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等式的基本原理范文
时间:2023-06-06 17:56:3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会计等式的基本原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内在一致性。从而表明,在债务存续期的动态会计等式以外的情况下与传统的会计等式是截然不同的。
作为构建整个财务会计理论及实务基石的会计等式,其实它并不是象我们想象中的那样完美无缺,它只反映了企业在持续经营情况下会计期末的财务状况,而并没有反映企业在亏损的情况下的财务状况,也没有很好地反映企业在债务到期前(债务存续期) 的财务状况。
本文试图从期权理论的角度对会计等式及企业购并中的商誉和负商誉进行重新认识, 对下列变量作定义:令A 为资产、D 为负债、E 为所有者权益。很显然,会计等式可表述为:A = D E (1)由(1) 可推出: E = A D(2) 式也可用图1 表示如下:
很显然,但A < D 时, E < 0 , 即, 由会计等式可知:当企业资不抵债时, 所有者权益为负数。而对于资不抵债的企业而言,所有者丧失了所有的投资,要把企业所有的投入资本全部交给债权人,其权益为零,即E =0 ,而绝对不可能出现E < 0 的情况。根据期权理论, 企业的股东实际上是拥有一份以公司资产为标的资产,负债价值为执行价格,负债到期日为执行日的看涨期权。这样,在负债到期日,如果公司资产大于负债价值,则股东会清偿债务,行使看涨期权;如果公司资产小于负债价值, 则股东会宣布破产,不执行看涨期权。下面, 笔者从期权理论出发来具体阐述期权估价理论与会计等式之间的关系。为了论述的方便,做出以下假定:
11 企业只有一笔负债,到期一次还本付息;
21 资产计量真实、可靠,历史成本等于公允价值;
31 企业股东承担有限责任;
41 无税收、无交易成本,即市场是有效的;
51 负债存续期内企业没有支付红利;
61 无风险利率是常数。
一、会计等式的静态观:债务到期日的会计等式根据期权价理论, 有限公司的股权资本(普通股) 可以看作是以负债面值(假设为无息债券) 为履约价格,公司资产为标的资产,负债到期日为执行日的一种买进期权。债券到期时,股东有两种选择:或偿还债务或宣告破产。如果公司资产大于债务价值, 债务将被偿还,即股东行使买权; 如果公司的资产小于债务价值,公司将无力偿还债务, 按股东承担有限责任的观点,债权人将按受公司的全部资产,或者说股东将不行使期权,此时看涨期权将一文不值(即公司股票价值为零) 。这种关系可以用图2 表示。
从图2 可以看出,股东投入的资本(所有者权益E)可以看作是购买看涨期权的期权费, 股东购入的看涨期权的执行价格为公司的债券价值D。根据期权的原则,显然可知,股东在债券到期日的损益为( E0 为期初股东权益价值) :π= max ( - E0 , A - D - E0) (3)
(3) 表示的就是实线- E0 CBP 所表示的损益状况。
E = E0 π (4)
把(3) 代入(4) 可得到下式:
E = E0 max ( - E0 , A - D - E0)
E = max (0 , A - D) (5) 公式(5) 告诉我们, 在债券到期日, 股东的所有者权益是0 或( A - D) 中的较大者,即:当A > D 时,股东清偿债务, 行使看涨期权, 把公司从债权人手中买回来,标的资产价格为公司资产价格A ,执行价格为债务价值D ,这时股东所有者权益为: 2003/ 10总第270 期商业研究COMMERCIAL RESEARCH E = A - D (6)当A < D 时, 股东宣告破产, 即不执行看涨期权,把公司资产交给债权人,这时股东的所有者权益、债权人的权益分别为:E = 0 , A = D (7)由(6) 式可推出:A = D E (8)公式(8) 即在持续经营情况下的会计等式。由公式(7) 可知, 在公司资不抵债的情况下, 股东的所有者权益E = 0 ,而不象传统的会计等式表示的那样E = A - D < 0 。综上所述可知:图2 中的折线ODQ 就表示期权估价理论下的会计等式。OD 段代表公式(7) , 而DQ 段则代表(8) 式。
二、会计等式的动态观:债务存续期的会计等式期权合约的唯一变量是期权价格, 自从期权交易兴起以来,已出现了许多估价模型,其中最著名和最常用的是由美国人费谢尔布莱克( Black) 和迈伦期考尔( Scholes) 于1973 年推出的期权价格模型(简称B - S 模型) 。在不考虑股票派息影响的情况下, B - S 模型由下列变量组成:Vc = N ( d1) S - N ( d2) Xe - rT (9)
其中:
Vc 是无红利欧式看涨期权现在价值;N ( di ) 是di ( i = 1 , 2) 的标准正态分布函数值, N( di) = P(ξ≤di) ;
d1 =〔1 n ( S/ X) ( r δ2/ 2) T〕/δT1/ 2 ;d2 = d1 - δT1/ 2 =〔1 n ( S/ X) ( r δ2/ 2) T〕/δT1/ 2 ;
T 为到债务到期日的时间,以年为单位;S 为公司资产现在价值;δ为公司资产产生现金流的均方差, 由于无红利,等于公司资产年价值变化率的均方差。由B - S 模型可知:当S = 0 时, Vc = 0 , 显然, A =0 , E = 0 , D = 0 ,传统的会计等式A = D E 仍然成立。在公司债务到期前的存续期间, 公司股东的看涨期权的价值Vc (即公司股东的所有者权益的价值E) 始终大于公司资产价值与执行价格现值(债务现值) 之差,用公式可表示为:
Vc > S - Xe - rT (10)
其中, S 就是资产A , Xe - rT就是负债D ,所以(10) 也可以表示为:
E > A - D
A < D E (11)
公式(11) 中, 由于股东的看涨期权存在着时间价值而使得传统的会计等式不再相等。我们可记其差额为Vt ,有:
Vt = D E - A (12)
E = A - D Vt (13)
Vt 就是股东拥有的看涨期权的时间价值, Vt 会随着公司资产的增长而趋向于零。并且依据期权的基本原理可知:当公司资产小于执行价格现值(债务现值)时,股东的看涨期权只具有时间价值, 而为涵价值为零,如果这时股东执行期权, 他什么也得不到。所以,股东宁愿现在借款而不是申请破产。只有当A 远远大于D 时, Vt 才会趋向于零,那时,股东显然要执行期权,这样,公式(13) 就等价于公式(8) 。显然,当S ∞时,看涨期权现在价值趋向于公司资产价值与执行价格(负债价值) 的现值之差, 即有下式成立:
由公式
(14) 可知:当S ∞时, 公司看涨期权的价值为:Vc = S - Xe - rT
(15)把公式(14) 中的Vc 用E 替换, S 用A 替换, Xe - rT
用D 替换,即可得到:E = A - D (16)
(16) 就是公司资产价值趋向于无穷大时的会计等式,它和传统的会计等式是一致的,这也从另一个侧面映证了财务估价和会计计量的内在一致性。
三、小结综上所述,传统的会计等式就是图1 中的直线,而在期权理论下的会计等式则又可分为静态和动态两种情况。债务到期日的会计等式,即静态的会计等式,可用图2 中的ODQ 折线表示;债务持续期内的会计等式,即动态的会计等式, 则与其它情况下的会计等式是有
着显著区别的。综上所述,为清晰起见,笔者把不同情况下的会计等式汇总在表1 中。
当然, 表1 中所列的会计等式只是从理论上推导出来的,它有着严格的假设前提,在实务中必须结合具体情况,放宽假设才能设计出真正对实务有指导作用的会计等式。
参考文献
〔1〕齐寅峰. 公司财务学〔M〕. 北京:中国物价出版社,1997.
〔2〕陈小悦,乌山红. 公司理财学基础〔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4.
〔3〕Aswath Damodaran. 投资估价〔M〕. John Wiley &Sons , Inc.
〔4〕William F. Sharpe , Gordon J .Alexander ,Jeffrey V.Bai2ley, Investments ( Fifth Edition) 〔M〕. prentice - HallInternational,Inc.
