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包商风险评估范文
时间:2023-06-05 18:01:0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承包商风险评估,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4月18日,微誉咨询《中国城市商业银行声誉风险管理评估报告》,这也是2009年8月中国银监会《商业银行声誉风险管理指引》以来,国内首次针对金融行业声誉风险管理能力的综合评估。
根据微誉咨询对国内26家样本城商行的分析,声誉风险管理平均得分仅为68分,近六成不达标。其中已上市的南京银行、北京银行、宁波银行以及上海银行、汉口银行分列前五名,但距工商银行、招商银行等标杆银行的声誉风险管理能力仍有一定差距。
微誉咨询合伙人徐达内说,城商行近年因为迅猛扩张,在中国整个银行业中所担任的角色越来越受瞩目。虽然国内大部份城商行已经根据银监会《商业银行声誉风险管理指引》要求,建立了规范性的管理制度和体系,并提出处置重大声誉事件的原则和方法,但如何实施落地却一直缺乏清晰的框架和举措。结合此次抽样调研及与国外银行横向比较研究,国内城商行在声誉风险管理方面被扣分较多的主要在五个方面。
第一、声誉风险管理意识淡薄。虽然早在2006年,银监会将声誉风险监管要求和评估方法写入《银监会非现场监管指引(试行)》,声誉风险成为银监会日常监管的要素之一,但银行管理层日常关注风险仍然集中在传统的操作风险、流动性风险、员工道德风险等,没有意识到声誉风险和其它风险的相互转化,以及声誉风险对监管态度、品牌价值、银行业务、员工忠诚度等方面的巨大负面作用。
第二、声誉风险管理机制尚未规范。例如大部份城商行声誉风险管理职责和流程未能完成理顺,声誉风险统筹是由办公室负责还是风险管理部负责?出了什么样问题汇报到哪一级?部门处理的时间期限是多少?部门处理的过程如何汇报、记录?部门之间如何协调等都没有进一步明确。同时,应急预案的原则性强而灵活性不足,特别是没有组织过针对特定情景的演练,缺少后续措施跟进,无法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第三、声誉风险监测和预警系统不完善。监控网络难以覆盖事前,也从不主动与主流媒体沟通,造成许多负面新闻无法在刊登之前获悉、防患于未然,只能被动地等到风险爆发,通过网络监控后再加以处理,导致突发事件升级、影响扩散、解决成本加大。在客户投诉管理方面较为随意,首问责任制基本流于形式,也未成立客户服务部门,由专人统筹、规范处理客户投诉,并从声誉风险角度提出优化建议。
第四、声誉风险管理部门职能不完善,人才匮乏。在此次调研的26家城商行中,声誉风险相关部门大多各自为政,除行长室召集外,很难就某一主题统揽全行开展工作。危机管理应对小组名大于实,具有危机处理能力的专业人员和专家极少,决策水平和预见能力存在不足,声誉风险爆发时也难以有效发挥协调指挥工作。
第五、声誉风险管理培训及后评估缺位。即使在为数不多的培训中,也过多强调概念及媒体现状分析,缺乏同业研究、案例解析、采访技巧、法律知识等方面的内容。至于声誉风险管理再评估,对银行声誉风险的改进情况作出判断,采取进一步优化措施,促进业务、流程改进等,基于属于空白。
微誉咨询合伙人徐达内说,通过对城商行经营绩效与声誉风险管理数据的统计分析发现,银行声誉风险管理水平与商业银行经营绩效存在显著的线性关系,即声誉风险管理水平越高,银行经营绩效越好。反之,一次全国范围内,经过新浪、搜狐、网易、腾讯等门户网站转载,持续20天左右的负面舆情,至少造成银行5000万的品牌价值损失。
篇2
1•1风险的定义
目前对风险已有很多种定义,总的来说风险是一种损失的不确定性,可以通过分析与评估,预测其发生概率及后果。而对建筑工程项目而言,风险是指可能出现的影响项目目标实现的不确定性因素。
1•2风险的特性
风险的特性是指风险发生概率、风险损失、风险损失的可保险性三个特性。
1•3承包商风险管理的模式
承包商风险管理的有以下两种:(1)承包商风险管理是一个连续过程,在承包商风险管理中沿用项目风险管理的流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风险管理目标的确定、风险的识别、风险的评估、风险防范方案的决策、方案计划的实施、检查和评估反馈。(2)项目承包商风险管理系统模式,该模式由四个部分组成,即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分析和风险控制。
2建筑工程项目承包商的风险识别
2•1风险识别原则
(1)多种识别方法相互结合,相互补充原则。一个建设项目,遇到的风险具有不同的性质,因此,单一的识别方法不能准确全面的识别风险因素,这就需要运用到多种识别方法。(2)准确选择识别方法原则。对于某一特定的活动或事件,应该采用一种最适合的识别方法。(3)广泛征求意见原则。在进行风险识别时,风险管理工作人员应向施工专业人员征求意见,进而对项目风险作出全面的了解。(4)不间断进行风险识别原则。风险因素会随着项目进展而不断变化,不间断的进行风险识别是必要的。
2•2承包商风险识别的原因及目的
2•2•1风险识别的原因
风险识别是指在风险发生之前,通过对各种统计资料的分析、归纳和整理,而对风险的类型以及风险可能引起的后果等做出定性估计和经验判断。风险识别是风险管理的基础性工作,主要包括对风险产生条件、风险因素等进行确定;对其风险可能的后果及特性进行描述;分类总结出识别的风险。风险识别是通过对风险的大小进行衡量,为风险管理提供最合适的对策。能否深刻的进行风险识别,直接关乎风险管理的决策质量。而且风险识别是一项不能间断的经常的工作,在项目的整个阶段都要进行。
2•2•2风险识别的目的
风险识别的主要目的有如下几点:(1)识别出有可能影响项目进展的风险性质、因素和风险产生的条件;(2)识别出风险可能产生的后果;(3)对具体风险各方面的特征进行记录,为风险管理提供最适合的对策。在对风险进行识别的时候,要始终依据风险的特性,把握风险因素的特点,在坚持原则的基础上对风险进行准确而又全面的划分,合理的对风险因素进行归类、分析和整理,使得对后续的风险管理提供重要依据。确保风险管理工作人员能够较为准确的判断出风险发生的可能性、概率以及风险发生的可能时间,因而可以及早的采取措施对风险进行控制,尽可能的减少风险而带来的损失。
2•3风险识别的主要方法
2•3•1现场调查法
现场调查法是指到现场针对某一事项做具体调查,获得第一手资料。现场调查法的优点:①能准确获得第一手资料;②能够与项目基层管理人员进行直接的交流,更多的了解现场。现场调查法的缺点:耗时过多,调查成本过高。2•3•2事故树分析法事故树也称为故障树,是一种较为清楚地描述复杂系统运动过程的方法。通过图表,把所有可能产生事故的风险事件表示出来。事故树伴随着事故树的绘制,风险识别即开始进行,能够确定风险对系统各部分或工序的影响情况。事故树还可以对主事件发生的各种途径进行计算,对最有可能发生的事件进行判断。
3建筑工程项目承包商风险评估与分析
3•1风险估计与评价的过程
工程项目风险评价的过程为:(1)确定项目风险评价基准。依据项目管理和风险管理的目标,确定工程项目主体可接受的水平。风险评价基准应与具体的风险估计和评价模型相对应。对单个风险和整体风险都要确定评价基准,分别称为单个评价基准和整体评价基准。不同项目的目标重要程度是不同的,工程承包项目目标排序为:工期、质量、成本。通过对这些目标的量化,确定评价基准。(2)项目风险水平的确定。包括单风险、整体风险水平。工程项目应综合所有单风险事件,确定出整体风险水平。弄清各单个风险之间的关系、相互作用以及转化因素的影响后,就能确定工程项目的整体风险水平[1]。(3)评价基准与风险水平的比较。工程项目的单个风险水平、整体风险水平分别与单个评价基准、整体评价基准进行比较,确定出是否能够接受他们。进而确定该项目应该就此止步,还是继续进行。
3•2综合评判的评价指标设置
在建筑工程项目中因工程项目的规模、地点、使用要求、合同内容、质量要求等差异,每个工程项目都有自己的特点,设置评价指标体系应当和具体的工程特点相适应。遵循系统性、一致性、合理性、定性和定量相结合原则,对主要风险因素进行细分,结合内部与外部风险的分类方法,建立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风险递阶层次指标体系作为承包商风险评价模型。
4承包商风险管理的应对措施
4•1健全承包商风险控制体系
承包商风险管理贯穿工程项目全过程,如何有效地进行风险管理,直接影响到项目的质量,关乎到承包商的发展。因此,健全的承包商风险控制体系显得更加重要。承包商风险控制体系应贯穿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评价以及风险应对全过程。在风险管理过程中,通过风险的特征进行识别确定出风险因素;对风险因素进行分析评价确定出风险的大小,进而根据风险特征,风险管理人员制定出相应的风险应对措施。风险控制体系就是要对风险管理的全过程进行整理,为以后承包商风险管理提供依据。健全的风险控制体系为承包商风险管理提供极大便利。
4•2坚持以人为本,进行风险管理
建筑工程承包商风险管理应该以人为中心,在风险管理过程中对风险责任的主体以及相关权利和义务作出明确的确定。明确过权利和义务,各岗位工作人员的工作和责任范围就明确了,监督和管理就会顺利的进行。在进行施工时,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对工程目标进行合理的划分,根据不同的阶段需要,将目标进行有机地分解,分配给工作人员,责任到人。对工作的内容、目标、责任人、实施人、检查人、时间及考核标准和岗位要求都有明确的安排,在进行风险管理时就能充分调动风险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风险管理工作顺利进行。
4•3加强合同管理中的风险防范
(1)做好前期考察工作。承包商在前期要对招标文件和合同文件进行认真的审查,找出影响其履行情况的风险。承包商最好能够进行现场调查,了解现场中可能遇到的风险。而且前期的积极准备和现场调研,可以使承包商在合同谈判时有备而来。(2)避免合同表达不清带来的风险。承包商认真研究合同,对合同中表达不清或模糊的地方积极与业主协调,使合同表达明确、详尽,以避免对合同的理解有误而增加自己的风险。(3)合同形式确定。签订合同时,承包商一定要争取对自己有利的合同形式,而且施工合同中应明确标的。标的是承包商和业利义务共同指向的对象,标的范围和标准的明确能够减少双方的争议,标的是合同的基础。(4)在合同中明确责任分担。应明确业主和承包商在何种情况下由谁承担何种风险,划定责任,为以后索赔提供依据。
4•险回避
承包商风险回避一般采取以下几种方法:(1)教育法。承包商通过对施工人员进行教育,使大家的风险意识得到提高,对建筑工程项目上所面临的风险有所了解,并能掌握处置风险的方法和技术,从而有效地规避风险。(2)工程法。承包商在施工现场建立完善的安全设施,消除物质性风险。(3)终止法。终止法是消极的放弃项目或项目计划的实施来避免损失扩大。
4•5承包商有效的转移风险
(1)工程发包和分包。承包商可以通过合理的工程分包,和有实力,信誉好的企业进行合作。另外,承包商通过签订具体的合同条款,选择有利于自己的合同计价方式来转移风险。例如,承包商会选择采用成本加酬金的合同方式转移风险,使分包商承担很大的成本风险,减轻自己的风险。(2)工程担保。工程担保是承包商寻求担保公司或银行开具保证书,在承包商不能履行合同时,由担保人赔偿损失。这样承包商就能把风险成功的转移到工程项目其他方身上,降低自己的风险。(3)工程保险。承包商通过购买建筑工程保险、安装工程保险,把建筑工程项目风险转移到保险公司上。建筑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会遇到许多不确定性因素,这些不确定性因素会演化成许多风险,这就使得承包商面临许多风险,承包商通过购买工程保险,能有效的转移风险。
篇3
关键词:石油 工程项目 风险管理
一、工程风险因素的辩识与分类
