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研究的思考范文

时间:2023-06-06 17:56:2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课题研究的思考,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课题研究的思考

篇1

“十五”期间,我们在重大课题研究上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成绩。《积累、感悟、模仿、创新立体化作文教学模式研究》被评为烟台市三十八项优秀科研成果之一,并向全烟台市推广。在2007年12月山东省人民政府组织的第二届省级教学成果评选中获得二等奖。“十一五”期间,我们的《小学生习作教学立体化教学模式研究》又被确立为山东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这一课题的研究人员涉及到了所有领导及相关教师,研究范围从单纯的作文教学扩展为语文教学、德育教学、艺体微教学,研究的层次已从单纯的学科上升到育人与办学的高度。基于这种实际,我们提出了大小课题结合,以小课题推动大课题发展的工作思路,学校负责价值问题研究,教师个人负责实证问题研究,把学校主持的大课题划分为一个个需要教师实证研究的小课题,让教师在大课题理论的指导下,提升自身小课题研究的层次和水平,并同时为学校的大课题研究提供丰富的一线例证素材。

二、抓读书,打造课题研究合格师资队伍

学习无非是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两条通道。教师要想迅速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单纯依靠外出学习听课显然是不现实的,认真大量读书确是一条有效渠道。几年来,我们在组织教师外出实地学习名师先进经验的同时,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读书工程上,做到了研究、读书、思考、实践、总结、推广有机结合。一是根据学校的总体安排,结合自身专业实际确定研究课题的方向和任务。二是结合课题研究认真读书。每个学期,我们都要求教师根据学校提供的读书目录选择适合自己课题研究的名师专著,坚持每天读书30分钟,留写200字的读书笔记。三是认真思考读书所得。我们每两周召开一次读书心得交流会,要求每一位教师把自己读书中的体会和困惑在读书会上交流,在其他教师的帮助下内化成自己的观点和认识。四是实践读书所得。教师们在课堂上认真推行自己读书所得的新思路、新观点,让课堂与读书联姻,与科研同频。五是反思总结。理论与实践永远不能完全吻合,总是存在这样那样的差异,或者实践、修正、丰富发展理论,或者理论进一步纠正实践。我们要求教师以写周记的形式把每个周的课堂实践体会进行认真的总结和反思,以备在学校组织的月工作总结会上交流。六是推广典型经验。我们利用推门听课和每月的教学工作总结交流会发现典型和先进,而后安排专门领导帮助总结提高,形成可操作的范式后组织全校教师听课,让个人的生长点在全校开花结果。

三、抓重点,锻造教师专业成长引领高峰

一是语文抓三板块习作新思想,形成可操作的立体语文教学思路。我校业务校长学习翟暾先生的简快习作教学理论,在教学实践中发现课本中的文章大多符合“开头点题定位,中间承上详写,结尾深化主题”的文章模式。经过深思熟虑之后,他以儿歌的形式研制出了以三板块作文歌、三板块差异作文歌、三板块习作观察歌、三板块习作体味歌、三板块习作思维歌为基本内容的三板块习作教学新思想。在此基础上,他明确了自己立体化作文教学模式的基本内涵:以为学生未来的生存和发展奠定基础为终极目的,以三板块理论为指导,以绿色作文和个性化作文为方向,以创新思维训练为核心内容,以快速识字为前提,以语言和生活积累为基础,以感悟为载体,以模仿为手段,教会学生创造性地识字、读书、作文,实现学生创新能力和听说读写能力的同步提升,从而形成一套旨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语文学习能力的科学理论体系和操作运行机制。在上述理论的指导下,他反复总结自身与其他教师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比较成熟的“体味思想感情与领悟表达方法同步进行”的语文阅读教学新路子。在此基础上,他又完善和发展了翟暾先生的简快理论,提出了直接点题清楚定位、直接点题模糊定位、直接点题含蓄定位等十几个新概念,形成了自己的理论特色。

篇2

从刚刚毕业的大学生到成长为一名优秀的美术教师,再到成为一名科研员,回眸从事教育工作20多年来的成长历程,其实是我对教育和教师的良心不断认识的过程。我带着满满的青春走进校园,带着知识给我的自信走进教室,带着“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的职责站在三尺讲台。岁月如梭,长久不变的教与学的模式占据了我教学生涯的大部分时光,学科知识的生动和浩瀚与学生的排斥与无视产生的强烈反差及美育的终极目的,在现实课堂教学中的彻底失落,让我感到深深的迷茫和无助。站在课堂上,我更像一个布道者,有着满腔的真挚和满怀的忧郁。看了无数遍的《放牛班的春天》,我希望自己成为马修那样的老师,去唤醒像皮埃尔那样的孩子。我还和学生们一起看电影《凡高传》、《罗丹传》。为了上好《故宫》这堂课,我特地用放假的时间重去故宫实地考察,以求知识的准确,但这些都不足以使我作为教师和他们作为学生,对美术课教与学的状态发生根本变化,这是学科教学的突出问题和瓶颈所在,怎样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更高、更深层面的思考、实践和探索。

二、对理念和理论的学习,是小课题研究的重要基础

在没有找到解决的方法与途径的阶段,我意识到:作为教师,只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较强的教学能力是远远不够的,要从根本解决问题,更重要的是需要更新知识和改变旧有观念。我首先进行了自我教育,查阅了许多关于新课程改革的资料,阅读了大量的关于新时期美术教育理论和教师如何提高职业素养的书籍,同时借助到发达省份向大学的专家教授系统的学习理论课程,使我彻底改变了原有的教学思维,并基于新课程的理念初步形成了对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整体构想和设计,确立了关于《通过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模式培养中学生美术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之小课题研究的课题。

三、整体的策划和系统的思考,是小课题研究的重要前提

1. 搭建研究的整体框架。一切的开始首先需要系统的策划和设计,这些完全基于我需要解决的问题和关键环节,我做了大量的前期规划和准备工作,包括如何分组是公平合理的、学生能够喜欢和接受的、奖励的量化设计和如何奖励、设计制做各种评价表格、奖励情况记录单等等。

2. 将教学内容进行重新组合。美术教学有学科的特殊性,适合大胆改革,根据这一特点,我将教学内容进行了重新组合,通过以主题研究、动手实践、欣赏评述、论文撰写、语言表达等几个课程模块将整个学期的教学内容串连在一起,符合新课程理念中对学生动手、实践、创新、综合能力的新要求,这期间我根据学校当时所处的发展阶段设计了一组将教学和学生学习生活紧密关联主题研究型课程,包括《我为学校设计未来》、《我为学校设计壁画》、《我为学校设计校徽》。

