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评估的定义范文

时间:2023-06-06 17:56:5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风险评估的定义,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风险评估的定义

篇1

关键词:重大项目;风险评估;意义

所谓重大项目,是指事关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决策,涉及较多群众切身利益、并被国家或省市拟定为重大工程的重大项目,以及牵涉相当数量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改革等。重大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即对与民生密切相关的重大决策、重大项目等,在出台或审批前,对可能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进行科学、系统的预测、分析和评估,制定风险应对策略和预案,以有效地规避、预防、降低、控制和应对可能产生的威胁社会稳定的风险。

一、对重大项目进行社会稳定性风险评估的必要性

目前国外项目评估理论和方法大致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一是项目财务评价阶段,在20世纪50年代以前,财务评价是项目评价的根本内容,其特点是寻求项目利润最大化;二是项目SCBA评价阶段,自20世纪50年代以后,在凯恩斯经济理论的影响下,西方经济学家逐步形成了一种适应评价公共项目的社会费用效益分析方法,它是从国民经济角度出发,站在国家的立场上进行评价的;三是项目环境评价阶段,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投资项目环境评价的理论与方法就逐步形成并得到发展,但“以物质为中心”的经济评价没有反映分配效果,并不能保证项目的最优选择,而且,环境评价虽然能减轻一些项目的不利影响,但在引导公众参与、促进信息公开、减少负面社会影响等方面仍有所欠缺;四是项目社会评价阶段,随着社会发展观从“以物质为中心”到“以人为中心”,再到20世纪90年代的“以人为中心的可持续发展”,投资项目社会评价在国际社会越来越受到重视,由此可见,项目评价经历了从单一的经济评价发展到经济、技术、环境和社会等方面综合评价的历程,与经济评价和环境评价不同,项目社会评估着力于从全社会的宏观角度,考察项目存在对社会带来的贡献与影响,从而为降低社会风险,并为项目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而在项目评估方法方面,目前通用的方法主要包括前后对比法、有无对比法、成功度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等,上世纪末兴起的投资项目社会评价方法对我国项目评估理论与实践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并已在国内世界银行贷款项目、亚洲发展银行贷款项目中得以广泛运用,此外,近年来由于受到不断产生的因重大项目引起的的影响,不少地方政府也开始借鉴与吸收项目社会评价理论的思路,探索重大项目涉及社会稳定风险的评估,逐步将后置评估转为前置评估,产生了显著的实际成效。

而恰是这些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实践,不仅为逐渐在重大项目中强制性嵌入社会稳定风险评估进行了有益的尝试,而且较大程度地提高了各级部门维护社会稳定的自觉意识,并因为重视民意和及时化解矛盾而在事实上促进了社会的稳定与和谐,但是,就目前而言,不可忽视的是:这些尝试所产生的主要影响仍限于重大项目中维稳理念的植入,其科学性、系统性、有效性以及实际操作的可行性等均有待提高,这主要表现在记下几个方面:一是评估指标不够科学、系统,评估结果难以具有权威性,目前的评估指标选取与设置、评估指标的权重、具体测评技术等大多未经系统论证,评估过于重视“可行性分析”的有效性,而缺乏对“不可行性”的论证,这就使得不少项目评估实际上流于形式,评估过程操作简单,民意表达渠道相对不畅,对利益相关群体的利益诉求了解不够,评估结果难以具有可预测性与权威性,二是评估过程重视静态评估,而忽视动态跟踪监测,当前的评估大多是静态的,即“一评了之”,而忽视了动态跟踪监测的重要性,而重大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真正目的在于分析、识别并及时化解可能的社会稳定风险,从而为重大项目的实施保驾护航,如无必要的后续跟踪监测,评估就难以起到实际的效果;三是评估结果对于做决策、出政策、搞改革、上项目并不具有实际的一票否决权,对于不少地方领导而言,发展是第一要务,尚未真正树立“评估不达标即一票否决权”的意识与决心,而这些方面则都需要进一步深化认识。

二、加强重大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意义

1、维护了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把重大事项晾晒在最广大群众的监督之下,督促有关部门依法履行项目审批管理程序,切实落实项目所涉及的环境保护、征地补偿、拆迁安置、社会保障等各项政策,维护了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及合法利益。

2、促进了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评估过程中,通过广泛征集民意、集中民智、凝聚民心,在决策层和普通民众之间搭起一个立体的互动桥梁,促进了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增强了政策透明度,提升了党委、政府的公信力。

3、维护了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把重大事项晾晒在最广大群众的监督之下,督促有关部门依法履行项目审批管理程序,切实落实项目所涉及的环境保护、征地补偿、拆迁安置、社会保障等各项政策,维护了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及合法利益。

4、确保了重大项目的顺利推进。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报告形成后,有关责任部门根据报告要求进一步完善工作举措,制定详细的工作方案,并有效组织实施。针对部分群众不必要的顾虑,着力加强宣传引导,增强群众对项目的认知度;针对苗头性不良因素,及时采取措施消除其影响,使得工程项目顺利推进。

5、推行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是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新载体。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与核心,作为最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坚决维护者和捍卫者,我们必须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维稳工作的始终。推行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通过对重大事项是否可能引发危害社会稳定事件进行先期预测、先期研判、先期介入,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做到慎之又慎,不出纰漏,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是保稳定、促发展、创和谐的新举措,也是推进科学发展观落实的有效载体。

我们深知,经济向上高速发展时期,政府在经济建设与保障民生、经济增长与事关社会成员基本权利保护之间,有时的确是处于“两难境地”,结果原本是想解决此种社会矛盾,却往往会加重彼种社会矛盾,比如:为保持经济增长,政府投入巨资,上许多项目,原本是为了迅速增加社会财富,提高百姓生活水平,但往往事与愿违,上项目变成了扰民、影响百姓切身利益,给社会稳定带来极大风险,而这种偏离了发展根本目的、损害社会质量的经济增长就需要重新评估,而建立和推行重大项目社会风险评估制度,就可以确保政策的制定和项目的规划充分吸纳群众意见,极大地降低不必要、但目前为了维持社会稳定而必须支付的高额“维稳费用”,真正做到科学决策,从政策上反映民意、传达民声,从制度上保障民权、善利民生,在关键环节体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三、结束语:

总之,建立和推行重大项目社会风险评估制度,可以确保政策的制定和项目的规划充分吸纳群众意见,是真正做到科学决策,从政策上反映民意、传达民声,从制度上保障民权、善利民生,在关键环节体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参考文献:

[1]胡永铨.基于和谐发展观的项目社会评价体系研究.科技进步与对策,2006(1).

[2]陈超、刘明亮、钟毅.后评价方法在土地整理项目效益后评价上的应用.国土资源,2007(12).

篇2

关键词:模拟攻击;政府网络;安全风险;评估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3) 06-0074-01

一、政府网络安全风险分析

政府电子政务信息系统建设过程中,由于自身的脆弱型以及一些人为或者外在的威胁导致网络安全的存在以及发生,窃取、传播、破坏一些重要的数据信息,直接对政府电子政务的开展产生不利的影响。政府的网络安全风险分析中包括的内容有:对安全区域内信息资产、潜在威胁、信息的脆弱性进行识别,计算安全防御、安全问题发生的概率和安全风险程度等内容。

安全风险分析必须建立在一定的数据模型基础上才能进行,对网络安全风险分析常用的方法有很多,例如专家预测方法,矩阵图缝隙以及准确度评估等。通过建立起一系列的模型以及评价指标,可以有效的对系统的安全风险进行评估。而大部分的方法不具有很好的实用性,没有定量的进行风险的分析,依赖于个人经验以及经验数据,指导性不强。因此,为了更好的对网络安全风险进行评估,本文研究针对模拟攻击下的政府网络安全风险评估。

二、基于模拟攻击的政府网络安全风险评估模型

(一)模型的体系结构。基于模拟攻击的政府网络安全风险评估模型可以有攻击层,模拟层以及风险分析层三部分组成,具体的体系结构如图2-1所示,其中攻击层可以对攻击方以及目标系统进行分析描述安全信息参数;模拟层可以对各种安全信息与攻击方进行关联形成攻击的状态图,进行模拟攻击路线的描述;风险分析层分析各种信息对网络的影响,定性与定量的进行风险的评估,然后进行风险安全策略的实施。

(二)信息识别层。攻击层中需要对各种攻击信息进行识别,其中涉及到的数据信息主要有:(1)政府网主机信息,定义为一个集合GC={gc1,gc2,…,gcn},其中每个gc都包含了其对应的物理信息MAC地址,IP,以及系统system,网络ID。(2)电脑之间的关系指的是各个电脑进行访问与通信的关系,定义为 ,P表示该电脑的端口,R表示数据的通信传输集合。(3)主机的安全级别信息,表示其安全性与保密性的程度,可以用G表示。(4)主机脆弱性信息,通过描述漏洞过程中CAE编号、名称、日期、说明、版本、类型及其演变过程等相关信息,定义漏洞集合为B={b1,b2,b3,b4,b5,b6}。

(三)模拟层。在信息识别层建立起相关的数据信息之后,在模拟层模拟攻击者进行网站攻击过程中,根据设定的风险值F,识别攻击者的状态情况,从而达到模拟攻击政府网站。在模拟层可以进行攻击状态图形的描述与生成。

模拟攻击状态图描述。将政府网络模拟攻击状态图定义一个有向图K={N,E,N1,Ne},其中N表示含义为节点集合,E表示是有向图的边集合,N1表示状态图的开始节点集合,Ne表示状态图的结束节点集合,其中每个节点中都包含了攻击者获取受害主机的用户与主机的相关信息,包含用户的ID,名称,权限列表以及安全级别信息。

