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等级评估标准范文
时间:2023-06-05 18:01:0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风险等级评估标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档案信息资产是与档案信息系统有关的所有资产,包括档案信息系统的硬件、软件、数据、人员、服务及组织形象等,是有形和无形资产的总和。脆弱性是档案信息系统自身存在的技术和管理漏洞,可能被外部威胁利用,造成安全事故;威胁是外部存在的、可能导致档案信息系统发生安全事故的潜在因素。威胁、脆弱性及档案信息资产的相互影响造成档案信息系统面临安全风险,最后计算出风险值。
档案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总体方法
档案信息安全风险评估的核心问题之一是风险评估方法的选择,风险评估方法包括总体方法和具体方法。总体方法是从宏观的角度确定档案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大致方法,包括:风险评价标准确定方法;风险评估中资产、威胁和脆弱性的识别方法;风险评估辅助工具使用方法及风险评估管理方法等。事实上,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方法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经历了从手动评估到工具辅助评估的阶段,目前正在由技术评估到整体评估发展,由定性评估向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向发展,由基于知识(或经验)的评估向基于模型(或标准)的评估方法发展。”。随着信息安全技术与安全管理的不断发展,目前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方法已发展到基于标准的、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借用工具辅助评估的整体评估方法。档案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总体方法应采用目前最先进方法,即采用依据合适风险评估标准、定性与定量结合、借助评估工具或软件来实现不仅进行档案信息安全技术评估,而且进行档案信息安全管理评估的整体评估方法。
1 档案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标准的确定
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标准主要分为国际国外标准和国家标准。国际国外标准有:《ISO/IEC 13335 信息技术 IT安全管理指南》、《ISO/IEC 17799:2005信息安全管理实施指南》、《ISO/IEC27001:2005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要求》、《NIST SP 800-30信息技术系统的风险管理指南》系列标准等,这些标准在国外已得到广泛使用,而我国信息安全风险评估起步较晚,在吸取国外标准且根据我国国情的基础上于2007年制定了国家标准((GB/T 20984-2007信息安全技术信息安全风险评估规范》,并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公安部、国家保密局于2008年了“关于加强国家电子政务工程建设项目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工作的通知(发改高技[2008]2071号)”,该文件要求国家电子政务工程建设项目(以下简称电子政务项目),应开展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工作,且规定采用《GB/T 20984-2007信息安全技术信息安全风险评估规范》。档案信息系统属于电子政务系统,档案信息安全风险评估也应该采取OB/T 20984-2007标准。
2 档案信息安全风险评估需定性与定量相结合
定性分析方法是目前广泛采用的方法,需要凭借评估者的知识、经验和直觉,为风险的各个要素定级。定性分析法操作相对容易,但也可能因为分析结果过于主观性,很难完全反映安全现实情况。定量分析则对构成风险的各个要素和潜在损失水平赋予数值或货币金额,最后得出系统安全风险的量化评估结果。
定量分析方法准确,但由于信息系统风险评估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整个信息系统又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考虑的安全因素众多,而完全量化这些因素是不切实际的,因此完全量化评估是很难实现的。
定性与定量结合分析方法就是将风险要素的赋值和计算,根据需要分别采取定性和定量的方法,将定性分析方法和定量分析方法有机结合起来,共同完成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档案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应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在档案信息系统资产重要度、威胁分析和脆弱性分析可用定性方法,但给予赋值可采用定量方法。具体脆弱性测试软件可得出定量的数据,最后得出风险值,并判断哪些风险可接受和不可接受等。
3 档案信息安全风险评估需借用辅助评估工具
目前信息安全风险评估辅助工具的出现,改变了以往一切工作都只能手工进行的状况,这些工作包括识别重要资产、威胁和弱点发现、安全需求分析、当前安全实践分析、基于资产的风险分析和评估等。其工作量巨大,容易出现疏漏,而且有些工作如系统软硬件漏洞检测等无法用手工完成,因此目前国内外均使用相应的评估辅助工具,如漏洞检测软件和风险评估辅助软件等。档案信息安全风险评估也需借助相应的辅助工具,直接可用的是各种系统软硬件漏洞测试软件或我国依据《GB/T 20984-2007信息安全技术信息安全风险评估规范》开发的风险评估辅助软件,将来可开发专门的档案信息安全风险评估辅助工具软件。
4 档案信息安全风险评估需整体评估
信息安全风险评估不仅需进行安全技术评估,更重要的需进行安全管理等评估,我国已将信息系统等级保护作为一项安全制度,对不同等级的信息系统根据国家相关标准确定安全等级并采取该等级对应的基本安全措施,其中包括安全技术措施和安全管理措施,因此评估风险时同样需进行安全技术和安全管理的整体风险评估,档案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同样如此。
档案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具体方法
根据档案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原理。从资产识别到风险计算,都需根据信息系统自身情况和风险评估要求选择合适的具体方法,包括:资产识别方法、威胁识别方法、脆弱性识别方法、现有措施识别法和风险计算方法等。
1 资产识别方法
档案信息资产识别是对信息资产的分类和判定其价值,因此资产识别方法包括资产分类方法和资产赋值方法。
(1)资产分类方法
在风险评估中资产分类没有严格的标准,但一般需满足:所有的资产都能找到相应的类;任何资产只能有唯一的类相对应。常用的资产分类方法有:按资产表现形式分类、按资产安全级别分类和按资产的功能分类等。
在《GB/T 20984-2007信息安全技术信息安全风险评估规范》中,对资产按其表现形式进行分类,即分为数据、软件、硬件、服务、人员及其他(主要指组织的无形资产)。这种分类方法的优点为:资产分类清晰、资产分类详细,其缺点为:资产分类与其安全属性无关、资产分类过细造成评估极其复杂,因为目前大部分风险评估
都以资产识别作为起点,一项资产面临多项威胁,—项威胁又与多项脆弱性有关,最后造成针对某一项资产的风险评估就十分复杂,缺乏实际可操作性。这种分类方法比较适合于初次风险评估单位对所有信息资产进行摸底和统计。
风险评估中资产的价值不是以资产的经济价值来衡量,所以信息资产分类应与信息资产安全要求有关,即依据信息资产对安全要求的高低进行分类,这种方法同时也满足下一环节即信息资产重要度赋值需求。任何一个档案信息资产无论是硬件、软件还是其他,其均有安全属性,在《GB/T 20984-2007信息安全技术信息安全风险评估规范》中要求:“资产价值应依据资产在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上的赋值等级,经过综合评定得出”。可选择每个资产在上述三个安全属性中最重要的安全属性等级作为其最后重要等级。但档案信息安全属性应该更多,除上述属性外还包括:真实性、不可否认性(抗抵赖)、可控性和可追溯性,所以可以根据档案信息的七个安全属性中最重要属性的等级作为该资产等级。
目前信息资产安全属性等级如保密性等级可分为:很高、高、中等、低、很低,因此信息资产按安全等级也可分为:很高、高、中等、低、很低,即如果此信息资产保密性等级为“中”,完整性等级为“中”,可用性等级为“低”,则取此信息资产安全等级最高的“中”级。
按信息资产安全级别分类法符合风险评估要求,因为体现了安全要求越高其资产价值越高的宗旨,在统计资产时也可按表现形式和安全等级结合的方法进行,如下表1所示。“类别”为按第一种分类方法中的类别,重要度为第二种方法中的五个等级。
但如果风险评估时按表1进行资产分类时,每个档案信息系统将具有很多资产,这样针对每一项资产进行评估的时间和精力对于评估方都难以接受。因此,在《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概念、方法和实践》一书中提出:“最好的解决办法应该是面对系统的评估”,信息资产安全等级分类的起点可以认为是系统(或子系统),这样可以在资产统计时用资产表现形式进行分类,在资产安全等级分类时按系统或子系统进行大致分类,即同一个系统或子系统中的资产的安全等级相同,这样满足了组织进行风险评估时“用最少的时间找到主要风险”的思想。
(2)资产赋值方法
由于信息资产价值与安全等级有关,因此对资产赋值应与“很高、高、中等、低、很低”相关,但这是定性的方法,结合定量方法为对应“5、4、3、2、1”五个值,同时将此值称为“资产等级重要度”。
2 威胁识别方法
(1)威胁分类方法
对档案信息系统的威胁可从表现形式、来源、动机、途径等多角度进行分类,而常用的为按来源和表现形式分类。按来源可分为:环境因素和人为因素,人为因素又分为恶意和无意两种。基于表现形式可分为:物理环境影响、软硬件故障、无作为或操作失误、管理不到位、恶意代码、越权或滥用、网络攻击、物理攻击、泄密、篡改和抵赖等。由于威胁对信息系统的破坏性极大,所以应以分类详细为宗旨,按表现形式方法分类较为合适。
(2)威胁赋值方法
威胁赋值是以威胁出现的频率为依据的,评估者应根据经验或相关统计数据进行判断,综合考虑三个方面:“以往安全事件中出现威胁频率及其频率统计,实践中检测到的威胁频率统计、近期国内外相关组织的威胁预警”。。可以对威胁出现的频率进行等级化赋值,即为:“很高、高、中等、低、很低”,相应的值为:“5、4、3、2、1”。
3 脆弱性识别方法
脆弱性的识别可以以资产为核心,针对每一项需要保护的资产,识别可能被威胁利用的弱点,同时结合已有安全控制措施,对脆弱性的严重程度进行评估。脆弱性识别时来自于信息资产的所有者、使用者,以及相关业务领域和软硬件方面的专业人员等,并对脆弱性识别途径主要有:问卷调查、工具检测、人工核查、文档查阅、渗透性测试等。
(1)脆弱性分类方法
脆弱性一般可以分为两大类:信息资产本身脆弱性和安全控制措施不足带来的脆弱性。资产本身的脆弱性可以通过测试或漏洞扫描等途径得到,属于技术脆弱性。而安全控制措施不足的脆弱性包括技术脆弱性和管理脆弱性,管理脆弱性更容易被威胁所利用,最后造成安全事故。档案信息系统脆弱性分类最好按技术脆弱性和管理脆弱性进行。技术脆弱性涉及物理层、网络层、系统层、应用层等各个层面的安全问题,管理脆弱性又可分为技术管理脆弱性和组织管理脆弱性两方面。
