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外包和服务贸易范文

时间:2023-06-05 18:01:0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服务外包和服务贸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服务外包和服务贸易

篇1

    法定代表人:刘建伟,总经理。

    委托人:陈蘅,该公司工作人员。

    委托人:郭峰,北京市鼎铭律师事务所律师。

    被上诉人(原审被告):兰州金城旅游服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法定代表人:王续国,董事长。

    委托人:冉志江,北京市公诚律师事务所律师。

    上诉人东方国际集团上海市对外贸易有限公司(原名上海市对外贸易公司,以下简称上海外贸)为与被上诉人兰州金城旅游服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金城公司)保证合同关系确认纠纷一案,不服甘肃省高级人民法院保证合同关系民事判决,向最高人民法院提起上诉。

    最高人民法院经审理查明:1995年2月27日,上海外贸与案外人匈牙利金城豪克国际贸易责任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豪克公司)法定代表人田丰年签订一份95 H T I 4 E 025售货合同,约定:由上海外贸供给豪克公司不同规格的童晴棉服和童羽绒服货物总计数量为28000 PC S(即28000件),总金额为365600美元,装运数量允许有5%的增减;价格条件为C IF布达佩斯;装运期限为1995年7月到8月;装运口岸为中国上海;目的地为匈牙利布达佩斯;付款条件为提单日后70天内电汇付款;品质异议为买方须于货到目的口岸之日起30天内提出;数量异议为买方须于货到目的口岸之日起15天内提出,索赔均须提供卖方同意的公证行的检验证明。上海外贸业务员郑亦和豪克公司法定代表人田丰年在该合同上签字。同年4月20日,金城公司给上海外贸出具了关于给匈牙利金城企业集团欧洲豪克公司担保的函。该函称“匈牙利金城企业集团欧洲豪克公司是兰州市金城旅游服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派出的境外企业。关于今年贵公司与该公司签订的进出口合同,我们同意作合同经济担保。希望合作顺利”。售货合同签订后,上海外贸于1995年7月20日将集装箱装运情况传真给豪克公司,同年7月26日将货物装上船只,取得提单并交给豪克公司,后因合同项下货物一部分被匈牙利海关没收,一部分下落不明,豪克公司未给付上海外贸货款,双方发生争议,上海外贸遂于1996年3月8日向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上海分会(以下简称上海仲裁分会)申请仲裁,请求裁决豪克公司立即向上海外贸支付货款328478美元、赔偿损失并承担仲裁费用。上海仲裁分会认为,上海外贸已按销售合同约定将货物装船,支付了至目的地布达佩斯运费,装船后及时通知了豪克公司,负担了货物装上船以前的一切费用和风险,提供了全套装运单据,已按约履行了义务,而豪克公司接受了全套正本装运单据后,未按合同约定支付货款,根据《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第五十条关于“买方必须按照合同和本公约规定支付货物价款和收取货物”的规定,显属根本违约,应承担违约责任,赔偿上海外贸因豪克公司违约造成的经济损失。上海仲裁分会遂于1997年8月29日作出了(97)沪贸仲字第505号裁决:豪克公司支付上海外贸货款328478美元;豪克公司赔偿上海外贸经济损失21040美元;仲裁费由豪克公司承担90%,上海外贸承担10%;豪克公司补偿上海外贸办案费用人民币186000元。因上述仲裁裁决没有涉及金城公司保证责任,上海外贸遂于1998年2月19日向甘肃省高级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诉请判令金城公司承担383883.88美元的保证责任并赔偿利息损失。诉讼期间,上海外贸又于同年3月24日向原审法院提出申请称:上海外贸与金城公司担保责任赔偿案中,由于赔偿数额有待对豪克公司的执行结果而定,故本案的诉讼请求变更为,依法确认金城公司的担保合同有效并承担担保赔偿责任。

另查明:1995年3月16日,金城公司给案外人上海市针织品进出口公司出具了一份“关于给匈牙利金城企业集团欧洲豪克公司担保的函”,该函内容与金城公司于同年4月20日给上海外贸的担保函内容相同。对于金城公司出具保函问题,该公司承认给上海市针织品进出口公司的担保函系该公司出具。对于该公司是否向上海外贸出具相同内容的担保函问题,原审判决认定给上海外贸的担保函系该公司所出具,金城公司对此认定未提起上诉;在最高人民法院二审期间,金城公司称其未向上海外贸出具过保函,至于加盖在保函上的金城公司公章是否为真实的则不能肯定,但金城公司不申请对此公章进行鉴定。关于豪克公司的称谓问题,原审法院曾委托兰州大学外语系对豪克公司的名称进行翻译,确认为“金城企业集团豪克公司”。金城公司分别向上海外贸和案外人上海市针织品进出口公司出具保函时称豪克公司为“匈牙利金城企业集团欧洲豪克公司”。上海外贸向上海仲裁分会申请仲裁时称被申请人豪克公司为“匈牙利金城企业集团欧洲豪克公司”,豪克公司亦以“匈牙利金城企业集团欧洲豪克公司”的名义进行书面答辩。豪克公司于1996年6月20日给上海外贸关于推选首席仲裁员的函件中以“匈牙利金城豪克公司”名义落款并加盖豪克公司公章。豪克公司于1996年3月28日给金城公司的报告中称本案售货合同是上海外贸与“金城企业集团欧洲豪克公司”签订的。上海仲裁分会秘书处于1998年4月8日给上海外贸的复函中证实:上海外贸以匈牙利金城企业集团欧洲豪克公司为被申请人申请仲裁,被申请人曾以匈牙利金城企业集团欧洲豪克公司名义答辩,但此后在递交仲裁文件中又以“金城豪克国际贸易责任有限公司”、“金城豪克国际贸易有限公司”、“匈牙利金城豪克公司”的名义出现(公司公章完全相同),鉴于被申请人使用的名称前后不一,故仲裁庭曾要求其确认自己的名称,被申请人于1996年11月27日致函上海仲裁分会称“本公司全称为金城豪克国际贸易责任有限公司”。上海仲裁分会认为,“以上事实,说明被申请人尽管使用上述提及的不同名称,但仍是同一主体”。一、二审诉讼期间,金城公司未举证证明其在匈牙利还有第二家豪克公司。

    原审法院经审理认为:金城公司保函所列被保证人为匈牙利金城企业集团欧洲豪克公司,与上海外贸所诉被保证人及仲裁裁决书所列被申请人并非同一公司,亦与主合同买方单位不一,不能确认上海外贸与金城公司之间存在债权人与保证人之间的法律关系。上海外贸起诉理由缺乏事实和法律依据,该院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五十四条之规定,判决:驳回上海外贸的诉讼请求。案件受理费31 200元由上海外贸承担。

    上海外贸不服原审法院的上述民事判决,其上诉理由是:原审法院认定“保函所列被保证人是匈牙利金城企业集团欧洲豪克公司,与原告所诉被保证人及仲裁被申请人并非同一公司,亦与主合同买方单位不一”与事实不符。实际情况是被保证人作为一家匈牙利公司,虽以不同文字表述同时使用了多个名称,但不能改变其法律关系中作为同一主体的性质,在其与上海外贸的主合同执行过程中及仲裁过程中有充分证据证明这一事实。被保证人虽使用不同名称,但均系同一经营场所、同一电话号码和使用同一枚匈牙利文公章,且通过同一总经理田丰年履行同一合同项下的权利和义务,原审法院仅凭名称文字表述上的不同就轻率地认定主体不一是错误的。上海外贸与金城公司之间存在债权人与保证人之间的法律关系。自1995年4月20日金城公司向上海外贸出具保函之日起,双方即确立了保证合同关系。原审判决认定事实不清,适用法律不当,故请求撤销原判,改判金城公司对豪克公司的债务承担赔偿责任并承担诉讼费用。

金城公司答辩称:能证明上海外贸提交的1995年4月20日的担保函是否真实和是否成立的关键证人是金昕、郑亦、田丰年三位经办人,金昕和郑亦是上海外贸的业务负责人,其未出庭作证和提供证言,田丰年不仅是必须到庭的证人,而且是上海外贸申请执行涉外仲裁裁决的被执行人。上海外贸既没有将被担保人列为共同被告,又没有提供充分的证据,仅凭一纸空文要求金城公司承担没有确定的被担保人的责任,以及要求金城公司为一个没有保证条款且排除第三者责任的主合同承担赔偿责任,应不予支持。金城公司未参加上海外贸与豪克公司的仲裁庭审过程,无法对该案件事实进行质证或答辩,金城公司无上述诉讼权利,也没有义务替仲裁案件申请人或被申请人确认事实和承担赔偿责任。故请求二审法院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最高人民法院认为:本案涉及上海外贸与豪克公司以及上海外贸与金城公司之间两个不同法律关系。关于上海外贸与豪克公司之间的国际货物买卖合同纠纷,业经上海仲裁分会作出(97)沪贸仲字第505号裁决,豪克公司应承担给付上海外贸货款及赔偿损失的民事责任,即主合同债务人债务范围已经确定。因上海仲裁分会的裁决不能涉及仲裁协议之外的当事人,即从合同中的保证人金城公司。上海外贸有权以金城公司为被告,单独就本案保证合同关系向原审法院提起诉讼,要求确认上海外贸与金城公司之间存在保证合同关系并判令金城公司对主债务人豪克公司的债务承担赔偿责任。

    原审判决业已查明:1995年4月20日的担保函系金城公司出具,金城公司对此未提起上诉,亦未对原审认定的事实提出异议。在本院二审期间,虽然金城公司称该公司未出具担保函,但又对加盖在担保函上的单位公章是否为真实不能作出肯定的回答,且该公司也不申请对此公章进行鉴定,故应认定该担保函系金城公司所出具。关于被保证人豪克公司的名称问题,豪克公司虽有多个中文名称,但均使用同一枚印章,法定代表人亦同为田丰年一人,且金城公司不能举证证明其在匈牙利还开办了第二家豪克公司,应认定担保函上所称被保证人匈牙利金城企业集团欧洲豪克公司即为主合同的债务人豪克公司。上海外贸与金城公司之间已形成保证合同关系,该合同系当事人真实意思表示且不违法,应认定为有效。因此,金城公司的上述辩称均无事实和法律根据,其辩解的理由不予采纳。原审判决认定事实部分不清,适用法律不当,应予纠正。上海外贸的上诉理由成立,应予支持。

    鉴于本案所涉保函没有约定保证人承担何种保证责任,且该担保行为发生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施行之前,依照本院《关于审理经济合同纠纷案件有关保证的若干问题的规定》第7条关于“保证合同没有约定保证人承担何种保证责任,或者约定不明确的,视为保证人承担赔偿责任”的规定,金城公司应对被保证人豪克公司给付货款及赔偿损失的债务承担赔偿责任。

    据此,最高人民法院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五十三条第一款第二、三项之规定,于1999年4月24日判决如下:

    一、撤销甘肃省高级人民法院(1998)甘经初字第17号民事判决。

    二、确认兰州金城旅游服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向东方国际集团上海市对外贸易有限公司出具的保函成立,双方之间已形成保证合同关系。

