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分析基本方法范文

时间:2023-06-06 17:56:1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动态分析基本方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动态分析基本方法

篇1

关键词:malmquist指数、生产效率、DEA模型

生产效率的测度方法包括两大类:一是参数法包括计量经济学法和随机边界法。另一种是非参数法如数据包络分析(DEA)。而Malmquist指数法,不仅可以分析不同时期决策单元的效率演化,而且可以更加详细地了解提高综合生产率的源泉,在国外,J.David Cummins,Sharon Tennyson,Mary A Weiss对美国寿险业的效率进行了研究,Mansor S A,Radam以马来西亚保险企业为样本对其生产率和效率的变化进行了研究。在国内学者中,陈璐和赵旭各自用malmquist指数研究过寿险和非寿险公司在不同时间段内内的动态效率。由于研究样本和时间段的差异,各学者对保险企业效率和生产率研究的结论不尽一致。但是,把malmquist指数应用于基本医疗保险,研究其动态效率的文章还不多见。笔者认为,作为公共经济范畴的基本医疗保险同样要强调投入产出,只不过其产出指标不应该是商业利润,资金结余,而应该是覆盖率,赔付率这些具有公共利益性质的指标。本文试图运用Malmquist指数法,根据2003~20066年中国基本医疗投入与产出的数据,估计出基本医疗保险的生产率增长及其构成的变化,以评价基本医疗保险近年来生产力水平及其变化趋势。

一、基本模型与方法

Malmquist指数是由瑞典经济学家和统计学家Sten Malmquist于1953年提出的,被广泛应用于投入产出方面的分析,在效率的动态变化的研究领域被广泛应用。

Malmquist生产力指数可将生产力成长分解为来自技术的进步与相对效率的改善。由于生产技术会随时间演进而进步,且生产集合或市场也会因时间的改变而有所变化,因此若能对不同决策单元做跨期分析的模式,将能了解该决策单元在随时间与市场的改变之际,其本身在生产集合中的相对效率地位,以寻求更积极的改善。

二、投入产出指标的设定和数据来源

医疗保险的投入产出比跟企业业务上的投入产出不一样,企业考虑的是投入投了多少钱在广告上面,市场份额收回多少,销售值是多少,是追求微观个体经济利益最大化。而基本医疗保险是政府运作的一项公民福利,怎么来看它的效益呢?从公共经济学角度看,基本医疗保险的目标是以有限的医疗资源为所有人提供最基本的医疗保障,即公平和有效地配置稀缺的医疗资源,寻求平等与经济效率的恰当平衡,可以理解为“在平等中注入一些合理性,在效率中注入一些人道”。所以我们用覆盖率来体现医疗保险的广度,用赔付率来体现保障深度。站在政府的角度,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政府要首先投放一定量资金,本文用政府财政支出中的社会保障资金,卫生资金以及政府的隐形税收来衡量政府投入。这些资金会发挥杠杆效应,带动企业,个人的保险支出,从而搭建起基本医疗保险的大致框架。

基于以上原因,我们设定的投入指标是:

1.政府财政中的社会保障变量:各地区政府财政中的社会保障支出:该指标反映政府财政对社会保障投入的力度。发达国家这一比例一般在40%-55%,亚洲、欧洲、北美洲、大洋洲国家1996年的比例在30%左右,虽然社会保障除了基本医疗保险外,还包括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等内容,但他们都对全民健康水平产生直接或者间接的影响,所以预期该指标体现正效应。

2.各地区人均政府隐形税收补贴:税收优惠政策的核心目的在于国家通过税式支出,鼓励和刺激健康保险需求和购买。从经济学角度看讲,税收既具有替代效应,也有收入效应。如果政府对健康保险的供给方进行税收补贴,降低供给方成本进而降低健康保险商品的价格,此时税收产生的替代效应可以增加消费者的购买。如果政府直接对消费者进行税收补贴,相当于增加了消费者的购买力,体现的是收入效应。本文中对税收优惠政策效果的实证分析,其逻辑顺序是:第一步,税收补贴增加了家庭的健康保险需求,第二步,增加的健康保险需求进一步的提高了基本医疗保险的覆盖率和医疗资源的利用率,第三步,医疗资源的利用率又会提高基本医疗保险的赔付率,提高了全民的福利。

3.政府财政中的卫生支出变量:改革开放后,从绝对水平上看,中国政府对卫生的支出总体上呈逐年增加的趋势。1979-2004年,中国政府财政预算内对卫生的名义支出总量增长约31倍。但是,如果剔除通货膨胀的影响之后,2004年比1979年实际增长约7倍,实际增长率为8。2%,要低于经济增长的平均水平。从政府卫生支出占GDP的比重来看,1983年后至1995年,除了中间少数年份之外,这一比值一直处于下降的态势,并在1995年达到历史最低水平(0.66%)。1995年后,情况有所改观,但是直到2004年,政府卫生支出占GDP的比重仍只有0。.95%,尚未超过1979年的水平。政府的卫生支出会带来卫生资源总量的增加,促进医疗保险生产率的增长。

产出变量:

1.医疗保险覆盖率:该项指标反映政府医疗保险制度的覆盖面,理论上医疗保险覆盖率应是100%。

2.医疗保险支付率:该项指标反映医疗保险机构承担投保人的医疗费用比例。国际上承担比例普遍在80%左右。

数据来源主要有:2003-2007年的《中国统计年鉴》、、《中国卫生年鉴》、《中国卫生统计年鉴》。

三、实证分析结果

本论文运用deap软件计算了每一家保险公司全要素生产率逐年变化的情况。从表2和表3列出的2003~2006年基本医疗保险Malmquist生产率指数及其分解中,Malmquist指数被分解为EC和TC。EC为效率的进步,衡量了决策单位是否更靠近当期的生产前沿面进行生产,当EC>1时,表明决策单位的生产更接近生产前沿面,TC为技术的进步,代表两个时期内生产前沿面的移动,这种效应表明了技术的创新。

表1给出了样本省份2003~2006年的Malmquist生产力指数及其分解,Malmquist指数被分解为EC和TC,即效率变化和技术进步。三个时间区间的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平均值分别为0.575、0.885、0.82反映了我国基本医疗保险生产力是在2005年上升后有一点下滑,整体效率是上升的。

进一步分析看,首先,样本省份的生产力增长主要来源于效率进步。时间越往后,各省份的EC中大于1的值出现的越多。第一期只有7个省份,第二期变成13个省份,第三期20个,这反映了基本医疗保险生产力的提升是以运营效率的提升为主的,在1998年刚实行医疗保险之初,医疗保险基金在缴纳与支出经常出现不平衡,医疗保险基金管理被挪用、医疗费用支付长时期滞后等,政府支持力度弱,医疗机构诱导需求严重,统筹基金保障程度低,个人账户支付能力弱,起付标准较高,限额报销范围太大严重影响了医疗保险的效率改进。近几年来政府加强了对医疗服务的管理,制定了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诊疗项目和医疗服务设施标准,对提供基本医疗保险服务的服务机构、药店进行资格认定并允许参加职工进行选择。为配合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国家同时推动医疗机构和药品生产流通体制的改革。通过建立医疗机构之间的竞争机制和药品生产流通的市场运行机制,努力实现“用比较低兼的费用提供比较低廉的费用提供比较优质的医疗服务”的目标,实现了效率改进。

其次,技术进步一开始有提升,之后又下降。三个区间的平均值分别是0.637,0.903,0.768。说明近几年基本医疗保险的创新力度不够,虽然政府努力通过加强管理提高基本医疗保险的运营效率,并且确有成效。但是医改的缺失导致保险人,被保险人和医疗提供者(医院)之间存在的委托关系没有得到很好解决。由政府财政投入和经营收入相结合,药品收益和医技收益共同核算的补偿机制引发的过度用药和过度检查的弊端。另一方面,医疗资源提供者的长期单一的局面导致社区医疗服务机构难以取得合理利用,而一个健全的基本医疗体系不可能没有社区医疗,其主要为居民提供基本医疗服务和预防、康复、保健、宣教、计划生育。总之,医改方案迟迟不能出炉和执行――这种制度性造成的浪费,降低了卫生资源利用的效率,进而影响到医疗保险的技术改进。

第二阶段,我们把样本省份按东西部分开,先来看全生产力指数在三个区间的平均值,东部地区是0.6048,0.9046,0.8545。总趋势是上升,在2005年有小幅下滑。西部大开发地区是0.5469,0.8689,0.7895,绝对水平低于东部,但发展趋势相同。再来分析生产力源泉。东部地区EC,TC,TFP的三年平均值分别是1.0135,0.7840,0.7880。西部地区EC,TC,TFP的三年平均值0.9783,0.7576,0.7351,可以看出无论是东部省份还是西部省份,带动Malmquist生产力指数增加的不仅有“效率改善”的贡献还有“技术进步”的贡献,只不过效率改善明显大于技术进步的作用。

同时,我们也要注意到东部地区生产力比西部地区生产力增长得更快。不管是效率的进步还是技术前沿面的移动都要快,这表明东部地区在基本医疗保险的运营和创新上已经领先一步。这当然和东部地区雄厚的经济实力,优秀的人力资源密不可分。但我们要注意到某些个体,比如北京江苏的效率进步反而低于云南,这样的省份。

四、结论

本文通过运用Malmquist指数对基本医疗保险2003~2006年的生产力动态变化进行了实证计算,并把生产力分解为效率变化和技术进步。结果表明,我国基本医疗保险的Malmquist生产力指数长期看是增长的,增长主要是由效率的改善实现的。从分地区的角度看,东部地区在基本医疗保险的运营和创新上已经领先一步。从可持续发展的视野看,提高我国基本医疗保险生产力,前提是要需要医疗改革来理顺保险人,被保险人和医院三方的关系,只有在此基础上才能实现基本医疗的创新。

参考文献:

[1]侯晋,朱磊.我国保险公司经营效率的非寿险的实证分析[J].南开经济研究,2004(4):108―112.

