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商务的风险范文
时间:2023-06-06 17:56:3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电子商务的风险,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Abstract: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the advance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as opened broad prospect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e-commerce. Under the influence of the general trend of global information, e-commerce in all countries is undergoing improvement and modification. E-commerce has become one of the marks of advanced productivity. In the information age, the concept of e-commerce is popular in enterprises internationally.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omputer and network technology in China, e-commerce has emerged and got rapid development with good momentum, leading China's online trading into a new stage.
Key words: e-commerce;risk;prevention
中图分类号:F71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32-0203-02
作者简介:唐君(1980-),女,江苏射阳人,讲师,研究方向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1 绪论
随着因特网在全球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电子商务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不断渗透到人们生活中的各个角落,并时时改变着社会经济的各个方面,使电子商务日益显现出巨大的优越性。
宏观上,电子商务是计算机网络和信息技术的新革命,目的是通过电子手段建立新的经济秩序。因此,电子商务不仅涉及商业贸易,而且还涉及到税务、法律、金融、教育等其他社会层面;微观上,电子商务是指各种具有商业活动能力的实体(如生产企业、商贸企业、金融机构、政府机构、个人消费等)利用计算机网络和先进的数字化传媒技术进行的各项商业贸易活动。
2 电子商务的风险分析
二十世纪是电子商务发展的必然趋势,而电子商务的风险是其发展的最大障碍,尤其是电子商务在中国的发展目前还处在初级阶段,其最重要的问题是风险和防范。因此,要促进电子商务的良性发展,必须加强电子商务的风险及相应的控制策略。
2.1 系统软件的安全漏洞带来极大风险 我国广泛应用的主流操作系统和数据库管理系统都是从国外引进,并且直接使用的产品。核心技术也是使用的引进版本。这些系统的安全性有系统漏洞和许多其他问题,存在的风险极大。
2.2 互联网络的开放化带来了数据破坏风险 电子商务是互联网作为一种新的模式的贸易平台,它最大的一个特点是强调当事人进入交易与合作伙伴紧密结合,通过互联网,一起做网络环境下的电子商务应用程序。电子商务环境下的商业交易必须通过互联网进行,网络系统使用开放的TCP/IP协议,它容易受到计算机病毒和黑客攻击、信息脆弱。
2.3 电子商务本身内部监管漏洞带来的风险 电子商务本身存在缺乏约束机制、管理混乱、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等问题。如果没有严格的操作内部管理系统,当系统受到攻击或其他一些安全威胁时,无法实时检测、监测、报告和预警,事故发生后,也不能提供线索,跟踪和解决黑客攻击。
2.4 来自社会的外来入侵风险 来自社会上的不法分子通过互联网络会对电子商务进行非法入侵,主要表现形式是利用黑客和病毒等形式,对电子商务系统的文件的数据的篡改和破坏,这是一种社会道德风险。计算机病毒是一组程序编写,可以攻击电子商务系统的数据、文件和内存,使计算机硬件故障、软件瘫痪,数据破坏,系统崩溃,给企业造成不可挽回的重大损失。
3 电子商务风险的防范措施
3.1 需进一步更新观念,培养复合型人才 人才是发展和创新的基础。为了保证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我们必须从电子商务人才培训工作,启动研究领域的教育。我国的网络通信系统人才储备丰富,大部分中专和本科院校内都设有相关专业,且人才梯度分明,涉及领域广泛。在网页设计、运行程序代码编写、软件开发、安全通信等方面都有突出的特点和优势。但创新能力是我国网络通信系统人才最缺乏的核心竞争力,在电子商务的平台和程序应用上都是模仿自美国的电子商务模式,并且非常成功,但一直都没有自己的特色,很多核心领域和专利项都受制于发达国家的牵制。所以说网络通信系统人才对于我国当前的电子商务应用完全足以,但立足长远发展来看,创新将是人才培养和储备的主要目标。
3.2 电子商务技术的安全性 电子商务的安全策略可以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计算机网络安全,第二部分是商业交易的安全。电子商务的安全技术主要有以下几种:
①数据加密技术。加密的数据是最基本的电子商务系统的信息安全防范措施。它的原理是使用加密的加密算法将信息按照一定的规则生成密文传输,从而保证了数据的机密性。使用数据加密技术可以解决机密性的信息。数据加密技术可以分为对称密钥加密和非对称密钥加密。②认证机构和数字证书。所谓的CA认证机构,它是一个PKI(公钥基础设施)的公钥基础设施的技术,使用数字证书、不对称和对称加密算法、数字签名、数字信封,如加密技术,建立一个更高程度的安全加密和身份验证系统,以确保有效和安全电子交易,这样信息除发送方和接收关系,不是由对方知道(保密),发送者不能否认他们的发送行为(不可抵赖性),确保在传播过程中不被篡改(完整性和一致性)。③数字签名技术。数字签名是由一个特定的密码计算电子密码签署一系列的符号和代码,而不是编写一个签名或者盖章,数字签名技术可以保证信息的完整性和不可抵赖性。④安全认证协议。目前电子商务中经常使用的有安全电子交易SET(Secure Electronic Transaction)协议和安全套接层SSL(Secure Sockets Layer)协议两种安全认证协议。⑤其他安全技术。电子商务安全,常见的方法是使用防火墙和网络技术、虚拟专用网(VPN)技术,防止病毒保护等等。如果依赖一个单一的电子商务安全技术是不够的,还必须综合利用其他安全措施为用户提供更可靠的电子商务安全基础。
电子商务安全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如果只有技术组织那是不够的,还必须完成电子商务立法,规范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在现实世界的各种问题,引导和促进健康、快速发展的电子商务。
3.3 尽快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3.3.1 网络信息安全的法律保护 在网络中,个人数据是可以轻松收集的,但有些是隐私不能收集,这个问题,没有对应的法律法规,这会很不利于建立消费者信心。我们认为,个人在网络中应该享有的权利是不被偷看;不会被入侵(指非法入侵的个人电子邮件、网上账户、信用记录的安全);不扰(如垃圾邮件);不被非法收集信息等。
3.3.2 网络系统安全的法律保护 由于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本身缺陷加之外来因素的干扰,使得网络环境呈现某种程度的脆弱性,出现一些不安全因素。对于这个问题,首先要建立系统安全法律预防机制。企业应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通过特殊的部门或人员负责实施。有关从业人员要持证上岗,定期培训,加强安全意识,对重要的网络设施要进行定期检查,对于重要的信息要进行备份。要有风险评估和抗风险打击能力。这些制度有赖于法律法规的明确规定。
3.3.3 正确看待法律和技术在电子商务安全中的关系 对于交易的安全,应该从技术、法律和管理三个方面综合治理。技术是保护网络安全的基础,法律和管理是必备条件。管理从某种角度来说,是法律规则的执行,所以,制定和完善网络安全的法律法规是非常重要的。从立法上看,应当充分掌握网络发展规律,在促进网络发展的基础上,保障网络安全性。因为网络安全是相对的,促进交易是绝对的,二者融合于网络的发展进程中。
3.4 加速基础设施建设 国家近几年加大了对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在公用电信网方面,三大支撑网(窄带ISON网、智能业务网、多媒体通信网)已架设完成。北京、上海、深圳等地开始了与国际的网络接口相连接的大幅提速计划,网络宽带由2M提升到8M,计划到部分地区可实现100M。在移动信息网络方面,北京、广州、上海、杭州、深圳同时推出了“WIFI”商用试验网,任何移动通信设备都可在这5座城市使用无线上网业务,该业务将促进地区的电子商务应用,用户在这5座城市的CBD地段可以随时任意的接入到网络中进行商务业务的接收和处理。
4 总结
一个健康的电子商务市场,不仅需要政府在政策层面的指导和法律方面的严格管理,还需要市场良好的自律道德以及社会责任感和归属感。这几个方面只有同时努力,相互促进,电子商务才能为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李荆洪.电子商务概论[M].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2:3-25.
[2]才书训.电子商务安全风险管理与控制[J].东北大学出版社,2004.6:32-56.
[3]方美琪.电子商务概论[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7.
[4]高新亚,邹静.电子商务安全的风险分析和风险管理[J].信息与管理工程,2005.8.
[5]朱世展.面向电子商务系统的信用评价机制研究[J].科技创业月刊,2005(8).
[6]胡伏湘.论电子商务的诚信问题[J].湖南行政学院学报,2003.3.
[7]孙晓川.电子商务所遇到的瓶颈及应对方法[J].商业文化(学术版),2007(11).
