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教育市场分析范文

时间:2023-06-06 17:56:3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数字化教育市场分析,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数字化教育市场分析

篇1

本研究基于新东方、正保远程等8家教育上市公司的调查,对市场化中的远程教育模式进行了分析。本研究

>> 远程教育课程的市场化属性及其运作 远程教育中教师虚拟团队的生态化培养模式 我国远程教育中引入PBL教学模式的可行性分析 浅议远程教育中的面授 基于虚拟平台的远程教育立体化实习模式的构建 基于移动端的老年远程教育市场分析 数字化环境下现代远程教育的绿色发展模式 远程教育中的远程学习特点初探 卫星远程教育不同模式应用总结分析 公路养护管理的市场化模式分析 浅谈远程教育在现代化教育技术中的运用 高校教师信息化教育能力在远程教育中的培养策略 分析开放远程教育模式下英语学习者的汉语思维定势 大数据背景下学习分析技术对远程教育教学模式的影响 论现代远程教育教学模式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 远程教育中成人音乐有效学习模式的研究 论远程教育中的契约式教学模式 网络远程教育中的协同学习模式 远程教育(三模式)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网络环境中的互动式远程教育教学支持服务模式案例探索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6] 宗胜旺. 基于网络的混合式教学设计与应用研究[D]. 河北大学,2010.

[7] 吴金秀. 英语混合学习学生满意度影响因素研究[D]. 大连理工大学,2011.

收稿日期:2013-11-15

篇2

市委、市政府顺应社会信息化的新形势,年3月。全面启动数字建设,把广泛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有效手段,建立全面覆盖、动态跟踪、联通共享、功能齐全的管理社会、服务群众的综合信息系统,提高了新形势下社会管理和群众工作的信息化水平。

数字化促进服务精细化动态化

解到中风十多年,区街道办事处社区居民怎么也没想到数字会改变了生活。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通过居民健康数据库。行动方便,为他设立了家庭病房,每月安排医生定期上门进行护理、检查。

也是加强社会管理、更好服务群众的基础。数据的采集和录入,翔实的数据是数字建设的核心。则是一个繁琐、细致的工作。市把数字建设的数据采集与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结合,全市开展信息统一采集,系统掌握群众的居住、就业、社保、计生、教育等多方面基础信息,动态掌握、全面了解群众特别是流动人口、特殊人群的实际情况,提高了群众工作的精细化、动态化水平。

市在对部门已有信息梳理分析的基础上,从去年开始。确定了部门需补充采集和完善的信息内容、规范,组建了900多人的市直部门信息采集员队伍,全面完成了部门小平台信息的补充采集和完善工作。同时,将大平台基础信息采集与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结合,完善地名标志设置、信息采集试点、调查摸底、规范采集方式和规范等一系列准备工作的基础上,组建了一支7000多人的统一信息采集员队伍,从年11月1日开始,上门入户现场登记,圆满完成了基础信息的统一采集和录入工作。

数字社区”数字城管”数字卫生”数字教育”数字审计”等一个个信息小平台如雨后春笋般建立起来,过去各部门各单位分散建设的一个个信息“孤岛”通过四通八达的信息高速公路实现了连接。并且相互串联,共同形成一片茂密的信息竹林”社会管理思想、理念、技术和体制实现了全面整合与流程再造,建立了精细化、动态化的全方位社会管理模式,实现了由主动管理型向主动服务型,由粗放、定性型向集约、定量型转变,由单一封闭管理向多元开放互动管理转变,政府的工作效率也得到快速提升。市民彭德亮在月湖区交通街道胜西社区仅用3分钟时间就完成了申请小额担保贷款的个人身份证明,这在过去得要半个多小时。社区主任刘元玲说:以前查找纸质档案费时费力,信息不全的还要上门去核实。现在居民信息全部实现数字化管理,鼠标一点就能找到所要的信息,方便多了

数字化构建严密治安防控网络

市公众平安感调查位列全省第一,年。被评为全省平安感调查公众满意市,治安好转率位列全省第二。这些成果的取得与我市着力推进九大信息化工程建设和整合工作密不可分。

大力推进天网工程、公安大情报系统、道路交通监控系统、数字乡村管理系统等电子系统建设,市在数字建设中。完成了社区从静态管理到动态管理的转变,为群众创造了平安、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目前,市政府应急指挥系统、天网工程(一期)公安大情报系统、消防应急指挥系统、道路交通监控系统、网上审批与电子监察系统已建成并投入使用,天网工程(二期)正在建设实施中,数字城管正在抓紧做好相关建设工作。通过规范审核和整合建设,九大信息化工程不只节约资金1700余万元,而且在运用现代手段,创新治安管理方面作出了有益探索。

使我市通过高科技手段实现社会治安动态管理成为可能。目前,正是因为有了数字化平台的搭建。全市视频监控点达到936个,并仍然在强力推进中。市正朝着建设普及各治安堵卡点、乡村主要出入口、主要街道的视频监控报警联网系统的目标迈进,系统建成后,乡村主要街道、交通要道、重点单位、重要部位全面实行24小时视频监控。

市在街面巡逻、社区联防和校园、单位安保等激进社会治安防控手段的基础上,一个融技防、物防、人防为一体的现代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就此拉开帷幕。又增添了网上巡逻、视频巡逻等新的防控手段。同时,应急管理体系的建立以及应急处置能力、抗风险能力的提高,又为“平安”建设编织了一道维护网。

数字化建设综合性多功能服务平台

一个随同着数字建设呈现的新名词,电超市。一个集收费、票务、社区服务、特许经营于一体的综合服务平台,为群众提供“一站式、全方位、综合性”服务。

全力引进和建设利安社区电超市。目前,市委、市政府通过考察调研、市场分析。第一批20个利安社区电超市已正式运行。市正在通过市场化运作,积极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计划在全市乡村设立400个点,将家电百货等商品引进电超市,确保电超市经营的稳定性、临时性。利安电超市象山营业厅营业员说:原来这里周边没有电话费、手机费缴费点,自电超市开通后,大大方便了群众。虽然现在营业额不高、经营内容也不多,但我有信心做下去。

篇3

热词:翻转课堂 传统出版 K12数字教育

翻转课堂与微课、慕课是近年来全球教育领域关注的热点。什么是翻转课堂?翻转课堂有哪些优势与不足?作为一种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它对传统教育出版机构开展K12数字教育业务有何启示?本文围绕以上问题进行阐述。

一、翻转课堂:流程上的变革

翻转课堂(Flipping Classroom),也称反转课堂或颠倒课堂,是指在信息化学习环境下,教师提供微课、数字化互动媒体教材等为主要形式的学习资源,学生在上课前完成对学习资源的学习,师生在课堂上一起完成作业答疑、协作探究和互动交流等活动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翻转课堂颠覆了“学生课堂上听教师讲解,课后回家写作业”的传统教学模式,变成“学生课前观看教师推荐的学习资源、完成针对性练习,课堂上与同伴、教师互动交流”。简言之,翻转课堂“翻转”了传统课堂知识学习过程中的知识传递阶段与知识内化阶段,变革了课堂教学结构和组织形式,重构了教学流程和教学时空,先学后教,以学定教,是一种“流程上的变革”。

翻转课堂起源于美国,最早可追溯到1991年哈佛大学埃里克・马祖尔(Eeric Mazur)在“普通物理”教学中所创立的同侪互助教学方式(Peer Instruction)。2000年,迈阿密大学的三位教师(Maureen Lage,Clenn Platt,Michael Treglia)在“经济学导论”教学中,实施了“学生课下事先学习教学内容,教师在课堂上指导学生开展进一步学习”的教学形式,具备了“翻转课堂”的雏形。同年,韦斯利・贝克(J.Wesley Baker)在佛罗里达州杰克逊维尔市举办的第11届国际大学教与学研讨会上,提出“教师利用在线网络工具制作学习材料,学生课下学习,教师在课堂上指导学生展开深度学习”这种“教室翻转运动”,他提出的“教师从‘讲台的圣人’变成学生‘身边的指导’”口号曾广受关注。K12阶段翻转课堂源起于2007年,科罗拉多州落基山林地公园高中的化学教师乔纳森・伯尔曼(Joh Bergmann)和亚伦・萨姆斯(Aaron Sams)为使因故缺课的学生跟上教学进度,使用录屏软件录制“PPT演示文稿+音频讲解”式视频上传网络,供学生自主学习,腾出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帮助学生快速测评、解决问题、总结反馈。这种模式在实践探索过程中逐渐引起学校、家长和社会关注,并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移动终端的普及,以及可汗学院、慕课的兴起而风靡全球。

在国内教育研究与实践领域,翻转课堂近年也备受关注,2012年中国知网收录有关“翻转课堂”的论文尚不足20篇,2014年迅速增至1100多篇。何克抗、张宝辉、梁乐明、黎加厚、金陵等学者都曾撰文探讨翻转课堂的本质、教学模式等,重庆聚奎中学、广东深圳南山实验学校、浙江温州第二中学、山东昌乐一中、北京朝阳外国语学校等也正在进行相关教学实验,其中,重庆聚奎中学的“三翻四环五步六优”、山东昌乐一中的“两段四步十环节”等模式影响较大。

