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妙招范文

时间:2023-06-05 18:01:2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课堂教学妙招,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课堂教学妙招

篇1

情感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具有的情感体验,情感不仅指学习兴趣、学习责任,更重要的是乐观的生活态度、宽容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取向。情感也是新课程三维目标教学理论中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达到的目标之一。下面,我根据自己小学美术教学经历和课后反思,分别从四个方面阐述情感教学在美术课堂教学中如何应用、发展以及所起的积极的作用。

一、情感教学使美术课堂情景创设更鲜活。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曾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因此,情感的调动与情感的体验是至关重要的。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结合新课程的要求,运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教学方式,促使学生在主动、能动、互动的学习过程中丰富情感并得到激励、唤醒和鼓舞。

情景创设是常用的一种情感教学方法,有些时候是在一节课的开始(课程导入),有些时候是在课程中间(讲授、拓展),有些时候是在结尾(升华),也有些时候整堂课都在一个情景中开始结束。情景创设是教师有意地去创设一个环境、一个故事情节或者一个悬念等来调动学生无意识的心理活动。课程开始的情景创设(课程导入)就是在课堂的开始通过创设一个情景来把学生的思维从课外集中起来,为本节课的讲授做好铺垫。

例如:一年级下册美术课《动物的花衣裳》一课,我的导入就是利用一年级小朋友耳熟能详的音乐一“找朋友”开始,同时伴随着播放各种动物的图片,让小朋友去寻找自己的动物朋友,学生对熟悉的音乐和各种各样的动物非常感兴趣,一下子就能把学生的思绪集中到课堂中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为接下来的讲授做好铺垫。

二、情感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作热情。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绘画过程是一个心理变化的过程,而充分利用情景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美术教师应根据小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激发起学生对绘画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小学生的美术课堂增添活力。

例如:在美书课堂中,我根据小学生的好奇、好胜的心理特征,创设了一个小组团结协作回答问题闯关的情景,每个学生都希望自己的小组第一个闯关成功,都主动地参与进来,聚精会神地听课、思考,准备着回答问题来闯关。本节课在这种情感中把知识点很自然地传授给学生,并且还锻炼了学生的团结意识,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探究精神,而学生又很有情趣地完成了本节课的学习,达到了自己的心理需求,表现出了极高的兴趣和热情。再如在二年级美术课《美丽的花园》一课中,我首先以故事的形式导入:蝴蝶和小蜜蜂要来小熊家做客,但是小熊的院子里是光秃秃的,没有什么生机,小熊觉得在院子里应该种些漂亮的鲜花,于是小熊就买了一些花种子种在地里,每天都浇水施肥,小熊相信到了夏天整个院子肯定会成为美丽的大花园,那时随时欢迎蝴蝶和小蜜蜂来做客……学生被故事深深地吸引,他们积极讨论、设想,激情地绘画,帮助小熊描绘出了美丽的大花园。学生整节课都沉浸在故事情感中,激发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作热情,课堂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三、情感教学可使学生感受成功体验。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学生的脑力劳动,他在学习上的成功和失败,都涉及他的精神生活和内心世界,忽视这一点会造成严重后果,儿童不仅在认识事物和掌握教材,而且在内心体验自己的劳动,他对自己的成功和失败会表现出极为关切的态度。”所以,成功是儿童心理发展的需要,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愿望,都希望能够取得好的成绩,都希望得到教师的表扬与同学的认可,这是学生不断向前发展的内在动力。因此,在课堂中老师要有意识地创设各种情境,为各类学生提供表现自我的机会,不失时机地为他们走向成功搭桥铺路,想方设法使他们获得成功。

例如:当学生创作完作品后,大部分学生都会找老师:“老师我画完了!”其实,学生这时候找老师的目的一方面就是自己认为已经画完想得到老师的指点,另一方面就是想从老师那里得到肯定和赞美,所以老师这时适当的鼓励和赞美是非常重要的。学生的作品或多或少都存在一些不足,老师在评价学生作品的时候要辅助于情感,善于发现学生的亮点鼓励孩子,同时给予更好的建议,使学生的心理得到满足和安慰,并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四、情感教学可以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美术课堂中,学生能将价值准则和自己的行为或与某种现象、事物、对象相联系,表现出一定的态度。这种态度具有稳定性和清晰性,通常还表现出热情和愉悦。

例如:三年级美术课《春天的消息》一课中,我要求学生设计明信片,进而引发学生在拓展过程中想到中秋节、母亲节、父亲节、元旦、春节等等节日,让学生们回味感受往日亲人对自己的关怀、自己又是怎样关心亲人的,然后制作一张明信片表达自己对亲人和朋友的思念,把祝福写在明信片中邮寄给亲人朋友。在浓浓的情感氛围中,同学们在明信片上都写上了自己内心真实的祝福和思念,既得到了实践体验,提高了美术技能,又陶冶了情操,经历了一次情感的历练。再如:三年级美术课《刮大风》一课,刮风对学生来说已经是非常熟悉的环境气候变化,但是大部分学生都是在父母呵护下成长,即便是刮大风下大雨也是由父母接送,学生没有亲身体会到在刮大风、下大雨时行走的困难,在课堂中我就有针对地播放了一段视频,视频内容是这样的:“一位无助的老人在狂风大雨中艰难地行走,大树也被风吹得来回摇摆,还伴有刺耳的声音,随后跑来了一位年轻的小伙子,把自己的雨衣给老人披上并搀扶着老人,最后把老人送回了家,自己却被淋成了落汤鸡,但是这位小伙子脸上却洋溢着灿烂的笑容。”视频结束后,学生对视频中小伙子的行为称赞不已,被那种精神所感染。最后我在总结的时候问学生:“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同学们都纷纷回答:“我学会了助人为乐”“我学会了关心老人”“我知道了父母送我上学时的辛苦”……学生的回答使我感受了这种情感教学的重要性,让学生懂得感恩,懂得关心别人、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学生对此表现出积极的态度,建立起内在的价值体系,对他们良好的道德、健康的心理、正确的人生价值观的形成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这种价值取向的形成将成为学生一生的财富。

篇2

关键词:语文教学;“满堂问”;妙招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课堂教学中的“满堂灌”现象少了,但“满堂问”现象却又多起来了,甚至一节课下来,全是师生的一问一答、碎问碎答,而学生并没有真正地树立问题意识,只是被动地跟着问题跑,思路狭窄,学习被动,课堂教学效率低下。那么,如何才能走出“满堂问”的怪圈,引领学生打开思维,走向更为深刻、更为自主、更为高效的语文学习境界呢?

