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课堂学习材料范文

时间:2023-04-08 07:06:3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高效课堂学习材料,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高效课堂学习材料

篇1

一、精选有利于知识形成的学习材料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真分数和假分数”一课时,学生由于在三年级学习“分数的初步认识”时,接触的绝大多数都是真分数,因此,在学生认识分数的记忆中,往往会有这样一种固有的观念,一个图形平均分成4份,表示最多的只有4份,也就是说,全部表示就是“1”,不可能超过1的。鉴于学生这样的一种认识,笔者就选择两条丝带作为学习材料,从而引出假分数。

师:这时绿丝带的长和黄丝带的长有什么关系?

生1:绿丝带的长是黄丝带的(或)

生2:黄丝带的长是绿丝带的2倍。

师:那绿丝带的长是黄丝带的,绿丝带又该怎么表示呢?

师:照这样的方法下去,绿丝带的长是黄丝带的,可能吗?你能想象出绿丝带有多长吗?

生:绿丝带的长是黄丝带的。

师:这个分数和前面的分数有什么不同?看来分子比分母大的分数也确实存在。

……

教材上假分数这个概念的知识是静态的,因此作为教师要善于对教材进行再加工,将教材中静态的数学知识转化为学生能主动参与的数学活动,引导学生在“做数学”的过程中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激发学生主动地和富有个性地探索问题、解决问题,进而不断改善数学学习的方式。

二、精选促进学生认知冲突的学习材料

认知冲突是一种认知矛盾,在学生原有认知结构和新知识之间产生无法包容的矛盾,也是学生已有知识和新知识之间最初的“不协调”。教师只有深入了解学生的已有知识,才能合理创设认知冲突点,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下是笔者在执教二年级“统计”中的“以一当二”的教学案例。

师:平时你们比较喜欢喝哪些饮料?今天老师带来了一张有关饮料的表格,请看,你看懂些什么?

饮料名称 雪 碧 可 乐 橙 汁 苹果汁

喜欢的人数 10人 12人 8人 6人

师: 为了更清楚地看出这四种饮料喜欢的人数,我们还可以通过涂格子的办法画在统计图上。

……

由于笔者只给每位学生提供了上面这样一张操作的小纸片,学生发现格子不够画,并且提供的纸片上下左右都不能延伸,在这样的状态下,就促使学生在提供的格子图里打主意。当思索片刻后,好多学生就想到了可以把一个格子分成两个小格,这样一个格子可以表示2,两个格子就可以表示4,依次类推,6个格子刚好可以表示12,从而顺利地突破了“以一当二”这个教学难点。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当学习的材料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相矛盾,发生冲突时,才能激发出学生学习和解决数学问题的兴趣,数学才是活的、富有生命力的。因此,教师在使用教材时要主动驾驭教材,充分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在把握教材本质的基础上,合理、灵活地选择合适的学习材料进行教学,促进学生更好地投入到数学的学习中去。

三、精选达成整体认知结构的学习材料

在过去的教学中,正比例和反比例的内容往往和解比例联系在一起,作为解比例的一种应用。事实上,正反比例关系作为正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的雏形,是刻画现实世界的重要模型之一,也是小学阶段渗透函数思想的重要内容。因此,在新的教学中开始强调学生对于变化的量及变量之间关系的体会,使学生感受到正比例关系和反比例关系是两种重要的刻画变量之间关系的模型。事实上,在学习正、反比例关系之前,教师可以设计学生感兴趣的日常生活或其他学科中的学习材料,使他们体会变量和变量之间相互依赖的关系,以及变化之中的不变。其实,学生对于变量之间的关系是有着自己的“直觉”的。下面来看一个教学例子。

课件出示以下6个情境,然后思考:

1.观察每个情境中两种量是怎样变化的?

2.哪些量的变化具有相同的特点?尝试按照它们变化的特点进行分类。

3.独立探究后小组交流。

通过交流,大部分学生将6个情境分成了三类:第一类是两个变量一个增加另一个也增加(“同时增加”,情境②③⑥);第二类是两个变量一个增加另一个减少(“一增一减”,情境④⑤);第三类是两个变量一个增加另一个有时增有时减(情境①)。

下一步,教师鼓励学生对于“同时增加”的继续研究。

1.把同时增加的3个情境用图的形式表示出来,看看又是怎样的一幅图?

2.整体观察这3种情境,再给它们分分类,看看你们还有什么新的发现?

学生通过思考后,发现③⑥是成倍增加的,并且计算出来的速度和单价始终保持不变,而②并不具备这样的特点。

3.揭示正比例关系。

……

在这个案例中,学生经历了“体会变化的量之间有关系――感受到变量之间的关系不同――通过分类关注某一类变化情况”的过程。特别是学生通过看图、观察表格和数据等方式,直观地感受到了变化趋势,为之后正式引入正、反比例打下基础。

篇2

[关键词] 大学英语; 自主学习中心; 学习材料; 运行模式

[中图分类号] H31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4634(2013)04-0025-03

0 引言

随着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传统的课堂教学已不能满足学习者自主选择学习资料、自主规划学习进程的更高层次的学习需求,语言自主学习中心——SAC(Self-access Center)在各高校相继建立起来。SAC作为一种促进语言学习者自主学习的重要实践形式,是基于终生学习和自主学习理念,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合作学习理论为基础,使学习者能够根据各自学习目标来自由选择学习活动,并且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反馈[1]。同时,语言自主学习中心的建立,旨在为不同外语水平的学习者提供一个多层次、多渠道、多模式、固定的语言学习场所, 帮助他们培养和提高自主学习外语的能力[2]。

