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人的思考方法范文

时间:2023-06-06 17:56:5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聪明人的思考方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聪明人的思考方法

篇1

王小波笑谑成章,《椰子树与平等》一文中,实谈椰子,却是在关注人类的平等大事。自上个世纪以来,人权问题一直是全球关注的焦点。强权国家借维和之名行出兵之实,征战四方,民不聊生;电子行业内的知识产权之争,让数字出版行业虽占尽了未来趋势之先机,却仍如履薄冰,岌岌之危;杭州首家房地产企业宣告破产,昭示着房地产行业的春天已难触摸……所有种种都指向同一范畴一一人类理应生来平等,但实际上是不平等的。这种不平等不仅仅取决于你是否拥有“椰子树”,更在于知识储备、艺术修养、道德品格的差异。因为,

“这种椰子树长在人脑里,除了给人带来物质福利外,还有精神上的幸福。”

椰子树,既是差异之来源,又是平等之象征,这种关乎悖论的讨论,导向性极强,近墨则黑,近赤则红。今年上半年度,科隆、巴黎、米兰三大家具展已陆续结束,国内设计圈争相飞赴欧洲观展,圈内人往往以“巴黎见”、“米兰见”作为见面的问候词,而由此带来的舆论关注也往往历时数月。“西学东渐”的观摩方式,虽然在某种程度上正视并放大了国内外家居设计理念与实践上的差距,能对当下的设计现象起到反思、观照的作用,但一趟观展之旅,是否能在设计价值上有所突围,却只能见仁见智了。这种中西之间的差异,无论在家居,还是在时装、建筑、平面等诸多设计领域,皆为一把双刃剑。

四大时装周的召开,其趋势的权威性不吝于家具展。舆论报道之频密,让广大民众足不出户,也能尽享时尚资讯。受邀观展的时尚达人更是身体力行,引导了一场愈演愈烈的“赤墨”之争。同时,这种争议还推此即彼地带来波纹效应,让不同领域内的设计不再墨守固封,谋求更长远意义上的价值体认。家居时装化,抑或是家居对时装的影响,正是这两大领域在此命题下的思考,也是对“椰子树”定义的再次延伸。

巴尔扎克曾经说过,“平等或许是一种权利,但却没有任何力量使它变为现实。”王小波却说,“这种优越最招人嫉妒。消除这种优越的方法之一就是给聪明人头上一问棍,把他打笨些。但打轻了不管用,打重了会把脑子打出来,这又不是我们的本意。另一种方法则是:一旦聪明人和傻人起了争执,我们总说傻人有理。久而久之,聪明人也会变傻。”,现世中,总有那么多人,通过打傻聪明人的方式来达到平等,但这种平等,其实不要也罢!

篇2

诚然,对于大多数没有像茅台、五粮液这样高含金量的品牌作为竞争法码的企业来讲,面对产品已经严重同质化(价位同质化,产品品质特点同质化)的竞争环境,终端成为竞争的主要手段和阵地是理所当然的。

于是,我们看到很多企业为了获得终端竞争优势而不惜一切代价——陈列买断、促销买断、终端激励政策……等等,但凡能想到的竞争方式,都在白酒市场竞争中得到了极致的体现。当然其中不泛成功者,但对于更多企业来讲,终端竞争已经成了市场竞争的一种必要但不充分的条件——有其不必然,无其必不然。在这一竞争中,资源成了核心,因为一切的一切都是以资源为代价的。

当企业一步步被拖进终端竞争的深渊,我们是否有必要重新思考一下终端竞争的目的呢?当然,销量的提升和业绩的增长是企业追求的终极目标,但是在达到这一目标的过程中,终端竞争到底是如何发挥作用的呢?

在麦肯锡的卓越工作方法中有一句经典的话叫做:从一开始就抱定最终目标,意思是告诉我们要带着目标去工作,这样才能更有效的解决问题。我认为这句话在白酒市场竞争中同样具有指导的意义:企业从一开始就应该抱定竞争的目的,任何过程都必须为这个目的服务,而不是为了过程而过程。

为什么这么说呢?

首先我们说,终端竞争的目的不是为了掌控终端,而是为了赢得消费者,当我们挤占了终端的陈列、扩大了终端宣传就一定能赢得消费者吗?还是那句话,终端可以掌控,但消费者不能掌控,企业要想赢得消费者,关键在于引导消费,而不是控制消费。如何才能有效地引导消费呢?这必须从消费者的消费行为研究开始。

消费者对新产品/品牌的接受,通常都会经理一个从“关注”到“尝试”到“体验总结”,再到“重复消费”和“忠诚消费”的过程。

所以,终端竞争的第一步必须是以吸引消费者“关注”和“尝试”为目的的,这是产品/品牌撬动市场第一步。在这一目的下,企业要做的就是有效地提升和保持品牌/产品足够的活跃,只有足够的活跃才能吸引消费者的关注,才能得到终端客户的关注,才能有更多机会被“推荐”和“尝试消费”。

所以,终端竞争的本质不是资源竞争,而是有效的提高和维持产品/品牌的活跃度!

