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支出计划范文

时间:2023-06-06 17:56:1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财务支出计划,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财务支出计划

篇1

计划财务处工作需要能够准确、及时地提供图表、数据信息,完成财务经理分配的其他任务。营运资金及KPI的计算。协助进行内部控制,政策和程序的准备和执行。协助完成各类小组报告。以下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的计划财务处职责,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如果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喔!

计划财务处职责11、按时完成公司相关财务报表,统计数据;

2、负责项目公司财务管理工作;

3、根据国家税法、会计法等有关规定,严格审查并及时准确完成公司纳税申报工作。

计划财务处职责2协助制定其功能领域内短期及长期的公司决策和战略;

协助负责公司财政方面的业务和策略,包括会计管理、财务计划、财务程序、内部审计、财物、成本控制和投资研究分析;

负责公司财务管理及内部控制,根据公司业务发展的计划完成年度财务预算,并跟踪其执行情况;

协助管理和完善公司的经济、财务标准和程序,以满足控制风险的要求;

分析并改进现有流程,不断提高资金的利用率和工作效率;

协助进行集团计财部的日常管理工作及部门员工的管理、指导、培训及评估;

进行成本预测、控制、核算、分析和考核,确保公司利润指标的完成;

计划财务处职责3(1)参与制定和完善集团财务管理制度及工作流程;

(2)负责组织集团财务预、决算管理工作;

(3)参与对集团所属子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编制内部管理报表,拟定财务分析报告和各类专题分析报告;

(4)负责组织集团税务管理工作,合理安排税务方案,防范税务风险;

(5)负责组织集团本部具体会计核算及税务申报工作;

(6)参与集团对所属子企业绩效考评工作;

(7)参与集团融资及投资相关工作。

计划财务处职责41、负责日常业务的会计核算;

2、负责费用报销的审核;

3、负责相关财务数据的整理和报送。

计划财务处职责51、对于月度、季度、年度情况的预测。

能与市场部、线下和线上销售以及供应链经理密切合作,整合销售预测。与各部门领导密切合作,收集运营成本预测。根据各职能部门收集的信息,协助整合每月的现金流量。协助财务经理月度综合损益表预测以及现金流报告。

2、业绩评估。

跟踪实际销售,折扣和返利,conso成本,conso利润和运营成本,重点是广告和促销(A&P),并与每月的预测进行比较。分析实际数据与预测数据之间的差距,并得到相关部门的反馈。总结业务趋势和异常情况,并提出改进建议。为维克中国的业绩管理准备其他可能需要的定期财务分析。

3、从财务的角度分析和支持各种业务计划的实施和进展。

为商业活动提供财务支持和建议。为销售和市场部门提供所有新产品上市、活动、新渠道和其他项目的财务支持和分析。与财务经理紧密协作,为其它新项目提供资金支持。定期跟踪新项目的进展,并向管理层提供主要财务指标的总结,如:净销售额,以人民币和百分比为单位的利润率,成本,以及运营成本和投资要求。

计划财务处职责61.协助完成银行日常税务申报工作底稿,包括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以及各类代扣代缴税款等。

2.协助各项税收优惠申请和税务备案申报。

3.协助按照税务局和管理层的要求编制各类税务报表和报告。

4.配合各项税务监管检查的资料需求,按照税务机关要求进行税务自查,配合完成税务稽查,查缺补漏,确保银行的税收执行情况符合现行税法的规定。

5.协助核对增值税进项认证和账面金额的核对,协助优惠免税相关明细交易核对。

6.协助发票管理、抄报税和发票购买等事宜。

7.协助税务系统开发上线前的测试和税务流程梳理。

8.完成领导交办的其它工作事项。

计划财务处职责71.建立健全成本责任制度,加强成本责任考核。

评估成本方案,及时改进成本核算方法。

2.负责财务成本费用数据统计分析;

3.负责公司年度预算、决算的数据统计、编制与提交,月度费用预算的审核;

4.负责监督并参与项目立项过程,包括按规范作出项目成本测算,分析项目利润,规避项目风险,监督项目的回款,统计项目发生费用,核算项目总成本,编制项目总成本台账;

5.负责监督采购流程的合理性合规性,参与采购询价、议价,监控采购成本;

篇2

【关键词】基本公共服务 财政支出 均等化

一、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内涵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指政府为社会成员提供的最基本的、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大致均等的公共产品和服务,是人们生存和发展最基本的底线均等。根据基本公共服务投入和产出的划分,在此将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分为财政均等化与基本公共服务产出均等化。

(一)财政支出均等化

财政具有公共性的属性,基本公共服帐怯烧府运用财政资金提供的,为全体社会成员可获得的。财政与基本公共服务的联系非常紧密,首先,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务需要财政资金的支持,财政支出均等化是整个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起点。其次,财政支出均等化是基本公共服务产出均等化的必要条件,没有基本公共服务投入方面财政支出的均等化就没有基本公共服务产品和服务的均等化。

基本公共服务产品和服务均等化需要有财政支出均等化的保证,而基本公共服务的产品和服务是否实现均等化也是衡量财政支出均等化和财政资金是否得到优化配置的准则之一。实现基本公共服务产品和服务的均等化,要求稳定可靠的财政资金来保证。用来衡量在基本公共服务领域财政支出均等化的指标有人均财政教育支出、人均医疗卫生支出等等。地区间、城乡间财政支出均等化指标水平往往存在较大差异。政府对基本公共服务的财政支出差异的原因主要是制度差异和能力差异。制度差异是指不同地区有不同的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制度,制度的较大差别使基本公共服务非均等化的程度明显。即政府在基础教育、基础设施、基础医疗卫生等基本公共服务上实行地区间、城乡间差别的人均财政投入,最终造成了基本公共服务产品和服务地区间、城乡间差距显著。能力差异是指由于城际、县际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使不同地区政府地方财政收入存在差异,财政收入的差异进而使不同地区政府在基本公共服务建设投入上的能力不同。并且由于中央、地方间对完成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的财政支出的分担比例存在失衡的现象,加剧了不同地区财政支出的差异。

(二)基本公共服务产出均等化

基本公共服务产出均等化是从基本公共服务产出角度而言的,是指在财政对基本公共服务投入后得到的社会成员可以享受到的基本公共服务的产品和服务的均等化,包括基本医疗卫生、基础教育、基础公共设施等基本公共服务的产品和服务的均等化。我国的基本公共服务产出的差异主要存在于地区间、城乡间。衡量基本公共服务产出均等化的指标主要有中小学生人均专职教师数、千人均病床数、千人均卫生技术人员数等。其中,经济相对发达地区的这些指标水平往往高于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城市的这些指标水平往往高于乡村。从基本公共服务产出评价来看,地区间、城乡间基本公共服务产出差异可分为量差、质差。量差相对直观、可测,是指基本公共服务的总体覆盖面比例的差异;质差相对隐蔽、难测,是指基本公共服务质量水平上的差异。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过程中,质和量都应重视。但是由于质差的性质,往往被忽略,人们更倾向于用量差来衡量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结果。