篇2

1.促进传统服务贸易加快转型升级

继续巩固运输、旅游、建筑与工程服务等劳动密集型服务贸易的规模,努力提高传统服务贸易的层次和附加值,尽快形成一批具有发展带动效应的服务产业集群、特色园区、知名品牌企业和产品。一是加快培育高附加值旅游服务。推进旅游便利化,有效落实在大连周水子国际机场口岸实行72小时过境免签政策,积极争取将外国人72小时过境免签从机场扩大至海、陆、空口岸的方面试点,进一步优化“144小时便利签证”有关措施,加快旅游国际化进程。有效整合现有的旅游资源,不断开发旅游新产品和生态旅游、文化旅游等创新旅游项目,鼓励发展电子商务旅游。加强大连旅游目的地在海外的宣传推广,建立国外旅游营销网点和信息平台;二是完善以海运为核心的现代物流运输服务体系。以大连建设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和东北亚国际物流中心为契机,加快完善集疏运体系,大力发展现代物流和供应链管理服务。以大窑湾港区为核心,加强集装箱场站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港口运作流程,增加集装箱货运生成量。逐步发展高端航运服务,完善航运服务功能。重点发展航运金融服务,积极吸引航运产业基金、航运金融租赁公司、航运保险机构落户大连,鼓励大型企业和团体联合设立融资租赁公司、金融租赁公司。不断扩展航运保险业务,积极引进国际上知名保障和赔偿组织在大连设立船舶保险、航运金融保险等的代表处或办事处;三是积极拓展境外劳务服务范围。充分发挥大连的人才优势,鼓励采用特许经营、项目融资等国际通行方式开展国际工程承包,以此来带动工程设计、劳务和咨询等建筑服务的出口。

2.推动新兴服务贸易实现跨越式发展

以地方金融保险、商贸服务、专业服务等重点领域为突破口,加快生产贸易发展,推动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的良性互动发展。一是积极推动涉外金融和保险业务创新。争取国家放宽大连市涉外金融的管制和外汇管制,允许服务贸易相关的跨境资本的自由流出流入,提高服务贸易金融便利化。鼓励大连市内银行等金融机构为服务贸易企业和项目提供融资和担保服务。加快开发保险和再保险险种,推进责任保险、出口信用保险业务创新。鼓励融资租赁公司在生物制药、设备制造、航运物流、船舶租赁等产业开展融资租赁业务;二是加快发展会展商贸等特色服务贸易。大力发展会议展览服务,继续办好夏季达沃斯论坛、中国软件和信息服务交易会等现有品牌展会,积极引进世界海洋博览会、中国现代建筑产业博览会等国际国内知名展会。利用区域商贸服务业迅速崛起的有利时机,重点依托石油化工、装备制造、生物制药等优势产业,建设一批集展贸直销、电子商务、信息、物流配送、融资结算等服务于一体,面向国内外市场的服务平台;三是大力发展医疗教育等专业服务贸易。加强与国内外知名机构合作,推动大连医疗健康、教育、文化等专业服务贸易的快速发展。鼓励大连市医疗健康服务机构与国际知名医疗服务机构合作,建设国际标准的远程医疗系统,开展远程医疗服务。支持大连教育机构提高教育服务创新能力,开发有一定比较优势的国际化教育服务项目,鼓励各类高校扩大国外留学生规模,完善服务贸易相关专业资格证书的培训,提高服务贸易专业人才国际标准化程度;四是鼓励文化创意产业走出去。以文化创意产业为基础,引入国内外(尤其是日韩等)知名企业,积极打造大连大型文化产业园区。举办国家级文化贸易展区和论坛,探索文化版权的交易、经纪等文化贸易服务。

3.继续做强服务外包等优势产业的发展

自2003年以来,大连市先后被评为“软件产业国际化示范城市”、“中国服务外包基地城市”、“服务外包基地城市示范区”,服务外包产业取得了高速发展,以此为依托推动信息技术外包、业务流程外包和知识流程外包的快速发展,构筑特色鲜明、错位互补的服务外包产业发展格局。一是继续增强服务外包产业的竞争力。通过重点企业扶持,形成若干具有创新力、竞争力、牵引力的大型龙头骨干企业和与之配套、覆盖产业链相关环节的产业集群。在已形成软件和服务外包千亿产业集群的基础上,继续扶持华信、海辉、东软等服务外包知名企业的发展,使其从地区品牌逐步发展成为国际市场中有一定影响力的大连服务外包品牌;二是推动服务外包产业升级。发挥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政策优势,结合已有产业基础,以大连软件园为载体,将大连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重点方向确定为:软件设计与研发、工业设计、金融服务、生物医药等技术密集型的新兴产业和高附加值业务。努力培育和积极引进研发型企业和机构,加快对现有企业的升级改造,引导重点企业以业务流程外包和知识流程外包为发展重点,推动服务外包产业向价值链高端发展;三是积极拓展服务外包内容。充分发挥语言和地缘优势,通过加强与日韩等国家船舶交通、装备制造、汽车、医疗器械、电子信息产品等行业企业合作,以集成电路设计、软件设计为重点,提供高端化的信息技术产品设计开发服务。面向物流管理、电子商务管理、在线娱乐、在线教育等领域开发和建设支撑平台,提供增值服务。四是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引导服务外包企业在技术引进的同时,加大研发投入,努力形成自主知识产权。建立健全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法律体系,依法惩处知识产权侵权行为,为服务外包企业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

二、优化大连服务贸易发展环境

1.加强对服务贸易知名品牌的培育

加大对企业技术创新的资金投入,成立服务贸易发展专项基金,完善相关技术创新奖励制度,健全企业自主知识产权保护制度,鼓励重点服务贸易出口企业进行相关研发活动。通过税收、土地、水电等优惠政策,支持大连市服务贸易企业建立重点实验室等技术创新平台,提升自主研发和创新能力。发挥服务外包企业品牌领导力和影响力,在服务外包、旅游、文化等具有比较优势领域创立品牌,提升服务层次和水平。以大连高新园区、双D港、小窑湾、保税区等特殊功能区为依托,培育服务贸易重点企业,逐步打造国家级服务贸易示范区、软件出口创新基地。鼓励高新园区充分依托其在服务外包领域的优势,加快提升物流、设计研发、信息咨询、电子商务等生产贸易发展水平;促进双D港生物科技服务领域向深度拓展,实现制造业和服务业、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协调发展;鼓励小窑湾大力发展现代商贸服务业和总部经济,吸引世界500强企业、境外大型企业在区内设立运营总部、研发中心、采购中心、分销中心、物流中心、品牌培育中心、外包中心等具有贸易营运和管理功能的贸易型总部;发挥保税区的政策和功能优势,积极争取开展保税贸易试点,实行特殊的金融、航运和税收政策,开展研发设计、创立品牌、服务集成、金融投资等现代服务业。发挥大连保税港区等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的政策和功能优势,在符合条件的区域开展保税服务贸易试点,吸引跨国公司贸易总部和贸易性机构落户。

2.推动服务贸易便利化发展

政府作为市场宏观调控的管理者,应该强化市场监管力度,规范市场秩序,为服务贸易的开展营造宽松的市场环境。一是完善财税政策扶持。结合大连每年制订出台的外贸扶持政策,设立促进服务贸易发展专项资金,用于支持信息技术、专利、咨询等亟需的生产的进口。对于符合条件的服务贸易高新技术企业,给予税收方面的优惠,并充分保障其用地需求,逐步实行鼓励类服务业用电、用水、用气与工业同价政策,以降低该类企业成本;二是争取建立服务贸易便利化试点。根据大连市服务贸易自身的发展水平,以中日韩自由贸易区谈判为契机推进探索在大连对日、韩服务贸易便利化的试点。在检验检疫方面,设立“快速检验绿色通道”,在保证有效监管的情况下,尽量简化进口审批手续;在自然人流动方面,出台服务贸易企业外籍高管的签证和居留便利政策;在外汇结算方面,推动外汇审核流程和手续简化,为重点企业在开户、收支、结售汇、融资等方面服务贸易结算“绿色通道”,并鼓励企业进行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的试点;三是扩大服务贸易的开放。以中美投资协定(TPP)、服务贸易协定谈判确立的准入前国民待遇和负面清单为基础,借鉴上海自贸区发展经验,积极探索大连在航运服务、金融服务、专业服务、文化服务等投资领域的负面清单管理模式,适度降低对于投资者资产规模、股权比例、经营范围的市场准入限制,减少外资审批手续。

3.搭建服务贸易发展促进平台

确立服务贸易的战略地位,提高对服务贸易的重视力度,加强政府、行业和企业等各部门密切配合,积极建立服务贸易促进体系,加强服务贸易人才培养,夯实大连服务贸易发展基础。建立由市外经贸局牵头,市有关单位参加的加快发展服务贸易工作协调机制。充分发挥大连市服务外包协会的服务功能,支持大连市服务贸易协会等社会组织建设,强化行业自律,提升行业的整体形象。进一步建立健全服务贸易网络服务体系和服务贸易统计体系。不断完善“中国大连投资政务网站”、“大连软件和服务外包网”、“大连服务外包协会”等网站有关大连服务贸易的信息,适时组织设立“大连市服务贸易指南网”,及时为服务贸易企业提供信息咨询、市场供求等服务。完善服务贸易统计数据库,及时大连服务贸易领域的相关数据,以便为企业开拓市场和政府管理提供信息支持。

4.加强服务贸易专业人才培养和引进

篇3

京交会的一大特点,是起点高,规模大。由商务部与北京市共同主办的京交会,既得到了联合国贸发会议、经合组织的永久支持,也得到了教育部、工信部、财政部、中国贸促会等十六个部委单位的支持。京交会定位于国家级、国际性、综合型的服务贸易交易会,是目前全球唯一涵盖世界贸易组织界定的商业服务、通讯服务、建筑及相关工程服务、分销服务、教育服务、环境服务、金融服务、健康与社会服务、旅游与旅行相关服务、娱乐文化与体育服务、运输服务、其他服务等12大类服务贸易领域的综合型交易平台。

说实话,除了中国,世界上暂时还没有一个国家,可以推动这么大规模的交易会。当然,有的国家也可能是不屑,但更多的,还是做不到。

那么,京交会,能给中国贸易或中国经济带来什么?

