术等方面评估结果和财务预测提供的基本财务数据,对项目的财务状况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有助于决策者对项目投资进行综合分析,做出正确的选择和决定。
篇8
科技项目管理是指在科技活动中,对以项目形式进行的科技研究活动的全程的管理活动,其包括科技项目的立项管理、项目中研发管理和项目后实施管理。科技项目管理是一项及专业性特点的综合管理活动,要求项目管理者既要掌握了解有关科技项目的国家特有的政策规定,也要求管理者具有专业的管理知识,使管理方式符合科研活动的特点,以便促使科技项目产生良好的科技效益,促进科技事业的发展。
二、我国科技项目存在的问题
( 一) 科技项目立项审查不严格,重复立项多
作为项目实施的第一关,立项这一环节对科技项目来说十分重要,在我国目前的科技项目立项中,立项前的审查存在着许多问题。作为实践性的科研项目来说,立项审查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对其可行性、可靠性的论证,往往一些项目负责人为了诸多利益目的,对立项缺乏全面合理的考察,为了立项而立项,为使项目设立而夸大项目实际效益,而就审查机构来说,审查标准设置的较低,审查评估缺乏科学性。很多科研单位,利用其每年可以申请到的财政资金,仅仅是在立项上凑数,充数,在立项审查上流于形式,自审自立,难于监督,真正做到立项合理、立项创新的科技项目少之又少,且由于高校等科研主力机构的内部评级问题的格式化,使得立项不慎重,盲目立项的问题十分突出。同时,由于我国目前尚未建立起有效的科技计划信息共享,许多项目“换汤不换药”,多头申报现象仍然存在,这也导致经费投入效益低下。
( 二) 科技项目研究效率低,监管环节薄弱
项目进行申请立项后,就进入了项目的研究开展阶段,但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管,就导致一些项目负责人研究期不安心于科研研究,研究期结束后,无法提交项目预期成果,甚至出现挪用研究资金,虚假研究,学术抄袭现象的产生。特别是利用国家财政资金进行的科研项目问题尤为突出,在项目的承担实施者一方为国家,一方为个人、研究机构等科研组织、项目组时,国家难以采取有效的监督方法全程监督为数过广的项目资金申请者,没有建立合理的项目追踪、期中评估等动态的监督手段,大部分项目有的监督往往也是形式上的过场,没有建立有效的真正了解项目的检查组进行项目监督,以致项目产出与投入不成正比,产出效果不高。
( 三) 科技项目产学研结合不密切,成果转化率低
与国外大多有企业公司的研究机构进行科研项目不同,在我国实施承担科技项目研究的大多是科研院所、高校等专门的纯科研机构,这就导致了科研产出与生产实践的脱节。我国目前的科学研究大多陷入了一种只出不用的怪圈,很多科技项目立项后,研究出成果,提交一个项目报告,发表几篇论文就算完结了,没有人关心项目成果是否真正实施应用。这种怪相与我国的科技项目评价机制有很大关系,现有评价缺失成果转化评价,使得项目研究者往往不关心转化成果,只关心评价评奖,白白的使许多能产生良好生产效益的成果不得应用,使得科研项目的意义本末倒置,造成资源浪费。
( 四) 科技项目奖惩设置不明,竞争动力不足
科技项目的承担者往往是一个单位或是一个课题组,具体落实到研究组内的各个成员,科技项目取得研究成果后,得到的科技项目奖励不是归属于实施者个人,而是归属于项目承担单位,而当项目实施中出现问题时,又是对单位进行归责,对科技项目实施的具体个人来讲,其风险性与效益性都很小,这就使得一些研究者研究动力不足,缺乏尽责意识。
三、我国科技项目管理机制的完善
( 一) 加强科技项目审查,引入事前评估机制
科技项目管理机构在审查立项时,要综合考虑项目的研究进行价值,考察国内相关研究项目的立项情况,避免低水平重复立项现象的发生。引入事前评估机制,对项目的风险性、实施性、可行性进行评估,保证项目在立项上的新颖性和创新性。
( 二) 加强项目实施监督,提高研究实效
科技项目立项后,为保证取得良好的项目效果,就要对科技项目的实施情况进行监督,特别要加强对项目进行中的审查监督,形成内部监督机制,预防捏造数据和篡改实验结果的行为发生。监督不仅仅是短期的,形式化的,而应该是全方位的,有时效的监督。
( 三) 形成产学研结合链条,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现代科学
项目的研究应着眼于科技成果的实施与产出活动中,要采取多方面措施促进科技成果向生产力的转化,以实现科技项目的真正意义。鼓励企业参与到科技项目的活动中,鼓励企业与科研院所相结合,积极研发采用新技术,在税收上对新技术企业予以优惠。把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一个重点。积极发展对经济增长有突破性重大带动作用的高新技术产业。
( 四) 建立合理项目评估机制,明确奖惩措施