(2)脆弱性赋值方法
根据脆弱性对资产的暴露程度(指被威胁利用后资产的损失程度),采用等级方式可对已经分类并识别的脆弱性进行赋值。如果脆弱性被威胁利用将对资产造成完全损害,则为最高等级,共分五级:“很高、高、中等、低、很低”,相应的值为:“5、4、3、2、1”。
脆弱性值(已有控制措施仍存在的脆弱性)也可称为暴露等级,将暴露等级“5、4、3、2、1”可转化为对应的暴露系数:100%、80%、60%、40%、20%,再将“脆弱性”与“资产重要度等级”联系,计算出如果脆弱性被威胁利用后发生安全事故的影响等级。
影响等级=暴露系数×资产等级重要度
4 已有控制措施识别方法
(1)识别方法
在识别脆弱性的同时应对已经采取的安全措施进行确认,然后确定安全事件发生的容易度。容易度描述的是在采取安全控制措施后威胁利用脆弱性仍可能发生安全事故的容易情况,也就是威胁的五个等级:“很高、高、中等、低、很低”,相应的取值为:“5、4、3、2、1”,“5”为最容易发生安全事故。
同时安全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与已有控制措施有关,评估人员可以根据对系统的调查分析直接给在用控制措施的有效性进行赋值,赋值等级可分为0-5级,
“0”为控制措施基本有效,“5”为控制措施基本无效。
(2)安全事件可能性赋值
安全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可用以下公式计算:
发生可能性=发生容易度(即威胁赋值)+控制措施
5 风险计算方法
风险计算方法有很多种,但其必须与资产安全等级、面临威胁值、脆弱性值、暴露等级值、容易度值、已有控制措施值等有关,计算出风险评估原理图中的影响等级和发生可能性值。目前一般而言风险计算公式如下:
风险=影响等级×发生可能性
综上所述,可将信息资产、面临威胁、可利用脆弱性、暴露、容易度、控制措施、影响、可能性、风险值构成表2,最终计算出风险值。下表以某数字档案馆为例,其主要分为馆内档案管理系统和电子文件中心,评估资产以子系统作为分类和赋值为起点,并只以部分威胁、脆弱性列出并计算风险。
上表中暴露等级值体现了脆弱性,容易度体现了威胁,以表2第一行为例计算档案管理系统数据泄密的风险值,过程如下:
影响等级=暴露系数×资产等级重要度=(3/5)*5=3
可能性=容易度(威胁值)+控制措施值=3+3=6
风险=影响等级×可能性=3×6=18
篇2
李博
.神华福能发电有限责任公司 福建泉州 362712
摘 要:本文将功能安全国际标准引入到国产百万火电机组的安全研究,通过危险与可操作性(HAZOP)分析和安全完整性等级(SIL)评估的方法,找出仪表安全系统中存在的风险,确定风险等级,进而找出降低风险等级的方法和对策,把风险降低到可接受的水平。不仅为发电机组的顺利投产和安全运行提供重要参考依据,同时首次将功能安全评估引入到国产百万火电机组应用实践,值得行业内推广借鉴。
关键词:功能安全;国产百万机组;HAZOP分析;SIL评估
0.引言
2000年,国际电工委员会了功能安全国际标准IEC 61508,成为系统解决安全问题的标准,也是国际各领域通行的功能安全基础标准。在欧美发达国家,已广泛采用功能安全标准,并在各领域开展功能安全评估,我国刚刚起步,并引进并推广。而我国目前尚无专业的功能安全评估机构,一些大型企业内部已经开始尝试功能安全评估,但只局限于对过程风险分析和硬件安全完整性等级计算[8]。一些研究机构已经开始功能安全评估的实践,但不够全面。功能安全是系统地辨识风险,将风险降低到可接受水平,其特点是把风险作为度量危险的指标[4],并防止安全相关系统或设备功能失效所导致的危险。
某超超临界2×1000MW燃煤发电机组的三大主机均为中国东方电气集团有限公司生产,在机组基建期,对汽轮机紧急跳闸系统(ETS)进行HAZOP分析和SIL评估。首次将功能安全评估引入到国产百万火电机组的应用实践中,从汽轮机设计、工艺、设施、管理、规程等方面中存在的潜在危险;针对泄漏、火灾、爆炸、误操作等典型危险事件,辨识预防或保护措施;判断汽轮机保护措施及当前发生频率下的安全保护水平,找出风险,分析各类保护措施的有效性。
1.HAZOP分析
1.1方法概述
HAZOP(HAZard and OPerability study)是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的简称,是针对系统与操作性问题,辨识其对人员、设备的潜在性风险,保证操作有效性的一套结构化、系统性的分析方法。其目的在于:
(1)系统、详细地对工艺、设施、管理、规程进行检查,识别存在的设计缺陷、设备故障、操作过程中的人员失误等可能带来的安全影响。
(2)列出偏离正常状态的偏差、导致偏差的原因、可能出现的后果,以及针对这些偏差现有的安全措施。
(3)评估现有工程、程序上存在问题的严重性和现有安全设施的充分性,增加安全设施。
1.2节点划分及偏差辨识
根据汽轮机 ETS 系统的设施和工艺设计,HAZOP分析内容包括流程本身及其涉的设备设施,分析其可能存在的偏差或操作缺陷。将相关的工艺流程及设备划分成油系统、主蒸汽系统、再热蒸汽系统、汽轮机本体、EH油系统等共10个节点。
为每个节点确定需要考虑的参数,如油系统考虑的参数包括:压力、油温、油箱液位等;列出可能导致工艺偏离于正常参数的偏差,评估节点范围内导致偏差的原因。
1.3 HAZOP分析成果
根据图纸、规程及现场调研,应用HAZOP方法对工艺、设备等方面开展风险分析,对问题的严重性和现有安全保护措施的完整性进行评估,给出增加或改进安全措施的建议。发现中高风险点23处,低风险点12处,提出共计36项建议,并确定相应的风险等级评价。
篇3
开展海冰灾害风险评估和区划,有助于指导结冰海区沿岸各级政府制定和优化海冰防灾减灾决策,以最大限度地减轻海冰灾害造成的损失。本研究选取冰厚、密集度及冰期和各类承灾体密度、规模等作为评估指标,将河北省沿海县级行政区所辖海域作为基本评估单元,利用权重分析等方法,对河北省的海冰灾害风险进行综合评估。在此基础上,结合海冰防灾减灾的实际需求对河北省的海冰灾害风险进行空间区域的等级划分,并绘制风险等级分布图。所得结果较为真实地揭示了海冰灾害风险在河北省所辖海域的分布状况,可为河北省的海冰灾害风险管理等提供依据。
关键词:
河北省;海冰灾害;致灾因子;权重分析;风险评估和区划;冰情;承灾体
河北省所辖海域每年冬季都有不同程度的结冰现象[1]。海冰对海上交通运输、海洋(岸)工程设施、海水养殖以及渔业生产等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2],并会造成损失。其中,仅2009—2010年冬季,河北省因海冰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就高达1.55亿元[3]。因此,海冰灾害是河北省的主要海洋灾害之一。多年来,河北省及沿海地区各级政府高度重视海冰防灾减灾工作,采取各种措施预防和减轻海冰灾害造成的损失,并取得一定成效。但是,由于缺乏科学有效的海冰灾害风险评估和区划成果作为依据,不仅影响了防灾减灾效果,也不同程度地造成了灾害应对成本的增加和行政资源的浪费。因此,要使海冰防灾减灾工作科学、有效,必须对海冰灾害风险进行评估和区划。包括海冰灾害在内的自然灾害风险评估目前尚无成熟的技术方法[4]。本研究从河北省所辖海域历年冰情监测资料和承灾体(即涉海经济社会活动,下同)实际状况出发,通过建立海冰灾害致灾因子指标体系,利用权重分析等方法,对河北省所辖海域的海冰灾害风险进行综合评估和区划,得到较为符合河北省海冰防灾减灾实际需求的评估和区划结果。
1资料来源与时限
本研究所用资料包括冰情和承灾体两大类。冰情资料主要为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历年对河北省所辖海域进行的海冰监测数据;承灾体资料则由河北省各级海洋主管部门提供,资料截止时间为2011年末。
2评估和区划方法
2、1评估指标和评估单元选取根据渤海海冰灾害特点[5],结合海冰灾害孕灾环境[6]和致灾原因[7]分析,其致灾因子基本为冰情和承灾体。因此,河北省海冰灾害风险评估指标主要选取冰情和承灾体两类因子。冰情因子确定为冰厚、冰期和密集度;承灾体则确定为交通运输、海水养殖、海洋(岸)工程和有人居住岛屿。基本评估单元确定为县级行政区所辖海域。河北省沿海地区所辖县级行政区(自北向南)依次为秦皇岛市的山海关区、海港区、北戴河区、抚宁县、昌黎县,唐山市的乐亭县、唐海县、滦南县、丰南区和沧州市的黄骅市、海兴县等共计11个县(县级市、区)。由于个别行政区的评估指标值难以获取,将县级评估单元作了适当调整。(自北向南)依次为秦皇岛市区(包括山海关区、海港区、北戴河区)、抚宁县、昌黎县;唐山市乐亭县、曹妃甸区(包括唐海县、滦南县、丰南区)和沧州市渤海新区(包括黄骅市、海兴县)。考虑到河北省沿海大型港口的年均吞吐量均在亿吨以上且港口地位普遍较高,将大型港口作为独立单元进行评估,(自北向南)依次为秦皇岛港、唐山港京唐港区、唐山港曹妃甸港区和黄骅港等共4个基本评估单元。
2、2致灾因子评估指标体系(1)冰情致灾因子:选取各评估单元多年平均严重冰期、海冰厚度和密集度作为冰情致灾因子[8],并分别划分为5个等级,以确定其在海冰灾害风险中的影响大小,建立冰情致灾因子评估指标体系(表1)。若同一评估单元出现不同等级的冰情致灾因子,则选取其影响等级最高者。(2)承灾体致灾因子:将各评估单元承灾体分为交通运输、海水养殖、海洋(岸)工程(包括核电厂等)以及有人居住岛屿等4大类,并将其作为评估指标,然后对各类承灾体按其规模大小确定其风险影响等级,每个指标按4个等级划分(表2)。若同一评估单元出现不同承灾体,则选取其风险影响等级最高者。将表1给出的冰情致灾因子影响等级和表2给出的承灾体风险影响因子影响等级作为评估指标,分别确定两类因子不同等级评估指标的自重权数和系数,计算出各自的等级权数,形成海冰灾害风险综合评估体系,见表3。
2、3风险评估值确定各评估单元的海冰灾害风险评估值(犚),根据其冰情致灾因子和承灾体综合影响两类指标,按表3给出的不同代码进行组合并且相乘,其乘积(综合权数值)即为海冰灾害风险评估值(犚。根据冰情与承灾体指标值,按表1至表3以及式(1)计算出的各个评估单元的海冰灾害风险综合评估值(犚)见表4和表5。
2、险等级划分目前,我国尚无划分自然灾害风险等级的国家标准。根据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结合河北省海冰灾害风险管理工作现状,本文将海冰灾害风险按照高风险(Ⅰ级)、较高风险(Ⅱ级)、较低风险(Ⅲ级)和低风险(Ⅳ级)4个等级进行划分。具体划分标准见表6。
3结果与分析
3、1海冰灾害风险等级划分将表4和表5所列各个评估单元的风险评估值,按表6给出的划分标准确定各个评估单元的海冰灾害风险等级,结果见表7和表8。
3、2风险等级调整由于各个评估单元的承灾体属性以及海冰防灾减灾需求不同,其最终风险等级应结合典型历史灾害状况和防灾减灾的具体要求综合确定。考虑到渤海新区附近海域冰厚,密集度高,且有严重堆积现象,对经济社会活动影响相对较重,因此在县级评估单元中将渤海新区的风险等级Ⅱ级上调为Ⅰ级;由于黄骅港海域海冰密集度较高,港口航道两侧修建有大型防浪堤,航道内的浮冰不易向外海漂移,易出现海冰堆积现象,冰情对来往船只的影响明显。同时,黄骅港不仅是河北省沿海的区域性重要港口,也是我国的主要能源输出港之一,因此将黄骅港的风险等级Ⅲ级上调为Ⅱ级。
3、3风险等级分布及分析根据调整后的最终风险等级可知河北省海冰灾害风险等级分布情况。河北省海冰灾害风险等级最高的评估单元分别是渤海新区和秦皇岛港。渤海新区主要受冰情指标较高影响,秦皇岛港则主要与承灾体指标较高有关。
4结论与讨论
(1)通过建立冰情和承灾体致灾因子指标体系,利用权重分析等方法对海冰灾害风险进行综合评估,并据此对海冰灾害风险进行等级划分,较为科学、合理与可行[9]。(2)所得到的区划结果比较真实地揭示了海冰灾害在河北省所辖海域的分布状况,可以满足河北省当前海冰防灾减灾的实际需要,也可为河北省海洋经济建设布局、海洋资源开发、利用及规划等提供依据。(3)应当指出,将评估单元确定为县级行政区所辖海域,虽然为各类指标值尤其是承灾体指标值的获取提供了便利,但容易出现因各自所辖海域面积和海岸线差别较大而导致的评估结果偏离实际。这种不足应当结合海冰防灾减灾以及典型海冰灾害案例分析等予以适当调整。
参考文献
[1]王相玉,袁本坤,商杰,等.渤黄海海冰灾害与防御对策[J].海岸工程,2011,30(4):46-55.
