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对比方法范文
时间:2023-06-06 17:56:2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科研对比方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可调螺旋桨 静平衡 单叶片
螺旋桨的静平衡是螺旋桨制造中的重要检验环节,主要是检验螺旋桨的偏心距的大小。螺旋桨的偏心距的大小与螺旋桨在旋转过程中由于这种不平衡引起的振动是密切相关的,偏心距过大,引起的振动必然过大,从而引起轴承加速磨损,轴系和船体的振动,以及影响主机运转等。当由不平衡重量而引发的变动离心力被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它对尾轴轴承产生的变动负荷将很小,可以忽略不计。可调螺旋桨的静平衡检验可与固定螺旋桨一样,采用整桨挂重检验,但在某铸造厂检验时,看到一种新方法对可调桨进行单叶片静平衡检验。本文就此方法与通常挂重方法进行一些比较, 方便检验人员的具体应用。
整桨挂重方法
整桨挂重方法的静平衡试验所用的设备称为静平衡架,其结构较简单。如图1:
式中:G为计算挂重,kg;D为螺旋桨直径,m。
可调螺旋桨作静平衡检验时,在试验台上将挂重分次挂于各桨叶叶梢最大厚度标记点上,然后将挂重的桨叶叶梢最大厚度标记点转到水平位置并使其静止,当去掉支承后,挂重的桨叶向下转动即认为静平衡试验合格。
对于回转构件两端轴颈的直径不相等的,可以用圆盘式静平衡架(如图2)。将回转构件的轴颈支承在两对圆盘上,每个圆盘均可绕自身轴线转动,而且一端的支承高度可以调整,以适应两端轴颈的直径不相等的回转构件。而这种平衡架因轴颈与圆盘间的摩擦阻力较大,故平衡精度比导轨式的静平衡架要低一些。
可调桨单叶片静平衡方法
对于可调桨的静平衡试验,首先应对单个叶片进行力矩平衡试验,分别确定各个桨叶重心对于螺旋桨轴线的平衡力矩,然后将桨毂与桨叶按照最差的力矩平衡条件组装后进行静平衡试验以保证组合式螺旋桨在现场安装时桨叶按何种顺序安装均可满足静平衡条件。对于可调螺距桨,应将其螺距调整到0时进行静平衡试验。对于组合式螺旋桨,由于大多数的铸造厂只生产其部件而无法对其装配后进行静平衡试验,而造船厂在对其装配后由于不具备试验条件也无法对其进行静平衡试验。根据此实际情况,某些铸造厂采取的对单个桨叶进行力矩平衡试验。
可调螺旋桨是由单叶片组合而成的,如果由叶片前端的不平衡重量引起的离心力小于整个螺旋桨重量的1%,那么组装后的可调螺旋桨将可以满足静平衡的要求。我们知道,由叶片前端的不平衡重量引起的离心力是很难进行测量的,但我们可以把它转换成桨叶的力矩测量,这样就简单得多。
单片叶前端的允许不平衡重量应建立在以下三个假设条件的基础上:①各叶片允许的不平衡重量相等;②桨毂外圆的允许不平衡重量和单个叶片的允许不平衡重量相等;③考虑在桨毂和各个叶片上存在最差的不平衡重量。
下面以最常见的4叶螺旋桨为例,其最差的不平衡状态图如图3:
叶片叶前端的允许不平衡重量的测量原理为三点支撑法(如图4),计算公式为:
G=G1+G2+G3
G×X=G1×X1+G2×X2+G3×X3
G×Y=G1×Y1+G2×Y2+G3×Y3
式中:G为被测叶片重量,G1、G2、G3分别为对应称重传感器的显示的重量;
X为被测叶片的坐标值,X1、X2、X3为对应称重传感器距中心点的距离;
Y为被测叶片的坐标值,Y1、Y2、Y3为对应称重传感器距中心线的距离。
由于三个称重传感器的位置是固定的,所以X1、X2、X3、Y1、Y2、Y3也是固定值,易于测量。
测量时,将单片桨叶水平固定在装置上,通过三点的称重传感器将桨叶的分重量测得,带入以上公式即可算得桨叶的重心、重量、力矩等参数。
通过单个桨叶的重力力矩与各桨叶的重力力矩平均值进行比较,偏差不超过设计审图时确定的范围即为合格。
两种检验方法的对比
挂重方法为较传统的方法,对设备的要求不高,容易实现,检验结果直观。其缺点是螺旋桨的轴颈与导轨之间的摩擦对验测结果有一定的影响;容易受到人员误操作的影响。
单桨叶静平衡方法对设备有较高的要求,采用PC控制,所有参数可以即时显示,方便快捷。此种方法在制造可调螺旋桨带有备用桨叶的时候优点突出,只需将每个桨叶的数据测出,再排列组合各种情况进行计算就可得出检验结果,而用挂重方法进行组合试验时,拆卸安装将花费大量时间,生产效率较低。单桨叶静平衡方法的缺点是桨叶安装到检测设备上较费时(一般一个叶片要二十多分钟);测量时受场地的振动影响较大。
总结
通过对以上两种螺旋桨静平衡方法的介绍和对比可以看出,两种方法各有优缺。在实际检验中可以根据厂家的情况采用其中一种方法。
参考文献:
【1】船用螺旋桨的静平衡 周洪 船舶检验局上海办事处.
篇2
山东省泰安市妇幼保健院耳鼻喉科,山东泰安 271000
[摘要] 目的 探析不同方法治疗儿童不同程度分泌性中耳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方法 随机选取2012年5月10日—2014年5月10日在该院接受治疗的111例不同程度分泌性中耳炎患儿,并分为甲、乙、丙组,甲组37例患儿接受鼓膜置管术,乙组37例患儿接受腺样体切除术,丙组37例患儿接受鼓膜置管术与腺样体切除术。 结果 甲组出现鼓膜萎缩、鼓膜钙化斑、鼓膜穿孔不愈合、堵管的共有5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3.51%;乙组4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0.81%;丙组4例,并发症发生率为21.62%。结论 鼓膜置管术联合腺样体切除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最为显著,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 分泌性;中耳炎;鼓膜置管术;腺样体
[中图分类号] R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5)03(a)-0005-03
分泌性中耳炎的主要症状为听力下降、耳痛、耳闷、耳鸣等,传统的保守药物治疗疗效并不十分明显,很多研究者积极寻找可靠的手术治疗方法。相关研究者曾在分泌性中耳炎患儿中应用鼓膜置管术或腺样体切除术,但是手术效果并不十分显著。该研究的目的是不同方法治疗儿童不同程度分泌性中耳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挑选的研究对象是2012年5月10日—2014年5月10日在该院接受治疗的111例分泌性中耳炎患儿,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挑选的研究对象是在该院接受治疗的111例分泌性中耳炎患儿,将患儿分成3组,甲组37例患儿接受鼓膜置管术(声导抗测试异常者),女性患儿总共有15例,男性患儿总共有22例,最小年龄不低于4.2岁,最大年龄不超过11.2岁,平均年龄大约是(6.25±2.02)岁。乙组37例患儿接受腺样体切除术(声导抗测试异常伴腺样体肥大),女性患儿总共有13例,男性患儿总共有24例,最小年龄不低于4.3岁,最大年龄不超过11.8岁,平均年龄大约是(6.42±2.32)岁。丙组37例患儿接受鼓膜置管术联合腺样体切除术(中度听力损失及声导抗测试异常伴腺样体肥大者),女性患儿总共有16例,男性患儿总共有21例,最小年龄不低于4.0岁,最大年龄不超过11.7岁,平均年龄约为(6.62±2.47)岁。3组分泌性中耳炎患儿的性别构成、年龄结构等资料信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比性较强[1]。
1.2 方法
甲组37例患儿接受鼓膜置管术:使用小棉片或者卷棉子浸湿鼓膜麻醉剂,结合患儿的实际情况选择局部麻醉或者全身麻醉,麻醉鼓膜大约15 min之后,等到患儿的鼓膜变白之后即可实施手术[2]。采用75%乙醇消毒外耳道的皮肤,选择恰当的耳镜进行观察,观察鼓膜之后,采用鼓膜切开刀在鼓膜的前上部、后下方、前下方分别做弧形切口,切开之后,将异物除去,在鼓膜的切口内置入管,并缓缓推管前进,置入管会从推进杆上的头端脱落,为了引流,在鼓膜切口处留置管,患儿需要戴管至少半年[3]。
乙组37例患儿接受腺样体切除术:给予患儿全身麻醉之后,在鼻腔后端用低温等离子刀头由下向上,逐步切除腺样体知道到鼻咽顶部,但是要注意避开鼻中隔后端和咽鼓管圆枕。切除除过程中依需要使用等离子刀头凝血功能止血[4]。
丙组37例患儿接受鼓膜置管术联合腺样体切除术:鼓膜置管术操作方法与甲组相同,腺样体切除术操作方法与乙组相同,需要注意的是,先行腺样体切除术才能行鼓膜置管术。
1.3 统计方法