[2]李克成.国内寿险公司经营效率实证分析[J].保险研究,2005(2):37―41.

[3]姚树洁,冯根福,韩钟伟.中国保险业效率的实证分析[J].经济研究,2005(7):56―65.

[4]魏权龄,DEA数据包罗分析[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59-164.

[5]韩松,王稳.几种技术效率测量方法的比较研究[J].中国软科学,2004:(4)147-151.

[6]陈璐.中国保险业效率动态变化的Malmquist指数分析[J].当代经济科学,2005(5):40―44.

[7]赵家敏,康鹏.对我国财产保险业生产率的评价与分析―――基于Malmquist指数的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5(11):81-82.

[8]J.David Cummins, Sharon Tennyson,Mary A Weiss. Consolidation and efficiency in the US life insurance industry[ J ].Journal of Banking & Finance, 1999 (23) : 325- 327.

[9]Mansor S A, Radam A. Productivity and efficiency performa.

篇2

关键词: 电力系统;电压稳定;静态分析法;动态分析法

中图分类号:TM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1)1210159-02

0 引言

随着我国电力系统的高速发展,超高压电网以及特高压电网已经被投入运行,电力系统的电压稳定性问题更加引起人们的重视,人们对电网可靠性和供电质量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因此对电力系统的电压稳定性进行分析具有着极其重要的实际意义。电力系统电压稳定问题的分析方法主要有静态分析法和动态分析法。静态分析法主要是通过系统潮流方程进行理论上的分析,而动态分析法则是通过各种仿真软件来进行更加直观的的分析。

1 静态分析法

电压稳定静态分析是将电压稳定看做是一个潮流方程是否存在可行解的问题,因此潮流方程的临界潮流解就被看作是电压稳定的极限。静态分析的技术已经比较成熟,这种方法能够很容易的给出电压稳定的裕度指标及灵敏度指标等信息。静态分析的基本模型就是电力系统潮流方程或扩展的潮流方程。静态分析的主要方法有灵敏度法、潮流多解分析法、连续潮流法[1,2,3]、奇异值分解(特征值分析)法[4,5,6]以及非线性规划法[7]等。以上各种分析方法在静态电压稳定分析中均用到的比较多,但是本质上都是将电力系统的潮流极限值来当作电压稳定的临界点。

2 动态分析法

随着人们对电力系统电压稳定性的不断研究,逐渐意识到对电压稳定不能只进行静态的分析,因为电压失稳在本质上是一个动态性的问题,在分析种必须充分考虑各种电气元件的动态特性,才能更深刻的分析电压失稳的过程及本质。电力系统中存在着大量的动态元器件,所以一定要准确的考虑各种动态元器件对电力系统电压稳定性的影响,而且要作基于非线性微分方程的动态分析。电压稳定动态分析法主要有时域仿真法和能量函数法等[4,7,8]。

1)时域仿真法

时域仿真分析法通常被用来分析电力系统的暂态电压稳定性,主要是用来分析电压失稳过程的动态特征和机理,以此来验证理论的准确性,以及其它电压稳定性分析方法的正确性。时域仿真分析法是以系统的非线性方程组为基础,保持系统的非线性特征且考虑系统中各元器件的动态作用,采用微积分方程的方法,利用各种仿真软件获取到各种变量随时间变化的波形图。目前电力系统动态仿真软件比较多,常用的主要有MATLAB、PSCAD/EMTDC、PSAPAC、EMTP/ATP、BPA和PSASP等。研究者们对电压失稳的机理认识是不同的,而且他们建立的仿真数学模型也会存在着很多不同点,因此他们对系统失稳的仿真结果经常存在的差异。时域仿真法考虑到了电网中功率的传送和电网负荷的极限,并考虑到了系统中元器件的动态特性,所以它是研究系统电压稳定性的比较严谨的分析方法,所以,在电压失稳原因还未不明确的时候,更应该用这种方法来分析系统电压失稳的原因。

2)能量函数法

能量函数法是速度很快就能确定系统稳定性分析方法,它是通过计算系统发生故障之后,能量值与临界能量值之差来分析系统的电压稳定性。能量函数法能够识别系统中的电压稳定薄弱区域,而且能比较系统之间的电压稳定性,但如果电网中的动态特性比较复杂且损耗较大时能量函数就会失准,所以这种分析方法目前局限于进行电压稳定性和电压失稳点的基础性分析。

3 仿真实例

本文以经典的WSCC三机九节点系统电网为仿真对象,如图1所示,利用使用时域仿真发来分析SVC对系统电压稳定性的影响。

图1 美国西部电网WSCC三机九节点系统

负荷突变是电网中非常常见的一种扰动,尤其是在工厂比较多的地方,或者是在季节交替的时期。此本仿真方案选取WSCC三机九节点系统的母线5、母线6和母线8为观察对象,当系统在时间t=2s时发生负荷突变,系统中的负荷均增长一倍。SVC的安装点被选取为母线5。仿真结果如图2到图5所示。

图2 系统负荷突增时bus5节点电压(未安装SVC)

图3 系统负荷突增时bus8节点电压(未安装SVC)

图4 系统负荷突增时bus5节点电压(SVC安装于bus5)

图5 系统负荷突增时bus8节点电压(SVC安装于bus5)

根据图2至图5可以得到以下结论:

1)当系统中没有安装SVC时,在发生负荷突变的瞬间,各母线电压会大幅的跌落,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波动后稳定运行在一个较低的电压水平。

2)当系统中安装有SVC时,在系统发生负荷突增的瞬间,SVC会迅速响应向系统注入大量无功来有效地减小电压的跌落,从而能使系统电压在较短的时间内恢复稳定。

3)装设有SVC的母线,其电压恢复效果的最为明显,静止无功补偿装置SVC既能使它被安装的到的母线迅速恢复稳定,也能使其它母线电压迅速恢复。

参考文献:

[1]CRAIG A A,TAPAN S K.Determination of power system coherent bus groups by novel sensitivity-based method for voltage stability assessment.IEEE Trans.on Power Systems.2003,18(3):1157-1164.

[2]段献忠,电压稳定问题的激励和建模及使用算法研究,华中理工大学,1992.

[3]Tamura Y,Mori H et al.Relationship Between Voltage Instability

and Multipe Load Flow Solution in Electric Power System.IEEE Trans PAS,1983,12(5).

[4]周双喜、朱凌志、郭锡玖、王小海等,电力系统电压稳定性及其控制,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4.

[5]Bogovic M.M,Phadke A.G.Voltage Stability Assessment Through Measurement of A Reduced State Vector.IEEE Trans.On PWRS,1990,5(4).

[6]Gao B, Morison G.K. Voltage Stability Evaluation Using Modal Analysis.IEEE Trans.on PWRS,1992,7(4).

[7]何仰赞、段献忠,再论电压崩溃现象的机理,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1995,7(1).

[8]付英,电力系统静态等值和电压安全评估,四川大学,1996.