支出均等与结果均等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支出的均等才能保证结果的均等,而结果的均等也一定是支出均等的表现。不同地区财政基本公共服务支出差异都是造成基本公共服务产出差异的重要原因。均衡不同地区财政支出是实现基本公共服务产出均等化的重要保证。

二、研究方法和指标选取

衡量差异程度的指标包括绝对差异指标和相对差异指标,本文选择衡量相对差异的泰尔熵指数研究各地区财政支出均等化水平和基本公共服务产出均等化水平的差异。泰尔熵指数是用来衡量个人或地区间非均等化程度的指标,计算公式为:

其中,n代表样本的个数,在本文中为地区数,xi代表将几个地区的财政支出(普通中学师生比、千人均卫生技术人员)从高到低排序后第i个地区的数值,μ是x的平均数。为消除各地区人口差异对均等化差异的影响,选择人口加权的泰尔熵指数来计算。根据泰尔熵指数的性质,泰尔熵指数在[0,∞) 间取值,为0时代表着完全均等,越大代表非均等化程度越高。

财政支出均等化是强调地区财力的均等化,即意味着地区间拥有大致相同的基本公共服务支出财力,是一种强调基本公共服务投入层面的均等化,本文用基本公共服务财政支出的均等化水平衡量。而基本公共服务产品和服务的均等化是基本公共服务产出层面的均等化,本文用社会成员可获得的基本公共服务产品和服务的均等化水平衡量。

在财政支出均等化水平衡量上,本文选取不同地区在基础教育和基础医疗卫生两个基本公共服务领域的人均财政支出加总近似作为基本公共服务投入层面的人均财政支出,计算其泰尔熵指数,用其表示历年财政支出非均等化水平变化情况。如表一所示,由于基本公共服务产出的多元化,单一指标很难衡量其均等化程度,因此本文选择了各地区每千人卫生技术人员、普通中学师生比的泰尔熵指数,用其表示各地区在医疗和教育领域的产品非均等化情况。这两个指标分别在基础教育和基础医疗卫生两个领域具有很大的代表性,可以更好的衡量基本公共服务产出非均等化的情况。

根据数据的易得性、可测性,选择1996年~2015年以下七个省份的数据:贵州省、广东省、甘肃省、辽宁省、河北省、湖北省、江苏省。这七个省份分别位于我国的西南地区、华南地区、西北地区、东北地区、华北地区、华中地区、华东地区,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用于测度均等化程度的指标数据来自《中国统计年鉴1997~2016》。

三、实证分析与结果

(一)实证分析过程

由一人均基本公共服务支出和产出均等化程度泰尔熵指数分析表可以直观的看出人均财政基本公共服务支出和普通中学师生比、每千人卫生技术人员的非均等化程度变化情况。

从基本公共服务投入角度看,财政支出区域间差距总体呈下降趋势,均等化程度逐步提升。1996~1998年区域间差距最大,财政支出均等化程度相对最低,随着国家经济水平提高,对民生问题的重视程度提高,财政支出均等化水平也逐渐提高。但是2009年之后财政支出均等化程度波动较大,近几年财政支出均等化水平有下降趋势。从基本公共服务产出角度看,首先2011年之前,医疗卫生服务区域间差距基本保持均衡,变化不大。随着国家对医疗卫生的重视,在近几年医疗卫生服务的均等化程度有明显提高。其次2007年之前,基础教育服务区域差距整体呈上升趋势,2007年之后,差距整体呈下降趋势。同时,综合观察三个指标可知,教育服务是三个指标中均等化程度相对最高的,而医疗卫生服务是均等化程度相对最低的。

在分析了基本公共服务投入和产出均等化的历年变化情况后,本文又对财政支出均等化和基本公共服务产出均等化之间是否存在协整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试图分析通过推进财政支出均等化能否实现基本公共服务产出的均等化。若证明两者之间协整关系的存在,则财政支出均等化与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关系,推进财政支出的均等化能够逐步完成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如果两者之间不存在协整关系,则表明单纯推进基本公共服务财政支出均等化难以有效实现基本公共服务产出的均等化。因此两者之间是否存在协整关系,是能否通过财政支出均等化促进基本公共服务产出均等化的关键。

因协整检验要求的变量需要是同阶单整的,所以要检验三个变量的平稳性。如表二为三个变量和其一阶差分的单位根检验结果。可知,三个指标序列都是不平稳序列,对其一阶差分序列进行z验为平稳序列。因此财政支出、基础教育服务产出和基础医疗卫生服务产出的均等化序列都是一阶单整序列,可进行协整检验。

由表3对一阶差分序列的协整检验结果可以看出,我国这7个省份近20年以来财政支出均等化与基本公共服务产出均等化之间存在着长期的稳定关系,这意味着通过实现基本公共服务投入层面的财政支出均等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推进实现基本公共服务产出均等化。

得出财政支出均等化与基本公共服务产出均等化之间存在长期协整关系后,本文进而对两者进行了格兰杰因果检验,考察两个均等化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由于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要求被检验的变量是平稳序列,此处仍使用了变量的一阶差分形式进行检验。如表四,X1为基本公共服务财政支出,X3为医疗卫生服务,X2为基本教育服务。由格兰杰检验结果可知,财政支出均等化是医疗卫生服务和基本教育服务均等化的原因。

(二)结果分析

通过实证分析结果可知,我国财政支出均等化与基本公共服务产出均等化之间存在长期的协整关系和因果关系,这意味着在我国通过推进财政支出的均等化来逐步完成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路径是可行的。同时也可从以上数据中看出,财政支出均等化对于不同类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影响程度不同,因此在注重基本公共服务投入层面财政支出均等化的同时,也要注重基本公共服务在各个服务领域的提供成本及配置效率问题。总之,推进财政支出均等化仍然是实现区域间城乡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有效路径。

参考文献

[1]李光龙,陈燕.城乡义务教育均等化的实证研究――以安徽省为例[J].财政研究,2010(6).

[2]南锐,王新民,李会欣.区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的评价[J].财经科学,2010(12).

[3]刘梅.民族地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实现路径:基于财政收支结构的分析[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10(6).

[4]王伟同.财政能力与横向公平:两种均等化模式关系辨析――兼论中国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路径选择.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2(6).