把所有的数据输入spss 17.2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x±s)表示计量,进行t检验,用百分数(%)、例数(n)表示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5]。
1.4 疗效评定标准
根据相关标准,将语言频率纯音听阈划分为5个等级[6]。当患儿的听力计检查纯音测听听阈超过91 dB,则可以判定患儿为全聋,也就是5级。当患儿的听力计检查纯音测听听阈在71 dB以上91dB以下,则可以判定患儿为重度耳聋,也就是4级[7]。当患儿的听力计检查纯音测听听阈在56 dB以上71 dB以下,则可以判定患儿为、重度耳聋,也就是3级。当患儿的听力计检查纯音测听听阈在41 dB以上55 dB以下,则可以判定患儿为中度耳聋,也就是2级。当患儿的听力计检查纯音测听听阈在26 dB以上41 dB以下,则可以判定患儿为轻度耳聋,也就是1级[8]。
2 结果
2.1 对比3组分泌性中耳炎患儿的语言频率纯音听阈
接受治疗后,3组分泌性中耳炎患儿的听力均得到了改善,丙组患儿的听力改善程度最优,显著优于甲组和乙组,丙组的患儿的听力改善程度与甲组、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对比3组分泌性中耳炎患儿的并发症
甲组出现鼓膜萎缩的总共有1例,出现鼓膜钙化斑的总共有1例,出现膜穿孔不愈合的总共有2例,出现堵管的总共有1例,该组的并发症发生率达到13.51%。乙组出现鼓膜萎缩的总共有1例,出现鼓膜钙化斑的总共有1例,出现膜穿孔不愈合的总共有1例,出现堵管的总共有1例,该组的并发症发生率达到10.81%。丙组出现鼓膜萎缩的总共有2例,出现鼓膜钙化斑的总共有2例,出现膜穿孔不愈合的总共有2例,出现堵管的总共有2例,该组的并发症发生率达到21.62%。丙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甲组、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甲乙=0.045,P乙丙=0.006,P甲丙= 0.015,t甲乙=3.564,t乙丙=2.548, t甲丙= 4.635)。
3 讨论
分泌性中耳炎属于中耳非化脓性疾病,主要特征是听力下降、中耳积液。部分慢性分泌性中耳炎可后遗鼓室硬化、后天性原发性胆脂瘤、胆脂瘤肉芽肿、粘连性中耳炎等[9]。如果不及时治疗,将会引发严重的后果。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方法有保守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当药物治疗不奏效时,即可选择手术治疗[10]。
腺样于鼻咽后上方,腺样体受到炎症反复的刺激而出现病理性增生,就是所谓的腺样体肥大,如果腺样体肥大得不到及时的处理,将会导致患儿患上腺样体面容[11]。另外,腺样体肥大还会对咽鼓管鼻咽部开口造成一定的压迫,从而引起中耳炎,大大降低患儿的听力,因此需要对其进行切除。
鼓膜置管术和腺样体切除术均可应用于治疗分泌性中耳炎。作为一种耳鼻喉科的小手术,鼓膜置管术在治疗分泌性中耳炎时,需要在耳道内设置引流管,时间大约是半年,引流管的作用引流中耳炎的脓液,避免手术之后出现耳漏、堵管等现象[12]。如果引流管鼻堵塞而得不到及时的处理,将会加重患儿的病情,致使患儿的病情下降。该研究结果显示,接受治疗后,3组分泌性中耳炎患儿的听力均得到了改善,丙组患儿的听力改善程度最优,显著优于甲组和乙组,丙组的患儿的听力改善程度与甲组、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与相关研究者的研究结果相似,由此可见,鼓膜置管术联合腺样体切除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更为显著[13]。
然而,在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中,单独行鼓膜置管术或者腺样体切除术的并发症较高,鼓膜置管术联合腺样体切除术的并发生症更高,给患儿带来了很大的痛苦[14]。该研究结果显示,甲组的并发症发生率达到13.51%。乙组的并发症发生率达到10.81%。丙组的并发症发生率达到21.62%。丙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甲组、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与相关研究者的研究结果相似。手术的并发症较高的原因,可能是患儿没有积极配合术后护理,在今后的临床实践中,为了降低并发生发生率,需取得患儿的积极配合[15]。
综上所述,在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中,医务人员要灵活应用腺样体切除术和鼓膜置管术,从而提高分泌性中耳炎患儿的疗效,促进患儿的康复。需要注意的是,医务人员需要结合不同患儿的具体病情,选择适当的手术方法,并加强术后护理,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减少患儿的痛苦,促进患儿听力的恢复。
参考文献
[1] 陈从云,马赛,赵选俊,等.慢性化脓性中耳乳突炎患者行完桥式鼓室成形术治疗的效果分析[J].中外医疗,2014(28):47-48.
[2] 李冬影,白玉,张海川.儿童不同程度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效果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2(19):59-60.
[3] 卢智.医院静脉用药集中调配模式的建设与管理实践研究[D].广州:南方医科大学,2013(11):59-60.
[4] 张恒.两种不同腺样体切除术式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对比研究[J].中国内镜杂志,2013(19):1194-1197.
[5] 任勇.鼓膜切开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效果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2014(2):52-53.
[6] 司俊红.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治疗[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79-180.
[7] 阮玉珊.分泌性中耳炎中医及中西医结合随机对照治疗性文献评价[D].广州:广州中医药大学,2010:5-30.
[8] 苗红玲.儿童腺样体肥大程度与分泌性中耳炎发生的相关性研究[D].青岛:青岛大学,2014:3-25.
[9] 黄业武.鼓膜置管与激光造孔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效果对比[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12(4):500-501.
[10] 夏忠芳,孔维佳.儿童中耳炎临床特征及治疗进展[J].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4(7):505-508.
[11] 刘巧花.不同方法治疗儿童不同程度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观察[J].黑龙江医学,2014(6):682-683.
[12] 朱运华,李梅生.鼓膜置管联合药物灌注治疗难治性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分析[J].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14(9):464.
[13] Cheng Fang Chen,Zhao Hui Liu,Jing Xie,et al.Cochlear implant challenges encountered in tuberculous otitis media[J].Asian Pacific Journal of Tropical Medicine,2012(5):616-419.
[14] Liu Jun.Surgical Treatment of Otitis Medla[J].Journal of Otology,2012(2):82-85.