篇2
关键词:哲学;会计理论;会计哲学
中图分类号:F23文献标识码:A
一、导言
“哲学”一词来自希腊文philosophia,由“爱”和“智慧”两词组成,意为“爱智慧”。哲学的经典定义是对世界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是系统化和理论化的世界观。会计理论是采用一定逻辑形式对会计客体的本质及其规律具有综合性和条理性的理性认识。从概念可以看出,哲学和会计理论都是一种认识,但是哲学的认识范围更广,抽象程度更高,更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哲学的思想、哲学的方法以及哲学的理论无时无刻不在影响会计理论发展,会计理论研究中的许多争论,都涉及到哲学世界观与方法论的问题。我国著名会计学家王世定曾指出:“会计观是人们对会计的基本认识和本质看法。它是研究会计理论,做好会计工作的基础。当今世界上的各种会计学派,无论他们在具体观点上有多少分歧,归根结底都可以从会计观上找到缘由”。“会计观应该是指人们对会计工作的基本认识和基本看法”。
哲学对会计理论发展的影响由来已久,本文意在总结前人的哲学思想在会计理论的体现,分析会计哲学与会计应用哲学的区别,同时,探讨哲学思想在会计理论中的应用问题。
二、文献综述与分析
(一)关于会计哲学。会计哲学是理论会计学研究的最高层次,它提供给会计学的仅仅是思想方法层次或关于经济方法的哲学反思而并非直接、单纯的会计理论。通过对会计哲学的研究,有助于从整体上把握会计学科的理论体系,有助于构建相关的新型会计学科,完善已有的会计学科理论体系,推动会计理论研究向深层次发展。
1、会计哲学的涵义和定位。关于什么是会计哲学,人们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阐释,但至今尚未形成共识。著名会计学家于玉林(2003)认为,会计哲学应分为以下两个层次:①会计人员以哲学原理为指导进行会计工作,即会计应用哲学;②对会计人员在会计工作中应用哲学的实践进行总结,并使之理论化、系统化,从而形成一门分支学科――会计哲学,是依据哲学基本原理,结合会计原理,研究会计的本质和一般规律的应用哲学。
2、会计哲学的基本内容。关于会计哲学的内容,国内一些会计学者已经进行了探讨。有人认为,会计哲学包括会计本质论、会计内容论、会计形式论、会计关系论等;也有人认为,会计哲学包括会计研究方法、会计对象的哲学探讨、会计职能的哲学探讨、会计形式的哲学探讨、会计的时空观、会计的意识论、会计本质的探讨、会计学科体系的建设问题、会计改革的哲学探讨等。
(二)关于会计应用哲学。汪新泉对会计理论的一些内容(如会计等式)进行了哲学上的思考。李法贵认为会计理论发展的螺旋式上升轨迹遵循哲学否定之否定规律。栾甫贵探讨了哲学在会计制度建设中的理论基础作用,并指出会计制度的变迁离不开哲学的指导。
三、会计哲学、会计应用哲学在会计理论中的应用
(一)会计哲学与会计应用哲学的区别。从上面文献综述的比较分析,我们可以认识到会计哲学与会计应用哲学的区别主要在于:
第一,性质不同。会计哲学是应用哲学基本原理认识会计规律的知识体系。它属于一门相对独立的应用哲学分支学科。会计应用哲学是在会计领域应用哲学基本原理,是在会计工作内容或在会计理论体系中反映应用哲学的基本原理。
第二,对象不同。会计哲学研究的对象,是会计领域表现为世界观方面的一般会计规律,实际上是会计人员对这些一般会计规律的基本看法。会计应用哲学研究的对象,是在会计领域各个方面的一些具体工作上,应用哲学原理进行处理的内容;这是具体问题应用相关哲学原理进行的具体处理。
第三,内容不同。会计哲学反映的内容是会计人员对会计一般规律的认识规律,是回答“怎样去认识”。会计应用哲学反映会计人员对会计领域各方面的某些问题,应用哲学原理是怎样认识的,是回答“是什么”。
(二)会计哲学与会计应用哲学的具体应用。会计哲学的具体应用如对会计规律形成的条件(一定的历史时期,政治、经济、科技、法律和管理等客观环境,会计人员素质、研究水平等主观因素)、内容、关系、因素、作用和发展趋势等的认识。
会计应用哲学的具体应用例子,如马慧如将会计假设、原则与哲学概念、规律和范畴统一起来,如会计主体假设与空间观,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假设与时间观,货币计量中的币值稳定假设与质量互变观,实质重于形式原则与本质观,配比原则与联系观,重要性原则与重点观,会计原则的冲突与矛盾观。
会计应用哲学和会计哲学阶段均属于自觉使用哲学的阶段,两者很容易混淆。综合不同视角考察和研究的结论,笔者认为,会计哲学作为一门从哲学的角度和用哲学的方法来研究会计理论和实践问题的学科,其独特的研究对象就是会计世界观和方法论;会计应用哲学则重在其指导实践的应用性,两者互为补充。
四、结论和展望
哲学中所运用的观点,譬如现象和本质的观点、实事求是的观点等等,都是会计研究所运用的哲学原理,他们共同组成了“会计哲学”的理论基础,也是哲学思维对会计研究的渗透和应用。
我们要良好地区分会计哲学与会计应用哲学,充分运用哲学原理,服务会计理论建设。
本文的局限性在于只研究了哲学原理在会计理论中的应用,对于西方先进思潮对会计理论的影响有待进一步探讨。
(作者单位:东北财经大学会计学院博士研究生)
主要参考文献:
[1]宋小明,杨智杰.会计本质的哲学分析与现实论断[J].当代经济管理,2006.2.
[2]喻采平.哲学与会计理论发展研究[J].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08.1.
[3]郭小芬.会计理论的哲学思考[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1999.2.
[4]马慧如.关于会计假设、原则的哲学思考[J].财会通讯,2002.9.
[5]栾甫贵.论会计制度的哲学基础[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3.12.
篇3
1广东白云学院非会计专业会计学课程教学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1)教学目标不明确。非会计专业和会计专业的教学目标不一致。会计专业侧重培养会会计核算以及利用会计信息进行财务分析的会计人员,要求学生理解与掌握会计信息加工处理的基本原理与方法技巧。而非会计专业开设会计学课程的目的是为了拓展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懂会计、能应用会计知识进行分析和判断的高级复合型人才,这就需要提高非会计专业学生对会计知识的理解、实际应用能用能力以及创新能力。例如如何让学生将所学的会计学原理应用到实际的经济生活中,如何通过阅读分析财务报表判断企业财务状况,识别企业战略,分析企业竞争力,评价企业的前景和风险。我校由于教学目标不明确,在非会计专业的实际教学中往往采取无差别的授课内容和教学方法,使得教学效果不理想。(2)教学内容不合理。我校在非会计专业会计学教学内容的设置上不甚合理。由于非会计专业的学生一般只开设《会计学》这门课程,之后不再学习如《中级财务会计》等课程,因此,《会计学》的教学内容涵括了《基础会计》和《中级财务会计》课程的内容,其与会计专业教学内容的区别只是涉及到知识点的难度有所降低。繁杂且有较高难度的教学内容,再加上54个学时的时间限制,容易打击初学者的学习热情和兴趣。整门课程学完之后,大部分学生只是掌握了一些基础的会计知识和几个简单业务的会计分录,无法将所学内容与实际工作相结合,更不能从整体上对会计进行理解和把握。此外,我校在非会计专业会计学教材的选择上往往统一订购,没有兼顾到不同专业的差异性。对教师而言,既要在有限的时间里面讲透彻会计学的知识,又要结合案例以及本专业的内容展开教学,这本身就是一个难以完成的教学任务。种种因素都导致非会计专业会计学课程的教学效果达不到其教学目标。(3)教学方法单一。首先,我校在非会计专业会计学课程教学中主要采取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即以老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的填鸭式教学方法,缺少理论教学与案例教学相结合,尤其是师生互动式的启发式教学方法,这就使得学生对会计知识仅仅停留在理性认知层面,无法提高学生对会计业务的感性认识。其次,缺少实践教学环节。学校没有充分利用多媒体及会计模拟实验室等教学资源,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导致学生不清楚实际工作中如何应用会计信息解决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问题。
2完善非会计专业会计学教学的建议
(1)明确教学目标。我校应明确非会计专业《会计学》的教学目标,在教学当中侧重培养懂会计、能应用会计信息进行控制和决策的高级管理人才,而不是强调培养会记账、算账等专业技术操作的会计人员。只有将会计专业与非会计专业的教学目标明确区分开来,这样才能在教材选择、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上不同于会计专业课程,因材施教,达到非会计专业会计学课程的教学效果。(2)优化教学内容。我校在明确非会计专业会计学的教学目标之后,应围绕教学目标优化教学内容。如前所述,非会计专业会计学的教学目标是培养高级的复合型人才,因此,在教学当中首先应注重会计学知识与非会计专业知识的融合。例如在讲解会计的基本职能时,可以联系管理专业的相关知识,将会计的反映职能与管理活动的描述相联系,将会计的预测决策职能与管理当中企业的投资决策相联系,让学生能将所学的会计知识应用到本专业当中,做到不同专业知识间的融会贯通。其次,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应注意内容适中,突出重点。由于教学学时的限制,教学内容要有针对性,在理解会计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加强学生对会计信息加工处理和分析的能力。具体来说,涉及会计学原理的部分,简单介绍会计的概念、复式记账等基本理论知识即可,不需过多地着墨于会计凭证、账簿等内容;涉及财务会计的部分,不再按照《财务会计》教材中对各要素展开说明,而是以会计等式为出发点,利用会计要素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资金运动的内在联系展开介绍,让学生了解会计信息在企业筹资、储备、生产、销售等不同阶段间的流转,最终为学生了解财务报表的内容、结构和意义打下坚实的基础,从而提高其阅读和分析财务报表的能力。(3)完善教学方法。由单一的被动式、灌输式转变为主动式、启发式等多种方法相结合的教学模式。由于会计是一门专业性、实用性很强的学科,对非会计专业的学生来说,难免对课程内容感到晦涩难懂以及枯燥,对会计中涉及到的账表和凭证缺乏感性认识。教师在教学当中可以通过视频或实物等演示方法,加强与学生的互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其次,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采用案例教学的方式启发、引导学生,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例如在给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介绍财务报表相关内容时,可以以某一上市公司为例,让学生结合本专业知识,分析公司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通过在课堂上鼓励学生思考、讨论,真正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作者:肖姝 单位:广东白云学院