有关科技管理机构在科研立项、科技成果的评审、鉴定、验收和奖励等活动中,应当本着对社会负责的科学态度,遵循客观、公正、准确的原则,如实反映其水平。对用不正当手段拔高或者贬低他人成果水平以及不认真负责、不实事求是、在评价活动及其结论中弄虚作假等行为,应当坚决制止。要按照对科技成果的创造性贡献大小,合理确定成果完成单位和完成人,未参加研究或者仅从事辅、服务性工作的单位和人员,不得以任何方式挤入排名顺序,侵占他人应得的权益。
篇9
[关键词] 计划项目;执行情况;评估体系;构建
[中图分类号]R19 [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673-7210(2009)01(c)-123-04
我国的科研管理工作,随着科技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已有了长足的进步,而且正在向规范化、系统化、科学化迈进。课题评估是科研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于课题管理的全过程。课题管理通常包括课题立项评估、执行情况评估、绩效评估三个阶段。
课题执行情况评估一般采用书面检查、现场考察、学术活动报告的形式。评估的目标是准确抽取项目过程管理中的动态因素和指标,进行价值评定和趋势分析,目的是将评估结果反馈到项目内部,以控制项目的进展。也有文献认为,执行情况评估就是依据立项合同书的内容、指标、研究进度、阶段性成果等进行检查评估,从而实现上级主管部门对项目的约束功能,其中进度安排及完成情况、阶段性成果则是重点评估的主要内容[1]。笔者认为,不同来源的课题因资金投入量大小的不同,主管部门对其期望值、要求也就有所不同,其评价指标体系应各有其特点。
课题执行情况管理工作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科研项目能否取得较好的成果,与选题的新颖性、科学性乃至实用性有着密切关系,也与研究课题的全面开展和实验工作的顺利进行有着密切的关系。科研管理量化评估研究仍是难点,在评估中如何减少主观性增加客观性,至今尚无公认的评价方法和模式。现有的课题管理和评价体系多集中在前期的立项评估和后期的绩效评估,有关课题执行情况评估系统研究的报道相对较少,尚未见有专门针对执行情况进行评估的较为全面和完善的评估体系。
1 课题执行情况评估体系的构建
我省卫生厅科技计划形式多样,主要有一般计划、推广计划、重大招标、学科带头人培养计划、领先建设学科、省市共建计划等,2005~2007年年度经费均为170余万元,其中以一般计划占整个科研经费额的50%以上。近年来,我省医疗卫生单位的工作人员申报卫生厅科技计划的积极性高涨,申报一般课题项目数逐年递增,2005~2007年3年间的申报数量分别为608项、772项、868项,每年所列课题(包括未有经费的指导性计划)呈逐年增加趋势,2007年度达380项(其中指导性计划140项),而经费支持强度降为每个课题0.4万元。为进一步加强江西省卫生厅课题的科学管理,构建适合我省省情的卫生课题执行情况评估指标体系,根据现有课题经费支持强度的特点,我们按照省卫生厅课题研管理的要求,结合《江西省卫生厅科技计划课题申报(合同)书》的内容,遵循客观性、独立性、可比性、简易可行的原则构建评估指标体系。
首先,组织学科专家和科研管理人员进行座谈,根据座谈情况筛选出课题执行过程的关键点并逐级分解,分解为一、二、三级指标,初步构建评价指标体系,主要内容包括:科研进度和阶段性成果、目前研究水平、研究资料、经费使用和配套、组织管理、单位支持等情况。
其次,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2],将实施过程中的评价指标转化为调查问卷,对科研人员及科研管理人员进行调查,让他们给课题执行过程各项评价指标打分(采用百分制)。发放调查表15份,回收15份。见表1。
我们将上述各项评估指标的分值汇总,采用专家直观判定法计算各项指标平均权重[3]。适当调整评估指标权重系数,将不同的定性指标转化为量化指标,赋予一定权重范围,各项评估指标权重最大数值相加为100分。初步制订江西省卫生厅课题执行情况评估表,并用于每年一度的卫生厅课题执行情况检查。通过检查不断总结经验,针对历次课题检查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如:在研课题量大,涉及面广,时间紧,任务重;没有学科专家参与,课题的水平及先进性仅听取课题组成员的介绍,先进性难以把握;经费不足,无经费配套或无经费,难以修改计划以跟上学科发展形势等。对评估指标体系进一步优化、修改、调整、完善。再次发放调查表对科研人员、科研管理人员进行调查。发放调查表20份,回收17份。见表2。
并将该体系评估指标由原表5项一级、23项二级、19项三级指标,改为2个一级、7个二级、26项三级指标(见表3)。并对三级指标予以详细说明。设有带“”号的开关指标两项,即未执行和中止,既课题未开展或申请中止评估分均计为“0”分。
2 年度课题执行情况评估检查