1 自主语言学习材料

自主语言学习材料作为自主学习中心的最基础组成部分,有着自己的特殊性, 它不同于传统的语言学习材料,它不仅是为了提升语言学习者的语言知识和技能,同时能够满足不同语言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和学习需求,能够迎合学习者迥异的学习风格,能够使学习者在各自明确的学习目标的指引下独立、积极地掌控整个学习进程并随时进行反思和自我评估,逐步形成自主学习意识。如今大多数学习者之所以自主学习意识不足,究其原因,主要是学习目标不明确、不知道从何学起或者没有学习任务的驱动,笔者希望能够通过自主学习中心材料建设的相关方法和运行模式,使语言学习者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明确学习内容和学习目标,灵活运用学习策略,养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从而最终提高学习者自主学习能力。

2 语言自主学习材料运行中面临的问题

通过研究有关语言自主学习中心的相关文献,结合对本校自主学习中心的观察研究以及对学习者进行访谈发现:学习者普遍认为根据自己的学习计划和需求自主选择学习材料比课堂上学习规定的课本知识更能激发起对他们语言学习的兴趣;自主学习者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相应的上机学习任务;学习材料内容丰富,学习活动种类多样,起到对课堂学习进行巩固、强化和补充的作用;练习材料附有相应答案和相关反馈信息,便于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然而,在具体运行的过程中,语言自主学习材料建设也面临着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1)中心学习引导系统不够完善,相关学习材料不便查找;(2)学习者在学习中心进行不同于传统课堂教学的自主学习的适应性不够;(3)部分教师对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不到位,导致其学习主动性不强,甚至觉得在中心所进行的学习意义不大;(4)学习中心部分学习材料选择不合理,实用性不强,导致资源利用率低甚至浪费的问题。究其原因,除了中心学习引导系统不够完善以及学习者自主学习意识不明确之外,更重要的还是由于中心学习材料配置不够合理,不能满足语言学习者基本的学习需求。因此,自主语言学习材料的建设成为自主学习中心建设中一个亟待关注和解决的问题。

3 自主语言学习材料的构建

语言自主学习材料的质量是激发学习者自主学习动机的主要因素。Gardner & Miller[3]认为,语言自主学习中心自身所具备的条件在很大程度上会间接影响到学习者自主学习能力的最终形成,一个成功运作的语言学习系统必须符合页面友好、操作便捷、运行稳定的基本要求,若缺乏全面高效、明确归类的学习材料将不利于学习者自主学习能力的养成。优质的学习材料是满足语言学习者个性化学习的前提条件,也是实现自主学习的重要物质基础,它不仅会将语言学习与学习需求联系起来,而且能使语言学习和语言使用互相融合,有助于学习者语言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

因此,优质的学习材料不仅要目标明确,而且必须为学习者提供有意义的语言输入和灵活恰当的学习指导,为学习者的全面学习提供一个系统的模式[4]。在选择、建设自主语言学习材料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以下各个方面,见图1。

3.1 学习者的语言水平

早在20世纪80年代,Sheerin[1]就已提出在自主学习中心学习材料的建设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和学习要求;有可供自由选择的学习方式;有适时的学习反馈;有数目相当的各个语言水平和语言技能方面的练习。学习者的语言水平是决定材料难易程度的首要因素,鉴于目前国内在校大学生普遍存在生源地以及语言受教育程度的差异,大学英语教学应贯彻分类指导因材施教的原则,所以在选取学习材料之前,有必要通过对学习者进行一定的语言能力测试来了解学习者的语言水平,从而根据学习者的可接受程度,综合考虑材料设定的范围和难度,以适应个性化教学的实际需要。

3.2 学习者的学习需求

学习需求,即学习者学习外语的动机是什么?他们的学习兴趣在哪里?最想提高何种语言技能?需求分析是自主学习中心课程设计过程中的重要环节,能够帮助学习者和教师识别不同个体的特殊需求,同时也具备评估学习材料和反馈学习效果的作用,始终为满足学生不断变化的学习需求和既定的教学目标服务。

语言学习需求分析一般通过需求分析调查问卷并结合半结构式访谈等方式对学习者进行调查,从而根据其学习兴趣和主观诉求,来合理确定自主学习中心学习材料的取材、材料设置的重、难点以及学习任务的设计。在需求分析的过程中,学习者可以了解自己的语言能力、学习需求、学习目标以及学习方式,其学习主体地位和自我评估能力也能够得到不同程度的体现和提升。

3.3 学习材料的权威性

学习材料的权威性,即学习材料的来源是否得到检验,能否得到学习者认可。Rowberry[5]提出发展高效语言学习材料的注意事项:(1)选择材料开发者的重要性,材料设计者和选材者要有相应的经验与知识积累,最好为该领域权威人士;(2)如何有效应对材料面向不同学习者时所出现的各种状况(如:采用一些试行材料,并告知教师和学习者这些材料需要在使用中进行不断考查和完善)。

学习材料是否具有普适性,是激发学习者学习的积极性和趣味性、使其迅速进入学习状态的重要因素。SAC学习材料构成主要有以下四类材料:已出版发行的材料,且以书籍类材料为主;原版材料-即从权威报刊、网站等获取的直接的语言学习材料;本校教师根据学生情况以及现有资源专门制作的材料;以及由学生提供的相关材料。其中,真实原版语言材料能够为学习者提供一种真实的语言使用环境,帮助他们熟悉目标语言,使其在今后的交流与使用中能够自由切换,灵活应用所学语言知识[6]。同时,真实语言材料的适用性和实用性更强,能让学习者感觉贴近生活,更容易激起学习者的语言学习动机和兴趣。