当攻击者攻击过程中,在攻击状态图的一条路径代表着攻击的线路,其开始的节点表示开始攻击,结束节点表示攻击完成,在攻击过程中经过的一条边表示攻击的方法信息,可以定义为n={n0,n1,…,nk}。

当攻击者是否进行某条线路的攻击,其代表着网络的安全性,本文定义为H,通过H定义的属性信息(采用False或者True)进行攻击线路的判断是否存在。

在政府电子政务系统中,通过设定一定的网络安全状态指标Sg进行网络线路的判断,根据模拟状态图的节点信息以及线路组成,来进行寻找到政府网络中最不安全的线路,通过一系列的攻击方式产生的状态图的变化而进行网络安全的模拟分析。

(四)风险分析层。根据模拟状态图生成后会输出相对应的参数集合,对其进行分析过程中,可以获取得到攻击者的攻击能力,进而修正政府网络安全的风险系数值。

从攻击的初始节点开始,进行攻击状态图的搜索,对于在政府网络中破坏其网络信息的线路可以有效地发现,对受到攻击的节点以及线路进行相关措施的采取。在分析攻击线路的基础上,需要对攻击风险进行定量的分析其危险级别,获取到最容易受到攻击的线路以及安全性最差的网络。在模拟状态图生成后,假如在一条攻击线路中,攻击状态从Nk-1到Nk的概率设定为pj,攻击对该线路的危险程度权值设定为λj,攻击状态的级别定义为gj,则此条路线的潜在风险值可以通过式2-1进行计算: (2-1)

在式2-1的条件下,通过将攻击成功与否,危险级别,以及原有的安全风险值进行结合,形成更为准确的政府网络安全风险评估公式,如式2-2所示:

(2-2)

其可以针对多条攻击线路进行安全风险评估分析,通过模拟攻击的方式可以准确的反应政府网络的风险位置,为网络安全决策提供了依据。

三、结语

为了提高政府的电子政务网络的安全性,本文以政府网络为研究对象,提出了在模拟攻击情况下的政府网络安全风险评估模型以及相关算法的研究,通过此方法可以定量与定性的提高政府网络的安全性能。同时可以找到一种安全潜在威胁的处理机制,在政府网络安全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吕慧颖,曹元大.基于攻击模拟的网络安全风险分析方法研究[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08,28,4.

篇3

【关键词】制药企业;风险管理

风险管理起源于美国,是美国进行企业管理的科学方法,20世纪风险管理逐步发展成为一门学科。质量风险管理作为风险管理在发展过程中的衍生分支,其关注点是对产品或工艺质量风险的有效控制,2005年人用药物注册技术要求国际协调会(ICH)了《Q9 质量风险管理》,指南系统地阐述了质量风险管理的原则、范围、应用步骤以及潜在应用领域等,其目的是提供一套系统的风险管理方法。ICH Q9提供了风险管理原则和工具,并被我国明确纳入2011年3月1日生效的《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年修订)》中。

一、风险管理简介

1 风险管理基本原则:根据ICH Q9的要求,药品质量风险管理应当遵循以下两个基本原则:

1.1 对质量的风险评估应以科学知识为依据,并最终与保护患者相联系;

1.2 质量风险管理程序投入的水平、形式和文件应与风险水平相当。

2 质量风险管理的基本程序:质量风险管理是对药品整个生命周期的全过程进行质量风险的风险评估、控制、沟通和回顾。有效质量风险管理的4个阶段为:质量风险评价(包括质量风险的识别、分析和评估)、风险控制(包括质量风险的减低和接受)、质量风险沟通和质量风险回顾。

2.1 风险评价

风险评价是对危害的识别、对危害相关的风险的分析和评价,是质量风险管理的第一步,作为风险评估中明确定义风险的辅助,以下三个问题通常会用到:

a) 什么可能出错或发生故障?

b) 出错或发生故障的可能性(概率)有多大?

c) 因出错或发生故障而产生的后果的严重性?

风险评价有以下三个步骤:

d) 质量风险识别:解决“什么可能出错,其可能的后果是什么?”。

e) 质量风险分析:对危害发生的可能性和严重性的定型和定量的过程。

f) 风险评估:将已识别和分析的风险与给定的风险标准进行比较。

2.1 风险控制

风险控制包括对风险降低和/或接受的决策。一般会关注以下几个问题:

a) 质量风险是否超出了预定的可接受水平?

b) 如何降低或消除质量风险?

c) 利益、质量风险和资源之间的平衡点是什么?

d) 对已知风险的控制是否会引入新的质量风险?

质量风险控制主要包括质量风险降低和质量风险接受两部分:

a) 质量风险降低:当质量风险超过预定的可接受水平时,质量风险降低的重点则是降低或避免风险的过程。质量风险降低包括为降低损害的严重性和发生可能性所采取的措施。

b) 质量风险接受:是指做出接受质量风险的决定。

2.1 风险沟通

质量风险沟通是指风险决策人和其他人员分享交流的过程。风险管理过程任何阶段可进行沟通,沟通的信息可设计质量风险的存在、属性、形式、可能性、严重性、可接受性、控制、处理、可探测性或风险的其他方面。

2.2 风险回顾

风险管理是质量管理的持续性过程,应当定期进行回顾,以确认相关风险评价和控制步骤是否有效,总结新的只是和经验。风险回顾应以风险等级为基础。

二、质量风险管理的方法学及其应用

ICH Q9中不完全列举了一些风险管理工具:基本风险管理建议办法(流程图、检查表等)、故障模式的效应分析(FMEA)、故障树分析法等。

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为:危害的可操作性分析、预先危害分析、风险排序和过滤、支持性统计工具。

药品生产的各领域根据特点采用这些风险评估工具,且不同工具的结合使用可以更加灵活的增强风险分析和管控的有效性,而无论使用何种方法,都依赖于分析人对所分析主题和对象的详尽了解和有效沟通,各工具以科学理论分析、经验数据积累等为基础引导思路的有效进行,从而形成完善的风险管理系统。

案例实证分析

以注射用无菌产品在洁净环境下生产过程为例,运用鱼骨图和故障模式的效应分析方法进行风险评估。

3.1 风险评估

a) 以无菌药品生产过程为主线,作出如下分解:

人:人员技能、人员健康

机:设计、确认、使用、维护

料:供应、放行、使用

法:工艺流程、执行切合度

环:环境控制、环境监测

以上5个提示因素为提纲(也是鱼骨图),逐级进行分解:例如人员技能还可细化为培训、人员执行力;人员健康还可细化为体检、病情上报制度等,每一项目可按照讨论主题复杂性依次拓展,从而完善风险分析的要素。

b) 根据鱼骨图,进行风险详细识别、分析和评价

风险系数定义

严重性(S):分数1、3、6、10,分别代表低、中、高和极高

可能性(P):分数1、2、4、8,分别代表低、中、高和极高

检测度 (D):分数1、2、4、6,分别代表高、中、低和极低

ORF: 总风险= S* P* D

总风险评估系数:

ORF

6≤ORF

ORF≥80,风险水平高,风险不可接受,或需要整改

3.2 风险控制

根据风险评价结果,对于风险不可接受或有待改善的项目,采取措施减少风险可能性,增加可检测性,从而降低风险,使其处于可接受水平。采取的措施可能引起变更控制程序,同时重新评估变更引起的风险,避免变更引发其他不可接受的风险。

对于风险严重性极高,例如可能引起病人死亡、厂房爆炸等极其严重后果的,应采取一切手段,避免发生。

3.3 风险沟通

风险评估应根据评估对象组建风险评估团队,团队内以及团队和风险相关人应进行风险沟通;

风险识别和评价以充分有效的风险沟通为基础,风险识别的项目和风险评分是风险评估的重要因素;

风险评估可借鉴风险评估团队的理论和经验,基于日常分析、偏差、变更、自查等总结;

风险沟通贯穿于整个风险评估过程,及时真实的了解实际运行状况。

篇4

1风险分析的柜架

风险分析(riskanalysis)是最近30年间发展起来的一种的系统化、规范化方法,旨在为食品安全决策提供参考。国际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将风险分析定义为“由风险评估、风险管理和风险交流3个部分组成的一个过程”。“危害”和“风险”是风险分析的2个基础概念,危害是指食品中存在或因条件改变而产生的对健康不良作用的生物、化学和物理等因素,风险是指食品中的危害因子产生对健康不良作用和严重后果的概率函数。风险分析的内容具体为通过对影响食品安全的各种物理、化学和生物危害进行鉴定,定性或定量的描述风险的特征,在参考有关因素的前提下,提出和实施风险管理措施,并与利益攸关者进行交流。风险分析框架(见图1)形象描述了食品安全风险分析的整个过程,更进一步的信息请参考FAO/WHO的食品安全分析出版物。

2风险评估

作为风险分析的核心环节,风险评估(riskassessment)是对食品中各种危害的风险高低进行科学评估的过程,包括危害识别、危害特征描述、暴露评估和风险特征描述4个步骤;风险评估是风险管理,即政府制定和实施食品安全控制措施(包括法规、标准和监督)的科学基础,也是风险交流的重要信息来源与依据。

3风险管理

风险管理(riskmanagement)是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考虑风险评估结果与其他保护消费者健康和促进贸易公平的相关因素,通过与所有利益相关方会商,权衡各种备选政策措施的过程;其目标是形成一系列的食品安全标准、指南和建议。风险管理可以分为4个部分:风险评价、风险管理选择评估、执行评估、监控和回顾。