2005年以来,江西省卫生厅科教处每年定期组织科研管理人员,采用本评估表对省卫生厅课题执行情况进行检查,以强化科技计划主管部门的管理职能,加强我省医疗单位课题规范化管理,掌握课题的进展情况,督促科研人员高质量的按时完成科研任务,及时发现和解决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每次检查均将已超期还没有结题和当年即将到期的课题为检点,当年立项的课题不进行检查。对超期课题限定完成时间,延期再不能完成者,目前仍有研究价值的课题督促其限期完成,已无研究意义和价值的课题则提出中止或取消建议,为课题主管部门科学化管理及决策提供依据。检查结果见表4。
对每项指标按要求填写完整、没有缺项的2007年度科技项目执行情况评估表进行整理,评分结果见表5。
3 课题年度执行情况评估体系的特点
①该评价体系采用100分制,细化了评分标准,简单易行,可操作性强。②该评价体系可用于同一课题实施过程中的不同阶段或不同类型科技项目的执行情况评估,能准确、客观地反映本年度科技计划完成情况的优劣。③课题负责人可根据本评估表对项目实施过程进行自评,以了解项目进展情况。④科研管理部门可应用该评价指标对课题研究过程进行管理评价,协调解决课题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⑤督促课题承担单位进一步完善科研管理制度,为科研计划的完成保驾护航。
4 课题申请延期、中止或取消的主要原因
①实验试剂已无供货来源,研究无法继续开展。②标本、病例获取困难。课题组主要成员调离原岗位或退休,标本、病例没人收集;属罕见病例,病例来源少;所研究病例治疗费用高,一般家庭难以承受。③科研经费不足。在课题执行情况检查过程中,课题负责人多少会反映课题经费不足,以基础性研究课题居多。这类课题往往涉及购买试剂、实验动物、实验设备使用等,费用往往超支,其中有不少指导性计划(经费自酬课题)或承担单位未按上级主管部门政策要求给予相应经费配套。④课题负责人长期出国、下乡、支边、病休,未将有关科研资料进行交接,指定课题组其他成员继续完成该项目;课题负责人调离原单位,未将有关科研资料进行交接,或课题组成员对该项目研究内容不了解,或课题经费已用完,接替者无法继续开展相关研究。课题负责人工作调整(调离原科室),患者治疗资料难以收集。⑤在研项目与上级主管部门在研项目发生冲突。如:江西省疾病预防控中心的“疫情地理图形分析”与卫生部所立项目类似,且将来要采用卫生部的分析系统,课题负责人申请中止该项目,以减少不必要的重复研究及经费浪费。⑥等待。有的课题负责人按计划合同书早已完成课题研究内容,待即可结题。但课题负责人认为自己课题研究水平较高,论文只投国家级专业期刊或核心期刊,而不愿意稿投其他杂志,由于国家级期刊或核心期刊所受投稿量大,论文质量要求高,发表时间周期长,以至延期2年,至今仍无法结题。⑦修订、调整计划,影响课题进度。⑧没有实验条件。失去原有研究条件,仪器损坏、实验室暂时撤消及其他原因;原定购买的设备未到位而影响研究开展。⑨课题负责人责任心不强,重申报轻科研。⑩有部分课题第二、第三成员只是挂名不出力,坐享受其利,并不参与或协调与课题相关的日常工作,而列与其后的课题组成员没有积极性;课题负责人除了承担繁重的临床、教学任务外,还要抽出时间进行科研、收集整理病历资料,严重影响到课题的进度。
5 建议
①课题申报单位的科研管理部门要严把申报关,对仪器设备未到位(只有购买意向)的课题不予申报。②强化课题承担单位科研管理部门的管理职能,积极与本单位人事部门、财务部门进行工作协调,对将调离本单位或长期支边、医疗下乡、进修、读研、访问学者等承担有课题负责人,已按科技计划要求已完成者令其限期结题;在研者,进行项目经费审计,作好课题及科研资料的移交工作,并指定该课题组其他成员继续实施;或与单位达成协议,在新接收单位继续实施,完成成果属原单位,以保证计划按时完成;课题没有开展或已延期进展缓慢或难以完成者,则申请中止或取消,并进行财务审计,按有关规定处理。办完有关课题交接手续后,人事部门才予放行。③课题负责人要慎重选择课题组主要成员,把具有真才实学,能为课题踏踏实实做事的人员放在重要位置,实行利益与责任挂钩的原则。④我省高校、研究院所由于自身的种种原因,对卫生厅科技计划没有按政策要求给予经费配套,而教师、科研人员所申报的课题多为基础性研究,需购买试剂和实验动物,利用他人实验设备等,经费需求较大。因此,他们所申报的基础性研究不宜列入指导性计划。⑤指导性计划应以花费资金少,病例、材料、资料易收集的临床、管理课题为主。⑥基础性课题研究费用往往要高于临床研究课题,在经费分配上应予以倾斜,不要搞一刀切。⑦对研究周期内要退休的人员(3年内)主持人申报的课题,原则上不再审批。⑧职能部门在职称评聘时,业绩评估应以课题的结题、验收、鉴定多少作为参考指标,而不以承担课题的多少作为参考指标,以扭转重申报轻科研的现象,维护科研的严肃性。⑨建立完善科研信用管理机制。将检查结果记录到个人科研档案(科技管理数据库)中,并作为其以后课题申报、立项的重要依据;课题未能完成者,不能再申报相同级别计划;课题取消或中止者,近3年内不考虑其科技计划立项。对课题完成情况好单位与差的单位在今后课题立项上将有所侧重。以督促课题承担者按时完成科技计划项目,督促课题承担单位切实加强科技计划的管理工作。⑩将年度检查结果以发文的形式反馈给各承担单位,并在全省通报。
[参考文献]
[1]向亚萍,刘武男,杨晖.科研项目评估研究现状与方法[J].市场周刊・财经论坛,2004,6:79-81.