[2]白珊,刘钦政,李海,等.渤海的海冰[J].海洋预报,1999,16(3):1-9.
[3]孙劭,苏洁,史培军.2010年渤海海冰灾害特征分析[J].自然灾害学报,2011,20(6):87-93.
[4]高庆华,马宗晋,张成业,等.自然灾害评估[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7:205-207.
[5]张方俭,费立淑.我国的海冰灾害及其防御[J].海洋通报,1994,13(5):75-83.
[6]丁德文等.工程海冰学概论[M].北京:海洋出版社,1999:210-213.
[7]李志军.渤海海冰灾害和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J].海洋预报,2010,27(1):8-12.
[8]袁本坤,郭可彩,王相玉,等.我国单因子海冰灾害指标体系及海冰灾害等级划分方法初步探讨[J].海洋预报,2013,30(1):65-70.
篇4
崔建文
甘肃路桥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甘肃 730030
摘要:公路隧道在施工过程中存在很多不确定性因素,施工安全风险高,极易引发各种安全事故,造成大量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害。而在公路隧道施工过
程中开展安全风险管理工作,有利于隧道项目决策科学化、合理化,增强施工单位在施工前的预防能力、施工中的控制能力及事故发生后的应对处理能力,本
文的主要目的是针对隧道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问题,探讨和建立合理有效的风险管理方法。
关键词:公路隧道施工、安全风险管理
1、前言
隧道施工中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已经给人们带来了惨痛的教训,同时,
隧道施工的安全问题也一直备受有关部门及专家学者的关注,在施工现场
更是做为项目管理的核心工作来抓。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引入风险管理理论,
可提高隧道工程项目防御风险的能力,进而确保隧道工程施工安全、进度、
质量等目标的实现。因此,加强隧道施工的风险管理,根据隧道施工特点
建立一整套可行的风险管理体系,己经成为了隧道施工中的当务之急。
2、隧道工程施工安全风险管理
2.1 隧道工程风险管理定义
在隧道施工中,风险是指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及其损失的组合。事故,
是指在工程施工中可能造成的人员伤亡、伤害、职业病、设备或财产损失、
环境影响、经济损失等不利事件。损失,是指工程建设中任何潜在的或外
在的负面影响或不利的后果,包括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环境影响、社会
影响等。
隧道工程施工风险管理是指工程施工参与各方通过风险计划、风险识
别、风险估计、风险评价、风险处理及风险监控等,优化组合各种风险管
理技术,对工程实施有效的风险控制和妥善的跟踪处理,以减少风险的影
响,达到以较低合理的成本获得最大安全保障的管理行为。
2.2 隧道工程施工安全风险发生机理
隧道工程与其他建设工程相比,具有施工隐蔽性、技术复杂性、地质
条件和围岩级别的不确定性等突出特点,从而加大了施工的难度和风险。
总体来说,隧道工程的主要风险因素包括不良地质条件及周边环境的复杂
性导致的自然风险和环境风险,施工中的不合理的设计方案及施工工艺、
机械设备碰撞、施工用电及通风降尘设施不完善等引起的施工风险,工程
决策、管理和组织方案的随意性引起的管理风险等。其发生的机理,是在
隧道施工各个阶段,一个或多个致险因素实质性发生,单独作用或共同作
用于作业面或其它承险体,进而发生安全事故。
2.2.1 风险等级标准
根据安全事故可能发生的概率和造成后果的严重程序,安全风险一般
分为极高、高度、中度和低度四个等级(表2.1)。
表2.1 风险等级标准表
后果等级 轻微 较大 严重 很严重 灾难性
概率等级 1 2 3 4 5
很可能(5 级) 大于0.3 高度 高度 极高 极高 极高
可能(4 级) 0.3-0.03 中度 高度 高度 极高 极高
偶然(3 级) 0.003-0.03 中度 中度 高度 高度 极高
不可能(2 级) 0.0003-0.003 低度 中度 中度 高度 高度
很不可能(1 极) 小于0.0003 低度 低度 中度 中度 高度
2.2.2 风险接受标准
根据上表风险等级标准的划分,在隧道项目施工中将四个等级的标准
界定一定的接受标准(表2.2),并制定对应的处理措施。
表2.2 风险接受标准表
风险等级 接受标准 处理措施
低度 可忽略 此类风险较小,无需采取风险处理措施及监测
中度 可接受 此类风险次之,不需采取风险处理措施,但需予以监测
高度 不期望 此类风险较大,必须采取风险处理措施降低风险并加强监测,且满足降低风险的成本不高于风险发生后的损失
极高 不可接受 此类风险最大,必须高度重视并规避,否则要不惜一切代价将风险降低到不期望的程度
2.3 隧道工程施工阶段安全风险管理基本流程
隧道工程施工阶段安全风险管理内容及过程主要包括:风险识别、风
险评估、风险应对及风险控制四个方面。隧道工程施工因内外环境、目标
变化及实施过程中不断受到不确定因素的影响,所以隧道施工风险管理应
是实时、连续、动态的过程。
例如某公路隧道长2500 米,其中V 级围岩占70%以上,无瓦斯,无
涌水,为单洞双车道隧道,洞口形式为水平洞,洞口存在偏压,有浅埋段,
进洞较困难。本文以该例为模型进行基本流程说明。
2.3.1 风险识别
风险识别就是明确目标,逐条找到有哪些因素可能会对项目产生损失,
这也是风险管理的前提和基础。识别过程包括确定风险目标、明确与风险
相关的最重要参与者、收集资料、风险形势估计、识别潜在风险因素、编
制风险识别报告等。通过风险源识别,得出单个主要因素及多个相关因素
组成的集合,利用重点分析法及层次分析法划分所有因素的层次,形成系
统的风险因素对照表。
在采用新奥法设计的公路隧道工程施工中,一是侧重于对塌方、突水、
突泥、岩爆、瓦斯、大变形、洞口稳定性等典型风险进行识别;二是结合
施工中采用的施工工艺及相关施工经验,对爆破器材、火工用品、临时用
电、机械伤害、高空作业、排水措施、洞内粉尘及有毒有害气体等风险进
行识别;三是结合超前地质预报及监控量测,对支护体系稳定性、设计刚
度,开挖方式、开挖进尺、掌子面前方潜在风险、围岩突变、预留变形量
等风险进行识别,最后建立详细的危险源清单,如表2.3。
表2.3 某公路隧道工程安全风险源清单(简化)
风险源 判断标准
洞口作业 仰坡陡峭、稳定性差;边坡坡体破碎,有偏压,容易产生塌方;浅埋段长。
洞内运输 机械碰撞、人员机械伤害等因素。
钻爆作业 围岩均为IV、V 级围岩,洞身穿越断层破碎带,通报变形大,易发生坍塌事故。火工用品保管或使用不当易造成爆炸事故,后果严重。
初期支护 施工内容多,工艺较为复杂,立架时有高空坠落、物体打击、触电和机械伤害,喷射混凝土时发生触电、眼睛或耳朵伤害及机械伤害。
二次衬砌 存在人员高空坠落、高空落物、车辆伤害及触电等。
其它 压力容器、管道易出现的问题。
2.3.2 风险评估
(1)风险评估组成内容
隧道施工风险评估由风险估计和风险评价两部分组成。风险估计是对
隧道施工各个阶段的风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事件大小、预期后果及影响
市政桥梁
2016.16
基层建设
184
范围进行估计,为分析整个工程项目风险或某一类风险提供基础,并为确
定风险应对措施和实施风险监控提供依据。风险评价是对隧道施工风险因
素影响进行汇总统计及综合分析,估算各风险发生的概率及损失大小,从
而找到该项目的关键风险,确定项目的整体风险水平。
(2)风险评估的程序
首先是收集整理与隧道工程相关的各类基础资料,包括工程背景、施
工图设计文件、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安全施工专项方案等资料;其次对
工程进行总体风险评估,对进洞及洞口段、IV 级以上隧道围岩等高度风险
等级的工程进行专项风险评估;最后,根据评估完成评估报告,确定隧道
工程总体风险等级,并对重大风险因素进行明确,制定主要风险点控制措
施及相应工程的专项施工方案。对于由公司组织,施工项目部初步建立的
评估报告,要组织专家小组进行评审,对风险等级及风险应对措施提出指
导性意见,修改完成后,由相关负责人员签字批准后实施。
(3)隧道施工安全总体风险评估方法
本文举例中某隧道工程总体风险等级评估体系及评分方法如表2.4。
表2.4 某公路隧道工程总体风险评估表
评估指标 实际情况 应取分值
围岩状况 V 级以上围岩占全长70% 3
瓦斯含量 无 0
地质G
富水情况 无 0
开挖断面A 中断面(单洞双车道) 2
隧道长度L 长隧道2500m(1000m-3000m) 3
进洞形式S 水平洞(无竖井、斜井) 1
洞口特征C 进口施工困难 2
该隧道施工安全总体风险大小计算如下:
R=G(A+L+S+C)=3(2+3+1+2)=27
参考隧道工程安全总体风险分级标准:0-6 分等级Ⅰ(低度风险);7-13
分等级Ⅱ(中度风险);14-21 分等级Ⅲ(高度风险);22 分及以上等级Ⅳ
(极高风险)。本隧道总体评分27 分,总体风险属于极高风险。
2.3.3 风险应对
隧道施工风险应对是指在风险发生前,针对确定的各类风险因素制订
控制措施并执行落实,以消除、减轻、规避、缓解风险。根据实例中识别
及评估后的风险源,制定应对措施,见表2.5。
表2.5 某公路隧道工程安全风险应对措施
项目 风险源 风险应对
洞口作业 仰坡陡峭、稳定性差;边坡坡体破碎,有偏压,容易产生塌方;
浅埋段长。
进洞前完成边仰坡防护及截排水,规范施作套拱、明洞及管棚,做好监控
量测。
洞内运输 机械碰撞、人员机械伤害等因素。 加强机械操作人员安全教育,控制车速,及时检修保持车况良好。
钻爆作业 洞身穿越断层破碎带,通报变形大,易发生坍塌事故。火工用
品保管或使用不当易造成爆炸事故,后果严重。
短进尺、弱爆破、强支护、早封闭、勤量测;严格遵守火工品存放、运输、
使用程序及制度。