篇3

一、高校财务信息化管理系统概述

高校财务信息化管理系统是以资金、资产管理为对象,以提高服务和管理水平为目标,以教职工、学生、资产、资金为总资源框架,依托国家教育标准体系,实施的财务核算、分析、控制,同时对现有的财务运行模式和资源整合重组,以提高各种经济资源使用效益的综合系统。

二、实施财务信息化管理系统的意义

以制度建设为基础,以信息化为手段,建立以日常办公、教学、科研、学科建设、基建、后勤保障等各方面完整的财务项目库体系。

(一)有利于加强财务制度建设。财务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实施,需要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制度保障,包含管理体制、内控制度、操作流程、规范程序等综合体系;通过项目的实施,促进制度化建设,规范相关工作的业务流程和内控管理,使财务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和高效化运行。

(二)有利于提高教职工综合素质。实施财务信息化管理系统是一项全新的工作,它要求教职工全T参与,确立新的管理工作理念,突破传统观念的束缚,主动遵守财经法规及财务资产管理规定,接受财务信息化和财政体制改革等方面的新知识,促进教职工思想观念的转变。

(三)有利于提高教学管理水平。高校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一方面,财政体制改革日新月异,财政支出要求日趋严格,预算管理、薪资管理、资产管理、收费管理、项目经费管理、部门经费管理、财务信息公开管理、绩效考核等问题制约着高校的发展,如何有效地解决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令教职工和学生满意的服务?另一方面,人事劳资、教学、教辅、财务等各部门之间缺乏协调机制,信息缺乏共享,影响教学管理水平,如何有效整合各部门的信息资源,将孤立的、表面的、不系统的管理信息资源整合起来?实施财务信息化管理系统就是要运用先进的管理理念和信息化手段,突破信息收集、传递及处理过程中的“瓶颈”,更好地为教学管理服务。

(四)有利于提高财务管理水平。通过建立“纵向贯通、横向集成”的教育经费内控监督平台,实现以部门预算管理为主线,预算管理和会计核算紧密集成、数据共享的财务管理信息平台;通过建立系统客户端网络,实现全体财务、业务人员在一体化的工作平台上协同办公,为业务人员服务;通过对外服务窗口并结合数据中心,不仅业务人员可以实时获取财务信息,教职工也可以获取学生收费、个人工资等信息,为教职工服务;通过网络实时查询实现财务资金及各类资源信息,为各单位、部门服务。

三、实施财务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原则

(一)更新观念,与时俱进。财务信息化管理系统是一项新事物,需要教职工的全面参与,由于对财务业务的不了解,可能存在畏难情绪,要加强宣传工作,让教职工切实认识到实施财务信息化系统的好处,要看到项目的实施不仅是硬件设施的投入,更是促进思想观念的转变。

(二)结合实际、注重实效。项目的实施涉及到高校管理体制等方方面面,所面临的矛盾和困难不是一朝一夕能够解决的,因此,项目的实施要结合高校实际,首先实施基本及容易使用的模块,待管理水平有了提高再逐步使用其他模块,务求做到需要一个使用一个,使用一个成功一个,最终实现高校全面实施财务信息化管理系统。

(三)整体规划、分步实施。根据高校实际,制定实施财务信息化管理系统项目的远景规划,建立整体框架,包含各类基础信息、接口标准、工作流、人员权限等;其次要分清预算管理、薪资管理、资产管理、收费管理、报销管理、票据管理、项目经费管理、部门经费管理、财务信息公开管理、绩效考核等各个子系统的轻重缓急,逐项稳步推进。

四、实施财务信息化管理系统的步骤

财务信息化管理系统首先是一种先进的管理模式,其次才是信息技术,要建立以学校为项目实施主体,业务部门唱主角的项目组织机构。

(一)成立项目领导小组。系统的实施涉及教学、教辅、党政部门等各个环节,需各方面的协调管理,单靠财务部门是无法实施的,需成立包括高校领导、部门负责人的项目领导小组,协调管理体制、机构设置、人员配置等方面的问题。

(二)成立项目实施小组。财务信息化专业性强,对计算机操作能力有较高要求,实施小组主要是对各级管理人员进行宣传和培训,使他们掌握系统的基本原理和管理思想,只有他们理解了财务信息化管理系统,才能更有效率的运用。

(三)成立项目业务小组。每个业务组必须有固定的人员,带着业务处理中的问题,通过对财务信息化管理系统的掌握,寻求一种新的解决方案和运作方法,并用新的业务流程来验证,协同实施小组一起制定新的工作规程和准则,制定规范的制度,最后落实到实际工作之中。

篇4

一、机关经费实行计划管理、定期公示办法。根据量入为出、分类控制原则,在市财政核定的经费总额之内,由职能部门提出费用开支预算,经计财处平衡汇总归类,拟订机关经费支出计划,提交局长办公会议审议批准,按进度实施。每月后五天,计财处汇总实际支出情况,上网公示。其中单笔支出2000元及以上的公用经费支出逐笔明细列示。

二、机关经费支出原则上实行二人签证,财务主管领导审批,即经办人签字、证明人签字、局财务主管领导审批。局财务主管领导外出,由指定领导审批。

三、机关各项经费支出,按有关部门规定的开支标准执行。

四、城市维护经费支出按局长办公会议确定的计划执行。

五、下列费用支出,须事先经局长办公会议审议:

1、城市维护经费支出计划安排与调整;

2、机关集体福利开支;

3、组织专项活动;

4、扶贫开支;

5、县市区补助支出(包括各类奖励)。

六、下列费用支出,须事先报请局财务主管领导同意

1、组织有关会议;

2、订阅报刊杂志、年鉴等书籍资料;

3、大额备用办公用品购置;

4、办公用固定资产购置;

5、参加各类学会、协会。

七、业务接待用餐,由办公室统一安排,并每月汇总报局财务主管领导。

八、下列项目支出,在计划总额之内,由局办公室主任审核签字后支付,每月汇总报局财务主管领导。

1、500元以下办公用品购置;

2、1000元以下办公设备维修及耗材购置;

3、驾驶员补贴、清卫人员费用、值班费用;

4、机关用食堂餐券、饮用水票购置;

5、汽车养路费、保险金、外地小额购汽油费、“四自”公路费、500元以下汽车小额维修费;

6、行政法规购置费;

7、承办会议时的文件打印、复印费用。

九、下列项目支出,由局计划财务处处长审核签字后支付。

1、计划内养护经费、建设经费、设备购置经费拨款;

2、代管经费拨款;

3、已书面报告并经主管领导批准的专项支出;

4、其他急需支付的零星正常性费用。

篇5

【关键词】基层单位;事业单位;财务预算;问题;对策

至从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我国的市场经济获得了快速的发展,事业单位的经费领拨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当前,我国基层事业单位经过财政三项制度改革之后,其财务经费来源于得到了有效的拓展,使得这些基层事业单位不再仅仅依靠财政拨款而存活。然后,在新的形势下,基层事业单位在财务预算管理方面的问题并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反而日益突出。

一、当前我国基层事业单位财务预算存在的问题

当前,在我国基层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工作中,还存在诸多问题,例如,编制预算的时间较短,使之失真、不科学;预算执行缺乏严格性,使预算编制流于形式;财政支出安排存在不规范现象;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和监管机制等等。

(一)编制预算的时间较短,使之失真、不科学

财务工作的起点,是编制预算收支计划。该项计划的真实、可靠性,会对整个单位的财务预算管理工作产生直接性的影响。作为基层事业单位而言,本应该在坚持“先有预算,后有支出”原则的基础上,去开展财务预算管理工作。然而,有不少基层事业单位,并没有对预算编制工作加以重视,这些单位花费在预算编制工作上的时间往往比较短,在较短的时间内,单位根本没有时间去仔细分析上一年度的财务预算指标完成情况,也没有时间仔细思考与安排下一年度的财务预算收支计划,这就使得该单位的财务预算编制计划出现失真、不科学的现象。

