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规划范文
时间:2023-06-06 17:56:0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安全管理规划,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为了全面贯彻落实省、巿有关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的决策部署,主动适应全区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形势发展变化﹐着力解决制约和影响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的源头性、根本性问题,不断提升道路交通科学管理水平﹐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结合我镇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根据上级有关部门文件﹐经研究制定本工作实施方案。
一、充分认识加强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
加强道路交通安全工作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是广大群众的热切期盼﹐事关群众切实利益,事关社会和谐稳定。近年来﹐随着机动车和驾驶人数量、道路交通运量的持续增长,道路交通安全基础薄弱、车辆整体安全性能偏低、交通参与者综合素质不高等问题日益突出﹐乡镇路网结构不合理、功能设置不科学﹐行车难成为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同时,一些行业和单位存在安全意识淡薄、监督管理不到位、安全责任不落实﹐致使道路交通事故多发,已经成为安全生产领域最大的“杀手”,给广大人民群众带来巨大人身财产损失。中队要进一步加强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对于改革发展稳定极端重要性的认识﹐始终把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摆在重要位置来抓,进一步增强工作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切实把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抓紧抓实抓到到位。
二、建立健全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责任体系
要加强对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的领导,全面落实“党政领导、部门参与、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责任体系。
(一)建立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责任体系。
加强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组织体系建设,镇党委和人民政府主要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为主要责任人﹐相关职能部门为直接责任人。进一步加强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劝导站建设﹐劝导站数量不少于行政村60%的要求,全面完成标准化建设任务。
(二)建立源头管控的部门单位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责任体系。
全面落实行业主管部门的专业监管、行业管理和指导责任,积极开展道路交通安全系统治理、源头治理、综合治理﹐切实构建“权责一致、分工负责、齐抓共管、综合治理“的协调联动机制,严格执行各项安全管理制度、规范和技术标准,强化安全教育培训﹐确保源头管理取得实效。
三、全面落实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措施
(一)提高道路交通安全保障水平
1.加强道路交通安全设施建设。严格执行国家公路工程和交通安全设施技术规范及行业标准﹐完善各类交通标志、标线﹐科学确定道路限速值﹐全路段设置限速及解除限速标志。2.加强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建设。按照《国务院办公厅于实施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的意见》(〔2014)55号),全面排查现有公路安全隐患﹐对未实施生命安全防护工程的隐患路段﹐一律采取临时防护措施﹐保障运行安全。
(二)开展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
1.建立交通安全宣传教育长效机制。深入推进“文明交通行动计划”,建立各类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基地、交通安全警示提示信息平台﹐落实交通违法教育培训工作﹐加大宣传投入﹐实现宣传全覆盖。
2加强道路交通安全文化建设。完善交通安全宣传教育资料,建立交通安全宣传农村大喇叭﹐培养现代交通安全理念。
3.建立道路交通安全诚信管理体系。各村设立交通安全协管员。农村道路交通管理办公室负责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监督管理工作。
三、工作职责
镇政府加大宣传力度,建立健全工作机制﹐明确目标任务﹐制定工作措施﹐抓好工作落实,认真分析各村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提出整改措施﹐并认真组织整改,建立交通事故预防的长效机制﹐尽力减少农村交通安全的“盲区“认真开展交通秩序整治工作。各村设立交通安全协管员。农村道路交通管理办公室负责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监督管理工作。
道路交通管理办公室要充分发挥其重要作用,认真分析农村交通安全形势﹐积极提出切实可行的加强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的意见和建议。各村交通安全协管员具体负责该村所辖路段的交通管理,各村要认真做好相关配套服务工作﹐加大对辖区内公路施工路段﹐危险路段及时养护﹐维修的隐患排查力度﹐发现问题及时上报并提出整改措施﹐同时做好所辖路段的清障工作﹐坚决杜绝在路面堆放杂物、晾晒农作物等有障碍道路交通安全的行为﹐各村的交通安全协管员要高度负责确保道路交通安全,因工作不负责造成交通安全事故或因不负责给我镇道路交通安全工作造成不良后果﹐镇要逐级追究责任。
镇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办公室要切实重视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工作,大力宣传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和交通安全知识﹐对道路交通安全实施监督﹐对学校的学生进行交通安全教育﹐特别是接送学生的车辆及驾驶员资质的监督。
四、实施步骤
(一)调查摸底阶段。
工作任务∶镇成立组织、分解任务目标、明确工作责任;对各村进行摸底,了解当地的经济、道路、车辆、驾驶员等基础情况,要求各村报数据给交通安全协管员。
(二)宣传教育阶段。
采取悬挂条幅、张贴标语、召开会议等形式多样的宣传方式,宣传农村道路交通管理建设的重要性。
篇2
一、组织领导
成立乡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由党委书记任组长,乡长任副组长,、、、、、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于乡交管办,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同志兼任办公室副主任,同志为专职工作人员,各村(社区)、部门单位、学校等单位主要负责人为交通安全管理第一责任人。同时为了便于联系和配合工作,全乡成立交通安全联组,实行联席会议制度,保障工作协调配合开展。
二、工作内容
1.进一步完善各项工作制度,建立相关考核考评办法,落实责任制,与各村(社区)签订责任书。
2.乡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具体组织和指挥,有针对性的、分步骤开展各项专项治理整顿行动,制定详细的工作方案和措施,并做好汇总报告。
3.新建1个交通安全示范村。
4.做好“五.一”、国庆节以及重大会议或重大活动期间的道路交通防护期的安全管理工作,每次活动有防护方案、有专人负责,事后讲评总结。
5.村、部门单位、学校做好经常性的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宣传教育工作。
三、工作安排和步骤
全年分四个季度分步骤实施:
一季度:开展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社会化管理、道路交通法规“进农村、进社区、进单位、进学校、进家庭”五进宣传教育等项工作;
二季度:开展道路交通安全专项整治活动、道路两侧违章建筑进行清理整顿;
三季度:重点开展入校新生的交通安全教育、“平安摩托”专项行动、在重点路口设置交通警示牌、全乡人民交通安全大学法教育活动等工作;
四季度:情况汇总、总结、完善基础台账并考核考评。
四、工作目标
通过努力工作,实现如下目标:
1.公路治安秩序良好,通行良好,公路无安全隐患,标识标牌完善,无车匪路霸、无公路三乱、无堵塞道路交通等。
2.消除马路市场和利用公路堆物作业、摆摊设点、打谷晒场等违法占道现象。
3.村民道路交通安全意识明显增强,学生的道路交通安全法律知识增加,受教育率达100%,安全意识增强,杜绝学生因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规而发生伤亡的事件。
4.报废车、拼(组)装车、非客运车,三轮车载客现象得到有效治理,基本消除无牌无证车辆和未办理第三者责任保险的车辆上道路行驶。
5.广大群众能积极配合和协助乡政府、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做好道路交通安全工作。
五、工作要求
1.思想统一,高度重视。建立乡政府牵头、相关部门参加的交通安全联席会制度,定期对道路交通安全形势进行分析,对道路交通安全工作安排和部署。
2.工作细心,认真扎实。建立各村机动车和驾驶人行车安全和办理证照情况登记制度,做到底数清楚,记录真实。
3.严格制度,履行职责。实行辖区内交通事故的上报制度,及时发现、掌握和上报情况;对辖区内所属车辆、驾驶人凡发生死亡1人以上道路交通事故要将基本情况、对责任人的处罚意见、倒查结果,自事故发生日起2个月内报县交通安全委员会办公室。
篇3
【关键词】煤矿安全管理;职业理论;职业测评;岗位分析;人职匹配;职业生涯管理
引言
据调查,80%以上的煤矿事故与人的失误有关。事故的主要原因是人为所致,而“人是管理之本,管理的主体是人,客体也是人,管理的动力和最终目标还是人”[1],所以人为原因与管理有着直接的联系。
但在当前的煤矿安全管理措施中,作为管理中最重要的因素――人(特别是基层员工)接受的基本上都是被动、人为和制度化的上级组织管理,为了人员和系统更加安全的人职匹配而开展的职业心理测评、工作岗位分析以及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等还很少。因此,从职业生涯规划理论的角度探究如何进一步提高煤矿安全管理水平,很有意义。
部分有代表性的职业生涯规划理论[2-3]
2.1 职业生涯辅导理论
在上世纪9O年代以前,职业生涯规划理论基本是围绕人职匹配这一理论核心,即在工作者的个性特点与职业性质之间找到两者的匹配点。Parsons最早提出的人格特征-职业因素匹配理论认为在选择职业的过程中有三个必要因素:对自己能力与兴趣的认识、对工作性质和环境的了解以及两者的协调匹配。Holland提出的兴趣类型理论侧重于个人兴趣与职业性质的匹配,他将人格与职业分别划分为六种类型,每种人格类型的职业兴趣特点都是不同的,评价个体的兴趣类型时一般以其在六种类型中得分居前三位的类型组合而成,同时他将职业环境也分为相应的六种类型;他认为人职匹配是成就感和职业满意度的基础。
2.2 职业生涯发展理论
Ginsberg认为职业在个人生活中是一个连续的、长期的发展过程,不仅仅是选择工作的一段时间就能判定一个人一生的职业发展。Super提出的生涯发展理论将人的生涯分为五个阶段,后来他又进一步提出了生涯广度、生活空间的生涯发展观,他还提出了职业适应的概念,并且将职业适应能力视为个体能否成功地应对职业转变的关键因素。Schein提出的职业锚理论认为一个人在选择和发展一生的职业生涯时都会围绕一个中心――职业锚,它是个人的能力、动机、需要、价值观和态度等相互作用和逐步整合的结果,且不是固定不变的。
2.3 职业生涯决策理论
Krumboltz提出的社会学习论指出,职业选择过程受到学习经验等四类因素的影响,他还提出了帮助他人进行职业生涯决策的七步骤模式。而后出现的认知信息加工理论关注的是如何决策,该理论用CASVE循环表述个体应该如何做出决策。Lent等人提出的社会认知职业理论认为自我效能、结果预期和个人目标等三种概念对职业生涯决策过程有显著影响,该理论更注重社会认知对职业生涯发展的作用,将自我效能感作为了一个重要的中介变量。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人对自己的能力,以及运用该能力将得到何种结果所持的信心或把握程度[3]。
应用职业生涯规划理论,提高煤矿安全管理水平
进行职业测评,了解员工个性心理特征
职业测评是心理测验的一个分支。科学的职业测评以特定的理论为基础,经过设计问卷、抽样、统计分析、建立常模等程序编制,是科学客观地了解自我的一种方法。
通过选用职业测评工具,对员工进行职业心理测评,可以清晰地了解员工的性格、兴趣、能力和价值观等个性心理特征。职业价值观是人们在工作中所看重的原则、标准或品质[3]。
心理学者研究表明,外向性格工人的不安全行为显著偏多,发生事故的次数比内向性格者明显得多;由于对所从事的工作缺乏兴趣,工作时得过且过,注意力不集中或情绪烦躁,容易引起事故;在职业不符合自己的能力类型或能力水平的情况下,工作起来会力不从心,同时心理压力也会增大,而产生不安全因素[4]。一个价值观非常在意安全感的人在选择职业或从事工作时最可能以安全稳定为前提;一个树立了科学的生命价值观、尊重员工生命价值的企业才可能真正做好安全管理工作[5]。
可以预测,一个人从事其性格比较适合的岗位,或者从事其喜欢并有安全兴趣的工作,或者从事其综合能力能够胜任的岗位,或者一个价值观特别看重安全的人,其发生不安全行为的几率会大大降低。
进行岗位分析,了解工作岗位性质和要求
岗位分析是指对某一特定的工作(岗位)作出工作职责、任务、内容等方面的明确规定,并确定员工完成这一工作所需条件和行为的过程。
在进行岗位分析时,必须把岗位对安全有什么要求放在首位,以及什么人适合岗位安全的要求。岗位分析分为岗位说明和岗位规范。岗位说明的功能除满足生产的需要外,还要满足:① 让员工了解安全工作概要;② 建立安全的工作程序与工作标准;③ 阐明工作安全任务、安全责任;④ 为员工聘用、安全考核、安全培训等提供依据。岗位规范的内容包括:①一般人员任职条件,即职业道德、身体心理素质等;②安全经验、从事安全工作的专业要求。[6]
通过观察法、面谈法、问卷法等常用的方法对岗位进行分析,并将分析结果写成书面文件形式(即工作说明书)[7]。岗位分析如果做不好,就可能导致工作说明书反映的内容失实和不科学,影响岗位与人员的最佳匹配,容易产生生产隐患,而导致事故的发生。
进行环境分析,了解综合环境条件
这里所指的环境主要包括对员工所处的作业环境、社会环境、家庭环境、行为环境等。
作业环境即物理环境条件,包括工作空间、照明、空气成分、温湿度、噪声以及其他有关工作安全的物理因素,不良的作业环境容易引起人体疲劳,注意力不集中,妨碍信息的获取与传输,易出现人为失误;社会环境条件是指个人、岗位及行业在社会中的经济、政治、文化等条件,主要包括组织制度、人际关系、工资福利、晋升机会、社会地位和劳动保障等,它是造成管理缺陷、人的不安全行为的重要原因;在家庭环境方面,如果家庭不和睦,不悦事件繁多,易使人情绪低落,漫不经心,人为失误增多;行为环境主要指劳动群体中人与人之间行为的相互影响,如果一个人处于不良的行为环境中,人际关系紧张,容易产生心理紧张和不安全感,失误率就高[4]。
因此,及时分析了解员工所处的综合环境条件,改善作业环境,促进人与机器系统相互安全匹配,使员工易于应付工作的要求,减少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和行为环境的不良影响,促进人与社会、人与家庭和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可以减少人为失误。
实施人员选拔,实现更加安全的人职匹配
人员选拔就是在适当的时候把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工作岗位和适当的任务上。它是最困难、也是最重要的职业决策之一。煤矿生产环节复杂而且条件艰苦,特种作业工种众多,对作业者的要求也各不相同。如果人与工作匹配不当,就会成为工作中的一个不安全因素。