《散步》“同课异构”教学案例:

案例一:在歌曲《让爱住我家》中展现图片和歌词导入新课,教师板书课题、朗读课文,带领学生学习字词,接下来进入分析课文环节,几乎全是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或齐答、或个答。

1.文章开头写谁在散步?

2.母亲愿意出来散步吗?为什么?

3.母亲为什么又出来散步了?

4.第四段是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5.儿子的话有意思吗?表现了小家伙的什么性格特征?

6.在散步中一家人有分歧吗?什么分歧?是谁解决了分歧?怎么解决的?

7.母亲改变了主意,表现了母亲的什么性格特征?

8.如何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

9.本文的主题是什么?

案例二:“同学们,让我们一起走进莫怀戚先生的美文―《散步》。这里有南方初春的田野,有铺展着生命的新绿,有阳光下的金色菜花,有水波粼粼的鱼塘,还有相亲相爱的一家人。”教师声情并茂地导入课文;之后,屏幕展示本课的阅读活动:朗读――品情,朗读――赏景,朗读――析意。

活动一:朗读――品情

教师播放优美的背景音乐,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勾画文中最能表现浓浓亲情的语句。之后,学生自荐朗读自己找出的语句或语段,教师从语气、语调、停顿等方面指导朗读技巧。

活动二:朗读――赏景

生齐读文中两处写景语段。师:作者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学生思考,同桌探讨,师生交流。

活动三:朗读――析意

师:请同学们找出文中意味深长的段落,默读体会,写出感悟。学生独立完成后,以“班级家庭”为单位合作交流,然后推选代表在班内展示交流,师点拨评价,并决出“优胜家庭”。(学校推广“班级家庭”管理模式,即每个教学班的学生以4―6人为一组,分成若干个“小家庭”,每个“小家庭”设“家长”一名,负责成员的学习、纪律等。)

最后,在配乐齐读中结束。

从“提问”的角度,对比分析以上两个案例,我们不难发现:案例一教师提出了9个问题,表面看来是不厌其烦、循循善诱,步步紧跟课文,实际上是问题过碎、过杂,而且大多数问题,学生几乎都能不假思索,脱口说出答案。没有真正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不能有效地训练学生的思维方式。表面热闹,收效甚微。案例二教师并没有提出多少问题,而是精心地设计了三个阅读活动,引导学生朗读课文,感悟亲情,赏析美景,理解文意。课堂上有静静地思考,有热烈地讨论,有精彩地展示,有科学地激励评价。引领学生真正地走进文本,亲身经历阅读过程,打开思路,训练思维,提高了语文素养。

案例二,是我上的一节示范课案例,同行老们都说效果好。这是我不断学习和摸索实践的结果。我总结提炼了摒弃“碎问碎答”不良教学习惯的三个小妙招。

第一招:设计“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主问题。

所谓主问题,就是用尽可能少的关键性的问题引领学生走进文本,对文本进行深入的阅读、思考、讨论、探究。也就是说教师提出的问题绝不能是简单的“是不是”、“对不对”、“好不好”的问题,也不能是学生不假思索便直接说出答案的问题。教师提出的每一个问题,最好都能引发一次阅读思考、一次讨论交流、一次点拨评价。那么怎样设计主问题呢?我认为关键是要选好切入点,可以从题目、情感、细节等角度提出问题,同时也要关注到学情、重难点、思维的发散点等。比如针对《老王》一课的主问题:作者为什么说“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的人的愧怍呢?”,学生需要认真阅读文本,分析两个主人公以及故事情节,才能回答。针对《秋天的怀念》提出主问题:你认为课文多处描写,有何深意?学生需要通读、跳读,了解故事情节、揣摩人物心理情感变化等,才能回答这个问题。

需要注意的是,问题提出后教师一定要留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不能一抛出问题,就让学生回答,或教师自己直接说出答案。只有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思路,教师才能引导学生朝向正确的思维方式。

第二招:组织高效的阅读活动。

如果一味地研究问题的设计,有时候真得很难奏效,因为有的课文真的不是回答几个主问题就能读透的。我们可以通过设计阅读活动来替代提问。活动的设计必须立足于培植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增强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设计的活动要体现浓浓的语文味。比如案例二,开始我是设计了5个问题,但总感觉浮于表面。后来,我想:《散步》这篇文章,篇幅不长,也不难理解,应该突出朗读,引领学生读出课文的句美、情真、责任重。所以我设计了“朗读――品情,朗读――赏景,朗读――析意”三个阅读活动,它们独成板块二,又彼此相连、层层递进。

我在语文教学中经常运用活动设计,尤其是篇幅较长的现代文和学生最怕的文言文,既能节省教学时间,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训练学生的思辨能力。