险交流

根据CAC的定义,风险交流(riskcommunication)是指在风险分析过程中就危害、风险、风险相关因素和风险认知在风险相关各方中(包括风险评估者、风险管理者、消费者、业界、学术团体和其他利益相关方)相互交换或交流有关信息和观点的过程,其内容包括对风险评估结果的解释和制定风险管理政策的依据。进行风险交流的要素包括:风险的性质、利益的性质、风险评估的不确定性以及风险管理的选择。从风险管理的过程来看,风险交流是风险评估结果和风险管理意见的传递及表现形式,也是风险管理的延伸。综上所述,风险评估、风险管理、风险交流3部分相互依赖,并各有侧重,组成了一个相互补充且高度统一的连续、动态整体。风险评估是整个风险分析体系的核心和基础,强调所引入的数据、模型、假设的科学性;风险管理是政府机构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政策和采取管理措施,注重所出的风险管理决策的实用性;风险交流是食品安全利益攸关者之间交换意见的过程,强调在风险分析中的信息互动。

食品安全风险评估

1风险评估的步骤

CAC对风险评估的定义是“对特定时期内因对某一危害的暴露而对生命和健康产生潜在不良影响的特征性描述”。通常包含危害识别、暴露评估、危害特征描述和风险特征描述4个基本步骤(见图2)。具体为利用现有的资料,对食品中某种生物、化学或物理因素的暴露对人体健康产生的不良后果进行鉴定、确认和定量。继危害识别之后,这些步骤的执行顺序并不固定;通常情况下,随着数据和假设的进一步完善,整个过程要不断重复,其中有些步骤也要重复进行。

2危害识别

危害识别是识别可能对人体健康和环境产生不良效果的风险源(可能存在于某种或某类食品中的生物性、化学性和物理性风险因素),并对其特性进行定性、定量描述的过程。识别危害因素的主要方法包括流行病学研究、毒理学研究、食源性疾病监测、食品污染物监测等。流行病研究资料是危害与人体健康损害关系最直接、确切的反映,但成本昂贵且数据较难获得,因此在实际工作中毒理学研究(特别是动物试验)往往是危害识别的主要依据。

3危害特征描述

危害特征描述是定性和(或)定量的评价与食品中可能存在的生物、化学和物理因素有关的健康不良效果的性质。一般来讲,在此步骤应建立消费环节中食品危害不同暴露水平与各种不良健康影响可能性之间的剂量-反应关系。可以用来建立剂量-反应关系的资料类型包括动物毒性试验、临床人体暴露研究以及由疾病调查得到的流行病学数据。大多数情况下是使用毒理学或流行病学数据来进行主要效应的剂量-反应关系分析及数学模型的模拟。合理的剂量-反应关系的建立与分析取决于可得的实验室数据(如剂量水平、毒性或有害反应测量终点等)和所采用的数学及统计学方法。通过剂量-反应模型分析,可获得基于健康水平的推荐量值,如每日允许摄入量(ADI)、暂定每日可耐受摄入量(PTDI)、暂定每周可耐受摄入量(PTWI)和急性参考剂量(ARfD)等;与暴露评估结合还可以对危害因素的暴露边界值(MOE)急性估计,量化在特定暴露水平下的风险/健康效应。

4暴露评估

暴露评估是指对于通过食品可能摄入和通过其他有关途径接触的生物性、化学性和物理性因素的摄取量的定性和(或)定量评价。暴露评估所需的基本数据为食品中微生物、化学物或物理性危害因素的含量及食品消费量。根据所关注的不良健康影响的不同,膳食暴露评估可分为急性暴露评估和慢性暴露评估,对化学性危害因素的评估通常是考虑慢性暴露(评估整个生命周期内的每日暴露状况),对于某些污染物、农残和兽残等则还要考虑急性暴露(主要针对24h内食品中有害因素的暴露情况进行评估)。通过比较膳食暴露结果和相应的化学性危害因素的健康指导值,可确定该危害因素的风险程度。而微生物暴露评估主要是描述在消费当时的食品中致病性微生物的分布及消费量,通常针对一种受污染食品的单一暴露。在消费过程中各类环境条件(如温度、湿度等)甚至是存放时间都可使致病菌危害水平发生显著变化,因此会增加评估的复杂性。

5风险特征描述

风险特征描述是指根据危害识别、危害特征描述和暴露评估这3个步骤的结果,对某一给定人群的已知的或潜在健康不良效果的发生可能性和严重程度进行定性和(或)定量的估计,其中包括伴随的不确定性。对于有阈值的化学物,人群危险性取决于暴露量与ADI、PTDI、PTWI等测量值的比;对于没有阈值的化学物则需要计算人群危险性,即评价根据摄入量估计出所增加的癌症病例数是否是可以接受的(不构成危险)或不可接受的(构成危险)。微生物的风险估计可以是定性描述,如把某种致病菌的风险分为高、中、低3个等级;也可以表述为定量形式,如每份食品中风险的累计频数分布、目标人群每年发生的风险、不同食品或致病菌的相对风险等。风险特征描述还需要说明风险评估过程中每一步所涉及的不确定性,将动物实验的结果外推到人可能存在质和量两方面的不确定性,在实际工作中,这些不确定性可以通过专家判断和进行额外的实验(如人体试验)加以克服。

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结果的应用

风险评估结果可以用于制(修)订食品安全标准和制定其他管理措施、确定国际食品安全监管优先领域、评估监管措施实施效果,并为风险交流提供科学信息。例如,对各种危害因素的评估得出的健康指导值是作为制定食品标准安全指标限值的依据,CAC明确规定在制定食品法典标准时必须以风险评估结果为依据;WHO的SPS协议也规定,各国食品安全标准制订应以风险评估为基础。另外,把风险评估和经济学评估结合起来可确立用于决策的单一模型,这些模型能够将评估结果、健康影响、经济成本和其他成本等转换成可以直接比较的单位(如美元、伤残调整寿命年或质量调整寿命年),以便于对风险管理者决策产生的后果进行更真实的描述。

国内外风险评估工作概况

1国际及其他国家的风险评估工作开展现状

目前国际上正对食品中化学性污染物、生物性污染物、食品添加剂、营养素补充剂等均已建立相应的评估方法。表1列出的是主要的国际专家组织。虽然尚未有专门开展营养素评估的机构,但在2005年上CAC通过了《建立营养素和相关物质的可耐受最高摄入量的模型》,标志着以科学为基础,制定营养素及相关物质安全摄入量上限工作的开始。各个组织所开展过的评估工作及其工作报告可在其官方网站进行浏览。即使国际组织已经对多种危害因素进行了评估,但鉴于国民健康状况、生产加工工艺及食品消费模式的差异,每个国家都需要开展本国的风险评估工作,才能制定适合国情、保障国民健康的食品安全标准等风险管理措施,并在国际贸易中争取更有利的条件。欧盟、美国、澳大利亚、日本等先进国家与地区都已设置了专门的评估机构(见表2)。美国是最早把风险分析引入食品安全管理领域的国家之一,可以开展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的机构非常多,表中列出了其最主要的几个部门。

2我国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工作开展现状

篇5

关键词:城市区域火灾风险评估

一、火灾风险评估的概念

过去,人们往往依靠经验和直观推断来做出决策。随着计算机容量不断扩大和模块技术的发展,风险评估(riskassessment)和风险管理(riskmanagement)技术作为复杂或重大事项决策的必要辅助手段,在过去的二、三十年间,在决策分析、管理科学、运营研究和系统安全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认知和应用。

通常认为风险(risk)的定义为:能够对研究对象产生影响的事件发生的机会,它通过后果和可能性这两个方面来具体体现。风险概念中包括三个因素:对可能发生的事件的认知;该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发生的后果[2]。因而,火灾风险(firerisk)包含火灾危险性(发生火灾的可能性)和火灾危害性(一旦发生火灾可能造成的后果)双重含义。

现在,在文献中可以看到的与“火灾风险评估”相关的术语有fireriskanalysis,fireriskestimation,fireriskevaluation,fireriskassessment等,但基本上火灾风险评估都是指:在火灾风险分析的基础上对火灾风险进行估算,通过对所选择的风险抵御措施进行评估,把所收集和估算的数据转化为准确的结论的过程。火灾风险评估与火灾模拟、火灾风险管理和消防工程之间有密切关系,为其提供定性和定量的分析方法,简单地如消防安全设施检查表,复杂的就会涉及到概率分析,在应用方面针对的风险目标的性质和分析人员的经验有各种变化。较多的人倾向于从工程角度来定义火灾危害性(firehazard)和火灾风险(firerisk)。火灾危害性指:凡是根据已有的资料认为能引起火灾或爆炸,或是能为火灾的强度增大或蔓延持续提供燃料,即对人员或财产安全造成威胁的任何情况、工艺过程、材料或形势。火灾危害性分析在不同的情况下有不同的针对性,目的是确定在一定的条件下有可能发生的可预见性后果。这种设定的条件称为火灾场景,包括建筑物中房间的布局、建材、装修材料及家具、居住者的特征等与相关后果有关的各种具体信息。目前在确定后果方面的趋势是尽可能地利用各种火灾模式,辅以专家判断。此时,危害性分析可以看作是风险评估的一个构成元素,即风险评估是对危害发生的可能性进行权衡的一系列危害性分析。

从系统分析的角度来看,风险具有系统特性和动态特性。风险实际上并非某一单一实体或事物的固有特性,而是属于一个系统的特性。若系统发生变化,很容易就会使事先对风险所做的估算随之发生变化。火灾风险评估模式包括:系统认定,即明确所要评估的具体系统并定义出风险抵御措施的过程;风险估算,即设定关于火灾的发生几率和严重后果及其伴随的不确定性的衡量标准或尺度,计算和量化系统中的指标的过程;风险评估,对该标准或尺度进行分析和估算,确定某一特定风险值的重要性或某一特定风险发生变化的权重。