篇3

关键词 高倾角带式输送机;动态分析;力学特点;动力学模型

中图分类号:TH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4)14-0043-02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中国,资源和能源的供应与需求矛盾日益尖锐,成为了制约经济发展的主要瓶颈。然而作为资源和能源的运输工具之一的带式输送机已经广泛应用到了各个能源运输的领域,而不同的资源运输环境对带式输送机要求也各不相同,为了使用各个环境的应用,各个输送机的系统得到了蓬勃的发展。尤其是高倾角输送线路的设计计算理论能够通用化[1],使得传统的带式输送机具有更大的适用性和更广泛的应用前景。但是传统的输送系统的理论基础都是基于静态刚体理论的,他们仅考虑了平稳的工况下的输送机的运行状况,这对于高倾角带式输送机设计是不可行的,因为高倾角的输送机的下运送带的制动力和上输送带的启动力都很大,若在高倾角的输送机设计中不考虑这两种工况,则该设计不适应高倾角带式输送机的应用环境。

本文高倾角带式输送机的动态分析,主要就是结合高倾角输送机的动力特征,分析他在机起制动和运行工况中的动力模型,为设计者提供合理的理论依据,实现可靠、安全的高倾角输送机的设计,这具有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和工程意义。

1 高倾角胶带输送机的发展现状

为了实现在复杂的输送环境中使用高倾角胶带输送方案,国内外很多专家都进行了很深入的研究。其中,日本研制出了压带式的高倾角胶带输送机,该设备增加了压紧输送带,增加了带与传送轴之间磨损,能耗较大,并且设计结果也比较复杂,只能勉强用于短距离的小倾角。美国曾研制出了一款管状带式高倾角输送机,该设计也仅能用于小倾角,当角度大于60°的场合[2],管状带式输送机中间要架设特殊设计的中间架,并要求增加一定数量的托辊和导轮。该设备对送料的要求较高,装载点比较单一,不利于多种场合的灵活应用。

我国对高倾角胶带输送机研究较早的有20世纪80年代的太远重型机械学院提出的基于粘弹性模型建立的带式输送机的整体模型[3],对拉紧状态下的启动张力的动态过程进行了计算机仿真分析,同时给出了胶带式输送机的动态参数的测试方法。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的研究者对胶带式输送机的动态过程进行了系统建模,通过研究设备的力学原理和动态模型,分析了段带过程中的动力学问题。基于此,研究则提出了胶带式输送机的横向震动的理论分析和稳定性条件。并且深入研究了胶带式输送机的间距等参数与速度、托辊直径、张力对输送带横向振动与稳定性的影响,并提出了避免共振的设计方案[4]。

东北大学教授在带式输送机的驱动和拉近装置以及输送机的整个运动过程进行了数学建模,提出了多驱动系统算法,仿真了启动与统计[5]过程,据此设计出了人型带式输送机通用动态分析软件。

与国外相比,高倾角胶带输送装置的设计和研究的差别主要体现在技术性能上,我国的高倾角胶带输送机的研究较晚,目前研究的普通带式输送机已经不能满足高效运输的要求,为此研究高倾角胶带输送机的动态模型,并据此设计出能应用到高倾角输送要求环境设备已成为一个很有意义的课题。

2 高倾角胶带输送机的基本结构和力学特点

高倾角带式输送机主要应用于长距离或高差较大的矿上原料输送,高倾角带式输送机的主要组成部件与这些部件的作用[6]如下。

1)波状挡边输送带。承载输送中的输送物质。在普通胶带输送机的平型带的两侧加上波状挡边,相比于普通的输送机的带体具有更大的横向刚度,当输送机压过滚筒在反面向回传送时,挡边可以自由压缩和伸张,以实用于不同形状的几何应用。

2)驱动装置。是输送机中的动力部分,由电机、减速器、逆止器、传动滚筒等组成。其中传动滚筒式是动力传递的主要部件,传动滚筒利用摩擦力带动输送机带运动。

3)改向滚筒、压带轮。改变输送带运行的方向。

4)托辊。托辊支撑输送机上承载的物料,保证其能稳定

传输。

5)拉紧装置。在物料传送的过程中拉紧装置保证输送带和传动滚筒间不打滑,限制输送带在各支承间的垂度,使输送机正常运转。

6)跑偏检测装置。检测皮带运转状态的跑偏情况,在跑偏量异常时报警或停机。

7)打滑检测装置。通过检测输送胶带和传动滚筒之间的速度差,执行相应的动作。如:报警、自动张紧输送带或正常停机。

8)双向拉绳开关。用于沿线紧急停机时的制动。

3 高倾角胶带输送机的力学特性

3.1 高倾角胶带输送机的静态特性[7]

取一段输送带,慢慢地给其加上载荷,得到的载荷压力与应变力的关系为输送带的静态特性。已知静力弹性模量为,力与应力之间的关系式可以表示为。同时存在下列关系式。

3.2 高倾角胶带输送机的动态特性

根据上面的分析,高倾角胶带式输送模型是一个复杂的模型,各个方向上的特性差异较大,那么胶带式输送带在载荷压力作用下的动力特性也是复杂的,并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具体的特性如下。

1)非线性特性。由上式分析得出载荷压力与应变力不服从胡可定律,动态弹性模量是关于应力的表达式。

2)滞后性。胶带输送机的试压载荷与应力载荷在时间上是不一致的,应力载荷相对滞后,这就是输送机的滞后性。经验发现长久使用的胶式输送带比新的输送带的该特征要明显,长久使用的输送带该特性会稳定下来。

3)蠕变特性。该特性描述的是载荷的应变力与时间的一个关系,在载荷恒力的作用下,应变力随时间成对数特性,慢慢趋近恒定值。

4)松弛特性。该特性也同样描述的是载荷压力与时间的关系,当输送带拉伸到一定的长度后,该形变保持不变,即输送带的长度不变,此时测得的应力逐渐变小。

5)频率特性。通过实验得出输送带施加的载荷的应力与频率之间呈现一定的关系,频率越高,相应的应力也越大。

4 高倾角胶带输送机动态分析方法

高倾角胶带输送机的启动过程的设计是该输送带设计的重要内容,各个受力过程都是在该过程中达到最大,所以目前对高倾角胶带输送机的启动过程的动态分析已经成为一个至关重要的话题。

标准的设计主要都是把设备的输送带看成一种刚体进行动力学分析,这种设计分析方法只能满足小型的短距离的工程应用。显然对于大型的长距离的工程环境这种设计思想完全不能满足需求,因而对大型的应用场景中必须要采用精确的动态过程的力学分析方法。

高倾角胶带输送机与普通的带式输送机不同,它是一个复杂的机电系统,其启动过程涉及到力学性质,阻力,驱动装置制、动装置的力学特性等大量因素。其中最主要的是启动过程总的平衡过程,启动与制动的连续模型方程,输送机的粘弹性模型。而对粘弹性模型的动态力学分析方法主要有解析法,数值解法和边界。要想对如此的复杂过程进行完整的求解几乎是不可能的,目前主要的研究方法是对高倾角输送机的动态模型都是采用的简化模型来分析模型的固有特性。采用比较理想的模型进行分析求解,在实际工程中都采用输送带的连续离散模型进行差分方程的求解。

5 高倾胶带输送机的动力学模型

本文提出一种高倾胶带输送机的动态力学模型,通过该模型可以分析该系统的各个动态参数。

因为高倾胶带输送机上载荷的随机性,所以该简化的力学模型[9]属于一个非线性的离散的震动系统,在分析过程中可以对动态特性进行如下假设。

6.2 工程应用

通过高倾角胶带输送机的动态分析可以为系统的设计和工程应用中提供正确的参数值。采用高倾角胶带输送机的动态模型分析方法对矿产进行长距离运输系统的分析,可以准确的设计输送系统的安全系数,降低了输送机系统的设备投资,提高了输送机系统的控制回路的控制精度,合理设计大角度和长距离的功率,并且可以对系统的各个零部件强度进行设计,带来了明显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王建州,许言威.白坪东翼大巷带式输送机日产万吨提能改造[J].煤矿机械,2014(04).

[2]王爱兵,郑红满,朱维胜,等.大倾角上运带式输送机起动过程的动态分析[J].煤矿机械,2008(03).

[3]陈珏,戴建立.长距离带式输送机动态分析的发展现状[J].煤矿机电,2003(01).

[4]于学武.大倾角带式输送机在煤矿窄巷道的延长改造[J].起重运输机械,2006(11).

[5]王新伟,胡志超.大倾角上运带式输送机的研制[J].矿山机械,2005(06).

[6]李光布.带式输送机系统固有特性的研究[J].起重运输机械,2005(12).

[7]G. Suweken,W. T. van Horssen. On the Weakly Nonlinear, Transversal Vibrations of a Conveyor Belt with a Low and Time-Varying Velocity[J]. Nonlinear Dynamics . 2003(2).

