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动态监管范文
时间:2023-06-06 17:56:0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水利动态监管,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近年来,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不断加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饮水安全、灌区节水改造、泵站更新改造、水土保持、引输水工程等建设项目呈现出点多、面广、量大,管理主体分散,管理对象多样化等特征,水利建设管理呈现出投资强度高、建设任务重、管理要求高、工作责任大等新的特点[1]。在新的形式下,辽宁省为全面做好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工作,在借鉴探索的基础上,提出开展水利工程建设项目动态管理系统建设,重点研究了水利工程建设项目动态数据库建设工作,现将设计要点进行交流分享。
1设计要点
数据库设计是应用系统设计的根基,数据库设计关乎系统功能实现度、稳定性、扩展性等多个方面的内容[2]。为确保水利工程建设项目动态数据库达到“把数据管起来,将数据用起来,使数据活起来的”的预期目标,特对数据库在内容覆盖、信息共享、标准化、面向对象、约束条件、查询统计等方面进行了重点设计。
1.1全过程覆盖
依据辽宁水利建设项目管理经验,将水利建设项目管理有关字段按照建设过程进行科学划分,按项目实施过程划分为前期工作、项目基本信息管理、建设过程管理三大阶段,按项目管理内容分为前期工作、项目基本情况、项目招投标、参建单位及人员履行合同情况、进度管理、计划和资金管理、质量管理、安全管理、检查稽察督查审计及整改情况、竣工验收等10个环节[3],对管理内容进行全面覆盖。见图1和图2。
2水利工程建设项目动态管理数据归类示意图
1.2信息互联共享
在辽宁水利信息化整合建设的背景下,严格执行数据来源唯一性的原则,充分利用现有系统的权威数据。与水利建设项目管理有关的设计、施工等单位和人员信息,采取“同存异消”的方针,对辽宁省水利建设市场信用信息平台系统中的数据字段进行整理,作为水利建设项目动态管理系统数据库的字段内容,确保此类信息同源权威;同时结合质检处等有关处室意见,合理设置数据字段,为今后相关处室新建或改建系统提供数据接口。
1.3标准化处理设计
标准化是组织现代化生产的重要手段,是科学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数据库建设的标准化处理在数据库建设中尤为重要[4]。水利建设项目面广类多,主要可分为水库、水闸、泵站等工程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治理项目、移民后期扶持项目、水文测站项目、农村电气化项目以及河流治理项目等几大类别。为保障水利工程建设项目动态管理数据库标准统一,特采取“求大同存小异”的方针,对全部项目的前期工作、项目信息管理、除进度管理以外的过程管理进行规范化处理,在字段设计上统筹兼顾,归一化处理,形成统一标准;因不同项目在进度管理中体现的指标不一样,比如农村电气化项目主要体现在发电设备采购、安装方面,水土保持治理项目体现在鱼鳞坑、截水沟、植被绿化的数量、长度和面积上,水库、水闸等工程项目体现在土石挖方、混凝土浇筑体积上,特采取先差异化后标准化进行处理。通过标准化处理设计,大大提高数据库的兼容和共享,提高数据库的通用性,特别利用降低建设成本和方便数据库用户使用。
1.4面向对象设计
数据是系统的灵魂,活的数据是系统生命的保证。水利工程项目动态管理数据涉及到项目法人,设计、施工、监理单位及人员、质检处、安监处、建设与管理处等众多机构和人员,这些信息都需要纳入数据库中,为保障数据更新及时、稳定,就必须面向对象来设计。考虑到项目法人在整个项目中的主导作用和稳定性,数据更新以项目法人为主导、质检处辅助来进行设计。不同对象对项目管理的侧重点也不同,考虑用户在系统使用过程中的权限分配,在对数据库表的处理上,按照项目法人、参建单位、监督机构、建管机构、管理员等5类人员进行分类标识,支撑系统交互界面的设计与调用。
1.5约束机制设计
提供约束条件机制、完整性检查方法、违约处理是维护数据库完整性的充分必要条件。水利工程建设项目动态管理数据库在约束机制上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对数值的自动求和计算方面,避免人工录入出现计算错误;2)对参建单位人员方面,系统自动调取辽宁省水利建设市场信用信息平台中的入库资料供填报人员选取,确保各类人员符合相关资格;3)对持证上岗人员出现一员多岗现象及失信惩戒人员进行红色警示。
1.6查询统计设计
数据检索与查询也是数据库的主要功能之一[5]。为便于对水利工程建设项目进行统计查询,特在数据库设计上充分考虑查询或统计的口径,结合辽宁水利建设管理需要,设计了年度、工程类别、业务处室、行政区划、投资来源等5类统计口径。其中工程类别和业务处室划分要与辽宁省水利投资统计软件相衔接,确保水利建设投资统计结果与本库中的建设进度统计能对应分析。
3结语
辽宁省水利工程建设项目动态数据库设计是对辽宁水利工程建设监督管理的一次全方位梳理。经过查阅了大量的法规文件,多次征集有关部门意见,仔细分析数据上报程序,形成了多方认可、程序严密、动静结合、报管分离的水利工程建设动态数据库,以此库为基础,研发辽宁省水利工程建设项目动态管理信息系统,将高效支撑和提升辽宁水利建设与管理效能,为水利建设管理改革发展提供新的起点。
作者:高真伟 赵巨伟 单位:1.辽宁省水利厅建设与管理处 2.辽宁江河水利水电新技术设计研究院
[参考文献]
[1]陈雷.坚持改革创新强化建设管理努力开创水利建设与管理工作新局面[EB/OL]..2011—06—01.
[2]伞颖,高辉.浅谈数据库设计在系统设计中的重要性[J].中国校外教育,2013(24):168—169.
[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SL223-2008,水利水电建设工程验收规程[S].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8:1—10.
