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规划调研范文

时间:2023-06-05 18:01:2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乡村规划调研,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乡村规划调研

篇1

根据武人常办字[20XX]10号文件的指示精神,镇人大主席团紧紧围绕辖区内的秀美乡村规划建设情况展开调研,突出强调“实事求是,准确地反映客观事实;认真分析,透彻地揭示事物本质”,现将我镇人大对辖区内的秀美乡村规划建设的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经验与成果

〈1〉领导重视,责任明确

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秀美乡村规划建设工作,始终把这项工作当作一件大事来抓,成立了由镇长任组长,国土所、规划所、林管站、新农村办、“乐居家园”公司、各村村委会为成员单位的秀美乡村规划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严格根据各自承担的规划建设监管职责签订责任状,明确责任单位和具体责任人的监管任务。

〈2〉以人为本,尊重民意

我镇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村民的根本利益放在首位,切实保障和改善农村民生,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和首创精神,尊重村民意愿,引导和依靠村民的智慧与力量,逐步推进秀美乡村规划建设工程。

〈3〉乡村统筹,规划先行

以规划为统领,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统筹乡村产业、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社会管理、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逐步形成乡村统筹发展体系。

〈4〉服务大局,加强整治

依据乡村统筹规划,结合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及“增减挂”政策,全面整治农村闲置住宅、废弃住宅、私搭乱建住宅,严禁滥占耕地建房,加快农村危旧房、土坯房改造,打造优美村容乡貌。

〈5〉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现代化发展水平

深入实施乡村公路网络化、农村自来水普及、农村信息通讯推广和林区作业道路修建等建设工程,大力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完善小微型水利、水土保持设施,加强农村防灾减灾抗灾能力建设,提高抵御自然灾害水准。

〈6〉建立、健全乡村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实现了镇有规范化卫生院、村里有合格卫生室,改善医疗卫生设施条件,提高服务水平,确保农民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全面加强农村疾病预防控制、应急救治、妇幼保健等公共卫生服务,落实了免费优生健康检查和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

〈7〉实现了“农业发展,农村秀美,农民增收”

自从我镇制定“和谐秀美乡村”的建设目标,全镇上下团结一致,紧紧围绕这个目标展开工作。经过这几年的努力,长期困扰我镇的“三农难题”随之得以破解,农业产业化水平不断提升,农村规范化建设不断加强,农民收入渠道不断拓展。

首先从农业方面上说,我镇共建成现代化种植基地14个,投入790万元;现代化养殖基地14个,投入3115万元。另外,坐落在漾都村的箬溪生态科普旅游观光项目总投资近1.5亿元,建设院士工作站、鲟鱼高值化研发中心,还有金雨森景观园林苗木基地建设投资1000万,占地1000亩,极大丰富了我镇的农业现代化内容,这让人既能纵览秀美的山水风光,领略惬意的农村生态,又能享受到精致的田园生活。

其次从农村方面上说,我乡共有5个行政村,65个村民小组,建成乡村公路110公里,建成水库18座、渠道108条,建成沼气池144个、自来水管道2.5万米,建成学校8所、卫生医疗点7个、老年人活动场所6处、农家书屋5所,基础设施建设累计投入1269万元。全乡共有新农村点35个,累计投入资金达948万元,特别是我镇重点打造的养老山庄和养竹木葱郁、碧水长流、清雅别致、环境优美,立于青山绿水间的一栋栋农家别墅,或红瓦白墙,或回廊飞檐,一派世外桃源的景象,农家别墅内的各项生活起居设施均达到星级宾馆标准。

再次从农民方面上说,我镇共有农户数4115户,人口数为16931人。实施秀美乡村规划建设之前,镇村民的收入途径主要是外出打工、林木采伐、耕种田地等,现在我乡村民不但仍可以通过上述途径获得收入,而且还可以通过接待游客、到旅游景点工作、参与本镇项目建设等增加收入。据不完全统计,近几年来,我乡农民的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20%以上,目前达到8200元,富裕起来的镇村民参加新农保、新农合的积极性越来越高。

二、困难与问题

〈1〉村民的思想认识有待提高

从近几年来的工作情况看,我镇村民参与建设的主动性、积极性还未被充分调动起来,存在着“干部干,群众看”的现象。特别是部分村民不仅没有做到“自扫门前雪”,而且在规划建设工作中只要涉及到自己的东西开口就要钱,进而直接影响到了秀美乡村规划建设的顺利开展。

〈2〉项目的建设资金有待落实

秀美乡村规划建设是一项系统性工程,涉及到方方面面,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而目前,这项工作尚处于探索的阶段,全县还没有形成一个相对统一的规划建设模式,建设资金几乎是靠镇、村两级筹措来的,秀美乡村规划建设的项目资金严重短缺。

〈3〉管理的长效机制有待健全

秀美乡村规划建设工程是一项民心工程,更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工程。部分行政村把规划建设当作一项阶段性的工作任务,重整治、轻管理,没有建立和健全长效管理机制,公共卫生保洁难、公共设施维护难、系统规划坚持难。

三、方法与对策

〈1〉加大宣传,进一步发挥村民的主体作用

工作推动快与不快,不仅取决于动力大小,而且取决于阻力大小。秀美乡村规划建设最大受益者是镇广大村民,工作推进最大阻力也来自广大村民,这就要求充分发挥村民的主体作用,充分考虑村民的意见。秀美乡村规划建设项目实施要制定完善的可行性方案,争取广大村民的理解和支持,确保工作推进的可行性、实效性。同时,全力做好贴近村民生产生活实际的宣传引导工作,充分调动村民的积极性,进一步发挥村民的主体作用,变“要我建”为“我要建”,把秀美乡村规划建设真正变成村民自己的事,进而激发广大村民共建“和谐秀美乡村”的热情。

〈2〉拓宽渠道,解决秀美乡村规划建设的资金难题

秀美乡村规划建设涉及面广,资金需求量大,必然要拓宽资金来源渠道。镇政府要充分发挥桥梁作用,不但要积极向上级政府部门争取项目资金,而且可以引导有实力的公司投入资金,还可以鼓励镇辖区内的成功人士捐资等。同时,对各项涉农资金建立统一的协调机制,充分整合项目资金,保证资金使用统一有序,集中投入,真正实现“做一个、成一个”。

〈3〉建章立制,注重秀美乡村规划建设的长期管理

篇2

【关键词】乡村规划建设 现状 对策

乡村规划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手段,我国农村人口比较多,且密度很大,但是又缺少基础设施,环保工作差,都对乡村建设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另外,在乡村还存在很多机制性以及体制性的问题,因此,需要对其进行深入分析。

1 现状分析

1.1 缺少正确的认识

从当前情况看,很多政府的相关职能部门没有对乡村规划建设工作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很多地区以及部门重视招商引资,拉动经济,改善民生,很多资源以及人力和财力等都放在经济发展方面,而忽视了乡村的规划建设工作。另外,还有的地区以及部门虽然口口声声说重视乡村建设,但是却没有落实到位。在乡村规划建设的过程中没有投入大量的资金以及人员,也没有对其进行科学规划,大多都是应付差事。这些都表明很多地区的领导干部没有对乡村规划建设工作进行正确认识。

1.2 参与部门比较多,难以进行组织和协调

乡村规划建设,需要政府以及相关部门与社会力量等的共同参与。可是在实际实施的过程中,缺少组织协调机构。有的地区以及部门划分了部门职责,可是没有牵头部门进行组织,导致各个部门在工作中缺少积极性,导致工作延误。还有的部门为了自己的利益,不能站在全局的角度出发,不愿意在乡村规划建设的过程中投入比较多的人力与财力,消极思想严重。

1.3 软件建设不到位

乡村规划建设并不仅仅是物质建设以及生态建设,它不仅要有形象美,同时还需要有内在美。需要内涵建设,将乡村特色体现出来[1]。也就是说,在规划建设乡村的过程中,不能只建设硬件设施以及生态环境保护和文化服务改善,同时还要在体制机制方面入手,改革农村产权制度,创新治理机制,融入到经济建设以及政治建设还有社会建设和文化建设等方面,建设具有特色的新农村。

1.4 政府单独发挥作用,市场力量没有被引入

很多地区在规划建设乡村的过程中仅仅依靠传统运动式以及行政动员等方式,没有引入市场机制,社会力量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虽然一时建设了高标准,但是却无法长期运转。当前,乡村规划建设过程中,政府发挥主导作用,而农民参与程度不足,无法发挥其主体地位以及主体作用。很多农民将乡村规划建设看作政府部门的事,导致规划建设工作存在上热下冷的现象,主要原因就是没有充分调动农民积极性,导致农民主体作用无法得到发挥。因此,在规划建设过程中需要对建设目的以及建设力量进行明确,尊重农民意愿,由农村进行决策,在乡村规划建设过程中,让农民发挥主体作用。

1.5 规划设计无法得到落实

从当前情况看,很多地区以及部门在实施的过程中存在重视规划设计但是却忽视落实的情况。有的地区以及部门在明确规划的时候具有比较强的随意性,没有聘请好的规划设计部门提前开展论证工作,导致规划设计漏洞比较多,设计的起点与标准都不高,影响了执行效果。另外,有的地区以及部门在进行规划的时候没有结合当地的具体情况,一味追求高标准以及高档次,不能结合地区特点对规划设计加以调整,导致规划存在假大空的情况,可操作性不强。还有的地区以及部门投入大量的精力在规划设计制定方面,却没有彻底得到执行与落实,没有结合规划设计的具体标准进行操作,在上报数据之中,含有较大的水分,存在虚报现象,对乡村规划建设工作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2 有效对策