京交会是中国大力发展服务业与服务贸易、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举措,致力于成为中国服务业“引进来”和“走出去”的重要渠道。简言之,京交会可能是个机遇式的平台,北京可能通过这个平台提升国际影响力,甚至建立服务业的新优势。

在过去的三十年中,中国抓住了全球加工制造业转移的时机,相继超过德国、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不过,中国获得了高速的经济增长,但在全球产业链分工中仍处于较低端位置,产业结构、外贸结构失衡等问题已成为制约中国外向型经济增长的主要瓶颈。

如何突破产业结构与外贸结构上的瓶颈,实现中国发展方式的转换?发展服务业和服务贸易,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和服务外包,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如何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是中国产业升级的关键。

世界产业转移第一个阶段是以轻纺工业为主的劳动密集型的产业转移,这点中国30年前就抓住了。第二个阶段是以重化工业为主的资本密集型转移,中国在改革开放中期意识到并抓住了这一机遇。目前,全球产业转移正在经历以新技术、新材料、IT产业为代表的技术密集型的转移。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资源和资讯通过互联网在全球重新配置,全球出现了以现代服务业和研发环节转移为特征的世界经济新一轮产业转移。服务外包具有智力要素密集度高、产出附加值高、资源消耗少、环境污染少等特点,而且能够提供大量的就业。

有分析认为,过去三十年的加工贸易解决了农民工的就业,而未来服务外包则可能是解决中国成千上万大学生就业的重要途径。服务外包中大量编程方面的工作,将为大学生提供广阔的就业机会。2009年,中国服务外包就业大学生是110万人,按照20%比较保守的增长率,到2020年,服务外包将承载超过1000万大学生就业。另据权威人力资源机构调查,服务外包行业中,一个白领岗位,能够带来五个蓝领岗位。按这一调查,2020年服务外包可以解决5000万农民工就业,总就业量可能超过6000万人,对中国社会的贡献,可谓居功甚伟。

据统计,2010年底,中国的服务外包企业已经超过1万家,服务外包执行总额403.3亿美元。虽然势头很好,但从总体来看,中国服务外包仍存在散、乱、小、差阶段。

篇4

关键词:服务贸易 发展战略 服务业 策略

服务贸易具有解决就业多、对环境友好、附加值高、贸易摩擦少等优点,加快发展服务贸易对于提升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加快建设国际贸易中心,提高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发展潜力有重要的推动作用。黑龙江省服务贸易还没有形成国际竞争力,在发展初期还存在一系列问题,提升黑龙江省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已是黑龙江省老工业基地发展的重要途径,对黑龙江省服务贸易的发展战略重点与策略进行详细分析与阐述已成为理论界和实业界关注的重点。

一、黑龙江省服务贸易发展现状

(一)黑龙江省服务贸易的出口类型单一

我国服务贸易类型众多,教育、医疗、金融、保险和通信技术等都是逐步涌现的新兴服务类型,但黑龙江省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与经济环境,服务贸易还以传统的旅游、对外承包工程、运输和对外劳务合作为主,2009年这几项传统服务贸易类型所占比例分别为31.93、39.32%、2.4%、1.79%(2008年,对外劳务合作占服务贸易出口的12.21%),并且旅游服务贸易成绩突出。

(二)服务贸易自然人移动日趋活跃

自然人移动是指一国服务提供者以自然人身份进入另一国提供服务的服务贸易形式。黑龙江省对外劳务服务合作营业额从1990年724万美元上升到2008年24411万美元,但受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影响,2009年黑龙江省对外劳务服务合作营业额下降到3589万美元,同比下降85.3%。黑龙江省对外劳务合作服务出口变动情况见图1。

图1 黑龙江省对外劳务合作服务出口变动情况

此外,黑龙江省对外劳务派出人数相对较少,2010年我国共派出各类劳务人员346888人,黑龙江派出各类劳务人员3166人,占全国0.91%,排名23位,对外劳务派出潜力大。

图2 2010年我国派出各类劳务人员按省市区排名

(三)服务贸易各项工作有序推进

服务贸易覆盖行业广、涉及部门多、协调难度大。黑龙江省高度重视服务贸易发展工作,经过多年探索和实践,逐步明确了“服务贸易和货物贸易并举”的外贸发展思路;鼓励研究机构、专家学者开展服务贸易领域研究;贯彻落实服务业对外开放,争取各项先行先试政策;鼓励对外出口企业推进改制,营造科研实力强,技术创新能力强的外贸企业对外投资建厂和开展劳务合作。

二、黑龙江省服务贸易发展存在的问题分析

黑龙江地理位置较为偏僻,但自然资源较为丰富,在服务贸易的起步阶段,服务贸易的开展主要集中在自然资源条件好的部门,如旅游业、石油石化、运输和对外承包上。黑龙江省服务贸易发展存在的问题主要有服务贸易缺乏国际竞争力、服务贸易专业人才匮乏和服务贸易法规不健全、对外服务贸易结构不合理和服务贸易管理落后等问题。

三、黑龙江省服务贸易发展的战略重点

(一)进一步发展国际旅游业

以“HEILONGJIANG―THE COOL PROVINCE OF CHINA”为主题形象定位,实施“巩固基础市场、深化提升市场、开发潜在市场、进入未来市场”的战略。

在重点推广冬季冰雪观光游的基础上,大力宣传夏季旅游产品,吸引游客到黑龙江参与原始森林游、湿地草原游、中国北极游、华夏东极游、中俄界江游、火山地貌游、黑龙江地域文化游等。欧洲、美洲、澳洲地区为黑龙江省的未来市场。要做好哈尔滨观光游、冬季冰雪游、夏季五大连池、镜泊湖度假观光游、黑龙江地域文化游,以及界江界湖游等产品的宣传推广,提升黑龙江在欧美澳等国家的知名度。并随着黑龙江经济的发展,黑龙江与南亚、中东、南非地区经济文化交往日益增多,要适时开发这个潜在市场,扩大入境人数。与此同时继续保持黑龙江省与俄罗斯市场、日本和韩国市场和中国的港澳台地区及东南亚市场的传统旅游优势,并不断开发修学观光、夏令营和冬令营等旅游产品。

(二)大力发展服务外包产业

建设服务外包基地,鼓励绥芬河积极发展软件外包,将大庆和哈尔滨建成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大力发展离岸和境内服务外包,培育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服务外包企业,重点鼓励金融、保险、石油石化、装备制造等行业境内外报和离岸外包。

(三)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

现代服务业将成为龙江经济发展、产业升级和改善民生福利的“主力军”。黑龙江省应全面布局现代服务业,协调发展文化创意旅游、信息与电子商务、物流商贸和金融等重点行业,将现代服务业成为东部老工业基地发展的“主力军”,通过大力发展现代商贸、推进信息服务业发展、壮大金融业等提升黑龙江省服务贸易的竞争力。

四、黑龙江服务贸易发展的策略

(一)优化产业结构

重点培育和发挥黑龙江省在旅游和对外工程承包等劳动密集型领域,不断推进技术服务、信息服务等知识密集型领域的服务贸易,打造服务外包园区和物流运输基地。下决心完善财政、信贷等政府优惠政策,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并配套积极的产业结构和技术政策,促进服务贸易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升黑龙江省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

(二)提升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

黑龙江省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提升的根本在于优化结构,扶持并提升具有竞争优势、比较优势行业的技术含量,使其在国际贸易市场上具有竞争力。此外,技术创新和服务创新是后危机时代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关键,黑龙江省要积极影响良好的创新环境,不断推出人才引进计划,注重在高校中培养服务贸易专业人才。

(三)加强服务贸易人才队伍建设

探索建立“黑龙江省服务贸易(重点领域)人才培训基地”,加紧培养一支业务精、懂外语、会经营、善管理、熟悉市场的外向型人才队伍。营造人才脱颖而出、人尽其才的环境。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等各种方式办培训,大力引进国外优秀的高层次国际服务贸易人才,推进引进人才方式的多样化。

参考文献:

[1]刘文奇,段元萍.我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研究[J].科技与管理,2013,(2):30-33.

[2]庄惠明,包婷.基于服务贸易开放度的中国服务贸易竞争力研究[J].华东经济管理,2014,(1):51-54.

[3]吴欣.我国技术贸易、服务贸易与实物贸易关系研究[J].统计与决策,2014,(4):110-113.

[4]吴国春,孙小蕾.黑龙江省旅游服务贸易的发展与对策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8,(4):56-57.

[5]刘文奇,段元萍.我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研究[J].科技与管理,2013,(2):30-33.

篇5

内容摘要:服务贸易发展对陕西经济建设意义重大。在陕西省服务贸易总体水平偏低、发展结构不平衡,发展后劲不足、多元化程度不高的背景下,相关部门应加强制度构建,以提升服务贸易产业基础、改善服务业结构、培育内需市场、推动陕西省服务贸易上一个新台阶。

关键词:服务贸易 制度 立法

陕西省服务贸易发展现状

服务贸易发展迅速但规模很小。近年来,陕西省服务贸易发展迅速。统计数据显示,连续几年陕西省国际收支项下的与货物贸易相关的服务贸易出口总额均大幅增长。但是,与货物贸易相比,服务贸易总量明显偏低。具体到各分部门,也呈现出这样的发展特点。

服务贸易发展结构失衡。集中表现为服务贸易进出口比例失衡、出口结构不平衡、区域分布不均衡。如2006年,陕西省服务贸易进出口额达10.24亿美元,其中出口7.94亿美元,进口2.3亿美元。进出口结构极不平衡。该年度,自然资源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服务出口占绝对比例,技术密集型、资金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出口薄弱,与世界服务贸易发展趋势相悖。同时,陕西省服务贸易收支主要集中在一线两带区域。广大的欠发达和不发达地区服务贸易发展层次较低,发展后劲不足。

服务外包迅速崛起,但很不完善。服务外包是企业为了将有限资源专注于其核心竞争力,以信息技术为依托,利用外部专业服务商的知识劳动力,来完成原来由企业内部完成的工作,从而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优化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一种服务模式。自从西安被认定为中国服务外包基地城市以来,陕西省服务外包发展势头良好。但随着服务外包全球化的竞争日益加剧,复合型人才的短缺、统一的外包品牌和定位的缺失成为发展瓶颈,不利于陕西省在外包市场的整体地位和竞争力的提升。

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结构失衡。总体来看,陕西省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稳步发展,呈逐年递增态势。从行业格局看,根据2009年陕西省对外承包工程、劳务合作和设计咨询业务情况表计算,对外劳务合作所占比例最大,对外承包工程次之,而对外设计咨询最少。可见,陕西省传统行业增加较快,高级外派比例较小。事实上,迄今为止,陕西省外派劳务人员仍以非技术工人为主,而从事科教文卫业、设计咨询业和IT服务业的高级外派劳务数量稀少。

总之,现阶段陕西省服务贸易发展总体水平偏低、发展结构不平衡,发展后劲不足、多元化程度不够,不利于陕西省产业结构转化和经济健康发展

陕西省服务贸易发展滞后成因

之所以陕西服务贸易发展出现上述问题,笔者认为存在三方面原因。

(一) 服务业基础薄弱

实践表明,凡是服务贸易发达的国家或地区,均有强大的服务业作为支撑。从陕西省有关第三产业的统计数据看,服务贸易发展的产业基础是比较薄弱的。其深层原因为以下方面:第一,国情因素。我国仍处于主要依靠工业支撑经济增长的发展阶段,服务业尚未成为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第二,观念上的影响。长期以来,服务业被认为是非生产性活动,只是在协助生产性部门完成社会产品的流转过程,而不是真正创造价值,因此服务业被定位在从属地位。第三,生产要素的制约。一方面,劳动力有效供给存在严重约束。在国际服务业和服务贸易向知识技术密集型发展的大趋势下,陕西省目前的人力资本状况根本不能满足发展的需要,高素质人才的缺乏将成为服务业和服务贸易发展的一个瓶颈。另一方面,技术因素对服务业和服务贸易增长的贡献度虽处于上升趋势中,但是与先进国家和地区相比仍有很大差距。第四,需求条件有待培育。内需市场是产业发展的动力。陕西省长期以来,农业人口比重相对过大,农村居民的收入相当有限,消费习惯相应落后;城市居民生活性消费需求大、生产性消费需求少、本地客户对产品、服务的要求或挑剔程度又不高,这些大大限制了服务业发展的潜力,也影响了全省服务业的总量扩张。