再也不要相信那些所谓专业人士讲的“掌控终端”的鬼话了,那只是他们为了更好的推销自己的产品“一套规范的终端动作”而找出的冠冕堂皇的说辞而已,当一切都被模式化的时候,我们必须要突破模式,否则很难走出竞争困境。

当然,产品/品牌活跃度的提升和维持也必须有赖于一定资源的投入,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但这种资源投入一定不能靠几套规范的终端动作——陈列、买断、宣传等,而是需要不断地变化和灵活运用,没有革命性创新,也必须有渐进性和适应性创新,资源的多少不是关键,方式和方法才是关键,所以,即使花再大的代价买断陈列,即使买断更长的时间也不可能获得有效地竞争优势,因为那成了为了过程而过程。

篇3

轻视早餐:不吃早餐使人的血糖低于正常供给,对大脑的营养供应不足,久之对大脑有害。此外,早餐质量与智力发展也有密切联系。据研究,一般吃高蛋白早餐的儿童在课堂上的最佳思维普遍相对延长,而食素的儿童情绪和精力下降相对较快。

甜食过量:甜食过量的儿童往往智商较低。这是因为儿童脑部的发育离不开食物中充足的蛋白质和维生素,而甜食会损害胃口,降低食欲,减少对高蛋白和多种维生素的摄入,导致机体营养不良,从而影响大脑发育。

长期吸烟:德国医学家的研究表明,常年吸烟使脑组织呈现不同程度萎缩,易患老年性痴呆。因为长期吸烟可引起脑动脉硬化,日久导致大脑供血不足,神经细胞变性,继而发生脑萎缩。

睡眠不足:大脑消除疲劳的主要方式是睡眠。长期睡眠不足或质量太差,只会加速脑细胞的衰退,聪明的人也会变得糊涂起来。

少言寡语:大脑中有专司语言的叶区,经常说话也会促进大脑的发育和锻炼大脑的功能。应该多说一些内容丰富、有较强哲理性或逻辑性的话。整日沉默寡言、不苟言笑的人并不一定就聪明。

空气污染:大脑是全身耗氧量最大的器官,平均每分钟消耗氧气500-600升。只有充足的氧气供应才能提高大脑的工作效率。用脑时,特别需要讲究工作环境的空气卫生。

蒙头睡觉:随着棉被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氧气浓度不断下降,长时间吸进潮湿空气,对大脑危害极大。

篇4

一方面渴望能搞好人际关系,另一方面却又不知道该如何避免自己和他人的矛盾冲突,最后只能是把自己“封闭”起来。因此,高中生朋友学会如何化解矛盾、正确处理同学之间的人际关系十分有必要。

一、明确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的意义

我们通常总会说某个同学“合群”,某个同学“不合群”。其实,作为社会的成员,“合群”是每个人发自内心的一种需要。没有人不想“合群”,但不是每个人都有能力做到“合群”。如果我们生活在一个温馨的集体环境中,可以与周围的老师、同学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那么我们的情绪就会保持平静和稳定,就会在一种愉悦的心理氛围中生活和学习。反之,失败的人际关系会让我们因为远离同学而感到孤独和压抑,影响自己的学习和生活。

就未来而言,人际关系更是一门必修课。如果一个人不能很好地建立和处理人际关系,那么就等于生活向他关闭了一道大门。所以,人际关系对于每个同学来说,都是一个不可回避、更是无法逃避的现实问题。

二、勇敢地迈出与他人交往的“第一步”

很多同学有一种错误的认识,认为身边的同学都应该和自己的亲人一样地关心和爱护自己。于是,在人际交往上,这些同学往往抱着一种“守株待兔”的心态,被动地等着其他同学和自己交往。人际关系是具有互动性和感染性的,如果你肯首先跨出第一步,就会发现周围的同学并非你想象中的那样“冷漠无情”,其实,他们和你一样渴望交流。

跨出人际交往的第一步,除了“热情”和“勇气”外,还有一个重要因素需要引起同学们的注意,那就是自身的个性修养。一个人的个性缺陷往往是导致人际交往中心理障碍的背景因素。一般来说,具有豁达、谦和、正直而乐于助人的同学,人际关系较为融洽,而那些狭隘、多疑、虚伪的同学,如果不及时纠正自己的个性缺陷,是很难搞好人际关系的。

三、处理人际关系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技巧

对高中同学来说,所要处理的人际关系主要来源于同学之间的交往。在这里,我们可以试着找出一些存在于同学们之间的主要矛盾冲突加以分析:

冲突一:生活习惯不同

高中学生一般在15―18岁之间,正值青春初期。不同的成长背景和生活习惯所产生的气质特质和个性都会在这个时期充分表现出来。比如,有的同学喜欢把东西摆放整齐,有的同学却比较随意;有的同学喜欢按时入睡,有的同学则喜欢挑灯夜战。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往往使同学之间产生矛盾。

解决这类问题,需要有一个理解他人的心态。我们不能强迫所有人的生活习惯都和自己相同,而一旦我们先把自己的心结打开,就会发现同学之间很多原来不能容忍的事情顷刻间会减少许多。消除了这些不必要的心理摩擦,同学们之间的相处也就容易多了。当然,不是所有的矛盾都可以回避,有些问题还需要我们想办法来解决。俗语说:“话是开心的钥匙”,所以,在紧张的学习之余,一定要拿出时间和有矛盾、有摩擦的同学及时交换意见,力求互相理解,从而加深相互的情感联系。

冲突二:交人难交心

高中阶段学习任务繁重,同学们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学习当中,而忽略了与同学的交往。我们常常听到同学感叹:“读高中,想交个知心的朋友真难!”在这种心态下,很多同学都把自己的“心”包裹起来,生怕别人辜负了自己付出的那份真诚。

我想给同学们讲一个故事:一个富翁很想知道他的亲人、朋友对自己是不是真诚,就设法来测试,但却没有找到一个好的方法。于是他找到一位当地非常聪明的人,希望可以得到一个好的测试方法。聪明人在纸条上写了一句话交给富翁,富翁回到家打开纸条看后,就再也没有提检验真诚的事情。原来,聪明人在纸条上写了这样一句话:“与其苦苦检测他人对于自己是否真诚,倒不如检测一下自己对于他人是否真诚来得可靠!”