[2]李俊勇,刘民,周丽,等.医学科学研究项目评估概述[J].中华医学科研管理杂志,2004,(2):78-8.
篇10
〔关键词〕数据管护;生命周期;科研过程;风险管理
DOI:10.3969/j.issn.1008-0821.2017.05.007
〔中图分类号〕G2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0821(2017)05-0037-06
Research on the Risk Control Strategies of Scientific Research
Process 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Data Curation Life CycleXu Weilan
(School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Central China Normal University,Wuhan 430079,China)
〔Abstract〕In the environment of E-Science,the process risk management plays a more important role in scientific research project.This paper attempted to discuss the content constitution and the formation mechanism from the nature of the risk of scientific research process.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problems of risk management in the scientific research process were analyzed.The concept of data management life cycle was combined with three aspects of the research process,life cycle and risk management.Based on the time-process-logical three-dimensional structure,the risk management model of scientific research process was constructed.The operational mechanism of risk management was explored.In different stages,the identification and prevention of scientific research risk were provided.
〔Key words〕data curation;life cycle;scientific research process;risk management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相关统计显示,我国科研投入与产出比率较低,科研成果转化率不足15%[1]。随着大数据技术、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海量、多维、多模态的数据如井喷式剧增,成为促进数据密集型科研创新发展的重要资源。然而,在科研进程中囿于人们认知局限、管护策略欠妥,导致科研小数据与不可重复观测数据的丢失、长尾数据忽视、信息损失不可读、信息共享与复用艰难等风险。为了规避科研过程中不确定性的各种风险,避免数据的重复采集与处理,促进多学科科研人员协作交流,增强科研数据的可溯源性、可重用性、可验证性,提升科研产出的质量创新与增值效率,无疑成为当前科研管理亟待解决的问题。
尽管国内外学者在科研项目风险、科研生命周期的数据管理服务方面关注热烈,不乏有见地的研究成果。如:胡晓蕊(2014)[2]对科研项目财务风险做了识别与控制的界定,王静等(2014)[3]提出了服务协作风险管理思路,朱光等(2016)[4]给出了隐私风险管理框架,杨丹(2007)[5]、蒋琰(2009)[6]、张萍等(2015)[7]探究了高校科研管理能力成熟度模型和评估方法。2015年叶兰[8]、李伟绵[9]等讨论了科研数据管理模型,等等。但从动态多维视角探讨科研过程风险管理模型的研究比较罕见,鲜有文章提出了生命周期视角下科研项目风险管理,可大多围绕时间、人员、经费、资源等维度进行综合层面的分析,缺乏从形成机理层面深度揭示风险的来源,探知风险的可预测与可改进方略。因此,本文从内容构成及形成机理深入挖掘科研过程风险的本质,剖析科研风险管理的问题与归因,从数据管护生命周期视角构建科研过程风险的动态管理模型,全面优化科研过程风险的管理方略。
1科研过程风险
11内涵