通过以上三个环节,了解了员工个性心理特征、岗位性质和要求、综合环境条件等。本着为了人和系统安全的前提和目的,对员工和工作岗位进行匹配。在人职匹配时,重点考察员工的性格、能力与岗位要求之间的匹配,以及安全在其价值观中的位置,同时要兼顾环境等因素。在实施人员选拔过程中,要注意以下三个问题:①不是选最优秀的,而是选最合适的;②要将候选人与评价标准进行比较,而不是在候选人之间进行比较;③尽量不要降低标准来录用或调整人员[7]。
随着社会的发展,先进技术、设备的引进和使用,以及煤矿生产发展的需要,煤矿所需工作种类、工作素质要求等有所变化;同时,煤矿员工在身体状况、性格特点、能力水平、价值需求、安全素质等也在发生变化。可见,人职匹配是一个动态的工作,应随着时间、周围的环境和人员等因素的变化而对人员与岗位进行调整[8]。
制订职业规划,做好职业生涯管理
通过以上环节之后,就可制订员工的职业规划了。一份完整的职业规划书一般包括以下几个部分:自我认知(个人的性格、兴趣、能力和价值观等)、职业与环境认知(工作概要和要求、环境条件等)、职业决策(适合的首选岗位、自己优劣势及面临的机会和挑战、备选岗位等)、行动计划(保持个人优势、加强个人不足、全面提升个人竞争力、近期目标)、评估与调整(评估行动计划和岗位目标、风险评估与调整方案)等[3]。
企业要建立并实施与安全直接相关的职业规划与管理制度。要建立好员工职业规划档案,定期检查评估其行动计划与目标(特别是安全目标)完成情况。要尽可能按照员工的个性特征等因素来选择岗位,对于人职匹配不佳的要培养其良好的职业道德,并有针对性地加强职业培训,增强其职业适应性,严重不匹配的应进行岗位调配。要将谋求个人职业发展目标与煤矿未来需求紧密结合起来,实施好职业生涯发展培训,使每一个员工都有发展机会。要依据企业需求及员工个人能力与兴趣,及时提供教育培训和训练发展的机会,并列入职业规划档案。
结语
煤矿安全管理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从深层次、多角度入手。在现有的管理中,融入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对提高煤矿安全管理水平具有积极意义。
为做好这方面的工作,提出如下建议:
⑴开发专门针对煤矿员工的职业与安全心理测评管理信息平台,将职业测评、岗位分析、环境分析、人职匹配与职业规划管理等系统化、科学化、信息化;
⑵提高员工的自我效能感,挖掘并发挥其个人能力尤其是安全能力方面的潜力,增强其对安全的信心和把握度;
⑶对员工进行职业规划教育,增强职业生涯意识,提高生涯规划能力;同时要提高煤矿管理者的职业规划指导水平和管理能力。
【参考文献】
孟凤玲.应用科学管理方式提高安全管理水平[J].山西建筑,2006,32(2):200-201.
王娟.职业生涯理论发展述评[J].科教导刊,2011,(1):85-111
周志远,曹俊伟.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规划与就业指导[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
尹贻勤.煤矿安全心理学[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06.
叶艳玲.生命价值观对煤矿安全管理的影响[J].煤矿安全,2006,37(4):61-62.
张军波,景国勋,张永全.安全人力资源的探讨[J].安全与环境工程,2007,14(1):80-83.
篇4
第一条为了加强对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管理,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保护环境,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生产、经营、储存、运输、使用危险化学品和处置废弃危险化学品,必须遵守本条例和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其他行政法规的规定。
第三条本条例所称危险化学品,包括爆炸品、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易燃液体、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有和腐蚀品等。
危险化学品列入以国家标准公布的《危险货物品名表》*);剧毒化学品目录和未列入《危险货物品名表》的其他危险化学品,由**经济贸易综合管理部门会同**公安、环境保护、卫生、质检、交通部门确定并公布。
第四条生产、经营、储存、运输、使用危险化学品和处置废弃危险化学品的单位(以下统称危险化学品单位),其主要负责人必须保证本单位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管理符合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和国家标准的要求,并对本单位危险化学品的安全负责。
危险化学品单位从事生产、经营、储存、运输、使用危险化学品或者处置废弃危险化学品活动的人员,必须接受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安全知识、专业技术、职业卫生防护和应急救援知识的培训,并经考核合格,方可上岗作业。
第五条对危险化学品的生产、经营、储存、运输、使用和对废弃危险化学品处置实施监督管理的有关部门,依照下列规定履行职责:
(一)**经济贸易综合管理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经济贸易管理部门,依照本条例的规定,负责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督管理综合工作,负责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企业设立及其改建、扩建的审查,负责危险化学品包装物、容器(包括用于运输工具的槽罐,下同)专业生产企业的审查和定点,负责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的发放,负责国内危险化学品的登记,负责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的组织和协调,并负责前述事项的监督检查;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和县级人民政府的负责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督管理综合工作的部门,由各该级人民政府确定,依照本条例的规定履行职责。
(二)公安部门负责危险化学品的公共安全管理,负责发放剧毒化学品购买凭证和准购证,负责审查核发剧毒化学品公路运输通行证,对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安全实施监督,并负责前述事项的监督检查。
(三)质检部门负责发放危险化学品及其包装物、容器的生产许可证,负责对危险化学品包装物、容器的产品质量实施监督,并负责前述事项的监督检查。
(四)环境保护部门负责废弃危险化学品处置的监督管理,负责调大危险化学品污染事故和生态破坏事件,负责有毒化学品事故现场的应急监测和进口危险化学品的登记,并负责前述事项的监督检查。
(五)铁路、民航部门负责危险化学品铁路、航空运输和危险化学品铁路、民航运输单位及其运输工具的安全管理及监督检查。交通部门负责危险化学品公路、水路运输单位及其运输工具的安全管理,对危险化学品水路运输安全实施监督,负责危险化学品公路、水路运输单位、驾驶人员、船员、装卸人员和押运人员的资质认定,并负责前述事项的监督检查。
(六)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危险化学品的毒性鉴定和危险化学品事故伤亡人员的医疗救护工作。
(七)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据有关部门的批准、许可文件,核发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储存、运输单位营业执照,并监督管理危险化学品市场经营活动。
(八)邮政部门负责邮寄危险化学品的监督检查。
第六条依照本条例对危险化学品单位实施监督管理的有关部门,依法进行监督检查,可以行使下列职权:
(一)进入危险化学品作业场所进行现场检查,调取有关资料,向有关人员了解情况,向危险化学品单位提出整改措施和建议;
(二)发现危险化学品事故隐患时,责令立即排除或者限期排除;
(三)对有根据认为不符合有关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和国家标准要求的设施、设备、器材和运输工具,责令立即停止使用;
(四)发现违法行为,当场予以纠正或者责令限期改正。
危险化学品单位应当接受有关部门依法实施的监督检查,不得拒绝、阻挠。
有关部门派出的工作人员依法进行监督检查时,应当出示证件。
第二章危险化学品的生产、储存和使用
第七条国家对危险化学品的生产和储存实行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和严格控制,并对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实行审批制度;未经审批,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生产、储存危险化学品。
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根据当地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在编制总体规划时,应当按照确保安全的原则规划适当区域专门用于危险化学品的生产、储存。
第八条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企业,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一)有符合国家标准的生产工艺、设备或者储存方式、设施;
(二)工厂、仓库的周边防护距离符合国家标准或者国家有关规定;
(三)有符合生产或者储存需要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
(四)有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
(五)符合法律、法规规定和国家标准要求的其他条件。
第九条设立剧毒化学品生产、储存企业和其他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企业,应当分别向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经济贸易管理部门和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负责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督管理综合工作的部门提出申请,并提交下列文件:
(一)可行性研究报告;
(二)原料、中间产品、最终产品或者储存的危险化学品的燃点、自燃点、闪点、爆炸极限、毒性等理化性能指标;
(三)包装、储存、运输的技术要求;
(四)安全评价报告;
(五)事故应急救援措施;
(六)符合本条例第八条规定条件的证明文件。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经济贸易管理部门或者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负责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督管理综合工作的部门收到申请和提交的文件后,应当组织有关专家进行审查,提出审查意见后,报本级人民政府作出批准或者不予批准的决定。依据本级人民政府的决定,予以批准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经济贸易管理部门或者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负责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督管理综合工作的部门颁发批准书;不予批准的,书面通知申请人。
申请人凭批准书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登记注册手续。
第十条除运输工具加油站、加气站外,危险化学品的生产装置和储存数量构成重大危险源的储存设施,与下列场所、区域的距离必须符合国家标准或者国家有关规定:
(一)居民区、商业中心、公园等人口密集区域;
(二)学校、医院、影剧院、体育场(馆)等公共设施;
(三)供水水源、水厂及水源保护区;
(四)车站、码头(按照国家规定,经批准,专门从事危险化学品装卸作业的除外)、机场以及公路、铁路、水路交通干线、地铁风亭及出入口;
(五)基本农田保护区、畜牧区、渔业水域和种子、种畜、水产苗种生产基地;
(六)河流、湖泊、风景名胜区和自然保护区;
(七)军事、军事管理区;
(八)法律、行政法规规定予以保护的其他区域。
已建危险化学品的生产装置和储存数量构成重大危险源的储存设施不符合前款规定的,由所在地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负责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督管理综合工作的部门监督其在规定期限内进行整顿;需要转产、停产、搬迁、关闭的,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本条例所称重大危险源,是指生产、运输、使用、储存危险化学品或者处置废弃危险化学品,且危险化学品的数量等于或者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包括场所和设施)。
第十一条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企业改建、扩建的,必须依照本条例第九条的规定经审查批准。
第十二条依法设立的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必须向**质检部门申请领取危险化学品生产许可证;未取得危险化学品生产许可证的,不得开工生产。
**质检部门应当将颁发危险化学品生产许可证的情况通报**经济贸易综合管理部门、环境保护部门和公安部门。
第十三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生产、经营、使用国家明令禁止的危险化学品。
禁止用剧毒化学品生产灭鼠药以及其他可能进入人民日常生活的化学产品和日用化学品。
第十四条生产危险化学品的,应当在危险化学品的包装内附有与危险化学品完全一致的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并在包装(包括外包装件)上加贴或者拴挂与包装内危险化学品完全一致的化学品安全标签。
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发现其生产的危险化学品有新的危害特性时,应当立即公告,并及时修订安全技术说明书和安全标签。
第十五条使用危险化学品从事生产的单位,其生产条件必须符合国家标准和国家有关规定,并依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取得相应的许可,必须建立、健全危险化学品使用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保证危险化学品的安全使用和管理。
第十六条生产、储存、使用危险化学品的,应当根据危险化学品的种类、特性,在车间、库房等作业场所设置相应的监测、通风、防晒、调温、防火、灭火、防爆、泄压、防毒、消毒、中和、防潮、防雷、防静电、防腐、防渗漏、防护围堤或者隔离操作等安全设施、设备,并按照国家标准和国家有关规定进行维护、保养,保证符合安全运行要求。
第十七条生产、储存、使用剧毒化学品的单位,应当对本单位的生产、储存装置每年进行一次安全评价;生产、储存、使用其他危险化学品的单位,应当对本单位的生产、储存装置每两年进行一次安全评价。
安全评价报告应当对生产、储存装置存在的安全问题提出整改方案。安全评价中发现生产、储存装置存在现实危险的,应当立即停止使用,予以更换或者修复,并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
安全评价报告应当报所在地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负责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督管理综合工作的部门备案。
第十八条危险化学品的生产、储存、使用单位,应当在生产、储存和使用场所设置通讯、报警装置,并保证在任何情况下处于正常适用状态。
第十九条剧毒化学品的生产、储存、使用单位,应当对剧毒化学品的产量、流向、储存量和用途如实记录,并采取必要的保安措施,防止剧毒化学品被盗、丢失或者误售、误用;发现剧毒化学品被盗、丢失或者误售、误用时,必须立即向当地公安部门报告。