读完这个故事,我想同学们一定会悟出其中的道理。人与人的交往,最重要的就是真诚和善意,这是做人的根本原则。如果我们谁都不付出真诚,最终的结局就是谁也得不到真诚。

冲突三:对错之分

因为见解不同、方法各异而产生的对错之分,是高中生之间最常见的矛盾,也是最让同学们感到棘手的交际难题。

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我们每个人都是平凡的普通人,犯些错误是不可避免的,这就需要我们有一颗包容的心,站在对方立场上思考问题。只有这样,同学之间才不会因为意见不合而产生敌意。

篇5

关键词:心智模式:知觉;团队

中图分类号:093 文献标识码:A

彼得・圣吉对心智模式是这样分析的:“心智模式是深植于我们心灵之中,于我们自己、别人、组织以及世界每个层面的形象、假设和故事。就好像一玻璃微妙地扭曲了我们的视野一样,心智模式也决定了我们对世界的看法。如没有认知上的心灵地图,人类无法探究这个复杂的世界,而所有这些心灵图在本质上都有其缺陷。”究竟我们能否找到改造玻璃镜片的方式?笔者认为是艰难的。

一、从心理学上看,心智模式不是那么容易改变的,以及企业为此付出的成本并非物有所值

所谓“心智模式”这个令我们陌生的词语,其实就是一个人思维方法、思考方式和思想观念,是一种隐含很深的心理活动和思维活动。同鱼和水的关系一样,鱼离不开水,但感觉不到水。人的思维活动、思想观念经常是习而不察,甚至是与生俱来的,但它却无时不在,并且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一个人对他人、对周围事物、对世界以及对自己的看法。“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同样的人和事,用不同的心智模式去观察和对待,结果常常会大相径庭。

在五项修炼中,改善心智模式是一项非常重要但却十分艰难的修炼。但是,俗话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对一个思想观念、行为习惯都比较定型的成年人来讲,改变旧习惯尤其是改变心态绝非易事。

从心理学来看,一个人的心智模式的形成受到时间和空间、主观和客观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具体来说:一是环境因素。包括父母、老师、朋友、书本、学校、社会言传身教、耳濡目染等潜移默化的影响。如,中国封建社会长期传承下来的伦理道德中“忠孝节义”一类,都会从积极或消极的方面影响我们的观念和行为。二是性格因素。“性格决定命运”,性格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人们对事物的看法。多血质的性格比较豪放外向,看问题比较乐观,但有时容易把问题简单化;胆汁质的性格比较稳健内向,考虑问题比较周全,但容易过于谨慎;而抑郁质的性格看问题常常比较悲观,容易从事物不利的一面考虑问题,等等。这些说法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性格对心智模式的影响。

在心理学的表述中,知觉是根据感觉所获得的资料而做出的心理反应。这种反应代表了个体已有的知识经验以及需要、动机、兴趣等因素。知觉的选择性是指人体对外来信息有选择地进行加工的能力。由于人们各种感觉通道的感受能力不同,主观内部的要求、兴趣等因素的差异,所以只能在面对众多信息时就其中一部分进行清晰的反映。于是就出现了知觉的选择性,而这种选择性常常会形成一个人的心智模式。可见,心智模式的形成前提本身就受主观影响。

所以,对心智模式的改变并非易事,从心理学来看他需要改变:环境因素,性格因素,个体已有的知识经验以及需要、动机、兴趣等因素。所以,心智模式的改变,并非如彼得・圣吉在《第五项修炼・实践篇――创建学习型组织的战略和方法》中提到的运用反思与探询、情境企划和学习实验室就可以改变的。

另外,假设彼得・圣吉创建学习型组织的战略和方法是完全可行的,那么其付出的成本是否比企业直接从外部引进学习型人才低呢,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就有一种观点认为:引进人才比培养人才的成本低,而且这样能给企业带来活力。所以,我们看到采用心智模式改变的都是一些出于领先地位的大公司,而且取得成功,而一些中小企业却失败了。

最后,彼得・圣吉曾指出这样一种现象,一个组织中的每个个体,其智商达到120以上,但这个组织的整体智商,可能只有62。无独有偶,美国服务管理专家阿尔布莱特博士也有类似的观点:“把一群聪明人收编进组织后,结果往往变成集体性愚蠢。”举例来说,1999年美国宇航局在火星进行的气象人造卫星任务失败,就是因为软件开发过程中,一组工程师使用公里、公斤等公制单位写程序,而另一组却使用英里、英镑的英制单位,结果自然可想而知。

彼得思想的前提是:现在一切都系统化了,我们才需要系统学习,组织学习。但我们永远不要忘记,个体建设永远大于组织建设,在管理学的层面上,这样的表述也有极大的积极意义。让一群聪明人做聪明的事情,关键是逐渐将每个聪明人做事的经验,也就是“隐性知识”不断吸纳到信息系统中来,以便形成“集体的智慧”。这是从系统建设走向能力建设需要考虑的核心问题。

二、心智模式的改变与团队建设要求的差异化是相悖的

团队是学习型组织的基本工作单位和学习单位,是学习型组织达成组织目标的实体,在学习型组织的团队运作模式中,团队是学习型组织架构中的关键。

从团队的构成要素来看,它包括独有的见解:在团队中,引起极大关注的是那些独特的见地。这样可以减少思想和行动之间的差距。在同一时刻,团队的每个成员都是共同梦想的部分拥有者,此时,他也在寻找着可以用较少的动作获得所有权的办法。

从团队学习的一般过程来看,麻省理工学院的资深讲师艾萨克斯把团队学习的过程分为四个阶段中提到,深度会谈基本条件之一:鼓励团队成员提出最为困难、敏感,而对团体工作非常重要的话题。在各个成员进入会议室的时候,必然带着各种不同的意见,而且是潜藏的不同意见。

从有生命力的有机组织架构来看,有机的组织架构可以从期望员工行为角度来描述:“我们既需要为提高员工的创造力创造环境,又不致造成混乱……;既希望员工参与决策,发扬团队精神,又希望他们偏爱自己的专业工作……;我们需要专注于工作的员工,以团队形式工作,又不希望他们漫无目的式的事先未讨论而搞错了工作方向……;我们强调容易考核的短期利益激励方式,这样员工就会努力完成有挑战性的工作,但我们也应重视对员工的长期激励机制的培养,从而使他们一直处于充满创造力的环境中”。