二、城市区域火灾风险评估的意义及发展概况

在消防方面,随着人们安全意识的提高和建筑设计性能化的发展,对建筑工程的安全评估日益受到重视,比如美国消防协会制定的“NFPA101生命安全法规”是一部关注火灾中的人员安全的消防法规,与之同源的“NFPA101A确保生命安全的选择性方法指南”,分别针对医护场所、监禁场所、办公场所等,给出了一系列安全评估方法,多应用于建筑工程的安全性评估方面。

目前,我国在火灾风险评价方面的研究,大部分是以某一企业,或某一特定建筑物为对象的小系统。例如,由武警学院承担的国家“九五”科技攻关项目“石化企业消防安全评价方法及软件开发研究”,以“石油化工企业防火设计规范”等消防规范和德尔菲专家调查法为基础,设计了石化企业消防安全评价的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和道化指数法确定了各指标的权重,采用线性加权模型得出炼油厂的消防安全评价结果。以某一特定建筑物为对象的火灾风险评价也比较多,如中国矿业大学周心权教授,在分析建筑火灾发生原因的基础上,建立了建筑火灾风险评估因素集,并运用模糊评价法对我国的高层民用建筑进行了消防安全评价。与上述的安全评估不同,城市区域的火灾风险评估的目的是根据不同的火灾风险级别,配置消防救援力量,指导城市消防系统改造,指导城市消防规划。对已建成的城市区域的火灾风险评估必须考虑许多因素,即城市火灾危险性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区域内所存在的对生命安全造成危险的情况、火灾频率、气候条件、人口统计等因素,进而评价社区的消防部署和消防能力等抵御风险的因素。除此之外,在评估过程中另一个重要的情况是要关注社区从财政及其他方面为消防规划中所要求的总体消防水平提供支持的能力和意愿。随着城市规模扩大、综合功能增强,在居住区商贸中心、医院、学校、和护理场所增多,评估方法还会相应的改变。现有的城市区域火灾风险评估方法主要出于以下两个目的:

(一)用于保险目的

在火灾保险方面的应用的典型事例为美国保险管理处ISO(InsuranceServicesOffice,ISO)的城市火灾分级法,在美国已经被视为指导社区政府部门对其火灾抵御能力和实际情况进行分类和自我评估的良好方法。ISO方法把社区消防状况分为10个等级,10级最差,1级最好。ISO是按照一套统一的指标来对每个社区的客观存在的灭火能力进行评估,确定该社区的公共消防级别,这套指标来自于由美国消防协会和美国自来水公司协会所制定的各种国家规范。ISO对城市消防的分级方法主要体现在它的“市政消防分级表(CommercialFireRatingSchedule,CFRS)”上。CFRS把建筑结构、用途、防火间距与公共消防情况(用公共消防分级数目表达)相关联,再以统计数据加以调节后,来确定相应的火险费用。ISO级别仅被保险公司用作确定火险费用的一个成分。ISO分级系统虽然无法反映出消防组织的其他应急救援能力,但实际上也常用于各个区域的公共灭火力量的确定。市政消防分级表从1974年开始使用,主要考察某城市区域的7个指标情况:供水、消防队、火灾报警、建筑法规、电气法规、消防法规、气候条件。随着技术进步,该表也不断改进。1980年版抽取了CFRS中对公共消防分级的方法,给出了修订后的灭火力量等级表,指标只包括前3项。被删除的指标或者确少区分度,或者在全市范围内进行评估时太过于主观,而且74表格中包含许多评估标准是具体的规定,如果某一社区的情况没有满足这些规定,则归属为差额分,规定降低了表格可使用的弹性范围,无法正确评估情况和技术的变化。故而ISO分级表被视为越来越“性能化”。

(二)用于消防力量的部署

当今的消防组织和地方政府要担负日益加重的安全责任,面对来自公众的对抵御各种风险的更多的期望,以及调整消防机构人员、设备及其他预算方面的压力,迫切需要确认某一给定辖区内的具体风险和危险的等级。具体地说,城市区域风险评估在消防方面的目的就是:使公众和消防员的生命、财产的预期风险水平与消防安全设施以及火灾和其他应急救援力量的种类和部署达到最佳平衡。

关于火灾风险对于灭火救援力量的影响,美国消防界对此的关注可以说几经反复,其间美国消防学院、NFPA等都做了许多工作。直至20世纪90年代,国际消防局长协会成立了由150名专业人士组成的国际消防组织资质认定委员会(theCommissionofFireAccreditationInternational,CFAI),经过9年的广泛工作,制定了“消防应急救援自我评估方法”,和制定标准的社区消防安全系统。另外,NFPA最终还制定了NFPA1710和1720两个指导消防力量部署的标准,分别帮助职业消防队和志愿消防队和改进为社区提供的消防救援的水平。根据NFPA最近的调查,NFPA1710将在全美30500个消防机构中的3300~3600个得到正式的应用,也推广到加拿大有些地区。

英国对消防救援力量的部署标准是依据内政部批准的“风险指标”,把消防队的辖区划分为“A”、“B”、“C”、“D”四类区域,名为“风险分级”系统。其目的是对消防队的辖区进行风险评估,确定辖区内的各种风险区域,进而确定该风险区域发生火灾后应出动的消防车数量和消防响应时间。1995年,英国的审计委员会了一份题为“消防方针”的考察报告,认为这种方法没有充分考虑建筑设施的占用情况、社区的人口统计情况和社会经济因素,也没有把建筑物内的消防安全设施纳入考核范围。故而由审计委员会报告联合工作组与内政部的消防研究发展办公室一起,设立了一个研究项目。该项目的目的是开发一套供消防机构划分区域的风险等级,对包括灭火在内的所有应急救援力量进行部署,用于消防安全设施的规划并能解决上述问题的风险评估方法,再对开发出的方法进行测试。最后Entec公司开发出了计算软件,并于1999年4月以内政部的名义出台了“风险评估工具箱”测试版。

三、国内外近期的城市区域火灾风险评估方法

(一)国内的城市区域火灾风险评估方法

张一先等采用指数法对苏州古城区的火灾危险性进行分级,该方法的指标体系考虑了数量危险性,着火危险性,人员财产损失严重度,消防能力这四个因素。1995年李杰等在建立火灾平均发生率与城市人口密度﹑城区面积﹑建筑面积间的统计关系基础上,选取建筑面积为主导参量,建立了以建筑面积为单一因子的城市火灾危险评价公式[12]。李华军[16]等在1995年提出了城市火灾危险性评价指标体系,该体系中城市火灾危险性评价由危害度﹑危险度和安全度三个指标组成,用以评价现实的风险,不能用来指导城市消防规划。

(二)美国的“风险、危害和经济价值评估”方法

美国国家消防局与CFAI于1999年一起,在“消防局自我评估”及“消防安全标准”的工作的基础上,更突出强调了“火灾科学”的“科学性”,开发出名为“风险、危害和经济价值评估(Risk,HazardandValueEvaluation)”的方法。美国消防局于2001年11月19日了该方案,这是一个计算机软件系统,包含了多种表格、公式、数据库、数据分析方法,主要用于采集相关的信息和数据,以确定和评估辖区内火灾及相关风险情况,供地方公共安全政策决策者使用,有助于消防机构和辖区决策者针对其消防及应急救援部门的需求做出客观的、可量化的决策,更加充分地体现了把消防力量布署与社区火灾风险相结合的原则。该方法的要点集中于两个方面:1、各种建筑场所火灾隐患评估。其目的是收集各种数据元素,这些数据能够通过高度认可的量度方法,以便提供客观的、定量的决策指导。其中的分值分配系统共包括6类数据元素:建筑设施、建筑物、生命安全、供水需求、经济价值。2、社区人口统计信息。用于收集辖区年度收集的相关数据元素。包括居住人口、年均火灾损失总值、每1000人口中的消防员数目等数据元素。

该方法已在一些消防局的救援响应规划中得到应用。以苏福尔斯消防局为例,它利用该方法把其社区风险定义为高中低三类区域,进而再考察这些区域的火灾风险可能性和后果:高风险区域包括风险可能性和后果都很大的以及可能性低、后果大的区域,主要指人员密集的场所和经济利益较大的场所;中等风险区域是风险可能性大,后果小的区域,如居住区;低风险区域是风险可能性和后果都较低的区域,如绿地、水域等,然后再把这些在消防救援响应规划中体现出来。

(三)英国的“风险评估”方法

英国Entec公司研发“消防风险评估工具箱”,解决了两个问题:一是评估方法的现实性,是否在一定的时限内能达到最初设定的目标。经过对环境、管理、海事安全等部门所使用的各种风险评估方法的进行广泛考察之后,研究人员认为如果对这些方法加以适当转换,就可以通过不同的方法对消防队应该接警响应的不同紧急情况进行评估。二是建立了表达社会对生命安全风险可接受程度的指标。

Entec的方法分为三个阶段。首先应该在全国范围内,对消防队应该接警响应的各类事故和各类建筑设施进行风险评估,这样得到一组关于灭火力量部署和消防安全设施规划的国家指南。对于各类事故和建筑设施而言,由于所采用的分析方法、数据各不相同,所以对于国家水平上的风险评估设定了一个包括四个阶段的通用的程序:对生命和/或财产的风险水平进行估算;把风险水平与可接受指标进行对比;确定降低风险的方法,包括相应的预防和灭火力量的部署;对不同层次的灭火和预防工作的作用进行估算,确定能合理、可行地降低风险的最经济有效的方法。

国家指南确定后,才能提供一套评估工具,各地消防主管部门可以利用这些工具在国家规划要求范围内,对当地的火灾风险进行评估,并对灭火力量进行相应的部署。该项目要求针对以下四类事故制定风险评估工具:住宅火灾;商场、工厂、多用途建筑和民用塔楼这样人员比较密集的建筑的火灾;道路交通事故一类危及生命安全、需要特种救援的事故;船舶失事、飞机坠落这样的重特大事故。

第三个阶段是对使用上述评估工具的区域进行考查,估算其风险水平,与国家风险规划指南对比,并推荐应具备的消防力量和消防安全设施水平。

参考文献:

1、ThomasF.Barry,P.E.Risk-informed,Performance-basedIndustrialFirerotection.