第三招:精讲精练。

课堂教学不让教师“满堂灌”,不等于不让教师讲,精要的讲析还是必须要有的。比如细细地讲一个段落、认真地分析一个细节描写、美美地赏析一段景物描写等等。听一位功底深厚的语文教师行云流水般的讲解,会让学生感到如沐春风,兴趣盎然,进入一种精神陶醉的境界。记得自己读初中时,经常听高中部的同学说:最喜欢上李老师的语文课了,他讲得真精彩!有一次,听说课外活动时间,李老师在校园里讲唐诗宋词,我们初中部许多学生都去围观,李老师讲到动情处,眉飞色舞,我们听得津津有味,深受感染。从此,我就爱上了背诵古诗词!除了精讲,教师还要能设计出高水平的听说读写能力训练题,让学生举一反三,掌握语文知识,学会阅读方法。简言之,就是教培养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

总之,语文教师一定要善于学习,练就深入研读文本的能力,才能做到不囿于教材,不囿于参考资料,而是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自己学生的学情以及教师本人的特长等,进行精彩讲解、问题引领、活动实施等,从而真正地走出碎问碎答、浅问浅答的课堂教学怪圈。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篇3

关键词:校本教研 ;语文教师;成长

教育教学的发展必须通过每一位教师的努力才能完成,教育教学的发展又可以促进每一位教师的能力提升。学校推行校本教研,能够依据学校实际资源,结合各位教师的教学特色,改进学校的各种问题,促进教师个体的发展。长期以来,校本教研已经融入到广大教师的日常教学工作,激人奋进,助推教师的专业成长,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一个有效而现实的途径。

一、帮助教师明确教改方向,更新观念

针对每次教育教学的最新动态,校本教研活动都会适时的举办各种专题报告,如“学习新课程标准”;或是印发一些有关的学习材料,如“什么是教学观、学生观”,“教师角色与教学行为”,“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等。一系列理论知识的学习,让对新课改、教育创新有些懵懂的教师不仅“洗了脑”,而且“充了电”,使大家深深懂得作为一名教师就要融入文化的变革、创新之中,追求先进文化的先进思想,要有思考地站在一定的高度进行知识的更新与创新。这样才能更好地进行教育教学活动,进而更新观念,走向科研型教师之路。

二、主题探讨助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升

(一)小话题,大学问

每次的校本教研活动,都会从学校、教师的实际出发制定一个主题进行探讨。“如何写好下水文”、“作业的艺术”、“怎样指导写看图作文”等内容让教师由小收获到大积累,从基础着眼不断指导教学实践,使教师掌握一些教学的艺术,利于教学水平的提升。如:对于“如何实现高效课堂之我的教学妙招”这个话题,大家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小到生字的扎实记忆教学,大到课堂环节的精巧设计,大家畅所欲言,频频出招,都把自己最得意的同时也是最行之有效的方法亮出来相互切磋。有的教师在字音字形教学中,针对一些易混易错的字词,根据实际情况编成一两句顺口溜帮助学生记忆。如“duō、dōu”这两个拼音的声调学生总是标错地方,就让学生记住一些标音的口诀:“i、u并排标后面”;“o、u并排标圈(o)上”……又如,“即、既”两个字的读音学生易混淆,就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它们的字形特点,运用字形与字音巧合的地方加以记忆。“即”的右边是两笔,正好读二声;“既”的右边是四笔,正好读四声。此招一出,老师们频频点头,相信学生会在一瞬间轻松却永久的记住这两个字的正确读法与写法,比单纯的机械性抄写更加牢固。在落实字词等语文基础方面,有的老师也道出了自己的高招。不一味地让学生抄抄写写,而是采用奖优罚劣让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我的妙招”这一话题的交流研讨,使大家的教学思路豁然开朗,激励大家更加积极主动地去研究和发现更多更好的妙招,力争在有限的时间与空间中引导学生学习知识、掌握技能、提高能力、体验人生,从而真正实现高效的课堂。

(二)评课交流,共同发展

做课后,利用校本教研时间进行的评课活动是教师之间的诊断、指导与经验共享的过程。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角度不同,认识亦不同,集体的智慧是无穷的。在平等、和谐、真诚地交流评说中,大家都或多或少的受到一些启迪,明确了自己在教学中的问题。评课让大家在观念的碰撞与交流中达成新的共识,教学经验、新方法、新理念得到了共享。

(三)集体教研,问题分析

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常会遇到一些模棱两可的问题,尤其是语文学科更具有这种特殊性,这就需要我们的语文教学集思广益。而这时的集研集备就显得尤为重要。在规定时间的集体教研活动中,每个人都要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集思广益,突破重点,解决难点。有的教师介绍自己班教学中出现的新问题时,就会提示其他老师在教学中应提前预设或是应特别注意的地方。有的教师把好的教学方法娓娓道来,与他人探讨分享。在与同行的交流中,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会使大家把教育教学工作做得更好。在学校“同课异构”活动中,四年级组语文老师决定上一堂语文实践课“规范用字,人人有责”。具有挑战性的新颖课型勾起了大家的创作热情。集体教研时,组长抛砖引玉,率先提出了自己的构思。其他班的老师也毫不示弱,分别谈了自己的想法。有的加入相声片段“白字先生”用以激发学生兴趣,进而深入探究;有的结合本班实际,让学生充当某一时段的小主持进行展示交流;有的则引入一片寓意深刻的美文,拓展视野,引导学生进行心灵深处的对话与思考。在热烈的探讨中逐步完善教学环节和方法。实践时,老师们在各自的课堂上把这节课上得异彩纷呈。大家品尝到了校本教研的甘甜。这其中,教师与学生真正实现了双赢。

(四)适时反思,不断提高

校本教研中,我们常常会鼓励教师适时进行反思,反思使教师在自我学习、自我感悟中实现自我发展,在反思中改进行为,促进自身专业的发展。学习材料后的反思,可以进一步加深理论认识,更好地付诸实践;做课后的反思,让教师自己主动发现问题,不断改进完善,不断成长;日常教学后的反思,则养成了教师勤于思考、时时积累、不断实践的良好习惯;听名师名课后的反思,帮助教师及时捕获他人的优势为己所用,不断提高。同时,我们还和老师一起将反思的内容加以整理、归纳、积累。使之成为课题研究、论文撰写的很好素材。