篇4
[关健词]会计学基础 职业道德教育 授课体系 教学方法
一、“会计学基础”课程的教学现状
(一)授课内容重专业技能而轻职业道德教育
会计的基本原则应该用于整个会计核算程序之中,而教师在教学时,却容易忽视在专业技能的教育中贯穿职业道德教育。随着会计信息使用者的日益增多,资本市场的日益发展,对会计信息的披露要求将越来越严格,许多过去不为人知的造假行为被暴光并受到应有的惩罚。时代呼吁诚信,作为会计教育工作者,我们更应该意识到职业道德教育在会计教学中的重要性。只有在思想上意识到它的重要性,才会在教学过程中贯穿职业道德教育,在向学生传授会计知识的同时,及时将会计一般原则与会计核算紧密联系起来,使学生不仅掌握会计核算的原理并且真正地理解会计一般原则,在日后的实践中才能正确地运用一般原则。
(二)传统的授课体系
传统的授课体系,其授课内容安排基本上采用以下顺序,第一章总论:会计含义、会计对象、会计基本职能、会计核算基本前提和一般原则、会计核算方法等;第二章会计科目与账户:会计要素与会计等式、会计科目、会计账户;第三章复式记账:借贷记账法;第四章复式记账法在企业中的应用;第五章会计凭证;第六章会计账簿;第七章财产清查;第八章财务会计报告;第九章会计核算程序;第十章会计工作组织。这种授课体系的特点是混乱了会计工作程序和环节,其结果不利于学生理解会计基本理论,掌握各种会计核算方法,不利于对会计操作技能的掌握和运用。总之,传统的授课体系打乱了会计核算工作程序,不利于初学者对会计基本方法和基本原理的理解和掌握。
(三)“注入式”课堂教学方法
“注入式”的教学方法,忽视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作用,致使学生主观能动性难以发挥,导致实践能力差,创新精神缺乏。因此,会计教学,既要设置合理的授课体系,也需要科学地组织教学,积极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二、“会计学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基本思路
(一)把会计职业道德教育贯穿教学整个过程
“会计学基础”是会计教学体系的启蒙阶段课程,在教学中应把职业道德教育摆上应有的位置,以增强学生的职业道德意识,培养学生会计职业判断能力,塑造诚信品格。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思维是加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新举措。
1.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会计学基础”是一门集抽象性和理论性于一体的学科,需要学生有较强的逻辑推理能力和思维分析能力才能理解知识的要点。对于会计基本理论的理解,是学生学习的难点,但学生对实际的案例非常感兴趣,这就需要教师及时地将报刊、杂志、网站所报道的各种有关会计的新闻和案例作为教学内容,日常生活中的各种会计信息正是对会计基本原理的最好诠释,传媒的披露和报道带来的震撼和影响有时候比理论灌输和说教更为深刻。
2.创新教学思维。 二十一世纪的会计教育,应当在培养专业知识的基础上,拓宽知识口径,扩展学生基础知识范围,使其具备较为扎实的经济学、管理学的基础和较为宽广的考察社会经济现象的视野,真正构建起金字塔式的定量分析与定性描述相结合的知识结构,以适应未来日趋复杂的会计工作需要。会计教学不仅可以与财政、金融、贸易等经济类学科相联系,而且还可以涉及政治、哲学以及自然科学的各个领域。就职业道德教育而言,在“会计学基础”课程中尤其适宜穿插哲学的教育,会计教学除了运用方法论、实事求是等哲学思想之外,还可以对学生进行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塑造和良好习惯的培养。
(二)变序教学法
变序教学法是指不按教材规定的内容顺序授课,而是从会计核算工作的主要过程、相应方法入手,通过逻辑推理,采用相关分析方法向学生传授会计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将教学内容划分为对会计总体认识、阐述会计基本方法和相关理论、会计实训。
1.对会计总体认识。就人们对知识的获得过程来看,感性认识阶段是不可缺少的,也是不可逾越的。只有通过感性认识阶段,才能进行抽象思维和演绎归纳,才能上升为理性认识,才能学到科学知识。“会计学基础”课程主要阐述会计七种核算方法,会计核算程序基本模式是: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登记账簿编制会计报表。由此可见,“证、账、表”是会计核算核算过程中收集会计信息、加工会计信息、输出会计信息的重要载体。因此,教学初始阶段重点阐述会计核算程序基本模式,主要内容有对原始凭证、记账凭证、账簿和会计报表的感性认识。而后,可以引出会计含义、对象和基本职能,会计核算方法,会计核算一般原则和会计职业道德。
2.阐述会计基本方法和相关理论。学生对会计核算程序基本模式有了比较清晰的了解之后,可以按原始凭证、会计要素及会计科目、记账凭证、会计账户、会计账簿、财产清查和会计报表的顺序进行授课。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相关分析法重点对会计核算方法与其基本原理进行讲解。这样,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3.会计实训。“会计学基础”课程的会计实训目的是使学生具有识证能力、制证能力、登账能力和编制会计报表的能力,掌握各种会计核算形式。安排实训内容时,应树立“变序”的观念,比如在教学开始阶段,进行一次对会计综合实训的观摩,使学生初步了解会计核算工作程序。而后实训重点可以采用分阶段模拟实训。学生只有对各阶段实训任务完成得比较好,才能提高会计实际操作能力。
(三)“互动性”课堂教学方法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学生是学习发展的主体,只有把学生放在生动活泼主动发展的位置上,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才能使教育卓有成效。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一改以往“填鸭式” 、“注入式”的教学方法,要依据教学目标和学生需求,以知识的形成和学生的思维过程为主线,以多元互动、多向信息沟通、多种感官协调为基本方式,或诱导思路、或点拨方法,恰当地处理好教、学、练的关系,使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学习。教学还要建立在平等民主的基础上,互帮互助,实现教学相长,共同发展。
总之,通过对“会计学基础”课程生涩的、难于掌握的传统授课体系和“注入式”课堂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可以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活跃学生思维,增强学生逻辑推理能力,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课程教学中注重学生会计职业判断能力的培养与诚信品格的塑造,使学生具备良好的素质,未来能真正胜任会计工作。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非会计专业;基础会计课程;历史观;会计信息使用能力
一、非会计专业基础会计课程的目标导向
我国非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是培养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因此,对于非会计专业的学生,课程教学以培养会计信息使用能力作为培养目标,对于不同专业的学生,会计信息使用能力培养的侧重点又不同。比如,对于工商管理类的非会计专业学生,培养目标侧重于会计信息的管理决策能力;对于金融、经济类的非会计专业学生,培养目标侧重于会计信息的投资决策能力。但是,在基础会计课程阶段,所有非会计专业学生都需要将学以致用作为目标导向,明确会计基础知识与自己专业的结合点,将所学的基础会计知识植入到整个专业课程体系中,做好整体学习目标与基础会计课程的衔接,形成学习的动力,还要制定后续会计课程的学习规划。学以致用目标的建立,不仅使学生明确了学习的目的,从内心深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让学生发现会计知识的可用之处,了解会计基础知识对未来专业学习和职业发展的重要作用,找到努力的方向。
二、非会计专业基础会计课程的教学侧重点
如今,市面上的基础会计课程教材主要面向会计专业学生,也有少数面向非会计专业学生。基础会计课程教材多取名为《基础会计》《会计学原理》《初级会计学》等。其中,面向非会计专业的基础会计教材内容多由会计理论和会计核算两部分构成,虽然《初级会计学》一书包括了部分财务比率知识,却与会计专业的教材并无实质性的不同。可以说,非会计专业学生与会计专业学生使用的是同一类教材,这意味着教师在给非会计专业学生授课时,应注意教学内容的侧重点问题。首先,应侧重历史观视角,而不是从会计不同派别的对比、会计的发展脉络中了解会计的本质。一方面,教师要使学生理解会计与社会经济发展间的关系。会计发展的历史其实就是社会经济变迁的历史,会计的发展孕育于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又反过来服务于社会经济的发展。这部分内容包括会计是什么,会计在社会经济发展史中充当何种角色或发挥怎样的作用。在此基础上,结合当前的跨国并购浪潮,引导学生从跨国并购的需求出发,理解为何全球在倡导会计准则趋同;另一方面,要理解会计准则的政治性。会计准则具有经济价值,是各方政治力量博弈的结果,进而理解企业的会计政策选择行为,以及为何企业如此关注会计准则的变迁。由此,使学生认识到会计的社会属性和政治属性,并能从社会经济环境和经济后果等视角理解和判断会计准则变化产生的影响。其次,基础会计课程的会计基本理论部分内容相对抽象,教授非会计专业学生,需要以会计信息使用能力的提高为重点,因此,课程教学需要打破现有教材的设计思路,可以将后续涉及的会计报表内容提前,以学生比较熟知或感兴趣行业的上市公司为例,从报表层面对理论部分进行理解。以会计等式为例,先让学生从资产负债表的项目金额中发现“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关系,再从企业的创建过程,了解为何三者存在天然的恒等关系,最后,通过解读企业的生产经营增值过程,使学生明白企业利润的形成过程,理解为何利润是所有者权益增值的源泉,从而对拓展的会计等式能有清晰的认识,进一步掌握资产负债表是静态报表,反映时点信息,而利润表是动态报表,反映期间信息,为后续财务管理课程奠定基础。再次,会计信息的形成过程围绕会计循环逐一展开,对非会计专业学生来说,他们不需要掌握会计循环中的每个步骤,而要重点理解会计信息是如何形成的,主要体现为凭证、账簿和经济业务核算等内容的侧重点选择。第一,凭证的相关内容。这部分内容的侧重点是凭证的重要性、凭证传递信息的解读,而非填制凭证的能力,教师不妨以企业日常报销为例,形象地讲解这件看似简单的事情里蕴含的会计知识。第二,账簿的相关内容,他的侧重点在于理解账簿登记的基本原理及其作用,账簿间的对应关系如何形成,而非账簿登记的操作能力。由此,帮助学生建立会计信息间存在的钩稽关系,企业的账簿将记录企业发生的所有经济行为,让学生理解会计不仅能记录信息,还能通过利用记录的信息起到监督作用,从而使得学生在日后的工作中怀有敬畏之心,减少舞弊发生的可能性。第三,经济业务核算相关内容。这部分内容侧重于让学生掌握经济业务发生相关知识。通过会计信息形成过程的学习,帮助学生建立信息链条的思维方式,即从会计报表所呈现的结果追溯到所发生的经济业务,再联系到企业战略和外部环境等层面的分析。尤其需要注意,学生必须明确经济业务核算依据的是中国财政部所颁布的现行会计准则,可以借助2006年前A股和H股同时上市的公司会计报表的差异,讲解会计准则的差异会使同一会计主体呈现出不同的会计结果。最后,会计工作流程和会计信息化的相关内容,重点在让非会计专业的学生熟悉会计工作的性质,在未来工作中能与会计部门更好地配合,以及如何有效利用会计信息服务于本职工作。在信息技术变革的时代,通过了解以往信息技术给会计信息系统带来的变化,进而明白新的技术将影响会计信息的形成和运用,以及会计职业的发展。如此一来,可以培养学生关注当前科技发展的意识,思考未来应如何应对新变化,新知识[2]。
三、非会计专业基础会计课程的教学方式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使课堂教学的场所不再局限于教室,教学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由此,在基础会计课程教学时,应采用课堂教学为主,自主学习为辅的教学方式。对于课堂教学,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利用慕课等“互联网+教育”的相关资源提前预习内容,不断改变以“教”为主的教学方式,尝试引入MBA的案例教学方式,启发性地引导学生运用会计信息,培养学生的实操能力。对于自主学习,一方面,要充分利用网络的优势,针对不同专业对会计运用能力的要求,录制相关的网络课程,让学生课下学习;另一方面,针对课堂发现和学生反馈的知识难点,也可以采取录制小视频的形式进行针对性讲授,强化学生的理解,提高学习效率。除此之外,教师可以利用网络使教学中的师生互动从课堂中有效地延伸至课堂外,如此一来,教师能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学生的疑问也能够及时得以解答,这样的反馈沟通机制既有助于师生良好关系的建立,又能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总而言之,学校在实施非会计专业基础会计课程教学过程中,要根据专业背景,调整教学内容的侧重点,灵活选用教学方法,这样才能满足非会计专业学生的学习需求,培养出优秀的会计信息使用者。
参考文献:
篇6
编著:刘顺仁
出版:山西人民出版社
循序渐进三大制胜秘籍,带你深入浅出玩透财务报表!
心法篇――内功练心法,破解通往财富之路的关键密码,轻松解析企业竞争力。
招式篇――外功练招式,轻松掌握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股东权益变动表4大报表。
进阶篇――活学活用财务报表,锻炼五大神功。克敌,避开财报陷阱,保护自己;制胜,提升企业竞争力,武林称雄。
学习威尼斯商人的智慧与谨慎
――资产负债表分析
作者通过莎翁著名的喜剧《威尼斯商人》(The Merchant of Venice)中商人忧心资产价值缩水的忐忑不安、他们对资金融通的需求引出了最重要的报表之一:“资产负债表”。以下摘自《威尼斯商人》中的一组对话:
安东尼奥(年长的商人):“我买卖的成败并不完全寄托在一艘船上,更不依赖着一处地方;我的全部财产,也不会因为这一年的盈亏而受到影响,所以我的货物并不能使我忧愁。”
刘教授点评:这家伙显然做了点分散风险的工作,而且他的财务实力也经得起可能的损失。投资人要提醒自己:这家公司是不是把成败“寄托在一艘船上”?
安东尼奥:“你知道我的全部财产都在海上。我现在既没有钱,也没有可以变换现款的货物。所以我们还是去试一试我的信用,看它在威尼斯城里有些什么效力吧!我一定凭着我这一点面子,能借多少就借多少!”
刘教授点评:企业光有财产而没有足够的现金,还是会周转不灵的!
…………
资产负债表表达的是会计主体(entity)在特定时点的财务状况。会计主体指的是组织或组织的某一部分,它是可以独立衡量其经济行为的单位。
资产负债表的基本架构是有名的“会计等式”(accounting equation):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资产(assets)指的是为公司所拥有、能创造未来现金流入或减少未来现金流出的经济资源。负债(liabilities)指的是公司对外在其他组织所承受的经济负担,也包括部分的估计值。所有者权益 (shareholders’equity)指的是资产扣除负债后,由公司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又称为“净资产”或“账面净值”。
作者接下来介绍了其他与资产负债表相关的名词如:会计主体(entity)、货币计量(monetary unit)、会计分期(accountingperiod)等。之后他就沃尔玛资产负债表的各个会计科目,依出现顺序做出了说明。资产部分包括流动资产(current assets)、土地、厂房设备、融资租赁资产等;负债部分包括流动负债(current liabilities)、长期负债等;所有者权益部分包括普通股股本(common stock)、溢价(capital in excess of par value)和保留盈余(retained earnings)等。但是作者同时指出,财务报表数字的加总性太高,不能直接提供管理问题的答案,只能协助管理者及投资人发现问题、深入问题。事实上,资产负债表的任何一个会计数字,背后都有一系列复杂的管理问题,往往吐露了更深刻的竞争力含义。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财务比率:
“流动比率”(current ratio)=流动资产÷流动负债。流动比率显示企业利用流动资产偿付流动负债的能力,比率越高,表示流动负债受偿的可能性越高,短期债权人越有保障。一般而言,流动比率不小于1,是财务分析师对企业风险忍耐的底限。但是像沃尔玛和戴尔这样的行业领导者利用“快快收钱,慢慢付款”的方法,使流动比率逐年下降。作者提醒读者阅读财务报表必须有整体性,而且必须了解该公司的营运模式,不宜以单一财务数字或财务比率妄下结论。
“负债比率”=总负债÷总资产。可以帮我们了解企业整体的财务结构。因营业活动及产业特性不同,企业的财务结构也会有很大的差异。一般来说,观察一个公司财务结构是否健全,可由下列几个方向着手:
1.和过去营业情况正常的财务结构相比,负债比率是否有明显恶化的现象。
2.和同业相比,负债比率是否明显偏高。
3.观察现金流量表,在现有的财务结构下所造成的还本及利息支付负担,公司能否产生足够的现金流量作为应对。
“流动负债比率”,用来分析负债组成结构,对营运效率和竞争力不佳的公司来说,流动负债比率增加会提高经营风险。但是像沃尔玛和戴尔的流动负债比率都较高,是因为它们利用其“大者恒大”的议价优势及竞争力,压缩供货商资金,在负债中可以使用较多没有资金成本的流动负债。
作者还提出了一些重要资产议题,如:无形资产的重要性、商誉的形成与计算和长期股权投资。作者用默克(Merck)药厂2004年9月3日突然宣布回收畅销止痛药Vioxx的决定来具体说明了或有负债的重要性。
经理人及投资人最重要的训练之一,就是“面对现实”,而资产负债表便是修炼这项功夫的基本工具。在资产方面,目前海内外的投资人及证券主管机关,都十分重视“资产减值”(asset impairment)的问题。简单地说,就是担心经理人不愿承认部分资产已没有价值,因为这样的会计承认动作,往往代表公司当期必须提列巨额损失,影响经理人的绩效。至于负债方面,最令人担心的是:经理人刻意将部分负债项目转变成“隐藏性负债”(hidden liability),使投资人看不到这些负债对公司可能造成的杀伤力。
创造像刘翔般顶尖的跨栏成绩
――利润表分析
如果一个企业的营业收入和获利,能像刘翔及约翰逊110米跨栏的成绩一样,保持高度的稳定性与持续性,我们就说它拥有高的“盈余品质”,而“盈余品质”就是竞争力最具体的展现。
2001年,在遭遇911恐怖袭击事件后,美国航空业是受害最深的传统“惨”业。当时全世界最大的航空公司――美国航空(American Airline)――立刻陷入巨额亏损;而经营绩效最卓越的西南航空(Southwest Airline),虽然也出现获利衰退,但至少仍持续赚钱。这个例子告诉我们,身为经理人,即使遭遇外在不可抗拒的重大变故,也仍需交出具有稳定性的成绩单。接下来介绍利润表(也称损益表)的基本原理和概念:
利润表的目的在于衡量企业经营究竟有“净利”,还是有“净损”。净利是指特定期间内经济实体财富(wealth)的增加;净损则是指特定期间内经济实体财富的减少。净利=收入-费用。因承认时点的不同,为衡量企业的收入及费用,会计学发展出两套 不同的方法,一种叫“现金基础”(cash basis),另一种叫“应计基础”(accrual basis)。但是不论如何衡量绩效,财务报表的数字长期终会趋于一致。在决定企业净利时,配比原则被非常广泛地应用。
利润表的最基本概念:
收入(revenues):一般指企业营业活动所提供的劳务或商品收入。
净销售(net sales)=销售收入-销售退回与折让-销售折扣。
销售成本(cost of sales):是指当期出售商品的进货成本。
营运、销售与管理费用(Operating, selling, general and administrative expenses):指除了销售成本之外,营运销售(如运输成本、广告费用等)及管理费用(如水电费、管理人员薪资)等项目,统称为“营业费用”。
营业利润(operating profits):销售毛利减去营业费用就是营业利润,它表达公司整体营运活动的利益,但不代表公司年度的总利润。
利息费用(interest expense):指短期商业本票及长期负债等产生的利息费用。
所得税费用(income tax expense):指预估当年一国境内及国际商业活动的所得税费用。
少数股东损益(minority interest income):在编制合并报表时,子公司股东权益中不属于母公司直接或间接持有的部分,称为少数股东损益。
净利润(net income):一般又称为“纯利”或“盈余”(earnings),在非正式用语中也常被称为“底线”(bottom line,因为在利润表底部)。净利润是收入减去所有费用的剩余,也可分解成继续经营部门净利与停业部门净利的加总金额。
别只顾加速,却忘了油箱没油
――现金流量表分析
韩国电视连续剧《商道》是近年来不可多得的探讨商业活动的好戏,戏中因现金流量突然萎缩所产生的困境,在古今中外的商界不断重演,有时连企业绩优生也不例外。杰出的企业家都深深懂得现金流量的重要性。通用电气前首席执行官杰克・韦尔奇(Jack Welch)曾宣称:“如果你有三种可以依赖的度量方法,应该就是员工满意度、顾客满意度和现金进账。”
编制现金流量表的目的,是解释资产负债表中企业的现金部分,在会计期间如何因经营、投资及筹资活动而增加或减少。回收现金是企业经营的最基本原则。造成现金改变的活动有3大类:
1.经营活动:指的是所有能影响利润表的营业活动,例如销售及发放薪资费用。
2.投资活动:主要指取得或者处置长期资产的活动。例如购买土地、厂房、设备,或出售既有固定资产。
3.筹资活动:包括企业的借款、还款、支付现金股利、购买公司库藏股及现金增资等活动。
现金流量表的概念架构:现金=负债+所有者权益-非现金资产,当负债增加或所有者权益增加(如办理现金增资)时,都会使现金流量增加。但若是增加应收账款、存货与固定资产等非现金资产的项目,则会使现金流量减少。
现金流量表的编制,可分成“直接法”和“间接法”两种方法,主要差别在于对经营活动现金的表达方法不同。如果以直接法编制,特点是直接列举造成经营活动现金流入及流出的项目,也就是经营活动中现金的来源渠道和用途;而间接法则由利润表的净利润金额出发,经过加减相关项目的调整,最后得到经营活动现金净流入或净流出的金额。至于投资及筹资活动的现金流量不存在调整问题,因此在表达方法上,直接法与间接法没有不同。在实务上,目前国际上大部分公司是以间接法来编制现金流量表。
是谁动了我的奶酪
――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分析
股东权益变动表的基本原理:
股东权益t=股东权益t-1+净利t-现金股利t +现金增资及股票认购活动t-买回公司股票t +/-其他调整项目t。利润表的结果会影响股东权益变动表。
股东权益变动表的基本概念:
普通股股本(common stock):普通股是公司资本形成所发行的基本股份。
资本公积(additional paid-in capital):意指投入资本中不属于股票面额的部分,或经由资本交易、货币贬值等非营业结果所产生的权益。
保留盈余(retained earnings):指公司过去累积的获利,尚未以现金股利方式发还给股东、仍然保留在公司的部分。
对投资人而言,他们最在乎的是股价变化带来的资本利益,而不是财务报表上股东权益(账面净值)的变化。短期内,公司市场价值(每股股价×流通在外的股票数目)的变化可能脱离基本面因素,但长期来看,市场价值是外界对公司竞争力相当公允的看法。市值与净值比显示未来成长空间,现金股利显示财务体质,股利与净利比,应求稳定,融资顺序看企业前景。
篇7
关键词:非会计;会计教学;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07-0193-02
当前,会计作为一门国际化的“企业语言”已经渗透到经济管理的各个领域,影响着企业的经营决策,成为各种人才必须具备的基础知识之一。为了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的要求和社会需求,众多高校在非会计专业开设了会计学课程。我院在商务管理、物流管理、保险、信息管理、旅游管理等非会计专业开设了会计学课程。如何更好地完成非会计专业的会计学教育目标,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将结合我院非会计专业会计课程建设情况,对非会计专业会计教学情况做出评估,旨在对非会计专业会计学课程的教育教学情况进行优化,促进非会计专业会计学教学质量的提高,更好地服务社会。
一、非会计专业会计学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
1.教学目标模糊。教学目标是会计课程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制定教学方法、选择教学内容、评价教学效果的依据。就会计课程的教学目标来讲,面对的教学对象可能在学习基础、学习能力、所学专业等方面存在差异,因此教学目标的制定应该突出这个差异,在对非会计专业会计课程教学目标的制定上做到:定位准确、适度灵活。但是,目前许多高校非会计专业会计学课程的教学目标比较模糊,不能体现两者的差异性。一般来讲,会计专业学生学习会计学的目的主要是培养学生具备完整的会计理论及应用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够在会计领域胜任专业工作,做到能干、会干、干得好。非会计专业的学生学习会计学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全面掌握会计的基本理论与基本方法,重点培养学生分析和利用会计信息的能力,而非生产会计信息。
2.教学内容繁杂。教学内容是会计学课程建设的核心,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载体。从实践角度来看,对于非会计专业和会计专业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各个高校并没有统一的尺度,基本靠任课教师的职业经验来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大部分是对会计专业会计学教学内容的删减版,并不能有效地体现会计专业和非会计专业之间的差异,不能反映会计专业与非会计专业对未来职业产生的不同需求。
3.教学方法比较单一。会计学的教学方法一般都采用“课堂讲授+模拟实训+教学实习”的模式。对于会计类专业学生来讲,通过这三个过程的学习和锻炼,基本能够系统掌握会计基础理论、方法和技能,初步具备从事会计工作的基本业务素质。但是对于非会计专业学生来讲,由于受到教学学时的限制,在教学方法上还是以课堂讲授为主,结果就是教师很难了解学生到底听懂与否,掌握了多少知识,教学效果如何。这种教学模式侧重于传授会计基础知识,但它忽略了教学中学生的地位和作用。教师在完成课堂讲授任务之后没有多余的时间来开展教学模拟、小组讨论及社会调查等教学活动,而像模拟实训、教学实习等实践性较强的教学手段也只能根据教学时间和教学条件有选择性的进行。
4.教材选择困难。目前,高校会计学教材一般选择《基础会计》或《会计学原理》或《初级会计学》的比较多,也有的高校直接选择《会计学》作为非会计学专业的教材。这类教材在市场上种类繁多,看起来有很大的选择空间。但是如果拿来比较的话教材内容大同小异,编写结构大多遵循“会计基本原理+会计核算方法+财务分析”的模式,将理论置于教材的前面对于培养会计专业人才的基本技能、帮助会计专业人才的掌握会计基本知识,提高会计专业学生的专业理论素养来说是无可厚非的,但是对于初学者和非会计专业学生来说,相当于把对会计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强加于非会计专业学生头上,这样势必会影响非会计专业学生对会计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也是与非会计专业的会计教学目标不相符的。
5.教学评价体系善待完善。合理的教学评价系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合理的教学评价体系应该集中在对教师教的评价和对学生学的评价两方面。目前,大多数高校对非会计专业会计课程主要采用传统的评价方法:根据平时的表现、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进行加权求和。例如我校会计学考试课程成绩计算公式为:学生的总评成绩=20%平时成绩+80%期末考试成绩。一方面平时成绩占比太少,另外一方面期末考试基本上以书面闭卷考试为主,缺少具有灵活性的考核方式,不能体现创新能力,也不能检验实践能力。而对教师的评价基本以学生评教为主,不能全面反映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付出。
二、非会计专业会计教学改革措施
针对目前我国非会计专业会计学课程建设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可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改革。
