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师德学习材料范文

时间:2023-04-01 00:29:0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教师师德学习材料,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教师师德学习材料

篇1

关键词:失效分析;实验教学;科学技术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1-0238-02

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科学技术的发展,产品在设计、生产、使用与维修上技术的改进,使产品的可靠性日益提高。但产品的自动化程度越高,技术愈密集,一旦出现失效造成的损失就愈严重。因此,“质量第一”将成为工程界永恒遵循的原则。任何产品失效或出现质量问题都可以追溯到某些零构件或某些另构件的失效,失效是由于构成零件的材料的损伤和变质引起的。也就是说材料在使用条件下性能发生了变化,不再能适应使用的要求。为了适应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需要,契合学校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的宗旨,我院根据国家本科生培养计划,结合我校专业发展方向于2010年新设置了《材料失效分析》这门学科基础选修课。实验教学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方面具有其他教学环节不可替代的作用,正确认识实验教学对人才培养的作用,将对提高高等学校培养人才的质量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实验教学模式是依据一定的教学理论,为完成教学目标规定的教学任务,对实验教学活动中的计划、大纲、教材、教师、学生、仪器设备、场地、时间等因素进行综合优化设计和组合,从而形成相对稳定的内在组织结构及程序和方法的有效教学形式。以下是我院在材料失效分析实验课教学过程中的几点建议。

一、精心设计一些综合性强、有代表性的实验教学课程

通过对实验教学大纲、实验指导书不断修订、完善,将内容旧的失效实验删掉,对经典的失效实验项目进行更新改造予以保留,使其内容和方法具有新颖性、综合性和应用性,同时增设一些内容新、综合性强、反映现代科技发展的失效分析实际案例作为实验项目。做到实验教学内容与其他课程教学内容紧密结合,使学生体会到本专业各门课程之间的相互联系,避免学生只为了单独的学习这门课而学习,考试后便忘了大部分所学的情况出现。现在我院的材料失效分析课程中的实验课时为2学时,内容为“金属材料的典型断口分析”;建议增设2个学时的“典型磨损失效分析实验”,包括粘着磨损、磨粒磨损、疲劳磨损等常见的磨损形式;另外,可将钢的腐蚀失效实验作为选修实验,有兴趣的同学可以随老师去实验室亲自动手自己做分析。学生可以在此过程中体会到亲自参与的乐趣,也就没有枯燥、无聊的感觉。

二、实验课以学生为中心,调动学生实验的积极性

以前的材料失效分析实验教学在实施中存在诸多问题,其中一个问题就是缺乏对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实验心理需求的研究。也就是说,教师往往根据教学和应试的要求,少有考虑到学生对实验的喜好与厌恶的心理需求,来安排实验教学。以至于在实验教学中充斥着被动的、机械的、乏味的、缺少探究性的教学模式。我们认为,要有效发挥失效分析实验在知识与技能等方面的教学功能,实验教学应当研究学生的心理需求。在实验教学的设计和改革中必须强化学生的中心地位,以学生为中心就要突出学生的独立人格,培养加强学生的个性发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采取分组实验形式。实验前,老师可以先把实验课内容当作课下作业安排下去,让学生小组先对某个或某种失效模式的分析进行设计,然后到实验课去具体实施。真正做到还给学生实验探索空间,由静态变为动态,由独立变为合作,由观察者变为探索者,由单纯动脑变为手脑并用,调动学生实验的积极性。实验课教学中对实验的具体做法、使用的仪器设备不做硬性规定,可以提出一些设备供学生进行失效分析实验课选择。当然实验地点也不限于某一个具体房间。这样便于因地制宜开展实验教学,便于提出不同实验方法,有利于实验设计,使师生更注重实验的科学思想,而不是记忆实验器材、步骤等条文,不过分强调实验数据的精确和操作技能,而是更注重实验设计,因为实验设计的思想更能提高学生的心智技能。

三、教师提供必要的指导,采取学生自主探究实验教学模式

实验虽然以学生为主体,但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具体需要,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或建议。教师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实验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提出问题,提供多样化的信息来源,学生应认识到自己拥有解决问题的自,通过独立探究、合作学习等方式,努力使自己成为知识的积极建构者,逐步提高自控能力,学会自主学习。这无疑对该课程下的实验教学具有实际的合乎实验教学特点的指导意义。在此过程中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充当新知识的探索者和发现者的角色,通过自主设计实验方案,自己摸索操作方法,自主拟定实验步骤,自行探究实验结论,并通过评价与交流,促进学生知识、能力与态度的和谐发展。这是一种以自主学习为核心,以探究为主线的实验教学模式。探究过程中问题的提出、实验计划的制定、实验证据的获得、实验结果的分析与实验结论的确定缺一不可。但是,学生这种自主探究实验教学模式并不是固定、刻板的模式,只要在实验教学中能体现自主性和探究性就可以。这种实验教学模式有很多优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积极性,实验过程中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使学生对实验课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等等。

四、去失效分析现场或实验室考查参观加深对实验的理解

本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结合性较强的课程。讲课过程可引入较多的工程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将工程实例中的失效现象通过图片、动画、声音等多媒体进行再现,便于学生理解。对于在学习过程中涉及到的工程实践方面的内容,在时间和场地允许的情况下使学生能接触1~2个工程失效分析案例,除了课堂上所举的例子外,去失效分析现场或实验室考查,都将深化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进一步巩固教学效果。现场调查的目的是进一步了解与失效产品有关的背景资料和现场情况。但是背景资料和现场情况是极其丰富和复杂的,而用来调查的力量和时间往往是有限的。因此,必须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获得分析必需的材料,这就要有重点、有目的地进行调查研究,这也是去现场考查的局限性所在。除此之外,还要消耗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所以,建议这一实验环节可以和毕业实习结合起来共同进行。

通过以上几方面实验教学模式的探索,希望建立一种材料失效分析课程新的实验教学模式,既能体现实验教学的特点,又符合人才培养的时代要求。

参考文献:

[1]孙连荣.高校实验教学模式的研究与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3,2(1):4-5.

[2]徐伟丽,马莺,徐德昌,代翠红.生物化学实验课教学改革的对策与建议[J].中国轻工教育,2010,(5):64.

[3]李月明,江瑜华.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创新性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J].中国轻工教育,2010,(5):62-63.

[4]夏润玺,刘限,秦力.实践教学改革探讨[J].黑龙江教育,2012,(4):5.