3. 变革上课模式。每节课学生将课桌组合在一起,以固定的划分小组的形式来上课,这样设计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培养集体荣誉感、组织与领导的能力,提高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的能力,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专长,不同优势的学生担负不同的任务。实验比想象的进展速度还要快,很多时候是学生的进步反过来促进了我进行课题研究的速度,通过实验我发现,过去教师往往低估了学生的创造力,这也是应试教育最重要的缺陷之处和问题所在。

4. 变革教与学的方式,教师角色的彻底颠覆。我改变以往教学生学的课堂教学模式,提前一节课告知学生下一节课的学习主题,让学生通过自己搜集资料、提前预习、小组课成员课前交流与研究、分工协作的方式在课堂教学中完成学习任务。课堂上,我的角色发生了颠覆性的改变,我开始更多的是一个学习任务者、学习与研究的组织者、评价者,其它大部分工作由学生秘书来协调和管理,学生秘书实行竞争机制,这就给学生中创造了公平竞争、能力培养和展示自我的机会,而学生的表现完全超出了我的想象:学生自主管理、相互帮助、共同学习、也学会了试着表达友爱和善意。学生们学习的能力和学习的结果都超出了我的预料。在这种研究性学习模式的教学中,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动手能力得到了全面激活,也激活了他们对学习的喜爱。其实,要改变教与学的模式,只需要教师改变一下教学思维的模式和角度。

5. 改变评价模式。课堂教学的改革需要教学流程全方位、多维度的配合与支撑。在研究初期,我便设计了《美术教学研究性学习学生评价记录表》和《美术教学研究性学习小组评价记录表》,通过应用这种评价记录单,使学生有了具体的可追求目标和方向,有了对荣誉的想往,同时也使我能即时了解、追综每个学生的心理状态、学习情况、能力特长和进步阶段。可以说评价模式的改革是小课题研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它是激励学生寻找自我、发现优势、建立自信、超越自己的良方和魔杖。

6. 重视课题研究过程材料的记载与管理。

(1)通过教案体现小课题研究。在教案的设计上我也进行了很大的改革,内容写的少了,一节课的教案只有短短的几条,但是这是在对课的大量的设计、设想和细心准备之后,实际上在这简单的背后,背后是大量看不到的工作。在考虑设计这节课的时候,花费了甚至几倍于常规课的思考时间,在教案中我会记录对课的思考、反思和发现的新问题等等。实际上它侧面记录了研究的经历和我作为研究者的心理历程,有了思考的厚度和研究的痕迹。

(2)保留每一堂每一给学生的作品。

(3)保留每一节课的学生评价表和研究性学习小组评价记录表。

(4)保留每一张学生和同事写给我的字条。

(5)注重即时的记录我的小课题研究的心理历程和感想、随笔。

篇3

关键词 教育技术装备;实验教学;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4.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6)05-0153-02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改变教育教学方式,提高教育质量,达州市教育技术装备工作积极推动技术装备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应用研究,推进新技术装备的研发与推广,将促进有效开展实验教学实践教学活动作为重要研究内容。

1 中小学实验教学课题研究工作的重要意义

2015年9月23日,全国中小学实验教学交流研讨会在四川省泸州市举行。交流会强调要贯彻落实好党的十精神及《纲要》精神,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实施素质教育,实验教学承担着重要责任、扮演着重要角色。实验教学是中小学学科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和主要方法,是现代学校建设和发展的基本内涵要求。

开展中小学实验教学课题研究工作有利于学校发展与办学理念的落实;有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有利于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有针对性地解决教师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有利于校内教师教育资源的开发,促进教师的发展。因此,中小学实验教学课题研究已经成为学校转变教育教学方式、深化课程改革的重要支撑。抓好中小学实验教学课题研究工作对开展达州市中小学实验教学各项实践研究活动工作具有推动和引领作用。

2 实验教学研究工作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教育技术装备工作观念滞后,跟不上时展的需要 达州市辖区内有8个县市区,8个县市区分别设有教育技术装备部门,负责各中小学校实验室、图书室、各类功能用房、各类教学仪器设施设备的建设、配备、管理,负责各中小学教育装备的硬件、软件的采购划拨,负责教学仪器设施设备质量检测等工作。一段时间其工作理念还停留在八九十年代,认为教育装备部门就是以装备为主,对实验教学研究工作认识不够,认为研究工作是教育科学研究机构的事情,与教育装备部门没有关系或关系不大。

对教育技术装备部门的工作职能职责认识不清 他们认为教育技术装备部门的工作就是为学校配置实验室及各个功能用房里面的各种教学仪器、图书馆(室)的各类图书等,帮助他们对实验室及功能用房建设进行规划、指导。他们对实验教学工作的概念理解很狭义,认为就是理化生实验课上教师和学生做实验而已。

对实验教学以及实验教学课题研究概念模糊不清 有些学校和教师对实验教学与实验教学课题研究的认识不清;不开或者少开实验课,黑板上讲实验课和背实验比较常见;课堂传授与动手实验相互脱节,做实验仅满足于验证性实验,自主和探究性实验薄弱;不少教师实验技能不强。

教学课题研究工作起步晚,科研成果不明显 2004年底,实验教学课题研究工作才引入达州市教育技术装备工作内容被明确提出来,由实验管理办公室负责。2005年底,召开一次实验教学课题研究工作动员会,聘请专家做动员报告和现场培训。2006年,全市立项实验教学研究课题10项,能够结题的很少。2007―2010年,基本处于停滞阶段。直到2011年,对该项工作进行调整,才得以初步开展,选配了责任心强、有专业知识的高级实验师负责该项工作,全市立项11项,2013结题率达99%,有1项荣获达州市人民政府教学成果一等奖。2014年,全市实验教学课题研究立项14项,实验教学课题研究工作才步入正轨。

3 开展实验教学课题研究工作的思考

领导要更新观念,紧跟时代步伐 首先是领导的工作观念必须更新。随着国家对事业单位改革的不断推进,教育技术装备部门的职能职责转移,从以前对各中小学校硬件建设配备为重点,转移为政府集中采购;从以前的学校自主花钱建设配备到现在的由国家出钱集中采购配备为主(比如“农薄计划”“全面改薄”计划的实施)。教育技术装备部门工作职能的转移,说明在教学仪器设施设备的建设配备方面装备部门的职能职责已经被弱化,那么工作重心就应该转移为对教学仪器设施设备的管理、应用、研究、培训等方面。尤其对实验教师、实验管理人员的培训,实验教学课题研究方面应该加强。

教育装备部门要积极宣传新的装备工作理念 让学校重新认识教育技术装备工作在新时期的工作职能职责,明白技术装备部门的具体工作范围、具体的工作重点以及为学校的具体服务项目等。实验教学工作的范围面很广,涉及学校开设的所有学科,各学科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都离不开技术和器材、设施设备的支持,教育技术装备工作不仅要建配、管理,而且要推动技术装备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应用、研究,还要推进新技术装备的研发与推广等,开展实验教学课题研究活动,可以有效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校的办学层次,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

