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电算化要求范文

时间:2023-06-06 17:55:5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会计电算化要求,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会计电算化要求

篇1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财会人员;优势;要求

一、会计电算化的优势分析

会计电算化是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的必然结果,它是一种财务管理工作适应现代管理需求的表现,即通过引入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等优势,来改善传统手工记账方式的缺陷和不足,具有自动化的特征;具体来说其优势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第一,准确性。传统会计核算过程中要面临数据量大、准确性要求高、内容繁琐复杂和时间紧迫等问题,这对财会工作人员的精神和能力都是巨大挑战。同时,手工记账的方式完全依靠人的能力,这其中就容易掺杂非工作性质要素,从而导致效率低下、错误率高,尤其在数据汇总和报表绘制过程中,需要多个部门之间的配合,一些数据甚至需要电话联系才能获取,大大降低了工作效率。会计电算化中只需要保障原始数据的准确性即可,可采取人工录入和自动采集的方法,省时省力,同时会计系统可以自动生成报表、汇总、统计等文件,大大地节约了人力成本,并能够保障完全正确。第二,高效性。会计电算化的“高效性”表现在整个财务管理范畴中。传统的财务管理工作开展,财会人员要查找一个数据,需要翻阅大量的账本资料。而利用会计电算化系统,只需要关键字搜索即可。相应地,在账目处理、发票开具、汇款等方面,电算化所展示出来的高效性都是手工作业无法媲美的。第三,便捷性。通过其他功能软件与会计电算化软件的配合应用,可以实现数据分享的快捷性,例如各种通讯软件、统计软件、仓储管理软件等,短时间内就将数据功能作用到更大范围。

二、会计电算化对财会人员的要求

简单地说,会计电算化就是将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等先进性与会计业务操作相融合,从而产生一种全新的财务管理模式。这种改变是“质的改变”,其优势是相当明显的。一方面,它将财会人员从枯燥、繁琐、复杂的记账操作方式中解脱出来,利用计算机设备便捷的展开操作和管理,提高了工作效率并降低了工作成本。另一方面,将传统的纸质账务方式转化为电子账务方式,提高了会计信息的流动性,更方便地在多部门、多领域进行共享,节约了大量社会资源。相应地,这对于会计操作主体的财会人员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丰富的会计专业知识和良好的敬业精神

传统会计工作是将一系列数据利用会计专业化语言进行分类、归纳、筛选和总结,主要反映出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这也是反应财会人员敬业精神的主体要素。但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效率和质量是并驾齐驱的,缺乏效率必然影响经济主体和社会建设的发展速度。从会计电算化的“工具属性”角度分析,计算机硬件和软件通过有机组合、分配,为会计工作提供一个以财务信息处理为主的应用系统。会计核算是这个信息系统的处理功能,监督是控制功能,最终所核算出的以财务信息为主的会计信息是工作结果,财务报告是这个结果的反映。在这种具体而又细腻的工作流程中,大量财务会计优秀的专业知识是不可欠缺的。相应地,会计电算化来临之后,财会人员的敬业精神要求不仅没有削弱,反而需要进一步强化。这是因为,先进地技术手段并不能代替职业道德担负职责,尤其是纸质账务转化为电子账务以后,无形中削弱了数据的直观性和保存性;以电子数据形式存储的会计信息是“无纸化办公”的必然结果,这种形势下可以通过搜索来查阅各方面账务资料,但原始财务资料(如凭单、发票等)功能则被逐渐弱化,时间一长就容易出现差错、等漏洞,一旦计算机系统出现问题,就存在所有数据丢失的风险。因此,新时期的财会人员必须同时具有丰富的会计专业知识和良好的敬业精神,除了做好本职工作以外,还要结合管理制度做好数据安全、数据备份、原始资料存档等工作。

(二)具备高超的电算化操作技能和运用水平

顾名思义,会计“电算化”必然涉及到计算机和会计两门知识,对于财会人员来说,会计知识内容自然十分熟悉,但随着中国全面进入信息化时代,关于计算机及相关周边知识是否能够良好掌握,还是一个未知数。在我国,对财会人员一直要求严谨、细心、踏实等工作作风,以保障财务工作的准确性和财务数据的精确性。无论是政府、企业、事业单位等工作环境,财会人员要想做好财务工作,就必须对本单位运转情况十分熟悉,这也就决定了其工作周期长的特点——年龄越大的财会工作人员,对计算机及涉及的知识掌握能力越低,这是一个社会普遍现象。除了对现有财会人员加强计算机操作技能和运用的培训之外,更重要地是促进财会人员的更新换代。一方面,从业人员要掌握财务软件、报账系统、发票开具系统等实用方法,另一方面,还要掌握综合性的计算机应用知识,如系统安装、软件安装、杀毒、防木马等。除此之外,从企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长远着眼,也应该多吸收一些年轻优秀的财务管理专业的大学生来单位工作。这部分人不但有青春活力,有较强的责任感,而且有较高的知识水平和电算化应用水平。相信在单位的老财务工作人员的传帮带下,一定能够使他们迅速地成为单位财务管理方面的精英。

(三)具备应对突发问题的技术能力

所谓“突发问题”,主要指一些现有人力资源、物力资源无法预防和快速解决的技术问题,主要围绕着“电”展开。任何的电算化都离不开“电”这一基本能源,计算机硬件需要电力驱动,保障电力之后才能进行一系列的系统操作。优秀的会计人员除了应具备高超的电算化技能之外,还应该掌握一些常规的、传统的办公方式和办公技能,以应对由于电力缺失或其它不可抗力所引起的财务管理出现真空或休眠的突发事故。例如在我国的“汶川”大地震时期,由于电力和通讯连续的中断,好多地方的企事业单位的财务状况都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这就需要财务工作者能及时地用一些传统的财务处理方式来应对这些财务危机的发生;例如,雷电环境下立即关闭电脑、切断电源,在电脑硬件中加装UPS电源,或形成良好地数据保存习惯等;一旦系统瘫痪,能够具有恢复数据的技术能力。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我国经济高速增长和信息化要素全面渗透的背景下,会计电算化是一个必然出现的经济管理趋势,也是具体的财会人员工作模式创新,会计电算化的普及应用对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每一个财务工作人员都应该不停地学习和深造,跟上时代脚步、与时俱进学习,才能满足职业需要、搞好财务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赵凤华.谈会计电算化有别于传统会计的优势[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04:227.

篇2

关键词:会计改革;电算化;制度要求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09)11-0153-02

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过程中,会计改革问题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关注。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利用计算机替代人工记账已成为现实,为实现会计数据信息的高速传递及上报提供了可靠的物质保障。会计电算化是把电子计算机和现代数据处理技术应用到会计工作中的简称,是用电子计算机代替人工记账、算账和报账,以及部分代替人脑完成对会计信息的分析、预测、决策的过程,其目的是提高企业财会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从而实现会计工作的现代化。

一、会计电算化工作存在的问题

这是规范会计工作及会计工作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深化会计改革贯彻新《会计法》,进一步提高会计工作水平和质量的迫切需要。

会计电算化工作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在发展过程中有许多工作要做,有许多问题要及时解决,否则将严重阻碍我国会计电算化向更深层次发展。目前,我国会计电算化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1 思想认识程度不够。我国电算化事业起步较晚,人们的思维观念还未充分认识到电算化的意义及重要性。一些人认为。会计电算化为时过早,实现会计电算化就是编程序的过程,是单纯利用计算机代替手工记账,是会计部门的责任等等。另外,多数单位电算化都是应用于代替手工核算,仅仅是从减轻会计人员负担、提高核算效率方面人手,根本未认识到建立完整的会计信息系统对企业的重要性,导致现有会计提供的信息不能及时、有效地为企业决策及管理服务。再次,在软件更新及硬件投入等方面支持力度不够。由于传统的手工记账方式长期被人们所接受,出于使用习惯的制约,人们对会计电算化数据的可靠性持怀疑态度。