(二)服务业行业结构不合理

美国经济学家布朗宁和辛格曼根据《联合国标准产业分类》,把服务业分为四部分:流通服务、生产者服务、社会服务和个人服务。指出生产者服务最具经济增长动力的性质。就陕西省而言,从近些年分行业生产总值看,服务业中所占比重较大的行业主要为传统劳动密集型行业,而生产业并不发达。究其原因有两点:首先,长久以来,服务业与工业各行其道,各类大小型企业除了生产部门外,都或多或少拥有自己的服务体系。加之,服务业自身由于受资金、技术等条件的限制,更多地停留在满足消费者生活需求如餐饮等低水平上,难以向社会提供高质量的生产。其次,服务行业低水平就业相对膨胀及与其他相关产业相互脱节也使陕西省服务贸易结构不合理。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发展,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他们大多只能进入低水平的传统服务行业寻求就业岗位。从业人员技能素养的普遍偏低,成为传统服务行业完成服务技术和管理方式现代化改进的主要制约因素,使得传统服务行业的国际竞争力日趋恶化。

(三)制度不完善

集中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服务贸易主体的运行和管理体制存在缺陷。在运行方面,电信、运输等服务领域,仍存在严重的行政性垄断;文化、体育、卫生、教育等服务领域按照事业体制进行管理,依赖财政支持;银行、保险、新闻出版等领域仍保持着十分严格的市场准入限制。因为上述原因,服务业和服务贸易发展动力不足,服务业国际竞争力极弱。在管理体制方面,改革滞后,创新不足,缺乏统一协调的管理体系。受各行业垂直管理模式影响,在服务贸易各领域,各行业主管部门对于行业的开放以及服务贸易的开展拥有很大决策权,往往各行其是。陕西省商务厅虽有权从宏观上对服务贸易进行监管和促进,但是,由于目前并没有从制度上对商务厅和各行业主管部门的职责进行划分,这就造成了商务厅还不能发挥从整体上对服务贸易的开放和发展进行监管、促进和协调的作用。第二,服务贸易的立法严重滞后。表现在两个层次,其一,中央立法不完善。其二,陕西省在服务贸易方面的地方性法规、规章屈指可数。具体表现为形式和内容缺失、内在一致性缺乏。显然,服务贸易法律制度不尽完善,也会抑制服务贸易发展。

促进陕西省服务贸易发展的制度设计

推动陕西省服务贸易发展,有赖于夯实服务业基础、改良结构、加强制度建设。其中,以制度建设为核心,它对实现市场主体行为规范化、市场经济秩序正常化、推动服务贸易体制的建立与完善、提供公平竞争的环境、促进服务贸易健康发展意义重大。

(一)构建科学协调的管理体制

高效的管理源于科学的管理体制设计。笔者认为,服务贸易管理体制设计上关键要通过立法明确管理主体的职责划分及协调等内容。目前,在国家服务贸易立法缺失的背景下,可通过地方性法规明确陕西省服务贸易管理主体和职责。可以考虑在省商务厅下设立专门的服务贸易处,作为全省服务贸易主管机构和协调机构。其职能可明确为:制定服务贸易产业政策、协调各服务行业主管部门工作、考核各服务贸易部门工作绩效等等。

(二)完善服务贸易促进制度

服务贸易的拓展需要依托于雄厚资本、高新技术、高素质专业人才和创新能力,陕西省应重视结合上述因素建构服务贸易促进制度。内容设计上应突出以下方面:服务贸易主体培育制度。为此,应加强规制,明确市场化、产业化和社会化的方向,通过引入竞争、打破垄断、完善市场准入、退出机制的规范,推动服务企业体制改革、建立竞争机制、提高服务效率和服务产品质量,以促成其发展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国际服务贸易市场开拓制度。应考虑在服务贸易支持体系的构建、服务贸易出口指导目录、税收优惠、专项资金、信贷政策指导、信用担保体系的建立、保险支持、设立服务贸易发展专项基金、中小服务贸易企业的资金支持、征信制度建设以及国际市场开拓和国际交流上进行具体规制。服务贸易统计制度。可仿效发达国家按照BOP统计和FATS统计两条主线进行二元架构的做法进行调适。一方面,陕西省外汇管理局要更细致地进行BOP统计。另一方面,尽快责成相关部门建立FAT统计制度,以便全面反映陕西省服务贸易的状况。民间出口服务体系促进制度。积极培育和发展各种贸易促进机构、企业商会和行业协会,充分发挥其在协调企业行为、规范市场秩序、维护企业权利、加强行业自律等方面促进作用,以及联系政府部门和企业之间的桥梁纽带作用,促进服务贸易发展。

(三)完善服务贸易保障制度

服务贸易的发展不仅面临上述通过出口促进“走出去”的问题,也面临引进来的问题。如果一国服务贸易一味“闭关锁国”,服务贸易开放范围小、力度弱,也会抑制服务贸易发展。如何适应贸易自由化以及承担世贸组织成员国义务的要求在当今贸易自由化与贸易保护主义夹缝中谋求发展值得深思。笔者认为,应在WTO服务贸易规则框架下建构既符合世贸组织开放规则又能利用发展中国家身份进行保障的服务贸易制度。具体到陕西省,一方面,遵守我国在服务贸易领域入世议定书的承诺,加大服务贸易领域开放力度、广度。另一方面,要结合省情实际及国际服务贸易发展趋势确定优势产业和弱势产业,选择性实行适度的贸易保护。详言之:对具有传统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和资源禀赋型产业如旅游、文化、物流等特色支柱产业,应坚持鼓励开放原则,同时注意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对其进行改造,以便增强其竞争力并加快其与现代服务业接轨的步伐。对于符合服务贸易的行业结构变化趋势、具有潜在竞争优势并且对本省其他产业有显著辅助或带动作用的知识、技术、资本密集型产业,给予更加优惠的支持。对于弱势服务业,则应进行保护性立法:一方面,对不同的行业应依据实际情况循序渐进地分阶段地开放服务市场,以时间争取空间。另一方面,在技术含量高的新兴服务业的发展问题上,在制度的引导下有所为、有所不为。

(四)构建服务外包支持机制

当今,服务外包是全球服务贸易发展的大势所趋。陕西省发展服务贸易也应推广这种新方式。为此,相关部门要着力培育支持机制:出台地方性法规、规章、政策,打造有利于服务外包发展的产业环境;制定更为切实可行的人才培养战略;打造外包国际品牌;促进国际合作,帮助服务外包企业做大做强。尤其要在人才培养和打造品牌上下大功夫,可以借鉴上海、北京的做法,出台专门的高层次人才创业和工作办法以及自主品牌促进办法等地方规章。具体而言,人才培养上要重视建设人力资源保障体系,加快服务贸易人力资源的开发、引进、考核。在外包的国际品牌打造上,要通过各种措施大力培育服务外包主体,支持服务外包企业取得国际认证、支持服务外包企业大力开拓国际市场,实施名牌促进战略。

(五) 加强配套制度协调运作

促进陕西省服务贸易的发展,离不开财政、税收、投资、劳动保障等方面配套制度的有力支持。为此,应加大财政金融支持力度,引导财政资金、政策性贷款对服务贸易尤其服务外包发展进行有力的支持。制定税收优惠措施,如免征营业税、减征企业所得税、对服务贸易所需设备免征进口关税及进口环节增值税等促进服务外包企业发展。制定投资管理规定,鼓励外资投向电信、银行、保险、外贸、商业、旅游等行业,以促进生产行业和技术、知识密集型服务行业的迅速发展,促使其培育持久竞争力。完善保护知识产权法规体系,建立知识产权投诉中心,严厉打击各类侵权行为,加大对知识产权保护的力度。最后,还有效规范工商、税务、海关、出入境和外汇管理等相关部门在审批、管理、执行等方面的工作,为服务贸易拓展提供便利和扶持。

参考文献:

1.胡景岩.对服务贸易发展有关问题的思考[J].国际经济合作,2007(4)

2.张汉林.国际服务贸易[M].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出版社,2002

篇6

(一)服务贸易发展面临的机遇

1.世界经济结构形成以服务经济为高端,以发展服务贸易为重点,以服务业加快转移重组为特点的新形势

发达国家已经完成了从制造经济为主向以服务经济为主的转变过程,全球产业结构加快升级,服务贸易的增长速度大大快于货物贸易的增长,国际投资更加倾向于服务业等因素,新一轮产业转移和要素重组以服务外包和承接服务外包为重点,将推动世界服务贸易稳定快速增长。

2.发展现代服务业和服务贸易,已经成为国家的战略选择和政策选择

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要加快发展服务业和服务贸易,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国务本文来自院《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把发展服务业上升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为发展服务贸易创造了基础条件。

3.我国近几年服务贸易已经进入快速发展的轨道,面临着加快发展的最好时机

2007年,中国服务贸易出口额达12165亿美元,服务贸易出口和进口分别位于全球的第七位和第五位,其中出口超过意大利,进口超过法国和意大利。中国服务贸易出口额和进口额的全球占比分别为37%和42%。随着中国的对外开放和各国对中国的开放,将使中国的服务贸易企业获得更多的市场准入机和更广阔的市场空间。同时,我国服务业对外开放水平进一步提高,部分新兴服务贸易领域加快发展,出口增速正在赶超发达国家,服务贸易已具备了快速发展的条件。

(二)国内服务贸易发展的挑战

1.来自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的竞争日趋激烈

20世纪90年代以来,印度、巴西等发展中国家纷纷调整发展战略,加快服务贸易发展,服务贸易整体出口竞争力逐步增强,在世界服务贸易中的地位有所改善。尤其在当前国际形势下,这些发展中国家承接服务外包与离岸服务贸易的能力迅速提高,使服务贸易的世界格局正发生着变化和调整,成为当今全球新一轮产业革命和转移中一个新特点。

在服务贸易全球自由化的大趋势和全新的开放环境下,我国服务贸易仍处于起步阶段,总体上仍比较落后,不仅落后于发达国家,也落后于印度等发展中国家。我国服务贸易存在着层次低、承接服务外包的能力不足、服务贸易部门结构不平衡、市场和地区发展过于集中、统计体系不健全、管理体制亟待完善等问题。这与发达国家和世界整体水平,与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与国家的战略目标实现都有较大差距,需要采取积极措施,创造更好的政策环境,抓住难得的历史机遇,充分利用我国各方面的要素资源,推动我国服务贸易加快发展、健康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2.发达国家在服务贸易领域还占据着主导地位