风险管理研究发端于企业,1989年Boehm出版的《软件风险管理》[10]奠定了软件项目风险管理理论基础,随后在科研管理领域的研究蔚然成风,但有关过程风险研究并未引起学者们过多关注。通常,西方学者侧重从经济学、精算学等领域的客观维度来定义过程风险,国内学者偏向以社会文化为核心的主观维度来构建过程风险内涵。本文认为,科研活动主观上说是人的认知过程,客观上是实践与认识过程,科研过程风险实质是科研人员在认识和实践中的风险现象的表征。该风险与企业风险、社会风险不同,其特征主要有复杂性、隐匿性以及可防范性。当研究主体在选取不同的研究方式与路径后,表现出对未知事件分析与判定的结果差异显著,致使多种不确定性产生,即科研过程风险的复杂性;在突破未知的灰色领域探求特定指向的智力密集型科研活动时,相关后果与影响无法直接感知,各种潜在风险隐性传递,呈现出隐匿性;可防范性则是指不断发展与更新的理论体系与实践方法为科研过程风险的防范可控提供了各种可能。
12内容构成与形成机理
科研过程是科研创新质量的形成、增值效率的提升过程,主要包括以科研项目、课题等为依托的核心过程与提供支持的科研资源配置、科研辅助管理过程。本文认为科研活动为非固化不变的程序,是一项复杂的实践与认知系统工程,一般由需求识别过程、计划实施过程、成果形成与改进过程以及反馈过程等几个环节相互衔接,其过程风险的内容构成可从科研项目的启动、执行以及后续3个过程深入剖析,如图1所示。
图1科研过程风险的内容构成图
由图1可知,科研过程风险的内容构成可由启动过程风险、执行过程风险以及后续过程风险3部分构成。科研启动过程风险包括科研选题风险、学术构思风险以及方案拟设风险。科研选题的拟定是最基础、最重要的环节,务必需要严格审查,并进行风险评估[11]。选题确定后,科研主题便开始对科研课题进行学术构思,确保论据符合科研认知逻辑与事物内在规律,该环节的风险有可能导致科研活动偏离正确轨迹。而方案拟设决定了科研全局活动的顺利进行,所以该过程的风险会造成科研活动整个过程瘫痪。科研执行过程风险由硬件支撑风险、服务支持风险、资源配置风险组成。硬件支撑风险是指在现有网络、图书馆、实验室等硬件条件下,科研相应的仪器、材料、设备等是否齐全、精度如何、可供使用程度多大等风险。服务支持风险是说缺乏对科研用户需求、科技发展情况等外界信息收集、分析、判定,使得科研机构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无法确定和甄别问题本质,加上内部沟通不畅造成信息服务支持能力不足的风险。资源配置风险主要是科研成果产出过程中,时间、经费、共享数据等有关资源的调配与管护不当造成的损失。科研后续过程风险分为科研实施风险、知识表达风险以及成果转化风险。科研实施风险是科研周期与具体工作进度安排、实施方案科学规范等内容不当引发的风险。知识表达风险是将个人知识转化成组织或零散知识对科研活动负面的直接和间接影响。成果转化风险是科研成果转化为社会产品、成果及生产力时,社会需求的适应性低、社会价值的拟合度不高等原因造成的负向影响。
追踪科研过程风险的形成缘由不难发现:科研过程中科研主体的主观风险和科研过程执行或后续进程中所引发的客观风险是科研过程风险的形成机理。科研主体的功利倾向与科研团队的不稳定性是引发主观科研过程风险的内在因素,应用性科研产品脱离市场与不合理的科研奖评机制是引起客观科研过程风险的外在因素[12]。
2科研过程风险管理问题归因
宏观层面来看,传统科研过程风险管理不外乎3种类型:“终点式”考核过程风险管理、非均衡反馈过程风险管理以及“管制型”沟通过程风险管理[13]。第一种风险管理注重以科研成果最终形态为前提的风险防控;第二种风险管理倾向对科研立项数量与课题等级、初期科研经费匹配度等指标的管理,对科研项目完成情况、完成质量关注度次之,对科研过程风险管理几乎完全忽略;第三种将科研立项考核和目标管理定位为一种管制模式,缺乏明确的管理机制和流程,无法完成科研过程的即时、全面监控与追踪。显然可知,现有风险管理中极其缺乏过程风险管理意识,科研过程风险管理方式也与管理制度环境严重脱节,科研过程中针对性、实效性的风险管理责任制严重缺位[14]。
微观层面来说,首先,现有科研过程风险管理中大都拘泥于固定的管理流程,风险管理中过分倚重不灵活的考核机制,缺乏过程意识;过程管理中以形式主义非定期抽查为主,缺乏风险意识,无法实现主动管理。其次,大量丰富的科研原始数据被遗弃、长尾科研数据的管理不当或重用障碍等造成科研过程风险管理长效效用不足。此外,科研过程中,项目的质量要素指标复杂,交叉科研项目绩效评价的局限以及科研成果社会效用的滞后与非显性,因而难以精准测度科研过程风险管理的内在规律与价值[15]。
3数据管护生命周期理念引入科研过程风险管理的可行性分析2004年,英国综合数据管理机构(Digital Curation Center,简称DCC)成立。2005年9月,英国巴斯大学第一届数据管护会议召开。2006年,DCC与爱丁堡大学联合创办《国际数字管护期刊》问世[16]。这一系列活动,标志着“数据管护”研究的滥觞。结合国内外学者有关数据管护生命周期的界定,本文将其细化为以下阶段:数据管护战略规划、数据收集、数据处理、数据保存、数据利用、服务质量评价。其理念不仅明确数据作为管理对象脱离于相关领域的独立存在性,更重视厘清产生数据并与之关联的某领域的特征,即数据管护生命周期应与其关联领域活动的具体过程相结合。简言之,数据管护生命周期可由“数据生命周期”和“领域活动过程”两层次构成,如图2所示。