篇4

    战略管理会计产生的现实条件是企业适应激烈市场竞争的需要,现代市场经济中的企业无不是在竞争中求生存、在竞争中求发展。这就要求高层管理人员既要有战略意识、具备战略思想了解掌握战略管理理论也要熟悉现代管理会计知识,而能把这两种知识融为一体,上升到一个更高的境界,无疑将给企业竞争能力的提高提供了一种犀利的武器。这种融合,从实践中总结经验并转化为理论指导。但这需要理论工作者与企业经营实践者一起来实现。

    二、战略管理会计的特征

    1.战略管理会计着眼于长远目标、注重整体性和全局利益

    战略管理会计应着眼于企业长期发展和整体利益的最大化。当企业间的竞争已上升到高层次的全局性战略竞争时,抢占市场份额、扩大企业生存空间、追求长远的利益目标己成为企业家最为关注的问题。战略管理会计适应形势的要求,超越了单一会计期间的界限,着重从多种竞争地位的变化中把握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并且以最终利益目标作为企业战略成败的标准,而不在于某一个期间的利润达到最大。它的信息分析完全基于整体利益,不在乎一城一池的得失,更不会用集团利益去交换某个成员企业的利益,有时甚至会为顾全大局而支持弃车保帅的决策。战略管理会计放眼长期经济利益,在会计主体和会计目标方面进行大胆的开拓,将管理会计带入了一个新境界。

    2.战略管理会计是外向型的信息系统

    战略管理会计站在战略高度,关注企业外部环境的变化,不局限于本企业这一个环节,而是研究在整个产业价值链中企业上家和下家的信息,努力改善企业的经济环境,强调企业发展与环境变化的协调一致,以求得产业的最优效益。战略管理会计围绕本企业,顾客和竞争对手形成的"战略三角",收集、整理、比较、分析竞争对手有战略相关性的信息,向管理者提供关于本企业与对手间竞争实力的信息,以保持和加强企业市场上的相对竞争优势。战略管理会计强调比较优势,从相对成本到相对市场份额,它所关注的是相对指标的计算和分析,向管理者提供的是比较竞争成本和比较竞争优势的信息。战略管理会计通过对企业内外信息的比较分析,了解企业在市场中竞争地位的变动。战略管理会计拓展了会计对象的范围,是一种外向型的信息系统。

    3.战略管理会计是对各种相关信息的综合收集和全面分析

    战略管理会计为适应企业战略管理需要,将信息的范围扩展到各种与企业战略决策相关的信息,其中包括货币性质的、非货币性质的:数量的、质量的;物质层面的,非物质层面的,以至有关天时、地利、人和等方面的信息。信息来源除了企业内部的财务部门以外。多样的信息来源和信息种类需要多种信息分析方法,因此,不仅财务指标的计算,而是结合了环境分析法、对手分析法、价值链分析法、生命周期分析法、矩阵地位分析法、预警分析法、动因分析法、综合记分法等,这无疑是对现代管理会计的丰富。

    4.战略管理会计体现了动态性、应变性以及方法的灵活性

    任何战略决策都不是一成不变的,而要根据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及时进行相应调整,以保 持企业战略决策与环境相适应,为了适应这种需要,战略管理会计采用了较为灵活的方法体系,不仅要联系竞争对手进行"相对成本动态分析"、"顾客盈利性动态分析"和"产品盈利性动态分析",而且采取了一些新方法、如产品生命周期法、经验曲线和价值链分析等。

    三、战略管理会计的目标

    1.长期、持续地提高整体经济效益是战略管理会计的基本目标

    战略管理会计目标是在战略管理会计网络体系中,起主导作用的目标,它是引导战略管理会计行为的航标,是战略管理会计系统运行的动力和行为标准。会计与经济效益的"血缘"关系正被广大会计理论工作者和实务工作者所认识,会计的基本目标就是提高经济效益的强烈追求;追求经济效益也是经济管理和企业生产经营的根本目的。但是,会计的基本目标如果直接作为战略管理会计的基本目标,这个定义就显得太宽泛,不具有针对性和指导性。经济效益从时间角度看有短期效益和长期效益之分,从空间角度看有局部效益和整体效益之分,战略管理会计的基本目标是长期持续提高企业整体经济效益,从概念和性质上它与会计基本目标是相一致,从内容上又有别于会计基本目标,它从自身体系的角度提出了更具体、更符合自身发展要求的基本目标,这使它从本质上有别于财务会计、管理会计、社会责任会计等分支体系。

    2.提供内外部综合信息是战略管理会计的具体目标

篇5

【关键词】输入电阻,低输出电阻,放大倍数

1 射极输出器电路。

如图1所示电路为共集电极电路原理图,从交流通路可知及基极是信号的输入端,发射极是信号的输出端,而集电极则通过偏置电源Ucc接地(在交流电源中直流电源作短路处理),作为输入、输出回路的公共端,故称为共集电极放大电路。因为从发射极输出信号,故又称为射极输出器。

2 动态分析。

当放大电路有输入信号时,晶体管的各个电流和电压都含有直流分量和交流分量。直流分量一般即为静态值,由静态分析来确定。动态分析是在静态值确定后分析信号的传输情况,考虑的只是电压和电流的交流分量。微变电路法是动态分析的基本方法之一。所谓放大电路的微变等效电路,就是把非线性元件晶体管所组成的放大电路等效为一个线性电路,也就是把晶体管线性化,等效为一个线性元件。这样,就可像处理线性电路那样来处理晶体管放大电路。线性化的条件,就是晶体管在小信号(微变量)情况下工作。这才能在静态工作点附近的小范围内用直线段近似地代替晶体管的特性曲线。

(1)电压放大倍数

①电压放大倍数接近于1,但恒小于1。

(2)输入电阻

射极输出器的输入电阻ri也可从图2所示的微变等效电路经过计算得出,即

(3)输出电阻

可见射极输出器的输出电阻是很低的,由此也说明它具有恒压输出特性。

篇6

关键词:二类调查;动态分析;金湖县

收稿日期:2011-08-02

作者简介:柏登基(1965―),男,江苏人,工程师,主要从事林业技术推广工作。

中图分类号:S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1)11-0022-02

1引言

森林资源的动态变化,主要是指各类森林面积、蓄积、树种结构、生长量与消耗量在一定时间范围的变化,为建立森林资源动态监测体系,编制森林经营方法,制定林业发展规划等森林资源、经营、管理和决策提供基础数据依据。

2金湖县森林资源状况动态浅析

2.1各类林地面积动态变化分析

2.1.1有林地面积大幅度增加

2008年调查有林地面积较1985年的调查结果增加了22 438.39hm2,增长了10.85倍。其重要原因是20世纪90年代木材加工业迅速发展,杨树销售畅通,形成了意杨产业化。再加上多年的林业科技推广、低产低效林改造,大量的低质低效林地逐步提高了林分质量,显著增加了金湖县有林地面积。

2.1.2疏林地所占比例偏低

两次调查结果显示金湖的疏林地面积一直很少,主要原因是金湖县经济水平发展中等的平原农业区,群众植树造林积极性高,不会让类似的荒地的疏林地大量存在。

2.1.3灌木林地面积大幅增加

两次调查期内,金湖县灌木林地面积增加375.51hm2,增加了5.2倍。金湖县灌木林地主要是蚕桑,其次是杞柳,另外随着城区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水乡园林城市绿地面积不断增加,园林绿地建设中灌木林的大量使用。

2.1.4未成林造林面积显著增加

两次调查期内,金湖县未成林造林地面积增加1 153.47hm2,增长了8.58倍。近年来,金湖县全面贯彻江苏省委、省政府关于“两个率先”的战略要求,不断加大绿色金湖建设力度,新造林面积较以往有了大幅提高。苗圃地面积大幅度增加,无立木林地面积大幅减少,宜林地面积逐步下降(表1)。

2.2各类林木蓄积量动态变化分析

金湖县林木总蓄积量呈现平稳的增加趋势。从1985年的322 815m3增加到2008年调查的2 336 182m3。23年增加了2 013 367m3,增长7.24倍,蓄积量增加的主要原因:一是大面积植树,二是加强了森林经营和管理,森林资源单位面积蓄积量显著上升,两次造林调查期间有林地蓄积量增长49.15倍,显著高于有林地面积增长的10.85倍。

从各类林木蓄积动态变化来看,有林地蓄积量大幅度上升,其上升的主要原因包括大面积植树造林,面积大幅度增加;成片林划分标准降低;森林经营水平的提高。四旁树蓄积量的显著减少主要是江苏省成片林定义和划分标准的改变,使得绝大部分村庄(庄台)成为成片林(表2)。

金湖县1985年有林地面积、蓄积分别为2 277.6hm2和45 649m3,2008年调查有林地面积、蓄积分别为24 716hm2和2 289 075m3,有林地面积增长了10.85倍,有林地蓄积增长49.15倍。

23年间,金湖县有林地面积、蓄积均有大幅度增长,充分说明金湖近23年来林业建设取得了显著成就。有林地蓄积量的增长显著高于面积增长率,说明金湖县在造林绿化面积不断增加的同时,森林资源质量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

2.4林种结构对比分析

从两次调查时各林种的面积看,2008年用材林和灌木林面积比1985年增加,从两次调查时各林种占当时全部林种总面积的比例看,2008年用材林和灌木林所占全部林种总面积的比例分别上升48.6倍和5.2倍,对应的竹林、防护林和经济林则分别减少了93.6%、24.3%和99.7%。

从各林种的面积绝对值及其占对应调查时间全部林种面积的比例看,金湖县林业远未从传统林业向现代林业的成功过渡,即目前还是以获取木材和其它林副产品为主的森林经营模式,没能向以获取生态防护效益为主的森林经营模式的成功过渡。