2.1 对乡村规划建设工作要有正确的认识

当前,在规划建设乡村的过程中,认识不够,各个地区以及部门需要提升自己的认识,站在中国梦以及美丽中国的角度,开展乡村相关规划建设工作。不能够将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以及乡村规划建设之间的关系割裂开来,也不能够使乡村规划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形成对立,要认识到乡村规划建设并不是发展当地经济和社会的一种负担,它并不是不能带来明显的经济效益[2]。需要克服错误思想,在思想上对其加以重视,在业务上加强了解,掌握时机情况,使乡村规划建设以及经济社会发展之间并行发展,利用乡村建设改善农村的容貌,并对生产和生活环境加以改善,对农村中的自然环境以及自然资料进行保护,对农村旅游资源进行深入开发,释放旅游潜力,利用美丽乡村相关建设工作,推动当地经济以及社会的不断发展。

2.2 将牵头部门以及各个部门之间关系处理好

对于乡村规划建设这项工作来说,它是各个部门需要共同承担的责任,参与的部门越多,就越利于工作的顺利开展,各个相关部门需要在党委政府相关领导之下,尽到自己的责任。在规划建设乡村的时候,需要对各个部门具体资源加以整合,合力建设,对各部门的相关惠农资金进行统一整合,发挥乡村规划建设相关平台的作用,实现最佳效益。

2.3 把硬件建设以及软件建设之间的关系处理好

美丽乡村不仅指整洁之美以及基础设施完善还有公共便利和生活宽裕,同时还需要创新管理。在规划建设过程中,除了要对基础设施进行完善,提升服务功能,还需要对农村改革加以深化,对公共服务的相关运行和维护机制以及社区治理机制还有产权交易流转机制加以创新。在建设过程中,要使农村焕发新的活动,营造出适合乡村发展的良好的软环境,促进美丽乡村的不断建设和发展。

2.4 引入市场机制

在对乡村进行规划建设的过程中,各地区以及相关部门需要创新思维,解决资金瓶颈问题,主动凑集资金,从而确保建设过程中的资金支持。在建设过程中,需要保证专项资金实现专款专用,还要在建设中投入充足的精力以及财力和人力,强化专项资金的管理工作,防止挤占与挪用的情况发生。另外,需要利用融资,将市场作用与活力发挥出来,引入招商引资等项目,利用其作为载体,确保乡村规划建设工作顺利开展,将市场融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避免等靠要的思想,在建设过程中积极寻找其中的商机以及潜力,做好包装与推介工作,使农村自然资源以及这自然环境的优势与潜力得到充分的发挥,吸引客商以及企业等在乡村规划建设过程中投资,促进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

2.5 确保规划设计的高标准,并做好落实工作

在建设乡村的过程中,其规划设计以及具体实施存在很多问题,需要相关部门对这些问题进行重视。在设计的过程中需要始终坚持高标准和高起点的理念,要聘请口碑较高的设计部门做好合理的设计以及规划,保证在短期内基础设施的标准比较高,不会在短时间内落后,防止重复建设。另外,要结合当地具体的地理条件以及自然资源状况进行规划设计,不能流于表面,一定要符合当地的具体情况,提前做好调研以及论证工作,不能够照抄别的地区的规划方案,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规划设计与当地实际情况相符,且能够体现科学理念[3]。与此同时,要在实施过程中做好规划设计的落实工作,认真执行规划设计的具体内容,防止打折扣现象,定期对其进度进检查,把关建设质量,推动建设工作的健康发展。

3 结语

综上所述,乡村规划建设是实现中国梦的一个重要内容,从实际情况看,一些地区在这一方面不断进行探索,实现了一定的效果,但是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很多的问题,比如,思想上不重视,组织协调工作落实不好等等,需要进一步分析,并采取有效措施对其进行解决,促进美丽乡村的建设。

参考文献:

[1] 卢美贞,蓝文权.浙江省美丽乡村建设现状与建议[J].浙江农业科学,2014(1):6-9.

篇3

【关键词】城乡规划 统筹发展 问题分析

1桐庐县城乡统筹发展及城乡规划问题分析

1.1城乡统筹发展问题

(1)城乡化水平落后于工业化进程

桐庐的农村工业化和小城乡化演变方式形成了与经典工业化、城乡化不同的演变方式,由此产生了当前面临的问题,如:土地资源集约度不高、乡村环境急需整治,人口未能有效向城乡集中,城乡化水平滞后于工业化进程,产业结构偏重,现代农业的实施力度不够,环境污染的集中处理难度较大。

(2)城乡功能亟待提升

农村的工业化导致城乡各功能用地混杂,存在布局不合理现象;城乡规模偏小,各项目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相对比较薄弱,存在功能不完善等问题。

(3)土地资源仍然十分紧张

城乡建设用地空间与资源十分紧缺。需要各级各层面进一步树立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的意识,通过优化用地结构与布局,整合规范农村建设用地,加强调整、改造、挖潜等手段,进一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4)城乡风貌特色缺失

在过去的城乡建设中,由于缺乏对城乡风貌和建筑文化的研究,导致地域区别和建筑文化多样性的消失,使城乡的风貌趋于雷同,城乡和村庄面貌缺乏特色和鲜明的个性。

1.2城乡规划当前存在的问题

(1)规划理念的先进性和适应性不够

统筹城乡、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理念尚未在城乡规划中全面落实。城乡规划的编制偏重于物质空间规划,对于经济社会发展各项要素的规划研究不够,影响了城乡规划对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调控作用的发挥。规划制度受城乡二元结构影响,重城镇轻乡村的现象还存在。规划编制往往注重城镇发展速度,忽视提升城市功能质量,效率与公平难以兼顾。

(2)城乡规划的前期研究工作欠佳

城乡规划是空间资源配置的基本手段,要体现其公共政策属性,体现其前瞻性、科学性和实效性,规划研究是规划工作重要的技术支撑。我们不仅要重视城乡空间形态的规划,更要重视形态层面以外的软性规划,如社会的、经济的和文化的层面等。因此,更要加强规划的先导性研究和综合研究。

(3)规划内容的科学性和可行性有待提高

城乡规划的质量和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部分规划,特别是乡村规划的前瞻性不强。编制规划仅注重远期或远景的蓝图,忽视对发展时序的合理安排,没有很好地处理近期建设和远期发展、远景控制的关系。对社会经济发展中的新问题,如市场化进程加快、流动人口激增、老龄化社会迫近、小汽车进入家庭等,缺乏足够的重视和合理的应对。缺乏规划实施的经济分析,城镇控制性详细规划等较难适应市场经济下规划管理的需要。

(4)城乡规划的公众参与不足

城乡规划是一项公共政策,除了政府、专家还需公众广泛参与。目前公众参与虽已涉及在规划编制过程中的民意调查、规划方案的公示和规划实施阶段的公共监督等方面,虽然《城乡规划法》强调城乡规划的公众参与,但公众参与规划听证、规划决策机制、公众参与制度等尚未建立。

2 对城乡规划工作的几点建议

2.1加强城乡规划的前期研究

(1)深入研究“十二五”期间桐庐县新型城市化发展战略,科学制订桐庐县新型城市化“十二五”发展规划。

(2)加强城市功能品质提升研究。找寻未来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载体,深入把握产业升级、城市升级的方向所在、动力所在,结合重大建设发展项目,布局城乡产业发展的重点空间,提升城乡空间品质和功能品质。

(3)加快区域空间协调规划编制工作。积极配合杭州市做好杭州大都市经济圈的各类空间规划,做好本县规划与都市圈规划的对接融合。

(4)利用杭州大都市圈轨道交通规划研究的契机,加快桐庐县轨道交通的前期研究工作,在两地空间规划中做好轻轨廊道的预留。

2.2 实现城乡规划编制全覆盖

2.2.1 科学编制城乡统筹规划

应在桐庐县域总体规划得指导下,组织编制《桐庐县城乡发展空间布局规划》,规划将桐庐全域作为一个整体,整合城乡空间结构,优化布局形态,协调产业分工,明确一、二、三产业的空间布局;合理框定近远期城乡用地规模,明确划定城乡生态空间,维持区域可持续发展。

2.2.2 全面实现城乡规划全覆盖

认真落实城乡规划全覆盖任务,积极推进乡村规划建设。一是各乡镇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契机,加快推进镇(乡)域规划、村规划的编制工作。二是加强对城乡建设用地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实现全县城乡建设用地控规全覆盖。

2.2.3 重视城市设计和城乡风貌特色规划

在规划编制过程中,通过城市设计的手法,编制风貌特色规划,进一步优化、提升城乡形象,避免“千村一面”,统筹与突出城乡建设特色。建议组织编制《桐庐整体风貌研究》,把握桐庐风貌特色,指导城乡建设。

2.3加强城乡规划管理

2.3.1、加快城乡规划队伍建设

现行乡村地区的规划管理主要由乡镇政府或乡镇级国土资源所履行管理职能,这种管理以土地管理为核心,缺乏城乡规划的有效引导。建议在乡镇分设村镇规划管理办公室,或在现有基础上落实规划专职管理人员,保证每个乡镇规划建设管理机构配备1名以上熟悉村镇规划编制管理的技术人员。负责协调规划的制定、实施和各方面的意见,从而真正实现规划管理的城乡全面覆盖。

2.3.1 拓展规划管理的手段,建立激励机制

鼓励规划管理人员理论联系实际,通过管理实践提升理论水平,建立规划管理论坛,开展有关规划管理调研的有奖征文活动;三是要加强学习调研。定期组织规划管理人员,尤其是基层规划管理队伍,向先进地区学习和交流,积累城乡统筹发展的实际经验,提升管理水平。

2.3.2建立定期或不定期人才、技术支持制度

建议建立定期或不定期人才、技术支持制度。可采用多种形式加强杭州市区对桐庐县的人才、技术支持力度。如对规划方案的编制、评审,或邀请专业技术人员挂职锻炼、规划专家给乡镇领导和规划管理人员讲课培训、作为乡村规划发展的长期顾问等。

2.4 创新规划实施管理

2.4.1理顺城乡规划实施管理体制

依法推进规划管理全覆盖。推进城镇体系规划的实施管理,完善规划选址管理,加强重大基础设施、公共设施的布局调控。建立城乡规划统一管理的体制。规划工作重点由以城市为中心,向城乡统筹、城乡一体化转变。

2.4.2创新规划审查制度

为进一步加强桐庐县城乡规划、建设和管理工作,提升城乡规划与设计水平,全面提高城乡整体建设水平,尽快提升城乡整体形象,建议按照“政府组织、专家领衔、部门合作、公众参与”这一原则的严格执行,完善设计单位库与专家库,定期邀请专家进行审查把关。规划与设计方案一旦形成,立即通过新闻媒体出具公告,向社会进行规划公示,通过向民众广泛征求意见、科学采纳建议来完善规划与设计水平。

篇4

>> 城市电网规划中若干问题的探讨 浅析旧城改造规划中的若干问题 城市规划设计中的若干问题探讨 浅谈移民规划中的若干问题及其对策 浅析乡村规划中的若干问题 我国海岛旅游规划若干问题的探讨 给水工程规划中若干问题探讨 现代城市规划管理中若干问题探讨 城市建设中水污染控制规划的若干问题 结合实际浅析电网建设及规划中的若干问题 小城镇规划建设实践中的若干问题探索 对县级城市配电网规划中的若干问题探讨 柳州汽车城新区规划建设过程中若干问题的探讨 校园计算机网络系统规划设计中的若干问题 市政给排水设计与规划中若干问题的探讨 职业生涯规划管理过程中应注意的若干问题 城市配电网规划中的若干问题探讨 对城市规划中若干问题的再探讨 县级城市配电网规划建设中的若干问题探讨 日照在城市规划中的若干问题探讨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4]曾博伟.旅游的基本概念及其测度[J].旅游调研,2005(11).

[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旅游区(点)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GB/T 17775-2003)[S].

[6]魏益华.论以市场为导向的旅游开发观[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6(3):89-91.

[7]范业正,胡清平.中国旅游规划发展历程与研究进展[J].旅游学刊,2003(6):25-30.

[8]吴殿廷,王欣.旅游开发与管理的时空耦合规律初探[J].人文地理,2005(1):42-45.

[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旅游规划通则》(GB/T 18971-2003)[S].

[10]刘锋.新时期中国旅游规划创新[J].旅游学刊,2001(5):49-54.

[11]刘德谦.旅游规划需要新理念――旅游规划三议[J].旅游学刊,2003(5):40-43.

[12]巫宁.规划者的人文精神[J/OL].,2004-12-07.

[13]俞孔坚.规划的理性与权威之谬误[J].规划师,1998(1):104-107.

[14]俞孔坚,李迪华,韩西丽.论“反规划”[J].城市规划,2005(9):64-69.

篇5

作为中国经济排名第一的广东,近年来,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业发展迅速。其中,不少市县取得了令人可喜的成绩。

位于广东省东部的汕尾市陆河县素有“中国青梅之乡”的美誉。陆河县依托现有的自然资源,着力打造乡村旅游,增加农村山区餐饮及农产品销售收入。而在发展旅游扶贫、建设小康社会的道路上,村容村貌和农民群众收入变化最明显的要属水唇镇罗洞村的“世外梅园”。

据了解,罗洞村是广东省级贫困村,现有300多户共1872人,人均收入约4000元。罗洞全村种植青梅上万亩,生态旅游资源丰富,享有“世外梅园”和“长寿之村”的美誉,是广东省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点。

因梅而生的乡村旅游

罗洞村自上世纪80年代起大面积种植青梅,目前总种植面积上万亩,是粤东地区最大的连片梅园,罗洞村初步建成了“万亩生态水果长廊观赏区”,形成了“家家有梅,靠梅致富”的局面。

据水唇镇党委书记叶涌华介绍,为做大做强罗洞村的梅旅产业,谋划特色生态旅游景区,早在2015年11月,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广东罗洞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挂牌成立。“这是汕尾首家村级股份公司,由乡贤、村民集资入股,注册资本1000万元,每年按照不低于8%的股息进行分红。村民以土地、山林、果树和现金等形式入股,共同开发集观光、休闲、娱乐、餐饮于一体的原生态旅游业。股份公司的成立,标志着罗洞‘世外梅园’生态旅游景区进入有序规模开发的阶段。”叶涌华对《小康》记者说。

据了解,“世外梅园”旅游发展方案聘请深圳北林苑景观规划设计院编制,以打造中国特色赏梅基地和乡村体验游胜地为定位,将罗洞梅园划分为雷石问梅、清溪探梅、青岗踏梅等多个片区和楹联文化长廊、主题梅园、梅林花溪长廊等多个景点,将以往单点式的旅游模式,拓增为线、面的休闲乡村旅游。

另外,罗洞村还获得了国家发改委下拨的1000万旅游扶贫专项资金。十里花溪、花语岛、漂流河道、游客接待中心、美食广场等景观及设施陆续完善,并于2016年底顺利获批国家AAA级旅游区资质。

因梅而生的农家乐

2月15日,《小康》记者来到“世外梅园”景区,见到入口处正在建设游客服务中心,主体建筑已经基本完成。而在道路两旁,则是村民的房屋,有的是土特产专卖店,有的则是农家乐。其中一家名为大众农家乐的院子内已经坐满了三四桌的游客。

“我这个农家乐是2015年初弄起来的,是罗洞村第一家农家乐。当时,大家对农家乐还很陌生,没有多少人愿意做。但是,在政府的支持下,我们两口子把房子改造成农家乐,做起了罗洞村餐饮业的第一笔生意,从当时只能接待2张桌,到现在腾出两间家庭用房和建设大棚能够接待14张桌。现在生意非常红火,还常常有回头客,农家乐为我们家增加了近20万元的收入。”60多岁的大众农家乐的女主人告诉《小康》记者。

“我们立足水唇镇实际情况,坚定发展旅游扶贫的步伐,在完善景观设施的同时,还成立了全县首个农家乐协会,专门扶持和指导农民群众从事餐饮业。罗洞村的农家乐也雨后春笋般地增加,从2015年只有一家,到现在全村已有13家农家乐。”叶涌华说。

据了解,2017年春节,罗洞村成功承办了央视《乡村大世界》的节目录制。而且,在今年梅花节的20天里,罗洞村的农家乐每家平均增收3万元,最多的两家接近增收9万元。

以梅橐,陆河打造特色旅游

以前种植成片主要用来收果的梅林,如今已经成为乡村旅游的圣地。乡村旅游从水唇镇到陆河县都日新月异,蓬勃发展。陆河县委、县政府立足自身农业生产特点、客家文化底蕴和自然环境等基础条件,把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作为一项战略性新兴产业来抓,制定了《陆河县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规划》。

“全县八个镇按照各自特色地利,规划建设美丽乡村,形成村村是景点,路路是风景,一年四季是花园。同时,以水唇镇罗洞村为先行点和示范村,带动全县各地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经济。”陆河县委书记陈德忠说,“为充分调动当地农民发展旅游的积极性,各级政府对开设农家乐、开发民宿的村民给予资金补贴,县农业部门加大政策引导和扶持力度,对积极发展休闲农业的农业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实施农业项目倾斜。”

2月16日,《小康》记者来到陆河县新田镇联新村樱花种植基地,发现数千亩山坡已经完成改造,两三米高的樱花树在这里安家。而在道路两旁,有一片樱花树林中的几株樱花已经开放。

据了解,该镇联新樱花(茶花)种植基地面积1200亩,主要品种有早樱、晚樱两大类,开花时间可持续40天以上,每年的3月份前后鲜花盛开、艳丽夺目,观赏效果极佳。

陈德忠调研该基地时要求新田镇要结合基地内植物品类多、花期长以及区位、交通、环境等优势,着力打造“樱花节”。另外,要联合有关单位详细规划、做好预案、列出清单,赶在3月底樱花盛开之前擦亮新田旅游新招牌,引爆新田旅游经济,带动当地群众增收致富。而且要与乡村旅游、美丽乡村建设结合起来,做好整体规划和景区节点规划,建设集观光、休闲、娱乐于一体的风景区,带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篇6