篇3
教材的选择应符合我院专业培养的要求并且应具有光电工程的专业特色,针对后续专业课程如“光电检测技术”、“光学测量”、“自动控制原理”等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检测技术方面的知识,再加上我院学生整体上电路方面的知识相对薄弱的特点,经过更换几次教材,最后我们选定的是自编的《传感与检测原理》。根据教学大纲32个课时的要求,我们对教学内容做了如下调整:适当控制光电传感器的学时,避免与光电检测技术课程重复的内容(如光电导、光生伏特器件等),结合专业特色,增加一些新型的传感器的介绍比如红外探测器、图像传感器、智能传感器等。一方面使光电学院的学生能够及时了解当下热门传感器的发展动态,其能达到的性能指标,以及一些新型的传感器的发展,紧跟时展,为学生在以后的毕业设计奠定一定的检测技术方面的基础,对专业知识的完善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结合专业特点,突出知识体系的重点和难点,特别是针对光电学院的学生以后做毕业论文或工作中可能会遇到的传感器(如光纤传感器、霍尔传感器等)做重点详细的介绍。
二、教学方法的改革探索
按照课程大纲的要求,在讲授过程中,分别介绍了应变式、电容式、电感式、压电式、霍尔式、光纤、CCD、温度传感器等一些经典传感器的基本原理、特性、测量电路及其应用。各种传感器章节相对独立,可以适当地调整讲授的顺序。传感器的讲授基本遵循从组成结构、工作原理、分类、等效电路、特性参数到应用这一思路。另外结合较常见的被测量,教师适当地总结归纳常用的传感器的使用要点及其选择依据,如都是测量位移的传感器,应变式传感器、电容式传感器或电感式传感器在使用的时候区别在哪;又比如都是做开关,电容式传感器和电感式传感器在原理上是否有区别,等等。以前我校的教学模式是以课堂讲授为主,根据教学内容开设少量的验证性试验。这种教学模式过于注重原理的分析,学生只是机械化地记住了传感器的一些基本概念和工作原理,但是当要解决实际问题时却感觉无从下手,缺乏对传感器的直观认识,甚至有学生体会不到传感器的实际应用价值。鉴于此,我们有必要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探讨,通过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的改革让学生切身感受到将“传感与检测技术”的知识学以致用的快乐,实现传统教学方法所未能达到的效果。
1.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方法改革的一个关键问题就是如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对课程的学习兴趣。在《传感器与检测原理》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我们通过平时生活中比较常见的现象来引出相应的教学内容,如通过对吊扇和空调的对比,举出温度传感器的作用;又如教室里的自动感应灯、审讯室的监听设备、家用的电磁炉都是怎样工作的;又如医学上的进步:X照影技术、内窥镜手术等如何实施;机器人如何识别周围环境;最新研制的无人驾驶汽车怎么实现在高速路上的行驶;等等。通过分析吊扇和空调工作原理的区别,引出传感器的重要性。这些实例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认识到了学习该课程的重要性,为学生学习该课程后续内容作了准备。
2.充分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合理使用教具。
传感与检测技术课程的特点是原理多,公式复杂,推理较多。在传统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在黑板画原理图或组成图时,一方面图形较为复杂占用很多时间,另一方面图形缺乏立体感,无法形象地描述检测过程,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通过运用多媒体,让传感器参与的控制/检测系统的过程和结果比较形象化、立体化,让学生对其工作原理有了感性的认识;通过PPT,学生了解了各种不同类型传感器的形状,对传感器有了比较直观的印象。多媒体课件的引入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使学生对检测系统有了比较全面的认识。
3.教学与实验相结合。
为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意识并促进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消化吸收,我们设置了相应的实验环节。通过实验学生自己动手接触各种不同类型传感器并搭建其相应的检测系统,一方面通过实验来验证原理,加强对基本定义的理解,另一方面增强了学生的测试技能、动手能力及实际问题的分析能力。
4.教学与科研相结合。
重视教学和科研的结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比如在讲霍尔传感器时,结合实际科研,采用霍尔传感器来定位,通过实际检测系统,对霍尔传感器的应用,包括霍尔元件的电路处理等进行介绍说明,加深学生对霍尔效应和对霍尔传感器工作原理的理解。又比方说,要设计一个测温系统,我们根据不同的测量温度和精度要求会选用不同的温度传感器。又比方结合我校光学工程的特色,在他们比较熟悉的光学类的科研项目中,通过具体的项目介绍各种不同光电类传感器的选取依据,包括不同类型的光源的选取。通过传感与检测原理知识在实际科研中的应用,学生可以更了解传感与检测原理课程学习的重要性。这种模式使学生认识到了传感与检测技术在科研中的重要性,并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
5.教学与生活、社会需求相结合。
目前,部分同学缺乏对课程学习的兴趣,不了解对本课程学习的意思,光学工程专业部分同学甚至认为跟他们以后的工作、研究方向没有关系,缺乏上课的积极性,不能很好地集中注意力。再加上枯燥理论的学习让他们很难集中精神听课,因此,在课程的讲授中最为重要的就是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对本课程的学习热情。在知识点的讲授过程中,根据专业方向的不同,要有侧重点,通过一些热门的话题或他们比较感兴趣的话题引出知识点,如在介绍一种传感器的时候,通过列举一些现实生活中较常见的现象或者仪器,比如在介绍应变式传感器的时候,首先向学生介绍他们较为熟悉的电子秤重计的工作原理等,在介绍电感式传感器时可以先给大家介绍窃听器、拾音器等他们比较感兴趣的设备和比较感兴趣的话题。让学生比较直观地了解不同传感器的工作原理以及它的应用,让学生认识到,传感器在我们平时生活中随处可见,提高其学习的积极性。
三、结语
篇4
关键词:多属性决策;主客观评价对比;聚类分析;优势粗糙集;研究生学习能力
中图分类号:C9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2615(2015)01-0104-09
评价是指人们为实现预定的目标,在通过充分地信息收集的基础上,根据一定的主客观条件,采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通过必要的分析与判断,从所有可供选择的方案中找出决策者最满意的一个方案进行实施,直至目标实现的过程。随着人类社会活动日益复杂多变,实际问题研究过程中涉及的系统和相应需要考虑的问题越来越庞大和复杂,需要从多个角度(属性、指标)进行全面、系统地分析,才能获得较好的决策效果。这一趋势推动了多属性(目标)评价研究和应用的产生和不断发展,成为现代决策科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工程设计、经济、管理和军事等诸多领域中都有着广泛的理论与实际应用背景,如投资决策问题、项目评估、上厂选址、投标招标、产业部门发展排序、及经济效益综合评价等。
早期的经典的多属性决策方法有AHP,MAUT,OUTRANKING等,随着研究在深度和广度的拓展,出现了依托于模糊数学、灰色系统理论、神经网络以及粗糙集等的多属性决策模型,以及多种方法的结合用以解决不同决策场景。
图1归纳了多属性决策分析的大体步骤和决策分析输出结果。具体而言,多属性决策分析过程就是在对一个复杂决策问题进行详细分析和数据收集的基础上,进行建模分析,构建评价指标集和备选方案集;在此基础上,通过一定的决策模型(绝大多数研究是通过分析和集成指标权重信息和被评价单元在不同指标上表现信息,构建出评价模型),分析决策者对不同备选方法在不同评价指标下的客观表现偏好并进行偏好集成;最后,获得决策分析结果,一般包括多属性排序、多属性分类和多属性选最优3种形式。
当被评价者为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个人或群体时,决策者除了考虑自身对不同被评价者的偏好外,往往还需要考虑被评价者对评价结果的接受程度或反馈信息(本文将被评价者自我的认知评价定义为主观评价信息,把决策者的通过模型分析的评价结果定义为客观评价信息),进行相应结果调整,否则评价的结果可能会难以被被评价者认可并起到正向激励作用。专门针对这一问题的多属性评价研究较少,但类似的研究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1)通过指标权重的变权体现主客观信息互动:考虑被评价者的不同因素,如成长性表现,在进行评价时对不同被评价者赋予不同的指标权重,从而达到一定的激励机制。由于目前没有一个统一公认的研究范式,不同的学者提出的变权方法差异较大。这一思想可以认为是权变理论在决策评价领域的一个应用。