如图2所示,数据运动趋势与其价值,主要从数据外在形式和内在价值的变迁为数据管护生命周期提供实施的路径与依据。随着数据科学(Date Science)、数据自然界(Date Nature)的来临,科学数据与信息“价值老化”生命周期衰变规律异同,它与科研工作流程紧密关联。所以将该理念引入科研过程风险管理,一是将科研过程风险管理中各类科研数据资源贯穿于整个研究生命周期,能实现从创建、使用、归档全过程的主动管理;二是从科研数据资源长期效用与可持续发展视角,使信息生命周期与科研数据价值紧密关联;三是以定量化描述和测度科研过程风险管理中各类数据本身在生命周期各环节的特性,能挖掘其内在规律和价值;四是以SDM-CMM为核心的管护模型强调了一种持续性的过程改进,这与数据管护生命周期下的科研目过程风险管理极具不谋而合之处,二者实施主体都属于知识密集型组织,具有相似的管理对象,都依托于项目的开发进行,且都由输入、输出过程组成,也均与拟解决的质量问题密不可分。借鉴该模型理念能将生命周期过程管理和科研项目风险管理有效整合,对数据管护服务能力各阶段进行科学合理的划分,并综合评价出数据管护服务各方面的成熟特征,还能为科研项目各环节提供数据管护能力的改善路径和提升策略。
4基于数据管护生命周期的科研过程风险管理方略
41科研过程风险管理模型的构建
411模型构建思路
在科研过程风险管理中,无论是科项目启动前、执行中或后续过程,其过程风险的管理体系都包括风险的识别、评估、排序、缓解以及监督5个方面。数据作为科研过程的重要资源,数据管护服务能力实质表征了测度、评估和持续改善科研过程风险管理实践的重要度量指标。数据管护服务能力的过程域及影响因子又与成熟度等级间存在一定的映射关系。因而,目蒲邢钅孔陨硖卣鞒龇,将数据管护生命周期理念与风险管理理论方法相结合,综合借鉴SDM-CMM模型的成熟度分级思想、风险管理体系结构、数据管护生命周期的服务能力,构建出基于时间――过程――逻辑三维度的科研过程风险管理模型。
412管理模型的构建
风险管理模型旨在增强科研过程中风险应对决策能力,预防突发事件的产生,降低风险带来的损失,识别并管理整个数据管护生命周期下科研项目全过程的风险因素,提供多重风险的评估与改善能力。该模型依据科研项目的特点,以时间维度划分科研项目不同阶段,在数据管护生命周期各阶段的过程域,按照逻辑维序列,结合服务能力成熟度等级构建基于时间――过程――逻辑三维结构的科研项目过程风险管理模型。如图3所示。
图3科研项目过程风险管理模型图
1)时间维――科研项目不同阶段过程风险管理
如图3所示,从科研项目启动、执行、后续全过程的时间维度看,风险管理始终由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排序、风险缓解以及风险监督构成。首先,依据数据管护生命周期各阶段关键过程域所关联的子实践的风险进行识别,主要目的是将评价数据管护服务能力的关键过程域分解成为公用实践、专用实践以及子实践等可供评价的层次,识别整个数据管护生命周期的风险源的构成及其它们之间的关系。其次,根据科研过程风险发生的概率对某项目的影响程度做出非正式的估测,对于科研数据管护各阶段不确定性风险概率及影响程度进行经验相似项目单元参照评估,建立风险评价指标和方法体系。第三,根据帕累托最优原理,整合获得对数据管护各阶段所有风险源的概括性认识,并对其进行排序,集中加强对科研项目威胁较大的风险元素进行管理。第四,针对科研风险的量化结果,降低其风险产生的概率和带来的负面效应,从而制定风险管理应对策略,实施有效的技术手段。最后,根据科研项目的数据变化情境,适度修改或拟定新的科研风险处置策略,跟踪已识别的科研风险,同时监管未识别的潜在风险,确保风险应对计划及时修补完善。
2)过程维――数据管护生命周期的过程域
本模型中,科研过程风险识别依据数据管护生命周期的过程域展开。如图所示,数据管护生命周期服务能力的构成要素本身就是自成一体的过程,它由通用性的数据管护过程,数据采集、处理与鉴定选择过程,数据的可视化、集成和导入过程,数据的共享与过程,数据服务质量的评价与保护过程这五要素构成了管护服务能力的关键过程域。关键过程域的组成部件是生命周期管护中某一域内的一组相关的实践,科研过程风险实质就是过程域中各子实践风险的集合,管控好实践中的风险则能实现对过程域风险的有效管理。另外,实践还包括公用和专用实践,前者视为过程域的通用性问题,后者需建立专用风险清单。风险的识别与管理并非一蹴而就的,应在科研项目全过程以过程域、关键实践、其他子实践为依据自始至终定期执行。
3)逻辑维――CMM成熟度等级与数据管护服务能力映射关系