发达国家服务贸易进出口额占全球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的75%以上,其中美、英、德三国占世界服务贸易总额的30%左右。很多发达国家制定了加快服务贸易的发展战略,建立了完善的服务贸易管理体制,立法机构、主管部门、中介机构有机协调。发达国家利用其服务贸易水平领先的优势,通过各种多双边谈判要求世界各国开放服务贸易市场,以此来扩大服务贸易出口,服务贸易的国际规则,成为WTO新一轮谈判以及区域性经济合作谈判的主要议题。在发达国家,服务贸易越来越向资本和技术密集型行业集聚,服务贸易也处于世界服务贸易的高端,创造了较高的价值和附加值,具有很强的国际竞争力。

二、推动服务贸易发展的政策选择

总结近几年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的做法,分享发达国家发展服务贸易的经验,把发展服务贸易上升为国家战略,制定并实施推动其加快发展的战略和政策,加快转变外贸增长方式,改善服务贸易结构,扩大服务贸易规模,提高我国参与国际分工和竞争的能力,提升服务贸易的质量和效益,推动服务贸易持续健康快速发展,这是新时期对外开放战略和产业调整的重要内容,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迫切需要。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政策调整:

(一)研究制定更高水平的全国和地方服务贸易发展规划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商务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经过充分研究和讨论,2006年我国出台了服务贸易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了“十一五”期间我国发展服务贸易的发展目标、发展重点和政策措施,对推动我国服务贸易发展起到重要推动和引导作用。为了满足加快服务贸易发展的迫切要求,需要尽早研究制定国家“十二五”时期服务贸易发展规划,提出新的更高的发展目标、发展重点和政策保障。我国必须以世界眼光和全球战略思维研究和制定规划,根据近几年服务贸易规模速度显著扩大的实际,确定快于“十一五”期间发展的目标。建议到2015年,我国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达到7000-8000亿美元,年均增长20%以上,使服务贸易出口我国对外贸易出口总额中的比重提高到25%以上,在世界服务贸易出口中的比重显著提高。同时,应提出优化服务贸易结构的方向和比重,提高现代服务业在服务贸易中的比重。与此同时,组织各地根据国家服务业发展主要目标,研究制订本地区服务业发展规划。经济发达的地区可以适当提高服务贸易发展目标,有条件的大中城市要加快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形成服务贸易能力,服务贸易占进出口贸易总额的比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应先于全国和各地综合规划,力争在国家和地方制定“十二五”规划时,将服务贸易作为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加快贸易结构转型升级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工作任务。

(二)研究制定更加优化的发展服务贸易指导目录

目前的国家产业发展目录主要集中在制造业和货物贸易上,应该根据贸易结构调整的需要,抓紧细化、完善服务贸易发展指导目录,明确行业发展重点及支持方向。要根据服务贸易所具有的特殊性,针对其离岸贸易的可贸易、跨度大、领域广、以创意和高技能、高知识的特点,分门别类地调整和完善服务贸易相关的产业政策,认真清理限制服务贸易产业分工、业务外包和承接服务外包等影响发展的不合理规定,逐步形成有利于发展服务贸易的产业政策体系。在国家“千百十”工程的基础上,具有发展基础和经验的地方,要立足现有基础和比较优势,制订并细化本地区发展服务贸易的指导目录,突出本地特色,发挥更大的积极性和带头作用,使我国在“十二五”期间形成几个象印度班加罗尔那样的服务贸易基地。特别是东南沿海发达地区和中部人力资源密集的地区,在“腾笼换鸟”产业转移和结构调整中,应把发展服务贸易作为重要战略。通过服务贸易产业指导,促进服务贸易结构不断优化,提高我国具有明显竞争优势的运输、旅游等传统劳动密集型服务贸易的水平,促进出口继续扩大。提高计算机信息服务、通信、保险、金融、文化创意、专有权使用费、特许费、咨询、广告等新兴资本技术密集型服务占我国服务贸易出口总额的比重。力争到“十二五”末期服务贸易达到进出口平衡,改变我国长期处于服务贸易逆差的局面。

(三)研究制定更为开放的服务贸易发展战略

顺应世界范围内服务贸易发展趋势,推动服务贸易多层次发展,不断提升发展质量和水平,就必须使服务贸易领域形成更加开放的格局。修改完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在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基础上扩大服务业特别是服务贸易利用外资规模。吸引包括新建、并购、风险投资在内的多种服务业跨国投资,扩大在通信、保险、金融、计算机信息服务、文化创意和商业领域利用外资的规模,带动我国服务水平整体提高,国际服务外包承接业务量明显增加,国际服务贸易市场开拓能力大幅提升。提高已经建立的国际服务外包基地规模和水平,引导跨国公司在我国设立地区总部、研发中心、采购中心、培训中心,向我国大规模转移服务外包业务。吸引外资能力较强的地区和开发区,要注重提高层次和水平,积极向研究开发、现代流通等领域拓展,充分发挥集聚和带动效应。

要加快实施服务贸易“走出去”战略,推动以商业存在模式为主的服务贸易发展。为发展开放型、走出去的服务贸易创造良好环境,研究采取具体措施,为服务企业“走出去”和服务贸易出口服务。一是积极发展境外服务贸易集群或合作区。鼓励发展贸易采购分销、物流航运、研发设计、远洋运输、现代物流、金融保险、法律服务、知识产权服务、信息咨询、人力资源、留学居住、休闲旅游等境外服务,形成几个境外中资服务企业集群或服务贸易合作区。二是有序促进自然人移动模式下的服务贸易出口。发挥我国劳动力资源优势,密切跟踪国际市场需求动态,鼓励中医药、中餐、汉语教育、文化、体育、对外承包工程等领域企业和专业人才“走出去”提供服务,扩大医护人员、律师、教师、厨师、农技、建筑、制造、空乘、海运、医护、农林牧渔等领域人员外派规模。三是加大高技术含量的现代服务业贸易在国外提供服务的能力。顺应科技进步和全球产业结构调整趋势,稳步扩大信息产业、教育、生物、环保、计算机、电信、金融保险、法律、现代流通、旅游等领域的服务贸易出口。增设境外经营网点和分支机构,获得国际知名品牌、先进技术以及营销网络,增强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四是鼓励优势企业到境外设立机构。以优势服务业和大型企业为依托,鼓励各类有实力的企业和机构到境外从事银行、保险、证券、期货、基金管理、电子信息、旅游、教育、文化传媒和中介服务。五是国家各部门应尽快形成支持保障服务,提供各方面帮助。纳入国家有关专项资金扶持范围,并尽快简化出入境手续。在严格控制风险的基础上,积极支持国内有条件的金融企业开展跨国经营,为我企业参与国际市场服务贸易竞争提供金融支持,对软件、流程外包等服务贸易等出口开辟进出境通关“绿色通道”。

(四)研究制定更为有力的支持服务贸易发展的具体政策

着眼于全面提升我国服务贸易发展水平,构建充满活力、特色明显、优势互补的服务贸易发展格局,就要认真研究制定促进和支持服务贸易发展的具体政策,象当年支持货物加工贸易一样支持服务贸易。

1.进一步扩大税收优惠政策

国家应通过税收政策,鼓励和支持服务贸易发展,借鉴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政策,采取适用于服务贸易的税收鼓励政策。按照新的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有关规定,支持服务贸易企业进行服务产品的研发,企业实际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按有关政策规定享受所得税抵扣优惠。在苏州工业园区开展鼓励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发展所得税、营业税政策试点的基础上,应尽快扩大软件开发、信息技术、知识产权服务、工程咨询、技术推广、服务外包、现代物流等鼓励类生产业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试点,取得经验后在全国推广。在服务贸易领域实行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度试点,促进自然人移动模式下的服务贸易出口,对吸收就业多、不占用资源和无污染排放的服务贸易企业,应按照其吸收就业人员数量和创造服务贸易的贡献给予补贴或所得税优惠。对国家鼓励发展的服务贸易重点领域内的投资项目,在规定范围内,进口自用设备及其按照合同随设备进口的技术及配套件、备件,免征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

2.实行有利于服务贸易发展的城市规划和土地政策

根据我国发展服务贸易的战略需要,国家有关部门在制定城市规划和调控土地规划计划时,应对发展服务贸易留有充分的空间,年度土地供应要适当增加服务贸易发展用地,特别是保障国家级服务贸易承接基地的用地。各地区制订城市总体规划也要充分考虑服务业发展和服务贸易发展的需要,中心城市应逐步实行土地上的产业替代,迁出或关闭市区污染大、占地多等不适应城市功能定位的工业企业,退出的土地优先用于发展服务业和服务贸易。支持以划拨方式取得土地的单位利用工业厂房、仓储用房、传统商业街等存量房产、土地资源兴办信息服务、研发设计、创意产业等现代服务业,发展服务贸易。

3.加大金融对服务贸易发展的支持力度

鼓励各类金融机构开发改进对符合国家宏观经济、产业政策的服务贸易企业的金融服务,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加快开发适应服务贸易企业需要的金融产品。积极支持符合条件的服务企业通过银行贷款、发行股票债券等多渠道筹措资金。修订和完善有关股票、债券发行的基本规则以及信息披露制度,要充分考虑服务贸易企业的特点。符合条件的服务贸易企业集团设立财务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应该优先得到支持和批准。各类金融机构对符合条件的服务贸易本文来自给予货物贸易同等便利,改进服务贸易企业外汇管理,保证合理用汇。抓紧建立中小服务贸易企业信用担保体系,搭建中小企业融资平台,国家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和地方扶持中小企业发展资金,要给予服务贸易鼓励类企业重点资助或贷款贴息补助。加大技术引进和创新的政策性金融扶持力度,在业务范围内应积极开展涉及技术引进和消化吸收再创新的贷款业务。保险公司在国家出口信用保险政策范围内,积极创造条件,为服务贸易出口项目提供保险支持。简化服务贸易对外支付手续,鼓励服务贸易企业境外投资。4.加大财政对服务业发展的支持力度

中央财政和中央预算内投资在继续安排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和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的基础上,根据财政状况及服务业发展需要逐步增加,重点支持服务业关键领域、薄弱环节和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立和完善农村服务体系。整合服务领域的财政扶持资金,综合运用贷款贴息、经费补助和奖励等多种方式支持服务业发展。加大对国家级软件出口基地和产业基地的资金投入。中央预算内投资要加大对规划内重点服务业项目的投入,同等情况下优先支持服务业项目。有关部门应利用现有渠道继续加大对服务贸易出口的资金支持。鼓励国外资本、民间资本和社会资本加大对发展服务贸易的投入,拓宽企业融资渠道,通过多种方式筹措资金。地方政府也要根据需要安排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和引导资金,有条件的地方要扩大资金规模,支持服务业发展。