初期支护 施工内容多,工艺较为复杂,立架时有高空坠落、物体打击、
触电和机械伤害,喷射混凝土时发生触电、眼睛或耳朵伤害及
机械伤害。
加强安全教育及交底,提高作业人员自我保护意识;配置并落实劳动保护
用品使用情况;改进施工工艺及操作方法;人员集中、危险性高的工作面
提高机械化作业水平。
二次衬砌 存在人员高空坠落、高空落物、车辆伤害及触电等。 加强二衬台车、防水板台车等设施的护栏设置,加强作业面管理。
其它 压力容器、管道易出现的问题。 接受特种设备主管部门的监督验收,设置专人管理压力容器相关设备。
2.3.4 风险监控
风险监控是指在风险管理流程的运行过程中,对风险的发展与变化情
况进行全程监督,并根据需要进行应对策略的调整,必要时重新进行风险
识别及评价。风险监控主要是通过对风险识别、评估、应对等全过程的监
视和控制,全面跟踪并评价风险处理活动的执行情况,从而保证风险管理
能达到预期的目标。
风险监控的目标主要是及时识别风险、避免风险事件的发生、消除事
件发生后引起的消极后果、吸取经验教训并持续改进。对于已经识别出的
风险,监控并督促相关部门或人员认真执行风险应对计划;对于新的还未
进行识别的风险,如果当前风险已经发生且产生了负面影响,则按应急措
施积极处理,如果当前风险尚未发生,则重新启动识别、评估及应对流程。
3、隧道施工中安全风险管理措施
3.1 完善制度建设
3.1.1 成立风险管理组织机构
隧道建设过程中,为了对风险进行更好的管理控制,应建立风险管理
组织机构。风险管理组织结构可以釆用管理层、实施层垂直式管理,专业
机构进行辅助的组织架构模式。风险管理小组管理层由项目经理任负责人,
由项目总工及各部门、各施工处负责人组成;实施层以施工处划分,具体
成员包括施工处的技术人员、安全人员及作业人员。
3.1.2 建立健全安全管理体系
在隧道施工过程中通过有组织、有计划的管理活动的实施,可以对危
险源进行有效的控制,能最大程度的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因此,应该结
合工程实际建立安全管理体系,编制安全计划和施工作业安全操作规程,
落实“一岗双责”及安全生产责任制,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及措施,严格按
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运行。
篇5
关键词:长输天然气管道;风险评估;失效可能性;失效后果
风险值长输天然气管道,在运行一定时间后,都可能发生因腐蚀、第三方破坏、设备及操作、本体安全等因素造成的泄露或破裂事故。天然气具有易燃、易爆特点,发生事故后严重影响着人民群众的正常生活和生命财产安全[1]。尽管使用单位在设计、安装及运行维护期间采取各种方法防止事故的发生,但由于管线敷设环境的特殊性,一般的措施难以确保天然气管线的长期安全运行。然而,风险评估技术,作为埋地管道完整性管理的核心,其通过对管线的潜在危险源识别和失效后果分析,得出风险值,将风险进行量化,得出不同的风险等级,从而有针对性的制定出风险防控措施。该方法能够合理运用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条件,达到有效降低风险的目的[2]。目前,半定量的风险评估方法是我国使用较为普遍的风险评估方法。国内现行有效的针对埋地管道的半定量风险评估标准有两个,分别是GB/T27512-2011《埋地钢质管道风险评估方法》和SY/T6891.1-2012《油气管道风险评价方法第一部分:半定量评价法》。这两个标准均是以诱发管道事故的各种风险因素为依据,以影响因素发展成危险事故的可能性为条件,以事故造成的综合损失为考量指标,依据细则对管线的各区段进行评价,以风险值的大小来对管线不同区段的风险等级作出综合评价,然而两者在管段划分原则、失效后果和失效可能性的评分体系、风险值计算、风险等级划分等方面又各有特点[3]。本文主要依据GB/T27512-2011对待检管道进行评估。
1待检管线基本情况
某长输天然气管线长度104005m,设计压力4.0MPa,设计温度常温,级别为GA2,投用日期2004年6月,设计规范为GB50251-2003、SY/T0015-1998、SY/T0019-1997,验收规范为SY0401-1998、SY/T4079-1995、SY/T0019-1997,详细参数如表1。沿途经过了戈壁滩、公路、河流、农田、乡村、城镇等,部分地区车流量和人流量较大。审查资料发现,使用单位有专职部门和人员进行管线的巡检,但安全管理制度不太完善,未提供压力管道安全管理人员、巡检人员上岗证,管线无使用登记证、监督检验报告,未提供年度检查报告,管线运行维护记录不齐全,对管线沿线公众教育不够。
2半定量风险评估方法
GB/T27512-2011主要依据风险评估的基本原理,首先对待检管线进行区段划分,从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和事故后果两方面综合评估埋地管道在实际使用工况和环境条件下的风险程度,是一种基于专家打分的半定量风险评估方法,以风险值的大小对管线各区段作出综合评价。管道风险值(R)=失效可能性得分(S)×失效后果得分(C)。
2.1失效可能性的评分方法
待检管线属于在役阶段,故本文采用在役埋地钢质管道基本模型进行失效可能性评分。输气管道在役阶段失效可能性评分从第三方破坏得分(S1)、腐蚀得分(S2)、设备(装置)及人员操作得分(S3)、管道本体安全得分(S4)四个方面进行评价。失效可能性得分S=100-(0.25S1+0.25S2+S3+S4)。第三方破坏主要影响因素有地面活动水平、埋深、占压、地面装置及保护措施、公众对管道的保护意识、用户对公众宣传情况、巡线、管道标识等;腐蚀由大气腐蚀、内腐蚀、土壤腐蚀组成;设备(装置)及人员操作因子主要包括设备(装置)功能及安全质量、设备(装置)的维护保养、设备(装置)的操作、人员培训考核、安全管理制度等构成;管道本体安全主要涉及设计、制造、施工及地质条件等相关内容。
2.2失效后果的评分方法
在役阶段埋地钢质管道失效后果评分,主要涉及介质的短期危害性、介质的最大泄露量、介质的扩散性、人口密度、沿线环境、泄露原因和供应中断对下游用户影响七个方面,依据管线相关实际情况进行逐项半定量评分,失效后果得分为每个方面的得分之和。
3实例分析
本次评价依据检测结果、人口密度、环境状况等对管线进行区段划分,共分为3段,结果如表2。
3.1失效可能性的评分
依据失效可能性评分方法,依次从第三方破坏得分(S1)、腐蚀得分(S2)、设备(装置)及人员操作得分(S3)、管道本体安全得分(S4)四个方面进行评分,具体赋分参照GB/T27512-2011附录D。3.1.1第三方破坏(S1)评分如上所述,第三方破坏由不同的影响因素构成,各个因素得分总和才是第三方破坏总得分,如表3所示。3.1.2腐蚀(S2)评分在役输气管线腐蚀得分由大气腐蚀、内腐蚀、土壤腐蚀三部分组成,腐蚀得分为三部分评分之和,如表4所示。3.1.3设备(装置)及操作(S3)的评分输气管道设备(装置)及操作(S3)的得分由设备(装置)功能及安全质量、维护保养、操作、人员培训与考核、安全管理制度、防错装置6部分组成,总得分为6部分得分之和,如表5所示。3.1.4管道本质安全质量(S4)的评分由上节可知,管道本质安全质量包括设计施工控制、检测及评价、自然灾害及防范措施和其他4部分,具体评分如表6所示。因此,该长输天然气管线在用阶段失效可能性评估结果如表7所示,从失效可能性评分表可知:1)三区段第三方破坏的得分分别为60.5、50.5、35,此得分主要是由于沿线人口密度、建设活动、敷设区域的环境不同引起的;2)三区段腐蚀的得分为55.5、55、61,得分不同,主要是敷设环境不同;3)三区段设备(装置)及操作得分均为56,说明管道按同一模式进行管理;4)三区段本体安全得分为65.5、68.5、68,得分不同,主要是敷设环境、是否处在地震带等不同。
3.2失效后果计算
失效后果评分模型,从介质的短期危害性、介质的最大泄漏量、介质的扩散性、人口密度、沿线环境、泄漏原因和供应中断对下游用户影响7个方面对在役埋地钢质管道失效后果进行半定量评分。失效后果得分为每个方面的得分之和,每个方面得分又为其下设的各子评分项之和。各区段失效后果的评价结果如表7所示。3.3风险值计算及风险等级划分由上述可知,管道风险值(R)=失效可能性得分(S)×失效后果得分(C)。3.3.1依据GB/T27512-2011,风险绝对等级划分如下:(1)低风险绝对等级:[0,3600];(2)中等风险绝对等级:[3600,7800];(3)较高风险等级:[7800,12600];(4)高风险绝对等级:[12600,15000]。3.3.2假设该条埋地管道风险最低得分为Min,最高得分为Max,则风险相对等级划分如下:(1)低风险相对等级:R∈[Min,Min+(Max-Min)×6/25];(2)中等风险相对等级:R∈[Min+(Max-Min)×6/25,Min+(Max-Min)×13/25];(3)较高风险相对等级:R∈[Min+(Max-Min)×13/25,Min+(Max-Min)×21/25];(4)高风险相对等级:R∈[Min+(Max-Min)×21/25,Max]。可知,所评价待检管线各区段的风险值计算结果如表8所示。
4结论
根据上述风险评估结果,可见,所评价管线的风险绝对等级为低、中、中,风险相对等级为低、中、高。失效可能性方面,整体得分中等。沿线地面活动的影响、管道局部埋深不足、管道局部占压、公众教育、公众保护意识、地面装置状况是第三方破坏的主要因素;敷设环境、是否定期检测及维护,是管道腐蚀、本体安全的主要因素;该管道装置较简单且为统一管理,使得设备(装置)及操作得分相同。失效后果方面,管线失效后经济损失较大,失效后果得分主要来源于人员伤亡的财产损失及停气造成的民生和社会影响等。通过对风险的分析,结合现场检验检测,提出如下建议:通过提高管理水平;进一步完善安全操作及维护保养规程;加强管道沿线公众教育以提高公众对管道的保护意识;对三桩一牌进行明确标识;解决管道占压问题;定期进行检验(包括年度检查);加强专业人员培训及日常巡线;对已损坏及失效的测试桩进行修理并定期维护及检测;定期进行外防腐层非开挖检测及气体泄漏检测等。希望借助这些措施,能够达到减少失效可能性,进一步降低管道风险等级的目的。
参考文献
[1]何吉民,李艳红,等.埋地燃气管道的风险评估技术[J].煤气与动力,2005,25(11):10-11.
[2]王磊,李佳木,张皋.浅析埋地长输管道风险评估[J].内蒙古石油化工,2015,(23、24):37-38.
篇6
关键词:国库资金;风险评估
中图分类号:F830.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0017-2014(2)-0093-04
一、构建国库资金风险评估体系
风险评估通常分为三个阶段:风险识别,结合工作实际正确识别并界定风险点;风险估定,评估风险概率和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风险管理,控制与管理风险。
(一)风险识别
风险评估是以识别风险达到管理和控制风险的目的,因此,风险评估的首要阶段即对各种国库资金风险进行识别和定义,将引起国库资金风险的复杂成因划分为简单的、易识别的基本单元,认识风险的来源和所在,从而抓住主要因素。
首先,根据层次分析的决策方法,围绕可能产生国库资金风险的形式,建立一个由上而下(目标层准则层措施层)的递阶层次结构,划分评估模型指标,对国库资金风险进行识别与分析。其中,准则层是一般性评价指标,即一级指标。措施层为更加细化的评价指标,即二级指标。本模型中,依据《国库资金风险管理办法》,按照国库业务处理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资金风险按表现形式分为以下四类一级指标:1、管理风险,因制度建设或管理手段不到位,监管不力,而导致国库制度及规定的执行出现偏差,造成资金风险的可能性;2、操作风险,因业务素质差异或过失等原因,国库人员在从事国库业务过程中操作不合规导致风险的可能性;3、系统风险,计算机软硬件设备应用与维护状况、网络通信的安全等给国库资金清算汇划带来的风险;4、道德风险,国库人员因违背会计职业道德规范或未能达到应有的职业素养,所形成的潜在危害。四类风险相互关联、相互影响。层次结构模型如图1所示。
其次,层次分析法需要构造判断矩阵来评价指标的重要程度,一般通过一定数量专家对各指标重要性进行打分,然后取平均分数构造判断矩阵。但限于客观条件所制,本文未通过专家问卷调查形式来确定指标权重,而是通过对8例国库案件中资金损失的原因分析,结合日常国库业务活动经验,根据每类风险的危害程度、影响程度、风险概率和可控程度,确定一级指标权重分别为:管理风险指标占40%,操作风险指标占30%分,系统风险指标占20%,道德风险指标占10%。
在建立了国库资金风险因素层次结构模型的基础上,运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各因素的风险度行进量化计算,目的是为了得到国库资金风险评估的最终评估结果。
(二)风险评估
风险评估的方法可以分为定性分析法、定量分析法和定性与定量相结合法三种类型。定性法主要依据研究者的知识、经验、历史教训、政策走向及特殊事例等非量化资料对风险状况做出判断过程,定量法则运用数量指标来对风险进行评估。只依赖定性法或定量法都不能对事实进行全面描述,定性的方法过于模糊,而定量的方法又太严格,因此需要在定性和定量的数据基础之上结合这两种方法计算风险,全面分析当前国库安全状况与评估预期安全需求之间的差距,从而科学确定风险等级和安全防范措施。
1、定性和定量相结合评估国库资金风险。首先,赋予四类风险定性、定量指标各100分基础分值,然后根据风险成因及影响程度赋予各自项下指标合理的分值比重,计算出综合加权风险值,最后根据综合加权风险值评定风险等级。
(1)定性分析,质化风险。依据日常工作经验对控制风险要素指标进行判定和评分。通过定性分析,可以了解和掌握国库资金风险的控制情况。首先,要根据风险控制设计四种风险类型各自的评分标准。以“管理风险”为例,本文依据《国库会计管理规定》制定“管理风险控制指标评分标准”,见表1。
其中,我们把一类差错定义为在会计核算中因严重违反内控制度并可能导致业务纠纷或资金损失的差错。主要指受理拨款、退库、更正等业务签章与预留印鉴不符;受理伪造、变造凭证入账;重要会计事项未按规定经会计主管审批而越权操作;在资金汇划、查询查复、手工填制凭证、国库内外对账和国债兑付销毁等业务中严重违反制度造成重大差错,其它重大违规操作问题等。二类差错定义为在会计核算中因账务处理错误造成账账、账实、账簿、账表和内外对账不符;拨款、退库、更正等资金业务因人为或系统原因发生延误等。三类差错定义为因会计核算操作不规范而产生的一般差错。如漏盖记账员章、复核员章、业务章、附件章等;传票与附件张数、内容不符;凭证要素不全、有误或更改无签章;系统日志、总账、分户账、报表等打印不全等。国库根据实际情况计算出操作风险指数并对照评分标准得出相应分值。
(2)概率分布法。定量分析法还可以借鉴保险风险管理中为了有效处置风险而采用的概率分布法,即,估计和计算不确定性事件的概率大小。根据国库业务处理的不同环节中存在的资金风险,运用概率论的科学方法,用0-1之间的数字来描述国库资金风险发生的可能性或频率。如果概率为0,则该风险不会发生;如果概率为1,则该风险必然发生。风险的概率越接近1,表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越大,或者说发生的频率越高,由此估计国库资金风险的严重程度,并为国库资金风险管理者采取的各项措施提供较准确的数学论证,最终提高风险决策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2、风险等级评价
(1)建立相应的分级标准。从实际工作分析,并结合国际通行惯例,国库资金风险可分为绿色、黄色、橙色及红色四个风险等级。其中:绿色代表国库资金不存在明显的风险;黄色代表国库资金存在一定风险,需要对国库资金运行的各个环节进行关注;橙色代表国库资金存在较大风险,需要对国库资金运行的各个环节进行进一步的检查与论证,必要时可以对国库资金运行的某个或多个环节进行进一步改造;红色代表国库资金存在明显的风险隐患,国库资金运行的各个环节存在极大的风险隐患,需要对国库资金运行的各个环节进行流程和制度再造。
(2)计算评估结果。通过定性和定量的分析后我们得到四类八项国库资金风险评估分值,将相同风险类型的定性、定量两项得分加总后乘以该风险类型的指标权重,得出国库资金四类风险各自的累计分值。最后,通过加权平均法得出国库资金风险的最终分值。计算公式:
国库资金风险=管理风险×40%+操作风险×30%+系统风险×20%+道德风险×10%
(3)风险等级评定。国库资金风险的最终分值参照风险预警值(表2)评定国库部门风险等级,国库要将评定结果作为实施风险控制的主要依据。国库监管人员应当针对评定结果,深入分析国库资金风险及其成因,并结合各项风险因素的评价和综合评定的结果,制定有效的风险管理对策。
(三)风险管理
风险评估的目的是为了控制风险。国库应根据评估结果,按照风险类别和风险等级,深入分析风险成因,有针对性地处置和化解风险。
1、绿色国库。对风险评价为低风险的国库,应查找自身存在的薄弱环节, 对此做出相应的调整与整改,进一步开展精细化管理,不断提高风险管理水平。同时,在开展业务检查时要重点关注存在风险的领域。
2、黄色国库。对于风险等级为“中等”的国库,要重视自身较为严重的风险类型,有针对性地制定化解风险的整体方案,强化管理、认真整改。同时,上级国库或内审、事后等外部风险监督部门要加强对其非现场分析与现场检查, 督促其加强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 改善风险状况。
3、橙色国库。对风险等级偏高、达到“橙色预警”的国库,要立即剖析成因,找准问题根源,结合自身实际和风险状况制定详细、有效的整改方案,认真予以整改落实。上级国库和外部风险监督部门需要实地查看存在的问题,辅导整改,检验落实。同时,增加其实地业务检查频率, 加大现场检查力度, 督促其加强风险管控,降低风险。
4、红色国库。对风险评价为“高风险”的国库,应立即对自身国库会计业务进行全面检查,排查国库会计处理中的风险点,禁止高风险的业务操作,及时纠正违规行为。上级国库和外部风险监督部门应责令其尽快整改风险管理状况,情节严重的必要时应调整其管理人员或追究相应法律责任。同时,通过跟踪辅导、实时监控,关注其国库资金风险动态,保障国库工作安全开展。
二、国库资金风险评估体系的实施效应和需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一)实施效应
1、评估标准统一,监管更为规范。由于采取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评估标准,在对不同对象的风险评估中,减少了因检查者不同而带来评判尺度不一的因素,有效回避了人为的主观臆断,大大提高了评估的公平度。
2、通过系统化和层次化的分析,一方面可以评估国库资金某一环节的风险水平,另一方面可以综合预警整个国库资金风险水平。有利于及时掌握国库风险状况,对资金风险从部分到整体进行更加系统和全面的评估,有助于国库有针对性整顿改进风险疏漏,有侧重点地展开业务培训和思想教育,有的放矢规划和部署下一步工作。
(二)需要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1、本文对国库资金风险评估体系做了初步探索,而评估体系的完整建立且能够作为监管工具运用还需要进一步的补充和完善。需要组织国库权威工作者根据国库制度体系规定,结合日常业务活动,对各个风险指标进行更具体分类划分,把握主要因素,做到不漏不多。同时,需要建立一套标准权重体系,研究确定国库资金风险预警指标标准值,形成一个完整的国库资金风险评估标准。
2、道德风险的量化问题是国库资金风险评估的难点之一。道德风险在安全事故发生之前较为隐形,没有很好的判断依据。目前,风险评估对道德风险的定量分析从学历层次、职称、专业技术水平、思想教育和业务培训次数等方面评判,定性分析从员工业绩考核、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和风险意识、员工是否有违法违规记录等方面入手,有待进一步研究更加科学、系统的分析方法。
3、国库资金风险评估如果频繁进行,虽可及时发现风险,但工作量大;如果评估期过长,又不能及时发现和规避风险。因此,可以研发一个风险评估评级预警系统,通过计算机自动根据实际检查数值,输出预警系数,对风险状况进行部分评定和综合评级,同时针对不同的风险等级采用相应的防控措施。
参考文献
[1]屈魁、才大为,国库资金风险监测评估模型探索[J],金融参考,2008.(7):11-15。
[2]邹旭、褚秀娟,构建国库会计风险评估体系的初步设想[J],金融经济,2012.(11):25-26。
[3]信金花,对国库资金风险评估与预警机制建设的探讨[J],金融会计,2012.(1):51-53。
[4]李家,数据集中下的国库风险防范[J],金融科技时代,2013,(5):96-97。
[5]曹志定,加强国库风险控制需多管齐下[J],甘肃金融,2013,(10):66-67。
The Exploration on Building the Risk Assessment System of the State Treasury Funds
YANG Qian
(Shihezi Municipal Sub-branch PBC, Shihezi Xinjiang 832000)
篇7
关键词:海中围堰;风险评估;风险评价
中图分类号:TU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0引言
澳门大学过海隧道西起于澳门大学横琴校区规划路,东至澳门路环莲花海滨大马路,是为服务于澳门大学横琴新校区而新建的专用过海通道。工程的线性为“Z”字型。隧道建筑长度为1.5km,其中隧道全封闭段长度约1km[1]。
为深入了解施工中存在的风险并对风险进行评价,进而规避和减缓风险,减少施工达到风险控制和管理的目的,对澳门大学横琴校区过海隧道工程分别按照横琴岸上段、海中围堰明挖暗埋段和澳门岸上段(包括附属结构和周边建筑物、构筑物、管线、道路等环境保护对象)三部分,根据本工程特点,开展施工安全风险评估研究。
1风险评估方法
风险评估是指首先确定衡量风险水平的指标,然后采取科学的方法将辨识出并经分类的风险事件按照其风险量估计的大小予以排序,进而根据给定的风险等级评定准则,对各个风险进行等级划分的过程。通过风险评估,可根据明确的风险等级,制定相应的风险对策,有针对、有重点地管理好风险。
本文主要采用层次分析法与专家打分法相结合的综合集成法,不仅利用专家打分法便于操作、能够充分利用专家系统的优点,而且在风险量估计的基础上,引入风险指数的概念,利用层次分析法(AHP)中各层次风险权重的排序,在风险发生可能性、风险发生后后果以及风险重要性权重三个方面来衡量风险水平的大小,并对风险重要性权重的排序进行一致性的科学检验,弥补了单纯专家打分法主观性较强的缺陷和不足。
2风险源及应对措施
采用综合集成法对与工程相关的风险事件和风险因素以及风险事件的应对措施进行详细的分析,限于篇幅,不一一列举,图1为横琴岸上段风险构成框架图。
图1横琴岸上段风险构成框架图
3风险评估结果
风险等级与风险指数评估说明见表1,工程风险分析结果见图2。
图2 工程风险分析柱状图
表1 风险等级与风险指数评估表
4 工程风险评价及建议
(1)海中段施工风险>澳门岸上段>横琴岸上段,
(2)其中施工过程中的旋喷桩止水帷幕和支撑体系风险最大,其次为降水作业和SMW工法桩的施工风险较大,鉴于车站施工可能对其造成不良影响,应给与足够的关注。
(3)澳门段存在过境施工的影响,同时地下管线非常重要,加强工程背景资料的收集,对施工场地进行详实踏勘,保证对地质条件及施工环境的充分了解,加强与澳门当地管理部门沟通,满足当地各项标准及规范要求,提早准备,保证工期及质量,设备材料提早准备,提前安排入场。
(4)海中段围堰工程施工风险系数较大,后果严重,对护岸工程进行沉降监测,对数据进行分析预判;提前制定合理实用的应急方案;提前准备抢险应急物资及设备机械,如沙袋、膨胀水泥、聚氨酯、注浆机等。
篇8
为全面辨识、管控矿井在生产过程中各系统、各环节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危害因素以及重大危险源,将风险控制在隐患形成之前,把可能导致的后果限制在可防、可控范围之内,提升安全保障能力,根据榆安委办发[2018]9号文件(榆林市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快实施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工作的通知)和米工贸字[2018]38号文件精神,特制定本制度。
一、总则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是指在安全生产过程中,针对各系统、各环节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危害因素以及重大危险源,进行超前辨识、分析评估、分级管控的管理措施。
各单位主要负责人是本单位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实施的责任主体,各业务科室是本专业系统的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实施的责任主体。
二、“安全风险分级管控”组织机构
(一)成立“风险分级管控”工作领导组:
组
长:矿
长
常务副组长:安全副矿长
副
组
长:总工程师
生产副矿长
机电副矿长
成
员:
生产部部长
安质部部长
动力部部长
调度室主任
通风科科长
培训科科长
环保科科长
办公室主任
综采队队长
巷修队队长
运输队队长
财务科科长
应急救援科科长
职业病危害防治科科长
领导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安质部。
(二)领导组成员职责
1.矿长是安全风险分级管控第一责任人,对安全风险管控全面负责。
2.安全副矿长负责对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实施的监督、管理、考核。
3.各副矿长具体负责实施分管系统范围内的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
4.专业副总工程师及业务科室负责具体实施专业系统的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分级、控制管理、公告警示等工作。
5.区队负责人负责本作业区域和工艺工序的安全风险管控工作。
6.班组长负责本作业区域的安全风险辨识管控,岗位人员负责本岗位的安全风险辨识管控。
(三)办公室职责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办公室负责检查、督促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的实施情况,具体职责如下:
1.制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制度,制定实施方案,明确辨识程序、评估方法、管控措施以及层级责任、考核奖惩等内容。
2.制定安全风险辨识的程序和方法(通过对系统的分析、危险源的调查、危险区域的界定、存在条件及触发因素的分析、潜在危险性分析)。
3.指导、督促各科室、区(队)开展“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
4.组织相关人员对全矿“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实施情况进行检查、考核。
5.承办上级部门和矿“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领导组交办的其他工作。
三、安全风险分级管控的辨识程序、评估方法
(一)综合辨识程序
1.年度辨识评估
每年由矿长亲自组织,制定年度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工作方案,抽调各系统技术人员和专家,围绕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环境的不良因素和管理上的缺陷等要素,结合我矿生产系统、设备设施、作业场所等部位和环节,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并对辨识出的各类安全风险进行分类梳理,综合考虑作业场所、受威胁人数、起因物、引起事故的诱导性原因、致害物、伤害方式等,通过对系统的分析、危险源的调查、危险区域的界定、存在条件及触发因素的分析、潜在危险性分析,确定安全风险类别。
2.月度辨识评估
每月由各分管副矿长牵头组织相关业务部门进行一次本专业系统的安全风险辨识及隐患排查,各分管副矿长组织本系统骨干精英,召开本系统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会,结合本系统重点区域、重点场所、重点环节以及操作行为、职业健康、环境条件、安全管理等,进行一次专业系统的安全风险辨识。
3.周辨识评估
区队负责人每周组织本单位人员,对本单位作业区域开展全面的安全风险辨识,由本单位技术主管根据辨识情况编写作业区域安全风险综合评估报告,明确辨识的时间和区域、存在的风险和等级、管控措施和建议等内容,做到“谁辨识、谁签字、谁负责”,存档备查。
4.日辨识评估
上岗干部、班组长每班交接班前组织本班组岗位员工对重点工序进行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并严格按照《班组、岗位安全管控现场检查考核表》现场监管,全面掌控作业现场班组、岗位人员的风险辨识情况;岗位员工上岗前严格按照《安全确认单》对上岗区域内的环境、设备、设施、劳动防护进行安全风险辨识,发现安全风险后及时向当班上岗干部、班组长汇报,若发现存在不符合项应立即处理,处理不了的及时汇报本班班组长及跟班干部,由上岗干部组织人员处理并汇报单位值班室。值班人员在岗位工种值班日志中记录,本单位处理不了的报矿“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办公室。
(二)专项辨识程序
1.全国其他煤矿发生重特大事故后或矿发生涉险事故、出现重大非伤亡事故隐患,由矿长组织分管副矿长、副总工程师和业务科室、区队,从汲取事故教训和消除事故隐患的角度,开展一次针对性的专项辨识,辨识评估结果用于识别之前的安全风险辨识结果及管控措施是否存在漏洞、盲区,指导修订完善设计方案、作业规程、操作规程、安全技术措施等。
2.新水平、新采(盘)区、新工作面设计前,由总工程师组织相关副总工程师、业务科室,重点对地质条件和隐蔽致灾因素等方面存在的安全风险进行一次专项辨识,辨识评估结果用于完善设计方案,指导生产工艺选择、生产系统布置、设备选型、劳动组织确定等。
3.在生产系统、生产工艺、主要设施设备、隐蔽致灾因素等发生重大变化时,由分管副矿长组织相关副总工程师、业务科室、区队,点对作业环境、生产过程、隐蔽致灾因素和设施设备运行等方面存在的安全风险进行一次专项评估,辨识评估结果用于指导重新编制或修订完善作业规程、操作规程。
4.启封火区、排放瓦斯及石门揭煤等高危作业实施前,新技术、新材料试验或推广新应用前的风险辨识,由分管副矿长组织相关副总工程师、业务科室、区队,重点对作业环境、工程技术、设备设施、现场操作等方面存在的安全风险进行一次专项评估,辨识评估结果作为安全技术措施编制依据。
(三)风险辨识评估方法
1.安全风险等级标准
由矿长牵头组织,在“煤矿安全风险预控”辨识标准的基础上,依据国家标准、规范以及集团公司煤矿专业委员会确定的重大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分级标准,结合我矿实际,制定安全风险等级评估标准,从高到低,划分为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和低风险,分别用红、橙、黄、蓝四种颜色标识。其中:
重大风险:是指可能造成人员伤亡和主要系统损坏的。
较大风险:是指可能造成人员伤害,但不会降低主要系统性能或损坏的。
一般风险:是指不会造成人员伤害,但会降低主要系统性能或损坏的。
低风险:是指不会造成人员伤害和主要系统损坏的。
2.安全风险评估
(1)矿各专业系统每次风险辨识结束后,分别由矿长、各分管副矿长组织,针对各系统安全风险和安全隐患,按照矿制定的安全风险等级评定标准,建立一整套安全风险数据库、重大安全风险清单、绘制“红橙黄蓝”四色安全风险空间分布图,汇总造册。要完善本系统安全风险档案,明确级别、管理状况、责任人、管控能力等基本情况,实行“一风险一档案”,并按照风险等级,用红、橙、黄、蓝等色彩对档案进行分类管理。对现场辨识出现的不同类别安全风险,必须明确应急处置程序和措施,经评估存在不可控风险的,必须立即停止区域作业或停止设备运行,撤出危险区域人员,督促责任单位制定措施进行整改,整改完毕后再重新进行评估并进行实时监控。
(2)矿各专业系统每次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定级结束后,要组织编写安全风险综合评估书,明确辨识的时间和区域、存在的风险和等级、管控措施和建议等内容,做到“谁辨识、谁签字、谁负责”,存档备查。
四、安全风险分级管控
1.根据安全风险评估,针对安全风险类型和等级,从高到低,分为“矿、区队、班组、岗位”四级,逐级分解落实到每级岗位和管理、作业员工身上,确保每一项风险都有人管理,有人监控,有人负责。
2.矿长亲自组织实施,针对重大、较大安全风险,采取设计、替代、转移、隔离等技术、工程、管理手段,制定管控措施和工作方案,人员、资金要有保障,并在划定的重大、较大安全风险区域设定作业人数上限。
3.矿长牵头组织召开专题会,每月对评估出的重大安全风险管控措施落实情况和管控效果进行检查分析,识别安全风险辨识结果及管控措施是否存在漏洞、盲区,针对管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调整完善管控措施,并结合季度和专项安全风险辨识评估结果,布置下一月度安全风险管控重点。
4.分管副矿长牵头组织召开专题会,每周各专业系统针对本系统存在的每一项安全风险,从制度、管理、措施、装备、应急、责任、考核等方面逐一落实管控措施,组织对月度安全风险重点管控区域措施实施情况进行一次检查分析,落实管控措施是否符合现场实际,不断完善改进管控措施。
5.安全副矿长牵头,“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办公室负责严格对照每一项安全风险的管控措施,抓好日常监督检查,确保管控措施严格落实到位。
6.矿领导带班上岗过程中,严格按照“三走到、三必到”原则,跟踪安全风险管控措施落实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整改。
7.各业务部门要突出管控重点,对重大危险源和存在重大安全风险的生产系统、生产区域、岗位实行重点管控,有针对性地开展监督检查等日常管控工作。
8.实时动态调整,高度关注生产状况和危险源变化后的风险状况,动态评估、调险等级和管控措施,实时分析风险的管控能力变化,准确掌握实际存在的风险状况等级,并随着风险变化而随时升降等级,防止出现评级“终身制”,确保安全风险始终处于受控范围内。
五、安全风险公告警示及培训
1.完善安全风险公告制度,全矿要在井口或存在重大安全风险区域的显著位置,公告存在的重大安全风险、管控责任人和主要管控措施。制作岗位安全风险告知卡,标明主要安全风险、可能引发事故隐患类别、事故后果、管控措施、应急措施及报告方式等内容。安监站负责做好日常监督检查。
2.加强风险教育和技能培训,培训科每半年至少组织安全风险辨识评估技术人员进行辨识评估专项培训;每年对全矿所有入井人员进行以年度、综合、专项安全风险辨识评估结果、与本岗位相关的重大安全风险管控措施为主的教育培训,确保每名员工都能熟练掌握本岗位安全风险的基本特征及防范、应急措施。
3.各业务部门要探索采用信息化管理手段,实现对安全风险的记录、跟踪、统计、监测和预警等全过程的信息化管理。加强信息共享和协调联动,由安监站及时将安全风险区域的有关信息及应急处置措施告知受风险危害的相邻作业区域区队、班组、岗位。
六、考核办法
1.未按规定进行安全风险辨识活动的单位,罚单位主要负责人500元;风险辨识不认真,辨识内容不清晰的,罚主要责任人300元。
2.各系统针对安全风险和安全隐患,未按规定建立安全风险数据库、重大安全风险清单、绘制“红橙黄蓝”四色安全风险空间分布图并汇总造册的单位,罚单位主要负责人各500元;编制内容不全,编制不合格的,罚单位主要责任人200元。
3.各系统未按规定编写系统安全风险综合评估书的单位,罚单位主要负责人500元;编制内容不全,编制不合格的,罚单位主要责任人200元。
4.本单位作业区域安全风险评估报告编制不认真或弄虚作假的,罚单位主要负责人500元,罚主要责任人200元。
5.上岗干部、班组长每班交接班前未组织本班组岗位员工对重点工序进行安全风险辨识评估或未严格按照《班组、岗位安全管控现场检查考核表》现场监管的,罚跟班干部、班组长各200元。
6.岗位员工上岗前未严格按照《安全确认单》对上岗区域进行安全风险辨识的,罚责任人100元;凡发现安全风险未及时处理并汇报的,罚责任人100元。
7.岗位员工汇报的安全风险值班人员未在岗位工种值班日志中记录的罚当班值班干部100元。
8.各业务部门对安全风险辨识评估的结果未按要求进行跟踪落实闭合管理的,罚责任单位正职各500元。
9.各相关单位未按规定在井口或存在重大安全风险区域的显著位置,公告存在的重大安全风险、管控责任人和主要管控措施的,罚责任单位负债人200元。
xxxxxxxxxxx矿井
二〇一八年六月一日
—
篇9
关键词:水利工程;高边坡挖掘施工;风险评估
水利工程中高边坡挖掘施工是一项危险度较高的施工项目,利用挖掘施工风险评估模型预判高边坡施工存在的风险隐患,能够有效保证施工的科学性和安全性[1]。传统的风险评估模型多利用ANP结构模型或软集合理论。其中,基于ANP结构模型的风险评估模型需判断风险元素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根据风险指数敏感值确定风险元素的权重[2]。基于软集合理论的风险评估模型利用双射软集合对挖掘施工综合风险的指数敏感值进行对比,挖掘出关键风险因素[3]。然而,上述两种模型均存在风险指数敏感度低的问题,降低了评估的准确性。为此,本研究引入层次分析法,通过构建风险评估体系、确定风险等级,实现对新的水利工程高边坡挖掘施工风险评估模型的设计。
1模型设计
1.1识别施工风险因素
水利工程高边坡挖掘施工过程中的风险因素较多,各个风险因素间的关系也比较复杂。根据风险因素识别结果,利用层次分析法将其分解为不同的组成元素,再根据风险属性的不同将这些元素分为相互独立的层次,由上一层次的元素支配下一层次的元素,构成层次结构[4]。该层次结构中,将高边坡挖掘工程总风险作为目标层,将判断目标结果的标准作为准则层,根据风险因素的细分结果构成指标层,具体表示参与评估的各种风险因素。
以不同层的元素为目标,根据元素的重要性对同一层次的元素进行两两对比,获得下层元素对上层元素的相对重要性,构成一个判断矩阵,所得判断矩阵如表1所示。
表1中,ai表示与下层元素bn存在联系的上层元素。在进行比较时,结合上下层元素之间相对重要性,利用算数平方根计算相邻元素之间的相对重要性,通过同一层次不同元素对上一层元素的权重来表示[5]。首先计算判断矩阵中的每一行元素的乘积H:
其中,λyx表示上下层元素之间相对重要性。根据乘积结果计算算数平方根:
pagenumber_ebook=119,pagenumber_book=1044
对pagenumber_ebook=119,pagenumber_book=1044进行归一化处理,过程如下:
pagenumber_ebook=119,pagenumber_book=1044
所得h即为判断矩阵的特征量,也是单一层析的排序权重值。计算h的最大特征值,并采用一致性检验的方式衡量其不一致程度,过程如下:
pagenumber_ebook=119,pagenumber_book=1044
pagenumber_ebook=119,pagenumber_book=1044
其中,k表示一致性指标,hmax表示矩阵的最大特征值。在判断矩阵符合一致性要求时,当已知上层元素的总排序Sp时,下层因素相对于最高因素的总排序vq为:
pagenumber_ebook=119,pagenumber_book=1044
其中,bq表示下层元素bn中第q个因素。通过上述过程完成对单层次元素的排序,在此基础上识别出影响水利工程高边坡挖掘施工的风险因素,根据实际工况找出应重点控制的风险因素,进而建立相应的风险评估模型。
1.2构建风险评估指标体系
在构建风险评价指标体系时需遵守系统性原则、可操作性原则、科学性原则以及动态性原则,以降低施工风险、减少事故发生几率、指导安全施工为最终目标[6]。采用总结实际项目和现场调研相结合的方式分析影响高边坡挖掘施工安全的主次因素,完成水利工程高边坡挖掘施工风险评估指标的构建,具体指标内容如图1所示。
图1中的评估指标体系与上述风险层次分析结构相对应。第一个层次为目标层,即水利工程高边坡挖掘施工风险评估目标;第二层为准则层,第三层为二级指标层。根据所构建的水利工程高边坡挖掘施工风险评估体系确定评估指标的分级及风险评估等级,实现对水利工程高边坡挖掘施工风险评估模型的设计。
1.3确定施工风险评估等级
在上述指标体系下对施工风险评估指标进行分级,确定相应的评估等级及分值,具体内容如下:
1.3.1挖掘规模①高边坡高度(m)的风险评估指标共分4级,分别为(0,25)、[25,40)、[40,55)、[55,+∞),分别对应的分值范围为0~34、35~59、60~84、85~100分。
②高边坡角度(°)的风险评估指标共分4级,分别为(0,5)、[5,10)、[10,15)、[55,75),分别对应的分值范围为0~34、35~59、60~84、85~100分。
1.3.2高边坡地质条件①高边坡地层岩性的风险评估指标共分4级,分别为弱风化层、强风化层、全风化层、易滑、软弱地层,分别对应的分值范围为0~34、35~59、60~84、85~100分。
②高边坡坡体结构的风险评估指标共分3级,分别为非顺坡向结构、顺坡向不贯通软弱与硬性组合结构、顺坡向贯通软弱结构,分别对应的分值范围为0~44、45~74、75~100分。
③挖掘施工环境中周边环境的风险评估指标共分3级,分别为开挖线外1.0H处、1.5H、2.0H处有建筑设施,分别对应的分值范围为0~44、45~74、75~100分。
④风险诱发因素中自然灾害的风险评估指标共分3级,分别为极少发生、偶尔发生、频繁发生,分别对应的分值范围为0~44、45~74、75~100分。
1.3.3施工资料完整度①项目文件的风险评估指标共分4级,分别为3个以上勘探点、3个勘探点、2个勘探点、1个勘探点,分别对应的分值范围为0~34、35~59、60~84、85~100分。
②地质资料的风险评估指标共分2级,分别为一坡一图一说明不完整、一坡一图一说明完整,分别对应的分值范围为0~50、51~100分。
根据上述分级内容获得对应的分值,分值在75以上为极高风险,等级为IV;分值在50到75之间为高度风险,等级为III;分值在25到50之间为中度风险,等级为II;分值小于25为低度风险,等级为I。
2仿真实验及分析
为验证所提模型的有效性,设计如下实验。为保证实验的稳定性,设置具体地质参数如下:上游边坡走向为NE85°,倾向NW方向,倾角为68.3°;坡顶面走向为NW245°,倾向NE方向,倾角为43.1°;坝肩边坡走向为NW245°,倾向NE方向,倾角为33.6°。在此基础上,选择8个监测点作为数据的来源,高边坡中各监测点位置如图2所示,各个监测点的相关数据如表2所示。
获得上述数据后,计算各风险元素的权重值,对表中数据进行加权处理得到标准化加权值。通过加权值计算各项风险指数的敏感值。为保证实验对比结果的有效性,引入传统的基于ANP结构模型的风险评估模型和基于软集合理论的风险评估模型作为对比。为便于观察和对比,利用SPSS统计软件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
2.3结果与分析
随机选择三个监测点(3、4、6)进行实验测试。不同的水利工程高边坡挖掘施工风险评估模型的风险指数敏感度测试结果如图3所示。
pagenumber_ebook=121,pagenumber_book=1046
图3不同的风险评估模型实验结果
Fig.3Experimentalresultsofdifferentriskassessmentmodels
图3(a)中,监测点3的风险指数敏感度系数始终处于较高的状态,仅在接近施工尾声时出现下滑趋势,而监测点4和监测点6的风险指数敏感度系数变化幅度大,整体数值较低;图3(b)中,监测点3的风险指数敏感度系数呈现一种先降低后上升的趋势,监测点4和监测点6的风险指数敏感度系数则呈现一种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且状态极不稳定;图3(c)中,三个监测点的风险指数敏感度系数始终处于较高水平,且状态平稳。
综上,在施工风险评估过程中,两种传统模型的风险指数敏感度稳定性均较差,多次出现忽高忽低的情况,并且整体呈较低的状态。而所提模型的风险指数敏感度较平稳,且始终处于较高的水平,保证了风险评估结果的质量。
篇10
本文旨在探讨木制玩具的出口风险预警,为木制玩具新产品研发设计、生产管理、源头控制、检验监管等提供借鉴与参考。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儿童消费品安全性已引起世界各国普遍关注,尤其是欧美发达国家的玩具法案、指令、标准等更新频繁、日趋严格,通报召回事件呈直线上升趋势,使我国玩具出口风险越来越大。对出口木制玩具进行科学的风险评估,并利用风险评估结果进行预警控制,对提高产品质量控制与检验监管的针对性、有效性,对降低玩具出口风险、提高产品竞争力都具有积极意义。
一、风险等级划分
木制玩具,顾名思义,是木材为主要原料的玩具。可分为:纯木制玩具、合成木制玩具、木辅玩具等。按照需关注的重视程度,可以将木制玩具出口风险划分为四个等级:
1.高风险,指通报召回发生频次最多,产品质量安全风险最大,需要引起高度的关注重视,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2.中等风险,指通报召回发生频次较多,产品质量安全风险比较大,需要引起重点关注重视。
3.较低风险,指通报召回发生频次低,产品质量安全风险比较小,需要一般关注。
4.低风险,指未发生过通报召回,产品质量安全风险低,一般不会发生质量安全风险。
二、木制玩具分类
木制玩具花色繁多,品种多样,名称不下千种。为便于风险评估,基于玩具功能、结构造型的特殊性以及国外通报颁率,可以将出口木制玩具归纳为家具玩具、警械玩具、模型玩具、声响玩具、工具玩具、磁铁玩具、教学玩具、乘骑玩具、推拉玩具、过家家玩具、积木玩具以及其他普通玩具等12个大类。
三、近年来国外通报情况
2011年,中国出口玩具及儿童消费品被国外通报累计594起,其中涉及木制玩具及其制品49起,占通报总数的8.3%。2012年,被国外通报累计742起,其中涉及木制玩具及其制品41起,占通报总数的5.52%。
1.从主要输入国的通报情况看,通报最多的国家是欧盟(55批),其次是美国(19批)、加拿大(17批)。2011-2012年,俄罗斯、日本、韩国以及东南亚国家无国外通报。
2.从主要玩具类型的通报数量看,婴儿床等家具玩具(20批)、枪、刀等警械玩具(15批)、汽车等模型玩具(14批)通报最多,其次是声响玩具、乘骑玩具、教学玩具等功能类玩具,工具玩具、积木玩具、推拉玩具等传统玩具通报相对较少。
3.从通报原因分布看,机械物理通报次数最多(69批),其次是化学项目(21批)和产品设计缺陷原因(14批)。
4.从通报的不合格具体原因看,通报最多的是小零件、锐尖锐边、造成跌伤等,其次是重金属、邻苯二甲酸盐超标等,还有动能过大、声级过高等原因。
5.从造成通报的玩具材料看,最多的是油漆油墨、塑料橡胶,其次薄膜包装、纺织金属等配件。
四、木玩出口风险等级评估
参照风险等级评估的通用方法,可以按照严重、中等、较低、低风险四个等级,对出口木制玩具进行评估界定。具体如下:
1.玩具类别风险评估
严重风险产品:家具玩具、警械玩具、模型玩具、声响玩具
中等风险产品:工具玩具、磁铁玩具、教学玩具、乘骑玩具
较低风险产品:推拉玩具、过家家玩具、积木玩具
低风险产品:除上述以外的其他普通玩具
2.输入国家风险评估
严重风险区域:欧盟
中等风险区域:美国
较低风险区域:加拿大
低风险区域:日、韩、俄等国家,台湾地区
3.玩具材料风险评估
严重风险材料:油漆、油墨、涂料
中等风险材料:塑料、橡胶
较低风险材料:金属、皮革、合成板材
低风险材料:实木板材
4.安全项目风险评估
严重风险项目:机械物理
中等风险项目:化学项目
较低风险项目:燃烧性能
低风险项目:无
5.产品缺陷风险评估
严重风险:造成儿童窒息的小零件,造成儿童刺伤、划伤的锐尖锐边,造成儿童跌伤、卡伤等设计缺陷、间隙等。
中等风险:涂层、塑料件中重金属、邻苯二甲酸盐等化学项目超标。薄膜太厚、标识不正确等包装缺陷。
较低风险:因设计缺陷造成的动能过大、磁性过大、声级过高等。
低风险:产品涂层脱落,板材虫蛀、霉烂情况等。
五、木玩风险评估在预警机制上的应用
根据风险评估等级,可以按照严重风险等级(红色预警)高度关注,中等风险(黄色预警)重点关注,较低风险、低风险(蓝色预警)一般关注的原则,进行风险预警和防范控制。
在产品设计、生产、检测、检验等过程中,对照《木制玩具出口风险预警模型图》(详见附件),可以按照如下步骤,进行风险预防与控制:
第一步,识别玩具的种类。先从《模型图》的玩具名称栏中,检索产品所对应的玩具种类,然后按照红色区域高度关注,黄色区域重点关注,蓝色区域一般关注的办法,确定该产品的风险预警等级。
第二步,识别不同的输入地。先从《模型图》输入国家栏中,查阅不同输入地的风险程度,然后根据该产品计划输入的国家或地区,按照红色区域高度关注,黄色区域重点关注,蓝色区域一般关注的办法,确定该产品的风险预警关注等级。
第三步,确定风险预警的重点内容与预防控制的关键环节。对照《模型图》中所对应的预警关注项目内容,按照关注程度的不同要求,在相应的关键控制环节,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预警防范与控制措施。
在风险预警控制时,建议:
对红色区域的产品,凡是输入标注红色区域的国家或地区,其所对应的高度关注栏(红色)的关注内容必须高度关注,并从相应的关键控制环节着手,进行严格的预防和控制;输入标注黄色区域的国家或地区,其所对应的高度关注栏(红色)的关注内容必须重点关注,并从相应的关键控制环节着手,进行重点预防和控制;输入蓝色区域的国家或地区,其所对应的高度关注(红色)的关注内容可以一般关注,并进行适当的预防和控制。
对黄色区域的产品,应重点关注输入红色区域国家或地区的高度关注(红色)的内容,对输入黄色区域国家或地区的高度关注(红色)风险,给予一般关注即可。
对蓝色区域的产品,只需关注输入红色区域国家或地区的高度关注(红色)的内容,并进行适当预防和控制。
六、加强木玩风险预警控制
一是要加强风险评估意识。企业作为产品质量的第一责任人,要增强质量主体意识和风险评估意识,从关键环节着手,建立产品风险预警机制,加强质量自控,以提高产品质量水平,促进企业竞争力提升。
二是要提高风险评估能力。目前,许多企业订单靠来料加工和来样加工,不参与产品设计,而采购商为吸引消费者眼球,经常会开发一些结构新颖、功能独特的玩具,或者在老产品返样时,擅自更改设计,造成产品设计缺陷。生产企业应提高风险评估能力,以规避设计缺陷带来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