篇2
摘要:一般的水利建设项目管理,为单一的层次,没有考虑到业主与承包商这一不同经济实体之间的管理激励与约束机制;从业主和承包商奖罚制度来看,是一种事后控制方法,从管理理论上讲是处于早期的确定型被动管理与被动反馈控制,无法实现动态优化激励控制,亦即实现系统全面的动态控制。基于此,文章提出从动态博弈角度,研究业主与承包商之间的主从管理博弈关系,从而建立合同管理基础上的水利建设项目的管理激励与约束机制。
1水利建设项目管理的基本特点
1)从整体性上看系统构成要素的复杂性与密切相关性,给系统化组织管理带来的艰难性。水利建设项目系统主要为业主管理子系统、承包商子系统、监理子系统、监督子系统、政府管理子系统等组成,但这些子系统是由不同组织单位组成,即使是一个子系统还可能是由几个单位构成的,人员组成复杂,变动大,由此给项目系统化管理带来的困难表现为:系统统一指挥管理的困难,系统计划与实施管理的困难,系统人、财、物管理的困难等。
2)存在环境的固定性决定了水利建设项目管理的社会性。水利建设项目投资相对巨大,建设完毕以后搬不走,将长期发挥作用,这就决定了他的社会胜(即主要是考虑其社会效益),亦即投人使用后所在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效益。wWw.133229.COm具体讲,必须考虑其社会性的特点是:项目必须把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重点考虑;项目实施过程中给当地经济、社会和环境带来影响;质量管理成为工程建设项目管理的核心内容。
3)建设项目系统化管理过程的一次性与科学规律性。建设项目系统化管理具有一次性的特点,不可能有完全重复的2个项目,但任何建设项目的管理,都有其科学规律性,具体表现在构成要素相同,程序与过程相同,系统化管理方法相同等。
4)从目标特点上看存在目标的不一致性与一致性的矛盾。水利建设项目的总体目标并不能代表各子系统、各单位的目标一致性,具体来说,对于建设项目的业主追求的总体目标是:投资最小、工期最短、质量最佳、早日建成投人使用以后的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等最大化;对于承包商追求的目标是:从事该项工作可给本企业带来的利润,对于建设项目本身的效益并不关心。因此,从各个参加单位来看,追求的目标具有不一致性。但由于各个承包商能够保证其目标实现的前提是建设项目的完成,即按照业主的要求在保证总体目标实现的前提下才能实现具体企业的分目标,因此又具有追求目标的一致性。水利建设项目管理的过程本身就是目标一致性与不一致性矛盾的统一,这就需要从业主、从对策的角度出发,通过动态博弈,来建立以业主为主体的管理激励与约束机制。
5)水利建设项目的多承包商特点。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投资巨大,工程项目管理一般采用分段管理的方式,即将工程项目分为若干段,如某一大坝、输水洞、溢洪道、厂房、机电、金属结构等工程项目。按照该方式分别进行招投标选择,就形成了一个业主单位与多个承包商之间的分段工程项目管理。各个分段工程的完成,形成了整体项目的完成。
2水利建设项目管理博弈浅析
水利建设项目管理主要涉及到两方面的局中参与人:即业主与承包商。其中建设项目业主是管理的主体,是在行动中优先进行决策的,其目标是在保证质量标准的前提下,以最小的投资、最短的工期(与计划的投资额、工期误差最少)完成建设项目的实现;其决策行动为表现在合同、监理等基础上的管理激励与约束机制,但当其决策时,并不知承包商的具体决策;其具体行动受到国家政策法规、水利建设项目的具体客观规律、建设项目的具体特点(含地理位置与项目技术等)的限制;其获取的信息与承包商相比是不完全信息的动态博弈方式。承包商是管理的对象与客体,是在行动中处于从属的后决策,表现为根据业主的激励与约束机制制定的决策,做出企业决策,即合理安排人力、物力与财力投人到工程项目中去,其目的是获取企业的最大利润;其行动受到业主通过合同的限制、企业具体人才物资源的约束等;其获取的信息与业主相比是完全信息的动态博弈方式。
从一个具体水利建设项目来看,一般为一个项目业主,一个或多个承包商,这是一种不完全信息的动态合作博弈。利益分配是以招投标确定的合作者、计划工期与质量技术要求、资金计划为基础,从而建立合同管理基础上的动态博弈的管理激励与约束机制。
3水利建设项目管理激励与约束机制的建立
.1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激励与约束机制的内容
3.1.1激励的内容
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激励的主要内容为目标激励和榜样激励。榜样激励运用传统的思想工作,评选与树立典型,科学适度的宣传,使承包商受到激励,这一方式目前广泛采用;目标激励是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计划与激励机制,使承包商努力达成与业主的计划目标一致,在完成或提前完成的前提下,予以经济上的补偿,其为激励的主要内容。实现系统的整体项目管理可控性。目标激励需要制定科学的标准,太高或太低将为激励行动产生偏差甚至是负面影响,从而导致系统整体项目管理的失控。
3.1.2约束的内容
建设项目管理约束的主要内容为压力约束、纠偏约束、协调约束。协调约束是通过沟通与协商,正确运用说服、批评、教育等手段,使承包商遵守水利建设项目管理的统一纪律、规范与系统规则,更加明确本类约束设置的目的、意义,提高约束的功能;纠偏约束为承包商一旦工作内容和进度与业主要求的内容与进度产生偏差,将受到经济上的惩罚。承包商为了实现本企业利润最大化的目标,将调整企业的投人,使偏差缩小到最小的程度,从而按照系统整体目标方向运行,其与系统激励相互统一构成了系统的可控性。
3.2建设项目管理激励与约束的形式
3.2.1激励的形式
建设项目管理的形式主要为合同激励、理想激励与报酬激励。其中合同为一切激励与约束的基本形式,一切激励与约束需要通过合同的形式固定下来;理想激励不体现在合同形式上的,可以通过开会表扬等方式来完成理想激励,但今应通过建立水利建设项目市场的企业信用、企业参与水利设项目的后评价等方式建立企业的档案,为承包商的资质评定和今后参与其他水利建设项目提供依据,实现理想激励的目标;报酬邀励全晦丰募体现在台同的内容上,给承包商完成相应工程量的报酬,结合约束予以经济上的奖罚。
3.2.2约束的形式
建设项目管理约束的形式为规范约束、处罚约束与风险约束。通过规范化的合同制定、监理制度与实施方式等使经济处罚与风险约束发挥作用。合同的规范与项目具体管理的规范是实现约束的依据。
3.3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激励与约束机制的主要目标
通过以上内容与形式,可以实现我们的目标:质量管理目标、资金管理目标与工期管理目标。其中水利建设项目管理的质量管理为我们项目管理的核心,这里我们把它作为约束,即不满足质量标准的工程,将一切重新施工,产生的损失完全由承包商承担;在制定资金管理与工期管理计划目标方面,通过管理激励与约束机制,不断地对承包商实施激励与约束,实现资金与工期计划和实际的结果偏差最小,从而实现项目管理系统的优化控制与协调。
篇3
(一)整体性原则
整体性原理是系统论的精髓,水利工程项目投资控制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其控制牵涉到诸多方面的问题,并且影响的因素也较多。这些问题和影响的因素关联在一起,一起作用于水利工程的项目建设投资中,如果再某一个方面发生变动,都会影响水利工程的投资。所以,水利项目建设的机制构建,因从有机整体这一方面进行考虑,在工程全过程的实现、控制方与投资方相关要素等对水利建设项目实施做到全方面的控制。
(二)层次性原则
水利工程建设工程量大、工序复杂、投资金额较大、包含的元素过多等标志着水利建设的投资控制需要多级层次,保证水利建设投资实施的有效性控制。而水利工程的组织控制上大体分为国家、项目法人代表以及承包商和服务商三方面对投资进行垂直控制。而处于同一层次的水利投资控制系统间是平行并立的,也分别和上一层次的相应控制系统产生联系,在这样的平行与上下的的交错,形成了各种交叉的层次。
(三)风险承担与激励的一致性原则
在水利工程项目投资中,水利工程投资的另一关键的风险分配基础是,对水利工程控制的风险因素进行分析、确认的政府部门委托人和项目法人代表。将风险分配给具体的责任人要求能够将风险清晰的分辨出来,在水利工程项目投资控制体系的构建中必须对不同施控主体进行合理的风险分担。