从逻辑维度分析,科研过程中,若数据管护服务未执行,那么依据CMM的五级成熟度等级判别该科研项目处于零等级,只有当其在一个临时基础上执行,科研项目才会被初始化;如果数据管护生命周期是根据科研项目级别设定并执行的政策和程序,此时科研项目处于可重复级;直到数据管护服务一直应用于所有科研项目的全过程,则标志着已在定义级执行;项目评估数据管护服务过程的有效性,以及管护标准的维持,意味着科研项目是在可预测级执行;在优化等级下,数据管护致力于对缺陷识别和弊端自处理。
413风险管理模型的运行机理
为了有计划地进行风险分析,实施风险管理过程,三维风险管理模型的运行机理可如图4所示:
首先,由上述三维模型建立起数据管护生命周期、科研项目开发文档要求和CMM的映射关联,然后给出数据管护服务每个过程域的主要活动与输出,根据数据管护生命周期下科研过程风险定义:R=∑ni=1(W(xi)×P(xi),其中xi(i=1,2,…,n)表示科研项目过程中风险事件,n为风险事件的数量,W(xi)为科研项目中风险事件xi的权重,P(xi)则是科研项目进程中风险事件xi产生的概率。通过对每个数据管护过程域中的活动和输出与最佳实践进行比较,然后识别科研项目过程中的活动与输出是否出现偏离。科研过程中,在组织与机构对数据管护最佳实践指导下,风险发生的概率难免发生偏离,一方面,当科研过程中数据管护生命周期的某一节点处于风险产生的概率高于最佳管护实践下的风险出现概率,称之为正偏离;另一方面,因科研过程中数据管护策略持续不断的改进,使得风险发生概率减低而形成负偏离。其次,对这一系列偏离进行客观评估,裁剪出客观存在偏离数据管护生命周期最佳实践的不确定性,识别数据管护主体的决策和科研数据利用主体价值目标构成的潜在威胁或造成的损失。最后,判定两类不同主体对相同风险的承受力与收效大小、投入多寡、科研活动的主体地位以及所掌握的资源,从而实现对科研项目过程的风险识别、风险评价、风险排序、风险缓解与监督。
42科研过程风险管理的实施
421关键风险因素分析体系的裁剪
裁剪就是通过以上风险管理模型中的关键过程域与关键实践的实施情况快速定位每个具体科研过程风险因素,并在管护过程中实现对项目过程活动风险的监控与根除。从科研项目前、中、后期的科研数据管理的若干关键实践、公用实践、专用实践等都可聚集到5个关键过程域中,如表1所示:①通用性的数据管护,主要目标是成立管护工作服务评议小组,根据科研用户需求,追求高质量的科研项目管护流程,预判项目风险。②数据采集、处理与鉴定选择,目的为获取可靠数据,以便科研项目过程中的利用与保存。③数据的可视化、集成和导入,旨在描述和表示科研数据,便于后续研究的挖掘与使用。④数据的共享与,目标是为科技工作者共享、获取与科研数据交互制定对应的政策和提供必备的技术基础。⑤数据服务质量的评价与保护,目标是保障科研数据的可访问性、复用性、合法性等。
表1关键过程域与关键实践
关键过程域〖〗关键实践过程评估通用性的数据管护通过项目数据来源、背景识别利益相关者;未来潜在用户需求;建立数据管护的风险管理的量化目标;制定战略规划与管护计划、政策。测评与分析;验证实施情况数据采集、处理与
鉴定选择制定数据质量控制政策、流程、方法、工具及数据文件政策、格式、组织形式;采集数据与数据文档的思路、策略。测量与分析,确保数据质量;验证其他来源数据的集成情况数据的可视化、
集成和导入制定元数据采集政策、规范、模式;制定数据生成策略、u估元数据。测评与验证实施效果数据的共享与制定数据共享、权利与保密政策、使用规则;管理访问支持技术和服务方式、流程、标准。测评与分析;验证实施情况数据服务质量的
评价与保护制定数据保存、备份、管护、复用许可政策、计划;选择支持技术、模式、备份程序、数据迁移方案。测评与分析;验证存储与备份情况
表1中的关键实践说明了组织机构为确保科研不同阶段数据管护流程必须开展的行动、前提条件以及实现关键过程域必需的程序。过程评估则说明了进行风险管理所需的测量、分析过程与结论验证。
422不同过程风险的识别与防控
风险识别是辨识所有可能影响科研过程风险因素和事件,为确认数据管护生命周期下科研过程风险不确定性的客观存在,区分科研项目启动前、进行中、后续过程所有工作流程各环节上潜在的风险因素与事件,以便为风险管理提供支持。
1)启动过程风险的识别与防控
在科研前期启动过程中,科研选题、学术构思以及方案拟定对科研过程风险产生直接正向显著影响。良好的数据管护战略规划便于推进科研项目的有序开展,启动过程风险识别与数据管护战略规划内容是否恰当、合理、周全密切相关。此阶段,研究者们需明确各种国际惯例、国家政策与法规、上级机构与组织的数据共享政策,并制定适用于数据收集、组织处理、存储备份等要素的高质量的数据管护计划,提供包含数据管护计划政策、计划指南、计划要素、计划模板甚至具体工具等精准的计划和资源导航,确保科研过程后续工作顺利进行,预防项目目标实现的安全隐患。此外,为了防范源自于启动过程的风险,我们可以通过对已有研究基础、条件、知识和技能进行拓展与深化,不断确保既定的知识性投入,实现知识向生产转化的永续活动,提升科研成果质量[17]。
2)执行过程风险的识别与防控