篇2
关键词:电子商务;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对策
基金项目:郑州科技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电子商务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关键技术及应用(编号:DCY2019007)
1.引言
电子商务是以互联网为基础,以商城消费者产品物流为构成要素进行的电子商务活动。当电子商务相关部门或人员在进行项目开发时,拥有一套信息安全风险评估系统可以帮助其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对潜在威胁进行分析并保证经济系统的安全。所以将信息安全技术与现代化新兴技术结合,将为我们打造一个更加优质的网络环境。
2.电子商务系统中存在的信息安全问题及现状
一般来说,电子商务的信息安全是指在电子商务交易的过程中双方使用各种技术和法律手段等确保交易不会因为意外,恶意或者披露这些不利要求而受到损害的信息安全。在21世纪初叶,我国金融系统中的计算机犯罪率一直在不断地增加,我国金融网络信息安全形势非常严峻,需要加强改善。下面就电子商务网络中的信息安全问题做一个简要介绍,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1)由于编写的电子商务系统软件可以使用不同的形式,因此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难以避免的会留下安全漏洞。例如,网络操作系统本身会存在一些安全问题,例如非法访问I/0,这些不完全的调解和混乱的访问控制会造成数据库安全漏洞,而这些漏洞严重影响了电子商务系统的信息安全性.特别是在设开始设计之前就没有考虑TCP/IP通信协议的安全性,这一切都表明当前的电子商务系统网络软件中有一些可以避免或不可避免的安全漏洞。此外信息共享处理带来也存在风险。在信息的传递过程中,需要不断地对信息源进行加工和重现,截取有用信息,不可避免会出现信息转化方面的风险。尤其是在当下“社交+商务”的模式下,一条消息可能瞬间在社交网站上转载数万次或者更多,一旦在信息转载中出现误差,影响非常大,风险应当给予重视。
(2)随着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计算机病毒带来的问题越来越广泛,压缩文件,电子邮件已经成为计算机病毒传播的主要途径,因为这些病毒的种类非常多样化,破坏性极强,使得计算机病毒的传播速度大大加快了。近年来,新病毒种类的数量迅速增加,互联网为这些病毒的传播提供了良好的媒介。这些病毒可以通过网络大量传播任何粗心大意都会造成无法弥补的经济损失。此外还有信息传递过程所带来的风险。信息是一种重要的资源,良好的流动性能實现信息价值的最大化,但是在信息的传递过程中需要经过许多路径,而在这过程中往往存在一些不安全因素,给信息安全带来一定的风险。
(3)当前的黑客攻击,除了计算机病毒的传播外,黑容的恶意行为也越来越猖狂。特洛伊木马使黑容可以使用计算机病毒从而变得更加有目的性,使得计算机记录的登录信息被特洛伊木马程序恶意篡改,导致很多重要信息、文件,甚至是金钱被盗。
(4)由人为因素造成的电子商务公司的安全问题,大部分保密工作是通过员工的操作来进行的,这就需要员工具有很好的保密性,责任心和责任感等道德素质。如果员工的责任心不强,态度不正确,就容易被别人利用,让无关人员随意进出房间或向他人泄露机密信息,可以让罪犯废除重要信息。如果工作人员缺乏良好的职业道德,可能会非法超出授权范围更改或删除他人的信息,而且还可以利用所学专业知识和工作位置来窃取用户密码和标识符,进行非法出售。
3.电子商务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存在的问题
经过大量的数据收集与分析不难发现对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是当前科研工作中噬待解决的问题。目前,国内也有一些关于信息安全风险评估的研究和应用,但是这些研究都只是简单的分析,包括常用的具有风险的风险评估工具。评估矩阵,问卷,风险评估矩阵与问卷方法,专家系统相结合。对于更深层次的探究还需进一步努力。此外,网络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方法常用定量因子分析方法,时间序列模型,决策树方法和回归模型进行。风险评估方法,定性分析主要包括逻辑分析,Delphi方法,因子分析方法,历史比较方法等。其中,定量和定性评估方法相结合,是由模糊层次分析法,基于D-S证据理论等的评估方法组成。同时网络信息安全风险评估还存在一定问题,例如随着网络的发展,我国从开始的2G迈向4G现在又率先进入5G时代。其中也出现了各种问题,网民数量的增加需要迫切提高他们对信息安全的警惕意识。
3.1欠缺对电子商务信息安全风险评估的认识
当前,许多相关人员对电子商务信息系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的现状并未有足够的意识,缺少信息安全风险评估经验。因此他们没有重视信息安全风险评估的重要性,其原因如下。第一,公司或单位的风险评估尚未通过标准检验,培训标准,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工作的研究尚未得到系统的相关理论,方法和技术工具,这是由于一些信息安全评估工作相关领导层和工作人员对信息评估风险评估的重要性的认识不足,因此自然而然不将此类风险评估工作包括在当前的信息安全系统框架中。第二,尽管有许多部门将信息安全工作置于地位重要,但受到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的限制,社会制度的制约,政策法规的欠缺使得信息安全系统的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工作无法得到应有的重视。
3.2缺乏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方面的专业技术人才
首先,信息安全风险评估的技术内容要求非常高,它要求员工具有很高的技术水平,现在很多公司都将通用信息用作风险评估技术人员。其次,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是一项集综合性,专业性于一体的工作,不仅涉及公司的所有业务信息,也涉及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方方面面,因此需要各部门之间相互配合,现在大多数公司仅依靠信息部门,独立的参与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毫无争议他们要想完成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工作是非常艰难的。综上所述,培养信息安全风险评估专业技术人员是今后信息技术方面发展的方向。
3.3风险评估工具相对缺乏
当前,除专家系统外,其他分析工具相对来说都比较简易,除此之外还缺乏实用的理论基础。此外,这种信息风险评估工具在应用中的发展呈现的现状。表明国内和外部失衡,在中国相对落后。可见解决信息安全问题的关键在于有成熟的风险评估工具。
4.防范电子商务信息安全及风险的建议
4.1增强电子商务信息安全和风险评估的意识
大多数信息的传输和处理,与人是密不可分的。特别是掌握人员的重要信息和核心业务,人员的个人因素,管理因素和环境存在风险。主要包括人员的技术能力,监控管理,安全性。特别需要做好监督审计公司的工作,确保信息安全风险管理融入实践,充分发挥内部监督作用,促进社会责任认可和实施信息安全风险管理工作。电子商务公司必须对工人进行必要的信息安全知识教育培訓,了解与之相关的法律法规,做好对客户关键信息的隐秘保护。不随意查看和泄露客户购买信息。
企业应该加大力度保障网络通信操作时信息的机密性和完整性,加强密钥管理,提高应对网络攻击能力,采取措施避免越权或滥用,消除用户在交易中的风险。在信息安全风险控制中必须由内到外地保护内部系统环境、网络边界、骨干网安全。为网络信息系统建立完善的管理系统,并提供全面的安全保障。运用端到端策略。对于移动电子商务中用户终端设备种类繁多,安全环境复杂难以控制的问题,必须做好数据传输中的重要环节中的身份鉴定。通过人脸识别、指纹识别等技术有效提高用户访问身份鉴别能力,极大地提高账户的安全性,确保数据传输的安全性,确保交易的真实有效。
4.2提供专业的技术培训,提高专业人员的技能
认真选择第三方合作伙伴,增强信息管理水平,加强绩效监督管理。树立合理的企业内部组织结构和有效资金保障,培养员工信息安全意识,创造良好信息安全工作氛围,加强信息安全专业技术人员对信息安全风险评估的意识和能力,通过大量的实验发现可以通过下列方法培训相关人员:第一,定期开展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工作,将公司员工集合共同学习相关资料以提升他们对信息安全的意识弥补存在的缺陷。第二,对信息安全部门的员工进行专门的技术培训和指导,可通过模拟分析来提升技术;第三,公司应增加对技术资源的投入,聘请经验丰富的专家学者组成第三方评估机构,引进风险评估设备。以备不时之需;第四,公司应对技术人员进行标准化认证培训,执行职业资格准入制度,提高技术人员的门槛,纳入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技术人员的全面质量保证评估。以上这些方法只是单纯就培训方式对于具体的实施以及可能遇到的问题依然需要研究。
4.3提升对信息安全防范技术的研究和应用
为移动数据库存储的数据进行加密以防止泄漏,采用不同的加密方法来保护数据安全,进行身份认证,数据恢复,数据加密存储,物理隔离,防火墙,网络,网络设备,网络入侵检测,网络漏洞扫描,网络设备备份,网络管理,专线,实现网络管理等一系列技术手段,从而提高数据库的安全性。同时提高认识到物理设施的重要性,定期维护物理设施。为了监测信息安全和实施评估系统,我们要保证基本硬件和芯片的独立在建立独立于信息安全的评估体系中,国内外统一组织重要的信息安全技术研究,建立创新的电子商务信息安全与评估体系。
篇3
[关键词] 电子商务三种交易模式消费者风险风险防范
只要是商务,就存在有风险。电子商务所依存的工具是计算机、互联网络、电子数据、各种繁多的认证等。它特殊的运行模式可以使欺诈行为人将其欺诈行为掩盖得天衣无缝,而被侵害者往往却无可奈何。这主要会牵涉到消费者的公平交易权、隐私权等。更严重的,如使用不当,消费者的货物、资金安全也会存在相当程度的风险。因此,作为消费者,在新技术的载体下,充分了解电子商务的各种模式及交易形式,明了风险的来源,才能最大限度的规避风险,从而利用电子商务为自己提高效率、享受便捷,才是消费者充分融入电子商务的正途。
一、电子商务的各种交易模式
电子商务有着各种形式,一般由B2B(企业对企业)、B2C(企业对消费者)、C2C(消费者对消费者)等。无论哪种形式,都是以Intetnet为载体的买家、卖家、服务机构一体化的商务活动。只不过服务机构在交易过程中担当的脚色有一定的差异,就形成了三种交易模式。
第一种模式是买卖双方的直接沟通。如图1所示,有的服务机构除图中所示出的认证中心、银行、配送中心外,还有海关、检验检疫机构等机构。
图1 电子商务交易形式一――买卖双方直接沟通
第二种模式则带有交易平台,即日常商务中的“交易中心”。买家和卖家完成交易须经过这个中心完成。但是,资金流不通过交易平台。图2是带有交易平台的电子商务的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过程图。
第三种交易模式则是在第二种交易模式的基础上,资金流发生变化,除货款外,物流配送的资金流也通过交易中心,这时,交易中心还承当买卖双方担保人的角色。
二、电子商务存在的风险概览
1.网络安全――三种交易模式下消费者的共同风险
Internet本身就是开放的网络。网络产品本身就隐藏着不安全隐患,加之受技术、人为等因素的影响,不安全因素更显突出。比如:系统及应用程序的安全漏洞造成的非授权访问、冒充合法用户、破坏数据完整性、干扰系统正常运行等,还有各种病毒与恶意攻击、线路窃听等。
2.合同风险――第二种交易模式下消费者风险
带有交易平台的电子商务模式的进行中,交易中心只是担负着交易撮合的交色,具体商务合同的制定一般是由卖方拟就的统一格式,对消费者来说,不同的商品其合同的条文应该是有明显的差别的,例如退换货、索赔等详细的规定。因此,在第二种交易模式下,合同陷阱是消费者的重要风险。
合同风险带来的间接风险是支付结算风险和物流配送风险。支付结算的方式一般是在合同中载明的,但是这种合同的公证方或者担保方在这种交易模式下是模糊的;同样,该模式下的物流配送一般都是由卖方指定或者卖方的合同方完成的,因此,消费者在这一方面没有任何监督的可能。
3.商家信誉――第一种交易模式下消费者风险
电子商务的基石就是诚信。它不像传统的交易方式,消费者可到实地观察卖方的经营场所、联系人、直接挑选自己的商品。消费者购买在电脑的浏览器里看到的商品的安全性,完全凭借的是商家的信誉度,这是对电子商务的真实写照。当传统的购物方式引发的各种纠分还在“3.15”消费者权益日频频曝光的环境下,消费者如何信任互不照面的网上交易?