TennesseeValleyPublishing,2002.

&n2、HB142-1999Abasicintroductiontomanagingrisk:AS/NZS4360:1999

3、ISO8421-1:1987(E/F)

4、RichardW.Vukowski,FireHazardAnalysis,FireProtectionHandbook,18thedition,1995.

5、Brannigan,V.,andMeeks,C.,“ComputerizedFireRiskAssessmentModels”,JournalofFireSciences,No.31995.

6、NFPA101AGuideonAlternativeApproachestoLifeSafety.2000edition.

7、赵敏学,吴立志,商靠定,刘义祥,韩冬.石化企业的消防安全评价,安全与环境学报,第3期,2003年

8、李志宪,杨漫红,周心权.建筑火灾风险评价技术初探[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2年第12卷第2期:30~34.

9、FireSuppressionRatingSchedule,ISOCommercialRiskServices,1998edition.

10、NFPA1710:ADecisionGuide,InternationalAssociationofFireChiefs,Fairfax,Virginia.2001.

11、Entec,ReviewofHighOccupancyRiskAssessmentToolkit.23August2000.

12、李杰等.城市火灾危险性分析[J].自然灾害学报95年第二期:99~103.

13、InformationontheRisk,HazardandValueEvaluation,USFA,1999.

14、MichaelSWright,DwellingRiskAssessmentToolkit:1999.

篇6

Tao Liqun;Zhu Fengqi;Lv Fenghua;Jing Zhirui

(Jiangsu Tobacco Industrial Co.,Ltd.,Nanjing 210011,China)

摘要:品牌是企业核心价值与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实施卷烟品牌战略对于卷烟企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卷烟品牌风险管理作为卷烟企业品牌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卷烟企业进一步加强品牌战略的重要保证。本文通过分析卷烟品牌价值链中风险的形成机理,建立了集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控制于一体的卷烟品牌风险管理体系,为卷烟企业强化品牌管理、构建品牌战略提供了可借鉴的研究成果。

Abstract: Brand stands for the core values and core competitiveness of enterprises, and carrying out brand strategy is of importance to enterprise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s important component of the brand strategy, cigarette brand risk management is the significant guarantee for enterprise to extend its brand strategy.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forming mechanism of the cigarette brand risk among the brand value chain, and proposes a model of cigarette brand risk management. This model consists of risk identification, risk assessment and risk control, which provides experience for cigarette enterprises to explore tobacco brand tactics and strengthen brand management.

关键词:卷烟品牌 品牌风险管理 风险识别 风险评估 风险控制

Key words: cigarette brand;brand risk management;risk identification;risk assessment;risk control

中图分类号:F2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29-0110-03

0引言

我国是全世界最大的烟草生产国与消费国,烤烟种植面积、烤烟产量、烤烟增长速度、卷烟产销量、卷烟增长速度、吸烟人数、吸烟人数增长数量、烟税增长速度均为世界第一[1]。据保守数据:中国有3.5亿烟民,占世界烟民总数的25%,其烟草生产占全球的35%,而烟草消费占全球的32%。烟草行业每年对国家的税收贡献超过1000亿元,占国家税收收入的10%。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烟草行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然而,在国家烟草专卖体制下,国产卷烟的市场化运作程度很低,各卷烟企业对卷烟品牌的重视程度还很不够。随着我国加入WTO的进一步深入,卷烟行业逐渐对外开放,众多国外知名企业,如“555”、“万宝路”等,争相进入我国卷烟市场,给我过卷烟企业带来了极大的压力。面对国内外烟草市场格局的变化,在国家烟草专卖局制定的《中国卷烟科技发展纲要》中阐述了,中国卷烟业发展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明确了中国卷烟科技发展的主要任务,提出了中式卷烟发展的目标,以积极地姿态提高国内烟草行业的竞争力。

品牌风险,也称为品牌危机,是指在企业品牌建设中,对企业品牌造成严重威胁的、不确定性的和有危机感的情境或者事件。国内外学者对品牌风险管理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从不同的角度对品牌风险给出了自己的理解。吴狄亚、卢冰(2002)首次提出了品牌危机的定义:“品牌危机指的是由于企业外部环境的突变和品牌运营或营销管理的失常,而对品牌整体形象造成不良影响并在很短的时间内波及到社会公众,使企业品牌乃至企业本身信誉大为减损,甚至危机企业生存的窘困状态。[2]”钟唯希(2003)则把这个概念进一步明晰化,把诱发品牌风险的因素细化,并指出,品牌风险的实质就是信任危机[3]。郭盈盈(2006)首次从媒介和信息传播角度对品牌危机下了定义,指出“品牌危机是指品牌所代表的产品(服务)及其组织的自身缺失或者外部不利因素以信息的形式传播于公众,……,使得该品牌面临严重威胁的突发状态[4]”。

品牌风险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针对企业品牌价值链形成的过程中的各种相关因素,从系统的角度,结合先进的品牌风险管理理论,运用各类风险管理技术和信息技术,对品牌风险进行管理。东方船(2000)指出,品牌是企业“整个战略系统的完整体系”[5]。刘庆玉等(2005)认为品牌本质上是一个复杂的价值系统,需要企业资源系统各要素的协同作用稳定发展[6]。系统角度的品牌风险管理研究在于扩大研究的范畴,上升到企业的战略管理层面,从宏观的角度来考察品牌风险的形成。

从以上研究可以看出,品牌风险管理越来越引起了企业管理者的重视,随着市场化的发展,品牌战略已经成为企业立足于市场中的重要基础因素。本文通过对卷烟品牌实施品牌风险进行风险管理,开展品牌风险要素的识别和预警,以及品牌风险的处理等,能够促进卷烟品牌又快又好地健康发展。因此,如何有效地识别、防范和管理企业卷烟品牌风险,是我国卷烟企业急需解决的一个关键问题,也是我国卷烟行业从传统保护行业走向市场化过程中的一个管理新课题。

1卷烟品牌风险管理框架

从风险的一般原理出发,烟草品牌风险可以定义为烟草品牌的持续盈利能力受到不利因素冲击而导致的不确定性。在卷烟品牌建设中,在品牌环境、品牌载体、品牌运作的过程中,存在着各类薄弱点,风险源就是通过影响这些弱点来达到影响卷烟品牌的目的。针对这些风险源,采取一定的应对措施加以控制,即进行品牌风险管理,是一项综合全方位的管理任务。卷烟品牌风险形成机理的概念模型如图1所示。

品牌风险管理是一种通过对风险的识别、评价和控制,以最少的成本将风险导致的各种不利后果减少到最低限度地科学方法[7]。烟草品牌风险管理的一般过程为:首先,对卷烟品牌的经营的内外环境进行分析,识别风险;其次,对识别的风险影响因子进行风险评估,根据已有的风险表征指标对各风险因子进行评价;最后,得出卷烟品牌风险管理的应对对策,建立品牌风险预警体系,如图2所示。2卷烟品牌风险管理策略过程分析

卷烟品牌风险管理的一般过程主要包括风险识别、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三个方面,通过三个方面的综合集成,能够建立一套完善的卷烟品牌风险管理策略。

2.1 风险识别风险识别主要分为风险因子定义、风险因子提取和风险因子识别,风险识别要根据定义的风险因素的类型、特征,提取风险因素,进而定位到风险事件。风险因素的提取是指通过对风险源进行分析,对其中关键的影响因子就行抽象化处理,得出具体的因素指标。风险因素的识别要求识别出影响品牌风险的关键因子,剔除次要因子。卷烟品牌风险因素是指导致卷烟品牌运作的实际结果与预期目标产生差异的因素。查阅相关研究文献,在分析我国卷烟品牌当前风险管理的现状的基础上,初步将风险因素分为四大类:宏观环境因素、生产价值链、商品流通价值链、行业竞争与企业决策,如图3所示。

2.2 风险评估风险评估是指对识别的风险因子进行估计的工作,以考虑其对卷烟品牌的各方面所造成的影响和损失的严重性,来确定是否采取措施进行管理,或者采取何种措施加以控制。风险评估分为三个步骤:确定风险表征指标、选取风险评估模型、进行风险评估。

2.2.1 风险表征指标风险表征指标是风险出现时所反应的某个侧面的度量指标变化,显然,表征指标在理论上是无限可分的,但从管理的实际出发需遵循可理解性、准确性、易于操作性等原则。从品牌持续成长的表征出发,通过头脑风暴法集思广益,然后对得到的结果进行分析处理,得出影响卷烟品牌风险的三大类7个表征指标:一是从公众的视角产生的三个指标,分别为品牌忠诚度、品牌公关知名度、品牌声誉度;二是从品牌在行业内的个性视角来产生的两个指标,分别为品牌竞争力和品牌免疫力;三是考虑品牌的成长和扩张的两个指标,分别为品牌成长性和品牌辐射度。这些指标分别从不同的视角刻画了卷烟品牌的风险产生的过程。