3.4 学习材料的适用性

材料适用性,即学习材料自主引导性能如何?能否被学习者有效利用?有无学习进度指导模式?学习者是语言学习的主体,是中心语言学习材料的最终使用者。鉴于学习者需要独立制定学习计划、监控学习进度并检验学习效果,有必要为其提供一个较为具体、清晰的自主学习中心语言学习模式,即:学习材料的运行模式,作为其学习的导航。Oxford & Shearin[7]的研究表明:学习目标、自我效能感以及学习动机的强弱会直接影响学习效果,明确的、特别的、具有挑战性的短期学习目标有助于增强学习者的自我效能感和学习动力,最终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在实施自主学习培养计划过程中,有必要为学习者提供一种方法,使其自觉将最初为自己所设定的“我想要提高英语水平”这样一个长期的、固定的目标,转变为一个更加具体、更加明确的学习目标。其中由Toogood & Pemberton[8]创建的的自主学习中心运行模式 (Focus Transfer Review General,简称FTRG,见图2)最能够实现这一目标。

FTRG模式为语言自主学习中心学习者提供了一个较为直观、具体的中心材料运行模式。它将整个英语学习划分为三个层次——“一般练习”、“迁移练习”和“集中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在此模式指导下能够更加合理、清晰地监控自己的学习进程,把握学习动态,增强学习信心与动力,从而乐学、善学,逐渐形成一套自己的自学风格,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此模式也反映出语言学习最重要的是:“一般练习”,即:学习者必须要增加语言使用频率、拓展语言运用范围。

然而,我国自主学习中心设置起步较晚,运行时间有限,多数学习者反映:自主学习意识不够强烈、自我管理和监控能力欠缺,笔者认为在现有的自主学习中心推行FTRG模式不仅对材料的引导系统,而且对学习者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提出了较高要求,这就要求教师给予相关学习方法、方式的引导,并定期通过各种不同形式的评估来帮助检验学习者的学习成效。以期在有效利用学习材料来提高学习者各方面语言水平的同时,也能引导学习者监控其学习进程,培养其自主学习的思维习惯和自主学习能力。

3.5 中心人员配置

除以上所述之外,中心有无专门的材料建设者和维护者,有无指导学习活动的相关人员,也是自主学习材料建设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因素[9]。这里主要指创建和管理学习材料的人,他们是学习者与学习材料之间不可或缺的桥梁,他们在帮助学生深入了解中心的各种设施及学习资源的同时,也能够通过了解学习者的学习需求来完善中心学习资源建设。语言学习材料的设置并不是线性的、静态的,随着时间的推移,课程实施的条件、教学目标导向、学习者语言水平、学习者个体需求等都会发生变化,这时就有必要对学习材料进行间歇性地、持续性地更新。

语言学习者作为自主学习中心的主体,也要积极参与到学习中心材料建设中来,在此过程中逐渐提升对中心学习系统的熟悉度和学习兴趣,培养其对学习过程的监控和反思能力,从而进一步提高我国高校语言自主学习中心的质量和效率。

4 结束语

建立语言自主学习中心主要是为了在训练学习者自主学习能力的同时促进其语言技能的提高。故其材料的建设要围绕这个目的展开,既要着力培养学习者听说读写译等语言交际能力,更要有效引导学习者选择、利用适合自己的学习材料,逐渐使其成为真正具备自主学习能力的自主学习者。以上材料构建过程中所考虑的因素,凸显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充分考虑语言学习者的基本特征,将学习材料与建设者和使用者紧密联系起来。

SAC学习材料运行模式将每一个学习者都看作是具有不同兴趣、学习能力和学习需求的个体,培养学习者积极、独立地掌控自己的学习进程,最终提高其自主学习能力。然而,现今大多数自主学习中心硬件配套设施虽较为完备,但实质学习内容比较欠缺,而且大多数院校也主要是将其作为传统课堂教学的补充,并非真正意义的自主学习中心。一些SACs过于专注于为学习者提供数量丰富的学习材料和先进技术支撑,却忽视了应该如何为学习者筛选合适的学习资源,提供恰当的学习指导,帮助他们管理、规划自己的学习进程,评估自己的学习成效,引导他们成为真正的自主学习者。

参考文献

[1]Sheerin S.Self-access[J].Language Teaching,1991,(3):143-157.

[2]华维芬.关于建立英语自主学习中心的调查报告[J].外语界,2003,(6):43-48.

[3]Gardner D,Miller L.Establishing Self-Access:From Theory to Practice[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9.

[4]李颖.自主“选择”的视角与SACs的软资源建设[J].中国外语,2011,(6):11-17.

[5]Rowberry J.Developing In-House Materials for the Self-Access Learning Centre,in R. de Silva (ed.) Working Papers in Language Education[J].Makuhari:KUIS,2004:213-225.

[6]Navarro M,Brady I.Promoting Learner Autonomy in Self-Access Centres:The Key Role of Mterial[J].ELIA,2003,(4), 69-86.

[7]Oxford R,Shearin J.Language Learning Motivation:Expanding the Theoretical Framework[J].The Modern Language Journal,1994,(78):12-28.

篇3

关键词:小学 数学 高效课堂

一、了解学生,做到因人而教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工作的实践使我们深信,每个学生的个性都是不同的,而要培养一代新人的任务,首先要了解每个学生的差异性。”要做到三个了解,即:了解学生个性,了解学生原有认知基础,了解学生已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大多学生的个性是在学习中他们最爱得到老师的夸奖,因此,经常开展一些小型竞赛活动,可激发其学习兴趣,增强其竞争意识。任何人在学习新知识时,旧知识总是要参与其中的,用已有的知识学习新知,既提高了课堂教学的科技含量,也消除了课堂上的无效空间,减少了学生的学习障碍。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案和有针对性地进行团体学习辅导和个别学习辅导。