2.5龄组结构对比分析

金湖县1985年幼龄林、中龄林、近熟林、成熟林面积分别为17 605hm3、7 653hm3、4 028hm3、4 950hm3和974hm3,分别占有林地面积的43.5%、22.9%、28.1%、5.5%,2008年幼龄林、中龄林、近熟林、成熟林、过熟林面积分别为5 392hm3、17 411.7hm3、1 506.6hm3、314.8hm3和82.9hm3,分别占有林地面积的21.8%、70.5%、6.1%、1.3%和0.3%,从各龄组面积结构看,两次调查期内,中龄林面积增加13 393.7hm2、增长3.32倍。说明金湖县森林资源增加量主要是近5~10年内新造林地(表3)。

1985年金湖县人工林面积2 559hm2,其中有林地面积2 277.0hm2,疏林地面积30.1hm2,灌木林地面积89.3hm2,未成林地面积152.07hm2 苗圃地9.93hm2,(其它地类5 148.2hm2),分别占人工林面积的89.0%、1.2%、3.5%、5.9%和0.4%。

2008年调查时,金湖县人工林面积26 605.11hm2,其中有林地面积24 715.99hm2,疏林1.33hm2,灌木林646.81hm2,未成林地1 305.54hm2,苗圃地117.44hm2,(其它地类56.36hm2),分别占人工林总面积的92.9%、0.1%、1.7%、4.9%、0.4%。从各地类的绝对量看,两次调查期间有林地面积大幅度增加,未成林地面积有所增加,其它地类面积基本稳定,无立木林地和宜林地面积有较大幅度的减少。

2.7森林覆盖率动态分析

森林覆盖率既是衡量一个地方森林资源的重要指标,也是衡量林业发展状况的重要指标,这旨区域林业发展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金湖县森林覆盖率由1985年的2.34%增长到2008年的18.7%,23年内森林覆盖率增长16.36%,平均每年增加0.71%,23年间森林覆盖率基本保质强劲增长趋势。

3结语

通过对金湖县森林资源主要指标的动态分析,实现山川秀美、生态良好、人居和谐的生态城区的远景目标,就必须在发展思路建设模式、宏观布局等方面进行超常规、前瞻性的战略思考,按照金湖县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和林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今后金湖县的森林培育应遵循以下原则:生态优先、持续利用,整体保护,局部改造,循序渐进,逐步提高,科学培育,持续发展。各级林业部门应加大对林业的投入,依法保护森林资源,加强林地林权的管理,确保林业成果得以巩固和发展。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Android组件;权限泄露;API特征库

中图分类号:TB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ki.16723198.2016.24.093

1绪论

在现今的社会中,我们的生活中存在了一个不可或缺的东西―手机,利用手机我们可以QQ、微信聊天、看视频、打游戏,似乎连着网就可以做很多事情,包括不用拿着钱就可以买任何东西,因为有电子钱包。它让我们的日常变得更加便利,可是在享受这些方便的时候也承担着更多的隐私泄露风险。在智能终端系统上,Android操作系统占据着很大的比重,并有日趋加重的势头。因此,关于Android系统的应用程序的漏洞数目也是层出不穷。

由于众多Android安全漏洞的产生,Android平台的威胁也越来越大。众所周知,Android应用框架是基于组件的方式来实现代码重用,因此应用程序在进行程序设计时都是以组件为基本模块,在组件内存在许多对敏感资源访问的功能。如果编程人员对组件使用不够熟练就会造成组件漏洞。因此本文主要针对组件漏洞展开研究,对该漏洞的原理、应用场景做了深入的分析,并对漏洞的检测技术进行研究。

2Android系统概述

2.1Android体系结构

Android的架构采取堆栈式,层次之间分工明确又协同工作。整个系统的结构分为5个层次,从上向下依次为:应用程序层、应用程序框架层、系统运行时库以及Linux内核层。

2.2Android系统的安全机制

Android系统设定了权限分离的安全机制,将安全设计体现在各个结构层次上。尽管如此,Android系统仍然存在诸多安全威胁。

沙盒技术、签名技术、权限的设置等都是Android的自我保护机制。每一个Android应用在底层都会对应一个独立的Dalvik虚拟机实例,其代码在虚拟机的解释下得以执行,这就使得程序之间的代码和数据分开,不可以互相访问。一个应用程序在没有别的应用程序允许的时候只能访问自己的数据。Android程序是需要签名的,而且是通过验证证书来签名的。若是Android的应用程序需要调用私有权限譬如拍照、打电话、读取联系人信息,是利用系统的API申请相应的权限。

Android系统在AndroidManifest.xml中必须设置所需的访问权限,也必须声明组件访问的许可。在一个应用程序的内部,各个组件之间允许互相访问;在不同的应用程序之间则必须设定访问权限,只有申请权限才可调用该组件,以防恶意利用。

3Android系统组件间的安全缺陷

Android系统主要有四大组件:Activity,Service,Broadcast Receiver和Content Provider。组件间的通信有三种:Intent、IPC Binding 和ContentResolver。其中大多数是通过Intent通信。当不同的应用程序或者同一个应用程序的不同组件之间需要传输数据就需要Intent的帮助。Intent能够实现组件间的异步并且保存相应的“意图”。Intent也实现了通用组件的多次利用,减轻了编码的成本。但是方便的同时,组件的权限泄露就产生了。

权限泄露也即权限提升。它是组件的重用带来的威胁。如图1,程序M是恶意程序,希望获得私密信息而又没有得到权限许可,程序N得到了访问该私密信息的权限,M与N存在某个组件n1的重用,那么M就会通过调用N程序中该组件盗取私密信息,从而造成私有信息的泄露,造成安全隐患。

Android漏洞的挖掘技术大体分为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

4.1静态分析技术

静态分析技术是指不运行代码,分析反编译生成的源码,从而找到漏洞的方法。静态分析的步骤:(1)反编译生成源码,对源码通过词法、语法分析,将其转化为映射关系的表现形式。(2)再在(1)中间表现形式上进行分析。中间形式通常是使用抽象语法树(AST),此方式是能够比较直接明了的展现出源码,是一种存储效果很好的语法表现形式,AST在查询的速度、操作、遍历等方面有很高的效率。

静态分析技术的优点是:查询代码的范围广、分析速率快,漏报率低。但是也有不足之处:查询的同时不能实际运行代码,因此会有大量的误报。

4.2动态分析技术

动态分析是不用源代码,但是要通过实际运行代码观测运行结果以此来分析漏洞的具置。动态分析有两大技术:(1)数据流分析:利用半有效的数据去诱发软件中隐藏的漏洞,通过对运行结果分析来发掘漏洞。(2)动态跟踪技术:在运行代码中设置多个断点,对调用函数的正确性及数据流实行追踪,挖掘潜在的漏洞。

动态分析技术有漏洞率低、精确率高、不用反编译生成源代码等优点,通常情况下是不会有误报。可是在断点的确定上、技术人员以及检测框架上有局限性。Fuzzing技术(模糊测试技术)是主要的动态分析技术。

4.3动静结合的安全漏洞分析技术

目前,软件漏洞挖掘技术大多不是单纯的静态或动态技术,而是结合多种挖掘方法的优点,从而得到高效、快速、准确的混合型漏洞发掘技术。

Android的静态和动态相结合的挖掘技术有许多的优点。在静态分析技术上采取类型推断与约束分析相结合的方式获得漏洞点,这种方式综合分析了漏洞点处各信息间的约束关系。再运用漏洞约束算法得到漏洞点处的测试用例,减少了测试用例的个数,并提升了精确度。结合Android漏洞库对测试用例实行变异处理,最后运用Fuzzing技术,从而得到漏洞。

这类漏洞挖掘技术一般是动态分析对静态分析结果进行更深入的解析,静态分析为动态分析生成需要的测试用例,大大减少了测试用例,也降低了Fuzzing的漏报率。

5解决方案

通常,Android应用程序的组件若是想调用某项与隐私权限有关的组件,是必须在AndroidManifest.xml文件中进行声明设置,而且在被调用组件的设置里增加permission属性用来操纵自身被调用时,调用者同样具备相有该权限。研究前文的漏洞检测技术,本文就权限泄露提出解决方案,主要包括四个部分:

(1)Android API(应用程序接口)与permission映射集合。首先需要建立特征库。通过Android API的文档,创建系统权限与调用方法的映射关系。一个权限对应了多个方法,可以运用对应的方法去调用相应的系统权限资源。这个特征库一旦建立后,只需要在表项有遗漏或者错误的时候对其做微调,不需要太多的维护。

(2)暴露组件的检测。组件权限漏洞产生的首要条件是:存在公开的组件。所以检测首先必须排查公开的组件,如果有就继续检查,若没有就不需要继续。

组件是否公开进行重用,是由AndroidManifest.xml文件中每个组件的exported属性和标签协同决定的,因此在检测有无暴露组件时,首先必须对AndroidManifest.xml文件进行分析,然后按照各个组件中对应的值进行判定。

(3)在检测有无权限泄露时,必须着重考虑公开暴露的组件。在(2)的基础上,需要对暴露的组件的权限泄漏进行检测。首先按照函数调用图(FCG)分析组件入口点和存在危险API的路径,采集这个组件相关的权限表;然后通过组件调用图(CCG),解析该组件调用其他组件的路径,收集该组件与其他组件相联系的权限表。

(4)当检测到暴露组件并且发现可疑的路径后,比对(1)所建立的特征库,以此来检测该组件有无权限泄露的问题。

6结论

Android系统的开源特性深受大家喜爱,但也因为该特性使得越来越多的危险愈发严重,因此引发的组件间的漏洞数目和种类也层出不穷。通过漏洞检测技术可以检查出程序安全漏洞,防止造成用户的信息泄露。

参考文献

[1]Mariantonietta La Polla,Febio Martinelli,Daniele Sgandurra.A Survey on Security for Mobile Devices[J].IEEE Communications Surveys & Tutorials,2013,15(1):446471.

[2]Nwokedi Idika,Aditya P,Mathur.A Survey of Malware Detection Techniques[DB/OL].http://,2012,(11).

[3]William Enck,Machigar Ongtang,Patrick McDaniel.Understanding Android Security[J].IEEE Security and Privacy,2009,7(1):5057.

[4]张文,严寒冰,文伟平.一种Android恶意程序检测工具的实现[J].信息网络安全,2013,(1):2732.

篇8

关键词:西方经济学;研究方法;借鉴参考

中图分类号:F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2) 0506-00000114-0102

当前国内许多经济学者和经济工作者掀起了一股齐力研究西方经济学的大浪潮,其目的:一方面为了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学建设中有所参考;另外也可在国内经济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中有所借鉴。笔者此次探讨也即为研究西方经济学,即为能够有效吸取其有用成分,选择适合我国国情发展的价值核心来进行借鉴和学习。并在以后的经济工作中,做好指导作用。

一、简单概述

“西方经济学” 指西方国家不同时期所呈现的主流经济学,当前“西方经济学”特指为美国经济学说以及相关研究教材。它是西方国家经济学者对其国家市场的经济运营方式以及市场经济体制所做出的一种理论概括。并历经200多年的深入讨论和探索,使经济学的研究建立了较为完备的基础理论体系和基本规范。“西方经济学”目前是西方各国家在制定其经济政策中最基础最根本的理论依据,同时也是西方经济学众多分支学科当中的理论基础。但这一成熟的西方经济理论基础,同时也存在着资产阶级形态意识的说教,因此我们在研究过程中,必须予以识别。从而有效吸取其有用的成分,舍弃其资本主义宣教的内容。目前国内经济学家早已将其形成了共识。其不同的认识方面为“西方经济学”到底在哪些层次或哪些方面上可以为我国经济体制的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从发展我国经济学的角度来看,笔者以为,以下几方面值得我们参考借鉴:

(一)经济学的逻辑起点

经济学中的逻辑起点在西方经济学理论展开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时现时隐贯彻始终。西方经济学认为,经济学应以个人为起点,个人是最基础的单元同时也是研究经济的基础和根本,个人形成了经济活动中的基本决策单位。任何的经济活动也均是由个人进行发动的,其经济活动后果也将由个人进行全权负责。因此个人对他所参与的经济活动能够达到的经济目的以及他所想要的预期效果最清楚。所以,个人自己的选择应是他自我看来最优化的抉择。由此得出,个人也就是组成经济活动的最佳单位。经济学的本身也即是一门抉择性学科,因此经济学必须将决策者、选择者个人作为经济学逻辑的基本起点。这一点在国内经济学中也应注意。国内提出过公有制起点说,企业起点说等,但这些起点均离不开个人。因此中国经济学也应以人作为最基础的逻辑起点。因此经济学的研究必须以人与人的关系和人与物的关系为主。

(二)经济学的研究规范

无论是表述方式还是研究方法,西方都有一套成熟的规范。这种规范包括:观察、提出问题、做出假定、建立模型、形成假说、计量检验、得出结论。因为经济现象是很复杂的,因此研究过程中必须对现象进行抽象。而在抽象研究过程中,通常采用“建立模型”方法。理想条件下建立模型,可将研究的经济理论表述的更明确、简洁、直观。一些经济模型可用几何、代数、高等数学来表示,有些也可用语言进行表述。西方现代经济学广泛采用数学形式,具有逻辑性和间接性。经济学研究中的逻辑推理,即可借助数学这一工具。

目前国内经济学却是另外一种情形,大多舍弃数学形式的应用,“舍简从繁”。然而通过数学形式建立经济模型,是经济学研究中的抽象方法的一种体现。由于我们中国有注重综合的思维特点,但如果没有好的分析,也变不会有好的综合。因此在经济学研究中,我们赢重视演绎的推理法,并建立必要的数学经济模型,一边使我国经济学的研究更加规范化。

(三)以若干基本理论为纲

当前西方经济学在历经了200多年的研讨和修改完善后,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备的经济体系。尤其是经济学理论中的微观经济学理论,它主要包括消费(需求)、生产、市场、分配四个部分,是经济学理论中的典范。表现为:找不到理论体系的纲,没有理论基本线索, 同时也没有逻辑起点。存在的根本问题也即是理论偏离实际,往往理论和现存的实际偏差较大,理论不但不能有效解释实际,而且对具体的实践也不能很好的进行指导。因此我们应极力呼吁政治经济学的的重建工作。

(四)长期的演变过程

“西方经济学”从初创发展到当前较为成熟的状态,经历了漫长演变的过程。中国经济学要想成熟必然也应经历这一逐步完善的过程。

二、研究方法

由上文不难看出中国经济学在其发展中,必须深入对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参考他们成熟的思路和方法,以便使我国的经济体制更快更早的成熟起来。

(一)观察和实验

观察和实验是对经济学科学研究的开始。“观察”也即是在不进行任何人为干预的情况下,对周围发生的经济现象进行的一种详细记录。“实验”则是在经过一定控制条件干预下,进行的小范围的经济现象模拟,并以此对经济现象的发生进行的推断和分析。

通常这种经济现象被我们认为是一种不可逆的经济随机过程,经济现象本身就是一件不可逆的事,因此对其研究观察法将很受用,且往往不予选择实验法。例如一个村其经济发展与周围形成了显著差异,无论是很快或过慢,都应引起我们的及时对其进行研究,它的发展为什么与别人有如此大的差异?只有善于发现经济现象问题的存在,才能为科学的研究做好铺垫。但最主要的还是要保持大胆的质疑和独立的思考,不迷信权威和他人。

(二)文献研究以及个人探索

观察与实验是发现问题的过程,下一步就可以对其问题进行探讨和分析,并查找其原因及内在的相关机制。这可能需要靠个人去探索,并以此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但个人探索并不是要讲独立的个人封闭起来单独闯天下,它强调更多的是“个人探索”。人类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已经有前人在这方面做了大量研究,同时也积累了大量资料文献,只需要我们后人在此基础上有效的进一步研究。因此,我们首先应在查阅相关资料文献上下功夫,深入了解前人的研究成果,目前这已成为现代经济科学深入研究的基本范式。

(三)理论模型

从形式来看,科学的研究也即是对通过实验或者是一些经济现象的观察得到的数据,进行抽象或者概括,并以此建立相应的理论模型,这一过程必须抓住现实对象中最重要最基本的特征,同时舍弃其他非本质的细枝末节,同时将现实对象予以理想简单化。在这一过程中,通过建立数学理论模型,有效实现问题的简化,同时提高研究效率。但需要注意的是,这一理论模型建立的同时往往会与现实脱节,因此这种研究结论不宜直接套用在现实的经济活动之中。

理论模型可以用数学公式进行表达,或以文字的形式进行描述。上文也提到了,西方经济学中一般更倾向数学公式的应用,也即是将研究对象作为“变量”,在此基础上做出假设,通常除少数要研究的变量外,其他外部条件和变量都不变,并在此假设的前提下,将相关的数据材料作为研究的基础,通过统计检验和逻辑分析,建立经济变量之间有效的逻辑关系。建立数学理论模型时还必须注意其合理性,在合理假设的基础上,根据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

(四)实证经济学和规范经济学

试图摒弃一切的价值判断,同时只将经济现象中的各变量之间存在的规律和联系作为对象进行研究,分析、预测各经济行为将带来的后果,并以此提出自己的建议。

所谓规范经济学,也即首先确立一个价值判断标准,并以此来评价经济活动结果是否能够符合标准,同时研究经济活动如何才能达到预先确立的标准,并以此提出相应的政策和建议。

目前西方经济学家更倾向于运用实证经济学方法,但不完全排除规范经济学的存在。

所谓实证经济学,也即是试图通过摒弃一切价值判断,同时将经济现象中变量之间存在的各种规律及联系作为对象进行研究,同时分析、预测各经济行为将带来的经济后果,以此来提出建设性的意见。

所谓规范经济学,也即首先应确立一个正确的价值评判标准,并以此作为经济活动结果的评价方式,却是其经济活动是否符合标准,同时研究经济活动通过何种方式才能实现预先确立的标准,并以来提出相应的政策和建议。

当前西方经济学研究者更倾向于通过运用实证经济学法来进行研究,但并非将规范经济学完全排除在外。

(五)均衡分析与非均衡分析

均衡分析也即是假定经济变量始终趋向于均衡的状态,并以此来研究经济对象如何才能实现平衡。非均衡分析则认为,经济变量对象并非完全趋向于均衡,均衡只是一种偶然行为,而非均衡才是经常的,目前在西方经济学中,以均衡分析法为主导。如微观部分的消费者均衡、均衡价格理论、厂商均衡,再如宏观部分过敏收入的均衡等,都贯穿于整个均衡的分析思路之中。社会经济作为一个较为复杂的系统体系,其内部诸多因素之间存在一定的比例关系,这种均衡分析法作为经济学方法中的一种基本法则得到了普遍的应用。但社会经济系统中,各部分之间的结构又是松散的,且时常处在变动之中,数量比例的关系往往不停的发生变化,因此非均衡分析思路也必须高度重视才行。

(六)动态分析和静态分析

静态分析也即是在假定其他条件均不变的前提下,将经济对象中某些经济变量作为自变量,研究作为函数的另一些经济变量随作为自变量的经济变量取值的变化而变化的规律。它属于组合选择分析,经济变量中的自变量和函数之间呈现出一种并列的关系,且二者之间不存在前后演替或是时间先后顺序的关系。

动态分析以时间作为经济对象中的自变量,主要研究各经济变量,随时间变化而变化呈现出的规律。主要从过程的烟花进行分析,且不同变量的状态之间呈现出一种演替进化、生长生成的关系,存在着一定的前后因果以及时间的顺序等联系。

一般情况下,静态分析结论不能通过动态的资料进行证实。但在文字描述方面,静态分析往往呈现给人一种动态分析的错觉,需要我们认真加以辨别,目前西方经济学理论基础主要采用静态分析方法,例如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边际收益递减规律、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等等,都是静态分析法研究的结论。

(七)数学方法

数学方法是当前西方经济学研究最为广泛的方法之一,同时也是经济学家“工具箱”中,最重要的工具。目前,这种方法已经发展成为一个专门的经济学分支,称为计量经济学。截止到2003年,全球共50位经济学家获得“诺贝尔经济科学奖”,其中1/3以上与计量经济学有关,可见数学方法的重要性。

总之,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中,西方经济学是非常值得借鉴和参考的,但其中的资本主义宣教我们应果断舍弃,其研究方法没有统一的定式,需要我们在学习中不断探索、发掘和总结,以便为国内经济的发展提供有力的参考凭证。

参考文献:

[1]宫敬才.西方主流经济学的伦理性质[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1,32(11)

[2]郑吉伟.“西方”与经济学——-兼谈我国西方研究体系的逐步完善[J].教学与研究,2010(5)

篇9

关键词:油藏工程;专业课;实践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2-0056-02

油藏工程是石油工程专业重要的主干专业课程之一,是专门研究油田开发方法的一门综合技术学科。它综合应用地球物理、油藏地质、油层物理、渗流理论和采油工程等方面的成果以及所提供的信息资料,对油藏开发方案进行设计和评价,以及应用有效的开采机理、驱替理论和工程方法来预测和分析油藏未来的开发动态,并根据这种预测结果提出相应的技术措施,以便获得最大的经济采收率[1]。毫无疑问,该课程是石油工程专业的一门主要专业课,但该课程在传统的讲授式教学中却难以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2]作为专业课,其建设只停留在本课程的改革与建设上,没有与相关的专业基础课和实践环节的改革结合起来。其没有作为系统工程进行建设,既没有很好地让专业基础课发挥对本课程的支撑作用,也没有很好地发挥本课程对实践环节的带动作用。

一、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原则

(一)系统性原则

没有实践知识就没有根基,要进行实践需具备一定的基础知识。油藏工程课程实践应有三个子系统的课程体系。

1.基础知识。基础知识包括油田勘探开发程序、油藏评价、开发层系划分与组合、井网与注水方式、油田开发方案报告编写、复杂油田开发、油田开发调整等相关专业基础知识的学习,对油藏工程所研究的对象――“油气藏”有一定的了解。在油藏工程的教学中,要充分结合基础理论课程,加强技能培养,利用实验仪器设备进行实验室观察、演示性实验、验证性实验、创新性实验、观摩操作等巩固、深化、扩展课程内容,同时要加快知识向技能转化,要求学生掌握油藏工程的基本概念、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学会用油藏工程的理论解决油田开发过程中的实际问题[3]。

2.应用性知识。应用性知识包括非混相驱替及注水开发指标计算、试井分析方法、油藏动态分析方法学等。利用计算机教室开展油藏驱替机理、动态分析、试井分析的编程演练,并组织学生演示分析计算过程和对结果进行分析。

3.研究性知识。研究性知识包括油藏井间示踪剂动态分析方法、生产测井技术在油田开发中的应用、示踪剂流出曲线方程的推导、多层油藏的总示踪剂浓度方程的推导、水平井及其产能评价等知识体系。利用油田科研实例,深入分析涉及难点知识的运用方法,课余邀请学生参与科研的工作,在实际的运用过程中深化知识的掌握。通过理论教学与现场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使其具有一定的独立参加科研工作的能力。当学生进行第一线实践时,要求其能够将所学的知识技能综合应用、融会贯通。只有把知识融会贯通,各种技能熟练化,才能在实践中信手粘来,得心应手。系统化还要求实践安排的层次系列化,需要经过不间断的实践―反思―改进―再实践―再反思―再提高的螺旋上升的过程。

(二)层次性原则

观摩、练习指导与综合实践三层次。观摩与练习指导是综合实践前的重要教学环节。是学生头脑中储存的陈述性知识,无法自觉熟练地应用。虽然有的人通过自己摸索也能做好,但从总体上来说,有效练习与指导是观察学习、模仿学习,促进多数人的技能全面快速提升的有效方法。因此,需要观摩,因为观摩有助于把知识技能形象化、操作化,而练习指导则有助于把技能程序化、熟练化,这样才能内化。例如,油藏驱替过程的实验教学、油藏动态分析和试井编程活动的组织、科研案例的分析都需要经过观摩、练习与指导。要让学生实践能力得到有效的提高,需要有综合实践这个环节,综合实践有助于让学生把各种知识技能综合应用。通过综合实践使学生知道知识技能应用的条件与边界,这样才能形成自己的独特的知识结构与能力。实习是最好的综合实践,抓好实习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三)个体性原则

共性与个性培养相结合。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共性和个性。共性是一切人和事的基础和立足点。一般来说,共性的要求也是普遍化要求。普遍化要求是教学目标的基本特性。面对集体教学,我们只能做一些最基本的要求。否则,教学就无法进行,也无法保证每个学生都能达到教学的要求。此外,我们也不能忽略个性的问题,个性是指人和事的特性,对于个人发展非常必要。对石油工程专业的学生来说,由于每个人兴趣、知识背景、特长不一样,所能达到的水平也不一样,尤其在实践能力上更是差异很大。针对有些同学对于油藏没有感性认识,可以让他们参与岩心的制备,直观看、摸到岩心;对于编程能力差的同学,引导他们做好程序流程图,思路清晰地解决问题;对于数学基础差的同学,进行对比计算,让油藏和流体物性参数对计算结果的影响直观化。

二、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途径

(一)课内练习与课外实践相结合

课堂练习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主渠道,既有教学目标、教学计划、课时等措施的保障,又有教师的指导。然而,课内练习时间是极其有限的,因此课外练习无疑是课堂练习的重要补充。学生通过主题班会、课外兴趣小组、社会实践等活动来培养自己的专业特长,满足自身专业成长的需求。课外练习具有个体性、情境性和综合性的特点,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自我效能感和成就感,促进个体自我进一步完善。课堂教学是针对全体同学进行基础训练的重要组织形式,可以保证绝大多数学生达到教学基本要求。但由于课时、指导力量等原因的限制,要使学生能力,尤其是创新能力,以及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高是有一定困难的。因此,利用课余时间,特别是寒暑假让学生自行组织实践活动,无疑是一条促进学生实践能力形成和发展的有效途径。而且学生对此有兴趣、没压力、不怕失败,这样学生完全可以放开手脚,大胆尝试,充分发挥其潜能和作用。此外,还要注重对学生的应用实践和科研实践能力的培养,想要让毕业生的能力和表现受到用人单位的认可和好评,我们认为应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1.加强技能型的课程学习。充分利用课堂的师生示范、学生练习。同时充分利用实验室、实习基地的设备和空间,要求学生操作与演练。如油田勘探开发程序、开发层系划分与组合、井网与注水方式、油田开发方案报告编写、油田开发调整等知识的学习。