2.2.2 风险评估模型风险评估模型是评估结果是否可靠的关键,风险评估模型要能够体现出卷烟品牌所面临的各类风险类型,根据不同类型的风险要素的影响程度,按照一定的评价策略,对其进行相应的分析,最后得出风险等级信息。具体的风险评估模型如图4所示。其中,风险要素分为三种类型:一是可度量的风险因素;二是定性描述的风险事件;三是企业内部运作的风险。针对三种不同类型的风险源,分别采取影响分析、威胁分析、脆弱性分析三种不同的分析方法,得出相应的风险信息,然后对这些信息进行风险评估,最后得出相应的风险等级信息。

2.2.3 风险评估在选定了品牌风险表征指标,建立了风险评估模型后,接下来要完成的就是根据现有的风险因子信息进行卷烟品牌的风险因子评估,每一个风险因子按照评估的流程进行分析,得出其对卷烟品牌的影响度。风险因子评估的目的:①测定风险路径影响因子,给出警情判断;②根据对警情的综合判断,按照一定的规则对影响因素进行警情排序;③根据判断的结果,对重要警情进行线路标注,然后再标注的基础上对其进行控制。风险因子评估的流程如图5。

2.3 风险控制对策风险控制,也称为风险管理,是根据一定的风险管理策略对产生品牌风险的要素、事件等进行管理的过程,以期起到化解风险的作用。风险控制主要包括风险控制策略的制定以及相应的组织体系的建设,此外还涉及重要警源的管理流程设计、风险管理投资与立项的管理等。卷因品牌风险控制策略的制定和实施需要经历四步:①风险预测。对可能发生的风险损失有足够的估计,发现潜在的风险和损失。②风险决策。采取定量和定性的方法进行科学的决策,提出风险控制的可行性方案。③实施风险控制方案。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来降低风险,保证方案顺利实施。④方案的成果评价。

2.3.1 风险控制框架获得了卷烟品牌风险的评估结果后,需要采取适当的风险控制策略,对潜在的风险因素进行控制,达到预防的目的。常用的风险控制策略有风险回避、风险应对、风险转移和风险自留等。风险回避是以放弃或拒绝承担风险作为控制方法来回避损失发生的可能性。 风险应对是卷烟品牌通过降低风险发生概率和减少风险发生带来的损失来达到控制风险目的的手段和方法。风险转移是通过若干技术手段和经济手段,将风险部分的或全部转移给其他人承担。风险自留是对一些无法避免和无法转移的风险,采取现实态度,在不影响根本利益的同时,将风险自愿承担下来。风险控制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在控制的过程中,涉及到卷烟的生产、销售、流通等各个环节,涉及企业内部各主体,如何权衡各方的权利和义务是摆在决策者面前的一个难题。为了便于协调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的关系,需要设计一套规范的风险流程机制,并将其上升为企业的规章制度,保征风险控制策略能够顺利实施。经过研究,本项目设计了风险控制了基本机制,如图6所示。

2.3.2 风险控制组织体系良好的风险管理组织体系是风险控制策略得以实施的重要保证。为了进行风险的预警和控制,企业需要设定专门的负责品牌风险管理的组织。但考虑到烟草公司现有管理体系是在实践中形成的,有其存在的基础和合理性,同时为了更好的调集各部门在风险控制中的积极性。因此,本项目认为将卷烟品牌的风险管理作为管理的一个侧面,作为一种新的管理职能,融入到现有的管理体系中,更符合现实情况。为了便于风险控制策略的实施,本项目设计了一套风险管理的组织体系,该体系能够很好的融入到各部门、各组织,有利于开展风险控制工作。基本思想是在现有组织体系中建立一个职能团队式的品牌风险管理小组,来制定或者审核风险控制的方案,清理风险危机。风险管理小组不一定是实际存在的部门,而是在企业部门中选定风险管理人员,在市场部设定风险管理经理,同时在经理层设定一位风险管理主管领导的团队,该团队是协调组织各部门落实风险管理的运作中心。相应的组织形式如图7所示。风险管理小组成员需要由各部门业务精炼,具有较强风险洞察力的人员组成。各部门风险人员的职责就是随时监测卷烟品牌风险影响因子,并及时反馈信息,向风险经理汇报相关指标的变化情况;其次还要负责本部门与全公司之间的协调,保证相关风险管理行动在部门内顺利开展。风险经理的职责是定期召开风险管理会议,收集各部门风险指标数据,进行分析,并做出风险管理决策。

3结束语

卷烟品牌风险管理对于卷烟企业的品牌建设具有重大的意义。随着我国卷烟行业环境的变革,企业内部的显现出来的各种因素对于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或多或少的产生着各种影响,尤其对于卷烟品牌价值链的形成会带来巨大的影响。

本文在系统分析卷烟品牌建设的基础上,针对卷烟品牌价值链形成的全过程,建立了卷烟品牌风险识别、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的卷烟品牌风险管理体系,并针对三个方面进行了深入具体的分析,分别建立了卷烟品牌风险识别、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的策略,建立了一个相对完整的卷烟品牌风险管理流程体系。本文的研究对于卷烟企业应对卷烟品牌风险的管理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赵全意.探索中国烟草的品牌之路.中国经贸导刊,2001,(22):32-33.

[2]吴狄亚,卢冰.企业品牌危机防范[J].经营管理者,2002,(2):44-45.

[3]钟唯希.品牌预警管理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03.

[4]郭盈盈.品牌危机分析及其管理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06.

[5]东方船.切开危机看品牌[J].中国广告,2000,(2):61-62.

篇7

关键词:国库资金;风险评估

中图分类号:F830.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0017-2014(2)-0093-04

一、构建国库资金风险评估体系

风险评估通常分为三个阶段:风险识别,结合工作实际正确识别并界定风险点;风险估定,评估风险概率和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风险管理,控制与管理风险。

(一)风险识别

风险评估是以识别风险达到管理和控制风险的目的,因此,风险评估的首要阶段即对各种国库资金风险进行识别和定义,将引起国库资金风险的复杂成因划分为简单的、易识别的基本单元,认识风险的来源和所在,从而抓住主要因素。

首先,根据层次分析的决策方法,围绕可能产生国库资金风险的形式,建立一个由上而下(目标层准则层措施层)的递阶层次结构,划分评估模型指标,对国库资金风险进行识别与分析。其中,准则层是一般性评价指标,即一级指标。措施层为更加细化的评价指标,即二级指标。本模型中,依据《国库资金风险管理办法》,按照国库业务处理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资金风险按表现形式分为以下四类一级指标:1、管理风险,因制度建设或管理手段不到位,监管不力,而导致国库制度及规定的执行出现偏差,造成资金风险的可能性;2、操作风险,因业务素质差异或过失等原因,国库人员在从事国库业务过程中操作不合规导致风险的可能性;3、系统风险,计算机软硬件设备应用与维护状况、网络通信的安全等给国库资金清算汇划带来的风险;4、道德风险,国库人员因违背会计职业道德规范或未能达到应有的职业素养,所形成的潜在危害。四类风险相互关联、相互影响。层次结构模型如图1所示。

其次,层次分析法需要构造判断矩阵来评价指标的重要程度,一般通过一定数量专家对各指标重要性进行打分,然后取平均分数构造判断矩阵。但限于客观条件所制,本文未通过专家问卷调查形式来确定指标权重,而是通过对8例国库案件中资金损失的原因分析,结合日常国库业务活动经验,根据每类风险的危害程度、影响程度、风险概率和可控程度,确定一级指标权重分别为:管理风险指标占40%,操作风险指标占30%分,系统风险指标占20%,道德风险指标占10%。

在建立了国库资金风险因素层次结构模型的基础上,运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各因素的风险度行进量化计算,目的是为了得到国库资金风险评估的最终评估结果。

(二)风险评估

风险评估的方法可以分为定性分析法、定量分析法和定性与定量相结合法三种类型。定性法主要依据研究者的知识、经验、历史教训、政策走向及特殊事例等非量化资料对风险状况做出判断过程,定量法则运用数量指标来对风险进行评估。只依赖定性法或定量法都不能对事实进行全面描述,定性的方法过于模糊,而定量的方法又太严格,因此需要在定性和定量的数据基础之上结合这两种方法计算风险,全面分析当前国库安全状况与评估预期安全需求之间的差距,从而科学确定风险等级和安全防范措施。

1、定性和定量相结合评估国库资金风险。首先,赋予四类风险定性、定量指标各100分基础分值,然后根据风险成因及影响程度赋予各自项下指标合理的分值比重,计算出综合加权风险值,最后根据综合加权风险值评定风险等级。

(1)定性分析,质化风险。依据日常工作经验对控制风险要素指标进行判定和评分。通过定性分析,可以了解和掌握国库资金风险的控制情况。首先,要根据风险控制设计四种风险类型各自的评分标准。以“管理风险”为例,本文依据《国库会计管理规定》制定“管理风险控制指标评分标准”,见表1。

其中,我们把一类差错定义为在会计核算中因严重违反内控制度并可能导致业务纠纷或资金损失的差错。主要指受理拨款、退库、更正等业务签章与预留印鉴不符;受理伪造、变造凭证入账;重要会计事项未按规定经会计主管审批而越权操作;在资金汇划、查询查复、手工填制凭证、国库内外对账和国债兑付销毁等业务中严重违反制度造成重大差错,其它重大违规操作问题等。二类差错定义为在会计核算中因账务处理错误造成账账、账实、账簿、账表和内外对账不符;拨款、退库、更正等资金业务因人为或系统原因发生延误等。三类差错定义为因会计核算操作不规范而产生的一般差错。如漏盖记账员章、复核员章、业务章、附件章等;传票与附件张数、内容不符;凭证要素不全、有误或更改无签章;系统日志、总账、分户账、报表等打印不全等。国库根据实际情况计算出操作风险指数并对照评分标准得出相应分值。