要激发教师对实验教学课题研究工作的积极性

首先要帮助教师建立课题研究的信心,提高对课题研究重要性的认识。实验教学不像单纯的知识传授,记住了就马上能够见成效,实验的作用可能在将来的几年,甚至人的一生都会受益。教师要先转变观念,不要只为眼前的分数着想,更重要的是教书育人。注重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掌握学习方法,课内外结合,将学习从课内引向课外,学习场景自发转移,适度地、有重点地引导学生组建课题组,以实验课题研究的形式寻找没有来得及解决的问题的答案。实验课题研究成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打破了学习的边界。教师(学生)在实验教学实践活动中,对遇到的问题,会带着问题进行思考,进行自我反思,这个反思的过程和阶段,就是教师(学生)与自我的对话,就是开展课题研究的基础和前提,也就是问题及课题。

其次,教育技术装备部门应该开展丰富多彩的实验教学活动,通过中小学实验教学评比、实验教学优秀案例展示、实验技能比赛、优秀自制教具评选、优秀实验室评比等交流平台,培养一支课堂教学与实验操作能力双优的理科教师队伍。

最后,建立一支专业指导和服务中小学实验教学的研究队伍。实验技能是理科教师的基本能力,充分整合一线教师、教研队伍、专家学者等力量,开展实验教学理论探索和实践研究,打造一支专业指导和服务中小学实验教学的研究队伍。

加大对实验教学研究课题的组织管理 由市级教育技术装备部门负责编制年度科研指南,组织课题申报立项;由市级教育技术装备部门和市级教育科学研究所联合组织人员参加立项课题的开题论证指导;由市级教育技术装备部门和市级教育科学研究所联合组织人员参加结题及成果宣传推广工作。

篇4

课题研究价值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如何从学生认知发展的一般规律出发从事教学,特别是理、化、生等学科中的某些实验教学;如何培养学生跨越时空界限的协作交流能力;如何使学生的信息获取更为便捷、信息来源渠道更多、信息量更大、信息更新速度更快,从而培养信息社会所需要的新型人才必须具备的信息获取、信息分析和信息加工的能力;如何从根本上改变传统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如何让我们的学生在一个开放的学习环境中培养信息素养等,是传统课堂亟待解决的一些问题。

信息化教学为学生打开了一片具有丰富学习资源的广阔天地。它鼓励和支持程度较深的自学,鼓励有能力的学生将学习范围扩展到标准课程之外,鼓励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得更加活跃。另一方面,基于信息技术的学习资源内容丰富,并且具有交互性,可以极大地激发后进生的学习兴趣,允许他们以适合自己的节奏进行学习。

总而言之,教育信息化对教育和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主要表现在:①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也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和主要标志。②教育信息化有利于缩小地区间的教育差距,是实现建设学习型社会、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提高全体国民素质的有效途径。③教育信息化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实施和创新人才的培养。教育信息化不仅有利于提高教育质量和教育效率,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而且从主观和客观两方面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全体发展和个性发展提供了条件和保障,这对培养新世纪国家现代化所需的创新人才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而具体就本课题的研究而言,它有助于:①对教师的教学起促进作用――教师从备课查找资料,到设计、制作教学课件都可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信息技术有助于创设更生动、逼真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自主学习状态,也有利于提高呈现教学内容的质量和效率。②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信息技术有助于实现分层次教学、个性化学习,为学生提供选择的空间;学生从基本的学习(读、写、算、听)到完成较复杂的研究任务,都可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学习的质量和效率;信息技术网络特性更有利于实现学生的协作式学习。

课题研究内容

1.研究思路

本课题的研究思路是:以现代教育理论、区域科学和经济社会发展理论为指导,以第一线教师为主体,以智能数字化平台为研究工具,以专家指导为纽带;强化过程研究,注重阶段成果;借鉴国外同类课题研究的成果,从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进行探讨。本课题遵循的研究路线是:理论先行、科研领路、注重实践,即理论研究―实证分析―方法研究―区域实验―模式构建―总结实践,使研究逐级深入,螺旋上升。

2.研究途径

教育信息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它包含基础设施建设、队伍培训、教育资源的积累和建设,以及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应用。为保障学校教育信息化投入能发挥效用,学校提出:以教育城域网建设为核心,以校园信息环境建设为基础,以教育资源中心建设为重点,以数字化学校创建为抓手,以信息化制度建设为保障,来推动教育信息化持续发展,如此各种要素的整合、放大,教育现代化的步伐将大大加快。

3.研究目的

教育信息化的实现程度,最终要看教育信息技术在应用过程中发挥了什么样的效益。如果我们的技术不能用正确的教育观念来指导,那么很可能成为强化“应试教育”的利器。因此,我们提出教育信息技术在学校教育中要充分发挥“五个通道”(①学校办学理念和办学特色展示的信息化通道;②教师扩大视野、提升素质的信息化通道;③学生拓展兴趣、形成能力的信息化通道;④课程深化改革、教学整合的信息化通道;⑤学校、家庭和社会交流互动的信息化通道)的作用,从而确保信息技术发挥积极的效应。

课题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将综合运用战略规划、区域经济学、社会学、未来学、比较教育学等多种学科的分析方法和手段,实行理论研究、实证分析及区域实验相结合,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综合研究与专题研究相结合。综合运用文献调研、统计数据分析、模式研究法、专题研讨、行动研究法、案例分析和专家咨询等多种研究方法,进行实验研究,确保课题的科学性,并努力有所创新。

课题研究基础

学校领导多年来坚持提倡先进教学理念,扩展先进教育手段,营造先进的教育气氛,形成先进教学特点,信息化校园建设经过几年的精心打造,目前已初步显示诱人的发展空间。

1.负责人和主要成员曾完成重庆市渝北区教委批准的区级课题《在学科教学中消除学生创新学习心理障碍》

该课题研究时间是从2002年10月至2005年10月,以培养健全的人格,让学生适应创新学习为基本目标,遵循学生心理的适应与发展两条基本规律,整合学生、学校、家庭、社会四大基本因素,根据认识、个性、适应性三维心理素质结构,采取“专题训练、学科渗透、咨询辅导”等心理健康教育途径,沿着“自我认识―晓之以理―导之以行―反思内化―优化素质”的学生心理素质形成过程的五个阶段,切实把“消除学生创新学习的心理障碍”有机融入到“判断鉴别、引导训练、反思体验”三大训练环节之中,努力帮助学生达成学会学习、学会思维、学会创新、适应教材、适应发展、适应社会六个方面的基本任务。

2.参研者的研究能力和时间保证

参研教师都是学校各学科的骨干教师,对工作都有着踏实、认真的态度,对教育科研有着实事求是的精神,不怕困难,勇于向自我挑战,勇于创新。学校对参研教师完成本课题所需时间提供保证。

篇5

关键词 农科类研究生;德育工作;党建工作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2)27-0049-02

Thinking of Improving Moral Education Work of Agriculture Graduate//Mo Wenping1, Cao Peng2, Cheng Cheng1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questions and challenges in the moral education of the agricultural postgraduates, some methods are suggested, which include establishing the party construction as the core, building the rational management system of the postgraduates moral education, and strengthening the role of mentor, improving the ideological and moral education. These methods had been practiced in the working of Agricultural College of Shihezi University.