篇2

要解决当前《建筑材料》实践课程的弊病,首先在思想上应当处理好理论和实践的关系,教师要牢固树立实践验证理论,理论源于实践的观念。理论课和实践课都是教学体系里两个互相有联系的相对独立环节。实践教学作为教学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理论教学形成相辅相成的辩证统一关系。学生不能光接受理论课,更要从实践课里去学知识、验证知识。掌握知识是一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相比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提高专业技能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教学形式上,为保证教学计划和实践教学内容的连续性和完整性,实施理论教师与实践教师合一的一体化教学。在中职学校由于专业老师少、缺乏实践教学人员实施一体化教学是一条可行之路。

2.设置合理的建筑材料实践课程体系

(1)将实践教学从原有的教学体系中划分出来,单独设置材料实践课或设置材料实践周,合理安排实践教学内容,使实践性教学得以实现。首先对于部分有兴趣和能力较高的学生可开设实践兴趣小组,也可结合教师科研参与到实际生产实践中来,进行研究性学习和科技创新。其次,可通过设置新型的建筑材料实践项目,优化整合课程内容,精选验证性实践,开设设计、综合性实践课,组织学生到建设工地去、生产一线去开展实践性、技能性教学活动来完善和充实实践教学内容。在新型材料实践项目教学中可根据实践项目内容进行选择。例如:在粉煤灰混凝土、新型水性防水材料、混凝土非破损检测、建筑陶瓷等材料的实践教学及研究性学习中可以从研究目的、研究方法、实践设计、过程的记录、结果的验证来研究粉煤灰组成及性能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结合水性防水材料科研项目,开展方案制定、选材、性能测试及分析、材料应用等环节的综合实践来探究新型防水材料的综合利用,增加学生新型材料知识。既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又进一步增强了学生创新意识和动手实践操作能力。

(2)应结合整体的实践教学内容使学生获得有关材料性能的测试和品质评定的基本技能。如“材料基本物理性质中密度的测定、吸水率的测定试验”,“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测定”“,砂筛分试验”等。对于这些基础实践要求学生能熟练掌握实践方法,增强感性认识,为做好设计综合性实践奠定基础

(3)由教师给定实践设计结果,由学生自己拟定实践方案和实践步骤。以砂浆配合比实践为例,让学生自己选择所需要的各种材料,测定配合比设计所需要的各种材料指标,自行研究设计配合比,调整成型,验证配合比是否满足工程类别及砌体部位的设计要求。

(4)根据中等职业教育质量目标的要求,学生应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可采用综合的或现代的测试技术的实践项目训练学生初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如将原来的水泥、砂石、混凝土3项相对独立的实践内容整合为一项设计性综合实践,以完成不同要求的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为目标,以目前工程中使用的实践报告为样本,模拟实际工程的实践程序,把常规的3项实践有机地贯穿在一起,从混凝土强度设计、和易性的选择、材料的材性检测到混凝土配合比的计算和试配,以及实践的准备和实践后的处理等都由学生自己完成,最终提出最佳配合比及理论分析报告。

2.1调整实践教学课时和时间

根据传统教学大纲课时设置,《建筑材料》实践课时包含在理论课时内,一般为10~16课时,但往往因为实践课集中设置,实践学生过度集中,有些实践要求等待的时间长等原因,理论课内的实践时间远远不能满足教学要求,实践的教学作用和效果之差是显而易见的。可将实践课的时间做如下调整尝试:实践周数为4周,实验室的每天开放时间为早8点~晚9点。实践采用预约制,学生在此期间可随时到实验室做试验。每个实践小组自由组合,每组人数以3~4人为宜。对于较综合的需要时间跨度大的试验本校做不了则可采用走出去的办法来加以弥补和充实。例如我校同县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站检测室建立了长期的校外实训基地来加强了因设备不足而造成的实践无法进行的现状。

2.2改革实践教学考核办法

传统的实践教学中由于分组少,每组人数多,实践都是验证性的活动,实践报告也就大同小异,抄袭现象严重。而实践综合成绩一般也是由实践报告、操作表现、出勤情况组成,因此,以往的实践成绩不能真实地考察学生实践能力,不能全面科学地反映学生对实践掌握的情况。通过实践教学考核办法的改革,实践成绩将不再有"大锅饭"的现象,实践结束后教师可针对实践过程情况记录、提交的实践成果及实践问题的解决途经等进行综合考核。我校建立并实施的《学生学科成绩综合评价体系》就针对学生实践操作成绩的评定与考核办法做了有益的探索。

2.3改善实践教学的条件

专任教学人员不足,实践教学人员缺乏。必须通过加强实践教学队伍的建设,确保教学队伍人员素质的提高和稳定来加以改善。我校是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来加以改善,即定期、不定期让专业教师到生产企业去学习深造,组织专业老师参加各级各类培训,培养双师的人才,聘请有实践经验的技术人才到校指导实践教学工作。实践教学资金投入不足,实践教学用房少,实践教学仪器设备陈旧、不配套使提高实践教学质量成为空谈。加大资金投入,为实践教学提供必要的物质保障已刻不容缓。近几年来我校加强了实践性教学设施设备的投入,建立了建筑材料专用实训室,添置了常规的实验仪器设备,逐步改善实践教学条件,另外还通过同县工程建设检测中心建立长期校外实训基地来加以充实和完善。

3.改进建筑材料实践性教学的成效

(1)改变原有的建筑材料实践教学项目,增加一些新型重要的材料实践,纳入实践课程体系,既满足了建筑工程类专业课程教学的需要,又提高了实践技术设备的利用价值,丰富了建筑材料实践教学体系及内容,强化了学生对新型材料的测试技术的学习。

(2)通过开放建筑材料实验室,给学生创造了自由支配的时间,自主安排实践的条件,极大地激发和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采用走出去的办法建立长期的校外实训基地进行综合性的实践。一是变不可能实践为可能实践;二是进行将理论同生产实践相结合,提高了学生综合运用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篇3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历史;情境材料教学法;措施

最近几年,在实施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在新教材的运用中,历史情境材料教学法已被很多历史教师重视。历史教学要求再现当时的情况,就要求教师根据历史的过去性、复杂性、社会性等特点在教学过程中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手段,积极创设历史情境,将历史“复原”,注意阐释历史的细节,寓教于“情”于“境”,使学生在身临其境、心感其情的状态中达到主动地学习历史知识,培养历史思维能力。因此,在历史教学中,情境材料教学法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那么,怎样才能有效实施情境材料教学,本人结合几年的教学实践,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探讨:

一、历史情境材料教学法实施中出现的情况

(一)教师没有把握住情境材料教学法使用的度

1.利用情境材料组织历史课堂教学

主要目的是通过选取材料,创设情境,帮助学生理解比较难以理解的知识。核心是如何恰当地选取材料,而材料是多样的,文字、图表、影视、实物等,纷繁芜杂。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引用材料时常常会出现事倍功半的情况,例如:一是教师呈现的材料太多,学生的阅读时间不够;二是学生思考的时间少,课堂上学生的思维被老师拖着走。另外,整节课完全脱离教材,问题设置基本没有梯度。

