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金融的特点范文

时间:2023-06-05 18:01:1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物流金融的特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物流金融的特点

篇1

1物流金融课程的特点

随着物流金融业务的发展,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中必须包含物流金融课程。物流金融课程涵盖的知识点多、知识面广,由多门学科交叉而成,是一门综合性课程。首先,物流金融将物流、金融两个服务内容进行有机结合的同时,也是将商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有效地结合在一起。这种新型业务的操作在学科上需要物流与金融两个学科的互相融合,既要熟知物流理论和具体操作流程,又必须掌握金融方面的融资理论与流程步骤。其次,在信息化时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不断促进服务的发展,智慧物流将成为物流业的发展方向。物流金融业务依附于物流企业的发展,而智慧物流的应用将利于该业务的发展并降低其风险,这就需要学生在掌握基本理论基础上,更加注重新技术对物流金融业务带来的改变,课程方面需与信息学科交叉。第三,物流金融业务涉及银行、物流企业、融资企业等各方利益,各方之间会签订俩俩合作协议,以明确各自职责,实现风险划分、权责统一,在该业务的运作过程中,物流企业在其中发挥了第三方中介的作用,承担着对货物实施监管,核实货物真假、出入库记录、安全保证等责任。这就决定了物流金融课程具有与法律、保险等学科交叉的特点。最后,在国民对环境保护意识逐渐加强的氛围下,具有外部负效应的物流也越来越重视绿色环节,注重可持续发展,以此催生了绿色物流金融业务,这就要求教师紧跟社会发展需求,更新优化课程体系及其教学内容。

2物流金融课程建设过程

2.1课程建设任务和目标课程从物流金融定义、特点及核心问题入手,详细介绍不同的物流金融模式下的涉及方及其流程,引入信息化的概念、可持续发展意义等交叉学科知识,介绍物流金融方案的制定与组织实施,物流金融风险控制,并用典型的物流金融案例,让学生探讨基于交叉学科的物流金融业务在企业的作用、流程过程、风险控制等内容,培养学生基础业务操作能力和初步的管理能力。课程目标如下:

2.1.1知识教学目标物流金融人才,一方面要具备现代物流管理的基本职业知识结构,掌握现代物流管理的基本的分析方法,操作与管理现代物流管理即运输、仓储、配送、商品分拣等环节的信息系统,具备供应链管理等所必需的基本理论和业务知识,另一方面,还需具备物流金融学所涉及的多门学科的综合知识,如金融学、国际金融学、国际贸易、物联网、信息管理等基础理论。知识教学的目标有:①理解物流金融业务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熟悉物流金融的基本模式,掌握物流金融的概念及涉及方;②熟悉物流金融参与主体的作用及其相应的操作流程;③熟悉以物流企业监管为核心的融资过程;④了解智慧物流、绿色物流等相关知识,理解信息技术、可持续发展在物流金融管理中的重要性;⑤了解风险控制、信息化在物流金融业务流程中的作用。

2.1.2能力培养目标物流金融人才,除了具备基本的全局控制能力、沟通能力以外,同时还须具备专业化的物流金融业务操作能力,如具有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会分析、初步设计、实施物流金融理财方案,具有物流金融信息处理与系统操作优化的能力,具有资源优化配置、供应链金融整合优化的能力等。能力培养的目标有:①掌握信息化下物流金融的作业流程,具备融资对象评价、监管合同和仓单质押监管服务制订的能力。②能设计、组织实施和优化物流金融作业任务。③掌握利用物流信息技术,实现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综合管理创新。

2.2课程建设内容物流金融是物流服务和金融服务相结合的产物,其主要服务内容包括:物流、融资、评估、监管、资产处理、金融咨询等。如前所述,它是一门学科交叉性很强的课程,其内容涵盖了物流、信息、贸易、金融、保险、法律、环境等学科知识。所以物流金融课程的前期课程一般需要包括基础课和专业课两部分,前者有金融学、国际贸易、经济法、保险学等,后者包含物流学概论、供应链管理、仓储管理、采购管理、物流运输管理、物流成本管理、物流保险等。基于学科交叉的物流金融课程,在教学内容的组织方面包括以下方面:

2.2.1物流金融服务概述包括物流金融概念的界定,主要从其内涵、外延、特征及其功能方面阐述,信息技术在物流金融中的应用,绿色物流在物流金融中的意义,物流金融的创新与趋势几个部分。教学要求:深刻理解物流金融在经济领域中的地位,掌握物流金融的概念、流程、参与主体及各环节的要点,了解物流信息化、绿色物流及其发展对物流金融的促进和提高的重要作用,了解物流金融的新趋向。

2.2.2物流金融运作模式总体来讲,含物流结算模式和物流融资模式两大类,前者比如有代收货款业务、垫付货款业务与承兑汇票业务等,后者有融通仓、海陆仓与物流授信等。在模式运作的流程中,结合信息化、绿色物流的作用,深入了解物流金融架构,如RFID、物联网、物流信息技术对物流金融业务流程和管理系统构架的影响。

2.2.3物流金融风险与监管物流金融行业风险种类各异,主要来源于质押物风险、物流企业风险、商业银行风险和融资企业信用风险等,利用案例分析探讨物流金融风险的识别、预警、处理与管理效果评估。了解如何利用信息化技术,降低不同环节的风险,掌握通过在仓储、安全监督、运输等节点实施智慧物流,来降低物流金融风险。

2.2.4物流银行与物流保险物流银行是物流金融的一种重要模式和发展方向,国外物流银行发展得较为成熟,所以一方面介绍国外物流银行的运作模式和经验启示,另一方面分析国内物流银行实践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在此基础上探讨物流金融业务的增值模式,掌握如何利用信息化,通过服务创新、提供增值服务,强化供应链上合作伙伴的关系。基于物流金融视角,探讨物流保险在物流金融业务中的地位及其对物流金融业务发展的影响作用。

2.2.5应用案例利用物流金融业务开展以来发生的实际案例,了解业务流程、风险控制的重要性、业务的发展方向,并熟悉中外运、中储物流等物流金融方案,及信息化背景下物流金融的解决方案。

3结论

篇2

[关键词]物流金融;监管绩效;隶属度;模糊综合评判法(FCE)

[DOI]10.13939/ki.zgsc.2016.32.031

物流金融监管涉及银行、融资企业、物流监管企业三方主体,构建银行为主导、物流监管企业监督、融资企业自律的“三位一体”物流金融监管体系,很大程度上受制于银行、核心生产企业、经销商以及最终消费者之间的利益平衡,受制于整个经济、社会、法律等宏观环境的影响。因此,必须建立一套监管制度与监管方法,以便促进我国物流金融业务的健康、快速、可持续发展。

物流金融业务对于支持中小企业融资、控制银行风险、推动经济增长具有积极作用[1],开展物流金融业务涉及监管绩效评价问题。白涛(2012)运用结构方程模型从四个方面对中小企业绩效评价指标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2]周婷婷、刘名武等(2014)通过分析总结27家物流企业的绩效水平,得出相关因素对总体绩效的影响;[3]刘震新(2012)通过建立评估体系,优化银行业监管机制,实现提高监管绩效的目的;[4]白少布(2011)根据供应链融资业务的特性和信用水平要素构建评价指标体系,总结了阀值模糊评价、隶属度向量模糊评价流程,为提高融资企业的信用水平提供可借鉴的策略。[5]

基于上述研究,本文从银行、物流监管企业、融资企业参与三方入手,运用AHP法构建监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得出各指标的权重;运用FCE法进行模糊评判,并根据隶属度原则对评价结果进行分析,提出改进物流金融监管绩效的建议。

1 物流金融监管绩效指标设计

1.1 物流金融监管需求分析

在物流金融监管体系中,银行、物流监管企业、融资企业之间相互合作与制约,形成为一个有机系统。在这个系统中,银行考虑的是如何控制授信风险和满足融资企业的融资需求;物流监管企业考虑的是如何满足银行控制货物风险的要求和融资企业对物流便捷性的需求,同时又要考虑物流成本。因此,物流金融监管操作总是围绕银行和融资企业的需求展开。银行需要确认并保持质押关系,要求物流监管企业代为占有质押物;融资企业要求物流监管企业根据生产和贸易需求提供相应的物流服务;物流监管企业需要结合以上需求,在相应的法律法规体系下进行运作。

物流金融监管不仅要满足参与三方的需求,还要满足物流监管企业实际业务运作方面的要求。由于物流金融监管的各项业务都要面对各不相同的贸易条件、交付条件和物流条件,因此,监管方案必须要有很强的针对性。

1.2 物流金融监管指标分析

物流监管企业控制货物的准则是帮助银行确保质权的有效成立,另外还要确保对实际货物的有效占有,并为融资企业降低成本,提高物流的快捷性。物流金融监管属于多目标决策,要求银行和物流监管企业制定一套满足各方要求的监管体系。物流金融监管绩效评价不仅满足融资企业的物流需求目标、银行对质物监管的要求目标以及物流企业自身发展的盈利需求目标,而且通过4个一级指标和12个二级指标明确区分各指标的相对重要性和指标的影响力程度,使得不同指标对评分等级的隶属度达到客观、全面与定量化。定性、定量指标相结合,使得指标体系具有明显的多层次性特点。如表1所示:

物流金融监管系统属于多样性结构,评价目标涉及经济、物流、融资等诸多领域,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因此,物流金融监管绩效评价是多因素相互作用下的一种综合性评判。在构建评价指标体系时应充分考虑整体性、综合性和多学科相互交叉的特点,对不同的评价指标应有所偏重。

本着涵盖所有物流金融监管绩效评价因素的原则,本文将影响物流金融监管绩效评价的各因素划归为F1客户服务水平、F2业务绩效、F3信息化水平、F4市场竞争4个一级指标和S1融资满足率、S2物流监管安全率、S3货物准确率、S4质押物安全率、S5物流监管绩效、S6银行盈利能力、S7信息化水平成本、S8信息化水平质量、S9信息化水平风险、S10市场占有率、S11市场增长率、S12市场应变能力12个二级评价指标。

2 物流金融监管绩效评价模型构建

2.1 确定指标论域

本文确定的指标论域为:U={u1, u2, u3, …, un},其中n为评价因子的个数;评判等级论域为:V={v1, v2, v3, …, vm},其中m为评判等级的个数。监管绩效评价体系包括两级指标,其中一级指标论域为:F={F1, F2, F3, F4};一级指标集中的各个元素进一步划分得到二级指标论域为:F1={S1, S2, S3},F2={S4, S5, S6},F3={S7, S8, S9}, F4={S10, S11, S12}。[6]将物流金融监管绩效评判划分为3个等级,各等级的标准分值与表示方法如表2所示。

2.2 确定权向量

本文确定的权向量为:WL={wL1, wL2, wL3, …, wLn}T,其中L表示指标所处的级别(L=1, 2), n为对应各级指标论域的元素个数。通过三角模糊数构建评价指标之间重要性比较的模糊判断矩阵,数据来自各位有关专家的评判,各位专家不需要给出判断矩阵的确切值,只需比较两两指标对于准则的相对重要程度,并按规定的标度定量化,然后给出自己判断的下界值uxij、中间值mxij和上限值oxij,以及指标i对指标j的重要程度三角模糊数:cxij=(uxij, mxij, oxij),其中x表示第x位专家。若共有X位专家组成,则指标i对指标j的综合重要程度三角模糊数为:

评价指标之间的重要性需要应用数字度量尺度进行比较,其中D1表示同等重要,D2表示稍重要,D3表示比较重要,D4表示相当重要,D5表示绝对重要。

2.3 进行隶属判断

构造隶属函数的方法一般包括模糊统计法、待定系数法和多相模糊统计法等。本文选用均匀分布作为隶属函数,即:

2.4 进行模糊合成与综合评判

根据各个二级指标的权重向量W2Fi和所对应的单因素矩阵RFi进行一级模糊综合评价,得到各个一级指标所对应的评价等级的隶属度为:

3 应用实例分析

按照表1所示的物流金融监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由专家打分方式得出各项二级指标的分数,如表3所示。

3.1 指标权重集计算

通过征集专家对物流金融监管绩效体系中各项指标相对重要性的意见,运用数字度量尺度进行指标之间的两两比较,归纳出一级指标的模糊判断矩阵,如表4所示。

3.3 结果分析

根据上述计算过程可知,物流金融监管绩效评价的一级指标中,“客户服务水平”对监管绩效的影响最大,权重为0.484,其中的关键因素如“融资满足率”权重为0.561,“物流监管安全率”权重为0.343,这两个因素对提高客户服务水平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对提高物流金融监管绩效的作用明显。

一级指标“市场竞争”的权重为0.323,表明市场竞争对物流金融监管绩效的影响较大,其中“市场占有率”的权重达到0.561,属关键因素;“市场增长率”的权重为0.343,属重要因素。因此,重视市场竞争因素,就要重点关注市场占有率和市场增长率这两个指标,从而达到提高物流金融监管绩效的目的。

一级指标中的“信息化水平”因素的影响力一般,权重为0.149,其中“信息化水平成本”和“信息化水平质量”两个二级指标的权重总和达到0.904,说明这两个指标对提高信息化水平至关重要。

一级指标中的“业务绩效”因素对物流金融监管绩效评价的影响甚微,权重仅有0.044,其中“银行盈利能力”和“物流监管绩效”是较为关键的二级指标,只要做好这两方面的工作,就能促进物流金融监管的顺利进行。

根据最大隶属度原则,物流金融监管绩效的4个一级指标等级和总体等级评判结果如表6所示。该指标体系的最终评判等级为三星级,其中“客户服务水平”和“市场竞争”这两项指标对三级标准的隶属度较大,分别为0.904和0.561,说明这两项指标是限制物流金融监管绩效评价的主要因素。若想提高物流金融监管绩效水平,就要重点提高这两项指标。见表6。

3.4 提高物流金融监管绩效的对策

目前,我国物流金融监管面临较大的压力和挑战,只有把握机会,突破约束瓶颈,才能提高物流金融监管绩效水平。

(1)突破信息约束,增强内部制度的有效性。物流监管企业要定期检查银行的内部控制制度落实情况,约束各部门的运营管理因素,强化行业自律能力;建议国家尽快出台物流金融监管操作规程,建立起符合行业特点的自律制度和竞争规则;制定物流金融监管举报监督制度,发挥公众对物流金融的监督作用;通过中介机构实现委托监管和审计监督,增强银行的透明度,从而达到提高物流金融信息的客观性与权威性、强化市场约束力的目的。

(2)突破交易约束,深化监管体制改革。物流监管企业要建立健全监管运行体系,增强监管方式与监管内容之间的灵活性、多样性,实行全程、全方位监管,促进物流金融监管从粗放型监管转变为集约型监管;通过组建监管委员会或其他组织机构,统筹监管规划,保证监管工作有序、连续进行;注重监管的针对性,制定监管人员责任追究制度,突出监管重点,提高监管效率。

(3)突破工具约束,提高监管资源使用效率。监管与被监管一面是绩效之源,另一面是风险之源,要想让两者形成交汇,起决定性作用的就是人的因素。因此,物流金融监管必须突出人本监管理念。首先,加强监管人员的任职资格与绩效考核管理,把业务合规性监管、经营风险性监管、内部控制制度监管转化为人的监管;另外要从经营风险情况、机构管理与依法经营情况、建设落实内部制度情况三个方面进行量化考核,达到提升物流金融监管有效性的效果。其次,坚持监管与法制建设相结合的原则,解决社会信用问题;完善新的物流金融监管法律法规,确保银行监管环节的合法性;提出监管规章制度和立法执法标准,促使物流金融监管行为有据可查,有法可依;加强执法力度,严厉惩处逃债、废债和赖债行为,依法维护债权人的合法权利。

参考文献:

[1]潘意志.基于模糊多属性决策方法的物流金融监管服务商评价研究[J].技术与方法,2013(7):245-249.

[2]白涛.供应链金融对中小企业经营绩效的影响研究[D].西安:西安理工大学,2012.

[3]周婷婷,刘名武.我国上市物流企业绩效评价实证分析[J].铁道运输与经济,2014,36(8):10-14.

[4]刘震新.物流业监管绩效评价问题研究[D].兰州:兰州大学,2012.

篇3

在农产品物流金融发展中,物流金融对农产品物流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不仅关系到我国农村物流的发展,而且是农产品物流发展的保障。国内外学者对于农产品物流金融及农产品物流金融质押物的研究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仍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本文以农产品物流金融质押物为研究对象,构建相应的评价体系,对农产品物流金融质押物进行风险评估,提出相应的风险防范措施。

1农产品物流金融理论概述

1.1农产品物流金融的概念

第一,农村物流金融。它是现代农村提供金融服务的一种产物,让现代农产品物流中货币资金的运行更加有效,并保障农村物流产业提供资金融通、保险、结算等综合服务。第二,农村物流金融中心。我国的现代农村物流金融中心主要是以沿江、铁路、空港等为中心,在政府的指导、市场的导向和物流企业的主体作用发挥下,依托银行和民间资本或境外资本形成的多元利益主体股份式中心,促进现代农产品物流金融业务的有效开展。第三,农村物流金融质押物。在债务人和债权人之间存在一定的质押关系,把农产品的权利交于第三人、代为担保,如果债务人不履行债务,债权人可以对农产品进行售卖获得利益补偿。

1.2农产品物流金融的特点

和其他物流金融相比,农产品物流金融主要具有以下特点。首先,其质押物具有多样性。因为其质押范围较广,品种较多。其次,农产品需求的不确定性。因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随时都处于变化之中,农产品保质期又较短,在供求关系的影响下,极有可能导致变现能力不稳定。再次,运作过程相对复杂。因为物流过程具有复杂性,需要使用一些运输工具,还要考虑物流的金融环节。最后,生产和消费在时空上具有不确定性。在时间上,农产品的产出和消费在时间上具有一定的差异,一般会存在在世界各地进行售卖的情况,另外其运输过程具有较大的难度。

1.3农产品物流金融的风险

第一,来自农产品企业的风险。农产品企业在经营方面可能存在一些问题,从而给银行带来非系统性的风险。另外,其自身的道德风险也在风险范围之内。第二,来自农产品质押货物的风险。不仅包括形态风险,还包括权属风险、价格型风险和流动性风险。第三,来自物流企业操作过程的风险。不仅包括法律风险,还包括模式风险、流程风险和具体操作风险。第四,外部环境风险。不仅包括宏观环境,而且包括行业变化。

2农产品物流金融质押物的风险评价

2.1农产品物流金融质押物风险评价的方法

第一,模糊综合评判法的原理。模糊综合评价法是一种基于模糊数学的综合评价方法。该综合评价法根据模糊数学的隶属度理论把定性评价转化为定量评价,即用模糊数学对受到多种因素制约的事物或对象做出一个总体的评价。它具有结果清晰、系统性强的特点,能较好地解决模糊的、难以量化的问题,适合各种非确定性问题的解决。其基本思想为用属于程度代替属于或者不属于。其基本特点为评判逐对象进行,对被评价的对象有唯一的评价值,不受被评价对象所处对象集合的影响。第二,综合评价的原理。综合评价的目的是要从对象集中选出优胜对象,因此,最后要将所有对象的评价结果进行排序。评判是指按照给定的条件对事物的优劣好坏进行评比判别。综合是指评判条件包含多个因素或者多个指标。

2.2农产品物流金融质押物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确定

第一,对模糊综合评价指标集进行确定。一般采用德尔菲法和查阅文献资料的方法,得出相应的质押物风险评价指标等,其中影响物流企业开展物流金融的农产品物流金融质押物的指标有合法性、价格、品质变化、变化能力等方面。第二,建立综合评价的评价集。为了对物流企业的物流金融工作施加影响,并对所具有的风险程度进行选择,可以进行综合评价。综合评价的评价集主要有风险程度极小、风险程度小、一般、风险程度高、风险程度极高五个方面。

2.3农产品物流金融质押物风险评价模型的建立

在对农产品物流金融质押物进行风险评价模型的建立过程中,一般采用专家意见法和综合文献法,通过建立两个评价体系,得出相应的结果、对结果进行分析、整理、评价等,指出其差异,这对今后的实际应用具有重要的作用。第一,专家意见法下的评价模型。这些专家不仅包括高校从事物流金融和农产品物流金融研究工作的教授,还包括开展物流金融的物流企业管理者,得到了一共五份指标调查和相应的防范措施和建议。其中,比重、合法性、价格、品质变化和变现能力等都具有不同的比重。通过不同的比重可以得知专家意见评价中的各权数,并建立一定的评判模型。第二,综合文献下的评价模型。在相关参考文献中找到相应的物流金融以及物流金融质押物的风险评价指标和权重,进行统一的处理,在对各指标进行综合的情况下,应用平均综合和四舍五入的方法,就得出了不同的权数。第三,评价模型分析。物流企业在开展农产品物流金融的过程中,对农产品质押物在合法性、价格、品质变化、变现能力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对各个指标的隶属度进行评价,形成评价集。对农产品评判的风险程度进行统一分析。

2.4农产品物流金融质押物风险评价结果与分析

在农产品物流金融中,农产品物流金融质押物的风险管理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建立农产品物流金融质押物风险评估体系可以得知。质押物的合法性是风险中容易被忽视的,因此要对合法性引起相当的重视,不仅要自身货物合法,还要产权清晰程度合法。在价格稳定性方面,要对价格的弹性进行关注,对质押物的品质、监管难易程度进行评价,做好品质的监管工作。在变现能力方面,要对农产品质押物价格进行评估,保证质押物的信息能够精确。

3农产品物流金融质押物风险防范措施

篇4

关键词:国内外;物流金融;研究现状;运作;优化

物流金融的发展,为金融机构和供应链企业及第三方物流服务提供了良好的商业合作平台。但由于物流金融业在我国起步较晚,模式业务的发展过程中存在许多缺陷,一定程度上需要对此研究,在吸取外国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对其运作模式进行优化。以期在物流金融的开展下,物流机构,客户和金融机构都得到迅速发展。

一、中国物流金融的发展现状

物流金融在我国发展主要依赖于第三方物流公司,物流相关领域的研究主要是物资银行,融通仓等方面的探究。当第三方物流兴起后,因为许多企业的资金短缺,这就产生了向银行借贷的融资渠道。

我国物流金融发展的特色:因物流金融在我国起步较晚,使得物流金融模式在我国呈现不均衡的发展态势,沿海城市的发展模式明显优于内地;由于律法的限制, 混业经营不允许在国内存在,这就使得三方合作(大型物流仓储企业、银行和贷款企业)的物流金融模式适合我国的发展;物流金融业务依托现货交易市场开展。

物流金融在我国最早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末,发展初期主要是为跨国公司以及部分中资企业提供货币融资服务;到1999年才从单一仓储融资发展成为了商业贸易融资,但这一时期的发展尚且处于不成熟阶段;直到2005年才得到迅速发展。早期对国内对物流金融的研究,还单纯集中在对业务模式的阐述上,仅关注基本面信息。直到最近五年来,国内物流金融才得以在中国迅速发展。

据2011年8月份新浪网新闻报道,供应链金融首次实现金融物流实时数据交互。深发展线上供应链金融系统与中铁现代物流管理系统正式直连对接。标志着国内首家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系统与物流监管系统进入实时数据交互时代,首批78家企业办理了融资业务,享受了物流金融带来的便利。

二、西方物流金融发展的优势

因为西方物流金融早在19世纪中叶已初具发展规模,20世纪初就已经在业界形成了行业规范,到如今已有近百年的历史。其中以美国的物流金融最为突出,它建立了社会化的舱单系统,将物流金融的业务进一步拓展。

西方银行业比中国拥有着更加完善的金融体系以及更专业的人士,在物流金融方面,西方物流业的发展也比中国规模大,且多现代化设施及专业技术人员,没有将创新模式应用到教育制度之中。西方国家政府机构对物流业的大力扶持。

几年来,国外的银行业与物流仓储企业合作开展物流金融业务,甚至一些金融机构成立了专门的质押银行。国外物流金融业的研究也趋于成熟,在其发展中,发展氛围业务模式仓储方式、监控方式和流程都在为融资渠道的风险上提供了重要指标。

在西方物流金融的发展中有明确的法律和完善的制度,为物流金融中涉及的担保物权归属问题提供了明确的法律依据,特别是美国的商法典,明确了金融体系中的责权关系,抑制了不良因素对经济发展的制约,同时为发生纠纷时明确的论断提供了我可供 解决的有效依据。

三、就中国物流金融研究现状进行运作优化

中国物流金融企业的发展,无可避免的要借鉴西方发展的经验 。由于国家制度与行业环境的不同,业务标准、风险控制水平等等同西方国家的不同。这就要求在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物流金融时,必须对我国的物流金融模式进行创新。

开展动产担保模式的物流金融业务,解决企业融资困难。在物流金融模式的创新上,可以采用供应链金融模式。银行从整个产业链角度开展综合授信,并将针对单个企业的风险管理变为产业链风险管理。它的最大特点就是在供应链中寻找出一个最大的核心企业,改变授信条件,打破以往的以有形、固定资产为抵押才能贷款的硬性规定,而将处于正常贸易流转状态、符合质押品要求的物流产品质押作为授信条件,大大地降低了企业融资的难度。

对银行业来说,开办融资物流业务可以为银行完善结算支付工具,开发新的客户群体拓展市场,挖掘潜在优质客户,物流金融使银行提高了资金利用和流通性降低投资风险。

对企业而言,利用物流金融拓宽了融资渠道,缩短销售周期,加快产品周转,降低库存。物流业与银行业的融合,拓展了物流企业的业务范围,创造了一个跨行业相互交叉发展的新业务空间。

四、总结

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要想实现物流金融的健康有序发展,必须有效消除物流金融发展中的障碍。除了借鉴西方先进的业务运作模式进行创新外,还要因势利导,为中国经济的腾飞贡献自己的力量。中国物流金融的发展离不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环境,对国内外物流金融的研究表明,将理论界中物流系统化方针切实运用到现实化的金融活动中。在具实践意义和价值的物流金融活动中,要发展就得突破融资困难;呼吁政府改善制度,为物流金融行业创设良好的环境;提高国内业务基本素养和业务控制方式;增强金融机构的创新意识;将三方合作互惠互利落实到物流金融的具体模式操作中。

参考文献:

[1]万媛媛:我国物流金融发展现状及其模式选择研究[J};价值工程;2012(2).