4.退赔风险――第三种交易模式消费者的风险
退赔风险是交易完成后产生的。交易完成后“货款两讫”,网络上的交易结束,但是消费者拿到的商品不能满足在交易过程中所呈现的商品的功能,就必须重新和卖方进行下一轮的交涉,这就牵涉到后一轮的交涉成本,无疑这个风险对于消费者来说也是需要防范的。
三、风险的防范措施
1.网络安全防范
首先要使用正版的操作系统,并设定为随时更新。这样系统会在第一时间检查更新系统的漏洞并自动的打上相应的补丁。在重新安装系统后,在驱动程序、防火墙、杀毒软件没有安装或者安装后但没有正确运行时,千万不要上网,因为有些木马软件就是在这个时间乘虚而入的。首次上网要做的工作应该是启动防病毒软件并进行更新,然后,设定防病毒软件为全监控状态。谨慎使用外来软件和外来拷贝,在使用前一定要进行病毒扫描。其次,密码要够一定的复杂度,并定期更换密码。除非是在所有时间内电脑的使用权属于自己,否则不要设定浏览器保存cookies,这会给其他使用者留下个人登录信息。再次,尽量不要在进行交易的电脑上下载、使用在线游戏,很多木马软件都是通过这种途径传播的。另外在使用聊天工具时尤其注意尽量不要与陌生人进行文件传送,这种传送极易感染对方文件中隐藏的病毒。
2.合同风险防范
首先要保证电子单证的秘密性、证被传输的业务单证不会丢失,或者发送方可以察觉所发单证的丢失、确定电子单证的内容未被篡改、保证存储信息的安全性、解决或者仲裁收发双方对交换的单证所产生的争议,包括发方或收方可能的否认或抵赖。其次,详细研读合同条文,其原则是:条款详细无遗漏、项目明确不含糊。必要时可以咨询有关方面的律师。
(1)支付风险防范。要合理使用银行卡,在网上交易中所使用的银行卡,一定要使用“附加卡”,这里的“附加卡”的含义是:仅仅是为了网上的转账而使用的银行卡,在没有转账业务时,该卡上的余额尽量保持为零。只有在转账时才从其他卡将许转账的进额快速划入该卡。凡遇有网上支付时速度较慢需要较长时间等待时,应中断操作不要继续进行。即使需要花费一定时间申请也要尽量使用第三方支付工具,如:阿里巴巴的“支付宝”、易趣的“安付通”等。
(2)物流风险防范。即使是卖方指定的物流公司,也要详细查证其业务信誉及理赔条款,一般的物流公司均有其自己的网上信息系统,例如顺风快递公司,可以根据运单号跟踪所有的业务过程。如果没有网上信息跟踪系统,也要在物流开始前取得对方的联系方法及联系人,以便于及时地监控。很多消费者的所购商品的传递是通过邮局完成的。目前我国邮局的物品传递有三种:平邮、挂号和特快专递(EMS),要尽量使用EMS方式。有些商品体积较大也可能通过铁路、公路的直接运输,在这种情况下也要有相应的监督办法。
(3)商家信誉风险防范。确定交易中的贸易伙伴的真实性、有效性。作为消费者的通常做法,要求在交易前通过各种渠道确认卖方的身份、货物的可靠性,一般情况下,卖方除了在网上展示产品外,一般还有其他的联络方式,如手机、QQ、POPO、诚信通等专门的联络工具,所以,网上交易也不要放弃传统的联络手段。另外,还可以进行消费者之间的交流而获得其他消费者对该卖家的评价。有些交易网站有对卖家的信誉评级,当然信誉等级高会越安全,但是这些评级也仅能作为参考,还不能排除进行独立的访查、确认。
(4)退赔风险防范。退赔的依据是合同。所以首先要对重要的合同引入认证中心(CA)进行认证,并将备份发至CA保存。这是争议的仲裁依据。对于无合同的商务活动的退赔那就要建立在商家信誉和消费者自己的交涉手段与技巧了。
四、结语
篇4
关键词:中小企业;电子商务;收益与风险
在21世纪网络信息时代,电子商务作为一种新型的商务模式,极大地促进了全球经济贸易的互通与自由发展,对传统行业的经营模式和组织结构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当今的网络信息时代,电子商务模式给我国中小企业发展带来了宝贵的机遇,可以帮助企业迅速拓展市场规模,寻找贸易合作伙伴,节约生产成本,能够使企业获得更加丰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然而机遇背后就是潜在的风险,我们只有对风险有一个准确的识别和判断,才能辨证施治,转嫁风险,促进中小企业形成电子商务应用体系的良性发展。
1电子商务模式给中小企业带来的收益分析
1.1提供了拓展海内外市场的机会
电子商务的产生使传统意义上的商务活动不再局限于某一时间段、固定区域,而是将生产流水线的要素、环节进行了重组,极大地拓宽了市场渠道和贸易机遇,尤其是对中小企业来说,电子商务更是一次难得的发展契机。随着当前国际电子商务的环境日趋成熟和完善,推广、运营、会展等模式的应用,将会使我国中小企业通过电子商务这个大平台一步步走向海外市场,寻求更广阔的海内外贸易合作空间。
1.2大大降低了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本
首先电子商务降低了企业的生产成本。在电子商务平台上,企业可以寻找到性价比最高的原材料,网上招标、采购可以降低差旅费、人工成本和货物物流费用,这在一定程度上大大降低了企业的生产成本。其次是降低了中小企业的交易成本。通过网络企业可以快速地获取市场的供求信息,在线交易、下单,方便快捷地达成贸易意向,提高了交易的效率,降低了交易成本。最后是网络营销可以有效地节约中小企业的运营成本。通过互联网,企业可以销售产品、拓展市场业务,寻找贸易合作机会,同时还能做好企业的口碑宣传。
1.3树立了企业的品牌形象
在电子商务的互联网大平台上,中小企业品牌推广可以利用的资源和渠道非常多,受众群体也是多层次、多维度的,且品牌营销成本较传统营销成本更为低廉,更加快捷。中小企业在互联网络上,通过搜索引擎优化、竞价排名、网络宣传广告、社区口碑等方法对企业形象展开宣传,同时配合线下实体地面营销推广,让企业品牌为广大群众接受并认可,这就是所谓的精准营销。
2中小企业开展电子商务面临的风险分析
2.1信息技术风险
在技术上的风险方面,如果中小企业应用的计算机技术较为落后,完善更新不及时,或者是人工操作不当,就会导致数据系统应用速度迟缓、技术漏洞频出、网络黑客攻击和病毒侵袭,致使企业重要数据信息泄露等,这样就会给企业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客户信任度和满意度一落千丈,流失率也会大大提高。
2.2信用风险
由于我国目前电子商务相关的法律体系还不够完善和健全,电子商务信用体系还没有建立起来,加之企业诚信经营意识不强,就造成了目前电子商务的信用风险。对企业来说,中小企业与订货方达成贸易合同,可是对方未能如约履行合同;产品交付迟缓、产品质量有问题;消费者通过网络下单购买了企业的产品,拖延付款,或者是恶意拒绝签收货品,这些行为都会给中小企业造成经济和品牌形象上的损失。
2.3管理风险
电子商务是区别于传统商务的一种新型的商业模式,企业的管理思想、工作方法、企业结构都发生了很大的改变,那么管理风险自然就会增加。中小企业电子商务管理风险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业务交易管理过程中的风险、企业技术软件管理和操作系统上的漏洞,导致企业信息泄露或被恶意窃取,企业人员道德教育、安全保密教育上的缺失,容易引发犯罪风险等。
2.4法律风险
我国中小企业应用电子商务的法律风险主要表现在:电子合同的法律效力有待商榷、抢注域名、商标侵权、内容抄袭等知识产权侵权纠纷以及电子证据的合法性等。这些潜在的法律风险,使企业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中小企业的电子商务发展之路遍布荆棘。
3中小企业应对电子商务风险的对策分析
3.1加强计算机信息技术的研究与开发,为中小企业网络安全构筑屏障
随着互联网行业的逐渐普及和深化,电子商务必然会成为今后商业发展的主流模式,那么中小企业为了应对电子商务技术风险,就要加强计算机信息技术研究与开发,为企业网络安全构筑屏障。(1)确保计算机软件高效、安全地运行。中小企业应用电子商务模式可以自行开发软件,也可以购买成品软件。中小企业在搭建电子商务系统过程中,一定要购买正版软件,没有经过授权的盗版软件会存在一定的系统漏洞,难以保证电子商务系统的有效运行。(2)重视企业信息安全加密技术的研发。信息数据加密是一种防止电子商务信息系统信息失真的更为先进的技术手段,也是目前电子商务中应用较为广泛的安全措施。面对当前漏洞百出的系统应用,数据信息加密技术越来越受到重视,在实际中,系统的研发应用与加密技术的结合也在日趋完善。(3)认证技术。认证技术主要是应用在网上交易安全方面,主要包含身份认证和信息认证。身份认证是为了确保交易当事人身份的真实性,主要通过用户口令、磁卡、指纹、声音等形式来确认身份,此种方式可以控制访问人员,防止商业机密被非法窃取。信息认证可以有效识别作假、仿造、修改的信息,查验信息的真伪。
3.2加强企业自身诚信经营建设,防范信用危机
中小企业应对电子商务信用风险,最直接、有效的方式就是加强企业自身诚信经营建设,建立健全企业信用机制。首先中小企业要做好诚信、守信的文化建设。将诚实守信落实到企业的每一项经营活动中,对待客户要真诚。尤其是做好产品的售后回访服务,对于消费者最为关注的在线支付、售后服务、退换货等事项要一一落实,以客户满意为服务宗旨,让消费者感受到企业诚信经营的正能量。其次是政府部门监管要到位。政府相关部门,如工商、监察、审计、质检、消协等统一协调配合监管,建立企业的诚信数据库,企业信用纠纷、信用投诉、纠纷处理、信用星级等都可以在该数据库进行查阅。此外,政府还引进了第三方来监督企业的诚信质量,逐步建立起较为科学、完善的中小企业电子商务信用评级机制,更好地督促中小企业加快电子商务信用制度建设。
3.3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防范管理风险
为了更加有效地防范中小企业电子商务管理风险,就要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主要从以下几点做起。(1)完善中小企业的员工管理制度。对新入职员工做好岗前入职培训,其中包括企业规章制度、员工道德养成教育,增强新人安全保密意识;严格执行岗位职责追究制度,对于违规操作的员工要给予严肃批评和处理;对于关键岗位要实行轮岗制,有效避免管理风险的发生。(2)企业硬件设施要定期查杀病毒。中小企业的网络部门要建立起网络安全防护制度,对企业各部门的硬件设施要定期检修;软件系统要进行病毒防护设置,安装防火墙和杀毒软件;定期对网络系统开展病毒清除工作;员工电脑的杀毒软件要及时更新升级;网络技术部门要对员工进行软件安全培训,提高网络安全意识,严禁员工私下安装不明软件,以防电脑中毒。(3)建立企业信息安全保密制度。中小企业开展电子商务模式的应用就会涉及到企业的采购、生产、销售、物流配送、营销、财务等多个环节。必然会产生大量的数据信息,且这些信息都属于企业机密,因此建立企业信息安全保密制度是强化企业安全管理的当务之急。企业信息安全保密制度包含有保密等级、保密措施和应急预案,可以有效地保障企业数据信息的安全,即使是发生信息泄露等风险,也会有预警备案。
3.4完善电子商务相关的法律法规
中小企业开展电子商务法律风险的防范,主要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首先是中小企业要对电子商务相关法律法规引起高度重视。以往,很多中小企业对电子商务法律风险较为忽视,没有引起重视,因此面对电子商务引发的法律纠纷难以着手解决,也使企业蒙受了不小的损失。因此,要对电子商务法律风险有一个全新的认识和了解,知己知彼,遇到问题方能迎刃而解。其次是企业要建立起电子商务法律风险预防机制。企业要全面了解最新的电子商务相关法律法规,深入了解电子商务的相关规定和法定程序,尽量规避法律风险的发生。中小企业在开展电子商务应用过程中,要对知识产权有充分的认知和理解,对敏感的知识产权问题要有准确的识别判断;尽量避免运用技术手段侵犯他人知识产权;与此同时,也要注重对自身知识产权的维护。最后是政府加快完善电子商务法律体系。目前我国电子商务发展速度非常快,但是相配套的法律法规却还是不够完善,因此加快完善电子商务法律体系,可以规范我国混乱的电子商务市场秩序,有力打击商业犯罪行为,为中小企业发展电子商务塑造一个公平、公正、合理、透明的社会环境。在完善我国电子商务法律体系过程中,要紧密结合我国国情修改、补充现有法律,确保法律条例相互融合、有效衔接。
4结语
电子商务作为21世纪最主要的商业贸易模式,正逐渐演变出一条全新的经济形态,颠覆了传统商业模式的枷锁,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中小企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构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调整经济结构,拉动经济增长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电子商务凭借其优于传统商业模式的优势成为当前中小企业发展的有利契机,引领了中小企业在互联网信息时代远航。然而机遇与挑战是共生共存的,中小企业发展电子商务的风险我们是可以预测出来的,同时我们也找到了防范风险的办法。只要加强计算机信息技术研究与开发、丰富和完善电子商务信用制度和法律法规,我们就能有效控制风险,转嫁风险,变挑战为机遇,引领中小企业走上健康、良性的电子商务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胡炜.刍议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应用的风险防范[J].湖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03).