(二)预算执行缺乏严格性,使预算编制流于形式

我们都说,领导下达的预算编制计划,基层人员是必须严格按照该计划来执行的,任何单位或者个人,都没有权利随意更改该项安排计划,当遇到特殊情况的时候,也必须上报财政部,经审批后方可更改。然而,在实际的管理工作中,很多基层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并没有严格执行上级下达的预算执行方案,而是自行制定相关管理制度,使得政府的预算编制流于形式。

(三)财政支出安排存在不规范现象

我国财政部在相关政策中明确指出:单位在开展财务支出安排工作的过程中,要贯彻落实“收支平衡”原则,基于本单位的资金状况,合理安排各项财务支出计划。到了年终的时候,还需要仔细计算出本年度财务预算支出计划的实施情况。然而,有基层事业单位,在发现本单位存在预算支出指标没有用完的情况,就会想法设法找业务填补,甚至存在套用虚假发票、突击性花钱的情形,这是典型的财政支出安排存在不规范现象。

(四)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和监管机制

基层事业单位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以及激励机制,使得这些单位的财务预算管理工作问题频出。想必很多想去事业单位工作的人,都存在这样的心理,认为呆在事业单位“不愁怎么去赚钱,就愁怎么去花钱”。甚至有些人认为:在事业单位,谁花的钱多,证明谁的业绩越好。所以,这些基层事业单位的很多工作人员,是本着“绞尽脑汁“完成专项支出指标的态度来工作的。再加之无人监管,使得这种现象更加普遍了。

二、解决当前我国基层事业单位财务预算存在问题的主要措施

(一)抓好财务预算基础工作,确保预算的科学性

做好财务预算的准备工作,是提高预算工作科学、可靠性的重要保障。作为基层的事业单位,在日常的财务预算管理工作中,应该本着“脚踏实地”的办事原则,从源头抓起,争取把预算管理工作做到最好,从而为我国财政部做好全面预算管理工作提供大量可靠的数据。对此,各基层事业单位,要认真观察落实国家的相关政策,对自己的“家底”进行彻底的清查,并针对单位财务情况做好汇总分析工作。另外,对于经济基础稍微雄厚一点的单位来说,还可以经常性地组织预算编制考核工作,增强本单位的预算管理能力。

(二)严格执行预算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预算执行管理制度,并且加大制度执行效果的考核力度,推动有效约束机制的建立,有利于提高预算编制的执行效果。例如,各基层事业单位,要对本单位产生的电话费、公车的使用费、招待费等等进行严格的审核,并详查超出限制额度的部分,追究负责人的相关责任,防止单位经费出现“跑、冒、滴、漏”的现象。此外,基层事业单位,还要对预算执行申请审批制度进行相应的完善,并在日常的管理工作中,严格执行预算管理制度。

(三)制定支出计划,杜绝“铺张浪费”

单位所开展的项目比较多,所以各项财务支出项目也比较繁杂,但是单位却不能因此乱了阵脚。作为基层事业单位,在日常的财务管理工作中,就需要按照项目的轻重缓急,来合理安排财务预算支出,使得单位的财务预算工作能够计划、有目的地展开。这不仅有利于提高单位预算资金的使用效率,而且有利于节约国家财政资金。

(四)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加强预算监督管理

在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加强预算监督管理工作的过程中,要将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融合起来,合理安排各种预算项目的执行工作。例如,在安排预算项目的时候,可以将基层事业单位人员的业绩与奖金制度相结合,实行“多劳多得”、“奖惩分明”制度。给予表现优异的人员,一定的精神和物质奖励,而对于那些在工作中经常出现失误的人员,也要采取一定的惩罚措施。

三、结语

作为基层事业单位的领导,要对财务预算管理工作中给予高度的重视,通过抓好财务预算基础工作,确保预算的科学性;严格执行预算管理制度;制定支出计划,杜绝“铺张浪费”;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加强预算监督管理等措施,来有效解决当前我国基层事业单位财务预算存在的问题,促使基层事业单位的财务预算管理工作更加科学、合理,推动政府部门的全面预算管理工作获得更大的成效。

参考文献:

[1]符小玉.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新疆农垦经济,2010(04):8586

[2]段蕾.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2(08):7677

[3]徐新玲.浅议基层事业单位财务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财经界(学术版),2010(07):156

篇6

一、当前基层人民银行财务预算管理的现状

从目前的实际情况看,基层人民银行的财务预算管理主要体现为费用支出的预算管理,即:根据上级行核定的年度费用指标,制定分月控制目标和项目支出计划,合理控制财务支出;以会计监督为主,以事后监督、纪检内审监督为辅的监督管理手段,加强财务预算监督。各项财务预算管理制度趋于完善,费用指标按项目进行分解和核定,强化财务预算的指标化,提高财务预算的科学性、合理性。

二、目前基层人民银行财务预算管理工作中面临的难点

(一)财务预算管理制度建设滞后。人民银行财务管理实行部门预算后,部分损益类科目进行了重新划分和调整,尽管财务计量和确认方法没有改变,但财务支出部分科目和核算内容有较大变化,由于《中国人民银行财务制度》没有及时修订,造成新预算科目与财务制度的规定不一致。如:邮政储蓄利息支出等项目已没有业务;职工医疗保险、临时工工资等费用支出没有列入财务预算计划,致使基层编制财务预算计划没有法规和规定可参考,财务预算管理缺乏健全完善的法规依据。

(二)人员经费指标和人事部门工资计划匹配不到位,造成损益报表不实。人员经费预算管理是基层人民银行的一项主要财务预算指标,其中的职工工资指标事关每一名职工的切身利益,大家对这一指标都非常关注,此项指标的科学与否会对基层人行员工的思想和工作状态产生直接影响。目前,基层人民银行的职工工资计划由上级行人事部门下达控制,人事部门下达的职工工资计划,高于会计财务部门下批的人员经费指标,而且两者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导致人为调账,一方面造成财务损益报表不实,另一方面违反相关财务制度。

(三)预算科目、账户设置与人民银行实际职能不符。人民银行时国家的行政机关,具有履行国家赋予法定职能的重任;同时人民银行还需要经营自身的业务,为全社会提供相关的金融服务。人民银行的费用由行政管理预算费和履行社会公共服务职能所发生的费用两部分组成,从预算角度看,这两部分费用应该严格区分。财务部于2006年对人民银行的财务预算科目进行了调整,但由于调整力度不够,导致人民银行行政支出费用和业务费仍混杂不清。

1、列支渠道与银行的业务性支出匹配度不高。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民银行的职能也在不断转换,稳定金融、征信业管理以及反洗黑钱等新增业务没有对应的列支渠道,导致基层人民一按行在列支上述业务开支时,只能通过变通的方法解决,将各项费用全部纳入人民银行的公用经费当中。以上业务属于社会职责,若不对其进行对应的项目列支,而通过挤占公用经费的方式解决,就会导致银行费用支出失真。由于银行科目、账户设置与实际业务支出的匹配度不高,导致业务费用占用公用费的比重较大,给社会外界造成一种人民银行办公费用过高的错误认识,不利于人民银行的长远发展。