建设工程项目是复杂的开放系统,长期以来,工程风险的研究一直沿用分析方法和模拟方法。由于项目的内部结构、项目本身的动态性及外界干扰的复杂性,在构造问题的结构与变量的相互关系时,分析方法与模拟方法均起不到预期的指导作用,风险因素间的影响关系及所引起的后果均得不到确切表示。工程项目的风险因素错综复杂,可以从项目环境、项目结构及项目主体等不同侧面进行分类。为了便于风险分析和风险的防范处理,笔者从工程风险是否可以计量的角度对风险进行分类,以确定哪些风险可以作定量分析,哪些只能作定性分析,哪些可以作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分析,以便为不同风险的防范采取相应的对策。
工程风险的分类主要基于风险防范和风险处理,是定性的相对的。从性质上分析,可计量风险属于技术性风险,是常规性的不可避免的风险,包括地质地基条件、材料供应、设备供应、工程变更、技术规范、设计与施工等造成的风险;非计量风险属于非技术性风险,发生的概率较小,是非常规性风险,包括经济风险、政治风险、不可抗力风险、组织协调风险等。工程合同包含着多种难以界定的变量因素,这些因素都能构成项目的风险。从性质上分析,合同风险属于非技术性风险,但工程合同中包含了大量的技术性条款&因此,对工程合同的风险分析既有定量分析又有定性分析。
二、风险管理方案
1.风险管理方案的基本概念。完整的项目风险管理方案应该旨在解决所有的项目风险以及风险对项目的技术性能、项目成本、项目方案、项目执行、安全、健康、项目所在社区和环境造成的影响。风险评估应该是全方位的,包括项目涉及的各个合作方、项目的各个阶段、项目所处的环境以及可能遇到的各种不确定性,只有进行全方位的风险评估才能充分预测风险可能带来的影响。风险管理方案应该使公司能够采取必要的措施完成合同的要求,并不断将与不确定性有关的风险评估和防范方案的结果融入到公司的管理中,从而可以对风险进行更好的认识和分析。
2.主要内容。所有的石油工程服务公司或EPC承包商,都应该建立一套系统综合的风险管理方案。作为项目的业主或投资人,油气勘探开发公司除了应具有一套要求各承包商的风险管理方案达到某一目标和要求的管理程序外,还应建立一套自己的风险管理体系。业主应该在招投标过程中就其风险管理方案与承包商进行很好的交流。为了满足业主的要求,石油工程服务公司和EPC承包商也应该建立自己的一套综合风险管理程序,并与业主的风险管理程序相一致。
特殊设备的操作风险是石油工程项目的主要风险之一,对于这类风险,如防喷器的压力级别、前线基地位置的选择、井场位置的地貌状况以及设备搬迁与安装程序等,应该通过风险危害分析并结合设备及操作水平进行详细的风险评估。在项目风险管理方案中应专门列出专有设备风险的详细情况,并与生产厂商结合,以有效降低设备的操作风险。风险管理方案中应包含具体的方法、过程、计划和措施,这些方面都是为了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进行风险评估和管理而制定的。另外,风险管理方案应该是专门的方案,应有具体可操作的风险评估方案,说明进行风险评估的时机以及项目相关各方应担负的角色和责任。项目所需的风险管理具有不同的等级,风险管理方案中的具体措施应该明确其所处的等级并对其在整个项目中能够发挥的作用进行分析。
三、石油工程项目风险及其控制对策
1.投资风险及其控制。投资风险管理是项目风险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投资目标的确定应分阶段确定,可行性研究阶段的投资估算是初步设计阶段的控制目标;初步设计阶段的概算是施工图设计阶段的控制目标;施工图预算是使施工阶段控制目标。对于建设单位来讲它贯穿于建设项目的全过程,即从项目决策开始至整个项目竣工验收完成为止,就项目建设全过程来讲,投资控制的重点应在前期阶段,特别是加强方案设计阶段的管理工作,设计阶段对工程总投资的影响度占75%以上,设计的优劣直接影响建设费用的多少,直接决定着投入人力、物力、财力的多少。
2.进度风险及其控制。进度风险控制就是指在项目的工程建设过程中预测、识别各种风险后,制定、审核进度计划,在实施过程中采用适当的方法定期跟踪、检查工程实际进展情况,与计划进度对照、比较找出两者之间的偏差,组织、指导、协调、监督监理单位、承包商及相关单位对产生偏差的各种风险因素进行分析与评估,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调整或修改工程进度计划。进度风险控制是一个不断循环往复的过程,直至按计划的工期目标既合同约定的工期如期完成。建设进度受诸多风险因素影响,主要包括来自然风险、人员风险、工程变更风险。
3.质量风险及其控制。由于石油化工装置生产过程具有高温、高压、低温、真空的特点,所用的原料、介质或产品本身多为易燃、易爆、有毒、有害、有腐蚀性的物质,因此,对输送、盛装、生产这些原料和产品的管道、阀门、设备的材料、制造及施工的要求较多,如果稍有疏漏或不慎将会造成不可想象的严重后果。质量风险控制措施必须充分满足工程需要。石油化工行业及其生产装置一旦发生事故造成的影响极大,因此,相比投资和进度而言,质量控制特别是施工阶段质量控制更为重要。
无论采取何种风险管理方式,实现投入产出的效益最大化是一切减灾决策和行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目前在我国的石油企业管理中,除采取承担和保险两种风险管理方式外,在施工过程中亦因完善各项制度,在各项制度的制定和完善中要针对施工中不同风险的特点制定并实施风险处里计划,尽可能准确合理地分散风险。把工程风险管理降低到最小程度,对工程项目管理和生产安全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余建星,李成,王广东.基于过程分析的工程系统风险分析方法[J].船舶工程,2003,(05).
[2]张兴才,宋立崧,申仲翰.海上油气生产安全风险分析[J].中国海上油气(工程),2005,(03).
[3]王富军,于军泉,乔大军.石油工程项目中的风险管理[J].项目管理技术,2009,(5).
篇4
[关键词]工程变更、因素分析、风险控制。
中图分类号:S3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14X(2018)04-0111-01
1.引言
土木工程建筑企业一般而言具有投资较大,周期较长,整体性较强,涉及比较多的东西,在许多项目中的实施不可避免的变化实施施工合同的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环境复杂等特点。这些特点导致工程很容易变更,总体而言变更的情况有以下两种:一是传统的工程变更形式的简单变更,二是包括不可抗力还有业主违约等因素所引起的被动的工程变更。众多类似的这些影响因素导致项目变更对整个建筑项目管理产生了较大的影响,甚至还会导致项目的延误、投资失控,返工,甚至是劳动和机械损失的效率。本文着重分析土木工程建设项目变更的风险因素,施工环节为主要研究过程,同样对于其他项目工程变更控制也起良好的作用。
2.工程变更
工程变更一般是指在建设程序,结合项目的内容、数量的协议签署前,按照施工质量要求和变化相关的标准,不断变化的条件和新的业主变更施工合同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3.项目风险及其类型
3.1.项目风险
项目风险是指投资项目前期已经对项目市场、技术以及经济等进行预测,但是因为诸多风险因素而导致预测成本本身存在不确定性,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实际情况和预测情况有所偏差,以至于项目发生损失。建设项目风险的特点有:风险的客观性和必然性、风险的不确定性、风险的可变性、风险的相对性和风险的阶段性。
3.2.风险类型
3.2.1.业主风险
在项目建设的全过程中,业主和承包商要承担一定的风险,业主的风险是:投资风险、经济风险、社会政治风险、自然风险、管理风险。
3.2.2.承包商风险
承包商的风险应由承包商在该项目的实施过程中承担,除了业主的风险以外的所有风险。不同阶段的风险是不同的。
3.2.3.其他风险
合同风险与人员风险管理。本合同的条款应遵循平等、自愿、公平、诚实信用原则,遵守法律和社会公德的原则。
承包商善于通过合同管理寻求自己的利益,不善于管理合同的承包商无法获得理想的经济效益。要学会使用合同条款,使自己的利益得到维护,获得渊博的知识和熟练的技能是承包商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如果没有,所有的损失只能由自己承担。
在整个项目工程中,不论大小不论时长,对于人员操作,要求真的是非常高的,如果业主人员、设计人员、监理人员、一般工人、技术员、管理人员的素质没有达到标准的话,那么一个项目的质量基本上是完全不能保证的,一个团队也基本上是不可能成功的。
4.风险定级
风险和损失是息息相关的。按风险可能造成的损失大小,风险分为四个等级:一级,后果可以被忽略,所以可以不采取相关控制;二级,后果较轻,不至于造成某分项工程的破坏,可适当采取相应措施;三级,后果严重,会造成某分项工程的破坏并有人员伤亡,必须立即采取控制措施;四级,灾难性后果,应立即排除。
5.风险控制和管理
5.1.风险控制
风险控制为风险管理的一部分。在施工进展过程中应收集和分析与风险相关的各种信息,预测可能发生的风险,对其进行监控并提出预警。
《城市轨道交通地下工程建设风险管理规范》第9部分“施工管理”的“9.1”规定可供其他工程建设参考。应完成一下工作:建设各方施工风险分析及职责划分、制定现场工程建设风险管理实施制度、编制关键节点建设风险管理管理专项文件;编制突发事件或事故紧急预案。
5.2.风险管理的工作任务及工作流程
施工风险管理过程包括施工全过程的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响应和风险控制。风险识别的任务是识别施工全過程存在的风险,其工作包括:收集与施工风险有关的信息、确定风险因素、编制施工风险识别报告。
任何一个风险源都不能够被忽略,可能一个小小的风险源,但是日久天长必定会形成许多许多个似乎毫不相关的风险。因此,风险评估是很重要的。
对于重大工程的风险,承包商在面对时一般会避免,也就是说采取回避的方法,承包商可能会完全采取放弃投标的方式,进一步将目标转移到那些风险相对比较小的项目进行投标;当承包商承担了高风险的项目,这时候呢通过改变工艺或原材料的方法,往往可以使风险状况得到改变。
风险转移,指任何一方通过合同协议,把自身风险率或风险量较大的工程转移向并非保险业业内人士的人,风险转移也可以通过买卖契约、分包合同、联合经营的形式,使风险所产生的损失法律责任被转移。对于风险所造成的财务损失负担,则也可以通过寻求外来帮助来化解危机。就好像当土木工程工程建设合同条款中涉及许多具体的问题时,合同双方就会把各种可能发生的情况写清楚,例如因发在施工期间材料价格有变动时,总价由发包方承担,当然,潜在的风险损失也可由发包方通过合同条款被转移给承包方。
6.重视管理,积极应对
6.1.建设项目工程变更前期相关工作要得到重视
在项目开始前可以去工地现场看看,考察考察。弄清楚确切的施工情况,并且保证施工的环境和条件,事先分析可能会导致影响目标偏差的各种因素,然后根据这些我们已经分析出来的因素,继而产生计划并采取相应的有效的预防措施。例如对可能产生变更的项目报相对来说更低的价格,项目在实施过程中通过变更取消该项目或减少工程量,这也是使其他项目价格得到提升的一种方式。重视土木工程建设项目变更前期相关工作,使工作特征被更好的明确,也使土木工程建设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6.2.积极面对风险
项目团队要提前进行一个彻底的计划,在每个有必要行动的时候就行动变更计划,尽量不可预见的情况下,那么倘若这种变化真的是不可预见的,项目团队应积极主动应对,千万不能消极,沉着冷静,团结协作,互帮互助,携手一起面对风险,渡过难关。
作者:杨朝廷
参考文献
[1] 《教课导刊:电子版》.2016(6):136--137.
篇5
关键词:项目管理 HSE审核
关于HSE审核,在项目运作的不同阶段,由于项目管理和承包商管理的不同要求,确定相应HSE审核的级别和范围,针对不同的目的开展有针对性的不同类型的审核。通过审核判定HSE管理活动和有关过程是否符合计划,以及相应计划是否得到有效实施,系统地验证被审核方实施HSE方针战略目标的过程。
一、HSE审核分类
HSE管理体系审核是公司建立和保持HSE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评价公司HSE管理体系实施效果的手段,也是改善企业健康、安全与环保管理工作的有效工具。通过审核可以不断发现问题,纠正和改进HSE管理的不足,提高公司的HSE表现。因此,HSE管理体系审核对公司来说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一般石油行业内的HSE审核指的是:客观地获取可验证证据并予以评价及独立、系统地形成文件的过程,目的是为了确定:HSE管理体系及其管理结果是否符合审核准则;体系是否有效地实施、是否适用于实现HSE的方针和目标。
HSE管理体系审核按审核方与受审核方的关系,可分为内部审核和外部审核两种类型:按实施审核的审核人员来分,有第一方审核、第二方审核和第三方审核,见表1。
审核分类 按审核方与受审核方的关系 按实施审核的审核人员
HSE管理体系审核 内部审核 第一方审核
外部审核 第二方审核
第三方审核
(认证审核)
表1 HSE管理审核分类
第一方审核又叫内部HSE管理体系审核,是由公司的成员或其他人员以公司的名义进行审核。这种审核是公司建立的一种自我检查、自我完善的系统活动,可为有效地管理评审的和纠正、预防和改进措施提供信息。
第二方审核是公司为了选择和评价合适的利益合作方,在合同签订前或依合同要求,由该公司的人员或由其他人员以该公司的名义对合作方进行的审核。这种审核旨在为企业提供信任的证据。
第三方审核是由独立于受审核方且不受其经济利益制约的第三方机构依据特定的审核准则,按规定的程序和方法对受审核方进行的审核。
在第三方审核中,由国家认可的认证机构依据认证制度的要求实施的以认证为目的的审核,又称为认证审核,有时简称认证。认证审核旨在为受审核方提供符合性的客观证明和书面保证,主要借助通过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认证来进行。
在上述三种审核类型中,认证审核的客观程度最高。因此,认证审核往往被称为是具有权威性、公正性、客观性的审核,具有更强的可信度。
二、项目的HSE审核
在项目管理过程中,HSE绩效的好坏是衡量项目管理的重要关键指标,所以围绕提高改进HSE管理各种措施都在持续开展,HSE审核就是其中一项尤为重要的措施。
由于国际合作项目在实际的HSE管理中起点相对较高,其在国际领域中享有较高的HSE声誉,所以在项目HSE管理过程中不会刻意去取得国内的认证审核。在项目管理过程中主要执行第一方审核(内审)和针对承包商的第二方审核。
1.项目的第一方审核
针对项目的第一方审核(内审),主要基于作业管理方(甲方)的HSE管理期望值和承包商运营管理目标,依据项目对HSSE风险控制框架和HSSE-MS管理体系的要求,对HSSE风险控制框架和HSSE-MS管理体系的完整性、执行的充分性和有效性进行评估。针对发现的不足,根据作业管理方(甲方)的HSE政策和HSSE-SP标准提供建议和指导,进而提高整个项目的HSE业绩表现。审核的依据和范围包括HSSE风险控制框架中所涉及的要素(如:图1),项目作业管理方(甲方)管辖的所有可运行设施和相关业务活动、承包商和其他项目的管理过程。审核是基于“风险管理”的审核,不是每个设施的各个方面都要进行审核,但是对于特殊要素还是要进行抽样审核,包括现有管线、中转站以及管汇、在建的管线等。
1.1.关键风险审核分类
项目合作方为国际化的油气开发公司,其公司HSE管理起源较早基础扎实,其体系建立已相对完善,第一方审核(内审)不在停留在体系的完整性,更多地集中在体系执行过程的细节方面的检查验证,为了确保关于“风险”控制体系的执行和控制措施的落实,以及重大HSSE危害和影响控制的完备性和有效性,特别重视对关键HSSE风险控制领域进行审核。下面列举几个HSSE风险管理框架中要求的要素:
(1)风险管理
在审核风险管理过程中,主要从危害和控制措施清单的完整性、HSSE关键活动的制度以及责任界定划分、岗位HSSE能力、工作许可程序完整性适用性以及现场执行情况、变更管理、应急计划的完备性、对发生事故的调查及跟踪、HSSE领导力及文化的体现和建设等方面进行审核取证。
(2)资产完整性和工艺安全
关于资产完整性和工艺安全方面的审核,主要集中在设施设备设计过程中的工艺安全性基础要求是否得到应用(例如:设计标准的制定和使用,以及审计、批准过程),在设备设施设计、使用、维护过程中是否有该方面的技术权威介入过程(例如:设备减损的审批过程和评审),资产管理经理职能的责任和职责是否明确并得到严格执,设备设施运行的完整性(例如:阀门、过压保护、腐蚀等等),HSSE关键岗位能力和保证HSSE关键设备和安全性的确认、维护、检验和控制。
(3)个人安全
针对个人作业安全的执行和落实情况,主要包括各种现场基础规章制度遵守执行情况(救命规则、场地守则、黄金守则、酒精药物使用管理方针的执行),个人防护用品的最基本要求及现场员工执行和使用情况,是否建立了问题发现和干预的监管程序以及执行情况。针对高风险的特殊作业,建立特殊区域作业规程和安全作业惯例:密闭空间作业、高空作业、厂区和设备的安全隔离、挖掘作业、吊装作业、其它相关作业。
(4)承包商HSE管理
项目的HSE管理的主要对象就是承包商,在第一方审核(内审)过程中,是针对项目作业管理者(甲方)对承包商的HSE管理要求,验证作业管理者是否对承包商进行了有效的HSE管理,是否按照作业管理者集团公司的期望推动承包商的HSE管理工作。主要包括对承包商HSSE风险评估和控制、对合同HSE风险的评估、承包商HSE确保行动计划完成的情况、承包商HSE业绩管理、是否根据合同类型进行承包商以及承包合同分类管理。
(5)安保风险控制
通常所指的HSE管理指得是健康、安全、环境,项目作业管理者集团公司把安保工作也列入了第一方审核(内审)范畴,称为HSSE。安保风险控制审核主要是验证项目是否有效履行作业管理者集团公司的安保标准。
图1 项目第一方审核依据
(6)道路运输安全
同样在作业管理者集团公司对作业管理者管理的项目审核时,将道路交通运输安全也列入审核范畴,主要考察验证项目运作过程中对作业管理者集团公司有关道路运输安全标准,包括驾驶员、车辆和行程管理等规定执行的有效性。
1.2.审核问题的分类
针对审核的发现项运用风险评估矩阵评估其等级确定提高整改的行动时间和行动方,按照审核程序指南要求,审核发现问题可评估为五个等级:严重、高级、中级、低级、合规性问题。
严重:审核所发现的问题有可能对作业管理者集团公司目标的实现导致严重不良负作用并可能对其他作业管理者的项目或公司产生明显的影响,因此,应立即对高级管理层提出书面警告。强制性跟进严重发现项的整改过程,其整改进度要在董事会下级委员会层面上承诺担保。
高级:审核所发现的问题有可能对目标的实现导致较严重的负面影响,向被审计者提出书面警告。强制性跟进高级发现项的整改,其整改进度要在业务单位层面上担保。对多重高级发现项的整改进度,要上报董事会下级委员会层面。
中级:审核所发现的问题可能对目标的实现产生可预测的影响。强制性跟进对中级发现项的整改,其整改进度要在业务层面上担保。
低级:审核发现的薄弱环节不会对作业管理者集团公司目标的实现产生可预测的影响,但纠正后能够强化风险控制框架。这个级别的发现项不会在报告中体现,而会向业务部门沟通建议改进(非强制性)。
合规性:审核发现的任何法律法规的合规性发现项均属于这一类。这类发现项必须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整改或取得相关政府部门的许可。
在审核活动结束后要就本次审核完成相应报告,在报告中记录审核过程中发现受被审核方的卓越实践,并和被审核方方就发现项的整改行动方、完成时间达成共识。向被审核方征求审核报告草稿意见并讨论后达成共识。尽量在审核组离开前达成共识,在审核结束后一周内审核报告,包括发现项及其相应的整改方案。
2.项目的第二方审核
项目执行的第二方审核主要是针对承包商的HSE-MS审核,目的是为了验证澄清承包商的HSE-MS是否完善健全,体系执行是否有效,是否满足项目对承包商的HSE-MS要求,从而保证承包商在项目作业的HSE良好表现,持续提高承包商HSE管理业绩。
在项目执行对承包商的第二方审核时,主要有两种类型的审核:第一种是在给承包商授标前,针对承包商投标时的承诺以及HSE确保的书面文件对承包商进行HSE管理的澄清审核,主要考察验证承包商在自己公司内部是否按照其在投标时承诺以及HSE确保的文件中所列举的那样进行HSE管理,审核结果作为是否授标给这家承包商的主要依据。第二种是在承包商履行合同过程中,由作业管理者(甲方)定期对其进行HSE符合性审核,考察验证其在履行合同过程中是否按照作业管理者(甲方)的HSE管理要求来推动其自身的HSE管理,其HSE管理是否符合项目不断提高的HSE期望,是否在针对作业管理者(甲方)提出的HSE期望在不断的持续的改进,通过审核发现承包商的HSE管理不符合项目管理要求的地方,不断推动承包商的HSE管理更趋于作业管理者的HSE期望,提升项目的HSE管理业绩。
2.1.承包商的澄清审核
审核依据是甲方在招标时提到的承包商履行合同应该满足的基本的HSE要求和承包商在投标时承诺的HSE保障文件(如:表2),通过对承包商的HSE澄清审核,判断其在投标时的HSE承诺保障是否属实,考察其HSE管理状况是否满足和甲方合作的要求,其HSE管理体系建立是否完备、合法合规。根据各要素评估得分比重得出承包商的综合分值,大于80%为绿色、50%到79%是黄色、小于50%是红色,如果处于红色得分区域该承包商将不考虑其为项目服务,审核只是对承包商的一个综合评估,没有正式的审核报告提交,不对发现项进行要求整改,只是通过审核评价承包商是否可以和其建立合作关系。
表2供应商/承包商授标前 HSSE 调查表部分样表
2.2.承包商的符合性审核
依据作业管理者(甲方)的HSE管理体系要求,对承包商分别在领导力和承诺,政策和策略目标,组织、职责、资源、标准和文件,危害和影响管理,计划和程序,实施和监督,审核,管理回顾,八个HSE管理体系要素将进行详细审核,针对每个要素都有几方面详细的要求。审核过程中,对每个管理要素进行分别审核,并对各个要素统一建立了四个评价标准(如:图2):
第一级是HSE管理体系正处于开发创建中,正在着力于解决主要问题,包括承包商在内的HSE案例和相关文件都是最新开发的,并且能够反映真实情况。
第二级是HSE管理体系已被编制成文件,并经过核准,具有相应的资源。在执行落实过程中优先满足实现HSE管理目标,并且也可以兼顾到大多数其他目标。
第三级是HSE管理体系运行正常并经过验证测试,关键的系统管理程序已编制成文件,并且对HSE系统运行结果进行测评。
第四级是针对HSE管理体系建立持续改进的程序,并不断对系统进行维护和支持,所有的HSE管理体系要素均从根本上满足HSE管理的要求。
图2 承包商HSE管理体系审核分级表部分样表
在审核过程中,对每个要素进行评估看其能达到哪个级别,并给出相应的分数,从一到四级为1到4分。每一个要素又有几个子要素的评价项目,对应每个子要素进行评价给出分数,最后一个要素的几个子要素的评价得分进行平均得出该要素在审核过程中评价所得的分值,对八个管理要素评价后的得分进行平均就是该承包商此次审核的得分,项目规定在2分以上的承包商才符合为作业管理者(甲方)服务的要求。
三、HSE审核对管理绩效的影响
项目通过有计划地执行各级HSE审核,发现问题解决整改完善,不断提高项目的HSE管理绩效。HSE审核在项目管理承包商方面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通过按计划周期性的承包商审核,不断检查督促承包商按照项目要求提高完善自身的HSE管理体系,使得项目承包商HSE管理保持高效可控稳步提升。由下图3的两家不同的承包商的审核结果可以看出项目承包商在HSE体系建设方面逐年提升。
图3 项目承包商审核分值情况
HSE审核作为HSE管理的重要方法手段,其对推动HSE管理绩效提升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在项目建设运行过程中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通过项目自身的HSE审核以及对承包商的HSE审核,持续不断的完善项目HSE管理体系,推动了项目HSE绩效稳步提升,自项目建设运行开始到目前近八年的时间里未发生一次死亡事故。
2.通过持续的HSE审核整改完善,在项目内部逐步形成一个崇尚安全的良好氛围,在开始任何一项工作前都要首先考虑到相关的HSE事务,经过长期有效的审核管理建立起项目自己的安全文化。日渐成熟的安全文化反作用于项目员工,从而提升了项目HSE管理业绩。
3.以承包商审核为手段,不断深化对承包商的HSE管理。通过对承包商的周期性HSE审核,使得承包商对我们的HSE管理方法逐步熟悉,在合作过程中不断向我们的HSE管理期望靠拢,潜移默化的影响承包商,在相互合作过程中更加顺畅高效,推动了项目HSE绩效的整体提升。
4.通过HSE审核,保障HSE体系的健康高效运行,提升HSE管理业绩。经过长期的管理建设,现有的HSE体系均已比较完善,运用HSE审核检查监测体系运行的健康状况,及时发现体系运行过程中的不足并加以提高整改,同时推动HSE管理业绩的提升。
四、HSE审核对项目HSE管理的重要性分析
在项目管理中HSE管理是重要的一部分,任何体系的正常高效运行都离不开与之相配套的检查监督制度,HSE审核就是用来确保HSE体系运行的完整性、符合性、适用性、持续有效性的检查监督实施方法。在项目管理运行过程中,作业管理者主要作用是监督管理项目的承包商使得项目安全高效运作,实际作业的均为承包商,通过相关的HSE审核确保作业管理者和承包商的HSE管理符合项目运行要求并不断持续改进,所以HSE审核对项目HSE管理尤为重要。
1.通过HSE审核提高项目的自身HSE管理水平,在项目运行过程中作业管理者的HSE体系运行情况直接决定着作业管理者对承包商的HSE管理的效果和结果。作业管理者必须按计划地对自己的HSE体系进行定期审核,发现自己在HSE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为高效完成既定HSE目标找出下步行动方向持续改进HSE管理,保持HSE体系的先进性。
2.决定项目运行顺畅成功的关键一部分因素就是承包商的质量,通过对承包商的HSE澄清审核为项目运行选择合适的承包商,从合同实施初期就对承包商介入必要的管理,为将来合同的正常高效运行打好基础。同时可以筛选淘汰那些不符合项目要求的承包商,为项目运行消减因为选择承包商不当的相应风险。
3.对承包商的管理,除了现场严格要求其执行项目的相关HSE规定外,同过通过定期的承包商符合性审核,考查验证其在履行合同过程中是否按照项目HSE管理要求来推动HSE管理,是否针对项目不断提高的HSE期望在不断的持续的改进,发现其与项目管理要求不符的地方,不断推动承包商的HSE管理更趋于项目的HSE管理期望,提升项目的HSE管理业绩。
4.通过对承包商HSE审核从根本上推动承包商的HSE管理,针对承包商的第二方审核是比较细致全面地HSE体系符合性审核,对承包商HSE体系的八个关键要素逐一审核评价,找出管理相对不足的方面,变相的推动了承包商的HSE体系建设,相当于承包商接受了一个不以取证为目的的提高自身HSE体系建设的独立第三方审核,从根本上推动了承包商的HSE管理。
5.审核的过程也是一个相互学习取长补短的过程。对于第一方审核,项目是被审核方,通过审核专家的建议可以学习到好的行之有效的HSE管理方法,不断提高项目的HSE管理。对于承包商的第二方审核,承包商是被审核方,通过对承包商的审核可以发现承包商在HSE管理方面的好的做法和经验,推广到项目HSE管理过程中。
HSE审核作为一种有效的HSE管理检查监督测评工具,通过HSE审核能够确保HSE体系运行的完整性、符合性、适用性、持续有效性,它是HSE管理必不可少的一个关键环节。尤其在项目管理过程中,通过HSE审核不仅可以提高作业管理者自身的HSE管理业绩,保持HSE体系的先进性,同时也是项目管理承包商的必备利器,更是作业管理者和承包商共同成长相互交流沟通的平台。
参考文献:
[1]《HSE管理体系审核概述》
[2]《2012年项目健康、安全、安保、环境及社会表现控制框架审核报告》
[3]《HSE MS SAQ Level 1-4》
篇6
关键词:国际工程;总承包项目;风险管理;措施
国内企业在拿到国际工程项目总承包权时,就要有风险防范意识,为了减少经济损失和社会效益损失所,还要对项目中有可能遇到的风险进行预测,并做好事前、事中以及事后管控。本文主要针对国际工程总承包项目风险管理进行探讨。
一、国际工程总承包项目风险概述
1.风险类型
主要有三大类型,其一是政治风险。这种风险发生的概率很低,因为一旦发生政治风险,就意味着该国家政局失稳,有可能发生内战,那么该国家的经济以及其他方面必然会受到影响,工程也会停止建设,直到该国家恢复和平稳定状态[1]。建筑项目半成品是没有实际价值的,还会浪费不必要的成本,这对承包商来说,意味着资金不能在短期内回笼,甚至没有回笼的可能性,所以当这种风险爆发时,最严重时承包商有可能血本无归。其二是经济风险。承包商所在国家的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或在其他政策方面作了调整,都会使项目的建设资源价格发生无规律波动,这种价格变更,会使工程造价方面出现超预算现象,承包商所能获得利润会减少,甚至会亏本。另外,工程项目有可能在施工过程中,由于国家政策变化影响,会出现停工现象,承包商还需要不断调和,才能继续施工,这同样也会给承包商带来经济方面的损失。其三是其他风险。指的是自然风险、环境风险以及技术风险等,这些风险发生的机率很大。在施工期间,项目负责人进行的施工技术交底工作效果不好,施工人员没有落实好施工技术,最后施工质量也达不到预期要求,有可能还需要返工重修,这对承包商来说,就是增加了维修成本,降低了利润,还会承担恶评。在自然风险以及环境风险方面,国际工程的施工总工期再长也是有期限的,如果施工现场自然天气不适宜开工,或对施工质量有影响,施工进度自然就会变慢,施工成本就增加了。
2.风险的成因
按照风险成因可以将风险分成两类,客观风险和主观风险。前者指的是在客观角度上看待国际工程项目,项目是存在不完备性的,毕竟无论是在最后的造价方面还是其他方面,总会存在一些变更,前期所采用的应急措施只是将这些变更产生的损失降到最低。更何况,有些变更是没有办法避免的,综合种种,就造成了一定的风险。主观风险指的就是工程项目承发包双方之间产生的风险,具体指双方利益发生冲突或一方利益没有达到预期目标时,就会不择手段达成目标,违约施工就是其中的一个手段,违约施工带来的风险很大[2]。
3.风险存在的必然性
在国际工程总承包项目中,参与建设的国家可能有多个,对施工方案以及施工要求或其他方面就有可能有无数种看法,再加上项目本身具有不完备性,最后国际工程总承包项目必然存在无数风险。即使各国人员就建设方面以及风险防范达成一致意见,也阻止不了风险的发生。
二、国际工程总承包项目风险识别技术和工具
人们在项目完成过程中,是很难在表面上察觉到风险存在的,风险能被识别出来,必然经过对相关数据和相关信息的反复分析和验证。在准确识别出风险后,相关人员才能采取有效的风险管理措施。风险识别技术和工具主要有以下五种。
1.核对表
国际工程总承包项目案例有很多,国内企业可以将以往项目案例的工程档案作为本次施工的参考资料,并作出内容齐全的核对表。核对表中包括成功案例所采纳的施工方案、施工组织规划设计、施工中遇到的风险及采取的应急措施,也要将失败案例中风险来源、成因以及后期采取的应急措施等内容列入表中[3]。如此,相关人员在对核对表内容进行一一分析时,会总结出丰富的经验,给本工程承包项目风险规避提供参考建议。
2.项目工作分解结构
国际工程总承包项目有可能出现的风险无非表现在四方面,即施工质量、进度、成本、安全不能得到保证。这四方面贯穿整个工程,所以可以将项目看成一个整体结构,然后对其进行分解,分别找到与这四方面有关的环节,并针对其采取有效措施,在每方面有可能出现风险的关键环节,管理人员要着重监控管理。如此,本项目所有的风险被细化管理,风险规避的机率就大了。
3.常识、经验和判断
基于国际工程总承包项目的复杂性、国际性以及严谨性,承包商在组建项目建设班底时,选用的也是经验丰富,综合素质能力强的人。所以这些人在接触到实际的工程概况时,会变得很敏感,能凭借自己的常识、经验和判断找到项目中潜在的风险。而过往国际工程项目案例的所有资料会成为他们进行判断的参考依据。
4.试验或实验
试验或实验方法有很多种,比如在施工前期,模拟施工环境,对设计好配合比的混凝土材料与调整好性能的设备进行试验,看其是否能使施工顺利,如果在模拟环境中,还存在漏洞,就要对其进行调整[4]。另外,还可以对工程项目的抗震性能进行试验,以免施工后,出现质量风险。针对价格风险,可以做市场调查试验,并在计算机软件上对价格波动情况做出分析。有了这些试验或实验,项目中存在的风险在前期就能被检验出来。
5.敏感性分析
敏感性分析直接对风险造成的影响进行了分析,主要通过价格变动造成的内部收益、净现值等数值的变化来反映风险后果影响程度。相比其他分析,敏感性分析更加准确,相关人员也更容易找到管控目标。
三、国际工程总承包项目风险管理措施
1.风险控制措施
主要有四种,其一是风险回避。在估计工程总承包项目中,因为预料到工程中有可能出现的经济风险,在收益达不到预期目标甚至亏本时,国内企业在一开始就会想办法使自己达不到中标要求,虽然失标,但最后至少不会因风险发生巨大的经济损失。比如某钢铁企业在参与某国项目投标时,在发现举办招投标期间,该国要支付的币种贬值了,该企业通过一切手段,使自己不中标,从而有效回避了这种风险。像这种不使自己中标的回避风险方式实现比较困难,毕竟在招投标中,既不能哄抬价格,又不能故意降低价格。并且富贵险中求,回避风险可能不会产生经济损失,但也会与其他方面的收益失之交臂。其二是风险转移,包括非保险转移和保险转移。顾名思义,由其他人员或组织机构接手潜在风险的处理。非保险转移主要通过双方签订的合同来实现。在国际工程总承包项目开标,选定中标方时,业主就要和施工企业做好协议沟通,将施工中有可能出现的工程变更带来的经济风险由业主转移给施工方[5]。双方要将这项协议纳入到合同中,作为证据。另外,承包商在中标后,通过对国际工程项目的仔细研究,发现其中有专业性要求比较高的施工技术,而自己一方没有把握达到施工要求,所以就会将这部分工程通过合同,转交给其他承包商,并明确责任和经济损失赔偿等方面的条款,如此就转移了技术风险带来的其他风险,虽然获得的利益少了,但承担的经济风险也降低了。保险转移通过向保险公司支付一定的费用,购买相关的工程保险,这样在工程施工出现经济损失后,由保险公司支付一定比例的费用,如此就减轻了承包商的经济负担,使其的经济损失能降低。这就是将风险转移给了保险公司,保险公司为了减少赔偿,也会对工程中的风险进行有效管理。其三是风险缓解。风险缓解是积极应对风险,在风险爆发的前、中、后期采取不同的应急措施,使风险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虽然也会有经济损失,但总的来说,承包商最后还是会将项目成为成功案例的。风险缓解落实到实际中,具体的措施是制定相关的应急计划,该计划制定的前提是承包商所委托的风险评估专家已经就该工程有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了准确的风险预测。应急计划应该包括风险应对演练,承包商所在的建设队伍就工程有可能出现的风险环境制定演练计划,使成员能对风险做出应激反应,如此风险来临,成员也不会手脚无措,会从容应对,以保证工程项目顺利施工。其四是风险接受。这种是在风险发生后,所采取的一种风险应对措施,分为主动接受和被动接受。主动接受是指承包商在风险爆发时,及时应用应急措施在质量、进度、成本以及安全等方面,使其造成的影响降到最低,能在承包商承受范围内[6]。被动接受指的是承包商在一开始没有接受风险的意识,也没有事先预料到出现的风险类型,所以只能被动承受,这种往往会给承包商带来巨大大的经济损失。
2.风险应对方案
主要对三个阶段采取应对方案。首先是事前控制,承包商所在的建设队伍中的管理阶层以及技术人员要对以往相同国际承包项目的成功案例以及失败案例进行分析。分析成功案例中所采纳的施工组织计划方案以及其他方面内容,这些内容对承包商来说,是有很大的参考价值的。另外,着重分析失败案例失败原因,对其中的风险进行分析。承包商一般对国际工程施工现场所在的区域信息了解不多,为了避免施工团队不能适应施工环境事件的发生,承包商所在的队伍中的所有成员都要对施工现场的地理环境以及人文环境有个深刻的认识和了解,这样能使施工队伍快速融入施工现场,进而使施工顺利[7]。其次是事中阶段。在施工期间,承包商委托的优秀工程师通过现场监控传过来的视频,对现场施工进行动态监督,以便在第一时间得到风险爆发信息,及时协助现场管理人员做出应急措施。管理人员一定要对每一环节的施工都做好旁站监督工作,很多情况下,风险是人为创造的,对施工人员进行管控,施工风险会少一些。最后是事后控制。主要指的是风险爆发后,无论是外界因素引发的风险,还是现场施工造成的各种风险,现场管理人员首先要将施工人员的情绪稳定住,然后采取事先拟定的应急计划,施工人员情绪稳定,才能像平时演练一样,对风险进行后期处理,以将损失降到最低,同时看有没有可能快速恢复施工。
3.构建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
承包商应针对国际工程项目建立专门的风险管理体系,并随着接收的项目增多,逐渐使风险管理体系日臻完善,使风险得到专门、专业化的管理。要聘请专业的风险评估专家,专业的工程师,以及组建专业的施工队伍。如此,在处理风险时,他们能在自己的领域发挥所长,使风险实现有效管控。
四、结语
国际工程总承包项目风险类型多,承包商一定要对风险做好应急计划,使风险都在预测掌控中。如此,承包商才有机会规避风险,使项目因风险产生的损失降低。
参考文献
[1]晁明辉.国际工程项目总承包风险管理探讨[J].经营管理者,2017,(11):307.
[2]周振宇.国际工程总承包风险管理的现状及完善措施[J].管理观察,2015,(7):79-80.
[3]李志强.国际工程承包项目风险管控与案例分析[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2,(11):199-202.
[4].国际工程承包项目风险识别[J].煤炭工程,2012,(S2):197-199.
[5]赵晨曦,邓亚军.国际工程承包中的风险管理[J].江苏建材,2013,(3):65-68.
[6]张根凤.工程总承包项目风险要点分析与管理对策[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0):81-82,92.
篇7
关键词:地铁工程;施工 ; 风险管理
Abstract: the subway construction project as a large engineering project, often there are a lot of uncertain risk factors, and risk management in metro engineering become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Based on the engineering accident at home and abroad experience,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subway construction project risk management framework, to achieve the purpose of reduce risk level.
Keywords: subway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Risk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U231+.3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地铁以其快速、高效、污染小、低能耗、方便舒适等特点成为缓解城市发展中诸多问题的最有效途径之一。但也因地铁工程耗资巨大、建设及运营系统复杂、工程质量要求高等特点使其建设管理成为一项相当复杂的系统工程。在这些项目的规划、设计、建设和运营过程中,还会存在许多不确定和不可预见因素,使得地铁建设工程在安全性方面面临着风险,需要采取措施对其进行严格的控制。
一、地铁工程风险管理的基本内容
1、地铁工程风险的定义
国际隧道协会(ITA)在《隧道风险管理指南》一文中定义风险为所识别的风险源发生的概率和影响后果的综合。FaberM.H.定义工程风险为给定活动的期望结果。将隧道施工风险为在以隧道工程施工和运营为目标的行动过程中,如果某项活动存在足以导致承险体系统发生各类直接或间接损失的可能性,那么就称这项活动存在风险,而这项活动所引发的后果就称为风险事故。
2、地铁工程风险管理的内容
地铁工程风险管理的过程由风险辨识、风险分析、风险应对和风险监控4个部分组成。其中,地铁工程风险因素的辨识是进行地铁工程风险管理的前提和基础;风险分析是系统地识别地铁工程项目风险和合理地进行地铁风险管理两者之间的重要纽带,是决策分析的基础,是风险管理系统中的重要一环,具体分析方法有风险矩阵法、等风险图法、故障树分析法、事件树分析法、决策树分析法、综合评分法、影响图、贝叶斯网络、层次分析法、蒙特卡罗、模糊评价法、进度计划评审技术等;风险应对是针对上述风险分析和评价的结果,采用经济合理的方式处理风险,以提高实现项目目标的机会。
3、地铁工程风险管理的意义
地铁工程施工的风险管理是为了促进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安全风险技术管理工作的系统化、规范化和信息化,最大限度地规避风险,避免人员伤亡和环境损害,降低工程成本和工期损失,为轨道交通工程建设提供安全施工保障。
二、地铁施工建设风险评估理论
1、风险识别
风险识别即是利用现行的规范或标准、专家经验、历史记录等信息,通过定性分析或经验判断,找出可能的安全风险来源,确定可能的事故类型、发生的原因和频率等。近年来,随着地理信息系统GIS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的推广与应用,可以采用GIS方法将收集到的地铁沿线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地下管线和临近建(构)筑物等大量资料进行数字化处理,建立完善的区域综合信息系统。在以上系统中,把空间数据和相关属性叠加或进行一定处理,得到与地铁建设安全风险评估有关的信息图层。
2、风险估计
风险估计是分析和确定引起潜在安全风险事件的影响因子。这需要有一定数量类似项目经验的专家,对搜集的历史资料和监测管理系统提供的信息进行全面的研究和分析,采用主观概率或客观概率方法,确定出安全风险的强度风险因子、诱发风险因子、损害敏感因子和抵抗损害因子的构成及其权重。
3)风险评价。风险评价首先确定地铁建设项目的安全风险
评价基准,然后对项目的整体风险水平进行评价。在全面了解整
个工程系统中的安全风险基础上,充分考虑地区经济和社会因
素,并结合有关的法规和政策,制定出各项安全规范、手册及特殊
条款,并进行实时修正和更新。据此,确定不同地层、不同施工方
法下的各种建筑物、管线安全风险监测的指标体系及相应的预
警、警戒、行动和解除的控制标准和通告办法。风险评价常用的
定性评价方法有:主观评分法和层次分析法;定量分析法有:等风
险法、决策树法和网络模型法等。
4、风险规划
风险规划是对于风险评估结果超过相应风险标准的情况,针对具体风险的特点,采取不同的风险响应策略,如提出事故预防、处理的补救措施及预案等,使地铁建设的安全风险维持在允许的标准内。
5、风险控制
风险控制是指在地铁建设过程中,建立和健全安全风险控制体系及安全风险管理咨询中心,安排安全风险管理的项目经理和咨询顾问。在地铁安全风险管理的实际操作中,尚有许多不确定的因素和随之动态变化的安全风险情况,只有通过监控系统的实时跟踪和反馈,才能进行及时的风险评估,从而有利于管理层做出有效的决策。
6、地铁工程施工风险评估的建模
地铁工程处于地层之中,而地层的复杂性使得地下施工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风险难以用非常准确的、量化的数据加以表达。显然,施工过程的风险是不确定性的,不仅具有随机性,还具有模糊性。对于不确定性和模糊性事件,其分析可以采用模糊数学的方法。通常来讲,地下工程施工中的风险评估的基本程序可以用框架图表示,如图1所示。
图1 风险评估基本框架图
三、风险应对