与风险合理分担相对应的是相应的激励机制,激励机制是正确的诱导项目法人的工作动机,充分的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他们在实现投资控制目标的同时实现自身的需要。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充分发挥项目控制投资的积极性,使他们主动进行投资控制,将会极大地提高投资效益,保证投资目标的实现。
(四)静态控制与动态管理相结合的原则
根据风险的合理分担原则确定风险分担方式,对于静态部分应由项目法人负责,应由其通过加强施工管理达到控制造价的目的。同时,在水利工程建设的过程中,影响工程投资的内外部环境时刻处于变化之中,政府投资人要加强动态投资部分的管理,通过对这部分投资的管理达到控制造价的目的。总之,在水利工程项目投资控制体系的构建中必须将动态投资和静态投资分别进行控制,保证投资控制目的的实现。
二、水利工程项目投资控制的实现
(一)实现水利工程项目的外部治理
实现水利工程项目的外部治理,主要是地方政府部门的相关监管体制,其主要目的是加强对项目法人代表的监管力度。无论是哪种形式的法人代表,水利工程阶段性目标建设的关系是对其有效的监督。做好对法人代表的监督,需要从外部和内部两方面进行,在公司中,按照公司的法人代表的规章制度,建立出监事会。对其外部的实际监督方法主要是:水利项目中的财务、设计、监察等部门需根据自身的职权范围对法人代表的日常行为以及水利项目的工程进度、施工质量、资金使用情况等进行监督,严格检查其是否违反了制度规范。从平时部门的检查情况来看,具有权利的部门都有着一种“随心所欲”的感觉,对检查也是一晃而过,更谈不上对检查的结果负责,所以对检查方面的日常行为也需作出明确的规范制度。
政府行为作为水利工程的前期工作。作为政府部门的投资人,前期的资金投入对水利项目工作是尤为重要的。在前期,需要规划水利设计部门,当设计出来之后,请权威的专业机构以及水利专家作出充分的论证,并考察水利工程现场实际情况,对不符合实际的地方作出修订。在修订通过之后,邀请相关工程咨询部门对工程的可行性进行评估。当可能性评估进过后,方可正式成项。成项后,一定时期内,当地政府和水利部门,还需要对周边的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作出评估。政府部门还需要协调项目与当地的公共关系,在必要的时期可以强制性采取的手段进行合法的征地、拆迁。前期的项目资金投入主要是政府部门的资金周转,但是可能性评估没有通过,那前期的投入资金也将被取消。
政府投资人要对水利工程项目的建设过程进行监管,国务院或发改委、水利部委派的稽查特派员,国务院或发改委、水利部委派的稽查特派员授权的主管部门组建的项目领导小组后指挥部都应对项目法人的投资控制行为进行有效地监管,二者的监管工作既要分工明确又要相互协作,有效的避免重复监管,做到全方位高效的监管。水利工程还可以让中介机构对投资控制进行监管。
此外,对水利工程法人代表的监督、管理还应由政府投资人引入社会的监督、管理体制,社会的监督、管理是以水利工程项目的信息透明度作为前提的,从而使得社会公众对投资有足够充分的了解。在采取措施时,应做到几下几点:将水利工程的政府投资的公开化制度加以健全,让社会公众了解政府投资的内容、程序、方式以及载体;在对水利工程的项目中政府的投资可行性与概算的评审、将审核之前的投资公示与听证形成统一的规范、可操作的公示与听证,并将之成为一个法定的程序环节;对水利建设的违规、违章严格控制,并形成制度,凡是举报有功者应当奖励,并为其保密;将监管机构和新闻媒介连接在一起,让水利部门的政府监管的机构能够从媒体中曝光出的情况中收集到监管机构的线索,也要及时的提供采访资料给新闻媒体,新闻媒体要对出现严重问题的项目建设做出及时的曝光,并公开处理结果,通过这一系列的措施能够提高政府部门投资水利工程项目的投资效率。
(二)实现水利工程项目的内部治理
水利工程项目内部治理的实现就是通过对项目法人进行合理的风险分担,并构建与之对应的约束激励机制,实现项目法人权责利的均衡。
从治理的角度来讲,内部治理中的所有权是剩余的控制权与索取权的统一,水利项目的最大化效益是做到剩余控制权与索取权相互对应,这也是项目所有权中的一般原则。而水利项目中政府投资的共有产权具备不可分割与转让等特点,但存在着政府投资项目属于国有,剩余的索取权也只能作为国有被国家占得。从而容易引起剩余的控制权与索取权出现严重的不对称性,容易影响代项目建设者缺乏激励。水利工程项目在投资上的控制机理是通过合理的风险投资分担,并配合奖励的相应机制,对项目法人代表控制投资实现其正向激励的作用以及有力的社会行为约束。所以,水利工程项目的风险投资的关键就是合理的投资风险分担。
从项目治理的角度来讲,水利项目的所有权的存在于发起人和投资人之间,也必然会伴随着项目风险的转移、分担,风险也能理解为和控制权相对应的一种责任;作为项目承担风险的必然之物,剩余索取权既是取得本质上项目风险承担的产物,作为风险承担的主体,也有权利获得剩余产品的一定份额。项目承担的风险与剩余的对应关系,会让项目风险承担损失或者是取得风险收益的两重性推动获得剩余索取权的风险分担主体努力工作。从这个逻辑来讲,风险分担其实也是一种风险收益、损失并存的一把“双刃剑”。
所以,有效的投资控制机制在某种程度上是负担风险的成本与进行有效激励后的收益之间达到合理的平衡,使得政府部门的委托人和项目法人代表实现一致性的目标趋同,让自利行为逐渐接近与政府部门委托人所需要的行为,并通过有效的个人目标改变来消除委托人与项目法人代表的利益冲突,使项目法人与政府委托人的利益更和谐一致。合理的风险分担能够有效的协调好项目法人代表应有的责任、权利以及收益等,也是水利工程项目的投资运行得到实现的关键。
篇4
城市排污问题对于城市经济发展也是非常重要的问题,由于监管部门的力度较低,使企业工业废水排放超标问题频发,而且城市人口不断增加,更加提高了污水总量。由于污水总量超过了自然水体的自净能力,所以污染了江河水域,为了改变水污染问题,必须加强水利管理强度,通过科学的技术手段实现多级管理模式,使水利工程更加安全、可靠。充分调动水土资源的优势,提高水利工程效益,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合理统筹水利工程与环境的关系,使水利工程为社会主义建设做出贡献。
2水利技术创新
水利技术创新主要采取信息化手段提高防汛能力,其中包括暴雨、洪水等方面的预报。但是现有的信息技术并不成熟,在实际应用中存在很多不足,并且无法提供行政决策的服务。为了满足水利管理部门要求,需要将防汛预案加入系统之中,使洪水、内涝预警更加快速,提高信息的精准度。例如洪水已经达到一定级别,系统必须及时执行预警机制,并且根据预警提示制定相关解决方案。决策制定时必须提前制定放洪量大小,并且考虑泄洪后可能发生的任何后果,通过信息化系统掌握水利工程情况。目前常用的掌上GIS系统就可以应用在水利管理之中,帮助用户快速收集水利信息,并且提供解决措施,通过GIS系统实现移动终端查询、决策等功能。智能手机已经可以提供资料查询、观看电子地图、定位资源空间,各项信息通过手机快速进行查阅,将智能手机与GIS系统有机结合,使水利管理者可以第一时间制定处理计划。
3水利技术应用
3.1加强组织领导
水利管理各级干部需要明确科学发展观,将水利管理落实到个人,并且积极推动科教兴国发展方针,优化水利科技与管理制度,将水利科技的工作加入议程计划之中,并且制定完善的干部绩效考核体系。根据水利工程发展特点,合理制定水利科技发展计划,将促进水利科技的发展措施落实到位,帮助水利工程提高与进步。水利管理部门的领导者需要重视科学知识,发挥出自身的表率作用,通过合理的方法制定民主科学的相关决策。
3.2运用RTK技术
RTK技术为动态测量技术,与GPS技术统一使用差分解算,不同点是RTK使用实时差分计算。随着计算机技术不断普及,对RTK技术的应用也在逐渐增强,传统作业模式不断得到革新,极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传统的静态、动态测量,需要在测量后进行结算才能获得厘米级数据,而使用RTK技术可以直接获得厘米级测量数据,因为RTK采取载波相位动态实时差分计算法,也是GPS技术发展的重大成果。这种技术为测量地形图、工程放样、控制测量带来了新的测量方法,有效提高了测量工作的效率。通过软件的配合可以实现远程控制管理,在水利工程测量阶段,可以充分发挥RTK技术的实效性,提高测量工作效率,加快管理运转速度。
