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新课改方法范文

时间:2023-06-05 18:01:1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高中历史新课改方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高中历史新课改方法

篇1

关键词:新课改革;高中历史;教学方法;创新

G633.51

历史是我国高中教学中的重要学科,其在整个高中教学中起到拓宽学生视野的作用,并让学生了解古代的各种人文知识,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近年来我国的新课程改革不断推进,促进了整个教育事业的发展。但根据高中历史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其在适应新课改的过程中缺乏对教学方法的创新,导致教学活动并不能满足新课改对高中历史教学的要求。而要让高中历史的教学质量得到有效提升,就必须要对高中历史教学方法的创新引起重视。因此,加强对新课改下高中历史教学方法创新的研究显得意义重大。

一、高中历史教学方法创新的重要性

(一)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高中历史教材中通常以很大篇幅的文字叙述为主,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经常以单方面的知识讲解为主,然后让学生在课后对教材中的文字进行强化记忆,以此来完成高中历史的教学。但根据实际情况来看,这样的教学方式能让一些记忆力较好的学生成绩得到有效提升,但一些记忆力较差的学生则不能取得较好的成绩,导致很多学生逐渐丧失对历史的d趣。通过对高中历史教学方法的创新,能够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其它教学方法下完成历史知识的学习。在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后,教师的教学方法不断变化,课堂教学的形式将更加灵活,并且教学内容能得到有效的丰富,能让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兴趣得到提升,感受到历史知识的趣味性,从而逐渐对历史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促使教学目标的实现

素质教育观念指导下,高中历史教学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传承历史文化。在不断创新历史教学方法的过程中,学生能够通过教师的引导对历史知识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并逐渐掌握历史中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这样就能让学生的历史知识掌握更加全面,并且通过对历史知识的深入了解加深对各个知识点的印象,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完成对历史文化的传承,从而完成高中历史的教学目标。

(三)减轻教师的授课负担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传统的单向灌输式教学方式不仅会让学生感觉到枯燥,还会让教师的教学任务繁重。这主要是因为单向灌输式的教学方式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充当教学主题,其需要长时间为学生讲述相关知识点,而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只需要对教师所讲的知识进行巩固复习。这样的方式会导致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长时间处于讲授状态,导致其授课的负担较重。这样不仅会导致教师因为长时间的高强度工作导致其身体健康受到影响,还会导致学生在听课时养成固定的思维模式而缺乏主动学习的精神,长时间的授课将会导致高中历史教师的教学陷入恶性循环,对教师的身体健康极为不利。而通过教学方法的创新,能够将各种教学方法应用到高中历史教学中,这样能够改变灌输式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课堂上的角色得到改变,逐渐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从而让教师在课堂上的作用逐渐得到弱化。这样不仅能让教师的授课时间变短,还能让教师的备课时间较少,从而有效减轻教师的授课负担。

二、新课改下高中历史教学方法的创新策略

(一)转变原有的教学理念

高中历史的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教学理念的影响,传统的教学理念以学生的成绩提升为主,导致高中历史的教学方法受到严重限制。因此,在新课改不断深入推进的过程中,必须要对高中历史的教学理念进行必要的改变。其中首先是教师要逐渐养成创新的理念,通过对教材内容的有效梳理和分析,理清教材中知识点的脉络,并在开展课堂教学的时候对教材中的内容进行灵活运用。同时,在开展高中历史教学的过程中要尊重学生,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有效体现,通过与学生的沟通交流,逐渐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并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的引导,而不是对学生进行知识的灌输。

其次,在开展高中历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其中不仅要广泛阅读历史书籍以丰富自己的历史知识储备,还要在课堂教学中敢于质疑教材中的知识点,并站在不同的角度对历史知识进行分析,从而让学生对历史知识有更加细致的了解,并让学生逐渐养成多角度分析历史知识的思维习惯。同时,教师还要对学生的思维形成进行必要的引导,让学生的思维发展正常进行,避免其养成错误的历史思维习惯。

(二)教学模式的创新

高中历史属于文科性质的学科,其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学生的记忆力。在传统的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一般会要求学生对历史知识进行强化记忆,从而提升其教学质量。这样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较好的成效,能有效促进学生学习成绩的提升。但对于学生而言,这样的方式只能让其了解历史事件,并不能让其对历史文化有较好的了解。因此,在对高中历史教学方法进行创新的过程中,还要对教学模式进行创新。因为历史知识之间也有深入的联系,并且也具有一定的脉络结构,相比于传统的记忆式教学,让学生在理解历史知识的过程中掌握历史知识将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三)教学方法的创新

对于高中历史的课堂教学而言,课堂教学方法的创新也十分重要。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各种教学方法不断出现在教学活动中,并且其中很多教学方法均能有效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针对历史教学的具体情况,在开展高中历史教学的过程中可以使用多媒体设备开展教学活动。其中主要是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展现历史,让其直观的感受到历史事件,从而加深其对历史知识的印象;同时,教师可以采用问题式教学方式,通过为学生设置相应的问题,让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中更加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其中教师设计的问题难度不能太大,并且要以启发学生的思维为主,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渐完成历史知识的探索;另外,教师还可以采用小组教学法。

三、结语

高中历史教学对高中阶段的学生有重要意义,其不仅关系到学生的高考,还关系到学生整体素质的提升。因此,在新课改下开展高中历史教学的时候,必须要不断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从而提升教学质量,让学生在提升学习成绩的同时提升个人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严凤成. 史学理论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3.