然而,学习型组织,却要营造知识共享氛围来改变心智模式,在学习型组织中推行知识网络建设构建企业知识资讯网,通过企业内知识社群的运作,强化知识分享的文化与行为规范,促使员工归集、存取、分享与应用知识。

知识内部网中可以存放的相关内容有:知识资源(包括业务内容、积累的经验、内部电子化培训资料、人员资料以及业务管理用电子文档样式等);新闻公告;社群联系以及讨论专栏等;知识社群是由一群专业工作者所组成的正式或非正式团体,社群因共同的兴趣或目标而结合在一起。企业设立知识社群,知识社群中的员工不断创造及分享,集成彼此共同的知识,从而大大激发员工的参与感。如在20世纪七十年代还处于世界七大石油公司末位、今天已居世界500强前列的壳牌石油公司的做法,就是先设计一种能让团队共同学习的环境,并籽“企划视为学习”,以“未来情景企划法’’通过管理团队让组织成员摊出他们对公司、市场及竞争对手的看法,以电脑模拟为工具成为映射真实世界的缩影,让成员从中学习。

篇6

毕达哥拉斯将数归结为万物本源,我们是否可以理解“数学是最简洁的语言”?整天与文字相伴的人,是否觉得自己对语言更为亲近?那么数学这一宇宙通用的语言,自己怎么一窍不通呢?

我想我们每天遇到的事情是可以抽象为数字的,看看那些博文通理的大师,你可以感受到他们思维的高妙吗?那么就让我们这些喜爱文字的人也亲近数学,懂得这最美丽的语言吧!

数学最明显的特征无外乎抽象枯燥,所以抽象严谨的数学语言显得晦涩难懂,读来难免索然无味。不过,当人们合理恰当地运用数学语言对事情和道理进行比喻时,简洁明了的数学描述不仅能达到直观形象、生动活泼的效果,而且还蕴含发人深省的哲理和耐人寻味的情趣,令人印象深刻。历史上有许多名人就深谙此道,由此留下许多脍炙人口、趣味盎然的数学化比喻,令人心领神会之余击节称道。下面就分类举出几例,以飨读者。

用“数”做比喻

1.分数

俄国大文豪托尔斯泰在谈到对人的评价时,把人比作一个分数。他说:“一个人就好像一个分数,他的实际才能好比分子,而他对自己的估价好比分母。分母越大,则分数的值就越小。”他还把这段话比喻成一个除法的式子:“一个人的价值=实际才能/对自己的估价。”这个形象有趣的比喻,生动地告诉我们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的道理,也巧妙地讽刺了那些自以为是的狂妄者。

2、百分数

我国科学家王菊珍对待实验失败有句格言,叫做“干下去还有50%成功的希望,不干便是100%的失败。”只要你稍有数学常识,就会认同这句格言的正确性。所有的事和所有的实验一样,可能成功,可能失败,可能性各占一半,努力做便是争取成功的那50%,而畏难缩手自然就100%完全选择了失败。

3、雷巴柯夫的常数与变数

前苏联科学院士、历史学家雷巴柯夫在利用时间方面是这样说的:“时间是个常数,但对勤奋者来说,是个‘变数’。用‘分’来计算时间的人比用‘小时’来计算时间的人时间多59倍。”这里的计算是有意采用逆向思维来表述的,从表面上看,用‘小时’来计算时间比用‘分’来计算时间多59倍,但反过来理解就是,时时刻刻以‘分’来计时的人,所拥有的时间自然比以‘小时’来计时的人多出59倍。从而深刻地表达出勤奋者更应争分夺秒珍惜时间的寓意。

用“几何图形”做比喻

1、平行线

伟大的英国剧作家威廉・莎士比亚对时间的特征曾有如下精彩叙述:“时间会刺破青春的华丽情致,会把平行线刻在美人的额头,会吃掉稀世珍宝,天生丽质,什么都逃不过它横扫的镰刀。”诗人用平行线来形容时间掠过留下的皱纹,既不落入俗套,又形象生动,令人啧啧称奇。

2、曲线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经这样说过:聪明人总是与另外的聪明人意见相符;傻瓜常常既不赞同聪明人,也不赞同笨蛋。与此相似,直线总能与直线相吻合;而曲线既不彼此吻合,更不会同直线相一致。这样的比喻直白地形容了智者与庸者之间的区别。法国著名启蒙思想家卢梭也说过:异性友情的发展,就像双曲线,无限接近但永不触及。这也形象地说明了异性友情的正确导向,即相互真诚,相互欣赏,相互理解,而没有暧昧纠缠的情结。

3、圆

古希腊哲学家“悖论之父”芝诺关于学习知识曾讲过一句名言:“如果用小圆代表你们学到的知识,用大圆代表我学到的知识,那么大圆的面积是多一点,但两圆之外的空白都是我们的无知面,显然圆越大其圆周接触的无知面就越多,这意味着我更需要努力去学习。”在这里芝诺用圆作合理和巧妙的比喻,告诫人们“山外有山,天外有天”的道理。人不能固步自封满足于仅有的知识,要以无知作为动力不断学习不断进取,才能真正达到博学的境界。

用“符号”做比喻

1、减号

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在谈到学习与探索时指出:“在学习中要敢于做减法,就是减去前人已经解决的部分,看看还有那些问题没有解决,需要我们去探索解决。”这个比喻表面上是用减法运算揭示了学习与探索之间的关系,但细细琢磨可知这里的减法本质上仍是加法,因为减去的内容是前人已经解决的已知部分,鼓励探索的就是未知的部分和创新部分,而这部分的获得(增加)就是有价值的。