[2]王弥.电子商务对我国中小企业国际贸易的影响及对策[J].对外经贸,2012(05).
[3]沈业成.中小企业发展电子商务的风险分析与对策研究[J].时代经贸,2007(08).
[4]宋洁.避免电子商务风险的研究[J].管理观察,2009(03).
篇5
近年来,我国的电子商务市场不断繁荣壮大,各行业纷纷迈开了“电子商务化”步伐,不少检验机构也开始“涉水”电子商务领域,开展网上委托检验业务,使得委托检验活动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进行,同时借助第三方物流服务,委托方“足不出户”就可完成整个检验过程。但是由于网上委托的跨时空特性,其风险也更为突出,因此,将风险管理理念引入电子商务检验检测领域显得十分必要,充分认识和加强网上委托检验的风险管理,是检验机构规避风险,保障电子商务平稳运行的重要手段。
1、风险来源委托检验是企业或个人的自主自愿行为,即委托有资质的检验机构依据相关标准或合同约定对客户委托的样品实施检验并出具检验报告。电子商务的一个重要技术特征是利用互联网技术来传输和处理信息,这种跨时空的委托方式更加剧了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其风险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一是网络安全风险;二是委托信用风险;三是检验过程风险。
1.1网络安全风险电子商务模式下的委托检验全都经由计算机网络完成,包括查询检测项目信息、填写委托单、支付检测费用、查询检测进度和查询下载检验报告等。其风险主要表现为信息安全和交易安全。电子商务中最常见的信息风险是信息的丢失、非法窃取或泄露,它往往会引起连锁反应,形成后续风险。而交易的安全性一旦受到攻击将直接侵害委托双方的利益,不仅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更重要的是可能会让用户对电子商务这种新的委托形式失去信心。
1.2委托信用风险电子商务模式下委托双方不需要直接见面,在委托信息的判别确认、违约责任的追究等方面都存有很大困难,风险发生的概率比传统方式高。其风险主要表现为委托方信息和样品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无从确认,尤其是对于委托检验样品,存在着对委托方所提供样品的真实性以及产品成熟度进行甄别和判断的风险。而且,由于网上委托的开放性和自主性,任何个人或企业都可以申请委托检验,送检伪劣产品冒充正品进行检验、利用不合格的检验报告对正品经营者进行敲诈勒索的行为也时有发生。因此,推进委托检验电子商务化运作,还必须以社会成员之间高度的信用依赖为基础。
1.3检验过程风险检验过程风险很大程度上是伴随委托环节中的风险点发生的。比如,委托样品是否具有代表性,是否适宜检验,样品在运输过程中是否保持原有的性状等,都会直接影响到检测数据的有效性。网上委托检验一般要求检测结构同时出具纸质报告和电子报告,以方便委托方通过网络快速查询、调用相关信息。作为委托检验的最终环节,报告签发风险也须警惕重视,如因委托信息失真或检测数据失真而导致的检验报告信息失真,电子报告在网络传输过程中因防护不当被窃取、篡改、盗用等。
2、风险对策
风险具有隐蔽性和不确定性,不管采取何种方法或措施都不能做到零风险。提高风险防范意识,采取主动应对措施,可有效地将风险发生的概率及造成的损失降低。检验机构可从以下几方面做好风险防范工作。
2.1加强网络安全防护,提高风险防范意识检验机构发展电子商务必须建立一套完整的安全管理体系,综合利用多种先进的安防技术以确保网上委托系统正常、高效、安全地运行。(1)做好全面系统防护。无事故不等于足够的安全,检验机构应提高网络安全意识,通过建立防火墙系统,定期维护升级等措施可以有效应对已知的入侵攻击,为电子商务提供安全运行保障。(2)构建安全交易平台。网上易由于信息不对称使得交易双方存在信任问题,极大地阻碍了电子商务的发展。第三方支付平台作为交易双方之间公正的“中间人”,可对交易双方的信用提供担保,降低网上交易的风险程度。
2.2确认委托检验信息,核查样品真实情况电子商务的开放性和自主性,决定了交易主体的多元性和不确定性,进而加大了信用风险。检验机构开展网上委托检验应实行实名制申请,必要时还可以引入数字证书,以保证委托信息的可靠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和不可抵赖性。在受理网上委托检验时应注意:(1)签订委托合同。委托检验合同是检验机构接受客户委托、办理检验业务及双方履行约定责任的协议凭据,也是检验机构对委托样品进行检验判定的依据。国家质检总局制订的《委托检验行为规范(试行)》里明确规定,检验机构要在对委托方的检验需求、检验依据、样品信息、检验机构检验能力能否满足委托方要求等进行评估的基础上,确定是否接受委托检验,签订委托检验合同。合同内容应当包括委托方信息、对样品的要求、样品的状态、检验项目、检验依据、异议处理、样品处理方式和保存期、双方权利和义务等约定,并注明委托方对样品及其相关信息的真实性负责。检验机构在受理时应要求委托方同时提供一份纸质委托合同并在合同上签字或盖章予以确认,以留档存证。(2)做好样品核查。检验机构对委托方提供的样品(邮寄或直接送达等方式),要按照委托检验合同上载明的样品状态、数量等内容进行核查,确定样品是否完好无损,是否适宜检验,做好接收记录,必要时须拍照留存。委托方提供的样品和资料不真实或有严重出入时,检验机构应当拒绝接受委托。做到样品量不足的不收,样品封识不正常的不收,样品实物与说明书、标签、见证材料等附件资料载明信息不一致的不收,样品检验依据或标准未确定或错误的不收。
2.3推进实验室信息管理,严格报告审签制为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检验机构应依据委托合同开展检验,检验过程应当有可以溯源的记录。对此,检验机构可借助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LIMS),建立与电子商务平台的无缝对接,实现整个委托检验流程的跟踪记录,并可根据记录信息有效地排查风险点,找到问题所在。在检验过程中,检验机构还应注意:(1)做好样品储存流转。样品流转过程要有统一标识和流转记录,能够及时查询样品的位置和状态。对于委托检验送样,建议样品保留6个月,以备复检。样品贮存环境应符合样品存储要求,保证样品的完好性。(2)正确选用检测标准。检验机构须依据有关标准、合同约定和实际检测数据,客观、公正、准确出具检验结果,对检验结果的准确性负责。在受理委托检验时,可要求委托方提供检测依据的产品标准或检测方法标准。如委托方要求检验机构代为选择的,应慎重依据委托方的委托目的提供标准和方法建议。(3)规范检验报告格式。完善委托检验合同、结论用语及需特别说明的条款等。对于委托检验,检验结论应注明“仅对来样负责”;检验报告要有样品描述,必要时可附样品图片;当样品的生产者及其他相关信息无法确认时,委托检验结果的报告中不得填写生产者名称及其商标。检验机构同时提供电子报告与纸质报告,应保持二者的一致性。一般情况下,检验机构所提供的电子报告即是纸质报告的扫描件,对于由计算机直接生成的电子报告,应注意增强水印、电子章等防伪标识,提高报告的不可复制性,以免报告被不法分子篡改、盗用。
篇6
关键词: 电子商务; 交易风险; 回声状态网络; 评估指标
中图分类号: TN911?34; TP39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373X(2017)05?0074?04
Abstract: The transaction risk assessment is the foundation to guarantee the normal operation of the electronic commerce system. To improve the poor accuracy and unreliable result of the current e?commerce transaction risk assessment, an e?commerce transaction risk assessment model based on data mining is proposed. The study situation of the current e?commerce transaction risk assessment is analyzed. The evaluation indicator system of the e?commerce transaction risk was constructed. The data is collected according to the assessment indicator of the electronic commerce transaction risk. The echo state network of the data mining technology is used to establish the assessment model of the electronic commerce transaction risk. The assessment performance of the e?commerce transaction risk is analyzed. The echo state network can mine the risk existing in the e?commerce transaction process effectively and find out the risk change rules. The assessment results can provide the useful information for the e?commerce transaction staff.
Keywords: electronic commerce; transaction risk; echo state network; evaluation indicator
0 引 言
电子商务是一种集成了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的在线交易模式,随着Internet的飞速发展,近几年电子商务的发展势头迅猛,然而,由于电子商务交易过程中的虚拟性,买卖双方交易在非面对面的条件下进行,是一种明显的信息不对称系统,交易风险相当大[1?2]。对电子商务交易风险进行准确评估,可以降低交易的风险,对正常开展电子商务活动具有重要的意义[3]。
为了提高电子商务交易风险评估的正确率,提出基于数据挖掘的电子商务交易风险评估模型。首先构建电子商务交易风险的评估指标体系,然后采用回声状态网络建立电子商务交易风险评估模型,测试结果表明,回声状态网络提高了电子商务交易风险评估的准确性,评估结果具有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
1 电子商务交易风险评估的研究现状
由于电子商务用户的规模大,经济应用价值高,电子商务交易风险评估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针对电子商务交易风险评估问题,研究学者们从不同角度、采用各种技术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出现了众多的电子商务交易风险评估模型[4]。电子商务交易风险主要来自身份的盗用、网络入侵、声望的毁坏等,电子商务交易风险分析包括定性分析、定量分析[5?6],定性分析主要有失效树分析、事件树分析、专家系统等,它们的工作过程比较复杂,可操作性差,而且电子商务交易风险评估结果的可信度低[7]。定量分析通过非线性学习理论对电子商务交易风险变化趋势建立相应的评估模型,有基于声誉的电子商务交易风险评估模型、基于模糊支持向量机的电子商务交易风险评估模型[8?10]。在实际应用中,基于声誉的评估模型不考虑交易行为的客观风险,只考虑交易行为的主观风险,评估结果不科学,难以保证电子商务交易风险评估的可信度;模糊支持向量机可以建立更优的电子商务交易风险评估模型,但评估结果的解释性差,说服力欠缺,评估的实时性差,难以满足大规模的电子商务用户的交易风险评估问题求解,因此如何改善电子商务交易风险评估效果有待进一步研究[11]。
2 电子商务交易风险的特点
在传统商务交易过程中,由于各种各样的因素影响,难免存在安全隐患问题,如:非法窃取重要信息等,再加上W络开放性,软、硬件产品的多样性,电子商务交易安全隐患问题更加严重,主要风险为:
(1) 重要信息的非法篡改。一些非授权用户非法入侵到电子商务交易系统中,通过一定技术对一些重要信息进行篡改和破坏,使接收者无法识别信息的真伪。
(2) 恶意破坏。一些非法用户利用电子商务交易系统的缺陷,非法接入到网络内部,对一些信息进行任意修改,实施恶意破坏,给电子商务交易安全带来严重影响。
电子商务交易风险实际上是一个相对概念,主要根据风险值与预先设置阈值的关系来确定交易是否安全,而电子商务交易风险评估是对当前交易客体的威胁、弱点进行分析,确定风险值的大小,然后根据风险的值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本文引入数据挖掘技术建立电子商务交易风险评估,以获得更优的电子商务交易风险评估结果。
3 电子商务交易风险评估指标体系
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是进行电子商务交易风险评估建模的第一步,当前电子商务交易风险指标相当多,太多指标使得评估过程太复杂,指标数量太少,评估结果不可靠,根据科学、合理的原则,建立如图1所示的电子商务交易风险评估指标体系[12]。
不同的指标对评估结果的贡献不相同,有的对评估结果贡献大,有的对评估结果贡献小,甚至有的指标对评估结果有干扰作用,为此,需要设置不同的权重值刻画每一个指标对电子商务交易风险评估的影响[13]。为了科学、准确计算每一个指标的权重值,采用层次分析法建立指标的判断矩阵,即有:
5 电子商务交易风险评估的实测研究
5.1 数据挖掘的电子商务交易风险评估
针对当前电子商务交易风险评估存在可信度低、实际应用价值小等难题,提出了数据挖掘的电子商务交易风险评估模型,其工作原理为:首先构建电子商务交易风险的评估指标体系,并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电子商务交易风险评估指标的权值;然后采用数据挖掘技术――回声状态网络建立电子商务交易风险评估模型;最后对电子商务交易风险评估模型的性能进行分析,具体如图3所示。
5.2 结果与分析
以某电子商务交易平台的风险数据作为实验,收集到200个样本,每一个样本包含10个输入向量,采用其中100个样本对电子商务交易风险评估结果进行分析。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每一指标的权重,各指标的权重值见表1,最后选择6个重要指标作为电子商务交易风险评估模型的输入。
回声状态网络对训练样本进行建模,对100个验证样本的值进行估计,结果如图4所示,从图4的实验结果可以看出,采用数据挖掘技术――回声状态网络可以对电子商务交易风险进行准确评估,评估结果可信度高,可以为电子商务管理员和客户提供有意义的信息。
选择文献[12?13]的电子商务交易风险评估模型进行对比测试,每一种模型执行50次,计算它们的平均评估精度,结果见表2。对表2的电子商务交易评估精度进行对比分析可以发现,本文模型的平均评估精度比文献[12?13]分别提高了2.75%和2.27%,电子商务交易风险的评估结果更加客观、科学。
6 结 语
为了提高电子商务交易风险评估的可靠性,保证用户的正常权益,提出数据挖掘的电子商务交易风险评估模型,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的权值,使得无用指标没有被选择,采用回声状态网络拟合电子商务交易风险变化的特点,提高了电子商务交易风险评估的正确率,而且通过对比实验分析了其优越性,其评估结果可以为电子商务交易过程提供宝贵的参考意见。
参考文献
[1] 刘韬,蔡淑琴,谢储晖.电子商务交易风险研究评述[J].商场现代化,2007(11):141?142.
[2] 李瑞轩,高昶,辜希武,等.C2C电子商务交易的信用及风险评估方法研究[J].通信学报,2009,30(7):78?85.
[3] 徐巧枝,刘东升.一种用于P2P电子商务的信任模型[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6(21):134?138.
[4] ALAM A F, RAO H R, PEGELS C C. Consumer?perceived risk in e?commerce transactions [J]. Communication of the ACM, 2003, 46(12): 325?331.
[5] 薛君.交易成本视角下的网络消费者行为研究[J].商业时代,2005(29):53?55.
[6] 井淼.互联网购物环境下的消费者感知风险维度[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0(6):47?50.
[7] 伍永锋.基于模糊支持向量机的电子商务交易安全风险评估方法[J].科技通报,2012,28(9):181.
[8] 李琪,于珊珊.交易成本视角下B2C电子商务网络购物的感知风险研究[J].统计与信息论坛,2010,25(11):101?106.
[9] 卫志诚,邵遥刘磊.一种结合客观风险的电子商务交易评估模型[J].计算机工程,2012,38(11):277?280.
[10] 张徐,高承实,戴青.P2P电子商务中一种基于交易标的额的信任评价模型[J].信息工程大学学报,2010(1):93?98.
[11] 李莉,杨文胜,蔡淑琴.基于网络中介的电子商务市场交易风险控制[J].系统工程理论方法应用,2004,13(3):255?260.
[12] 彭冬生,林闯,刘卫东.一种直接评价节点诚信度的分布式信任机制[J].软件学报,2008,19(4):946?955.
篇7
【关键词】 电子商务第三方支付 风险控制
1引言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及电子商务的日益繁荣,基于网络支付的第三方支付平台逐步出现并得到迅速的发展。目前,对于第三方支付的概念还没有非常准确的定义, 但普遍认为, 第三方支付就是和国内外各大银行签约、并具备一定实力和信誉的第三方独立机构在电子商务企业与银行之间建立一个中立的支付平台, 为网上购物提供资金划拨渠道和服务。在交易中, 买方选购商品后, 使用第三方平台提供的账户进行货款支付, 由第三方通知卖家货款到达、进行发货;买方检验物品后, 就可以通知付款给卖家, 第三方再将款项转至卖家账户。
面对第三方支付提供的服务所获得的优厚利润,国内和国外的第三方支付公司纷纷出现,如目前易趣的“安付通”、阿里巴巴的“支付宝”、一拍网的“e拍通”、慧聪网的“买卖通”等等。然而,第三方支付作为目前主要的网络交易手段和信用中介, 在网上商家和银行的连接、监管和技术保障的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风险,这些问题将阻碍第三方支付的进一步发展,如何防范、降低并控制这些风险,是目前研究的热点之一。
2电子商务第三方支付的风险分析
2.1网络安全风险
第三方网上支付的业务及风险控制工作均是由电脑程序和软件系统完成, 故网上支付系统的安全是第三方网上支付面临的重要风险。虽然目前网上银行和第三方网上支付平台都设计有多层安全系统, 并不断开发和应用具有更高安全性的技术及方案, 以保护支付平台的平稳运行, 但是从总体来说,其安全系统仍然是第三方网上支付业务中最为薄弱的环节。这种风险可来自计算机内部,比如系统停机、磁盘损坏等不确定因素, 也会来自网络外部的黑客攻击, 以及计算机病毒破坏等因素。安全风险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数据传输过程中遭到攻击,威胁用户资金安全;二是网上支付应用系统本身存在的安全设计上的缺陷可能被黑客利用,危害整个系统的安全,造成重大损失; 三是计算机病毒可能突破网络防范,入侵网上支付的主机系统,造成数据丢失等严重后果。
2.2金融风险
资金滥用。在第三方网上支付平台中,除支付宝等少数几个并不直接经手和管理来往资金,而是将其存在专用账户外,其它公司大多代行银行职能,可直接支配交易款项,这就可能出现不受有关部门的监管,而越权调用交易资金的风险。
诈骗犯罪。由于网上交易的匿名性和隐蔽性,使第三方支付可能成为通过制造虚假交易来实现诈骗的手段,有些不法分子利用购买者对第三方支付流程以及后果的不熟悉,利用安全漏洞来骗取钱财,比如说,支付平台的网上操作中有取消支付的选项,在取消支付后,如果直接撤销刚才的取消操作来再次确认支付,顾客的钱就在未收到购买物品之前就打到了销售者的账户中,造成诈骗。
盗卡恶意支付。虽然越来越多的银行已经不再默认银行卡可直接上网,而是用户通过申请并认证的方式,才可开通网上银行,但多数情况下,用户只需要使用自己的银行卡卡号和密码,在网上提交一个申请,即可开通网上银行。如何防范盗卡者在网上恶意支付,对于第三方支付厂商来说,在缺少必要信息支持的环境下,建立这样的风险控制系统就更为艰难。
资金沉淀。 第三方网上支付平台通过对交易资金的暂时保管,在交易过程中监督和约束买卖双方。在交易过程中,当买方把资金转到第三方的账户,此时第三方起到了一个对资金的保管作用,买方仍然是资金的所有权人。当买方收到商品,确认付款时,所有权转到卖家。所以,第三方作为资金的保管人,始终不具备对资金的所有权,只是保管的义务。根据目前的交易规则,支付金额可以在第三方网上支付平台上停留3至7天,这样,支付平台中随时都有数以千万计的资金沉淀。随着将来用户数量的增长,这个资金沉淀量将非常巨大。而对于这笔资金,第三方将可取得一笔定期存款或短期存款的利息,且利息的分配会引发新的问题。如缺乏有效资金管理,就有可能引发支付风险和道德风险。
2.3法律风险
对于第三方的法律地位问题,及各方权利义务关系,目前在法律上还未做出明确的规定。虽然从业务上来看,这些电子商务第三方支付平台只是提供支付服务,但是它同时又聚集了大量的资金,从某种程度来说已经具备了银行的性质,但是却不受银行相关法律的控制,尽管第三方网上支付企业,都以中介人的名义对外宣传,但实际上,其业务明显存在“吸纳储蓄”的嫌疑,用户资金的时间价值(利息)可能成为其主要的利润来源,这显然涉及到金融的范畴。所以,第三方网上支付平台的法律地位需要进一步以明确的立法加以规范。
在法律责任方面,国家并无专门法律调整网上支付法律关系,实践中往往依据合同法和侵权法。但如果将第三方网上支付各当事人的法律关系完全交由合同法和侵权法调整,消费者因其弱势地位合法权益往往得不到充分保障,因为在网上支付的合同中,消费者根本没有决定合同内容的权利,只能选择接受与否。第三方网上支付较之于传统支付方式其技术性更强,同时存在一些安全漏洞,如果客户在交易后财产被盗取或系统故障,使得客户遭受损失,应如何界定各方责任,也缺乏规范,这些最终将制约着第三方网上支付的发展。
3电子商务第三方支付的风险控制
3.1第三方支付平台的法律约束
尽快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明确第三方支付公司的法律地位,进一步规范其业务范围。通过尽快出台一些办法进一步明确第三方网上支付清算属于支付清算组织的非银行类金融业务。制定相关法律保护客户的利益和隐私权,明确客户和第三方支付平台间的权利和义务。通过制定对洗钱、信用卡套现、欺诈等网络犯罪法律对交易进行法律约束。
3.2改进网上交易税收监控手段
网上交易所具备的交易隐蔽性、快速性以及交易主体的跨地域、全球性等特点, 使网上交易税收问题对传统方式税收提出了挑战。在我国现有的税收体制中, 税收都是按照属地化管理的原则来进行的, 而网络交易的跨地域性将加大确定税收主体的难度。因此对新技术条件下发展起来的网上交易, 要研究用新的监控手段进行征税。第三方支付平台作为网上交易现金流的出入口, 是买家和卖家进行交易的一个凭证, 因此可考虑将第三方支付作为网上交易征税的突破口。另外还需制定第三方支付中的税收监管法律, 严惩逃税行为。
3.3加强对第三方支付平台的监管
加强第三方支付平台的监管,首先明确市场准入门槛。由于行业的准入门槛较低, 从事第三方支付平台的服务商注册资金规模、资质参差不齐,容易引发风险。其次加强对第三方支付平台沉淀资金的监管。应规定第三方支付服务商的自有账户与用户沉淀资金的账户相分离。禁止将用户沉淀资金进行放贷、投资或挪作他用, 由银行对用户资金账户进行托管。目前工商银行便为“支付宝”托管账户, 并且每月出具账户资金的使用报告。最后建立第三方支付保证金制度。要求第三方支付服务商在其开户银行存有一定金额或交易比例的保证金, 一旦第三方出现问题, 银行可以立即冻结这部分资金用以抵御风险, 以在一定程度上保障广大用户的资金安全, 不致因第三方机构的风险而蒙受过大的损失。
3.4 加强内部监督和管理,规范信息披露制度
当前,一些第三方支付公司缺乏健全的内控机制,组织内部没有建立相关的管理规章。一些不成规模的第三方支付公司急于赢利或“抢地盘”,放松了对公司内部的制约与管理,容易造成员工道德风险,如延迟信息传递或泄密等类似现象的出现,使清算组织的信誉受损。而且,除了内部少数人之外,外界很难知道公司的经营状况,信息披露非常不充分。因此,要按照产权明晰、责任明确、管理科学和政企业分开的要求建立现代公司制度,并规范内部信息披露制度。通过建立内部责任分工制度、权利制约制度、激励和惩罚制度,独立的财务制度等来提高第三方支付公司的管理水平和绩效。
4结束语
第三方支付作为一种新型的支付方式, 尽管在法律、资金等方面存在一定的风险隐患, 但第三方交易的便利性、低成本性、高效性,已成为我国乃至全球电子商务发展的趋势。因此, 第三方支付存在的风险问题应受到政府部分的高度关注,并采取相应措施为这种新型支付模式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经济、法律和政策环境, 促进整个电子商务支付平台健康、快速地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小满,陶牡丹,吴波.电子商务参与下的交易信用[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1):33-35.