(2)概率分布法。定量分析法还可以借鉴保险风险管理中为了有效处置风险而采用的概率分布法,即,估计和计算不确定性事件的概率大小。根据国库业务处理的不同环节中存在的资金风险,运用概率论的科学方法,用0-1之间的数字来描述国库资金风险发生的可能性或频率。如果概率为0,则该风险不会发生;如果概率为1,则该风险必然发生。风险的概率越接近1,表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越大,或者说发生的频率越高,由此估计国库资金风险的严重程度,并为国库资金风险管理者采取的各项措施提供较准确的数学论证,最终提高风险决策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2、风险等级评价

(1)建立相应的分级标准。从实际工作分析,并结合国际通行惯例,国库资金风险可分为绿色、黄色、橙色及红色四个风险等级。其中:绿色代表国库资金不存在明显的风险;黄色代表国库资金存在一定风险,需要对国库资金运行的各个环节进行关注;橙色代表国库资金存在较大风险,需要对国库资金运行的各个环节进行进一步的检查与论证,必要时可以对国库资金运行的某个或多个环节进行进一步改造;红色代表国库资金存在明显的风险隐患,国库资金运行的各个环节存在极大的风险隐患,需要对国库资金运行的各个环节进行流程和制度再造。

(2)计算评估结果。通过定性和定量的分析后我们得到四类八项国库资金风险评估分值,将相同风险类型的定性、定量两项得分加总后乘以该风险类型的指标权重,得出国库资金四类风险各自的累计分值。最后,通过加权平均法得出国库资金风险的最终分值。计算公式:

国库资金风险=管理风险×40%+操作风险×30%+系统风险×20%+道德风险×10%

(3)风险等级评定。国库资金风险的最终分值参照风险预警值(表2)评定国库部门风险等级,国库要将评定结果作为实施风险控制的主要依据。国库监管人员应当针对评定结果,深入分析国库资金风险及其成因,并结合各项风险因素的评价和综合评定的结果,制定有效的风险管理对策。

(三)风险管理

风险评估的目的是为了控制风险。国库应根据评估结果,按照风险类别和风险等级,深入分析风险成因,有针对性地处置和化解风险。

1、绿色国库。对风险评价为低风险的国库,应查找自身存在的薄弱环节, 对此做出相应的调整与整改,进一步开展精细化管理,不断提高风险管理水平。同时,在开展业务检查时要重点关注存在风险的领域。

2、黄色国库。对于风险等级为“中等”的国库,要重视自身较为严重的风险类型,有针对性地制定化解风险的整体方案,强化管理、认真整改。同时,上级国库或内审、事后等外部风险监督部门要加强对其非现场分析与现场检查, 督促其加强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 改善风险状况。

3、橙色国库。对风险等级偏高、达到“橙色预警”的国库,要立即剖析成因,找准问题根源,结合自身实际和风险状况制定详细、有效的整改方案,认真予以整改落实。上级国库和外部风险监督部门需要实地查看存在的问题,辅导整改,检验落实。同时,增加其实地业务检查频率, 加大现场检查力度, 督促其加强风险管控,降低风险。

4、红色国库。对风险评价为“高风险”的国库,应立即对自身国库会计业务进行全面检查,排查国库会计处理中的风险点,禁止高风险的业务操作,及时纠正违规行为。上级国库和外部风险监督部门应责令其尽快整改风险管理状况,情节严重的必要时应调整其管理人员或追究相应法律责任。同时,通过跟踪辅导、实时监控,关注其国库资金风险动态,保障国库工作安全开展。

二、国库资金风险评估体系的实施效应和需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一)实施效应

1、评估标准统一,监管更为规范。由于采取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评估标准,在对不同对象的风险评估中,减少了因检查者不同而带来评判尺度不一的因素,有效回避了人为的主观臆断,大大提高了评估的公平度。

2、通过系统化和层次化的分析,一方面可以评估国库资金某一环节的风险水平,另一方面可以综合预警整个国库资金风险水平。有利于及时掌握国库风险状况,对资金风险从部分到整体进行更加系统和全面的评估,有助于国库有针对性整顿改进风险疏漏,有侧重点地展开业务培训和思想教育,有的放矢规划和部署下一步工作。

(二)需要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1、本文对国库资金风险评估体系做了初步探索,而评估体系的完整建立且能够作为监管工具运用还需要进一步的补充和完善。需要组织国库权威工作者根据国库制度体系规定,结合日常业务活动,对各个风险指标进行更具体分类划分,把握主要因素,做到不漏不多。同时,需要建立一套标准权重体系,研究确定国库资金风险预警指标标准值,形成一个完整的国库资金风险评估标准。

2、道德风险的量化问题是国库资金风险评估的难点之一。道德风险在安全事故发生之前较为隐形,没有很好的判断依据。目前,风险评估对道德风险的定量分析从学历层次、职称、专业技术水平、思想教育和业务培训次数等方面评判,定性分析从员工业绩考核、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和风险意识、员工是否有违法违规记录等方面入手,有待进一步研究更加科学、系统的分析方法。

3、国库资金风险评估如果频繁进行,虽可及时发现风险,但工作量大;如果评估期过长,又不能及时发现和规避风险。因此,可以研发一个风险评估评级预警系统,通过计算机自动根据实际检查数值,输出预警系数,对风险状况进行部分评定和综合评级,同时针对不同的风险等级采用相应的防控措施。

参考文献

[1]屈魁、才大为,国库资金风险监测评估模型探索[J],金融参考,2008.(7):11-15。

[2]邹旭、褚秀娟,构建国库会计风险评估体系的初步设想[J],金融经济,2012.(11):25-26。

[3]信金花,对国库资金风险评估与预警机制建设的探讨[J],金融会计,2012.(1):51-53。

[4]李家,数据集中下的国库风险防范[J],金融科技时代,2013,(5):96-97。

[5]曹志定,加强国库风险控制需多管齐下[J],甘肃金融,2013,(10):66-67。

The Exploration on Building the Risk Assessment System of the State Treasury Funds

YANG Qian

(Shihezi Municipal Sub-branch PBC, Shihezi Xinjiang 832000)

篇8

1食品质量概况

第一,从总体上来说,食品的合格率处于一个稳步提升的状态。在2006年的全国监督抽查中,食品质量的抽查合格率达到77.9%。2007年上半年,食品专项国家监督抽查合格率达到了85.1%。由此可见,国家食品质量安全的水平保持稳定,并且呈现逐渐上升的态势。第二,全国各省、自治区以及直辖市的食品质量都处于同步提高的状态,地区发展态势较同步。2007年上半年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食品质量平均合格率为89.2%,其中有14个省达到90%以上。第三,各个重点行业的食品质量水平较高。在相关企业对食品生产加工的专项整顿下,我国28大类共计525种食品的食品质量和安全水平都有不同程度的提升,尤其是那些日常生活中的大量消费的重点行业,食品质量和安全水平提高显著。伴随着我国各食品产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许许多多的食品企业模式不断壮大,生产集中度也在不断提高,其中大中型企业的产品质量优良。在2006年的调查中,食品企业销售总额占全行业比重达24.9%,在销售收入排名前100家的企业占据较大的比重;我国的三大名牌方便面更企业是在行业中占据中国国内市场份额的76%。

2食品安全

对于食品安全的定义课本是这样定义的,所谓食品安全是指那些无毒、无害,符合现代人营养健康需求的食品,并且不会对人体造成任何慢性或者急性疾病的。但是食品倍诺对于食品安全的定义与之稍有不同,它对于食品安全是这样定义的是指食品中有毒有害物质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目前人们对于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重视,对于食品的质量以及相关政策的制定是必须的。

3食品安全风险分析

3.1含义

食品安全风险分析是指对食品中的成分、添加剂等物质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分析和检验,评估可能对人体造成的危害有哪些,其中对于风险评估的步骤包括有危害识别、危害特征描述、暴露评估、风险特征描述等。

3.2作用

(1)了解是中所含的哪些物质对人体有危害,并且主要危害有哪些,预测危害的后果及严重性,并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并要积极主动的与有关部门沟通协调,建立健康和谐的食品安全防护链;(2)确定食品所具有的风险危害有哪些,并作出相应的应对措施。(3)在日常生活中可以代替政府有关部门进行监管。

3.3CAC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所的食品安全程序

手册中,关于食品风险分析,分为三个部分进行阐述,分别是风险评估、风险管理和风险交流。风险评估指的是食品中所具有的风险分析的基础,建立在实验科学之上的。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对食品风险评估的理念在于:(1)风险评估基础为:对食品中有毒有害物质进行分析、确定;(2)风险评估核心为:对食品中有毒有害物质进行评估;(3)风险评估要求立论有据:在检测和评估的每一个环节都必须具有强大的说服力,针对确定性和不确定性要进行说明;食品毒理学是现代关于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的关键,但是在针对此的基础上存在着诸多难点:(1)关于医学上对药物毒理学的分析就异常复杂,当有害物质进入人体后,进行进一步的消化、代谢等使得对于此的研究更加艰难;(2)在毒理学及医学之上,针对有毒有害物质的致病性相当复杂;(3)目前针对药学毒理学方面的研究只能在动物身上进行实验和操作,动物实验的过程时耗长,并且不能直接代换到人体实验。而且不同是动物不能统一实验,不具有代表性。(4)人体的身体素质会因为地域、水土、性别等不同而各不相同,所以不同种群的人不能作为人体实验的代表。