[2]胥巧平. 新课改下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改革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D].延安大学,2015.

篇2

【关键词】新课程 高中历史 教学方法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传统的高中历史课程的不足日渐突现,时代的发展促进了高中历史课程的改革,也促使课堂教学的改革和创新。课程改革的出发点是 “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如何设计有效的教学过程,高质量完成高中历史课程教学特定的教学目标,成为了每个高中历史老师面对的首要问题,笔者结合自己新课程改革以来的教学实践,浅谈一下高中历史课堂的教学方法。

1.角色体现

角色体现是教师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自身假设处在当时的历史阶段,根据每个学生的性格特点进行不同的典型历史人物的角色扮演,让他们结合当时的历史各种因素和条件,会有什么的思维方式,是否符合当时的历史情形。如在讲述必修1的第一单元《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可以利用角色体现的课堂教学方法进行。让学生扮演当时的秦始皇,李斯等人的角色,联系当时的历史背景,让学生假设自己是秦始皇面对当时的历史形式会做出怎么样的政治决策,是否顺应当时的历史发展,从而理解当时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的前因后果。在必修2,3中的经济,文化主题中再回顾相应时期的政治体制对当时的经济、文化的影响,将同一时期的三个主题能整体把握。通过角色的扮演的体现,调动学生的学生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气氛,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老师对学生的角色扮演及时给予客观、全面、积极的评价,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历史课程中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情感,让学会站在“历史的角度”看待问题,改变对历史课枯燥无味的看法,提高学生历史的学习兴趣。

2.小组探究讨论

学生共同在课堂探究讨论是现今新课程改革中课堂教学的主流,其目的是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到课堂当中,同学们能在课堂实践中培养合作、团结的精神。教师所扮演的角色不再是课堂的“主导者”,而是“引导者”,营造人人参与的氛围,激发学生的灵气,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新课程的高中历史内容是以主题的形式进行编排的,这要求学生进行高中历史课堂探究讨论不能简单地针对本节课堂内容进行的。老师设定讨论的主题,提前给学生布置任务,让学生自己罗列重点、难点,同学们通过网络,图书馆,参考书等各方面的途径查阅、了解相关历史的知识,每一小组负责好一部分内容,将整个主题都能很好地分析出重点、难点。选修4,5,6的很多内容,学生在日常的生活中容易接触到,加上获取有关的信息渠道比较多,学生很容易搜索相关的资料、历史背景,从而很好地掌握课本的重点、难点。

3.试题重现

篇3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 教研活力 教研方法

在我国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研究性学习以其全新的课程理念和实施方式,极大地冲击着广大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由于它是新生事物,许多教师对这一全新的课程,缺乏潜心研究的热情和实施的积极性。如何调动广大教师的参与热情,为教师营造浓厚的研究氛围,并能有效地解决教师在课程实施中遇到的困惑及问题,是当前学校教研工作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

一、唤醒教师参与教研的活力

在教研活动中,要特别注重激发教师的主体精神,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参与。唯有如此,才会使广大教师从接受到重视直至喜欢研究性学习这门课程,从而保证这门课程在学校层面的顺利推行。

1.关注教师在课改中的情感投入。新课程中一些全新的教育理念使教师们对自身多年来形成的知识结构、教育教学观念产生质疑,在更新观念、转变行为的过程中,有些教师难免会产生畏难情绪,尤其对于研究性学习这门课程,对于已习惯了以教材为中心、以传授知识为主要教学方式的教师来说,更是感到难上加难。如果我们对此种情况置之不理,势必会影响这门课程的实施质量,同时也会影响课改的实施效果。因此,普及这一课程的知识、增强教师对这一课程的认同度是当前搞好教研的一项重要任务。在教研活动中,我们先后开展了“如何指导选题”、“如何做好研究过程的指导”、“如何写好教师指导方案”等专题研讨活动,使教师们对研究性学习有了初步的认识和理解。针对担任此课程指导教师的多数为青年教师,缺乏研究与指导经验这一现状,我抓住各种机会,通过对话、交流、互动等形式让教师们畅所欲言。在相互交流中,教师们互相借鉴经验,吸取教训,许多教师反馈,不仅学生们很喜爱这门课程,自己也在指导过程中获得了很多的乐趣,且越来越多的教师逐步认识到研究性学习正是新课程中的一大亮点,其目的即是转变学习方式、教学方式,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学到的知识加以综合运用的机会,促使他们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策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每个学生个性的健全发展。

2.充分尊重与信任教师。研究表明,对于从事教师的人来说,他们更为注重自己是否获得了充实的精神生活,是否体验到创造的满足,是否使自身得到了发展。高质量的教研活动,更多的就是看对教研主体,即教师研究得如何,对教师的需求解决得如何。在教研活动中,如果能尽量多地给教师创设展示的机会,或者以教学中的问题为话题,让教师们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各抒己见,在观点碰撞、思想交辩中感悟、体会、提高,教师们自然会将教研活动视为日常教学工作的助力器,从而以更大的热情、更积极的心态投入到教研中来。在下校听课中发现,有的教师仍是以传统的教学方式来“教授”研究性学习这门课程,紧紧地控制着学生的思路和行动,课程所应体现的开放性、实践性、探究性根本无从谈起。基于此,我组织教师们开展题为“什么样的课算是一节合格的研究性学习课”的研讨活动。在发言中,要求教师结合自身实践说一说自己是如何上这门课的,有哪些好的方法、措施,效果如何等。老师们在不断深入的研讨中逐步归纳出一节合格的研究性学习课应是:在学习方式上,不应是教师“教”,而应是学生“学”;在组织方式上,不应是由一个学生就能解决问题,需小组合作共同完成;在课题选择上,不应只涉及一门学科知识,而应体现学科的综合性;指导的重点不能只囿于研究内容,更应侧重于研究方法等。随着教师们对此问题认识程度的不断提高,许多教师能有意识地依据研讨内容来规范自身的课堂教学行为。

二、探索适应新课程的教研方式

传统的教研活动,大多是以一言堂为主要形式,且停留在教材教法的探讨与交流上,而研究性学习这门课程,既没有教材、教参作依据,又没有原有的可供借鉴的经验,这一系列问题给教研活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营造合作研究、平等对话、知识共享这样一种学习文化,构建学习共同体,一起探讨有效的教研形式与内容。

1.专题教研,科研带动。教研活动的有效性表现在解决问题的建设性和渐进深入的连续性上。要达到改进教师教学行为的目的,对某个专题的持续研究是必不可少的。专题教研主要是针对教师教学中的问题和困难进行收集、分类、整理,然后将共性的问题提炼成一些专题进行共同研究。由于研究性学习课程是一门新兴学科,从学校来讲,如何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老师如何在研究性学习中发挥指导作用,如何构建与研究性学习相适应的管理模式等问题,存在认识不足的情况,因此在实施中就带有一些盲目性、随意性。针对这种情况,在开始阶段,我们就以“规划学习领域、规范指导过程”为专题进行教研。随着课程的推进,老师们对一些常规的问题都比较清楚了,但如何提高指导质量,又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我们又确定了“注重细节指导,提高常态教学实效性”这一专题进行教研。为确保每个专题的研究有深度、有成效,确实能探索出一些解决实践层面具体问题的经验、方法、途径,我动员老师们在专题之下制定切合自身情况的小课题,以便更好地遵循着提出问题、讨论交流、专家点拨、反思总结这样一种研究路线对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做深入的研究,如有的教师制定了《高中研究性学习中“先学后教、合作探究”教学方式的研究及推广》、《高中生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研究》等课题。不仅如此,每次教研活动又在大主题下设小专题。这种专题教研,不仅增强了教师的课题研究意识,提升了教研工作的学术内涵,也有助于教研工作由经验型向科研型转变。

篇4

【关键词】阅读法 新课改 高中历史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06-0062-01

对于历史教育,革命先辈曾有言:“欲得一正确的人生观,必先得一正确的历史观”,因此,历史教学的一个主要意义就是丰富学生们的价值观、世界观。高中历史教学能够有效拓展学生视野,提高其理性思考的能力。要想有效地达到这一目标,高中历史教师必须积极更新教育观念,采用新的教学方法及手段。

一 阅读法对新课改下高中历史教学的重要性

一些高中历史教师还没有充分认识到阅读应成为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部分,大量的阅读不仅可以让高中生获得更多的历史信息,激发其学习历史的兴趣,还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具体来讲,阅读法对新课改下高中历史教学的重要性有以下几个方面:

1.阅读法能够很好地满足历史教学需要

历史这门学科具有其他学科所没有的特点,这是由该学科的社会功能及内容所决定的。历史内容是世界历史和中国历史的基础性知识,自身发展为一种客观过程,主要讲述的内容是过去发生的事情,根本不可能重演、再现。历史有着较强的抽象性、间接性、不可再现性,从而加大了历史教学难度。通过阅读法进行教学能够促进学生对教材知识进行更深入的理解,从而学会在对历史的观察及思考中,在历史经验的教训当中,找到认识并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2.阅读法符合高中学习阶段的特征

高中生的学业比较繁重,中小学阶段死记硬背式的学习方法根本不适应新课改的要求,而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更会严重地影响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所以,高中历史教师一定要在教学中积极培养学生掌握相应的阅读技巧,引导其进行广泛的阅读并掌握阅读规律,逐渐养成积累学习资料的习惯,全面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3.阅读法能够促进学生心理的发展

高中生的思维有着较强的抽象概括性,通过有意识的训练可以形成辩证逻辑思维,运用相应的理论指导其分析综合材料。阅读是高中生把现实生活与理论知识有机结合的有效方式,从而拉近学生与历史的心理距离。

二 阅读法对新课改下高中历史教学的影响及其应用

我国新课改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提高学生搜集及处理相应信息的能力、获得新知识的能力、交流及合作能力。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出现了情境教学法,该教学方法能够有效引导学生对历史事件作出理性客观的评价。但单一的情境教学法不能解决全部问题,例如学生缺乏历史常识、学生的主体性不强等,阅读法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提高教学质量。

1.激发学生兴趣,促使学生主动学习历史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兴趣的指引下,学生能够进行积极主动的学习,保证教学效果。具体来讲,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1)全面优化课堂教学内容,营造一个积极有趣的学习环境;(2)加强师生的互动性,改变学生被动式接受的教学方法,创设出一个和谐、宽松的学习环境。总之,高中历史教师组织教学活动时一定要有意识地营造出历史学科独有的氛围,使学生深刻感受到学习历史的实际价值,从而逐步培养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

2.引导学生运用阅读法进行学习

在激发了学生们的历史兴趣之后,就要及时引导学生运用阅读法进行学习,积极指导学生有效地掌握相应的阅读方法及阅读技巧。历史学习绝不是对历史信息进行简单接受,还必须在接受相应信息的时候分析信息、理解阅读材料,最终形成独立阅读及批判性阅读的习惯。具体来讲,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指导学生利用阅读法来学习:(1)编写相应的历史知识提纲,要求学生们按照提纲进行阅读,学生根据老师所编写的提纲进行阅读,可以将知识要点用问题的形式列成相应的表格,然后按照一定的要求进行识记、理解及运用,从而让学生们带着目的去阅读,提高学习效率。(2)培养学生养成动笔的习惯。要求学生阅读的时候要在历史教材上做上相应的记号,深化对教材的记忆和理解,提升阅读效率。(3)引导学生将阅读分为粗读、选读及精读三个阶段。不同的阶段解决不同的问题,从而让学生们有目的、有计划、有重点地进行学习,能够更加全面地掌握历史基础知识。

三 结论

近年来,我国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积极进行教育改革,从而培养具有全面素质的人才。高中历史不仅能让学生们了解人类历史,更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要想保证高中历史教学质量,教师就必须积极转变教育理念,采取科学的教学方法如阅读法进行教学,全面提升学生的历史素养。

参考文献

[1]程晓南.阅读法对新课改下高中历史有效教学的重要性[J].中国校外教育,2011(13)

篇5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师;培训

2012年9月,广西作为最后一批实施新课改的省区步入了高中新课改的行列。如何顺应新课改要求提升广西高中历史教师专业发展水平,成为广西高中历史新课改亟须解决的问题。为了适应新课改对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从2011年开始,广西玉林市组织高中历史教师积极参加区内外各种培训。玉林市高中历史教师培训具有高频率、大规模、接地气、大中小联合的特点,培训卓有成效,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对此笔者进行了专项调研。

1培训内容深广不足

2011年以来,玉林市老师组织参加的区内外大中型培训有25场,主要分为课改专题、教材分析、理论研讨、技能展示、高考备考、信息技术、网络研修等。新课程改革的核心是教师“教的课程”转变为学生“学的课程”,要求高中历史教师应转变教材观、教学观、学习观、评价观四大观念。而目前培训内容集中在教学观和教材观上。尤其是教师课堂技能展示类的培训共有10次,占比达到40%,远高于其他各项。教材类等其他培训各只有三次,各占比12%。而体现学生为主体理念的培训,主要集中在高考备考上,对平时学生学习历史的学习心理分析、学习方法指导、学生学业评价的专项培训几乎没有,老师们更期待通过培训更好把握考试命题方向和教学策略技术,可谓广度不足。据回收的250份有效问卷调查显示,受训者表示最喜欢的培训类型是一线名师技能展示课,占到61.5%,而对课改专家的欢迎度只占到11.5%。对此笔者认为,根据实际需求,让一线名师在培训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是十分必要的,玉林市培训项目一定程度上能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置,比较亲民。但也存在深度不足的问题。如,与旧课程相比,新课程历史科的高考命题主要呈现三方面特点:专业化、新情境和主题式特点。近三十年多年来的历史高考命题都是由高校所主导的,因此如何把高校的学术研究新成果内化为鲜活的中学历史教学内容,仍然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大问题,这是不是从另一角度对历史教师培训组织者和参与者提出了新要求呢?

2培训对象普及不泛

调查结果表明,玉林市高中历史教师参与培训基于自己兴趣的占54.1%,该数据反映了玉林市高中历史教师自我提升的迫切愿望,也反映了玉林市组织的培训活动得到教师们的认可和支持。但在参训人员上是不均匀的。首先,目前不少培训项目规定只能40岁以下人员才有资格参加,参加培训人员又由各校指定选派,存在较大的重复率,与新课改要求不符。其次,从调研结果来看,参加培训的教师以教龄1-3年的年轻人为主,参加各种技能比赛多为中学二级的教师,少为中学一级,中学高级和特级几乎为零,甚至有一人多赛等的现象出现,中学高级和中学特级历史教师的缺位,不利于本地区教师群体水平的提高。最后,区市所组织的培训学习机会有限,一定程度限制了更多的教师进行继续教育和学习,培训活动参与范围不广泛。

3培训成效创新不显

大部分玉林市高中历史教师在参加各种新课改培训后,对自身的教学状态评价较高,根据调查问卷显示,认为自己有新课改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尝试改变传统教学思想的占67.6%,学生在课改后学习效率提高达80%,该数据充分肯定了培训的效果。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新课改也要求教师应该由教材执行者向课程创造者发展。但结合问卷,大部分教师表示经过培训活动提高了自身能力,但教学手段和方法一样没有改变,大家对培训期待和运用还停留在生搬硬套的层次,没有达到活学活用,创新提升的要求。

4培训经费投入不足

调查显示因经费问题而影响教师主动参加培训比例占到了26.5%,经费不足成为教师培训的主要障碍。据访谈,大部分教师表示经费是学校支持的,如果需自己出经费且时间不合理的情况下,参加培训的主动意愿比较低。此外,部分教师反映如培训缺乏后续指导,自身条件和能力有限,也成为影响教师难以提升的主要因素。综上所述,玉林市高中历史教师培训给我们提供以下教师专业成长的调整和改进思路:第一,改革培训内容,增加培训模式。如,广西全区赛课在集中模式中采用“专家讲座+课例示范+学员议课+专家点评”效果反馈良好。“主题报告+互动交流”改变以往受训者只能被动接受的局面。第二,落实培训制度,降低进修门槛。现代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为提高教师的现代教育信息技术水平,丰富教师的教学手段和方式,玉林市进行了历史教学微课设计、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教师工作坊坊主坊员研修、历史教学录像评比等活动,参与活动人数较多,使得教师不单单局限于教材,还运用多种方法去提升自己。第三,加大经费投入,构建保障体系。当前,培训经费不足一直是影响高中教师接受培训的一个重要因素,学校安排的培训经费少,一般老师也不会自费去接受培训。玉林市高中大部分在县城,因此玉林需加大在市级以下教师培训经费的投入力度。第四,完善评估体系,重视训后指导。建立长期有效的高中历史教师培训激励机制,让培训与教师考核、任用、评聘、待遇挂钩,以此来保障教师培训的待遇和积极性。同时培训组织者应在教师培训中发挥充分作用,培训组织者应在培训前,对接受培训的教师进行需求调查分析;培训中,及时向学员了解问题、意见和要求;培训结束时,让学员对培训活动的各方面进行评价;培训结束一段时间,对学员进行跟踪指导和评价。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对教学进行探索思考反思,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让玉林市高中历史教师培训充满生命力,蓬勃地向上生长。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篇6

方法

【中图分类号】 G63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

08―0061―01

随着新课改以及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进,传统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不足愈发明显,很难满足新课程理念以及学生的需求。这就要求高中历史老师在领会新课程理念和目标的基础上,认真反思历史教学的现状,把课程目标转化为老师的日常课堂教学行为,突出历史教学的情感性、人文性、历史性和文化性,让学生不仅喜欢历史,更喜欢历史课程,真正地改善历史教学的质量。

一、树立全新的历史教学理念

在传统教学理念下,大部分历史教学就是向学生讲授历史知识,因而日常课堂教学中学生只是在被动地接受知识,导致学生不喜欢上历史课,教学效果很不理想。新课改以来,素质教育、以人为本逐渐成为教学的共识并摆在了最重要的位置。笔者认为,在新形势下,高中历史教师应当树立全新的历史教学理念,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从课堂教学抓起,从一点一滴做起。

首先,教师应积极转变自己的历史教学观念。教师要在对历史知识和历史教材内容深入理解和把握的基础上,能够驾轻就熟地运用教材,使历史教学成为一个体系。在教学中应树立全新的历史教学观,让课堂成为学生为主角和主体的课堂,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最大程度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此基础上教师起到一定的引导和组织作用,创设一种和谐、轻松、愉悦的教学环境。

其次,在历史教学中,教师要以身作则,学会用新的观点、新的角度、新的理念来看待、分析、评价历史问题,发挥学生的思维想象能力,调动学生的参与性。比如,对于如何看待斯大林“放弃”新经济政策的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不仅从现在的角度来做出“利用行政手段管理经济,排除市场经济存在”所导致的经济滑坡的不合理性的评价,更要让学生放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去评价,来进一步看到“放弃”的合理性。

二、创新历史教学方法

高中历史课程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类别。实现这三个维度的目标,尤其需要教师从这些目标出发,转变、创新历史教学的方法。高中历史教学方法十分多元化,可以运用情景教学法、问题教学法、系统归纳教学法、图片信息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等等。比如,在讲“”的时候,教师可以将收集的相关图片、历史记录片等进行播放,让课堂教学情景化,不仅有助于知识的教授,而且还有助于深化学生的情感体验。

高中历史教学知识点十分庞杂,这就要求教师要帮助学生理清知识点之间的联系,系统归纳进行教和学。比如,教材中关于“新航路影响体现”的总结十分教条和笼统,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世界市场的联系、人类文明的交流、资本思想的传播、殖民的扩张和掠夺四个方面来归纳概括,这样的归纳层次性、条理性、逻辑性十分强,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再者,知识的传授只是培养能力的手段,通过搭建问题教学模式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可以促进学生养成主动思考和探索的习惯。比如,在教授“运动”这一课时,可以设置这样的问题:“你认为如果不发生天津运动会失败吗?”让学生们纷纷各抒己见,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知识和理解能力都能得到有效的提高。

三、完善历史教学评价体系

篇7

【关键词】高中历史;综合变革;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568 【文章标识码】D 【文章编号】1326-3587(2014)04-0023-01

新课程改革推行高中历史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评价体系等方面的综合变革;这就意味着无论教师还是学生,都必须对原有的知识体系和学习能力进行重新编排组合,以适应新的教学标准和评价机制。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以课程要求和素质教育为导向,以改善教学方法为路径,以提升学生能力为重点,以构建知识体系和评价体系为载体,以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为维度,结合高中历史课程内容和结构特点,积极探索新课改下高中历史教学策略,实现学生全面发展和素质能力提升的目标。

一、结合课改教学特点

明确教学总体目标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和教学实践中的问题,阑家基于发展基础教育、提升国民素质的目标,结合了国内外的教学经验,谨慎地推行了高中历史课程改革。这些历史课程改革契合了高中历史教育的教学性质和基本任务,遵循了时代改本质性要求,促使学生形成强烈的历史意识、正确的历史观念,增强学生对历史、现实和未来的理解力与判断力,提高学生的生存与发展能力。

二、打破专题模块安排,完善课程整体结构

新课改教材由原来的通史编排模式改变为现在的专题编排模式,专题模块知识点突出,中心主题明确,主线清晰,时序明显。专题编排构建重基础、多样化、有层次的课程结构,适应了社会需求的多样化和学生全面发展而有个性的发展,拓宽了知识广度,挖掘了历史深度,也增加了学习难度。通史版教材中有大字、小字、选修、必修内容,必读、自读内容之分,而在专题教材中没有这些。专题模块成为了"没有麻袋的马铃薯",缺乏了历史宏观整体性和系统性。在教学实践中,需要借鉴通史教材模式,对教材内容进行必要整合,把通史模式与专题模式相结合,使某一时期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相关知识建立有机联系,避免人为地过度区隔历史,而是整体性呈现历史事实,即是对历史学科体系按时空顺序进行重新建构。因此,在历史教学中,采用纵向与横向结合的方式。在对专题典型事件或领域作深入阐述和示范探究的同时,结合人类历史发展时期内重要历史内容,统筹安排历史时间、历史空间中的历史事件,在不同的历史范围运用不同的分类方法,充分体现历史教学的时序性和整体性,完善课程整体结构体系。

三、调整传统教学方法。采取多元教学方式

新课改教学要求教师更新原有的教学理念和思想认识,改变"自以为是"的教学态度,改变单纯知识传授、单向传递却无反馈的状况,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探究者。采取情景教学、师生互动模式、专题研究、理论联系实际等方式和措施提高教学效果。在具体方法上,采取多种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以兴趣爱好为动力,做到寓教于乐;在完善历史事件要素的情况下,使历史知识趣味化,让学生感到兴趣盎然;对历史知识采用口诀记忆法,师生共同编排历史知识为顺口溜,简单易记,避免枯燥乏味;根据"爱屋及乌"之原理,关爱学生学习和生活,与学生谈心成为朋友,避免学生思想波动影响学习;采用历史知识串联法,抓住历史线索,以时间推移为线索,以空间转换为背景,做到基本历史知识纲举目张;结合历史与现实,关注时事热点,化历史为现实,如通过分析"阿拉伯之春""利比亚内战"等事件背景,贯穿政治史、世界史、近代史等方面的知识内容等。新课改并非生搬硬套某些教学模式,必须结合地域特点、民族风俗习惯、学生个性、基本知识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条件等因素进行多元化选择教学方法,立体化运用教学方式,人性化实施教学。

四、适应教学维度要求.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新课改高中历史教材要求以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为维度,提倡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成为学习自觉性、知识系统性、逻辑严密性、思维辩证性、素质全面性的"社会人",学会使用历史观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历史意识和人文素养。历史知识的掌握需要提高教学质量,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动机和态度,培养学生理解、运用历史知识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的能力;通过架设知识桥梁。增长学生见识,开拓其视野,构建历史知识体系,使其能够对历史知识融会贯通,正确阐释和解析历史事件,从而具有把握现实事件的历史关联和发展趋势的能力。

五、改善教学管理机制。构建学生评价体系

篇8

关键字:新课标;高中历史;分析;实践

自新课标实施以来,高中历史教学发生了许多的变化,无论是教学的侧重点,还是教学方法,都与从前有着很大的不同。从前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和适应现在的教学要求,所以我们必须做到与时俱进,不断地更新教学观念,从而促进学生更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不断提高历史教学水平。

一、传统的历史课堂上,教学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和特点

(一)教学目的过于传统,只是注重单一的知识传授,实行填鸭式的教学模式

高中教学中,普遍出现的一个现象,就是教师不断地对学生进行填鸭式教学,教师的任务就是备好课,不断地钻研教学大纲,将那些所谓的重点,考点全部打包传授给学生,而这种传授方法,就是将枯燥的知识让学生死记硬背下来,其实这种方法是非常错误的,这种被动的教学方式只会让学生感到枯燥和无聊,并不能很好将教学的本质达到。

(二)教学的氛围相对比较严肃,缺少学生之间彼此讨论以及思维发散的过程

中国传统的教学模式就是教师站在讲台上认真地授课,学生坐在下面认真地做着笔记,中规中矩的教学模式在我国存在了很多年。这就造成了高中历史课堂的氛围相对严肃,学生之间没有相互讨论的机会,教师讲什么,学生就记什么,这就压制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能很好发挥出来。

(三)教师的评价以及考评方式相对比较单一,这就造成了学生的反馈受到限制

一般而言,教师对于学生的评价,就是通过考试来看,所以很多时候,我们都无法很客观,很全面地去评价一个学生。单独从考试成绩来看,很多学生,他可以考出很好的成绩,但是他的历史脉络并不清晰,对历史知识的掌握也很局限,这就是典型的会考试的学生,并不能说他们就是优秀的学生,也不能单纯的从成绩来评判历史学习的好坏。

二、在新课标的要求下,高中历史教学呈现出的一些新特点

(一)将一本厚厚的历史书,分成了几个板块和专题,这就使得教学更具有针对性

因为历史这门学科相对于其他的学科而言,比较具有复杂性和细碎性。很多小的历史事件都是沿着一条时间线的发展相互串起来的。所以只要我们把握住这条时间线,然后将这些事情串起来,历史的脉络就比较清晰了。现在的课本,每本书都分为不同的方向。用整本书来讲政治,讲经济,讲历史人物等等,这就使得学生在学习和复习时更加具有针对性。另外,每个单元之后都会有一个相应的专题,这就将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了起来。

(二)新课标的历史书将历史脉络更加清晰地呈现在学生和教师面前

新课标对于历史的发展顺序有了更加清晰的展示,我们可以更加清晰地看到从古至今,古今中外历史发展的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各个现状,让我们觉得历史都在不断地呈现在我们的面前,这就是新课改发生的变化。同样也就要求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要更加明确教学不可再墨守陈规,要学会创新,用更加专题化的板块将知识系统分类,这样就可以让学生更加容易理解知识,接受知识,从而更好学习知识。

三、新课标对于历史教学提出的一些新方法

(一)教师必须具备更新传统教学观念的素质,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

从前的那些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已经完全不能适应现在的教学要求,所以教师必须要时刻具备更新传统教学观念的能力,制定更加符合现在教学要求的方法,将学生的主体地位不断地推进,在课堂上,教师不要再始终像从前一样不断对学生进行知识的填充,要让学生自己去主动学习,教师要做的,就是做好引导者的工作,不断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做好帮助学生学习的工作就可以了。

(二)要明确教学的重点不再是教学的结果,而是教学的

过程

从前的传统教学,教师考察学生学习成果的方式就是考试和平时的测验。对于学生的学习过程或者其中的要领,教师大多都忽略了,这就需要教师明确,现在的新课标要求我们,必须做到注重教学的过程。让学生明确学习历史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应付考试,而是拥有更广阔的视野了解更加浓厚的历史文化知识,感受历史文化气息,学习历史文化名人,以史为鉴,更好地开创未来。这才是学习历史的目的,也是我们高中生学习历史的最主要成果。只有明确了自己的目的,明确了动力,才能够更好地向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并且新课标相比较于从前的旧课标,有一个最新的变化和要求,那就是更加注重实用性,这就要求学生要在学习过程中,学会结合实际,将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当中来。比如说我们在了解了一个历史事件之后,从中悟出了什么道理,它对于现实生活有什么影响,或者说在现实生活中有哪些实际意义,这些才是我们高中生必须要掌握和应该掌握的问题。

四、结束语

高中的历史教学,在新课标的要求下,不断地发生着变化。这就要求学生和教师都要在不断变化中学会与时俱进。适应新课改的发展,遵循新课标对于人才培养的要求,将有利于教学的开展,也更加健全了学生的人格,是教学水平不断推进,教学能力不断提高的最有力证明。高中历史的知识不算复杂,但是却包含了古今中外,尤其是我国的历史发展脉络,作为一个中国人,学好历史知识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以史为鉴才能够更好地开创未来,不断地用历史教学来激励自己,将有利于自身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柳依宁.新课标下对高中历史作业流程的探索与实践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

[2]潘明足. 新课标下高中历史创新教学模式探析[J]. 课程教育研究,2013,19:54.

[3]韩丽群. 新课标下的高中历史教学探索与实践[J]. 网络财富,2009,11:130-131.

篇9

关键词:高中;历史课堂;学生生活

只有高中历史教学贴近生活,学生才能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真正地了解与接受历史,才能够让我们的历史文化得以很好的传承。下面我们列举了让高中历史更贴近学生生活的四种教学方法。

一、多媒体教学a

现在科技越来越发达,我们借助多媒体教学来形a象地再现历史,创造出有图、有声音的教学环境,刺激学生的视觉与听觉神经,让他们更好地接受历史信息。比方说,老师在讲授新内容之前,可以给学生播放一下与课题相关的音乐或者视频,吸引学生的眼球,然后再图文结合讲解。

二、创设情境

为了让历史课堂走进生活,让学生觉得历史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我们可以创设与历史相关的情景剧,让学生身临其中,并由此引发他们的联想与感悟。

三、教师语言幽默

一位伟人曾说过:“幽默是一种优美的、健康的品质。”直白地说就是幽默可以风趣巧妙地思考与表达问题。在历史教学中,如果老师照本宣科,语言枯燥无味,那他就相当于在给学生唱摇篮曲。要是老师的语言幽默,那可能就会有出奇制胜的效果。不仅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掌握知识,还能让教师在谈笑风生中达到教学目标。

四、课堂作业贴近生活

在以往传统的历史教学中,历史课堂作业都是直来直往的选择题或者是非常简单的问答题,而在新课改的目标要求下我们要多创造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机会,让学生在做课堂作业中同样能够获得智力的开发,释放他们的激情。课堂作业的展示可以多种多样,最好能把一堂课的知识点转化为富有活泼气息的生命题型,

可以让学生在游戏中感受,激发他们的兴趣,引发他们的思考。

陈旧的教学模式以及授课方式让我们的历史教学停滞不前,在新世纪、新课改的素质教育条件下,我们面临着严峻的机遇与挑战。我们只有勇敢向前,痛定思痛,才能走出这一困境。让我们把高中历史教学与我们的现实生活相融合,让历史与现实对话,让

我们走出书本,慢慢感受历史的智慧,细细品味生活的价值。

篇10

一、结合课改教学特点

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和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国家基于发展基础教育、提升国民素质的目标,结合了国内外的教学经验,谨慎地推行了高中历史课程改革。这些历史课程改革契合了高中历史教育的教学性质和基本任务,遵循了时代改本质性要求,促使学生形成强烈的历史意识、正确的历史观念,增强学生对历史、现实和未来的理解力与判断力,提高了学生的生存与发展能力。

二、打破专题模块安排,完善课程整体结构

新课改教材由原来的通史编排模式改变为现在的专题编排模式,专题模块知识点突出,中心主题明确,主线清晰,时序明显。专题编排构建重基础、多样化、有层次的课程结构,适应了社会需求的多样化和学生全面发展而有个性的发展,拓宽了知识广度,挖掘了历史深度,也增加了学习难度。通史版教材中有大字、小字、选修、必修内容,必读、自读内容之分,而在专题教材中没有这些。专题模块成为了“没有麻袋的马铃薯”,缺乏历史宏观整体性和系统性。在教学实践中,需要借鉴通史教材模式,对教材内容进行必要整合,把通史模式与专题模式相结合,使某一时期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相关知识建立有机联系,避免人为地过度区隔历史,而是整体性呈现历史事实,即是对历史学科体系按时空顺序进行重新建构。因此,在历史教学中,采用纵向与横向结合的方式。在对专题典型事件或领域作深入阐述和示范探究的同时,结合人类历史发展时期内重要历史内容,统筹安排历史时间、历史空间中的历史事件,在不同的历史范围运用不同的分类方法,充分体现历史教学的时序性和整体性,完善课程整体结构体系。

三、调整传统教学方法,采取多元教学方式

新课改教学要求教师更新原有的教学理念和思想认识,改变“自以为是”的教学态度,改变单纯知识传授、单向传递却无反馈的教学状况,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探究者。采取情境教学、师生互动模式、专题研究、理论联系实际等方式和措施提高教学效果。在具体方法上,采取多种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以兴趣爱好为动力,做到寓教于乐;在完善历史事件要素的情况下,使历史知识趣味化,让学生感到兴趣盎然;对历史知识采用口诀记忆法,师生共同编排历史知识为顺口溜,简单易记;关爱学生学习和生活,与学生谈心成为朋友,避免学生思想波动影响学习;采用历史知识串联法,抓住历史线索,以时间推移为线索,以空间转换为背景,做到基本历史知识纲举目张;结合历史与现实,关注时事热点,化历史为现实。新课改并非生搬硬套某些教学模式,必须结合地域特点、民族风俗习惯、学生个性、基本知识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条件等因素进行多元化选择教学方法,立体化运用教学方式,人性化实施教学。

四、适应教学维度要求,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新课改高中历史教材要求以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为维度,提倡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成为学习自觉性、知识系统性、逻辑严密性、思维辩证性、素质全面性的“社会人”,学会使用历史观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历史意识和人文素养。历史知识的掌握需要提高教学质量,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动机和态度,培养学生理解、运用历史知识和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的能力;通过架设知识桥梁,增长学生见识和开拓其视野,构建历史知识体系,使其能够对历史知识融会贯通,正确阐释和解析历史事件,从而具有把握现实事件的历史关联和发展趋势的能力。

五、改善教学管理机制,构建学生评价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