2、科目归属缺乏合理性。人民银行部分经费性质的支出项目设置不合理,如电子设备运转费、货币发行费以及网络租赁费等是维持银行业务运转必不可少的支出,属于常规性、稳定性的支出,在性质上更接近与办公设备购置等公用经费支出,但当前却仍将其列为项目支出。

3、工会经费还未实现独立核算。工会工作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工会工作产生的费用也应实现独立核算。当前各部门在预算管理时,将工会经费与公用经费并列到“其他”科目,不利于工会组织的财务核算。

4、部分账户核算内容不合理。如:预算科目将“反假货币、国库券宣传、反洗钱”等业务支出内容均放在“反假货币经费”账户内进行核算,不仅与账户名称不协调,而且不便于直观反映上述三项工作的支出情况。

三、对策建议

(一)加快相关财务立法,做到依法科学理财。根据《预算法》等财务预算管理法规制度,结合人民银行业务发展实际,修订和完善《中国人民银行财务制度》及相关制度规章,对各部门在预算编制和执行中的权力、义务进行明确,将法律管制作用纳入部门预算管理体系中,为人民银行预算编制、执行、监督提供完备的法律依据,使各项工作都能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篇7

一、实行乡镇移民办报账制势在必行

我市共有18个移民乡镇,从*年起相继成立了乡镇移民办,并配备了专门的会计和出纳员,实行独立核算。从开办至*年止,我局的会计核算实行的是以拨代支。从*年至20*年止,实行的是稽核报帐制。我们对移民经费的管理,想了很多办法,做了很多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存在的问题仍然不少。如少部分乡镇超计划投资甚至无计划投资,行政管理费挤占移民专项资金的现象时有发生;不严格执行开支标准,乱发加班工资及补贴、乱报电话费等现象屡禁不绝;少部分乡镇移民办对下拨到组的项目经费监督不力,挤占、挪用的情况年年均有发生。因此,进一步深化财务管理体制改革势在必行。20*年1月1日,我局与资兴市财政局联合颁布了《资兴市移民资金财务管理暂行办法》和《资兴市乡镇移民办收支财务管理暂行办法》。决定对乡镇移民办收支全部实行报账制管理。

在实施报账制初期,有个别乡镇移民办抱怨不方便,不愿配合。但是,在局领导和财务人员的通力合作、共同努力下,克服了诸多方面的困难,顺利完成了市乡两级的财务接交工作。目前,乡镇移民办财务报账工作已步入正轨,管理工作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从这两年多的运作情况来看,效果十分显著。一是进一步规范了移民资金的计划管理、项目管理、资金管理、报账制管理程序,加大了监督管理力度;二是进一步规范了乡镇移民办收支预算管理体制,确保了乡镇移民办各项收入及时足额上缴和正常运转;三是严格控制了乡镇移民办的支出范围和支出指标,杜绝了开支不规范的现象和行管费支出挤占移民专项资金的现象;四是实行备用金报帐制管理有效地改变了过去大量资金积压乡镇移民办的现象,加大了资金的调控能力,缓解了资金调度的压力。

二、进一步完善专项资金管理制度

《资兴市移民专项资金财务管理暂行办法》主要是针对移民项目资金财务管理。此办法严格按照“项目跟着计划走,资金跟着项目走”的管理原则,确保移民专项资金专款专用,充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移民专项资金实行报账制财务管理,即全市各项移民专项资金由市移民开发局计划财务科负责统一核算管理,乡镇移民办不设独立的财务账。会计核算按《湖南省水库移民资金会计核算暂行办法》执行。各乡镇在银行开设备用金存款帐户。支付移民专项资金时必须手续齐全,严格审批制度。基础设施建设、生产扶持、补偿补助、补贴等项目资金的支付须凭工程项目计划、工程项目预算、施工合同、工程进度、工程项目验收单及到户名册等相关依据,经单位负责人和主管领导审批后才能付款。村组领款必须两人以上经办。通过招标承包的工程项目结算时须凭正式税务发票;补偿到村组的项目资金须凭《农村经济合作组织专用收款收据;到农户的生产扶持、补助补贴资金须填制市移民开发局统一印发的《移民补助、补偿资金领款单》或凭到户名册。市移民计划财务科负责全市移民专项资金的会计核算和报账管理工作,对乡镇移民办和用款单位所报账的原始凭证及会计资料进行严格审核,对不按资金计划和工程项目的用款不予报账,并责令改正;对不合规、不合法、手续不全的原始凭证予以退回。乡镇移民办报账员将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填制移民工程支出、预付、往来报账单,经审核、审批后,再预以拨付款项,补足乡镇移民办备用金。

三、进一步加强移民办收支财务管理

《资兴市乡镇移民办收支财务管理暂行办法》是为了杜绝乡镇移民办管理费支出挤占移民工程项目资金,严格控制移民机构各项经费支出,加强移民办收支财务管理而制定的。乡镇移民办收支财务管理办法为:“定收定支,收入上缴,支出包干,超收分成,短收分担,超支不补,节余留用”。乡镇移民办的收支实行报账制管理,即取消乡镇移民办银行经费帐户,由资兴市移民开发局计划财务科在银行开设乡镇移民办经费专户,统一核算管理,根据各乡镇移民办的实际情况,按800元至1500元核定备用金,乡镇报账员负责收入解缴和支出报帐。

乡镇移民办财务收支实行预算管理,预算的编制坚持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的原则,合理预算各项收支。收入预算由市移民开发局根据有关政策和体制规定及各乡镇移民办的实际收入情况进行编制;支出预算根据各乡镇移民办的人员、区位条件、工作量大小的实际情况及政策规定的支出范围和支出标准进行编制。年度收支预算报送市财政局审批。

乡镇移民办财务收支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收入要及时、全额解缴专户,为鼓励乡镇移民办在搞好移民生产开发的同时广开财源增加收入,对超额完成收入指标的,其超额部分的50%用于弥补该乡镇移民办公经费不足及福利和奖励,50%用于全市乡镇移民办的公用经费和人员经费。未完成收入指标的,根据短收比例核减支出指标。乡镇移民办的支出分为包干支出和非包干支出两部分。对包干支出项目实行指标控制,超支不予报账,节余结转下年使用。市移民开发局对乡镇移民办的报账的各项支出进行严格审核,对不合规、不合法、手续不全的开支不予报账,并责令改正。乡镇移民办将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按项目填制报账单,进经审批后再报账。

篇8

一、高校预算编制的原则

1、符合国家、地方有关法律、法规、制度的规定。

高校预算的编制就是制定预算资金筹集、分配的年度计划,预算资金从哪里筹集,筹集多少,分配到哪里去,每一项预算收支的安排都要有其法律依据和政策制度依据。目前,我国高校预算编制的法律依据主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高等学校会计制度》、《事业单位财务规则》等。高等学校实行“统一领导、集中管理”的财务管理体制,规模较大的学校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财务管理体制,高校财务处是预算管理工作的职能部门。