(2)通过熵权法体现主客观信息互动:按照信息论基本原理的解释,信息是系统有序程度的一个度量,熵是系统无序程度的一个度量;如果指标的信息熵越小,该指标提供的信息量越大,在综合评价中所起作用理当越大,权重就应该越高。这种方法一般是通过构建权重使指标之间的离差最大化,使评价结果差异性显著,体现了一定的客观公正性。
(3)通过数据包络分析体现主客观信息互动:借鉴数据包络分析中计算投入产出效率时构建优化模型,被评价者可以自主确定投入和产出指标的权重。不同学者探索了如何将数据包络分析与多属性评价结合的方法。这类方法允许被评价者通过优化模型设置对自己最有利的权重,体现了一定被评价者的主观能动性。
此外,类似考虑主观与客观的信息互动的分析还可以包括从博弈和冲突分析方面的研究。
然而现有研究主要是从调节指标权重,实现主观与客观信息的互动,缺少从整体上描述主观与客观信息对比和差异分析的机制。同时现实乍活中存在着大量自我评价问卷信息,目前常规方法是进行统计分析,如假设检验、多元统计分析。但这些方法均是针对问卷信息进行的主观分析,如何有效地结合客观分析工具,进行对比分析研究,是本文研究的主要目的。由于这些问卷往往数据较大,上述模型针对大数量计算会导致过程复杂,因此不适合这类数据分析。
本文针对多属性分类问题(这种方法可以拓展到排序问题).综合多属性评价、统计和知识学习等研究领域,提出一种主客观对比方法,其优点包括:
(1)基于结果的主客观系统对比分析模型:针对不同的主客观结果对比以及主观结果内部特点情况,构建了主客观评价结果集成和调整策略,从而实现了系统的分析和对比;
(2)基于统计和粗糙集的典型样本学习方法:针对自我评价问卷类大总样信息,应用知识学习的思路,构建了基于粗糙集的客观评价模型,并针对如何有效发现典型学习样本,提出了基于k-means的典型样本选取策略;
(3)本文方法简洁、易于理解,不需要预设评价函数的约束,对决策者的偏好提炼不需要服从特定模型假设条件。
1 多属性主客观对比评价模型框架
1.1 主客观对比评价模型基本流程
图2为模型的整体分析流程,包括5个大模块:
(1)全部被评价数据集:对被评价数据进行采集和整理;
(2)基于聚类分析典型样本选择:由于问卷调研类信息往往数据量较大,当应用知识学习模型时需要从中选择具有典型代表性的数据进行学习,通过聚类分析,可以方便决策者识别出哪些具有典型样本性(一般基于数据的组间距最大化、组内距最小化):
(3)基于优势粗糙集的专家规则提取:应用优势粗糙集方法对通过聚类选取出来的典型样本进行学习,提炼规则,形成规则判断集;
(4)被评价者进行自身主观评价:邀请被评价者进行自我评价,很多情况下可以提前与模块(1)合并进行;
(5)主客观结果的比较与集成:进行两种结果的对比,并根据对比分析情况进行最终结果的集成。
2 基于聚类分析典型样本选择策略
如图2所示,模型采用粗糙集理论进行专家规则学习,首先从全部数据中有效地选择具有典型性的样本数据,因此本文提出了基于聚类分析的典型样本选择策略。
聚类分析指将物理或抽象埘象的集合分组成为由类似的对象组成的多个类的分析过程,它是一种重要的人类行为。聚类分析的目标就是在相似的基础上收集数据来分类。聚炎是将数据分类到不同组的过程,所以同一个组中的对象有很大的相似性,而不同组间的对象有很大的相异性。聚类分析的方法很多,有系统聚类法、模糊聚类法、动态聚类法等。这里采用最广泛使用的k-mcans聚类算法。其基本算法如下:首先随机选择k个数据作为初始中心,计算各个数据到所选出来的各个中心的距离,将数据对象指派到最近的簇中;然后计算每个组的均值,循环往复执行,直到满足聚类准则收敛为止。
图3构建了典型样本选取流程,其思路为将所有评价数据集作为聚类数据,通过k -means算法获得k个聚类中心点作为典型样本集P(P={p1,p2,…,pd,…,pk},h为样本总数)。
3 基于优势粗糙集的专家规则判断
集构建
粗糙集理论是由波兰料学家Pawlak教授1982年提出的一种关于不精确、不相容、不完备数据处理的规则学习方法,主要思想是基于不可分辨
4 应用案例:研究生学习能力分类
评价
4.1 研究意义及方案设计
中国教育部公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指标体系”中明确提出:“学校要根据社会的需要,自身的条件,找准自己的位置,明确在一定时期内学校的目标定位、类型定位、层次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人才类型定位、服务面向定位等”。然而由于近几年研究生扩招,人们对研究乍培养质量存在不少疑问。为了深入研究这一课题,本文结合国内外学生学习能力影响因素研究,针对研究生学习能力方面的特点,把学习能力划分为自主学习能力、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3个维度,构建如表2所示的17因素作为学习能力的影响因素指标,用以分析其对研究生学习能力的影响。
通过基于网络平台的问卷调研的形式,得到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以及南京农业大学4所研究型大学研究生的共248份有效问卷,调查问卷采用李克特5点量表法,即l=“很不符合”、2=“有些不符合”、3=“中等”、4=“有些符合”、5=“很符合”,要求被试者按照与自己的实际的符合程度打分。分数越高,表示学习能力或相关因素对学习能力的影响越强。同时问卷还获取了248学生埘自主学习能力、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3个维度的自我主观评价值(1~2分为学习能力低L,3~4分为学习能力中M,5分为学习能力高H)。
4.2基于聚类的典型样本选择
应用minitab统计软件中k-means模块将总体248个数据聚类,这里设定选取30个典型样本,即设定k=30,具体计算过程省略,表3为典型样本数据以及最后一列为邀请专家针对这30组样本,进行分类评价的结果(以自主学习能力为例,H代表高,M代表中,L代表低,科研和创新能力的分类类似,这里省略)。
4.3 基于优势粗糙集的专家规则提炼
针对表2,应用软件4eMka2对自主学习能力分类的决策规则进行分析。软件4cMka2主要用于样本学习和生成决策规则。首先输入样本数据,确认优势关系,生成语言规则;然后使用最小覆盖算法,提取影响学习能力的最小决策规则,如图4所示。
4.5 结果讨论
(1)从主客观评价结果对比来看,专家评价和自我评价结果整体上具有较大的一致性(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为主客观评价基本一致型,而图5中大部分评价结果重叠在一起);自主学习能力为主观评价超前)型,显示了学生在自我评价时高估了这方而能力,需要进一步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身的自主学习能力。
(2)决策规则的讨论:从家庭教育环境来看,较差的家庭教育环境很难培养出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从学生个体因素来看,推理论证能力和自我激励能力对学习能力的影响都很大;从学习环境来看,培养模式的优劣对学生学-能力的影响最人,同时较强硬件设备和学术氛围以及培养模式往往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在教师效能方面,导师的学术水平也会影响学生的学习能力。
篇5
1.竞赛法
在教学中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求知欲,教师可在适当的时候组织一些中英文输入赛、排版比赛、计算机画图赛等,并及时奖励。让学生有一个小小的奋斗目标,从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把学生的聪明才智发挥出来。
2.因材施教法
由于学生在知识背景、学习方法、接受能力等多方面的差别,决定信息技术教学也要因材施教。对于那些“吃不饱”的学生,教师要介绍各种有用的书籍给他们,并让他们在教师的指导下,进一步实践提高。而对那些“吃不了”的学生要因势利导,及时巩固。
3.游戏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一些与教学有关的游戏型软件,如“打地鼠、青蛙过河”(英文打字)、“电脑博士”等。有条件的学校,还自己开发一些与教学有关的游戏型课件。
4.打比方
在讲述计算机工作过程时,可将计算机比作人的大脑。人脑中的信息由眼、耳等感官输入,相当于电脑的输入设备,如键盘、鼠标、扫描仪等。人脑能记忆并将信息进行分析处理,相当于电脑的主机。人脑中的信息要由口、笔输出,相当于电脑的输出设备,如显示器、打印机等,使学生在形象生动的比喻中较好地理解计算机的工作过程。
5.类推法
在教学画图时要讲解画长方形和正方形、圆角矩形、圆或椭圆的方法。教师只需讲解长方形、正方形的画法,然后布置一个画由长方形、圆及圆角矩形等组成的图形,让学生在实践中自己运用类推法来完成。这样既训练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6.对比法
在教学复制与剪切的作用时,可以先讲解复制的使用方法,而有讲解剪切的使用时,则主要向学生讲清剪切与复制的区别:复制后,原来位置上的文件依然存在;而剪切后,原来位置上的文件已经不存在了,相当于把文件从一个地方移动到了另一个地方。这样,学生在对比中,深刻地理解了复制与剪切的作用。
7.扩展法