风险应对是针对上述风险分析和评价的结果,采用经济合理的方式处理风险,以提高实现项目目标的机会。参考有关风险应对措施的文献[9,10],结合地铁建设工程的施工特点,风险应对策略的选择应该考虑风险本身的特征和影响程度,该工作顺序为:分析风险辩识及评价的结论比选风险处理方案提出处理方案组织落实。地铁建设工程风险处理一般可以采用以下措施:
1、工程风险回避
风险回避是一种有用的、相当普遍的管理风险的策略。地铁工程开工前,当预知某风险因素的潜在威胁很大、后果比较严重又没有其他可行的措施时,可以选择改变施工方案或放弃目标,从而达到回避风险的目的。然而放弃目标的同时也失去了获利的机会。但风险回避更多地针对那些可以回避的特定风险而言。
2、工程风险减轻
减少损失和控制风险是指在地铁工程开工前消除可能发生风险事故的根源,或者采取措施减少风险事件发生的概率及发生后损失的程度,所以该方法的基本点是消除风险因素和减少风险损失。
3、工程风险转移
风险转移是指一些地铁施工单位和个人为避免承担潜在风险带来的损失,有意识地将损失或与损失有关的财务后果转嫁给另外的单位或个人去承担。风险转移有控制型非保险转移、财务型非保险转移和加入保险三种形式。这里主要指非保险转移,即通过合同或协议将风险转移到项目以外的第三方,而不是采取措施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和不利后果的影响。
4、工程风险自留
顾名思义,风险损失是指地铁工程承包商部分或全部地承包风险带来的损失。这适合于三种情况:一是承包商已知有风险,但由于可能获利而需冒险时,主动保留承担风险;二是当风险无法回避、转移时,承包商被动地将其留下来;三是承包商已知有风险,若采取措施的费用支出可能大于自担风险的损失时,亦会主动自担风险。
5、风险保险
风险保险是地铁工程承包商处理风险最重要和经常使用的方法,它是通过专门的机构、根据有关法律、运用大量法则签订保险合同,当风险事故发生时就可以获得保险公司的补偿,从而将风险转移给保险公司。
总结
风险无处不在,工程风险更是亦然。特别是地铁工程,一个系统复杂、难度高、风险大的大型项目,项目管理人员必须充分重视前期决策阶段的工程项目风险分析,采用科学的风险管理方法,凭借专业工程经验识别、评估风险,尽早发现,制定并认真落实各种合适的风险防范对策,才能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对项目风险实现有效的管理与控制。
参考文献
[1] 刘宇衡.浅谈地铁深基坑工程风险管理[J].低温建筑技术.2009(11)
篇8
关键词:工程造价风险应对措施
中图分类号:TU7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现代工程项目风险的发生具有偶然性和必然性。工程项目在实现过程中存在着许多不确定性的因素,所有工程项目造价的风险同样存在一定的被动性。而影响工程造价的主要因素是外部环境的因素,包括市场的需求、市场的活力以及各种施工环境等。而这些外部的因素恰好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所以给工程项目的造价带来极大的风险。因此,在工程项目造价的管理中就必须考虑到风险对于造价的影响,必须对工程造价进行风险管理。
一、工程造价风险管理理论简介
工程造价风险管理是指对与工程造价有关的风险进行识别、分析、评估和控制的一系列过程。具体地说,就是风险管理主体首先对风险进行识别、分析和评估,然后采取一定的措施进行风险控制、风险转移和监控,处理风险事件造成的不利后果,以合理的成本保证预定造价目标的实现。
1、工程造价风险的类型
按照引起工程造价风险的原因,可以把工程造价风险划分为以下四类:一是政策风险,是指由于国家调整有关的产业政策、法律法规和规章等导致的工程造价的变化,比如行政主管部门对于税金、规费、技术标准的调整政策。二是经济风险,是指由于宏观投资环境发生变化给工程造价带来的风险,主要包括汇率风险、通货膨胀风险、利率风险等。三是管理风险,主要包括决策风险、设计风险、施工风险、财务风险以及合同风险等。四是不可抗力风险,是指不能事先遇见、不能避免且不能克服的风险,包括自然风险以及政府禁令、战争等。
2、工程造价风险的特点
目前,工程项目规模越来越大,投资周期长,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加强,项目建设期间面临的风险越来越大,工程造价风险呈现出以下特点:第一,复杂性。由于大型项目的投资规模大、建设周期长、涉及范围广,风险因素多且相互影响使工程造价风险呈现出多样性和多层次性。第二,动态性。在项目实施的各个阶段,各种风险也在不断变化。第三,全程性。在项目实施的各个阶段都会存在风险,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工程造价。
3、工程造价风险管理的步骤
工程造价风险管理的目的是使工程造价得到控制,工程造价风险管理共包括6个步骤:即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评估、风险控制、风险转移和风险监控。风险识别指识别潜在的风险状况,是风险管理的基础和项目风险管理中最重要的步骤。风险分析是指确定风险产生的可能性及其后果的严重性。风险评估是指对各风险事件的后果进行评估,确定不同风险的严重程度顺序。风险控制是在风险分析和评估的基础上,通过采取必要的措施来避免风险的发生和减小损失。风险转移分为非保险转移和保险转移。风险监控是指跟踪已识别的风险,监测剩余风险并不断识别新的风险,修订风险管理计划并执行,评估风险管理计划对降低风险的效果。
二、工程造价的风险管理应对措施
工程项目承包是一项技术与经济相结合的商业风险活动, 工程造价管理自然蕴含着风险因素。在建筑市场激烈的竞争中, 为防范风险, 工程承包商应进一步增强风险意识, 在招投标、合同签约及施工过程中明确有关涉险内容, 约定合同价款包含的风险范围和风险费用的计算方法。
1、招投标阶段, 合理理性报价
承包商在投标前应该对业主的资信和资金情况进行了解, 理性地参与市场竞争, 认真研究招标文件, 了解评标方法和投标报价所包括的范围。在仔细阅读图纸、踏勘现场的基础上, 认真领会答疑精神,不丢项、漏项, 否则这种风险完全由承包人来承担,投标前进行恰当的成本预测, 企业内部对工程所有材料、人工和机械进行摸底分析, 以实际市场价格或企业内部劳务、周转材料、机械租赁价格结合切实可行的施工方案, 确定工程最低成本, 同时预留必要的风险费用并考虑适当的利润。一个好的报价应能正视风险、采取各种可能的手段和方法达到置风险于意料之中, 于运筹之中, 做风险驾驭者。
2、严把合同订立关, 合理约定风险范围
承包人应增强法律意识, 订立合同时, 应尽量采用标准文本, 以防止一些显失公平的条款。对合同的严密性、规范性、合同条款的逻辑性认真加以研究,力求按权力和义务对等原则与业主分清责任, 谋求公正的合法权益, 对风险范围所涉及内容应尽量描述详尽, 从而达到降低合同条款风险的目的, 如面对业主要求采用风险最大的固定总价合同, 应注意平衡权力和义务, 尽可能规避和分担风险, 可定量地约定风险范围。如果在合同中未约定风险范围, 当市场材料价格出现象2003年那样的涨价风暴时, 施工一方是无力承受的。对垫资工程承包商可要求业主提供担保, 合理转移风险, 因为低价中标和无担保的垫资工程, 要想摆脱困境是十分困难的。
3、施工阶段, 加强项目管理
施工阶段承包商应加强项目管理, 在工程质量、工程款的支付、工程索赔管理及工程验收上加强风险防范。因市场竞争激烈造成合同价偏低时, 不能以牺牲工程质量为代价, 否则引发的法律纠纷对承包商是十分不利的。工程款不能及时到位, 承包商可按合同采取暂停施工并书面通知业主支付工程款, 或者继续施工但要以书面形式通知业主逾期支付工程款的后果, 书面的形式同时也是以后处理纠纷的证据。恰当应用索赔也是减轻造价风险甚至实现经济效益的重要方面, 比如工程量变化、设计有误、加速施工、施工图变化、不利自然条件或非乙方原因造成的施工条件变化以及工期延误等, 都是很好的索赔事由。当然, 索赔过程应注意以合同为依据, 做到及时性、资料完整性和运用恰当的索赔技巧。工程竣工验收合格后, 承包商应及时整理资料, 提出工程结算报告, 敦促业主按有关规定尽快拿出审核意见, 否则工程迟迟得不到竣工结算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工程的效益; 同时对于不能回避的风险也可采取转移的策略。如将一些工艺复杂、不熟悉领域或风险较大的部分工程提出分包合作, 在考虑一定利润空间基础上, 签订分包协议, 化解相应风险。
总之,对于工程造价的控制,是指不仅需要满足项目合理的质量标准,还要在投资决策阶段、设计阶段、建设项目发包阶段、实施阶段内,把投资的规模控制在限定的额度之内,便于纠正随时发生的差池,在各个阶段内合理利用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在这样的情况下,取得良好的投资效益与社会效益的过程。
采用清单计价的方法,可以从业主和承包商的角度都能够实现对于工程有效地造价控制,其关键在于如何在工程的各个阶段按照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采取不同的控制方法来减少或者避免风险。
参考文献:
[1] 陈照田.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工程造价管理探讨[J].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0(14)
[2] 宋恩龙.试论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下施工企业承包计价管理的风险控制[J]. 安徽建筑. 2007(06)
[3] 弓志芳.关于施工单位工程造价管理的探讨[J]. 科学之友. 2010(09)
篇9
关键词:金融服务外包;风险识别;风险度量与规避
中图分类号:F83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0594(2010)04-0048-06
收稿日期:2009-12-15
20世纪中期以来,为了在激烈的全球竞争中保持竞争优势,越来越多的企业将部分非核心业务委托内部或外部企业,从而使自身能够集中精力于企业的核心业务能力,以便使企业能够获取更强的竞争优势。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Drueker,1999)在其《大变革时代的管理》一书中曾预言:“在10到15年之内,任何企业都会将所有‘支持性’而不‘产生收入’的工作以及任何不提供向高级发展的机会和活动、业务委托出去给外单位去做。”这里所说的“委托出去”就是本文所讲的“外包”(outsourcing),外包这个概念最早是由美国管理学家加里・哈梅尔(Gary Hamel)和C・K・普拉哈尔德(C.K.Praharad)于1990年发表在《哈佛商业评论》上的《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一文中提出。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外包的迅速发展证实了大师们的预言,外包已成为当前企业界与理论界关心的一个热点。