第二十条危险化学品的包装必须符合国家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和国家标准的要求。
危险化学品包装的材质、型式、规格、方法和单件质量(重量),应当与所包装的危险化学品的性质和用途相适应,便于装卸、运输和储存。
第二十一条危险化学品的包装物、容器,必须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经济贸易管理部门审查合格的专业生产企业定点生产,并经**质检部门认可的专业检测、检验机构检测、检验合格,方可使用。
重复使用的危险化学品包装物、容器在使用前,应当进行检查,并作出记录;检查记录应当至少保存2年。
质检部门应当对危险化学品的包装物、容器的产品质量进行定期的或者不定期的检查。
第二十二条危险化学品必须储存在专用仓库、专用场地或者专用储存室(以下统称专用仓库)内,储存方式、方法与储存数量必须符合国家标准,并由专人管理。
危险化学品出入库,必须进行核查登记。库存危险化学品应当定期检查。
剧毒化学品以及储存数量构成重大危险源的其他危险化学品必须在专用仓库内单独存放,实行双人收发、双人保管制度。储存单位应当将储存剧毒化学品以及构成重大危险源的其他危险化学品的数量、地点以及管理人员的情况,报当地公安部门和负责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督管理综合工作的部门备案。
第二十三条危险化学品专用仓库,应当符合国家标准对安全、消防的要求,设置明显标志。危险化学品专用仓库的储存设备和安全设施应当定期检测。
第二十四条处置废弃危险化学品,依照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和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五条危险化学品的生产、储存、使用单位转产、停产、停业或者解散的,应当采取有效措施,处置危险化学品的生产或者储存设备、库存产品及生产原料,不得留有事故隐患。处置方案应当报所在地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负责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督管理综合工作的部门和同级环境保护部门、公安部门备案。负责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督管理综合工作的部门应当对处置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第二十六条公众上交的危险化学品,由公安部门接收。公安部门接收的危险化学品和其他有关部门收缴的危险化学品,交由环境保护部门认定的专业单位处理。
第三章危险化学品的经营
第二十七条国家对危险化学品经营销售实行许可制度。未经许可,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经营销售危险化学品。
第二十八条危险化学品经营企业,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一)经营场所和储存设施符合国家标准;
(二)主管人员和业务人员经过专业培训,并取得上岗资格;
(三)有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
(四)符合法律、法规规定和国家标准要求的其他条件。
第二十九条经营剧毒化学品和其他危险化学品的,应当分别向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经济贸易管理部门或者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负责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督管理综合工作的部门提出申请,并附送本条例第二十八条规定条件的相关证明材料。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经济贸易管理部门或者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负责危险化学品安全监
督管理综合工作的部门接到申请后,应当依照本条例的规定对申请人提交的证明材料和经营场所进行审查。经审查,符合条件的,颁发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并将颁发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的情况通报同级公安部门和环境保护部门;不符合条件的,书面通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
申请人凭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登记注册手续。
第三十条经营危险化学品,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从未取得危险化学品生产许可证或者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的企业采购危险化学品;
(二)经营国家明令禁止的危险化学品和用剧毒化学品生产的灭鼠药以及其他可能进入人民日常生活的化学产品和日用化学品;
(三)销售没有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和化学品安全标签的危险化学品。
第三十一条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不得向未取得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的单位或者个人销售危险化学品。
第三十二条危险化学品经营企业储存危险化学品,应当遵守本条例第二章的有关规定。危险化学品商店内只能存放民用小包装的危险化学品,其总量不得超过国家规定的限量。
第三十三条剧毒化学品经营企业销售剧毒化学品,应当记录购买单位的名称、地址和购买人员的姓名、身份证号码及所购剧毒化学品的品名、数量、用途。记录应当至少保存1年。
剧毒化学品经营企业应当每天核对剧毒化学品的销售情况;发现被盗、丢失、误售等情况时,必须立即向当地公安部门报告。
第三十四条购买剧毒化学品,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生产、科研、医疗等单位经常使用剧毒化学品的,应当向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安部门申请领取购买凭证,凭购买凭证购买;
(二)单位临时需要购买剧毒化学品的,应当凭本单位出具的证明(注明品名、数量、用途)向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安部门申请领取准购证,凭准购证购买;
(三)个人不得购买农药、灭鼠药、灭虫药以外的剧毒化学品。
剧毒化学品生产企业、经营企业不得向个人或者无购买凭证、准购证的单位销售剧毒化学品。剧毒化学品购买凭证、准购证不得伪造、变造、买卖、出借或者以其他方式转让,不得使用作废的剧毒化学品购买凭证、准购证。
剧毒化学品购买凭证和准购证的式样和具体申领办法由**公安部门制定。
第四章危险化学品的运输
第三十五条国家对危险化学品的运输实行资质认定制度;未经资质认定,不得运输危险化学品。危险化学品运输企业必须具备的条件由**交通部门规定。
第三十六条用于危险化学品运输工具的槽罐以及其他容器,必须依照本条例第二十一条的规定,由专业生产企业定点生产,并经检测、检验合格,方可使用。
质检部门应当对前款规定的专业生产企业定点生产的槽罐以及其他容器的产品质量进行定期的或者不定期的检查。
第三十七条危险化学品运输企业,应当对其驾驶员、船员、装卸管理人员、押运人员进行有关安全知识培训;驾驶员、船员、装卸管理人员、押运人员必须掌握危险化学品运输的安全知识,并经所在地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交通部门考核合格(船员经海事管理机构考核合格),取得上岗资格证,方可上岗作业。危险化学品的装卸作业必须在装卸管理人员的现场指挥下进行。
运输危险化学品的驾驶员、船员、装卸人员和押运人员必须了解所运载的危险化学品的性质、危害特性、包装容器的使用特性和发生意外时的应急措施。运输危险化学品,必须配备必要的应急处理器材和防护用品。
第三十八条通过公路运输危险化学品的,托运人只能委托有危险化学品运输资质的运输企业承运。
第三十九条通过公路运输剧毒化学品的,托运人应当向目的地的县级人民政府公安部门申请办理剧毒化学品公路运输通行证。
办理剧毒化学品公路运输通行证,托运人应当向公安部门提交有关危险化学品的品名、数量、运输始发地和目的地、运输路线、运输单位、驾驶人员、押运人员、经营单位和购买单位资质情况的材料。
剧毒化学品公路运输通行证的式样和具体申领办法由**公安部门制定。
第四十条禁止利用内河以及其他封闭水域等航运渠道运输剧毒化学品以及**交通部门规定禁止运输的其他危险化学品。
利用内河以及其他封闭水域等航运渠道运输前款规定以外的危险化学品的,只能委托有危险化学品运输资质的水运企业承运,并按照**交通部门的规定办理手续,接受有关交通部门(港口部门、海事管理机构,下同)的监督管理。
运输危险化学品的船舶及其配载的容器必须按照国家关于船舶检验的规范进行生产,并经海事管理机构认可的船舶检验机构检验合格,方可投入使用。
第四十一条托运人托运危险化学品,应当向承运人说明运输的危险化学品的品名、数量、危害、应急措施等情况。
运输危险化学品需要添加抑制剂或者稳定剂的,托运人交付托运时应当添加抑制剂或者稳定剂,并告知承运人。
托运人不得在托运的普通货物中夹带危险化学品,不得将危险化学品匿报或者谎报为普通货物托运。
第四十二条运输、装卸危险化学品,应当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和国家标准的要求并按照危险化学品的危险特性,采取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
运输危险化学品的槽罐以及其他容器必须封口严密,能够承受正常运输条件下产生的内部压力和外部压力,保证危险化学品在运输中不因温度、湿度或者压力的变化而发生任何渗(洒)漏。
第四十三条通过公路运输危险化学品,必须配备押运人员,并随时处于押运人员的监管之下,不得超装、超载,不得进入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禁止通行的区域;确需进入禁止通行区域的,应当事先向当地公安部门报告,由公安部门为其指定行车时间和路线,运输车辆必须遵守公安部门规定的行车时间和路线。
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禁止通行区域,由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安部门划定,并设置明显的标志。
运输危险化学品途中需要停车住宿或者遇有无法正常运输的情况时,应当向当地公安部门报告。
第四十四条剧毒化学品在公路运输途中发生被盗、丢失、流散、泄漏等情况时,承运人及押运人员必须立即向当地公安部门报告,并采取一切可能的警示措施。公安部门接到报告后,应当立即向其他有关部门通报情况;有关部门应当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
第四十五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邮寄或者在邮件内夹带危险化学品,不得将危险化学品匿报或者谎报为普通物品邮寄。
第四十六条通过铁路、航空运输危险化学品的,按照**铁路、民航部门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五章危险化学品的登记与事故应急救援
第四十七条国家实行危险化学品登记制度,并为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事故预防和应急救援提供技术、信息支持。
第四十八条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企业以及使用剧毒化学品和数量构成重大危险源的其他危险化学品的单位,应当向**经济贸易综合管理部门负责危险化学品登记的机构办理危险化学品登记。危险化学品登记的具体办法由**经济贸易综合管理部门制定。
负责危险化学品登记的机构应当向环境保护、公安、质检、卫生等有关部门提供危险化学品登记的资料。
第四十九条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负责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督管理综合工作的部门应当会同同级其他有关部门制定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报经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第五十条危险化学品单位应当制定本单位事故应急救援预案,配备应急救援人员和必要的应急救援器材、设备,并定期组织演练。
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应当报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负责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督管理综合工作的部门备案。
第五十一条发生危险化学品事故,单位主要负责人应当按照本单位制定的应急救援预案,立即组织救援,并立即报告当地负责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督管理综合工作的部门和公安、环境保护、质检部门。
第五十二条发生危险化学品事故,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做好指挥、领导工作。负责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督管理综合工作的部门和环境保护、公安、卫生等有关部门,应当按照当地应急救援预案组织实施救援,不得拖延、推诿。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并应当按照下列规定,采取必要措施,减少事故损失,防止事故蔓延、扩大:
(一)立即组织营救受害人员,组织撤离或者采取其他措施保护危害区域内的其他人员;
(二)迅速控制危害源,并对危险化学品造成的危害进行检验、监测,测定事故的危害区域、危险化学品性质及危害程度;
(三)针对事故对人体、动植物、土壤、水源、空气造成的现实危害和可能产生的危害,迅速采取封闭、隔离、洗消等措施;
(四)对危险化学品事故造成的危害进行监测、处置,直至符合国家环境保护标准。
第五十三条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必须为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提供技术指导和必要的协助。
第五十四条危险化学品事故造成环境污染的信息,由环境保护部门统一公布。
第六章法律责任
第五十五条对生产、经营、储存、运输、使用危险化学品和处置废弃危险化学品依法实施监督管理的有关部门工作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依法给予降级或者撤职的行政处分;触犯刑律的,依照刑法关于、罪、罪或者其他罪的规定,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收受他人财物或者其他好处,对不符合本条例规定条件的涉及生产、经营、储存、运输、使用危险化学品和处置废弃危险化学品的事项予以批准或者许可的;
(二)发现未依法取得批准或者许可的单位和个人擅自从事有关活动或者接到举报后不予取缔或者不依法予以处理的;
(三)对已经依法取得批准或者许可的单位和个人不履行监督管理职责,发现其不再具备本条例规定的条件而不撤销原批准、许可或者发现违反本条例的行为不予查处的。
第五十六条发生危险化学品事故,有关部门未依照本条例的规定履行职责,组织实施救援或者采取必要措施,减少事故损失,防止事故蔓延、扩大,或者拖延、推诿的,对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降级或者撤职的行政处分;触犯刑律的,依照刑法关于罪、罪或者其他罪的规定,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十七条违反本条例的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分别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质检部门、负责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督管理综合工作的部门依据各自的职权予以关闭或者责令停产停业整顿,责令无害化销毁国家明令禁止生产、经营、使用的危险化学品或者用剧毒化学品生产的灭鼠药以及其他可能进入人民日常生活的化学产品和日用化学品;
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违法所得10万元以上的,并处违法所得1倍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或者违法所得不足10万元的,并处5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的罚款;
触犯刑律的,对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刑法关于危险物品肇事罪、非法经营罪或者其他罪的规定,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未经批准或者未经工商登记注册,擅自从事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的;
(二)未取得危险化学品生产许可证,擅自开工生产危险化学品的;
(三)未经审查批准,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企业擅自改建、扩建的;
(四)未取得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或者未经工商登记注册,擅自从事危险化学品经营的;
(五)生产、经营、使用国家明令禁止的危险化学品,或者用剧毒化学品生产灭鼠药以及其他可能进入人民日常生活的化学产品和日用化学品的。
第五十八条危险化学品单位违反本条例的规定,未根据危险化学品的种类、特性,在车间、库房等作业场所设置相应的监测、通风、防晒、调温、防火、灭火、防爆、泄压、防毒、消毒、中和、防潮、防雷、防静电、防腐、防渗漏、防护围堤或者隔离操作等安全设施、设备的,由负责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督管理综合工作的部门或者公安部门依据各自的职权责令立即或者限期改正,处2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触犯刑律的,对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刑法关于危险物品肇事罪、重大责任事故罪或者其他罪的规定,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十九条违反本条例的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负责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督管理综合工作的部门、质检部门或者交通部门依据各自的职权责令立即或者限期改正,处2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的罚款;逾期未改正的,责令停产停业整顿;触犯刑律的,对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刑法关于危险物品肇事罪、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罪或者其他罪的规定,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未经定点,擅自生产危险化学品包装物、容器的;
(二)运输危险化学品的船舶及其配载的容器未按照国家关于船舶检验的规范进行生产,并经检验合格的;
(三)危险化学品包装的材质、型式、规格、方法和单件质量(重量)与所包装的危险化学品的性质和用途不相适应的;
(四)对重复使用的危险化学品的包装物、容器在使用前,不进行检查的;
(五)使用非定点企业生产的或者未经检测、检验合格的包装物、容器包装、盛装、运输危险化学品的。
第六十条危险化学品单位违反本条例的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负责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督管理综合工作的部门责令立即或者限期改正,处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逾期不改正的,责令停产停业整顿:
(一)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未在危险化学品包装内附有与危险化学品完全一致的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或者未在包装(包括外包装件)上加贴、拴挂与包装内危险化学品完全一致的化学品安全标签的;
(二)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发现危险化学品有新的危害特性时,不立即公告并及时修订其安全技术说明书和安全标签的;
(三)危险化学品经营企业销售没有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和安全标签的危险化学品的。
第六十一条危险化学品单位违反本条例的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负责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督管理综合工作的部门或者公安部门依据各自的职权责令立即或者限期改正,处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逾期不改正的,由原发证机关吊销危险化学品生产许可证、经营许可证和营业执照;触犯刑律的,对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刑法关于危险物品肇事罪、重大责任事故罪或者其他罪的规定,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未对其生产、储存装置进行定期安全评价,并报所在地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负责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督管理综合工作的部门备案,或者对安全评价中发现的存在现实危险的生产、储存装置不立即停止使用,予以更换或者修复,并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的;
(二)未在生产、储存和使用危险化学品场所设置通讯、报警装置,并保持正常适用状态的;
(三)危险化学品未储存在专用仓库内或者未设专人管理的;
(四)危险化学品出入库未进行核查登记或者入库后未定期检查的;
(五)危险化学品专用仓库不符合国家标准对安全、消防的要求,未设置明显标志,或者未对专用仓库的储存设备和安全设施定期检测的;
(六)危险化学品经销商店存放非民用小包装的危险化学品或者危险化学品民用小包装的存放量超过国家规定限量的;
(七)剧毒化学品以及构成重大危险源的其他危险化学品未在专用仓库内单独存放,或者未实行双人收发、双人保管,或者未将储存剧毒化学品以及构成重大危险源的其他危险化学品的数量、地点以及管理人员的情况,报当地公安部门和负责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督管理综合工作的部门备案的;
(八)危险化学品生产单位不如实记录剧毒化学品的产量、流向、储存量和用途,或者未采取必要的保安措施防止剧毒化学品被盗、丢失、误售、误用,或者发生剧毒化学品被盗、丢失、误售、误用后不立即向当地公安部门报告的;
(九)危险化学品经营企业不记录剧毒化学品购买单位的名称、地址,购买人员的姓名、身份证号码及所购剧毒化学品的品名、数量、用途,或者不每天核对剧毒化学品的销售情况,或者发现被盗、丢失、误售不立即向当地公安部门报告的。
第六十二条危险化学品单位违反本条例的规定,在转产、停产、停业或者解散时未采取有效措施,处置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设备、库存产品及生产原料的,由负责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督管理综合工作的部门责令改正,处2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触犯刑律的,对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刑法关于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危险物品肇事罪或者其他罪的规定,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十三条违反本条例的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改正,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违法所得5万元以上的,并处违法所得1倍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或者违法所得不足5万元的,并处2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的罚款;不改正的,由原发证机关吊销生产许可证、经营许可证和营业执照;触犯刑律的,对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刑法关于非法经营罪、危险物品肇事罪或者其他罪的规定,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危险化学品经营企业从未取得危险化学品生产许可证或者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的企业采购危险化学品的;
(二)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向未取得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的经营单位销售其产品的;
(三)剧毒化学品经营企业向个人或者无购买凭证、准购证的单位销售剧毒化学品的。
第六十四条违反本条例的规定,伪造、变造、买卖、出借或者以其他方式转让剧毒化学品购买凭证、准购证以及其他有关证件,或者使用作废的上述有关证件的,由公安部门责令改正,处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触犯刑律的,对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刑法关于伪造、变造、买卖国家机关公文、证件、印章罪或者其他罪的规定,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十五条违反本条例的规定,未取得危险化学品运输企业资质,擅自从事危险化学品公路、水路运输,有违法所得的,由交通部门没收违法所得;违法所得5万元以上的,并处违法所得1倍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或者违法所得不足5万元的,处2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的罚款;触犯刑律的,对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刑法关于危险物品肇事罪或者其他罪的规定,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十六条违反本条例的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交通部门处2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触犯刑律的,依照刑法关于危险物品肇事罪或者其他罪的规定,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从事危险化学品公路、水路运输的驾驶员、船员、装卸管理人员、押运人员未经考核合格,取得上岗资格证的;
(二)利用内河以及其他封闭水域等航运渠道运输剧毒化学品和国家禁止运输的其他危险化学品的;
(三)托运人未按照规定向交通部门办理水路运输手续,擅自通过水路运输剧毒化学品和国家禁止运输的其他危险化学品以外的危险化学品的;
(四)托运人托运危险化学品,不向承运人说明运输的危险化学品的品名、数量、危害、应急措施等情况,或者需要添加抑制剂或者稳定剂,交付托运时未添加的;
(五)运输、装卸危险化学品不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和国家标准,并按照危险化学品的特性采取必要安全防护措施的。
第六十七条违反本条例的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公安部门责令改正,处2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触犯刑律的,依照刑法关于危险物品肇事罪、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或者其他罪的规定,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托运人未向公安部门申请领取剧毒化学品公路运输通行证,擅自通过公路运输剧毒化学品的;
(二)危险化学品运输企业运输危险化学品,不配备押运人员或者脱离押运人员监管,超装、超载,中途停车住宿或者遇有无法正常运输的情况,不向当地公安部门报告的;
(三)危险化学品运输企业运输危险化学品,未向公安部门报告,擅自进入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禁止通行区域,或者进入禁止通行区域不遵守公安部门规定的行车时间和路线的;
(四)危险化学品运输企业运输剧毒化学品,在公路运输途中发生被盗、丢失、流散、泄露等情况,不立即向当地公安部门报告,并采取一切可能的警示措施的;
(五)托运人在托运的普通货物中夹带危险化学品或者将危险化学品匿报、谎报为普通货物托运的。
第六十八条违反本条例的规定,邮寄或者在邮件内夹带危险化学品,或者将危险化学品匿报、谎报为普通物品邮寄的,由公安部门处2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的罚款;触犯刑律的,依照刑法关于危险物品肇事罪或者其他罪的规定,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十九条危险化学品单位发生危险化学品事故,未按照本条例的规定立即组织救援,或者不立即向负责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督管理综合工作的部门和公安、环境保护、质检部门报告,造成严重后果的,对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刑法关于国有公司、企业工作人员失职罪或者其他罪的规定,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七十条危险化学品单位发生危险化学品事故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的,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拒不承担赔偿责任或者其负责人逃匿的,依法拍卖其财产,用于赔偿。
第七章附则
第七十一条监控化学品、属于药品的危险化学品和农药的安全管理,依照本条例的规定执行;国家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民用爆炸品、放射性物品、核能物质和城镇燃气的安全管理,不适用本条例。
第七十二条危险化学品的进出口管理依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进口危险化学品的经营、储存、运输、使用和处置进口废弃危险化学品,依照本条例的规定执行。
第七十三条依照本条例的规定,对生产、经营、储存、运输、使用危险化学品和处置废弃危险化学品进行审批、许可并实施监督管理的**有关部门,应当根据本条例的规定制定并公布审批、许可的期限和程序。
篇5
关键词:工程项目管理;安全规划;处理措施
Abstract: In the real process of the project, security must be emphasized prior planning, through planning, and improving the safety management organization, improve the safety management system, make a reasonable allocation of security resources invested to develop reasonable and effective safety measures and improve project safety management systems in order toensure the smooth implementation of the project, and reduce or even avoid unnecessary duplication of investment, thereby enhancing the value of funds to reduce the cost of the project.
Key Words: project management; safety planning; treatment measures
中图分类号: F407.9;X9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安全规划
工程项目管理规划是对工程项目管理的各项工作进行的综合性、完整而全面的总体计划。分工程项目管理规划大纲和工程项目管理实施规划。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安全规划,就是针对施工现场的安全进行计划、规范、控制的一系列方法。项目安全管理系统涵盖了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环保施工、消防保卫等诸多方而,具有整体性、目的性和开放性的特点。在具体实践中必须把工程系统和环境系统及社会系统相结合,全过程、全方位的规划、考量,制定并积极落实组织措施、管理措施、技术措施和经济措施,确保安全工作目标的圆满实现。
工程项目安全管理规划以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划、质量、环境和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为基础,遵循“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充分考虑安全工作系统的整体性、目的性、开放性、预防性和技术经济性的特点,重点采取事前控制、事中控制措施,合理调配安全资源投入,协调安全与质量、进度、成本控制目标关系,它是为适应现阶段安全工作重要地位和面临的困境而提出的,以安全目标为主线,为项目管理目标的全面实现提供安全保障的实施性规划。
依据《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范》相关规定精神,结合先进项目部安全工作的调研结果,项目安全管理规划应包括:
(1)项目安全工作概况和难点、重点;
(2)项目安全目标和安全管理组织;
(3)项目安全工作准备;
(4)安全技术措施;
(5)过程安全监控;
(6)安全应急响应与准备预案;
(7)项目控制目标的协调;
(8)实施效果评价。
2工程项目管理中危险源的辨识意义
目前,安全规划工作面临的主要难题是工程造价偏低、安全投入不足与日益提高的安全管理工作标准之间的矛盾。为低造价和提高安全管理工作水平之间找到一个良好的契合点是每一个施工企业必须破解的难题。在实践中,建设工程施工项目安全危险源是指建设施工现场的生产活动中可能导致人员伤亡、财产及物质损坏、环境破坏等意外潜在的不安全因素,包括管理者和作业人员等的不安全意识、情绪和行为;机具、材料、施工设施及辅助设施等的不安全状态;环境、气候、季节及地质条件等的不安全因素,以及这些因素间的相互影响和作用。鉴于导致重大安全事故的危险源及影响因素诸多,危险源转变为破坏力的机理复杂,传统的经验控制型及过程控制型方式已不适应现代建设工程施工安全生产及管理的需要。
危险源的辨识、风险评价及控制是安全生产的基础性工作,做好建设工程施工安全危险源的研究工作,有利于减少各类伤亡事故的发生,有利于提高建筑企业安全、环境、健康管理水平,有利于改善建筑企业的形象,提高综合效益,为政府提供建设工程安全生产宏观控制手段,为施工企业提供安全施工的管理方法,对保障生命和财产安全,建立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的长效机制,具有重大的经济、社会和政治意义。
3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安全处理措施
安全管理是项目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项目管理的“三控二管一协调”体制中居于核心地位。现阶段,建筑施工企业的安全管理工作多处于经验型管理阶段,安全工作水平波动较大,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项目管理水平的提高和企业的发展。项目安全管理规划基于系统的理念,立足于事前、事中控制,综合防范。考量项目安全工作所面临的各种不同因素,制订切实可行的预控措施,将安全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
3.1关注过程控制
过程安全监控的对象包括安全管理体系运行和安全技术措施实施过程。安全管理体系包括项目目标、指标、组织机构、管理制度、工作程序、相关文件控制等诸多方面。安全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是安全工作能否得到有效实施的前提和保障。在项目管理规划中必须高度重视安全管理体系的监督检查、督促整改和持续改进。体系的监督一定程度上需要来在项目外部的力量.但项目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对于项目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起着外部力量不能替代的主导作用。项目经理必须肩负起对项目安全管理体系监管的重要责任,对项目安全管理体系中不利于安全工作实施的部分进行分析,采取措施,加以改进,以保证安全目标的顺利实现。安全技术措施的实施为安全工作提供技术保障,其实施的结果是形成项目的安全防护、临水临电设施、深基坑防护等安全工作外在的实体形象,并直接对作业人员的安全发挥重要作用。本着安全规划强调事前、事中控制的原则,必须对于安全技术措施的实施过程进行严格监控,保证安全技术措施得到全面落实,避免因瑕疵履行而形成安全隐患,或因瑕疵履行而重复拆改,造成成本上升和工期拖延。安全技术措施监管工作应由项目生产负责人和安全负责人联合实施,技术负责人积极配合。
3.2协调各方关系
项目安全管理规划在关注安全工作的同时,注重协调安全工作与进度、成本、质量之间的关系。质量、进度、成本控制与安全工作的关系相当密切。项目安全工作耗费的工时多在非关键线路上,一般情况下对于进度的影响不明显,但在工期紧、多单位同时开工、多工种穿插作业时,因安全防护、临水临电进度与关键线路上的工序冲突,将会对工期造成不良影响,并进而造成成本增加。对于必须连续施工的分部分项工程还可能对工程质量造成重大影响。所以,安全工作在保证安全的同时必须关注进度、成本、质量等相关方面,协调安全与项目控制目标之间的关系,为项目综合控制目标的实现保驾护航。
3.3对重大危险源的控制与管理
施工单位对工程项目施工安全重大危险源应当编制详细的名录,应对工程项目的施工安全重大危险源在施工现场显要位置予以公示,公示内容应当包括施工安全重大危险源名录、可能导致发生的事故类别。在每一施工安全重大危险源处醒目位置悬挂警示标志。施工总包单位、分包单位应当分别建立工程项目施工安全重大危险源的管理台帐,建立健全重大危险源的控制与管理制度。施工总包单位、分包单位对危险性较大的专项工程应当编制专项工程施工方案。其中深基坑工程、地下暗挖工程、高大模板工程、30m及以上高空作业工程、大江、大河中深水作业工程、吊装工程、附着式升降脚手架工程、城市房屋及构筑物爆破拆除和其他土石方爆破工程等危险性较大的专项工程的施工方案应组织专家进行论证审查,并根据专家论证审查意见进行完善,经施工企业技术负责人、总监理工程师签字,通过相关部门的开工安全生产条件审查后,方可组织实施。施工总包、分包单位应当对施工安全影响较大的环境和因素逐一制定安全防护方案和保证措施,加强动态检查管理,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排除隐患。
施工总包单位设在工程项目的管理机构,应当组织项目管理人员(包括分包单位相应管理人员)每星期开展一次对其责任管理范围内的施工安全重大危险源安全状况的检查。作出书面检查记录,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督促相关责任单位和责任人进行整改。分包单位的项目负责人、专项安全管理人员应当按照总包单位提出的整改意见及时组织整改到位,并坚持每天对其责任范围内的施工安全重大危险源安全状况进行检查和评估,建立个人检查、评估台帐,并将隐患整改、排除情况作出书面记录。施工总包单位应当在其责任管理范围内统一编制工程项目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3.4抓好安全教育,提高安全意识
施工单位在施工人员进入工程项目施工现场前,应当对其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安全生产教育的内容应当包括工程项目的施工安全重大危险源以及安全防护方案和保证措施,应急救援预案等内容。施工单位设在工程项目的管理机构应当在作业人员进行作业活动前对其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安全技术交底应当明确工程作业特点和重大危险源,针对施工安全重大危险源的具体预防措施、相应的安全标准以及应急救援预案的具体内容和要求等。
篇6
[关键词]安全生产理念;水利工程;规划到运行;全过程
[DOI]10.13939/ki.zgsc.2015.41.187
近年来,我国建筑领域蓬勃发展,其中水利工程在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然而,受到各类因素的影响,我国水利工程安全管理不尽如人意,将安全生产理念渗透至工程全过程,不仅能够实现对工程项目事前、事中及事后的全面管理,还能够提高工程项目施工质量。为此,加强对安全生产理念在水利工程规划到运行全过程渗透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1 安全生产理念渗透项目全过程的重要性
水利安全生产作为一个基本概念,并非“水利”与“安全生产”两方面,其不仅要关注安全生产普遍性,还需要重视水利工程特殊性,为此,将安全生产理念渗透至工程项目全过程极其重要,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有利于发挥工程兴利除害目标
将安全生产理念渗透到工程全过程中,能够保障工程自身安全性,充分发挥自身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最大程度上避免公共安全事故,达到兴利除害目标[1]。不仅如此,水利工程与人们人身安全等方面息息相关,加强工程安全生产管理,能够更好地保障人们生命及财产安全。
1.2 有利于充分发挥工程功能性
现阶段,水利安全生产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水利安全生产积极作用并非仅限于自身,与防洪防汛、设施保护及周边水文地质等因素联系十分密切,其安全作用能够覆盖上述各个方面,在水利工程中渗透安全生产理念,能够兼顾工程事前、事中及事后全面性、系统性管理,避免由于水利安全生产问题因大的防洪安全事故,从而提高工程施工质量[2]。
1.3 有利于推进水利事业改革发展
将安全生产理念融入到水利工程全过程中,能够引导施工企业开展安全设计、评价等工作,将规划重点确定为工程环境安全,而不是工程本身,并在设计阶段将关键点放在落实与评价要求及工程安全设计方面,以提高施工安全针对性,强化工程施工中的安全薄弱点,有效增强水利工程整体安全性、可靠性,由此可见,加强对水利工程安全生产管理能够推进水利事业改革进一步发展。现阶段,一些施工企业尚未认识到安全生产理念在推进水利工程发展、提高工程施工质量方面的重要性,使得安全生产效果不尽如人意,为此,应采取相应措施,加以调整和引导,更好地将安全生产理念渗透工程全过程。
2 将安全生产理念渗透水利工程全过程的具体措施
水利工程是一项极其复杂的系统性工程,其涉及内容较多、囊括了多个专业,针对水利工程进行安全生产管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2.1 充分考虑工程各项因素,提高规划可行性
水利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对工程周边水文、地质等自然条件均产生一定影响,为此,在工程规划时,相关部门应充分结合水利工程施工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并采取防护措施,减少对水文、地质等产生消极影响,确保工程发挥积极作用,使工程及周边环境有机整合到一起,实现工程与自然环境和谐、统一发展[3]。另外,由于水利工程势必会对区域范围内动植物、人们生活产生影响,所以,需要提出一段时期内对水资源保护方案,避免水旱灾害的发生,同时,要充分考虑泥沙搬运作用及上、下游的水土流失问题,利用该区域地形地势优势,改善规划,以提高规划可行性,为建设生态性水利工程奠定坚实的基础。
2.2 严格按照相关制度,制定安全性工程施工方案
设计阶段作为水利工程的重要环节,其设计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工程全过程安全性,为此,在进行工程设计过程中,为了能够将安全生产融入其中,需要设置专门的安全设计专篇,严格按照相关制度规定,认真执行水利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面对建筑市场发展新形势,施工企业应制定安全设计大纲,并运用安全生产理念指导设计,结合工程实际需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原则,针对地形地质等特点,设计具有针对性的坝型、枢纽布置等,针对一些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例如,杭嘉湖平原地区,可以将工程安全放在首位,并非投资成本控制方面。不仅如此,要想确保工程安全生产,需要对设计方案进行充分分析和论证,如建筑物布置及尺寸等,并增强设计方案设计深度,以为后续工作提供有效依据。
2.3 积极落实责任制,创建安全施工环境
水利工程施工是工程规划及设计落实的重要阶段,具有承上启下重要作用,诚然,由于涉及具体操作,范围较大,如果施工过程中某个环节出现问题,极有可能引发安全事故[4]。因而,施工管理者要加强对该环节的安全生产管理。
首先,施工企业管理者要明确认识到安全生产的必要性,并加强对管理岗位责任人安全意识的培养,将其作为考核的重要标准之一,积极落实责任制,强化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同时,兼顾对施工人员的引导,在岗前进行安全教育培训,引导施工人员树立安全意识,并在施工中,严格按照设计方案及操作规范开展施工工作,加大对施工现场的全面管理,及时发现不安全因素,并采取相应措施加以改进,创建安全的施工环境。
其次,制度作为规范施工行为的基础,目前,部分施工企业安全施工制度尚不完善,应在统一安全思想基础之上,结合部门、班组实际情况,制定并完善安全制度,兼顾普遍性及特殊性两方面要求,制定立体化安全生产管理,采取行之有效的形式贯彻、落实及执行制度内容。
最后,施工人员是整个工程项目的核心,其综合素质高低直接影响安全生产管理工作落实有效性。因此,企业需要加强对人员的管理,对于管理人员来说,应强化其施工技术及管理方面的能力,使人员能够更好地指导工程施工;针对施工人员,应侧重对人员进行安全常识教育及技能的培训,并在培训后进行考核,建立高素质人员队伍,将安全生产落实到实处[5]。
2.4 引进先进技术,加大对运行阶段的监督
信息技术快速发展,为水利工程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提供了极大支持,在对水利工程运行阶段进行安全管理过程中,可以积极引进信息化管理系统,结合施工企业特点制定合适的信息管理系统,管理人员根据系统反馈相关信息对工程运行实际情况进行监督和控制,针对可能发生的安全事故制订应急预案,并进行安全隐患排查工作,保障水利工程安全性,加大对工程观测和设备养护力度,通过运行试验后,才可以正式投入使用。
3 结 论
根据上文所述,水利工程是一项系统性、综合性工程,在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等方面占据十分重要的位置。因此,将安全生产理念渗透到水利工程全过程势在必行。施工企业管理者要树立安全管理理念,并加大对工程规划、设计、施工及运行环节的关注力度,强化安全管理工作,提高工程施工质量,从而使水利工程更好地发挥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熊锦江.水利水电建设施工管理探讨[J].中国水运:下半月,2012,18(3):259-261.
[2]耿成,周成彬.加强水利水电工程质量管理措施探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20(5):12-14.
[3]袁双怀.进一步加强建筑工程安全监督与管理方式之我见[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1,10(8):158-159.
篇7
关键词: 农村饮水工程;安全饮水;管理;
中图分类号: TV 文献标识码: A
一:农村饮用水安全相关问题
1:缺乏科学统一的规划
一些地区在建设农村饮水项目时,缺乏对水源保证、工程规模、工程类型等重要问题的有效规划设计和论证,导致工程布局不合理,饮水工程依然处于分散的低标准建设水平. 一些农村水井、水窖直接打在塘边、田旁,致使饮水水质不达标;有的水井、水窖深度不够,遇到干旱,塘、埝、田水干枯,水井、水窖水量剧减或无水可用. 在城镇周边,很多农村通过城镇中心水厂的扩网就能满足供水需要,同时可以大大节约投资管理成本,一些地理位置相对集中的村庄,实行规模化集中供水,比单村供水更有利于保障供水的水量、水质和降低成本,利于工程的可持续运行,但现状是有些地区不论村规模大小基本都是一村建一处供水设施;有的项目建设由于未与村庄、道路等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中的有关内容统筹,存在重新改造甚至废弃等风险。
2:缺乏较高的农村供水标准
农村居住比较分散,工程供水规模相对较小,很多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都是单村取水工程,再加上设计标准低、工程建设时缺乏有效的管理制度和办法、缺乏健全的工程质量监督体系、投资不足等原因,使得工程建设标准低,且很多饮水工程没有考虑消毒设备和净化设施,虽解决了饮水困难问题,但无法解决饮水安全问题。
3:缺乏良性的运行管理机制
农民本身的饮水卫生知识相对欠缺,工程运行管理不善比较普遍。单村供水工程管理人员缺乏专业知识和技能,业务素质较低,导致工程的安全运行存在隐患;同时群众承受能力有限,不能实现按成本收费,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价不到成本的1/3直接影响了供水工程发挥作用的持续性;运行管理法规不健全,使各级水利部门行业指导缺乏政策依据。
4:缺乏配套的水质净化处理措施
饮水工程化验设备简陋,检测手段不全,水源和出水检测项目较少。由于受到工艺和建设运行成本的限制,往往采用季节性或应急性加氯消毒,供水安全得不到保障。电渗析或膜处理技术工艺复杂,管理水平要求高,不适应农村供水工程分散、成本低、供水量小的现实条件,农村饮水工程缺乏适用、实惠的水质处理技术。
5:缺乏农村水源保护意识
水源变化和水体污染是造成饮水不安全的重要因素,很多地区没有依法划定生活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和饮水工程管护范围。近年来,随着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水污染的整体状况不容乐,污染不仅造成许多农民的饮水困难,而且给目前已建工程的水源保护带来很大难度。前农村环境污染已经成为威胁广大农村居民饮水安全的主要因素,且呈不断扩大趋势。全国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中近一半是由于水环境污染和水源破坏造成的。
二:农村安全饮水工程管理对策
1: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管理对策研究规模较大的集中式供水工程(供水规模≥1 000 m3 /d或受益人口超过1万人)要按照国家基本建设程序,严格执行项目法人制、招标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制。为保证农村饮水项目的工程质量、工程进度和资金合理使用,要切实抓好工程建设中的规划设计关、施工队伍关、材料设备质量关、资金使用管理关、工程质量关、工程验收关,严格按照“统一规划设计、统一施工队伍、统一料物购置、统一县级报账、统一质量标准、统一验收标准”规范施工,确保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顺利进行。
(1)做好论证,抓好规划设计关. 前期工作滞后仍是制约农村饮水安全的重要因素。首先要落实前期工作经费;第二要提高前期工作的质量和深度,搞好水源工程的论证、水质评价和工程勘察设计工作;第三要重点抓好县级规划。在宏观指导上要调整思路,坚持“三先三后”的原则,即“先重点,后一般”,投资上优先安排高氟、高砷等地方病区、血吸虫疫区和严重苦咸水地区, 然后再安排一般缺水地区;“先水质,后水量”,在选择水源时,首先要确保水质达标,没有条件的情况下,要通过严格的水处理工艺,保障水质达标,在此基础上再因地制宜确定水量,提高保证率和方便程度;“先集中,后分散”,在工程布局上优先考虑集中式供水形式,实行规模化发展、集约化经营,不具备条件的再考虑分散式供水。
(2)严格筛选,抓好施工队伍关. 对较大规模的集中供水工程,实行项目法人制、招投标制,选择有经验、有实力的专业施工队伍施工,对小型工程要加强现场技术指导和培训。
(3)抓好材料设备质量关。对工程需要的压力罐、水泵、输水管道等主要设备和水泥、钢筋等料物,以县为单位集中招标采购,市水利部门及行政监督部门监督招标全过程,严格招标程序,确保质量。
(4)加强监管,抓好资金使用管理关. 按照“谁投资、谁所有、谁经营、谁受益”的原则,大力吸引社会投资,推行股份制、引进外资等方式,加快建立以政府投资为导向、受益农户投入为重点、社会投资为补充的多元化投资融资机制。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属农村公益性基础设施,政府要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在征地、用电、税费等方面给予优惠扶持。在资金管理上保证“专户存储、专款专用、报账提款、集中支付、招标采购、公开透明”的原则。鼓励、支持组建农民用水户协会,农民用水户协会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资金的使用和水价核定、水费计收、水费使用等方面行使监督权利,参与资金的管理使用,并依法维护用水户的合法利益。
(5)规范程序,抓好质量监督关。水利部门要依据编制的实施方案和工程设计,强化建设过程中各环节的管理,确保工程建设质量。对项目建设实行效能监察,看进度,查质量,监督资金规范使用,检查工程建设成效,还要查看以往工程运行情况、群众满意程度,保证已建工程和在建工程的合理性。
(6)严格检查,抓好工程验收关工程完成后,对所建工程要逐项检查,并登记造册,不合格的坚决不予验收每处集中供水工程都要配备相应的消毒设施,每处饮水工程正式通水前,必须由卫生防疫部门出具管网末梢水质化验报告,不合格的,必须返工,确保工程优质高效。
2: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后管理对策
运行管理的主要工作就是要明确工程管护体制和运行机制,确定供水设施所有权和经营权,制定管护措施,主要应强调以下几个方面:
(1)建立权责明晰灵活有效的运行机制和管理体制. 结合农村实际情况,对所建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实行市场化运营、企业化管理的运行机制,明晰工程产权归属,明确工程经营管理者的权责,确保工程长效运行。通过组建供水公司、拍卖经营权、股份合作制、承包经营、村委会管理(村委指定管护员) 、农村供水协会管理等形式,调动工程投资者和经营管理者的积极性。
(2)合理确定水价,确保工程的可持续运行。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原则上实行有偿供水,以水养水. 工程实行装表计量,水价的核定要以保证工程良性运营为目的,既要充分考虑用水户的支付意愿和承受能力,也要考虑供水单位的成本补偿和合理收益。
(3)一处一档;加强日常运行管理,供水单位应认真填写运行管理日志,定期向主管部门报告供水情况;加强事故管理,发生水致传染病等影响群众身体健康的事故时,应及时向主管部门报告,查找原因,快速妥善处理。
(4)加强水资源保护和水污染防治工作。对供水水源地和供水工程设施划定明确的保护区,并设立明显的保护标志牌,加强水源地周边环境的保护,严禁破坏涵养林和水资源保护设施,严禁可能污染水源的任何生产活动和污染源存在,因地制宜地进行水源安全防护、生态修复和水源涵养等工程建设;进一步加强污染源治理,减少工业和生活污水排放量;严格按照水功能区纳污能力的限制和排放总量要求,加强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积极开展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指导农户科学合理施用化肥、农药,严禁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推广水产生态养殖,推进畜禽粪便和农作物秸秆的资源化利用;搞好污水、垃圾处理,开展农村水环境修复工程建设。
(5)水质保证。建立水质监测网络,确保农民饮水安全。对于集中供水工程,要加强对饮用水水源、出厂水和管网末梢水的水质监测, 对取水、制水、供水实施全过程管理;对于分散供水工程,分区域定期进行水质监测,并定期检查。水厂应采取必要的消毒净化措施,保证水质达到饮用水标准。
(6)加强技术培训和新技术推广。有计划地对供水技术人员及管理人员进行不同层次的技术培训,并经常进行技术咨询和指导。在工程建设和运行过程中,要针对农村实际情况,积极引进新技术和新工艺,推广节水技术和节水器具,不断降低供水成本,提高供水质量。
(7)建立应急机制。根据水资源条件、所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规模,以县为单元制定农村饮用水安全保障的应急预案。要建立技术、物资和人员保障系统,形成有效的预警和应急救援机制。
篇8
二、凡使用、储存、运输易燃易爆化学物品的部门,应办理有关证件,做到手续、证件齐全有效。
三、易燃易爆化学物品的有关从业人员必须经当地公安消防监督机构培训合格。
四、消防工作职能部门每月对易燃易爆化学物品使用、储存场所进行一次检查,各相关部门每周检查一次,班组每日检查一次,在岗人员应坚持班前、班后自查,班中巡查,发现隐患应及时汇报、整改。
五、使用易燃易爆化学物品的部门应符合下列规定:
1、使用易燃易爆化学物品的建筑和场所必须符合城市规划布局和《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等规范的要求;
2、使用易燃易爆化学物品的场所必须按照有关规范安装防雷保护设施;
3、使用易燃易爆化学物品场所的电气设备,必须符合国家电气防爆标准;
4、设备与装置必须按国家有关规定设置消防设施并定期保养、校验;
5、易产生静电的设备与装置,必须按规定设置静电导除设施并定期检查;
6、使用易燃易爆化学物品的从业人员必须经消防培训,经考试取得合格证,方可上岗。
六、易燃易爆化学物品的仓库必须经当地公安消防机构审核、验收合格后才可使用,并满足如下要求:
1、专用仓库、货场或其他专用储存设备,必须由经过消防安全培训合格的专人管理;
2、应根据gb12268-90《危险货物品名表》分类、分项储存。化学性质相抵触或灭火方法不同的易燃易爆化学物品,不得在同一库房内储存;
3、不得超量储存。
七、保管员应加强出入库管理,做到物品摆放整齐、标识清楚、标物相符。
八、仓库保管员每日对库存物品进行检查,检查内容如下:
1、检查火、电源;
2、检查堆垛是否稳固;
3、检查有无使用电冰箱存放易燃液体等化学物品现象;
4、检查货物,主要是检查货物
包装有无破损渗漏或膨胀变形,稳定剂是否充足,物品有无潮解、熔化或风化变质,重点物资应重点检查;
5、检查库内环境,主要是检查库房是否漏雨、积水,库内的温度、湿度是否符合所存货物的危险特性要求;
6、检查消防设施器材。
九、易燃易爆化学物品运输作业前应满足以下要求:
1、从事易燃易爆化学物品运输工作的驾驶员、押运员以及相关人员,必须经国家有关规定进行岗位消防知识、专业知识培训,凭岗位资格证书上岗作业;
2、驾驶员、押运员对所运输的易燃易爆化学物品应了解其化学和物理性质,掌握应急处理措施,操作时穿戴好相应的防护用品;
3、运输易燃易爆化学物品的车辆必须具备有关部门核发的准运证件;
4、出车时各种证件(驾驶证、准运证、行驶证及培训合格证等)应携带齐全;随车携带的遮盖、捆扎、防潮、消防器材等工具必须齐全、良好,车厢内应清扫干净、干燥,不得有与所装货物性质相互抵触的残留物;同时必须对车辆的安全技术状况进行检查,发现故障必须排除后方可投入运行;
5、运输应对天气有所选择。
十、易燃易爆化学物品在运输过程中应遵守以下规定:
1、运输易燃易爆化学物品时,必须遵守消防、交通、治安等法规;
2、装载易燃易爆化学物品的车辆应对行车路线认真选择,尽可能选择宽阔平坦的道路,避开繁华闹市集镇;
3、押运人员必须乘坐在指定位置上,车上严禁搭乘无关人员,并严禁吸烟,且不得携带与所装货物性质相抵触的物品;
4、运输过程中天气变化,应根据货物特性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5、根据车辆装载情况,途中应经常停车检查,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
6、运输途中驾驶员必须保持精力充沛,思想集中,不得疲劳驾驶,停车时随车人员要负责车辆和货物的看护;
7、车辆涉水时,应停车查看水深、流速及水下路面等情况,通过后应轻踏刹车慢行一段路,以保证
车辆制动系统良好;
8、通过铁路交叉路口及复杂路面时,要“一慢、二看、三通过”,遇有视线不清,路面情况不明和无信号或无人管理的路口,应停车查明后方可通过;
9、途中遇有雷雨时,不得在树下、电线杆、高压线、铁塔等容易遭到雷击和产生火花的地点停车;
10、在雨、雪、风、雾视线较差的天气行车或通过泥泞、积雪、结冰、坡陡、狭窄等危险路段或遇有警告标志时,车辆的时速不得超过15km,并避免使用紧急刹车或急速转向,与同方向行驶的车辆之间应保持不小于30m的距离;
11、通过涵洞或桥梁要注意限量和限高标志,对标志不清或有怀疑时,要停车查明,通过时要降低车速,与前车之间保持不小于20m的距离;
12、正常行驶途中,车辆不准脱档、熄火滑行,非紧急情况下不准紧急制动或急转弯;
13、运输过程中不准人为向汽车发动机直接供油;
14、车辆发生故障需修车时,应选择安全地点,严禁明火照明作业;
15、车厢内携带备用燃料时,严禁使用塑料桶盛装,且必须与所装货物性质无抵触,并进行有效隔离;
16、液化石油气槽车、汽油罐车不准携带其他易燃易爆化学物品,当罐体液温达到40度时,应采取遮阳、罐外泼水降温等安全措施;
篇9
关键词:食品安全;利益博弈;信任关系;政府监管
一、 引言
食品安全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频繁出现,而且影响也越来越大。食品安全不仅是一个生物、化学、技术和管理问题,更是一个经济问题,其本质是食品原料生产者、食品加工企业、食品营销者、食品物流企业、政府监管部门及食品消费者等相关主体之间的利益博弈,同时也是一个系统工程问题,其相关利益主体之间的利益制衡、信任管理和风险监管体系等并不是孤立的,而应该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化的有机整体。但是,目前我国对食品安全问题的经济学研究和系统管理理论研究严重不足。事实上,近5年我国发生的重大食品安全事件并不是我国的基础技术落后,主要是因为食品安全的外部监管、服务体系缺失造成的。当前我国食品不安全因素贯穿于食品供应的全过程,各大类食品均存在安全隐患,食品安全管理体制、食品安全标准体系、食品安全检测体系、食品安全风险预警系统等方面均存在着严重问题,同时,食品安全的诸多环节的监管不到位、利益博弈不均衡、信任缺失、法规条文不统一,导致食品链条成本和系统风险大幅增加,食品行业道德水平大幅下降,国民对政府和食品行业的信任度急剧下降,食品消费者时时处于担忧和恐惧环境中。食品安全问题得不到合理有效的解决,整个社会就无法和谐,经济发展将会受到严重制约。目前国内学诸多学着从不同的角度,利用不同的方法对食品安全问题进行了广泛研究,本文将目前学者研究的基础上从经济学视角出发对食品安全问题的利益相关主体之间的利益博弈、信任关系和食品安全问题的系统管理等三个方面研究进行了回顾和综述,并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当前食品安全问题的对策建议。
二、 食品安全的利益演化博弈研究
利益是社会主体在经济、政治、文化的外部条件约束和保障下进行存续、发展、实现自我的一种必要追求,是一切人类活动的核心。“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人类对利益追求和动机是社会发展的原动力,也是人们实现社会资源优化配置、降低能源消耗和编织全球经济共同体蓝图的根本动力。可以说,没有人们对利益的需求和追逐,就没有了社会的一切。正是利益的存在,导致了利益问题的研究成为社会科学研究最重要的研究对象之一。它反映着人与其周围世界中对其发展有意义的各种事物和现象的积极关系,赋予了人们行为的目的性和内在动力。而也恰恰是利益,导致了社会各类事物之间具有着复杂性、统一性和矛盾性等特征。
在整个食品安全问题中,利益始终占据着绝对的主要地位和作用,它是整个食品链条的剂,也是整个食品链条发展和延续的源泉,更是各类问题和矛盾的聚集体。各种利益主体在谋利活动中,都会以实现利益最大化为目的,并运用各种手段尽可能地为自己谋取更多的利益。强弱双方会不断为各自的利益博弈,在这种利益博弈中,经济冲突和矛盾行为就产生了。有学者认为在这种利益矛盾和冲突中,消费者处于信息弱势地位,且对食品需求弹性小,总体上只能属于被动接受者,其对食品市场的影响微乎其微。而王虎、李长健认为这种看法存在着一定的片面性,他们认为整个食品供应链的终端,对食品安全存在天然的利益动力,对食品安全的关切度最为强烈。在食品安全领域中存在相关利益群体的利益对立和冲突,由此产生了生产者与消费者、监管者与生产者、生产者与销售者之间的利益博弈现象。但是,由于整个市场信息和个人信息的不对等性和非完全性、政府监管不到位及行政和链条中间环节信任的缺失等,在利益需求的实现过程中,不同的社会群体和利益相关集团或个人会存在着具有差别性的动机和实现路径。在其路径的实现过程中,道德风险、逆向选择、机会主义等行为应运而生。根据Akerlof和Arrow的研究结果,信息不对称会产生食品市场上的“逆向选择”——安全性差的食品把安全性好的食品驱逐出市场和“道德风险”——生产者隐藏或歪曲和误导食品安全信息等机会主义行为问题。在市场信息模糊不透明和市场监管不到位的情况下,食品链条中的各方的逆向选择、不道德行为和投机行为会随着各方追逐利益预期的增加而增加,最终会导致市场失灵、监管部门失信、国民恐慌和社会动荡。事实上,导致食品安全问题中的人为因素实质就是利益追逐的结果,生产者明知是有毒有害物质,却为了追逐自身利益最大化仍用于食品生产。回顾近几年来的重大食品安全事件,我国的食品安全问题绝大多数是人为因素造成,道德风险严重。相比之下,西方发达国家的食品安全问题主要是自然因素引起。因此,对于食品链条中的利益分配和行为监控等急需监管部门予以重视。王虎、李长健认为食品安全中存在的复杂的利益矛盾运动态势主要表现在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生产者与监管者之间、生产者与销售者之间,为了实现食品领域的利益均衡与和谐局面必须重视对食品领域利益矛盾运动的分析并有效构建该领域的利益冲突与制衡机制、利益产生与分配机制、利益代表与利益表达机制、利益协调与利益保障机制,实现食品安全治理模式向政府、第三部门、法庭与私人多元共同参与的变迁。食品链条上的利益分配机制、利益制衡机制、利益协调机制和利益保障机制的有效性和可行性影响着食品安全中利益矛盾运动态势和市场均衡的变迁,影响着食品链条的有序性和可持续性。食品安全领域的利益追求不应该只是单个个体或群体一方利益的最大化,而是整个食品链条中所有群体和个人集体的利益最大化,这种利益的需求虽无法使个别个体或群体的利益最优,但能保障整个食品链条利益最优,使得食品链条的发展具有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食品安全问题的发展状况如何,主要取决于各方利益主体之间的博弈结果。食品安全问题中的利益博弈及其路径选择,反映了一个国家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性,反映了一个国家国民的素质、道德水平和政府对国民生命安全的关注程度和对人民的热爱程度。食品安全中的利益博弈及其演化路径、方向选择和监控机制关系着食品行业的未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更关系着国家的未来。因此,对于食品安全的利益关系分析及其机制设计至关重要,既能为降低食品链条的各种成本和交易费用提供指导,也能为国家行政监管提供理论借鉴。
三、 食品安全的群体信任关系研究
食品安全是关系到消费者、食品企业和政府部门的一个重要问题。信任是食品安全链条中的关键影响因素,食品安全中的信任关系会影响消费者购买意愿。关于信任,不同的学者对其定义不同,尼克拉斯·卢曼把信任理解为“对产生风险的外部条件的一种纯粹的内心估价”,他认为信任是一种简化机制,是一个对未来的期望,通过信任机制能降低特定情况下的复杂性,最重要的信任因素是个人已取得的正向经验、在获取正向经验过程中形成的人际关系以及作为人际关系桥梁的沟通因素。Doney和Cannon在综合社会心理学、社会学、经济学以及市场营销学相关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信任发展的五大认知过程:计算过程、预测过程、能力过程、动机过程、传递过程。在这些过程中,信任的感知和认可程度将影响着信任关系演化的方向、路径和演变结果。信任作为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关系认知过程,它是双方合作的基础。组织间信任是组织间成功合作的不可缺少的前提,这种关系已被许多研究所证实。
在人与人之间利益获取的过程中,个体的信任感知将左右个体的认知或感知结果,影响个体行为和双方合作的可持续性。信任不仅能带来双方的利益分享和价值实现,也能带来资源的最优整合,促进整体利益和资源价值最大化。良好的信任关系,将会节省利益相关主体的时间和交易成本、降低心理风险,进而增加双方的合作意愿,获取更大的利益价值。
四、 食品安全的系统管理规制与模式
国内外关于食品安全管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领域:食品安全影响因素研究;食品安全管制的必要性及政府管制行为研究;食品生产者(供应商)行为研究;消费者食品安全行为研究;食品安全对国际贸易的影响;食品安全法律规制研究;食品安全管理理论与政策研究;食品安全管理体制比较研究等等,但对食品安全的系统管理和模式探索研究较少。食品安全问题具有市场信息不对称、外部不经济以及公共产品的特性,因此,需要政府来弥补市场失灵的缺陷,需要政府介入建立有效的信息制度和监管机制。Alan Stone认为管制是“政府通过法律的威慑来限制个体和组织的自由选择”,其目的在于限制经济主体的决策行为。企业食品安全行为、消费者食品安全行为与政府监管关系密切,政府监管法律政策的正确制定和有效实施是基于对企业和消费者等微观主体行为的有效认知。研究表明,在市场失灵的情况下,应采取的监管方式主要有:诉讼;消费者安全教育和信息提供;发放各类生产许可证;行政法规和命令;进行处罚和奖励。我国国内对食品安全管理体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国外经验的介绍和比较方面。朱允卫介绍了发达国家食品安全管理3种模式——美国模式、英国模式和加拿大模式,分析了我国食品安全体系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并提出了借鉴国际经验进一步完善我国食品安全体系的构想。韩俊分析了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的国际现状,按照WHO的分类方法,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大体可以分为多机构食品监管体系、单一机构食品监管体系、综合食品监管体系三种类型。分析了分散管理模式和集中管理模式的利弊,结论指出:就中国而言,食品安全监管机构宜少不宜多,应尽快对食品安全监管体系进行整合。当前实行的“分段监管为主,品种监管为辅”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是造成食品安全监管体系效率低下,资源浪费、职责难以分清以致监管重复和监管空白均有表现的原因之一。当前国内外对食品安全的管理体制研究文献较多,但对于其系统管理方法和模式的研究文献较少。我国的实践证明,食品安全管理需要一种系统的管理方法和管理模式,当前我国分部门和分级管理导致不同部门之间的规则和文件条款冲突,利益矛盾严重,往往各个部门为了各自的利益,削弱了食品安全管理的有效性。因此,当前我国急需对食品安全管理进行统一,管理方法和模式需要系统化,法律法规需要高度的一致性。(下转第87页)
五、 结论
经过对国内外经典文献的梳理,发现我国当前的食品安全管理规制已经严重削弱了食品安全管理的有效性。当前食品安全中的利益问题、信任关系及系统管理模式等急需要迫切解决,研究需要进一步以下三个经济学领域深入:食品安全中利益演化和规制设计、食品安全中利益主体之间信任关系与信任机制、食品安全的系统管理规制和模式等。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三个领域是当前食品安全问题中的三个关键点,也是保障食品安全和社会安全和谐的理论前提。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82.
2. 李卓.利益语境下经济法的价值分析.当代法学,2006,(5):119.
3. 王虎,李长健.利益多元化语境下的食品安全规制研究——以利益博弈为视角.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5(3):144-152.
4. Akerlof, G. A. The Market for Lemons: Qualitative Uncertainty and the Market Mechanism.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1970,84(3):488-500.
5. Arrow K. J. Essays in the Theory of risk-Bearing. Chicago: Markham Pub. Co.,1971.
6. 王虎,李长健.利益矛盾论视野下食品安全治理的一种模式变迁.经济体制改革,2008,(5):19-25.
7. 尼克拉斯·卢曼.信任:一个社会复杂性的简化机制.上海: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2:55.
8. Doney, P. M., Cannon, J. P., Mullen, M. R.. Understanding the influence of national culture on the development of trust.Acade2my of Management Review,1998,(3):601-620.
9. Morgan R., Shelby D. H.. The Commitment- Trust Theory of Relationship Marketing. Journal of Marketing,1994,58(7):20-38.
10. Alan Stone. Regulation and its alternat- ives. Washington: Congressional Quarterly Press,1982.
篇10
塔里木石化分公司为中石油天然气化工企业,主要生产化肥。为适应形势发展需要,该公司在充分学习借鉴现代管理成果的基础上,引入SMS规范化管理体系。SMS管理体系是在国际资源管理集团(Corporate Resources Group) CRG模式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国情创立的,是现代企业管理的完整性、系统性解决方案。SMS体系主要包括12个模块:企业发展战略、组织结构设计、职能分解、岗位设置、岗位描述、岗位评价、薪酬福利体系、人力资源开发、管理流程设计、目标管理、绩效考核和奖惩兑现。塔石化规范化管理体系按照“所有生产经营活动按规范运行,企业自主运转;所有部门及其员工按标准行事,员工自主管理;所有资源得到充分调动和发挥,资源高效配置。一切有序运行”的管理目标,整体部署,分步实施,不断完善。通过8年多的摸索,最终形成了完整的管理体系。塔石化严格按照规范化管理的理念和方法开展工作,成效显著:自2005年推行规范化管理以来,塔石化管理水平日益提升,化肥工程建设分获国家和中石油优质工程银奖和金奖,投产后生产装置运行平稳,当年达标,装置能耗、物耗、生产成本、利润等多项关键指标在国内同行业排名第一,已经成为化肥生产的标杆。在安全生产领域,自化肥工程开工建设以来,未发生一起安全生产和人身伤害事故,真正实现了“零伤害、零污染、零缺陷”的“三零”目标。
一、明确了部门职能。按照“责任主体唯一,责权下移,职能分解与流程搭接”的原则,引入三级职能划分模式,准确定位各部门(单位)职能。按照纵向包含部门所有业务工作,横向部门间职能不交叉、无空白的思路,通过职能调查、编制确定职能、讨论确定等程序,采用“鱼刺图”方法逐级分解,最终形成各部门三级职能分解表,解决了部门“做什么”的问题。
二、全面落实岗位责任制。按照“责权对等,全员参与,标准明确,可考核”的思路,组织全员编制或修订岗位说明书。岗位说明书对各个岗位上下级关系、任职条件、培训要求、沟通关系、职责范围、工作标准与权限等等逐一进行规范。岗位能力、职责的明确,确保每个岗位员工都是合格的,合格的员工保证了企业各项工作的高质量推进。
三、人力资源开发为企业发展奠定人才基础。将增强员工履职和发展能力作为以人为本的核心,将调动和发挥人的积极性作为开展各项工作根本动力,秉承“企业发展、员工成长”理念。下大力气开展全员培训,打造员工成长成才舞台。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强化责任落实,创造沟通交流氛围,充分尊重员工,信任员工,注重通过体制机制创新调动和发挥员工积极性和能动性,让人才活力竞相迸发、聪明才智充分涌流,员工队伍茁壮成长。
四、开展流程再造,逐步实现制度管理向流程管理转变。按照“简洁高效、路线顺畅、权责分明、各司其职、有效制衡、减少内耗”的思路,在学习借鉴众多流程设计模式基础上,设计出一套科学规范、清晰有效的流程模式并运行效果明显。全公司共各类流程300多个,涵盖95%以上的生产经营业务。操作按规程、管理按流程已成为员工共识和行动指针。
五、全面推行目标管理,企业自主运转、员工自我管理。规范化管理体系的目标管理模块建设充分结合企业发展战略、职能分解、岗位描述以及管理流程设计等模块的建设,运用SMART原则(即具体的、可量化的、可实现的、切合实际的)和PDCA(即计划、实施、检查、改进)工作方法,逐步建立起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目标体系。首先是年初根据企业发展战略实施要求以及上级制订的年度业绩指标确定公司年度主要生产经营指标、年度重点管理工作,并按照公司-部门-班组-员工的顺序层层分解并逐级签订年度业绩合同。其次部门和员工从下到上编写年度-季度-月度-周工作计划,实行员工自己编制工作计划、自己检查考核,变被动管理为主动管理、变被动工作为主动工作,从而逐步实现自主管理。与目标管理相配套的是绩效考核。绩效考核遵循“差异化,公开、公平、公正,以考促管”的理念,坚持一级考核一级、双向沟通反馈的做法,建立起及时、规范、有效的考核系统。公司所有指标全部制订明确的考核办法,所有部门制订内部员工考核细则,做到“无标准不考核”。推行岗位履职情况考核做法,对员工不但要考核目标情况,还要考核岗位说明书履行情况考核,增强了员工不断提高工作过程的质量。强调考核差异化,考核必须体现业绩完成的优劣。将考核结果充分利用到岗位提拔、员工疗养、员工学习深造、评优选树等方面,强化员工危机感和责任感,形成比学赶帮超的良好企业发展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