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学校培训学习材料范文

时间:2023-03-26 21:10:3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家长学校培训学习材料,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家长学校培训学习材料

篇1

前苏联教育家霍姆林斯基曾把儿童比做是一块天然的大理石,他认为有六位雕塑家把大理石雕刻成为千姿百态的雕像,这六位雕塑家依次是家庭、学校、儿童所在的集体,儿童本人、书籍、偶然出现的因素。家庭被列在首位,可见家庭教育对儿童的成长起头决定的因素,直接决定孩子的命运,为此建立家长学校是必要的,我校领导重视家长学校的建设,几年来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收效,下面谈谈我们几点不成熟的做法。

一、顺应时代要求,建立家长学校

21世纪是高科技世纪,对未来的建设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怎样才能把少年儿童培养成为未来的有用人才,是学校教育的首要问题。众所周知,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光靠学校教育是远远不够的,社会的熏陶,家庭的教育起的作用越来越突出。要想搞好课改,提高教学质量,并且使学生有良好的品德意识,必须加强学校和家庭的协同教育,必须研究和家长的沟通问题,只有取得家长的配合与协助,才能真正行之有效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实现教育目标。

为此,我校年成立了家长学校,由学校校长亲自任家长学校的主任,同时设主任委员1人,副主任委员2人,分别由学校代表和家长代表担任。现有家长委员120人,家长委员会委员16人,有专用的家长学校培训教室。两年来召开不同层次的家长会10次,大型家教知识讲座8次,教师上课8节,家长走上讲台给学生讲课8次,大型的家校联宜活动3次,每月的5日是课堂开放日,家长可以随时进入课堂看课,学校设置了“家长信箱”,一周一开启,接待家长无数次。

学校以班级为单位成立了家长委员会,家长学习班。现在学校教学班31个,以班级为单位成立了31个家长学习班,各班选3――5名不同层次的学生家长,并且都是热衷于学校工作的,协商推举成立了家长委员会,直接参与班级的管理,积极协助班主任老师开展工作。31名班主任教师也是家长委员会的成员,是家长学习班的组织者和指导者。我校5年2班金鑫同学的父亲是96113部队的政治部主任,本来部队家属就非常重视孩子,自从成为班级委员会一员后,这个家长更加热心于班级工作和学校工作,定期到学校、到班级问长问短。我校德育工作的传统教育是学军,在开展与叔叔手拉手活动中,他给了很大的支持,我校每学期都组织学生到部队参见学习,参观部队营房,学习叠被子,看军体拳表演,参加军训等等,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生活,增长了见识。另外,6年1班武芳名的母亲是123中学的语文教师,特别热忠于家长委员会工作,能团结5名委员及时将不同层次的家长的意见迅速反馈给班主任或学校,推动了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

二、加强家长的培训工作,做合格的家长

望子成龙是中国的传统,人人都希望孩子成才,从这一角度来看,是值得赞誉和发扬的美德。但任何美好的愿望要变成现实都要付出辛勤的劳动和汗水。当前,我们家长对子女的教育,存在着高与低,大与小,好与坏的差别。因此,家长就有合格和不合格之分,无论目前学生的家长处于什么状态,我们都让家长明白这样一个道理:

每一个孩子都能成龙,

其前提是家长首先要做合格家长。

每一个家长都能成为合格的家长,

其前提是必须学习。

开启孩子智慧和潜力的钥匙就在你的手中,教育孩子的实质在于教育自己,而自我教育则是父母影响孩子最有效的办法。家长必须做一个合格的家长,逐渐学会了解孩子、理解孩子,从而才能正确地引导孩子。

家长明白了这个道理后,参加培训学习的积极性就提高了,参与性也增强了。家长纷纷订阅《走进新课程与子女同行》的有关学习材料,从中学习了解孩子、培养孩子、教育孩子的经验,不断反思自己在教育过程中的“经验”,产生感悟。对家长的培训我校注重做了以下几点:1、实施家长共同参与基础课程的学习和新课程的培训,发挥家长在新课程改革实验中的积极作用。同时,在低年级举办了和“父母共阅读”和“爸爸妈妈交朋友”等体验教育活动,使家校之间、家长与教师之间、家长与子女之间的关系和谐、融洽。2、把家长学校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结合起来,有针对性的对家长进行咨询和指导,帮助学生和家长解决一些心理方面的困扰和障碍。3、举办专题讲座。结合当前的教育现状和社会实际,学校自编了家长学校培训教材,(正在完善)共举办讲座8次。家长学习材料之一《怎样做母亲》、之二《学做合格家长》、之三《鼓励与安慰》、之四《发现、挖掘孩子的天赋》、之五《学会惩罚孩子》、之六《游戏机的诱惑》------通过培训使家长真正明白了怎样才是爱孩子,怎样去发现孩子的闪光点,怎样正确的去面对孩子成长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怎样帮助孩子树立自强、自立的信心,怎样做才能算是一个合格的家长。

孙文强同学是独生子女,家庭条件比较优越,父母经常满足孩子的要求,孩子腰中的零花钱不断。随着电子游戏机的出现,他的学习成绩日益下降,作业是经常不做。由于教师没有弄清孩子滑坡的原因,只是把这个现象与其父母沟通,其父母一开始是用满足于物质要求去刺激孩子,希望孩子改正不完成作业的习惯,但效果不佳。后来由于从其他同学口中得知他经常上游戏厅,家长才控制了零花钱。但由于他已经迷上了电子游戏想方设法弄钱,曾多次从家中偷钱出来去打电子游戏。其父母对他失去信心,经常用辱骂加拳头的方法去对待他,迫使他经常逃学,经过家长学校《游戏机的诱惑》一课的培训使父母懂得了做合格家长,必须要学会尊重孩子与了解孩子。尊重孩子首先应做到不打骂孩子,经常打骂的孩子极易向两个极端发展,他会丧失了自尊和自信心。为此,他的父母改变了粗暴的教育方法。首先与孩子进行沟通,因为沟通是爱和成长的一种动力,通过沟通,孩子与父母之间的隔亥消除了。其父母配合教师给孩子耐心地讲解了少年儿童迷恋电子游戏的害处,并分析了孩子的自身优势。他喜欢踢足球,于是让孩子参加了学校的足球小组,孩子通过踢足球这个活动,不但锻炼了意志还发展了智力,提高了品德,培养了能力。另外,他的父母经常利用周末、假期带孩子游玩,到大海洗澡到大连老虎滩海洋极地馆去参观等。孩子的视野宽广了,知识丰富了,家中又充满了欢歌笑语。