2、正负号

著名的国际工人运动活动家季米特洛夫在评价一天的工作时说:“要利用时间,思考一下一天之中做了些什么,是‘正号’还是‘负号’,倘若是‘+’,则进步;倘若是‘-’,就得吸取教训,采取措施。”这里的加减不难看出是对应时间的有效和无效使用,人的一天要过得有价值,自然得反思究竟是‘+’还是‘-’,尽量往正方向上努力。这与我国古代名言“吾日三省吾身”涵义本质相同,即每个人每天都要对自己做过的事有一个评价,不断地去调整自己。

用“等式”做比喻

1、爱迪生的公式

爱迪生是家喻户晓的发明大王,他在谈论天才时用一个等式来描述。他说:“天才=l%的灵感+99%的血汗”。公式中的百分数是对一个天才的真实描述和精辟解释,它可能会改变一般人对于天才的误解,而更侧重于对于辛勤付出的诠释。等式表明,1%的灵感闪现虽然可遇不可求,但却是天才获得成功的不可或缺的条件之一,而99%的血汗则极为贴切地刻划出后天努力的长期性和重要性。简而言之,人们要想在探求未知的道路上创造出奇迹,必须同时具备天赋和毅力。

2、爱因斯坦的公式

近代最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在谈成功的秘诀时,写下一个公式:A=x+y+z。并解释道:“A代表成功,x代表艰苦的劳动,y代表正确的方法,Z代表少说空话。”可以看出,这个公式在描述成功的诸因素上更为具体详细,更有可信度。因为x、y、z的表示趋向于苦干巧干实干这三方面,但凡能做到这三点当然成功。这两个等式比喻形象地说明了成功的几要素,与我国古语“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有异曲同工之妙。

用“运算”做比喻

1、开方

美国作家杰克・伦敦成名后,收到一位贵族小姐的求爱信,信中写到:“你有一个美丽的名誉,我有一个高贵的地位,这两者加起来,再乘上万能的黄金,足以使我们建立起一个天堂都不能比拟的美满家庭。”杰克・伦敦回信说:“根据你列出的那道爱情公式,我看还要开平方!可惜这个平方根还是个负数。”作家以机智委婉的方式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建立在名誉、地位、金钱之上的爱情并不是自己想要的爱情!

2、方程

古希腊杰出的科学家和数学家阿基米德,因其伟大成就名扬四海,也引来了不少的仰慕者。其中有甲乙两名女子一直对他纠缠不休。一个扬言:“与乙相比我爱得更甚百倍。”一个宣称:“我的爱是甲的千倍。”于是阿基米德把两人叫在一起,在确认了她们各自爱情宣言后,列出如下方程组:

X=100Y其中X是甲女子的爱

Y=1000XY是乙女子的爱

解答的结果是X=0,Y=0。由此可知甲乙所言为假,阿基米德也从中巧妙摆脱。

篇7

在公司二体系及三高线即将启动的关键时刻,我们全体干部、新老员工在这里隆重集会,进行思想上的沟通与交流,以期产生共鸣,打造符合中钢人六条标准的坚强团队。在此,我代表轧钢厂全体干职向应邀参会的公司姜总表示热烈的欢迎。(鼓掌)

今天我们会议的主题就是“根治陋习,相约文明;立足本职,实现理想”,刚才政工厂长就“根治陋习,相约文明”进行了详尽的阐述与分析,对今后的行为习惯提出了严格的要求,特别是近期发生的一高线丢失剪线钳事件;车辆的乱停乱放与上下班不排队等不良习惯,与我们年初提出的四个亮点大相径庭,相差甚远,因此我们必须要净化我们脑中的落后意识、根除心中的不良观念,摒弃“事不关已,高高挂起,不思上进,坐以待毙”的不良作风,做一名文明、上进的中钢人。其次,要加强学习,用知识改变命运,用技术体现价值的观点,扎根企业,立足本职,实现理想。

本次会议在公司大改革、大升级、二体系全面运作的关键时刻召开,一方面可以给老员工的麻木思想提个醒,另一方面能为新员工的浮躁思想定个位,从而为加快我们的三高线投产步伐及全年目标任务的圆满完成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础。

一、审时度势,发挥潜能。1180m3高炉已于8月16日正式点火,标志着二体系即将全面启动。公司二体系投产后,我们轧钢厂将面临钢坯急剧上升的生产压力,再加上钢材市场日益升温的大好局面,迫使我们不得不加强过程组织,确保生产顺利。这样一来,不仅一二高线、棒材线要持续保证稳产高产,更要确保三高线顺利试产,如期达产。因此,任务很艰巨、工作很复杂。要达成这一目标,我们全体干职就必须付出超常的辛苦和智慧,投入大量的前期工作,这样才会保证工作起来顺畅如流水。目标就是命令,只许成功不许失败,三高线试产及二体系投运后的大生产是公司对我们轧钢团队的一次大检阅,大考验,我们从上至下必须始终拧成一股劲,领导者要突出一个“领”字,老员工要做到一个“带”字,新员工要加强一个“学”字,从而达到适应、配合、协调、提高的效果。