三、搭建展示平台,使教师认识自我

篇4

从“圈点批注”中取真经

针对教师教育管理素养偏低的现状,学校在北师大专家的帮助下选择编印了《让课堂多一些机智》教师学习手册,主要涉及课堂管理方面的内容。在“圈点批注”该学习手册的过程中,教师们对教育管理的方法和手段有了许多思考,反映出教师对于教学专业素养和“课堂实效性”问题的关注。

结合教师对《让课堂多一些机智》学习手册的“圈点批注”反馈,学校围绕“教学专业素养”和“课堂实效性”等主题编印了《让思考改变课堂》教师学习手册,引导教师从关注“教”到关注“学”,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教师在“圈点批注”的过程中,进一步聚焦课堂教学实际问题,进行相关内容的学习和实践,提高教学专业素养。

伴随着对教育“管理”和“专业”的“圈点批注”的学习,学校和教师逐渐意识到:教育观念、职业精神与教育幸福感是“术”背后的“道”。于是,我们将“圈点批注”的指针指向了李镇西《幸福比优秀更重要》一书,教师们精读篇章,圈点精要,批注感悟,于“圈点批注”之间领悟教育的幸福,感受人生的智慧。

在“圈点批注”中做研究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圈点批注”学习是切入点,教研活动与实践是手段。

开展多种类型的研究课。以“圈点批注”学习为基础,学校组织开展了骨干教师的示范课、教学能手的研究课和青年教师的汇报课等实践活动和教学研讨,引导教师将“圈点批注”中的所学所思运用到课堂教学实践中,在实践中提升教师的理论素养。例如,数学组教师用“圈点批注”的方式学习了变式教学的相关内容之后,开展了“变式教学”研究课实践并进行深入研讨,提炼出新的理念、新的做法,并应用于课堂教学,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开展备课组小课题研究。基于教师的“圈点批注”学习,学校引导备课组聚焦一线教育教学问题,开展小课题研究,如数学变式教学、语文作文教学、英语阅读教学、地理案例教学等,促进了课堂实效的提升,提高了教师的理论素养。其中,语文组由“圈点批注”学习内容衍化而来的小课题《运用“四步法”提升初中生作文构思能力的研究》被立项为区级课题,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开设教育教学论坛。从教师的“圈点批注”学习出发,学校组织了形式多样的教育教学论坛,内容包括课堂教学机智、班主任一招鲜、课堂关注、教学叙事、读懂孩子等,激发了教师更多的理念思考和实践共鸣。其中,班主任一招鲜每月一期,由班主任结合“圈点批注”理论学习的内容和自身实践经验,介绍自己的班级工作妙招,如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班主任讲话技巧和实效性等,深受教师们欢迎。

在“圈点批注”中成长

几年来,通过“圈点批注”方式开展的阅读活动以及在此基础上进行的多种教研活动,学校教师的理论素养得到了显著提高,促进了教师队伍的成长。

丰富了教师的个性化学习体验。“圈点批注”提高教师理论素养的研究为教师的学习提供了更加个性化的空间和平台,教师能够有个性化的学习、独立性的思考、互动式的研修。

篇5

关键词:教书育人 情景教学 教学艺术

一堂课是否成功叫好,与授课教师的教学艺术密不可分。在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教师掌握并发挥好教学的各种艺术,必然会收到良好的效果。笔者是一名学科教师,以下是几点教学中所得的体会,在此与同行共享。

一、教师的语言艺术

所谓教学当然是要在教中学。自古以来,课堂教学靠的是口耳相传,不管是传道、授业还是解惑都离不开语言的表达,更何况教师语言艺术的高低对学生的语言水平也有潜移默化的作用。所以,语言艺术在课堂教学中就占有了相当的地位。优美、流畅、动听的语言对能否吸引学者们的的注意力起着关键作用。故教师语言艺术在教学中的地位是不容置疑的!一堂讲究艺术的教学,传统的开场、导入、讲述、提问及评价等就是基本的过程语言。然而,教育不只是传授学科知识,学生的接收状态也十分重要,所以什么时候激励、什么情况下要稍作暗示、大场面下不吝啬地表扬、适度地进行批评到位却又不掉颜色及师生近距的交谈等各种方式的语言也是非常必要的。此外,还应让课堂教学处于一种张驰有致、轻重适度、缓急合理的良性状态。这还要求助于声音宏亮、抑扬顿挫、语速适中、生动准确、娓娓动听的这些优美的语言艺术,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能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恰到好处地运用语言艺术,灵活多变地诱导学生“入境“,这样才引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情境教学的艺术

课堂上教师一定要排除一切杂念,这是情景教学的前提。课前整理自己的表情,深吸一口气,全身心地以一种饱满的、愉快的、充满激情的状态投入到课堂教学当中。这不仅可以为学生创造一种气氛热烈、趣味盎然的学习情境,而且还能使学生由于受到教师教学激情的感染而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去。另外,创设一些客观的实体情景也使学生易于感受、易于理解。凭借实体,学生可以发挥观察力,思维力,从而加深学生对事物的认识,引起感情上的共鸣。还有,在一些特殊时候,根据实际的需要,模拟情景也要适时地用上,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运用一定的手段进行情景的复现,更能达到形象地反映事物特点的目的。

合理巧妙地创设情境的教学,会使我们的课堂更鲜活、有趣、更生动、亲切。它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设法让学生带着好奇的、身临其境的状态进入文本,去浏览那片新的天地。更重要的是,能充分地调动学生的情感,使其入情入境。