如今,外包模式正在逐渐渗透到企业经营管理的理念中去,并且日益散发着它强大的吸引力,在国际竞争的舞台上更是起着极为重要的角色。
从国际范围看,金融服务外包行业正处于行业生命周期的高速成长期,而我国的金融服务外包已经开始起步,并且呈现不断发展的趋势。德勤fDeloitte)公司2004年的研究结果表明,未来5年内美国将有3560亿美元的金融服务要外包给海外机构,占现有金融服务成本支出的15%(王铁山等,2007)。麦肯锡公司研究发现,由于受金融危机的影响,2008年1~9月,全球金融业价值2000万美元以上的大型外包合同数量从130份减少到大约100份,而合同总金额也从180亿美元下降到110亿美元(中国服务外包研究中心等,2009)。
面对全球金融服务外包,特别是离岸外包的巨大的发展潜力,我们不得不认真思考金融行业的特殊性,金融业务外包会对外包双方会带来什么样的风险,我们应该如何识别、度量、控制和规避这些风险,这样的研究就显得非常必要。
一、文献综述
(一)关于金融服务外包风险分类方面的研究
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为主导的“联合论坛”出台的《金融服务外包文件》(魏欣等,2005)分析了金融业务外包存在的10项风险,这为以后的研究提供了参考标准。吴更仁(2007)将金融服务外包风险分为六个类别。王铁山等(2007)将常见的金融服务外包业务与其风险表现形式相结合加以研究。卢锋(2007)在其《服务外包的经济学分析:产品内分工视角》中将金融机构外包操作所面临的风险分成5类:战略风险、声誉风险、法律风险、缺乏适当的退出战略风险、信息风险。刘浏(2005)对商业银行业务外包--的风险进行了论述,指出业务外包的五大风险,分别是削弱控制权、操作风险、增强依赖性、不确定性风险和加大监管难度。
(二)有关风险识别方面的研究
王瀛、赵鹏大(2008)认为“金融服务外包风险一般来源于机构本身、外包服务商和市场环境等方面”。张云川(2005)在其博士论文《IT外包服务及其执行过程风险规避的研究》中提出IT服务外包中服务商的风险有三个来源:服务商自身,客户和交易。吴更仁(2007)在《金融服务外包风险控制》一文中提出了如何识别风险因素以及分析了风险因素的作用机理。
(三)有关风险度量方面的研究
刘继承(2005)运用定量化的风险评估工具对风险及风险控制经行研究。刘倩(2007)为了度量金融服务外包风险而利用三种风险评估模型将风险量化。Wullenweber,K.,Jahner,S.,Krcmar,H(2008)在其《关系风险缓和:业务流程外包缓和风险的关系方法》一文中,调研了335企业的业务流程外包,通过计量分析,发现通过关系因素可以缓和风险,可以将操作的、履行的方法和财务驱动分离。研究结果表明,关系过程,特殊冲突解决方案,对控制性能风险是最重要;而固有关系属性,例如信任最适用于管理财务风险。最后,建议在各自的风险和利益度量方面,进行一项更加完整的和具体的契约关系机制建立。Wullenweber.K,Weitzel,T.(2007)在其《根据经验探索研究标准化操作如何减少外包风险》一文中,从理论上建立了一个BPO风险模型,研究显示,较少标准化流程的风险要高于较多标准化流程的风险。并通过对126家德国银行的数据研究发现,财务和执行风险在高低标准化业务流程之间是不同的,低规范化的业务流程会有持续的高风险。
(四)有关风险防范和规避方面的研究
《金融服务外包文件》提出规避风险的基本方法,并对各国金融监管机构的外包业务监管提出了九项指导性的建议,并对各国监管当局对外包业务的监管进行了比较。张云川(2005)在其博士论文《IT外包服务及其执行过程风险规避的研究》中提出合同中的服务水平协议条款对部分外包风险的规避是有一定作用的。曾康霖、余保福(2006),针对金融服务外包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提出金融机构要加强金融业务外包的全流程风险管理,通过建立实施业务外包的各项配套机制,利用合同控制金融服务外包的风险,加强外包业务道德风险监控,防止寻租行为出现等。王庆喜(2005)认为,在选定外包业务后,银行必须制定标准来评价服务商有效、可靠并高标准完成外包活动的资格和能力,以及某一特定服务商的潜在风险。提出对于服务商的审查一般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选择有资质并有充分的资源完成外包工作的服务供应商;(2)确保服务供应商在该活动中理解并能实现银行的目标;(3)落实服务商履行义务的财务能力。杨大楷(2008)认为国内金融机构对外包的风险进行管理时,需要做好合同的设计、制定风险控制计划和制定应急方案等方面的工作。
通过对国内外关于金融服务外包风险管理研究文献的回顾,我们发现学术界进行了大量的案例和实证研究,开发了一些研究方法和理论框架,在理论上和实践上为金融企业的外包实践提供了决策依据。但同时,我们发现现有的研究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缺乏深层次、多角度、定量化的研究。
在研究方法上,国内外的理论研究主要从经济学经典理论和管理学理论对外包风险做理论上的解
释,其中有少数理论推理和演绎,也有采用案例分析和市场调查的研究方法,也有采用计量研究的方法。从总体上来看,研究方法不够系统全面,对该问题的研究计量模型研究相对欠缺,应该把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相结合,将系统研究和个案研究相结合,将规范研究和实证研究相结合。从而使研究结果更有说服力。
在研究视角上,对发包商和发包国的研究比较多,从金融服务外包提供商的视角来系统的研究金融服务外包风险的相关问题比较少。对外包风险的系统研究明显不足。目前的研究主要体现在基于案例研究基础上的风险识别和相关管理措施的制定,对外包风险的产生、风险评估方法、外包中激励机制的设计,以及如何确保风险管理措施的有效性的研究尚欠缺,没有形成一个系统的风险管理框架,也因此缺乏对企业外包风险管理的普遍指导意义。
二、金融服务外包风险识别
现代经济学明确地将风险定义为不确定性以及由不确定性所引起的不利后果。美国风险管理专家威廉姆和汉斯(C.Arthuz William Jr.and Richartet M.Heins)认为,风险管理是一种通过对风险的识别、衡量和控制,以最少的成本将风险导致的各种不利后果减少到最低限度的科学方法。简单的说,风险是某种不利事件或损失发生的概率及其后果的函数,我们可以归纳出金融风险与风险发生概率及其后果的函数关系:即:R=(fP・C)。其中,R指金融风险程度,P为金融风险发生的概率,C为金融风险造成的可能损失。在多种风险因素并发的情况下,这种函数关系可表述为:R=f(P1・C1+P2・C2+…+PnCn)。
巴塞尔联合论坛在《金融服务外包》文件中指出了10种主要风险,包括:(1)战略风险(StrategicRisk)是指承包商依自己的利益自行处理业务而不符合发包方的总体战略和利益,发包方未对承包商实施有效监督,发包方没有足够的技术能力对承包商进行监督。(2)声誉风险(Reputation Risk)。是指承包商服务质量低劣,对客户不能提供达到发包方要求标准的服务,或承包商的操作方式不符合发包方的规定做法。(3)法律风险(Compliance Risk)是指承包商不遵守有关隐私的法律,或未能充分遵守保护客户资料以及审慎监管的相关法律,或没有充分遵从监管和制度。(4)操作风险(OperationalRisk)是指出现技术故障,或承包商没有充足的财力来完成承包的业务并无力采取补救措施,欺骗或过失或发包方难以对外包项目进行检查或检查成本过高。(5)退出风险(Exit Strategy Risk)是指发包方过度依赖某一承包商,或自身缺乏对有关制度的熟悉而没有能力在必要时收回外包业务,或快速终止外包合同和更换承包商的成本过高。(6)信用风险(counterparty Risk)是指保险或信用评估不当、应收账款质量下降。(7)国家风险(country Risk)。包括政治、社会和法律环境造成的风险,或商业可持续性规划更加复杂。(8)履约风险(contractual Risk)是指承包商不能履约完成合同规定任务的风险。(9)沟通风险(Aeeess Risk)是指外包业务阻碍了发包方及时向监管当局提供数据和其他信息,监管当局理解承包商业务活动有额外的困难。(10)集中和系统风险(cion and Systemic Risk)是指承包商给行业整体带来的风险较大,包括个别企业对承包商缺乏控制,以及行业整体面临系统性风险。
(一)金融服务外包风险影响因素
并不是所有的风险因素都可以导致外包风险。因此,较为准确的判定哪些外包风险是需要控制的,而哪些外包风险则是可以规避的,就成为了外包风险识别的重要内容。
在金融服务外包中,金融机构作为委托方实施金融服务外包战略,将金融服务外包给外包商,战略目标的实现就依赖双方当事人的共同愿景。资源和竞争能力是实现战略目标的支持要素,资源和竞争能力之间是相互作用的,它们除了直接对战略产生影响之外,还可以通过对彼此的改变而间接影响战略;环境的变化会对战略产生影响,并导致资源以及竞争能力的变化;战略本身也暗藏着风险因素,委托方和承包商的战略之间也有很大的相关性。因此不论是各个风险因素之间的关系,还是双方当事人的潜在风险,它们中间任何一个因素的变化都可能打破平衡,导致风险的出现,因此,外包风险管理的目标就是保持环境、资源、能力、战略之间的动态平衡(万鹏飞,2008)。
具体来说,影响服务外包的风险因素主要有:第一,外包合同履行的风险。在合同履行期间,由于商务需求和环境可能发生了出人意料的变化,外包合同履行的基础不确定性连接起来,最终导致了法律上的风险。第二,在金融机构的业务外包实践过程中,外包总是不可避免的被改变,这就导致了运行上的风险。第三,机密资料的泄露、服务提供商的雇员可能会违反保密条例从而导致了运行上、法律上和声誉上的风险。第四,缺乏完善的缓解运行风险的管理机构。
(二)金融服务外包风险识别
要有效地规避金融服务外包的风险,仅仅识别其影响因素是不够的。我们必须追根溯源,从而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本文认为金融服务外包的风险源可以分为三个,即客户、服务商和交易。具体来说,源自客户的风险一般是客户由于接触不到较为前沿的技术而缺乏创新,或是客户与所外包的服务脱节而不能使得其他相关业务与之相衔接,或是由于客户临时性的需求变动使得服务提供商无法很好地随之更新。源自服务商的风险一般是由于服务提供者所提供的服务质量不能使最终的顾客满意而对委托外包的客户造成各方面的损失,或者是由于相关操作的服务人员缺乏经验所引起的缺陷,或者是由于服务商疏于掌握新的技术而引起的服务质量及竞争力问题,或者是由于某些服务提供人员将客户资料外泄而造成了法律问题。源自交易的风险一般是在交易过程中所产生的隐藏成本,或者是在交易过程中双方由于商业上的不确定引起的纠纷和冲突,或者是在交易过程中由于双方缺乏沟通而引起的矛盾,这些往往成为了容易忽视却又影响重大的风险。