一、固本培源:增强农村经济发展的自生性动力

对于毗邻的欠发展地区,农村经济不够活跃,主要的难题仍是积累不足,产业发展所需的资金和人才资源严重不足。个人认为,当前农村经济发展就是要固本培源,发展好本地的产业、富裕本地的群众、培养本地的领军人才,增强农村经济发展的自生性动力。具体到,我认为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示范带动,提升烟叶产业发展水平。目前,的烟叶在全县是“龙头”的地位,但客观地说,这种地位仍不稳固。一是本地烟叶大户仍然不足,专业户更是不多;二是产业经营模式依然是传统低效益的模式,低投入低产出,依然是靠天吃饭。据于此,我们一直向以下几方面努力。一是示范带动。通过镇村干部、引进外地大户规模化种植烟叶,一方面培养本地的种烟能手,另一方面宣传烟叶种植的经济效益,引导本地有知识、有经济基础的能人转向烟叶种植。同时,通过扶持烟水、烟路等基础设施建设、表彰奖励种植大户等方式,着力将种植大户培养成烟叶种植专业户,成为稳定烟叶种植规模、得升经营层次的中坚力量。二是引导经营方式的转变,促进产业升级。无论是土地的流转模式,劳力的组织方式,还是烟田的管理方式,都还是处于传统农业种植的模式,只是简单面积的累加,而没有现代的经营。我们着力尝试通过组建烟叶协会,逐步引导烟农加强合作,采取一些现代经营的手段,来提高产业的综合效益,促进产业发展升级。

2、向山上要效益,积极发展林果业。虽不是山区乡镇,但也有山林面积14.7万亩,为耕地面积的4倍,要富民,如何做好山上的文章就不可忽视。一方面,我们要加强对现有以脐橙为主的果业的管理,加强柑橘黄龙病的防控工作,监督好各种不良激素的使用。另一方面,要大力开发低缓林地,引种对环境没有破坏的油茶、黄栀子等经济林木、中药材,以及近年风行的花梨木等名贵树种,在保护自然环境的前提下,提高山地经济效益。

3、打造新亮点,孕育乡村旅游经济。有诸多的发展乡村旅游的优势,如到县城10分钟路程,有仙济岩、白马寨等风景区,有赣南赣南畲民的发祥地—球狮等等。但乡村旅游经济的打造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所需的资金、人才和硬件设施都是目前所不具备的,这方面我们将做好前期工作,着力抓好规划,逐步完善一些基础设施,向乡村旅游这一无烟黄金产业迈进。一是抓好乡村规划。重点对仙济岩、、球狮进行规划,逐步建设一批像大竹坑一样的有地方文化特色的村庄整治点。特别是要对球狮村进行重新规划,按畲乡特色村寨的标准进行规划和建设。二是先易后难,逐步建设一批基础设施。逐步对进入相关景区及特色村寨的道路进行改造、拓宽,对相关人文和自然景观进行建造和修缮。

二、民需导向:民生工程建设让群众真正得实惠

农村的欠发展,使得农村各项基础设施都相对落后,也显得民生工程的紧迫性。但农村资源条件不足,特别是乡镇资金不足,使得民生工程难以面面俱到,上这项目还是上那个项目,有时很难抉择。个人的体会,民生工程建设必须立足于群众的需求,哪个问题是广大群众迫切需要解决的,哪个问题是制约当地长远发展的,就优先解决这些问题,而不是搞一些面子工程、形象工程。

1、推进社区化建设,解决“住”的问题。解决“住”的问题,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住新房”,有新房没新村,农村依然没有发展。镇近几年来一直致力于社区化建设,顺应“人口城镇化”的大趋势来推进村庄整治。一是围绕中心社区抓好规划布点。中心社区有利于节约利用土地、有利于集中配套设施建设、有利于环境卫生整治,我们为此选取了下排子、大竹坑、古楼岗、上下九里等一批群众相对集中、基础相对较好的自然村落来建设中心社区,有的点连续几年打造,吸引周边零星分散的村民到中心社区建房。二是突出地方人文特色。有一段时间,我们忽略了人文在人居环境中的重要位置,建了一批“火柴盒”式的民房,没有品位、没有灵魂。近年来我们开始反省,并在建设中挖掘和融入地方人文特色。如2012年开始在仙济岩村大竹坑建设点上,就强调要融入周边优美的自然环境,组织理事会成员外出参观,并统一建筑立面,外观上传承赣民居的特色,因此得到了各界的好评,也引起了各级媒体甚至中央媒体的关注。今后我镇各中心社区建设也将延续这一理念,特别是在少数民族村寨建设上要突出人文特色。

2、科学治水,解决安全用水问题。素有“枯燋”之名,水资源缺乏,特别是到干旱少雨季节,部分群众连饮用水都保证不了。水的问题是最大的困难,也是最大的民生问题。我们努力在两个方面解决这一问题。一是解决“量”的问题。我们对全镇水资源进行了全面调查,在如何解决水源上制定了近期和远景规划。近期就是开发离圩镇约5公里的油坑的水资源,并与现在的自来水厂并网,解决圩镇及周边几个村没有自来水的问题。远景就是开发离圩镇约30公里的中坝的水资源,彻底解决群众没水用的问题。二是解决“质”的问题。全面加强水污染治理,对水源地坚决实行禁养政策,严厉打击唯利是图的违规养殖户。同时坚决督促各山塘水库的退包退养。

以上是个人目前对发展的体会和感悟,近十年的乡镇主官经历,本人感觉到乡镇的困难重重,但只要有恒心有毅力,同样大有可为,特别是在县委、县政府的关心和大力支持下,能够创出一番新天地。在此也对县级部门如何支持乡镇提几点不成熟的意见、建议。

篇7

【关键词】 农村宅基地 农户访谈 制度创新

农村宅基地管理制度是关系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制度,其管理制度改革日益受到重视。随着我国城镇化与工业化快速推进,农村人口大量进城与大规模流动、土地资产价值日益显现造成了宅基地违法用地普遍、闲置浪费大量存在、宅基地用益物权难以得到保障等问题。安徽省是我国的发源地,在农村土地使用制度综合改革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具有继续改革的基础和条件,也有加快农村宅基地管理制度创新的现实需求。因此,我们对安徽省不同区域的部分农村进行了农村宅基地制度相关情况的调查研究。

一、农村宅基地入户访谈情况分析

综合考虑地理、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城乡关系等因素,结合美好乡村建设等情况,在安徽省选择了五个调查区域,分别是皖北的亳州市谯城区、皖中的合肥市长丰县、沿江地区的宣城市宣州区、皖西的六安市舒城县及皖南的黄山市徽州区等地。我们对上述地区涉及7个区(县)13个乡(镇、街道办事处)17个村(社区)123户农户进行了入户问卷访谈,调查内容包括三个部分:农户的基本情况,内容涵盖年龄段、文化程度、家庭人口结构、收入结构等;农村宅基地使用现状,包括宅基地的数量、面积、取得等;农村宅基地管理及改革需求,涉及宅基地规划、申请、分配、退出、流转等环节。

1、访谈农户的基本情况

从访谈户家庭结构、家庭主要收入来源、劳动力出外打工情况来看,有以下特点:第一,三代同堂比例高。五个区域中三代同堂比例最低是合肥市长丰县39%,最高是黄山市调研区县接近62%,宅基地分户潜在需求大。第二,农村劳动力大量外出,40岁以上的访谈对象占到一半以上。五个区域中亳州市谯城区、合肥市长丰县及六安市舒城县常年外出打工人数较多,占访谈总人数的40%以上;宣城市宣州区离土不离乡型农民工比例稍多,占访谈总人口的20%,主要分布在城郊或民营经济活跃的农村;离土离乡型农民工占访谈总人口的18%,主要分布在偏远农村;黄山市徽州区等调研区县常年外出打工人数相对较少,仅占访谈总人数的12%。第三,打工收入已成为家庭主要收入来源。在亳州、六安、合肥等农村经济基础相对薄弱地区,打工收入占到了家庭总收入的50%以上;而宣城市和黄山市城郊和农村经济较发达的农村,做生意、跑运输等商业收入比重则占到了近三分之一。第四,土地整治后农村家庭总收入有所提高。合肥市长丰县整治后的新村将耕地流转,村民获得流转收益,同时劳动力也得以释放进城打工从而获得较高的工资性收入。整治后的新村家庭年纯收入在3万元以上的占到了83%,而整治前的旧村家庭年纯收入在2万元以下的就占到了77%。

2、宅基地利用及管理情况分析

(1)城郊或集镇的农村宅基地利用更节约,政府或市场推动的宅基地流转有利于提高宅基地使用效率。从不同类型的村庄来看,位于城郊的宅基地户均面积最小,为116m2;其次是邻近集镇的宅基地,户均面积183m2;位于偏远农村的宅基地面积最大,户均231m2。在偏远农村土地整治后的集中居住区,户均宅基地面积缩小到了100m2。另外,从农村房屋及宅基地取得途径来看宅基地实际使用面积,一类是本村村民申请或继承取得的老宅基地,这一类所占比重在一半以上,宅基地面积多在半亩到一亩之间;二类是通过土地整治村集体统一规划修建的房屋而获得宅基地,宅基地面积一般不超过当地使用标准;三类是外村村民花钱从本村集体手中购买地皮自建房屋。如某村村民在上世纪九十年代花3000元买了一块临街地皮,面积一般不超过半亩;四类是从农村房屋交易市场取得。有的农户直接从开发商购买取得,还有的通过他人转让取得,面积多在200m2以内,这一类多存在于城郊、经济活跃的农村,有的房屋土地性质已变更为国有。总的来说,后三类宅基地面积都要比第一类宅基地面积偏小。

(2)宅基地分配主要由村组决定,八成以上农户愿意集中居住。农村宅基地规划管理通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村庄建设布点规划、土地整治规划、新农村建设规划等实现,但微观的宅基地建房秩序主要由村、组及国土所维持。从集中居住意愿来看,五个区域的访谈农民意愿度都较高,有三个区域的访谈农户愿意去集中居住的比例在90%左右,另两个区域的访谈农户愿意去集中居住的比例在80%左右。我们在亳州市谯城区某自然村走访过程中,遇到一些村民一直跟随调研人员表达希望尽快搬迁到新居的强烈意愿。该村是规划中的新村地址,为修建新村已酝酿2年多,因“增减挂钩”指标不够而多次停止建设工作,造成村民宅基地分户需求不能满足,有多户是6―8人几代住在一起,旧居不能拆迁,农田种植受影响,村民眼红周边新村建设,意见很大。有一些农户提出了集中居住的要求,如旧宅拆迁补偿各家标准要统一,新居要带小院,距离承包地不能太远。居住小区的垃圾、污水等配套设施要处理好。新居住点要有学校配套,与城市居民享受同等社会保障等。有少部分受访农户明确表示不愿意,这类农户通常对现状比较满意,如近几年刚修建了新房,或是在当地做生意且经营状况较好,还有一些是因为缺乏建房资金、集中居住区位置偏远等。

(3)宅基地超标与闲置不同程度存在,一半以上农户在补偿合理的条件下愿意退出宅基地。五个区域受访农户对宅基地使用面积标准的认知度都比较低,旧村宅基地面积超标现象普遍,农村住房占地面积一般在几十平米到一百多平米,加上庭院和附属用房等,则基本超过了当地宅基地面积标准。但从五个区域调查情况来看,一户多宅现象并不多见。另外,每个村都少量存在宅基地闲置情况,主要原因是在城里买房生活、常年在外打工不回或是去路边建房导致原宅基地闲置等等。从在城里买房情况来看呈现增长势头,访谈农户中除了皖西的六安市以外,其他四个区域均有去城里买房的情况,亳州、合肥、宣城、黄山四地旧村访谈农户在城里买房的比例在15%左右。当问及在补偿合理的情况下是否愿意将超标或闲置宅基地退出,五个区域有一半以上访谈农户表示支持,最高为合肥市长丰县愿意退还宅基地比例为75%。补偿的形式视情况而定,如果是换房,希望至少有200平米,有小院、停车库,环境好;如果是现金补偿部分农户提出要按国家标准进行补偿,还有少部分农户则希望按市价进行补偿。不愿退出宅基地的以55岁以上老年人居多,还有部分农户担心补偿标准低而不愿退出。

(4)城郊或民营经济发达的村庄宅基地流转较多,多数受访农户赞成放开宅基地流转限制。集镇和偏远农村一般没有宅基地流转发生,而城郊或民营经济发达的村庄则相对较多,流转的形式有开发商开发售卖房屋、村委会售卖沿街地皮、村民私下进行房屋买卖和租赁等。从五个区域整体来看,受访农户希望放开宅基地抵押和买卖限制比例在七成以上,但不同区域的农民观念有差别。集镇和偏远农村的农民对流转普遍没有概念,有一半受访农户不愿流转自家的宅基地,要以此留作保障,赞成放开宅基地流转限制的多为村干部或做生意的农民。在城郊或民营经济发达的村庄,赞成放开宅基地流转限制的农户在90%以上,有农户还提出流转要限定在本市县农村居民范围内。不想流转宅基地的农户大部分都认为是问自家当前有没有宅基地流转需求,对国家有关限制流转的规定和放开流转权利不清楚不理解,最典型的一个例子是,有个农户不同意流转自己的宅基地,但同意流转别人的宅基地。关于农村房屋抵押,90%的受访农户希望有需要时可以办理农村房屋抵押,以满足其在生产经营过程中资金周转等问题。

二、农村宅基地管理存在的问题

1、宅基地规划管理滞后,执行效果差

安徽省对宅基地规划管理主要通过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村庄规划实现。在推进农村土地整治过程中,土地整治规划对宅基地也起到了一定的管控作用。另外,在安徽省美好乡村规划中也会涉及到部分宅基地管理内容。根据调研了解到目前规划上存在的问题:第一,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将下达的新增建设用地规模基本用于城镇及工业园区建设,没有预留农村新增建设用地规模,致使实际中宅基地无规划或不符合规划。第二,编制村级土地利用规划受技术、人力、财力等因素制约无法全面推开,有的地方甚至认为村土地利用规划没有必要。第三,因缺乏科学性,更没有实际考虑农民需求,致使规划执行难。第四,土地利用规划与城镇规划体系、美好乡村规划等衔接不够。

2、宅基地计划管理不能满足农民建房实际需要

根据国家相关文件要求,新增农村宅基地建设用地应纳入土地利用年度计划,各地在下达时要单列5%的宅基地农转用计划指标。但从安徽省执行情况来看存在以下问题:5%的宅基地农转用计划指标不仅不能满足农民建房的需求量,而且往往被挤占挪用。由于没有宅基地农转用计划指标,部分基层政府对宅基地基本是放任不管状态,造成村民任意占地建房而无人问津。

3、宅基地报批程序繁琐复杂

现行法律规定,宅基地审批使用原有建设用地的,由县审批;占用农用地的,由省及授权的市审批。对农村宅基地占用的耕地,县、乡组织村集体经济组织或村民小组进行补充。从调研情况看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点:第一,农民建房占用用地指标,需要省级人民政府审批,审批时间过长,不适应农民建房随时性和零散性的特征。第二,审批程序繁琐,部门审批程序不协调。第三,补充耕地难,由村集体承担补充耕地责任难以落实等。

4、缺乏宅基地退出机制

安徽省农村宅基地退出的途径主要是土地整治复垦退出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退出,补偿的形式一般为住房安置,属于政府主导型退出。这种退出方式宅基地退出效率高,耕地增加较多,节地效果明显,但政策依赖度高,建设资金主要由政府部门解决,在法律制度、实际操作中还存在一些缺陷。第一,《土地管理法》对宅基地退出制度缺乏系统的规定。对可以收回的宅基地政策界限、收回程序和补偿标准缺乏具体规定,可操作性不强,更缺乏引导村民主动退出宅基地的有效机制。第二,受宅基地只能在村小组内部流转限制,难以对农村宅基地进行确权登记颁证。宅基地退出多涉及到土地跨村流转的问题,而不同集体经济组织间调换的宅基地,往往因为没有法律依据而无法确权颁证。多数地方采取先将土地征为国有,再以国有建设用地划拨或出让给农民,客观上增加了宅基地置换成本,减少了农民通过宅基地置换获得的收益,制约了村庄集聚过程。第三,宅基地退出补偿标准不完善。地方普遍以补偿宅基地上的房屋为主,对宅基地的补偿往往被忽视。第四,农村宅基地退出与城镇住房、医疗、社保等衔接与转化机制不健全。集中居住区建设对农民的意愿需求考虑不足。

5、宅基地流转限制并不能遏制实际需求

尽管现行政策文件对农村宅基地使用权单独流转作出了明令禁止,但对因房屋流转而导致的宅基地使用权流转并未限制,故实践中宅基地流转现象并未真正遏制,反而为隐形市场发展提供了土壤。从安徽实地调查发现,随着城镇化的加速推进,人口出现梯度转移现象,即城郊农民向城市镇转移,山区、远郊农民向城郊或近郊转移。在转移过程中宅基地财产功能的彰显,事实上出现了大量社会需求。在宅基地流转机制缺乏的情况下,不仅存在大量隐易,也使得农村宅基地闲置现象更加普遍,城乡建设用地规模不减反增。另外农房“隐性”买卖、随意定价还容易引起经济纠纷,由于现实中出售住宅的所有收益归个人所有,集体经济组织作为宅基地所有者的权益得不到体现。

三、宅基地管理制度创新建议

根据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宅基地管理制度改革是在坚持宅基地集体所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农民宅基地使用权,应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与资源配置改革、户籍制度改革、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同步协调,采取渐进式改革而不是一步到位。根据农户调查反映情况及对宅基地管理中存在问题的分析,建议因地制宜地逐步推进农村宅基地管理制度创新。

1、完善宅基地规划管理制度

第一,编制村级土地利用规划和宅基地专项规划。考虑安徽省农村编制村土地利用规划普通存在技术、财力、人力等实际困难,建议结合新农村建设、美好乡村建设和统筹城乡发展,安排专项资金开展编制村级土地利用规划试点。另外,宅基地专项规划作为村级土地利用规划的分支,建议在安徽省各地推进宅基地整理项目之前,首先编制好宅基地专项规划。第二,分区域分类别推进宅基地规划管理。根据城镇规划区内外、集镇、偏远农村不同区域,制定不同类型村庄规划发展战略及不同的建房模式。要注意避免盲目推行集中居住。在皖北、皖中等地势较为平坦、农村房屋较为破旧的村庄,村庄集聚效果明显,而皖南等山区丘陵地带,户均宅基地面积较小,过分强调集中不仅增加农民农业生产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土地综合整治效果也有限。第三,健全规划编制管理机制。建立各方主体参与规划编制的科学论证制度,提高规划的科学性和实施效率,避免村庄集聚后出现新的“空心村”;协调土地利用规划与村庄布点规划、美好乡村规划之间的关系,探索一个部门主导、多个部门参与规划编制的新机制,真正实现多规合一。

2、创新宅基地计划管理方式

根据调研情况,提出两种宅基地计划指标管理方案。第一种方案:取消宅基地用地计划管理方式,主要通过规划来控制宅基地总量。严格审查宅基地申请条件,只要是符合规划、“一户一宅”、面积标准的前提下,直接办理农转用手续,不再实行计划指标管理。这种方案在基层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有呼声,也能满足农民建房需求。但前提是宅基地申请条件能在实际中被严格执行,否则容易造成农用地尤其耕地被大量占用,农村宅基地规模很快达到规划上限,国家对建设用地管理失控。第二种方案:改革现行宅基地农转用批次审批办法,建立先使用后核销制度。由县级人民政府每年年初一次性申请办理农转用审批,年底提出年度新增村民宅基地需要的年度土地利用计划核销申请。这种方案在基层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中呼声较高,解决了每家每户单独分散申请难以一次批准的问题,农民建房能得到部分保障。由于宅基地仍有计划指标管理,从国家宏观角度来看,建设用地能得到年度有效控制,也有利于保护耕地。但可能存在的问题是:年终核销的量有可能大于年初申报的计划;宅基地计划指标仍然得不到保障,出现批准后无指标核销的局面。目前辽宁、广西等地都已探索宅基地指标先使用后核销制度,证明了其存在的合理性。建议采取第二种方案,避免出现一放就乱的局面。

3、健全合理高效的审批监管制度

十八届三中全会要求“进一步简政放权,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最大限度减少中央政府对微观事务的管理”,宅基地审批制度也应按照这一精神确定其改革目标及思路。建议:第一,调整审批权限。根据《决定》“对保留的行政审批事项要规范管理、提高效率;直接面向基层、量大面广、由地方管理更方便有效的经济社会事项,一律下放地方和基层管理”,建议安徽省试点探索调整宅基地审批权限:一是利用存量建设用地的宅基地审批的,由现行的县审批调整为乡审批;二是宅基地占用农用地的,由现行的省及授权的市审批调整为授权县(区、市)政府审批,年底报市政府备案,有利于缩短报批时间,提高审批效率,使县(区、市)政府负责宅基地占用农用地后的耕地占补平衡。第二,简化审批程序。对未打破村组界限集中建设的、移民搬迁等大范围跨村集中建设的、利用存量建设用地的,减少申报环节,提高办事效率。另外,对因乡镇规划、国土等部门间存在扯皮而影响审批时效的,建议乡镇相关部门建立联合办公机制。第三,确立由县级人民政府负责耕地占补平衡。建立宅基地建设基金,该基金来源于本集体经济组织获得的土地收益和政府通过土地整理等转移支付方式和部分新增费,专项用于旧宅基地复垦、占用农地建住宅的占补平衡。

4、构建农村宅基地有偿退出制度

(1)完善由政府主导的宅基地整体退出机制。一是为确保跨村组农民宅基地能完成确权登记颁证,对于农民因集中居住等涉及跨村跨组的,只要满足以下条件就可实现宅基地流转:跨村小组申请宅基地的本户在原村小组无宅基地,符合“一户一宅”的原则;经坐落地集体经济组织三分之二以上村民代表签字确认;申请跨村小组宅基地的家庭人员参与坐落地生产资料再分配需经村集体讨论决定等。二是合理制定宅基地退出补偿标准。根据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的要求,除了补偿地上建筑物及其附着物外,还应包括对宅基地的补偿。三是建立宅基地节余建设用地指标利益分配机制。构建指标交易平台,增强村集体和农户个人在交易中的主导性,使指标收益向其倾斜。四是充分考虑农民生产、生活实际需要,逐步完善农村集中居住区建设。

(2)建立宅基地零星退出配套政策。根据调研了解,目前农村存在四类零星、分散的可以有条件退出的宅基地:一是已移居城镇,在城镇实现充分就业,并在城镇拥有固定住所,原农村宅基地长期闲置;二是主要劳动力在城镇就业,但在城镇没有固定住所,农村宅基地仍需继续使用的;三是子女已移居城镇,且年事已高基本无劳动能力的老人所拥有的宅基地;四是特殊群体如孤寡老人、五保对象的宅基地。第一种情况宅基地主动退出的愿望最为迫切;第二种情况如能进行宅基地和城镇住房进行置换,并给予原农村居民基本社会保障,同样可以形成宅基地退出需求;第三、四种情况,通过以宅基地和土地承包经营权换养老保险、以农村住房置换中心社区住房,让其老有所养,从而形成宅基地退出的原动力。建议:一是构建宅基地退出经济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对于自愿退还闲置、多余宅基地的农民,从耕地开垦费、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等费用中给予奖励,零星退出补偿标准应与整体退出补偿标准一致。二是建立具有融资、管理、指标流转职能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收储、交易平台,与整体退出节余指标同样进入市场交易,允许节余指标在市域范围内统筹交易,提高资金回收能力。三是确定宅基地退出与户籍、土地承包经营权相分离的原则,在宅基地退出后,根据退宅进城和仍留在农村居住的不同对象,建立住房、社保、就业等衔接政策。

5、开展农村房屋抵押试点

宅基地流转涉及农民权益的变化,需慎重对待。考虑到安徽省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建立宅基地流转市场尚不成熟,可先探索开展农房抵押试点。从安徽省调研情况来看,一些地区城镇周边郊区及发达地区农村在农房抵押方面已经具备一定的条件,可以选择不同类型的一些地区开展试点,对农房抵押做法进行试验,通过对比分析,总结建立农房抵押管理办法。

【参考文献】

篇8

 

自治县人大常委会:

XX街道知逢5日,逢0日赶圩传统历史悠久,老的街道市场也发挥了它们应有的历史义务,但在2013年8月份的一场暴雨,导致温平街道市场棚架结构的交易场地全毁性的倒塌,从而影响了温平市场正常贸易已数年,群众要求修复已迫在眉睫,经多次到该地调研,认为修复有很大的可行性,现将情况汇报如下:

一、概况背景:水源镇温平村位水源镇南大门,距金城江区(市政府所在地)有12公里,距自治县有15公里,省道S309线贯穿境内,交通便利,全村人口近5000人,村委所在地有村委小学、当日、街道、下旧、下平等屯队,附近居民有3500多人。由于区位优势,所处地理位置既是水源的门户和窗口,又是人流物流、车流和信息流的集散之地,附近的隔壁村屯也到温平村进行贸易,流动人口众多,每次圩日达0.7万人/次。特别近年以来,受到各级人民政府的厚爱,把城乡农贸市场的建设列入议事日程,经多方筹集资金,为民营造良好的贸易环境。去年温平村已翻新修建了一座圩亭1200多平方米,是近年来投资力度、基建面积最大的一年。对方便群众购销活动,扩大商品流通,促进生产发展起了积极作用,成为了水源镇主要商品交易的集散地之一,主要经营的范围包括:农副土特产品、服装、日用百货、五金家店、建材、餐饮等满足当地群众日常需求。

二、当前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一是随着经济改革的深入,商品生产的发展,农村市场调节范围进一步扩大,刚建成的农贸市场场地仍远远不能满足集圩贸易发展的步伐,加上市场地面未进行硬化,群众交易也不方便,每逢圩日,赶圩的群众就地摆卖、露天交易,日晒雨淋,市场拥挤,秩序稍为混乱,影响了购销活动;二是露天交易与宜居乡村规划不符,温平历史传统市场占地面积1万多平方,其中街道两边居民已建成楼房作为经营门面外,还剩有3600多平方米,除去去年已修建1200平方米,还剩下2400平方米的露天市场还没有搭棚、硬化,每次圩日交易过后,有是遗留的垃圾、产品没有得到及时的收集和整理,导致环境卫生不合要求,造成不同程度的群众怨言,对“美丽、宜居乡村”活动造成了负面影响等;三是由于第二期市场工程未能修复,群众摆卖摊点场所不足,从而被挤到省道S309线两旁摆摊经营,叫卖叫买,加上交易时间较长,致使道路交通有时拥堵,给交通通行形成压力,留下了安全隐患。

三、建设项目的重要意义和必要性:一是温平农贸市场从物流的环境看南靠金城江区,附近水源镇的有三才、三美、温平、含香及东江镇的长排、齐美、龙友等数个村屯,而且都是大的村屯,村民众多,涉及人口达3万人,温平村街道作为中心点,这里交通便利,商业氛围浓厚;二是又是历史集圩年久传统之地,有一定的商品流通底蕴,对周边村屯经济发展起到辐射力强、面广,有利于周边区域农副产品流通体系的建立、完善与正常运行,是扩大修建第二期农贸市场的理想场所;三是规范市场运行机制,群众自行到市场指定点进行交易,科学布局空间,既缓解省道两旁的交通拥挤安全,又方便群众的自由贸易、遮风挡雨,一举多得;由此可见,充分利用这一区位、交通和环境优势,建设一个有一定的人数基础、有一定集圩规模,对保障乡村人民生活供给,对环境卫生、开展“宜居乡村”活动提供良好条件,对进一步发展农业产业化、发展大市场、搞活大流通和促进我镇温平村快速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必要性。

四、项目建设方案:该项目建设地址位于温平村老街道,第一期市场工程西侧,占地面积1200平方米,新建彩钢大棚1个1200平方米,棚下地面填方、平整、硬化2400平方米(含第一期市场地面),排水渠道长350米,共需资金40万元,资金的来源申请上级资金40万元,建设年限为2018年10月至2018年12月底,建成后立即投入使用,建设工期2个月。