(一) 明确教学目标的标杆地位
非会计专业会计学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通过学习了解会计的基本会计处理模式,明确最后的会计信息是怎样产生的,而不是熟练掌握这些信息的具体生产过程及会计信息的生产者。因此,在非会计专业会计学的教学过程中,要始终秉承这一会计教学目标,即注重培养学生的会计观念,力争成为合格的会计信息使用者,让学生掌握基础会计学的认识原则和方法,了解会计信息是如何产生的,阅读财务报表,分析财务报表,并利用会计信息进行预测和决策。
(二)结合专业特点,合理确定教学内容
非会计专业的会计学教学内容的选择,应该依据“因地制宜”的基本教学原则确定教学内容。针对不同的专业背景应调整教学内容的重点,以满足不同行业的不同需求。将专业知识融入会计教学内容中,着眼于非会计专业的“个案研究”,以提高学生分析会计信息的能力,而不是会计信息的简单生成。例如,对于保险金融专业的学生来讲,除了掌握基本的会计概念,还应结合金融企业的运作特点,了解金融企业和一般工商业企业在业务处理上的差异。
(三)教学方法多样化,培养学生的会计思维
1.采用情境教学法,加强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境教学法是一种被实践证明了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法可以既强化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又可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目前,很多高校为了配合会计学教学工作的开展,建立了会计模拟实验室。在实验室里,通过模拟企业财务部门的工作场景,运用大量的案例,让学生熟练掌握从企业建账到各种会计档案归档的一系列会计基本工作的处理,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并找出理论的不足,反过来又加深对理论知识的学生,实现实践和理论教学相长。
2.引入口诀教学法,将教学内容化繁为简。会计学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学科,并且会计学的理论相对其他经管类学科的理论更加枯燥,导致很多学生记不住,也理解不了。为此,笔者从网络上搜集了部分会计口诀,如“记账规则之歌”、“会计核算方法”等,另外结合课本的知识自己编了一些。例如,在会计学基本理论的学习中,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记忆这些知识,笔者对这部分知识进行了总结,并归纳为:会计理论并不多,12345678要牢记。其中1指会计的概念,2指会计的2个基本职能,3指3个会计等式,4是指4个会计基本假设,5是指5个会计计量属性,6是指6个会计要素,7是指7种会计核算方法,8是指8个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同时,笔者将8个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归纳为:“三可一相关,及实谨慎重要先”。这8点基本包括了会计学的必须掌握的知识点。有了这些口诀的帮助,能够帮助学生记忆,做到事半功倍。
(四)提高非会计专业会计学教材的适用性
目前,非会计专业会计教材具备较大的通用性,但是能够结合不同专业特点编制的会计学专业教材较少,不能满足人才培养的需求。因此,对于会计学教材的编写,特别是非会计专业会计教材,应适当增加体现不同专业特点且实践性较强的经典案例。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既可以充分利用会计知识分析和处理企业通用业务,又可以熟悉一些具有专业性的业务的处理,使通用性和专业性有效结合。
(五)改革评价方法,创新教学效果评价机制
对于非会计专业的学生来说,会计这门课程是为了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完善知识结构,开阔视野,为以后从事经济管理工作提供理论支撑,所以在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估时,不能简单地以期末卷面分数判断学生学习质量的优劣,而应由期末分数论改为以学习过程考核为主的综合评价。例如,通常的课堂教学可以用提问、分组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及论文写作等形式,加强平时学习过程的课程考核,建立了广泛的绩效评价指标。在不弱化理论学习的前提下,提高学生的理论服务实践的能力,真正使学生掌握基本理论和方法,初步掌握会计信息的处理能力,为实现学校和工作岗位的无缝连接打下基础。
三、结束语
非会计专业会计学课程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教学目标的制订、教学内容的选择、教材建设、教学方法的创新、教学评价体系的完善等内容。在建设过程中,可以参考会计专业会计学课程,但是不能搞“拿来主义”,直接照搬。要正确处理会计专业会计学课程和非会计专业会计学课程的差异,体现出非会计专业的专业特点和未来的职业需求特点。
参考文献:
[1]李莹.人本视域下我国成人教育的改革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0.
篇8
【关键词】循环经济会计;文献综述
近年来,随着以“减量化、再循环、再利用”为原则的循环经济成为新的经济增长模式,我国进入了循环经济理论和实践的全面推进阶段[1],我国会计的宏观环境开始逐步发生变化。会计环境的变迁是推动会计理论演进的主要力量,面对新兴的经济增长模式,传统会计不能满足循环经济发展的特色需要,不能准确有效地确认、记录、计量和报告循环资源的取得和发出情况,也不能对企业生产消耗的环境资源做出确实有效的披露[2],这对于会计实践工作是一大挑战,基于此,循环经济会计应运而生。本文基于国内研究的视角,对循环经济会计研究的情况作一简要的述评。
一、循环经济会计的基础研究
我国关于循环经济会计的研究从整体来说还处于初期探索阶段。其研究的内容还主要在循环经济会计的基础研究,包括循环经济的概念、目标、对象、基本前提、基本原则、理论基础等内容。
关于循环经济会计的概念。殷勤凡[3]提出循环经济会计,既是传统会计的一个新兴分支,又是循环经济制度体系的一个子系统,它是在循环经济思想和理论的指导下,以自然资源效率、生态环境效率和经济效率三者的最大化为目标,以企业与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有关的经济活动为对象,有选择地运用会计学基本原理及方法,对其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反映和管理的系统。张彩平等[4]提出,循环经济会计是通过探求循环经济发展过程中价值运动的规律,总结形成系统化的循环经济会计理论,然后结合会计特有的方法将这些规律性的总结应用于循环经济实践活动中,实现循环经济与会计的结合。任英阔等[5]认为循环经济会计是指以满足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两者最大化为目标,以资源的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为原则,以企业与循环资源有关的经济活动为对象,有选择地运用会计学基本原理及方法,对其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反映和管理的系统。
可以看出,与传统会计相比,循环经济会计强调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结合,将循环经济思想贯穿于会计理论的全过程。
关于循环经济会计目标。目前国内学者对循环经济会计目标的论述,大都围绕殷勤凡的观点:循环经济会计的基本目标应是,从自然资源效率、生态环境效率和经济效率的综合角度出发,在减量化、再使用和再循环的基础上提高经济效益。此外,它还应该包括以下几个具体目标:一是科学核算企业自然资源使用减量化方面和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引发的财务会计事项,合理反映和控制相关的支出;二是向企业循环经济会计信息外部需求方提供及时有效的财务信息;三是向企业内部有关部门提供发展循环经济所需要的财务信息,支持企业追求自然资源效率、生态环境效率和经济效率三者的最大化。
关于循环经济会计的对象。殷勤凡、任英阔等认为是生产过程中与确保自然资源减量、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和谐相关(循环资源)的资金运动,包括需要保护并有能力保护的,与可再生和不可再生资源、可耗竭可补充资源、生态环境资源及资源的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相关的资金运动。具体如森林资源、渔业资源、能源资源、矿产资源、纸张、玻璃、水资源等。
关于循环经济会计的基本前提和基本原则。殷勤凡在传统会计基本前提的基础上,考虑循环经济会计的独特性,提出循环经济会计的六个假设:主体假设、持续经营与会计分期假设、货币计量与其他计量并以假设、可界定性与可复原性假设、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稀缺假设、和谐发展与科学发展假设。张倩[6]在此基础上还提出了会计实体联盟假设。殷勤凡、张彩平、阳秋林等在继承传统会计原则的基础上增加了新的原则:环境资本原则、代际和区域公平原则、依法调整原则、良性循环原则。
关于循环经济会计的学科基础。任英阔认为可持续发展理论、自然资本理论是循环经济会计的学科基础;殷勤凡认为生态经济学理论、环境经济学理论、资源经济学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和谐发展理论、社会成本与交易费用理论、绿色GDP理论是循环经济的理论基础;潘自强等[7]认为循环经济会计是诸多理论融合形成的边缘性学科,除殷勤凡所提出的学科外,还涉及哲学、逻辑学、经济学、管理学、数学中的部分相关理论。
关于循环经济会计的研究方法。由于环境资源中没有凝结人类劳动,无法按社会平均劳动生产率方法确定其价值,若仅以货币作为计量单位就不能客观地反映会计主体的环境状况。因此殷勤凡、李长青等多为学者都提出了多元计量方法,即在循环经济条件下,可以将生物量度、物理量度、化学量度、实物量度等计量单位和货币计量结合起来反映资源和环境的信息。