2.在新课程教学实践中,许多教师在运用情境教学法时仍然没有摆脱“教师讲,学生听”的窠臼

在进行教学设计时,选择哪个知识点设计情境、选用哪些历史资料和提出哪些问题都由教师包揽下来;在情境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详细地解读情境中蕴含着的与即将要提出的问题有关的历史信息,然后师生之间进行一种简单的问答。长此以往,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得不到发挥,自主地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不到充分的培养,他们对课堂学习越来越趋向于被动,反正老师会告诉我重点,我又何苦多费劲。案例:有一位教师在《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这一课中,围绕秦王嬴政从成长到掌权的历程和分封制与郡县制在朝廷的争论设计了两个主题情境,引用了大量材料,用了将近半节课的时间,可是对于本节课所需要探究的两个主要问题“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是怎样形成的?”和“中央集权制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什么影响?”却着墨太少,教师所做的仅仅是依据学生手中的课本作适当的讲解。而这两个问题是本节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教师在设计情境时应围绕这两个问题展开,以丰富的史实为背景,在具体、生动、形象的史例中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终帮助学生形成关于“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正确的历史概念,并且能够在新的情境中运用这一概念去解决新的问题。

(二)教师在使用情境材料对材料理解不深刻

教师在情境材料教学的运用中,往往是引用一些现成的材料,而不是自己去斟酌筛选,甚至都不知道材料的来源,以至于讲解时也是搪塞、敷衍。所以,我们在选材时要注意历史材料的真实性;节录材料应注意其准确性;呈现材料应注意其规范性;选材要注意多角度、多形式;材料教学法与其他教学法相结合;注意论从史出,史论结合。

(三)学生情境材料解读能力提升的阻碍因素

学生在潜意识里惧怕情境材料解读,学习惰性作怪;学生基础史实掌握不牢固,无力构建史实联系;学生文字表达能力欠缺,能“理解”而不能“解读”;史料本身存在阻碍学生理解的因素,很难读。

二、历史课堂情境材料教学法实施的有效措施

师生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做:

(一)教师选择情境材料教学要把握适度性原则

适度性原则要求我们在情境创设时注意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我们必须选择典型的教学内容进行情境创设,在实际的教学中,并不是每一节课都适合进行情境教学;二是情境材料教学的简约性,在一节课中,并不是主体情境的设计与运用越多越好,太多的情境材料设计会严重制约学生思维的发展,影响课堂教学效果。教师要选择符合学生认知规律、能够激发学生兴趣的材料(历史图片等)才能让学生愿意去读材料并开始实际意义上的自主学习;教师要真正使历史课堂材料教学不再流于形式,在材料选择和使用上把握“度”很关键,选取材料要具有可行性、科学性、有启发性。所以,在选取历史材料时,一要研究课标,符合学情适度选取材料;二要立足教材,依据学生实际就近选取材料;三要根据学情,创设有梯度的问题情境。除此之外,在选材时还要重视针对性、创新性、多样性等原则,只有这样,才能发挥情境材料教学的积极作用。要由原来的教师如何掌握“史料教学”的方法转向为学生如何通过自主解读史料来培养自身的史学素养。

(二)学生要根据材料性质及特点总结出情境材料解读的技巧

1.学生要关注每则情境材料的出处、时间、说明和注释等信息

每则史料的出处、说明和注释(一般图表史料中出现较多)往往是信息的关键点,这些关键信息能够帮助判断材料要考查的知识点,回想起相关知识。

2.学生关注材料中的标点符号、连接词、关键词等关键点

一般来说,大段史料中的分号和省略号要重点关注,它提供了史料信息的层次性,抓住这个层次性可以确保答案有条理、不漏点;分号前或省略号后的话比较重要,是关键信息所在;一些表示转折、并列、条件、因果等关系的连接词,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明确史料涵义的层次性和作者的观点、思维过程等,有助于合理阐释历史事件的背景、内容、历史影响等。

(三)教师教学时要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作用的发挥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实施“填鸭式”教学。教师利用讲解、板书和各种媒体作为教学法的手段和方法向学生传授知识,学生则被动地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建构主义的理论则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教师起组织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因此教师应从传统教学的“知识传授者”这一核心角色中解放出来,帮助学生寻找、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源,帮助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和形成有效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对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并促进评价的内在化,帮助学生发现他们所学东西的个人意义和社会价值。

(四)强调素养,倡导论从史出

篇4

关键词:材料化学 实践教学体系 教学改革

材料化学是一门材料科学与化学的交叉学科。[1]它与材料物理、材料工程一起构成了材料科学的三大基石[2],同时它也是材料科学的核心。在目前众多的高新技术领域中,新材料的开发与应用起着先导和基础的作用。因此,高新技术的发展为材料化学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也对高校材料化学专业的本科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3]

我校的材料化学专业作为理学专业,于2004年开始招收本科生,现已招收10届。在10年的教学实践中,我们一直积极探索符合学科自身特点和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并取得了一些阶段性的教改成果,如构建了以“基础性、先进性、应用性”为特征的理论教学体系和课程标准[4],构建并实施了“一体化、分阶段、多层次”为特征的阶梯式实践教学体系[5]和以“个性化、重过程、讲实效”为特征的过程考核方法,以及“三三制”为特色的毕业设计(论文)管理办法[6],这些举措对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起到了显著的促进作用。

在2013年的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中,我们将材料化学专业方向从原来的高分子材料调整为电子与信息功能材料。新的专业方向迫切需要我们对课程教学体系进行深入的改革和整体的优化,以适应专业的日后发展。课程教学体系主要分为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两大部分。其中,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主要方法和重要手段。因此,改革与优化实践教学体系,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对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推进专业特色的建设都尤为重要。

一、我校材料化学专业实践教学的现状与存在问题

材料化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虽然我们一直非常重视实践教学改革,但目前本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中仍存在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与不足。

(一)课程体系结构不尽合理

在学生平均总学时数中,实践教学的学时比例仍偏低。在基础实验课程中,验证性的实验项目过多,综合性、设计性的项目偏少。同时,还存在实验项目与理论课内容的联系不够紧密;实验课程之间倾向于各自为政,内容和结构衔接得不够好;教师的科研课题未能充分引入到专业实践课程或毕业设计中。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实践课程体系的科学性和先进性。

(二)校外实践资源有所不足

校外实践基地的建设、校外专业实践的开展大部分仍停留在依靠情感关系,未能形成多方长期稳定合作、互利共赢的模式。另外,由于目前所联系的实习单位数量偏少或其接纳能力有限,所以由学院统一集中安排生产实习的学生人数仍偏少,其余学生实习地区与行业的分散性就比较大,难于有效管理与指导,也难以保证其实习的质量与效果。

(三)实践教学制度不够完善

整体上,实践教学在很大程度上仍依附于理论课教学,被看做是理论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没有相对独立的管理机制和评价体系。主要表现在,实践教学任务中人员职责与工作要求不够清晰,指导教师在教学环节的实施上存在一定的随意性;实践教学质量缺乏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与客观有力的监督机制;学生与教学督导员对教学情况的反馈未能得到充分重视。

二、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与优化实践

针对我校材料化学专业实践教学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我们以“注重基础、强化实践、培养能力”为指导思想,对现有的实践教学体系进行全面深入的改革与优化。具体思路是从实践教学目标体系、内容体系、保障体系、管理体系、质量监控体系等五个实践教学的子体系着手,全方位打造一个以提高应用型人才实践能力为核心的实践教学体系。

(一)明确实践教学目标体系

实践教学目标是设置实践课程的出发点,也是实践教学活动的驱动力。因此,实践教学目标必须清晰明确,而且目标体系必须层次分明又递进连贯,不能存在学生能力培养上的断层。我们从我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总目标出发,结合各门实践课程的特点,分解并细化出实践教学的各项子目标,使教学要求与目的得以具体化与具备可检验性。另外,根据本科生在各阶段中所需具备的专业技能与素质,我们还对各项教学目标进行了系统化的梳理,构建出分层递进、具有“阶梯式”特点的实践教学目标体系,并将各级、各项教学目标分别写入相应实践课程的教学大纲中。

(二)优化实践教学内容体系

实践教学内容是实践教学体系中最核心的部分,也是实践教学执行力的体现。在2013年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中,我们初步构建了具有“模块化”特点的实践教学内容体系,体系共包括基础实践、专业实践、综合实践、综合素质四大模块。在该体系的主体框架下,我们进一步优化了实践教学内容,以实现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全面培养。

首先,在课程内容的改革方面,我们尝试突破理论课教学对实践教学内容的长期限制,主要依据专业特点和学科发展趋势来安排实践教学内容。例如,调整四大化学实验项目内容,削减验证性实验,增大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比例;加大专业核心课程相关实验的配套力度,精选具有代表性、体现专业特色的实验项目;大力鼓励并支持教师将自己科研中一些合适的技术方法、研究子项目引入到《综合实验》等课程中让学生进行开放性的实验研究。

其次,在技能与素质拓展方面,我们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师的科研课题,以及各级各类学科竞赛、科技创新活动,如大学生化学实验竞赛、挑战杯等;我们还通过与校外的技能鉴定机构开展合作,对有意向考取省、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高年级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技能培训,帮助学生提升就业竞争力。另外,对于校外实践的最重要环节――生产实习,我们正不断创造机会逐年提高集中实习的学生比例,并充分保证安排学生到专业相关性强的企业进行实习。

(三)巩固实践教学保障体系

实践教学的顺利开展需要一系列软件和硬件作支持,这些软硬件主要包括实践指导教师队伍、仪器设备设施、校内实践场地、校外实践基地等,它们共同构成了实践教学保障体系。

首先,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我们坚持“引进与培养”两手抓,尤其加大内部的扶持力度,促进实践指导教师的学历、职称层次逐年提升,同时鼓励并支持教师向“双师型”和“双证型”教师方向发展。另外,通过制定政策措施,引导更多高学历、高职称的教师承担实践教学工作;鼓励青年教师到企业、市场去亲身实践,提升自身的实践技能和指导水平。

其次,在校内教学硬件投入方面,我们争取学校在经费与场地上给予重点支持。在保证原有一批大中型仪器设备充分用于实践教学的同时,有计划、有步骤地增购新型仪器或实现仪器的升级换代;在原有应用材料研究中心、材料化学实验教学中心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以专业基础实验为核心的实践教学平台;加强实验室的开放管理,为学生开展学科竞赛、科技创新、毕业设计等提供场地和资源。

再次,针对我们历来比较薄弱的校外实践环节,我们在巩固现有的校外实践基地的同时,积极拓展校企之间、校际之间、学校与科研单位之间的合作,新建一批“产学结合”的校外实践基地,并建立起长效稳固的合作关系,形成校内实践与校外实践之间优势互补、资源互助的“组合型”实践教学模式。

(四)健全实践教学管理体系

材料化学专业作为我校重点建设的专业,必须具有健全的实践教学管理体系,才能保持良好的教学秩序,保证教学质量与效果。为此,我们依据原有的教学管理总制度,进一步修订出实践教学管理文件。在文件中,对实践教学各个环节,从教学计划的制定、课前准备、过程指导、报告批改、考核评价到期末教学总结,都有相关的细则;对各部门、各类人员担任实践教学的职责分工都有明确的界定;对仪器设备、实验室、校外实践基地的日常管理也做了相应规定,方便相关人员有章可循、对照执行。

(五)完善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对整个实践教学体系起着质量把关和过程督察的重要作用。因此,完善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是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我们在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评价指标的基础上,进一步巩固了领导和教学督导员的听课制度、相关指导教师的互评制度,以及学生的评教制度。同时,我们还强化了信息反馈制度,定期或不定期召开教师和学生座谈会,或采取问卷调查等形式,广泛征求和收集教师、学生、实习单位、检查负责人对实践教学的评价和意见,并认真分析、及时反馈和督促整改。另外,严肃处理各类实践教学事故,完善责任追究制度,形成分级负责、奖惩结合的管理体制。

三、结语

材料化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与优化是一项重要又艰巨的任务,为此需要进行长期的探索与实践。另外,在不断发展和完善实践教学体系的同时,如何实现其与理论教学体系的适配,共同推动人才培养模式的升级,也是我们今后工作的重点。我们将继续坚持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素质教育相结合的教学理念,进一步提升我校材料化学专业的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为社会培养和输送更多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文胜,龚春丽,郑根稳,汪连生,周环波.材料化学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建设[J].孝感学院学报,2010,30(3):109-112.

[2]董秋静,罗春华,韩燕,崔玉民.教学型高校材料化学专业定位及课程体系思考[J].广州化工,2009,37(9):228-230.

[3]梁金.浅谈材料化学专业本科教学现状及教改思路[J].广州化工,2010,38(8):275-277.

[4]孙延一,瞿晓岳,王悦辉,钟建军,谢辉,马军现,刘建庄.材料化学专业核心课程体系的构建[J].广州化工,2012,40(6):138-139.

[5]瞿晓岳,刘常坤,孙延一.材料化学专业阶梯式实践教学模式探索[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9,25(8):147-148.

[6]王悦辉,孙延一,瞿晓岳,钟建军,马军现.材料化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2,28(1):47-48.

基金项目: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2012378)。

作者简介:

篇5

一、党支部进行了第七次集中学习

9月12日上午,局办公室党支部在局二楼会议室召开会议,开始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学习教育、听取意见”环节第七次集中学习。会上,按照活动办安排,翟传鸣副主任领学了《河南日报》学习吴金印专题报道:“一方金印在民心 ”和“感悟吴金印”。

二、党支部每位党员结合学习吴金印,对照自身找差距,并进行了讨论。

篇6

关键词:无机材料分析与测试;实例;数据库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47-0145-02

一、引言

《无机材料分析与测试》课程是材料、化学等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是使学生具备应用无机材料表征技术的基本能力,为学生能够独立地进行无机材料的分析和研究工作及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发展提供基础和保障的课程。因此,本课程作为材料、化学等专业一门必修的重要基础课,已在理工科院校越来越受到重视。其讲授内容主要包括无机材料形貌、结构、物相和微区成分分析的理论基础,是融合了化学、物理学、量子力学等的多学科知识,原理抽象,学生较难理解,且课时少,教学内容多,分析表征方法的原理又各不相同,知识点散,不易抓住重点。而教材内容的安排大多偏重于介绍仪器的工作原理,具体应用实例所占的篇幅较少,这不但使学生对理论知识理解困难,感性认识也相对匮乏,所以学生普遍感觉本课程内容抽象,理解掌握困难,是材料、化学类学科中难度较大的一门课程。

《无机材料分析与测试》课程所讲授的内容和涉及的仪器设备属于大型精密仪器,不仅价格昂贵,平时维护费用也较高。同时需要操作人员经过专门培训才能使用,且承担大量的科研测试任务。这些因素决定了这门课涉及的实验教学内容只能以演示为主,而这只能让学生对测试方法有一个初步的认知,并不能达到深入的了解和掌握。所以在毕业设计环节,往往会出现学生不仅对如何正确选用各种分析方法感到困惑,也很难正确地分析测试数据,这不仅延缓了毕业设计的进度,也影响了论文的质量。实际上,不管是考虑到本科学生的毕业设计还是他们今后的工作需求,只要掌握如何利用分析测试设备为自己的学习和研究服务即可,也就是说这些设备的具体操作和使用方法并不是他们必须掌握的重点。因此本课程的实验教学的内容侧重点应该由对大型仪器的参观改为对实验结果的分析更为合理,而选择合适的案例则变得尤为关键。结合我校专业和学科特点及师生的实际需求,我们提出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实例系统化”。

二、“实例系统化”的应用

(一)应用模式

所谓“实例系统化”,就是我们在讲解某一方法时,以当前研究最热门的先进无机材料为实例,而我们在讲解后续的各种方法时,也以相同的材料为实例。比如,无机材料TiO2、石墨烯等在当前热门的太阳能电池、光催化、锂电池等领域中有广泛的应用和研究,我们在讲解各种分析方法时,都以TiO2、石墨烯等的表征数据为实例进行介绍。特别是对含有相同元素的某类材料的表征数据可以进行对比讲解(如C元素在石墨烯与C3N4中XPS数据的对比分析),以此加深学生对测试方法原理的理解。

在我们以往的教学模式中或者绝大部分的教材中,案例分析一般都不会选用同一种物质。我们采用“实例系统化”这样一种模式,可以说是一次全新的尝试,出发点就是让学生通过用同一种物质将不同的分析测试方法联系起来。这样做,首先会使学生在接触一种新的测试方法时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因为他们在前面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已经对这种物质的某种表征数据比较熟悉了,再接触一种全新的方法不会很抵触。而且,很多分析测试方法有着必然的联系,比如我们在讲解锐钛矿TiO2的XRD数据时,会指出各个衍射峰所对应的晶面间距,而我们在讲解锐钛矿TiO2的高分辨透射数据或者对其衍射花样进行标定时,也会涉及晶面间距,这样我们就能通过同一种物质将这两种分析方法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更容易接受和消化所学内容。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及时温习已学知识的习惯,避免“学后面忘前面”的情况发生。更为重要的是,各种分析表征技术的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可以使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得到更好的锻炼。

(二)建立表征数据库

要做到“实例系统化”,首先需要对先进无机材料有一个全面的了解。纵观无机材料当前研究热点,结合我校教师的研究背景,初步确定出几大热门研究方向,如太阳能电池、光催化、燃料电池、锂电池、量子点LED等。进而归纳整理出研究热门的无机材料,如TiO2、石墨烯、CdSe、Fe2O3、ZnO、C3N4等。然后就这些材料的表征数据按照表征技术(XRD、SEM、TEM、XPS等)进行分类总结,建立无机材料实例表征数据库。这不仅为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案例,也为学生今后继续深造和从事材料研究、生产等提供了翔实的参考资料。但需要注意的是,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必然会导致新材料的层出不穷,各种分析检测技术的革新也是日新月异,这意味着实例表征数据库需要及时更新,紧跟科技发展步伐。现在网络信息发达,各大仪器厂家新仪器、新技术的推陈出新都能在网上及时获知,各大高校也都有TOP期刊的电子资源,这给我们及时更新数据库提供了便利条件。

应用这样的实例不仅可以将研究前沿与表征技术紧密结合,突显前沿性和实用性,使枯燥的知识变得易于接受,而且可以让学生对无机材料当前的研究动态有全面的了解。经过调研,我校教师在这几个领域均有深入研究,将专业教师的研究内容纳入实例中,不仅可以让学生能够根据自身的兴趣来选择合适的毕业设计任务,还能激发他们踊跃参与大学生创新项目。笔者在教学中采用“实例系统化”后,最直接的感受是学生做毕业论文上手很快,对很多数据信手拈来,不需要再花费大量的时间查阅文献,而且对数据的分析、实验条件的优化能力也得到显著提高。

(三)引入专题讨论课

本课程内容多课时少,如果在课堂上给学生讲解大量的案例是不现实的,而先进无机材料的种类又丰富多样。基于这种情况,我们引入了专题讨论课。讨论课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探寻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在很多课程的教学中都有成功案例。通过探索,我们总结出一种在《无机材料分析与测试》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运用专题讨论课的方法。其具体实施过程为:首先由教师拟定5~6个先进无机材料专题,该材料是教师在以往授课中未涉及到的。然后由学生依据自身兴趣自主选择或教师指定,就某一材料专题形成兴趣小组。学生需要在国际权威科学杂志如《先进材料》、《美国化学会志》及《材料化学》上就所选“材料”查阅近年来发表的文献,并精选出能够体现该“材料”里程碑式的科学发现及涵盖讲授过的所有分析测试技术的文献。文献选定后,经过整理、分析和讨论,最终由每个小组推选一名报告人,就本专题以科研论文讨论的形式让学生课堂汇报,汇报重点为多种测试方法的综合运用分析。汇报课由教师主持,学生代表依次上台,以多媒体为辅助进行汇报陈述。在每一位学生的汇报结束后,教师给予点评,在肯定其优点的同时指出不足。

虽然讨论课会占据一部分课时,但是它的课程内容远远比相应课时教师讲授课内容多。而且它的实施不仅开拓了学生视野,培养了他们的自学能力、查阅文献能力、表达能力,还进一步丰富了实例表征数据库内容。更为重要的是,学生通过文献精读,培养了科研思维,即如何通过严谨的数据分析得出科学研究的结论,而小组讨论的方式还能有助于学生之间沟通和协作能力的培养。与此同时,教师的教学能力也能得到进一步的锻炼,因为在讨论课上可能会出现突发状况,比如学生不愿意发言,情绪失控以及专题的讨论要点与教师之前的设想大相径庭等,这会影响课堂教学效果。所以要想上好讨论课,需要教师花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进行准备,做好应对各种突况的备用方案。

三、结束语

《无机材料分析与测试》是一门应用性强的综合性课程,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实例系统化”,突出前沿性和实用性的同时,还能显著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为他们的后续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目前,国内各大高校及研究所均有材料类众多专业期刊的电子资源,如此丰富的参考资料不仅能够让老师及学生及时了解无机材料前沿方向研究动态,也能提供翔实系统的表征数据。“实例系统化”不仅可以在《无机材料分析与测试》课程中加以应用,而且在凡是涉及到材料表征技术的相关课程中都可以实施,所以它的应用前景是非常广阔的。

参考文献:

[1]张霞,徐欣欣.无机材料结构表征技术课程的开设[J].大学化学,2011,(26):26-28.

[2]宋浩杰.“材料近代分析测试方法”课程的教学改革探讨[J].河南化工,2014,(31):62-64.

[3]李军,王慧萍,刘延辉,何亮,李忠文.提升“材料现代分析技术”课程知识综合运用能力的实践探索[J].大学教育,2014,(6):105-108.

[4]王平,王斌,罗玉梅.“材料分析方法”精品课程建设实践与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5,(1):135-136.

[5]李晏.高校讨论课教学的具体运用研究[J].新余学院学报,2015,(20):148-150.

篇7

论文摘要:文章介绍了我校《材料力学》课程多媒体教学开展的情况,讨论了多媒体教学的优势以及在多媒体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证明先进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受到了学生的欢迎,它传统的教学方法的补充,更是挑战,再结合课程在网上的实现以及其它教学环节在网上的逐步实现.必将使多媒体教学方法更趋完善。

一、我校《材料力学知果程多媒体教学情况

上海理工大学力学教研室自2000 - 2001学年第一学期选择99级机械专科和汽车专科班进行多媒体教学的试点,取得经验后,在2000一2001学年第二学期开始在机械、动力、城建学院本科的多学时(64学时)《材料力学》课程中使用多媒体教学方法。到学期结束前,在学生中就多媒体教学问题进行了调查,共有339名学生参加了问卷调查。在间卷中,关于学生对多媒体教学的欢迎程序,统计的结果如下:

由此可见,学生对多媒体教学的效果基本满意对多媒体教学方法比较欢迎。

二、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及问题

1.优势

(1)使用多媒体的教学方法,最大的优势在于教学手段先进,教师可以在课堂上使用经过精心制作和编辑的文字、图像、声音和动画等,向学生清楚、生动地展示和讲解课程内容。由于内容能方便地重放和交叉回放,所以对于课程内容的重点和难点,能反复地讲解,对于前后关联的内容,随时可以调出讲解,这就极大地方便教师组织讲稿,使学生的学习能前后领会贯通。

(2)多媒体教学的信息量较大,在教学规定的学时内,使学生获取更多课程知识及相关的内容。

(3)使用多媒体的教学方法节省了板书的时间,就可以使教师有时间在课堂上对课程基本概念问题进行讨论,这对学生理解和掌握课程基本内容和基本知识是很有帮助的。以前,因为课程学时减少,所以课堂讨论和习题都无法进行,教师在课堂上疲于讲解课程内容,而教学环节中比较重要的习题课和讨论课却苦于没有时间而无法进行。现在使用多媒体的教学方法,这个问题就能得到较好的解决。

2.问题

(1)使用多媒体教学方法是否就能大大加快授课的速度呢?我们通过实际授课得到的结论是否定的。这是因为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有其内在的规律,它需要有一个接受和消化的过程,盲目地提高授课的速度,反而欲速不达。因此,教师应该保持合适的授课速度,利用多媒体的先进教学手段,用大量的资料来佐证课程基本内容和重要概念,增加课堂讨论和习题讲解来消化和接受课程内容。

(2)长期以来,学生习惯于传统的授课方式,即教师在上面授课,而学生在下面记笔记。而改用多媒体教学方式,学生就有一个接受和适应的过程。在使用多媒体教学方法的初始阶段,学生的一个较普遍的反应是课堂笔记来不及记。对于这个间题,教师采取的措施是要控制好授课的节奏和速度,掌握好翻转屏幕的时间,有意识地让学生有一定的时间来记课堂笔记。同时也孺要向学生说明改进学习方法的必要性,使学生认识到对于一种新的教学手段,自身的学习方法应作出调整,在课堂上更应该注重于思考和理解。

(3)我们觉得在采用多媒体教学方法时,其它的相应措施也应该跟上。在这个学期中,我们采取的措施是将多媒体教案在学校的校园网上(该问题在后边再专题讨论),同时,我们选编了一本《材料力学习题选解》发给学生,帮助学生正确地解答材料力学课程习题。这些措施受到了学生们的欢迎。

(4)多媒体教学是在多媒体教室中进行,它的教学环境与传统教室不同。这就对多媒体教室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首先,教学内容是通过投影仪投放到显示屏幕上,这就要求投影仪必须要有较高的分辩率和亮度,尤其是在较大的教室中,如果投影仪的分辩率和凳度不够,则坐在教室靠后的学生就难以看清屏幕上的内容,极易产生视觉疲劳。其次多媒体教室的音响效果也很重要,要保证声音清晰,过大的回声会懂学生注意力不能集中,也容易疲劳。除此之外,多媒体教室使用的计算机,包括硬件和软件应经常维护,使之处于最佳使用状态。如果在讲课过程中出现死机之类的问题,则会使教室的教学气氛

破坏,教学效果大打折扣。从对多媒体教室硬件设备合格程度的调查中,可以看出学生也希望多媒体教室的设备性能进一步提高。

三、《材料力学)课程教案在网上的

多媒体的教学方法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手段,与传统的教学方法一样,也需要其它的配套措施相应跟上。因此,我们做了一项工作,就是在学校的校园网上多媒体教学的教案,它包括了课程的理论教学内容、课堂演示的图片、讲解的例题、问题的讨论和习题的解答。这样,学生就可以非常方便地、随时在学校的校园网上查到课程的全部教学内容。学生完全不必为在课堂上来不及记笔记而烦恼,在课堂上可以更加集中精力去理解和思考教学内容,在课后也能很容易地在网上进行复习。所以,在网上课程教案是一项十分重要的教学环节,我们正努力地进行着这项工作,争取把它做得更加出色和成功。

四、课程的其它教学环节在网上的实现

篇8

关键词:材料化学;生产实习;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1-0118-02

一、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和国际化水平的提高,国家越来越需要大量的高层次、高技能、复合型、创新型人才。高等学校承担着为社会培养高质量人才的根本任务,新的形势对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模式等也提出了新的挑战。

材料化学是在1992年开始在我国各大院校设置的一门新专业,是材料科学与化学的交叉学科。到目前为止,我国高等院校已经有140多所院校设置了材料化学专业,山东科技大学材料学院也在2009年新设这个专业。实践环节中的生产实习是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巩固专业知识、强化专业素质的主要途径,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人才的培养质量。

二、材料化学专业生产实习的目的与要求

大学生完成主要专业课程之后需要到生产一线跟班劳动,巩固加深专业知识,学习生产技术,学会解决若干比较简单的技术问题。通过生产实习,学生应该达到以下要求:(1)学习优良的工作作风,树立朴实肯干的劳动观念,具有热爱材料事业的思想感情;(2)巩固、加深和扩大所学专业知识,并做到理论联系实际;(3)专业技能进一步提高,特别是实践能力有较大提高;(4)能发现问题,独立思考,进行初步研究和设计,具有一定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材料化学专业生产实习现状及问题分析

从材料化学专业学生的生产实习中,我们发现的专业知识与实践结合能力较差,专业技能提高很少,生产实多数流于形式,达不到生产实习要求,实习质量不高。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实习时间短,实习“走马观花”。目前,材料化学专业的生产实习多在二周以内,时间太短;更多的时间在学校。现场实习多是听1~2次生产方技术人员报告,在生产车间参观等内容,学生多、噪音大。学生跟班劳动少,缺乏亲身体验。生产方怕学生安全出问题,担责任。

2.实习地点联系困难,实习基地数目少。目前是市场经济体制,工厂以生产为主要任务,以安全为保障。学生生产实习必然干扰生产,多数厂家不愿意接待学生实习。目前生产实习的地点多数通过教师多方联系,地点不固定。虽然有些单位已经作为学校的实习基地进行了挂牌,但是建设和管理还不正规。

3.教师实习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陈旧。目前的生产实习过程中,教师为主体,学生被动参与。教学方法多为填鸭式、走马观花式、囫囵吞枣式的教学方法。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想象力、创新能力得不到发展,不适应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

4.实习考核机制无力,考核目标不清晰。目前生产实习考核中没有学生专业技能、实践能力的考核。而是依据生产实习报告的质量、实习态度与表现、组织纪律等情况综合考核。这种考核机制造成实习成绩考核主要依靠实习报告,而报告雷同较严重,指导教师较难判断学生的实习效果到底如何。

5.师资力量不足,教师指导学生过多。由于材料化学为新版专业,师资力量明显不足。目前生产实习的生师比是15:1左右,教师很难全部照顾过来,也给现场实习带来了不便。

四、材料化学专业生产实习改革措施与对策

针对本专业生产实习教学存在的问题,我们改变思路,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提出了改进的几个对策。

1.强化实习培养目标和要求,增强师生的实习重要性认识。在生产实习开始前及进行过程中,指导教师、学生和实习单位都应充分认识到生产实习的重要性并做好沟通。指导教师应转变实习理念,清楚应强化哪些知识,增强哪些素质,通过哪些方法来实现,如何进行管理;学生加强认识,有目的地实习。在实习前就清楚每个实习节点的内容、要求。加强与实习单位沟通,努力让实习单位认识到与学校联合进行生产实习是一件双赢的事情。通过生产实习不但能够宣传实习单位的产品及发展潜力,还能为实习单位培养优秀人才提供方便。

2.优选实习地点,加强实习基地建设。长期的规范的生产实习基地是实习质量的重要保障。因此,应加强实习基地建设,同时增加实习基地数量。在选择实习地点时,尽量选择人才相对比较紧缺、或者厂方非常配合实习的地点。教师、学院、学校各方面都要紧密配合,加强与实习单位的沟通协调,教师要利用科研、设计、外出讲课等多种方式与生产方建立关系;学院利用各种活动、访问等机会向生产方介绍专业特点及优势;校方对于接待学生实习的厂家,给予优先选择人才等政策上的支持。

3.优化实习内容,丰富实践教学方法手段。生产实习的内容应该紧扣培养方案,不宜太多。同时,具体的实习的内容和安排要根据实际能够达到的实习条件来制定。根据实习地点的不同性质灵活调整实习内容,尽量增加实际操作的时间,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在指导实习的过程中,教师通过现场讲解、讨论、答疑结合学生自学等多种方式提高学生的兴趣。

4.改革生产实习考核体系,建立全程多样化考核模式。生产实习的考核是对学生在整个生产实习期间的表现、学习效果和实习质量的全面评价,也是调动学生实习积极性的一项措施。通过生产实习考核体系的改革,建立多样化的考核模式。(1)采用闭卷考试方式,检查学生对安全培训内容、操作规程的掌握情况,同时作为“跟班劳动”学生的选拔依据。(2)面试考查。实习结束时,学生汇报,教师质疑,学生回答。(3)现场抽查。在现场采用随机抽查的方式,了解学生现场实习的效果。(4)生产单位带队师傅评分。根据每个人生产实习的实际情况,对每位学生的表现,带队师傅最有发言权,他对学生的评价最符合实际情况。(5)作业。每个学生完成部分的工艺设计,内容。(6)实习报告检查。

5.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强校内实习效果。生产实习中教师处于主导地位,指导教师的责任心、素质和水平,对生产实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指导教师队伍是提高生产实习质量的关键。学校应该加强师德教育,增强教师的责任心,发挥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加快年轻教师的培养力度,鼓励青年教师深入一线,切实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另外在强调生产实习中现场实习效果的同时,还要注意学生在校内实习安排和取得的效果。加强在校内进行设计和研究工作,让学生把现场的生产实践与课本的理论知识进行结合,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五、结语

总之,材料化学专业是一门专业性、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学科,生产实习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不可流于形式。在目前形势下,师生应该清楚认识到实习的重要性和具体要求,按照新的实习内容和安排,积极地去实施,严格地去执行,生产实习的质量和效果必会大大改善。

参考文献:

[1]王淑芳.UIUC3+2项目的实践及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启示[J].高教论坛,2011,(5):77-79.

[2]赵洪凯,肖力光,刘亚冰,李敏.设置材料化学专业的探索与实践[J].广州化工,2010,(8):300-311.

