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调查统计方法范文
时间:2023-06-06 17:56:4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社会调查统计方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社会调查;领导干部信息化能力;关键步骤
一、引言
当今社会,科技迅速发展,社会调查作为一种研究工具,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它不仅应用于经济管理、数学、教育、生物、医学、心理学,而且还应用于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满意度调查、薪酬调查等方面。另外,它也越来越受社会工作者的青睐,成为他们了解社会、研究社会现象、研究对策的最好工具。做好社会调查工作越来越受到各界政府部门的重视,因为社会调查结果越来越成为政务部门工作实现科学化管理的基础。正像同志所说“不做调查没有发言权”、“不做正确的调查同样没有发言权”、“实事求是”、“深入实地”的调查研究才是正确之路。
社会调查研究的重要意义在于:它是人们正确认识社会的基本途径;它是制定、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依据;它是密切党和政府与社会公众联系的桥梁。
社会调查研究的学科性质可以用四句话表述:社会调查研究是一门方法性学科;社会调查研究是一门综合性学科;社会调查研究是一门应用性学科;社会调查研究是一门带有认从论的学科,它包含管理学基本原理和统计学,基础学科是统计学,所以涉及很多统计学的原理和方法,尤其是对社会调查数据统计分析过程中,必须应用的统计学知识和方法。之所以说社会调查包含管理学的基本原理,是因为在社会调查的组织实施过程中贯彻着管理学的思想,如社会调查目标确定、调查计划制定、实施调查的组织监督与实施、调查工作的控制与调整、调查工作总结等,这一系列动作,不仅构成了社会调查的完整过程,而且还体现了管理学在社会调查工作中的重要性,所以做好社会调查的管理工作是实现社会调查目标的重要保障。
二、社会调查的关键步骤
作为一种系统的、科学的认识活动,社会调查有着一种比较固定的程序,这种固定程序具有内在的逻辑结构,大体上可以分为五个步骤:选题、准备、调查、分析和总结。
关键步骤一:选题。选一个合适的调查问题在初学者看来并不困难,但在实际操作上却并非一件简单的事情。从程序上看,选择调查问题是一项社会调查活动的起点,是整个调查工作的第一步,调查问题一旦确定,整个调查活动的目标和方向也就随之确定,调查问题选择得如何,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整个调查工作的成败,决定着调查成果的优劣。因此,应当对选题阶段的工作给与高度的重视。选题阶段的主要任务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从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大量现象、问题和焦点中,恰当地选出一个有价值的、创新的、可行的调查问题。二是将比较含糊、比较笼统、比较宽泛的调查问题具体化和精确化,明确调查问题的范围,澄清调查工作的思路。
关键步骤二:准备。如果选择调查问题的意义在于确定调查的目标,那么准备阶段的全部工作就可以理解成为实现调查的目标而进行的道路选择和工具准备。所谓道路选择是指为达到调查的目标而进行的调查设计工作。它包括从思路、策略到方式、方法和具体技术的各个方面。就像实施一项工程之前必须进行工程设计一样,要保证一项社会调查工作的顺利进行,保证调查目标的完满实现,也必须进行周密的调查设计。这里所说的工具准备,主要是指调查所用的测量工具或信息收集工具――问卷的准备,当然,同时还包括调查信息的来源――调查对象的选取工作。
关键步骤三:调查。调查阶段也被称为收集资料阶段或调查方案的实施阶段。这个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具体贯彻调查设计中确定的思路和策略,按照调查设计中所确定的方式、方法和基础进行资料的收集工作。在这个阶段,调查证往往要深入实地,接触被调查者,调查工作中所投入的人力也最多,遇到的实际问题也最多。因此,需要很好地组织和管理。另外,需要注意的是,由于社会现象的复杂性,或者由于现实条件的变化,我们事先所考虑的调查设计往往会在某些方面与现实之间存在一定的距离或偏差,这就需要我们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正和弥补,发挥研究者的灵活性和主动性。
关键步骤四:分析。分析阶段也被称为研究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对实地调查所收集到的原始资料进行系统的审核、整理、统计、分析。就像从地里打下的粮食,要经过很多道加工工序,才能成为香甜可口的食品一样,从实地调查中所得到的众多信息和第一手资料也要经过调查研究者的多种“加工”和“处理”,才能最终变成调查研究的结论。这里既有对原始资料的整理、转换和录入计算机等工作,也有利用各种方法对资料进行分析的工作。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这种加工、处理得方式及手段主要是定量的统计分析,这是由现代社会调查的特定方式、方法,以及所收集的资料的性质所决定的。
不同类型的社会调查研究,使用不同的方法,描述性研究侧重于单、双变量的描述统计和推论统计,解释性研究和预测性研究主要依赖于双变量和多变量的相关分析、回归分析,以及事件分析等多种量化分析方法,而探索性研究则往往倾向于定性分析方法。
关键步骤五:总结。总结阶段的任务主要是撰写调查报告,评估调查质量、应用调查成果。调查报告是一种以文字和图表将整个工作所得到的结果系统、集中、规范地反映出来的形式。它是社会调查成果的体现。撰写调查报告也可以说是对整个社会调查工作进行全面的总结,从调查的目的、方式、到资料的收集分析方法,以及调查得出的结论、调查成果的质量,都要在调查报告中进行总结和反映。同时,还要将社会调查的成果以不同的形式应用到实践中去,真正发挥社会调查在认识社会现象、探索社会规律中的巨大作用。
在本阶段,需要注意的是在修改调查报告时要考虑以下问题:调查报告的主题是否符合时代的要求;调查报告的整体机构是否完整,各部分的安排是否符合一定的逻辑顺序;检查观点是否明确,表达是否准确;检查引用的材料是否恰当,是否有说服力;通读全篇报告,检查语言是否流畅,图表的制作是否清晰美观。
三、实例说明社会调查的关键步骤
为了更好地说明以上关键步骤的具体内容,下面举一个实际的社会调查准备阶段产生的社会调查规划的例子作为参考:
第一步:选题。根据要研究的问题,进行社会调查的需要分析,本例是党校中对干部信息化能力的调查,希望根据本次调查获得三方面信息:一要了解领导干部对信息化知识和技能的需求;二要了解领导干部现有的信息化能力和水平;三要了解他们对已开的信息化课程的满意度及意见。学校根据调查结果,作出相应的课程更新与调整,更切实地满足领导干部信息化能力提高的需求。确定了调查目的后,确定调查题目为“领导干部信息化技能水平及需求调查”。
第二步:准备。根据调查目的和题目,进行调查前的准备,首先,确定调查对象,确定调查时间,调查实施部门和具体人员职责,确定调查方式;其次,确定调查工具,即调查问卷;再次,进行相应的调查前培训。
调查方式可以有多种,包括访谈、座谈、电话访谈、问卷调查等,本例因为调查的人员比较多,希望了解的信息比较普及,所以选用调查问卷调查的方式。
调查问卷的设计与制定需要非常科学的方法,问题不能太多,最多让填写答案的人在半个小时内完成。问卷涉及的问题要有针对性,并要覆盖要调查的内容。语言要简洁易懂,尽量减少专业用语,如果有专业用语,需要加以说明。
调查前的培训工作,是针对实施调查的工作人员进行的,主要是要讲解如何进行调查前的指导语的陈述,如何辅助调查,还要针对可能发生的情况进行如何处理的培训,这个培训关系到是否能获得全面而真实的调查数据。
第三步:调查。实施调查期间,需要认真执行计划中的步骤,调查员要组织好被调查的学员,宣读调查问卷填写规则,并负责说明解释。最后,收回整理调查问卷并统计回收率。
第四步:分析。统计分析可以通过专门的软件进行,当前,用于社会科学调查比较好的统计软件有SPSS(Statistical Packageforthe Social Sciences,即“社会科学统计软件包”)。SPSS是世界上最早采用图形菜单驱动界面的统计软件,他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操作界面极为友好,输出结果美观漂亮。SPSS采用类似EXCEL表格的方式输入与管理数据,数据接口较为通用,能方便的从其他数据库中读入数据。其统计过程包括了常用的、较为成熟的统计过程,完全可以满足非统计专业人士的工作需要。
第五步:总结。调查报告是整个社会调查工作非常重要的环节,它描述了整个调查工作,也体现了调查结果。通过调查结果,提出存在的一些问题,分析一些结果的产生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下面是该实例准备阶段的规划文档。
对党校学员的信息化能力调查规划:
第一,调查目的:领导干部信息化水平是否达到一定标准,让学员了解自己的信息化水平,和应达到的标准之间的差距。另外,通过对学员信息化水平的调查,给党校计算机课程设置和课程的侧重点提供依据。
第二,调查标题:领导干部信息化技能水平及需求调查。
第三,调查范围:在党校学习的全体学员。
第四,调查时间:入校初期(培训前)和毕业前期(培训后)。