在教学智能拼音输入法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学习单字全拼输入。如要输入“天”,则键入“tian”,并进行选择。训练一段时间后,再进行词组全拼输入法的训练。如要输入“中国”,则键入“tiankong”。由于重复率降低,使学生的输入速度有所提高。再过一段时间后,再进行“前全拼后声母”输入法的训练。如刚才的“中国”,只需键入“tiank”就可以了。当然,“前声母后全拼”输入也可以。这样既减少了击键次数又降低了重复率,可以大大提高输入速度。如此逐步扩展教学,使学生感到输入速度越来越快,学习越来越轻松,从而产生强大的学习动力。
8.演示法
在讲述软件的安装时,如能及时地加以演示,将使学生较容易地理解其过程。教师可以把电脑屏幕投影出来,一边讲解,一边操作。这种理论联系实践的教学方法,大大降低了学习难度,又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如能再结合局域网及学生操作进行教学,则效果更好,使学生在玩中掌握本领,提高自己。
教无定法。总之,要教好信息技术学科,关键在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愉快地学习,满足他们的求知欲,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同时,信息技术教师还是微机室的管理员,需要随时维护机房里的所有设备。事实上,信息技术教师需完成的任务有教学、教科研、软件开发、机房管理、本校教职工培训和多媒体课件制作等,工作量很大。信息技术教师只有不断学习,才能胜任本工作岗位,才能始终跟上时展的需要。
篇6
关键词:复合肥料 凯式半微量定氮法 全量定氮法
从客观的角度来说,全量定氮法在过去的检测工作中,展现出了非常优异的成绩,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需要的是更加精确的结果,虽然全量定氮法可以将指标的取值范围不断缩小,尽量取得一个精确的结果,依然没有办法满足人们的需求,在复合肥料中,利用凯式半微量定氮法代替全量定氮法,虽然在理论上可行,但是在实际的应用中,还需要进一步研究。比方说哪些步骤需要深化、哪些试剂需要调整、哪些反应能够取得较为精确的数值,这些都是替换工作的重点。本文就复合肥料检测中用凯式半微量定氮法代替全量定氮法进行一定的研究。
一、材料与方法
1.试验药品和仪器
在检测复合肥料的过程中,需要通过有效的试验来达到一个理想的效果。在试验药品方面,主要有蒸馏水(无气体、去离子)、浓硫酸(浓度为98%)、浓盐酸(37%)等等。试验药品必须是合格品,在厂商、厂址、国家标准等方面都要合格。在实验仪器方面,多数的仪器为一般试验仪器,另外,由于工作人员需要利用凯式半微量定氮法代替全量定氮法。因此,在硝化仪器方面,需要使用1000mL圆底蒸馏烧瓶和梨形玻璃漏斗、蒸馏仪器等等。
2.试验方法
在试验方法上,本文主要对凯式本微量定氮法以及全量定氮法进行一定的阐述,通过详细的比对,得出用凯式半微量定氮法代替全量定氮法的原因和效果。
全量定氮法。全量定氮法在某些方面较为传统,因此得到的结果比较精确。工作人员在以往的工作中,一直都在应用全量定氮法。称量未知样品11.429 6g、样品21.435 7g于蒸馏烧瓶中,加入三十五毫升的水,摇动使试样溶解,加放铬粉1.2g、盐酸七毫升,静置五到十分钟,插上梨形玻璃漏斗。然后用浓度为 0.513 46mol/L 的氢氧化钠标准溶液滴定,返滴定过量硫酸至混合指示剂呈现灰绿色为终点。使用同样的试剂,按同样操作步骤,进行空白试验,空白消耗氢氧化钠标准溶液 40.5mL。从全量定氮法的试验方法来看,虽然能够得到一个较为精确的结果,但是整体上的工序较为复杂,而且部分环节并不适应现阶段的工作方式。
凯式半微量定氮法。称量未知样品10.610 4g、 样品20.583 5 g 移入蒸馏烧瓶中,消化步骤同全量法。再用浓度为0.103 25mol/L 盐酸标准溶液滴定馏出液至灰红色为终点。同时做空白试验,空白消耗 0.05mL 盐酸标准溶液。从凯式半微量定氮法的试验方法来看,不仅在整体的步骤上有所减少,同时能够通过较少的样品,检测出较多的物质。复合肥料在实际的应用中,由于具有复合型的特点,因此非常受农民朋友欢迎,复合肥料在未来的发展中,空间较大。工作人员必须利用有效的试验方法来帮助众多的农民朋友选择合适的肥料,从而达到一个较好的收成。
二、结果与分析
利用凯式半微量定氮法来代替全量定氮法,虽然在理论上能够行得通,并且凯式半微量定氮法也展现出来较高的水准,但是最后能否进行替换,还需要对结试验结果进行一定的分析,这样才能得到最终的结果。在此,本文对符合肥料检测中凯式半微量定氮法以及全量定氮法的结果进行一定的比对分析。
1.测试结果比较
下表是复合肥料中凯式半微量定氮法和全量定氮法的测试结果比较,从整体的情况来分析,全量定氮法虽然在理论上的建设较为成功,并且在实际的操作中,比较完善。但是,通过上表中数据的比较,凯式半微量定氮法与全量定氮法的测试结果并没有太大的差别,而且在绝对差值方面都没有超过0.1%,这就充分证明,凯式半微量定氮法可以较好的替代全量定氮法来进行检验工作。另一方面,由于凯式半微量定氮法的绝对差值小于0.1% ,所以相对于国家标准中的3%更小,如此小的偏差,足够说明,凯式半微量定氮法无论是从国家的标准角度出发,还是对比的结果角度,都能够全面替代全量定氮法完成相应的检验工作。
2.消耗试剂的对比
复合肥料在检测的过程中,由于所含有的元素和物质较多,因此在一定程度上需要采用不同的试剂进行检测,从而精确检验结果、加快检验速度。凯式半微量定氮法和全量定氮法在使用的试剂方面,都能够达到贴合实际的效果。但是,在蒸馏这项工作中,全量定氮法所消耗的氢氧化钠,平均消耗量在100mL左右,但凯式半微量定氮法仅仅消耗了10mL左右,差异非常大。从消耗试剂的比例来看,凯式半微量定氮法似乎能够达到一个更好的效果。另一方面,由于凯式半微量定氮法消耗的试剂较少,所以一些相关试验步骤也会减少,降低了误差,更加精确了测量结果。
3.试验时间比较
复合肥料作为农民朋友的首选肥料,在实际的应用中,势必需要较多的时间撒到土地之中,从而更好的进行催熟,帮助作物生长。但是,复合肥料检测中用凯式半微量法和全量定氮法都能够达到精确的结果,要想充分说明凯式半微量定氮法的优势,就必须在时间上进行一定的突破。根据本文所进行的试验,全量定氮法使用了45分钟左右的时间才检测完毕,但是凯式半微量定氮法只用了10分钟就完成了检测。二者的时间差异也比较大,所以在今后的工作中,为了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更大的成果,需要利用凯式半微量定氮法来代替全量定氮法。这样能够更好的检测复合肥料,并且为农民朋友提供最新、最详细的数据和资料。
三、对复合肥料中用凯式半微量定氮法代替全量定氮法的思考
以我国目前的发展情况来说,很多地区使用复合肥料的数量都在不断的加大,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对作物进行催熟,并且满足市场的供应,但是对土地具有一定的负面影响。在今后的工作中,科研人员可以尝试利用凯式半微量定氮法研究更加先进的复合肥料,在不伤害土体的基础上,对作物的生长产生较大的积极影响,同时全量定氮法的一些优势也要不断的利用,单一的检测方法并不能完成全部的工作。必须结合地方的实际需求,这样才能得到一个理想的效果。
总结:本文对复合肥料检测中用凯氏半微量定氮法代替全量定氮法进行了一定的研究,从整体的试验情况和使用情况来看,在复合肥料检测中用凯氏半微量定氮法代替全量定氮法是一项较为可行的措施。今后的工作重点在于,强化凯式半微量定氮法中的一些薄弱环节,通过技术性的措施,将二者的优势结合起来,进一步加强复合肥料中的检测效果。相信复合肥料在将来的应用,一定能够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汪继清,桂素萍.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肥料中硝态氮含量[J].磷肥与复肥,2005(04)
篇7
关键词:科技查新;企业;创新;作用
科技查新是科技查新机构以反映查新项目主题内容的查新点为依据,以计算机检索为主要手段,以获取相关文献为检索目标,运用综合分析和对比方法,对查新项目的新颖性作出文献评价的情报咨询服务。作为科技管理的一项基础工作,科技查新不仅为科研立项,项目的评估、验收、奖励,专利申请,技术交易等提供客观评价依据,而且更应融入企业技术创新的全过程中。随着我国科技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查新工作在科技与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显著。2014年10月出台的《国务院关于加快科技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49号)中指出:“加强科技信息资源的市场化开发利用,支持发展竞争情报分析、科技查新和文献检索等科技信息服务。”进一步明确了科技查新在科技活动工作中的地位。科技部于2015年9月11日重新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标准《GB/T32003-2015科技查新技术规范》,标志着我国科技查新工作步入了更为规范和健康的轨道。目前,很多企业对科技查新的认识相当有限,尤其是初创的小微企业往往到了科技立项或成果鉴定时,才知道要进行科技查新,而一些大中型企业由于创新的动因主要来自政府的扶持政策,其查新往往也是被动开展,主动将查新纳入技术创新过程的企业寥寥无几。据统计,我国科研项目重复率高达40%,另外60%中与国外重复约占30%左右。脱离查新的盲目创新造成企业大规模重复性投入,增加了必要的人力物力浪费,提高了企业发展风险。为提升企业和社会对查新重要性的认识,文章将结合实际工作,阐述科技查新在科技创新发展中必不可少的重要作用。