五、经济效益分析:该项目建成后,一是结合实际,可以由温平村委进行市场管理服务,对市场摊点以租赁模式进行经营,对卫生、消防、治安等进行有偿服务进行管理,从而对市场的管理更加深入,更加透明,同时也加大村集体的经济收入;二是市场的建成可提供摊位数达100个,新增从业人员150人,解决300多人的就业问题,带动周边1000多户的群众、100多户贫困户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年交易额达2000万元以上,使乡村经济状况持续健康的发展。

 

附:工程预算表、项目工程简易图

 

 

 

建议人:

 

 

 

 

2018年9月5日

 

 

 

 

 

温平村市场第二期工程投资预算表

 

内容

名称

规格

数量

单价(元)

金额(万元)

一.铝合金钢棚架

柱管

150(mm)

40

375元/根

1.5

棚架管1

40

136

140元/根

1.9

棚架管2

30

160

62.5元/根

1.0

铝合金

1.2M×2.4M

420张

205元/张

8.61

棚架方通

40×60

330根

51.5元/根

1.7

人工费

6人

30天

300元/天

5.4

其它

0.39

小计

20.5

二.地面硬化

地面平整费

4天

2500元/天

1

沙石

500方

100元/方

5

水泥

108吨

460元/吨

4.97

硬化人工费

2400方

10元/方

2.4

其它

0.33

小计

12.7

三.排水沟

 

三面光排水渠道

0.50×0.50

360

80

2.88

四.猪肉摊水泥架

包工包料

1.2M×60M

2

2

五.

其他(税费)

2

合计

篇9

1、严把规划审批关,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1)严格办事程序,严把规划审批关。遵守联合审批制度,严格办证程序,全年共收申请报告420余户,经现场踏勘调查,经联合会讨论批准,全年共审批办理乡村规划许可证195本,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25本,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21本,应建户办证率100%,。 同时保证规划实施,全年共开出整改意见17处,保障了安全、实用、美观建筑三要素的统一。

(2)严格建筑施工安全监管,杜绝安全事故发生。全年共进行建筑安全检查6次,查处整改82处,全部整改到位,同时对全镇14家预制构件企业进行监管,销毁无标识预制板200余米,保证了全镇今年未出现任何建筑安全责任事故。

(3)规范燃气管理。一年来在市燃气办支持配合下,对全镇15家燃气销售站进行了三次专项检查,现已整改达标9户,其余6户正在停业整改中。

2、严格执行法律法规,加大拆违控违力度。针对违法建设现象,联合国土、城管部门建立日常巡查制度,镇专职巡查员每天一次对主要路段进行巡查;印制了宣传资料40000份发放到每个农户家中,制作宣传标识牌、横幅300余处,广泛深入地宣传城乡规划建设相关法律法规,提高群众控违拆违的思想认识;联合国土部门成立了控违拆违执法中队,通过常规化的部门联动形成持续合力,对新增违法违章建筑做到及时发现、及时处置。今年共拆除拆旧26000多平米(全年任务13600平方米),整改超标建设27户、2200平方米。

3、努力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1)做好了2015年度以奖及新型城镇化省级引导专项资金申报工作并配合上级做好了乡镇建房情况、小城镇建设调研活动。

(2)每月、每季度及时上报建设工程项目信息、规划、办证情况和各类报表,做到上报准时、内容准确无误;

(3)按照要求每周上报拆违控违相关信息,做到上报准时、内容准确无误;

(4)做好了2015年农村危房改造工程危房户信息和重点援建对象的资料收集和上报,完成危房改造16户,其中一般援建户13户,重点援建户3户,改造项目做到了公平、公开、公正,上级援建资金将于12月份全部发放到户。

(5)对污水管网改造项目的相关资料进行完善和补充,今年共建设污水管网2.8公里。

(6)较好完成督正村联村工作。今年我站联系督正村,积极参与村级环境整治、水利冬修等各项工作。

1、坚持规划先行,提供优质服务

(1)严格执法,加大拆违控违力度。继续加大违法建设查处力度,特别是对G319、开元路、金阳大道两厢等重点路段,加大巡查、排查力度,依法依规进行查处,坚决遏制未报批建房、乱搭乱建的行为,确保及时发现问题,力争把违法建筑制止在萌芽状态。

(2)强化建设工程安全、质量监管。依法办理报建手续,抓好建设工程质量安全工作及技术服务。采取定期检查与不定期抽查相结合,及时与建房户签订建筑施工责任书和建房承诺书。坚持监管和整治并举的方针,并积极配合市质监站,对预制构件企业、产品质量、安全进行监管排查,杜绝安全事故发生。

(3)严格规划管理。积极协调做好控规的调整。认真执行建房“一书三证”制度,依靠村级规划联络员做好建房规划审批工作,继续实施国土、城建、规划的联合审批会制度,所有建房报建手续须通过集体讨论才予以办理。协助做好重点项目工程规划、质量安全和技术服务。加强建筑施工现场监督管理和集镇立面控制,按照立面控制标准实施,引导集镇居民联合建房,高标准规划建设,逐步改造旧城,打造城镇建设亮点。

(4)强化村级规划,逐步实施村庄整治,推进新农村建设。继续推行按新农村标准图集建房,提升建设品位,改善人居环境。积极开展村庄规划建设管理服务,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提高农村建房质量和品位,大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坚持规划建设和

综合整治并举。积极引导农户进一步加快小城镇和农宅建设步伐,改善农村环境质量。2、建立健全各项制度,提升干部队伍素质

1、建立学习制度。要求每一名建管站成员,认真学习法律法规及相关文件,熟悉掌握业务知识,树立服务意识,正确处理好服务与管理的关系,融管理于服务之中去,不断加强自身建设,提高个人素质。

2、建立工作督查制度。严格要求建管站成员,不迟到、不早退,工作积极主动,严于律己,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彻底公开办证内容,办证条件和程序,规定办结时间。特别在办证条件是,一次性向群众告之所需提供材料的完整性,杜绝在审批上的不公开不透明问题。坚持勤俭办事,增强勤政廉政意识。管好用好公共财物,严格遵守财务制度。

3、建立担当责任制度。进一步加强建设管理工作,严格把住“四关”:一是统一规划关,二是审查批准关,三是实地放线定位关,四是质量验收关,确保工程质量,杜绝无证施工,越级施工。对违章、违法建设严厉查处,彻底改变农村建设散乱状况。

4、转变工作作风。坚持原则,以身作则,爱岗敬业,脚踏实地,服务重点项目,服务园区建设。

篇10

1、在城市规划审批上,强化了规范管理。我们进一步完善了“一书两证”审批核发制度,规范审批程序,简化审批流程,提高审批效率;完善了规划建筑方案审批制度,在方案审核中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一是严格规范了建设用地规划设计条件的出具,规定了用地性质、建筑退让、绿地指标、配套公建、开发强度等内容,对地块总平面图的方案设计作出了具有了约束力的引领,有力地改善了小区面貌和市民的居住环境,促进了城市的美化。二是认真核准地块总平面图的经济技术指标,使之符合规划设计条件;认真审核建筑施工图,使之符合核准总平面图,做到了用科学的数据实施规划管理。去年以来,我们共召开专家评审会22次,对每一个规划方案都反复探讨,不断完善,力求规划方案更科学、更合理。三是强化规划批前公示。要求建设单位和个人将地块总平面图和各项经济技术指标,在显著位置予以公布,便于行政执法部门和市民对建设者进行监督,同时更有利于市民对规划审批和规划管理进行监督。去年以来,我们组织开展规划批前公示共14次,实现了市民的规划知情权和监督权,也使规划审批管理步入了科学规范的轨道。一年来,共受理项目151件,核发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27件,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45件,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48件。

2、在城市规划编制上,突出了服务职能。一是服务于构建大框架城市,完成了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按照市委、市政府推进“四区合一”构建大框架城市的发展战略,自20*年2月省建设厅主持召开专家论证会通过《*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纲要》后,我们与总规编制单位密切协作,充分听取了省直有关单位和市直相关部门的意见,完成了《*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正式文本的编制,顺利通过了省建设厅组织的专家评审。在修改完善的基础上,报请了市政府常务会议和市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并向社会公示,广泛征求社会各界的意见建议,认真履行了各项法定程序。现正在报请省人民政府审批。二是服务重点项目,夯实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基础。为推进“一体两翼”城市发展格局,我们积极组织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仅用3个月时间就完成了11.28平方公里的《夏埠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完成了《夏埠新区中心区修建性详细规划》,为夏埠新区的开发建设提供了规划依据,同时制定了鹰雄大道片区总体布局方案,指导完成了龙岗新城详细规划、*市创业园详规、童家集镇总体规划的编制工作。今年一季度,我们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确定的69项城市建设重点项目,扎实做好规划服务工作,对信江大桥、龙虎山大桥、夏埠防洪堤等事关夏埠新区开发的重点工程进行了规划指导,推进夏埠新区的开发建设步入科学发展的轨道。我们立足“做精做强”的思路,积极主动为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入驻企业提供规划服务,一方面事前介入做参谋,帮助做好入园项目建设规划,另一方面深入安固铜材、鹰南米业、梦娜袜业等10余家企业,帮助他们解决规划建设方面的实际问题。三是统筹城乡发展,推进乡村规划健康有序发展。结合市委、市政府挂点督导乡镇工作,我们与市国土资源局共同下发文件,将乡村规划建设、整治乱搭乱建纳入到七项督导工作之中,有力地推动了乡村建设健康有序的发展。为配合新农村建设,我们狠抓了乡镇村庄规划编制工作。目前,全市32个乡镇有26个完成了总体规划,覆盖率达81%;343个行政村有312个完成了建设规划,覆盖率达91%。