三、调动学生兴趣的教学艺术

当前,越来越多的孩子觉得学习远没有游戏那么好玩那么有趣,逃学的比例也越来越高。所以,兴趣也就成了打开他们心灵的钥匙,成了调动学生们学习兴趣的最佳途径。兴趣作为学生行为的主要动力,它推动着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更重要的是能令学生自身积极地去探索,对学生的思维发展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所以,兴趣是学生成才的先导因素。因而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课堂教学中,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加强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正是所有教学千头万绪的根本。

四、教师应掌握多种随机应变的艺术

处变不惊、挥洒从容,是做一个新时期教师最基本的要求。如何面对日新月异的时代,以适应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要;如何面对新时代成长起来见识广博、思维活跃的学生,对我们教师,这确是一项需要不断探索的艺术。这就要求老师必须有广博的知识和扎实的功底。此外,在遇到学生的提问时,如何做到随机应变,穿针引线地回答也是很非常重要的。当然,一名合格的教师除以上要求之外还应具备课堂教学中各种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这种应变能力的高低也直接体现出教师的自身素质。比如在课堂上,个别学生故意恶作剧,把前面站起来回答问题同学的椅子移开,之后发生摔跟头、轰笑、动怒等情况,这不但影响到了学生的注意力,也有可能出现课堂学生起轰甚至打架事件。这时正是考验我们老师面对这种突发事件是否能拿出随机变通、息事宁人的妙招的时候,作为教师要能从容应对这种突发事件,掌握好随机应变的教学艺术,迅速稳定学生的学习情绪,控制好课堂秩序,圆满完成教学任务,同时在学生的心中也会产生对老师的敬慕之情。

篇6

一、做最充分的课前准备──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首要前提

精心设计并努力构建高效中学地理课堂是至关重要的。这包含了两层含义:老师的课前准备和学生的课前准备。

(一)教师的课前准备

知识准备:要精心钻研,深刻领会并努力贯彻实施《课程标准》,制定出科学合理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的定位要难易适中,要明确每节课教学的重点与难点,要突出教学重点与难点。

物质准备:要广泛搜集与教学相关的文献资料,地理现象视频、影视剧、图片及相关资料等等,让学生通过视觉、听觉、感觉全面感受并理解地理知识。

心理准备:上课前教师要尽力把自己的情感、思想与心理状态调整到适应课堂教学需要的最佳状态,把可能对教学造成负迁移的所有令人不快乐的烦心事“忘掉”,一心一意投入到课堂教学所需要的情境中。为上好一节纯粹课、真实课、精品课奠定基础。

(二)学生课前准备――发现问题、努力钻研解决问题是高效课堂学习前提。

学生的课前准备主要是各个学习小组预习学案导,形成对课本知识基本轮廓的初步认识,在小组分工、合作探究找出存在的疑问,以便在课上有的放矢地解决所有疑难问题。

二、创设最佳的导入情景与情境──高效课堂教学的环境载体

常言道:施教之功,贵在引导。创设教学情境,导入新课是关键的第一步。教师要想方设法,不断出奇招、妙招和新招,课堂教学,以最少的时间、最快的速度,拉近学生与教师、学生与教材的心理距离,使学生尽快进入学习状态。 尤其要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需要,创设能让学生引起兴趣、与学生原有的认知相吻合的情境,使教学目标能够极大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进一步产生学习感受知识的浓厚而强烈的心理欲望和持久的学习热情。 地理教师在导入中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精心设计生动的导入语言,充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或展示图片、演示实验,就会使学生感到学习地理既有意义又富有趣味,从而产生积极的学习心向。如果导入设计引入启发性的问题,采用形象化的语言叙述,创设富有联想的教学情境,就能燃起学生的思维火花,激活学生的思维活力,增长学生的智慧。所以,导入对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导入主要包括:复习、提问、故事等语言描述性引入;直观画面或教具导入;联系实际或实地观测引入;课堂演示、室内实验引入。

三、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构建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核心

自主是培养能力的第一步,应始终引导学生自己去思考、领悟。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体验地理、融入地理、感悟地理知识,教师要重视培养并努力发挥每一个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与创造性,突显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的的主体地位、发挥主人作用。让各个学习小组与小组成员之间明确合理分工、合作探究,各自完成相关任务,从不同角度寻找相关信息,经历体验、感知、探索、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况及讨论等思维活动及操作活动,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探索思考,吸收和内化新知识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此基础上,学生也能够主动地营造有利的学习氛围,形成对学习结果作出较为客观的自我判断和评价。

在地理教学中,合作学习模式一般是通过学生小组的形式,其基本操作要领是:提出学习课题形成学习小组分解学习任务团结互助、完成学习任务形成小组学习成果对学习成果进行交流和评价。在合作学习中,教师的作用主要是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因此需要教师角色转变,由“教”变“导”。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要因时、因地、因人、因学习内容而宜,教师应根据学校和自身的条件,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积极尝试和探索小组合作学习。

四、精讲细拨,指点迷津──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关键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但自主学习探究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课堂点拨、答疑解难则是体现老师教学智慧的有效教学之举,更是教师主导作用最直接的体现。因此老师精讲效果如何,直接关系学生疑难问题能否解决,教学目标能否达成,是课堂效益高低的关键之举。精讲就是讲学生自己不能理解的知识,这要求老师从学生做的教学案题目中发现的疑难之处,从学生探究问题的过程中发现的疑难之处入手,重点讲解;老师要授生以“渔”,给学生讲获取知识、解决问题的方法。

五、科学指导,全面评价──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必要补充

新课程要求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指导者,当学生展示问题时,为了使学生对问题有一个明确的认识,不能一味的鼓励,要针对问题在鼓励优点的同时,适当指明不足,在不打击学生的积极性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是非观。基于以上情况,我以为要注意以下几点:

问题卡壳时,给予启发式指导;问题偏向时,给予规范性指;问题错误时,给予科学性指正;问题混乱时,给予点拨性指导;问题深入时,给予递进式、发展性指导。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如何评价学生成为教学中的一大难题,有些教师在课堂教学评价中出现了“为评价而评价”的现象,认为尊重和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就是一切都顺着学生。基于以上情况,注意以下几点:尊重事实,给予真实性评价;问题困惑时,给予启发性评价;情绪消退时,给予激励性评价。

六、练习巩固,矫正补缺──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试金石

篇7

关键词:英语课堂教学改革;集体备课;优化导学环节;提高效率 我们的英语课堂改革教学搭乘着襄州区“改革开放年”的这股春风,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活跃。我们是如何调动教师积极备课、学生积极学习,将他们的潜力挖掘出来,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的呢?以下便是我们在实际工作中的一些尝试与思考:

一、注重教师集体备课,集思广益

课改实践中,“亮出自己最精彩的”是我校教研组集体备课的真实写照。以年级学科组为单位加强集体备课,备课中认真实行“个人―集体―个人”的方法,做到个人备课与集体备课相结合;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作用,充分发挥集体的优势和智慧,突出集体的作用,淡化对个人的评价,从导向上强化团队合作的意识。

在备课中,人人都是执教者和评教者,大家通过案例分析、教学反思、合作研究等形式,让好的教学方法、复习策略,破解难点的妙招不断涌现。组内的讲课、评课、说课以交流对话的形式,主要体现教师对课堂的组织结构、教师对授课内容的设置程序、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率及课堂教学效果等。

二、注重优化导学环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以“启发式”的提问方式来导出当堂要掌握的知识点

在导学环节设计中,可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精心设计一些问题。比如,在进行人教版七年级下Unit 8中的“there be”句型教学时,在预习导学环节中首先写出几个句子:

1.There is a bank on Bridge Street.

2.There is some milk in the glass.

3.There are two boxes on the floor.

问题一:请总结这几个句子中的画线名词的分类?

问题二:be动词的形式和主语之间有什么关系?

之后在导学案中又写了两个句子:

1.There is a wolf and three tigers in the zoo.

2.There are three tigers and a wolf in the zoo.

问题:你知道There be 句型中出现并列主语时be动词的形式如何决定吗?

最后又写了两句:―What’s in the box?―There are some pencils in it.

问题:对There be 句型中的主语提问用什么?

同学们就是通过这几个问题的解决,对“there be”句型的知识有了初步的掌握。

(二)以“体验式”的方式来导学、归纳当堂要掌握的语法知识点

所谓“体验式”的方式就是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教师导学案上设计的问题来总结、归纳当堂要掌握的语法知识点。如,我在设计人教版八年级下册Unit 8的现在完成时态的语法导学案时,在预习导学环节中写了含有该时态的几个例句,然后提出以下几个问题:

Eg.:

1.Sarah has slept___eight o’clock.

2.He has lived in the city____four years.

3.His uncle has taught Chinese_____he was twenty years old.

4.I haven’t gone for a walk in the park____a long time.

(1)根据例句,你能写出现在完成时态的谓语结构吗?

(2)根据例句,你知道现在完成时态常和哪些标志词连用吗?

(3)你能说出现在完成时态的用法吗?

同学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该语法知识的掌握也在不断深化。从而总结这一课时的重点知识点:

1.谈论做某事持续多长时间“How long...”

2.现在完成时,它表示动作从过去开始一直持续到现在,并强调对现在造成的影响或结果,常与for,since,how long等词连用。其结构为:have/has +(v.)pp。

3.since与for的用法和区别。since+某一时刻的词,短语或从句,for+一段时间的词。

4.教师点评:通过时间轴可以更好地理解现在完成进行时的概念及用法。

可见在设置问题时,一定要考虑问题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性的知识如何,也就是说,要让学生在解决教师设置的问题时,不看教材不行,看教材不详细不行,光看不思考不行,思考了回答不出不行。这样学生就能真正从教师设计的问题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看书,学会自学。

三、科学设计当堂达标环节,提高课堂效率

1.当堂达标知识点的内容设计要针对不同的授课内容编写不同的学案,确保将学生放在主体地位,设计“学案”的着力点要放在落实知识点思路引导上,具体落实在学习过程中的活动及学习目标的问题设计上,使静态的学习内容动态化。

篇8

关键词: 中小学体育 教学绝招 教学改革

一、体育教学绝招是教学改革催生的产物

体育教学中经常出现一些教学难题,比如体育教师在教学难点上的突破不力,学生学习效果不太理想,或者教师在教学指导上措施不力,导致教学目标没有充分实现,这时一些教学绝招就体现出独特的价值。

二、体育教学绝招使用本质之解析

体育教学有教无类,运用绿色体育教学法展开教学是体育教学增效的绝招之一:绿色体育教学是人文色彩的体育课堂教学,在教学上教师对待学生要一视同仁,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完成体育教学任务,比如要简化教材的难度,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师生共同参与体育运动,这就营造了愉快的课堂氛围。皮革马利翁效应告诉我们,教师的信任和期待能改变学生的行为,当老师给予学生信任和赞美时,学生会变得更自信,并尽力达到对方的期待,以避免对方失望。所以在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不要吝惜自己的溢美之词以赞美学生,让学生从内心激发学习的正能量。

体育教学有效实现目标的绝招之二是在体育教学中强调体育教学的知识性,在体育教学中要尊重技能习得的规律,对于运动技能形成的原理要熟悉和了解,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比如在乒乓球推挡教学过程中如何提高推挡水平做到乒乓球在推挡中不出台,其实就是一个物理学上的投影的问题,球拍投影的阴影区域全部覆盖对方的球台上的时候,这时推挡出去的球就永远不会出台,这里就是强调球拍推挡球握持角度的问题。

体育教学的课堂秩序的维持是量化计算的绝招,而且此招在维持课堂秩序和课堂教学纪律中屡试不爽,运用精确数字表述说明问题严重性,这样更有教育效果,比如在体育课集队中有个别学生自由散漫,不遵守课堂纪律,招致教师批评,教师在队伍集队完毕给学生算一笔账,上课因为等你一两个人晚集队一分钟,全班50人,你等于耽搁全班学生近50分钟的时间,你负得起这样的责任吗?结果是自那节课以后这个班级课堂秩序井然有序,班级纪律也出奇的好。其实这个问题的解决妙处在于体育教师用放大镜扩大其缺点,让其缺点得到放大,通过数字形成的视听觉刺激让问题学生得以警醒,从而让问题顺利解决。当然在问题生有些许好转的时候不要吝啬自己的溢美之词,要给予他们适时的帮助和鼓励。

体操教学规避危险的绝招之三:降低体操学习内容的难度,教学组织方法的难度降低,教学器械的难度降低,降低组织教法的难度就是运用人为干预法降低器械教学的难度,比如双杠上设置保护垫,单杠下设置一定高度的海绵垫。体操教学内容之所以是高难度危险的教材内容,其根本原因在于其多数项目是高空器械项目,四肢离开地面,缺乏有效的身体支撑,身体不容易找到有效支撑受力点和平衡点,这是体操教学是危险项目教学的主要原因,解决这个教学问题很简单很实用的招数是降低体操教学的难度和减小腾空高度的落差,充分强调手的作用,以单杠教学为例,单杠教学可以通过在杠前摆放一定高度的海绵垫,缩短单杠摆动的幅度,减小身体腾空摆动的高度落差,同时强调双手是身体的有效受力点,是维持身体在杠上平衡的支撑点。因此教学中强调学生要牢牢地抓住单杠,不管什么情况下,只要双手握住单杠,就避免头部着地,规避危险。

对于身体有腾空的技术动作的学习指导或者强调固定姿态或者精确部位技术学习的绝招是体育教师预设障碍或者设置一定的标记物,这样能更快地通过标的物引导学生更快地建立肌肉本体刺激,建立条件反射,实现技能正强化迁移,更准确更有效地完成技术动作的定型。比如在跳远教学中,强调摆动腿前上积极摆动的时候,这时在沙坑上方摆放一个标记物,让学生有意识地用前摆腿触球。在单杠教学中摆动屈伸上的时候,在单杠稍前上方举起标记物,让学生有意识地用举腿触球。这对于学生掌握摆动屈伸上技术动作有很大的作用。排球垫球强调直臂垫球的时候可以用绷带把双臂进行外科手术式的捆绑,进而通过外部刺激促进动作技能的习得与掌握。

对于全身协调用力的田径投掷项目的学习的绝招是采取三段教学法组织教学:第一步是运用上肢力量体验发力的技术动作,第二步就是运用跪姿体验发力的技术动作,第三步就是采用全身力量体验发力的技术动作,从而让学生体验到不同部位的发力对投掷成绩的影响很大。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正确的发力技巧和全身用力的概念,从而建立正确的投掷用力技术学习法。

篇9

同样,学生作为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另一参与者,他们的地位也不容忽视。当身为教学活动中重要角色的教师给了他们正确的引导,也当他们已不再对学习这个新的生活方式不适应,不再一无所知的时候,他们的思潮就会开始蠢蠢欲动,不甘寂寞。而那股对自己未知领域的好奇和渴望也会如火山一般喷发出来。而这些不断喷发出来的火花中也不乏创新和震撼!这也正是新时代新的教育理念所极力呼吁的学生要有自我创新意识,自主动脑动手能力。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这一点显得更加至关重要。语文是一门充满艺术的语言学科。它的涉及面很广,很多概念没有唯一的答案,这就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很广阔的思维空间,而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一个可掘性很强、潜力无极限的黄金阶段,学生在心理上还不成熟,思考问题事没有太多的顾虑,所以他们的发散性思维可以任意扩张,不受任何约束。从这个角度来讲,比起成人来说,小学生的思维是要活跃得多。而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这种情况又往往是很常见的。因为毕竟人类对语言的敏感度还是很高的。跟其他学科比起来,在语文课上畅所欲言的能力显然也会表现得更加淋漓尽致些。从某中意义上来说,学生在课堂上积极主动地思考和回答问题正是给课堂艺术注入了一股新的活力。

那么,我们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呢?

一 激发主体求知欲

要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就会产生一种强烈的求知欲望并促使其想方设法参与学习活动,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如在教《可爱的草塘》时,我先告诉学生,作者初到北大荒时,感到很不习惯,提不起兴趣来,后来小丽带作者来到草塘,使作者看到了草塘美丽的景色,并在草塘里抓到了许多鱼,对草塘产生了深深的眷恋之情。这么好的地方,同学们想不想去看一看?""想!"学生异口同声地说。可见,学生已对草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参与的热情非常高涨,课堂上表现得非常活跃。其次,要设置悬念。对课文中学生最关心,最想知道答案的问题,引而不发,反而更能激发起学生求知的欲望,千方百计去寻求答案。如在教学《鲸》一课时,我对学生说:"鲸是生活在海洋里的最大的动物,而且是外形跟鱼非常相似,但它却不属于鱼类。那它属于什么类别呢?它究竟有多大?又有哪些生活习性呢?"这时,全体学生都睁着大大的眼睛,等待着老师告诉他们答案。但我并没有将答案告诉学生。而是对学生说:"这些问题的答案,课文里面都有。现在请同学们自己默读课文,找出来。"学生的求知欲被激发起来了,个个都迫不及待地认真读书,从书中寻找答案。这就从老师要我学,成了我要学。