二、关于循环经济会计核算
关于循环经济会计的核算主要涉及核算范围、核算方法、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等。
殷勤凡在构建了循环经济会计基本理论后,探讨了循环经济会计核算的范围:企业自然资源使用减量化、再利用和再循环的财务影响;对企业执行循环经济法律法规绩效的反映;企业生态环境活动的财务影响;企业的生态环境绩效。对于会计要素的分类,殷勤凡在传统会计要素的基础上增设了循环经济资产、循环经济负债、循环经济权益和循环经济变动4个要素,从而构建循环经济会计的基本会计等式,即“循环经济资产(期末)=循环经济权益(期初)+循环经济变动(当期)”,实现点数据与期间数据的有机结合。在此基础上设计了循环经济固定资产、循环经济无形资产、循环经济递延资产、循环经济长期投资、循环经济存货、循环经济负债、循环经济实收资本、循环经济销售商品收入、循环经济让渡资产使用权、循环经济成本与费用等10个会计科目,并对这些科目的核算进行论述,通过实例进行账务处理。
近年来,敬采云及其带领的团队对循环经济会计的核算问题进行了多方面研究,取得了比较丰硕的成果:程静等[8]认为循环经济会计的目标关注了企业经济活动产生的外部性问题,要求进行环境成本内化核算,将企业的成本控制贯穿生产经营全过程,以提高企业资源利用效率,寻求企业可持续发展之策。熊运莲等[9]对体现循环经济会计核算思想的物料流转成本核算会计(MFCA)进行了研究述评。敬采云等[10]对废弃物再利用的会计核算具体范式进行了探讨,通过建立数据模型和流程图的方式,探讨了废弃物在企业内部及不同企业间的成本归集和核算方法。敬采云等[11]认为,为了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企业应专门建立资源成本控制系统,通过制定资源价格、节能标准,开展节能管理,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任英阔围绕循环资源交易将循环经济会计要素分为循环经济资产、循环经济负债、循环经济收入、循环经济成本、循环经济收益等5大要素,并对其的确认(概念、特征、分类)进行了比较详细的论述。刘晓东[12]认为可以把循环资源确认为循环资产,可以专门设置“循环资产”账户,反映循环资源的取得与发出情况,在进行核算时可以冲减成本。李长青[13]提出设立投入核算账户、资源利用核算账户、能源循环利用核算账户、能源循环效益核算账户、宏观效益核算账户、其他需要说明的事项账户。潘自强等提出在支出方面的核算上,除反映列支环境实际发生的费用外,还需考虑计提“循环负债”,形成类似于预提费用的发展循环经济模式的专用基金。为避免计提循环负债而减少国家的财政收入或给企业提供隐瞒利润的机会,计提循环负债的费用应按权责发生制原则纳入会计利润核算。对企业所取得的利润则进行“利润分割”,即按比例分割为企业利润和资源环境收益,后者直接进入国家设立的专门基金统一管理,以鼓励企业发展循环经济会计。周艳[14]通过改进现行的会计核算流程,计算出每个工序所产生的合格品的价值、不合格品(废弃物)的价值和废弃物外部损害价值。
三、关于循环经济会计信息披露
相比而言,关于循环经济会计信息披露的研究是比较多的。但大多集中在“应当披露”和“披露内容”上。殷勤凡、李恩柱、胡桂兰[15]、敬采云等的观点,可以将有关循环经济会计信息披露总结为提出两种披露模式:
一是在现行企业财务报告框架中增加信息的披露模式,把循环经济会计信息按其内容特征,分别纳入我国企业财务报告框架的不同部分后加以披露,即借助企业现行财务报告,提供循环经济会计信息。通过对美国财务报告框架的借鉴,殷勤凡认为,如果有必要,我国的“会计报表全部内容”可以由现行两个部分(会计报表和会计报表附注)扩展为三个部分(加补充信息)。另外,循环经济会计信息不仅可在年度报告和中期报告中披露,还可以在企业上市时的招股说明书和上市公告书中披露。殷勤凡指出这种披露模式的优点是简便易行、操作成本低、面对的理论和实践的难题少。但缺点也明显:循环经济会计的独特性被掩盖而无法显现出来;对循环经济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的衡量较为困难;不利于循环经济会计的长远发展。
二是独立报告模式,即企业向循环经济会计信息使用方,提供单独编制的财务报告。胡桂兰认为应当由企业编制独立的循环经济会计报表和独立的报告来披露企业循环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敬采云提出对于循环资源,可以设置单独的“环境资源循环利用效率表”来进行专门披露,可以明确地披露出企业利用循环资源的情况以及由此给企业以及社会增加的“名誉”价值,以便于准确地向投资者、债权人、政府、社会公众等利益相关者表明企业对循环经济发展的贡献。李恩柱认为独立的资源环境责任报告的内容应包括:循环经济法规执行情况,资源耗费与再生利用情况,环境治理情况,并对每种情况列出了细则。任英阔在借鉴环境报告书及相关信息披露内容的基础上提出循环资源活动报告书的具体内容。
四、关于循环经济会计绩效评价研究
张蕊[16]在分析循环经济对企业经营环境影响的基础上,讨论了在循环经济模式下企业的战略经营目标和战略经营管理,进而通过对传统的战略绩效评价原则进行扩展,提出了企业循环战略业绩评价及指标体系设计的原则。徐利飞等[17]从“企业环境活动总体情况、企业资源利用减量化、企业资源再利用和再循环”三个维度设计了循环经济模式下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邢蓉等[18]以北京市2000—2008年的统计数据为依据,从“经济发展、资源发展、环境发展、社会发展”4个维度设计了北京市循环经济指标体系,共分三个层次18个明细指标,并通过熵权法为各指标确定权重。许乃中等[19]构建了基于生态效率——物质流分析的循环经济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利用模糊数学和灰色聚类方法分别建立了循环经济绩效评估模型,并以上海化工园区和南通农药化学工业园为案例,对其循环经济绩效进行评估。进而以上海化工园区作为标杆,针对南通农药化学工业园存在的资源效率偏低等问题,提出若干循环经济绩效改进措施。
五、目前研究的局限性及未来展望
相比国外循环经济会计的理论研究和会计实务,目前我国的情况尚存很大的差距。仅就循环经济会计实务看,国际上尤其是主要发达国家循环经济会计的发展就取得了较丰硕的成果,主要表现在:首先,从实务层面看,循环经济会计的应用指南逐步完善。例如,日本发行了关于循环经济会计的三本指南和官方指导,为循环经济会计的成本核算和管理提供了理论指导[20];英国的《环境会计:实务指南》则对企业外部成本的估算提供指引,更好的贯彻了循环经济会计成本观念[21];德国颁布的《环境成本计算手册》从企业的物质、能源运输与企业向环境输出产品与废弃物的流转平衡原理出发,以物理化学量单位计量各种环境负荷程度,并在此基础上核算环境成本,分析投入产出效果。其次,从操作层面看,许多国家都践行了循环经济会计理念并提出了相应的循环经济会计处理方法或准则。例如,美国就环境会计事项的处理提出了“EITF89-13石棉消除成本会计”和“EITF90-8污染处理费用的资本化”;加拿大通过完全成本会计理念的贯彻,充分考虑了循环经济下环境成本、资源耗费成本的影响。再次,从会计信息披露机制来说,联合国国际会计推荐的环境会计负债与财务报告模式下,在财务报表中单独设立披露项目:环境准备、退废准备、预期准备、环境效益、环境费用、或有事项评估中的污染等,在管理层的分析报告中也要充分反映企业的中长期环境问题。
我国目前的循环经济会计无论从理论研究还是会计实务方面都需要做扎实深入的工作。现阶段尤其要在以下几个方面研究和提高:
一是循环经济会计的发展对循环经济财务的呼唤。会计与财务是辨证统一的关系,会计是财务的基础,为财务提供信息保障,财务以资金和价值实体的运动为会计的确认、计量、核算和报告等活动提供依据。因此循环经济会计的发展需要循环经济财务与之相呼应。
二是循环经济会计理论研究与实践操作需要“比翼双飞”。现有的研究大多是对循环经济会计的框架性研究,虽然涉及到循环经济会计的基础理论、会计核算、信息披露等内容,但以介绍和借鉴国际的经验为主,很少针对我国不同地区、不同行业的具体情况进行可操作性的研究,因此理论研究迫切需要结合企业实践,研究针对某一行业在“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方面相关成本的核算问题,以及披露循环经济相关信息,所取得的收益与负担的成本、面临的风险之间的权衡。
三是要建立循环经济会计制度,以法律规范的形式,从上到下明确循环经济会计的法律地位和核算与计量的标准、内容、方法,明确对循环经济会计审计的办法和标准,强制性地规定企业必须实行循环经济会计核算和计量。构建循环经济会计发展的法律和政府行政保障体系,制订循环经济会计准则、循环经济会计信息披露制度、循环经济会计信息质量控制标准或准则,并促进循环经济会计的国际交流与协调。在企业融资和科技革新方面,政府应给予强有力的支持与优惠,比如优先发行循环经济债券、股票,政府给予财政绿色补贴,实施政府绿色采购,增值税、所得税减免等;促进资源回收利用技术商品化;研究固体废弃物的收集、分离、回收和再循环的新方法和新技术。
四是企业应树立环保责任和社会责任意识,建立绿色企业文化以推动循环经济会计的实施,使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连同企业文化并行发展。企业要配备具备专门财会人员,抓好在职会计人员培训,提高会计机构和人员的准入门槛,使会计能够适应循环经济核算和计量的工作需要。潘自强等提出企业自身要进行会计创新,以适应循环经济的发展。
五是从人才培养层面来说,必须有计划有步骤地做好企业会计人员和其他相关人员的培训工作,满足循环经济会计对相关人员素质的要求,并提出,从长远发展来讲,应该调整和充实高等院校会计专业的课程,增设自然资源和环境方面的课程。培养一批具有新观念、新专业知识的核算人才是循环经济会计顺利推进的支撑要素。
参考文献
[1]陈璐,张孝友.循环经济会计问题初探[J].财会研究,2010(23):26-27.
[2]李恩柱.循环经济会计模式研究[J].财会通讯,2007(2):72-75.
[3]殷勤凡.循环经济会计研究[M].立信会计出版社,2007(11).
[4]张彩平,阳秋林.循环经济会计基本理论构建研究[J].南华大学学报,2009(6):23-25.
[5]任英阔.循环经济会计的确认与披露研究[D].天津:天际商业大学,2010(5).
[6]张倩,孙乐.循环经济模式下社会责任会计的理论框架构想[J].技术与创新管理,2009(5):
355-358.