二、深入了解,加强教育。纵观轧钢厂人员整体结构,80后占大多数、70后次之、90后较少。对于80后来说,目前社会的普遍认识就是:以自我为中心,少有感恩之心,对别人要求多、付出少;不爱学习,求知欲不强;渴望成功,但不甚努力;金钱意识、功利意识强;组织纪律性差等。勿庸置疑,我们在座的"80"后人员或多或少存在上述问题,但我们也要一分为二的看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这部分人出生在改革开放以后,成长在信息爆炸时代,思维独特,思想活跃,志向远大,学历较高,富有热情,希望被肯定;他们有着发散性思维,不愿意被动接受现有的东西;他们厌恶以往论资排辈的模式,渴望在工作中实现并持续提升自己的价值;他们的行动力强;他们对很多东西更具宽容心,他们接受新事物,适应新环境的本能得到了更多的锻炼,进而使思想活动表现出明显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他们是职工队伍中的新鲜血液,因此80后的人员需要淡薄名利,奋发有为,丰富实践经验,增强抗挫心理。70后人群已经成为我们干部及职工队伍中的骨干力量,他们在各种思想的交汇和碰撞中兼收并蓄,既有些传统,又有些现代。他们大多是“兵头将尾”,在安全生产过程中发挥着组织实施的作用,一般处在成长期或成熟期。他们能力结构比较完善,是一支高素质的团队,他们思想稳定,专业素质高,社会责任心强。但他们还需进一步摔打磨练,在实践中成长。90后人群消费观念超前,欲望更强,汽车、洋房、金钱已渗透至灵魂深处,他们相对缺乏对团队的忠诚感,只以个人和个性作为追求和崇尚的目标。他们的视野更开阔,接受信息的渠道方式更多元化,心智发展超前,知识面、早熟度也远远超过70后、80后。所以,这部分人群要进一步树立吃苦耐劳的思想,要有“敬业者可敬,创业者光荣,守业者无用,败业者可耻”的荣辱观念。

针对这三类人群中,我们必须要通过有效的思想教育工作,促使他们提升优点,改正缺点,从而进一步激发轧钢全体的青春活力,打造团结奋进的班子队伍。首先,要因"势"施教:我们必须坚持用企业核心价值观统领其教育过程,使其在情感上更能从企业利益的高度自觉而理性地接受、认同和践行企业发展观,我们在进行理论灌输的同时,要更加积极地为他们创造自我教育、自我引导的空间,努力营造"人人参与教育、个个接受教育"的良好氛围,养成良好的行为和习惯,进而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我们要搭建更多的教育平台,以可亲、可近的方式贴近职工、感染职工、熏陶职工,使职工能够自觉地确立正确的思想、培养高尚的情操、塑造美好的心灵。第二,要因"人"施教:我们要贴近生活进行思想教育,将职工的日常生活作为职工德育工作的载体。同时要尊重职工的主体地位,尊重职工的人格,尊重职工的基本权利和责任,更多地注重他们的个性特征、兴趣爱好、成长特点、能力倾向、价值观取向,采取适当的形式,让职工参与工作实践和常规管理等,使职工在最直接的体验中得到锻炼和考验,从而逐步养成善于沟通、乐于助人、勤俭节约、吃苦耐劳、直面困难的良好品质。

三、凝心聚力,立足本职。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中,企业的竞争,说到底是职工队伍素质的竞争。所以,我们必须紧紧围绕公司突出的主业,凝心聚力谋发展,立足本职做奉献。我在前一次管理培训课中讲过,经营好的企业赚钱,管理好的企业健康,文化好的企业快乐。要把我们中钢打造成一个赚钱,健康,快乐的企业,一是要立足管理,管理者要以身则责,身先士卒,时时为企业着想,处处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带动员工大小拧成一股绳,上下形成一股劲,从而将团队的凝聚力与向心力发挥到极致。二是要立足文化。人类因梦想而进步,企业因文化而繁荣,要立足文化,就是要建立人文管理理念,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企业的业绩鼓舞人,从而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力量,让我们的文化起到解疑释向,激励斗志的积极作用。三是要立足本职岗位谋求发展。在三高线启动及公司全面升级(动力厂成立)的大形势下,我们的新老员工要踏踏实实的在自已的岗位上潜心钻研,力求个人能力与专业技术的进一步提升,虽不能轰轰烈烈,也要兢兢业业,一点水也可以折射出太阳的光辉,切不可这山望见那山高,只有在同岗位中出类拔萃才能出人头地,做一个“有知识、有技术、有技能、有价值”的四有职工。

四、把握命运,实现理想。

企业的兴旺是我们全体职工的骄傲,企业的发展是我们全体职工展示的舞台。在多年的摸爬滚打中,我们中间进步迅速的老员工已经逐步走上管理岗位,进步稍慢的也在这次三高线班子组建中成为了技术骨干,这都出自于他们的潜心学习,刻苦钻研,他们就是新老员工的榜样,代表。在企业发展步伐日益加快的今天,我们全体人员必须有危机意识,责任感,使命感,必须树立集体主义精神与团队荣誉感。领导干部就像交响乐队的指挥,只有充分调动每个乐队成员的才华,才能奏出和谐自然、优美动听的旋律。在事情越多的时候越要理清头绪,工作越忙的时候越要冷静思考,不能为琐事所累。要敢于跳出常规思维,打破条条框框,解决工作难题。同时更要把握工作规律,就如古人所说,到达河的对岸,就要解决“桥”和“船”的问题。

在我们的员工中,有的能吃苦、爱思考,懂得“工作不吃亏、干活长本事”的道理,能力提高就快;有的爱学肯干,但方法不对,就会走弯路;有的得过且过,所以原地踏步;有的牢骚多、毛病多,直接影响健康成长。所以埋怨只能说明你无能,好心态才是做好人的前提。刚进厂的职工及萌芽期的干部,不仅要立大志,而且还能干小事,切忌高谈阔论、眼高手低以及没有自知之明。人的命运可以选择,正如你选择了中钢,在中钢这个大舞台上驰骋;行为改变命运,激发潜能创造命运,发现自已掌握命运,自我调控把握命运,就是说你要在今后的工作中要持之以恒的去加强学习,激发自身潜能,发挥聪明才智,进而用有力的行动去体现你的价值,博得企业的认可与提拔,我们公司的高层领导就是最好的例据。诚然,命运改变以后,如果不能很好的去自我调控,比如发生一些工作作风上的问题、违背公司原则的问题等等的话,命运就会再次的捉弄你,让你付出昴贵的代价。所以我们要把握好90与10的关系,也就是说一个人90%的命运要自身把握,如果自身只能把握10%的命运的话,他只能被所在的圈子所淘汰。所以设计命运,定位人生;磨砺自信,造就人生。要想出人头地,必须得慢慢来,我们的新员工刚刚步入中钢,正处于初出茅庐、适应磨合的阶段和积蓄潜能阶段,虽然积极活跃、富有生气,但还需志存高远、脚踏实地,一步登天的妄想完全不可能实现,只有胸怀大志、目标高远的人,成长的动力才大,成功的概率才高。正如蒲松龄所说: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篇8

老师们,同学们,大家晚上好!

上次有位叫作乔梁的学长来到这里畅谈他关于学习方法的演讲,到最后的提问阶段,我一直在举手,他就一直不抽我,这令我着实不爽,于是我就想等哪次找个机会在大家面前谈谈我的想法,然后,你们也就看到了……

我向来对介绍学习方法的讲座不感冒,所以我也不会高谈论阔地介绍怎样学好语文、怎样学好数学等等,我要说的惟有几句话而已,或许会有些偏执,但无需评判,仔细倾听便可。

第一句话,出自英国的著名首相丘吉尔,他说过“能坐着我绝不站着,能躺着我决不坐着。”这或许听着十分肤浅,但我却觉得十分正确。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要休息好,才能学习好。我看见过许多的同学,牺牲了自己的午休、晚饭时间来学习,甚至于晚上挑灯夜战,清晨闻鸡起舞。在上课时则与困意作者艰苦的斗争,他们或许将别人喝咖啡的时间用来学习了,但却把别人休息的时间用来喝咖啡了。我认为每天起床的早晚与学习没有必然联系,那些起早贪黑的同学会在上课时羡慕地看着旁边神采奕奕的同学,然后一边打哈欠,一边坚持听课,当然,一些精神十分旺盛的同学除外。我们现在仅仅是高一,你就不停地挖掘自己的潜力,等到了高三,当你的付出与回报不成正比是,你就会产生失望、沮丧的情绪。所以,我们应当善于休息,善于学习。对了,补充一下,说那句话的丘吉尔同志一直活到了91岁才去世。

听到前面的话你可能会说我在胡扯,上帝是公平的,别人花的时间比你多,你拿什么来弥补少掉的时间?这就是我要讲的另一句话了:工作总量等于工作效率乘以工作时间。时间少了不成问题,如果你有极高的学习效率,别人能做的,你在短时间内也能做。上帝是公平的,但上帝也喜欢聪明人。学习效率在学习中是十分重要的。那么怎样来提高学习效率呢?这可能是很多人都想知道的,可惜我也不太清楚。但我觉得,思考,是非常重要的。当你沉浸在习题中很久,突然起身,出去走走,脑袋里思考一些东西,或许你就能有所顿悟,像参透佛法的僧人,。不要吝惜这点时间,他可能远比你不停刷题有意思得多。有的同学以刷题为学习的第一要义,以数量搏质量,这是不可取的。我们需要做一个懂得运用智慧来学习的人,一个高效率的人,一个聪明的人。

第三句话:“永远不要低估一颗冠军的心。”我从一位十分伟大的运动员身上学到过一种品质,这种品质叫好胜心。这个人有着接近变态的好胜心,所以他将每一场比赛当做自己的最后一场比赛,他像蛇一样盯着自己的对手,他在自己的领域走到了巅峰。这个人,叫科比·布莱恩特。在学习中,道理也是一样,我的好胜心不会允许别人在我的眼皮底下超越我,要么我不知道,要么,他只等在我身后。我的好胜心不会允许我对着某一张试卷说还是可以,有的只是不断地反思与总结。在班级、年级中,我不会特别地崇拜、仰慕某人,对于那些能力强于我的人,我只会有尊敬,并且把他们视作将来的我,是在通往未来的道路上等待我去超越的影子。

如果这次考试失败了,这没有什么,不要一副“吾独穷困乎此时也”的样子,不要在乎别人的漠视、别人的白眼,我也尝过这种滋味,这不好受。但你要做的不是就此丧失信心,或是勃然大怒,而是静静地蛰伏,保持沉默,然后等大有一天,狠狠地扇那些藐视着一耳光,让他们后悔自己的愚蠢,望着你的背影暗暗跺脚。但如果你没有足够的信心,没关系,你可以达不到目标,但你不可以不竭尽全力。学习过程中,你会觉得十分辛苦、劳累,那么,恭喜你,这说明你在走上坡路了。当你感受到使尽浑身解数之后的疲惫,你或许会发现“第一轮流做,明天到你家”

篇9

鬼畜的广告形式,诞生于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当时是中国品牌的发展初级阶段,媒体平台以电视、报纸、广播为主,互联网刚刚开始发展,市场以名气大产品消费为主,在这一背景下,反复叫卖式的鬼畜广告,是快速销售产品的捷径。

当时靠此类广告成功代表产品是脑白金,但没过多久创始人就把已经炒热脑白金卖掉啦,不得不说这位创始人是个聪明人,因为他很清楚,靠鬼畜广告炒热的产品,很难建立品牌,因为他的产品形象已经被固化为“街头的大力丸”,这种第一认知很难被改变。

然而时过境迁,在互联网平台快速发展的当下,在消费升级下,品牌化消费已经迎来黄金年代,还在照搬上个世纪的老办法、老套路,而且是几个企业一起用,如此这般开中国品牌发展的倒车,是中国品牌的悲哀!

三个鬼畜广告

世界杯期间有三个鬼畜广告成为讨论的热点,某旅游网站、某招聘平台、某论坛。

先说说某旅游网站

其一,从他恶搞唐僧,反复说为什么要上这个网站看,其塑造了一个油嘴滑舌犯二犯傻,不怎么靠谱的“逗逼青年”形象,跟着他去旅游怎能让人有安全感!