3、在规划执法监管上,实施了全程跟踪把关。为落实规划调控作用,实现有效的规划监管,我们切实加强了建设项目的全程监管。一是严把竣工规划验收关,努力确保建设工程按批准的规划实施。为贯彻好《城乡规划法》,我们借鉴外地先进经验,改进了对工程项目竣工规划验收测量办法,有效加强了城乡规划实施的监督管理。20*年5月以来已办理竣工规划验收的工程项目共25项,及时发现了工程建设中存在的多起违反已定规划设计条件和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许可的违法建设行为,下达行政处罚决定书18份,对时代广场、鹰王大厦、露江小区等违法建设行为进行了行政处罚,处罚金额达了3625157元;打通了被开发商擅自封闭的消防通道100多㎡;整改了绿化面积1000多㎡,有效提高了建设项目的环境质量;责成开发建设单位补缴市政配套建设规费195290元;补缴土地出让金1183660元。二是加强批后管理工作,积极改进建设项目批后跟踪管理办法。我们制定了《市规划局建设工程规划批后管理工作职责安排》,根据市区开况划分5个责任片区,建立了责任人分片巡查制度,将监管职责贯穿于工程建设各个环节,从建设工程放线开始,到±0.0验线、一层查验、裙房查验、主体验收各个环节严格实施监管。在充分委托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支队日常巡查的基础上与其积极配合,召开联席会议共同商议处理重大违法建设行为,有效地监控和查处了违法违章建设的行为,确保了监控取得实效。三是积极参与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情况专项清查工作,对宗地供应前规划情况和供地后使用情况进行了重点清查,进一步规范了国有土地出让规划设计条件出具程序和实施行为,得到了省检查组的充分肯定。我们制定了《规划条件变更通报制度》,将规划设计条件依法变更情况及时告知国土部门;针对工业用地项目存在建设部和国土资源部技术规范不一的情况,我们和市国土局、经济技术开发区共同商定规划技术指标,上报市政府,得到市政府的批复,很好地解决了工业用地出让规划设计指标出具依据的问题;对县(市)存在的问题,我们及时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规划设计条件通知书〉发放要求的通知》。四是认真清理房地产开发遗留项目,着力尽快解决群众民生问题。按照市房地产开发项目遗留问题领导小组的要求,我们对天强花园等八个项目的规划情况进行了认真调查处理,现已按市政府相关协调会议要求基本处理完毕。

二、打牢提升执政能力的素质基础,立严强化规划效能的履责规矩,守紧坚持廉洁从政的法纪底线

去年以来,我局上下坚决按照市委提出的“打基础,立规矩、守底线”的严格要求,以“城市建设年”和“优化政务环境年”为活动载体,努力强化局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强化大局意识,积极推进“四大一新”战略部署,为早日实现*成为独具特色的经济小巨人的宏伟目标,作出*规划人应有的贡献。

一是从打牢提升执政能力的素质基础着眼,进一步强化局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的综合素质。按照市委主要领导倡导的多读书、做学习型的领导干部的要求,局党组成员争做学习的表率,深入学习领会科学发展观等重要思想,加深理解了总书记视察江西时强调“三保一弘扬”的重大意义,深化了省委、省政府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构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和市委、市政府推进“四大一新”发展战略的认识,结合实际深入学习《城乡规划法》,并将上述学习成果较好地应用于工作实践,指导了《*市城市总体规划》的修编、《夏埠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鹰雄大道片区规划的编制,较为出色地完成了既定的任务。我局一位局党组成员积极参与全省“问计”活动撰写的文章被省问计办摘编入快报,得到了省委主要领导的转办批示,还获全省“问计”活动优秀建言二等奖。与此同时,我们认真组织开展了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还在全局干部职工中扎实开展了对《城乡规划法》等有关内容的学习研讨活动,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二是从立严强化规划效能的履责规矩着手,进一步优化局领导决策机制及规划管理机制。一年来,局领导班子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将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和理念有机地融合于城市规划项目的编制、评审、实施和监督的有关环节之中,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决策机制、审批程序和管理流程,先后出台了《市规划设计方案专家评审规程》、《市城乡规划听证制度》和《市建设项目规划实施全过程监管办法》等规定,从而促使我市城乡规划摆脱了管理无序、监控乏力的局面,步入城乡规划效能不断提升的良性轨道。在开展“优化政务环境年”的活动中,我们针对局机关干部中不同程度存在的干部精神不振、工作标准不高、作风不实和服务不到位等问题,进行了集中梳理和重点整改。“以四个满意”为标准,进一步规范了行政行为,提高了服务质量,优化了政务环境。

4、全力抓好综治维稳工作。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是一项长期而重要的工作。我局成立了综治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分工,加强了领导。一是分解落实综治目标管理责任状,明确职责,并纳入年度干部考核的内容,强化了综治责任观念,形成了人人维稳的局面,迄今为止我局未发生一起刑事治安案件、安全责任事故、、上访事件、治安状况良好;二是积极支持配合社区综治维稳工作,在人、财、物上予以支持,与社区建立了良好的工作关系;三是帮助挂点帮扶乡村开展综治维稳工作,向农户发放法制宣传资料,农村普法实用手册,提高农民的法制观念,积极参与矛盾纠纷的排查调处,帮助村委会建立了村务公开、民主评议和村委会报告三项制度,使村委会工作逐步走向民主管理、规范管理的轨道。四是结合工作实际保稳定。城乡规划工作涉及各行各业,关系千家万户,公建配套、绿地面积、容积率、建筑间距、建筑退让等与群众生活紧密相连、息息相关,我们坚持以关注民生、服务群众为目标,全力推进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城乡道路、绿化、交通、公建配套等项目规划建设,优先考虑和解决影响群众生活质量的民生问题,为群众提供了良好的人居环境。同时我们认真做好规划方案公示工作,通过展览公示、媒体公示、网络公示、公示牌公示等形式,面向社会征询广大群众意见和建议,避免了矛盾纠纷的产生,从根本上维护了社会的稳定。

是一项艰巨复杂的工作。我们牢固树立“群众利益无小事”观念,充分认识到是关乎社会稳定的政治任务。一是健全制度,明确职责。制定了《*市规划局工作工作制度》、《工作规程》,在监察室设立了。二是开门接访,做到“六心”,即热心接待、诚心听取反映、细心了解情况、耐心说服解释、真心排忧解难、公心处理问题。三是秉公办事,及时办理,做到件件有回复,事事有着落。四是认真排查,事前预防。工作中要深入了解情况,认真排查矛盾,提高自己敏锐性和预判能力,做到防患于未然。

总之,20*年5月以来,我们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这是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的结果,凝聚着全市人民的心血和智慧,也得益于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和支持。但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这与市委、市政府和广大人民群众的要求仍有差距,工作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一是在推进城市科学发展上规划的引领调控作用有待进一步提高;二是乡镇村庄规划编制相对薄弱;三是规划执法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四是干部队伍作风和规划效能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这些问题的存在,究其原因,一是规划编制切合实际尚存不足,不能很好地指导实际工作;二是城乡规划实施管理相关制度还不完善;三是干部素质还需进一步提高。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要认真加以整改,一要认真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着力解决影响城乡规划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二要进一步加强规划审批管理,做到规划审批科学合理,工程管理规范有序,批后监管严格有力;三要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严格规划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四要进一步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改进机关作风,提升规划干部队伍形象。

三是从守紧坚持廉洁从政的法纪底线着力,进一步细化党风廉政责任制和依法行政的举措。去年我们以构建惩防体系为抓手,针对市检查考核组提出的整改意见,领导班子成员加大力度认真履行“一岗双责”,突出了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的责任意识和导向作用,把党风廉政责任制的落实与分管工作目标纳入整体考核评价体系,把廉洁自律、廉洁从政的教育作为局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的必修课,常抓不懈。我们还以市委通报的三起事件为反面教材,对干部职工进行举一反三的警示教育,有力地促进了机关作风的转变,提升了干部队伍的整体形象。同时,我们结合行业特点,认真组织开展机关效能年活动,持续深入地开展规划效能监察工作,积极缩减审批项目,科学确定审批时间,确保优质服务,对容易滋生行业腐败的有关环节,加大跟踪问效和责任追究的力度,有效地遏制了腐败现象的滋生。

三、牢固树立服务中心的大局意识,着力提升破解难题的操作能力,积极完成市里布置的各项任务

1、积极推动新农村建设。我们一直站在构建和谐平安*、促进农村发展的政治高度,坚持把推动新农村建设作为本单位义不容辞的责任。去年在推进余江县锦江镇七都村委会林家村小组新农村建设工作中,我们不遗余力地给予支持,并积极主动引导新农村建设各项工作,使村级经济有了新发展、全村环境有了新面貌、管理有了新进步、农民素质有了新提高。我局被评为新农村建设先进单位。今年我们挂点村是贵溪市余家乡球源村下徐村小组。目前,该村新农村建设正按照有关标准要求,稳步推进,同时我们还为市领导新农村建设挂点村无偿完成了多个新农村规划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