1科技查新为企业筛选合适的科研项目
任何一家企业,要想展开科学研究,正确选择科技项目是关键。科技查新可以帮助企业快速了解和分析所属领域的技术发展态势,确保企业选择正确的研究项目。选题是否新颖,是否先进,有无立项的必要,除了依靠一些资深专家,多数企业可以依靠科技查新的功能。项目承担单位需要通过科技查新对科研项目的新颖性作出判断,提高申请课题的中标率。例如:武汉**生物制品有限责任公司2015年3月提出了“生产用血浆的流行病毒快速检测方法、人纤维蛋白原的制备方法、Cohn'sFⅣ沉淀中白蛋白回收工艺研究、血液制品病毒灭活技术研究、抗结核杆菌感染免疫球蛋白、破伤风免疫安全血浆的制备方法、α1-抗胰蛋白酶的制备方法、血液制品生产中乙醇添加方式的优化”等8个立项查新申请,经过我们与企业技术人员的沟通,对所有8个项目的创新点确定后进行检索、对比、分析,发现其中“人纤维蛋白原的制备方法”和“Cohn'sFⅣ沉淀中白蛋白回收工艺研究”2个项目的查新点已有相似的研究报道,并有详细的数据可做参考。查新报告对项目的新颖性予以否定,及时为企业避免重复研究,节省人力、物力的投入提供了决策参考。
2科技查新为企业的成果鉴定、评估、奖励提供客观依据
长期以来,科技管理部门在组织科研项目结题验收及成果相关评价活动中将科技查新报告列入必不可少的提交文件之一,是因为科技查新报告能为科技管理部门在科技成果评价中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提高科技成果鉴定、评估、奖励的质量和水平。在系列科技成果评价活动中,如果缺乏查新机构提供准确客观的查新报告,单凭专家组成员的专业知识和经验,评价结论难免会有失公正、准确。科技成果评价结论的偏颇,既不利于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又不利于成果后续的推广应用,结果就是导致花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开发出的科技成果无人问津甚至不了了之。高质量的查新,结合专家深厚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经验,可最大程度避免上述现象的发生,从而保证科技成果鉴定、评估、转化、奖励的科学性、严谨性和权威性。通过对武汉市科技查新数据进行统计,2014年申报各级各类科技查新项目1100余项,科技成果鉴定242项,其中企业类127项,约占成果鉴定总数52%;2015年申报各级各类科技查新的项目1000余项,科技成果鉴定285项,其中企业类170项,约占成果鉴定总数的60%,企业主动查新的比例较2014年增加八个百分点。由此可见,科技查新工作越来越受到企业的重视,只有通过科技查新与企业技术创新的有机结合,才可以帮助企业顺利开发出研究成果。例如:武汉**科技有限公司最初提交的“近红外光谱结合化学计量学用于植物食用油掺假分析技术的研究”项目查新委托表,其创新点只有一句话即“将近红外光谱结合化学计量学用于植物食用油掺假分析”,经过查新员对该创新点进行检索,发现有应用类似技术对食用油真伪及掺杂进行分析的文献报道。为客观、真实反映项目成果水平,查新员及时与项目技术人员进行沟通,对其项目的新颖性重新进行分析、评价和建议,将原来简要的查新点根据项目实际细化为“用化学计量学方法,偏最小二乘法支持向量机(LSSVM)和人工神经网络(ANN)两种模型对食用油种类进行鉴别”,最终得出“未见与委托单位集成上述多项技术于植物食用油掺假进行分析相同的报道”的结论,对该成果的水平认定给出了公正客观的评价依据。
3科技查新为企业申请专利提供信息支持
专利申请已被企业看作市场竞争的重要手段。企业要想建立自己的竞争优势,就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不断开发出属于自己的专利产品。有些企业在创新过程中缺乏专利意识,不懂得通过申请专利来保护自己的合法利益,盲目开发,常常遭遇技术侵权,导致企业损失惨重。科技查新,可以帮助企业了解专利背景,及时调整创新方案,避免侵权风险,有效获得知识产权保护。通常在企业申请专利之前进行科技查新,在科技查新的基础上有的放矢地开展企业专利信息服务,以便更好、更有效地为企业技术创新做好服务。当企业研发出新技术、新工艺或新产品,通过科技查新之后,及时进行专利申请。例如:武汉**桥梁防撞设施工程有限公司的“浮式变截面桥墩防撞装置”项目提出了“以变截面桥墩外表面作为导向滑道,在通航水位范围内,浮式防撞体能够随着水位变化,自动调整结构尺寸,实现变截面桥墩的防撞保护功能;在浮式防撞体内,设置有可沿桥墩外表面滚动的滚动组件,用滚动摩擦代替滑动摩擦,减少运动阻力,保护桥梁安全;滚动组件设置有安全销,当碰撞力达到设定力大小(400吨),安全销断裂,滚轮组件退出工作状态,从而达到保护桥梁作用”等3个查新点,查新员与委托单位技术人员就其创新之处进行了反复多次的沟通,对其新颖性作出了肯定的结论,并提醒该单位应及时申请专利保护,该公司听取查新建议及时申请了与该项目创新点有关的几项专利均获得授权。
4科技查新为企业提供情报信息服务
竞争情报服务是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社会逐渐趋于多元化信息化的背景下产生的一种新型的信息服务活动,是科技咨询服务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通过对武汉市中小企业的调查发现,绝大多数中小企业对自己研究领域的竞争情报并不是很了解,只是简单地借助互联网搜索引擎获得一些信息资源,但往往无法得到真正所需要的信息信息。究其原因,一是信息资源不足,二是没专业人才。因此,科技查新机构可以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和人员优絷,在发展传统业务的基础上,利用合法和道德的手段,主动为企业搜集、整理、分析、加工所需要的情报信息资源,为企业领导集团在经营战略和竞争决策过程中提供有力的情报保障。
5结束语
科技查新在企业从事科研活动、提升自身创新能力的过程中有着不可或缺地位和作用,其在科研立项、成果评价、知识产权保护等活动中的作用已逐渐被企业认同。科技查新不仅为企业的科技创新发展提供便捷高效获取信息的途径,而且为科技管理工作更加科学化、严谨化、规范化提供了有力保障。因此,政府职能部门应引导企业更进一步树立“要创新,先查新”的意识,鼓励企业坚持走不断创新之路,才能使企业在“商场如战场”的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作者:张文莲 单位:武汉科学技术情报中心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知识经济;计算机网络基础;教学;多元化;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1 引言
在知识经济的时代,计算机网络与经济建设的联系将越来越紧密,而计算机网络基础技术课程在现代中职院校所处地位也将越来越突出。而多年来的计算机网络基础教学,多采用以理论为主的教材,教学模式僵化,教学内容与实际应用严重脱节,为了更好的讲授这门课并引导学牛未来的学习,对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2 教学改革方法
综上分析,当前存在于《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教学中的这一系列问题的根源在于教学模式不合理。因此,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是该课程教学改革的关键。在教学过程中,经过反复实践与总结,提出了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的“多元化”教学模式,以此为基础,对《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教学进行全面的改革。
2.1 理论基础
建构主义被认为是最具前景的教学理论,其核心思想是学习者的学习过程是基于其对已有知识和经验的主动建构,教学的实施过程就是教师帮助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建构一方面是对新信息意义的建构,同时又包括对原有经验的改造和重组。
2.2 构建教学模式
“多元化”教学模式由课堂讲授、实验教学和自主/协作学习三个部分组成。与传统教学模式中以教师为主体不同,在“多元化”教学模式中学生是教与学的主体,教师是教学活动的引导者。该模式注重教与学的有机融合,将多元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中,这不仅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而生涩的概念,更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协作学习精神的有效途径,对于培养创新型计算机专业人才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2.3 “多元化”教学模式的应用
2.3.1 课堂教学