Key words agricultural sciences postgraduate; moral education; party construction

Author’s address

1 Agriculture College of Shihezi University, Shihezi, Xinjiang, China 832003

2 College of Chemistry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 of Shihezi University, Shihezi, Xinjiang, China 832003

研究生的德育工作是研究生教育和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常抓不懈、不容忽视的工作。研究生的思想品德素质如何,关系到我国高级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成败,因此,研究生德育工作在研究生的全面培养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国际形势复杂多变,我国研究生德育不可避免地受到政治多元化、经济全球化和社会信息化的影响。在新的形势下,如何培养高素质研究生创新人才,如何加强研究生德育工作,是目前高校研究生教育和管理者一直关注的问题。在这样的背景下,石河子大学农学院研究生德育工作就加强和改进农科类研究生德育工作进行初步探讨,探索出一条适合农科类研究生德育工作的途径和方法,为新时期对研究生德育工作的开展提供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指导。

1 农科类研究生德育工作还存在许多不足,亟待解决

一方面,研究生自身的思想品德修养存在一些问题。1)少数研究生对政治学习不感兴趣,缺乏热情。2)有些研究生对比较艰苦的农科类专业学习缺乏坚定的意志和耐心、缺乏吃苦和钻研的精神,甚至在撰写论文时存在学术不端行为。3)心理素质较差。一些研究生,从小到大,成长过于顺利,一遇到问题,心理承受能力比较脆弱,特别是在比较辛苦的农科专业研究的过程中遇到挫折和困难时常常难以应对,难以自我调节。4)研究生综合素质有待提高。研究生的教育离不开敬业精神、奉献精神和团队协作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但是好多研究生在这方面表现较薄弱。

另一方面,研究生德育工作相关措施离新时期对研究生德育的要求还相差很远。1)“重智育轻德育”局面尚未扭转,研究生德育工作的具体规划和实施方案还在摸索中。2)研究生德育工作的管理体制不够健全和完善,缺乏专职或兼职研究生辅导员,缺乏适合农科类研究生特点的德育工作的内容和方法。3)少数导师对所指导研究生的品德培养不够重视,使研究生的思想问题不能被及时发现和解决。

2 加强和改进农科类研究生德育工作的几项措施

针对农科类研究生德育存在的问题,只有寻求到与新的道德价值相适应的德育的实施途径和方法,才能提高研究生德育工作的有效性,并且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与理论价值。现就石河子大学农学院研究生德育工作提出几项措施。

2.1 建立完善、合理的农科类研究生德育工作管理体制

在石河子大学和各个学院的二级管理模式下,研究生德育工作的组织运行,在大学研究生工作部门的统一管理下,二级单位分级管理,明确分管领导,健全管理机构,配备专、兼职相结合的研究生辅导员。农学院德育队伍成员包括分管领导、学位点负责人、学位点秘书、研究生导师、兼职辅导员、研究生党支部以及配备的研究生心理员、联络员和研究生德育工作助理。这样不但使工作更加贴近研究生实际,使研究生之间、研究生与教师之间形成良性沟通和交流,同时可以更快更及时地了解研究生信息,从多个层面来了解研究生学习、科研、生活等各方面的情况,使德育工作更有针对性,更全面。

篇6

研究生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研究生课程体系又是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生期间课程的学习不仅是研究生掌握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的主要途径,也是培养和拓宽研究生知识面和综合素质,以及培养研究生科研创新精神的关键。课程体系设置以及课程教学质量对研究生知识体系的构建、创新能力的培养以及综合素质的提高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对提高研究生综合素质、保证教育质量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目前研究生课程体系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体系结构失调,课程设置重理论轻实践

研究生课程一般由公共必修课、专业必修课、选修课及研究方向课组成。一直以来,研究生除了几门公共选修课以外,大部分都是二级学院开设的专业课程,所以从一开始就出现学科分化的现象,导致了学生知识结构单一。有些课程根据导师个人的认识及导师科研方向设置,忽视了研究生培养所需要的知识结构,导致学生对本专业的基础理论掌握不够。课程设置的局限性,使得学生视野不够开阔、科研能力受到限制,对以后课题的研究也有很大的影响。另外,研究生课程设置上有一部分与本科课程重复,造成资源的浪费。

其次,研究生课程过度理论化而忽视了实践。目前,研究生录取的绝大部分是应届毕业生,他们缺乏工作经验。因此,在研究生课程体系中加大实践的比重,一方面可以丰富课程体系,拓宽学生知识结构;另一方面也能为研究生以后的科研甚至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方式陈旧,学生参与度不高

目前,我国研究生的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而研讨式、案例式或调查研究式的授课方式处于辅助地位,研究生在整个课程的学习中处于盲目接受的被动状态,对于所学知识也缺乏深入的理解。这种教学模式限制了研究生创新思维、扩散性思维的培养,难以改变研究生的惰性、依赖性及以书本为中心的惯性思维。

(三)课程内容的研究性、前沿性不强

课程内容是研究生知识培养的重要载体。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更新速度日新月异,突显研究生课程内容的研究性、前沿性就显得尤为重要。目前,部分研究生课程反映不出学科领域内的一些最新知识和科研动向,专业学科领域的热点重点、高新技术不能及时反映在课程内容中,造成了研究生对最新研究领域的研究存在盲区,这对于研究生的长期培养是很不利的。

(四)考核方式单一,无法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的不断完善,各个高校也在不断进行着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创新。由于受传统思维、教学内容等因素的影响,课程考核方式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首先,考核方式单一化。许多课程考试依然以闭卷考试为主,这种考核方式操作容易,在一定程度上能保证考试的客观性,但是这种单一的考核方式无法真正反映学生的实际能力。其次,课程考试看重最终成绩,忽略过程性考核。很多学校采取了平时成绩与期末成绩相结合的考核方式,但是由于平时成绩比例低,而且许多教师更注重期末成绩,从而使学生不注重平时成绩,而将主要精力放在期末考试上。学生学习没有连贯性,学习效果也大打折扣。再次,考核方式没有细化的标准。许多课程虽然采取了论文、小组讨论或者PPT演讲等方式作为考核方式,但这在评分标准上没有细化的标准,操作性不强,影响了考核者应用这些考核方式的积极性。