二、翻转课堂能够获得很好的学习效果,但也有许多深层次教育问题难以解决

翻转课堂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应时而生,主要以建构主义和掌握学习理论为指导,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学生在不同时空经历了多次知识学习的过程,分解了知识的层级,降低了知识内化的难度,从而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更有利于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发展。根据2012年美国教育咨询公司ClassroomWindow的报告,67%的受访教师表示实施翻转课堂后学生标准化考试成绩得到提高,99%的受访教师表示下一年将继续采用翻转课堂模式。下面从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与互动、构建新型师生关系、促进评价方式多元化三方面略作阐释。

1. 促进自主学习与互动

维茨洛克(M.C.Wittrock)认为,当个体主动积极内化、整合知识时,其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就会加深。翻转课堂包括课前在线学习与课堂面对面学习两大环节。课前学习环节强调基于资源、基于问题的自主学习,学生可自主调整学习进度和学习节奏,摆脱了传统课堂教学的时间束缚,注重学习的“沉浸”与“参与”,可有效减轻学习的心理负担,学生可以带着问题以主动学习的状态进入课堂。课堂面对面学习环节,注重师生、生生间的对话交流、合作探究、评价反馈,促进经验交流、观点碰撞,促使认知的深化和知识的内化,形成高效的、有意义的学习。正如2011年英特尔全球教育总监Brain Gonzalez所言:“颠倒教室(翻转课堂)赋予学生更多的自由,把知识传授的过程放在教室外,让学生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方式学习新知识,而把知识内化的过程放在教室内,以便同学之间、学生和教师之间有更多的沟通与交流。”

2. 构建新型师生关系

传统课堂教学进度高度统一,学什么、如何学、学到什么程度都事先预设,教学效果反馈相对滞后,师生互动不均衡,存在少数活跃分子和“沉默的大多数”现象。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上述情况发生根本变化。学生从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探究,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学生可以自主控制学习时间、地点、内容和进度,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进一步体现。教师回归到学生最需要的本原角色,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习的促进者,从“舞台上的智者”变成“边上的向导”,从知识卡车的“司机”变成心智发展的“营养师”。教师表面上被“边缘化”,实际上承担的角色更加重要。正如亚伦・萨姆斯(Aaron Sams)所说:“翻转课堂通过教师和学生角色的颠倒使得教师的责任更大了,这种课堂中需要的是有责任、有爱心、懂设计的专业教育者。”

3. 促进评价方式的多元化

传统课堂的教学评价,注重评价对象的分级鉴定,主要服务于考试选拔、考核奖惩和等级鉴定等总结性评价活动。翻转课堂注重评价的诊断性和过程性,更加关注教师的TPACK(Technological Pedagogical And Content Knowledge)、学习资源的制作、课堂活动组织等素养,更加关注学生的自主学习、问题解决、合作探究等能力。评价方式上,注重对小论文、反思日记、学习记录等表现性评价方法的应用,将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等相结合,形成由师生互评、生生互评、学生评价课程的多元评价方式。此外,翻转课堂的实施改变了家长在学生学习中的被动角色,家长可以配合教师采取一定的干预措施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果。

当然,我们评判一种教学模式的优劣关键还是要看课堂教学目标是否有效达成,学生是否进行了有效的知识建构,教学的效率、效果和效益是否有效提高。目前,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客观上还面临网络教学环境支撑不足、优质教学视频匮乏、教师教育观念亟待更新、对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我监控能力要求较高等诸多挑战。同时,它并不适合所有课型,也不适合所有学段的学生,更无法解决按年龄分班、学习进度统一化等深层次教育问题。

三、翻转课堂对K12数字教育的启示

目前,国家教育信息化已从搭建平台转移到深化应用、促进变革的关键期。在线教育风起云涌,风险资本市场活跃,阿里、腾讯、百度等互联网巨头纷纷抢滩布局。作为一种混合教学模式,翻转课堂融合了线上教育与线下教育的优势,对传统教育出版机构开展K12数字教育业务颇具启发。

1. 抓住纸质出版物入口优势

腾讯课堂的《2014年K12教育市场分析报告》显示,K12教育市场规模2014年达到2549亿元,其中在线教育占比18%,人均消费达3043元。2014年在线教育机构以平均每天2.6家的速度增长,资本市场的融资总金额超过44亿元,各种项目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与此同时,一批曾经热炒的项目如美丽的肥皂泡,纷纷破裂,在其他行业一试就灵的互联网思维与操作模式,在K12教育领域似乎并没有想象中那么见效。

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①K12教育市场规模看上去很大,实际上具有区域化、个性化、碎片化差异,仅就内容而言,不同学段、不同学科、不同区域、不同水平的用户需求各异,且付费者和使用者分离,市场条割分块,细分度高;②K12教育受政府严格管控,教育产品、服务、用户和评价等受政策影响大,沟通和推广成本高;③K12教育的功利性强,试错成本高,用户更关注产品的权威性和有效性,而非价格,免费等互联网商业模式对用户的吸引力有限;④K12教育用户自主时间有限,部分在线教育产品无法有效切入用户实际使用场景,造成用户线下应用场景和线上应用场景的割裂,使用上极为不便。因此,传统教育机构从线下向线上引流、互联网教育平台从线上向线下导流,线上线下深度融合、双向合流的O2O模式正渐成共识。

传统教育出版机构一直是K12教育产品与服务的重要参与者,具有品牌、内容、渠道、用户等优势。目前,纸质出版物仍然是K12教育课堂教学与课外学习的重要载体。传统教育出版机构开展K12数字教育业务,应充分利用纸质出版物的入口优势,借助移动终端(手机、iPad)将纸质出版物与互联网服务有效关联、高度融合,打通线下和线上应用场景,基于实际应用场景为用户提供随时随地“所得即所需”的服务。这或许是一条较为可行的路径。市场上的刮刮卡模式、“二维码+微视频”模式、点读机模式、基于增强现实技术的4D点读书模式等都是这方面的积极尝试。

2. 研发基于实际应用场景的资源

《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指出:“实施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建设与共享是推进教育信息化的基础工程和关键环节”。目前,教学资源建设整体上存在总量不足、重复建设、标准不统一等问题,缺乏优质的、成体系的、可普遍应用的交互式基础数字资源。因此,2015年教育部工作要点强调“继续加大优质教育资源开发和应用力度”。实施翻转课堂首先需要以微课等为主要形式的学习资源,这些资源某种程度上承担了知识传授的责任,其质量决定了知识传授的效果。基于用户的实际应用场景,建设哪些关键资源以及如何保证这些资源的优质性必须优先考虑。

内容上,首先应建设基础性、示范性数字资源,包括数字教材、数字教参、数字教辅,以及与纸质出版物高度关联匹配的碎片化、多媒体、增值服务型资源,满足信息化背景下师生基本教学活动的需求;其次,可建设具有一定门槛的专业化、特色化资源(我们通常所说的区别于UGC的PGC),重点包括:①抽象内容的形象化,如几何图形的空间结构、磁场感应现象描述等;②宏观内容的可视化,如太阳系的运行、地壳板块的运动、洋流成因等;③微观内容的具象化,如DNA双螺旋结构、分子结构、细胞结构等;④展示事物的连续发展过程,如动物化石的形成过程、植物的生长过程等。

形式上,微课资源建设应做到:①整体开发和设计结构完整,技术规范,使一个个半结构化和模块化的微课,在整个系统中能以一定的结构组合,形成有意义的关联;②单个微课知识粒度细化,针对特定问题,分析学习者特征、教学任务和学习内容,设计学习指导单、微视频和不同层次的练习与反馈,并匹配学习辅助素材与工具,形成相对完整的“微课资源包”;③微视频短小精悍,针对性强,讲解重点突出、详略得当,语言通俗易懂、风趣幽默,讲授方式由“一对多”变成“一对一”,正如萨尔曼・可汗(Salman Khan)所说:“这种方式并不像站在讲台上讲课,而像与学生同坐在一张桌子面前一起学习。”

3. 试点数字化教学整体解决方案

实施翻转课堂需要信息化教学环境的支持,包括移动学习终端、学习资源管理系统、在线交流互动平台、学习智能跟踪系统、进阶作业诊断系统、个性化资源推送系统等。当前,信息技术正在促进教学理念、方法、工具、内容和评价等各环节的全面变革。《2014上海基础教育信息化进程蓝皮书》(2014年5月28日)指出,技术与教育相互渗透,呈现教材多媒化、资源全球化、教学个性化、学习自主化、任务合作化、环境虚拟化、管理自动化和系统开放化结构性改变。专家指出,平台服务生态化、资源汇聚共享化、知识创建协同化和学习服务个性化正在成为新的发展趋势。

在此背景下,传统教育出版机构应充分整合现有品牌、内容、技术和渠道资源,构建高效易用的教学应用平台、教学资源平台和教学管理平台,向学校(或区域)提供聚合数字教材、数字教学资源、教学工具软件、资源管理软件、后台管理软件等为一体的数字化教学整体解决方案,提升学校教学软硬件设备的使用率,提高教师备课、学生自学、课堂评测、考试评价、教学管理等智能化管理水平,实现教学资源的顺畅流通和共建共享。其中,资源平台支持用户生成内容,可采用“混合云”架构,即以学校云(或区域云)为基础,同时打通与“外部云”的资源与服务关联。应用初期,可考虑在学校(或区域)分学科、分学段试点,在使用过程中逐步丰富内容资源,优化平台功能,积累用户行为数据,从“微数据”到“大数据”;后期,再借助数据挖掘和学习分析工具进行统计分析,识别学习者的学习特性和认真情境,智能推送适配的学习任务和活动,满足用户个性化学习需求。