2 目前,我国颁布的有关法规中也存在着阻碍会计电算化发展的规定。例如,有些涉及软件技术开发上的具体细节规定,不能起到推动的作用,反而因规定的太死抑制了软件的自我发展,影响了会计电算化的普及。另外。由于法规的不健全使电算化犯罪的控制很困难。所以,我们必须看到,对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开发和管理,不能仅靠现有的一些法规,如《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等。因为会计电算化犯罪毕竟是高科技、新技术下的一种新型犯罪,为此制定专门的法规对此加以有效控制非常必要。

3 社会上大部分的会计基础工作也不符合电算化的要求。会计基础工作主要指会计制度是否健全,核算规程是否规范,基础数据是否准确、完整等。这是搞好电算化工作的重要保证。计算机处理会计业务,必须是事先设置好的处理方法,因而要求会计数据输入、业务处理及有关制度都必须规范化、标准化,才能使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顺利进行。部分单位会计基础工作不健全,从而使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无法处理无规律、不规范的会计数据。

4 从目前会计从业人员的结构层次来看,相当一部分会计人员业务素质较低。单位的会计人员接受新事物、创新观念的意识较低,在计算机技能方面素质较差。只能机械性地使用财务软件。对计算机的软硬件知识了解甚少,一旦计算机出现故障,就束手无策。虽然商家在安装会计软件时都做了系统的培训,但是,部分会计人员由于接受能力较差。在上机时经常出现错误操作,一旦出错,可能就会使自己很长时间的工作成果付诸东流,使系统数据丢失,严重者导致系统崩溃。

5 在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性、保密性方面做的也远远不够。财务上的数据,是企业的绝对秘密,在很大程度上关系着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就目前软件厂家来说,真正研究数据保密问题的厂家屈指可数。所谓加密,无非是对软件本身的加密,防止盗版。另外,在进入系统时加上些诸如用户口令、声音监测、指纹辨认等检测手段和用户权限设嚣等限制手段,不能真正起到数据的保密作用。安全性上,更是不尽人意,系统一旦瘫痪,或者受病毒侵袭,或者突然断电,很难恢复原来的数据。

6 当前会计电算化涉及范围也存在相当的局限性。目前,我国会计电算化仅仅实现了财务会计的电算化,没有实现管理会计电算化,更不是完整意义的会计电算化。完整意义的会计电算化应该是财务会计电算化和管理会计电算化的有机结合。既然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数据同源,管理会计电算化就可以采用财务会计电算化提供的数据,生成管理报表。然而,由于管理会计的规范性和可操作性都不及财务会计,因此,其在企业推广较难,这就使管理会计软件开发步履蹒跚。虽然有少数软件开发商已涉及到ERP,但其技术还不够成熟,离企业的实际需要相差甚远。

7 在会计电算化审计发展上还不能够与国际接轨。我国的《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20号――计算机信息系统环境下的审计》指出:在计算机信息系统环境下,注册会计师可以采取手工审计方式,计算机辅助审计方式,获得审计证据。尽管有这种规定,但是,各类审计组织在审计过程中极少实施计算机辅助技术,大多采用手工方式操作。虽然手工操作取得的审计资料更直观、更具体,但是,影响审计结论的一些重大问题容易疏漏,因而审计风险比较大。导致电算化审计陷入疲软状态的主要原因,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点:首先是审计人员尚未掌握计算机审计技术,仍旧沉湎于传统的手工审计技术;其次是审计软件开发速度慢,由于受利益驱使,许多软件开发商并不看好审计软件的开发,而更热衷于会计软件的开发;三是相关审计准则的制定以及计算机审计实务工作滞后于经济形势。

二、加强会计电算化发展的途径

加强发展我国的会计电算化事业,实现会计工作手段的现代化,是推动会计改革,充分发挥会计治理职能的重要保证。高新技术信息产业的迅速发展,要害在于信息的竞争。加强会计电算化事业,要重点做好以下四项工作:研究制定总体发展规划,以引导我国会计电算化事业有计划、有步骤地发展;制定出台会计电算化治理体制,逐步把我国的会计电算化事业引向制度化、法制化的轨道;加强会计软件市场治理。搞好商品化会计核算软件评审工作,推动我国会计软件整体水平的不断提高;开展会计电算化人员岗位培训,培养一支符合时代要求的会计电算化人才队伍。

会计电算化怎样才能适应会计改革的要求,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对经济过程的监控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呢,笔者认为可有以下几种途径:

1 制定规划,有计划、有步骤地推动我国会计电算化事业的发展。总的目标是,力争达到有40%~60%的大中型企业事业单位和县级以上国家机关在账务处理、应收账款、固定资产核算、材料核算、销售核算、工资核算、成本核算、会计报表生成与汇总等核算业务方面实现会计电算化;其他单位的会计电算化开展面应达到10%~30%。基层单位要基本实现会

计电算化,从根本上扭转基层单位会计信息处理手段落后的状况。各级政府部门和业务主管部门要在摸清本地区、本部门会计电算化现状的基础上,结合会计电算化工作的需要,制定本地区、本部门的会计电算化事业发展规划。

2 加强会计电算化人才培训。会计电算化人才缺乏,是制约我国会计电算化事业的要害环节。要大力培训会计电算化人才。目前,要立足于在职会计人员的会计电算化培训。培训可分为操作人员、系统维护人员、秩序设计和系统设计人员等层次进行,从培训抓起,逐步提高。具体要求是,力争使大、中型企业事业单位和县级以上会计人员有60%~70%接受会计电算化知识的初级培训,把握会计电算化的基础操作技术。

3 加强会计核算软件治理。会计核算软件是会计电算化工作的基本环节。我们加强对会计核算软件开发、应用、推广、服务等环节的治理,推动会计开发研制的规范化、专业化、商品化,促进会计软件质量的不断提高。要推动会计软件的社会化,进一步引导会计软件市场的健康发展。

4 加强会计电算化治理制度建设。建立健全会计电算化治理制度,是会计电算化发展的重要保证。各级财务部门要加强会计电算化治理制度建设,对商品化会计核算软件的基本功能、会计核算软件开发的基本程序、实行会计电算化后基层单位开展会计电算化的基本要求、会计电算化知识培训等一系列问题,应逐步规范会计电算化的治理工作,指导基层单位会计电算化工作的顺利开展,逐步实现会计治理的法制化。

5 改革财会人员的知识结构和工作职能。实行会计电算化,要求会计人员既要把握会计专业知识,又要把握相关的计算机知识、网络知识、信息治理知识等,因此,会计电算化将促进会计人员的知识结构向既博又专的方向发展,从而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

6 改革会计数据的修改技术与内部控制制度。会计电算化后,手工条件下对账薄记录错误的划线更正将不再适应。取而代之的是修改权限、修改标志、凭证冲销等方法,对于经过审核、记账,甚至结账后发现的错误记录,还可以利用电算化系统提供的反结账取消审核等功能进行修正,这在手工条件下是不可想象的。而手工内部控制制度则一部分保留,一部分更正,还有一部分将转化为计算机程序控制。例如,账、钱、物三分管的原则不变,处理每一项经济业务必须有明确职责分工的原则不变,但平行登记的原则会有所转变,记账、结账则转化为计算机程序控制。

篇3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问题;对策

会计电算化是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经过20多年的探索和实践, 我国会计电算化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 但是在会计电算化的实施过程中出现了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能否得到正确的认识以及很好的解决,关乎会计电算化理论研究的发展及实务操作的改进。本文尝试在总结我国企业会计电算化存在问题的基础上, 进一步提出解决问题的相应对策, 以期在促进我国会计电算化研究方面起到一定的作用。

一、会计电算化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会计电算化发展不平衡

在全国范围内, 中央政府部门、沿海大中型企业会计电算化发展普遍较迅速, 而地方单位、小型企业的会计电算化发展受到一定的限制。主要表现为:第一, 受传统会计理论的影响;第二, 地区经济、文化发展的不平衡;第三, 行业发展不平衡。这就可能引起, 即使是同一地区同一行业不同类型的企业会计电算化工作也存在着极大的差异。

(二)会计软件发展模式的局限性

各会计软件开发公司都强调突出自己的会计软件开发模式和特点, 造成大部分会计软件相互不能兼容, 使用方法上也存在差异, 从而给报表汇总、数据查询、数据传输带来不便, 严重影响了会计电算化事业的发展。

(三)重视会计电算化自身因素而忽视环境因素

会计电算化的正常运转必需具备相应的环境条件, 如电算化会计管理制度、内部控制制度以及单位领导对电算化会计优越性的充分认识和重视程度。只有具备上述条件, 电算化会计才能在财务管理工作中充分发挥有效的作用。

(四)企业会计基础工作无法满足会计电算化的要求

企业会计基础工作包括企业会计制度设计、核算程序规范、基础数据核算等内容。许多企业的会计制度设计不够健全, 核算程序不够规范, 基础数据核算不够准确, 为会计电算化的实施制造了困难, 会计电算化要求会计数据输入、业务处理及有关制度必须规范化、标准化, 无规律、不规范的会计数据在会计电算化系统中无法得到正确处理, 从而导致会计电算化系统不能正常运行。

二、加强会计电算化工作的对策

(一)改变认识, 转变观念, 努力培养复合型会计人才

认识的改变和观念的转变, 是保证企业顺利实现会计电算化的前提条件。只有企业管理者对会计电算化形成正确的认识, 才能产生足够的重视。这样, 会计电算化的实施才能得到有力的支持和保障。企业可以专门设置对会计电算化的工作规划和实施效果负责的管理岗位。在此基础上, 企业还要加强会计电算化人才队伍的建设, 努力培养既精通财务知识, 又熟练掌握计算机技术的会计电算化复合型。

(二)做好各项基础工作, 为会计电算化的实施提供良好的基础和环境

企业为会计电算化的实施所做的各项基础工作, 不仅包括会计基础工作, 还包括计算机及网络正常运行所做的各项工作。实施会计电算化的企业, 不仅应该完善本企业会计制度, 规范核算程序, 保证基础数据核算的准确性, 还应该配备实施会计电算化所必需的各种计算机软硬件设备、网络设备等基础设施。除此之外, 还应该加强各项基础设施的维护及更新工作, 保证会计电算化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及安全性, 进而加强企业财务信息的安全性和保密性。

(三)统一规范会计电算化软件市场, 依一定的原则选择财

务软件

从国外的经验来看, 在某些会计电算化搞得好的国家,基本上是通过行业会计协会制定统一的财务软件标准, 甚至某些国家就直接通过政府行政手段规定哪些行业必须使用哪种财务软件。这样, 国家的有关经济管理、监管部门就可以很方便地通过网络进行财务检查, 单位也可以利用网络及时的进行财务报告的传送等。因此, 计算机会计系统的开发和发展项目, 不论是自行组织开发还是购买商品化软件, 都必须遵循国家有关机关和部门制定的标准和规范。

(四)完善制度, 规范管理

财政部制定的《会计电算化工作规范》指出:“开展会计电算化的单位应根据工作需要, 建立健全包括会计电算化岗位责任制、会计电算化操作管理制度、计算机硬软件和数据管理制度、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制度的会计电算化内部管理制度。” 会计电算化必须有一套相应的规章制度来规范和管理。单位各级领导和会计人员要提高认识, 把电算化管理制度的制定和落实作为搞好会计电算化工作的重点来抓, 使电算化纳入科学化、规范化的轨道。

(五)加强电算化会计安全机制, 建立必要的防护措施会计信息安全的基础是密码学, 是利用现代数据加密来保护整个系统的所有数据。会计电算化软件各层数据处理应层层设防, 在软件功能上增加必要的提示功能、检验功能和限制功能, 要防止操作失误造成数据破坏, 操作人员进入系统要设置口令和密码, 以防无关人员非法进入。系统各模块也要设置相应的口令, 并对系统操作人员进行授权, 防止无权人员的操作。为了防止非法用户和黑客的浸入, 可以通过设置防火墙、采用身份识别系统等技术防护措施, 同时要坚持使用正版软件, 不能使用盗版或来路不明的软件, 对外来的软盘要进行病毒扫描, 方可在计算机中使用。

(六)加强审计监督

通过审计人员对会计电算化系统的每一个环节进行核查监督, 并审核和评估内部控制制度, 发现内控系统的薄弱环节并进行改善;提高审计人员的素质, 加强对舞弊手法的甄别能力, 加快审计电算化的开发和应用, 以适应对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审计要求。

三、结论与建议

会计电算化的出现, 不仅是会计核算技术与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的完美结合, 而且也体现了企业经营管理观念的重大转变。企业实施会计电算化是大势所趋。鉴于我国会计电算化事业起步较晚, 理论研究及实务操作尚不够成熟, 会计电算化事业的建设和发展任重道远。

篇4

一、要解决人们思想认识问题

由于会计电算化是一项系统工程,人们的思维观念还未充分认识到电算化的意义和重要性。各单位使用电算化会计代替手工核算,仅仅是从减轻会计人员负担,提高核算效率方面入手,没有注重会计信息系统对企业的重要性,使现有会计提供的信息不能及时、有效地为企业决策提供服务;在软件更新及硬件投入等方面支持力度不够,利用信息技术优势来提高企业运作效率不高。因此,我们必须认识到会计电算化不仅改变了会计核算方式、数据储存形式、数据处理程序,在会计数据领域提高了会计信息质量,而且改变了会计内部控制与审计的方法和技术。会计理论与会计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完善,促进了会计管理制度的改革,是整个会计理论研究与会计根本性的变革。

二、要重视会计电算化理论的研究

理论是行动的先导。会计电算化的发展依赖于电算化会计理论的发展,电算化会计理论的相对滞后,会制约会计电算化的成熟与发展。因此,理论是指导推动会计电算化不断完善和发展的实践指南。从一定意义上讲,电算化会计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也是突破传统会计观念,对涌出的新问题、新课题的研究和确定新的理论和方法的过程。如会计电算化在系统设计的处理及账务处理程序等。方式和方法上的改变本身就是对现行会计理论和方法的突破。传统的会计电算化理论改变了手工系统的工作,而没有对系统提出更高的具有其自身特点的要求,这是远远不够的。研究会计理论即研究实现电算化的会计信息系统组织,会计核算的程序和管理制度,会计核算系统作为主要的核算工具对会计理论、会计制度的影响和会计的新特点。电算化理论确立了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基本功能体系、运动规范及特点、审计接口和会计档案等,全面符合手工会计的基本要求,同时又具有自身独有的特点。电算化会计理论的基本问题是会计软件的研制必须有明确的方向和目标才能更符合会计审计工作的实际要求。会计理论只有更好地服务于会计工作,才能使会计工作在实现电算化后更加规范,效率更高,安全性更强地为管理决策服务,以实现会计电算化的效益原则。

三、要做好会计管理基础工作

良好的管理基础工作,尤其是会计基础工作管理主要指有一套比较全面系统的理论和方法以及较完整的规范化的数据。会计基础工作主要指会计制度是否健全,核算规章数据是否准确完整等,这是搞好电算化工作的重要保证。这就要求会计数据输入,业务处理及有关制度都必须规范化、标准化,以保证会计信息系统顺利进行。没有很好的基础工作,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就无法处理无规律、不规范的数据,电算化工作的开展,将遇到重重困难。对于基础较差的企业,应不急于开展会计电算化工作,先着眼于提高会计理论水平,规范会计财务制度,改善基础工作,为开展电算化工作积极创造条件。会计电算化不仅要使会计工作自身现代化,而且要使企业管理现代化,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提高经济效益是会计电算化的最终目的。这就需要高级管理人员重视企业实施会计电算化。电算化的实施几乎涉及企业的所有部门和人员,同时还涉及企业体制的变动,这都需要企业领导出面组织和协调。管理人员的现代化管理意识也很重要,在整个企业管理现代化总体规划的指导下做好会计电算化的发展规划和计划,并认真组织实施,重新调整会计及整个企业的机构设置和岗位分工,建立管理制度,提高企业管理要求,还要修改扩建机房,选购、安装、调试设备,自行开发或培训会计电算化人员,进行系统的试运行等工作,以上工作必须做好,否则不能正常开展,如果会计电算化不能深入持久开展下去,企业的整体效益将无法实现。

四、要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

任何一种先进的工具都必须由掌握先进技术和拥有专业技能的人去操作,实现会计电算化也要求财务人员和有关业务人员具备相应的会计电算化知识和操作技能。开展会计电算化工作,业务人员的工作手段是计算机硬件、会计电算化应用软件和其它软件。要保证会计工作安全、高效、持续、稳定地开展,业务人员就必须掌握使用这些手段的技术和知识。目前,不少单位的电算化人员是由过去的会计、出纳等经过短期培训而来的,他们在工作过程中除了开机使用财务软件之外,对微机的软硬件知识了解甚少,一遇到与平常见到的操作界面不同时,就束手无策。即使厂家在安装会计软件时都作了系统的培训,但会计入门还是很慢,而且在上机时对经常出现的操作,一旦出错,可能就会使工作成果付诸东流,使系统数据丢失,严重的将导致系统崩溃。会计电算化给会计工作增添了新内容,一方面从各方面要求会计人员提高自身素质,更要全面参与企业管理,要更多地学习经营知识,另一方面还必须掌握电子计算机的相关知识技巧。会计电算化促进会计工作职能的转变,引起会计人员知识结构的变化和会计人员素质的提高。由于电算化会计对会计人员计算机业务素质的要求,必须大力加强人才培训的力度。企业应立足于国际形势,起用一批高级技术人才。他们掌握国际先进技术,精通信息技术,熟练应用会计电算化,有助于促使电算化事业由“核算型”和“管理型”向“智能型”转变,企业应积极支持及组织会计人员学习电算化知识,维护软件正常运行,掌握计算机先进技术,培养复合型人才,为本单位的会计信息系统创造条件。

五、要做好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工作

篇5

一、强化会计电算化重要性的认识。在会计电算化高度发展的今天,第一,应该强化的是企业的领导必须支持会计电算化这一自觉认识,企业领导对会计电算化的重要性认识一定要充分到位,对会计电算化的实施和运作必须大力支持。具体说来可以采取这样的措施:①在本企业内部高有专门主管领导来负责会计电算化的实施;②主管领导必须对会计电算化实施的效果进行负责;③根据本企业和本地区的整体发展状况,制订出本企业会计电算化的实施工作规划。第二,企业的财务人员在会计电算化的具体实施过程中,必须做到:①确定系统的目标与规模;②加强对手工系统的研究与分析;③编制实施的计划和方案;④明确规划出各个处理权限的职责;⑤用最小的成本,换取实施会计电算化的最大效益。

二、重视会计电算化理论的研究。众所周知,理论是行动的先导,会计电算化事业的发展,必须紧紧依赖于电算化会计理论的发展,如果电算化会计理论研究滞后,一定会制约会计电算化软件的成熟与发展,所以,电算化会计理论是指导和推动会计电算化不断地完善和发展的指南。当前,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大规模应用和发展,就迫切要求我们必须重视和加强电算化会计理论的研究,必须建立起一整套比较完备的电算化会计理论体系,才能适应会计电算化迅速发展的需要。

三、构建会计电算化的系统模式。所谓构建会计电算化系统,指的是企业购买实施会计电算化所需要的各种软件和硬件系统,建立健全会计电算化的各项管理制度,组织相关的实施人员的培训,做到自己能够全面地负责会计电算化系统的日常运行和系统维护工作。诚然,该种模式要求企业必须具备 :①充足的资金;②对实施会计电算化有正确的认识;③能够正确构建计算机软件和硬件系统;④有健全的会计电算化内部管理制度;⑤必须有较高水平的会计电算化管理人才,能解决会计电算化系统日常运行出现的各种问题;⑥能够进行电算化系统分析并利用该系统帮助企业预测和决策。这种模式有其优点,也有其缺点。优点是能够充分满足企业需要,数据安全可靠。缺点是投入的资金过高,要求财会人员的水平较高,要求企业的管理制度必须健全。

四、完善软件开发业的统一标准。国家工信部,要为会计信息电算化软件开发行业,制订一个适合大多数企业实际情况的会计电算化软件开发行业标准,要求各个应用会计电算化软件进行企业财务管理的企业要认真遵照执行,使各个单位有一个共同的工作方式。同时,还需要建立合理通用的软件服务协议,让会计电算化系统有一个标准的对内对外的接口。这样,即使不同的系统下的数据,也可以直接地使用,也可以实现系统与系统之间的数据共享最大化。

五、重塑电算化人才的培养模式。从一定意义上来说,人才是知识经济的根本。知识经济对于企业的财务信息的加工与输出的要求很高,那么对于操纵硬件与软件的人的素质要求就更高。它要求软件设计者要具有很高的科学交叉知识。与现在的会计软件相比较,未来的会计软件,在实现网络处理与输出信息以及在信息的处理与输出上采用的处理方法更新、更专业,而且还要适应更为复杂的软件和硬件。如果在计算机和会计两个领域没有专长,是不可能胜任的。所以,为了保证软件的质量要求,尤其需要大批的会计软件工程师,而要达到这一点,现在就要扩大会计研究生教育中电算化研究方向的教学规模,特别是在财经院校,一定要增设电算化的专业。如此,就可以从理工科吸收一大批人才从事这一工作。

六、提高电算化系统的安全系数。在网络技术日益成熟且高速发展的今天,做为一个企业,必须加强对网络安全的控制。在技术上,对整个财务网络的每一个层次都必须采取安全防范措施和规则,必须建立起综合的多层次的安全体系,唯有如此,才能使网络环境下的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的安全得到更加充分的保障。具体的措施有:①设置用户权限和密码并定期进行更新;②对相关的数据使用传输前,必须进行加密,接收到数据后再进行相应的解密处理;③定期对系统进行病毒检测;④使用网络病毒防火墙来防止网络病毒侵入等。

七、必须适应电子商务的发展要求。所谓的电子商务,指的是利用计算机网络和各类电子工具进行的一切商业活动。它是二十一世纪贸易方式发展的方向,它的优点是:①企业经济活动中的业务数据可以自主地进行双向交流;②企业可以建设自己的电子账薄与电子银行帐户进行资金划拨;③企业的采购和发货可以通过网络直接进行确认;④它的成本低面效率却极高。目前正因这些优点,吸引着大多数的企业。而电算化会计,就是要充分地利用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对企业经营活动中的会计数据、会计资料从不同的来源和渠道收集在一起,按照经济法规和会计制度的要求予以存储和加工,并生成会计信息,向企业的内部和外部各方面进行传递,以帮助信息使用者改进经营管理,加强财务决策,有效控制经济活动。所以,在网络时代,会计电算化在实现其基本目标的基础上,必须适应电子商务发展的要求。

八、加强系统安全运行的法制建设。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的安全保密问题,在很大的程度上是法律、政策、道德等问题。所以,加强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的法制建设,对其进行法律保护是相当重要的。它的重要义就在于:①提供准确的、完整的、可靠的、合理的会计数据;②保护资产和资源;③防止违法行为的产生;④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⑤提高管理决策者的正确性。因此,国家必须成立专门机构,对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的安全保密,制定相应的法律和政策法规,用法律的手段,对会计信息系统和安全运行提供强有力的保护,进以保证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只有这样,企业才能放心地、大胆地使用它,使它发挥更大的功效。

参考文献:

[1]姚晓宇:《浅析目前我国会计电算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科技信息,2007年第27 期。

篇6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 内部控制 问题 措施

一、会计电算化的内涵

会计电算化是一个利用电子计算机实现的会计信息系统,它实现了数据处理的自动化,使传统的手工会计信息系统发展演变为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是适应现代经济和科技对会计工作发展要求的。会计电算化的基本任务包括指定会计电算化发展规划并组织实施、指定会计电算化法规制度,对会计核算软件及生成的会计资料符合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情况实施监督、促进各单位逐步实现会计电算化,提高会计工作水平,组织开展会计电算化人才培训三方面。

与传统手工会计系统相比,计算机会计系统有着自己的特点,首先,利用电子计算机储存会计档案及一些辅助设备,不但省时省力,而且安全方便。其次,利用电算化可以自动处理会计数据,而且可以更方便、快捷的查询相关资料。最后,提高了会计数据处理的及时性和准确性,拓展了会计数据的领域,为充分发挥会计的职能作用创造了有利条件。

二、目前我国会计电算化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 企业对电算化的认识并没有提升到应有的高度

目前,很多企业虽说开展了会计电算化工作,但却并没有真正认识到会计电算化工作对企业的重要性。首先,在思维观念上,部分人员认为“算盘”和“账本”就是财务会计的工具,会计电算化开展的程度非常低。其次,由于长期受传统手工记账方式的影响,人们的思想很难一下子扭转,认为电算化的应用只是为了减轻会计人员的手工劳动,提高核算效率,并没有意识到建立完整的会计信息系统对企业的重要性。最后,企业对电算化软件更新及硬件投入的支持力度不够,有的对会计电算化数据的可靠性持怀疑态度,有的认为实行会计电算化只是一种形式,有的则认为电算化仅仅是“以机代账”等等,对软件和硬件的投入并不重视。

2. 会计电算化发展范围不平衡

完整的会计电算化应该是财务会计电算化和管理会计电算化的有机结合,管理会计电算化可以采用财务会计电算化提供的数据,生成管理报表。近年来,随着计算机的广泛应用,会计电算化工作得到众多人的支持,也广泛应用于会计工作的各个环节,但具体到各地区、各企业,其使用情况却有较大差异,会计电算化发展极为不平衡,通常情况下经济效益水平和电算化程度成正比。

3.会计电算化人员素质不尽人意

①财会队伍存在人员老化的现象,计算机水平有限,只懂得机械的使用财务软件,不能很好的实现计算机知识和会计工作经验的有机结合,很容易导致数据丢失。②尽管有些单位对软件的使用做了系统培训,但对于软件的维护、会计电算化系统分析和设计的学习却需要一个过程,缺乏既精通财会知识又掌握计算机技术的复合型人才,总体素质仍不是很高。③对会计人员的再培训和定期考核缺乏没有系统性,培养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本来就是一项艰巨任务,加之计算机技术发展很快,软件操作系统也在不断更新,如果对会计人员没有坚持再培训和定期考核,很容易造成人员知识陈旧,实用性差,直接影响会企业计电算化工作的开展。

4.会计电算化软件存在的问题

一方面,电算化软件不能让人满意。面对竞争,软件开发公司都想突出自己的会计软件,以占据市场份额,却忽视了软件的兼容性,软件使用方法也有一些区别,为用户带来许多不便。同时,软件市场也极为不规范,大部分财务软件的类似程度很高,部分销售公司或个人,只注重经济效益,售后服务工作做的一塌糊涂,为企业选择软件带来难度。另一方面,会计电算化软件的使用混乱。财务软件的开发并没有实行统一的标准,对于单位要购买哪个开发商开发的软件更不能强行要求,而企业对于选购软件的出发点也可能大不相同,造成不同行业或是同一行业不同单位的财务软件都不尽相同,软件使用市场混乱,导致报表汇总、数据查询、数据传输的不方便。

5.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性、保密性差

企业的财务数据应该是企业的商业机密,保密性一定要强。会计电算化的实施和运用借助于计算机和网络,在网络环境中,网络的开放性导致系统的风险性增大,如果发生系统阻塞、病毒侵入或黑客袭击等情况,将导致系统混乱,为企业财务信息的安全性和保密性带来威胁。虽然采用了如加密、用户口令、声音监测等检测手段来加以限制,但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是飞快的,病毒升级更是势不可挡,还是不能保证会计数据的绝对保密性。

三、新形势下加强会计电算化工作的措施

1.对电算化从思想上提高认识

事实表明,会计电算化不仅改变了会计核算方式、数据储存形式、数据处理程序和方法,扩大了会计数据领域,提高了会计信息质量,还改变了会计内部控制与审计的方法和技术,推动了会计理论与会计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企业应利用各种形式大力宣传会计电算化的作用和意义,营造一个全社会都关心支持并普及会计电算化事业的良好氛围。此外,企业还要把会计电算化工作纳入企业信息化工作的总体范畴,将现有的财务账务系统、成本分销系统、报表、资金管理系统等软件实现数据转换接口,保障各软件系统内部的数据方便进行交换与重组,实现财务业务信息一体化。

2.制定完善的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合理规划会计电算化发展

完善的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是会计电算化高效实施的前提,建立健全一整套电算化模式下的规章制度,形成良好地内控环境,做到不兼容权限必须分离原则、相互制约原则、安全、保密原则、内部防范的原则。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的基本内容包括会计电算化岗位责任制、会计电算化操作管理制度、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制度以及计算机硬件、软件和数据管理制度。会计电算化是单位管理信息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应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和需要,制定管理信息系统的总体规划和发展进程,在此基础上制定会计电算化发展规划,确定在某些业务范围、一定阶段实现会计电算化,逐步积累经验,培养骨干人员后再逐渐扩大范围, 全面实现电算化。

3.加大对会计电算化人才队伍的建设

首先,在会计电算化人才培养中,既要加大会计信息系统和会计电算化理论知识的比重,也要培训相关会计人员的计算机硬件、软件包括数据结构知识,数据库理论与应用等方面的知识,以适应知识经济环境下新的会计分支对传统会计电算化内容扩充的要求。其次,搞好会计电算化管理人员、操作人员、技术人员的培训工作,财会人员作为会计电算化的主力,担任着操作使用、内部管理、分析决策等职责,其素质高低直接关系着会计电算化工作的成败,加强财会人员的培训,提高会计电算化人员的素质是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最后,会计队伍要注意新老人员结合,电算化管理人员要经常性进行,并进行经验交流,使培训收到实效。

4.规范会计软件的开发和使用

有关部门应尽快制定出一些具体法规或者是通过行业会计协会制定统一的财务软件标准,这样就使得会计电算化系统有一个标准的对内对外接口,最大限度地实现了系统与系统之间的数据共享。企业在购买会计软件时应注意以下问题:①会计软件的特点是否与单位业务相符,如工业企业有关生产成本核算的要求 ,零售企业按售价核算等。②会计软件信息处理流程是否符合本单位的会计核算要求,如企业规模有大中小之分,大型企业要进行较详细的核算, 小型企业简单但比较集中。③会计软件能否保证企业发展的需要,会计工作要适应和满足经济改革不断提高的要求,财务软件也要同步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

5.增强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的安全性、保密性

为了对付日益猖獗的计算机犯罪,国家和政府主管部门应共同努力为计算机信息系统提供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企业应该按照财政部颁布的会计电算化管理办法的规定,实行会计电算化的单位发生的新的经济业务内容经过电算化账务处理后,坚持当天备份,且要双重备份,并分处、分人保管。单位财务人员应加强对计算机病毒的防范意识,采取有效措施对病毒、电脑黑客进行安全防范。如实行用户权限分级授权管理、设置防火墙并使用入侵检测软件、建立进入网络环境的权限制度等。

参考文献:

篇7

会计电算化之所以出现与应用在学校财务工作中,有其必然性:

1.1学校管理制度的不断完善,要求学校的财务管理工作制度也要不断完善

随着经济的发展,市场竞争越来越大,学校作为市场主体之一,学校之间也需要通过竞争而提升自己的教育质量和社会影响力。学校在市场竞争中获胜的基本条件就是要有完善的管理制度,而财务管理则是学校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要求学校的财务工作制度也要不断的完善。学校在没有应用会计电算化时,学校的财务管理主要是依靠人工计算的方式。这样的会计工作模式带有很大的人为因素,学校的财务状况很难在根本上得到公平、公正、公开处理,影响财务信息的透明度,最终会影响学校管理制度的完善,因此会计电算化在学校财务中的应用是学校管理制度的内在要求。

1.2学校发展规模的不断扩大,要求学校应用会计电算化

随着学校规模的不断扩大,学校的财务工作量也在不断地增加,在此情况下,学校对财务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传统的会计工作模式提出了改革的迫切要求。传统的会计工作是以手工模式为主,会计的核算以及会计统计等工作都要依靠会计人员手工完成,这样就不可避免会计处理过程中的某个环节出现问题,而导致会计数据的不准确,导致会计信息失真。同时强大的会计工作量需要大量的会计人员,这样必然会增加学校的资金支出。因此学校应用会计电算化是为了适应与满足学习发展规模不断扩大的需求,是为了降低学校成本支出的迫切要求,是为了提高学校会计人员工作效率的主要手段。

1.3学校的信息化建设,要求学校财务信息的网络共享

数字化时代的学校建设将学校的信息化建设放在重要位置,信息化建设也是体现学校的管理效率的一个方面。而学校会计电算化及财务公用信息的内部共享是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如学生的缴费,时间跨度大,交费标准不一,在核算时相当繁琐,又有多个使用人进行信息查询。只有会计电算化,才能实现财务数据信息的高效使用。公用财务信息的共享对学校的整体信息化管理起到了基础的作用,甚至是处于中心地位。运用网络环境下的会计电算化管理系统已成为学校信息化建设的必要内容。

2会计电算化在学校财务工作中的具体应用

2.1会计电算化在学校收费核算中的应用

学校收费核算工作是学校财务工作的主要内容,也是学校财务工作的重点,学校通过会计电算化可以实现收费的自动化管理目标,学校应用会计电算化收费系统主要包括:收费系统、收费管理系统以及自动查询系统。收费系统是对学校收费项目以及收费数量等内容的数据保存,其主要包括初始信息、应收费用和实收费用三个方面,通过电算化可以清楚的了解到学校的收费情况;收费管理系统主要是对学生的变化情况调整学生的收费变化,比如通过电算化可以改变对已经休学的学生的费用管理;自动查询系统是相对独立的系统,它满足了不同的人群对学校收费情况的了解需求,比如学校的管理者可以通过自动查询系统了解学校的财务情况,而学生、家长可以通过自动查询了解学生的缴费情况。

2.2会计电算化在学校部门管理中的运用

学校由不同的部门所构成,因此学校需要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实现对各个部门的管理。会计电算化的应用就可以帮助学校实现部门管理的目标。学校要建立部门账目模型,根据相关的科目的具体类别来对各个部门实施管理,学校要建立针对部门的科目,这样能够实现各个部门的自动成账模型的建立,这样在各个部门发生的账目变化都能够自动的在计算机系统中显示,实现了学校对各个部门的动态管理,同时也有利于学校资金使用信息的透明化、公开化。

2.3会计电算化在学校财产管理中的应用

学校的财产管理有不同于一般企业的特殊性,如教材的征订发放、教学用设备的购置管理等。会计电算化的购销存管理系统、固定资产管理系统等相关模块能够科学地对学校的财产进行管理,进行实时的查询,并为决策系统提供有效的信息。

2.4会计电算化在工资管理中的应用

学校工资管理应用会计电算化可以实现学校工资信息的永久保存,方便学校的管理者随时查阅学校的工资支出情况,同时也便于学校的管理者监管会计人员的工作,避免出现工资冒领,或者虚开的事情发生。同时工资电算化管理也可以为学校的管理者提供工资管理与调整的依据。

3会计电算化在学校财务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措施

3.1会计电算化在学校财务应用中的问题

3.1.1学校的财务制度还比较落后,与会计电算化的要求还存在一定的距离。

虽然会计电算化已经得到了广泛的普及,但是学校的财务制度却没有做出相应的改变,还是集中在传统的手工预算和核算阶段。其主要表现在:一是学校将主要精力放在会计电算化软件的使用上,而忽视了为会计电算化营造与此相适应的制度建设上,导致会计人员在使用会计电算化时,不能发挥会计电算化的整体功效;二是学校一些现存的会计制度本身就不够完善,学校过分重视会计电算化在财务上的作用,只看到了会计电算化对财务核算工作的作用,而对会计电算化的管理职能没有清晰的认识,结果影响了会计电算化的整体发展。

3.1.2学校财务管理会计系统更新速度慢。

虽然会计电算化已经在学校中得到广泛的应用,但是学校的财务管理会计系统如果不能及时更新,势必会影响会计电算化职能的发挥。首先,学校对于会计电算化的硬件设备投入不足,学校使用的计算机系统可能已经落后于市场技术,导致会计电算化软件系统不能正常运行;其次,会计电算化系统技术的更新速度非常快,需要学校及时根据最新的技术对会计电算化系统进行更新。有的学校则是没有考虑学校的实际情况就引进会计电算化系统,导致引进的会计信息系统在使用的过程中与现有的财务管理系统发生了职能的冲突,影响学校的正常财务管理工作;最后,我国会计电算化软件之间的通用性不高,使得学校在选择某个企业的会计电算化软件系统后,就不能再使用其他企业的软件,这样就会造成会计电算化软件价格偏高,影响学校应用最新技术的及时性。

3.1.3学校缺乏专业的会计电算化应用人才。

虽然会计电算化在学校已经应用了很多年,但是真正能够全面应用会计电算化的人才非常少,因为会计电算化的复杂功能对会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会计人员需要掌握丰富的会计理论知识,以及与会计相关的各种法律法规等,还要具有操作计算机技能的能力,尤其是要具备一定的计算机维修技能,因为计算机在使用的过程中必然会发生一些故障,而在发生故障后,有时需要会计人员在第一时间内做出反应,以便会计数据的不丢失,但是学校的会计人员在计算机操作方面的技能表现的不足,而且这种缺陷在年纪较大的教师身上更为突出,有的教师甚至连基本的计算机操作技能都不会。

3.2改进会计电算化在学校财务工作中应用的具体措施。

篇8

【关键词】中职教育 会计电算化 教学

一、引言

会计电算化是电子计算机技术与会计理论、方法相结合,运用电子计算机及会计应用软件进行会计处理,是一种现代化的会计工作方法。相应的会计电算化课程是一门多学科相互交叉、相互渗透的课程,这必然要求从事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的教师,除具备丰富会计知识外还要有相当的计算机知识和运用能力。

二、改革会计电算化理论教学

随着中等职业教育的不断发展,传统教学模式取得了可喜的社会效益。但是,明显看出,传统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的后续学习和发展的需要,与会计电算化相关的计算机学科课程一般只有计算机文化基础和一门计算机语言课,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类似会计软件培训,计算机学科方面的支撑基础还较薄弱,学生普遍感到内容太少,这样经常导致在会计电算化操作过程中,一旦出现计算机运行故障则束手无策的现象。所以在会计专业的教学内容中其深度和广度应作一个合理的设置,根据社会需要,拓宽学科跨度,在注重介绍流行技术,不但要求掌握会计学专业知识,而且还要求掌握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不但要求能操作与使用会计核算软件,更要求能维护会计核算软件或开发会计核算软件模块;专业课除了会计专业课程外,还另外增加有计算机方面专业基础课, 数据结构,如:数据库管理系统、信息管理系统、语言、C汇编语言、计算机网络、实用工具软件等;对会计软件操作和计算机类课程,可以以拓宽应用基础,学习实际操作为主,让学生的知识面宽一点,形成多元化的知识结构,为日后的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不断优化会计电算化实践教学

(一)从提高教师的实践技能转换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会计电算化教师要从自身做起,这样才能更好地组织、指导学生实践。会计电算化是一门应用型学科,实践性极强,这就要求从事会计电算化教学的教师不仅要具备系统、丰富的理论知识,而且要具有扎实、熟练的实际计算机操作技能和会计电算化的系统管理技能。具体包括三个方面:(1)熟练掌握常用电算化软件系统各个模块的操作,并能够解答使用过程中出现的操作问题;(2)熟练掌握会计电算化系统安装、调试和维护;(3)具有管理信息系统(MIS)的管理技能,如区域网的管理、数据库的管理等。以上这些实践技能是作为会计电算化必须具备的技能,笔者建议:第一,教师要认真备好每一次课,防止自己对软件操作不够熟练;第二,会计电算化教师要定期接受软件公司的培训,或是专业进修;第三,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培养“双师型”教师,提高会计电算化的实践水平。

(二)重视案例教学和社会调查

会计电算化教学方法多种多样,可采用讲授法、演示法、实验法、案例教学法、逆向思维教学法、作业设计教学法等多种方法。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具有启发、诱导、决策等功能的新型教学法。所谓会计电算化案例教学法即是在学生学习和掌握了一定的会计电算化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剖析案例,让学生把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会计电算化中去的“实践活动”。

在会计电算化教学中,社会调查不是可有可无的,而是应该将其作为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调查报告可作为学生课程考察的一个方面。调查内容由教师根据课程所学内容进行宏观上的安排,学生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做具体选择。不管是会计电算化的系统管理方面,还是具体操作方面,只要做了深入细致的调查工作,都能收到非常好的效果。一方面有利于学生的实践能力的提高,同时可以提供一些好的教学案例,充实教学资源。

(三)以从业能力为导向,加大实践性教学的改革措施

会计电算化作为一门实用性、针对性很强的应用学科,必须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中心来设计其课程内容,开展以从业能力为导向加大实践性教学的改革措施。例如:强化实践性的模拟教学,选择或自编实用的电算化模拟教材,为了提高实训效果,更好地服务于电算化实践教学,可联合组织编写实训指导教材。

四、充分利用现代化必要教学设备

会计电算化是运用电子计算机及会计应用软件进行会计业务处理的一种现代化会计工作方法。这就要求在会计电算化教学中要具备一定的计算机硬件、软件,计算机硬件、软件不足或落后,将成为会计电算化教学和培养学生实践技能的一个障碍。近些年许多中等职业学校增加了对计算机的投入,建立了会计电算化教学实训室,但由于受财力的影响,但还存在如下不足:(1)计算机硬件、软件更新升级不及时或更新升级不均衡,造成了目前硬件设备水平落后于软件配置的情况,影响了会计电算化的教学内容和进程;(2)多数中等职业学校的会计电算化教学实训室并非专用,而是许多专业共同使用,造成会计软件与其他软件的部分功能冲突,导致会计电算化教学、实训中部分功能无法运用;(3)会计电算化教师是会计电算化的教学实施者,但多数实施者没有自己的计算机(学校没有专配、自己也无资金安排) ,这严重影响了该课程的实施。

篇9

随着新的会计电算化软件的应用,人员素质逐渐提高,操作水平日益熟练,系统的安全性与保密性加强,显示了会计电算化向优良、稳定、科学的方向发展。

一、新形势下我国会计电算化的现状

1.新形势下会计电算化特点

会计电算化是会计进人信息化的基础,是今后企业决策的重要依据,是会计体制改革的突破口。从总的情况看,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改进,会计电算化的形势和基础比较好,基本完成手工会计记帐向电脑会计记帐的转变。随着新的会计电算化软件的应用,会计电算化正从简单的会计核算系统向综合的管理信息系统转变,形成以会计软件为核心,融管理、计划、分析为一体的会计电算化管理信息系统。各级各部门都广泛应用会计软件,管理机制符合我国《企事业会计准则》及其配套的行业会计制度。

2.存在的问题和矛盾

经济形势的日益发展,会计电算化必须与适应,才能促进工作的高效率。从会计系统的情况看,各级各部门运用会计电算化的程度不一,主要涉及:

2.1一部分单位没有实行利用电子计算机进行会计核算和管理;已使用的部门、单位大多数只停留在简单的应用阶段,如工资的发放、报表的简单的应用阶段、报表的简单汇总等;

2.2会计电算与手工核算并存,不具备“甩帐”条件;

2.3所使用的会计核算软件的规范性、适用性差,不能满足会计核算工作的需要;

2.4缺乏既懂会计又能熟练掌握电子计算机的“复合型”人才;会计主管对会计业务比较熟悉,但对计算机知识了解有限。电算化人员是由过去的手工会计、出纳等经过短期培训而来,他们在使用微机处理业务的过程中大多数是除了开机使用财务软件之外,不能灵活运用软件处理会计数据进行财务信息的加工处理。当计算机运行出现问题时,计算机维护人员大多数是计算机专业出身,对财务知识又不甚了解,所以不能够把计算机知识和会计等财务知识融合在一起。

2.5会计核算软件的开发进展缓慢。总之,会计电算化培训工作跟不上需要,操作人员素质有待提高。会计软件频繁升级,无法保证会计数据处理的相对稳定性;当前会计软件无法满足会计数据保密性的要求;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在会计电算化中未充分应用。

二、会计电算化面临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从实践看,会计电算化面临的主要问题是:

1.领导对会计电算化的认识还不到位

1.1一些领导对实施会计电算化的重要意义缺乏足够的认识。没有认识到开展会计电算化是时展的必然,是管理现代化的需要;

1.2由于一些财务负责人对电算化知识不掌握,对电算化管理很陌生,只习惯于手工记账的管理。尤其对会计电算化的保密性、安全性存在空白,因而对会计电算化数据可靠性发生质疑,造成不会管,不敢管的混乱局面,严重影响了会计电算化的普及和推广。

2.电算化基础管理工作十分薄弱

会计电算化虽然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会计人员的工作量,但同时也增加了操作人员、系统维护人员等责任,带来了许多新的要求,提出了新的问题。实施会计电算化,就需要建立与之相配套的一系列内部控制制度加以约束,才能充分发挥电算化的优势。目前,会计系统不少单位没有严密的管理制度或有章不循,使得会计电算化不能正常健康运转。加上基础工作薄弱,建立在此基础上的电算化管理也就出现一些问题,导致手工与计算机并行时间过长,增加了会计人员的工作量。

三、新形势下会计电算化的改进建议

1.进一步完善会计电算化的配套法规。随着会计电算化的普及与财务软件功能的不断增加,针对会计电算化工作出现的新问题,对现有的相关法规进一步补充和完善,通过准则类法规对会计电算化进一步约束,使会计电算化工作走上规范化的道路。

2.建立健全一整套电算化模式下的规章制度,形成良好的内控环境断现象以及对系统管理人员的监管控制问题进行防范。所有这些都是制定会计电算化规章制度必须加以考虑的问题。

3.加大对“复合型”会计电算化人才的培养力度,特别是对电算化管理人员的培训培训工作要经常性进行,并结合经验交流,使培训收到实效。只有普及型的速成人才培训,难以提高会计电算化的水平。在吸纳高校会计电算化毕业新生的同时,还应选拔具有一定计算机知识的会计业务骨干到高校进修计算机专业。这样新老结合,高中低结合的会计电算化人才队伍就会形成,必将推动会计电算化工作的进一步提高。

4.进一步完善会计电算化的配套法规、加强内控制度的建立针对会计电算化工作出现的新问题,对现有的相关法规进一步补充和完善,通过准则类法规对会计电算化进一步约束,使会计电算化工作走上规范化的道路。内控制度应在权限的分离、有关人员的相互制约、财务信息和数据的安全保密、财务管理内部防范等方面进行严格的控制。所有这些都是制定会计电算化规章制度必须加以考虑的问题。

5.单位对软硬件升级的支持力度。单位本身对会计电算化工作的支持也是必不可少的,要对会计电算化工作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不要使计算机软硬件的落后成为会计电算化的制约。只有对计算机软硬件进行经常性的升级与完善,才能更好地为单位发展服务。

四、趋势展望

篇10

关键词: 企业;会计电算化;问题及对策

中图分类号: F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3198(2013)06010802

随着科技信息的进步以及会计自身发展,会计电算化已经成为实现会计效能的有效手段,也成为企业信息管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生产经营领域的扩展,会计工作的信息量、数据量大增,越来越多的企业以会计信息化来实现财务核算、企业决策、企业规划等职能,但是,在其具体实践中,仍存在一些问题,而这些问题制约了企业持续性的发展。

1 企业会计电算化存在的问题

1.1 会计电算化意识不强

虽然会计电算化已成为现代会计发展的趋势,但是很多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并没有意识到会计电算化的效能,基于自身经济实力和人才储备的影响,会计电算化水平仍然有限,甚至在很多企业中此领域一片空白。其一,认为会计电算化只是改变核算方式的一种工具,没有意识到对会计职能、企业管理、管理流程、企业信息化发展的深层作用,这就影响了会计电算化的实际运用。而一些小企业根本没有意识到现代信息的冲击性和市场挑战性,而将精力放于生产、经营过程中,而忽视了具有指导性作用的财务管理,这就直接导致会计电算化的缺失。其二,在会计电算化实际应用中,由于缺乏相应的信息服务机制或是管理机制,导致会计电算化并没有与企业自身的管理要求以及运行模式相一致,造成会计电算化的形式化设置,仅仅是在核算手段上改变,而并没有真正发挥会计电算化的职能。

1.2 会计电算化专业性人才缺失

很多企业的会计电算化人才不是一对一的学习生成的,而是通过过去的出纳、会计等经过短期培训而来,虽然他们从业多年,具有一定的会计工作经验,但是,由于会计电算化所涉及的领域不仅在于会计、财务方面,而且还深入到计算机领域、财务管理,这就要求具备计算机和财务管理专业性的人才,而在现阶段,这种复合型的专业性人才仍是制约会计电算化发展的瓶颈。

2 会计电算化具体应用环节薄弱

2.1 会计电算化存在风险性

会计电算化实施的网络环境具有一定风险性,在其网络环境中,信息资源的收集量、量以及共享度大大提升,但是,与此同时,很多计算机病毒、黑客等的侵入会造成会计电算化风险性加强。而就数据库自身来看,信息主要依靠数据和程序,并在一开始就存储在计算机的相关磁性介质上,而只有依靠电子计算机才能够获取资料和数据,若是在内控缺乏情况下,则会出现自动更改数据的可能性,进而影响了会计电算化的有效性,与此同时,电磁介质受到损坏,或丢失、或毁损,这就提升了会计电算化的风险性。

2.2 会计电算化安全性差

在很多企业中,会计集中于高层管理者,而财务等相关操控人员的职能过于集中,这就造成内部卡控的力度不足,而在传统的会计管理中,每一环节的经济业务都需要相应权限的人员进行审核,但是在会计电算化的情况下,业务处理集中于电算化系统,这就引起了职责集中,而会计的职能也逐渐由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变,使得会计信息输入和传输集中于一体,所以,在内部卡控缺失、人员操作不规范的情况下,往往会造成信息的保密性和安全性降低。

2.3 会计电算化实用性不强

现代财务软件在管理、预测、决策等各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也就是说,财会软件的工作只是减少了会计人员和会计工作量,而并没有保证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指导、信息服务、管理支持等职能,这就造成会计电算化与企业整体经济管理水平和决策水平脱节,不能够有效实现企业的发展。

2.4 会计电算化效率受限

会计电算化作为会计管理信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具有商品软件、自发软件等,但是其系统内部的财务系统往往具有兼容性不强的弱点。各个办公软件公司力图实现保密,但是缺乏沟通,没有形成统一性的数据接口,而造成数据共享的难度提升;现代很多财会软件,关注于报表管理、账务处理,而在市场预测、成本核算等方面却很少涉及,这就使得在处理后者信息时,往往以有关数据输出、再有人工处理、最后输入的方式进行,而不是通过自动转换格式进行,而其中的人工操作过程,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出错概率,导致会计电算化效率受限。

3 提升会计电算化应用性的对策

3.1 强化认识,健全制度

企业管理者要强化对会计电算化的认识,大力支持会计电算化的实施与运作,建立健全会计电算化相关机制,并依据企业发展情况进行会计电算化工作调整,在会计电算化实施过程中,以系统目标与规模为基础,强化会计信息研究,促使会计电算化有效实现。

建立健全与会计电算化相关的制度,以有效的制度保障会计电算化的运行。其一,建立内控体制和审计制度。结合企业本身的发展情况制定相应的内控制度,并严格遵守会计管理相关法律法规,以保证会计电算化依法进行;坚持会计电算化安全保密、内部防范、权限分离、责任定位、相互制约的原则,制定与企业发展和规划相对应的会计电算化制度,以实现会计电算化的有效性。其二,强化电算化档案管理。完善会计档案管理制度,做好会计电算化档案管理的资料收集、管理、整理和保存工作,进行档案备案,明确干干管理职责,以降低会计电算化工作中的信息流失或是原始数据不足现象的发生,降低会计电算化工作风险性。

3.2 加强培训,提升素质

适应于会计电算化复合型人才的需要,企业必须加强会计电算化人才专业性、技能性、知识性的培训,全面提升会计电算化工作者的技能与素质。其一,会计电算化人不仅掌握会计专业知识,而且要懂得计算机、财务软件技术、维护和保养、市场管理等全面知识,这就要求建立完善会计电算化知识结构,通过培训提升员工的计算机、软件技能、财务管理、市场分析、会计专业技能等全方位的水平。其二,进行人员开拓与引进。企业通过面向高校专业性人才,或是市场高端技术性人才,进行人才定向引进,扩充企业会计电算化人员数量,提升人员质量。其三,进行素质教育,提升会计电算化人员整体素质。很多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往往由于电算化人员疏忽或是不规范操作引起,就其内部原因主要在员工责任心不强,这就要求通过教育培训方式,强化员工的职能与职责,增强员工的职业道德和素质,提升员工的社会责任感,以有效实现会计电算化质量的提升。

3.3 提升管理,维护网络

会计电算化的网络性质,对其存在的安全性具有巨大威胁,所以,在强化对其管理中,要以严格的管理制度为保障,强化会计电算化的安全操作与管理。其一,强化职责。会计电算化职能由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变,这就要求加强对电算化系统输入、处理、输出的管理,设置合理而交叉性岗位,推行岗位职责制度,明确管理人员、操作人员和维护人员的相应职责,以有效提升会计电算化工作的质量。其二,加强硬件设备管理,做好机房环境、温度保持,及时进行设备维护与维修,以保障会计电算化工作的持续性;加强软件管理,实现财务软件向管理业务子系统延伸,使其与物资供应、库存管理、劳资管理等方面接轨,实现整个企业ERP的内核,提升会计电算化的保密性和安全性,同时,向管理方向延伸,提供会计核算、财务管理、决策支持等服务。其三,加强财务数据安全防范,设置内部操作制度,进行权限操作、验证人员身份、数据存储与处理相隔离等,以保证会计电算化的安全进行。

4 总结

会计电算化是现代企业实现会计职能的有效手段,在信息化的今天,已经成为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重要成分,在其作用下,企业财务工作取得了很大进展,有效实现了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质量性,但是,在信息网络和企业管理的刺激下,会计电算化仍没有表现出应有的效能价值,而存在信息风险、安全度和保密度不高、人员支持和制度保障不足等多种问题,所以,要解决其问题,必须以企业管理、会计电算化网络系统建设和会计工作自身提升的三面综合作用为保障,以最终实现企业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欢.我国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研究[D].成都:四川大学,2010.

[2]解梁秋,彭娜.解决中小企业财务困境的对策及研究[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2).

[3]胡国良,路国平.国外中小企业科技创新的成功经验及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难点分析[J].科技与经济,20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