[2]李向文 冯茹梅:物流与供应链金融[C];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9).

[3]赵强;物流金融管理的运作模式与发展策略[J];铁路采购与物;2012(6).

篇5

智慧物流物流金融课程建设一、物流金融课程建设的背景

物流金融是指为减低交易成本和风险,金融机构与物流企业合作,对企业资金投放、商品采购、销售回笼等经营过程的物流和资金流进行锁定控制或封闭管理,以流转中的商品价值为依托为企业提供融资的活动。在物流金融下,金融机构和第三方物流服务供应商在供应链运作的全过程向客户提供的结算、融资以及保险等增值服务,缓解了中小企业资金缺乏的问题,也为第三方物流企业带来新的利润源泉,提高了金融机构贷款的质量和数量,物流金融中的保险服务还可以提高物流公司的防风险能力,实现了“三赢”的效果。

面对社会对物流金融的高度需求,高校此方面的教育却是空白。据抽样30所国内本科院校开设的物流管理专业课程共有286门,未曾有院校开设了物流金融学这门专业基础课程,这极不利于现代物流金融学科体系建设,更不利于现代物流管理专业技术复合型应用性人才的培养。

二、结合实践设置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适应学科最新发展

“物流金融”是一门跨学科的课程,其内容涉及知识面宽、知识点多、综合性强,与实际经济结合紧密。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不断促进服务的发展,要实现与社会经济的无缝连接,教师需密切关注学科发展,与时俱进优化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协调基本内容与先进性。

物流金融是由第三方中介——物流企业对货物实施监管,并对货物的真实性、安全性承担责任,贷款安全系数提高,贷款规模扩大,并有稳定的客户。可以看到,物流金融业务依附于物流企业的发展,为更好的开展物流金融及降低物流金融业务的风险,要求物流企业制度完善、管理规范,网络信息传递及时准确,机动灵活、具有广泛的地域性。随着国内有越来越多的行业已经开始积极探索物联网在物流领域应用的新模式,智慧物流将成为物流业的发展方向,以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经营管理水平。目前智慧物流主要有四大应用,其中的三大应用都将推动物流金融的发展,即一是物流过程的可视化智能管理网络系统;二是智能化的企业物流配送中心;三是智慧企业供应链。

智慧物流下,提升了物流企业的实力,改变物流企业的运作方式,为物流金融提供进一步的集成方法,也带来了物流金融各方合作的改变,势必影响具体的物流金融融资方案。在物流金融课程建设的时候,要充分认识到智慧物流对课程建设的影响,授课内容安排与实践环节要融合智慧物流,在掌握基本理论基础上,更加注重新技术对物流金融业务带来的改变,强化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基于智慧物流的物流金融课程建设探讨

(一)课程建设任务和目标

本课程从物流金融特点及需解决的核心问题入手,引入物联网及智能技术在其中的关键作用介绍,同时详细介绍不同物流金融模式下各方参与者、业务流程,物流金融方案的制定与组织实施,物流金融风险控制以及基于物联网的解决方案,最后针对典型的物流金融案例,让学生探讨在该业务中引入物流金融对案例的流程及供应链绩效的影响,培养学生初步的业务管理能力。本课程目标:

1.知识教学目标:(1)深刻理解物流金融在经济领域中的重要作用,熟悉物流金融的基本类型,掌握物流金融的基本概念及参与主体。(2)熟悉物流金融参与主体角色和操作流程,如企业需求与信用分析、质押物评价、监管合同的制订、仓单质押监管服务与组织、业务风险控制及绩效考核。(3)熟悉以物流企业监管为核心的融资过程。(4)了解智慧物流的相关知识,懂得信息技术在物流金融管理中的重要作用。(5)了解物流金融业务的流程及信息化对其业务促进作用与风险降低方案。

2.能力培养目标:(1)掌握智慧物流下的作业流程,具备融资对象评价、监管合同和仓单质押监管服务制订的能力。(2)能制订并组织实施物流金融作业任务。(3)掌握利用智慧物流技术,实现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综合管理创新。

(二)基于智慧物流的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物流金融课程内容

基于工作过程的物流管理专业学习物流金融课程体系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物流金融业务分析与需求分析,质押与监管方案设计,监管项目合同签订,仓单质押监管服务与组织,动产质押监管服务与组织,抵押监管服务与组织,贸易监管服务与组织,物流金融业务综合实训,供应链一体化物流服务运作,物流金融风险控制,物流成本控制与绩效考核。

基于智慧物流的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物流金融课程,在教学内容的组织方面包括以下方面:

1.现代物流与金融服务概述。包括物流概念,物流金融的概念与产生过程、地位与作用,智慧物流在物流金融中的应用,物流金融智慧化趋向几个部分。教学要求:深刻理解物流金融在社会经济中的重要作用,掌握物流金融的基本概念、流程及各环节的重点工作,了解智慧物流及其发展对物流金融的促进和提高的重要作用,了解物流金融智慧化的新趋向。

2.基于智慧物流的物流金融业务架构。包括:RFID与物联网简介、了解物流信息技术发展背景、基于智慧物流的物流金融业务流程架构、基于智慧物流的物流金融业务管理系统架构。

3.智慧物流下物流金融业务风险降低的技术措施。了解如何利用智慧物流,降低不同环节的风险。掌握通过构建智慧仓储、智慧安全监督、智慧物流,实现“货物流、信息流、资金流、运输流”为一体的“物流金融”业务与服务,降低物流金融风险。

4.智慧物流下物流金融业务的增值模式。了解如何依托智慧物流,构建智慧仓,掌握通过提供仓储、物流、金融、商贸创新服务,增强与供应链上合作伙伴的联系,提供更多可行的增值服务。

5.智慧物流在物流金融业务的应用案例。教学要求:熟悉中储物流、柏亚仓等物流金融方案及智慧物流金融解决方案。

四、总结

在物流管理专业教学中,开展基于智慧物流的物流金融课程,是培养实用人才,服务社会经济的关键所在。以智慧物流为物流行业发展趋势为契机,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提升了学生利用智慧物流创造物流赢利模式的能力,增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相信对于专业建设和服务社会是十分有价值的。

参考文献:

[1]欢妮.“柏亚仓”打造海西智慧物流引领物流金融新蓝海.潮商,2012(2):76-77.

[2]潘意志,程丹丹.基于工作过程的学习领域课程体系的开发与实践—以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为例.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18):59-63.

[3]胡愈,徐兆铭,黄含其.以培养目标统领高校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基于物流金融技术人才培养视角.湖南社会科学,2009(6):107-110.

篇6

[关键词]物流金融 船公司 问题建议

一、物流金融概述

1.物流金融概念

物流金融从广义上讲就是面向物流业的运营过程,通过应用和开发各种金融产品,有效地组织和调剂物流领域中货币资金的运动。狭义上指物流供应商在物流业务过程中向客户提供的结算和融资服务。现今社会物流金融已经成为物流企业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的创新服务,其可以突破传统的地域限制,具有标准化、规范化、信息化、远程化、广泛性等特点。

2.物流金融服务模式

物流金融服务的模式有:质押模式,即第三方物流企业作为物流金融服务的提供方、银行作为贷款的提供方、中小企业作为贷款的需求方和质押物的提供方;担保模式,指银行通过考察确定第三方物流企业经营规模、业绩以及信用程度,然后将一定额度的贷款授权给物流企业,物流企业再利用这些贷款额度向中小企业提供灵活的质押贷款;垫资模式,指发货人委托物流企业发货给提货人,物流企业先替提货人垫付一部份货款,再向提货人交货。

二、我国船公司物流金融发展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物流金融服务是伴随着现代第三方物流企业而生的。尽管第三方物流企业的业务范围已经涉及物流金融业务,但服务程度不高,服务范围单一,还停留在就供应链上的某一个环节提供相关融资服务,存在以下问题:

1.缺乏金融服务意识

船公司等国内物流企业金融服务意识较为淡漠,加之国内船公司普遍规模不大资产实力薄弱,很少从供应链管理的角度来定位自身的服务功能,而只是从某一个环节来考虑,因此要充分考虑到船公司在整个供应链管理中可以提供的物流金融服务。

2.信贷效率制约物流企业融资需求的实现

金融机构在贷款过程中均实行严格的财产抵押担保制度。而国内船公司在办理财产抵押过程中,抵押登记和评估费用较高,物流企业融资额度有限。我国金融服务体系对物流业发展的需求重视不足,对物流业资金监督不够,不能适应船公司的融资需求。

3.物流金融服务存在风险

物流金融服务存在着五大风险:一是客户资信风险;二是仓单风险;三是质押品种风险;四是提单风险;五是内部操作风险。这些风险严重制约了物流金融服务的发展。

三、我国船公司发展物流金融服务的对策

1.对船公司的建议

(1)实现有限资金的专向利用拓宽融资渠道。船公司要实行灵活的经营战略,避开行业内大企业所关注的热点项目,选择他们易于忽视又有一定经济效益的缝隙或配套产品。或是选择一大型航运企业,实行强弱联合依附协作的经营战略,突破船公司在资金技术上的局限性。同时要拓展筹资渠道,利用合作联营参股等方式筹集资金,使有限的资金发挥出最大的效益。(2)树立良好企业信誉。船公司自身存在的问题是制约其获取融资的重要因素。船公司自身要加快制度创新和企业文化建设的步伐,要完善经营管理制度和法人治理结构,增加透明度,保证对外提供资料的真实性,增强信誉积累信用,使企业能够树立良好的信誉。

2.对物流业的建议

(1)要加强与金融机构的合作。物流公司应联合发挥银行、保险公司、咨询公司等各客户的优势,以资金流盘活物流,以物流拉动资金流。加强物流企业与金融机构的合作,大力开发物流金融服务品种,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现代化物流金融服务。(2)加强物流金融信息平台建设。物流企业的网络化发展及其对资金信息的实时控制,依赖于银行业为其提供完善的资金结算平台和便利的资金结算服务,从而保证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高效统一。银行在与物流企业合作时,利用自身的资金管理优势,建立科学的资金管理机制,提高物流企业资金使用效率。(3)加强对客户的信用管理。在物流金融服务过程中,通过完善的客户资料采集制度、客户资信档案管理制度、客户信用分级制度等,对客户进行全方位的信用管理,搭建起中小企业诚信信息平台,缓解银企信息不对称的突出矛盾,控制物流金融业务流程中的风险。

3.对政府和金融机构的建议

(1)提高政府的认识。首先要充分发挥政府在中小企业融资活动中应有的作用。政府要为其提供必要的政策和法律保障,为中小企业拓展更多的融资渠道。其次为船公司融资提供必要的法律保障,不断对相关金融法律法规进行完善,从多个层次为其提供法律保障。(2)完善船公司的融资及信用担保体系。国有商业银行对于符合国家有关政策要求的船公司,要开通贷款绿色通道,为其提供优质的服务;对发展前景好经营稳健的船公司业要实行倾斜政策,为船公司提供多样化综合化的金融产品。同时中小商业银行也要为船公司提供专业的多方位的金融服务。

要建立完善的船公司信用担保机构和再担保机构。银行金融机构要与信用担保机构建立平等的业务联系,银行对有信用担保机构担保的船公司实行有差别的贷款利率和扶持措施。

结论:金融物流作为一种新型服务模式,使得“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结合”从概念变成了现实。对船公司来说,积极参与金融物流活动,既能增加自己的竞争地位,又能获得可观的利润。在世界领先物流企业进入中国市场以后,我国船公司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和发展,大力开展金融物流服务不失为一计妙招。

参考文献:

[1]朱道立:物流和供应链管理[M].北京: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

[2]李 蓓:物流金融在进出口贸易中的应用[J].金融与经济,2006(10)

篇7

[关键词] 物流金融;物流园区;金融业务

[中图分类号] F83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2-2880(2011)04-0092-02

一、物流金融相关研究及发展现状

(一)物流金融的相关研究

物流金融是一种创新型的第三方物流服务产品,它为金融机构、供应链企业以及第三方物流服务提供商业间的紧密合作提供了良好的平台,使得合作能达到“共赢”的效果。尽管市场需求巨大,但目前企业界、物流业和银行业对物流金融理论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物流金融的产生

物流金融来自供需两方的要求,同时也是供应链一体化的需要。(1)物流金融需求方。在我国众多中小型企业经营所需的资金不足,且信用体系不健全,缺少融资渠道。物流金融服务可以有效盘活中小企业临时闲置的原材料、产成品,支持物流企业的融资活动,从而优化中小企业资源。(2)物流金融服务供给商。①金融机构。目前在我国,物流金融服务的主要提供者是金融机构。我国加入WTO以来,金融机构创新意识不断加强。为在竞争中获得优势,金融机构不断地进行业务创新,这就促使了金融物流的诞生。如在银行,物流金融在帮助银行吸引和稳定客户,扩大银行的经营项目的同时,协助银行解决质押贷款业务中的质押物仓储与监管以及质押物评估、资产处理等服务。②第三方物流企业。针对现代第三方物流企业而言,物流金融业务既能提高其一体化服务水平、竞争能力和业务规模,又可以增加附加值、经营利润。

2.物流金融的内容及模式研究

物流金融的内容,由于研究角度不同侧重有所不同。从物流产业角度来看,物流金融主要体现在物流设施的投融资、物流保险和结算支持三个方面。而从物流金融与期货交割结合角度,可以将物流金融业务的运作模式分为买方客户授信和卖方客户授信两种。物流金融的基本运作模式,基本将其分为三类:垫付货款业务模式、仓单质押模式和保兑仓模式,这种分类形式是基于物流金融的基本运作流程。

(二)目前我国物流金融发展现状

中国储运总公司于1992年开始尝试仓单质押业务,并于1999年率先正式开展此项业务。现在向近500家企业提供了质押融资监管服务。从相关文献中可以看出,大部分学者认同物流金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风险问题,其中核心是物流企业与金融机构的风险防范与控制问题。另外,关系处理与效率问题也是主要的讨论点之一。我国近几年的物流金融实践活动也很活跃。广东发展银行在2004年6月率先试办了仓单质押贷款业务。中信银行推出的“银贸通”也是物流金融产品。深圳发展银行打造供应链金融“专卖店”,向中小企业提供了三大类共30多项产品,服务于各供应链节点的企业。相关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融资产品。华夏银行也正式推出国内首个现金管理整合品牌“现金新干线”,与苏宁、中储股份等知名企业开展物流金融合作。2007年11月,UPS携手上海浦发银行、深圳发展银行和招商银行,由旗下UPS资本公司将物流金融业务引入中国,成为第一家在华试水物流金融实践的国际性物流快递公司。这标志着整合金融机构、物流企业和上下游客户的物流金融业务逐渐兴起。

二、公共信息平台下物流园区金融业务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物流金融业务的不断发展,我国金融相关法律的日臻完善,可以在物流园区基础上,开展一种区域性、区域间的新型物流金融业务——公共信息平台下物流园区金融业务。如果说物流业在整个国民经济的运行当中扮演着运行大动脉的作用,那么物流园区就可以看作是整个国民经济运行当中的一个自我小循环系统。物流园区内,集中监管了生产、销售上下游企业的产品、原材料的交换,这就给物流园区通过建立公开的物流金融信息平台,通过监管不同企业资金之间划拨,了解企业的资金需求。物流园区可以作为借贷的中间人,将资金需求、供给信息提供给所需要的物流园区内的企业客户,在物流园区内实现资金借贷。同时,可以进一步升级到物流园区间的物流资金信息借贷交换,即实现公共信息平台下的物流园区间的资金借贷。总体来说,公开信息平台下物流园区间的资金借贷由物流园区内和物流园区间各客户企业间的资金供需信息情况交流以及物流区内的资金调补组成。

如图1所示,首先建立物流园区内资金信息交换平台,由物流园区统一建立园区内企业资金信用档案,规定信息提供的资费标准以及相关的平台使用制度。并且提供两种服务:资金信息自主选择平台,即物流园区将各个客户企业资金供需情况、资金偿还、资金使用的费用情况统一发送到信息平台上,供需要信息的相关企业自主甄选;资金信息对冲选择平台,即物流园区内的客户资金供需情况决策权完全交给物流园区信息平台控制方,物流园区信息控制平台的控制方根据客户方提供的交易范围,进行集中的交易促成。当然,没有完成的交易可以利用自主选择平台,进行自主交易。

其次,建立物流园区间资金信息平台。在物流园区间建立这种资金信息平台,不仅扩大了客户企业间资金借贷的范围,也有利于客户企业在最有利的条件下完成资金调度,而且通过两个物流园区的共同监督,降低了资金借贷的风险,提高了资金的利用率。

张慧瑶:物流园区金融业务发展研究三、公开信息平台下的物流园区间借贷的要求与意义

(一)公开信息平台下的物流园区间借贷的要求

1.国家政策、法规的支持

在我国,大部分资金借贷仍需金融机构控制。作为非金融机构的物流园区,如果要开展资金借贷中介活动,仍需要政府相关部门出台相应的政策、法规予以监督管理,并对可实行借贷业务的物流园区进行规模等相应设定,以保证资金信贷的安全性。

2.完善物流园区信息平台监管制度

物流园区由于得天独厚的信息资源优势,对客户企业的经营状况较熟悉,另外,由于客户企业的产品、原材料在园区内的存储、转运,可以暂时性取得其物权的质押权利,降低园区内的资金安全风险。但是,园区信息平台必须建立完善的监督管理制度,对客户企业的信息进行及时的更新,必要时开展资金还贷催促业务。

3.物流园区间的合作规范化

由于开展资金信息平台的主要目的是降低企业的融资费用,所以物流园区间的合作规范性极其重要。建立公开资金信息平台的物流园区必须及时更新所需提供的客户企业资金信息,并制定物流园区间统一的信息交换模式,降低信息识别的费用,利于实现资金交易。

4.资金信息平台的技术要求

物流园区信息平台的控制方要做好信息平台信息处理技术的及时更新,信息系统安全性能的检测与维护,重视对基础物流数据的有效管理,保证相关业务和宏观管理准确性、有效性。

(二)公开信息平台下的物流园区间借贷的意义

物流园区信息平台具有跨地域、行业、技术密度大、参与方多、扩展性强、开放性好的特点,有力支撑了物流金融的发展。公开物流金融信息网络包含多种开放式信息系统、接口。企业利用平台的硬件设施、数据信息库和安全可靠的商务功能实现企业自身的信息交流、数据交换、业务交易、决策支持等信息化管理。物流园区内容丰富,由于我国相关部门的传统宏观调控,很难掌握物流运行的真实情况而难以发挥应有管理作用,这是我国物流业长期在低层次徘徊不前的重要原因。引入公开物流金融信息平台机制以后,通过对物流业运行基本数据实时和准确掌握、统计、分析,针对电子物流交易市场的交易进行相应的规范、引导和监督,在完善物流相关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完善物流市场的竞争机制,真正落实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政府职能。

[参考文献]

[1]刘放,窦诚.现代物流金融初探[J].中国储运,2009(2).

[2]邹小芃,唐元琦.物流金融浅析[J].浙江金融,2004(5):2.

[3]马文姬,顾幼瑾.国内物流金融理论研究文献综述[J].金融理论与实践,2008(1).

篇8

【关键词】宁波港口仓储企业物流金融

引言

物流金融作为一种新型的金融服务,主要是由第三方物流企业、融资企业和商业银行作为参与方,是金融业和物流业因各自的发展需要而相互结合的产物。目前国内物流金融服务发展较为缓慢,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现代物流的发展。首先,物流金融业务的发展缓慢使得物流企业不能为中小型企业提供物流与金融一体化的综合服务。其次,使得企业物流资金的周转率比较低,原材料、半成品和成品不能“物畅其流”,严重影响了物流运作的效率。物流金融业务的推进,可以使物流企业、金融机构、供应链节点企业之间建立起紧密的金融合作关系,最终实现各合作者之间“共赢”的目标。

目前国内大多数港口仓储企业提供的物流服务仍局限在运输、仓储等传统的物流业务上,增值服务薄弱,并不能为客户提供全方位、一体化的物流服务。宁波港口仓储企业作为宁波港口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对客户提供传统物流服务的基础上,拓展金融服务,将能提高港口企业整体服务水平和竞争力。

1.物流金融的基本模式

1.1融通仓业务模式

融通仓业务模式是参与物流金融业务的商业银行直接把贷款额度授权给物流企业,然后由物流企业根据客户的需求进行质押贷款和最终结算。物流企业向银行提供符合相关条款的信用担保,并直接利用这些信用额度向中小企业提供灵活的质押贷款业务,商业银行基本上不参加质押贷款项目的具体运作。

在实现融通仓业务模式时,以下两个方面值得关注,首先,融通仓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物流企业进入物流金融业的门槛,在金融机构授予物流企业一定信贷额度的同时,往往会考虑物流企业仓储中心的运营现状、规模、资产负债比例、经营业绩、信用度等各个方面的情况,那么会导致大部分的中小型物流企业达不到金融机构理想的要求;其次,因为在融通仓物流金融业务的过程中银行基本上不参与,因此物流企业必须承担大部分的工作,考虑到开展融通仓业务相对的技术含量比较高,物流企业必须有较为完善的物流信息管理系统、成熟的质押物评估系统和良好的客户信用评定系统。

1.2仓单质押业务模式

仓单质押是指需要贷款的企业把质押品存放在物流企业的仓库中,物流企业收到质押品后向贷款企业(存货人)签发收到质押品的有价证券,贷款企业即可凭借物流企业签发的仓单向银行申请贷款,银行往往会根据质押物品的价值和其他相关的因素向贷款企业提供一定比例的贷款。因此,仓单质押模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中小型企业的融资问题,而在整个过程中,物流企业主要负责的是监管和储存质押物品。

1.3保兑仓业务模式

保兑仓的业务流程是先票后货,也就是买方客户(经销商)交纳一定的保证全以后,银行开出一定数量的承兑汇票,生产商作为收票人,在收到银行承兑汇票后根据银行指定的物流企业仓库发货,当货物到仓库以后转为仓单质押,物流企业就可以根据银行的指令分批发货给经销商。

因此,保兑仓业务实际上是仓单质押业务的一种延伸,在保兑仓业务流程中,生产商、经销商、物流企业和银行签署四方保兑仓业务合作协议书,经销商依据与生产商之间签署的《购销合同》向银行交纳一定比率的保证金,该款项应该至少大于经销商计划向生产商在此次提货的价款,申请开立银行承兑汇票,专项用于向生产商支付贷款,并且由物流企业提供承兑担保,经销商以货物对物流企业进行反担保,物流企业依据所掌握的货物库存情况和销售情况按照一定的比例决定承保金额并获取监管费用,而银行给生产商开出承兑汇票以后,生产商向保兑仓交货,从而变为仓单质押业务。这样的业务流程可以一定程度上缓解交易双方的资金压力,提供资金的周转,以真正实现生产商、经销商、物流企业和银行之间的“共赢”

1.4动产质押业务模式

动产质押业务模式是指贷款企业以银行认可的合法的动产作为质押担保,银行给予融资的模式。从广义上而言,仓单质押业务模式和动产质押业务模式都是基于存货的物流金融业务模式,即存货质押,其基本思想是贷款企业将其所属的存货励产作为担保,向银行出质抵押,其质押标的由第三方物流企业监管保管。根据在授信期内贷款企业更换质押动产的要求不同,可分为动产质押逐笔控制和动产质押总量控制两种类型。

动产质押逐笔控制是指贷款企业以银行认可的合法的动产作为质押担保,银行给予融资,且在授信期内通过银行审批更换所质押的动产的业务模式。动产质押总量控制是指贷款企业以银行认可的合法的动产作为质押担保,银行予以融资,且在授信期内在满足银行核定的库存基础上更换所质押的动产的业务模式。此模式的质押标的为第三方物流企业监管保管的货物,银行委托监管方不间断的占有质押动产,但监管的动产是不断更换的,在不同的时间表现为不同批次、种类。

1.5垫付贷款业务模式

垫付贷款业务模式实际上是指“银行质押贷款业务模式”,在货物的运输过程中,货物的制造商(发货人)将市场较为畅销、零售价格波动幅度小、并且处于正常贸易流转状态的货物作为抵押而转移到银行,银行根据该货物的市场销售情况提供一定的融资。当贷款企业(提货人)向银行还清全部货款以后,银行向物流企业发出放货指示,将质押的货物所有权还给贷款企业(提货人)。假如贷款企业(提货人)不能在协议规定的时间内偿还银行的贷款,银行则可以要求货物的制造商(发货人)承担回购全部货物的义务或者在市场上拍卖质押在银行手中的货物。

2.宁波港口仓储企业物流金融发展现状

物流金融业务的发展对于开拓物流企业服务领域、提高贷款企业供应链运作效率和降低银行贷款风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物流金融业务所引起的资金流动往往会涉及到相关的管理体制、法律、法规、信息安全等方面的问题。宁波港口CFS仓储企业在开展物流金融业务中也遇到了不少的阻力,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物流金融的业务流程缺乏相关的规范

目前,仓单质押融资业务的模式多达十余种,在不同的地域和不同的银行都会有着不一样的合同条款和操作模式,这种状况导致物流金融业务的操作程序较为复杂,同时也不利于银行对所产生的风险进行合理的控制。

2.2国家法律和政策不健全

由于我们国家现代物流发展还较为缓慢,相关部门还没有出台较为完善的法律和政策作为保障,这往往会引起一部分人来钻法律的漏洞,那么物流金融业务也不可能得到较好的发展。另外,在国内对于质押品物流企业仓单的法律效益也存在许多模糊和空白的地方。例如,仓单和仓储合同两者之间的关系问题,在物流行业中就存在不同的观点,有的认为仓单仅仅是仓储合同的一种证明文件,仓储合同成立在先,而仓单仅仅是其中的一个证明,有的认为仓单是一种要式合同,如果没有签发仓单,那仓储合同就不会成立。又例如,是否一定需要存货人才能向物流企业领取货物的问题上,相关的法律法规都没有十分明确的规定,所以在实际的操作中,仓储企业往往都有着各自的规定,有的仓储企业认单的同时还要认人,而有的仓储企业只认单不认人。

2.3对质押品进行监管时存在的问题

(1)质押货物的品种选择难。对于贷款企业(货主)而言,总是希望货物的品种和数量不会受到任何的限制,贷款企业往往会认为不同的货物品种在价值上存在可替代性,只要货物的总价值能够达到银行的要求就可以了。但是从物流企业和提供贷款的银行来考虑,他们总是希望货物的品种有一定的限制,因为一旦质押货物品种过多,那么对质押品的监管成本会急剧增加。同时还需考虑货物是否易于长期保管、是否容易损耗及变质等货物特性因素。

(2)质押货物价值难以评估。物流企业不能完全掌握每种质押货物的价值,以及质押货物未来的市场走向。如果对于质押货物价格走势判断失误而造成对质押货物价值估计过高,则会带来贷款风险。这就要求物流公司花更多人力、物力去掌握货物的价值、变现能力以及货物成交市场变动情况。

(3)物流企业监管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在物流企业对质押品实施监管作业的整个过程中,很多时候往往会因为个别监管人员的失误而给企业带来一定的经营风险,这会给物流企业造成一定的信誉和经济损失。

2.4合作企业间的信息不对称

对于大多数中小型贷款企业而言,在参与物流金融业务时往往是打一枪就换一个地方,没有形成固定的业务合作伙伴关系,很多不为人知的不良信息不希望被物流企业和提供贷款的银行知道,这种状况会对物流金融业务的开展带来巨大的风险和祸患。

3.宁波港口仓储企业物流金融模式选择

宁波港口仓储企业在开拓物流金融服务领域的过程中,必须深入分析企业自身条件、客户情况、货物情况等基本因素,有效把握及控制业务开展中出现的商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积极突破传统的物流服务模式和风险控制模式,形成灵活多样的物流金融模式。

宁波港口仓储企业的主要客户集中在货代及外贸公司。根据客户类型,港口仓储企业可通过以往的仓储业务合作,选择资信好、有潜质、货物适于质押的贸易企业作为物流金融业务的客户。这些贸易企业具有固定资产较少、抗风险能力较弱、现金流量相对较大、短期资金需求量大、周转速度快、贷款能力较弱等特点。同时出口货物多数以轻工业品为主,货物的科技含量不高,易于长期保管,损耗少、不易变质,市值稳定。而另外客户群一货代企业也不做考虑,这主要是因为货代企业只是起到一个中介作用,它本身不拥有货物。而且对于仓储企业而言,货代企业背后的生产企业及部分贸易企业是不可知的,因而面对货代企业这部分客户,其物流金融的操作性不强。

由于进出口拼箱货物一般在仓库的停滞时间不超过7天,从单票货物来看,资金占用情况不显性。但是长期下来,对于客户企业在一定程度上还是造成了资金占用现象,减少了企业的流动资金,有可能影响企业的正常经营运作,这部分业务可适当选择物流金融来增加企业的增值服务。出口整箱货物在库内停留时间一般是1天-3天,在如此短的时间内针对一票货物完成物流金融服务的操作难度极大,因此不建议针对此业务客户开展物流金融服务。进出口大宗散货可根据在企业仓库内储存的时间长短来选择是否开展物流金融。

根据客户特点、货物特性、货物储存条件、货物市场价值等实际情况以及物流金融业务的易操作性,此类港口仓储企业可选择的物流金融模式有融通仓、动产质押总量控制以及仓单质押。

3.1宁波港口仓储企业开展融通仓物流金融业务的基础是银行企业授予仓储企业一定的信贷额度。银行基本上不参与此质押项目的具体运作,由港口仓储企业直接监控质押贷款的全业务过程。开展融通仓物流金融业务可采用如下运作流程。

(1)港口仓储企业与银行企业签订合作协议,银行通过审核港口仓储企业的运营情况、资产负债比例及信用程度等,对港口仓储企业发放一定的信贷额度。

(2)港口仓储企业监管部门制定客户开发计划,确定目标客户。通过交流,判断目标客户的融资意向。

(3)港口仓储企业与贷款企业签订质押监管合同和仓储保管服务协议。

(4)港口仓储企业监管部门进一步深入了解贷款企业的情况:企业营运现状、资产负债、产品信息、信用程度等。

(5)贷款企业将质押货物储存至指定仓库,港口仓储企业监管部门对入库货物合法性、数量、质量、价值进行分析,形成库存清单及货物评估表。

(6)港口仓储企业根据货物评估表及考虑贷款企业综合情况发放一定额度的贷款。

(7)贷款企业向港口仓储企业申请质押物补库或出库,港口仓储企业监管部门完成上述第5步,根据具体情况增发贷款或缩减贷款,并同意补库或出库。同时将入库单、出库单提交银行确认。

(8)贷款企业归还部分贷款,港口仓储企业监管部门根据货物评估表,核定出库数量并签发出库单。

(9)港口仓储企业仓储部门根据出库单,办理出库手续。

(10)直至贷款企业归还全部质押贷款,港口仓储企业出具《解除质押监管业务通知书》,根据贷款企业要求办理货物出库手续或继续履行保管业务。

3.2宁波港口仓储企业开展的动产质押总量控制物流金融模式的标的为仓储企业仓库监管的货物,银行委托公司不间断的占有质押货物,但监管的货物可以不断更换的,在不同时间表现为不同批次、种类。

开展动产质押总量控制物流金融业务可采用如下运作流程。

(1)贷款企业与港口仓储企业签订仓储协议,贷款企业将拟质押货物储存至指定监管仓库。

(2)港口仓储企业专门监管部门核实、确定拟质押货物数量并对货物合法性、质量、价值等进行评估,形成库存清单及货物评估表。同时送交银行企业审核。

(3)银行企业通过审核后,港口仓储企业、贷款企业、银行企业三方签订《三方合作协议》。

(4)银行企业根据港口仓储企业、贷款企业提交的相关文件,确定质押货物的品种、价格和最低控货数量或价值。

(5)贷款企业向银行企业申请质押货物置换并提交银行企业审核,并将拟置换货物存入港口仓储企业。港口仓储企业监管部门对入库货物合法性、数量、质量、价值进行分析,形成库存清单及货物评估表。

(6)港口仓储企业将货物评估表等相关文件提交银行审核。

(7)银行企业审核通过后,开具《置换通知书》。港口仓储企业根据通知书、库存清单、出库单核准放货。后续置换业务循环操作第5步、第6步、第7步即可。

(8)贷款企业归还部分贷款或增加保证金,并向银行提交部分质押货物出库申请。

(9)银行审核通过后出具《出库通知书》,港口仓储企业根据银行、贷款企业双方签署的出库通知书办理出库手续。

(10)直至贷款企业归还全部质押贷款,银行出具《解除质押监管业务通知书》,由港口仓储企业监管部门签字盖章生效。港口仓储企业根据贷款企业要求办理货物出库手续。

3.3宁波港口仓储企业开展的仓单质押业务中,客户(贷款企业)以港口仓储企业开具的仓单作为质押担保,银行给予融资的物流金融业务模式。质押的标的是仓单,银行对质押货物的占有是仓单。

开展仓单质押物流金融业务可采用如下运作流程。

(1)贷款企业与港口仓储企业签订《物流服务协议》,港口仓储企业为贷款企业提供仓单质押监管、货物运输到用户、进出口报关、货运等一体化全程物流服务,收取全程物流服务费。

(2)港口仓储企业与贷款企业、商业银行之间共同签订《三方合作协议》,规定贷款企业将货物放置港口仓储企业仓库保管,货物作为质押,港口仓储企业开具仓单。

(3)贷款企业凭借《物流服务协议》及《三方合作协议》向商业银行提出贷款请求。

(4)银行根据仓单,按一定贷款利率向贷款企业放贷。

(5)贷款企业向银行缴纳一定比例的保证金(或新质物),银行根据保证金数量(或新质物价值)给贷款企业发提货单。

(6)港口仓储企业验收提货单并根据银行指示提取相应数量的质物发货。

(7)重复步骤5、6,直至整个贷款结束。

结语

篇9

物流金融,是物流与金融的有机结合,它以物流企业、融资企业和金融机构为主体,其核心是物流企业、金融机构联合起来,为融资企业提供结算、融资等增值服务。物流金融的发展,不仅能够提高物流企业自身的服务水平,打造新的利润增长点,还能够通过其与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联合,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从而降低供应链成本,提高效率,最终实现三方共赢。

二、物流金融基本模式

目前,比较典型的物流金融主要有仓单质押,保兑仓,融通仓三种模式。

(一)仓单质押模式

仓单质押模式是物流金融最传统的模式。早在1916年,美国就颁布了美国仓库存贮法案,并建立起一整套关于仓单质押的系统规则1。

所谓仓单质押,是指企业将其拥有的货物存放于金融机构指定的物流企业的仓库,以其为货物做为融资担保,凭借物流企业出具的仓单向金融企业申请短期融资。短期融资的额度通常不超过货物价值的70%,融资的形式主要流动资金短期贷款、银行承兑汇票、银行付款保函等。在仓单质押过程中,物流企业对货物实施监管,主要扮演中间人及担保人角色。

(二)保?恫帜J?

在保兑仓模式下,买方、卖方、物流企业(保兑仓)、金融机构四方签订“保兑仓”业务合作协议。买方依据其与卖方签订的《购销合同》,向金融机构缴纳一定比例的保证金后,由金融机构开具承兑汇票,专门用于支付卖方货款。该承兑汇票由物流企业提供担保,同时,买方又以货物向物流企业提供反担保。卖方收到银行承兑汇票后,向保兑仓库交货,此时业务流程转为仓单质押。

(三)融通仓模式

所谓融通仓模式,是一种物流与金融相结合的创新性综合服务模式。在这种模式下,融通仓做为一个综合性的服务平台,将物流、信息流、现金流有机的结合起来,在为资金需求方提供高质量、高附加值的服务的同时,提供直接或间接的金融服务,从而架起资金需求方和金融机构之间的桥梁,提升服务质量,提高经营效率,降低运营资本,从而优化资源配置,提升供应链整体效益。

在融通仓模式下,金融机构对物流企业的资产规模、经营状况、企业信用、担保措施等多种指标进行评价,充分考虑物流企业的管理水平及风险抵抗能力,将信用额度直接授予物流企业。物流企业在授信额度范围内,以融资企业存放在其仓库内的货物作为质押品或反担保品,直接向融资企业提供结算或融资服务。

三、物流金融的风险

在物流金融的实际操作过程中,物流企业可以将面临的风险分为外部风险与内部风险两大类。

(一)外部风险

受外部条件变化影响,物流企业主要面临着市场风险和客户信用风险。

市场风险:国内外政局的稳定性、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法律环境的变化、质物市场价格波动等都会给物流金融带来风险。其中,质押产品的价格风险是最重要的一类。在物流金融业务中,质押产品的价格在融资周期内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而不断波动。当质押产品价格上升时,质物本身风险较低;而当质押产品价格下降,其变现金额小于融资额度时,就会给业务带来很高的风险。

客户信用风险:客户信用风险是由于融资企业无法履行物流金融协议中的各种责任、信用缺失而给物流企业带来的风险。在物流金融业务中,融资企业可能不诚信,企图用较少的质押产品获得较多的融资,用以次充好、以少充多、滚动提货时提好补坏等手段来欺骗物流企业,给物流企业带来风险。同时,当市场环境出现变化,销售停滞,融资企业陷入经营困境,可能无力偿还贷款。或受市场因素影响,质押产品价格大幅下跌、变现能力变差等,都可能使得融资企业出现违约行为,加大客户信用风险。

(二)内部风险

在物流企业内部,经营物流金融业务时,主要面临管理风险、经营风险、监管风险、合同风险等多方面风险。

管理风险:物流企业的管理风险主要包括组织管理风险及员工管理风险两个方面。组织管理风险主要表现在机构设置是否合理、权责分配是否明确、企业管理体制和监督机制是否健全、业务规划是否与企业发展战略一致等。员工管理风险主要表现在企业员工是否适应物流金融业务的管理需求,是否具备操作物流金融业务的专业素质。人员是否诚信,是否具备较高的职业道德素养。在物流金融业务过程中,物流企业人员,特别是监管人员与质押产品及融资企业直接接触,如果人员素质不够,在操作过程中粗心大意,交割手续不完善,甚至内外勾结,徇私舞弊,将质押产品非法转移或挪用,必然会给物流企业带来巨大的风险和损失。

经营风险:由于物流金融业务涉及的中间环节较多,业务模式复杂,物流企业不仅要熟悉相关金融业务,还要对融资企业提供的质押产品及其行业特点有深刻的了解和认识,对质押产品的市场走势有准确的判断。如果出现判断失误,可能出现抵押价值不足,带来较大的经营风险。

监管风险:在物流金融活动中,物流企业作为监管方,可能未设计合理的监管制度、或设计监管制度但未严格履行,造成货物在入库过程中发生错漏,出现质量、数量问题,或存储不当,造成质押产品变质损坏,或错误释放货物,造成仓库安全性缺失,导致负有赔偿责任。

合同风险:合同风险主要存在于合同条款的正确性、完整性;合同签章的真实性、合法性、有效性,有没有恶意添加一些无法完成的条款,或者设置一些陷阱造成物流企业无法履行监管责任等。

四、物流金融的风险控制

篇10

关键词:中小企业;融资模式;物流金融

一、引 言

中小企业融资困难是世界普遍情况,中小企业从银行贷款难的原因有两点。一是放款风险大,因为中小企业抵押物一般不多,同时企业大多处于成长期,前途难料,存活率不高。有的中小企业实际上公章、账簿、票据、资金全在老板自己的包里,一旦发生经营风险,企业主容易潜逃。二是放款成本高,中小企业一般融资金额绝对值不大,而银行放款都要走评估。审查等程序,在动用相同人力物力的前提下,银行更希望和大企业做大买卖,而且由于中小企业普遍管理比较不规范,银行监控更难,从而导致交易成本过高。

二、物流金融的融资优势分析

物流金融作为一种金融及物流创新服务产品,为解决“中小企业贷款”难这一问题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从一般意义来讲,物流金融是指为减低交易成本和风险,金融机构与物流企业合作。对企业资金投放、商品采购、销售回笼等经营过程的物流和资金流进行锁定控制或封闭管理。以流转中的商品价值为依托为企业提供融资的活动。目前这一市场处于加速上升状态,也成为国内银行业务发展的一种趋势。由第三方物流企业监管质押的流动资产,并以此为抵押物帮助中小企业实现融资,可以极大地控制和转移银行的信用风险,其优势体现在:

1.物流企业是物品流通过程中的具体执行者,它能有效地控制实物流与资金流之间的协调运作,从而能有效实现对经营过程中的物流和资金流进行锁定控制或封闭管理。

2.物流企业是物品流通过程中的具体执行者,它对抵押物的控制和管理与银行相比有明显的优势

3.物流企业在物品流通中处于特殊地位,它能清楚地了解到商业银行不易掌握的企业运营信息,物流企业开展对企业的评估、审查等活动和对企业进行监控的成本会比银行低很多,这为物流企业在开展物流金融服务时降低风险提供了有效保证,同时也为中小企业获得足够的贷款支持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三、物流企业开展物流金融服务的模式研究

(一)物流企业自营模式

物流企业自营模式是指物流企业以自身资金和信誉为客户融资的金融活动。主要有发放贷款、代收货款、垫付货款等形式。

1.发放贷款业务。发放贷款业务是指物流企业以自身资金对中小企业进行借款的发放。

2.代收货款业务。代收货款业务是指物流企业为中小企业提供物流服务服务的同时,帮助供方向买方收取现款,然后将货款转交投递企业并从中收取一定费用的业务。

3.垫付货款业务。垫付货款业务是指发货人将货权转移给物流企业,物流企业根据市场情况按一定比例提供融资,当提货人向物流企业偿还货款后,物流企业将货权还给提货人。

(二)物流企业、银行合作模式

物流企业、银行合作模式是在物流企业自身资金和信誉不能满足中小企业融资服务的前提下,物流企业通过和银行合作的方式来增强自己的资金实力或者以自己的从业背景为中小企业和银行提供服务的方式。它通常分成物流企业授信金融模式和物流仓储金融模式两种情况。

1.物流企业授信金融模式

物流企业授信金融是指银行根据物流企业的规模、经营业绩、运营现状、资产负债比例及信用程度,向其进行一定信用额度的发放,物流企业直接利用这些信贷额度向相关中小企业提供灵活的质押贷款业务。由物流企业直接发行、监控质押贷款业务的全过程,金融机构则基本上不参与该质押贷款项目的具体运作。该模式有利于企业更加便捷地获得融资,减少原先质押贷款中繁琐的环节:也有利于保证放款企业对质押贷款的监控能力,更加灵活地开展质押贷款服务,优化其质押贷款的业务流程和工作环节。降低贷款风险。

2.物流仓储金融模式

物流仓储金融模式是指:生产经营企业先以其采购的原材料作为质押物存入仓储中心并据此获得协作银行的贷款。然后在其后续生产经营过程中分阶段还款。物流企业提供质押物品的保管、价值评估、去向监管、信用担保等服务,从而架起银企间资金融通的桥梁。其实质是物流企业提供货物的存放与保管、信息增值等中介服务,将银行不愿接受的质押品转变成其乐意接受的质押品。以此作为质押担保品进行信贷融资。

四、总 结

物流企业利用自身的运营优势,能有效的架起中小企业和银行之间的桥梁。既能有效帮助中小企业解决融资的问题,也能帮助银行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降低贷款风险。通过开展物流金融服务,物流企业在取得合理盈利的同时也能为中小企业提供更好的服务,从而更牢固的锁定客户资源。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