[2]陈力行.关于第三方支付模式的探讨[J].商场现代化,2006,(08):94-95.
[3]吴剑东.基于第三方的网上支付风险性分析[J].商场现代化,2007,(36).
[4]李二亮,刘云强.浅议第三方支付平台[J].电子商务,2005,(9):92-94.
[5]杨国明,李保华.第三方支付法律问题当议[J].金融经济,2007,(1):141-142.
篇8
摘要:企业开展电子商务项目存在多种风险,如何识别与评估这些风险的严重性,关系到电子商务项目能否成功实施。本文构建一个电子商务项目风险评价的指标层次结构模型,通过专家问卷调查收集相关数据,将模糊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两种方法相结合,针对企业开展电子商务项目的风险得出综合评价结果。
关键词 :电子商务项目风险;模糊层次分析法;风险评价
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互联网给商务活动方式带来了巨大的变化。随之产生的电子商务在日常生活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电子商务作为企业新销售增长点的同时也带来了较多的不确定性,从而给企业开展电子商务项目带来很大风险,识别和控制这些项目风险因素能更好地促进企业开展电子商务。
对电子商务项目风险的分析与评价是进行项目风险管理的前提,也是制定和实施风险控制与应对措施的基础。由于电子商务项目的复杂性、多变性以及数据搜集的难度,这样就会使项目成员在进行风险评价时出现偏差。因此,选择合适的风险分析与评价方法可以有效地对项目风险进行监控与管理。
1、企业开展电子商务项目的风险因素分析
电子商务项目风险评价是对一个企业开展电子商务项目风险程度的定性和定量描述的结合,它在提出电子商务风险因素类别的基础上,定量地反映企业开展的电子商务项目的风险水平。其中,识别和分析合理的风险指标因素是进行电子商务项目风险评价的第一项关键工作。
虽然国内对电子商务实施风险的研究刚开始,有不少学者对风险的来源进行的分析和分类。很多学者对企业电子商务实施过程中存在的潜在风险因素进行研究,如宋健等设计了一个含有16个指标评价指标体系,包括了战略规划、应用技术、管理和环境等各个方面的风险。刘倩等从产品、客户、市场竞争、物流和环境等方面分析了风险因素。因此,本文依据实证研究结果,对企业开展电子商务项目的风险因素进行分类,主要包括员工风险、管理风险、技术风险、产品风险、资金风险、环境风险和市场风险。具体描述如下:
(1)员工风险,是指由于员工感知风险而带来的人才流失风险,员工技能水平低、个人素质带来的系统安全风险,领导不重视以及项目管理者管理失误等风险。一般包括员工感知风险、员工技能风险、高层管理者不支持。
(2)管理风险,项目开发计划制定不合理,任务分配不恰当。一般由于交易流程管理、人员管理、交易技术管理的不完善所带来的风险。
(3)技术风险,项目开发人员由于缺乏经验、计划不周等原因使交易系统在某些功能上有所缺失。其主要包括技术选择风险、数据库存取的风险、网络环境风险等。
(4)产品风险,指企业开展电子商务项目进程中,企业产品本身的性能、价格、服务、配送以及满足市场程度等因素导致的风险。一般包括产品的差异性、不易获取风险和便利性风险等。
(5)资金风险,资金不能适时供应或使用不当而导致企业开展电子商务项目的终止或未达到预期效果的可能性。企业开展电子商务项目初期的效果往往并不一定能够显现出来,可能不会带来明显经济效益且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收益和风险呈不对称性使得企业开展电子商务项目面临着较大的资金风险。一般包括企业资金实力和追加投资的能力。
(6)环境风险,主要指宏观政策的变化给企业带来的风险和法律的滞后性与不完善给企业开展电子商务带来的风险。一般包括政策风险、法律风险等。
(7)市场风险,企业开展电子商务项目势必对企业传统的销售模式带来变革,新的模式将要求企业不仅有适当的产品定位,还要有市场、分销和销售部门等参与,这将重新构建出企业的价值链。企业开展电子商务必须事先对市场信息尤其是竞争对手有充分的了解,辨析市场需求,竞争对手水平等情况,以降低不确定性与风险。一般包括价值链的可获得性和竞争对手了解。
2、企业开展电子商务项目的风险评价模型构建
层次分析法(AHP)是由美国运筹学家T.L.Saaty等人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是一种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系统分析方法。在实际案例中,一般决策的问题具有复杂性,决策者主观判断、选择的模糊性,同时还受到诸多客观因素的影响,因此AHP法的评估结果会有所偏差。模糊层次分析法(FAHP)是层次分析法的一种,用于处理含有模糊性的决策问题,克服了AHP的弊端,拓宽了AHP的运用范围。
运用模糊层次分析法分析问题时,一般只用它来进行指标权重的分析,而不对决策问题进行综合的判断,因为它缺乏一个对决策问题进行总体评价量化方法。模糊综合评价法通过专家对风险的主观判断,利用模糊数学原理来综合各位专家的评估意见,从而获得总体评估结果。
综上所述,电子商务项目风险评价过程中,将模糊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相结合,通过模糊层次分析法计算各指标权重,然后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风险进行综合评价。
首先,在企业开展电子商务项目风险因素识别和分析之后,依据各风险因素分类及其所包含子因素,构建包含三层指标的电子商务项目风险评价因素的递阶层次模型,如图1。
然后,构建模糊互补判断矩阵,计算权重向量,并根据模糊一致性矩阵的性质可以计算得出各层元素的权重值,根据权重值进行层次单排序。
最后,用模糊综合评价法进行综合评价。
3 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指标权重确定
采用如表1所示的0.1-0.9九标度进行打分。专家通过分析7种一级风险因素,进行两两因素对比得到的模糊互补判断矩阵,如表2。
计算各层元素的权重值ωi并进行单排序,基本计算公式如下。
由表2可知,层次模型中一级指标之间的相对权重分别为0.124、0.148、0.169、0.143、0.160、0.117、0.140。同理,可求得各一级指标下二级指标之间的模糊一致性矩阵及其权重。总结得出各二级指标对目标层的总体影响度,如表3。
由表3可知,在电子商务项目风险因素中,企业追加投资能力风险、价值链可获性风险以及网站设计风险这三项风险最大,因此,如果选用该项目,决策者在进行决策时应该多加考虑,慎重决策。
4、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的风险综合评价
首先,建立评判矩阵。将问卷发放给10名项目管理专家,由他们依据自己的知识,进行客观打分。表4中,“很低”,“较低”,“一般”,“较高”,“很高”列上的数字,表示的是选该评判专家的人数。
参与项目风险因素评价的评判专家的人数为10,结合表5数据可以得到一级指标评判矩阵R1:
矩阵R1的含义,以员工感知风险为例,在评价人员中,70%的人认为员工感知风险S12带来的风险较高,20%的人认为带来的风险一般,10%的人认为带来的风险很低。
然后,进行一级指标进行模糊综合评价
从一级指标S1模糊综合评价结果可以看出,评价人员认为员工风险S1很低、较低、一般、较高,很高的隶属度分别为3.17%,6.66%,23.16%,46.01%,21.00%。
同理,可以计算出管理风险S2、技术风险S3、产品风险S4、资金风险S5、环境风险S6、市场竞争风险S7对于上述评语集的隶属度向量,依次为:
S2=(0.1101 0.1182 0.1798 0.3051 0.2868)
S3=(0.0267 0.1466 0.3050 0.3733 0.1484)
S4=(0.1900 0.0617 0.1000 0.2049 0.4434)
S5=(0.0600 0.1000 0.2200 0.3800 0.2400)
S6=(0.1500 0.3000 0.2000 0.3000 0.0500)
S7=(0.0000 0.7550 0.0900 0.1550 0.0000)
最后,基于以上所有隶属度向量以及一级指标的权重向量对目标层进行综合评价
A=W*R
因此,我们得到目标层,也即是该电子商务项目的总体风险对于评价集的隶属度。从以上计算结果,我们认为企业开展该电子商务项目的风险很低、较低、一般、较高、很低的比例依次为:7.91%、21.62%,19.24%、31.22%、20.12%。
我们可以看出,总体评价风险很高与较高的隶属度为20.12%和31.22%,两者相加为51.34%,即可以看成是51%的概率。
对于一般状态的隶属度为18.49%,因此我们可以判断出该电子商务项目的风险比较高。
企业开展的电子商务项目可以根据最终的风险评估结果来判断风险程度,以便于及时采取措施,控制风险的发生。如果企业同时开展多个电子商务项目,通过以上方法可以计算出它们的风险权重,选择出风险相对最小的项目,再依据计算出的每一个风险因素的权重,对风险因素最大的因素提出对策加以防范。为了能对电子商务项目的风险进行及时地监控,企业可以将上述的评估结果编制成相应的计算机程序,形成企业开展电子商务项目风险的评估系统软件,完善企业的信息化。
5、结束语
对于企业开展的电子商务项目的风险评价中常用方法往往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而结合模糊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综合了这两种方法的优点,克服了各自方法的不足之处。本文提出的该评价方法不但可以得出电子商务项目风险中每一项风险因素的相对大小,同时还可以计算出该电子商务项目整体风险的大小,从而对企业开展电子商务项目有较大的帮助。
尽管本文研究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但是仍是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首先,本文只是尽量选取了电子商务项目风险因素中的大部分因素进行分析,还有一些其他重要因素可能没有作为研究对象,比如财务风险等等,实际应用过程中,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对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一定的修正。同时,两种评价方法的结合虽然消除了一些不足之处,但是并不意味着就是对电子商务项目风险评价的最优方法,结合企业开展电子商务项目的实际,考虑其它方法的运用,都会对电子商务项目实施带来有益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Yong Jin Kim,G.Lawrence Sanders.Strategic Actions in InformationTechnology Investment based on RealOption Theory[J].Decision SupportSystems,2002(33):1-11.
[2] 刘韬,胡志峰,谢储晖.电子商务风险及其评价模型研究[J].华东经济管理, 2009,22(12): 144-146.
[3] 宋健.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电子商务风险评价[J].中国流通经济, 2011, 25(7):107-110.
作者简介:
篇9
[论文摘要]随着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信用风险已成为参与电子商务企业所面临的最主要风险之一。针对电子商务活动中的诚信缺失行为和信用危机现象,应通过制定电子商务风险监控和管控措施,建设一个高效、规范的企业电子商务信用风险管理制度与内部控制体系,建立健全电子商务社会信用保障体系。构筑全方位、全过程的电子商务信用风险预警、监测、转移、防范和信用违法行为惩戒记录机制。
随着网络的发展,电子商务已经成为人们从事商务活动的新模式。与传统商品交易方式相比,电子商务的优势明显。但由于网络信息本身具有虚拟性和不稳定性,电子商务信息易被修改、毁坏与丢失,加之参与电子商务的主体诚信问题及网络技术发展的局限,使得电子商务信息的真卖性与安全性难以得到保障。因此,电子商务与传统的商品交易方式相比对信用风险管理的要求更高。如何取得并维持顾客的信任是电子商务成功的关键所在,欲发展电子商务必须先加强电子商务中的信用风险管理制度建设,建立社会信用保障体系。
一、信用机制建设成为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的当务之急
2010年一季度,中国互联网网民新增2000万人,网民总数达到4.04亿人。伴随网络用户数量的持续增加,网上购物等电子商务活动逐渐被我国公众所接受,电子商务进入快速发展阶段,这为企业提供了广阔的电子商务机遇。但是,由于我国市场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有关市场经济制度的法律法规尚不完善,市场经济发展所需要的社会信用保障体系尚未建立起来;企业的市场行为随机性大,不少企业的诚信度还不高;市场信用交易不发达,社会普遍缺乏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信用意识和信用道德规范,诚信缺失行为盛行,“三角债”、假冒伪劣商品泛滥等信用危机现象随处可见。这些诚信缺失行为和信用危机现象无疑严重制约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并且也成为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的绊脚石。
目前,我国社会信用保障体系仅在少数行业开始建立,不少企业尚未建设内部信用管理制度,大多企业根本就没有设置信用管理部门。人们在电子商务活动中不重视对客户信用状况进行调查与评估,时常错误地选择交易对象,从而导致违约或不履行合同等情况的发生。因此,发展我国电子商务的当务之急是加快建设企业信用风险管理制度,建立电子商务社会信用保障体系。
二、企业电子商务信用风险管理制度的建设
信用风险是指商品交易主体不能按事先达成的协议履行其义务的潜在可能性。信用风险会使商品交易主体因未能获得预期的商品交易收益而承担财务上的损失。因此,信用风险管理的目标就是通过采取将信用风险限制在可以接受范围内的措施而获得最高的风险调整收益。目前,信用风险的定量化工具、技术及模型等理论研究都还没有形成一个比较完善的体系。基于此,对电子商务的信用风险以及信用风险管理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1、建立健全企业电子商务信用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体系
借助贯彻执行国资委颁发的《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和财政部制定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强大东风。优化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制定电子商务风险监控和管控措施,构建一个全方位、全过程的高效、规范的电子商务信用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体系,预防并降低电子商务信用风险。电子商务信用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体系应该包括信用风险管理组织体系、决策体系、评价体系等内容,其中尤其是要加强信用风险管理组织体系建设。建立高效并目相互监督的信用风险管理组织体系是提高电子商务信用风险管理效率的关键。
加强电子商务客户档案管理,根据客户信用信息的变化,及时调整电子商务交易品种与规模,建立合理的应收账款回收机制。为了防止坏账,当账款逾期在3个月以内,由企业内部的信用部门进行追收;对于超过3个月的应收账款,应寻求外部专业机构的力量协助追收;对于超过半年的应收账款就必须作为坏账处理,应采取法律行动追讨逾期账款。对于前任领导经营中产生的逾期账款不能继续作为应收账款保留在账上,而应将这部分应收账款作为坏账处理。
在企业内部培育良好的风险管理文化,倡导和强化风险意识,树立全方位电子商务信用风险管理理念,实行事前预测、事中管理、事后处置的全过程电子商务信用风险管理行为。通过建立这一电子商务信用风险管理文化,使员工以诚实守信、审慎务实的态度来对待每一次电子商务业务,建立一支作风严谨、技术精湛的电子商务信用风险管理队伍。
2、建设具有电子商务信用风险预警、监测、转移和防范功能的电子商务网络系统
加快电子商务风险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建立一套具有电子商务信用风险预警、监测、转移和防范功能的电子商务网络系统。各相关电子商务的网站都应发挥自身掌握的信息技术优势,建立起功能强大的电子商务信息数据库和电子商务信用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开展信用风险的定量化工具、技术及模型等研究。采用适当模型计量信用风险,实行电子商务信用风险的量化分析与控制,从而降低电子商务参与企业信用风险管理的成本,提高电子商务信用风险管理的时效性和准确性。在电子商务信用风险管理信息系统的基础上,做好重点电子商务客户的信用风险内部评级,建立电子商务客户的信用风险识别管理系统。
3、借鉴国际先进的信用风险管理经验,开发电子商务信用风险管理模型
传统的信用风险管理量化分析方法主要有信用风险因素评估的“6C”法和信用评级法等。“6C”法是指根据商品交易主体的品德(character)、能力(capacity)、资本(capital)、担保(conater-a1)、经营环境(condition)和经营连续性(continuity)等六个因素评定其信用程度(履行商品交易责任的能力及其可信任程度)。信用评级法主要采用z值模型对体现参与商品交易企业的赢利、营运等能力的财务指标(销售利润率、资本金利润率、成本费用利润率、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和营业资产周转率等)进行加权计算进行信用风险等级评分。
近年来,伴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信用风险度量模型已成为国际先进的信用风险管理的重要手段。针对电子商务特点研发信用风险度量模型,通过信用风险度量模型计算电子商务的违约概率和违约损失,识别和量化电子商务的信用风险,为防范电子商务信用风险提供了强大武器。在构筑电子商务信用风险度量模型时,应采用通用信用语言,注意电子商务过程中的信用许可范围。
三、构建我国电子商务社会信用保障体系
信用风险的发生通常具有突发性、不可逆性和传递性等特点。因为受主客观因素的制约,当前对电子商务信用风险基本要素及其损失的度量研究尚不成熟,运用信用风险度量模型难以准确识别和计量电子商务信用风险。目前,参与电子商务的企业和网站普遍缺乏—套完善的电子商务客户信用风险等级评分标准与量化评级方法。况且,信用风险受国家经济状况改变、 社会政治因素变动以及自然灾害等企业无法控制的外部因素影响很大。因此,仅依靠企业信用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体系和网站的电子商务网络系统控制电子商务信用风险是不够的。
电子商务政府主管部门应在相关电子商务网站和电子商务参与企业积极配合下,借用中国人民银行等其他政府部门的社会信用体系资源,尽快建立包含实名制信用信息共享、电子商务合同履约备案和信用违法行为惩戒记录等内容的电子商务社会信用保障体系。
1、建立电子商务信用信息数据库
不诚信情况的出现,主要是因为信息不共享而导致的信息不对称。针对这种情况就应通过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构建良好的信息共享机制。通过建立全国性的电子商务社会信用保障体系,让个人和企业的电子商务诚信已录成为共享的信息。信息的共享可以将交易或交往变成无限连续的博弈,从而增加电子商务不守信用的机会成本。在构建电子商务社会信用保障体系中应做到:规范信息采集程序、信用资源共享、完善信息管理。同时,建立社会信用信息披露机制必须在法律规范下,界定信用信息的合法公开与合理使用范围,注意解决信用信息的披露与保密之间的矛盾,为公众共享电子商务信用信息提供法律保障。
2、积极培育信用服务机构
由信用关系的当事人分别对与信用管理相关授信人的信息进行收集、鉴别、分析、评级等活动交易成本往往太高,而由社会化的机构,如以征信公司为例的信用中介服务机构来为信用当事人服务则可以大大降低成本。这类信用服务机构所提供的服务包括资信调查、信用评级、信用保险以及商账追收等,它构成了社会化的信用管理支持体系,成为社会信用保障体系中有效运行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发展信用中介机构,建立专业化、市场化的信用管理服务,必将大大提高电子商务的执行效率,促进其长远发展。
3、失信严惩机制
追求功利最大化是诚信缺失的经济根源,而要扼制失信者的不诚信就要强制性建设有效的制度,进行外在约束。在社会信用保障体系中,核心是加大不诚信的机会成本,让失信者为其不诚信付出应有的代价。严格信用监督和失信惩戒机制,对遵守信用者应进行褒奖,对失信者进行惩罚,是社会信用保障体系得以健康发展的重要前提。对失信者进行行政或司法处罚,并将受到行政或司法处罚的企业和个人披露于相关的经济和社会领域,从而对其生存和发展带来负面影响。通过打击社会经济生活中失信违法现象来提高社会整体信用等级,这样企业和公民的信用意识才会不断提高,信用制度和信用体系才将不断完善。
四、结束语
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信用经济,无论人们从事何种经济活动都要围绕着依据相关法律签订协议和按照信用管理制度履行协议而进行,并受到相关法律保障与信用机制约束。所以,经济行为的制度化与规范化不仅可以圆满实现经济行为的目的,而且会促进经济行为的科学化,提高行为的效率与效果,极大地创造社会价值。因此,制度化、规范化地开展电子商务是所有参与者必须遵循的行动指南。
电子商务的发展需要信用机制的保障。通过建立完善的社会信用保障体系,形成“诚信为本、以德经商”的商务环境,可以有效地降低企业经营的风险,提升经济竞争力,以保障电子商务交易的可靠性和安全性,促进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
[参考文献]
[1]肖勇、陈富扬:电子商务的信用体系与信用管理[J]科学管理研究,2006(4)
[2]彭柳:B2C中电子商务中的企业信用管理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5
[3]车纯:基于B2B模式的电子商务信用问题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5
[4]黄潇:浅析我国电子商务的信用体系建设[J]北京电子科技学院报,2006(9)
[5]马俊缸:试论如何构建电子商务信用管理体系[J]中国成人教育,2008(12)
篇10
关键词:电子商务;信息不对称;博弈分析
中图分类号:F01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08)36-0058-03
Analysis on Information Asymmetry in Electronic Commerce and Its Gambling for the Credit Risk
Dong Zhi1 Li Ying2
(1.College of Electronic and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Hebei University; 2.School of Rural Development,Agricultural University of Hebei)
Abstract: Electronic commerce is established in the foundation of computer network, it relies on the perfect creditsystem more deeply, compared to the traditional commercial activity. This article first analyzed the information asymmetryin electronic commerce, and then used the gambling model analyzed the credit risk in electronic commerce. Finally itproposed the detailed solution.
Key Words: electronic commerce; information asymmetry; gambling analysis
一、电子商务中的信息不对称
1.电子商务中信息不对称产生的原因
社会劳动分工和专业化是导致信息不对称的原因。劳动分工和专业化使不同领域、不同行业的专业人员与非专业人员之间出现信息差别。在劳动分工不明显、专业化程度不高的低级经济体系中,社会成员之间的信息差别不是十分明显,因而信息差别导致的在经济利益上的差距还没有被人们普遍重视和认识,随着社会分工的不断发展和专业化的不断提高,人们都开始认识到信息差别是社会生产与分配的不可忽视的要素,当信息不对称作为一种价值时,初级经济也就进入到了高级经济。尤其是新型经济――电子商务的发展成了部分人利用信息不对称牟取利益价值的主要原因。
2.电子商务中信息不对称的表现
电子商务作为传统商务的一种新形式,没有摆脱传统交易的一般性特征。信息的不对称性不仅能导致传统交易市场的非对称性也能导致电子商务交易市场的非对称性。主要表现在市场中的参与人员所掌握的信息是不完全的。买卖双方对产品质量信息观察的不对称,买主之间对于同一产品质量和价格信息掌握程度的不对称,卖主之间对于市场需求信息观察的不对称,以及买主之间与卖主之间对市场需求(供给)、产品质量、价格和非价格竞争信号观察的概率组合的不对称,都是非对称市场存在的主要原因。
3.电子商务中信息不对称的后果
电子商务不仅存在社会劳动分工、专业化程度等带来的信息不对称,还存在交易过程中的网络性和虚拟性带来的信息不对称。因此电子商务比一般的商务交易更容易产生信用问题。一些信用意识淡薄的人就更可能在非对称信息市场中利用信息优势从信息劣势方牟取利益,而使信息劣势方的利益受损。
二、电子商务交易的“囚徒困境”模型的建立
1.基本假设
为了便于分析,在不影响研究结论的前提下,我们先作如下假设:
①假设一个电子商务交易中或博弈情景中只存在两个参与人A和B,而二者都是有限理性(或不完全理性)的经济人,即可能是理性的,也可能是非理性的;②参与人在选择战略时,把其他参与人的战略当做给定,不考虑其决策对其他决策的影响;③市场有关信息是完全的,即二者对相互的特征、战略空间和支付函数有准确的认识;④没有政府干预;⑤二者做出决策之前都不知道对方的行动,可以认为他们的行动是同时进行的,即二者之间的博弈是静态博弈。
2.电子商务交易的博弈模型及其解释
基于上述假设可建立如表1所示的博弈模型,其中C代表合作,F代表不合作。表中第一个数字代表博弈者A的利益,第二个数字代表博弈者B的利益。如果此博弈是一次性的,那么不难知道该模型的纳什均解为(F,F),即A、B两人的得益为0。虽然A、B两人合作能获得最佳收益(5,5),但两人都怕单方面合作带来损失,因而都会选择不合作,即陷入所谓的“囚徒困境”。如果双方都是理性的,那么即便重复N次,对双方来说都是最后一次博弈,每个人都有不合作的动机,其理由同一次性博弈时相同。如在第N-1次博弈时,双方都知道第N次博弈双方会选择不合作,因而这次选择不合作仍为上策。如此类推,则整个N次博弈结果都会是(F,F)。
三、模型的讨论
现对上述形成的博弈模型作进一步的讨论:
1.重复博弈
事实上,在现实生活中N次博弈结果都是(F,F)的情况是不存在的。博弈论认为,如果买卖双方只进行当前的一次交易,以后双方不再做生意,这时,买卖双方都有可能欺骗对方。对于信用问题,我们也可以做同样的类比分析,如果双方做的是一次性买卖,双方都选择违约绝对是他们的最佳选择;但是如果双方是长期的合作伙伴关系,则情况就会有所不同:一方面他们有足够的时间来对失信行为进行以牙还牙式的报复,使失约方明白博弈中失信行为最多只能占一次便宜,而且这一便宜是以长期损失为代价的。一般而言,只要失信行为的短期利益小于长期利益的话,作为理性经济人的厂商是不会作这种决策的。另一方面他们也有着相当长的时间来表达自己的诚意,树立自己的声誉,减少道德风险,降低交易成本,从而以较低的边际成本获得较高的边际收益。因而以彼此间有信任为基础而进行的重复博弈所形成的合作关系终究会维持下去。
在电子商务中,由于在线交易范围的广泛性、匿名性以及交易双方在文化习俗上存在许多差异,这些电子商务的特点,使人们的信息不再是完全的,因此在电子商务中,一次性或有限次博弈的几率较大,交易过程中失信的情况就会越来越严重。为了提高威信,就需提供尽可能的重复博弈的机会,使得交易双方明白,失信只带来一次性的收益,促使双方努力选择合作来建立自己良好的信用记录以获得长期的收益。
实际上,个人或企业在市场上的交易一般不是一次性
交易,面对的不只是一个对手,而是多个博弈者,个人为了获得较好的信用,通常不会选择违约行为。因为只要博弈者在市场上长期存在,其他人就可以观测到他的行为。所以,一般而言,只要失信行为的短期利益小于长期利益的话,作为理性经济人的博弈者就不会选择失信。
2.有外部干预的情况
以上讨论的是一个没有政府干预的情况下买卖双方交易行为的模型,交易人根据自身的收益最大化原则来选择守信或者失信,是通过市场产生的一种自发的信用机制。在有政府干预或监管的情况下,政府可以通过法律、法规并采取一定的措施,对交易中失信行为进行严厉的处罚,增加失信者的违约成本。并且,违约后被发现的概率越大,惩罚的力度越大,交易者选择诚信的概率就越大。
假设交易中的一方在另一方选择诚信的前提下,进行的选择如下:选择诚信且被发现的情况下的收益为12,选择诚信且未被发现的收益为11,选择失信且被发现的收益为X,选择失信且被发现的收益为15,同时假定博弈方的信用行为被发现的概率为P,不被发现的概率为1-P。该博弈的矩阵如下:
表2
在这种情况下,博弈方选择“诚信”的收益期望为:12P+11×(1-P)=11+P;选择“失信”的收益期望为:XP+15×(1-P)=15-(15-X)×P。
当11+P>15-(15-X)×P,即P>4/(16-X)时选择“诚信”策略;反之,当P
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出,被发现的概率越大,处罚的力度越大,博弈方就越不会失信。这也就是为什么在现实中人们愿意和大公司交往合作的主要原因。在传统的社会经济中,交易的对象大多数是确定而且稳定的;而到电子商务时代,交易是通过网上进行的,传统社会经济中起很大作用的信用约束机制大部分失去了作用。交易双方为降低风险,只有选择一些信用度高的企业或个人来进行交易。
四、创造条件,设置约束条件,走出“囚徒困境”
在电子商务全球化的发展过程中,电子商务交易的虚假交易、假冒行为、合同诈骗以及其他侵犯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行为不断发生,这些现象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我国电子商务乃至全球电子商务快速、健康地发展。要使电子商务走出“囚徒困境”,健康快速地发展,可以采取以下几点措施:
1.重复博弈,创建信用
重复的博弈使得博弈双方都在更大程度上了解对方的信息,使得更多的私人信息变为博弈双方的公共信息。当博弈一方先背叛时,博弈的另一方将在下一轮交易中实施“以牙还牙”式的报复。同样,如果博弈的一方采取合作的态度,那么在下一轮博弈的另一方也将会有所回报。所以如果博弈时间足够长期,博弈能够反复进行,且双方能预期到这种情况,那么博弈的任何一方都不会从一开始就选择不合作的行为,因为这将暴露自己是非合作性的(无信用的),从而会失去将来合作的收益。因而重复博弈可以促使双方采取合作的态度,维持长久的合作关系。
2.加强政府监管力度,增加失信成本
只有建立完善的法律制度和规范的经济制度,提高发现欺诈的概率,加大惩罚的力度,才能使交易者诚实守信,增大交易的概率。要让合作者和不合作者都能很快地发现双方合作或不合作的条件和规律,并建立有效的惩罚机制,此时,交易者就会视违约成本的大小而相应地改变行为。只要选择诚信所得的收益大于失信的收益的话,交易者就会选择诚信。
3.借助社会信用服务中介机构,形成社会监督
借助社会信用服务中介机构可以有效地促进信用信息的发掘、增值和流动,帮助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起到社会监督者的作用,更有重要意义的是,在社会信用服务中介机构充分发挥作用的情况下,失信企业的信用状况等信息很容易地被企业或投资者通过征信公司、资信评估公司等信用服务机构得到,从而对失信企业形成强有力的社会惩罚。
4.建立真实、高效的信息传递机制
信息是市场交易者是否守信的重要基础,在复杂多变的市场交易中,市场信息量增大,且信息的不对称性使市场交易的不确定性增加,因此,建立一个真实、高效的信息传递机制,将成为约束失信行为产生的关键。通过信息的传递,提高守信和失信者的透明度,实现市场的自我净化功能和信用机制的良性循环。
5.建立健全、完善的信用法律体系
健全、完善的信用法律体系,是保证上述条件实现的重要前提。我国的市场经济是由计划经济过渡而来的,与市场经济紧密相关的信用规则还不成熟,企业的市场行为随机性大。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因而要规范经济主体的信用行为和信用关系,没有健全的法律作为保障都是不可能实现的。
我国的信用法律体系相对滞后,尤其是电子商务法律法规很不完善,缺乏明确的法律法规对电子商务进行规范,加大了电子商务活动的风险,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电子商务的发展,影响了社会经济的稳定与和谐发展。因此必须加快电子商务信用体系的建立,才能从根本上抑制失信行为,使守信成为市场交易者理性的选择,为电子商务的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作者单位:
董 志 河北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李 颖 河北农业大学农村发展学院
参考文献:
[1]刘贵玉.论电子商务中的信息不对称与信用管理[J].现代情报,2004,(9):29-30.
[2]谢识予.经济博弈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 02:56-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