二 鼓励学生质疑

人们往往是在实践中遇到了要解决问题的愿望,才会产生积极的思维活动。在教学中摆正教与学的关系,鼓励学生质疑,是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的一个重要手段。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给学生机会,鼓励学生将心中的疑难提出来,并引导大家集思广益,一起来讨论解决这些疑难的办法。对提得中肯的中心问题,给予及时的表扬和肯定。这样,学生心中的疑难既得到解答,又得到老师的重视和表扬,学生学习主动性就会被调动起来,所提出来的问题质量也会越来越高。如:在学习《舍身炸暗堡》时,学生提出了这样的问题:为什么要炸暗堡?他是怎样炸掉敌人的暗堡的?又为什么要舍身炸暗堡?学生能提出这些问题,说明了学生已经学会了围绕课文的中心内容来提问,能主动地学习课文的内容了。课堂教学有了这个环节,就更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了。

三 鼓励学生讨论

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提问时,要注意分好层次,才能调动起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一般来说,难度小的问题,就让在学习上感到困难的学生回答,答对了还要进行及时的表扬和鼓励,以激励他们参与的勇气;对于难度大的问题,则要组织合作小组进行深入的讨论,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这样,学生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了,人人都参与课堂教学,从而培养了他们的主体意识。

为了进一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还可以根据课文的特点,选择适合学生自学的片断,组织学生自学汇报某段课文的内容。学生通过自学、小组讨论,就能出色完成老师交给的学习任务。如我在教学《捞铁牛》第二段时,就要求学生分小组自学讨论,然后再向我汇报自学情况。学生通过自学讨论知道了本段是讲和尚怀丙做好捞铁牛的准备工作,并具体向教师汇报了怀丙和尚做了哪四项准备工作。有的小组学生还能评价出怀丙这四项准备工作做得细致、周密、科学。这样的课堂教学,学生的参与度高,充分发挥了学生在课堂教学的主体地位。

总之,我们要切实转变观念,做好具体工作,把学生的主体地位落在实处,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作为教学的重点和核心,把学生能否"乐学、会学、学会"作为评价一堂课的最主要的标准,整体优化我们的课堂教学,使学生能够兴致勃勃地求知,积极主动地发展,使他们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创新,全面发展,整体提高。

篇10

一、课前准备上以“学”为本

1.备“教”备“学”

学生活动线,顾名思义就是学生在课堂上的活动主线,这是教师备课理念的重大转变,是由原来的备知识、备教材转化为备学生;由备教师活动转化为备学生活动.课上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的一切准备工作必须围绕学生的学来进行,即围绕“备学”来准备.对于教师来说,教材知识已经烂熟于心,但是每年面临的学生是焕然一新.所以,如何让学生“动”起来这是备课的关键.必须要考虑到学生的现实基础,还要考虑到在课堂活动中可能遇到的诸多问题.

案例1:平衡常数一节,学生活动线设计为: 1阅读教材,找平衡常数的意义和表达方法;2交流研讨,体会平衡常数的表达形式与方程式的关系,3巩固应用,感知平衡常数的作用.这样课上教师根本不需要讲解,完全通过教师设计学生活动先由学生自己活动和研究即可.所以,备好学生活动线是高效课堂的关键.

2.“讲堂”“学堂”

“高效课堂”其核心出发点就在于要充分相信学生,利用学生,把教师拉下来,把学生推上去,从而使原来的讲堂变成学堂.我们的任务旨在设计出活动线,让学生带着任务,带着问题自己研究,自己讨论.

案例2:在《电解原理的应用》中学生活动线是这样设计的:原理探究――第一框,惰性电极电解应用――第二框(电解食盐水),活性电极电解应用――第三框(精炼和电镀铜).我设计学生活动线只需重点师生共同探究第一框,对于第二三框,放给学生如法炮制、自己探究即可!这样,运用学生活动线就能更好的实现了讲堂到学堂的转变.

3.“一言堂”“群言堂”

目前的课堂改革,其共性就是要砸烂讲台,把教师真正从“讲”台上拉下来.其目的就是要由一言堂变为群言堂,由学生的“学”甚至学生的“教”替代教师的教.而设计学生活动线就是这一思想的重要体现,就能实现课上一言堂到群言堂的转化.

案例3:在学习平衡转化率时,学生活动线设计为:(1)阅读教材,体会平衡转化率的定义.(2)阅读例题1,学习计算格式及步骤.(3)交流研讨,做题时应注意那些问题.(4)小试牛刀,自我完成例题2.(5)自我矫正,查找自己的不足.(6)小组讨论,解题的注意事项.这样把课堂教学转化为一个个的学生活动,突出体现了课堂以生为本的思想,更好实现课堂学生学习的高效,实现一言堂到群言堂的转化.

二、课上活动上以“学”为本

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这样说:“找出一种教育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华东师范大学周斌教授说过:“课堂上谁是主人?谁最后应用知识,谁最后走进考场,走向社会,谁就是课堂的主人”. 课堂是否高效,一个重要的指标就是看学生的参与度.所以,设计“学生活动线”就是增加学生课上参与度的重要体现.

案例4:在学习《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因素》这节课时,总认为本节非常重要,不敢放给学生,在第一个班采用教师讲授式,课上教师挥汗如雨,听后学生是雾里看花!在第二个班上课时,每种外界条件对平衡的影响均采用“实验探究现象分析得出结论理论解释”这个模式设计学生活动线,严格按学生活动线操作,该放的放,该憋着不讲的尽量不讲,特别是用平衡常数解释一些结论,完全让学生自己讨论展示.结果课上学生参与积极,问题迎刃而解.可见,运用学生活动线,实现了学生课上的有效参与.所以,课堂学习求高效,活动线设计是妙招.

三、能力培养上以“学”为本

俗话说:书上得来总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可见,教师讲会的只能撑一时,而学生学会的将会伴一生.学生运用学生活动线这一载体,参与、体验学习的过程,感知学习的乐趣,进而培养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