[7]潘自强,阮婷婷.发展循环经济会计的相关探讨[J].财会月刊,2011(3):8-9.
[8]程静,敬采云.企业“双重”受托责任视角下循环经济会计理论研究[J].财会月刊,2010(4):5-7.
[9]熊运莲,敬采云.我国物料流转成本会计研究述评及其启示[J].会计之友,2011(3):92-94.
[10]敬采云,张廷婷,胡杰.循环经济下企业会计核算模式初探——以废弃物再利用为例[J].财会月刊,2010(36):10-12.
[11]Caiyun Jing,Jing Ge.The Adjustment and Main Point of Waste Reuse Accounting Based on Circular Economy[J].2011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Waste Recycling, Ecology and Environment,2011(11).
[12]刘晓东.浅议循环经济的会计问题[J].北方经贸,2008(7):8-9.
[13]李长青.循环经济会计基本理论研究[J].财会通讯,2010(8):22-24.
[14]周艳.循环经济会计核算问题浅析[J].财会通讯,2011(11):63-64.
[15]胡桂兰.基于循环经济的企业财务战略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0.
[16]张蕊.循环经济下的企业战略经营业绩评价问题研究[J].会计研究,2007(10):62-66.
[17]徐利飞,安明莹.基于循环经济的环境财务分析指标体系构建[J].财会通讯,2007(9).
[18]刑蓉,刘云.北京市循环经济指标体系的建立及其评价研究[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10(12):53-56.
[19]许乃中,曾维华,薛鹏丽,东方,周国梅.工业园区循环经济绩效评价方法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3):44-49.
[20]Japanese Environment Agency.Q&A For Understanding Environmental Accounting Guidelines,2002(5).
[21]林军,王世安.循环经济新发展对财务会计的挑战和应对措施[J].财政监督,2011(9):45-46.
基金项目: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一般项目“循环经济模式下企业财务会计制度的理论研究和核算构建”(09XJA630003)和四川省社科“十二五”规划项目“低碳会计理论创新研究”(SC11XK010)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
篇9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经济类(非会计学)专业的知识体系受到了较大的影响。构成经济信息系统重要部分的会计与财务系统的作用日益重要,经济类(非会计学)专业原有的会计与财务管理教学知识体系已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经济类专业的毕业生无论在企业还是非盈利组织工作,都需要懂得和熟练应用会计与财务知识。因此,在新的环境下如何对经济类(非会计学)专业的会计与财务管理知识体系进行调整与创新非常必要,而且经济类(非会计学)专业应用于会计与财务管理知识课程的教学时间是有限的。如何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应用现代教育理论与技术,在配合专业教育的条件下,科学合理地确定教学知识体系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对这些非会计专业学生实施合理的会计教育,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成为研究的重点。
一、调整《会计学》课程的教学内容结构
在经济管理相关专业完整的知识体系中,会计学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目前,许多高等院校的经济管理类专业本科的教学大纲都把会计学课程设为必修课。但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传统的对非会计专业会计教学采用简化会计专业教学内容的做法不能较好地满足非会计专业学生的需要,应该对非会计专业会计教学的内容进行调整,以适应非会计专业的专业特点,设置《会计基础》这门课。根据非会计学专业会计学课程的教学目的,笔者认为,会计基础课程的内容既不应是《初级会计学》的照搬,也不应是对《初级会计学》和《中级财务会计学》的简单组合形成的《会计学》,而应是对会计学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重新设计。会计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学科,实践是会计教学的重要环节。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学生在学完《会计学》后掌握了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和各种经济业务的核算。但这种教学只注重会计方法的灌输、会计制度的记忆、具体会计方法的详细介绍。即只侧重会计信息的数据来源,忽视了会计的实践教学环节。具体地说,教材内容以具体方法为主,面面俱到而太过细化,教师在有限的学时内难以完成教学任务,也很难结合经济管理类专业讲解透彻。学生完全建立在抽象理论基础上的理解也很难抓住重点。因此在对会计学内容讲解时,应结合经济管理类专业要求突出重点,调整《会计学》课程的教学内容,同时加入简单的会计实践课程,形成《会计基础》这门课。
经济管理相关专业的《会计基础》课程应包含以下具体内容:第一章 概述:本章从会计信息对经济管理活动的重要性导出会计的概念、特点,会计对象和会计要素,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应遵循的会计原则、会计规范等会计基本知识。第二章 会计循环:本章主要对会计等式、会计循环的基本程序、会计科目与账户,会计凭证和账簿、试算平衡、结账进行介绍,使学生初步熟悉会计循环的基本程序,理解会计的思维方式和角度,对会计工作循环有初步的了解。第三章 结合专业特点的借贷记账法的应用:从各专业的特点出发,介绍用借贷记账法对各行业企业的筹资活动、投资活动、经营活动中的经济业务进行会计核算,使学生能够根据记账规则对简单的经济业务活动熟练地进行账务处理。第四章 财务会计报告: 本章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使学生加深对各种会计报表的认识,理解各种报表对企业管理工作的独特作用,为下一步进行财务综合分析的学习打基础。第五章 实践环节:从经济业务发生产生原始凭证开始到会计报表的编制,进行一个会计循环的模拟实践,使学生在学习会计理论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对会计实务有一个全面而真实、形象而具体的认识,从而了解会计在所学专业中的作用。第六章 会计报表分析方法:介绍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等三大会计报表之间的勾稽关系,使学生树立会计报表分析整体性、综合性的观念,在理解财务报告编制的基础上,掌握财务会计报表的分析方法。
这样的教学内容设计,能够在有限的教学时数内,帮助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学生树立会计思维方式,了解会计工作实践,对会计理论及会计实务有一个清晰、完整的认识。全面认识会计与其专业工作的地位和作用以及与其他职能管理的关系,达到为其专业服务的目的。
二、调整会计与财务管理知识体系
经济类(非会计学)专业对会计与财务管理知识体系掌握的深度和广度的要求有所不同。会计与财务管理知识体系包括的专业课程有:初级会计学、中级财务会计、高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学、管理会计学、财务管理、财务分析、会计信息系统、会计电算化、西方会计、非盈利组织会计、行业比较会计等。这些课程可以根据其在教学中的作用分为:财务会计体系、管理会计体系和财务管理体系。财务会计体系包括:初级会计学、中级财务会计、高级财务会计、会计信息系统、会计电算化、西方会计、非盈利组织会计、行业比较会计;管理会计体系包括:成本会计学、管理会计学;财务管理体系包括:财务管理、财务分析。笔者认为,应该根据经济类(非会计学)专业的特点,对会计与财务管理课程体系重新设置。
首先设置会计学体系课程,会计学体系课程是奠基管理基础知识的课程体系。其内容主要包括:初级会计学、财务会计学、成本会计学、会计电算化、财务分析与企业业绩评价等。该课程体系包括了原有三个方面知识体系的基础部分,以经济活动的确认、计量、记录、报告、分析、决策为主线,阐述会计与财务的基本理论、方法;提供了认识、核算企业经济活动、看懂企业财务报告、分析企业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果的知识基础与技能,为学生奠定坚实的专业基础。其次是工商管理提高层,设置决策与控制会计、财务管理课程、其内容包括财务管理、管理会计学、证券投资等课程的主要内容。该部分以对经济活动的决策与控制为主线,阐述会计与财务应用在企业内部管理的理论与方法以及酬资、投资的基本理论与方法。经济类(工商管理类非会计)各专业可在学习会计学课程的基础上开设本课程。将会计与财务体系划分为两个层次、重新组织设置课程,与只开设会计学与财务管理两门课程相比更广阔地包括会计与财务知识体系的主要内容,使知识体系更加完整、科学合理。
调整之后的课程体系除初级会计学、财务会计学、成本会计的内容外,还包括财务报告分析与企业业绩评价等内容,并且更加注重市场经济中的主体――企业。会计必须满足企业经济决策的需求为经济决策服务的观念,吸取美国、日本等经济发达国家会计学教材的精华,使教学内容与国际相协调更好地满足培养经济(非会计)专业学生知识结构的需要。
三、实现会计学与经济类(非会计学)专业课程的交叉互补
经过以上会计学课程内容结构的调整和会计、财务管理知识体系的调整,在对经济类(非会计)专业开设课程时注意两类专业课程的交叉互补、融会贯通。
国外许多高等学校在经济类(非会计)专业本科教学的专业设置上往往把本专业需要的非专业课程和专业课程之间有机结合,设置复合式专业。从实际情况来看,很多会计学和经济类(非会计)专业的课程,如企业管理、金融学等是企业内部与外部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有机整体,会计学中有很大一部分与企业管理中的会计核算与控制的问题相关。由于我国资本市场不够完善,企业竞争也不尽规范,目前不少企业的管理停留在传统阶段。反映在教学上也相对落后,从教材到教师的知识体系和教学方法沿用传统模式,有关会计的核算与控制、财务管理内容的教学并未完全进入经济类(非会计)专业教学中,或是不能有机结合。为此,应在经济类(非会计)专业必修课或选修课上进一步促进两个专业间的交叉融合,可在经济类(非会计)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和选修课中增设会计学知识体系和财务管理知识体系的有关课程,并统筹考虑课程训练、技能实践和专业实习,做到外在结合和内在结合的统一,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