2.设立实验兴趣小组。实验兴趣小组定期开展活动。兴趣小组分为三类:一类是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尝试进行实验设计,目的是帮助学生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提高实验操作能力;一类是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通过设计综合性实验,提高学生实验设计能力;一类是协助和参与由教师主持的课题研究,目的是为了促使本科生及早进入科研,提高其研究水平。

3.建立学生实践平台。建议利用油藏工程实验中心,设立“油藏驱替机理与提高采收率研究中心”的学生组织。专业学生在假期充分利用“中心”的设备、场所、网络等为对广大石油工作者提供基础计算、文献调研等方面的社会服务。在服务的过程中,强化知识的掌握和知识面的拓宽,进一步了解油田开发运行的程序和规律。

(二)课程演练、专业实习相结合

阶梯式的推进,层层加固学生技能在课程演练中,需要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实践训练,这种练习有助于学生理解与掌握有关的技能。除了课程演练外,实习也是重要的途径。在见习中学生可以学到在大学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技能,如班主任的班级管理、课堂教学的组织、教材的处理方法。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在见习过程中进行尝试性的教学,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提示方向,为实习奠定基础。实习无疑是一种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综合方法,需要进行有效的组织与指导。学生在实习中必然遇到很多问题,并且只靠一个老师带队肯定是无法对每个学生进行细致指导。为此,组织小组共同备课,互相听课评课能够极大促进学生教学能力、评课能力的提高。

(三)科研实践与应用实践相结

科研应用,纵横交织科研能力的提高无疑要在科研实践中逐渐完善。一些人认为大学生不用做研究,也不用写论文。其实科研能力不是到研究生阶段才能培养的,科研能力的培养更是一种创新能力的培养过程,也是解决问题的训练过程。科研能力的提高也有助于应用能力的完善。因为在实践过程中会遇到一些学习过程中没听过见过的问题与困难,需要学生自己创造性地去解决。科研实践的训练有: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等,科研方法无疑能够帮助学生更好把握问题本质所在,为更好地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奠定基础。同时科研实践过程中训练的独特视角能够促进自己突破书本知识、个人经验的局限,这样才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实践过程应用到科研实践的过程中也会遇到书本中没有的知识,这就为科研提供了很重要的研究课题。因此应鼓励学生积极申请大学生创新课题、社会实践课题、参与教师的课题研究等。要严把论文关,要求做实证研究,从选题、综述、设计、论证、撰写每个环节都认真对待。有些实证研究,贴近学生的心理特点,丰富了其他专业学生的实验内容,提高了石油工程专业学生的实验设计与操作能力。

总之,教学实践必须明确培养目标,优化专业实践与实验教学体系,开展研究型实践教学,把“应用性”落到实处,使学生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获益,成为能主动适应社会发展和市场经济所需要的应用型石油工程人才。

参考文献:

[1]姜汉桥.油藏工程原理与方法[M].东营: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

篇10

主题词:员工思想,因素分析 ,队伍稳定

Abstract: the basic unit is the basic unit of the petroleum enterprise to directly participate in reservoir development production, is the decision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department. Grassroots employees work every day in the production line and relatively tough environment, and the intensity of labor is bigger. Due to the influence of the internal and external factors, staff of the ideological volatile, present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omplexity and sensitivity. This paper through the subdivision of mind the causes of the fluctuation, formed the staff thought the volatility of the 48 of factor analysis method, the first time grasp ideological dynamic employees, respectively, take opening up in time, regular communication method, resolving conflicts, straightening out relations, by strengthening the concerned about love mechanism, strengthen worker team stable foundation. All staff of the masses in creating a "big family" of a harmonious atmosphere, make the staff was able to produce strong collective consciousness, love and respect, to take a positive view of the work and life, so as to realize the harmonious and stable team.

Keywords: staff thought, factor analysis, the team is stable

中图分类号:D4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改革力度的不断加大 ,如何做好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 ,保持员工队伍的稳定 ,为企业改革发展的顺利推进提供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 ,是当前的一项课题。企业基层单位是油田生产经营的基层组织,稳定好员工队伍才能保证生产工作的正常运行。基层思想工作必须坚持从生产出发、从思想入手的原则,以解决职工思想问题,广泛调动职工积极性,激发职工创造性为根本任务,才能把思想政治工作做好做扎实。作为石油企业要从分析员工的思想波动原因入手,掌握员工工作中主动与被动、积极与消极的原因所在,理清员工队伍思想状况的特点和存在问题,细化员工思想的不稳定因素,按照与员工自身实际的相关性划分为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两个主要因素,并细分成12个分因素48个子因素,形成员工思想波动的48项因素分析方法,为做好基层员工队伍的稳定工作提供了思路,指导工作实践。

一、员工思想动态分析48项因素的提出

做好员工思想动态分析,需要了解把握员工思想问题产生的时机、条件和原因。随着油田改革力度的加大,企业内外竞争的加剧,以及社会生活多样化的发展,油田企业员工的思想异常活跃,这些都给员工思想动态分析带来了新的挑战。目前,员工思想波动的原因主要集中在:收入分配(岗级拉开)、岗位调整、生病住院、家庭纠纷、工作和生活压力增大,以及遭到挫折、苦闷、彷徨等,这些问题都应该作为员工思想动态分析的重点方面,引起重视,妥善解决。当生活、工作、学习中遇到不顺心时,人们往往自然不自然地通过某个人或某件事来宣泄情绪上的压力,达到心理上的平衡,此时如处理不妥,往往会发生争吵、上访、打架,严重者可能会触犯法律。作为基层党支部,有责任把握员工的思想动态,消除矛盾隐患,稳定员工队伍。这样一来,就得将员工思想波动的构成因素分成内部和外部因素两个主要因素,并分类12个分因素48个子因素。

二、运用48项因素分析方法,制定合理的矛盾解决措施

在实际问题中,内部因素与外部因素相互制约,造成了员工思想状况的波动。从员工思想动态分析过程可以看出,人是矛盾的主体,做好人的工作等于握住了员工思想状况的半壁江山。在内部因素中,由于员工个性的差异,表现在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上不尽相同,内向、外向性格不同,对事物的认知程度和接受事物的能力不同,思想观念和道德准则不同,应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不同和面对各种压力的承受力不同等等。因此,一个优秀的管理者和思想政治工作者,除了要善于发现和引导员工的潜在闪光点、对职工个性差异持包容态度外,更应关注那些性格内向、环境适应能力较差、压力承受能力较弱的员工,切实防止他们可能因承载不能承受之重而做出过激行为。比如,员工小王是一名油井班长,平时不爱说话,干工作比较踏实,能完成对上安排给的各项任务。但是有一段时间,指导员发现他对队上安排的工作时有怨言,干活毛毛草草、质量不高。由于他不善交谈,班组职工对他的了解也比较少。为此,指导员到小王家中进行了走访。原来小王的妻子身体不太好,因为他是班长,经常干工作耽误了下班时间,妻子很不理解并且经常抱怨。为了这事,小两口争吵不断,影响了夫妻感情,本来合合美美的家庭出现了危机。了解到情况,指导员首先分头做两个人的工作,讲明孩子小正是困难时期,但只要夫妻双方互相体谅,互相帮助,就没有过不去的坎,吵嘴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同时,要求小王在家里多替妻子分担家务,爱护妻子才能取得妻子的支持。处理好家庭问题的小李,工作中比以前更加卖力了。

在外部因素中,管理者也起着重要的作用。由于管理者个性、观念、阅历、学识和品行修养等方面的差异,造成其在管理思路与手段、推进工作的方法与技巧、对待员工的态度以及与员工的沟通等方面有所差异。如果这种差异不能被员工所接受和理解,就很可能造成员工思想波动。因此,管理者要认识到自身的重要性并以身作则、多做自我剖析和角色置换的思考,有利于更好的解决好员工的思想问题,并能够在处理问题时起到主导作用。为此,基层班子要利用民主生活会、班子会等形式,及时沟通交流工作中处理问题的方式方法,提高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另外,要求队班子成员每人每月读一本好书,并交流读书心得,提高管理能力和管理水平。

同样,在员工思想动态分析过程中,要根据员工思想变化的48项因素,制定了相应的矛盾隐患预警,对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前做工作。按照因人而异、疏导沟通的方式,解决员工思想问题,从而稳定队伍,引导员工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对待工作与生活。例如在新的薪资方案出台时,是员工群众思想波动较为敏感的时期。这样,基层就要制定提早宣传、重点解释的预警方案,对可能出现不理解、抵触情绪的员工进行单独讲解,让员工吃透文件,领会精神,理解新方案的用意和效能,从而认可并支持上级部门的工作。

三、关心关爱员工,夯实员工队伍稳定的基础

在员工思想波动的48项因素中,每一项都与员工的思想状况息息相关,这些因素作为变量,在矛盾激化时容易引发思想的波动。但是,如果做好职工服务工作,关心员工生活,让员工感受到组织的温暖,这些矛盾和问题将会化解和消除,避免出现大的波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