3.4建立和完善我国食品安全风险分析评价体系

在中国,关于食品的安全性分析是指,食品中有毒有害物质或成分在人体使用后所需要承担的相应的危害后果,这就强调说,在进行食品生产研发时,要重点确认是添加剂的含量或安全使用剂量。通过食品安全性研究、监控和管理三个方面对食品安全进行着重分析,促进食品安全的重要意义。我国有感政府部门对食品我国现存的安全问题的做法和方式分三个步骤进行,对食品安全进行立法、清除劣质食品和严格查处。但是由于现在相关部门查处不严,立法较为疏漏等问题,目前市面上仍存在较多的食品安全问题有待解决。目前我国所面临的针对食品安全问题,需要尽快所做出相应的政策进行改革,同时可以加强我国食品安全在检测、研发上的革新,减少食品在一系列化学、生物反应上存在的技术问题,要逐渐建立属于我国自己的食品安全政策,并在将来经济发展中不断进行完善。近几年我国在食品安全生产问题上有了较为重大的突破,特别是在基因工程等新技术领域,当然新技术的出现意味着食品安全又进行一项新的挑战,所以目前中国对于新技术的革新是要建立在食品安全的基础之上的,并且现今对于食品的检测和评估越来越倾向于公开化、透明化,并尽量采用权威手法进行监测。针对我国现存的对于食品安全的检测手法,还需要向国际中较为权威的检测指标和评价方式,并且要建立属于我们自己特有的食品安全体系。食品安全法规完善和修改是艰难的,但是我们可以循序渐进的进行,一般可以通过以下的几个方面进行,其一,在平时生活中,要对发生的食品安全性问题及时展开危害性评估,为国家一级国际标准做依据;其二,及自己所能手机食品安全性资料;其三,及时了解其他国家对于食品安全性问题及资料;其四,就中国现有的关于食品安全性的问题及数据等与发达国家做交流。

4结论

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为人民共享,食品安全是重大的基本民生问题。政府应积极作为,食品安全监管各级政府必须高度重视,摆到重要的位置,加大资金、人员、检测设备等方面的投入。树立法律的权威,完善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规,推动食品造假售假行为入刑。因此,我们应该加大有关食品安全问题的追责力度,进一步完善食品安全标准。同时,还应该加强对食品安全的监督以及监督队伍建设。坚持严字当头,严谨标准、严格监管、加快建立科学完善的食品安全治理体系的重要指示,完善食品安全风险分析体系,切实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作者:付加亮 单位:厦门瑞德富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篇9

项目的主要研究内容为构建信息通信系统状态检修体系,明确信息通信系统的典型构成及信息通信状态检修准确定义,为工作开展树立明确目标和范围。研究软件评价相关数据采集、指标体系及方法,从技术评价、安保运维评价和设备评价三个角度进行软件运行状态特征量收集、评价指标的建立,并引入参考权重理念实现软件评价。基于设备/软件相关评价结论,从业务系统评价、支撑系统评价和综合系统评价三个层面形成系统层面的评价体系。形成系统风险评估机制,根据状态评价结果及风险评估参数对设备和系统两个层面进行风险评估,并计算出相应的资产损失、系统性能下降风险和数据丢失等安全风险。构建系统故障诊断方法,通过对系统的组成部分设备与软件的相关运行情况、故障情况及评价结论等信息的分析,对系统故障及异常进行预警分析,给出针对性较强的处理建议。

2项目建设目标

(1)建立信息通信系统状态检修体系,基于现有信息通信设备状态检修工作开展的前提下实现软件、软件与硬件构成的系统的状态检修体系的建立。(2)建立IMS、一体化安全运维系统的数据接口,实现软件的监测数据接入。(3)构建软件、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结合软件和系统特点实现评价指标抽取、评价指标分类及评价方法的制定。(4)建立系统评价模型,从业务系统评价、支撑系统评价和综合系统评价三个层面形成系统层面的评价体系。(5)形成系统风险评估机制,根据状态评价结果及风险评估参数对设备和系统两个层面进行风险评估,并计算出相应的资产损失、系统性能下降风险和数据丢失等安全风险。(6)基于设备和软件的在线监测预警数据,结合项目对系统各组成设备和软件的关联关系,智能分析系统故障原因,软硬结合实现系统故障诊断并给出辅助处理建议。

3项目研究路线

一是进行项目范围定义及相关关键概念的归纳总结,形成系统的典型构成、信息通信系统概念、信息通信系统状态检修工作等内容界定。二是全面调研现有信息通信设备、软件和系统现状,实现对其关联关系、组成结构的分析,建立相应模型分类。三是研究探索软件及系统评价模型和方法,建立相应指标体系、评价流程以及设备/软件和系统的评价影响模型。四是研究软件与系统风险评估模型。五是研究软件及系统的故障诊断方法,结合设备和软件的监测数据和故障情况,为系统故障和异常的预警分析提供细化处置建议。六是严格项目管理,制定可行的项目管控措施。

4结束语

篇10

【关键词】自然灾害 雷电灾害 风险评估

1 风险基本概述

自然灾害是指自然界中发生的.能造成生命伤亡与财产损失的事件。人类活动可以改变这些事件发生的频率,扩大或减小其危害及影响范围,改变生命财产的受灾损失率及其抗灾性能。自然灾害包括洪水、干旱、风暴潮、海啸、地震 、台风、滑坡、沙尘暴、雪暴、雷电等。

雷电灾害:雷电灾害是一种严重的自然灾害,它威胁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危害公共服务。雷电灾害已被联合国十年减灾委员会确定为十大自然灾害之一。

1.1 雷电灾害风险评估的意义

风险评估是认识和评价风险的有效方法,也是风险控制和风险管理的前提和基础,准确的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是风险管理的决策依据。

1.2 雷电灾害风险评估的现状

(1)可借鉴的灾害风险评估体系:在教育、医学、环境、农业、军事等行业,风险评估已经获得了较成熟的发展,形成了许多评估理论、方法和模型,取得了很多的成绩。

(2)国内雷电灾害风险评估现阶段。QX3-2000是气象信息系统雷击电磁脉冲防护规范,其中有雷击电磁脉冲(LEMP)对气象信息系统造成损失的风险的评估方法。

GB50343-2004雷电防护分级规定:

①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的雷电防护等级应按防雷装置的拦截效率划分为A、B、C、D四级。

②雷电防护等级应按下列方法之一划分:

a.按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所处环境进行雷击风险评估,确定雷电防护等级

b.按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的重要性和使用性质确定雷电防护等级。

(3)存在问题:

可靠性差:这些雷电灾害风险的评估模型存在定量化不足和缺乏选择性等不足之处,参数的选取大多以经验为主,取值不连续而且很难达到比较高的精度。

可操作性差:对风险的理解不够全面和准确,对评估原则和评估流程的说明不够清楚,没有重用户的参与,评估体系复杂而且可操作性差。

2 风险的几个概念

2.1 风险

(1)风险定义为遭受损失的可能性,或者具有不确定性的可能损失。

(2)风险是指损失发生的不确定性,它是不利事件或损失发生概率及其后果的函数,用数学公式表示为R = f (P,C)。

(3)风险管理是指经济单位对可能遇到的风险进行预测、识别、评估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有效的处理风险,以最低成本实现最大安全保障的科学管理方法。

2.2 风险识别

风险识别是经济单位判断其所面临的风险、引发风险事件的原因,以及确认风险单位的带有综合性质的技术。

(1)风险特征:风险的客观性、风险的主体性、随机性(不确定性)、潜在性(可能性)。

(2)风险分类:

按风险的存在性质分为:客观风险和主观风险;

按风险的对象分为:财产风险、人身风险、责任风险和信用风险;

按风险的产生原因:分为自然风险、社会风险、经济风险和技术风险;

按风险的承受能力分为:可承受风险和不可承受风险。

(3)风险来源:不同的风险具有不同的风险来源,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例如:雷电灾害风险的来源(IEC62305)可分为S1、S2、S3、S4等4类。

S1是雷电直接击中建筑物;

S2是雷电击中建筑物附近的地面;

S3是雷电直接击中引入设施;

S4是雷电击中引入设施附近的地面。

(4)风险识别方法。常用的方法包括检查表法、潜在损失一览表、风险分析调查表、保单对照分析表、资产――损失分析表、关键路线法、工作分解结构法、事故树分析法。

2.3 风险态度

风险态度是指风险主体对风险的看法和观点。分为风险爱好型、风险中庸型和风险逃避型等3种类型。

面对风险,应正视它并认识它,寻找有效的措施来降低风险或让风险产生效益。风险评估就是人们处理风险的一种常用措施。

2.4 风险意识

影响风险评估结果的因素:主要有评估主体、评估对象、评估方法和评估体系与评估参数,其中评估主体的风险态度是很重要的而又是容易被忽略的因素。

风险评估是风险管理的重要环节,是风险处理的前提和基础。风险评估对风险管理具有重要意义,使风险管理者和风险预防者正确的认识和评价风险,有针对性的采取最有效的或者最好的风险处理措施。

3 风险评估的要点

3.1 损失频率的评估

损失频率是指一定时期内风险事件,即损失发生的次数。

具体的评估方法有定性分级和概率测算两种。

3.2 损失程度的评估

损失的程度常以货币价值来体现:既要评估潜在的直接损失,也要估计潜在间接损失和财产修复期的净收入损失。

3.3 年总损失额的评估

年总损失额的概率分布反映经济单位来年可能出现的每一种损失金额及相应的概率。

4 雷电风险评估的目的和内容

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是指实现系统防雷为目的,运用科学的原理方法,对系统可能遭受雷电灾害的概率及雷电灾害产生后的严重程度进行分析计算,提出相应技术防范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