篇4

关键词:图书馆;医学;城市服务

本文为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公共文化服务背景下农村图书馆治理对策研究”(课题编号:201303183)成果之一

中图分类号:G258 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论医学高校图书馆开展城市服务

收录日期:2013年4月15日

近年来,随着物质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一方面城市居民对自身健康越来越重视,对医学信息知识越来越渴求;另一方面公共图书馆和书店的医学类专业书籍,无论量上还是质上,都远不能满足城市居民的需求。医学图书馆馆藏文献的学科专业性强,服务对象的信息需求相对集中,知识的集中度更高,与医学实践的联系更紧密,并且拥有专业的馆员队伍,这些优势方面使其具有开展城市服务的能力。

一、高校图书馆开展城市服务的含义

高校图书馆开展城市服务,简单说,是指高校图书馆不再将服务对象局限于校内学生和教师,而是允许城市读者进入图书馆,享受基本的图书借阅服务。从广义角度看,高校图书馆开展城市服务不仅包括允许社会读者进入并且享受基本的文献借阅服务,还包括向城市读者开放校内读者享有的其他服务,如个性化信息服务、知识导航服务、信息检索教育、各种电子数据库的使用与培训、远程教育、文献传递等等。随着数字图书馆的发展和深入,电子数据成为图书馆服务的重要资源,将电子资源与学科服务面向社会开放,才是将图书馆的资源真正的向公众分享。

二、医学高校图书馆开展城市服务的优势

医学高校图书馆作为医学高校的文献信息中心,具有比较稳定的读者群体和相对稳定的资金投入;其通过各类有形的或虚拟的资源为校内读者提供免费的文献信息服务,承担校内重要的文献信息消费和生产的场所的文献信息资源的收集整理功能,这些优势和所具有的双重功能,使医学高校图书馆开展城市服务具有优越的条件和现实的可能性。

(一)资源优势。医学高校图书馆拥有十分丰富的文献信息资源。以河北联合大学建设路校区(原华北煤炭医学院)图书馆为例,截至2011年,共有纸质图书95万册,纸质现刊1,026种,电子图书260万册,电子期刊1.5万余种,订购中外文数据库30个,自建特色数据库8个,已经形成了以医药卫生学科为主、生物及其他学科为辅,资料丰富、结构合理的馆藏体系。因此,医学高校图书馆具有丰富的文献信息资源优势,如果开展城市服务,面向社会全面开放,将会充分满足华北地区,特别是唐山市医药工作者和广大群众的需要,带动地方经济、文化、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

(二)技术设备优势。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高速发达的网络也为高校图书馆开展城市服务提供了必要的平台,能够为用户教育提供完备的技术、设备和场所,让用户通过网络迅速获得所需的知识信息。高校图书馆拥有数量众多、技术先进、功能强大的设备和软件系统以及宽敞、舒适的办公环境。图书馆管理实现了系统化、自动化、集成化、网络化,并逐步向数字化方向发展。毫无疑问,这既对推动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也为高校图书馆开发利用信息资源为社会服务奠定了物质基础。高校图书馆的软件系统、设备优势是国家长期投资的结果,社会上其他文献信息服务机构在短时间内是无法与高校图书馆相比的。

(三)人才优势。医学高校图书馆是一个人才荟萃的地方,不但有图书馆学、情报学专业人才,还有医学等其他学科的人才。另外,医学高校图书馆能够以本校众多专家学者为依托,开展各种专业信息咨询服务,具有公共图书馆无法相比的巨大优势。高素质的队伍是高水平服务的关键,图书馆采取外引内培的方式,不断提高馆员的整体素质。馆员素质的提高,为高水平服务提供了基础和保障。

三、医学高校图书馆开展城市服务的建议

(一)研究社会读者的信息需求。医学高校图书馆面向社会开展文献信息服务,必须研究社会读者文献信息需求特点。一般来说,社会读者的文献信息需求特点与医学高校读者有很大的不同。企业读者侧重于技术改造、产品营销、市场分析等内容,社区读者多侧重于消遣类内容,医学高校图书馆要针对不同类型的社会读者提供相应的文献信息服务,推荐适合读者需要的相关文献。研究社会读者文献信息需求特点是一个长期性的工作,既要从来校接受相关文献信息服务的读者中总结归纳,也要主动走出校门,开展社会读者阅读需要调查,从中归纳总结,为开展面向社会读者的文献信息服务提供依据。

(二)调整管理模式。医学高校图书馆开展城市服务,要将封闭式的等理模式转化为开放式管理,树立“以人为本、以用为本”的服务理念。医学高校图书馆的本职是为在校师生服务,所以应该在满足校内教职员工教学、科研工作需要的前提下,做好社会信息需求调研和预测,按照当地的需要和本馆的实际条件及现有优势,制定外来读者借阅制度,量力而行地对社会提供一些信息服务。

(三)循序渐进的城市服务。医学高校图书馆开展城市服务应该有一个发展过程,不能一蹴而就。在对城市服务这一议题上,还有很多现实的问题没有解决。这需要循序渐进地探索和完善,从部分服务到全面对城市服务。譬如,可以分时段对社会读者开放。高校的寒暑假期,在校师生借书量少,可以将这段时间利用起来,向社会开放。这样,既避开了师生利用高峰,又可以在寒暑假满足社会读者的需求,从而提高文献的利用率。其次,可以扩大数字图书馆的利用。数字图书馆突破地域限制,将不同的信息资源以数字化的形式存储、共享和利用,为科研教学提高了极大便利。向社会开放数字图书馆,可以为公众提供即时利用。在网络环境下,任何电脑只要进入该图书馆数据库,即可进行查询、检索。

综上所述,高校图书馆开展城市服务是一种必然的发展趋势,医学高校图书馆开展城市服务更有利于社会读者了解医学知识,掌握医学知识。由于高校图书馆发展的不平衡及各高校图书馆所面临社区环境的差异,要实现普遍意义上的完全对外开放仍然需要一个过程,并不是短时间内就能整齐划一、一蹴而就的。同时,这种开展城市服务应该因地制宜、循序渐进,不应以一种层次、一种方式、一种范围向城市提供服务,而应采用多种层次、多种方式、多种范围的服务策略。

主要参考文献:

[1]靳艳华,姜学连.医学高校图书馆为社会服务的探讨[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9.2.

篇5

以前,我市房产权属管理基础薄弱,在同行中处于落后局面,中心干群知耻明志,抓住建设部开展房地产交易与权属登记规范化达标考核工作的契机,坚持“以达标为主线,强化管理,狠抓基础,改善服务,做大市场”的工作思路,引用先进系统,科学设置流程,简化办事环节,加强考核督查,经不懈努力,登记发证业务规范化程度迅速提高。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大房地产市场的宏观调控力度,市场管理成为各界关注的热点问题。既要服务好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服务好投资者,又要保护消费者的切身利益。对此,中心考察借鉴先进城市的做法,结合我市特点,确立以创新的举措,解决发展过程中新问题的思路。中心充分整合涉房职能,利用现代化的管理理念、管理手段,整顿规范市场秩序,完善信息披露制度,有效实施市场监管,唱响了“规范楼盘标识、开展项目预测、实施网上备案、分析报告、打造网上楼市”的市场监管“五步曲”,有效规范了市场秩序,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持续发展。

房产登记中心作为履行政府职能、服务社会各界的基层单位,各项业务与广大市民、企事业单位的利益息息相关。打造一支学习型的队伍,是适应不断发展的房地产市场和权属登记管理工作新要求。我们相继出台了业务学习交流与集中会办、理论文章考核奖惩等一系列的制度,提高了整个队伍的理论业务水平。**年在市级以上报刊发表文章63篇,其中国家级期刊发表3篇,省级期刊发表4篇,省内外交流多篇,兑现奖励额达万余元。省内外同行都感到我们登记中心这几年面貌焕然一新,业务水平迅速提升。职工在各种交流活动中感到底气足了,交流的话题多了,自信心、荣誉感明显增强。

**年,既是房地产市场调控巩固深入之年,又是《物权法》颁布第一年。对我市而言,还是新一轮城市建设的开局之年。中心不满足于已取得的成绩,坚持比照同行业最高水平,进一步查找不足,克难攻坚,为更高更快的飞跃打好基础。我们感到**年是事业发展一个既有挑战又富机遇的阶段,是夯实基础、全面提升的攻坚之年,我们必须不断强化房产交易登记管理,打造优质服务品牌。

一是抓住机遇,着力打造“数字房产”。“数字房产”是利用现代GIS技术,整合各类涉房信息,建立数字化网络平台,将房产管理中的权属登记、住房保障、物业管理等信息集中起来,实现信息资源共享,通过网络化信息交换、处理,实施房产的综合管理。目前,我市正加紧打造“数字**”,为我们基础测绘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契机。我们将克服人力不足、经费紧张的困难,加强协调,抽调精兵强将,启动房产图形库建设工作,逐步建立图形与档案的拓扑关系,为房产管理的飞跃打好基础。

二是苦练内功,努力提病管理服务水平。针对目前工作中存在的不足,推行扎实有效的措施,提高业务管理水平。研究推行日常业务研讨、案例剖析会,组织专题讲座和业务知识测试活动。在目前与国土、规划部门定期进行疑难业务交流磋商的良好基础上,建立与法院的沟通、交流机制,主动剖解业务工作中的难题。建立培训制度,对房地产开发企业销售人员加强法规和面积测算方面的培训;积极探索建立二手房网上交易平台;落实进一步规范商品房销售方案的有关措施;与人防部门研究解决人防工程权属登记发证和销售方面的新情况、新问题;推广“商品房网上备案系统”,扩大网上备案的覆盖面;进一步在《房地产市场分析报告))的深度、广度上加以挖掘,提高报告的权威性、准确性,在此基础上,就市民关心的房价、经典楼盘、重点项目建设等热点问题,分区域、分项目、分业态深层次剖析,力求更加贴近市民。

篇6

关键词:信息技术;企业信息化;智能化;科学决策

中图分类号:TP3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599 (2012) 20-0000-02

随着企业智能化要求的不断提高,信息集合、技术整合、市场融合的系统集成将不断推进,企业信息化对组织变革、技术发展的作用也将进一步凸显。

1 信息技术与企业信息化

信息技术(简称IT)是现代化高科技技术发展的重要成果,主要包括工厂办公家庭自动化、通信计算机控制结合、数字传输交换处理的“3A” 、 “3C” 、 “3D”技术,进行信息的获取、传递、存储、显示和应用,是对对传统企业的经营模式、经营思维的改革与促进,经历了由浅到深、由孤立到集成、由技术到管理的发展过程,并促使企业管理、信息收集与处理、资源优化配置更加科学化、智能化、合理化、标准化,促进企业生产方式的优化升级。

企业信息化是国民经济信息化的重要体现,促进企业管理的改善,提高企业的市场适应能力和技术的创新发展,改善信息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传统企业经营方式的转变和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信息化的发展促进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和员工工作效率的提升,加快业务流的处理,在财务数据处理方面的作用尤为突出。企业竞争力的体现和科学决策的制定只有在基础数据、生产效益、竞争能力和资源配备方面的信息掌握充分的条件下,才能做到有据可依,打赢信息化条件下的全球竞争。

2 企业管理信息化

SCM、EPR、BPR模式是现在企业管理模式创新的一种重要体现,是全球化竞争与合作大背景下最有效的方式。现行的S C M管理模式以企业为核心,以市场和客户为导向、双赢原则,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市场占有率、客户满意度并保证获取最大利润,已达到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业务流和价值流的合理控制,将各个合作伙伴组成战略合作联盟。EPR管理模式的应用,是企业资源计划管理模式的升级与发展,把经营规划与销售运作转化为较为详细的计划,将客户、市场、销售、采购、生产等信息业务等集成为一体,实现商务一体化。BPR管理模式是在企业业务流程重组方面进行应用,通过过程控制的加强,对原业务流程进行改进,实现对经营成本的降低、服务质量的提高、工作效率和生产速度的提高。

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实现了企业经营管理的数字化、 科学化、 信息化和自动化。例如,网络会议、视频会议等的使用不仅促进了企业内部管理的协作化,而且有助于企业高层及时掌握生产实际状况,制定科学的决策,促进管理的合理化。

3 企业运作网络化

在全球竞争加剧的状况下,信息技术在企业运作中的应用,不仅促进了企业跨地域集成化的运作模式的形成,而且促进了企业业务的扩张,提高自身的竞争力。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网络成为企业运转的有利支撑,电子商务、网上市场运转和信息交换等多种运作方式的应用,打破了地域的壁垒,促使企业实现了信息流代替了资金流,促进企业与市场交流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压缩。企业运作网络化的实现,减少了交易的中间环节,实现生产商与消费者的有效衔接,提升资金周转的速度和效益并降低交易成本。并且通过落网订购等方式促进了企业销售力度的提升,尤其是对于中小企业而言通过网络将产品和销售信息进行宣传,促使不同国家、地区即使找到所需物品的来源,进企业经营销售量的扩大并减少库存,提高企业影响力。

企业信息平台、交流平台、贸易平台等新兴的网络平台,为企业运作网络化的实现提供了必要的支持,给企业、个人带来了快捷性和方便性,足不出户即可获得最有价值或准确的信息。并为企业与企业、企业与个人的交流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促进企业间的良性竞争环境的形成,加强企业的合作与交流,促进共同成长。

4 企业系统集成化

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促使企业从产品研发、采购、生产到销售集成为了一个有机结合的整体,帮助企业通过市场的销售经营、市场调研、市场需求情况来对研发生产环节进行调整。企业通过建立外部网络调研中心和内部数据库及时的进行市场分析,制定新的规划与决策;通过视频通话、移动通讯、电子邮件等方式,促使信息流代替事物流,提高企业内部的协同能力,改善交流方式,实现跨地域的信息传递与交流,实现企业创新型的生产经营模式,通过市场驱动来提高产品质量,强化市场份额,改变企业发展格局,促进企业跳跃式的发展与创新。

5 企业建设智能化

利用计算机和相关的信息处理系统实现了办公自动化,文字处理、图像处理、局域网、声音处理、高密度存储文件等新的技术手段的采用,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完善了企业信息的科学化和完整化,尤其是在财务、采购、统计等方面的作用尤为突出,实现了对客户需求的科学挖掘、对数据的科学分析,避免了人为因素造成的疏忽,促进智能化企业的形成。

信息技术在企业招聘员工中成为考核标准,节省了企业员工培训、企业监督与管理职员的成本,而且应用网络化的手段促使员工的教育更加客观科学,从国家战略大局出发,采用国际先进技术手段,应用国际前沿技术,提高了企业整体素质水平,促使企业面对智能化、战略化、先进型、技术创新型转变。

在科技创新力度不断增大的背景下,生产方式日趋柔性化,CAD、CAM/CAPP/CAPPS集成系统的应用,是产品实现了小批量自动化的生产模式,由自动化加工、传送、信息管理控制所组成的柔性制造系统,实现了设计、生产控制的一体化与科学化,通过现代的控制方法与手段如数控技术等,实现精细加工,并提高了生产的速度与质量。 物联网、云计算等新的通信技术的应用,实现了人与物、物与物的信息交流,实现了实时控制、精确管理和科学决策,促进了人们生产的信息化与科学化,成为了现代企业信息化与智能化发展的新趋向,成为了企业现代化实践的重要驱动力,并为其提供了广阔的商机,提高竞争力。

6 结束语

信息技术的发展为企业的信息化进程提高了必要条件,成为企业提高自身竞争力和智能化水平的重要标志。新的信息技术将为企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企业的信息化水平也将随着加强,其应用促进了企业管理信息化、运作网络化、系统集成化、建设智能化的发展,对企业转变生产发展方式和实现创新型跨越式的发展模式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

参考文献:

[1]王胜.航云服务激发企业经营模式变革[J].商务周刊.2010.

篇7

论文摘要: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计算机技术的进步,信息技术在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都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信息化建设更是被我国列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内容。网页档案化管理包括文档、文字翻译转换、图片资料、声像资料、多媒体远程会议等。尤其是大学档案馆更侧重教学与科研,网页档案化管理是必然的趋势。

在信息化发展的今天,图书馆,特别是大学图书馆不仅要对信息进行简单的数字转换和管理,更要对新兴事物网络进行档案化管理和归档,包括文档、文字翻译转换、图片资料、声像资料、多媒体远程会议等。所以网络档案化管理,成为当今图书管理的必然趋势,这就必须对档案化管理的技术和法律相关问题进行深入阐述和探讨。

所谓数据挖掘(Data Mining),就是从大量的、不完全的、有噪声的、模糊的、随机的数据中,提取隐含在其中的、人们事先不知道的但又是潜在有用的信息和知识的过程。这些数据可以是结构化的,如关系数据库中的数据,也可以是半结构化的,如文本,图形,图像数据,甚至是分布在网络上的异构型数据。发现知识的方法可以是数学的,也可以是非数学的;可以是演绎的,也可以是归纳的。发现了的知识可以被用于信息管理、查询优化、决策支持、过程控制等,还可以进行数据自身的维护。数据挖掘借助了多年来数理统计技术和人工智能以及知识工程等领域的研究成果构建自己的理论体系,是涉及数据库、人工智能、数理统计、机械学、人工神经网络、可视化、并行计算等的交叉学科,是目前国际上数据库和决策支持领域的最前沿的研究方向之一。

一、数据挖掘的功能

数据挖掘通过预测未来趋势及行为,做出预测性的、基于知识的决策。数据挖掘的目标是从数据库中发现隐含的、有意义的知识,按其功能可分为以下几类。

1、关联分析

关联分析能寻找到数据库中大量数据的相关联系,常用的一种技术为关联规则和序列模式。关联规则是发现一个事物与其他事物间的相互关联性或相互依赖性。

2、聚类

输入的数据并无任何类型标记,聚类就是按一定的规则将数据划分为合理的集合,即将对象分组为多个类或簇,使得在同一个簇中的对象之间具有较高的相似度,而在不同簇中的对象差别很大。聚类增强了人们对客观现实的认识,是概念描述和偏差分析的先决条件。聚类技术主要包括传统的模式识别方法和数学分类学。

3、自动预测趋势和行为

数据挖掘自动在大型数据库中进行分类和预测,寻找预测性信息,自动地提出描述重要数据类的模型或预测未来的数据趋势,这样以往需要进行大量手工分析的问题如今可以迅速直接由数据本身得出结论。

4、概念描述

对于数据库中庞杂的数据,人们期望以简洁的描述形式来描述汇集的数据集。概念描述就是对某类对象的内涵进行描述并概括出这类对象的有关特征。概念描述分为特征性描述和区别性描述,前者描述某类对象的共同特征,后者描述不同类对象之间的区别。生成一个类的特征性只涉及该类对象中所有对象的共性。生成区别性描述的方法很多,如决策树方法、遗传算法等。

5、偏差检测

数据库中的数据常有一些异常记录,从数据库中检测这些偏差很有意义。偏差包括很多潜在的知识,如分类中的反常实例、不满足规则的特例、观测结果与模型预测值的偏差、量值随时间的变化等。偏差检测的基本方法是寻找观测结果与参照值之间有意义的差别。这常用于金融银行业中检测欺诈行为,或市场分析中分析特殊消费者的消费习惯。

二、数据挖掘在建设现代化高校档案馆中的应用

1、资源类数据包括馆藏档案经过数字化加工而产生的各类电子档案、电子文件中心中存储的各类电子档案、档案软件收集的信息、档案信息网建设和维护信息。我们从研究大学档案用户的信息需求出发,数据挖掘为大学档案馆全面掌握和准确理解档案用户的信息需求提供了方法。

(1) 利用Web访问信息挖掘技术发现其中的关联模式、序列模式和Web访问趋势等,构建多维视图的用户兴趣模型。从而可以确定档案信息或服务受欢迎的程度,发现用户访问模式和用户需求的趋势,从不同侧面来研究用户的信息需求,为优化档案馆的档案信息资源建设提供了科学依据。

(2) 收集大学档案网web服务器保留的用户注册信息、访问记录,以及有关用户与系统交互的信息等原始数据,经过清洗、浓缩和转换形成便于统计分析的用户查阅数据库、日志数据库、用户定制信息库、用户反馈信息等各种数据集合。

2、从建设大学档案馆馆藏信息资源出发,数据挖掘为大学档案馆提供了选择一条科学发展道路的重要依据。

(1) 利用档案网和档案管理软件访问信息的挖掘分析出档案资源的利用率,将利用率高、需求量大的传统载体档案优先数字化。例如:通过对档案信息的访问记录、检索请求中用户请求失败的数据进行分析,按类统计档案拒用集和频繁利用集,结合聚集算法发现馆藏资源的缺漏,有针对性地补充和丰富档案信息资源。

(2) 在大学档案馆藏管理过程中利用文本挖掘,运用关联、分类、聚类等方法,从海量档案信息中按照相关专题进行挖掘、分类、加工、整理和有序化重组,构建特色档案信息库及各类专题档案信息库等。

3、从做好大学档案馆信息管理工作的角度出发,数据挖掘为优化馆藏信息和对未来工作的预测发挥重要作用。

(1) 在提供利用环节中,对用户每次借阅的信息进行关联分析,发现各类档案信息之间的关联规则或比例关系,这样可以进一步优化馆藏信息。

(2) 开展大学档案馆馆藏信息文本特征的建立、特征提取、特征匹配、特征集缩减和模型评价工作,实现对大量文档集合的内容进行总结、分类、聚类、关联分析、分布分析,通过归纳与总结,发现的知识可以为未来档案工作的趋势进行预测。

三、数据挖掘在管理类数据中的应用

大学档案馆的管理类数据包括:智能监控系统、消防系统、温湿度控制系统、智能密集架、数据管理系统、数据利用系统等在日常工作产生大量的管理类数据。我们得用数据挖掘工具在这类看似无用的数据中提取有价值的知识并运用到大学档案馆工作中,并在大学档案馆的现代化建设中发挥作用。

大学档案馆档案工作的重点是为师生服务,以服务为中心开展各项工作,如何使用先进的工具,提高服务的质量是一直困扰我们的难题。数据挖掘为大学档案馆档案工作的智能化、个性化、精品化提供了行之有效的方法。在智能检索系统可调用用户兴趣模型,自动修正检索策略并可依用户兴趣将检索结果迅速聚类和分类,并条理化地排序出来;对于设计院、社科院等科研型档案用户,可借助数据挖掘开展针对性的档案信息挖掘,并将研究成果以概述、成果报告等形式提供给用户。这样不光实现了大学档案的二次开发,也会给用户带来意外的惊喜。

网络最初只是科学家与研究人员之间交换文件的软件,把因特网用于教育和研究可以得到政府的补贴。在中国,大学有拨款,图书馆有大学支持,数字图书馆的网络档案馆是不赢利的,产出是教学和科研的长期社会效益。今天,因特网已经越来越商业化了,网络在数字经济中已成为极具潜力的技术投资对象。大学数字图书馆也可以考虑建立以赢利为目的的网络档案库,采用网络商务中的一些商务模式,例如网络广告、旗帜广告、赞助广告、订阅、B2C等。收入可用于大学数字图书馆网络档案馆建设的滚动发展。目前人们对这些处于萌芽中的经济模式认识甚少。管理网络的公共政策制定主体是政府部门,推行电子政务,开发网络资源,促进从文字印刷向网络出版的转移是当前相关政府部门的重要任务。大学的政策、态度和措施对数字图书馆的发展至关重要。市场手段和政策平衡是网络档案馆建设,网络档案库运行,网上内容传递和保存应该和必须考虑的。

参考文献:

[1]Peer to peer Networking and Digital Right Management,by Michael A. Einhorn, Bill Rosenblatt, Policy Analysis No.534, CATO Institute. Fabruary 17,2005

[2]What Every Citizen Should Know About DRM, aka Digital Right Management, by Mike Godwin Seuitoo Technology Counsel At Public Knowledge, 30 January, 2008, Ebook-Computer & Internet,

[3]彼得·莱曼.把万维网档案化.信息化参考,2004(13)

[4]周宏仁等.信息化助建和谐社会的14个着力点.中国信息界,2008(3)

篇8

[关键词] 电影 海外传播 政府 法国 英国

doi:10.3969/j.issn.1002-6916.2012.05.016

电影的海外传播是一种重要现象,电影在海外扩张的过程中,除了文化认同、商业推广等因素之外,政府成为其走向世界的第三种重要力量,在世界不少国家,政府都在这一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法国、英国是世界上老牌的电影大国,也是世界电影市场中表现活跃,同时处于次于美国的“第二梯队”,因此,法国、英国政府在推动电影海外传播中的经验和做法值得分析和重视。

从电影诞生以来,法国电影始终以其特殊的风格和机制,在世界电影领域中占有一席之地。法国全年至少有2/3的电影出口到至少一个海外市场,每天至少有一部法国新片在世界银幕上放映,每天至少有40部法国影片在外国电视台播放;每年有平均6500万人次的海外观众通过大银幕看到法国电影;法国电影每年的海外票房为3.5亿欧元左右。[1]这样的影响同样可以在个案中得到印证,2008年,收看法国电影的外国观众人数约为8000万。马修•卡索维茨的《巴比伦纪元》创下1013万人次的票房最高纪录。[2]而在2010年,当年共有419部法国电影在海外64个国家影院发行,总票房3.38亿欧元,观众人次为5975万,发行拷贝数为8007个。[3]

在法国,推动电影的发展和走向世界,似乎已经成为政府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很多的措施由政府出台,来推动电影的发展;很多的机构和活动,由政府组织,来扩张法国电影的影响力。在这些举措之中,最重要也是产生了最积极影响的组织,莫过于法国的电影联盟。法国的电影联盟成立于1949年,是法国文化与通讯部国家电影中心领导下的负责影片海外发行的归口单位,由法国国家电影中心每年拨付经费,法国外交部也给予“政策取向”的赞助资金,对开拓海外电影市场实行管理、协调、咨询和服务。法国电影联盟构架起法国电影的出口促进平台,它通过组织一系列的活动来拓展海外的影响力,诸如独立组织海外法国经典影片展,邀请本国艺团海外巡回演出,在海外寻求促销商,扩大本国各类影片的海外发行,支持本国影片参加国际电影节等。而其对于国际电影市场的研究和判断,也为国内电影的发展发挥了指导性的作用。他针对全球50个国家的电影市场,进行市场分析、制片统计、电影销售与发行情况统计,对法国电影的海外票房和电视播映率进行统计,为电影从业人员提供行业指南。电影联盟配合职能部门实行行业管理,把零星分散的业内人士组合起来,用注册会员制度的形式,形成一个包括制片人、导演、演员和出口商的群体。

除去组织保障,法国也形成了很多政府推动电影工业发展的政策,这些政策有力推动了电影的发展。[4] 作为行使国家电影政策的国家电影行政机关,法国电影中心运用独立财政,支援项目遍及电影制作、配售、放映、影视业的技术革新、新媒体、录像、国际交流等十几个领域,采用“强弱兼顾”、“削富济弱”的商业逻辑,主要对电影制作进行资助,对电影配售进行补贴。这些措施一方面让商业片遵循市场规律不断快速发展,另一方面也维护了少数制片者力量的创作空间和利益。法国还对电影遗产进行了世界独一无二的保护,法国电影联盟每年拨款抢救或修复老片,并为电影遗产建立恒温储存室,以期建成世界最大的电影遗产博物馆。为了面对新变化,法国电影还积极寻求海外发行赞助多元化,以便在更广阔市场空间中推销法国影片。[5]

英国是世界历史上和电影结缘较早的国家,近年来,英国电影市场呈逐年扩张之势。2009年,英国电影产业市场规模约为36.86亿英镑,占全球市场份额的6.6%,已经成为仅次与美国和日本的第三大国际电影娱乐市场,英国电影产业全球市场收入不断提高,2008年达到42亿美元。[6] 新世纪以来英国电影出口增长较快,这有赖于英国电影出口战略的扶持 。相对于2000年的出口总额,英国电影2008年的出口增长幅度达到48%,出口总额达到13.41亿英镑。英国电影的主要出口对象是美国,占52%,其次是欧盟,占21%,其他欧洲国家占9.4%,亚洲占5.4%,其他国家占到12.2%,可见,英国电影在美国市场、欧洲市场影响较大。[7]

合拍片、通过与海外发行公司合作推广海外拷贝,都成为英国电影叩开国际大门的不二法门。有研究认为,事实上,一种纯正的英国电影(如果说曾经有过)已不再存在。[8] 在英国,大量的合拍片获得了重要的国际影响,象《女王》,就有英、法、意三国共同参与制作,《莎翁情史》由美、英两国参与制作。而导演、演员、摄影师等主创人员的流动更是成为一种常态。在每年的奥斯卡获奖者中,竞有高达30%以上的英国电影人。从这个意义上说,“英国电影”应该是一种更具有广泛意义影响的事物,而不仅仅指在英国拍摄的电影。

英国电影在很大程度上还受益于政府的支持。2000年,英国工党成立了政府支持的电影委员会,代表政府支持英国本土电影的制作与推广,培养促进电影出口,培养电影人才、改善电影产业基础设施。新世纪以来,英国政府通过英国电影委员会制定并实施了多个“三年计划”发展战略,确保英国电影的可持续发展。这样的战略主要表现在资金和政策扶持。在2007到2010年的计划和政策中,英国政府新增4种基金支持电影发展。分别是“英国电影节基金”――用于举办电影节;“英国电影数字档案保存基金”――用于保护英国电影遗产;“合资风险基金”――用于吸引新的基金合伙人来共同开拓商业电影市场,初期优先支持媒体文化及电影教育、对小型影院的投资、影院推广和节目多样性计划、2012年伦敦奥运会相关电影计划;“数字化及市场开发基金”――在现有基础上,额外投资支持特种影片(国产、外语、艺术等非好莱坞主流影片)在更大范围内的影院发行和网上发行。[9] 而在电影出口贸易中,英国电影委员会制定了一系列政策。他们支持电影企业创造电影出口机会,维护和扩大英国电影国际市场份额。成立电影出口集团并实施出口集团战略;确定重点出口区域;支持英国电影参与国际电影节;研究与发展网络电影发行;支持英国电影进入国际市场;为英国电影出口提供数据和情报;为英国电影出口提供项目资助;扩大资金来源以资助英国电影出口;通过伦敦电影焦点项目,向180多个国际买家展示和促销英国电影。

分析法、英两国政府在推广电影海外传播过程中的做法,可以找到如下一些共同点和经验。

首先,政府直接出面进行电影的海外推广。法、英两国政府都直接出面进行电影的海外推广工作,两国政府不仅都成立了相关的机构承担电影的海外推广工作,而且,这些机构的工作往往是直接从事事务性的工作,而不仅仅是对电影海外推广工作形成指导。法国的电影联盟和英国的电影委员会都承担了直接促进电影海外推广的工作。电影联盟和电影委员会都是在政府部门领导之下的执行机构,相对于政府部门来讲,它们的机制更加灵活,职能也更加“贴近实际”。这样的方式,使政府的指导、管理、服务职能,更加直接的外化为相关的措施,在实际中予以施行,使政府的电影政策,能够更直接的在实际中得到运用。

其次,推广手段多元化。政府在进行电影海外推广的过程中,注意采用多种手段来进行电影的海外推广。政策是政府推广过程中最常用的方法,从上述分析中可以看到,法、英两国政府都为电影海外推广制定了相应的政策,利用这些政策,来保证电影的海外影响力。与此同时,两国政府都运用了市场和经济手段,作为电影海外推广的又一推手。如法国政府采取的电影融资促进电影发展,电影补贴手段刺激电影拍摄的积极性等。而英国政府,同样扩大资金来源资助英国电影出口。文化手段是政府采用的又一种方式,法国政府组织海外影展,扩大电影的文化影响力,大力推动本国电影参加国际影展,分析本国电影的海外播映情况,为本国电影拍摄提供指南。而英国也广泛的促进电影的国际合拍,推动本国电影人在更多的国家参与电影制作,将“英国思维”贯穿在更多的“他国文本”中,从而获得英国电影人的更广泛影响。这些做法都遵循文化发生影响的本质规律,将文化的功能发挥到最佳水平。政策、资金、文化等多重手段的运用,推动着法、英电影在海外传播中发挥出重要影响。

其三,对“人”的因素和“技术”因素的重视。在电影的海外推广过程中,最终能否赢得市场和文化认同,关键还是看“人”生产了什么样的作品。因此,在两国政府的推动中,都可以看到对“人”的因素的重视,这也是推动电影海外传播获得成功的终极力量。法国政府组织本国电影大腕走出国门,在全球开展“与法国电影面对面”活动,推动法国电影人和世界观众零距离的接触。英国不仅推动电影人广泛的参与电影合拍,从电影生产的各个环节参与到国际电影合作中,还广泛的在国内实施电影人才的全面技能培训战略,为电影产业提供人才。这些对于“人”的重视,使两国不仅仅拥有了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品形式――电影,更拥有了提供这种产品形式的内生动力――电影人。这种针对人的措施和做法,把握住了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根本。另一方面,电影作为一项和新技术结合紧密的产业,两国也充分重视了技术在推动电影发展中的作用。法国和英国政府都建立起电影博物馆,对于电影遗产实施归档和保护。英国政府还大力推动电影数字化,大部分电影实现数字发行。

从法、英两国电影海外传播来看,政府因素在这一过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重视政府在这一过程中的作用,对于探求中国电影强国之路,无疑是有启迪作用的。

本文为国家广电总局2010年度部级社科项目“我国影视剧跨文化传播能力建设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GD10066

注释

[1]周铁东,《法国电影的海外推广》,《大众电影》,2011年第14期,第61页。

[2][法]安娜•劳尔•贝尔,《法国电影在海外成功的秘诀》,沪江法语网,fr.省略/page/66025/。

[3]周铁东,《法国电影的海外推广》,《大众电影》,2011年第14期,第61页。

[4]尹良富,《搏击好莱坞――法国对电影的政策保障及支持》,《社会观察》,2004年第6期,第26页。

[5]《法国电影展遍地开花 解密其海外促销体制》,《中国电影报》,2008.4.11。

[6] 娄孝钦,《新世纪以来英国电影产业的发展与政府支持》,《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11年第3期,第91页。

[7] 娄孝钦,《新世纪以来英国电影产业的发展与政府支持》,《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11年第3期,第92页。

[8]这主要是从流派和风格、社会认同等方面来讲的。参见汪方华,《英国民族电影的想象与复兴之途》,《当代电影》,2007年第5期,第135页。

[9]李虹珊,《英国电影委员会制定扶持电影的基金计划》,《现代电影技术》,2007年第8期,第42页。

篇9

论文摘要: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计算机技术的进步,信息技术在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都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信息化建设更是被我国列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内容。网页档案化管理包括文档、文字翻译转换、图片资料、声像资料、多媒体远程会议等。尤其是大学档案馆更侧重教学与科研,网页档案化管理是必然的趋势。

在信息化发展的今天,图书馆,特别是大学图书馆不仅要对信息进行简单的数字转换和管理,更要对新兴事物网络进行档案化管理和归档,包括文档、文字翻译转换、图片资料、声像资料、多媒体远程会议等。所以网络档案化管理,成为当今图书管理的必然趋势,这就必须对档案化管理的技术和法律相关问题进行深入阐述和探讨。

所谓数据挖掘(Data Mining),就是从大量的、不完全的、有噪声的、模糊的、随机的数据中,提取隐含在其中的、人们事先不知道的但又是潜在有用的信息和知识的过程。这些数据可以是结构化的,如关系数据库中的数据,也可以是半结构化的,如文本,图形,图像数据,甚至是分布在网络上的异构型数据。发现知识的方法可以是数学的,也可以是非数学的;可以是演绎的,也可以是归纳的。发现了的知识可以被用于信息管理、查询优化、决策支持、过程控制等,还可以进行数据自身的维护。数据挖掘借助了多年来数理统计技术和人工智能以及知识工程等领域的研究成果构建自己的理论体系,是涉及数据库、人工智能、数理统计、机械学、人工神经网络、可视化、并行计算等的交叉学科,是目前国际上数据库和决策支持领域的最前沿的研究方向之一。

一、数据挖掘的功能

数据挖掘通过预测未来趋势及行为,做出预测性的、基于知识的决策。数据挖掘的目标是从数据库中发现隐含的、有意义的知识,按其功能可分为以下几类。

1、关联分析

关联分析能寻找到数据库中大量数据的相关联系,常用的一种技术为关联规则和序列模式。关联规则是发现一个事物与其他事物间的相互关联性或相互依赖性。

2、聚类

输入的数据并无任何类型标记,聚类就是按一定的规则将数据划分为合理的集合,即将对象分组为多个类或簇,使得在同一个簇中的对象之间具有较高的相似度,而在不同簇中的对象差别很大。聚类增强了人们对客观现实的认识,是概念描述和偏差分析的先决条件。数据挖掘的数字档案信息管理研究,聚类技术主要包括传统的模式识别方法和数学分类学。

3、自动预测趋势和行为

数据挖掘自动在大型数据库中进行分类和预测,寻找预测性信息,自动地提出描述重要数据类的模型或预测未来的数据趋势,这样以往需要进行大量手工分析的问题如今可以迅速直接由数据本身得出结论。

4、概念描述

对于数据库中庞杂的数据,人们期望以简洁的描述形式来描述汇集的数据集。概念描述就是对某类对象的内涵进行描述并概括出这类对象的有关特征。概念描述分为特征性描述和区别性描述,前者描述某类对象的共同特征,后者描述不同类对象之间的区别。生成一个类的特征性只涉及该类对象中所有对象的共性。生成区别性描述的方法很多,如决策树方法、遗传算法等。

5、偏差检测

数据库中的数据常有一些异常记录,从数据库中检测这些偏差很有意义。偏差包括很多潜在的知识,如分类中的反常实例、不满足规则的特例、观测结果与模型预测值的偏差、量值随时间的变化等。偏差检测的基本方法是寻找观测结果与参照值之间有意义的差别。这常用于金融银行业中检测欺诈行为,或市场分析中分析特殊消费者的消费习惯。

二、数据挖掘在建设现代化高校档案馆中的应用

1、资源类数据包括馆藏档案经过数字化加工而产生的各类电子档案、电子文件中心中存储的各类电子档案、档案软件收集的信息、档案信息网建设和维护信息。我们从研究大学档案用户的信息需求出发,数据挖掘为大学档案馆全面掌握和准确理解档案用户的信息需求提供了方法。

(1) 利用Web访问信息挖掘技术发现其中的关联模式、序列模式和Web访问趋势等,构建多维视图的用户兴趣模型。从而可以确定档案信息或服务受欢迎的程度,发现用户访问模式和用户需求的趋势,从不同侧面来研究用户的信息需求,为优化档案馆的档案信息资源建设提供了科学依据。

(2) 收集大学档案网web服务器保留的用户注册信息、访问记录,以及有关用户与系统交互的信息等原始数据,经过清洗、浓缩和转换形成便于统计分析的用户查阅数据库、日志数据库、用户定制信息库、用户反馈信息等各种数据集合。

2、从建设大学档案馆馆藏信息资源出发,数据挖掘为大学档案馆提供了选择一条科学发展道路的重要依据。

(1) 利用档案网和档案管理软件访问信息的挖掘分析出档案资源的利用率,将利用率高、需求量大的传统载体档案优先数字化。例如:通过对档案信息的访问记录、检索请求中用户请求失败的数据进行分析,按类统计档案拒用集和频繁利用集,结合聚集算法发现馆藏资源的缺漏,有针对性地补充和丰富档案信息资源。

(2) 在大学档案馆藏管理过程中利用文本挖掘,运用关联、分类、聚类等方法,从海量档案信息中按照相关专题进行挖掘、分类、加工、整理和有序化重组,构建特色档案信息库及各类专题档案信息库等。

3、从做好大学档案馆信息管理工作的角度出发,数据挖掘为优化馆藏信息和对未来工作的预测发挥重要作用。

(1) 在提供利用环节中,对用户每次借阅的信息进行关联分析,发现各类档案信息之间的关联规则或比例关系,这样可以进一步优化馆藏信息。

(2) 开展大学档案馆馆藏信息文本特征的建立、特征提取、特征匹配、特征集缩减和模型评价工作,实现对大量文档集合的内容进行总结、分类、聚类、关联分析、分布分析,通过归纳与总结,发现的知识可以为未来档案工作的趋势进行预测。

三、数据挖掘在管理类数据中的应用

大学档案馆的管理类数据包括:智能监控系统、消防系统、温湿度控制系统、智能密集架、数据管理系统、数据利用系统等在日常工作产生大量的管理类数据。我们得用数据挖掘工具在这类看似无用的数据中提取有价值的知识并运用到大学档案馆工作中,并在大学档案馆的现代化建设中发挥作用。

大学档案馆档案工作的重点是为师生服务,以服务为中心开展各项工作,如何使用先进的工具,提高服务的质量是一直困扰我们的难题。数据挖掘为大学档案馆档案工作的智能化、个性化、精品化提供了行之有效的方法。在智能检索系统可调用用户兴趣模型,自动修正检索策略并可依用户兴趣将检索结果迅速聚类和分类,并条理化地排序出来;对于设计院、社科院等科研型档案用户,可借助数据挖掘开展针对性的档案信息挖掘,并将研究成果以概述、成果报告等形式提供给用户。这样不光实现了大学档案的二次开发,也会给用户带来意外的惊喜。

网络最初只是科学家与研究人员之间交换文件的软件,把因特网用于教育和研究可以得到政府的补贴。在中国,大学有拨款,图书馆有大学支持,数字图书馆的网络档案馆是不赢利的,产出是教学和科研的长期社会效益。今天,因特网已经越来越商业化了,网络在数字经济中已成为极具潜力的技术投资对象。大学数字图书馆也可以考虑建立以赢利为目的的网络档案库,采用网络商务中的一些商务模式,例如网络广告、旗帜广告、赞助广告、订阅、B2C等。收入可用于大学数字图书馆网络档案馆建设的滚动发展。目前人们对这些处于萌芽中的经济模式认识甚少。管理网络的公共政策制定主体是政府部门,推行电子政务,开发网络资源,促进从文字印刷向网络出版的转移是当前相关政府部门的重要任务。大学的政策、态度和措施对数字图书馆的发展至关重要。市场手段和政策平衡是网络档案馆建设,网络档案库运行,网上内容传递和保存应该和必须考虑的。

参考文献:

[1]Peer to peer Networking and Digital Right Management,by Michael A. Einhorn, Bill Rosenblatt, Policy Analysis No.534, CATO Institute. Fabruary 17,2005

[2]What Every Citizen Should Know About DRM, aka Digital Right Management, by Mike Godwin Seuitoo Technology Counsel At Public Knowledge, 30 January, 2008, Ebook-Computer Internet,

[3]彼得莱曼.把万维网档案化.信息化参考,2004(13)

篇10

关键词:农业;信息化;网站建设;前景探讨。

网站建设是指在因特网上,根据一定的规则,使用网络技术工具制作用于展示特定内容的相关网页的集合。人们可以通过网页浏览器访问网站,获取自己需要的信息或者享受网络服务,也可以通过网站来自己想要公开的资讯或者提供相关的网络服务。利用Internet建立农业信息网站,农民可以随时、随地、及时、快捷地获取各类农业信息。

随着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丽水市的农业网站应运而生,市、县农业部门相继建立网站。几年来,丽水各地边摸索边实践,不断改进与创新,网站为全市现代农业发展发挥了较好作用。网站建设涉及网站设计、网页内容、实现方式、网络技术、网站应用、网站管理等诸多方面,是一项系统工程。作者以丽水农业信息网为例,试图从一个侧面就市、县基层区域农业网站建设及应用方面进行探讨。

1建设现状。

丽水农业信息网(lsnj110.gov.cn)是在丽水农技110建设的基础上发展创立的。

2001年,丽水市农技110信息服务体系建设,作为农村“三个代表”学教活动中提出来的一项为民办实事的农业工程,受到丽水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的高度重视;3月在缙云县先行试点,取得经验;7月,市委、市政府召开专题现场会,推广缙云做法,提出市、县、乡(镇)三级联动的工作方案;丽水市所辖9县191个乡(镇)先后建立起农业信息服务组织,开通农技110热线电话,配置电脑等硬件设备,初步形成了市、县、乡(镇)上下联动的农技110信息服务体系框架,县级先后建立农业信息网站。为丰富农业网站信息内容,满足现代农业发展和农民对信息的需求,市、县农业网站多次进行改版扩面,使栏目设计增添细化,分类设置科学合理,查找使用方便快捷,功能应用拓展提升。网站设有政务办事类、政策法规类、科技教育类、产业市场类、农业宣传类等30个大栏目、100多个子栏目。主要搜集和农业产业政策法规、农产品市场供求和农业生产资料等农业、农村经济信息;提供种植业、养殖业、农副产品加工业等先进实用科学技术;解答与指导种(养)业和农产品营销中遇到的难点、疑点、热点信息问题;开展农村科技远程教育和农技培训、热线咨询;组织农业企业、合作组织、农产品基地等新型经营主体及丽水名特优农产品网上推荐与宣传。丽水农业网站初步建成农业技术资源库、农业政策规章资源库、农产品市场信息库、丽水名特优农产品库、丽水农业经营主体信息库、农业资讯库等,形成与国家农业部、浙江省农业厅及其所辖各县(市、区)农业信息网和其他相关农业专业网联结贯通的农业网站群,可达到一站登录,多站辐射的目的。网站信息量不断扩大,浏览率高,丽水农业信息网年访问量达600万人次以上,日浏览量在丽水市政府门户网站排名中基本位居第一。

2建设思路。

网站是信息服务和对外交流的窗口。农业经营的主体是农民,农民是农业网络信息服务的最终接受者。市、县基层农业网站建设应立足农村和农业实际,在网站设计、网页内容、表现形式、功能利用等方面,既要满足农业信息化建设的需要,又要符合农民的行为特点和科技文化素质需求,讲究实际,重在效用。在信息时代,基层农业网站建设应成为农业部门创新农业管理和服务农业的一个有效载体。

2.1网站设计与编排具可操作性。

网站版式设计要通过文字和图形的空间组合,表达出和诣与美。多页面站点的编排设计要求把页面之间的有机联系反映出来,特别要处理好页面之间和页面内秩序与内容的关系。服务农村的基层农业网站设计要做到图案形象,寓意简明、美观大方,栏目归类合理,表述直接明了,浏览点击操作容易。丽水农业网站设计一般由主办方根据当地农业实际,先行提出设计初步方案,进行栏目策划,确定主栏目和子栏目;然后递交网站开发公司通过网络技术工具进行版面设计与编排;做到农业部门与网站开发单位的无缝对接,使之产生叠加效应,保证了网站建设的实用性与可操作性。

2.2网站形式与内容相统一。

丽水市农业生产类型复杂多样,农民群体素质千差万别,为保证农业信息传递的有效性,网站信息内容应以服务“三农”为宗旨,尽最大努力满足山区农民对不同层次信息的需求。就农业科技信息而言,丽水农业信息网站将其细分粮油豆杂、瓜菜栽培、茶叶技术、果树栽培、食药用菌、花卉园艺、竹笋生产、药材栽培、畜禽养殖、农业机械、生物技术、病虫防治、其他等20类,分别以农业科技、生产规程、种子种苗、农村教育、网上课堂、

视频点播等不同栏目形式储存,将丰富的信息内容和多样的组织形式构成统一的页面结构。网站尽可能运用对比与调和,对称与平衡,节奏与韵律的方式,产生美感。恰到好处地加入一些富有动感的文字、图案,甚至采用夸张的手法来表现内容,达到较为理想的效果。

2.3网站特色与功能呈多样化。

网站建设的内在要求是要具有良好的功能,能吸引浏览者的注意力。丽水市、县农业网站在建设过程中,针对当前网站普遍存在着信息分散的现象,设立网上课堂,应用多媒体技术,制作课件,开展远程教育。组织具有丰富经验的当地农业专家,选择主要作(动)物生产类型,以品种(种类)单体为样本进行种养技术讲解。课件体现4大特点。可操作性。内容既有农业理论基础知识,又有较强的当地生产实践经验,通俗易懂。求先进性。实用技术符合农业标准生产规程,植入生物、物理及生态技术等新成果。强系统性。从产地环境选择到主栽品种介绍、育苗嫁接、栽种方法、肥水管理、整形修剪、保花保果、成熟采收、保鲜贮运等各个环节,形成组装配套技术或种(养)模式。

具欣赏性。集文字、图片于一体,既讲究实效,又美观大方,吸引观看。网站集合丽水全市农业专家,并与浙江省农技110专家库相链接,形成阵容强大的农业专家咨询系统,供农民朋友选择。网站应用超链接和设立较强搜索引擎,友情链接广泛,丽水农业信息网现有超链接网站80多家,可达到一站登录,多站辐射目的,提高了农民上网的效果。建立的高级搜索功能,可按属性、按文本,分栏目、分时间等不同方式快速搜索到站点内容。网站与农民信箱、农技110热线电话有机结合,多样化服务功能可满足丽水市山区不同农业信息条件、不同农民素质群体的多样需求。

2.4网站信息产品体现应用价值。

网站信息资源的实质是产品,所提供的信息应体现应用价值。信息资源库是网站建设的基础,是构成农业信息化的内在条件。丽水农业网站就科技信息资源库建设来说,既注重农业科技先进性,又强调实用性和山区农民的应用能力,广泛采集、加工、各类农业科技信息,内容包括种、养、加(加工、包装、保鲜、贮运)各个方面。网站的市场信息能针对丽水市农业主导产业发展实际,突出蔬菜、水干果、食用菌、茶叶、竹笋、畜禽、药材等优势农产品,重点采集全国、浙江省市场需求动态信息,开展市场分析,引导农民发展效益农业。网站及时搜集丽水产地市场信息,进行科学处理,准确,开展乡村区域农产品供求信息预测预报和网上营销,并与浙江农业信息网“市场价格行情”平台互联互通,及时传递农产品价格信息与市场行情。网站的农业资讯以大农业、大市场观念指导服务丽水农业,及时采集宏观经济信息、行业信息、科技资讯等,让农民接受政策指导,关注农业发展规划,了解农业工作重点,知晓农业科技新动态。

3前景探讨。

基层农业网站面对农村,直接服务于农业生产,服务于农民,网站所提供的信息产品质量和信息使用价值,是基层农业网站生存的根本。发展现代农业,迫切要求推广应用农业信息技术,推进科技应用信息化,提高农业生产设施装备的数字化、智能化水平,这是农业网站建设的重要内容和有别于其他涉农网站的主要特征。

3.1推进网站建设标准化,资源共享。

农业信息资源的共享成为当前农业信息化工作中的重点内容,提高信息共享率其重要途径就是要推进网站建设标准化。农业网站信息标准化包括农业信息术语标准,农业信息分类与编码标准,农业信息技术标准和农业信息管理标准。市、县农业信息网要建立信息共建共享机制,通过整合,实现“一站,各站共享”的目标。要制定出一套农业网站建设、运行维护、数据管理等方面统一的标准和规范,充分实现公共数据信息在网络上的共享、广大用户之间良好的沟通交流。农业生产具有较强的地域性和季节性,网站对收集到的各类农业信息要进行科学处理、精心加工、规范,保证信息的有效性。对信息的采集、处理、,要十分注重质量、时效、实用,对所有上传信息,都要进行逐一审核,注明来源,要求对真实性负责,严防误导。字体、字号、排列、照片都有规范要求。2009年,丽水市组织制定了《丽水农业系统(县级)网站评测指标方案(试行)》,在网站设计、信息公开、信息维护、网站管理等方面制订出47项测评指标,促进了县级农业网站的建设和信息产品质量及信息使用价值的提升。

3.2推行网站农户信息化,建用并举。

信息化的关键在于应用,应用才能出成效。信息化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也是一个应用的过程。基层农业网站建设要推进农户信息化,通过让农户参与信息化活动,使信息渗透到农户生产、经营、消费、学习等各个具体环节,从而极大地提高农户生产效率和生活水平,进而推动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农户信息化强调的是增强农民对信息的接收、分析和运用能力。基层转贴于 农业网站要在收集各类信息资源的同时,注重农业信息的分析整理和二次开发,为农民提供及时、准确、使用性高的信息。信息是高科技产品,网站建设在信息应用上力求根据当地农业生产实际和农民的文化科技能力,注重通俗易懂,讲究效用。对于科技期刊中的化肥与农药代号、计量单位等应转换成中文表述,方便农民使用。丽水山区由于农业生产经营规模偏小,以及受环境、经济条件等多种因素的制约,农民对信息化的认知度不高。要加强对农民信息培训,增强农民的信息意识,提高农民信息获取、信息应用和信息反馈的能力,培育并创造农户的信息需求。要加强农村信息服务点的建设,农村信息服务点是连接市、县农业基层网站和农户之间的桥梁,在目前山区多数农户并不富裕且经营规模小而分散的条件下,单纯追求农户的信息设备建设不现实也不经济。要按照农业部“八个一”的标准建成一批村级信息服务点,起到以一带十的作用,为逐步推进农户信息化创造条件。

3.3推广网站服务特色化,提升水平。

作为农业推广部门的市、县农业网站首要任务就是以信息化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网站所提供的信息产品和服务要具有鲜明特色。所谓农业信息化指的是在农业领域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方法、手段和最新成果的过程。其基本内涵包括:一是农业科技应用信息化。如作物栽培技术、畜禽养殖技术、农副产品加工技术等等,利用信息技术快捷、方便的特点,改变传统的农业技术推广方法和手段,提高农技推广的速率。同时,要利用信息技术传播转化最新科技成果,改革农业耕作制度和种养方式,增加产量,改善品质,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利用计算机智能化管理田间生产,如推广诊断施肥、精量播种、温(湿)度调控等。要积极推广应用作物生长、畜禽水产养殖、节水灌溉等农业智能系统,提高农业生产设施装备的数字化、智能化水平。二是农业管理信息化。包括农业自然灾害和重大动植物疫情预警、防控,农产品安全和质量管理、农业投入品与市场流通管理、农业资源环境管理、农业工作部署、农业统计等农业生产管理过程的信息化,以及农村经营管理、农民生活消费的信息化。要加快建立重大动植物疫情监测和应急处理信息系统,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信息系统,饲料安全管理信息系统,推行健康养殖方式。开发应用农产品和农业生产资料质量安全监管信息系统,利用信息化手段提升质量安全监管能力。加快农业应急信息系统建设,提高农业自然灾害和重大动植物病虫害的预测、预报和预警水平。探索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遥感系统、自动控制系统、射频识别系统等技术在农业生产经营中的应用,发展精准农业。鼓励农村农业电子商务实践,逐步构建农业产加销信息一体化服务体系,改造提升传统农村市场服务业。

参考文献:

[1]黄端祥,张瑛,廖小丽。对山区农技110运行模式的探讨[J]。浙江农业科学,2003(增):217-218.

[2]张蕾,陈超,展进涛。农户农业技术信息的获取渠道与需求状况分析:基于13个粮食主产省份411个县的抽样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