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数字教学范文

时间:2023-06-05 18:01:2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小学数学数字教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小学数学数字教学

篇1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字教育资源

随着社会信息化进程的迅速推进,数字资源越来越多的应用于教育领域,地位也愈来愈突出。在教学中应用数字教育资源,既给各学科的教育教学提供便利与支持,也给教与学带来挑战和革命性的意义。实践证明,教学中有效地应用数字教育资源,对于学生学习能力以及问题意识的培养乃至怀疑精神的塑造具有重要意义。在此,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和课题《数字教育资源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的研究,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数字教育资源的应用。

1应用数字教育资源,课前准备是前提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数字教育资源的应用,应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优势。要直观、形象、动态地展现知识的形成过程,要以动画的形式吸引学生,刺激学生的感官,启迪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深入了解知识,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降低教学难度,要组织和引导学生去发现和探索获取有关的知识,真正做到学生参与获取知识的全过程。为此,课前选择、准备数字教育资源至关重要,是应用数字教育资源的前提。

教师课前准备数字教育资源,必须以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班级学生的特点,以及教室里多媒体设备情况,为依据进行充分准备。数字教育资源的准备和应用方式:一是直接全部应用。即教师根据实际教学需要,将教学光盘上的、网上下载的及他人的等数字教育资源,不作大规模调整,直接全部应用于课堂教学;二是优化整合应用。也就是教师根据实际教学需要,利用课本资源、数字教育资源和其它有价值的教育教学资源进行优化整合,再应用于课堂教学;三是自制开发应用。即教师根据实际教学需要,利用计算机和其它媒体设备,自制开发数字教育资源(如课件、微课等),应用于课堂教学。

如教学《扇形统计图》前,对网上下载的资源进行加工、处理后配上声音,制作成图文并茂,声、色具备的数字教育资源。上课时应用于课堂教学中,学生一下就明白了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及作用。顺利完成了教学任务,也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应用数字教育资源,明确价值是关键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应用数字教育资源,必须明确其应用价值,切忌为用资源而用资源。《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应用数字教育资源的真正价值在于实现原有的教学手段难以达到甚至达不到的效果。

因此,作为教师,一是要把握哪些知识的教学应用数字教育资源会极大的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而哪些知识用传统的教学也能达到良好效果;二是要把握哪个环节的教学应用数字教育资源能起到突破难点、突出重点,或能起到师生互动、及时反馈等作用。就小学数学学科而言,有关空间位置、方向、几何初步知识及低年级数的认识等知识,一般应用数字教育资源会让学生有更加直观的印象;有关公式推导、数量关系分析等教学,一般应用多媒体课件能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公式推导的过程、数量关系的分析方法。

3应用数字教育资源,提高效益是目的

与传统教育资源相比,数字教育资源所具备的处理技术数字化、处理方式多媒体化、信息传输网络化、学习资源系列化、使用过程智能化、资源建设可操作化等特点,也越来越明显。恰当地应用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也越来越突出。

3.1应用数字教育资源,丰富课堂教学素材。

与传统教育资源相比,数字教育资源能弥补课本和教师知识的不足,学生能通过一些好的网站获取信息,并在课堂中交流,既丰富了课堂教学的素材,也能提高n堂教学效益。

如:在教学《圆的面积》前,布置学生课外作业:网上查找圆周率的相关知识,准备在上课时交流。学生通过网上查找,既找到了圆周率的一些知识,也找到了祖冲之的π值和刘徽的割圆术及他们在全世界享有的声誉。通过课堂中的交流,学生在了解有关圆周率知识的同时也丰富了课堂教学的素材,既增长了知识,也增强了民族自豪感和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3.2应用数字教育资源,还原知识生活原型。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数学知识与我们的生活实际息息相关,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在课堂教学中应用数字教育资源,能将数学知识赋予生活的原型。学生能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抽象出学科问题,又能在实际的生活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使之构成一个完整的认知体系,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如:《认识时间》教学,应用课件中的情景图:上学图中钟表上的上学时间、放学图中钟表上放学时间、星期天图中钟面上的起床、吃早餐、出去玩、回家、吃午饭,看电视等的时间。这些时间都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学生能轻松的学到知识,并能运用学到的知识,准确的说出每件事情的时间。

3.3应用数字教育资源,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数字教育资源的知识面广、信息量大,能快而准确的呈现我们所需的信息或资料,能增大课堂教学的信息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一方面用课件演示三角形、正方形、椭圆形、圆形车轮的汽车向前滚动的情景。另一方面用课件设置各种题型,全方位、多角度、循序渐进的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回答。这样,通过轮子动态、清晰的“演示”过程,使学生轻松地领悟到车轮造成圆形的原因,正确建立圆的概念,明白“在同一个圆内,所有半径长度都相等”的道理,通过设计的练习,巩固学生对圆的知识的认识。

3.4应用数字教育资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篇2

我讲授的是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的第七单元,即数学广角。首先我在授课地点上做了大胆的突破,不在教室授新,而是改到图书室,因为这里面涉及到了很多的关于图书编号、编码的问题。