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教学内容多、知识面广、教学难点多,理论知识理解和掌握困难。因此,课堂教学设计要有针对性,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1)类比式教学法
类比即打比方、作比喻。在教学中运用类比方法将计算机网络基础中较难理解的原理和概念与生活中大家熟知易于学生联想的事务作类比。例如将“通信协议”与交通法规进行类比;把“ARP报文”的作用比喻为寻人启事等,达到了降低知识点的难度、加深学习印象的目的。在教学手段上通过PPT、视频、Flash的运用,将教学内容形象化、拟人化,把生涩的书本知识通过生动活泼的形式表现出来,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案例式教学法
采用案例式教学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例如在讲解“局域网”这部分的内容时,教师以我校的校园网作为具体案例,向学生详细分析这个网络的结构、规划方案与实施方法,并要求学生结合自己使用校园网的体会进行深入探讨。当学生对我校的网络情况有了一个较为明确的认识之后,教师启发学生对局域网的特性进行分析与归纳,并推此及彼,请学生们找出身边符合这些特征的网络,讨论它们是否为局域网。最后,教师布置作业,让学生按照指定要求设计、规划一个小型企业的园区网。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以案例为基础,教师始终扮演引导者的角色。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从案例出发,经过认真地总结与思考,一步步做出正确的结论,完成了对学习内容积极主动地建构,并通过作业将所学到的知识进行巩固与消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使用PPT、Flash等多媒体形式,结合设问、分组讨论等互动方式,紧紧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在案例中,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2.3.2 实验教学
计算机网络基础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实验教学必不可少。我们在教学改革中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以网络实验室、校园网、网络仿真平台和校企共建网络培训中心为依托,将网络实验划分成“与硬件相关”、“网络规划与设计”、“协议分析”和“软件编程”四大类,以单元实验、课程设计、实习实训等方式进行了网络实验教学的改革。
(1)单元实验
单元实验在内容上包括网络基础实验和网络应用实验两部分,在手段上采用“虚实结合”的方法。“实”是指利用现有设备进行的实验。而“虚”则指利用虚拟工具(如NS2、Netsim)将网络仿真技术应用于实验教学。利用这些工具构造出虚拟环境进行网络实验,充分扩展网络实验室的内涵与外延,打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这样就很好地解决了实验设备紧张和课时数不够的问题。通过对网络协议、拓扑结构、网络性能进行模拟分析,使学生直观地看到网络协议的行为,了解各种因素对网络性能的影响,将抽象的概念形象化,把枯燥的原理具体化。
(2)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的题目应多样化,来满足不同学生的兴趣需求。鼓励教师从自己的科研课题中提炼相关题目,难度应适当,引导学生将课程设计与实际的科研活动结合起来,进行探究式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课程设计活动作为学生利用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进行实际应用的一次演练,对于拓宽视野、提高能力、培养科研素质,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3)实习实训
为了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大力推进校企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建立了校企合作网络培训中心,为学生开辟实习基地。加大与企业的项目合作力度,充分利用企业的网络资源和技术优势为学生实训创造机会。
2.3.3 自主/协作学习
在传统教学中,学生在课堂上的紧张与课后的松散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如何引导学生利用好课余时间,使学生能够主动将自己的业余时间投入在对网络知识的探索中,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的能力,是教师一直思考的问题。因为,这不仅符合网络技术日新月异、内容丰富、前瞻性强等特点,也是造就具有终身学习能力和富于团队精神的创新型人才需要。
(1)研究式教学
建构主义理论成果揭示知识是合作掌握的,这种合作建立在学习者之间通过协作完成对某一研究专题的探索上。在教学中,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研究小组,根据教学进度和要求为每个小组安排与教学相关的研究性课题。要求以小组为单位提交研究报告。学生们分工合作,利用课余时间通过图书馆、互联网等途径搜集、查阅、整理资料,进行分析,撰写研究报告。整个过程由全组学生共同参与、协作完成。
(2)网络教学
随着因特网的普及和校园网的发展,网络教学逐渐成为课堂教学有效的辅助形式。教师以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教学网站为依托,为学生提供讲义、多媒体教案、参考书等学习资源,同时学生可以上传作业并对学习效果进行自测。网站还专门开设了论坛板块,鼓励、引导学生利用Internet开展自主学习,积极参与相关讨论,教师定期在线答疑,培养学生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互动式教学
互动式教学是另一种提高学习主动性的有效途径。授课教师利用多种互动渠道,如博客、QQ、MSN、Email等与学生进行多元化的在线交流。学生间探讨问题、发表观点、交流心得、展示学习成果,教师把握讨论的方向,并在第一时间帮助学生解答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通过这些方式,学生对知识主动探索的积极性得到了充分的调动,对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积极进取的精神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很大裨益,同时使学生感受到了协作的重要性,体会到了创造性学习的乐趣,集体意识和团队精神得到了加强。
结束语
综上所述,计算机网络基础是理论和实践结合非常紧密的一门课程。因此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今后需要我们深入分析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等多方面的教学特点,不断学习新方法、采用新思想,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以适应计算机网络的快速发展,培养出更多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篇9
2017.10.008
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成为了驱动经济发展的一大要素,也是衡量社会发展高低的评价尺度。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如何将计算机信息技术应用到农业,推动我国农业的发展,成为现阶段及未来发展的重要课题。因此,我国大力发展农业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并以科学统筹的方法论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科研、服务等方面,进一步推动了农业的发展。
1计算机信息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发展状况及优势
1.1计算机信息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发展状况
随着新的数字媒体领域的到来,计算机信息技术成为加快科学和技术信息发展、改变传统农业模式,实现农业生产得到有效形式的信息覆盖。追溯到1980年,在数理统计和科学计算方法推进了中国农业科技发展。
1987年设立的国家农业信息中心,成为农业现代化的起始点,逐渐应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试点,应用计算机、卫星遥感技术等技术,实现病虫害预测、模拟物理信息技术领域的应用的重要性。1994年全国农业信息网络在操作运行,代表着农业生产计算机的应用进入“弯道超车”的时期。1997年全国信息技术会议在深圳举行第一次会议,确定农业的未来发展方向,计算机信息技术能够支持社会经济、农业、科学和教育工作。我国相比发达国家较弱,但发展速度不慢,特别是有关农业的科学计算、农作物病虫预报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1.2计算机信息技术推动农业发展的优势
农业的信息化,是指计算机信息技术应用到农业生产方面,并通过二者有机集合,实现现代农业的新模式发展。通过智能化信息系统和决策支持系统,广泛将数据分析应用到农业生产,以达到定性和定量的分析,以精准的数据决策分析手段,促进农业生产结构的变化。农业信息化水平,大大促进了农业节约的效益意识,减少农业生产过程依赖人力和牲畜,提高生产力的同时,有效利用了资源,如肥料、种子、农药,强化了农产品的比较优势。在此期间,有效应用信息技术改变传统的大规模粗放式的栽培种植方法,对自然环境的保护起到促进作用,确保农业生产可持续、健康发展。
2 计算机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2.1计算机数值试验的应用
计算机信息技术通过集合各种模型,通过多样化选择农业生产方案,以低成本并获得高收益,计算机数值试验的应用成为现代涉农企业的重要方式。通过依据计算机数值分析,对家畜饲料配方进行合理化分析,挖掘家畜营养需求量、企业饲料的供应量,得出最适宜的配比方案。
2.2计算机信息服务系统的应用
计算机信息服务系统是专门服务于农业的信息化系统,通过程序的,将涉及到农业的知识库进行归纳总结,从而形成具有一系列人工智能分析的能力,通过使用推理、知识表示、收集等技术,使得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得到重塑,结合智能自主应答库,实现知识共享和传递。
此系统由若干个子系统构成,如作物管理系统、病虫害诊断系?y、营销等系统。通过作物管理系统进行栽培管理制度的知识共享,指导农民科学选择整个播种、收获;病虫害诊断系统诊断各种环境下所可能产生的病虫害,科学防虫治害;营销系统搭建通畅的市场运营机制,通过提前引进客户、订单,达到农作物的预定销售,避免收获后的积压,出现经济损失。
2.3气候气象预测的应用
农业发展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受到气候的影响,因此在农业领域开展了大量的气候预测试验,以期通过信息化预测气象变化,从而指导农业的科学种植,避免灾难性灾害。计算机信息技术的预测主要通过气象数据数值进行实时的监测,分析气候的发展趋势,从而了解地区气候变化,做好农业防范工作。当前研究的主题是气候调控试验,通过计算机分析物联网传递的数据,即传感器获得的数据与设定的目标数值进行对比,从而得出环境的控制变量,再通过改变温度、光照、气体浓度等方式,实现环境的综合控制。通过气候的变化寻找有利于作物生产的环境,从而在作物的初期就能获得健康的成长和发育,而且还能改善农作物的质量和产量。该试验研究对于指导农业的科学种植提供很好的范本,在农业种植实践过程中具有深远的意义,对于推动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篇10
一、区域构造简况
图1 研究区区域构造图
梓潼凹陷地区位于四川盆地川西北古中坳陷低缓构造区,北西邻龙门山逆掩推覆构造带,北靠米仓山山前断褶构造带,东接川中隆起。梓潼地区的构造和沉积都受到四川盆地西北侧的龙门山推覆构造带及东北侧的米仓山推覆构造带和川中古隆起带的很大影响[1,2]。梓潼坳陷内部侏罗系—白垩系以褶皱作用为主,断层不发育,背斜和向斜相间排列,褶皱走向在梓潼向斜以西为NE向,以东从柘坝场到魏城再到绵阳,褶皱由近东西向变为NWW,再变为NW向,可划分为西部陡坡区、中部平缓构造区和东部缓坡区三个区带。本文研究对象为中部平缓构造区(图1)。
二、微构造特征
受区域构造影响,中-西南部的梓潼地区下侏罗统珍珠冲组与北东方向九龙山气藏的典型背斜构造不同,其构造简单, 少见断层,微型潜伏构造发育。主要特征为:①构造平缓,两翼倾角仅1~2°;②潜伏构造(高点)闭合度小,一般为20~60m左右,最小2m(表1);③圈闭面积差异较大,一般在10~45km2,最大为181.5km2;④偶见零星孤立小断层;⑤珍珠冲组顶、底界和上三叠统须五段底界的构造高点无明显偏移规律。
三、沉积特征
1.沉积微相特征
川西前陆盆地侏罗系主要发育四种沉积体系类型:冲积体系、湖泊体系、扇三角洲体系和三角洲体系[8]。研究区主要发育三角洲相和湖泊相两种沉积相类型,其中又以三角洲前缘的分流河道和河口坝两种微相最为发育。以单井沉积相分析为依据,通过沉积相横向对比,其展布特征为:研究区西北部发育两个冲积扇沉积,物源分别来自西部的龙门山和东北方向的米仓山—大巴山;两个冲积扇向南经过短距离的辫状河过渡,进入滨浅湖相,发育辫状河三角洲沉积,该三角洲规模不大,并以三角洲前缘亚相水下分河道微相沉积为主;三角洲前缘分流道沿丰谷—老关庙—文兴场—柘坝场一线发展;东南部主要为浅湖沉积。
2. 沉积特征
沉积厚度在各构造间差异较大,且同一构造内部各井区间也有一定的差异。该地区珍珠冲组厚40~240m,其中金子山、九龙山、八角场一带最厚,达120m以上,其次是文兴场—柘坝场一带,厚120~130m,其余地区为40~100m;对于中坝—安县一带印支古隆起区,中坝构造缺失珍珠冲组,安县一带缺失整个下侏罗统[5]。
受川西坳陷构造振荡影响,纵向上相变频繁,各类地质相叠置出现,不同区块间难以对比。
四、储层特征
1.岩石学特征
研究区主要岩石类型为岩屑石英砂岩和石英砂岩,颗粒分选好,磨圆较差,次棱角状,多呈线接触,自生矿物弯曲变形。
采用常规岩屑鉴定分析及测井分析对比方法,按其粒度、成分变化可划分下、中、上部(Ⅰ、Ⅱ、Ⅲ)三个正粒序层,各粒序层段有不同构造的岩石学特征不同(表2)。
表2 梓潼地区珍珠冲组不同构造岩类对比表
2.物性特征
龙14井取心资料分析表明,孔隙度4.04~0.08%,平均0.6%;渗透率47.4×10-3μm2(裂缝)~0.000022×10-3μm2,平均0.15×10-3μm2。另据郑荣才[10]利用该区珍珠冲组地表地质露头样品测定其孔隙度为1.1~2.81%,平均为1.89%;渗透率为0.0357~0.0494×10-3μm2,平均为0.0409×10-3μm2,故该区珍珠冲组储层为典型的低孔低渗型储层。
3.电性特征
对比研究区储层测井曲线,其电性受岩性变化和裂缝影响变化较大。整体上珍珠冲组砂(砾)岩储层表现为低自然伽玛、中低电阻率、相对较高的声波时差(大于65us/ft)、自然电位曲线负异常明显的特征,裂缝发育时,声波曲线出现跳波现象。
4.微观孔隙结构特征
4.1孔隙发育特征
后期成岩作用对珍珠冲组砂岩储层孔隙类型影响大,主要是次生孔隙。按成因其孔隙可分为五种类型(表2、图2),其中以粒间孔为主,部分粒内孔为孤立分布于长石或石英颗粒中。
表3 研究区珍珠冲组地层孔隙类型及特征
图2-1 文9井(3350m)细粒石英砂岩,粒间孔为主,见2条宽0.03-0.05mm、不规则的微裂缝产出。
图2-2 文4井(3351m)中粒岩屑砂岩,不稳定组分或 矿物晶面、解理面溶蚀,形成粒内溶孔、铸模孔。
4.2裂缝
珍珠冲组砂岩储层为致密砂岩裂缝性储层(图3),见孔洞,微裂纹、微裂缝在细 粒石英砂岩及中粒或细粒岩屑石英砂岩中的局部层段较发育,可形成相对较好的储层。
5.孔隙结构特征
储层孔喉细小,以微孔微喉组合为主,毛细管压力极大,渗透率极低,具体表现为排驱压力高( 21.26~44.7MPa,平均29.62MPa。平均中值压力124.51MPa)、喉道半径小( 0.0168~0.0353μm,平均0.0283μm,平均中值喉道半径0.0063μm)、分 选性中-好(选系数0.708~1.108,平均0.968,以微喉为主)。
五、结论
1.受区域构造影响,梓潼地区下侏罗统珍珠冲组地层构造简单, 少见断层,微型潜伏构造发育,潜伏构造(高点)闭合度小,圈闭面积差异较大。
2.研究区主要发育三角洲相和湖泊相两种沉积相类型,其中又以三角洲前缘的分流河道和河口坝两种微相最为发育。沉积厚度在各构造间差异较大,且同一构造内部各井区间也有一定差异;纵向上相变频繁,各类地质相叠置出现,不同区块间难以对比。
3.研究区主要岩石类型为岩屑石英砂岩和石英砂岩,颗粒分选好,磨圆较差,次棱角状,多呈线接触。储集空间类型受后期成岩作用影响大,孔隙类型以粒间孔为主,其次为粒内孔。裂缝发育,为孔隙—裂缝性或裂缝—孔隙性储层。
4.该区孔隙度和渗透率低,岩心分析其平均值分别为0.6%和0.15×10-3μm2,孔隙结构以微孔微喉组合为主,表现为毛细管压力大、喉道半径小,渗透率低,为典型的低孔低渗储层。
参考文献
[1]张闻林,张哨楠,陈洪德等.《川西北部地区侏罗系层序地层特征,天然气工业》,2005,25(增A):41~44.
[2]胡晓强,陈洪德,纪相田等.《川西前陆盆地侏罗系三角洲沉积体系与沉积模式》,石油实验地质,2005,27(3):226~237.
[3]饶 丹,周东升,贾存善.《川西坳陷成岩矿物相带对砂岩储集性能的控制作用》,石油实验地质,2002,24(2):126~129.
[4]旷红伟,高振中.《地质记录中三角洲类型的识别》,石油天然气学报,2005,27(2):317~320.
[5]邓康龄,王信.《四川盆地西部侏罗纪沉积相及油气分布》,沉积与特提斯地质,2004,24(3):90~95.
[6]顾家裕,张兴阳.《中国西部陆内前陆盆地沉积特征与层序格架》,沉积学报,2005,23(12):187~193.
[7]陈碧珏.《油矿地质学》,石油出版社,1987.
[8]曾允孚,夏文杰.《沉积岩石学》,地质出版社,1986.
[9]刘家铎,孟万斌.《梓潼地区侏罗系珍珠冲组沉积相与储层特征研究》,成都理工大学,20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