5.加大对服务贸易领域技术创新的支持力度

鼓励服务贸易企业实施服务品牌带动战略,培育发展知名服务贸易品牌,达到国家有关规定的和市场认知程度的,应将其纳入中央外贸发展基金等国家有关专项资金扶持范围。大力支持服务贸易企业开展自主品牌建设,鼓励企业注册和使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商标。鼓励服务领域技术创新,按照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抓好服务贸易、现代服务业发展共性技术研究开发与应用示范重大项目。建立一批研发设计、信息咨询、产品测试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一批技术研发中心和中介服务机构。对服务贸易领域重大技术引进项目及相关的技术改造应提供贷款贴息支持,对引进项目的消化吸收再创新活动应提供研发资助。在政府采购中,应优先支持采用国内自主开发的软件等信息服务,进一步扩大创业风险投资试点范围。探索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引导和鼓励社会资本投入服务贸易领域知识产权交易活动,符合规定的应享受创业投资机构的有关优惠政策。鼓励服务业企业增强自主创新能力,通过技术进步提高整体素质和竞争力,不断进行管理创新、服务创新、产品创新。

三、抓紧建立和完善服务贸易发展的基础工作

(一)建立符合国际规范的社会化统计体系

科学有效地开展服务贸易统计工作,为国家制定服务贸易政策提供数据信息服务。加快建立科学、统一、全面、协调的服务贸易统计调查制度和信息管理制度,完善服务贸易统计调查方法和指标体系,建立政府统计、行业统计、企业统计和社会抽样调查互为补充的服务贸易统计调查体系,健全服务贸易统计信息制度。建立中国服务贸易统计制度、建设中国服务贸易统计数据库系统、权威统计数据和深入开展服务贸易统计分析,为国家制定服务贸易规划和政策提供依据。

(二)建设服务贸易统计数据库系统

建设中国服务贸易统计数据库系统,是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的基础工作。要通过开展服务贸易进出口运行状况的分析,掌握服务贸易发展的总体趋势;开展分行业的国内外服务贸易状况分析,引导服务贸易结构及时调整和优化升级;进行企业发展和运行态势,及时调整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和确定新的政策选择;对于双边服务贸易和多边服务贸易的统计分析,把握服务贸易国别(地区)市场发展的重点。建立全口径、多层次的、实时的服务贸易统计数据库,其价值不在于数据堆积,而在于数据库的分析产品的生产。目前,商务部已经不定期服务贸易进出口分析报告、行业分析报告和国别(地区)市场分析报告等,对推动服务贸易起了很大作用,随着国内外服务贸易统计信息的收集、展示、预警、分析与构建基础性平台的建立,我国服务贸易统计工作规范化和制度化,服务贸易信息资源必将得以较好地开发与利用,为国家制定政策、进行宏观经济管理和国际交流与谈判提供数据支持。

(三)加快推进服务贸易政策透明化

建立更为完善和迅捷的服务贸易信息服务体系,使服务贸易政策透明化,是发展服务贸易的必要条件。建设和提高服务贸易指南网站的水平,为国内服务贸易出口企业和海外进口商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服务,特别是适时公开、公布和解读服务贸易政策。应建立以国务院有关部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驻外使领馆为主体的境内外服务贸易支持网络和服务支持体系,为中外服务贸易企业的交流合作提供信息服务和必要的政策支持。这些网络支持和服务支持体系,要向所有服务行业、企业和自然人公开,使在世界各地的服务贸易经营者,都能获取最新的和准确的政策信息。

(四)制定与国际接轨的中国服务贸易标准化体系

提高我国服务贸易发展水平,必须抓紧研究制定符合国际标准和惯例的服务贸易标准体系,提高标准的整体水平和透明度。制定服务贸易标准,重在引导我国的加工贸易形成先进的经营方式、先进适用技术、管理理念和经验,要充分借鉴和利用境外在服务贸易中的经验和做法,加快形成服务贸易出口企业开展国际安全认证、质量认证、环保认证等标准。同时,鼓励企业从国际上获得更高标准的服务贸易资格,为企业走出去开拓国际市场提出更高的目标要求。

(五)大力培养服务贸易人才

造就一大批精通业务、熟悉国际规则、熟练掌握外语、涉外工作能力强的服务贸易复合型人才,是推动服务贸易的重要基础。鼓励和引导高等院校建立与服务贸易发展相适应的学科和专业,支持高等院校、职业院校、科研院所与有条件的服务业企业建立服务贸易实习实训基地,鼓励建立服务人才培养基地。对国内外相关外包服务等服务贸易培训机构,对独资或与高校、企业合作的形式成立培训机构给予审批便利。对符合条件的服务贸易出口企业聘用的中国籍人员,按规定给予商务赴港、澳、赴国外的便利。教育、科技、人事和劳动保障等部门人事和劳动保障等部门,应按照服务贸易发展需要,调整完善和规范职业资格和职称制度,尽快设置相应的职业资格和职称。落实和完善各项吸引和培养服务贸易人才政策,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加强培养和引进金融、保险、信息、商务中介等行业急需人才。

篇7

一、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状况分析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国际产业结构的调整,世界各国的服务贸易活动日益频繁,全球服务贸易出口规模持续扩大。根据WTO的统计资料,2000年世界商业贸易出口额(不包括政府服务)为1.435万亿美元,2004年首次突破2万亿美元,2006年达到了2.71万亿美元,与1980年的3650亿美元的规模相比,26年间增长了6.4倍。目前世界服务贸易出口占全球贸易总额的20%左右。近10年来,我国服务贸易进出口增长也较快。据统计,我国服务贸易进口额从1997年的277.24亿美元增长到2006年的1003.27亿美元,年均增长率达29.11%,出口额从1997年的245.04亿美元增长到2006年的914.21亿美元,年均增长率达30.34%。同期,1997~2006年世界服务贸易出口总额从1997年的1.33万亿美元增长到2006年的2.75万亿美元,年均增长率为11.8%;进口总额从1997年的1.31万亿美元增长到2006年的2.64万亿美元,年均增长率达11.2%。我国服务贸易进出口增长率均远远高于同期世界服务贸易总额的进出口增长率。但是,与发达国家和一些发展中国家相比,我国服务贸易发展水平仍有较大差距。据WTO发表的全球贸易报告,2006年全球商品进出口额排名前10位的分别是:德国(1.112万亿美元)、美国(1.037万亿美元)、中国(9690亿美元)、日本(6470亿美元)、法国(4900亿美元)、荷兰(4620亿美元)、英国(4430亿美元)、意大利(4100亿美元)、加拿大(3880亿美元)、比利时(3720亿美元),同年,全球服务贸易进出口额排名前10位的分别是:美国(3870亿美元)、英国(2230亿美元)、德国(1640亿美元)、日本(1210亿美元)、法国(1120亿美元)、意大利(1010亿美元)、西班牙(1000亿美元)、中国(870亿美元)、荷兰(820亿美元)、印度(730亿美元)。

从出口来看,尽管中国服务贸易出口世界排位从1982年的第28位上升到2006年的第8位,但占全球服务贸易出口总额的比重仅为3.2%。而且中国服务贸易是连年逆差,2004年逆差为97亿美元,2005年为94亿美元,2006年为130亿美元。我国服务贸易不仅整体发展水平低,而且发展速度落后于货物贸易。根据国家外汇管理局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计算,我国服务贸易进出口额占货物和服务进出口贸易总额的比重持续下降,由1997年的14.14%降低到2006年的8.72%,持续的服务贸易逆差抵消了货物贸易的成果,削弱了国家整体购买能力和竞争力的提升。

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缓慢的原因,主要在于服务贸易部门结构没有提升。目前,传统的自然资源或劳动密集型的服务贸易,正逐渐转向知识、智力或资本密集型的新兴服务贸易。1970年,国际运输服务贸易占38.5%,国际旅游占28.2%,其他服务占30.8%。经过30多年的发展,这种结构有所变化,到2005年止,国际运输服务比重下降到23.3%,国际旅游的比重下降到28.9%,其他服务的比重则上升至47.8%;以建筑、计算机和信息、保险、金融、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为代表的“其它商业服务”增长迅速,2000~2006年间年均增长率达到12%,高于上世纪90年代平均9%的增长水平。2006年,“其它商业服务”占世界服务贸易总额达49.7%。而我国服务贸易的出口仍以传统的旅游、运输、其他商业服务等劳动密集型行业为主,金融、保险、计算机服务等高技术和高附加值服务的出口规模很小,比重很低。2006年旅游和运输两项共占服务贸易总额的60%。旅游业是我国服务贸易的第一大产业,2006年旅游业的出口额和进口额分别是243.22亿美元和339.49亿美元,占整个服务贸易出口总额的33.84%,进口总额的26.61%。运输服务是服务贸易的第二大产业,2006年其进出口额也分别为343.69亿美元和210.15亿美元,分别达到34.26%和22.98%。而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出口的比重不到3%,电信服务的比重只有2%左右,保险服务和金融服务不到1%,专利服务只有0.2%。在技术含量和增值率较高的保险服务、金融服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咨询等服务贸易领域呈现出贸易逆差,反映出我国在知识密集型、技术密集型等领域较为落后,这正是现代服务业的特征,从一个侧面也反映出我国服务贸易整体水平落后的原因。现代服务业和服务贸易发展滞后,严重制约了我国对外贸易结构的改善,影响了我国服务贸易竞争力。据统计,2001~2006年美国服务贸易RCA指数均大于1,平均值在1.5左右,说明在服务贸易领域,美国拥有较强的竞争优势。我国服务贸易RCA指数2001~2006年间呈现明显下降趋势,2001年RCA指数是0.57,到2006年RCA指数达到最低点0.47,6年时间我国服务贸易的RCA指数下降了17.5%,不利于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

二、提升我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对策

20世纪80年代以来,迈克尔・波特(Michael Porter)在其三部著作《竞争战略》(1980)、《竞争优势》(1985)和《国家竞争优势》(1990)提出了国家竞争优势理论。迈克尔・波特认为,影响一国竞争优势的因素不单单是一国的要素禀赋,还有可以通过后天培育而得到的许多其它要素。其中影响最大、最直接的因素就是要素状况,国内需求状况,相关产业和国内公司策略结构,以及企业战略、结构与竞争状况。波特提出的竞争优势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标志,是一个国家在世界市场竞争中实际显现的优势,因而,更加具有应用价值。我们必须看到,在经济全球化时代,单纯依靠部分资源优势和劳动力优势是难以形成竞争优势的,我们必须跳出“比较利益陷阱”,借鉴波特的国家竞争理论,将该理论与我国的比较优势结合,制订有针对性的服务贸易发展战略,将比较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

(一)建立健全服务贸易发展管理支持体系

发展我国服务贸易,政府必须担负起相应的重要责任。政府行为的有效介入是十分重要的,它可以起到保护新生、促进成长、形成优势的重要作用。在加强国家对服务贸易的宏观管理的同时,政府要加强服务贸易立法,可参照发达国家的模式,建立一个权威性的服务贸易宏观管理和对外开放协调机构,制定出中、近期的服务贸易对外开放的战略和策略。加强服务业和服务贸易各行政管理部门的协调,推动建立以服务贸易主管部门为核心、各有关部门密切配合的服务贸易部际联系工作机制。加快培育社会化、专业化、规范自律的服务贸易行业协会,建设若干个国家级“服务贸易示范区”。要完善服务贸易发展政策措施,完善服务贸易的法律法规体系,加大对服务贸易企业的资金支持力度,建立信息支持平台,强化人才保障机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积极参与国际服务贸易规则的制定,积极参与区域经济合作,为中国服务贸易企业走出去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建设服务贸易指南网站,政策法规、行业资讯、企业动向、市场动态、贸易机会、统计数据、研究分析等国际服务贸易信息;利用国内著名综合性展会等平台,支持和组织服务业企业赴境外参加各类服务行业专业展会,寻找出口和对外合作商机。