二、合理构建研究生课程体系的优化策略

(一)立足课堂,着眼实践

研究生课程体系包括必修课、选修课和补修课(补修课主要针对跨专业的研究生)。研究生课程体系的建设是研究生培养工作的基础,是优化研究生知识结构、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环节。在研究生课程体系确定以后,必须立足课堂,重视研究生课堂知识的学习。课堂知识的学习可以与课堂授课、现场观摩、影像资料等形式相结合,使学生能更深刻、更透彻的理解所学知识。

在理论学习的同时,还要注重实践。实践对于理论的消化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开设实践课程,能培养研究生的动手能力,深化其对知识的理解。

(二)学科交叉,横向发展

笔者认为研究生的知识结构应该是“金字塔”式的,即越往上越代表研究生的研究方向,越往下越显示研究生的知识结构。构建合理课的程体系,完善知识结构,就是拓宽“金字塔”下面支撑的部分。完善知识结构的主要方法就是全方位开设跨学科交叉式的选修课。比如斯坦福大学就对主修理工科的学生作了规定,明确其必须选修占课程总量20%的人文艺术类课程。完善知识结构应该打破学科间的隔阂,在坚持主体课程的基础上允许学科之间相互交叉、渗透和融合,这样可以避免研究生局限于单一学科领域,有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开阔视野,也能改善研究生的知识结构、思维方式,从而有利于科技创新。同时,研究生的培养应该是个性化的培养,所以在课程体系构建时更需要在众多学科范围内设置选修课,使研究生根据自己的研究方向、兴趣特点选择自己需要的课程,促进其全面发展。

(三)转变思维,纵向深入

纵向深入即“金字塔”上层部分。研究生的研究方向是一个很小的领域,这需要研究生转变固有思维,通过各种方法不断去探索研究,也需要专业课程的指引。在研究生专业课程学习方面应该摒弃上大课的形式,而是应以小班化和课题组为单位进行授课。课程应深入研究本专业、本研究方向的最新研究成果、最近动向,使研究生详细了解自己研究的领域。还可聘请本专业权威专家就他的研究领域来做演讲或者组织研究生去旁听外校此类专业的讲座。总之,专业课程设置需要打破传统思维,为研究生提供优质的专业课程学习条件。

(四)课程评价,以评促教

研究生课程评价体系是研究生课程教学质量的基本保证。课程评价主要包括:评价指标、评价方式和评价标准。研究生通过问卷、座谈等形式进行课程评价,最后的评价结果汇总到教务处或研究生院。通过课程评价可以 确定课程教学的效果,还可以发现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有目的、有针对性的改进教学方法。

(五)学术建设,营造氛围

浓厚的学术氛围对培养高质量的研究生是不可或缺的。努力营造学术讨论氛围,不但可以充分发挥研究生的积极性,还可以发挥研究的创造性,这对于研究生的培养是非常有利的。

学校可以定期或不定期的组织召开研究生研讨会、论坛、讲座等,让大家谈论交流学习上、科研上所遇到的问题,从而培养研究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导师也可以以课题组的形式召开讨论会,交流各成员近期的心得体会。另外,学校组织各领域专家教授以专题形式开展讲座,以前沿知识和最新的研究课题作为讲座的主要内容,使研究生通过专题讲座了解学科前沿动态,激发研究兴趣,培养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各级学院也可以以一级学科为单位聘请国内外知名专家来校短期讲学,营造一种积极向上的学术氛围。

(六)突出特色,扩大就业

课程体系由学校根据自身情况建设。在目前的就业压力下,对于一般普通高校来说,如果一味学习一些名校的课程体系而没有自己学校特色的话,那么培养的学生知识结构雷同,学生毕业后很难找到满意工作。所以,各个高校应依托其优势学科,建立有特色的课程体系。例如一个以化工为特色的高校,那么他的工科课程设置可以适当向化工方面倾斜,这样学生在找工作时相比单一工科毕业生就会有优势。

三、总结

总之,研究生课程体系设置对于培养高质量的研究生是十分重要的。研究生课程体系应该形成以学科交叉、综合能力培养为基础,以小班化、课题组形式为主阵地的教学模式,同时注重实践、注重突出学校特色。   [本文由WWw. dYlw.NE t提供,第 一论 文网专业写作职称论文和毕业论文以及服务,欢迎光临DYlw.neT]

[ 参 考 文 献 ]

[1] 矫玉秋,张鹏.大学理工科研究生课程教学探索[J].教学研究,2012(5):212-213.

[2] 熊玲,刘芳,李忠.研究生课程建设的思考与探索[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2):93-95.

[3] 方贵庭.应用型人才能力培养的研究生课程教学模式探析[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2(4):82-84.

[4] 林军,邓艳,主昆.对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体系设置的思考[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2(5):56-57.

[5] 章英才,王俊,梁文裕.硕士研究生课程体系与创新人才培养[J].高教论坛,2011(12):87-90.

篇7

【关键词】体育教学 中学体育 以人为本

新课改所倡导自主、合作、创新的学习方式,是以目标统领内容,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形式,随着体育教师在思想观念上的不断转变,对体育课有了新的理解:体育课是要从“教师”身上转移到“学生”身上,要从单纯的“身体锻炼”和“体能达标”转变成把体育当作学生个体发展地延伸性学习活动。在体育课中能有意识地转换教师和学生的角色,特别在“以人为本”的新课程教学理念下,教师树立了学生发展第一的意识,使学生愉快、扎实地学好、练好,让学生喜欢体育,同时更喜欢上体育课。

一、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如何做到重视学生为主体地位

强调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学习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提倡学生参与确定目标、把握学习进度和目标达成的评价体系。课堂上学生可以大胆质疑,活动中学生可以 “自作主张”,谈话时学生可以提出批评,使学生在游戏中学会游戏。教师则积极引导,开启学生思维的闸门,使学生得以充分发展。这里的“自主”就是要多给学生一点自由的空间,让学生在“自作主张”与“任性”得到心理与生理上的满足,而不是始终在教师指导与安排的阴影下学习与锻炼。

重视师生活动环节。合作教学,是指教学过程中,为达到某一教学活动的预期目标,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通过彼此协调的活动,实现互动式、交流式的合作学习。它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了参与学习、体验成功的机会。合作教学也是学生适应社会,适应生活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能使学生走出“自我为中心”的局限心理。

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在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在课堂学习中就要引导学生多涉科、广积累、勤练习,这样做才能培养学生的好习惯,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认知能力不断提高。特别是在进行新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更要注意引导和创造丰富的教学环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欢迎学生从参评一个新动作起就七嘴八舌,广发议论。这样不仅能调动学生学习体育新知识的积极性和兴趣,更能提高学生鉴别所学知识的能力,帮助学生很快建立以往的传统体育教学是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进行影响,进行知识的传授,使其达到教育者预期目的的活动。课改所倡导自主、合作、创新的学习方式,它改变了过去以局限性地内容直接确定学习目标的模式,而是在确定目标与学生掌握的基础上,确认和选择达到目标的最佳内容与途径。