科研执行过程中,硬件支撑通过影响成果转化过程间接正向显著影响科研过程风险,服务支持通过影响知识表达过程间接正向显著影响科研过程风险,资源配置影响不够显著,但科研环境对科研过程风险影响值得重视。该过程风险隐患规避可体现在数据管护生命周期的数据收集、数据处理以及数据保存三个阶段的合理管护。在数据收集环节中,管护人员必须检索查验是否有可重用的项目数据和方法,明确产生项目数据的类型、格式指标,继而拟订合适的项目数据创建、收集的方法与工具;数据处理中,管护人员首先需对项目数据与文件组织规范化处理,统一规范文件命名规则、进行数据文件的版本控制、根据项目数据不同类型选取恰当元数据标准。其次,根据科研项目数据类型及预期结果精选出匹配的工具来分析和处理数据;数据保存阶段,管护人员以某一时间段为频度对科研项目数据进行存储和备份,选择最佳的存储途径、工具、系统等。另外,为了防范源自于执行过程的潜在风险,我们可以试图构建有利于创新科研成果的良好科研环境,加强管护人员与科研团队相互交流与沟通,建立和完善合理的科研资源配置机制,为可持续有效的科研过程风险管理提供保障[18]。
3)后续过程风险的识别与防控
科研后续过程中,科研实施、知识表达与成果转化都会给科研过程风险带来正向影响。该过程风险的根除与数据管护工作的数据利用和服务质量评价紧密关联。数据的利用就是对原始科研数据的挖掘与分析,从而实现数据增值。另外,为保证科研用户能安全获取与共享所需各类科研项目数据,采取合理的科研数据途径,如:长尾数据的保存或删除处理,科研小数据的储存方式抉择,可共享数据以论文或科研成果转化形式发表。服务质量评价即检验科研项目中数据质量(各类数据文件的可执行性、兼容性、合法性、版权许可、系统平台以及数据规模与来源等);服务实施效果(用户服务安全性、高响应度、互操作性、可扩展性等);科研书目管护工具与技术等的评价。诚然,为了防范后续过程的风险,我们可以制定和规范明确的科研过程目标体系和责任问责机制,加强对科研过程生命周期的监管,最终实现科研质量的创新与提升[19]。
参考文献
[1]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EB/OL].http:∥/,2017-03-05.
[2]胡晓蕊.基于全生命周期的科研项目财务风险识别与控制[J].经营管理者,2014,(25):210.
[3]王静,郭太敏,王敏,等.基于生命周期理论的区域科技信息服务协同风险管理研究[J].图书馆,2014,(4):63-64,82.
[4]朱光,催维军,张薇薇.信息生命周期视角下的大数据隐私风险管理框架研究[J].情报资料工作,2016,(1):99-103.
[5]杨丹.高校科研管理能力成熟度模型构建研究[D].成都:四川大学,2007.
[6]蒋琰,陈谦明,黄海,等.基于项目能力成熟度模型的科研项目风险控制[J].管理科学,2009,(6):53-56.
[7]张萍,周晓英.高校科研数据管理的需求评估方法研究[J].情报杂志,2015,(11):188-198.
[8]叶兰.研究数据管理能力成熟度模型评析[J].图书情报知识,2015,(2):115-123.
[9]李伟绵,催宇红.研究数据管理生命周期模型及在服务评估中的应用[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5,(9):38-41.
[10]Boehm B W.Software risk management[M].Piscataway:IEEE Computer Society Press,1989.
[11]CHAPMAN C.Key points of contention in framing assumptions for risk and uncertainty management[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ject Management,2006,24:303-313.
[12]周文泳,李娜.基于科研过程的科研风险形成规律与防范策略[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3,(1):23-28.
[13]肖洒,郝一峰.基于过程管理的科研项目风险防控与优化机制创新[J].科技管理研究,2016,(13):176-180,186.
[14]朱卫东,王东鹏,刘芳.科学基金项目实施过程管理研究――基于质量问责视角[J].科学学研究,2014,(9):1370.
[15]宋歌,孙建军.科研项目学术质量评价关键问题研究[J].图书与情报,2016,(5):105-109.
[16]王芳,慎金花.国外数据管护(Data Curation)研究与实践进展[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4,(7):116-128.
[17]ALOINI D,DULMIN R,MININNO V.Risk management in ERP project introduction:review of the literature[J].Information & Management,2007,(44):547-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