第五,调查内容:(详细内容请参见“信息化能力调查问卷”)(略)。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能力;办公软件Word、Excel、PowerPoint的应用能力;局域网组件、维护、管理的能力;现代网络媒体的使用(物联网、微博);电子商务与电子政务(网上购物、预订机票和酒店);数字图书馆的使用和信息检索能力;办公安全管理能力;工作计划进度管理软件Project的使用能力;社会调查与统计软件的使用SPSS;常用软件的使用能力(如杀毒软件、压缩软件winRAR、备份软件gost、PDF阅读器、聊天软件QQ或MSN、图片处理软件、人力资源管理软件、多媒体播放器);常用办公设备的使用(打印机、扫描仪、刻录机、数码相机、移动存储设备);综合应用能力。
第六,调查形式:调查问卷(或电话访谈)。
第七,调查统计、分析内容:根据培训前调查确定哪些知识需要确定为信息化能力培训课程的重点内容;分析培训后调查问卷结果,与培训前的调查问卷比较,得到培训效果评估结果;分析哪些培训内容完成较好,哪些培训需要加强,哪些内容需要调整。
第八,调查数据分析软件:SPSS。
第九,调查报告:调查报告的读者是校级领导、教务处、计算机教研室教师。
第十,组织调查部门及人员:计算机教研室教师及教务处教学管理人员。
从这个例子看出,要想实现高效的社会调查,必须从两方面入手,既要抓好组织实施社会调查的管理工作,又要运用好统计方法和统计软件,具体内容要经过深思熟虑,问题设计要有能体现显示情况,并能反映正确的信息。规划必须周密,尽力将社会调查中可能遇到的问题都在规划中设计出来。只有将五个关键步骤的工作都认真执行了,才能够得到预期的结果。
四、总结
社会调查是一个实践过程,每一步骤都至关重要,关系到整个调查结果的科学性、具体表现在:数据来源的代表性、数据信息的准确性、数据处理结果对问题或情况的说明性、解释性,最终关系到根据调查结果作出的决策的正确性。
参考文献:
篇2
社会调查方法是一门方法性学科。社会调查学是关于人们自觉认识社会的理论、方法和过程的学科,是一门具有方法性、综合性和实践性特点的学科。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全面改革的展开,广大党政干部和社会工作者迫切需要系统掌握社会调查的理论和方法,高校是培养复合型创新人才的摇篮,大学生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大学生掌握社会调查的科学理论和研究方法在当前乃至今后尤为重要。目前高校也非常注重大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作为一门课程,我们也非常注重学生在理论与实践方面的结合,真正达到课程的培养要求。
一、社会调查方法实践性教学的实施状况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逐步摸索适合社会调查的课堂教学方法。重视课堂讲授,为社会调查做好理论基础。
(一)课堂理论教学是主要形式
1.社会调查课程内容比较多,要把全部内容讲完是不可能的,按教学大纲要求确定教学内容的重点与难点,深度和广度,在教学中不断将本学科的新成果和发展动态充实于教学内容之中。针对课程的特点,特别注重调查研究实际操作方法的讲解和掌握,这是从事实际调查工作的基础。在本课程的教学中重点让学生掌握,如何选择调查课题,如何确定社会指标及测量方法,如何设计问卷,如何进行访谈的准备及实施,如何对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和加工,如何撰写调查报告等这些进行社会调查必须要掌握的基本问题。
2.改进课堂教学方法。针对各章节教学内容的具体情况,选用有利于增强教学效果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在对理论知识讲解时要结合调查实例,注意把同学们实际调查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教给学生。教学过程中要采用启发式教学,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局面,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重视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加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注重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积极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尊重学生的创造精神,鼓励学生发表不同见解,以激励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课堂讨论也是教学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目的在于巩固加深学生所学内容,启发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造精神,提高分析问题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这对社会调查是很有帮助的,讨论的题目多种多样,比如关于社会热点问题的讨论或者学生在选好调查课题以后,如何展开,就让学生从研究假设出发,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把你认为相关的都罗列出来,然后在调查中证实或证伪。
(二)课外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这是培养学生社会实践能力不可缺少的环节
每一学期开课,在教学开始时就按照自愿组合的原则把学生分成若干个调查小组,一般是四人一组。根据课程学习的不同进度和调查实施的环节,边学习、边实践。例如,讲完如何选择课题后,就让各个调查小组确定本学期的调查课题,然后是对调查活动的准备、调查方案的设计、进行调查活动、资料整理、统计分析、撰写调查报告等。通过这一系列的实践活动,充分培养了学生综合运用课程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独立思维、团队协作、认识社会、了解社会等方面能力。保障这项活动顺利完成,需要从两方面的配合:
1.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在社会调查中主体地位的体现,主要表现在要积极主动参与社会调查的各个环节。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体现学生的创新能力。从调查课题的选择、调查对象和调查方法的选择、调查提纲的制订、调查问卷的设计、信息资料的收集、调查结果的处理、建议的提出等只给出原则性要求,具体方案由学生自行制订,以培养学生独立完成调查的能力。
2.加强教师对学生的指导
教师对学生的指导贯穿于社会的调查的始终。要充分利用课堂所学的知识,搞好调查各个环节的工作。调查课题的选择决定着社会调查的总方向、总水平,一个错误的选题,不管调查方案设计的如何周密,调查工作如何认真,都不可避免的导致社会调查的失败。所以教师要指导学生选择具有现实性和时代感的课题。选题时要根据学生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比如从现实社会生活中寻找,特别是社会转型、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存在着大量尚未解决的重大社会问题和众多一般问题,课题来源众多,而且途径复杂。告诉学生可从许多途径或来源中寻找确定一个合适的调查课题。从个人经历中、从相关文献中等等都可进行选题,这些都是他们熟悉的,是能够把握和操作的。在调查问卷设计时,学生过于注重问卷的形式,没有更多地注意问卷问题的合适性,不能针对假设寻找到合适的调查指标,这些问题反映了学生对于操作化的理论知识掌握不是很好。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具体的调查活动时,对于学生在实际调查活动中遇到的,课堂上没有掌握的知识,要联系实际重新讲解。理论和实践是有差距的,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肯定会遇到很多平时不注意的问题,教师的指导对学生消化知识有很大的作用。
二、大学生在社会调查中遇到的问题
目前,高校非常重视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我们在实践性教学方面也进行了许多探索,取得了积极成果,但随着社会需求的不断发展,实践教学也需要不断完善、创新。现在人人都知道实践教学重要,对素质教育达成共识。但在社会调查实践性教学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大学生自身积极性不高
影响大学生社会调查积极性的因素有两方面的原因
1.主观方面的因素,主要表现为一些学生社会调查的积极性不是很高,学生在前期的求学过程中,已经完全适应了理论教学的全过程,从预习、听课、到作业、考试,轻车熟路。要想让学生走出去,在实践中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学生普遍表现得不自觉、不适应、不愿意。这样就影响了对课程的学习,由于这一课程特别强调学生动手动脑能力的培养,和以往其他课程的学习是不一样,不是上课听讲,考试死记硬背就行,而是需要学生到实践中亲力亲为的参加社会调查的整个过程,一些学生怕吃苦,敷衍了事,消极对待。
2.客观方面的因素,主要是学生进行社会调查条件方面的限制,一是没有经费,学生进行社会调查都是自己花钱复印问卷,要是外出或者在外地做调查,路费也是自己掏,这样限制了学生调查活动的开展。二是学校由于没有调查实习基地,限制了社会调查的范围,现在主要是学生自己寻找调查题材,比如关于大学生的、城中村的、城市建设的等等,虽然也进行了实践,但题材太单一,内容太分散,不系统,最终效果不是很理想。
(二)学校教育缺乏具体的规划
1.教学条件方面的差距