3.3加大科技投入资金
水利科技创新需要稳定的资金投入,以国家的支持为基准,增加多种资金投入渠道。科技创新必须得到国家与地方的支持,通过部门协作开辟多种科技研发渠道,为水利工程科技创造优秀的发展平台,并且设立专项科技研发预算。加强科技平台的建设力度,将建设重点转到科研能力之中,通过资源共享,充分保证科技平台的运营与管理不受影响,发挥会出平台的最大效益。在水利工程建设资金中,需要划分技术创新资金,提高技术发展的速度与效果。
3.4营造创新环境
通过水利管理政策营造创新环境,将具体政策落实到管理工作之中,制定出科学合理的科技创新措施。加强社会的支持,对科技创新需要进行鼓励与嘉奖,加强技术创新的宣传,积极表彰与奖励科技创新行为,提高社会各界对科技创新的关注度。积极营造创新人才培养环境,建立合理的人才选拔机制,使水利管理人员具有科技创新的动力。
3.5强化科技管理
需要加强水利科技成果,将水利管理部门的所有职能激发出来,完善项目评估、审查、招投标与合同签订手续,帮助项目完成全程监管体系,并且帮助后期评估验收提供支撑。水利科技需要建设完善的评价机制,以国家评价机制进行改革,使评价机制公平、公正、公开、透明、合理,相关制度必须科学合理。必须加强水利科技研发部门的自我管理机制,通过强化科技管理制度,使人员素质得到充分的提高,并且提高管理水平,创造更好的科技效益。
4结语
篇5
【关键词】东鱼河;水源置换;水环境;水生态
1东鱼河济宁段现状
东鱼河是20世纪60年代后期,为了解决南四湖湖西地区洪涝灾害而开挖的一条大型防洪排涝河道。干流起源于菏泽市东明县刘楼村,向东流经牡丹区、曹县、定陶区、成武县、单县、济宁市金乡县、鱼台县等8个县(区),于济宁市鱼台县西姚村北入昭阳湖,全长174km。针对东鱼河济宁渔业用水区水质不达标、岸线缺少科学合理的规划和利用且存在违法建筑和违法活动、排污(水)口众多且排污企业清洁生产水平低、城乡农业面源污染严重、河道生态防护体系不完善、环境执法监管力度不足等问题,按照《山东省全面实行河长制工作方案》(鲁厅字〔2017〕14号)要求,济宁市立足东鱼河区域、流域的实际,统筹上下游、左右岸,自2018年全面落实水资源保护、河道水域岸线管理保护、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和执法监管等六大任务,东鱼河水环境得到了根本改善,水安全得到了有力保障,水生态系统实现了良性循环。
2综合整治重点任务与对策措施
根据《东鱼河综合整治方案》(2018.05),东鱼河综合整治工程实施周期为2018—2020年。到2020年,使东鱼河水环境得到根本改善,水安全得到有力保障,水生态系统实现良性循环。
2.1水资源保护
1)规范取水口监督管理。针对金乡县2处5万亩以上中型灌区、小型灌区、8处分散小泵站灌区及鱼台县20处分散小泵站灌区未取得取水审批的问题,依据山东省水利厅关于印发《山东省农业取水许可管理工作方案的通知》(鲁水资字〔2016〕29号),完成石佛灌区、曹庄灌区及8处分散小泵站灌区取水许可审批,规范管理取水许可,强化农业用水监管,不新增非法取水口。2)规范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针对鱼台县3处已审批或登记的排污口未设置标志牌等问题,依据《山东省水利厅、省环保厅、省住建厅关于切实做好入河排污口综合整治工作的通知》(鲁水资字〔2017〕23号),按照入河排污口标志牌样式和统一要求,设立入河排污口标志牌,实行入河排污口标志管理和动态监管。3)强化水功能区监督管理。认真落实《山东省水功能区监督管理办法》,将限制纳污总量作为水污染防治和污染减排工作的重要依据,完善入河排污管控机制和考核体系,制定分年度的水功能区纳污总量削减方案,并纳入年度考核。
2.2水域岸线管理保护
依据山东省水利厅等10部门《关于开展河湖管理范围和保护范围划定工作的意见》(鲁水管字〔2017〕15号)完成河道及其上所建的水库、堤防、水闸等水利工程管理和保护范围划界,埋设界碑界桩,政府公告形成电子化和数据化成果,与国土资源管理数据同步协调。结合岸线利用管理规划,严格实施岸线用途管制。
2.3水污染防治
1)农村生活污水收集处理。积极推进沿河乡镇驻地及周边社区污水管网铺设,基本实现沿河形成径流的生活污水全收集,消除生活污水直排现象;集中连片村庄、城镇周边村庄以及农村新型社区纳入城镇污水、垃圾处置体系,因地制宜建设分散型污水处理及回用工程;加强生活污水较集中排放点附近的沟、渠、塘等改造,推进人工湿地、氧化塘等建设与管理维护,充分发挥其水质净化能力,持续改善农村生活污水收集和处理设施。2)农业面源污染防治。针对农业农药化肥有效利用率低、农业废弃物未得到妥善处理等问题,依据《济宁市水污染防治控制单元达标方案》(济政办字〔2016〕230号),提升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覆盖率,推广生态农业技术。
2.4水环境治理
依据《济宁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济宁市生态环境保护“十三五”规划的通知》(济政字〔2017〕99号),将城镇周围的村庄和农村新型社区纳入垃圾处置体系,远离城镇的社区、集中连片村庄因地制宜建设环境基础设施,完善农村生活垃圾“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模式,鼓励就地资源化,实现生活垃圾收集处理规范化、常态化管理。
2.5水生态修复
针对滩地受人为干扰严重以及生态功能基本丧失等问题,加快实施退耕还滩、退养还滩工程;积极推进滩地种植结构、方式改革。针对河道防护林、缓冲带体系不完善等问题,在有条件的河段建设河岸防护林带,退耕还滩区域建设植被缓冲带。
2.6执法监管
1)完善水环境动态监管体系。依据山东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山东省全面实行河长制工作方案》(鲁厅字〔2017〕14号),落实河道管护责任人,建立河管员制度,明确岗位职责;结合信息平台建设,搭建“一河一档”动态监管框架体系。将河管员现场巡查与信息平台动态监控系统有机结合,实现线上、线下双重监管,基本实现动态监管全覆盖和规模以上入河排污口监测的全覆盖。2)形成多部门协调共同监管机制。建立河道执法监管联席会议制度,加强各部门的沟通联系,进一步完善联合执法机制,实现河道联合执法的制度化和常态化,基本形成政府主导,相关门共同参与的定式,建立完善、快速、高效的联合执法机制。
3整治成效
济宁市积极践行“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方针,坚持水岸同治、源头截污、综合防治,全力推进东鱼河济宁段水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地表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2020年东鱼河济宁渔业用水区水质年度达标率为75%,较2016年提升66.7%。通过深入实施水污染综合防治,大力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和面源污染防治,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和农药、化肥减量增效控害,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配建率达到100%,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92.3%,种植业化肥农药使用量逐年减少,农药使用总量较2016年下降17%,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保持在96%以上。积极推进水生态治理修复,建成鱼台县王庙镇农田排水及地表径流净化工程,年净化污水20.5万t。依法取缔沿河小型污染企业,工业废污水预处理后全部进入污水处理厂深度处理,并加大中水回用力度,达标中水回用于农田灌溉,东鱼河济宁段主要控制断面西姚断面水质逐步改善,2020年总体达到III类水水质目标要求。
参考文献
[1]《山东省全面实行河长制工作方案》(鲁厅字〔2017〕14号).
[2]山东省人民政府.山东省生态环境保护“十三五”规划[Z].2016.
[3]山东省河长制办公室.东鱼河综合整治方案[Z].2018.
篇6
[关键词]水利工程;质量监督;全过程;问题;控制策略
1管理人员对施工质量的监管问题及控制策略
1.1管理人员对施工质量的监管问题分析
1.1.1缺乏对建立人员的明确定位
水利工程质量监督控制效果的好坏,与监督管理机构及人员的组建密切相关,需要成立一支完善有力的监督管理团队,且要对人员进行科学合理的分工,以及明确的职责定位。但是实际水利工程质量的监督控制岗位,却缺乏明确的工作职能及责任划分,使得相关质量监督管理人员难以明确自身责任与义务,在意识和行为的疏忽下,导致水利工程质量监督问题多发,影响着水利工程的建设质量。
1.1.2缺乏对管理人员的培训考核
此外,在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人员层面,不仅监督管理力度严重不足,而且人员素质和水平也亟待提高。目前,困扰水利工程质量监管的一大难题,则是监督管理人员的素质及能力问题。一些监理机构安排的监理人员不具备相应的职业资格,又数量较少,难以满足实际工程监理工作的需求。加之缺乏专业的教育培训,以及严格的奖惩考核机制,使得部分监理人员以及工程质量管理人员的质量控制意识薄弱,责任心较差,方法手段陈旧等,都制约着实际工作的有效开展。
1.2提升管理人员对水利工程质量监督控制的措施
1.2.1明确管理人员职责定位
想要充分发挥工程质量监督控制的职能,水利工程建设单位必须要明确监理岗位的职能定位。对于全体质量监督人员,都要按照科学统一的标准来严格要求,同时也能为具体工作提供参考的依据。水利工程建设单位要提高对水利工程的施工质量管控问题的重视程度,使质量监督管理人员深刻得认识到工作的重要性,以明确的责任担当,不断提升自身的管理水平和专业能力。
1.2.2加大专业培训考核力度
水利工程建设单位,要加大对质量监督控制的人力、财力投入,选择具备专业资质的工程监理机构,优选素质较高、专业较强的监理人员,对于水利工程质量实施严格标准的监督管理工作。并且精心挑选出工程内部的优秀管理人员,一同配合开展工程质量监督控制工作。同时,要对监督管理工程质量的人员,进行专业的质量管理培训,不断提升其质量控制的意识和技能。要求监理人员对每个施工单位及施工阶段,制定相应的检查任务,确保工程全过程的质量都有严格细致的监管,一旦某一环节出现质量问题,都能被及时发现和纠正。还要制定相应的奖惩考核制度,检验人员质量监督控制工作是否到位,激发广大质量监督管理人员的责任心及工作热情,自觉加强自身的专业知识技能的学习、实践,使质量监督全过程都更为规范科学。
2施工过程的质量监督控制要点分析
2.1施工前的质量监督控制监督控制要点
2.1.1完善质量监控体系
水利工程施工前,质量监督管理部门,就要严格审查施工单位的管理机构,其质量管理体系、质量保证体系、技术管理体系是否健全规范,确保能够符合工程施工质量要求。对于工程机械设备,要审核其技术性能报告,要求符合质量要求。对于施工计量器具等,要求提供相关检测鉴定证明;对于工程材料、配件等,要审查报审表,对于合格的予以审核签认。构建全面完善的工程质量监督控制体系。
2.1.2做好事前控制措施
在水利工程项目实施前,就要按照要求展开质量监督的专项会议,邀请各参建单位参加。将施工过程可能出现的质量问题,进行提前总结和分析,充分考虑各个层面的质量因素,做好事前的防范措施,确保施工时能够顺利进行。并要在会议上加大质量监督控制的宣传力度,使得各个建设单位都能提高质量控制意识,不断优化技术方案和施工行为,全面确保水利工程的施工质量。
2.2施工中的质量监督控制要点
2.2.1动态监督控制施工现场情况
决定水利工程建设质量的重中之重,则为施工阶段,因此只有对施工阶段进行全方位的动态实时监控,才有有效确保水利工程的建设质量。要求质量监督管理人员,深入到施工现场,对于施工过程使用的技术、材料、设备等进行严格的质量监控。通过强化技术指导,对购进使用的社保材料进行严格检查,确保施工材料性能达标,且及时发现设备、零件的故障问题,从而确保施工的质量和效率。对于隐蔽及关键部位,要做好重点检查,保障工程质量达标。
2.2.2严惩违规施工行为和个人
对于施工过程中,发现的违规施工行为,或是不按设计图纸施工的行为,要给予严厉惩罚,并追求相关责任人。从思想层面加大施工人员的质量安全意识,不断规范施工行为,确保施工质量与安全。
2.3竣工后的质量监督控制要点
在水利工程竣工后,要进行科学严格的竣工验收工作,提高工程的质量监督控制。施工单位要与正规专业的竣工验收机构达成合作,避免不正当的经济利益关系,重视竣工验收工作的开展,严格贯彻落实国家相关的验收规范,科学、合理地约束水利工程建设,从而保障施工质量收获最大利益的资金回报。首先,要认真比对水利工程的各个建设项目与相关文件的要求是否一致,如施工图纸、设计文件、施工合同、质量验收标准等一系列的内容;其次要注意必须严格执行正规的水利工程竣工验收程序,验收合格的,制定完善的施工质量认定书,并投入正常的运营使用,不合格的给出整改意见,限期整改完成后才能再次验收,直至工程质量符合规范要求。
篇7
关键词:水利技术;水利工程;管理能力
中图分类号: TV 文献标识码: A
1、提高水利管理的技术含量
随着城市化以及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农业在社会发展与国民经济中的所占的份额似乎也是越来越小,而这种价值的取向也就使得地方政府对农村环境保护没有足够的重视起来。针对农村的污染呈现出“面广、点多、污染来源复杂”的特点,其水利的科技创新完全可以在改善农村环境的方面来充分的发挥其根本作用。那么对于城市来说,在城市的快速发展的过程之中,因其部分群众和企业对水资源保护意识弱,再加上城镇的污水管网没有完善,还有就是生态环境监管不够到位,进而就出现了生活污水直排以及大量工业废水超标排放的情况,这样一来就直接导致了一些江河水库水域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在积极主动争取各级财政对水利管理投入的基础之上,充分的抓好安全管理,主要是要通过信息管理、技术管理以及工程管理来真正的保障其工程的安全。充分的抓好法制管理,根据其现有的法律法规以及相关的规章制度,坚持依法管理,在最大限度上来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从根本上来保障各项管理工作有序开展,充分的抓好经营管理,并且利用水土资源、水利工程以及其他的各项优势,在最大限度上来有效地开展多种经营,努力提高经济效益。
2、水利管理的发展现状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化的讲程已经越来越广泛,工商业已经进入了快速的发展阶段,农业生产也已经由传统纯手工式的劳作转变成了机械化的生产方式,从而将原本从事农业的劳动力转入到了城市中。多余的劳动力在农业发展中过于注重产业的发展,忽视了对环境的维护,并且地方政府也没有给予第一的政策维护,因而农村的水利工程在很大程度上出现了多样化、不同程度的污染。这种污染情况其实跟城市的高速发展、工矿企业的发展是离不开的,这是因为很多的工矿企业以追求自身利益为目的,而没有想到身功的水资源被破坏对人类的生产、生活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所以这些工矿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没有提供对环境保护的意识,特别是废水、排污方面的能力还处在传统模式下,因而会导致周边人们赖以生存的水资源严重的破坏。
随着城市律设的不断发展壮大,城市规划中不可忽视的排水能力却不断的被忽视,2012年夏季的北京,由于连日的大雨,导致多条路段都变成了“大河”,更甚者成为了“大海”,造成了不小的伤亡,严重的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生活,还有很多单位和学校因此而放假。其实因为下雨时城市排洪力度不够,造成的这种情况已经不是只有这一次,城市越大,建筑越多人口就会急剧的发生膨胀,原先设计建造好的城市排水管网在发生连日大雨时,无法堪当重任,肯定就会出现严重的内涝,造成了严重的交通瘫痪以及财产损失。
3、提高水利管理能力的技术措施
3.1、水利信息化技术的应用
信息化技术可以有效地来提供防汛预案,积极的支持会商。水利信息化根本就不能对行政领导来提供行政决策的服务是目前普遍存在的问题。为了充分的满足水利管理部门这一方面的需求,就得需要在信息系统之中来加入防汛预案,提供洪水的预警。比如,当洪水达到一定的预警级别的时候,这样的系统就可以相应的给出预警的方案,依据其方案,领导就会在会商中做出相应的调度决策。而在其决策之前的系统还可以对放多少洪量以及对下游会有什么影响等进行模拟。
3.2、RTK技术的应用
RTK是一个实时的动态测量,对于RTK测量而言,同GPS技术的一样依旧是差分解算,但不同的只不过是实时的差分来进行计算的。随着RTK技术在水利工程之中的应用与计算机的普及,可以使得传统的作业模式得到革新,其工作效率得到了极大的提高。RTK是一种新的常用的GPS测量方法,而之前的动态测量、快速静态以及静态均需要事后来进行解算才可以获得厘米级的精度,然而RTK是完全可以在野外实时的得到厘米级定位精度的测量方法,它就是采用了载波相位动态的实时差分方法,是GPS应用中最为重大的里程碑,它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给地形测图、工程放样以及各种控制测量带来了新曙光,在很大程度上来有效地地提高外业作业效率。RTK技术相比于GPS技术具有一个较为明显的优势,高精度的GPS测量务必要采取采用载波相位观测值,RTK定位技术就是通过载波相位观测值的实时动态定位的技术,它可以实时地提供测站点在其指定坐标系中的就是三维定位的结果,并且最终达到厘米级的精度。在RTK的作业模式之下,基准站就是通过数据链,在就是将测站坐标信息与观测值一起送到给流动站。流动站不仅仅是通过其数据链接收来自基准站的数据,还得采集GPS的观测数据,并在其系统之内组成差分观测值来进行一个实时的处理,同时还给出厘米级的定位结果,历时不足1s。RTK技术如何应用在水利中是一个很关键的话题,在各种控制测量传统的工程控制测量、大地测量采用导线网以及三角网的方法来施测,这样一来不仅费工又费时,我们要求的是点间通视,而且其精度的分布不均匀,且在外业不知道精度如何,采用一个常规的伪动态方法、快速静态以及GPS静态测量,在其外业的测设过程之中不能够实时的了解到定位的精度,假如测设完成之后,回到内业处理之后发现精度不合要求,就得需要返测,而采用RTK来进行控制测量,可以实时的了解其定位的精度,假如点位精度要求满足,用户就可以立即的停止观测,而且还了解观测质量如何,这样可以在最大程度上来有效地提高作业效率,RTK技术还可应用到地形测图之中。
4、未来趋势与方向选择
加强农业粮食安个生产,不断提高农业科学技术水平,归根到底这是农业生产方式和农民生活方式的问题。如果不断农村现有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加以引导和完善发展,农业粮食生产安全就有可能受到严重的挑战。
农村现有、地块分散、农民各自经营的生产方式,这非常不利于农村科学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因此,在有条件的地方必须逐步走土地生产经营的适当集中,走粮食生产大户到农业生产经营公司的道路,大规模的农业粮食生产经营公司一方面可以大幅度的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对粮食生产进行统一集中的管理,这不仅有利于生产的监管,而且有利于农业技术的推广和农业机械化的展开和运用。
现有的农产品也包含粮食生产的可追溯体系的建立与完善,这体现了现代科学技术组织体系对农业生产的规范、引导和有效监管,但是如果农产品、粮食生产的源头只对应农产品产量极为微小和高度分散的农户来说,则可追溯和监管的难度会加大,即使实现了可追溯,一方面成本会相对较高,而且改善和处罚难度以较大,就目前情况而言,往往某种农产品或者粮食出现一定问题,市场与社会对其反应往往过于猛烈,而这种反应往往会对整个产品造成损害,或者会贴上地域标签,使某地的某种粮食或者其他农产品某一时期的产品造成全局性的伤害,这里面在相当程度上会造成误伤的可能。而且一旦受到损害,恢复期往往较长,损失因此可能是较为巨大。
参考文献
[1]谢永春.浅谈以水利技术创新提高水利管理能力[J].江西建材,2013,04:175.
[2]卫广民.浅析以水利技术创新提高水利管理能力[J].河南科技,2013,04:231+261.
篇8
关键词 水利工程 施工技术 有效措施
中图分类号:P333 文献标识码:A
1水利施工技术措施
1.1水坠坝施工技术
水坠坝是一项通过实施水力修建的土坝工程,与其他的实施修建建筑比较,水利冲刷的修建措施更便捷,其成本也比其他修筑工程要低。而且水坠坝工还能对水土流失的区域,做出水利治理的措施,有着防御水土流失的重要贡献。水是水坠坝工程实施的基本原则,在实施修筑的情形下,水利要得到足够的满足,以达到冲刷的最好需求。在一般的情况下,水坠坝工程的土方量与水利量是相等的,且要准备2:3比例的储备土数量。在施工的过程运作中,坝体的充填措施有畦冲填、一岸冲填、两岸交替冲填等充填方法,但不管使用什么方法,都应该以稠、早、竖、匀、排的要求来实施。在水坠坝的施工冲填后的环节就是排水,且要用两种排水的方法来进行,其主要分为表面排水和深沉内部排水,表面排水主要有水泵排水和虹吸排水,那么深沉排水分为排水褥垫、排水棱体与砂井砂沟等运作。
1.2土方施工技术
土方工程是水利工程中的基础建设,可由于施建技术的不一样,也有成水利冲填、水中填土、干填辗压、定向爆破等实施土方工程的方法,如果要从实施修建的运作来看,干填碾压方式是水利工程中最好的也是最广的施工方法。在水利工程中土方工程是有严格的质量要求的,需按照我国有关的规定来要求其工程的密实度和强度,并且还要做到堤坝的重量轻,稳定性高和防渗性好的质量要求。土方工程通过表面平整,水土均匀、与很多的细节程序来检验处理,以达到工程的高标准质量来完成工程的所有程序。从堤坝的修建运行来看,其工序是非常的繁琐的,为保证工程的质量,责任人对所有的实施过程必须要严格按照国家规定来进行,以保证施工工程所有工序达到最高质量。
1.3混凝土坝施工技术
混凝土坝工程是通过将混凝土碾压、浇筑、配制等方法而修建的堤坝工程,混凝土工程主要是用在存放比较多,面积比较宽的水利工程当中。运作实施主要是通过混凝土的修建和地面挖掘来进行,在所有工序运行的过程中,混凝土修建是工程最重要的环节,在实施混凝土修筑质量不合理的后续问题会出现缝隙、沉降不均、工程结构等不符合标准,这些都是由于混凝土变形和控制设计而造成的。但由于工程的高低和厚度不一样,混凝土堤坝的裂缝也可造成表面的裂缝,内部的裂缝和贯穿裂缝等不同程度的问题。根据混凝土的有效原理,降低混凝土的存放温度和水利温度,可提高混凝土质量,提升水利工程的质量技术水平。
1.4软土地基的施工处理技术
在水利工程的实施中会经常出现图稿和实际地段不一样的情况,如有一些区域出现因水力偏高,从而出现地段软和的状况,同样有些区域会出现地段的承受力和设计规定不符合,那么就需要将软土增强。在解决软土地段的问题上,可通过地段法、对水利进行减排或者利用沙石的填充等有效的方法来实施。但是这些办法都是需要消耗大量的时间和人力才能解决,如果遇到工期比较急的工程,可采用相关人员研究过的先余压处理再土壤垫付的两种方法共同进行。
1.5基坑排水施工技术
在运作基坑排水实施的过程中,是建立在有建筑物和地段区域的一个里层水位和外层水位中间,所以在实施水利工程的建筑时会经常碰到地下水,渗水进来还会遭遇天气降雨的难题等因素。为了创造好的施工环境,在水利建筑过程中,基坑排水的工序要首要的实施行为。在实际的施工操作中,必须要先进行对现场基坑排水的难题。在解决这一难题后,可提高建筑物的承受力,有效地防御地基的实体质量,有利于在后面的施工建筑物与地基的结合。这样既节约了大量的人力,又降低了机械挖掘的工作量。当然如果基坑排水的施工过程出现问题,也会增加水利工程的建筑难度,降低水利工程的质量,所以在基坑排水和地基挖掘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其挖掘的深度,水位的高度,施工的程序都要仔细进行。
2提高水利工程施工技术的有效方法
(1)建立施工工程的质量保证体系。为了让水利工程的施工质量技术提高,需相关部门和政府部门共同的进行质量监督,以保障水利工程的整体质量,提高施工技术的稳定建筑。拥有一套完整的施工计划,必须要分工明确,建立组织、编排、监督等措施,这样施工问题就能明确责任人,让所有的参与人员都能把质量问题放在首位。且监管部门必须执行“三检制”的程序,保障工程的质量,特别是工程工序的重要环节和隐蔽环节的监督,监管部门一定要慎重注意质量问题。那么政府部门也要参与对水利工程的建设,起到监督,互相配合,让工程质量得到提高。
(2)强化监理方面的动态控制。就目前我国的制度,水利工程项目的资金还是来源于国家,其决策权也是掌握在政府部门,但施工技术的过程政府部门还不能进行全面的管理,还要委托相关监理部门监督施工程序。如有些小型的水利工程实施时通过招标组建的监理部门,通过许多环节,建筑的质量问题也遭受了一定程度的影响。监理部门主要注重存放文字性的档案信息资料,详细的记录、工序的质量问题信息,保存重要数据以免以后发生矛盾后作为一个依据。监管部门要对工程施工建筑进行动态管理,如出现不符合工程标准的单位,应该及时作出返工,如无法修补情况下可以不付其工程款。
(3)做好水利施工的质量验收。在水利工程中,施工质量的事后控制作为工程质量鉴定的重要环节,其事后控制的合理到位,能有效提高工程质量问题的分析、处理与改进水平。分部工程、单元工程与单位工程等施工结束之后,应按照有关质量评定的规程、验收标准与方法等,根据合同的授权范围,对有关人员进行组织,以实施质量验收与评定。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水利工程造价问题控制策略
中图分类号:TV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我国水利工程建设都是政府资金,公益性投资,产生的是宏观经济社会效益,造价管理过程周期长,目前水利工程按建设程序从立项到竣工,在工程造价控制上还存在一些问题,下面对这些问题的解决作初步的探讨。
一、水利工程造价管理中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1.水利工程造价管理没有完全实施市场经济化运作。我国信息技术在工程造价管理中的应用时间较短,并且信息技术在水利工程造价管理应用中没有统一的指导性标准,缺少一定的科学体系化,信息技术的优势作用无法转化为工程项目的施工时效性。针对水利工程造价管理的信息化软件开发重复,核心功能单一,信息智能化水平较低,软件间兼容性差,数据无法共享,同时使用互联网技术不成熟,行业内没有统一的水利工程造价管理系统,并且当前的水利工程造价计价方式国家与地方并存,管理的模式也不尽相同,不能很好地体现水利工程造价管理的整个管理过程。
2.水利工程造价计价方法不够科学。我国水利行业计价方法执行水利部水总[2002]116号文颁发的《水利工程设计概(估)算编制规定》及地方标准如安徽省水利厅皖水建[2008]139号文颁发的《安徽省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概(估)算编制规定》。这些编规及定额都是经过大量测算,反映了社会平均水平,计价方法都是采取通过工程项目预算确定工程造价,按照定额的计算进行费用计算,包括对间接费、利润等进行核算,再根据相关文件进行价格调整、补充,最终得到该项目的工程造价。其中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的计算主要参照项目的定额费用进行收取,定额费用既包括生产过程所需的物品消耗量,也包括了各项物品的单价。定额及费率相对固定,无法反映全国各地的企业生产水平的差别,而真正在水利工程造价管理过程中,对于物品消耗的数量和单价之间没有形成很好的市场价格准则,尤其在当今市场经济体制下,物价的波动及市场的物品价格机制都有一定的变化,如对河道土方工程影响巨大的汽、柴油价格变化波动大,市场人工费涨价等,物品材料的价格和定额价值具有一定的时效性和市场差异性。而现行的水利工程造价管理没有较为科学的造价计价方法来适应这种机制,编规及定额更新慢于市场变化,动态管理落后。
3.水利工程造价管理的监督体系不够完善。在水利工程项目造价预算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如部分招标人和中介服务机构串通,有意加大工程造价预算,谋取利益;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由于工程勘探、设计深度和施工环境等因素影响,需要对工程施工方案进行修改,而工程设计人员人为变更设计,抬高相应标准;投资方为了降低投资,一味地追求低标,忽视对投标施工单位的资质审查和施工材料的质量监管,承包方有的采取低标中标,高价索赔等方式承揽工程项目,依靠项目合同的漏洞和施工监管的疏忽进行利益索取。同时就水利工程管理体制而言,在各级或各地区没有统一的造价管理体制,有的在省级机构有定额站但受人员和财力限制管理工作艰难,这使得水利工程造价监管更加困难。
二、加强水利工程造价管理与控制策略
1.加强水利工程造价管理体系建设,完善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水利工程造价管理要建立在一个统一的工程造价管理体系下,强化各部门在工程预算及实施过程中的管理职能,加强水利工程造价管理的宏观调控能力,健全水利工程造价管理体系建设,完善水利工程管理体系,规范水利工程造价管理市场,维护工程造价的合法程序。同时要加强水利工程造价管理各部门之间的协作,加强各部门协调工作,使得水利工程造价管理的具体市场标准和指标能够较好地适应市场需求,并且能够逐步形成具有自我市场约束的行业协会,鼓励具有独立资质的工程造价机构成立中介服务机构,为水利工程造价管理提供全面的技术服务和管理支持。
2.逐步建设统一的水利工程造价管理系统。我国现有的水利工程造价管理系统过于零散,一般都是按照区域性的实用习惯分为材料、工程、指标及价格等类型,不具有通用性。从水利工程造价管理的使用及发展需求来看,依据工程类别进行划分,采取统一的信息标准,统一的物品信息编码,统一的内容格式及数据存储,建立适用于全国各地区的水利工程造价信息网络,提供统一的水利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尤其对建设的材料价格,造价的指标体系,行业的动态信息及文件政策法规等进行统一的规范化管理,有利于水利工程造价管理使用者进行查询、决策、分析,有利于管理方和建设方对水利工程项目建设资金进行管理和审计,并且可以潜在的推动水利工程造价管理朝有序化、规模化、统一化发展。
3.加强水利工程设计阶段的造价控制,提高建设实施阶段的投资管理。水利工程造价管理严格的来讲,包括对设计阶段工程造价的管理和实施阶段的工程投资管理等内容。而其中设计阶段的工程造价管理关系着水利工程造价的合理性。在水利工程建设设计初期,应该优化水利工程的设计方法,充分的发挥工程项目的投资效益,同时要实施工程造价的限额设计和严格审查,合理的确定工程项目的投资概(估)算。在具体的施工阶段要严格依据合同规范化执行,并辅助监管制度对工程项目资金利用进行审计,尽可能有效地控制项目资金的利用。只有做到有效监管和资金的有效利用,才可以促使水利工程造价在具体的招投标过程中进行严格的造价管理,才能够使工程项目的前期设计和工程预算合理可信,同时也为工程项目验收时工程项目款及投资情况的审查提供了有效的监督。
三、结语
水利工程项目由于其投资大、工期长、影响广,对其整个项目进行造价成本管理控制是比较复杂的工程,因此为了有效地控制水利工程造价成本,获取最大的投资收益,我们必须逐步完善水利工程项目的管理机制,提高管理效用,加强水利工程设计阶段及实施阶段的管理控制。
参考文献
[1]杨梓训.我国水利工程造价管理的问题研究[J].现代商业,2011,18:127-128.
[2]翁金超.水利工程项目实施全过程造价管理与控制探析[J].水利技术监督,2011,3:40-41.
[3]宋雪峰.水利工程造价控制措施浅论[J].水利天地.2009(2):11-13.
[4]王守明.水利水电工程造价管理[J].水利水电工程造价,2008(3):22-24.
[5]郭宗群,王美霞.浅谈水利工程的造价管理[J].中国科技信息,2009(2):9-11.
篇10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质量评价
中图分类号: TU7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50732039
我国的相关法律法规、技术政策、工程文件和条约中都制定了关于水利水电工程特点的各方面标准,而这就构成了国家水利水电工程项目的质量监管的主要内容。质量要求代表了国家水利水电事业的发展基础,如果失去了稳定的质量支持,工程就会给人来造成危害。1975年8月份,由于工程建设之处缺乏对当地暴雨情况的考察,导致洪水翻坝,引起河南板桥的堤坝崩塌,造成86000余人遇难,这种沉痛的教训应该引起工程设计和施工人员的高度重视。同时,对水利水电工程进行监管还需要建立一个完善的评价体系,这也为工程管理提供了引导。完善的质量评价系统应该综合了全部工程内容并且可以根据情况的发展不断加入新的评判标准充实自身,另外,评价体系还应该同国家的要求密切相关,要反映国家设置的技术标准并且全方面满足国家的各项技术标准。
1 水利水电工程质量评价原则
水利水电工程质量在定义上有着不同的解释,水电工程质量指水利水电工程符合建设方的要求且具备相应的功能,其实体工程质量譬如基础结构、主体结构、采光等等是否符合要求;水利水电工程质量不仅仅包含着工程实体质量,还指在实际建设过程中工程建设质量。所谓建设质量是指水利水电工程在实际建设过程中,是否具有完备的施工标准,是否能够对市场进行可靠预测,是否具有可靠的保修服务。
1.1 预测性原则
水利水电工程的质量检测需要全面表现出整个工程质量的发展前景,具备一定程度上的预测特征。因此,水利水电工程的管理部门需要有策略的分析总结该工程的发展现状,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工程的发展历史,并综合分析2组数据,最终得到工程发展趋势的相关数据资料。
1.2 导向性原则
水利水电工程的质量检测还需要兼顾导向性的原则,也就是说施工当地的政府部门不但要增强对工程的管理,制定更有针对性的方针,还需要制定合理的质量检测标准,制定清楚的评价体系,使得各项工作能够对工程实现良性引导作用。
1.3 客观性原则
水利水电工程的相关技术评定人员还需要保证其评价过程的客观性和综合性,把工程建设相关的资料进行全面的收集整理,最终使工程检测原则更加真实有效。
1.4 规范性原则
水利水电工程的质量评测还需要根据可靠的方针运行,应该保持方针的持续有效性,而且评价的过程和结果的总结需要同固定的要求保持一致。
1.5 系统性原则
水利水电工程的质量管理本身有多层次的特征,想使评测的结果全面真实地表现出项目的综合质量,需要依照系统性的原则,这使得评价的标准和时间形成相互关联的有机系统。
1.6 动态发展原则
随着时代的发展,对水利水电工程的质量监管经验也不断丰富,需要监管人员采取创造性的思维方式研究出新的方式和标准,使得质量检测系统更加全面,最终提升整个水利水电工程的质量。
2 水利水电工程质量评价存在的问题
2.1 水利水电 工程的评价体系中的质量要求需要满足5个基本方面,只要一项没有满足,整个工程就会被否定,而且现在的评价体系不涉及每个影响因素对其质量的影响权重,评价标准没有全面反映出科学合理的特点。
2.2 现在的水 利部门从建国到现在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制定出整套比较合理又具有实践性的监测评价大中型水利工程质量的评价标准,即《质量评定表》和《质量评定标准》。不过在水利水电方面的,现在尚未制定比较完善的质量监管和评价系统。只有借鉴大中型水利工程的2个评价体系进行,但是现在的评价体系却无法全面考察对水利水电工程质量有影响的因素的。
2.3 现在的质 量评价体系知识对评价标准的简化和量化处理,但是无法兼顾到影响工程质量及其等级区分的模糊性特征,所以无法真正反映工程质量的全面信息。
2.4 在水利工 程中,因为将存在单元工程和分部工程的状况,其数量比较小,评价人数比较少,导致工程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发生误差。比如由于不同的工程段的项目比较少,而项目的分配经常会有不同分部的数目一致,而现在的评价体系主要评价工程的合理率和优良情况,这就使得实际的项目评价在不同的施工段存在一样的质量优良情况,而不同工程段的项目质量实际上存在很大差距,如果只参考项目的评价数据,无法实现完全的公平,无法反应工程的实际质量状况。
3 水利水电工程项目质量评价体系构建
3.1 质量评价方法
我国目前的水利水电工程评价一般包括4个角度:不同等级的评价,也就是根据工程的实际质量分为合格和优良的评价体系;对单元工程的评价,分部工程的质量如果都能符合标准,每项的中部产品、原料和启闭机制要保证全部符合标准,评委公布工程质量达标,如果工程量的一半到达优良水平,重要的单元工程质量优良,没有出现质量缺陷。中间产品与原料都符合质量标准,启闭装置和闸门质量符合标准,工程原料重要是混凝土的工程原料混合物质量优良,单元工程也达到优良;对分布工程的评测,主要分为一般的和重点的工程,比如丢工程进行等级检测,如果工程能够达到基本标准,而重点工程的所有检测关注点都达到基本要求,一般工程的检测合格率达到70%,并比较实用,工程就检测合格;如果被检测一般项目90%或以上都达标,则这个工程为优良项目就;对工程质量的评测,当各个工程都符合基本要求的时候,这个工程就被评测为合格项目,如果在合格的前提下一半的工程能够达到优良,这个工程整体就被评测为优良项目。
3.2 质量评价指标
影响工程质量高低的原因有很多,这些原因又存在相互影响和相互制衡的联系,现在通用的评价标准有比较显著的缺陷和不合理之处,无法全面反映工程的质量。现行的评价指标是针对工程具体某个阶段的实际状况而采取的质量要求,例如在工程的完工阶段,其质量的好坏状况,无法表明整个工程的质量评测指标。另外,工程的评测体系内部缺乏合理的联系,缺乏合理的管理方法,而且工程监管的方法也不能与时俱进,监管部门的权力受到限制,只具有监督职能,却无法对工程的质量问题直接否决,而且承包单位也欠缺自我管理的制度,导致3方的管理制度都有欠缺,不能对工程的质量实现全面管理。所以,对水利水电工程的全方面的质量监管是适用于工程的各个发展阶段的,所以需要尽力一个综合的、有体系的、具有时效性的评测系统,实现对项目整体质量和可能存在风险的全方位监督管理。
3.3 对质量评测指标的选择
工程的质量是项目不同阶段的工程互相关联、互相制衡的动态平衡系统,但是现在的那些全局性质量检测指标在表现影响工程质量的原因上有其固有的缺陷。大部分的指标只会表现施工和完工时期的一部分质量情况,偏重在表现某一时期某一工程侧面的质量状况,而不能全面反映出工程的整体质量情况;现在的企业自我检测、社会监督管理和政府部门的外部监管这3方面的监管系统之间缺少沟通,企业自身管理不全面,监管方式比较落后,监管部门的权力受到限制,只具有监督职能,却无法对工程的质量问题直接否决,而且承包单位也欠缺自我管理的制度,导致3方的管理制度都有欠缺,不能对工程的质量实现全面管理。对工程的质量监管应该适用于工程的各个发展阶段的,所以需要尽力一个综合的、有体系的、具有时效性的评测系统,实现对项目整体质量和可能存在风险的全方位监督管理。这些就需要质量监管系统要体现工程质量管理的全面性。依照以上条件,进一步思考工程质量的影响原因和指标确定,结合水利水电工程的特殊性,对水利水电工程的质量管理设定评价标准。
4 结论
水利水电工程项目质量不仅关乎到经济发展,更重要的是影响着居民的生产生活,研究水利水电工程项目质量评价体系对未来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今后的工作中,笔者将继续致力于该领域的研究工作,以期能够获得更多更有价值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刘海贤.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评价方法探索[J]. 科技资讯,2010(10):51.
[2]陈桂洪.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评价方法[J]. 黑龙江水利科技,2012(10):22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