(二)以全球视角实施差异化发展战略

按照国际通行的方法,服务贸易包含WTO确定的4种模式,即境外消费、跨境支付、商业存在和自然人移动。需要考虑按地区差异制定与之相匹配的战略。与货物贸易类似,服务贸易也是一国输出其禀赋优势的过程。与货物贸易不同的是,服务的出口情形比较复杂。因此,在发展服务贸易的时候,必须注意到不同地区的特点和优势,实施差异化发展战略。在中国沿海一些拥有优良港口条件、辐射范围广的城市,可以发展航运和仓储等服务出口;在旅游资源丰富的地区,旅游服务出口理应得到重视;在IT技术人才和企业集中的城市可以推进承接软件外包服务;在大学云集的地区则可以为外国留学生提供教育服务等等。同时,在全球化的今天,在制订战略发展方向和目标时,必须考虑服务业的全球分工格局,要力争有效参与自身优势领域的全球服务产业链,在行业的选择上应着眼于未来,以保证地区发展能获得持久的推动力。

考虑行业差异,着力创造适合重点服务行业发展的软硬件环境。行业的发展不仅依赖市场,也与其所处的宏观环境密不可分,中国在发展货物贸易中利用优惠政策吸引了大量外资的流入。发展服务贸易也是如此,在确定发展的重点行业后,就需要努力创造适合该行业发展的环境。良好的法律和政策环境是保护企业权利的基础,也是服务行业发展的重要软环境。印度在发展IT时对知识产权保护的严格立法成为其行业发展的重要优势之一。服务行业往往对资源和能源的要求不高,物质消耗较少,而对于信息技术等硬件基础的要求较高。许多外包业务不仅需要高速的国际网络链接,更对连接的方式、稳定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加强产业协调

服务业是服务贸易的基础,要提高我国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能力,必须加强产业链的连锁作用,抓好服务贸易相关及辅助行业的发展,完善交通、文教、能源等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特别是加强新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就服务业内部各行业而言,相互作用的关系显而易见。例如,银行业可以为其他各行业的发展提供资金支持,同时其他各行业的盈利也将为银行业注入更多的资金;航空、铁路等新路线的开辟以及提速,将为居民旅游带来更多的便利,扩大旅游范围,促进旅游业的发展,类似的连锁效应将带动整个服务业水平的提高。

(四)抓住国际服务业加快转移的机遇,大力承接国际服务外包

服务外包是指作为生产经营者的业主将服务流程以商业形式发包给本企业以外的服务提供者的经济活动。服务外包的本质,是企业以价值链管理为基础,将其非核心业务通过合同方式发包、分包或转包给本企业之外的服务提供者,以提高生产要素和资源配置效率的跨国生产组织模式。服务外包的发包方可以是企业,也可以是政府和社团组织等。外包的服务可以提供给本国市场、东道国市场或第三方市场。通常,外包是以合同为基础的过境支付的形式进行。在新一轮产业转移进程中,跨国公司则通过建立可控制的离岸中心或海外子公司向第三方提供服务,而不直接地向当地的服务提供者分包业务,这种商业流程向海外转移的形式被称为服务离岸。服务外包并非完全发生于服务行业,制造业和其他行业所需要的服务流程更倾向于对外发包。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强和跨国公司的战略调整,服务外包发展迅速,影响广泛。由于外包服务往往以跨国公司的非核心商业流程为主,技术含量和附加值相对较低,因此发展中国家在承接外包服务方面拥有低成本优势。尽管服务外包发展迅速,但处于初级阶段,发展前景十分可观。

目前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主要通过以下方式承接外包服务以实现过境服务出口:影视和文化服务、商务服务、计算机及相关服务、高等教育和培训服务、金融服务、医疗服务、互联网相关服务、各类专业服务等。承接外包服务,特别是吸收出口导向型服务业的外国直接投资,会给东道国带来巨大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利益,包括提升产业结构、增加出口收入、创造就业、提高员工的工薪和技能水平。为此,我们要积极采取措施承接外包服务。

一是大力培育服务供应商和外包承接商,加强服务外包人才培养。二是确定引资目标,采取适当投资促进方式吸纳服务业外资。三是延长产业链条,让制造业外资落地生根。四是发展出口导向型服务业,扩大服务业出口。五是继续实施服务外包“千百十”工程,进一步办好服务外包基地城市、国家级示范园区和服务外包培训中心。

(五)分阶段、有重点地扩大服务贸易进口

篇8

1.发展规模加入WTO以来,中国服务贸易由2001年总额719.3亿美元增加到2011年服务贸易总额4191亿美元,增长率为582.6%.由此可见,我国国际服务贸易在高速增长,但仍落后于货物贸易。2001年印度服务贸易总额为365.9亿美元,2011年服务贸易总额为2780亿美元,增长率为759.8%.2011年印度服务业对GDP的贡献率约为58%.由此可见,印度服务贸易发展得非常迅速。

2.行业结构中国服务贸易出口总额较高,主要集中在传统服务业上,运输、旅游等领域的服务贸易平稳增长;计算机、通讯、建筑、金融和信息服务、咨询等领域的跨境服务以及承接服务外包增速较快。印度的服务贸易出口量逐年增长,服务贸易主要集中在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及其他商业服务,其中软件工程和外包是其支柱产业,金融和通信行业的增长速度较快,同样具有较强的竞争力。而旅游、运输、建筑等传统服务业发展缓慢,甚至不及马来西亚、泰国等东南亚国家。

二、中印服务贸易比较分析

1.总量比较2011年中国和印度服务贸易出口额分别占世界总服务贸易出口的4.4%和3.6%,居于世界第4位和第6位。中国和印度服务贸易进口额分别占世界总服务贸易进口的6.1%和3.4%,居于世界第3位和第7位(见表1).总量上靠前的排名奠定了中印两国在全球服务贸易中的地位。

2.内部结构比较中国的服务贸易出口主要集中在运输、旅游和其他商业服务等传统服务行业上,而印度的服务贸易出口主要集中在计算机和信息服务以及其他商业服务。从其所占比重来看,在运输、旅游、建筑服务、特许权使用费和许可费、其他商业服务、政府服务方面,中国均高于印度。而在通信服务、保险服务、金融服务、计算机和信息、个人文化和娱乐服务方面,印度均高于中国。

三、中印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实证分析

1.贸易竞争力指数分析贸易竞争优势指数是指一国进出口贸易差额占进出口贸易总额的比重,用公式表示为:TC=(X-M)/(X+M).X为商品或服务的出口额,M为商品或服务的进口额。TC指数的取值范围为[-1,1].当TC指数为0时,说明属于平均发展水平;当TC指数为负数时,说明其竞争力偏弱;当TC指数为正数时,说明其竞争力偏强。【1】

2005年~2012年,中国的劳动资本密集型服务贸易指数呈下降趋势,波动较大;而印度呈现出上升的趋势,但是增速十分缓慢,2005年以后一直为负数,可见其竞争力比较弱,相对来说中国具有比较优势。印度的技术密集型服务贸易出口竞争力指数明显高于中国。中国TC指数呈现下降的趋势,且为负数。而印度TC指数呈现持续上升的趋势,且在2006年以后一直保持在0.5左右波动,2005年~2006年达到0.53以上,说明印度技术密集型服务贸易有很强的国际竞争力。

2.显性比较优势指数分析,服务贸易显性比较优势指数是指一国服务贸易出口占本国总出口的比例与世界服务贸易出口占世界总贸易额的比例比值,用公式表示为:RCA=(X/Y)/(XW/YW).其中X为一国服务贸易的出口额,Y为一国所有商品和服务的出口额,XW为世界服务贸易的出口额,YW为世界所有商品和服务的出口额,该指标可以反映一国某服务出口相对于国际平均水平的状况。

2005年~2012年,中国劳动资本密集型服务贸易的RCA指数保持在1.25左右,有较强的比较优势,而且较稳定;而印度劳动资本密集型服务贸易的RCA指数都在0.8以下,可见该产业比较优势不大。

在技术密集型服务贸易的RCA指数方面,中国虽然持续上升,但却始终低于0.8,其比较优势较弱;而印度技术密集型服务贸易的RCA指数虽然呈下降的趋势,但却保持在1.5~2.5之间,有较强或者很强的比较优势。

四、提高我国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对策及建议

  1.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和改革印度拥有世界上仅次于美国和俄罗斯的科技人才储备,且官方语言为英语,具有很强的竞争优势。

就教育方面来看,印度推崇精英教育,并拥有印度理工等高等工科院校,培养了数目可观的高级工程师。

这些对印度的软件行业和服务外包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也使印度在服务行业中从事于技术密集型行业,提供高端服务项目。例如,财会、法律、金融交易、数字动画后期制作等。而在中国虽然教育的普及率较高,但是高精尖的人才储备量较低,科技研发与创新较少,远远落后于印度。而高素质人才是推动国际服务贸易发展的重要因素。所以,中国必须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和改革,促进教育由量变到质变的飞跃。

2.提高服务贸易的发展层次印度没有大规模建设工厂,也没有大范围消耗资源,主要靠头脑和技能使经济迅速发展。20世纪80年代以后,中国致力于发展劳动密集型服务业,往往以牺牲环境与资源为代价来换取经济的高速发展,通常从事于微笑曲线底端的行业,致使服务贸易发展层次低、速度慢,无法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而在这一点上,印度无疑是中国未来服务贸易发展的一个楷模。中国应努力提高服务的/!/技能和级别,发展新型服务贸易。

篇9

一、协调城市化建设和服务业发展的关系

首先,协调市场和政府在服务业发展中的关系。服务业要健康有序地发展下去,必须依靠市场和政府两方面的力量。市场在获取需求信息方面有着反应速度快、灵敏度高的优势,但由于市场上各主体的趋利性,往往会遇到囚徒困境等两难境地,从而导致资源配置不合理及浪费,制约了市场协调功能的发挥。政府在规划、制定发展目标方面有着微观市场主体所不具有的资源、数据等基础,有着庞大的研究团队,政府的方针政策对产业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但同时也会存在反应滞后,应对僵硬、利益主题模糊等问题。因而,要将两者合理结合起来,真正把握服务业发展脉络,做到宏观计划与微观市场的互补推动。