教学条件是指进行教学所必需的基本要件,实践性教学改革必须有良好的教学条件作为保障,从软件上来说,包括教材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教学资源的配置,教学制度建设等等。教学模式的变革必然涉及教学内容的重新选择,教师队伍观念的改变和技术的提高,教学设备的完备。这些条件的完善还有待提高。
2.课程考试改革面临多方面的制约
社会调查这门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所以考试形式也应不同于传统的课程考试,而学校要求期末考试要有考题、有标准答案,显然会影响整个教学过程,因为学生最终关心的是成绩,成绩对整个教学过程的逆向影响将很明显。所以必须改变考试方式,必须彻底改变过去的那种平时不学习,考试背几天的状况,督促学生注重平时的参与和学习。传统的考试形式,使得教改步调难以一致,老师被动,学生无奈。
(三)社会没有提供更多的机会和平台
大学生进行社会调查,题目往往是比较零散的,也无人给予引荐,大学生初涉社会,各种经验比较缺乏,在社会调查中,有时会涉及相关的部门和行业,经常会被误解,被拒绝,得不到相应的理解和配合,这种受挫感会影响还未进入社会的大学生,作为企业和相关政府部门应更多提供一些机会和平台,多一些理解,给予初入社会的大学生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大学生社会调查不仅是个人、学校的事情,从大的方面将他也关系到我们国家未来的建设。
三、需要完善和改进的方面
在这几年的教学中,我深切感受到这门课程学习和改革的必要性,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也尝试着从授课方式到考试形式等方面进行完善,取得学生的理解和赞许。在今后需要加强的方面:
一是深化课堂教学模式,以课堂讲授为主,案例教学为辅。每一种社会调查方法都有其独特性,在社会生活中都广泛被应用,可以寻找相关案例,通过案例教学让同学们更形象、生动的掌握每一种调查方法。
篇3
付鑫(1981-),男,河北唐山人,河北大学工商学院教师。
摘要:培养应用型、复合型法律职业人才,是实施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的重点。在婚姻家庭法课程教授过程中,长期存在着以传统式教学为主,缺乏对实践教学方法的重视,教学效果不佳,导致学生缺乏思考能力、实务知识和对社会现实的关注。本文以社会调查方法为例,探讨实践性教学方法的重要性及其实施过程。
关键词:婚姻家庭法学;实践性教学;社会调查2011年教育部和中央政法委员会制定的《关于实施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的若干意见》指出,提高法律人才培养质量成为我国高等法学教育改革发展最核心最紧迫的任务。培养应用型、复合型法律职业人才,是实施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的重点。
作为法学的一门重要学科,婚姻家庭法学以婚姻和家庭为研究对象,强调法律与伦理、道德的统一,注重婚姻、家庭的稳定与和谐,关注社会现实与时代变迁。婚姻家庭法学与社会学、伦理学等其他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而绝不是存在于法学这门学科的真空之中。与法学其他学科不同,它具有血缘性、伦理性、道德性和复杂性等自身特点。因此,这门课程的特点决定了在婚姻家庭法学的教学过程中,更应该强调实践性教学方法的重要性。
本文以笔者长期从事婚姻家庭法学的教学工作为基础,以婚姻家庭法课程教学现状为背景,以社会调查教学方法为切入点,阐释实践性教学方法对于婚姻家庭法学的重要意义。
一、婚姻家庭法课程教学现状之分析
(一)以传统式教学为主,缺乏对实践性教学的重视
现在的婚姻家庭法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依然采用传统式教学方法,通过灌输的方法向学生讲授概念的内涵、系统的理论和法律的规定,学生也只是被动地接受书本上的知识。这就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缺乏主动思考和创新的积极性。同时,教师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和自身对司法实务知识的缺乏,没有向学生提供实践学习的知识和机会,造成学生知识面狭窄,思考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较差。这种情况非常普遍,即很多毕业的学生需要经过几年的学习和适应才能胜任工作的需要。
(二)实践性教学方法单一,效果不佳
随着国家重视和学校探索,法学领域采用的实践性教学方法不断丰富,有案例教学、模拟法庭、法律诊所、法庭旁听、社会调查、实习等形式。由于受传统教学方式和思维的影响,在婚姻家庭法学领域采用的实践性教学方法还是比较单一,比较常见的就是课堂上常用的案例教学法。而对于其他实践性教学方式,有些流于形式,有些则根本没有适用。在案例教学过程中,教师使用的很多案例不是真实的案例,而是虚构的事实,这样的案例不具有典型性和社会性,不能真正反映法律和社会现实的冲突,使学生缺乏对现实婚姻和家庭的正确认识。
如我国《婚姻法》第2条规定,保护妇女、儿童和老人的合法权益。对于家庭和社会中的这些弱势人群,教师会在课堂上强调对这些人的特殊和重点保护,但是,在现实生活和司法实务中,他们的处境和权益保护状况如何,学生只有通过实践性教学方法,如社会调查、实习等方式才能了解,才会有真正的感悟和体会,才会真正理解该规定的重要意义。
(三)学生缺乏思考能力、实务知识和对社会现实的关注
由于教师采用传统性的、单向的教学方法,学生经常处于被动型的接受知识的学习状态,而没有作为教学过程的真正主体参与其中,没有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就导致学生缺乏主动思考能力。教师的讲授过程可以让学生学习比较系统的理论知识,建立比较完整的知识构架,但是,这种教学方法阻断学生接触司法实务知识,造成理论和实务的脱节,缺乏实务部门所需要的工作能力,这也就是法学专业的学生就业非常困难的缘由。
同时,婚姻家庭法学这门课程更是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学科。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婚姻家庭观念的改变,婚姻家庭法必须做出相应的调整。如从建国之初到现在,我国已经制定了1950年和1980年两部婚姻法,2001年对婚姻法尽一步修正,针对随后社会上出现的一些新问题、新现象,最高人民法院先后又出台了三个司法解释。由此,可以看出,婚姻家庭法不是固步自封的法律,而与社会发展极具关联性。而传统性的教学方式,无法让学生真正切实感受现代社会的变迁和时代的进步,无法让学生亲身体会现实情况下婚姻、家庭领域出现的问题和困境。
二、社会调查教学方法之重要性
社会调查作为一种实践性教学方法,是针对社会生活中的某一情况、某一问题或某一现象,进行深入细致地调查研究,了解、反映客观事实。同样,社会调查对于提高婚姻家庭法学的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具有积极效果。
(一)加深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和认识
在社会调查的整个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主体地位,而老师仅仅负责指导和安排工作。从调查的主题选定、调查问卷设计、实际调查到调研报告的写作,学生需要以理论知识的学习为知识背景,以社会现实为对象,实现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在调研的每一环节中,学生都会以所学的相关知识来看待现实问题,而现实问题又会促使学生运用、思考所学知识。这一过程印证了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认识真理,加深了学生对婚姻家庭法知识的学习和认识。
(二)培养学生的沟通和交际能力
为了解社会某一问题、某一现象的客观现实,需要调查人员深入“基层”,与相关人员接触和沟通。社会调查的方法主要包括个人访谈和问卷调查。访谈对象和调查对象大多是不同地域、不同文化程度、不同阶层的陌生人,而且婚姻家庭方面的问题个人隐私较强,这就加大了调查的难度。为确保社会调查任务的完成,调查人员需要具有较强的人际沟通能力。
在社会调查的过程中,无论是个人访谈还是问卷调查,学生都会慢慢地学习,如何与不同人沟通和交流,取得对方的信任,获取相关信息。他们会注意到面对不同的人,要采取不同的交流方式,通过恰当的一言一行来拉近与对方的距离。在社会调查中学到的人际交往能力,对于法学专业的学生来说更是不可或缺。法学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大多会从事法律方面的事务,来解决纠纷、化解矛盾。从事的职业,不管是法官、检察官,还是律师、法律顾问,都需要与不同的人打交道。尤其是从事婚姻方面的事务更是如此。婚姻家庭方面的纠纷大多是家长里短,情况复杂,这就需要法律工作者提高自己的交际能力,了解纠纷的真正缘由,找准症结所在,运用情、理、法来化解纠纷。
(三)加强对家庭和社会的关注
家庭是构成社会的最基本“细胞”。婚姻家庭是以两性结合与血缘联系为其自然条件而形成的社会关系,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1]家庭虽小,但关系到个人的切身利益和社会的稳定。曾经说过:“婚姻法是关系到千家万户、男女老少的切身利益,其普通性仅次于宪法的国家根本大法之一。”在社会调查过程中,学生可以更真实地、亲身了解婚姻、家庭状况,加深对家庭的认识和理解,掌握社会现实和人们的婚姻家庭观念。这些认识和感悟为更好地学习婚姻家庭法提供了现实背景,增强学生对婚姻家庭的认同感,使“婚姻家庭”不再是虚无缥缈的想象。
(四)提高创新和写作能力
社会调查方法又是一种创新,有利益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在社会调查的每一环节,学生都需要去积极思考、提高自己的创新意识,如主体选定、问卷设计,如何调查以及调查报告的撰写。同时,社会调查方法又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撰写调查报告是锻炼和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有效方式。撰写调查报告,不仅要客观地反映调查的实际情况,而且还要总结其经验和不足,并提出相关建议。基于社会调查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创新和写作能力,它可以作为学生申请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理想选择。
三、婚姻家庭法课程社会调查环节之设计作为社会调查方式之一的问卷调查,其环节主要包括选定主题、问卷设计、问卷调查、问卷统计和撰写调查报告。
(一)选定主题
关于社会调查的主题,老师不应该自己确定,要充分征求学生的意见,集思广益,最后确定具有可调查性、时代性和现实性的主题。如何选题,老师要指导和启发学生,着重调查法律规定与社会现实之间的差距与冲突,这样的调查研究,对理论和现实才具有实际意义。
(二)问卷设计
问卷设计是社会调查主题的具体落实,是保障社会调查质量的重要环节。问卷设计要做到“前思后想”。“前思”是指设计与主题相关的内容。“后想”是指问卷设计要有针对性,要有取得相关信息的选项,要有后面撰写报告所需要的内容。“前思后想”就是指问卷设计的内容要全面而不繁琐,有所指而不盲目。例如,在调查离婚诉讼过程中儿童权益的保护问题时,我们需要思考该主题涉及的内容,包括儿童和父母的基本情况、结案方式、儿童直接抚养人的确定(主要是确定依据)、抚养费的负担(负担方、支付方式、数额)以及探望权。
同时,问卷设计内容的语言表达方式也需要注意。根据调查的地域、人群,采用贴合其实际情况的语言表达方式。如调查老年人的生活状况问题,由于老年人年纪大,理解能力下降,有好多不识字,文化水平不高,因此,在设计问卷时,要尽量使用平常的、当地的生活用语和简短语句,这样有利于他们理解调查内容。
(三)问卷调查
问卷调查是获取信息的非常重要的环节,其进行的如何直接影响着整个调查的质量。学生做好问卷调查,要做好两点:一是态度端正,一是方法恰当。学生要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要认识到问卷调查的重要性,力求调查的严谨性和客观性,实事求是,不能主观臆断,更不能应付差事。其次,在问卷调查时,学生要讲究方式方法,根据不同情况采取适当方式,耐心讲解调查的目的和意义,打消被调查人的顾虑,通过自己的真诚和热心,拉近距离。
(四)问卷统计
问卷统计是对问卷调查资料的整理和统计。统计要做到信息的客观和真实,因为其是后面撰写调查报告的直接信息来源。学生在进行问卷统计时,不仅仅是数据的整理,也是了解问题、发现问题的过程。
(五)撰写调查报告
在调查结束后,研究者应就整个调查活动提供一份全面的调查报告,将社会调查的过程、方法和结果,以文字、数字或图表等形式,向他人进行详细的说明。[2]撰写调查报告是对整个社会调查活动的总结。因此,学生在撰写调查报告时,要尽可能的反映此次调查的全部情况,包括调查基本情况(调查目的、人员、地域、数据收集情况)、情况分析(特点、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对策和建议。最后,需要注意的是,婚姻家庭方面的社会调查多会涉及被访者的个人隐私,因此,在撰写调查报告时,要有保密意识,尊重被访者的隐私权。
课题:本文系保定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提高高校教学质量构建婚姻家庭法学实践性教学体系——基于保定市高校的实证分析”(编号:201301008)的研究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篇4
我们选择了一个星期六的早上在学校门口集合,分别去了代表中式餐馆的百年老店刘长兴和代表西式餐馆的肯德基、麦当劳做社会调查。开始,餐馆的服务员并不欢迎我们,在刘长兴店甚至被餐馆里的服务员给赶了出来,这可比我们想象的要困难多了。当我们带着沮丧的心情来到麦当劳的时候,服务员开始也不同意我们进行采访,也许是看我们几个小朋友很执著,又因为那天天气非常的冷,餐馆里就餐的人也不是很多,在我们一再的恳求下,服务员终于同意接受我们的采访,(这可是他们餐馆第一次接受小朋友的采访呀!)。我们这时心里有一种胜利的喜悦,一种成功的骄傲,我们终于迈出了社会调查实践的第一步,而且这全是我们自己努力的结果。我们全没有顾得上冻得通红的小手,就和服务员阿姨聊了起来,服务员先将我们安顿下来,又给我们每人端来一杯热水,这才回答起我们的问题。这时我们心理热乎乎的了,有一种被别人尊重的感觉。在这之前父母就曾告诫我们外出做社会调查并不是想象的那么容易。开始我们还认为是父母看不起我们,你们大人能够做到的事情,我们为什么就办不到?通过这次社会实践我们终于明白了父母的苦衷。。。。。。
社会调查工作结束,我们就开始赶紧问卷调查的准备工作,就调查什么样的人群、什么内容等一一商量,并用电脑设计打印出来,分发到我们组组员手里,在学校请班主任王老师帮助在其他年级共选择了3个班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见附件。)开始,我们认为调查完了,我们社会调查的课题也就结束了。可哪里知道,这只是要做的一部分工作,接下来的工作是要将调查的结果统计出来,并做文字处理后写出结论。当时我们一听吓了一大跳,原来做社会调查课题那么复杂,那么烦琐。我们都有些泄气了。这时,王老师鼓励我们不要泄气,并教会我们一些统计的方法,(比如筛选、对比等)。我们又重新鼓舞起士气,赶紧投入到资料的收集和数据的统计之中。在学校利用课余时间将所有的调查问卷一一统计,并将统计结果用电脑做出统计表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统计结果表明:在我们所选的调查人群中,高、中、低年级同学各占1/3,男女生的比例也接近一半,同学们之所以能够接受西式快餐的原因主要是它的口味比我们中式餐饮的口味要新颖一些,其次是在外出或节假日与父母共同享用,再就是在考试成绩较好或过生日的时候,父母或是我们的爷爷奶奶会带我们去享用一下,做为对我们一次奖赏或是庆祝。但对于我们每天在家或在学校里多数时间仍然享用的是我们的中式餐饮而言,我们同学们还是喜欢中式餐饮,有时父母在带我们外出吃一些好吃的中式菜肴后,我们同学们有时还在一起相互交流,特别是在今年元旦的庆祝联欢会上,老师让我们自己在家动手每人做一道菜,最后大多数同学带到学校的仍然是中式菜肴多余西式菜肴,而且受同学们欢迎的仍然是中式菜肴。
为了使我们的调查结果更有说服力,我们还利用电脑进行网上查资料,了解中西餐饮食文化各自的特点,我们通过查资料了解到我国有菜系(川菜、粤菜、苏菜、浙菜、鲁菜、赣菜、闽菜、徽菜),在世界上都是有名的,并且各自菜系里都有自己菜系的看家本领。有些菜系的名字如果不是通过这次查资料,我们还没有听说过呢!比如:徽菜我们还是第一次听说。另外我们还听说或吃过上海菜、天津菜、潮州菜、淮扬菜等等。我们曾经也思考过我们国家有那么多菜系为什么就没有一个象西式快餐那样能够在国际市场上开那么多的连锁店,并让在世界五湖四海所有外国的朋友们都喜欢我们中国的各种菜肴,就象现在人们预计在21世纪将是“汉”字的世界一样,人们为能够吃上中国菜肴并宣传中国菜肴而感到自豪和骄傲。
这次社会调查实践活动,给了我们一次了解社会、接触社会的实践机会,使我们学到了在课堂上不可能学到的社会知识,增长了见识。我们知道做任何事情并不是像我们自己所想象的那么简单容易,我们要尊重父母给我们提出的建设性的建议和意见,而不能由着自己的个性来。以后在遇到任何事情,均要先思考,将可能发生的情况要做好全面的、充分的分析和准备,分析事情可能发生的两个方面,好的形势要分析清楚,坏的趋势同样要有充足的心理准备,在分析问题感到有困难时要请教父母,请他们为我们把关,毕竟父母比我们更能了解社会。同时在学校里我们要学好文化知识,让知识武装我们的头脑,遇事多问几个为什么?而不是急于处理或了却什么。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不断前进和进步,才能在锻炼中健康成长。
一次有意义的社会调查活动,能够给我们带来如此多的收获和快乐,它的意义远比社会实践本身所赋予的要求,我们同学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要尽量多的创造条件,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以丰富我们的阅历和知识。
附件:
关于“中西餐饮食文化”调查问卷统计情况如下:共发放调查问卷135份,收回调查问
卷135份,调查有效问卷率达100%。具体情况汇总如下:
?
?
你在学校是属于哪个年级
低年级
33%
中年级
33%
高年级
33%
?
你的性别
男
52%
女
48%
?
你爸爸的职业
干部
64%
外企职员 11%
下岗工人 0
其他
25%
?
你妈妈的职业
干部
36%
外企职员 38%
下岗工人 0
其他
27%
?
你在什么情况下享用快餐
考试成绩好 40%
外出游玩
51%
节假日
?
你认为西式快餐吸引你在什么地方
口味
62%
营养
22%
快餐中随增的礼物
16%
?
你在过生日的时候是否选择西式快餐
是
40%
否
20%
随意
40%
?
你多长时间享用一次西式快餐
每月一次
11%
每半月一次 11%
不定期
78%
?
你去吃快餐是否有宣传活动
是
18%
否
24%
其他原因
58%
?
你了解宣传活动的途径
电视
56%
报纸或其他
18%
同学处
27%
?
篇5
集中实践环节是对学员们两年学习经历的总结,是将所学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的具体体现,也是知识向能力转化的体现。望同学们能够认真梳理所学知识,从生产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切实为本地区生产技术的提高和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献计献策。
管理类专业的集中实践环节包括社会调查和毕业作业两部分。
一、社会调查
(一)社会调查的目的
社会调查是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不仅要求学生对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并使学生进一步获得从事管理工作、生产技术工作等的初步训练,对增强学生毕业后的工作适应性,提高实践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社会调查的程序及要求
社会调查要求学员深入并参与当地的乡村、乡镇管理和生产实践中,了解当前管理和生产状况,针对现实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和研究,并结合所学理论知识对掌握资料进行综合分析与判断,提出切实可行的能够改进生产与管理的意见和建议,最终完成调查报告(即毕业作业)。
第一步,选题
①选题一般实行教师指导与学生自选相结合的办法,原则上一人一题。如果确实需要多人合作完成的综合性课题,必须明确分工,必须注明每位学生独立完成的部分,保证各自独立完成所分担的部分,杜绝抄袭、等弄虚作假行为。 ②选题一定要依据当地的农业生产及管理现状,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既要符合本专业教学计划要求,又要满足个人兴趣或社会热点问题追踪,同时要切实可行。题目不宜过大。
③要紧密联系实际,应尽可能选择与本地区、本行业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与本单位、本岗位实际工作相结合的现实问题,鼓励从现实需要出发,分析、研究和解决具有一定实用价值和指导意义的实际问题,或者研究管理现状和发展趋势等。
④选题要鼓励学术创新,避免选择已经完全得到解决的常识性问题;选题范围既要与课程实践、社会实践的内容相关联,又要避免重复。
第二步,选点
调查地点一般可选学生所在乡镇或乡村,应就近安排,调查应取得当地领导的支持。应事先将调查提纲提交对方。社会调查不能等同于平时的工作,它是有
计划、有目的地安排的教学活动。
第三步,制订调查方案
调查方案是社会调查的行动纲领或指导性文件,它规定着调查的方法、内容和步骤。大致包括调查目的、调查对象和调查单位、调查项目(即调查内容)、调查时间、调查方法(可采取在乡镇经济管理部门或村、镇政府部门实习、实地综合考察、访谈、问卷等形式。要求掌握社会调查的基本方法,会设计问卷,能组织座谈会。)等,也就是要解决为什么要调查、向谁调查、调查什么、如何调查等问题。注意,调查要有明确的目的和实习笔记。
第四步,实施调查过程
根据调查方案的规定就可以实施调查过程了。这一阶段就是将调查方案付诸于实践的过程,是社会调查的主要工作内容。需要实习点领导和工作人员的大力配合,需要收集和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也需要指导教师的及时指导与帮助。
第五步,查阅文献资料和整理分析
了解国内有关主要期刊文献,掌握查询方法。掌握资料的整理和综合分析方法。
第六步,撰写调查报告
调查报告是学员生产实习的最终成果体现。报告依据内容、性质可分为专题调查报告(就一类事件或一项工作的调查分析)和综合调查报告(对多方面的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参加社会调查的学生应独立完成调查报告,杜绝一切抄袭、剽窃行为。完整的调查报告包括:社会调查题目、参加时间、地点、方式、内容、过程、发现的问题、得出的结论(效果和体会或建议)等。
(三)社会调查的成绩鉴定以学生提供的实习笔记、社会调查提纲、设计及收回的问卷、查阅和整理的文献资料、座谈会记录、参加社会调查的态度等为依据,分为优、良、及格、不及格四等。
二、毕业作业
毕业作业即调查报告。旨在检验学生所学知识和理论的综合运用能力,通过毕业作业,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专业研究素养,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
学生的创新意识和专业素质。
(一)毕业作业的写作流程
选题——收集资料——写作提纲——初稿——修改稿——修改稿 ——定稿(毕业作业的篇幅应不少于4000字)
(二)毕业作业要求:
1.要求学生在实事求是、深入实际的基础上,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写出具有一定质量的毕业作业。即学员确实进行了认真的、与专业有关的调查工作,调查报告是独立完成的;
2.毕业作业的形式:主要是调查报告,也可以是分析报告、学术论文等。 如果是调查报告形式:主要内容包括有社会调查题目、参加时间、地点、方式、内容、过程、发现的问题、得出的结论(效果和体会或建议)等。
3.毕业作业要观点明确、材料翔实、结构合理严谨、语言通顺、简练、准确;叙述清楚、明白;数据、资料可靠;结论有理、有据。
4.定稿的毕业作业一律用A4纸进行文字打印,用统一的封面装订。统一装订顺序为:封面、毕业作业评审表、毕业作业教师指导过程记录表、中文内容摘要与关键词、正文、注释、参考文献、毕业作业写作过程记录表、毕业作业评审与答辩记录表、封底。省电大统一印刷封面、封底和各种表格。
(三)毕业作业的完成时间及格式要求(另发)
三、调查报告的写作
1、什么是调查报告
A、调查报告就是在经过调查研究之后所写下的关于被调查事物、人员、组织等等有关情况的报告。是一种常见的应用文。
B、调查报告的用途
⑴、为制定路线、方针、政策,指导工作,提供材料和事实依据;
⑵、反映下层情况,以便更好地贯彻执行方针政策和上级决定;
⑶、提供宣传的典型,以便面上工作的开展;
⑷、为处理某个具体问题提供依据。
2、调查报告的特点
A、内容广泛——重大社会问题、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小事、正面的和反面的、历史的和现实的、社会的和自然的等等,都可以作为调查报告反映的对象。
B、无严格的固定格式。
C、着重事实的陈述。
3、怎样写调查报告
A、观点和材料要统一。尤其是观点要鲜明。通常的办法是:
⑴在文面上上使它显眼一些,通常用把它作为标题。
⑵运用对比材料,突出事物之间的差异。
⑶运用统计数字和百分比。
⑷尽可能采用原始材料。
B、要分析研究,归纳材料。
C、语言要朴实、简洁、准确(尽量不用“可能”“据估计”等)。
D、严谨的结构
⑴标题——要标明调查的对象和内容。如;《上游村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情况》。《永安镇坪头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调查》等。
⑵开头——又叫“总提”或前言,一般交待调查的缘起、时间、对象等,有的还说明调查的范围、方式、方法、经历的时间和调查的结果等。
⑶正文——调查报告的主体部分。通常用能概括那一部分的内容的字样作小标题。 ⑷结尾。如果觉得要定的内容在前面都写清楚了,就不要另写了。但有关情况还有必要作一个交待和说明的,就在结尾部分写明。
(见示例)
四、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绝对不要相互抄袭。以免造成都不过关的惨况。
2、从自己最熟悉最能找到材料的方面着手,形成第一手材料,再在材料的基础上形成观点,然后拟定写作提纲,再写成4000字的初稿。10月12日交班主任老师。然后确定指导老师。
篇6
关键词 社会调查制度;成人司法;少年司法;网络民意
中图分类号 D916 文献标识码 A
一、引言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少年法及少年司法制度的发展最为迅猛,它在整个刑事法律体系中已经确立了“首领”和“先锋”地位。正如庞德所言,“就传统的司法而言,少年司法中确实有着极具革新性质的内容。”而这些在少年司法领域正处于摸索、试行的诸多制度(例如刑事案件中的未成年人社会调查制度),由于契合未成年人的特殊性,更出于“成人社会对未成年人的本能之爱”,故这些较成年人更高的权利保障措施往往能够较容易地被社会接受、认可,经学理论证、实践试行后,往往成为正式的制度,逐渐被程序化、固定化,亦即法制化。
但是,在少年司法领域内都尚处于初创摸索阶段的措施,由于其操作程式尚未成熟统一、学理论证并不充分等诸因素,一旦径直引入成人司法领域,由于成人并不具有未成年人身、心的特殊性,故而这些“较成年人更高的权利保障措施”往往容易被视为特殊利益的保护手段,其社会效果往往适得其反――特别是在中国法治初创的社会转型期;社会民众一旦形成心理抵制,进而会质疑这些举措背后隐藏的司法用意――是深入贯彻“罪刑均衡”原则、切实保障涉案人合法权利的司法人性化举措,还是相关人员为司法腐败而暗渡陈仓?
本文以中国大陆门户网站新浪网(省略/)“新闻中心”版块“法治新闻”专栏中刊载了《北京法院首次将道德调查纳入量刑参考》一文后,在该主题新闻的留言板(BBS)上采集的全部留言为标本形态,归纳对于“社会调查制度”(该制度在少年司法领域,尚处于摸索初创阶段)施行于成人刑案的不同倾向性观点,并试图分析产生这种“抵制态度”的网络“民意”背后所隐蕴的可能原由。
二、标本样态
(一)标本说明
2007年4月20日,新华网、新浪网等各大网站转载了《北京晨报》记者武新的文章《北京法院首次将道德调查纳入量刑参考》。笔者依循新浪网一新闻中心一法治的路径进入该新闻页面,在“留言板”专栏内采集了从2007―04―20(04:22:09)至2007―06―15(19:51:41)时间跨度为56日内,IP地址分别来自美国、英国、加拿大、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北京市、上海市、重庆市、湖北省、广东省、内蒙古省、黑龙江省等22个国家和地区的共计247条留言为标本样态,由于所涉数据较为庞杂。仅以其中随机抽取的72条匿名IP留言图示如下:
(二)民意类型
对采集到的全部247条BBS留言作分析,粗略而言,可以将网络民意归结为两种倾向性意见:肯定性意见(虽然对在成人司法领域内引入社会调查制度面临的问题表示忧虑,但仍旧倾向于接受这一全新举措),否定性意见(包括强烈的质疑,或者认为虽然具有某种程度上的进步意义,但弊大于利,故而仍旧采取一种排斥性态度)。
(三)小结
由表2可见,对在成人司法领域适用社会调查制度采排斥性态度占绝大多数(85.7%),而只有12.9%的网民对此表示赞同;在采排斥性态度的人群中,认为此举措容易造成腐败以及对在刑法量刑评价中涉及道德因素深表怀疑的又占了较大比重(分别为24.9%和25.8%)。
其实,进行此一司法举措的法院在全国法院系统内都可谓锐意创新,为推动中国司法制度改革做出了有益尝试。但是,为何社会民众(特别是广大网民)对此一改革举措是如此态度?其背后原因值得我们深思审视。
三、初步分析
在此部分,本文欲图较为简洁地揭示并归结网络“民意”对成人司法适用社会调查制度采取排斥态度的内在动因。
(一)学理论证尚未厘清
尽管“理论是灰色的,而生命之树常青”,但在司法领域内、实践操作层面推行之种种举措,在法治国此一宏大语境下,如果试图“制度化”固定,其背后必须具有坚实的理论根基,该制度推行的可行性、合理性均应获得论证;而刑事案件中的社会调查制度,虽然近些年来不断被全国各地法院、检察院反复尝试,但在理论界,对刑事案件中的社会调查制度却研究得并不深入。该制度试行中出现的诸种问题,如果未获得“理论指导实践”式的背景支持,又如何进一步纠偏、改进并臻至完善呢?
在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中,以“社会调查报告(制度)”为“主题词”在“全部数据”范围内进行搜索,从1980到2007年间,只有如下所示的十余篇文章。显然,上表中的7、9项,并非学理意义上的对“社会调查报告(制度)”之探讨。排除掉这两项,其实,近三十年内,也就只有9篇是以“社会调查制度”为主题词的论文(而这些论文,无一例外的,均是严格限定在少年司法也即未成年人刑事案件领域内予以探讨)。①由此可以做出一个粗略的推论:即使是在少年司法领域,社会调查制度之讨论都尚未得以充分展开(进行社会调查之合法主体、社会调查结论之文本性质、具体操作之程序性要求,等等),如果贸然将其在成人司法领域施行,如何面对公众对其合法性的质疑?事实上,现实中已经出现了诸多质疑。
(二)制度建构尚付阙如
根据目前笔者所收集到的资料显示,河南省兰考县法院于2000年6月经院审判委员会讨论通过的《兰考县人民法院青少年刑事案件审判庭社会调查工作规则(试行)》是社会调查制度建构的先行者,被誉为“我国第一个关于未成年被告人个体情况社会调查制度的规范性文件”。此后,在未成年人刑事案件中引入会调查逐渐成为各地司法机关改革创新的举措,北京、合肥、青岛、成都、柳州等地方法院、检察院也都在摸索试行这一制度。然而,在该制度试行的最终依据(或称原始雏形)那里(也即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若干规定》第21条以及最高人民检察院《人民检察院办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规定》第16条),进行社会调查只是“可以”而非“应当”,换言之,只是任意性的规定而非强制性规范。因此,正如一份调查报告中所揭示的:XX市A、B、c、D四个区的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负责办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检察官和法官的普遍的反应是“主观上希望能对每一个未成年人案件都进行深入细致的社会调查,但受到现实客观条件的限制。人手不够、精力不足、时间仓促等因素都影响到了社会调查制度的贯彻落实”、“无奈的选择是每年选几个具有代表性的
案件进行社会调查,称之为‘精品案件一’。无怪乎但凡某地法院或检察院等司法机关一旦试行该制度,便会冠之以“首例”、 “第一次”等等称谓以暗示本单位在司法改革探索方面地不遗余力;而媒体一旦将司法改革事件中尚待论证或细化的含混处归结为极易激起民众热议关注的“法律/道德评价”、“法不容情”、“道德量刑”等关键词时,往往会使得大众对改革本身产生质疑,进而揣度改革事件背后的立场、动机。
综上,理论层面论证不足,实践层面缺乏详细的程式规定,便造成了前述改革措施遭质疑、被排斥甚至被妖魔化的尴尬局面。须知:按照罪刑法定的基本要求,定罪量刑都应以刑法为准据,如果社会调查制度能够对未成年被告人及成年被告人的量刑发挥作用,则其必须在刑法及其理论上找到生存空间,方才合法;而国家追究犯罪的一切行为,都应按刑事诉讼法的规定严格操控、规范进行,以最大限度保障人权。因此,正如笔者曾指出的“只有当从法律上将未成年犯罪人的社会调查制度作为刑罚适用的前置性必经程序予以明确规定,该制度才能真正成为我国未成年人犯罪刑事政策的一项程序性保障措施”。至于将其推广至成人司法领域是否可行,尚待进一步论证。
四、结论
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而司法改革也必须具有敢于创新的勇毅。刑案中的社会调查制度之试行,便是在少年司法领域内开辟的小范围“试验田”。针对“试验田”出现的一些症结,应当深入论证、研究。限于立法、学理、社会对该制度并未获得一致肯认,尽管将道德调查纳入量刑参考具有一定的可取之处,但在实践中,还需要进一步论证、完善,最终,以获得国家立法文件(及司法解释)的支持、认可,民众的理解、体认。
由于成人司法模式并不具备少年司法的特殊性,如果说社会调查制度试行于未成年被告人因成人社会的“本能之爱”而可以容忍其尚不规范之处――以利于未成年被告人尽可能地复归社会,达到教育、挽救之目的,那么,对于成人司法,社会调查这一尚处摸索阶段的举措欲图在大范围内施行,恐怕还有待时日(北京市某区法院率先在成人刑案中施行,便已遭致较多质疑)。而无论学理论证还是司法解释,均未对诸种质疑做出有力的回应。例如:北京市某区法院委托司法所进行社会调查,由于法庭上可以提供的标志牌只有“公诉人”和“诉讼人”、“辩护人”几种(均不符合司法所的法律身份),所以司法所的工作人员便匆匆找来几张白纸,打印了“司法所”三个大字,用透明胶贴在了桌上,并放于公诉席旁边。对此,有人评论到“司法所不能作为公诉人的代表,用白纸贴桌子上的方法也不行”。
可见,蒋少年司法中正处于尝试阶段的举措适用于成人司法领域,并非如同“用白纸贴桌子”一般容易,其存有一个较长的实践摸索、学理论证、回应质疑期。概言之,尚未成熟的少年司法制度不宜普适于成人司法。
五、可能的以及尚待展开的问题
诚然,本文虽名为实证分析,但由于标本样态的选择及显露、网络“民意”与现实“民意”之勾连等诸种原因,可能尚存如下问题须作进一步检讨:
第一,本文虽然以“新浪网一新闻中心一法治”的“留言板”内共计247条数据(从2007―04―20至2007―06―15、时间跨度为56日)为标本形态进行比对、分析,但由于网民留言须待网站管理员审核(所谓“信息审核制”),故最终能够采集到的数据实则经历了一次遴选,换言之,是通过审核后的、可以公开“显示”的留言。对此,我们是否有理由猜测――更多的、言辞激烈的抨击或许被信息审核制“过滤”掉了?倘若如此,则本文提供的数据实则遗漏了这些“黑数”。
第二,以网络数据进行统计的“民意”,名为网络“民意”。但此民意在多大程度上能够精准或大致代表现实社会的民意?考虑到许多地区的民众并不能(或并不习惯)适时地对媒体报道的司法事件在网络上表达自己的观点,因此,网络“民意”其实也只是通常意义上社会民意的其中之一(甚至可能只是一小部分);受限于网络信息采集这种手段的制约,以及网页新闻更新较快这种客观情况的制约,本文并未(事实上,也不可能)进行统计学意义上的“效力检验”。尽管网民可以“自由”地匿名留言,但此种言论却可能受此前更早、更多“否定性”意见的影响,因为“个体在群体中容易丧失理性,缺乏推理能力,思想情感易受旁人的暗示及传染,变得极端、狂热,不能容忍对立意见,因人多势众产生的力量感会让他失去自控,甚至变得肆无忌惮。”此外,由于BBS上留言的实时性、随意性、口语化,因此,对表2中所列的“基本类型”、“所持理由”之归纳很可能并不严密(按逻辑学基本原理,分类的各项之间不允许交叉,而表2各类型及所持理由之间,却可能存在包容的情形)。
篇7
关键词:社会调查法 人文地理 运用
在现行的江苏高考政策下,高中地理教学如不能抓住学生的学习兴奋点,学科就会被学生归入副科行列,仅仅是为了应付会考才学习,新课标的种种要求和理念将很难得以贯彻落实。在笔者多年的教学实施中,始终在探讨如何能让刚进入高中的学生对地理学科有新的认识,让学生认识到地理无处不在,无处不用,形成地理思维和地理意识。通过对新课标的学习,“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开展地理观测、地理考察、地理实验、地理调查和地理专题研究等实践活动”(《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的第三条基本理)。结合教材的特点:地理2“以人文地理内容为主,包括人口与城市、工农业区位因素等经典内容”。它表达的就是我们身边的地理。在必修2的人文地理的教学中充分地理社会调查法,效果显著。
社会调查法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社会现实状况或历史状况材料的方法,是人文学科的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一般程序为:选题阶段;准备阶段(准备调查内容、准备调查工具、准备调查对象);调查阶段(收集资料,实施调查);分析阶段(审核、整理、统计、分析);总结阶段(调查报告)。在地理教学中对各个程序结合教材、课时安排及学生、学校所在地实际,进行选择。
一、选题阶段
好的选题是社会调查能否顺利进行的关键:高一学生多数从未进行过社会调查活动,因此开始进行选题时会较困惑,往往题目大而空或不能阐释地理理论,教师就要给予相应的指导。必修2的“活动”有很好的社会调查建议,教师可让学生参考,但是针对我们学生的特点和时间的局限性。在选题时要注意几个原则:
重要性和目的性――想要通过调查解决什么问题?能否对课本的理论知识进行较好的诠释?如:《苏州外来人口调查》,能较好反映我国的人口问题和人口迁移理论。
可行性――选择的课题既要结合学校所在地的具体实际,同时还要易操作。选题不要追求大、全,要易切人。如工业区位因素调查中,我们就只是选了日常接触较多的商场、超市及苏州的一些专业市场中较特出商品。趣味性――高一学生对地理学科有着根深蒂固的副科概念。如果我们的选题不能抓住他们的关注热点,特别是在最初实行的调查阶段,这一活动很可能难以得到落实。我在必修2教学中作的第一个小社会调查是:你家庭不同辈分的兄弟姐妹的人数。题目很小、很易操作,结论却很能说明我国人口模式的变化。
二、准备阶段
课题明确后,进入准备阶段,准备充分与否关系到调查能否得以设施。此阶段要做以下几个工作:
“确定谁去调查”:明确调查者是独立还是合作,高中阶段因学生的年龄特征及培养合作精神的课程理念,通常采用小组合作调查,小组的组成根据课题的要求,本着自愿的原则组合,人数不要太多,通常以4-6人为佳,同时一定要在准备阶段明确各人的分工和具体任务,防止出现小组内部扯皮现象的发生。如在苏州房价调查活动中,按学生居住区域进行相应组合。
“向谁调查、调查什么?”:紧扣选定的主题明确调查的对象,如苏州外来人口的调查中,外来人口包含新苏州人(已在苏州安家)、外来打工人员、外籍来苏工作人员。调查内容则是要参照相关资料,提出不同层次的问题,拟定提纲对所有提出的问题和项目加以精选,分别轻重缓急,使其系统、完整。如东西山柑橘业发展的思考,要对东西山的柑橘业历史和现状提出数据层面上的调查,又要提出发展方向等深层次的问题。
“怎样调查?”:根据调查内容确定调查方法。社会调查的方法许多种,常见的有问卷法――设计调查问卷,高中阶段的调查问卷设计要简单明了。不能让问卷太过复杂化,以免在调查中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干扰调查的主题。如苏州外来人口的调查问卷中学生设计了以下几个问题:1,您的家乡;2,您的年龄段;3,您来苏的时间;4,您的收入段;5,您想在苏州长期居住吗?6,您对苏州较为满意的方面有;7,您对苏州不满意的有。虽然只有几个小选择题,但却包含了我国人口迁移的方向、对迁出迁入的影响、苏州面临的人口问题和城市问题等知识点。文献法――日益发达和普及的英特网及苏州众多的免费开放的博物馆、图书馆为文献法提供了最为便捷的调查基础。如苏州市区的面积和形态的变化,学生从网络和图书馆收集了从平江府图到苏州未来五年的发展图。访问法一通过与特定的对象(可以是某些方面的专家也可以是经历了许多地理历史事件的老者又或是某一地理事件的经历者)交谈获得资料。观察法――现场观察,选择好观察的时间和地点,看其是否具有代表性、可观察性。如苏城交通状况调查,选择的时间为工作日几个时间段、周末,地点为主要商业区(观前、石路)、主要学校区、几条主要的公交线路等。
三、调查阶段
作为社会调查最主要阶段,它是对我们先期准备工作的最有效的检验,同时又是对我们的学生能力考验和培养。
协调好时间的安排:高中学习时间紧。在进行相关的社会调查时首先要和班主任说明调查大概安排,同时一定以家校的形式告知家长,争取家长的理解和支持。多数调查时间尽量安排在研究性学习时间,同时让学生学会用平时有意识收集一些有用的地理资料,以备不时之需。
调查注意事项:作问卷调查和访谈时衣着要得体、态度要诚恳、语言表达要清晰有礼。如遇到麻烦的事和人要耐心、尽最大可能获取第一手资料。
发挥小组的力量:调查小组相互间既有明确的分工,又要彼此帮助。遇到问题依靠集体的力量。每个小组选出一名沟通和协调能力较强的学生负责协调事务。时刻保持与指导老师的联系,学会运用社会力量帮助自己。
所有的户外的调查要注意安全,特别在进行交通状况、水污染等调查时,要将安全工作落实到人。
四、资料的整理和分析阶段
本阶段根据课题的特点进行小组整理,包括数据的汇总、图表对比、问题归类,注意调查的第一手资料的保管。分析时可以参考课本的知识体系或寻求老师的帮助。
五、展示和评价阶段
调查结果的展现可以是多方面的。可以是小论文、小简图或是课堂论证。对于一些具有新颖的观点的小论文推荐参赛。同时老师对于学生收集的资料和相关结论整理可作为日后的地理教学的资源库。
篇8
填写指南和调查报告撰写参考提纲
2011年秋开放教育专科行政管理专业社会调查,中央电大安排了“农村青年学习需求调查”和“农民工学习需求调查”等2个专题,重庆电大建议采用“农村青年学习需求调查”和“农民工学习需求调查”以及“重庆市户籍制度改革实施情况调查”等3个专题。每个专题包括纸质问卷和网络问卷两个部分。按照中央电大调查实施方案的要求,由参加调查的学生通过调查对象先完成纸质问卷填写,纸质问卷经调查小组老师审核无误后,再由电大学生(调查人员)或有关人员,将其录入网上调查问卷。具体操作如下:
一、纸质问卷
1、下载方式
登陆中国远程教育研究网(.cn),在公告栏中,点击“关于开展开放教育专科行政管理专业社会调查工作的通知及调查问卷”中的附件链接,进行下载,也可登陆重庆电大导学中心在线学习平台公告栏里点击“农村青年学习需求调查问卷”,下载即可。
2、问卷编码
农村青年学习需求调查和农民工学习需求调查问卷编码共13位,前8位填写《电大教育统计年鉴》中省级电大及各分校名称简码,后5位填写调查学生的顺序编码。
重庆市户籍制度改革实施情况调查问卷编码按照分校、工作站拼音首字母加调查学生编码的方式填写。例:九龙坡区电大分校为(jlp+学生编码)
3、填写方法
由调查对象按照纸质问卷提供的调查题目,根据自己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并在选中项目编码上打“√”或填上必要的文字或数字。
二、网上问卷填写方式
1. 农村青年学习需求调查和农民工学习需求调查问卷网上问卷填写方式:
登陆:jpkc.cqtbi.edu.cn/dc1/后,出现下面界面:
用户ID:
密码:
验证码:
用户ID是 Chongqing,密码是Chongqing,验证码按提供数字填写后登陆进入填报系统, 1
然后按问卷调查项目逐一填写。填完后可直接查看结果,并据此撰写调查报告。
2.重庆市户籍制度改革实施情况调查问卷的网上填写方式如下:
登陆/113439-185694.aspx后,请直接将纸质答卷的答案逐一填写,另外必须正确填写问卷编号(网上问卷最后一题),否则将无法完成提交。填完后可直接查看结果,并据此撰写调查报告,调查报告的形式与农村青年学习需求调查和农民工学习需求一致。
三、调查报告撰写参考提纲
如:农村青年学习需求和农民工学习需求调查报告撰写参考提纲如下:
一、引言
1、调查目的和意义
2、调查对象
3、调查方法
二、调查结果
1、样本分布及特征
2、受教育情况
3、工作情况
4、学习情况
(1)学习意识的转变
(2)学习费用
(3)学习内容
(4)学习时间及方式
篇9