三、“相约心桥”活动,打开了学校与家庭之间的大门

为了进一步加强学校、家庭的协同教育,学校开展了“相约心桥”活动。通过一本《学校家庭联系手册》拉近了学校与家庭之间的距离,进一步打开了学校与家庭之间的大门。使家长和教师在“相约心桥”这个活动中走得更近,通过“桥”的作用来互传交流信息。

《学校家庭联系手册》内容包括:学校简介、课程表、教学楼教室分布示意图、学校作息时间、单项活动评优方案、校长室及各室的办公电话、班主任及科任教师联系电话、学校艺术班培训日程安排、学校月份工作安排、学校家庭联系记事栏、小学生素质评价表等等。让学生家长进一步了解学校,了解学校的日程安排,及时掌握自己孩子的近况,更好地配合学校工作。另外,学校组织了三次大型的家校联谊活动,在六一期间组织部分家长以家庭为单位参与学校远足较量活动,通过这次的远足较量活动,让整个家庭成员体验一下路途艰难,锻炼了抗挫折能力,培训了学生的吃苦耐劳和自强自立的精神,同进饱览了祖国的秀美山河,增强了爱国之情,也增强了父子之情。在全校运动大会上,设立了家庭比赛项目,让学生的整个家庭成员都参与活动。特别是家庭接力赛,把运动会推向了,家庭接力赛象征革命传统代代相传,革命自有接班人。坚定了孩子要着做合格接班人的信念。在纪念少先队成立60周年之际,举办了“燃烧吧星星火炬”主题篝火晚会,师生、家长同台演出,载歌载舞。通过一系列的活动推进了家长学校工作的进一步开展,同时也取得了很大的社会效应。

四、家长参与推动了课改活动

学校为了让家长了解、支持、参与新课程的实施,使家长和孩子一起走进新课程,与孩子共进。为此,每月5日学校定为课堂开放日,让家长走进课堂,集中看课或随机看课。

目前为止,我校组织老师上课有:张芳的“一位数乘两位数”,李丽的“发新书”,张仁的“1 2 3 4 5 6”的练习,孙园园老师的“小红长大了”,王缓缓老师的“物体的认识”,孙学荣老师的“前后”等等。家长观课后不但给予了高度的评价,还了解了新课程标准,并且从中看到了老师所付出的心血,学到了按照小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实施有效的教育方法。

张老师上的区级思品观摩课“勤劳节约”一课,课前布置孩子们向爷爷、奶奶、爸爸、妈妈调查他们是怎样勤劳节约的。家长积极配合,用具体的事例教育孩子们。孩子们有了第一手材料,结合课文的内容,观摩课效果非常好,这堂充分体现课改精神的思品课受到了广大教师的赞誉。并为全区思品老师引了个好路。

孙园园老师的《小红长大了》一课,对家长的振动很大,许多家长非常溺爱自己的掌上明珠,什么活也不让孩子做,大多数低年级的孩子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通过观课,家长们认识到了不上孩子劳动是害了孩子,劳动不仅锻炼孩子的身体,增长孩子的智慧,而且能激发孩子孤自信心,更重要的是只有劳动才能体验父母的辛苦和自己享用的东西是来之不易的。应培养孩子从小劳动的观念,孩子自己能做的事要自己做。为此,家长注意了有目的地引导孩子干些力所能及的活,现在低年级的孩子也能帮助家长干家务活了。

另外,我校还设立了家长上课日,每学期学校都安排一到两次优秀家长到学校上课。在“崇尚科学反对迷信校园拒绝”活动中,我校请李万祥同志为同学们做揭批报告。那些血淋淋的事实,震撼了幼小的心灵,坚定了崇尚科学的信念。

在建国61周年和今年的3月4日学校分别请一位老谈革命经历,祖国的变化,雷锋的故事,以增强学生热爱党和祖国的热情,学校开学初请警官和部队指导员上国防课、军训课和法制课,使学生了解国防建设知识,从小树立锻炼身体,学好本领,长大保卫祖国的意识。

篇2

论文摘要:本文首先指出社会参与学校教育是当今世界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而在社会参与的力量中,家庭对小学生成长最为重要。家长是否有效地协同学校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直接决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家校心育的协同开展,是为了更好地发挥家庭和学校的优势,用家庭教育的优势来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让学校教育指导家庭教育,即双方优势的相互利用和互补,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最优化。

青少年学生的成长环境主要有学校、社会和家庭。其中,家庭教育对学生心理健康和人格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社会参与学校教育是当今世界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而在社会参与的力量中,家庭对小学生成长最为重要。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起点,是整个社会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家庭教育则是孩子在其人生道路上所接受的一切教育的基础。所以,家长的教育行为是关系着孩子良好个性品德的形成和发展,关系着民族素质、国家命运的大事。家长是否有效的配合学校对子女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直接决定着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家校协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质量,是学校责无旁贷的义务,也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成败的关键。家校心育的协同开展,是为了更好地发挥家庭和学校的优势,用家庭教育的优势来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让学校教育指导家庭教育,即双方优势的相互利用和相互补正,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最优化。

目前,有关家校协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基本上立足于学校如何指导家庭,认为学校在协作中起主导作用。这是因为:一方面现实中家长素质良莠不齐;另一方面,学校是从事教育的专门机构,拥有大量的教育专职人员,懂得儿童的身心特点和发展规律,能按教育规律科学地对儿童施以心理健康教育。学校起主导作用有利于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成为一个一致的过程。而如何深入进行合作,家庭在协作中的主观能动作用如何发挥,未有较深入的研究。这就造成了家校协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效率不高、流于形式的现状,在实践中存在着种种问题。

一、家校协同开展心育存在的问题

(一)家长、教师对家校协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不足

我曾对本校部分学生家长,进行家校协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情况调查。调查发现,大部分家长认识到协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但认识与行动存在差距。无论是与教师的谈话或是在日常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有一部分家长很少涉及或没有涉及到孩子的心理健康。从参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看,大部分家长缺乏参与意识,没有认识到参与是自己的权利和义务;或者认为心理健康教育是专业人员的事情,是学校的任务,自己只管孩子的吃、穿、住。有的家长甚至认为孩子一上了学,就把教育孩子的责任一股脑儿地全推给了学校,从思想上放松了对孩子的教育;不仅如此,他们还会把家长参与看作是学校推卸责任、是学校无能的表现。

在对数十名教师进行的调查中发现,有个别教师认为“与家长保持一定的距离会工作得更好”,认为“后进生主要是因得不到家长的关心”,“家长让孩子看电视太多了”,“觉得家长不关心他们的孩子”,“放弃了父母的职责”。有个别教师认为,家长一般受教育程度较低,文化素养差,心理健康教育又是新生事物,家长并不太了解,学校若组织家长参与心育麻烦太多,简直是自讨苦吃;或认为除了学校家长对学校的其他活动并不积极,他们跟教师在教育问题上存在不同的见解和期望,很难达成一致的意见。另外,一些学校认为搞心理健康教育只要建个心理咨询室或辅导室应付上级检查,在硬件上作文章,根本谈不上与家长合作;或只由个别教师面向少数心理有问题的学生,要与这些家长联系;或把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化,热衷于编家长读本、讲概念,搞形式主义。

(二)实践中家校协作心育的误区

1.目的不明,活动简单化。在实践中,一些教师把学生的心理问题归于家长,认为是家教不好。或者将家长会,家访等家校协作形式看做是向家长告状的好机会,很少与家长协商解决问题。反之,家长也会有这种行为。有了这样一道屏障,双方根本无法平等地进行沟通合作。另外,学校开展的活动少有心理教育色彩,与班队活动协同;或在家长学校活动时什么都讲,没有专题。

2.活动缺乏针对性,流于形式。学校开展的健康教育活动没有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目标笼统而空洞,内容庞杂而无序。往往是班主任认为必要时就进行,许多是有了问题才想起家长。即使是已经开展的活动,也往往没有计划、活动记录和总结,在活动时间上时断时续,只是围绕几个大的时期如期初、期末、节假日等进行,就是健康教育板报和小报也是几个月才出一期,家长学校好几个月才组织一次活动,随意性、盲目性强,家长所获得的也只是一些规劝性的知识和技能,很难迁移到日常家庭教育中。

3.以学校为中心,双向交流少。许多学校在实践中采用简单的灌输方法,仅仅把书报杂志上一些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文章摘抄到黑板、宣传栏或小报上,算是开展了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家长会几乎成了报告会——基本上是教师讲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或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家长只是接收器。这种单向交流,处处以学校为中心,只考虑到学校的需求,效果可想而知。

(三)专业人员匮乏,部分教师专业技能有待提高

家校协作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大批高素质的教师。目前,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无论从规模还是业务水平,都不能与现实的需求相适应。专业教师相当匮乏,一所学校专职教师一般为1名,而需要服务的学生达几千人。部分教师尽管接受过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理论知识的训练,有较扎实的理论功底,由于教育教学经验不足,还基本停留在纸上谈兵的阶段;有的教师仓促上阵,缺乏科学基础知识,容易误导学生,造成不良影响;有的教师只是讲授心理学知识,并要求学生上课记笔记,划重点,在对家长进行辅导的时候也是如此,这种重知识轻体验的授课反而加重了学生负担。另外,部分教师自身心理健康水平令人担忧……优秀师资的欠缺,是制约家校协作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瓶颈。

二、国内外开展家校合作的方法

1.国外如何开展家校合作

当今世界各国已普遍认识到,青少年儿童的教育仅靠学校单方面的努力是难以完成的,需要社会各方面,尤其是家庭的通力合作。家校合作成为一些发达国家的学校所采取的主要形式来促进学生更好的发展。美国学者按家长在学校合作中担任的角色分为三类:

①家长作为支持者和学习者。家长以这种角色参与的家校合作方式主要有:家长学校、家长会、家长小报、家庭教育咨询、家校书面联系、电话联系和个别家长约见等。

②家长作为学校活动的自愿参与者。这类家校合作的方式主要有:家长报告会、课外辅导、家长帮助指导职业实习和特殊技能训练等。

③家长作为学校教育决策参与者。家长参与决策的具体合作方式有:家长咨询委员会、教师-家长会、家长出任校董事会成员等。

2.我国开展家校合作的实践

在我国,学生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形式主要有三种:

一是传统的“家长会”。根据学校工作日程安排,一般在开学、期末考试结束或举行大型活动之前,召集家长到校,沟通双方的情况。

二是近年来兴起的“家长学校”。其主要目的在于帮助家长了解家庭教育对孩子学习的重要性,为家长提供一些教育孩子的知识和技巧。

三是家访。一般情况下,学校会将普防、随访和定期访问结合。家访可以具体个别地针对学生情况,解决实际问题,促进家校联系,其最大的作用在能够一定程度上促进家长对教育子女的主动性。

三、我校家校协同开展心理教育的策略

(一)强化协作理念,营造良好的合作氛围

1.利用多种方式和途径提高教师的认识和心育水平。学校要创设良好的家校协作气氛,首先要培训教师,让所有教师明确协作的意义及目的,懂得学校与家庭的协作是教育发展的内在需要,是教师和家长的共同利益。另外通过各种形式的学习提高教师的心育水平。我校全体教职工通过定期参加各种形式的学习,如:①征定并阅读《中小学心理健康》杂志;②请进来,2007年7月我校请山西大学心理教育专家刘丽老师、2008年9月请太原电视大学的张奠石校长为全校教师作专题讲座;③走出去,2007年5月和2008年8月我校派专人到北京和哈尔滨参加了全国的心理健康教育论坛;2008年10月校领导亲自参观心理教育示范校等等,通过这些方式一是让教师学习当前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提高认识,增加自身素质;二是掌握协作心育的基本要领,以积极的态度,接纳家长为协作伙伴,视家长为教育资源,让家长真正参与到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来。

2.通过参与活动和针对性培训,提高家长的认识和心育能力。我校主要通过每年落实“421”工程。即:4次家长培训会;2次家长参与的亲子活动;1次家长开放评价。

首先,每学年初要进行家长问卷调查,了解家长参与教育的情况,及时捕捉信息。通过汇总,了解家长参与情况,已有的认知水平,进行针对性的培训。①对家长所存在的心育问题,划分类型,再有针对性地组织具有一定专业水平的、能密切联系实际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讲座;②组织专家与家长面对面座谈,现场解疑。如:我校请山西省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所的专家对全校家长进行专题讲座,随后进行了与专家的面对面交流;2008年请“知心姐姐”报告团的老师对全体家长进行赏识培训;③向家长发放有关学习材料,并推荐针对性较强的书籍;④请学校的部分教师、优秀家长介绍成长的经验,因为榜样的感染力与说服力最容易促进家长教育观念的转变,产生隐性和显性的综合效应。2007年11月我校组织学校领导、优秀教师夏燕萍和袁巧荣分年级与家长进行座谈;2008年5月邀请长治好家长周大淇对全校家长进行经验交流;⑤学校有针对性、有计划地组织一些亲子互动的情境活动,如:每年5月的体育节,亲子趣味运动会,设置了父母和孩子、父或母与孩子的项目;11月读书节,父母和孩子共读一本书,并和孩子一起交流分享成果的活动,在活动中让学生们作为主要组织者,使家长对自己的孩子有了新的认识,并能重新审视自己的教育观念,更主动地与学校协作。

(二)协调组织机构,促进家校协作升华

为巩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成果,必须建立专门的组织协调机构。因为家庭和学校建立有效联络时,仅仅依靠教师个人的力量可能很难达成目标,需要学校从制度方面对合作加以保障与鼓励。

为此,学校应成立专门的协调机构,逐步形成从上到下的行政领导、主要负责人、家长委员会三方指导体系。行政领导负责抓具体协调工作,协调各方,齐抓共管,统一领导,形成合力;主要负责人实行指导与管理结合、扶持与检查并重的工作方针,保证家校协同发展有序,措施有效,目标明确,方案落实;家长委员中的专家、学者、家长代表负责调查反馈合作情况,通过举办培训,经验交流等方式,推动家校的有效协作,保证心理健康教育落到实处。

(三)从家庭教育入手,提高家长自身素质

1.开办家长学校,举办系列讲座,传播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知识,以提高家长的教育素养,为家庭、学校的协作打好基础。家长学校授课内容主要涉及:如何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如何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等,既从学校工作出发,也从家长的实际需要出发,做到有计划,有针对性。参加讲课的有专家学者,也有学校的领导、教师,还有家长本人。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举行大型心理健康讲座以及经验交流会,给家长提供相互学习的平台。如:在聆听了长治优秀家长周大淇的经验介绍后,家长写心得交流讲座感受。另外通过参观学生作品;召开小型家长座谈会,共同研究个别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如:2008年11月我校举办家长学校的代表座谈会,让家长学校的成员来到学校参观校园、学校的设施设备、参加学校学生的早操、进到教室听教师授课,并和校领导座谈等;2007年5月,校长、心理教育的两位专家和学校单亲家长召开了心理健康教育研讨,就单亲家庭的教育问题展开了讨论,为单亲家庭的教育指明方向。

2.家访是学校和家庭联系的重要渠道,形成家访制度。学校要求班主任每学年对学生普访一次,对学生存在的缺点和问题,主动从学校、教师的角度承担责任,不埋怨家长,不指责学生,和家长学生一起分析原因,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促进学生进步。如:2008年9月我校召开了全校教师集体家访大行动,全校教师家访一位结对的学困生和一位单亲家庭的学生,走入学生的家庭,了解学生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并通过和家长的讨论、了解,共同找到学生存在问题的症结,提出相应的教育措施和办法,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3.加强宣传和咨询,让家长和社会更多地了解并关注学校教育,形成积极参与教育的协作氛围。利用学校板报、广播、家庭教育小报等,指导家庭教育。请家长走进校门,参与学校活动,了解学校,重新认识学校,与学校教育保持一致。如我校每年上半年举办亲子趣味运动会;6月举办学生综合展示活动;下半年举办“读书节”亲子共读书并交流分享活动;英语节家长参与活动,请家长与孩子共同参与活动,体验教育,增强亲子感情。

(四)挖掘社区教育资源,整合拓展教育功能

社区教育是时展的客观要求。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教育不仅仅是学校教育,更包括社区的、家庭的正规的、非正规的一切教育过程。实施家校合作,客观上必须进行教育空间的拓展,开展全程、全员、全方位的社区教育,让每个学生、每个家长,随时随地都有学习的机会,随时都能感受到“教育场”的作用,从而提高家校协作的成效。社会的教育资源丰富多彩,如图书馆、文化馆、体育场、公园等文化设施,各类工厂、机关、部队,还有社会上各种文艺人才、英雄人物、离退休干部、教师等都是教育有重要力量。

学校主动挖掘并充分利用社区教育资源,把家长学校与各种形式的社区活动联系起来,加强指导与引导,整合与拓展教育功能,努力创设一个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大环境。

总之,家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协同开展,才能优势互补,形成巨大的教育合力,促进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资料

1、程正方 《学校管理心理学》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2000.8

2、教育部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 2002.8颁布

3、沈贵鹏载《教育研究》 《关于心育的几点思考》 2002年5月刊

4、姚本光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导论》 东方出版中心 2002年版

篇3

一、建立教师园地――为校本培训搭台

早在建校初,我校就建起了“教师园地”,为教师校本培训搭建了一个有益的平台。在两年的办学实践中,学校始终坚持“科学设计、严格要求、规范管理”的思路,将“教师园地”建成了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个重要载体。首先是科学设计。“教师园地”分“权威论坛”、“校长讲座”、“骨干报告”和“教科沙龙”四个栏目循环进行。其中,“权威论坛” 主要聘请专家、学者和教育主管部门领导就当前教育科学前沿理论进行辅导讲座;“校长讲座”主要由学校正、副校长对当前学校改革与发展面临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进行专题辅导;“骨干报告”由学校获得过区级以上表彰奖励的模范人物或聘请兄弟学校的优秀教师作事迹报告或经验交流;“教科沙龙”由教师交流自己了解和掌握的外地先进教育科研信息和教改成果。第二是严格要求。“教师园地”坚持每周星期二或星期五下午开课一次,每次一个栏目,培训两个小时;所有专任教师都要参加相关内容的培训;参加学习的人员要作好听课笔记,并写出心得体会。第三是规范管理。“教师园地”管理坚持做到“六落实”。一是组织落实。成立校务班子,确定一名分管继续教育工作的副校长具体负责“教师园地”管理;二是制度落实。建立相关制度,明确了教师在入学、考勤、考核、登记等方面的具体要求;三是计划落实。分年度制定“教师园地”办学计划,对全年的培训工作作出切合实际的详细安排;四是工作落实。严格按照计划设计和办学要求开课,不随意调整或挤占教学时间。五是考核落实。教科室专门确定1人负责教师学习的出勤、笔记、心得等项检查,并将检查情况作为继续教育学时登记的重要依据,与教师年度考核挂钩;六是经费落实。学校每年预算校本培训支出,保证“教师园地”教学及其它形式的培训支出。“教师园地”的开办,对于学校教师队伍建设和教学质量的提高都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开展读书活动――提高教师的精神底蕴

常言道:“腹有诗书气自华”。书籍是创造力的源头,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不竭动力。提倡教师研读教育名著,不断为大脑充电,不仅是传承教育文明的需要,更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推进教育改革和创新的必然要求。学校从2004年起,就结合我校的“新教育实验”课题“师生读书活动”的开展,在全体教师中开展“牵手名著主题读书活动”,要求每位教师每学年要精读教育理论书籍2本以上。活动坚持做到组织有序:学校成立活动领导小组,制定学习要求,分年度确定实施意见。保障有力:坚持每学期为每位教师至少配发1本必读书籍,编发选读书目,为青年骨干教师每人订一本教育期刊,不定期为教师编印学习材料,丰富阅读内容;充实图书室阅读资料,建设藏书达10余万册的电子图书馆,为教师阅读提供条件;加强考核评估,将教师参与活动情况纳入年度考核和评优选先考核范围。形式多样:通过建立“周周读书日”制度,开展寒暑假集中读书活动,落实“天天自学”活动,提倡“日日上网”浏览学习等形式,阅读教育名著,吟诵教育经典,掌握教改动态,养成阅读习惯。措施具体:组织开展“四个一”活动。即:每季度举行一次读书辅导讲座;每学期进行一次读书心得评比;每学期开展一次读书讲演比赛;每期开展一次读书笔记展评。读书活动成为了教师为大脑充电,实现知识更新的重要载体,提高了校本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培养教学反思能力――引领教师专业发展

课堂教学是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打磨教学、培养教师的反思能力的过程是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也是校本培训的核心任务。反思能力主要分为两大部分:一是自我监控能力,就是对专业自我的观察、判断、评价、设计的能力。二是教学监控能力,就是对教学活动的内容、对象和过程进行计划、安排、评价、反馈、调节的能力。我们的培训定位于课堂教学中的“问题”,着眼于教师自我意识的觉醒,从而使教师不断改进自身的教学行为,丰富实践性知识。在培养教师教学反思能力的校本培训中,我们结合我校的“师生共写随笔”课题研究的开展着重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明确反思的方法

教学反思是对知识内容、重点与本质的感悟和理解,是对学生能力形成与发展的判断和评价,是对问题提出和解决的思维过程,是对教学特点规律的寻觅与发现。总之,教学反思是教师对自己教学过程进行理性的思考。它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1. 自我反思法。教师应常常自我反问:每一堂课精心设计得是否合理?每一个教学突发事件处理得是否得当?学生的学习状态是否良好?教学的目标是否达成?等等,进行反问和分析。教学反思还应该自我超越,经常去听课,研究别人的教学长处,特别是优秀教师和特级教师的教学理念,使之与自己进行比较,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促进自己的成长。教学反思还应积极学习最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当问题理解不透时,可以通过查找相关文献,帮助自己解疑。

2. 他人反思法。积极参加各种教学研究活动,请教他人,为自己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有目的进行自我反思,在百思不得其解时,虚心向同行请教,群策群力。他人反思法也应包括学生的协助,学生是教育的主体,教学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要让学生评价一堂课最得益和最不得益之处,做到“教学相长”。教师在自我反思时,应该积极寻求学生的意见。

(二)确定反思的时间

课前反思,教师在教学前要充分了解学生学习水平,对自己设计的教案进行反思。课前反思,应具有前瞻性,有效地提高教师对教学预测和分析能力。课中反思,监控教学的过程,使教学高质高效进行,能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及时反思调整。课后反思,在上课后趁记忆犹新,写下自己切身体会和失误,记下学生闪光点和困惑。

(三) 指引反思的内容

1. 对教材反思

教材历来作为课程之本,而在新课程理念下,教材的首要功能只是作为教与学的一种重要资源,但不是唯一资源。教材不再是完成教学活动的纲领性权威的唯一文本,而是以一种参考性质出现。教师不仅是教材的使用者,也是教材的建设者。因此,教师在创造性的使用教材教学的同时,可以在教学反思中做专题内容进行记录,既积累了经验又为教材使用提供建设性意见,使教师、教材、学生成为和谐的统一体。

2. 对教法的反思

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在情境中去经历、去体验、去感悟、去创造。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经常会有“奇思妙想”,生出创新的火花,教师在课堂教学组织上及时进行调整,更应利用课后进行反思成捕捉与提炼,为教研积累第一手素材,又能拓宽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水平,将其记录下来,可作为教学的宝贵资料,以资共享研究。

我们反思教法的成功之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将教学的闪光点记录下来。我们反思教法的失误之处。失误并不可怕,应正视它,总结它。反思失误的教训目的在于引以为戒,最终可以转化成成功的经验。我们反思教学中的突发事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经常会遇到意想不到的情况,这就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反思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如何采取有效的措施,从而顺应学生的特点组织教学。

3. 对学法的反思

应该怎样对学生进行教学?大家都会说因材施教。可在实际的教学中,有不少教师会用同一种标准去衡量学生。然而每一位学生固有的素质、学习能力、学习习惯是不同的,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要帮助他们向更高层次的目标前进。因此,我们应该及时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方式进行反思。反思学生在学习过程是否得到不同的发展;反思学生的学习建议是否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发扬教学民主。我们应对这些教学建议做必要的记录和反思。

(四)规定反思的方式

教学反思方式很多,应该是丰富多彩、多姿多样。就我校教师工作的实际,我们目前主要从事教学常规反思活动――撰写反思教案和反思札记。

1. 撰写反思教案。反思需要依托一定的反思材料,反思的结果也需要凝成一定的物化形式。因此,反思教案就成为行为记录反思策略的主要线索。通过认真地审视传统的教学常规,我们发现传统备课模式中的种种弊端已成为当前制约教师发展的瓶颈。以此为突破口,我们进行了以反思为核心内容的备课改革,旨在改变传统备课中的那些机械呆板而无效的近乎“八股”式的条条框框,使教师能充分展示自我,矫正自我,完善自我,发展自我。我们要求教师的备课带有开放性,富有个性的教学设计,教师既可以旧案新备,也可以使用卡片式备课,电脑备课。对教学经验较丰富的老师实行教案免检制度,这样就使教师从繁重无效的重复备课、应付检查的桎梏中解放出来,从而为教师自修、研讨、反思提供可靠的保证。同时也避免了老师“眼睛向上”、一味地应付上级和领导的检查; 促使老师“眼睛向内”、“眼睛向下” 。“眼睛向内”是指教师要很好地审视自我的教学行为,从而反思自我、矫正自我、发展自我。“眼睛向下”是指教师为学生负责,要为自己的教学行为负责。

2. 撰写反思札记。单纯的内省反思活动,通常比较模糊、难以深入,而在进行对话时,可以使人的思维清晰,来自交谈对象的反馈又会激起深入的思考。反思活动不仅是个体行为,它需要群体的支持。教师个体通过语言,将自己对某一问题的思考与解决过程展现给小组的其他成员,在充分交流,相互诘问的基础上,反观自己的意识与行为,可以加深对自己的了解,并了解不同的观念。然后,把自己的体会诉诸笔端,撰写成反思札记。为加强教学反思,学校制定了教师撰写《课堂教学反思录》、《教育教学反思录》的有关规定,要求教师上完每一课时要写出课堂教学反思录(活页),每一周写出2―3篇教育教学反思录,并对教师撰写教学反思录的情况认真检查,成绩纳入评估,并及时在校园网站上上传下载,动态交流。利用教研活动时间,分学科进行了备课和作业赏评活动,老师们通过找他人教学设计和作业设计中的特点、优点、改革亮点,同时反思自己的教学,每人撰写“观备课一得”、“作业赏评一得”,从而在学校形成了“备经典课、创特色作业”的浓厚教研氛围,进一步促进了全体教师逐步向反思型教师的转变,解放了老师的手脚,调动了老师的积极性,张扬了教师的个性。教师不仅仅认识到自身不是被动改革的对象,而是改革的积极参与者,在改革中,不少老师写出了建议来支持、参与改革。

当然教学反思方式还包括参加各种教学课题研究、开展教研活动和写总结报告等方式,这是我们在今后的校本培训中要解决的问题。

篇4

关键词:在职培训;管理和运作;个案分析

中图分类号:G40-059.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20-0058-05

教师的素质是决定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优秀的教师不仅需要在教学实践中历练,还需要实时更新教育观念、丰富学科教学知识,这已经成为教育工作者的共识。教师在职培训是教师职后专业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和英、法、美等先进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中小学教师在职培训起步较晚,在其发展过程中又受到诸多主、客观因素的制约,尽管近年来从国家到地方都在积极探索和改进教师继续教育的有效管理和运作方式,并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但尚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比如培训制度优化、培训模式创新、培训内容发展、评价体系完善等[1-6]。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在现有的中美教师继续教育的比较研究中,主要是从宏观的角度,通过文献研究去分析和获得经验启示,较少有通过个案的研究对某一项目的管理和运作做深入探析。下面以美国南部某高校数学系承办的初中教师暑期培训班(此文简称为SMI:Summer Math Institute)为个案,从培训目标与使命、培训内容设计、学员招募与甄选、双向反馈、项目评价、后续跟踪等角度进行描述和评析,从中获得对我国在职教师培训的启示。

一、NCLB法案

2002年1月8日,美国总统乔治・W・布什签署了中小学教育法,即No Child Left Behind Act(NCLB)“不让一个孩子落后”法案,试图通过一系列的政策和服务支持、课前和课后项目以及家庭教育、家长学校、图书资料、技术服务、移民孩子教育等,使学校远离,创建安全而纯净的校园,消除地域、种族等因素造成的学员成绩差异,实现中小学基础教育“有教无类”,推动学校在“更强的结果问责制、州府和社区拥有更大自由、鼓励成功的教育方法、家长能有更多选择”等四大支柱的基础上进行历史性改革。该法案从2002―2003学年起,在全国每个州和每个公共校区开始实施。

为达到“在2013―2014学年前,让每个学员都达到各州规定的优秀水平”的目标,该法案实施以来,布什政府为适应各方面的要求,先后对其进行了四次修改,并颁布了大量广泛涉及教师教育、职前培训、备选教师招募与培训、资格认证、在职培训、经费资助等方面的政策和规定,以确保教师质量的提高,并且建立专门网站方便社会各界查询。联邦政府从宏观上制订政策和规定、指导各种研究工作、提供强大的财政资助,通过资助“教师面对面”活动,增进经验交流以及开展教师质量和培训研究;通过加强评估和监控,从宏观上推进NCLB法案的实施,确保各项政策的有效性。获得布什政府的财政支持是NCLB法案得以持续实施的最主要因素,该个案中的培训项目就是受益于该法案实施的财政支持。

二、项目简介和评析

SMI是美国南部某高校数学系落实NCLB法案促进教师专业水平和专业素养提升的一个培训项目。该高校每年在规定时间内提出申请方案,经由州政府指定的专门评估机构评估通过后才能获准立项并获得政府的经费资助。该项目实施14年来,因其自身不断的改进和完善其管理和运作,受到当地教师和评估机构的广泛好评,成为非常成功的项目案例。下文介绍和评析该项目的管理和运作情况。

1.项目使命和目标。项目的使命和目标是项目管理和运作的灵魂。SMI是这样描述其培训使命:The Institute features entertaining and challenging activities that will motivate teachers to design their own creative lessons that aim for higher achievements(C构将创设娱乐性和挑战性的活动去激发教师为了取得更高的成就去设计个性化的创新教学。)SMI设定的主要培训目标为:(1)Integrate CCSS into classroom instruction.(能整合新的课程标准CCSS进入课堂教学。)(2)Apply mathematics to model interesting phenomena and solve real world problems.(运用数学知识对有趣的现象进行数学建模并解决现实中的实际问题。)(3)Make effective use of technologies such as dynamic geometry software, graphing calculators, computer applications, web-based resources, and "interactive whiteboard" in classroom instruction to foster the learning.(能在教学中有效的运用各种技术,如动态几何软件、图形计算器、计算机应用、基于网络的资源和交互式白板去促进学习。)(4)Compile, interpret, summarize and visualize real world data using relevant technology and software.(能使用相关的技术和软件去编制、解释、总结和展示现实世界中的数据。)(5)Reason abstractly through constructing proofs for some important mathematics theorems.(会对一些重要的数学定理进行抽象的推理论证。)

研究者在2013―2015年连续三年对该项目实施全天的跟踪观察,发现SMI每天的内容和活动都将紧紧围绕着使命和目标而开展,项目实施后的评估也将目标的达成度作为评估的重点。SMI项目申请方所设定的培训目标并非一成不变,而是根据国家和州对学校新的教学要求,每年对培训课程目标及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力争符合教学改革发展的需求。

2.课程设计及师资配备。SMI培训一般在每年的6月份进行,但课程的设计始于项目获准立项之时。项目一旦立项,SMI承办方即会根据方案设定的目标,结合培训对象的特点,梳理历届培训内容,确定需要保留、删减、增加的内容,因此课程设计具有连续性和发展性。完善后的方案一般包括数学专业知识、现代化教育技术、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以及一些现代数学和当前热点改革专题探讨等内容。由于美国初中教师总体上数学专业知识水平较低,因此中学阶段的重点知识或难度较大的知识点被列为培训的重点,旨在帮助学员进一步提高对数学概念和结构的理解。现代教育技术的培训聚焦于各种先进数学软件、计算器等深度应用,关注和教学的结合,而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不仅渗透于每天的学习活动中,也会有集中的专题探讨。

在培训师资的选配方面,SMI培训注重专家化和专门化。数学专业知识、教育技术、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的培训一般由承办项目方高校数学系教授和一名特别优秀的中学教师担任主培训,共计15天左右的课程;现代数学、热点问题等的内容由聘请大学或社会上在某方面研究成就突出、具有较大影响力的知名专家担任主讲教师,为期4天半。

SMI项目有2名固定的主讲教师,其中一名为大学教授,一般为该项目的负责人,另一名为特别优秀的中学教师,整个培训四分之三的内容基本是由这两位教师负责。该教授除了主讲有关课程外,还要负责对培训内容的整体设计以及学员的招募、甄选工作,从而有效保证了整个培训的整体性和结构化。

3.学员招募与甄选。SMI培训班的规模一般为20―22人,培训对象为6―9年级的教师,以7―8年级教师为主。招募、甄选教师是SMI项目立项后的第一项重要工作,一般经过以下阶段:(1)项目宣传阶段。SMI项目举办方一般通过项目网站、图文并茂的宣传单等途径进行宣传,除了对培训项目的历史发展、使命、培训目的和内容、模式和方法、项目的资助来源、参与培训者每天获得的补助和学习材料等进行详细介绍外,还就历届受训学员的个人作品、各种培训活动照片等进行展示,以期让潜在的培训对象对培训项目有更加全面、深入的了解。(2)学员报名阶段。教师遵循自主、自愿原则,地方教育行政不参与、不干预。宣传阶段结束后,进入报名和填写信息。填写的信息除了性别、年龄、教龄、所教年级、所在学校、学区、学校地址、家庭地址外,还包括三个问题:①你为什么要报名参加这项培训;②你对本州推行的课程标准有怎样的认识?③你对该培训有怎样的期待?这些问题的回答为后面的甄选做了参考依据。(3)甄选学员阶段。SMI在挑选学员时,首先考虑“不让一个孩子落后”法案的项目资助精神,把来自薄弱学校和相对落后地区的教师放在第一选对象中,把曾经参加过这个项目培训的教师放在第三选对象中,其余的放在第二选对象中。在第一选对象中,根据年段划分,项目主要针对7―8年级教师,其次考虑6年级和9年级两个初高中过渡衔接的年级。排序后的教师需要根据他们对现有课程标准的认识水平以及对培训的期待(报名是要回答的三个问题),选出最符合这个项目的培训对象。整个程序一般是一月份启动宣传,到四月底完成甄选,确定参加培训教师的最后人选。笔者所参与的三年经历中,基本上每次报名参加的人数在60―70人之间,最后选择20―22个人。项目规定不许超过22人,目的是为了更好的保障培训的质量以及对学员的补助津贴发放额不能低于项目批准的额度。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在SMI组织教师招募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考虑就是学员和培训方的双向选择。因为在一个大学或一个城市通常会有2―3个夏季数学教师培训机构,每个培训机构的培训内容、模式和方法是各有侧重和不同。招募过程中需要大力宣传,就是让教师充分了解自己的培训项目,让教师能够在不同项目的比较中选择出自己较为理想的培训项目。在报名和信息填写完后就是甄x工作,是项目负责者挑选培训对象的过程。经过双向选择的培训学员,特别是培训负责人对报名者如此慎重的甄选,一个20―22人的教师参与队伍和培训承担方就有了较为一致的共同愿景,在后续的培训过程中,会有更好的合作和配合。

4.培训过程和方法。SMI的培训方法灵活多样,在历时20天的培训活动中,培训方法根据内容和教师个体差异进行灵活多样的设计和组织。除了少量专题主要采用讲授法以讲座的形式开展外,所用到的培训方法有小组讨论式、活动参与式、研究性学习、案例分析法、实践操作法、演讲汇报式等各种方法来丰富教师的培训活动。比如,在STEM(science,technology,engineering,and mathematics,即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的融合课程教学)的专题培训中,会让培训对象经历设计方案―实施方案―修改方案―再实施方案―反思活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培训对象要利用所给的材料设计保护鸡蛋从2米的高度自由坠落而完好无损的方案,并在室外场地进行现场实践检验,在培训者的点播下,运用数学和物理知识分析和调整方案,再次进行实践检验,最后进行反思和优化方案。这样的培训方法能让培训对象作为学习主体,主动思考和探索,并在反思活动中思考自己的课堂教学如何开展STEM的教学活动。再比如,对现行课程标准CCSS的解读活动中,培训者会采用分组讨论和汇报演讲的方式,并就教师汇报中提出的热点问题再次组织讨论,争取达到较为一致的认识,但保留有分歧的看法。在分组过程中,培训者非常关注教师的个体差异,进行精心的分组搭配。至于研究性学习方式、案例分析法、实践操作法等在这里就不一一举例了。

各种培训方法的运用主要基于教师个体差异性的考虑,让不同类型的教师能够充分发挥个体学习的差异性和优越性,从而实现个体培训效益的最大化[7-9]。这里想特别说明的是一个大小为20―22人的培训样本,能较好的实现灵活多样的培训方法。当前,中国的培训因为资金和资源的缺乏,常常培训规模一次上百人,多的达近200人。可以想象如果采用分组讨论,难度就很大。像汇报演讲的方式,很难让每个教师都有展示的机会。总之,这是国内在职培训的一个困惑。

要把一个项目真正的做好,过程中的反馈和及时改进是十分必要的。SMI除了每天会在3∶30Y束后留有半个小时让那些学习过程中有困惑的学员留下进行反馈交流外,每周的周五会让学员进行一周的学习情况反馈,也可以说是反思吧。学员的反思是这几个方面:(1)I got...(“我”学到了……);(2)I expected...(“我”之前期待……);(3)A thing of value...(有价值的是……);(4)I wish...(“我”希望……);(5)Next I will... or I need to... (接下来“我”将……或“我”需要……)培训者将对教师的反馈进行整理分类,并根据教师的反馈和需求对下周的内容和方法进行一些调整。另一方面,培训者将一周学员完成的作业项目也会进行汇总反馈,并给予完成得好的学员一些象征性的奖励,如一本书或一支笔等,对完成质量较差的学员则会进行单独沟通和指导。

这种培训者和学员之间及时的双向反馈不仅加强了过程中的质量管理和监控,而且让培训者对学员的学习状况和个性有更加深入的了解,有助于实施个性化的学习指导。例如,当某个学员在反思的“I wish...”中表达诉求需要个性化指导,因为他(她)属于思维反映比较慢的类型。培训者会安排助理较多的关注这位学员,在这位学员需要帮助的时候及时给予指导,并有安排单独答疑指导的时间。可见,提高培训的效益、过程中的反馈和及时回应是相当重要的。

5.项目评价和反思。在美国一个项目不仅在申请之前要做严格的预评估后才能获批,同时也要在完成项目后接受专门的评审机构的评价,这个被称作“external evaluation(外部评估)”。另外,承办项目方(比如大学)还要进行自我评价,叫做“internal evaluation(内部评估)”。SMI的外部评估分成中期评估和终结评估。中期评估是在培训的第2周末或第3周初对教师进行访谈和问卷调查。结束评估是在项目结束那一天进行再次的访谈和问卷调查。内部评估在项目的第一天进行“pre-survey(前调查问卷)”和“pre-test(前测)”,项目结束的那一天进行“post-survey (后调查问卷)”和“post-test(后侧)”。前后问卷和测试的内容一样,主要用于对比分析,看教师经过培训是否有显著差异。问卷调查的项目是针对培训的内容而设计的,分为三个部分:教师的教育技术精通程度调查,教师专业知识的教学把握信心程度调查以及教师对于技术和教学整合的关切程度调查。测验包括两大部分内容:技术知识和学科知识。技术知识是“excel, power point, TI-84 graphing calculator, and Geometer's Sketchpad”,共计15题。数学知识是针对中学阶段的重点和难点知识并将其作为培训内容的知识而进行设计的,共计11题。最后一天还有两个开放性问题的问卷调查:“After four weeks training at the 2014 SMI, what types of things will you plan to change in your teaching in order to improve students' learning outcomes?Consider your responses to question 1, why do you think that the changes will benefit your students' learning? (经过2014夏季培训班四周的培训,你将在未来的教学实践中做哪些改变以便提高学员的学习结果?思考对问题1的回答,为什么你认为这些改变将有益于学员的学习?)”

尽管培训者非常看重外部评价的结果,因为这关乎下次是否能再次获得项目的审批,但培训负责人更在意内部评价结果。主讲教师除了进行过程性的反思并及时开展日反馈和周反馈外,在项目结束后两位主讲教师会集中一天时间对内部评价结果进行认真分析,思考如何在下次培训中进行管理和运作的改进,特别是培训的方法和内容以及个性化的指导方面反思比较多。中国的培训项目极少能做到这一点,这种过程性和终结性的自我评价和发思提升意识还比较缺乏。

6.后续跟踪。一个培训项目集中学习结束后,教师是否把所学习到的知识、技术和手段方法有效的运用到实践中去,这是培训的终极目标是否实现的问题。SMI是一个暑期培训项目,但项目结束以后的当年秋季学期和第二年开始的春季学期,各有一天(周六)的再集中,叫做“Follow-up Sessions”。主要是让学员进行教学实践的汇报,让学员自己结合实践进行分享和探讨所学到的知识、技术和手段方法是怎样与教学实践结合的。有的学员还录制了自己的课堂教学视频供大家观摩、探讨。此外,培训者还可能在当年的秋季学期和春季学期到学员所在的学校进行随堂听课,了解教师的实践现状以及新的困惑。换句话说,暑期培训的结束,并没有结束学员和培训机构之间的继续合作和指导的关系,这样培训的效果得到了延续和放大。有的学员和培训者因此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优秀的学员会被请到新的暑期培训项目中介绍自己的经验。另外,每年会有不少曾经参加过的学员继续申请,也说明因为学员切实体会到那种真实有效的帮助,希望再次获得进修的机会。

中国的培训项目是否重视后续的跟踪有待进一步调查。但可以肯定的一点是就一个培训项目来说,这样去做的并不多。培训的真正目的是提高教师,使学员受益,这就需要落实到课堂。教师是否能够把所学到的东西转化为优化学员学习的教学知识和技能是项目学习的后续工作,也是项目本身自我反思和提升的需要。

三、启示

和美国在职教师培训项目成熟的管理和运作比较,中国在职教师培训任重而道远。要切实提高在职培训的效益是一个从上到下需要思考和行动的问题。尽管我国在职教师培训因为资金的问题目前还无法做到小班化的模式,但作为培训项目的具体承办者,可以在力所能及之处做到更好。具体的说:(1)制定切合教师专业发展的目标,目标应与内容及过程与方法吻合;(2)在培训内容上力争针对教师整体的实际需求,而在方法上多考虑教师的个体需求;(3)在培训过程中加强双向的反馈和回应,加强过程性质量监控;(4)做好后续的跟踪指导和自我评价工作,通过每个环节的改进去提高培训的效益;(5)学员的招募和甄选是一个培训项目质量保障的重要工作,对美国这种教育行政不参与和不干预,凭借项目的质量和影响力吸引教师参培的方式值得借鉴。此外,对于培训课程的具体实施,我国采用专家拼盘的形式轮流进行专题讲座,内容缺乏系统性和连贯性,形式也相对比较单一,极少有像该个案中做到一个项目的培训内容和方法由两个主讲教师进行系统设计和具体的落实,这也是值得借鉴的。总之,要实现学员在培训中达到个体受益最的大化,项目组织和实施者要不断进行反思、改进和优化项目的管理和运作。

随着“互联网+”和大数据时代的到恚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大环境对教师的专业发展取向有了新的要求,新课程对教师的教学也有了更大的挑战,中国教师的继续教育将有更大的改革发展空间。我国的在职教师培训除了要在培训途径和方法上开辟多种渠道,在培训资金上增加投入外,最为根本的是每一个申请培训项目的单位在项目管理和运作上切实投入了时间和精力,认真细致的做好每一个环节的工作,尤其是在培训内容、方法、反馈、评价和后续跟踪等环节上不断思考和改进,让学员真正的被项目本身所吸引,而不是为了完成培训任务而被动学习。

参考文献:

[1]张素玲,杨丽娟.中美师资培养的比较研究[J].集美大学教育学报,2000,(1):23-26.

[2]谢建罗.美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制度研究[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06.

[3]郑栋.美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PDS模式探析[D].重庆:西南大学,2007.

[4]景毅君.美国中小学教师在职培训的经验及启示[D].新乡:河南师范大学,2012.

[5]张二庆,王秀红.我国教师培训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分析――以“国培计划”为例[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2,11(4):36-39.

[6]陈向明,王志明.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培训调查:现状、问题与建议[J].开放教育研究,2013,19(4):11-19.

[7]US Department of Education.No Child Left Behind Act.retrieved from the website of,2004.ed.gov/nclb/landing.j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