2、预算编制要实事求是,安排支出量力而行。

高校预算编制要实事求是,量力而行。量力而行是我们高校发展的重要方针,也是合理分配高校财力、处理预算收支关系的指导思想。预算编制既要实事求是又要有超前意识。预算编制一方面要贯彻积极稳健的原则,同时应坚持资金的来源多样化,自力更生搞好创收。只要是合法,合规的都必须加以充分利用。高等学校的事业属性决定财务管理的中心必然是以预算管理为中心。提高教育投资的综合效益,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才是预算管理的本质所在。目前,对于规模较大的有二级财务存在的学校,学校财务部门除保证校级财务预算的综合平衡外,还要指导和监督二级财务机构预算收支平衡。

3、预算编制要统筹兼顾,确保重点,并留有后备。

高校预算支出的编制,应当统筹兼顾,确保重点,在保证高校各项支出合理需要的前提下,妥善安排其他各类预算支出。因此,在预算编制中必须从全局出发,区别轻重缓急,正确处理不同支出项目之间的比例关系,保证重点,兼顾一般,促进高校各项事业的发展。在编制高校预算时,还必须安排适当的资金后备。在编制支出预算时贯彻“一要吃饭,二要建设”精神,根据事业发展的需要与财力的可能,坚持优先安排人员经费及维持正常业务运行所必需的经费,努力保证学校正常运转的需要;另外还要紧紧围绕学校的中心工作,按轻重缓急,保证重点投入,安排急需的学科建设、基本建设和设备购置等项目,以体现预算年度学校整体事业目标。处理好“吃饭”与建设、重点与一般、学校长远利益和短期利益、局部与整体之间的关系,合理安排各项支出,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用在最能促进和推动学校各项事业发展的项目上,使有限的资金发挥最佳的办学效益。

4、预算编制应及时、完整和真实可靠。

高校预算是由单位预算、部门预算至下而上逐级汇编而成的,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这就要求它的编制要及时完整。所谓及时性,就是对预算编制的时间要求,凡是参与预算执行的部门和单位都要及时编报预算,及时汇总预算,以确保预算得到审查和批准。所谓完整性,就是要求按规定应当编报的各种报表编报齐全,将应当列报的各项数字填列齐全,将应当汇总在内的单位、部门的有关数据汇总齐全。高校预算编制还必须真实可靠。真实性强调的是预算编制中必须做到实事求是,如实反映有关情况,不能弄虚作假。预算的编制过程就是对预算年度财务收支规模和结构的预计和测算过程,这种预计和测算必须以高校发展和各单位、部门职能的需要为依据,同时在预测中尽可能保持各项指标的合理性,使预算结果与客观实际尽可能吻合。

二、高校预算编制的程序

为了保证预算编制的及时、准确和完整,高校预算的编制必须按照一定的步骤,有序地进行。预算编制的程序是指预算编制的具体步骤。一般分为两个阶段:一是测算预算收支指标。测算预算收支指标又分为初步测算和具体测算两步。一般在上年第三季度,由高校根据本年度预算执行情况和下一年度发展计划初步安排情况以及下一年度的变化因素,初步测算下一年度的收支情况。经过初步测算,摸清下一年度的财力状况,提出财力的集中和分配方案。具体计算方法是,根据高校经济和发展计划中的具体指标进行逐项测算,然后再对预算收支总量进行对比分析和平衡,之后即进入编制预算草案阶段;二是编制预算草案。预算草案是指编制的未经高校批准的收支计划。预算草案经过高校批准后,就成为具有约束力的正式预算。预算草案的编制,一般采取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上下结合,逐级汇总的程序。

三、加强高等院校预算管理的几点建议

1、加强组织领导,重视预算。

对于年度预算的编制,高校要组织学习财政部门、教育部门有关部门预算的文件精神和要求。为了做好部门预算工作,学校应组织召开校内各单位和部门主要负责人和财会人员参加的部门预算工作会议,组织学习有关文件,并对做好学校预算工作进行动员部署,提出明确的工作任务和编制的具体要求。学校财务处更是把预算工作作为重中之重来抓,积极对参加具体预算工作的人员进行培训,建章立制,统一认识,统一口径,统一做法,确保预算的质量,实现高校预算的制度化管理。首先,可根据现阶段的实际,建立健全校(部门)二级预算管理体制。通过制定高校内部预算管理等制度,强化预算的严肃性;其次,要明确预算的收支范围、编制程序、编制原则和方法,预算执行和调整的具体规定,明确学校与下属学院(部门)各自在预算编制和执行中的职责和权限,使学校下属各学院(部门)都知道自己在预算管理中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

2、全面编制综合收入预算。

收入预算是指高等学校年度内通过各种形式、各种渠道可能取得的用于开展教学、科研及其他活动的非偿还性资金的收入计划。高等学校的收入包括财政补助收入、上级补助收入、事业收入、经营收入、附属单位上缴收入和其他收入等。上述各项收入按来源预测,按部门汇总,既能明确来源构成,又能分清部门的责任,同时便于考核收入预算执行情况。由于收入预算是完成事业计划的财力保证,学校的综合收入预算汇集了预算年度内学校可能提供的可用于开展各项事业的全部资金收入,它体现了高等学校经费来源的多元性,反映了学校依法多渠道筹措经费的能力和来源结构。

3、合理安排预算支出,规范预算经费支出编制。

高等学校支出预算是指高等学校年度内用于开展教学、科研及其他活动的支出计划,支出预算反映了高等学校的规模、发展速度和发展方向。支出预算由事业支出、经营支出、基本建设支出和附属单位补助支出组成。事业支出和经营支出按支出具体项目分为人员支出和公用支出两大部分。目前,高等学校在编制支出预算时将支出预算分为经常性支出和建设性支出两部分。经常性支出包括教职工人员经费和学生奖学、助学金,以及日常组织教学、科研、行政、后勤、对外服务等各项事业开展所必需的开支;建设性支出是指列入本年度专项事业发展性开支。在安排各单位日常运行经费后,剩下的财力根据需要,分轻重缓急安排各项事业发展经费。建设性项目从零开始排队,所有申报专项经费的单位,必须填报专项经费申请表,阐述项目的必要性、可行性,所需经费和预期效益,学校根据报来的材料和实际情况逐项核定,首先保证重点项目的安排,其他项目只能量力而行,这样优化了专项经费的核算分配办法。

4、加强预算执行的考核力度,强化预算严肃性。

篇9

【关键词】 事业单位 财务管理 建议

事业单位分为全额拨款、差额拨款、自收自支三种类型。全额拨款就是全部经费由财政预算拨款;差额拨款就是单位有部分收入,不足的部分从财政拨款;自收自支就是单位自负盈亏。加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这里主要论述全额拨款和差额拨款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如:国家公办的中职学校就是属于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要按照《事业单位财务规则》的有关规定,将学校的所有收入统一纳入财务收支预算,并结合学校实际情况,不断完善内部财务管理制度,进行全面的综合计划管理。笔者结合多年在学校财务工作的经验,对如何加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提出以下建议。