其次,夯实城市化和服务业发展的工业基础。工业是服务业发展的基础,服务业是工业发展的外延需求。工业能够带来人口的集聚,促进城市化进程。河南省目前处于工业化阶段中期,以汽车、煤电、食品、矿物制品等传统工业为主。要一方面继续发挥传统工业的优势,另一方面通过工业结构的调整,从劳动、资源密集型产业向新材料、新技术的先进制造业升级,为金融、通讯、物流、信息咨询等生产型服务业提供更多的市场空间。

再次,根据城市规模合理选择定位服务行业。河南省有18个省辖市,21个县级市,城市规模不同,其主要发展产业基础不同。因此,应结合不同城市规模和特点选择发展相关服务行业。郑州是河南省会,也是河南的经济中心,应充分利用国际和东部沿海向中西部转移的机遇,着重发展金融、保险等生产业和设计研发、计算机软件服务、信息、技术服务等高成长服务业。同时利用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发展航空大都市的机会,构建完善的城市规划,制定合理的产业布局,通过航港产业发展带动相关服务业如物流、住宿餐饮、总部经济等发展。而中小城市应充分考虑本地区的资源禀赋和现有优势,重点发展技术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相结合的产业,如旅游业、文化产业等,着重发展区域特色经济。

二、根据区域经济发展实际, 突出重点行业

全省各地在制定服务业发展战略时,不要一味求同攀比,要根据区域经济特点和自身资源条件,量身打造适合本地服务业发展的格局和模式。

省会郑州要在服务业规模继续扩大的基础上,依托行业和产业链平台,着力促进大型龙头服务企业的建设,注重服务业集群化、内涵化的发展,通过创新服务业管理体制、组织形态和服务品种,走以知识型、效益型、生产配套型为核心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充分用好自身优势,重点发展商贸流通业、金融业、会展业、现代物流业、服务外包业、文化旅游业、创意产业,形成高成长服务业发展的高地。把自己打造成全国性的会展业中心城市、现代物流中心,中西部地区重要的区域性金融中心和文化旅游休闲中心,建设成为区域性高成长服务业中心。

开封市的重点在促进文化产业、旅游产业发展,整合鼓楼、龙亭、清明上河园、包公湖四大休闲文化区,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宋都水城的恢复和保护,打造宋都、、水城旅游品牌。

洛阳是全国重要的重型机械工业和石化工业基地,是著名的旅游胜地,经济总量在全省占有较大份额,多项经济指标在全省位居前列。应依托这些优势,出台更加优惠的扶持政策,引导创办科技服务型公司,鼓励更多的研发公司和技术服务公司进驻,形成新的科技服务功能区,使洛阳成为全省最大最强的科技服务中心,同时要提升嵩山少林寺景区文化品位,优化整合以龙门石窟为主的洛阳旅游文化资源。

新乡、安阳、许昌、三门峡等城市也主要以工业为主,同时把生产业摆上优化发展的位置,大力发展科技服务、金融服务、信息服务、现代物流、商务服务等行业,努力实现生产业发展速度高于GDP增速和服务业增速,成为服务业的先导和支柱产业。

平顶山、焦作、鹤壁,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因此要立足功能定位和特色优势,服务业项目与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结合起来。平顶山、焦作同时又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要加大旅游资源的开发、宣传和整合。

南阳、信阳、商丘等城镇化水平在20%~30%的综合型农业城市,以及城镇化水平在20%以下的驻马店、周口等,这些城市因其特定的地理位置和历史原因,在联结城市和农村经济方面发挥着特有的作用。因此,这类城市可采用成为上述几类城市第二、三产业发展的原料提供、半成品加工基地的方式,逐步发展与之配套的服务行业。

三 、提高服务业的开放水平

一是要加快体制改革与创新,推进服务贸易的发展。要进一步优化对外开放环境,在全省全面推行外资项目无偿制,规范服务办法。继续简政放权,研究探索新的投资便利化措施、完善对外开放政策法规。通过制订开放条例,依法对各级政府、园区、企业在开放职责、开放措施、开放保障等方面予以明确规定,加大外商投诉案件处理力度,完善投诉处理机制,为外商投资创造良好环境。要建立服务贸易发展促进体系,发展出口导向产业,谋求其有比较优势的服务产业,扩大出口,进而实现服务贸易的进出口平衡发展。尽快建立服务贸易保障措施机制,积极参与多边、双边谈判,扩大服务贸易发展空间,推动服务贸易出口。要利用多边和双边谈判的机制,为我省优势服务业的出口创造机会,积极联合发展中成员国要求发达国家降低自然人流动的贸易壁垒,提高劳工配额发放程序的透明度,增加劳工签证数量,同时取消对服务提供商认可、认证的附加条件。通过双边的谈判,与各个国家达成相互的认可、许可协议,减少服务贸易交易成本,促进我国自然人移动贸易规模的扩大。

二是着力提高服务业对外开放水平。按照加入世贸组织服务贸易领域开放的各项承诺,鼓励外商投资服务业。正确处理好服务业开放与培育壮大国内产业的关系,完善服务业吸收外资的法律法规。通过引入国外先进经验和完善企业治理结构,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服务企业。加强金融市场基础性制度建设,增强银行、证券、保险等行业的抗风险能力,维护国家金融安全。把大力发展服务贸易作为转变外贸增长方式、提升对外开放水平的重要内容,把承接国际服务外包作为扩大服务贸易的重点,充分发挥我省人力资源丰富的优势,积极承接信息管理、数据处理、财会核算、技术研发、工业设计等国际服务外包业务,研究制定鼓励承接服务外包的扶持政策,加快培育一批具备国际资质的服务外包企业,形成一批外包产业基地,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

三是加大服务业对外开放力度。尤其是在我省具有比较优势的物流、批发零售、文化、旅游、会展等行业,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先进服务技术和服务理念,形成有效市场竞争,带动我省服务业整体水平的提高,把服务业领域作为招商引资工作的重点,建立和完善项目库,创新机制和手段,扩大全省服务业利用外资规模,着力引进国际著名的大型服务业企业集团,带动我省服务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积极开拓国际市场,支持有条件、有能力的服务企业走出国门,开展对外劳务输出、工程承包,设立采购、分销、研发、物流、旅游等服务机构,努力扩大服务贸易规模。

篇10

关键词:软件服务外包;信息技术;产业升级

中图分类号:TP3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166(2011)0017(C)-0382-01

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知识化进程的加快,软件服务业外包发展迅速,聚集了一批拥有较好发展前景的软件及信息服务外包企业,形成了一定规模的产业集群。作为新一轮产业转移的重要推动因素,国际软件服务外包为寻求服务业发展的中国提供了不可多得的机遇。然而,我国软件服务外包产业虽然发展势头较好,但存在规模小,实力弱等问题,难以满足企业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的需要。因此,必须进一步加大政策创立、环境营造以及完善相关特殊措施,拓宽人才引进范围,确保把我国打造成软件服务外包高地、世界服务外包基地的战略目标。

一、我国软件服务外包发展面临的机遇

软件服务外包产业是企业为了专注核心竞争力业务和降低软件项目成本,将软件项目中的全部或部分工作发包给提供外包服务的企业完成的软件需求活动。随着全球经济信息化的快速发展,以信息技术服务为核心的全球离岸服务外包也在全球范围内如火如荼地进行面对这样的全球趋势,我国面临着一个历史性的选择和机遇,这就需要坚持依托本地资源,发挥比较优势,加快软件产业的聚集发展和优化升级。(一)国际软件外包市场的转变。全球软件业在不断加快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的过程中,许多西方发达国家的企业为了降低成本,增加利润,提高运营效率,把非核心业务外包出去,而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发展核心能力,从而形成了软件离岸外包的概念。许多跨国公司正在寻找新的合作伙伴,而我国人力资源较为丰富,劳动力是我国参与国际竞争的最大的、最现实的优势资源,从而是许多跨多企业最理想的潜在目标。(二)国家财政投入和支持力度加大。为了吸引和集聚软件服务外包企业总部、外事机构,我国政府创新管理模式和服务机制,加强对外宣传,积极为软件外包企业营造更加开放、更加优化的投资环境。对签署协议并纳入统一管理的企业可参照软件园优惠政策给予扶持,大力吸引和承接著名跨国公司转移服务外包业务、引进和培养一批服务外包国际化高端人才。(三)人才和成本优势。我国软件服务外包服务热潮始于20世纪90年代后期,虽起步较晚,但增势迅猛。软件服务外包企业的高度聚集,一方面为推动地区经济发展营造良好氛围,另一方面也为企业搭建了一个沟通信息、相互学习,交流合作的平台,有利于扩大企业知名度,开拓海外市场,承接国际业务。

二、我国软件外包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我国软件服务外包产业已取得一定成绩,市场规模不断壮大,但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一)国际竞争实力较弱。随着软件外包产业日益成熟,行业竞争也日趋激烈,受资金、规模、市场认知度、语言等因素的影响,中国软件外包缺乏熟悉跨国公司运作模式和规范的软件人才,主动独立与国外客户联系的能力较弱,导致市场开拓能力有限。一些国内软件企业由于意识相当淡薄,许多国内企业还处在陈船的老观念上转圈圈,难以参加国内大型展会,从而导致在海外市场上处于竞争劣势。(二)市场管理和分散风险功能。软件企业是一个高投入、高风险、高回报的行业,我国当前的风险市场发育尚不成熟,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而据全国工商联调查结果显示:目前我国大多数的软件企业都是中小企业,其中绝大多数是民营企业,这类企业数量最多,又普遍具有信用水平低或尚未建立起信用机制,从而导致了融资难,市场管理和分散风险的功能被弱化。

三、加快我国软件服务外包发展的建议

软件服务外包产业作为作为我国对外开放的重要一环和梯度开放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加快发展我国软件服务外包产业,笔者认为可从以下方面入手:(一)构建现代化的外包服务平台。进一步提高知识产权综合保护能力,在全国建立若干为软件外包企业提供信息技术研发、产品技术研发、工业设计、服务外包产业储备人才培训等服务的外包服务公共平台。通过平台来为企业的应用提供专业咨询服务,引导它们积极参与国际项目外包市场,承接外包项目,与外国企业进行有效合作。同时。各级政府要加强对知识产权工作的领导,增强全社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进一步完善地方知识产权法规体系,加快地方有关知识产权立法进程。(二)加大软件服务外包产业财政支持力度。经认定的服务外包企业,依经营实绩,可享受有关支持服务外包发展扶持政策,政府部门要整合资源、系统,加大对软件和服务外包产业的财政扶持力度。充分发挥税收的杠杆作用,加强政策的引导和扶持效应,构建完善的软件出口管理办法,按现行出口退税政策对软件企业给予优惠,使优惠更具针对性,有效性具体办法由有关主管部门牵头会同财政部门,结合国际软件和信息服务外包的发展趋势和特点,研究制订适用的税收鼓励政策。总之,从全球各国信息化战略的转变看,软件服务外包现已成为世界各国实现经济发展和繁荣的必然趋势。我国应该吸取国外服务外包发展的经验,为我国的产业升级提供新的选择路径和有益的借鉴模式。

作者单位:杭州师范大学国际服务工程学院

作者简介:赵宸,男,本科,就职于杭州师范大学国际服务工程学院。

参考文献: