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财务管理专业范文

时间:2023-06-06 17:55:5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金融财务管理专业,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金融财务管理专业

篇1

结合市场需求,对财务管理专业中金融课程体系的设置现状进行分析,指出其存在的问题,进而从课程体系的不同层次提出优化设计的建议。

关键词:

财务管理专业;金融课程;课程体系优化

中图分类号:

F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4)06013402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金融市场及相关机制的不断完善,市场对应用型财务管理人才的金融学素养提出了更高地要求。为适应这种需求变化,金融学相关课程在当前高等院校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优化设计显得尤为重要。

1 财务管理专业人才金融知识的市场需求分析

1.1 应用型财务管理的兴起加强了财务管理专业的复合性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结构调整和人力资源市场结构的发展变化,我国已经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大学本科教育已经从传统的“精英教育”转化为“大众教育”,趋向于“应用型”教育。经过应用型本科教育的毕业生,具备相应领域的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在基础理论、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技术能力等方面具有应用和复合性,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要。

为此,许多本科院校的财务管理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渐渐发生变化,不再是传统的高级财务管理人才,而是定位于应用型专门人才,即培养掌握财务管理基本知识,具有运用会计理论、财务管理理论、金融投资理论和知识进行理财等专业能力,能够在企业、证券公司、银行、政府机关以及社会中介机构从事资金管理、财务分析、财务咨询、证券投资、会计核算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这种转变无疑加强了财务管理专业的复合性,对学科交叉尤其是金融理财的部分提出了更高要求。所以,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金融知识才有可能成为适应时展的应用型财务管理人才。

1.2 金融环境的变化对财务人员提出更高的要求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深入发展,金融市场不断完善并逐渐成为各种财务活动赖以生存的基本环境。从事财务活动的财务管理人员,不可避免会参与其中。

首先,随着世界经济的全球化发展,金融领域的跨国活动也在迅猛发展,金融的全球化促使资金在全世界范围内重新配置,既为发达国家的“剩余”资金提供了更为广阔的投资空间,同时也为发展中国家带来了更多的融资机会。各种金融产品不断创新,境外投资机构纷纷涌入,一方面为企业筹资、投资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另一方面又使企业处于极大的金融风险中。这些对财务人员的理财观念、风险意识、知识结构和能力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其次,我国资本市场规模不断壮大,有力地推动了企业重组和产业结构的调整,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实现了历史性突破。但目前有效的资本约束还未形成,这就要求财务人员熟悉、掌握相关市场的法律法规要求和运作规律,并具有较强的发展适应能力。

因此,市场对财务管理人员的要求进一步提高,不仅要求其掌握专业核心知识,具有综合运用能力,而且还要了解金融市场、熟悉金融机构、能够理解我国金融机制及法规。要培养此类人才,在其系统的专业学习过程中,开设一定数量的金融类课程必不可少。

2 财务管理专业金融课程体系的设置现状

目前,我国高等院校财务管理本科专业所采用的课程体系框架多分为五个层次:公共课、专业基础课、专业主干课、限制性选修课、任意选修课。作为第一个层次的公共课,即为通识教育课程,强调注重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奠定素质教育的基础。包括思想道德修养、大学英语、高等数学等通识课程。因其与专业性质无关,故不必开设金融课程。后四层都属于专业教育课程,不同层次中金融类课程的设置也有所不同。

2.1 专业基础课中,几乎没有金融类课程

开设专业基础课程的目的是为学生专业课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如今,各高等院校普遍接受的财务管理专业基础课程有:西方经济学、基础会计学、统计学、管理学、经济法、甚至运筹学和管理信息系统等。这些课程的设置并无不妥,但对财务活动的生存环境――金融市场,及具有千丝万缕联系的各种金融机构未作丝毫介绍,这显现出专业基础课的设置尚有欠缺之处,亟待进一步完善。

2.2 专业主干课中金融类课程有所增加

专业主干课是构成财务专才部分能力的核心课程,也是本专业区别于其他专业的重要标志,我国高等院校传统选择的为中级财务会计、投资学、高级财务管理、国际财务管理等课程。其中投资学为金融学课程,在财务活动的三个环节,即筹资、投资和分配业务中,投资是中心,投资的需求决定了筹资的规模,投资的预期收益构成了筹资成本的约束条件。而投资的现实收益则成为财务分配的基础。因此将其作为重点内容设置为专业主干课。

随着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发展,除了传统开设的投资学课程外,各高校对专业主干课也进行了相应的调整。如复旦大学的必修课增加了金融市场和金融计量分析;中国人民大学开设了货币银行学和资本运营;东北财经大学开设了金融学和公司理财等。这说明各高校都在不同程度上增加了财务管理专业主干课中的金融类课程数量。

2.3 专业选修课中金融类课程随不同院校的特点而变化

专业限选课和专业任选课的课程设置,体现出各高校对本校财务管理专业的培养方向。所以,在不同的本科院校,选修课中金融类课程设置的多少和具体的开设种类都有所不同。如复旦大学在专业课程设置上,特别重视学生的金融基础,金融学相关课程设置的非常细致,十二门的选修课中金融类课程如金融工程、期权与期货、金融实务、保险学、中国金融市场等占了九个。而中国人民大学在重视核心专业课程的基础上,更看重的是会计类专业课程,所以在其二十多门的选修课程中,金融类课程仅仅只有保险学、国际金融学、金融市场学、期货贸易和证券投资学五门。其中证券投资学是必选课,是作为专业主干课中没有开设投资学的必要补充。

综上分析,在当今本科院校的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中,金融类课程已占一席之地。但对比我国庞杂多样的现实市场需求,金融类课程的设置在数量和种类上明显不足,为能培养出真正满足市场需要的财务管理人才,必须对财务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进行调整,对其中金融课程的设置进一步优化。

3 金融类课程在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优化设计

3.1 增加专业基础课中的初级金融课程

在西方经济学中,财务管理和金融学的关系非常密切,二者的英文都是与资金运动有关的“Finance”一词。在我国的现实生活中,两个学科的交叉融合之处也越来越多。所以在财务管理专业基础课中,应至少开设一入门级金融课程,如《金融学》或《货币银行学》,这两门课内容相似只是角度不同,都是比较浅显但较为全面的对金融学进行了介绍。通过这门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财务管理的对象――货币的产生发展、相关形态制度的演变;可以掌握财务分析中关键因素――利率其作用及运行机制;可以初步认识筹资或投资等财务活动所接触到的各种金融机构或金融市场。

如今,大多数高校都将这门课开设到专业主干课中。这实际上是混淆了《金融学》与财务管理专业其他核心主干课程的关系,二者不应是并列而应是前者为后者的学习进行铺垫和打基础。因此,应将《金融学》调至专业基础课程中。如果学校较为重视财务管理专业金融知识的培养,还可在专业基础课中除《金融学》外,再加设一门金融课程,如《金融市场学》等。

3.2 加强专业主干课中的金融实践环节

市场迫切需求的应用型财务管理人才,主要看重的是其灵活运用会计理论、财务管理理论、金融投资理论和知识进行理财的专业能力。这些能力的形成不仅在于财务主干课程的理论学习,更在于实践能力的培养。现实生活的财务活动与金融工具、金融机构,以及整个金融市场都有着密切联系,因此,仅仅加大专业主干课中金融类课程的数量远远不够,还应加强培养财务管理和金融相互交融的实践操作能力。

一般来说,尽可能将专业主干课中的金融类课程放在全真模拟实验室中,通过采用模拟炒股实验、上市公司融资实验、项目投资决策实验、甚至沙盘对抗实验等设计性实验方法,着重训练学生在掌握财务会计基本技能的前提下,整理运用财务数据,设计分析模型的综合能力。即便不具备全真模拟实验室的高等院校,也可采用案例教学、课堂讨论等基本方法,使参与其中的学生能够更加直观的掌握财务金融知识,为其今后的实践操作奠定了基础。

3.3 设置专业选修课中金融类课程的学分下限

虽然在各高校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选修课中,都开设了金融类课程。这些课程表面上依赖于学生自己的兴趣选择,学校并无特别要求,但学校对该专业培养重点和方向的不同导向潜移默化影响着学生。如上海财经大学财务管理专业,本身就隶属于会计学院,该专业学生在专业限选和任选课的选择上,必然以财务会计有关课程为核心,多选择公司治理、高级财务会计、企业价值评估等课程。这样培养出来的财务管理人才,不能完全满足我国金融环境的变化。

为了能够培养出既能满足金融市场需求,同时又能突显学校自身特点的财务管理人才,可以在财务管理专业选修课,主要是专业限选课中设置金融类课程的学分下限。例如,若某学校财务管理专业限选课一共要求30学分,其中金融类课程不低于8学分。这样,选修课中金融类课程的种类及数量多少,仍由学校根据自身对该专业人才培养的重点来设置,只是为了配合市场需要对学生所掌握的金融知识进一步提出了要求,而此要求还兼顾了学生个人的兴趣偏好。

总之,市场环境的变化加强了财务管理专业与金融专业的学科交叉性质,提高了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对金融知识的要求。因此,必须正确认识金融类课程在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对其进行合理设置,从而实现优化财务管理本科专业整个课程体系的目的,才能真正培养出与时俱进的现代应用型财务管理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殷俊明,马丽君.本科财务管理专业培养目标与课程设置研究[J].商业会计,2011,(13).

[2]张娜依.本科财务管理专业培养目标定位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3,(23).

篇2

【关键词】 财务管理; 会计学; 金融学; 培养方案; 专业特色

目前,人们对财务管理专业的认识持有不同的观点:有的认为财务管理专业是区别于会计学、金融学等专业的一个特色鲜明的专业;有的认为财务管理专业特色不明显,应该作为会计学专业或金融学专业的一个方向。各高等院校在专业和院系机构设置上也体现了这种认识上的差异,有的院校单独设置财务管理专业并归属于会计学院,有的院校则将财务管理专业归属于金融学院,有的只是在会计学或金融学专业下设财务管理专业方向。对财务管理专业认识上的偏差必然影响到本专业的特色教育,很多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也认识模糊,导致学习目标不明确,感觉前途迷茫。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必须明确财务管理专业特色。

凌婕、徐文佳(2007)曾撰文指出,财务管理专业没有必要单独设立,应并入会计学专业或金融学专业。他们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了实证分析:其一是从同一院校来看,历届财务管理专业学生的录取分数低于会计学和金融学专业,故认为社会对财务管理专业的认可度不高;其二是从三个专业近几年毕业生的去向来看,就业结构相似,均有进入大型企业、中小企业、政府机关、金融机构等单位的,具体岗位也有相同的;其三是财务管理专业课程设置方面与会计学或金融学相似课程较多,专业定位有共性,培养的学生规格没有本质区别。

笔者认为,上述实证研究的结论比较牵强附会。首先,从高考录取分数来看,分数的高低的确能从一定程度上反映社会对该专业的认可度,社会认可度高的专业,报名人数多,录取分数高。尽管财务管理专业的录取分数略低于会计学、金融学专业,但在大多数院校仍然属于较热门的专业,第一自愿录取率在90%以上,录取分数远高于旅游管理、工商管理、行政管理、法学、经济学及其他经济管理类专业,难道这些录取分数低的专业都没有独立设置的必要吗?这个结论显然有些荒唐。其次,从毕业生就业走向来看,仅凭就业机构的相似性就认为财务管理专业无特色也是站不住脚的,每一个单位都需要吸纳各方面的专业人才,除了上述三个专业外,同一单位还要吸纳其他许多专业的学生。当然,这三个专业毕业生的初步就业岗位的确很相似,大多数是会计核算岗位和金融业务岗位,但如果按照财务管理因此可取消的逻辑思路,会计学或金融学也可以取消了,应该合三为一,因为会计学专业毕业生有做金融业务的,金融学毕业生也有做会计实务的。

财务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初步就业岗位是会计核算或金融业务岗位,几乎没有直接进入财务管理岗位的,这一方面是因为财务管理专业学生掌握了会计学和金融学的相关知识,完全能胜任这两个岗位的工作;另一方面是因为财务管理属于企业较高层次的管理工作岗位,刚出大学校门的学生不可能一步迈入,只能从基础的会计实务做起,以后随着实践工作经验的积累和财务管理才能逐步走上重要的财务管理岗位。就如工商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为企业培养中高层经营管理人才的,该专业毕业生也不可能刚进入企业就当中高层管理人员是同样的道理。

至于财务管理专业与会计学、金融学专业课程设置相似的问题,笔者下面主要从各专业培养方案入手进行比较分析,因为专业培养方案比较详细地反映了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及学生知识结构,是最能体现专业特色的教学资料。

一、财务管理专业与会计学、金融学专业培养方案的相似之处

各专业培养方案课程设置的总体框架相似。各高等院校各专业培养方案中开设的具体课程及各课程的课时不完全相同,但总体框架基本上是相似的,通常都包括公共基础课、学科基础课、专业必修课(或专业主干课)、专业选修课、科学人文素质选修课和实践教学环节等六大模块。其中公共基础课、学科基础课、科学人文素质选修课模块中的课程体系和内容也很相似。

公共基础课主要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外语课、计算机课程、体育课等,是培养大学生基本素质和最基本技能的教学模块,是所有本科生都应掌握的基础知识,三个专业在该模块课程设置上几乎没有差异。

学科基础课是培养学生专业思想意识和专业学习基础的教学模块,通过本学科基础知识的教学,将学生引入专业学习之门,为进一步的专业学习打好基础。财务管理与会计学、金融学同属经济管理类学科,都需要掌握数学、经济学、会计学、统计学、管理学等学科基础知识,因此该模块课程设置上也大同小异。

科学人文素质课是扩大学生知识面,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教学模块,该课程设置的课程门类多,包括培养法律意识、营销能力、理财能力、文化素养、文体艺术能力的各类课程数十种,不分专业在全校通开,各专业的学生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点进行选修。

二、财务管理专业与会计学、金融学专业培养方案的特色比较

(一)专业培养目标不同

财务管理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能在企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财务、金融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要求学生掌握经济学、管理学、财务会计学和金融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财务预测、财务决策、财务计划、财务控制及财务分析方法,具有较强的信息获取以及分析和解决财务管理工作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会计学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能在企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会计、审计实务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要求学生掌握会计学、审计学、管理学、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熟悉国内外与会计、审计相关的方针、政策、法规和国际会计惯例;熟练掌握会计核算、会计检查和会计分析的方法,能够独立分析和解决较复杂的会计专业问题。

金融学专业培养目标:能在银行、证券、投资、保险、经济管理部门、工商企业等单位从事金融管理实务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要求学生掌握经济、金融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具有处理银行、证券、投资与保险等方面的业务能力。

由此可见,三个专业培养人才的定位是不同的。财务管理专业侧重于培养能为企事业单位进行财务规划和财务控制的财务管理人才;会计学专业侧重于培养能为企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进行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的会计管理人才;金融学专业侧重于为金融机构培养金融管理人才。

(二)专业课程设置不同

各专业培养方案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模块,它们是构建人才主体知识结构,将学生培养成为具有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专业人才的教学模块,在专业教学中处于核心地位,各专业的教学特色也由此凸现。财务管理学、会计学、金融学三个专业的主要专业课程设置情况如表1所示。

与专业培养目标相呼应,三个专业开设的专业课程各有特色。财务管理专业开设的专业课程以财务管理知识为主,如财务管理、高级财务管理、税法、财务分析、国际财务管理、财务理论、资产评估学等;会计学专业开设的专业课程以会计、审计知识为主,如财务会计学、成本会计学、会计电算化、审计学、计算机审计、经济责任审计等;金融学开设的专业课程以金融、保险、证券投资等金融知识为主,如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央银行学、金融学、保险学、证券投资学、国际结算、投资银行理论与实务等。

从课程设置来看,财务管理专业也开设了不少会计学和金融学的课程,这是因为财务管理是组织资金运动、协调财务关系的一项经济管理工作,由于资金运动涉及到企业经济活动的方方面面,包括筹资活动、投资活动和收益分配活动,企业在组织资金运动的过程中必然与各方面发生较复杂的财务关系,还会受到经济、法律、金融等环境因素的影响,由此给财务管理人员知识结构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财务管理人员必须基础扎实、精通专业、知识广博,不仅要精通财务管理知识,还必须熟知经济学、会计学、金融学等相关学科的知识。经济学为财务管理提供了理论基础;会计学是财务管理的专业基础,财务预测、财务决策、财务分析的依据都是会计信息,财务管理的效果也是通过一系列会计信息反映出来的,不懂会计不可能成为一名合格的财务管理人员;金融学为财务管理提供了理财环境知识,企业筹资管理、投资管理都离不开金融市场,财务管理人员还必须掌握金融学知识,熟悉资本市场,善于运用资本市场为企业寻找低成本的融资方式和高收益的投资项目。财务管理人员在财务管理工作中必须融会贯通各学科知识,才能真正成为高素质的人才,把财务管理工作做到最好。

(三)实践教学内容与方式不同

实践性教学模块是为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而设置的。该模块以专业理论知识为基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现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三个专业实践性教学模块设置的项目基本相同,均包括认识实习、社会调查、专业实习、模拟实习、毕业实习、学年论文、毕业论文等项目。但各项目具体内容和方式是各有特色的,其中社会调查报告、学年论文、毕业论文的差异主要表现在选题和文章内容上,应侧重于各自专业领域的内容。而在各种类型的实习中,除了实习内容不同外,财务管理的实习方式也有别于其他专业。

模拟实习是模拟实际业务发生情况,要求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专业基本理论、基本技能解决其中涉及的各种专业问题,旨在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从模拟实习的内容来看,财务管理专业除了会计核算外,还应包括大量的财务管理案例分析;会计学专业以会计核算和审计为主;金融学专业则以证券投资操作和银行业务为主。

毕业实习一般是在实际工作岗位进行的。相对而言,会计学专业和金融学专业比较容易找到对口的实习岗位,会计专业学生一般可到各单位的会计核算岗位实习会计业务;金融专业学生一般可到银行、保险、证券公司等金融机构实习金融业务。而财务管理属于企业较高层次的管理工作岗位,并且可能涉及到企业的一些财务机密问题,不可能让实习生参与企业财务决策过程。因此,大多数财务管理专业学生只能找到会计核算的实习岗位,学生难以接触到实际工作中的财务管理问题,必须通过加强在校期间的模拟实习来弥补该环节的缺陷,具体方式有两种:一种是案例教学,一种是ERP沙盘仿真实验。这两种方式都与参与企业财务管理实践活动极为相近,实施得好完全能达到实地实习的效果。

案例教学可让学生接触大量的各种类型企业的实际财务管理案例,学生自己扮演财务经理角色对案例进行分析,作出判断,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并通过相互间的案例讨论,发现自己的不足,补充修正自己的判断和决策。通过案例教学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锻炼学生面对复杂问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作出财务决策的能力。大量的案例教学还能使学生从失败案例中分析失败的根源,避免将来重蹈覆辙,并能从成功案例中学到先进的财务管理经验,逐渐成熟起来。

ERP沙盘仿真实验主要是构建仿真企业环境,模拟真实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并将实物沙盘和ERP管理软件的全面运用相结合。在ERP实验教学中,让学生直接利用ERP企业管理软件对仿真企业的全部生产经营活动进行全面控制和管理,利用ERP管理软件将模拟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全部经济业务融为一体,实现动态管理、实时控制,实现财务与业务一体化,实现企业资源(资金流、物流、人才流和信息流)的有效配置与协调。整个实验从财务角度透视了仿真企业的整体运营过程。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财务管理业市场定位课程体系

财务管理专业自1998年被教育部列为管理学下的二级学科以来,许多高校尤其是财经类大学,陆续开始招生,目前已经有几届财务管理专业毕业的学生走向人才市场。经过几年的发展,财务管理专业虽然在学科建设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各高校在财务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建设等方面仍然存在较大差异。究其原因,主要是对财务管理专业培养目标的定位不清晰,进而导致教学计划、课程体系设置没有充分体现出财务管理的专业特色。因此,有必要进行财务管理专业的教学改革,以便更好地满足社会对财务管理专业的人才需求。

一、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市场定位

财务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归根到底取决于人才市场的需求。如果培养出来的学生无法被人才市场接受,那么这个专业的生存与发展就存在问题了。写作硕士论文那么,财务管理专业应该培养什么样的财务管理人才呢?在2000年国家教育部高等学校工商管理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关于财务管理专业的指导性教学方案中提出,财务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21世纪社会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需要,基础扎实、知识面宽、综合素质高、富有创新精神,具备财务管理及相关的管理、经济、法律、会计与金融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够从事财务管理工作的工商管理高级专门人才。

笔者认为,上述培养目标不够明确,过于抽象。结合目前人才市场对财经类大学生的需求,财务管理专业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可以定位为成为未来的工商企业的财务总监(CFO)、证券公司的财务分析师(CFA)以及金融部门的财务策划师(CFP),其中以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CFO为主要目标。

财务总监、财务分析师与财务策划师需要什么样的知识结构呢?虽然这三种职业服务于不同的单位和行业,但是都要求掌握现代企业财务管理、会计以及资本市场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熟悉国际财务管理惯例。也就是说,虽然这三种职业的实务工作有很大不同,但是知识结构却是基本相同的。以CFO的知识体系与业务技能来说,一位合格的CFO要有四个方面的知识和技能:资本运作(投融资)、内部控制、纳税筹划与财务分析。这些知识和技能也是CFA与CFP所必备的。这四个方面的知识要分别与相关的课程一一对应,而技能则主要通过案例教学与开展财务管理竞赛等手段来培养。有了清晰的人才市场定位,在制定或修改财务管理专业教学计划、选用教材等具体教学工作中,就可以有的放矢。财务管理专业教学计划要根据财务管理专业培养目标的人才市场定位来安排专业课程体系,具体来说,应当根据CFO、CFA和CFP需要的知识结构和专业技能来制定教学计划和安排专业课程体系。

二、财务管理专业的培养现状与课程体系建设

自从1999年高校开设财务管理专业以来,对于财务管理专业建设,不同的高校有不同的做法。财经类大学往往将财务管理专业设置在会计学院下面,这样财务管理专业就被打上会计学的烙印,课程设置以会计学系列课程为主,再加上高级财务管理等课程。综合类大学和理工类大学往往将财务管理专业设置在管理学院(或商学院)下面,与会计学专业并列,比如复旦大学设置财务金融系,招收财务管理专业学生。

培养模式和思路的不同具体体现在专业基础课与专业主干课的设置上。笔者通过对上海财经大学和复旦大学的对比来研究财务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上海财经大学的专业必修课包括基础会计、中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公司财务(上、下)、审计学、电算化会计和高级财务会计。复旦大学财务金融系的专业必修课包括管理学导论、财务管理、营销管理、管理信息系统、运营管理、财务分析、财务会计、金融市场、金融计量分析、投资学、国际财务管理、创业投资。从这两所高校的专业课程设置来看,上海财经大学是在会计学的基础上培养财务管理人才,而复旦大学是在企业管理的基础上培养财务管理人才。笔者吸收这两所大学设置财务管理专业课程的经验,结合财务管理专业培养目标的人才市场定位,提出财经类大学财务管理专业课程的设置建议(详见下页表)。

在表中,笔者将必修课分为专业基础课和专业主干课两类:专业基础课是所有一级管理类学科专业的学生都必修的,课程安排在大一和大二学年;专业主干课安排在大三和大四学年的上半年。写作医学论文将选修课也分为两类:一类是类别选修课,是专业主干课的延伸或补充,为达到限选的目的,给出不多的可选项供学生选修;另一类是专业选修课,有较多的可选项,供不同兴趣的学生选修。

三、财务管理专业教学改革中的几个关键问题

对于财务管理专业如何进行教学改革,不同的院校甚至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思路,存在较大争议。主要争议有:如何在教学计划中明确区分财务管理专业与会计学专业、金融学专业的区别,体现财务管理专业的特色;财务管理课程与高级财务管理课程内容的划分以及如何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国际视野;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是否应该专门开设职业道德教育课程。

1.如何体现财务管理专业的特色。财务包括公司理财或者财务管理、投资学、金融市场学三个部分。财务管理专业侧重于公司理财,金融专业侧重于投资学和金融市场学。对于财经类大学来说,由于财务管理专业往往设置在会计学院下面,因此要以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CFO为人才培养的市场定位。在市场定位明确之后,还要设置比较灵活的教学计划,为不同兴趣的学生提供一份可选菜单。财务管理专业的教学计划和课程体系主要围绕培养未来的CFO而设置,但是考虑到财务管理专业与会计学专业、金融学专业相近,可在财务管理专业教学计划中设置会计学专业、金融学专业的部分主干课程,比如中级和高级财务会计、投资学等课程,为一部分喜欢会计学或金融学专业的学生提供一份可选菜单。总之,财务管理专业的特色一方面体现在人才培养的市场定位上,另一方面体现在教学计划和专业课程设置上。

2.财务管理课程与高级财务管理课程内容的划分。不少院校借鉴会计学专业的主干课程设置经验,开设财务管理原理、中级财务管理和高级财务管理课程,目的是使学生的学习能够循序渐进。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遇到的主要困难是,财务管理原理课程与中级财务管理课程内容的划分很难泾渭分明,存在很多重复的部分。因此,笔者建议将财务管理原理和中级财务管理合并在一起,开设财务管理课程。另外,还要对财务管理课程与高级财务管理课程的内容进行划分。对这一问题的处理,可以将教学内容和教材使用结合起来考虑,首先制定财务管理课程的教学大纲,可以考虑以注册会计师考试用书财务成本管理课程中的财务管理内容为基础作为财务管理课程的教学内容。

关于财务管理课程的教材使用,建议采用国际经典财务管理教材的译本。这样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又克服了学生的语言障碍,便于学生更多、更有效率地学习财务管理知识。国内翻译比较好的国际经典财务管理教材主要有两本:一本是吴世农、沈艺峰等人翻译的《公司理财》(StephenA.Ross等著);另一本是方曙红、范龙振等人翻译的《公司财务原理》(RichardA.Brealey等著)。由于这两本教材内容充实,足够一学年使用,所以可将其中与国内财务管理教材内容大致相同的部分,作为财务管理课程内容讲授,剩下的内容作为高级财务管理课程内容讲授。在这两门课程的学习过程中,一方面,鼓励英语基础好的同学对照英文原版教材学习(机械工业出版社同时出版了这两本书的英文版本),培养学生直接阅读英文文献的能力,提高专业英文水平;另一方面,在教学过程中可有意识地结合我国上市公司的一些财务案例进行分析,以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如何培养财务管理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都很重要。但是由于财务管理专业建设时间比较短,缺少历史经验积累,教学实践环节比较薄弱,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有点力不从心。写作留学生论文再者,不同的财务主体,其财务活动有很大不同,强调在学校里培养出较强的实践能力也不太现实。因此,在教学中还是着重利用案例教学以及财务管理知识竞赛等手段,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案例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结构性思维习惯。

4.是否需要单独开设职业道德教育课程。针对现代大学教育中存在的“重术轻道”问题,财务管理专业教育毫无疑问应加强职业道德教育,为减少社会贪污舞弊、提高社会诚信做出自己的贡献,因此有教师建议开设财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这门课程。

笔者认为,职业道德教育应当贯穿大学教育的全过程,教师的言传身教至关重要。首先,任课教师兢兢业业的教学态度,让学生耳目一新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都可对提升学生的职业道德水准起到耳濡目染的作用。其次,在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这门课程中,可以对一些财务舞弊案例进行分析,加强学生的法制观念和职业道德观念。基于以上考虑和安排,笔者认为没有必要专设职业道德教育课程。

主要参考文献

①刘淑莲.关于财务管理专业课程构建与实施的几个问题,会计研究,2005;12

②向德伟.关于财务管理专业学科体系和课程设置问题的探讨,会计研究,2003;3

篇4

我国各高校以这个培养目标为出发点形成了一套财务管理课程体系。在学科归属上,不同的学校做法不同。主要有两种做法:①部分学校将财务管理划分为经济类,分属于会计学科,主要学习基础会计、中级会计、高级会计、成本会计、财务会计、审计学、财务管理等学科。主要的财经类大学,如中央财经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东北财经大学、西南财经大学、江西财经大学均是采用这种做法;②另外一种做法是将财务管理划为管理类,认为财务管理是对资金的管理,将其作为企业管理的一个组成部分,主要学习公司理财、财务分析、企业管理学、企业战略管理、项目管理、项目融资等课程。这两种观点各有侧重,财务管理专业与经济和管理都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在打好必修基础课程的基础上,经济和管理两种类型的专业知识都需要有所涉猎,才能让自身知识体系更加全面,以适应社会需求。目前高校课程分为公共基础课、公共必修课、专业基础课、专业必修课和选修课几部分。针对财务管理专业,公共基础课和公共必修课包括高等数学、线性代数、基础大学英语、计算机、政治、体育等;专业基础课包括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会计学、金融学、管理学、商务英语等;专业必修课和选修课则主要是更加系统化地向学生传授专业深层次的知识,与财务管理有更加直接的联系,其课程包括财务管理、财务分析、财务会计等。现存有三种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①资金运动形式多样,据此,划分财务管理课程为融资、投资、利润和管理等模块;②财务管理主体多元,根据主体的不同将财务管理的课程划分为:企业财务管理、集团公司财务管理、宏观财务管理、国际财务管理和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等;③根据财务管理的层次性将课程划分为:财务管理基础、中级财务管理和高级财务管理。财务管理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需要理论与实际的有机结合。我国高校教学分为课堂教学和实践课程教学。课堂教学侧重于理论部分,这部分内容占据了总学时2308个,而实践课程的总学时为224个,包括军训等非专业实践活动,共占9.7%,专业实践课的学时为56个。课程评价上主要以测试成绩为考评标准,课程一般根据传统教材的编排顺序进行开展。

2财务管理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

我国现存的财务管理体系大体上存在以下问题:首先,财务管理专业学科归属不明确。1998年教育部将财务管理专业设置为管理学的二级专业,但在实际操作中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科归属并不明确。除了部分学校将财务管理设置为管理学下属专业、主要传授企业管理知识外,许多高校将财务管理专业设为会计学专业的下属专业或设置在金融学院中,模糊的学科定位导致财务管理专业失去自身的特色。在课程设置上,财务管理专业的课程与会计学专业的课程多有重复,区别不大,缺少财务管理专业的特色课程,以至现阶段许多财务管理专业毕业的学生都在从事会计核算等会计类工作,会计类软件也都用于简单的会计核算,因而导致缺少从事财务分析、财务决策、财务计划的财务类人才。其次,财务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上存在重复。财务管理专业的课程除了在设计上与会计学专业课程区别不大外,在课程体系内部也存在着重复的现象。一些高校按照初级财务管理、中级财务管理、高级财务管理这三个层次进行课程编排,虽然具有系统性的优点,但由于层级划分不明确,导致各层级之间有课程重复的现象。许多在上一层级教授过的内容在下一层级再次出现;另外一些课程本身内容存在重复,如成本会计、财务管理、管理会计这三个各高校财务管理专业常设的课程内部就存在着交叉的现象。管理会计实际上萌芽于成本会计,故管理会计的理论和分析方法都源自于成本会计,而这两门课程往往同时存在于财务管理课程体系当中,缺乏必要的删减和融合;而财务管理和管理会计之间又存在着关于预算管理、投资管理、存货管理等内容的重复教学。再者,现有体系缺乏应用性课程的设置。我国高校财务管理专业主要的课程均为理论性较强的课程,主要教授金融学、管理学、会计学等方向的专业理论知识,而缺少了应用性强的实践课程。实践课方面之开设如会计实验课、会计软件应用等课程,而专属于财务管理专业的财务分析等财务管理专业实践课则是少之又少。专业基础课传授知识多为理论性知识,本应用于启发学生创造性、培养学生专业兴趣的专业选修课则更是形同虚设,不能够很好地发挥作用。由于财务管理专业的许多知识需要大量的数学公式,理论层面已经给学生造成了理解的困难,故教师多在授课过程中也是侧重于理论知识的讲解,而缺少了案例的介绍和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没有亲身体验和操作财务软件的机会,校外企业也不愿将自己的公司作为财务管理专业人才的“训练营”,不愿提供实习机会给大部分缺乏实践经验和实践能力的财务管理专业学生,而是倾向于金融学、会计学专业的学生,导致财务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实践操作能力、知识运用能力欠佳。第四,现有体系不利于学生综合和创新能力培养。财务管理专业是一个融合了会计学、管理学、金融学等多个专业知识的学科,学生需要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融会贯通,对本专业知识有更深的了解和创新。现存的教学体系中高校教师主要是传授专业知识,评测标准也是依靠学年测试的成绩。在现有体系下高校的学生并没有对自己中学时期的学校方法、研究方法进行改进,学习过程中缺乏探索专业深层次的知识,学习浮于表面的应付考试。

3财务管理课程体系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现存的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中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如下:

①财务管理专业缺乏明确的人才培养目标。许多高校的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缺乏本专业的特色,没有着力于培养财务类型、从事财务专业的人才,而是与会计类专业的培养目标十分相似。许多高校的财务管理专业设置在本校的会计学院中,作为会计学院的分属专业存在;授课内容也与会计学、金融学专业的课程相似,课程主要分为两部分,一是会计类的基础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等内容,二是金融类的金融市场、投资学等内容,课程设置没有突出财务管理专业自身的特色课程。在实际的课程设置中,只做到培养具备基础的会计、金融、财务知识和能力的学生,而没有培养学生的财务分析、金融管理等高级学科能力。

②教师的知识结构存在着重复。教师是高校教学体系的核心,教师的知识结构直接导致了学科的专业定位。金融学、会计学、管理学专业方向的教师共同构成了我国财务管理专业的教师知识结构,这个结构中缺少专门研究财务管理专业知识的教师。导致许多高校的财务管理专业的教学体系也与金融学、会计学、管理学专业的教学体系相似,各高校争相模仿出名的财经类学校相关专业的教学体系设置,缺乏自身特色,没有根据本校学生特点和专业水平安排课程。另外,由于教学内容与自身研究方向不一致,许多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并没有达到标准。

③教学基础设施不完善,设备落后。财务管理作为一门应用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需要大量的教学资源。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首先需要财务电算化软件在教学课程中的穿插和应用,而我国许多高校的教学设备并没有达标,许多财务类软件无法在课室中顺利地安装,导致课程体系中实践应用性课程的缺失,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也无法很好地将理论知识与软件运用结合在一起。

4改善现存财务管理教学体系的措施

随着社会对财务型人才要求的改变,我国各高校也需对本校的财务管理教学体系进行一定的改良,以培养出更能适应社会发展要求,更具实践创新能力的财务型人才。基于这样的发展方向,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改良。

①增设特色课程,凸显学科特色。财务管理专业与会计学、管理学等专业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但为了学生更好地明确专业发展方向,本科类院校需要将财务管理专业从其他专业中区分开来,展现本专业的特色。《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中讲到,高校财务管理的核心课程有:财务会计、管理会计、财务管理(或公司财务、公司金融)、资本市场(或金融市场)、财务分析、投资学等;所以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除了进行经济数学、商务英语、金融学、会计学等基础课程的学习之外,还应掌握财务分析、风险投资、资产评估等方向的基础知识,以适应当下的市场环境和社会需求。故高校可着力于为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增设财务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重点开设投资管理、财务分析等理财模块的课程,使得学生的知识结构更加完善,也更具有财务管理的专业素养。

②减少专业课程的分类,融合相似的课程。目前的财务管理课程体系中有一些课程内容有重复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可以减少财务管理学科下的专业课程分类,将同属性的课程归结为一类,如中级财务管理、高级财务管理之间由于层级区分的模糊性导致大量的课程重复,可以将中级财务管理与高级财务管理进行融合,减免内容的重复;管理会计、成本会计和财务管理也是课程重复的典型代表,高校可以将三者内容进行统筹,将成本会计内容放入管理会计的课程中进行讲述,成本核算部分以企业成本核算内容和方法为讲解重点;删减如预算管理、投资管理、存货管理等重复的课程内容,在教授过程中侧重于企业实际操作需要的内容的讲述。

③增设实验性课程,提高实验课比重。财务管理专业的许多纯理论知识,如资产定价模型、资本结构理论等都是基于一定的假设前提下进行推导而得的,但现实中没有完全与假设条件相同的经济环境,故财务管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现代社会对财务类人才的应用能力要求越来越高,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除了需要扎实的专业知识外,还需要具有财务分析、风险管理等应用性的能力。所以高校在设置财务管理的课程时要合理分配理论课和实验课的比重,增设实验性的课程。首先要提高学生的财务软件应用能力,让学生对财务管理电算化软件等熟练地掌握;另外教师在财务管理、财务分析、金融分析等课程的授课过程中需做到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安排一些进行实验活动的课时,授课过程中注重案例与理论的结合讲述,运用案例分析的方法加深学校对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对专业的理解和知识运用的综合能力;第三,增设实践课程,教师引导让学生走出教室,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外科研和创业项目的同时让学生在课外实践和课外活动课程中感受财务管理理论知识的运用。

篇5

(一)不同民办高校人才培养目标雷同

从现在各民办高校的专业培养模式上看,大多数民办高校在借鉴公办高校的办学模式,重视理论知识,能力的培养和素质的提升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2012年10月教育部颁布了第四次修订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制定了财务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培养系统掌握财务管理、会计、法律、金融、投资等方面的专业理论与知识,具备较强的现代企业财务管理能力,能在工商企业、银行等金融机构、会计师事务所、商务贸易服务等行业从事财务管理、财务会计、投资分析咨询、财务规划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各民办高校财务管理专业培养目标基本上都选择了高级专门人才,表述笼统,特色不突出。如西京学院的培养目标为“财务管理专业直接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培养……,在企业、金融、证券、事业单位和政府部门的财务管理领域或工作岗位,从事财务管理和税务管理实务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仰恩大学的培养目标为“本专业培养……能在工商、金融、涉外等部门从事财务管理、金融管理工作,并能用英语直接进行交际的高级专门人才”;安徽新华学院的培养目标为“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专业能力强、业务素质高,具备创新精神的高级专门人才”。各民办高校的财务管理专业注重对学生专业知识的灌输,忽略了对学生素质的提升以及培养学生应对复杂环境的灵活变动能力,专业目标雷同,定位无特色。

(二)课程体系设置与会计学、金融学雷同

通过调查全国13所民办高校财务管理专业的教学计划,发现财务管理专业与会计学、金融学专业课程体系设置雷同。在这三个专业16门专业必修课程中,财务管理专业和会计学专业有14门课程一致,财务管理专业和金融学专业有11门课程一致,这还不包括教育部规定的必须公共基础课程。财务管理专业的特色课程仅有:EXCEL在财务管理中的应用,中级、高级财务管理与国际财务管理等课程。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设置与其他专业雷同,人才培养模式无特色。

(三)专业实践教学环节弱化

财务管理专业是应用性很强的专业,对实践教学要求较高。而目前很多民办高校仍然采取传统的理论知识灌输的教学方式,实践教学环节弱化,流于形式。

1.缺少校外实践环节。

由于涉及到商业机密,财务管理专业很难联系到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即使少数民办高校建立了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但因为企业的融资、投资、营运资金、收益与分配管理等经济活动程序复杂、责任重大,学生在实习中无法胜任,学生的实习内容也仅仅是看凭证和账簿,做些简单账务处理。

2.校内实践环节缺乏。

多数民办高校仍采取灌输理论知识的教学方式,理论课时所占比重较高,缺少实践课时。即使部分民办高校财务管理专业的实践课时比重安排较合理,但是由于没有专门的财务管理实验室,实践课程都是在会计模拟实验室完成,只是学到有关会计核算的实践内容。

(四)师资队伍的质量和结构滞后

民办高校由于其办学历史较短,办学条件有限,师资队伍建设仍然处在发展的阶段,财务管理专业的师资队伍还满足不了财务管理专业的培养要求。

1.缺乏双师型教师。

民办高校的办学重点在于为社会培养所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因此,民办高校应按照自己的办学定位,合理配备师资力量,优化师资队伍结构,聘用和培养“双师型”教师。由于民办高校办学时间较短,其教师以青年教师为主,很多是刚从高校毕业就进入民办高校从事教学工作,对实践教学了解的少,缺乏实践教学的能力。同时,民办高校的教师教学任务较重,疲于应付日常教学,教师没有足够的时间去一线,很难参加专业技能的实践,教师的实践能力得不到提高,导致“双师型”教师缺乏。

2.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

民办高校财务管理专业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专职教师队伍以青年教师为主,年龄偏轻,兼职教师队伍基本上是老年教师,年龄偏大。民办高校财务管理专业师资队伍的年龄结构以老年、青年教师居多,中年教师偏少,整体结构呈“两头大、中间小”,没有形成合理有效的高校教学科研梯队。“两头大、中间小”的师资队伍结构存在很大的弊端:首先,不利于教师相互交流,新老更替不衔接。其次,青年教师工作量较大,任务重,不利于教师自身的发展。最后,缺少中年骨干教师,很难带动整个教师团队的发展。

(五)缺少适合民办高校财务管理专业的教材

目前,很多民办高校财务管理专业选用的教材偏重理论知识,教材选用参照公办高校的教材,教材的内容没有与职业资格标准相衔接,满足不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双证书”制度,与民办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不一致。市场上也缺乏适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教材,导致教师上课时,按照教材讲解的理论知识非常专业,侧重于研究型人才的培养,没有考虑到民办高校生源的质量。

二、民办高校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对策

(一)优化财务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

各民办高校应该在教育部制定的财务管理专业培养目标的基础下,结合自身的特点,制定适合自身发展,打造有鲜明特色的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如安徽新华学院以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为导向,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主线,积极培养应用型、复合型高素质人才。根据学院的培养目标结合市场对财务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财务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应定位于:紧密结合安徽省地方经济发展的需求,培养掌握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具备财务决策、财务控制、财务分析、财务核算、资金管理能力,有较强的财务管理专业技能和发展潜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专业方向具体分为四方面:投资理财、纳税筹划、资产评估、信用管理方向。

(二)优化财务管理专业的课程结构体系

财务管理专业、会计学、金融学这三个专业的人才培养定位是不同的。财务管理专业重点培养能为各单位进行财务预测、控制、分析和决策的财务管理人才;会计学专业重点培养能为各单位进行会计核算和监督的会计人才;金融学专业重点培养能为各金融机构从事金融管理工作的人才。各专业的课程结构体系应该为该专业的培养目标所服务,这三个专业的课程体系应各有特色。财务管理、会计学、金融学三个专业的主要专业课程结构情况见表2。财务管理专业的专业课程主要包括财务管理、税法、高级财务管理、国际财务管理、资产评估等;会计学专业的专业课程主要包括基础会计、成本会计、中级财务会计、高级财务会计、审计等;金融学专业的专业课程主要包括货币银行学、金融理论与实务、保险学、国际结算、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证券投资等。财务管理专业的课程也有不少与会计学专业、金融学专业的课程共享,但是这三个专业的课程各有特色,不是简单的雷同,共享的一些课程只是为专业知识学习的需要。

(三)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实践教学环节是培养学生财务管理能力的关键,是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各民办高校都应该强化实践教学,提高实践教学的效果。因为财务管理可能涉及到企业的相关财务秘密,属于企业高层次管理岗位,很难让实习生参与到企业的财务管理过程。因此,学生在实习的过程中,只能学到会计核算的过程,难以接触到实际财务管理问题,必须通过加强校内的实习来弥补,具体方式有:案例教学法和ERP沙盘模拟实验。这两种方式如果能很好的得到实施的话,能够达到学生到校外实习基地实习的效果。丰富的案例教学能让学生接触到各行业各类企业的实际财务管理工作,学生可以扮演财务管理角色对案例分析,提出自己的意见,解决相应的问题,并可以相互间进行讨论,取长补短。通过案例教学,让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到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锻炼学生在面对复杂的财务管理问题,能综合运用自身的知识,做出合理决策的能力!同时,大量丰富的案例可以使学生分析失败的原因,汲取教训,避免将来工作中重蹈覆辙,也能帮助学生学习到成功的财务管理经验,更好地为将来的工作服务。各民办高校要加大经费的投入,建立财务管理专业的实验室,不能简单的把财务管理专业的实验课程安排到会计模拟实验室进行。ERP沙盘仿真实验通过模拟企业生产经营的过程,创建仿真的企业氛围,将实物沙盘和ERP软件全面结合运用,在这样的实验教学中,让学生直接运用ERP软件对仿真企业整个生产经营过程进行全面的控制,ERP软件将仿真企业的所有经济活动融为一体,实现全过程动态管理,实现企业财务与经济业务的一体化,实现企业资金、人才、物流和信息的有效配置。整个实验是从财务方面透视企业的运营过程,更加生动形象的让学生了解企业财务管理的过程。

(四)打造结构合理的“双师型”师资队伍

“双师型”教师是指既具备一定的专业理论和教学艺术,又具有扎实的专业技能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胜任教学科研和生产实践双重职责的复合型教师。民办高校迫切需求“双师型”教师,打造一支结构合理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民办高校保障教学质量的需要,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保障。

1.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力度。

民办高校应建立良好的培训制度,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力度,充分利用已有资源进行“双师型”人才培养,每年可选派教师参加相关职业技能的培训,选派教师去进修学习,聘请高素质高层次的实践人才为教师开讲座或者授课,也可通过科研、技术服务、产学结合等方式组织教师参与工作实践和科技开发活动,提高教师的实践技能。

2.实施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

学校积极鼓励教师到企业进行调研或者挂职锻炼,积累教学需要的技能和实践经验。学校应规范相应的教师到企业实践的规章制度,形成长期的良性的教师到企业实践的机制。学校每年可以利用暑假、寒假等时间,安排教师到专业对口的企业,财务管理专业的教师也可以到一些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师事务所、财务公司等兼职,这样能丰富教师的实践经验,强化实践技能,打造“双师型”教师。

3.拓宽人才引进渠道,积极从企事业单位引进实践能力强的高层次人才。

民办高校应拓宽专业教师的引进渠道,可以从有关学校引进“双师型”教师,同时更应从企事业单位引进有实际经验,实践能力强的高层次人才。根据财务管理应用型人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需要,可以多与各单位的财务部门联系,加大与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师事务所的联系力度,引入优秀人才。同时,也可以聘请这些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人员担任兼职教师,可以优化教师结构,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4.培养自己的中年骨干教师。

民办高校师资队伍结构“两头大、中间小”,缺乏中年骨干教师。伴随着各民办高校成长的这批教师,现在基本上已经是教学的中坚力量,拥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学校要加以重任。同时,在引进兼职教师的时候,可以多引入有丰富经验的中年教师。中年教师既有教学经验,又有良好的体力和精神状态,充分发挥中年教师在师资队伍中的主体作用。

(五)加强民办高校的教材建设

民办高校的教材选用要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应,与职业资格标准相衔接,在选用时务必由一线教学老师自选,并组织专家审核,避免选用侧重于理论研究的教材。针对目前市场上适合民办高校的教材比较少的情况,各民办高校要加大与出版社的联系力度,搭建教师与出版社之间的桥梁,搜集关于应用型教材的信息,积极组织自己的教师编写教材,民办高校的教师由于长期从事教学,与学生打交道,所以更能了解民办高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民办高校的教材建设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各民办高校要高度重视加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材建设,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

三、结论

篇6

关键词 后金融危机时期 中小企业 财务管理战略 解析

在2015年,我国的中小企业数量在持续增长,目前大约有5000万家。这些中小企业为中国经济恢复做出了巨大的贡献,5000万家的中小企业为社会安排了85%的就业人员,同时也交纳了52%的税收。中小企业为国家经济增长贡献了力量,但是在这一阶段,也暴露出了中小企业在财务管理战略上的不足。因此,稳定中小企业的发展,首先就要解决中小企业的财务管理问题,确定正确的财务管理战略,这样才能保证中小企业的健康持久的发展。

一、中小企业财务管理战略概述

中小企业想要在后金融危机时期中,获得生存和发展的机会,就要完善公司的管理制度,尤其是财务管理。在这一段时期内,要确定公司的财务管理战略。首先就要确定公司的财务战略,根据公司对接下来一段时期的财务战略目标,制定科学、合理的财务管理战略。

财务战略是企业制定的生存和发展的目标,因此为了保证战略目标的顺利实施和实现,就需要对财务战略进行管理,而管理的活动方式就是企业财务管理战略。企业财务管理战略,除了能够保证既定战略目标的实现,还能对财务进行统筹和规划,无论是融资,还是风控,都能控制在一定的风险范围之内。财务管理战略还可以保证财务战略与企业发展战略的统一性,为企业发展做坚实的后盾。

中小企业的财务管理战略,其重要意义就是能够把企业的内部资源与外部资源优化配置,合理有效地利用资源,提高企业的价值,为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奠定基石。

二、加强中小企业财务管理战略

中小企业在金融危机中受到的冲击最大,损失也最大,很多中小企业甚至倒闭。而在后金融危机时期,仍然存在的中小企业想要继续生存下去,并且能够进一步发展,就需要加强财务战略管理。中小企业在经历金融危机后,一直在调整企业的财务战略,期望在这一段时间里,可以稳定公司。目前,我国的中小企业首先需要明确自己公司的财务战略目标是什么,其次要确定财务管理战略实施的重点步骤,最后加强财务管理。

(一)中小企业财务管理战略重点

财务管理战略对于中小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要想加强财务管理战略的实施,首先要了解财务管理战略的重点有哪些。

(1)完善财务管理制度,构建科学合理的组织结构。我国的中小企业在金融危机中暴露出财务管理制度的缺陷,因此想要在激烈竞争的经济市场下存活,就要完善财务管理制度,并且构建科学合理的组织机构。完善财务管理制度,可以将财务管理体系与企业体系相融合,能够促进企业其他管理体系的发展。中小企业对财务管理有严格的要求,可以确保企业运行规范化。因此,完善财务管理制度,构建科学合理的组织机构,对于企业的发展有巨大的作用。

(2)规范财务部门管理,明确岗位设置。企业财务管理部门是实施企业财务管理战略的重要部门。所以,规范财务部门的管理,是保证企业实现财务战略目标的第一步。要根据企业内部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管理模式,可以把财务部门的管理规范化,能够在实施财务管理战略的过程中,把财务部门和其他各部门有机结合在一起,互相配合,完成企业的财务战略目标。并且要设置明确的岗位,每个岗位都有负责人,分工明确,也是保证工作有条不紊进行的主要环节。

(3)提高财务管理人员专业素质。中小企业的财务管理出现混乱,或是制定的财务战略目标不能实现,主要的原因是工作人员的素质。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关系到财务管理战略实施的顺利与否,因此,要加强对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培训,提高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和专业知识水平。

(二)后金融危机时期加强中小企业财务管理战略

(1)财务管理要以现金流为核心。中小企业在运营状态中,需要大笔的流动资金,因此,财务管理就要以流动资金为核心,这样可以保障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有流动资金的支持,企业才能发展得更快。因此,要保证企业的流动资金充足,要能够把企业的存货盘活,做好对账管理。有效地运用流动资金,维护企业的资金管理体系。

(2)财务战略目标要以创造价值为宗旨。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意义就是要创造价值,因此在企业实施财务管理战略的时候,也要以创造价值为核心,来制定财务战略目标。这样可以把财务体系融入企业管理体系中,为企业创造最大的价值,获得最大的利益。

(3)建立完善的财务预警机制。财务管理战略实施的过程,需要进行财务监控,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降低财务风险,缩短经济运行周期,保证企业的经济收益最大化。同时可以针对财务危险作出预警机制,在遇到财务危机或是在财务管理战略目标实施过程遇到风险时,可以及时警告,降低经济损失。

(4)培养高素质财务人员,不断提高财务人员素质。中小企业实施财务管理战略,需要工作人员来执行。为了顺利实施财务管理战略,需要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的素质。因此,要对工作人员进行相关专业知识培训,并且发挥他们的特长,为财务管理战略的推行做出贡献。

三、结束语

我国的中小企业在后金融危机时期,为国家经济增长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中小企业在后金融时期面临的生存和发展挑战仍然十分严峻。为了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企业管理者应该增强财务管理意识,加强对财务的管理,确定财务管理战略,完善财务管理制度,为企业在后金融时期的生存和发展打造一个坚强有力的后盾。因此,要根据后金融危机时期的特点,不断地调整、完善企业的财务管理战略和制度,保证企业能在经济浪潮中够获得生存和发展。

参考文献

[1] 邢浩.探讨后金融危机时期中小企业财务管理战略[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1):125-126.

篇7

关键词:财务管理 课程设置 问题解决

谈起财务管理专业,外界都只是想起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利润表等报表的制作和审核,但其实财务管理专业课程范围并不仅仅局限于这些财务报表的制作和审核,还包括着税收申报和风险管理等。而相比于其他方面,风险管理在财务管理中更加凸显出其重要性。而对于一门财务管理学科来说,更重要的是研究如何使企业内部资源得到最大程度的利用,从而使得资本效益最大化。当前,财务管理专业为了更好的适应我国经济发展的要求,不断调整这财务管理专业的培养重点,但在这培养过程中依然存在着较大的问题需要及时的解决。

一、财务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发展,市场主体之间的竞争变得越来越频繁,企业与企业在争夺市场份额的竞争中,不断的完善技术和产品的缺陷,同时对于企业内部管理在市场竞争中起到的作用也越来越受到重视。财务管理专业的开设,是我国政府考虑到由于经济发展的不稳定性,需要大量的专业的人才,能够在我国各个行业的财务岗位中充分发挥有效作用,降低我国由于财务管理的不规范或财务风险而导致各种问题的出现。尤其是在金融领域,金融领域是一个较为特殊的行业,在风险控制上要求较为严格,一般而言金融涉及到的财务问题较多,容易在涉及多方的问题上出现无法控制的风险,从而严重影响了金融的健康发展,所以金融领域对于我国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才的需求较为强烈。

财务管理专业的教学应该更加注重学生在专业素质方面的培养,尤其是在财务管理方面的技能培训,财务管理专业作为一种实际操作强的专业,需要学生在学习中进行实际技术的操作,熟练掌握这方面的能力,从而才能满足我国经济社会对于财务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

财务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是培养一批能够独立掌握财务管理方面技能,拥有较为系统的知识体系,对于理论要求也较高,在面对经济形势和问题中能够有自身的冷静判断,不仅是需要严谨缜密的思维,还需要能够独立的决断力。由于经济发展中,各种财务问题错综复杂,没有良好的理论和技能,很难以驾驭财务管理过程的方方面面,容易引发各种问题。通过确定好培养财务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才能根据财务管理方面的专业特色要求,从而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教学体系。

二、财务管理专业设置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中教授的知识存在着时滞性

财务管理专业由于不仅仅包括财务方面的应用知识,还涉及到其他很多方面的知R,所以财务管理专业在培养过程中对于知识的更新要求比较强烈,需要能够与时代的发展联系紧密。尤其是在财务管理专业涉及金融和会计等方面的时候,如果仅仅是局限于课本教学的方式,将使得学生学习到的知识存在着严重滞后性。

(二)传统教学方式的单调

财务管理专业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专业,所以包括的科目较多,不仅包括财务方面的知识,还包括管理学方面的知识。这些知识在教授过程中都是很单调乏味的,很容易在学生学习过程中使得学生产生厌烦的情绪,尤其是财务方面的知识,仅仅是通过教材的讲解或者通过多媒体的方式展示,也很难打动学生或者很难使得学生理解。

(三)财务管理专业教学人才短缺

当前,在聘用教学人才方面,由于很多学校存在着经费紧张的问题,所以在高水平财务管理教学人才不能够获得较高的工资水平,这是由于目前的教学体制的因素导致的,短期内不容易改变。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由于财务管理专业是一个实践性较强的专业,所以相关人才需要拥有多年从事财务管理活动的教学人才才能够真正了解财务管理这一职业,而这种拥有从事财务管理经验的人才并不会有心思真正的投入到教书育人的行列中,只能通过聘请作为讲座教授的方式经常为学校举办一些讲座,但这些所谓的讲座很难对学生起到多大的作用。所以当前经济社会对财务管理类人才需求较为旺盛,尤其是高素质的专业人才,但这种大量的人才需求导致教师人才短缺,很难为社会培养更多的高技能的财务管理人才。

三、改进财务管理专业的措施

(一)强化教材的时效性

由于财务管理类专业的学生对知识的时效性要求较高,所以学校在制定相关的培养计划的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到教材的时效性问题,需要及时更新教材知识,从而使得教材知识能够及时反应社会经济发展的现状,为学生培养出与时俱进的时代观。

(二)加强财务管理专业的操作性

财务管理专业是与实际结合较为紧密的学科,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充足的课程时间对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进行培训。在这方面,学校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对教学系统做出系统的安排,通过与财务管理专业的充分研究做好相关的研究工作,给学生安排合理的操作课程,并给予学生课外训练的机会。在这方面,学校需要为学生的实训提供相应的机会,包括实习等方面,只有充分的训练,才能够提高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

参考文献:

[1]张长海,郑姗姗,吴顺祥.基于市场需求的财务管理专业课程设置探讨[J].财会通讯,2012,(28):41-43

篇8

目前,财务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材建设等已初具雏形,但是面对新的需求,培养合格财务管理人才所需要的实践教学却尚未建立、完善。因此文章从财务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入手,对财务管理专业定位进行探讨。

【关键词】

财务管理专业;专业定位;教学方式

经过近几年的发展,我国高职财务管理专业建设获得了一定的成绩,但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的培养有了新的需求。面对新的需求,高职财务管理专业需要进行相应的教学改革,培养出更适合社会需求的人才。

1 我国高校财务管理高职高专专业教学现状分析

1.1 目前我国高校财务管理高职高专专业教学现状

目前我国财务管理专业是根据国家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教育指导性专业目录(试行)》而设立的一个高职高专专业,其培养目标确定为:“培养掌握经济管理、理财、金融和网络信息技术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够用现代化技术和手段从事企事业单位、政府部门财务管理活动的高级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这说明,高职高专财务管理专业教育目标的定位是“高级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

目前内地开设财务管理专业的高职高专院校有51所,在企业管理中,财务管理是一个重要部分。现代财务管理制度的建立迫切需要同时掌握经济管理、理财、金融和网络信息技术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的人才。就业方向:进入企业、会计师事务所、银行等金融机构从事会计、财务、审计等工作。

就业分布最多五省市:辽宁、浙江、上海、广东、北京。表1财务管理专业就业状况

表中可以看出财务管理专业的就业率10-12年均在85%以上,就业情况较为可观。然而由于财务管理专业的发展时间还比较短,财务管理专业高职高专教学仍然存在专业定位不明确,教学内容不合理,理论实践相脱节等问题。

1.2 我国财务管理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财务管理专业学生的培养应该取决于人才市场的需求。从开设学院的分布和毕业生的就职去向看,在经济较发达的城市财务管理专业学生的需求更高,这些城市要求毕业生要拥有强的财务管理能力,从对财务管理人员的需求看,我国的财务管理专业存在不足。

1.2.1 专业定位不明确

由于财务管理专业是从会计学、财政学、管理学、经济学等专业分离出来的,我国院校在人才培养目标上仍带有这些相关专业的特点,自身特点不明显、不突出。

1.2.2 教学内容不合理,课程相互交叉

目前财务管理、管理会计、成本会计内容交叉重复已是普遍问题,这种情况不仅极大浪费了宝贵的教学资源,而且对财务管理专业学科建设的发展也长生了不利的影响。

1.2.3 理论与实践相脱节

在国内,传统的教学以教为主,老师讲、学生听的“灌输式”传统教学方法仍占主导地位;学生的主体性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地发挥,启发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极少采用,或由于学生的应付态度效果不佳;与实际的社会生产接触较少,教学内容与现时经济生活脱节,注重知识的理论性和系统性,忽视知识的实践性和应用性;也较少地考虑国际竞争的需求。

1.2.4 考核不全面

在考核上以期末卷面成绩为主,忽视学生在日常学习中的表现。成绩不能全面反应学生的各方面素质。传统教学重知识的传授,而轻能力的培养。而财务管理的实践性强,注重能力的全面培养。

2 我国财务管理专业教学目标专业定位分析

财务管理教学应该根据社会的需求设定合理的培养目标。

2.1 坚持“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的办学思想

财务管理专业对学生各方面的素质要求较高,即要有较全面且较扎实的专业基础,而选修课应有所拓展。以培养具有较高素质的人才。

2.2 适应现代化企业管理的需要

财务管理专业应以就业为导向,培养的人才要能够满足企业的要求,要将现代化的企业管理融入教学,以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

2.3 重视学生的职业道德培养

作为财务管理人员,具备基本的技能是很重要的,但财务管理人员更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这是基本的行为规范,只有具备职业道德的人员才能对自己负责,对社会负责。

3 我国教学方式的优化

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包括金融学、管理学、会计学和理财学四个分支。

3.1 课堂教学方式的优化

3.1.1 推广案例教学的应用

案例教学是现代管理教育的一种基本方式,高职高专财务管理专业的案例教学从内容上应区分为三类:一是案例分析,即教师例举和教学内容有关的案例进行讲解分析;二是案例设计,即根据一定的背景资料设计出决策方案;三是案例收集,由教师给定知识范围,让学生找相关内容的案例,并组织学生在课堂上对自己的案例进行讲解说明,可以增强学生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也可以使学生更理解所学知识的应用。

平时的学习中,有少数案例教学,但也因为学生的应付式,没有得到预期的效果,可把案例分析的课时加入到教学计划中,并把案例分析课程中学生的表现于期末成绩直接挂钩,这样可以提高学生对案例课程的重视程度,使学生更加积极的参与其中。

3.1.2 改进考核标准

在考核上应更重视学生能力的表现,香港特区教育统筹局局长罗范淑芬女士认为,教育改革的目标,是着重个人本质的发展和发挥创意,需要发展九种能力,即协作能力、批判思考能力、解决问题能力、沟通能力、运用资讯科技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创造力、运算能力及研习能力。考核标准能引导学生重视相应的能力培养。

在我校奖学金评定的一个辅助标准为综合素质测评的成绩,学生对综合素质测评的重视程度与其的重要性有关,若奖学金的评定全由综合素质测评的成绩为依据,则学生对其的最为重视,所以应制定相应合理的考核标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进行指导,严格按照标准执行,且信息应对学生公开,以便学生了解自己的不足,并加以改进。

现在我们的考核以平时分、期末考试成绩为主,其中平时分由作业,出勤,期中考试组成,期中考试所占比重较大,可作适当的调整。降低期末考试成绩在考核成绩中的比重,平时分可增加学生的课堂参与表现。

3.1.3 实现财务管理与金融的交叉融合

在国外有很多高校设置财务管理和金融学的复合式专业。这两个方面在市场中,是相辅相成的。金融市场、投资、融资等问题需要财务管理的相关知识进行分析处理。因此财务管理专业的课程中可以设置与金融相关的课程,结合实训,提高学生的财务管理、金融管理的能力。

3.1.4 加强学生思想素质的培养

传统的思想政治课程,学生并没有很好的吸收。可并适当增加一些人文社科基础课程和自然科学基础课程,如《学习方法导论》、《财经写作》、《职业道德教育》、《心理学》、《社会学》、等课程。

3.2 实践教学的改进

财务管理实践性强、综合性强,专业实习是实践性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

3.2.1 模拟实习的推广

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张,安排所有学生进行专业实习已不是易事,专业实习很容易成为形式。这时模拟实习可作为专业实习的替代或补充。通过模拟实习,使学生模拟环境中具体应用财务管理的相关知识分析企业的环境,竞争能力等,以提高操作技能,培养实践能力。

3.2.2 财务软件的改进

在基础实验上,可增设会计手工及电算化模拟实习,利用EXCEL工具的各种功能及基本操作分别设计若干个实验项目;在综合实验上,可增设项目投资决策实验,证券投资模拟实验,ERP沙盘模拟实验,ERP综合项目实验,让学生在实验中更好地掌握知识。学校在选择软件时,应征集授课老师和学生的意见,学生是软件的直接使用者,对软件的操作等方面最了解。

3.2.3 实习基地的建设

财务管理专业学生的工作实习,是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通过实习单位,培养学生的财务工作能力,是一个重要的途径。但是,由于财务管理工作的特殊性,不少高校该专业没有相应的实习基地。所以,高校应改变观念,建立校外实习基地。可以推荐优秀毕业生、采用培训员工的方式进行培训、支付费用等。使学生能够更好的进行实习。

目前我国高校财务管理专业教学的现状存在专业定位不明确,教学内容不合理,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分析财务管理专业的教学方式的优化,应明确专业培养目标,形成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环节,完善实验室模拟实习,加强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等。以利于财务管理专业建设和教学管理,达到既定的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郭银华.高校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培养计划探讨[J].财会月刊,2006(3):49-50

[2]张敦力.论美国名校财务管理专业学科建设对我国的借鉴意义[J].财务与会计,2003(2):58-60

[3]孙晓玲.澳大利亚大学会计教育及对我国大学会计教学的思考[J].改革热点,2004(6):66-70

篇9

关键词:财务管理;专业定位;培养目标

财务管理是财会专业教育的主干课程,是一门理论性、应用性都很强的经济管理类课程。国内很多高校,都开设了财务管理专业,来加强此类专业人才的培养。但是,由于现实的就业压力等问题,很多人认为专门学习财务管理专业很虚,不实用,还不如直接学会计专业好就业。于是,出现了会计专业招生火爆,而财务管理专业却相对冷落,报考人数日益萎缩的现象。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学生和家长对财务管理专业本身认识不足,或者有偏差,把财务管理和会计的职能没有区分开;二是,学校自身在进行专业培养目标定位上,以及在此基础上进行的专业课程设置不够明确,容易误导大家。下面就从这两方面入手,深入地剖析其内在原因。

一、财务管理的内容及特点

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复杂性,决定了企业管理必须包括多方面的内容,如生产管理、技术管理、销售管理、财务管理等。各项工作是互相联系、紧密配合的,同时又有科学的分工,具有各自的特点。从总体看,财务管理的内容包括财务活动涉及的一切可以用货币表现的事项。其中最主要的内容是投资决策、筹资决策和利润分配决策。

很多人之所以财会不分是因为,在计划经济时期,由于企业不具备独立的法人资格,也不存在财务上的自,企业的财务管理活动主要集中于对内部经济活动的揭示、反映、核算上,编制财务收支完成计划等。因此,在人们的心目中,财务管理等同于传统会计,会计就是指财务。但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确立以后,特别是社会主义现代金融市场建立以后,企业面临瞬息万变的金融市场,企业的财务管理重点将转向如何进行科学的筹资、投资决策,如何合理利用财务杠杆降低资本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以及如何正确估量和尽量减少投资风险等方面。财务管理与会计的分工差异日益凸现。财务与会计的分离,是财务管理专业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

二、财务管理和财务会计的区别

(一)概念不同。财务是在企业整体目标下,关于资产的购置、投资、融资和管理的决策体系。而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采用专门方法,对单位经济活动进行完整、连续、地核算和监督,通过对交易或事项确认、计量、报告,并提供有关单位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信息资料的一种经济管理活动。

(二)职能作用不同。会计基本职能是核算和监督,侧重于对资金的反映和监督。而财务的基本职能是预测、决策、计划和控制,侧重于对资金的组织、运用和管理。

(三)依据不同。会计核算的依据是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具体会计政策、会计估计的选用由企业根据国家统一会计政策,结合企业实际情况选定的。而财务管理的依据则是在国家政策法律允许范围内,根据管理当局的意图,单位制定内部财务管理办法,享有独立的理财自,自主决策权。

(四)时间范围不同。会计是面向过去,必须以过去的交易或事项为依据,是对过去的交易或事项进行确认和记录。而财务是注重未来,是基于一定的假设条件,在对历史资料和现实状况进行分析以及对未来情况预测和判断的基础上,侧重对未来的预测和决策。经济业务或事项应不应该发生、应发生多少,是财务需要考虑的问题。

(五)目的和结论不同。会计的目的是要得出一本"真账",结论具有合法性、公允性,一贯性,相对来讲结论是"死的",不同的人对相同的会计业务进行核算,在所有重大方面不应存在大的出入。而财务的目的在于使企业财富的最大化或价值最大化,其结论相对来讲是"活的",它没有极值,只有恰当的、合理的,其结果不是唯一的。不同的人,由于经验、取舍、偏好等的不同,得出的结论可能差异较大。

(六)影响其结果的因素不同。会计结论主要受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的影响。企业选定的有关会计政策、会计估计,既受到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限制,同时受到会计人员专业判断能力的制约。而财务管理目标实现的程度,主要受到企业投资报酬率、风险,以及投资项目、资本结构和股利分配政策的影响。

三、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从基础学科来看,由于财务管理学主要研究筹资、投资、股利政策等问题,财务管理学的基础学科除了会计学之外还应以金融学、投资学为主。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对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确定予以分析:

(一)人才层次定位要求。目前大学本科教育正在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化。本科大学生目前已逐步成为一般的专业人才,而不是精英人才。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层次定位应为财务管理专门人才,而非传统定位的财务管理高级专门人才。

(二)知识结构定位要求。虽然现代高等教育强调“通才”教育,但由于社会专业化分工的客观存在,我们所培养的人才必须具有一定的专长,即"通才+专才".由于财务管理是对财务主体的筹资、投资、用资和收益分配等的管理,是一项专业性与技巧性都很强的业务管理活动,因此,财务管理人才培养目标的确定必须体现出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在复杂的财务环境中从事财务管理活动应具备的专业知识要求,应按照"财务活动论"来设置核心课程。

(三)素质能力定位要求。面对财务管理环境日趋复杂多变的现实状况,对财务管理专业人才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就显得特别重要了。从整体要求看,本科财务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必须具有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的能力。教育改革的目标,是着重个人本质的发展和发挥创意,这需要发展九种能力,即协作能力、批判思考能力、解决问题能力、沟通能力、运用资讯科技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创造力、运算能力及研习能力

四、如何实现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

首先,努力建立合理的课程体系。课程体系的建立应体现层次性、结构性和系统性的最佳组合,从而产生“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教学效应。从主要学科来看,主要有经济学和工商管理学。第一,《财务管理学基础》主要阐述财务管理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等内容。第二,《中级财务管理》主要阐述决策、预算、组织、控制等方法在企业筹资过程、投资、过程、收益实现和分配过程的运用。第三,《高级财务管理专题》主要介绍财务战略管理、财务风险管理、衍生金融工具管理、资本运作与资产重组、特殊行业财务管理等内容。第四,《企业集团财务管理》主要介绍企业集团(包括金融控股集团)财务管理的特点与方法。第五,《国际财务管理》主要介绍跨国公司财务管理中的问题。第六,《财务管理软件》主要介绍国内外有代表性的财务软件、ERP等软件。第七,《财务管理案例》主要介绍中外企业财务管理成功与失败的典型案例。

其次,着力构建现代人才培养模式。要以夯实基础、拓宽知识、强化能力、提高素质、发展个性、激发潜能“为原则,构建”以学生综合素质教育为核心,以知识教育为主线,以能力培养为重点,以精神养成为突破口,坚持基础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坚持知识传授与技能培养相结合"的"厚基础、宽口径、广适应、强能力、高素质"这一人才培养模式。

最后,大力改进教学手段和方法。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计算机网络教学,利用现代科技进行教学。同时,要开发各种教学软件,实现教学手段的现代化。课堂教学要以引导启发、问题研究、讨论为主,系统阐述为辅,从而充分调动和引导学生积极思维;要加强案例教学和课堂讨论,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要加强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论文)的针对性,以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为主要选题方向,从而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研究能力。

五、结束语

财务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归根到底取决于人才市场的需求。目前,整个社会对财务管理知识的需求是空前的,对具有财务管理知识和能力的专门人才的需求数量也将不断扩大,质量要求不断提高,因此,高校本科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应确定为: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之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具备管理、经济、法律和理财、金融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富有创造性,对未来复杂多变的财务管理环境有较强的适应性,能在工商、金融企业、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财务、金融管理工作的工商管理学科应用型专门人才。

篇10

关键词:财务管理,课程设置,应用型

论文项目来源及编号:福建省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资助(项目编号:JB12381S)

教育部在2012年9月《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管理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三条中明确提出:“高校设置和调整专业,应主动适应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适应知识创新、科技进步以及学科发展需要,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接受高质量高等教育需求;应遵循高等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符合学校办学定位和办学条件,优化学科专业结构,促进学校办出特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此,作为民办应用型本科院校通常开设的财务管理专业,应根据教育部相关规定和《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介绍》要求,充分分析课程体系现状,结合自身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定位,满足服务地区市场对人才需求,按照“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原则,科学合理设置“平台+模块”课程体系。

1 民办应用型本科院校财务管理专业课程设置现状

截止到2012年4月24日,教育部公布的全国403所民办普通高校中,民办本科院校为87所。通过对87所民办本科院校分析,除了少数几所特殊专业性本科院校外,超过95%以上定位为应用型本科院校,同时,开设财务管理专业且定位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目标的为41所,其中,华北、东北、华东、华中、华南、西南及西北地区分别为1、9、16、4、5、0及6所,占所有民办本科院校的47.13%。

目前,通过对民办应用型本科院校开设财务管理专业现有课程设置分析得出以下三个方面情况。

1.1 课程设置缺乏专业特色

财务管理专业是培养适应现代市场经济需要,具备人文精神、科学素养和诚信品质,具有经济、法律和财务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是培养主要学习财务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财务、金融管理方法和技能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分析和解决财务问题的基本能力。

虽然民办应用型本科院校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计划)都提出培养应用型人才,但在课程设置上很难体现出财务管理专业特色。一是课程设置偏向会计学专业,大部分课程是以会计学专业要求的课程为主,对于财务管理专业涉及的课程主要为《财务管理(学)》(或分为初、中级)与少数院校设置《高级财务管理(学)》等专业课程,没有具体对财务管理专业本身进行细化和深入开设相应课程来支撑专业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二是课程设置偏向金融学专业,强调金融学涉及证券投资相关课程,以此来代替财务管理专业本身要求的内容。如此以上课程设置使得财务管理专业失去了其自身应拥有的课程体系来实现对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也就难以在一定程度上达到教育部对财务管理专业介绍培养目标和要求,更不可能实现民办应用型本科院校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定位。因此,这也是大多数民办应用型本科院校没有同时开设会计学、金融学与财务管理专业的原因所在。

1.2 课程设置缺乏系统性和规范性

民办应用型本科院校财务管理专业课程设置一方面没有完全实现在时间和内容上从易到难,循序渐进、理论实践前后衔接等效果。对于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程的安排在时间上混乱,如专业核心课程《财务管理》在哪个学期开设各有不同,甚至出现学科基础课中没有完整体现必须开设的必修课程有哪些,以及专业核心课程设置不规范等主要问题。

另一方面,课程对应教学大纲过多强调理论内容,对实践课的要求相对较弱,而“应用型”人才培养不能仅限于课堂和理论,更需要实践课程的强化。如此课程设置没有充分考虑到财务管理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相适应。

1.3 课程设置名称混乱

通过对国内41所开设财务管理专业的民办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方案(计划)调查分析,针对同一门课程,各院校在课程名称上不一致,如专业核心课程《财务管理》名称存在“财务管理”、“财务管理学”、“财务学”、“公司财务”等课程名称。另外,涉及专业相关实验实训课程名称设置更加混乱,其中主要原因之一是各院校使用不同实验实训设备及软件,这些实验实训设备及软件不同造成具体操作过程中教学目的差异,从而带来同样实质内容的实践课程名称设置不同。

2 民办应用型本科院校财务管理专业课程设置完善建议

针对民办应用型本科院校财务管理专业课程设置现状,结合此类院校定位为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在具体设置和调整财务管理专业时,应按照“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原则,科学、合理设置“平台+模块”课程体系。

财务管理专业按照“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原则,促使民办应用型本科院校课程设置后付诸实施后培养出来的人才必须符合社会经济发展需求,为此需在构建人才培养方案(计划)时,势必要加强基础,拓宽专业口径,注重素质教育和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民办应用型本科院校应该根据自身条件和区域市场人才需求实际,将人才培养方案(计划)涉及的课程结构体系分为公共基础课与专业教育课程等平台和相应模块,而且每个平台(或模块)均由若干个课程群组成,按相同或相近学科构成。即每个课程群教学组都是以学科为基础、课程群为核心构建,充分体现人才培养方案(计划)目标要求和应用型人才定位,如图1。

图1 财务管理专业课程结构体系

2.1 公共基础课程平台

民办应用型本科院校财务管理专业课程设置同其他专业一样,都必须符合《高等教育法》提出“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因此,公共基础课程平台必须包括思想政治与教育和通用基础课两大模块,而且各模块涉及相应课程应在整个培养期间内逐步深入,成为专业教育平台各模块基础并形成有机结合,相互作用。

1.思想政治与教育模块

该模块培养要求和目标主要是实现学生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身心健康、良好的思想品德。此模块主要涉及包括军事、军事理论、安全教育、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基本原理、中国近代史纲要、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形式与政策、职业生涯规划、德育实践、健康教育、体育及心理健康教育等内容课程。

2.通用基础课模块

通用基础课模块是为财务管理专业教育平台提供学习基础,具体来说一般包括有语文(主要指财经应用文写作)、英语、高等数学(如微积分、数理统计与概率论、线性代数)、计算机等内容课程。

2.2 专业教育课程平台

民办应用型本科院校财务管理专业设置重点不仅表现在公共基础课程内容学习,还应在此基础上,由易到难、在时间上体现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逐步深入,这就需要课程设置能够在时间上形成循序渐进的推进开展。此平台按照时间先后顺序和内容上逐步深入可以分为学科基础课程、专业必修课程、专业方向选修课程及专业实践课程四大模块,其中专业实践课程模块在时间上通常贯穿于前三个模块中涉及相应理论知识课程后随之开设的实践课程。

1.学科基础课程模块

对民办应用型本科院校而言,按照教育部对财务管理专业介绍,应以经济学与金融学为理论基础,会计学为商业语言,管理学为工具或手段,以达到执业需要为目的的课程体系。因此,学科基础课程模块应涵盖经济学、金融学、会计学、管理学等与财务管理专业相关的课程。

(1)与经济学有关课程主要包括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

(2)与金融学有关课程主要包括金融学、货币银行学、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等。

(3)与会计学有关课程主要包括基础会计、财经法规与职业道德、会计电算化、税法等。

(4)与管理学相关的学科基础课程一般主要开设管理学原理、公司战略、管理信息系统、市场营销学等。

通过以上课程设置,有利于拓宽专业的知识面,并为后续专业必修课和方向选修课程以及实践课程的设置奠定较为宽泛的专业基础。

2.专业必修课程模块

专业必修课程是财务管理专业区别于其他专业的关键所在,是专业教育课程平台的基本内容,其设置目的是为了系统地介绍财务管理专业知识。

为了全面深入反映财务管理专业,民办应用型本科院校主要应设置财务会计、管理会计(含成本会计)、财务管理(或公司财务、公司金融)、资本市场(或金融市场)、财务分析、投资学、专业英语等主要核心课程。

3.专业方向选修课程模块

专业方向选修模块是为了扩大专业知识面,改善知识结构、开拓专业视野,培养创新能力以及适应人才流动和择业需要而设置的。民办本科应用型院校应根据具体实际条件和区域市场需求设置适用应用型选修模块。

此模块主要满足培养出人才能够从事实务工作的需要,具体课程设置可根据 目前市场的执业方向来设计,如培养出的人才希望从事与会计、审计相关的职业,可开设高级财务会计、审计学、资产评估、咨询与签证服务、内部控制等课程;如果希望从事与金融相关的职业,可开设投资银行、信用风险管理、证券市场与证券投资分析学等课程。

4.专业实践课程模块

专业实践课程设置必须在公共基础课程、相应学科基础课程与专业必修课程开设之后。此模块主要是为了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以致用,具体包括专业技能训练、专业综合技能训练与校外实习。

(1)专业技能训练。在这部分开设认识(或手工做账)实训、财务会计实训、财务管理综合实训、成本会计实训、税务实训、审计学实训等,分别安排在基础会计、财务会计、管理会计(含成本会计)、税法、审计学等课程开设之后。

(2)专业综合技能训练。在这部分应开设手工会计综合业务实训、会计电算化、ERP模拟实训、毕业设计,分别于财务会计及所有专业核心课程之后。

(3)校外实习。校外实习课程安排在上述所有模块完成之后,此部分内容有效实施需要校企合作以及实习基地的建立。

上述民办应用型本科院校财务管理专业课程“平台+模块”体系设置中,“厚基础”专业培养通过公共基础平台的搭建奠定,旨在培养人才具有全面素质;财务管理专业教育课程平台拓宽了专业知识,培养了人才关键能力,同时也突出了专业的学术特色和执业特色,形成了“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其中,专业方向选修课程设置,满足不同人才培养过程中由于学习能力、学习兴趣以及学习方式、职业生涯设计方面差异所提出特殊要求,为人才自我设计和个性化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因此,民办应用型本科院校按照“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原则,科学、合理设置“平台+模块”课程体系在结构上与人才全面素质和综合能力培养一致,符合此类院校培养财务管理应用型人才的目标要求。

参考文献

[1]刘淑莲.关于财务管理专业课程构建与实施的几个问题[J].会计研究,2005(12):36-41.

[2]向德伟.关于财务管理专业学科体系和课程设置问题的探讨[J].会计研究,2003(7):56-58.

[3]李炜.应用型本科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构建[J].财会月刊,2010(7):111-112.

[4]阮坷,刘鑫春,张才志.地方院校财务管理专业课程建设探析[J].会计之友:教育园地,2012(4):117-119.

[5]Gunter,M.A.,Schwab,J.H.Instruction:A ModelsApproach

[M].Boston:AllenandBacon,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