篇9

教师年度思想工作总结摘要:我校领导高度重视师德建设工作,党政主要领导能把师德建设年工作摆上议事日程,定期召开会议,统一思想认识,增强抓好师德建设年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同时,研究制定师德建设年活动方案,成立师德建设年领导小组,部署师德建设年活动,每项活动领导做到心中有数,指导到位。

二、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思想素质

1、学校有计划有步骤地抓好了学习教育活动,组织教师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宪法》、《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等法律法规,提高教师的法律意识,增强依法治校的能力和水平。

2、组织教师认真学习了《依法治校、净化育人环境的暂行规定》及《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吉林市教师师德五条禁令》、《昌邑区教育文化体育局的十条工作纪律》,学校并将禁令和工作纪律张贴在教师的办公室,每位教师和学校签订了三个责任状。

(1)严肃工作纪律,加强教师职业道德责任状。

(2)依法治校,净化育人环境责任状。

(3)杜绝乱收费,乱办班责任状。

篇10

大数据时代的来临,使人们不得不在大量的信息面前敏锐地获取对自己有用的信息。财经新闻是人们获取信息的一个重要来源,高效而快捷地对财经新闻所承载的信息做出甄别与理解是现代社会一项非常重要的技能。英语财经新闻在全球化时代,更是掌握先机的一扇大门。本研究将尝试将词块理论应用到英语财经新闻的语篇分析之中,这样的实证研究一方面将丰富商务英语基础理论研究,另一方面将通过尝试揭示此类语篇的语言特征,帮助人们更好地从此类语篇中获取有用信息。

一、词块的定义

对于词块,不同的学者使用了不同的术语。Becker (1983)认为他们是具有可分析空间的公式化框架(formulaic frames with analyzed slots) ;Lewis (1993) 认为是词汇组块(lexical chunks);Krashen(1978) 把词块看成半固定式的短语(semi-fixed patterns);Pawley & Syder (1983)认为是词汇化句干(lexicalized sentence stems);Newell(1990)则把词块定义为:词块是一个记忆组织的单位,它由记忆中已经形成的组块组成并链接成更大的单位。Lewis(1993)认为语言是具有语法意义的词汇构成的,而不是由具有词汇意义的语法构成的。这些具有语法意的词汇构成了许多具备实际意义的词块(meaningful chunks),然后由这些词块形成连续而又连贯的语篇(continuous coherent text)。

国内学者薛旭辉(2012)认为,词块是一种在线性方向上繁简不同、长度各异(涵盖单词到语篇)、频度有别,融合了语法、语义及语境优势,兼具交际、话语和语用功能而且使用时可直接提取、无需语法生成和分析整体拿来就用的预制语言单位(prefabricated language units)。功能语法、认知语言学和基于使用的语言模型都认为,语言表征的基本单位是构式,程式语、词束和词块都属于构式的范畴。构式语言观认为,构式是形式与意义或形式与功能的结合体,研究语言形式离不开对意义和功能的审视。因此,对词块,要从形式、意义和功能三个层面进行界定。鉴于此,国内学者马广惠(2011)将词块定义为:由多词组成,可以独立用于构成句子或者话语,实现一定语法、语篇或语用功能的最小的形式和意义的结合体。这个定义表明,词块是大于词、小于句子的语言单位,可以像词那样独立运用,而且词块应该是连续的,具有完整的意义或明确的功能。也就是说,词块不包括那些不连续的,或具有词汇与结构双重特征的,或语义与功能不明确的语言片段。

本研究采用马广惠(2011)对于词块的定义,依据词块理论,以《经济学人》为研究对象,着力于探求高频词块与财经新闻用语特征之间的关系。

二、研究过程

1.数据收集。首先,建立一个语料库,用来分析的文本主要来自《经济学人》中的文章。项目参与者从《经济学人》官方网站下载2013年共计51期的期刊。为了避免主题的重复,项目参与者从每期中随机挑选16篇文章,共计挑选816篇文章,形成了研究使用的?稻菘狻?

2.研究方法。在本研究中,词块被分成了三个类别:名词短语词块;动词短语词块;介词短语词块。首先利用NLTK(自然语言工具处理包)进行断词;然后是为单词加上标签;然后将成组的单词解析为各种词块;最后对各种词块进行分类。通过这些步骤,NLTK生成除了关于不同元素出现情况的统计,并画出描述处理过程本身或统计合计结果的图表。

3.研究结果:

在此表中,排名前三的词块分别为,a year, this year, last year。由此可见,在财经新闻报道中,时间单位多为年,而且财经新闻的时效性是比较强的。“the dollar”和“the euro”分别出现了 88次与83次,可见美国与欧盟依然是最强的经济体,其货币依然属于是强势货币。此外,频次最高的三十词中,绝大多数都和经济事件相关,例如“the firm”,“the market”,“the cost”等等。

在此表中排名居首的是“see chart”,可见作为一种辅助手段,图片大量被用来解释经济事件。此外有相当多词块用来表示“不确定性”,例如“is likely”“are likely”,“is unclear”,“is unlikely”, “is possible”,此类词块的高频率使用恰恰符合财经新闻报告的客观性。此外,观察频次最高的30个动词短语词块,可以发现大多的动词短语词块较为简单,避免使用过于复杂的动词短语词块传递信息是财经新闻报道的特色之一。

在此表中,频次最高的介词词组词块为“of the”。在日常用语中多用“’s”来表示所属关系,但在财经英文报告中,“of the”的使用频次却达到了1162词。这可能是因为在表示所属关系是“of the”远比“’s”正式与严谨。此外,高频介词词组词块还包括“in the”,“by the”,“at the”之类的表空间与时间的词块。可见财经新闻报道极其注重精确性。

三、研究结论

词块在第二语言习得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掌握词块的特点不仅对语言理解有重要的作用,对语言的输出也产生重要的影响。有鉴于此,本研究的以《经济学人》三种词块为研究对象,初步分析出了英语财经新闻词块应用的基本特征:

时效性:作为一种“硬新闻”,财经新闻的时效性很强,否则新闻就会变成“旧闻”。通过研究,我们发现英语财经新闻词块的选用是紧跟时代的且及时反映当今世界经济现状的。

精确性:在财经新闻中,对事实的描述要务求精确,以期赢得读者的信任。但对于不能完全确定的内容,便无需强求“精确”。此时,模糊表达反而成为一种精确的描述。于是,我们发现描述概率的词块在英语财经新闻中的高频率出现。

简洁性:财经新闻要求以直截了当的方式告知读者发生的财经事件,以节约读者宝贵的时间。所以,我们发现英语财经新闻对词块,尤其是对动词词组词块的选择力求简洁,绝不故弄玄虚。

四、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