那么这样做以后,学生们的热情一下子就澎湃起来了,积极性和好奇心理都成了主导,通过学生的表情就能看出来,他们眼睛里面充满了神秘和好奇的向往……

进了图书室,让同学们挑自己喜欢的书籍,开始同学们都是盲目地挑,乱串,不知道自己喜欢的书籍在哪里,然后我告诉他们,我们的书籍不是乱摆放的,每本书都有自己的编码,你只要知道你喜欢的书籍的编码是多少,就很容易找了。

我把编码分别告诉给同学们,譬如:A开头的代表童话故事类的书籍;B代表科学探险类的书籍;C代表写作练习类的书籍;D代表数学学习类的书籍;E代表……这样同学们一看每个书架上面的大写字母“A”“B”“C”“D”“E”……就知道到哪里找自己喜欢的书籍了,然后找到自己喜欢的书籍,我问同学们,你们感觉这样分类有好处吗?同学们回答:“有!”然后我问有什么好处?同学们继续争先恐后地说着。

下来继续引导,因为每本图书的编号是比较长的,譬如安徒生的《海的女儿》这本书,编号是A.01.001,那么这个“A”表示童话类书籍,后面的“01.001”又表示什么呢?

下来同学们开始自己讨论,然后在书架上面按顺序寻找规律,慢慢地有的同学就发现了规律,譬如说:“01”代表安徒生,“001”代表《海的女儿》,等等,然后我就说其实生活中使用编码和编号的例子还很多,谁能再列举出别的啊?

有同学就说到了“邮编”“身份证号码”“电话号码”“车牌号码”……这样我就顺理成章地开始给同学们讲授“邮政编码”中每个数字代表的含义,“身份证号码”中每个数字代表的含义……并同时告诉同学们本地邮政编码,然后让他们分析其含义;最后我拿出自己的身份证,把我的身份证号码告诉同学们,让他们分析……那么这个时候同学们的热情是比较高涨的,而且主动性很强,甚至有些同学会说出自己的身份证号码,然后分析其含义。

篇3

【关键词】错误资源 捕捉 利用 反思

学习中的错误是一种来源于学习活动本身,直接反映学生学习情况的生成性教学资源,探究如何有效利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错误资源,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促进学生的发展,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面对学生已出现的错误进行换位思考,不斥责、挖苦学生,应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实际情况,让学生在纠错、改错中感悟道理,领悟方法,发展思维,实现创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并从课堂教学出发,正确引导对错误的分析评价,从错误中体会成功,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错误成因分析

1.从认知规律分析学生在学习中产生错误的原因

(1)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引起的错误。小学数学中的概念、公式、定律等基础知识,学生要在理解的基础上,才能正确、灵活地应用。但是部分学生采取的是死记硬背的方式,因此在做练习时,他们往往对学过的概念公式等记忆不深刻,从而导致错误的产生。

(2)知识衔接“断裂”产生错误。小学生受其年龄的限制,在学习新知识后,在短时间内遗忘的速度相对较快。由于小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的遗忘,而无法在学习的过程中进行知识迁移,出现知识衔接“断裂”,从而导致错误。

(3)新旧知识干扰产生错误。由于小学生的思维能力薄弱,所以在学习中常常会受到新旧知识的前后抑制,特别是当新旧知识相类似时,学生很容易混淆而导致错误产生。

(4)学生思维水平的差异。由于数学知识是数学思维活动的产物,因此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数学思维能力,但是学生的思维能力本身存在差异性,其不同的思维水平对数学的学习有直接的影响。

2.从心理原因分析学生在学习中产生错误的原因

(1)强视觉信息刺激产生错误。心理学研究表明,视觉对人产生的影响是最大的。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其不同的视觉对大脑的影响也是不同的。一般来说,强视觉对象往往会抑制弱视觉对象在大脑中产生的兴奋,造成人对弱视觉对象的遗忘或疏忽而产生错误。

(2)视觉负迁移造成的错误。视觉负迁移是指在学习过程中,一些学生由于急于求成,注意力不集中或者对数学问题的疏忽而造成观察不仔细,结果形成对运算符号、数字或题目要求等的感知错误,表现在:没看清题目要求、经常抄错数字、计算出错甚至抄错答案等。

(3)思维定势产生错误。学生的思维定势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它容易使解决问题的思维刻板化,妨碍问题的解决,造成错误。

(4)对数学学习的自信心不足而产生的错误。

由于数学学习对学生的思维能力有较高的要求,而学生智力发展的差异决定其思维能力也各不相同,这直接影响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接受能力。一般来说,接受能力较弱的学生,在解题时,遇到困难往往没有迎难而上的勇气,没有经过思考就主动放弃,导致“不战而败”。

二、有效利用“错误资源”的方法

(一)找准错误,把握契机

英国心理学家贝恩里奇说:“错误人皆有之,作为教师不利用是不可原谅的。”在平时教学中,面对学生中出现的错误,应帮助学生分析错误原因,找出正确的解决方法。使学生在教师的正确引导及鼓励下,在错误面前敢于正视错误,锤炼自我,增强战胜困难、学好数学的信心。

(二)将错就错,因势利导

在学生平时练习中有这样一道应用题:一根绳子共3米,第一次用去2/3米,第二次用去1/2米,这根绳子短了多少米?

许多学生列式为“3-2/3-1/2”,笔者没加思考也认为是对的,评讲到这一题时,有一个学生站起来大声说:“老师,这道题正确列式应该是2/3+1/2”,我听后一愣,难道是我弄错了,于是便问“为什么?说说你的理由。”然后那位学生说:“因为问题是要求短了多少米?也就是用去了多少米?所以只要用2/3+1/2就可以了。”在这位学生的提醒下,我认真把题目看了看,确实是我弄错了,于是表扬了这位同学敢于指出老师错误的勇敢行为,同时我将错就错进一步提问,像这样3-2/3-1/2列式算出的是什么结果呢?这时同学们开始独立思考了。不一会儿,一个同学站起来说:“这求的是这根绳子还剩下的米数”,这样一来,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分析能力,而且达到了理想的教学效果。

三、结束语

数学错误随着数学学习的开始也产生着,对于错误,我们要站在数学价值的角度上重新审视,灵活的运用于数学教学当中,发挥数学错误最大限度的作用,挖掘内在的“闪光点”,为学生创设新的学习机会,提高教学质量,为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提供新的教育契机。小学数学课堂中的“错误资源”作为一种宝贵的教学资源,是有意义的学习必不可少的,有效利用“错误资源”,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小学数学教师应建立正确的教学观,充分肯定错误资源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教育价值,努力去发现学生错误中的合理成分,并积极有效地利用错误资源为学生的发展、为教学服务,使课堂中错误资源发挥其应用的价值。

有版权所有版权所有版权所有版权所有版权所有版权所有版权所有版权所有版权所有版权所有版权所有版权所有版权所有版权所有版权所有版权所有版权所有版权所有版权所有有版权所有版权所有版权所有版权所有版权所有版权所有版权所有版权所有版权所

参考文献

[1]郭爱平,把失误生成精彩,小学数学教师,2005年第11期

篇4

一、采用启发与引导的方式让学生进入数学学习情境

自主学习策略强调学习者在特定的学习情境下,运用建立的知识框架和结构,主动思考和探索新知识。教师的任务不是把已有的结果和现成的结论传授给学生,而是要把复杂的学习任务分解成许多小的目标任务,帮助学生构建知识框架,进行探索和归纳,并帮助学生突破难点,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在这样的教学理念与模式下,教师就要采取启发和引导的方式,不要急于给出答案。根据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数学教学可以利用实物或者生活中的实例来帮助学生理解数字之间的关系和原理,也可以结合多媒体教学,设计一些图文并茂的教学课件,让学生自己动手去数一数、算一算,去解决实际的问题,在这样的基础上再抽象和归纳出一些数学公式和原理,给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情境。

二、运用分组讨论与协作学习的模式,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和思考的习惯

自主学习策略的另一个重要理念,就是要协作学习,锻炼协作能力也是素质教育的重点内容之一。教师在组织和安排课堂教学内容的时候,就要注意给学生提供分组讨论的机会,讨论和互动不仅能够更高效地解决问题,还能够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的积极性,积极思考,相互合作,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索,是开展自主学习的有效方式。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将学生分为几个学习讨论小组,布置学习任务。学习任务的内容可以由浅入深,也可以是平行的关系,还可以让学生自己选择完成任务的顺序,进行小组讨论,并给出最终的结果和解决方案。教师在讨论过程中可以进行巡视和指导,并检查讨论的结果,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定。

三、转变教师角色,让学生成为课堂活动的主体

要想把自主学习的策略更好地运用到课堂教学中,积极转变教师的角色是十分重要的,传统教学模式的惯性,会影响到教师的教学理念和策略,教师在课堂中总是处于领导者的位置,学生的主体作用没有发挥出来,会影响到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因此,在自主学习模式下,教师应该找准自己的角色定位,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保证所有的学生都能够有效地参与课堂,积极思考,要给学生创造和谐的学习氛围,充分利用课堂时间,有序地完成学习和讨论环节。为了保证课堂讨论的高效性,教师要充分研究学习内容的重点和难点,建立有效的学习任务,帮助学生深入重点内容,并对学习的核心内容有深刻的记忆和印象,提高自主学习的效率。

四、改革课程评价方式,注重效果评价与阶段性评价

篇5

【关键词】小学数学 自主学习

一、教会学生根据实际情况数字化,运用数字、图形、符号表示生活实际问题

把实际问题数字化,运用数字、图形、符号表示生活实际问题即注重“数字化”生成。这是小学数学课程倡导的新理念之一。所以教师在教学时不能把所有精力花在传授专业知识上,还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

在小学一年级的数学书有很多的情境图,教师在教学时应该注意培养学生将图中的情境,运用数字和数学符号表示出来的方法。如“盘子里有两个苹果,小朋友吃掉了一个苹果,还剩多少个苹果?”教师在教学时,就要认真引导学生根据实际情况将生活问题数字化,运用数字、图形、符号表示生活实际问题。即“两个苹果”用数字“2”表示,小朋友“吃掉”了“一个苹果”,这其中的“吃掉”用数学符号“-”表示,“一个苹果”用数学“1”表示。整个情境图的意思就可以用“2-1=?”来表示。这样,“随风潜入夜”,培养学生在生活实际中进行数学抽象,在抽象过程中认识数学知识的能力,对学生渗透了数学思想。

二、教给学生把平时碰到的数学问题归结为基本问题的方法

小学数学中的基本问题包括公式、计算法则、运算性质、基本图形、图象等。在教学时应重视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引导学生真正弄懂弄通基础知识,更要注意教给学生把碰到的问题归结为基本问题的方法。如在引导学生运用乘法分配律解决问题时,我设计了这样一道题目引导学生进行观察:

101×37

=(100+1)×37

=100×37+1×37 ……什么可以省略?

=3700+37

=3737

然后组织学生讨论:125×79+125 符合乘法分配律的结构形式吗?从乘法的意义上考虑,你能把它转化成乘法分配律的形式吗?

三、教给学生“数形结合”的思想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给学生“数形结合”的思想从图49不难看出,完成相同的工作量(图中双竖线中间部分),甲要用12-8=4(天),乙要用21-9=12(天),从而求出:在完成相同的工作量时,甲、乙所用时间的比为4:12即1:3。因此,甲单独完成这件工程要用

12+9×13 =15(天)

答:这件工程由甲单独做,15天可以完成。这样,通过“数形结合”,问题迎刃而解。四、教给学生结合生活实践经验或生活实际学习数学的方法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因此,在日常教学时,作业的编拟要体现生活化、注意在日常学习中灵活引进一些实践作业。为了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数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中,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我设计了一组这样的练习题:

1.某学校在暑假组织学生到外开展科技夏令营活动,有22名男生、12名女生参加。男、女生要分开住旅社,包间的价格是:4人间的一天80元,3人间的一天66元。请你算一算,全体学生住一天最省要多少元?

2.学校要给每个住宿生配一个水杯,每只水杯3元,大洋商城打九折,百汇商厦“买八送一”。学校想买180只水杯,请你算一算:到哪家购买较合算?请写出你的理由。

篇6

摘要:在农村中小学数学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技术对课本及课外读物进行二次整合,既可以最大限度满足光大孩子的快乐需求,也可以达到教学目的,优化课堂教学,这有助于不断践行新课改理念,逐步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资源整合;多媒体技术;新课改

近年来,新课改在全国各地逐步实施,新课改理念逐步深入人心,走向成熟。[1]无论东部还是西部从上到下逐步刮起改革的“旋风”。2011年国家教委颁布并修订了新课改标准――《义务教育教学课程标准》(2011版),其基本内容为逐步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须的数学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体会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增强发现和推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了解数学的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习的信心等。[2]那么,作为一线教育工作者如何去理解和很好的把握新课改标准,运用它去解决日常教育教学中遇到的困惑和难题,成为我们教育工作者当务之急。本文拟就如何对教学资源的整合作一简要介绍:

一、采用耕地式教学方法细化教学目标

无论采用传统方法还是新课改理念下的方法,知识与技能、情感与价值、道德与素养等成为我们教学中时常关注的对象。否则,将会出现本末倒置,主次混淆。众所周知,小学数学课本的知识体系安排大致如下:引言往往大多配有彩图,包括事物主要用来讲解数学之间的加减乘除运算。其次,主要的彩图包括正放形、长方形之间的折叠与翻转,用来讲解图象之间的内在联系,以便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再次,包括数字之间理论上抽象的运算及公式之间的推导和实际运算问题。最后,在上述的知识体系上进一步提出新的问题。如看一看、算一算,主要形式有学习天地,课堂大比拼等形式,而如何去灵活运用它则成为思考的重点。目前普遍认可的方式是从头到尾逐渐展开讲解,这也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思维习惯。一节课40分钟,从头到尾讲练结合,有提问,有讨论,似乎没有什么问题。然而仔细想来问题不少。首先,一节课如何作为新课去上,直到最后的学习天地主要是讨论,知识本身难度大,对小学生要求较高一点,不是人人都能一下子去理解,讲不通,说不清,学生弄不清楚,学不懂,更谈不上去灵活运用。为此,必须采用耕地式教学方法,一犁一犁去耕地,细化目标,落实基础,那么如何去做呢?首先,将彩图和基本运算部分划分为一节,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进行授课,将学习天地,尤其将含有函数思想题型的题目放到辅导课或自习上去解决,这样才能将知识和技能两项目标落实。

二、多媒体辅助教学实现教学最优化

随着教育教学技术的应用,广大农村小学教师教学技术能力空前提高,也暴漏出许多问题。[3]在国家西部大开发政策的引导下,农村小学基本上实现了教学现代化,高配置的电、投影仪、以及多媒体播放厅,应有尽有。作为一线教育工作者,应该静下心来思考,如何去将多媒体技术与数学课堂教学巧妙的结合起来,更好的为教学服务则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头等大事。笔者首先应该准确定位多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和地位。为此,必须清楚授课具体内容的特点,若为具体数字的加减乘除运算,采用图文并茂的方式展示并推导相关运算的准则,让学生明白怎么熟练的去运算既节省了时间,又让学生有了充足的练习时间,精讲精练。又若为图形,则应让学生仔细钻研相关图形之间是如何进行折叠与翻转的,要用大量的时间去知道,而幻灯片的制作,尽量配有声音,动画效果明显,情景设置生动有趣,反复演示,让学生明白并理解折叠前后,图形的边长那些保持不变,那些有相关的数量关系。若为实际应运问题,则节省大量的时间,重点应放在问题的分析上,教给学生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思维方法。这样经过长期训练,学生的思想上有一个大的飞跃,情感上得到了最大的满足,真正让学生从内心深出体会到学习的快乐及学习的有用性。然而数学素养的形成离不开一定量的练习,从实践中去学习,从学习中去实践,强化训练,掌握技巧,逐步提高教学质量是一个长期而检艰巨的任务。因此,我们教育工作者必须狠下一条心,努力钻研教本,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争当时代标兵。

三、分组教学,全员参与,互动式教学

小学课堂教学尤其在讲授应用问题时少数同学不能一时将问题的来龙去脉弄清楚。因此,教师在授课时,应该将授课的重点放在分析讨论环节,放慢节奏,让更多的同学去思考,而不是直接告诉答案。少数优秀同学可以帮助学习差的同学,全班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互帮互助。讨论完毕后,征求各小组意见,并让每一个小组选一名同学上黑板当临时小老师,讲一讲刚才这道题是怎样去解决的,其他同学认真去听并提问,接着老师在投影仪上展示类似的题目,让全班同学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并积极发言,待问题解决后,各小组派代表上黑板演示,其他成员展开比赛,看谁算的又快又准确,最后评出学习优胜小组,并给予适当奖励,包括积分奖励,实物奖励等其他形式。这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了,课堂学习气氛比较活跃,教学效果显著。

四、扬长避短,突显个性,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地位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然而,每一位教师,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的性格,不同的生活背景造就了其自身的个体差异,不可能完全适合一种授课模式。教学中我们坚持一个理念,教学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因此,每一位教师在面对同样的授课内容是,怎样去把握教学内容,驾驭整个课堂,只能靠自己去探索,去理解.真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影响学生学习的因素包括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而非智力因素因素包括性格、爱好、家庭环境、父母所从事的工作、成长环境等一系列因素,都会对学生的学习造成一定影响,并且教师的仪容仪表、年龄、性格、相貌、个人魅力等在教学中也会起到一定作用。学生因为喜欢这个老师,并且爱学这门课程.,使得这门课的成绩突飞猛进。反之,师生交流困难,心灵沟通上有一定困难,导致课堂教学效果差。因此,每一位教师必须认真反思自己,即要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有要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身正为师,学高为范”,在教学中突显个性,发挥自己的长处,彰显个性魅力,使得整个教育教学真正形成“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只有这样,农村小学数学的教学才能走出困境,跟随时代的步伐“更上一层楼”。(作者单位:甘肃省泾川县玉都镇下坳小学)

参考文献:

[1]孙国春.高师小学数学教育类课程改革的路径选择[J].教育与职业,2012(33).

篇7

关键词:小学数学;交互式电子白板;灵活性;兴趣

交互式电子白板走进小学课堂,受到广大教师的关注和青睐。尤其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正发挥着它独具特色的优势。它操作简单方便,能通过形象、生动的画面来创设情境,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化、清晰化,并能使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从静态到动态的转变,同时它拥有的交互功能让课堂呈现出蓬勃的生机和活力。交互式电子白板具备强大的教学功能,它使传统意义上的教学信息资源、教学方式不断得到优化,是教育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有效统一体。本文从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展开有效教学;应用交互式电子白板,深化课堂训练,提高学习效率;巧用白板,顺利突破难点教学四个方面主要介绍了交互式电子白板技术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合理使用。

一、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可通过交互式电子白板,运用不同的操作,如绘图、旋转等,创设师生互动的情境,师生平等交流,使教师成为学生的引导者,丰富课堂教学形式,提高教学质量。例如,在讲述《平移和旋转》内容时,计算出平移的格数是要探讨的重难点。传统的方法是:在黑板贴上一张画有平均大小方格的纸张,准备几个三角形的图片,让学生到讲台上根据教师的要求移动三角形,尽管这种教学方法能让学生直观地看到物体的移动,但是,不便于操作。而交互式电子白板中拖拽功能的使用可轻松让学生观察到,而且更利于理解这一难点。教师可将两个格子大小的小猴子放到方格中进行移动,让学生通过观察说出移动的方向与格数,由于学生的观察角度不同,给出的答案也是不一样的,这时,教师就可让学生到讲台上用拖拽功能尝试操作,经过数名学生的实践,得出的结论是不管动物本身占几个格子,移动时不可以越格移动,需要一个格子一个格子的移动。这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也成功突破教学难点。

二、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展开有效教学

数学教师在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时要坚持以生为中心,积极将数学知识和学生的生活相联系,增强他们对知识的认识,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进而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例如,在分析《认识角》内容时,为使学生对“角”理解更透彻,可以多鼓励学生借助直尺、量角器等教学资源,鼓励学生对生活中的一些角进行测量。教师可以先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呈现一些关于角测量的步骤、注意事项等,激发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布置测量任务,鼓励学生对生活中常见的有棱角的物品进行角的平面测量,比如,引导学生对七巧板各个角、拼接后的角进行测量等。为此,数学教师在应用交互式电子白板时,必须从学生的视角去制定相关的教学计划,对学生加以循序渐进的引导,以此来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

三、应用交互式电子白板,深化课堂训练,提高学习效率

电子白板为师生在课堂教学中交互提供便利,利用它的交互功能,能够增加师生间的互动,便于教师及时掌握反馈信息,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数学又是一门实践性强的学科,加强练习是必不可少的环节。练习能是将知识转化为能力并且发展智力的实践活动。借助电子白板能进行不同形式的练习,比如游戏、选择、填充、拼图等,也可一题多变,一题多解等方面的训练。解决了传统教学中练习题型单一、枯燥的问题,白板出示练习可结合实际需要随机出示,体现了白板教学的灵活操作性。例如,在学习完“9的乘法口诀”内容后,可设计这样一个游戏:一群小乌龟要到公园玩,但是,一路上要经过很多卡口,要想顺利经过这些卡口,要正确回答出问题的答案,这样,才能顺利到达目的地。孩子们对这一问题兴趣很浓,通过这一游戏的设置,将枯燥的计算练习变成轻松愉快的过关游戏,学生不仅在游戏中巩固了9的乘法口诀,而且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他的练习效率。

四、巧用白板,顺利突破难点教学

在课堂教学中尤其在小学阶段的教学过程中,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为学生提供更加直观形象的教学素材是关键。数学学科逻辑性强,强调的是知识的传递与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尤其在对重难点教学知识的传授时,要讲究图文并茂,以直观形象方式展示重难点知识。与传统的教学手段相比,交互式电子白板具有直观、形象、丰富多样等优点,更利于将一些重难点知识以一种学生能接受的简单易懂的形式展示,进而突破重难点知识的学习,实现课堂教学目标的顺利完成。例如,在探讨“加法和减法”内容时,由于小学生认知能力有限,一些逻辑性强的事物很难立刻理解透彻,运用交互式电子白板在空白处对加减法的运算规则作简要说明,再举出实例进行相应数字的加减。在学生掌握这一方法的基础上,再进行综合运算,让学生都能直接根据数字做相应的计算。接着,让学生运用加法交换规律进行相关的操作,将学生的思绪快速带入到本节课的知识探讨当中,让学生以最佳的状态参与进来,为突破重难点知识的教学,培养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随着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入,交互式电子白板作为一种新型信息技术设备,整合了现代多媒体和传统黑板的功能,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工具和手段,因此,在教育领域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将交互式电子白板应用到数学学科的教学当中,能使抽象的数学知识以更加形象生动的形式呈现出来,更便于小学生的理解,有利于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尤其是其强大的书写功能使数学课堂更加生动有趣,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还改变了学生对以往数学课堂的固有认知,更加便于教师把控课堂教学进度,因材施教。学生也不再被动地接受学习,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这对于提升学生参与课堂的热度、有效提升他们的创新思维及创造力迈出坚实一步。

参考文献

[1]李文光,荣芳.从教学适用性角度考察交互式电子白板[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0(06).

篇8

摘要:新课改确定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就需要教师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主性,让他们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促进学生由传统的“要我学”变为积极的“我要学”,让他们感受数学课堂的丰富多彩。特别是在小学数学教学,对于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思维能力都有很好的促进意义,做好小学数学教学对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实现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所以在教学中就需要教师从以下几点做好教学引导工作:首先要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其次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主动性;再次要采取丰富的教学形式,增强学生的数学感知;另外也要开展适当的数学竞赛,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本文笔者就以上几点进行论述,旨在为实现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贡献一份自己的微薄之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习自主性激发策略

一、首先教师要创设数学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我们知道:“问题是数学的心脏”,问题对于学生的思维习惯、数学能力都是很好的锻炼,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创设丰富多彩的数学问题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通过问题来引入课堂教学,就能够很好的明确学习目的,还能够通过问题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提升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实现教学的有效进行。比如在教学“圆”的时候,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学习:我们怎么样才能够画一个圆呢?引导学生用圆规、圆柱等工具进行绘画,此外,教师还可以进行进一步的引导,让学生想一下不用圆规、不用圆柱体,应该用什么方法来画圆呢?从问题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于是就有学生说:我用绳子拴住笔,将绳子的一段固定起来,围着固定点画一个圈就是一个圆了!也有同学说:我们可以先画一个正方形,之后再慢慢的将各个角擦掉,将各个点连起来就可以慢慢的画出一个圆……学生的各种方法既提升了他们的思维活跃度,又让他们在思考的过程中收获了更多的知识,对于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可以说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就要多当一回“小学生”,出一些问题让学生进行“解答”,提升他们的成就意识,同时也实现他们学习的自主性。

二、其次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主动意识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就需要我们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点入手,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情境来提升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的兴趣。一般来说,如果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感兴趣,他就会深入地、兴致勃勃地学习这方面的知识,并且广泛地涉猎与之有关的知识,遇到困难时表现出顽强的钻研精神。因此,要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就必须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数学课,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展示数学丰富的美育因素等,都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极好手段。教师适时的表扬、鼓励,对学生学习给予肯定的评价,也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比如在教学“圆”的时候,教师就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个学习任务:学校马上要举办运动会,所以需要大家去画出长跑比赛的起点线,谁愿意担此重任?从学生的积极性入手来调动他们的学习热情,之后再引入相关内容的教学,就能够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再次教师要采取丰富的教学形式,增强学生的数学感知

新版本的小学数学课本基本上可以说是一个丰富多彩的数学王国,在这里有基本的单位认识、还有计算方法、有平面知识的学习,还有立方体内容的学习,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来创设不同的教学形式,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比如教师要善于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深奥的道理形象化,枯燥的事物趣味化。如色彩鲜艳的教具;新颖的谜语、故事;有趣的教学游戏;关键处的设疑、恰当的悬念;变静为动的电化教学等等,尽可能使学生感到新颖、新奇,具有新鲜感和吸引力,为学生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提供物质内容和推动力。还要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密切联系,也可以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要解决的问题上。因此,在教学中,对教学内容要讲来源,讲用处,通过联系实际,解决学习、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这样学起来自然有亲切感、真实感,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动机,产生学习兴趣。用新颖有趣的教法诱发学习兴趣。如在教学“乘法的初步认识”时,我说:“今天老师要和小朋友们开展计算比赛,比一比谁算的又对又快,接着我出示了题目:3+3+3,4+4+4+4,5+5+5+5……+5(100个5)。看了题目以后,学生对于前2个题很快答了上来,对于第三个却投入到紧张的计算比赛中去,正在兴致勃勃的把数字一个一个的加,我却立即说出了得数。小朋友们觉得很奇怪。这时我说:“其实,老师做加法的本领并不比你们强,只是我掌握了一种新的运算方法,掌握了这种方法以后,算几个相同加数的加法时,速度就会快多了。这种运算叫乘法,你们想学吗?”通过这样的教学形式引导,很好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可以提升他们学习的自主性。

四、另外教师要开展适当的数学竞赛,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

小学时期的学生大多好胜心理较强,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就要充分利用他们的这些特点,来举办一定的数学竞赛,在丰富学生学习生活的同时也让他们积极的参与到学习中来,让失败的创新鼓起勇气去学习,让成功的要保持名词,不能落后,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适当开展竞赛,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手段,小学生在竞赛条件下比在平时正常条件下往往能更加努力学习。竞赛中,由于小学生有着很强的好胜心,总希望争第一,得到老师的表扬,利用这种心理可以使学生学习兴趣和克服困难的毅力大增。教学中可以组织各种比赛,如“看谁算得快又对”,“看谁的解法多”,“比谁方法更巧妙”等,都能使学生“大显身手”。比赛形式多种多样,可以全班比赛;可以分男女同学比赛;可以分小组比赛;还可以将学生按能力分组比赛,使每个学生在各个层面上获胜的机会增加,激励的作用将会更大,参与的热情就会更高。通过这样的教学形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能够得到最大的发挥,同时也能够通过比赛来培养他们不服输的精神面貌,让他们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能够不断进步、不断创新,不断超越自己,实现他们的学习自主性。

参考文献:

篇9

一、正确的学习动机的形成,是促使学生自觉学习的动力

小学生如果没有形成正确的学习动机,便表现出注意力不集中,情绪不稳定,意志力薄弱。所以形成正确的学习动机是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的心理动力。针对这些特点,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时,要坚持持久性。通过生动的教学过程,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意志品质,激发他们独立思考和探索知识的兴趣。要重视运用符合儿童心理特征的形象语言,配合教具演示,指导操作学具,由直观形象思维逐步过渡到抽象思维 。让学生学得高兴,学得乐意,不觉疲倦。

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发展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

习惯是一个人在长时间里逐渐养成的、一r不易改变的行为或方式。好的学习习惯有助于巩固和发展学习 能力,而且对将来工作和学习也有较大帮助。良好的学习习惯应该从小养成,在一年级教学中,就应开始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在数学方面,学习 习惯我大概总结了以下几个方面:

1.认真听讲,独立思考。儿童的思维具有不稳定性,在学习过程中,我教给学生认真思考,会想问题,养成独立思考的好习惯。如看到应用题的问题,要想需要知道什么条件,解答的思路是什么,怎样想问题最简单。这样,学生思考得准确、深刻。这种习惯的养成有助于思维品质的形成。

2.仔细观察,用心去记。小学数学教学中要注意教给学生学会比较、观察, 做出正确的判断、推理,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和准确性。同时,又能促进学生掌握科学的记忆方法。

3.规范地写、准确地算。小学数学课上的写很重要,如学写等号不用格尺,既要规范又要快。再如规范地书写数字、答题等。计算更为重要,强调规范书写的同时,计算的准确性不容忽视。有的学生计算只图快,不图准,这样是不行的。

4.及时检查,调节思路。小学生多数乐于做题,而没有检查的好习惯,甚至不会检查。我在数学课上训练学生检查的方法是:一看是否抄错题或数;二看运用公式是否准确,计算过程是否出错;三看答题书写是否完整。

篇10

【关键词】自主探究模式;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

数学应用题是以文字与数字结合而成的数学习题,主要是在实际问题中的设置未知数与已知数,让学生利用所学数学知识对未知数进行求解[1]。在求解应用题的过程中,对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独立思考能力以及解题能力都有很高的要求,且自主探究模式对于培养这些能力有着很大的帮助。因此教师在应用题教学过程中,应给予积极引导,帮助学生构建起应用题学习的自主探究模式。

一、传统模式下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者对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模式的重视程度提高,展开了多次的探讨与研究,并分析了目前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存在的诸多问题。

在以往的传统模式下,对于小学数学应用题教W往往过分关注于解题的方法和技巧,而对于学生思维能力的锻炼却一带而过,这也导致了大部分小学生虽然在应用题部分能取得高分,但都是通过死记硬背与反复练习的来的,而不是凭借自身的理解与独立思考去答题的。由于在课堂中没有对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与思维能力进行培养,导致在学习过程中对教师的依赖性越来越强,假使教师不在身旁,则对于数学应用题无从下笔,这对小学生的独立学习产生了非常不良的影响。

此外,部分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应用题教学的过程中也存在着诸多问题,例如小学阶段是学生的启蒙教育阶段,教师对这个年龄段孩子的心理了解不够,并没有对其心智提高重视,只是反复性的进行解题方面的步骤教学,却对孩子是否真正理解题意与解题内容毫不关心,进而教学效果得不到及时地反馈。

正因为上述的种种问题,严重制约了我国当前的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也造成了我国小学生自主探究能力不强的局面。因此,将自主探究模式教学引入到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当中显得十分必要。

二、基于自主探究模式的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策略

(一)创设自主探究情境

当前,我国大多数的小学教师在进行应用题教学的过程中,往往会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知识简单地将应用题的答案与知识点直接展现出并灌输给学生,让学生迅速学会并牢记[2]。部分教师虽有进行引导下的提问,但也大多只是出于对学生的尊重,使得自主探究沦为形式。在进行了大量的调查我们发现,由于教师在应用题教学中不重视学生的自主探究,导致大多数学生丧失了独立思考能力与自主探究的积极性,使得课堂中经验会出现失语的现象。因此,为了彻底改变这一现象,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创设一个轻松、活跃的探究情境,让学生充分展现自主探究的欲望。

例如,在讲解“含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相关内容时,可设定如下问题让学生进行解答:已知一年级一班男生有24人,女生有20人,二班的女生比一班少12人,而男生却是一班的2倍,计算出二班的学生总人数有多少。通过这道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应用题,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得到了激发,此时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对题目进行研究,找出隐藏的关系式并列出算式,从而给出题目的答案,并对最先答对的同学给予及时的鼓励。

(二)加强对解题技巧的训练

自主探究模式并不是完全让学生自我学习,教师不能因此进行随意教学,对学生放任自流。自主探究模式主要是让教师有以往在应用题教学中的灌输式教学转换为对解题技巧的训练。所以,教师必须针对应用题所提出的问题,对解答步骤进行强化练习,让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发挥自主探究能力,教师则从审题、分析与计算等步骤中进行指导教学,让学生的解题技巧得到充足的训练,进而自主探究学习能力逐渐增强。此外,教师还可对一些应用题常用的解题方法进行培养,比如路程问题、工程问题、速度与时间问题可用图解分析法;浓度问题、人数计算等问题可用直观分析法等。

(三)了解学生心理,加强自主探究锻炼

小学生心理的可塑性很高,因此教师应懂得如何根据小学生的心理去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与独立思考,而不是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去让孩子理解生涩的知识[3]。根据教学内容,去筛选小学生容易接受并感兴趣的内容,以此为基础进行应用题教学,更好地锻炼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例如,小学生都喜欢看的动画《喜洋洋与灰太狼》,教师可利用动画为背景,设计应用题:羊村一共有6只羊,被灰太狼抓住了2只,请问还剩下几只羊?此外,为了达到发散学生思维能力的目的,还可为学生设计更多灵活性更高的应用题,让学生懂得如何从不同角度去分析看待问题。

数学应用题中会包含非常多的知识点,对学生熟练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要求很高,因此教师应及时地检验学生的数学知识储备,保证每一位学生拥有过硬的数学基础知识,教会学生自主探究,灵活运用掌握的数学知识去运用到应用题当中,从而面对数学应用题时做到得心应手。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题作为与学生生活实际最为贴近的题型,教师在进行应用题教学的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构建起应用题教学的自主探究模式。通过强化学生的应用题解题步骤训练,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应用题求解的乐趣,同时,教师也应了解学生心理,让学生更加主动地养成自主探究的习惯与能力,这对学生今后的数学学习都会有很大的帮助。

参考文献:

[1]何勤.试论基于自主探究模式的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03):5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