网络是信息的海洋,它带领人类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它既能为人们创造无限的财富,也能诱使人们掉进痛苦的深渊。对于我们大学生群体,网络到底是虚拟的伊甸园还是潘多拉的盒子?种种网络现象折射出的又是怎样的深层心态?客观地说,网络既能使大学生接触到前所未有的广阔空间,能更加有效和广泛地获取信息、学习知识、交流情感和了解社会,又可能以令人眩晕的色彩诱惑着涉世不深的学生,使得部分学生遭遇到一定的迷茫甚至误入歧途。总之,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它能否发挥神奇的功效,取决于持剑者是否能辩证对待,明智判断,正确选择,合理利用。
为了使同学们客观真实地了解目前网络在大学生群体中扮演的角色和发挥的作用,同时反思自己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网络的情况,进而帮助同学们明确对待网络的辩证态度,形成健康使用网络的习惯,我团支部将以社会调查与总结班会相结合的形式组织开展本次团日活动,然后以宣传海报的形式展示活动成果,宣扬活动主题,引导更广大的大学生朋友正确使用网络。
二. 活动主题: “网络双刃剑,用好看你我”
三. 活动具体安排
a.调查活动
(1)时间安排:11月17日(星期三)分发调查问卷,11月19日返回调查问卷。
(2)人员配备:团支书将总任务分配到各寝室,再由寝室长负责分配给各寝室成员任务,以寝室为单位合作完成。
其中女生311寝室负责调查数据统计分析工作,并在19日拟定调查报告。
(3)调查范围:共100份问卷,调查对象为中南大学大一、大二在校学生,按性别、年级划分,四种类型各占25份。
b.班会活动
(1)时间安排: 11月19日晚
(2) 班会内容:1。总结调查活动完成情况;由数据统计分析小组代表做调查报告。
2. 同学们自由发言。可以交流自己平时使用网络的情况,也可以举出关于网络使用的正反面事例来表达自己对网络的看法,还可以对大学生上网内容的提升以及绿色上网的监督机制等方面提出合理建议。总之,提倡表达内容结合实际,表达形式多样化。
3. 向大家提供一些适合大学生浏览、特别是对英语四六级、计算机二级、课外阅读、考研等有帮助的网站。宣传和鼓励网上学习,对利用网络资源促进学习而又不依赖网络提出一些建议。
c.海报制作
该部分主要由团支书和组织宣传委员负责,搜集大家的创意,采纳大家的建议,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共同参与海报制作。
旨在于展示活动成果,宣扬活动主题。
四. 预期效果
1. 体验一次社会调查,掌握社会调查的方式方法,提高对调查问卷和数据的分析能力。
2. 同学们能客观认识大学生上网现状,重新审视自身上网的健康指数。
3. 树立正确的网络观,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能自觉养成良好的网络习惯,绿色上网,健康上网。
4. 加深对网上学习的认识,强化网络在辅助学习方面的功能。
篇10
1 社会评价采用方法
水利建设项目社会评价是运用社会调查和社会分析方法,评价水利建设项目为实施国家和地区各项社会发展目标所作的贡献与影响,分析当地社会环境对拟建水利项目的适应性和可接受程度,评价水利建设项目的社会可行性,目的是促进利益相关者对水利项目投资活动的有效参与,优化建设实施方案,规避投资社会风险,确保水利建设项目顺利、有效地实施。建设项目社会评价通常具有“宏观性和长期性”、“目标的多元性和复杂性”、“评价标准不同行业和不同地区的差异性”等特点。评价方法多为定量、定性分析相结合,以定性评价为主。水利建设项目对社会发展与环境影响很大,有些指标,例如建设征地占地、水库淹没损失补偿、移民安置等,可以定量计算。但更多的指标,诸如对社会安定的影响,对四周环境的影响,对民众身体健康和寿命的影响,对地区发展的影响等,很难定量计算,更不能统一用货币形式表示,只能通过社会调查等手段进行定性分析。因此,水利建设项目社会评价采用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并以定性分析评价为主。在评价的过程中须重视社会调查、资料分析。社会评价的计算工作量相对较小,调查、分析工作量大。
水利项目社会评价中所需的社会信息和资料,基本都需通过社会调查取得;对社会情况的了解和掌握程度,直接决定其分析判断结论的客观合理性。因此,要充分重视社会调查和对调查资料的分析研究,该工作方法也是水利建设项目社会评价的主要特点。
通过社会评价能达到以下目的:有利于国民经济发展目标与社会发展目标协调一致、顺利实施。我国历史上,有不少水库建设仅仅依据经济指标进行决策,几十年后,土地淹没补偿、移民安置等问题依然存在,导致移民生产生活水平下降、移民重返库区等情况屡次发生,不但影响工程运行和效益发挥,且存在一系列社会问题,影响到社会的和谐稳定。实践证明,对于那些前期开展了高质量社会评价工作的项目,可以实现建设项目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社会进步和国民经济发展,实现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有利于避免或减少项目建设、运营的社会风险,提高建设项目决策水平和投资效益如果在前期工作中进行社会评价,则有利于选择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兼顾的最佳方案,有利于全面提高建设项目的决策。只有消除了项目的不利影响,避免了社会风险,才能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持续发挥项目的投资效益。有利于工程移民的妥善安置、促进地区发展和社会稳定。移民安置,涉及水库库区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通常是大型水利建设项目的重头戏之一,直接影响工程能否顺利实施和工程建设成本等。若安置不当,可能造成移民的不满情绪,甚至发生上访、械斗等过激行为。通过社会评价,采取切实有效措施,为移民和安置区原有居民创造生存和发展的良好空间,既有利于项目顺利实施和效益充分发挥,也有利于促进地区发展,保持社会稳定。
水利建设项目通常影响广泛而深远,社会效益突出,其核心评价内容可分为项目对社会环境(水利建设项目社会效益影响分析的重点,包括项目对人口发展、就业、社会安定与民族团结、文教卫生、体育保健等方面的影响)、社会经济(侧重于从宏观角度分析项目对地区、部门经济发展的影响,包括项目投运后对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例如减少水旱灾害,提高土地利用价值,改善投资环境,增强经济实力等;对部门经济发展的影响主要包括对农林牧副渔业、能源和电力工业、交通运输业、旅游业等的发展影响)、自然资源(水资源的利用、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对矿藏资源利用的影响、野生生物保护措施、其他自然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文物、古迹、旅游景点的保护)三个方面的影响。
2 社会评价步骤
2.1 调查社会资料
调查项目所在区的社会环境等方面的资料,包括项目所在地区和受影响社区的基本社会经济情况,以及项目影响时限内可能的变化;人口统计资料、基础设施与服务设施状况;当地的风俗习惯、人际关系;各利益相关者对项目的反应、要求与接受程度;各利益相关者参与项目活动的可能性,如项目所在地区干部群众对参与项目活动的态度和积极性,可能参与的形式和时间等。
社会调查可采用查阅历史文献、统计资料、问卷调查、现场访问与观察、开座谈会等多种调查方法。
2.2 识别社会因素
分析社会调查获得的资料,对项目涉及的各种社会因素进行分类,从中识别和选择影响项目实施和项
目成功的主要社会因素,作为社会评价和对项目方案进行论证比选的重点。
2.3 论证比选方案
对项目建设地点、技术方案和工程方案中涉及的主要社会因素进行定性、定量分析,比选推荐社会正面影响大、社会负面影响小的方案。
2.4 制定备选方案
根据项目的建设目标、不同的建设地点、不同的资金来源、不同的技术方案等,提出若干可供选择的方案,并采取访问、座谈、实地考察等方式,了解项目影响区域范围内地方政府与群众的意见,将这些意见纳入方案比较过程。
2.5进行项目评价
根据调查和预测的资料,对每一个备选方案进行定量和定性评价。首先,对能够定量计算的指标,依据调查和预测资料进行测算,并根据评价标准判断其优劣;其次,对不能定量计算的社会因素进行定性分析,判断各种社会因素对项目的影响程度,揭示项目可能存在的社会风险;然后,分析判断各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对项目实施和社会发展目标的重要程度,对各指标进行排序并赋予一定的权重。对若干重要的指标,特别是不利影响的指标进行深入分析研究,制订减轻不利影响的措施,研究存在的社会风险的性质与重要程度,提出防控风险措施。
2.6 编制社会评价报告
将对所评价项目的调查、预测、分析、比较的过程和结论,以及方案中的重要问题和有争议的问题写成一定格式的书面报告。在提出方案优劣的基础上,得出项目是否可行的结论或建议,形成项目社会评价报告,作为项目决策依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