其二、他用意很明显,引起好奇,让你消费者自己去寻找他的品牌价值,这招看似聪明,其实是聪明反被。即便有几个好奇心强的消费者,去搜索他的网站,也只会是盲人摸象,不会建立清晰、深刻的品牌认知。

品牌价值的认知统一,是持续演绎品牌价值的基础,形成以品牌为核心的生活方式基础,请问有哪个成功品牌的价值是消费者定的,携程的快速发展离不开其“说走就走”的品牌价值。用企业的品牌价值,玩猜猜看游戏,首先不尊重自己的品牌,其次对消费者的不负责,试问这种不智、不信、不尊重、不负责的鬼畜广告意义何在?

招聘网站也很离谱

一起疯狂喊着传销一样口号的年轻人,要根老板谈工作,不仅吓坏了老板,也让求职者一头雾水,哪家企业的老板天天面试新员工?这样的老板恐要么是个体户,要么就是刚创业,应该不是搞传销的,不然也通不过审查。

虽然他的出发点是,解决求职者的痛点问题,但也要实事求是,更不能把求职与企业的对立起来,广告画面充斥了打倒资本家的色彩,这是传递怎样的价值取向,这是求职,还是索命!虽说广告也是艺术作品,允许夸张,但这个夸张应该让观众更愉悦的接受信息,而不是视听上的煎熬。

这个论坛的广告,最没文化

该论坛网站上用的口号是“发现更大的世界”,很有内涵,也能引发思考,结果花大价钱做成了鬼畜广告,反复说“你知道吗”,这个平台的定位是对开放问题的探讨和分享,世界上99.99%的问题都没有唯一正确答案,人类面对浩瀚的宇宙永远是无知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是孕育万物的规则,是你永远偷看不了的,上帝手中的牌。

这个平台不去演绎“发现更大的世界”,强化自身的定位与价值,反而重复一句无关痛痒的“你知道吗”,好似跑到牛群里谈人生,无聊至极,笔者早年在这个平台注册了账号,目的就是对一些问题,分享和发现一些不同的看法,这也是大多数用户的共识,鬼畜广告硬把平台塑造成了传经布道的法场,这让许多老用户很不认同;受广告影响的新用户,想来问个姻缘,求个财什么的,发现是个知识分享平台,愤然而去。

其实这个三家企业,还有个统一的目的是想通过鬼畜广告获得瞬间关注。其实被短时间内认知,并不是仅有重复品牌名一种方法,品牌的组成是符号、产品造型、色彩、调性、品牌名、广告语、工艺等,都可以通过广告进行演绎、强化。

海尔、美的、格力、农夫山泉等许多耳熟能详的本土品牌,没有一个是靠鬼畜广告成功的,反观那些靠鬼畜广告起家的产品,许多早已难寻踪迹,或是仅在局部市场有售,可见只有不断的重复品牌名,才能被市场记住的逻辑,是个伪命题,鬼畜广告在消费者的记忆中只能是恶俗的印象。

让人愉悦的品牌广告更有效

笔者在4A广告公司服务的麒麟午后红茶,在广告推出后瞬间引爆市场,其广告本身也给消费者带来了愉悦体验,这种品牌价值的建立更持久、牢靠。

篇10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人们常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也就是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对一件事情感兴趣,我们才愿意去做。学数学也一样,我们一定要想办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从心里喜欢这门课。这样就能把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他是学好数学的前提条件。

二、课前预习

这是上好新课,取得较好学习效果的基础。课前预习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而且能提高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掌握学习的主动权。预习不能搞走过场,要讲究质量,把自己不懂或模糊的问题找出来,上课时要特别留意这部分内容。下面我给同学们介绍四种预习的基本方法:(1)读:先将教材通读一遍,以领会教材大意。特别是数学概念、规律、例题要反复细读。(2)想:读过之后想一想,哪些是已学知识,哪些是新知识,哪些是重难点,做到心中有数。(3)划:即划重点、划难点、划疑点。以帮助上课听讲时加深记忆。(4)写:即将自己的看法或体会写在书边。

学会预习是尽快适应高中数学学习的关键一步,它是高一新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是提高学习效率的有效方法。

三、认真听课

数学学习中的“听”主要指听课,它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环节,也是学生系统学习知识的基本方法,听课不仅听老师上课,而且包括听同学的发言。(1)听老师上课主要是听老师上课的思路。既要听老师讲解分析时的每一句话,又要抓住重点,听好关键性的步骤,概括性的叙述,特别是自己读教材时发现的疑难问题。(2)听同学发言就是倾听和接受他人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同学间的思想交流更能引起共鸣,从中可以了解其他同学学习数学和思考问题的方法,加之老师适时的点拨和评价,有利于自己开阔思路,激发思考,澄清思维,引起反思。

四、记好笔记

做笔记,是一个学生善于学习的反映,也是一个学生应具备的良好学习习惯,做数学笔记应该记以下几个方面:(1)记重点内容。将老师课堂上反复强调的重要知识点记下来,以便课后重点突破,加深记忆。(2)记疑难问题。将课堂上未听懂的问题及时记下来,便于课后请同学或老师把问题弄懂,不会导致知识断层。(3)记思路方法。对老师在课堂上介绍的解题思路方法和分析思想及时记下来。课后加以消化,如有疑问课后及时问老师或同学。(4)记归纳总结。记下老师的课堂小结,这对于浓缩一堂课知识点的来龙去脉,使学生容易掌握本堂课各知识点的联系便于记忆。(5)记错误反思。学习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误,“聪明人不犯或少犯同样的错误”,记下自己所犯的错误,并用红笔加以标注,以警示自己避免再犯类似的错误,在反思中提高。

五、做好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