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的读书方法范文

时间:2023-06-06 17:56:0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高效的读书方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高效的读书方法

篇1

摘 要:读者阅读倾向是读者在特定时期对馆藏文献的基本需要所表现出来的一种倾向。对馆藏文献利用情况进行研究,可以全面分析读者阅读倾向的特点和规律,以及影响读者阅读倾向的内在原因。结合图书馆自身的特点,提出了改进读者阅读方式和方法,构建合理的导读体系,开展多种形式的导读活动和优化馆藏结构的导读方法。

中图分类号:G25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588(2012)03-0101-03

收稿日期:2012-02-19

作者简介:韩郁光(1961-),黑龙江科技学院图书馆副研究馆员。 读者阅读倾向是读者为实现阅读愿望,将阅读需要付诸阅读行为、表现阅读特点的一种趋势。馆藏文献的利用情况直接反映某一特定历史时期某一特定读者群或某一读者的阅读需求特点。读者导读工作是在熟知读者及其阅读倾向和需要的基础上,参与读者的阅读活动。认真研究读者阅读倾向与关注读者的学习动态,其目的是加快高校图书馆知识与信息的更新换代,结合图书馆自身特点制订最佳的服务方案。分析和掌握高校图书馆读者阅读趋势 也是做好图书馆读者导读工作的必要条件和前提。只有了解读者的阅读倾向, 才能正确引导读者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激发读者潜在求知欲。指导读者如何利用图书馆资源,对提升读者的阅读能力和阅读效益将产生积极的影响。因此,分析读者阅读倾向以及影响读者阅读倾向的内在原因,了解馆藏文献利用现状和规律,掌握读者文献信息需求特征,对做好图书馆读者导读工作、为读者阅读当好参谋又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1 读者阅读倾向分析的目的和数据来源

1.1 读者阅读倾向分析的目的

通过对各阶段、各学科图书文献利用情况分析,可以充分地反映文献被利用的程度,全面了解读者的阅读倾向和读者群在特定时期的文献需求趋势。通过分析研究, 及时发现导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找出解决的办法, 从而提高读者阅读效果,达到更好地为高校教学和科研服务的目的。

1.2 读者阅读倾向分析的数据来源

以ILASⅡ文献信息服务系统为主要数据源,以黑龙江科技学院图书馆为研究对象,用2011年这一时间段的流通数据,对不同读者群(研究生、本科生、教师)的借阅情况进行统计,并对统计的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

2 读者阅读倾向的数据分析

馆藏文献利用直接反映特定时期内不同读者类型的需求特点,决定着读者导读工作的方法、内容和思路。因此,掌握和研究馆藏文献的利用是做好读者导读工作的前提和关键。

2.1 从各类图书利用情况看

图1 各类图书利用情况

从2011年各类图书利用情况看,中文图书的借阅量仍居第一位,其中工业技术类图书的借阅量最高。从图1 的图书借阅情况看,借阅量排前十位的分别是TP、H、 I、TU、O、F、B、TN、K、TH类,说明我校读者的阅读趋势基本上是以工业技术、自动化、计算机图书为主, 以语言、文学、文字等学科为辅的格局。其中TP和H类图书利用率最高与我校是以工科为主的院校, 以及近年来用人单位都比较注重毕业生的计算机和外语能力有直接关系。I文学类图书借阅量一直名列前茅,受到读者欢迎,反映出读者阅读需求具有娱乐倾向,也说明读者对文献阅读的种类具有多样性。读者阅读倾向涉及22大类的全部图书,体现了读者有较明确的学习目的,有良好的读书习惯, 不仅仅停留在只阅读与本学科相关或相近的文献资料,还倾向于关注超越本专业,甚至超越校园、触及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热点话题的相关文献。

2.2 从各类读者借阅情况看 图书馆是面向不同类型读者服务的机构,主要由本科生、研究生和教师读者、校外读者组成。从表1得知,各类型读者借阅量上有明显不同,具有层次性和阶段性。从本科生来看,大四学生的图书借阅量最多为60,831册次,占全部借阅量的31%;其次是大三学生借阅量为50,543册次,占25.7%;大二学生借阅量为43,221册次,占22%;大一学生借阅量为18,084册次,占9.2%;借阅量最低的是研究生,仅占3.6%。从各类读者的人均借阅率来看,是研究生>教师>大四读者>大三读者>大二读者>大一读者。由此可见,读者阅读时间具有集中性。随着读者在校时间越长,知识需求越来越强烈,再加上他们对图书馆信息服务职能的熟悉程度较高,不仅借阅的目的性很强,利用图书馆的频率较高,人均借阅率也相对增加。

2.3 从不同读者借阅各类图书的情况看

从各类图书借阅量来看,不同时期的读者对文献需求有明显的差异。大一学生利用率最高的分别是I类和O类,利用率最低的分别是T类,大二学生利用率最高的分别是O、H、G类,大三学生利用率最多的是分别是D、Q、E、B、R、S类,大四学生利用率最高的是T类,研究生读者主要关注专业图书和一些与课题有关的工具书。可见,各类读者阅读倾向已经显现出明显的偏好和动态变化的现象。大一学生以数理技术基础知识学习为主,还常涉猎一些热门文学图书;大二学生常按照老师推荐的教学参考书借阅文献,另外还比较关心当今社会发展比较热门的英语等级考试类图书;大三学生在完成基础知识学习以外,为加强自我修养,开阔视野和净化思想阅读一些自己感兴趣的哲学、文化、教育、军事、医药、农业等类图书;大四学生以自动化和计算机以及专业知识图书为主;研究生围绕专业学习和科研需求来选书。由此说明进入大学以后,读者阅读目的比较明确,到图书馆带有一定的目标。

2.4 从各阶段读者借阅情况看

从图2 可以看出,每年的3月和9月是借阅高峰, 读者借阅量最多,主要原因是新学期刚开始读者根据本学期课程需求、学习需要和老师安排借阅各种学习辅导书和参考书。从每个学期来看,下学期图书的借阅量高于上学期,说明刚刚来到学校的新生对图书馆不太了解,影响了图书的利用率。

图2 2011年每月读者借阅量

2.5 从图书借阅排行榜情况看

通过对2011年读者最喜爱的100种图书借阅排行榜进行分类研究,从表2可以看出,读者借阅图书主要集中在I、O、H、T、K、B、U、J、F、Z类图书,借阅量排在前三位的是I类19种图书借阅量为1,129册次,O类15种图书借阅量为917册次,H类11种图书借阅量668册次,读者喜爱的图书主要是《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指导书》、《新概念英语》、《数字信号处理》、《机械制造工艺学》、《采煤概论》、《电力拖动主动控制系统习题例题集》、《采矿工程设计手册》等。由此可见,读者喜爱的图书具有内容的集中性,需求具有层次性和阶段性,体现了读者在知识储备阶段,更懂得充分利用图书馆丰富的馆藏资源和信息服务职能,为其知识的积累与拓宽提供便利。

表2 读者借阅排行榜汇总表

3 基于读者阅读倾向,开展读者导读工作的方法

3.1 改进阅读方式和方法,提高读者阅读能力

通过对各类读者的阅读倾向分析,我们了解到读者阅读时间具有集中性。读者在校时间越长,利用图书馆的频率越高,人均借阅率也相对增加。大一学生由于对图书馆比较陌生,借阅量最少。所以,图书馆应以各种形式加大宣传力度,通过网络媒介和图书馆的网页建立专门栏目,刊载图书馆资源与服务的相关文章,建立专门的BBS 展开有关讨论, 构建一个平等的交流平台,介绍图书馆的基本知识和馆藏状况。同时,分层次,分阶段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如何利用图书馆教育,开发读者潜能,传授读者略读、概读、导读和精读的方法,提高读者理解能力、评价能力、快读能力、文献检索能力。尤其是要强化新生的入馆教育,将新生入馆教育制度化,对新生入馆教育的时间、内容、方法、方式等作出明确规定。通过入馆教育使新生对图书馆功能、馆藏结构、目录体系等有一个全方位的了解, 让新生在最短的时间里,了解、使用、利用图书馆的基本常识, 为以后更快捷、有效地获取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3.2 构建合理的导读体系,增加读者的信息源

通过对不同读者借阅各类图书分析,我们了解到,不同时期的读者对文献的需求存在着差异性。所以图书馆应根据学校各学科、各层次的读者阅读需求,制定读者阅读需求导读资源构建方案。构建适合读者需求的导读资源体系,有的放矢地为读者提供所需导读书目。对读者喜爱的借阅量比较高的图书,应单独放在借阅室显著位置,方便读者选用。针对读者需求比较强烈的TP、H类图书,应定时、定期设立专题栏目。根据对学生专业阅读倾向分析, 注意培养学生对专业文献的阅读,重点选择阅读本专业的文献资料,编制各专业尤其是特色专业专题索引。尽量向他们提供一些高质量的专业参考书,着重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提高对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和钻研。对馆藏文献资源进行深度和广度开发,满足读者对新兴、边缘、交叉学科知识的需要,增加读者信息源,提高读者的阅读兴趣和求知欲望。

3.3 开展多种形式的导读活动,提高学生阅读效率

通过分析研究得知,我校读者学习目的明确,但是还有一部分读者,尤其是大一学生,不会利用图书馆的文献资源,不懂得利用现代化的计算机检索手段查找所需要的文献信息。因此,应采取各种方法指导、教育读者更好地利用图书馆。要有目的地开展借阅指导工作。在馆内设立导读咨询窗口,为读者解答各种疑难问题, 以提高他们对阅读活动的热情。定期开展指导读者在阅读方法、阅读技巧等方面的专题讲座, 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学习效果。为读者开设文献信息检索与利用课程,以便其掌握不同文献的特点以及查阅文献的方法和途径。使学生掌握获取信息所需要的理论知识和技能,增强对信息收集、筛选、鉴别和利用的能力, 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和效果。

3.4 根据读者阅读倾向,优化馆藏结构

认真研究读者阅读倾向与馆藏文献利用现状及其规律,是制定文献采访策略和组织文献保障体系的前提。首先要定期分析文献利用情况,围绕读者群的阅读倾向,结合本馆藏书特色,科学规划,确立本馆的采购策略。其次在图书馆主页上开设“读者购书推荐”系统,真实反映读者购买图书欲望,有针对性地采购新书。第三要加大数字化资源建设的力度,让数字图书馆的方便性、检索的快捷性以及信息的新颖性来共同满足知识受众的信息需求。建立本校的特色数据库,使馆藏文献转化为网上信息资源,供更多的受众使用。

参考文献:

\[1\] 何晓群.多元统计分析\[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2\] 王鸿儒. Excel在统计学中的应用\[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4.

\[3\] 王星.非参数统计\[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篇2

一、多读几遍义自见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课前预习阅读,结合教师提出问题进行阅读。提前预习、初步了解。新知新授时点拨阅读,在学生思维阻滞时,引导阅读教材,常常能使学生突破定势、激活思维,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课堂总结时阅读,帮助学生进一步领悟学习内容中所蕴含的基本数学思想方法,使知识本身具有更广泛的迁移性。要求学生带着“学会了什么知识?运用了什么学习方法?掌握新知识的关键是什么?难点在哪里?新旧知识有何联系?还有哪些疑问”等问题再去阅读教材。实现再认识、再升华。

二、反复推敲细分析

数学教材中概念、性质、法则、公式以及解题方法和操作步骤的表述往往具有更高的严密性与逻辑性。这些往往是重点、难点的所在。阅读时要认真研读教材,对每一概念、法则进行分析探讨,要对它们的遣词用字、表达方式进行反复的推敲、分析,帮助学生弄清结论成立的条件,准确把握结论内涵。对同一概念的不同阐述、同一例题的不同解法进行比较,以加强知识之间的横向、纵向联系,深入理解重难点。

三、读题要会抓题眼

阅读题目时抓关键字词,标画重点字词并着重理解,以便尽快掌握阅读内容,找出解题思路。引导学生在读题时,自己把认为比较关键的词语找出来做标记,这样,学生读题格外认真,并逐渐在读中积累了经验,领悟了很多词语的不同意思。如,增加了、增加到、不大于、至少等词语。

四、类比思考找异同

篇3

笔者当时的解决方法是:自做了一只LED读书灯。LED灯,就是一种特殊的发光二极管。回顾一下LED灯发展史:1962年,由IBM实验室开发出红色LED;人们后来才开发出橙色、黄色、绿色的LED;1994年,日本科学家开发出蓝色LED;1999年,才开发出白色LED。16年前,在各种电子产品中,只能看到用作信号指示灯的LED灯,颜色局限于红、橙、黄、绿几种。当时的笔者为了使灯光更接近白光,只能选用两只直径5毫米的绿色发光二极管,将其嵌在自做的圆珠笔塑料骨架上,LED灯所用的电源是经改制过的单放机,通过一只耳机插头来提供3V的直流电压。这只特殊的圆珠笔指向书的哪里,光线就会照到哪里,可一边用作手持式的夜灯,一边用来在书上写字(如图1所示)。由于LED灯耗电量很小,连续用20小时都没有问题,使用起来很方便。但当时的LED灯亮度很低,刚好能看到字迹,读书灯的亮度不太理想。16年之后的今天,与各位学生重圆教师16年前的梦想:用新型高亮白色LED重做一只可充电式节能高亮的LED读书灯。

从人们开发了可发白光的LED灯,随着技术的不断革新,白色LED的亮度不断提高,从而为LED可作为民用的照明灯具成为可能。让我们感受一下新技术带来超高亮LED灯的效果,将普通LED充电电筒中的几颗LED灯换成我们给学生准备的超高亮LED灯,可明显发现我们的LED灯的亮度是普通灯的二倍。我们所用的LED灯的技术参数是亮度:15 000~18 000MCD,工作电压:3.0~3.6v,工作电流:20mA,发光角度:15o,灯体颜色:无色透明,产品形状:圆头,灯头直径5mm。于是,现在可只用一只超高亮LED灯,就能做成亮度较高的读书灯,重圆笔者16年前的一个梦想。

一、设计思路

为了使“绿色节能”的理念深入人心,笔者在通用技术课程中开展了“可充电式节能高亮LED读书灯的创作”实践活动。要求学生利用各类废旧材料,再结合一颗高效节能的白色发光二极管,制作出一款适合学生使用的、高效节能的、环保健康的LED读书灯。如何设计出绿色环保的台灯作品是本次活动的重点。在这里,绿色的概念主要包含三个部分:一是如何使台灯更省电,采用的策略是使用发光二极管做光源。LED灯的节能特点为耗电量低,在同样亮度下耗电量仅为普通白炽灯的6%。LED灯的环保特点为不含汞,对环境无电磁干扰、无有害射线,可回收再利用,没有污染。二是如何使使用的材料更环保,采用的方法是更多地使用废旧材料,包含提倡使用报废手机的电池、不能使用的MP3或MP4的锂电池。而电池的充电可使用普通的万能充电器,这样大大减少电路的复杂性,人人可动手制作,这样更便于推广开展这样的制作活动。三是如何使台灯对使用者更健康,方法是采用直流限流调节工作的亮度。通过本次读书灯的创作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

二、活动步骤

1.原材料收集

任何创新的成功,总是会留给有准备的人。材料收集可提前让学生准备(见表2)。

2.电路的理解

用初中物理知识就可看明白(如图2所示)。

但需要提醒学生注意的是:LED灯在使用中要注意电流的方向,只有正向导通才会点亮。

另外,对想使用电烙铁的学生强调安全操作。需要进行防触电、防烫伤的安全教育,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

3.读书灯的设计

活动分组:以小组(6~8人)为单位来开展,常用的器材都分配到小组。

功能要求:具有阅读照明的功能。

外观要求:美观大方。

耐用性:结构坚固,耗电量小,1节五号电池也能用。

安全性能:使用手机的电池、MP3和MP4锂电池,电压3.6~4.2V,不会有触电危险。可多次充电,绿色环保。

成本要求:低于1元(仅为一颗高效节能的白色发光二极管的成本)。

完成期限:2课时。分两次完成读书灯的制作,便于学生进行二次材料准备,第二课时主要让学生进行二次设计,重点是LED读书灯的美化。

4.读书灯的评价

在小组里面设立组长,负责活动情况记载,重点是学生在各个制作步骤中完成情况的记载,并将这种记载的情况和最终的评价结合起来。教师要精心准备每一次活动,预先将可能出现的困难、情况做充分的考虑,准备好解决的方法。经常反馈活动过程中出现的优秀设计、奇思妙想等,并为学生加分激发学生持续学习的动力。将特别好的LED读书灯进行公开展示,由学生公开投票打分的方式评选出最佳LED节能小台灯设计,并进行表扬。

5.及时总结

在恰当的电流和电压下,LED的使用寿命可达10万小时。光效率高,光谱集中于可见光频率;光纯度高,无需滤光。不会使眼睛产生疲劳现象,且可保护视力。最后让学生小结出LED特点:高效率,低损耗,长寿命,光色纯,耐振动,响应快。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绿色、高效、节能、长寿命的LED灯逐渐走入人们的视野。目前,LED照明技术日趋成熟,大功率LED光源功效已经达到80lm/W,使城市路灯、居室照明节能降耗的改造成为可能。

通用技术是一门技术性、实践性和综合性比较强的学科,它以提高学生技术素养、促进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为基本目标,注重学生创造潜能的开发,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只有立足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和亲身经历,立足于“做中学”和“学中做”,以学生的亲手操作、亲历情境、亲身体验为基础,强调学生的全员参与和全程参与,才能让每位学生通过观察、调查、设计、制作、实验等活动获得丰富的“操作”体验,进而获得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技术能力的发展。只要我们能注重不断开发有意义的实践制作演练,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创新过程,那么通用技术课程一定能像笔者的LED读书灯一样炫目地“亮”起来。

篇4

本文作者:赵宝森工作单位:辽宁省阜新市阜新蒙古自治县王府蒙古族学校

要引导学生阅读文本

自主高效课堂自主学习旨在“主”,贵在“效”,自主取“鱼”,掌握“渔”技。这一点就是要求我们教师课堂上导“学法”。语文的特点是语言文字的运用,而阅读,是我们获取知识最好的方法。为此,我就从语言文字入手———“导读”。引导学生入情入理入境的读书。当然也要做到适当的引导。如:外国作品的文本,历史题材的文本,名人题材的文本,笔者都要制作课件,课上展示课件,用生动形象的画面激发学生阅读文本的热情,通过声情并茂的课件烘托,渲染阅读的氛围,诱发读书欲望,再配以标准的文本范读,消除学生读书中的疑难顾虑。使学生观有“视”,品有所“物”,读有所“效”,思有所“感”。有的放矢地导读。再如:写人、记事、写景、状物的现代文题材的文本,我通常才用的是抓重点词句的引导法。因为批、画、圈、点、评是学语文的最基本的阅读方法。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读书就得有所得,怎么得?就得动手写、动嘴说、动脑想。而以上的方法就是它的最好体现。记得在指导《落花生》一课的读书时,笔者就引导学生画出了“父亲的话”,让大家反复去读,去品味。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在读的基础上,“花生的品格”自然而然地显现出来了。学生明其意的同时也悟出了“人要做有用的人,而不要做只将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对于那些写作技巧较强的散文类文本,笔者经常引导学生关注“修辞方法的运用”。由于学生到了四五六年级这个中高年段,已有了一定的修辞基础,所以,只要我们教师引到他们懂得这些修辞方法运用的好处,就可以警示学生的阅读行为了。例如:学习《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时,把春天里的红松、白桦等树木比作“绿色的海洋”,无意表明树多而长势好,只有用这样的写法才会更吸引读者,才会突出“小兴安岭的美丽”,而一般的叙述是达不到这个效果的。所以,引导学生掌握写法的同时感悟景色美。这样的导读导向,能把学生的阅读意识引上积极的、兴奋的、高效的路子上来。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迅速提升,利于学生的写作能力的迅速提升。利于学生的自学能力的迅速提升。

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

主动质疑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本质。特别是语文学科,更应该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明辨是非,提高素养,增强审美情趣。那么,就需要我们教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发现问题,没有问题的学习,是无效学习。一个没有问题需要探讨的课堂,一定不是好课堂,因为“成功往往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特别是我们的自主高效课堂经常离不开“自主探究学习”,试问,没有问题,探究什么。没有问题,探究还有意义吗?正是由于这一点,笔者在课堂上经常给学生创设问题的情景,引导他们发问。如:学习《钓鱼的启示》一课时,笔者让学生把道德与钓鱼连线。学生都说老师你错了。笔者问为什么错了?学生说:“它们两风马牛不相宜”。那我们就用通过一个故事来看一看它们到底有没有联系吧。这时,大家都带着“钓鱼与道德有什么关系”呢?这样的疑问进入到文本中去了。等到把这个问题弄明白之后,大家走出文本的时候,真正意识到了“道理很简单,实践起来却很难”。也明确了“守规则,要从小事做起,要从小做起。”的道理。“我的课堂我做主”教师把课堂这片土地分给学生去耕种,学生真正实现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愿望。但是,教师不是放任自流,不是置之不理,而是更智慧的调控,更智慧的引导,更快乐的收获。因此,我们教师更要重视课堂上的“向导”作用的发挥。有个好的向导,我们的自主高效课堂才会效率更高。

篇5

关键词:小学课外阅读;高效;开展

我们中国有句古话叫“开卷有益”,读书是一个人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高效的阅读可以培养孩子终身学习的能力,精彩他们的人生。作为一名一线的小学语文老师,我觉得应该使学生的课内学习与课外阅读有机结合,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

一、精心选择书籍

小学生年龄小,阅历浅,阅读时往往带有盲目性、随意性,作为老师和家长指导学生选择健康、有益的读物很重要。现阶段,社会出书热,鱼目混杂,家长和老师应该把好选书关。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去选一本好书。

1.遵循学生的自然天性和心理特征选择书籍

因学生年龄、学段、性别、性格、心理特点等方面的差异,其阅读书籍也有很大差异。以我多年的经验,小学低年级喜欢幻想类故事书。即童话、神话、寓言、民间故事等等,此类书籍往往崇尚善良真诚,符合小学生向善本性。

2.遵循人文、科学、趣味相结合选择书籍

知识的海洋对于少年儿童有着极大的诱惑力。宇宙的神秘奥秘,人类的起源由来,高山上的珍奇异兽,海底世界的奇幻之旅,历史典故以及关于未来世界的科学幻想……这些都能深深地吸引学生。让孩子在快乐中得到人文精神的熏陶,又得到科学启蒙。

3.遵循广度选择书籍

专看文学书不好,只看一个人的著作也不好。这些都是前人留给我们的经验。只有广泛地阅读,才能积累丰富的知识量、词汇量和人生感悟。

4.遵循经典选择书籍

钱理群说:“真正的文学大师笔下的语言,是具有生命的灵性的,它有声、有色、有味、有情感、有厚度、力度与质感,是应该细心地去体味、沉吟、把玩,并从中感受到一种语言的趣味的。”阅读经典毋庸置疑。

结合以上几点选书原则,笔者针对小学低段、中段和高段的学生年龄特点,精心选择了书籍。

二、耐心引导阅读

教师只有进行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引导,才能使孩子主动拿起书来看,进而享受到阅读的乐趣,体会到阅读带来的幸福感。

还可以开展“向你推荐一本好书”的读书活动。通过讲解主要内容、朗诵精彩片段、讲故事等各种形式向学生推荐读物。

如,三年级下册时孩子们是这样推荐书的,现摘录几段:

王韦佳推荐《洋葱头历险记》是这样说的:这本书里面的人物有很多呢!比如,勇敢的洋葱头、聪明的小草莓、土豆小妞、小菜豆……多的都数不清了呢!里边的孩子们,尤其是洋葱头,他凭着自己顽强的毅力,凭着自己踏实的努力,终于,可以和他的爸爸老洋葱团聚了。柠檬王国也终于成了儿童之家了,我可真高兴呀!瘸腿蜘蛛是一个好信使,他不顾自己的生命安危,终于让一个叫“七条半”的蜘蛛帮忙把信给送到了。

听着同伴们的推荐,孩子们都认真地把书目记录下来,嚷嚷着趁双休日去书店购买,小组内还商量好每人买的要不一样,可以相互借阅。

三、尽心开展阅读

1.拟定班级学期阅读计划

每个学期初都要尽快拟定班级学期阅读计划,并向家长说明,不仅要寻求家长对孩子阅读的支持,同时还要努力通过班级读书会带动亲子阅读。在班级阅读课和早读课上安排好这学期要大声读给孩子听的内容。

2.成立班级图书流动角

我所任教的班级图书流动角上的书都是孩子们家里带过来一起分享的,规定每人至少一本。半个学期差不多孩子们可以看好这些书了,所以到期中的时候,让孩子们把期初带的书拿回家,再重新选一本好书带到学校图书流动角与人分享,期末再发还给各人。这样循环反复,班级图书流动角的书永远都有新鲜的血液。

3.开展丰富多彩的竞赛、展评活动

小学生通过大量的阅读,拓宽了视野,增长了知识,他们很想将自己的收获与大家分享,这是儿童的一种心理特点。所以在阅读后我试着安排了读后叙述、开展辩论、交流评论、讲故事等方法进行读后交流工作。在阅读的基础上,巩固读书成果,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其次,孩子们的阅读成果及时展评,让他们充分体验到阅读带来的快乐。而且,竞赛、展评和表演不仅是阅读的延续,也是激起学生再阅读的浪花。

总之,只有让更多的孩子热爱阅读,让更多的孩子亲近经典,走向优秀,这才是我们语文教师该做的事。我们只要持之以恒地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养成他们高效的阅读习惯,就能成就他们的精彩人生。

参考文献:

篇6

一、精心――有的放矢,有效的课堂

教学过程应该是环环相扣的,教学时应结合实际,以《语文课程标准》为基础,兼顾学生的身心特点。哪怕课堂再精彩,学生没学到什么,也算是无效的。美国教育家杜威认为教学设计是一门“桥梁科学”,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应该精心设计课堂,一切从学生出发,以学生的发展为主。我认为以下三方面最重要:

1.目标要明确。教学目标要科学合理,否则教学任务不能在有限课堂内完成。例如:在教学苏教版第三册《再见了,北京》这课时,到底是要让学生明白奥运精神,还是体会人们对北京奥运会的留恋?是了解北京奥运的盛况,还是讲讲奥运知识?通过对教材的研读,区别老教材的《2008,北京》,我认为本课教学目标和重点为“感受北京奥运会的快乐和令人留恋”。

2.内容要精练。一堂课教师讲多少内容,要科学,讲多了学生接受不了,讲少了学生又不够吃。例如:在教学苏教版第三册《英英学古诗》这课时,既要理解人物进行了几次对话和每次对话的内容,又要会背诵并理解古诗《静夜思》,还要激发学生阅读积累古诗的兴趣,最后还要拓展一下李白这位大诗人的诗作。如果面面俱到,时间不一定够,效果不一定好。

3.方法要优化。我们常常会觉得很多东西都要学生掌握,结果不知不觉中就会讲得过细,耽误了下一个教学环节。记得在教学《一株紫丁香》这课时,我着重让学生理解紫丁香怎样代表小朋友的心意,讲解过多,最后一节没来得及学习就下课了。整堂课缺少了学生独立思考和细细感受的时间,收效甚微。现在想来,如果“以读代讲”,学生一定也能从朗读中明白这浓浓的师生情。

所以,精心设计教学,用好一堂课40分钟,是课堂高效的基本保证。

二、放心――平等携手,生成的课堂

新课程要求教师和学生是“平等”的,当然,在研究性学习中教师不是旁观者,而应该引导着整个教学过程。给学生更多思考的权利,让学生有机会发表独立意见,确保他们的自主学习。说起来容易做到难,在执教《一株紫丁香》这课时,我就是没有放下心去,总是怀疑他们这个能不能学会,那个能不能弄懂,忙来忙去,效果一般。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课堂的生成性知识随时可以发生。所以,一堂高效的课,我们应该积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与他人合作的能力,从课前到课中再到课后,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只有懒老师才能培养出勤学生”,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这样才能看见学生自己的东西,才能有更多的生成空间,才能看到更精彩的课堂。

三、童心――幽默风趣,趣味的课堂

一个教师,尤其是我们语文教师,课堂上一定要善于组织教学语言。除了注意语言的科学性、逻辑性,幽默风趣的语言也很重要。一些低年级学生年龄小,注意力不集中。有一次语文课上,我让学生齐声朗读《乡下孩子》这篇课文,大部分学生都很认真,只有我班钱磊用语文书遮着脸,嘴巴一动也不动,我看见了也没有当场批评他,因为听说他一直不爱读书,这样的情况不止一次了。等学生读好后,我给他们讲了一个成语故事《一叶障目》,学生听得津津有味,不由得笑起那位楚国书生的傻子行为来。我趁机指出:“刚才有一位小朋友没有读书,老师想告诉他,其实用书遮着脸不读书的行为和这位楚国书生没什么两样,读书是为了自己,不是读给老师看的,对吧?”学生纷纷点头,钱磊低下了头,而后的每次读书他都能参加,这无疑也是一种进步。

每当我看到学生走神或者心思不够集中,有时穿插几句幽默的话语,有时讲两个逗趣的故事,批评中带着爱惜,学生变得爱上语文课了,看我的眼神也专注起来,课后也乐于交流。开学时,只有两三个小朋友爱举手,现在已经有一大半的小朋友爱举手了。

四、偏心――关爱后进,真实的课堂

高效的课堂应该使全班每位学生都获得知识,形成能力。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一个孩子是毫无才能的庸碌之辈。”作为一名教师,应该细心关注每个学生,承认生命个体的独特,承认智力的差别。有教育家说:爱永远是最好的教育。每个人都喜欢美好的事物,优等生人见人爱,如果我们做教师的能摒弃成见,不仅做到一碗水端平,而且对后进生特别“偏爱”一点,相信这些后进生一定能获得巨大的进步。语文课上,我班魏春亮发音不准,平翘舌音分不清,有一次将故事的“shi”读成“si”,全班哄堂大笑,我立即制止,并教育学生在别人遇到困难时应给予帮助,而不是嘲讽。并且课上留意每次让他多读生字、多读书,他也由原来一言不发变得爱举手了。

篇7

主导与主体关系,就是教与学二者的角色转变问题。由于新的教学关系和教学方法的改变,促使教育者要改变以往教学方式和教学角色改变,进而达到教学高效精致,要达到40分钟课堂教学高效与精美,首先就是打破传统教法,实现教与学二者的角色的转变。教师由以往的满堂灌者变为主导者,点拨答疑,参与者和组织者;学生由被动接受变为学习的主人,自主、合作和探究式的学习。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把学生推到教学的前台。

如,在文言文教学中,把任务分解派给学生,有负责整理文中生字词语与解释的,有负责整理文中思路的,有负责翻译的,有负责整理思想及诗歌内容及风格的,有负责归类文中实词与虚词和特殊句式的,最后推出两名成员到前台负责讲课。

当然,学生理解能力也是有限的,教师的主导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如学生的阅读与思考,对于重要的、精美的语段和词句的赏析品味,教师必要的点拨,教师的范读亦不可少。当然,教学的形式可以改变,合作交流的教学形式可以多样,真正把语文课上活了,学生每一节课都处在获取知识、提高能力的兴奋中,老师也得到了解放,何乐而不为?这不就是很好的语文高效课堂吗?

二、处理好创新与继承关系,是促进语文课堂教学内容丰富与高效的保证

语文学习是一种长期积累的过程,没有积累是学不好语文的。

没有创新就是没有生命,就没有发展,语文教学也是如此。这几年,语文教改中过于追求创新,抛弃了传统。不要了积累,不要了背诵朗读。结果上了十几年学,有的学生竟然背不出几首诗词,认字和写字的能力也大大下降,中小学作文中也是错字连篇,实在是语文教学的悲哀。新课标中第一次明确提出了积累的要求,这就是经过长时期语文教学改革后,对传统教学的一些科学的进步的东西再认识,给予了充分地肯定。

新课程中加大了对古诗文的和现代精美散文背诵的量,这就是语文教学传统的回归,是抓住了母语教学的根本。因此注重背诵是实现高效课堂不可忽视的要素之一。背诵的内容不能仅限于课本中限定的篇幅,还要增加一定量的课外内容,最好是加大古诗文的比例,那是经过千百年文化积淀下来最优秀的文学文化精华。多背诵多积累,不但能使学生感受到祖国文化的博大精深,而且能积累丰富的知识,得到美的熏陶,提高文学、美学等综合素养。背诵积累得多了,写作能力,理解能力,思想素质就都会具备了。

实施新课改,推行语文高效课堂,不可抛却传统的语文教学中科学而有效的手段。这是先辈为我们学习留下的优秀文化财富和先进学习经验,我们应传承下来,并在此基础上创新发展。

三、实施学生合作探究性学习,这是实现高效课堂最有效方法之一

实施新课程以来,课堂教学最大的改变就是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改变,这就是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已经为广大教师们普遍采用的教学方法。

现代新诗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仅凭课本中有限的几首诗来培养起学生对新诗的感情与兴趣,实在是天方夜谭。所以我在教学新诗单元时就根据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原则,实施教师引导示范教学法,学生自主合作学习法,达到教学内容丰富高效。在教学中,一般是以一个诗人的作品带出多首诗歌,或者是以某一位诗人带出多位同时代的诗人或相关作品。进行诗歌专题研究学习,每讲一个专题,老师做示范分析讲解,后边就由学生分组合作研究学习相关诗人作品,然后各组派代表进行主讲,包括诗人风格、内容、思想、经历、影响等,然后写成小论文。这种学习方式最大化的增加了学习的容量和知识信息,实现了教学的多元化,达到了培养学生自主协作学习能力和资源共享的效果。

四、“大语文”与“小语文”结合,促使语文教学高效丰富

语文功夫在课外,生活多广,语文多广,生活即语文。为了让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为了开阔学生的视野,我积极开拓语文教学领域,把课堂教学与第二课堂活动相结合,把“大语文”与“小语文”结合起来,结合文本教学相关内容,将辩论会、演讲赛、诗朗诵、新闻播报、热点评析、课本剧表演等引入课堂,这些活动的开展,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活跃了校园文化。为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又体现语文教学特点,我在授课时,有意识地穿插与课内有关的古今中外的人与事、文学艺术、天文地理、哲学宗教、国际国内新闻大事、政治经济军事动态,社会热点、国家建设与发展等相关内容,使学生既学到课本知识,又了解了国家和社会,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把素质教育贯穿在语文教学中,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为了加强学生对课文理解,我往采用以课本剧表演形式,让学生要么在学习文本之前自己先阅读有关内容,然后根据自己理解组合一个小组进行排练表演,演后,我在课堂上与同学们一起进行教学内容探讨讲解,然后由学生表演小组自己点评分析表演得失,或由我来点评,以此加深对文章的内容学习领悟,或者是讲完后由学生自发组织一个小话剧团来进行创作表演,这样进一步来加深课堂内容与知识的学习与感悟,总之以演促学方式,也是一种大语文与小语文课内与课外结合的很好的教学方式,深受学生喜爱。这些活动的开展,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活跃了校园文化。既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又体现语文教学特点。

篇8

【关键词】语文;高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当前,新课程下我国教育部在教改中提出要改变以往的教大于学的知识传授模式,强调学生的积极学习作用,重视对学生的知识技能和价值观的培养,增强他们的合作交流能力。语文是教学中的一门重要的课程,它不但教会我们读书识字,还教会我们礼仪道德,在我们的人生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语文高效课堂构建是新课改的产物,也是语文教师们面对的一个重要任务,更是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而在高效课堂上怎样去引导学生学好语文,这是语文教师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本文就以此为由,探究如何来构建语文高效课堂。

一、提高语文教学水平,打造高效语文教学课堂

课标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迫切需要教学理念的转变和教师角色的再定位。语文教师要认真研读领悟新课程体系的要求和思想,转变教学方式,发展全新教育理念,努力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参与者,成为教学活动的策划者和组织者,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合作学习能力和主动建构知识的能力。教师要做到尊重每一个学生,为学生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给学生以心理上的支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实现高效课堂的建构。教师要做好语文备课,即教案的研究、教学的设计、对学生的引导等都属于备课内容。教师必须要有预先的计划,在课前做好备课工作,这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重要举措,也是创建语文高效课堂的第一条件,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在语文备课工作中,教师必须发挥自己的教学风格,把握好自己的语言特色,在备课中借鉴其他教师的优秀经验,融入自己的教学中,由此来形成具有鲜明个人特色的教学风格,促进自身备课水平的提高。另外,教师还应该提高自身的教学反思能力。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科学的分析教学行为,通过在实际教学中加强自我反思能力,促进高效课堂发展。教师在教学中以观察、教育日志、教学研究等反思来分析自己的教学结果,反思实践教学,锻炼教学能力。

二、引导学生学会读书,增强语文感悟理解能力

在高效课堂的构建中,要想让学生学会读书,就应该引导他们有选择性地阅读语文刊物,选择适合自己的读书方式,理解读书的真谛。阅读积累可以增长学生的知识,促进他们的精神发育,帮助他们健康成才。语文高效课堂的知识学习具有鲜明的特点,其知识涵盖面也十分广泛,因而学生应该进行大量的语文材料阅读训练。教师应该在课堂上让学生有足够的阅读时间,不要过于干扰学生阅读,要给予他们安静阅读思考的时间。只有让学生安安心心阅读,才能够使之学到更多知识,增长他们的智慧。在阅读书籍的选择方面,教师要多给学生介绍一些有益于他们身心健康发展,促进他们积极思考的文章,教会他们阅读的方法,掌握好阅读的技巧。引导学生充分诵读课文也是实施高效课堂建设的重要内容。诵读课文,就是让学生以视觉阅读课文内容,用想象来认识和思考课文内容,锻炼学生对语文阅读的理解能力。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充分诵读课文,不但能够让学生对课文的整体有全面的了解,还能让他们对课文的情感、语言、韵味、节奏等把握得恰到好处。在构建高效语文课堂的过程中,加强课文的诵读锻炼,还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层次结构,锻炼他们的记忆力和课文理解能力,提高学生对美的鉴赏能力。

三、创设和谐语文氛围,培养语文学习热情

和谐课堂教学氛围的创设是高效课堂构建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从心理学来看,学生的智力活动及情绪变化是相互影响的。如果学生的头脑是清醒的,那么他们就会保持愉悦的心情,那么也会正面影响他们的理解能力和学习热情。因此,在语文高效课堂中,教师应该创设一个合作、民主的课堂环境,使学生能够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获得发展。教师在语文高效课堂的成功,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教师深刻而全面的贯彻了民主教学原则,学生有了更多自由学习的权利。教师通过思想言行来影响学生,比如,分析课文和语言、做人待事的思维方式、情绪等,对学生的行为和态度有较大影响。教师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渗透民主的教学方法、目标、内容、问题讨论等,学生们可以自由发言,教学计划的制定以民主讨论的方法来实施。民主的课堂教法能够让师生的意愿趋于一致,使语文课堂变得更加具有生机与活力,还能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充分利用他们的学习时间,顺利构建语文教学课堂。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语文高效课堂的建立离不开师生的相互努力,而高效课堂构建的首要因素就是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通过高效的语文课堂为学生减负,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提高他们的学习热情,丰富他们的语文知识内涵,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在教学中用心设计教学环节,在课堂上灵活处理学生的课堂学习情况,使之对语文学习有浓厚的兴趣,活跃学生的思维,提高他们的语文表达能力。另外,教师还应该通过培养学生的预习方法来促进他们试着养成预习的习惯,在课堂上能够带着问题学习,并且在预习过程中又让学生学会了分析、联想、解决问题。不管怎样,高效语文课堂的构建,对于语文教学来说意义十分重大。

参考文献

篇9

一、构建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

一堂成功的语文课,对一个老师来说,不但要有又专又博的知识,还要有敏捷的思考能力和良好的语言素养。教学语言不同于普通语言、它是在逻辑语言、科学语言的基础上提炼升华而形成的,是构建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的基础,是构建语文高效课堂的有效途径之一。

我在教学《詹天佑》一课时,为了弄清詹天佑是在什么情况下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我鼓励学生在查找资料的基础上,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2、3自然段:可以默读,可以大声读,可以和小组同学一起读,读到让自己感动的地方还可以站起来读……学生读书的兴趣一下子提高了,学生在读书的基础上很快弄清了清詹天佑是在什么情况下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并且领悟到了詹天佑的爱国情怀。在交流汇报时,我又提问:谁想来说说?教师里举起了几十只小手,争先恐后地回答问题,课堂如此生机勃勃,充满活力,学生又怎能不全身心的投入到课堂中呢?

二、准确把握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定位。就跟打篮球一样,篮筐太高了学生再怎么努力也投不进,自然就丧失了信心;而篮筐太低了,学生就会轻而易举地灌进篮筐,当然也就没有战胜困难的喜悦。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要充分考虑到三维目标的统一。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这三个方面同等重要,缺一不可。否则就会导致语文课程性质定位的偏差,造成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分离。教学目标的制定还要兼顾好、中、差三个层次。根据因材施教原则,教学目标的制定也要因人而异,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求达到的目标也各不相同,要避免一概而论。要保证课堂上80%以上的学生掌握80%以上的课堂教学内容。对于优等生我们可以在课外延伸一些略带挑战性的练习;而对于那些后进生,我们也可以为他们制定一些浅层次的要求,让他们循序渐进。

三、激趣导入,初步质疑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导入新课,学生只有产生浓厚的兴趣,才会投入更多的“身心”去学习。学贵有疑,当学生发自内心地提出问题时,他的探究意识就已经具备了。每一个问题的提出,都是一次思考的过程,一次探究的实践。尊重学生的质疑,是对探究精神的保护,是激发创新思维的保证。因此老师要采取各种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他们走进新课的学习,比如图片、动画、故事、音乐等。在学生明白所要学的内容后,引导、鼓励学生读题质疑,初读课文后自主质疑。尊重学生的每个疑问,表扬质疑行为,激发学生较强的探究意识。

四、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课堂上,教师要善于营造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亲其师而信其道”。在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中,学生思维活跃,学得轻松、学得愉快,可以无拘无束地发表自己的见解,有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教师要注重加强课堂教学语言的锤炼。课堂教学主要是通过语言实现的。教师语言条理清楚、准确精炼、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能够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直接影响一节课的课堂效果。教师要重视课堂教学中的激励评价。学生渴望获得成功,当自己在课堂上的某一次表现受到老师的及时肯定时,会从内心里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会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教师要突出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加强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如学习古诗,要让学生掌握借助注释、插图、背景资料来弄懂诗意、体会诗情的方法;学习课文,要指导学生学会抓住关键词句来学习,学会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方法。长此以往,逐渐培养学生自学课文的能力,将学会的阅读方法运用到课外阅读中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给学生留出自读思考的时间。教师在课堂上主要是导,要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去品读文本,感悟思考。高效的课堂必然是一节思考的课堂,要鼓励学生善于思考,敢于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引导他们主动探索,培养学生质疑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精心设计课堂提问

用提问来指导学生学习课文,这是语文教学比较流行的一种方法。课堂上问与不问,问什么,怎样问,是关系到教学成败的大事。提问的时机、提问的方式选择得当,能启发思维、发展智力、活跃课堂气氛;选择不当则可能弄巧成拙,破坏课堂气氛。如何设计提问正如红花还需绿叶衬一样,选准时机,巧设疑难。在教学《詹天佑》一课后,当我在问学生:如今,当你乘火车经过青龙桥附近,看到詹天佑的塑像时,你最想说点什么?有的说:詹天佑,你是京张铁路的主持者,在当时帝国主义者的百般阻挠下,能提前两年竣工,你真了不起!有的说:詹天佑,你是中国人的骄傲,你是民族的骄傲,我敬佩你!还有的说:詹天佑,你那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感染了我,我一定要努力学习,将来长大后为祖国做贡献!言语中,学生的情感得到了升华,思维与思维产生了真实的碰撞,从而达到了本节课的教学目的。

六、恰当布置作业

篇10

关键词:高效课堂;理论培训;主题研讨;同课异构;案例剖析;现场点评;网上交流

现在,不少老师对优质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创建还仅仅停留在简单的“模仿”上,没有体现教师各自的教学实际和教学特色。因此,广泛深入地开展校本教研,来构建符合学科特色的教学模式至关重要。我校通过以下六项活动,纵深推进优质高效课堂的创建。

一、理论培训,促教师教学理念的转变

为形成具有个人与学科特色的优质高效课堂教学模式,首先要充分发挥先进典型与先进经验的引领作用。每一位老师必须把握教学的基本精神,领会以学为主的教学理念,把握优质高效课堂教学结构与不同课型教学模式及基本要求。这就要求加强对教师的理论培训,具体措施如下:

1.定量

学校领导带头并引领教师学习有关优质高效课堂教学设计与评估相关理论,研究领会先进的教学理念,并认真撰写学习笔记和心得体会。

2.定时

学校健全学习制度,广大教师利用业余时间经常自学,在求真求实上下工夫,并定期召开学习交流会。

3.定质

在学习中及时摘录有关内容,相互交流学习收获,撰写学习体会,送学校教科室参评。学校教科室分期分层次举办学习会,交流学习体会,促进共同提高。在学习的基础上,结合自身教学实践,打造自己的特色课堂。

二、主题研讨,合理组建“研究共同体”

主题研讨主要是针对优质高效课堂教学中的某一环节具体落实而开展的研讨活动。例如,我们进行研讨的主题有:在合作交流时,学生的表现机会不均等,部分优生独霸课堂,少数学困生游离于小组之外不参与学习与讨论,不主动表现自我;小组交流时,作为优秀生的组长的意见具有先声夺人之势,影响或左右了其他组员的正常思维;学生的注意力过于注重轰轰烈烈的活动,忽视和淡化了对知识的学习(预习)和双基训练;作业、检测有抄袭现象,交流时有按资料、书本照本宣科的现象;怎样做到适时地精讲点拨等。为解决这些类似的教学实践中的问题,我们进行跨级部教师间的问题合作研究,经常进行交流,加快问题解决的进程和提高研究效果。

三、同课异构,找准制约高质高效的瓶颈

同课异构是指同一节课的内容,由不同的教师根据不同学生实际、现有的教学条件和教师自身的特点,进行不同的教学设计并上课。这是一种在优质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下解决细节和具体问题的好方法。在本学期,我校不同学科进行了10场次的同课异构活动,并在每次活动后分小组、分专项进行讨论,以促进教师互相学习、取长补短。

四、案例剖析,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案例能够直接地、形象地反映教育教学的具体过程,因而有很强的可读性和操作性,并能很好地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操作水平。所以在进行课堂教学实践与探索中,我们认真组织教学案例评选与反思,进行问题研修。在本学期中,我们组织了2次教学案例评选,对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五、现场点评,解决课堂教学中的聚焦问题

在本学期,我们在小学部组织了主题为“优质高效课堂――‘读懂学生’”比赛。比赛的形式采用选手“同课异构”,评委现场点评、选手答辩。比赛的内容是人教实验版三年级上册《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在比赛中,选手们立足于课堂和学生实际,围绕“创设情境―建立数学模型―解释与运用”的新课程理念进行教学设计,课堂中关注问题的生成和发展,重视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后,评委们对选手的课进行现场点评,并围绕活动聚焦的三个问题:“如何读懂课堂中学生的真实想法”“如何对课堂中学生生成的问题作出价值判断?”“如何促进学生之间的深入交流”与选手进行深入交流。

六、网上交流,培育教师发现问题的眼光

教师要发现自己教育教学中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厚积薄发,经常性地进行学习和反思。为此,我们开展了学习现代教育新理念,转变教育观念,学习新的专业知识,实现自身的专业发展的读书活动――“营造书香校园”的活动。为更好更快地构建具有个人特色、学科特色的优质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我校利用学校和家庭的电脑及互联网,组织了网上读书辅导、交流、举行网上教学反思和网上征文等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