一、从传统核算型会计向现代管理型会计的观念转变

传统会计模式下,财会人员的基本工作就是进行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主要是记账、算账和报账,对会计信息的管理和分析较少,这是一种核算型会计模式。随着会计电算化的普遍应用,会计核算的工作效率大大提高,会计信息核算与统计的准确性也得到提升。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进入一个更高的层次,同时对会计人员提出更高的要求,财会人员应提高认识,转变观念,更新知识,积极进取,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提高专业理论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提高财务管理水平,由传统的手工记账核算型会计逐步向着现代管理型会计转变。

二、加强收入管理,将事业单位各项收入全部纳入单位预算

第一,事业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将所有收入和支出纳入预算,统一核算和管理,如:中职学校应将房租收入、住宿费收入、培训收入、联合办学收入等收入纳入财务统一管理并进行全面、真实、准确的会计核算。业务部门应当在有关收入的合同协议签订后及时将相关材料送交财会部门,财会部门应定期检查合同约定应收金额是否都已取得,对应收未收项目应当查明原因,明确责任主体、落实催收责任。

第二,严格执行国家“收支两条线”管理规定。对于事业单位取得的收入,应区分其性质,如中职学校取得的代扣职工的水电费时,应开具内部往来结算票据;而对于对外开展技术培训取得的收入,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开具财政非税收入票据,做到收缴分离、票款一致,并严格“收支两条线”管理规定,及时足额上缴。

第三,对于财政补助收入,应当按预算科目进行明细反映,并定期核对,在执行中,财政补助收入必须严格按照批准的预算执行,如有调整要严格履行报批程序。

第四,合理设置业务岗位,加强对票据和印章的管控。根据国家相关规定及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要求,对相关业务岗位进行合理设置,明确相关岗位的职责权限,确保收款、会计记录等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票据应按顺序号连续使用、不得拆本使用,不得违反相关规定转让、出借、代开、买卖票据,不得开具虚假票据。

三、对各项支出进行科学管理

1、结合单位实际,制订和完善各项内部财务管理制度

事业单位在疏理各项业务支出的基础上,识别主要的风险点,结合单位的实际情况,根据国家有关财政财务会计规定,制订和完善国家有关财务规章制度没有统一规定的,而又为单位管理所必需的各项内部会计管理制度和内部控制制度。

支出内部管理制度应当对支出的归口管理部门、开支范围、开支标准做出具体规定,统一业务事项所涉及的相应的表单、票据格式。应当对支出的业务流程和审批程序做出具体规定,并且具备相应的对账和检查程序。各项支出由单位财务部门按照批准的预算和有关规定进行审核后办理,防止多头审批和无计划开支。三重一大事项,应当由党政领导班子集体决策。

应把单位制订的规章制度汇编成册,印发到各部门,通过组织学习,提高部门自觉执行,用规章制度增强单位对自己行为的约束能力,规范支出管理。

2、调整支出结构,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事业单位资金来源渠道多样化,事业单位的支出涉及面广、名目繁多。因此,优化支出结构,强化预算约束是十分重要的。

事业支出在事业单位的支出中占很大的比例,是支出的主要组成部分。事业支出包括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事业单位应注意保持合理的支出结构,处理好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的关系,优先保障基本支出的需要。基本支出包括人员经费支出和公用经费支出。人员经费支出在整个单位支出中基本上呈固定状态,对这一部分支出,应在严格执行各项工资政策和严格按编制控制人员数量的前提下,核定预算,加强管理。公用经费支出,在事业支出中占有较大比例,应当作为支出管理的重点。通过对公用经费支出结构的分析,对基本较固定的费用,如报刊费、电话费、水电费等采取定额管理的办法,全年按定额支出,并与有关奖惩挂钩。对名目较多、支出较大的变动费用,如设备购置费、各类修缮费等,采取零基预算法,按实际需要和财力可能安排当年支出,不需要的项目坚决取消,能压缩的坚决压缩;强化预算约束,保证重点支出,力求将更多的资金用于关键性项目上,从而不断地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促进事业发展。

3、严格执行政府采购制度的有关规定

事业单位要严格执行政府采购制度;在年初预算时,业务部门根据当年业务开展的需要,编制部门需求的采购预算表。财务部门根据各业务部门报送的采购预算表进行汇总审核,避免出现重复购置、浪费资金,以及出现急需采购的物品未申报,影响业务工作的情形;并根据同级财政部门的要求,编制政府采购预算表,将采购品目、规格要求、采购产品数量以及资金来源渠道进行填报。在当年,按同级财政部门批准的政府采购预算进行采购,实现预算控制计划、计划控制采购,增强采购过程的透明度。实际采购时,财务部门先要根据采购的合同、发票等相关资料进行用款计划的申报,接着再根据已批复的用款额度进行直接支付申请,再将采购的合同、发票等相关纸质资料上报财政国库支付中心,作为财政支付采购款项的依据。单位要加强对政府采购项目的验收,组建由单位的工会、单位内审机构、熟悉设备的相关技术专家组成的验收小组,对所购物品的品种、规格、数量、质量和其他相关内容进行验收,并出具验收证明,做到“公开、公平、公正”。

四、加强资产管理

事业单位的资产按资产形态,主要分为货币资金、实物资产、无形资产、对外投资和其他资产。事业单位应当根据不同资产的特点,根据国家相关法规制度制定相应的资产内部管理制度。内部管理制度应明确资产的使用和保管责任,并对资产的配置、管理使用、处置的具体工作流程作出规定。合理设置资产管理岗位,确保审批与执行、保管与记录、记录与监督等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

1、货币资金

事业单位必须严格遵守《现金管理条例》等国家有关规定,加强和健全内部制度和岗位责任制;出纳每天提取的现金应该在日常报销合理的范围内,当天结余的现金必须存入银行,不得“坐支”,不得“白条”抵充库存现金,库存现金不能超过规定限额,出纳人员应每天清点库存现金,做到日清月结。对发生的应收及暂付款项,应严格控制其额度,及时收回,不得长期挂账。因公借款,在公事办完后,经办人必须及时办理报销手续。财务机构内部做到钱账分开,出纳不得兼任稽核、会计档案保管等工作,确保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出纳人员应当具备会计从业资格,不得由临时人员担任。收付款项所需的全部印章不得由一人保管。单位严格按财政和上级主管部门的规定开设帐户,办理银行结算,按月与银行对账,确保银行账户与实际相符。

2、实物资产和无形资产

事业单位普遍存在各类物资管理较松、漏洞较多、购入报销后缺乏相应的内部控制的现象,应借鉴企业财务管理的有关做法,加强库房管理,设专人建明细账,并明确规定,各类材料物资购入后,必须由验收人签字,再由财产管理员根据实物逐一清点,核对验收入库。总务部门应建立一套比较完整的资产台账,包括固定资产明细账,低值易耗品明细账、办公及修理配件明细账等,并定期与财务部门、资产使用部门对账,对于资产的使用情况和增减变动情况,应当及时记录。明确资产的使用人和保管责任人,落实使用人在资产管理中的责任。如需对资产进行处置,应当严格履行相应的审批手续,未经批准不得自行处置。

五、评价与监督

积极开展财务监督活动,可以查找和发现内部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并督促落实整改,可以堵住管理漏洞,使财务违法违规行为无可乘之机,可以促进单位内控体系的完善,使单位的经济控制走上良性循环之路。

1、将监督贯穿财务活动的全过程

在财务活动开始之前要做好事前准备和决策工作。对于重大事项还应进行可行性研究和集体决策,避免因决策不当、计划不周造成的损失和浪费。在财务活动实施过程中,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监督,确保资金的使用按预算计划进行,促进单位增收节支,确保资金安全及有效使用。在财务活动发生之后对结果进行评价,对支出的合法性、合理性以及财务报表及有关资料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进行监督,能够发现问题、提出改进措施,进一步提高财务管理水平。

2、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

单位应当设置内部监督的日常管理机构,一是内部审计部门,二是纪检监察部门。内部审计部门对经济活动及内部控制的适当性、合法性和有效性进行监督,侧重于从“管事”的角度进行监督。纪检监察部门负责单位党风廉政建设和行使行政监察权,对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及领导班子廉政情况进行监督,侧重于“管人”的角度进行监督。内部监督可以采用定期和不定期相结合的方式。

外部监督包括财政部门、审计部门和纪检监查部门的监督。外部监督更具有客观性和权威性,事业单位应主动接受有关部门的监督,按规定提供有关材料,履行相关手续,认真落实外部监督单位提出的整改意见和处罚决定。

总之,要加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不仅要按照《事业单位财务规则》的有关规定执行,还要制定出符合本单位实际情况的内部财务管理制度,贯彻落实和实施,并加强监督,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篇10

[关键字]国库集中支付 港航 财务 预算

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是对财政资金实行集中收缴和支付的制度,其核心是通过国库单一账户对现金进行集中管理,这种制度一般又称作国库单一账户制度。在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下,财政部门掌握了资金支付权,有利于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提高了财政调控能力。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对港航财务带来了重大影响,对港航部门的财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国库集中支付对港航财务的积极影响

1.有利于强化、细化港航部门的预算管理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下,港航部门要根据财政部门审核通过的部门预算编制用款计划。因此,在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下,对港航部门的预算编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港航部门要建立科学的预算定额和指标体系,尽可能细化预算,使所有财政性资金的支付都建立在明细预算的基础上,科学、合理、准确、详细地安排年度支出,并确定哪些项目是财政直接支付,哪些项目是财政授权支付。这些规范要求港航部门必须强化预算管理,加强资金使用的计划性。并且,更有利于各用款单位及相关资金管理部门之间密切配合,提供有关更准确、及时的预算编制材料。从而确保预算指标内的各项资金严格按计划支付,杜绝无预算的支出,维护预算的严肃性。

2.有利于规范、监督港航部门财务管理

在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下,财政有关各部门首先要对各单位的用款计划进行审核,只有在预算指标范围内的用款计划给予审批,对没有预算指标的用款计划则不予审批。而且,在各单位发生实际支出行为时,无论是财政直接支付还是授权支付,都要进行相应的审核,对不符合规定的支付,以及没有计划的拨款申请,都能在发生前予以制止,形成了对财政资金的全过程监督。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建立对规范财政资金管理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实行该制度不仅有利于财政部门对资金流向和流动进程进行及时监督,也有利于加强各单位的财务和资金管理,减少资金拨付环节和资金沉淀,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增加财政资金活动的透明度。因此,在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下更有利于规范和监督港航部门财务管理。

二、国库集中支付对港航财务的消极影响

1.影响港航工作开展的主动权,削弱单位资金调度权

进入国库集中支付前,港航部门可以因地制宜地调配使用资金,提高资金的时间价值,同时可以合理调配银行间的存款,从而吸引银行提高服务质量和提供配套服务。进入国库集中支付后,由于银行存款减少,降低了港航部门对银行开展业务的吸引力,增加了港航部门对自筹经费项目开展的难度。同时,国库集中支付要求港航部门按照市财政的要求编制预算,并明确各项资金使用方向,并在上年年底上报。但“计划不如变化快”,预算中未预料到的问题的出现必然影响港航部门一些工作的正常开展。

2.财务管理工作模式改变,财务人员工作能力亟待提高

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后,从用款计划申请到支付管理都是通过国库集中支付系统的网上操作进行,财务管理工作模式不再是传统的、简单的操作模式。其中,对出纳岗位人员的要求提高了很多,会计核算工作中新增了相应的会计科目,会计凭证也有了相应的增加。而现阶段港航部门、尤其是各基层港航单位财务人员的整体素质相对不高,年龄结构偏老,对新业务的接受能力较弱,对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下的财务操作不能在短期内掌握,容易导致财政资金难以正常到位,或者难以确保会计核算工作及时完成。为此,亟待进一步提高财务人员业务工作能力。

三、国库集中支付下加强港航财务工作的对策

1.更新观念,加强预算管理

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后,无论是港航单位领导还是财务管理人员,都应从传统的理财思想和方法中转变过来,由于资金不再拨到单位账户,不可能随意更改和变通支出项目。所以,应把工作重点放着以下两方面:第一,全体总动员、认真具体编制预算。在制定年度预算时,应由主管财务领导牵头,动员各部门“全员”做预算,广泛征求修改意见,对每一项支出都要从实际出发认真编制,详细论证,不断细化预算支出项目,明确支出项目的方向和用途。第二,完善预算控制制度,合理编制分月用款计划申报。港航单位各业务部门要配合财务部门合理编制分月用款计划申报工作,优化资金的支出结构和确保资金正常使用,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

2.拓宽渠道,提高财务人员素质

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后,各单位部分财务监督职能交由国家财政部门和银行实施,单位财务管理工作重点主要体现在预算编制的执行、用款计划申请的报批、支付令的填写与实施及实物资产管理等方面。具体而言,主要可通过以下渠道进行:一是及时组织有关财务人员开展业务知识培训,使之熟练掌握常规财务管理工作。二是合理安排财务管理工作各岗位人员及其职责,做到资源合理配置。三是积极引进人才,优化财务人员年龄结构、知识结构。提升财务人员总体素质。

3.加强沟通,完善单位财务制度建设

进入国库集中支付后,港航各单位要加强与财政有关部门和开户银行的沟通协调,理顺财务工作流程。要结合现行财务法规制度调整、完善,重新建立既符合国库集中支付要求,又适合本地区、本部门具体情况的财务制度管理体系,包括明确事业经费收支范围、财务管理权限、审批程序、经费支出管理制度、往来款项管理制度、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内部控制制度等,以便从制度上确保财政性资金使用的安全和高效。

总而言之,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实行给港航财务带来积极影响的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后,为了更好地开展港航财务工作,确保港航事业健康持续发展,各单位财务人员应在财务主管领导的支持下高度重视预算管理,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大力完善财务管理制度体系,建立相应的财务工作流程和操作规范。

参考文献

[1]柳彦彬,国库集中支付下的高校预算管理,合作经济与科技,20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