三、金融服务外包风险的度量
J・P・Morgan的风险值测定法的计算方式为:风险度=风险造成的损失×风险发生的概率。计算公式是:V=C×P(1),其中:V是风险大小的变量,c指风险带来的损失,P指风险发生的概率。在公式(1)中,如何确定风险发生的概率和风险造成的损失是一个比较随机的过程,不同的研究人员会得出不同的研究结论,从而导致整体评估误差过大。
为解决这一问题,风险值测定法将风险对项目
的影响分为5个等级并提供了风险发生概率的解释性说明(见表1)。
在金融服务外包风险测评过程中,可以对金融服务外包企业的相关管理人员和外包专家进行定量化调查,然后对金融服务外包过程中的具体风险事件的影响程度和发生概率进行加权平均,最终确定各项指标的风险发生概率和损失大小。在得到这些数据之后,就可以根据公式将概率和损失大小相乘即可以得出该项目风险的大小。如果再不能确定风险概率的情况下也可以根据表1对应出大致的风险概率以及风险带来的损失。
若能对风险的大小进行衡量和排序,便能够为后续的风险控制提供依据。本文采用风险矩阵法,其基本思路是找出外包中的风险事件,然后评价外包风险事件的影响等级以及风险发生的概率(见表1),再通过对照表给出的标准来确定风险等级(见表2)。
对于测定金融服务外包风险来说,可以先根据经验或是理论找出风险事件,然后对照表1中数据得出风险事件的影响等级以及风险发生的概率,之后再对照风险级别对照表即表2中的数据来确定出金融服务外包中的风险等级,最终就可以掌握确定的某些风险事件其中的风险级别。
四、金融服务外包风险的规避
在金融服务外包过程中,可以通过签订详细的外包合同条款来规避风险。
第一,通过对服务的描述,将发包商和服务提供商之间的义务加以确定,并且使得双方都对此有了充分的了解和认识,避免了一方对另一方的信息隐藏,或是由于信息不对称而造成一方的不理解或不知晓。除此之外,由于对发包方的需求进行了量化估计,也就避免了将来在外包执行过程中因为需求过于抽象或是标准不统一而造成一定的风险。
第二,通过对服务质量的描述,发包商将最能符合自己业务需求的服务水平指标明确地规定在服务水平协议中,就使得服务提供商务必按照这些指标的标准来提供服务,尽到自己应尽的义务。也就可以确保发包商可以避免所获得的服务无法达到需求的水准。
第三,通过对服务质量的度量以及报告机制的规定,可以实现对服务质量的测试,也就可以在一定的时间段对服务商所提供的服务质量进行测评,为后续提供的服务有个良好的参考价值。另外,服务提供商定期提供的报告可以保障发包商及时地了解到所提供服务的最新情况,而不至于将错误犯到无法弥补的境地,酿成无法挽回的结果。
第四,通过惩罚和奖励机制的制定,可以适时地针对服务商提供服务的质量优劣奖惩有别,这样适度的奖励和惩罚可以激励或是鞭策服务提供商更好地提供服务。避免了服务商或是懒于创新,而使得服务不能领先于竞争对手;或是偷工减料,而使得服务质量不过关最终影响了发包商的信誉等。
第五,通过争议解决和合作结束机制的存在,将某些事情的处理方式和原则确定下来,以此避免在发生诸如此类事件的时候,双方发生不必要的纠纷和冲突。
另外,在金融服务外包过程中,通过以上外包合同条款来规避风险。同时,加强源于客户、服务商以及交易风险的管理,可以更好地规避服务外包过程中的风险。
(一)源于客户的风险规避
在金融服务外包中,由客户自身所引发的风险包括:没有新的金融方面的专业知识,缺乏创新能力,所外包出去的业务资源与核心业务紧密相关,并且客户与服务提供商及技术人员之间有可能会缺乏交流。所以,应该在服务外包合同中规定服务提供商在提供服务的过程中应该积极地与客户保持沟通状态。并且列出如果达不到相应的服务质量时服务提供商应该承担的赔偿责任。
在金融服务外包中,对于服务提供商来说由客户所引发的风险包括:由于商业上的不确定性,客户可能在签完外包合同之后改变需求,这就需要服务提供商的迅速变化的商业环境中具备更新换代的积极适应能力。当然这样的变化并不代表就一定会产生损失,但是站在服务提供商的角度,同样,可以合同对可能发生的类似情况予以规定,以期能够为将来提供服务的过程中准备好充分的缓冲机会。
(二)源于服务商的风险规避
在金融服务外包中,对于客户来说由服务商所引发的风险包括:服务人员缺乏经验,服务商疏于掌握新技术,客户过于依赖服务提供商而对自己的相关业务逐渐生疏最终在必要时无力收回,由于服务商恶劣的服务会对客户的声誉造成很大的影响以及由于服务商的工作人员可能将顾客的资料外泄而产生法律风险。面对此类情况,可以为客户建立知识管理体系,并且帮助建立客户的合同管理团队。在外包合同中将服务商可能违反的条例条规进行量化,从而有依据地给予适应的惩罚和监管。
在金融服务外包中,由服务提供商所引发的风险包括:由于服务商提供的服务得不到客户的满意而产生的额外成本增加。因此,服务提供商在提供服务之前就应该通过合同条款中的规定,对客户满意度进行明确的规定和量化,这不仅可以为客户保证服务质量,也可以为服务商所提供的服务确立一个可以度量的标准,使得双方的沟通以及相处关系可以更加有利于双方的利益。
(三)源于交易的风险规避
在交易的过程中所产生的风险包括:交易的过程可能会削弱客户对外包项目的管理以及发生多项隐藏的成本,例如客户选择服务提供商时的交易成本,将业务转交给服务提供商的转接成本,在交易过程中服务未能达到标准而产生的损失成本等。以及在交易过程中双方可能因为商业上的不确定性而引起纠纷和冲突,还包括可能在交易过程中由于双方缺乏沟通而引起矛盾。这就要求实施金融服务外包的双方不仅在交易之前需要充分地评估对方,而且在交易过程中应该通过合同条款的规定进行定期的项目评估来达到跟踪服务进程的目的,从而及时地将可能的损失降到最低。除此之外,还要在合同的相关条款中对外包的服务内容和质量进行详细的规定及量化来确保交易信息的透明度和标准化。
五、结语
篇10
[关键词]索赔;反索赔;施工管理
文章编号:2095-4085(2017)01-0176-02
索r与反索赔并不是简单的讨价还价,扯皮推诿,而是企业组织管理能力、施工技术、经营能力等综合实力的体现。业主和承包商立场不同,分歧较大,攻守双方都通过索赔博弈,逐步提高自身工程建设管理水平。妥善处理工程索赔的意义重大,业主方及承包方都应加以重视,观清彼此立场,方能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1.承包商的攻擂
1.1索赔要有理有据
索赔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证据的搜集,举证困难意味着索赔困难。
(1)高度重视索赔资料的完整度。招投标文件、施工现场记录、会议记录、工程财务记录、现场气象记录、市场信息资料等收录要条目清楚,顺序吻合。资料搜集度完整有利于索赔时高效准确地调取资料,为索赔报告提供充分依据。
(2)碎片化管理、单项单独立档。施工全工程搜集的资料较为琐碎,索赔又存在时限性要求,单项索赔发生时,很难在短时间内从大量原始文件中摘取专项资料,故而资料整理分类很重要,不仅能提高索赔效率,更利于理清索赔思路。
(3)确保索赔资料有效。承包商在收集同期资料时应注意,单方面声明及不被认定的口头约定无法作为事实依据。施工过程中要积极要求工程签证、签收文件、原件,不能提供的情况下,及时复印并要求签字,保证索赔资料可以作为双方认定的凭证。
1.2合理索赔
工程索赔是捍卫自身权利的有利武器,但索赔要求应合理适当,不能超限,别让合理的维权变了味道。
(1)避免虚假索赔。索赔要有理性,寻求自身补偿的同时也应尊重业益。虚假索赔会使双方矛盾激化,对于承包商无理的赔偿要求,大多数业主都不会认可,最后只能诉诸法律,使索赔过程漫长而复杂,同时,虚假索赔也不会得到法律的支持。
(2)标准化索赔。应按规定程序在时限内递交、抄送索赔报告,事由、依据、日期及附加的索赔计算方法及资料应准确属实,及时跟进索赔的受理和批复,补充索赔理由和证据,理性回应索赔处理结果。
(3)杜绝为了索赔而索赔。现场情况错综复杂,很难完全按照业主预期发展,有经验的承包商工程师应具备发现问题的能力,对施工中可能发生索赔的事项及时提出书面质疑,减少不必要的资源浪费。
1.3积极寻找索赔机会
业主行为,设计变更,招标文件及合同缺陷,施工条件变更、天气影响、政策变更中都潜在着索赔机会,承包商们需要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这就要求其现场人员具备丰富的施工管理经验,熟悉施工的各个环节,通晓合约与法规,才能全方位捕捉潜在索赔机会。这也是对承包方综合施工管理素质及知识储备的侧面考量。
1.4加强风险分析
(1)在招投标阶段,应对明显的业主风险转移招标条件予以质疑或拒绝,对于可能出现索赔的项目要敏感,报价时应考虑其高风险加成。
(2)合同签订阶段,对于高风险条款应深度研究。合同作为仅次于规范的事实依据,在签订时业主处于相对主导地位,承包商更应理顺并吃透合同,法律研讨不能流于形式,避免理解误区,掉入合同陷阱,尽量多与业主协商,签订有利于自身利益的条款。
(3)合同履行阶段,鉴于施工过程的不稳定性,更应提高风险分析与发现能力,与此同时还应兼顾安全、质量管理风险,保质保量地完成合同履约再谈索赔,否则随时可能被索赔反咬一口。
2.发包人的索赔守擂
2.1加强管控能力
对于业主来说,索赔的事前预判远比事后控制重要,在建设工程项目中,业主不仅需要做出决策,更需要组织协调各方工作,加强管控能力是业主守擂的关键。
(1)招标管理。在编写招标文件时应提前做好工程规划,尽量保证招标条款详实反应现场情况及招标需求,避免因招标文件失误引起的工程索赔。
(2)设计管理。设计变更是工程索赔的重要诱因之一。业主应监督各方深化图纸,认真进行图纸会审,避免因为没有吃透图纸而导致的施工设计变更。
(3)合同管理。在合同拟定过程中,应尽量对甲乙双方责任予以详细划分,实现合理的风险转移再分配。业主方法律研讨部门应对各项条款进行审查,确保合同的可行性,合法性,严密性,避免因合同缺陷引起的工程索赔。
(4)造价管理。业主往往更重视合同总价,而忽略了作为合同最重要附件的工程量清单。部分承包商降低低风险项工程单价以提高高风险项目单价,即使报价总额相同,一旦发生相关工程变更,业主方将受到恶性工程索赔要求的困扰,故而业主应监督Qs审核清单各项单价,避免掉入清单陷阱。
(5)现场管理。业主应定期检查或抽查监理单位及承包商质量检查日记及施工日记是否如实记载,跟踪和监督监理下达指令有无争议,有无越权。对于现场施工情况也要勤走勤看勤记录,发现争议应及时叫停处理。
2.2索赔提前预判
对项目进行动态风险分析和评估,分析可能出现的索赔风险因素,提前预判和规避风险,减少索赔的发生。确定风险评估等级,有利于提高业主方主动控制索赔风险能力。
2.3及时响应
对于索赔,业主方应积极响应,处置迅速,不能采取逃避、拖延态度,对于有争议的索赔,应拿出合理证据驳论;无争议的索赔应及时批复。业主方的索赔处理也是企业事后公关能力的彰显,处理及时得当不仅能降低业主方建设成本,更能树立企业口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