二、如何做到学生自主学习

要构建开放型的体育教学课堂环境,让学生在主动自主中学习。说到体育课上的“开放”,人们往往会把它和“一个哨子,几个球,老师、学生都自由”的“放羊”式教学等同起来,认为体育体育课“开放”就是教师不负责,不认真的表现,所以体育教师不敢“放”,惟恐沾上“放羊”式教学之嫌。其实这是两个性质完全不同的概念。“放羊”式教学是指教师课前没有准备,上课时仓促上阵,让学生无目的、无组织地自由活动,这是对学生不负责的一种教学方式。而这里所说的“放”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组织教学内容,有目的、有计划开展的教学活动。在教学过程中的“放”,是指要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让他们自主的锻炼,减少教师无谓的干扰与约束。如:投掷教材,我不拘于以往在教师统一指挥下进行集体练习,这样学生显得十分被动、练习密度较小,学生的的个性也得不到发展。因此,我是先让学生各自分散进行投掷练习,教师巡回指导、点拨。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应及时的进行讲评和表扬,其目的是为了确定更为有效与合理地投掷方法。然后让学生模仿老师或投掷动作正确的学生再进行分散的练习,最终达到对投掷动作的掌握和锻炼能力的效果。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敢于放手,让学生在课堂的舞台上唱主角,在“放”中提高学生的自锻能力。在思想上教师放心,在实践上教师放手、放开、放宽、放活是进行“开放型体育课”的关键所在。

三、如何做到与学生之间的交楼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让学生参与到集体学习当中,因为合作交流可以有效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合作交流可以增强师生、生生之间情感;通过合作交流可以获取新的知识、分享合作成功的喜悦。

四、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让创新带动学习的兴趣。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是上好体育课的关键之一。而现在的学生的兴趣激发并不仅仅局限于教师对课的情境或是项目进行有意识的安排,从而来触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这种浅层的兴趣激发,维持的时间与整体效果性并不是太好。从心理学的角度上看,让学生模仿学习动作远没有让学生自己创造出新的学习方法来兴趣更强、效果更好。

五、结论

总之,在教学实践中,我深深体会到在体育教学中必须坚持学生是教学过程的主体,只有让全体学生真正参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真正成为学习活动中的 “小主人”,才能实现体育教学优质高效,才能促进学生自我锻炼能力的提高,为今后的终身体育创造条件;只有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使他们积极、主动的进行学练,培养他们自主、合作、创新的习惯,才能真正让课堂充满生命力。

参考文献:

[1]季浏,汪晓赞.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后的现状调查与分析[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4,(10).

篇8

关键词:有效提问;优化反馈;科学设计

在英语课堂上“提问”占据着重要比例,也是主要的教学策略,是初中英语教师最主要的授课形式之一,对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与交流具有重要的影响。教师通过对学生的提问可以第一时间了解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调动课堂的气氛,从而能使教师更好地把握课堂走向,使学生能够更好地使用英语进行交流,锻炼自我表达能力。

一、初中英语课堂提问现状

1.被提问对象不均衡

在大多数教师眼中,被提问的对象主要集中在中上等学生中,对基础较差学生提问的概率较低,该做法忽视了学生学习与接受知识的规律,而往往只重视自己的教学成果,使得基础较差的学生大大失去了学习英语的主动性,丧失了信心。

2.被提问者反馈不恰当

当学生回答完教师的问题后,教师往往不会给出肯定或是赞同的回应,这就会使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减退。如果学生能对一些简单的问题给出正确的答案,并且教师给予了一定的肯定与褒奖,那么这时学生会觉得教师轻视了自己的能力,并没有看到自己的进步,而且也使学生认为自己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平,无法让学生有更高、更明确的学习方向;另一方面,如果教师对那些回答错误的学生不合理处理,让他直接坐下或一味责骂他,就会对他的自尊心造成伤害。

3.提出的问题不丰富

科学研究人员证明:有效问题的提问应是丰富、开放式并发散思维的,这类问题的设置主要考查学生运用自己的思维与观点来分析问题并回答问题,教师应引导学生、鼓励学生用积极理性的思维来做出自己的答案。而当今英语课堂上书本型的问题设置太多,思索型的问题过于少,导致学生的学习效率不高。

二、有效提问的主要特征

首先是启发性的教导。启发性的提问,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并诱导其主动思考。相反,简单模式化的提问,学生就会觉得回答问题无需思考,这种脱口而出的答案,不是教师在课堂上教学成果的体现。这种表面上的“活跃的课堂气氛”,会使学生仍停留在自身的水平上,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散。因此,教师在设置问题时也应该根据学生目前的思维逻辑水平,调整角度,举一反三,努力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锻炼学生的思维。其次是渐进式的提问。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环环相扣是教师在课堂上提问的技巧所在。渐进性的提问符合学生学习知识的规律,并且有助于学生夯实基础。另外,这样还能使同一层次的学生获得惊人的进步,使每个学生都能学好英语知识,都能奔向成功的殿堂。

三、提高英语课堂提问有效性的措施

1.充分准备,科学设计课堂提问

一节优秀的课堂设计,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与教学计划并在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的基础上精心准备出来的。具有十几年丰富经验的老教师,课前也要进行仔细的思考与课堂计划的设计。但是很多时候教师也很难做到恰如其分的提问,为此,在备课过程中一定要设计科学的提问。首先要把握好提问的目的,并且预想到可以提问的内容,最后要充分把握提问的内容,才能将有效提问做到完美。

2.鼓励学生,活跃课堂氛围

一节完美的课堂是由学生与教师共同创造的。教师做好引导工作,学生积极配合,才能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一位合格的教师应以平等的理念,公平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和蔼的态度以及耐心的眼神,都能鼓励学生,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具有亲和力的教师可以使学生更愿意主动地参加教学活动。因为学生才是课堂上的主角,教师应让大多数学生更多地获得话语权,不要让平时课堂上最活跃的学生占据了课堂的主要阵地。

3.优化提问反馈,加强评价力度

当学生针对教师提出的问题给予反馈后,教师应该给学生积极的评价,如“Oh,very good,you are perfect!”教师也可以利用一些手势语,比如示意学生坐下时,可以伸出右手,可以用一个微笑、一个肯定的眼神,这些都是在对学生的回答给予肯定。

总之,英语教师在课堂上的提问环节对英语教学至关重要。要想更好地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活跃性,需要教师与学生两方面的努力。教师要因人而异,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采用科学的方式与手段,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改良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与想象力。

参考文献:

篇9

一、优化教学设计,突出重点,化解难点

优化课堂教学设计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前提,突出重点、化解难点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每一节课都有重点,课堂教学就是围绕着重点逐步展开的。在课堂中讲授重点内容是整堂课的教学,教师要通过声音、手势、板书等的变化或应用模型,刺激学生的大脑,使学生能够兴奋起来,对所学内容在大脑中刻下强烈的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

二、优化情境创设,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把数学学习设置到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通过让学生合作解决真正的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技能,并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创设促进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首先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鼓励学生质疑,培养学生善于观察、认真分析、发现问题的能力。其次,积极开展合作探讨、交流,得出结论。当学生所得的结论不够全面时,可以给学生留下课后再思考、讨论的余地,这样就有利于激发学生探索的动机,培养他们自主动脑、力求创新的能力。如在讲解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时,采取实例设疑导入法。先提出一个通俗而有趣的问题:用一张报纸(厚0.1毫米)对折30次,想一想,这叠纸大概有多厚?如果对折100次呢?在学生做出了种种估计后,教师提出其厚度远远超过珠穆朗玛峰的高度,学生感到惊诧,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于是教师引出课题,师生共同分析,推导出通项公式。通过这样创设一个问题情境,就把复杂、抽象而又枯燥的问题简单化、具体化、通俗化了,同时也趣味化了,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合理的探究式学习

探究式学习,就是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的一种课堂教学方法,是指教师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引导、鼓励学生通过个人或小组合作等方式自主地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相结合,并能够解决实际问题。教师要在实际的数学课堂教学中,灵活、适当地采用探究式课堂教学方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例如,在进行“椭圆”的讲解时,让学生事先准备两个图钉、一根20cm长的细绳、一支笔和一个纸板,然后让学生以四人为一组按照教师的指示进行以下操作:首先,将纸板水平放在桌面上,然后把拴有细绳的图钉固定于纸板之上。其次,用笔尖将绳子拉紧,然后慢慢移动,最后得到一个椭圆的图形。最后,教师提出相关问题,比如,如果细绳的长度与两个图钉之间的距离刚好相等,会有什么结果?如果绳子的长度小于两个图钉之间的距离,又会得到什么结果呢?当绳子长度不变,随着两个图钉之间距离的变化,椭圆的形状会发生怎样的变化?通过让学生自我探究去发现和解决这些问题,加深学生对椭圆概念的认识和理解,进而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四、突破数学思维的原有局限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学生在课堂上听得很明白,但当遇到实际问题时,总是不知从何下手去解题,究其原因,是由于学生存在着数学思维上的定式和局限,从而严重降低了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因此,教师只有帮助学生突破原有的思维定式和局限,才能大大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比如,在进行“函数的奇偶性”教学时,在学习完有关函数奇偶性的相关知识后,学生在实际判断过程中往往会由于忽视了定义域的问题而出现错误,所以,我给学生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判断函数f(x)=( )的奇偶性。大部分学生直接由f(x)=3x得出f(x)为奇函数的结论。随后我问道:在判断一个函数的奇偶性之前,区间需要满足哪些条件?然后让学生再重新思考这道题。后来学生发现f(x)=( )的定义域不关于原点对称,所以这个函数既不是奇函数也不是偶函数。

五、优化现代教学技术与初中数学整合

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与数学的整合,是解决课堂效率的有效方法。多媒体可以提供声音动画等多种信息,图文并茂、动静结合,能使抽象的概念、复杂的公式形象化。学生可以通过各种感官同时接受信息,大大增加了课时的信息量,提高了教学效率;同时学生在这样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中学习,不再感到单调枯燥,从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高中数学中的概念、定理很多,而这些内容往往很抽象,学生学起来很枯燥,难以接受;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就能把这些抽象的概念形象化,便于学生理解这些概念、定理。比如教学平移、图形剪拼、旋转、轴反射等几何变换,在电脑上动画演示比在黑板上画直观得多,使观察重点更突出,提高了学习的专注力,化解了知识的难点。因此,在突出教学重点和突破教学难点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化动为静、化隐为显、化难为易、化抽象为直观,并通过与传统技术的联合与互补,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观察法,引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参与学习过程,既知其所以然,又能使学生的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学生可以从中获得感性认识,加深对定理中各种情况的理解,增强对该定理的运用能力,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许成芝.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J].中国科技信息,2005(23).

篇10

论文关键词:四六级机考 网络多媒体教学 教学模式

论文摘要:随着大学英语四六级机考在全国的试点及推广,大学英语教学需要探索新型的教学模式。四六级机考重在考查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以听说带动写读;传统英语教学恰恰在这些方面有很大不足。要适应新的考试模式,必须研究和推广网络多媒体课堂教学模式。

随着大学英语四六级机考的试点以及推广,一场轰轰烈烈的全国性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运动已经展开。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改革是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深化和延伸,改革的出发点在于大学英语教学要满足时代要求:培养综合素质高、外语交际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这与四六级机考的重点是一致的。因此,如何利用网络多媒体课堂优化英语教学模式,应对四六级机考,是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

一、解读大学英语四六级机考改革的背景和特点

教育部于2007年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明确指出:“应当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发展带来的契机,采用新的教学模式,改进原来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单一课堂教学模式。新的教学模式应以现代化信息技术为支撑,特别是网络技术,使英语学习朝着个性化学习、不受时间和地点限制的学习、主动式学习方向发展”。英语四六级考试改革的思路是随着《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而进行的,四六级考试改革于2005年启动,到2007年已完成新旧题型的转换,全部进人新题型。新题型加大了听力方面的考查。2007年,英语四六级机考项目被列入国家大学教学“质量工程”项目,得以立项;2008年12月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首次采用上机考试的形式,全国有50所高校作为第一批试点院校。

英语四六级机考CBT < Computer BasedTest)相比传统的PBT (Paper Based Test)在题型设置、考察重心和出题角度方面已经发生了面目全非的变革。主要体现在:

首先在考试形式上,传统的四六级考试采用笔试形式,而新四六级机考规则是依靠网络和计算机来进行,对学校计算机和网络要求较高。

其次,从试题构成来看,四六级机考从传统的写作翻译、阅读理解、听力理解、完形填空等四个部分变革为听力理解、听力综合和阅读理解三个部分;写作则以听力综合的形式来考察。和传统笔试重阅读有很大不同的是,机考更注重听力,听力比重占70%。其中包括25%的听力理解和45%的综合听力,综合听力又包含单项选择、听写、跟读、结构以及写作五大题型。对考生听说读写综合应用能力的考察,已经被提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作文部分也融人了听力要求,首先要看一段视频,看懂了视频以后在作文里简单描述视频内容,并阐发自己的观点。

第三,从听力选材来看,传统四六级考试听力材料通常语速较慢,而四六级机考试题选择地道的英语新闻、英语电视节目的视频等,更为贴近英美国家日常生活的材料,并且新增了跟读题这一题型。

综上所述,四六级机考重在检测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以听说带动写读。测试形式的改变必将引起教学模式的改革。英语四六级机考的逐步推广体现了高等教育大众化对大学英语教学新模式的诉求,为了适应我国高等教育新的发展形势,改革当前英语教学“费时”“低效’交际能力差”的现状,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满足新时期国家和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要,充分利用计算机、多媒体、网络技术,构建个性化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为我国培养实用型、复合型人才服务。基于四六级机考的网络多媒体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就是这样一种符合上述要求的新的教学模式。

二、传统大学英语教学的弊端

长期以来,大学英语教学沿袭了“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仍占主流,教师主宰课堂,花费大部分时间传授单词、语法知识等基本语言规则而忽略了对学生运用能力的培养;只重视知识信息的传授而忽略了情感信息的交流。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注意力会逐渐下降,教师往往很难使学生的注意力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一直保持相当高的水平,易导致学生机械的、被动接受。学生都是一个个独立的个体,都忙于不停地记笔记、阅读课文,与老师、其他同学很少互动。教师在课上侃侃而谈,注重语法和句法分析,轻视听说能力的培养;注重内容讲解,忽视学生实践,忽视学生反馈。教学研究集中在方法实施上,关注如何教,而忽视对学生的研究,使英语课堂陷人了“复习、引入、讲解、总结、练习”的单调、机械、无效的无限循环怪圈。这种畸形的单方面的知识输人和输出关系使得课堂陷入一种僵化的、毫无生气的状态,气氛沉闷、压抑,同时,由于缺少交流,教师对学生的兴趣爱好、性格等心理特征也知之甚少,甚至对学习状况都不很了解,导致了教学方法日益死板、得不到改进、学生的兴趣、能力发展被严重束缚的恶性循环。而单纯的考试模式无疑更加剧了这一现象,这种培养模式不能适应四六级机考,更不能适应时代对综合素质高、外语交际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可见,传统英语教学模式严重制约了大学英语教学的发展。因此,要适应四六级机考,必须创设一种新的教学模式—网络多媒体教学模式。

三、基于四六级机考的网络多媒体课堂教学模式的主要内容

(一)实施以学生为中心的网络多媒体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最好的学习动力是对所学的内容有内在的兴趣。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必须创设一种生动活泼的英语学习气氛,让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愉快地学习和思考。语言学家和外语教育家努南(David Nunan)强烈主张以学生为中心进行课程设置和组织课堂教学。他说在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什么,怎样教,何时教,怎样评,都应根据学生的情况决定。网络多媒体课堂正好满足了这样的教学要求:

第一,网络多媒体的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为中心,一切的课堂活动都围绕着学生展开的。通过应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现代化教学手段,使学生处于最佳的外语学习环境和学习情景中,使他们全方位、多感官、多角度理解教学内容,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是教学的目标。

第二,网络多媒体教学模式可以使教师不受资料来源限制,既可以把课文中那些较为枯燥的内容变得更加丰富、更加精彩,也可以自由地选取多种英语教学资料,为学生提供真实的语言材料、生动的语言交际情景,使学生置身于真实、自然、丰富的语言环境中学习语言,自然地诱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激发学习兴趣、调动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兴趣,也就提高了学习效果。

第三,运用网络多媒体也可以在选材的形式上实现多样化,除了教材的光盘,还可以包含如电影、电视节目、歌曲、短篇新闻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视觉、听觉的刺激,让他们听到地道的英语发音,并进行模仿;同时也消除了学生的厌倦心理,使其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接触和感受语言材料的真实意义。教师已不再是简单的“知识灌输者(deliver),而应该是导演(director)、指挥者(con-ductor)、组织者(organizer),是为学生学习提供便利的人(facilitator)〕认知心理学认为,多重感官同时感知比单用听觉的学习效果更全面、更深刻,也更加有利于保持。

第四,利用网络多媒体手段可以克服传统课堂模式无法加大听说训练的时间和强度的缺陷,可以最大程度地实行个性化学习,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听录音或看录像,进行跟读或模仿;同时,在网络上学生可以直接点播英语电影、电视节目和教学片等,甚至可以和英语国家的人用英语进行交流。教师只需根据学生的具体需求进行答疑,从而大大提高了训练的强度和效率。语言学习的最佳方式是一对一。多媒体教学模式突破了传统教学模式的教室时空,需要学多长时间就可以学多长时间,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自主进行学习,可以反复练习,可以自我评估学习成绩,及时发现问题,不断做出调整,从而通过高效率的学习和训练切实提高听说能力。

(二)实施开放性的网络多媒体教学模式,进一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改革的出发点在于大学英语教学要尽量满足时代要求,使学生掌握英语学习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传统的英语课堂教学是封闭的,在互联网、校园网技术应用环境下,大学英语教学将必然从封闭模式向开放模式转变,扩大教学信息容量,使信息的表现形式交互化、多样化,为学生进行有效的自主学习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条件。但是有了网络多媒体教学不等于学生就学会了自主学习,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还需要进一步的培养。再好的老师也不能代替学生的学习,因而教师在课堂上更应该思考如何让学生表现,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尽量多地创造让学生参与的机会,通过师生互动、学生互动等形式,使课堂成为交际的场所,让学生真正做到在学中用,在用中学,从而真正的实现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能力的目标,以适应社会发展和经济的需要。

自主型学习模式是网络多媒体教学中最具特色的教学模式。它改变了传统教学中以教师为主体的方法,以学生为中心、学生自主利用计算机进行个性化学习。网络多媒体的开放式教学为学生提供了个性化自主学习的良好环境。学生可以根据学习目标自行选择学习内容,运用学习策略自我控制学习进度,不必受教师的约束,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在网络多媒体课堂的自主型学习不是孤立的,学生可以随时呼叫,请求教师或同学间的帮助。教师通过个别对话对学生的学习给予帮助。在这种开放式的教学中,我们将采取以下对策来促进大学英语教学,使之朝着更有利于学生自主能力培养的方向发展:

第一,充分给予学生自主学习时间和空间,帮助学生确立学习目标,制定自主学习计划。并针对不同的学习任务,推荐相应的学习策略,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逐渐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第二,对学生的自主学习内容给予一定的监督和考查,通过对学习过程的观察、对学习效果的适时反馈、通过师生对话,教师和学生都可以对学习过程、学习状况有深人的了解,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促进学生的自我评价,进一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逐渐摆脱传统教学中以教师为权威,依赖教师评价的习惯。

第三,不断发展学生的心理情感学习能力,鼓励学生与同学一起学习、讨论、解决问题,积极参与课堂内外的协作学习,师生关系民主和谐。学生的自主学习可以使学生成了课堂的主人,可以更加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做到因材施教。

(三)实施网络多媒体教学也要注意吸纳传统教学方法的一些优势,在互补中实现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