二、正确地实施合作是构建高效课堂的手段

高效课堂要求教师必须创造有意义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经历“生活原型――建立模型――解释与应用模型”的学习过程。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实现高效课堂的必要手段。新课标指出“在数学学习中必须通过学生主动的活动,让学生亲眼目睹数学过程形象而生动的性质,亲身体验如何‘做数学’促进数学的学习”。在教学时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多种感官配合进行“做数学”的活动,使学生有充分的数学活动和交流的空间。通过与同伴和教师的交流互动,完善自己的思维过程。一是调动多种感官进行合作,建构完善的认知。这些认识体现了儿童认知发展的顺序。小学生的学习一般是从操作活动中形成表象再抽象成符号性模式。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创造“用眼观察、用耳倾听、用脑思考、用口表述、用手操作、用心质疑”等多种感官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条件,使学生在充分的操作体验中,掌握数学知识发展空间观念。例如,在教学“三角形内角和”时,教师为学生进行操作充分准备实验材料,在小组内展开全员参与的实验过程。每组准备了5个三角形和一个正方形,由组长根据情况安排实验程序,在规定时间内,每个人都要利用实验材料,探究三角形的内角和,这样安排考虑到每个学生的活动程度。实验后,以组为单位将发现的方法总结出来,大家集思广益充分体现了小组合作的高效。结合探究情况教师准备了三种研究方法的课件:量一量、拼一拼、折一折。教学时,学生能用量、拼以及正方形分割的方法探究出三角形内角和,但折的方法却没被发现。教师适时操作演示将锐角三角形三个角折在一起拼成平角的过程,学生恍然大悟。二是采用多向交流促进合作,体验思维的碰撞。交流的目的是为了加强对数学的理解强化数学的思维;同时拓宽和丰富自己的数学知识。在上面叙述的操作活动中,人人有研究材料,根据自己的实际选择适当的方法研究后,组内进行交流总结方法。做到实验有顺序、操作有目的、汇报有侧重、人人有收获。整个学习过程教师不仅要指导合作、参与交流,而且要适时点拨、适当指导、及时调控,彰显教师的指导作用。

三、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是进行有效课堂管理的关键

兴趣是学习的直接动力,决定着学生学习活动的方向和效率。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主动性才能达到对课堂的有效管理。

1.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是关键。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真正的学习主人,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不仅可以使教师卓有成效地进行教学,也是进行有效课堂管理的关键。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对于保持良好的课堂秩序和纪律,提高学习效率有着巨大的作用。

2.教师要善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要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师要注意做到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要引发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合理适度的学习动机;二是要让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和要求;三是要给予学生一定的决策权,包括目标的制定、学习方式的选择、课堂管理的方式等;四是提出富有挑战性的任务,引发学生积极思考与积极行为;五是要给予学生适当的鼓励。教师要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主动性,以有效进行课堂管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3.教师要善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要注意以下几方面:一是要创设问题情境,诱发学习兴趣。在课堂教学中,要创设问题情境,把学生的思维调动起来,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二是要注重实践操作,调动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实践活动,指导学生动手操作,让他们动脑、动手、动口,调动学习积极性,发挥其主观能动作用。三是要联系实际生活,培养学习兴趣。当学习材料与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相联系时,学生对学习才会有兴趣;当学习材料和学生的现实生活密切结合时,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从而自觉、积极地学习。

四、巧设练习,巩固提高

这一环节是通过基础性训练,检验学生的达标情况,弥补缺欠。课堂作业要典型、适度和适量;要低起点、多层次,有必做题,有选做题,有时还有拓展题。一节课用15分钟左右进行课堂作业,教师督促学生独立完成作业,鼓励必做题做完了的学生,做选做题或思考题。通过巡视,了解哪些学生真正做到了“堂堂清”,哪些学生课后需要“开小灶”,使课外辅导更有针对性。并对个别优等生及学困生和部分中差生进行批改,这样就不仅能检测学生是否都当堂达到学习目的,还能促进学生在各个环节中都积极主动地学和练,提高他们的效率,从而发展他们的个性特长,提高了他们的综合素质。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比掌握现成知识更为重要。学生在学习数学时,一定会产生一些问题:有完全不懂的;有部分懂的。教学中,教师要传授方法,使学生的质疑成为教师的指导方向,以提高教学效率,使学生达到终生受益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吴玉琦,马和民.教师的管理意识[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袁振国.当代教育学[M].教育科学出版社

[3]叶尧城,向鹤梅.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教师读本[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篇4

关键词:物理 ;教学 ;初探

一、对“高效课堂’的深刻理解

关于高校课堂的问题,研究和论述颇多,但概括起来:所谓的“高效课堂”,就是用尽可能少的时间来获取最大教学效益的的教学活动 。高效课堂的实施模式从根本上决定着课堂的高效与否,关于高校课堂的实施模式,无论是昌乐二中的“ 271 课堂法则” 还是杜郎口的“ 336 自主学习模式” ,包括东庐中学的“讲学稿模式” 都强调从自身教学的硬、软件条件以及学科和学生的特点出发来探索和组织教学。

二、科学探究式教学

高效课堂是把课改的三维目标加以实化的,即实现从知识到兴趣、再到能力、智慧的飞跃。物理作为最基础的自然科学,科学探究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科学探究过程就是让学生经历与科研工作者搞科研时相似的过程:学习物理知识、培养探究能力、体验探索乐趣,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领悟科学的思想精神,形成互助合作的意识。不难发现,科学探究过程与高效课堂所要实现的三维目标是不谋而合的,因此我们将科学探究式教学作为课堂高效的首要保证。

1.以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科学探究式教学不同于以往的满堂灌式的教学,这种教学模式对物理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知道,探究的过程既是求知的过程,又是创新和实践的过程。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能够针对物理现象提出科学问题是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的关键一步,这一步走不好,后续的教学就会变成生拉硬拽。

2.以分组实验、合作学习加强探究

仅通过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提出假设,我们的探究历程只能算是迈出了第一步,在设计实验并进行验证解释之后,我们的发现学习任务才算最终完成。

我们的教学实践表明分组实验、合作学习是很有效的一种探究式教学的途径。将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组,每个小组承担不同的实验探究任务,从综合能力最强的小组长到基础最薄弱的组员,每人都有明确的分工。最后各小组展示他们的探究结果,由教师进行评价,评出优胜小组和创意小组。这种形式下,学生的参与度和参与兴趣都有很大的提高。值得一提的是,这种分组的最大优势在于每个小组的学生,不论知识基础的好与差,他们已经是利益相关的一个整体了,因此基础差的学生必然会急切地向好的学生靠拢,而基础好的学生俨然就是一位 “小老师”了,这样的课堂上,学生不再仅仅是知识的受体,也是知识的载体。这也正符合高效课堂的特征:学生主动、有兴趣、有目的、有方法、有收获,各有所得,各有所长。

三、学案辅助教学

在转变教学方式的同时,学案辅助教学也是构建高效课堂的一条捷径。一方面,高效课堂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和课堂参与度,学案恰能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学生的参与度,体现学生的学习理念;另一方面我们所使用的课改版教材过于强调发现学习而忽略了学生的接受学习,缺少可读性,在这种情况下,学案作为教师给学生提供的学习材料,又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这个不足。出于这两点考虑,我们物理组在初二年级开始探索用学案辅助教学的教学模式。

1.主体实施思想

通过调研我校学生的特点以及初二物理学科的自身特点,我们论证了学案辅助教学模式的可行性,并确立了“每课一学案”的主体实施思想。

2.学案的设计

在这种模式下,学案的科学性和使用性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学案的设计和编制是工作的重头戏。我们采用集体备课,分工合作的形式制作学案,在制作过程中,组内教师认真研读教材、考纲、相关中考题以及练习题,并利用网络等资源查找相关资料,每一份学案都由一名教师主要负责制作,其他教师提供学习材料和建议,最后共同审议通过。这样,每名教师都是参与者,既保证了学案的合理性和科学性,而且各抒己见的审议过程也是教学思路和教学经验的积累过程,对教师把握教材的重难点,提高教学水平都起着积极的作用。

3.学案的形式

学案作为课堂中师生共用的一种辅助材料,要体现教师的授课意图,要体现导向性、梯度性和可操作性。我们设计的学案均涵盖了以下几个环节:学习目标环节、知识回顾环节、学习过程环节和课堂反馈环节。

在学习目标环节中,我们系统地给出了本节课的学习重难点内容;知识回顾环节是对前面章节知识的复习;学习过程环节反映的是教师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其内容会根据不同的教学章节做不同的调整。在这一环节中,我们会前置一些教学内容相关的问题和思考,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课程的学习,必要的时候还会设计一些简单明了的图示或生动有趣的漫画,让学生学起来更加轻松愉快;课堂反馈环节是对学生学习情况的检测,在这一环节中,我们精选了三到五个习题或实验设计,考察学生对新知识的消化程度。

篇5

[关键词]小学数学;新课堂;合作学习

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下的教师总是以统一的标准来要求学生。可是,日新月异的社会需要个性化和具有创新思维的学生。教师需要对课堂进行改革,让学生自主学习、体验合作学习,为学生的学习注入新的活力,让小学数学的学习过程变得生动轻松且创意十足。

一、从我做起,改变观念

其实不是学生不具备自主及合作学习的能力,而更多时候是因为数学教师本身的观念问题。教师依据对小学生数学学习情况的一种惯性认识,不大相信学生的能力,更多的是以自己的权威主宰课堂和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教师首先得从自身做起,改变观念,相信学生,给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空间。

1.敢于对学生放手,科学合理安排小组学习。要求依靠单纯模仿和拼命的记忆掌握课本知识,达到统一学习效果的传统教学方式既不适应时代的需要,也不适应学生的需要。所以,要想培养出合格的学生,要想教师的课堂为学生所喜欢,就要打破传统认识,对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有新的了解,敢于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

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应让学生有独立自主学习的权利,在形式上可将学生搭配成学习小组,这样有利于互相帮助、互相竞争、共同提高。

2.敢于让学生自己独立预习,提前熟悉新的学习材料。教师可在教学前,以简明的预习学案了解学生的预习效果,也可以组织学生相互合作去收集在生活中可以见到的相应的教学材料,并在课堂上展示,使学生预知学习的内容,带着自己个性化的需要去学习。

3.敢于放低姿态,允许学生进行课堂的交流并学会倾听。从我做起,放低姿态,允许学生对彼此收集整理的学习材料发表自己的看法。允许并引导学生学会在课堂上有序交流,可以从最简单的东西入手:分析为什么要整理收集那些学习材料,所整理收集的东西和数学有什么样的联系。尤其是要学会倾听,在倾听的过程中要注意与自己观念不同的想法,获取更全面的信息,进一步培养学生听说交往的能力。

二、主动“出击”,改变课堂

1.渲染气氛,激发学生探究的激情。因为小学生本身活泼好动,注意力集中时间短暂,课堂中思想易涣散。所以,教师们都喜欢整齐划一的课堂。但要使课堂获得高效,教师就要对自己的“课堂习惯”进行主动出击,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和和谐的学习氛围,使学生能真正自主互相协作地学习,真正让课堂“新起来”。如此才能让学生从心里有敢于“说话”及“自主思考”、合作探究的轻松环境,让他们的兴趣被激发起来。

2.给学生利用自己能力解决难题的机会。在自主学习中,学生遇到一些个人根本没有办法解决的数学问题时,就需要集体的力量来帮助自己。而这时,教师要有勇气放手,让学生在合力中通过一些实际问题和最基本的数学操作、实验等解决问题,这就是合作学习。合作体验探究学习是一个主动经历学习、吸收知识的过程。将这种方式灵活地运用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让学生由被动学变为主动学,引导学生积极合作、体验探究学习的整个过程,可在轻松和愉快的氛围中让学生很容易的掌握知识要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在经历探索的过程中学生不仅锻炼了个人的思维能力,而且体验到了合作的乐趣。

参考文献

[1] 朱文娟.小学高年级数学合作体验学习策略探讨[J].科技风,2011,(13):210.

[2] 王雷.小学数学实施"体验学习"的策略[J].素质教育论坛(下半月),2010,(12):38-39.

篇6

关键词:导学案 自主学习 高效课堂

一、 充分认识编写和使用《导学案》的重要意义

《导学案》是教师为指导学生学习,依据学科《课程标准》、《课程纲要》、学习材料及学生的认知水平,设计、编写的供学生在学习中使用的自主学习材料,是“以学定教、教学合一”的载体。它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摘自《郑州市教育局关于导学案编写与使用的指导意见》)

因此,编写《导学案》时,要求教师要研究学情,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科学地规划课堂教学。另外,教师还要研究教法,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把握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程度,真正做到“以学定教”。

二、 编写和使用《导学案》的基本原则

1. 整合教材内容,以课时为单位

以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实验教科书为例,每个单元都由以下板块组成:热身(Warming?up), 读前(Pre?reading), 阅读(Reading), 理解(Comprehending), 语言学习(Learning about language), 语言运用(Using language), 小结(Summing up), 学习建议(Learning tips)和趣味阅读(Reading for fun)。 一个单元这么多的板块,要在一周五节课的时间内把这些内容全部处理完,是不可能的,所以必须要对教材进行整合。笔者一般的做法是:

课时1:整合热身、读前、理解三部分,以练习的形式呈现在《导学案》上,这部分将作为学生预习阅读来用。课上老师以检查预习和反馈学生的问题为主,并指导学生完成阅读的学习。

课时2:趣味阅读和语言学习。因为语言学习比较枯燥,所以把趣味阅读部分或者自己根据情况设计一些有趣的活动和语言学习结合起来。

课时3:语言运用。复习本单元的重点词汇并完成这部分的阅读。

课时4:语言运用中的听、说和写作。

课时5:单元复习和检测(以单元测试卷的形式当堂测试)。

2. 以学生为主体,用问题“导学”,兼顾不同层次的学生

编写和使用《导学案》最重要的目的和意义就是要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老师要从“幕前主角”转到“幕后导演”,从而达到课堂高效的目的。《导学案》的编写要主要以问题为主,但是需要特别注意的是,问题设计要精心,形式要多样;要防止把《导学案》搞成“习题集”或“练习册”。另外,《导学案》的编写一定要兼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练习也要分层设计。

通过检查学生的做题情况,老师就可以发现学生本节课存在的问题,根据他们的共性问题,再进行有针对性的集中讲解。这样,老师上课讲的内容就大大减少了,而且针对性强了,学生课堂上练的多了,积极主动性也就提高了。因此,老师可以做到精讲精练,还课堂于学生,学生真正成了课堂的主人,这不就是广大教育者所期待的高效英语课堂吗?

3. 集思广益,不断完善

《导学案》的编写不是一个人的工作,它是在全组老师的共同研讨下,集每位教师设计之精华,并通过教学实践,才能初步形成其大致框架结构的。基本框架确定以后,内容和形式也要根据每单元话题的不同进行调整。笔者现在所使用的《高一英语导学案》,从2011年9月开学至今已经是几易其稿,中间修改的次数已无法统计了。我们大家都清楚,任何事物的发展,只有顺应时代,在前进中不断地改进和完善,才能得以长存。

篇7

1.教师要精心创设教学情境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要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师必须结合学生心理特点,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出发,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学习情境,将数学知识直观化、情境化,还原知识形成和应用的生动场景,使定性的知识呈现灵动的状态,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使数学课充满情趣与活力,让学生在轻松、和谐、愉悦的课堂气氛中兴趣盎然地掌握数学知识。

2.教师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新课程把“自主探究性学习”作为改革的突破口,从根本上改变以单纯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落后教学方式,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增强探究意识,学会探究式学习,在能动的参与和探究中自主获取知识。引领学生探究式学习,引导他们学会独立思考,真正掌握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促进个性健全发展,为养成终身学习的良好习惯打好基础。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有把引导学生“探究式学习”放在首位,真正摆正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高效课堂的创建才会是“有源之水”、“有本之木”。

3.教师要积极点燃课堂的“趣味亮点”

新课程要求我们“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现代教育技术形声结合,声画并茂,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向学生提供丰富的直观材料,增强教学的趣味性,较好地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优化教学过程,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的思维变得活跃,思路变得开阔,是构建高效课堂的重要手段。教师要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做到画面清晰,直观动感,趣味横生,便于学生看得仔细,想得认真,既获得正确、清晰的概念,又能充分感知到知识的形成过程,课堂教学效果自然事半功倍。

篇8

[关键词] 英语 课外教学 活动

在高中英语教学过程中,课外教学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课外教学对巩固和提高课堂教学起着积极作用。开展英语的课外教学可以帮助学生营造良好的语境,使学生在课外更加灵活方便的学习英语,实现学与用有效结合。与此同时,英语课外教学还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在课堂以外也保持积极和强烈的学习欲,最终实现英语教学的良性互动。

一、课外教学的必要性

从目前的教学情况来看,高中英语教学大量存在费时多,收效低的问题。尤其在高中阶段,虽然很多学生花大量的时间学习英语,但效果不尽人意。高中生以高考为目标,大部分时间忙于提高分数以应对考试,除课本以外的学习材料基本是练习题。通过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笔者认为英语教学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语言环境和课外学习。如果学生只在课堂上被动的记忆英语,不能获得课外学习英语的机会,也不能进行有效的语言实践与运用,学习成绩就难以向更高层次迈进,个人的语言能力很难形成。积极开展课外教学,学生可以将“课堂英语”变为“生活英语”,扩展和延伸课堂所学的知识。所以,要全面实现培养高质量、高素质的学生,真正达到素质教育的要求,课外英语教学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国外的教育专家早就指出,学生在课外阅读的范围越广,掌握课内知识就越容易,因此教育专家主张教学工作中要有两套教学大纲,其第二教学大纲就是课外大纲。

二、目前课外教学存在的问题

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发现,仍以教师讲解为主,走“填鸭式课堂讲解”的老路不符合时展。这与新课标所要求的“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原则也有很大一段距离。听和读是“输入”,说和写是“输出”,若要实现顺利高效地输出,一定要全方位多角度地输入作保证。英语教学忽视语言教育的特殊性,对“听、说、读、写”四位一体的综合训练没能有效运用。大多数学生都已认识到英语重要性,但高中阶段学生的学习兴趣度并不是太高,仍然停留在应对考试的层面上。甚至在相当一部分学生中存在了厌学心理。由于被动式的学习,学生学习英语的方法可以说是“十分落后”。

三、开展课外教学的途径

1.课外教学配合课堂教学

课外教学和课堂教学组成了学校的整体教学。从教学需要来看,课外教学是配合课内教学开展的,同时也是课内教学重要补充。只有在课外对英语进行大量实践与课堂上知识记忆有效结合起来,才能更好的实现教学目标,对学生提高英语成绩也有极大的帮助。与此同时,组织开展课外教学要有目标的进行,不能随随便便,脱离课内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我校每年都开田径运动会,一般运动会入场式解说词都是用汉语,新的一界届运动会我们可以尝试采用中英文两种语言解说。例如,下面是高二(2)班的运动会入场解说词。现在走来的是高二(2)班代表队。这是一个朝气蓬勃、充满自信的团体。“积极向上,团结奋进”是他们的班魂;“友谊第一,比赛第二”是他们口号。

Now, the team of Class two Senior Two is coming. They are active,vigorous and confident ‘Be united,make progress’ is their class spirit; ‘friendship first, competition second’ is their slogan.

2.教师积极引导

开展课外教学特别需要英语老师的积极引导与配合。英语教师引导和帮助的目的在于让学生更好的感受英语的学习方式与英语的学习特点,让学生在实践中自己总结经验。教师应根据班级内学生英语学习的实际水平组织课外教学活动,有针对性的开展活动才能让学生保持高昂的兴趣;反之,缺乏针对性,会让他们感到乏味甚至是不适。从具体操作来看,首先教师在学期开始之前要预先安排好新学期内课外教学计划。在开学后,想学生公布计划并让每一个学生着手准备。教师应当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了解学生的课外学习计划,在学生遇到困难时给予必要的帮助。其次,在课外学习材料上英语教师应当积极搜集,为学生提供丰富且有价值的材料。教师应在开学初为学生规定出一学期需完成的阅读材料,并与学生积极沟通。例如,“Festivalsand Holidays”这一课中,老师可提前准备一些关于西方节日的阅读材料让学生在课余时间进行阅读。让同学们阅读后编写一些如“在元旦这一天,人们辞旧迎新(to see the old year out and the new year in)”这样可以在生活中运用的语句。这课的让课外阅读有效地配合课内学习,让英语词汇的积累在日常阅读中完成,争取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因材施教

差异性和多样性是现代学生的重要特点,因而不能采用统一的标准进行教学。有些学生属于活泼爱动型的,思维比较跳跃,可能喜欢独自行动而不太喜欢集体行动;有些学习能力比较强的学生倾向于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更过的知识。有针对性的开展课外教学可以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帮助教师更准确的了解学生,使学生实现能力与成绩的双丰收。对不同的学生可以有不同层次的要求。对一些基础比较好学习能力比较强的学生,除要求他们完成必要的课外训练外,还应拓宽英语学习的途径与方式,鼓励他们多听一些英文节目如VOA的Special English,多读一些英文报纸、杂志和简写名著等。

4.开展丰富多彩的各类活动

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英语教学活动也是促进英语课外教学重要途径。英语学习的一个特点就是学习时间、地点、方式有很大的灵活性。英语老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积极营造英宽松的语学习气氛,把英语学习渗透到学生生活、休息、娱乐中去,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完成英语学习。除此之外,我们应当注意课外教学不能成为课内教学的机械翻版,应该增加其趣味性。

参考文献:

[1]刘兆义.中学英语教学现状[J].湖北省教研室,2002.

篇9

一、激发兴趣,提高效率

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弥补了传统教学中的诸多不足,改变了传统知识传播、存储和提取方式,它能将抽象的东西变得具体,把复杂的东西变得简单,把远久的东西呈现在学生面前,为学生创设自学、思考的空间,激发想象的热情,大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小学生年纪小,对什么事情都充满好奇心和新奇感。但是他们的注意力缺乏持久性,教师的单一讲解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运用现代信息媒体,融图、文、声、像于一体,进而展示事物的本质特征与内在联系,使抽象的图形、数字,呆板的文字,变成赏心悦目的画面,对学生进行多重感官的刺激,有利于创造一种生动活泼的教学环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得教师能集中精力于教学本身,从而也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教学时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使学生真实地看到作者在文中所状之物,所写之景,如巍峨的泰山、壮丽的三峡、浩荡的长江等等,学生不仅得到欣赏的机会,获得审美的享受,而且还可以联系课文内容,揣摩作者是如何遣词造句加以描绘的。这种对照学习,无疑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形色共现,声情并茂,能取得比传统教学手段更理想的教学效果。

二、发挥效能,培养能力

信息平台、多媒体课件能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为学生营造一个声像同步、色彩缤纷、能动能静的教学情景,能使学生眼、耳、口、手、脑等多种感官同时受到刺激,促使学生手脑并用,思维集中。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有力地促进学生听、说、读、写等综合能力的运用和提高,从而使学生的各方面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高,更加充实。

小学生的定向能力尚处在较低的层次,他们的注意状态仍然取决于教学的直观性和形象性,很容易被新异的刺激活动而兴奋起来。可以运用信息技术根据课文教学内容创设情境,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学生引入学习的氛围。利用网络资源丰富的特点,让学生主动建构自身知识体系,让学生学会在开放的信息里自由选择,摄取更多更全更准的信息来为自主学习或自主探索提供帮助,提高学习效率。

学习的过程是涉及到学习主体的知、情、意、能、行等方面因素。而现代信息技术多媒体辅助教学以其形、声、光、电、色的多种作用,并通过其信息的动态演示,能起到刺激多种感官,引导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参与自我调控和自我评价,选择适合自己的最易于接受的途径,能达到增强记忆的效果。

文字、声音、图形、动画、静态或动态图像等不同形态的信息媒体,具有很强的真实感和表现力,能为学生勾画出一个个多姿多彩的视听学习环境,为学生学习、思考、探究、发现和创新提供更广阔的空间。信息媒体可以化静为动,动静结合,使静态的知识动态化,能直观生动展示动态的过程,有效地激发学生探究新知识的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提问、思考、讨论等各种创新学习活动中来,使教学充满生机。另外,电视、电影、无线电广播、多媒体计算机等信息媒体有较强的感染力,能提供真实探究的情景,容易诱发学生对问题的深入思考、探究、创造,开发创新能力,提高效果。

三、优化资源,拓宽知识

小学生的知识面狭窄,生活经验少,所学课文也往往是代表性的文章,不能较全面地展示信息。而多媒体信息技术具有大容量、多信息、灵活性强等特点,给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可以有效地补充课文的空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是学生获取更多知识的平台。

传统的语文教学,教师所能使用的备课资料及展现给学生的学习资料少之甚少。而计算机网络可以给教师提供大量的备课资料:新的教学理念、教案设计、习题资料等等。而这些由计算机网络提供的多媒体的文本、动画、影视等视频信息与解说、音乐等音频信息,经过教师的适当筛选与组合就可以成为学生喜闻乐见的学习材料。这些学习材料是文本内容的补充、延伸,大大地丰富了教学内容,拓宽了学生的视野。

篇10

导学案是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方案,是高效课堂创建的主线。导学案设计重点要解决学生学什么、怎么学和学得如何的问题,要针对高效课堂的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拓展感悟、总结提升、反馈测评等环节进行设计,让导学案真正成为高效课堂推进的有效工具。

导学案设计的过程,是根据学情和学生认知规律对教材进行改造的过程,将教材系统转化为适合学情的教学系统,转化成通俗、易懂、具体的学习材料,便于学生有效地开展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

首先,编写导学案要解决学生学什么的问题。解决学生学什么的问题可以从三个维度进行:一是摸透学情,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以便于根据学情设计教学;二是吃透课标和教材,理清知识脉络,梳理教材中的知识点、重难点和易错点,找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层次递进关系和拓展提升点,为导学案设计和重难点突破找到支点;三是明确学习目标,确定学习方向。学习目标设置要可测,以便于紧扣目标来设置学习问题、学习过程和反馈训练。

其次,编写导学案要解决学生如何学的问题。为了方便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达到导学的目的,对教学内容宜进行问题化设计。即依据学生的认知规律,结合学生的知识基础将教材中的知识点、重难点和易错点设计成富有启发性和引导性的问题。

问题的设计要针对教材,既要有坡度又要有启发意义,起到引领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作用,问题的表现形式除引领学生自学交流的问题外,也可以采用要点挖空、填图、习题等形式。同时也要防止过度问题化,不必要问题化的简单知识可以让学生直接记忆或阅读。

在教学内容问题化的同时,根据学习内容,要设计具体有效的学法指导。学法指导可以从知识铺垫、思路点拨、疑难解读、易错点提示、记忆口诀、学法介绍、知识缺陷补充等角度编写,重在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起到“激兴趣,导学法,引思路”的作用。

最后,编写导学案要解决学生学得如何的问题。学生学得如何可从三个维度来测量。

一是看学生是否构建起了本节课的知识体系。这部分编写可以采取完全留白由学生自主构建的方式,也可以直接展示构建好的知识体系,在知识体系中进行要点挖空让学生填写,从而达到归纳梳理知识体系的目的。

二是看反馈检测的情况。按针对性、典型性、层次性的原则,精选教材和教辅中的习题,按对应的知识点和难度梯度编写反馈检测题。反馈检测题要紧扣教材内容进行选题,主要考查基础知识和能力,切忌重复训练,题量不宜过大,以10分钟以内完成为宜,要避免习题的简单罗列。

三是看本节知识学生是否会应用,即拓展提升。拓展的方式可以是教师先设计好题目让学生解决,也可以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自己编写应用性的题目。拓展主要结合生产生活实际和社会热点,根据学科内容的不同,可以是即兴写作、仿写、实验设计与探究、材料分析、实践应用等。

导学案的编写要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以生为本原则。导学案设计要基于学生学,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技能和知识基础。

2.循序渐进原则。为引导学生探究性学习,导学案设计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知识的生成过程和知识内在的逻辑关系,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浅入深,体现学习的递进性。

3.分层设计原则。根据知识内在的逻辑关系和学生基础的差异性,导学案宜进行分层次设计,以适应学生的认知规律和不同学生的个性化需求,让差生吃得了,优等生吃得饱。

4.实用性原则。如,有些问题在教材上可以直接标写勾画,教材中的材料、习题可以直接标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